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07234B - 照相裝置 - Google Patents

照相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07234B
TWI407234B TW098112650A TW98112650A TWI407234B TW I407234 B TWI407234 B TW I407234B TW 098112650 A TW098112650 A TW 098112650A TW 98112650 A TW98112650 A TW 98112650A TW I407234 B TWI407234 B TW I40723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graphic
image
subject
display
area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126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47096A (en
Inventor
Katsumi Matsuno
Akira Hirai
Nobumitsu Suzuki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9470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470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072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0723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7/00Control of exposure by setting shutters, diaphragms or filters, separately or conjointly
    • G03B7/28Circuitry to measure or to take account of the object contras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for display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control or operation of the camera
    • H04N23/635Region indicators; Field of view indicato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18Focusing aids
    • G03B13/24Focusing scree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18Signals indicating condition of a camera member or suitability of light
    • G03B17/20Signals indicating condition of a camera member or suitability of light visible in viewfind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9/00Cameras
    • G03B19/02Still-picture cameras
    • G03B19/12Reflex cameras with single objective and a movable reflector or a partly-transmitting mirr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 H04N23/61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where the recognised objects include parts of the human bod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1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image capture or setting capture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2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based on the phase difference signal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17/002Details of arrangement of components in or on camera bod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Exposure Control For Cameras (AREA)
  • Indication In Cameras, And Counting Of Exposures (AREA)

Description

照相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照相裝置中的顯示技術。
在單眼反射型式的照相裝置中,被攝體的確認一般被提案:由光學觀景窗進行者、及將被攝體以動畫的態樣顯示於監視器的電子觀景窗功能者。
具有電子觀景窗功能的照相裝置,是例如藉由設在觀景窗光學系的補助照相元件將有關於被攝體像的補助畫像依序取得,依據該補助畫像,在監視器進行即時顯示(LIVE VIEW)者。且,在進行即時顯示的照相裝置中,也有從即時顯示中檢出特定的被攝體(被特定攝體),將該被特定攝體的位置,顯示在監視器者。
且,一般,在單眼反射型式的照相裝置中,具備將被攝體光受光檢出被攝體的對焦資訊(測距資訊)的AF模組,使用從該AF模組輸出的相位差偵知訊號實行相位差偵知方式的自動對焦動作(AF動作)(例如專利文獻1)。
在具有如上述的各功能的照相裝置中,將被檢出的被特定攝體的位置顯示在監視器,使成為測距對象的被特定攝體可以由使用者選擇。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8-15476號公報
但是,從AF模組被輸出的相位差偵知訊號,因為是將來自照相領域中所設定的預定領域(AF區域)中的被攝體的光受光而生成,所以在被特定攝體被檢出的位置若AF區域不存在的情況時,無法獲得被特定攝體的測距資訊。
因此,使用者所選擇的被特定攝體的位置AF區域不存在的情況時,會發生被選擇的被特定攝體無法作為測距對象使用的問題。
且,這種問題,不限定於測距資訊,將有關於所期的被特定攝體的照相資訊,從在照相領域中預先被設定的預定領域取得時也會發生。
在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照相裝置,可應付:當使用者欲選擇可取得到照相資訊的被特定攝體時,卻選擇到無法取得到照相資訊的被特定攝體的問題。
本發明的第1發明,是一種照相裝置,是具備:從有關於被攝體像的照相畫像檢出被特定攝體的被攝體偵知部、及從前述照相畫像的預定領域將照相資訊取得的照相資訊取得部、及判別是否可從前述預定領域將有關於前述被特定攝體的前述照相資訊取得的判別部、及將顯示部中的前述被特定攝體的存在位置的位置顯示控制用的顯示控制 部,前述顯示控制部,是依據前述判別部的判別結果,變更前述位置顯示的顯示態樣。
且,本發明的第2發明,是一種照相裝置,是具備:從有關於被攝體像的照相畫像檢出被特定攝體的被攝體偵知部、及從前述照相畫像的預定領域將照相資訊取得的照相資訊取得部、及將顯示部中的前述被特定攝體的存在位置的位置顯示控制用的顯示控制部,前述顯示控制部,是依據在前述照相畫像中對應前述預定領域的領域及前述被特定攝體的相對的位置關係,變更前述位置顯示的顯示態樣。
依據本發明,可應付:當使用者欲選擇可取得到照相資訊的被特定攝體時,卻選擇到無法取得到照相資訊的被特定攝體的問題。
以下,參照圖面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
[1.第1實施例] [構成]
第1圖及第2圖,是顯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例的照相裝置1A的外觀構成的圖。在此,第1圖,是照相裝置1A的正面外觀圖,第2圖,是照相裝置1A的背面外觀圖。 此照相裝置1A,是鏡頭可交換式單眼反射型式的數位照相機的構成。
如第1圖所示,照相裝置1A,是具備照相機本體部(照相機殼體)2。交換式的照相鏡頭組件(交換鏡頭)3是對於此照相機本體部2可裝卸。
照相鏡頭組件3,主要是藉由:鏡筒101以及設於鏡筒101的內部的透鏡群37(第3圖參照)及光圏(未圖示)等構成。在透鏡群37中,包含藉由朝光軸方向移動來變更焦點位置的變焦透鏡等。
照相機本體部2,是在正面略中央具備裝設有照相鏡頭組件3的圓環狀的支架部Mt,在圓環狀的支架部Mt附近具備將照相鏡頭組件3裝卸用的裝卸按鈕89。
且,照相機本體部2,是在其正面左上部具備模式設定旋轉盤82,在其正面右上部具備控制值設定旋轉盤86。藉由操作模式設定旋轉盤82,可進行:照相機的各種模式(各種照相模式(人物照相模式、風景照相模式及連續照相模式等)、播放照相的畫像的播放模式、及包含與外部機器之間進行資料交訊的通訊模式等)的設定動作(切換動作)。且,依據控制值設定旋轉盤86的操作,可設定各種照相模式中的控制值。
且,照相機本體部2,是在正面左端部具備供使用者把持用的握部部14。在握部部14的上面設有指示曝光開始用的快門按鈕(擋板按鈕)11。在握部部14的內部設有電池收納室及卡片收納室。在電池收納室中收納有作為照相機的電源的例如4個單3形乾電池,在卡片收納室中可裝卸地收納供記錄照相畫像的畫像資料用的記錄媒體(在此為記憶卡90(第5圖參照))。
快門按鈕11,是可偵知半按壓狀態(S1狀態)及全按壓狀態(S2狀態)的2個狀態的2階段偵知按鈕。快門按鈕11是成為半按壓被S1狀態的話,進行將有關於被攝體的記錄用靜止畫像(本棟影畫像)取得用的準備動作(例如AF控制動作及AE控制動作等)。且,快門按鈕11是進一步被壓入成為S2狀態的話,進行該正式照相畫像的照相動作(使用照相元件(或是也稱「主照相元件」)5(後述)進行有關於被攝體像的曝光動作,對於藉由其曝光動作所獲得的畫像訊號施加預定的畫像處理的一連的動作)。
在第2圖,在照相機本體部2的背面的略中央中,設有監視器12作為顯示部。監視器12,是例如由彩色液晶顯示器(LCD)構成。監視器12,是可以顯示供設定照相條件等用的選單畫面,或在播放模式播放被記錄在記憶卡90的照相畫像。
在照相機本體部2的背面略中央上部,設有觀景窗10。在觀景窗10中,來自照相鏡頭組件3的被攝體像被導引,使用者是藉由窺視觀景窗10,可以目視確認藉由主照相元件5取得的與被攝體像等同的像。具體而言,入射至照相光學系的被被攝體像,是由鏡子機構6(第3圖參照)朝上方被反射,隔著接眼透鏡67被目視確認。如此,使用者是藉由窺視觀景窗10可進行構圖決定。又,藉由快門按鈕11的S2狀態的偵知使正式照相畫像的照相動作開始的話,鏡子機構6就會從形成被攝體像的光的光路退避,使來自照相鏡頭組件3的光(形成被攝體像的光)到達主照相元件5,就可獲得被攝體的照相畫像(畫像資料)。
在觀景窗10的下部,設有接眼偵知感測器13。接眼偵知感測器13,是偵知接近物體的有無用的感測器,偵知使用者是否使用觀景窗。
在監視器12的左上部設有主開關81。主開關81,是由2點的滑動開關所構成,將接點設定於左方的「斷開(OFF)」位置的話,照相裝置1A的電源是成為斷開(OFF),將接點設定於右方的「導通(ON)」位置的話,照相裝置1A的電源是成為導通(ON)。
在監視器12的右側設有方向選擇按鍵84及顯示切換開關9。方向選擇按鍵84,是具有圓形的操作按鈕,此操作按鈕中的上下左右的4方向的按壓操作、及右上、左上、右下及左下的4方向的按壓操作,是成為各別可被偵知。又,方向選擇按鍵84,是除了上述8方向的按壓操作以外,也使中央部的推按鈕的按壓操作可被偵知。
顯示切換開關9,是由3點的滑動開關所構成。顯示切換開關9的接點是被設定在上段的「光學」位置的話光學式觀景窗模式(也稱「OVF模式」)被選擇,在光學觀景窗視野內被攝體像被顯示。由此,使用者,是隔著觀景窗10目視確認光學觀景窗視野內的被攝體像,進行構圖決定操作(也稱「構圖」)。
且,顯示切換開關9的接點是被設定在下段的「液晶」位置的話電子式觀景窗模式(也稱「EVF模式」)被選擇,在監視器12中被攝體像的即時顯示畫像是以動畫的態樣被顯示(即時顯示)。由此,使用者可藉由目視確認被顯示於監視器12的即時顯示畫像進行構圖。
且,顯示切換開關9的接點是被設定在中段的「自動」位置的話,依據朝觀景窗10的接眼的有無,自動地切換光學觀景窗視野內的顯示(也稱「OVF顯示」)及即時顯示。由此,使用者可依據照相裝置1A的使用態樣,目視確認:光學觀景窗視野內的顯示或是即時顯示的任一進行構圖。
在監視器12的左側中,設有由供進行選單畫面的設定、畫像的削除等用的複數按鈕所構成的設定按鈕群83。
接著,說明照相裝置1A的內部構成。第3圖及第4圖,是第1實施例的照相裝置1A的縱剖面圖。
如第3圖所示,在照相裝置1A的內部,具備:觀景窗部(也稱「觀景窗光學系」)102、鏡子機構6、相位差AF模組(以下也只稱AF模組)20、快門4、主照相元件5及副照相元件7等。
主照相元件(在此為CCD感測器(也只稱CCD))5,是在具備照相鏡頭組件3的透鏡群37的光軸L上,被配置於對於光軸L垂直的平面內。主照相元件5,是將由其照相面受光的被攝體像藉由光電變換作用變換成電力訊號,生成正式照相畫像的畫像訊號。
且,在主照相元件5之前,配置有快門4。此快門4,是具備朝上下方向移動的幕體,可進行沿著光軸L被導引至主照相元件5的被攝體光的光路開口動作及光路遮斷動作的機械布簾式快門。
且,如第3圖所示,在從照相鏡頭組件3至主照相元件5的光路(也稱「照相光路」)上,設有鏡子機構6。
鏡子機構6,是具有將來自照相光學系的光朝向上方反射的主鏡子61(主反射面)。此主鏡子61,是例如其一部分或是全部是由半反射鏡構成,讓來自照相光學系的光的一部分透過。且,鏡子機構6,也具有將透過主鏡子61的光朝下方反射的副鏡子62(副反射面)。
且,鏡子機構6,是作為所謂快速返回鏡子構成,可在鏡子下降狀態及鏡子上昇狀態之間進行姿勢切換。
具體而言,在照相模式中直到快門按鈕11成為全按壓狀態S2為止,換言之構圖決定時,鏡子機構6被配置成為鏡子下降狀態(第3圖參照)。且,在鏡子下降狀態下,來自照相鏡頭組件3的被攝體光,是由主鏡子61朝上方被反射並作為觀察用光束入射至觀景窗部(也稱「觀景窗光學系」)102。對於觀景窗部102的詳細如後述。
且,被攝體光的一部分,是透過主鏡子61,藉由副鏡子62朝下方被反射,朝AF模組20被導引。
AF模組20,是藉由檢出被攝體的對焦資訊(也稱「測距資訊」)的線感測器(焦點檢出感測器)等構成,作為AF感測器的功能。具體而言,AF模組20,是具有相位差偵知功能,可將來自被設定在照相領域的測距區域(也稱「對焦區域」或是「AF區域」)中的被攝體的光受光,依據被攝體像的對焦程度發生的相位差偵知訊號。即,在照相待機時中的鏡子下降狀態中,依據被導引至AF模組20的被攝體光,從AF模組20輸出相位差偵知訊號。
如此AF模組20的功能是照相資訊取得手段,可從在照相領域的預定位置被固定地設定的AF區域,取得作為照相資訊的測距資訊。
另一方面,快門按鈕11是在被全按壓狀態S2的話,鏡子機構6是成為鏡子上昇狀態(第4圖參照)的方式被驅動,使曝光動作開始。
具體而言,如第4圖所示,在曝光時,鏡子機構6,是將旋轉軸63作為支點朝向上方掀起,從照相光路退避。詳細的話,使不遮住來自照相光學系的光的方式使主鏡子61及副鏡子62朝上方退避,使來自照相鏡頭組件3的光配合快門4的開放時間點到達主照相元件5。主照相元件5,是藉由光電變換,依據受光的光束生成有關於被攝體像的畫像訊號。如此,來自被攝體的光是藉由透過照相鏡頭組件3被導引至主照相元件5,就可獲得被攝體的照相畫像(照相畫像資料)。
[功能]
接著,說明照相裝置1A的功能的概要。第5圖,是顯示第1實施例的照相裝置1A的功能構成的方塊圖。
如第5圖所示,照相裝置1A,是具備相位差AF模組20、操作部80、整體控制部100、鏡子機構6、快門4、主照相元件5、A/D變換電路52、數位訊號處理電路50及畫像記憶體56等。
操作部80,是具備包含快門按鈕11(第1圖參照)的各種按鈕及開關等。應答使用者對於操作部80的的輸入操作,使整體控制部100實現各種動作。
主照相元件5,是應答從時間點控制電路(未圖示)被輸入的驅動控制訊號(積蓄開始訊號及積蓄終了訊號),進行被成像在受光面(照相面)的被攝體像的曝光(由光電變換所產生的電荷積蓄),生成該被攝體像的畫像訊號。
由主照相元件5取得的畫像訊號(類比訊號),是藉由A/D變換電路52被變換成數位訊號。被變換成數位訊號的畫像訊號,是被輸入至數位訊號處理電路50。
數位訊號處理電路50,是對於從A/D變換電路52被輸入的畫像訊號施加數位訊號處理。具體而言,進行暗部修正處理、白平衡(WB)處理、Y修正處理等的訊號處理。該訊號處理後的畫像訊號(畫像資料),是被容納在畫像記憶體56。
畫像記憶體56,是將被生成的畫像資料暫時地記憶用的可高速存取的畫像記憶體,具有可記憶複數張分的畫像資料的容量。
在正式照相時,一時被記憶在畫像記憶體56的畫像資料,是在整體控制部100被施加適宜的畫像處理(壓縮處理等)後,被記憶在記憶卡90。
副照相元件7,基本上是與主照相元件5具有同樣的功能,具有可達成作為即時顯示畫像取得用(電子觀景窗用)的照相元件(補助照相元件)的功能。具體而言,副照相元件7,是進行被導引至觀景窗光學系的被攝體像的曝光,取得有關於即時顯示用的畫像的畫像訊號。又,副照相元件7,是具有可生成即時顯示用的畫像訊號用的解像度的話即可,通常,由比主照相元件5更少的畫素構成。
藉由副照相元件7取得的畫像資料,是在A/D變換電路52及數位訊號處理電路50實行預定的處理並一旦被記憶於畫像記憶體56之後,顯示於監視器12。
整體控制部100,是微電腦,主要具備CPU、RAM120A、及ROM120B等。整體控制部100,是將被容納在ROM120B內的程式讀出,藉由將該程式由CPU實行,來實現各種功能。
整體控制部100,是藉由上述的程式的實行,來實現:相位差AF控制部121、被攝體偵知部122、驅動控制部123、判別部124、顯示控制部125、及鏡子控制部126等的功能。
相位差AF控制部121,是進行由相位差方式所產生的自動對焦(AF)動作(也稱「相位差AF」)。具體而言,相位差AF控制部121,是依據從AF模組20被輸出的相位差偵知訊號,進行特定對焦時的照相透鏡(更詳細的話變焦透鏡)的位置(透鏡對焦位置)用的透鏡對焦位置特定動作。
且,相位差AF控制部121,是也與驅動控制部123協動,實行將照相透鏡(變焦透鏡)移動至該透鏡對焦位置的透鏡驅動動作。
具體而言,相位差AF控制部121,是隔著驅動控制部123將控制訊號傳達至照相鏡頭組件3的透鏡側控制部31,將透鏡驅動部38驅動,將被包含於照相鏡頭組件3的透鏡群37的變焦透鏡朝其光軸方向移動。
且,變焦透鏡的位置,是藉由照相鏡頭組件3的透鏡位置偵知部39被偵知,顯示變焦透鏡的位置的資料是從透鏡側控制部31朝本體側的整體控制部100被送出。
被攝體偵知部122,是從由副照相元件7取得的照相畫像(補助畫像),進行檢出被特定攝體的被攝體偵知動作。在此,將人物的臉(也稱「臉領域」)作為被特定攝體,實行將臉領域從補助畫像偵知的臉偵知動作。
臉領域的偵知手法,也可以採用例如依據照相畫像中的各畫素的畫素值,將畫像的肌膚色部分抽出,此肌膚色部分的面積是預先被設定的閉值以上的情況時,將其肌膚色部分作為人物的臉偵知的手法。或是也可以採用,使用周知的模式圖認識技術,藉由抽出眼睛和口等的臉的特定部分,檢出人物的臉的手法。又,被特定攝體,是檢出動物(例如狗、貓等)的臉也可以。
這種臉偵知動作是否被實行,是藉由選單畫面中的使用者操作(選單操作)被決定。詳細的話,藉由選單操作使臉偵知功能(被攝體偵知功能)被有效化(能動化)的話,在EVF模式中臉偵知動作被實行。另一方面,藉由選單使操作臉偵知功能被無效化(斷開(OFF))的話,臉偵知動作成為不被實行(非實行)。
又,臉偵知動作,是在藉由副照相元件7依序取得的照相畫像之中,每隔數張的照相畫像取1張的照相畫像(也稱「臉偵知用畫像」)實行。即,臉偵知動作,是由每隔數張中取1張的比率被實行。
判別部124,是判別是否可藉由被攝體偵知動作取得有關於被檢出的被特定攝體的照相資訊。例如照相資訊是取得有關於被特定攝體的測距資訊的情況時,判別部124,是判別是否可實行將被特定攝體作為測距對象的AF動作。
顯示控制部125,是控制監視器12等的顯示部中的顯示內容。例如,顯示控制部125,是依據藉由副照相元件7連續取得的照相畫像,在監視器12將連續的畫像顯示。
鏡子控制部126,是控制切換:鏡子機構6從光路退避的狀態(鏡子上昇狀態)及鏡子機構6將光路遮斷的狀態(鏡子下降狀態)的狀態。鏡子控制部126,是藉由驅動控制鏡子切換用馬達(未圖示),將鏡子切換至上昇狀態及鏡子下降狀態。
[構圖決定動作(構圖動作)]
接著,說明照相裝置1A中的構圖決定動作。如上述,在照相裝置1A中,使用者可以藉由顯示切換開關9的滑動操作選擇:由OVF模式利用光學觀景窗進行構圖決定、或由EVF模式利用電子觀景窗進行構圖決定。第6圖,是EVF模式中的照相裝置1A的縱剖面圖。
構圖決定時,鏡子機構6是使成為鏡子下降狀態的方式被配置(第3圖及第6圖參照)。如上述,在鏡子下降狀態下,來自照相鏡頭組件3的被攝體像,是由主鏡子61朝上方被反射並作為觀察用光束被導引至觀景窗部102。
觀景窗部102,是具備五面鏡65、接眼透鏡67、接眼透鏡擋板68、觀景窗10、光分配器70、副照相元件7、及測光感測器72等。
五面鏡65,是具有複數鏡子(反射面),具有藉由反射將被攝體像的上下左右替換成正立像的功能及被攝體光的光路變更的功能。
具體而言,五面鏡65,是具有:形成三角屋簷狀的2面的鏡子(屋簷鏡子)65a、65b、及對於該屋簷鏡子(屋簷面)65a、65b被固定的面65c、及光路變更鏡子(反射面)65e。
屋簷鏡子65a、65b,是藉由塑膠成型形成一體的零件65d,具有藉由將被攝體光2次反射來反轉被攝體像的姿勢的功能。光路變更鏡子65e,是具有依據採用光學觀景窗及電子觀景窗的任一進行構圖決定的被攝體光的光路變更的功能。
接眼透鏡67,是具有將藉由五面鏡65被正立像的被攝體像導引至觀景窗10的外側的功能。
接眼透鏡擋板68,是被設置在接眼透鏡67及觀景窗10之間,且作為在:將從觀景窗10進入照相裝置1A內的外光遮斷的遮光狀態、及不將來自觀景窗10的外光遮住的非遮光狀態之間,可切換狀態的遮光(擋板)手段功能。例如,在EVF模式中,接眼透鏡擋板68是成為遮光狀態,在OVF模式中,成為非遮光狀態。
光分配器70,是具有將入射的被攝體光的光路分割的功能。在被分割的一方的被攝體光的光路上,配置有副照相元件7,在另一方的被攝體光的光路上,配置有測光感測器72。
測光感測器72,是將透過光分配器70的被攝體光,隔著成像透鏡71受光,進行測光處理。具體而言,測光感測器72,是將被設定在照相領域的測光區域(也稱「AE區域」)中的來自被攝體的光受光,取得有關於被攝體像的光量的測光資訊(例如被攝體的輝度資訊)。藉由測光感測器72取得的測光資訊,是使用於露出(AE)控制值的設定等。
如此測光感測器72是具有照相資訊取得手段功能,可從被固定地設定在照相領域的預定位置的AE區域,將作為照相資訊的測光資訊取得。
以下,各別詳述使用光學觀景窗的構圖動作及使用電子觀景窗的構圖動作。第7圖,是顯示映入觀景窗10的畫線Gv的圖。第8圖,是顯示AF區域的畫線Gvf的圖。
首先,說明使用光學觀景窗的構圖動作。
如第3圖所示,在OVF模式中,鏡子機構6,是配置於來自照相鏡頭組件3的被攝體像的光路上,被攝體像是隔著主鏡子61及五面鏡65及接眼透鏡67朝觀景窗10被導引。如此,包含主鏡子61及五面鏡65及接眼透鏡67的觀景窗光學系102,是可將藉由照相光學系取得的被攝體像朝觀景窗10導引。
更詳細的話,通過照相鏡頭組件3的被攝體光,是由主鏡子61朝上方被反射,在焦點板64成像。在焦點板64成像的被攝體光,是通過該焦點板64,由五面鏡65被進路變更之後,通過接眼透鏡67朝向觀景窗10(第3圖的光路PA參照)。如此沿著光路PA被導引至觀景窗10的被攝體像,是到達使用者(觀察者)的眼並被目視確認。
即,在OVF模式中,使用者可以藉由窺視觀景窗10,將被攝體像目視確認,進行構圖決定。
且,在光學觀景窗中,例如第7圖所示對於被攝體的對焦位置及/或是測光位置的畫線(「線描繪」或是也稱「目標記號」)Gv是重疊於被攝體像並被映入觀景窗10。此畫線Gv,是由各別對應有關於對焦及/或是露出的複數照相條件的複數畫線構成。
又,在照相裝置1A中,如第7圖所示的畫線Gv之中,在對應9條的畫線Gvf(第8圖參照)的位置設有AF模組20的焦檢點出感測器,該9條的畫線Gvf,是顯示在照相畫面可取得焦點資訊的AF區域。在照相裝置1A中,藉由使用存在於這些9條的AF區域的焦檢點出感測器,使被攝體的對焦成為可能。
如以上的畫線Gv,是藉由在由透光性的構件構成的焦點板64的上面畫框地描繪。即,重疊於被攝體像並被導引觀景窗10的畫線Gv,是顯示於被設在將通過照相透鏡的被攝體光導引至在觀景窗10的光路PA上的焦點板64。
接著,說明使用電子觀景窗的構圖動作。
如第6圖所示,在EVF模式中,鏡子機構6,是配置於來自照相鏡頭組件3的被攝體像的光路上。且,通過照相鏡頭組件3的被攝體光,是由主鏡子61朝上方被反射,在焦點板64成像。在焦點板64成像的被攝體光,是通過該焦點板64,由五面鏡65被進路變更之後,由光分配器70進一步變更其進路,透過成像透鏡69(成像光學系)在副照相元件7的照相面上再成像(第6圖的光路PB參照)。
如此在EVF模式中,被攝體像,是沿著與OVF模式中的光路PA不同的光路PB朝副照相元件7被導引。
這種觀景窗部102中的光路變更,是藉由將光路變更鏡子65e的角度(對於照相機本體部2的設置角度)依據觀景窗模式變更而被實現。
具體而言,光路變更鏡子65e,是與顯示切換開關9的滑動動作運動,以軸AX1為中心可旋轉地構成,在EVF模式(第6圖參照)中,與OVF模式(第3圖參照)相比以軸AX1為中心朝箭頭AR1的方向被轉動預定角度AN。
且,整體控制部100,是依據由檢出有關於軸AX1的光路變更鏡子65e的角度的角度感測器(未圖示)所産生的偵知結果,決定:應進行由光學觀景窗所産生的構圖決定動作,或應進行由電子觀景窗決定所産生的構圖動作。
在第3圖所示的光路變更鏡子65e的角度中,被決定進行由光學觀景窗所産生的構圖決定動作的話,進行停止朝副照相元件7供電並將監視器12非顯示等的處理。另一方面,在第6圖所示的光路變更鏡子65e的角度中,被決定進行由電子觀景窗所産生的構圖動作的話,進行EVF模式的處理即朝副照相元件7的供電並且進行在監視器12顯示即時顯示畫像的處理。
如此,在EVF模式中,藉由變更光路變更鏡子65e的姿勢,觀景窗部102內的被攝體光的光路被變更。由此,被攝體光,是透過光分配器70及成像透鏡69到達副照相元件7。
如上述,副照相元件7,是將沿著光路PB到達副照相元件7的被攝體光受光,將被攝體像的照相畫像由微小時間間隔(例如1/60秒)依序取得。取得的時系列的照相畫像,是在監視器12以動畫的態樣依序顯示(即時顯示)。
藉此,使用者可目視確認顯示於監視器12的動畫像(即時顯示畫像)進行構圖決定。
又,成像透鏡69、光分配器70、及副照相元件7,是被配置於在OVF模式中不會遮住從光路變更鏡子65e朝接眼透鏡67進行的光束的位置(在此,接眼透鏡67的上方位置)。
如此,在照相裝置1A中,藉由變更觀景窗部102的光路變更鏡子65e的姿勢使被攝體光的光路被變更,使OVF模式及EVF模式被切換。
[EVF模式中的監視器顯示]
接著,對於EVF模式中的監視器顯示詳述。第9圖,是顯示EVF模式中的監視器12的顯示態樣的圖。又,在第9圖中,為了圖示簡單化,被攝體的顯示省略。
如上述,在EVF模式中,在監視器12由動畫的態樣使被攝體被顯示。且,如第9圖所示,在EVF模式中,除了被攝體(在第9圖中未圖示)以外,畫線Gv也顯示於監視器12。
進一步,由EVF模式使臉偵知功能被有效化的情況時,臉領域被偵知的話,顯示被檢出的該臉領域的存在位置的顯示(也稱「臉位置顯示」)也在監視器12中進行。具體而言,臉偵知功能被有效化的情況時,被攝體是包含入時,該人的臉被偵知,臉的存在位置是被顯示於監視器12。
被檢出的臉的存在位置,是藉由例如將被檢出的臉領域包圍的框(以下也稱「臉框」或是「臉顯示框」)WK表示,在第9圖中,2個臉框WK1、WK2被顯示。顯示於監視器12的臉框WK的顯示態樣,是依據被檢出的臉領域及AF區域的相對的位置關係被變更。
以下,對於在EVF模式被實行的臉位置顯示動作,是參照如第10圖所示的臉位置顯示動作的流程圖說明。且,第11圖,是將藉由臉偵知動作被檢出的臉由臉框WK顯示的圖。
在照相裝置1A中,被設定成EVF模式的話,開始如第10圖所示的臉位置顯示動作。
具體而言,首先,在步驟SP11,判別被攝體偵知功能(在此為臉偵知功能)是否有效。被攝體偵知功能為有效情況時,移行至步驟SP12,不是有效(無效)的情況時,直到被攝體偵知功能成為有效化為止為待機狀態。
在步驟SP12中,判別是否藉由被攝體偵知動作使被特定攝體被檢出。被特定攝體是被檢出的情況時,移行至步驟SP13,被特定攝體未被偵知的情況時,移行至步驟SP16。
在步驟SP13中,補助畫像中的被特定攝體的位置資訊被取得。具體而言,取得在補助畫像中被特定攝體的存在領域(也稱「被偵知攝體領域」)所包含的各畫素的座標值。
且,在步驟SP14中,在判別部124判別是否可取得被特定攝體的照相資訊。
例如,取得有關於被特定攝體的測距資訊作為照相資訊的情況時,判別被特定攝體是否可作為測距對象被選擇。更詳細的話,是判別:被設定在照相領域的AF區域是於補助畫像上顯示的情況的AF區域(也稱「對應AF區域」或是「換算AF區域」)、及被偵知攝體領域是否重複。
重複判別的手法,是可以採用例如各別比較:在補助畫像上的對應AF被包含於區域的各畫素的座標值、及被包含於被偵知攝體領域的各畫素的座標值,判別在被偵知攝體領域對應AF區域的至少一部分的畫素是否被包含的手法。
又,被包含於補助畫像上的對應AF區域的各畫素的座標值,是在照相裝置1A的製造時點預先取得,並預先被記憶在照相裝置1A的ROM120B等。
如此在步驟SP14中,構成補助畫像上的對應AF區域的畫素的至少一部分是被包含於被偵知攝體領域的情況時,對應AF區域及被偵知攝體領域重複,判別為可取得有關於被特定攝體的照相資訊。
返回至第10圖,在接著的步驟SP15中,藉由顯示控制部125,在監視器12進行被檢出的被特定攝體的位置顯示。
顯示於監視器12的位置顯示的顯示態樣,是依據重複判別的判別結果變更。
例如,如第11圖所示,假定藉由被攝體偵知動作(臉偵知動作)有4個臉領域(第11圖中,由4個臉框WK1~WK4表示的)被檢出的話,在步驟SP14各別判別在各4個臉領域是否存在對應AF區域。
藉由此重複判別過程,使不含對應AF區域的臉領域(在第11圖中為臉框WK3、WK4)被特定,並且使包含對應AF區域的臉領域(在第11圖中為臉框WK1、WK2)被特定。
且,在步驟SP15中,不含對應AF區域的臉領域的臉框WK3、WK4是非顯示,包含對應AF區域的臉領域的臉框WK1、WK2是顯示於監視器12(第9圖參照)。
如此,在照相裝置1A中,進行包含對應AF區域的臉領域的位置顯示,不進行不含對應AF區域的臉領域的位置顯示(位置顯示為非顯示)的方式被顯示控制。
如以上,在照相裝置1A中,判別是否可從被設定在照相領域的預定領域取得有關於被特定攝體的照相資訊,依據判別結果使顯示被特定攝體的存在位置的位置顯示的顯示態樣被變更。依據此,使用者對於是否可從預定領域取得有關於被特定攝體的照相資訊,因為可從位置顯示的顯示態樣判斷,所以可消解欲選擇可取得到照相資訊的被特定攝體時,使用者卻選擇到無法取得照相資訊的被特定攝體的問題。
[2.第2實施例]
接著,說明本發明的第2實施例。
在第1實施例的照相裝置1A中,雖取得有關於被特定攝體的測距資訊作為照相資訊,但是在第2實施例的照相裝置1B中,是取得有關於被特定攝體的測光資訊作為照相資訊。第12圖,是顯示照相裝置1B的EVF模式中的監視器12的顯示態樣的圖。
又,第2實施例的照相裝置1B,是取得有關於被特定攝體的測光資訊作為照相資訊的點以外,是具有與第1實施例的照相裝置1A幾乎同樣的結構及功能(第1圖~第6圖參照),對於共通的部分是附加相同符號省略說明。
在照相裝置1B的判別部124中,判別是否可實行將藉由被攝體偵知動作被檢出的被特定攝體作為測光對象的測光處理,換言之,被特定攝體是否可作為測光對象選擇。
且,依據判別部124中的判別結果,使顯示於監視器12的臉框WK的顯示態樣被變更。
例如,如第11圖所示,假定藉由被攝體偵知動作有4個臉領域被檢出的話,各別在各4個臉領域,判別被設定在照相領域的測光區域是顯示於補助畫像上的情況的測光區域(也稱「對應測光區域」或是「換算測光區域」)是否存在。
藉由該判別,使不含對應測光區域的臉領域(在第11圖中為不含顯示測光區域的畫線Gvs的臉框WK2、WK3、WK4)被特定,並且使包含對應測光區域的臉領域(在第11圖中為臉框WK1)被特定。
且,藉由顯示控制部125,使顯示不含對應測光區域的臉領域的臉框WK2、WK3、WK4為非顯示,顯示包含對應測光區域的臉領域的臉框WK1是顯示於監視器12(第12圖參照)。
如此,在照相裝置1B中,使進行包含對應測光區域的臉領域的位置顯示,不進行不含對應測光區域的臉領域的位置顯示(位置顯示為非顯示)的方式被顯示控制。依據此,對於可作為測光對象選擇的臉領域的位置顯示是在監視器12進行,另一方面,對於不可作為測光對象選擇的臉領域的位置顯示因為不被進行,所以可以消解使用者選擇到無法成為測光對象的臉領域的問題。
[3.變形例]
以上,雖說明了本發明的實施例,但本發明不限定於上述說明的內容。
例如,在上述各實施例中,雖藉由包圍被檢出的臉領域框WK進行臉位置顯示,但是不限定於此。
具體而言,使用圖像(icon),顯示被檢出的臉領域的位置也可以。
且,在上述各實施例中,雖依據重複判別的判別結果,將臉位置顯示顯示或是非顯示的方式將其顯示態樣切換,但是不限定於此。
具體而言,依據重複判別的判別結果改變臉框WK的顏色、形狀等也可以。例如,第1實施例的該變形例,是將包含對應AF區域的臉領域的位置顯示由實線的臉框WK進行,將不含對應AF區域的臉領域的位置顯示由虛線的臉框WK進行也可以。且,將不含對應AF區域的臉領域的臉框WK藉由點滅顯示,使不含對應AF區域的臉領域的位置顯示及包含對應AF區域的臉領域的位置顯示的顯示態樣相異也可以。
且,在上述第1實施例中,雖以:藉由被攝體偵知動作被檢出的被特定攝體是否可作為測距對象被選擇、對應AF區域及被偵知攝體領域是否重複的為基準進行判別,但是不限定於此。
具體而言,藉由被攝體偵知動作檢出被特定攝體的眼睛,從該眼睛的位置在一定的距離是否對應AF區域存在,作為被特定攝體是否可作為測距對象被選擇能的判別基 準也可以。依據該判別基準,從被檢出的被特定攝體的眼睛的位置在一定的距離有AF區域存在的情況時,判別為該被特定攝體可作為測距對象被選擇。
且,在人物的臉的下方,該人物的其他的特定部位(在此為筒體部分)存在的可能性因為較高,所以在作為被特定攝體被檢出的臉領域的下方有對應AF區域是存在的情況,判別為該被特定攝體可作為測距對象被選擇的方式也可以。
且,在上述第1實施例中,雖可藉由AF模組20的焦點檢出感測器取得焦點資訊,但是不限定於此。
具體而言,在主照相元件5(或是副照相元件7)的受光面,設置可取得焦點資訊的相位差偵知用的畫素(也稱「AF畫素」),使用來自該AF畫素的輸出訊號實行相位差偵知方式的自動對焦動作(也稱「由照相元件所產生的相位差AF動作」)也可以。
此情況,藉由判別部124,判別:將藉由AF畫素的存在位置被限定的AF區域顯示於補助畫像上的情況的對應AF區域,是否存在於被偵知攝體領域。依據此判別結果變更被特定攝體的位置顯示的顯示態樣。
WK...臉框
WK1~WK4...臉框
1A...照相裝置
1B...照相裝置
2...照相機本體部
3...照相鏡頭組件
4...快門
5...主照相元件
6...鏡子機構
7...副照相元件
9...顯示切換開關
10...觀景窗
11...快門按鈕
12...監視器
13...接眼偵知感測器
14...握部部
20...相位差AF模組
31...透鏡側控制部
37...透鏡群
38...透鏡驅動部
39...透鏡位置偵知部
50...數位訊號處理電路
52...A/D變換電路
56...畫像記憶體
61...主鏡子
62...副鏡子
63...旋轉軸
64...焦點板
65...五面鏡
65a,65b...鏡子
65c...面
65d...一體零件
65e‧‧‧光路變更鏡子
67‧‧‧接眼透鏡
68‧‧‧接眼透鏡擋板
69‧‧‧成像透鏡
70‧‧‧光分配器
71‧‧‧成像透鏡
72‧‧‧測光感測器
80‧‧‧操作部
81‧‧‧主開關
82‧‧‧模式設定旋轉盤
83‧‧‧設定按鈕群
84‧‧‧方向選擇按鍵
86‧‧‧控制值設定旋轉盤
89‧‧‧裝卸按鈕
90‧‧‧記憶卡
100‧‧‧整體控制部
101‧‧‧鏡筒
102‧‧‧觀景窗部(觀景窗光學系)
120A‧‧‧RAM
120B‧‧‧ROM
121‧‧‧相位差AF控制部
122‧‧‧被攝體偵知部
123‧‧‧驅動控制部
124‧‧‧判別部
125‧‧‧顯示控制部
126‧‧‧鏡子控制部
[第1圖]顯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例的照相裝置的外觀構成的圖。
[第2圖]顯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例的照相裝置的外觀構成的圖。
[第3圖]第1實施例的照相裝置的縱剖面圖。
[第4圖]第1實施例的照相裝置的縱剖面圖。
[第5圖]顯示第1實施例的照相裝置的功能構成的方塊圖。
[第6圖]EVF模式中的照相裝置的縱剖面圖。
[第7圖]顯示映入觀景窗的畫線的圖。
[第8圖]顯示AF區域的畫線的圖。
[第9圖]顯示EVF模式中的監視器的顯示態樣的圖。
[第10圖]臉位置顯示動作的流程圖。
[第11圖]將藉由臉偵知動作被檢出的臉由臉框顯示的圖。
[第12圖]顯示照相裝置的EVF模式中的監視器的顯示態樣的圖。
1A(1B)‧‧‧照相裝置
2‧‧‧照相機本體部
3‧‧‧照相鏡頭組件
4‧‧‧快門
5‧‧‧主照相元件
6‧‧‧鏡子機構
7‧‧‧副照相元件
12‧‧‧監視器
20‧‧‧相位差AF模組
31‧‧‧透鏡側控制部
37‧‧‧透鏡群
38‧‧‧透鏡驅動部
39‧‧‧透鏡位置偵知部
50‧‧‧數位訊號處理電路
52‧‧‧A/D變換電路
56‧‧‧畫像記憶體
80‧‧‧操作部
90‧‧‧記憶卡
100‧‧‧整體控制部
120A‧‧‧RAM
120B‧‧‧ROM
121‧‧‧相位差AF控制部
122‧‧‧被攝體偵知部
123‧‧‧驅動控制部
124‧‧‧判別部
125‧‧‧顯示控制部
126‧‧‧鏡子控制部

Claims (7)

  1. 一種照相裝置,是具備:從有關於被攝體像的照相畫像檢出被特定攝體的被攝體偵知部、及從前述照相畫像的預定領域將照相資訊取得的照相資訊取得部、及判別是否可從前述預定領域將有關於前述被特定攝體的前述照相資訊取得的判別部、及將顯示部中的前述被特定攝體的存在位置的位置顯示控制用的顯示控制部,前述顯示控制部,是依據前述判別部的判別結果,變更前述位置顯示的顯示態樣。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照相裝置,其中,前述顯示控制部,當藉由前述判別部判別為無法從前述預定領域將有關於前述被特定攝體的前述照相資訊取得的情況時,使前述位置顯示為非顯示。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照相裝置,其中,前述判別部,當在前述照相畫像中對應前述預定領域的領域及前述被特定攝體的存在領域是重複的情況時,判別為可將有關於前述被特定攝體的前述照相資訊取得。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的照相裝置,其中,前述預定領域,是包含AF區域,前述照相資訊取得部,是從前述AF區域取得測距資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的照相裝置,其中,前述預定領域,是包含AE區域,前述照相資訊取得部,是從前述AE區域取得測光資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照相裝置,其中,前述顯示控制部,是對於:當藉由前述判別部判別為無法將有關於前述被特定攝體的前述照相資訊取得的情況、及判別為可將有關於前述被特定攝體的前述照相資訊取得的情況,使該兩種情況的前述位置顯示的顯示態樣成為相異。
  7. 一種照相裝置,是具備:從有關於被攝體像的照相畫像檢出被特定攝體的被攝體偵知部、及從前述照相畫像的預定領域將照相資訊取得的照相資訊取得部、及將顯示部中的前述被特定攝體的存在位置的位置顯示控制用的顯示控制部,前述顯示控制部,是依據在前述照相畫像中對應前述預定領域的領域及前述被特定攝體的相對的位置關係,變更前述位置顯示的顯示態樣。
TW098112650A 2008-04-23 2009-04-16 照相裝置 TWI4072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12232A JP5163257B2 (ja) 2008-04-23 2008-04-23 撮像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47096A TW200947096A (en) 2009-11-16
TWI407234B true TWI407234B (zh) 2013-09-01

Family

ID=412145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12650A TWI407234B (zh) 2008-04-23 2009-04-16 照相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164681B2 (zh)
JP (1) JP5163257B2 (zh)
CN (1) CN101567971B (zh)
TW (1) TWI4072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24247B (zh) * 2010-02-11 2014-01-21 Altek Corp 對焦方法及攝像裝置
JP5652157B2 (ja) * 2010-11-25 2015-01-14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画像処理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
JP2012145664A (ja) * 2011-01-11 2012-08-02 Sony Corp 画像処理装置、撮像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3046292A (ja) * 2011-08-25 2013-03-04 Panasonic Corp 複眼撮像装置
WO2014072837A2 (en) 2012-06-07 2014-05-15 DigitalOptics Corporation Europe Limited Mems fast focus camera module
JP6341668B2 (ja) * 2014-01-21 2018-06-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6646444B2 (ja) * 2015-12-28 2020-02-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829015B2 (ja) * 2016-06-23 2021-02-10 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
WO2018020789A1 (ja) * 2016-07-29 2018-02-0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カメラ、カメラの設定方法、及び、カメラの設定プログラム
JP2018054762A (ja) * 2016-09-27 2018-04-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録媒体
CN108432229B (zh) 2016-10-18 2020-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自拍实现他人拍照效果的方法及拍照设备
WO2023216157A1 (en) * 2022-05-11 2023-11-1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 camera module comprising an image rotation correction mechanism and an optical element having dach reflective surfaces thereof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49689A1 (en) * 2001-04-12 2002-10-17 Masato Sannoh Image pick-up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14870A (ja) * 2001-04-17 2002-10-25 Canon Inc 撮像装置、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憶媒体
US8194173B2 (en) * 2004-07-16 2012-06-05 Nikon Corporation Auto-focusing electronic camera that focuses on a characterized portion of an object
JP2006270332A (ja) * 2005-03-23 2006-10-05 Konica Minolta Photo Imaging Inc 撮像装置
JP4914019B2 (ja) * 2005-04-06 2012-04-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位置姿勢計測方法及び装置
JP2006339902A (ja) * 2005-05-31 2006-12-14 Olympus Imaging Corp ファインダ装置及びカメラ
JP4315206B2 (ja) 2006-06-05 2009-08-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システム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08072696A (ja) * 2006-08-14 2008-03-27 Seiko Epson Corp 合焦情報の視覚化装置、その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US8045799B2 (en) * 2007-11-15 2011-10-25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 photograph with variable image quality
JP2009151254A (ja) * 2007-12-25 2009-07-09 Olympus Imaging Corp 撮影装置及び焦点検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49689A1 (en) * 2001-04-12 2002-10-17 Masato Sannoh Image pick-up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268048A1 (en) 2009-10-29
TW200947096A (en) 2009-11-16
CN101567971A (zh) 2009-10-28
JP5163257B2 (ja) 2013-03-13
JP2009267566A (ja) 2009-11-12
US8164681B2 (en) 2012-04-24
CN101567971B (zh) 2012-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07234B (zh) 照相裝置
JP4463792B2 (ja) 撮影装置
US8345147B2 (e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JP2005159856A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2006163094A (ja) デジタル一眼レフカメラ
JP2008199486A (ja) 一眼レフレックス型の電子撮像装置
JP2007201539A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2008145465A (ja) 撮影装置の被写界深度調整方法及びユーザインターフェイス
US7805068B2 (en) Imaging apparatus
JP4914688B2 (ja) 撮影装置
US8013896B2 (en) Imag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haking correction for a second imaging sensor
JP2010103615A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US7970270B2 (en) Auto focu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having sub-mirror
JP4717840B2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9219085A (ja) 撮像装置
JP2009033612A (ja) 撮像装置
JP2012128343A (ja) カメラ
JP4552131B2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デジタルカメラ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0224290A (ja) カメラ
JP5167919B2 (ja) 撮像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0062908A (ja) 撮像装置
JP5157155B2 (ja) デジタル一眼レフカメラ
JP2007279465A (ja) デジタル一眼レフカメラ
JP2013242407A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9282378A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本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