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92346B - 影像處理裝置、影像處理方法以及程式 - Google Patents

影像處理裝置、影像處理方法以及程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92346B
TWI392346B TW098111017A TW98111017A TWI392346B TW I392346 B TWI392346 B TW I392346B TW 098111017 A TW098111017 A TW 098111017A TW 98111017 A TW98111017 A TW 98111017A TW I392346 B TWI392346 B TW I39234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image data
combined
program
displa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110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04320A (en
Inventor
Tatsuo Makii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0043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043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923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9234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5/00Special procedure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Apparatus therefor
    • G03B15/08Trick photograph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95Computational photography systems, e.g. light-field imaging systems
    • H04N23/951Computational photography systems, e.g. light-field imaging systems by using two or more images to influence resolution, frame rate or aspect ratio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1/002D [Two Dimensional] image gene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7Camera operation mode switching, e.g. between still and video, sport and normal or high- and low-resolution m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222Studio circuitry; Studio devices; Studio equipment
    • H04N5/262Studio circuits, e.g. for mixing, switching-over, change of character of image, other special effects ; Camera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electronic generation of special effects
    • H04N5/2625Studio circuits, e.g. for mixing, switching-over, change of character of image, other special effects ; Camera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electronic generation of special effects for obtaining an image which is composed of images from a temporal image sequence, e.g. for a stroboscopic effec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44Receiver circuitry for the reception of television signals according to analogue transmission standards
    • H04N5/52Automatic gain control
    • H04N5/53Keyed automatic gain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For Recording (AREA)

Description

影像處理裝置、影像處理方法以及程式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影像處理裝置、一種影像處理方法、及一種用於影像處理之程式。
長時間曝光技術常用為軟片型攝影或影像擷取技術。於此技術中,曝光被持續地執行如數秒至數十秒或甚至超過數十分鐘的某一段時間週期。
例如,夜景係以長的曝光時間來攝取。因為光量低,所以增加曝光時間以收集足夠的光量來獲得夜景之照片。
一種設計來藉由在影像擷取操作後將複數影像相加以執行長時間曝光的數位相機係揭露於日本未審查專利申請案公告編號2005-354166中。
亦常見有諸如於長時間曝光期間使用閃光(閃光燈裝置)以獲得各種效果(如第一簾(first-curtain)同步、第二簾同步、及多重閃光)的攝影技術。
然而,使用者難以獲得其所欲影像成為應用了諸如以下特殊影像效果的擷取影像:長時間曝光、第一簾同步、第二簾同步、及多重閃光效果。
為了獲得如具有上述特殊效果之影像的滿意影像,必須決定如曝光設定等適當設定,曝光設定包括:時間和快門速度、閃光燈發射時間、及閃光燈之量。使用者必須依據其經驗和直覺來決定此等設定值,其實際上對無經驗的使用者而言是困難的。
因此希望容許不是專家的使用者能夠藉由執行影像擷取等而輕易地獲得類似於藉由長時間曝光所獲得之影像的靜態影像或具有使用長時間曝光之影像效果(諸如第一簾同步、第二簾同步、及多重閃光)的影像。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一種影像處理裝置包括:一影像獲得單元,其組態成藉由影像擷取而執行一影像獲得操作以獲得具有時間上連續性之複數影像資料框;一儲存單元,其組態成暫時地儲存於影像獲得操作期間由該影像獲得單元所獲得之每一該等複數影像資料框;及一運算操作控制單元,其組態成接收到執行結合程序之操作指示後,令該影像獲得單元開始藉由該影像擷取而執行該影像獲得操作,在該影像獲得操作期間依序儲存於該儲存單元中之該等複數影像資料框以執行一影像結合程序來產生結合影像資料,該結合影像資料被使用為用於顯示之資料,且因應記錄操作輸入,執行將對應於該記錄操作輸入時間點之結合影像資料記錄至記錄媒體上的程序。
該運算操作控制單元可依據一記錄操作輸入以執行將記錄操作輸入時刻所獲得之結合影像資料記錄至一記錄媒體上而當作靜態影像資料的程序。
該運算操作控制單元可使用預定數目的影像資料框以產生結合影像資料,該等影像資料框包括針對各預定的時間週期所儲存之複數影像資料框中的最近影像資料框。
該運算操作控制單元可藉由如下方式以執行一結合程序:將一相等的加權係數指定給即將接受該結合程序之影像資料框。
該運算操作控制單元亦可藉由如下方式以執行一結合程序:將一高的加權係數指定給即將接受該結合程序之影像資料框中的最近影像資料框並將一低的加權係數指定給剩餘的影像資料框。
該運算操作控制單元亦可藉由如下方式以執行一結合程序:將一高的加權係數指定給即將接受該結合程序之影像資料框中的最早影像資料框並將一低的加權係數指定給剩餘的影像資料框。
該運算操作控制單元亦可藉由如下方式以執行一結合程序:將一高的加權係數與一低的加權係數週期性地指定給即將接受該結合程序之影像資料框。
該運算操作控制單元可使用該影像獲得操作期間依序儲存於該儲存單元中之該等複數影像資料框以執行一影像結合程序來產生複數型式的結合影像資料,該複數型式的結合影像資料被使用為用於顯示之資料。
該運算操作控制單元可依據一記錄操作輸入以執行將記錄操作輸入時刻所產生之複數型式的結合影像資料之至少部分記錄至一記錄媒體上而當作靜態影像資料的程序。
該運算操作控制單元可使用該影像獲得操作期間依序儲存於該儲存單元中之該等複數影像資料框以執行一影像結合程序來產生結合影像資料,並將該產生的結合影像資料記錄至一記錄媒體上而當作形成一移動影像的複數框之一的影像資料。
該運算操作控制單元可使用該記錄的結合影像資料為 用於顯示之資料。
該影像獲得單元可包括一影像擷取單元,其組態成執行一影像擷取操作以獲得具有時間上連續性之複數影像資料框。
另一方面,該影像獲得單元可包括一播放單元,其組態成執行一播放操作以獲得具有時間上連續性之複數影像資料框。
另一方面,該影像獲得單元可包括一接收單元,其組態成執行一接收操作以獲得具有時間上連續性之複數影像資料框。
該影像處理裝置可進一步包括一顯示單元,其組態成根據由該運算操作控制單元所產生之該結合影像資料以顯示一影像。
該影像處理裝置可進一步包括一傳送單元,其組態成傳送由該運算操作控制單元所產生之該結合影像資料。
該運算操作控制單元可使用預定數目的影像資料框以產生結合影像資料,該等影像資料框包括針對各預定的時間週期所儲存之複數影像資料框中的最近影像資料框;並使用該產生的結合影像資料為用於顯示之資料。
於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中,一種影像處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接收到執行結合程序之操作指示後,開始藉由影像擷取而執行影像獲得操作,透過該影像獲得操作獲得具有時間上連續性之複數影像資料框;暫時地儲存從該影像獲得操作所獲得之每一該等複數之影像資料框;使用該等 複數依序儲存之影像資料框以執行一影像結合程序來產生結合影像資料;輸出該結合影像資料為用於顯示之資料;及因應記錄操作輸入,將對應於該記錄操作輸入時間點之結合影像資料記錄至記錄媒體上。
於本發明之又另一實施例中,一種程式用以致使一電腦執行一影像處理方法,該影像處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接收到執行結合程序之操作指示後,開始藉由影像擷取而執行影像獲得操作,透過該影像獲得操作獲得具有時間上連續性之複數影像資料框;暫時地儲存從該影像獲得操作所獲得之每一該等複數之影像資料框;使用該等複數依序儲存之影像資料框以執行一影像結合程序來產生結合影像資料;輸出該結合影像資料為用於顯示之資料;及因應記錄操作輸入,將對應於該記錄操作輸入時間點之結合影像資料記錄至記錄媒體上。
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例如,藉由結合於一預定框週期之物體影像擷取、視頻播放等期間依序被獲得為表示擷取監視影像、播放監視影像等之框的影像,以產生結合影像資料。該結合影像資料代表已應用了長時間曝光效果之影像;或者代表已應用了諸如第一簾同步效果、第二簾同步效果、或多重閃光效果等效果之影像。
接著,例如,最近框與預定數目的先前框被結合於每一框週期以產生待顯示之一框的影像。此程序被連續地執行以提供一影像之顯示,其中於各框週期中所獲得之結合影像資料係代表一移動影像中之一框。換言之,具有長時 間曝光效果之影像係以電影方式被顯示為在影像擷取或播放期間所顯示之監視影像。
利用此一特殊效果之移動影像的顯示,使用者可觀看一個將藉由於影像擷取或播放期間即時地應用一特殊影像效果所產生的影像。例如,使用者可於監視一個已應用了此一特殊效果之影像時,等待一個良好的快門釋放機會。
依據諸如快門操作等使用者之記錄操作,於快門釋放時刻所獲得之結合影像資料被記錄至一記錄媒體上。因此,使用者可獲得具有所欲的特殊效果之所欲的場景(scene)之一影像。
依據本發明之影像處理裝置及影像處理方法可被實施於包括諸如數位相機之影像擷取裝置、及諸如個人電腦之資訊處理裝置等各種裝置中。
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例如,已應用了諸如長時間曝光效果、第一簾同步效果、第二簾同步效果、及多重閃光效果等效果之影像被顯示於影像擷取期間(當使用者尋找拍攝時機時)或於播放期間。如此容許使用者觀看將由於應用特殊效果所獲得之影像或者看起來像即時的影像。當所欲的場景出現時,使用者便執行一記錄操作(快門操作及擷取操作),藉此獲得具有所欲效果之影像(其已被實際地觀看)為一靜態影像。
因此,可由一般使用者快速地且輕易地獲得影像表示為靜態影像,這些靜態影像於相關技術中僅可由專家所達成。例如,可提升加強的照片表示或更有創造性的照片表示。
此外,各結合影像被記錄為形成一移動影像的複數框之一的影像資料,因而容許記錄其已應用了長時間曝光效果之特殊移動影像。因此,於相關技術中所無法達成之移動影像記錄可輕易地由一般使用者來達成。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將依下列順序而被描述於下文中:
1.影像擷取裝置之結構
2.實況影像結合模式下之範例操作
3.實況影像結合模式之其他範例操作
4.特殊移動影像擷取模式下之範例操作
5.資訊處理裝置之應用範例
1.影像擷取裝置之結構
現在將參考圖1至2B於數位相機之結構的背景下描述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一種影像擷取裝置之結構。
圖2A及2B個別為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影像擷取裝置1的外部前及後視圖。如圖2A及2B所示,影像擷取裝置1可(例如)為一般非專家之使用者常用的數位相機。
影像擷取裝置1包括於其一前側上的影像擷取透鏡單元21a及一閃光燈發射單元15、及於其一後側上的顯示面板6。顯示面板6可為液晶面板、有機電致發光(EL)面板,等等。影像擷取裝置1進一步包括用於使用者操作之適當位置上的操作器。例如,操作鍵5a,5b,5c,5d,5f,及5g作用為提供各種操作功能之按鍵,包括快門操作鍵、模式操作鍵、廣角/遠攝(telephoto)操作鍵、功能表操作鍵、曝光校正指 令鍵、及播放鍵。亦配置有包括刻度盤操作單元5h及十字(cross)鍵5i之其他操作器。刻度盤操作單元5h係用於(例如)影像擷取模式之選擇等等。十字鍵5i係用於諸如顯示面板6上所顯示之操作功能表項目之選擇/設定等各種操作。
將參考(例如)圖1以描述影像擷取裝置1之一範例結構。
如圖1所示,影像擷取裝置1包括一影像擷取系統2、一控制系統3、一相機數位信號處理器(DSP)4、一操作單元5、顯示面板6、一顯示控制器7、一外部介面(I/F)8、一同步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DRAM)9、及一媒體介面10。
影像擷取系統2被組態成執行影像擷取操作。影像擷取系統2包括一透鏡機構單元21、一光圈/中性密度(ND)濾光器機構22、一影像擷取元件單元23、一類比信號處理單元24、一類比至數位(A/D)轉換單元25、一透鏡驅動單元26、一透鏡位置檢測單元27、一時序產生電路28、一模糊檢測單元13、一光發射驅動單元14、閃光燈發射單元15、一透鏡驅動器17、一光圈/ND驅動器18、及一影像擷取單元驅動器19。
來自一物體之入射光係透過透鏡機構單元21及光圈/ND濾光器機構22而被導引進入影像擷取元件單元23。
透鏡機構單元21係併入圖2A所示之影像擷取透鏡單元21a中,且具有包括蓋透鏡、聚焦透鏡、及變焦(zoom)透鏡之複數光學透鏡。透鏡驅動單元26係作用為一用以沿著光軸偏移聚焦透鏡或變焦透鏡之透鏡偏移機構。當使用透鏡驅動器17以供應驅動電力時,透鏡驅動單元26便偏移聚焦透鏡或變焦透鏡。透鏡驅動器17係由一中央處理單元(CPU)31(以下將描述)所控制,以執行聚焦控制或變焦操作。
光圈/ND濾光器機構22包括一置入透鏡光學系統內之光圈機構及ND濾光器機構,以衰減(調整)入射光之量。光圈/ND濾光器機構22被組態成調整光強度。
光圈/ND驅動器18係藉由開啟及關閉光圈機構以調整入射光之量。光圈/ND驅動器18亦藉由沿著入射光之光軸插入及移除ND濾光器以調整入射光之量。CPU 31控制光圈/ND驅動器18以驅動光圈機構或ND濾光器來控制入射光之量(或執行曝光調整控制)。
來自物體之光通量被傳輸通過透鏡機構單元21及光圈/ND濾光器機構22,且一物體影像被形成於影像擷取元件單元23上。
影像擷取元件單元23光電地轉換所形成之物體影像,並輸出一相應於該物體影像之擷取影像。
影像擷取元件單元23具有由複數像素所形成之矩形影像擷取區域,並以像素接像素之基礎依序地輸出影像信號至類比信號處理單元24,每一該些影像信號為一相應於像素之一中所累積之電荷量的類比信號。影像擷取元件單元23可由(例如)電荷耦合裝置(CCD)感應器陣列、互補金氧半導體(CMOS)感應器陣列等來實施。
類比信號處理單元24包括諸如關連雙取樣(CDS)電路及自動增益控制(AGC)電路等內部電路。類比信號處理單元24對從影像擷取元件單元23所輸入之影像信號執行一預定的類比程序。
A/D轉換單元25將由類比信號處理單元24所處理之類別信號轉換為數位信號,並將數位信號供應至相機DSP 4。
時序產生電路28係由CPU 31所控制以控制影像擷取元件單元23、類比信號處理單元24、及A/D轉換單元25之操作的時序。
明確地,時序產生電路28係透過影像擷取單元驅動器19以將用來控制影像擷取元件單元23之影像擷取操作時序的信號供應至影像擷取元件單元23,該信號為諸如曝光/電荷讀取時序信號、用以提供電子快門之時序信號、轉移時脈信號、及依據框率之同步化信號。時序產生電路28亦將時序信號供應至類比信號處理單元24,以致類比信號處理單元24可執行一與來自影像擷取元件單元23之影像信號之轉移同步化的程序。
CPU 31可控制由時序產生電路28所產生之時序信號以改變影像擷取之框率或執行電子快門控制(曝光時間之框內可變控制)。此外,例如,CPU 31可透過時序產生電路28以供應一增益控制信號至類比信號處理單元24,來執行一擷取影像信號之可變增益控制。
模糊檢測單元13被組態成檢測相機震動之量。模糊檢測單元13係由(例如)加速感應器、振動感應器等所形成,並將檢測之資訊供應至CPU 31來當作模糊之量。
閃光燈發射單元15係由光發射驅動單元14所驅動以發光。CPU 31指示光發射驅動單元14以使用者操作等所指明之預定時間來發射閃光,以至光可從閃光燈發射單元15發射。
相機DSP 4係對輸入自影像擷取系統2之A/D轉換單元25的擷取影像信號執行各種數位信號程序。
於相機DSP 4中(例如),如圖1中所示,諸如影像信號處理單元41、壓縮/解壓縮處理單元42、SDRAM控制器43、及資訊產生單元44等處理功能係由內部硬體或軟體所實施。
影像信號處理單元41係對輸入之擷取影像信號執行一程序。例如,影像信號處理單元41係使用擷取影像信號來執行一用以控制影像擷取系統2之驅動的運算處理,諸如自動對焦(AF)處理及自動光圈(自動曝光(AE))處理;並同時執行針對輸入之擷取影像信號本身的處理,諸如自動白平衡(AWB)處理。
例如,於自動對焦處理時,影像信號處理單元41執行輸入之擷取影像信號的對比檢測,並將檢測之資訊傳送至CPU 31。各種控制技術均可用於自動對焦控制方法。於一種稱為對比AF之技術中,擷取影像信號之對比檢測被執行於聚焦透鏡被迫移動時的各時點,於最佳對比狀態下之該聚焦透鏡的位置被決定。明確地,在影像擷取操作之前,CPU 31執行控制以檢查由影像信號處理單元41所檢測之對比檢測值,同時控制聚焦透鏡之移動並將最佳對比狀態下之位置設為最佳聚焦位置。
於影像擷取期間,CPU 31可使用一種稱為擺動AF之檢測方法以執行聚焦控制。於影像擷取操作期間,CPU 31係檢查由影像信號處理單元41所檢測之對比檢測值,同時致使聚焦透鏡恆定地稍微來回移動。雖然聚焦透鏡之最佳位置可能隨物體之狀況而改變,但對比檢測係藉由稍微地前後移位該聚焦透鏡而被執行,藉此依據物體之改變以決定聚焦控制方向上之改變。因此,自動對焦可依據物體狀況而被執行。
注意其透鏡驅動單元26中之透鏡偏移機構係針對個別偏移位置而被指定位址,且透鏡位置係使用該等偏移位置之位址而被識別。
透鏡位置檢測單元27識別聚焦透鏡之目前透鏡位置的位址以計算與對焦物體之距離,並交有關該計算距離之距離資訊供應至CPU 31。因此,CPU 31可決定已對焦之主要物體的距離。
於由相機DSP 4之影像信號處理單元41所執行的自動光圈處理時,例如,物體亮度被計算。例如,輸入之擷取影像信號的平均亮度被計算,而有關所計算之平均亮度的物體亮度資訊(或曝光資訊)被供應至CPU 31。平均亮度係使用各種方法而被計算,諸如計算擷取影像資料之一框的所有像素之亮度信號之平均值或者計算當指定加權給影像之中央部分時的亮度信號之平均值。
CPU 31可根據曝光資訊以執行自動曝光控制。明確地,曝光調整之執行係使用光圈機構、ND濾光器、影像擷取元件單元23中之電子快門控制、或類比信號處理單元24之增益控制。
除了產生用於自動對焦操作及自動光圈操作之程序以外,相機DSP 4之影像信號處理單元41對擷影像信號本身執行多個程序,諸如自動白平衡、伽瑪(γ)校正、邊緣加強、及相機震動校正。
相機DSP 4中之壓縮/解壓縮處理單元42對擷取影像信號執行壓縮程序或者對壓縮影像資料執行解壓縮程序。例如,壓縮/解壓縮處理單元42依據諸如JPEG或MPEG等技術以執行壓縮程序/解壓縮程序。
SDRAM控制器43執行SDRAM 9上之寫入/讀取。SDRAM 9係用以(例如)暫時地儲存輸入目影像擷取系統2之擷取影像信號;儲存由影像信號處理單元41或壓縮/解壓縮處理單元42所執行之程序中的資料或保留其中的工作區域;或儲存由資訊產生單元44所獲得之資訊。SDRAM控制器43執行SDRAM 9上之此等資料的寫入/讀取。
資訊產生單元44產生用於下述一結合程序中之各種操作的資訊。例如,資訊產生單元44產生指示一擷取影像信號螢幕中之物體距離的距離分佈資訊。距離分佈資訊可為(例如)有關像素單元中之物體距離以及主要物體之距離的資訊。該資訊亦被稱為深度映圖。
藉由分析上述擺動AF等期間之模糊量,可執行用以產生距離分佈資訊之基於像素的距離資訊之決定。另一方面,可提供一光發射單元(未顯示),其組態成發射具有不可見光之特定波長的輔助光,而在該特定波長之光已發射後並回來期間之時間週期可被測量以決定像素接像素為基礎之物體距離。
控制系統3包括CPU 31、隨機存取記憶體(RAM)32、快閃唯讀記憶體(ROM)33、及時脈電路34。控制系統3中之各單元、相機DSP 4中之各單元、影像擷取系統2中之各單元、顯示控制器7、外部介面8、及媒體介面10被組態成經由一系統匯流排以彼此溝通影像資料或控制資訊。
CPU 31控制影像擷取裝置1之整體操作。明確地,CPU 31執行各種運算程序或者與相應單元交換控制信號等,依據內部ROM中所儲存之程式及依據使用操作單元5之使用者操作來致使各單元執行必要的操作。CPU 31亦執行針對稍後將描述之影像結合的進一步程序,諸如運算處理及影像分析處理。
RAM 32暫時地儲存(或緩衝)由相機DSP 4所處理之擷取影像信號(各框之影像資料);或暫時地儲存(或緩衝)由後述結合程序所產生之結合影像資料。RAM 32進一步儲存相應於CPU 31之各個程序的其他資訊。
快閃ROM 33係用以儲存表示一擷取影像(其已由使用者所擷取為靜態影像或移動影像)之影像資料或者其他將以非揮發性方式存檔之資訊。快閃ROM 33亦可用以儲存供控制影像擷取裝置1之軟體程式、相機設定資料,等等。
時脈電路34執行時間計數以決定目前時間資訊(年、月、日、時、分、及秒)。
操作單元5包括圖2A及2B中所示之操作器及一用以依據操作器之操作而產生信號的信號產生單元。根據操作器之使用者操作資訊係從操作單元5被傳送至CPU 31。
操作單元5可被組態成容許觸控面板操作以及使用操作器之操作。明確地,顯示面板6可設有一觸摸感應器以致操作輸入可回應於使用者之螢幕觸摸而被執行。
顯示控制器7致使顯示面板6於CPU 31之控制下執行必要的顯示操作。顯示面板6上之顯示操作的範例可包括監視器之顯示(影像擷取期間之所謂實況景觀顯示)、從記錄媒體90或快閃ROM 33所讀取之播放影像的顯示、操作功能表之顯示、各種圖像之顯示、及時間和日期之顯示。
媒體介面10係於CPU 31之控制下執行記錄媒體90上之資料的讀取/寫入,該記錄媒體90係諸如置於影像擷取裝置1中之記憶卡(卡形狀的可移除記憶體)。例如,媒體介面10係執行將由於影像擷取而獲得之靜態影像資料或移動影像資料記錄至記錄媒體90上的操作。
媒體介面10進一步執行從記錄媒體90讀取已記錄的靜態影像資料或移動影像資料之操作。
雖然記錄媒體90之範例係實施為一種可攜式記憶卡,但記錄媒體90亦可為其他記錄媒體,用以記錄靜態影像或移動影像之影像資料以供由於影像擷取之存檔。例如,可使用諸如光碟之可攜式碟片媒體;或者可結合硬碟(HDD)並用於記錄。
外部介面8係依據諸如USB標準之信號標準以經由預定纜線而將各種資料傳送至及接收自外部裝置。外部介面8可為符合USB標準以外之標準的外部介面,諸如IEEE 1394標準,取代有線的傳輸介面,外部介面8可為無線傳輸介面,諸如紅外線傳輸介面或近場通訊介面。
影像擷取裝置1被組態成經由外部介面8以將資料傳送至及接收自個人電腦或其他各種裝置。例如,影像擷取裝置1可將擷取影像資料轉移至外部裝置。
於本實施例之影像擷取裝置1中,CPU 31係依據其中所儲存之程式及來自操作單元5之使用者操作以執行影像擷取操作控制或針對各種操作之運算處理及控制。CPU 31執行包括下列程序之運算處理及控制。
CPU 31執行影像擷取控制。明確地,CPU 31係控制影像擷取系統2或相機DSP 4中之各單元以擷取一物體影像。CPU 31執行其他程序,諸如自動對焦程序、自動曝光調整程序,及閃光燈發射控制程序。於影像擷取期間,使用者可選擇稍後描述的各種影像擷取模式之任一,且CPU 31依據該選擇的影像擷取模式以控制影像擷取系統2之操作。
CPU 31進一步執行一影像結合程序。於影像擷取操作中,由影像擷取系統2所擷取並由相機DSP 4所處理之各影像資料框被轉移並緩衝入RAM 32。特別地,於後述所謂「實況影像結合」的影像擷取模式中,經緩衝之複數影像資料框被結合以產生用於表示特殊效果(諸如長時間曝光效果)之結合影像資料。
例如,CPU 31可對來自具有時間上連續性之影像資料框(其已被擷取並依序地緩衝於每一框週期)中的最近影像資料框之預定的影像資料框執行使用加權係數的結合平均,以產生結合影像資料。
藉由將相等的加權係數指定給各影像資料框或將高的加權係數指定給特定影像資料框,則可結合複數影像資料框,以獲得所欲的影像效果。
CPU 31進一步執行顯示控制。明確地,CPU 31指示顯示控制器7以致使顯示面板6藉由供應用於顯示之資料來執行所欲的顯示。例如,可執行影像擷取期間之監視顯示或播放影像之顯示。特別地,由上述結合程序所產生之結合影像資料被供應至顯示控制器7以當作用於影像擷取監視之資料的各框,藉此顯示具有特殊影像效果之監視移動影像(實況觀看電影)。
CPU 31進一步執行記錄、播放、及傳輸控制。明確地,CPU 31指示媒體介面10以控制讀取自記錄媒體90或寫入記錄媒體90。例如,依據使用者之快門操作,CPU 31指示媒體介面10以將其已被緩衝之影像資料或結合影像資料的某一框記錄至記錄媒體90上以當作待儲存之靜態影像資料。此外,CPU 31亦可指示媒體介面10以將待緩衝之已擷取的影像資料或結合影像資料之各框記錄至記錄媒體90上以當作移動影像資料。
CPU 31進一步執行透過外部介面8以將已擷取的影像資料、結合影像資料、讀取自記錄媒體90之影像資料等等傳送至一外部裝置的程序。
CPU 31進一步執行一操作檢測程序以檢測由一使用者所給定之操作輸入資訊。明確地,來自操作單元5之輸入資訊被檢測。根據此操作檢測程序中所檢測之操作輸入資訊,CPU 31執行影像擷取操作控制、影像擷取期間之結合處理、影像資料記錄/播放/傳輸控制,等等。
2.實況影像結合模式下之範例操作
現在將描述實況影像結合模式下之一範例操作,其可為本實施例之影像擷取裝置1的一項特徵。
當使用影像擷取裝置1以執行影像擷取時,使用者可選擇各種預設的影像擷取模式。
影像擷取模式之範例包括自動模式、畫像(portrait)模式、風景模式、宏觀模式、運動模式、日落景象模式、夜景模式、及移動影像擷取模式。
自動模式為一種影像擷取模式,其中諸如光圈值、快門速度、及標準化國際組織(ISO)敏感度等最佳設定值係使用影像擷取裝置1而被自動地執行。
畫像模式為一種影像擷取模式,其中以提供人像照之最佳設定來執行影像擷取。
風景模式為一種模式,其中以提供風景照之最佳設定來執行影像擷取。
宏觀模式為一種影像擷取模式,其中以提供較正常更接近相機之物體照的最佳設定來執行影像擷取。可提供特殊宏觀模式,亦即,用以提供花朵及昆蟲之銳利且生動宏觀照的自然宏觀模式。
運動模式為一種影像擷取模式,其中以提供動作照之最佳設定來執行影像擷取。
日落景象模式為一種影像擷取模式,其中以提供日落景象照之最佳設定來執行影像擷取。
夜景模式為一種影像擷取模式,其中以提供夜景照之最佳設定來執行影像擷取。
移動影像擷取模式為一種影像擷取模式,其中係擷取移動影像。
可提供其他模式,諸如適於提供夜景下之人像照的夜間畫像模式及適於提供煙火照之煙火模式。
使用者從上述影像擷取模式中選擇所欲的影像擷取模式,藉此執行影像擷取操作以獲得適於該物體型式或條件之擷取影像。
於本範例操作中,「實況影像結合」模式被預設為影像擷取模式。
CPU 31容許使用者使用如圖3所示之模式選擇螢幕(其被顯示於顯示面板6上)以選擇影像擷取模式。
於此情況下,除了諸如「自動模式」影像擷取、「畫像模式」影像擷取、「日落景象模式」影像擷取、及「宏觀模式」影像擷取等標準影像擷取模式之外,實況影像結合模式亦連同一相關的影像而被顯示。與該實況影像結合模式相關的影像可為(例如)長時間曝光效果之影像。使用者可藉由移動游標K而依據影像擷取目的來選擇所欲的模式。與個別模式相關的影像之顯示協助無經驗的使用者選擇一模式。特別地,不熟悉諸如長時間曝光效果等特殊效果之實施的使用者可使用與實況影像結合模式相關之影像而透過實況影像結合模式之細節被教導。
選擇一模式之操作可使用(例如)圖2B中所示之刻度盤操作單元5h而被執行。
當使用者選擇一影像擷取模式時,CPU 31便依據所選擇的影像擷取模式以執行操作設定。例如,CPU 31控制影像擷取系統2中之各單元以決定諸如曝光量、曝光方法、電子快門設定、框率、及增益等設定。
現在將詳細地描述回應於由使用者選擇實況影像結合模式之範例操作。
當使用者執行選擇實況影像結合模式之操作時,CPU 31便開始圖4中所示之程序。首先,於步驟F101中,CPU 31控制擷取影像操作之開始。CPU 31致使影像擷取系統2及相機DSP 4之各單元開始影像擷取操作。因此,開始針對一物體影像之影像資料的框接框獲取。
於步驟F102,CPU 31監視使用者之快門操作。於步驟F103,CPU 31監視實況影像結合模式之終止操作。假如無任何那些操作發生,則CPU 31便前進至步驟F104。
於步驟F104,由影像擷取系統2所擷取且由相機DSP 4所處理之一影像資料框被載入RAM 32。
如圖5A中所示,RAM 32具有一框影像緩衝區域32a及一結合影像緩衝區域32b。
框影像緩衝區域32a為一用以緩衝其來自相機DSP 4之每一框週期所轉移的個別影像資料框之區域,在影像擷取操作已被開始於步驟F101中以後。於步驟F104,轉移自相機DSP 4之一影像資料框被暫時地儲存於框影像緩衝區域32a中。
接著,CPU 31便於步驟F105中執行一結合程序、於步驟F106中執行結合影像之緩衝、以及於步驟F107中執行結合影像資料之顯示控制。接著,CPU 31再次透過步驟F102及F103以執行步驟F104至F107之處理。
亦即,針對在已執行快門操作前之一週期,CPU 31於每一框週期執行步驟F104至F107之處理。目前影像資料框及預定數目的先前影像資料框係依據框影像緩衝區域32a之容量而被緩衝入RAM 32之框影像緩衝區域32a。
當框影像緩衝區域32a隨著操作之進行而變滿時,則於已緩衝之最舊影像資料框被刪除的同時可儲存一新的影像資料框。
步驟F105至F107之處理被執行如下,以範例之方式。
首先,於步驟F105,使用目前時刻暫時儲存在框影像緩衝區域32a內之影像資料框中的最近影像資料框(於步驟F104中載入之影像資料框)及預定數目之先前影像資料框以執行一結合程序。
圖6顯示結合程序中所獲得之一影像。
載入框影像緩衝區域32a中之影像資料框係由影像資料# 1、# 2、# 3等等所表示。假設用於結合程序之影像資料範圍是包括最近框之七個框的範圍。用於結合程序之框的數目可為(但不限定於)七。
現在假設(於步驟F105)影像資料# 7被載入為時間t7所獲得之擷取影像框。於此情況下,於步驟F105之結合程序中,係使用包括最近影像資料# 7之七個影像資料框(亦即,# 1至# 7)的結合範圍A1。
接著,結合範圍A1內之個別影像資料框(# 1至# 7)被使用且加權係數之設定或加權平均程序被執行以產生結合影像資料。
於此,產生四種結合影像資料之型式(GL、GS、GA、及GM)。圖6顯示結合影像資料GL1、GS1、GA1、及GM1。
結合影像資料GL可為用以達成長時間曝光效果之結合影像資料。長時間曝光效果係由(例如,圖7中之結合影像所例示者)對一移動影像執行連續曝光一段長時間所表示之效果。
例如,為了從影像資料框# 1至# 7產生具有長時間曝光效果之結合影像資料GL1,影像資料框# 1至# 7被同等地加權並結合。圖7概略地顯示將個別地指定給影像資料框# 1至# 7的加權係數w1至w7。每一加權係數w1至w7具有代表一加權係數值之高度。以此方式,影像資料# 1至# 7之個別框被同等地加權並接受加權平均處理以產生一結合影像。明確地,個別影像資料框# 1至# 7中的相應像素之值被相加且所得總和被除以影像資料框之數目(於此情況下為七)。因此,獲得了如圖7中所示之具有長時間曝光效果的結合影像。
例如,假如影像資料框# 1至# 7的序列代表一影像,其中一物體係從右移動至左,則一類似於藉由對一從右移動至左之物體執行長時間曝光所獲得的影像之結合影像資料被產生為如圖7中所示之結合影像。
結合影像資料GS可為用以達成第一簾同步效果之結合影像資料。第一簾同步效果為一種影像擷取技術,其中係藉由僅於長時間曝光之開始時發射閃光以提供暫時第一狀態之清楚的表示。
圖8顯示具有第一簾同步效果之結合影像的範例。
於此範例中,係藉由結合一結合範圍內之連續影像資料框來獲得此一第一簾同步效果,以致高加權係數被指定給第一影像資料框而低加權係數被指定給後續剩餘的影像資料框。
明確地,於影像資料框# 1至# 7中,高加權係數w1被指定給影像資料框# 1而低加權係數w2至w7被指定給剩餘影像資料框# 2至# 7。接著,執行加權平均處理以產生結合影像資料GS1。因此,獲得如圖8中所示之具有第一簾同步效果的結合影像。
結合影像資料GA可為用以達成第二簾同步效果之結合影像資料。第二簾同步效果為一種影像擷取技術,其中係藉由僅於長時間曝光之結束時發射閃光以提供暫時最後狀態之清楚的表示。
圖9顯示具有第二簾同步效果之結合影像的範例。
於此範例中,係藉由結合一結合範圍內之連續影像資料框來獲得此一第二簾同步效果,以致高加權係數被指定給最後影像資料框而低加權係數被指定給後續剩餘的影像資料框。
明確地,於影像資料框# 1至# 7中,高加權係數w7被指定給影像資料框# 7而低加權係數w1至w6被指定給剩餘影像資料框# 1至# 6。接著,執行加權平均處理以產生結合影像資料GA1。因此,獲得如圖9中所示之具有第二簾同步效果的結合影像。
結合影像資料GM可為用以達成多重閃光效果之結合影像資料。多重閃光效果為一種影像擷取技術,其中物體之狀態的清楚表示係藉由在長時間曝光期間週期性地發射閃光而提供。
圖10顯示具有多重閃光效果之結合影像的範例。
於此範例中,係藉由將高與低加權係數週期性地指定給一結合範圍內之連續影像資料框並結合該等連續影像資料框來獲得此一多重閃光效果。
例如,於影像資料框# 1至# 7中,高加權係數w1、w4、及w7被指定給影像資料框# 1、# 4、及# 7而低加權係數w2、w3、w5、及w6被指定給剩餘影像資料框#2# 3、# 5、及# 6。接著,執行加權平均處理以產生結合影像資料GM1。因此,獲得如圖10中所示之具有多重閃光效果的結合影像。
當影像資料框# 7被載入於圖6中所示之時刻t7時,於步驟F105中,CPU 31便使用緩衝的影像資料框# 1至# 7以產生結合影像資料GL1、GS1、GA1、及GM1。
接著,於步驟F106中,CPU 31將結合影像資料GL1、GS1、GA1、及GM1暫時地儲存於RAM 32之結合影像緩衝區域32b中。
接著,於步驟F107中,CPU 31將結合影像資料GL1、GS1、GA1、及GM1輸出至顯示控制器7以當作顯示資料,並致使顯示面板6執行預定的監視顯示。該顯示之一範例將被描述如下。
接下來,於圖6所示之時刻8,下一影像資料框# 8被載入RAM 32(步驟F104)。同樣於此情況下,CPU 31於步驟F105執行一類似的結合程序。於此情況下,如圖6中之結合範圍A2所示,包括最近影像資料框# 8之七個影像資料框(# 2至# 8)被用以執行一結合程序來產生四種型式的結合影像資料GL2、GS2、GA2、及GM2。
接著,於步驟F106中,CPU 31將結合影像資料GL2、GS2、GA2、及GM2暫時地儲存於RAM 32之結合影像緩衝區域32b中。
接著,於步驟F107中,CPU 31將結合影像資料GL2、GS2、GA2、及GM2輸出至顯示控制器7以當作顯示資料,並致使顯示面板6執行預定的監視顯示。
此外,於圖6所示之時刻9,下一影像資料框# 9被載入RAM 32(步驟F104)。同樣於此情況下,CPU 31於步驟F105執行一類似的結合程序。於此情況下,如圖6中之結合範圍A3所示,包括最近影像資料框# 9之七個影像資料框(# 3至# 9)被用以執行一結合程序來產生四種型式的結合影像資料GL3、GS3、GA3、及GM3。
接著,於步驟F106中,CPU 31將結合影像資料GL3、GS3、GA3、及GM3暫時地儲存於RAM 32之結合影像緩衝區域32b中。
接著,於步驟F107中,CPU 31將結合影像資料GL3、GS3、GA3、及GM3輸出至顯示控制器7以當作顯示資料,並致使顯示面板6執行預定的監視顯示。
上述程序被持續直到一快門操作已被執行或者直到終止實況影像結合模式之操作(切換至另一模式之操作)已被執行。
圖5B概略地顯示上述結合影像資料之個別型式,其係於步驟F106被暫時地儲存入RAM 32之結合影像緩衝區域32b中。當結合影像緩衝區域32b係由於重複上述程序而變滿時,則新的結合影像資料可於最舊的結合影像資料被刪除之同時被暫時地儲存。
步驟F104至F107之處理被重複一段使用者搜尋一拍攝時機的時間週期。換言之,使用者於觀看顯示面板6之同時等待良好的拍攝時機。
依據步驟F107之處理,結合影像資料之四種型式(GL、GS、GA、及GM)被供應至顯示控制器7以當作用於顯示之資料。顯示控制器7致使顯示面板6使用結合影像資料(GL、GS、GA、及GM)以執行(例如)圖11中所示之顯示。
於所顯示的影像中,顯示於選擇影像區域61中之影像被顯示以最大尺寸。
此外,相應於結合影像資料之四種型式(GL、GS、GA、及GM)的影像被並列地顯示。明確地,顯示:基於結合影像資料GL之長時間曝光效果影像62、基於結合影像資料GS之第一簾同步效果影像63、基於結合影像資料GA之第二簾同步效果影像64、及基於結合影像資料GM之多重閃光效果影像65。
此外,顯示一結合設定指示66。結合設定指示66可(例如)為結合時間指示。例如,圖11中所示之「結合時間:2秒」係指示上述結合程序被執行於最近框上以及相應於過去兩秒之先前框上。例如,假如影像被擷取以每秒30框之框率,則執行60框之結合程序。
使用者可藉由操作游標K以從影像效果之四種型式的影像62、63、64、及65中選擇一所欲的影像。雖然未顯示於圖4所示之程序中,CPU 31係依據使用者之游標以將游標K之顯示位置傳送至顯示控制器7,以致使用游標K所選擇之目標可呈現於顯示面板6上。
此外,目前使用游標K所選擇之影像的放大視圖可被顯示於螢幕上之選擇影像區域61中。
例如,於圖11中,長時間曝光效果影像62目前係使用游標K而被選擇。於此情況下,應用了長時間曝光效果之一結合影像被顯示於選擇影像區域61中。
於圖12中,第一簾同步效果影像63目前係使用游標K而被選擇。於此情況下,應用了第一簾同步效果之一結合影像被顯示於選擇影像區域61中。
於圖13中,第二簾同步效果影像64目前係使用游標K而被選擇。於此情況下,應用了第二簾同步效果之一結合影像被顯示於選擇影像區域61中。
於圖14中,多重閃光效果影像65目前係使用游標K而被選擇。於此情況下,應用了多重閃光效果之一結合影像被顯示於選擇影像區域61中。
如上所述,於步驟F107之處理中,四種結合影像資料GL、GS、GA、及GM於每框週期被輸出至顯示控制器7以當作顯示資料。
明確地,結合影像資料GL1、GL2、GL3等被使用於每一框週期以顯示長時間曝光效果影像62。
結合影像資料GS1、GS2、GS3等被使用於每一框週期以顯示第一簾同步效果影像63。
結合影像資料GA1、GA2、GA3等被使用於每一框週期以顯示第二簾同步效果影像64。
結合影像資料GM1、GM2、GM3等被使用於每一框週期以顯示多重閃光效果影像65。
於顯示面板6上,因此,作用為目前物體之監視螢幕影像的即時移動影像(顯示物體景象為通過影像之移動影像(實況視圖))被顯示為應用了長時間曝光效果之影像、應用了第一簾同步效果之影像、應用了第二簾同步效果之影像、及應用了多重閃光效果之影像。
具有此等效果的影像之一係由使用者所選擇且被顯示於選擇影像區域61中。
因此,使用者可於等待良好拍攝時機之同時,實際地觀看其將由於應用上述影像效果而獲得的影像。換言之,使用者可於觀看實際地應用一特殊效果之結果的同時,尋找一拍攝時機。
如圖14中所示,當多重閃光效果影像65被選擇且被顯示於選擇影像區域61中時,則可提供一光發射間隔指示67。
多重閃光效果為藉由週期性地發射閃光燈所獲得的影像效果,且影像之視覺印象係根據光發射間隔而不同。因此,理想地,使用者可修改光發射間隔,例如,(於本範例操作中)圖10中所示之高加權係數於結合程序中所被指定之框的間隔。如圖15中所示,使用者可被容許使用游標K以選擇光發射間隔指示67並執行一預定操作以修改光發射間隔。例如,使用者可被容許以將光發射間隔改變至0.5秒、0.75秒、1秒、1.25秒、1.5秒、2秒,等等。亦可以較少時階來改變該設定。
當光發射間隔被改變時,CPU 31改變高加權係數所被指定之間隔,當結合影像資料GM被產生於圖4所示之步驟F105中的結合程序中時。因此,多重閃光效果影像65之多重閃光效果(當其目前被選擇時,一顯示於選擇影像區域61中之影像)可被調整於該顯示上,且可被使用者所觀看。
使用者亦理想地被容許藉由執行使用游標K之操作以修改結合設定指示66。例如,使用者可被容許改變結合時間為0.5秒、1秒、1.5秒、2秒、2.5秒、3秒,等等。亦可以較少時階來改變該設定。
當結合時間被改變時,CPU 31可依據已改變的結合時間以改變圖4所示之步驟F105中的結合程序中所使用之結合範圍(框之數目)。
如上所述,於觀看已即時地應用了長時間曝光效果等之物體景象的監視影像(其被顯示於顯示面板6上)同時,使用者可於所欲的時序執行快門操作。
當檢測到使用者之快門操作時,CPU 31便從步驟F102前進至步驟F108並執行將快門釋放時所獲得之結合影像記錄至記錄媒體90上的程序。於快門釋放時所獲得之結合影像可包括結合影像資料GL;GS、GA、及GM,其已被產生緊接在快門操作之檢測前的步驟F105中且已被暫時地儲存於步驟F106中。
接著,例如,目前由使用者所選擇之結合影像(亦即,於顯示面板6上之選擇影像區域61中所顯示之結合影像)被使用為即將實際地儲存為靜態影像之結合影像資料。例如,如圖11中所示,當長時間曝光效果之影像目前被選擇時,CPU 31便將長時間曝光效果之此結合影像GL(x)轉移至媒體介面10以將該結合影像GL(x)儲存於記錄媒體90上。
因此,使用者可將針對一所欲景象之長時間曝光效果的結合影像儲存為一照片(靜態影像)。
於步驟F109,CPU 31控制顯示控制器7以將記錄媒體90上所記錄之結合影像資料顯示於顯示面板6上,以致使用者可觀看該擷取影像。所記錄之結合影像可被全螢幕地顯示以(例如)約兩秒至約五秒。
接著,當完成顯示時,步驟F102至F107之處理重新開始。
因此,長時間曝光效果等之影像被再次顯示為即時監視影像,以致使用者可尋找下一拍攝時機。
當於步驟F103中檢測到使用者之終止實況影像結合模式的操作時,則CPU 31便結束圖4中所示之程序。
於步驟F108中記錄擷取影像之程序亦可被執行如下,舉例而言。
例如,除了目前被顯示於選擇影像區域61中之結合影像外,所有四種型式的結合影像亦可被記錄於記錄媒體90上。換言之,長時間曝光效果、第一簾同步效果、第二簾同步效果及多重閃光效果之四種照片的靜態影像資料可藉由單一快門操作而被記錄於記錄媒體90上。
雖然於快門釋放時所獲得之結合影像係由已被產生於緊接在快門釋放時刻前的步驟F105中的結合影像資料所實施,但包括一緊接在步驟F102中測得快門操作後所獲得的框之複數框亦可被用以產生結合影像資料GL、GS、GA、及GM,且結合影像資料GL、GS、GA、及GM可被記錄於記錄媒體90上以當作於快門釋放時刻所獲得的結合影像資料。
於此情況下,僅有目前被選擇之結合影像可被產生並記錄。例如,如圖14中所示,假如當選擇了長時間曝光效果時測得快門操作,則於步驟F108中,長時間曝光效果之結合影像資料GL可使用一緊接在快門操作後所獲得之框(當作最近框)而被產生,且可被記錄於記錄媒體90上。
此外,除了於快門釋放時刻所獲得的結合影像之外,於某一時間範圍內所獲得的結合影像資料亦可被記錄於記錄媒體90上。如圖5B中所示,於每一框週期中所產生的結合影像資料GL、GS、GA、及GM被暫時地儲存於結合影像緩衝區域32b中。
因此,已被獲得在快門釋放時刻前的某時刻之結合影像資料亦可被記錄於記錄媒體90上以當作擷取影像。例如,已在快門釋放時之前獲得的數個結合影像資料框可被共同地記錄。
此外,除了結合影像資料之外,於框影像緩衝區域32a中所緩衝之影像資料(例如,用來產生待記錄之結合影像資料的複數影像資料框)亦可被記錄於記錄媒體90上。
於本範例操作中,由於影像擷取所獲得之影像資料被儲存於記錄媒體90中。影像資料可被儲存於快閃ROM 33中以取代記錄媒體90。亦可使用另一種操作方法,其中影像資料被正常地記錄於記錄媒體90上且當未放置記錄媒體90時則被記錄於快閃ROM 33上。
利用上述本範例操作,影像擷取裝置1可被組態以致產生並顯示已應用了諸如長時間曝光、第一簾同步、第二簾同步、或多重閃光等效果之結合影像,藉此在使用者執行影像擷取(或執行快門操作)前把其將藉由執行影像結合所達成之影像效果呈現給使用者,以致使用者可針對一影像效果來執行影像擷取操作。
此外,即時地應用了上述每一效果之一物體景象的影像被顯示,因而協助識別最佳快門釋放時間以獲得長時間曝光、第一簾同步、第二簾同步、及多重閃光效果。因此,即使無經驗的使用者亦可適當地擷取各種特殊影像。
此外,可同時地觀看四種型式的影像效果。如此幫助使用者更準確地依據使用者之偏好或物體景象來選擇所欲的效果。
此外,如上所述,結合影像資料亦被緩衝於結合影像緩衝區域32b中。如此容許依據快門操作以記錄於快門釋放時所獲得之顯示影像以及於快門釋放時刻前與後所獲得之結合影像。因此,可提供一種相機,其被設計以更能防止使用者錯失一個獲得特殊相片效果影像之良好的快門釋放時機。
於上述範例中,四種型式的結合影像資料被產生於步驟F105之每一框週期中。另一方面,可產生應用了一個、二個、三個、或多於四個影像效果之結合影像。
此外,步驟F105至F107之處理可不一定被執行於每一框週期。例如,步驟F105至F107之處理可被斷續地執行,諸如兩個框週期一次或三個框週期一次。特別地,於其中難以加快結合程序中所涉及之時間的情況下,步驟F105至F107之處理最好是被斷續地執行。
例如,於圖6所示之範例中,使用結合範圍A1以執行結合程序,且接著可使用結合範圍A3以執行結合程序。
於其中結合程序中所涉及之時間很長的情況下,相應於較結合程序中所涉及之時間更長的時間之影像資料可被累積於框影像緩衝區域32a中。
此外,為了減少用於結合程序及結合影像資料顯示程序之CPU 31的處理負擔,步驟F105至F107之處理可藉由產生並顯示低解析度結合影像資料來實施。
另一方面,顯示於顯示面板6上之每一長時間曝光效果影像62、第一簾同步效果影像63、第二簾同步效果影像64、及多重閃光效果影像65可為代表相應影像效果之預設影像(靜態影像或移動影像),而一物體景象之實際監視影像可僅顯示於選擇影像區域61中。於此情況下,僅有使用游標K之目前選擇的結合影像資料之一種型式可被處理為供顯示之資料。
雖然上述圖14等中所呈現之顯示被產生於顯示面板6上,例如,但顯示影像資料亦可從外部介面8被轉移至一外部顯示裝置,且圖14等中所呈現之影像可被顯示於顯示裝置上。
本範例操作亦可被應用於當影像擷取裝置1係由數位單眼反射式(SLR)相機所實施時。如本技術中所常見,於SLR相機中,物體光係於成像光學系統之所謂的「鏡朝下(mirror down)」狀態下被導引至一取景器,以及,當執行一快門操作時,則帶入一「鏡朝上」狀態且物體光被導引至一成像裝置單元,以致該成像裝置單元暴露至該光。於此,當選擇上述實況影像結合模式時,鏡朝下狀態被設定以致物體光可被導引至成像元件單元,除非執行一快門操作。接著,對於由成像元件單元所獲得之影像資料執行一結合程序並顯示一結合影像。因此,實施一類似於上述之操作。以下範例操作亦可被應用於一數位SLR相機。
3.實況影像結合模式之其他範例操作
接下來,將參考圖16、17、及18以描述實況影像結合模式下之另一範例操作。
圖16顯示一影像擷取模式選擇螢幕。於上述範例操作中,於圖3所示之選擇螢幕上選擇「實況影像結合模式」以選擇一影像擷取模式。於此範例操作中,如圖16中所示,除了正常影像擷取模式(諸如自動模式及畫像模式)之外,有額外模式可供事先選擇,亦即:「長時間曝光效果」、「第一簾同步效果」、「第二簾同步效果」、及「多重閃光效果」。使用者操作游標K以選擇一所欲的影像擷取模式。
例如,如圖16中所示,當游標K被置於「長時間曝光效果」模式上並執行一模式設定操作時,則CPU 31便執行圖17中所示之長時間曝光效果模式程序。
現在將描述圖17中所示之程序。
例如,當使用者執行選擇「長時間曝光效果」模式之操作時,CPU 31便開始圖17中所示之程序。首先,於步驟F201,CPU 31控制影像擷取操作之開始。CPU 31致使影像擷取系統2及相機DSP 4之各單元開始影像擷取操作。因此,開始針對一物體影像之影像資料的框接框獲取。
於步驟F202,CPU 31監視使用者之快門操作。於步驟F203,CPU 31監視長時間曝光效果之終止操作。假如無任何那些操作發生,則CPU 31便前進至步驟F204。
於步驟F204,由影像擷取系統2所擷取且由相機DSP 4所處理之一影像資料框被載入RAM 32之框影像緩衝區域32a。
接著,CPU 31便於步驟F205中執行一結合程序、於步驟F206中執行結合影像之緩衝、以及於步驟F207中執行結合影像資料之顯示控制。接著,CPU 31再次透過步驟F202及F203以執行步驟F204至F207之處理。
亦即,針對在已執行快門操作前之一週期,CPU 31於每一框週期執行步驟F204至F207之處理。目前影像資料框及預定數目的先前影像資料框係依據框影像緩衝區域32a之容量而被緩衝入RAM 32之框影像緩衝區域32a。
步驟F205至F207之處理被執行如下,以範例之方式。
首先,於步驟F205,使用目前時刻暫時儲存在框影像緩衝區域32a內之影像資料框中的最近影像資料框(於步驟F204中載入之影像資料框)及預定數目之先前影像資料框以執行一結合程序。
於此情況下,用以獲得長時間曝光效果之結合影像資料被產生為結合影像資料GL。
接著,於步驟F206中,CPU 31將結合影像資料GL暫時地儲存於RAM 32之結合影像緩衝區域32b中。
接著,於步驟F207中,CPU 31將結合影像資料GL輸出至顯示控制器7以當作顯示資料,並致使顯示面板6執行預定的監視顯示。
上述程序被持續直到一快門操作已被執行或者直到終止長時間曝光效果模式之操作(切換至另一模式之操作)已被執行。
步驟F204至F207之處理被重複一段使用者搜尋一拍攝時機的時間週期。換言之,使用者於觀看顯示面板6之同時等待良好的拍攝時機。
依據步驟F207之處理,長時間曝光效果之結合影像資料GL被供應至顯示控制器7於每一框週期以當作用於顯示之資料。例如,顯示控制器7致使顯示面板6使用結合影像資料GL以執行(例如)圖18中所示之顯示。
於此情況下,相應於結合影像資料GL之影像係以全螢幕顯示。
此外,顯示一結合設定指示66,例如,結合時間。
因此,使用者可於等待良好拍攝時機之同時,實際地觀看其將由於應用長時間曝光效果而獲得的影像。
使用者於即時地觀看一應用了長時間曝光效果之物體景象的監視影像(其被顯示於顯示面板6上)之同時,於所欲的時刻執行一快門操作。
當檢測到使用者之快門操作時,CPU 31便從步驟F202前進至步驟F208並執行將快門釋放時所獲得之結合影像記錄至記錄媒體90上的程序。於快門釋放時所獲得之結合影像可為結合影像資料GL,其已被產生緊接在快門操作之檢測前的步驟F205中且已被暫時地儲存於步驟F206中。
CPU 31將長時間曝光效果之此結合影像GL(x)轉移至媒體介面10以將該結合影像GL(x)儲存於記錄媒體90上。
因此,使用者可將針對一所欲景象之長時間曝光效果的結合影像儲存為一照片(靜態影像)。
於步驟F209,CPU 31控制顯示控制器7以將記錄媒體90上所記錄之結合影像資料顯示於顯示面板6上一段預定的時間週期以容許使用者檢查該擷取影像。
接著,當完成顯示時,步驟F202至F207之處理重新開始。
因此,長時間曝光效果等之影像被再次顯示以即時監視影像,以致使用者可尋找下一拍攝時機。
當於步驟F203中檢測到使用者之終止長時間曝光效果模式的操作時,則CPU 31便結束圖17中所示之程序。
於步驟F208中記錄擷取影像之程序亦可被執行如下,舉例而言。
雖然於快門釋放時所獲得之結合影像係由已被產生於緊接在快門釋放時刻前的步驟F205中的結合影像資料所實施,但(例如)包括一緊接在步驟F202中測得快門操作後所獲得的框之複數框亦可被用以產生結合影像資料GL,且結合影像資料GL可被記錄於記錄媒體90上以當作於快門釋放時刻所獲得的結合影像資料。
此外,除了於快門釋放時刻所獲得的結合影像之外,於某一時間範圍內所獲得的複數件結合影像資料GL(其目前被暫時地儲存於結合影像緩衝區域32b中)亦可被記錄於記錄媒體90上。
此外,除了結合影像資料GL之外,於框影像緩衝區域32a中所緩衝之影像資料(用來產生待記錄之結合影像資料的複數影像資料框)亦可被記錄於記錄媒體90上。
雖然於圖17所示之程序中使用者係選擇長時間曝光效果模式,但是當使用者選擇第一簾同步效果模式、第二簾同步效果模式、及多重閃光效果之一時,類似於圖17中所示之程序亦可被執行。例如,當使用者選擇第一簾同步效果模式時,第一簾同步效果之結合影像資料GS可被產生於步驟F205中之結合程序中,且根據第一簾同步效果之結合影像資料GS的顯示可以類似於圖18之方式被提供於步驟F207中。
依據上述本範例程序,產生並顯示一應用了由使用者所選擇之影像效果的結合影像。如此容許於使用者執行影像擷取(或執行快門操作)前觀看藉由應用使用者所選擇之影像效果而產生的監視顯示同時,使用者得以尋找一拍攝時機。因此,可輕易地獲得應用了所欲影像效果之擷取影像。
特別地,相較於參考圖4所描述之程序,可顯著地減少對於CPU 31之處理負擔。此係因為僅有由使用者事先選擇之結合影像資料的一特定型式被產生並顯示。
同樣於此範例程序中,步驟F205至F207之處理可不一定被執行於每一框週期。例如,步驟F205至F207之處理可被斷續地執行,諸如兩個框週期一次或三個框週期一次。特別地,於其中難以加快結合程序中所涉及之時間的情況下,步驟F205至F207之處理最好是被斷續地執行。
於其中結合程序中所涉及之時間很長的情況下,相應於較結合程序中所涉及之時間更長的時間之影像資料可被累積於框影像緩衝區域32a中。
此外,為了進一步減少用於結合程序及結合影像資料顯示程序之CPU 31的處理負擔,步驟F205至F207之處理可藉由產生並顯示低解析度結合影像資料來實施。
此外,雖然上述圖18中所呈現之顯示被產生於顯示面板6上,例如,但顯示影像資料亦可從外部介面8被轉移至一外部顯示裝置,且圖18中所呈現之影像可被顯示於顯示裝置上。
4.特殊移動影像擷取模式下之範例操作
接下來,將參考圖19及20以描述用以執行特殊移動影像擷取之範例操作。此處所用之術語「特殊移動影像擷取」指的是將長時間曝光效果等之影像記錄為一移動影像。於上述範例操作中,應用了諸如長時間曝光效果等效果之結合影像資料被顯示於每一框週期,以致可將一特殊效果應用於一物體景象之移動影像監視顯示上。將已應用了一效果之此一移動影像記錄於記錄媒體90上被稱為「特殊移動影像擷取」。
將參考圖20A及20B以描述介於一般移動影像擷取與特殊移動影像擷取之間的差異。
圖20B顯示一般移動影像擷取。於一般移動影像擷取中,每一擷取的框影像# 1、# 2、# 3等等為形成一移動影像的複數框之一。
另一方面,於本範例操作之特殊移動影像擷取中(如圖20A中所示),例如,應用了上述長時間曝光效果之每一結合影像資料GL1、GL2、GL3等等為形成一移動影像的複數框之一。
藉由執行如圖20A中所示之特殊移動影像記錄,則可記錄應用了諸如長時間曝光效果、第一簾同步效果、第二簾同步效果、及多重閃光效果等特殊效果的移動影像。
圖19顯示當設定特殊移動影像擷取模式時之CPU 31的範例程序。
於此,使用者執行一模式選擇操作,其係(舉例而言)執行「長時間曝光效果」之特殊移動影像記錄。
首先,於步驟F301,CPU 31控制影像擷取操作之開始。CPU 31致使影像擷取系統2及相機DSP 4之各單元開始影像擷取操作。因此,開始針對一物體影像之影像資料的框接框獲取。
於步驟F302,CPU 31監視使用者之記錄開始操作。於步驟F303,CPU 31監視特殊移動影像擷取模式之終止操作。假如無任何那些操作發生,則CPU 31便前進至步驟F304。
於步驟F304,由影像擷取系統2所擷取且由相機DSP 4所處理之一影像資料框被載入RAM 32之框影像緩衝區域32a。
接著,CPU 31便於步驟F305中執行一結合程序、並於步驟F306中執行結合影像資料之顯示控制。接著,CPU 31再次透過步驟F302及F303以執行步驟F304至F306之處理。
亦即,針對在已執行記錄開始操作前之一週期(於記錄待命週期期間),CPU 31於每一框週期執行步驟F304至F306之處理。
於步驟F305,使用目前時刻暫時儲存在框影像緩衝區域32a內之影像資料框中的最近影像資料框(於步驟F304中載入之影像資料框)及預定數目之先前影像資料框以執行一結合程序。於此情況下,用以獲得長時間曝光效果之結合影像資料被產生為結合影像資料GL。
接著,於步驟F306中,CPU 31將結合影像資料GL輸出至顯示控制器7以當作顯示資料,並致使顯示面板6執行預定的監視顯示。
藉由於記錄待命週期期間重複上述程序,長時間曝光效果之結合影像資料GL於每一框週期被供應至顯示控制器7以當作用於顯示之資料。
顯示控制器7致使顯示面板6使用結合影像資料GL以執行(例如)圖18中所示之顯示。
使用者於監視一應用了長時間曝光效果之物體景象的此一移動影像之同時,尋找開始記錄之時機。
當檢測到使用者之記錄開始操作時,CPU 31便從步驟F302前進至步驟F307並重複步驟F308至F311之處理直到已檢測到一記錄結束操作。
於步驟F308,由影像擷取系統2所擷取且由相機DSP 4所處理之一影像資料框被載入RAM 32之框影像緩衝區域32a。
於步驟F309,使用目前時刻暫時儲存在框影像緩衝區域32a內之影像資料框中的最近影像資料框(於步驟F308中載入之影像資料框)及預定數目之先前影像資料框以執行一結合程序。於此情況下,用以獲得長時間曝光效果之結合影像資料被產生為結合影像資料GL。
於步驟F310中,CPU 31將結合影像資料GL輸出至顯示控制器7以當作顯示資料,並致使顯示面板6執行預定的監視顯示。
接著,於步驟F311,結合影像資料GL被轉移至媒體介面10以當作形成移動影像的框之一的資料,且被記錄於記錄媒體90上。
因此,針對從當記錄開始操作被執行時至當記錄結束操作被執行時的一段時間週期,如圖20A中所示,係使用結合影像資料GL之一片段為一框之資料以執行移動影像記錄。
當於步驟F307檢測到記錄結束操作時,CPU 31便回到步驟F302。接著,CPU 31執行上述待命週期之程序。
當於步驟F303檢測到使用者終止長時間曝光效果模式之操作時,則CPU 31便結束圖19中所示之程序。
利用上述程序,可實施已應用了長時間曝光效果之移動影像的記錄。因此,使用者可輕易地實施相關技術中所無法達成之移動影像擷取。
此外,藉由播放一已記錄之移動影像,使用者可觀賞應用了長時間曝光效果等之移動影像。
圖19顯示根據長時間曝光效果之特殊移動影像擷取的程序。類似於圖19所示之程序可被執行以實現特殊移動影像擷取於第一簾同步效果模式、第二簾同步效果模式、或多重閃光效果模式。例如,於第一簾同步效果模式之情況下,第一簾同步效果之結合影像資料GS可被產生於步驟F305或F309中之結合程序中,以及根據第一簾同步效果之結合影像資料GS的顯示可以圖18所示之方式被提供於步驟F306或F310中。於步驟F311中,第一簾同步效果之結合影像資料GS可被記錄為移動影像之一框。
注意:連同一根據結合影像資料之移動影像,如圖20B中所示之一正常移動影像可被記錄於記錄媒體90上。
此外,雖然上述圖18中所示之顯示被產生於顯示面板6上,例如,顯示影像資料亦可從外部介面8被轉移至一外部裝置以及圖18中所示之影像可被顯示於顯示裝置上。
此外,特殊移動影像資料可被記錄於(取代記錄媒體90)快閃ROM 33等上。
於上述移動影像中,使用者執行一記錄開始操作及一記錄結束操作。記錄開始操作及記錄結束操作可被實施(例如)如下:
(1)使用者執行一快門操作以執行一記錄開始操作,並再次執行一快門操作以執行一記錄結束操作。
(2)記錄被執行一段使用者連續地執行一快門操作(或按壓一快門按鈕)期間之週期。亦即,使用者開始一快門操作以執行一記錄開始操作,並釋放快門按鈕以執行一記錄結束操作。
5.資訊處理裝置之應用範例
於以下實施例中,使用影像擷取裝置1以執行一影像擷取及結合程序。於本發明之實施例中,可使用除了影像擷取裝置1之外的裝置。
圖21顯示依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的資訊處理裝置,例如,一個人電腦(於下文中稱為「PC」)200。
如圖21中所示,PC 200包括一中央處理單元(CPU)211、一記憶體單元212、一網路介面單元213、一顯示控制器214、一輸入裝置介面單元215、一硬碟驅動器(HDD)介面單元216、一鍵盤217、一滑鼠218、一HDD 219、一顯示裝置220、一匯流排221、一外部裝置介面單元222、及一記憶卡介面單元223。
CPU 211作用為PC 200之主要控制器,並依據記憶體單元212中所儲存之程式以執行各種控制程序。CPU 211係經由匯流排221而連接至其他單元。
匯流排221上之每一裝置具有一獨特的記憶體位址或輸入/輸出(I/O)位址,且CPU 211可使用該等位址以存取該等裝置。匯流排221之一範例可為周邊組件互連(PCI)匯流排。
記憶體單元212被組態成包括揮發性記憶體及非揮發性記憶體。記憶體單元212包括非揮發性記憶體,諸如用以儲存程式之ROM、使用為各種資料之計算工作區域或暫時儲存的RAM、及電子可抹除可程式化唯讀記憶體(EEPROM)。
記憶體單元212被用以儲存由CPU 211所執行之程式碼或諸如PC 200所特有的識別資訊等其他資訊;或者被使用為用於儲存通訊資料之緩衝區域或使用為用於工作資料之工作區域(於執行時)。
網路介面單元213係依據諸如乙太網路(註冊商標)等預定的通訊協定以將PC 200連接至網路,諸如網際網路或區域網路(LAN)。CPU 211可經由網路介面單元213而與其連接至網路之裝置通連。
顯示控制器214係一專屬的控制器,用以實際地處理由CPU 211所發出之顯像(rendering)指令。例如,顯示控制器214支援相應於超級視頻圖像陣列(SVGA)或延伸圖像陣列(XGA)標準之位元圖顯像功能。於顯示控制器214中所處理之顯像資料被暫時地寫入(例如)一框緩衝器(未顯示),且被接著輸出至顯示裝置220。顯示裝置220可為(例如)有機EL顯示、陰極射線管(CRT)顯示、液晶顯示,等等。
輸入裝置介面單元215為一種用以將包括鍵盤217及滑鼠218之使用者輸入裝置連接至一實施為PC 200之電腦系統的裝置。
明確地,使用鍵盤217及滑鼠218以執行使用者操作輸入至PC 200,且該操作輸入資訊經由輸入裝置介面單元215而被供應至CPU 211。
HDD介面單元216執行一介面程序以對HDD 219執行寫入/讀取。
HDD 219係一外部儲存裝置,其中作用為儲存媒體之磁碟被固定式地安裝(如此技術中所常見者),且較其他外部儲存裝置具有較大的儲存容量及較高的轉移速率。於可執行狀態下將一軟體程式置於HDD 219上稱為將該程式「安裝」入該系統。通常,HDD 219係以非揮發性狀態儲存由CPU 211所執行之作業系統(OS)的程式碼、應用程式、裝置驅動器,等等。
HDD 219中所儲存之程式被展開於記憶體單元212中,例如,當PC 200被啟動或者當使用者層之應用程式被啟動時。CPU 211根據記憶體單元212中所展開之程式以執行一程序。
外部裝置介面單元222被組態成介面與一依據一標準(諸如USB標準)而連接之外部裝置。
於本實施例中,外部裝置之範例可包括(例如)數位相機、攝影機、及視頻播放器。
PC 200可透過經由外部裝置介面單元222之通訊而從數位相機等獲取影像資料。
外部裝置介面單元222所支援之標準不限制為USB標準,而可為任何其他介面標準,諸如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1394。
記憶卡介面單元223被組態成寫入/讀取資料入/自一記錄媒體90(諸如記憶卡)。
例如,放置一記錄媒體90,其係用於一數位相機(例如上述影像擷取裝置1)、攝影機,等等。接著影像資料可被讀取自記錄媒體90。
於具有上述結構之PC 200中,根據CPU 211中之軟體組態(亦即,諸如應用程式、OS、及裝置驅動器等之軟體)以執行運算處理/控制操作來實行各種操作。
於本實施例中,這些操作包括(例如)以下將描述之圖22及23中所示的程序。用以執行該些程序之程式被安裝入(例如)HDD 219且當其啟動時被展開入記憶體單元212。CPU 211係依據展開入記憶體單元212之程式以執行必要的運算程序或控制程序來實施圖22及23中所示之程序。
用以致使CPU 211執行諸如圖22及23中所示之程序等程序的程式可被事先記錄於一具有CPU之微電腦中的一HDD(其作用為一結合入PC 200中之記錄媒體)上、一ROM上、一快閃記憶體上,等等。
另一方面,該程式可被暫時地或永遠地儲存(記錄)於一可移除式記錄媒體,諸如軟碟、CD唯讀記憶體(CD-ROM)、磁光學(MO)碟片、數位多功能碟片(DVD)、藍光碟片、磁碟、半導體記憶體、或記憶卡。此等可移除式記錄媒體可被提供為所謂的套裝軟體。
程式亦可經由網路(諸如LAN或乙太網路)而被下載自一下載網站,以及從可移除式記錄媒體被安裝入個人電腦等等。
於具有上述結構之PC 200中,例如,HDD 219可儲存各種型式的影像內容。例如,由使用者使用數位相機或攝影機所擷取之影像內容可被載入並儲存入HDD 219。因此,使用者可觀看其使用PC 200所播放器之擷取影像。
例如,PC 200之外部裝置介面單元222可被連接至影像擷取裝置1之外部介面8,以致使用影像擷取裝置1所擷取之影像資料可被轉移並載入至PC 200。
影像擷取裝置1中所使用之記錄媒體90(記憶卡)亦可被置入記憶卡介面單元223,以致PC 200可從記錄媒體90獲取其使用影像擷取裝置1所擷取之影像資料。
除了由使用者所擷取之影像內容以外,例如,使用外部視頻播放器等所播放且從外部裝置介面單元222所獲取之影像內容、或使用網路介面單元213而經由網路下載自外部伺服器之影像內容亦可被儲存於HDD 219中且被播放。
於本實施例中,當欲播放移動影像內容時,則執行圖22及23中所示之程序以記錄長時間曝光效果等之靜態影像資料或記錄上述特殊移動影像資料。。
此處所使用之術語「移動影像內容」指的是可於PC 200上播放之任何型式的移動影像資料。
移動影像內容之範例包括使用具有移動影像擷取功能之攝影機或數位相機所擷取並載入PC 200的移動影像資料、透過網路所下載之移動影像資料、及記錄於記錄媒體90上之移動影像資料。
移動影像內容之進一步範例包括記錄於諸如DVD或藍光碟片上(當未顯示於圖21中之DVD驅動器、藍光碟片驅動器等被連接至PC 200時)的移動影像資料;以及當電視廣播調諧器等被結合入或連接至PC 200時的廣播內容之移動影像資料。
亦即,任何可使用PC 200來播放以及可被顯示於顯示裝置220上的移動影像資料均可為「移動影像資料」,其將被描述如下,而不管移動影像資料之型式為何。
當移動影像資料被播放時,CPU 211便執行圖22中所示之程序。因此,使用者可產生應用了諸如長時間曝光效果、第一簾同步效果、第二簾同步效果、及多重閃光效果等效果之影像資料(靜態影像資料),且可記錄(儲存)所產生的影像資料。
現在將描述圖22中所示之程序。
於此,使用者鍵入一指令以執行「長時間曝光效果」模式下之操作,舉例而言。於此情況下,CPU 211開始圖22中所示之程序。首先,於步驟F401中,CPU 211控制播放之開始。例如,CPU 31控制HDD 219等上所記錄之移動影像資料的播放之開始。此處所使用之術語「播放」指的不僅是從HDD 219等讀取移動影像資料,同時亦包括諸如以下之其他播放型式:透過網路之串流播放、輸入自外部裝置之影像的播放顯示、及於PC 200中之調諧器上所接收之電視廣播的移動影像之播放顯示。
於步驟F402,CPU 211監視使用者之擷取操作。於步驟F403,CPU 211監視播放之結束。播放之結束包括由於移動影像內容之播放完成的播放結束以及依據由使用者所執行之播放結束操作的播放結束。
針對一段播放進行中之週期,CPU 211前進至步驟F404。
於步驟F404,由播放所獲得之一影像資料框被緩衝。一影像資料框被儲存於(例如)記憶體單元212中所形成之框影像緩衝區域。
接著,CPU 211於步驟F405中執行一結合程序、於步驟F406中執行結合影像資料之緩衝、以及於步驟F407中執行結合影像資料之顯示控制。
接著,CPU 211再次透過步驟F402及F403以執行步驟F404至F407之處理。
亦即,針對一段已檢測到擷取操作前之週期,CPU 211於每一框週期執行步驟F404至F407之處理。於記憶體單元212之框影像緩衝區域中,針對被播放之移動影像內容的目前影像資料框以及預定數目的先前影像資料框被緩衝。
步驟F405至F407之處理被執行如下,舉例而言。
首先,於步驟F405,使用目前時刻暫時儲存於框影像緩衝區域內之影像資料框中的最近影像資料框(於步驟F404中載入之影像資料框)及預定數目之先前影像資料框以執行一結合程序。
於此情況下,用以獲得長時間曝光效果之結合影像資料被產生為結合影像資料GL。
接著,於步驟F406,CPU 211將結合影像資料GL暫時儲存於記憶體單元212中所形成之結合影像緩衝區域中。
接著,於步驟F407,CPU 211將結合影像資料GL輸出至顯示控制器214以當作顯示資料,來將相應於結合影像資料GL之影像顯示於顯示裝置220上。
利用此程序,取代移動影像資料之正常播放顯示,其中已對各框應用了長時間曝光效果之移動影像播放顯示被執行於顯示裝置220上。
使用者於觀看顯示裝置220之螢幕同時,尋找擷取時機。
當檢測到使用者之擷取操作時,CPU 211從步驟F402前進至步驟F408並執行記錄擷取時刻所獲得之結合影像的程序。結合影像被記錄於(例如)HDD 219或記錄媒體90上。
於擷取時刻所獲得之結合影像可為已在緊接著擷取操作之檢測前的步驟F405中所產生且已被暫時地儲存於步驟F406中的結合影像資料GL。
因此,使用者可於觀看長時間曝光效果之播放影像同時,將所欲景象之一影像儲存為靜態影像資料之一片段。
於步驟F409,CPU 211控制顯示控制器214以將HDD 219等上所記錄之結合影像資料顯示於顯示裝置220之螢幕上一段時間週期,以容許使用者檢查所擷取之影像。
接著,當完成顯示時,步驟F402至407之處理重新開始。
當於步驟F403中檢測到播放之結束時,則CPU 211便結束圖22中所示之程序。
圖22顯示當使用者選擇長時間曝光效果模式時之一程序。類似於圖22之一程序可被執行在當使用者選擇第一簾同步效果模式、第二簾同步效果模式、或多重閃光效果模式時。例如,當使用者選擇第一簾同步效果模式時,第一簾同步效果之結合影像資料GS可被產生於步驟F405之結合程序中,且根據第一簾同步效果之顯示可被提供於步驟F407。
依據上述程序,使用者可獲得一應用了選定的影像效果之某一景象的結合影像,同時選擇並播放所欲的移動影像內容。因此,使用者可輕易地產生並觀看各種影像。
除了上述的範例程序之外,如參考圖4所述者,於相同時刻顯示多重影像效果之影像的程序可被執行。
接下來,將描述圖23中所示之程序。
於此,將描述用以執行「長時間曝光效果」之特殊移動影像記錄的程序。
首先,於步驟F501,CPU 211控制移動影像內容之播放的開始。於步驟F502,CPU 211監視使用者之記錄開始操作。於步驟F503,CPU 211監視移動影像內容播放之結束。針對一段在已執行記錄開始操作前之週期,CPU 211前進至步驟F504。於步驟F504,CPU 211將播放中之移動影像內容的一影像資料框載入記憶體單元212之框影像緩衝區域。
於步驟F505,使用目前時刻暫時儲存於記憶體單元212之框影像緩衝區域內的影像資料框中之最近影像資料框(於步驟F504中載入之影像資料框)及預定數目之先前影像資料框以執行一結合程序。
於此情況下,用以獲得長時間曝光效果之結合影像資料被產生為結合影像資料GL。
接著,於步驟F506,CPU 211將結合影像資料GL輸出至顯示控制器214以當作顯示資料,來將相應於結合影像資料GL之影像顯示於顯示裝置220上。
針對一段在已執行記錄開始操作前之週期(於一記錄待命週期期間),CPU 211於每一框週期執行步驟F504至F506之處理。因此,取代移動影像內容之正常播放顯示,其中已對各框應用了長時間曝光效果之移動影像播放顯示被執行於顯示裝置220上。
當檢測到使用者之記錄開始操作時,CPU 211便從步驟F502前進至步驟F507並重複步驟F509至F512之處理直到已檢測到一記錄結束操作或者直到已於步驟F508檢測到播放之結束。
於步驟F509,播放中之移動影像內容的一影像資料框被載入記憶體單元212之框影像緩衝區域。
於步驟F510,使用目前時刻暫時儲存於記憶體單元212之框影像緩衝區域內的影像資料框中之最近影像資料框(於步驟F509中載入之影像資料框)及預定數目之先前影像資料框以執行一結合程序,來產生用以獲得長時間曝光效果之結合影像資料為結合影像資料GL。
於步驟F511,CPU 211將結合影像資料GL輸出至顯示控制器214以當作顯示資料,來將相應於結合影像資料GL之影像顯示於顯示裝置220上。
接著,於步驟F512,結合影像資料GL被記錄於(例如)HDD 219上以當作形成一移動影像的框之一的資料。
因此,針對從當記錄開始操作被執行時至當記錄結束操作被執行時的一段時間週期,如圖20A中所示,係使用結合影像資料GL之一片段為一框之資料以執行移動影像記錄。
當於步驟F507檢測到記錄結束操作時,CPU 31便回到步驟F302。接著,CPU 31執行上述待命週期之程序。
此外,當於步驟F503或F508檢測到播放之結束時,則CPU 31便結束圖23中所示之程序。
利用上述程序,可實施其中將長時間曝光效果應用於目前播放中之移動影像內容的移動影像記錄。因此,使用者可產生相關技術中所無法達成之移動影像內容。
此外,藉由播放一已記錄之移動影像,使用者可觀看應用了長時間曝光效果等之移動影像。
圖23顯示根據長時間曝光效果之特殊移動影像記錄的程序。類似於圖23所示之程序可被執行以實現特殊移動影像擷取於第一簾同步效果模式、第二簾同步效果模式、或多重閃光效果模式。例如,於第一簾同步效果模式之情況下,第一簾同步效果之結合影像資料GS可被產生於步驟F505或F510中之結合程序中,以及根據第一簾同步效果之結合影像資料GS的顯示可被提供於步驟F506或F511中。於步驟F512中,第一簾同步效果之結合影像資料GS可被記錄為移動影像之一框。
因此,移動影像內容可使用PC 200而被播放,以產生從該移動影像內容應用了諸如長時間曝光效果等影像效果之靜態影像資料或移動影像資料。
於本實施例中,個人電腦被使用為資訊處理裝置之範例。諸如行動電話、個人數位助理(PDA)、遊戲單元、及視頻編輯器等使用影像資料之其他各種資訊處理裝置亦可用類似於上述之方式來執行影像結合。
本申請案含有相關於日本優先權專利申請案JP 2008-099599(2008年四月7日於日本專利局提出申請)中所揭露的標的,其完整內容被併入於此以供參考。
熟悉此項技術人士應瞭解:各種修改、組合、次組合及更改均可根據設計需求及在這個範圍內之其他因素而發生,只要其落入後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同等物之範圍內。
1...影像擷取裝置
2...影像擷取系統
3...控制系統
4...相機DSP
5...操作單元
5a,5b,5c,5d,5f,5g...操作鍵
5h...刻度盤操作單元
5i...十字鍵
6...顯示面板
7...顯示控制器
8...外部介面(I/F)
9...同步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
10...媒體介面
13...模糊檢測單元
14...光發射驅動單元
15...閃光燈發射單元
15...閃光燈發射單元
17...透鏡驅動器
18...光圈/ND驅動器
19...影像擷取單元驅動器
21a...影像擷取透鏡單元
21...透鏡機構單元
22...光圈/中性密度(ND)濾光器機構
23...影像擷取元件單元
24...類比信號處理單元
25...類比至數位(A/D)轉換單元
26...透鏡驅動單元
27...透鏡位置檢測單元
28...時序產生電路
31...中央處理單元
32...隨機存取記憶體
32a...框影像緩衝區域
32b...結合影像緩衝區域
33...快閃唯讀記憶體
34...時脈電路
41...影像信號處理單元
42...壓縮/解壓縮處理單元
43...SDRAM控制器
44...資訊產生單元
61...選擇影像區域
62...長時間曝光效果影像
63...第一簾同步效果影像
64...第二簾同步效果影像
65...多重閃光效果影像
66...結合設定指示
67...光發射間隔指示
90...記錄媒體
200...個人電腦
211...CPU
212...記憶體單元
213...網路介面單元
214...顯示控制器
215...輸入裝置介面單元
216...硬碟驅動器(HDD)介面單元
217...鍵盤
218...滑鼠
219...HDD
220...顯示裝置
221...匯流排
222...外部裝置介面單元
223...記憶卡介面單元
圖1係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一種影像擷取裝置之方塊圖;圖2A及2B個別為依據本實施例之影像擷取裝置的外部前及後視圖;圖3係一圖形,其顯示依據本實施例之影像擷取模式選擇螢幕;圖4係一方塊圖,其顯示依據本實施例之實況(live)影像結合模式程序;圖5A及5B係圖形,其顯示依據本實施例之一緩衝區域;圖6係一圖形,其描述依據本實施例之一結合程序;圖7係一圖形,其描述依據本實施例之具有長時間曝光效果的一結合程序;圖8係一圖形,其描述依據本實施例之具有第一簾同步效果的一結合程序;圖9係一圖形,其描述依據本實施例之具有第二簾同步效果的一結合程序;圖10係一圖形,其描述依據本實施例之具有多重閃光效果的一結合程序;圖11係一圖形,其顯示以依據本實施例之實況影像結合模式所展示的影像;圖12係一圖形,其顯示以依據本實施例之實況影像結合模式所展示的影像;圖13係一圖形,其顯示以依據本實施例之實況影像結合模式所展示的影像;圖14係一圖形,其顯示以依據本實施例之實況影像結合模式所展示的影像;圖15係一圖形,其顯示以依據本實施例之實況影像結合模式所展示的影像;圖16係一圖形,其描述依據本實施例之另一影像擷取模式選擇螢幕;圖17係一流程圖,其顯示依據本實施例之另一實況影像結合模式程序;圖18係一圖形,其顯示以依據本實施例之實況影像結合模式所展示的影像;圖19係一流程圖,其顯示依據本實施例之一特殊的移動影像擷取模式程序;圖20A及20B係圖形,其描述依據本實施例之一特殊的移動影像擷取模式;圖21係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一種資訊處理裝置之方塊圖;圖22係一流程圖,其顯示於依據本實施例之資訊處理裝置中所執行的長時間曝光效果模式程序;及圖23係一流程圖,其顯示於依據本實施例之資訊處理裝置中所執行的特殊移動影像記錄模式程序。

Claims (16)

  1. 一種影像處理裝置,包含:一影像獲得單元,其組態成藉由影像擷取而執行一影像獲得操作以獲得具有時間上連續性之複數影像資料框;一儲存單元,其組態成暫時地儲存於該影像獲得操作期間由該影像獲得單元所獲得之每一該等複數影像資料框;及一運算操作控制單元,其組態成接收到執行結合程序之操作指示後,令該影像獲得單元開始藉由該影像擷取而執行該影像獲得操作,使用該影像獲得操作期間依序儲存於該儲存單元中之該等複數影像資料框以執行一影像結合程序來產生結合影像資料,該結合影像資料被使用為用於顯示之資料,且因應記錄操作輸入,執行將對應於該記錄操作輸入時間點之結合影像資料記錄至記錄媒體上的程序。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影像處理裝置,其中該運算操作控制單元依據該記錄操作輸入以執行將該記錄操作輸入時刻所獲得之結合影像資料記錄至一記錄媒體上而當作靜態影像資料的程序。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影像處理裝置,其中該運算操作控制單元使用預定數目的影像資料框以產生結合影像資料,該等影像資料框包括針對各預定的時間週期所儲 存之複數影像資料框中的最近影像資料框。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影像處理裝置,其中該運算操作控制單元藉由如下方式以執行一結合程序:將一相等的加權係數指定給即將接受該結合程序之影像資料框。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影像處理裝置,其中該運算操作控制單元藉由如下方式以執行一結合程序:將一高的加權係數指定給即將接受該結合程序之影像資料框中的最近影像資料框並將一低的加權係數指定給剩餘的影像資料框。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影像處理裝置,其中該運算操作控制單元藉由如下方式以執行一結合程序:將一高的加權係數指定給即將接受該結合程序之影像資料框中的最早影像資料框並將一低的加權係數指定給剩餘的影像資料框。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影像處理裝置,其中該運算操作控制單元藉由如下方式以執行一結合程序:將一高的加權係數與一低的加權係數週期性地指定給即將接受該結合程序之影像資料框。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影像處理裝置,其中該運算操作控制單元使用該影像獲得操作期間依序儲存於該儲存單元中之該等複數影像資料框以執行一影像結合程序來產生複數型式的結合影像資料,該等產生之複數型式的結合影像資料被使用為用於顯示之資料。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影像處理裝置,其中該運 算操作控制單元依據一記錄操作輸入以執行將該記錄操作輸入時刻所產生之複數型式的結合影像資料之至少部分記錄至一記錄媒體上而當作靜態影像資料的程序。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影像處理裝置,其中該運算操作控制單元使用該影像獲得操作期間依序儲存於該儲存單元中之該等複數影像資料框以執行一影像結合程序來產生結合影像資料,並將該產生的結合影像資料記錄至一記錄媒體上而當作形成一移動影像的複數框之一的影像資料。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影像處理裝置,其中該運算操作控制單元使用該記錄的結合影像資料為用於顯示之資料。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影像處理裝置,進一步包含一顯示單元,其組態成根據由該運算操作控制單元所產生之該結合影像資料以顯示一影像。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影像處理裝置,進一步包括一傳送單元,其組態成傳送由該運算操作控制單元所產生之該結合影像資料。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影像處理裝置,其中該運算操作控制單元使用預定數目的影像資料框以產生結合影像資料,該等影像資料框包括針對各預定的時間週期所儲存之複數影像資料框中的最近影像資料框;並使用該產生的結合影像資料為用於顯示之資料。
  15. 一種影像處理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接收到執行結合程序之操作指示後,開始藉由影像擷取而執行影像獲得操作,透過該影像獲得操作獲得具有時間上連續性之複數影像資料框;暫時地儲存從該影像獲得操作所獲得之每一該等複數之影像資料框;使用該等複數依序儲存之影像資料框以執行一影像結合程序來產生結合影像資料;輸出該結合影像資料為用於顯示之資料;及因應記錄操作輸入,將對應於該記錄操作輸入時間點之結合影像資料記錄至記錄媒體上。
  16. 一種用以致使一電腦執行一影像處理方法之程式,該影像處理方法包含以下步驟:接收到執行結合程序之操作指示後,開始藉由影像擷取而執行影像獲得操作,透過該影像獲得操作獲得具有時間上連續性之複數影像資料框;暫時地儲存從該影像獲得操作所獲得之每一該等複數之影像資料框;使用該等複數依序儲存之影像資料框以執行一影像結合程序來產生結合影像資料;輸出該結合影像資料為用於顯示之資料;及因應記錄操作輸入,將對應於該記錄操作輸入時間點之結合影像資料記錄至記錄媒體上。
TW098111017A 2008-04-07 2009-04-02 影像處理裝置、影像處理方法以及程式 TWI3923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99599A JP4544332B2 (ja) 2008-04-07 2008-04-07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04320A TW201004320A (en) 2010-01-16
TWI392346B true TWI392346B (zh) 2013-04-01

Family

ID=407865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11017A TWI392346B (zh) 2008-04-07 2009-04-02 影像處理裝置、影像處理方法以及程式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848097B2 (zh)
EP (1) EP2109307B1 (zh)
JP (1) JP4544332B2 (zh)
CN (1) CN101557468B (zh)
TW (1) TWI3923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09523B (zh) * 2010-09-14 2016-06-15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和成像方法
JP2012119858A (ja) * 2010-11-30 2012-06-21 Aof Imaging Technology Ltd 撮影装置、撮影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9007429B2 (en) * 2011-04-06 2015-04-14 Casio Computer Co., Ltd.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capable of generating wide-range image
JP5797003B2 (ja) * 2011-05-10 2015-10-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憶媒体
KR101843450B1 (ko) * 2011-08-23 2018-03-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이동 단말기의 제어 방법
KR101805626B1 (ko) * 2011-11-18 2017-12-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지털 촬영 장치 및 이의 연속 촬영 제어 방법
JP6046966B2 (ja) 2012-04-19 2016-12-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憶媒体
KR101889932B1 (ko) * 2012-07-25 2018-09-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촬영 장치 및 이에 적용되는 촬영 방법
KR20140089672A (ko) * 2013-01-04 2014-07-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지털 촬영 장치, 그 제어 방법, 및 컴퓨터 판독가능 기록매체
US9264630B2 (en) * 2013-01-04 2016-02-16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reating exposure effects using an optical image stabilizing device
KR102031284B1 (ko) * 2013-03-14 2019-11-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연속 촬영된 이미지를 합성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방법
US10944917B2 (en) * 2013-09-16 2021-03-09 Kyle L. Baltz Camera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US8830367B1 (en) * 2013-10-21 2014-09-09 Gopro, Inc. Frame manipulation to reduce rolling shutter artifacts
US9325876B1 (en) * 2014-09-08 2016-04-26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Selection of a preferred image from multiple captured images
JP6332864B2 (ja) * 2014-12-25 2018-05-30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TWI592021B (zh) * 2015-02-04 2017-07-11 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生成視頻的方法、裝置及終端
JP2016167767A (ja) * 2015-03-10 2016-09-15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合成撮影方法及び合成撮影プログラム
JP2016201627A (ja) * 2015-04-08 2016-12-01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合成撮影方法及び合成撮影プログラム
KR102465212B1 (ko) 2015-10-30 2022-11-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노출 센서를 이용하는 촬영 장치 및 이의 촬영 방법
WO2017169502A1 (ja) * 2016-03-31 2017-10-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10187587B2 (en) * 2016-04-13 2019-01-22 Google Llc Live updates for synthetic long exposures
US10009536B2 (en) 2016-06-12 2018-06-26 Apple Inc. Applying a simulated optical effect based on data received from multiple camera sensors
CN113542650B (zh) * 2017-03-30 2024-04-16 索尼公司 成像装置、图像处理方法和记录介质
DK180859B1 (en) 2017-06-04 2022-05-23 Apple Inc USER INTERFACE CAMERA EFFECTS
JP6597734B2 (ja) * 2017-08-17 2019-10-30 株式会社ニコン 画像処理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US10922551B2 (en) 2017-10-06 2021-02-16 The Nielsen Company (Us), Llc Scene frame matching for automatic content recognition
JP2018057043A (ja) * 2017-12-27 2018-04-05 株式会社ニコン 撮像装置
US11112964B2 (en) 2018-02-09 2021-09-07 Apple Inc. Media capture lock affordance for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WO2019171782A1 (ja) * 2018-03-09 2019-09-1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EP3764631B1 (en) 2018-03-26 2023-06-2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Intelligent assistant control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CN108629296A (zh) * 2018-04-17 2018-10-09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
US11722764B2 (en) 2018-05-07 2023-08-08 Apple Inc. Creative camera
JP7097248B2 (ja) 2018-07-05 2022-07-07 Omデジタル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表示方法
DK201870623A1 (en) 2018-09-11 2020-04-15 Apple Inc. USER INTERFACES FOR SIMULATED DEPTH EFFECTS
US11770601B2 (en) 2019-05-06 2023-09-26 Apple Inc. User interfaces for capturing and managing visual media
US11128792B2 (en) 2018-09-28 2021-09-21 Apple Inc. Capturing and displaying images with multiple focal planes
US11321857B2 (en) 2018-09-28 2022-05-03 Apple Inc. Displaying and editing images with depth information
JP6653845B1 (ja) * 2018-11-08 2020-02-26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撮影装置、撮影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9361870A (zh) * 2018-11-28 2019-02-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拍照方法及终端设备
US11706521B2 (en) 2019-05-06 2023-07-18 Apple Inc. User interfaces for capturing and managing visual media
US11054973B1 (en) 2020-06-01 2021-07-06 Apple Inc. User interfaces for managing media
US11212449B1 (en) * 2020-09-25 2021-12-28 Apple Inc. User interfaces for media capture and management
CN112135059B (zh) * 2020-09-30 2021-09-28 北京字跳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拍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US11778339B2 (en) 2021-04-30 2023-10-03 Apple Inc. User interfaces for altering visual media
US11539876B2 (en) 2021-04-30 2022-12-27 Apple Inc. User interfaces for altering visual media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64472A (ja) * 1996-11-25 1998-06-19 Sega Enterp Ltd 画像情報処理方法及び電子カメラ
JPH1175118A (ja) * 1997-08-29 1999-03-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ビデオカメラ
JP2006060339A (ja) * 2004-08-18 2006-03-02 Sharp Corp 移動体通信端末及び静止画像抽出合成方法
TW200707078A (en) * 2005-05-26 2007-02-16 Sony Corp Imaging device and metho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on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and imaging system
TW200715853A (en) * 2005-08-25 2007-04-16 Sony Corp Reproduction device, reproduction method, program, program storage medium, data structure, and recording medium fabrication method
US20070229699A1 (en) * 2006-04-03 2007-10-04 Samsung Techwin Co., Ltd.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and photographing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01773A (en) * 1993-10-29 1998-09-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combined image signals in order to extend dynamic range
US5828793A (en) * 1996-05-06 1998-10-27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digital images having extended dynamic ranges
JP3411469B2 (ja) * 1997-04-14 2003-06-03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フレーム多重画像作成方法
US6529640B1 (en) * 1998-06-09 2003-03-04 Nikon Corporatio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JP4245699B2 (ja) * 1998-09-16 2009-03-25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2001268439A (ja) * 2000-03-16 2001-09-28 Minolta Co Ltd 合成画像の作成方法
JP4503892B2 (ja) * 2001-08-22 2010-07-14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US7295232B2 (en) 2003-01-15 2007-11-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mera and program
JP4418632B2 (ja) 2003-01-15 2010-02-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影装置、合成画像生成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5117395A (ja) * 2003-10-08 2005-04-28 Konica Minolta Photo Imaging Inc 撮像装置
JP2005354166A (ja) 2004-06-08 2005-12-22 Canon Inc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システム、画像処理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JP2006025312A (ja) * 2004-07-09 2006-01-26 Konica Minolta Photo Imaging Inc 撮像装置、及び画像取得方法
JP2006086933A (ja) 2004-09-17 2006-03-30 Canon Inc 撮像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EP3310037A1 (en) * 2004-10-26 2018-04-18 Nikon Corporation Digital camera and image combination device
JP4378272B2 (ja) 2004-12-15 2009-12-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影装置
JP2006253810A (ja) * 2005-03-08 2006-09-21 Canon Inc 撮像装置
JP2007189639A (ja) 2006-01-16 2007-07-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4823743B2 (ja) * 2006-04-03 2011-11-24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方法
US7825969B2 (en) * 2006-12-15 2010-11-02 Nokia Corporation Image stabilization using multi-exposure pattern
US7940311B2 (en) * 2007-10-03 2011-05-10 Nokia Corporation Multi-exposure pattern for enhancing dynamic range of images
JP4518131B2 (ja) * 2007-10-05 2010-08-0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方法及び装置
JP4960907B2 (ja) * 2008-03-11 2012-06-2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影装置および撮影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64472A (ja) * 1996-11-25 1998-06-19 Sega Enterp Ltd 画像情報処理方法及び電子カメラ
JPH1175118A (ja) * 1997-08-29 1999-03-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ビデオカメラ
JP2006060339A (ja) * 2004-08-18 2006-03-02 Sharp Corp 移動体通信端末及び静止画像抽出合成方法
TW200707078A (en) * 2005-05-26 2007-02-16 Sony Corp Imaging device and metho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on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and imaging system
TW200715853A (en) * 2005-08-25 2007-04-16 Sony Corp Reproduction device, reproduction method, program, program storage medium, data structure, and recording medium fabrication method
US20070229699A1 (en) * 2006-04-03 2007-10-04 Samsung Techwin Co., Ltd.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and photographing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109307A1 (en) 2009-10-14
US20090262218A1 (en) 2009-10-22
US8848097B2 (en) 2014-09-30
CN101557468A (zh) 2009-10-14
JP2009253690A (ja) 2009-10-29
EP2109307B1 (en) 2011-08-03
CN101557468B (zh) 2012-04-18
TW201004320A (en) 2010-01-16
JP4544332B2 (ja) 2010-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92346B (zh) 影像處理裝置、影像處理方法以及程式
EP2106130B1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TWI381721B (zh) 影像處理設備、影像處理方法、及程式
US8553138B2 (en) Image captur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combined-image data
JP4483963B2 (ja)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
US8970764B2 (en) Digital image signal processing apparatus for displaying angle of view information,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apparatus, and medium for recording the method
JP6231814B2 (ja) 露出決定装置、撮像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H11122540A (ja) Ccdカメラ及びccdカメラ制御装置並びにccdカメラの感度調整方法
JP6296909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WO2019187447A1 (ja) 撮像装置、表示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JP2007336522A (ja) 撮像装置
JP6360409B2 (ja)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
JP2011197090A (ja) 撮影支援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01257925A (ja) 電子カメラ
JP6094037B2 (ja)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及び撮像プログラム
JP2007282133A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画像処理方法
JP6012333B2 (ja)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KR20100055947A (ko) 디지털 촬영장치, 그 제어방법 및 제어방법을 실행시키기 위한 프로그램을 저장한 기록매체
JP2018007003A (ja) 映像処理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映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JP2009053598A (ja) 撮像装置
JP2019062369A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電子機器の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JP2017022547A (ja) 撮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