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62510B - - Google Patent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62510B
TWI362510B TW095145420A TW95145420A TWI362510B TW I362510 B TWI362510 B TW I362510B TW 095145420 A TW095145420 A TW 095145420A TW 95145420 A TW95145420 A TW 95145420A TW I362510 B TWI362510 B TW I36251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film
light guiding
incident
backligh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51454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734705A (en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Displays Ltd
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Displays Ltd, 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 filed Critical Hitachi Displays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7347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7347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625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6251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1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2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between the light guide and the light source, or around the light sourc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1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2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between the light guide and the light source, or around the light source
    • G02B6/0031Reflecting element, sheet or lay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3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on the light output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5Reflecting element, sheet or lay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66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being coupled 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68Arrangements of plural sources, e.g. multi-colour light sour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Description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關於一種顯示裝置以及面狀光源裝置,尤其關於 一種可有效應用於面狀光源裝置以及使用其之顯示裝置的 技術,該面狀光源裝置對顯示面板照射於導光板上傳播之 光0 【先前技術】 先前,行動電話機或筆記型PC(Personal Computer,個 人電腦)之顯示器等中例如使用具有液晶顯示面板之液晶 顯示裝置(液晶顯示單元)。 上述液晶顯示裝置大致分為透過型與反射型,該透過型 液晶顯示裝置中將背光源(光源)配置於液晶顯示面板之後 方’將來自該光源之光照射至上述液晶顯示面板上,且使 其透過’藉此顯示圖像(影像);該反射型液晶顯示裝置中 使來自顯不裝置外部之光由上述液晶顯示面板反射,藉此 顯示圖像(影像)。 又,上述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之背光源,例如大致分為 直下型與邊緣照明型(亦稱為側光型),該直下型係將螢光 管等光源配置於與液晶顯示.面板之顯示區域重疊的區域 中;而該邊緣照明型係將導光板配置於與液晶顯示面板之 顯示區域重疊的區域中,且於該導光板之端部配置有 源。 上述邊緣照明型背光源係—㈣光源,其使配置於導光 板端。P之光源發出的光,—面於上述導光板内傳播,—面 H6936.doc 1362510 藉由設置於上述導光板背面之反射部而使光朝向液晶顯示 面板之方向,由擴散板擴散後照射至液晶顯示面板,其可 薄於直下型β由此,行動電話機或筆記型pc之顯示器等 中,多使用具有該邊緣照明型背光源之液晶顯示裝置。 又,上述邊緣照明型背光源中,為使光均勻地照射於液 晶顯示面板之顯示區域中,存在例如組合導光板與反射板 者,該導光板形成為用以高效反射所傳播之光之形狀(例 % 如槽等)(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Japanese Patent Laid 〇pen N〇 "599/2005)。)。 又,上述邊緣照明型背光源中,為實現薄型化,存在例 如由薄臈板分別構成導光體層(導光板)、反射層(反射 部)、以及擴散層(擴散板)並使該等形成為一體者(例如參 照專利文獻 2(Japanese Patent Laid_〇pen Hei 〇8 15252 6)) 〇 【發明内容】 鲁然、而’例如於上述專利文獻!中所揭示之背光源中,上 述導光板上形成有反射槽等,可於反射板之間存在間隙, 使光透過該間隙。又,有的光於上述反射槽中以無助於正 面贵度之角度反射或折射。由此,存在光之損失變大之問 題。又,一般而言,上述導光板較多係藉由射出成形而形 成考慮到加工精度方面,存在難以加工為符合設計要求 之形狀的問題。 又例如於上述專利文獻2中所揭示之背光源中,應用 H6936.doc • 6 · 組合折射率不同之薄膜板而由其界面引起全反射之技術。 然而’並未考慮到自光源射人上述導光體層時之入射角 度。由此’例如存在如下問題:以入射角度較小不會引起 全反射之角度對導光板人射的光㈣了支配地位,無法有 效地向液晶顯示面板之顯示區域面内照射光。 又’上述行動電話等中所使用之液晶顯示裝置(液晶顯 示單元)’近年來例如以輕量化為目%,於背光源之光源 中日益使用LED(Light Emitting Diode,發光二極體)等點 光源然而’ _L 專利文獻2中所揭;^之背光源以使用榮 光s等線光源作為光源為前提。由此,例如於使用led作 為點光源之情形時’存在難以使照射至液晶顯示面板之顯 示區域面内之光亮度分佈均勻之問題。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例如能夠將用於液晶顯示裝 置中之背光源薄型化、輕量化的技術。 本發明之其W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例如能夠將用於液晶顯 不裝置中之背光源薄型化、輕量化且高亮度化之技術。 本發明之上述及其他目的與新穎特徵可藉由本說明書之 記述以及附加圖式而明確。 如下所不,說明本申請案中所揭示之發明的代表性概 要。 (1)本發明之顯示裝置包含顯示面板;以及背光源,其配 置於上述顯不面板之後方,本發明之顯示裝置中,上述背 光源包含:薄膜狀導光部件;薄膜狀光半透過部件,其黏 116936.doc 1362510 貼於上述導光部件之與上述顯示面板對向之第—面上·薄 臈狀反射部件,其點貼於上述導光部件之上述第一面之背 面;及點光源,其配置於上述導光部件之自上述第一面或 其背面向上述導光部件射入光之位置上上述光半透過部 件之折射率小於上述導光部件之折射率。
(2)本發明之顯示袭置包含顯示面板及背光源,該背光源 配置於上述顯示面板之後方,於上述背光源的相對面以及 e亥面的背面上黏貼有偏光板,上述背光源包含··薄膜狀導 光部件;薄膜狀偏光反射部件’其黏貼於上述導光部件之 與上述顯示面板對向之第一面上;薄膜狀反射部件,其黏 貼於上述導光部件之上述第—面之背面;及點光源,其配 置於上述導光部件之自上述第一面或其背面向上述導光部 件射入光之位置上;上述偏光反射部件之透過㈣黏貼於 上述顯示面板之與上述背光源對向之面上的偏光板之透過 轴的方向相同》 (3) 如上述(1)或(2)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上述背光源係 上述點光源於向上述導光部件之薄膜面方向射出光的方向 上配置,且包含反射板,其反射自上述點光源所射出之 光’將使其射入至上述導光部件。 (4) 如上述(1)或(2)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上述光半透過 部件或上述偏光反射部件係依距上述導光部件之光入射位 置的距離,使於上述導光部件中傳播之光的透過率與反射 率之比變化。 116936.doc (5) 如上述(1)或(2)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上述光半透過 部件或上述偏光反射部件於複數個部位具有貫通孔,且上 述貫通孔之分佈密度係依距上述導光部件之光入射位置的 距離而變化。 (6) 如上述(1)或(2)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上述反射部 件’其反射率係依距上述導光部件之光入射位置的距離而 變化。 (7) 如上述(1)或(2)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上述反射部件 於與上述導光部件密合之面的複數個部位上具有凹形狀或 凸形狀的漫反射圖案,且上述漫反射圖案之分佈密度係依 距上述導光部件之光入射位置的距離,而變化。 (8) 本發明之面狀光源裝置包含光源以及薄膜狀導光部 件,本發明之面狀光源裝置中,上述光源具有薄膜狀入射 光調整部件,該入射光調整部件配置於向與上述導光部件 之薄膜面垂直之方向射出光的方向上,於上述導光部件之 光所射入的區域與上述光源之光射出的面之間,使光相對 於上述導光部件之入射方向向上述導光部件之光的傳播方 向轉變,且上述入射光調整部件於與上述導光部件對向之 面側具有1個㈣以上之突起,i上述突起之前端面與上 述導光部件密著。 其中於上述導光部件之 面之射出角度的出射光 如上述(8)所述之面狀光源裝置, 光之射出面上具有調整自上述射出 調整部件。 其中於上述導 (10)如上述(8)或(9)所述之面狀光源裝置, 116936.doc 1362510 之配置有上述入射光調整部件之面的背面且與上述 入射光調整部件重疊之區域具有反射部件。 ⑴)如上述⑻至⑽中任一項之面狀光源裝置,豆中上 述入射光調整部件之突起係底面為曲面狀之柱狀突起。 ⑽本發明之顯示裝置包含顯示面板、q配置於上$ 顯不面板後方之背光源,本發明之顯示裝置中上述背光 ,由揭示於上述⑻至(11)中任—項之面狀光源I置而組 成0
如上述方法⑴所述,本發明之顯示裝置 光源發出之光的部分結構,係以薄膜狀光半透過部=薄 膜狀反射部件夾持薄膜狀導光部件之方式而整體構成。此 時,上述各部件係例如將加工為厚度〇.25 _以下之薄膜 狀者貼合為-體。藉此,可使導光板薄型化、輕量化。 又’若-體構成薄膜狀導光部件、半透過部件、以及反射 部件,則射人導光部件之光—面於半透過部件與反射部件 之間反覆高效反射,一面於上述導光部件中傳播。由此, 可減少於上述導光部件中傳播之光的損失,提高照射至顯 示面板之顯示區域上之光的亮度。 又’本發明之顯示裝^中,如上述方法⑺所豸,對於傳 播背光源之光之部分的結構,可使用薄膜狀偏光反射部 件,而代替上述半透過部件。 又,此時,藉由上述方法(3)所述,可減少損失,提高照 射至顯示面板之顯示區域上之光的亮度。此時,較好的 是,上述反射板例如於上述點光源之方向上具有凸狀反射 116936.doc •10- 1362510 面。 又,此時,對於上述光半透過部件或上述偏光反射部件 進行如上述方法(4)所述之操作,藉此可使照射至顯示面板 之顯不區域上之光的面内亮度均勻。又,此時可如上述方 法(5)所述’使設置於光半透過部件或偏光反射部件上之複 數個貫通孔之分佈密度發生變化,而代替上述方法(4)所述 的使光半透過部件或偏光反射部件之透過率與反射率之比 發生變化。 又’此時’如上述方法所述,可使上述反射部件之反 射率發生變化’而代替如上述方法(4)所述的使光半透過部 件或偏光反射部件之透過率與反射率之比發生變化。又, 此時’可如上述方法(7)所述,使黏貼於反射部件之導光部 件之面上的複數個漫反射圖案之分佈密度發生變化,而代 替如上述方法(6)所述的使反射部件之反射率發生變化。 又,如上述方法(3)所述,自點光源所射出之光朝向導光 部件之薄膜面方向之情形時,即使受到反射板反射,射入 上述導光部件之光的入射角度不超過臨界角之光亦佔據支 配地位》以超過臨界角之角度入射、且於導光部件中傳播 之光,不會於光半透過部件或偏光反射部件之界面、及與 反射部件之界面上進行全反射。由此,各界面上光會露出 至導光部件之外部,不會於導光部件内傳播光。 為解決如此問題,例如,如上述方法(8)所述,較理想的 是,對於點光源使用面狀光源裝置,其係以於與導光部件 之薄膜面垂直之方向上射出光之方式而配置。此時,二點 116936.doc -11· 蕻源與導光部件之間配置有上述入射光調整部件。如此, =入射光調整部件,可將於與導光部件之薄膜面垂直的 方向射出之點光源的光,轉換為超過導光部件内臨界角而 使其向^光部件人射。由此,可有效地使點光源之光入射 至導光部件,從而獲得較高之亮度均勻性。 又’此時,例如,如上述方法⑼所述,可於±述導光部 光的射出面上,設置用以調整自上述射出面之射出角 度的出射光調整部件。該出射光調整部件之結構,例如與 上述入射光绸整部件相同。若具有如此之結構,例如即使 導光部件不由光半透過部件與反射部件夾持,亦可使入射 至上述導光部件之光一面傳播,一面呈面狀射出。 又,此時,若如上述方法(10)所述設置反射部件,則可 藉由入射光調整部件,使不超過臨界角向導光部件之外部 射出之光由上述反射部反射後,再次向導光部件入射。 又,此時,根據上述方法(u)所述,可使點光源之光於 導光部件内一面擴散一面傳播。 如此,若使用如上述方法(8)至方法(11)所述之面狀光源 裝置,可將點光源之光有效地入射至導光部件,並使其傳 播,從而可獲得較高的亮度均勻性。又,藉由使導光部 件、入射光調整部件、以及出射光調整部件成為薄膜狀, 可使面狀光源裝置薄型化、輕量化。由此,如上述方法 (12)所述,使用如上述方法(8)至方法(11)所述之面狀光源 裝置作為顯示裝置之背光源,可使背光源薄型化、輕量 化’並且可提高顯示區域之亮度均勻性。 116936.doc 1362510 【實施方式】 以下,對於本發明,參照圖式且同時利用實施形態(實 施例)加以詳細說明。 再者,用以說明實施例之所有圖中,對於具有相同功能 者’均標註相同符號,省略其重複說明。 (實施例1) 圖1係表示本發明實施例丨之顯示裝置之概略結構的模式 圖。又’圖2係放大圖1之主要部分的模式圖。 於圖1中,1為顯示面板,201為光照射部,2〇la為導光 部件(導光薄膜),201b為光半透過部件(光半透過薄膜), 2〇lc為反射部件(反射薄膜),3A、3B為偏光板薄膜。 例如,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丨之顯示裝置中,於顯示面 板1之下方具有背光源之光照射部2〇1。 關於顯示面板1,只要為使自背光源之光照射部2〇1所照 射之光透過而顯示圖像(影像)者即可。作為顯示面板丨之一 例,例如可列舉由一對基板夾持液晶材料而形成之液晶顯 示面板。又,一般而言,如圖i所示,顯示面板,使來 自背光源之光之入射面與出射面上,分別黏貼有偏光板薄 膜 3A、3B。 例如’如圖1以及圖2所示,背光源之光照射部2〇ι,係 由光半透過部件2011?與反射部件2〇1(;夾持導光部件2〇1&而 一體構成。此時’光半透過部件2〇lb係使用折射率小於導 光部件20 1 a之折射率的材料。 又,實施例1中,導光部件2〇丨a、光半透過部件2〇丨b、 116936.doc 1362510 以及反射部件201c均使用薄膜狀部件。以下,將導光部件 201a稱為導光薄膜,將光半透過部件2〇11)稱為光半透過薄 膜,將反射部件201c稱為反射薄膜,再者,導光薄膜π。 之厚度Ta,例如可設為0.25 mm以下。又, 「 人九半透過薄膜 201b之厚度Tb以及反射薄膜2〇lc之厚度Tc,例如可設為 0.05 mm以下。 導光薄膜20U,例如可使用折射率為159之聚碳酸酯 (PC)。又,光半透過薄膜201b ,例如可使用折射率為1 μ 之氟系樹脂。再者,光半透過薄臈2〇113,例如亦可使用折 射率為1.57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折射率為1 之 丙烯酸系uv硬化樹脂。又,反射薄膜2〇lc,例如可使用 聚酯系多層膜薄膜、或於PET基板上濺鍍銀之銀薄板。 又,實施例1中,導光部件201a及光半透過部件2〇卟以 及反射部件201c,例如由與光半透過部件2〇化具有相同程 度折射率之光學黏接劑黏貼而成,且形成一體構造。 如此而構成之顯示裝置中,例如,如圖j以及圖2所示’ 背光源之光照射部201中,光4自導光薄膜2〇ia之與顯示面 板1對向之面(以下稱為薄膜面)的端部入射。並且,所入射 之光4, 一面反覆由與光半透過薄膜之界面、以及與反射 薄膜201c之界面反射,一面於導光薄膜内傳播。此時,與 光半透過薄膜201b之界面上,根據導光薄膜2〇1&之折射率 與光半透過薄膜20lb之折射率間的關係,角度較小之光, 換言之,即對於光半透過薄膜2011)之入射角較大的光由界 面反射。另一方面,角度較大之光,換言之,即對於光半 116936.doc •14- 1362510 透過薄膜之入射角較小的光由界面折射後,向顯示面板i 之方向射出。由與光半透過薄膜2011)之界面反射之光,由 與反射薄膜201c之界面反射後,再次向與光半透過薄膜 201b之界面入射。對於導光薄膜2〇la中傳播之光,藉由反 覆實施該動作,使向導光薄膜2〇1&入射之光4轉換為面狀 光而照射至顯示面板1上。 再者’圖1以及圖2中雖然省略,但入射至導光薄膜2〇la 上之光4的光源’只要能夠使入射至導光薄膜2〇ia上之光4 自入射位置向與顯示面板i重疊之區域方向傳播,則可配 置於任意位置上。 如此,本實施例1之顯示裝置中,使導光薄膜2〇丨a之厚 度Ta為0.25 mm以下,使光半透過薄膜2〇lb之厚度Tb以及 反射薄膜201c之厚度Tc均為〇.〇5 mm以下。因此,毫無疑 問’可使導光薄膜201a之厚度Ta與光半透過薄膜2〇lb之厚 度及反射薄膜201c之厚度Tc的合計大於〇且在0.35 mm以 下。並且,藉由使該等形成為一體構造,可使背光源之光 照射部201薄型化、輕量化。 又,藉由使導光薄膜201a、光半透過薄膜2〇lb、以及反 射薄膜201c形成為一體構造,可使入射至導光薄膜2〇 1&之 光4,一面反覆由與光半透過薄膜2〇lb之界面、以及與反 射薄膜201c之界面尚效反射’一面傳播。由此,可減少各 界面上,尤其與反射薄膜201c之界面上光洩漏導致之損 失,可提高向顯示面板1照射之光的亮度。 圖3係用以說明實施例1之變形例的模式圖。 116936.doc 15 1362510 實施例1之顯示裝置中,藉由一體構造導光薄膜2〇ia、 光半透過薄膜2〇lb、以及反射薄膜2〇lc,使入射至導光薄 膜201a之光4,一面反覆由與光半透過薄膜2〇11?之界面、 以及與反射薄膜2〇lc之界面高效反射,一面傳播。此時, 光半透過薄膜201b,係根據於導光薄膜2〇la中傳播之向 與光半透過薄膜2〇lbi界面入射的光的入射角’而進行反 射或折射(透過)之部件。即,於導光薄膜2〇la與光半透過 薄膜20 lb之界面上,入射至該界面之光的一部分經反射後 繼續於導光薄膜2〇la中傳播,剩餘的光照射至顯示面板i 上。由此,背光源之光照射部2〇1中,亦可使用與光半透 過薄膜201b具有同等功能者,而代替光半透過薄膜2〇11?。 作為與光半透過薄骐20 lb具有同等功能之部件,例如可使 用偏光反射薄膜。 偏光反射薄膜,例如係使入射之光中僅朝向偏光面所在 方向的成分透過,而將剩餘成分反射的部件。由此,若使 用該偏光反射薄膜而代替光半透過薄膜2〇lb,則於導光薄 膜20 la中傳播之光中,僅是與偏光反射薄膜之透過軸(偏 光轴)一致的成分透過偏光反射薄膜而照射至顯示面板1 上》並且’剩餘成分經反射後繼續於導光薄膜2〇la中傳 播。經與偏光反射薄膜之界面反射之光,由與反射薄膜 201c之界面反射後’再次向與偏光反射薄膜之界面射入。 藉由對於導光薄膜201a中傳播之光重複實施該動作,使得 入射至導光薄膜20la之光4轉換為面狀光而照射至顯示面 板1上。 116936.doc -16- 1362510 « « 此時’自導光薄膜201a透過偏光反射薄膜而照射至顯示 面板1上之光’係偏光面與偏光反射薄膜之透過軸一致的 光。因此’當使用偏光反射薄膜之情形時,例如,如圖3 所示,當將偏光反射薄膜2〇ld黏貼於導光薄膜201a之與顯 示面板1對向之面上時,其透過轴Αχι與黏貼於顯示面板i 之與光照射部201對向之面上的偏光板3A之透過轴AX2朝 向相同方向。若如此構成’則自導光薄膜2〇 ia透過偏光反 射薄膜20 Id而照射至顯示面板1上之光的偏光面,與較顯 示面板1而言更位於近前位置之偏光板3A的偏光軸AX2 — 致’故而可使光通過偏光板3A,且向顯示面板1入射。 又,此時,使偏光反射薄膜2〇ld之厚度與光半透過薄膜 2 01 b同樣地,例如設為〇. 〇 5 mm以下,一體構成導光薄膜 20 1 a以及反射薄膜201 c,藉此,可使背光源之光照射部 201薄型化、輕量化。
再者’圖3中’偏光反射薄膜20Id之透過軸Αχι與導光 φ 薄膜2〇la之光所入射之邊平行,只要與_貼於顯示面板J 上之偏光板3A之透過軸AX2—致,則可朝向任一方向。 (實施例2) 圖4係表示本發明實施例2之背光源之概略結構的模式 圖。又’圖5係圖4之A-A’線上的剖面圖。 實施例2中,以實施例1之結構作為前提,對於使照射至 顯示面板.1上之光的亮度(光量)於面内均勻之光照射部2〇1 的結構例加以說明。 此時,例如,如圖4以及圖5所示,背光源之光照射部 116936.doc -17· 1362510 201中’使導光薄膜2〇 1&由光半透過薄膜2〇lb與反射薄膜 201c夾持而形成為一體構造。將該導光薄膜2〇1&之厚度設 為0.25 mm以下。又’將光半透過薄膜2〇lb以及反射薄膜 201c之厚度均例如設為〇 〇5 以下。又,對於導光薄膜 2〇la、光半透過薄膜2〇lb、以及反射薄膜⑽卜,例如分別 使用實施例1中所說明之材料。又,導光薄膜2〇la、光半 透過薄膜201 b、以及反射薄膜2〇 l c,係藉由實施例i中所 說明之方法而形成為一體構造。 又’於實施例2之情形時’光半透過薄膜2〇lb於複數個 部位設置有貫通孔(通孔)TH。該貫通孔TH係例如對光半 透過薄膜201 b進行蝕刻而形成。 又,例如’如圖4所示,該貫通孔τη係於光之傳播方向 上排列有複數行,且該等行中平行於導光薄膜2〇1&之光所 入射之區域L的邊而排列有複數個貫通孔τη。又,此時, 如圖4所示,較好的是,各貫通孔TH之行間的間隔、 G2 ' G3、G4、G5、G6、G7,隨著距向導光薄膜2〇la入射 之光之邊的距離變遠而逐漸變窄。再者,圖4所示之例 中貫通孔TH之行為8行,但毫無疑問,亦可為8行以外 的行數。 田於光透過薄膜201b中設置如此之貫通孔TH之情形 時,例如,如圖5所示,自導光薄膜201a之某一位置所入 射之光4,沿實線箭頭所示之路徑而於導光薄膜2〇1&中傳 播此時,由反射薄膜201c反射且向與光半透過薄膜2〇lb 之界面入射的光,向具有貫通孔丁^1之區域入射。向具有 116936.doc • 18 · 該貫通孔ΤΗ之區域入射之光,經折射後向貫通孔TH之内 部空間射出。並且,光由貫通孔TH之側面反射或折射 後向顯示面板1所在的方向射出。即,藉由設置貫通孔 TH可利用該貫通孔TH之側面使光漫反射向顯示面板i所 在的方向射出。由此,與實施例丨之情形相比,可提高照 射至顯不面板1上之光的亮度(光量)之面内均勻性。 又’此時,於導光薄膜2〇u中傳播之光,例如於接近光 入射之邊的區域内光量較多,隨著遠離光入射之邊,光量 逐漸減少。由此’如圖4所示,擴大距光入射之邊較遠之 區域内貫通孔TH之分佈密度,易於引起光之漫反射,藉 此可進一步提高照射至顯示面板1上之光亮度(光量)之面内 均勻性。 圖6係用以說明實施例2之變形例的模式圖。 實施例2之背光源中,例如,於向導光薄膜201 a入射之 光4的光源例如包含複數個點光源之情形時,即便是靠近 光入射之邊之區域,該邊方向上2個點光源之間的光量亦 會變小。由此,當使用複數個點光源之背光源之情形時, 較好的是,將光半透過薄膜20 lb之貫通孔TH例如如圖6所 示進行配置。 圖6中,列舉的是將點光源配置於導光薄膜之2個區域L 中之情形,其中係以於光之傳播方向上排列有複數個行之 方式進行設置,且該行中平行於導光薄膜2〇la之光所入射 之邊而設置有複數個貫通孔TH,此方面與上述相同。 又’靠近光所入射之邊的區域内,來自點光源之光的擴散 116936.doc • 19- 不充分,於點光源之間出現光量較小之區域。因此,於該 區域中進而設置有複數個貫通孔TH以提高分佈密度,藉 此可提高照射至顯示面板1上之光亮度(光量)之面内均勻 性。 如此’實施例2之背光源中,當使用點光源之情形時, 亦可提高照射至顯示面板1上之光亮度(光量)的面内均勻 性。 圖7係用以說明實施例2之應用例的模式圖。 實施例2中’藉由使自導光薄膜2〇la向顯示面板1之方向 射出的光漫反射,而提高照射至顯示面板1上之光的面内 均勻性。並且’作為使光漫反射之方法之一例,如圖4等 所示,可列舉於光半透過薄膜2〇ib中設置貫通孔τη之 例。然而’代替於光半透過薄膜2〇lb設置貫通孔TH,例 如,如圖7所示,於導光薄膜2〇la與反射薄膜2〇lc之界面 上設置使光漫反射之圖案(以下稱為漫反射圖案)Rp,亦可 獲得同樣之效果。 當於導光薄膜201a與反射薄膜2〇lc之界面上設置如此之 如圖7所示’自導光薄膜
度變小’若以較大角度入射, 漫反射圖案RP之情形時,例如, 201a之某位置所入射之光4,沿; 導光薄膜201 a中傳播。此時,由 案RP所反射之光,改變前進道 由漫反射圖案RP所反射之後的入射角 度入射,則該光之一部分由光半透過 116936.doc •20· 1362510 I * 薄膜20 lb之界面折射後,向顯示面板i所在之方向射出。 由此,與將貫通孔ΤΗ設置於光半透過薄膜之情形相同, 可提高照射至顯示面板1上之光亮度(光量)的面内均勻性。 又,此時,導光薄膜201a與反射薄膜2〇lc,例如由透明 光學黏接劑黏接而形成為一體構造,於其界面上無間隙。 由此,可防止自導光薄膜20U與反射薄膜2〇lc之界面洩漏 光而造成較大損失。 再者,當於導光薄膜20U與反射薄膜2〇lc之界面上設置 漫反射圖案RP之情形時,該配置例如與圖4或圖6所示之光 半透過薄膜201b之貫通孔TH的配置相同,可按照使距導 光薄膜20U之光入射之邊較遠的區域、或點光源之間的區 域内的分佈密度提高之方式而配置。 又,實施例2中,列舉使用光半透過薄臈2〇11)之情形, 但毫無疑問,亦可使用偏光反射薄膜201d而代替光半透過 薄膜201b。 又,實施例2中,例如,如圖4所示,將貫通孔TH呈行 狀配置,但並不限於此,毫無疑問,亦可將其配置於任意 位置上》 … (實施例3) 圖8係表示本發明實施例3之背光源之概略結構的模式 圖。又,圖9係圖8之Β_Β·線上的剖面圖。 實施例3中,以實施例丨之結構作為前提,對於藉由與實 施例2不同之方法,使照射至顯示面板丨上之光亮度(光量) 於面内均勻的光照射部2〇1的結構例加以說明。 116936.doc -21· 此時例如,如圖8以及圖9所示,背光源之光照射部 201中’使導光薄膜2〇1&由光半透過薄膜與反射薄膜 201c夾持而形成為一體構造。將該導光薄膜之厚度設 為0.25 mm以下。又,將光半透過薄膜2〇ib以及反射薄膜 201c之厚度均例如設為〇〇5瓜瓜以下。又對於導光薄膜 2〇la、光半透過薄膜2〇lb、以及反射薄膜汕卜,例如分別 使用實施例1中所說明之材料。又,導光薄膜2〇ia、光半 透過薄膜201b、以及反射薄膜2〇lc,藉由實施例i中所說 明之方法而形成為一體構造。 又,於實施例3之情形時,光半透過薄膜2〇比中,於複 數個部位設置有遮罩光之圖案(以下稱為遮光圖案)Bp。該 遮光圖案BP例如可藉由白色墨水之印刷等而形成。 又,例如,如圖8所示,該遮光圖案Bp於光之傳播方向 上排列複數個行,且該行中平行於設置有導光薄膜2〇la之 光所入射之區域L的邊而排列有複數個遮光圖案Bp。又, 此時,如圖8所示,較好的是,各遮光圖案Bp之行間的間 隔Gl、G2、G3、G4、G5、G6、G7,隨著導光薄膜2013之 光所入射之邊的距離越遠而逐漸擴大。再者,圖8所示之 例中,遮光圖案BP之行為8行,但毫無疑問,亦可設為8行 以外的行數。 當於光透過薄膜201b上設置如此之遮光圖案8?之情形 時,例如,如圖9所示,自導光薄膜2〇1&之某位置所入射 之光4,沿實線箭頭所示之路徑而於導光薄膜2〇ia中傳 播。此時,經反射薄膜201C反射而向與光透過薄膜⑼比之 116936.doc •22· 界面入射的光,由遮光圖案BP遮光(反射),而不會通過光 透過薄膜201b向顯示面板所在的方向射出。即,藉由設置 遮光圖案BP,可限制向顯示面板!方向射出之光的光量。 由此,與實施例1之情形相比,可提高照射至顯示面板1上 之光亮度(光量)的面内均勻性。 又,此時,於導光薄膜201a中傳播之光,例如於靠近光 入射之邊的區域内的光量較多,而隨著遠離光入射之邊, 光量逐漸減少。由此,如圖8所示,擴大靠近光入射之邊 之區域内遮光圖案BP之分佈密度,降低向顯示面板i方向 射出之光的光量,藉此,可進一步提高照射至顯示面板上 之光亮度(光量)之面内均勻性。 圖10係用以說明實施例3之變形例之模式圖。 實施例3之背光源中,例如入射至導光薄膜2〇la上之光4 之光源例如包含複數個點光源之情形時,即便是靠近光入 射之邊的區域,該邊方向上兩個點光源之間的光量亦會變 小。由此,使用設有複數個點光源之背光源之情形時,較 好的是,例如使遮光圖案BP如圖1〇所示般進行配置。 圖1 〇中’列舉的是將點光源配置於導光薄膜2〇丨a之兩個 區域L中之情形,其中於光之傳播方向上排列複數個行, 且該行中平行於導光薄膜201a之光所入射之邊而排列有複 數個遮光圖案BP,此方面與上述相同。又,靠近光所入射 之邊的區域内’點光源所發出之光的擴散不充分,於點光 源之間出現光量較小之區域。因此,藉由提高靠近入射邊 之區域内點光源正前方的光量較大之區域内遮光圖案之分 116936.doc •23· 佈密度’可提高照射至顯示面板1上之光亮度(光量)之面内 均勻性。 如此’實施例3之背光源中,當使用點光源之情形時亦 可提间照射至顯示面板上之光亮度(光量)的面内均勻性。 再者’實施例3中’以使用光半透過薄膜20lb之情形為 例’但毫無疑問’亦可使用偏光反射薄膜20Id而代替光半 透過薄膜201b » 又,例如,如圖8所示,實施例3中,將遮光圖案bp呈行 狀配置’但並不限於此’毫無疑問,亦可將其配置於任意 位置上。 (實施例4) 圖11係表示本發明實施例4之背光源之概略結構的模式 圖。又,圖12係圖11之C-C'線上的剖面圖。又,圖丨3係圖 11之D-D’線上的剖面圖。再者,圖u表示背光源之正面圖 以及下側之側面圖。 實施例4中,以實施例1至實施例3中所說明之背光源之 光照射部201的結構為前提,對包含導光薄膜2〇1&上所入 射之光的光源之背光源的結構例加以說明。 此時,如圖11至圖13所示,背光源之光照射部2〇1中, 使導光薄膜201a由光半透過薄膜2〇lb與反射薄膜2〇ic夾持 而形成為一體構造。將該導光薄膜2〇 ia之厚度設為〇25 mm以下。又,將光半透過薄膜201b以及反射薄膜2〇1〇之 厚度例如分別設為〇·〇5 mm以下。又,對於導光薄膜 201a、光半透過薄膜201b、以及反射薄膜2〇lc,例如均使 116936.doc -24. 1362510 用實施例1中所說明之材料。又,導光薄膜201a、光半透 過薄膜201b、以及反射薄膜201c’藉由實施例}中所說明 之方法而形成為一體構造。 又,此時,例如,如實施例2所述,光照射部2〇1中,可 於光半透過薄膜201b之複數個部位上設置貫通孔TH。 又,可代替貫通孔TH,而是例如於導光薄膜2〇la與反射薄 膜201c之界面上設置漫反射圖案rP。又,進而,例如,如 實施例3所述’可於光半透過薄膜2(Hb與導光薄膜2〇la之 界面上設置遮光圖案BP。 又,入射至導光薄膜201a上之光4的光源,例如可使用 LED作為點光源202。該點光源202例如可安裝於可挽性電 路基板203上。此時,安裝有點光源2〇2之可撓性電路基板 203 ’例如配置於光照射部2〇1之光半透過薄膜2〇lb上且 疋位於向顯示面板1之顯示區域照射光之區域(以下稱為照 射區域)IR之外側。又,此時,對於可撓性電路基板2〇3上 之點光源202 ’例如使用側視型led,以使光向導光薄膜 20la之薄膜面方向、且是與照射區域IR相反之方向射出。 又,此時,於導光薄膜2〇ia之端部、且是於配置有點光 源202之側,設置有反射板204。如圖14以及圖15所示,自 點光源202所射出之光4,經反射板204之反射面204a反射 後改變了方向,而射向照射區域IR,之後,入射至導光薄 膜201a。如此,入射之光4於導光薄膜2〇la中傳播之情 形,如實施例1至實施例3中所說明,故而省略詳細說明。 再者’實施例4中,使用LED作為點光源202,但為了提 116936.doc -25- 高亮度,該LED通常缩小所射出之光4之擴散範圍。因 此’例如’如圖13所示’使反射板2 04之反射面204a之、 與點光源202之光之射出面對向之面,向點光源202側凸 出,藉此使點光源202之光擴散。藉由如此方式,可有效 地使光於兩個點光源202之間的區域中傳播。 圖14係用以說明實施例4之變形例的模式圖。又,圖15 係圖14之E-E·線上的剖面圖。又,圖16係圖14之F-F1線上 的剖面圖。再者,圖14表示背光源之正面圖以及下側之側 面圖。 實施例4之背光源中,使用側視型LED點光源202,使自 點光源202向導光薄膜20 la之薄膜面方向射出之光由反射 板204反射’向導光薄.膜201 a入射。此時,例如,如圖13 所示,藉由於反射板204上設置對於點光源202側成為凸曲 面之反射面204a,可使自點光源202所射出之光擴散。然 而,並不限於圖13所示之凸曲面之反射面2〇4a,例如,如 圖14至圖16所示’藉由對平面加以組合而向點光源2〇2側 凸出之反射面204b,亦可使自點光源202所射出之光擴 散。 圖1 7係用以說明實施例4之背光源的一個效果的模式 圖。又,圖18係表示比較實施例4之背光源,而使用先前 之一般背光源的顯示裝置之結構例的模式圖。 實施例4之背光源中,使導光薄膜2〇la、光半透過薄臈 201b、以及反射薄膜201c形成為一體,藉此使光照射部 201薄型化。又,入射至導光薄膜2〇la之光的點光源2〇2, 116936.doc -26- 配置於導光薄膜20U上,且位於向顯示面板i照射光之照 射區域IR之外側。因此,例如,如圖17所示,使用有實施 例4之背光源之顯示裝置中,可將點光源2〇2以及反射板 2 0 4配置於顯示面板1之側面方向上。如此,可減小配置於 光半透過薄膜20 lb上之可撓性電路基板2〇3以及所安裝之 點光源202的高度,可縮小重疊顯示面板1與背光源(光照 射部201)時之厚度Td。 於先刖之顯示裝置之中’例如使用經射出成形之導光 板,如圖18所示,將點光源202配置於導光板2〇le之側 面。當背光源為如此之結構之情形時,導光板2〇16之厚度 例如為0.4 mm左右。因此,重疊顯示面板丨與背光源(光照 射部201)時之厚度丁6例如為丨〇6mm左右。 另一方面,於使用有實施例4之背光源之顯示裝置之情 形時’背光源之光照射部201的厚度為〇.35 mm以下。因 此,重疊顯示面板1與背光源(光照射部2〇1)時之厚度Td為 〇·95 mm左右。 通過如此之設置,可藉由使用實施例4之背光源,而使 顯不裝置薄型化、輕量化,且可提高照射區域讯之光量之 面内均勻性。 再者’實施例4中列舉的是使用光半透過薄膜2〇lb之情 形’但毫無疑問’亦可使用偏光反射薄膜2〇id而代替光半 透過薄媒201b。 (實施例5) 圖19係表示本發明實施例5之背光源之概略結構的模式 116936.doc •27· 圖。又,圖20係圖19w 明入射异1敕## 刃刮面圖。又,圖21係說 月射光調整部件之安裝方法的模式圖。 實施例5中,以實施例丨至 井昭射邱9Λ1 ΛΛ 施例3中所說明的背光源之 光”、、射。Ρ 201的結構為前提, 2〇1a , ^ ^ ^ 對於包含入射至導光薄膜 201 a上之光的光源之背光 — '、 —4構例加以說明》 此時,如圖19以及圖20所示, ,„ ^ 才先源之光照射部201 姓使導光薄膜2〇la由光半透過薄膜_與反射薄膜2〇ic 形成為—體構造°使該導光薄膜20U之厚度為0·25 賴以下。又,使光半透過薄膜_以及反射薄膜版之 厚度例如料0.05 _以下。又,對於導光薄膜職、光 半透過薄膜2(Hb.、以及反射薄臈2()le,例如分別使用實施 例1中所說明之材料。又,導光薄膜2〇la、光半透過薄膜 2〇lb、以及反射薄膜2〇lc,藉由實施例1 +所說明之方法 而形成為一體構造。 又,此時,例如,如實施例2所述,光照射部2〇1可於光 半透過薄膜20lb之複數個部位設置貫通孔τη。又,例如 可於導光薄膜20 la與反射薄膜201c之界面上設置漫反射圖 案RP ’從而代替貫通孔TH。又,進而,例如,如實施例3 所述’可於光半透過薄膜201b與導光薄膜201a之界面上設 置遮光圖案BP。 又’導光薄膜201a上所入射之光4的光源,例如為LED 之點光源202。該點光源202例如安裝於可撓性電路基板 203上。此時,安裝有點光源202之可撓性電路基板203, 例如配置於光照射部201(導光薄膜20 la)之朝向反射薄膜 116936.doc -28- 201 c之面侧,且位於向顯示面板i之顯示區域照射光之照 射區域IR的外側。又,此時,可撓性電路基板2〇3上之點 光源202,例如可使用俯視型LED,使得向與導光薄膜 20 la之薄膜面方向垂直之方向射出光。 又,此時,於導光薄膜20la與點光源202之間,介有入 射光調整部件205,其於與導光薄膜2〇la對向之面上具有 複數個突起205a。該入射光調整部件2〇5例如可由與導光 薄膜201 a相同之材料構成。又,入射光調整部件205之突 起205a的前端為平坦面狀’且與導光薄膜2〇la之薄膜面密 著。 較好的是,使如此之入射光調整部件205例如設為薄膜 狀’且包含突起205a在内之厚度為〇.1 mm至0.2 mm。又, 突起205a例如藉由光微影蝕刻法而形成。 又,為使入射光調整部件205之突起205a之前端面密著 於導光薄膜201a,例如,如圖21所示,可預先將光學黏接 劑206塗佈於突起205a之前端面,而使其黏接於導光薄膜 201a之薄膜面上。 又,例如,如圖19所示,入射光調整部件205之突起 205a係底面為曲面狀之柱狀突起。又例如,如圖2〇所 不,入射光調整部件205之突起205a之、位於照射區域ir 相反侧的側面為凸曲面狀。 又,實施例5之背光源中,較好的是,於導光薄膜2〇la 之朝向光半透過薄膜20 lb之面上,設置有與入射光調整部 件205重疊之反射板207。 116936.doc -29· 圖22係用以說明實施例5之背光源之動作的模式圖。 使用圖22對實施例5之背光源之動作加以說明。再者, 圖22係放大圖20之區域AR1的剖面圖。 實施例5之背光源中’如圖20所示,配置LED作為點光 源202,以使光向與導光薄膜20 la之薄膜面垂直的方向射 出。由此,如此,點光源202發出之光向導光薄臈2〇la入 射之角度較小’無法使入射之光4向照射區域IR傳播。由 此,於點光源202與導光薄膜20la之間,介有如圖22所示 之具有突起205a之入射光調整部件205。此時,例如,如 圖22所示,向與導光薄膜20la之薄膜面垂直之方向射出的 光4,經入射光調整部件2 0 5突起2 0 5 a之、位於照射區域ir 之相反側的凸曲面反射後,改變前進道路,之後入射至導 光薄膜20 la。如此入射之光於導光薄膜2〇 la中傳播之情形 如實施例1至實施例3所說明,省略詳細說明。 此時,入射光調整部件205之突起205a之凸曲面形狀, 例如係凸曲面中之光的反射角Θ滿足下述數式(丨)時之形 狀。 0=i/2>(arcsin(l/n))/2 …⑴ 再者’數式(1)中,i為導光薄膜20 la與光半透過薄膜 201b之界面上之光的入射角,η為入射光調整部件2〇5以及 導光薄膜201a之折射率。 自LED之點光源202所射出之光中,在與導光薄膜2〇u 之薄膜面垂直之方向上的成分最多,但就垂直方向以外之 光而言’藉由成為滿足數式(1)之形狀,可有效地入射至導 116936.doc -30- 1362510 光薄膜201a。 又,例如向與導光薄膜2〇1 a之薄膜面垂直的方向射出之 光中’亦存在通過突起205a之凸曲面以外之部分者。於此 情形時’由於該光垂直入射至導光薄膜2〇 13之薄膜面,故 而不會由與光半透過薄膜2〇ib之界面反射,而是透過光半 透過薄膜201b°因此,若於光半透過薄膜2〇lb上之與入射 光調整部件205重疊之區域内設置反射板2〇7,則透過光半 透過薄膜201b之光由該反射板207反射後,再次入射至導 光薄膜201a。 圖23係表示實施例5之點光源與入射光調整部件之黏貼 方法之一例的模式圖。又,圖24係圖23iHH,線上的剖面 圖。 實施例5之背光源中,例如’如圖23以及圖24所示,較 好的是,使用環狀黏接劑208而將LED之點光源2〇2黏貼於 入射光調整部件205上。此時,環狀黏接劑2〇8,以不會遮 住來自點光源202中之發光元件(LED晶片)202a的光之方 式,而設置於點光源202之光射出面之最外周上。 圖25係表示配置實施例5之背光源與顯示面板之—例的 模式圖。又,圖26係表示配置實施例5之背光源與顯示湳 板之其他一例的模式圖。 例如,如圖2〇所示,實施例5之背光源中,於導光薄膜 之朝向反射薄膜201c之面侧,配置有入射光調整部件 2〇5以及點光源2〇2。此時,顯示面板i配置於導光薄膜 201a之朝向光半透過薄膜2〇lb之面側。因此,如圖25所 116936.doc •31· 1362510 示,點光源202配置於背光源之光照射部2〇1的背面。 當如此配置之情形時’例如可將入射光調整部件2〇5配 置成,其一部分或全部與顯示面板丨重疊。由此,可縮小 顯不裝置之顯示區域以外之區域,即所謂邊緣區域。 再者,例如,如圖26所示,實施例5之背光源中,點光 源202以及入射光調整部件2〇5,亦可配置於導光薄膜2〇1& 之朝向光半透過薄膜201 b所在之面側。 圖27係用以說明實施例5之第一應用例的模式圖。 對實知例5之背光源的結構已進行說明,例如,如圖19 所示,列舉的是配置一個點光源202之情形,但並不限於 此’例如,如圖27所示,可配置兩個點光源2〇2 ^又,雖 省略圖示’但毫無疑問’亦可配置三個以上之點光源 202 〇 . 圖28係用以說明實施例5之第二應用例的模式圖。 例如,如圖20所示,對實施例5之背光源的結構已進行 說明’列舉的是將與入射光調整部件2〇5重疊之反射板2〇7 黏貼於光半透過薄膜2〇11?上之情形,但並不限於此,例 如’如圖28所示,可於光半透過薄膜2〇lb與反射板207之 間配置稜鏡薄板209。藉由配置稜鏡薄板209,可使透過光 半透過薄膜2〇lb由反射板207反射之光,以某一入射角度 再次向導光薄膜20 la入射,進而,可提高光之利用效率。 又’雖然省略使用圖之說明’但毫無疑問,入射光調整 部件205之複數個突起205a的配置方式,並不限於例如圖 19所示之格子狀。作為突起之配置’例如存在以下方法, 116936.doc -32- 1362510 即,於以$ — β» ^ , 、示點為中心之同心圓的圓周上等,在向照射區 域IR方向凸出之曲線上配置複數個突起205a之方法。 (實施例6) 圖29係表不本發明實施例6之背光源之概略結構的模式 圖又,圖30係圖29之J-Γ線上的剖面圖。 實施例6之背光源係實施例5之另一其他應用例,光源 2〇2及其附近結構與實施例5之背光源相同。於本實施例6 中,與實施例5不同之處在於導光薄膜2〇la之照射區域设 的結構。 、例如,如圖29以及圖30所示,本實施例6之背光源中, 並不將光半透過部件2〇lb或偏光反射薄膜2〇1(1、以及反射 薄膜201c黏貼於導光薄膜2〇la之薄膜面上。取而代之’於 導光薄膜20U之一個薄膜面上’換言之十於與顯示面 板1對向之面上設置出射光調整部件201fe該出射光調整 部件2〇1f’係用於調整自導光薄膜心之薄膜面射出後照 射至顯示面板1上之光的射出角度的部件。 又,該出射光調整部件201f,例如與入射光調整部件 2〇5具有同樣的結構,其中,於與導光薄膜2〇1&對向之面 上具有1個或2個以上之突起,突起之前端面與導光薄膜 2〇la之薄膜面密著。再者,圖29以及圖3〇中,僅於接近光 源202之區域中表示出該突起,但實際上於出射光調整部 件201f整個區域内均設置有同樣的突起。此時,較好的 是’使出射光調整部件201f例如形成為薄膜狀,包含突起 在内之厚度為0.05 mm。又,突起例如係藉由光微影蝕刻 116936.doc •33· 法而形成。 又’為使出射光調整部件2〇 If之突起之前端面密著於導 光薄膜20la上,例如,可將光學黏接劑預先塗佈於突起之 月’J端面’使其黏接於導光薄膜2〇la之薄膜面上。 又,如圖29所示,出射光調整部件2〇lf之突起,例如係 底面為曲面狀之柱狀突起。又,例如,如圖3〇所示,出射 光調整部件201f之突起係使與光源2〇2相反側之側面為凸 曲面狀。 再者’本實施例6之背光源中,導光薄膜201a之厚度亦 為0.25 mm以下。又,導光薄膜2〇la中例如使用折射率為 1.59之聚碳酸酯(pq。 本實施例6之背光源中,未使用光半透過薄膜2〇11}或偏 光反射薄膜201d、以及反射部件201c,但導光薄膜2〇1&之 折射率大於空氣之折射率,故而通過入射光調整部件205 而入射至導光薄膜2〇ia之光4,反覆地由薄膜面,亦即導 光薄膜20 la與空氣之界面全反射,且於導光薄膜2〇1&内傳 播。 此時,出射光調整部件201f之突起與導光薄膜2〇la相接 觸之部位,由於折射率大致相同,不會引起全反射如 此,光4於出射光調整部件2〇lf之突起内前進。並且,進 突起内之光4’經突起之側面與空氣之界面反射之後, 向顯示面板1所在之方向射出。 立如此’根據本實施例6之背光源,#由使用出射光調整 部件斯而㈣光半透過薄膜麗或偏光反射薄膜2〇ld、 H6936.doc 1362510 以及反射部件2〇lc,可獲得與實施例5之背光源同樣的效 果。由此’可減少黏貼於導光薄膜2〇1&上之薄板(薄膜)的 種類’使其進一步薄型化,並且能夠製成低價之背光源。 以上’根據上述實施例對本發明已進行具體說明,毫無 疑問,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例,可於不脫離其要旨 之範圍内進行各種變更。 上述各實施例中所說明之背光源為薄型、輕量,且照射 面之壳度均句性較高。因此,各實施例中所列舉之背光源 的結構’並不限於液晶顯示裝置等顯示裝置之光源,例如 亦可應用於照明器具之面狀光源裝置(單元)中。 【圖式簡單說明】 圖1係表示本發明實施例1之顯示裝置之概略結構的模式 圖。 圖2係放大圖!之主要部分的模式圖。 圖3係用以說明實施例丨之變形例的模式圖。 圖4係表示本發明實施例2之背光源之概略結構的模式 圖。 圖5係圖4之A-A'線上的剖面圖。 圖6係用以說明實施例2之變形例的模式圖。 圖7係用以說明實施例2之應用例的模式圖。 圖8係表示本發明實施例3之背光源之概略結構的模式 圖。 圖9係圖8之B-B'線上的剖面圖。 圖係用以說明實施例3之變形例的模式圖。 116936.doc •35· !36251〇 圖ii係表示本發明實施例4之背光源之概略結構的 圖。 圖12係圖11之C-C,線上的剖面圖。 圖13係圖11之D-D,線上的剖面圖。 圖14係用以說明實施例4之變形例的模式圖。 圖15係圖14之E-E,線上的剖面圖。 圖16係圖14之F-F·線上的剖面圖。 圖17係用以說明實施例4之背光源之-個效果的模式 圖。 圖18係表示用以與實施例4之背光源進行比較而使用 先則之一般背光源之顯示裝置的結構例的模式圖。 圖19係表示本發明實施例5之背光源之概略結構的模式 圖〇 圖20係圖19之6-6\線上的剖面圖。 圖21係說明入射光調整部件之安裝方法的模式圖。 _ 圖22係用以說明實施例5之背光源之動作的模式圖。 圖23係表示實施例5之點光源與入射光調整部件之黏貼 方法之一例的模式圖。 圖24係圖23之H-H'線上的剖面圖。 圖25係表示配置實施例5之背光源與顯示面板之一例的 模式圖。 圖26係表示配置實施例5之背光源與顯示面板之其他一 例的模式圖。 圖27係用以說明實施例5之第一應用例的模式圖。 116936.doc •36· 1362510 圖28係用以說明實施例 <罘一應用例的換式圖。 圖2 9係表示本發明音尬么丨^ 圖 例6之背光源之概略結構的模式 Λ 圖30係圖29之J-J,線上的剖面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顯示面板 3Α、3Β 偏光板薄膜 4 光 201 光照射部 201a 導光部件(導光薄膜) 201b 光半透過部件(光半透過薄膜) 201c 反射部件(反射薄膜) 201d 偏光反射薄膜 201e 導光板 201f 出射光調整部件 202 點光源 202a 發光元件 203 可撓性電路基板 204 ' 207 反射板 204a 反射面 205 入射光調整部件 205a 突起 206 光學黏接劑 208 環狀黏接劑 116936.doc -37- 1362510 209 棱鏡薄板 θ 反射角 AR1、L 區域 AX1 偏光反射薄膜20 Id之透過轴 AX2 偏光板3A之透過軸 BP 遮光圖案 G1 〜G7 間隔 IR 照射區域 RP 漫反射圖案 Ta 導光薄膜201a之厚度 Tb 光半透過薄膜201b之厚度 Tc 反射薄膜201c之厚度 Td、Te 厚度 TH 貫通孔 116936.doc -38 -

Claims (1)

  1. P?62510
    • 第〇95丨4542〇號專利申請案 •中文申請專利範圍替換本(99年 十、申請專利範圍: 一種顯不裝置,其特徵在於包含顯示面板以及配置於上 述顯示面板後方之背光源,且上述背光源包含: 薄膜狀導光部件; 薄膜狀光半透過部件,其黏貼於上述導光部件之與上 述顯示面板對向之第一面; 薄膜狀反射部件,其黏貼於上述導光部件之上述第一 面之背面;及 點光源,其配置於上述導光部件之自上述第一面或其 背面向上述導光部件射入光之位置上; 上述光半透過部件之折射率小於上述導光部件之折射 率;且 上述光半透過部件係依距上述導光部件之光入射位置 的距離,使上述導光部件中傳播之光的透過率與反射率 之比變化。 2. 如請求項1之顯示裝置,其中 上述背光源係將上述點光源配置於向上述導光部件之 薄膜面方向射出光之方向上;且 包含反射板,其反射自上述點光源所射出之光,並使 其入射至上述導光部件。 3. 如請求項1之顯示裝置,其中 上述光半透過部件於複數個部位具有貫通孔,且上述 貫通孔之分佈密度依距上述導光部件之光人射位置的距 離而變化D 116936-990719.doc 1362510 .如請求項1之顯示裝置,其中 上述反射部件,其反射率依距上述導光部件之光入射 位置的距離而變化。 5·如請求項1之顯示裝置,其中 上述反射部件於與上述導光部件密合之面的複數個部 位具有凹形狀或凸形狀之漫反射圖案,且上述漫反射圖 案之分佈密度依距上述導光部件之光入射位置的距離而 變化。 6. 如請求項1之顯示裝置,其中 上述反射部件之厚度、上述導光部件之厚度及上述光 半透過部件之厚度合計大於〇且在〇35 mm以下。 7. 如凊求項6之顯示裝置,其中 上述導光部件之厚度大於〇且在0_25 mm以下。 8. 如請求項7之顯示裝置,其中 上述反射部件之厚度大於〇且在〇 〇5 mm以下。 9·如請求項1之顯示裝置,其中 上述導光部件為聚碳酸酯; 上述光半透過部件為聚對苯二f酸乙二酯或丙烯酸系 樹脂。 116936-990719.doc
TW095145420A 2005-12-06 2006-12-06 Indication apparatus and plane light source apparatus TW200734705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352167A JP4579146B2 (ja) 2005-12-06 2005-12-06 表示装置および面状光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734705A TW200734705A (en) 2007-09-16
TWI362510B true TWI362510B (zh) 2012-04-21

Family

ID=3811835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5145420A TW200734705A (en) 2005-12-06 2006-12-06 Indication apparatus and plane light source apparatus
TW098146493A TWI438508B (zh) 2005-12-06 2006-12-06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46493A TWI438508B (zh) 2005-12-06 2006-12-06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5) US20070126950A1 (zh)
JP (1) JP4579146B2 (zh)
KR (1) KR100863848B1 (zh)
CN (2) CN101976003A (zh)
TW (2) TW200734705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79146B2 (ja) * 2005-12-06 2010-11-10 株式会社 日立ディスプレイズ 表示装置および面状光源装置
EP2198332A4 (en) * 2007-09-06 2011-11-30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LIGHT CONDUCTOR WITH LIGHT EXTRACTION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REGIONAL CONTROL OF LIGHT OUTPUT
KR20090059996A (ko) * 2007-12-07 2009-06-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유닛 및 이를 갖는 평판표시장치
CN101487972B (zh) * 2008-01-18 2014-09-10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可调节透过率的掩模板的掩模方法
US8749729B2 (en) * 2008-02-07 2014-06-10 Sony Corporation Light guide plate, surface-emitting apparatus,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a light guide plate
JP5190735B2 (ja) * 2008-03-06 2013-04-24 Nlt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4528902B2 (ja) 2008-08-06 2010-08-25 株式会社オプトデザイン 光源装置、照明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JP2010049989A (ja) * 2008-08-22 2010-03-04 Fujikura Ltd 面状発光装置
DE102008058894B3 (de) * 2008-11-26 2010-06-17 Vimecon Gmbh Laserapplikator
TW201123411A (en) * 2009-12-30 2011-07-01 Harvatek Corp A light emission module with high-efficiency light emission and high-efficiency heat dissipation and applications thereof
JP5631776B2 (ja) * 2010-03-03 2014-11-26 株式会社東芝 照明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KR20120023921A (ko) * 2010-09-03 2012-03-14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JP5550505B2 (ja) * 2010-09-16 2014-07-16 株式会社東芝 面状照明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TWI465808B (zh) 2010-11-25 2014-12-21 Lg伊諾特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單元及其顯示設備
JP2012136199A (ja) * 2010-12-28 2012-07-19 Nippon Seiki Co Ltd 表示装置
JP5321767B1 (ja) 2011-09-29 2013-10-23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
KR102075922B1 (ko) * 2012-05-10 2020-02-1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도광판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 장치
CN102692673B (zh) * 2012-06-20 2014-09-03 丹阳博昱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掩模板制作大版导光片的方法
JP6157827B2 (ja) * 2012-09-28 2017-07-05 恵和株式会社 導光シート、エッジライト型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ラップトップコンピュータ
CN104870233B (zh) * 2012-11-13 2018-06-08 江森自控科技公司 被照亮的车辆内部部件
TWI498638B (zh) * 2013-10-18 2015-09-01 Au Optronics Corp 顯示裝置
WO2015064883A1 (en) * 2013-11-01 2015-05-07 Seoul Semiconductor Co., Ltd.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backlight unit having the same
US9563005B2 (en) * 2014-03-11 2017-02-07 Sakai Display Products Corporation Light source device,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ght source device
KR102204953B1 (ko) * 2014-06-25 2021-01-1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형광 시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라이트 유닛과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07079147B (zh) 2014-09-25 2019-08-16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具有输出方向控制的显示设备及用于这种显示设备的背光
KR102244847B1 (ko) * 2014-12-31 2021-04-2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초집광 도광필름 및 이를 이용한 평판 표시장치용 박막형 백 라이트 유닛
CN108182873B (zh) * 2016-12-08 2020-08-07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嵌入有光学图像传感器的平板显示器
JP7013164B2 (ja) 2017-08-07 2022-01-31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CN108800056B (zh) * 2018-08-20 2024-07-09 华域视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信号灯的光学结构
KR102668143B1 (ko) * 2019-01-03 2024-05-2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CN109633962B (zh) * 2019-02-18 2021-10-15 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KR20210115236A (ko) * 2020-03-12 2021-09-27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광원모듈
CN111915982A (zh) * 2020-08-17 2020-11-10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US11221515B1 (en) * 2021-01-04 2022-01-11 Sunrex Technology Corp. Backlight modu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16677A (en) 1905-03-01 1998-10-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Backlight device for display apparatus
JPH08152526A (ja) * 1994-11-30 1996-06-11 Sharp Corp 面照明用シートとこれを用いた装置
JPH095739A (ja) * 1995-06-22 1997-01-10 Internatl Business Mach Corp <Ibm> 導光シ−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及び前記導光シ−ト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及び前記バックライト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H1021720A (ja) * 1996-06-27 1998-01-23 Nec Corp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JP2000147429A (ja) * 1998-11-10 2000-05-26 Nitto Denko Corp 偏光面光源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KR20000016446U (ko) * 1999-02-01 2000-09-25 김순택 액정표시장치
US6630968B1 (en) * 1999-02-01 2003-10-0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Display device, electronic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and light guider for display devices
JP4000704B2 (ja) * 1999-02-26 2007-10-31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導光板
US7108416B1 (en) * 1999-03-29 2006-09-19 Rohm Co., Ltd. Planar light source
US6972813B1 (en) * 1999-06-09 2005-12-0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Optical laminated bodies, lighting equipment and area luminescence equipment
JP2001083508A (ja) * 1999-09-14 2001-03-30 Seiko Epson Corp 表示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JP2001108987A (ja) 1999-10-06 2001-04-20 Nidec Copal Corp 面発光装置
US6598987B1 (en) * 2000-06-15 2003-07-29 Nokia Mobile Phones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tributing light to the user interface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JP2002133933A (ja) * 2000-10-26 2002-05-10 Rohm Co Ltd 照明装置およびこの照明装置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JP2003215570A (ja) 2002-01-22 2003-07-30 Sumitomo Chem Co Ltd 半透過半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とそれ用の光源装置及びフィルム
KR100459223B1 (ko) * 2002-04-03 2004-12-03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백 라이트
JP2004062004A (ja) * 2002-07-31 2004-02-26 Kawaguchiko Seimitsu Co Ltd 光拡散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JP4076214B2 (ja) * 2002-08-29 2008-04-16 シチズン電子株式会社 両面発光照明ユニット
JP4153776B2 (ja) * 2002-11-07 2008-09-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面状光源装置および該装置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2004171870A (ja) * 2002-11-19 2004-06-17 Alps Electric Co Ltd 照明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7478942B2 (en) * 2003-01-23 2009-01-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Light guide plate with light reflection pattern
TW577549U (en) * 2003-01-30 2004-02-21 Toppoly Optoelectronics Corp Back light module for flat display device
KR100508240B1 (ko) * 2003-03-13 2005-08-17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모듈
JP4239700B2 (ja) 2003-06-17 2009-03-18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面光源装置及び当該面光源装置を用いた機器
JP2005134498A (ja) 2003-10-29 2005-05-26 Optrex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4020397B2 (ja) * 2004-06-14 2007-12-12 惠次 飯村 点光源を用いた面光源
US7513669B2 (en) * 2005-08-01 2009-04-07 Avago Technologies General Ip (Singapore) Pte. Ltd. Light source for LCD back-lit displays
JP4579146B2 (ja) * 2005-12-06 2010-11-10 株式会社 日立ディスプレイズ 表示装置および面状光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817205B2 (en) 2014-08-26
TWI438508B (zh) 2014-05-21
US8416364B2 (en) 2013-04-09
US20130250612A1 (en) 2013-09-26
US20070126950A1 (en) 2007-06-07
KR100863848B1 (ko) 2008-10-15
CN1979309A (zh) 2007-06-13
CN101976003A (zh) 2011-02-16
KR20070060026A (ko) 2007-06-12
TW200734705A (en) 2007-09-16
US8085360B2 (en) 2011-12-27
JP2007157540A (ja) 2007-06-21
CN1979309B (zh) 2010-11-10
US20110292681A1 (en) 2011-12-01
TW201015132A (en) 2010-04-16
US20110102708A1 (en) 2011-05-05
JP4579146B2 (ja) 2010-11-10
US20120127753A1 (en) 2012-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62510B (zh)
WO2019184906A1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设备
JP5373180B2 (ja) 面光源装置、および当該面光源装置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WO2008065906A1 (fr) Corps de guidage de lumière et dispositif d&#39;éclairage
JP4645314B2 (ja) 導光板とそれを用いたエッジライト型面光源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4421583B2 (ja) 導光板及び面発光装置
WO2013008577A1 (ja) 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WO2012144409A1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WO2008047442A1 (fr) Dispositif source de lumière de surface
JP2005259374A (ja) 面状照明装置
JP2007256697A (ja) 液晶表示装置
KR101662237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JP2009123361A (ja) 導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用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JP5653576B2 (ja) 光学機能部材
JP2022023207A (ja) 表示装置
TWI275871B (en) Backlight system
JP7274166B2 (ja) 面状照明装置
TWI437327B (zh) 背光模組
JPWO2007058187A1 (ja) 導光体
JP4165193B2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JP7178003B2 (ja) 導光板、面光源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KR20090106702A (ko) 백라이트 장치
JP2005285390A (ja) 照明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TWM298141U (en) light guide plate, backlight module and the display module using the same
KR20180107408A (ko) 도광 필름을 이용한 도광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