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62998B - - Google Patent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62998B
TWI362998B TW097103445A TW97103445A TWI362998B TW I362998 B TWI362998 B TW I362998B TW 097103445 A TW097103445 A TW 097103445A TW 97103445 A TW97103445 A TW 97103445A TW I362998 B TWI362998 B TW I36299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film
polyester
diffusing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034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846179A (en
Inventor
Shunichiro Baba
Yasushi Sasaki
Mutsuo Nishi
Shiro Hamamoto
Katsuya Ito
Harunobu Kuroiwa
Katsuhiko Nose
Original Assignee
Toyo Bosek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 Boseki filed Critical Toyo Boseki
Publication of TW2008461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461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629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6299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 G02B5/022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having particles on the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03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extruded material at extrusion
    • B29C48/07Flat, e.g. panels
    • B29C48/08Flat, e.g. panels flexible, e.g. fil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5/00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5/02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 B29C55/10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multiaxial
    • B29C55/12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multiaxial biax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68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fabrication or manufacturing metho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73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 G02B5/0278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used in transmiss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67/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Description

1362998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使用於大畫面且高亮度的液晶顯 示器的背光板模組、照明裝置等之光擴散性薄膜。更詳言 之’係有關於一種表面光擴散性聚酯薄膜,其兼具光擴散 性及光線透射率、且伴隨溫度變化之所產生捲曲較小。 【先前技術】 近年來,液晶顯示器的技術進步顯著,被廣泛地使用 於個人電腦或電視、行動電話等的顯示裝置。該等液晶顯 示器因爲液晶顯示模組單獨並未具有發光功能,所以在其 背面設置背光模組而能夠進行顯示。 背光板模組有各種方式,大致可分成2種。通常最多 的方式係正下方型方式,係在光面的內側具有光源之方 式。該方式因爲能將多數根冷陰極線管等的光源配置在照 光面的正下方,所以能夠得到極高的亮度,又,具有光損 失小的·特徵。因此,大量地被使用於大型液晶TV等大型 且必須高亮度之液晶顯示器。 另一種方式係所謂端面照'光(edge light)型方式,光源 係配置於照光面以外,係在配置於照光面之由透明丙烯酸 樹脂板等所構成的導光板的一邊或二邊,黏附螢光燈(多半 是冷陰極放電管)等大略線狀發光體,並設置由反射體所構 成的燈罩來將光線導入導光板內之方式。該方式具有消耗 電子小、能夠小型、薄型化之特徵。因此,被廣泛地使用 於筆記型個人電腦等小型顯示器等、特別是要求薄型化、 1362998 輕量化之用途。 端面照光型背光板模組的導光板被要求的功能有將從 端部入射的光線往前方發送的功能、及將所發送的光線往 液晶顯示元件側射出之功能。前者的功能係取決於所使用 材料及界面反射特性。又,後者的功能係取決於用以避免 全光射條件之導光板表面的形狀。該導光板表面的形狀之 形成方法已知有在導光板表面賦予白色的擴散材之方法: 及在導光板表面賦予雙凸型透鏡或棱鏡的菲湼耳形狀之方 法。但是,從具有此等表面形狀之導光板所射出的光線’ 會有起因於其形狀之不均勻分布。因此’爲了得到高品質 的影像而設法在導光板上設置光擴散性薄膜’使從導光板 所射出的光線擴散、散射,來使照光面的亮度均勻。 此等背光板模組爲更提高其正面亮度’爲了提升其正 面亮度,會有使用稱爲稜鏡薄片、或透鏡薄片之具有聚光 功能的薄片來使透射擴散性薄膜的光線盡可能聚集於正面 方向之情形。在該薄片的表面有多數稜鏡狀或波長、角錐 狀等微小的凹凸排列著,使透射擴散性薄膜的射出光線聚 集於正面,來提升照光面的亮度。此種稜鏡薄片係在前述 擴散性薄膜的表面側配設1片或重疊2片而使用。 而且,爲了使配設上述稜鏡薄片所產生的亮度不均或 稜鏡薄片的缺陷不顯著化(提高遮蔽性),亦有在稜鏡薄片 的表面側配設光擴散性薄膜之情形。 如上述的背光板模組所使用的光擴散性薄膜,係以在 雙軸拉伸聚酯薄膜的表面塗布由含有微粒子的透明樹脂所 1362998 構成之光擴散層而得到者(例如參照專利文獻卜2)爲主流。 專利文獻1:特開平6-59108號公報 專利文獻2:特許第3698978號說明書 但是,該方法由於必須在基材薄膜的一面藉由塗布來 設置光擴散層’而會有因光擴散層與基材薄膜的線膨脹係 數不同,光擴散性薄膜成爲雙金屬狀的結構、或是容易因 加熱而產生捲曲的問題。該問題特別是在近年來大型液晶 TV等採用大型且必須高亮度的正下方型背光板模組之液 晶顯示器’逐漸成爲重要問題。因爲光擴散性薄膜越大面 積化時’捲曲變爲越顯著’而且,因爲液晶顯示器越高亮 度化時’光源的消耗電力、亦即背光板模組的發熱量越大。 爲了解決此問題’必須謀求消除雙金屬狀。通常在基 材薄膜的光擴散層表面,係形有數微米至數十微米厚度之 硬塗層(非光擴散性層)’係採用夾住光擴散層的兩面來使 線膨脹應力平衡之對策。 但是,前述硬塗層的厚度本來係不需要的,使光擴散 性薄膜增加不需要的厚度時,會成爲造成製造成本增加的 原因。而且’使表背的線膨脹應力平衡的對策亦有其限度, 在如上述之大畫面、高亮度顯示器,只能夠得到不充分的 效果。 又’近年來’爲了使背光板模組組件數目減少 '或製 程的簡略化、低成本化之目的,亦進行許多將光擴散性薄 膜與其他光學功能性薄膜整體化之硏討。 例如有揭示一種稜鏡薄片(參照專利文獻3),其特徵係 1362998 在具有第1面及第2面的二主表面之板狀透光性基材的第 1面側形成稜鏡列,並在上述基材的第2面側形成含有多 數透光性顆粒之光擴散層。 又,有揭示一種液晶顯示裝置用透鏡薄片(參照專利文 獻4),其特徵係層積光擴散層及稜鏡形狀形成層之至少2 層而構成,該光擴散層係由混煉光擴散劑而成的熱塑性樹 脂層所構成的,而該稜鏡形狀形成層係在未混煉光擴散劑 之熱塑性樹脂層的表面形成稜鏡形狀而成。 而且,有揭示_種稜鏡薄片用光散射性雙軸拉伸聚酯 薄膜(參照專利文獻5),係藉由在薄膜內部所添加的光散射 劑及在其周圍所產生的空隙來賦予光擴散性。 專利文獻3 :特開平9-281310號公報 專利文獻4:特許第3732253號說明書 專利文獻5:特開2005-181648號公報 但是專利文獻3所揭示的方法,因爲具有透鏡作用之 透光性顆粒係設置在光線的入射面側,會有所謂逆擴散狀 態而致使正面亮度大幅度地下降之問題》因此,該方法無 法賦予充分的.亮度及光擴散性。 另一方面,在專利文獻4或專利文獻5所揭示的方法, 因爲係藉由基材內部的光散射物質來賦予光擴散性,會有 一部分的入射光在後方產生散射而致使光線透射率降低之 問題。 又,近年來,進行許多使兼具優良的耐熱性、機械強 度 '厚度均勻性之雙軸拉伸聚酯薄膜本身賦予光擴散性之 1362998 硏究。使本質上係單一材料所構成的聚酯薄膜具有光擴散 性,能夠解決前述加熱捲曲的問題、或亦能夠打開使擴散 薄片與稜鏡薄片功能整體化的途徑,其工業上的價値係非 常大的。 但是’以往所提案使雙軸拉伸聚酯薄膜本身具有光擴 散性之試驗’任一者都會損害雙軸拉伸聚酯薄膜本身本來 所具有的某種特長(耐熱性、機械強度等),或是損害光線 透射率或光擴散性光擴散性薄膜所應具備的特性,而無法 達成實用化。 例如,在前述專利文獻5所揭示的薄膜,推斷具有優 良的耐熱性、機械強度、優良的厚度均勻性之雙軸拉伸聚 酯薄膜原本所具有特長’但是因爲光擴散性係藉由在層的 內部所存在的氣泡來賦予,會有光線透射率低落的問題。 在薄膜的雙軸拉伸製程所產生的氣泡(空隙)相對於薄膜表 面係具有平行的平板狀形態。因此,作爲光擴散性薄膜用 於背光板模組時,從照光面所射出的光線,多半往後方散 射,致使光線透射率受到損害。實際上,如實施例所示之 總光線透射率最高者亦只有8 5 . 3 %。 又,有揭示一種積層光擴散性薄膜(參照專利文獻6), 係由內部光擴散性薄膜及至少在一面層積而成的PET薄膜 所構成,該內部光擴散性薄膜之構成含有微粒子的光擴散 層之聚酯樹脂,係使用在聚對酞酸乙二酯(PET)使25莫耳% 異對酞酸成分進行共聚合而成的非晶性聚酯而成。 專利文獻6:特開2001-272508號公報 1362998 在上述方法,因爲顧慮到空隙的消滅,所以能夠改良 光線透射率。但是,即便在該方法,就光擴散性係藉由薄 膜內部的光散射來賦予而言係相同的,仍然無法避免伴隨 著入射光往後方散射而造成光線透射率的低落。 又,專利文獻6的薄膜時,基材層的構成樹脂(PET同 元聚合物)與光擴散層的構成樹脂(非晶性聚酯)的結晶性顯 著不同。結果所得到的雙軸拉伸薄膜本身成爲雙金屬狀結 構,雙軸拉伸薄膜本身因加熱容易產生捲曲。因此,在後 加工製程,會有因熱處理或液晶顯示器的使用環境(溫度) 而產生捲曲之情形。 又,有揭示一種薄膜(參照專利文獻7〜1 3 ),係以光擴 散性薄膜作爲中間層,並在其兩面層積結晶性聚酯樹脂層 而成,該光擴散性薄膜係以熔點爲2 1 0 °C以下、或非晶性 的聚酯作爲構成樹脂,並調配由對該構成樹脂非相溶的粒 子或熱塑性樹脂所構成的光擴散性添加劑而成。 專利文獻7:特開2001-324606號公報 專利文獻8 :特開2002- 1 62508號公報 專利文獻9:特開2002-182013號公報 專利文獻1〇:特開2002-196113號公報 專利文獻11 :特開2002-372606號公報 專利文獻12:特開2004-2 1 943 8號公報 專利文獻13 :特開20 04- 3 5 45 5 8號公報 此等方法係因爲薄膜結構成爲表背對象,而對非對稱 結構所產生的捲曲能夠得到某種程度的改善。但是,在光 -10- 1362998 擴散性中間層與表面層之間,結晶性的重大差異並沒有改 變’由於若干層厚度變動或表背的物性變動,內部存在有 溫度變化時會有平面性產生顯著變差之問題。 又,因爲該等方法時薄膜的大部分係由非晶性、或顯 著缺乏結晶性的聚酯所構成,無法得到雙軸拉伸薄膜本來 優良的耐熱性、機械強度及厚度均勻性。 又,有揭示一種雙軸拉伸聚對酞酸乙二酯薄膜(參照專 利文獻14),係調配特定粒徑的球狀或凸透鏡狀的粒子而 成。 專利文獻14:特開20〇2-37898號公報 在專利文獻14,於實施例揭示一種薄膜,係使用聚對 酞酸乙二酯作爲聚酯的原料,且具有8 8 %的總光線透射率 及6 8%的擴散透射率。而且,揭示一種具有8 5%的總光線 透射率及63 %的擴散透射率之薄膜。但是,該等薄膜的耐 熱性、機械強度及厚度精確度等基本的特性係沒有任何揭 示,亦完全無法認定能夠得到雙軸拉伸聚對酞酸乙二酯本 來的特徵之耐熱性、機械強度及高厚度精確度之可能性。 這是因爲該等薄膜儘管係藉由將厚度200微米的未拉 伸薄膜往縱、橫兩方向各拉伸3.0倍、亦即以面積倍率9.0 倍拉伸而得到的薄膜,其厚度爲5 0微米,以拉伸前後的厚 度比率來計算之實際面積拉伸倍率只有4.0倍。亦即,認 爲由於縱拉伸時所產生的寬度收縮、或是橫拉伸時所產生 的拉伸倍率分布、且因熱處理時的尺寸變化等的影響,拉 伸設備的設定倍率與實際的拉伸倍率顯著地背離掉。而 1362998 且,實際的面積拉伸倍率爲4倍左右的拉伸,即便能夠得 到優良的光線透射率,究竟是不可能達成雙軸拉伸薄膜本 來特徵之耐熱性、機械強度及高厚度精確度。 【發明內容】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如上述,雙金屬狀的薄膜基材係隨著液晶顯示器用背 光板模組的大型化、高輸出功率化,容易產生捲曲之問題 逐漸地顯著存在化,爲了解決上述問題,以使用實際拉伸 薄膜本身而不使用離線塗布的方法爲佳(專利文獻1、2)。 但是,使雙軸拉伸薄膜本身具有光擴散性之方法,無法避 免光擴散粒子產生空隙,會有總光線透射率降低之問題(專 利文獻3、4、5)。避免產生空隙的方法,先前所進行之變 更樹脂性狀或拉伸條件並無法解決捲曲的問題(專利文獻 6),或是會有薄膜的力學強度低落的問題(專利文獻7-14)。 亦即,因爲雙軸拉伸薄膜的力學特性與光學特性具有矛盾 (anti no my)的關係,無法得到任一者都能夠滿足的特性之薄 膜。因此,在綜合品質方面,無法比得上藉由後加工來對 透明基材薄膜賦予光擴散層之先前的方法,上述方法尙無 法達成實用化。 本發明的目的係提供一種表面光擴散性聚酯薄膜,具 有雙軸拉伸聚醋薄膜本來優良的耐熱性、機械強度及厚度 精確度等’且兼具總光線透射率及光擴散性,而且能夠抑 制來自雙金屬狀結構所產生的加熱捲曲。 解決課題之手段 -12- 1362998 能夠解決上述課題之本發明的表面光擴散性聚酯薄膜 係由以下構成。 亦即,本發明之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發明的構 成,係一種由雙軸配向聚酯薄膜所構成之光擴散性聚酯薄 膜,其特徵係滿足下述必要條件(1)〜(5 ), (1) 具有支撐層及光擴散層,該支撐層係由結晶性同元聚 酯、或含有共聚合成分之結晶性聚酯所構成:而該光擴散 層係在該支撐層的至少一面藉由共擠壓法層積而成,且係 由50〜99質量份含有熔點爲23 5〜2 5 5 °c的共聚合成分之 結晶性聚酯及與該聚酯爲非相溶性的1〜5 0質量份添加劑 之調配組成物所構成: (2) 下述式所定義之薄膜的面配向係數ΔΡ爲0.08〜0.16, Δ P=(nx+ny)/2-nz 在此,nx、ny、nz係各自表示長度方向的折射率、寬 度方向的折射率及厚度方向的折射率; (3) 表面霧度爲15%以上; (4) 內部霧度係小於表面霧度;及 (5) 在15 (TC之尺寸變化率係縱向及橫向都是3%以下、拉伸 強度係縱向及橫向都是lOOMPa以上。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發明的構成係如申請專利範 圍第1項之發明,其中總光線透射率爲8 6 %以上、且在梳 子寬度爲2毫米之影像鮮明度爲40%以下。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發明的構成係如申請專利範 圍第1項之發明,其中在前述光擴散層的表面具有塗布 -13- 1362998 層’該塗布層係在薄膜的拉伸、配向完成前設置而成且以 共聚合聚酯樹脂、聚胺基甲酸酯系樹脂、或是丙烯酸樹脂 . 之至少1種以上作爲主成分。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發明的構成係如申請專利範 - 圍第1項之發明’其中在前述光擴散層側及支撐層側之雙 方的面’具有以共聚合聚酯樹脂、聚胺基甲酸酯系樹脂、 或是丙烯酸樹脂之至少1種以上作爲主成分之塗布層。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發明的構成,如申請專利範 • 圍第1項之表面光擴散性聚酯薄膜係稜鏡薄片用,係在光 擴散層相反面’具有以共聚合聚酯樹脂、聚胺基甲酸酯系 . 樹脂、或是丙烯酸樹脂之至少1種以上作爲主成分之塗布 層。 發明之效果 因爲本發明的表面光擴散性聚酯薄膜係由支撐層及光 擴散層任一者都是以結晶性聚酯爲主原料之多層結構所構 Φ 成’能夠抑制來自雙金屬狀結構之產生加熱捲曲,同時具 有雙軸拉伸聚酯薄膜本來優良的耐熱性、機械強度及厚度 精確度。 - 又,因爲本發明的表面光擴散性聚酯薄膜係以含有共 . 聚合成分之結晶性聚酯作爲光擴散層的主原料,而且因爲 將薄膜整體的面配向係數控制在特定範圍內,在添加於光 擒散層之非相溶性的添加劑的周圍,實質上不會產生空 隙,且在光擴散層具有凹凸結構。因此,兼具優良的表面 光擴散性及高光線透射率。 -14- 1362998 【實施方式】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表面光擴散性聚酯薄膜,能夠抑制 因加熱所產生的翹曲,且具有雙軸拉伸聚酯薄膜本來優良 的力學特性,而且兼具總光線透射率及光擴散性。爲了謀 求兼具上述特性,本發明者等特別著眼於薄膜的面配向係 數與內部霧度及表面霧度的關係,進行專心硏討。結果發 現藉由採用下述(1)〜(7)所敘述的手段,能夠兼具此種矛盾 (antinomy)的特性,而完成了本發明。因此,首先說明此等 達成手段的特徵。又,爲了兼具上述矛盾的特性,認爲只 有下述(1)〜(7)的手段內的特定任一種並無法有效地貢 獻,必須是組合使用(1)〜(7)的手段才能夠兼具上述矛盾的 特性。 (1 )光擴散層的樹脂熔點的控制 (2) 熔點差異的控制 (3) 光擴散層的積層構成的控制 (4) 光擴散層的厚度控制 (5) 光擴散層構成樹脂的固有黏度的控制 (6) 基材聚合物與非相溶樹脂的熔融黏度差異的控制 (7) 拉伸溫度與熱處理溫度條件的控制 (1)光擴散層(B)之樹脂熔點的控制 本發明的表面光擴散性聚酯薄膜具有由結晶性同元聚 酯、或含有共聚合成分之結晶性聚酯所構成的支撐層(A), 且具有由含有共聚合成分之結晶性聚酯與該非相溶性的添 加劑的調配組成物所構成的光擴散層(B)。在此,結晶性聚 -1 5 - 1362998 酯/結晶性同元聚酯係指具有熔點之聚酯/同元聚酯。熔點 係指差示掃描熱量測定(DSC)的一次升溫時所檢測出之熔 解時的吸熱尖峰溫度。使用差示掃描熱量計測定時,聚酯/ 同元聚醋能夠被觀測到作爲熔點之明顯的結晶熔解熱尖峰 時’係3有結晶性聚醋/結晶性同元聚醋。 從薄膜的耐熱性、機械強度 '厚度精確度而言,樹脂 的熔點以較高爲佳。但是樹脂的熔點高時,因爲伴隨拉伸 時所產生的拉伸應力增加’在樹脂中若有非相溶粒子時容 易產生空隙(空洞)’致使總光線透射率降低。空隙的產生 容易性亦受到後述的拉伸條件影響,但與所製造的薄膜之 面配向係數有強烈的關聯性。面配向係數係表示在拉伸後 的薄膜所形成高分子鏈的配向狀態,雖然此種配向狀態越 高’力學強度越強,但是在薄膜內亦產生許多空隙。爲了 使薄膜的面配向係數降低,來抑制空隙的產生,構成光擴 散層(B)之樹脂的熔點以控制在一定範圍內爲佳。含有構成 光擴散層(B)的共聚合成分之結晶性聚酯的熔點的下限以 2 3 5 °C爲佳’以240°C爲更佳。熔點若在2 3 5 t以上時,能 夠得到可以發揮較佳耐熱性、機械強度及厚度精確度程度 之配向係數。又,含有構成光擴散層(B)的共聚合成分之 結晶性聚酯的熔點的上限以2 5 5 t爲佳。熔點若在2 5 5 °C以 下時,因爲能夠抑制在光擴散層(B)內產生空隙,乃是較佳。 (2)熔點差異的控制 聚爲 元)° 同(A 性層 晶撐 結支 由的 有成 具構 膜所 薄酯 醋聚 聚性 性晶 散結 擴之 光分 面成 表合 的聚 明共 發有 本含 或 酯 -16- 1362998 了得到作爲薄膜之規定的耐熱性、機械強度及厚度精確 度,構成支撐層(A)之結晶性聚酯/結晶性同元聚酯的熔點 係較高爲佳。但是構成支撐層(A)及光擴散層(B)的2層之 樹脂的熔點大時’容易產生起因於雙金屬狀結構之捲曲。 因此,構成支撐層(A)之結晶性聚酯/結晶性同元聚酯與構 成光擴散層(B)之結晶性聚酯的熔點差異以25 °C以內爲 佳,以2 0 °C以內爲較佳,以1 0 °C以內爲更佳,以8 °C以內 爲又更佳,以5 °C以下爲特佳。熔點差異爲2 5 °C以下時, 雙金屬狀結構所產生的捲曲能夠抑制在實用範圍以內。 又,因爲構成光擴散層(B)之樹脂的熔點以上述範圍爲佳, 構成支撐層(A)之結晶性聚酯/結晶性同元聚酯的熔點的上 限以2 7 0 t爲佳。 構成支撐層(A)及光擴散層(B)之結晶性聚酯的熔點能 夠藉由導入共聚合成分來控制。特別是本發明以在構成光 擴散層(B)的結晶性聚酯導入規定量的共聚合成分爲佳。藉 由在聚酯中導入共聚合成分,能夠控制雙軸拉伸薄膜的面 配向係數,能夠兼具光線透射率及光擴散性。但是過量地 導入共聚合成分時,因爲聚酯的熔點降低而無法得到雙軸 拉伸薄膜本來優良的特性,所以必須加以注意。共聚合成 分的導入量係相對於芳香族二碳成分全體、或二醇成分全 體,以3莫耳%以上爲佳,以5莫耳%以上爲更佳,以7莫 耳%以上爲最佳,以8莫耳%以上爲特佳。共聚合成分的含 量大於3莫耳%以上時,因爲能夠抑制產生空隙,且容易 高度地兼具光線透射率及光擴散性,乃是較佳。另一方面, 1 1362998 共聚合成分的導入量的上限係相對於上述成分以2〇莫耳% 以下爲佳,以1 8莫耳%以下爲更佳,以1 5莫耳%以下爲特 佳。使共聚合成分爲20莫耳%以下時,因爲雙金屬狀結構 所產生的捲曲能夠抑制在實用範圍以內,乃是較佳。又, 在本發明能夠使用的共聚合成分的組成係如後述。 (3)光擴散層(B)的積層構成的控制 本發明的表面光擴散性聚酯薄膜藉由共擠壓法在支撐 層(A)(由含有前述結晶性同元聚酯、或共聚合成分之結晶 性聚酷所構成)的至少一面層積光擴散層(B)(由含有前述共 聚合成分之結晶性聚酯及與該聚酯爲非相溶性的添加劑的 調配組成物所構成)係重要的。 在光擴散層(B)之光的擴散能夠分成起因於薄膜的表 面結構之散射、及起因於薄膜的內部結構之散射。前述散 射能夠評價作爲表面霧度,而後述散射能夠評價作爲內部 霧度。空隙等內部結構引起之光的散射係帶有後方散射, 無法得到局總光線透射率。另一方面,表面結構引之光的 散射能夠得到高的光擴散性,且不會使總光線透射率大幅 度地降低。但是,爲了藉由光擴散層(B)來達成有效的表面 霧度,避免伴隨雙金屬狀結構所產生的捲曲係困難的。本 發明藉由採用(1)至(7)所揭示的手段,可提供一種能夠抑制 產生捲曲且同時表面霧度高的薄膜。亦即,本發明的表面 光擴散性聚酯薄膜藉由採用上述的多層結構、且藉由起因 於非相溶性的添加劑之光擴散層(B)表面的凹凸結構來賦 予光擴散性,能夠抑制在薄膜內部之光散射(內部霧度)來 -18- 1362998 達成高的總光線透射率。藉此,能夠謀求兼具高的光透射 性及光擴散性。 將本發明表面光擴散性聚酯薄膜作爲稜鏡薄片使用 時,能夠藉由將在支撐層(A)的一面層積光擴散層(B)而成 的薄膜作爲基材,並在光擴散層(B)相反面賦予稜鏡結構而 適合使用。本發明的表面光擴散性聚酯薄膜的層構成亦可 以是如上述之2層構成,若能夠得到本發明的效果時,按 照必要亦可以是3層以上的多層構成。在平坦的透明組件 重疊表面平坦的(未具有凹凸結構)薄膜時,會有產生牛頓 環致使視認性低落的情形。因此,將發明的薄膜單獨使用 作爲光擴散薄片時,爲了防止因與導光板或稜鏡薄片疊合 產生牛頓環,以在支撐層(A)的兩面層積光擴散層(B)爲 佳。又,在本發明能夠使用的非相溶性的添加劑的組成係 如後述。 (4)光擴散層(B)的厚度控制 本發明的表面光擴散性聚酯薄膜係有支撐層(A)及光 擴散層(B),爲了得到本發明的表面光擴散性聚酯薄膜,光 擴散層(B)的厚度係重要的。光擴散層(B)的表面霧度係表 面凹凸越大時,有越高的傾向。因此,光擴散層(B)的添加 劑的粒徑係以較大爲佳。爲了得到對表面霧度有效的粒 徑’光擴散層(B)的厚度下限以3微米以上爲佳,以4微米 爲更佳,以5微米爲特佳。 另一方面’光擴散層(B)的厚度若是大於非相溶性的添 加劑的粒徑相當程度時,難以形成有效的表面凹凸結構。 •19- 1362998 因此,若使光擴散層(B)的厚度增厚時,表面凹凸形成減 少,致使表面霧度降低。又,依照光擴散層(B)的厚度,起 因於光擴散層(B)的內部結構之內部霧度變高,致使總光線 透射率降低。爲了謀求兼具高總光線透射率及光擴散性, 以將光擴散層(B)的厚度控制在規定以下的範圍爲佳。因 此,光擴散層(B)的厚度上限以50微米爲佳,以30微米爲 更佳,以25微米爲又更佳,以20微米爲特佳。 又,光擴散層(B)相對於薄膜全體厚度(A + B)的比率提 高時,會使因雙金屬狀結構產生捲曲變爲容易。而且,因 爲與支撐層(A)比較時熔點相對較低的光擴散層(B)的比率 增加,薄膜全體變爲容易產生厚度不均,會損害表面平滑 性。又,因爲光擴散層(B)含有大量的共聚合成分,薄膜全 體之配向係數降低、且力學特性降低。另一方面,光擴散 層(B)相對於薄膜全體厚度之比率降低時,光擴散層(B)中 的添加劑會有在薄膜表面滲出的情形、或是脫落的情形。 因此,以將光擴散層(B)相對於薄膜全體厚度的比率控制在 規定範圍爲佳,以2〜50%的範圍爲佳。光擴散層(B)相對 於薄膜全體厚度(A + B )的比率的下限,以2 %爲佳,以3 %爲 更佳,以 4%爲特佳。另一方面,光擴散層(B)相對於薄膜 全體厚度的比率的上限以50%爲佳,以35%爲更佳,以20% 爲特佳。 (5)光擴散層(B)構成樹脂的固有黏度的控制 本發明的特徵係藉由共擠壓法來賦予光擴散層(B)。因 爲本發明的表面光擴散性聚酯薄膜係以光學用途作爲目 -20 - 1362998 的,所以異物所引起的光學缺點以較少爲佳,藉由共擠壓 法供給樹脂時以在熔融管線設置有用以除去異物之過濾器 爲佳。雖然使樹脂通過異物除去過濾器時,必須有一定的 擠壓壓力’但是若樹脂的固有黏度低時,因爲熔融樹脂在 擠壓時的.吐出安定性降低,所以難以安定地製膜。又,樹 脂的固有黏度低時’所得到的光擴散層(B)的面配向係數降 低、且薄膜的力學強度降低。因此,認爲含有構成光擴散 層(B)的共聚合成分之結晶性聚酯的固體成分以較高爲 佳。然而,本發明者發現在該聚酯的固有黏度與表面霧度 之間有如下所述之値得驚訝的關聯性。 該結晶性聚酯的固有黏度若提高時,熔融攪拌時之剪 切力增加。因此,在擠壓機內攪拌混合該結晶性聚酯與對 其非相溶性的添加劑時,該結晶性聚酯的固有黏度越高 時,在熔融攪拌的剪切力增加、添加劑的分散性提高。認 爲這是藉由溶劑的剪切力使添加劑細粒化的緣故。如此, 添加劑的粒徑變小,且光擴散層(B)表面無法到賦予良好的 凹凸結構程度之有效的分散徑,致使表面霧度降低。因此, 得知爲了謀求兼具光擴散層(B)的力學強度及良好的光特 性,以將含有構成光擴散層樹脂層的共聚合成分之結晶性 聚酯的固有黏度控制在規定範圍爲佳。 該結晶性聚酯的固有黏度的下限以0.5 Odl/g爲佳,以 0.5 2dl/g爲更佳。固有黏度小於0.50dl/g時,在熔融管線 設置異物除去用過濾器時,在熔融樹脂的擠出時會有吐出 安定性降低的傾向。又,該結晶性聚酯的固有黏度的上限 -21 - 1362998 以 0.61dl/g爲佳,以 〇.59dl/g爲更佳。固有黏度大於 0.6 Id Ι/g時,前述添加劑在聚酯中的分散徑變小,光擴散 性會有降低的傾向。 (6)基材聚合物與非相溶樹脂的熔融黏度差異的控制 本發明者發現構成光擴散層(B)之該結晶性聚酯與非 相溶性的添加劑之熔融黏度差異與薄膜的表面霧度之間有 下述的關聯性。在本發明,藉由光擴散層(B)中的非相溶性 的添加劑能夠形成表面凹凸,來得到規定的表面霧度。含 有構成光擴散層(B)的共聚合成分之結晶性聚酯與非相溶 性的添加劑能夠在擠壓機內攪拌混合。非相溶性的添加劑 的態樣以熱塑性樹脂爲佳,該結晶性聚酯的熔融黏度與該 添加劑的熔融黏度爲相同程度時,二成分能夠容易地分 散,而將添加劑細粒化。減小該添加劑的分散徑時,無法 在光擴散層(B)表面得到良好的凹凸結構,致使表面霧度降 低。因此,在本發明,含有構成光擴散層(B)的共聚合成分 之結晶性聚酯與非相溶性的添加劑之熔融黏度差異以較大 爲佳。在270°C時之該熔融黏度差異以35Pa*s以上爲佳, 以40Pa.s以上爲更佳。熔融黏度差異爲35Pa.s以上時, 添加劑在聚酯中時添加劑具有良好的分散徑,能夠得到良 好的光擴散性。 (7 )拉伸溫度與熱處理溫度條件的控制 薄膜的力學特性或光學特性亦能夠藉由製膜條件來控 制。提高薄膜的拉伸溫度時,因爲拉伸應力降低,所以配 向係數變低,能夠抑制產生空隙。又,因爲亦能夠更容易 -22 - 1362998 地藉由非相溶性的添加劑來形成表面凹凸’從兼具總光線 透射率及光擴散性而言,以高溫拉伸爲佳。又’在高溫進 行熱處理時,因爲空隙消失而能夠降低內部霧度,而且’ 熱尺寸變化率亦降低,在熱處理時不容易產生捲曲。但是’ 提高拉伸溫度時,薄膜的厚度變動變大’致使產生厚度不 均,而難以得到薄膜本來的力學特性。在本發明的表面光 擴散性聚酯薄膜,爲了謀求優良的力學特性 '及兼具總光 線透射率與光擴散性,以按照樹脂特性或要求特性來適當 地控制製膜條件、特別是拉伸時的溫度及熱處理時的溫度 爲佳。 將聚酯樹脂拉伸來製造本發明的表面光擴散性聚酯薄 膜時,其橫向拉伸時的溫度以120°c至160°c的溫度範圍內 爲佳。又,熱處理以在風爲25公尺/分鐘以上的條件下且 235至250 °C的溫度設定範圍內,在5秒至100秒的範圍內 進行熱處理爲佳。又,此時,薄膜溫度若大於240°C時, 會有光學特性降低的情形。又,在熱處理同時或熱處理後, 施加縱向或橫向的鬆弛處理亦無妨》 爲了達成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必要條件(1 ),能夠 藉由賓施上述手段(1)〜(3)的條件控制來達成。 爲了達成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必要條件(2),能夠 藉由實施上述手段(4)〜(7)的條件控制來達成。 爲了達成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必要條件(3),能夠 藉由實施上述手段(3)〜(7)的條件控制來達成。 爲了達成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必要條件(4),能夠 -23- 1362998 藉由實施上述手段(3)〜(7)的條件控制來達成。 爲了達成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必要條件(5)’能夠 藉由實施上述手段(1)〜(4)、(7)的條件控制來達成。 在本發明,認爲上述(1)〜(7)的手段係互相關聯且能夠 得到兼具上述矛盾特性之規定的效果。但是,在未脫離本 發明的宗旨的範圍時,亦能夠藉由與上述方法不同的方法 來達成。具體上,可舉出以下的手段。 上述(2)係顯示了抑制起因於雙金屬狀結構所產生的 捲曲之方法。上述說明係揭示在高度地兼具光線透射率及 光擴散性之後,如何進行來使光擴散層(B)與支撐層(A)的 線膨脹係數的差異減少時,能夠得到本發明的表面光擴散 性聚酯薄膜之技術思想。若是該業者時,能夠藉由與上述 方法不同的方法來容易地實施此種技術思想,來得到本發 明的表面光擴散性聚酯薄膜。 亦即,構成支撐層(A)之結晶性聚酯/結晶性同元聚酯 與構成光擴散層(B)之結晶性聚酯的熔點差異即便大於25 °<3時,在拉伸製程藉由在支撐層(A)與光擴散層(B)之各自 的面賦予拉伸溫度差異,而在支撐層(A)面側與光擴散層 (B)面側設置因拉伸所引起的配向狀態差異,並藉由控制薄 膜兩面的線膨脹係數的差異,能夠得到已控制起因於雙金 屬狀結構所產生的捲曲而成之表面光擴散性聚酯薄膜。 又,上述.在上述(5),係顯示了控制表面凹凸(藉由由添 加分散的添加劑所形成)所產生的表面霧度之方法。上述說 明係揭如何進行來控制添加劑的分散徑之技術思想,若是 -24 - 1362998 該業者時,能夠藉由與上述方法不同的方法來容易地實施 此種技術思想。 亦即’即便含有構成光擴散層(B)的共聚合成分之結晶 性聚酯的固有黏度大於〇.61dl/g時,亦能夠藉由控制從擠 壓機內的混煉部後的聚合物管至模頭出口之添加劑的滯留 時間,來確保細粒化後的添加劑凝聚的時間,藉由控制添 加劑的分散徑能夠得到形成的表面凹凸所產生表面霧度。 又,藉由控制T模頭的狹縫間隔,並藉由控制熔融樹脂吐 出時的剪切力,能夠控制添加劑的分散徑。而且,對於一 次分散而成的熔融樹脂,藉由在混煉後的聚合物管內添加 具有使細粒化後的添加劑凝聚的效果之凝聚劑,能夠控制 添加劑的分散徑。例如,使用聚苯乙烯樹脂作爲添加劑時, 添加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等作爲凝聚劑時,能夠促進苯乙 烯樹脂的凝聚,能夠得到對光擴散有效的分散徑。此種丙 烯酸-苯乙烯共聚物能夠藉由使1莫耳的甲基丙烯酸環氧丙 酯與2莫耳苯乙烯單體共聚合等而得到。 又’在上述(7)的說明,係顯示了藉由控制薄膜的拉伸 溫度、控制拉伸應力,來控制空隙產生之方法。上述說明 係揭如何進行來使拉伸應力減小之技術思想,若是該業者 時,能夠藉由與上述方法不同的方法來容易地實施此種技 術思想。亦即,即便薄膜的拉伸溫度爲很低時,藉由使用 同時雙軸拉伸機,藉由使拉伸速度爲低速,能夠控制拉伸 應力,來抑制產生空隙。 而且’爲了得到本發明的表面光擴散性聚酯薄膜之構 -25- 1362998 成及特性,係如以下詳述。 (原料) 在本發明作爲薄膜原料所使用的結晶性同元聚酯有對 酞酸、異酞酸、萘二甲酸等芳香族二羧酸或其酯、與乙二 醇、二甘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新戊二醇等二醇進 行縮聚所製造的聚酯。該等聚酯除了能夠藉由使芳香族二 羧酸與二醇進行酯交換反應之直接聚合法來製造以外,亦 能夠藉由使芳香族二羧酸的烷酯與二醇進行酯交換反應 後,使其縮聚之方法,或是使芳香族二羧酸的二甘醇酯縮 聚等之方法來製造。 前述聚酯的代表例可舉出聚對酞酸乙二酯、聚對酞酸 伸丙二酯、聚對酞酸丁二酯、聚2,6-萘二甲酸乙二酯。前 述的聚酯可以是同元聚酯,在實質上未損害其結晶性的範 圍,亦可以是共聚合第三成分而成者。此等聚酯之中,對 酞酸乙二酯單位或是2,6-萘二甲酸乙二酯單位爲70莫耳% 以上,以80莫耳%以上爲佳,以90莫耳%以上之聚酯爲更 佳。 又,在本發明能夠使用之含有共聚合成分的結晶性聚 酯,係指以上述的結晶性同元聚酯作爲基本骨架,並在主 鏈中導入第3成分(共聚合成分)而成的聚酯,其結構、分 子量及組成可以任意而沒有限定。 又,本發明的表面光擴散性聚酯薄膜以在原料的一部 分或全部使用由芳香族二羧酸成分與由乙二醇、及含有分 枝狀脂肪族二醇或脂環族二醇之至少1種二醇成分所構成 -26 - 1362998 的共聚合聚酯爲佳。 分枝狀脂肪族二醇係例如可例示新戊二醇、1,2 -丙二 醇、丨,2· 丁二醇。又,脂環族二醇可例示1,4 -環己烷二甲醇、 二羥甲基三環癸烷等。 此等之中’以新戊二醇或1,4環己烷二甲醇爲特佳。 而且’在本發明,除了上述二醇成分以外,以使用1,3-丙 二醇、或1,4-丁二醇作爲共聚合成分爲較佳的實施態樣。 藉由在前述範圍導入該等二醇作爲共聚合成分而使用時, 因爲能夠賦予前述特性’乃是較佳,而且,從減少光擴散 層內的空隙來高度地兼具光線透射率及光擴散性而言,亦 是較佳。 而且’按照必要亦可在前述聚酯並用1種或2種以上 之下述的二羧酸成分及/或二醇成分作爲共聚合成分。 能夠與對酞酸或是其酯形成性衍生物一同並用之其他 的二羧酸成分可舉出(1)異對酞酸、2,6-萘二羧酸、二苯基 •4,4’-二羧酸、二苯氧基乙烷二羧酸、二苯基颯二羧酸、5_ 鈉磺酸基異酞酸、酞酸等芳香族二羧酸或其等的酯形成性 衍生物;(2)草酸、琥珀酸、己二酸、癸二酸、二聚物、順 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戊二酸等脂肪族二羧酸或其等的 酯形成性衍生物;(3)環己烷二羧酸等脂環族二羧酸或其等 的酯形成性衍生物;及(4)對羥基苯甲酸、羥基己酸等羥基 羧酸或其等的酯形成性衍生物等。 另一方面,能夠與乙二醇及分枝狀脂肪族二醇及/或脂 環族二醇並用之其他的二醇成分可舉出例如戊二醇、己二 -27 - 1362998 醇等脂肪族二醇、雙酚A及雙酚S等芳香族二醇及其等環 氧乙烷加成物、二甘醇、三甘醇及高碳數聚二醇等^ 而且’按照必要亦能夠使1,2,4 -苯三甲酸、l,3,5-苯三 甲酸及三羥甲基丙烷等多官能化合物對前述聚酯進行共聚 合。 在製造前述聚酯時所使用的觸媒,能夠使用例如鹼土 類金屬化合物、錳化合物、鈷化合物、鋁化合物、銻化合 物、鈦化合物、鈦/矽複合氧化物及鍺化合物等。此等之中, 就觸媒活性而言,以鈦化合物、銻化合物、鍺化合物及鋁 化合物爲佳。 在製造前述聚酯時,以添加磷化合物作爲熱安定劑爲 佳。前述磷化合物例如較佳爲磷酸、亞磷酸等。 本發明的表面光擴散性聚酯薄膜可以將前述共聚合聚 酯直接使用作爲薄膜原料,亦可以使共聚合成分多的共聚 合聚酯與同元聚酯(例如聚對酞酸乙二酯)摻合,來調整共 聚合成分量。 特別是藉由使用後者的摻合法來製造薄膜,能夠兼具 與只有使用共聚合聚酯時同等的光擴散性及總光線透射 率,同時能夠調整含有具有高熔點(耐熱性)的共聚合成分 之結晶性聚酯。 又,採用熔融混合不同2種類的結晶性聚酯,並利用 兩者的酯交換反應而在主鏈中導入第3成分(共聚合成分) 之方法亦佳。特別是摻合至少1種以上前述共聚合聚酯' 聚對酞酸乙二酯、及聚對酞酸乙二酯以外的同元聚酯(例如 -28 - 1362998 聚對酞酸伸丁二酯或聚對酞酸丁二酯),來使用作爲本發明 的表面光擴散性聚酯薄膜的原料,就減少空隙而言乃是更 佳。 又,構成前述支撐層(A)之聚酯以實質上未含有粒子爲 佳。又,構成光擴散層之結晶性共聚合聚酯以實質上未含 有後述之添加劑以外的粒子爲佳。上述「實質上未含有粒 子」係意指例如無機粒子時,藉由螢光X線分析定量無機 元素時爲50ppm以下,以lOppm以下爲佳,以檢測界限以 下的含量爲特佳。如此地,藉由使用無雜質、潔淨的聚酯 原料,在液晶顯示器能夠抑制產生光學缺點。 (添加劑 <表面凹凸賦予劑>) 在本發明之添加劑係爲了賦予光擴散層表面凹凸,來 顯現表面光擴散性之目的而添加。往光擴散層入射(從光擴 散層射出)之光線,藉由被賦予在薄膜表面的凹凸而往無規 的方向折射、擴散,來顯現表面光擴散性。上述添加劑若 是與聚酯爲非相溶性的材料時可任意使用而沒有任何限 制,以使用如下述的材料爲佳。 (與聚酯爲非相溶性的熱塑性樹脂) 在本發明能夠使用之最優良添加劑,係對前述聚酯非 相溶性的熱塑性樹脂。亦即,活用聚酯與熱塑性樹脂之非 相溶性,在雙軸拉伸薄膜的製程(熔融、擠壓製程),能夠 在由聚酯所構成的基質中形成由與該聚酯爲非相溶性的熱 塑性樹脂所構成的領域,來活用作爲表面凹凸形成劑之技 術。藉由使用該技術,在薄膜的熔融、擠壓製程藉由高精 -29 - 1362998 度的過濾器來過濾異物’能夠達成作爲液晶顯示器用薄膜 所必要的潔淨度。 對此,使用後述的非熔融性的聚合物粒子或無機粒子 作爲添加劑時,在薄膜的製程能夠使用的過濾器的孔眼開 度的微細度有其限度,高精度地除去異物係困難的。而且 使用聚合物粒子或無機粒子時,在粒子與聚酯的界面容易 產生空隙,高度地兼具光擴散性總光線透射率係困難的。 能夠使用作爲前述添加劑之與聚酯爲非相溶性的熱塑 性樹脂,可舉出例如以下的材料。亦即聚乙烯、聚丙烯、 聚甲基戊燦、各種環狀烯烴系聚合物等的聚烯烴、聚碳酸 酯、無規聚苯乙烯、間規聚苯乙烯、順聯聚苯乙烯等的苯 乙烯、聚醯胺、聚醚、聚酯型醯胺、聚苯硫、聚苯醚、聚 醚酯、聚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酯等丙烯酸樹脂、及以此 等作爲主成分之共聚合物、或該樹脂的混合物等。 此等之中,爲了製造具有高光線透射率之薄膜,以使 用非晶性的透明聚合物爲特佳。相對地,使用結晶性聚合 物作爲添加劑時,有結晶性聚合物白濁致使薄膜內部霧度 變大、光線透射率降低之可能性。 在本發明能夠使用的非結晶性透明聚合物可舉出例如 以下之物。亦即聚苯乙烯(ps樹脂)、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 (AS樹脂)、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MS樹脂)、環 狀烯烴系聚合物、甲基丙烯酸樹脂及PMMA等。 此等之中,就減少空隙而言,以選擇聚合物的表面張 力相對於由聚酯構成的基質較爲接近之非晶性透明聚合物 -30 - 1362998 爲更佳。該等表面張力接近聚酯之非晶性透明聚合物,以 聚苯乙烯(PS樹脂)、PMMA爲特佳。 (非熔融性聚合物粒子) 能夠使用作爲本發明的添加劑之非熔融性聚合物粒 子,若是使用熔點測定裝置(Standford Research Systems 公司製、Μ PA 100型),從30 °C以10 °C/分鐘升溫至350 °C時, 不會因熔融而造成流動變形的粒子時,其組成沒有限定。 可舉出例如丙烯酸系樹脂、聚苯乙烯系樹脂、聚烯烴系樹 脂、聚酯系樹脂、聚醯胺系樹脂、聚醯亞胺系樹脂、氟系 樹脂、脲系樹脂、三聚氰胺系樹脂及有機矽系樹脂等。粒 子形狀以球狀或橢圓狀爲佳。又,該粒子可具有細孔,亦 可未具有細孔。而且亦能夠並用兩者。 上述的非熔融性聚合物粒子係由具有350 °C以上的熔 點之聚合物所構成時,雖然亦可以使用非交聯聚合物,但 是就耐熱性而言,以使用具有交聯結構之聚合物所構成的 交聯聚合物粒子爲佳。 上述的非熔融性聚合物粒子的平均粒徑以0.1〜50微 米爲佳。上述非熔融性聚合物粒子的平均粒徑的下限以0.5 微米爲更佳,以5微米爲特佳。爲了發揮良好的光擴散效果, 上述非熔融性聚合物粒子的平均粒徑以0.1微米以上爲佳。 另一方面,上述非熔融性聚合物粒子的平均粒徑的上 限以30微米爲更佳,以20微米爲特佳。上述非熔融性聚 合物粒子的平均粒徑大於50微米時,薄膜強度或總光線透 射率容易下降。該非熔融性聚合物粒子以盡可能使用具有 -31- 1362998 尖銳的粒子分布之粒子爲佳。 上述非熔融性聚合物粒子可使用1種類,亦可使用2 種類上。並用具有尖銳的粒子分布(係意指粒子的粒徑均 勻)、且不同平均粒徑之複數種非熔融性聚合物粒子,因爲 能夠抑制成爲薄膜缺點之粗大粒子的混入’乃是較佳的實 施形態。 又,上述粒子的平均粒徑的測定係依照以下方法來進 行。 使用掃描型電子顯微鏡(SEM)拍攝粒子照片,以最小粒 子1個大小成爲2〜5毫米的倍率,測定300〜500個粒子 的最大直徑(最離開2點間的距離),並以其平均値作爲平 均粒徑。又,在薄膜中所含有的粒子係單獨時,係測定各 個粒子的最大直徑,並以其平均値作爲平均粒徑。 (無機粒子) 能夠使用作爲添加劑之無機粒子,可舉出二氧化矽、 碳酸鈣、硫酸鋇、硫酸鈣、氧化鋁 '高嶺土及滑石等。 上述無機粒子的平均粒徑通常以〇.1〜50微米爲佳。 以0.5〜30微米爲較佳,以1〜20微米爲更佳。平均粒徑 小於0.1微米時無法得到良好的光擴散效果。相反地,大 於50微米時,與薄膜強度降低等有關聯,乃是不佳。該無 機粒子的粒子分布以盡可能使用尖銳者。有必要擴大粒子 分布時,以調配複數種尖銳的粒子分布的粒子來對應爲 佳。藉由該對應,能夠抑制成爲薄膜缺點之粗大粒子的混 入。 -32- 1362998 又,上述粒子的平均粒徑的測定係依照以下方法來 行。 使用掃描型電子顯微鏡(SEM)拍攝粒子照片,以最小 子1個大小成爲2〜5毫米的倍率,測定300〜500個粒 的最大直徑(最離開2點間的距離),並以其平均値作爲 均粒徑。又,測定薄中所含有粒子的最大直徑,並以其 均値作爲平均粒徑。 上述無機粒子的形狀沒有限定,以實質上爲球狀或 真球狀爲佳。又,該粒子可以是無孔或多孔型之任一者 而且,亦可並用兩者。 本發明所使用的添加劑可以是上述3種中的1種, 可以並用2種以上。 (添加劑的混合比率) 在本發明的表面光擴散性聚酯薄膜之光擴散層,係 50〜99質量份含有前述共聚合成分之結晶性聚酯及 質量份與該聚酯爲非相溶性的添加劑之調配組成物所 成。兩者的較佳調配比率係75〜98質量份聚醋與2〜25 量份添加劑之調配,更佳係80〜97質量份聚醋與3〜20 量份添加劑之調配。 而且,上述添加劑的混合比率小於丨質量份時,添 劑所引起旳表面凹凸形成能力不足,無法得到充分的表 光擴散性能。另一方面,添加劑的混合比率大於5 〇質量 時’在添加劑/聚酯界面的光散射增大,同時聚醋的拉伸 力增大而在添加劑周圍容易產生空隙。結果,光擴散層 進 粒 子 平 平 是 亦 由 50 構 質 質 加 面 份 應 的 -33 - 1362998 內部霧度變大,總光線透射率有下降的傾向。而且,在薄 膜的雙軸拉伸時添加劑容易脫落,而該脫落物有可能成爲 異物的原因。 [光擴散性聚酯薄膜的特性] (面配向係數) 本發明的表面光擴散性聚酯薄膜之面配向係數(ΔΡ) 爲0.08〜0.16係重要的。面配向係數(Δ P)的下限以0.09 爲較佳,以0.10爲特佳。另一方面,面配向係數(△ P)的上 限以0 . 1 5爲較佳,以0.1 4爲特佳。 面配向係數(ΔΡ)爲0.16以下時,光擴散層(B)表面的 凹凸能夠有效地形成,因爲藉由表面凹凸產生光擴散效果 (表面霧度)能夠發揮,乃是較佳。 又,面配向係數(ΔΡ)大於〇」6時,雖然亦取決於所使 用添加劑的種類,在添加劑的周圍產生空隙的數目或大小 有增加的傾向。因此,內部散射(內部霧度)變大,致使總 光線透射率有降低的傾向。總之,面配向係數(△ P)爲0.16 以下時,能夠謀求兼具總光線透射率與光擴散性。 另一方面,面配向係數爲〇·〇8以上時,能夠發揮作爲 雙軸拉伸薄膜的特徵,耐熱性、機械強度及厚度均句性等 良好,且能夠抑制加熱捲曲的產生。 將面配向係數控制在上述範圍內之方法係任意,例如 能夠藉由共聚合成分在含有前述共聚合成分之結晶性聚酯 中的比率來控制。光擴散層中或是支撐層(A)中的共聚合成 分的比率增大時,面配向係數降低,又,若降低共聚合成 -34 - 1362998 分的比率時,能夠使面配向係數上升。較佳的共聚合成分 比率係如前述。 又’藉由聚合物摻合、或是共聚合來控制含有前述共 聚合成分之結晶性聚酯的玻璃轉移點亦無妨。使玻璃轉移 點降低時,在後述的雙軸拉伸製程的配向降低,能夠使面 配向係數降低。又,使光擴散層所使用原料聚酯的固有黏 度降低,亦能夠得到同樣的效果。較佳的固有黏度係如前 述。 而且,藉由調整後述雙軸拉伸的條件,亦能夠某種程 度控制面配向係數。爲了降低面配向係數,可將縱向拉伸 或橫向拉伸的拉伸溫度設定爲較高,或是將拉伸倍率設定 爲較低,或是將熱處理溫度設定爲較高》較佳的雙軸拉伸 條件係如後述。 (光學特性) 接著,本發明之特徵係表面霧度爲15 %以上、且內部 霧度小於表面霧度。表面霧度係來自表面凹凸的特性。因 此,從薄膜表面射出光線時,或是光線入射薄膜表面時, 藉由在光擴散層的表面凹凸,光線產生折射而使表面霧度 變高。因此,表面霧度基本上係與總光線透射率無關係。 因此,藉由提高表面霧度,能夠在抑制總光線透射率的降 低之狀態,來提高光擴散性。 另一方面,內部霧度係來自薄膜內部的光散射之特 性。因此,由於入射光往後方散射的影響,總光線透射率 降低。因此,爲了製造具有優良的光擴散性及高總光線透 -35- 1362998 射率之光擴散性聚酯薄膜,在提高表面霧度的同時,極力 地減小內部霧度係有效的手段。 本發明的表面光擴散性聚酯薄膜的表面霧度爲15 %以 上。表面霧度的較佳下限爲20%,下限以25 %爲更佳,下 限以30%爲特佳。表面霧度爲15%以上時,對導光板的印 刷花紋、或冷陰極管的燈管影像能夠有效地發揮擴散效 果,作爲光擴散性薄膜能夠得到有效的光擴散性能。 另一方面,表面霧度之較佳上限値爲6 0 %,上限値以 70%爲較佳,上限値以80%爲更佳。表面霧度爲80%以下 時’內部霧度受到抑制,而使總光線透射率有變高的傾向。 又,內部霧度小於表面霧度係重要的。內部霧度的上 限値以4〇%爲佳,以30%爲較佳,以20%爲更佳,以1〇% 爲特佳。 內部霧度與表面霧度相同或是大於表面霧度時,內部 霧度變成擔任薄膜的光擴散功能之主體,在薄膜內部產生 光散射(伴隨後方反射),致使總光線透射率大幅度地降 低。另一方面,內部霧度的下限以1 %爲佳。內部霧度小於 1 %的薄膜有無法得到充分的表面霧度之傾向。 又,本發明的表面光擴散性聚酯薄膜以8 6%以上的總 光線透射率爲佳。總光線透射率的下限値以8 7 %爲較佳, 下限値以8 8 %爲更佳。
又’光擴散性薄膜的..光擴散性能例如能夠藉由影像鮮 明度來定量性評價。影像鮮明度係指通過薄膜觀察螢光燈 等的光源時之鮮明度指標,係藉由通常的方法依據;ns K -36- 1362998 7105「塑膠的光學性試驗方法」進行測定並評價之鮮明度。 影像鮮明度較小時,係表示遮蔽性良好,且光擴散性優良。 本發明的表面光擴散性聚酯薄膜在光學梳子寬度爲2 毫米的透射法,能夠得到40 %以下的影像鮮明度。影像鮮 明度的上限値以2 0 %爲較佳,上限値以1 5 %爲更佳。影像 鮮明度以越小越佳,但是使影像鮮明度低於必要以上時, 內部霧度變高而致使總光線透射率降低。在本發明,影像 鮮明度的下限値以1 %爲佳,以3 %爲更佳。 又,光擴散性薄膜的光擴散性能例如能夠藉由村上色 彩技術硏究所製Goniophotometer(配光曲線儀)GP-200之 藉由透射光強度來進一步進行定量性評價。將透射光強度 中之受光角度0度的値作爲1(0)、受光角度N度的値作爲 I(N),並依照下述的計算式所求得的透射光強度比爲S(N) 時,例如N=1度時的S(l)的値大時,因爲在〇度的透射光 的周邊被擴散的透射光變多,能夠使通過薄膜所觀察到的 影像鮮明度降低,能夠得到良好的遮蔽性。本發明的表面 光擴散性聚酯薄膜能夠得到S(l)爲75 %以上的値。透射光 強度比越大時,表示遮蔽性越良好,且光擴散性越優良。 S (1)的値小於7 5 %時’因爲光擴散性降低,無法得到良好 的遮蔽性,乃是不佳。 S(N) = I(N)/I(0)x 100 又’.雖然透射光強度越大時,光擴散性越優良,但是 使透射光強度大於必要以上時’有許多情況係1( 〇 )降低, 結果在背光板模組之正面亮度降低。在本發明的表面光擴 -37 - 1362998 散性聚酯薄膜,s(l)的上限値以99 %爲佳,以95 %爲較佳, 以8 5 %爲更佳。 (力學特性) 又,在本發明,因爲使用結晶性聚酯作爲薄膜的原料, 能夠得到雙軸拉伸薄膜本來優良的耐熱性、機械強度及優 良的厚度精確度。 關於耐熱性,在150°C之尺寸變化率於橫向、縱向的 任一者都是以6%爲佳,較佳的上限爲4%,特佳的上限爲 3%。更佳的上限爲2.5%,又更佳上限爲2%,特佳的上限 爲1.5%,又特佳的上限爲1 %。另一方面,在150 °C於橫向、 縱向的尺寸變化率以較小爲佳,認爲下限爲0 %。尺寸變化 率3%以下時,在高溫加工或是在高溫環境使用,尺寸變化 或平面性不會變差,能夠保持良好的平面性。結果,能夠 使背光板模組之光射出面的亮度均勻。又,在本發明,橫 向係指製膜時薄膜的流動方向(捲取方向)',縱向係指與其 垂直的方向。 又,在橫向、縱向中任一者之薄膜的拉伸強度的下限 都是以lOOMPa爲佳,以130MPa爲更佳,以160MPa爲特 佳。拉伸強度爲lOOMPa以上時,雙軸拉伸薄膜的力學強 度能拉伸強度能夠發揮,在薄膜的加工製程不容易產生破 碎、破裂、折斷及裂開等不良。 又,本發明的表面光擴散性聚酯薄膜之厚度不均以 5.0%以下爲佳。, 薄膜的厚度不均爲 5.0%以下時,將薄膜捲繞於輥上 -38 - 1362998 時,不容易產生皺紋或鼓起 '能夠保持平面性。結果’在 背光板模組,光射出面的亮度變爲均勻’能夠達成光擴散 性薄膜的本來目的。 又,本發明的表面光擴散性聚酯薄膜在無負荷的狀 態,在100 r加熱處理30分鐘後的捲曲値以5毫米以下爲 佳。 捲曲値爲5毫米以下時,例如作爲光擴散性薄膜而組 入最後製品時’在無拉伸下的作業時’處理性變爲良好。 又,即便在高溫加工或高溫環境使用’亦能夠抑制產生薄 膜變形,在背光板模組能夠達成使光射出面的亮度均勻之 光擴散性薄膜的本來目的。 關於捲曲的抑制,如前述’能夠藉由控制支撐層(A) 與光擴散層(B)的熔點差異來調整’而且’爲了控制以起因 於擠壓時表背冷卻的冷卻速度差異所引起薄膜厚度方向的 結晶化度爲始、及在預熱、拉伸、冷卻、捲取等各製程所 賦予薄膜表背的結構差異所產生之捲曲’以應用積極地使 薄膜表背所產生的結構差異與必然性的結構差異互相補足 來使捲曲値接近零之方法爲佳。 具體上,係藉由在縱向拉伸或橫向拉伸等的拉伸製程 及熱處理製程使薄膜表背的溫度或是熱量爲不同的値’獨 立地控制薄膜表背的配向度,並採用薄膜表背的結構或兼 具物性之條件,來實現零捲曲的製膜。 又,爲了作爲在跨及全寬度範圍爲低捲曲狀態且能夠 穩定地生產之基本條件,使用厚度不均較少的拉伸處方係 -39- 1362998 是重要的。 更具體地,對於剛製膜後在縱向捲曲,係控制縱向拉 伸時之薄膜背表的的結構差異,且橫向捲曲係藉由控制橫 向拉伸及熱固定時之薄膜背表的結構差異,來製造相反方 向的內部應變,使其與必然產生之薄膜表背的結構差異所 引起的內部應變同時具有,來抑制捲曲爲佳。 又’本發明的表面光擴散性聚酯薄膜的厚度係任意, 沒有特別限制,以在2 5〜5 0 0微米的範爲佳,以在7 5〜3 5 0 微米的範圍爲更佳。 (雙軸拉伸薄膜的製造) 在本發明,能夠滿足前述特性之方法,以使用例如以 下的製造方法爲佳。 以下,對本發明的表面光擴散性聚酯薄膜的較佳製造 方法,詳細說明含有共聚合成分(光擴散層(B)的原料)之結 晶性聚酯係使用聚對酞酸乙二酯共聚物(以下,亦有簡稱聚 酯之情形)的顆粒而成之代表例。 移送上述顆粒通常係使用規定的配管藉由空氣輸送來 進行,此時爲了防止塵埃混入空氣,以使用HERA過濾器 並使用潔淨化過的空氣爲佳。此時所使用的 HERA過濾 器,係以使用公稱過濾精度爲具有截留9 5 %以上0.5微米 以上的塵埃的性能之過濾器爲佳。 首先,係將薄膜原料之聚酯及與聚酯爲非相溶性的熱 塑性樹脂各自藉由真空乾燥或熱風乾燥進行乾燥,來使水 分率小於lOGppm。接著,計量、混合各原料並供給至擠壓 -40 - 1362998 機,並進行熔融擠壓成爲薄片狀》而且,使用靜電 來使熔融狀態的薄片黏附於已控制表面溫度爲10〜 金屬製的旋轉滾筒(冷卻滾筒),並且從相反面噴吹 而冷卻固化,來得到未拉伸PET薄片。 此時,藉由將從擠壓機的熔融部、混煉部、聚合 齒輪泵、過濾器爲止的樹脂溫度控制爲220〜290 °C 隨後的聚合物管、模頭爲止的樹脂溫度控制爲21 °C,因爲能夠抑制劣化物等異物的產生,乃是較佳 又,熔融樹脂係在能夠保持於一定溫度2 7 5 °C 場所進行高精度過濾,用以除去樹脂中所含有的異 融樹脂的高精度過濾所使用的濾材,因爲除去樹 Si、Ti、Sb、Ge、Cu作爲主成分之凝聚物或高熔點 物之性能優良,以不鏽鋼燒結體爲佳。進行高精度延 熔融樹脂的溫度若低於275 °C時,由於濾壓上升而 原料樹脂的吐出量降低等之操作。 而且,濾材的過濾粒子尺寸(初期過濾效率爲 20微米以下,以1 5微米以下爲佳。濾材的過濾粒子. 期過濾效率爲95%)大於20微米以上時,難以充分 大於20微米以上之大的異物。藉由使用過濾粒子, 期過濾效率爲95%)爲20微米以下的濾材來進行熔 的高精度過濾,雖然會有生產力降低的情形,但是 到粗大粒子所引起光學缺點少的薄膜係重要的製程 在本發明,藉由使用與結晶性共聚酯爲非相溶性的 樹脂作爲添加劑,上述的高精度過濾變爲可能。在 施加法 5 0°C 之 冷風來 物管、 ,並將 0 〜295 〇 之任何 物。熔 脂中以 的有機 丨濾時, 進行使 95%)爲 3寸(初 地除去 3寸(初 融樹脂 爲了得 。又, 熱塑性 此,初 -41- 1362998 期過濾效率係指依據AN SI/B 93.3 6- 1 973所測定的數値。 爲了將光擴散層(B)與支撐層(A)共擠壓並層積,係使 用2台以上的擠壓機,來擠壓各層的原料,並使用具有多 層供料塊(例如具有方型合流部之合流塊)來使兩層合流, 且從狹縫狀的模頭擠壓成薄片狀,並使其在鑄塑滾筒上冷 卻固化來製造未拉伸薄膜。或者亦可使用多岐管模頭來代 替多層供料塊。 又’在本發明的表面光擴散性聚酯薄膜,以在至少一 方的表面具有塗布層爲佳,以在兩面具有塗布層爲更佳。 較佳的乾燥後塗布量爲0.005〜0.20克/平方公尺的範圍。 藉由在光擴散層的表面設置塗布層,能夠抑制在薄膜表面 產生反射光’能夠更提高總光線透射率。又,在與光擴散 層相反面設置塗布層,並對該塗布層的表面施加稜鏡薄片 加工或硬塗加工時,能夠賦予易黏著性。 此時,在藉由前述方法所得到的未拉伸薄膜設置塗布 層後’進行雙軸拉伸。可以是同時雙軸拉伸、亦可以是逐 次雙軸拉伸’藉由逐次拉伸法進行時,係對在縱或橫向進 行單軸拉伸後的薄膜設置易黏著層後在正交方向進行拉 伸,來進行雙軸拉伸。 爲了在未拉伸薄膜或單軸拉伸薄膜塗布塗布層形成用 塗布液之方法,能夠選自眾所周知的任意方法,可舉出例 如逆輥塗布法、凹版塗布法、吻合塗布法、模頭塗布法、 輥刷法、噴霧塗布法、氣動刮塗法、繞線棒塗布法、管刮 刀法、浸漬塗布法及簾流塗布法等,此等方法可單獨或組 -42 - 1362998 合塗布。 從在稜鏡薄片用途或光擴散性薄膜用途,確保與其他 光學功能層之更優良的黏附性之觀點,構成塗布層之樹脂 係以共聚合聚酯樹脂、聚胺基甲酸酯系樹脂、或是丙烯酸 系樹脂之至少1種以上作爲主成分爲佳。又,從抑制在光 擴散層的表面產生反射光的觀點,亦推薦該等樹脂。又, 在構成塗布層的樹脂,前述「主成分」係意指相對於1〇〇 質量%構成該樹脂層之樹脂,前述樹脂的至少1種係含有 50質量%以上。 又,爲了提高薄膜的透明性,若在支撐層(A)中未含有 粒子、或是只有含有少量不阻礙透明性程度的粒子時,薄 膜的易滑性變爲不充分,會有處理性變差的情形。因此, 在上述的塗布層,爲了賦予易滑性之目的,以含有粒子爲 佳。爲了確保透明性,該等粒子使用平均粒徑極小(可見光 線的波長下)的粒子係重要的。 上述粒子可舉出碳酸鈣、磷酸鈣、二氧化矽、高嶺土、 滑石、二氧化鈦、氧化鋁、硫酸鋇 '氟化鈣、氟化鋰、沸 石、硫化鉬等的無機粒子;交聯高分子;草酸鈣等的有機 粒子等。以上述共聚合聚酯樹脂作爲主體來形成塗布層 時,以二氧化矽爲特佳。因爲二氧化矽的折射率與聚酯較 爲接近,從能夠確保透明性更優良的表面光擴散性聚酯薄 膜而言,乃是最佳。 就確保薄膜的透明性、處理性及耐擦傷性而言,在塗 布層所含有的粒子之平均粒徑(藉由SEM所觀察之個數基 -43 - 1362998 準的粒子平均最大直徑)爲0.005〜1.0微米。就透明性而 言,粒子的平均粒徑的上限以0.5微米爲更佳,以0.2微米 爲特佳。又,就處理性及耐擦傷性而言,粒子的平均粒徑 的下限,以0.01微米爲更佳’以0.03微米爲特佳》 又,上述的粒子平均粒徑的測定係依照以下方法來進 行。 使用掃描型電子顯微鏡(SEM)拍攝粒子照片,以最小粒 子1個大小成爲2〜5毫米的倍率,測定300〜500個粒子 的最大直徑,並以其平均値作爲平均粒徑。又,求取在塗 布層所含有粒子的平均粒徑時,係使用透射型電子顯微鏡 (TEM),以最小粒子1個大小成爲2〜5毫米的倍率,拍攝 塗布薄膜的剖面,並求取存在於塗布層的剖面之粒子的最 大直徑》由凝聚體所構成的粒平均粒徑係使用光學顯微鏡 以倍率200倍拍攝300〜500個塗布薄膜的塗布層剖面,並 測定其最大直徑。 就確保光學用積層薄膜的透明性、黏附性、處理性及 耐擦傷性而言,相對於構成塗布層之組成物,塗布層中的 粒子含量以0. 1〜60質量%爲佳。就透明性及黏附性而言, 粒子含量的上限以5 0質量%爲更佳,以40質量%爲特佳。 又,就處理性及耐擦傷性而言,粒子含量的下限以1質量 %爲更佳,以0 · 5質量%爲特佳。 上述粒子亦可並用2種類以上,亦可調配同種粒子而. 不同粒徑者,任一者之粒子全體的平均粒徑及合計含量以 滿足上述範圍爲佳。 -44- 1362998 接著,將依照上述方法所得到的未拉伸薄膜同時雙軸 拉伸或逐次雙軸拉伸,接著進行熱處理。 上述的雙軸拉伸在縱、橫兩方向以2.8倍以上的拉伸 倍率進行係重要的。又,在本發明所定義的拉伸倍率係指 薄膜實際上被拉伸的實際拉伸倍率。該拉伸倍率係在各拉 伸製程前後之平均單位面積的質量變化率、或是能夠藉由 在未拉伸薄膜記入格子狀的倍率標誌來把握。 縱向或橫向之任一者的拉伸倍率小於2.8倍時,所得 到薄膜的厚度不均降低,同時無法得到雙軸拉伸薄膜本來 優良的耐熱性及機械強度。又,薄膜的厚度均勻性顯著地 變差。在本發明之較佳拉伸倍率的下限3.0倍,更佳的下 限爲3 ·2倍。又,拉伸倍率的較佳上限爲5倍。又,較佳 拉伸溫度條件係如前述》 實施例 接著,使用實施例及比較例,來具體地說明本發明。 首先,在本發明所使用的特性値之評價方法係如下所示》 [評價方法] (1) 固有黏度 依據JIS K 73 67-5,溶劑係使用苯酚(60質量%)與 1,1,2,2-四氯乙烷(40質量%)的混合溶劑,在30t測定。 (2) 結晶熔解熱量、熔點及玻璃轉移溫度 使用SIINanoTechnology公司製DSC6220型差示掃描 型熱量計來求取。在氮氣環境下,將樹脂試樣於300 °C加 熱熔融5分鐘後,使用液態氮急速冷卻,並以2 0 °C /分鐘的 -45 - 1362998 速度將已粉碎的ίο毫克樹脂試樣升溫,並進行差示熱量分 析。結晶熔解熱量係依照JIS-K7121-1987、9-1項所定義之 將包圍熔解尖峰溫度(Tpm)、外插熔解開始溫度(Tim)及外 插溶解結束溫溫度之DSC曲線積分來求取。又,將該溶解 尖峰溫度(Tpm)作爲溶點。而且,依據JIS-K7121-1987、9-3 項,來求取玻璃轉移溫度(Tg)。 (3) 熔融黏度 樹脂試樣的黏度係依據JIS K 7199「使用塑膠毛細管 流變計及狹縫模頭流變計之塑膠流動特性試驗方法」之第 5.1.3項的方法A(毛細管模頭)來測定。使用東洋精機製 CAVIROGRAPH 1B、並使用0 1毫米、l/D=10的毛細管模 頭,在保持在270°C的圓筒內,塡充乾燥的樹脂試樣,並 熔融1分鐘後,在剪切速度GOe.Osec·1下測定熔融黏度。 又,使用複數種樹脂作爲基材聚合物時,前述基材聚合物 的熔融黏度,係預先充分地混合複數種樹脂試樣後,塡充 在圓筒,並藉由與上述同樣的方法來測定熔融黏度。 (4) 薄膜的厚度不均 捲取橫向爲3公尺、縱向爲5公分的長度之連續的帶 狀試樣,並使用薄膜厚度連續測定機(Anritsu股份公司製) 測定薄膜厚度,並記錄在記錄器。從圖表求取厚度的最大 値(dmax)、最小値(dmin)、平均値(d),並依照下述算出厚 度不均(%)。又,橫向的長度小於3公尺時,係連接在一起 而進行。又將連接部分從上述的數據刪除。
厚度不均(%) = ((dmax-dmin)/d)xlOO -46 - 1362998 測定係進行3次並求取其平均値,依照下述的基準來 評價" 〇:厚度不均爲5 %以下 X :厚度不均爲大於5% (5) 霧度、總光線透射率 薄膜試片的霧度(濁價)及總光線透射率係依據nS K 7105「塑膠的光學特性試驗方法」來測定。使薄膜試片的 薄膜長度方向往垂直方向,並將光擴散層(B)面朝向光源側 而設置,並使用日本電色工業股份公司製NDH-300A型濁 度計來測定。 (6) 內部霧度、總霧度、表面霧度 將在薄膜試片的兩面以2片塗布柏木油(塗布量:每面 20±10克/平方公尺)、霧度爲小於1.〇%的高透明聚對酞酸 乙二酯薄膜(例如,東洋紡績公司製' A4300、厚度1〇〇微 米)夾在一起而成者,作爲內部霧度測定用試料。又,將2 片該高明聚對酞酸乙二酯薄膜疊合而成者作空白試料。 接著’依照(5)所記載的方法測定內部霧度測定用試料 及空白試料的霧度。並且,從內部霧度測定用試料的霧度 値減去空白試料的霧度値來求取內部霧度。又,將依照(5) 所記載的方法所測定之在薄膜試片單體的霧度作爲總霧 度’從總霧度減去內部霧度來求取表面霧度。 (7) 影像鮮明度 將依據JIS K 7105「塑膠的光學特性試驗方法」影像 鮮明度’依照透射法來測定。將薄膜試片的薄膜長度方向 -47 - 1362998 作爲垂直方向,並將光擴散層(B)面朝向光源側來測定。測 定器係使用SUGA試驗機公司製ICM-1T型影像鮮明性測 定器》 (8) 光擴散性 光擴散性係使用村上色彩技術硏究所製Goniophotometer (配光曲線儀)GP-200來測定。光源係使用鹵素燈(12V、 5 〇 W),光源發出的光係通過聚光透鏡、針孔、平行光管而 以水平的平行光的方式射出後,藉由透射率爲1 %的ND濾 光器減光而使用。光源光束光圈爲10.5毫米,受光器的受 光光圈爲9.1毫米。以試料之薄膜光擴散層的面作爲光源 側,並以薄膜主面係與光源光束垂直 '且薄膜的縱向係上 下的方式將薄膜試片安裝在試料保持器。使光源光束在同 軸上延長的方向爲0度,並使受光器以光源光束的光軸與 薄膜的入射面的交點作爲中心的方式在水平方向旋轉,以 〇·1度刻度在-80度至+80度的範圍測定透射光強度。 將依照上述方法所測定之角度0度的透射光強度作爲 1(〇) ’並將角度±\度的透射光強度作爲Ι(Ν)時,將依照下 述的計算式所求得的透射光強度比S(N)[%]作爲光擴散性 的指標。在本發明係使用S(l),其被認定係與通過光擴散 性薄膜所觀察到影像鮮明性互相有關聯之値。 3(1)爲75%以上時,評價爲〇,5(1)爲小於75%時,評價爲乂。 S(N) = I(N)/I(0) X 1〇〇 (9) 拉伸強度 依據JI S C 2 3 1 8 - 1 9 9 7 5 . 3 . 3 (拉伸強度及延伸率)來測定。 -48 - 1362998 (1 ο)尺寸變化率 依據JIS C 2318-1997 5.3.4(尺寸變化)來測定。 (11) 面配向係數(△ P) 依據JIS K 7142-1996 5.1 (A法),使用鈉D線作光源 並藉由阿貝折射計,來測定薄膜長度方向的折射率(nx)、 寬度方向的折射率(ny)及厚度方向的折射率(nz),並依照下 述式來算出面配向係數(ΔΡ)。 Δ P=(nx+ny)/2-nz (12) 捲曲値 將薄膜單片狀地切取縱向100毫米、橫向50毫米,並 在無負荷的狀態於100 °C加熱處理30分鐘後,使薄膜的凸 部朝下而靜置在水平的玻璃板上,使用規尺並以最小刻度 0.5毫米單位測定玻璃板與升起的薄膜4個角落的下端之 垂直距離,來求取該4個位置的測定値之平均値。對3個 薄膜試片進行同樣的測定,並將該平均値作爲捲曲値,且 依照下述的基準來評價。 〇:捲曲値爲5毫米以下 X :捲曲値爲5毫米以上 實施例1 (1)結晶性同元聚酯(Ml)的製造 將酯化反應罐升溫,在到達2 0 0 °C的時點,加入由8 6.4 質量份對酞酸及64.4質量份乙二醇所構成的漿體,並邊攪 拌邊添加0.017質量份三氧化銻及0.16質量份三乙胺。接 著,進行加壓升溫,並在表壓爲3.5 k gf/cm2、240 °C的條件, -49 - 1362998 進行加壓酯化反應。隨後,使酯化反應罐內恢復常壓,並 添加0.071質量份四水合乙酸鎂、接著添加0.014質量份磷 酸三甲酯。而且以15分鐘升溫至260°C,添加0.012質量 份磷酸三甲酯、接著添加0.0036質量份乙酸鈉。在15分 鐘後,將所得到的酯化反應生成物移送至縮聚反應罐,並 在減壓下慢慢地從260 °C升溫至280 °C,且在285 °C進行縮 聚反應至達到規定的固有黏度爲止。 縮聚反應結束後,使用過濾粒子尺寸5微米(初期過濾 效率:95%)的耐綸製過濾器進行過濾處理,並從噴嘴股線 狀地擠出,且使用已預先進行過濾處理(孔徑:1微米以下) 過的冷卻水將其冷卻、固化,且切割成顆粒狀。所得到的 結晶性同元聚酯(Ml )之結晶熔解熱爲35mJ/mg、熔點爲256 °C、固有黏度爲0.56dl/g、溶融黏度爲91Pa· s、Sb含量 爲144ppm、Mg含量爲58 ppm、P含量爲40 ppm,顏色L 値爲5 6 · 2、顏色b値爲1 · 6。又,實質上未含有惰性粒子及 內部析出粒子。 (2) 共聚合聚酯樹脂(M2)的製造 以100莫耳%酞酸單位作爲芳香族二羧酸成分、以70 莫耳%乙二醇及30莫耳%新戊二醇作二醇成分,依據(M1) 的製造方法來製造固有黏度爲〇.59dl/g、熔融黏度爲 121Pa«s的共聚合聚酯樹脂(M2)。 (3) 苯乙烯(M3) 使用熔融黏度爲147Pa. s的聚苯乙烯樹脂(ps)。 (4) 塗布液(M4)的調製 -50- 1362998 將95質量份對酞酸二甲酯、95質量份異酞酸二甲酯、 35質量份乙二醇、145質量份新戊二醇、0·1質量份乙酸鋅 及0.1質量份三氧化銻加入反應容器,並在180 °C進行酯交 換反應3小時。接著’添加6.0質量份5_鈉磺酸基異酞酸, 在240°C以1小時進行酯化反應後,在250°C減壓下(10〜 0.2毫米Hg) ’以2小時進行縮聚反應,來得到數量平均分 子量爲19,500的共聚合聚酯系樹脂。 將7 · 5質量份所得到的共聚合聚酯系樹脂的3 0質量% 水分散液、丨1.3質量份以亞硫酸酸氫鈉嵌段而成之含有異 氰酸酯基的自交聯型聚胺基甲酸酯系樹脂的20質量%水溶 液、0.3質量份有機錫系觸媒、39.8質量份水及37.4質量 份異丙醇各自混合。 而且,添加0.6質量份氟系非離子型界面活性劑的1〇 質量%水溶液、2.3質量份粒子A之膠體二氧化矽(平均粒 徑40奈米)的20質量%水分散液、0.5質量份粒子B之乾 式法二氧化矽(平均粒徑200奈米' 平均一次粒徑40奈米) 的3 . 5質量%水分散液。接著,使用5質量%的碳酸氫鈉水 溶液將塗布液的PH調整爲6.2,並使用過濾粒子尺寸(初期 過濾效率:95%)爲10微米的氈型聚丙烯製過濾器進行精密 過濾,來調整塗布液(M4)。 (5)表面光擴散性聚酯薄膜的製造 將光擴散層(B)的原料之65質量份結晶性同元聚酯 (1^1)、20質量份共聚合聚酯(1^2)及15質量份聚苯乙烯(1^3) 各自在1 3 5 °C減壓乾燥(1托)6小時後,混合並供給至擠壓 -51- 1362998 機2 »又,支撐層(A)的原料之76.7質量份結晶性同元聚酯 (Ml)、23.3質量份共聚合聚酯(M2)各自減壓乾燥(1托)6小 時後,混合並供給至擠壓機1。 使各擠壓機的熔融部、混煉部、聚合物管、齒輪泵、 過濾器爲止的設定溫度爲275 °c,使過濾器後的聚合物管 的設定溫度爲270 °C,將從擠壓機2及擠壓機1所供給的 各原料使用2層合流塊層積,並從噴嘴薄片地熔融擠出。 又,(A)層及(B)的厚度比率係使用各層的齒輪泵以成 爲90對10的方式控制。又,在上述的過濾器,任一者都 是使用不鏽鋼燒結體的濾材(公稱過濾精度:截留95 % 10 微米粒子)。又,噴嘴的溫度係以被擠出的樹脂溫度爲27 5 °C的方式控制。 使用靜電施加法使被擠出的樹脂黏附於表面溫度爲30 °〇的冷卻轉筒而冷卻固化,並製成未拉伸薄膜。此時,使 (A)層面作爲接觸冷卻轉筒的面。又,冷卻轉牽引未拉伸薄 膜的速度爲12公尺/分鐘。 將所得到的未拉伸薄膜使用預熱輥加熱至7 9 °C,並藉 由不同周速的輥之間,在縱向拉伸3.4倍。此時使用紅外 線放射溫度計監控薄膜溫度,並以薄膜的最高溫度爲1 00 °C的方式控制加熱器溫度β 拉伸結束後,將所得到的單軸拉伸薄膜冷卻至50°C 後’在薄膜的一面(A層側)塗布塗布液(M4)。塗布液係以 濕式塗布量爲約15克/平方公尺的方式控制。隨後,使用 乾燥爐乾燥塗布面。 -52- 1362998 使用夾子把持具有塗布層之單軸拉伸薄膜的兩端,並 引導至拉幅器,預熱至120 °C後,於135t在橫向拉伸2.5 倍後,於140°C在橫向拉伸1.6倍,進而於240 °C熱處理10 秒,並在冷卻至60°C的過程在橫向進行3.3 %的鬆弛處理, 來製成總厚度爲1〇〇微米的表面光擴散性聚酯薄膜。 又,爲了測定各層的聚酯之熔點及固有黏度,暫時停 止(B)層的吐出而採取(A)層單獨的未拉伸薄膜。同樣地, 暫時停止(A)層的吐出而採取(B)單獨的未拉伸薄膜。 (6)薄膜特性 本實施例1所得到的薄膜特性係如表丨所示。由表1 可以得知,本發明所得到的表面光擴散性聚酯薄膜具有雙 軸拉伸薄膜本來優良的耐熱性及機械強度、厚度精確度。 又,內部霧度小且具有高光線透射率。而且,得知總霧度 的大部分係藉由表面霧度來賦予,且其光擴散性亦優良。 實施例2 <結晶性共聚合聚酯樹脂(M5)的製造> 構成成分係包含以100莫耳%對酞酸單位作爲芳香族 二羧酸成分;及以70莫耳%乙二醇單位及30 %環己烷二甲 醇單位作爲二醇成分,來製造固有黏度爲0.60dl/g、熔融 黏度爲197Pa*s的結晶性共聚合聚酯樹脂(M5)。 在實施例1,以共聚合成分之含有率(相對於二醇成分 總量之共聚合成分的莫耳比率)、及聚苯乙烯的含量係如表 1所示組成的方式,並使用樹脂Ml、M3、M5來調整(A)、 (B)各層的原料調配。除了上述以外係使用與實施例1同樣 -53 - 1362998 的方法’來製造表面光擴散性聚酯薄膜。 本實施例2所得到的薄膜特性係如表1所示。從表1 能夠得知本實施例2與實施例1同樣地具有優良的特性。 實施例3 除了在薄膜的兩面塗布層以外,使用與實施例1同樣 @方法來製造表面光擴散性聚酯薄膜。塗布係使用與實施 例1同樣的材料、方法,並兩面同時進行,以兩面的濕式 塗布量都是約15克/平方公尺的方式控制。 所得到薄膜的特性係如表1所示。得知本實施例3藉 由在光擴散面設置塗布層,能夠比實施例1更提高總光線 透射率。 實施例4 在實施例1,以共聚合成分之含有率、及聚苯乙烯的 含量係如表1所示組成的方式,並使用樹脂Ml〜M3來調 整(A)、(B)各層的原料調配。又,以(A)層及(B)的厚度比率 爲96對4的方式,來控制各擠壓機的齒輪泵。在製造未拉 伸薄膜時,以雙軸拉伸後的薄膜厚度爲250微米的方式, 來調整冷卻轉筒的牽引速度。又,沿著冷卻轉筒的外周設 置多導管(冷卻風的吹出噴嘴及吸引噴嘴係交替地連續配 置而成),並從離開冷卻轉筒約30毫米的位置將(B)層面空 氣冷卻。除了上述以外,依照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來 製造未拉伸薄膜。 接著,將所得到的未拉伸薄膜,使用與實施例1同樣 的設備,並使用表1所記載的條件來進行縱向拉伸、塗布、 -54 - 1362998 橫向拉伸及熱處理,來製造總厚度爲250微米的表面光擴 散性聚酯薄膜。塗布係使用與實施例1同樣的材料、方法, 並兩面同時進行’以兩面的濕式塗布量都是約15克/平方 公尺的方式控制。 所得到薄膜的特性係如表1所示。在本實施例,因爲 在支撐層(A)使用結晶性同元聚酯,得知具有比實施例1優 良的強度、及與實施例1同等的優良耐熱性。又,具有非 常優良的厚度精確度。另一方面,在支撐層(A)及光擴散層 (B) ’因爲原料聚酯的熔點能觀察到若干差異,能夠認定有 伴隨而來的若干捲曲,但是實用上係在完全無問題的範圍。 又,在本實施例4,內部霧度比實施例1〜3更小,且 表面霧度更大。伴隨著,同時提高了總光線透射率及光擴 散性的特性。在實施例4,伴隨著使其總厚度變厚,在冷 卻轉筒的牽引速度、亦薄膜的製造速度變慢。薄膜的製造 速度變慢時,預測縱向拉伸時薄膜承受應力降低。藉此, 認爲在光擴散層的添加劑周圍所顯現的空隙減少,如上述 結果,內部霧度變小。 實施例5 在實施例4,以共聚合成分之含有率、及聚苯乙烯的 含量係如表1所示組成的方式,並使用樹脂Ml〜M3來調 整(B)層的原料調配。又,以(A)層及(B)的厚度比率爲90 對10的方式,來控制各擠壓機的齒輪泵。此外使用與實施 例4同樣的方法,來製造總厚度爲250微米的表面光擴散 性聚酯薄膜。 -55- 1362998 所得到薄膜的特性係如表1所示。在本實施例5,內 部霧度比實施例4少許上升,總光線透射率亦少許下降, 但是具有充分優良的特性。 實施例6 除了在薄膜的一面(B層側)設置塗布層以外,使用與實 施例4完全同樣的方法,來製造表面光擴散性聚酯薄膜。 所得到薄膜的特性係如表1所示。在本實施例6,總 光線透射率比實施例4少許降低,但是具有充分優良的特 性。 實施例7、8 在實施例4,以共聚合成分之含有率、及聚苯乙烯的 含量係如表1所示組成的方式,並使用樹脂Μ 1〜Μ 3來調 整(Β)的原料調配。又,以(Α)層及(Β)的厚度比率爲84對 16的方式’來控制各擠壓機的齒輪泵。此外使用與實施例 4同樣的方法,來製造總厚度爲188微米的表面光擴散性 聚醋薄膜。所得到的薄膜特性係如表1所示。 實施例9〜i 1 在實施例4,以共聚合成分之含有率、及聚苯乙烯的 含量係如表1所示組成的方式,並使用樹脂Ml〜M3來調 整(B)的原料調配。又,以(A)層及(B)的厚度比率爲89對 Π的方式’來控制各擠壓機的齒輪泵。在製造未拉伸薄膜 時’係以雙軸拉伸後的薄膜厚度爲188微米的方式,來調 整冷卻轉筒的牽引速度。此外使用與實施例4同樣的方 法’來製造未拉伸薄膜。 -56 - 1362998 接著,將所得到的未拉伸薄膜,使用與實施例1同樣 的設備,並使用表1所記載的條件來進行縱向拉伸、塗布、 橫向拉伸及熱處理,來製造總厚度爲188微米的表面光擴 散性聚酯薄膜。塗布係使用與實施例4同樣的材料、方法, 並兩面同時進行,以兩面的濕式塗布量都是約15克/平方 公尺的方式控制。所得到薄膜的特性係如表1所示。 比較例1 在實施例1,將光擴散層(B)的原料調配變更爲85質量 份結晶性同元聚酯(Ml)、及15質量份聚苯乙烯(M4)的混合 物。又,將支撐層(A)的原料變更爲結晶性同元聚酯(Ml)。 此外使用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來製造總厚度爲1〇〇微 米的聚酯薄膜。 所得到薄膜的特性係如表1所示。在本比較例1,因 爲面配向係數太大,內部霧度大、總光線透射率大幅度地 降低。又,在聚苯乙嫌的周圍形成有空隙。 比較例2 在實施例5’以(B)層的共聚合成分的含量成爲22莫耳 %的方式調整樹脂Ml〜M3。使用與實施例1同樣的設置, 並以表1所記載的條件’進行縱向拉伸、塗布、橫向拉伸 及熱處理’來製造總厚度爲250微米的表面光擴散性聚酯 薄膜。塗布係使用與實施例1同樣的材料、方法,並兩面 同時進行,以兩面的濕式塗布量都是約15克/平方公尺的 方式控制。 所得到薄膜的特性係如表i所示。雖然本比較例的薄 -57 - 1362998 膜之總光線透射率高、光擴散性亦優良,但是面配向係數 大、尺寸安定性差、捲曲値亦大。所得到的薄膜之捲曲劇 烈,而無法進行熱尺寸安定性的評價。
-58 - 1362998
ΓΓ¥Τ cs i ο ' g CN C-J OO Q. ο o flQ < ιη § m cri t 〇\ tn 〇> •^J· oi v〇 OO rS οί 〇J cn 兩面 〇 VO ! 0.07 1 OO ΓΊ 04 OO Οί 1 0.58 1 g «/> W-t O X μ m 坦 薜 m m 圯 m OO VO s 〇 X I ο • o • 泛 u-» o 1_Δ/B1 σ\ 〇 呀 C*S S cn o «/> <N V〇 〇 寸- o CN ο cn <ri —面 —AAilL 〇 o 丨 0.17 Ί VO VO cs cs V 1 0.56 1 VO cn OO s r- VO X 〇 CO o o OO cn c>J 〇 〇 I Ά ο o〇 OO Oi • CO Ou v-> 二 CQ < gs 〇 cn cn 1 S w-> c^» o oi VO 〇〇 <ri m cn r* OO o 兩面 〇〇 〇〇 s 1 0.11 1 CN s 1 0.58 1 寸 窆 OO VO OO g v〇 〇 v〇 OO 〇\ oa CM CN 〇 〇 〇 i m σ I 〇〇 OO OJ • tn 0u «/·> 二 1Α/Β__I σ\ 〇 C^l p g m m o 对 r-i v〇 OO cn OO m cs r- OO 兩面 〇〇 〇〇 s 1 o.n 1 1_M2_ 1 0.58 1 了 OJ ON OO Ό 寸 VO 〇 υ-i 〇\ o TT OO cn 〇 〇 〇\ m 揖 m ο * OO OO ΓΊ • tn Cu in 二 CQ < 〇 cn cn 1 s «η cn o oi so 〇〇 CO OO CO CM cn 兩面 90 〇〇 s L o.ii_ 〇J 1 0.58 1 ΟΊ ON OO VO cn \D 〇 cn U^i ξ 卜 Ol 〇 〇 OO m m B ο • OO OO CN 1 Co cu so 1 Α/Β 1 σ> 〇 cn 1 § vr> cn o 呀 cs Ό OO cn o cs c*^ 兩画 〇〇 〇〇 1 0.09 1 CN 1 0.58 1 ON CO s cn 卜 ON 〇 Γ〇 OO o Ό OO CO 〇 〇 卜 m m Ά ο - ON CO 二 1 tn a- 卜 v〇 1__Α/Β 1 σ> 卜 〇 cn c<i « § cn o 寸 oi \〇 OO ΓΟ o 〇J r- cn 兩面 〇〇 〇〇 另 1 0.10 1 〇J CN 1 0.58 1 呀 g 沄 o 〇 VD 〇 cs c〇 OO cn 〇 〇 Ό 匡 m K ο ' g 〇 Cn cu o 寸 1 Α/Β 1 〇Ν 卜 〇 cn cn • § CO o 寸 cs VO OO rn 1_240__I 04 <Μ cn —面 B層側 〇 Vi CN o 1__0J4_1 CO s OO 1 M2_1 g v〇 CO CN 卜 〇 ON Ο r- O § 1 222 1 〇 〇 in ο ' CO ON 卜 ' oc a- o ο < 〇 ro cn • § V) 〇» o xr oi VO OO cn o s Οί Οί fO 兩面 ο u-j cs tn [_0Λ5 \ OJ CN 々 1__0^7_I g 芝 cn 〇 二 OO S CQ 〇 〇 i κ ο ' s o . Ou o 々 < σ\ 〇 CO CO § VO ro o 寸 csi \q OO o s CS cn 兩面 ο C>J o 1 〇J4_1 OO s OO 1_0^7_1 5: v〇 ΓΟ CN r- 〇 ο·ν ο 卜 o cn ON s cs 〇 〇 CO 匡 η κ m 〇Ν cn 卜 Cr> cu wn ο [Α/Β 1 〇Ν 〇 寸 cn • § m cn o Wi CN vq p 一 o s ο cn 兩面 o o 1_0Λ2 I CN in cs 1_QJ7 . 1 o r*» cn CO 卜 〇 卜 ο o cn g 〇 〇 a»〇2 ι ιτ» οο in OO ' s ο CQ < OS r- 〇 甘 cn 1 § Ό cn o w-» CN \q p V v~> cn C>J Ο m c*-i —面 A層側 o o 1 0.09 1 o s (N 1 0.58 I - <D\ OO <J\ 〇〇 rn os o cn Γ- o s £ 〇 〇 i Μ cn os r*- CO ON 卜 1 OO Oh vn Ο CQ < ΟΝ 卜 〇 寸 1 § »/·> m o cs v〇 o 寸· o cs Ο cn 一面 A層側 o o o CN o OJ s 1 -0.57 | σ\ as OO 〇 卜 cn 卜 〇 c^; ο <N o § 〇 〇 g w i$ o ω Wl 运 w w g S' w M g 2 » M Q 5 1種類 1 Φ eM I JJ S it S CQ Μ 雜 I® S 〇§ m 齄 «- i φ φ 扫 y-s » 茕 P « m 義 te te 輯 i: inn. «tK 户 fe si s: II Jflf» 職 » m φ ia hnp » •fr s II iOC. <tr\ s m m P 裝 囲 植 $ 產 m 租1 链 截 S' I u 塗布液(M4)的塗布 s m it m 鲣 m m 跡— s 09 cu < 親 IS P 駐 晦 锻 P i 糊 益 m s CQ 幽 < l® "a Μ S (Δ m m 砌 « 豳 觀 后;ΙΓ «ώ 屋§ 如, υ Iso 蝴δ I 忘 m m m 捣 m S' u 驗 §D €: m 駿 M s m Sg mm Zm m 错 •n m 厄 m ίϋ U m 面 lv M K 租 尺寸變 化率(%) 拉伸強 度(MPa) 二醇 成分 i二醇 成分 添加劑 縱向 I- 橫向 聚酯層A 光擴散層(B) 製造條件 光學特性 耐熱性 薄膜特性 - -65 — 1362998 產業上之利用可能性 本發明的表面光擴散性聚酯薄膜能夠使用於液晶顯示 器的背光板模組、照明裝置等作爲光擴散性薄膜。又,能 夠使用作爲稜鏡用基材薄膜。因此對產業界有重大的貢獻。 【圖式簡單說明】 無。 【元件符號說明】 Μ 。 yt»
-60 -

Claims (1)

1362998 修正本 第097103 445號「表面光擴散性聚酯薄膜」專利案 (2012年1月.16日修正)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表面光擴散性聚酯薄膜,其特徵係由雙軸配向聚酯 薄膜所構成之光擴散性聚酯薄膜,滿足下述必要條件(1) 〜(5), (1) 具有支撐層及光擴散層,該支撐層係由結晶性同元聚 酯、或含有共聚合成分之結晶性聚酯所構成;而該光 擴散層係在該支撐層的至少一面藉由共擠壓法層積而 成,且係由50〜99質量份含有熔點爲235〜255 °c的 共聚合成分之結晶性聚酯及與該聚酯爲非相溶性的1 〜5 0質量份熱塑性樹脂之調配組成物所構成; (2) 下述式所定義之薄膜的面配向係數ΔΡ爲0.08〜0.16, Δ P = (nx + ny)/2-nz 在此,nx、ny、nz係各自表示長度方向的折射率、 寬度方向的折射率及厚度方向的折射率; (3) 表面霧度爲15%以上; (4) 內部霧度係小於表面霧度;及 (5) 在15 0°C之尺寸變化率係縱向及橫向都是3%以下、拉 伸強度係縱向及橫向都是lOOMPa以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項之表面光擴散性聚酯薄膜,其中 總光線透射率爲86%以上、且在梳子寬度爲2毫米之影 像鮮明度爲4 0 %以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表面光擴散性聚酯薄膜,其中 1362998 _ 年(月正本修正本 在該光擴散層的表面具有塗布層,該塗布層係在薄膜的 拉伸、配向完成前設置而成且以共聚合聚酯樹脂、聚胺 *' 基甲酸酯.系樹脂、或是丙烯酸樹脂之至少1種以上作爲 主成分。 •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表面光擴散性聚酯薄膜,其中 在該光擴散性聚酯薄膜的光擴散層側及支撐層側之雙方 的面,具有以共聚合聚酯樹脂、聚胺基甲酸酯系樹脂、 或是丙烯酸樹脂之至少1種以上作爲主成分之塗布層。 5.—種稜鏡薄片用表面光擴散性聚酯薄膜,其特徵係在與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表面光擴散性聚酯薄膜的光擴 . 散層相反面’具有以共聚合聚酯樹脂、聚胺基甲酸酯系 樹脂、或是丙烯酸樹脂之至少1種以上作爲主成分之塗 布層。 -2 -
TW097103445A 2007-01-31 2008-01-30 Surface optical diffusility polyester film TW200846179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21798 2007-01-31
JP2007118424 2007-04-27
JP2007191907 2007-07-24
JP2007316712A JP4257619B2 (ja) 2007-01-31 2007-12-07 表面光拡散性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46179A TW200846179A (en) 2008-12-01
TWI362998B true TWI362998B (zh) 2012-05-01

Family

ID=405003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03445A TW200846179A (en) 2007-01-31 2008-01-30 Surface optical diffusility polyester film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2) JP4257619B2 (zh)
KR (1) KR100945656B1 (zh)
CN (1) CN101600977B (zh)
TW (1) TW200846179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63085B2 (ja) * 2007-12-11 2013-03-13 東洋紡株式会社 表面光拡散性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4370538B1 (ja) * 2008-08-06 2009-11-25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表面光拡散性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10224447A (ja) * 2009-03-25 2010-10-07 Teijin Dupont Films Japan Ltd 光学用積層フィルム
JP2010247370A (ja) * 2009-04-13 2010-11-04 Toyobo Co Ltd 硬化性樹脂積層用光拡散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5541878B2 (ja) * 2009-04-22 2014-07-09 帝人デュポンフィルム株式会社 プリズムシート用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10260275A (ja) * 2009-05-08 2010-11-18 Mitsubishi Plastics Inc インモールド転写箔用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4780242B2 (ja) * 2009-11-20 2011-09-28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光拡散性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WO2011062081A1 (ja) * 2009-11-20 2011-05-26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光拡散性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5696356B2 (ja) * 2009-11-20 2015-04-08 東洋紡株式会社 光拡散性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11133871A (ja) * 2009-11-24 2011-07-07 Toyobo Co Ltd 光拡散性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11133872A (ja) * 2009-11-24 2011-07-07 Toyobo Co Ltd 表面光拡散性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WO2011071065A1 (ja) * 2009-12-10 2011-06-16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光拡散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組み込んだ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JP2012053092A (ja) * 2010-08-31 2012-03-15 Mitsubishi Plastics Inc バックライト用光拡散性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CN102267268B (zh) * 2011-06-17 2013-04-17 武汉金牛经济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高反射率的反射膜及其制造方法
MY172893A (en) * 2012-05-14 2019-12-13 Toyo Boseki Polyester film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JP2014218039A (ja) * 2013-05-10 2014-11-20 三菱樹脂株式会社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14233860A (ja) * 2013-05-31 2014-12-15 三菱樹脂株式会社 光学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CN104943305B (zh) * 2015-06-15 2017-01-25 江苏双星彩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透明光学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21790B2 (ja) 1998-03-19 2007-05-30 東レ株式会社 光拡散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DE10303145A1 (de) 2003-01-28 2004-07-29 Mitsubishi Polyester Film Gmbh Einseitig matte, biaxial orietierte Polyesterfolie mit charakteristischen Schrumpfeigenschaften,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und ihre Verwendung
JP2005181648A (ja) 2003-12-19 2005-07-07 Mitsubishi Polyester Film Copp プリズムシート用光散乱性ポリエテルフィル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110024A (ja) 2009-05-21
JP2009048156A (ja) 2009-03-05
KR100945656B1 (ko) 2010-03-04
TW200846179A (en) 2008-12-01
CN101600977A (zh) 2009-12-09
KR20090091246A (ko) 2009-08-26
JP4257619B2 (ja) 2009-04-22
CN101600977B (zh) 2011-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62998B (zh)
KR101084903B1 (ko) 광확산성 필름
JP4196306B2 (ja) 光拡散性フィルム
JP4702280B2 (ja) 光拡散性フィルム
JP4715510B2 (ja) 光拡散性フィルム
JP4780242B2 (ja) 光拡散性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TWI398673B (zh) 表面光擴散性聚酯薄膜
JP4370539B1 (ja) 表面光拡散性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4715511B2 (ja) 光拡散性フィルム
JP5163085B2 (ja) 表面光拡散性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5076791B2 (ja) 光拡散性フィルム
JP5696356B2 (ja) 光拡散性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4370538B1 (ja) 表面光拡散性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4370537B2 (ja) 表面光拡散性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11133872A (ja) 表面光拡散性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5114661B2 (ja) 光拡散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9139889A (ja) 表面光拡散性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TWI451973B (zh) 光擴散性聚酯薄膜
JP2009139890A (ja) 表面光拡散性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WO2007074853A1 (ja) 光拡散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光拡散性フィルム
JP2011133871A (ja) 光拡散性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