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01718B - Compound operation type input device - Google Patents

Compound operation type input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01718B
TWI401718B TW097106840A TW97106840A TWI401718B TW I401718 B TWI401718 B TW I401718B TW 097106840 A TW097106840 A TW 097106840A TW 97106840 A TW97106840 A TW 97106840A TW I401718 B TWI401718 B TW I40171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rtions
outer casing
contact
operation lever
type inpu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068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849302A (en
Inventor
Makoto Asada
Original Assignee
Hoside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siden Corp filed Critical Hosiden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8493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493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017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0171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5/00Switches with compound movement of handle or other operating part
    • H01H25/008Operating part movable both angularly and rectilinearly, the rectilinear movement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axis of angular mov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06F1/169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the I/O peripheral being an integrated pointing device, e.g. trackball in the palm rest area, mini-joystick integrated between keyboard keys, touch pads or touch strip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G06F3/02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 G06F3/0205Lever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keyboard cursor control keys in a joystick-like mann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9/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which is rotatable about a longitudinal axis thereof and which is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xternal to the switch, e.g. by a hand
    • H01H19/001Thumb wheel switches
    • H01H19/003Thumb wheel switches having a pushbutton actua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witches With Compound Operations (AREA)

Description

複合操作型輸入裝置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操作桿可從原點位置朝相對的兩方向擺動操作的同時,可從前述原點位置按下操作的複合操作型輸入裝置。
這種複合操作型輸入裝置是構成隨著從操作桿的原點位置朝左右方向擺動操作移動或朝下方按下操作的移動,使安裝在該操作桿的可動接點部移動,選擇性地與設在外殼的內壁面的4個固定接點部之中的兩個固定接點部接觸,藉此各輸出訊號(參照專利文獻1)。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5-149925號公報
然而,前述複合操作型輸入裝置由於僅是藉由操作桿的按下操作,使可動接點部與兩個固定接點部接觸,所以會有所謂其按下操作的操作感缺乏的問題。
因此,雖有討論在前述複合操作型輸入裝置加入可獲得良好的操作感的開關手段,但加入前述開關手段取代按下操作偵側用的前述固定接點部的話,則會有所謂使裝置大型化的其他的問題。
本發明是有鑑於上述情況所發明,其目的之處在於提 供一種不但可防止裝置的大型化,且可提昇按下操作的操作感的複合操作型輸入裝置。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的複合操作型輸入裝置,是一種操作桿可從原點位置按下移動,且可從前述原點位置朝向與前述按下移動方向交叉之相對的兩個擺動方向擺動地保持在外殼內的複合操作型輸入裝置,其特徵為:具備有:收容在前述外殼,且依據前述操作桿的擺動角度將訊號輸出的位置檢測手段;與前述操作桿的按下移動方向側的一端面面相對配置的按下構件;以及使被按下部朝向與前述操作桿的按下移動方向及擺動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的狀態下,與前述按下構件面相對配置的按下開關,前述按下構件是形成因前述操作桿的按下移動,被該操作桿的一端面按下,朝向前述按下開關移動,將該按下開關的被按下部按下。
如此,因前述操作桿的按下移動,使前述按下構件朝向前述按下開關移動,將該按下開關的被按下部按下,藉此,可產生按下操作的操作感。
又,前述按下構件是與前述操作桿的按下移動方向側的一端面面相對配置,且前述按下開關是使被按下部朝向與前述操作桿的按下移動方向及擺動方向大致正交的正交方向的狀態下,與前述按下構件面相對配置。即,可將前述操作桿與前述按下構件朝向前述按下移動方向排列配置 ,並可將該按下構件與前述按下開關朝向前述正交方向排列配置。
前述操作桿的前述一端面及按下構件的操作桿面相對的面之中的任一方,最好形成因前述操作桿的按下,使前述按下構件朝向前述按下開關移動的傾斜面。此時,藉由前述傾斜面,可使前述按下構件容易因應前述操作桿的按下朝向前述按下開關移動。
前述複合操作型輸入裝置是做成還具備有:從兩個擺動方向側對於前述操作桿抵接,將該操作桿保持在原點位置之彈性體的兩個原點恢復手段的構造。
根據這樣的複合操作型輸入裝置,將前述操作桿朝一方的擺動方向擺動操作時,則一方的原點恢復手段會前述操作桿被按壓而被壓縮。據此,對前述操作桿賦予回復到原點位置的恢復力。又,將前述操作桿朝另一方的擺動方向擺動操作時,另一方的原點恢復手段會被前述操作桿按壓而壓縮。據此,對前述操作桿賦予回復到原點位置的恢復力。
又,前述兩個原點恢復手段由於分別自配置在前述外殼內的前述操作桿的兩個擺動方向側,所以,可將前述外殼的中央部作為前述按下構件及按下開關的收容空間來使用。這一點也可抑制因具備前述按下開關造成裝置高度的增加及裝置厚度的增加的情形。
前述兩個原點恢復手段分別具有:兩個配設在前述外殼內的前述操作桿的兩個擺動方向側的線圈部;與兩個從 該線圈部各自延伸的臂部時,由於前述兩個臂部是因應前述操作桿的擺動,被該操作桿的兩端部分別按壓,而形成前述兩個線圈部被分別壓縮的情況。
即,當前述操作桿朝一方的擺動方向擺動操作時,該操作桿的一端部按壓一方的前述臂部。藉此,壓縮一方的線圈部,對前述操作桿賦予回復到原點位置的恢復力。又,當前述操作桿朝另一方的擺動方向擺動操作時,該操作桿的另一端部按壓另一方的前述臂部。藉此,壓縮另一方的線圈部,對前述操作桿賦予回復原點位置的恢復力。
前述複合操作型輸入裝置,前述操作桿朝向前述按下移動方向移動自如地被安裝,且還具備有:可與前述操作桿一起擺動地保持在前述外殼內的大致圓弧狀的轉子時,由於前述兩個臂部可因應前述操作桿的擺動,被前述轉子的兩端部分別按壓,而形成前述兩個線圈部被分別按壓。
根據這種複合操作型輸入裝置,當前述操作桿朝一方的擺動方向擺動操作時,前述轉子的一端部按壓在一方的前述臂部。藉此,壓縮一方的線圈部,對前述轉子及操作桿賦予回復到原點位置的恢復力。又,當前述操作桿朝另一方的擺動方向擺動操作時,前述轉子的另一端部按壓另一方的前述臂部。藉此,壓縮另一方的線圈部,對前述轉子及操作桿賦予回復到原點位置的恢復力。
前述兩個原點恢復手段理想為連結有從兩個線圈部各自延伸的不同的臂部而一體化。
或前述原點恢復手段也可做成從兩個擺動方向側抵接 前述轉子的兩端部,將該轉子保持在原點位置的構造。
或前述複合操作型輸入裝置還具備有:作為使擺動操作後的前述操作桿恢復到原點位置的彈性體之原點恢復手段時,前述操作桿設有兩個與前述原點恢復手段的長方向兩端面的一部分抵接的第1抵接部,前述外殼設有兩個與前述原點恢復手段的長方向兩端面的剩餘部分抵接的第2抵接部。
根據這種複合操作型輸入裝置,將前述操作桿朝一方的擺動方向擺動操作時,前述原點恢復手段被壓縮在另一方的第1抵接部與一方的第2抵接部之間。藉此,對前述操作桿賦予回復到原點位置的恢復力。又,將前述操作桿朝另一方的擺動方向擺動操作時,前述原點恢復手段被壓縮在一方的第1抵接部與另一方的第2抵接部之間。藉此,對前述操作桿賦予回復到原點位置的恢復力。
又,前述原點恢復手段由於僅保持在前述第1、第2抵接部之間,所以在前述外殼內不需要大的收容空間。就這一點,便能謀求裝置的小型化。
前述複合操作型輸入裝置,前述操作桿朝向按下移動方向移動自如地被安裝著,且還具備有:在前述外殼內可與前述操作桿一起擺動地被收容的大致圓弧狀的轉子時,前述轉子設有露出前述剩餘的部分的狀態下,收容前述原點恢復手段的收容凹部,此收容凹部的長尺寸的兩端面成為前述兩個第1抵接部。如此,藉由在前述收容凹部收容前述原點恢復手段的方式,使該原點恢復手段的嵌裝變的 簡單。
前述按下開關可作成為具有:設在前述外殼內的一對固定接點部;和頂部成為前述被按下部,且周緣部與一方的固定接點部接觸的大致圓頂狀的可動接點部的構造。此時,前述可動接點部因前述按下構件的按下而彈性變形,使前述頂部與另一方的固定接點部接觸。
前述按下構件為可彈性變形的情況時,經由前述操作桿的按下,開放前述可動接點部時,前述按下構件及前述可動接點部復原,而將該操作桿朝向原點位置推起。如此,可使被按下操作的操作桿恢復到原點位置。
前述一方的固定接點部具有:露出在前述外殼內,與可動接點部的周緣部接觸的一端部;與供外部連接用且突出在前述外殼外的另一端部,前述另一方的固定接點部具有:可與前述可動接點部接觸且露出在前述外殼內的一端部;與供外部連接用突出在前述外殼外的另一端部時,在前述外殼的前述一方及另一方的固定接點部的另一端部突出的部分設有澆注焊錫用的複數個連接用凹部。此時,只要將前述外殼裝在安裝用基板上的狀態下,將焊錫澆注到該外殼的連接用凹部,便可將一方及另一方的固定接點部的另一端部焊接在安裝用基板。如此,不僅有一方和另一方的固定接點部的另一端部,連外殼的連接用凹部也同時焊接在安裝用基板的方式,可增大將複合操作型輸入裝置固著在安裝用基板上的固著力。
或前述按下開關可作成為具有:設在前述外殼的第1 、第2、第3的固定接點部;周緣部接觸第1固定接點部的大致圓頂狀的第1可動接點部;以及被此第1可動接點部覆蓋,且周緣部與第2固定接點部接觸的大致圓頂狀的第2可動接點部的構造。此時,前述第2可動接點部,其第2頂部成為前述被按下部,在前述按下構件,按下前述第2頂部時,前述第2可動接點部彈性變形,前述第2頂部接觸前述第1可動接點部的第1頂部,又在前述按下構件,按下前述第2頂部時,前述第1、第2可動接點部彈性變形,使前述第1頂部與前述第3固定接點部接觸。
前述按下構件為可彈性變形時,經由前述操作桿的按下,開放前述第2可動接點部的話,前述按下構件及前述第2可動接點部復原,將該操作桿朝向原點位置推起,經前述操作桿的按下開放前述第1、第2的可動接點部時,前述按下構件及前述第1、第2的可動接點部復原,將該操作桿朝向原點位置推起。如此,可使按下操作後的操作桿恢復到原點位置。
第1固定接點部為具有:露出在前述外殼內,與第1可動接點部的周緣部接觸的一端部;與供外部連接用且突出在前述外殼外的另一端部時,第2固定接點部為具有:露出在前述外殼內,與第2可動接點部的周緣部接觸的一端部;與供外部連接用且突出在前述外殼外的另一端部時,第3固定接點部為具有:可與前述第1可動接點部接觸,且露出在前述外殼內的一端部;與供外部連接用且突出在前述外殼外的另一端部時,在前述外殼的第1、第2及第3的 固定接點部的另一端部突出的部分設有澆注焊錫用的複數個連接用凹部。此時,將前述外殼裝在安裝用基板上的狀態下,只要對該外殼的連接用凹部澆注焊錫,便可將第1、第2及第3的固定接點部的另一端部焊接在安裝用基板。如此,不僅第1、第2及第3的固定接點部的另一端部,外殼的連接用凹部也同時焊接在安裝用基板,可增大將複合操作型輸入裝置固著在安裝用基板上的固著力。
前述位置檢測手段可作成為具有:設在前述操作桿的導電電刷;與設在前述外殼,且前述導電電刷選擇性地接觸的複數個接點部的構造。或前述位置檢測手段可作成為具有:設在前述轉子的導電電刷;與設在前述外殼,且前述導電電刷選擇性接觸的複數個接點部。
複數個接點部為具有:導電電刷可接觸之露出在前述外殼內的一端部;與供外部連接用且突出在前述外殼外的另一端部時,在前述外殼的複數個接點部的另一端部突出的部分設有澆注焊錫用的複數個連接用凹部。此時,將前述外殼裝設在安裝用基板上的狀態下,只要將焊錫澆注到該外殼的連接用凹部,便可將接點部的另一端部焊接在安裝用基板。如此,不僅接點部的另一端部,連外殼的連接用凹部也同時焊接在安裝用基板上的方式,可增大將複合操作型輸入裝置固著在安裝用基板上的固著力。
前述複合操作型輸入裝置是安裝在前述外殼,且最好還具備有讓前述操作桿所帶的靜電釋放到外部的框架地線。
根據本發明的複合操作型輸入裝置時,由於是藉由前述操作桿的按下,使前述按下構件朝向前述按下開關移動,而將該按下開關的被按下部按下,所以可提昇按下操作的操作感。
而且,將前述操作桿與前述按下構件朝向前述按下移動方向排列配置,還可將該按下構件與前述按下開關朝向前述正交方向排列配置。因此,可抑制因配備前述按下開關造成裝置高度的增大及裝置厚度的增大,並可謀求裝置的小型化。
[用以實施發明的最佳形態]
以下,針對本發明實施形態的複合操作型輸入裝置進行說明。
[實施例1]
首先,一面參照圖面一面就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的複合操作型輸入裝置進行說明。圖1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的複合操作型輸入裝置的概略前視圖,(a)表示操作桿位於原點位置的狀態圖,(b)表示操作桿被按下操作後的狀態圖,(c)為操作桿被擺動操作後的狀態的圖,圖2為卸下該裝置的框架地線的狀態的概略前視圖,(a)表示操作桿位 於原點位置的狀態的圖,(b)表示操作桿被按下操作後的狀態的圖,(c)表示操作桿被擺動操作後的狀態的圖,圖3為該裝置的概略性的分解立體圖,圖4表示該裝置的按下開關的固定接點部及位置檢測手段的接點露出部分的外殼的模式圖,圖5表示該裝置的操作桿的圖,(a)為前視圖,(b)為後視圖,(c)為側視圖,(d)為俯視圖,(e)為仰視圖,(f)A-A剖視圖,圖6表示該裝置的操作桿、按下構件本體及按下開關的模式的剖視圖,(a)表示按下開關按下前的狀態的圖,(b)表示按下開關的第1階段的按下狀態的圖,(c)表示按下開關的第2階段的按下狀態的圖。
這裡揭示的複合操作型輸入裝置是安裝在數位相機的輸入裝置,且該裝置具備有:外殼100;可從原點位置朝向下方兩段按下移動(即可調整倍率),且從前述原點位置朝與按下移動方向交叉的相對兩個擺動方向擺動地(即可調整倍率)保持在外殼100內的操作桿200;此操作桿200可朝下方移動自如地安裝的轉子300;依據操作桿200的擺動角度輸出訊號的位置檢測手段400;配置在操作桿200下方的按下構件500;與按下構件500面相對配置的按下開關600;使擺動操作後的操作桿200恢復到原點位置的原點恢復手段700;以及安裝在外殼100的框架地線800。以下,詳細說明各部。
外殼100是如圖1、圖2、圖3及圖4所示為樹脂製的成形品。此外殼100具有:頂部圓的大致五角形的板狀的基部110;設在此基部110厚度方向的一面的下端部的底壁部 120;設在基部110的前述一面的中央部的開關收容部130;兩個分別設在基部110的前述一面的兩端部上的側壁部140;兩個分別設在基部110的前述一面的兩傾斜部上的傾斜壁部150;設在基部110的前述一面的頂部上的圓弧壁部160;以及可將轉子300朝與操作桿200同方向擺動引導的引導部170。
底壁部120是如圖2及圖3所示,具有:位在基部110的前述一面的下端部的中央部的矩形狀的底板部121;與接連此底板部121的兩端部的大致三角柱狀的兩個山部122。
山部122頂部為大致圓弧狀的凹部,且設有收容原點恢復手段700的線圈部710一部分的第1線圈收容凹部122a。又,山部122下面設有卡止框架地線800的下側卡止片830的下側卡止部122b。
此下側卡止部122b具有:設在山部122下面的矩形狀的凹部;與設在此凹部中心部的卡止凸部。
傾斜壁部150的外面設有如圖2及圖3所示,卡止框架地線800的上側卡止片820的上側卡止部151。上側卡止部151具有:設在傾斜壁部150上面的矩形狀的凹部;與設在此凹部中心部的卡止凸部。
側壁部140接連底壁部120的山部122和傾斜壁部150。此側壁部140的高度尺寸較底壁部120及傾斜壁部150的高度尺寸還低。
引導部170具有:側壁部140;設在傾斜壁部150及圓弧壁部160內面的大致半圓弧狀的引導面171;以及設在基 部110的前述一面的開關收容部130上方位置,且在與引導面171之間,將轉子300擺動自如地引導的大致半圓柱狀的引導凸部172。且,引導凸部172的下面與開關收容部130的上面間的空間,成為收容原點恢復手段700的第1臂部720的中間部的收容空間。
開關收容部130如圖3及圖4所示,具有:接連兩山部122而設的倒凹字狀的凸脊131;兩個被個別設在此凸脊131的兩個角部內側的突起狀的第1支撐部132;兩個被個別設在底板部121的兩端部和兩個山部122的連接部內側的突起狀的第2支撐部133;兩個被各自設在兩個第1、第2支撐部132之間的凹狀的第3支撐部134(圖示1個);以及設在開關收容部130中心部的接點載置部135。
凸脊131的兩個角部凸設有兩個固定臂131a。此固定臂131a為位於第1線圈收容凹部122a上方的大致三角柱體。固定臂131的內面凹陷,分別用來定位固定按下構件500的框體520上側的兩個角部。另一方面,固定臂131a的外面是形成傾斜,而可引導從收容在第1線圈收容凹部122a的原點恢復手段700的線圈部710延伸的第1臂720。
又,固定臂131a可與操作桿200的防脫落部212a抵接,發揮限制操作桿200擺動範圍的作用。
又,凸脊131兩端部的外面各設有接連兩個第1線圈收容凹部122a的大致圓弧狀的兩個第2線圈收容凹部131b。
此第2線圈收容凹部131b收容保持原點恢復手段700的線圈部710的其他部分。
兩個第1、第2支撐部132、133的面上,在各面上設有如圖3所示,支撐第2可動接點部650的4個第2腳部652的凹部。
兩個第3支撐部134成為支撐第1可動接點部640的兩個第1腳部642。
操作桿200是如圖2、圖3及圖5所示,具有:棒狀的軸部210;設在此軸部210上端部的大致圓弧狀的操作臂220;設在此操作臂220的下面,接連軸部210的寬方向兩端部的兩個引導突起部230;以及設在操作臂220上面中央部的大致梯形狀的操作凸部240。
軸部210具有:朝上下方向移動自如地嵌入在轉子300的安裝凹部310的大致角柱狀的安裝部211;接連此安裝部211下端部的按下部212;設在安裝部211及按下部212的厚度方向一面的4個突起部213。
按下部212具有:為接連安裝部211下端部的部位,且較該安裝部211還寬的防脫落部212a;與接連此防脫落部212a下端部的大致圓狀的按下部本體212b。
防脫落部212a,其上端側的兩角部朝向外側斜斜地傾斜。藉由此防脫落部212a的兩角部抵接在轉子300的下面,可防止操作桿200往上方脫離。
按下部本體212b下端部的中央部從正面觀看為兩個大致直角三角形的銳角彼此連接的形狀的缺口。又,按下部本體212b下端部的中央部(即,按下操作方向側的一端面),設有如圖5(f)及圖6所示,從其厚度方向的另一端面 愈朝一端面逐漸減少的傾斜面212b1。
此傾斜面212b1是如圖6(a)所示,與按壓構件500的按壓構件本體510抵接。即,傾斜面212b1,如圖6(b)及(c)所示,因應操作桿200的按下移動,按下按壓構件500的頭部512,使其朝向按下開關600移動。又,與傾斜面212b1的按壓構件本體510抵接的部分,成為操作桿200的擺動支點。
操作臂220的兩端部的上面,為了方便操作,形成凹凸面。
又,兩個引導突起部230的寬度尺寸及軸部210安裝部211的寬度尺寸的總和是如圖2所示,較兩個傾斜壁部150內面間的尺寸稍微小。即,引導突起部230的外面,如圖2(b)所示,當操作桿200按下移動之際,被引導到外殼100的傾斜壁部150的內面。
轉子300是如圖2及圖3所示,為大致圓弧狀的構件。此轉子300的寬方向一面的中央部,設有操作桿200的安裝部211朝上下方向移動自如地嵌入的安裝凹部310。轉子300寬方向的另一面,設有熔接在位置檢測手段400的電刷420的本體部721的兩個安裝孔之無圖示的兩個凸部。
又,轉子300的兩端部設有兩個按壓原點恢復手段700的兩個第2臂730之際,卡止該第2臂730的卡止臂320。
原點恢復手段700是如圖2及圖3所示,具有:兩個線圈部710;連接此兩個線圈部710的一端彼此的第1臂部720;以及接連在兩個線圈部710的另一端,且分別與第1臂部 720的兩端部呈大致V字狀交叉的兩個第2臂部730。
線圈部710被收容保持在外殼100的第1、第2線圈收容凹部122a、131b及按下構件500的第3收容凹部521。
第1臂部720的兩端部是被引導到兩個固定臂131a的外面。又,第1臂部720的中間部被收容在引導凸部172的下面、與開關收容部130的上面之間的空間。如此將原點恢復手段700收容在外殼100內。
兩個第2臂部730是如圖2(a)所示,抵接在轉子300的兩端部的卡止臂320內側。如此,原點恢復手段700將轉子300支撐在原點位置。
按下構件500是如圖2、圖3及圖6所示,具有:按下構件本體510、與將此按下構件本體510設在內部之大致矩形狀的框體520的樹脂製的成形品。
按下構件本體510具有:設在框體520下端部的板狀的樞支部511、與設在此樞支部511前端部剖面視呈大致球狀的頭部512。
頭部512與操作桿200的傾斜面212b1抵接。藉此,按下構件本體510支撐操作桿200。即,操作桿200是藉由原點恢復手段700的兩個第2臂部730及按下構件本體510的支撐,而被保持在如圖2(a)所示之直立狀態的原點位置。
又,頭部512由於被傾斜面212b1按下,朝向按下開關600移動,按下該按下開關600的第2接點部本體651的頂部。
樞支部511,因頭部512被傾斜面212b1按下而彈性變 形。因此彈性變形,使頭部512可朝向按下開關600移動。
框體520的4個角部朝外側呈凸狀。上側兩個角部被分別定位固定在兩個固定臂131a。下側的兩個角部被保持在兩個山部122之間。於此狀態,使頭部512面對操作桿200的按下部212的傾斜面212b1配置並抵接於該傾斜面。
框體520上端部為棒狀體,避免與按下移動的操作桿200的按下部212的干擾。框體520的下端部是在其中央部設有樞支部511的板狀體。
又,兩個大致圓弧狀的第3收容凹部521被各別設置於框體520兩端部的外面的中間部,且該兩個第3收容凹部各自與第1、第2線圈收容凹部122a、131b接連。此框體520的兩端部載置在兩個第1、第2、第3支撐部132、133、134上,在與該第1、第2、第3支撐部132、133、134之間夾持第1可動接點部640的兩個第1腳部642及第2可動接點部650的4個第2腳部652。如上述方式,防止第1、第2可動接點部640、650的脫離。
第3收容凹部521收容保持原點恢復手段700線圈部710的其他部分。
按下開關600是如圖3、圖4及圖6所示,具有:埋設在基部110的第1固定接點部610、兩個第2固定接點部620及第3固定接點部630;與第1固定接點部610接觸的第1可動接點部640;以及被此第1可動接點部640覆蓋,且與第2固定接點部620接觸的第2可動接點部650。
第1固定接點部610的一端部分成兩個,其前端部從開 關收容部130接點載置部135的中央部上端部及下端部露出。第1固定接點部610的另一端部從基部110厚度方向的另一面露出。
一方的第2固定接點部620,其一端部露出在一方的第1支撐部132凹部的底面上,其另一端部從基部110厚度方向的另一面露出。
另一方的第2固定接點部620,其一端部露出在另一方的第2支撐部133凹部的底面上,其另一端部從基部110厚度方向的另一面露出。
第3固定接點部630,其一端部從接點載置部135中心部露出,其另一端部從基部110厚度方向的另一面露出。
第1可動接點部640是如圖3所示,具有:可彈性變形之大致圓頂狀的第1接點部本體641;以及以180。間隔設在該第1接點部本體641外周緣部的兩個第1腳部642。此兩個第1腳部642嵌入在開關收容部130的兩個第3支撐部134。於此狀態,將第1接點部本體641設置在開關收容部130的接點載置部135上,與第1固定接點部610分岔狀的一端部接觸。
第2可動接點部650具有;可彈性變形之大致圓頂狀的第2接點部本體651;以及以90。間隔設在此第2接點部本體651外周緣部的4個第2腳部652。
此4個第2腳部652嵌入在開關收容部130的兩個第1、第2支撐部132、133的凹部。藉此,使4個第2腳部652中的兩個第2腳部652與兩個第2固定接點部620的一端部分別接 觸。又,4個第2腳部652為可彈性變形的。
第2接點部本體651的頂部如圖6(a)所示,4個第2腳部652被支撐在開關收容部130的兩個第1、第2支撐部132、133的狀態下,其頂部朝向與操作桿200的按下移動方向及擺動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即,外殼100的厚度方向),與按下構件500的頭部512面相對配置。即,第2接點部本體651,其頂部成為被按下構件500的頭部512按下的被按下部。
因此,第2接點部本體651的頂部是如圖6(b)所示,被按下構件500的頭部512按下時,4個第2腳部652及第2接點部本體651彈性變形,第2接點部本體651的頂部與第1接點部本體641的頂部接觸。藉此,按下開關600的第1階段的開關開啟。
再者,第2接點部本體651的頂部是如圖6(c)所示,被按下構件500頭部512按下時,4個第2腳部652、第2接點部本體651及第1接點部本體641彈性變形,第2接點部本體651的頂部透過第1接點部本體641與第3固定接點部630的一端部接觸。藉此,按下開關600的第2階段的開關開啟。
位置檢測手段400是如圖3及圖4所示,具有:埋設在外殼體100基部110的接點部411、412、413;與選擇性地與此接點部411、412、413接觸的電刷420。
接點部411,其一端部從基部110的前述一面的中央部露出,其另一端部從基部110厚度方向的另一面露出。
接點部412,其一端部從基部110的前述一面的接點部 411的一方側露出,其另一端部從基部110厚度方向的另一方露出。
接點部413,其一端部從基部110的前述一面的接點部411的另一方側露出,其另一端部從基部110厚度方向的另一面露出。
電刷420是大致圓弧狀的導電構件,具有:安裝在轉子300的本體部421;與兩個分別接連此本體部421兩端部的接觸臂422。
本體部421設有兩個安裝孔,成為熔接在轉子300厚度方向的另一面。
接觸臂422,前端部彎曲呈半圓弧狀。此接觸臂422的前端部隨著轉子300的擺動,在基部110的前述一面上滑動,而能在接點部411、412、413的一端部上選擇性地進行滑動。
接地框架800由金屬板所構成。此接地框架800是圖3所示,具有:頂部圓之大致五角形的板狀的基板810;兩個被分別設在此基板810頂部的兩側部的上側卡止片820;兩個被分別設在基板810下端部的上側卡止片810下方位置的下側卡止片830;以及兩個被分別設在基板810兩端部的側壁板840。
基板810與操作桿200的4個突起部213;按下構件500的框體520分別抵接。藉此,基板810是在與外殼100之間保持著操作桿200、轉子300、位置檢測手段400的電刷420、按下構件500及按下開關600。
上側卡止片820是形成具有:嵌入上側卡止部151凹部的矩形狀的板體;與設在此板體中央部,具有卡止該上側卡止部151卡止凸部的卡止孔的形狀。上側卡止片820的板體的長尺寸較上側卡止部151的長尺寸還長。即,前述卡止孔卡止前述卡止凸部的狀態下,使前述板體的前端部突出在基部110的前述另一面側。
下側卡止片830形成與上側卡止片820大致相同的形狀。
此上側卡止片820及下側卡止片830的前述前端部是被焊接在無圖示之數位相機的實裝用基板的接地圖案。藉此,形成在基部110及上側卡止片820接收操作桿200所帶的靜電,經由上側卡止片820及下側卡止片830流到前述接地圖案。
側壁板840形成抵接在側壁部140外面。藉此,側壁板840成為蓋住側壁部140上的底壁部120與傾斜壁部150之間的開口。
以下,針對這種構造的複合操作型輸入裝置的組裝次序進行說明。首先,外殼100的各部樹脂成型之際,將按下開關600的第1固定接點部610;兩個第2固定接點部620;第3固定接點部630及位置檢測手段400的接點部411、412、413予以鑲嵌成型。
此時,讓第1固定接點部610分岔狀的一端部的前端部分別從開關收容部130的接點載置部135中央部的上端部及下端部露出,讓其另一端部從基部110厚度方向的另一面 露出。讓一方的第2固定接點部620的一端部露出在一方的第1支撐部132凹部的底面上,讓其另一端部從基部110厚度方向的另一面露出。讓另一方的第2固定接點部620的一端部露出在另一方的第2支撐部133凹部的底面上,讓其另一端部從基部110厚度方向的另一面露出。讓第3固定接點部630的一端部從接點載置部135中心部露出,讓其另一端部從基部110厚度方向的另一面露出。
又,讓接點部411的一端部從基部110的前述一面的中央部露出,讓其另一端部從基部110厚度方向的另一面露出。讓接點部412的一端部從基部110的前述一面的接點部411的一方側露出,讓其另一端部從基部110厚度方蓋的另一面露出。讓接點部413的一端部從基部110的前述一面的接點部411的另一方露出,讓其另一端部從基部110厚度方向的另一方露出。
之後,將按下開關600的第1可動接點部640的兩個第1腳部642一面分別定位在外殼100的開關收容部130的兩個第3支撐部134一面插入。於是,將第1可動接點部640的第1接點部本體641載置在開關收容部130的接點載置部135上,與第1固定接點部610分岔狀的一端部接觸。
之後,一面將按下開關600第2可動接點部650的四個第2腳部652分別定位在開關收容部130的兩個兩個第1、第2支撐部132、133的凹部一面插入。於是,兩個第2腳部652分別與兩個第2固定接點部620的一端部接觸。如此,第2可動接點部650蓋住第1可動接點部640。
之後,將按下構件500框體520上側的兩個角部嵌入兩個固定臂131之間,並且,將下側的兩個角部嵌入兩個山部122之間。於是,按下構件500被定位固定在兩個固定臂131及山部122之間。
於是,按下構件500的頭部512面對按下開關600的第2可動接點部650配置著。並將框體520的兩端部一起載置在兩個第1、第2、第3支撐部132、133、134上。藉此,將第1可動接點部640的兩個第1腳部642及第2可動接點部650的四個第2腳部652,夾持在框體520的兩端部與第1、第2、第3的支撐部132、133、134之間。
之後,將原點恢復手段700的兩個線圈部710一面定位在外殼100的兩個第1、第2線圈收容凹部122a、131b及按下構件500的兩個第3收容凹部521一面插入。而使原點恢復手段700的第1臂部720與此一起受到外殼100的兩個固定臂131的引導,收容到引導凸部172的下面與開關收容部130的上面之間的空間。
之後,將安裝有電刷420的轉子300一面定位於外殼100的引導部170一面插入。於是,電刷420與外殼100的基部110的前述一面抵接。
之後,將操作桿200的安裝部211一面定位於轉子300的安裝凹部310一面插入。於是,操作桿200的傾斜面212b1與按下構件500的頭部512抵接。
之後,將框架地線800的上側卡止片820卡止在外殼100的上側卡止部151,並且,將框架地線800的下側卡止 片830卡止在外殼100的下側卡止部122b。
藉此,可在框架地線800與外殼100之間,保持操作桿200、轉子300、位置檢測手段400的電刷420、按下構件500及按下開關600的第1第2可動接點部640、650。
之後,將位置檢測手段400的接點部411、412、413的另一端部分別焊接在數位相機的圖示的安裝用基板的電極圖案,並將按下開關600的第1固定接點部610、兩個第2固定接點部620、第3固定接點部630的另一端部焊接在前述安裝用基板的其他的電極圖案。
與此一起將框架地線800的上側卡止片820及下側卡止片830的前端部焊接在前述實裝用基板的接地圖案。
以下,針對如此所組裝的複合操作型輸入裝置的使用方法及各部的動作進行說明。首先,如圖1(c)及圖2(c)所示,將操作桿200從原點位置朝向一方的擺動方向擺動操作的話,則轉子300與操作桿200一起朝前述一方的擺動方向擺動。
於是,電刷420的兩個接觸臂422分別與接點部411、412接觸。藉此,對數位相機輸出訊號,使該相機的倍率放大功能作動。
此時,轉子300的一端部,按壓原點恢復手段700一方的第2臂部730。藉此,壓縮一方的線圈部710。
之後,放開操作桿200的話,藉由一方的線圈部710的彈推力,在一方的第2臂部730將轉子300的一端部朝向另一方的擺動方向被推回。藉此,使操作桿200及轉子300恢 復到原點位置。
將操作桿200從原點位置朝向另一方的擺動方向擺動操作的話,轉子300與操作桿200一起朝前述另一方的擺動方向擺動。
於是,電刷420的兩個接觸臂422分別與接點部411、413接觸。藉此,對數位相機輸出訊號,使該相機的倍率縮小功能作動。
此時,轉子300的另一端部按壓原點恢復手段700另一方的第2臂部730。藉此,壓縮另一方的線圈部710。
之後,放開操作桿200的話,藉由另一方的線圈部710的彈推力,在另一方的第2臂部730將轉子300的另一端部,朝向一方的擺動方向被推回。藉此,使操作桿200及轉子300恢復到原點位置。
如圖6(b)所示,操作桿200從原點位置被按下操作的話,該操作桿200的傾斜面212b1按下按下構件500的頭部512。於是,按下構件500的樞支部511彈性變形的同時,頭部512朝向按下開關600移動。接著,頭部512按下按下開關600的第2可動接點部650的第2接點本體651的頂部。
於是,四個第2腳部652及第2接點部本體651彈性變形,使第2接點部本體651的頂部與第1接點部本體641的頂部接觸。藉此,第1固定接點部610、兩個第2固定接點部620及第1、第2可動接點部640、650導通,訊號輸出到數位相機。如此,按下開關600的第1階段的開關開啟,使數位相機的自動對焦功能作動。
之後,放開操作桿200的話,第2接點本體651、4個第2腳部652及樞支部511復原。藉此恢復力,頭部512從按下開關600朝向分開的方向移動,將操作桿200的傾斜面212b1朝向原點位置推起。藉此,操作桿200恢復到原點位置。
操作桿200如圖6(c)所示,再按下操作的話,該操作桿200的傾斜面212b1按下按下構件500的頭部512。於是,按下構件500的樞支部511彈性變形的同時,頭部512朝向按下開關600移動。
於是,第1接點部本體641頂部經第2接點部本體651頂部被頭部512按下。藉此,4個第2腳部652;第2接點部本體651及第1接點部本體641彈性變形,第2接點部本體651頂部經第1接點部本體641與第3固定接點部630一端部的露出部接觸。藉此,第1固定接點部610;兩個第2固定接點部620;第3固定接點部630及第1、第2可動接點部640、650導通,對數位相機輸出其訊號。如此,按下開關600的第2階段的開關開啟(即,前述數位相機的快門開關開啟)。
之後,放開操作桿200的話,第1接點本體641;第2接點本體651;4個第2腳部652及樞支部511復原。藉由此恢復力,頭部512從按下開關600朝分開的方向移動,將操作桿200的傾斜面212b1朝原點位置推起。
根據這種複合操作型輸入裝置,操作桿200按下操作時,成為按下構件500的頭部512朝向按下開關600移動, 將該按下開關600的第2可動接點部640或第1、第2可動接點部640、650按下,使其彈性變形。因此,可提昇按下操作的操作感。
而且,按下構件500配置在操作桿200的下方,並且,按下開關600是以第2可動接點部650的頂部朝向外殼100’的厚度方向的狀態,與按下構件500面相對配置著。因此,操作桿200與按下構件500可朝上下排列配置,另一方面,可將按下構件500與按下開關600朝外殼100的厚度方向排列配置。因此,可抑制因前述複合操作型輸入裝置內具備有按下開關600,造成裝置高度增加及裝置厚度的增加。
再者,使用具有兩個線圈部710、與第1、第2臂部720、730的東西作為原點恢復手段700,將線圈部710及第2臂部730配置在操作桿200的兩側。因此,可將外殼100下端部的中央部作為按下構件500及按下開關600的收容空間。這點,可抑制因前述複合操作型輸入裝置內具備有按下開關600,造成裝置高度增加及裝置厚度的增加。
[實施例2]
接著,一面參照圖面一面就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的複合操作型輸入裝置進行說明。圖7表示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的複合操作型輸入裝置的圖,(a)為概略前視圖,(b)為概略後視圖,(c)為概略側視圖,(d)為概略仰視圖、圖8是將該裝置的框架地線卸下狀態的概略前視圖,圖9為該裝 置的分解斜視圖,圖10表示該裝置的按下開關的固定接點部、位置檢測手段的接點及接地端子的露出部分的外殼的模式圖,圖11為該裝置圖7的B-B剖視圖。
這裡所揭示的複合操作型輸入裝置主要是在:外殼100’、操作桿200’、轉子300’、位置檢測手段400’的電刷420’、按下構件500’及原點恢復手段700’的形狀的點與還具備有接地端子900的點與實施例1的複合操作型輸入裝置不同。以下,針對其差異點詳細說明,並省略重複部分的說明。而,對於不同構件的符號標上’與實施例1區別。
外殼100’是如圖7、圖8及圖9所示,具有:頂部為圓的大致五角形的板狀的基部110’;設在此基部110’厚度方向一面的下端部的底壁部120’;設在基部110’前述一面的中央部的開關收容部130’;兩個分別設在基部110’前述一面的兩端部上的側壁部140’;兩個分別設在基部110’的前述一面的兩傾斜部上的傾斜壁部150’;設在基部110’的前述一面的頂部上的圓弧壁部160’;可使轉子300朝向與操作桿200同方向擺動引導的引導部170’;以及兩個分別設在基部110’的前述一面的兩個傾斜壁部150’下方位置的抵接部180’。
底壁部120’具有:位於基部110厚度方向一面的下端部中央部的矩形狀的第1底板部121’;與在此第1底板部121’的兩端部具有段差之連續的矩形狀的第2底板部122’。
第2底板部122’的下面設有卡止框架地線800的下側卡止片830的下側卡止部122a’。又,第2底板部122’的段差部設有與按下構件500’的框體520’下側角部的形狀一致的傾斜面。
此下側卡止部122a’是形成具有:設在第2底板部122,下面的矩形狀的凹部、與位於此凹部中心部的卡止凸部的形狀。
傾斜壁部150’的外面設有卡止框架地線800的上側卡止片820的上側卡止部151’。上側卡止部151’是形成具有:設在傾斜壁部150’上面的矩形狀的凹部、與凹部中心部的卡止凸部的形狀。
側壁部140’接連底壁部120’的第2底板部122’與傾斜壁部150’。此側壁部140’的外面設有框架地線800的側壁板840嵌入的凹部。
開關收容部130’是如圖9所示,開關收容部130與凸脊131’的形狀不同。
凸脊131’為大致半圓弧狀的部位,具有:兩個側圓弧部131a’、與此側圓弧部131a’之間的中央圓弧部131b’。
側圓弧部131a’的高度尺寸分別較底壁部120’、側壁部140’及傾斜壁部150’的高度尺寸還低。又,側圓弧部131a’內面是形成與按下構件500’的框體520’端部外面的形狀一致的平坦面。
中央圓弧部131b’的高度尺寸約為側圓弧部131a’的 高度尺寸的一半。此中央圓弧部131b’的兩端部設有與按下構件500’的框體520’端部外面的形狀一致的傾斜面。
引導部170’具有:設在側壁部140’、傾斜壁部150’及圓弧壁部160’內面的大致半圓弧狀的第1引導面171’;與設在凸脊131’外面,且在與第1引導面171’之間,將轉子300’擺動自如地引導的大致半圓弧狀的第2引導面172’。
抵接部180’為大致圓弧狀的凸部。此抵接部180’相當於與原點恢復手段700’長方向的端面的一部分抵接的第2抵接部。
如圖9所示,轉子300’是與轉子300同樣的圓弧狀的構件。此轉子300’的寬方向一面的中央部設有操作桿200’的安裝部211’的缺口部211a’朝上下方向移動自如地嵌入的安裝凹部310’。
轉子300’的寬方向的另一面,如圖9及圖11所示,設有:連通安裝凹部310’之大致圓弧狀的收容凹部320’;與兩個分別連通此收容凹部320’的長方向兩端部之無圖示的大致圓弧狀的引導凹部。
收容凹部320’為收容原點恢復手段700’的溝。此收容凹部320’的長方向的兩端面,相當於與原點恢復手段700’的前述長方向的兩端面剩下的部分抵接的第1抵接部。
前述引導凹部是外殼100’的抵接部180’朝操作桿200’的兩個擺動方向移動自如地嵌入的溝。即,抵接部 180’因應操作桿200’及轉子300’的擺動,在前述引導凹部內移動,侵入收容凹部320’內,按壓原點恢復手段700’的前述端面的一部分。
又,轉子300’的前述另一面設有:熔接在位置檢測手段400’的電刷420’本體部421’的兩個安裝孔的無圖示的兩個凸部。
如圖9及圖11所示,原點恢復手段700’為大致圓弧狀的線圈彈簧。此原點恢復手段700’收容在轉子300’的收容凹部320’,保持在兩個抵接部180’之間。如此,藉由將原點恢復手段700’保持在兩個抵接部180’之間的方式,轉子300’可保持在原點位置。
操作桿200’是如圖9及圖11所示,軸部210’的安裝部211’的形狀與操作桿200不同。此安裝部211’是形成在厚度方向的另一面設有大致矩形狀缺口部211a’的形狀。
此缺口部211a’的長尺寸較安裝凹部310’的長尺寸還長。此缺口部211a’是可上下動地嵌入在安裝凹部310’及開關收容部130’的側圓弧部131a’之間。缺口部211a’的下側緣部是如圖11所示,位於下方可與開關收容部130’的中央圓弧部131b’抵接。即,缺口部211a’的下側緣部其功用可作為防止操作桿200往上方的脫離。
按下構件500’,其框體520’的形狀與按下構件500不同。具體而言,框體520’的兩端部是形成與中央圓弧部131b’的傾斜面、兩個側圓弧部131a’的內面及底壁部 120’的第2底板部122’段差部傾斜面的形狀。即,框體520’是形成嵌入保持在外殼100’的開關收容部130’。
此框體520’的兩端部也載置在兩個第1、第2、第3支撐部132’、133’、134’上,在與該第1、第2、第3支撐部132’、133’、134’之間,夾持著第1可動接點部640的兩個第1腳部642及第2可動接點部650的4個第2腳部652。如此,防止第1、第2可動接點部640、650的脫離。
位置檢測手段400’是電刷420’的形狀與位置檢測手段400不同。電刷420’是較電刷420還長的大致圓弧狀的部位。接觸臂422’的前端部朝向外殼100’的厚度方向彎折。
接地端子900是埋設在基部110的金屬板。此接地端子900具有:分別從基部110的上端部突出的三個避雷針部910;從基部110的另一面露出,焊接在前述實裝用基板的接地圖案的無圖示的接地連接部。
以下,針對這種構造的複合操作型輸入裝置的組裝次序進行說明。首先,外殼100’的各部樹脂成型之際,將按下開關600的第1固定接點部610;兩個第2固定接點部620;第3固定接點部630;位置檢測手段400’的接點部411’、412’、413’及接地端子900予以鑲嵌成型。
此時,接地端子900的避雷針部910從基部110’的上端部突出,其接地連接部從基部110的另一面露出。而,由於第1固定接點部610;兩個第2固定接點部620;第3固定接點部630;位置檢測手段400’的接點部411’、412’ 、413’是與實施例1相同,所以省略其說明。
之後,與實施例1同樣將按下開關600的第1、第2可動接點部640、650收容在開關收容部130’。
之後,一面將按下構件500’的框體520’定位在外殼100’的開關收容部130’一面插入。於是,按下構件500’的頭部512’面對按下開關600的第2可動接點部650的頂部配置。並將框體520’的兩端部與此一起載置在兩個第1、第2、第3支撐部132’、133’、134’上。藉此,將第1可動接點部640的兩個第1腳部642及第2可動接點部650的4個第2腳部652挾持在框體520’的兩端部、與第1、第2、第3支撐部132’、133’、134’之間。
然後,一面將原點恢復手段700’定位在轉子300’的收容凹部320’一面插入。於是,收容凹部320’長方向的兩端面與原點恢復手段700’長方向的兩端部的一部分抵接。
於此狀態下,一面將外殼100’的兩個抵接部180’定位在轉子300’的兩個引導凹部一面插入。於是,轉子300’嵌入外殼100’的引導部170’,兩個抵接部180’與原點恢復手段700’長方向的兩端部剩下的部分抵接。
之後,將操作桿200’的缺口部211a’一面定位在轉子300’的安裝凹部310’及外殼100’的開關收容部130’的側圓弧部131a’之間,一面插入。
之後,與實施例1同樣將框架地線800安裝在外殼100’。藉此,將上述各構造構件保持在框架地線800與外殼 100’之間。
之後,將位置檢測手段400’的接點部411’、412’、413’的另一端部焊接在數位相機無圖示的安裝用基板的電極圖案,並將按下開關600的第1固定接點部610、兩個第2固定接點部620、第3固定接點部630的另一端部分別焊接在前述安裝用基板的其他的電極圖案。
並將框架地線800的上側、下側卡止片820、830的前端部及接地端子900的前述接地連接部與此一起分別焊接在前述實裝用基板的接地圖案。
以下,針對如此所組裝的複合操作型輸入裝置的使用方法及各部的動作進行說明。首先,將操作桿200’朝一方的擺動方向擺動操作時,轉子300’與操作桿200’一起朝前述一方的擺動方向擺動。
於是,電刷420’的兩個接觸臂422’分別與位置檢測手段400’的接點部411’、412’接觸。藉此,朝數位相機輸出訊號,使該相機的倍率放大功能作動。
此時,外殼100’的一方的抵接部180’從轉子300’的一方的引導凹部移動到收容凹部320’內,按壓原點恢復手段700’長方向的一端面的一部分。藉此,原點恢復手段700’被壓縮在一方的抵接部180’與收容凹部320’的另一方的端面。
之後,放開操作桿200’的話,藉由原點恢復手段700’的彈推力將收容凹部320’的另一方的端面朝向另一方的擺動方向推回。藉此,操作桿200及轉子300’恢復到原 點位置。
將操作桿200’朝另一方的擺動方向擺動操作的話轉子300’與操作桿200’一起朝前述另一方的擺動方向擺動。
於是,電刷420’的兩個接觸臂422’分別與接點部411’、413’接觸。藉此,朝數位相機輸出訊號,使該相機的倍率縮小功能作動。
此時,外殼100’的另一方的抵接部180’從轉子300’的另一方的引導凹部移動到收容凹部320’內,按壓原點恢復手段700’長方向的另一端面的一部分。藉此,原點恢復手段700’被壓縮在另一方的抵接部180’與收容凹部320’一方的端面。
之後,放開操作桿200’的話,藉由原點恢復手段700’的彈推力,將收容凹部320’一方的端面朝一方的擺動方向推回。藉此,使操作桿200及轉子300’恢復到原點位置。
此外,由於操作桿200’按下操作方法與按下操作時各部的動作與實施例1相同,所以將說明省略。
根據這種複合操作型輸入裝置,將操作桿200’按下操作時,形成按下構件500’的頭部512’朝按下開關600移動,按下該按下開關600的第2可動接點部640或第1、第2可動接點部640、650,使其彈性變形。因此,可提昇按下操作的操作感。
而且,按下構件500’配置在操作桿200’的下方,並 且,按下開關600是以第2可動接點部650頂部朝向外殼100’的厚度方向的狀態,面對按下構件500’配置著。因此,除了操作桿200’與按下構件500’可朝上下排列配置之外,可將按下構件500’與按下開關600’朝外殼100’的厚度方向排列配置。因此,可抑制在前述複合操作型輸入裝置因裝設有按下開關600造成裝置高度及裝置厚度的增加。
再者,由於原點恢復手段700’收容在轉子300’的收容凹部320’,所以可將外殼100’下端部的中央部作為收容按下構件500’及按下開關600用的收容空間來使用。即使是這一點,也能抑制在前述複合操作型輸入裝置因裝設有按下開關600,造成裝置高度增加及裝置厚度增加。
[實施例3]
接著,一面參照圖面一面就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的複合操作型輸入裝置進行說明。圖12表示本發明的第3實施形態的複合操作型輸入裝置的分解斜視圖,圖13表示設有該裝置的按下開關的固定接點部;位置檢測手段的接點及接地端子的外殼的圖,(a)為前視圖,(b)為C-C剖視圖,(c)為(b)的一部分放大圖,圖14表示該裝置的操作桿的圖,(a)為前視圖,(b)為後視圖,(c)為側視圖,(d)為俯視圖,(e)為仰視圖,(f)為D-D剖視圖,圖15表示該裝置的轉子的圖,(a)為前視圖,(b)為後視圖,(c)為側視圖,(d)為俯視圖,(e)為仰視圖,圖16表示該裝置的按下構件的圖 ,(a)為前視圖,(b)為後視圖,(c)為側視圖,(d)為俯視圖,(e)為仰視圖,圖17為卸下該裝置的框架地線的狀態的概略前視圖,(a)表示操作桿位於原點位置的狀態的圖,(b)表示操作桿擺動操作後的狀態的圖,圖18表示呈現該裝置的其他按下開關的固定接點部;位置檢測手段的接點及接地端子的外殼的圖,(a)為前視圖,(b)為E-E剖視圖,(c)為(b)的一部分放大圖。
這裡所揭示的複合操作型輸入裝置,主要是在:外殼100”、操作桿200”、轉子300”、位置檢測手段400”的電刷420”、按下構件500”、按下開關600”的固定接點部及框架地線800”的形狀上;與具備兩個原點恢復手段700”的點;和還具備有接地端子900的點上與實施例1的複合操作型輸入裝置有差異。以下,針對差異點詳細說明,關於重複的部分則省略說明。此外,針對不同的符號賦予”與實施例1及2區別。
如圖12及圖13所示,外殼100”具有:頂部圓的大致五角形的板狀的基部110”、設在此基部110”厚度方向一面的下端部中央部的底壁部120”;設在基部110”的前述一面的中央部的開關收容部130”;兩個設在基部110”的前述一面的開關收容部130”兩端部的彈簧收容部140”;兩個分別設在基部110”的前述一面的兩傾斜部上的傾斜壁部150”;設在基部110”的前述一面的頂部上的圓弧壁部160”;以及可將轉子300朝與操作桿200同方向擺動引導的引導部170”。
基部110”厚度方向的另一面設有使位置檢測手段400” 的接點部411”、412”、413”的另一端部;及朝按下開關600”的第1固定接點部610”、兩個第2固定接點部620”、第3固定接點部630”的另一端部朝外殼100”外突出的8個連接用凹部111”。
此連接用凹部111”是將外殼100”裝設在數位相機的安裝用基板上的狀態下,形成與該安裝用基板間的空間。對此空間澆注將位置檢測手段400”的接點部411”、412”、413”的另一端部、及按下開關600”的第1固定接點部610”、兩個第2固定接點部620”、第3固定接點部630”的另一端部連接在前述安裝用基板用的焊錫。如此,藉由對前述空間澆注焊錫的方式,使位置檢測手段400”的接點部411”、412”、413”的另一端部;及按下開關600”的第1固定接點部610”、兩個第2固定接點部620”、第3固定接點部630”的另一端部與前述安裝用基板電連接,並且形成將外殼100”機械性堅固地連接在前述安裝用基板。
底壁部120”為矩形狀的板狀體。
彈簧收容部140”具有:與底壁部120”端部接連的大致長方體的角柱部141”;與設在此角柱部141”,收容原點恢復手段700”的凹狀的收容部本體142”。
收容部本體142”上端部的中央部設有開口142a”。收容部本體142”的底面設有通往開口部142a”之大致圓弧狀的引導溝142b”。引導溝142b”將轉子300”的腕部330”擺動自如地引導。
收容部本體142”上端部開口142a”的兩緣部形成轉子 300”的兩端面可抵接。即,收容部本體142”的前述兩緣部成為防止轉子300”預定以上的擺動的止擋部。
開關收容部130”是開關收容部130與凸脊131”的形狀不同。
凸脊131”是形成沿著底壁部”與兩個彈簧收容部140”而設的大致四角形的框狀體。
引導部170”具有:設在圓弧壁部160”內面的圓弧狀的引導面171”與一體設在凸脊131’的頂部,且在與引導面171”之間將轉子300”擺動自如地保持的大致半圓柱狀的引導凸部172”。
引導凸部172”的厚度方向的另一端部,為了避免與位置檢測手段600”的電刷420”的環部421b”及轉子300”的板部340”的干涉呈波狀的缺口。
如圖12及圖17所示,原點恢復手段700”是收容在彈簧收容部140”的收容部本體142”的線圈彈簧。
轉子300”是如圖12、圖15及圖17所示,為大致圓弧狀的構件。此轉子300”寬方向的一面的中央部設有:操作桿200”的安裝部211”朝上下方向移動自如地嵌入的安裝凹部310”。
轉子300”寬方向的另一面設有收容位置檢測手段600”的電刷420”的大致圓弧狀的收容凹部320”。收容凹部320”上端部的中央部設有推入電刷420”的推入板421a”之推入部321”。收容凹部320”下端部的中央部為開放的,使電刷420”的環部421b”得以突出。
轉子300”的兩端部設有兩個朝向兩個擺動方向延伸的腕部330”。此腕部330”從彈簧收容部140”的開口142a”進入引導溝142b”,與原點恢復手段700”抵接。藉此,將轉子300”保持在原點位置。
轉子300”兩端部的端面,形成可與兩個彈簧收容部140的收容部本體142”的前述兩緣部抵接。
轉子300”的下端部設有引導從收容凹部320”突出的電刷420”的環部421b”之大致半圓形的板部340”。
操作桿200”是如圖12、圖14及圖17所示,安裝部211”背面的形狀及按下部212”的背面部較安裝部211”還稍微大的點是與操作桿200不同。
按下構件500”是如圖12、圖16及圖17所示,框體520”的形狀與按下構件500不同。具體而言,框體520”兩端部的外面是形成與兩個彈簧收容部140”的本體部”內壁面的形狀對應的平坦面。即,框體520’是形成被嵌入保持在外殼100’的兩個彈簧收容部140”之間。
此框體520”的兩端部也被載置在兩個第1、第2、第3支撐部132”、133”、134”上,在與該第1、第2、第3支撐部132”、133”、134”之間夾持著第1可動接點部640”的兩個第1腳部642”及第2可動接點部650”的4個第2腳部652”。如此,可防止第1、第2可動接點部640”、650”的脫離。
位置檢測手段400”是接點部411”、412”、413”的形狀及電刷420”的形狀與位置檢測手段400不同。
接點部411”其一端部從基部110的前述一面的中央部 露出。接點部411”的另一端部一分為二。其一方從外殼100”的基部110”的一端部突出。其另一方從外殼100”的基部110”的下端部的連接用凹部111”突出,沿著一方的彈簧收容部140”朝上方彎折。
接點部412”,其一端部從基部110的前述一面的接點部411的一方側露出,其另一端部從外殼100”的基部110”的一端部的連接用凹部111”突出,沿著一方的彈簧收容部140”朝上方彎折。
接點部413”,其一端部從基部110的前述一面的接點部411的另一方側露出,其另一端部從外殼100”的基部110”的另一端部的連接用凹部111”突出,沿著另一方的彈簧收容部140”朝上方彎折。
電刷420”是如圖12及圖17所示,具有:安裝於轉子300”的本體部421”、與兩個分別與此本體部421”兩端部接連的接觸臂422”。
本體部421”是在上端部設有凸狀的推入板421a”,在下端部設有環部421b”。推入板421a”被轉子300的推入部321”推入,藉此,將電刷420”保持在收容凹部320”內。
接觸臂422”的前端部是朝外殼100”的厚度方向彎折。
按下開關600”是如圖12及圖13所示,埋設在基部110的第1固定接點部610”、兩個第2固定接點部620”及第3固定接點部630”的形狀與按下開關600不同。
第1固定接點部610”的一端部分一分為二,其前端部從開關收容部130”的接點載置部135”中央部的上端部及下 端部露出。第1固定接點部610”的另一端部從外殼100”的基部110”的下端部的連接用凹部111”突出,沿著底壁部120”朝上方彎折。
一方的第2固定接點部620”的一端部露出在一方的第1支撐部132”的凹部的底面上。一方的第2固定接點部620”的另一端部從外殼100”的基部110”的下端部的連接用凹部111”突出,沿著一方的彈簧收容部140”朝上方彎折。
另一方的第2固定接點部620”的一端部露出在另一方的第2支撐部133”的凹部的底面上。另一方的第2固定接點部620”的另一端部一分為二。其一方從外殼100”的基部110”的下端部的連接用凹部111”突出,沿著底壁部120”朝上方彎折。另一方從外殼100”的基部110”的下端部的連接用凹部111”突出,沿著另一方的彈簧收容部140”朝上方彎折。
第3固定接點部630”的一端部從接點載置部135”的中心部露出。第3固定接點部630”的另一端部一分為二。其一方從外殼100”的基部110”的下端部的連接用凹部111”突出,沿著另一方的彈簧收容部140”朝上方彎折。其另一方從外殼100”的基部110”的另一端部突出。
框架地線800”是如圖12所示,設有:兩個下側卡止片830”分別設在基板810”下端部的中央部的點與兩個設在基板810”兩端部的連接臂840”的點是與框架地線800不同。
另一方的下側卡止片830”卡止在第1固定接點部610的另一端部。另一方的下側卡止片830”卡止在另一方的第 2固定接點部620的一方的另一端部。
連接臂840”焊接在前述安裝用基板無圖示的接地圖案。此連接臂840”的寬方向的兩端部設有,焊接之際,讓熔解焊錫的熱積存在連接臂840”的前端部用的缺口部。
接地端子900為埋設在基部110的金屬板。此接地端子900具有:三個分別從基部110的上端部突出的避雷針部910、與從基部110的另一面露出,被焊接在前述實裝用基板的接地圖案的無圖示的接地連接部。
以下,針對這種構造的複合操作型輸入裝置的組裝次序進行說明。首先,外殼100’的各部樹脂成型之際,將按下開關600”的第1固定接點部610”;兩個第2固定接點部620”;第3固定接點部630”;位置檢測手段400”的接點部411”、412”、413”及接地端子900予以鑲嵌成型。而,第1固定接點部610”;兩個第2固定接點部620”及第3固定接點部630”的另一端部是如上所述為彎折的。
此時,使接點部411”的一端部從基部110的前述一面的中央部露出。使接點部411”分岔狀的另一端部的一方從基部110”的一端部突出,使其另一方從基部110”下端部的連接用凹部111”突出。使接點部412”的一端部從基部110的前述一面的接點部411的一方側露出,使其另一端部從基部110”一端部的連接用凹部111”突出。使接點部413”的一端部從基部110的前述面的接點部411的另一方側露出,使其另一端部從基部110”的另一端部的連接用凹部111”突出。
使第1固定接點部610”分岔狀的一端部的前端部分別從開關收容部130”的接點載置部135”中央部的上端部及下端部露出,使其另一端部從基部110”下端部的連接用凹部111”突出。使一方的第2固定接點部620”的一端部露出在一方的第1支撐部132”的凹部的底面上,使其另一端部從基部110”下端部的連接用凹部111”突出。使另一方的第2固定接點部620”的一端部露出在另一方的第2支撐部133”的凹部的底面上,使其分岔狀的另一端部分別從基部110”下端部的連接用凹部111”突出。
使第3固定接點部630”的一端部從接點載置部135”的中心部露出。使第3固定接點部630”的分岔狀的另一端部的一方從基部110”下端部的連接用凹部111”突出,使其另一方從基部110”的另一端部。
使接地端子900的避雷針部910從基部110”的上端部突出,使接地連接部從基部110”的另一面露出。
之後,與實施例1同樣將按下開關600”的第1、第2可動接點部640”、650”收容在開關收容部130”。
然後,一面將按下構件500”的框體520”定位在外殼100”的兩個彈簧收容部140”之間一面插入。於是,按下構件500”的頭部512”面對按下開關600”的第2可動接點部650”的頂部配置著。與此一起將框體520”的兩端部載置在兩個第1、第2、第3支撐部132”、133”、134”上。藉此,將第1可動接點部640”的兩個第1腳部642”及第2可動接點部650”的4個第2腳部652”夾持在框體520”的兩端部與第1 、第2、第3支撐部132”、133”、134”之間。
然後,將兩個原點恢復手段700”收容在外殼100”的兩個彈簧收容部140”。
之後,將轉子300”嵌入外殼100”的引導部170”。於是,轉子300”的兩個腕部330”從兩個彈簧收容部140”的開口142a”進入引導溝142b”,與該彈簧收容部140”內的兩個原點恢復手段700”抵接。
之後,將操作桿200”嵌入轉子300”的安裝凹部310”。於是,操作桿200”的傾斜面212b1”與按下構件500”的頭部512”抵接。
之後,將框架地線800”的兩個上側卡止片820”卡止在外殼100”的兩個上側卡止部151”,並且,將框架地線800”的兩個下側卡止片830”卡止在從外殼100”的底壁部120”露出的第1固定接點部610”的另一端部及另一方的第2固定接點部620”的一方的另一端部。藉此,將上述各構造構件保持在框架地線800”與外殼100”之間。
之後,如圖13(b)及(c)所示,將外殼100”裝設在數位相機的安裝用基板上。然後,將焊錫澆注到外殼100”的8個連接用凹部111”與安裝用基板之間的空間,將位置檢測手段400”的接點部411”、412”、413”的另一端部分別焊接在前述安裝用基板的電極圖案,將按下開關600的第1固定接點部610”、一方的第2固定接點部620”及第3固定接點部630”的另一端部分別焊接在前述安裝用基板的其他的電極圖案。藉此,將外殼100”固定在安裝用基板上。
然後,將框架地線800”的上側、下側卡止片820、830的前端部、連接臂840”及接地端子900的接地連接部分別焊接在前述實裝用基板的接地圖案。
以下,針對這種組裝的複合操作型輸入裝置的使用方法及各部的動作進行說明。首先,將操作桿200”朝一方的擺動方向擺動操作的話,轉子300”與操作桿200”一起朝向前述一方的擺動方向擺動。
於是,電刷420”的兩個接觸臂422”分別與位置檢測手段400”的接點部411”、412”接觸。藉此,朝數位相機輸出訊號,使該相機的倍率放大功能作動。
此時,轉子300”一方的腕部330”沿著一方的彈簧收容部140”的引導溝142b”侵入該彈簧收容部140”內,按壓一方的原點恢復手段700”。藉此,壓縮原點恢復手段700’。
之後,放開操作桿200”的話,因原點恢復手段700’的彈推力,將轉子300”朝另一方的擺動方向推回。藉此,操作桿200恢復到原點位置。
將操作桿200”朝向另一方的擺動方向擺動操作的話,轉子300”與操作桿200”一起朝向前述另一方的擺動方向擺動。
於是,電刷420”的兩個接觸臂422”分別與接點部411”、413”接觸。藉此,朝數位相機輸出訊號,使該相機的倍率縮小功能作動。
此時,轉子300”的另一方的腕部330”沿著另一方的彈 簧收容部140”的引導溝142b”,侵入該彈簧收容部140”內,按壓另一方的原點恢復手段700”。藉此,壓縮原點恢復手段700’。
之後,放開操作桿200”的話,因原點恢復手段700’的彈推力,轉子300”朝另一方的擺動方向被推回。藉此,使操作桿200恢復到原點位置。
此外,由於操作桿200”的按下操作方法及按下操作時各部的動作與實施例1相同,所以省略說明。
根據這種複合操作型輸入裝置,操作桿200”按下操作時,形成按下構件500”的頭部512”朝向按下開關600”移動,按下該按下開關600”的第2可動接點部640”或第1、第2可動接點部640”、650”,使其彈性變形。因此,可提昇按下操作的操作感。
而且,按下構件500”配置在操作桿200”的下方,且按下開關600”是以第2可動接點部650”的頂部朝向外殼100”的厚度方向的狀態面對按下構件500”配置著。因此,可將操作桿200”與按下構件500”上下排列配置,另一方面,可將按下構件500”與按下開關600”配列配置在外殼100”的厚度方向。因此,可抑制因前述複合操作型輸入裝置具備有按下開關600”而造成裝置高度的增加及裝置厚度的增加。
再者,由於兩個原點恢復手段700”是形成收容在外殼100’的兩端部的兩個彈簧收容部140”,所以可將外殼100’下端部的中央部作為收容按下構件500”及按下開關600”用的收容空間來使用。在這一點,也可抑制因前述複合操 作型輸入裝置具備有按下開關600”而造成裝置高度增加及裝置厚度的增加。
且,形成將位置檢測手段400”的接點部411”、412”、413”的另一端部及按下開關600的第1固定接點部610”、一方的第2固定接點部620”及第3固定接點部630”的另一端部焊接在前述安裝用基板,並且將外殼100”的連接用凹部111”焊接在前述安裝用基板。因此,可增加將前述複合操作型輸入裝置固著在安裝用基板上的固著力。
此外,外殼100、100’、100”只要是能夠收容各構造構件的東西,使用怎麼樣的東西皆可。
關於外殼100”的連接用凹部111”,只要形成能將焊錫澆注到與電子機械的安裝用基板之間用空間,可任意變更設計。又,前述連接用凹部的數量可任意設定。
關於框架地線800、800”是否設置則隨意。不設置時,可使用可安裝在外殼100、100’、100”的蓋體等取代框架地線800、800”。關於接地端子900是否設置也隨意。
關於操作桿200、200”可按下移動,並且可朝向與前述按下移動方向交叉的相對的兩個擺動方向擺動的話,則進行任何的變更設計皆可。
關於按下構件500、500’、500”是面對操作桿的按下移動方向側的一端面配置著,形成可藉由朝前述操作桿的一端面按下,朝向前述按下開關移動,按下該按下開關的被按下部的話,則進行任何的設計變更皆可。
也可例如使用在設於前述外殼的引導溝,朝向該外殼 的厚度方向移動自如地引導的移動構件作為前述按下構件,藉由被前述操作桿的一端面按下,朝向前述按下開關移動,按下該按下開關的被按下部。
關於傾斜面212b1、212b1’、212b1”,雖設在操作桿200、200”的按下部512、512”(即,按下操作方向側的一端部)的下面,但,也可設在前述按下構件的操作桿對向面。又,也可在前述操作桿的按下操作方向側的一端部及按下構件的操作桿對向面的雙方設置前述傾斜面。
又,當前述操作桿的按下操作方向側的一端部及按下構件的操作桿對向面的至少一方為大致圓球狀時,即使不設置前述傾斜面,也可使前述按下構件朝向按下開關進行動作。
關於轉子300、300’、300”可予以省略。省略轉子300時,在操作桿200的兩端部設兩個2腕部,只要使該腕部與兩個第2臂部730抵接即可。省略轉子300’時,只要設置與原點恢復手段700’的長方向的兩端面的一部分当接的第1抵接部收容凹部320’取代操作桿200’的安裝部211’即可。省略轉子300”時,只要在操作桿200的兩端部設置兩個腕部,使該腕部與兩個原點恢復手段700”抵接即可。
關於收容凹部320’,可設於外殼100’。此時,將抵接部180’設在轉子300’。又,關於前述引導凹部,若將原點恢復手段700’的厚度方向的一部分收容在收容凹部320’,使抵接部180’抵接在從該收容凹部320’露出的 剩下的部分的話,便可省略。
關於原點恢復手段700、700’、700”也可省略。且,原點恢復手段700,可將第1臂部720切斷,做成兩個構件。此時,第1臂部720卡止在前述外殼。關於原點恢復手段700’、700”,可使用其他的彈簧或橡膠等的彈性樹脂等的彈性體取代線圈彈簧。
關於位置檢測手段400、400’、400”,雖做成具有3個接點與電刷的構造,但只要可檢測出前述操作桿的擺動位置,任何構造皆可。
例如作為前述位置檢測手段,在基部110、110’、100”設置電阻圖案取代前述接點部,也可使用使前述電刷滑動的可動電阻器,也可使用因應前述操作桿的擺動,作動的磁力開關等的接近開關。此外,前述接點部有6個以上,藉由與前述電刷選擇性的接觸,構成可進行3以上的輸入。
關於接點部411”、412”、413”的形狀,可任意設定。例如圖18所示,使接點部411”、412”、413”的另一端部,沿著安裝用基板延伸,可將其前端部做成與該安裝用基板抵接的彎折形狀。這一點,接點部411、412、413及接點部411’、412’、413’都相同。
關於按下開關600、600”,只要是藉由前述按下構件的按下動作的開關,則可使用任何的東西。又,按下開關600、600”可做成僅具有:第2、第3固定接點部620、630、620”、630”與第1可動接點部640、640”的1階段的按下 開關。又,前述按下開關也可做成具有:4以上的固定接點部、3個以上的可動接點部的3階段以上的按下開關。
關於第1固定接點部610”、兩個第2固定接點部620”及第3固定接點部630”另一端部的形狀可任意設定。例如,如圖18所示,可將第1固定接點部610”、兩個第2固定接點部620”及第3固定接點部630”另一端部沿著安裝用基板延伸,將其前端部彎折成與該安裝用基板抵接的形狀。這一點,第1固定接點部610、兩個第2固定接點部620及第3固定接點部630的另一端部也同樣。此外,前述第2固定接點部雖是以有兩個的情況作了說明,但1個也可以。
上述實施例中,複合操作型輸入裝置雖作為裝載於數位相機的裝置,但也可裝載於其他的電子機器。
100、100’、100”‧‧‧外殼
200、200’、200”‧‧‧操作桿
212b、212b’、212b”‧‧‧按下部本體
212b1、212b1’、212b1”‧‧‧傾斜面(按下移動方向側的一端面)
300、300’、300”‧‧‧轉子
400、400’、400”‧‧‧位置檢測手段
411、411’、411”‧‧‧接點部
412、412’、412”‧‧‧接點部
413、413’、413”‧‧‧接點部
420、420’、420”‧‧‧電刷
500、500’、500”‧‧‧按下構件
512、512’、512”‧‧‧頭部
600、600”‧‧‧按下開關
610、610”‧‧‧第1固定接點部
620、620”‧‧‧第2固定接點部
630、630”‧‧‧第3固定接點部
640、640”‧‧‧第1可動接點部
650、650”‧‧‧第2可動接點部
700、700’、700”‧‧‧原點恢復手段
710、710”‧‧‧線圈部
730、720”‧‧‧第2臂部(臂部)
800、800”‧‧‧框架地線
圖1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的複合操作型輸入裝置的概略前視圖,(a)表示操作桿位於原點位置的狀態的圖,(b)表示操作桿被按下操作後的狀態的圖,(c)表示操作桿被擺動操作後的狀態圖。
圖2是將該裝置的框架地線卸下後的狀態的概略前視圖,(a)表示操作桿位於原點位置的狀態圖,(b)表示操作桿被按下操作後的狀態圖,(c)表示操作桿被擺動操作後的狀態的圖。
圖3為該裝置的概略分解斜視圖。
圖4表示該裝置的按下開關的固定接點部及位置檢測 手段的接點露出部分的外殼的模式圖。
圖5表示該裝置的操作桿的圖,(a)為前視圖,(b)為後視圖,(c)為側視圖,(d)為俯視圖,(e)為仰視圖,(f)為A-A剖視圖。
圖6表示該裝置的操作桿、按下構件本體及按下開關的模式剖視圖,(a)表示按下開關的按下前的狀態圖,(b)表示按下開關的第1階段按下狀態的圖,(c)表示按下開關的第2階段按下狀態的圖。
圖7表示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的複合操作型輸入裝置的圖,(a)為概略前視圖,(b)為概略後視圖,(c)為概略側視圖,(d)為概略仰視圖。
圖8是將該裝置的框架地線卸下後的狀態的概略前視圖。
圖9為該裝置的分解斜視圖。
圖10表示該裝置的按下開關的固定接點部、位置檢測手段的接點及接地端子露出部分的外殼的模式圖。
圖11為該裝置圖7的B-B剖視圖。
圖12為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的複合操作型輸入裝置的分解斜視圖。
圖13表示設有該裝置的按下開關的固定接點部、位置檢測手段的接點及接地端子的外殼的圖,(a)為前視圖,(b)為C-C剖視圖,(c)為(b)的一部分放大圖。
圖14表示該裝置的操作桿的圖,(a)為前視圖,(b)為後視圖,(c)為側視圖,(d)為俯視圖,(e)為仰視圖,(f)為 D-D剖視圖。
圖15表示該裝置的轉子的圖,(a)為前視圖,(b)為後視圖,(c)為側視圖,(d)為俯視圖,(e)為仰視圖。
圖16表示該裝置的按下構件的圖,(a)為前視圖,(b)為後視圖,(c)為側視圖,(d)為俯視圖,(e)為仰視圖。
圖17是將該裝置的框架地線卸下後的狀態的概略前視圖,(a)表示操作桿位於原點位置的狀態圖,(b)表示操作桿被擺動操作後的狀態的圖。
圖18表示該裝置的其他按下開關的固定接點部、位置檢測手段的接點及接地端子的外殼的,(a)為前視圖,(b)為E-E剖視圖,(c)為(b)的一部分放大圖。
135‧‧‧接點載置部
130‧‧‧開關收容部
170‧‧‧引導部
171‧‧‧引導面
172‧‧‧引導凸部
160‧‧‧圓弧壁部
630‧‧‧第3固定接點部
411‧‧‧接點部
131‧‧‧凸脊
132‧‧‧第1支撐部
412‧‧‧接點部
134‧‧‧第3支撐部
800‧‧‧框架地線
830‧‧‧下側卡止片
810‧‧‧基板
820‧‧‧上側卡止片
840‧‧‧側壁板
200‧‧‧操作桿
210‧‧‧軸部
212‧‧‧按下部
211‧‧‧安裝部
213‧‧‧突起部
240‧‧‧操作凸部
220‧‧‧操作臂
212a‧‧‧防脫落部
212b‧‧‧按下部本體
300‧‧‧轉子
310‧‧‧安裝凹部
320‧‧‧卡止臂
700‧‧‧原點恢復手段
710‧‧‧線圈部
720‧‧‧第1臂部
730‧‧‧第2臂部
500‧‧‧按下構件
510‧‧‧按下構件本體
511‧‧‧樞支部
512‧‧‧頭部
521‧‧‧第3收容凹部
520‧‧‧框體
400‧‧‧位置檢測手段
420‧‧‧電刷
421‧‧‧本體部
422‧‧‧接觸臂
650‧‧‧第2可動接點部
652‧‧‧第2腳部
651‧‧‧第2接點本體
640‧‧‧第1可動接點部
642‧‧‧第1腳部
641‧‧‧第1接點部本體
100‧‧‧外殼
110‧‧‧基部
122‧‧‧山部
121‧‧‧底板部
133‧‧‧第2支撐部
122a‧‧‧第1線圈收容凹部
140‧‧‧側壁部
131b‧‧‧第2線圈收容凹部
150‧‧‧傾斜壁部
131a‧‧‧固定臂
151‧‧‧上側卡止部

Claims (19)

  1. 一種複合操作型輸入裝置,操作桿可從原點位置按下移動,且可從前述原點位置朝與按下移動方向交叉之相對的兩個擺動方向擺動地保持在外殼內的複合操作型輸入裝置,其特徵為:具備有:收容在前述外殼,且依據前述操作桿的擺動角度將訊號輸出的位置檢測手段;與前述操作桿的按下移動方向側的一端面面相對配置的按下構件;以及使被按下部朝向與前述操作桿的按下移動方向及擺動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的狀態下,與前述按下構件面相對配置的按下開關,前述按下構件是形成被前述操作桿的一端面按下,而朝向前述按下開關移動,按下該按下開關的被按下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的複合操作型輸入裝置,其中,前述操作桿的前述一端面及按下構件的操作桿面相對的面之中的至少其中一面是形成因前述操作桿的按下,使前述按下構件朝向前述按下開關移動的傾斜面。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的複合操作型輸入裝置,其中, 還具備有:從兩個擺動方向側對前述操作桿抵接,將該操作桿保持在原點位置之彈性體的兩個原點恢復手段。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記載的複合操作型輸入裝置,其中,前述兩個原點恢復手段具有:被配設在前述外殼內的前述操作桿的兩個擺動方向側的兩個線圈部、和兩個分別從此線圈部延伸的臂部,前述兩個臂部是形成因應前述操作桿的擺動,分別按壓在該操作桿的兩端部,藉此前述兩個線圈部被分別壓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記載的複合操作型輸入裝置,其中,前述操作桿可朝向前述按下移動方向移動自如的被安裝著,且還具備可與前述操作桿一起擺動地保持在前述外殼內的大致圓弧狀的轉子,前述兩個臂部是構成因應前述操作桿的擺動,被前述轉子的兩端部分別按壓,藉此使前述兩個線圈部分別被壓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或第5項記載的複合操作型輸入裝置,其中,前述兩個原點恢復手段是藉由連結從兩個線圈部各自延伸的不同的臂部成為一體化。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記載的複合操作型輸入裝置,其中, 前述操作桿朝向按下移動方向移動自如地被安裝著,且還具備可與前述操作桿一起擺動地收容在前述外殼內的大致圓弧狀的轉子,前述原點恢復手段是從兩個擺動方向側抵接前述轉子的兩端部,將該轉子保持在原點位置。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的複合操作型輸入裝置,其中,還具備有使擺動操作的前述操作桿回復到原點位置之彈性體的原點恢復手段,前述操作桿設有兩個與前述原點恢復手段的長方向的兩端面的一部分抵接的第1抵接部,前述外殼設有兩個與前述原點恢復手段的長方向的兩端面的剩下的部分抵接的第2抵接部。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記載的複合操作型輸入裝置,其中,前述操作桿朝向按下移動方向移動自如地被安裝著,且還具備可與前述操作桿一起擺動地收容在前述外殼內的大致圓弧狀的轉子,前述轉子設有露出前述剩下的部分的狀態,收容前述原點恢復手段的收容凹部,此收容凹部的長尺寸的兩端面成為前述兩個第1抵接部。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的複合操作型輸入裝置,其中, 前述按下開關具有:設在前述外殼的一對固定接點部、與頂部成為前述被按下部,且周緣部為與一方的固定接點部接觸之大致圓頂狀的可動接點部,此可動接點部因前述按下構件的按下而彈性變形,使前述頂部與另一方的固定接點部接觸。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記載的複合操作型輸入裝置,其中,前述按下構件可彈性變形,經由前述操作桿的按下開放前述可動接點部時,使前述按下構件及前述可動接點部復原,將該操作桿朝向原點位置推起。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的複合操作型輸入裝置,其中,前述按下開關具有:設在前述外殼的第1、第2、第3的固定接點部;周緣部與第1固定接點部接觸之大致圓頂狀的第1可動接點部;以及被此第1可動接點部覆蓋,且周緣部與第2固定接點部接觸之大致圓頂狀的第2可動接點部,此第2可動接點部,其第2頂部成為前述被按下部,在前述按下構件,按下前述第2頂部時,前述第2可動接點部彈性變形,使前述第2頂部與前述第1可動接點部的第1頂部接觸,且形成在前述按下構件,按下前述第2頂部時,前述第1、第2的可動接點部彈性變形,使前述第1頂部與前述 第3固定接點部接觸。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記載的複合操作型輸入裝置,其中,前述按下構件可彈性變形,經由前述操作桿的按下開放前述第2可動接點部時,形成前述按下構件及前述第2可動接點部復原,將該操作桿朝向原點位置推起,經由前述操作桿的按下開放前述第1、第2可動接點部時,形成前述按下構件及前述第1、第2可動接點部復原,將該操作桿朝原點位置推起。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的複合操作型輸入裝置,其中,前述位置檢測手段具有:設於前述操作桿的導電電刷;和設於前述外殼,且前述導電電刷選擇性接觸的複數個接點部。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第7項或第9項記載的複合操作型輸入裝置,其中,前述位置檢測手段具有:設於前述轉子的導電電刷;和設於前述外殼,且前述導電電刷選擇性接觸的複數個接點部。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的複合操作型輸入裝置,其中,還具備有安裝在前述外殼,使前述操作桿所帶的靜電釋放到外部的框架地線。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記載的複合操作型輸入裝置,其中,一方的固定接點部具有:露出在前述外殼內,與可動接點部的周緣部接觸的一端部、和供外部連接用之突出在前述外殼外的另一端部,另一方的固定接點部具有:可與前述可動接點部接觸之露出在前述外殼內的一端部;和供外部連接用之突出在前述外殼外的另一端部,前述外殼的前述一方及另一方的固定接點部的另一端部所突出的部分,設有澆注焊錫用的複數個連接用凹部。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記載的複合操作型輸入裝置,其中,第1固定接點部具有:露出在前述外殼內,與第1可動接點部的周緣部接觸的一端部;和供外部連接用之突出在前述外殼外的另一端部,第2固定接點部具有:露出在前述外殼內,與第2可動接點部的周緣部接觸的一端部;和供外部連接用之突出在前述外殼外的另一端部,第3固定接點部具有:可與前述第1可動接點部接觸之露出在前述外殼內的一端部;和供外部連接用之突出在前述外殼外的另一端部,前述外殼的第1、第2及第3的固定接點部的另一端部所突出的部分,設有澆注焊錫用的複數個連接用凹部。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記載的複合操作型輸入 裝置,其中,複數個接點部具有:導電電刷可接觸之露出在前述外殼內的一端部;和供外部連接用之突出在前述外殼外的另一端部,前述外殼的複數個接點部的另一端部所突出的部分,設有澆注焊錫用的複數個連接用凹部。
TW097106840A 2007-06-11 2008-02-27 Compound operation type input device TWI4017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53873A JP4531793B2 (ja) 2007-06-11 2007-06-11 複合操作型入力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49302A TW200849302A (en) 2008-12-16
TWI401718B true TWI401718B (zh) 2013-07-11

Family

ID=397121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06840A TWI401718B (zh) 2007-06-11 2008-02-27 Compound operation type input device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994441B2 (zh)
EP (1) EP2003670B1 (zh)
JP (1) JP4531793B2 (zh)
KR (1) KR101435685B1 (zh)
CN (1) CN101325134B (zh)
CA (1) CA2629690C (zh)
TW (1) TWI40171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70932B (zh) * 2017-08-31 2019-09-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接地组件、摄像头组件及移动终端
DE102018125599A1 (de) * 2018-10-16 2020-04-16 Innogy Se Leistungsmodul einer Ladestation, Verfahren zum Bestücken eines Leistungsmoduls sowie Ladestation mit einem Leistungsmodul
JP7340490B2 (ja) * 2020-04-15 2023-09-07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着脱検出スイッチ
CN115602477B (zh) * 2022-12-14 2023-03-28 惠州市正牌科电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三挡开关及其加工工艺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49925A (ja) * 2003-11-17 2005-06-09 Alps Electric Co Ltd 多方向入力装置
TWI264026B (en) * 2004-04-23 2006-10-11 Alps Electric Co Ltd Multidirectional input device and its assembly method
TWI264747B (en) * 2005-01-20 2006-10-21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Input apparatus and key structure and elastic mechanism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41047A (en) * 1958-03-24 1960-06-14 Essex Wire Corp Electric switch
JPH07114103B2 (ja) 1989-04-14 1995-12-06 株式会社東芝 含浸型陰極構体
JPH051125U (ja) * 1991-06-21 1993-01-08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押釦スイツチ
FR2733085B1 (fr) * 1995-04-12 1997-05-30 Itt Composants Instr Commutateur electrique comportant un organe commun d'actionnement de deux contacts electriques mobiles
JP3617134B2 (ja) 1995-08-23 2005-02-0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操作型電子部品
US6229103B1 (en) * 1995-08-23 2001-05-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lectronic component with built-in push switch driven by rotary and pushing operation of an operating knob
JP3274068B2 (ja) 1996-08-01 2002-04-15 東光電気株式会社 位相判定回路
JPH10112244A (ja) * 1996-10-03 1998-04-28 Hosiden Corp 中点自動復帰式ロータリスイッチ
JP3911774B2 (ja) * 1997-07-16 2007-05-0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プッシュ機構付スライドスイッチ及びその組立て方法
JP2000331569A (ja) * 1999-05-19 2000-11-30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複合スイッチ
JP4333332B2 (ja) * 2003-11-11 2009-09-1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
JP2005243546A (ja) * 2004-02-27 2005-09-08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多段操作型スイッチ装置
JP4426884B2 (ja) * 2004-03-18 2010-03-03 北陸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プッシュオンスイッチ
JP4635774B2 (ja) * 2005-08-03 2011-02-2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複合操作型スイッチ
JP4338722B2 (ja) * 2006-08-28 2009-10-07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
JP4315983B2 (ja) * 2007-01-19 2009-08-19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複合スイッチ
JP4886816B2 (ja) * 2009-06-02 2012-02-29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複合スイッチ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49925A (ja) * 2003-11-17 2005-06-09 Alps Electric Co Ltd 多方向入力装置
TWI264026B (en) * 2004-04-23 2006-10-11 Alps Electric Co Ltd Multidirectional input device and its assembly method
TWI264747B (en) * 2005-01-20 2006-10-21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Input apparatus and key structure and elastic mechanism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49302A (en) 2008-12-16
CN101325134B (zh) 2012-09-19
JP4531793B2 (ja) 2010-08-25
JP2008305750A (ja) 2008-12-18
US20080308401A1 (en) 2008-12-18
CN101325134A (zh) 2008-12-17
EP2003670A3 (en) 2013-04-03
KR101435685B1 (ko) 2014-09-01
CA2629690C (en) 2015-12-08
US7994441B2 (en) 2011-08-09
EP2003670B1 (en) 2015-09-23
CA2629690A1 (en) 2008-12-11
KR20080108905A (ko) 2008-12-16
EP2003670A2 (en) 2008-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96266B (zh) 侧键结构及应用该侧键结构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KR100682570B1 (ko) 메모리 카드용 어댑터
JP3621860B2 (ja) ポインティング装置
JP3732380B2 (ja) ポインティング装置
JP4557043B2 (ja) 押し込み操作型電子部品
TWI401718B (zh) Compound operation type input device
EP2101341A2 (en) Compound operation input device
JP2007305384A (ja) 電子部品
US20030021284A1 (en) Coordinate input apparatus including an optical movement detection device used for optically inputting coordinates and pressed for switching a switch device
EP1895557B1 (en) Input device
JP4735452B2 (ja)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JP2007128731A (ja) スライド操作式スイッチ
JP2012142229A (ja) スイッチ装置
JP3640343B2 (ja) カードコネクタ
JPH113630A (ja)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及びその組立て方法
JP2022043622A (ja)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JP4521045B2 (ja) 電子部品
KR101452970B1 (ko) 휴대 단말기의 사이드 키 모듈
JP6128685B2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KR101149798B1 (ko) 휴대단말기용 사이드 키 모듈
KR100774924B1 (ko) 사이드 키버튼을 갖는 이동단말기
JPH084655Y2 (ja) 電子機器の釦操作部の構造
JP4311147B2 (ja) スイッチの操作機構
JP2004311122A (ja) スイッチ装置
JP2003308884A (ja) 端子及び携帯端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