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74477B - Method for fabricating fine pattern in semiconductor device - Google Patents

Method for fabricating fine pattern in semiconductor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74477B
TWI374477B TW096115015A TW96115015A TWI374477B TW I374477 B TWI374477 B TW I374477B TW 096115015 A TW096115015 A TW 096115015A TW 96115015 A TW96115015 A TW 96115015A TW I374477 B TWI374477 B TW I37447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lymer layer
polymer
layer
etched
hard mas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61150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743140A (en
Inventor
Sung-Kwon Lee
Seung-Chan Moon
Won-Kyu Kim
Original Assignee
Hynix Semiconducto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nix Semiconductor Inc filed Critical Hynix Semiconductor Inc
Publication of TW2007431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7431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744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7447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7Making mask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for further photolithographic process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1/18 or H01L21/34
    • H01L21/033Making mask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for further photolithographic process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1/18 or H01L21/34 comprising inorganic layers
    • H01L21/0332Making mask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for further photolithographic process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1/18 or H01L21/34 comprising inorganic lay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ion, e.g. multilayer masks,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30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 H01L21/302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to change their surface-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r shape, e.g. etching, polishing, cutting
    • H01L21/306Chemical or electrical treatment, e.g. electrolytic etching
    • H01L21/3065Plasma etching; Reactive-ion etch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8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and having an adhesive outermost layer
    • Y10T428/2813Heat or solvent activated or sealable
    • Y10T428/2817Heat sealable
    • Y10T428/2826Synthetic resin or polym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Drying Of Semiconductors (AREA)
  • Internal Circuitry I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AREA)
  • Exposure Of Semiconductors, Excluding Electron Or Ion Beam Exposure (AREA)
  • Electrodes Of Semiconductors (AREA)

Description

1374477 九、發明說明: 本申請案要求優先權保護,其根據在2006年5月2日 申請之韓國專利申請案第10-2006· 00 39708號,其所有內容 皆包含於其中以供參照。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製造半導體裝置的方法,特別 是一種於半導體裝置製造精細圖案的方法。 【先前技術】 當形成lOOnm或更低的精細圖案時,非晶形碳已經被 用作爲硬遮罩堆疊架構的一部分,其中該硬遮罩已用於對 N通道金屬氧化半導體場效電晶體(NMOSFET)裝置進行圖 案化。該非晶形碳容許較容易的圖案化,且呈現出比氧化 矽(SiO〇層、氮化矽(SisNd層以及氮氧化矽(Si〇N)層之典型 覆蓋或保護材料還要好的選擇性。 然而,相較於使用多晶形碳作爲該硬遮罩時,使用非 晶矽作爲硬遮罩會增加成本,增加製造成本多達5到10 倍。此外,當形成在有大的高度落差之外圍區域上方(亦 即’在用於監控曝光、蝕刻處理的在各種鍵組合群(對準 鍵,align key)上方)時,非晶形碳呈現出惡化的階梯覆蓋 (step coverage)。因此,會不均勻地形成隨後的siON層。 所以,當在曝光處理期間在光阻上進行修正處理時,會失 去部分非晶形碳,且在失去部分非晶形碳之處會發生非預 期的事件(例如,剝離和產生粒子)。 【發明內容】 1374477 本發明之實施例係關於一種於半導體裝 案的方法,其利用以旋轉塗佈法所形成之多 硬遮罩,可改善階梯覆蓋特性。此外,該方 漿蝕刻設備中對該第二聚合物硬遮罩之表 理’而減少第二聚合物硬遮罩的變形。其可 用該第二聚合物硬遮罩進行第一聚合物硬遮 前或當中。 根據本發明之一型態,其提供一種於半 精細圖案的方法,該方法包括:在蝕刻目標 一聚合物層,該第一聚合物層包括富碳聚合 一聚合物層上方形成第二聚合物層,該第二 富矽聚合物層;圖案化該第二聚合物層;使 第二聚合物層的表面氧化;利用包括該已氧 已圖案化之第二聚合物層來蝕刻該第一聚合 用包括該已氧化之表面的該已圖案化之第二 已蝕刻之第一聚合物層來蝕刻該蝕刻目標層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型態,其提供一種於 成精細圖案的方法,該方法包括:在蝕刻目 已圖案化之第一聚合物層,該已圖案化之第 括富碳聚合物層;在該已圖案化之第一聚合 已圖案化之第二聚合物層,該已圖案化之第 括具有矽和氧的已氧化之上表面;以及利用 第一及第二聚合物層來蝕刻該蝕刻目標層。 【實施方式】 置形成精細圖 層有機聚合物 法可藉由在電 面進行氧化處 被執行於在利 罩蝕刻製程之 導體裝置形成 層上方形成第 物層;在該第 聚合物層包括 該已圖案化之 化之表面的該 物層;以及利 聚合物層和該 〇 半導體裝置形 標層上方形成 一聚合物層包 物層上方形成 二聚合物層包 該已圖案化之 1374477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於半導體裝置製造精細圖案的方 法。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富碳第一聚合物層及富矽第二 聚合物層被用作爲硬遮罩,藉以改善在外圍區域中具有大 的高度落差之區域上方的階梯覆蓋(step coverage)特性。此 外,當利用第二聚合物硬遮罩來蝕刻第一聚合物層時,可 防止第二聚合物硬遮罩的變形。藉由在該第二聚合物硬遮 罩之表面上進行氧化處理,然後蝕刻該第一聚合物層而得 以完成。因此,能夠便利地製造所需的精細圖案。 參考第1A圖,在本發明之一個實施例中,在基材11 上方形成蝕刻目標層12。此實施例中的該蝕刻目標層12 可包括半導體層(例如導電層、絕緣層或矽層)。使用旋轉 塗佈法而在該蝕刻目標層12上方形成第一聚合物層13和 第二聚合物層14。該第一聚合物層13可包括富碳聚合物層 並且該第二聚合物層14可包括富矽聚合物層。 該第二聚合物層14可形成爲砂氧院(siloxane)或者砂 倍半氧院(silsesqioxane,SSQ)型,且具有範圍從大約30% 到大約45 %的矽含量。在該第二聚合物層14的特定部分上 方形成光阻圖案1 5。 參考第1 B圖,利用該光阻圖案1 5作爲蝕刻障蔽以蝕 刻該第二聚合物層14,藉以形成第二聚合物硬遮罩14A。 在下文中,該已蝕刻之第二聚合物層14被稱爲該第二聚合 物硬遮罩1 4 A。 使用氟系氣體來蝕刻該第二聚合物層14,例如包括四 氟化碳(CF0氣體的蝕刻氣體。當該第二聚合物層14被蝕刻 1374477 時,可除去該光阻圖案15。 聚合 使用 過該 以形 〇2電 小的 SiOx 5。利 聚合 SiOx I 13 此, (line 爲第 聚合 刻障 。在 圖案 參考第1C圖,進行氧(〇2)電漿處理以氧化該第二 物硬遮罩14A的表面。在約i〇〇mT或更高的壓力下, 大約500W或更低的低功率來執行該〇2電漿處理。透 〇2電漿處理來氧化該第二聚合物硬遮罩14a之表面, 成SiOx系聚合物16。在高壓下使用低功率來執行該 漿處理’因此當將〇2電漿對該基材架構之損害減到最 同時’使該第二聚合物硬遮罩14A之表面被氧化。 參考第1D圖,使用該第二聚合物硬遮罩14A和該 系·聚合物16作爲蝕刻障蔽,以蝕刻該第一聚合物層1: 用包括氮(N2)/〇2或ISh/氫(H2)的蝕刻氣體來蝕刻該第一 物層1 3。 因爲在該第二聚合物硬遮罩14Α之表面上形成該 系聚合物16’所以可防止由用於蝕刻該第一聚合物j 的蝕刻氣體而導致該第二聚合物硬遮罩14Α變形。因
在蝕刻該第一聚合物層13時,可保持期望的線寬度 width)。在下文中,該已蝕刻之第一聚合物層13被稱 一聚合物硬遮罩13A。 參考第1E圖,使用該SiOx系聚合物16'該第二 物硬遮罩14A和該第一聚合物硬遮罩13A來作爲触 蔽’該蝕刻目標層12被蝕刻而形成蝕刻目標圖案ι2Α 下文中,該已蝕刻之蝕刻目標層12被稱爲該蝕刻目標 12A。 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使用該富碳第一聚合物層 1374477 • 及該富矽第二聚合物層作爲硬遮罩以蝕刻該蝕刻目標層, 可改善有大高度落差之區域上方的階梯覆蓋特性。 在蝕刻該第二聚合物層之後,藉由執行該〇2電漿處理 • 來氧化該第二聚合物層之表面,然後蝕刻該第一聚合物 • 層。所以不會因爲用於蝕刻該第一聚合物層的蝕刻氣體而 使該第二聚合物層變形。因此,可在保持該期望的線寬度 的同時,蝕刻該蝕刻目標層。 參考第2A圖,在本發明之另一個實施例中,在基材 ® 21上方形成蝕刻目標層22。此實施例中的該蝕刻目標層22 可包括半導體層(例如導電層、絕緣層或矽層)。使用旋轉 塗佈法而在該蝕刻目標層22上方形成第一聚合物層23和 第二聚合物層24。該第一聚合物層23可包括富碳聚合物層 並且該第二聚合物層24可包括富矽聚合物層。 該第二聚合物層24可形成爲矽氧烷(siloxane)或者矽 倍半氧烷(SSQ)型,且具有範圍從大約30%到大約45 %的矽 含量。在該第二聚合物層24的特定部分上方形成光阻圖案 •25。 參考第2B圖,利用該光阻圖案2 5作爲蝕刻障蔽以蝕 刻該第二聚合物層24,藉以形成第二聚合物硬遮罩24A。 在下文中,該已蝕刻之第二聚合物層24被稱爲該第二聚合 物硬遮罩24A。 使用氟系氣體來蝕刻該第二聚合物層24,例如包括四 氟化碳(CF4)氣體的蝕刻氣體。當該第二聚合物層24被鈾刻 時,可除去該光阻圖案25。 1374477 參考第2C圖,使用該第二硬遮罩24 A作爲餽刻障蔽來 蝕刻該第一聚合物層23的一部分。可使用包括氮(N〇 /氧 (〇2)、NWCh/甲烷(CH4)或Na/〇2/乙炔(C2H〇之電紫的触刻氣 體來蝕刻該第一聚合物層23。在特定條件下蝕刻該第一聚 合物層23以獲得慢的蝕刻速度和小的蝕刻深度。亦即,該 第一聚合物層23的一部分主要是在高壓下以低功率環境 而受到蝕刻。例如,在範圍從大約100mT到大約500mT的 壓力下,使用範圍從大約10W到大約500W的功率來蝕刻 該第一聚合物層23。在這樣的條件下蝕刻該第一聚合物層 23之總厚度的大約1/5到大約4/5。 當相較於後續的蝕刻過程,在以相對高壓及低功率環 境下使用前述蝕刻氣體時,該〇2電漿及該第二聚合物硬遮 罩24 A產生反應。因此,實質上同時蝕刻該第一聚合物層 23及氧化該第二聚合物硬遮罩24 A。在該第二聚合物硬遮 罩24A的表面上形成SiOx系聚合物26。在蝕刻該第一聚 合物層23的一部分之後,該第一聚’合物層23被稱爲剩餘
的第一聚合物層23A。 參考第2D圖,使用該SiOx系聚合物26和該第二聚合 物硬遮罩24A來進一步蝕刻該剩餘的第一聚合物層23A, 以暴露出該蝕刻目標層22之表面。此時,使用N"氫(H2) 電漿來蝕刻該剩餘的第一聚合物層23A »當相較於第2C圖 所示之條件時,在以相對低壓及高功率環境下蝕刻該剩餘 的第一聚合物層23A,以獲得快的蝕刻速度並且降低損 害。例如,在範圍從大約10mT到大約lOOmT的壓力下, -10- 1374477 使用範圍從大約500W到大約i,〇〇〇w的功率來蝕刻該剩餘 的第一聚合物層23A。 此時,因爲該Si Ox系聚合物26形成在該第二聚合物 硬遮罩24A之表面上,所以該第二聚合物硬遮罩24A不會 被該N2/H2電漿所破壞。亦即,該SiOx系聚合物26之功能 爲降低該N2/H2電槳對該第二聚合物硬遮罩24A造成的損 害。因此,可蝕刻該剩餘的第一聚合物層23A,以形成第 —聚合物硬遮罩23B,且不會造成該第二聚合物硬遮罩24A 的變形。.在下文中,該已蝕刻之剩餘的第一聚合物層2 3 A 被稱爲該第一聚合物硬遮罩23B。 參考第2E圖,使用該SiOx系聚合物26、該第二聚合 物硬遮罩 24A和該第一聚合物硬遮罩23B來作爲蝕刻障 蔽,該蝕刻目標層22被蝕刻而形成蝕刻目標圖案22A。在 下文中,該已蝕刻之蝕刻目標層22被稱爲該蝕刻目標圖案 22A。 參照第3A圖之微視圖,在以高壓及低功率環境下使用 包括N2/〇2、N2/〇2/CH4或N2/〇2/C2H2之電漿的蝕刻氣體時, 該〇2電漿及該第二聚合物硬遮罩產生反應。因此,實質上 同時蝕刻該第一聚合物層及氧化該第二聚合物硬遮罩。在 該第二聚合物硬遮罩的表面上形成SiOx系聚合物。 參照第3B圖之微視圖,該SiOx系聚合物之功能爲降 低該N2/H2電漿對該第二聚合物硬遮罩造成的損害。因此, 可蝕刻該剩餘的第一聚合物層,以形成第一聚合物硬遮 罩’且不會造成該第二聚合物硬遮罩的變形。 1374477 參照第3C圖之微視圖,利用該SiOx系聚合物、 二聚合物硬遮罩和該第一聚合物硬遮罩來作爲蝕刻障 蝕刻目標層被蝕刻而形成蝕刻目標圖案。 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在形成該第二聚合物 罩之後’使用包括〇2電漿的蝕刻氣體來蝕刻該第一聚 層之一部分。此時,當該第一聚合物層之一部分正被 時’該Si〇x系聚合物形成在該第二聚合物硬遮罩之 上。利用該Si〇x系聚合物和該第二聚合物硬遮罩來蝕 剩餘的第一聚合物層。因爲該SiOx系聚合物形成在該 聚合物硬遮罩之表面上,所以可防止用於蝕刻該剩餘 一聚合物層的蝕刻氣體對該第二聚合物硬遮罩造成損 因此’在保持期望的線寬度的同時可形成一精細圖案 已以數個實施例來說明本發明,只要不背離如下 請專利範圍所規範之發明精神或範圍,熟習該項技術 夠進行各種改變及修改。 【圖式簡單說明】 第1A至1E圖係表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的於半 裝置形成精細圖案的方法之截面圖。 第2A至2E圖係表示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的於半 裝置形成精細圖案的方法之截面圖。 第3A至3C圖係表示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所示之 架構的不同層級之微視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1 基材 該第 蔽, 硬遮 合物 蝕刻 表面 刻該 第二 的第 害。 〇 述申 者能 導體 導體 基材 蝕刻目標層 蝕刻目標圖案 第一聚合物層 第一聚合物硬遮罩 第二聚合物層 第二聚合物硬遮罩 光阻圖案 SiOx系聚合物 基材 蝕刻目標層 蝕刻目標圖案 第一聚合物層 第一聚合物層 第一聚合物硬遮罩 第二聚合物層 第二聚合物硬遮罩 光阻圖案 SiOx系聚合物 -13-

Claims (1)

1374477 .η . 第 96 1 1 50 1 5 號 丨。1年? >1於日修(龙)正替換頁 __多正本 於半導體裝置製造精細圖案之方法」專利案 (2012年7月20日修正) 十、申請專利範圍: 1.—種於半導體裝置形成精細圖案之方法,該方法包括: 在鈾刻目標層上方形成第一聚合物層,該第一聚合物 層包括富碳聚合物層; 在該第一聚合物層上方形成第二聚合物層,該第二聚 合物層包括富矽聚合物層; 圖案化該第二聚合物層; 利用該已圖案化之第二聚合物層作爲硬遮罩來蝕刻該 第一聚合物層的一部分,且實質上同時地將該已圖案化 之第二聚合物層的表面氧化; 利用包括該已氧化之表面的該已圖案化之第二聚合物 層來蝕刻該剩餘的第一聚合物層;及 利用該已圖案化之第一及第二聚合物層作爲硬遮罩來 蝕刻該蝕刻目標層。 2_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使用第一功率位 準而在第一壓力位準中蝕刻該剩餘的第一聚合物層,其 中當該已圖案化之第二聚合物層正被氧化時,該第一聚 合物層的暴露部分被蝕刻,且其中,使用第二功率位準 而在第二壓力位準中氧化該第二聚合物,該第二壓力位 準比該第一壓力位準還要高,該第二功率位準比該第一 功率位準還要低。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方法,其中,該第二壓力位準 1374477 . |〇ΐ4-·7 阳渗(R)正替換頁 ___________J修正本 和該第二功率位準分別包括範圍從大約10 OmT到大約 5 00mT的壓力和從大約10W到大約500W的功率。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該已圖案化之第 二聚合物層的上表面包括矽氧聚合物。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方法,其中,在大約1 OmT和大 約lOOmT之間的該第一壓力位準及以範圍在大約500W 到大約1, 〇〇〇 W的該第一功率位準來蝕刻該剩餘的第—聚 合物層。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當利用包括氮和氧; 或N2、02和甲烷(CH4);或N2、〇2和乙炔(c2h2)的電漿 來氣化該已圖案化之第一聚合物層時,該第一聚合物層 的暴露部分被蝕刻。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上述圖案化該第 二聚合物層之步驟包括: 在該第二聚合物層上方形成光阻圖案;以及 利用氟系氣體來蝕刻該第二聚合物層。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方法,其中,該氟系氣體包括 四氟化碳(CF4)氣體。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該第二聚合物層 係形成爲矽氧烷型或矽倍半氧烷(SSQ)型,且包括範圍從 大約30%到大約45%的矽含量。 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該蝕刻目標層包 括選自於由導電層、絕緣層以及半導體基材所組成之群 組之一者。 1374477 七、指定代表圖: (一) 本案指定代表圖為:第2D圖。 (二) 本代表圖之元件符號簡單說明: 21 基 材 22 蝕 刻 百 標 層 23B 第 一 聚 合 物硬遮 罩 24A 第 二 聚 合 物硬遮 罩 26 SiOx 系 聚 合物
八、本案若有化學式時,請揭示最能顯示發明特徵的化學式:
TW096115015A 2006-05-02 2007-04-27 Method for fabricating fine pattern in semiconductor device TWI374477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60039708A KR100875660B1 (ko) 2006-05-02 2006-05-02 반도체 소자의 미세 패턴 형성 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743140A TW200743140A (en) 2007-11-16
TWI374477B true TWI374477B (en) 2012-10-11

Family

ID=38661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6115015A TWI374477B (en) 2006-05-02 2007-04-27 Method for fabricating fine pattern in semiconductor device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494599B2 (zh)
JP (1) JP5100198B2 (zh)
KR (1) KR100875660B1 (zh)
CN (1) CN100550297C (zh)
TW (1) TWI37447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18546B2 (en) * 2007-06-27 2010-05-18 Sandisk 3D Llc Method for fabricating a 3-D integrated circuit using a hard mask of silicon-oxynitride on amorphous carbon
US8227176B2 (en) 2007-11-02 2012-07-24 Hynix Semiconductor Inc. Method for forming fine pattern in semiconductor device
KR100965774B1 (ko) * 2007-11-02 2010-06-24 주식회사 하이닉스반도체 반도체 소자의 미세 패턴 형성 방법
KR101342038B1 (ko) * 2011-08-10 2013-12-16 에스케이하이닉스 주식회사 반도체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3985629B (zh) * 2014-05-21 2017-07-11 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 自对准双层图形半导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KR101926023B1 (ko) * 2015-10-23 2018-12-06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막 구조물 제조 방법 및 패턴형성방법
US11437238B2 (en) 2018-07-09 2022-09-06 Applied Materials, Inc. Patterning scheme to improve EUV resist and hard mask selectivity
US11276579B2 (en) * 2018-11-14 2022-03-15 Hitachi High-Tech Corporation Substrate processing method and plasma processing apparatus
CN112928070B (zh) * 2021-03-19 2023-06-06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存储器的制作方法及存储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20404B2 (ja) * 1989-05-02 1998-03-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エッチング方法
JPH0677176A (ja) * 1992-08-25 1994-03-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珪素樹脂の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US6475904B2 (en) * 1998-12-03 2002-11-05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Interconnect structure with silicon containing alicyclic polymers and low-k dielectric materials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with single and dual damascene techniques
US6573030B1 (en) 2000-02-17 2003-06-03 Applied Materials, Inc. Method for depositing an amorphous carbon layer
JP3971088B2 (ja) * 2000-06-30 2007-09-05 株式会社東芝 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JP2004214465A (ja) * 2003-01-07 2004-07-29 Renesas Technology Corp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US20040229159A1 (en) * 2003-02-23 2004-11-18 Subbareddy Kanagasabapathy Fluorinated Si-polymers and photoresists comprising same
KR100510558B1 (ko) 2003-12-13 2005-08-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패턴 형성 방법
KR20060019668A (ko) 2004-08-28 2006-03-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2층 하드마스크를 이용한 실리콘온인슐레이터 웨이퍼의식각방법
US7067435B2 (en) * 2004-09-29 2006-06-27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ethod for etch-stop layer etching during damascene dielectric etching with low polymeriz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875660B1 (ko) 2008-12-26
TW200743140A (en) 2007-11-16
JP5100198B2 (ja) 2012-12-19
CN101067999A (zh) 2007-11-07
CN100550297C (zh) 2009-10-14
JP2007300125A (ja) 2007-11-15
KR20070107345A (ko) 2007-11-07
US7494599B2 (en) 2009-02-24
US20070259524A1 (en) 2007-1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74477B (en) Method for fabricating fine pattern in semiconductor device
TWI302635B (en) Partially formed integrated circuit and method of integrated circuit fabrication and forming an integrated circuit
TWI374515B (en) Method of forming integrated circuit structure
US8288083B2 (en) Methods of forming patterned masks
US8445182B2 (en) Double exposure technology using high etching selectivity
KR100834396B1 (ko) 반도체 소자의 패턴 형성 방법
WO2012128843A2 (en) Improved sidewall image transfer process
JP2007110112A (ja) 炭素含有膜エッチング方法及びこれを利用した半導体素子の製造方法
US20110254142A1 (en) Stacked structure
JP5075897B2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TWI322485B (en) Method for forming contact hole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TW200824002A (en) Method for fabrica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JP2012174976A (ja) パターンの形成方法
KR100862315B1 (ko) 마스크 리워크 방법
KR100875653B1 (ko) 반도체 소자의 미세 패턴 형성 방법
US20100221670A1 (en) Pattern formation method
KR100851922B1 (ko) 반도체 소자의 제조방법
KR20070000719A (ko) 반도체 소자의 비트라인콘택 형성방법
TWI333239B (en) Method of forming contact hole
KR20080038998A (ko) 반도체 소자의 듀얼 다마신 형성방법
CN112309835A (zh)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KR101094914B1 (ko) 다층 배선 구조의 반도체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100076305A (ko) 반도체 소자의 패턴 형성 방법
KR20100077859A (ko) 경화 폴리머 레지듀 제거 방법
TW200836243A (en) Method of improving pattern uniformit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