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39514B - Communication system - Google Patents

Communication system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39514B
TWI339514B TW095121656A TW95121656A TWI339514B TW I339514 B TWI339514 B TW I339514B TW 095121656 A TW095121656 A TW 095121656A TW 95121656 A TW95121656 A TW 95121656A TW I339514 B TWI339514 B TW I33951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power
facility
operable
change
indica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51216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718059A (en
Inventor
Michael John Hart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7180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7180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395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3951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46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in multi hop networks, e.g. wireless relay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9Management thereof
    • H04W28/0925Management thereof using policies
    • H04W28/0942Management thereof using policies based on measured or predicted load of entities- or lin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9Management thereof
    • H04W28/0958Management thereof based on metrics or performance parameters
    • H04W28/0967Quality of Service [QoS] parameters
    • H04W28/0983Quality of Service [QoS] parameters for optimizing bandwidth or throughpu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36Signal-to-interference ratio [SIR] or carrier-to-interference ratio [CI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03Arrangements for wireless physical layer control
    • H04B7/2606Arrangements for base station coverage control, e.g. by using relays in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1339514 九、發明說明: C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j 本發明係有關於無線通訊系統與相關之方法及裝置用 於經由至少一中間裝置由一起點裝置發射一信號至一終點 5 裝置。特別是,本發明係有關於尋求多傳送站通訊系統中 資料產出之改進的技術。本書件係有關於用於數位積體電 路裝置之信號傳播。 C先前技術3 通訊系統 10 其被習知因無線電通訊在其穿透空間運行時所致之傳 播損失或「路徑損失」發生會造成信號強度消失。影響發 射器與接收器間之路徑損失的因素包括:發射器天線高 度、接收器天線高度、載波頻率、喧擾型式(都市、郊區、 鄉間)、如高度、密度、隔離、地形(山區、平原)之形態。 15 發射器與接收器間之路徑損失可用下列模型表示: L = b + \0n \ogd (A) 此處d(公尺)為發射器一接收器隔離、b(dB)與n為路徑損失 參數、及絕對路徑損失以1=10(U1G)被給予。 第1A圖顯示一個單一格二傳送站無線通訊系統,包含 20 一基地台(在3G通訊系統之背景中被習知為「節點B」 (NB))、一中繼節點(RN)與一使用者設備(UE)。在信號經由 中繼節點(R N)在由基地台至終點使用者設備(U E)之下連結 (DL)被傳輸的情形中,基地台包含一起點裝置(S)及使用者 設備包含終點裝置(D)。在通訊信號經由中繼節點在由使用 5 者叹備(UE)至基地台之上連結(UL)被傳輸的情形卡,使用 者設備包含起點裝置及基地台包含終點裝置。該中繼節點 A中間裝置(I)之例子且包含可操作的以由起點裝置接收一 ^號之接收器及可操作的以傳輸此信號或其導出物至終點 5 裝置。 _ b(dB) 隔1 進(公J _路徑損失(dB) 絕對路徑損失 η SD SI ID SD SI ID SD SI ID 15.3 3.76 1000 500 500 128.1 116.8 116.8 6.46E12 4.77E11 4.77E11 15.3 3.76 1000 600 600 128.1 119.76 119.76 6.46E12 9.46E11 9.46E11 15.3 3.76 1000 700 700 128.1 122.28 122.28 |6.46Ε12 1.69E12 1.69E12 下面之表I給予在多傳送站通訊系統中不同連結上被 傳輸之信號的被計算之路徑損失的一些例子:起點至終點 (SD)、起點至中間點(SI)與中間點至終點(ID),此處^^與n被 假設在每一該等連結上均為相同的。 上面被計算之例子證明在間接連結SI+ID上遭受的絕 對路徑損失可小於在直接連結SD上遭受的路徑損失。 L(SI)+L(ID)<L(SD) 所以將單一傳輸連結分為二個較短之傳輸段展現路徑 15損失相對於距離間的非線性關係。由使用公式(Α)之路徑損 失的簡單之理論分析,其可被了解,若信號由起點裝置經 由中間裝置(如中繼節點)被傳送至終點裝置而非由起點裝 置直接被傳送至終點裝置,整體路徑損失中之降低(所以為 信號強度及因而之資料產出中的改進或增益)。若被施作, 2〇多傳送站通訊系統可能潛在地允許發射器之傳輪功率的降 低,其促進無線傳輸,此會導致干擾位準之降低以及降低 6 339514 對電磁發射的曝露。 ’ 清楚的是,因路徑損失與距離間之非線性關係所致 地,相對於起點與終點之中間裝置將關鍵地影響起點與終 點之多傳送站傳輸比起直接或單一傳送站可能具有的潛在 5增益。第Μ圖顯示可能被多傳送站傳輪達成之理論增益的 圖形呈且針對起點裝置與終點裝置間之中間裝置的相對之 常規化位置的總功率損失(dB)加以描繪。 首先考慮中間節點在起點與終點間之直接連結線上被 定位的中間節點之情形(在此情形中路徑延長因子(s)=1), 10其可看出潛在增益在中繼節點由中間位置朝向起點或終點 裝置被移開時被降低。類似地,由於該中間裝置之位置由 直接連結的線被移開而延長二個傳輸段之和的總路徑長度 (並將路徑延長因子提高至弘丨卜S=12等),其可被看出理 論增益之圖形區域被減小。 15 然而,被實施以檢測多傳送站通訊系統的模擬已揭露 在資料產出之未被期待的低增益。實際上,被遭遇之增益 良好地低於用根據路徑損失公式A之簡單的分析所建議的 潛在增益。後果為縱然多傳送站系統之潛在利益可用信號 範圍擴充為準地證明要在起點與終點間傳輸信號,或者在 20無線系統已由施作多傳送站網路被制止之不可存取節點的 連接性中所要求之整體傳輸功率的可能降低。 在預測增益與模擬增益間存在此差異的理由之—為先 則的預測係曾根據路徑損失b與n在所有連結均為相同之假 没。在真正事實中這些值因起點裝置與終點裝置之天線高 7 1339514 度與中繼節點之比較結果而變化。因而值之更實際的表在 下面表II中被給予。以3GPP被標示之值由修改3GPP所運用 的模型被獲得’以納入中間裝置之天線高度典型上介於起 點與終點裝置的天線高度間之某處的事實。以U〇B標示之值 5 係由Bristol大學根據Bristol市的典型展開所進行之模型分 析被導出。 路徑損失參數 S-D 連 結 S-I I-D 3GPP b(dB) 15.3 15.5 28 _ η 3.76 3.ό8 4 U〇B b(dB) 13.07 16.29 10.04 η 4.88 4.64 5.47
表II 使用表II列出之路徑損失參數就總路徑損失相對於常 規化的中繼節點之圖形在第2B圖中被顯示。其可被看出第 10 2A圖之完美「鐘形」曲線在較實際的一組路徑損失參數可 用以計算隨著理論中繼節點被調整之位置的總路徑損失變 異時未被達成。實際上’增益之區域被減少’且很明顯的 是中繼節點與使用者設備位置之導致通訊連結上絕對路徑 損失變化的相常小之變化將對接收裝置的通訊彳5號品質有 ]5顯著之效應。因而,若增益將被多傳送站傳輸之發生所達 成時,t間裝置或中繼節點的定位在與起點及中間裝置間 之直接比較時是為緊要的。 然而,就㈣測係根據可能在真實世界被遭遇之較精 確的反映,多傳送站系統之模擬曾揭露被預測與被模擬的 20 增益間未被期待之不良的對應性。 8 本發明之實_縣提供 點裝置、-終點裝置與至少一中間裝置,其2 :”裝置包含為可操作的以在朝向該終點裝 U向上發射1職號料諸導㈣信號至發 射杰,及其令該終點裝置與該等或每一中間裝置為可操作 的以接收該通訊信號或由其被導出的信號,其中該㈣系 統包含-決定設施為可操作的以決定被分配給一個或多個 該等發射器之貝源的-量測或一量測之變化,其將傾向於 實質地達成或維持下列間的平衡: ⑴在終點裝置被接收之通訊信號的品質量測;以及 ⑼在該等絲—巾卩«置被触之通黯號的品質 量測。 當然其將被了解被終點裝置實際接收之通訊信號可為 被起點裝置發射之通訊信號,或其可為由之被導出的一通 訊信號。 本發明之實施例亦尋求提供一種經由一個或多個中間 裝置由一起點裝置發射一通訊信號至一終點裝置的方法, 其中该起點裝置與該等或每一中間裝置之每一個包含一發 射器為可操作的以朝向該終點裝置的一通訊方向發射一通 訊信號’及其中該中間裝置與該等或每一中間裝置之每一 個包含一接收器為可操作的以接收該通訊信號或由其被導 出的一信號,該方法包含被分配至該等一個或多個發射器 之資源的量測或其變化之量測,此將傾向於實質地達成或 1339514 維持(i)在該終點裝置被接收之通訊信號的品質量測與⑴) 在該等或每一中間裝置被接收之通訊信號的品質量間之平 衡。 因此,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尋求或維持在該等或每一 5中間裝置被接收之通訊信號的量測品質與在終點裝置被接 收之通訊信號的量測品質間的「平衡」。較佳的是,該決定 設施為可操作的以決定為可操作的以發射代表實施本發明 之通訊系統的通訊信號之一個或多個裝置的資源分配變 化,以降低或防止在中間裝置被接收之通訊信號的品質量 10 測與在終點裝置被接收之通訊信號的品質量測間的實質之 不平衡(即達成或維持實質之平衡)。 較佳的是,該終點裝置及/或該等或每一中間裝置每一 個包含一指標導出設施為可操作的以導出在該終點裝置或 如可能情形之在該中間裝置分別被接收的一通訊信號之品 15 質的一個或多個指標,該系統進一步包含: ⑴一指標離差檢測設施為可操作的以檢測被該終點裝 置導出之一指標及/或被該等或每一中間裝置被導出之一 指標與一所欲值間的離差; (ii) 一決定設施為可操作的以在檢測此離差隨後決定 20 被分配至該等一個或多個發射器之資源的量測或其變化之 量測,此將傾向於導致該指標為該所欲值。 替選地或外加地,該決定設施為可操作的以在檢測被 該終點裝置導出之該一指標的變化隨後⑴決定被分配至該 中間裝置之該等發射器之資源的量測或其變化之量測,該 10 終點裝置為可操作的以由該中間裝置接收該通訊信號,或 (11)決定被分配至該等或每一中間裝置的該等發射器之資 源的量測或其變化之量測,此將傾向於導致該指標為該所 欲值。 在實施本發明之通訊系統中產生的不平衡之存在可由 在該等或其中之一中間裝置被接收之通訊信號的品質量測 與在終點裝置被接收之通訊信號的品質量測間的直接比較 而為明顯的。替選的是,不平衡在比較係經由映對函數被 做成時可為明顯的。因此,該情形會在相等值之量測不等 於平衡系統時及類似地在差別值之量測不等於平衡系統時 存在。 其被企劃本發明之實施例可在展開多傳送站系統前被 使用’以使該系統最佳化及/或實質地達成在該等或每一中 間裝置被接收之通訊信號的品質量測與在终點裝置被接收 之通訊信號的品質量測間的平衡。其亦被企畫本發明之實 細《例可在現存的多傳送站系統内被施作以尋求或達成通過 所有連結之通訊信號的品質量測之「平衡」。因而,本發明 可在多傳送站通訊系統内被運用以在終點裝置之RSS(被接 收之信號的強度),服務品質(Q〇S) ’或SINR(信號對干擾加 雜訊比)指標與在每一中間裝置之RSS或QoS,或SINR指標 間建立實質的「平衡」。對發射器之資源分配將針對為可操 作的以接收多傳送站系統中之通訊信號的該等裝置之一被 接收目標信號品質初始地被最佳化。此經常為該終點裝 置。因而’由被接收之目標信號品質在終點被接收的通訊 1339514 信號品質之變異的量測指標(=「來自目標之變異」指標)在 一系統已依據本發明的實施例被最佳化時有利地被最小 化。此後在來自目標指標之變異若有變化被檢測(此可為正 向或負向的意義),如該通訊信號已惡化或改進,或為該裝 5 置設定之目標若已改變,則來自目標指標之變異將提高。 在此情形中,促成來自目標指標之變異與一所欲值間的離 差由被檢測的本發明之實施例將有利地尋求要導致該來自 目標指標之變異為該所欲的值。 運用本發明之多傳送站通訊系統的模擬已被發現對其 10 中一信號直接被發射至終點裝置的系統證明重大之增益。 事實上,被實施來檢測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的系統水準模 擬結果指出’在本發明之文意内被「平衡」的通訊系統可 被期待滿足與多傳送站傳輸相關之利益及提供資料產出之 改進。 15 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所證明之產出改進的一個解釋咸 信為其允許多傳送站系統中被要求之絕對傳輸功率的降 低。 由上面已證明之原理開始,藉由將單一直接傳輸分為 一個較短的傳輸連結,一信號所遭受之總路徑損失的降低 2〇被達成。然後,經由至少一中間裝置由一起點裝置傳輸一 通訊信號至-終點裝置所要求之總傳輸功率將小於被要求 在"亥起點裝置與该終點裝置間直接傳輸該通訊信號者。因 而要確保終點裝置(及可能之中間裝置)接收最小的或「目 標」信號品質所需之傳輸功率較少。若該傳輸功率未被調 12 ^超額之傳輸辦(如超過在⑼裝置及/或” 良:或目標信號品質的傳輸功率)將形成。並非作為如2 达站通訊與起點裝置及終點裝置間直接通訊比較下進」 提商被達成增益地,此超額之傳輪功率只是 : 準而導致通訊連結之品質惡化。將惡化關向於== 先前被相之多傳送站通訊系統的不良模擬結果之多傳 站系統的潛在增益產生反作用。 、
進步而β,通過-個二傳送站網路(舉例而言)之整體 產出被在中間裝置被接收之資料封包數與在終點裝置被接 10收之資料封包數的較低者加以限制。在一接收器被接k 資料封包數係與在此接收器終止之通訊連結品質相依的。 此例如可利用在特定通訊連結之接收器的服務品質 (Q〇S)(如產出)之一量測、被接收之信號強度(rss)的一量測 或信號對干擾加雜訊比(SINR)的—量測反映。因而實際上 15在多傳送站系統内接收最低品質之通訊信號的接收器形成 資料封包傳輸之「瓶頸」而浪費在多傳送站系統内其他連 結上資料轉送的容量。不會作用來改進該最低品質之通訊 信號的在發射器之傳輸功率提高將形成外加的超額傳輪功 率之結果。後果為遭受系統效能之進一步降級。此在第21 a 2〇與21B圖中被顯示,此為一個二傳送站系統之使用者所觀察 到之平均封包產出與就單一傳送站所觀察到者比較下針對 起點裝置(NB)之傳輸功率的描點圖。每一圖包括四個不同 之描點圖,每一個代表中間裝置之不同的傳輸功率。其可 被看出隨著基地台之傳輸功率被提高至超過最適點,則不 13 管較多信號能量被放射將遭受增益之重大降級。 所以其可被了解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所做成的改進可 被歸因於其中本發明之各種層面尋求在該等或每一中間裝 置被接收之通訊信號的品質量測與在終點裝置被接收之通 訊信號的品質量測間的任何不平衡被降低或被防止的方 法。因而,無法改進資料封包產出且只將作用來提高干擾 位準之超額傳輸功率被消除。 多傳送站系統中之「不平衡」(即在該等或每一中間裝 置被接收之通訊信號的品質量測與在終點裝置被接收之通 訊信號的品質量測間的差異): ⑴在連結之-上產生的路徑損失改變。此可能因此連 結之發射器與接收II之-或二者的位置改變所致,或因發 射器與接收關產生之環境狀況或干擾轉改變所致。 ⑼-裳置為可操作的以接收—通訊信號而具有目桿 RSS’目標⑽或目標SIN叹㈣的。此經常被網路提供者 設定,且可依通訊系統或接收裝置之特徵或依將被傳輸之 資料型式而定地改變。行動電話或其他使用設備之目標 ⑽疆辦會改變且目標之任何改變可藉由傾向於使 來自被接收的目標信號品質之在終點裝置被接收的一通訊 信號品質的變異(即「來自目標之變異 式調整傳輸裝置的傳輸功率而被容納 情形中’為容納接收裝置之一的目標 」的量測最小化之方 。在多傳送站系統之 變化之僅調整一裝置 的傳輸功率將導致系統内之不平衡。 本發明之實施例可被視為與為可操作的以接收一通訊 1339514 信號的裝置尋求要導致其所導出之一品質指標為一所欲值 (其例如可為被該接收裝置設定的一目標)者有關,此乃藉由 ⑴響應因該中間裝置與該終點裝置間之路徑損失變化所產 生的指標之離差;或(ii)響應可遵循該裝置所設定之目標品 5 質的變化結果所致之潛在不平衡。 為了達成或維持一多傳送站通訊系統内之平衡而可被 調整的資源有很多不同型式。這些包括在該系統之發射器 被分配的傳輸功率、變化帶寬、天線數目、編碼率或調變 計畫。該帶寬被定義為在一排程時段内被分配給一連結之 10 實體發射位元個數。在包含設施用於調整帶寬量以達成或 維持通訊系統内之「平衡」的通訊系統之情形中,實際被 分配之資源係依該通訊系統所運用之通道存取方法而定 的。例如在時間分割多重存取(TDMA)系統中,其帶寬會藉 由改變發射器被允許以與接收器通訊之時間槽數目、或時 15 間長度而被調整。其時間越長或被使用之時間槽數目越 多,被分配給此特定通訊傳輸的帶寬越大。類似地,在(正 交)頻率分割多重存取(OFDMA/FDMA)系統中,其帶寬分配 係被頻率帶寛載波分配或載波數目決定。進一步言之,與 每一載波有關聯之頻率量可被改變。最後在CDMA系統之 20 情形中,帶寬可藉由改變可得可用之碼的數目或可在起點 與終點間通訊使用之任何特定碼所使用的展開因子而被調 整。資源分配之任何方法以與傳輸功率的情形類似的方式 控制資料由起點被傳送至終點的速率。 本發明之各種層面現在將被描述,其運用傳輸功率之 15 1339514 分配以達成用為可操作的以在多傳送站通訊系統中接收一 通訊信號之裝置被導出的品質指標間實質之平衡。進一步 言之,本發明的實施例尋求提供將多傳送站系統最佳化之 方法,此處被接收器設定的任一目標品質實質地被達成且 5 通過每一連結之資料產出實質地為相等的。 該決定設施可形成一控制設施之一部分,此處該控制 設施為最終將負責發出一命令而命令對此裝置的特定資源 之分配的系統之一部分。然而,例如若對特定裝置的最大 資源分配有關之狀況未被符合,該控制設施可為不需要 10 的。替選的是,該決定設施可在同一裝置内或在不同裝置 内如控制設施地被提供成為分離之個體。較佳的是,該控 制設施在一基地台(在3G通訊系統背景中被習知為「節點B」) 中被提供。此配置由促成以在中繼站要求最少處理下傳輸 功率之設定的中央化控制而受益。由於此保持在中央個體 15 内局部控制使網路之管理更簡單很多而對無線系統的操作 員為有益的。進一步言之,假若中繼開始故障,則由於控 制是在基地台(或節點B)之當地的事實,然後校正措施用操 作員為可能的。此外,在令間裝置_之處理被維持為最少 的以降低電力耗用及因而使電池壽命最大化而言係有利的 20 事實,該中間裝置應為行動或遠端裝置。 本發明之第一層面的實施例尋求提供對每一導致被終 點裝置導出之品質指標與一所欲值間的離差之上面被討論 的事件結果所產生之不平衡或潛在不平衡反應的方法以改 進由一基地台(起點)經由一個或多個中間裝置至一終點使 16 1339514 用者設備之下連結(DL)上被傳輸的資料產出。在標準通訊 系統中,該下連結為NB與UE間之連結。在多基地台情形 中,DL係指通訊被導向UE(如RN至UE、RN至在UE之方向 中的RN、與NB至RN)之連結。 5 因而,該第一層面之實施例可在下連結傳輸的情形中 被運用,其中該起點裝置為一基地台之一部分,該基地台 為可操作的以經由該等或每一中間裝置發射一通訊信號至 該中間裝置。 依據本發明之第一層面的第一實施例,其被提供一種 10 通訊系統,其包含一基地台、一終點裝置與至少一中間裝 置,該基地台為可操作的以經由該等或每一中間裝置發射 一通訊信號至該終點裝置,其中該終點裝置包含一指標導 出設施為可操作的以導出在該終點裝置被接收之一通訊信 號品質的一個或多個指標,該系統包含: 15 (i) 一指標離差檢測裝置為可操作的以檢測被該終點裝 置導出之該等指標或其中之一與一所欲值間的離差; (ii)一控制設施在該基地台中被提供,包含一第一計算 設施為可操作的以在此一離差之檢測隨後為該中間裝置計 算新的傳輸功率,或為該中間裝置與該基地台計算新的傳 20 輸功率,此將傾向於(a)實質地降低在該中間裝置被接收之 一通訊信號的一品質量測與在該終點裝置被接收之一通訊 信號的一品質量測間之不平衡;或(b)實質地防止該不平衡 產生。 本發明之第一層面的的第一實施例有利地藉由⑴利用 17 X中間裝置计算新的傳輸功率而響應因該中間裝置與兮 終點裝置間之路徑損失變化所致的—不平衡;或⑼利用為Λ 该中間裝置與該終點裝置計算新的傳輸功率而響應可能因 5遵循該終點裝置之目標變化結果形成的潛在之不平衡。 車乂佳的疋,本發明之第一層面的實施例尋求要降低或 防止之不平衡包含在該終點裝置被接收的一通訊信號之信 號對干擾加雜訊比的量測與在該等中間裝置或其中之—被 接收的一通訊信號之信號對干擾加雜訊比的量測間之差。 依據本發明之第一層面的的第二實施例,其被提供一 10種通訊系統,其包含一基地台、-終點裝置與-至少中間 裝置,該基地台為可操作的以經由該等或每一中間裝置發 射—通訊信號至該終點裝置,其中每一該終點裝置與該中 間裝置包含:一指標導出設施為可操作的以導出分別在該 終點裝置或該t間裝置被接收之-通訊信號品質的一個或 15多個指標,其中該中間裝置與該終點裝置為可操作的以發 射該等指標至該控制設施,該控制設施包含: (1) 一不平衡檢測設施為可操作的以檢測被該終點裝置 導出之該一指標與被該中間裝置導出之該一指標間的一不 平衡;以及 20 (ii) 一計算設施為可操作的以在檢測此不平衡隨後為 該基地台计鼻新的傳輸功率,其將傾向於實質地降低該不 平衡。 此實施例有利地提供一種調整該基地台之傳輸功率的 方法,以傾向於達成或維持在該終點裝置被接收之一通訊 1339514 信號品質與在該中間裝置被接收之一通訊信號品質間的平 衡。特別是,本發明之第二層面的實施例有利地提供一種 設施用於響應因該基地台與該中間裝置間之路徑損失變化 所致地產生的不平衡。 5 本發明之第二層面的實施例尋求提供一種響應不平衡 或潛在之不平衡(其因每一個這些可能的事件之結果而產 生)的方法,以改進由一起點裝置經由一個或多個中間裝置 至一基地台的上連結(UL)上被發射之資料產出。在標準通 訊系統中,該上連結為介於UE與NB間之一連結。在多傳送 10 站情形中,UL係指其中通訊被導向NB(如UE至RN、RN至 以NB之方向的RN、及RN至NB)。進一步言之,本發明之實 施例尋求提供將一多傳送站系統最佳化的方法,此處被一 個或多個接收器設定之目標品質實質地被達成,且通過每 一連結之資料產出實質地相等。 15 依據本發明之第二層面的第一實施例,其被提供一種 通訊系統,包含一起點裝置、一基地台與至少一中間裝置, 該起點裝置為可操作的以發射一通訊信號經由該等或每一 中間裝置至該基地台,其中該基地台包含一指標導出設施 為可操作的以導出在該基地台被接收之一通訊信號的品質 20 之一個或多個指標,該系統包含: (i) 一指標離差檢測設施為可操作的以檢測被該基地台 導出的該等或其中之一指標中的離差; (Π)—控制設施在該基地台中被提供,包含一第一計算 設施為可操作的以在此一離差之檢測隨後為該中間裝置計 19 算新的傳輸功率,或為該中間裝置與該基地台計算新的傳 輸功率’此將傾向於⑷實質地降低在該中間裝置被接收之 通讯信號的一品質量測與在該終點裝置被接收之一通訊 ㈣的-品質量測間之不平衡;或⑼實質地防止該不 5 產生。 本發明之第二層面的此實施例有利地提供響應與一所 欲值間之-離差的方法,該離差可能是由⑴為該中間裝置 計算新的傳輸功率之該中間裝置與基地台間之路徑損失變 化所致;或(U)為該中間裝置及/或該起點裝置計算新的傳輸 I 〇功率而響應可能因遵循該基地台之目標變化結果形成的潛 在之不平衡。 較佳的是,本發明之第二層面的實施例尋求要降低或 防止之不平衡包含在該終點裝置被接收的一通訊信號之信 號對干擾加雜訊比的量測與在該等令間裝置或其中之—被 15接收的一通訊信號之信號對干擾加雜m比的量測間之差。 依據本發明之第二層面的的第二實施例,其被提供— 種通訊系統,其包含一起點裝置、一基地台與至少一中間 裝置,該起點裝置為可操作的以經由該等或每一中間裝置 發射-通訊信號至該基地台,該基地台包含一控制設施, 20其中每-該基地台與該中間裝置包含:一指標導出設施為 可操作的以導出分別在該基地台或該中間裝置被接收之一 通訊信號品質的-個或多個指標,其t該控制設施為可操 作的以接收來自每-該中間裝置與該基地台之該_指標, 該控制設施包含: 20 339514 (i) 一不平衡檢測設施為可操作的以檢測破該中間裝置 導出之該一指標與被該中間裝置導出之該一指標間的一不 平衡;以及 (i i) 一計算設施為可操作的以在檢測此不平衡隨後為 5該起點裝置計算新的傳輸功率,其將傾向於實質地降低該 不平衡。 本發明之第二層面的此實施例有利地提供—種調整該 起點裝置之傳輸功率的方法,以傾向於達成或維持在該基 地台被接收之一通訊信號品質與在該中間裝置被接收之一 1〇通訊信號品質間的平衡。特別是,本發明之第二層面的第 二實施例有利地提供一種設施用於響應因該起點裝置與該 中間裝置間之路徑損失變化所致地產生的不平衡。 在該第一與第二層面的情形中,該所欲值可為被該終 點裝置導出之一通訊信號的品質之指標’其為或接近被該 15終點裝置設定的目標值,此時該系統為實質上平衡的(即在 該等或每一中間裝置被接收之通訊信號的品質量測與在終 點裝置被接收之通訊信號的品質量測間的為平衡的)。因 而,本發明之第一與第二層面的實施例可有利地被使用以 維持通過在該終點裝置終止之通訊連結的QoS,或被該終點 2 0裝置接收之通訊信號的品質為或接近被該終點裝置設定的 目標值。此後,本發明之第一與第二層面的實施例可能有 必要使該系統最佳化以確保平衡在該終點裝置與該中間裝 置間被達成。 因而’其應被了解該指標離差檢測設施可在已被平衡 21 1339514 或被最佳化之系統中被使用。因而,可因形成在該終點裝 置之一通訊信號的品質量測變化事件結果所致地產生之與 έ玄所欲值間的離差將被檢測,且被分配給先前之中間裝置 的為源之被要求的變化被決定。資源分配中被要求之變化 5將被該第一計算設施計算。若該指標變化係因目標變化所 , 致,該第一計算設施亦將為可操作的以為該起點裝置計算 新的傳輸功率,其將傾向於防止因在該終點裝置之新目標 品質被滿足所致的不平衡會產生。若該目標未曾被改變, 但其路徑損失已改變使得該通訊信號之品質已變更,該計 馨 1〇算設施僅須為該中間裝置計算新的傳輸功率以讓平衡被維 持。導致在該中間裝置之RSS/SmR變化於該起點裝置與該 中間裝置間的路徑損失變化必須用實施本發明之第二層面 或實施本發明之第-與第二屠面二者的系統/方法被處置。 替選地,其被企劃本發明之實施例可被用以將一多傳 15送站通訊系統最佳化D因而,例如該等第一與第二層面之 - 第—實施例將有利地允許該終點裝置所設定的目標被達 成。此後,該等第一與第二層面之第一實施例可被用以將 · 該多傳送站系統最佳化。 較佳的疋,第一與第一層面該該不平衡檢測設施包含 20 -路徑損失更新設施為可操作的以由該終點裝置與該中間 裝置接收料指標賴或在㈣控制設施被接收該—或二 指標的變化隨後來決定在該基地台與該中間裝置間及在該 中間裝置與该終點裝置間被發射之一通訊信號所遭受的路 徑損失之—量測。在該基地台與該中間裝置間被發射之一 22 1339514 通訊信號所遭受的路徑損失之一量測可較佳地在此通訊信 號被發射時由該基地台之傳輸功率的一量測被決定。在該 中間裝置與該終點裝置間被發射之一通訊信號所遭受的路 徑損失之一量測可較佳地在此通訊信號被發射時由該中間 5 裝置之傳輸功率的一量測被獲得。該中間裝置可為可操作 的以發射一傳輸功率指標,其為該中間裝置對該路徑損失 更新設施之現行傳輸功率的一量測之指示,用於決定該中 間裝置與該終點裝置間的路徑損失。替選地,該中間裝置 之傳輸功率的量測可由⑴在初始時間之該中間裝置的傳輸 10 功率量測;及(ii)由該初始時間起已發生之該中間裝置的傳 輸功率變化之知識而被決定。 較佳的是,在用該第一計算設施為該中間裝置計算新 的傳輸功率隨後判定該中間裝置之新的傳輸功率是否大於 該中間裝置的最大傳輸功率。此可用該裝置在接收一命令 15 隨後或用該控制制設在發出一命令前被判定。較佳的是, 若其被該控制設施判定該新的傳輸功率大於某一特定裝置 之該最大傳輸功率,該第一計算設施計算第二新的傳輸功 率,其不超過該中間裝置的最大傳輸功率。 進一步而言,該控制設施較佳地為可操作的以接收一 20 輸入信號,其允許該控制設施判定該請求是否因為該終點 裝置所設定之目標品質指標變化而產生的被該終點裝置導 出之目標指標變異的變化所致。若其被判定該請求係因由 該終點裝置被導出之目標指標的變異之變化所致,該第一 計算設施進一步為可操作的以根據為該中間裝置被計算之 23 1339514 •” . ι· 新的傳輸功率來為該基地台計算新的傳輸功率,而傾向於 實質地防止在該中間裝置被接收之_通訊信號的一品質量 測與在該終點裝置被接收之-通訊信號的—品質量測間之 不平衡會產生。在為該基地台計算新的傳輸功率隨後,該 5控制設施較佳地為可操作的以判定該基地台之新的傳輸功 率是否大於該基地台之最大傳輸功率。若其被該控制設施 判定該新的傳輸功率大於該基地台之最大傳輸功率該第 一計算設施為該基地台計算不超過該最大值之一第二新的 傳輸功率。該第一計算設施有利地為可操作的以在為該基 10地台計算第一新的傳輸功率隨後為該中間裝置計算第_新 的傳輸功率,其將傾向於防止在該中間裝置被接收之一通 訊信號的一品質量測與在該終點裝置被接收之—通訊俨號 的一品質量測間之不平衡會產生。 其應被了解尋求要檢測被該終點裝置導出之—指桴與 15 一所欲值間的離差之本發明的第一層面之實施例,可或不 尋求要使此指標與該中間裝置所導出之相同型式的—指標 間平衡,或防止不平衡。進一步言之,在來自被該终點穿 置設定之目標SINR的變異之一指標的離差被檢測做為該目 標SINR變化(而在終點之SINR維持固定)之結果的情形中, 2〇 被該終點裝置與該中間裝置導出的SINR之指標間將不存在 不平衡(假設該系統在以該終點裝置為目標之變化前為平 衡的)’且該控制設施將為可操作的以計算在該中間裝置與 該起點裝置二者之傳輸功率中被要求的調整’其將傾向於 防止SINR之不平衡產生。 24 1339514 本發明之不同的實施例如可能情形地將傾向於降低或 防止在不同情況下可能產生之不平衡。在結構式多傳送站 系統(如每一中間裝置被固定者)中最可能發生之事件為中 間裝置與終點裝置間的路徑損失變化(其可能因終點裝置 5 位置變化或環境狀況變化所致)或終點裝置之目標變化。此 二種事件有利地以本發明之第一層面加以處置,其被該終 點裝置所導出之指標變化的檢測加以觸發。較佳的是,實 施本發明之第一層面的通訊系統將包含一指標離差檢測設 施,其全時監測該終點裝置的該等檢測或其中之一。因而, 10 被該終點裝置導出之指標與一所欲值間的任何變化或離差 可迅速地被檢測。在一多傳送站系統最佳化隨後且特別是 在該系統為結構式多傳送站系統的情形中,這些實施例可 獨自地充分維持通過多傳送站系統的平衡。然而如上面被 討論者,若基地台與中間裝置間之路徑損失變化(此可能因 15 在特別網路中之中間裝置的位置變化所致,或因整個連結 產生之環境狀況變化所致),此必須用檢測在一多傳送站網 路中之接收裝置的品質指標間之不平衡加以處置。因而較 佳的是提供一通訊系統,其允許任一這些情況若發生時可 加以處置。因而依據一較佳實施例,除了一標離差檢測設 20 施與一決定設施外,該中間裝置包含一指標導出設施為可 操作的以導出被中間裝置接收之一通訊信號的一個或多個 品質指標,其中該中間裝置與該終點裝置之每一個為可操 作的以發射因而被該終點裝置導出之該一指標,該控制設 施進一步包含: 25 . (i) 一不平衡檢測設施為可操作的以檢測被該終點裝置 導出之該一指標與被該中間裝置導出之該一指標間的不平 衡;以及 (ii) 一第二計算設施為可操作的以在此不平衡之檢測 5 隨後為該基地台計算新的傳輸功率,其將傾向於實質地降 低該不平衡。 此情形可在此處該終點裝置之目標變化被該中間裝置 與該終點裝置間之路徑損失的實質上同步之變化加以容納 時產生。因而,在本發明之第一層面的指標離差檢測設施 10 於終點裝置中被提供使得該終點裝置為可操作的以就該中 間裝置之傳輸功率變化發射一請求至控制設施的情形中, 無對該中間裝置之傳輸功率變化之請求在此情形確實產生 時被該終點裝置產生。此將導致系統中之不平衡,其以本 發明之第一層面將為未被校正的,原因在於終點裝置之新 15 目標將已被達成(不注意地),但將無對應之變化對起點裝置 的傳輸功率被做成。此相當罕見之情形可用實施本發明之 第一與第二層面的通訊系統加以處置,原因在於中間裝置 與終點裝置間遭受之路徑損失的量測變化將用該路徑損失 更新設施被檢測。然後該第二計算設施為可操作的以計算 20 被要求之該基地台的傳輸功率變化而傾向於使在該中間裝 置被接收之一通訊信號的一品質量測與在該終點裝置被接 收之一通訊信號的一品質量測間平衡。 依據本發明之一第一層面的一進一步實施例,其被提 供一種控制一個或多個裝置之傳輸功率的方法,該裝置為 26 1339514 可操作的以發射至一多傳送站通訊系統中之一通訊信號, 該通訊系統包含一基地台、一終點裝置與至少一中間裝 置,該基地台為可操作的以經由該中間裝置發射一通訊俨 號至該終點裝置,該方法包含之步驟為: 。 5 ⑴在該終點裝置導出於該終點裝置被接收之一通訊信 號的品質之一個或多個指標; (…檢測被該終點裝置導出的該等指標或其中之—與 一所欲值間的離差; ^ ⑻)在此-離差之檢職後為該中間裝置計算新的傳 10輸功率’或為該中間裝置與該基地台計算新的傳輸功率, 此將傾向於⑷實質地降低在該中間裝置被接收之一通訊信 號的-品質量測與在該終點裝置被接收之一通訊信號的: 品質量測間之不平衡;或⑼實f地防止該不平衡產^。 依據本發明之-第-層面的一進一步實施例,其被提 15供-種控制-個或多個裝置之傳輸功率的方法該裝置為 可操作的以發射至-多傳送站通訊系統中之—通訊信號, 該通訊系統包含一基地台、—終點裝置與至少一中間裝 置,該基地台為可操作的以經由該中間裝置發射一通訊信 號至4終點裝置’該方法包含之步驟為· 20 (i)在每一該終點裝置與該中間裝置導出分別在該㈣ 裝置或在該中間裝置被接收之—通訊信_品質之一指 標; ' (11)檢測被該終點裝置導出之該1標與被該中間裝 置導出之該一指標間的不平衡;以及 27 »39514 (iii)在此平衡的檢測隨後為該基地台計算新的傳輸功 率,其將傾向於實質地降低該平衡。 依據本發明之一第一層面的一進一步實施例,其被提 供一種基地台,其為可操作的以經由至少一中間裝置發射 5 一通訊信號至一終點裝置,該基地台包含: ⑴一接收設施為可操作的以由一終點裝置接收一指 標,與一指標離差檢測設施為可操作的以檢測該一指標與 一所欲值間之離差,該指標為在該終點裝置被接收之一通 訊信號的品質之指示;或 10 (ii)一接收設施為可操作的以為該中間裝置由該終點 裝置接收新的傳輸功率;以及 (iii)一控制設施具有一第一計算設施為可操作的以在 此一離差之檢測隨後為該中間裝置計算新的傳輸功率,或 為該中間裝置與該基地台計算新的傳輸功率,此將傾向於 15 (a)實質地降低在該中間裝置被接收之一通訊信號的一品質 量測與在該終點裝置被接收之一通訊信號的一品質量測間 之不平衡;或(b)實質地防止該不平衡產生。 較佳的是,該基地台之接收設施進一步為可操作的以 由該終點裝置接收一指標,該指標為在該終點裝置被接收 20 之一通訊信號的品質之指示,該基地台進一步包含: (i) 一不平衡檢測設施為可操作的以檢測由該終點裝置 被接收之該一指標與由該中間裝置被接收之該一指標間的 不平衡;該控制設施進一步包含一第二計算設施為可操作 的以在檢測此不平衡隨後為該基地台計算新的傳輸功率, 28 其將傾向於實質地降低該不平衡。 依據本發明之一第一層面的一進一步實施例,其被提 供種基地台’其為可操作的以經由至少一中間裝置發射 通汛仏號至一終點裝置,該基地台被提供一控制設施, 包含: ⑴一接收設施為可操作的以由每一該終點裝置與該中 間裝置接收一個或多個指標,該等指標或其中之一為分別 在•玄終點裝置或該中間裝置被接收之_通訊信號的品質之 指示; (11) 一不平衡檢測設施為可操作的以檢測由該终點裝 置破接收之該-指標與由該中間裝置被接收之該—指標間 的不平衡;以及 (m) -計算設施為可操作的以在檢測此不平衡隨後為 該基地台計算新的傳輸功率,其將傾向於實質地降低該不 平衡。 依據本發明之第二層面的一進一步實施例,其被提供 一種控制—個或多個裝置之傳輸功率的方法,該裝置為可 操作的以發射至-多傳送站通訊系統中之—通訊信號該 通訊系統包含-起點裝置、_基地台與至少—中間裝置, 該起點裝置為可操作的以經由該等或每—中間裝置發射一 通訊信號至該基地台,該方法包含之步驟為: ⑴在該基地台導出於該終點裝置被接收之-通訊信號 的品質之一個或多個指標; (ii)檢測該等指標或其中之一的離差. ㈣在此-離差之檢測隨後為該中間裝置計算新 輸功率,或為該中間裝置與該基地台計算新的傳輸功率, 此將傾向於⑷實質地降低在該中間裝置被接收之一通訊信 號=。H:測與在該基地台被接收之—軌信號的—品 5質量測間之不平衡;或⑻實質地防止該不平衡產生。 依據本發明之第二層面的另一實施例,其被提供 控制-個或多個裝置之傳輸功率的方法,該裝置材操作 的以發射至-多傳送站通訊系統中之一通訊信號,該通訊 系統包含一起點裝置'一基地台與至少一中間裝置該起 10點裝置為可操作的以經由該中間裝置發射一通訊信號至該 基地台,該方法包含之步驟為: ⑴在每一該基地台置與該中間裝置導出在該基地台或 在該中間裝置被接收之一通訊信號的品質之一個或多個指 標; 15 (ϋ)檢測被έ亥基地台導出之該一指標與被該中間裝置 導出之該一指標間的不平衡;以及 (iii)在此平衡的檢測隨後為該起點裝置計算新的傳輸 功率,其將傾向於實質地降低該平衡。 依據本發明之第二層面的另一實施例,其被提供一種 20 基地台為可操作的以經由至少一中間裝置接收被一起點裝 置發射之一通訊信號,該基地台包含: ⑴一指標導出設施為可操作的以導出在該基地台被接 收的一通訊信號之品質的一個或多個指標;或 (ii) 一指標離差檢測設施為可操作的以檢測被該指標 30 1339514 導出設施導出之該一指標中的離差;以及 (iii)一控制設施包含一第一計算設施為可操作的以在 檢測此變化隨後為該中間裝置計算新的傳輸功率,或為該 中間裝置與該起點裝置計算新的傳輸功率,此將傾向於(a) 5 實質地降低在該中間裝置被接收之一通訊信號的一品質量 測與在該基地台被接收之一通訊信號的一品質量測間之不 平衡;或(b)實質地防止該不平衡產生。 較佳的是,該基地台為可操作的以接收一輸入信號, 其允許該控制設施判定該請求是否因為該終點裝置所設定 10 之目標品質指標變化而產生的被該終點裝置導出之目標指 標變異的變化所致。進一步而言,該控制設施包含一命令 設施為可操作的以發出一命令至該中間裝置及/或該起點 裝置而依照被該第一計算設施計算之新的傳輸功率來命令 該中間裝置起點裝置之傳輸功率及/或該起點裝置之傳輸 15 功率變化。 較佳的是,該基地台進一步包含一指標接收設施為可 操作的以由該中間裝置接收一指標,該指標為在該中間裝 置被接收之一通訊信號的品質之指示,該基地台進一步包 含一不平衡檢測設施為可操作的以檢測被該基地台導出之 20 該一指標與由該中間裝置被接收之該一指標間的不平衡; 且其中該控制設施包含一第二計算設施為可操作的以在檢 測此不平衡隨後為該起點裝置計算新的傳輸功率,其將傾 向於實質地降低該不平衡。較佳的是,該不平衡檢測設施 包含一路徑損失更新設施為可操作的以決定在該起點裝置 31 B39514 與該中間裝置間及該中間裝置與該基地台間被發射之一通 訊信號所遭受的路徑損失之一量測。 依據本發明之第二層面的另一實施例,其被提供一種 基地台為可操作的以經由至少一中間裝置接收被一起點裝 5 置發射之一通訊信號,該基地台包含: ⑴一指標導出設施為可操作的以導出在該基地台被接 收的一通訊信號之品質的一個或多個指標; (ii) 一接收設施為可操作的以由該中間裝置接收一個 或多個指標,該等或每一指標為在該中間裝置被接收之一 10 通訊信號的品質之指示; (iii) 一不平衡檢測設施為可操作的以檢測被該基地台 導出之該一指標與由該中間裝置被接收之該一指標間的不 平衡;以及 (iv) —控制設施包含一第二計算設施為可操作的以在 15 檢測此不平衡隨後為該起點裝置計算新的傳輸功率,其將 傾向於實質地降低該不平衡。 本發明之第一與第二層面的實施例為有利的之原因在 於再產生式或非再產生式中繼可被使用。進一步言之,本 發明的第一與第二層面享有中央化控制之利益。 20 上面的第一與第二層面需要傳輸功率之外顯計算,其 被要求以使一指標符合一所欲值或為了使每一接收器導出 之指標實質地平衡。現在各層面將被討論,其藉由促進相 對於離程度或不平衡程度之有關裝置的傳輸功率調整而智 取對外顯計算之需求。 32 1339514 本發明之第三層面的實施例尋求提供對不平衡或潛在 不平衡反應的方法以改進由一基地台(起點)經由一個或多 個中間裝置至一終點使用者設備之下連結(D L)上被傳輸的 資料產出。在標準通訊系統中,該下連結為間之連 5結。在多基地台情形中,DL係指通訊被導向UE(如RN呈 UE、RN至在UE之方向中的RN、與NB至RN)之連結。進一 步言之,本發明之實施例尋求提供使一多傳送站系統最佳 化的陣列,此處被接收器設定之任何目標品質實質地被達 成且通過每一連結之資料產出為實質地相等。 10 依據本發明之第三層面的第一實施例,其被提供一種 通訊系統,其包含一基地台、—終點裝置與至少一中間裝 置’該基地台為可操作的以經由該等或每一中間裝置發射 一通訊信號至該終點裝置,該終點裝置包含指標導出設施 為可操作的以導出在該終點裝置被接收之一通訊信號品質 15的一個或多個指標,該通訊系統進一步包含: ⑴一控制接收在該基地台申被提供; (π)—指標變化離差設施為可操作的以檢測被該終點 裝置導出之該一指標與一所欲值間的離差; (iii)一決定設施為可操作的以在此一離差之檢測隨後 決定在該中間裝置之傳輸功率變化,其將傾向於導致該指 標為該所欲值,其中該決定設施進一步包含一請求發射設 施為可操作的以為該中間裝置之傳輸功率變化發射一請求 至該控制設施。 本發明之第三層面的第-實施例有利地提供一種方法 33 1339514 對應於被該終點裝置導出之指標與一所欲值間的離差,其 可能因⑴該中間裝置與該終點裝置間之路徑損失變化;或 (ii)藉由決定該中間裝置之傳輸功率中被要求的變化之該 終點裝置的目標變化所致。有利的是,被要求之傳輸功率 5 變化將與被指標離差檢測設施所檢測的離差程度有關。 較佳的是,該控制設施為可操作的以在對該中間裝置 之傳輸功率變化的請求之接收隨後發出一命令至該中間裝 置而命令該中間裝置的傳輸功率變化。該中間裝置較佳地 包含一命令接收設施為可操作的以由該基地台之該控制設 10 施接收此一命令。該中間裝置為可操作的以在此一命令之 接收隨後依照該命令來改變其傳輸功率。較佳的是,該控 制設施包含一輸入接收設施為可操作的以接收一輸入信 號,其為在中間裝置被接收之通訊信號的品質量測與在終 點裝置被接收之通訊信號的品質量測間的不平衡之一指 15 標。若該控制設施在指出此一不平衡存在之一輸入信號的 接收隨後決定該中間裝置之傳輸功率中被要求的變化會傾 向於提高此不平衡,該控制設施為可操作的以忽略對該中 間裝置之傳輸功率中變化的請求。 依據本發明之第三層面的第二實施例,其被提供一種 20 通訊系統,其包含一基地台、一終點裝置與一中間裝置, 該基地台為可操作的以經由每一中間裝置發射一通訊信號 至該終點裝置,其中每一該終點裝置與該中間裝置包含: 一指標導出設施為可操作的以導出分別在該終點裝置或該 中間裝置被接收之一通訊信號品質的一個或多個指標,其 34 1339514 中該中間裝置與該終點裝置為可操作的以發射該等指標至 該基地台之一指標接收設施,該通訊系統進一步包含: ⑴一不平衡檢測設施為可操作的以檢測被該終點裝置 導出之該一指標與被該中間裝置導出之該一指標間的一不 5 平衡;以及 (i i) 一決定設施在該基地台中被提供且為可操作的以 在被該不平衡檢測設施之檢測隨後決定該基地台的傳輸功 率中被要求之變化,其將傾向於降低此一不平衡。 本發明之第四層面尋求提供一種響應不平衡或潛在之 10 不平衡(其因每一個這些可能的事件之結果而產生)的方 法,以改進由一起點裝置經由一個或多個中間裝置至一基 地台的上連結(UL)上被發射之資料產出。在標準通訊系統 中,該上連結為介於UE與NB間之一連結。在多傳送站情形 中,UL係指其中通訊被導向NB(如UE至RN、RN至以NB之 15 方向的RN、及RN至NB)。進一步言之,本發明之實施例尋 求提供將一多傳送站系統最佳化的方法,此處被一個或多 個接收器設定之目標品質實質地被達成,且通過每一連結 之資料產出實質地相等。 依據本發明之第四層面的第一實施例,其被提供一種 20 通訊系統,其包含一起點裝置、一中間裝置與一基地台, 該起點裝置為可操作的以經由該等或每一中間裝置發射一 通訊信號至該基地台,其中該基地台包含一指標導出設施 為可操作的以導出在該基地台被接收之一通訊信號品質的 一個或多個指標,該通訊系統進一步包含: 35 1339514 (i) 一控制接收在該基地台中被提供; (ii) 一指標離差檢測設施為可操作的以檢測被該基地 台導出之該一指標與一所欲值間的離差; (iii) 一決定設施為可操作的以在此一離差之檢測隨後 5 決定在該中間裝置之被要求的傳輸功率變化,其將傾向於 導致該指標為該所欲值,其中該決定設施進一步包含一請 求發射設施為可操作的以為該中間裝置之傳輸功率變化發 射一請求至該控制設施。 本發明之第四層面的第一實施例有利地提供—種方法 10 對應於被該終點裝置導出之指標與一所欲值間的離差,其 可能因(0該中間裝置與該基地台間之路徑損失變化;或(ii) 藉由為該中間裝置與該起點裝置計算新的傳輸功率之該起 點裝置的目標變化所致。有利的是,被要求之傳輸功率變 化將與被指標離差檢測設施所檢測的離差程度有關。 15 較佳的是,第四層面的該控制設施為可操作的以在對 該中間裝置之傳輸功率變化的請求之接收隨後發出一命令 至該中間裝置而命令該中間裝置的傳輸功率變化。該控制 設施可有利地包含一輸入信號接收設施為可操作的以接收 一輸入信號,其允許該控制設施判定該中間裝置之傳輸功 2〇率提高是否被禁止。所以,若該中間裝置之傳輸功率被要 求的變化包含傳輸功率之提高,並在用該控制設施判定該 中間裝置之傳輸功率提高被禁止,隨後該控制設施為可操 作的以忽略該要求。然而,若該中間裝置之傳輸功率被要 求的變化包含傳輸功率之提高,並在用該控制設施判定該 36 1339514 中間裝置之傳輸功率提高未被禁止,隨後該控制設施為可 操作的以發出一命令至該多傳送站通訊系統而命令該之傳 輸功率變化。該中間裝置較佳地包含一命令接收設施為可 操作的以由該基地台之控制設施接收此命令。依據一較佳 5 實施例,該中間裝置為可操作的以根據該中間裝置之一最 大傳輸功率來判定該中間裝置是否能依據該命令來實施傳 輸功率的變化。然後,若該中間裝置判定其無法依據該命 令來實施傳輸功率的變化,該令間裝置為可操作的以決定 可被該中間裝置實施之該中間裝置傳輸功率的被修改之變 10 化。該中間裝置為可操作的以造成該中間裝置之傳輸功率 依照該請求或如可能情形之該被修改的請求而變化。 依據本發明之第四層面的第二實施例,其被提供一種 通訊系統,其包含一基地台、一終點裝置與一中間裝置, 該基地台為可操作的以經由每一中間裝置發射一通訊信號 15 至該終點裝置,其中每一該終點裝置與該中間裝置包含: 一指標導出設施為可操作的以導出分別在該終點裝置或該 中間裝置被接收之一通訊信號品質的一個或多個指標,其 中該中間裝置與該終點裝置為可操作的以發射該等指標至 該基地台之一指標接收設施,該通訊系統進一步包含: 20 ⑴一不平衡檢測設施為可操作的以檢測被該基地台導 出之該一指標與被該中間裝置導出之該一指標間的一不平 衡;以及 (ii) 一決定設施為可操作的以在被該不平衡檢測設施 之檢測隨後決定該起點裝置的傳輸功率中被要求之變化, 37 1-339514 其將傾向於降低此一不平衡;以及 (iii)一控制設施在該基地台中被提供,且為可操作的以 在決定該變化隨後發出一命令至該起點裝置而命令該起點 裝置之傳輸功率變化。 5 本發明之第四層面的第二實施例例有利地提供一種調 整起點裝置之傳輸功率的方法以實質地恢復或達成在中間 裝置被接收之通訊信號的品質量測與在基地台被接收之通 訊信號的品質量測間的平衡。該不平衡可能因起點裝置與 中間裝置間之路徑損失變化所致而產生。替選地,一不平 10 衡可隨著實施本發明之第一層面的通訊系統為響應基地台 之目標品質指標的變化之作業而產生,原因在於恢復來自 目標指標之變異為其原始量測(藉由改變中間裝置之傳輸 功率)中,中間裝置與基地台之品質指標將不再為平衡的。 較佳的是,該起點裝置為可操作的以在接收一命令且 15 其中該命令是為了提高傳輸功率,隨後根據該中間裝置之 一最大傳輸功率來判定該中起點裝置是否能依據該命令來 實施傳輸功率的變化。若該終點裝置判定其無法依據該命 令來實施傳輸功率的變化,該中間裝置為可操作的以決定 將傾向於降低該不平衡之傳輸功率的被修改之變化並實施 20 該被修改之變化。進一步言之,該控制設施較佳地為可操 作的以在發出一命令至該起點裝置且其中該命令是為了提 高傳輸功率,隨後監測被該中間裝置導出之指標以判定該 起點裝置之傳輸功率是否已依照該命令而變化。若其被判 定該起點裝置之傳輸功率變未曾依照該請求被實施,該控 38 制設施為可操作的以禁止該中間裝置之傳輸功率的任何後 續之提高。若該中間裝置之傳輸功率的提高被禁土且無後 續之不平衡被該不平衡檢測設施檢測,則該控制設施為可 梯作的以允許該中間裝置之傳輸功率的後續之提高。若該 中間裝置之傳輸功率的提高被禁止且有不平衡被該不平衡 檢測設施檢測使得該基地台之控制設施被致使發出一命令 炱該起點裝置且其中該命令是為了降低傳輸功率,該控制 設施為可操作的以允許該中間裝置之傳輸功率的後續之提 高。進一步言之,若該中間裝置之傳輸功率的提高被禁止 且有不平衡被該不平衡檢測設施檢測使得該基地台之控制 設施被致使發出一命令至該起點裝置且其中該指令是為了 玎用該起點裝置被實施的提高傳輸功率,該控制設施為可 操作的以允許該中間裝置之傳輸功率的後續之提高。 本發明之第三與第四層面的實施例有利地提供一種調 整該起點裝置之傳輸功率的方法以實質地恢復或達成在該 終點裝置被接收之一通訊信號的品質量測與在該中間裝置 被接收之一通訊信號間之平衡。 進—步言之,本發明之第三與第四層面的實施例亦有 利地由該傳輸功率之設立的中央化控制而受益。 本發明之第三與第四層面的實施包含一指標離差檢測設施 之該等第三與第四層面的實施例可獨自地為可操作的以遵 循該中間裝置與該終點裝置間之路徑損失變化來恢復通過 一多傳送站系統的平衡。然而如上面被討論者,若起點裝 置與令間裝置間之路徑損失變化(此可能因在特別網路中 1339514 之中間裝置的位置變化所致,或因整個連結產生之環境狀 況變化所致),此必須用提供一不平衡檢測設施且可操作的 以調整該起點裝置之傳輸功率的本發明之第三與第四層面 的實施例加以處置。此外,為了在終點裝置所設定之目標 5 品質變化隨後恢復對多傳送站通訊系統平衡,中間裝置與 起點裝置二者之傳輸功率有必要被調整。因而,為處置終 點裝置之目標品質指標,包括一指標離差檢測設施與一不 平衡檢測設施一通訊系統為有利的。較佳的是,不平衡檢 測周期性地被實施。因而依據提供一不平衡檢測設施且可 10 操作的以調整該起點裝置之傳輸功率的本發明之第三與第 四層面的較佳實施例,該中間裝置較佳地包含一指標導出 設施為可操作的以導出被中間裝置接收之一通訊信號的品 質指標,其中該中間裝置與該終點裝置為可操作的以發射 該等指標至該控制設施,該通訊系統進一步包含:一不平 15 衡檢測設施為可操作的以檢測該終點裝置與該中間裝置之 指標間的不平衡;以及其中該控制設施進一步為可操作的 以在用該不平衡檢測設施檢測此一不平衡隨後決定該基地 台之傳輸功率中被要求的變化,其將傾向於降低此不平 衡。如前所討論者,該情況可在該終點裝置之目標變化利 20 用實質地改變在該中間裝置與該終點裝置間的路徑損失被 容納之情形而產生。此相當罕見之情況可利用包括有一指 標離差設施與一不平衡檢測設施二者的實施例加以處置。 依據本發明之第三層面的一實施例,其被提供一種控 制一個或多個裝置之傳輸功率的方法,該裝置為可操作的 40 1339514 以發射至包含一基地台、一終點裝置與至少—中間妒置之 一通訊系統,該基地台為可操作的以經由該中間裝置發射 —通訊信號至該終點裝置,其中該基地台包含—控制設 施’該方法包含之步驟為: 5 ⑴在該終點裝置導出於終點被接收之一通訊信號的品 質之一個或多個指標; (i i)檢測被該終點裝置導出之該等指標或其中之一與 一所欲值間的離差; ^ (iii) 決定該中間裝置之傳輸功率的被要求之—變化其 10將傾向於導致該指標為該所欲值;以及 (iv) 對該中間裝置之傳輸功率的被要求之變化的—請 求發信號至該控制設施。 依據本發明之第三層面的一進一步實施例,其被提供 一種控制一個或多個裝置之傳輸功率的方法,該裝置為可 15操作的以發射一多傳送站通訊系統中之一通訊信號,該通 訊系統包含一基地台、一終點裝置與一申間裝置,該方法 包含之步驟為: (I) 分別在該終點裝置與該中間裝置導出於該終點裝置 或S亥終點裝置被接收之一通訊信號的品質之一個或多個指 20標; (II) 發射該等指標至該基地台之一指標接收設施; (III) 檢測該終點裝置與該路徑損失之指標間的不平 衡;以及 (iv)決定該基地台之傳輸功率中被要求的變化,其將傾 i 41
m95U 向降低此不平衡。 依據本發明之第三層面的另—實施例,其被提供一種 基地台為可操作的以經由一個或多個中間裝置發射一通訊 信號至一終點裝置,該基地台包含: 5 ⑴一接收裝置為可操作的以接收來自一終點裝置之一 指標,及一指標離差檢測設施為可操作的以檢測該指標與 —所欲值間之離差,該指標為在該終點裝置被接收之一通 訊信號的品質指示;或 (II) 一接收設施為可操作的以就該中間裝置之傳輸功 10率變化接收來自一終點裝置的請求,該請求為在該終點裝 置被接收之一通afl彳s號的品質指標與一所欲值間之變化的 指示;以及 (III) 一決定設施為可操作的以隨後在由該終點裝置被 接收之該一指標變化之檢測或如可能情形地隨後在來自該 15终點裝置之一請求的接收,來決定該中間裝置之傳輸功率 的被要求之變化,其將傾向於導致該指標為該所欲值。 依據本發明之第三層面被提供的一基地台可包含:⑴ —控制設施;(ii)一決定設施與一控制設施;或⑴丨)一指桴 離差檢測設施、一決定設施與一控制設施。 -0 較佳的是,實施本發明之第三層面的一基地台進一步 包含: ⑴一指標接收設施為可操作的以接收每—該終點裝置 與該中間裝置所導出之一個或多個指標,該等指標分別為 在該終點裝置或該令間裝置被接收之一通訊信號的品質之 42 ()不平衡檢測設施為可操作的以檢測該終點裝置 與該中間裝置之該等指標間的不平衡;以及 . (ill)一控制設施在該基地台中被提供且為可操作的以 、疋名基地0之傳輸功率的被要求之變化,其傾向於降低 此平衡。 依據本發明之第三層面的進一步實施例,其被提供一 種基地台為可操作的以經由一個或多個中間裝置發射在一 多傳达站通訊系統中之一通訊信號至一終點裝置,該基地 台包含: ⑴一指標接收設施為可操作的以接收每一該終點裝置 與該中間裝置所導出之一個或多個指標,該等指標分別為 在该終點裝置或該中間裝置被接收之一通訊信號的品質之 指示; (ii)一不平衡檢測設施為可操作的以檢測該終點裝置 與該中間裝置之該等指標間的不平衡;以及 (111) 一決定設施在該基地台中被提供且為可操作的以 在用不平衡檢測設施檢測此不平衡隨後決定該中間裝置之 傳輸功率的被要求之變化’其將傾向於降低此不平衡。 —種在一多傳送站通訊系統中用於經由一中間裝置由 —起點裝置接收一信號之終點裝置亦可被提供,該終點裝 置包含: ⑴一指標導出設施為可操作的以導出在該終點裝置被 接收之一通訊信號的品質之一個或多個指標;以及 1339514 (11) 一指標離差檢測設施為可操作的以檢測該指標與 一所欲值間之離差。 一種中間裝置亦可被提供,其包含: (I) 一接收設施為可操作的以接收來自一基地台之一通 5 訊信號; (II) 一發射設施為可操作的以發射該通訊信號或由之 被導出的一信號至一終點裝置; (III) 一請求設施為可操作的以接收為來自該終點裝置 之傳輸功率的被要求之一請求;以及 10 (lv) 一發射設施為可操作的以發射該請求或由之被導 出的一請求至該基地台之一控制設施。較佳的是,該中間 裝置包含一再產生式中繼節點。 依據本發明之第四層面的一實施例,其被提供一種控 制多傳送站通訊系統中之一中間裝置的傳輸功率之方法, 15該通訊系統包含一起點裝置、一基地台與至少一中間褒 置,該起點裝置為可操作的以發射一通訊信號經由該等或 每一中間裝置至該基地台,該方法包含之步驟為: (1)在該基地台導出於該基地台被接收之一通訊信號的 品質之一個或多個指標; 20 (11)檢測在被該基地台導出的該等指標或其中之一與 一所欲值間的離差;以及 (iii)決定該中間裝置之傳輸功率的被要求之變化其將 傾向於導致該指標為該所欲值。 依據本發明之第四層面的一進一步實施例,其被提供 44 —種控制多傳送站通訊系統中之一起點裝置的傳輸功率之 方法,該通訊系統包含一起點裝置、一基地台與至少一中 間裝置’該起點裝置為可操作的以發射-通訊信號經由該 等或母一中間裝置至該基地台,該方法包含之步驟為: ⑴在每一該基地台與該中間裝置導出分別在該基地台 或在該中間裝置被接收之一通訊信號的品質之—個或多個 指標; (ii)檢測被s玄基地台導出之該一指標與被該中間裝置 導出之該一指標間的不平衡; (⑴)決定該起點裝置之傳輸功率的被要求之變化,其將 傾向於降低此不平衡;以及 (iv)發出一命令至該起點裝置而命令該起點裝置之傳 輸功率的變化。 依據本發明之第四層面的另一實施例,其被提供一種 基地台為可操作的以經由一個或多個中間裝置接收來自一 起點裝置之一通訊信號,該基地台包含: ⑴―指標導出設施為可操作的以導出在該基地台被接 收之一通訊信號的品質之一個或多個指標; (ii) 一指標離差檢測設施為可操作的以檢測被該指標 導出没施導出的該等指標或其中之一與一所欲值間的離 差; (Π1) —決定設施為可操作的以在用該指標離差檢測設 施檢測此變化隨後決定該中間裝置之傳輸功率的被要求之 變化,其將傾向於導致該指標朝向該所欲值;該第一決定 1339514 設施為可操作的以發射對該中間裝置之傳輸功率變化的請 求至該控制設施; (iv)—控制設施為可操作的以由該決定設施接收此請 求。 5 該基地台之控制設施可有利地進一步包含一輸入信號 接收設施為可操作的以接收一輸入信號其允許該控制設施 判定該中間裝置之傳輸功率的提高是否被禁止。 較佳的是,該基地台可進一步包含: ⑴一接收設施為可操作的以接收被該中間裝置導出之 10 —指標,該指標為在該中間裝置被接收之一通訊信號的品 質之指示; (i i) 一不平衡檢測設施為可操作的以檢測被該基地台 導出之一指標與由該中間裝置被接收之一指標間的不平 衡; 15 其中該決定設施為可操作的以在用該不平衡檢測設施 檢測此不平衡隨後決定該起點裝置之傳輸功率的被要求之 變化,其將傾向於降低此不平衡,該控制設施進一步為可 操作的以在決定該被要求之變化隨後發出一命令至該起點 裝置而命令該起點裝置之傳輸功率變化。 20 依據本發明之第四層面的另一實施例,其被提供一種 基地台為可操作的以經由一個或多個中間裝置接收來自一 起點裝置之一通訊信號,該基地台包含: ⑴一指標導出設施為可操作的以導出在該基地台被接 收之一通訊信號的品質之一個或多個指標; 46 1339514 (ii) 一指標接收設施為可操作的以由該中間裝置接收 一個或多個指標,其中該等或每一指標為在該中間裝置被 接收之一通訊信號品質的指示; (iii) 一不平衡檢測設施為可操作的以檢測被該基地台 5 導出之一指標與由該中間裝置被接收之一指標間的不平 衡;以及 (iv) —決定設施為可操作的以在用該不平衡檢測設施 檢測此不平衡隨後決定該起點裝置之傳輸功率的被要求之 變化,其將傾向於降低此不平衡;以及 10 (v)該控制設施為可操作的以在決定該被要求之變化隨 後發出一命令至該起點裝置而命令該起點裝置之傳輸功率 變化。 本發明之實施例特別適合於結構式多傳送站系統,其 運用再產生式中繼而具有TDD或FDD雙工以分離在該中間 15 裝置被接收之通訊信號與由該中間裝置被發射之信號。 現在其中該控制設施於一中間裝置被提供的層面將被 描述。此配置的特定利益在於因該控制設施在該中間裝置 中之位置所致,本發明的實施例可在所謂之「特別」網路 中為備於可應用的,此處一基地台可不存在,且任二裝置 20 間之連接可經由能中繼(接收與發射)信號的任何其他裝置 被形成。因而,在特別網路中之中繼節點的位置可能不固 定。例如,一中繼節點之功能可用行動使用者設備被執行。 進一步言之,本發明配合UL或DL資料傳輸被使用。 本發明之第五層面的實施例尋求提供響應不平衡或潛 47 1339514 在不平衡的方法,改進經由一個或多個中間裝置之由基地 台(起點)至終點使用者設備的下連結(D L)或由終點裝置至 基地台的上連結(UL)上被發射之資料產出。在標準通訊系 統中,該下連結為介於NB與UE間。在多傳送站情形中, 5 DL係指其中信號被導向ue(如RN至UE、RN至在UE方向之 RN、與NB至RN)之連結。在標準通訊系統中,上連結為介 於UE與NB間。在多傳送站情形中,UE係指其中通訊被導 向NB(如UE至RN、RN至NB方向之RN、與RN至NB)之連 結。進一步言之,本發明之實施例尋求提供使一多傳送站 10 系統最佳化的陣列,此處被接收器設定之任何目標品質實 質地被達成且通過每一連結之資料產出為實質地相等。 依據本發明之第五層面的第一實施例,其被提供一種 通訊系統,其包含一起點裝置、一終點裝置與至少一中間 裝置,該起點裝置為可操作的以經由該等或每一中間裝置 15 發射一通訊信號至該終點裝置,其中該終點裝置為可操作 的以導出在該終點裝置被接收之一通訊信號品質的一個或 多個指標,該通訊系統進一步包含: ⑴一控制接收在該基地台中被提供; (ii) 一指標離差檢測設施為可操作的以檢測被該終點 20 裝置導出之該一指標與一所欲值間的離差; (iii) 一決定設施為可操作的以在此一離差之檢測隨後 決定在該中間裝置之傳輸功率變化’其將傾向於導致該指 標為該所欲值,其中該決定設施進一步包含一請求發射設 施為可操作的以為該中間裝置之傳輸功率變化發射一請求 48 1339514 至該控制設施。 本發明之第五層面的此實施例有利地提供一種方法對 應於被該終點裝置導出之指標與一所欲值間的離差,其可 * 能因⑴該中間裝置與該終點裝置間之路徑損失變化;或(Π) ' 5 藉由決定該中間裝置之傳輸功率甲被要求的變化之該終點 . 裝置的目標變化所致。有利的是,被要求之傳輸功率變化 將與被指標離差檢測設施所檢測的離差程度有關。 較佳的是,該控制設施為可操作的以在接收對該中間 • 裝置之傳輸功率變化的請求隨後根據該中間裝置的最大傳 10 輸功率來檢查該中間裝置能滿足該請求。必要時,被修改 之請求被導出。較佳的是,該控制設施為可操作的以接收 一輸入信號,其允許該控制設施判定該中間裝置之傳輸功 率提高是否被禁止。若由該判定設施被接收之請求是為了 傳輸功率的提高且遵循被該控制設施判定該中間裝置之傳 j 15 輸功率的提高是被禁止的,該控制設施為可操作的以忽略 . 來自該判定設施之請求,使得無變化對該中間裝置之傳輸 ® 功率被做成。 依據本發明之第五層面的第二實施例,其被提供一種 通訊系統,包含一節點、一終點裝置與一中間裝置,該起 20 點裝置為可操作的以經由該中間裝置發射一通訊信號至該 終點裝置,其中每一該終點裝置與該中間裝置包含:一指 標導出設施為可操作的以導出分別在該終點裝置或該中間 裝置被接收之一通訊信號品質的一個或多個指標,該通訊 系統進一步包含: 49 i 1339514 ⑴一控制設施在該中間裝置中被提供; (i i) 一不平衡檢測設施為可操作的以檢測被該終點裝 置導出之一指標與該中間裝置導出之一指標間的不平衡; 以及 5 (iii) 一決定設施為可操作的以在用該不平衡檢測設施 檢測此一不平衡隨後決定該起點裝置之傳輸功率的被要求 之變化,其將傾向於降低此一不平衡,其中該控制設施為 可操作的以發出一命令至該起點裝置而命令該起點裝置之 傳輸功率變化。 10 本發明之第五層面的第二實施例有利地提供一種調整 該起點裝置之傳輸功率的方法以實質地恢復或達成在該終 點裝置被接收之一通訊信號的品質量測與在該中間裝置被 接收之一通訊信號的品質量測間之平衡。該不平衡可因該 起點與中間裝置間之路徑損失變化所致而產生。替選地, 15 不平衡可遵循用實施本發明之第一層面的一通訊系統之作 業響應在該終點裝置的目標品質指標變化而產生,原因為 在恢復來自目標指標之變異為其原始量測(藉由改變該中 間裝置之傳輸功率)中,該中間裝置與該終點裝置之品質指 標將不再為平衡的。 20 較佳的是,該起點裝置為可操作的以在接收一命令隨 後及其中該命令為用於提高傳輸功率下判定其是否能根據 該起點裝置之最大傳輸功率來實施該請求。若該起點裝置 判定其不能實施該命令,其為可操作的以決定傳輸功率之 被修改的變化,此將傾向於降低該不平衡及實施該被修改 50 1339514 之變化。 該第五層面的該控制設施較佳地為可操作的以在發出 一命令隨後及其中該命令為用於提高傳輸功率下監測被該 中間裂置導出之指標而判定該起點裝置的傳輸功率是否已 5依照該命令被改變。若其被判定該起點裝置之傳輸功率的 %化未依照戎命令被貫施,該控制設施為可操作的以禁止 s玄中間裝置之傳輸功率的後續任何提高。此有利地確保當 該起點裝置之最大傳輸功率已被到達’該中間裝置之傳輸 功率不會進一步被提高’原因為此將複合因該起點裝置不 10能進—步提高其傳輸功率之事實所致的不平衡。 導致禁止被消除之方法有很多。若該中間裝置之提高 被禁止’且若無後續之不平衡被檢測,該控制設施為可操 作的以允許該中間裝置之傳輸功率的後續提高。若該中間 裝置之提高被禁止’且若後續之不平衡被該不平衡檢測設 15施檢測使得該中間裝置被致使發出一命令至該起點裝置且 其中該請求係為降低傳輸功率,該控制設施為可操作的以 允許該中間裝置之傳輸功率的後續提高。若該中間裝置之 提高被禁止’且若後續之不平衡被該不平衡檢測設施檢測 使得該中間裝置被致使發出一命令至該起點裝置且其中該 2〇 請求係為降低傳輸功率,其可用該起點裝置被實施,該控 制設施為可操作的以允許該中間裝置之傳輸功率的後續提 高。 依據本發明之第五層面的一第二實施例,其被提供一 種控制為可操作的以在一多傳送站通訊系統中發射一通訊 51 H39514 信號之-個或多個裝置的傳輪功率之方法,該通訊系統包 含-起點裝置、-終點敦置與至少一中間裝置,該起點裝 置為可操作的以經由該等或每—中間裝置發射一通訊信號 至該終點裝置,該中間裝置具有—控制設施,其中該方法 5 包含之步驟為: (1)在該終點裝置導出找終點裝置被接收之—通訊信 號的品質之一個或多個指標; (Π)檢測被該終點裝置導出的該等指標或其中之一與 一所欲值間的離差; 1〇 (出)對δ玄中間裝置之傳輸功率被要求的變化發出-請 求至該控制設施,將傾向於導致被該終點襄置導出的該指 標為該所欲值。 依據本發明之第五層面的另一實施例,其被提供一種 控制為可操作的以在-多傳送站通訊系統中發射一通訊信 μ號之-個或多個裝置的傳輸功率之方法,該通訊系統包含 起點裝置、-終點裝置與至少_中間裝置其中該方法 包含之步驟為: (0在該終點裝置與該中間裝置導出分別在該終點裝置 或在或中間裝置被接收之一通訊信號品質的一信號指標; 2 0 ( η )檢測被該終點裝置導出之—指標與被該中間裝置 導出之一指標間的不平衡; ㈣決定該起點裝置之傳輸功㈣被要求之變化,其將 傾向於降低此不平衡;以及 (iv)發出-命令至該起點裝置而命令該起點裝置之傳 52 1339514 輸功率的變化。 依據本發明之第五層面的另—實施例,其被提供一種 中間裝置,包含-接收設施為可操作的以由一起點裝置或 由先則之-中間裝置接收-通訊信號及一發射設施為可 細作的以發射該通訊信號或由其被導出的一信號至一終點 裝置或後續之一中間裝置,該中間裝置包含: ⑴一控制設施;
(II) 一指標接收設施為可操作的以由一終點裝置或如 可能之情形地由-後續之在該中間裝置後且在該終點裝置 m接收該通訊信號的中間裝置接收一指標,及檢測該指標 與一所欲值間之離差,該指標為在該終點裝置或該後續的 中間裝置被接收之一通訊信號的品質之指示;或 (III) 一接收設施為可操作的以為該中間裝置之傳輸功 率變化由一終點裝置,或如可能之情形地由一後續之在中 間裝置後且在該終點裝置前接收該通訊信號的中間裝置接 收一請求;以及 (IV) —決定設施為可操作的以在檢測由該終點裝置之 該指標的變化隨後,或在由該終點裝置接收一請求隨後決 定該中間裝置之傳輸功率的被要求之變化,其將傾向於導 20致被該終點裝置導出的該指標為該所欲值,該決定設施為 可操作的以對該中間裝置之傳輸功率變化發射一請求至該 控制設施。 較佳的是,該第五層面的該控制設施為可操作的以在 接收由該終點裝置或該後續中間裝置接收一請求隨後如可 53 能之情形地檢查該中間裝置能滿足該請求。較佳的是,該 控制設施為可操作的以接收一輸入信號,其允許該控制設 施判定該中間裝置之傳輸功率提高是否被禁止,且其中若 由該判定設施被接收之請求是為了傳輸功率的提高且在遵 5 循被該控制設施判定該中間裝置之傳輸功率的提高是被禁 止的,隨後該控制設施為可操作的以忽略來自該判定設施 之請求,使得無變化對該中間裝置之傳輸功率被做成。 較佳的是,該第五層面的該中間裝置為可操作的以導 出被該中間裝置接收之一通訊信號的品質之一個或多個指 10 標。然後,該中間裝置可進一步包含: (i) 一不平衡檢測設施為可操作的以檢測被該終點裝置 或該後續的中間裝置導出之該一指標與如可能之情形的該 中間裝置導出之該一指標間的不平衡; (Π)—決定設施為可操作的以在用該不平衡檢測設施 15 檢測此不平衡隨後決定該起點裝置之傳輸功率的變化,其 將傾向於降低此平衡;該控制設施包含一起點命令設施為 可操作的以在決定該變化隨後發出一命令至該起點裝置而 命令該起點裝置之傳輸功率的變化。 依據本發明之第五層面的另一實施例,其被提供一種 20 中間裝置,包含一接收設施為可操作的以由一起點裝置或 由先前之一中間裝置接收一通訊信號,及一發射設施為可 操作的以發射該通訊信號或由其被導出的一信號至一終點 裝置或後續之一中間裝置,該中間裝置進一步包含: ⑴一指標導出設施為可操作的以導出被該中間裝置接 54 ί 收之一通訊信號的品質之—指伊、. (ii)-接收設施為可操㈣料—終點裝置或如可能 之情形地由-後續之在該中間裝置後且在該終點裝置前接 收該通訊信制中間裝置接收被鱗點裝置或被該後續中 間裝置接收之一通訊信號的品質之一指標; ㈣一不平衡檢測設施為可操作的以檢測被該中間裝 置導出之-指標與由該中間裝置或如可能的情形之該後續 裝置被接收的一指標間之不平衡; (W) -決定設施為可操作的以在用該不平衡檢測設施 檢測此平㈣後決㈣起點裝置或如可能之情形地在該中 間裝置前且在該起料置後接收制訊㈣的先前之中間 裝置的傳輸功率之變化;以及 (V)—命令设施為可操作的以在決定該變化隨後發出一 命令至該起點裝置或可能情形之該先前的中間裝置而命令 δ亥起點裝置或該先前的中間裝置之傳輸功率的變化。 一種通訊系統可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被提供,其包 3夕個中間裝置’每-個實施本發明之第五層面。因而, 6玄接收設施為可操作的以(a)由一終點裝置或如可能之情形 也在°玄中間裝置前且在該起點裝置後接收該通訊信號的後 續之中間裝置接收-指標,及檢測該指標與_所欲值間的 離差’該指標為在該終點裝置或該後續之中間裝置被接收 的通汛耗號之品質的指示,或(b)由一終點裝置或如可能 清形地由位於該中間裝置與該終點裝置間之一後續的中間 裝置接收—請求;及其中該決定設施為可操作的以在檢測 此離差隨後或在由該終點裝置接收一請求隨後決定該中間 裝置之傳輸功率的被要求之變化,其將傾向於導致被該終 點裝置導出之該指標為該所欲值。 依據本發明之第二層面的另一實施例,其被提供一種 5通訊系統,包含一起點裝置、一終點裝置與多個申間裝置, 該起點裝置為可操作的以經由該等中間裂置發射一通訊信 號至該終點裝置,每—中間裝置包含依據本發明之第五層 面的中間裝置,其中: (I) 該接收設施為可操作的以(3)由一終點裝置或如可能 10之情形地在該中間裝置前且在該起點裝置後接收該通訊信 號的後續之中間裝置接收一指標,及檢測該指標與一所欲 值間的離差,該指標為在該終點裝置或該後續之中間裝置 被接收的通诋彳5號之品質的指示,或(b)由一終點裝置或 如可能情形地由在該中間裝置後且在該終點裝置前接收該 15通訊信號之—後續的中間裝置接收一請求; (II) 该決定設施為可操作的以在檢測此離差隨後或如 可能情形地在由該終點裝置接收-請求隨後決定該中間裝 置之傳輪功率的被要求之變化,其將傾向於導致被該終點 裝置導出之該指標為該所欲值。 0 一種通讯系統可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被提供,其包 3夕個中間裝置’每》個實施本發明之第二層面的第三實 施例。 本發明之第二、第四與第五層面的實施例藉由分別調 整基地台與中間裝置之傳輸功率且不需外顯地計算基地台 56 1339514 '、1裝置之傳輪功率而尋求調整在中間裝置與終點裝置 的質4曰& 4再產生式之中繼節點較佳地被使用此處被 接收之信號被解码為位元等級而造成困難的決策 。再產生 式中繼即點為可操作的以接收被起點裝置發射之—通訊信 5號及在發射新㈣號至多傳送站系統之下-站(其可為終 點UE或另-中間裝置)前將該信號解碼為位元等級。本發明 之所欲的目標為要設定每一傳輸裝置的資源分配,使得通 過夕傳送站系統中之每一連結的產出為相等。由於產出為 被接收之SINR的函數。此當然假設在所有節點之相等的 10 SINR效能。因而’確保系統實質地被平衡且在終點之目標 SINR被滿足的被要求之SINR可藉由簡單地相對於實際與 被要求之SINR間的差異調整傳輸功率為可能的。進一步若 目標SINR在一裝置改變,則以相對於被要求之變化的方式 調整在所有之節點的傳輸功率為可能的。後果為不須計算 15貫際傳輸功率,且本發明之實施例的施作有利地在計算上 為簡單的。其被企劃中間裝置或中繼節點之功能被行動電 活或其他使用者設備提供。 第二、第四與第五層面的該所欲值可為被該終點裝置 導出之一通訊信號的品質之指標,其為或接近被該終點裝 2〇置設定的目標值,此時該系統為實質上平衡的(即在該等或 每一中間裝置被接收之通訊信號的品質量測與在終點裝置 被接收之通訊信號的品質量測間的為平衡的)。因而,本發 明之第一層面的實施例可有利地被使用以維持被該終點裝 置接收之通訊信號的品質為或接近被該終點裝置設定的目 57 &值。此後’本發明之第二層面的實施例可能有必要使該 Ί统最:#彳匕Μ確保平衡在該終點裝置與該中間裝置間被達 成。 ’其應被了解該指標離差檢測設施可在已被平衡 5或被最佳化之系、统中被使用。因 而,可因形成在該終點裝 4之一通訊信號的品質量測變化事件結果所致地產生之與 S玄所欲值間的離差將被檢測,且被分配給先前之中間裝置 的貧源之被要求的變化被決定。 現在本發明之各種層面將被描述,其運用通過每一連 1〇結之帶寬分配以維持或達成通過每一連結之服務品質(QoS) 的心標之平衡。因而依據這些平衡,其被提供一種通訊系 先其包含一起點裝置、一中間裝置與至少一中間裝置, 其中该起點裝置與該等或每一中間裝置之每一個包含一發 15射器為可操作的以朝向該終點裝置的一通訊方向發射一通 。號或由其被導出之_信號,及其中該終點裝置與該等 或母-個包含-接收器為可操作的以接收該通訊信號或由 、被導出之號’其中該通訊系統進_步包含: a⑴—卩心導出設施為可操作的以導出被一個或多個該 等接收器所遭受之服務品質的—指標;以及 (u)—決定设施為可操作的以決定被分配給一個或多 個4等發射器之帶寬的一指標或一量測之一變化,其將傾 向於實質地達成或維持在該終點裝置被遭受之Q〇S的一量 則與在該或該等之一中間裝置被遭受之Q〇S的一 量測間的 平衡。 58 1339514 依據本發明之一第六層面,該決定設施以與該基地台 部分關聯地被提供。在下連結傳輸之情形中,該基地台將 包含該起點裝置。在上連結傳輸之情形中,該基地台將包 含該終點裝置。該第六層面之實施例因而由被分配給通過 5 —多傳送站通訊系統的每一連結之帶寬的中央化控制受 益。 依據本發明之一第七層面,該決定設施以與該等或至 少一中間裝置部分關聯地被提供。因而,該第七層面之實 施例因而由被分配給在一多傳送站系統的每一連結之帶寬 10 的解除中央化或「分散」控制而受益。如此,第七層面之 實施例為備於可應用至特別網路,此處一基地台可不存 在,且介於任二裝置間之連接可經由能中繼(接收與發射) 信號的任一其他裝置被形成。因而在特別網路中之位置可 為不固定的,且一中繼節點之功能例如可用行動使用者設 15 備被執行。該第七層面之實施例可配合通訊信號的UL或DL 傳輸被使用。 在該等第六與第七實施例中,該通訊信號之品質指標 (QoS)可用一QoS導出設施為某一特定通訊連結被導出,其 可與下列有關聯:(i)Q〇S指標將被導出之通訊連結的接收 20 器;(ii)QoS指標將被導出之通訊連結的發射器;(iii)QoS指 標將被導出之通訊連結的非發射器或接收器之其他裝置。 在⑴或(ii)之情形中,QoS導出設施利用分別在發射器或接 收器當地取得量測來決定通過該連結之服務品質的直接指 標。在(iii)之情形中,QoS導出設施利用在接收器/發射器被 59 做成之量測然後被報告至QoS導出設施來決定通過該連結 之服務品質的間接指標。Q 〇 S指標由當地與被報告之量測的 組合被導出亦為可能的。 例如在下連結之情形中,通訊信號係在一中繼節點(作 用成為一中間裝置)與一终點使用者設備間被發射,QoS指 標可在該使用設備或在發射中繼節點遠端用於UE/RN所做 成之直接量測被導出。替選地,QoS指標可在遠端用與前一 個中繼節點(在該通訊系統包含二個或多個連結之情形中) 或與該基地台相關聯之一QoS導出設施利用在接收器/發射 器被做成然後被報告至該QoS導出設施的量測被導出。 在QoS指標直接被導出(在相關接收器或在遠端之相關 發射器),產出可藉由注意每秒或每一排程時段成功地被接 收之位元數而直接地被決定。延遲可藉由監測成功地被接 收之連續封包間的時間被決定。顫動可用被接收之封包間 之時間變異被決定。 在特定接收器之QoS指標可間接地被導出的情形中, 此可藉由以一設施提供給該遠端裝置以監測卩沾指標正被 決定之連結的有效產出而被達成。例如: (a)藉由知道在接收器之SINR、在該連結被使用之調變 與編碼計畫、通道狀況、在發射器被使用之編碼型式、以 及被發射通過連結之位域,計算位元錯料及因而決定 被達成且到達被要求之Q0S指標的產出為可能的。 例如,假設QoS指標被定義為: (C)
QoSindicator —f(產出’延遲,額動) 1339514 此處產出被定義為: (〇)
產出 J—SLlLI 此處b為在特定傳輸時段長度t中被發射之位元數及Pe為一 位元錯誤地被接收之機率(或位元錯誤率(BER)),此處?。為 5 SINR與調變及編碼計畫之函數:
Pe=f(MCS,SINR,通道,編碼型式) (E) 此處M C S為調變及編碼計畫及連結位準模擬典型地被用以 決定Pe與公式(Ε)被列出之變數間的映射。 所以,隨之若Pe可透過在公式(E)之變數的知識可被決 10定’則使用公式(D)計算產出及因而決定Q〇S指標為可能的。 (b)藉由監測在發射器或ARQ或H ARQ處理被管理之封 包簽收(ACK)被接收的速率,要知道封包成功地被接收之速 率為可能的。由於與每一封包有關聯之位元數為已知的, 藉由計算在某一特定時段t内成功地被簽收之位元數而決 15 定產出為可能的: $ + _成功地被簽收之位元數 透過ACK來監測延遲與顫動亦為可能的。例如,藉由 觀察封包進入傳輸佇列與該封包由接收器的接收ACK間之 時間,其延遲可被決定。進一步言之’藉由監測封包進入 20 傳輸仔列與該封包由接收器的接收ACK間之時間中的變異 而決定顫動為可能的。 若指標離差係因路徑損失變化所致,使得被終點接收 61 1339514 之通訊信號的品質偏離目標,上面任—層面之第 a 將藉由調整前一個中間裝置之傳輸功率而有利地恢復= 平衡。然而,若指標離差係因終點裝置所設定之目標品: 變化所致’而該等第一實施例可有利地被運用來调整在貝 5間裝置之傳輸功率以使新的目標可被達成任何上面層中 之對應的第二實施例被需要以藉由為多傳送站系統中其^ 之發射器决疋傳輸功率的對應之傳輸功率以恢復平衡。 在任—上面之層面中較佳的是,該中間裝置包含—接 收器為可操作的以接收被起點裝置傳輸之信號;以及—發 10射器為可操作的以發射該被接收之信號或由其被導出之信 號至該終點裝置。為隔離來自被中間裝置發射之通訊信號 與被中間裝置接收之通訊信號的信號之雙工可為頻率分割 雙工(FDD)或時間分割雙i(TDD)。較佳的是,一個或多個 中間裝置包含所謂之中繼節點(RN)或中繼站(RS)。中繼節 15點具有接收不欲作為最後終點之信號,然後發射該信號至 另一節點使得其朝向所欲之終點進行的能力。中繼節點可 為再產生之型式,此處被接收之信號被解碼為位元等級而 造成困難的決策。若被接收之信號被發現為錯誤的,則再 傳輸被請求,因此RN納入ARQ或H-ARQ。QRQ或H-ARQ 20為用於管理再傳輸請求與再傳輸信號之後續接收的接收器 技術。一旦封包成功地被接收,則其根據被納入RN之任何 無線電資源管理策略被排程用於朝向終點再傳輸。替選 地,中繼節點可為非再產生型式,此處資料在中繼節點被 放大且該信號被傳遞至下一站。其被企畫中間裝置或中繼 62 節點之功能可被行動電話或其他使用者設備提供。 雖然本發明之第三、第四與第五層面的實施例僅可在 再產生式中繼被運用作為中間t “現實_作,1由不 需要外顯計算效能之傳輸功率的相«單的決“受K。 傳輸功補由減於被指標設施麟測之指桿變 化程度調整相關發射器的傳輪功率有利地被決定,以恢復 已遭受對其值之改變的指標而使被接收之5證平衡。類似 地’第六㈣七層面之實施例藉由考慮被該指標離差檢測 設施檢_離差程度而依賴被要求之帶寬變化的決定。 在實知本發明之一基地台中被實施的通訊方法實施 本發明之-中間裝置或在實施本發明之-終點裝置亦被提 供。 依照任-該等實施例,被—接收器或為可操作的以接 收一通訊信號之-裝置導出之品質指標包含在該接收器被 接收的—通訊信號強度之-量測(如RSS)。㈣或額外地被 該接收器導出的指標之—可包含在該裝置被接收的一通訊 信號之信號對干擾加雜訊比(SINR)的一量測,或其可包含 在某一特定裝置被接收之-通訊信號品質與為該终點裝置 被設定的被接收之目標信號品質間的變異之一量測。與目 標之變異的一指標可為與目標Rss之變異、與目標§1\&之 變異、或由根據RSS與SINR之組合的目標之變異。 在實施本發明之多傳送站通訊系統中的通訊裝置之接 收器被接收之通訊信號的品質指標可為被該接收器遭受之 服務品質(QoS)的指標。該q〇s指標可由一個或多個量尺組 ,”母個為在某—特定通訊連結上被遭受之 化控制的指示〇〇 ^ tju/gp - Q〇可包含單一指標’其例如可為產 出或封包產出)之量測、封包延遲之量測、顫 動(即封包延遲中的變異)之量測、朗包錯誤率(被接收之 ^包^為料的機率)之量測。每—這些各別量尺為通過一 射益與—接收器間之通訊連結所遭受的QoS之指示且可 形成本發明之多傳送站通訊系統的QqS指標。 10 15 替選的疋,Q〇S指標可包含多於一個這些量尺。因而, ⑽之複雜的定義可被形成,其中Q〇s可為一些或全部這些 輸入量尺之函數而有-些差別的權數被加到每-個。例 如’低於被要求(即比目標低)之產出會產生壞的QoS,其例 如會以在網際網路上傳送㈣所花f之時間、網頁觀看速 度或視訊串流品質被反映。比要求長之延遲會使相互作用 的服務而產生對聲音或視訊傳呼之長的延遲或產生線上遊 戲之不好的經驗。顫動亦對相互作用服務有衝擊,且由於 需有較大之緩衝能力以將猝發性平滑也會影響串流服務 (即視訊下載或播放)。進一步而言,若Q〇S在通過特定通訊 連結大於被要求,則其可能欲降低與使用者有關聯之帶寬 量而為其他使用者放出通訊資源。 20 _本發明之第六與第七層面的實施例尋求運用通過 每-連結之帶寬的分配以維持或達成通過每一連結之服務 品質(QoS)的指標間之實質的平衡。 如先前解釋者’帶寬被分阳仏甘 v 他刀配給某一特定發射器之方式 係依通訊系統所運用的通道存取方法而定。其帶寬可只是 64 1339514 簡單地藉由在任-排程或傳輸時段内分配較多或較少傳輪 資源(位元)而被調整。 本發明之貫把例可運任何多重存取技術在無線通訊系 統内被施作,包括:頻率分割多重存取(FDMA)、時間分割 5多重存取(TDMA)、碼分割多重存取(CDMA)與正交頻率分 割多重存取(OFDMA),但不限於此。在CDMA系統之情形 中’所有傳輸在相同頻帶發生且每一傳輸被指定獨一之通 道碼,其GP因子代表展頻因子或被用以展開被發射之信號 的碼長度(或者被習知為處理增益)。在正交展頻碼之情形 10中,有高達GP個通道就同步傳輸為可得可用的。 運用一计算之本發明的實施例被實施之實際計算可用 夕種可此的方法被導出。根據在一多傳送站網路中每一接 收元件之SINR的考慮之一導出物在下面被給予,並為各種 展開情境導致很多可能之解用於計算在一多傳送站網路中 15所包含的該等發射元件之最適傳輸功率。熟習者將了解替 選之解可由考慮一多傳送站網路之接收器的一通訊信號的 品質之其他型式的量測與這些量測應被平衡之本發明的基 礎原理而被導出。 梢後其將被證明不同之計算將依被運用以隔離二連結 間之傳輸的雙工方法與在本通g札系統被運用之中間裝置的 特徵而定地用計算設施被執行。進一步言之,解係可根據 單格模型'二格模型或多格模型。 例如,依據欲被使用以將DL通訊最佳化之本發明的第 —層面之實施例,下列的計算可被執行。
J 65 5 運用包含再產生式中繼節點與咖雙工方法被 情形中財繼節點接收之錢與被巾繼節點發射者的 及基地台H力率可使用公式(5)有利地被求得, 置之傳輸功率可使用公式⑹有利地被求得。 在中間裝置包含再產生式中繼節點與FDD雙工方法被 产r Φ ”離破巾繼即點接收之信號與被巾繼節點發射者的 1中’純k傳輸功料❹公式⑺料地被求得, 間裝置之傳輸功率可使用公式⑻有利地被求得。 在中間裝置包含非產生式中繼節點與F D D雙工方法被 产用以分離被中繼節點接收之信號與被中繼節點發射者的 =令,基地台之傳輸功率可錢公式(29)被求得,及中間 、之傳輪功率可使用公式(31)被求得。 15 在中間裝置包含非產生式中繼節點與伽雙工方法被 产、刀離被中繼即點接收之信號與被中繼節點發射者的 =形中’基地台之傳輸功率可使用公式(44)被求得,及中間 '"置之傳輸功率可使用公式(47)被求得。 20 夕其應被了解「使用者設備」之詞包含為可操作的以在 夕傳送站通訊系統中使用祕何裝置。進—步言之,雖然 發月主要係參照目前習知的術語被描述,其欲使本發明 ^實施例可有利地在任何多傳送站通訊系統巾被有利地應 其促進一通訊信號在一起點與終點間經由一中間裝置 之傳輸。 在任 上面之層面中,各種特點可在硬體中被施作、 或成為於—個或多個的處理上執行之軟體模組、 或這些的 66 1339514 組合。本發明亦提供裝置程式(電腦程式與電腦程式產品) 用於實施任一此處被描述之方法,且提供電腦可讀取之媒 體已在其上儲存程式用於實施任一此處被描述之方法。實 • 施本發明之程式可被儲存一電腦可讀取之媒體上,或其例 ' 5 如可為如由網際網路網站被提供之可下載的資料信號的信 . 號形式,或其可能為任何其他形式。 為了較佳地了解本發明及要證明同者可有效地被實 施,現在將以舉例之方式來參照附圖,其中: • 第1A圖顯示一無線通訊系統之單一格/中繼模型; 10 第1B圖顯示一無線通訊系統之二格/中繼模型; 第2A與2B圖顯示可根據路徑損失公式(A)用一多傳送 站通訊系統被達成之理論增益的圖形呈現; 第3圖顯示實施本發明之第一層面的法則; 第4圖顯示實施本發明之第二層面的法則; 15 第5A-5B圖顯示實施本發明之第一層面的通訊系統之 . 一部份; ® 第6圖顯示實施本發明之第二層面之第一法則; 第7圖顯示實施本發明之第二層面之第二法則; 第8圖顯示實施本發明之第二層面之第一法則; 20 第9圖顯示實施本發明之第二層面之第二法則; 第10A,10B與10C圖顯示實施本發明之第三層面的通 訊系統之一部份; 第11圖顯示實施本發明之第三層面的基地台之一部 份; 67 1339514 第12圖顯示實施本發明之第四層面之第一法則; 第13A,13B圖顯示實施本發明之第四層面之第二法則; 第14圖顯示實施本發明之第四層面的基地台之一部 份; 5 第15A與15B圖顯示實施本發明之第五層面之第一法 則; 第16A與16B圖顯示實施本發明之第五層面之第二法 則; 第17A,17B與17C圖顯示實施本發明之第五層面的通 10 訊系統之一部份; 第18A,18B與18C圖顯示依據本發明之第六層面的第 一實施例之法則; 第19八,198,19(:與190圖顯示依據本發明之第六層面 的第二實施例之法則; 15 第20圖顯示依據本發明之第六層面的第三實施例之法 則; 第21A與21B圖顯示依據本發明之第六層面的第四實 施例之法則; 第22A與22B圖顯示依據本發明之第七層面的第一實 20 施例之法則; 第23A與23B圖顯示依據本發明之第七層面的第二實 施例之法則; 第24A與24B圖顯示依據本發明之第七層面的進一步 實施例之法則; 68 1339514 第25A與25B圖顯示依據本發明之第七層面的進一步 實施例之法則; 第26A與26B圖顯示在具有非再產生式中繼節點且使 用F D D雙工技術之多傳送站通訊系統的情形中起點傳輸功 5率與中間點傳輸功率間之關係; 第27A與27B圖顯示在具有非再產生式中繼節點且使 用TDD雙工技術之多傳送站通訊系統的情形中起點傳輸功 率與中間點傳輸功率間之關係; 第28A,28B與28C圖顯示作為RN傳輸功率的函數之最 10 適NB傳輸功率; 第29A,29B圖顯示在多傳送站系統之使用者觀察的產 出之平均增益中在與就單—傳送站系統被觀察者被比較的 變異之圖形呈現;
第30圖顯示作為rn傳輪功率之函數的最適nb傳輸功 15率,此處其被假設起點與終點裝置間之通訊連結與較短的 多傳送站連結相比下具有3dB增益;以及 第31圖顯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特別網路。 具有相同或類似 下列之元件編號代表在附圖中被顯示 功能的部位: 卜·.指標導出設施 2…指標變化檢測設施 3···決定設施 4···第一計算設施 5···第二計算設施 6···請求接收設施 69 1339514 7···控制/命令設施 8a…延遲中繼 8b…延遲修改設施 9···指標接收設施 1〇…不平衡檢測設施 11…基地台 12…中間裝置;以及 13…起點裝置 C實施方式】 10 現在施作本發明之第一層面的實施例之法則的第一例 子將參照第3圖被描述,其中該起點裝置包含一節點 B(NB)、該中間裝置包含一中繼節點(RN),其可為再產生或 非再產生式,及該終點裝置包含一使用者設備(UE)。該使 用者設備持續地監測RSS並導出被接收之終點裝置強度與 15來自被接收之信號強度的變異之指標。該終點裝置被提供 指標離差檢測設施用於檢測此二種指標或其中之一的變 化。節點B被提供一控制設施,具有依據本發明之第一層面 之實施例的一第一計算設施。 20 25 30 八法則之細節被彙整如下: 下連結法則1:第一部 觸發情形:NB接收對來自证之⑽傳輸功率變化的請求 法則輸入 率變化之請求NB RN傳輸功率 RN-UE傳播損失 法則輸出 產生法· 新的NB傳輸功率外顯計糞 新的RJSMi备功卓外顯計算 請求者起點
NB NB
在UEili導出之變化並經由RN被發信號至NB 在NB中被追蹤/計算 在NB令被計算(見第二部) 終點與發信號要求 被NB使用 RN傳輸功率中之相對變化被發信號至RN 70 1339514 為促成新的RN傳輸功率之計算,NB中之控制設施需要 現行RN傳輸功率的知識。為獲得此資訊有二個技術為可得 可用的:(1)NB具有RN之初始傳輸功率的知識以及其最大 值;此知識為固有的抑或在RN連接至NB時被發信號。然後 5 在要將之改變的命令被發送時追蹤RN傳輸功率;(2)RN報 告現行之傳輸功率至NB防止在NB中對追蹤之需要。此法則 假設第一個技術被使用,原因在於其由較低的發信號複雜 性而受益。 下面之序列在檢測一指標與一所欲值(其在此情形中 10 為目標RSS)間的離差隨後發生而為了讓在NB中被提供之 第一計算設施為該中間裝置計算新的傳輸功率,其將傾向 於實質地降低在該中間裝置被接收之一通訊信號的一品質 量測與在該終點裝置被接收之一通訊信號的一品質量測間 的不平衡;或為該中間裝置與該基地台計算新的傳輸功 15 率,其將實質地防止該不平衡產生。 1. 該終點裝置對RN傳輸功率之變化發射一請求至RN ; 2. RN傳播此請求至NB,其包含一第一計算設施;
3·根據現行RN傳輸功率之知識,該第一計算設施計算 滿足被UE所請求之變化的被要求之新的rn傳輸功率。NB 20考慮到RN傳輸功率之有限限制而適當地調整新的傳輸功 :亨;〇 4.然後: ⑴若其被檢測在RN-UE傳播損失中無變化發生(如用 本發明之第二層面的實施例所導出之一輸入信號被判定 71 1339514 者),則該請求因在UE之目標變化而非rn-UE傳播損失變化 已被產生。在此情形,該第一計算設施亦為NB計算新的傳 輸功率。然後NB檢查NB傳輸功率變化可被滿足(即在提高 最大傳輸功率不會被超過之情形)。若在該最大值被超過之 5情形’則傳輸功率變化被調整,故此將不會發生。然後RN 傳輸功率被重新計算使得平衡將被達成。然後NB就一命令 發信號至R N讓R N依照用第一計算設施被計算之新的傳輸 功率調整其傳輸功率並改變其本身之傳輸功率而與r N傳 輸功率變化符合;或
10 (丨丨)若其被檢測RN-UE傳播損失中已有變化發生,NB 就一命令發信號至RN讓RN依照用第一計算設施被計算之 新的傳輸功率調整其傳輸功率。 上述之法則將管理傳播損失在RN與UE間變化之情形 與UE修改其目標RSS或SINR之情形。為了處置傳播損失在 15 NB與RN間變化之情形&UE之目標且傳播損失在 間變化使得無對RN傳輸功率變化的請求產生之情形,施作 本發明的第一層面之另一實施例的法則如下面被討論般週 期地操作。 20 此法則除了上面參照第4圖被討論之法則外週期地被 執行。替選地,上面參照第4圖被討論之法則或隨後之法則 在多傳送站通訊系統中分離地被施作亦為可能的。 下連結法則1:第二部 觸發情形:在NB中週期性地被執行 法則輸入 在UE之RSS 在RN之RSS NB傳輸功率 請求者 起點 ΝΒ 由UE經由RN被發信號 ΝΒ 由RN被發信號 ΝΒ 為已知的 ΝΒ 在ΝΒ中被追蹤/被計算 72 25 1339514 $則輸出 導出法 终點與發信號要求 新的NB傳輸功率外顯計算被UB使用 gjRN傳輸功率外顯計算RN中之相對傳輸功率被發信號至尺\ 傳播損失 外顯計算由Tx與Rx傳輸功率間之傳輸功率祐莲屮。 5 在UB中被使用。 千极导出 該法則假設在UE與RN被接收之信號強度的指標被報 告至NB以促進用第二計算設施計算通過二連結之傳播損 失。NB被提供依據本發明之第二層面的實施例之一第二計 算設施。 10 hNB監測由UE與RN二者被接收之信號強度的指標。 配合RN與NB傳輸功率之知識使用此,其為nb-RN與 RN-UE連結更新傳播損失。 2. 若NB-RN或RN-UE傳播損失其中之一的變化被檢 測,則被更新之傳播損失配合RN傳輸功率的知識被第二計 15 箅5又施使用以计舁最適NB傳輸功率。若傳播損失中無變化 被檢測’則本法則目前之迴覆式處理終止。 3. 若傳播損失中有變化被檢測,則: ⑴若被計算之NB傳輸功率可被符合(即nb之最大傳輸 功率不會被超過)’則NB對一命令發信號至rn,讓rn依照 20被第二計算設施計算之新的傳輸功率調整其傳輸功率;或 (11)若被計算之NB傳輸功率不能被符合,則NB傳輸功 率被修改為可符合者,然後第二計算設施計算確保最適平 衡之新的傳輸功率。然後NB對一命令發信號至rN,讓尺^^ 依照被第二計算設施計算之新的傳輸功率調整其傳輸功率 25並改變其本身的傳輸功率而與RN傳輸功率變化符合。 被要求實施本發明之第一層面的實施例之發信號有很 多方法可被施作,且這些在第5八與58圖中被顯示,其顯示 73 實施本發明之第一層面的一通訊系統之一部分’其中相同 的元件編號被用以指提供同一功能之元件。 第5A圖顯示一通訊系統,其中除了一指標導出設施(未 畫出)外,該終點裝置被提供一指標離差檢測設施2且為可 5操作的以在檢測被該終點裝置導出之變化隨後發射一請求 用於決定該中間裝置的傳輸功率變化。該基地台(NB)包含 一請求接收設施6與一控制設施7,其包含該第一計算設施 4。被該終點裝置發射之請求可經由在該中間裝置中之一請 求中繼設施8被發射。 10 現在施作本發明之第二層面的實施例之法則例子將參 照第6圖被描述,其中該起點裝置包含一使用者設備(UE)、 該中間裝置包含一中繼節點(RN),其可為再產生或非再產 生式,及該終點裝置包含一基地台(NB)。該基地台持續地 監測RSS並導出被接收之終點裝置強度與來自被接收之信 15 號強度的變異之指標。該基地台被提供指標離差檢測設施 用於檢測此二種指標或其中之一的變化。基地台亦被提供 一控制設施’具有依據本發明之第二層面之一實施例的一 第一計算設施。 為促成遵循NB所導出之一指標的變化之新的RN傳輸 20功率之外顯計算,NB中之控制設施需要現行RN傳輸功率的 知識。為獲得此資訊有二個技術為可得可用的:(1)NB具有 RN之初始傳輸功率的知識以及其最大值;此知識為固有的 抑或在RN連接至NB時被發信號。然後NB在要將之改變的 命令被發送時追蹤RN傳輸功率;(2)RN報告現行之傳輸功 74 丄咖514 率至NB防止在NB中對追蹤之需要。此法則假設第一個技術 被使用,原因在於其由較低的發信號複雜性而受益。 該法則之細節被彙整如下: 上連結法則丨:第一部 觸發情形··對NB之傳輸功率變化的請求 終點 在NB中被導出 在NB中被追蹤/計算 在NB中被追縱/一耸 法則輸入 起點者 對RN傳輸功率變化之請求nb RN傳輸功率 nb
10 UE#‘功 _ NB 法則輸出 導出法 终點與發信號要求
吖顯計算傳铋功之相對變化被發信號至RN 新的UE傳輪功率外顯計算UE傳輪功率中之相對變化經由RN被發信號至UE # 15 下列之序列在檢測用該基地台被導出的指標變化隨後 發生以(i)實質地降低在該中間裝置被接收之一通訊信號的 品質量測與在該基地台或NB被接收之一通訊信號的品質 量測間之不平衡,或(Π)實質地防止該平衡產生。 1. N B之控制設施為RN考慮RN的傳輸功率限制而計算 20 新的傳輸功率; 2a,若該基地台之指標離差檢測設施所檢測的變化為該 中間裝置與該基地台間的路徑損失變化(使得SINR之指標 Φ 將變化)之結果,該基地台的計算設施發射一命令至RN而命 令RN之傳輸功率變化;或 25 2b.若該基地台之指標離差檢測設施所檢測的變化為 就該基地台被設定之目標品質指標變化的結果(使得來自 目標RSS的變異之指標將變化),則: ⑴該第一計算設施亦為起點裝置(UE)計算新的傳輸功 率,其對應於為RN被計算之新的傳輸功率。在CDMA系統 30的情形中,該第一計算設施修改起點裝置之新的傳輸功率 75 1339514 的被計算值而使所謂之「遠-近效應」最小化。因而’ UE之 傳輸功率可由最適值被提高或被降低。該修改將依系統操作 員之要求而定,原因為在來自多傳送站之績效增益中不適當 功率平衡的效應必須針對在多使用者情境中因所有被接收 5 之信號位準不相等所致地在接收器績效降低被加權。 (ii) NB在考慮UE之最大傳輸功率下檢查要符合被計算 之新的傳輸功率所需的UE之傳輸功率的調整可被符合。若 其被判定UE的被計算之新的傳輸功率無法被符合,該第— 計算設施為RN與UE二者均計算被修改之新的傳輸功率。在 10 CDMA系統的情形中,該第一計算設施修改起點裝置之新 的傳輸功率的被計算值而使所謂之「遠_近效應」最小化。 (iii) 邊控制設施發出一命令至rn與UE而依照被第— 計算設施計算之新的傳輸功率來命令之傳輪功率 變化。 15 20
上述之法則將管理傳播損失在間變化的产步 與NB修改其目標Rss的情形。為了處置傳播損失在ue與 RN間變化的情形及Νβ之目標與RN與NB間的傳播損失變 化之情形’上面之法則將不會操作為仙決定新的傳輪二 率,則施作本發明之第二層面的另—實施例之法 : 討論般週期性地操作(第7圖)。 、 面 該法則之細節被彙整為如下: 上連結法則丨:第二部 觸發情形·‘在NB中週期性地被執行 法則輪入 在RN之RSS 在NB之RSS RN傳輸功率 UE傳“ 4 請求者
NB NB
NB NB 起點 由RN被發信號 在被監測 在NB中被追蹤/被計算 在NB中被追蹤/被計算 76 25 1339514 法則輸出 新的UE傳輪功率 新的RN傳輸功率 傳播損失 導出法 外顯計算 外顯計算 外顯計算 终點與發信號要求 UE傳輸功率中之相對變化經由RN被發信號至UE RN傳輸功Φ +之丨變化被發信號至RN 由Tx與RX傳輸功率間之差被導出。在NB _被使用 此法則在除了上面參照第6圖被討論之法則外有利地 被執行。替選的是’參照第7圖被描述之法則或下列的法則 在無線多傳送站通訊系統中分離地被執行亦為可能的。 該法則假設被RN導出之一通訊信號的品質指標(r s s) 10被報告至NB。NB監測被RN與被NB之指標導出設施導出的 指標以促進用該第二計算設施計算通過二連結之傳播損 失。NB需要RN傳輸功率與UE傳輸功率之知識,且此知識 可用二種技術之一被獲得:(1)NB具有RN/UE之初始傳輸功 率以及其最大值的知識’此知識為固有的或在RN/UE連接 15至NB時被發信號表示。然後NB追蹤RN/UE傳輸功率作為被 發出之命令將之改變;或(2)RN/UE報告目前之傳輸功率至 NB而防止在NB中追蹤的需要。此法則假設第一個技術被使 用’原因為其由發信號複雜度較低而受益。 1.NB監測被NB與RN二者導出之被接收的信號強度。 20配與。以專輸功率之知識使用此,其為UE-RN與RN-NB 連結更新傳播損失。 2_若在UE-RN或RN-NB傳播損失其中之一的變化被檢 測’則該被更新之傳播損失被該第二計算設施被使用以配 合RN傳輸功率的知識來計算最適UE傳輸功率。在CDMA系 25統的情形中,該第一計算設施修改起點裝置之新的傳輸功 率的被計算值而使所謂之「遠-近效應」最小化。若無傳播 損失變化被檢測,則現行之法則的迴覆處理終止。 77 1339514 檢查被计算之最適傳輸功率是否與目前之UE傳 輸功率不同。 3a·右其無不同,則該法則目前的迴覆處理終止。 3b·若其確為不同,則: 5 ⑴右被Ή之新的傳輸功率可被符合(即UE之最 大傳輸功率不會被超過),則ΝΒ就-命令發信號至 UE讓UE依照被第二計算設施計算之新的傳輸功率 來調整其傳輸功率;或 ⑼若被計算之UE傳輸功率無法被符合 ,則UE傳 10 ^功率被修改為可符合者。然後該第二計算設施計算 確保最適平衡之新的傳輸功率。然後ΝΒ就-命令發信 號至UE與RN而依照被第二計算設施計算之新的傳輸 功率來命令其傳輸功率之調整。 現在施作本發明之第三層面的實施例之法則例子將參 15照第8圖被描述,其中該起點裝置包含一節點Β(ΝΒ)、該中 間裝置包含一中繼節點(RN),其為再產生型式、及該終點 裝置包含一使用者設備(UE)。該終點使用者設備持續地監 測SINR且導出SINR之指標與來自目標siNR的變異。 該法則之細節被彙整如下: 20 下連結法則2 :第一部 觸發情形:RN接收對來自UE之RN傳輸功率變化的請求 法則輸入 請求者起點
對RN傳輸功率變化之請求 nb 在UE中被導出之變化,在RN L . ^ 被修改且被發信號至此
對RN傳輸功率變化之請求(見第二部)NB
對RN傳輸功率變化之請求(見第二部)NB 法則輸出 在RN傳輸功率中之變化
導出法 終點與發信號之要求 相對變化在UE被導出,被rn檢查,被RN核准及被 RI採取行^ 78 30 1339514 下列之序列遵揭被終點導出的指標變化與一所欲值 (其在此情形中為終點裝置之目標SINR)間的離差而發生, 以決定該中間裝置之傳輪功率變化,其將傾向於導致被终 點裝置導出的指標回到該所欲值。 5 h該終點裝置檢之目標變化或來自目標s臆 之變異的指標,使得在路徑損失之s腿不符合其目標; 2·该路徑城對RN傳輪功率變化發射—請求至rn ; 3.RN判定其是否能滿足此請求。 3a.若該請求可被滿足,其被傳播至nb ;或 10 3b·若該請求不能被滿足,該RN決定被修正之請求 並傳播此至NB。 4 · N B中被提供之一控制設施對R N傳輸功率變化接收 一請求。 5. NB接收包含在UE之與在11]^之51]^11的—目標之一輸 15入信號並判定在UE之與在RN之SINR間是否存在不平衡。 5a.若不平衡存在且該中間裝置之傳輸功率的被請 求之變化將複合在UE之與在RN之SINR間的此不平衡, 則該控制設施忽略該請求;或 5b_若無不平衡存在,或若不平衡存在但該中間裝置 20 之傳輸功率的被請求之變化不複合在UE之與在rn之 SIN R間的此不平衡,則該控制設施發出一命令至r N而命 令RN之傳輪功率變化; 6. RN接收來自nb之接收的命令且依照該命令調整其 傳輸功率。 79 s 上述之法則將管理傳播損失在尺\與1)£間變化的情形及 UE修改其目標娜或幻顺的情形。為了處置仙與⑽間傳播 損失之情形及RN與UE間傳播損失與UE之目標變化使得無 請求對RN傳輸功率變化被產生的情形,施作本發明之第三層 面之另一實施例的法則如下面討論般周期性地操作(第9圖卜 該法則之細節被彙整為如下·· 下連結法則2 :第二部 觸發情形:在NB中周期地被執行
法則輸入 在UE之SINR 在RN之SINR 法則輸出 NB傳輸功率變化 RN傳輸功率變化 請求者 起點 NB 經由RN由UE被發信號 NB 由RN被發信號 導出法 終點與發信號之要求 相對變化 被NB使用 相對變化 變化被發信號至RN 10 15 此法則除了參照第8圖在上面被討論之法則外周期性 地被執行。替選的是,此法則在無線多傳送站通訊系統中 分離地被施作亦為可能的。 20 該法則假設在UE與RN之SINR的目標被報告至NB。 1_NB監測來自UE與RN二者之SINR的目標。若這些被 發現會變化使得其為不平衡,NB之一控制設施決定被要求 要恢復SINR之平衡的傳輸功率變化。 2. N B判定其是否能實施將恢復平衡之傳輸功率被要求 25 的變化。 2a.若其被判定NB無法實施被要求之變化,NB決定 傳輸功率之被修改的變化。該控制設施發出:(i)一命令 至NB而命令NB之傳輸功率變化,及(ii)一命令至RN而命 令RN之傳輸功率變化;或 30 2b.若其被判定NB能實施被要求之變化’ NB控制設 80 1339514 施命令至NB而命令NB之傳輪功率變化。 要實施本發明之第一層面的實施例所被要求的發信號 有很多方法’且這些第10A ’ 10B與與i〇C圖中被圖示,其 顯示實施本發明之第一層面的一通訊系統之一部分,其中 5 相同的元件編5虎指提供相同功能之部位。 第10A圖顯示一通訊系統,其中除了目標導出設施(未 畫出)外,該終點裴置被提供,其中一目標離差檢測設施2 被提供且為可操作的以在被終點裝置導出之目標變化的檢 測隨後對中間裝置之傳輸功率變化的決定發射一請求。基 10 地台(NB)包含一請求接收設施6與一決定設施3,其為可操 作的以決定中間裝置之傳輸功率變化,此將傾向於導致被 終點裝置導出之目標朝向該所欲值因而對中間裝置之傳 輸功率變化的請求由基地台之決定設施當地被發射至基地 台之控制設施7。 15 第10B圖顯示一通訊系統,其中除了目標導出設施(未 畫出)外’該終點裝置被提供,具中一目標離差檢測設施2 與一決定設施3被提供。因而,該請求由終點裝置之決定設 施被發射至基地台之控制設施7。如第10B圖顯示者,該請 求可經由可包含為可操作的以判定對中間裝置之傳輸功率 20變化的請求是否可被滿足且必要時要修改該請求為可符合 者之一請求修改設施5的中間裝置(RN)被發射。 第1〇C圖顯示一通訊系統,其中基地台(NB)包含一指標 接收設施6、~指標離差檢測設施2、一決定設施3與一控制 設施4。因而對中間裝置之傳輸功率變化的請求由基地台之 81 1339514 決定設施當地被發射至基地台之控制設施7。 由第10A,10B,10C圖可被看出,依據本發明之第/ 層面的實施例被提供的基地台可包含:⑴一控制設施、(11) —決定設施與一控制設施、或(Hi)—指標離差檢測設施、/ 5 決定設施與一控制設施。類似地,依照本發明之第一層面 的實施例被提供之終點裝置可包含指標導出設施、指標導 出設施與指標離差檢測設施、或指標導出設施;指標離盖 檢測設施與決定設施。 第11圖顯示實施本發明之第二層面的一般被指定為11 10 的基地台之一部分’其包含一指標接收設施9、一不平衡檢 測設施10與一變化決定設施3及一命令設施7。 現在施作本發明之第四層面的實施例之法則例子將參 照第12圖被描述,其中該起點裝置包含一使用者設備 (UE)、該中間裝置包含一中繼節點(RN),其為再產生型式、 15及該終點裝置包令—基地台(NB)。該基地台持續地監測 SINR且導出SINR之指標與來自目標siNR的變異。 下列之序列遵循被基地台導出的指標變化與一所欲值 間的離差而發生,以決定該中間裝置之傳輸功率變化,其 將傾向於導致被終點裝置導出的指標回到該所欲值。 20 該法則之細節被彙整如下: 上連結法則3 :第一部 觸發情形:在NB中週期性地被執行 25 法則輸入 傳輸功率變化之請求 封鋇RN傳輸功率之提|不
起點者 RN RN 法則輸出 RN傳輸功率變化 導出法 相對變化 起點 變化在NB被導出且被RN處理 封鎖在本法則之第二部被設定/清除 终點與發信號要求 相對變化在NB被導出且被RN做成 82 30 1339514 1. 該基地台檢測SINR之一指標或來自SINR之變異的 一指標之變化,使得在終點裝置之SINR不符合其法則。 2. 該終點裝置之決定設施決定該中間裝置(R N)之傳輸 功率的被要求之變化。 5 3·一請求為RN傳輸功率之變化在當地被發射至該終點 裝置之一控制設施。 4. 若該請求是為了降低RN傳輸功率,該控制設施為了 降低RN傳輸功率而發出一命令至該中間裝置。 5. 若該請求是為了降低RN傳輸功率,該控制設施檢查 10 —禁止或封鎖是否在位而禁止RN傳輸功率之提高。則: 5a·若被判定禁止在位’該控制設施忽略該請求;或 5b.若被判定無禁止在位,該控制設施發出一命令至 該中間裝置而命令RN之傳輸功率提高。 6. RN由NB之控制設施接收一命令並檢查其是否能依 15照該命令來改變其傳輸功率。則: 6a.若RN判定其不能依照該命令來改變其傳輸功 率,其決定傳輸功率之被修改的變化並依照被修改之傳 輸功率來調整其傳輸功率。 6b.若RN判定其能依照該命令來改變其傳輸功率, 2〇 其因之改變其傳輸功率。 上述之法則將管理傳播損失在{<^與NB間變化的情形 及NB修改其目標RSS或SINR的情形。為了處置现與四間 傳播損失之情形及RN與NB間傳播損失與NB之目標變化使 得無請求對RN傳輸功率變化被產生的情形,施作本發明之 i 83 第四層面之第二實施_法則如下面討論般職性地操作 (第13圖)。 s玄法則之細節被彙整為如下: 上連結法則3 :第二部 觸發情形:在NB中週期性地被執行 法則輸入 起點者 在 NB 之 SINR NB 在 RN 之 SINR NB 法則輸出 UE傳輸功率之變化 封鎖RN傳輸功卓提高 起點 在NB為已知的 由RN被發信號 终點與發信號要求 臂,變化經由RN被發信號至UE 真/假測試本法則之第一部 此法則除了參照第12圖在上面被討論之法則外周期性 地被執行。替選的是,此法則在無線多傳送站通訊系統中 分離地被施作亦為可能的。 該法則假設在NB與RN之SINR的指標被報告至NB。 1.NB監測來自NB與RN二者之SINR的指標。則: la·若這些被發現會變化而使得其為不平衡的,NB 之控制設施決定被要求要恢復SIN R之平衡的U E傳輸功 率之變化;或 lb.若這些被發現為平衡的,NB之控制設施去除對 RN傳輸功率提高的任何現存之禁止。 2.該控制設施經由該中間裝置發出一命令至UE而命令 UE之傳輸功率的變化。 3.該UE由NB接收該命令並判定其是否能實施傳輸功 率之被要求的變化。則: 3a.若其被判定UE不能實施該被要求之變化’ UE決 定傳輪功率之被修改的變化,並依照此被修改的變化來 改變其傳輸功率;或 84 1339514 3b,若其被判定UE能實施該被要求之變化,UE依照 該被修改的變化來改變其傳輸功率; 4.若被該控制設施發出之命令是為了降低傳輸功率, 該控制設施去除對RN傳輸功率提高的任何現存之禁止。 5 5.若被該控制設施發出之命令是為了提高傳輸功率, 該控制設施監測在該中間裝置被導出之SINR指標以判定該 起點裝置傳輸功率的被命令之變化是否已被影響。則: 5a.若其被判定該變化未被UE影響,該控制設施對 RN傳輸功率之進一步提高加以禁止;或 10 5 b.若其被判定該變化被U E影響,該控制設施去除對 RN傳輸功率提高的任何現存之禁止。 第14圖顯示實施本發明之第一與第二層面的基地台之 一部分且包含: 一指標導出設施1為可操作的以導出在該基地台被接 15 收之一通訊信號的品質之一個或多個指標;一指標離差檢 測設施2為可操作的以檢測被該基地台導出之該等指標或 其中之一的變化;一指標接收設施9為可操作的以接收被該 中間裝置導出之一指標; 一不平衡檢測設施10為可操作的以檢測被該指標導出 20 設施導出之一指標與被該指標接收設施接收之一指標間的 不平衡; 一決定設施3為可操作的以在用該指標離差檢測設施2 檢測指標離差及/或在用該不平衡設施10檢測不平衡隨後 決定該中間裝置及/或如可能情形之該起點裝置的傳輸功 85 1339514 率之變化;以及 一控制設施7為可操作的以由該決定設施接收一請求 及在受到該控制設施被執行之各種檢查下發出該命令至該 中間裝置及/或如可能情形之該起點裝置,而分別命令該中 5 間裝置及/或該起點裝置之傳輸功率的變化。 在檢測一不平衡及為了提高起點裝置之傳輸功率發出 一命令至該起點裝置,隨後該控制設施8為可操作的以在若 被該控制設施檢測到為了提高該起點裝置之命令未被符合 而禁止該中間裝置(輸出)之傳輸功率的提高。然後,在檢測 10 被該基地台導出之指標的變化隨後及在為了提高中間裝置 之傳輸功率發出一命令至該中間裝置前,該控制設施為玎 操作的以檢查(輸入)對該中間裝置之傳輸功率提高曾被加 上任何禁止。 現在施作本發明之第五層面的實施例之法則例子將參 15 照下連結情形的第15 A圖被描述,其中該起點裝置包含一節
點B(NB)、該中間裝置包含一中繼節點(RN),其為再產生蜇 式、及該終點裝置包含一使用者設備(UE)。該終點使用者 設備持續地監測SINR且導出SINR之指標與來自目標SINR 的變異。該終點裝置被提供一指標離差檢測設施用於檢測 2〇這些指標的二者或其中之一的變化。該中間裝置被提供依 據本發明之第一層面的實施例之一控制設施。 該法則之細節被彙整如下: 下連結法則3 :第一部 觸發情形:RN由UE接收對RN傳輸功率之變化的請求 法則輸入 請求者 對RN傳輸功率之變化的請求RN 在RN傳輸功率提高之封鎖 rn 起點 變化在UE中被導出且被RN處理 封鎖在本法則之第二部中被設定/清除 86 25 咖傳輸功率之變化媽/變化,皮未導出且被麵故成 下列之序列在檢測被終點裝置⑴E)導出之一指標與一 所奴值(其在此情形為目標SINR)間的變化隨後發生。該終 點裝置(UE)在檢測-變化隨後決定該中間裝置之傳輸功率 I化’其將傾向於導致被該終點裝置導出之指標 回到該所 欲值。則:
1.忒終點裝(UE)發射對rN傳輸功率之變化的一請求至 RN。 2. RN檢查該請求是否可被滿足。若該被接收之請求無 法被RN滿足,則其被修改為可符合者。 3. 若RN之傳輸功率的被請求之變化為提高,則一檢查 15被做成以判定封鎖或禁止已對進一步提高被加上。在此^ 施例中,_係被第15B圖顯示之法則加上,其實施本發明 的第五層面。若封鎖被加上,則該請求被忽略,Rn傳輸功 率則因之被改變。 上述之法則將管理傳播損失在111^與1;£間變化之情形 20及UE修改其目標rss#inr之情形。為了處置傳播損失在 NB與RN間變化之情形&UE之目標#RN&UE間的傳播損 失二者均變化之情形,使得無對RN傳輸功率變化的請求被 產生,施作本發明之第二層面的第38圖顯示之法則如下面 討論般周期性地操作。 !5 在此實施例辛,下列之法則在除了參照上面第丨5圖被 討論的法則外被執行。因而,該中間裝置包含指標導出設 施用於導出RN之—指標。該中間裝置依據本發明之第二層 87 面的實施例進一步包含一不平衡檢測設施與一第二決定設 施。替選地,其亦可能讓參照第15A圖被描述之法則或下列 在第15B圖被顯示之法則在一無線多傳送站通訊系統中分 離地被施作。 該法則之細節被彙整如下: 下連結法則3 :第二部 觸發情形:在RN +周期性地被執行
法則輸入 在UE之SINR 在RN之SINR 請求者 起點 RN 由UE被發信號 RN 在RN為已知的 法則輸出 NB傳輸功率之變化 對RN傳輸功率提高封鎖 導出法 終點與發信號要求
相對變化 被發信號至NB 真/假測試 本法則之第一部 1. RN監測來自UE與在RNtSINR二者的被報告之 SINR。若不平衡存在,則RNi第二決定設施計算被要求恢 復SINR的平衡之NB傳輸功率中的變化。 2. 然後NB依據步驟被決定之變化對NB之傳輸功率變 化就一命令發信號至NB。 3. NB接收該請求並檢查該要求可被符合。若其不能, 則其被修改。然後NB因之改變其傳輸功率。 4·若來自RN之要求是為提高NB傳輸功率,則監測 被接收之SINR以檢查被要求的變化被做成。若其被檢測該 被要求之變化未被做成,則封鎖或禁止對11]^傳輸功率的進 一步提高被加上。若封鎖未被加上,則由kNB無法提高其 傳輪功率,RN傳輸功率中之任何提高將造成無法被改正之 不平衡,原因在於此會要求NB傳輸功率的進一步提高而複 合任何不平衡。 注意··若其被檢測SINR為平衡的、NB傳輸功率之降低 被請求、或NB傳輸功率之被請求的變化被檢測已被做成, 則對進一步RN傳輸功率之封鎖被移除。 現在本發明之第五層面的另一實施例將參照第16A圖 被描述,在此情形之上連結傳輸中,該起點裝置包含一使 用者設備(UE)、該中間裝置包含為再產生式之一中繼節點 (RN)、及該終點裝置包含一節點b(nB)。NB持續地監測 SINR並導出SINR與來自目標SINR之變異的指標。NB被提 供一指標離差檢測設施用於檢測這封指標之一或二者中的 變化。該中間裝置被提供依據本發明之第五層面的一實施 例之一控制設施。 該法則之細節被彙整為如下: 上連結法則4 :第一部 觸發情形:RN由NB接收對RN傳輸功率之變化的請求
請求者 RN RN 法則輸入 對RN傳輸功率之變化的請求 封鎖RN進一步之提高 法則輸出 導·出.士 RN傳輸功率之變化 相對'變化 起點 變化在NB中被導出且被RN處理 封鎖在本法則之第二部中被設定/清除 終點與發信號要求 相對變化在NB被導出且被RN做成 下列之序列在檢測被終點裝置(N B)導出之一指標與一 所欲值間的變化隨後發生。該終點裝置(NB)在檢測一變化 隨後決定該巾間裝置之傳輪功率變化,其將傾向於導致被 該終點裝置導出之指標回職所欲值。則: 1♦該終點裝⑽你射對RN傳輸功率之變化的-請求至 RN。 2‘RN檢查44求是否可被滿足。若該被接收之請求無 法被RN从,職被修㈣可符合者。 3.右rn之m力率的被請求之變化為提高,則一檢查 1339514 被做成以判定封鎖或禁止已對進一步提高被加上。在此實 施例中’封鎖係被第15B圖顯示之法則加上,其實施本發明 的第一層面。若封鎖被加上,則該請求被忽略,RN傳輸功 率則因之被改變。
5 上述之法則將參照第16 A圖管理傳播損失在rn與NB 間變化之情形及NB修改其目標RSS或SINR之情形。為了處 置傳播損失在UE與RN間變化之情形及NB之目標與尺!^及 NB間的傳播損失二者均變化之情形,使得無對RN傳輸功率 變化的請求被產生,施作本發明之第五層面的第16B圖顯示 ]0 之法則如下面討論般週期性地操作。 在此實施例中,下列之法則在除了參照上面第16A圖被 討論的法則外被執行。因而,該中間裝置包含指標導出設 施用於導出RN之一指標。該中間裝置依據本發明之第二層 面的實施例進一步包含一不平衡檢測設施與一第二決定設 15施。替選地,其亦可能讓參照第16A圖被描述之法則或下列 在第16B圖被顯示之法則在一無線多傳送站通訊系統中分 離地被施作。 該法則之細節被彙整如下: 20 上連結法則4 :第二部 觸發情形:在RN中周期性地被執行
請求者 RN RN
法則輸入 在NB之SINR 在RN之SINR 起點 由NB被發信號 在RN為已知的 終點與發信號要求 被發信號至UE 本法則之第一部 法則輸出 導出法 UE傳輸功率之變化 相對變化 對RN傳輸功率誕高封鎖真/假測試 1.RN監測來自NB與在rn之SINR二者的被報告之 SINR。若不平衡存在,則rN之第二決定設施計算被要求恢 90 25 復S1NR的平衡之UE傳輸功率中的變化。 2. 然後UE依據步驟1被決定之變化對ue之傳輸功率變 化就一命令發信號至NB。 3. UE接收該請求並檢查該要求可被符合。若其不能, 則其被修改。然後UEH之改變其傳輸功率。 4. 若來自RN之要求是為提高UE傳輸功率,則rn監測 被接收之SINR以檢查被要求的變化被做成。若其被檢測該 被要求之變化未被做成,則封鎖或禁止對RN傳輸功率的進 一步提南被加上。 注意:若其被檢測SINR為平衡的、NB傳輸功率之降低 被請求、或NB傳輸功率之被請求的變化被檢測已被做成, 則對進一步RN傳輸功率之封鎖被移除。 被要求實施本發明之第一層面的實施例之發信號有很 多方法可被施作,且這些在第17八,178與17(:圖中被顯示, 其顯示實施本發明之第五層面的一通訊系統之一部分其 中相同的元件編號被用以指提供同一功能之元件。 第17A圖顯示一通訊系統,其中終點裝置(D)被提供一 指標導出設施1、一指標離差檢測設施2、且為可操作的以 在檢測被該終點裝置導出之指標的變化隨後發射對決定該 中間裝置之傳輸功率的變化之一請求至該中間裝置。該中 間裝置⑴包含一請求接收設施6與一決定設施3,其為可操 作的以決定該中間裝置之傳輸功率的變化’此將傾向於導 致被該終點裝置導出之該指標朝向該所欲值。因而對該中 間裝置之傳輸功率變化的該請求在#地由該起點裝置之該 1339514 決定設施被發射至該中間裝置的該控制設施7。 第17B圖顯示一通訊系統,其中除了一指標導出設施1 外,該終點裝置提供一指標變化檢測設施2與一決定設施 3 〇因而,該請求由該終點裝置之該決定設施被發射至該中 5 間裝置之該控制設施。 第17C圖顯示一通訊系統,其中該中間裝置(I)包含一指 標導接收設施9、一指標離差檢測設施2、一決定設施5、與 一控制設施7。因而,該請求由該終點裝置之該決定設施被 發射至該起點裝置之該控制設施。 10 其可由第第17A,17B與17C圖被看出依據本發明之第 一層面的一實施例被提供之一中間裝置可包含:⑴一控制 設施;(ii)一決定設施與一控制設施;或(iii)一指標離差檢 測設施、一決定設施與一控制設施。類似地,依據本發明 之第一層面的一實施例被提供之一終點裝置可包含:一指 15 標導出設施、一指標導出設施與一指標離差檢測設施、或 一指標導出設施、一指標離差檢測設施與一決定設施。 現在依據本發明之第六層面的一實施例之通訊系統例 將參照第18A圖被描述,其中該起點裝置包含一節點 B(NB),該中間裝置包含一中繼節點(RN),及該終點裝置包 20 含一使用者設備(UE)。本發明之第六層面的實施例藉由被 分配給一個或多個發射器之帶寬而尋求達成或維持在一多 傳送站通訊系統的每一通訊連結所遭受之QoS間的平衡。被 要求之帶寬分配或被要求之帶寬分配的變化在與NB有關 聯之部分被實施。 92 1339514 本實施例藉由調整被分配給RN-UE通訊連結之帶寬而 尋求達成或維持在DL通訊連結(NB-RN與RN-UE)上所遭受 之QoS間的平衡。 該法則之細節被彙整如下: 5 下今巧法則1A :第—部(以在UE被導出之UEQoS被中央化) 觸發情形:RN接收對來自UE之RNBW分配變化的請求
請求者 NB NB NB 冰目《I給入 i子RNBW分配變化之請求 在UE之Q〇S/SINR (見第二部) 在RN之Q〇S/SINR (見第二部) 起點 在UE中被導出之變化,在rn 被修改且被發信號至此
導出法 相對變化 法則輸出 15 在RNBW分配中之變化 終點與發信號之要求 在UE被導出,被RN檢查, 被RN核准及被RI採取行動 下列之序列遵循被終點導出的指標變化與一所欲值 (其在此情形中為終點裝置之目標Q〇S)間的離差而發生,以 2〇決定該中間裝置之傳輸功率變化,其將傾向於導致被終點 裝置導出的指標回到該所欲值。 1 . 5玄終點裝置檢測Q〇S之目標變化或來自目標之 變異的指標,使得在路徑損失之QoS不符合其目標;
2.該路徑損失對rn帶寬分配變化發射一請求至RN ; 25 3.RN判定其是否能滿足此請求。 3a.若該請求可被滿足,其被傳播至nb ;或 3b.若該請求不能被滿足,該rn決定被修正之請求 並傳播此至NB。 4·ΝΒ中被提供之一控制設施對RN_ue通訊連結的rn 帶寬分配變化接收一請求。 5.ΝΒ接收包含在UE之與在RN之QoS的一目標之一輸 入信號並判定在UE之與在RN之Q〇S間是否存在不平衡。 93 30 5a.:¾•不平衡存在且該中間裝置之帶寬分配的被請 求之變化將複合在UE之與在RN之QoS間的此不平衡,則 該控制設施忽略該請求;或 5b.若無不平衡存在,或若不平衡存在但該中間裝置 之帶寬分配的被請求之變化不複合在UE之與在RN2 QoS間的此不平衡’則該控制設施發出一命令至尺^^而命 令RN之帶寬分配變化; 6.RN接收來自NB之接收的命令且依照該命令調整其 帶寬分配。 依據第18A圖顯示之法則’該終點使用者設備持續地監 測QoS且導出QoS與來自目標Q〇s之變異的指標。 第18B圖顯示類似參照第18A圖被描述之法則且其取 代第18A圖顯示之法則地可在一多傳送站通訊系統被施作。 該法則之細節被彙整如下: 15 卞連结法則1B :第一部(以在RN被導出之UE QoS被中央化) 觸發情形:RN接收對來自UE之RNBW分配變化的請求 法則輸入 請求者 起點 對RN BW分配變化之請求 NB 在RN中被導出之變化, 在RN被修改且 20 在UE之QoS/SINR(見第二部) NB 被發信號至此 在RN之QoS/SINR(見第二部) NB 25 法則輸出 導出法 終點與發信號之要求 在RNBW分配中之變化 相對變化 在RN被導出,被RN檢查 被RI採取行動 ’被RN核准及 在第18A與18B圖顯示之法則間的差異在於,取代qoS 指標係透過接收個體UE所完成的直接量測被導出(如第 30 18A圖)地,RN至UE連結之QoS指標係在RN遠端被導出。 如第18C圖顯示地作為進一步之替選方式,RN至UE連 結的QoS指標可在NB遠端被導出。該第18C圖中顯示的法則 94 1339514 之細節被彙整如下: 下連結法則1C :第一部(以在NB被導出之UEQoS被中央化) 觸發情形:RN接收對來自UE之RNBW分配變化的請求' 5 法則輸入 請求者
對RNBW分配變化之請求 NB
在UE之Q〇S/SINR (見第二部)NB 在RN之Q〇S/SrNR (見第二部)NB 導出法 终點與發信號之要求 相對變化在NB被導出,被RN檢查, 被RN核准及被RI採取彳f動 15 參照第18八,丨8B或18C圖之任一法則將管理傳播損失
起點 在NB中被導出之變化,在 被修改且婦«至此lRN 法則輸出 在RNBW分配中之變化 在RN與UE間變化的情形及UE修改其目標Q0S的情形。為 處置NB與RN間傳播損失之情形及111^與1]£間傳播損失與 UE之目標變化使得無請求對RN傳輸功率變化被產生的清 形’施作本發明之第六層面的第二實施例的法則參照第19八 20 圖如下面討論般周期性地操作。 該法則之細節被彙整為如下:
下連結法則1A :第二部(以被報告至nb之UE與RNQoS被中央化) 觸發情形:在NB中周期地被執行 丹 V
起點 經由RN由UE被發信號 由RN被發信號 終點與發信號之要求 被NB使用 變化被發信號至RN 25 法則輸入 請求者
在 UE 之 QoS NB
在 RN 之 QoS NB 法則輸出 導出法 30 NBBW分配變化相對變化 RNBW分配變化 相對變化 依據一較佳實施例,此法則外加於上面討論的第 18A,18B或18C圖之任一法則周期性地被執行。替選的是, 35此法則在無線多傳送站通訊系統中分離地被施作亦為可At 的。 第19A圖顯示之該法則假設在的目樟被 報告至NB。 95 1339514 1.NB監測來自二者之Q〇s的目標。若這些被發 現會變化使得其為不平衡,NB之一控制設施決定被要求要 恢復QoS之平衡的傳輸功率變化。 2-NB判定其是否能實施將恢復平衡之傳輸功率被要求 5 的變化。 2a.若其被判定NB無法實施被要求之變化,nb決定 傳輸功率之被修改的變化。該控制設施發出:⑴一命令 至NB而命令NB之傳輸功率變化,及(ii)一命令至rN而命 令RN之傳輸功率變化;或
10 2b.右其被判定NB能實施被要求之變化,NB控制設 施發出一(當地)命令至NB而命令NB之傳輸功率變化。 依據第19A圖顯示之法則,終點UE與RN持繼地監測 QoS並導出QoS之指標。替選地如第19B圖顯示者,一法則 可被施作’其中NB至RN連結之QoS指標在NB遠端地被導 15出,而RN至UE通訊連結之Q〇S指標在UE直接被導出。因而 RN只運送在UE為RN至UE通訊連結被導出之q〇s指標且不 導出任何QoS指標。第19B圖顯示之該法則之細節被彙整為
如下 20 出™s與被報告至默UE_中央化) 25 法則輸入 在UE之QoS 在RN之QoS 法則輪出 NB BW分配變化 RNBW分配變化
請求者 起點 NB 經由RN由UE被發信號 NB 在NB中被導出/計算 導出法 終點與發信號之要求 相對變化被NB使用 相對變化變化被發信號至RN
30 作為進一步之替選方式,UE之QoS指標可在rn遠端被 導出。如第19C圖顯示者,RN可為可操作的以為在rn與UE 96 1339514 終止之二通訊連結導出QoS指標。第〗9(:圖顯示之該法則之 細節被彙整為如下: 下連結法則1Β :第二部(以在RN被導出的UE QoS被中央化) 觸發情形:在NB中阄期地被執行 法則輸入 請求者 在 UE 之 QoS NB 在 RN 之 QoS NB 10 法則輸出 導出法 NBBW分配變化 相對變化 RNBW分配變化 相對變化 起點 在RN中被導出/計算及被發信號至NB 由RN被發信號
終點與發信號之要求 被NB使用 變化被發信號至RN
作為進再一步之替選方式,UE之QoS指標可在NB遠端 15被導出。如第19D圖顯示者,NB可為可操作的以為在尺\與 UE終止之·一通afL連結導出Q〇S指標。第19D圖顯示之該法則 之細節被彙整為如下: 20 下連結法則1C .第二部(以在NB被導出的UE與RN QoS被中央化) 觸發情形:在NB中周期地被執行 法則輸入 請求者 起點 在UE之QoS NB 在NB中被導出/計算 在RN之QoS NB 在NB中被導出/計算 25 法則輸出 導出法 終點與發信號之要求 NB BV/分配變化 相對變化 被NB使用
RNBW分配變化 相對變化 變化被發信號至RN 其將被了解用第18A,18B與18C圖顯示之任一法則可 30配合用第19A’ 19B,19C與19D圖顯示之任一法則被施作。 現在施作本發明之第六層面的第三實施例之一法則例 將參照第20圖被描述’其中該起點裝置包含一使用者設備 (UE) ’該中間裝置包含一中繼節點(rN),及該終點裝置包 含一基地台(NB)。本實施例藉由調整被分配至rN_uE通訊 35連結之帶寬來哥求達成或維持UL通訊連結(UE-RN與 RN-NB)上所遭受的QoS間之平衡。 該法則之細節被彙整如下: 97 1339514 5 10 法則輸入 對RNBW分配之請求 封鎖RN BW分配之提高 法則輸出 RN傳輸功率變化
起點者 RN RN 導出法 相對變化 起點 變化在NB被導出且被RN處理 封鎖在本法則之第二部被設定/清除 終點與發信號要求 相對變化在NB被導出且被RN做成 下列之序列遵循為基地台導出的Q〇S指標變化與一所 欲值(其在此情形中為終點裝置之目標Q〇S)間的離差而發 生’以決定該中間裝置之帶寬分配變化,其將傾向於導致 被終點裝置導出的指標回到該所欲值。 1. 該NB檢測Q〇S之一指標或來自Q〇s之變異的一指標 之變化,使得在終點裝置之QoS不符合其法則。 2, 該NB計算該中間裝置(RN)之帶寬分配的被要求之變 化0 3·若該請求是為了降低RN帶寬分配,該控制設施為了 20 降低RN帶寬分配而發出一命令至該中間裝置。 4. 若該請求是為了降低RN帶寬分配,該控制設施檢查 一禁止或封鎖是否在位而禁止RN帶寬分配之提高。則: 4a.若被判定禁止在位,該NB忽略該請求;或 4b.若被判定無禁止在位’該NB發出一命令至該中 25 間裝置而命令RN之帶寬分配提高。 5. RN由NB之控制設施接收一命令並檢查其是否能依 照該命令來改變其帶寬分配。則: 5a.若RN判定其不能依照該命令來改變其帶寬分 配’其決定帶寬分配之被修改的變化並依照被修改之帶 30 寬分配來調整其帶寬分配。 98 5 b.右RN判定其能依照該命令來改變其帶寬分配, 其因之改變其帶寬分配。 上述之法則將管理傳播損失在rN與Nb間變化的情形 及NB修改其目標⑽的情形。為了處置迎與⑽間傳播損失 之情形及RN與NB間傳播損失與NBi目標變化使得無請求 對覓分配變化被產生的情形,施作本發明之第六層面 之第四實施例的法則將參照第21圖如下面討論般周期性地 操作。 依據該第四實施例的法則之細節被彙整為如下 _N QGS 射央化) 法則輸入 起點者 在 NB 之 Q〇s NB 在 RN 之 ΝΈ 法則輸出 UEBW分配之變化 封鎖RNBW分配提高 起點 在NB為已知的 由RN被發信號 導出法 終點與發信號要求 空對變化經由RN被發信號至UE 真/假測試本法則之第一部 此法則除了參照第20圖在上面被討論之法則外周期性 地被執行。替選的是’此法則在無線多傳送站通訊系統中 分離地被施作亦為可能的。 該法則假設在NB與RN之QoS的指標被報告至NB。 1. NB監測來自NB與RN二者之QoS的指標。則: la. 若這些被發現會變化而使得其為不平衡的,NB 之控制設施決定被要求要恢復QoS之平衡的UE之帶寬分 配變化;或 lb. 若這些被發現為平衡的,NB之控制設施去除對 RN帶寬分配提高的任何現存之禁止。 2. 該控制設施經由該中間裝置發出一命令至UE而命令 1339514 UE之帶寬分配的變化。 3.該ϋ E由N B接收該命令並判定其是否能實施帶寬分 配之被要求的變化。則: 3a.若其被判定UE不能實施該被要求之變化,UE決 定帶寬分配之被修改的變化,並依照此被修改的變化來 改變其帶寬分配;或 3b·若其被判定UE能實施該被要求之變化,ue依照 該被修改的變化來改變其帶寬分配; 4. 若被該控制設施發出之命令是為了降低帶寬分配, 10該控制設施去除對RN帶寬分配提高的任何現存之禁止。 5. 若被該控制設施發出之命令是為了提高帶寬分配, 該控制設施監測在該中間裝置被導出之Q〇s指標以判定該 起點裝置帶寬分配的被命令之變化是否已被影響。則: 5a. :¾•其被判定該變化未被UE影響,該控制設施對 15 RN帶寬分配之進一步提高加以禁止;或 5 b.若其被判定該變化被u E影響,該控制設施去除對 RN帶寬分配提高的任何現存之禁止。
20 作為替選方式’RN QoS指標可在NB遠端被導出。如第 21B圖顯示者,NB可為可操作的以為在止之通訊連結 與在NB終止之通訊連結二者導出q〇s指標。2ΐβ圖顯示的法 則之細節被彙整為如下: έϊϊ今則LA:第二部(以在洲被導出的rnq〇s被中央化) 觸發情形:在NB中週期性地被執行
法則輸入 在NB之Q〇S 在RN之Q〇S
起點者 NB NB 起點 在NB為已知的 在NB被導出/被計算 100 25 1339514 法則輸出 UE BW分配之變化 封鎖RNBW分配提高 發信號要求 HU ??RN被發信號至UE 真/假'則成本法則之第一部
5 現在依據本發明之第七層面的一實施例將參照第22A 圖被描述,其中該起點裝置包含—節點B(NB),該中間裝置 包含一中繼節點(RN),及該終點裝置包含一使用者設備 (UE)。本發明之第七實施例藉由調整被分配給一個或多個 發射器的帶寬來尋求達成或維持在一多傳送站通訊系統之 10每一通訊連結上所遭受的QoS間之平衡。依據該第七層面, 被要求之帶寬分配或被要求之帶寬分配的變化決定部分與 RN相關聯地被實施。本實施例藉由調整被分配給rismJE通 訊連結之帶寬來尋求達成或維持在DL通訊連結(NB-RN與 RN-UE)上所遭受的QoS間之平衡。 15 該法則之細節被彙整為如下: 下連結法則2A :第一部(以在UE被導出的UEQoS被分散) 觸發情形:RN由UE接收對RNBW分配之變化的請求 起點 變化在UE中被導出且被RN處理 封鎖在本法則之第二部中被設定/清除 終點與發信號要求 相對變化在UE被導出且被RN做成 法則輸入 請求者
20 對RNBW分配之變化的請求 RN 在RNBW分配提高之封鎖 RN 法則輸出 導出法 RNBW分配之變化 相對變化 25 下列之序列在檢測被終點裝置(U E)導出之一 Q 〇 s指標 與一所欲值(其在此情形為目標QoS)間的變化隨後發生。該 終點裝置(U E)在檢測一變化隨後決定該中間裝置之傳輸功 率變化,其將傾向於導致被該終點裝置導出之指標回到該 30 所欲值。則: 1. 該終點裝(UE)發射對RN傳輸功率之變化的一請求至RN。 2. RN檢查該請求是否可被滿足。若該被接收之請求無 法被RN滿足,則其被修改為可符合者。 101 1339514 3.若RN之傳輸功率的被請求之變化為提高,則一檢查 被做成以判定封鎖或禁止已對進一步提高被加上。在此實 施例中,封鎖係被第23A或23B圖顯示之法則加上,其實施 本發明的第七層面之第一層面。若封鎖被加上,則該請求 5 被忽略,RN帶寬分配則因之被改變。 作為替選方式,US QoS指標可在NB遠端被導出。如第 22B圖顯示者,RN可為可操作的以為在UR%止之通訊連結 之通sfl連結導出QoS指標。22B圖顯示的法則之細節被彙整 為如下: 10
15
請求者 RN RN 法則輸入 對RN BW分配之變化的請求 在RNBW分配提高之封鎖 法則輸出 導出法 RNBW分配之變化 相對變化 起點 變化在UE中被導出且被RN處理 封鎖在本法則之第二部中被設定/清除 終點與發信號要求 相對變化在RN被導出且被RN做成 20 上述參照第22A與22B圖被描述之法則將管理傳播損
失在RN與UE間變化之情形&UE修改其目標Q〇s之情形。為 了處置傳播損失在NB與RN間變化之情形及(JE之目標與 rn及ue間的傳播損失二者均變化之情形,使得無aRN帶 寬分配變化的請求被產生,如第23A圖顯示之法則如下面討 25 論般周期性地操作。 第23A圖顯示施作本發明之第七層面的第二實施例之 法則°在此實施例中,下列之法則除了上面參照第22A或 22B圖被討論者外被執行。 該法則之細節被彙整如下: 3〇 出的UE Q〇S被分散及被發信號至RN) 102 1339514 法則輸入 請求者 起點
在 UE 之 QoS RN
在 RN 之 QoS RN 5 法則輸出 NB BW分配之變化 對RNBW分配提高封鎖 由UE被發信號 在RN為已知的 導出法 終點與發信號要求
相對變化 被發信號至NB 真/假測試 本法則之第一部 1. RN監測為UE與在RN二者被導出的被報告之(^^指 10 標。若不平衡存在,則RN之第二決定設施計算被要求恢復
QoS的平衡之NB帶寬分配中的變化。 2. 然後NB依據步驟被決定之變化對NB之帶寬分配變 化就一命令發信號至NB。 3. NB接收該請求並檢查該要求可被符合。若其不能, 15 則其被修改。然後NB因之改變其帶寬分配。 4·右來自RN之要求是為提南NB帶寬分配,則rn監測 被接收之SINR以檢查被要求的變化被做成。若其被檢測該 被要求之變化未被做成,則封鎖或禁止對RN帶寬分配的進 一步提高被加上。若封鎖未被加上’則由於NB無法提高其 20帶寬分配,RN帶寬分配中之任何提高將造成無法被改正之 不平衡,原因在於此會要求NB帶寬分配的進一步提高而複 合任何不平衡。 注意:若其被檢測QoS為平衡的、NB帶寬分配之降低 被凊求、或NB帶寬分配之被請求的變化被檢測已被做成, 25則對進一步RN帶寬分配之封鎖被移除。 作為替選方式’ US QoS指標可在RN遠端被導出。如第 23B圖顯示者,rn可為可操作的以為在11£;與111^二者導出 Q〇S指標。23B圏顯示的法則之細節被彙整為如下: 103 -1339514 下連結法則2B :第二部(以在RN被導出的UEQoS被分散) 觸發情形:在RN中周期性地被執行 5 法則輸入 請求者 起點 在UE之QoS RN 在RN被導出/被計算 在RN之QoS RN 在RN爲已知的 10 法則輸出 導出法 終點與發信號要求 NBBW分配之變化 相對變化 被發信號至NB 對RNBW分配提高封鎖 真/假測試本法則之第一部 其將被了解第22A與22B圖顯示的法則其中之一可配 合第23A與23B圖顯示的法則其中之一被施作。 現在本發明之第七層面的另一實施例將參照第24a圖 15之上連結傳輸的情形被描述,其中該起點裝置包含一使用 者設備(UE) ’該中間裝置包含一中繼節點(rn),及該終點 裝置包含一節點B(NB)。NB持繼地監測在NB終止之通訊連 結的QoS並導出QoS與來自目標Q〇S之變異。NB被提供—指 標離差檢測設施用於檢測這些指標的其中之一或二者的變 20化。依據該第七層面,被要求之帶寬分配或被要求之帶寬 分配的變化決定部分與RN相關地被實施。 25 30 下列之序列在檢測被終點裝置(NB)導出之一指標與一 所欲值間的變化隨後發生。
該法則之細節被彙整為如下: 上連結法則2A :第一部(以在RN被導出的UEQoS被分勒) 觸發情形:RN由NB接收對RNBW分配之變化的請求
法則輸入 對RN B W分配之變化的請求 封鎖RNBW分配進一步之提高 RN 請求者起點 RN 變化在NB中被導出且被RN處理 封鎖在本法則之第二部中被設定/清除
法則輸出 RNBW分配之變化 終點與發信號要求 相對變化 相對變化在NB被導出且被RN做成 1.該終點裝(NB)發射對RN帶寬分配之變化的一請求至 RN。 2.RN檢查該請求是否可被滿足。若該被接收之請求無 104 1339514 法被RN滿足,則其被修改為可符合者。 3.若RN之帶寬分配的被請求之變化為提高,則一檢查 被做成以判定封鎖或禁止已對進一步提高被加上。在此實 施例中,封鎖係被第25A或25B圖顯示之法則加上,其實施 本發明的第二層面。若封鎖被加上,則該請求被忽略,rN 帶寬分配則因之被改變。 作為替選方式,US QoS指標可在rn遠端被導出。如第
24B圖顯示者,RN可為可操作的以為在止之通訊連結 10 導出QoS指標。24B圖顯示的法則之細節被彙整為如下 法則2B:第一部(以在奶被導出的nbq〇s被分散) 觸發情形:RN由NB接收對RNBW分配之變彳^的請^散) 法則輸入 對RNBW分配之變化的請求 1 5 封鎖RN BW分配一步之4高 法則輸出 導出法 RNBW分配之變化 相對變化 請求者起點 變化在NB中被導出且被RN處理 RN 封鎖在本法則之第二部中被設定/清除 終點斑發作味&屯 相對ΐ化ί &被導出且被RN做成 2〇 上述參照第24八與24Β圖被描述之法則將管理傳播損 失在RN與ΝΒ間變化之情形&UE修改其目標Q〇s之情形。為 了處置傳播損失在UE與RN間變化之情形及UE之目標與 RN及NB間的傳播損失二者均變化之情形,使得無對11]^帶 寬分配變化的請求被產生,施作第25A或25B圖顯示之法則 25的進一步實施例如下面討論般周期性地操作。替選地,其 亦可能讓參照第25A或25B圖被描述之法則在一無線多傳 送站通訊系統中分離地被施作。 s玄法則之細節被彙整如下 3。的NBQ 爾分散)
法則輸入 在NB之QoS 在RN之QoS
請求者 RN RN 起點 由NB被發信號 在RN為已知的 105 B39514 法則輸出 導出法 终點與發信號要求
UEBW分配之變化 相對變化被發信號至UE 5 對RNBW分配提高封鎖 真/假測試本法則之第一部 1. RN監測來自NB與在RN二者的被報告之Q〇s。若不平 衡存在,則RN計算被要求恢復通過二通訊連結的q〇s平衡 之UE帶寬分配中的變化。 2. 然後UE依據步驟丨被決定之變化對UE之帶寬分配變 1〇 化就一命令發信號至NB。 3 .UE接收違請求並檢查該要求可被符合。若其不能, 則其被修改。然後UE因之改變其帶寬分配。 4.若來自RN之要求是為提高1)£帶寬分配,則RN監測 被接收之Q 〇 S以檢查被要求的變化被做成。若其被檢測該被 15要求之變化未被做成,則封鎖或禁止對RN帶寬分配的進一 步提高被加上。 注意:若其被檢測Q〇S為平衡的、NB帶寬分配之降低 被請求、或NB帶寬分配之被請求的變化被檢測已被做成, 則對進一步RN帶寬分配之封鎖被移除。 作為替選方式’ US QoS指標可在RN遠端被導出。如第 25B圖顯示者’ RN可為可操作的以為在ue與RN二者導出
QoS指標。25B圖顯示的法則之細節被彙整為如下: 該法則之細節被彙整如下: 25 在Brn第中出的NB Q°s被分散) 起點 在RN被導出/被計算 在RN為已知的 導出法 相對變化 真以段測試 終點與發信號要求 被發信號至UE 本法則之第一部 法則輸入 請求者
在 NB 之 QoS RN
在 RN 之 QoS RN 法則輸出 UEBW分配之變化 對RNBW分配提高封鎖 106 30 1339514 其將被了解第24A與24B圖顯示的法則其中之一可配 合第25A與25B圖顯示的法則其中之一被施作。 第31圖顯示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一特別網路,其 包含一基地台BS與六個使用者設備1;£|至1^6。該圖顯示在 5 基地台與11£6間會存在之一些可能的通訊路徑。例如,介於 基地台與之一下連結通訊路徑可包含BS- UE3連結、 隨後為UE3-UE5連結、隨後為UE5至UE6連結。 任一使用者設備或基地台可被提供一決定設施,其為 可操作的以決定該系統之任一發射器的傳輸資源,其將維 10 持該系統之二個或多個接收器間的平衡。考慮如第31圖顯 示之中間裝置UE3的例子。此裝置包含一發射器與一接收 器,且為可操作的以接收UL或DL通訊信號。在基地台與 UE6間之下連結通訊的情形中,UE3為可操作的以接收來自 基地台(在DL情形中為起點裝置)或來自在一通訊方向之前 15 一中間裝置接收一通訊信號,或發射該通訊信號或由其被 導出之一信號至UE6(在DL情形中為終點裝置)或在一通訊 方向之後續的中間裝置。依據此實施例,該中間裝置包含 一決定設施為可操作的以決定被分配給該中間裝置之該發 射器;及/或該基地台;及/或前一中間裝置(UE2或UE,)之一 20 發射器:及/或後續中間裝置(UE4或UES)之一發射器的資源 之一量測或一量測的變化,其將實質地將傾向於達成或維 持下列者至少二個被接收之通訊信號的品質量測間之平 衡: -UE6(該終點裝置)之一接收器; 107 1339514 -UE5或UE4(後續中間裝置)之一接收器; -UE3之接收器;以及 -UE2或UE,(前一中間裝置)之一接收器。 依據此貫施例,UE3被提供一指標導出設施為可操作的以 5導出操作來接收多傳送站網路之一通訊信號的每一接收器所 遭受之服務品質的指標。所以UE3被提供一設施以監測通過每 一通訊連結之有效產出。因之,該監測器為可操作的以接收在 特疋連結之接收器及/或發射器所取得的量測,然後被報告至該 指標(QoS)導出設施。 10 理論分妍 下列之理論分析就各種展開情境為多傳送站網路中所 包含的發射元件計鼻最適傳輸功率導出可能的解法。雖然 本發明之第三、第四與第五層面之ZZZ實施例尋求以不須 執行要達成平衡被要求的傳輸功率之外顯計算地被終點裝 15置與中間裝置導出的品質目標,下列之理論分析為多傳送 站網路所包含之發射元件的最佳傳輸功率之外顯計算就各 種展開情境導出可能的解法,其對了解本發明為有用的。 進一步而言,雖然該等公式獨自地為形成多傳送站網路之 下連結的連接情形被發展,為上連結情形修改被導出之公 20式為直覺的。此修改係藉由採用與在接收節點為所接收之 SINR發展該等公式所使用的相同方法論被達成,此處該等 發射節點現在為UE與RN,及該等接收節點現在為NB與 RN。一旦為在尺^[與NB所接收之SINR的公式被達成,相同 之方法論可為每一展開情境被運用以決定UE與RN的最適 108 1339514 傳輸功率設定。就每一展開情境而言,理論之解係以假設 單格與二格模型被獲得。在二格模型中,其被假設在二格 中之展開為相同的且在基地台(BS)與中間裝置⑴中之傳輸 功率為相同的。其亦被假設適當的_=G,sv與 ',邮=,νβ及就TDD而言二者之RN同時發射。此實際上就 二格產生較壞情形之情境。 理論上之解法可由考慮在多傳送站系統(即該等或每 —中間裝置(I)與終點裝置(D))中的接收節點所遭遇之信號 對干擾加雜訊比(SINR)而被發展。在特定節點,SINR為被 1〇郎點接收的一通訊信號的品質之量測且為所欲之信號被接 收的強度對非所欲之信號(雜訊與干擾)被接收的強度之比 值。
如先前討論者,對雜訊與干擾所要求之考慮依被用以 分離中間裝置被發射的信號與在中間裝置被接收的信號之 15雙工方法、中間裝置之特徵、及被考量之格間千擾(即來自 鄰近格之干擾)而定。 下列公式就所有情境呈現由中間裝置被傳送至終點裝 置之一通訊信號的SINR,此處不同之項可依中間裝置之型 式(如非再產生式或再產生式)與雙工方法而定地被略去: 20
_^tx.RN Lrn--ueS1NRnb_
就FDD取代TDD之情形而言,括弧内之第三項被移 除,及就再產生式取代非產生式之情形而言,括弧内之第
109 1339514 在如第1B圖顯示之·一格換型的情形而言,此變成:
SINR
RN-UE
\-VE N + P. txjm
Lfm - ueS1NRNi % RN\ jot.NBl tot.RN2 Γθ1-ΛΛΜ
L NB2-1
^RN
2-UE 在(2)之括弧中的前三項與在(1)中者相同。外加之後二 項分別起源於由鄰近的共同通道NB與RN所遭遇之干擾。明 5顯的是若鄰近之格就中繼傳輸運用不同的頻率或不同的時 間槽’則要將此干擾模型化之項將變化。其應被了解這些 公式可為較高之準確水準被擴充至三格或更多的模裂。
現在依次為經由中間中繼節點(RN)在基地台或節點 B(NB)至終點使用者設備(UE)間被發射之dl傳輸情形考慮 10 各種可能的展開情境。 1A·具有FDD之再產生式中繼—如第1A圖顯示的單格模型 在此情形中,被連接至中間RN之終點的SINR在下 是被給予: ⑴ 15此處Gp為處理增益、為在RN所論及之通道上的傳輸功 率、‘..</£為在NB至RN連結上之傳播損失、及N為雜訊。注 意,此假設無格内干擾存在。 在為可操作的以由他接收信號之中間RN的S臟以下 列被給予:
(2) 此紅』在所論及之通道的傳輸轉及W為在職此 110 20 1339514 連結上之傳播損失。再次地說,其被假設無格間干擾存在。 通過多傳送站連結之整體產出將被二個SINR之較低 者限制,原因為此將限制資料可被發射至該個體的速度。 造成SINR不平衡之傳輸功率的任何提高不會改進多傳送站 5系統之效能,其只不過是形成浪費之能源及對任何共同通 道使用者的干擾提高。 因而,假設在中間RN之接收器與在終點UE之接收器執 行相同,則隨後在NB與RN之傳輸功率應被設定使得在RN 與UE之SINR相同。使用此準則用以設定傳輸功率之比值, 10 其遵循該比值以下式被給予:
Pu.NB _1灿—_ ^b's;、 /T s
Ptx.RN ^RN-VE b2s"2 此處1)1與111為\8至RN連結之路徑損失參數,其長度為81及 b>2,〜與S2係與RN至UE連結之連結有關聯。因而使用公式 (3)有可能在被給予另一個時求出其一傳輸功率。
15 1B.具有FDD之再產生式中繼一如第1B圖顯示之二格模型 在此情形中,傳輸功率公式可考慮在其他格產生之傳 輸所造成的干擾被導出。 在為可操作的以由一中間RN接收信號之一終點ue的 此情形中,現在SINR為: SINR. N-h % Λ.ν
-UE (4) 最適之NB傳輸功率可藉由設定(4)與(2)相等被求出β 所以: 111 20 (5)1339514
^RN-UE L GpPa,R ΎΓ^ \ —RN- SB-R^PX.RN / ^R\J-UE ^ ^p^tx.RS \ N J 尸 (5)可被重組以在被給予起點NB傳輪功率下求出中間 RN傳輸功率:
He N) 5 2A.具有TDD之再產生式朱徑:單格模型—第ία圖
其被假設二連結(起點至中間點、中間點至終點)以相同 頻率操作,而以TDD被使用以分離RN之接收與發射作業(即 其不再為完全雙工)。若其被假設其中RN發射之時間槽未被 NB使用’則上面就具有FDD雙工做法的再產生式中繼之情 10 形被描述的公式可被使用。
然而,若起點NB使用與中間RN相同之時間槽以與非 NB之裝置或節點通訊’干擾將形成對RN被作成之傳輸的結 果。在此情形於為可操作的以由中間RN接收通訊信號之— 終點UE的SINR以下式被給予: 测rrn 15 __ GpPa RN Lrn-ue、N +1、
⑺ 此處V,。⑽為來自NB之總傳輸功率.,及Ιλ.㈣為NB至UE連結 上之傳播損失。在此情形中’確保相等SINR之RN的傳輸功 率以下式被給予: 112 1339514 户ίι.ΛΛ =尸u (1 λ ^RN-UE (ρ \ 1 +—=- \ ^\'B-RN j Αίί V ^^SB-UE ) (8) 比較公式(3)與公式(8),明顯的是簡單之比值不再得到 理想的平衡。假設,其可能將公式(8)寫成:
Pa.RS' = P„
(9) 5 由(9)在已知NB傳輸功率下決定理想之RN傳輸功率為 可能的。其值得注意該系統之設立被安排使得第二括弧中 之第二項為可忽略的(即ρα ,。, λβ/μ^_(/£ << 1),則上述具有FDD 雙工之再產生式中繼做法的情形之準則可被使用。 其遵循已知某RN傳輸功率之理想NB傳輸功率可由(9) 10 之根被求出。公式(9)之簡化形式如下: 户u,.VS -尸/¾.尺Λ,= 〇 αχ2 +bx + c = 0 (10)
GpLr NLnb_rnLnb_ue
Lnb 以下式被給予: -b± 4 b2 ~~ 4ac x -- 2a (11) 15 由於傳輸功率為正數,只有一根被定義,所以隨之確 保在RN與UE相等SINR的NB之最適傳輸功率以下式被給 予:
X = ^u.NB -b + ^b2 +4aPaRN Τα (12) 113 1339514 最後使用上面之定義重寫(9)為可能的,其以類似之簡 化形式得到最適RN傳輸功率。
Pcc.RN =bPa.NB +αΡη.ΝΒ Ο 3 ) 2Α·具有TDD之再產生式中繼一如第1Β圖顯示之二格模型 5 除了假設二者中之展開為相同的及NB與RN之傳輸功 率為相同的外,其亦被假設在適當時A = 與 尸”及TDD二者RN同時發射之情形。此實際產生就 二格之最壞情形的情境。
在此情形中,在為可操作的以由中間RN接收信號之終 10 點UE的SINR現在為: N +
G pPtt'RN_ pPtx'NB G pP,XJ (14) 最適NR傳輸功率可藉由設定(14)與(2)為相等的而被 求出: G八 NLV„_ GPP,,> lb
Ptx,RN ~ Ptx.NB L D\!」 λ. ^p^a.NB G pPa.RN ly H--+ .
L
RS:-UE
tot.RN
-RN 2G
P NL, nlb (15)
LfiB-RN }\犯^ pL·
^RN-UE Yj , ^P^a.RN
乙 Λ/β-β,ν 人吼 RN -UE
Ptx.NB _ Pa. R.\: 15 最適NB傳輸功率由下式之正根被求出: RN-υε 2Gr
RN_L NB-RN J\
NL
NB-UE
NB 1十
GpPu.
RN
NB-RN
NL
PtxMB _ PtxJ (16) RN-UE . 其以下式被給予: :Ρα.Λ ~b+sb2 -4ac 2a (17) 114 . 1339514 此處在此情形中,a=. 22pL/tJtB__,b:LRN-UE t | GpPtx.RN 與
Lnb_⑽ v NLrn—uE , c = 乂.ΛΛ ’且b與c二者均為RN傳輪功率之函數。 在已知NB傳輸功率下,重組(15)以求出RN傳輸功率為 可能的。隨後最適RN傳輸功率以下式被給予:
3 Α·具有FDD之非再產生式中繼節點(rn)—如第1A圖顯示 之單格模型 此情形與配合FDD雙工做法被使用之再產生式中繼節 點間的差異在於UE之SINR為RN之SINR的函數,此處在被 連接至RN之終點UE的SINR以下式被給予: 蠢㈣,——-.-G»p^n-- (19) 其結果為理想平衡不再設定在UE之SINR等於在RN者 而被導出。依據(19),在RN之SINR將被設定使得其不會防 止在UE之此目標SINR被獲得。然而,NB傳輸功率必須被 控制以限制在RN之SINR上升至超過實務上被要求的而將 形成超額干擾與浪費傳輸功率之結果。 第26A與26A圖顯示NB與RN之設定如何就二種不同的 展開情境影響被連接至RN之UE的SINR。 因而,其可被看出最適解圍選用NB與RN之傳輸功率, 使得該系統在第26 A或26A圖中顯示之表面的對角摺線上 115 1339514 有效地操作。藉由取(19)之第一階導數並找出NB或RN傳輸 功率提高會形成在UE之SINR提高最少的點來實現此解為 可能的。 為了決定(19)之第一階導數,其被重寫為··
SINRC
GpPn.R N + ~
Pa.R 5
GpPK.
\'B (20)
NLK 1 (NL Ί jyi^RN-UE f \ NL NB_RN 、GpPa RN , 定義y = S厕ΛΛ,_υε,々丨與卜,(20)可能被簡化 G: 為: 10 P.J 人丨尸 (21) -十灸2
Ptx.RN ^tx.NB P[x.RS! 求出SINR以之變化率,差分的商數法則被使用:dy - ki —ί (22) Θ (尸Ιϊ'ΛΒ ) '^ιχ,ΝΒ "*"^2 在已知被要求之梯度與/^w下對(22)就/^,ν求解,找到 最適ΝΒ傳輸功率為可能的:
Ptc.Rh Ρ{χ,Ν v, (23) 為了在已知NB之傳輸功率下求出最適RN傳輸功率,現 在(21)之差分針對ρ„ΛΛ.被執行。在此情形中,該第一階導數 以下式被給予: 116 15 1339514 dyU. tt = v- (24)
Pa.. -pa.RN+k、 且在已知NB之傳輸功率下,最適RN傳輸功率為:
P.CJ IV, -k'
^a.RS k2 (25)
3B.具有FDD之非再產生式中繼節點(RN) —如第1B圖顯式 之二格模型在二格模型中,終點UE在格邊緣之較壞情形的SINR以 下式被給予: G pPtx.RN
SINR
RN-VE N-l·- _ +
G pPtx、RN
^RN-UE ^^^NB-RN ^RN-UE (26) (nl ) ^^RN-UF. ( \ Mi ^^NB-RN ,^p^lx.RN ) y^2 p l ^ prtx.NB ) + 1 假設二RN之傳輸功率相等,其展開在整個二格為相同 10 的且,,則(26)之簡化形式以下式被給予: sinrb k
Ptx.RN Pfx.NB (27) k、 4-1 其第一階導數現在為:
dy k2 ((kx λ N 1 +1 尸tt,.W +众2 J 因而最適NB傳輸功率以下式被給予 117 (28) 1339514
Pu.Rxj-^--k2 k' + p,· 一 (29) dy d(尸ft+ΛΛ 最適RN傳輸功率絲由針對。Λ.取(η)之導數被求出: (30)
^tx.RN · + 1
1 tx.NB 5 因而最適RN傳輸功率以下式被給予: _Ρ^Β^~Κ
tx.RN k2 +
NB (31) 4A.具有TDD之非產生式中繼—如第1A圖顯示之單格模型 此情形除了現在來自NB之干擾因NB與RN在相同頻率 且同時發射的事實所致地必須被考慮之事實外類似上述的 10
非再產生式。在此情形中,正在接收被RNs射之通訊信號 的UE之SINR以下式被給予:
SINR
RN-UE Ν· ^rs~ue
SINR *— + - ρκ
rot, NB (32) 15
若太大,在UE之SINR因RN傳輸功率不充足所 致地被限制且很可能對RN之連接的連結效能更大程度地 進行對NB之連接的連結效能之區域被減少。相反地,若其 太小,則在UE之SINR被RN之低SINR加以限制。 在此情形中,其平衡甚至比如第27圖之配合具有FDD 雙工做法被運用的非產生中繼節點之情形更細緻。該最適 操作點藉由找出(32)之第一階導數等於〇的點被給予。為了 找出此最適點,(32)首先被重組為以下之形式: 118
(33) SINR
HUE MN Pu —touNB 一 ν^.ΛΛ,
L RN-υε L m-υε
1 NL 、 iyijRN-UE 、GΡΡα'Μ , + {NL、,。、 SB-RN + ^RN~UE^tx,m g2p K P* tx.NB ) K ^NB-UE^ts.fLN J ” Slh-UE、 G„
NL
SH-RN
G2P 吏用上面之定義’由上面3八之描述與々广卜^簡化 V ^m-υε . * (33)為下式為可能的:
r Jhj" + f k2、 fvu) ητ~\^ 1 tx.RN J
Pu.s +々2 + kl ^α.ΛΛ pL· (34) 下大值: 步為藉由解下式求出(34)之拋物線函數的單一最 l· (35) 使用商數法則求(34)之第一階導數. 10 dy 亡ραΜΒ+、乂 h
NB k> .2k' pa“
____⑽ Λ rx.R.W -k' p ,, k, , V p ru.NB +k2 + l— pi a NB
Paj (36) y之最大值藉由設定(36)等於Q且對U求解而被求 得。隨後在UE之最大SINR藉由設定下式被獲得: pa. k' Pa.NB+k2+~PlNB=Pl pa., nb 2*3 、 ~2kT~ 119 (37) 廿 39514 所以在已知RN之傳輸功率下,使用連結以求得確保被 連接至RN的UE之最大S1NR的對應之NB傳輸功率為可能 的0
就已知NB傳輸功率求出最適RN傳輸功率之情形而 言,類似上面配合FDD雙工做法被運用的非產生式中繼節 點情形之做法可被使用成為U E之SIN R不為R N傳輸功率的 拋物線函數。為求出最適RN傳輸功率,傳輸被重組為下式: 10 + i pu.„A2 λ V ^tx.RN > 、Ρίχ NB / +灸3尸α,ΛΉ +灸1 現在其第一階導數為:
i.RS (38)
dy 人、尸rx..V占十、 \2 人户0Γ.Λ·β J + kiPl.rMB+ki (39) 在已知NB傳輸功率下就、解發射得到最適之尺^^傳 輸功率: Ι^3^χ..\·Β +^!
Pa
、RN (40)
藉由觀察第27圖之表面及由(34)之形式與接收之結 15果’明顯的是’若ΝΒ傳輸功率小於SINR之變化率,RN傳 輸功率將以RN傳輪功率提高而降低。然而,就大的νβ傳輪 功率之情形而言,UE之SINR近似於RN傳輸功率的線性函 數。其結果為此情形中對該問題之解如(4〇)被彙整者將為無 限的。 20 4B.具有TDD之非產生式中繼—如第⑴圖顯示之二格模型 由格邊緣之UE的觀點而言,其較槽情形為當鄰近之格 120 1339514 以就RN傳輸被使用的相同時間槽運用TDD做法時。若其被 假設該等格在大小上與同一展開相等且發射功率設定及
Pa _ι。丨.Rfi/KB ~ GpPa.RNI KB ’吳 \
SINR rn-ue
L
RN-UE
NL
Gppa.l NB , GpPa' 、Lrn veSI^Rnb r\ ^nb-ve Lr 1
kN (41)
RS'-UE NL,
G;PaJ 在此情形中,(4)之簡化形式為
SINR
RI^l-UE
P p p * u.R/^/ * tx.NB 1 tx.RS p,,
NB (42) .+ 1 、Ptx.RN / 且其第一階導數為:
, 2k,, ^tx.NB +^2 + p Pfx、NH rtxMN +i ._2*3 Ptx.Rl
.NB
^tx.RN ^tx.R
‘MB -+ 1 ^τ,Λ« +々2 + —p2 p 厂£1,/
:.RN (43) 最後,其最大值藉由設定(43)等於伙對^求解而被 10 給予··
x、RN p.
'NB 2k
+ k^+T^P^NB=P^B
.'RN 2k,
PL
NB P.
ix.RN ,4心 + 1+——p D tt.
Pu.
NB
x.RN (44)
tx.NB x.NB
在已知NB傳輸功率下為求得最適RN傳輸功率,⑷)被 121 簡514 重組為: k、 k, 2k' p— + 广+ 广 &.'«+1
ra'Rh: rU..V5 rtx,RN _^tx.RN_ (45)
k\ +- 2- aJ>'"'- + 2kiPa SB +PR SV
^tx.NB 現在其第一階導數為: dy 々1 +2々3乂切 ^^i=? mrv (46) +2^3^.,^J 1 + -^-
5 在已知NB傳輸功率下對解(46)得到最適RN傳輪功 率: UM= K^)- (47)
再次地說,就大的ΝΒ傳輸功率之情形而言,UE2SINR 近似於RN傳輸功率的線性函數。其結果為(47)之解將為無 1〇 限的。
現在最適傳輸功率平衡將根據上面就不同中繼與雙工 做法就二分離之展開情境被發展的解被發展。這些展開情 ^在表III被彙整及(48)中之路徑損失公式的傳播參數在表 以被彙整。 15 1 = i + io«]〇g£i (48) 此處L為以dB表示之路徑損失、b以dB被表示而在表中與n 被給予、及d以公尺表示之發射器接收器的隔離。 122 1339514 情境 參數_1_ 2 格半徑 1867m 中繼位置 933m 1400m —nrl " rr r 表III展開情境 發射器-接收器隔離與格半徑相同(即UE位於格半 徑)。被引述之RN位置係相對於NB所位處的格之中心。所 以RN位置為由NB至RN之距離。然後RN-UE為格半徑與 5 NB-RN隔離之差。 參數 連結 NB-UE NB-RN RN-UE b (dB) 15.3 15.5 28 η 3.76 3.68 4 表IV傳播參數 再產生式中繼 就FDD將表III與表IV被給予之值代之公式(3)與(勾, 就TDD代入(12)與(17),在已知RN傳輸功率求得最適n 輸功率為可能的。第28A圖就FDD與TDD二老及处_ 一 ’元二展開愔 境顯示最適NB傳輸功率為rn傳輸功率之函數。 月 具有FDD之非產生式中繼 將參數代入(23)與(24),如第28B圖顯示地為二展p 境求出最適NB傳輸功率為可能的。 開情 具有TDD之非產生式中繼 將參數代入(37)與(44),如第28C圖顯示地為二展尸 境求出最適NB傳輸功率為可能的。 竭清 系統層級之模橱結爭 123 15 1339514 運用具有TDD雙工而在每第三個傳輸時段發射中繼之 多傳送站HSDPA網路的系統模擬已被進行以根據第28C圖 之結果來認證被預測的最適傳輸功率設定,而以平均封包 傳呼產生被決定為RN與NB之傳輸功率於最適點周圍變化 5 的傳輸功率。 現在上面表III之二個展開情境的系統等級之模擬結果 細節將被提出。該等模擬參數在下面表V與表VI中被列出。 參數 值 格間隔離 2.8 km 基地台 區段/格 3 天線高度 15 m 天線增益 17dBi RN天線 120° Posi位置 1/2與3/4格半徑 中繼台 個數/格 9 天線高度 5 m 天線增益 17dBi 每區段個數 50 初始分配 隨機 •使用者設備 速度 3 km/h 方向 半導向 更新 20 m 訊務模型 WWW 表V展開參數
124 1339514 參數 值 HS-DSCH 功率 可變的 CPICH功率 總數之20% HARQ做法 Chase指令 HS-DSCH/訊框 15 基地台/中繼節點 中繼緩衝器大小 1.78 Mbits Ack/NAck 檢測 沒錯誤的 NB排程器 循環 中繼型式 放大與傳遞 10 熱雜訊密度 -174 dBm/Hz 使用者設備 雜訊數字 5dBm 檢測器 MMSE 表VI模擬參數 就二種展開情境而言,使用者對具有30dBm之NB傳輸
功率的單傳送站系統被觀察所遭受之平均封包傳呼產出的 5 増益被描繪成為四個不同RN傳輸功率的函數。第29A圖顯 示展開情境1之增益,及第28B圖顯示情境2之增益。 注意,NB對UE連結之通道增益比NB對RN及RN對UE 連結較高3dB。此意即由另一NB被連接至RN之UE遭受的干 擾為參照第28A、28B與28C圖被討論之連結分析所使用者 10 的二倍。該通道增益係因被發射之信號的重複次數被接收 之事實所致,當所有這些之功率被加入時,再被發現就NB 對UE之情形,總功率為NB對RN或RN對UE通道者的二倍。 由於3dB等於二倍,此考慮到該3dB增益。由於通道增益就 125 NB對UE通道為較高之結果,此意即被接收之信號功率將比 達到無通過多路徑的通道增益被考慮之點的分析被使用者 較高3dB(或為二倍)。 連結式預測斑率祕模擬之比較 5 第30圖顯示就每一展開情境之TDD對非再產生式中繼 的最適NB傳輪功率成為rN傳輸功率之函數,此處其被假設 NB對UE連結比起其他連結具有3dB之增益。在此情形中, 為模擬中被使用之RN傳輸功率於NB被預測的傳輸功率以 及若這些設定被使用且最大值為可達成的會被遭受之產出 10 增亦在表VII中被列出。 RN傳輸 NB傳輸功率(dBm)與使用者封包產出增益 功率 (dBm) 預測值 情境1 產出増益 最大增益 預測值 情境2 產出增益 最大增益 16 -0.5 33% 40% 8.8 60% 67% 19 1 38% 43% 10.3 65% 74% 22 2.5 41% 46% 11.8 68% 74% 25 4 49% 51% 13.3 72% 75% 表VII預測最適NB傳輸功率及由此設定所得之模擬產出增益 結果與最大增益的比較 表VII、第28A圖與第29B圖建議,若功率平衡依據本 15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使用根據上面被發展的公式之技術被執 行,則被選用的功率平衡一般將在該最適點之區域内。特 別是,就被使用之傳輸功率而言,其增益被顯示永遠在該 可達成的最大值之10〇/〇内,而其差係因使用二格模型將多 格系統模型化的缺點所致。 20 傳輸功率平衡之必要性在第29A圖與第29B圖二者呈 126 1339514
現的結果為明顯的,此處被顯示若NB傳輸功率被提高超過 最適點,則不管更多信號能量之放射,增益的重大降級將 被遭遇。其亦被顯示若NB傳輸功率小心地被選用,則RN • 傳輸功率之增益的靈敏度被降低。 , 5 【圖式簡單說明】 第1A圖顯示一無線通訊系統之單一格/中繼模型; 第1B圖顯示一無線通訊系統之二格/中繼模型; 第2A與2B圖顯示可根據路徑損失公式(A)用一多傳送 # 站通訊系統被達成之理論增益的圖形呈現; 10 第3圖顯示實施本發明之第一層面的法則; 第4圖顯示實施本發明之第二層面的法則; 第5A-5B圖顯示實施本發明之第一層面的通訊系統之 一部份; 第6圖顯示實施本發明之第二層面之第一法則; - 15 第7圖顯示實施本發明之第二層面之第二法則; _ 第8圖顯示實施本發明之第二層面之第一法則; ® 第9圖顯示實施本發明之第二層面之第二法則; 第ΙΟΑ,ΙΟΒ與10C圖顯示實施本發明之第三層面的通 訊系統之一部份; 20 第11圖顯示實施本發明之第三層面的基地台之一部 份; 第12圖顯示實施本發明之第四層面之第一法則; 第13Α,13Β圖顯示實施本發明之第四層面之第二法則; 第14圖顯示實施本發明之第四層面的基地台之一部 127 1339514 份; 第15A與15B圖顯示實施本發明之第五層面之第一法 則; 第16A與16B圖顯示實施本發明之第五層面之第二法 5 則; 第17A,17B與17C圖顯示實施本發明之第五層面的通 訊系統之一部份; 第18A,18B與18C圖顯示依據本發明之第六層面的第 一實施例之法則; 10 第19八,19丑,190:與19〇圖顯示依據本發明之第六層面 的第二實施例之法則; 第20圖顯示依據本發明之第六層面的第三實施例之法 則; 第21A與21B圖顯示依據本發明之第六層面的第四實 15 施例之法則; 第22A與22B圖顯示依據本發明之第七層面的第一實 施例之法則; 第23A與23B圖顯示依據本發明之第七層面的第二實 施例之法則; 20 第24A與24B圖顯示依據本發明之第七層面的進一步 實施例之法則; 第25A與25B圖顯示依據本發明之第七層面的進一步 實施例之法則; 第26A與26B圖顯示在具有非再產生式中繼節點且使 128 1339514 用F D D雙工技術之多傳送站通訊系統的情形中起點傳輸功 率與中間點傳輸功率間之關係: 第27A與27B圖顯不在具有非再產生式中繼節點且使 用T D D雙工技術之多傳送站通訊系統的情形中起點傳輸功 5率與中間點傳輸功率間之關係; 第28A,28B與28C圖顯示作為RN傳輸功率的函數之最 適NB傳輸功率; 第29A’ 29B圖顯示在多傳送站系統之使用者觀察的產 出之平均增益中在與就單-傳送站系統被觀察者被比較的 10 變異之圖形呈現; 第30圖顯示作為RN傳輸功率之函數的最適NB傳輸功 率,此處其被假設起點與終點裝置間之通訊連結與較短的 多傳送站連結相比下具有3dB增益;以及 第31圖顯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特別網路。 15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指標導出設施 2…指標變化檢測設施 3···決定設施 4···第一計算設施 5···第二計算設施 6···請求接收設施 7…控制/命令設施 8a…延遲中繼 8b…延遲修改設施 9···指標接收設施 10·’’不平衡檢測設施 11…基地合 12…中間裝置;以及 13…起點裝置 129

Claims (1)

  1.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種通訊系統,其包含—起點裝置一終點裝置與至少 一十間裝置’其中該祕裝置與該等或每—中間裝置包 含為可操作的以在朝向該終點裝置之通訊方向上發射 一通訊信號或由其被導出的信號至發㈣,及其中該終 點裝置與該等或每一令間裝置為可操作的以接收該通 訊信號或由其被導出的信號,_中該通訊系統包含一決 定設施為可操作的以決定被 > 配給一個或多個該等發 射器之資源的一量測或一量測之變化,其將傾向於實質 地達成或維持下列間的平衡: ⑴在終點裝置被接收之通訊信號的品質量測;以及 (11)在該等或每一中間裝置被接收之通訊信號的品 質量測。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通訊系統,進一步包含 一指標導出設施為可操作的以導出在該終點裝置或如 可能情形之在該中間裝置分別被接收的一通訊信號之 品質的一個或多個指標,該系統進一步包含: ⑴一指標離差檢測設施為可操作的以檢測被該終 點裝置導出之一指標及/或被該等或每一中間裝置被導 出之一指標與一所欲值間的離差;其中該一決定設施為 可操作的以在檢測此離差隨後決定被分配至該等一個 或多個發射器之資源的量測或其變化之量測,此將傾向 於導致該指標為該所欲值。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通訊系統,其中該決定 1339514 設施為可操作的以在檢測被該終點裝置導出之該一指 標的變化隨後⑴決定被分配至該中間裝置之該等發射 . 益之資源的量測或其變化之量測,該終點裝置為可操作 • 的以由5亥中間裝置接收該通訊信號,或(H)決定被分配 • 至該等或每一中間裝置的該等發射器之資源的量測或 其變化之量測,此將傾向於導致該指標為該所欲值。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通訊系統,其中該決定設 • 施包含一第—計算設施為可操作的以在檢測與該所欲 值間的-離差隨後為該中間裝置之該發射器或為至少 一該等中間裝置計算新的資源分配,其將傾向於導致該 指標為該所欲值。 5·如I請專圍第2、3或4項所叙軌純,進一步 L 3 (i)不平衡檢測設施為可操作的以檢測為至少二 4等終點裝置的每—個或每__中間裝置被導出之該一 軲門的不平衡,其中該決定設施為可操作的以在檢測 ^ 此f平_後衫被分㈣該起时置找發射器及/ 或X中間裝置或至少一該等中間裝置之該發射器的資 源之一量測或量測的變化,其將傾向於實質地降低該不 平衡。 6·=申6耷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通訊系統,其中該決定設 把包含-第二計算設施為可操作的以在檢測此不平衡 隨後為該起點裝置計算新的資源分配及/或為至少-該 等中間裝置計算新的資源分配,其將傾向於實質地降低 έ玄不平衡。 1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通訊系統,進-步包含一 指標導出設施為可操作的以導出分別在該終點裝置或 在每中間裝置被接收的_通訊信號品質之一個或多 個指標,該系統進一步包含: (0不平衡檢測設施為可操作的以檢測為至少二 7等終點裝置的每-個或每—中間裝置被導出之該一 指標間的不平衡;其中該決定設施為可操作的以在檢測 此不平衡隨後決定被分配給該起點裝置之該發射器及/ 或至少—該等十間裝置之該發射器的資源之-量測或 里測的變化’其將傾向於實質地降低該不平衡。 ,申叫專利Ιέ圍第7項所述之通訊系統,其中該決定設 施包含-計算設施為可操作的以在檢測此不平衡隨後 為該起點裝置及/或為至少一該等中間裝置計算新的資 源分配,其將傾向於實質地降低該不平衡。 如申β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通訊系統,其中該指標導 出。又%為可操作的以導出被一個或多個接收器接收的 一通訊信號強度量測之一指標。 ’如申叫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通訊系統,其中該指標導 出。又化為可操作的以導出被一個或多個接收器接收的 通。Μ5號信號對干擾加雜訊比(SIN R)量測之一指標。 申月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通訊系統,其中該指標導 出又知為可操作的以導出被一個或多個接收器接收的 通號品質與一目標被接收之信號品質間的變異 量測之~指標。 、 双面影印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通訊系統,其中該指標導 出設施為可操作的以導出被該等一個或多個接收器遭 受的服務品質(QoS)量測之一指標。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通訊系統,其中該決定設 細•為可操作的以決定被分配給一個或多個該等發射器 的傳輸功率或被分配給一個或多個該等發射器的傳輸 功率之變化。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通訊系統,其令該決定設 她為可操作的以決定被分配給一個或多個該等發射器 的帶寬或被分配給一個或多個該等發射器的帶寬之變 化。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所述之通訊系統,進一步包含一 指標導出設施為可操作的以導出被該等—個或多個接 收器遭受的服務品質(QoS)量測之一指標,及其中該決 定設施為可操作的以決定被分配給該等—個或多個發 射器的帶寬量測或量測之一變化,其將傾向於實質地達 成或維持在該終點裝置所遭受的QoS量測與在該或至少 一該等中間裝置所遭受的QoS量測間之平衡。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通訊系統,其中該指標導 出設施包含一第一指標導出設施為可操作的以導出在 該終點裝置被接收的一通訊信號品質之一指標及/或一 第一指標導出設施為可操作的以導出在該或至少—兮 等中間裝置被接收的一通訊信號品質之一指標。 Π.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通訊系統,其中該第—指
TW095121656A 2005-06-17 2006-06-16 Communication system TWI339514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5253783A EP1734666A1 (en) 2005-06-17 2005-06-17 Resource management in multi-hop communication 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718059A TW200718059A (en) 2007-05-01
TWI339514B true TWI339514B (en) 2011-03-21

Family

ID=35058395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5121656A TWI339514B (en) 2005-06-17 2006-06-16 Communication system
TW098127584A TWI365630B (en) 2005-06-17 2006-06-16 Intermediate apparatus
TW098127582A TWI339962B (en) 2005-06-17 2006-06-16 Source apparatus, destination apparatus, and intermediate apparatus
TW098127583A TWI366357B (en) 2005-06-17 2006-06-16 Destination apparatus, and intermediate apparatus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27584A TWI365630B (en) 2005-06-17 2006-06-16 Intermediate apparatus
TW098127582A TWI339962B (en) 2005-06-17 2006-06-16 Source apparatus, destination apparatus, and intermediate apparatus
TW098127583A TWI366357B (en) 2005-06-17 2006-06-16 Destination apparatus, and intermediate apparatus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3) US20080009243A1 (zh)
EP (1) EP1734666A1 (zh)
KR (3) KR100859930B1 (zh)
CN (2) CN101616478A (zh)
TW (4) TWI3395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144467B1 (en) * 2005-06-17 2011-11-23 Fujitsu Limi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ower control in multi-hop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734665B1 (en) * 2005-06-17 2011-08-10 Fujitsu Limited Multi-hop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369879A3 (en) * 2005-06-17 2011-11-09 Fujitsu Limited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734663B1 (en) * 2005-06-17 2011-06-15 Fujitsu Limited Multi-hop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734666A1 (en) * 2005-06-17 2006-12-20 Fujitsu Limited Resource management in multi-hop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801995A1 (en) * 2005-12-21 2007-06-27 Fujitsu Limited Signalling in multi-hop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675759B2 (en) * 2006-03-29 2014-03-18 Panasonic Corporation Wireless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wireless station and method used for same
US20080043747A1 (en) * 2006-08-04 2008-02-21 Haihong Zheng Apparatus, method, system and software product for a scheduling synchronization mechanism in a multi-hop environment
GB0616475D0 (en) * 2006-08-18 2006-09-27 Fujitsu Ltd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7623863B2 (en) * 2006-08-18 2009-11-24 Fujitsu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connection parameters in a wireless network
GB2440984A (en) * 2006-08-18 2008-02-20 Fujitsu Ltd Wireless multi-hop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917149B2 (en) 2006-08-18 2011-03-29 Fujitsu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using wireless resources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7756198B2 (en) * 2006-08-18 2010-07-13 Fujitsu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ssigning channels in a wireless network
GB2444097A (en) 2006-09-08 2008-05-28 Fujitsu Ltd Multi-hop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GB0619454D0 (en) * 2006-10-02 2006-11-08 Fujitsu Ltd Communication systems
EP2078365A4 (en) * 2006-11-01 2012-07-25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SINR FEEDBACK IN MIMO-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GB2443464A (en) * 2006-11-06 2008-05-07 Fujitsu Ltd Signalling in a multi-hop communication systems
GB2447883A (en) * 2007-03-02 2008-10-01 Fujitsu Ltd Bandwidth allocation in multi-hop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416729B2 (en) * 2007-03-10 2013-04-09 Lingna Holdings Pte., Llc Optimizing downlink throughput with user cooperation and scheduling in adaptive cellular networks
GB2447635A (en) * 2007-03-19 2008-09-24 Fujitsu Ltd Scheduling qos communications between nodes within a predetermined time unit in wimax systems
CN101296167B (zh) * 2007-04-23 2011-04-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为上行混合自动重发请求突发分配传输带宽的方法
CN101689892B (zh) * 2007-06-28 2016-06-01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具有天线的移动无线电发射机/接收机的辐射功率优化
US20100190520A1 (en) * 2007-07-19 2010-07-29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Link adaptation by channel bundl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712461B2 (en) * 2007-08-10 2014-04-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Autonomous adaptation of transmit power
CN102017737B (zh) * 2007-08-24 2014-08-06 黑莓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中中继站上的功率控制
US8055291B2 (en) * 2007-09-12 2011-11-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ower-aware link adaptation in a wideband CDMA system
US8103302B2 (en) * 2007-09-11 2012-01-2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ower-aware link adaptation with variable bandwidth allocation
US8718541B2 (en) * 2007-12-31 2014-05-06 Intel Corporation Techniques for optimal location and configuration of infrastructure relay nodes in wireless networks
KR100973587B1 (ko) * 2008-01-02 2010-08-02 한국과학기술원 다중 홉 직교주파수분할다중접속 기반무선접속통신시스템에서 cdma코드를 이용한 자원 요청및 할당방법
US8155015B2 (en) * 2008-03-28 2012-04-10 Intel Corporation Geographical scheduling and association procedure for WiMAX systems
WO2010018908A1 (en) * 2008-08-11 2010-02-1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operating relay st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IL194097A (en) * 2008-09-15 2012-05-31 Mariana Goldhamer Activation of a wireless subscription terminal in a number of cells based on OFDMA
US9084119B2 (en) * 2009-01-07 2015-07-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Carrier reuse in a multicarri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US8717914B2 (en) * 2009-04-29 2014-05-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nterference
US8874027B2 (en) * 2009-05-11 2014-10-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Gain control optimizing SINR and data rate for wireless repeater
JP2011045504A (ja) * 2009-08-26 2011-03-10 Namco Bandai Games Inc プログラム、情報記憶媒体及びゲーム装置
US20110085504A1 (en) * 2009-10-14 2011-04-14 Chia-Chin Chong Adaptive beam-forming and space-frequency block coding transmission scheme for mimo-ofdma systems
JP4914484B2 (ja) * 2009-12-16 2012-04-11 アンリツ株式会社 移動体通信端末試験装置及び試験結果表示方法
US8488562B2 (en) * 2009-12-18 2013-07-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in multi-hop networks
US8432856B2 (en) * 2010-01-06 2013-04-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Heuristic algorithm for calculating target SINR for MMSE beamforming
WO2011100548A1 (en) * 2010-02-12 2011-08-18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ra-cell frequency reuse in a relay network
US8437268B2 (en) * 2010-02-12 2013-05-07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ra-cell frequency reuse in a relay network
KR101825762B1 (ko) * 2010-04-02 2018-02-05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협력 전송을 위한 적응성 스케줄링 및 harq 관리
EP2557840A4 (en) * 2010-04-06 2015-03-18 Alcatel Lucent METHOD, EQUIPMENT AND N UD TO DETERMINE QUALITY OF SERVICE IN EACH LINK SECTION
US9385862B2 (en) 2010-06-16 2016-07-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inding subscriber authentication and device authentication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839373B2 (en) * 2010-06-18 2014-09-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lay node management and authorization
US9094920B2 (en) * 2010-08-16 2015-07-2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es for power control using variable step size
JP5751150B2 (ja) * 2011-11-30 2015-07-22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IN2014CN04643A (zh) * 2012-01-16 2015-09-18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TWI474728B (zh) * 2012-09-21 2015-02-21 建構於適應性網路模糊推論系統之三層串接式認知引擎之方法及裝置
US9088332B2 (en) * 2012-10-05 2015-07-2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itigation of interference from a mobile relay node to heterogeneous networks
US8948038B1 (en) * 2012-12-10 2015-02-03 Google Inc. Augmenting spectrum sharing using network measurements
US9036578B2 (en) 2012-12-19 2015-05-19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 channel configuration in a heterogeneous network architecture
US9072021B2 (en) 2012-12-19 2015-06-30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operation in a heterogeneous network architecture
US9832717B2 (en) 2012-12-19 2017-11-28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ayer 3 configuration in a heterogeneous network
US9271324B2 (en) 2012-12-19 2016-02-23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ssisted serving cell configuration in a heterogeneous network architecture
WO2014182275A1 (en) 2013-05-06 2014-11-13 Empi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lc Computing device performance monitor
GB2523328A (en) 2014-02-19 2015-08-26 Nec Corp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160124518A (ko) * 2015-04-20 2016-10-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의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US10098100B2 (en) * 2016-03-02 2018-10-09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Providing LTE network devices with downlink channels in an unlicensed spectrum
US11451926B2 (en) 2018-10-31 2022-09-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on-demand transmission of a 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12041578B2 (en) * 2018-10-31 2024-07-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s for supporting uplink and downlink positioning procedures in a wireless network
WO2020121294A1 (en) * 2018-12-10 2020-06-18 Drivenets Ltd. A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monitoring traffic flows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11134361B2 (en) 2019-02-14 2021-09-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architectures for support of high-performance location in a Next Generation Radio Access Network
JP7268744B2 (ja) * 2019-08-23 2023-05-08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US11121822B2 (en) 2019-10-30 2021-09-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basic service set (BSS) and station identification
US11265135B2 (en) * 2020-06-03 2022-03-01 Dish Wireless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slicing assigning for load shedding to minimize power consumption where gNB is controlled for slice assignments for enterprise use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61054A (en) * 1977-12-15 1981-04-07 Harris Corporation Real-time adaptive power control in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systems
PE6291A1 (es) 1989-09-14 1991-03-13 Pcn One Ltd Sistema movil de comunicacion por radio
US5029164A (en) * 1990-04-13 1991-07-02 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 Congestion avoidance in high-speed network carrying bursty traffic
US5204970A (en) 1991-01-31 1993-04-20 Motorola, Inc. Communication system capable of adjusting transmit power of a subscriber unit
US5293639A (en) * 1991-08-09 1994-03-08 Motorola, Inc. Reduction of power consumption in a portable communication unit
JPH05227096A (ja) * 1991-11-18 1993-09-03 Nec Eng Ltd 光中継器遠隔測定方式
US5592154A (en) * 1995-06-05 1997-01-07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ioritizing communications in a two-way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192038B1 (en) 1995-10-18 2001-02-20 Mdiversit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employing aggregation for digital signals
JP2968717B2 (ja) * 1996-04-25 1999-11-02 静岡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時分割多重伝送装置
WO1997046038A2 (en) 1996-05-28 1997-12-04 Northern Telecom Limited Cellular radio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heir operation
US5724659A (en) * 1996-07-01 1998-03-03 Motorola, Inc. Multi-mode variable bandwidth repeater switch and method therefor
CZ298715B6 (cs) * 1997-08-01 2008-01-09 Salbu Res & Dev Pty Ltd Způsob provozování přenosové datové sítě a komunikační zařízení k uskutečňování tohoto způsobu
US6104700A (en) * 1997-08-29 2000-08-15 Extreme Networks Policy based quality of service
US8072915B1 (en) 1998-06-12 2011-12-06 Ericsson Ab Common power control channel in a CDMA system and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ing such a channel
US7406098B2 (en) * 1999-01-13 2008-07-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application flows having quality of service requirements
US6317435B1 (en) * 1999-03-08 2001-11-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ximizing the use of available capacity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687509B2 (en) * 1999-12-29 2004-02-03 Airnet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Backhaul power control system in a wireless repeater
US7079508B2 (en) 2000-02-23 2006-07-18 Microsoft Corporation Quality of service over paths having a wireless-link
DE10017930A1 (de) * 2000-04-11 2001-11-15 Siemens Ag Verfahren zur Sendeleistungsregelung in einem Funk-SIGMAommunikationssystem
SG99310A1 (en) * 2000-06-16 2003-10-27 Oki Techno Ct Singapore Pte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signal degradation
US7149795B2 (en) * 2000-09-18 2006-12-12 Converged Access, Inc. Distributed quality-of-service system
JP3582484B2 (ja) 2000-12-08 2004-10-27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無線中継器
JP3543959B2 (ja) * 2001-02-16 2004-07-2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基地局
JP3543770B2 (ja) * 2001-02-20 2004-07-2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移動端末及びそれらに用いる送信ダイバーシチ適用方法並びにそのプログラム
US7113745B2 (en) * 2001-02-21 2006-09-26 Ericsson Inc. Method to achieve diversity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JP3657530B2 (ja) * 2001-05-15 2005-06-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7574230B1 (en) * 2001-05-31 2009-08-11 Sprint Spectrum L.P. Remote base station with transmit power control
EP2134130B1 (en) * 2001-07-24 2017-02-22 NTT DoCoMo, In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mobil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171261B2 (ja) * 2001-08-27 2008-10-2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3704493B2 (ja) 2001-10-17 2005-10-12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ツリー型マルチホップ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の送信電力設定方法及び送信電力設定プログラム
US7924751B2 (en) * 2001-11-20 2011-04-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verse link power controlled repeater
JP2003158543A (ja) * 2001-11-22 2003-05-30 Anritsu Corp 中継装置及び中継方法
KR100412014B1 (ko) * 2001-12-13 2003-12-24 주식회사 에이스테크놀로지 전력제어 기능을 갖는 중간 주파수 방식의 중계기와전력제어 방법
AU2002325401B2 (en) * 2001-12-28 2004-07-01 Ntt Docomo, Inc.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Relay Station, Mobile Station, and Packet 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JP4319404B2 (ja) 2001-12-28 2009-08-26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中継局、移動局及びパケット送信制御方法
JP4014893B2 (ja) * 2002-03-01 2007-11-28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マルチホップ接続用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これに用いる無線局
KR100651364B1 (ko) * 2002-03-11 2006-11-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기가 비트 이더넷 수동 광 가입자망에서의 전송대역폭할당 방법
US6954435B2 (en) * 2002-04-29 2005-10-11 Harris Corporation Determining quality of service (QoS) routing for mobile ad hoc networks
WO2003101132A1 (fr) 2002-05-27 2003-12-04 Ntt Docomo, Inc. Systeme de communication mobile, station d'emission, station de reception, station relais, procede de decision de chemin de communication et logiciel de decision de chemin de communication
US7577399B2 (en) * 2002-06-21 2009-08-18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 Co. Kg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station for transmitting data
JP3939603B2 (ja) 2002-06-26 2007-07-0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中継伝送システム
US7355993B2 (en) * 2002-06-27 2008-04-08 Adkins Keith 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ward link gain control in a power controlled repeater
US7177275B2 (en) * 2002-07-26 2007-02-13 Kenneth Stanwood Scheduling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that offer multiple classes of service
FR2843503B1 (fr) 2002-08-08 2004-10-15 Thomson Licensing Sa Procede de reglage pour recepteur de signaux transmis par salves et recepteurs correspondants
JP3785137B2 (ja) 2002-11-22 2006-06-14 株式会社竹中工務店 計測情報送信装置及び多点計測情報収集システム
AU2003293436A1 (en) * 2002-12-05 2004-06-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tting the reverse link gain of repeater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7254769B2 (en) * 2002-12-24 2007-08-07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itute Encoding/decoding apparatus using 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
CA2516559C (en) * 2003-02-21 2016-09-27 Electro-Cat,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cross-sectional areas and pressure gradients in luminal organs
US7218891B2 (en) * 2003-03-31 2007-05-15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ulti-hop intelligent relay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a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 based wireless access network
US7545765B2 (en) * 2003-04-11 2009-06-0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ulti-user diversity forwarding
CN100531167C (zh) * 2003-05-28 2009-08-19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中继的无线通信网络的方法和系统
US7184703B1 (en) * 2003-06-06 2007-02-27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ulti-hop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having relay equipments which select signals to forward
US7542775B2 (en) 2003-06-16 2009-06-02 Ntt Docomo, Inc. Control device and radio control method
JP4453288B2 (ja) 2003-07-09 2010-04-2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体通信網、移動体端末及びそれらに用いるアウタループ電力制御方法
MXPA06001174A (es) 2003-07-30 2006-04-11 Interdigital Tech Corp Control de potencia de enlace descendente con limite para el rango dinamico utilizando deteccion de pontencia de transmision de enlace descendente.
EP1656771A1 (en) 2003-08-21 2006-05-17 NTT DoCoMo INC. Resource reserv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with distributed medium access control
US7388838B2 (en) * 2003-08-29 2008-06-17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justable QoS based admission control and scheduling WLANs
US7400856B2 (en) * 2003-09-03 2008-07-15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lay facilitated communications
JP4237605B2 (ja) 2003-11-04 2009-03-1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中継局及び無線基地局
JP4216694B2 (ja) 2003-11-07 2009-01-28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基地局及び送信電力設定方法
DE10354943B4 (de) 2003-11-25 2008-08-28 Siemens Ag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Kommunikationsstrecke zwischen zumindest zwei Kommunikatonsendgeräten
JP4153866B2 (ja) 2003-11-27 2008-09-24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622658A (zh) 2003-11-28 2005-06-01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提高移动通信体系的中继性能的方法和装置
SE0303602D0 (sv) 2003-12-30 2003-12-30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ethod and arrangement in self-organizing cooperative network
JP2005236752A (ja) 2004-02-20 2005-09-02 Japan Science & Technology Agency マルチホップ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US7376122B2 (en) * 2004-02-23 2008-05-20 Microsoft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link quality source routing
US7483493B2 (en) * 2004-03-10 2009-01-27 New Jersey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ombined frequency-time domain power adaptation for CDMA communication systems
GB0405334D0 (en) 2004-03-10 2004-04-21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ethod for exchanging signals via nodes
KR100946923B1 (ko) * 2004-03-12 2010-03-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방식을 사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품질 정보의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그리고 그에 따른 시스템
US20050207367A1 (en) * 2004-03-22 2005-09-22 Onggosanusi Eko N Method for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omputation and feedback in a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s system
KR20050095307A (ko) * 2004-03-26 2005-09-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패킷 데이터 스케줄링 장치 및 방법
KR101008636B1 (ko) * 2004-05-04 2011-01-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소프터 핸드오버시에 적용되는 패킷 전송 성공 여부 전송방법
JP2005328525A (ja) * 2004-05-04 2005-11-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上りリンクパケット伝送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ソフトハンドオーバー端末機の最適の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セルを選択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KR100957408B1 (ko) * 2004-06-17 2010-05-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대역 무선 분할 다중 접속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핸드오버 지원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9294218B2 (en) 2004-07-16 2016-03-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te prediction in fractional reuse systems
US7606142B2 (en) * 2004-09-30 2009-10-20 Alcatel-Lucent Usa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shared backup allocation in networks based on partial information
EP1845635A4 (en) 2005-01-31 2013-01-02 Panasonic Corp WIRELESS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WIRELESS TRANSMISSION METHOD
EP1854235B1 (en) * 2005-02-17 2014-04-0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cooperative relaying
US7738859B2 (en) * 2005-03-10 2010-06-15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ulti-nod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requesting, reporting and collecting destination-node-based measurements and route-based measurements
CN101142767A (zh) * 2005-03-18 2008-03-1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移动台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US8644130B2 (en) * 2005-03-18 2014-02-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bcarrier allocation in a wireless multihop relay network
WO2006109131A2 (en) * 2005-04-11 2006-10-19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facilitate real-time packet schedul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7486928B2 (en) * 2005-04-14 2009-02-03 Kddi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0488111C (zh) 2005-05-15 2009-05-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终端感知业务的wimax动态qos实现方法
CN100372304C (zh) 2005-05-15 2008-02-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软交换设备感知业务的wimax动态qos实现方法
CN100527736C (zh) 2005-06-03 2009-08-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WIMAX网络的QoS实现方法
WO2006130966A1 (en) 2005-06-06 2006-12-14 Mobidia, Inc. Data packet structure and protocol
EP1734664B1 (en) * 2005-06-17 2008-08-20 Fujitsu Limited Power control in multi-hop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734665B1 (en) * 2005-06-17 2011-08-10 Fujitsu Limited Multi-hop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734663B1 (en) * 2005-06-17 2011-06-15 Fujitsu Limited Multi-hop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144467B1 (en) * 2005-06-17 2011-11-23 Fujitsu Limi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ower control in multi-hop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369879A3 (en) * 2005-06-17 2011-11-09 Fujitsu Limited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734666A1 (en) 2005-06-17 2006-12-20 Fujitsu Limited Resource management in multi-hop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0459797C (zh) 2005-07-05 2009-0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接入网络中提供区别服务的实现方法
US8554232B2 (en) 2005-08-17 2013-10-08 Apple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wireless multi-hop relay network
EP2566238B1 (en) 2005-09-08 2016-05-18 Apple Inc. Context transfer in heterogeneous handover
US8391254B2 (en) * 2005-10-06 2013-03-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hannel configuration and bandwidth allocation in multi-hop cellular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P1773091B1 (en) 2005-10-06 2018-12-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of configuring channel and allocating resources in a multi-hop rela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801995A1 (en) 2005-12-21 2007-06-27 Fujitsu Limited Signalling in multi-hop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7975199B2 (en) * 2006-04-03 2011-07-05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 Co. Kg Relay-assisted HARQ transmission system
GB2440982A (en) 2006-08-18 2008-02-20 Fujitsu Ltd Wireless multi-hop communication system
GB2440984A (en) 2006-08-18 2008-02-20 Fujitsu Ltd Wireless multi-hop communication system
GB2443466A (en) 2006-11-06 2008-05-07 Fujitsu Ltd Relay station for multi-hop communication system
GB2440985A (en) 2006-08-18 2008-02-20 Fujitsu Ltd Wireless multi-hop communication system
GB0619455D0 (en) * 2006-10-02 2006-11-08 Fujitsu Ltd Communication system
GB2443465A (en) 2006-11-06 2008-05-07 Fujitsu Ltd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7929478B2 (en) * 2007-03-13 2011-04-19 Nec Laboratories America, Inc. Optimal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multi-hop OFDMA wireless network with cooperative relay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80002716A (ko) 2008-01-04
KR20060132515A (ko) 2006-12-21
CN1881825B (zh) 2012-06-13
TW200950382A (en) 2009-12-01
US20100110973A1 (en) 2010-05-06
TW200718059A (en) 2007-05-01
US8611814B2 (en) 2013-12-17
TW200950381A (en) 2009-12-01
TWI365630B (en) 2012-06-01
US20080009243A1 (en) 2008-01-10
US20100111027A1 (en) 2010-05-06
CN1881825A (zh) 2006-12-20
TW200950380A (en) 2009-12-01
KR20080036982A (ko) 2008-04-29
TWI366357B (en) 2012-06-11
CN101616478A (zh) 2009-12-30
TWI339962B (en) 2011-04-01
KR100859930B1 (ko) 2008-09-23
EP1734666A1 (en) 2006-12-20
KR100858775B1 (ko) 2008-09-16
US8606176B2 (en) 2013-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39514B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JP5252049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で使用されるソース装置、リレー装置及び宛先装置
JP5110028B2 (ja) 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リレー装置及びソース装置
TWI322587B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791264B2 (ja) 通信システム、送信電力制御方法及び基地局
TWI517733B (zh) 分佈無線通訊上鏈功率控制
JP2006352889A (ja) 通信システム、送信電力制御方法、基地局、宛先装置及び中間装置
JP2006352887A (ja) 通信システム、送信電力制御方法、基地局、宛先装置及び中間装置
EP2853129A1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JP2007174664A (ja) マルチホップ通信システム、通信信号を伝送するための方法、通信装置及び基地局
JP2010533449A (ja) ピア間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1レートフィードバック及び確率アダプテーションに基づく受動逐次型干渉除去のための方法及び受信装置
JP2010533447A (ja) ピア間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レートキャッピングに基づく逐次型干渉除去の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JP2010533446A (ja) ピア間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能動逐次型干渉除去の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JP2010533448A (ja) ピア間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2レートフィードバックに基づく逐次型干渉除去の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CN111316750B (zh) 用于设备到设备通信的无线电接入网络节点、无线设备、方法和软件
JP5250841B2 (ja) 基地局制御装置及び基地局連携通信制御方法
JP2010239303A (ja) 基地局制御装置及び基地局連携通信制御方法
KR20230049669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