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17685B - 可視影像形成裝置和影像形成裝置 - Google Patents

可視影像形成裝置和影像形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17685B
TWI417685B TW099100248A TW99100248A TWI417685B TW I417685 B TWI417685 B TW I417685B TW 099100248 A TW099100248 A TW 099100248A TW 99100248 A TW99100248 A TW 99100248A TW I417685 B TWI417685 B TW I41768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eveloping device
developer
inlet
outlet
image carri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002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39077A (en
Inventor
Atsuna Saiki
Kazuhiro Saito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0390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390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176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1768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96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developer unit or parts thereof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5/08 - G03G15/0894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48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or measuring developer properties or quality, e.g. charge, size, flowability
    • G03G15/0849Detection or control means for the developer concentration
    • G03G15/0855Detection or control means for the developer concentration the concentration being measured by optical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7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cartridges having a box like shap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17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a submodular arrangement
    • G03G21/1821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a submodular arrangement mean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process cartridge, e.g. attachment, positioning of parts with each other, pressure/distance regul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6Developing structures, details
    • G03G2215/066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 G03G2215/068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having a box like shap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Description

可視影像形成裝置和影像形成裝置
本發明有關於一種可視影像形成裝置和影像形成裝置。
在諸如影印機和印表機等影像形成裝置中,在以下專利文獻1~3中所揭露的技術係有關下述部分的安裝和移除的技術:(i)用於供給由影像形成而消耗的顯影劑的顯影劑容器(碳粉卡匣)和(ii)由於老化變質、故障等原因而要替換的單元。
JP-A-2002-72657(專利文獻1)揭露一種技術:在將碳粉卡匣17安裝到具有顯影裝置等的處理卡匣16上,傾斜地安裝碳粉卡匣17以使碳粉卡匣17的開口42與處理卡匣16的碳粉廢棄孔65相配合。
JP-A-2008-20605(專利文獻2)揭露一種技術:在將碳粉卡匣18安裝到安裝單元201上,以20°或更小的角度傾斜地安裝碳粉卡匣18,以使碳粉卡匣18的儲存空間19的顯影劑佔據不均勻性最小化。
JP-A-2006-91284(專利文獻3)揭露一種技術:在將碳粉卡匣46a和46b安裝到支撐顯影裝置等的處理卡匣主體42上,在使碳粉卡匣46a和46b朝其縱向滑動的同時,將碳粉卡匣46a和46b安裝到處理卡匣主體42上。
專利文獻3亦揭露一種技術:與將碳粉卡匣46a和46b安裝到處理卡匣主體42上的操作連結,在打開碳粉接收孔86之後打開碳粉供給孔72。
本發明的目的是防止當安裝或拆卸顯影劑容器時顯影裝置發生位置偏移。
[1]根據本發明的一態樣,提供一種影像形成裝置,其包括影像載體、顯影裝置、推壓構件、接觸物件部、接觸部、顯影劑容器。該顯影裝置係設置為可以朝一方向移動,其中該方向係該顯影裝置靠近及遠離該影像載體的方向,並且用作將形成在該影像載體的表面上的潛像顯影成可視影像。該顯影裝置包括:顯影裝置容器,傳送顯影裝置容器內部的顯影劑;顯影劑載體,其與該影像載體相對,並且在該顯影劑載體的表面上保持從該顯影裝置容器所供應的顯影劑;以及入口,顯影劑經由該入口流入該顯影裝置容器。該推壓構件朝該顯影裝置靠近該影像載體的方向推壓該顯影裝置。該接觸物件部與該影像載體設置成一體。該接觸部係設置在該顯影裝置中,並且接觸該接觸物件部。在該影像載體與該顯影劑載體之間保持間隔為一預設值。以及在該出口相對於該入口,該顯影劑容器係可拆卸地安裝在與支撐該影像載體的支撐框架設置成一體的安裝單元中。該顯影劑容器包括:容器主體,其容納待供給到該顯影裝置容器的顯影劑;以及出口,顯影劑經由該出口從該容器主體的內部流出。該入口係連接到該出口係以致於該入口可以朝該顯影裝置的可移動 方向相對於該出口移動。
[2]根據第[1]項所述的影像形成裝置,該影像形成裝置更包括:孔連接構件,其係支撐成可以朝該顯影裝置的可移動方向相對於該入口移動,並且連接該入口和該出口;以及入口開/閉構件,其由該孔連接構件支撐為可以在該入口開/閉構件打開該入口的打開位置與該入口開/閉構件關閉該入口的關閉位置之間移動。
[3]根據第[1]或[2]項所述的影像形成裝置,該影像形成裝置更包括:第一密封構件,其設置在該孔連接構件與該入口之間,並且其密封該孔連接構件與該入口之間的空間;以及第二密封構件,其設置在該孔連接構件與該出口之間,並且其密封該孔連接構件與該出口之間的空間。
[4]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態樣,提供一種可視影像形成裝置,其包括影像載體、顯影裝置、推壓構件、接觸物件部和接觸部。該顯影裝置係設置為可以朝一方向移動,其中該方向係該顯影裝置靠近及遠離該影像載體的方向,並且用作將形成在該影像載體的表面上的潛像顯影成可視影像。該顯影裝置包括:顯影裝置容器,傳送顯影裝置容器內部的顯影劑;顯影劑載體,其與該影像載體相對,並且在該顯影劑載體的表面上保持從該顯影裝置容器所供應的顯影劑;以及入口,顯影劑經由該入口流入該顯影裝置容器。該推壓構件朝該顯影裝置靠近該影像載體的方向推壓該顯影裝置。該接觸物件部與該影像載體係為一體。該接觸部係設置在該顯影裝置中,並且接觸該接觸物件部。在該影像載體與該顯影劑載體之間保持間隔為預定值。該入口係連接到出口,以致於該入口可以朝該顯影裝置的可移動方向相對於該出口移動,顯影劑經由該出口流出容器主體。
對於第[1]及[4]項的構造,可以防止當安裝或移除該顯影劑容器時該顯影裝置的位置偏移。
對於第[2]項的構造,即使在該入口與該出口彼此位移的情況下,也可以打開或關閉該入口開/閉構件。
對於第[3]項的構造,該孔連接構件可以經由該第一密封構件的變形或滑動以相對於該入口移動。
在下文中,將參考附圖描述本發明的具體示例性實施例。然而,本發明不限於下述示例性實施例。
為了便於理解下述描述,在附圖中,分別將X軸方向、Y軸方向以及Z軸方向定義為前後方向、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並且分別將由箭頭X、-X、Y、-Y、Z以及-Z表示的方向或側定義為前方或前側、後方或後側、右方或右側、左方或左側、上方或上側、下方或下側。
在附圖中,內部具有點“‧”的圓圈“○”是指從紙面後側指向前側的箭頭,並且內部具有叉“×”的圓圈“○”是指從紙面前側指向後側的箭頭。
此外,在附圖中,為了便於理解,可以適當地省略不必要描述的構件等。
[示例性實施例1]
圖1為例示根據本發明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影像形成裝置的整體的剖面圖。
如圖1所示,根據本發明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影印機U(例如影像形成裝置)裝備有以透明文書台(壓印板玻璃)PG為頂面的數位影印機主體U1(例如影像形成裝置主體)和以可拆卸方式安裝在壓印板玻璃PG上的自動文書輸送器U2。
自動文書輸送器U2裝備有文書容器TG1,在該文書容器TG1中收容有一疊待複印的多頁文書紙張Gi。使得收容在文書容器TG1中的多頁文書紙張Gi依次通過壓印板玻璃PG上的複印位置,即壓印板滾輪GR1(例如文書輸送構件)的位置,並且然後將文書紙張排出到文書排出托盤TG2。
影印機主體U1裝備有具有壓印板玻璃PG的掃描器單元U1a(例如影像讀取裝置)和印表機單元U1b(例如影像記錄裝置)。
掃描器單元U1a裝備有配置在讀取參考位置的曝光系統位置檢測構件(曝光系統定位感測器)Sp和曝光光學系統A。
由曝光系統定位感測器Sp的檢測信號來控制其移動和停止的曝光光學系統A通常保持為停止在讀取參考位置。
在使用自動文書輸送器U2的自動文書輸送複印操作的情況下,停止在讀取參考位置的曝光光學系統A對依次通過壓印板玻璃PG上的複印位置的文書紙張Gi進行曝光。
在操作者將文書紙張Gi手動地放置在壓印板玻璃PG上的手動文書輸送複印操作的情況下,在平行於壓印板玻璃PG之移動的同時曝光光學系統A掃描和曝光在壓印板玻璃PG上的文書紙張Gi。
來自被曝光的每頁文書紙張Gi的反射光穿過曝光光學系統A並且聚焦在固態成像裝置CCD上。固態成像裝置CCD將聚焦在其成像表面上的反射光轉換成電信號。
影像處理單元IPS將從固態成像裝置CCD所接收到的影像信號轉換成數位影像寫入信號,並且將該數位影像寫入信號輸出到印表機單元U1b的寫入驅動信號輸出裝置DL。
由印表機單元U1b的控制單元C控制其操作時序的寫入驅動信號輸出裝置DL將與該接收到影像資料相對應的寫入驅動信號輸出到潛像寫入裝置LH。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潛像寫入裝置LH是LED(例如潛像寫入元件)朝前後方向線性排列的裝置(LED頭)。
圖2例示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碳粉影像形成裝置的一部分。
如圖1和圖2所示,感光體PR(例如旋轉式影像載體)係配置在影印機主體U1的中央附近。由充電滾輪CR(例如充電器)在充電區域Q0對感光體PR的表面部分進行充電,並且然後,由潛像寫入裝置LH在潛像寫入位置Q1對感光體PR的表面部分進行曝光,藉此在感光體PR表面部分形成靜電潛像。旋轉已形成靜電潛像的感光體PR的表面部分,並且藉此依序地經過顯影區域Q2和轉印區域Q4。
顯影裝置D利用顯影滾輪R0(例如顯影劑載體)將顯影劑傳送到顯影區域Q2,並且將正經過顯影區域Q2的感光體PR的表面部分上的靜電潛像顯影成碳粉影像(例如可視影像)。
隨著在顯影裝置D中消耗顯影劑,從碳粉卡匣TC(例如顯影劑容器)供給新顯影劑,該碳粉卡匣TC以可拆卸地的方式支撐以致於位在顯影裝置D的上方。
在轉印區域Q4中與感光體PR相對的轉印滾輪TR(例如轉印裝置)是將形成在感光體PR之表面上的碳粉影像轉印到紙張S(例如媒體)上的構件。從電源電路E以轉印電壓供應轉印滾輪TR,該轉印電壓的極性與在顯影裝置D中所用的顯影碳粉的帶電極性相反。從由控制單元C所控制的電源電路E供應諸如向充電滾輪CR所施加的充電電壓、向顯影滾輪R0所施加的顯影電壓以及向轉印滾輪TR所施加的轉印電壓等施加電壓、用於加熱定影裝置F(後面將描述)的加熱滾輪的加熱器的加熱器電力等。
第一供紙托盤TR1和第二供紙托盤TR2(例如供紙單元)係配置成佔據影印機主體U1的底部空間並且垂直地排列。
拾取滾輪Rp(例如紙張拾取構件)係配置成靠近第一供紙托盤TR1和第二供紙托盤TR2各自的左端部的頂部。將由拾取滾輪Rp已拾取的紙張S傳送到分離構件Rs。
分離構件Rs具有彼此擠壓的供紙滾輪Rs1(例如供紙構件)和阻滯滾輪Rs2(例如紙張分離構件)。藉由分離構件Rs將以傳送到分離構件Rs的紙張分離成單頁紙張並且一張接一張地傳送到紙張傳送路徑SH1(例如媒體傳送路徑)。
能夠正向和反向旋轉的傳送滾輪Rb(例如傳送構件)係配置成鄰近紙張傳送路徑SH1。藉由傳送滾輪Tb將已傳送到紙張傳送路徑SH1的紙張S傳送到位於上方的轉印前紙張傳送路徑SH2。
藉由傳送滾輪Ra將已傳送到轉印前紙張傳送路徑SH2的紙張S傳送到定位滾輪Rr(例如時序調整構件)。
同樣將從手動供紙托盤TR0(例如手動供紙單元)已供應的紙張S傳送到定位滾輪Rr。
與感光體PR上的碳粉影像移動到轉印區域Q4同步地將已傳送到定位滾輪Rr的紙張S從轉印前紙張引導板SG1(例如轉印前引導構件)傳送到轉印區域Q4。
由轉印滾輪TR在轉印區域Q4中將在感光體PR表面上已顯影的碳粉影像轉印到紙張S上。在轉印之後,由清潔器CL1清潔感光體PR的表面,藉此去除殘留碳粉(例如附著物)。由除電器JD從已去除殘留碳粉的感光體PR的表面上去除電荷,並且然後由充電滾輪CR再次對感光體PR的表面進行充電。藉由與充電滾輪CR相對且接觸所配置的充電滾輪清潔器CRC(例如充電用清潔器)清潔充電滾輪CR(即,去除污物)。
感光體PR、充電滾輪CR、潛像寫入裝置LH、顯影裝置D、清潔器CL1等構成碳粉影像形成裝置G(例如可視影像形成裝置)。在第一示例性實施例中,碳粉影像形成裝置G係實施為可以更換(即可以安裝到影印機主體U1上及從影印機主體U1上拆卸的)單個單元(處理卡匣)。
從感光體PR的表面剝離在轉印區域Q4已轉印碳粉影像的紙張S,由轉印後傳送路徑SH3的紙張引導件SG2(例如轉印後引導構件)引導該紙張S,並且藉由紙張傳送帶BH(例如轉印後傳送構件)將紙張S傳送到定影裝置F。
定影裝置F裝備有內部具有加熱器(熱源)的加熱滾輪Fh(例如加熱定影構件)和加壓滾輪Fp(例如加壓定影構件)。當已傳送到定影裝置F的紙張S經過加熱滾輪Fh與加壓滾輪Fp彼此接觸的定影區域時,將碳粉影像加熱定影到紙張S上。通過紙張排出路徑SH4將如此處理的紙張S傳送到排紙托盤TRh(例如媒體排出托盤)上。
切換閘GT1(例如傳送路徑切換構件)緊接著定影裝置F的下游而配置在紙張排出路徑SH4中。切換閘GT1在排紙托盤TRh與翻轉連接路徑SH5之間切換已穿過定影裝置F的紙張S的傳送目的地。翻轉連接路徑SH5連接紙張排出路徑SH4的上游端(即紙張排出路徑SH4緊接著定影裝置F的下游的端部)到紙張傳送路徑SH1。
在雙面列印的情況下,藉由切換閘GT1將其第一面記錄有碳粉影像的一面已記錄紙張S傳送到翻轉連接路徑SH5,該紙張S穿過聚酯薄膜閘GT2(例如方向限制構件),進而藉由反向旋轉的傳送滾輪Rb將紙張S傳送到翻轉路徑SH6。藉由正向旋轉的傳送滾輪Rb向上(即折返)傳送已傳送到翻轉路徑SH6的紙張S,並且將處於翻轉狀態的紙張S再次傳送到轉印區域Q4。
路徑SH1~SH6構成紙張傳送路徑SH(例如媒體傳送路徑)。
紙張傳送路徑SH和鄰近設置且具有紙張傳送功能的滾輪Ra、Rb、Rr等構成紙張傳送裝置US(例如媒體傳送裝置)。
(處理卡匣)
圖3A和3B分別為在碳粉卡匣TC移動到安裝位置的狀態下和在碳粉卡匣TC移動到拆卸位置的狀態下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處理卡匣的立體圖。圖4為在卡匣保持器和感光體保持器彼此分離的狀態下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處理卡匣的立體圖。
如圖3A和3B及圖4所示,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碳粉影像形成裝置G(處理卡匣)裝備有用於支撐感光體PR、清潔器CL1、充電滾輪CR以及充電滾輪清潔器CRC的右側感光體保持器1(例如影像載體支撐框架,例如第一保持構件)。卡匣保持器2(例如容器支撐框架,例如第二保持構件)位於感光體保持器1的左側並且由感光體保持器1支撐。卡匣保持器2支撐碳粉卡匣TC。
(顯影裝置)
圖5A和5B例示從處理卡匣上拆下顯影單元的狀態。圖5A為從斜前方看前框架的立體圖。圖5B為從斜後方看前框架的立體圖。圖6A和6B亦例示從處理卡匣上拆下顯影單元的狀態。圖6A為從斜前方看後框架的立體圖。圖6B為從斜後方看後框架的立體圖。
如圖3A和3B至圖6A和6B所示,感光體保持器1在左側設置有平板狀的第一前框架6(例如前支撐框架)和第一後框架7(例如後支撐框架)。卡匣保持器2係設置有平板狀的第二前框架8(例如前支撐框架)和第二後框架9(例如後支撐框架)。在卡匣保持器2中,朝前後方向延伸且彼此一體化的一對左框架11和右框架12係設置在第二前框架8與第二後框架9之間。將要安裝有碳粉卡匣TC的卡匣保持室13(例如安裝單元)具有由框架8~12包圍的內部空間。
如圖5B所示,前框架6和8的後表面分別形成有從底端向上延伸的前安裝槽6a和8a(例如前安裝部)和從前安裝槽6a和8a的頂端向右延伸的前保持槽6b和8b(例如前保持部)。
如圖6A所示,第一後框架7的前表面形成有從底端向上延伸的後安裝槽7a(例如後安裝部)和從後安裝槽7a的頂端向右延伸的後保持槽7b(例如後保持部)。第二後框架9形成有在左右方向係長的保持長孔9b(例如後保持部)。
前框架6和8以及後框架7和9構成用於支撐顯影裝置D的顯影支撐框架6+7+8+9。
圖7為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顯影裝置的立體圖。
如圖2以及圖5A和5B至圖7所示,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顯影裝置D是可以安裝到碳粉影像形成裝置G上及從碳粉影像形成裝置G上拆卸的顯影單元。如圖2以及圖5A和5B至圖7所示,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顯影裝置D裝備有用於傳送顯影劑的顯影裝置容器16。顯影裝置容器16具有位於下部的顯影裝置容器主體16a和從上方覆蓋顯影裝置容器主體16a的蓋構件16b。如圖2所示,在顯影裝置容器16中可旋轉地支撐顯影滾輪R0、將顯影劑傳送到顯影滾輪R0的傳送槳葉17(例如供應構件)、在攪拌顯影裝置容器16中的顯影劑的同時迴圈及傳送該顯影劑的一對傳送螺旋推運器18和19(例如攪拌構件)以及配置在左側傳送螺旋推運器19的左側並且藉由向前傳送顯影劑而將顯影劑從碳粉卡匣TC供給到顯影裝置容器16中的供給螺旋推運器21(例如供給構件)。用於限制顯影滾輪R0表面上的顯影劑的層厚的圓柱狀或圓桿狀修整器22(例如層厚限制構件)係支撐成配置在顯影滾輪R0的左上方。
如圖5A所示,與顯影滾輪R0同軸且外徑比顯影滾輪R0大的追蹤滾輪23(例如接觸部)可旋轉地支撐在顯影滾輪R0的(前和後)兩端。
如圖5A所示,顯影裝置容器16的前端壁16c以一體方式形成有向前突出而對應於各個前保持槽6a和8a的第一前突起26和第二前突起27(例如前保持物件部)。如圖5B、6B和7所示,顯影裝置容器16的後端壁16d形成有向後突出而對應於後保持槽7b的後突起28(例如後保持物件部)。
如圖2以及圖5A和5B至圖7所示,兩個(前後)螺旋彈簧29(例如推壓構件)係配置為從顯影裝置容器16的前端壁16c的左端和後端壁16d的左端向左延伸。
因此,在將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顯影裝置D安裝到碳粉影像形成裝置G上時,使得前突起26和27以及後突起28沿著各個安裝槽6a~8a上升,以及然後向右移動,藉此突起26~28開始由各個保持槽6b~8b保持。在第一示例性實施例中,保持槽6b~8b朝左右方向(即朝顯影裝置D靠近和遠離感光體PR的方向)延伸,以及因此在可以朝左右方向移動的狀態下保持顯影裝置D。
由於藉由卡匣保持器2的左框架11的內表面來支撐各個螺旋彈簧29的左端,因此油螺旋彈簧29朝向感光體PR推壓顯影裝置D。使得顯影裝置D的兩個(前後)追蹤滾輪23與感光體PR的兩個(前後)端面部(例如接觸物件部)形成接觸,藉此顯影滾輪R0與感光體PR之間的間隔保持為預定值。如圖6A和6B所示,在此狀態下,旋轉軸貫穿保持長孔9b並且連接到供給螺旋推運器21的軸向後端的供給齒輪31(例如齒輪)係安裝在第二後框架9的後表面上。
如圖6B所示,與供給齒輪31嚙合的卡匣齒輪32(例如安裝/拆卸體齒輪)係配置在供給齒輪31的左上側,並且由第二後框架9的後表面可旋轉地支撐。齒輪蓋33(例如齒輪保護構件)係支撐成配置在供給齒輪31和卡匣齒輪32的後方。齒輪蓋33形成有用於可旋轉地支撐卡匣齒輪32的旋轉軸的後端的支撐圓孔33a和用於支撐供給齒輪31的旋轉軸的後端使得供給齒輪31可旋轉且可朝左右方向移動的支撐長孔33b。連接到供給螺旋推運器21的供給齒輪31由朝左右方向係長的保持長孔9b和支撐長孔33b支撐而可以相對於第二後框架9和齒輪蓋33朝左右方向移動。如此,連接到供給齒輪31的顯影裝置D表現為可朝靠近及遠離感光體PR的方向移動。在第一示例性實施例中,這樣設定供給齒輪31和卡匣齒輪32:即使當顯影裝置D靠近或遠離感光體PR(移動距離係小的)時而使嚙合程度或嚙合位置發生偏差,也保持供給齒輪31與卡匣齒輪32的嚙合。
經由供給齒輪31從影印機主體U1中的供給驅動源(未示出)傳遞驅動力到卡匣齒輪32。
在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顯影裝置D中,如圖7所示,藉由設置在後端壁16d內部的齒輪傳動鏈(未圖示)將被傳遞到由顯影滾輪R0的後端所支撐的顯影齒輪36(例如齒輪)的驅動力傳遞到顯影滾輪R0、傳送槳葉17以及傳送螺旋推運器18和19,藉此使構件17~19旋轉。經由第一後框架7所支撐的中間齒輪37將驅動力從由感光體PR的後端所支撐的感光體齒輪38(例如齒輪)傳遞到顯影齒輪36。將驅動力從影印機主體U1中的驅動源(未圖示)傳遞到感光體齒輪38。
如圖2所示,上引導板39(例如媒體引導構件)係設置在顯影裝置D的底部,以致於朝向感光體PR延伸並且用作轉印前紙張引導板SG1的頂部。分別由作為感光體保持器1的左側部的第一前框架6和第一後框架7來支撐上引導板39的(前後)兩端。因此,在第一示例性實施例中,轉印前紙張引導板SG1不是由顯影裝置D支撐而是由感光體保持器1支撐。這樣可緩解下述問題:當正朝向轉印區域Q4所傳送的紙張S接觸轉印前紙張引導板SG1時而引起的衝擊係傳遞到顯影裝置D,並且引起諸如顯影故障等影像品質紊亂。
(入口開閉件及其鄰近部分)
圖8A和8B例示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顯影劑入口及其鄰近部分。圖8A為在移除入口開閉件的狀態下處理卡匣的一部分的局部剖面立體圖,並且圖8B為在安裝碳粉卡匣的狀態下處理卡匣的剖面圖。
如圖7以及圖8A和8B所示,顯影劑入口42從設置有供給螺旋推運器21的供給路徑41的後端部垂直地貫穿顯影裝置容器16的蓋構件16b的左後端部。
具有平坦上表面的墊片43(例如密封保持構件)係支撐成圍繞入口42。下密封件44(例如第一密封構件)係固定在墊片43的上表面上,並且由墊片43的上表面支撐成圍繞入口42。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下密封件44由諸如氨基甲酸乙酯樹脂或橡膠等彈性材料製成而可彈性變形。
由下密封件44的上表面將開閉件引導板46(例如孔連接構件)係支撐成朝前後方向延伸。如圖7和8A所示,開閉件引導板46具有一對左側壁46a和右側壁46b以及連接左側壁46a的前端和右側壁46b的前端的前側壁46c。平板狀連接部46d係連接到左側壁46a的後部和右側壁46b的後部,並且形成為圍繞入口42。連接孔46e在連接部46d中形成為與入口42連接。左側壁46a和右側壁46b在其後端與連接部46d的前端之間形成有朝左右方向向內突出的各自的引導軌46f和46g(例如引導部)。由左側壁46a、右側壁46b、前側壁46c以及連接部46d的前表面所圍繞的空間為出口插入室47的空間。
如圖8A和8B所示,由連接部46d將上密封件48(例如第二密封構件)支撐成圍繞連接孔46e。類似於下密封件44,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上密封件48由彈性材料製成。
如圖8B所示,在左側壁46a與墊片43的左側表面43a之間以及在右側壁46b與墊片43的右側表面43b之間形成有間隙49(例如移動容許空間)。如此,開閉件引導板46係支撐成由於下密封件44的彈性變形或剪切變形、邊界面的滑動等現象而可以朝左右方向移動各間隙49的左右寬度。在第一示例性實施例中,連接孔46e的左右寬度比入口42的寬度寬出可移動的距離。
圖9A和9B分別為在入口開閉件移動到關閉位置的狀態下和在入口開閉件移動到打開位置的狀態下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卡匣保持器的平面圖。
如圖7以及圖9A和9B所示,由引導軌46f和46g將平板狀入口開閉件51(例如入口開/閉構件)係支撐成可朝前後方向移動。入口開閉件51在其下表面與上密封件48緊密接觸的情況下可朝前後方向移動,並且係支撐成可在關閉入口42的關閉位置(見圖7和9A)與打開入口42的打開位置(見圖9B)之間移動。入口開閉件51的上表面的前部形成有向上突出的突起51a(例如卡合部)。
如圖2、4、5A、6B、8B、9A和9B所示,由第二前框架8、第二後框架9、左框架11以及右框架12所形成的卡匣保持室13的底部固定並支撐向下凸出的底壁構件56。如圖9A和9B所示,由底壁構件56的上表面形成卡匣支撐表面56a(例如容器支撐表面)。底壁構件56的後端部形成有可使開閉件引導板46從上方可進出的開口56b。如圖4以及圖9A和9B所示,底壁構件56的上端部形成有朝前後方向延伸的臺階狀卡匣引導板56c(例如容器引導部)。
耦接到卡匣齒輪32並且藉此接收驅動力的驅動聯軸器57(例如驅動力傳遞構件)由第二後框架9可旋轉地支撐。
如圖3A和3B所示,卡匣保持室13的前端部形成有分別從左框架11和右框架12向內突出並且朝上下方向延伸的拆卸保持肋58(例如拆卸保持部)。並且安裝保持肋59在各自的拆卸保持肋58的後方形成為與各自的拆卸保持肋58平行延伸。
左框架11的前部和右框架12的前部形成有切口部61和62,以使左框架11的頂部和右框架12的頂部在其前部係低於在其中部和後部的頂部。根據此措施,當操作者用他或她的手指夾持碳粉卡匣TC的前端部來提起碳粉卡匣TC時,手指可以容易地到達前端部;這樣可提高操作的便利性。此外,第二前框架8的頂部形成有弧狀前切口部63。
如圖3A和3B至圖6A和6B以及圖9A和9B所示,安裝/拆卸槓桿64(例如安裝/拆卸操縱部)係支撐在卡匣保持室13的前端部。安裝/拆卸槓桿64具有前側平板狀槓桿主體66以及從槓桿主體66的左端和右端向後延伸的槓桿左部67和槓桿右部68。
如圖3A和3B所示,安裝/拆卸槓桿64係支撐成可繞著從槓桿左部67和槓桿右部68的底部突出的旋轉中心64a而在安裝位置(見圖3A)與拆卸位置(見圖3B)之間旋轉。
如圖3A和3B以及圖9A和9B所示,槓桿主體66的頂部形成有形狀為向前凸出壁並且藉此易於由操作者所夾持的槓桿把手66a(例如夾持部)。當安裝/拆卸槓桿64位於拆卸位置時,槓桿把手66a放置在切口部63中。
如圖9A和9B所示,槓桿左部67和槓桿右部68形成有向外突出以分別對應於拆卸保持肋58和安裝保持肋59的鎖定突起67a(例如位置保持構件)。在圖9A和9B中僅示出了左側鎖定突起67a。
因此,在安裝/拆卸槓桿64移動到拆卸位置的狀態下,鎖定突起67a夾在拆卸保持肋58與安裝保持肋59之間,藉此將安裝/拆卸槓桿64保持在拆卸位置。隨著安裝/拆卸槓桿64朝向安裝位置移動,使得鎖定突起67a與安裝保持肋59形成接觸,左框架11和右框架12係彈性地變形而增加兩者之間的間隔,並且鎖定突起67a爬越安裝保持肋59而向後移動。於是安裝/拆卸槓桿64係移動到安裝位置並保持在該位置。
如圖3A和3B以及圖9A和9B所示,槓桿左部67和槓桿右部68在內側形成有朝上下方向延伸的卡匣連動槽67b和68b(例如連動部)。
圖10為從斜後方看去的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碳粉卡匣的立體圖。圖11A和11B分別例示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碳粉卡匣TC移動到拆卸位置的狀態和碳粉卡匣TC移動到安裝位置的狀態。圖12A和12B分別例示在碳粉卡匣TC移動到拆卸位置的狀態下和在碳粉卡匣TC移動到安裝位置的狀態下包括顯影劑入口和顯影劑出口的部分。
如圖3A和3B以及圖10至圖12A和12B所示,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碳粉卡匣TC具有收容顯影劑的大致為圓筒狀的卡匣主體71(例如容器主體)。在卡匣主體71中,下部71a具有與卡匣支撐表面56a一致的半圓筒形狀,並且上部71b呈半長方管的形狀。
如圖10所示,在卡匣主體71的下部71a與上部71b之間的邊界處形成朝前後方向延伸並且向外(即朝左右方向)突出的兩對引導物件部72。在圖10中僅顯示左側對引導物件部72。兩對引導物件部72形成為對應於各自的卡匣引導板56c。在碳粉卡匣TC容納在卡匣保持室13中的狀態下,藉由卡匣引導板56c朝前後方向引導該引導物件部72。
如圖10至圖12A和12B所示,由卡匣主體71的前端部將卡匣把手73(例如容器操縱部)係支撐成向前突出。如圖10所示,連動突起73a(例如連動物件部)從卡匣把手73的(左右)兩端部向外(即朝左右方向)突出。在圖10中僅示出了左側連動突起73a。當從上方將碳粉卡匣TC安裝到卡匣保持器2中時,與各自的卡匣連動槽67b和68b對應形成的連動突起73a係插入(配合)在卡匣連動槽67b和68b中。
如圖10至圖12A和12B所示,由卡匣主體71的後端部支撐將與驅動聯軸器57所嚙合的從動聯軸器74(例如傳動物件構件)。如圖11A和11B以及圖12A和12B所示,卡匣槳葉76(例如攪拌傳送構件)在卡匣主體71的內部配置成與從動聯軸器74的前端連接並且朝前後方向延伸。如圖2、圖11A和11B以及圖12A和12B所示,卡匣槳葉76具有朝前後方向延伸的旋轉軸76a。由旋轉軸76a支撐作為薄膜可撓性構件的傳送膜片76b(例如傳送構件主體)。傾斜切口(未圖示)形成在傳送膜片76b上,藉此傳送膜片76b可以隨著旋轉而向後傳送顯影劑。已知這種傳送膜片在JP-A-2007-298715、JP-A-2007-298789等中揭露,因此不進一步的描述或例示。
如圖10至圖12A和12B所示,出口部77在卡匣主體71的下部71b的後端形成為向下突出。經由出口部77形成用於連接卡匣主體71的內部與外部的顯影劑出口78。如圖10所示,出口部77形成有出口開閉件引導板79(例如開/閉引導部)向外(即朝左右方向)突出並且朝前後方向延伸。
由出口開閉件引導板79將出口開閉件81(例如出口開/閉構件)係支撐成可在關閉出口78的出口關閉位置(見圖11A和12A)與打開出口78的出口打開位置(見圖11B和12B)之間朝前後方向移動。如圖11A和11B以及圖12A與12B所示,由出口開閉件81的上表面來支撐出口密封件82(例如出口密封構件實)。
將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出口部77和出口開閉件81的尺寸設定為:當將碳粉卡匣TC從上方插入卡匣保持室13時,出口部77和出口開閉件81配合在出口插入室47中。將出口開閉件81在上下方向的厚度設定為對應於開閉件引導板46的連接部46d的厚度。
突起83(例如卡合物件部)從卡匣主體71的下部71b的位於出口部77後方的部分向下突出,以致於對應於入口開閉件51的突起51a。將卡匣主體71的突起83設定為與入口開閉件51的突起51a的後側相接觸。
(安裝/移除碳粉卡匣的作業)
為了將碳粉卡匣TC安裝到碳粉影像形成裝置G上,在安裝/拆卸槓桿64已移動到前方拆卸位置的狀態下,將碳粉卡匣TC從上方插入到卡匣保持室13中並且移動到拆卸位置(見圖11A和12A)。此時,碳粉卡匣TC的連動突起73a插入(配合)在各自的卡匣連動槽67b和68b中,並且出口部77和出口開閉件81係插入(配合)在出口插入室47中。
當操作者在碳粉卡匣TC位於拆卸位置(見圖11A和12A)的狀態下向後旋轉安裝/拆卸槓桿64時,由安裝/拆卸槓桿64的後表面推按碳粉卡匣TC的卡匣把手73的前端,藉此碳粉卡匣TC向後移動。從動聯軸器74與驅動聯軸器57耦接以建立驅動力可傳遞狀態。
在碳粉卡匣TC已移動到安裝位置的狀態下,安裝/拆卸槓桿64的鎖定突起67a分別與後側的安裝保持肋59相接觸,以防止安裝/拆卸槓桿64由於振動等原因向前旋轉。於是可防止顯影劑出口78與顯影劑入口42分離。
隨著碳粉卡匣TC以上述方式移動,出口部77向後移動,而出口開閉件81不向後移動;由開閉件引導板46的連接部46d的前端面阻止出口開閉件81的向後移動。因此,出口開閉件81相對於出口78移動,即從出口關閉位置移動到出口打開位置。於是打開出口78。隨著出口部77向後移動,入口開閉件51由出口部77的後端面的推按下亦向後移動。因此,入口開閉件51相對於入口42移動,即從入口關閉位置移動到入口打開位置。於是打開入口42。當碳粉卡匣TC已移動到安裝位置(後端)時,如圖11B和12B所示,入口42、連接孔46e以及出口78係彼此連接而建立顯影劑可以從碳粉卡匣TC流入供給路徑41的狀態。
為了移除碳粉卡匣TC,當從安裝位置(見圖11B和12B)到前側的拆卸位置(見圖11A和12A)來移動安裝/拆卸槓桿64時,由於連動突起73a分別配合在卡匣連動槽67b和68b中,因此碳粉卡匣TC移動到前側的拆卸位置。結果,從動聯軸器74與驅動聯軸器54脫離。
當安裝/拆卸槓桿64已移動到拆卸位置時,安裝/拆卸槓桿64的鎖定突起67a夾在安裝保持肋59與拆卸保持肋58之間,藉此安裝/拆卸槓桿64保持在拆卸位置。因此,可防止安裝/拆卸槓桿64由於其自重、振動等原因而朝向安裝位置旋轉。
隨著碳粉卡匣TC移動,出口部77向前移動,而出口開閉件81不向前移動;出口開閉件81保持在出口插入室47中。因此,出口開閉件81相對於出口78移動,即從出口打開位置移動到出口關閉位置。於是關閉出口78。
隨著碳粉卡匣TC向前移動,卡匣主體71的突起83鉤住入口開閉件51的突起51a,並且因此由碳粉卡匣TC向前推按入口開閉件51並與其一起移動。因此,隨著碳粉卡匣TC從安裝位置移動到拆卸位置,入口開閉件51從入口打開位置移動到入口關閉位置。於是關閉入口42。
當碳粉卡匣TC已移動到拆卸位置時,可向上移除碳粉卡匣TC。也就是說,操作者可以藉由夾持卡匣把手73向上移除碳粉卡匣TC以便進行替換。此時,由於操作者可以容易地通過切口部61和62插入手指,因此操作者可以容易地夾持卡匣把手73。在第一示例性實施例中,無需使碳粉卡匣TC傾斜,即可相對於卡匣保持室13下降或提升碳粉卡匣TC來安裝或拆卸碳粉卡匣TC。
(示例性實施例1的作用)
在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上述構造的影印機U中,當在碳粉卡匣TC保持在安裝位置的狀態下由影像形成而在顯影裝置D中消耗顯影劑時,驅動在碳粉卡匣TC中的卡匣槳葉76和供給螺旋推運器21,藉此將顯影劑從碳粉卡匣TC供給到顯影裝置D。當已用盡碳粉卡匣TC中的顯影劑時,藉由將碳粉卡匣TC移動到拆卸位置來更換碳粉卡匣TC。
將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顯影裝置D係支撐成可朝靠近及遠離感光體PR的方向移動,並且藉由接觸感光體PR的追蹤滾輪23來保持顯影裝置D與感光體PR之間的間隔。在不設置間隙49的傳統構造中,開閉件引導板46和顯影裝置D一起移動。因此,如果開閉件引導板46由於安裝碳粉卡匣TC時的運轉、誤差的累積等原因而發生位移,則顯影裝置D與開閉件引導板46一起位移。隨之追蹤滾輪23與感光體PR之間的接觸故障可能引起顯影滾輪R0與感光體PR之間的間隔的誤差。這可能會由於所謂的追蹤故障而引起顯影故障,從而導致影像劣化。
反之,在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碳粉影像形成裝置G中,借助於間隙49,開閉件引導板46係支撐成可相對於顯影裝置D移動。即使開閉件引導板46發生位移,顯影裝置D相對於開閉件引導板46移動,藉此確保正確的追蹤。結果,可減小由於追蹤故障而導致的顯影故障發生的可能性,因此可降低影像品質劣化的可能性。
例如在影像形成操作期間,當顯影裝置D受到例如由於旋轉的感光體PR或追蹤滾輪23的偏心而使顯影裝置D移動的力時,顯影裝置D相對於開閉件引導板46移動。因此,開閉件引導板46和碳粉卡匣TC均不發生位移,因此沒有不期望的力作用於碳粉卡匣TC上,並且聯軸器57與聯軸器74之間的嚙合沒有受到不利影響。這樣,在顯影裝置D中的振動對碳粉卡匣TC的不利影響的程度係低於開閉件引導板46不相對於顯影裝置D移動的傳統構造。
在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碳粉影像形成裝置G中,由開閉件引導板46支撐入口開閉件51。不是直接由顯影裝置D支撐的入口開閉件51可相對於顯影裝置D移動。因此,即使開閉件引導板46相對於顯影裝置D位移,入口開閉件51也不會相對於碳粉卡匣TC位移。如果入口開閉件51相對於碳粉卡匣TC的出口部77位移,則在安裝或移除碳粉卡匣TC的作業期間入口開閉件51可能無法平滑地移動(例如可能被某物鉤住)。反之,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碳粉影像形成裝置G建構為可以平滑地進行安裝/拆卸作業。
此外,開閉件引導板46例如由於下密封件44變形而移動。這樣,可藉由簡單的結構來降低追蹤故障發生的可能性。
在第一示例性實施例中,由於上引導板39由相對於感光體PR保持位置的顯影裝置D來保持,因此由上引導板39引導的紙張S係朝向感光體PR穩定地傳送,進而可穩定地進行從感光體PR到紙張S的影像轉印。
在第一示例性實施例中,藉由操縱安裝/拆卸槓桿64使碳粉卡匣TC在安裝位置與拆卸位置之間移動;不是藉由操作者直接操縱來移動碳粉卡匣TC。這可降低當例如由於碳粉卡匣TC的傾斜來安裝或移除碳粉卡匣TC時開閉件51或開閉件81沒有打開或關閉或者聯軸器57與聯軸器74彼此不嚙合的可能性。這樣,可增加碳粉卡匣TC的安裝/拆卸操作的精確度和便利性。
在第一示例性實施例中,碳粉卡匣TC朝前後方向(即碳粉卡匣TC的縱向)移動。因此,碳粉卡匣TC不大可能傾斜或滾轉,並且與朝短軸方向移動碳粉卡匣TC的情況相比,可以更容易地進行安裝。
此外,在第一示例性實施例中,由於碳粉卡匣TC的移動方向與聯軸器57和聯軸器74彼此嚙合及脫離的方向相同,因此不需要當移動碳粉卡匣TC時使得聯軸器57與聯軸器74退避的機構。這可簡化碳粉影像形成裝置G的構造。由於當安裝或移除碳粉卡匣TC時不需要例如使得聯軸器57與聯軸器74退避的操作,因此可增加操作的便利性。
[示例性實施例2]
圖13A和13B分別例示在碳粉卡匣移動到安裝位置的狀態下和在碳粉卡匣移動到拆卸位置的狀態下根據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碳粉影像形成裝置。圖14為根據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顯影裝置的一部分的立體圖。圖15為根據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碳粉卡匣的立體圖。圖16A~16C分別例示拆下根據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碳粉卡匣的狀態、安裝/拆卸殼體移動到拆卸位置的狀態以及在將碳粉卡匣插入處於圖16B的狀態的安裝/拆卸殼體之前的狀態。圖17A和17B分別例示插入碳粉卡匣的狀態和安裝/拆卸殼體從圖17A的位置移動到安裝位置的狀態。
在對本發明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下述描述中,對與第一示例性實施例中相對應的構成元件給予與第一示例性實施例中相同的元件符號,並且不詳細描述。除了下面說明的幾點之外,第二示例性實施例與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相同。在圖13A和13B至圖17A和17B中,以簡化方式圖示與第一示例性實施例中相對應的構成元件。
如圖13A和13B所示,在根據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碳粉影像形成裝置G’中,由第二前框架8和第二後框架9將安裝/拆卸殼體64’(例如安裝/拆卸操縱部)支撐成可朝前後方向延伸的旋轉軸旋轉。安裝/拆卸殼體64’係支撐成可在關閉卡匣保持室13的安裝位置(見圖13A)與向外部打開卡匣保持室13的拆卸位置(見圖13B)之間移動。
如圖14所示,不同於朝前後方向延伸的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開閉件引導板46,在根據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顯影裝置D’中,開閉件引導板46’(例如孔連接構件)朝左右方向延伸。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開閉件引導板46’具有允許開閉件引導板46’相對於顯影裝置D’的蓋構件16b朝前後方向和左右方向移動的間隙49。
如圖15所示,在根據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碳粉卡匣TC,中,用於收容新顯影劑的供給顯影劑收容部TC1’係設置在前側,並且用於收容由清潔器CL1所回收的顯影劑的回收顯影劑收容部TC2’係設置在後側。由供給顯影劑收容部TC1’的底面將出口開閉件81支撐成可朝左右方向移動。回收顯影劑收容部TC2’的右側面形成有回收孔TC2a’。
如圖13B、圖16A~16C以及圖17A和17B所示,在根據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碳粉影像形成裝置G’中,從碳粉影像形成裝置G’後方的空間延伸到卡匣保持室13內部的回收傳送路徑CL2係連接到清潔器CL1的後部。回收傳送路徑CL2的位於卡匣保持室13內部的端部成形為可以插入回收孔TC2a’中。傳送構件(未圖示)係設置在回收傳送路徑CL2的內部,並且將來自清潔器CL1的顯影劑傳送到回收顯影劑收容部TC2’中。
為了安裝根據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碳粉卡匣TC’,將安裝/拆卸殼體64’從圖16A的狀態移動到圖16B的狀態(拆卸位置)。然後,如圖16C和17A所示,將碳粉卡匣TC’放入安裝/拆卸殼體64’中。然後,如圖17B和13A所示,將安裝/拆卸殼體64’移動到安裝位置。此時,開閉件51和開閉件81移動到打開位置,並且回收路徑CL2係連接到回收孔TC2a’。結果,可以從供給顯影劑收容部TC1’補給顯影劑到顯影裝置D’,並且可以將顯影劑從清潔器CL1回收到回收顯影劑收容部TC2’中。
可以藉由將安裝/拆卸殼體64’移動到拆卸位置(見圖13B)來移除碳粉卡匣TC’。
(示例性實施例2的作用)
類似於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碳粉影像形成裝置G,根據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碳粉影像形成裝置G’可以降低發生追蹤故障的可能性。
(變型例)
上面已詳細描述了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然而,本發明不限於這些示例性實施例,在不脫離申請專利範圍中所限定的本發明的範圍的情況下可以進行各種變型。以下是示例性實施例的變型例(H01)~(H08):
(H01)儘管上述各示例性實施例針對作為影像形成裝置的實例的影印機,但本發明不限於這種情況。本發明也可應用於印表機和傳真機、具有影印機、印表機、傳真機等的功能的多功能裝置以及其他裝置。
(H02)儘管在上述各示例性實施例中,影印機U使用單色的顯影劑,但本發明不限於這種情況。本發明也可應用於多種(兩種或更多種)顏色的影像形成裝置。也就是說,本發明也可應用於裝備有多組感光體PR、顯影裝置D或D’以及碳粉卡匣TC或TC’的影像形成裝置。
(H03)儘管在上述各示例性實施例中,碳粉影像形成裝置G或G’為清潔器CL1、充電滾輪CR、充電滾輪清潔器CLC、除電器JD等設置成一體的情況,但本發明不限於這種情況。可以是不將全部組件設置成一體的構造。例如,可以僅將顯影裝置D或D’與卡匣保持器2一體化為一個單元。
(H04)儘管在上述各示例性實施例中,下密封件44允許開閉件引導板46或46’移動,但本發明不限於這種情況。可以藉由軌道等使得開閉件引導板46或46’可移動。
(H05)在上述各示例性實施例中,可以使用密封件44、48以及82。然而,可以省略密封件44、48、82中的全部或部分。
(H06)儘管在上述各示例性實施例中,由開閉件導板46或46’(例如孔連接構件)支撐入口開閉件51,但本發明不限於這種情況。可以是這樣的結構:由顯影裝置容器16支撐入口開閉件51,並且用於連接顯影劑入口和出口並且可朝靠近及遠離感光體PR的方向移動的孔連接構件係設置在入口開閉件51的外側。
(H07)用於打開和關閉入口開閉件51和出口開閉件81的機構不限於在各示例性實施例中所揭露的機構,而是可以採用已知的任意機構來代替。
(H08)儘管在上述各示例性實施例中,經由感光體保持器1所支撐的顯影支撐框架6+7+8+9來支撐顯影裝置D或D’,以使顯影裝置D或D’可相對於感光體PR移動,但本發明不限於這種情況。可以是這樣的構造:感光體保持器與支撐框架係設置成一體,並且直接由感光體保持器以可移動方式支撐顯影裝置D或D’。儘管在上述各示例性實施例中,碳粉影像形成裝置G或G’和顯影裝置D或D’為可以安裝到影印機主體U1上及從影印機主體U1上拆下的單元,但本發明不限於這種情況。可以是這些單元無法安裝到影像形成裝置主體上或從影像形成裝置主體上拆下的構造。也就是說,可以由影像形成裝置主體支撐顯影裝置D或D’。
出於解釋和說明的目的提供了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的前述描述。其本意並不是窮舉或將本發明限制為所公開的確切形式。顯然,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進行許多修改和變型。選擇和描述該示例性實施例是為了更好地解釋本發明的原理及其實際應用,因此使得本技術領域的其他技術人員能夠理解本發明所適用的各種實施例並預見到適合於特定應用的各種修改。目的在於通過所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同內容來界定本發明的範圍。
1...感光體保持器
2...卡匣保持器
6...第一前框架
6a...前安裝槽
6b...前保持槽
7...第一後框架
7a...後安裝槽
7b...後保持槽
8...第二前框架
8a...前安裝槽
8b...前保持槽
9...第二後框架
9b...保持長孔
11...左框架
12...右框架
13...卡匣保持室
16...顯影裝置容器
16a...顯影裝置容器主體
16b...蓋構件
16c...前端壁
16d...後端壁
17...傳送槳葉
18...傳送螺旋推運器
19...傳送螺旋推運器
21...供給螺旋推運器
22...修整器
23...追蹤滾輪
26...第一前突起
27...第二前突起
28...後突起
29...螺旋彈簧
31...供給齒輪
32...卡匣齒輪
33...齒輪蓋
33a...支撐圓孔
33b...支撐長孔
36...顯影齒輪
37...中間齒輪
38...感光體齒輪
39...上引導板
41...供給路徑
42...入口
43...墊片
43a...左側表面
43b...右側表面
44...下密封件
46...開閉件引導板
46’...開閉件引導板
46a...左側壁
46b...右側壁
46c...前側壁
46d...連接部
46e...連接孔
46f...引導軌
46g...引導軌
47...出口插入室
48...上密封件
49...間隙
51...入口開閉件
51a...突起
56...底壁構件
56a...卡匣支撐表面
56b...開口
56c...卡匣引導板
57...驅動聯軸器
58...拆卸保持肋
59...安裝保持肋
61...切口部
62...切口部
63...切口部
64...安裝/拆卸槓桿
64’...安裝/拆卸槓桿
64a...旋轉中心
66...槓桿主體
66a...槓桿把手
67...槓桿左部
67a...鎖定突起
67b...卡匣連動槽
68...槓桿右部
68b...卡匣連動槽
71...卡匣主體
71a...下部
71b...上部
72...引導物件部
73...卡匣把手
73a...連動突起
74...從動聯軸器
76...卡匣槳葉
76a...旋轉軸
76b...傳送膜片
77...出口部
78...出口
79...開閉件引導板
81...出口開閉件
82...出口密封件
83...突起
A...曝光光學系統
BH...紙張傳送帶
C...控制單元
CCD...固態成像裝置
CL1...清潔器
CL2...回收傳送路徑
CR...充電滾輪
CRC...充電滾輪清潔器
D...顯影裝置
D’...顯影裝置
DL...寫入驅動信號輸出裝置
E...電源電路
F...定影裝置
Fh...加熱滾輪
Fp...加壓滾輪
G...碳粉影像形成裝置
G’...碳粉影像形成裝置
Gi...文書紙張
GR1...壓印板滾輪
GT1...切換閘
GT2...聚酯薄膜閘
IPS...影像處理單元
JD...除電器
LH...潛像寫入裝置
PG...壓印板玻璃
PR...感光體
Q0...充電區域
Q1...潛像寫入位置
Q2...顯影區域
Q4...轉印區域
R0...顯影滾輪
Ra...傳送滾輪
Rb...傳送滾輪
Rp...拾取滾輪
Rr...定位滾輪
Rs...分離構件
Rs1...供紙滾輪
Rs2...阻滯滾輪
S...紙張
SG1...轉印前紙張引導板
SG2...紙張引導件
SH...紙張傳送路徑
SH1...紙張傳送路徑
SH2...轉印前紙張傳送路徑
SH3...轉印後傳送路徑
SH4...紙張排出路徑
SH5...翻轉連接路徑
SH6...翻轉路徑
Sp...曝光系統位置檢測構件
TC...碳粉卡匣
TC’...碳粉卡匣
TC1’...供給顯影劑收容部
TC2’...回收顯影劑收容部
TC2a’...回收孔
TG1...文書容器
TG2...文書排出托盤
TR...轉印滾輪
TR0...手動供紙托盤
Tr1...第一供紙托盤
Tr2...第二供紙托盤
TRh...排紙托盤
U...影印機
U1...影印機主體
U1a...掃描器單元
U1b...印表機單元
U2...自動文書輸送器
US...紙張傳送裝置
將基於以下各圖詳細地描述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其中:
圖1為例示根據本發明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影像形成裝置的整體的剖面圖;
圖2例示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碳粉影像形成裝置的一部分;
圖3A和3B分別為在碳粉卡匣移動到安裝位置的狀態下和在碳粉卡匣移動到拆卸位置的狀態下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處理卡匣的立體圖;
圖4為在卡匣保持器和感光體保持器彼此分離的狀態下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處理卡匣的立體圖;
圖5A和5B例示從處理卡匣上拆下顯影單元的狀態;圖5A為從斜前方看前框架的立體圖,並且圖5B為從斜後方看前框架的立體圖;
圖6A和6B亦例示從處理卡匣上拆下顯影單元的狀態;圖6A為從斜前方看後框架的立體圖;並且圖6B為從斜後方看後框架的立體圖;
圖7為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顯影裝置的立體圖;
圖8A和8B例示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顯影劑入口及其鄰近部分;圖8A為在移除入口開閉件的狀態下處理卡匣的一部分的局部剖面立體圖;並且圖8B為在安裝碳粉卡匣的狀態下處理卡匣的剖面圖;
圖9A和9B分別為在入口開閉件移動到關閉位置的狀態下和在入口開閉件移動到打開位置的狀態下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卡匣保持器的平面圖;
圖10為從斜後方看去的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碳粉卡匣的立體圖;
圖11A和11B分別例示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碳粉卡匣移動到拆卸位置的狀態和碳粉卡匣移動到安裝位置的狀態;
圖12A和12B分別例示在碳粉卡匣移動到拆卸位置的狀態下和在碳粉卡匣移動到安裝位置的狀態下包括顯影劑入口和顯影劑出口的部分;
圖13A和13B分別例示在碳粉卡匣移動到安裝位置的狀態下和在碳粉卡匣移動到拆卸位置的狀態下根據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碳粉影像形成裝置;
圖14為根據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顯影裝置的一部分的立體圖;
圖15為根據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碳粉卡匣的立體圖;
圖16A、16B和16C分別例示移除根據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碳粉卡匣的狀態、安裝/拆卸殼體係移動到拆卸位置的狀態以及在將碳粉卡匣插入處於圖16B的狀態的安裝/拆卸殼體之前的狀態;以及
圖17A和17B分別例示插入碳粉卡匣的狀態和安裝/拆卸殼體從圖17A的位置移動到安裝位置的狀態。
11...左框架
16a...顯影裝置容器主體
16b...蓋構件
17...傳送槳葉
18...傳送螺旋推運器
19...傳送螺旋推運器
21...供給螺旋推運器
29...螺旋彈簧
39...上引導板
41...供給路徑
42...入口
43...墊片
43a...左側表面
43b...右側表面
44...下密封件
46...開閉件引導板
46a...左側壁
46b...右側壁
46c...前側壁
46d...連接部
46e...連接孔
46f...引導軌
46g...引導軌
47...出口插入室
48...上密封件
49...間隙
56...底壁構件
61...切口部
77...出口部
78...出口
PR...感光體
R0...顯影滾輪

Claims (4)

  1. 一種影像形成裝置,包括:一影像載體;一顯影裝置,其設置為可以朝一方向移動,其中該方向係該顯影裝置靠近及遠離該影像載體的方向,並且其用於將形成在該影像載體的表面上的潛像顯影成一可視影像,其中,該顯影裝置包括:一顯影裝置容器,傳送該顯影裝置容器內部的顯影劑;一顯影劑載體,其與該影像載體相對,並且在該顯影劑載體的表面上保持從該顯影裝置容器所供應的顯影劑;以及一入口,顯影劑通過該入口流入該顯影裝置容器;一推壓構件,其朝該顯影裝置靠近該影像載體的方向推壓該顯影裝置;一接觸物件部,其與該影像載體設置成一體;一接觸部,其設置在該顯影裝置中,並且接觸該接觸物件部,其中在該影像載體與該顯影劑載體之間保持一間隔為一預設值;以及一顯影劑容器,在該出口相對於該入口,其係可拆卸地安裝在與支撐該影像載體的支撐框架設置成一體的一安裝單元中,其包括:一容器主體,其收容待供給到該顯影裝置容器的顯影劑;以及 一出口,顯影劑通過該出口從該容器主體的內部流出,其中該入口與該出口連接成使得該入口可以朝該顯影裝置的移動方向相對於該出口移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影像形成裝置,更包括:一孔連接構件,其係支撐成可以朝該顯影裝置的移動方向相對於該入口移動,並且其連接該入口和該出口;以及一入口開/閉構件,其由該孔連接構件支撐為可以在該入口開/閉構件打開該入口的打開位置與該入口開/閉構件關閉該入口的關閉位置之間移動。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影像形成裝置,更包括:一第一密封構件,其設置在該孔連接構件與該入口之間,並且其密封該孔連接構件與該入口之間的空間;以及一第二密封構件,其設置在該孔連接構件與該出口之間,並且其密封該孔連接構件與該出口之間的空間。
  4. 一種可視影像形成裝置,包括:一影像載體;一顯影裝置,其設置為可以朝一方向移動,其中該方向係該顯影裝置靠近及遠離該影像載體的方向,並且其用於將形成在該影像載體的表面上的潛像顯影成一可視影像,其中,該顯影裝置包括:一顯影裝置容器,傳送該顯影裝置容器內部的顯影劑; 一顯影劑載體,其與該影像載體相對,並且在該顯影劑載體的表面上保持從該顯影裝置容器所供應的顯影劑;以及一入口,顯影劑通過該入口流入該顯影裝置容器;一推壓構件,其朝該顯影裝置靠近該影像載體的方向推壓該顯影裝置;一接觸物件部,其與該影像載體設置成一體;以及一接觸部,其設置在該顯影裝置中,並且接觸該接觸物件部,其中在該影像載體與該顯影劑載體之間保持一間隔為一預設值,其中,該入口與一出口連接成使得該入口可以朝該顯影裝置的移動方向相對於該出口移動,顯影劑通過該出口從一容器主體流出。
TW099100248A 2009-04-16 2010-01-07 可視影像形成裝置和影像形成裝置 TWI4176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00200A JP5463719B2 (ja) 2009-04-16 2009-04-16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39077A TW201039077A (en) 2010-11-01
TWI417685B true TWI417685B (zh) 2013-12-01

Family

ID=429578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00248A TWI417685B (zh) 2009-04-16 2010-01-07 可視影像形成裝置和影像形成裝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190069B2 (zh)
JP (1) JP5463719B2 (zh)
KR (1) KR101321460B1 (zh)
CN (1) CN101866129B (zh)
AU (1) AU2009251089B2 (zh)
TW (1) TWI4176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70647B2 (ja) * 2011-02-17 2016-03-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収納容器、粉体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68567B2 (ja) 2011-07-29 2015-08-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874231B2 (ja) 2011-07-29 2016-03-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884343B2 (ja) 2011-08-31 2016-03-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5126438B1 (ja) * 2012-03-27 2013-01-2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粉体収容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042791B2 (en) * 2012-03-27 2015-05-26 Fuji Xerox Co., Ltd. Powder accommodation containe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213303B2 (en) * 2013-12-17 2015-12-15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Replaceable unit for an image forming device having a drive coupler that includes a locking member
CN110632834B (zh) * 2015-09-15 2021-10-08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JP7275561B2 (ja) * 2018-12-18 2023-05-18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回転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2861593A (zh) * 2019-11-28 2021-05-28 宁波微科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电梯门口行人检测方法、系统、计算机存储介质、电梯
JP7435123B2 (ja) * 2020-03-25 2024-02-21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着脱式容器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容器搭載装置
JP2022050266A (ja) 2020-09-17 2022-03-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39027A (en) * 1997-06-30 1998-11-17 Ravi & Associates Magnet less sealable developer cartridge
US7162189B2 (en) * 2003-03-05 2007-01-09 Ricoh Company,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image forming and process cartridge included in the apparatus
US20080199224A1 (en) * 2007-02-21 2008-08-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er supply cas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634217B2 (en) * 2006-05-24 2009-12-15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method using a double walled toner cartridg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2370A (ja) * 1984-07-10 1986-01-30 Canon Inc 現像装置
JPS62262070A (ja) * 1986-05-07 1987-11-14 Canon Inc 現像装置
US4949399A (en) * 1989-05-09 1990-08-14 Eastman Kodak Company Development station engageable with toner monitor
JPH0659605A (ja) * 1992-08-05 1994-03-04 Brother Ind Ltd 粉体回収装置
JPH0669960U (ja) * 1993-03-09 1994-09-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トナー補給装置
US5305064A (en) * 1993-05-20 1994-04-19 Xerox Corporation Compact single component development system with modified toner agitator and toner dispense auger disposed therein
JP3685694B2 (ja) 2000-08-28 2005-08-24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と画像形成装置
JP3919509B2 (ja) * 2001-11-20 2007-05-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171137B2 (en) * 2003-10-30 2007-01-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evelop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equipment and method thereof
JP4645116B2 (ja) 2004-09-22 2011-03-0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これ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JP4872321B2 (ja) * 2005-11-24 2012-02-0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剤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378374B2 (ja) * 2006-03-10 2009-12-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現像剤補給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20605A (ja) 2006-07-12 2008-01-31 Oki Data Corp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684730B2 (en) * 2007-01-18 2010-03-23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ntermediate transfer unit
JP5125172B2 (ja) * 2007-03-28 2013-01-2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39027A (en) * 1997-06-30 1998-11-17 Ravi & Associates Magnet less sealable developer cartridge
US7162189B2 (en) * 2003-03-05 2007-01-09 Ricoh Company,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image forming and process cartridge included in the apparatus
US7634217B2 (en) * 2006-05-24 2009-12-15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method using a double walled toner cartridge
US20080199224A1 (en) * 2007-02-21 2008-08-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er supply cas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09251089A1 (en) 2010-11-04
KR101321460B1 (ko) 2013-10-25
US20100266310A1 (en) 2010-10-21
TW201039077A (en) 2010-11-01
CN101866129A (zh) 2010-10-20
CN101866129B (zh) 2013-12-18
JP5463719B2 (ja) 2014-04-09
JP2010250119A (ja) 2010-11-04
AU2009251089B2 (en) 2011-05-26
US8190069B2 (en) 2012-05-29
KR20100114818A (ko) 2010-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17685B (zh) 可視影像形成裝置和影像形成裝置
JP4110143B2 (ja)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に着脱可能なユニット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910937B2 (ja) 原稿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7183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13037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7953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03448A (ja) 現像剤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6777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85347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811490B2 (ja) 現像剤回収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818236B2 (en) Developer transport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572873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8306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80710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239651B2 (ja) 清掃部材、清掃器、像保持体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46542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240106962A1 (en) Image rea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844223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60742A (ja) 清掃部材、清掃器、像保持体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60860A (ja) 清掃部材、清掃器、像保持体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71105B2 (ja) 開閉部材の保持機構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34144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407442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079076A (ja) 清掃器、像保持体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1534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