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99746B - Optical pickup and optical components - Google Patents

Optical pickup and optical component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99746B
TWI399746B TW098123214A TW98123214A TWI399746B TW I399746 B TWI399746 B TW I399746B TW 098123214 A TW098123214 A TW 098123214A TW 98123214 A TW98123214 A TW 98123214A TW I399746 B TWI399746 B TW I39974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wavelength
diffraction grating
recording medium
optic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232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03646A (en
Inventor
Minoru Ohyama
Takahiro Kaneko
Original Assignee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filed Critical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Publication of TW2010036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036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997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9974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Optical detectors therefor
    • G11B7/131Arrangement of detectors in a multiple array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53Diffractive elements, e.g. holograms or grating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56Double or multiple prisms, i.e. having two or more prisms in coopera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6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adapted for scanning different types of carrier, e.g. CD & DV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 Diffracting Gratings Or Hologram Optical Elements (AREA)

Description

光拾取器及光元件
本發明係有關於,對光碟等資訊記錄媒體進行資訊訊號的記錄及/或再生的光拾取器,及該光拾取器之構成中所採用的光元件。
先前,光碟係被使用來作為民生用的資訊記錄媒體,而作為該光碟則有所謂的「CD」(Compact Disc)、「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等已經普及。又,近年來,不僅是再生專用之規格,可記錄型規格的「CD-R」、「CD-RW」、「DVD-RAM」、「DVD-R」、「DVD-RW」、「+R」、「+RW」等也正急速普及中。甚至,作為支援高精細映像訊號的光碟,「BD」(Blu-ray Disc)或「HD-DVD」也已被提出。
對這些光碟進行資訊訊號之再生及/或記錄的記錄再生装置(光碟系統)的關鍵零件亦即光拾取器中,受發光機能是最基本的,但為了記錄再生裝置的物理性基本動作亦即聚焦伺服(對焦調整)及循軌伺服(軌跡追蹤調整)之動作所需,用來偵測這些伺服動作時所用之聚焦錯誤訊號及循軌錯誤訊號的光學性及電性機能,是必需的。
於此種光拾取器中,在支援如前述之複數規格光碟的情況下,必須要兼備對於各規格光碟為最佳的複數種錯誤訊號偵測機能。然後,要能具備這些複數機能,同時構成簡潔、且可高精度化的具有如此合理化之光學系的光拾取器是被市場所需求,此種光拾取器的開發正如火如荼地競爭中。
雷射光源、受光元件、及往返光路之分歧機能與錯誤生成之透鏡機能都兼備的全像元件,所一體集成化的光元件,係對光拾取器的構成簡潔化有莫大貢獻,並時常有新技術被提出。又,謀求「CD」及「DVD」2種系統之相容性的2波長拾取器或2波長積體元件也已被提出。本案申請人,係於專利文獻1中,提出了將2波長受發光機能予以積體化的光拾取器。
另一方面,在支援可記錄規格之光拾取器中,放熱上較為有利的Can雷射或偏光分束器之組合所成的光學系,係為主流。本案申請人,支援可記錄規格之光拾取器中,作為同時解決相反要求之技術,係於專利文獻2中提出了,將「CD」及「DVD」之2波長偵測機能,和「CD」的發光機能,積體化成一體的光元件,並僅將「DVD」用的Can雷射予以獨立開來的構成。
再者,本案申請人係於專利文獻3中,提出了著眼於將受光元件(PDIC)簡單化的積體元件之構造,除了可使電路規模簡單化及製造成本低廉化,同時還使一面具有2波長偵測機能一面能使受光元件及電路簡單化的積體元件之構成,成為可能。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0-123376號公報
[專利文獻2]WO2004/003901A1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7-200471號公報
可是,前述的先前之光拾取器,係想定為先前的「CD」及「DVD」等之規格,是謀求具有2波長偵測機能之光拾取器的構成簡單化。另一方面,若考慮對「BD」規格的支援,則支援405nm帶波長的雷射、受光元件及其他光學零件係為必須,由於與先前系統向下相容之必要性,支援2至3波長之光學系是被要求一體化,且較先前更為複雜且零件數更多的光學系係為必須。
又,如前述,對於光學系之積體化是有用的全像元件或繞射元件,係具有敏感的波長依存性,因此即使「CD」及「DVD」的共用化係為可能,與「BD」的共用化仍有困難。亦即,此種波長依存性係表現成繞射角的大幅相異,因此即使想定了將光軸之一部分予以共用化的光學系,例如適用於返路時,會因波長而導致分歧角產生差異,受光元件的共用化係為困難。
又,「BD」用的405nm帶的藍色雷射,係為GaN系結晶而在暴露大氣環境下難以確保信賴性,因此可確實嚴密密封的Can雷射之形態,係為必須。因此,將雷射內建於晶片內的積體元件化,係為困難。因此,即使於再生專用的光拾取器中,光學系的構成仍會產生限制。
於是,本發明係有鑑於前述實情而提出,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光拾取器及光元件,其係在包含「BD」規格的支援2至3波長之光拾取器中,將「BD」用的Can雷射除外的其他受發光機能予以積體化,又,藉由採用全像元件以防止增加零件數,除了謀求構成的簡單化及小型化、製造成本低廉化,同時還減輕繞射元件特有之波長變動依存性而確保了高信賴性。
為了解決前述課題、達成前記目的,本發明所述之光拾取器,係具有以下任一構成。
[構成1]
一種光拾取器,係屬於對沿著記錄軌而記錄下資訊訊號的資訊記錄媒體照射收束光,並偵測該收束光的來自資訊記錄媒體之反射光,以讀取資訊訊號,或者對資訊記錄媒體寫入資訊訊號者,其特徵為,具備:第1雷射光源,係發出要照射至資訊記錄媒體的第1波長之光束;和繞射光柵,係存在於被資訊記錄媒體所反射之返路光的光路中;和光元件,係由:發出透過繞射光柵而照射至資訊記錄媒體的第2波長之光束用的第2雷射光源、存在於被資訊記錄媒體所反射之第1及第2波長之返路光經過繞射光柵後之光路中的全像元件及偵測已經過該全像元件之返路光用的受光元件,所一體固定而構成;繞射光柵,係被設置在從第2雷射光源往資訊記錄媒體的第2波長之往路光之光路中且為從第1雷射光源往資訊記錄媒體的第1波長之往路光之光路外,使第1波長之返路光作所定角度繞射,並且使第2波長之往路光及返路光不被繞射而穿透;全像元件,係被設置在第2波長之往路光之光路中且為第1波長之往路光之光路外,且具有:第1領域,係屬於將第2波長之返路光之光束徑予以包含的領域且使該返路光繞射而將±1次繞射光當中之一者收束於受光元件之受光領域而進行照射、和第2領域,係屬於將已被繞射光柵繞射所定角度過的第1波長之返路光之光束徑加以包含的領域且使該返路光繞射成與第1領域互逆極性之角度而使±1次繞射光當中之一者收束於受光元件之受光領域而進行照射;受光元件,係將第1波長之返路光及第2波長之返路光,皆於同一平面上之受光領域中加以受光,藉由光電轉換而將測出訊號予以輸出。
[構成2]
於具有構成1之光拾取器中,其特徵為,在資訊記錄媒體與繞射光柵之間,具備光路合成稜鏡;光路合成稜鏡,係被第1波長之往路光所入射,將該第1波長之往路光導引至資訊記錄媒體,被第2波長之往路光從異於第1波長之往路光的方向所入射,將該第2波長之往路光導引至資訊記錄媒體,並且,將被資訊記錄媒體所反射之第1及第2波長之返路光,透過繞射光柵及全像元件而導引至受光元件。
[構成3]
於具有構成1、或構成2之光拾取器中,其特徵為,繞射光柵係為波長選擇型繞射光柵,因光柵凹凸而產生之光程差係為第2波長的略整數倍,對第2波長光的繞射效率係約為0。
[構成4]
於具有構成1、或構成2之光拾取器中,其特徵為,繞射光柵係為偏光選擇型繞射光柵,因光柵凹凸而產生之光程差,係對於第2波長之往路光及返路光之至少一方之偏光方向是約為0、或是第2波長之略整數倍;對於第2波長之所定偏光方向的光的繞射效率是約為0。
[構成5]
於具有構成1、或構成2之光拾取器中,其特徵為,繞射光柵,係為波長選擇型繞射光柵、偏光選擇型繞射光柵、或是鋸齒型繞射光柵之任一者。
[構成6]
於具有構成1至構成5之任一光拾取器中,其特徵為,第1波長係為405nm帶,第2波長係為650nm帶。
[構成7]
於具有構成1至構成5之任一光拾取器中,其特徵為,具備:第3雷射光源,係發出要照射至資訊記錄媒體的第3波長之光束;第3雷射光源,係與第2雷射光源一體或相鄰設置,且與受光元件及全像元件一體固定而構成了光元件;第3波長之光束,係於前往資訊記錄媒體之往路中,與第2波長之往路光,共用大略同一之光路,於已被資訊記錄媒體所反射之返路中,則是被全像元件之第1領域所繞射,而被導引至受光元件。
[構成8]
於具有構成7之光拾取器中,其特徵為,第1波長係為405nm帶,第2波長係為650nm帶,第3波長係為780nm帶。
[構成9]
於具有構成1至構成8之任一光拾取器中,其特徵為,繞射光柵,係相對於第2雷射光源、全像元件及受光元件具有相互之位置關係而被固定;這些繞射光柵、第2雷射光源、全像元件及受光元件是被一體配置,而構成了光元件。
[構成10]
於具有構成9之光拾取器中,其特徵為,繞射光柵,係被形成在透明之平行平板狀構件的其中一面;全像元件,係被形成在平行平板狀構件的其中另一面。
又,本發明所述之光元件,係具有以下之構成。
[構成11]
一種光元件,係屬於對沿著記錄軌而記錄下資訊訊號的資訊記錄媒體照射第1波長或第2波長之光束的收束光,並偵測這些收束光的來自資訊記錄媒體之反射光,以讀取資訊訊號,或者對資訊記錄媒體寫入資訊訊號的光拾取器中所使用的具備有受發光機能者,其特徵為,具備:第2雷射光源,係與發出第1波長光束之第1雷射光源獨立配置,用以發出第2波長之光束;和繞射光柵,係存在於已被資訊記錄媒體所反射之第1波長之光束、或第2波長之光束的返路光之光路中;和全像元件,係存在於被資訊記錄媒體所反射之第1及第2波長之返路光經過繞射光柵後之光路中;和受光元件,係將已經過全像元件之第1及第2波長之返路光予以測出;繞射光柵,係被設置在從第2雷射光源往資訊記錄媒體的第2波長之往路光之光路中且為從第1雷射光源往資訊記錄媒體的第1波長之往路光之光路外,使第1波長之返路光作所定角度繞射,並且使第2波長之往路光及返路光不被繞射而穿透;全像元件,係被設置在第2波長之往路光之光路中且為第1波長之往路光之光路外,且具有:第1領域,係屬於將第2波長之返路光之光束徑予以包含的領域且使該返路光繞射而將±1次繞射光當中之一者收束於受光元件之受光領域而進行照射、和第2領域,係屬於將已被繞射光柵繞射所定角度過的第1波長之返路光之光束徑加以包含的領域且使該返路光繞射成與第1領域互逆極性之角度而使±1次繞射光當中之一者收束於受光元件之受光領域而進行照射;受光元件,係將第1波長之返路光及第2波長之返路光,皆於同一平面上之受光領域中加以受光,藉由光電轉換而將測出訊號予以輸出;第2雷射光源、繞射光柵、全像元件、受光元件,係具有相互之位置關係,而被一體固定配置。
[構成12]
於具有構成11之光元件中,其特徵為,繞射光柵,係被形成在透明之平行平板狀構件的其中一面;全像元件,係被形成在平行平板狀構件的其中另一面。
本發明所述之光拾取器,係因為具有構成1,故被設置在從第2雷射光源往資訊記錄媒體的第2波長之往路光之光路中且為從第1雷射光源往資訊記錄媒體的第1波長之往路光之光路外的繞射光柵,係使第1波長之返路光繞射所定角度並且使第2波長之往路光及返路光不被繞射而穿透,被設置在第2波長之往路光之光路中且為第1波長之往路光之光路外的全像元件,係具有:第1領域,係屬於將第2波長之返路光之光束徑予以包含的領域且使該返路光繞射而將±1次繞射光當中之一者收束於受光元件之受光領域而進行照射、和第2領域,係屬於將已被繞射光柵繞射所定角度過的第1波長之返路光之光束徑加以包含的領域且使該返路光繞射成與第1領域互逆極性之角度而使±1次繞射光當中之一者收束於受光元件之受光領域而進行照射;因此,可為支援2波長以上的光拾取器,且將第1雷射光源除外的其他受發光機能予以積體化,又,藉由採用全像元件以防止增加零件數,除了可謀求構成的簡單化及小型化、製造成本低廉化,同時還可減輕繞射元件特有之波長變動依存性而確保了高信賴性。
本發明所述之光拾取器,係因為具有構成2,故第1波長之往路光會入射而將該第1波長之往路光導引至資訊記錄媒體,第2波長之往路光是從異於第1波長之往路光的方向入射而將該第2波長之往路光導引至資訊記錄媒體,並且將被資訊記錄媒體所反射之第1及第2波長之返路光,透過繞射光柵及全像元件而導引至受光元件用的光路合成稜鏡,是在資訊記錄媒體與繞射光柵之間被具有,因此可將繞射光柵及全像元件,設置在從第2雷射光源往資訊記錄媒體的第2波長之往路光之光路中且為從第1雷射光源往資訊記錄媒體的第1波長之往路光之光路外。
本發明所述之光拾取器,係因為具有構成3,故繞射光柵係為波長選擇型繞射光柵,因光柵凹凸而產生之光程差係為第2波長的略整數倍,對第2波長的繞射效率係約為0,因此可使第1波長之返路光作所定角度繞射,並且可使第2波長之往路光及返路光不被繞射而穿透。
本發明所述之光拾取器,係因為具有構成4,故繞射光柵係為偏光選擇型繞射光柵,因光柵凹凸而產生之光程差,係對於第2波長之往路光及返路光之至少一方之偏光方向是約為0、或是第2波長之略整數倍,對於第2波長之所定偏光方向的光的繞射效率係約為0,因此可使第1波長之返路光繞射所定角度,並且使第2波長之往路光及返路光不被繞射而穿透。
本發明所述之光拾取器,係因為具有構成5,故繞射光柵,係為波長選擇型繞射光柵、偏光選擇型繞射光柵、或是鋸齒型繞射光柵之任一者,因此可使第1波長之返路光繞射所定角度,並且使第2波長之往路光及返路光不被繞射而穿透。
本發明所述之光拾取器,係因為具有構成6,故第1波長係為405nm帶,第2波長係為650nm帶,因此可支援「BD」規格,而且還能支援「DVD」規格及「CD」規格。
本發明所述之光拾取器,係因為具有構成7,故具備:第3雷射光源,係發出要照射至資訊記錄媒體的第3波長之光束;第3雷射光源,係與第2雷射光源一體或相鄰設置,且與受光元件及全像元件一體固定而構成了光元件;第3波長之光束,係於前往資訊記錄媒體之往路中,與第2波長之往路光,共用大略同一之光路,於已被資訊記錄媒體所反射之返路中,則是被全像元件之第1領域所繞射,而被導引至受光元件,因此,可為支援3波長的光拾取器,且將包含第2及第3雷射光源的受發光機能予以積體化,又,藉由採用全像元件以防止增加零件數,除了謀求構成的簡單化及小型化、製造成本低廉化,同時還可減輕繞射元件特有之波長變動依存性而確保了高信賴性。
本發明所述之光拾取器,係因為具有構成8,故第1波長係為405nm帶,第2波長係為650nm帶,第3波長係為780nm帶,因此可支援「BD」規格,而且還能支援「DVD」規格及「CD」規格。
此外,於具有構成1至構成8之任一光拾取器中,作為循軌錯誤訊號之偵測方式是採用所謂的3光束方式,將往路光用的光柵與前記繞射光柵一體化設置的情況下,係可使3光束方式用的光柵之旋轉調整和前記繞射光柵的光軸調整同時進行。
本發明所述之光拾取器,係因為具有構成9,故繞射光柵,係相對於第2雷射光源、全像元件及受光元件具有相互之位置關係而被固定;這些繞射光柵、第2雷射光源、全像元件及受光元件是被一體配置,而構成了光元件,因此可不進行繞射光柵、全像元件及受光元件的旋轉調整,就可構成光拾取器。
本發明所述之光拾取器,係因為具有構成10,故繞射光柵,係被形成在透明之平行平板狀構件的其中一面;全像元件,係被形成在平行平板狀構件的其中另一面;因此可不進行繞射光柵、全像元件及受光元件的旋轉調整,就可構成光拾取器。
本發明所述之光元件,係因為具有構成11,故與發出第1波長光束之第1雷射光源獨立配置,用以發出第2波長之光束的第2雷射光源;和存在於已被資訊記錄媒體所反射之第1波長之光束、或第2波長之光束的返路光之光路中的繞射光柵;和存在於被資訊記錄媒體所反射之第1及第2波長之返路光經過繞射光柵後之光路中的全像元件;和用來將已經過全像元件之第1及第2波長之返路光予以測出的受光元件;係具有彼此固定的位置關係而被一體配置,因此在構成支援2波長以上的光拾取器時,可將第1雷射光源除外的其他受發光機能予以積體化,又,藉由採用全像元件以防止增加零件數,除了謀求構成的簡單化及小型化、製造成本低廉化,同時還可減輕繞射元件特有之波長變動依存性而確保了高信賴性。
本發明所述之光元件,係因為具有構成12,故繞射光柵,係被形成在透明之平行平板狀構件的其中一面;全像元件,係被形成在平行平板狀構件的其中另一面;因此在構成拾取器時,可不進行繞射光柵、全像元件及受光元件的旋轉調整,就可構成光拾取器。
亦即,本發明係提供了一種光拾取器及光元件,其係在包含「BD」規格的支援2至3波長之光拾取器中,將「BD」用的Can雷射除外的其他受發光機能予以積體化,又,藉由採用全像元件以防止增加零件數,除了謀求構成的簡單化及小型化、製造成本低廉化,同時還減輕繞射元件特有之波長變動依存性而確保了高信賴性。
以下,針對用以實施本發明的形態,參照圖面而加以說明。
[光拾取器之構成(1)]
圖1係本發明所述之光拾取器之構成的斜視圖。
本發明所述之光拾取器,係如圖1所示,是對沿著記錄軌102記錄資訊訊號之例如光碟的資訊記錄媒體101,照射收束光103,偵測該收束光103的來自資訊記錄媒體101之反射光以讀取資訊訊號,或對資訊記錄媒體101寫入資訊訊號的光拾取器。
該光拾取器,係具有發出要照射至資訊記錄媒體101的第1波長之光束用的第1雷射光源1。該從第1雷射光源1所發出的第1波長之往路光,係經由光路合成稜鏡2及準直透鏡3,然後入射至接物透鏡104。接物透鏡104,係將所被入射之第1波長之往路光,在資訊記錄媒體101上成為收束光103而進行照射。
於該光拾取器中,被照射至資訊記錄媒體101的第1波長之往路光,係被資訊記錄媒體101所反射,成為第1波長之返路光,經由接物透鏡104及準直透鏡3而返回至光路合成稜鏡2。該光路合成稜鏡2中,第1波長之返路光,係從返回至第1雷射光源1的光路中分歧出來。經過光路合成稜鏡2的第1波長之返路光,係透過繞射光柵5。
然後,該光拾取器,係具備已有受發光元件所積體化而成的光元件6。此外,所謂光元件,係指包含發光元件及受光元件的複數光學元件,是彼此位置關係固定配置而被一體構成者。
該光元件6,係具有由金屬基板所成之平面狀的引線框11,在該引線框11上,被一體固定有:發出第2波長之光束的第2雷射光源7、全像元件8、受光元件9而構成。第2雷射光源7,係以第2波長(例如650nm帶)為振盪波長,是被載晶在由Si等半導體基板所成之副載晶座12上。該副載晶座12,係連同反射稜鏡10及受光元件9,一起被接著固定在引線框11。引線框11係設置有,對第2雷射光源7供給電源及從受光元件9輸出訊號用的複數個引線端子14。從第2雷射光源7所發出的第2波長之往路光,係被設置在引線框11的反射稜鏡10的斜面所反射,然後朝光元件6的外面出射。
然後,引線框11係被固定設置在樹脂製封裝13內。該樹脂製封裝13中,全像元件8係被定位固定。這些第2雷射光源7、反射稜鏡10、全像元件8及受光元件9,係一體地將受發光位置關係予以穩定地固定之狀態,構成了積體元件。
第2波長之往路光,係透過全像元件8及繞射光柵5,然後,經由光路合成稜鏡2、準直透鏡3及接物透鏡104,而被照射至資訊記錄媒體101。全像元件8,係讓第2波長之往路光穿透,同時,已被資訊記錄媒體101所反射的第1及第2波長之返路光,在穿透繞射光柵5後讓其透過。然後,受光元件9係將已經由全像元件8的第1及第2波長之返路光,予以測出。
於此光拾取器中,第1波長係為405nm帶係可設為支援「BD」規格及「HD-DVD」規格的405nm帶,第2波長係可設為支援「DVD」規格的650nm帶。
此處,所謂405nm帶,一般係指400~410nm之波長範圍,所謂650nm帶,一般係指650~670nm之波長範圍,在各種碟片規格中的評價用拾取器所制定的波長範圍係並不一定一致,只要考慮市場上一般存在的記錄‧再生機器所能獲得之波長範圍即可。
於此光拾取器中,光路合成稜鏡2,係被第1波長之往路光所入射,將該第1波長之往路光導引至資訊記錄媒體101,第2波長之往路光是從異於第1波長之往路光的方向入射,將該第2波長之往路光導引至資訊記錄媒體101,同時,將已被資訊記錄媒體101所反射之第1及第2波長之返路光,透過繞射光柵5及全像元件8而導引至受光元件9。
藉由使用該光路合成稜鏡2,繞射光柵5,係被設置在從第2雷射光源7往資訊記錄媒體101的第2波長之往路光之光路中且為從第1雷射光源1往資訊記錄媒體101的第1波長之往路光之光路外,又,全像元件8也是被設置在第2波長之往路光之光路中且為第1波長之往路光之光路外。
作為光路合成稜鏡2係可採用如圖1所示,將第1波長之往路光予以反射而導引至資訊記錄媒體101,讓第2波長之往路光穿透而導引至資訊記錄媒體101,同時,讓已被資訊記錄媒體101所反射之第1及第2波長之返路光穿透,然後透過繞射光柵5及全像元件8而導引至受光元件9者。
此情況下,作為光路合成稜鏡2係可使用,針對第1波長是成為讓P偏光穿透而反射S偏光的偏光分束器之發揮機能,針對第2波長是成為讓P偏光及S偏光均穿透的透明構件而發揮機能的具有如此分光穿透率特性的稜鏡。
又,作為光路合成稜鏡2係亦可使用,讓第1波長之往路光穿透而導引至資訊記錄媒體101,將第2波長之往路光予以反射而導引至資訊記錄媒體101,同時,將已被資訊記錄媒體101所反射之第1及第2波長之返路光予以反射,然後透過繞射光柵5及全像元件8而導引至受光元件9者。
此情況下,作為光路合成稜鏡2係可使用,針對第1波長是成為讓P偏光穿透而反射S偏光的偏光分束器之發揮機能,針對第2波長是成為讓P偏光及S偏光均穿透的反射或全反射稜鏡而發揮機能的具有如此分光穿透率特性的稜鏡。
再者,作為光路合成稜鏡2係亦可採用,屬於雙色稜鏡,且針對第1波長的穿透率及反射率分別約為30%至70%之範圍,針對第2波長的穿透率係約80%以上而成為透明構件而發揮機能的具有如此分光穿透率特性者。
繞射光柵5,係使第1波長之返路光繞射所定角度,並且使第2波長之往路光及返路光不被繞射而穿透。該繞射光柵5,其對光元件6之相互位置關係是可調整者,較為理想。
作為此種繞射光柵5,係可使用波長選擇型繞射光柵、偏光選擇型繞射光柵、或是鋸齒型繞射光柵之任一者。
作為波長選擇型光柵的繞射光柵5,係可使用光柵凹凸的光程差為第2波長之略整數倍,針對第2波長之繞射效率係約為0者。
作為偏光選擇型光柵的繞射光柵5係可使用,對於往路光及返路光之至少一方通過之際的偏光方向,光柵凹凸部的實質光程差為0,或者為第2波長之略整數倍,對第2波長之繞射效率係被設成約為0者。
作為鋸齒型光柵的繞射光柵5係可使用,至少第2波長之返路光的±1次繞射光當中,朝向全像元件8之第2領域8b之光束加以生成用的繞射效率,是相對於生成另一光束用的繞射效率,為較大者。
全像元件8,係具有第1領域8a和第2領域8b,是以一體的透明構件所構成。
全像元件8的第1領域8a,係屬於將第2波長之返路光之光束徑加以包含的領域,且使該第2波長之返路光被繞射,使±1次繞射光當中之一者收束於受光元件9之受光領域而照射之。
全像元件8的第2領域8b,係屬於將已被繞射光柵5繞射所定角度之第1波長之返路光之光束徑加以包含的領域,且使該第1波長之返路光被繞射成與第1領域8a互逆極性之角度,使±1次繞射光當中之一者收束於受光元件9之受光領域而照射之。
然後,受光元件9,係將第1波長之返路光及第2波長之返路光,皆於同一平面上之受光領域9a中加以受光,藉由光電轉換而將測出訊號予以輸出。
此外,於此光拾取器中,當將繞射光柵5設計成波長選擇型的繞射光柵時,則繞射光柵5的效率係具有波長依存性,且隨著光柵深度而在凹凸部的光程差係為一波長、或波長之整數倍時,則繞射效率就會為0。若利用此性質,則可使其對第2波長之光束不會產生繞射,另一方面,可使與其非整數倍關係的其他波長、亦即僅第1波長之光束,產生繞射,可將第1波長之往路光,導引至全像元件8的第2領域8b。
藉此,就可使不同波長的2道往路光,經由全像元件8的不同領域8a、8b,而導引至受光元件9。
此處,第1波長之返路光,係於繞射光柵5中產生0次穿透光。可是,該0次穿透光,會穿透過全像元件8之第1領域8a而前往第2雷射光源7,或即使在第1領域8a中被繞射也不會前往受光元件9,因此可良好避免光學性串音。
當將繞射光柵5設計成偏光選擇型光柵時,則只要設定成第1波長之返路光與第2波長之返路光的偏光方向是正交,則就可容易構成僅對第1波長之返路光產生繞射。該偏光方向,係可任意設定,藉由插入1/2波長板等,就可使其對於雷射光源之初期偏光狀態容易進行旋轉。
當將繞射光柵5設計成鋸齒型繞射光柵時,則可針對第1波長之往路光,主要產生往徑向+方向之繞射光,就可改善往路光的受光效率。
圖3係光路合成稜鏡之光學特性的圖形。
於該光拾取器中,將光路合成稜鏡2設計成對第1波長成為偏光分束器而發揮機能之稜鏡時的光學特性,係例如圖3所示,藉由將反射膜的膜厚設計作適宜變化,就可任意變更橫軸之波長。當將圖3中的第1波長λ1及第2波長λ2,例如,分別設定成405nm及650nm時,則作為「BD」規格及「DVD」規格共用的光拾取器之光路合成稜鏡2,可獲得理想特性。
圖4係光路合成稜鏡之光學特性其他例的圖形。
又,於該光拾取器中,當將光路合成稜鏡2設計成非偏光型的雙色稜鏡時的光學特性,係如圖4所示,對於第1波長λ1之光束係成為半反射鏡而發揮作用,對於第2波長λ2之光束則具有大略讓全光量反射的波長選擇性。
[光拾取器之構成(2)]
本發明所述之光拾取器,係亦可除了第1及第2雷射光源1、7外,還設有用來發出要照射至資訊記錄媒體101的第3波長之光束用的第3雷射光源而構成。該第3波長係可設為支援「CD」規格的780nm帶。
此處,所謂780nm帶,一般係指780~800nm之波長範圍,和前述的405nm帶、650nm帶同樣地,在碟片規格中的評價用拾取器所制定的波長範圍係並不一定一致,只要考慮市場上一般存在的記錄‧再生機器所能獲得之波長範圍即可。
在設有第3雷射光源的情況下,係與第2雷射光源7一體、或相鄰設置,且與受光元件9及全像元件8一體固定而構成了光元件6(2波長元件)。
從第3雷射光源所發出的第3波長之光束,係於前往資訊記錄媒體101之往路中,與第2波長之往路光共用大略同一之光路。然後,被資訊記錄媒體101所反射之第3波長之返路光,係被全像元件8的第1領域8a所繞射,導引至受光元件9。
[光拾取器之構成(3)]
圖5係使用本發明所述之光元件所構成之本發明所述之光拾取器之構成的其他例的斜視圖。
圖7係使用本發明所述之光元件所構成之本發明所述之光拾取器之構成的其他例的縱剖面圖。
本發明所述之光拾取器,係亦可如圖5所示,將繞射光柵5形成在透明之平行平板狀構件15的其中一面,將全像元件8形成在平行平板狀構件15的其中另一面而構成。平行平板狀構件15,係如圖7所示,係被固定設置在光元件6的樹脂製封裝13內。此情況下,第2雷射光源7、繞射光柵5、全像元件8及受光元件9,係彼此位置關係固定而被一體配置,而構成了本發明所述之光元件6。
於此光拾取器中,由於受發光光學系是被高精度地一體化,因此組裝後的調整,基本上是不需要的。又,與另行配置的第1雷射光源的位置定位,係和通常的量產拾取器光學系同樣地,只要將光元件6、或第1雷射光源1之任一者,以2軸至3軸進行調整後,予以固定即可。
如此,該光拾取器中,在返路的光路當中,對波長敏感的全像元件8是依照各波長用而專門設計,且將受光元件9予以共通使用,藉此就可良好地構成2波長、或3波長的光學系。
又,該光拾取器中,各雷射光源1、7的發光波長會因製造上的誤差或溫度而產生變化,例如,若往長波長側偏移時,則週期構造的繞射光柵5上的繞射角會變大。此作用係於使用第1波長時,在繞射光柵5中會是往徑向+側的角度偏移,相對於此,在全像元件8中則是往徑向-側偏移,因此波長變動就可互相抵消。亦即,該光元件,例如,亦可適用於將返路光光點作二軸分割的非點像差法,因而可以採用在使用繞射光柵之先前光元件上較為困難的非點像差法。
於此光拾取器中,也是和前述實施形態的光拾取器同樣地,作為繞射光柵5,係可使用波長選擇型繞射光柵、偏光選擇型光柵及鋸齒型繞射光柵之任一者。又,將繞射光柵5設計成這些各種繞射光柵時的效果,也和前述實施形態相同。
[光拾取器之動作(1)]
首先,於此光拾取器中,作為支援第2波長的資訊記錄媒體,係以「DVD」碟片為例說明其再生動作。
從第2雷射光源7所發出的第2波長之往路光,係如圖1、圖5及圖7所示,成為發散光而一面緩緩擴散,一面穿透過全像元件8。於該全像元件8中,第2波長之往路光,係伴隨若干繞射損失也可,大部分未受繞射影響而以0次穿透光的方式穿透。
第2波長之往路光,會再穿透過繞射光柵5及光路合成稜鏡2。此處也是,第2波長之往路光,係除了光強度上的穿透損失以外,不會受到繞射及反射等之影響,只會從繞射光柵5及光路合成稜鏡2受到穿透型平板之作用而穿透。然後,藉由準直透鏡3,被轉換成略平行光而穿透,入射至接物透鏡104。
接物透鏡104,係為「DVD/BD」或「CD/DVD/BD」的相容接物透鏡。接物透鏡104,係在再生「DVD」碟片之狀態下,在NA(開口數)0.6之領域中,經過「DVD」碟片的透明基板(厚度0.6mm),在訊號記錄面上結成繞射極限的聚光光點103。
對於因資訊記錄媒體101之旋轉所導致的面振及偏心所導致的軌跡偏位,係藉由使用未圖示之二軸致動器的聚焦伺服動作及循軌伺服動作,以使聚光光點103總是被對焦在記錄軌。
然後,於該記錄軌上,往路光會被反射,返路光(反射光)會前往接物透鏡104。該返路光中,記錄軌中所被記錄之訊號會反映在反射光強度上,以與往路光相反的光路,再度逐一入射至光拾取器的光學系。
第2波長之返路光,會穿透過準直透鏡3及光路合成稜鏡2,然後也穿透過繞射光柵5。穿透過繞射光柵5的第2波長之返路光,係繞射至全像元件8的第1領域8a。第2波長之返路光,係於全像元件8的第1領域8a中被繞射,+1次繞射光,會較返回第2雷射光源7之光路(0次光),更靠往資訊記錄媒體101的外周方向(徑向+方向)。
此處,所謂徑向+方向,係指以聚光光點103為原點,而為資訊記錄媒體101的外周方向;所謂徑向-方向,係指以聚光光點103為原點,而為資訊記錄媒體101的內周方向。
此外,全像元件8,雖然具有如此之返路光分歧機能,但為了生成各伺服動作所必須之聚焦錯誤訊號及循軌錯誤訊號,亦可再分割成副領域,並對每一副領域賦予不同之透鏡作用。
於第1領域8a中被繞射的第2波長之返路光,係入射至光元件6,被受光元件9的同一平面上之受光領域9a加以受光。受光元件9的受光領域9a,係被調整成,例如,第2雷射光源7的發光點的共軛點附近之所定位置。受光元件9的受光領域9a,係被形成在受光元件基板上,被受光領域分割線,分割成複數個副領域。
受光元件9,係於受光領域9a中,將第2波長之返路光予以受光,進行光電轉換,每一副領域分別輸出測出訊號。這些測出訊號,係藉由被集縮形成在受光元件基板上的電路,進行演算、增幅。藉由演算每一副領域的測出訊號,就會生成資訊記錄媒體101之記錄內容的再生訊號及各錯誤訊號。於該光拾取器中,作為錯誤訊號之生成方法,係可使用既知的一般方法。這些訊號,係被輸出至外部,於碟片播放機或碟片錄影機等光碟裝置中,供作再生動作及伺服動作使用,以進行穩定的訊號再生動作。
又,於該光拾取器中,亦可以前述的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7-200471公報)所記載之方式,來生成錯誤訊號。亦即,將全像元件8的第1領域8a,藉由在通過返路光之光軸並平行於記錄軌之正切軸上光學成像性一致的第1分割線、和在通過返路光軸並正交於記錄軌之徑向軸上光學成像性一致的第2分割線、和平行於第2分割線且對該第2分割線呈對稱位置的第3及第4分割線,而分割成8領域。
這些第1領域8a中的8領域,係於第2分割線之一側中,於第1分割線與第3或第4分割線之焦點上,對向於對角方向的各個2領域係構成了第1領域群及第2領域群;於第2分割線之另一側中,於第1分割線與第4或第3分割線之焦點上,對向於對角方向的各個2領域係構成了第3領域群及第2領域群。
於同一領域群中,全像圖係將同一連續波面之繞射光予以生成的同一曲線群的一部分。第1領域群至第4領域群,係使各領域群中的0次及±1次的繞射光產生分歧之方向,皆略一致於徑向軸相當方向,並且由第1領域群至第4領域群,生成對返路光軸之繞射角互異的2組繞射光群;至於對返路光軸之繞射角互為相等的同一組繞射光群的各繞射光,則針對正切軸相當方向附加彼此互異的透鏡折射力,使其分別成為收束角度不同的收束光。
受光元件9,係從全像元件8往光軸方向遠離一距離,該距離係當往資訊記錄媒體101照射之收束光是對資訊記錄媒體101呈對焦狀態時,通過了全像元件8的繞射光當中,至少於第1至第4領域群中,包含對返路光軸往同一方向繞射的2組繞射光群的通過領域,且這2組繞射光群是呈空間性分離為止的距離。又,受光元件9,係位於這2組繞射光群中的一方之繞射光的正切方向之焦線與另一方繞射光之正切方向之焦線之間所位處的平面上,並且藉由平行於正切軸相當方向且位於2組繞射光群之略中間位置的第1分割線、和通過返路光軸而平行於徑向軸相當方向的平行之第2分割線,而被分割成會輸出正比於繞射光之任一照射強度的4系統之光電轉換輸出的4個受光領域。
受光元件9的4個受光領域,係當往資訊記錄媒體101照射之收束光是對該資訊記錄媒體101呈對焦狀態時,繞射光群中的全像元件8之第1領域8a之第3及第4分割線所相當之輪廓線,是一致於受光元件9的第2分割線,藉此以將來自資訊記錄媒體101的返路光輸出成為,於正切軸及徑向軸上分割成4象限之成分所對應的光電轉換輸出。
於此光拾取器中,係由於受光元件9中位於受光光點內的第2分割線是光學成像性地平行於徑向軸,因此在光學上係具備「SSD法」之特徵,且來自資訊記錄媒體101的返路光強度,藉由徑向軸及正切軸而分割成4象限之成分是可毫無闕漏地獨立偵測,藉此,作為演算邏輯係可進行一種被視為「非點像差法」的聚焦錯誤訊號之偵測。
[光拾取器之動作(2)]
接著,於此光拾取器中,作為支援第1波長的資訊記錄媒體,係以「BD」碟片、或「HD-DVD」碟片為例說明其再生動作。
圖2係本發明所述之光拾取器中,支援第1波長之資訊記錄媒體進行再生之動作的說明用斜視圖。
圖6係使用本發明所述之光元件所構成之本發明所述之光拾取器之構成的其他例中,支援第1波長之資訊記錄媒體進行再生之動作的說明用斜視圖。
圖8係使用本發明所述之光元件所構成之本發明所述之光拾取器之構成的其他例中,支援第1波長之資訊記錄媒體進行再生之動作的說明用縱剖面圖。
如圖2、圖6及圖8所示,第1雷射光源1,係具有第1波長(例如405nm帶)的振盪波長,為了避免大氣暴露所導致之劣化,而被氣密密封於金屬製Can封裝中。從第1雷射光源1所發出的第1波長之往路光,係入射至光路合成稜鏡2。
第1波長之往路光,係對於光路合成稜鏡2之反射面而呈S偏光,於反射面上會被大略全反射。在光路合成稜鏡2的出射面(準直透鏡3側),係設有1/4波長板(未圖示),藉由該1/4波長板的圓偏光,第1波長之往路光係會變成圓偏光。
成為圓偏光的第1波長之往路光,係經由準直透鏡3、接物透鏡104,而在資訊記錄媒體101的訊號記錄面上,集結成聚光光點103。接物透鏡104,係在再生「BD」碟片之狀態下,在NA(開口數)0.85之領域中,經過「BD」碟片的透明覆蓋曾(厚度0.1mm(100μm)),在訊號記錄面上結成繞射極限的聚光光點103。接物透鏡104中,係設有未圖示的波長選擇性繞射輪帶或波長選擇開口,在再生「BD」碟片之狀態下,會利用到透鏡全域的光束。又,準直透鏡3,係為了補正像差,而會藉由未圖示之可動機構,在光軸方向上作適宜的移動調整。
被資訊記錄媒體101所反射的第1波長之返路光,係經過接物透鏡104及準直透鏡3,抵達光路合成稜鏡2。第1波長之返路光,係在入射至光路合成稜鏡2之前就被1/4波長板變成P偏光,因此會大略完全穿透過光路合成稜鏡2之反射面,入射至繞射光柵5。
繞射光柵5,係藉由溝深度調整等手法,而具有波長選擇作用。此處,於繞射光柵5中,第1波長之返路光,係異於第2波長之返路光,會被繞射。於繞射光柵5中所被繞射的第1波長之返路光,係成為+1次繞射光而分歧,被光路轉換成徑向+方向。
已被繞射光柵5所繞射的第1波長之返路光,係到達全像元件8的第2領域8b。此外,藉由繞射光柵5的溝週期而將繞射角作適切設定,並將該繞射光柵與全像元件8間之間隔作適切設定,藉此,可使全像元件8中的第1波長之返路光與第2波長之返路光之間的距離,成為這些光束徑的1倍以上、理想係為1.5倍左右,而可使這些光束完全分離。此情況下,於全像元件8中,可將第1領域8a與第2領域8b設成完全分離而不重疊之領域,在同一面上形成為浮雕光柵的情況下,仍可各自獨立地進行最佳設計。
於全像元件8的第2領域8b中,第1波長之返路光,係被賦予-1次、亦即往徑向-方向之角度變化,然後入射至光元件6。亦即,在該第2領域8b中,係朝著將已被繞射光柵5所賦予的往徑向+方向之繞射角予以抵消之方向,再度進行光路轉換。因此,藉由將第2領域8b上的繞射角設定成徑向-方向之所定角度,第1波長之返路光就會和第2波長之返路光同樣地,被受光元件9的受光領域9a所受光。
受光元件9,係於受光領域9a中,將第1波長之返路光予以受光,進行光電轉換,每一副領域分別輸出測出訊號。這些測出訊號,係藉由被集縮形成在受光元件基板上的電路,進行演算、增幅。藉由演算每一副領域的測出訊號,就會生成資訊記錄媒體101之記錄內容的再生訊號及各錯誤訊號。這些訊號,係被輸出至外部,於碟片播放機或碟片錄影機等光碟裝置中,供作再生動作及伺服動作使用,以進行穩定的訊號再生動作。
先前,針對再生「CD」碟片的780nm帶之光束、再生「DVD」碟片的650nm帶之光束,係提出共用同一全像元件及同一受光元件的光拾取器。可是,關於再生「BD」碟片用的405nm帶之光束,係與再生「CD」碟片、或「DVD」碟片用之光束的波長差異較大,因此尤其是在波長依存性較大的繞射光柵或全像元件,想要共用是有困難的。本發明所述之光拾取器中則是,使第1波長之返路光與第2波長之返路光,被繞射光柵5所分離,於全像元件8中設定各波長之返路光專用的領域,然後,於全像元件8中產生可抵消繞射光柵5所生繞射角之方向的繞射,藉此就能在第1波長與第2波長下,共用受光元件9。
此外,於此光拾取器中,對於第2波長之光束,係由於受發光光學系是被高精度地一體化,因此光拾取器的組裝工程中不需要調整。可是,對於第1波長之光束,則由於第1雷射光源1是與光元件6另外獨立配置,因此必須要進行調整。此處,由於繞射光柵5也是與光元件6另外獨立配置,因此藉由將該繞射光柵5作微小角度光軸繞旋而旋轉,就可容易調整返路光對受光元件9的受光領域9a的入射位置。此種調整,係在將光元件6固定於光拾取器之未圖示的框體後,也可進行。
此外,由於全像元件8係為具有各領域8a,8b的一體零件,因此藉由該全像元件8的位置調整來使各波長之光束的繞射方向呈最佳化這件事情,是有困難的。
如此,於此光拾取器中,係藉由使第1波長之返路光及第2波長之返路光各自的光路分離,且使繞射光柵5為可旋轉調整,就可容易地構成2波長、或3波長的光學系。
再者,若光源波長因製造誤差或溫度變化而產生變化,則繞射光柵5及全像元件8的繞射角會有所變化(例如若往長波長側偏移,則對於週期構造的繞射光柵,繞射角會變大),但於此光拾取器中,係對於在繞射光柵5上往徑向+側之角度偏移,在全像元件8中則是往徑向-側偏移,因此波長變動所導致之繞射角的變化係可互相抵消。此構成係亦可適用於例如將返路光作二軸分割的非點像差法中,可以使用先前在繞射光學系中難以使用的非點像差法。
如此,於本發明中,除了「CD」碟片及「DVD」碟片以外,對於「BD」碟片等使用405nm帶等之短波長光源的資訊記錄媒體101,也可大幅地共用光學系或光學零件,可實現小型化、簡單化、低價格化,同時提供特性穩定的光拾取器。
本發明所述之光元件及光拾取器,係無論民生還是業務用,都可適用於使用光碟的系統中,尤其可廣泛適用於使用2波長至3波長的可相容再生及記錄複數規格的光碟驅動機、播放機、記錄機、儲存裝置等。又,可實現小型、輕量、低成本、高信賴性,因此亦可廣泛適用於車載、可攜式等用途。
[產業上利用之可能性]
本發明係可使用於,對光碟等資訊記錄媒體進行資訊訊號之記錄及/或再生上。
1...第1雷射光源
2...光路合成稜鏡
3...準直透鏡
5...繞射光柵
6...光元件
7...第2雷射光源
8...全像元件
8a...第1領域
8b...第2領域
9...受光元件
15...平行平板狀構件
101...資訊記錄媒體
102...記錄軌
103...收束光
104...接物透鏡
[圖1]本發明所述之光拾取器之構成的斜視圖。
[圖2]本發明所述之光拾取器中,支援第1波長之資訊記錄媒體進行再生之動作的說明用斜視圖。
[圖3]本發明所述之光拾取器中的光路合成稜鏡之光學特性的圖形。
[圖4]本發明所述之光拾取器中的光路合成稜鏡之光學特性之其他例的圖形。
[圖5]使用本發明所述之光元件所構成之本發明所述之光拾取器之構成的其他例的斜視圖。
[圖6]使用本發明所述之光元件所構成之本發明所述之光拾取器之構成的其他例中,支援第1波長之資訊記錄媒體進行再生之動作的說明用斜視圖。
[圖7]使用本發明所述之光元件所構成之本發明所述之光拾取器之構成的其他例的縱剖面圖。
[圖8]使用本發明所述之光元件所構成之本發明所述之光拾取器之構成的其他例中,支援第1波長之資訊記錄媒體進行再生之動作的說明用縱剖面圖。
1...第1雷射光源
2...光路合成稜鏡
3...準直透鏡
5...繞射光柵
6...光元件
7...第2雷射光源
8...全像元件
8a...第1領域
8b...第2領域
9...受光元件
9a...受光領域
10...反射稜鏡
11...引線框
12...副載晶座
13...樹脂製封裝
14...引線端子
101...資訊記錄媒體
102...記錄軌
103...收束光
104...接物透鏡

Claims (12)

  1. 一種光拾取器,係屬於對沿著記錄軌而記錄下資訊訊號的資訊記錄媒體照射收束光,並偵測該收束光的來自前記資訊記錄媒體之反射光,以讀取前記資訊訊號,或者對資訊記錄媒體寫入前記資訊訊號的光拾取器,其特徵為,具備:第1雷射光源,係發出要照射至前記資訊記錄媒體的第1波長之光束;和繞射光柵,係存在於被前記資訊記錄媒體所反射之返路光的光路中;和光元件,係由:發出透過前記繞射光柵而照射至前記資訊記錄媒體的第2波長之光束用的第2雷射光源、存在於被前記資訊記錄媒體所反射之第1及第2波長之返路光經過前記繞射光柵後之光路中的全像元件及偵測已經過該全像元件之前記返路光用的受光元件,所一體固定而構成;前記繞射光柵,係被設置在從前記第2雷射光源往前記資訊記錄媒體的第2波長之往路光之光路中且為從前記第1雷射光源往前記資訊記錄媒體的第1波長之往路光之光路外,使前記第1波長之返路光作所定角度繞射,並且使前記第2波長之往路光及返路光不被繞射而穿透;前記全像元件,係被設置在前記第2波長之往路光之光路中且為前記第1波長之往路光之光路外,且具有:第1領域,係屬於將前記第2波長之返路光之光束徑予以包含的領域且使該返路光繞射而將±1次繞射光當中之一者收束於前記受光元件之受光領域而進行照射、和第2領域,係屬於將已被前記繞射光柵繞射所定角度過的前記第1波長之返路光之光束徑加以包含的領域且使該返路光繞射成與前記第1領域互逆極性之角度而使±1次繞射光當中之一者收束於前記受光元件之受光領域而進行照射;前記受光元件,係將前記第1波長之返路光及第2波長之返路光,皆於同一平面上之受光領域中加以受光,藉由光電轉換而將測出訊號予以輸出。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光拾取器,其中,在前記資訊記錄媒體與前記繞射光柵之間,具備光路合成稜鏡;前記光路合成稜鏡,係被前記第1波長之往路光所入射,將該第1波長之往路光導引至前記資訊記錄媒體,被前記第2波長之往路光從異於前記第1波長之往路光的方向所入射,將該第2波長之往路光導引至前記資訊記錄媒體,並且,將被前記資訊記錄媒體所反射之第1及第2波長之返路光,透過前記繞射光柵及前記全像元件而導引至前記受光元件。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記載之光拾取器,其中,前記繞射光柵係為波長選擇型繞射光柵,因光柵凹凸而產生之光程差係為前記第2波長的略整數倍,對前記第2波長光的繞射效率係約為0。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記載之光拾取器,其中,前記繞射光柵係為偏光選擇型繞射光柵,因光柵凹凸而產生之光程差,係對於前記第2波長之往路光及返路光之至少一方之偏光方向是約為0、或是第2波長之略整數倍;對於前記第2波長之所定偏光方向的光的繞射效率是約為0。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記載之光拾取器,其中,前記繞射光柵,係為波長選擇型繞射光柵、偏光選擇型繞射光柵、或是鋸齒型繞射光柵之任一者。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5項之任一項所記載之光拾取器,其中,前記第1波長係為405nm帶,前記第2波長係為650nm帶。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5項之任一項所記載之光拾取器,其中,具備:第3雷射光源,係發出要照射至前記資訊記錄媒體的第3波長之光束;前記第3雷射光源,係與前記第2雷射光源一體或相鄰設置,且與前記受光元件及前記全像元件一體固定而構成了前記光元件;前記第3波長之光束,係於前往前記資訊記錄媒體之往路中,與前記第2波長之往路光,共用大略同一之光路,於已被前記資訊記錄媒體所反射之返路中,則是被前記全像元件之前記第1領域所繞射,而被導引至前記受光元件。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記載之光拾取器,其中,前記第1波長係為405nm帶,前記第2波長係為650nm帶,前記第3波長係為780nm帶。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8項之任一項所記載之光拾取器,其中,前記繞射光柵,係相對於前記第2雷射光源、前記全像元件及前記受光元件具有相互之位置關係而被固定;這些繞射光柵、前記第2雷射光源、前記全像元件及前記受光元件是被一體配置,而構成了前記光元件。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記載之光拾取器,其中,前記繞射光柵,係被形成在透明之平行平板狀構件的其中一面;前記全像元件,係被形成在前記平行平板狀構件的其中另一面。
  11. 一種光元件,係屬於對沿著記錄軌而記錄下資訊訊號的資訊記錄媒體照射第1波長或第2波長之光束的收束光,並偵測這些收束光的來自前記資訊記錄媒體之反射光,以讀取前記資訊訊號,或者對資訊記錄媒體寫入前記資訊訊號的光拾取器中所使用的具備有受發光機能的光元件,其特徵為,具備:第2雷射光源,係與發出前記第1波長光束之第1雷射光源獨立配置,用以發出前記第2波長之光束;和繞射光柵,係存在於已被前記資訊記錄媒體所反射之前記第1波長之光束、或第2波長之光束的返路光之光路中;和全像元件,係存在於被前記資訊記錄媒體所反射之第1及第2波長之返路光經過前記繞射光柵後之光路中;和受光元件,係將已經過前記全像元件之前記第1及第2波長之返路光予以測出;前記繞射光柵,係被設置在從前記第2雷射光源往前記資訊記錄媒體的第2波長之往路光之光路中且為從前記第1雷射光源往前記資訊記錄媒體的第1波長之往路光之光路外,使前記第1波長之返路光作所定角度繞射,並且使前記第2波長之往路光及返路光不被繞射而穿透;前記全像元件,係被設置在前記第2波長之往路光之光路中且為前記第1波長之往路光之光路外,且具有:第1領域,係屬於將前記第2波長之返路光之光束徑予以包含的領域且使該返路光繞射而將±1次繞射光當中之一者收束於前記受光元件之受光領域而進行照射、和第2領域,係屬於將已被前記繞射光柵繞射所定角度過的前記第1波長之返路光之光束徑加以包含的領域且使該返路光繞射成與前記第1領域互逆極性之角度而使±1次繞射光當中之一者收束於前記受光元件之受光領域而進行照射;前記受光元件,係將前記第1波長之返路光及第2波長之返路光,皆於同一平面上之受光領域中加以受光,藉由光電轉換而將測出訊號予以輸出;前記第2雷射光源、前記繞射光柵、前記全像元件、前記受光元件,係具有相互之位置關係,而被一體固定配置。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記載之光元件,其中,前記繞射光柵,係被形成在透明之平行平板狀構件的其中一面;前記全像元件,係被形成在前記平行平板狀構件的其中另一面。
TW098123214A 2008-07-11 2009-07-09 Optical pickup and optical components TWI3997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81745 2008-07-11
JP2009002714A JP5126074B2 (ja) 2008-07-11 2009-01-08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光デバイ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03646A TW201003646A (en) 2010-01-16
TWI399746B true TWI399746B (zh) 2013-06-21

Family

ID=411701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23214A TWI399746B (zh) 2008-07-11 2009-07-09 Optical pickup and optical components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094540B2 (zh)
EP (1) EP2144239B1 (zh)
JP (1) JP5126074B2 (zh)
KR (1) KR101046680B1 (zh)
AT (1) ATE506675T1 (zh)
DE (1) DE602009001106D1 (zh)
TW (1) TWI3997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580180C2 (ru) * 2014-03-06 2016-04-10 Юри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Чивель Способ лазерной наплавки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EP3567993B1 (en) * 2018-05-08 2022-02-23 Atotech Deutschland GmbH & Co. KG A method for increasing adhesion strength between a surface of copper or copper alloy and an organic layer, and acidic aqueous non-etching protector solution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43935A (en) * 1998-07-17 2000-03-28 Hoetron, Inc. Wavelength sensitive beam combiner with aberration correction
TW411454B (en) * 1998-10-28 2000-11-11 Ind Tech Res Inst Optical read/write head for dual wavelength
JP2006252612A (ja) * 2005-03-08 2006-09-21 Sharp Corp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57114B2 (ja) * 1998-04-09 2005-06-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3833396B2 (ja) * 1998-08-27 2006-10-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ピックアップ
JP3459777B2 (ja) * 1998-08-31 2003-10-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3511913B2 (ja) 1998-10-19 2004-03-29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光デバイス
JP4843844B2 (ja) * 1999-12-27 2011-12-21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ヘッド、受発光素子、及び光記録媒体記録再生装置
JP2002279683A (ja) * 2001-03-21 2002-09-27 Ricoh Co Ltd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4151313B2 (ja) * 2002-06-03 2008-09-1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光再生装置
KR100597943B1 (ko) 2002-06-28 2006-07-06 닛뽕빅터 가부시키가이샤 광픽업
JP4149234B2 (ja) * 2002-10-25 2008-09-1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ホログラムレーザ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KR100499007B1 (ko) * 2002-12-30 2005-07-01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홀로그램 광학소자를 이용한 광 픽업장치 및 홀로그램패턴형성방법
JP2004355790A (ja) * 2003-05-08 2004-12-16 Sharp Corp ホログラム結合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ホログラムレーザユニットならびに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2006018786A (ja) 2004-07-02 2006-01-19 Tomohisa Kaneko 宝石や貴金属等の盗難防止方法
TWI329869B (en) * 2004-11-05 2010-09-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Semiconductor laser assembly and optical pickup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4561706B2 (ja) * 2005-11-16 2010-10-13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WO2007069660A1 (ja) * 2005-12-15 2009-05-21 旭硝子株式会社 波長選択回折素子及び光ヘッド装置
JP4449912B2 (ja) 2006-01-27 2010-04-14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
JP2007250123A (ja) * 2006-03-17 2007-09-27 Sharp Corp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US20080031118A1 (en) * 2006-08-01 2008-02-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mbined hologram optical element, compatible optical pickup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storage medium system employing the same
JP4768655B2 (ja) * 2007-03-19 2011-09-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43935A (en) * 1998-07-17 2000-03-28 Hoetron, Inc. Wavelength sensitive beam combiner with aberration correction
TW411454B (en) * 1998-10-28 2000-11-11 Ind Tech Res Inst Optical read/write head for dual wavelength
JP2006252612A (ja) * 2005-03-08 2006-09-21 Sharp Corp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094540B2 (en) 2012-01-10
KR101046680B1 (ko) 2011-07-05
EP2144239B1 (en) 2011-04-20
KR20100007781A (ko) 2010-01-22
TW201003646A (en) 2010-01-16
EP2144239A1 (en) 2010-01-13
DE602009001106D1 (de) 2011-06-01
US20100008205A1 (en) 2010-01-14
JP2010040160A (ja) 2010-02-18
JP5126074B2 (ja) 2013-01-23
ATE506675T1 (de) 2011-05-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603770B1 (ko) 호환형 광픽업장치
JP2003288735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2000030288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素子
JP2004103225A (ja) 2波長光源モジュールを採用した光ピックアップ
JP2005327403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光学記録媒体記録再生装置
TWI399746B (zh) Optical pickup and optical components
KR100529313B1 (ko) 광모듈 및 이를 채용한 광픽업
JP2005174529A (ja) 光学ヘッド
US7881168B2 (en) Optical pick-up apparatus for multi recording/reproducing
JP2001143312A (ja) 光学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US7719949B2 (en) Optical head
KR20060085721A (ko) 호환형 광픽업
US20080159113A1 (en) Optical Pickup Apparatus
KR100600587B1 (ko) 광픽업 장치
JP2002304761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4419786B2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4742159B2 (ja) 光情報再生方法
JP2011150775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KR19990057682A (ko) 호환형 광픽업장치
JP2005056480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その組立調整方法
JPH09265656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
JPWO2009044551A1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光ディスク装置、コンピュータ、光ディスクプレーヤ及び光ディスクレコーダ
JP2004259413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用の対物レンズ
KR20010047834A (ko) 호환형 광픽업장치
JP2012099166A (ja) 光検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