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59014B - - Google Patent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59014B
TWI359014B TW094121388A TW94121388A TWI359014B TW I359014 B TWI359014 B TW I359014B TW 094121388 A TW094121388 A TW 094121388A TW 94121388 A TW94121388 A TW 94121388A TW I359014 B TWI359014 B TW I35901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nzyme
acid
branamine
solution
branas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41213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605873A (en
Inventor
Yukitaka Okada
Makoto Ozeki
Nobuyuki Aoi
Original Assignee
Taiyokagak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yokagaku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yokagaku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6058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6058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590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5901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PFERMENTATION OR ENZYME-USING PROCESSES TO SYNTHESISE A DESIRED CHEMICAL COMPOUND OR COMPOSITION OR TO SEPARATE OPTICAL ISOMERS FROM A RACEMIC MIXTURE
    • C12P13/00Preparation of nitrogen-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C12P13/02Amides, e.g. chloramphenicol or polyamides; Imides or polyimides; Urethanes, i.e. compounds comprising N-C=O structural element or polyuretha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PFERMENTATION OR ENZYME-USING PROCESSES TO SYNTHESISE A DESIRED CHEMICAL COMPOUND OR COMPOSITION OR TO SEPARATE OPTICAL ISOMERS FROM A RACEMIC MIXTURE
    • C12P13/00Preparation of nitrogen-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C12P13/04Alpha- or beta- amino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PFERMENTATION OR ENZYME-USING PROCESSES TO SYNTHESISE A DESIRED CHEMICAL COMPOUND OR COMPOSITION OR TO SEPARATE OPTICAL ISOMERS FROM A RACEMIC MIXTURE
    • C12P13/00Preparation of nitrogen-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C12P13/04Alpha- or beta- amino acids
    • C12P13/14Glutamic acid; Glutamine

Landscapes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Zo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 Enzymes And Modification Thereof (AREA)

Description

1359014 L -麩醯胺與乙胺合成茶胺酸的酵素法(日本專利特開平 11-225789)。另外,已開發出將此酵素於載體上固定化的 酵素法(日本專利特開平5 - 3 2 8 9 8 6 )。但是,於使用來自假 單胞菌屬之麩醯胺酶的情形中,經由合成茶胺酸的反應與 水解反應,令L-麩醯胺酸以副反應物型式合成。因此,副 產物的L -麩醯胺酸具有令茶胺酸精製煩雜的問題點。
[專利文獻1 ]日本專利特開平1 1 - 2 2 5 7 8 9號公報 [專利文獻2 ]日本專利特開平5 - 3 2 8 9 8 6號公報 [非專利文獻 1] Chem. Parm. Bull.,19 (7) 1301-1307 (1971) 【發明内容】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本發明為鑑於上述問題而 酸的有效率製造方法。 (解決問題之手段) 發明者等人為了解決前述 現使用來自芽孢桿菌屬、黴 微生物的麩醯胺酶,可於高 為極少量,而基本完成本發 茶胺酸的製造方法,其特徵 完成,其目的為在於提供茶胺 課題而重複致力研究,結果發 菌或酵母中之一種或二種以上 產率下合成茶胺酸,且副產物 明。即,本發明的要旨為關於 為,對麩醯胺與乙胺衍生物的 渴合物,.以來自芽孢桿菌屬、黴菌或酵母中之一種或二種 以上微生物的麩醯胺酶作用。 (發明效果) 若根據本發明,則提供茶胺酸之有效率的新穎製造方 6 326傳利說明書(補件)\94-1OW】21388 1359014 法,為簡易且可於工業上有利的生產。即,經由使用來自 芽孢桿菌屬、黴菌或酵母中之一種或二種以上微生物的麩 醯胺酶,則可確認比以往更高的茶胺酸轉換率,且可進行 工業性生產。 【實施方式】
其次,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但本發明之技術性 範圍並非被下述之實施形態所限定,且不變更其要旨下, 可作出各式各樣改變而實施。又,本發明的技術性範圍為 及於均等範圍為止。 本發明所用之茶胺酸為茶的葉中所含的麩醯胺酸衍生 物,為茶咮道的主成分,被使用於以呈現咮道為用途的食 品添加物。具體而言,·為被稱為7 -麩醯胺基乙醯胺、L -麩醯胺酸-7 -乙醯胺等的化合物。 本發明所用的乙胺衍生物可列舉乙胺、乙胺鹽酸鹽、乙 胺氯化金酸鹽、乙胺脂肪酸鹽、乙胺苦味酸鹽、乙胺之N-苯磺醯化合物、乙胺之 N -對-曱苯磺醯化合物等,但並非 限定於此。又,其中,特別以使用乙胺、乙胺鹽酸鹽為佳。 本發明中之麩醯胺酶為具有水解 L -麩醯胺生成 L -麩醯 胺酸的麩醯胺酶活性,可使用於味噌、醬油等醱酵食品的 味道提升、呈現味道性提升。已知麩醯胺酶為於鹼性條件 下,T -麩醯胺基轉移活性為比水解活性更高,亦可利用於 茶胺酸為首的烷基醯胺合成。 本發明中之麩醯胺酶活性為以 L -麩醯胺作為基質令酵 素作用,並藉由定量所生成之L -麵醢胺Si而加以測量。生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94-10\941213 S 8 7
1359014 成的L -缝酿胺酸量可使用市售的套件,例如,使用F L -麩醯胺酸(羅蘇•戴雅各諾斯提克斯公司)進行測量 酵素的單位為將每1分鐘生成1微莫耳之麩醯胺酸的 量定義為「mUj。又,使用此定義,將溶液中之蛋白質 毫克的酵素量定義為麵醯胺酶比活性「mU/mg」。 本發明中之芽孢桿菌屬為於細胞型態學上,具有格 陽性之嗜氧性菌、桿菌、芽胞形成能力、運動性等各 的微生物。 本發明中來自芽孢桿菌屬之麩醯胺酶的起源並無 限定,較佳為來自枯草桿菌(Bacillussubtilis)、解 芽抱桿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凝結芽孢 (Bacillus coagulans)、遲缓芽抱桿菌' (Baci 1e n t u s ) ' 地衣芽孢桿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 芽抱桿菌(Bacillus polymixa)、嗜熱脂肪芽抱 (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嗜熱解蛋白酶芽孢 (Bacillus thermoproteolyticus)的酵素 ° 若由麵西盘 比活性特別高的菌為佳的觀點來看,則最佳為來自枯 菌、解澱粉芽孢桿菌的麩醯胺。 又,來自芽孢桿菌屬的麩醯胺酶亦可使用應用生 術,經由基因重組等之改質菌所製造者。 本發明中之酶菌為真菌類之中,菌絲為纏繞成為不 之集合體的總稱,可見於許多藻菌類、子囊菌類及一 担子菌類中。 本發明中來自黴菌之麩醯胺酶的起源並無特別限定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94-10\94121388 8 套件 。本 酵素 每1 蘭氏 性質 特別 澱粉 桿菌 1 1 u s 多黏 桿菌 桿菌 胺酶 草桿 物技 定形 部分 ,較 1359014 佳為來自米曲酶 (Aspergillus oryzae)、 黑黴菌 (Aspergillus niger)、青黴菌(Penicillium notatum)、 匐枝根徽菌(Rizopus stolonifer)、史普諸斯毛徵菌 (Mucor sponosus)的酵素。由麵酿胺酶比活性特別高的菌 為佳的觀點而言,最佳為來自綠黴菌、黑黴菌的麩醯胺酶。 又,來自黴菌之麩醯胺酶亦可使用應用生物技術,經由 基因重組等之改質菌所製造者。
本發明中之酵母為屬於子囊菌屬的菌類。不含有葉綠 素,雖經由出芽而繁殖,但亦可經由分裂。被利用於酒類、 醬油、麵包等的製造。 本發明中來自酵母之麩醯胺酶的起源並無特別限定,較 佳為來自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魯酵母 菌(Saccharomyces rouxii)、高蛋白假絲酵母(Candida utilis)、南極念珠菌(Candida antarctica)、雅諾馬拉漢 歇納 (Hansenul la a η o m a 1 a)、 八抱裂 殖酵母 (Schizosaccaromyces octosporus)的酵素。若由麩醢胺酶 比活性特別高的菌為佳的觀點來看,則最佳為來自釀酒酵 母、魯酵母菌、高蛋白假絲酵母、南極念珠菌的麩醯胺酶。 又,來自酵母的麩醯胺酶亦可使用應用生物技術,經由 基因重組等之改質菌所製造者。 上述來自芽孢桿菌屬、黴菌、酵母等之微生物的麩醯胺 酶亦可使用(1 )微生物本身、或(2 )由微生物所抽出的粗製 酵素。但是,若由茶胺酸轉換率的觀點來看,則以使用由 微生物所精製的麩醯胺酶為佳。麩醯胺酶的精製方法可使 9 326傳利說明書(補件)\94-10\941213 88 1359014 用公知的任何酵素精製法。可例示如柱層析、使用溶劑之 分配、透析、超過濾、電泳、以中性鹽的分級鹽析、使用 乙醇、丙酮的分級沈澱法、HPLC等。其中,以組合溶劑分 配及各種層析、HPLC,精製麩醯胺酶為佳。更且,亦可组 合C Μ -纖維素柱層析、塞佛蒂克斯G 1 5 0柱層析、羥基磷灰 石柱層析、丁基-東洋珠(Toyopearl)柱層析。
如此,本發明之茶胺酸的製造方法中,以令來自芽孢桿 菌屬、青黴屬' 根黴屬、毛黴屬、麴菌屬、漢歇納屬、裂 殖酵母屬、念珠菌屬中之一種或二種以上微生物的麩醯胺 酶作用於麩醯胺和乙胺衍生物為佳。於此情形中,(1 )以此 等微生物之培養上澄液的麩醯胺酶比活性為1 0 m U / m g以上 之條件培養之情況為佳,又,(2 )關於麩醯胺酶,使用本發 明中之主產物的茶胺酸與副產物的麩醯胺酸之比(茶胺酸/ 麩醯胺酸)為大於5者,係就減少副產物方面而言為佳。 本發明中之茶胺酸酶合成時的液性並無特別限定,但以 p Η為約 9 ~ 1 2為佳,且以約1 0 ~ 1 1為更佳。又,反應溫度 雖無特別限定,但以約〇°C〜45°C為佳,且以約4°C〜30°C為 更佳。使用作為基質的L -麩醯胺、乙胺衍生物濃度並無特 別限定,但以L -麩醯胺約0. 1莫耳以上、乙胺衍生物約1 莫耳以上為佳。本發明中之L -麩醯胺除了含有純的L -麩醯 胺以外,含有L -麩醯胺鈉鹽等之適當的無機鹽或有機鹽。 將本發明之方法所合成的茶胺酸由反應液中單離精製 上,可使用公知的任何胺基酸精製法,可例示如柱層析、 使用溶劑之分配、透析、晶析、超過渡、電泳、以中性鹽 10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W-1 〇\94121388
1359014 的分級鹽析、使用乙醇、丙酮的分級沈澱法' HPLC等。 中,以組合溶劑分配及各種層析、Η P L C為佳。更且,亦 組合CM -纖維素柱層析、塞佛蒂克斯G150柱層析、羥基 灰石柱層析、丁基-東洋珠柱層析。 本發明中之載體為將麩醯胺酶固定化者,可列舉如矽 石(C e 1 i t e )、矽藻土 、高嶺土 、矽膠、分子篩、多孔質 璃、活性碳、碳酸鈣、陶瓷等無機載體、陶瓷粉末、聚 烯醇、聚丙烯、幾丁聚糖、離子交換樹脂、斥水吸黏樹月旨 螯合樹脂、合成吸黏樹脂等有機高分子等,但並非限定 此〇 [實施例] 以下,根據實施例及比較例更加詳細說明本發明。其 本發明之實施例的一部分,本發明不被該實施例及試驗 所限定。 (實施例1 ) 將枯草桿菌以含有葡萄糖〇 . 3 %、聚蛋白3 . 0 %、酵母萃 物1 . 0 %、氯化鈉0 . 5 %之p Η 7 . 0的培養基於3 0 °C之溫度 培養。將所得之培養液離心,取得培養上澄液。於此培 上澄液中添加冷乙醇,並將所得之沈澱物離心、回收。 所得之沈澱物溶解於磷酸緩衝溶液(ρ Η 7. 0 ),並進行透析 透析液為使用DEAE-SepharoseFastFlow,吸|έ後,以 溶液予以溶離,提高蛋白質的純度。將所得之麩醯胺酶 液使用U F膜(U F Ρ - 5 - C - 3 Μ A )(亞馬相生物科技(股)),進 濃縮及脫鹽,取得精製麩醯胺酶。培養上澄液的麩醯胺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94-10\941213 88 11 其 可 鱗 藻 玻 乙 > 於 為 例 取 下 養 將 〇 鹽 溶 行 酶 1359014 比活性為6 7 m U / m g。 (實施例2 )
將解澱粉芽孢桿菌以含有葡萄糖0 . 3 %、聚蛋白3 . 0 %、酵 母萃取物1.0%、氯化鈉0.5%之pH7.0的培養基於30 °C之 溫度下培養。將所得之培養液離心,取得培養上澄液。於 此培養上澄液中添加冷乙醇,並將所得之沈澱物離心、回 收。將所得之沈澱物溶解於磷酸緩衝溶液(p Η 7 . 0 ),並進行 透析。透析液為使用DEAE-SepharoseFastFlow,吸黏後’ 以鹽溶液予以溶離,提高蛋白質的純度。將所得之麩醯胺 酶溶液使用 UF 膜(UFP-5-C-3MA)(亞馬相 生物科技 (股)),進行濃縮及脫鹽,取得精製麩醯胺酶。培養上澄液 的麵酿胺酶比活性為5 3 m U / m g。 (實施例3 ) 將凝結芽孢桿菌以含有葡萄糖0 . 3 %、聚蛋白3 . 0 %、酵母 萃取物1 . 0 %、氣化鈉0 · 5 %之p Η 7 . 0的培養基於3 0 °C之溫 度下培養。將所得之培養液離心,取得培養上澄液。於此 培養上澄液中添加冷乙醇,並將所得之沈澱物離心、回收。 將所得之沈澱物溶解於磷酸緩衝溶液(p Η 7 . 0 ),並進行透 析。透析液為使用DEAE-Sepharose Fast Flow,吸黏後, 以鹽溶液予以溶離,提高蛋白質的純度。將所得之麩醯胺 酶溶液使用 UF 膜(UFP-5-C-3MA)(亞馬相生物科技 (股)),進行濃縮及脫鹽,取得精製麩醯胺酶。培養上澄液 的麵醢胺酶比活性為4 3 m U / m g。 (實施例4 ) 12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94-10\94121388 1359014
將地衣芽孢桿菌以含有葡萄糖0.3 %、聚蛋白3.0%、酵母 萃取物1.0%、氯化鈉0.5¾之pH7.0的培養基於30 °C之溫 度下培養。將所得之培養液離心,取得培養上澄液。於此 培養上澄液中添加冷乙醇,並將所得之沈澱物離心、回收。 將所得之沈澱物溶解於磷酸緩衝溶液(ρ Η 7 . 0 ),並進行透 析。透析液為使用DEAE-Sepharose Fast Flow,吸黏後, 以鹽溶液予以溶離,提高蛋白質的純度。將所得之麩醯胺 酶溶液使用 UF 膜(UFP-5-C-3MA)(亞馬相 生物科技 (股)),進行濃縮及脫鹽,取得精製麩醯胺酶。培養上澄液 的麵Si胺酶比活性為4 0 m U / m g。 (實施例5 ) 將螺狀芽抱桿菌(Bacillus cereus)以含有葡萄糖 0 . 3 %、聚蛋白3 . 0 %、酵母萃取物1 . 0 %、氣化鈉0 · 5 %之ρ Η 7 . 0 的培養基於3 0 °C之溫度下培養。將所得之培養液離心,取 得培養上澄液。於此培養上澄液中添加冷乙醇,並將所得 之沈澱物離心、回收。將所得之沈澱物溶解於磷酸緩衝溶 液(pH7.0),並進行透析。透析液為使用 DEAE-Sepharose Fast Flow '吸黏後,以鹽溶液予以溶離,提高蛋白質的純 度。將所得之麩醯胺酶溶液使用UF膜(UFP-5-C-3MA)(亞馬 相生物科技(股)),進行濃縮及脫鹽,取得精製麩醯胺酶。 培養上澄液的麵醯胺酶比活性為5 m U / m g。 (比較例 1 ) 來自硝基還原假單胞菌(P s e u d 〇 m ο n a s nitroreducens)t 本奢 ϋ @ 白勺 ϋ 將硝基還原假單胞菌使用含有麩醯胺酸鈉0 . 6 %、酵母萃 13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94-10\94121388
1359014 取物 0.]%、葡萄糖 1.0%、ΚΗ2Ρ〇4 0·05%、Κ2ΗΡ〇4 0.
MgSO厂 7H2〇 0. 0 7% ' EDTA-Fe (K 01%的培養液(pH7) 公升容積之撥酵罐(Jar-fermentor)(30 公升 lvvm = 25公升/分、迴轉數2,000rpm)中,將硝基還 胞菌培養約2 0小時。將所得培養液1 7 5公升部分的 淨後,·懸浮於3 0 m Μ填酸舒緩衝液(p Η 7 . 0 ) 7 . 5公升 於5~20°C下超音波弄碎,取得菌體破碎物。 一邊以7%氨水將pH調整至7, 一邊將菌體破碎物 酸銨分級,取得4 5 ~ 9 0 %飽和餾分。將其溶於0 . 0 1 Μ 緩衝液中,並且對相同缓衝液透析。吸黏至 D E A Ε -柱(15x60公分),並且以含有0.1M食鹽之緩衝液溶 胺酶,取得麩醯胺酶液。對所得之麩醯胺酶溶液相 膜(U F P - 5 - C - 3 Μ A )(亞馬相生物科技(股)),進行濃 鹽,取得精製麩醯胺酶。培養上澄液的麩醯胺酶比 (實施例6 ) 以精製麩醯胺酶酵素合成茶胺酸 使用精製麩醯胺酶(0 . 1毫升),且令基質溶液 1 (0.5M L -麩醯胺及各種濃度之乙胺)以ρΗΙΟ.Ο、溫 之條件,進行茶胺酸的酵素合成。 (實施例7 ) 以Η P L C定量茶胺酸量及麩醯胺酸量 進行茶胺酸之酵素合成的酵素反應液中的茶胺酸 醯胺酸量,為經由適當稀釋反應液後,進行 HPLC 量。使用所得之茶胺酸量(莫耳/升)及麩醯胺酸量 升),計算來自基質之麩醯胺量(莫耳/升)的莫耳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W-10\94〗21388 14 05%、 ,於30 •通氣 原假單 菌體洗 中,並 進行硫 磷酸鉀 纖維素 出麵S裔 :用 UF 縮及脫 活性為 0毫升 i 3.0。。 量及麵 則可定 (莫耳/ 轉換率 1359014 (%)。 HPLC的定量條件為如下表。 [表1 ] 分 析 柱 De v e 1 〇 s i 1 ODS HG- 5/野 村 化學 (股) 檢 測 器 Wa t e rs2487Dual λ UV/V IS 檢測 器 /Waters 茶 胺 酸 標 準 品 :L-茶 胺酸 /栗 田 工 業 (股) 内 部 標 準 物 質 :菸醯 胺/拿卡 萊 跌 克 移 動 相 純 水 :曱醇: 三氧 醋酸= 9 8 0 : 20:1
(試驗例 1 ) 以來自芽孢桿菌屬之麩醯胺酶及來自假單胞 菌屬之麩醯胺酶酵素合成茶胺酸 使用實施例1〜實施例5及比較例1所調製之來自各微生 物的麩醯胺酶,並以實施例6之條件進行茶胺酸酵素合成 試驗。試驗後之茶胺酸量及麩醯胺酸量為以實施例7之條 件測量。試驗結果示於圖1。 使用實施例1 ~實施例5及比較例1之任一者的麩醯胺酶 之情況,由L -麩醯胺至茶胺酸的莫耳轉換率亦均為5 0 %以 上。特別是實施例1 ~實施例4之麩醯胺酶的莫耳轉換率分 別為 78%、76%、72 %及70 %的高數值。另一方面,由L -麩 醯胺至L -麩醯胺酸的莫耳轉換率(副產物的生產),於實施 例1〜實施例4之麩醯胺酶為6 %以下的低數值,但於實施例 5及比較例1之麩醯胺酶為顯示1 5 %以上的高數值。於使用 麩醯胺酶合成茶胺酸的情形中,以往茶胺酸的莫耳轉換率 為高,加上往副產物之 L -麩醯胺酸的莫耳轉換率低者為 15 326傳利說明書(補件)\94-10\94121388 1359014 佳。若為如此,則可簡化茶胺酸的精製步驟。於本試驗例 中,為了滿足此類條件上,以使用來自芽孢桿菌屬之麩醯 胺酶,其培養上澄液的麩醯胺酶比活性為10mU/mg以上者 為佳。 (實施例8 )
將綠徵菌以含有麥芽萃取物(Malt extract)2.0%、葡萄 糖 2.0%、蛋白 0.1%、酵母萃取物(Yeast extract)0.1%之 pH5.0的培養基於30 °C之溫度下培養。將所得之培養液離 心,取得培養上澄液。於此培養上澄液中添加冷乙醇,並 將所得之沈澱物離心、回收。將所得之沈澱物溶解於磷酸 缓衝溶液(p Η 7 · 0 ),並進行透析。透’析液為使用 DEAE-SepharoseFastFlow,吸黏後,以鹽溶液予以溶離, 提高蛋白質的純度。將所得之麩醯胺酶溶液使用 UF膜 (U F P - 5 - C - 3 Μ A )(亞馬相 生物科技(股)),進行濃縮及脫 鹽,取得精製麩醯胺酶。培養上澄液的麩醯胺酶比活性為 4 2 m U / m g 〇 (實施例9 ) 將黑黴菌以含有麥芽萃取物 2 . 0 %、葡萄糖 2 . 0 %、蛋白 0.1%、酵母萃取物0.1 %之pH5.0的培養基於30 °C之溫度下 培養。將所得之培養液離心,取得培養上澄液。於此培養 上澄液中添加冷乙醇,並將所得之沈澱物離心、回收。將 所得之沈澱物溶鮮於磷酸緩衝溶液(p Η 7 · 0 ),並進行透析。 透析液為使用DEAE-Sepharose Fast Flow,吸黏後,以鹽 溶液予以溶離,提高蛋白質的純度。將所得之麵醯胺酶溶 16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94-10\9412 ] 388 1359014 液使用U F膜(U F P - 5 - C - 3 M A )(亞馬相生物科技(股)),進行 濃缩及脫鹽,取得精製麩醯胺酶。培養上澄液的麩醯胺酶 比活性為3 9 m U / m g。 (實施例1 0 )
將匐枝根黴菌以含有麥芽萃取物2 . 0 %、葡萄糖2. 0 %、蛋 白0.1%、酵母萃取物0.1%之pH5.0的培養基於30 °C之溫 度下培養。將所得之培養液離心,取得培養上澄液。於此 培養上澄液中添加冷乙醇,並將所得之沈澱物離心、回收。 將所得之沈澱物溶解於磷酸緩衝溶液(p Η 7 . 0 ),並進行透 析。透析液為使用DEAE-Sepharose Fast Flow,吸黏後, 以鹽溶液予以溶離,提高蛋白質的純度。將所得之麩醯胺 酶溶液使用 UF 膜(UFP-5-C-3MA)(亞馬相 生物科技 (股)),進行濃縮及脫鹽,取得精製麩醯胺酶。培養上澄液 的麵ii胺酶比活性為1 5 m U / m g。 (實施例1 1 ) 將史普諾斯毛黴菌以含有麥芽萃取物 2. 0%、葡萄糖 2.0°/。、蛋白0.1%、酵母萃取物 0.1 %之ρΗ5·0的培養基於 3 0 °C之溫度下培養。將所得之培養液離心,取得培養上澄 液。於此培養上澄液中添加冷乙醇,並將所得之沈澱物離 心、回收。將所得之沈澱物溶解於破酸緩衝溶液(p Η 7 . 0 ), 並進行透析。透析液為使用DEAE-Sepharose Fast Flow, 吸黏後,以鹽溶液予以溶離,提高蛋白質的純度。將所得 之麩醯胺酶溶液使用UF膜(UFP-5-C-3MA)(亞馬相生物科 技(股)),進行濃縮及脫鹽,取得精製麩醯胺酶。培養上澄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94-10\94121388 17 ⑧
1359014 液的麵Si胺酶比活性為5 m U / m g。 (試驗例 2 ) 以來自黴菌之麩醯胺酶及來自假單胞 麩醯胺酶酵,素合成茶胺酸 使用實施例8 ~實施例1 1及比較例1所調製之來 生物的麩醯胺酶,並以實施例6之條件進行茶胺酸 成試驗。試驗後之茶胺酸量及麩醯胺酸量為以實施 條件測量。試驗結果示於圖2。 使用實施例8 ~實施例1 1及比較例1之任一者的 酶之情況,由L-麩醯胺至茶胺酸的莫耳轉換率亦均 以上。特別是實施例8及實施例9之麩醢胺酶的莫 率分別為 7 2 %及7 3 %的高數值。另一方面,由 L -麩 L -麩醯胺酸的莫耳轉換率(副產物的生產),於實施 實施例9之麩醯胺酶為5 %以下的低數值,但於比較 麩醯胺酶為顯示 1 0 %以上的高數值。於使用麩醯胺 茶胺酸的情形中,以往茶胺酸的莫耳轉換率為高, 副產物之L -麩醯胺酸的莫耳轉換率低者為佳。若為 則可簡化茶胺酸的精製步驟。於本試驗例中,為了 類條件上,顯示以使用來自黴菌(特別為麴菌屬、根 毛黴屬)之麩醯胺酶,(1)其培養上澄液之麩醯胺酶 為10mU/mg以上者 '或(2)於來自L -麩醯胺之莫耳 中,本實施例中之主產物的茶胺酸與副產物的麩醯 比(茶胺酸/麩醯胺酸之比=X )為X > 5者為佳。 (實施例1 2 ) 將釀酒酵母以含有麥芽萃取物0. 3 %、酵母萃取物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94- ] 0\94121388 18 菌屬之 自各微 酵素合 例7之 麵酿胺 為5 0 % 耳轉換 醯胺至 例8及 例1之 酶合成 加上往 如此, 滿足此 黴屬、 比活性 轉換率 胺酸之 0.3%'
1359014 蛋白0.5¾、葡萄糖1.0%之pH5.0的培養基於30°C之 下培養。將所得之培養液離心,取得培養上澄液。於 養上澄液中添加冷乙醇,並將所得之沈澱物離心、回 將所得之沈澱物溶解於磷酸緩衝溶液(PH7.0),並進 析。透析液為使用DEAE-Sepharose Fast Flow,吸芻 以鹽溶液予以溶離,提高蛋白質的純度。將所得之麩 酶溶液使用 UF 膜(UFP-5-C-3MA)(亞馬相 生物 (股)),進行濃縮及脫鹽,取得精製麩醯胺酶。培養上 的楚醯胺酶比活性為4 5 m U / m g。 (實施例1 3 ) 將魯酵母菌以含有麥芽萃取物0 . 3 % '酵母萃取物0 蛋白0.5%、葡萄糖1.0%之ρΗ5·0的培養基於30°C之 下培養。將所得之培養液離心,取得培養上澄液。於 養上澄液中添加冷乙醇,並將所得之沈澱物離心、回 將所得之沈澱物溶解於磷酸緩衝溶液(P Η 7 · 0 ),並進 析。透析液為使用DEAE-Sepharose Fast Flow,吸黏 以鹽溶液予以溶離,提高蛋白質的純度。將所得之麩 酶溶液使用 UF 膜(UFP-5-C-3MA)(亞馬相 生物 (股)),進行濃縮及脫鹽,取得精製麩醯胺酶。培養上 的麵酿胺酶比活性為4 0 m U / m g。 (實施例1 4 ) 將高蛋白假絲酵母以含有麥芽萃取物0 . 3 %、酵母萃 0.3%'蛋白0 . 5 %、葡萄糖1 . 0 %之p Η 5 · 0的培養基於 之溫度下培養。將所得之培養液離心,取得培養上澄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94-10\94121388 19 溫度 此培 收。 行透 後, 醯胺 科技 澄液 .3% > 溫度 此培 收。 行透 後, 醯胺 科技 澄液 取物 3ITC 液。 1359014 於此培養上澄液中添加冷乙醇,並將所得之沈澱物離心、 回收。將所得之沈澱物溶解於磷酸緩衝溶液(PH7.0),並進 行透析。透析液為使用DEAE-Sepharose Fast Flow’吸黏 後,以鹽溶液予以溶離,提高蛋白質的純度。將所得之麩 醯胺酶溶液使用 UF膜(UFP-5-C-3MA)(亞馬相生物科技 (股)),進行濃縮及脫鹽,取得精製麩醯胺酶。培養上澄液 的麩醯胺酶比活性為30mU/mg。 (實施例1 5 )
將南極念珠菌以含有麥芽萃取物 0.3%、酵母萃取物 0.3%'蛋白0.5%、葡萄糖1.0%之ρΗ5·0的培養基於30°C 之溫度下培養。將所得之培養液離心,取得培養上澄液。 於此培養上澄液中添加冷乙醇,並將所得之沈澱物離心、 回收。將所得之沈澱物溶解於磷酸緩衝溶液(P Η 7 . 0 ),並進 行透析。透析液為使用DEAE-Sepharose Fast Flow,吸黏 後,以鹽溶液予以溶離,提高蛋白質的純度。將所得之麩 醯胺酶溶液使用 UF膜(UFP-5-C-3MA)(亞馬相生物科技 (股)),進行濃縮及脫鹽,取得精製麩醯胺酶。培養上澄液 的楚醢胺酶比活性為.2 5 m U / m g。 (實施例1 6 ) 將雅諾馬拉漢歇納以含有麥芽萃取物0 . 3 %、酵母萃取物 0.3°/。、蛋白0 . 5 %、葡萄糖1 _ 0 %之p Η 5 . 0的培養基於3 0 °C 之溫度下培養。將所得之培養液離心,取得培養上澄液。 於此培養上澄液中添加冷乙醇,並將所得之沈澱物離心、 回收。將所得之沈澱物溶解於磷酸緩衝溶液(P Η 7. 0 ),並進 20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94-10\94121388
1359014 行透析。透析液為使用DEAE-Sepharose Fast Flow, 後,以鹽溶液予以溶離,提高蛋白質的純度。將所得 醯胺酶溶液使用 UF膜(UFP-5-C-3MA)(亞馬相生物 (股)),進行濃縮及脫鹽,取得精製麩醯胺酶。培養上 的麵酿胺酶比活性為1 5 m 11 / m g。 (試驗例 3 ) 以來自酵母之麩醯胺酶及來自假單胞菌 麩醯胺酶酵素合成茶胺酸 使用實施例1 2 ~實施例1 6及比較例1所調製之來自 的麩醯胺酶,並以實施例6之條件進行茶胺酸酵素合 驗。試驗後之茶胺酸量及麩醯胺酸量為以實施例7之 測量》試驗結果示於圖3。 使用實施例1 2〜實施例1 6及比較例1之任一者的麩 酶之情況,由L -麩醯胺至茶胺酸的莫耳轉換率亦均為 以上。特別是實施例1 2 ~實施例1 5之麩醯胺酶的莫耳 率分別為70 %的高數值。另一方面,由L -麩醯胺至L-胺酸的莫耳轉換率(副產物的生產),於實施例 1 2〜實 1 5之麩醯胺酶均為低數值,但於比較例1之麩醯胺酶 示 1 0 %的高數值。於使用麩醯胺酶合成茶胺酸的情形 以往茶胺酸的莫耳轉換率為高,加上往副產物之L -麩 酸的莫耳轉換率低者為佳。若為如此,則可簡化茶胺 精製步驟。於本試驗例中,為了滿足此類條件上,以 來自酵母(特別為酵母屬、念珠菌屬)之麩醯胺酶,其 上澄液的麩醯胺酶比活性為1 0 m U / m g以上者為佳。 (實施例1 7 ) 調製使用奇吐珠4 0 1 0之固定化麩醯胺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94- ] 0\941213 88 21 吸黏 之麩 科技 澄液 屬之 各屬 成試 條件 醯胺 50% 轉換 麩醯 施例 為顯 中, 醯胺 酸的 使用 培養 酶
1359014 將幾丁聚糖珠粒之市售品奇吐珠 4 0 1 0 (富士 I 浸潰於50mM填酸納緩衝液(pH7.4)中24小時。將 後奇吐珠4 0 1 0之1 0毫升浸潰於實施例3所調製 酶(15毫克/毫升)25毫升,且振盈約2小時。其 去附著液的奇吐珠4010加至2. 5%戊二醛溶液中 盪2小時。戊二醛處理後,使用30倍量之50mM 衝液(ρΗ7·4)洗淨至吸光度(280nm)為0.01以下, 填至柱中。 (實施例1 8 ) 以固定化麩醯胺酶的酵素反應 使用實施例 1 7所調製的固定化麩醯胺酶,將 (4 % 麩醯胺、2 5 % 乙胺 ρ Η 1 0 . 0 )以 3 0 t、S V = 0 · 2 之 時,可以7 0 %之產率取得茶胺酸。 (實施例 19) 使用陰離子交換樹脂之固定化麩 調製 對於實施例3所得之精製麩醯胺酶(1 5毫克/毫 升,添加陰離子交換樹脂DIAIONHPA25C三菱化号 毫升後,振盪約2小時。其後,將除去附著液的 至2. 5 %戊二醛溶液中,再振盪2小時。戊二醛處 用 30倍量之 50mM填酸鈉缓衝液(ρΗ7·4)洗淨 (280nm)為0.01以下為止,並充填至柱中。 (實施例2 0 ) 以固定化麩醯胺酶的酵素反應 使用實施例 1 9所調製的固定化麩醯胺酶,將. (4%麩11胺、25% 乙胺 ρΗ1(Κ0)以 30 °C 、SV=0.2 之 時,可以7 5 %之產率取得茶胺酸。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W-1OW1213 8S 22 f績(股)) 此平衡化 的麩醯胺 後,將除 ,且再振 磷酸鈉緩 b止,並充 基質溶液 流速通筒 醯胺酶的 升)25毫 、(股))1〇 ΗΡΑ 25 力口 理後,使 至吸光度 基質溶液 流速通筒 1359014 (實施例2 1 ) 茶胺酸之精製 茶胺酸由反應液中的單離精製可經由將反應液中之乙胺 以減壓濃縮除去後,以R 0膜進行脫鹽,其後加至D 〇 w e X 5 0 x8、Dowex 1x2柱層析,並且予以乙醇處理而進行。
將此單離物質加至胺基酸分析器、纸層析時,顯示與茶 胺酸標準物質相同舉動。又,將單離物質以鹽酸或麩醯胺 酶進行水解處理時,以 1 : 1 之比例生成 L -麩醯胺酸和乙 胺。如此,顯示單離物質為經由麩醯胺酶水解後,乙胺為 結合至L -麩醯胺酸的7位。又,水解所產生的L -麩醯胺酸 為L型,係根據L -麩醯胺酸脫氫酶(G 1 u D Η )而被確認。圖4 中,示出茶胺酸標準品及單離物質的I R光譜。兩物質均顯 示同等之光譜。由此,確認單離物質為茶胺酸。 【圖式簡單說明】 圖1為示出使用來自芽孢桿菌屬之麩醯胺酶及來自假單 胞菌屬之麩醯胺酶,由L-麩醯胺和乙胺酵素合成茶胺酸時 之合成茶胺酸量、麩醯胺酸量之表。 圖2為示出使用來自黴菌之麩醯胺酶及來自假單胞菌屬 之麩醯胺酶,由L-麩醯胺和乙胺酵素合成茶胺酸時之合成 茶胺酸量、麩醯胺酸量之表。 圖3為示出使用來自酵母之麩醯胺酶及來自假單胞菌屬 之麩醯胺酶,由L-麩醯胺和乙胺酵素合成茶胺酸時之合成 茶胺酸量、麩醯胺酸量之表。 圖4為示出茶胺酸標準品及單離物質之I R光譜的圖。 23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94-10\94121388

Claims (1)

1359014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茶胺酸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係使用來自從解 激粉芽孢桿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凝結芽抱 桿菌(Bacillus coagulans)、黑徽菌(Aspergillus niger)、 D 枝根黴菌(Rizopus stolonifer)、釀酒酵母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魯酵母菌(Saccharomyces
rouxii)、高蛋白假絲酵母(Candida utilis)及南極念珠菌 (Candida antarctica)中選出之一種或二種以上微生物的 麩醯胺酶’並將該麩醯胺酶作用於麩醯胺和乙胺衍生物而 製造茶胺酸者, 其中’(i)上述微生物的培養上澄液的麩醯胺酶比活性 為10mU/mg以上;(ii)上述麩醯胺酶係主產物之茶胺酸與 副產物之麩酿胺酸之比(茶胺酸/麩醯胺酸)大於5; (iii) 茶胺酸酵素合成時之pH為9~12;且
由L -鼓酿胺至茶胺酸的莫耳轉換率為7〇%以上,及 由L -麵酿胺至麩醯胺酸的莫耳轉換率為6%以下。 2_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之茶胺酸之製造方法,其中, 該麩醯胺酶被固定化至載體。 94121388 24
TW094121388A 2004-06-28 2005-06-27 Method of producing theanine TW200605873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89048 2004-06-28
JP2004376443 2004-12-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605873A TW200605873A (en) 2006-02-16
TWI359014B true TWI359014B (zh) 2012-03-01

Family

ID=357817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4121388A TW200605873A (en) 2004-06-28 2005-06-27 Method of producing theanine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8211674B2 (zh)
EP (1) EP1764416A4 (zh)
JP (1) JP4874105B2 (zh)
KR (1) KR101189613B1 (zh)
CN (1) CN1977047B (zh)
AU (1) AU2005257281B2 (zh)
CA (1) CA2570828C (zh)
TW (1) TW200605873A (zh)
WO (1) WO200600129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89689A (ja) * 2007-10-11 2009-04-30 Okumoto Seifun Kk フェルラ酸エステル類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CN102181501B (zh) * 2011-03-18 2013-01-02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酶法合成l-茶氨酸的方法
KR101711638B1 (ko) * 2014-12-24 2017-03-06 대상 주식회사 테아닌 효소 반응액으로부터 에틸아민의 회수 정제 방법
EP3662919A1 (en) 2015-08-31 2020-06-10 Nutramax Laboratories, Inc.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magnolia, phellodendron, theanine and/or whey protein
US11155845B2 (en) 2017-04-13 2021-10-26 Kyowa Hakko Bio Co., Lt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anine
CN110376307A (zh) * 2019-08-13 2019-10-25 深圳市深大检测有限公司 水产品中孔雀石绿的残留检测方法
CN112899319B (zh) * 2021-02-19 2023-07-04 同济大学 一种田园除草剂转化为茶氨酸的绿色合成方法
CN114507623B (zh) * 2022-03-04 2023-03-10 安徽农业大学 一种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CN114774488A (zh) * 2022-05-13 2022-07-22 山东福瑞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低内毒素γ-聚谷氨酸的生产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55154B2 (ja) 1991-09-14 1995-06-14 太陽化学株式会社 テアニンの製造方法
JPH05284983A (ja) * 1992-04-10 1993-11-02 Daiwa Kasei Kk L−γ−グルタミル低級アルキルアミドの製造方法
JP3210080B2 (ja) * 1992-05-30 2001-09-17 太陽化学株式会社 テアニンの製造方法
WO1996006931A1 (en) * 1994-08-26 1996-03-07 Novo Nordisk A/S Microbial transglutaminases, their production and use
JPH0889266A (ja) * 1994-09-30 1996-04-09 Ajinomoto Co Inc L−γ−グルタミルアミド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JP3759833B2 (ja) * 1998-02-13 2006-03-29 太陽化学株式会社 L−テアニンの製造方法
JP4961087B2 (ja) * 2000-04-05 2012-06-27 太陽化学株式会社 睡眠促進用組成物
JP4210325B2 (ja) 2002-08-06 2009-01-14 太陽化学株式会社 テアニンの製造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189613B1 (ko) 2012-10-10
US20070224667A1 (en) 2007-09-27
CN1977047A (zh) 2007-06-06
US8211674B2 (en) 2012-07-03
AU2005257281B2 (en) 2010-08-12
CN1977047B (zh) 2010-12-01
JPWO2006001296A1 (ja) 2008-04-17
TW200605873A (en) 2006-02-16
EP1764416A4 (en) 2011-08-24
EP1764416A1 (en) 2007-03-21
WO2006001296A1 (ja) 2006-01-05
AU2005257281A1 (en) 2006-01-05
JP4874105B2 (ja) 2012-02-15
CA2570828A1 (en) 2006-01-05
KR20070026823A (ko) 2007-03-08
CA2570828C (en) 2014-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59014B (zh)
DE69922301T2 (de) D-aminoacylasen aus Pilzen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D-Aminosäuren
JP6048851B2 (ja) D−サクシニラーゼ、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d−アミノ酸の製造方法
JPWO2004022733A1 (ja) ペプチドを生成する新規酵素およびこれを生産する微生物およびこれらを用いるジペプチドの製造方法
JP3951008B2 (ja) カプサイシン分解合成酵素及びその生産方法
JP4858676B2 (ja) L−スレオ−3,4−ジヒドロキシフェニルセリンの製造法
Mahesh et al. Optimization for the production of extracellular alkaline phosphatase from Proteus mirabilis
JP3634883B2 (ja) 耐熱性トレハロースホスホリラーゼ、その製造方法、その製造に使用する菌、及び該酵素を用いるトレハロースの製造方法
JP4502295B2 (ja) 耐熱性d−アミノアシラーゼ
JPS6058068A (ja) 新規なアミンデヒドロゲナーゼm
JPH01132379A (ja) 新規ウレアー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674076B2 (ja) D−α−アミノ酸の製造方法
JPH0370472B2 (zh)
JP2812481B2 (ja) 新規なエステラーゼ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1228465A (ja) 新規なβ−アガラーゼ及びその製造法
JPS6248379A (ja) セフアロスポリンcアシラ−ゼの製造法
JPS58152482A (ja) 耐熱性蛋白分解酵素アクアライシンiおよびその製造法
JPH0638748B2 (ja) 耐塩性グルタミナ−ゼ
JPH0588118B2 (zh)
JPH10248561A (ja) 熱安定性耐溶媒性エステル分解酵素
JPH09173062A (ja) D−アミノ酸オリゴペプチド合成酵素およびこれを生産する微生物
JP2004357591A (ja) 糖転移酵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S58216690A (ja) L−スレオニンの取得法
JPH0695936B2 (ja) γ−グルタミルトランスペプチターゼのイソ酵素およびイソ酵素混合物
JPH02299596A (ja) l―メントールの生化学的分離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