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91306B - Flexible bag inner bag,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flexible container - Google Patents
Flexible bag inner bag,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flexible container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391306B TWI391306B TW96104486A TW96104486A TWI391306B TW I391306 B TWI391306 B TW I391306B TW 96104486 A TW96104486 A TW 96104486A TW 96104486 A TW96104486 A TW 96104486A TW I391306 B TWI391306 B TW I391306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inner bag
- flexible container
- bag
- container according
- square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Packages (AREA)
- Bag Frames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關於可撓性容器用內袋、其製造方法及可撓性容器。更詳細而言,為了搬運使用於光碟基板製造的光學用樹脂所代表之製程塑膠原料、或使用於人工透析液製造之藥用鹽所代表醫藥原料,所能使用之清淨可撓性容器。
近年,光碟是單面記錄容量由700MB的CD逐漸移行至大約5GB的DVD,且接續DVD之超過20GB的次世代碟片正被開發,高容量化急速發展中。伴隨記錄密度增加,在將樹脂成形,生產光碟基板之製程,為了獲得穩定的成形良品率與高品質的基板,對該原料樹脂之異物減少的要求變得更強且更嚴苛。
為了進行對原料樹脂之異物量減低,雖樹脂其異物量減低重要,但對將該樹脂由樹脂製造業者搬運至顧客處時之容器的品質也必須注意。
在貨櫃或硬質容器般的金屬製容器(一般的為不銹鋼製)之情況,一般使用,在將與該該樹脂之接觸面,實施拋光研磨般的機械性研磨或電解研磨般的化學研磨予以鏡面加工後,進行脫脂洗淨、超純水洗淨者。這些容器,由於非用後即棄,而是重複使用,故,在持續使用中,因金屬製容器所引起的異物,具有下述傾向,即逐漸地減少。
一方面,為了以可撓性容器達到異物量減低,重複使用極為困難,一般為用後即棄。
可撓性容器是由外袋與內袋所構成之雙重構造,在內袋的內部填充樹脂,再將其移載於貨車或海上貨櫃上加以運送。當考量一般的20ft容器的大小時,置入樹脂之可撓性容器的內容積為1000公升至1600公升。
在利用可撓性容器之輸送,為了達到內容物的異物量減低,特別需要嚴格管理,因與樹脂直接接觸之內袋所引起之異物量。
又,近年,以腎臟疾病為代表之病痛所必須進行人工透析之人工透析患者急劇地增加。在2004年度,日本的人工透析患者數增加至248,166人次,與前年同期相比,增加患者數為10,456人。導入患者數為35,084人次,死亡患者數為22,715人次。此傾向亦為世界性傾向。
因此,使用於人工透析液的製造之藥用鹽所代表的醫藥原料的需求年年增加,其搬運量也逐漸增加。因此,由於與搬運成本減低之關係,所使用的包裝容器也大型化,可撓性容器的使用量增加。
對於醫藥原料,也被嚴格要求異物量減低。為了達到該要求,雖醫藥原料其異物量減低也是必須的,但對將醫藥原料由原料製造業者搬運至顧客處的醫藥製造業者(工場)之容器的品質,也必須加以注意。
本發明是有鑒於上述問題而開發完成的發明,其目的在於提供,能夠減低輸送時之內容物的異物量增加的可撓性容器用內袋。
若根據本發明的話,能夠提供以下的可撓性容器用內袋、其製造方法及可撓性容器等。
1.一種方形可撓性容器用內袋,是具有大致呈長方體的本體部,且在其下部具有筒狀排出部,或在下部具有筒狀排出部而在上部具有筒狀填充部的方形可撓性容器用內袋,其特徵為:在前述內袋的本體部下端的至少相對向的2個角部附近,具有:用來連接與此角部對應的外袋的本體部下端的角部附近之結合部。
2.如前述1的方形可撓性容器用內袋,其中,在前述內袋的筒狀排出部的上端之至少相對向的2個部位附近,具有:用來連接與此部位對應的外袋的筒狀排出部的上端附近之結合部。
3.如前述1或2的方形可撓性容器用內袋,其中,在前述上部具有筒狀填充部的情況時,在前述內袋的筒狀填充部的下端之至少相對向的2個部位附近,具有:用來連接與此部位對應的外袋的筒狀填充部的下端附近之結合部。
4.如前述3的方形可撓性容器用內袋,其中,在前述內袋的本體部上端的至少相對向的2個角部附近,具有:用來連接與此角部對應的外袋的本體部上端的角部附近之結合部。
5.如前述1至4中任一個的方形可撓性容器用內袋,其中,前述結合部是在以薄膜製的黏著帶所製作的耳部設置孔來構成的。
6.如前述1至5中任一個的方形可撓性容器用內袋,其中,前述內袋的筒狀填充部是具有:能將此筒狀填充部予以扭轉做成線狀,將其打結並製作結扣之長度。
7.如前述6的方形可撓性容器用內袋,其中,前述內袋的筒狀填充部之長度為600mm以上。
8.如前述1至7中任一個的方形可撓性容器用內袋,其中,將對密封了排出部之前述內袋者,放入200公升之「調整成粒徑0.5至1.0μm的異物為5000個/公升以下、且1.0μm以上的異物為100個/公升以下」之超純水並予以搖晃後所取出之水,換算成1公升時的異物增加量是符合下述(A)及(B)所示的範圍:(A)異物的粒徑:0.5至1μm...3,000,000個以下(B)同1um以上.........130,000個以下。
9.如前述8的方形可撓性容器用內袋,其中,前述異物增加量進一步符合下述(C)至(E)所示的範圍:(C)異物的粒徑:1至2μm...120,000個以下(D)同2至5μm.........40,000個以下(E)同5至10μm.........12,000個以下。
10.如前述9的方形可撓性容器用內袋,其中,前述異物增加量進一步符合下述(F)至(I)所示的範圍:(F)異物的粒徑:10至15μm...1,000個以下
(G)同15至25μm..................100個以下
(H)同25至50μm..................10個以下
(I)同50μm以上.....................0個。
11.一種方形可撓性容器用內袋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以不含添加劑的低分子量聚乙烯,或僅包含作為添加劑的防黏結劑(Antiblocking agent)之直鏈狀低分子量聚乙烯作為原料,以吹膜成形法將前述原料成形為折褶式方形薄膜管,將此折褶式方形薄膜管裁斷、熱封,加工成袋狀。
12.如前述11的方形可撓性容器用內袋之製造方法,其中,在進行利用吹膜成形法(inflation method)之折褶式方形薄膜管的成形時,使用含有添加劑的樹脂,使壓出機始動,然後逐漸地切換成前述原料,不使用包含始動時的樹脂之薄膜。
13.如前述11或12的方形可撓性容器用內袋之製造方法,其中,在前述折褶式方形薄膜管的表面吹附除電氣體。
14.如前述11至13中任一個的方形可撓性容器用內袋之製造方法,其中,在階級10000以下的清淨室,進行製造。
15.如前述11至14中任一個的方形可撓性容器用內袋之製造方法,其中,使用以過濾器淨化後的氣體作為在前述吹膜成形法所使用的吹氣噴出用氣體。
16.一種方形可撓性容器,是由具有大致呈長方體的本體部,且在其下部具有筒狀排出部,或在下部具有筒狀排出部而在上部具有筒狀填充部之外袋;及內插於前述外袋之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2項中任一項之方形可撓性容器用內袋所構成之方形可撓性容器,其特徵為:將前述內袋的結合部;和與此結合部對應的外袋的部位予以連接。
17.如前述16的方形可撓性容器,其中,藉由將與前述內袋的結合部對應並設置於前述外袋的部位之結合用帶狀繩及前述內袋的結合部連結,來進行前述連接。
18.如前述17的方形可撓性容器,其中,前述結合用帶狀繩是安裝於外袋的縫合部。
19.如前述18的方形可撓性容器,其中,前述外袋的縫合部是藉由織入構成外袋的基材的切斷面並縫合,使前述切斷面不與前述內袋接觸。
20.一種方形可撓性容器用內袋之使用方法,其特徵為:在上述6或7之方形可撓性容器用內袋的筒狀填充部,使用填充噴嘴填充內容物之情況時,將前述填充噴嘴插入至筒狀填充部的根部附近為止,填充內容物。
21.一種方形可撓性容器用內袋之使用方法,其特徵為:將上述6或7之方形可撓性容器用內袋的筒狀填充部扭轉作成線狀,將其打結製作結扣,再將此結扣與外袋的上部結合。
在本發明的可撓性容器用內袋,能夠減低輸送時之內容物的異物量增加。
本發明的可撓性容器用內袋(以下有簡稱為內袋之情況),是具有大致呈長方體的本體,且在其下部具有筒狀排出部,或在下部具有筒狀排出部而在上部具有筒狀填充部的方形可撓性容器用內袋,其特徵為:在內袋的本體部下端的至少相對向的2個角部附近,具有:用來連接與此角部對應的外袋的本體部下端的角部附近之結合部。
圖1是本發明的可撓性容器用內袋的斜視圖,(a)是僅具有筒狀排出部者,(b)是具有筒狀排出部與填充部者。
內袋1主要是由本體部11與形成於其下部之筒狀排出部12(全折褶式內袋的嘴部)所構成。內袋1’是進一步由形成於本體部11的上部之筒狀填充部13(全折褶式內袋的嘴部)所構成。
本體部11大致呈長方形。即,為在使用時受到內容物的重量等,壁部會彎曲帶弧狀,包含如此變形的形狀之意。
本發明的可撓性容器用內袋是在在內袋的本體部下端的至少相對向的2個角部附近,具有:用來連接與此角部對應的外袋的本體部下端的角部附近之結合部。在圖1的內袋,形成用來與外袋的本體部下端的角部附近連接之耳部31。
圖2是顯示外袋與內袋的結合部位之概略透視圖。
在圖2,內插於外袋2之內袋1,是以其本體部的下端角部的4角結合(以21顯示結合部)。特別是如本圖所示,理想為在內袋的本體部下端的四角附近之全範圍具有結合部。
藉此,因能夠使內袋與外袋的角之位置配合,所以,可有效地活用外袋的容量,可增加容器的填充量。
以往,作為將裝設於可撓性容器的內部之內袋與外袋固定的方法,具有使用黏著帶之方法、使用接着劑加以固定之方法。
在這種固定方法之情況,由於在縫製前固定內袋,故在進行縫製作業時異物混入至內袋之危險性非常高。
又,作為其他的固定方法,亦有以黏著帶,將固定用編織帶黏貼於內袋側,與縫合於外袋之編織帶相互結合之方法。但,在此方法之情況,會有固定安裝於內袋側之編織帶的黏著帶剝落,或安裝部分的內袋薄膜破損,成為異物混入之原因的危險性極高。
在本發明,由於藉由在內袋形成結合部,能於縫製後,內袋關閉之狀態下,固定至外袋,故能夠防止異物混入至內袋。又,關於為了製作形成於內袋之結合部所使用的黏著帶之材質,藉由使用具有若不使用裁斷用具的話則無法切斷程度的撕裂強度之薄膜製黏著帶(代表之黏著帶為乙烯基膠帶(vinyltape)),能夠防止因黏著帶之剝離所引起的脫落、綻開產生。因此,能夠防止由此黏著帶所產生之異物。
在本發明,理想為進一步在內袋的筒狀填充部的下端之至少相對向的2個部位附近,具有:用來連接與此部位對應的外袋的筒狀填充部的下端附近之結合部。特別是如圖3所示,理想為在排出部上端的周圍上成為等間隔的四點附近的全範圍具有結合部22。
又,在當在顧客處吊起可撓性容器後,打開外袋的底部,拉出內袋,將內袋連結至顧客處的填充口,使內容物掉落的方式,伴隨使用而內容物減少,內袋由外袋偏移掉落之被稱為所謂「內袋的脫落」的現象會產生。此樣子顯示於圖4。內袋1由外袋2的下部脫落(脫落部2’)。為了防止此脫落,不僅是進行外袋本體下端與內袋本體下端的固定,理想為也同時地固定外袋本體下部的筒狀排出口(嘴)與內袋本體的下部的筒狀排出口(嘴)。
再者,如圖3所示,在內袋的本體部下端的四角附近的全範圍、及在排出部上端的周圍上成為等間隔的四點之共計8部位加以固定為佳,但會造成製造變得繁雜,導致製造成本上升之虞。因此,由填充效率提昇、脫落防止、且製造成本減低的觀點來看,理想為如圖5所示,內袋的本體部下端的二點(結合部21)、及在排出部上端的周圍上相對向的二點(結合部22)互相成為對角地加以固定。
當於上部具有筒狀填充口(嘴)之情況,理想為如圖6所示,將外袋本體上端與內袋本體上端的四角(結合部23)固定,並且同時將外袋本體上部的筒狀填充口(嘴)與內袋本體的填充部之筒狀排出口(嘴)固定(結合部24)。
再者,由製造作業的煩雜度、製造成本減低的觀點來看,理想為如圖7所示,在內袋的筒狀填充部之下端之相對向的兩個部位附近,具有用來將與此部位對應之外袋的筒狀填充部之下端附近連接的結合部24。
藉此,當將填充噴嘴安裝至內袋的填充部之際,無論是哪一位作業者進行安裝,均可迅速且正確地配合內袋、外袋、噴嘴之位置關係。又,能夠防止填充時的內袋與外袋的上部之扭曲產生。
再者,如圖6所示,理想為內袋的本體部上端的四角附近的全範圍、及在填充部下端的周圍上成為等間隔之共計8部位加以固定,但根據上述理由,理想為如圖7所示,在內袋的本體部上端的二點(結合部23)、及填充部下端的周圍上相對向的二點(結合部24)相互對角地加以固定。
在本發明,結合部理想為於以薄膜製黏著帶所製作的耳部設置孔。藉由此方法,可較簡單地形成耳部。
圖8是顯示於內袋本體部的下端部的一部位形成耳部的樣子之放大圖。
於本體部11的下部的角部附近,形成耳部31。在耳部31開設有孔32。
在製作耳部,雖使用薄膜製黏著帶,但根據此黏著帶之材質,會有具異物混入風險的材質者。因此,具有異物混入之虞的材質之黏著帶例如樹脂布製、梭織製、紙製及樹脂薄膜製之撕裂強度非常弱者並不適當。
可使用的黏著帶為乙烯基薄膜製所代表之撕裂強度高,具體而言為具有不使用裁斷用具則無法切斷程度的強度之黏著帶。
為了提高耳部的抗拉強度、撕裂強度,亦可在耳部形成時,將樹脂薄膜夾入至黏著帶之間。
再者,在進行耳部的製作際,需要留意內袋不會受到異物所污染。具體而言,將作業場所管理成階級1000以下之清淨室的耳部之製作,需要考量下述情事,即,在此清淨室內,穿著静電防止作業服進行製作;將內袋擴大於以異物除去黏著滾子清掃過的作業台上後,於指定的位置,使用上述所指定的黏著帶製作耳部等。
內袋的筒狀填充部,理想為具有:能夠在填充了內容物後,將此筒狀填充部扭轉作成線狀,將其打結製作結扣之長度。例如,在本體部的一邊為1150mm左右的內袋的情況,筒狀填充部之長度是600mm以上為佳。
如上述,當吊起可撓性容器,由底部將內容物排出時,雖會產生被稱為「內袋的脫落」之現象,但在此之前,如圖4所示,若內袋上部未藉由結合用帶狀繩25(結合用帶狀繩25縫製於)穩固地固定於外袋2的話,會有因脫落與內容物的重量,造成內袋由外袋脫落之危險。
因此,理想為,在填充了內容物後,如圖9所示,將內袋上部的填充口13部分扭轉(圖9(a)),於該部分製作結扣15(圖9(b)),將其以外袋的結合用帶狀繩25束緊防止脫落(圖9(c)(d))。
於在內袋的上部也具有筒狀填充口(嘴)之情況時,理想為具有:能夠扭轉此筒狀填充口做成線狀,將其打結製作結扣之長度。例如,在本體部的一邊為1150mm、薄膜厚為75μm程度之內袋的情況,筒狀填充口的長度理想為600mm以上。
在上述本發明的內袋中,關於筒狀填充部長者,在由筒狀填充部,使用填充噴嘴填充內容物之情況時,理想為將填充噴嘴插入至筒狀填充部之基部附近後填充內容物。
如圖10所示,在填充噴嘴41的插入不充分之情況,由於填充部13較本體徑細,故當在填充噴嘴接近,受到靜止角使得內容物形成山狀時,會產生無法進一步進入至可撓性容器中之狀態。因此,為了防止此狀態產生,理想為將填充噴嘴插入至筒狀填充部之基部附近為止,即,插入至如圖10中的X長度充分變小為止後,填充內容物。
本發明的方形可撓性容器的內袋是如上述,內插至外袋加以使用,但作為外袋,若具有於與內袋之結合部對應的部位具有連接部者的話,則不被特別限定。
在本發明,理想為藉由連結,與內袋的結合部對應並設置於外袋的部位之結合用帶狀繩、和內袋的結合部,以進行內袋與外袋的連接。
圖11是顯示外袋的縫合部與結合用帶狀繩的安裝部位之例子的圖。
如此,結合用帶狀繩26,理想為藉由安裝於外袋2的縫合部27,且外袋2的縫合部27是藉由織入構成外袋之基材2a、2B的切斷面並縫合,使切斷面不會與內袋1直接接觸。藉此,能夠防止因與外袋的縫合部之接觸造成內袋的破裂、及因使用於外袋之原料基材的綻開等所造成之異物混入。
且,在使用可撓性容器後,藉由解開設置於連結於內袋的結合部之外袋的部位的結合用帶狀繩,可由外袋簡單地取下內袋,故容易判別外袋的主原料之聚丙烯系樹脂與內袋的原料之聚乙烯系樹脂,亦可達到促進再利用。
本發明的可撓性容器用內袋,理想為對密封了排出部之內袋,放入200公升之「調整成粒徑0.5至1.0μm的異物為5000個/公升以下、且1.0μm以上的異物為100個/公升以下」之超純水並予以搖晃後所取出之水,換算成1公升時的異物增加量是符合下述(A)及(B)所示的範圍:(A)異物的粒徑:0.5至1μm...3,000,000個以下(B)同1um以上..................130,000個以下。
藉由將異物增加量做成上述規定以下,能夠作為在光學領域所使用的樹脂之搬運用,及醫藥原料之搬運用來使用。
本發明的可撓性容器用內袋,理想為前述異物增加量進一步符合下述(C)至(E)所示的範圍,更理想為符合下述(F)至(I)所示的範圍:
(C)異物的粒徑:1至2μm...120,000個以下
(D)同2至5μm..................40,000個以下
(E)同5至10μm..................12,000個以下。
(F)異物的粒徑:10至15μm...1,000個以下
(G)同15至25μm..................100個以下
(H)同25至50μm..................10個以下
(I)同50μm以上............0個。
藉由符合上述(C)至(E)或(C)至(H)所示的範圍,特別是適合作為藥用鹽等之醫藥原料搬運用。以下,具體說明關於此異物範圍。
藥用鹽是生理食鹽水、林格式液等的醫療品原料外,使用於冷凍劑、維他命等的營養劑之製造製程的加水分解用、鹽析用、膠囊研磨用,但在消費量上,人工透析液用是壓倒性的多。
作為醫療品原料所使用的藥用鹽是在醫療品製造廠商使用之際,具有下述兩種情況,即,作為溶液加以溶化來使用之情況、及不予以溶化而直接作為顆粒來使用之情況。
在將藥用鹽溶化作為溶液來使用之情況,醫藥品廠商在製造階段,使用特殊的過濾器實施異物除去,並且實施嚴格的異物檢查。
又,因依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管理之藥事法所規定之第十四改正日本藥局法(The Pharmacoeia Fourteenth Edition)實施各種試驗,所以假使在藥用鹽混入有異物、附著有異物,以在醫藥品製造廠商的管理予以發現,異物不小心混入至醫藥品之危險性非常低。
但,不予以溶化而直接作為顆粒來使用之情況,由於在醫藥品製造廠商進行異物檢查極為困難,故,在假使在藥用鹽混入有異物、附著有異物之情況時,則異物混入至醫藥品之危險性變高。
當然,在直接作為顆粒來使用之情況,依據上述第十四改正日本藥局法之各種試驗也被實施,但第十四改正日本藥局法不具有關於異物之檢查規定,異物混入之危險性還是很高。
又,在第十四改正日本藥局法,僅有規定使用於醫藥品容器之塑膠製容器,並無關於醫藥品原料之包裝容器的規定。
使用於醫藥品之塑膠製容器也僅有急性毒性試驗、細胞毒性試驗、溶血性試驗、敏感性試驗、灰化試驗、溶出試驗等的規定,並無關於異物其大小及數量之基準值或試驗方法之規定。
因此,此醫藥品原料之藥用鹽的異物管理非常重要,關於使用於其包裝、輸送之可撓性容器及其內袋之異物管理也極重要。
但,至今,由醫藥品製造廠商、製造藥用鹽之醫藥品原料廠商,關於藥用鹽所代表的包裝、輸送所使用之可撓性容器及其內袋特別是這些的原材料或異物並未被指定。因此,多數的可撓性容器製造廠商也無法管理成形加工後之內袋內部的異物大小、數量等。
因此,本發明者們,為了設定適合作為醫藥原料搬運用之內袋的異物增加量,而調查溶解藥用鹽時之異物增加量。
人工透析用藥所代表的組成成分(100毫升中)是如以下所示。
氯化鈉:19.84公克氯化鉀:0.52公克氯化鈣(2水鹽):0.90公克氯化鎂(6水鹽):0.53公克醋酸鈉(3水鹽):16.67公克葡萄糖:7.00公克
此人工透析用藥,是對用藥10公升添加34公升的純水加以稀釋,作成人工腎臟裝置之透析液。因此,含於此透析液中之藥用鹽大約是。
因此,製作藥用鹽的6%溶液,進行異物確認。將Naikai鹽業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人工透析用藥用鹽12公克溶於200毫升之超純水,製作6%濃度的溶解液。
此時所使用之超純水是使用「以孔徑0.3μm以下的膜過濾器進行過濾,將粒徑0.5至1.0μm的異物調整成5000個/公升以下,且1.0μm以上的異物調整成100個/公升以下,且電氣傳導度為10MΩ以上者」。
藉由使用液體微粒子計數器(HIAC ROYCO公司製、液中微粒子計測器、型號:M-8000A/ABS2),測量此溶解液之每1公升的異物增加量之結果如下:(A)異物的粒徑0.5至1.0μm:4,000,000至5,000,000個(B)同1.0至2.0μm:400,000至500,000個(C)同2.0至5.0μm:100,000至150,000個(D)同5.0至10.0μm:20,000至30,000個(E)同10.0至15.0μm:2,000至3,000個(F)同15.0至25.0μm:1,000至1,500個(G)同25.0至50.0μm:100至150個(H)同50.0μm以上:0個
依據計測結果,藉由使用以相同的實驗方法所獲得的異物的大小、增加數符合上述範圍之內袋,可高度地防止,醫藥品原料之藥用鹽受到異物所污染。
內袋的異物的測定是依據以下的方法來進行。再者,測定是在階級100以下的清淨室內進行的。
對已將排出部密封的內袋者,置入200毫升之超純水,均勻的晃動。此時所使用之超純水是使用「以孔徑0.3μm以下的膜過濾器加以過濾,將粒徑0.5至1.0μm的異物調整成5000個/公升以下且將1.0μm以上的異物調整成100個/公升以下,且電氣傳導度為10MΩ以上者」。
晃動後,將由內袋取出的水,以液體微粒子計數器(例如,HIAC ROYCO公司製、液中微粒子計測器、型號:M-8000A/ABS2)進行評價。此時,注意測定容器的洗淨等,調整成獲得再現性。
將所獲得的異物增加量換算成,超純水每1公升之值。
內袋,一般容量為1000至1600公升。例如,在填充有視容積比重0.66之PC樹脂的情況,相當於大約650Kg至大約1000Kg。理想為1150公升至1300公升。
又,供醫藥原料放入之可撓性容器的內容積,理想為相稱於填充之重量由500kg至1,000kg之內容積者。
構成內袋之吹膜成形薄膜的厚度,雖未被特別限定,但通常為65至75μm左右。
本發明的內袋是可利用下述方式來製造,即以例如未含添加劑之低分子量聚乙烯(LDPE)、或僅含作為添加劑之防黏結劑的直鎖狀低分子量聚乙烯(LLDPE)為原料,藉由吹膜成形法,將原料成形為折褶式方形薄膜管後,再將此折褶式方形薄膜管裁斷、熱封,加工成袋狀。
圖12顯示內袋的製造過程。由將吹膜成形薄膜進行折褶所構成的折褶式方形薄膜管14之捲繞物,將相當於筒狀排出部或填充部(全折褶式內袋的嘴部)之部位最先密封後,切斷除去密封外部的不要部分,暫時捲繞成滾筒狀。然後,將此完成了密封、成形加工後之折褶式方形薄膜管釋出,在預定的位置切斷來加以製作。
作為不含添加劑之低分子量聚乙烯,能夠利用使用於例如,醫療用輸液包裝等者。
關於吹膜成形法之折褶式方形薄膜管的成形法,能夠使用以往的習知形式。此時,使用含有氧化防止劑、防黏結劑等的添加劑之樹脂,起動壓出機,然後,逐漸切換成上述原料,而不使用含有起動時的樹脂之薄膜為佳。藉此,即使為本發明這樣的大口徑之折褶式方形薄膜管,也能夠以上述原料加以製造。
在成形為折褶式方形薄膜管後,對其表面吹附除電氣體為佳。又,理想為在階級10000以下的清淨室進行製造,進一步理想為,作為在吹膜成形法所使用之吹氣用氣體,使用以過濾器進行了淨化之氣體。藉此,能夠減低附著於內袋之異物量。再者,作為氣體洗淨用過濾器,理想為使用具有可捕捉具有0.3μm以上的粒徑之異物99%以上的性能之HRPA過濾器。或,使用更嚴苛之ULPA過濾器。
除此以外,例如注意以下的點,使異物不會附著混入至內袋為佳。
在吹膜成形製程,為了使由因將壓出機之螺旋葉片旋轉而所產生之由機械排出之污染氣體(代表性者為含有由V帶所產生之磨損粉或由機械所產生之磨損破片粉等之氣體)不會排出循環於作業場內,而安裝排氣用導管,將氣體排出至室外。
當進行內袋加工製程之成形及密封加工時,使用加工室內的空氣不會進入至薄膜(折褶式方形薄膜管)內部之形態的成形機。
成形、密封加工時,在各袋(內袋)連結之狀態,僅捲繞成滾筒狀。當進行填充口側無進行密封加工之情況的內袋的裁斷加工時,未被密封側絕不會開口。在內袋加工製程之作業者,穿著静電防止作業服。
以下、根據實施例,更具體地說明本發明。
(1)內袋的製作使用包含氧化防止劑.防黏結劑等的添加劑之樹脂(宇部丸善聚乙烯股份有限公司製、LDPE F019),起動壓出機。然後,逐漸地切換成內袋的原料樹脂之線狀低密度聚乙烯(PRIME POLYMER股份有限公司製、LLDPE 0144N、防黏結劑3wt%),為了使包含起動時的樹脂之薄膜不會混入,而使用進行了充分時間之完全切換後經過30分以上者。將所獲得的薄膜加工成,如圖13所示的形狀及尺寸。再者,薄膜厚度為75μm。又,圖中下部的斜線部顯示密封部。
(2)內袋的評價在階級1000的清淨室,將200毫升之「粒徑0.5至1.0μm的異物調整成5000個/公升以下、且1.0μm以上的異物調整成100個/公升以下」之超純水置入至在上述(1)所製作的內袋。搖晃5分間後,使用液中微粒子計測器[HIAC ROYCO公司製、液中微粒子計測器、機型:M-8000A/ABS2],測定含於所回收的150ml中的水中之異物的尺寸及數量。
其結果顯示於表1。
在表中,單位為(個/10ml),值為測定5次之平均值。
使用在將原料樹脂完全切換後之3分後所採取的薄膜製作內袋以外,其餘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內袋的製作、評價。
其結果顯示於表2。
在表中,單位為(個/10ml),值為測定5次之平均值。
針對實施例1及比較例1所製作之內袋,進行以下的評價。
將「粒徑0.5至1.0μm的異物調整成5000個/公升以下、且1.0μm以上的異物調整成100個/公升以下調整」之超純水置入至內袋,晃動5分鐘後,將所回收的150ml之水混合至3kg之聚碳酸酯(出光興產股份有限公司製、MD1500),放置24小時。再者,此聚碳酸酯是用來作為CD或DVD等的光碟之基板的材料。
然後,投入至清淨乾燥機(松井製作所製、DMD II-50-2),在20℃下乾燥4小時。使用如此所獲得之包含內袋原來具有之異物的聚碳酸酯,射出成形CD-ROM基板。
射出成形機是使用住友重機械製SD40ER。成形條件是壓缸溫度350℃、固定側模具鏡面溫度80℃、可動側模具鏡面溫度87℃、澆口溫度60℃、切斷衝頭溫度40℃、成形循環4.7秒。
將如此所製作的CD-ROM基板一次5片地投入至恆溫恆濕槽,在90℃、90%RH、100小時,使其加速劣化。針對此試料,評價有無偏光缺陷。具體而言,使用偏光光學顯微鏡,確認在各基板,有無因聚碳酸酯的加水分解所引起之超過直徑10μm的偏光缺陷。
其結果顯示於表3。
如此可得知,藉由使用本發明的內袋,可降低偏光缺陷數。由此結果可明白得知,即使內容物為作為光碟原料所使用之聚碳酸酯,藉由使用本發明的內袋,也能夠無污染地進行搬運。
本發明的可撓性容器用內袋及方形可撓性容器是因可減低輸送時之內容物的異物量增加,所以,可理想地使用於光學用途之樹脂、各種添加劑等、或醫藥原料等的搬運用。
1...內袋
2...外袋
2a、2b...基材
11...本體部
12...排出部
13...填充部
21、22、23、24...結合部
25、26...結合用帶狀繩
27...縫合部
31...耳部
32...孔
41...填充噴嘴
圖1是本發明的可撓性容器用內袋的斜視圖,(a)是僅具有筒狀排出部者,(b)是具有筒狀排出部與填充部者。
圖2是顯示外袋與內袋的結合部位之概略透視圖。
圖3是顯示外袋與內袋的結合部位之概略透視圖。
圖4是顯示內袋脫落的樣子之圖。
圖5是顯示外袋與內袋的結合部位之概略透視圖。
圖6是顯示外袋與內袋的結合部位之概略透視圖。
圖7是顯示外袋與內袋的結合部位之概略透視圖。
圖8是顯示在內袋本體部的下端部之一部位形成耳部的樣子之部分放大圖。
圖9是顯示內袋的填充口與外袋的結合用帶狀繩之連接的圖,(a)是顯示扭轉了內袋的填充口之狀態,(b)是在該部分形成了結扣之狀態,(c)(d)是以外袋的結合用帶狀繩將其束緊之狀態的圖。
圖10是顯示填充內容物之際的填充部與填充噴嘴之插入位置的關係之圖。
圖11是顯示外袋的縫合部與結合用帶狀繩之安裝部位的例子之圖。
圖12是顯示本發明的內袋的製造過程之圖。
圖13是顯示在實施例1所製作的內袋的形狀之平面圖。
1...內袋
11...本體部
12...排出部
13...填充部
Claims (21)
- 一種方形可撓性容器用內袋,是具有大致呈長方體的本體部,且在其下部具有筒狀排出部,或在下部具有筒狀排出部而在上部具有筒狀填充部的方形可撓性容器用內袋,其特徵為:在前述內袋的本體部下端的至少相對向的2個角部附近,具有:用來連接與此角部對應的外袋的本體部下端的角部附近之結合部,前述內袋係為使用含有添加劑的樹脂,使壓出機始動,然後逐漸地切換成不含添加劑的低密度聚乙烯、或僅包含作為添加劑的防黏結劑(Antiblocking agent)之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以吹膜成形法成形為折褶式方形薄膜管,將此折褶式方形薄膜管裁斷、熱封,不使用包含始動時的樹脂之薄膜而加工成袋狀之內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形可撓性容器用內袋,其中,在前述內袋的筒狀排出部的上端之至少相對向的2個部位附近,具有:用來連接與此部位對應的外袋的筒狀排出部的上端附近之結合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形可撓性容器用內袋,其中,在前述上部具有筒狀填充部的情況時,在前述內袋的筒狀填充部的下端之至少相對向的2個部位附近,具有:用來連接與此部位對應的外袋的筒狀填充部的下端附 近之結合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方形可撓性容器用內袋,其中,在前述上部具有筒狀填充部的情況時,在前述內袋的筒狀填充部的下端之至少相對向的2個部位附近,具有:用來連接與此部位對應的外袋的筒狀填充部的下端附近之結合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方形可撓性容器用內袋,其中,在前述內袋的本體部上端的至少相對向的2個角部附近,具有:用來連接與此角部對應的外袋的本體部上端的角部附近之結合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方形可撓性容器用內袋,其中,在前述內袋的本體部上端的至少相對向的2個角部附近,具有:用來連接與此角部對應的外袋的本體部上端的角部附近之結合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任一項之方形可撓性容器用內袋,其中,前述結合部是在以薄膜製的黏著帶所製作的耳部設置孔來構成的。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任一項之方形可撓性容器用內袋,其中,前述內袋的筒狀填充部是具有:能將此筒狀填充部予以扭轉做成線狀,將其打結並製作結扣之長度。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方形可撓性容器用內袋,其中,前述內袋的筒狀填充部之長度為600mm以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任一項之方形可撓 性容器用內袋,其中,在前述折褶式方形薄膜管的表面吹附除電氣體。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任一項之方形可撓性容器用內袋,其中,在階級10000以下的清淨室,進行製造。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任一項之方形可撓性容器用內袋,其中,使用以過濾器淨化後的氣體作為在前述吹膜成形法所使用的吹氣噴出用氣體。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任一項之方形可撓性容器用內袋,其中,將對密封了排出部之前述內袋者,放入200公升之「調整成粒徑0.5至1.0μm的異物為5000個/公升以下、且1.0μm以上的異物為100個/公升以下」之超純水並予以搖晃後所取出之水,換算成1公升時的異物增加量是符合下述(A)及(B)所示的範圍:(A)異物的粒徑:0.5至1μm...3,000,000個以下(B)同1um以上..................130,000個以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方形可撓性容器用內袋,其中,前述異物增加量進一步符合下述(C)至(E)所示的範圍:(C)異物的粒徑:1至2μm...120,000個以下(D)同2至5μm..................40,000個以下(E)同5至10μm..................12,000個以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方形可撓性容器用內袋,其中,前述異物增加量進一步符合下述(F)至(I)所 示的範圍:(F)異物的粒徑:10至15μm...1,000個以下(G)同15至25μm..................100個以下(H)同25至50μm..................10個以下(I)同50μm以上............0個。
- 一種方形可撓性容器,是由具有大致呈長方體的本體部,且在其下部具有筒狀排出部,或在下部具有筒狀排出部而在上部具有筒狀填充部之外袋;及內插於前述外袋之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5項中任一項之方形可撓性容器用內袋所構成之方形可撓性容器,其特徵為:將前述內袋的結合部;和與此結合部對應的外袋的部位予以連接。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方形可撓性容器,其中,藉由將與前述內袋的結合部對應並設置於前述外袋的部位之結合用帶狀繩及前述內袋的結合部連結,來進行前述連接。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方形可撓性容器,其中,前述結合用帶狀繩是安裝於外袋的縫合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方形可撓性容器,其中,前述外袋的縫合部是藉由織入構成外袋的基材的切斷面並縫合,使前述切斷面不與前述內袋接觸。
- 一種方形可撓性容器用內袋之使用方法,其特徵為:在由申請專利範圍第8或9項之方形可撓性容器用內 袋的筒狀填充部,使用填充噴嘴填充內容物之情況時,將前述填充噴嘴插入至筒狀填充部的根部附近為止,填充內容物。
- 一種方形可撓性容器用內袋之使用方法,其特徵為:將申請專利範圍第8或9項之方形可撓性容器用內袋的筒狀填充部扭轉作成線狀,將其打結製作結扣,再將此結扣與外袋的上部結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6049750A JP4917326B2 (ja) | 2006-02-27 | 2006-02-27 | フレキシブルコンテナ用内袋、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フレキシブルコンテナ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0806546A TW200806546A (en) | 2008-02-01 |
TWI391306B true TWI391306B (zh) | 2013-04-01 |
Family
ID=385458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96104486A TWI391306B (zh) | 2006-02-27 | 2007-02-07 | Flexible bag inner bag,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flexible container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4917326B2 (zh) |
CN (1) | CN101028886B (zh) |
TW (1) | TWI39130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816009B2 (ja) * | 2011-07-12 | 2015-11-17 | 太陽工業株式会社 | フレキシブルコンテナの形成方法 |
CN102351082A (zh) * | 2011-10-18 | 2012-02-15 | 高伟 | 一种散状物料集装编织袋 |
KR101491820B1 (ko) * | 2013-09-16 | 2015-02-11 | 최용덕 | 컨테이너백 |
JP6362975B2 (ja) * | 2014-09-12 | 2018-07-25 |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 産業用袋の内袋および産業用袋 |
JP6636782B2 (ja) * | 2015-11-26 | 2020-01-29 | センコー株式会社 | 樹脂ペレット用ワンウェイフレコン |
CN105480595A (zh) * | 2015-12-18 | 2016-04-13 | 祁全羽 | 基于热塑膜技术的包装纸箱 |
CN108622552A (zh) * | 2018-05-08 | 2018-10-09 | 南通联荣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高阻隔性防膨胀集装袋及其制备方法 |
KR102492023B1 (ko) * | 2022-07-27 | 2023-01-27 | 최용덕 | 컨테이너백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
KR102624274B1 (ko) | 2023-05-09 | 2024-01-16 | 주식회사 케이피에스코리아 | 이중 톤백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3175086U (zh) * | 1986-09-30 | 1988-11-14 | ||
JPH0345896U (zh) * | 1989-09-12 | 1991-04-26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737577A (en) * | 1986-12-31 | 1988-04-12 |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 Method for removing monomer from an acrylate adhesive by reaction with a scavenger monomer |
JPS6482193A (en) * | 1987-09-24 | 1989-03-28 | Nec Corp | Malfunction preventing circuit for memory card |
JPH0345896A (ja) * | 1989-07-12 | 1991-02-27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熱交換装置 |
JPH0345895A (ja) * | 1989-07-14 | 1991-02-27 | Toshiba Corp | 熱交換器 |
CN1128005A (zh) * | 1994-03-15 | 1996-07-31 | 株式会社大塚制药工场 | 防污染密封膜及其制品 |
JPH08104391A (ja) * | 1994-10-01 | 1996-04-23 | Ide Hiroyuki | フレキシブルコンテナ用内袋 |
JP2001240959A (ja) * | 1999-12-22 | 2001-09-04 | Mitsui Mining & Smelting Co Ltd | 梱包された高純度ターゲット |
JP4689820B2 (ja) * | 2000-12-28 | 2011-05-25 | シバタ工業株式会社 | フレキシブルコンテナ |
JP3896820B2 (ja) * | 2001-11-05 | 2007-03-22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 インク容器 |
JP2003285898A (ja) * | 2002-03-26 | 2003-10-07 | Nippon Matai Co Ltd | 自立式角型フレキシブルコンテナ |
JP2004074725A (ja) * | 2002-08-22 | 2004-03-11 | Kawakami Sangyo Co Ltd | 引き裂きやすいプラスチック気泡シート |
JP3936922B2 (ja) * | 2003-04-10 | 2007-06-27 | 日本ポリオレフィン株式会社 | プロテクト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5298037A (ja) * | 2004-04-15 | 2005-10-27 | Toppan Printing Co Ltd | 包装袋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部品包装体 |
-
2006
- 2006-02-27 JP JP2006049750A patent/JP4917326B2/ja active Active
-
2007
- 2007-02-07 TW TW96104486A patent/TWI391306B/zh active
- 2007-02-27 CN CN 200710084360 patent/CN10102888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3175086U (zh) * | 1986-09-30 | 1988-11-14 | ||
JPH0345896U (zh) * | 1989-09-12 | 1991-04-2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7223661A (ja) | 2007-09-06 |
CN101028886B (zh) | 2013-05-01 |
CN101028886A (zh) | 2007-09-05 |
JP4917326B2 (ja) | 2012-04-18 |
TW200806546A (en) | 2008-02-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391306B (zh) | Flexible bag inner bag,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flexible container | |
KR102496116B1 (ko) | 다회-용량 세정 제품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 |
TW200906697A (en) | Method for filling and emptying transport containers with plastics granular materials | |
TW200524788A (en) | Blown bottle with intrinsic liner | |
CN102946840B (zh) | 由粉末材料制备医疗溶液 | |
BR112012014437B1 (pt) | Método de dissolver/misturar um concentrado no/com um fluido, bolsa de múltiplas câmaras e seu uso | |
TW201127716A (en) | Package container | |
CN107406153A (zh) | 清洁产品网及制造方法 | |
US7325688B1 (en) | Pressurized water-soluble pouch | |
TW200932631A (en) | Packaging body | |
JP2011245734A (ja) | 滅菌紙、滅菌用包装材料、滅菌用袋及び滅菌用蓋材 | |
TW200416174A (en) | Gusseted bags | |
JP2014201331A (ja) | 容器詰め包装システム | |
JP5839717B2 (ja) | 分包包装体 | |
JP5198043B2 (ja) | クリーン包装用二重袋 | |
JP3176540B2 (ja) | 高純度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樹脂組成物の成形品 | |
RU2450959C2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для исключающего загрязнение пересыпания порошков и твердых веществ, а также новое применение свариваемого и отслаивающегося пленочного рукава | |
CN109204895A (zh) | 一种用于粮食装袋及封装的一体机 | |
JP6096020B2 (ja) | 積層フィルムを含む包装材料の製造方法 | |
TW201309565A (zh) | 防塵薄膜組件收納方法 | |
CN1114451C (zh) | 液体收装袋连接体 | |
JP7465211B2 (ja) | 全血及び血液製剤用の改良されたフィルタユニット | |
JP4687207B2 (ja) | ヒートシール性ポリプロピレン系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05111688A (ja) | ヒートシール性線状低密度ポリエチレン系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05075425A (ja) | ジッパー部の機能を損なわない包装構造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