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16177B - Adhesive-containing polarizing film, optical laminates and polarized film sets - Google Patents

Adhesive-containing polarizing film, optical laminates and polarized film set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16177B
TWI416177B TW96118559A TW96118559A TWI416177B TW I416177 B TWI416177 B TW I416177B TW 96118559 A TW96118559 A TW 96118559A TW 96118559 A TW96118559 A TW 96118559A TW I416177 B TWI416177 B TW I41617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polarizing film
adhesive layer
adhesive
weigh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61185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804882A (en
Inventor
Ryu Takeko
Masako Sugihara
Yuuhei Inokuchi
Ju Yeul Jang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Publication of TW2008048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048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161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1617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9Laminated materi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09J133/06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only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the oxygen atom being present only as part of the carboxyl radical
    • C09J133/08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acrylic acid es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4Protective coatings, e.g. hard coat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1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 C09J2301/16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carrier layer
    • C09J2301/16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carrier layer the carrier being a laminate constituted by plastic layers onl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23/00Presence of polyolefin
    • C09J2423/006Presence of polyolefin in the substr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33/00Presence of (meth)acrylic polym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323/00Functional layers of liquid crystal optical display excluding electroactive liquid crystal layer characterised by chemical composition
    • C09K2323/03Viewing layer characterised by chemical composition
    • C09K2323/031Polarizer or dy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2/00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 G02F2202/28Adhesive materials or arrang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6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the element or component having a specified physical dimens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 Y10T428/31786Of polyester [e.g., alkyd, et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 Y10T428/31855Of addition polymer from unsaturated monomers
    • Y10T428/31938Polymer of monoethylenically unsaturated hydrocarb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Description

附黏著劑之偏光薄膜、光學層合體及偏光薄膜套組
本發明係有關貼合於液晶顯示用玻璃單元用之附黏著劑的偏光薄膜、液晶顯示用玻璃單元貼合該物之光學層合體,及貼合於液晶顯示用玻璃單元雙面用之偏光薄膜套組。又本發明係有關附黏著劑之偏光薄膜的製造方法。
一般TN(Twisted Nematic)、STN(Super Twisted Nematic)等液晶顯示裝置所使用之液晶顯示用玻璃單元為,具有二枚玻璃基板間挾持液晶成份之構造。其次各自之玻璃基板表面介由以丙烯酸樹脂為主成份之黏著劑,層合偏光薄膜、相位差薄膜、防反射薄膜等光學薄膜。又偏光薄膜之顯示面側表面上多半設置防反射層等。因為一般係使用依序層合表面處理層/偏光薄膜/黏著層/液晶顯示用玻璃單元/黏著層/偏光薄膜而得之光學層合體。
但該類光學層合體之黏著層於熱或濕熱條件下會伸縮而使尺寸出現較大變化,因此會有所得光學層合體之黏著層內起泡、黏著層與玻璃基板間產生浮動或剝離等問題。又熱或濕熱條件下會使作用於表面處理層及偏光薄膜等光學薄膜的殘局留應力分布不均勻,而使應力集中於光學層合體之外圍部,結果會有TN液晶單元中,黑色顯示時之外圍部產生白邊之稱為抽白的現象,及STN液晶單元中外圍部產生色斑之問題。
又液晶顯示裝置也使用於導航系統等行車用途上,但行車過程中的高溫、高濕條件會造成起泡、浮動、剝離、霧化等外觀變化,因此要求耐久性。
為了解除該問題,例如特開2006-77224號公報曾揭示,重量平均分子量不同之2種丙烯酸樹脂中添加交聯劑而得的凝膠分率10至50重量%之黏著劑,又曾記載介由該黏著劑將偏光薄膜貼合於液晶顯示用玻璃單元雙面上之光學層合體,既使曝露於高溫乾燥件及高溫高濕條件,也可抑制抽白產生。
另外將附黏著層之偏光薄膜貼合於液晶顯示玻璃單元時也要求,不完整時可剝離該偏光薄膜再度貼合糾正,且剝離時偏光薄膜可連同黏著層一起剝離,而玻璃基板上不會殘留黏著層或霧化等所謂修正性。上述專利文獻1,曾記載,設有所揭示之黏著劑的光學薄膜可具有優良之該修正性。
又,偏光薄膜多半為,以三乙醯纖維素為代表之乙醯纖維素系樹脂所形成的保護薄膜,雙面挾持聚乙烯醇系樹脂所形成之偏光子的構造物,但曾嘗試將該保護薄膜之至少一方改變為,單體為降茨烯等之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例如特開平8-43812號公報所記載,偏光子兩側層合保護薄膜之偏光薄膜中,該保護薄膜之至少一方為熱塑性降茨烯系樹脂所形成具有相位差機能之薄膜。又特開2005-208456號公報曾揭示,聚乙烯醇系樹脂所形成之偏光子的單面上層合環狀烯烴系樹脂薄膜,而另一面層合乙醯纖維素系薄膜之構造。
已知液晶顯示用玻璃單元之單面上,介由黏著劑以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側層合該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偏光子/保護薄膜所構成之第一偏光薄膜,另一面介由黏著劑層合偏光子雙面上貼合乙醯纖維素之保護薄膜的第二偏光薄膜會如特開2006-77224所揭示,玻璃基板雙面適用凝膠分率較低具有高柔軟之黏著劑,但長時間(例如100小時)置於高溫(例如80℃乾燥條件)下,令因黏著劑之凝聚力不足,而使黏著層與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間產生浮動、剝離、起泡等,故耐久性不足。又,介由黏著層以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側層合該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偏光子/保護薄膜所構成之偏光薄膜時,雖適用凝膠分率較低具有高柔軟性之黏著劑,但會產生相同問題。
因此本發明之課題為,提供適用於液晶顯示裝置,且曝露於高溫條件或高溫高濕條件下既使重覆加熱及冷卻也不易產生抽白,及產生浮動、剝離、起泡、霧化等外觀變化,可具有優良耐久性及抑制大型化時抽白現象之附黏著劑的偏光薄膜。本發明之另一課題為,提供液晶顯示用玻璃單元適用該附黏著劑之偏光薄膜的光學層合體,及以液晶顯示用玻璃單元貼合該附黏著劑之偏光薄膜為一方偏光薄膜用的偏光薄膜套組。
發明之揭示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經本發明者們專心研究後發現,對偏光子單面貼合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之偏光薄膜,可有效適用高凝膠分率之黏著劑。又發現液晶顯示用玻璃單元之單面上,介由第一黏著層以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側層合該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偏光子/保護薄膜所構成之第一偏光薄膜,玻璃單元另一面層合偏光子雙面貼合乙醯纖維系保護薄膜之第二偏光薄膜時,貼合於液晶顯示用玻璃單元雙面上之黏著劑為不同之黏著劑時將更有效率。另外發現介有各自黏著層,以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側將該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偏光子/保護薄膜所構成之偏光薄膜層合於液晶顯示用玻璃單元之雙面時,各自黏著層適合由高凝膠分率之黏著劑構成。基於以上見解經各種檢討後完成本發明。
即,本發明之第一見解可提供,具有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偏光子/保護薄膜所構成之偏光薄膜,及設置於該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之外側的黏著層,且該黏著層之凝膠分率為75至95重量%的附黏著劑之偏光薄膜。其中黏著層較佳由,丙烯酸樹脂添加交聯劑之黏著劑形成。上述保護薄膜之外側可層合提升亮度薄膜。
又,本發明之第二見解可提供,以黏著層側將來自第一見解之特定附黏著劑的偏光薄膜貼合於液晶顯示用玻璃單元之單面上而得的光學層合體,該光學層合體之較佳形態為,液晶顯示用玻璃單元之單面上,介由第一黏著層以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側貼合該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偏光子/保護薄膜所構成之第一偏光薄膜,前述玻璃單元之另一面上,介由第二黏著層貼合偏光子雙面貼合乙醯纖維素系保護薄膜之第二偏光薄膜,其中第一黏著層之凝膠分率為75至95重量%,第二黏著層之凝膠分率為30至70重量%。又第二偏光薄膜可於第二黏著層相反側之表面上設置表面處理層。
光學層合體之另一較佳形態為,液晶顯示用玻璃單元之單面上,介由第一黏著層以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側貼合該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偏光子/保護薄膜所構成之第一偏光薄膜,前述玻璃單元之另一面上,以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側貼合該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偏光子/保護薄膜所構成之第二偏光薄膜,第一黏著層及第二黏著層之凝膠分率均為75至95重量%。此時之第二偏光薄膜也可於第二黏著層相反側之表面上設置表面處理層。
又,本發明之第三見解可提供,液晶顯示裝置用之偏光薄膜套組。該偏光薄膜套組為,第一附黏著劑之偏光薄膜及第二附黏著劑之偏光薄膜的組成物中,第一附黏著劑之偏光薄膜為,具有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偏光子/保護薄膜所構成之第一偏光薄膜,及設置於該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外側的第一黏著層之物,第二附黏著劑之偏光薄膜為,具有偏光子雙面貼合乙醯纖維素系保護薄膜之第二偏光薄膜,及設置於單面的第二黏著層之物,且第一黏著層之凝膠分率為75至95重量%,第二黏著層之凝膠分率為30至70重量%。
又,本發明之第四見解可提供,於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偏光子/保護薄膜所構成之偏光薄膜的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側設置黏著層,且該黏著層係將凝膠分率調製為75至95重量%後再設置於前述偏光薄膜之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薄膜表面,以製造附黏著劑之偏光薄膜的方法。
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偏光子/保護薄膜所構成之偏光薄膜中,因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之光彈性係數較小,不易改變相位差,故不會產生起因於此之抽白現象,但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之接著力較弱,易造成浮動、剝離等。因此本發明之附黏著劑的偏光薄膜中,以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側接著液晶顯示用玻璃單元時,所使用之黏著層使用凝膠分率較高、凝聚力較大之黏著劑時,可抑制起泡、浮動、剝離等。又,將該附黏著劑之偏光薄膜貼合於液晶顯示用玻璃單元時可具有優良修正性。
本發明之光學層合體為,液晶顯示用玻璃單元之單面上貼合上述附黏著劑的偏光薄膜而得之物,因此可抑制因溫度改變等而產生的起泡、浮動、剝離等。該光學層合體之較佳形態中,液晶顯示用玻璃單元之單面上係介由凝膠分率較高、凝聚力較大之第一黏著層,層合以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為構成要素之第一偏光薄膜,前述玻璃單元之另一面係介由凝膠分率較低、凝聚力較小之第二黏著層,層合偏光子雙面貼合乙醯纖維素系保護薄膜而得之第二偏光薄膜,因此耐熱條件下,第二偏光薄膜與玻璃單元之間起因於第二偏光薄膜之尺寸變化或玻璃基板之尺寸變化的應力,會由第二黏著層吸收而緩和,而減輕局部性應力集中情形,故可抑制玻璃基板上黏著層浮動或剝離,以及防止起因於不均勻之應力分布的抽白等光學缺陷。
光學層合體之另一較佳形態中,液晶顯示用玻璃單元之單面上係介由凝膠分率較高、凝聚力較大之第一黏著層,層合以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為構成要素之第一偏光薄膜,前述玻璃單元之另一面同樣介由凝膠分率較高、凝聚力較大之第一黏著層,層合以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為構成要素之第一偏光薄膜。該形態既使置於耐熱條件下,也可因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之光彈性係數較低,而防止起因於不均勻之應力分布的抽白等光學缺陷。又,因使用凝膠分率較高、凝聚力較大之黏著劑,故可抑制玻璃基板上黏著層的浮動或剝離。
因此構成光學層合體之玻璃基板為TN液晶單元時可抑制抽白,又玻璃基板為STN液晶單元時可抑制色斑。既使重覆加熱此等光學層合體也不易造成抽白,及產生浮動、剝離、起泡、霧化等外觀變化而具有優良耐久性,且既使使用於15型以上大尺寸,也可抑制抽白或色斑等光學缺陷。
另外既使第一黏著層連同第一偏光薄膜,或第二黏著層連同第二偏光薄膜,各自由液晶顯示用玻璃單元之玻璃基板剝離,剝離後玻璃基板上也不易產生殘糊或霧化,故可將其他偏光薄膜再度貼合於該玻璃單元,為修正性優良之物。
本發明之偏光薄膜套組中,對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偏光子/保護薄膜所構成之第一偏光薄膜的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側,配置凝膠分率較高、凝聚力較大之第一黏著層而得的第一附黏著劑之偏光薄膜,及對偏光子雙面貼合乙醯纖維素系保護薄膜之第二偏光薄膜的單面上,配置凝膠分率較低、凝膠力較小之第二黏著層而得的第二附黏著劑之偏光薄膜後,各自貼合於液晶顯示用玻璃單元時,既時提高第一偏光薄膜側之接著力,及起因於第二偏光薄膜來自溫度變化等之尺寸變化的應力,也可利用第二黏著層吸收緩和應力。因此可減輕局部性應力集中,抑制玻璃基板上黏著層的浮動或剝離,以及防止起因於不均勻應力分布之抽白等光學缺陷。
又,使用本發明之附黏著劑的偏光薄膜之製造方法可有效製造,以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為偏光子之一保護薄膜,且其表面設置黏著層的附黏著劑之偏光薄膜。
實施發明之最佳形態
圖1為,本發明附黏著劑之偏光薄膜的層構造例之剖面模式圖,圖2為,圖1之附黏著劑的偏光薄膜上層合提升亮度用薄膜例之剖面模式圖。又圖3為,本發明光學層合體之較佳形態的層構造例之剖面模式圖,圖4為,圖3之光學層合體中第一偏光薄膜之保護薄膜外側層合提升亮度用薄膜,且第二偏光薄膜之黏著層相反側具有表面處理層例的剖面模式圖。下面將參考此等圖,詳細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
[附黏著劑之偏光薄膜]
首先主要參考圖1,又必要時同時參考圖2說明附黏著劑之偏光薄膜。如圖1所示,本發明之附黏著劑的偏光薄膜10為,具有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12/偏光子13/保護薄膜14所構成之第一偏光薄膜15,及設置於該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12外側之黏著層11。
構成偏光薄膜15之偏光子13為,對自然光等入射光具有射出偏光之機能。一般可由吸收具有某方向振動面之直線偏光,及透過具有與前者直交之振動面的直線偏光之機能,而發現該類偏光射出機能。偏光子13可為,單軸延伸之聚乙烯醇系樹脂薄膜吸附碘或雙色性染料等之雙色性色素而定向構成之物。該類偏光子一般係由,對聚乙烯醇系樹脂薄膜實施單軸延伸、使用雙色性色素之染色及硼酸處理而得。
於偏光子13之單側配置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12所形成之保護薄膜。其中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係指,以降茨烯或多環降茨烯等環狀烯烴為單體之樹脂,又可為此等環狀烯烴之開環聚合物添加氫而使氫化度飽和之物,或環狀烯烴及鏈狀烯烴之共聚物等。其中又以使用熱塑性飽和降茨烯系樹脂為佳。又可使用導入極性基之物。市售之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如,JSR(股)所販售之"艾德"、歐普特(股)所販售之"ZEONEX"及"ZEONOR"、三井化學(股)所販售之"APO"及"阿佩爾"(均為商品名)等。該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如上述般因光彈性係數較小,不易因溫度變化等而產生相位差變化,故可有效抑制液晶顯示裝置抽白。
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12之厚度一般為10至120μm,較佳為20至80μm。
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12可為,單軸或雙軸延伸而具有一定雙折射性之物,此時之延伸倍率一般為1.1至5倍,較佳為1.1至3倍,又其面內相位差值一般為20至200nm。使用該類具有雙折射性之薄膜時,係以薄膜12之遲相軸與偏光子13之透光軸為平行關係或直交關係的方式配置,因此偏光薄膜面之正面垂直方向上可利用透明保護層使相位差不受影響而防止亮度及反差比下降,又對斜視方向之視認上可利用液晶單元之雙折射性補償直線偏光之狀態變化,而無著色等色變化或色階反轉,故可得優良反差比及明亮度而擴大良視認性領域,成為視野角較廣之液晶顯示裝置。
於偏光子13之另一面配置保護薄膜14。保護薄膜14係使用透明樹脂薄膜,該透明樹脂如,三乙醯纖維素、二乙醯纖維素等乙醯纖維素系樹脂、聚甲基甲基丙烯酸酯等甲基丙烯酸樹脂、聚酯樹脂、聚烯烴系樹脂、聚碳酸酯樹脂、聚醚醚酮樹脂、聚碸樹脂等。構成保護薄膜之樹脂可添加水楊酸酯系化合物、二苯甲酮系化合物、苯并三唑系化合物、三嗪系化合物、氰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鎳錯鹽系化合物等紫外線吸收劑。該保護薄膜14較佳由乙醯纖維素系樹脂構成,特佳為三乙醯纖維素薄膜。保護薄膜14之厚度一般為30至120μm。
貼合偏光子13及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12,或偏光子13及保護薄膜14時,一般係使用透明接著劑。較佳如使用聚乙烯醇系樹脂之水溶液等水系接著劑。
[附黏著劑之偏光薄膜的黏著層]
於構成偏光薄膜15之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12外側(未面向偏光子13之側),設置黏著層11。本發明之黏著層11的凝膠分率為75至95重量%。下面將詳細說明該黏著層11。
黏著層11一般係由丙烯酸樹脂添加交聯劑之黏著劑形成。又一般係硬化後再作為黏著層用。黏著層所使用之丙烯酸樹脂可為,具體上係以來自(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之構造單位為主成份,且含有未自具有游離羧基、羥基、胺基、以環氧環為首之雜環基等極性官能基的單體,較佳為具有極性官能基之(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的構造單位之物。其中(甲基)丙烯酸係指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任何一種,另外(甲基)丙烯酸酯等同「(甲基)」意義。
(甲基)丙烯酸酯如,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異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辛酯、丙烯酸異辛酯、丙烯酸月桂酯、丙烯酸硬脂酯、丙烯酸環己酯、丙烯酸異冰片酯、丙烯酸苄酯、丙烯酸甲氧基乙酯、丙烯酸乙氧基甲酯等丙烯酸烷基酯,或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異辛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甲基丙烯酸異冰片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乙氧基甲酯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此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單獨使用,或不同之複數物共聚合。
此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另與分子內具有脂環式構造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合。脂環式構造一般係指,碳數5以上,較佳為碳數5至7之環烷烴構造。具有脂環式構造之丙烯酸酯的具體例如,丙烯酸異冰片酯、丙烯酸環己酯、丙烯酸二環戊烷酯、丙烯酸環十二烷酯、丙烯酸甲基環己酯、丙烯酸三甲基環己酯、丙烯酸tert-丁基環己酯、α-乙氧基丙烯酸環己酯、丙烯酸環己基苯酯等,具有脂環式構造之甲基丙烯酸酯的具體例如,甲基丙烯酸異冰片酯、甲基丙烯環己酯、甲基丙烯酸二環戊烷酯、甲基丙烯酸環十二烷酯、甲基丙烯酸甲基環己酯、甲基丙烯酸三甲基環己酯、甲基丙烯tert-丁基環己酯、甲基丙烯酸環己基苯酯等。
具有極性官能基之單體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β-羧基乙基丙烯酸酯等具有游離基之單體;(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或3-氯-2-羥基丙酯、二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等具有羥基之單體;丙烯醯嗎啉、乙烯基己內醯胺、N-乙烯基-2-吡咯烷酮、四氫糠基(甲基)丙烯酸酯、己內酯改性四氫糠基丙烯酯、3,4-環氧基環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環氧丙基(甲基)丙烯酸酯、2,5-二氫呋喃等具有雜環之單體;N,N-二甲基胺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等具有不同於雜環之胺基的單體等。此等具有極性官能基之單體可各自單獨使用,或使用不同之複數物。
黏著層所使用之丙烯酸樹脂對其不揮發成份100重量份中,來自(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之構造單位的含量一般為60至99.9重量份,較佳為80至99.6重量份,又,來自具有極性官能基之單體的構造單位之含量一般為0.1至20重量份,較佳為0.4至10重量份。與具有脂環式構造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合時,來自該物之構造單位對丙烯酸樹脂之不揮發成份每100重量份的含量為0至10重量份。
本發明所使用之丙烯酸樹脂可含有,來自上述所說明具有合烷基酯之(甲基)丙烯酸酯及極性官能基之單體以外的單體之構造單位。其例如,來自苯乙烯系單體之構造單位,來自乙烯系單體之構造單位,來自分子內具有複數(甲基)丙烯醯基之單體的構造單位等。
具體之苯乙烯系單體如,苯乙烯;甲基苯乙烯、二甲基苯乙烯、三甲基苯乙烯、乙基苯乙烯、二乙基苯乙烯、三乙基苯乙烯、丙基苯乙烯、丁基苯乙烯、己基苯乙烯、庚基苯乙烯、辛基苯乙烯等烷基苯乙烯;氟苯乙烯、氯苯乙烯、溴苯乙烯、二溴苯乙烯、碘苯乙烯等鹵化苯乙烯;及硝基苯乙烯、乙醯苯乙烯、甲氧基苯乙烯、二乙烯基苯等。
乙烯基系單體如,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丁酸乙烯酯、2-乙基己酸乙烯酯、月桂酸乙烯酯等脂肪酸乙烯酯;氯乙烯、溴乙烯等鹵化乙烯;偏氯乙烯等鹵化亞乙烯酯;乙烯基吡啶、乙烯基吡咯烷酮、乙烯基咔唑等合氮芳香族乙烯酯;丁二烯、異戊二烯、氯丁二烯等共軛二烯單體;及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
分子內具有複數(甲基)丙烯醯基之單體如,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9-壬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四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分子內具有2個(甲基)丙烯醯基之單體;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等分子內具有3個(甲基)丙烯醯基之單體等。
具有(甲基)丙烯酸酯及極性官能基之單體以外的單體,可各自單獨或2種以上組合使用。黏著層所使用之丙烯酸樹脂中,來自具有(甲基)丙烯酸酯及極性官能基之單體以外的單體之構造單位,對該樹脂之不揮發成份100重量份之含量一般為0至20重量份,較佳為0至10重量份。
黏著層11之有效成份如上述可為,含有2種以上以來自(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之構造單位為主成份,且含有來自具有極性官能基之單體的構造單位之丙烯酸樹脂。又前述丙烯酸樹脂可混合不同之丙烯酸樹脂,其具體例如,具有來自(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之構造單位,但不含極性官能基的丙烯樹脂等。
以來自(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之構造單位為主成份,含有來自具有極性官能基之單體的構造單位之丙烯酸樹脂又以,凝膠滲透色譜法(GPC)測定之標準聚苯乙烯換算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1,000,000至2,000,000為佳。標準聚苯乙烯換算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為1,000,000以上時,可傾向提升高溫高濕下之接著性,及降低玻璃基板與黏著層之間產生浮動或剝離等之可能性,且傾向提升修正性而為佳。
又該重量平均分子量為2,000,000以下時,既使貼合於該黏著層之偏光薄膜的尺寸改變,也可使黏著層追隨該尺寸變化而變動,因此液晶單元之周邊部的明亮度及中心部的明亮度之間不會有差異,故傾向可抑制抽白及色斑而為佳。重平均分子量(Mw)與數平均分子量(Mn)之比(Mw/Mn)所示分子量分布一般為2至10。
將丙烯酸樹脂(組合2種以上時為兩者混合物)溶解於乙酸乙酯,而使不揮發成份濃度調整為20重量%之溶液較佳為,25℃下具有20Pa.s以下,更佳為0.1至7Pa.s之黏度。此時之黏度為20Pa.s以下時,可傾向提升高溫高濕下之接著性,及降低玻璃基板與黏著層之間產生浮動或剝離的可能性,且傾向提升修正性而為佳。黏度可由布魯克現場黏度計測定。
構成黏著層用之丙烯酸樹脂例如可由溶液聚合法、乳化聚合法、塊狀聚合法、懸浮聚合法等已知之各種方法製造。製造該丙烯酸樹脂時一般係使用聚合引發劑。聚合引發劑對製造丙烯酸樹脂用之全部單體合計100重量份的使用量為0.001至5重量份。
所使用之聚合引發劑可為熱聚合引發劑或光聚合引發劑等。光聚合引發劑如,4-(2-羥基乙氧基)苯基(2-羥基-2-丙基)酮等。熱聚合引發劑如,2,2'-偶氮雙異丁腈、2,2'-偶氮雙(2-甲基丁腈)、1,1'-偶氮雙(環己烷-1-腈)、2,2'-偶氮雙(2,4-二甲基戊腈)、2,2'-偶氮雙(2,4-二甲基-4-甲氧基戊腈)、二甲基-2,2'-偶氮雙(2-甲基丙酸酯)、2,2'-偶氮雙(2-羥基甲基丙腈)等偶氮系化合物;月桂基過氧化物、tert-丁基氫過氧化物、過氧化苯醯、tert-丁基過氧化苯甲酸酯、枯烯氫過氧化物、二異丙基過氧化二碳酸酯、二丙基過氧化二碳酸酯、tert-丁基過氧化新癸酸酯、tert-丁基過氧化三甲基乙酸酯、(3,5,5-三甲基己醯基)過氧化物等有機過氧化物;過硫酸鉀、過硫酸銨、過氧化氫等無機過氧化物等。又可以倂用過氧化物及還原劑之氧化還原系引發劑等作為聚合引發劑用。
丙烯酸樹脂之上述製造方法中較佳為溶液聚合法。
下面將以具體例說明溶液聚合法,即,混合所需單體及有機溶劑後,氮氣下加入熱聚合引發劑以40至90℃,較佳為60至80℃攪拌3至10小時等。又為了控制反應可於聚合中連續或間歇性添加單體及熱聚合引發劑,或以溶解於有機溶劑之狀態添加。其中有機溶劑如,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烴類;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酯類;丙醇、異丙醇等脂肪族醇類;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等酮類等。
上述丙烯酸樹脂一般係添加交聯劑而成為黏著劑。此時所使用之交聯劑為,分子內具有至少2個可與極性官能基交聯之官能基的化合物,具體例如,異氰酸酯系化合物、環氧系化合物、金屬螯合化合物、氮雜環丙烷系化合物等。
異氰酸酯系化合物為,分子內具有至少2個異氰酸根合(-NCO)的化合物,例如伸甲苯基二異氰酸酯、六伸甲基二異氰酸酯、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伸二甲苯基二異氰酸酯、氫化伸二甲苯基二異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氫化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萘二異氰酸酯、三苯基甲烷三異氰酸酯等。又此等異氰酸酯化合物等甘油、三羥甲基丙烷等聚醇反應所得之加成物,或異氰酸酯化合物之二聚物、三聚物等也作為黏著層用之交聯劑用。另外可使用2種以上異氰酸酯系化合物之混合物。
環氧系化合物為,分子內具有至少2個環氧基之化合物,例如雙酚A型之環氧樹脂、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聚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甘油二縮水甘油醚、甘油三縮水甘油醚、1,6-己二醇二縮水甘油醚、三羥甲基丙烷三縮水甘油醚、N,N-二縮水甘油基苯胺、N,N,N',N'-四縮水甘油基-m-二甲苯二胺、1,3-雙(N,N'-二縮水甘油基胺基甲基)環己烷等。又可混用2種以上環氧系化合物。
金屬螯合化合物如,乙醯丙酮或乙醯乙酸乙酯配位於鋁、鐵、銅、鋅、錫、鈦、鎳、銻、鎂、釩、鉻及鋯等多價金屬之化合物等。
氮雜環丙烷系化合物為,分子內具有至少2個稱為吖丙烷的1個氮原子與2個碳原子所形成之3員環骨架的化合物,例如,二苯基甲烷-4,4'-雙(1-氮雜環丙烷羰醯胺)、甲苯-2,4-雙(1-氮雜環丙烷羰醯胺)、三伸乙基三聚氰胺、異丁醯基雙-1-(2-甲基氮雜環丙烷)、三-1-氮雜環丙基膦氧化物、六伸甲基-1,6-雙(1-氮雜環丙烷羰醯胺)、三羥甲基丙烷-三-β-氮雜環丙基丙酸酯、四羥甲基甲烷-三-β-氮雜環丙基丙酸酯等。
此等交聯劑中又以使用異氰酸酯系化合物為佳。又異氰酸酯系化合物可併用氮雜環丙烷系化合物。交聯劑對構成黏著劑用之丙烯酸樹脂的不揮發成份100重量份(使用2種以上時為合計量)一般為0.1至10重量份,較佳為0.1至7重量份。交聯劑含量與後述凝膠分率有關,因此必需整合凝膠分率有由上述範圍適當選擇。
黏著劑於添加交聯劑之前,又以添加矽烷系化合物為佳。
矽烷系化合物如,乙烯基三甲氧基矽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矽烷、乙烯基三(2-甲氧基乙氧基)矽烷、N-(2-胺基乙基)-3-胺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N-(2-胺基乙基)-3-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3-環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環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2-(3,4-環氧基環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矽烷、3-氯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3-氯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巰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苯基三甲氧基矽烷、己基三甲氧基矽烷、六甲基矽氮烷、癸基三甲氧基矽烷、二苯基二甲氧基矽烷、1,3,5-三(3-三甲氧基矽烷基丙基)三聚異氰酸酯等。又可使用2種以上矽烷系化合物。
所使用之矽烷系化合物可為聚合物或低聚物型。聚合物或低聚物型之矽烷系化合物如下列所示之物。
3-巰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四甲氧基矽烷共聚物、3-巰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四乙氧基矽烷共聚物、3-巰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四甲氧基矽烷共聚物、3-巰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四乙氧基矽烷共聚物、等含有巰基丙基之共聚物;巰基甲基三甲氧基矽烷-四甲氧基矽烷共聚物、巰基甲基三甲氧基矽烷-四乙氧基矽烷共聚物、巰基甲基三乙氧基矽烷-四甲氧基矽烷共聚物、巰基甲基三乙氧基矽烷-四乙氧基矽烷共聚物、等含有巰基甲基之共聚物;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四甲氧基矽烷共聚物、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四乙氧基矽烷共聚物、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四甲氧基矽烷共聚物、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四乙氧基矽烷共聚物、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四甲氧基矽烷共聚物、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四乙氧基矽烷共聚物、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四甲氧基矽烷共聚物、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四乙氧基矽烷共聚物等含有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之共聚物;3-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四甲氧基矽烷共聚物、3-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四乙氧基矽烷共聚物、3-丙烯醯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四甲氧基矽烷共聚物、3-丙烯醯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四乙氧基矽烷共聚物、3-丙烯醯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四甲氧基矽烷共聚物、3-丙烯醯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四乙氧基矽烷共聚物、3-丙烯醯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四甲氧基矽烷共聚物、3-丙烯醯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四乙氧基矽烷共聚物、等含有丙烯醯氧基丙基之共聚物;乙烯基三甲氧基矽烷-四甲氧基矽烷共聚物、乙烯基三甲氧基矽烷-四乙氧基矽烷共聚物、乙烯基三乙氧基矽烷-四甲氧基矽烷共聚物、乙烯基三乙氧基矽烷-四乙氧基矽烷共聚物、乙烯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四甲氧基矽烷共聚物、乙烯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四乙氧基矽烷共聚物、乙烯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四甲氧基矽烷共聚物、乙烯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四乙氧基矽烷共聚物、等含有乙烯基之共聚物;3-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四甲氧基矽烷共聚物、3-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四乙氧基矽烷共聚物、3-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四甲氧基矽烷共聚物、3-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四乙氧基矽烷共聚物、3-胺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四甲氧基矽烷共聚物、3-胺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四乙氧基矽烷共聚物、3-胺基丙基甲氧二乙氧基矽烷-四甲氧基矽烷共聚物、3-胺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四乙氧基矽烷共聚物、等含有胺基之共聚物等。
此等矽烷系化合物多半為液體。黏著劑中矽烷系化合物對丙烯酸樹脂之不揮發成份100重量份(使用2種以上時為其合計量)的添加量一般為0.0001至10重量份,較佳為0.01至5重量份。對丙烯酸樹脂之不揮發成份100重量份的矽烷系化合物量為0.0001重量份以上時,可提升黏著層對玻璃基板之密合性而為佳。又該量為10重量份以下時可抑制矽烷系化合物由黏著層溢流而為佳。
上述所說明之黏著劑可另添加交聯觸媒、耐候安定劑、消黏劑、可塑劑、軟化劑、染料、顏料、無機填料等。其中黏著劑同時添加交聯劑及交聯觸媒等,可於短時間熟成調製黏著層,因此可抑制所得光學層合體中,黏著層與偏光薄膜之間產生浮或剝離,及黏著層內起泡。又可使修正性更優良。交聯觸媒如,六伸甲基二胺、伸乙基二胺、聚伸乙基亞胺、六伸甲基四胺、二伸乙基三胺、三伸乙基四胺、異佛爾酮二胺、三伸甲基二胺、聚胺基樹脂、三聚氰胺樹脂等胺系化合物等。黏著劑添加交聯觸媒用之胺系化合物時,適用之交聯劑為異氰酸酯系化合物。
本發明如上述係使黏著層11之凝膠分率為75至95重量%。該凝膠分率係以下列(I)至(IV)方法測定之值。
(I)貼合約8cm×約8cm面積之黏著層,與約10cm×約10cm SUS 304所形成之金屬篩網(以該重量為Wm)。
(II)秤取述(I)所得之貼合物重量,以該重量為Ws,其次以包裹黏著層方式折疊4次,以書釘固定後秤重,再以重量為Wb。
(III)將上述(II)以書釘固定之篩網放入玻璃容器中,加入乙酸乙酯60ml浸漬後,室溫下保管該玻璃容器3天。
(IV)由玻璃容器取出篩網,以120℃乾燥24小時後秤重,自以該重量為Wa,接著由下列式計算凝膠分率。
凝膠分率(重量%)=[{Wa-(Wb-Ws)-Wm}/(Ws-Wm)]×100
黏著層11之凝膠分率為75至95重量%。該凝膠分率為75重量%以上時,傾向可抑制黏著層11與構成偏光薄膜15之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12間產生浮動或剝離,及黏著層內起泡,又凝膠分率為95重量%以下時易製造而為佳。
將黏著層11之凝膠分率調整為75至95重量%時,會因黏著層有效成份之丙烯酸樹脂種類而異,但交聯劑量太多時會提高凝膠分率,因此可利用交聯劑量調整凝膠分率。具體上對構成黏著層11之丙烯酸樹脂的不揮發成份100重量份(使用2種以上時為其合計量)的交聯劑添加量可為,整合丙烯酸樹脂之種類由0.3至7重量份範圍內適當選擇。
黏著層11之厚度並無特別限制,一般較佳為30μm以下10μm以上。黏著層之厚度為30μm以下時,可提升高溫高濕下之接著性,而傾向降低玻璃基板與黏著層之間產生浮動或剝離的可能性,及傾向提升修止性而為佳,又厚度為10μm以上時,既使貼合之偏光薄膜尺寸產生變化,黏著層也可追隨該尺寸變化而變動,因此液晶單元之周邊部的明亮度與中心部的明亮度之間無差異,傾向抑制抽白或色斑而為佳。
先前貼合於液晶顯示用玻璃單元之黏著層的厚度,一般係以25μm左右為標準,但本發明設置於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12上之黏著層11較佳為,厚度為20μm以下。一般黏著層太厚時易起泡,但易抑制抽白。又黏著層太薄時雖不易起泡,但易抽白。因本發明之偏光薄膜15所使用的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12如上述具有較小光彈性係數,故伴隨溫度變化等之相位差變化較小。又,既使所設置之黏著層11較薄,也幾乎無起因於此之抽白。另外既使偏光薄膜15乃至構成其之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12產生尺寸變化,該尺寸變化對薄膜之黏著層的影響也較小。因此黏著層11之厚度薄於20μm以下也幾乎不會產生抽白等,且可寄與其貼合於液晶顯示用玻璃單元之光學層合體整體薄化。
本發明附黏著劑之偏光薄膜可如圖2所示,於構成偏光薄膜15之保護薄膜14的外側,層合提升亮度用薄膜17。
圖2中,保護薄膜14之外側(黏著層11之相反側)除了配置提升亮度用薄膜17外,其他同圖1,因此附有同圖1之符號,而省略詳細說明。
該提升亮度用薄膜17係指,提升液晶顯示裝置中背光之利用效率的光學薄膜。提升亮度用薄膜如,美國3M Company[日本住友3M(股)]所販售之反射型偏光分離薄膜"DBEF",相同之3M Company所販售的朝向透光系列"BEF"、三菱人造絲(股)所販售之朝下透光系列"泰雅特"等。
[附黏著劑之偏光薄膜的製造方法]
由上述構成的本發明附黏著劑之偏光薄膜可由,準備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12/偏光子13/保護薄膜14所構成之偏光薄膜15,另準備凝膠分率調整為75至95重量%之黏著劑,將該黏著劑使用於偏光薄膜15之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12的表面上形成黏著層11之方法製造。如圖2所示提升亮度用薄膜17係設置於保護薄膜14之外側時較佳為,介由黏著劑等將提升亮度用薄膜17貼合於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12/偏光子13/保護薄膜14所構成之偏光薄膜15中該保護薄膜14之外側。
於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12之表面設置黏著層11時可採用,直接塗布凝膠分率調整為75至95重量%之黏著劑的有機溶劑溶液,再乾燥之方法。另外可採用,於剝離薄膜上形成凝膠分率調為75至95重量%之黏著層11後,復印至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12之表面的方法。
後者為,將有機溶劑稀釋之狀態下的黏著劑溶液塗布於剝離薄膜上,以60至120℃加熱0.5至10分鐘去除有機溶劑後,得黏著層11。
其次以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12側將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12/偏光子13/保護薄膜14所構成之偏光薄膜15貼合於該黏著層上,室溫(23℃左右)、相對濕度65%左右環境下熟成5至20天,使交聯劑充分反應後剝離其中剝離薄膜得黏著層11及偏光薄膜15之層合體。
又,剝離薄膜上形成黏著層後,將其複印至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12之表面上的另一方法如下所示。即,依前述由剝離薄膜及黏著層之2層形成層合體後養成滾筒狀,室溫(23℃左右),相對濕度65%左右環境下熟成5至20天,使交聯劑充分反應。又卷成滾筒狀時可為,所使用之剝離薄膜為雙面經離模處理之物,且依序以剝離薄膜挾持黏著層之狀態,或以黏著層之曝露面貼合其他剝離薄膜。結束上述熟成後,於露出黏著層之單面(該單面可直接附設剝離薄膜)的表面上,貼合偏光薄膜15之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12側,得附黏著層之偏光薄膜10。
其中剝離薄膜為形成黏著層用之基材。其具有熟成中,或以黏著層及偏光薄膜之層合體保存時,保護位於灰塵等異物中之黏著層的作用。剝離薄膜之具體例如,以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碳酸酯、聚烯丙酸酯等各種樹脂所形成之薄膜為基材,於該基材接觸黏著層之接合面實施聚矽氧烷處理等離模處理而得之物等。
於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12/偏光子13/保護薄膜14所構成之偏光薄膜15的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12表面上形成黏著層11時,為了提高對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貼合面之黏著層11的接著力,又以實施電暈放電處理為佳。電暈放電處理係指,電極間以高壓電進行放電,使配置之樹脂薄膜活性化的處理。電暈放電處理又以輸出功率設定為200至1,000W程度為佳。電暈放電處理之輸出功率為200W以上時,該處理可具有明顯效果,故可提升黏著層11與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12之接著力。又電暈放電處理之輸出功率為1,000W以下時,可輕減處理時沾塵。電暈放電處理之效果會因電極種類、電極間隔、電壓、濕度、所使用之樹脂薄膜種類等而異,例如較佳為,將電極間隔設定為1至5mm,移動速度設定為3至20m/分。
[光學層合體]
將上述所說明附黏著層之偏光薄膜10以黏著層11側貼合液晶顯示用玻璃單元,可得液晶顯示用之光學層合體。液晶顯示用玻璃單元之另一面可介由同上述黏著層11之黏著層貼合偏光薄膜,但就抑制抽白等光學缺陷而言,又以介由凝膠分率比相反側之黏著層低的黏著層,貼合偏光子雙面貼合乙醯纖維素保護薄膜所構成之偏光薄膜為佳。下面將該類液晶顯示用玻璃單元雙面,介由不同凝膠分率之黏著層貼合偏光薄膜的形態稱為「光學層合體之第一實施形態」。
又,以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側將該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偏光子/保護薄膜所構成之偏光薄膜貼合於液晶顯示用玻璃單元之雙面時較佳為,如以上所說明介由凝膠分率較高、凝聚力較大之黏著層,貼合各自之偏光薄膜。下面將該類各自介由高凝膠分率之黏著層,以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側將該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偏光子/保護薄膜所構成之偏光薄膜貼合於液晶顯示用玻璃單元之雙面上的形態稱為「光學層合體之第二實施形態」。
任何形態均如圖3所示,即本發明之光學層合體30係由,液晶顯示用玻璃單元35之單面上,介由第一黏著層11貼合第一偏光薄膜15,玻璃單元35之另一面上,介由第二黏著層21貼合第二偏光薄膜25所構成。又第一偏光薄膜15係由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12/偏光子13/保護薄膜14構成,第一黏著層11係由凝膠分率為75至95重量%之物構成,第一偏光薄膜15係介由上述第一黏著層11,以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12側貼合於液晶顯示用玻璃單元35之單面上。
該光學層合體30中,可以第一偏光薄膜15及第二偏光薄膜25中任何一方為前面側(視認側),及以另一方為背面側(背光側),但一般以具有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12之第一偏光薄膜15為背面側為佳。此時如圖4所示,又以前面側之第二偏光薄膜25的黏著層21相反側的保護薄膜24之外側之外側,設置表面處理層27為佳,又背面側之第一偏光薄膜15的保護薄膜14之外側,可參考圖2所說明層合相同之提升亮度用薄膜17。圖3中,配置於液晶顯示用玻璃單元35之單面(圖下方)的附黏著劑之偏光薄膜10同圖1所示之物,又圖4中配置於液晶顯示用玻璃單元35之單面(圖下方)的附黏著劑之偏光薄膜10圖2所示之物,因此附有各自同圖1及圖2之部分符號,而省略詳細說明。
液晶顯示用玻璃單元35為含有玻璃基板之物,一般係2枚玻璃基板間填入液晶化合物,使用於液晶顯示裝置。液晶顯示用玻璃單元35中之液晶顯示形態除了TN或STN外,可為IPS(In-Plane Switching)、VA(Vertical Alignment)、OCB(Optically Compensated Birefringence)等該領域之已知的各種形態。玻璃基板之材料如,鹼石灰玻璃、低鹼玻璃、無鹼玻璃等。
必要時設置於第二偏光薄膜25外側之表面處理層27的使用目的為,提高顯示特性或表面物性。例如減少來自螢光燈等外部光源所照射之光線的反射,以提高液晶顯示裝置之視認性。具體例如,表面凹凸狀以散射反射光之防眩(AG)層、利用光干擾之防反射(AR)層、降低塗膜之反射率的低反射(LR)層等。又直接於偏光薄膜表面設置硬塗層時,或於上述般防眩層、防反射層、低反射層等上面設置硬塗層時,該硬塗層可成為表面處理層27。
第一偏光薄膜15及第二偏光薄膜25一般係以,各自之透光軸為一定角度方式,例如,使TN型或IPS型、VA型為直交下,介由黏著層貼合於液晶顯示用玻璃單元35之雙面上。
第二偏光薄膜25與液晶顯示用玻璃單元35貼合用之第二黏著層21,可同上述參考圖1所說明之第一黏著層11為,丙烯酸樹脂添加交聯劑所得之黏著劑硬化物。丙烯酸樹脂及交聯劑可同第一黏著劑所說明。又形成第二黏著層21之黏著劑同第一黏著層,又以添加矽烷系化合物為佳。
[光學層合體之第一實施形態]
下面將主要參考圖3,必要時另參考圖4說明光學層合體之第一實施形態。該形態較佳為,介由凝膠分率為75至95重量%之第一黏著層11,以設置於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12側方式,將該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12/偏光子13/保護薄膜14所構成之第一偏光薄膜15貼合於液晶顯示用玻璃單元35之單面上,分由第二黏著層21將偏光子23之雙面貼合乙醯纖維素系保護薄膜21及23的第二偏光薄膜25,貼合於液晶顯示用玻璃單元35之另一面上,且第二黏著層21之凝膠分率為30至70重量%。
該形態中,可以第一偏光薄膜15及第二偏光薄膜25中任何一方為前面側(視認側),以另一方為背面側(背光側),但一般以偏光子23之雙面貼合乙醯纖維素系保護薄膜22、24所構成的第二偏光薄膜25為前面側為佳。此時較佳如圖4所示,於前面側之第二偏光薄膜25的黏著層21相反側之保護薄膜24外側設置表面處理層27,又背面側之第一偏光薄膜15的保護薄膜14之外側,可參考圖2所說明層合相同之提高亮度用薄膜17。
下面將說明第二偏光薄膜25。偏光薄膜為,對自然光等射入光具有射出偏光之機能的光學薄膜。偏光薄膜如,具有可吸收具有某方向之振動面的直線偏光,及透過具有與其直交之振動面的直線偏光之性質的直線偏光薄膜,或直線偏光薄膜層合相位差薄膜之橢圓偏光薄膜等。第二偏光薄膜25又以使用含有直線偏光薄膜之物為佳。又構成第二偏光薄膜25之偏光子23的具體例可同構成第一偏光薄膜15之偏光子13為,單軸延伸之聚乙烯醇系樹脂薄膜吸附定向用碘或雙色性染料等雙色性色素之偏光子。
該偏光子23為,雙面貼合乙醯纖維素系保護薄膜22及24。乙醯纖維素系保護薄膜之具體例如,三乙醯纖維素薄膜或二乙醯纖維素薄膜,其中又以使用三乙醯纖維素薄膜為佳。保護薄膜22及24之厚度一般為30至120μm。
光學層合體之第一實施形態中,第二黏著層21之凝膠分率較佳為30至70重量%,更佳為40重量%以上65重量%以下。凝膠分率測定方法可同前述第一黏著劑所說明之方法。第二黏著層21之凝膠分率為30重量%以上時,可提升高溫高濕下之接著性,而傾向降低玻璃基板與黏著層之間產生浮動或剝離的可能性,且傾向提升修正性。又凝膠分率為70重量%以下時,既使貼合於黏著層之第二偏光薄膜25改變尺寸,黏著層也會追隨該尺寸變化而變動,因此液晶單元之周邊部的明亮度與中心部之明亮度間無差異,故傾向抑制抽白或色斑而為佳。
調整第二黏著層21之凝膠分率時,也可由調節對黏著層之交聯劑添加量的方法進行。當然也會因而丙烯酸樹脂之種類等,使第二黏著層21之凝膠分率為30至70重量%用的交聯劑量不同,因此對構成第二黏著層21用之丙烯酸樹脂的不揮發成份100重量份(使用2種以上時為其合計量)的交聯劑添加量,可由0.1至3重量份範圍內整合丙烯酸樹脂種類作適當選擇。
由光學層合體之第一實施形態中較佳規定得知,第一黏著層11之凝膠分率至少比第二黏著層21之凝膠分率大5重量%,但又以兩者差為10重量%以上為佳,更佳為15重量%以上。
構成光學層合體之第一實施形態的第二黏著層21中,所使用之丙烯酸樹脂可為,第一黏著層11所說明以來自(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之構造單位為主成份,且含有來自具有極性官能基之單體的構造單位之丙烯酸樹脂,特別是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1,000,000至2,000,000之丙烯酸樹脂(第一丙烯酸樹脂)。或其與不同之第二丙烯酸樹脂的組合物。此時,第二丙烯酸樹脂較佳為,以來自(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之構造單位為主成份,且GPC測得之標準聚苯乙烯換算的重量平均分子量(Mw)一般為50,000至500,000之物。該重量平均分子量為50,000以上時,可提升高溫高濕下之接著性,而傾向降低玻璃基板與黏著層之間產生浮動或剝離的可能性,且傾向提升修正性而為佳,又該重量平均分子量為500,000以下時,既使貼合於黏著層之第二偏光薄膜25改變尺寸,黏著層也會追隨該尺寸變化而變動,因此液晶單元之周邊部的明亮度與中心部之明亮度無差異,故傾向抑制抽白或色斑而為佳。
混合使用第一丙烯酸樹脂及第二丙烯酸樹脂時,以兩者合計100重量份為基準時,第二丙烯酸樹脂之含量一般為5至50重量份,較佳為20至40重量份。對丙烯酸樹脂合體100重量份之第二丙烯酸樹脂量為5重量份以上時,既使貼合於黏著層之第二偏光薄膜25改變尺寸,黏著層也會追隨該尺寸變化而變動,因此液晶單元之周邊部的明亮度與中心部之明亮度無差異,故傾向抑制抽白或色斑而為佳,又第二丙烯酸樹脂量為50重量份以下時,可提升高溫高濕下之接著性,而傾向降低玻璃基板與黏著層之間產生浮動或剝離的可能性,且傾向提升修正性而為佳。
第二黏著層21之厚度並無特別限制,一般較佳為30μm以下10μm以上。黏著層之厚度為30μm以下時可提升高溫高濕下之接著性,而傾向降低玻璃基板與黏著層之間產生浮動或剝離的可能性,且傾向提升修正性而為佳,又厚度為10μm以上時,既使貼合之偏光薄膜改變尺寸,黏著層也會追隨該尺寸變化而變動,因此液晶單元之周邊部的明亮度與中心部之明亮度間無差異,故傾向抑制抽白或色斑而為佳。第二黏著層21之厚度更佳為25μm以下15μm以上。
[光學層合體之第二實施形態]
下面將主要參考圖3,及必要時另參考圖4說明光學層合體之第二實施形態。該形態中係介由凝膠分率為75至95重量%之第一黏著層11,以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12側將該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12/偏光子13/保護薄膜14所構成之第一偏光薄膜15層合於液晶顯示用玻璃單元35之單面上,且介由凝膠分率75至95重量%之第二黏著層21,以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22側將該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22/偏光子23/保護薄膜24所構成之第二偏光薄膜25層合於液晶顯示用玻璃單元35之另一面上。
該形態之第二偏光薄膜25可同前述參考圖1所說明之偏光薄膜15。又第二黏著層21也可同樣參考圖1所說明之黏著層11。
該光學層合體中,基本上液晶顯示用玻璃單元35之表裏為對稱構造,因此可以任何一方為前面側(視認側),以另一方為背面側(背光側)。圖4係以第二偏光薄膜25為前面側。又以前面側之第二偏光薄膜25的黏著層21相反側之保護薄膜24的外側,設置表面處理層27為佳。另外背面側之第一偏光薄膜15的保護薄膜14之外側,可層合提升亮度用薄膜17。
[光學層合體之製造方法]
圖3所示之光學層合體可由,液晶顯示用玻璃單元35之單面上介由第一黏著層11,以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12側黏合該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12/偏光子13/保護薄膜14所構成之第一偏光薄膜15,又前述液晶顯示用玻璃單元35之另一面上介由第二黏著層21黏合第二偏光薄膜25的方法製造。
因此可採用上述製造光學層合體之第一實施形態時,將凝膠分率調整為75至95重量%之第一黏著層11設置於第一偏光薄膜15之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12表面上,及將凝膠分率調整為30至70重量%之第二黏著層21設置於第二偏光薄膜25之單面上,再各自介由黏著層將第一偏光薄膜15及第二偏光薄膜25貼合於液晶顯示用玻璃單元之雙面上的方法。又如圖4所示於第一偏光薄膜15之保護薄膜14外側設置提升亮度用薄膜17時較佳為,介由黏著層等將提升亮度用薄膜17貼合於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12/偏光子13/保護薄膜14所構成之第一偏光薄膜15的保護薄膜14外側。又於第二偏光薄膜25之單側設置表面處理層27時可採用,於保護薄膜24之單面上設置表面處理層27之狀態下製作第二偏光薄膜25後,介由第二黏著層21將其貼合於液晶顯示用玻璃單元35之單面上的方法,或製作光學層合體後最後將形成表面處理層27之薄膜貼合於第二偏光薄膜25表面上的方法,但一般以前者之方法為佳。
具體上可以下列方法製造光學層合體之第一實施形態物。首先依據先前附黏著劑之偏光薄膜的製造方法所示方法,於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12/偏光子13/保護薄膜14所構成之第一偏光薄膜15(必要時可於保護薄膜14之外側設置提升亮度用薄膜17)的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12表面上形成第一黏著層11,製作第一附黏著劑之偏光薄膜10。另外對第二偏光薄膜25也依上述方法,於單側保護薄膜22之表面(第二偏光薄膜25具有表面處理層27時,於該表面處理層相反側)形成第二黏著層21,製作第二附黏著劑之偏光薄膜20。其後各自以黏著層側將第一附黏著劑之偏光薄膜10及第二附黏著劑之偏光薄膜20貼合於液晶顯示用玻璃單元35之各表面上。
另外可採用下列方法。首先依前述方法於剝離薄膜上形成第一黏著層11,於另一剝離薄膜上形成第二黏著層21。其次將第一黏著層11復印至第一偏光薄膜15之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12上,將第二黏著層21復印至第二偏光薄膜25上,其後剝除剝離薄膜,得第一黏著層11及第一偏光薄膜15之層合體,以及第二黏著層21及第二偏光薄膜25之層合體。接著各自將第一黏著層11貼合於液晶顯示用玻璃單元35之單面上,將第二黏著層21貼合於液晶顯示用玻璃單元之另一面上,再將表面處理層27層合於第二偏光薄膜25之表面上。
此時可先準備形成表面處理層27之薄膜,再貼合於第二偏光薄膜25之表面上。
光學層合體之第二實施形態物可由,除了所採用之第二偏光薄膜25為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22/偏光子23/保護薄膜24所構成之物,及所採用之第三黏著層21為凝膠分率75至95重量%之物外,其他同上述方法製造。
[偏光薄膜套組]
本發明之偏光薄膜係由,上述參考圖3所說明的光學層合體之第一實施形態中,具有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12/偏光子13/保護薄膜14所構成之第一偏光薄膜15,及設置於該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12側之第一黏著層11的第一附黏著劑之偏光薄膜10,與具有偏光子23雙面貼合乙醯纖維素系保護薄膜22、24之第二偏光薄膜25,及設置於其單面之第二黏著層21的第二附黏著劑之偏光薄膜20所形成。其中第一黏著層11之凝膠分率為75至95重量%,第二黏著層21之凝膠分率為30至70重量%。
[偏光薄膜套組之製造方法]
具體上該偏光薄膜套組可由,於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12/偏光子13/保護薄膜14所構成之第一偏光薄膜15的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12側設置第一黏著層11,得第一附黏著劑之偏光薄膜10,及於偏光子22雙面貼合乙醯纖維素系保護薄膜22、24之第二偏光薄膜25的單面上設置第二黏著層,得第二附黏著劑之偏光薄膜20的方法製造。如圖4所示於第一偏光薄膜15側設置提升亮度用薄膜17時較佳為,介由黏著劑等將提升亮度用薄膜17貼合於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12/偏光子13/保護薄膜14所構成之第一偏光薄膜15的保護薄膜14外側上。又第二偏光薄膜25之單側設置表面處理層27時較佳,以保護薄膜24之單面設置表面處理層27的狀態,製作第二偏光薄膜25。第一黏著層11為,將凝膠分率調整為75至95重量%後再設置於第一偏光薄膜15之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12表面上,第二黏著層21為,將凝膠分率調整為30至70重量%後再設置於第二偏光薄膜25單面(第二偏光薄膜25具有表面處理層27時為該表面處理層相反側)上。
各自之黏著層可以,第一偏光薄膜15之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12表面上,或第二偏光薄膜25之單面上,直接塗布黏著劑溶液之方法裝置,但如上述附黏著劑之偏光薄膜的製造方法例及光學層合體之製造方法例所說明,又以於剝離薄膜上塗布黏著劑溶液,再去除溶劑之方法形成黏著層後,將其各自復印至偏光薄膜上的方法設置為佳。後者中第一黏著層11為,將凝膠分率調整為75至95重量%經有機溶劑稀釋後之黏著劑塗布於剝離薄膜上,再以去除溶劑之狀態貼合於第一偏光薄膜15之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12表面上。又第二黏著層21為,將凝膠分率調整為30至70重量%經有機溶劑稀釋後之黏著劑塗布於剝離薄膜上,再以去除有機溶劑之狀態貼合於第二偏光薄膜25單面上。
其中任一黏著層貼合於偏光薄膜之前或之後均需充分熟成,使交聯劑反應。
又,組合光學層合體之第二實施形態所說明,具有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12/偏光子13/保護薄膜14所構成之第一偏光薄膜15,及設置於該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12側之第一黏著層11的第一附黏著劑之偏光薄膜10,與具有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22/偏光子23/保護薄膜24所構成之第二偏光薄膜25,及設置於其單面之第一黏著層21的第二附黏著劑之偏光薄膜20,可得另一偏光薄膜套組。此時該附黏著劑之偏光薄膜10及20設有附加表面處理層或提升亮度用薄膜等之層時,其基本構造係相同,因此無需詳細說明。
[液晶顯示裝置]
本發明之光學層合體適用於透光型液晶顯示裝置。此時為圖3所示構造時,係於第一偏光薄膜15外側或第二偏光薄膜25外側,較佳為第一偏光薄膜15之液晶顯示用玻璃單元35相反側設置背光,又為圖4所示構造時,係於提升亮度用薄膜17之液晶顯示用玻璃35相反側設置背光,得液晶顯示裝置。
本發明之光學層合體,或偏光薄膜套組各自貼合於液晶顯示用玻璃單元之狀態下,既使剝離偏光薄膜後,接觸黏著層之玻璃基板的表面上也幾乎無殘糊或霧化等,因此剝離偏光薄膜後之液晶顯示用玻璃單元之容易再補貼偏光薄膜,故具有優良修正性。
該由光學層合體所形成之液晶顯示裝置可使用於,例如包含筆記型、桌上型、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ce)等之個人電腦用顯示器、電視、汽車儀表板、電子字典、數位相機、數位錄影機、電子桌上計算機、時鐘等。
下面將以實施例更具體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非限於此等例。例中表示使用乃至含量之「份」及「%」等特別明示下為重量基準。
丙烯酸樹脂之不揮發成份為JIS K5407所示方法測定之值。具體上為,以器皿秤取任意重量之黏著劑溶液後,於防爆烤箱中以115℃乾燥2小時,所殘留之不揮發成份重量對最初測得之溶液重量的比率。測定重量平均分子量及數平均分子量時係使用GPC裝置,以依序連續直列配置2根東索(股)製"TSK gel G6000HXL"柱及2根"TSK gel GMHHR -H(S)"柱,及以四氫呋喃為溶出液的方式以試料濃度5mg/ml、試料導入量100μl、溫度40℃、流速1ml/分之條件,利用標準聚苯乙烯換算進行。
首先為丙烯酸樹脂之製造例。
[聚合例1]
將乙酸乙酯169.8份、丙烯酸丁脂97.0份及丙烯酸3.0份之混合溶液放入偏有冷卻管、氮導入管、溫度計及攪拌機之反應器內,以氮氣取代裝置內空氣使其下合氧的同時將內溫升至55℃後,加入偶氮雙異丁腈(聚合引發劑)0.14份溶解於乙酸乙酯5份之溶液全量。
其次將內溫保溫於54至56℃下12小時,最後加入乙酸乙酯,將丙烯酸樹脂之濃度調整為20%。所得丙烯酸樹脂以GPC測得之聚苯乙烯換算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1,540,000,Mw/Mn為4.69。將該物稱為丙烯酸樹脂A1。
[聚合物2]
除了將單體組成變更為,丙烯酸樹脂98.7份、丙烯酸1.1份及丙烯酸2乙基己酯0.2份外,其他同聚合例1得丙烯酸樹脂溶液。所得丙烯酸樹脂由GPC測得之聚苯乙烯換算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1,390,000,Mw/Mn為3.53。將該物稱為丙烯酸樹脂A2。
[聚合例3]
將乙酸乙酯81.8份、丙烯酸丁酯98.9份及丙烯酸1.1份之混合溶液放入備有冷卻管、氮導入管、溫度計及攪拌機之反應器內,以氮氣取代裝置內之空氣使其不合氧的同時將內溫升至55℃後,加入偶氮雙異丁腈(聚合引發劑)0.14份溶解於乙酸乙酯10份之溶液全量。
加入引發劑1小時後去除單體,使丙烯酸樹脂之濃度為35%,其後連續以添加速度17.3份/hr將乙酸乙酯加入反應器內,同時將內溫保持於54至56℃下12小時,最後加入乙酸乙酯,將丙烯酸樹脂之濃度調整為20%。所得丙烯酸樹脂由GPC測得之聚苯乙烯換算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1,200,000,Mw/Mn為3.9。將該物稱為丙烯酸樹脂A3。
[聚合例4]
將乙酸乙酯222份、丙烯酸丁酯35份、甲基丙烯酸丁酯44份、丙烯酸甲酯20份及丙烯酸2-羥基乙酯1份放入同聚合例1之反應器內,以氮取代裝置內之空氣後將內溫升至75℃。其次加入偶氮雙異丁腈(聚合引發劑)0.55份溶解於乙酸乙酯12.5份之溶液全量,將內溫保持於69至71℃下8小時後結束反應。所得丙烯酸樹脂由GPC測得之聚苯乙烯換算平重量平均分子量為90,000。將該物稱為丙烯酸樹脂A4。
下面為使用上述所得丙烯酸樹脂製造黏著劑之例。其中所使用之交聯劑及矽烷系化合物反自為下列物(均為商品名)。
交聯劑可洛內L:伸甲苯基二異氰酸酯之三羥甲基丙烷加成物的乙酸乙酯溶液(固體成份濃度75%)、日本聚胺基甲酸乙酯工業(股)製。
TAZM:三羥甲基丙烷三-β-氮雜環丙烷基丙烯酸酯(液體)、相互藥工(股)製。
矽烷系化合物X-41-1805:具有巰基之矽烷低聚物(液體)、信越化學工業(股)製。
[黏著劑之製造例1]
對聚合例1所得之丙烯酸樹脂A1之不揮發成份100份,混合交聯劑"可洛內L"固體成份5份,及矽烷系化合物"X-41-1805"0.1份,得黏著劑溶液。使用塗布輥以乾燥後厚度為15μm條件將該黏著劑溶液塗布於經離模處理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商品名"PET 3811"、林提克(股)製;稱為分離器]的離模處理面上,100℃下乾燥1分鐘後,得片狀黏著劑。將該物稱為黏著劑1。
[黏著劑之製造例2]
對聚合例2所得之丙烯酸樹脂A3的不揮發成份100份,混合交聯劑"可洛內L"固體成份1.5份,及矽烷系化合物"X-41-1805"0.1份,得黏著劑溶液。使用塗布輥以乾燥後厚度為25μm條件將該黏著劑溶液塗布於同上述之分離器的離模處理面上,100℃下乾燥1分鐘後,得片狀黏著劑。將該物稱為黏著劑2。
[黏著劑之製造例3]
以不揮發成份各自為70份及30份之比率,混合聚合例3,所得之丙烯酸樹脂A3及聚合例4所得之丙烯酸樹脂A4,得丙烯酸樹脂之乙酸乙酯溶液。
對所得溶液之固體成份100份混合交聯劑"可洛內L"固體成份2.3份,及矽烷系化合物"X-41-1805"0.1份,得黏著劑溶液。使用塗布輥以乾燥後厚度為25μm條件將該黏著劑溶液塗布於同上述之分離器的離模處理面上,100℃下乾燥1分鐘後,得片狀黏著劑。將該物稱為黏著劑3。
[黏著劑之製造例4]
對聚合例3所得之丙烯酸樹脂A3的不揮發成份100份,混合交聯劑"可洛內L"固體成份2份、"TAZM"0.02份及矽烷系化合物"X-41-1805"0.1份,得黏著劑溶液。使用塗布輥以乾燥後厚度為15μm條件將該黏著劑溶液塗布於同上述分離器之離模處理面上,100℃下乾燥1分鐘後,得片狀黏著劑。將該物稱為黏著劑4。
黏著劑1至4的丙烯酸樹脂組成、交聯劑及矽烷系化合物之添加量、所得黏著劑之膠合率,及塗膜厚度如表1所示。
下面為製作附黏著劑之偏光薄膜後,製作玻璃基板使用該物之光學層合體的實施例及比較例。其中將參考圖3所示符號說明製作光學層合體1之步驟。首先將降茨烯系樹脂薄膜/聚乙烯醇系偏光子/三乙醯纖維素保護薄膜所構成之第一偏光薄膜貼合於液晶顯示用玻璃單元之單面上,另一面貼合三乙醯纖維素保護薄膜/聚乙烯醇系偏光子/三乙醯纖維素保護薄膜所構成之第二偏光薄膜。
[實施例1]
(a)製作附黏著劑之偏光薄膜準備降茨烯系樹脂薄膜/聚乙烯醇系偏光子/三乙醯纖維系保護薄膜所構成之第一偏光薄膜15,以輸出功率600W、移動速度10m/分之條件對該降茨烯系樹脂薄膜12表面實施電暈放電處理後,使用層壓機以黏著劑側將上述所得片狀附分離器之黏著劑1(凝膠分率80.2%、膜厚15μm)貼合於電暈放電處理面上,再以溫度23℃、相對濕度65%之條件熟成10天,於第一偏光薄膜15之降茨烯系樹脂薄膜12表面上形成第二黏著層11,得第一附黏著劑之偏光薄膜10。
另外準備三乙醯纖維素保護薄膜/聚乙烯醇系偏光子/三乙醯纖維素保護薄膜所構成,其中一保護薄膜表面形成防反射層之第二偏光薄膜25,使用層壓機以黏著劑側將上述所得片狀附分離器之黏著劑3(凝膠分率61.8%、膜厚25μm)貼合於該未設置防反射層側之保護薄膜表面上,再以溫度23℃、相對濕度65%之條件熟成10天,於第二偏光薄膜25之單側保護薄膜22表面上形成第二黏著層21,得第二附黏著劑之偏光薄膜20。
(b)製作光學層合體由黏著層11剝除分離器的同時,將上述第一附黏著劑之偏光薄膜10貼合於液晶顯示用玻璃基板[可尼庫公司製"1737"(商品名)]35之一表面上,又由黏著層21剝除分離器的同時,將上述第二附黏著劑之偏光薄膜20貼合於玻璃基板之另一面上。此時第一偏光薄膜15及第二偏光薄膜25係以交叉尼科爾方式貼合。製作依序層合防反射層/第二偏光薄膜25/第二黏著劑21/玻璃基板35/第一黏著層11/(降茨烯系樹脂12/偏光子13/保護薄膜14所構成之第一偏光薄膜15)的光學層合體30。又2枚偏光薄膜各自為30cm×22cm(15型)四角形。
(c)評估耐久性等對該光學層合體進行溫度80℃之乾燥條件下保管96小時之耐熱試驗後,以目視觀察產生抽白之狀態。又自各對同上述條件進行耐熟試驗時,及進行溫度60℃、相對濕度90%下保管96小時之耐濕熱試驗時,及進行以加熱至70℃後降溫至-30℃再升溫至70℃之過程為1次循環(1小時)下,重覆100次循環之耐熱震動試驗(表中略記為耐HS試驗)時,評估試驗後光學層合體之耐久性。結果各自以下列要領分類,如表2所示。
[產生抽白之狀態]
以下列4號段評估光線由第一偏光薄膜側射入時產生抽白之狀態。
◎:完全無抽白。○:幾乎未出現抽白。△:稍有出現抽白×:有明顯抽白。
<耐久性評估>以下列4階段各自評估耐熱試驗、耐濕熱試驗、耐熱震動試驗後之光光學層合體的耐久性。
◎:完全無浮動、起泡等外觀變化。○:幾乎無浮動、起泡等外觀變化。△:稍為出現浮動、起泡等外觀變化。×:有明顯浮動、起泡等外觀變化。
(d)評估修正性各自將(a)所製作之二種附黏著劑之偏光薄膜裁切為25mm×150mm大小之試驗。使用貼附裝置[富士塑料機械(股)製"拉密帕"(商品名)]將該試驗片貼合於液晶顯示用玻璃單元之基板上,再以50℃、5kg/cm2(490.3kPa)進行20分鐘高壓鍋處理。其次以70℃加熱處理2小時,於50℃烤箱中保護48小時後,於溫度23℃、相對濕度50%之環境中,以300mm/分之速度由該貼著試驗片以180℃方向剝離偏光薄膜後,觀察玻璃板表面。結果二種附黏著劑之偏光薄膜均無玻璃板表面出現殘糊,且幾乎無霧化等狀態,故具有良好修正性。
[實施例2]
除了將貼合於降茨烯系樹脂薄膜/聚乙烯醇系偏光子/三乙醯纖維素保護薄膜所構成之第一偏光薄膜15的降茨烯系樹脂薄膜12表面上之黏著劑,變更為上述所得之片狀附分離器的黏著劑2(凝膠分率82.9%、膜厚25μm)外,其他同實施例1製作附黏著劑之偏光薄膜,再製作光學層合體。其次對該光學層合體進行同實施例1之(c)評估,結果倂列於表2。又對所製作之第一偏光薄膜15的降烯系樹脂薄膜12面上使用附分離器之黏著劑2而得的附黏著劑之偏光薄膜,進行同實施例1之(d)評估修正性,結果玻璃基板表面無殘糊,且幾乎無霧化等狀態,故具有良如修正性。
[實施例3]
除了貼合於第一偏光薄膜15之降茨烯系樹脂薄膜12表面上的黏著劑,及貼合於第二偏光薄膜25未設防反射層側之保護薄膜表面上的黏著劑均為,黏著劑製造例所示黏著劑1(凝膠分率80.2%、膜厚15μm)外,其他同實施例1製作光學層合體再評估。結果倂記於表2。
[比較例1]
除了貼合於第一偏光薄膜15之降茨烯系樹脂薄膜12表面上的黏著劑,及貼合於第二偏光薄膜25未設防反射層側之保護薄膜表面上的黏著劑均為,黏著劑製造例所示黏著劑3(凝膠分率61.8%、膜厚25μm)外,其他同實施例1製作光學層合體再評估,結果倂記於表2。
[比較例2]
除了貼合於第一偏光薄膜15之降茨烯系樹脂薄膜12表面上的黏著劑為,黏著劑製造例所示黏著劑3(凝膠分率61.8%、膜厚25μm),及貼合於第二偏光薄膜25未設防反射層側之保護薄膜表面上的黏著劑為,黏著劑製造例所示黏著劑1(凝膠分率80.2%、膜厚15μm)外,其他同實施例1製作光學層合體再評估,結果倂記於表2。
其中設置於具有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之第一偏光薄膜的該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側之第一黏著層係由凝膠分率較高故凝力較大之黏著劑1或黏著劑2所構成的實施例1至3,因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係接著該黏著劑,故可提高接著力而具有高耐久性。又設置於一般具有纖維素保護薄膜之偏光薄膜(第二偏光薄膜)的該纖維素系保護薄膜側之第二黏著層係由凝膠分率較低故凝聚力較小之黏著劑3所構成的實施例1及2,因可緩合第二黏著層側與玻璃面之間的應力而可抑制抽白。
又,第二偏光薄膜側係使用膠合分率較高故凝聚力較大之黏著劑1的實施例3,因熱會改變第二偏光薄膜尺寸,而稍為出現抽白,但仍可充分符合用途或液晶面板製造商之要求。
相對地兩方黏著層係由凝膠分率較低故凝聚力較小之黏著劑3所構成之比較例1的光學層合體因使用凝聚力較小之黏著劑3而對抽白具有良好效果,但耐久性差。又第一偏光薄膜側係使用凝膠分率較低之黏著劑3,及第二偏光薄膜側係使用凝膠分率較高之黏著劑1的比較例2,因第一偏光薄膜側使用凝聚力較小之黏著劑3而使耐久性差。
下面為液晶顯示用玻璃單元之兩面上,貼合降茨烯系樹脂薄膜/聚乙烯醇系偏光子/三乙醯纖維素保護薄膜所構成之偏光薄膜例。
[實施例4]
(a)製作附黏著劑之偏光薄膜準備降茨烯系樹脂薄膜/聚乙烯酯系偏光子/三乙醯纖維素保護薄膜所構成之第一偏光薄膜15,以輸出功率600W、移動速度10m/分之條件對該降茨烯系樹脂薄膜12表面進行電暈放電處理後,使用層壓機以黏著劑側貼合上述黏著劑製造例所得片狀附分離器之黏著劑1(凝膠分率80.2%、膜厚15μm),再以溫度23℃、相對濕度65%之條件熟成10天,於第一偏光薄膜15之降茨烯系樹脂薄膜12表面上形成第一黏著層11,得第一黏著劑之偏光薄膜10。
另外準備降茨烯系樹脂薄膜/聚乙烯醇系偏光子/三乙醯纖維素保護薄膜所構成,三乙醯纖維素保護薄膜表面上形成防反射層之第二偏光薄膜25,以輸出功率600W、移動速度10m/分之條件對該降茨烯系樹脂薄膜22表面進行電暈放電處理後,使用層壓機以黏著劑側將上述黏著劑製造例所得片狀附分離器之黏著劑1(凝膠分率80.2%、膜厚15μm)貼合於電暈放電處理面上,自以溫度23℃、相對濕度65%條件熟成10天,於第二偏光薄膜25之單側降茨烯系保護薄膜22面上形成第二黏著層21,得第二黏著劑之偏光薄膜20。
(b)製作光學層合體由黏著層11剝除分離器的同時,將上述第一附黏著劑之偏光薄膜10貼合於液晶顯示用玻璃基板[可尼庫公司製"1737"(商品名)]35之單面上,又由黏著層21剝除分離器的同時,將上述第二附黏著劑之偏光薄膜20貼合於玻璃基板之另一面上。此時第一偏光薄膜15與第二偏光薄膜25係以交叉尼科爾方式貼合。製作依序層合反射層/(保護薄膜24/偏光子23/降茨烯系樹脂薄膜22所構成之第二偏光薄膜25)/第二黏著層21/玻璃基板35/第一黏著層11/(降茨烯系樹脂薄膜12/偏光子13/保護薄膜14所構成之第一偏光薄膜15)而得之光學層合體。又2枚偏光薄膜各自為30cm×22cm(15型)之四角形。
(c)評估耐久性等以同實施例1之(c)的方法評估上述所得之光學層合體,結果如表3所示。
(d)評估修正性以同實施例1之(d)的方法各自評估(a)所製作之2種附黏著劑的偏光薄膜。結果二種附黏著劑之偏光薄膜均為玻璃板表面無殘糊,且幾乎無霧化等狀態,故具有良好修正性。
[實施例5]
除了將貼合於第一偏光薄膜15及第二偏光薄膜25之各自降茨烯系樹脂薄膜12、22表面上的黏著劑變更為,上述黏著劑製造例所示片狀附分離器之黏著劑4(凝膠分率75.5%、膜厚15μm)外,其他同實施例4製作附黏著劑之偏光薄膜,再製作光學層合體。對該光學層合體進行同實施例4之(c)評估,結果倂記於表3。
又各自對所製作之二種附黏著劑之偏光薄膜進行同實施例4之(d)的修正性評估。結果二種附黏著劑之偏光薄膜均為玻璃板表面無殘糊、且幾乎無霧化等狀態,故具有良好修正性。
[比較例3]
除了將貼合於第二偏光薄膜25之降茨烯系樹脂薄膜22表面上的黏著劑變更為,上述黏著劑製造例所示片狀附分離器之黏著劑3(凝膠分率61.8%、膜厚25μm)外,其他同實施例4製作附黏著劑之偏光薄膜,再製作光學層合體。對該光學層合體進行同實施例4之(c)評估,結果倂記於表3。又對新製之附黏著劑的偏光薄膜進行同實施例4之(d)的修正性評估,結果為玻璃板表面無殘糊,且幾乎無霧化等狀態,故具有良好修正性。
[比較例4]
除了將貼合於第一偏光薄膜15之降茨烯系樹脂薄膜12表面上的黏著劑變更為,上述黏著劑製造例所示片狀附分離器之黏著劑3(凝膠分率61.8%、膜厚25μm)外,其他同實施例4製作附黏著劑之偏光薄膜,再製作光學層合體。對該光學層合體進行同實施例4之(c)評估,結果倂記於表3。又對新製附黏著劑之偏光薄膜進行同實施例4之(d)的修正性評估。結果為玻璃板表面無殘糊,且幾乎無霧化等狀態,故具有良好修正性。
[比較例5]
除了將貼合於第一偏光薄膜15及第二偏光薄膜25之各自降茨烯系樹脂12、22表面上的黏著劑變更為同比較例3及4所使用的片狀附分離器之黏著劑3(凝膠分率61.8%、膜厚25μm)外,其他同實施例4製作附黏著劑之偏光薄膜,再製作光學層合體。對該光學層合體進行同實施例4之(c)評估,結果倂記於表3。
其中液晶顯示用玻璃單元雙面上,介由黏著層以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側層合具有該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之偏光薄膜時,各自之黏著層係由凝膠分率較高故凝聚力較大之黏著劑1或黏著劑4所構成的實施例4及5,可提高接著力而具有高耐久性。相對地一方黏著層或雙方黏著層係由膠合率較低故凝聚力較小之黏著劑3所構成之比較例3至5,對抽白雖具有良好結果,但耐久性差。
產業上利用可能性
適用本發明附黏著劑之偏光薄膜或偏光薄膜套組的光學層合體為,既使大型化也少有抽白現象,且耐久性優良之物,故適用於液晶顯示裝置。例如適用為TN液晶單元等光學層合體。又STN液晶單元之使用該光學層合體時可抑制色斑產生。
10...第一附黏著劑之偏光薄膜
11...第一黏著層
12...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
13...偏光子
14...保護薄膜
15...第一偏光薄膜
17...提升亮度用薄膜
20...第二附黏著劑之偏光薄膜
21...第二黏著層
22、24...保護薄膜
23...偏光子
25...第二偏光薄膜
27...表面處理層
30...光學層合體
35...液晶顯示用玻璃單元
圖1為,本發明附黏著劑之偏光薄膜的層構造例之剖面模式圖。
圖2為,層合提升亮度用薄膜之附黏著劑的偏光薄膜例之剖面模式圖。
圖3為,本發明之光學層合體的層構造例之剖面模式圖。
圖4為,第一偏光薄膜側層合提升亮度用薄膜,第二偏光薄膜之外面設置表面處理層的光學層合體例之剖面模式圖。
10...第一附黏著劑之偏光薄膜
11...第一黏著層
12...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
13...偏光子
14...保護薄膜
15...第一偏光薄膜
20...第二附黏著劑之偏光薄膜
21...第二黏著層
22、24...保護薄膜
23...偏光子
25...第二偏光薄膜
30...光學層合體
35...液晶顯示用玻璃單元

Claims (9)

  1. 一種光學層合體,其特徵為,於液晶顯示用玻璃單元之單面上,介由第一黏著層,將由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偏光子/保護薄膜所構成之第一偏光薄膜,貼合於該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側,又於前述玻璃單元之另一面上,介由第二黏著層貼合偏光子雙面貼合乙醯纖維素系保護薄膜所得之第二偏光薄膜,且該第一黏著層之凝膠分率為75至95重量%,第二黏著層之凝膠分率為30至70重量%。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學層合體,其中第二偏光薄膜於與第二黏著層之相反側之面上具有表面處理層。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光學層合體,其中第一偏光薄膜之保護薄膜外側,層合有提升亮度用薄膜。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學層合體,其中第一黏著層及第二黏著層,各自由丙烯酸樹脂添加交聯劑之黏著劑所形成。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光學層合體,其中構成第一黏著層及第二黏著層之黏著劑含有,以來自(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之構造單位為主成份,且含有來自具有極性官能基之(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之構造單位,重量平均分子量為1,000,000至2,000,000的第一丙烯酸樹脂。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光學層合體,其中構成第二黏著層之黏著劑含有第一丙烯酸樹脂,及以來自(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之構造單位為主成份,重量平均分子量為 50,000至500,000的第二丙烯酸樹脂。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至6項中任何一項之光學層合體,其中構成第一黏著層及第二黏著層之黏著劑另含有矽烷系化合物。
  8. 一種液晶顯示裝置用之偏光薄膜套組,其為,具有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偏光子/保護薄膜所構成之第一偏光薄膜,及具有設置於該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薄膜外側之第一黏著層的第一附有黏著劑之偏光薄膜,與具有偏光子雙面貼合乙醯纖維素系保護薄膜之第二偏光薄膜,及設置於其單面上之第二黏著層的第二附有黏著劑之偏光薄膜所形成,且第一黏著層之凝膠分率為75至95重量%,第二黏著層之凝膠分率為30至70重量%。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偏光薄膜套組,其中第二附黏著劑之偏光薄膜為,第二黏著層相反側之表面上具有表面處理層。
TW96118559A 2006-05-26 2007-05-24 Adhesive-containing polarizing film, optical laminates and polarized film sets TWI4161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46384 2006-05-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04882A TW200804882A (en) 2008-01-16
TWI416177B true TWI416177B (zh) 2013-11-21

Family

ID=387786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6118559A TWI416177B (zh) 2006-05-26 2007-05-24 Adhesive-containing polarizing film, optical laminates and polarized film sets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142517A1 (zh)
KR (1) KR101409615B1 (zh)
CN (1) CN101490587A (zh)
TW (1) TWI416177B (zh)
WO (1) WO200713917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21992B (zh) * 2006-09-13 2015-09-23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涂布有粘合剂的光学膜
US20100026939A1 (en) * 2006-12-20 2010-02-04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Polarizer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5194486B2 (ja) * 2007-02-28 2013-05-0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5305997B2 (ja) * 2008-12-03 2013-10-0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耐水性偏光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DE102009031421A1 (de) * 2009-07-01 2011-01-05 Tesa Se Verwendung von Haftklebebändern
KR101707424B1 (ko) * 2009-09-10 2017-02-16 스미또모 가가꾸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필름의 접착성 평가 방법 및 적층체의 제조 방법
TWI432838B (zh) * 2011-02-25 2014-04-01 Innolux Corp 顯示器及其製造方法
US20120275024A1 (en) * 2011-04-27 2012-11-01 Rockwell Collins, Inc. Polarizer assembly with adhesive layers
KR101397697B1 (ko) 2011-12-01 2014-05-22 제일모직주식회사 광학 점착제, 이를 포함하는 광학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US9562178B2 (en) 2013-10-31 2017-02-07 Lg Chem, Ltd. Polyvinylalcohol based resin adhesive for polarizing plate, polarizing plate including same, and an image display device
WO2015064920A1 (ko) * 2013-10-31 2015-05-0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편광판용 폴리비닐알코올계 수지 접착제, 이를 포함하는 편광판 및 화상표시장치
JP5871408B1 (ja) * 2014-09-19 2016-03-0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板および光学積層体
JP7155287B2 (ja) * 2018-12-14 2022-10-1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植物育成用灯具
WO2020203124A1 (ja) * 2019-03-29 2020-10-0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ガラス樹脂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CN210881886U (zh) * 2019-08-30 2020-06-30 广东远峰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车辆后视镜及具有该车辆后视镜的车辆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29832A (ja) * 2002-05-13 2003-11-19 Nitto Denko Corp 粘着型光学フィルム、光学フィルム用粘着剤組成物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TW200535517A (en) * 2003-12-26 2005-11-01 Zeon Corp Polarizing plate protective film, polarizing plate with reflection preventing function and optical product
CN1757664A (zh) * 2004-09-17 2006-04-12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层压材料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19495B2 (ja) * 2001-03-16 2012-09-0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型光学フィルム及び光学フィルム用粘着剤
JP2003262729A (ja) * 2002-03-11 2003-09-19 Nitto Denko Corp 粘着型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5269282B2 (ja) * 2004-08-11 2013-08-21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粘着剤
JP4839745B2 (ja) * 2004-09-17 2011-12-21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
TW200632002A (en) * 2004-11-30 2006-09-1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TWI400312B (zh) * 2005-04-14 2013-07-01 Sumitomo Chemical Co 黏著劑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29832A (ja) * 2002-05-13 2003-11-19 Nitto Denko Corp 粘着型光学フィルム、光学フィルム用粘着剤組成物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TW200535517A (en) * 2003-12-26 2005-11-01 Zeon Corp Polarizing plate protective film, polarizing plate with reflection preventing function and optical product
CN1757664A (zh) * 2004-09-17 2006-04-12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层压材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409615B1 (ko) 2014-06-18
US20090142517A1 (en) 2009-06-04
TW200804882A (en) 2008-01-16
CN101490587A (zh) 2009-07-22
KR20090020641A (ko) 2009-02-26
WO2007139174A1 (ja) 2007-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16177B (zh) Adhesive-containing polarizing film, optical laminates and polarized film sets
CN107664788B (zh) 光学层叠体
CN104927691B (zh) 带粘合剂的树脂膜及使用其的光学层叠体
CN101796439B (zh) 带有粘合剂的光学膜及光学层叠体
JP5354674B2 (ja) 粘着剤付き光学フィルムとそれを用いた光学積層体
TWI545165B (zh) 液晶面板
TWI729036B (zh) 黏著劑組成物、黏著劑片及附黏著劑的光學膜
JP6428202B2 (ja) 光学積層体
JP6206070B2 (ja) 粘着剤付き樹脂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学積層体
KR20060045838A (ko) 아크릴 수지
TWI752054B (zh) 經積層分離膜之附黏著劑層的光學膜
JP6605914B2 (ja) 粘着剤組成物、粘着剤層、及び粘着剤層付光学部材
TW200903054A (en) Optical film with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and optical laminate
JP6324651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4839744B2 (ja) 光学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839745B2 (ja) 光学積層体
KR20060045854A (ko) 아크릴 수지 조성물
JP2015227937A (ja) 粘着剤付き光学フィルム及び光学積層体
JP2012208248A (ja) 液晶表示装置
TWI600930B (zh) 曲面圖像顯示面板用偏光板
JP5162908B2 (ja) 粘着剤付き偏光フィルムを有する光学積層体及び偏光フィルムのセット
TWI784005B (zh) 附黏著劑層偏光板
TW201800526A (zh) 附黏著劑層之光學構件
JP6691091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5515780B2 (ja) 液晶パネ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