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26631B - Machine tool and detachable/attachable motor - Google Patents

Machine tool and detachable/attachable moto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26631B
TWI326631B TW094111563A TW94111563A TWI326631B TW I326631 B TWI326631 B TW I326631B TW 094111563 A TW094111563 A TW 094111563A TW 94111563 A TW94111563 A TW 94111563A TW I326631 B TWI326631 B TW I32663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rotor
detachable
shaft
turntable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41115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615082A (en
Inventor
Heizaburo Kato
Original Assignee
Sankyo Seisakush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13289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42309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15744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41114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kyo Seisakusho Kk filed Critical Sankyo Seisakusho Kk
Publication of TW2006150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6150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266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2663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1/00Members which are comprised in the general build-up of a form of machine, particularly relatively large fixed members
    • B23Q1/0009Energy-transferring means or control lines for movable machine parts; Control panels or boxes; Control par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1/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igniting or operating discharge lamps
    • H05B41/14Circuit arrangements
    • H05B41/26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 H05B41/28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using static converters
    • H05B41/295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using static convert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and specially adapted for lamps with preheating electrodes, e.g. for fluorescent lamps
    • H05B41/298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lamps or circuits against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1/00Members which are comprised in the general build-up of a form of machine, particularly relatively large fixed members
    • B23Q1/0063Connecting non-slidable parts of machine tools to each oth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1/00Members which are comprised in the general build-up of a form of machine, particularly relatively large fixed members
    • B23Q1/25Movable or adjustable work or tool supports
    • B23Q1/64Movable or adjustable work or tool support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of the movement
    • B23Q1/66Worktables interchangeably movable into operating posi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16/00Equipment for precise positioning of tool or work into particular loc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16/02Indexing equipment
    • B23Q16/022Indexing equipment in which only the indexing movement is of importance
    • B23Q16/025Indexing equipment in which only the indexing movement is of importance by converting a continuous movement into a rotary indexing move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00Couplings for rigidly connecting two coaxial shafts or other movable machine elements
    • F16D1/10Quick-acting couplings in which the parts are connected by simply bringing them together axially
    • F16D1/101Quick-acting couplings in which the parts are connected by simply bringing them together axially without axial retaining means rotating with the coupl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51Plural diverse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including means for metal shaping or assembling
    • Y10T29/5196Multiple station with convey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09/00Gear cutting, milling, or planing
    • Y10T409/30Milling
    • Y10T409/304536Milling including means to infeed work to cutter
    • Y10T409/305544Milling including means to infeed work to cutter with work holder
    • Y10T409/305656Milling including means to infeed work to cutter with work holder including means to support work for rotation during operation
    • Y10T409/305768Milling including means to infeed work to cutter with work holder including means to support work for rotation during operation with linear movement of work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09/00Gear cutting, milling, or planing
    • Y10T409/30Milling
    • Y10T409/306048Milling with means to advance work or product
    • Y10T409/306104Endless or orbital work or product advancing mea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09/00Gear cutting, milling, or planing
    • Y10T409/30Milling
    • Y10T409/30868Work support
    • Y10T409/308792Indexabl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83/00Tool changing
    • Y10T483/16Tool changing with means to transfer work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14Rotary member or shaft indexing, e.g., tool or work turret
    • Y10T74/1406Rotary member or shaft indexing, e.g., tool or work turret with safety device or drive disconne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chine Tool Units (AREA)
  • Feeding Of Workpieces (AREA)

Description

1326631 (1)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工作機械,以及可拆離/可附 動機。 【先前技術】 (1 )有些利用切削機等在處理區域內切削工 作機械,在其處理區域內設有轉盤裝置,可旋轉地 工件(參閱日本專利文獻JP 2003 -3 1 1 565A (第4 5頁))。這種工作機械處理工件的方式如下。 首先,將未加工的工件送入至處理區域內,並 件固定在轉盤裝置上。接著工件會以連續或間歇式 在適當的路徑上轉動,同時並由切削機的刀具加以 在加工後,將被加工的工件自轉盤裝置上取下,並 理區域外。 但是在轉盤裝置發生故障時,加工的過程必須 ,直到轉盤裝置修復爲止,這將會降低工作機械的 〇 在第19圖中顯示出一種具有多個能移入及移 區域A1之轉盤裝置321的結構,此係一種可以用 前述問題之工作機械的可能參考範例。如果每一轉 321上均設置有一工件W,且該轉盤裝置是在處 A1以外的工作區域內待命的話,則當正在處理區毎 進行加工作業的轉盤裝置321發生故障時,待命中 接之電 件的工 固定住 頁及第 將此工 的方式 加工。 移出處 要停止 運轉率 出處理 來解決 盤裝置 理區域 5 A1內 的轉盤 -4 - (2) 1326631 裝置321中之一者即可移入至處理區域A1內,故而 速恢復加工作業,以避免工作機械301的運轉率降低 但是,轉盤裝置321的驅動裝置通常是一具電 361,電力要經由相關的電纜線362供應至其上。因 個理由的緣故,有一種可能性,即是在將多具轉盤 321移入及移出處理區域A1時,它們的電纜線362 繞在一起。 φ (2)附帶一提,電動機2461(下文中稱爲a電 ")是用來做爲驅動裝置之用,其係連結至從動轉軸 並施加旋轉力量至其上。電動機246 1是一種能將電 換成原動力的裝置。 第32圖是中心剖面圖,用來說明電動機2461之 的範例。 如此圖中所示,電動機246 1具有一圓筒狀定子 及容置於定子2464內部空間內的轉子2463,其兩側 φ 係由一對設在定子2464上的軸承2468加以做旋轉地 。在轉子246 3的外側周圍表面上設有永久磁鐵246 7 在定子2464的內側周圍表面上則設有多組線圈2466 著周邊方向以預定角度間隔開。藉由將交流電輸送通 圈246 6,並且維持著對應於該預定角度的相位差, 磁鐵24 67將會被依序磁吸至線圈24 66處,進而造成 2463轉動(參見例如日本專利文獻JP 8-163 844A( 頁至第4頁及第1圖))。 、 當由預定之支撐構件2427加以軸向支撐的從動 能迅 〇 動機 爲這 裝置 會纏 動機 上, 力轉 結構 2464 末端 支撐 ,而 ,沿 過線 永久 轉子 第2 轉軸 (3) 1326631 244 1,由諸如電動機246 1之類的電動機加以轉動時,電 動機246 1的轉子2463是透過諸如聯軸器之類的中間元件 2451加以連結至從動轉軸244 1上。在連結之後,電動機 是假設爲不會被分離開的,除非是要修理或維護。 但是,在某些情形中,最好是能使用一種能將電動機 > 2461加以附接至從動轉軸上2441,並可自其上拆離的結 '構(也就是前面所提及的連結"及'^分離')。此種情 φ 形之一是當單一電動機2461被多根從動轉軸244 1所共用 時》如果此種的附接及拆離作業是可能的話,則可以想像 得到,與前述之電動機相比較下,電動機2461的結構將 可以更簡化及更小型化。但是目前而言,在市場上並無法 取得此種的電動機2461 » 【發明內容】 本發明係針對這些習知技藝的問題而提出的。本發明 φ 之目的在於完成一種工作機械,藉此可以在即使是固持住 工件之轉盤裝置發生問題時,仍能阻止工作機械的運轉率 降低,且藉此可防止諸如電纜之類用來供應原動力至轉盤 裝置之驅動源的原動力傳輸路徑構件的纏繞問題的發生。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完成一種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 藉此可將旋轉力量透過將一轉子以可拆離方式連結至從動 轉軸上而加以施加至從動轉軸上,其將可小型化,且簡單 而因具少數結構性元件而便宜。 本發明之一觀點係一種工作機械,包含有:一轉盤裝 (4) 1326631 置’具有一可固持住工件的盤,且該裝置根據已輸入之驅 動力量來轉動該盤;一處理區域,用以處理該工件,該轉 盤裝置係可移入及移出該處理區域;以及一驅動源,用以 在連結至該轉盤裝置時輸入該驅動力量,該驅動源係設置 在該處理區域內,而使該驅動源可自該轉盤裝置上分離開 本發明的另一觀點是一種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包 φ 含有:一轉子,其係設置爲以一種同軸而可拆離的方式連 結至一從動轉軸上,該從動轉軸係由一軸承加以支撐在一 支撐構件上,而使得該從動轉軸可繞其軸線轉動,該從動 轉軸具有一突出部,形成在其末端部位上,該轉子可在連 結至該從動轉軸時,施加一旋轉力量至該從動轉軸上;以 及一凹陷部’直接形成在轉子的軸向方向上的末端部位處 ’該凹陷部與形成在該從動轉軸之末端部位上的突出部相 嚙合’並係設置成可將該旋轉力量傳遞至該從動轉軸上。 φ 本發明的另一觀點是一種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包 含有:一轉子’其係設置爲以一種同軸而可拆離的方式連 結至一從動轉軸上,該從動轉軸係由一軸承加以支撐在一 支撐構件上’而使得該從動轉軸可繞其軸線轉動,該轉子 可在連結至該從動轉軸時,施加一旋轉力量至該從動轉軸 上’其中在分離狀態下,該轉子係由設置在該電動機之定 子內的該單一軸承自一末端加以支撐,以及其中在連結狀 態下’該轉子係由該單一軸承以及該支撐構件之軸承,且 透過該從動轉軸自二點加以支撐。 (5) 1326631 本發明在前述以外的特徵及目的,在閱讀本說明書的 說明,並配合於圖式,即可清楚得知。 【實施方式】 本發明書中的解說及所附圖式的描述,將至少會說明 下述的內容。 (1)本發明的主要觀點是一種工作機械,包含有: Φ 一轉盤裝置,具有一可固持住工件的盤,且該裝置根據已 輸入之驅動力量來轉動該盤;一處理區域,用以處理該工 件,該轉盤裝置係可移入及移出該處理區域;以及一驅動 源,用以在連結至該轉盤裝置時輸入該驅動力量,該驅動 源係設置在該處理區域內,而使該驅動源可自該轉盤裝置 上分離開。 根據前述的工作機械,設置在處理區域內的驅動源可 以自轉盤裝置上分離開。因此,在加工的過程中,在處理 Φ 區域內之轉盤裝置發生故障之情事時,加工作業可以在沒 有長時間間斷的情形下立即地回復作業。換言之,故障的 轉盤裝置可自驅動源上分離開,並自處理區域內移出,取 而代之的是一正常的轉盤裝置移入至處理區域內並與驅動 源相連結,因此可以讓加工作業立即地回復。 因此之故,加工作業可以在不用等待故障之轉盤裝置 修復的情形下實質上連續地進行,這可將工作機械的運轉 率及其生產率維持相當的高。 也可以在轉盤裝置移入及移出處理區域時,將驅動源 -8- (6) 1326631 自其上分離開。因此可以有效地防止諸如電纜之類用來將 諸如電力之類的原動力供應至驅動源的原動力供應路徑構 件的纏繞問題》 此外,單一驅動源可以供許多轉盤裝置共同使用,因 此工作機械的整體製造成本及維護成本可以降低。 在前述的工作機械中,最好該驅動源在該轉盤裝置移 出該處理區域時,可自該轉盤裝置上分離開;且該驅動源 φ 在該轉盤裝置移入至該處理區域內時,可連結至該轉盤裝 置上。 以此方式,前述的動作可以可靠地達成。 在前述的工作機械中,最好該轉盤裝置之移入及移出 該處理區域是在一種有工件固定在該盤上的狀態下進行》 以此方式,其可以適當地選取較該處理區域更合適的 位置來做爲讓轉盤裝置去抓持住工件的工作區域。也就是 說,對於抓持作業之區域的選擇具有極佳的自由度。 φ 在前述的工作機械中,最好該驅動源具有一驅動軸, 其係藉由支撐在該驅動源之機殼上以使該驅動軸能繞其軸 線轉動的方式而被驅動旋轉;該轉盤裝置具有一殼體、一 輸入軸、一凸輪及一凸輪從動件,該殼體支撐該盤而使該 盤能繞其軸線轉動,該輸入軸支撐在該殼體上而使該輸入 軸能繞其軸線轉動,該凸輪形成在該輸入軸上,該凸輪從 動件係設置在該盤的外側周圍表面上,且可嚙合該凸輪; 透過一第一連結結構,該驅動軸及該輸入軸可以可拆離方 式連結起來,並被限制繞該等軸線做相對轉動:以及透過 -9 - (7) 1326631 一第二連結結構,該機殼在連結狀態下是以不可轉動的方 式連結至該殻體。 以此方式,該驅動源的機殼及該轉盤裝置的殼體是由 該第二連結結構以不可轉動的方式連結在一起》因此,即 使該驅動源的驅動軸的旋轉反作用力作用在機殻上,該機 殻仍能有效地抵消該旋轉反作用力而不會移動。因此之故 ,該驅動軸可以可靠而穩定地傳遞預期的驅動力量至輸入 g 軸上。 此外,轉盤裝置是使用凸輪及凸輪從動件來轉動該盤 。因此,在該盤以高速度轉動時,會有極佳的安靜度。 在前述的工作機械中,最好該凸輪是一種桶狀凸輪。 在前述的工作機械中是以桶狀凸輪來做爲凸輪。因此 ,桶狀凸輪之肋條的二側表面永遠都是夾置在至少二個凸 輪從動件之間,而這可形成一種在凸輪從動件與肋條之間 沒有背隙的結構。此外,凸輪曲線是由該桶狀凸輪的肋條 φ 所構成。因此,可以透過該等凸輪從動件將由該凸輪曲線 所造成的計劃性旋轉動作賦予該盤。 此種夾置型式的結構可使得該盤即使是在旋轉負荷很 大時仍能以高精度轉動。因此,此轉盤裝置可以做爲要承 受大旋轉負荷的車床旋轉主軸。 在前述的工作機械中,最好是該第一連結結構具有一 配接凹陷部,設置在該驅動軸及該輸入軸中任一者上,其 係以其轉動中心對齊於該軸的軸線之方式形成,而在另一 軸上則設置一配接突出部,.其係以其轉動中心對齊於該另 -10- (8) 1326631 一軸的軸線之方式形成,且其可插置至該配接凹陷部內; 以及該第二連結結構具有一嚙合凹陷部,其係形成在該機 殼及該殼體之一者上,以及一嚙合突出部,其係形成在該 機殼及該殼體之另一者上,且可嚙合該嚙合凹陷部。 以此方式,該驅動軸及該輸入軸是由插入至配接凹陷 部內的配接突出部來加以連結。因此藉由簡單地將驅動軸 及轉盤裝置沿著做爲配接方向之軸向方向相對移動,它們 φ 即可連結在一起或分離開,這使得連結及分離作業具有極 佳的穩定性。 在前述的工作機械中,最好該配接凹陷部及該配接突 出部之一者係形成在一軸連結器上,其係被固定在該驅動 軸及該輸入軸之一者上而被限制做相對轉動;以及該軸連 結器可因作用在配接方向上的外力而沿著配接方向被可移 動地導引。 以此方式,即使是在要將驅動軸連結至輸入軸上時, φ 在配接凹陷部與配接突出部之間具有轉動角度上等的偏差 而使該二者無法配接在一起,該軸連結器可以轉動,並可 因該軸連結器在配接方向上的移動而使該配接突出部能被 壓入至配接凹陷部內。因此可以將二者的轉動角度等加以 對齊,而使配接突出部快速地插入至配接凹陷部內。 在前述的工作機械中,最好該第一連結結構及該第二 連結結構中之一者上設有拆離止擋結構,其可在該配接突 出部自該配接凹陷部內拆離開時,防止該配接突出部拆離 開,除非有預定強度的力量施加在與配接方向相反的方向 -11 - (9) 1326631 上。 以此方式,除非是施用一個至少與預定力量一樣大的 力量,否則驅動源將無法自轉盤裝置上分離開。因此,轉 盤裝置與驅動源間的連結狀態會穩定。 在前述的工作機械中,最好該拆離止擋結構具有一嚙 合溝槽,形成在該驅動源側及該轉盤裝置側之一者的一部 位上;一嚙合構件,其係設置在該另一側的一部位上,且 φ 其在連結狀態下係面向著該嚙合溝槽;以及一推壓構件, 其可將該嚙合構件朝向該嚙合溝槽推壓。 以此方式,該拆離止擋結構可以由一種包含有一嚙合 溝槽、一嚙合構件及一推壓構件之簡單結構所構成。 在前述的工作機械中,最好該處理區域內設有具有一 抓取部的驅動源附接拆離裝置,其係於該配接方向及相反 方向上被可移動地導引;以及該驅動源及該轉盤裝置係可 藉由將已抓住該驅動源的該抓取部沿著該配接方向及該相 φ 反方向加以移動而連結在一起或分離開。 以此方式,該驅動源與該轉盤裝置可以藉由將抓取部 在配接方向及相反方向上做簡單的移動而連結及分離。因 此,在連結及分離作業上會具有極佳的穩定性。 在前述的工作機械中,最好在該處理區域內設有一刀 具,經由該工作機械加以抓持住;以及被移入至該處理區 域的轉盤裝置係被導引爲能相對於該刀具移動。 以此方式,工件可以在相對於工作機械之刀具移動時 被加工處理,因此可以提供加工上的極佳自由度。 -12- (10) 1326631 在前述的工作機械中,最好在該處理區域外面設有多 個轉盤裝置在待命,該等轉盤裝置之每一者均抓持住一工 件。 以此方式’抓持住工件的轉盤可以在處理區域空出時 立即地移入至處理區域內,而這能維持處理區域具有較高 的運轉率。 在前述的工作機械中,最好該工作機械具有一承載軌 φ 道’該轉盤裝置在該承載軌道上係可移動地導引;以及在 該承載軌道上設有通向該處理區域的一分歧點,且透過該 分歧點,可以達成移入及移出該處理區域。 以此方式,該轉盤裝置可以輕易地透過設在承載軌道 上而通向處理區域內的分歧點移入及移出該處理區域。 在前述的工作機械中,最好該承載軌道具有一循環軌 道;以及該循環軌道係爲一工作區域,該區域可進行讓該 轉盤裝置抓持住工件的作業。 φ 以此方式,該循環軌道可以用來做爲一工作區域。 在前述的工作機械中,最好位在該循環軌道上的轉盤 裝置是在該工件面向著該循環軌道內側的狀態下移動;在 該分歧點處,該轉盤裝置會在該工件面向著循環軌道內側 的狀態下移入至該處理區域內,該處理區域係位在該循環 軌道外面;以及該驅動源及驅動源附接拆離裝置係設置在 該處理區域內與該工件相反之一側的位置上。 以此方式,位在循環軌道上的工件永遠是面向著循環 軌道的內側》因此,循環軌道內部的開放空間可以有效地 -13- (11) 1326631 用來做爲讓轉盤裝置抓持住工件的工作區域。 此外,轉盤裝置可在它們的工件面向內側時自分歧點 移入至位在循環軌道外部的處理區域內,而驅動源與驅動 源附接拆離裝置則設置在處理區域內與該工件相對之側的 位置上。因此,轉盤裝置、驅動源、驅動源附接拆離裝置 全部均位在較工件更靠近於處理區域末端的位置,因此它 們不會干擾到加工的作業。 φ 在前述的工作機械中,最好該驅動源係爲一伺服電動 機。 以此方式,盤的轉動角度能以高精度控制。因此之故 ,如果工件在轉盤的轉動方向上具有多個加工表面的話, 則藉由以高精度來分度及轉動該盤,其將可以加工每一加 工表面,故可得到極佳的加工自由度。 在前述的工作機械中,最好該驅動源藉由供應以電力 之類的原動力而產生該驅動力;以及一用來供應該原動力 φ 的原動力供應路徑構件,例如電纜,連結至該驅動源。 以此方式,其可以使用諸如電纜之類的一般原動力供 應路徑構件來做爲供應原動力至驅動源上的裝置,而不必 採用諸如無線連結之類的特殊手段。因此此工作機械在多 樣性上是極佳的。 (2)本發明的另一主要觀點是一種可拆離/可附接 電動機,包含有:一轉子,其係設置爲以一種同軸而可拆 離的方式連結至一從動轉軸上,該從動轉軸係由一軸承加 以支撐在一支撐構件上,而使得該從動轉軸可繞其軸線轉 -14- (12) 1326631 動,該從動轉軸具有一突出部,形成在其末端部位上,該 轉子可在連結至該從動轉軸時,施加一旋轉力量至該從動 轉軸上;以及一凹陷部,直接形成在轉子的軸向方向上的 末端部位處,該凹陷部與形成在該從動轉軸之末端部位上 的突出部相嚙合,並係設置成可將該旋轉力量傳遞至該從 動轉軸上。 藉由此種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在轉子的末端部位 φ 上形成有一凹陷部而不是突出部。因此可以縮減此可拆離 /可附接電動機在軸向方向上的整體長度,因之而可使可 拆離/可附接電動機整體成爲更小型化。 此外,該凹陷部是直接形成在轉子的末端部位上,因 此無須設置諸如軸連結器之類的中間元件來連結從動轉軸 的突出部。因此,不僅電動機的結構可以簡化,其製造成 本亦可降低。此外,亦可消除由中間元件所造成的扭力撞 擊,這將賦予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在傳遞旋轉力量至從 φ 動轉軸上具有極佳的精確程度。 在前述的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中,最好該突出部與 該凹陷部間的嚙合是一種栓槽配接,其可允許該突出部與 該凹陷部在該軸向方向上相對移動,但限制繞著該等軸線 的相對轉動。 藉由此種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只要將突出部與凹 陷部沿著軸向方向做簡單地移動,即可將它們加以嚙合或 分離。因此,轉子及從動轉軸可以輕易而可靠地連結及分 離。 -15- (13) 1326631 此外,在嚙合時,栓槽式配接可以可靠地限制 繞著該等軸線的相對轉動,因此轉子的旋轉力量可 地傳遞至從動轉軸上。 在前述的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中,最好在形 陷部的末端部位的外側周圍部位上設有第一磁鐵構 可配合該第一磁鐵構件來產生該旋轉力量的第二磁 設置在一定子之中與第一磁鐵構件相對的部位上。 _ 藉由此種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該凹陷部是 末端部位上由第一磁鐵構件所圍繞的內部部位上。 此由第一磁鐵構件圍繞的內部部位可以有效地用來 結構件,而這將使得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在軸向 的尺寸小型化。 在前述的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中,最好該定 軸向方向上設有一孔,可供容置該轉子;該第二磁 設置在該孔的內側周圍表面上;以及該轉子的二側 φ 位是設置在靠近於該孔之末端部位的位置上,而未 突伸出去。 藉由此種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轉子的末端 設置在靠近孔的末端部位處而未自該孔突伸出去。 可以在軸向方向上確保有一個足夠寬廣的範圍,以 磁鐵構件與第二磁鐵構件互相相對,因此可以完成 其小型化尺寸而言能夠輸出大旋轉力量的電動機。 本發明再另一種主要觀點是一種可拆離/可附 機,包含有:一轉子,其係設置爲以一種同軸而可 此二者 以可靠 成有凹 件,而 鐵構件 形成在 因此, 做爲連 方向上 子在該 鐵構件 末端部 自該孔 部位係 因此, 供第一 一種就 接電動 拆離的 -16- (14) (14)1326631 方式連結至一從動轉軸上,該從動轉軸係由一軸承加以支 撐在一支撐構件上,而使得該從動轉軸可繞其軸線轉動, 該轉子可在連結至該從動轉軸時,施加一旋轉力量至該從 動轉軸上,其中在分離狀態下,該轉子係由設置在該電動 機之定子內的該單一軸承自一末端加以支撐,以及其中在 連結狀態下,該轉子係由該單一軸承以及該支撐構件之軸 承,且透過該從動轉軸自二點加以支撐。 藉由此種的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轉子在連結狀態 下亦會由支撐構件的軸承透過從動轉軸加以支撐。因此之 故,電動機本身所設置的軸承數量可以減少一個,但轉子 在連結狀態下仍能在二點上受到支撐,這可使得轉子以一 種穩定的方式旋轉驅動。 換言之,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本身所設置的軸承數 量可以減少一個而不會損及轉子在轉動時的穩定性,這可 使得電動機具有簡單的結構,並可減少製造成本。 在前述的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中,最好在該轉子之 二側末端部位中,該單一軸承係支撐著位在與該設置爲可 連結至從動轉軸上之末端部位相反之一側上的末端部位。 藉由此種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轉子是位在提供二 點支撐狀態的二個軸承之間,且係在二側末端處受到完全 的支撐,因此轉子的轉動可以更加穩定。 在前述的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中,最好該單一軸承 係爲一滾珠軸承。 藉由此種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該單一軸承是一種 -17- (15) 1326631 便宜的滾珠軸承,因此能讓此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的製 造成本保持的更低。 此外,由於該軸承是一種滚珠軸承,因此該轉子的末 端部位在處於分離狀態而呈一端支撐的情形下,可以繞著 該滾珠軸承擺動。因此,即使在突出部與凹陷部要嚙合之 時,二者間的位置偏錯開,此末端部位也可滑動,而使得 該凹陷部能配合於該突出部,因此突出部與凹陷部無法嚙 φ 合的可能性可維持相當的低。 在前述的之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中,最好該定子在 該軸向方向上設有一孔,可供容置該轉子;在該孔的內側 周圍表面上設置有第二磁鐵構件,其可配合設置在該轉子 外側周圍表面上的第一磁鐵構件而產生該旋轉力量;以及 該轉子的末端部位是設置在靠近於該孔之末端部位的位置 上,而未自該孔突伸出去》 藉由此種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轉子的末端部位係 φ 設置在靠近於孔的末端部位的位置上而未自該孔突伸出去 。因此,可在軸向方向上確保有一個足夠寬廣的範圍,以 供第一磁鐵構件與第二磁鐵構件互相相對,因此可以完成 一種就其小型化尺寸而言能夠產生大扭力的電動機。 在前述的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中,最好在該單一軸 承與該第二磁鐵構件之間且於該軸向方向上,設有一感測 器,用以偵測該轉子的轉動。 藉由此種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該感測器係設置在 該轉子軸承與第二磁鐵構件之間,且係位在靠近於該軸承 -18- (16) 1326631 之處。因此可以穩定地偵測該轉子的轉動。 在前述的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中,最好該第一磁鐵 構件與該第二磁鐵構件中有一者是永久磁鐵,或是一可供 電流流過的線圈,而另一者則爲一可供電流流過的線圈。 藉由此種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當有電流被輸送至 線圈內時,其可做爲另一磁鐵構件,因此可以在該一磁鐵 構件上產生由電磁力量所造成的旋轉力,因此之故,轉子 φ 即會轉動。因此,從動轉軸可藉由供應以電流而轉動。 在前述的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中,最好在該定子及 該支撐構件上形成有一嚙合突出部及一嚙合凹陷部,該嚙 合突出部及該嚙合凹陷部係設置爲可在該轉子及該從動轉 軸連結起來時互相嚙合在一起,並可限制該定子與該支撐 構件間的相對轉動。 藉由此種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在連結狀態下,電 動機的定子是透過嚙合突出部與嚙合凹陷部間的嚙合而以 φ 不可轉動的方式連結至支撐構件上。因此,即使因爲轉子 的轉動而有旋轉反作用力作用在定子上,定子仍能有效地 抵消掉此旋轉反作用力而不會移動。因此轉子可以可靠而 穩定地傳遞預期的旋轉力量至從動轉軸上。 在前述的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中,最好該轉子及該 從動轉軸係由一夾持該電動機的夾持臂部加以連結起來及 分離開,該夾持臂部係設置爲可在設定在該軸向方向上的 待命位置及連結位置間來回移動;以及用以供該夾持臂部 夾持的溝槽部係沿著與該軸向方向相交的方向成對地設置 -19- (17) 1326631 在該定子的外側表面上。 藉由此種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溝槽部係切割於與 軸向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因此,此夾持臂部可以在其要夾 持電動機且沿著軸向方向來回移動時,有效地嚙合於該等 溝槽內,因此用來連結及分離的外力可以可靠地施加至此 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上。因此之故,可以增進連結及分 離作業的可靠性。 «有關於工作機械的部份》 ===工作機械的第一實施例= = = <工作機械的槪觀> 第1圖是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工作機械1的外觀圖。應 注意到,爲了說明之便,如同在第1圖右上角所顯示的, 在三個互相垂直的方向中,X方向是左右水平方向,γ方 向是上下垂直方向,Z方向則是前後水平方向。 ^ 工作機械1設有一處理區域A1,可供利用刀具T來 加工工件W,以及一轉盤承載機構81,其沿著預定的承 載軌道Tr設有多個轉盤裝置21,每一者均能抓持住一工 件W。在此,抓持住未處理工件W的轉盤裝置21會經由 設定在承載軌道Tr上並通向處理區域A1的分歧點P1而 移送至處理區域A1內’而一旦處理區域A1內的加工作 業完成後,轉盤裝置21即會在仍然抓持住該加工過之工 件W的情形下,經由該分歧點pi移出至承載軌道Tri -20- (18) 1326631 ^處理區域A 1〉 如第1圖中所示,在處理區域A1旁邊Z方向的後方 處,設有一水平切削機1 1 »水平切削機1 1具有一支柱1 2 ’可沿著Z方向做前後移動,以及一主軸頭13,設置在 支柱12上,並可沿著Y方向上下移動。在主軸頭13的 水平主軸14上設有刀具T。藉由將刀具T相對於移入至 % 處理區域A1內且可沿著X方向左右移動的轉盤裝置21 做Z方向及Y方向上的移動,其將可以對固定在轉盤裝 置2 1上的工件W進行多種的加工作業。應注意到,轉盤 裝置21在處理區域A1內所進行的X方向移動是透過一 滑動導件18來完成的,該滑動導件係沿著X方向設置處 理區域A1之基座17的上方表面上。 用來存放多種不同型式刀具T的刀庫15是沿著X方 向設置在水平切削機11左側的旁邊,在刀庫15與水平切 φ 削機11之間設有自動換刀裝置(ATC ) 16。ATC 16可將 主軸14上已使用過的刀具與取自刀庫15內的下一個要使 用的刀具(未顯示)加以互換。 應注意到,用來做爲轉盤裝置21之驅動源的電動機 61,以及電動機附接拆離裝置71,設置在處理區域A1內 沿著X方向的左側末端處。這些在稍後將會再加以討論 <轉盤承載機構81> -21 - (19) 1326631 , 轉盤承載機構81是沿X方向設置在處理區域A1的 右側旁邊’並且設有一環狀循環軌道Tr,其係在X方向 上拉長’同時並用來做爲承載軌道Tr。此循環軌道Tr是 由以環狀形式鋪設在設在地板表面F之基座82上的軌條 83與多個可由軌條83導引移動及支撐的移動式平台84 所構成的。在每一移動式平台84上設有一棧板_ 85,其上 可設置轉盤裝置21’藉著將移動式平台84沿著軌條83 φ 移動,即可將轉盤裝置21與其棧板85加以移動。 應注意到’X方向上的滑動導件86是固定在移動式 平台84的上方表面上,而在棧板85上則固定有能以可滑 動方式嚙合至滑動導件86上的滑塊(未顯示),因此之 故,棧板85係以一種可在X方向移動的方式被導引及支 撐在移動式平台84上。此外’分歧點pi是設定在循環軌 道Tr的左側末端’當一移動式平台84停止在此分歧點 P1處時,該移動式平台84的滑動導件86即可在高度方 φ 向(γ方向)及z方向的位置上對齊於設在處理區域A1 之基座17上方表面上的滑動導件18。因此停置在分歧點 P1處的棧板85即可移轉至處理區域A1的滑動導件18上 ’其結果可使得位在循環軌道Tr上的轉盤裝置21能移入 至處理區域A1內。當然,位在處理區域A1內的棧板85 也可以移轉至停置於分歧點P1處之移動式平台84的滑動 導件86上,因之而能將處理區域A1內的轉盤裝置21移 出至循環軌道Tr上。 可以用來驅動移動式平台84的驅動結構之一例是一 -22- (20) 1326631 種設有由電動機(未顯示)加以旋轉驅動之輪子而可使平 台84藉由這些輪子自行沿著軌條83前進的結構,但是此 種結構以外的其他結構亦可使用。 棧板85也可以採用自進式的驅動結構。第2圖是工 作機械1的頂視圖,用來說明此種驅動結構的例子,同時 也顯示出自處理區域A1至分歧點P1的部份視圖。第3 圖是沿著第2圖中線III 一 III之箭號方向所取的剖面圖。 φ 此種驅動結構設有凸輪從動件列111a,係由以適當 間距沿著X方向設置在移動式平台84上方表面上及處理 區域A1之基座17上方表面上的多個凸輪從動件111,以 及其軸係可轉動地支撐在每一棧板85上而轉動軸線123a 是位在X方向上的圓柱凸輪121所構成的,該圓柱凸輪 121在其外側周圍表面上設有滾動溝槽123,其可與凸輪 從動件列1 1 1 a中的凸輪從動件1 1 1相嚙合,並以轉動方 式沿其等移動。在此種驅動結構下,棧板85可因固定至 φ 各該棧板85上之電動機(未顯示)之旋轉驅動圓柱凸輪 121來使滾動溝槽123依序轉動式地移動該等凸輪從動件 111並進而使該等凸輪從動件111在轉動軸線方向上移動 而沿著X方向向前進》 附帶一提’循環軌道Tr上的轉盤裝置21是被承載成 使它們的工件W面向著循環軌道Tr的內側,如第1圖中 所示。因此可以利用循環軌道Tr所圍繞起來的內側空曠 空間來做爲,例如用來讓轉盤裝置2 1抓持工件W的工作 區域A2。 -23- (21) 1326631 在分歧點P1處,轉盤裝置21會被移入至位在循環軌 道Tr左側的處理區域A1內,而它們的工件W則面向內 ’也就是說面向右邊,電動機61及電動機附接拆離裝置 71是配置在處理區域Α1的左側末端處。因此,轉盤裝置 21、電動機61、電動機附接拆離裝置71是位在較工件W 更靠近處理區域Α1的左側末端處,所以這些裝置21、61 、7 1不會影響到位在工件w右側之切削機1 1所進行的任 φ 何加工作業。 <轉盤裝置21 > 第4圖至第7圖是轉盤裝置21的說明用圖式。第4 圖是在電動機61連結好之後的轉盤裝置21的外觀圖,第 5圖是貫穿過轉盤裝置21的中心垂直剖面圖,第6圖是 沿著第5圖中線VI — VI之箭號方向所取的剖面圖。第7 圖是轉盤裝置21在電動機61分離開後的中心垂直剖面圖 φ 。應注意到,在第5圖及第7圖中,驅動軸63是以側視 圖表示的,而輸入軸4 1等則是以部份的側視方式表示的 〇 轉盤裝置21設有可在抓持住工件W時轉動而大致上 爲柱狀的盤23、可輸入以用來轉動盤23之旋轉驅動力量 的輸入軸41,以及以旋轉方式支撐著盤23及輸入軸41 的殼體27。在處理區域Α1的電動機61連結至輸入軸41 上而輸入旋轉驅動力量時,盤23會繞著其軸線C23轉動 -24- (22) 1326631 更詳細地說,如第6圖中所示,盤23是由交叉滾 軸承29加以支撐在殼體27上而其軸線C23則位在水平 向上。在盤23的外側周圍表面上有多個凸輪從動件31 以固定的間距配置在周邊方向上。抓持工件W用的夾 33是設置在盤23的表面23a上》 另一方面,如第5圖中所示,輸入軸41是由一對 及下滾珠軸承43加以支撐在殼體27上,而其軸線C41 φ 是設置在垂直方向上。電動機61的驅動軸63是透過將 下文中加以討論的第一連結結構而連結至輸入軸41的 方末端部位上。 嚙合於凸輪從動件31上的桶狀凸輪45是形成在輸 軸41的外側周圍表面上。也就是說,在輸入軸41的外 周圍表面上形成有螺旋狀的肋條45a,而凸輪從動件 則嚙合於此肋條45a。此肋條45a形成的位置是沿著輸 軸41的周邊方向在軸向方向上垂直地偏移開,因此配 φ 於桶狀凸輪45的轉動,可使得在輸入軸41由電動機 加以旋轉驅動時,與肋條45 a嚙合的凸輪從動件31會 序在盤23的周邊方向上移動,因之而將盤23繞其水平 心軸線C23轉動。 應該要提的是,在此種嚙合的狀態中,肋條45a的 邊表面45b是夾置於一凸輪從動件31與其相鄰或是次 相鄰凸輪從動件31之間。這可形成一種不會在凸輪從 件3 1與肋條45a之間形成背隙的結構,因此透過凸輪 動件3 1,盤23即可進行如同肋條45a所表現的有計劃 柱 方 » 頭 上 則 在 上 入 側 3 1 入 合 6 1 依 中 側 動 從 的 -25- (23) 1326631 旋轉動作。 此外,即使盤23的旋轉負載相當大時,此種夾置式 的結構仍可讓盤23進行高精度的轉動動作,因此此種轉 盤裝置21亦可用來做爲會有較大旋轉負載的車床所用的 主軸。 <連結至轉盤裝置21上之電動機61與電動機附接拆離裝 _ 置 71 > 電動機61是設置在第1圖所示的處理區域A1內。 如第1圖及第5圖所示,電動機61係做爲驅動源之用, 其可連結至移入至處理區域A1內的轉盤裝置21上,並 可在工件W的加工作業完成且轉盤裝置21要移出處理區 域A1時,自轉盤裝置21上拆離開,如第7圖所示。因 此,如第1圖中兩示,當轉盤裝置21位在處理區域A1 以外的位置時,並不設有電動機61,這使其可以排除電 φ 動機61之電纜62在移動轉盤裝置21時纏繞在一起的問 題。 如第7圖中所示,電動機61設有機殻64,其係定子 側的零件’以及驅動軸6 3,其係爲以旋轉方式軸向支撐 在機殼64上的轉子側零件。在電力經由相關之電纜62供 輸時’驅動軸63會繞著軸線C63轉動。 驅動軸63的軸線C63是位在垂直方向上,因此驅動 軸63的下方末端部位可在轉動軸線對齊的情形下,透過 第一連結結構加以連結至轉盤裝置21的輸入軸41的上方 -26- (24) 1326631 末端部位上。 第8圖顯示出第7圖中VIII部位的放大圖。第一 結結構是一種所謂的栓槽配接,而在圖式所示的例子中 在電動機61的驅動軸63上形成有配接突出部63a,其 轉中心是對齊於軸線C63,而轉盤裝置21的輸入軸41 則形成有配接凹陷部4 1 a,其旋轉中心對齊於軸線C4 1 在將電動機61相對於位在其下方之轉盤裝置21加以降 φ ,並使其停置於殻體27上方表面上的過程中,驅動軸 的配接突出部63a會插入至輸入軸41的配接凹陷部4 ,因之而將二者連結在一起。 應注意到,配接突出部63a與配接凹陷部41a二者 水平截面形狀均爲矩形,因此在連結狀態下,繞著軸 C4 1的相對轉動運動會受到限制,故而能將電動機6 1 旋轉驅動力量輸入至轉盤裝置21上。 配接突出部63a的周圍部位63b設有倒角,因此在 φ 接時,此二者就其等軸線之位置及轉動角度稍微地偏錯 仍是可以接受的,這可使得配接突出部63 a能夠被快速 導入至配接凹陷部41a內。 在電動機61之驅動軸63旋轉驅動時,電動機61 機殼64會在與旋轉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接受到旋轉反作 力。當機殼64無法支撐此旋轉反作用力而移動時,驅 軸63的旋轉作業精度會變差。在此,用來抵消此旋轉 作用力之反向抵消力的例子包括有因爲電動機61重量 故而作用在機殼64與殼體27間之抵靠面上的摩擦阻力 連 旋 上 〇 下 63 1 a 的 線 的 配 開 地 的 用 動 反 之 -27- (25) 1326631 但是,如果旋轉反作用力大於此摩擦阻力的話,則此摩擦 阻力將不足以做爲反向抵消力。因此,在此第一實施例中 ,其設有可以非旋轉式連結機殼64與殼體27的第二連結 結構。如第8圖中所示,此第二連結結構具有多根旋轉止 擋銷(嚙合突出部)64a,自機殼64的下方末端表面上突 出,以及形成在殼體27之上方末端表面上而對應於該等 旋轉止擋銷64a的銷孔(嚙合凹陷部)27a。當這些彼此 g 互相嚙合時,機殻64會被固定在殼體27上,因此可以有 效地消除旋轉反作用力。 將電動機61附接至轉盤裝置21上及自其上拆離下來 的作業(也就是前面所提及的〜連結〃及"分離〃動作) ,是由設置在處理區域Α1內的電動機附接拆離裝置71 加以進行的。第9圖顯示出轉盤裝置21和電動機61由電 動機附接拆離裝置7 1加以連結在一起的狀態。 電動機附接拆離裝置71設有主單元72,其係固定在 φ 處理區域Α1上,以及抓取部74,其係透過線性導件73 而由主單元72加以導引及支撐,以使其可以在配接方向 上上升及下降。可開啓及關閉之U形臂74 a設置在抓取部 74沿著X方向的前側末端處,而在電動機6 1位在其內時 ,藉由臂74a的開啓及關閉,臂74a將可抓住或放開電動 機61。 應注意到’可以採用例如設有電動機76之進給螺桿 機構來做爲將抓取部74升高及降下的驅動機構。也就是 說,在電動機附接拆離裝置71的主單元72上設有軸線對 -28- (26) 1326631 齊於上下方向的公螺桿77,而其軸則被旋轉地加以支撐 住’以及一母螺桿(未顯示)固定在抓取部74上,並與 該公螺桿77嚙合。因此,在公螺桿77因電動機76之轉 動而轉動時,與該公螺桿77相嚙合的母螺桿即會沿著做 爲軸向方向的上下方向移動,因此抓取部74即可升高及 下降。 在此電動機附接拆離裝置71下,電動機61之附接及 φ 拆離作業如下。 首先,如第2圖中所示,被移入至處理區域A1內的 轉盤裝置21會被其自進式棧板85加以向上移動至位在X 方向左側末端處的電動機附接拆離位置S1處。接著,位 在電動機附接拆離位置S1之電動機附接拆離裝置71會將 抓著電動機61的抓取部74自上方待命位置向下降,以將 電動機61置放至轉盤裝置21之殼體27的上方表面上, 如第9圖所示,並在該電動機放置好後’停止動作。應注 φ 意到,在此下降的過程中’如第5圖所示’電動機61之 驅動軸63的配接突出部63a會配接至轉盤裝置21之輸入 軸41的配接凹陷部41a內,而電動機61之機殼64的旋 轉止擋銷64a會插入至轉盤裝置21之殼體27的銷孔27a 內。進行此種配接作業所需的位置上的關係是藉由適當地 調整電動機附接拆離裝置71在水平平面上的位置而達到 的。 接著,在維持著第9圖所示之狀態的情形下’抓取部 74的臂部74a會開啓,以放開電動機61 ’而後抓取部74 -29- (27) 1326631 會回到上方待命位置處,而電動機61之連結至轉盤裝置 21上的作業至此即完成。 接著,如第2圖中所示’已經有電動機61結合至其 上的轉盤裝置21會沿著X方向移動至位在右側的加工位 置S2處,該處即爲切削機11之刀具T所在之處,而切削 機1 1對於工件W的加工作業即可開始。應注意到,如第 4圖中所示,轉盤裝置21會自電動機61上接收到旋轉驅 φ 動力量,並將盤23加以轉動。如果此時盤23是連續轉動 的話,其將能以類似於車床的方式來切削該工件W,而如 果盤23是間歇式轉動的話,則將能以類似於銑床的方式 來銑磨工件W上的多個加工表面。應注意到,是否設定 爲連續轉動或間歇式轉動是由桶狀凸輪的肋條形狀來決定 的。 一旦加工作業完成後,則如第2圖中所示,轉盤裝置 21會再次移動至位在X方向上之左側末端處的電動機附 φ 接拆離位置S1。電動機附接拆離裝置71接著將待命位置 上的抓取部74降下至前述的停止位置,如第9圖中所示 ,並將抓取部74之臂部74a關閉,以抓住電動機61。抓 取部74接著會在該一狀態下升高至待命位置處。應注意 到,在向上升高的過程中,如第8圖所示,配接突出部 63a會自配接凹陷部41a內退出,同時旋轉止擋銷64a也 會自銷孔27a內退出,因之而將電動機61自轉盤裝置21 上分離開,至此電動機61之自轉盤裝置21上分離開的作 業即已完成。電動機61已自其上分離開的轉盤裝置21接 -30- (28) (28)
1326631 著即會移動至X方向的右側,並移轉至在第 分歧點P1處等待的移動式平台84上,因之石 置21自處理區域A1移出至循環軌道Tr上》 ===工作機械的第二實施例=== 在第一實施例的連結結構中,其有可能1 在有大於電動機61重量之向上外力作用在電 ,自轉盤裝置21上分離開。但此第二實施ί 與第一實施例不同者主要在於設有拆離止擋I 止此種拆離問題的發生。 第10圖至第12圖是根據此第二實施例 解說性圖式。第1 〇圖是側視圖,顯示出此 部形態,而第1 1圖則是其中心垂直剖面圖。 中心垂直剖面圖’顯不出連結的過程;其左 要連結之前的狀態,而其右半部則顯示出連 應注意到,在第11圖和第12圖中,驅動軸 圖的方式顯示的,而輸入軸41等則是以部份 方式顯示的。與第一實施例之連結結構相同的 以相同的參考編號加以標示,而其說明也將省 如第10圖和第11圖中所示,第二實施 61的機殼64具有一個自其下方末端表面64b 動軸6 3同軸心的圓柱部位(下文中稱爲'^小 位〃 )65,而在轉盤裝置21之殼體27的上 2 7b上則設置有一個可容納此小直徑圓柱部位 2圖中所示 可將轉盤裝 :動機61會 肋機61上時 丨的連結結構 丨構,用以防 .連結結構的 :結結構的外 第12圖也是 :部顯示出正 後的狀態。 6 3是以側視 '以側視圖的 t結構元件是 略。 :例之電動機 突出而與驅 ,直徑圓柱部 .方末端表面 65於其內 •31 - (29) 1326631 的圓柱部位(下文中稱爲大直徑圓柱部位")28。當電 動機61與轉盤裝置21連結在一起時,小直徑圓柱部位 65會插入至大直徑圓柱部位28內。在此要提到的是,大 直徑圓柱部位28與小直徑圓柱部位65的功能是在於在驅 動軸63的配接突出部63a配接至輸入軸41之配接凹陷部 41a內時修正驅動軸63與輸入軸41在軸向位置上的偏差 〇 φ 小直徑圓柱部位65在周邊方向上以適當的間距形成 有多個圓孔65a,在每一圓孔65a內均有一圓球體(嚙合 構件)66埋設成可以在小直徑圓柱部位65的徑向方向上 移動。在徑向上方向上較該等球體66更爲內部的部位處 ,以徑向的方式設有螺旋彈簧(推壓構件)67,而它們伸 張及收縮的方向是對齊於該徑向方向,可以在徑向向外推 壓的方向上施加彈力至球體66上。因此,如同第11圖中 長-短虛線所示,球體66之埋設於圓孔65a內是對應於 φ 徑向向內作用於其上之外力,如果沒有外力存在的話,則 球體66會有一部份自圓孔65a內向外突出。應注意到, 圓孔65a在小直徑圓柱部位65之外側周圍表面上具有較 球體66爲小的直徑,因此可以防止球體66自圓孔65a內 掉落出來。 另一方面,在大直徑圓柱部位28的內側周圍表面上 沿著周邊方向形成有環狀的嚙合溝槽28a。在第12圖右 半部所示的連結狀態中,球體66與嚙合溝槽28a是互相 相對的,而球體66會被螺旋彈簧67加以推壓進入而嚙合 -32- (30) 1326631 於嚙合溝槽28a。此種嚙合作用可防止連結至轉盤裝置21 上的電動機61被輕易地拆離開,因此可以讓連結狀態更 牢靠。 也就是說,即使電動機61在連結狀態中被一個等於 其自身重量的外力加以向上舉升,該嚙合狀態亦不會被破 壞,因此電動機61不會自轉盤裝置21上分離開,而這可 穩定該連結狀態。但是,電動機61可以藉由將電動機以 φ —個能夠抵抗螺旋彈簧67之彈力而將球體66推入至小直 徑圓柱部位65的外力加以向上舉升而拆離開。 自第10圖中可以瞭解到,在此第二實施例中並沒有 設置第一實施例中所設之旋轉止擋銷64a及銷孔27a,而 代替旋轉止擋銷64a等的,一旋轉止擋構件與小直徑圓柱 部位65及大直徑圓柱部位28形成爲一體。此旋轉止擋構 件係由一體地設置在小直徑圓柱部位65外側周圍表面上 的突出部65b,以及藉由將大直徑圓柱部位28加以切割 φ 而形成對應於該突出部65b的凹陷部28b等所構成的。在 第12圖所示的連結狀態中,突出部65b與凹陷部28b是 互相配接在一起的,因此可以限制電動機61之機殼64與 轉盤裝置21之殼體27間的相對旋轉。 = ====工作機械的第三實施例=== 在根據第二實施例的連結結構中,拆離止擋結構中的 螺旋彈簧67是設置成使其伸張及收縮的方向是對齊於小 直徑圓柱部位65的徑向方向’如第10圖中所示。在此種 -33- (31) (31)1326631 情形中,如果要將螺旋彈簧67容置於小直徑圓柱部位65 內,則小直徑圓柱部位6 5的壁部必須要保持相當的厚’ 而這會使得徑向方向上的尺寸變大。 根據此第三實施例的連結結構則提出一種改良’也就 是說螺旋彈簧67是設置成使其伸張及收縮方向平行於小 直徑圓柱部位65的軸向方向(參見第13圖)》因此之故 ,可以得到徑向方向更小型化的小直徑圓柱部位6 5。 第13圖及第14圖是根據此第三實施例之連結結構的 解說性圖式。第13圖是此連結結構的中心垂直剖面圖。 第14圖是中心垂直剖面圖,顯示出連結的過程;其左半 部顯示出正要連結之前的狀態,而其右半部則顯示出連結 後的狀態。應注意到,在第13圖和第14圖中,驅動軸 63是以側視圖的方式顯示的,而輸入軸4 1等則是以部份 以側視圖的方式顯示的。與第二實施例之連結結構相同的 部件是以相同的參考編號加以標示,而其說明也將省略。 如第13圖及第14圖中所示,根據此第三實施例之電 動機61的小直徑圓柱部位65’具有雙圓柱形狀,也就是 說,其具有一內圓柱部165,以及一遮覆著內圓柱部165 之外側周圍表面的外圓柱部166。在內圓柱部165與外圓 柱部166間的空間內夾置有一圓柱狀彈力傳遞構件167, 用以將螺旋彈簧67的彈力的方向自軸向方向改變成徑向 向外的方向,並將此彈力傳遞至球體66上。在此種夾置 狀態下,其設有一預定量的遊隙,因此傳遞構件167可以 沿著軸向方向向上及向下移動。在傳遞構件167的外側周 -34- (32) 1326631 圍表面上形成有一個直徑向下漸縮的漸縮部167a。 球體66是埋設在設於外圓柱部166上的圓孔166a ,且如同前面提及的第二實施例一樣’這些球可以向外 動至使其一部份自外圓柱部166的外側周圍表面向外突 。傳遞構件167是設置成使其漸縮部167a抵靠至球體 上,而一向下的彈力會自設置在傳遞構件167上方的螺 彈簧67上施加至其上方末端表面上。因此,當傳遞構 φ 167因此彈力而被向下推壓並移動時,漸縮部167a會 球體66向外推,因之而將螺旋彈簧67的彈力的方向自 向方向改變成徑向向外的方向。 應注意到,用以施加向下力量至傳遞構件1 67上的 件並不限於諸如螺旋彈簧之類的固體元件》例如說,如 15圖及第16圖中所示,其亦可以將油壓系統或氣壓系 連通至設置螺旋彈簧67空間SP內,而透過諸如油類或 氣等的液體或氣體來施加向下的力量至傳遞構件167上 φ 應注意到,在此一所示的實施例中,在空間SP內設有 觸式接頭169,用來連結做爲前述系統的軟管構件。用 將傳遞構件167退回至位在傳遞構件167上方之初始位 的螺旋彈簧170是設置在傳遞構件167的下方末端。 ===工作機械的第四實施例=== 在根據第一實施例的連結結構中,驅動軸63的配 突出部63a的周邊部位係設有倒角,以供在插入至輸入 41的配接凹陷部41a內時,可以承受該二者間在軸向 內 移 出 66 旋 件 將 軸 構 第 統 空 〇 單 來 置 接 軸 位 -35- (33) 1326631 置或是轉動角度間稍微的偏差,並使配接突出部63a能快 速地被導引至配接凹陷部41a內。此第四實施例是一種能 將此偏差之公差量進一步加大的改良。 第17圖及第18圖是根據此第四實施例之連結結構的 解說性圖式。第17圖是此連結結構的中心垂直剖面圖。 第18圖是中心垂直剖面圖,顯示出連結的過程;其左半 部顯示出正要連結之前的狀態,而其右半部則顯示出連結 φ 後的狀態。應注意到,在第1 7圖和第1 8圖中,驅動軸 63是以側視圖的方式顯示的,而輸入軸4 1等則是以部份 以側視圖的方式顯示的。與第一實施例之連結結構相同的 元件是以相同的參考編號加以標示,而其說明也將省略是 根據此第三實施例之連結結構的解說性圖式。 第17圖中所示的驅動軸63設有軸連結器268,能夠 沿著軸向C63方向上下移動。也就是說,軸連結器268設 有一矩形的貫穿孔268a,其具有和驅動軸63之末端部位 φ 63a相同的水平截面形狀,而驅動軸63的末端部位63a 則可插入至此貫穿孔268a內。在機殼64的下方末端表面 64b上固定有一用來設定軸連結器26 8向下運動之下方極 限的圓柱構件269,其圍繞著軸連結器268的外側周邊。 軸連結器268的下方極限位置是由自軸連結器268之外側 周圍表面上突出之突緣部268b之嚙合至自圓柱構件269 上靠近於下方末端表面處的內側周圍表面突伸出的環狀突 出部269b所界定的。 應注意到,設置在軸連結器268與位在其上方之機殼 -36- (34) 1326631 64的下方末端表面64b之間設有一螺旋彈簧267,可 一向下的彈性力量至軸連結器268上,而因此之故, 結器268會因向上的外力而向上移動,且在此外力不 時,軸連結器268會移動至下方極限位置上。 另一方面,在轉盤裝置21之輸入軸41的上方末 位上形成有配接突出部24 1 a,其轉動中心係對齊於 軸41的軸線C41,且此配接突出部24 1a的水平截面 φ 具有和貫穿孔268a相同的矩形形狀,因此其可以配 軸連結器268的貫穿孔268a內。 在電動機61降下,且配接突出部24 1a配接至軸 器268的貫穿孔268 a內時,如果它們在軸向位置及 的轉動角度上有明顯的偏差,則配接突出部241a將 貫穿孔26 8a的周圍部位接觸而無法被導入至貫穿孔 內。但是,由於軸連結器268會因配接突出部241a 加的向上抵推力量而向上移動,因此在此移動過程中 φ 連結器26 8會得到餘隙而能在軸向位置及轉動角度上 穿孔268a對齊於配接突出部24 1a。因此之故,可允 偏差量即可增加相當於此餘隙的量,因此偏差上的公 大於第一實施例。 <有關於工作機械的其他考量> 前面已描述過本發明的實施例,但是本發明並不 於這些實施例而已,其亦可以下述的方式來加以改良 會脫離本發明精髓的內容。 施加 軸連 施用 端部 輸入 形狀 接至 連結 它們 會與 268a 所施 ,軸 將貫 許的 差會 僅限 而不 -37- (35) (35)1326631 (a) 在前述實施例的轉盤裝置21中,盤23的軸向 方向C23是在水平方向上,但是此軸向方向C23絕不必 侷限於此,其亦可位在垂直方向上,或是相對於水平及垂 直方向呈傾斜狀。 (b) 前述實施例中的切削機11是一種長邊式切削機 ,其旋轉主軸1 4是水平的,但此絕非是一種限制,例如 說也可以是一種在主軸頭13上以可轉動的方式設置有垂 直主軸14的垂直式切削機。 (c) 前述實施例中的轉盤裝置21的動力源是電動機 61,其係藉由供給以電力做爲原動力來加以驅動,但是只 要此電動機是結合至一有線原動力供應路徑構件來供應以 原動力的話,則並不限於電動機61。例如說,其可以採 用所謂的空壓馬達或油壓馬達,係藉由透過例如相關的軟 管或管路來供給以做爲原動力之高壓空氣或油來加以驅動 〇 但是,最好其係爲一伺服電動機,因爲在使用伺服電 動機的情形下,其能以高精度來控制盤23的轉動角度。 因此之故,如果工件W在盤23的轉動方向上具有多個加 工表面的話,則藉由以高精度來分度及轉動盤23,將可 以加工每一加工表面,故可得到極佳的加工自由度。 《有關於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 ===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的第一實施例=== 第20圖及第21圖是垂直剖面圖,用來說明根據本發 -38- (36) 1326631 明第一實施例的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206 1。第20圖顯 示出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2 061之轉子20 63自從動轉軸 2041上分離開的狀態,而第21圖則顯示出連結在一起的 狀態。應注意到,轉子2063有一部份,以及從動轉軸 2041,是以側視圖加以顯不的。 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206 1是透過同軸而可拆離地 將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2 0 6 1的轉子2063連結至以能繞 φ 其軸線C204 1轉動的方式支撐的適當從動轉軸204 1上而 施用旋轉力量至從動轉軸2 04 1。 也就是說,在轉子2063的軸線C2063方向末端部位 上形成有一凹陷部2063 a,其可與形成在從動轉軸204 1 之末端部位上的突出部2041a相嚙合並傳遞旋轉力量至從 動轉軸204 1上。在要轉動從動轉軸204 1時,轉子2063 的凹陷部2063a會嚙合從動轉軸2041的突出部204 1 a, 以將轉子2063連結至從動轉軸2041上,然而在不要轉動 φ 從動轉軸 204 1時,則要鬆開突出部 2041a與凹陷部 2063a間的嚙合狀態,以將轉子2063自從動轉軸2041上 拆離開。 〈從動轉軸2041 > 第20圖內所示的從動轉軸2041是以其軸線C2 041之 方向爲上下垂直方向的狀態由滾珠軸承2043以可轉動的 方式支撐在做爲支撐構件的殼體2027上。應注意到,在 殻體2027的上半部和下半部內設有—對的滾珠軸承2〇43 -39- (37) 1326631 ’以支撐從動轉軸204 1的二側末端部位(例如說,參見 第28圖)。此外,突出部204 1 a,其將在稍後再加以討 論’係形成在從動轉軸2041的上方末端部位上,如第20 圖中所示。 〈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2 06 1> 此第一實施例中的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2061是所 φ 謂的交流(AC)伺服電動機,其設有一做爲定子之用的 機殼2064,在垂直方向上具有一貫穿孔2064a,一轉子 2063,容置於該凹陷部2063a內,而其軸線C2063的方向 與之對齊且係以一種可使其能繞其軸線C2063轉動的方式 加以支撐,以及一旋轉編碼器2065,係做爲一種以非接 觸式偵測例如轉子2063之轉動角度的感測器。 也就是說,在機殻2064之貫穿孔2064a之內側周圍 表面上,沿著周邊方向以預定角度之間距設有多組線圈 φ 2066 (纏繞給定圈數的導電電線),而在轉子2063之外 側周圍部位上,則以相對於軸線C2063呈線性對稱的方式 設有N極及S極永久磁鐵2067。藉由將交流電透過相關 電纜2 06 2輸送至線圈2 066,並維持著對應於該預定角度 的相位差,該等永久磁鐵2067將可被該等線圈2066依序 磁吸及排斥,造成轉子206 3沿著固定方向轉動。 (1 )機殼 2064 機殼2064具有大致上爲矩形的形狀。在貫穿孔 -40- (38) 1326631 20 64 a的上方末端部位內設有一滾珠軸承2〇68,而轉子 2063則貫穿之而以一種可以繞其軸線C2063轉動的方式 受到支撑。旋轉編碼器2065設置在緊接於滾珠軸承2068 的下方處,而線圈20 66則設置在自旋轉編碼器2065的下 方處大致上至貫穿孔2 0 64a之下方邊緣處。 應注意到,旋轉編碼器2065的結構是習用技藝中已 知的。也就是說,其係由一結合至轉子2063側的碟狀構 0 件(未顯示),以及結合至機殼2064側並在垂直方向上 將該碟狀構件夾置於其間的光發射元件(未顯示)及光接 收元件(未顯示)所構成的,藉由光接收元件之偵測到通 過多個設在碟狀構件之周邊方向上的槽縫的光線,即可偵 測出轉子2063轉動的角度及轉動速度。在此,旋轉編碼 器206 5係設置在緊接於滾珠軸承2068的下方處,以便能 穩定地偵測轉動角度等。 此外,在水平方向上以成對的方式在機殼2064的相 φ 對外側表面上設有溝槽部2064c。如稍微將再加以論的, 此溝槽部2064c之設置是爲了將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 206 1以稍後說明的電動機附接拆離裝置207 1加以附接至 從動轉軸2 04 1上或自其上拆離。 (2 )轉子 2063 轉子2063是大致上爲柱狀的形狀,其上方及下方末 端部位是分別位在靠近於貫穿孔2064a的上方及下方邊緣 處,但它們並未自該處突伸出去。因此,可以將配置在轉 -41 - (39) 1326631 子2063之外側周圍部位上的永久磁鐵2067設置成與線圈 2066相對,一直到線圈2066設置於其內之貫穿孔2064a 的下方邊緣。因此可以確保線圈2066與永久磁鐵2067能 在軸線C2063之方向上的相當寬廣範圍內互相相對,因此 即使是具有小型化之外部尺寸,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 2061仍能夠輸出大的旋轉力量。 轉子2063的下方末端部位是連結至從動轉軸2 04 1的 φ 上方末端部位,而使其等的轉動中心互相對齊。此二者係 透過所謂的栓槽配接結構而連結在一起的,其中在轉子 20 63上直接形成有凹陷部2063 a,而其轉動中心是對齊於 轉子2063的軸線C2063,而突出部2041a則是形成在從 動轉軸2 04 1上,其轉動中心是對齊於從動轉軸204 1的軸 線C2041。在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2061朝向位在其下 方之從動轉軸2 04 1降下而使其停置在殻體2 02 7的上方表 面的過程中,轉子2063的凹陷部2063a會套接至從動轉 φ 軸2041的突出部2 04 1a上,因之而將二者連結起來。 應注意到,在根據此第一實施例的結構中,凹陷部 2063a可以快速地套接至突出部2041 a上,即使是此二者 間在連接之時具有一些位置上的偏差。這是因爲轉子 2063的上方末端部位是由滾珠軸承2068加以支撐的,因 此其下方末端部位能夠繞著滾珠軸承2068稍微地擺動。 也就是說在此連結作業之時,轉子2063的下方末端部位 會滑動,而使得凹陷部2063a配合於突出部2041a。 在如第21圖所示之連結狀態下,栓槽配接可以可靠 -42- (40) 1326631 地限制轉子2063與從動轉軸2041間繞著軸線的相對轉動 ,因此轉子2063的旋轉力量可以可靠地傳遞至從動轉軸 2 041上。在此要注意的是,此第一實施例中所採用的栓 槽配接的型式是所謂的角栓槽配接,其中凹陷部2063a和 突出部2 04 1a二者的水平截面形狀均爲矩形。 當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2061的轉子2063在連結狀 態下被旋轉驅動時,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206 1的機殻 φ 2064會在與旋轉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接受到旋轉反作用力 。如果機殻2064無法承受此旋轉反作用力而移動時,則 轉子206 3的旋轉作業精度將會變差》爲此因素之故,在 此第一實施例中,當處於連結狀態下,機殼2 064與殻體 2067是不可轉動地連結在一起。此種連結結構,如第20 圖中所示,是由多根設置成自機殼2 0 64之下方末端表面 上突伸出的旋轉止擋銷(嚙合突出部)2064b,以及形成 在殻體2027之上方末端表面上而對應於該等旋轉止擋銷 φ 20 64b的銷孔(嚙合凹陷部)2027b所構成的。當這些彼 此互相嚙合時,連結至殼體2 027上的機殼2064能夠有效 地抵消旋轉反作用力。 在此第一實施例中,在轉子2063的下方末端部位上 爲什麼要形成凹陷部2063a而不是突出部的理由如下。如 先前提及的,永久磁鐵2067是設置在此下方末端部位的 外側周圍部位上,但在該部位的內側則未設有任何東西。 因此,在此內部部位內直接形成凹陷部2063a可以有效地 利用此內部部位來做爲連結構件之用,並可減少可拆離/ -43- (41) 1326631 可附接電動機2061在軸線C2063方向上的尺寸。應 到,凹陷部206 3a是直接形成在此下方末端部位上, 無須設置諸如軸連結器之類的中間元件來連結至從動 2041的突出部2041a上,而這樣具有簡化結構及減 造成本的進一步效用。此外,也可以消除例如由此中 件所造成的扭力衝擊,且這可使得旋轉力量能以高精 遞至從動轉軸204 1上。 φ 此外,用來支撐轉子2063的滾珠軸承2068通常 置在貫穿孔2064a的上方及下方末端部位處,但在此 實施例中,其僅設置在貫穿孔2064a的上方末端部位 而未設在下方末端部位內。 爲此因素之故,第20圖中所示之分離狀態下的 離/可附接電動機2061的轉子2063是僅受一側末端 撐,因此法穩定地轉動。但是,在連結至從動轉軸 上,如第21圖所示,轉子2063會受到支撐著從動 φ 2041上方末端部位的滾珠軸承2043的額外支撐,因 子2 063會在二點受到支撐,而能穩定地轉動。以另 方式來說,在此第一實施例中,從動轉軸2041的滾 承2043可在連結狀態時,用來支撐轉子2063,而這 少一個設置在轉子2063內的滾珠軸承2068»因此之 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2061所設置的滾珠軸承2068 量可以減少一個而不會損及轉子2063在連結狀態下 動穩定性’因此電動機的結構可以簡化,而製造成本 減低。 注意 因此 轉軸 低製 間元 度傳 是設 第一 處, 可拆 的支 2041 轉軸 此轉 一種 珠軸 可減 故, 的數 的轉 可以 -44- (42) 1326631 而滾珠軸承2068爲何要設置在貫穿孔2064a之上方 末端部位而不是下方末端部位是因爲在連結狀態下,從動 轉軸2041的滾珠軸承2043是位在轉子2063下方,因此 轉子2063可以由滾珠軸承2043及滾珠軸承2068在二側 末端處加以完全地支撐。以此方式支撐轉子2063的二側 末端可以使轉子2063的旋轉狀態更加穩定。 φ ===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的第二實施例=== 第一實施例的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206 1是所謂的 同步式(SM式)交流伺服電動機,其中轉子2 063是與永 久磁鐵2067設置在一起的。而此二實施例之可拆離/可 附接電動機2161與其不同之處是在於其係爲所謂的感應 式(IM式)交流伺服電動機,其中轉子2063上係設置線 圈。 第22圖顯示出根據第二實施例之可拆離/可附接電 φ 動機2161的垂直剖面圖。應注意到,在此圖式中,從動 轉軸2041和轉子2063的一部份是以側視圖來加以表示的 。與第一實施例之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2061相同的零 組件是以相同的參考編號加以標示的,而其說明則加以略 去。 在此第二實施例之轉子2063的外側周圍部位上沿著 周邊方向設置有多組線圈2167。應注意到,每一組線圈 2167均係爲封閉的線圈,其中捲繞成預定數目之圈數的 導電電線之二側末端是以一種無端之形式連接在一起的。 -45- (43) 1326631 如同第一實施例一樣,在將交流電供應至做爲定子之機殼 2 0 64的線圏2066上,而同時維持著預定的相位差時,會 因爲此交流電所造成之電磁感應之故而有一感應電流流經 轉子206 3的線圈2167»由此感應電流所產生的磁場會使 轉子2063的線圈2167被機殼20 64的每一線圈2066依序 磁吸及排斥,而這會使得轉子2 063沿固定的方向轉動。 φ ===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的第三實施例=== 第一實施例的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206 1是交流電 動機,其係因交流電之故而驅動的,但是第三實施例的可 拆離/可附接電動機226 1是直流電動機,其係因爲直流 電而驅動的。 第23圖顯示出根據第三實施例之可拆離/可附接電 動機2261的垂直剖面圖。應注意到,在此圖中,從動轉 軸204 1和轉子2063的一部份是以側視圖來加以表示的。 φ 與第一實施例之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2061相同的零組 件是以相同的參考編號加以標示的,而其說明則加以略去 〇 在此第三實施例中做爲定子機殼2064的內側周圍表 面2064a上以相對於軸線C2063呈線性對稱的方式設置有 N極及S極永久磁鐵2266,以取代線圈2066。 另一方面,除了轉子2063的凹陷部2063a以外,在 外側周圔部位上設置有藉由將導電電線捲繞預定之圈數而 構成的線圈2267,此導電電線的二側末端是連接至整流 -46- (44) 1326631 器226 9a上。此整流器2269a,以及其與之相接觸的電刷 2269b,可將自電纜2062供應至電刷2269b上的直流電加 以轉換成交流電,並將此交流電輸送至線圈2267上,整 流器2269a是設置在線圈2267與旋轉編碼器2265之間。 當交流電流入至線圈2267內時,由此交流電所產生的交 流磁場會使轉子2063的線圈2267被該等N極及S極永 久磁鐵2266依序磁吸及排斥,因之而使轉子206 3沿著固 φ 定方向轉動。 ===將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應用在工作機械200 1內的 應用範例=== <工作機械200 1的槪觀> 第24圖是工作機械2001的外觀圖,其中是採用第一 實施例的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206 1。第25圖是頂視圖 ,顯示出此工作機械2001自處理區域A1移至分歧點P1 φ 的情形。第26圖是根據參考範例的工作機械23 0 1的外觀 圖。應注意到,爲了說明之便,如同在第20圖右上角所 顯示的,在三個互相垂直的方向中,X方向是左右水平方 向,Y方向是上下垂直方向,Z方向則是前後水平方向。 工作機械2001設有一處理區域A1,可供利用刀具τ 來加工工件W,以及一轉盤承載機構2081,其沿著預定 的承載軌道Tr設有多個轉盤裝置2021,每一者均能抓持 住一工件 W。在此,抓持住未處理工件 W的轉盤裝置 2021會經由設定在承載軌道Tr上並通向處理區域A1的 -47- (45) 1326631 分歧點P1而被移送至處理區域A1內,而一旦處理區域 A1內的加工作業完成後,轉盤裝置202 1即會在仍抓持住 該加工過之工件W的情形下,經由該分歧點P1而移出至 承載軌道Tr上。 雖在下文中將會更詳細地加以討論,但該等轉盤裝置 2021之每一者均具有一盤2023,其可以轉動的方式固定 住一工件W,且藉著轉動盤2023,可以在處理區域A1內 φ 的加工作業中,或是加工作業之間,適度地轉動工件W ^ 前面所討論的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2061係被用來做爲 轉動盤2023的驅動源。 也就是說,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2061是設置在處 理區域A1內,而使其可以附接至轉盤裝置2021上,或 自其上拆離開,且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2061可以在移 出處理區域A1時,自轉盤裝置2021上分離開,並可在 移入處理區域A1內時連結至其上。 φ 應注意到,在此爲何要使用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 206 1的理由如下。在如第26圖之參考範例中所示之工作 機械2301內,針對每一轉盤裝置2321設置一電動機 2361時,電動機2361的電纜2362在轉盤裝置2321移動 時會纏繞在一起。相反的,如果使用第24圖中所示的可 拆離/可附接電動機2061的話,則此可拆離/可附接電 動機2061在轉盤裝置2 02 1移入至處理區域A1內時可附 接至轉盤裝置2021上,而在轉盤裝置2021移出處理區域 A1時,可以拆離開。因此轉盤裝置2021可以一種將電動 -48- (46) 1326631 機2061拆離開的狀態移動,因此之故,這可排除電纜 2062纏繞在一起的困擾。 下面將詳細說明工作機械200 1的結構元件。 <處理區域A1 > 如第24圖中所示,在處理區域A1旁邊沿著Z方向 的後方處,設有一水平切削機20 1 1。水平切削機20 1 1具 I 有一支柱2012,可沿著Z方向做前後移動,以及一主軸 頭2013,設置在支柱2012上,並可沿著Y方向上下移動 。在主軸頭2013的水平主軸2014上設有刀具T。藉由將 刀具T相對於移入至處理區域A1內且可沿著X方向左右 移動的轉盤裝置2021做Z方向及Y方向上的移動,其將 可以對固定在轉盤裝置2021上的工件W進行多種的加工 作業。應注意到,轉盤裝置202 1在處理區域A1內所進 行的X方向移動是透過一滑動導件20 18來完成的,該滑 φ 動導件係沿著X方向設置處理區域A1之基座20 17的上 方表面上。 用來存放多種不同型式刀具T的刀庫2015是沿著X 方向設置在水平切削機201 1左側的旁邊,在刀庫2015與 水平切削機201 1之間則設有自動換刀裝置(ATC ) 2016 。ATC 2016可將主軸2014上已使用完畢的刀具與取自刀 庫20 15內下一將要使用的刀具(未顯示)加以互換。 此外,前述的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2 06 1及電動機 附接拆離裝置207 1,是設置在處理區域A1內沿著X方向 -49- (47) 1326631 的左側末端處。 〈轉盤承載機構208 1〉 轉盤承載機構2081是沿X方向設置在處理區域A1 的右側旁邊,設有一環狀循環軌道Tr,其係在X方向上 拉長,同時並用來做爲承載軌道Tr。此循環軌道Tr是由 以環狀形式鋪設在設在地板表面F之基座2082上的軌條 φ 2083與多個可由軌條2083導引移動及支撐的移動式平台 2084所構成的。在每一移動式平台2084上設有一棧板 2085,其上可設置轉盤裝置2021,藉著將移動式平台 2084沿著軌條20 8 3移動,即可將轉盤裝置202 1與其棧 板2 08 5加以移動。 應注意到’在分歧點P1處會成爲沿著X方向設置的 滑動導件2086’是固定在移動式平台2084的上方表面上 ’而在棧板2085上則固定有能以可滑動方式嚙合至滑動 φ 導件2086上的滑塊(未顯示),因此之故,棧板20 8 5係 以一種在分歧點P1處可以在X方向移動的方式被導引及 支撐在移動式平台2084上。此外,分歧點P1是設定在循 環軌道Tr的左側末端,當—移動式平台2〇84停止在此分 歧點P1處時,該移動式平台2084的滑動導件2086即可 在高度方向(Y方向)及Z方向的位置上對齊於設在處理 區域A1之基座2〇17上方表面上的滑動導件2〇18。因此 停置在分歧點P1處的棧板2085即可移轉至處理區域A1 的滑動導件20 18上,其結果可使得位在循環軌道Tr上的 -50- (48) 1326631 轉盤裝置2 02 1能移入至處理區域A1內。當然,位在處 理區域A1內的棧板208 5也可以移轉至停置於分歧點P1 處之移動式平台2084的滑動導件2086上,因之而能將處 理區域A1內的轉盤裝置2021移出至循環軌道Tr上。 附帶一提,循環軌道Tr上的轉盤裝置2 02 1是被承載 成使它們的工件W面向著循環軌道Tr的內側,如第24 圖中所示。因此可以利用循環軌道Tr所圍繞起來的內側 φ 空曠空間來做爲,例如用來讓轉盤裝置202 1抓持工件W 的工作區域A 2。 如第25圖中所示,在分歧點P1處,轉盤裝置202 1 會被移入至位在循環軌道Tr左側的處理區域A1內,而它 們的工件 W則面向內,也就是說面向右邊,可拆離/可 附接電動機2 06 1及電動機附接拆離裝置2 07 1是配置在處 理區域A1的左側末端處。因此,轉盤裝置2 02 1、電動機 2061、電動機附接拆離裝置2071是位在較工件W更靠近 φ 處理區域A1的左側末端處,所以這些裝置2021、206 1、 2〇7 1不會影響到位在工件W右側之切削機20 1 1所進行的 任何加工作業。 〈轉盤裝置202 1〉 第27圖至第30圖是轉盤裝置2021的說明用圖式。 第27圖是在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2061連結好之後的轉 盤裝置2021的外觀圖,第28圖是貫穿過轉盤裝置202 1 的中心垂直剖面圖,第29圖是沿著第28圖中線X_X之 -51 - (49) 1326631 箭號方向所取的剖面圖。第30圖是轉盤裝置202 1在可拆 離/可附接電動機206 1分離開後的中心垂直剖面圖。應 注意到,在第28圖及第30圖中,輸入軸204 1等及轉子 2 0 6 3的一部份是以側視圖表示的。 轉盤裝置2021設有大致上爲柱狀的盤2023,其可在 抓持住工件 W時轉動’輸入軸2041,可供用來轉動盤 2023的旋轉力量輸入,以及殼體2027,以旋轉方式支撐 0 盤2023及輸入軸2041。在處理區域A1的可拆離/可附 接電動機2061連結至輸入軸2041上而輸入旋轉力量時, 盤2023會繞著其軸線C2023轉動。應注意到,在此輸入 軸204 1是相當於從動轉軸,而殼體2027則是相當於支撐 構件。 更詳細地說,如第29圖中所示,盤2023是由交叉滾 柱軸承2029加以支撐在殼體2027上而其軸線C2023則位 在水平方向上。在盤2023的外側周圍表面上有多個凸輪 φ 從動件2031以固定的間距配置在周邊方向上。抓持工件 W用的夾頭2033是設置在盤2 02 3的表面2023a上。 另一方面,如第28圖中所示,輸入軸2 04 1是由一對 上及下滾珠軸承2043加以支撐在殻體2027上,而其軸線 C204 1則是設置在垂直方向上。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 206 1的轉子2063是連結至輸入軸2041的上方末端部位 上。 嚙合於凸輪從動件2 03 1上的桶狀凸輪2 04 5是形成在 輸入軸2〇41的外側周圍表面上。也就是說,在輸入軸 -52- (50) 1326631 204 1的外側周圍表面上形成有螺旋狀的肋條2045a,而凸 輪從動件203 1則嚙合於此肋條2045a。此肋條2045a形 成的位置是沿著輸入軸2041的周邊方向在軸向方向上垂 直地偏移開,因此配合於桶狀凸輪2045的轉動,可使得 在輸入軸204 1由電動機206 1加以旋轉驅動時,與肋條 2045a嚙合的凸輪從動件2031會依序在盤2023的周邊方 向上移動,因之而將盤2023繞其水平中心軸線C2023轉 <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206 1與電動機附接拆離裝置 207 1 > 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2 06 1是設置在第24圖所示的 處理區域A1內。如第24圖及第28圖中所示,可拆離/ 可附接電動機206 1係做爲驅動源之用,其連結至移入至 處理區域A1內的轉盤裝置2021上,並可在工件W的加 φ 工作業完成且轉盤裝置2021要被移出處理區域A1時, 自轉盤裝置202 1上拆離開,如第30圖中所示。因此,如 第24圖中所示,當轉盤裝置2021位在處理區域A1以外 的位置上時,並不會設有電動機206 1,這使其可以排除 電動機2061之電纜2062在移動轉盤裝置2021時纏繞在 一起的問題》 如第30圖中所示,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206 1具有 與前面所討論之第一實施例相同的結構,設有做爲定子的 機殼2064 ’以及其軸係由機殼2064以旋轉方式加以支撐 -53- (51) 1326631 的轉子2063。在交流電經由相關之電纜2062供輸時,轉 子2063會繞著軸線C2 063轉動。 轉子2063的軸線C2063是位在垂直方向上,因此轉 子2063的下方末端部位可在轉動軸線對齊的情形下,連 結至轉盤裝置2 02 1的輸入軸2 041的上方末端部位上。 此連結結構是一種如前面所討論的栓槽配接,其中在 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206 1的轉子2063上形成有凹陷部 φ 2063a,其旋轉中心是對齊於軸線 C2063,而轉盤裝置 202 1的輸入軸204 1上則形成有突出部204 1 a,其旋轉中 心係對齊於軸線C204 1。在將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206 1 相對於位在其下方之轉盤裝置2 02 1加以降下,並使其置 放至殼體2027上方表面上的過程中,轉子2063的凹陷部 2063a會套接至輸入軸2041的配接突出部2041a上,因 之而將二者連結在一起。應注意到,突出部2041a的周圍 部位204 1b是設有倒角,因此在配接時,此二者就其等軸 φ 線之位置或其旋轉角度稍微地偏錯開仍是可以接受的,這 可使得突出部2041a能夠被快速地導入至凹陷部2063a內 〇 在此連結作業之時,設置在機殼2064下方末端表面 上的旋轉止擋銷20 64a會嚙合設在殼體2027之上方末端 表面上的銷孔2027a。因此機殼2064是以一種不可轉動 的方式連結至殼體2027上,故在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 206 1之轉子2063被旋轉驅動時,作用在機殼2064上的 旋轉反作用力可以被有效地抵消掉。 -54- (52) 1326631 將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2061附接至轉盤裝置2021 上’及自其上拆離下來的作業是由設置在處理區域A1內 的電動機附接拆離裝置2 07 1來加以進行的。第31圖顯示 出轉盤裝置2 02 1和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2061由電動機 附接拆離裝置207 1加以連結在一起的狀態。 電動機附接拆離裝置2 07 1設有主單元2 0 72,其係固 定至處理區域A1上,以及夾持部2074,其係透過線性導 φ 件2073而由主單元2072加以導引及支撐,以使其可以在 配接方向上上升及下降。可開啓及關閉之U形臂2074a設 置在夾持部2074沿著X方向的前側末端處,而在可拆離 /可附接電動機2061位在其內時,藉由臂2074a的開啓 及關閉,臂2074a將可抓住或放開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 206 1 ° 應注意到,於此在與上下方向相交叉的水平方向上以 成對的方式在機殼2064的相對外側表面上形成有供臂部 φ 2074a抓取用的溝槽部2064c。此種設計是使得在臂部 2074a夾取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2061時,其會嚙合於 溝槽部2064c內。因此,當此種夾取狀態下的臂部2074a 上升或下降時,用來連結及分離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 2 06 1的外力即可可靠地傳遞至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 2061上而不會有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206 1自臂部 2 0 74a上掉落的情形,因此連結及分離作業可以可靠地進 行。 應注意到,可以採用例如設有電動機2076之進給螺 •55- (53) 1326631 桿機構來做爲將夾持部2074升高及降下的驅動機構。也 就是說,在電動機附接拆離裝置2071的主單元2072上設 有軸線對齊於上下方向的公螺桿2077,而其軸則被旋轉 地加以支撐住,以及一母螺桿(未顯示)固定在夾持部 2074上,並與該公螺桿2077嚙合。因此,在公螺桿2077 因電動機2076之轉動而被轉動時,與該公螺桿2077嚙合 的母螺桿即會沿著做爲軸向方向的上下方向移動,因此夾 φ 持部2074即可升高及下降。 在此電動機附接拆離裝置2071下,電動機2061之附 接及拆離作業如下。 首先,如第25圖中所示,被移入至處理區域A1內 的轉盤裝置2021會被其自進式棧板20 85加以向上移動至 位在X方向左側末端處的電動機附接拆離位置S1處。接 著,位在電動機附接拆離位置S1之電動機附接拆離裝置 2071會將夾持著電動機2061的夾持部2074自上方待命 φ 位置向下降,以將電動機2061置放至轉盤裝置202 1之殼 體2 02 7的上方表面上,如第31圖中所示,並在該電動機 放置好後,停止動作。應注意到,在此下降的過程中,如 第28圖所示,轉盤裝置2021之輸入軸2 04 1的配接突出 部2 04 1a會插置至電動機2061之轉子2063的配接凹陷部 2063a內,而電動機206 1之機殼2064的旋轉止擋銷 2064a會插入至轉盤裝置202 1之殼體2027的銷孔2027a 內。進行此種配接作業所需的位置上的關係是藉由適當地 調整電動機附接拆離裝置207 1在水平平面上的位置而達 -56- (54) 1326631 到的。 接著,在維持著第31圖所示之狀態的情形下,夾持 部2074的臂部2074a會開啓,以放開電動機2061,而後 夾持部2074會回到上方待命位置處,而電動機2061之連 結至轉盤裝置2 02 1上的作業至此即完成。 接著,如第25圖中所示,已經有電動機206 1結合至 其上的轉盤裝置202 1會沿著X方向移動至位在右側的加 φ 工位置S2處,該處即爲切削機2011之刀具T所在之處, 而切削機20 1 1對於工件W的加工作業即可開始。應注意 到,如第27圖中所示,轉盤裝置202 1會自電動機206 1 上接收到旋轉力量,並將盤2 023適當地轉動。 一旦加工作業完成後,則如第2 5圖中所示,轉盤裝 置2 02 1會再次移動至位在X方向上之左側末端處的電動 機附接拆離位置S1。電動機附接拆離裝置2071接著將待 命位置上的夾持部2074降下至前述的停止位置(此相當 φ 於申請專利範圍內所述的"連結位置'),如第31圖中 所示,並將夾持部2074之臂部2074a關閉,以抓住電動 機2061。夾持部20 74接著會在該一狀態下升高至待命位 置處。應注意到,在上向上升高的過程中,如第30圖中 所示,配接突出部2041a會自配接凹陷部2063a內退出, 同時旋轉止擋銷2064a也會自銷孔2027a內退出,因之而 將電動機206 1自轉盤裝置202 1上分離開,至此電動機 2061之自轉盤裝置2021上分離開的作業即已完成。電動 機2061已自其上分離開的轉盤裝置2 02 1接著即會移動至 -57- (55) (55)1326631 x方向的右側,並移轉至在第25圖中所示分歧點P1處等 待的移動式平台2084上,因之而可將轉盤裝置20 21自處 理區域A1移出至循環軌道Tr上。 ===有關於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的其他考量=== 前文中已針對本發明的實施例加以說明,惟本發明並 不僅限於這些實施例而已,其亦可以下述的方式來加以改 良而不會脫離本發明精髓的內容。 (a) 在前述實施例的從動轉軸2041的軸線C2041是 位在垂直方向上,但是此軸向C2 04 1的方向是絕不必侷限 於此,其亦可位在水平方向上,或是相對於水平及垂直方 向呈傾斜狀。 (b) 前述實施例中的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2061、 2161、2261等在它們的機殻20 64的下方末端表面上設有 旋轉止擋銷2064b,但是也可以設置銷孔來代替之。很明 顯的,在此種情形中,旋轉止擋銷是設置成自從動轉軸 2041之殼體2027的上方末端表面上突伸出去。在此種架 構下,其可得到在軸線C2063方向上更爲小型化的可拆離 /可附接電動機2061、2161、2261。 (c) 根據前述實施例之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206 1 的轉子2063的從動轉軸2041是由滾珠軸承加以支撐的, 但是在軸承的型式上並沒有限制,例如說其亦可以使用滾 柱軸承。 (d) 在前述應用範例中的轉盤裝置2021中,盤 -58- (56) 1326631 2023的軸線C2023的方向是位在水平方向上,但是此軸 線C202 3的方向是絕不侷限於此,其亦可以位在垂直方向 上,或是位在一個相對於水平及垂直方向傾斜的方向上。 (e )前述應用範例中的切削機20 1 1是水平式的切削 機,其中轉動主軸2014是設置成水平,但這絕非是一項 限制,例如說其亦可以採用所謂垂直式切削機,其中在主 軸頭2013上旋轉式地支撐著垂直的主軸2014。 φ (f)前述應用範例中的電動機附接拆離裝置207 1具 有一種設有可開啓及關閉U形臂部2074a的結構,但是其 爲不可開啓關閉之結構也可以使用。在此種情形中,電動 機2 06 1之附接至轉盤裝置2021或自其上拆離開的作業是 如下進行的。 首先,如第25圖中所示,被移入至處理區域A1內 的轉盤裝置2021會因其棧板2085的自動式動作而以向上 移動至位在X方向左側末端處的電動機附接拆離位置S1 φ 處。位在電動機附接拆離位置S1之電動機附接拆離裝置 2071會將U形臂部20 74 a的內側部位嚙合至電動機2 061 的溝槽部2064c,因之而支撐住電動機2061。臂部20 74a 接著1上方待命位置下降,並停止於電動機2061置放至 轉盤裝置2021之殼體2027的上方表面上的置放位置處, 如第31圖中所示。應注意到,在此置放位置處,電動機 2061係連結在轉盤裝置2021上。 接著在臂部2074a停止在該置放位置上時,如第31 圖中所示,轉盤裝置2 021會沿著X方向向上移動至位在 -59- (57) 1326631 右側的加工位置內,並且在此時,溝槽部2064c及臂 2074a會分離開,而電動機206 1則自電動機附接拆離 置2071上移轉至轉盤裝置2021上。 接下來即可在加工位置S2處由切削機2011對工件 進行加工,而在此加工作業完成後,轉盤裝置2021會 次移動至位在X方向之左側末端處的電動機附接拆離 置S1處,如第25圖中所示。但是,在此之前,電動機 φ 接拆離裝置2071會將其臂部2074擺放至置放位置上待 ’因此之故,電動機2061的溝槽部2064c會因轉盤裝 2021之向上移動至電動機附接拆離位置S1處而嚙合U 臂部2074a的內側部位,因此臂部2074a會成爲一種其 撐著電動機206 1的狀態。 如果此狀態中的臂部2074a向上升至待命位置的話 則電動機2061會自轉盤裝置2 02 1上分離開,並移轉至 動機附接拆離裝置2071上。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是根據第一實施例之工作機械1的外觀圖。 第2圖是頂視圖,顯示出棧板85之驅動結構的例 〇 第3圖是沿著第2圖中線III—III之箭號方向所取 剖面圖。 第4圖是在電動機61連結好之後的轉盤裝置21的 觀圖。 部 裝 W 再 位 附 口卩 置 形 支 電 子 的 外 -60- (58) (58)1326631 第5圖是其中心垂直剖面圖。 第6圖是沿著第5圖中線VI-VI之箭號方向所取的 剖面圖。 第7圖是轉盤裝置21在電動機61分離開後的中心垂 直剖面圖。 第8圖是第7圖中VIII部位的放大圖。 第9圖是外觀圖,顯示出轉盤裝置21和電動機61如 何由電動機附接拆離裝置71加以連結在一起。 第1 0圖是側視圖,顯示出根據第二實施例之連結結 構的外部形態。 第1 1圖是其中心垂直剖面圖。 第12圖是中心垂直剖面圖,顯示出連結的過程。 第1 3圖是根據第三實施例之連結結構的中心垂直剖 面圖。 第14圖是中心垂直剖面圖,顯示出連結的過程。 第15圖是根據第三實施例之另一種連結結構的中心 垂直剖面圖。 第1 6圖是中心垂直剖面圖,顯示出連結的過程。 第17圖是根據第四實施例之連結結構的中心垂直剖 面圖。 第1 8圖是中心垂直剖面圖,顯示出連結的過程。 第19圖是外觀圖,顯示出工作機械的參考範例。 第20圖是垂直剖面圖,用來說明第一實施例的可拆 離/可附接電動機206 1,並顯示出可拆離/可附接電動 -61 - (59) (59)1326631 機2061之轉子2063自從動轉軸2041上分離開的狀態。 第21圖亦爲其垂直剖面圖,顯示出轉子2063連結至 從動轉軸2 0 4 1上的狀態。 第22圖是垂直剖面圖,用來說明根據第二實施例的 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 第23圖是垂直剖面圖,用來說明根據第三實施例的 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 第24圖是應用第一實施例之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 2061的工作機械2001的外觀圖。 第25圖是頂視圖,顯示出工作機械200 1自處理區域 A 1移至分歧點P 1的情形。 第26圖是外觀圖,顯示出參考範例的工作機械2301 〇 第27圖是在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206 1連結好之後 的轉盤裝置202 1的外觀圖。 第28圖是其中心垂直剖面圖。 第29圖是沿著第28圖中線X—X之箭號方向所取的 剖面圖。 第30圖是轉盤裝置202 1在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 2061分離開後的中心垂直剖面圖。 第31圖是外觀圖,顯示出轉盤裝置2021和電動機 206 1是如何由電動機附接拆離裝置207 1加以連結在一起 〇 第32圖是用來說明習用電動機之結構的圖式。 -62- (60) (60)1326631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工作機械 1 1 :切削機 1 2 :支柱 1 3 :主軸頭 14 :主軸 15 :刀庫 16 :自動換刀裝置 1 7 :基座 1 8 :滑動導件 2 1 :轉盤裝置 23 :盤 2.3 a :表面 27 :殼體 2 7 a :銷孔 27b :上方末端表面 28 :大直徑圓柱部位 2 8 a :嚙合溝槽 2 8 b :凹陷部 29 :交叉滾柱軸承 3 1 :凸輪從動件 33 :夾頭 41 :輸入軸 -63- (61) (61)1326631 41a :配接突出部 43 :滾珠軸承 4 5 :桶狀凸輪 4 5 a :肋條 4 5 b :側邊表面 61 :電動機 62 :電纜 63 :驅動軸 63a :配接凹陷部 6 3 b :周圍部位 64 :機殻 64a :旋轉止擋銷 64b:下方末端表面 65 :小直徑圓柱部位 65^小直徑圓柱部位 6 5 a :圓孔 65b :突出部 6 6 :球體 67 :螺旋彈簧 71 :電動機附接拆離裝置 72 :主單元 73 :線性導件 74 :抓取部 74a :臂部 -64- (62)1326631 76 :電動機 77 :公螺桿 8 1 :轉盤承載機構 82 :基座 8 3 :軌條 84 :移動式平台 85 :棧板
86 :滑動導件
1 1 1 :凸輪從動件 1 1 1 a :凸輪從動件列 121 :圓柱凸輪 123 :滾動溝槽 1 2 3 a :轉動軸線 1 6:5 :內圓柱部 1 6 6 ·外圓柱部 1 6 6 a :圓孔 167 :彈力傳遞構件 167a :漸縮部 1 69 :單觸式接頭 170 :螺旋彈簧 241a :配接突出部 26 8 :軸連結器 2 6 8 a :貫穿孔 268b :突緣部 -65- (63) 1326631
圈柱構件 下方末端表面 環狀突出部 工作機械 切削機 支柱 主軸頭 主軸 刀庫 自動換刀裝置 基座 滑動導件 轉盤裝置 盤 :表面
269 : 269a : 269b : 200 1 : 2011: 2012: 2013 : 2014 : 2015: 2016: 2017: 2018: 202 1 : 2023 : 2023a 2027 : 2027b 2029 : 203 1: 203 3 : 204 1 : 204 1 a 2043 : 殼體 :銷孔 交叉滾柱軸承 凸輪從動件 夾頭 從動轉軸 :突出部 滾珠軸承 2045 :桶狀凸輪 (64)1326631 2 Ο 4 5 a :肋條 206 1 :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 2062 :電纜 2063 :轉子 2063a:凹陷部
2064 :機殼 2064a:貫穿孔 2064b :旋轉止擋銷 2064c :溝槽部 206 5 :旋轉編碼器 2066 :線圈 2067 :永久磁鐵 2068 :滾珠軸承 207 1 :電動機附接拆離裝置 2072 :主單元
2 0 7 3:線性導件 2074 :夾持部 2074a :臂部 2076 :電動機 2077 :公螺桿 208 1 :轉盤承載機構 2082 :基座 2 0 8 3 :軌條 2084 :移動式平台 -67- (65)1326631
208 5 : 2086 : 2 16 1 : 2167 : 226 1 : 2265 : 2266 : 2267 : 2269a : 2269b : 23 0 1 : 23 2 1 : 23 6 1 : 2 3 62 : A1 :處 A2 :工 Flii PI :分 S 1 :電 S2 :加 T :刀J Tr :承 W :工’ 棧板 滑動導件 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 線圈 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 旋轉編碼器 永久磁鐵 線圈 整流器 電刷 工作機械 轉盤裝置 電動機 電纜 理區域 作區域 乏表面 歧點 動機附接拆離位置 工位置 | 載軌道 -68-

Claims (1)

  1. (1) (1)1326631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工作機械,包含有: 一轉盤裝置,具有一可固持住工件的盤,且該裝置根 據已輸入之驅動力量來轉動該盤; 一處理區域,用以處理該工件,該轉盤裝置係可移入 及移出該處理區域;以及 —驅動源,用以在連結至該轉盤裝置時輸入該驅動力 量,該驅動源係設置在該處理區域內,而使該驅動源可自 該轉盤裝置上分離開。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工作機械, 其中該驅動源係在該轉盤裝置移出該處理區域時,自 該轉盤裝置上分離開;以及 其中該驅動源係在該轉盤裝置移入至該處理區域內時 ,連結至該轉盤裝置上。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工作機械, 其中該轉盤裝置之移入及移出該處理區域係在一種有 工件固定在該盤上的狀態下進行。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工作機械, 其中該驅動源具有一驅動軸,其係藉由支撐在該驅動 源之機殼上以使該驅動軸能繞其軸線轉動的方式而被驅動 旋轉; 其中該轉盤裝置具有一殼體、一輸入軸、一凸輪以及 一凸輪從動件,該殻體支撐該盤而使該盤能繞其軸線轉動 ,該輸入軸支撐在該殼體上而使該輸入軸能繞其軸線轉動 -69- (2) 1326631 ,該凸輪形成在該輸入軸上,該凸輪從動件係設置在該盤 的外側周圍表面上,且可嚙合該凸輪; 其中,透過一第一連結結構,該驅動軸及該輸入軸可 以可拆離方式連結起來,並被限制繞該等軸線做相對轉動 ;以及 其中,透過一第二連結結構,該機殼在連結狀態下是 以不可轉動的方式連結至該殼體。 I 5.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工作機械, 其中該凸輪是一種桶狀凸輪。 6·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工作機械, 其中該第一連結結構具有, 一配接凹陷部,設置在該驅動軸及該輸入軸中任一者 上,其係以其轉動中心對齊於該軸的軸線之方式形成,以 及 一配接突出部,設置在另一軸上,其係以其轉動中心 φ 對齊於該另一軸的軸線之方式形成,且其可插置至該配接 凹陷部內;以及 其中該第二連結結構具有 一嚙合凹陷部’其係形成在該機殻及該殼體之一者上 ,以及 一嚙合突出部’其係形成在該機殻及該殼體之另—者 上,且可嚙合該嚙合凹陷部。 7·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工作機械, 其中該配接凹陷部及該配接突出部之一者係形成在一 -70- (3) (3)1326631 軸連結器上,其係被固定在該驅動軸及該輸入軸之一者上 而被限制做相對轉動;以及 其中該軸連結器可因作用在配接方向上的外力而沿著 配接方向被可移動地導引。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工作機械, 其中該第一連結結構及該第二連結結構中之一者上設 有拆離止擋結構,其可在該配接突出部自該配接凹陷部內 拆離開時,防止該配接突出部拆離開,除非有預定強度的 力量施加在與配接方向相反的方向上》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工作機械, 其中該拆離止擋結構具有 一嚙合溝槽,形成在該驅動源側及該轉盤裝置側之一 者的一部位上, —嚙合構件,其係設置在該另一側的一部位上,且其 在連結狀態下係面向著該嚙合溝槽,以及 一推壓構件,其可將該嚙合構件朝向該嚙合溝槽推壓 10.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工作機械, 其中該處理區域內設有一具有抓取部的驅動源附接拆 離裝置,其係於該配接方向及相反方向上被可移動地導引 :以及 其中該驅動源及該轉盤裝置係可藉由將已抓住該驅動 源的該抓取部沿著該配接方向及該相反方向加以移動而連 結在一起或分離開。 •71 - (4) (4)1326631 11·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工作機械, 其中在該處理區域內設有一刀具,經由該工作機械加 以抓持住;以及 其中被移入至該處理區域的轉盤裝置係被導引爲能相 對於該刀具移動。 1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工作機械, 其中在該處理區域外面有多個轉盤裝置在待命,該等 轉盤裝置之每一者均抓持住一工件。 1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工作機械, 其中該工作機械具有一承載軌道,該轉盤裝置在該承 載軌道上係可移動地導引;以及 其中在該承載軌道上設有通向該處理區域的一分歧點 ,且透過該分歧點,可以達成移入及移出該處理區域。 1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 3項之工作機械, 其中該承載軌道具有一循環軌道:以及 其中該循環軌道係爲一工作區域,該區域可進行讓該 轉盤裝置抓持住工件的作業。 1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 4項之工作機械, 其中位在該循環軌道上的轉盤裝置是在該工件面向著 該循環軌道內側的狀態下移動; 其中,在該分歧點處.,該轉盤裝置會在該工件面向著 循環軌道內側的狀態下移入至該處理區域內,該處理區域 係位在該循環軌道外面:以及 其中該驅動源及驅動源附接拆離裝置係設置在該處理 -72- (5) 1326631 區域內與該工件相反之一側的位置上。 1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工作機械, 其中該驅動源係爲一伺服電動機。 1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工作機械, 其中該驅動源藉由供應以電力之類的原動力而產生該 驅動力;以及 其中一用來供應該原動力的原動力供應路徑構件,例 φ 如電纜,係連結至該驅動源。 18. —種可應用在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工作機 械上的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包含有: 一轉子,其係設置爲可以一種同軸而可拆離的方式連 結至一從動轉軸上,該從動轉軸係由一軸承加以支撐在一 支撐構件上,而使得該從動轉軸可繞其軸線轉動,該從動 轉軸具有一突出部,形成在其末端部位上,該轉子可在連 結至該從動轉軸時,施加一旋轉力量至該從動轉軸上;以 •及 一凹陷部,直接形成在轉子的軸向方向上的末端部位 處,該凹陷部與形成在該從動轉軸之末端部位上的突出部 相嚙合,並係設置成可將該旋轉力量傳遞至該從動轉軸上 〇 19. 一種可應用在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工作機 械上的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包含有: 一轉子,其係設置爲可以一種同軸而可拆離的方式連 結至一從動轉軸上,該從動轉軸係由一軸承加以支撐在一 -73- (6) 1326631 支撐構件上’而使得該從動轉軸可繞其軸線轉動,該轉子 可在連結至該從動轉軸時,施加一旋轉力量至該從動轉軸 上, 其中,在分離狀態下,該轉子係由設置在該電動機之 定子內的該單一軸承自一末端加以支撐,以及 其中’在連結狀態下,該轉子係由該單一軸承以及該 支撐構件之軸承,且透過該從動轉軸自二點加以支撐。 0 20. —種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包含有: 一轉子,其係設置爲可以一種同軸而可拆離的方式連 結至一從動轉軸上,該從動轉軸係由一軸承加以支撐在一 支撐構件上,而使得該從動轉軸可繞其軸線轉動,該從動 轉軸具有一突出部,形成在其末端部位上,該轉子可在連 結至該從動轉軸時,施加一旋轉力量至該從動轉軸上;以 及 一凹陷部,直接形成在轉子的軸向方向上的末端部位 φ 處’該凹陷部與形成在該從動轉軸之末端部位上的突出部 相嚙合’並係設置成可將該旋轉力量傳遞至該從動轉軸上 〇 21·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之可拆離/可附接電 動機, 其中該突出部與該凹陷部間的嚙合是一種栓槽配接, 其可允許該突出部與該凹陷部之間在該軸向方向上的相對 移動’但限制繞著該等軸線的相對轉動。 22·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之可拆離/可附接電 -74- (7) (7)1326631 動機, 其中在形成有凹陷部的末端部位的外側周圍部位上設 有第一磁鐵構件,而可配合該第一磁鐵構件來產生該旋轉 力量的第二磁鐵構件設置在一定子之中與該第一磁鐵構件 相對的部位上。 2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可拆離/可附接電 動機, 其中該定子在該軸向方向上設有一孔,可供容置該轉 子; 其中該第二磁鐵構件是設置在該孔的內側周圍表面上 :以及 其中該轉子的二側末端部位設置在靠近於該孔之末端 部位的位置上,而未自該孔突伸出去。 2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可拆離/可附接電 動機, 其中該第一磁鐵構件與該第二磁鐵構件中有一者是永 久磁鐵,或是一可供電流流過的線圈,而另一者則爲一可 供電流流過的線圈。 2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可拆離/可附接電 動機, 其中在該定子及該支撐構件上形成有一嚙合突出部及 一嚙合凹陷部,該嚙合突出部及該嚙合凹陷部係設置爲可 在該轉子及該從動轉軸連結起來時互相嚙合在一起,並可 限制該定子與該支撐構件間的相對轉動。 -75- (8) (8)1326631 26.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之可拆離/可附接電 動機, 其中該轉子及該從動轉軸係由一夾持該電動機的夾持 臂部加以連結起來及分離開,該夾持臂部係設置爲可於設 定在該軸向方向上的待命位置及連結位置間來回移動;以 及 其中用以供該夾持臂部夾持的溝槽部係沿著與該軸向 方向相交的方向成對地設置在該電動機之定子的外側表面 上。 2 7. —種可拆離/可附接電動機,包含有: 一轉子,其係設置爲可以一種同軸而可拆離的方式連 結至一從動轉軸上,該從動轉軸係由一軸承加以支撐在一 支撐構件上,而使得該從動轉軸可繞其軸線轉動,該轉子 可在連結至該從動轉軸時,施加一旋轉力量至該從動轉軸 上, 其中,在分離狀態下,該轉子係該設置在該電動機之 定子內的該單一軸承自一末端加以支撐,以及 其中,在連結狀態下,該轉子係由該單一軸承以及該 支撐構件之軸承,且透過該從動轉軸自二點加以支撐。 28.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之可拆離/可附接電 動機, 其中在該轉子之二側末端部位中,該單一軸承係支撐 著位在與該設置爲可連結至從動轉軸上之末端部位相反之 一側上的末端部位。 -76- (9) (9)1326631 2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之可拆離/可附接電 動機, 其中該單一軸承係爲一滾珠軸承。 3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之可拆離/可附接電 動機, 其中該定子在該軸向方向上設有一孔,可供容置該轉 子; 其中在該孔的內側周圍表面上設置有第二磁鐵構件, 其可配合設置在該轉子外側周圍表面上的第一磁鐵構件而 產生該旋轉力量;以及 其中該轉子的末端部位設置在靠近於該孔之末端部位 的位置上,而未自該孔突伸出去。 3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之可拆離/可附接電 動機, 其中在該單一軸承與該第二磁鐵構件之間且於該軸向 方向上,設有一感測器,用以偵測該轉子的轉動。 3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之可拆離/可附接電 動機, 其中該第一磁鐵構件與該第二磁鐵構件中有一者是永 久磁鐵,或是一可供電流流過的線圈,而另一者則爲一可 供電流流過的線圈。 3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之可拆離/可附接電 動機, 其中在該定子及該支撐構件上形成有一嚙合突出部及 -77- (10) (10)1326631 一嚙合凹陷部,該嚙合突出部及該嚙合凹陷部係設置爲可 在該轉子及該從動轉軸連結起來時互相嚙合在一起,並可 限制該定子與該支撐構件間的相對轉動。 34.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之可拆離/可附接電 動機, 其中該轉子及該從動轉軸係由一夾持該電動機的夾持 臂部加以連結起來及分離開,該夾持臂部係設置爲可於設 定在該軸向方向上的待命位置及連結位置間來回移動;以 及 其中用以供該夾持臂部夾持的溝槽部係沿著與該軸向 方向相交的方向成對地設置在該定子的外側表面上。
    -78-
TW094111563A 2004-04-28 2005-04-12 Machine tool and detachable/attachable motor TWI326631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32896A JP4423099B2 (ja) 2004-04-28 2004-04-28 工作機械
JP2004157447A JP4411140B2 (ja) 2004-05-27 2004-05-27 着脱式モー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615082A TW200615082A (en) 2006-05-16
TWI326631B true TWI326631B (en) 2010-07-01

Family

ID=349409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4111563A TWI326631B (en) 2004-04-28 2005-04-12 Machine tool and detachable/attachable motor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213316B2 (zh)
EP (1) EP1591194B1 (zh)
KR (1) KR20060047299A (zh)
DE (1) DE602005023093D1 (zh)
TW (1) TWI32663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38292B2 (ja) * 2003-10-17 2010-09-08 株式会社三共製作所 傾斜回転テーブル装置
DE102005056449A1 (de) * 2005-11-26 2007-08-02 Alfing Kessler Sondermaschinen Gmbh Werkstückhaltevorrichtung und damit ausgestattete Bearbeitungsmaschine
DE102007030955B4 (de) * 2007-07-04 2009-04-09 The Gleason Works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Bearbeiten von um eine Werkstückachse rotierenden Werkstücken
US8508084B2 (en) * 2008-06-26 2013-08-13 Techtronic Power Tools Technology Limited Power tool including hybrid electric motor design
DE102009011672A1 (de) * 2009-01-16 2010-07-22 Wieland Dental + Technik Gmbh & Co. Kg Bearbeitungsmaschine
DE102009011764A1 (de) 2009-03-04 2010-09-09 Festo Ag & Co. Kg Drehantriebsvorrichtung
US9868183B2 (en) * 2009-10-16 2018-01-16 Weiss Gmbh Rotary indexing table having a direct drive of the transport cam
DE102010051865A1 (de) * 2010-11-22 2012-05-24 Emag Holding Gmbh Werkzeugmaschine
TWI472397B (zh) * 2012-02-10 2015-02-11 中原大學 Two - legged mobile platform structure
JP2015182138A (ja) * 2014-03-20 2015-10-22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工作機械の工具交換方法
JP6203788B2 (ja) * 2015-07-23 2017-09-27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回転テーブル装置、および該回転テーブル装置を備えた放電加工機
DE102016106935A1 (de) * 2016-04-14 2017-10-19 F. Zimmermann Gmbh Werkstückpositioniervorrichtung für ein Bearbeitungszentrum, Bearbeitungszentrum und Verfahren
CN106736530B (zh) * 2016-12-30 2019-02-22 湖南先步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凸轮驱动装配平台
CN107104533B (zh) * 2017-06-15 2024-06-07 湖南方略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机电装置及具有该机电装置的制样设备
JP6854039B2 (ja) * 2018-10-10 2021-04-07 エンシュウ株式会社 ワーク加工装置
TWM575742U (zh) * 2018-11-07 2019-03-21 達佛羅企業有限公司 可替換工件的加工裝置
JP7060721B2 (ja) * 2019-02-05 2022-04-26 株式会社Fuji 実装関連装置及びレール装置
CN112713727B (zh) * 2020-12-29 2024-06-11 上海微电机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一研究所) 永磁同步电机高精度装配拆卸工装
CN113059370B (zh) * 2021-05-11 2023-08-22 湖南湘江工具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双工位雕铣机用间接上料式自紧固工作台
CN114199599B (zh) * 2021-11-19 2023-08-22 北京工研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控转台测试用试验台
CN115229524A (zh) * 2022-09-05 2022-10-25 中国机械总院集团云南分院有限公司 一种可垂向旋转液压工作台
CN115609023B (zh) * 2022-12-21 2023-03-07 龙口市天工机械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的制动盘加工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90918A (en) * 1963-12-06 1966-12-13 Anthony V Weasler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haft coupling
US3587390A (en) * 1970-01-19 1971-06-28 Kearney & Trecker Corp Index and table drive means for a machine tool
DE7538902U (de) 1974-12-10 1976-04-08 Moulinex S.A., Bagnolet, Seine (Frankreich) Steckkupplung zur drehfesten Verbindung zweier Wellen
US4599769A (en) * 1982-08-05 1986-07-15 Colt Industries Operating Corp Machine with rotating cutting tool
US4747193A (en) * 1986-05-20 1988-05-31 Makino Milling Machine Co., Ltd. Pallet supply apparatus for machine tool
US4987834A (en) * 1986-10-23 1991-01-29 Roberts Sinto Corporation Accumulating conveyor with self-propelled pallets
US5213192A (en) * 1989-04-14 1993-05-25 Tsudakom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allet changing mechanism for machine tool and connector device used therefor
KR970008472B1 (ko) * 1989-04-14 1997-05-24 쯔다고마 고오교오 가부시끼가이샤 공작기계의 팰렛 교환기구 및 이에 사용하는 코넥터장치
JP2912631B2 (ja) 1989-05-17 1999-06-28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着脱コネクタ装置
JPH0457635A (ja) * 1990-06-25 1992-02-25 Kitamura Mach Co Ltd 工作機械
FR2676018B1 (fr) * 1991-05-02 1997-06-06 Prodel Jacques Installation pour la circulation de palettes motorisees porte-pieces.
CA2087798C (en) 1992-01-22 2001-10-23 James Oliver Holtey High speed spindle unit and driver
DE4307482A1 (de) * 1993-03-10 1994-09-22 Max Rhodius Gmbh Werkzeugmaschine
CA2159158C (en) * 1994-09-27 1999-01-26 Masaki Tsunoda System for outputting power from a crankshaft
JPH08163844A (ja) 1994-12-02 1996-06-21 Nakagawa Electric Ind Co Ltd 小型acモータ
US5654598A (en) * 1995-12-14 1997-08-05 Siemens Electric Limited Brushless motor with inside mounted single bearing
JP3320355B2 (ja) 1998-04-13 2002-09-03 マブチモーター株式会社 小型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DE19920291A1 (de) 1999-05-04 2000-11-09 Emil Stark Kupplungssystem für den Anschluß maschinenseitiger Versorgungsleitungen für Medien aller Art inkl. elektrischer Leitungen zwichen Werkzeugmaschinen und daran angekoppeltem Werkstückträger
FR2832661B1 (fr) * 2001-11-26 2004-03-12 Airbus France Unite de prehension pour l'usinage automatise de pieces, et dispositif et procede d'usinage integrant une telle unite
JP2003311565A (ja) 2002-04-19 2003-11-05 Sankyo Mfg Co Ltd 回動テーブル装置、及び、工作機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615082A (en) 2006-05-16
EP1591194B1 (en) 2010-08-25
KR20060047299A (ko) 2006-05-18
US20050254914A1 (en) 2005-11-17
EP1591194A2 (en) 2005-11-02
DE602005023093D1 (de) 2010-10-07
US7213316B2 (en) 2007-05-08
EP1591194A3 (en) 2008-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26631B (en) Machine tool and detachable/attachable motor
JP4926039B2 (ja) 工具自動交換装置、その工具交換方法およびそれを利用した工作機械
KR20160067784A (ko) 에너지 및/또는 신호 전송용 전송 시스템
CN103153507A (zh) 能够自动化地耦合的卡盘
KR101877712B1 (ko) 구동 샤프트를 포함하는 가공기
CN108817967A (zh) 一种钢丝钳钻孔倒角攻丝一体机设备
EP3983181A1 (en) Tool changer for collaborative robots, a robot tool changer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connecting a tool to a robot arm
CN105903990A (zh) 应用于多轴数控机床的工件夹持机构
TW200824836A (en) Workpiece exchanging apparatus and lathe unit
CN105903989A (zh) 绕z轴定向、定角度、定转速偏转的工件夹持机构
KR20000064921A (ko) 공작기계의 전동척과 그 파지 죠(jaw)개폐 방법
EP1652618B1 (en) Clamping mechanism for pallet changer
US6454684B2 (en) Automatic tool changing apparatus
SU928998A3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автоматической смены инструментов на металлорежущем станке
JP2016107395A (ja) チャック
JP4423099B2 (ja) 工作機械
EP2253423B1 (en) Workpiece changer of machine tool and machine tool
US5133128A (en) Drive control system for exchange arm
US10150191B2 (en) Tool changer
CN105904286A (zh) 一种卧式多轴机床
JP4411140B2 (ja) 着脱式モータ
JP4133960B2 (ja) ピストンリング組付け装置
JP2002359277A (ja) ウェハのノッチ合せ装置
JP2019503878A (ja) 工作機械
CN205799100U (zh) 应用于数控机床并绕z轴定角度、定转速偏转的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