TWI430847B - 溶液製膜方法及流延裝置 - Google Patents
溶液製膜方法及流延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430847B TWI430847B TW100127561A TW100127561A TWI430847B TW I430847 B TWI430847 B TW I430847B TW 100127561 A TW100127561 A TW 100127561A TW 100127561 A TW100127561 A TW 100127561A TW I430847 B TWI430847 B TW I430847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belt
- casting
- roller
- film
- pair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7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9000002904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29920000642 polym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3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29920002678 cellulos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1913 cellulo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2788 optical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37 de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187 foa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150000004820 hal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5
- 125000003983 fluorenyl group Chemical group C1(=CC=CC=2C3=CC=CC=C3CC12)*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125000003396 thiol group Chemical group [H]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1747 Cellulose diacet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125000004432 carbon atom Chemical group C*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437 continuous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 acetamino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3178 carboxy group Chemical group [H]OC(*)=O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0219 ethylidene group Chemical group [H]C(=[*])C([H])([H])[H]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2887 hydroxy group Chemical group [H]O*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51 slip for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Moulding By Coating Mould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有關一種將在兩側具有向長邊方向延伸之焊接部之環狀帶作為流延支撐體使用之溶液製膜方法、及具備前述帶之流延裝置。
隨著液晶顯示器(LCD)的大畫面化,對用於LCD之光學膜也要求大面積化。光學膜被製造成長形之後,為了與LCD對應而剪切成預定的尺寸。因此,為了製造出更大面積的光學膜,在製造長形光學膜時,需要以寬度變得更寬的方式製造。
作為長形光學膜的代表性製造方法,有連續方式的溶液製膜方法。眾所周知,連續方式的溶液製膜方法中,藉由使溶劑中溶有聚合物之濃液在行進之流延支撐體上流動並進行流延。溶液製膜方法是藉由從流延支撐體剝下流延呈膜狀之濃液、即流延膜並進行乾燥來製造出膜之方法。
作為流延支撐體使用者中有由金屬構成之帶。能夠製造之膜的寬度受該帶的寬度的制約,要製造更寬的膜,需要更寬的帶。但是,目前為止只能獲得寬度最大為2m左右的帶。
因此,韓國專利公開公報第2009-0110082號中,藉由在長邊方向上對成為寬度方向的中央部之中央帶和成為帶的各側部之1對側部帶進行焊接,由此獲得了寬度為2200mm這種比以往更寬的帶。
韓國專利公開公報第2009-0110082號提出的帶在製造寬度比以往更寬的長形光學膜之方面是有意義的。但是,如韓國專利公開公報第2009-0110082號那樣焊接部向長邊方向延伸而形成之帶,有時由側部帶形成之側部區域翹起且從由中央帶形成之中央部區域也浮起之流延面(流延濃液之期中一方的表面)變高。這樣,若在流延面的高度不均勻的帶上流延濃液,則有無法製造出厚度均勻的膜之類的問題。例如若側部區域和中央部區域的流延面高度不同,則無法製造出寬度方向上的厚度均勻的膜。厚度不均勻的膜導致光學軸的方向等光學特性也不均勻。然而,韓國專利公開公報第2009-0110082號未公開有根據這種問題之製膜方法。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將向長邊方向延伸之焊接部位於側部之帶作為流延支撐體使用,在焊接部上也形成流延膜時,製造出厚度在寬度方向上均勻的寬度比
以往更寬之長形膜之溶液製膜方法及流延裝置。
本發明是將聚合物溶解於溶劑中而獲得之濃液流延在金屬製帶上並形成流延膜,從前述帶上剝下前述流延膜並進行乾燥之溶液製膜方法。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的溶液製膜方法具備帶準備步驟、第1按壓步驟、流延膜形成步驟、剝離步驟及乾燥步驟。帶準備步驟準備由寬幅的中央部和1對窄幅的側部構成之環狀的前述帶。前述1對側部藉由焊接與前述中央部的兩側端成為一體化。前述帶以捲繞於1對輥的周面且循環的方式沿長邊方向傳送。第1按壓步驟中,藉由第1輥按壓向前述帶的長邊方向延伸之焊接部與從前述1對輥浮起之前述側部,並矯正前述側部的浮起。前述第1輥與從剝離位置朝向流延位置之前述帶呈對向配設。前述剝離位置是剝下前述流延膜之位置。前述流延位置是流延前述濃液之位置。前述第1輥以長邊方向與前述帶的寬度方向一致且旋轉自如的方式被裝備。前述第1輥從流延前述濃液之其中一方的帶面側按壓前述焊接部和前述側部。流延膜形成步驟流延前述濃液來形成前述流延膜。前述濃液以前述流延膜形成於前述中央部上和兩側的前述焊接部上的方式流延。剝離步驟從前述帶剝下前述流延膜。乾燥步驟乾燥剝下之前述流延膜作為膜。
藉由長於前述帶的全寬之前述第1輥按壓前述帶的全寬域為較佳。
以與前述帶的傳送速度相同的速度,藉由前述驅動手段沿周向旋轉周面被樹脂加工且具有驅動手段之前述第1輥為較佳。
本發明的溶液製膜方法進一步具備第2按壓步驟為較佳。第2按壓步驟藉由第2輥按壓前述其中一方的帶面中未形成前述流延膜而暴露之非流延區域。前述第2輥與從前述流延位置朝向前述剝離位置之前述帶呈對向配設。前述第2輥以長邊方向與前述帶的寬度方向一致且旋轉自如的方式被裝備。
本發明的溶液製膜方法藉由沿周向旋轉之前述1對輥傳送前述帶且為以下(1)或(2)為較佳。(1)藉由從與前述1對輥中其中一方的輥上的前述帶呈對向設置之流延模流出前述濃液,從而使前述流延位置處於前述其中一方的輥上。(2)由支撐輥支撐從前述1對輥的其中一方朝向另一方之帶,藉由從與前述支撐輥上的前述帶呈對向設置之流延模流出前述濃液,從而使前述流延位置處於前述支撐輥上。
本發明的流延裝置具備1對輥、金屬製帶、第1輥、
流延模。前述帶由寬幅的中央部和1對窄幅的側部構成。前述1對側部藉由焊接與前述中央部的兩側部成為一體化。環狀的前述帶以捲繞於前述1對輥的周面且循環流延位置和剝離位置的方式沿長邊方向傳送。前述流延位置是流延溶劑中溶解有聚合物之濃液而形成流延膜之位置。前述剝離位置是剝下前述流延膜之位置。第1輥按壓向前述帶的長邊方向延伸之焊接部和從前述1對輥浮起之前述側部,並矯正前述側部的浮起。前述第1輥按壓從前述剝離位置朝向前述流延位置之前述帶的前述焊接部和前述側部。前述第1輥以長邊方向與前述帶的寬度方向一致且旋轉自如的方式被裝備。流延模流出前述濃液。流延模將前述流延膜形成於前述中央部上與兩側的前述焊接部上。
在流延裝置中,前述第1輥長於前述帶的寬度為較佳,以便按壓前述帶的全寬域。
前述第1輥具有驅動手段,周面被樹脂加工為較佳。
流延裝置進一步具備第2輥為較佳。第2輥按壓從前述流延位置朝向前述剝離位置之前述帶中未形成前述流延膜而暴露之非流延區域。前述第2輥以長邊方向與前述帶的寬度方向一致且旋轉自如的方式被裝備。
依本發明,將向長邊方向延伸之焊接部位於側部之帶
作為流延支撐體使用,當焊接部上也形成流延膜時,能夠製造出厚度在寬度方向上均勻的寬度寬於以往的長形膜。
如第1圖所示,溶液製膜設備10從上游側依次具備流延裝置11、第1分切機12、第1拉幅機13、輥乾燥裝置16、第2拉幅機17、第2分切機18及捲取裝置19,這些裝置串聯連接。
流延裝置11由溶劑23中溶解有纖維素醯化物22之濃液24形成纖維素醯化物膜(以後,僅稱為“膜”)27。第1分切機12切除膜27的各側部。第1拉幅機13由作為保持手段之夾子28保持膜27的各側部,同時進行膜27的乾燥。輥乾燥裝置16由複數個輥29支撐膜27,同時進行乾燥。第2拉幅機17由作為保持手段之夾子32保持膜27的各側部,對膜27賦予寬度方向上的張力。第2分切機18切除藉由第2拉幅機17的夾子32保持之各側部的保持痕跡。捲取裝置19將膜27捲繞於卷芯上並作成輥狀。
以下對構成溶液製膜設備10之各裝置及製膜方法進行說明。另外,於本說明書中,溶劑含有率(單位;%)為乾量基準的值。本說明書中的溶劑含有率(單位;%)
具體而言是將溶劑23的質量設為x、膜27的質量設為y時,用{x/(y-x)}×100求出之值。
流延裝置11具備作為流延支撐體之帶33和沿周向旋轉之1對輥34、35。帶33是形成為環狀之無端的流延支撐體,捲繞於輥34和輥35的周面。若輥34、35的直徑過小,則帶33有時塑性變形,所以輥34、35的直徑為1.5m以上為較佳。輥34、35中至少任一方成為具有驅動手段之驅動輥。藉由該驅動輥沿周向旋轉,傳送與周面接觸之帶33。
在帶33的上方具備流出濃液24之流延模38。藉由從流延模38向被傳送之帶33連續地流出濃液24,從而濃液24在帶33上流延且形成流延膜39。第1圖所示之本實施態樣中,流延模38設置在位於其中一方的輥34上之帶33的上方。
關於流延模38至帶33之濃液24、即液珠,在帶33的行進方向上的上游設置減壓室40。該減壓室40吸引已流出之濃液24的上游側區的氣氛並對前述區進行減壓。
將流延膜39固定至可向第1拉幅機13傳送之程度之後,以包含溶劑23之狀態從帶33剝下。剝離時用剝離用輥(以下,稱為剝離輥)43支撐膜27,並且將從帶33剝
下流延膜39之剝離位置PP保持為恆定。剝離輥43可以是具備驅動手段且沿周向旋轉之驅動輥。
流延裝置11中沿帶33的行進路排列設置複數個送出已乾燥氣體之導管44。各導管44上與帶33的行進路呈對向而分別形成有複數個流出已乾燥氣體之流出口(未圖示)。由此,朝向流延膜39送出乾燥氣體並促進流延膜的乾燥。
導管44分別連接於送風機(未圖示),從流出口流出從送風機供給之氣體。在送風機上連接獨立控制分別供給至複數個導管44之氣體的溫度、濕度及流量之送風控制器(未圖示)。來自導管44之氣體為被加熱之溫風,藉由該溫風對流延膜39進行加熱。流延膜39的溫度藉由該溫風的溫度及流量的控制和輥34、35的後述的溫度控制來調整。
被剝離之流延膜39、即膜27引導至第1拉幅機13。
第1拉幅機13用夾子28保持膜27且沿長邊方向(以下,稱為A方向)傳送,同時賦予向寬度方向(以下稱為B方向)的張力,並且擴展膜27的寬度。在第1拉幅機13上,從上游側依次形成有預熱區、拉伸區及鬆弛區。另外,亦可省略鬆弛區。
第1拉幅機13具備1對導軌(無圖示)及鏈條(無圖示)。導軌設置於膜27的傳送路的兩側,且1對導軌以預定間隔分開配設。該導軌間隔在預熱區中恆定,在拉伸區中隨著朝向下游而逐漸變寬,而在鬆弛區中恆定。另外,鬆弛區的導軌間隔可以隨著朝向下游而逐漸變窄。
鏈條掛繞於驅動鏈輪及從動鏈輪(無圖示)上,沿導軌移動自如地安裝。複數個夾子28以預定間隔安裝於鏈條上。藉由驅動鏈輪的旋轉,夾子28沿導軌循環移動。
夾子28於第1拉幅機13的入口附近開始保持被引導過來之膜27,且朝向出口移動,於出口附近解除保持。已解除保持之夾子28再次向入口附近移動,保持重新被引導過來之膜27。
預熱區、拉伸區、鬆弛區是藉由來自導管45之乾燥風的送出作為空間形成者,並沒有明確的邊界。導管45設置於膜27的傳送路的上方。導管45具有送出乾燥風之狹縫,從送風機(無圖示)供給。送風機將調整為預定溫度或濕度之乾燥風送至導管45。導管45以狹縫與膜27的傳送路呈對向的方式配設。各狹縫是向膜27的寬度方向較長地延伸之形狀,並且在傳送方向上相互隔著預定間隔而形成。另外,可將導管45設置於膜27的傳送路的下方,亦可分
別設置於膜27的傳送路的上方和下方雙方。
該第1拉幅機13中,邊傳送膜27,邊藉由來自導管45之乾燥風進行乾燥,並且藉由夾子28在預定時刻改變寬度。
拉伸區中的膜27的溶劑含有率在2質量%以上250質量%以下為較佳,2質量%以上100質量%以下更為較佳。拉伸處理時的拉伸率ER1(={(拉伸後的寬度)/(拉伸前的寬度)}×100)大於100%且140%以下為較佳。拉伸處理時的膜27的溫度在95℃以上150℃以下為較佳。
輥乾燥裝置16的內部氣氛藉由溫調機(無圖示)調節溫度或濕度等。輥乾燥裝置16中,膜27捲繞於複數個輥29而傳送,於該傳送期間溶劑23從膜27蒸發。在輥乾燥裝置16中乾燥製程進行至溶劑含有率達到5質量%以下為較佳。
另外,當從輥乾燥裝置16送出之膜27捲曲時,可在輥乾燥裝置16與第2拉幅機17之間設置矯正捲曲並使膜27變得平坦之捲曲矯正裝置(無圖示)。
第2拉幅機17拉伸膜27。藉由該拉伸,成為具有所期待的光學特性之膜27。所獲得之膜27例如能夠作為液晶顯示器用的相位差膜利用。第2拉幅機17具有與第1
拉幅機13相同的結構。另外,設置於第2拉幅機17之導管48從狹縫(未圖示)流出加熱成預定溫度之乾燥風,且使之朝向膜27流動。
第2拉幅機17中的拉伸時的拉伸率ER2(={(拉伸後的寬度)/(拉伸前的寬度)}×100)大於105%且200%以下為較佳,110%以上160%以下更為較佳。第2拉幅機17中的拉伸開始時的膜27的溶劑含有率為5質量%以下為較佳,3質量%以下更為較佳。拉伸時的膜27的溫度為100℃以上200℃以下為較佳。
依以製造為目的之膜27的光學特性,亦可省略第2拉幅機17。
若膜27被引導過來,則第2拉幅機17的下游的第2分切機18切除包含由第1拉幅機13或第2拉幅機17的各夾子28、32產生之保持痕跡之側部。將切除側部之膜27送至捲取裝置19並捲取成輥狀。
亦可在第2拉幅機17與第2分切機18之間設置冷卻裝置(無圖示),冷卻來自第2拉幅機17的膜27並使之降溫。
如第2圖及第3圖所示,帶33由中央部33c和具備於中央部33c的兩側之1對側部33s構成。帶33是由中央部
33c和側部33s焊接成一體者。於第2圖中,對焊接部附加符號33w。中央部33c的寬度Wc寬於側部33s的寬度Ws。即,中央部33c為寬幅,各側部33s為窄幅。中央部33c由以往作為流延支撐體廣泛使用且寬度大概為1500mm以上2100mm以下者形成。側部33s由寬度大概為50mm以上500mm以下的帶構件形成。帶33的寬度在2000mm以上3000mm以下的範圍。另外,於第2圖、第3圖中,當使作為帶33的長邊方向之A方向朝上時,對帶33的右側緣附加符號33e(R),對左側緣附加符號33e(L)。
若濃液24與帶33接觸,則在帶33上形成流延膜39。如此,濃液24與帶33開始接觸之位置是開始形成流延膜39之位置,於以下說明中將該位置稱為流延位置PC。本實施態樣中,與捲繞於輥34上之帶33呈對向配設流延模38,以便流延位置PC在輥34上。第2圖表示捲繞於輥34上之帶33的捲繞區域Ar的下游端為流延位置PC之情況。
輥34具備張力控制器51。張力控制器51藉由對位於輥34的截面圓形的中心之旋轉軸34a進行變位來使輥34變位。由此,張力控制器51控制帶33的長邊方向上的張力。張力控制器51例如於提高帶33的長邊方向上的張力
時,使輥34向遠離輥35之方向變位。張力控制器51例如於降低帶33的長邊方向上的張力時,使輥34變位成靠近輥35。
如第3圖所示,帶33在捲繞於輥34、35(參考第1圖)之狀態下,中央部33c與輥34接觸。但是,側部33s翹起並從輥34浮起,就流延面33A的高度而言,側部33s高於中央部33c。
翹起且從輥34的周面浮起之帶33的側部33s其浮起量隨著朝向側緣而增加。浮起量是指從輥34的周面34b至帶的非流延面33B的距離。如本實施方式中的帶33那樣側部33s翹起時,側緣33e(L)、33e(R)上的浮起量J1越大,本發明的效果越大,至少為1mm、即1mm以上時,本發明的效果尤其大。另外,浮起量依帶33的長邊方向上的張力改變。因此,當測定浮起量時,以與流延期間相同條件下的張力為基礎進行測定為較佳。於本實施方式中,流延期間之帶33的張力為60N/mm2
,所以在60N/mm2
的張力下測定浮起量。如單位N/mm2
所示,該張力是沿帶33的寬度方向之每1mm2
的截面的值,所以以後稱為每單位截面積的張力。因此,全寬域中的張力成為每單位截面積的張力、帶33的厚度、寬度之積。每單位截面積
的張力為60N/mm2
,例如厚度1mm、寬度2200mm的帶33的全寬域中的張力值為60(N/mm2
)×1(mm)×2200(mm)。
濃液24以流延膜39形成於中央部33c上和焊接部33w上的方式流延。即,形成流延膜39之流延區域Ac遍及其中一方的側部33s至另一方的側部33s,以便包含其中一方的焊接部33w和另一方的焊接部33w。帶33的兩側是未形成流延膜39而暴露之非流延區域An。
流延膜39中與經第2分切機18而成為產品之膜27對應之產品預定區域Ap的寬度,分別根據第1拉幅機13中的拉伸率ER1和第2拉幅機17中的拉伸率ER2、及由第1分切機12切除之寬度、由第2分切機18切除之寬度改變。
本發明在產品預定區域Ap位於焊接部33w上時尤其有效,產品預定區域Ap的浮起量越大,其效果越大。如本實施方式中的帶33那樣側部33s翹起時,產品預定區域Ap在側緣上的浮起量K越大,本發明的效果越大,當產品預定區域Ap在側緣上的浮起量K大於0.1mm時,本發明的效果尤其大。
如第4圖及第5圖所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態樣中,
第1輥52以與從剝離位置PP(參考第1圖)朝向流延位置PC之帶33呈對向的方式被裝備。該實施態樣中,在帶33的兩側部附近具備1對與向長邊方向延伸之焊接部33w和側部33s呈對向之第1輥52。第1輥52沿周向旋轉自如,並且設置成長邊方向(與旋轉軸方向一致)與帶33的寬度方向、即B方向一致。
第1輥52從流延面33A側按壓焊接部33w和側部33s並在與輥34之間夾持。由此,對帶33的側部33s的浮起進行矯正,且使側部33s的流延面33A的高度與中央部33c的流延面33A的高度相同。由此,當側部33s和中央部33c的厚度相同時,側緣33e(L)、33e(R)上的浮起量J1變成0(零),側部33s與輥34接觸。藉由矯正浮起,濃液24以在焊接部33w上、中央部33c上及側部33s上成為均勻厚度的方式流延。由此,可以獲得在寬度方向上厚度均勻的膜27。
另外,浮起量為0(零)為最佳。但是,在獲得寬度方向上均勻厚度的膜27的觀點上,浮起量未必一定是0,以產品預定區域Ap在側緣上的浮起量K成為0.1mm以下的方式矯正浮起即可。
當使用減壓室40時,在帶33的傳送方向上的減壓室
40的上游設置第1輥52即可。
第1輥52旋轉自如地設置即可,且為藉由驅動手段沿周向旋轉之驅動輥更為較佳。
當第1輥52為驅動輥時,以與帶33的傳送速度相同的速度旋轉的方式驅動第1輥52為較佳。
第1輥52具備位移機構53且向B方向變位。位移機構53具有控制器54。控制器54控制位移機構53,並調節第1輥52在B方向上的變位量。由此,調整由第1輥52按壓帶33之區域。
第1輥52為周面平滑的輥。第1輥52的直徑在80mm以上200mm以下的範圍更為較佳。
當第1輥52為驅動輥時,如第6圖所示,第1輥52是周面被樹脂加工者為較佳。即,第1輥52是輥主體52a的周面被樹脂層52b覆蓋者為較佳。由此,不易劃傷帶33的流延面33A中與第1輥52接觸之區域。藉由防止劃傷的發生,繼續形成具有平滑表面之流延膜39。另外,樹脂是指合成樹脂。
如第7圖所示,第2實施態樣中,使用全寬按壓輥57來代替1對第1輥52。全寬按壓輥57的長度長於帶33的寬度W33(參考第2圖),按壓帶33的全寬域。全寬按壓
輥57與第1輥52相同,配設成長邊方向與B方向一致。全寬按壓輥57旋轉自如地設置即可,且為沿周向旋轉之驅動輥更為較佳。
全寬按壓輥57亦與第1輥52相同,具備具有控制器54之位移機構53且向B方向變位。
全寬按壓輥57為周面平滑的輥。全寬按壓輥57的直徑在80mm以上200mm以下的範圍更為較佳。全寬按壓輥57亦與第1輥52相同,當為驅動輥時周面被樹脂加工為較佳。由此,不易劃傷帶30。
如第8圖及第9圖所示,第3實施態樣中,除了設置第1輥52之外,還以與比A方向上的流延位置PC更靠下游、即與從流延位置PC朝向剝離位置PP(參考第1圖)之帶33呈對向的方式,設置1對第2輥61。
第2輥61配設成長邊方向與B方向一致。如第9圖所示,第2輥61設置成與帶33的非流延區域An呈對向,從流延面33A側按壓側部33s。
如第8圖及第9圖所示,當流延位置PC位於輥34上的捲繞區域Ar(參考第2圖)的下游端時,在比捲繞區域Ar更靠下游,藉由第2輥61按壓側部33s。當流延位置PC比捲繞區域Ar的下游端更靠上游,且將第2輥61配
設於捲繞區域Ar時,由第2輥61以將側部33s夾持在與輥34之間的方式按壓側部33s為較佳。藉由除了使用第1輥52之外,還使用第2輥61,從而在流延位置PC的上游和下游雙方按壓側部33s,所以能夠更加可靠地矯正側部33s在流延位置PC上的浮起。由此,能夠更加可靠地使B方向上的膜27的厚度均勻。
有關第2輥61,在比捲繞區域Ar更靠下游按壓側部33s時,以第2輥61與側部33s不相互線接觸而是面接觸的方式由第2輥61按壓側部33s為較佳。由此,可以更加可靠地矯正浮起。但是,如此設成面接觸時,第2輥61上的側部33s的包角(捲繞中心角)抑制為最大7°為較佳。由此,抑制帶33的塑性變形。
第2輥61具備位移機構62且向B方向變位。位移機構62連接於控制器54,控制器54除了控制位移機構53之外,還控制位移機構62。藉由位移機構62的控制,調節第2輥61在B方向上的變位量。由此,調整由第2輥61按壓帶33之區域。
第2輥61為周面平滑的輥。第2輥61的直徑在80mm以上200mm以下的範圍更為較佳。第2輥61旋轉自如地設置即可,且為沿周向旋轉之驅動輥更為較佳。第2輥61
亦與第1輥52相同,當為驅動輥時周面被樹脂加工為較佳。由此,不易劃傷帶30。
於以上實施態樣中,以流延位置PC位於帶33相對於輥34的捲繞區域Ar上的方式配設流延模38,但是,本發明不限於該態樣。例如,如第10圖及第11圖所示之第4實施態樣,亦可在兩個輥34、35之間配設流延模38,以便流延位置PC位於從輥34朝向輥35之帶33上。此時,在從輥34朝向輥35之帶33的下方配設支撐輥65,並以與從下方支撐於支撐輥65之帶33呈對向的方式配設流延模38為較佳。由此,流延位置PC更可靠地保持於被支撐輥65所支撐之帶33上。
於第4實施態樣中,與第2實施態樣相同,於流延位置PC的上游,配設有全寬按壓輥57。這是因為全寬按壓輥57能夠比第1輥52更加可靠地矯正側部33s的浮起。
於第4實施態樣中,以全寬按壓輥57與帶33不相互線接觸而是面接觸的方式由全寬按壓輥57按壓帶33為較佳。由此更可靠地矯正浮起。但是,當設為面接觸時,帶33在全寬按壓輥57上的包角抑制成最大7°為較佳。由此,可抑制帶33的塑性變形。
於第4實施態樣中,亦在流延位置PC的下游側配設
第2輥61更為較佳。由此,更加可靠地矯正浮起。
本發明中,流延模38的作為狹縫狀的流出口38a(參考第5圖、第7圖、第9圖、第11圖)的長度長於帶33的中央部33c的寬度,流延膜39不僅形成於中央部33c上,還可形成於焊接部33w上及側部33s上。但是,使用連結側部33s的非流延面33B中,從焊接部33w遠離10mm之位置P1和焊接部33w的非流延面33B的線段與中央部33c的非流延面33B所成的角(以下稱為“10mm位置處的翹曲角θ”)小於0.05°之帶更為較佳。另外,“側部33s的非流延面33B中從焊接部33w遠離10mm之位置”,具體而言特定為如下。如第12圖所示,求出從焊接部33w朝向輥34之端部側且在中央部33c的非流延面33B的延長線上成為距離D=10mm之位置PD。求出該位置PD處的垂線與側部33s的非流延面33B的交點。該交點為“側部33s的非流延面33B中從焊接部33w遠離10mm之位置”。
另外,為了調整流延膜39的溫度,由輥34、35(參考第1圖)調整帶33的溫度為較佳。此時,分別具備將輥34、35的各周面溫度控制在預定溫度之控制器(未圖示)。
以上所示之實施態樣為使用側部33s翹起之帶33之情
況,但是本發明不限於該情況。例如,即使於開始流延之時刻側部33s不翹起而帶33平坦,也有時在繼續流延時側部33s漸漸翹起。即使在這種情況中本發明也有效。
並且,於長邊方向上焊接之帶33並非是側部33s翹起者,有時兩側的焊接部33w及它們的附近會翹起。具體而言,如第13圖所示,有時像焊接部33w及其附近成為頂部那樣浮起成山狀。因為焊接部33w以成為山狀的頂部的方式浮起,所以不僅是側部33s,連中央部33c的靠近焊接部33w之區域也從輥34浮起。另外,第13圖中,僅圖示有帶33中右側側部,省略左側側部的圖示。帶的右側緣33e(R)如第13圖所示那樣有時與輥34接觸,也有時從輥34浮起。
本發明即使在使用如此以焊接部33w及該附近呈頂部的方式浮起之帶33時亦有效。於帶33浮起成山狀之態樣中,浮起量最大之位置大多為焊接部33w。因此,第13圖中示出焊接部33w最大地浮起之態樣。最大地浮起之位置上的浮起量J2越大,本發明的效果就越大。當非流延區域An比焊接部33w更靠側緣33e(R)側時,最大地浮起之位置上的浮起量J2成為產品預定區域Ap中的浮起量中寬度方向上的最大值。此時,當J2大於0.1mm時,以成
為0.1mm以下的方式矯正浮起為較佳。
並且,即使在開始流延之時刻焊接部33w及該附近未浮起而帶33平坦,也有繼續流延時焊接部33w及該附近漸漸浮起之情況。即使在這種情況下本發明也有效。
為了進一步提高製造速度,朝向剝離位置PP之流延膜39藉由輥35進行加熱為較佳。另一方面,捲繞朝向流延位置PC之帶33而通過之輥34以帶33不會過度升溫的方式對周面進行冷卻為較佳。根據本發明,當輥34、35的周面溫度在B方向上均勻地被控制時,矯正帶33的浮起並使之接觸於輥34、35,所以基於輥34、35之溫度調整變得更加可靠,在B方向上更可靠地成為均勻的溫度。由此,還有更加可靠地防止焊接部33w上或側部33s上的流延膜39的起泡或剝離時的殘留之類的效果。
纖維素醯化物22沒有特別限定。纖維素醯化物22的醯基可以僅為1種,或者還可具有2種以上的醯基。當醯基為2種以上時,其1個為乙醯基為較佳。用羧酸酯化纖維素的羥基之比例、即醯基的取代度滿足所有下述式(I)~(III)為較佳。另外,在以下公式(I)~(III)中,A及B表示醯基的取代度,A為乙醯基的取代度,並且B為碳原子數3~22的醯基的取代度。
(I)2.0A+B3.0
(II)1.0A3.0
(III)0B2.0
醯基的全取代度A+B為2.20以上2.90以下更為較佳,2.40以上2.88以下為尤其較佳。並且,碳原子數3~22的醯基的取代度B為0.30以上更為較佳,0.5以上為尤其較佳。其中,本發明在使用二醋酸纖維素(DAC)作為纖維素醯化物22時有特別大的效果。
以下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但是,本發明不限於以下實施例,以下各實施例是作為本發明的例子而列舉者。詳細情況用實施例1進行說明,關於實施例2以下的各實施例及相對於本發明之比較例,僅示出與實施例1不同之條件。
[實施例1]
藉由第1圖所示之溶液製膜設備由濃液24製造出膜27。所使用之纖維素醯化物22為二醋酸纖維素(DAC)。該膜27是作為所謂LCD的VA(Vertical Alignment)方式用相位差膜使用者。輥34、35的直徑為2m。
使用由SUS316形成之帶33。各側部33s的寬度為150mm,中央部33c的寬度為2000mm。帶33的長度為
80m,厚度為1.5mm。
以帶33的每單位截面積的張力成為60N/mm2
的方式,藉由張力控制器51對輥34進行變位並對帶33賦予A方向上的張力。於該張力賦予狀態下,側部33s翹起,側部33s從輥34的周面34b浮起。中央部33c與輥34的周面34b接觸。側緣33e(L)、33e(R)上的浮起量J1為1.1mm,產品預定區域Ap在側緣上的浮起量K為0.11mm。
如第1圖、第2圖、第4圖、第5圖所示,以流延位置PC位於捲繞區域Ar相對於輥34的下游端的方式配設流延模38,並且將1對第1輥52配設於流延位置PC的上游。由第1輥52按壓焊接部33w及側部33s,且矯正了側部33s的浮起。第1輥52的直徑為100mm。
所獲得之膜27的寬度方向上的厚度不均是可容許之水平。並且,未確認到剝離時流延膜39殘留於帶33,不僅是側部連整個全寬域中也未確認到流延膜39的起泡。
[實施例2]
如第9圖所示那樣在流延位置PC的下游配設第2輥61,且按壓從流延位置PC引導過來之帶33的側部33s。其他條件與實施例1相同地實施。第2輥61的直徑為100mm。
所獲得之膜27的寬度方向上的厚度的均勻性比實施例1更加優異,是可容許之水平。並且,未確認到剝離時流延膜39殘留於帶33,在整個全寬域中未確認到流延膜39的起泡,即使在側部也未確認到。
[實施例3]
如第7圖所示,由全寬按壓輥57代替流延位置PC的上游的第1輥52,除了按壓中央部33c,還按壓從剝離位置PP朝向流延位置PC之帶33的側部33s和焊接部33w。其他條件與實施例1相同地實施。全寬按壓輥57的直徑為150mm。
所獲得之膜27的寬度方向上的厚度不均是可容許之水平,比實施例1優異。並且未確認到剝離時流延膜39殘留於帶33,在整個全寬域中未確認到流延膜39的起泡,即使在側部也未確認到。
[比較例1]
未使用第1輥52,除此以外,為與實施例1相同的條件。
所獲得之膜的寬度方向上的厚度非常不均勻,是無法容許之水平。並且,未確認到剝離時流延膜殘留於帶。另外,在流延膜中,未在側部確認到起泡。
10‧‧‧溶液製膜設備
11‧‧‧流延裝置
24‧‧‧濃液
27‧‧‧膜
33‧‧‧帶
33A‧‧‧流延面
33c‧‧‧中央部
33s‧‧‧側部
33w‧‧‧焊接部
38‧‧‧流延模
39‧‧‧流延膜
52、61‧‧‧第1輥、第2輥
57‧‧‧全寬按壓輥
65‧‧‧支撐輥
PC‧‧‧流延位置
PP‧‧‧剝離位置
本領域技術人員藉由參考附圖並閱讀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可以容易理解上述目的及優點。
第1圖是溶液製膜設備的概要圖。
第2圖是捲繞於輥上之帶及第1輥的概要立體圖。
第3圖是帶的側部的浮起的說明圖。
第4圖是使用了第1輥之本發明的第1實施態樣的側視圖。
第5圖是第1實施態樣的俯視圖。
第6圖是第1輥的立體圖。
第7圖是使用了全寬按壓輥之第2實施態樣的俯視圖。
第8圖是使用了第1輥和第2輥之第3實施態樣的側視圖。
第9圖是第3實施態樣的俯視圖。
第10圖是使用了全寬按壓輥之第4實施態樣的側視圖。
第11圖是第4實施態樣的俯視圖。
第12圖是翹曲角θ的說明圖。
第13圖是帶的焊接部及其附近浮起的說明圖。
33‧‧‧帶
33s‧‧‧側部
33c‧‧‧中央部
33w‧‧‧焊接部
38a‧‧‧流出口
38‧‧‧流延模
39‧‧‧流延膜
34‧‧‧輥
40‧‧‧減壓室
52‧‧‧第1輥
53‧‧‧位移機構
54‧‧‧控制器
Claims (22)
- 一種溶液製膜方法,以捲繞於1對輥的周面且循環的方式沿長邊方向傳送環狀的金屬製帶,將聚合物溶解於溶劑中而獲得之濃液流延在前述帶上而形成流延膜,且從前述帶剝下前述流延膜並進行乾燥,該溶液製膜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前述帶由寬幅的中央部以及藉由焊接而與前述中央部的兩側端成為一體化的1對窄幅的側部構成;藉由與從剝下前述流延膜的剝離位置朝向流延前述濃液的流延位置之前述帶呈對向配設、且以長邊方向與前述帶的寬度方向一致且旋轉自如的方式而被裝備的第1輥,從流延前述濃液之其中一方的帶面側按壓向前述帶的長邊方向延伸之焊接部和從前述1對輥浮起之前述側部來矯正前述側部的浮起;以前述流延膜形成於前述中央部上和兩側的前述焊接部上的方式流延前述濃液;以及於前述第1輥與前述1對輥其中一方的輥之間夾持前述帶,而於前述其中一方的輥上矯正前述側部的浮起。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溶液製膜方法,其中,藉由沿周向旋轉之前述1對輥傳送前述帶,藉由從與 前述1對輥中其中一方的輥上的前述帶呈對向設置之流延模流出前述濃液,從而使前述流延位置處於前述其中一方的輥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溶液製膜方法,其中,藉由前述第1輥,而於前述流延位置矯正前述側部的浮起。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溶液製膜方法,其中,藉由長於前述帶的全寬的前述第1輥按壓前述帶的全寬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溶液製膜方法,其中,前述第1輥具有驅動手段、且周面被樹脂加工,以與前述帶的傳送速度相同的速度,藉由前述驅動手段沿周向旋轉前述第1輥。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溶液製膜方法,還包括:藉由與從前述剝離位置朝向前述流延位置之前述帶呈對向配設、且以長邊方向與前述帶的寬度方向一致且旋轉 自如的方式而被裝備的第2輥,按壓前述其中一方的帶面中未形成前述流延膜而暴露之非流延區域。
- 一種溶液製膜方法,以捲繞於1對輥的周面且循環的方式沿長邊方向傳送環狀的金屬製帶,將聚合物溶解於溶劑中而獲得之濃液流延在前述帶上而形成流延膜,且從前述帶剝下前述流延膜並進行乾燥,該溶液製膜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前述帶由寬幅的中央部以及藉由焊接而與前述中央部的兩側端成為一體化的1對窄幅的側部構成;藉由與從剝下前述流延膜的剝離位置朝向流延前述濃液的流延位置之前述帶呈對向配設、且以長邊方向與前述帶的寬度方向一致且旋轉自如的方式而被裝備的第1輥,從流延前述濃液之其中一方的帶面側按壓向前述帶的長邊方向延伸之焊接部和從前述1對輥浮起之前述側部來矯正前述側部的浮起;以前述流延膜形成於前述中央部上和兩側的前述焊接部上的方式流延前述濃液;以及從前述1對輥其中一方朝向另一方的前述帶以第1輥上最大7°的捲繞中心角來捲繞的方式,藉由前述第1輥按壓向前述焊接部和前述側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溶液製膜方法,其中,藉由沿周向旋轉之前述1對輥傳送前述帶,由支撐輥支撐從前述1對輥的其中一方朝向另一方之帶,藉由從與前述1對輥中其中一方的輥上的前述帶呈對向設置之流延模流出前述濃液,從而使前述流延位置處於前述其中一方的輥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或第8項所述之溶液製膜方法,其中,藉由前述第1輥,而於前述流延位置矯正前述側部的浮起。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或第8項所述之溶液製膜方法,其中,藉由長於前述帶的全寬的前述第1輥按壓前述帶的全寬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或第8項所述之溶液製膜方法,其中,前述第1輥具有驅動手段、且周面被樹脂加工,以與前述帶的傳送速度相同的速度,藉由前述驅動手段沿周向旋轉前述第1輥。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或第8項所述之溶液製膜方法,還包括:藉由與從前述剝離位置朝向前述流延位置之前述帶呈對向配設、且以長邊方向與前述帶的寬度方向一致且旋轉自如的方式而被裝備的第2輥,按壓前述其中一方的帶面中未形成前述流延膜而暴露之非流延區域。
- 一種流延裝置,包括:1對輥;環狀的金屬製帶,捲繞於前述1對輥的周面,以循環於流延溶劑中溶解有聚合物之濃液而形成流延膜之流延位置和剝下前述流延膜的剝離位置的方式沿長邊方向傳送,且由寬幅的中央部以及藉由焊接而與前述中央部的兩側端成為一體化的1對窄幅的側部構成;第1輥,以長邊方向與前述帶的寬度方向一致且旋轉自如的方式被裝備,按壓向從前述剝離位置朝向前述流延位置之前述帶的長邊方向延伸之焊接部和從前述1對輥浮起之前述側部,而矯正前述側部的浮起;以及流延模,流出前述濃液,前述流延模將前述流延膜形成於前述中央部上與兩側的前述焊接部上,前述第1輥配置在與前述1對輥其中一方的輥之間夾 持前述帶的位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流延裝置,其中,前述第1輥於前述流延位置矯正前述側部的浮起。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或第14項所述之流延裝置,其中,前述第1輥長於前述帶的寬度,以按壓前述帶的全寬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或第14項所述之流延裝置,其中,前述第1輥具有驅動手段,且周面被樹脂加工。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或第14項所述之流延裝置,還包括:第2輥,以長邊方向與前述帶的寬度方向一致且旋轉自如的方式被裝備,並按壓從前述流延位置朝向前述剝離位置之前述帶中未形成前述流延膜而暴露之非流延區域。
- 一種流延裝置,包括:1對輥;環狀的金屬製帶,捲繞於前述1對輥的周面,以循環於流延溶劑中溶解有聚合物之濃液而形成流延膜之流延位置和剝下前述流延膜的剝離位置的方式沿長邊方向傳送, 且由寬幅的中央部以及藉由焊接而與前述中央部的兩側端成為一體化的1對窄幅的側部構成;第1輥,以長邊方向與前述帶的寬度方向一致且旋轉自如的方式被裝備,按壓向從前述剝離位置朝向前述流延位置之前述帶的長邊方向延伸之焊接部和從前述1對輥浮起之前述側部,而矯正前述側部的浮起;以及流延模,流出前述濃液,前述流延模將前述流延膜形成於前述中央部上與兩側的前述焊接部上,前述第1輥,以從前述1對輥其中一方朝向另一方的前述帶以最大7°的捲繞中心角來捲繞的方式配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流延裝置,其中,前述第1輥於前述流延位置矯正前述側部的浮起。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或第19項所述之流延裝置,其中,前述第1輥長於前述帶的寬度,以按壓前述帶的全寬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或第19項所述之流延裝置,其中,前述第1輥具有驅動手段,且周面被樹脂加工。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或第19項所述之流延裝 置,還包括:第2輥,以長邊方向與前述帶的寬度方向一致且旋轉自如的方式被裝備,並按壓從前述流延位置朝向前述剝離位置之前述帶中未形成前述流延膜而暴露之非流延區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181745 | 2010-08-16 | ||
JP2011125033A JP4942056B2 (ja) | 2010-08-16 | 2011-06-03 | 溶液製膜方法及び流延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304874A TW201304874A (zh) | 2013-02-01 |
TWI430847B true TWI430847B (zh) | 2014-03-21 |
Family
ID=46058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0127561A TWI430847B (zh) | 2010-08-16 | 2011-08-03 | 溶液製膜方法及流延裝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4942056B2 (zh) |
TW (1) | TWI43084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15753B (zh) * | 2012-04-06 | 2014-05-28 | 江苏亚宝绝缘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刮刀式流涎树脂浮动装置 |
JP2016517494A (ja) * | 2013-03-07 | 2016-06-16 | ベルンドルフ バント ゲゼルシャフト ミット ベシュレンクテル ハフツング | 金属からなるベルトボディを有するエンドレスベルト及びベルト外側のベルト表面内の孔の大きさを検査する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2270526A (ja) * | 1989-04-13 | 1990-11-05 | Toray Ind Inc | 樹脂フィルム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
JPH09207151A (ja) * | 1996-01-31 | 1997-08-12 | Toray Ind Inc | フイルムの製造方法 |
JP2000210961A (ja) * | 1999-01-26 | 2000-08-02 | Toray Ind Inc | フイルムの製造装置および製造方法 |
JP4251718B2 (ja) * | 1999-06-07 | 2009-04-08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エポキシ系樹脂シートの連続製造法 |
JP2002127169A (ja) * | 2000-08-15 | 2002-05-08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溶液製膜方法 |
JP2003025352A (ja) * | 2001-07-10 | 2003-01-29 | Konica Corp | セルロース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の製造装置 |
JP4059730B2 (ja) * | 2002-08-16 | 2008-03-12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溶液製膜方法及び装置 |
JP4883083B2 (ja) * | 2006-04-28 | 2012-02-22 |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
JP5001088B2 (ja) * | 2006-08-16 | 2012-08-15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流延ダイ、溶液製膜設備及び溶液製膜方法 |
JP2009178854A (ja) * | 2008-01-29 | 2009-08-13 | Daikin Ind Ltd | 長尺ゴム凝析体製造方法及びシート状ゴム凝析体製造方法 |
JP2011098442A (ja) * | 2009-11-04 | 2011-05-19 |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
-
2011
- 2011-06-03 JP JP2011125033A patent/JP4942056B2/ja active Active
- 2011-08-03 TW TW100127561A patent/TWI430847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2061842A (ja) | 2012-03-29 |
JP4942056B2 (ja) | 2012-05-30 |
TW201304874A (zh) | 2013-02-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584545B2 (ja) | 流延装置及び溶液製膜方法 | |
JP5524705B2 (ja) | バンドの製造方法 | |
WO2019151246A1 (ja) | ガラスロール、ガラスロー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品質評価方法 | |
TWI430847B (zh) | 溶液製膜方法及流延裝置 | |
KR20150113857A (ko) | 연신 필름의 제조방법 및 필름 연신설비 | |
TWI610785B (zh) | 溶液製膜方法 | |
CN105949485B (zh) | 溶液制膜方法及设备 | |
JP5602661B2 (ja) | フィルム延伸装置及び方法 | |
KR101307307B1 (ko) | 용액 제막 방법 및 유연 장치 | |
TW201350316A (zh) | 溶液製膜方法及設備 | |
TWI668254B (zh) | 溶液製膜方法及裝置 | |
TWI428229B (zh) | 溶液製膜方法及溶液製膜設備 | |
JP5702870B2 (ja) | バンドの製造方法 | |
TWI428228B (zh) | 溶液製膜方法及溶液製膜設備 | |
KR101779969B1 (ko) | 압전필름의 제조방법 | |
JP6588364B2 (ja) | 溶液製膜設備及び溶液製膜方法 | |
JP5404491B2 (ja) | 溶液製膜方法 | |
JP2012071475A (ja) | 溶液製膜方法及び流延装置 | |
JP2017065052A (ja) | ダイ、フィルム製造設備、溶液製膜方法及び溶融製膜方法 | |
JP2002220145A (ja) | ウエブ加熱装置 | |
JPH0671662A (ja) | 樹脂フィルム製造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