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93327B - 車輛用旋轉電機之固定子 - Google Patents

車輛用旋轉電機之固定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93327B
TWI393327B TW097130211A TW97130211A TWI393327B TW I393327 B TWI393327 B TW I393327B TW 097130211 A TW097130211 A TW 097130211A TW 97130211 A TW97130211 A TW 97130211A TW I393327 B TWI393327 B TW I39332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inding
stator
lead
end portion
slo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302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04106A (en
Inventor
Shogo Okamoto
Shinji Nishimura
Shiro Iizuka
Yoshiro Imazawa
Ken Nishikawa
Michiya Yasui
Kensaku Kuroki
Yoshihiro Harada
Naoya Nishikawa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0041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041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933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9332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12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arranged in slo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0Fastening of winding heads, equalising 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Windings For Motors And Generators (AREA)

Description

車輛用旋轉電機之固定子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車輛用交流發電機等之車輛用旋轉電機之固定子,尤其是有關自固定子繞線之線圏端部群拉出之引線部之固定構造者。
習知之旋轉電機之固定子中,形成在多相繞線端部之引線部係沿第1線圏端部群佈設,該引線部係局部地由橫管(cross tube)所覆蓋,而橫管則由接著材固定於第1線圏端部群(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又,其他習知旋轉電機之固定子中,在線圏端部群之頂部設有限制凹部,而引線部則嵌入於限制凹部內,並由接著材固定在線圏端部群(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1-103697號公報〔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4-023916號公報
依據專利文獻1之習知旋轉電機固定子中,引線部係使用接著材固定於第1線圏端部群,因此需要塗布接著材之步驟,費工且增加成本,而且引線部與第1線圏端部群之曝露於冷却風之面積會減少,而造成固定子之溫度過度上升。
又,依據專利文獻2之其他習知之旋轉電機固定子中,也使用接著材將引線部固定於線圏端部群,因此有費 工且增加成本、且造成固定子之溫度過度上升之問題。而且,由於將用以嵌入引線部之限制凹部設置在線圏端部群之頂部,因而使線圏端之形狀複雜,而造成形成線圏端費工且增加成本。
本發明係解決上述課題而研創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車輛用旋轉電機之固定子,在不費勞力時間且不增加成本下,能確保引線部之耐震性,而且可抑制引線部與線圏端部群之曝露於冷却風之面積的減小。
本發明之車輛用旋轉電機之固定子係具備:圓筒狀固定子鐡心,以槽孔朝內周側開口之方式在圓周方向依規定間距排列;固定子繞線,安裝於上述槽孔內而繞裝於上述固定子鐵心,在該固定子鐡心之軸方向兩端部形成第1線圏端部群與第2線圏端部群;及複數個第1引線部,由上述固定子繞線之一部分所構成,且從上述第2線圏端部群朝軸方向拉出,並於與該第2線圏端部群之軸方向外周面之間確保間隙,而且,沿該第2線圏端部群之軸方向外周面朝圓周方向延設。其中,上述複數個第1引線部之各個係與至少一個之其他上述第1引線部交叉,而沿上述第2線圏端部群之軸方向外周面朝圓周方向延設。
依據本發明,複數個第1引線部之各個係與至少1個其他之上述第1引線部交叉,而沿上述第2線圏端部群之軸方向外周面朝圓周方向延設,因此第1引線部之振動係 在與其他第1引線部之交叉部被抑制。因此,無須將用以限制第1引線部之位置之限制凹部等形成在第2線圏端部群,而不必花費勞力時間及成本,即可獲得第1引線部之耐震性。再者,無須使用接著材將第1引線部固定於第2線圏端部群,即可抑制第1引線部與第2線圏端部群之曝露於冷却風之面積的減小,可抑制固定子繞線之溫度過度上升。
第1圖為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裝載固定子之旋轉電機的縱剖面圖,第2圖為說明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固定子之固定子繞線之構成的固定子鐡芯後側端面圖,第3圖為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裝載固定子之旋轉電機的電路圖,第4圖為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固定子的斜視圖,第5圖為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固定子的側面圖,第6圖為從第5圖之相反側觀看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固定子之側面圖,第7圖為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固定子之第1與第2引線部接線狀態之要部斜視圖,第8圖為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固定子之斜視圖。
於第1圖中,旋轉電機係具備:機殼3,分別為鋁製且呈碗狀之由前托座1與後托座2所構成;軸4,旋轉自如地支撑在該機殼3;滑輪5,固設在機殼3之前邊所延伸而出之軸4的端部;轉子6,固定於軸4而收容於機殼3內;風扇7,固定在該轉子7之軸方向之兩端面;固定子8,以圍繞轉子6之外周之方式固定在機殼3的內壁面;集電 環(slip ring)9,固定在軸4之背側,對轉子6供應電流;一對電刷10,以與集電環9滑動方式配設在機殼3內;電刷座11,用以收容電刷10;整流器12,電性連接於固定子8,且將固定子8所產生之交流整流為直流;冷却器13,裝設在電刷座11;及調節器14,調整接著於該冷却器13之固定子8所產生之交流電壓之大小。
於是轉子6具有:勵磁繞線17,流通電流而產生磁通;及一對磁場鐡心(filed core)18、19,以覆蓋該勵磁繞線17之方式設置,且由其磁通形成磁極。一對磁場鐡心18、19為鐡製,將其最外徑面形狀設為略梯座形狀之例如8個掣子狀磁極20、21係以等角間距朝圓周方向凸設在外周緣部,並將此等掣子狀磁極20、21固設在軸4並以相互嚙合之方式相對向。
固定子8係由:磁性鋼板之積層體所成之圓筒狀之固定子鐡心15、及捲繞在固定子鐡心15之固定子繞線16所構成。再者,固定子鐡心15係如第2圖所示,有向內徑側開口之槽孔15a朝圓周方向以等角間距形成例如96個。亦即,槽孔15a係以每極每相2個之比例形成。於是,絕緣體(未圖示)係安裝在各槽孔15a內,以確保固定子鐡心15與固定子線圏16間之電性絕緣。再者,樹脂製之外周帶24係捲繞在固定子線圏16之前側線圏端部群16F與後側線圏端部群16R之直徑方向外周面,用以阻止滴下並充填在前側線圏端部群16F與後側線圏端部群16R之清漆(varnish)的流出。
茲說明固定子繞線16之構造。
首先參照第2圖,說明構成固定子繞線16之單相份之繞線構造。為說明之方便,將導體線30在槽孔15a內之收容位置自內徑側起設為第1號、第2號、第3號、第4號、第5號、及第6號。此外,在第2圖中實線表示固定子鐡心之後側的接線狀態,虛線表示固定子鐡心之前側的接線狀態,黒圓點表示接合部,1、7、13、……、91為槽孔號碼。
a相繞線16a為分別被絕緣覆蓋之矩形剖面之連續銅線所成之導體線束(strand),由一條導體線30所形成之第1至第6繞線31至36所構成。
屬於此電導體之導體線30係由6槽孔間距排列成直線狀之槽孔收容部30a、及將鄰接之槽孔收容部30a之端部彼此交互連結在前側與後側之旋轉部30b所構成。於是導體線30係收容於將槽孔收容部30a分為每6槽孔之槽孔15a,並以波狀捲繞之方式捲繞於固定子鐡心15。
第1繞線31係將1條導體線30構成為在槽孔號碼1號至91號之每6槽孔之槽孔15a將2號與1號交互波狀捲繞之方式。再者,第2繞線32係將1條導體線30構成為在槽孔號碼1號到91號之每6槽孔之槽孔15a時1號與2號交互波狀捲繞之方式。再者,第3繞線33係將l條導體線30構成為在槽孔號碼1號至91號之每6槽孔之槽孔15a將4號與3號交互波狀捲繞之方式。再者,第4繞線34係將1條導體線30在槽孔號碼1號至91號之每6槽孔之 槽孔15a將3號與4號交互波狀捲繞之方式。再者,第5繞線35係將1條導體線30構成為在槽孔號碼1號至91號之每6槽孔之槽孔15a將6號與5號交互波狀捲繞之方式。再者,第6繞線36係將1條導體線30構成為在槽孔號碼1號至91號之每6槽孔之槽孔15a將5號與6號交互波狀捲繞之方式。於是在各槽孔15a內,導體線30之槽孔收容部30a係被絕緣體所圍繞,使矩形剖面之長度方向與直徑方向一致而6條並排朝直徑方向排成1排。
於是在固定子鐡心15之背側中,自第91號槽孔15a延伸而出之第1繞線31之端部31a與自第1號槽孔15a延伸而出之第3繞線33之端部33b,係利用TIG(Tungsten Inert Gas,鎢極惰性氣體)焊接進行接合;自第91號槽孔15a延伸而出之第3繞線33之端部33a與自第1號槽孔15a延伸而出之第5繞線35之端部35b係利用TIG焊接進行接合;而自第91號槽孔15a延伸而出之第5繞線35之端部35a與自第1號槽孔15a延伸而出之第1繞線31之端部31b係利用TIG焊接進行接合。如此,將第1繞線31、第3繞線33及第5繞線35串聯連接成3旋轉之波狀繞線。
又,在固定子鐡心15之前側中,自第91號槽孔15a延伸而出之第4線圏34之端部34a與自第1號槽孔15a延伸而出之第2線圏32之端部32b,係利用TIG焊接進行接合;自第91號槽孔15a延伸而出之第6線圏36之端部36a與自第1號槽孔15a延伸而出之第4線圏34之端部34b係利用TIG焊接進行接合;而自第91號槽孔15a延伸而出 之第2線圏32之端部32a與自第1號槽孔15a延伸而出之第6線圏36之端部36b係利用TIG焊接進行接合。如此,將第2線圏32、第4線圏34及第6線圏36串聯連接成3旋轉之波狀繞線。
繼之,將自第49號與第55號槽孔15a向背側延伸而出之第1線圏繞線之導體線30的部位予以切斷,將自第55號與第61號槽孔15a延伸而出之第2繞線32之導體線30的部位予以切斷。然後自第49號槽孔15a之2號延伸而出之第1繞線31之切斷端31d、與自第55槽孔15a之2號延伸而出之第2繞線32之切斷端32d係利用TIG焊接進行接合,以形成第1至第6繞線31至36串聯連接成6旋轉之波狀繞線(a相繞線16a)。第1繞線31之切斷端31d與第2線圏32之切斷端32d係為了形成相繞線而互相連接之第1與第2引線部。又,自第55號槽孔15a之1號延伸而出之第1繞線31之切斷端31c、與第61號槽孔15a之1號延伸而出之第2繞線32之切斷端32c係為a相繞線16a之兩端部,且成為拉出線之第3引線部。
雖無圖示,同樣地將捲裝有導體線30之槽孔15a一槽孔一槽孔地錯開而形成d相繞線16d、c相繞線16c、f相繞線16f、b相繞線16b及e相繞線16e。於是 a相繞線16a捲裝於第1號、第7號、……第91號之槽孔群,d相線圏16d捲裝於第2號、第8號、……第92號之槽孔群,c相繞線16c捲裝於第3號、第9號、……第93號之槽孔群,f相繞線16f捲裝於第4號、第10號、……第94號 之槽孔群,b相繞線16b捲裝於第5號、第11號、……第95號之槽孔群,e相繞線16繞裝於第6號、第12號、……第96號之槽孔群。
繼之,將a相繞線16a、b相繞線16b及c相繞線16c之端部(第3引線部)互相連接(△接線),以構成3相交流繞線16A。又,將d相繞線16d、e相繞線16e及f相繞線16f之端部(第3引線部)互相連接(△接線),以構成3相交流繞線16B。如此,如第3圖所示,構成為由△接線之2組三相交流繞線16A與16B所成之固定子繞線16。於是三相交流繞線16A、16B之各相繞線之端部彼此之連接端子部係電性連接於整流器12,2個三相交流繞線16A、16B之交流電壓分別藉由整流器12整流為直流而輸出。
如此構成之固定子8之前側端部中,旋轉部30b朝直徑方向排成3排而朝圓周方向以1槽孔間距整齊排列,以構成屬於第1線圏端部群之前側線圏端部群16F。同樣在背側端部中,旋轉部30b朝直徑方向排成3排而朝圓周方向以1槽孔間距整齊排列,以構成屬於第2線圏端部群之後側線圏端部群16R。
在此,參照第4圖至第8圖,說明於a相繞線16a、b相捲線16b及c相繞線16c之3旋轉之波狀繞線彼此接線之方法,及a相繞線16a、b相繞線16b及c相繞線16c之端部彼此△接線之方法。在此,a相繞線16a係如上述,自第49號與第55號之槽孔15a向背側延伸而出之第1繞線31之導體線30之部位被切斷,自第55號與第61號之 槽孔15a延伸而出之第2繞線32之導體線30之部位被切斷。又,於c相繞線16c中雖無圖示,自第51號與第57號之槽孔15a延伸而出至背側之第1繞線31之導體線30之部位被切斷,自第57號與第63號之槽孔15a延伸而出之第2繞線32之導體線30之部位亦被切斷。再者,於b相繞線16b中雖無圖示,自第53號與第59號之槽孔15a延伸出至背側之第1繞線31之導體線30之部位被切斷,自第59號與第65號之槽孔15a延伸而出之第2繞線32之導體線30之部位亦被切斷。
於是,為方便說明,將a相繞線16a之第49號槽孔15a之自2號延伸而出之第1繞線31之切斷端31d設為引線部16a1 ,將第55號槽孔15a之自1號延伸而出之第1繞線31之切斷端31c設為引線部16a2 ,將第55號槽孔15a之自2號延伸而出之第2繞線32之切斷端32d設為引線部16a3 ,將第61號槽孔15a之自1號延伸而出之第2繞線32之切斷端31c設為引線部16a4
同樣地,將c相繞線16c之第51號槽孔15a之自2號延伸而出之第1繞線31之切斷端31d設為引線部16c1 ,將第57號槽孔15a之自1號延伸而出之第1繞線31之切斷端31c設為引線部16c2 ,將第57號槽孔15a之自2號延伸而出之第2繞線32之切斷端32d設為引線部16c3 ,將第63號槽孔15a之自1號延伸而出之第2繞線32之切斷端32c設為引線部16c4
同樣地,將b相繞線16b之第53號槽孔15a之自2 號延伸而出之第1繞線31之切斷端31d設為引線部16b1 ,將第59號槽孔15a之自1號延伸而出之第1繞線31之切斷端31c設為引線部16b2 ,將第59號槽孔15a之自2號延伸而出之第2繞線32之切斷端32d設為引線部16b3 ,將第65號槽孔15a之自1號延伸而出之第2繞線32之切斷端32c設為引線部16b4
在此,引線部16a1 、16a3 係相當於構成a相繞線16a之連接3旋轉之波狀繞線彼此間之第1與第2引線部,引線部16a2 、16a4 為a相繞線16a之兩端部,且相當於構成拉出線之第3引線部。又,引線部16b1 、16b3 ,係相當於構成b相繞線16b之連接3旋轉之波狀繞線彼此間之第1與第2引線部,引線部16b2 、16b4 為b相繞線16b之兩端部,且相當於構成拉出線之第3引線部。又,引線部16c1 、16c3 係相當於構成c相繞線16c之連接3旋轉之波狀繞線彼此間之第1與第2引線部,引線部16c2 、16c4 為c相繞線16c之兩端部,且相當於構成拉出線之第3引線部。
首先,屬於第2引線部之引線部16a1 係在不會從後側線圏端部群16R朝軸方向彎曲之狀態下被拉出。又,屬於第1引線部之引線部16a3 係在不會從後側線圏端部群16R朝軸方向彎曲之狀態下被拉出,且在自後側線圏端部群16R之軸方向外周面(以下稱為頂部)背離之位置被彎曲,以確保與後側線圏端部群16R之頂部的預定間隙,而且,沿後側線圏端部群16R之頂部朝第7圖之向反時鐘方向拉繞。於是引線部16a3 被拉繞至引線部16a1 附近後,以引線 部16a1 密接之方式朝軸方向彎曲,經TIG焊接而與引線部16a1 接合。由此,串聯連接有第1繞線31、第3繞線33與第5繞線35之3旋轉之波狀繞線,及串聯連接有第2繞線32、第4繞線34與第6繞線36之3旋轉之波狀繞線係串聯連接而構成為由6旋轉波狀繞線所成之a相繞線16a。
接著,屬於第2引線部之引線部16b3 係在不會從後側線圏端部群16R朝軸方向彎曲之狀態下被拉出。又,屬於第1引線部之引線部16b1 係在不會從後側線圏端部群16R朝軸方向彎曲之狀態下被拉出,在背離後側線圏端部群16R之頂部之位置被彎曲,以確保與後側線圏端部群16R之頂部的預定間隙,而且,沿後側線圏端部群16R之頂部朝第7圖之反時鐘方向拉繞。此時引線部16b1 係在與引線部16a3 接觸之狀態下與引線部16a3 交叉。於是引線部16b1 被拉繞到引線部16b3 附近後,以與引線部16b3 密接之方式朝軸方向彎曲,經TIG焊接而與引線部16b3 接合。由此,串聯連接有第1繞線31、第3繞線33與第5繞線35之3旋轉之波狀繞線,及串聯連接有第2繞線32、第4繞線34與第6繞線36之3旋轉波狀繞線係串聯連接而構成為由6旋轉波狀繞線所成之b相繞線16b。
接著,屬於第2引線部之引線部16c1 係在不會從後側線圏端部群16R朝軸方向彎曲之狀態下被拉出。又,屬於第1引線部之引線部16c3 係在不會從後側線圏端部群16R朝軸方向彎曲之狀態下被拉出,在背離後側線圏端部群 16R之頂部位置被彎曲,以確保與後側線圏端部群16R之頂部的預定間隙,而且,沿後側線圏端部群16R之頂部朝第7圖之反時鐘方向拉繞。此時,引線部16c3 係在與引線部16b1 接觸之狀態下與引線部16b1 交叉,且在與引線部16a3 接觸之狀態下與引線部16a3 交叉。於是引線部16c3 係在被拉繞至引線部16c1 附近後,以與引線部16c1 密接之方式朝軸方向彎曲,經TIG焊接而與引線部16c1 接合。由此,串聯連接有第1繞線31、第3繞線33與第5繞線35之3旋轉波狀繞線,及串聯連接有第2繞線32、第4繞線34與第6繞線36之3旋轉波狀繞線,串聯連接雙方構成為6旋轉波狀繞線之c相繞線16c。
接著,成對之屬於第3引線部之引線部16a2 與引線部16c2 ,係在不會從後側線圏端部群16R之拉出位置朝軸方向彎曲之狀態下被拉出,在背離後側線圏端部16R之頂部之位置被彎曲,如第8圖所示,朝與從構成引線部16a2 與引線部16c2 之導體線30之槽孔拉出之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且朝徑方向外側延伸,接著彎回成U字形而朝直徑方向內側延伸,互相接近而與連接用扣件25連接成一體。
繼之,成對之屬於第3引線部之引線部16b2 與引線部16a4 ,係在不會從後側線圏端部群16R之拉出位置朝軸方向彎曲之狀態下被拉出,在背離後側線圏端部16R之頂部之位置被彎曲,如第8圖所示,朝直徑方向外側延伸,接著彎回成U字形而朝直徑方向內側延伸,互相接近而與連接用扣件25連接成一體。
再者,成對之屬於第3引線部之引線部16c4 與引線部16b4 ,係在不會從後側線圏端部群16R之拉出位置朝軸方向彎曲之狀態下被拉出,在背離後側線圏端部16R之頂部之位置被彎曲,如第8圖所示,朝與從構成引線部16c4 與引線部16b4 之導體線30之槽孔拉出之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且朝直徑方向外側延伸,接著彎回成U字形而朝直徑方向內側延伸,互相接近而與連接用扣件25連接成一體。
此外,各第3引線部係自軸方向外側觀看時,彎曲成形為不會從固定子鐡心15之端面朝直徑方向外側延伸出去。
由此,a相繞線16a、b相繞線16b及c相繞線16c成為△接線,而構成三相交流繞線16A。於是,三相交流繞線16A係經由3個連接扣件25而連接於整流器12。
再者,未圖示之d相繞線16d、e相繞線16e及f相繞線16f亦分別同樣地,各第1引線部自後側線圏端部群朝軸方向拉出,在背離後側線圏端部群之頂部的位置被彎曲,與至少1條之其他第1引線部交叉而沿後側線圏端部群之頂部朝圓周方向拉繞,與自後側線圏端部群16R朝軸方向拉出之所對應之第2引線部接合而構成。又,三相交流繞線16B亦與d相繞線16d、e相繞線16e、f相繞線16f之端部所構成之第3引線部同樣地以△接線而構成。
如此,本發明由於6個相繞線之各第1引線部係從後側線圏端部群被拉出,隨後背離後側線圏端部群之頂部,而且,沿頂點朝圓周方向拉繞,因此能確保第1引線部與 後側線圏端部群之間之間隙。於是,可抑制第2引線部與後側線圏端部群之曝露於冷却風之面積的減小,並抑制固定子鐡心之溫度過度上升。
又,在車輛中,因引擎活塞運動引起之引擎振動之方向係主要與交流發電機之軸方向正交之方向。因此,引擎運轉時會對旋轉電機之直徑方向施加大振動。但是,於此固定子中,第1引線部背離後側線圏端部群之頂部而位於軸方向外側,因此,當引擎運轉時即使第1引線部朝直徑方向振動,亦不致干擾後側線圏端部群,而可抑制起因於後側線圏端部群之干擾所發生之第1引線部之斷線等。
又,沿後側線圏端部群之頂部朝圓周方向拉繞之第1引線部係與至少1條之其他第1引線部交叉成密接狀態,因此可提高第1引線部整體之剛性。因此,可抑制第1引線部之振動,而可防止第1引線部之斷線及起因於與第1引線部摩擦造成之後側線圏端部群之損傷。又,無須在後側線圏端部群形成用以限制第1引線部移位之限制凹部等,而不需要花費時間勞力及成本,即可使第1引線部彼此固定。再者,不需要使用接著材等,因此不會有散熱性之劣化,而且不需要進行配合不同製造國家、季節、作業環境等之工序管理與構件管理。
又,第1引線部與並行拉繞之引線部密接交叉,因此密接之第1引線部彼此係在圓周方向於互相不同位置接合。因此,被密接之一方之第1引線部與被密接之另一方第1引線部之接合部互相不干擾。
又,使沿後側線圏端部群之頂部朝圓周方向拉繞之第1引線部彼此交叉,因此第1三相交流繞線中之第1引線部可由第49號至第59號之槽孔所拉出之導體線來構成。亦即,第1引線部可由第49號至第59號之位於狹窄圓周方向範圍內之槽孔拉出之導體線來構成,因此可縮短第1引線部之圓周方向長度,連同第1引線部彼此交叉之構造,可更加提高第1引線部之耐震性。
又,成對之第3引線部係從後側線圏端部群朝軸方向拉出後被彎曲,並朝與從構成第3引線部本身之導體線之槽孔所拉出之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且朝直徑方向外側延伸,接著彎回成U字形而朝直徑方向內側延伸,將其端部彼此接合,而構成連接於整流器12之拉出線,因而可擴大拉出線之配置自由度。
又,構成第3引線部之導體線係從1號槽孔被拉出,因此第3引線係從後側線圏端部群之最內層被導出。因此,第3引線部與後支架隔開,可阻止與後支架之干擾。再者,亦可將第3引線部設置成與後支架之排氣口隔開,因此不致直接被撥到鹽水等,可提高耐鹽害性。
又,矩形剖面之導體線的槽孔收容部,係使矩形剖面之長度方向與直徑方向一致而朝直徑方向排列成1排6條,因此可提高導體線之佔空因數(space factor)。
又,屬於固定子繞線之一部分之旋轉部係朝直徑方向排列成3排而朝圓周方向以1槽孔間距整齊排列以構成後側線圏端部群,因此可自設計階段特定從各第1引線部之 後側線圏端部群朝直徑方向及圓周方向拉出之拉出位置。因此,例如從提高固定子之量產性的觀點,可設定從第1引線部之後側線圏端部群拉出之拉出位置,使第1引線部彼此之交叉部之交叉形態及交叉位置成為最適當。
再者,於上述實施形態中,說明以第1引線部互相密接交叉者,但是第1引線部彼此並不一定要交叉成密接狀態,亦可隔介微小間隙交叉。此時,即使振動等施加於第1引線部,第1引線部亦會移位,而移位之第1引線部會互相抵接。於是,振動會由第1引線部彼此之抵接所吸收,而可抑制異常之振動。
又,於上述實施形態中,說明固定子繞線係由將a相繞線、b相繞線與c相繞線進行△接線所得之1組三相交流繞線,及將另一組d相繞線、e相繞線與f相繞線進行△接線所得之另1組三相交流繞線所構成者,但固定子繞線亦可由將a相繞線、b相繞線與c相繞線進行Y接線所得之1組三相交流繞線,及將d相繞線、e相繞線與f相繞線進行Y接線所得之另1組三相交流繞線所構成者。再者,固定子繞線亦可由將串聯連接a相繞線與d相繞線之相繞線、串聯連接b相繞線與e相繞線之相繞線、及串聯連接c相繞線與f相繞線之相繞線進行Y接線或△接線所得之1組三相交流繞線所構成。
又,於上述實施形態中,係使用每極每相之槽孔數為2之比例所形成之固定子鐡心,但是每極每相之槽孔數並不限定於2,例如使用每極每相之槽孔數為1之固定子鐡 心亦可。此時,固定子繞線係由3個相繞線所構成。
又,於上述實施形態中,係使用槽孔在圓周方向以等角間距形成之固定子鐡心。亦即,於上述實施形態中,槽孔係形成為將槽孔開口部中心線間之間隔設為α0 °之等角間距。但是亦可採用槽孔形成為將相鄰槽孔開口部之中心線間之間隔交互設為α1 °與α2 °(≠α1 )之不等間距之固定子鐡心。
又,於上述實施形態中,構成固定子繞線之相繞線之各繞線為使用由連續線所成之導體線所製成者,但是構成固定子繞線之相繞線之各繞線亦可使用U字形導體片段來製作。
再者,於上述實施形態中,係使用剖面矩形之導體線,但是導體線之剖面形狀並不限定於矩形,例如圓形剖面亦可。此時,第1引線部朝圓周方向之拉繞容易,可提升製作性。
又,於上述實施形態中,第1繞線至第6繞線係根據第2圖所示之接線方法進行接線者,但是第1繞線至第6繞線之接線方法並不受限於此,可配合所希望之線路構成適當設定。
又,於上述實施形態中,將旋轉部朝直徑方向排成3排並朝圓周方向以1槽孔間距整齊排列,以構成第1及第2線圏端部群,但朝直徑方向排列之旋轉部之排數不限定於3排,例如1排、2排、4排均可。
1‧‧‧前托座
2‧‧‧後托座
3‧‧‧機殼
4‧‧‧軸
5‧‧‧滑輪
6‧‧‧轉子
7‧‧‧風扇
8‧‧‧固定子
9‧‧‧集電環
10‧‧‧電刷
11‧‧‧電刷座
12‧‧‧整流器
13‧‧‧冷卻器
14‧‧‧調節器
15‧‧‧固定子鐡心
15a‧‧‧槽孔
16‧‧‧固定子繞線
16a‧‧‧a相繞線
16a1 、16a2 、16a3 、16a4 ‧‧‧引線部
16b‧‧‧b相繞線
16b1 、16b2 、16b3 、16b4 ‧‧‧引線部
16c‧‧‧c相繞線
16c1 、16c2 、16c3 、16c4 ‧‧‧引線部
16d‧‧‧d相繞線
16d1 、16d2 、16d3 、16d4 ‧‧‧引線部
16e‧‧‧e相繞線
16f‧‧‧f相繞線
16A、16B‧‧‧三相交流繞線
16F‧‧‧前側線圈端部群
16R‧‧‧後側線圈端部群
17‧‧‧勵磁繞線
18、19‧‧‧磁場鐡心
20、21‧‧‧磁極
24‧‧‧外周帶
25‧‧‧連接用扣件
30‧‧‧導體線
30a‧‧‧槽孔收容部
30b‧‧‧旋轉部
31至36‧‧‧第1至第6繞線
31a、32a、32b、33a、34a、35a、36a、36b‧‧‧端部
31c、32d、32c、31d‧‧‧切斷端
第1圖係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裝載固定子之旋轉電機之縱剖面圖。
第2圖係說明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固定子之固定子繞線之構成之固定子鐡心之後側端面圖。
第3圖係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裝載固定子之旋轉電機之電路圖。
第4圖係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固定子之斜視圖。
第5圖係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固定子之側面圖。
第6圖係自第5圖之相反側觀看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固定子之相反側觀看之側面圖。
第7圖係於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固定子之第1與第2引線部之接線狀態之要部斜視圖。
第8圖係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固定子之斜視圖。
8‧‧‧固定子
15‧‧‧固定子鐵心
16a2 、16a4 ‧‧‧引線部
16b1 、16b2 、16b3 、16b4 ‧‧‧引線部
16c1 、16c2 、16c3 、16c4 ‧‧‧引線部
16F‧‧‧前側線圈端部群
16R‧‧‧後側線圈端部群
24‧‧‧外周帶
25‧‧‧連接用扣件

Claims (7)

  1. 一種車輛用旋轉電機固定子,係具備:圓筒狀固定子鐡心,以使槽孔朝內周側開口之方式朝圓周方向依規定間距排列;固定子繞線,安裝於上述槽孔內而繞裝於上述固定子鐡心,在該固定子鐡心之軸方向兩端部形成第1線圏端部群與第2線圏端部群;以及複數個第1引線部,由上述固定子繞線之一部分所構成,且從上述第2線圏端部群朝軸方向拉出,並於與該第2線圏端部群之表面之間確保間隙,而且,沿該第2線圏端部群之表面朝圓周方向延設;其中,上述複數個第1引線部之各個係與至少一個之其他上述第1引線部交叉,而沿上述第2線圏端部群之表面朝圓周方向延設。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車輛用旋轉電機固定子,其中,具備複數個第2引線部,由上述固定子繞線之一部分所構成,且從上述第2線圏端部群朝軸方向拉出,上述複數個第1引線部之各個係從上述第2線圏端部群朝軸方向拉出,而在背離該第2線圏端部群之表面之位置彎曲,沿該第2線圏端群之表面朝圓周方向延伸,並拉繞至上述複數個第2引線部中之被選擇之第2引線部之附近,隨後朝軸方向彎曲,接合於該 被選擇之第2引線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車輛用旋轉電機固定子,其中,具備複數組之第3引線部,由上述固定子繞線之一部分所構成,且分別構成拉出線,其中,上述多數組第3引線部之至少一組第3引線部,係從上述第2線圏端部群拉出,在背離該第2線圏端部群之表面位置彎曲,在構成該第3引線部之導體線之槽孔所拉出之拉出方向之相反方向,朝直徑方向外側延伸,在上述固定子鐡心之軸方向端部之軸方向上方位置彎回為U字狀而朝直徑方向內側延伸,並將其端部互相接合。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車輛用旋轉電機固定子,其中,上述多數組之各個第3引線部係從上述第2線圏端部群之最內周部拉出。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車輛用旋轉電機固定子,其中,上述固定子繞線係由2組之三相交流繞線所構成。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車輛用旋轉電機固定子,其中,上述2組之三相交流繞線係分別為△接線之三相交流繞線。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車輛用旋轉電機固定子,其中,上述第2線圏端部群係將屬於上述固定子繞線之一部分之旋轉部朝圓周方向排列而構成。
TW097130211A 2008-07-01 2008-08-08 車輛用旋轉電機之固定子 TWI3933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8/061909 WO2010001463A1 (ja) 2008-07-01 2008-07-01 車両用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04106A TW201004106A (en) 2010-01-16
TWI393327B true TWI393327B (zh) 2013-04-11

Family

ID=414655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30211A TWI393327B (zh) 2008-07-01 2008-08-08 車輛用旋轉電機之固定子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686610B2 (zh)
EP (1) EP2296254B1 (zh)
JP (1) JP5524837B2 (zh)
KR (1) KR101166314B1 (zh)
CN (1) CN102077444B (zh)
TW (1) TWI393327B (zh)
WO (1) WO201000146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47691B2 (en) 2015-11-26 2017-12-19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and the nation Power collection device for electric machin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361592B1 (ko) * 2000-09-28 2002-11-22 한불화장품주식회사 백지, 고본 추출물 및 이 추출물을 함유하는 화장료 조성물
KR100416400B1 (ko) * 2001-02-14 2004-01-31 우원홍 천화분 추출물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함유하는 피부 미백용외용제 조성물
KR100512930B1 (ko) * 2002-12-14 2005-09-07 제천시 한약재를 함유한 목욕용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목욕제
JP5073005B2 (ja) 2010-04-27 2012-11-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JP5635470B2 (ja) 2011-09-22 2014-12-03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および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KR101998420B1 (ko) * 2012-12-26 2019-07-09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헤어핀 접속기구 및 이를 구비한 헤어핀 권선모터
JP5839295B2 (ja) * 2013-09-04 2016-01-0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FR3020208B1 (fr) * 2014-04-17 2018-02-23 Valeo Equipements Electriques Moteur Stator de machine electrique muni de chignons a hauteur adaptee et procede de realisation du stator bobine correspondant
CN106575895B (zh) * 2014-09-19 2018-11-3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定子以及使用了该定子的旋转电机
JP6261809B2 (ja) * 2015-04-15 2018-01-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固定子および回転電機
US10725531B1 (en) 2018-05-15 2020-07-28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Mitigating thermal increases in electronic devices
CN110311486B (zh) * 2019-07-01 2021-02-26 东南大学 一种无刷双馈电机双笼转子及导条连接方法
EP3985845A4 (en) * 2019-08-20 2022-09-07 Anhui Welling Auto Parts Co., Ltd. BUS BAR, BUS BAR MAIN BODY, ENGINE,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AND VEHICLE
FR3101736B1 (fr) * 2019-10-04 2021-10-15 Valeo Equip Electr Moteur Bobinage électrique pour une machine électrique tournante
CN114204725B (zh) * 2022-02-16 2022-05-31 珠海英搏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定子组件、电机、动力总成和交通工具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03697A (ja) * 1998-11-25 2001-04-13 Denso Corp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JP2004023916A (ja) * 2002-06-18 2004-01-22 Denso Corp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JP2004350381A (ja) * 2003-05-21 2004-12-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US20060163959A1 (en) * 2005-01-27 2006-07-27 Denso Corporation Segment connection type electric rotating machi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30565Y1 (zh) * 1967-05-12 1976-08-02
JPH05130565A (ja) 1991-11-01 1993-05-25 Hitachi Ltd マルチメデイアコンパクトデイスク用再生装置
JP3155532B1 (ja) 1999-12-01 2001-04-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の固定子
JP4046270B2 (ja) 2002-05-24 2008-02-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JP4162081B2 (ja) * 2002-12-06 2008-10-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JP2004215358A (ja) 2002-12-27 2004-07-29 Toyota Motor Corp 多相モータ装置
JP2004229460A (ja) * 2003-01-27 2004-08-1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DE10318816B4 (de) 2003-04-17 2007-06-28 Minebea Co., Ltd. Stator mit Verschaltungsstruktur für Statorwicklungen
JP2007159192A (ja) 2005-12-01 2007-06-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無刷子電動機及びそれを具備した密閉型圧縮機
JP4353950B2 (ja) 2006-03-06 2009-10-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03697A (ja) * 1998-11-25 2001-04-13 Denso Corp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JP2004023916A (ja) * 2002-06-18 2004-01-22 Denso Corp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JP2004350381A (ja) * 2003-05-21 2004-12-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US20060163959A1 (en) * 2005-01-27 2006-07-27 Denso Corporation Segment connection type electric rotating machin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47691B2 (en) 2015-11-26 2017-12-19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and the nation Power collection device for electric machin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686610B2 (en) 2014-04-01
KR101166314B1 (ko) 2012-07-18
JP5524837B2 (ja) 2014-06-18
US20110109178A1 (en) 2011-05-12
JPWO2010001463A1 (ja) 2011-12-15
EP2296254B1 (en) 2015-03-04
WO2010001463A1 (ja) 2010-01-07
EP2296254A4 (en) 2014-01-15
TW201004106A (en) 2010-01-16
CN102077444B (zh) 2013-10-30
EP2296254A1 (en) 2011-03-16
KR20110018357A (ko) 2011-02-23
CN102077444A (zh) 2011-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93327B (zh) 車輛用旋轉電機之固定子
JP4046270B2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KR101107884B1 (ko) 차량용 회전 전기기계
JP3484407B2 (ja)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JP4497008B2 (ja) 車両用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US6552463B2 (en)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aving winding phase groups of series-connected windings connected in parallel
US20050280327A1 (en) Dynamoelectric machine stator core with mini caps
JPWO2008044703A1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およびその固定子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KR100414320B1 (ko) 회전전기
JP3566665B2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JP3310967B2 (ja) 交流発電機の製造方法
JP6135774B2 (ja) 回転電機
JP4162081B2 (ja)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JP2004350381A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JP2010514406A (ja) 多相回転電気機械のステータ、このステータを有する多相回転電気機械、およびこの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JP3808434B2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JP4476199B2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JP2022013230A (ja) モータ
JP2017034883A (ja) 回転電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