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01611B -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information recording device, information recording system,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 Google Patents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information recording device, information recording system,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01611B
TWI301611B TW093127977A TW93127977A TWI301611B TW I301611 B TWI301611 B TW I301611B TW 093127977 A TW093127977 A TW 093127977A TW 93127977 A TW93127977 A TW 93127977A TW I301611 B TWI301611 B TW I30161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recorded
information
data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31279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512729A (en
Inventor
Ryoichi Suzuki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5127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5127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016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0161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02Editing, e.g. varying the order of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record carriers
    • G11B27/031Electronic editing of digitised analogue information signals, e.g. audio or video signals
    • G11B27/034Electronic editing of digitised analogue information signals, e.g. audio or video signals on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03Layers;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thereof
    • G11B7/24035Recording layers
    • G11B7/24038Multiple laminated recording lay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1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of read-only, rewritable, or recordable type
    • G11B2220/215Recordable discs
    • G11B2220/218Write-once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3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has a specific layer structure
    • G11B2220/235Multilayer discs, i.e. multiple recording layers accessed from the same side
    • G11B2220/237Multilayer discs, i.e. multiple recording layers accessed from the same side having exactly two recording lay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37Optical discs
    • G11B2220/2562DVDs [digital versatile discs]; Digital video discs; MMCDs; HDCD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11B7/0045Record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11B7/00736Auxiliary data, e.g. lead-in, lead-out, Power Calibration Area [PCA], Burst Cutting Area [BCA], control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Indexing, Searching, Synchronizing, And The Amount Of Synchronization Travel Of Record Carriers (AREA)
  • Management Or Editing Of Information On Record Carriers (AREA)

Description

13 Ο 1 6 li J;35pif doc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相關於一種資訊記錄方法、裝置、系統、程 式、以及記錄媒體,且特別是有關於其中資訊係記錄在可 用來5己錄資訊的多層記錄媒體上的一種資訊記錄方法、裝 置、系統、程式、以及記錄媒體。 【先前技術】 曰本專利申請案早期公開第200M26255號揭露一種 貝訊圮錄裝置,其中是從雙記錄層的背面記錄層開始,將 資訊記錄在一個雙層結構的只寫入一次記錄媒體上。 曰本專利申請案早期公開第11-〇31357號揭露一種資 訊記錄技術,其中-單—檔錢被分割成數個資料區塊, 且再將資料區塊分開記錄,其中㈣料區塊係個別地記錄 到多數個記錄層上,以避免重覆記錄導覽資料。 已知在-個DVD-ROM碟片中,至少具有兩個記錄 ,,且資料係記錄在每一記錄層之上。換言之,光碟(DVD5) =具有第-記錄層,而城(DVD9)則具有第—及第二記錄 層。此外,雙®光碟(DVD10,DVD18)目前亦已經問世。 並非凡全與DVD5不同,事實上DVD9係與 =5幾乎相同,而且在勵9上再生資料時,很少發生 问題0 因為DVD9的單層記錄密度較低,而且禁止每一 ^間的互動,所以DVD9 _存容量並M DVD5的兩 13 Ο 1 6 lll735pif.doc 因此,具有至少兩個記錄層的光碟的儲存容量,會變 成只具有單-記錄層的光碟的記錄容量的整數产。同樣 地,其記錄方法也會受到影響,而且並非—定要二相同方 式執行。 另-方面,也應考慮其中-面具有至少兩個記錄層的 可重覆寫人DVD媒體的相容性,例如藍柄片(biue_ray disk)(又稱,,雙層 DVDR,,)。 雙層DVDR碟片的儲存容量係為8 4(}位元组,大約 為習知的單層DVD+R碟片儲存容量4.7(}位元組的兩倍左 右。其所記錄的資料,可藉由DVD播放器,或是DVD_R〇M 光碟機’從雙層DVDR碟片中讀取,且其中的DVD播放 器可用來再生在其一面上具有雙記錄層的唯讀Dvd碟片 上的資料。 當將資料記錄在雙層DVDR碟片上時,資料係被記錄 在雙記錄層的其巾-層±,且資料亦需被記錄在第二記錄 層的對應資料區之上。若每個記錄層的資料區的大小不 同,當將資料記錄在不同區上時,就必須用到虛擬資 (如mmy如仏)或導出資料(lead-out)來記錄。藉此可達成唯 碩雙層DVD碟片邏輯格式的相容性要求。 此外,舉例而言,當使用者再生記錄在第一記錄層上 的資料時,如果該資料並非記錄在碟片相同半徑位置的第 一記錄層上,且在尋找目標位址期間,剛好讀取頭係位於 第二記錄層’而且雷射在此聚焦,則將無法使用讀取頭, 再生記錄在第一記錄層上的資料。為避免此問題,當將資 I30161li35pif.doc 料記錄在雙記錄層的其中一記錄層的一資料區中時,必須 同時亦將資料記錄在第二記錄層的對應資料區中。 因此,當使用者沒有將使用者資料記錄在第二記錄層 中,即完成使用者資料的記錄動作,或是第二記錄層未經 任何記錄,即完成使用者資料的記錄動作,就會產生另一 問題。在該問題中,在開始記錄資料之前,必須先執行以 預定資料,填滿所有第二記錄層中對應的未記錄資料區。 執行以預定資料,填滿所有第二記錄層中對應的未記錄資 料區的動作,需要耗費相當長的時間。 此外,在雙層DVDR碟片中,會從其第一記錄層的資 料區的啟始位址開始,連續配置邏輯位址(1〇gical address, I^BA),而且邏輯位址會再從第一記錄層的終止位址的資料 區開始,朝向第二記錄層的啟始位址的資料區連績配置。 換s之,當使用者執行連續資料記錄時,資料會從第 一記錄層的啟始位址的資料區開始記錄,並且在第一記錄 層的終止位址的資料區暫時結束記錄,並且再從第二記錄 層的啟始位址的資料區開始連續記錄。因此,使甩者可 需注意到該碟片係為—雙記錄層碟片,而將使用者 錄在雙層DVDR碟片上。 < 因此,有可能會發生當還未完全將使用者資料記錄在 =記錄層的所有資料區中,或是在第二記錄層中尚有部 为貝料區為未記錄時,即結束使用者資料的記錄動作。 述問題目前還未有解法。 田還在第二記錄層的資料區中間,即結束資料記錄動 13016 Μ73^^ 作時’也就是當在第二記錄層的資料區中仍 區,就結束使用者資料的記錄動作時,即無法_盥既有 再生裝置之間的相容性。如果未記錄區係存在於第1錄 層的資料區中,則其碟片佈局會與唯讀雙層dvd碟片的 佈局不同。 此外,在此例中,當使用者再生記錄在碟片第一記錄 層上的資料時,尋找目標健_作可能會造成讀取頭移 位到第二記錄層’且雷射光束可能會聚焦在此。如果資料 並非記錄在第二記錄層的相同半徑位置上,則因無法獲得 位址資訊’可能會;丨發錯誤。因此,可能造成無法再生記 錄在第一記錄層上的資料的問題。 當第二記錄層還未完全記錄,即結束使用者資料的記 錄動作時,也會產生相同的問題。 為避免產生上述問題,在日本專利申請案早期公開第 2001-126255號中揭露的資訊記錄裝置,可將記錄資料分 割成兩個資料區塊,並且將資料區塊分開記錄在私固記錄 層上。當使用該方法時,只有在只執行_次將使用者資料 記錄到光碟的動作時,才可避免上述問題。然而,一經使 用該方法gp無法再將其他資料記錄到相同媒體之上。 曰申請案早期公開第u_〇31357號所揭露 欠 亦只提出避免槽案重覆的方法,而未考慮直他 =貝料的再寫入問題。 【發明内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在提供-種改良式的資訊記錄方 13 01611l735p1f.doc 法與裝置,藉以解決上述問題。 本發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種資訊記錄裝置,用來降 低如雙層DVDR碟片巾,因其中存在未記親所造成的〆 種多層s己錄媒體的特性變動,並且提供其中記錄資料的多 層$己錄媒體的優秀再生特性。 低如雙層DVDR碟片中,因其中存在未記錄區所造成的一 種多層記錄媒體的特性變動,並且提供其中記錄資料的多 層記錄媒體的優秀再生特性。 本發明的上述目的,可由一資訊記錄方法達成。該資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資訊記錄方法,用來降 訊3己錄方法將資訊記錄在多層記錄媒體上,且該多層記錄 媒體包括多數個可在每—記錄層上記錄:#輯記錄層。該 方法包括:當即將記錄在媒體上的#訊量,並未超過可記 錄在媒體上的最大資訊量時,將即將記錄在媒體上的資 j刀割成夕數個與記錄層個數相同的資料區塊;以及將 =料區塊s己錄在個別記錄層的資料區中,以使得其中記錄 資料區塊的記錄相記職,可在賴厚度方^的記錄 層互相重疊。 本發明的上述目的,可由一資訊記錄裝置達 訊°己錄裝置將_鎌記錄在乡層記錄媒體上,且該多芦記錄 „數個可在每一記錄層上記錄資訊的記錄二: 中,备即將記錄在媒體上的資訊量,並未超過 二 體上的最大魏量時,將即將記錄在媒體上的資訊^八刻 成多數個與記錄層個數相_資料區塊。該f訊^錄= I30161J?35pif.doc 包括··一個第一記錄單元,用來將資料區塊記錄在個別記 錄層的資料區中,以使得其中記錄資料區塊的記錄層的記 錄區在媒體厚度方向上互相重疊。 本發明的上述目的,可由一資訊記錄系統達成。該資 訊記錄系統包括一個資訊記錄裝置,以及連接至該資訊記 錄裝置的一個主機電腦。該資訊記錄裝置將資訊記錄在多 層記錄媒體上,且該多層記錄媒體包括多數個可在每一記 錄層上記錄資訊的記錄層。該主機電腦包括一個第一指令 單元,用來決定即將記錄至媒體的一個資訊量,並且當即 將記錄在媒體上的資訊量,並未超過可記錄在媒體上的最 大資訊量時,將即將記錄在媒體上的資訊,分割成多數個 與記錄層個數相同的資料區塊。該第一指令單元更加傳送 一個要求至資訊記錄裝置,要求將資料區塊記錄在媒體的 個別記錄層上。該資訊記錄裝置包括一個第一記錄單元, 用來將資料區塊記錄在個別記錄層的資料區中,以使得其 中記錄資料區塊的記錄層的記錄區在媒體厚度方向上互相 重疊。 本發明的上述目的,可由一電腦程式產品達成。藉由 使用包含在一資訊記錄系統中的一電腦,可執行該電^程 式產品中内含的-個資訊記錄方法。該資訊記錄系統包^ 一個資訊記錄裝置,以及連接至該資訊記錄裝置的一個主 機電腦。該:#訊記錄裝置將資訊記錄在多層記錄媒體上, 且該多層記錄媒體包括多數個可在每一記錄層上記錄資訊 的記錄層。該方法包括:蚊即將記錄在媒體上的」個資 I3016U— 訊量;當即將記錄在媒體上的資訊量,並未超過可記錄在 媒體上的最大資訊量時,將即將記錄在媒體上的資訊,分 割成多數値與記錄層個數相同的資料區塊;送出一個要求 給資己錄裝置,要求將資料區塊記錄在媒體的個別記錄 層上,以及將負料區塊自己錄在個別記錄層的資料區中,以 使得其中記錄資料區塊的記錄層的記錄區在媒體厚度方向 上互相重疊。 根據本發明,會將即將記錄在媒體上的資訊,分割成 多數個與記錄層個數相同的資料區塊,而且會將資料區塊 記錄在個別記錄層的資料區中,以使得其中記錄資料區塊 的。己錄層的§己錄區在媒體厚度方向上互相重疊。本發明可 避免在多層圮錄媒體的相同半徑位置上存在非記錄區的問 題。因此,可降低碟片中因存在未記錄區所造成的媒體特 性變動,並且提供其中記錄資料的媒體的優秀再生特性。 此外’本發明亦可改善資料在媒體上的局域性 (locality) ’藉此降低資訊記錄裝置的光讀取頭的尋找移 動,因而改善資訊記錄與再生性能。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 易Μ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 明如下。 【實施方式】 以下參考所附纟會圖,詳細說明本發明較佳實施例。 圖1係繪示其中包含本發明的資訊記錄裝置的一個光 碟機1的組合方塊圖。 13016 ll35pif.doc 一個具有多數個記錄層的光碟(又稱,,多層光碟,,)D,係 置放在光碟機1中,並且可用光碟機1 ,從光碟D的每一 記錄層,記錄及再生使用者想要的使用者資訊。 如圖1所示’光碟機1包括一個轉軸馬達(spindle m〇t〇r)2,用來轉動光碟D; 一個光讀取頭(〇ptical pickup)3,用來放射雷射光束L到光碟〇之上,以記錄及 再生資成,以及一個項取頭移動馬達(pkkup-movhg motor)4,用來移動光讀取頭3,順著光碟d的徑向方向移 動。 當光碟D係為一多層光碟時,光讀取頭3可將雷射光 束,聚焦在每一記錄層的光點上,藉此可存取記錄在光碟 D每一記錄層上的資料。 轉軸馬達2係由一個轉動控制模組(r〇tati〇n control module)5所控制,讀取頭移動馬達4係由一個讀取頭移動 馬達控制模組(pickup-moving motor control module)6 所控 制,而且光讀取頭3係由一個讀取頭控制模組(pickup control module)7 所控制。 汛號處理模組(signal processing m〇dule)8會對由光讀 取頭3從光碟所讀取的資料訊號,或是即將由光讀取頭3 即記錄在光碟D上的資料訊號,執行一個預定的訊號處理 〇 控制器(controller)9會與中央處理器(cpu)22 一起配 置’以控制光碟機的個別組件。控制器9包括其中包含具 小儲存容量的多數個暫存器(regist㈣的-個高速記憶!| 12 130l6Us 5pif.doc (high-speed memory),且係以高速執行缓衝記憶體動作, 以及固定式數位處理的數位訊號處理。 從光碟D所讀取的資料,會先儲存在一個緩衝記憶體 (buffer memor^ii中,並且再經由控制器9及一個界面
當將資訊記錄在光碟D中時,從主機電腦21所傳送 來的資料,會經由界面12與控制器9,儲存在緩衝記憶體 11中,而且會經由光讀取頭3的雷射光束與訊號處理模組 8的動作,而被記錄在光碟d中。 即使當電源斷線時,非揮發性記憶體(n〇n_v〇latile i^emory)l〇也會保留各種裝置設定資訊與必須長期保留的 貝料,包括各種控制程式、不同光碟的各種控制來數、 等。 ^ 根據儲存在非揮發性記憶體10中的控制程式,控制 器9可控制光碟機丨,執行各種處理(詳情請見下文)。
、光碟機1會透過預定的外部界面,與主機電腦21互 相通訊。該外部界面包括可用於個人 ^ ' USB ' _ 1394、ffiE識、^j at=A= 作^碟機1與主機電腦21之間的通訊,是藉由下列動 乍疋成。f先會從主機電腦21發出—個指 ίΓΓΓίοη data stream)(命令)給光碟機1,接下來再由光$ 機1將回應該命令的回應(response),送回主機電腦2卜 藉由使職命令,可將記雜作模式更動為再生動作 ㈣’或疋可时蚊絲實際再生或記錄的記錄 13 13016 lll735pif.doc 層碟片的範例中)、記錄位置與記錄量。 一般而言,記錄位置可用邏輯位址(logical address)LBA表示,且該邏輯位址LBA可用來代表任何類 型光碟的一單一相位位址空間(single_dimensi〇n-address space)。邏輯位址係為一種可由光碟機丨與主機電腦以指 定資訊3己錄位置的位址系統(address system),而實體位址 (physical address)則為在光碟D中事先預定的位址系統。 當在不同記錄層上操作光讀取頭3時,就必須執行光 讀取頭3的聚焦動作。而且即使其為線性位址規格,也應 明示記錄層的更動時序。 " 圖2係繪示主機電腦21的電性連接方塊圖。 如圖2所示,主機電腦21係為如普通個人電腦(pc) 的一個電腦。在主機電腦21中,中央處理單元 執行各種動作,並且控制主機電腦的個別組件。其中的記 憶體(mem〇ry)23包括連接至匯流排(bus)24的各種唯讀記 憶體(ROMs)與隨機存取記憶體(RAMs)。 此外,如硬碟的磁性儲存裝置(magnetic st〇rage^5、 如鍵盤與滑鼠的輸入裝置,顯示裝置27、光碟機1、以及 與網路28互相通訊的通訊控制裝置29,都會透過預定界 面,連接至匯流排24。 記錄媒體30可為任何類型的媒體,包括可由光碟機i 或其他裝置讀取的媒體,例如CD與DVD、磁性光碟 (magneto-optic disk)、以及軟性碟片(flexible disk)。 本發明的資訊記錄系統,可以其中配備光碟機丨的主機電 pif.doo 130161^735 腦21實現。 資21會從記錄雜%,讀取射記錄本發明 貝=錄*式的控制程式,其中該記錄媒體3〇係、_ 所述,記錄顧,且係安裝在-魏儲存裝置25中。 ^些程式亦可透過如網際網路(Internet)的網路下載,並且 安,在磁”存裝置25中。籍由安裝該些程式,可將主機 電腦21設定在可執行預定處理的狀態。此外,該控制程式 31亦可在特定作業系統(0S)上操作。 夕圖3Α·3€係繪示一個多層碟片51的基本組合圖,該 夕層碟片係為其上可由光碟機丨記錄及再生資訊的多層記 錄媒體。 如圖3A及3B所示,多層碟片51係為其上具有至少 兩個δ己錄層52的一個碟狀平盤,且在其資訊記錄/再生表 面與記錄層52之間,會有一個保護層(pr〇tecti〇n layer)53 存在。在本實施例中,圖3B所用的光碟係為只能在碟片 一面上記錄資訊的光碟,且在其記錄/再生表面對面的碟片 的另一面上,會成形一個封面層(cover layer)54。 雖然記錄層52可為只寫入一次型或可重覆寫入型, 但為執行記錄功能’可將其再分割成物理特性相異的兩個 以上的更小記錄層。 為在一多層碟片51中,將雷射光束的光點聚焦在記 錄層52上,離光讀取頭3較遠的位置之上,記錄頭 (recording head)會跳過較近位置的記錄層52。 藉由跳過記錄層52中的光點,可不需保証其上是否 15 pif.doc I3016LJ735 為已記錄H在記錄及再生祕巾,其訊號品質並不 固定且易變動。 因此,在具多數個記錄層52的多層碟片51中,每一 記錄層52 m己錄特性與再生特性,在許多情況下都會變 動。 圖3C係繪示多層碟片51的半徑位置與實體位址之間 的相互關係。 其中,λ體位址是在單記錄層52之内連續排列(其中 的記錄層0-2係代表記錄層52)。此外,還有其他各種ς同 方法,用來指定實體位址。 位址會在記錄層52之間的最内圈(innermost circumference)或最外圈(outerm〇st circumference)開始連續 排歹1。此刻,記錄層52的位址從最外圈開始,朝向最内圈 連續排列的方法稱為逆光道路徑(〇pp〇site加呔邱也 〇TP)(在偶數記錄層52上,位址係從最外圈開始,朝向最 内圈的方向連續排列)。 另一方面,每一記錄層52的位址從最内圈開始,朝 向最外圈連續_的方法稱為順光道路徑—lid track path,PTP) 〇 在逆光這路徑中,即使當位址已經到達最外圈時,也 可不用再執行尋找動作,即可連續再生資訊。 如圖3C所示,在記錄層〇_2的個別記錄層52中,導 ^區凹,(lead-m groove,LIgro〇ve;)61,會被記錄在最早被 記錄的記錄層52(記錄層0)的啟始位置之上。 16 I3016U 35pif.doc 中介區(middle area,MA)62會被記錄在每一記錄芦 52(記錄層〇及記錄層1)的最後位置上。導出區(le°ad^= LO)63則例外地記錄在最後一個記錄層52(記錄層2)的最 後位置上。 θ 位於導入區凹槽(lead-in groove)61與中介區62(或導 出區63)之間的中間區(intermediate area),則為可記錄使用 者資料的資料區(data area)64。 接下來將詳細說明由針對多層碟片51的光碟機i所 執行的資訊記錄方法。 在本實施例中,將使用具有兩個記錄層52的雙記錄 層結構的多層碟片51,做為說明範例。 又 、 如圖4A及4B所示,多記錄層碟片51的一般記錄方 法’通常分為⑷與(b)兩種。在⑷方法中,會依照記錄層 〇(LO)與記錄層1(L1)的順序,執行逆光道路徑〇τρ記錄動 作,而其他記錄動作,則與單記錄層的光碟〇相似。在⑼ 方法中,會在所有記錄層52上,連續執行記錄動作。 在圖4Α所示的記錄方法中,首先會執行第一記錄動 作(1) ’以纟己錄導入區凹槽、使用者資料、以及終結 區(closure)72。接下來,再執行第二及後續記錄動作〇及 (3),以記錄引入區(intro)73、使用者資料71、以及終結區 72。其中,中介區62係分別記錄在記錄層〇的結尾與記錄 層1的開頭位置。最後,執行最後記錄動作(4),以將導出 區63記錄在記錄層1的結尾位置。 在圖4B所示的記錄方法中,會在所有記錄層(記錄層 17 13016 l1J735pif.doc 0 1)J,,, ^51 73 區72,都不會被記錄在資料區64中。 圖4C係緣示—個用來說明由光碟機〇 多層碟片51的根據本發明—較佳實 士對 的示意®。 錄方法 心t圖=所示的資訊記錄方法中,當即將記錄到多展 碟片51的貝訊量並未超過多層碟片51中所有記 日 的總記錄容量時’才會執行記錄動作。換言之當= 貝料記錄龍體的動作結束時,在多層則$記 52中,會有非記錄區(n〇n_rec〇rded regi〇ns)存在且:每 錄所有資料的動作結束之前,會先賴财非資料= 的其他區,設定為記錄結束狀態(recording-end state卜、 當要記錄與多層碟片51中所有記錄層52的總記錄容 f目同的資料時’則可用與圖4B所示的上述相同記錄方 法0 …,據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資訊記錄方法,當將資料記 、彔,夕層碟片51時,會先將即將記錄至碟片的資料,分割 f夕數個與記錄層5 2個數相同的資料區塊(在圖4 C所示的 中’ δ己錄層的個數為2)。接下來,再依序將資料區塊 層碟片51的個別記錄層52之上,以使得其中記 f貝料區塊的記錄層52的記錄區,會延著多層碟片丨的厚 度方向互相重疊。 52在此例牛,資料會以特別方式記錄,以使得在記錄層 ,大部分記錄資料區塊的記錄區,都會延著多層碟片 18 I30161ll735pifdoc 51的厚度方向互相重疊。然而,因為多層碟片51的最小 記錄單位的關係,所以在其中記錄資料區塊的記錄層52 的6己錄區中’可能退會存在未互相重疊的區。 當冗錄動作疋伴隨著記錄額外記錄允許層(additional recording being permitted layer)的中斷動作(intemipti〇n), 也就是片段封閉(session closing)執行時,會執行如圖4C所 示的資訊記錄動作。 較明確地說,如圖4C所示,當執行第一記錄動作(1) 時,會先將導入區凹槽61、使用者資料71、以及終結區 72,從記錄層0(第一記錄層)的表頭終點位置開始記錄。其 中導入區凹槽61係指示開始記錄多層碟片μ與第一記 ^彔層。終結區72係指不結|記錄第一記錄層,且係記錄在 記錄層0(第一記錄層)的表頭終點位置。其中,終結區” 亦可變為代表指示伴隨記賴外記錄允許層的記錄中斷動 作,也就是記錄片段封閉的資訊。接下來,針對剛好在其 ^執1丁上述記錄動作的第一記錄層(記錄層…上方與其重 二的兄錄層(記錄;| υ的區,記錄下列資料:指始 記錄第二記錄層的㈣,且該資料係對應於引人區73,^ 二記錄層的導出區63,其中該導出區63 束記錄多層碟片51的資訊,且該資訊係 在同規格中稱為啟始區⑽打&咖)74 ;使用者資料71 及指示結Φ f w。_ ..
‘鄉靭(2)時,指 使用者資料71、 19 pif.doc 13016 U35 以及指示結束記錄第一記錄層的終結區72,會緊跟著被f己 錄在第一記錄層(記錄層〇)的前一記錄動作的終結區72之 後。接下來,針對剛好在其上執行上述記錄動作的第一記 錄層(記錄層0)上方與其重疊的第二記錄層(記錄層丨)的 區’記錄下列資料:指示開始記錄第二記錄層的資料的啟 始區74;使用者資料71;以及指示結束記錄第二記錄層的 資料,其中該資料係對應於終結區72,且在本規格中稱為 結束區(end area)75。 接下來,當記錄動作完成時,也就是執行碟片封閉 (disk closing)動作,以禁止再於該碟片上記錄其他資料時 (叫參考圖4C的第三記錄動作(3)),會記錄下列資料:指 示開始記錄第一記錄層(記錄層〇)的導入區凹槽61 ;使用 者寅料71,以及指示結束記錄第一記錄層的中介區a,且 中’|區62會變為指示禁止再記錄其他資料的碟片封閉動 作完成的資訊。接下來,針對剛好在其上執行上述記錄動 作的第一記錄層(記錄層0)上方與其重疊的第二記錄層(記 錄層1)的區,記錄下列資料:指示開始記錄第二記錄層的 中介區62;使用者資料71 ;以及指示結束記錄第二記錄層 的結束區75。 上述的寅訊6錄方法並未在任何一個記錄層上, ,續記錄所有的區。在圖4C所示的上述資訊記錄方法中, 資料是從多層碟片51的内圓周開始,一步一步的連續記 錄,而且這種資料記錄方法會重覆執行在兩或多記錄層2 的所有記錄層之上。 20 13016 lll735pif.doc 13016 lll735pif.doc
會在所有記錄層52上 7有記錄層52上,記錄指示在此執行 終結區72或結束區75(或導入區凹槽 根據上述的資訊 (片#又封閉)時,會. 63) 〇
曰”杏51的半,位置與實體位址(psN)之間的相互關係。 資料記錄中斷動作的 員體位址疋以相同速率,從多層碟片51的内圓周開 =月向外圓周遞增,而且會禁止在剛好在第-記錄層52 ^方與其重疊的第二記錄層52上記錄資料,藉此可在所有 圮錄層52上,均勻記錄資料。 在上述範例中,如果第一記錄層52的外圓周位置為 、疋,則在第二或後續記錄層52上會產生邏輯位址偏差。 然而,若為避免此問題,而立即記錄中介區62,則中介區 62將會被移至内圓周,因此會降低多層碟片51的可記錄 儲存容量。反之,如果並未立即記錄中介區62,則第一層 後面是緊跟著第二層的邏輯位址的前提假設將無法成立。 根據上述的資訊記錄方法,一旦在開始記錄資料時, 已經事先知道即將記錄至光碟的資料總量,則該資料總量 έ被刀割成多數個與a己錄層52個數相同的資料區塊。接下 來,計算每一記錄層52的資料量。其中,第一記錄層的最 後位址係為事先設定,而且會禁止記錄到在第一記錄層的 ►pif.doc 最後位置之後的後續位址的資料。所以可自動決定第二呓 錄層的後續位址。因此,即使在執行兩或多記錄層52 :資 料記錄動作時,亦可適當地指定邏輯位址,而不會造邏 輯位址偏差。 曰如圖6B所示,假設已知即將記錄至光碟的資料總 里且第5己錄層&的最後記錄位置的半徑位置為 則在此财,會指定-個適當的高達L1的邏假 設已知在下-個記錄動作中,要記綠至光碟的資料總量, 且第一記錄層52的最後記錄位置的半徑位置為%2。則在 此例中,會指定一個適當的高達L2的邏輯位址。 此外,記錄至每一記錄層的資料,並非一定要在每一 記錄層52上均勾分佈。#其上執行資料記錄·別記錄層 52的區,並未完全在多層光碟51的厚度方向重疊時,會 =預定=(例如G),執行填獅作(padding),藉以用預定 資料,補彳員不吻合區(⑽〜㈤扣比regi〇n)。因此資料記錄 乍έ以特疋方式執行,以使得其上執行資料記錄的個別 記錄層52的區可完全重疊。此外,亦可確保永遠會從第一 記錄層52開始,執行一系列的資料記錄動作。 圖5係繪示一個填補程序的示意圖。在圖5所示的範 例中,假設第一記錄動作⑴記錄兩個檔案(播案i及稽案 2)’且將其,己錄在最高位址為<1:>之處。其中,槽案!對應 於區塊(0)-(2),而槽案2則對應於區塊(3>⑷,且區塊⑺ 係由填補動作補償。第二記錄動作(2)會在最高位址為<2> 之處5己錄,而且只會記錄對應於區塊(6)的檔案3。區塊(7) 22 13016 l1J735pif.doc 係由填補動作補償。 f = ’將參考圖4c到6b,詳細說明使用光碟機卜 丁 ’L貧訊記錄方法的處理(processingh 圖7係綠示一個流程圖,用來說明光碟機j所執 j在本發明中請專利範圍中所述的第—記錄單元,係 由圖7所示的處理所實現。 “ -枓示’其中的寫入命令(WRITE)係用來提供將 二在°圖^光碟機1的指令,且可用多種方法達成此目 的在圖所不的處理中,包括三個程序(proced職)81 82 及 83 ^ ’ , 這三個程序的共同處理步驟係為步驟si及幻。 =到光韻1之後,圖7的處理會正式開田始。 先控制9會檢查多層碟片5 Π固數N(步㈣)。接下來,㈣H9會將光碟2 §又疋為從域電腦2丨接收—個命令的特狀態(步驟叫。 ,果f收到命令,則根據所接收到的命令,將控制分 二的ί中一程序’並且完成該處理。接下來, 二” a機電腦21接收命令的等待迴路(步驟 其:’第-程序係為當接收到寫入(主機)命令時 執行的處理(程序81)。 在此例中,在主機電腦21端,會決定對應於記錄層 値的邏輯位址範圍,並請發出其個別的寫人命令^ 此方法中’倾記錄的動作’是由光碟機1在不做錯誤檢 23 pif.doc I3016U35l 查的情形下所執行’而且資料只會被記錄在特定位址之上 (步驟S11)。 舉例而言’當使用逆光道路徑記錄資料,碟片的前16 個扇區被記錄,且第一記錄層的記錄扇區(recording sectors) 號碼為230540h時,在三記錄層52的多層碟片51中,所 執行的資料記錄,係如圖7的步驟S11所述。換言之,藉 由從每個記錄層52的表頭終雖ead end)或結尾終點_ end)開始,執行上述的資訊記錄方法,可將資料以下列順 序記錄:第—記錄層的前16個扇區、第二記錄層的後16 個扇區、第三記錄層的前16個扇區、等等。 一圖8係繪示-個流程圖,用來說明當執行程序81的 貝料兄錄動作時,域電腦21所執行的處理。 中央處理器22根據依照本發明程式的 處理,,在本發明中請專利範圍中所= 第私7早兀,係由圖8所示的處理所實現。 首先,中央處理器22先查看多層碟片 灿At ί=Γ::Ν,並且將-個預定計數器的二》 始位址(步驟S42)。 彻宜了圯錄貧料的啟 在偶數記錄層52中的資料記錄古 ^ 錄層52中的資料記錄方向相反,且^ 係與在奇數記 跟在先前已絲資料記軸作的 中’會檢查緊 則的位址。 24 13016 1 J?35pif.doc 接下來’中央處理Is 22備妥即將記錄的資料,並且 決定資料的記錄總量(步驟S43)。再從所決定的資料記錄總 量與記錄層52的個數,計算出平均分割至每一記錄層 的資料記錄量,在此稱為”s,,。在本實施例中,該記錄^”s,, 是經由將資科記錄總量除以記錄層52的個數所得 S43)。 '
資料§己錄動作是從第一記錄層52順序地執行。在奇 數記錄層52中,資料記錄的啟始位址,是從先前記錄動作 完成的最後位址再間隔s的距離才開始。在偶數記錄層U 中,資料記錄的啟始位址,是從先前記錄動作完成的^ 位址再間隔S的距離才開始(步驟S45-S47)。 接下來,中央處理器22發出穹入她、入人Μ, i(步請),並且等待光:寫:束(;== 聊當接收到寫入(主機)命令時,光二:動會= 述的處理(程序81)。 沉㈢轨仃上 當2碟機1結束資料記料(或t步驟_的 真時),中央處理器22會將預定、°果為 驟S48)。 曰肝預疋冲數為的讀值η遞增(步 ,記數值η低於Ν(或當步驟⑽的 對後續記錄層52,重覆執;^卜、+、| 、、)’ ^ 當記數值以^:::^^845.的處理。 記錄完成時(或當步驟S44的社果層52中的資料 宣告結束。 I果為否時),圖8的處理即 入 請參考圖7㈣,其㈣:㈣為當接收到寫 25 I30161ll735pif.doc (N:^命令時(程序82),所執行的處理。 在此例中,在主機電腦 會連,記錄層52個數相=數的寫入—^ 為0之_言’騎令是麵_值被重置 ㈣=果的個數時(或當步 =接收,則可執丄====之 j為f記錄層52中的可用位址(步驟S22)。然而,對第 一次而言,在命令中的位址則會保持不變。 接下來,會從主機電腦21接收記錄資料(步驟幻, 而且會將資料真實地記錄在光碟上(步驟S24)。 接下來,記數值n會增加(步驟S25”而且光碟機i 會等待接收下列命令。 第三程序係為當接收到寫入(MUUTI BLOCK)命令時 (程序83)所執行的處理。在此例中,在主機電腦21端,會 在單記錄層52的範圍之内,只發出一次寫入命令,且記錄 資料會由針對所有記錄層52的資料記錄量的資料傳送機 制所傳送。 換言之,所記錄的資料量係為由命令所指定的扇區個 數乘上記錄層個數的總量。 首先,接收命令及接收所有記錄資料(步驟S31)。 將所接收到的資料記錄到光碟的可用位址的動作,是 從開始位置開始記錄(步驟S32)。 26 13016 lli35pif.doc 當㈣記騎束時,減值會遞增(步驟 會換到下一個記錄層52。 且 ^己數值η低於記錄層52個數時(或當步驟S34的姓 果為真時),該位址會變為在可用記錄層 : 會返回步驟S32,並且再執行-次二 料ό己錄在其範圍中的動作。 、 ^述”處理,會重覆與記錄層52的個數相同的次數。 山☆第二料鄕二辩的捕之處,在於域電腦中於 出寫入命令的動作,在第三程序中只會被管理—次。該^ 序的特色在於控制光碟機卜使其可針對每—記錄, 將使用者資料,記錄在所有記錄層52之上。 在紅序81到83的任一程序中,會偾測並且決定眘 料記錄中途,是否發生預定窝入錯誤(步驟S3)。當發生寫 入錯誤時,會執行一個預定的錯誤處理(步驟S4)。 ” 在步驟4的錯誤處理中,此時係在資料記錄中途,且 在與預定資料一起,記錄每一記錄層52結束之後,即使a 在纪錄中途發生錯誤,仍可完成記錄動作。 換言之,即使如果記錄動作能持續進行直到遇到錯誤 的部分為止,如果不是在某日做記錄結束的動作,則將很 難再生資料,而且在錯誤發生之後,會立即變成錯誤的相 谷性問題也會相對增高。 再者’當可記錄的最新的多層碟片51中的半徑位置 或最前方的位址變動時,因為位址變動的關係,計算也會 變得更加複雜。 27 5pif.doc 雖然程序81-83中的每一處理的記錄程序變得更加複 雜,以適應各種優缺點,以及在第一處理中,由主機電腦 21端管理所有動作,其中—優點就是僅能做光碟邏輯位址 的再生。 因為無法分辨當其為第二處理時,該命令是否為繼續 重寫資料,或可重覆寫入該光碟,所以必需用到一個辨別 旗標(distinction flag)或是必須指定記錄層52。 雖然第二及第三處理可用與用於單記錄層光碟的相 同方式,簡單地指定邏輯位址,但是如果為了要在從記錄 命令所指定的邏輯位址範圍中的不同位置上記錄資料,且 記錄格式的結構並不固定,則可能會造成混淆。 因為通常會在主機電腦21端記錄檔案系統,所以第 一處理係適用於執行一般用途的邏輯位址計算。 以下將參考圖9所示,詳細說明事先設定將記錄於多 層碟片51的資料總量的處理(程序91)。 步驟S1-S4的處理係與圖7的處理相同,因此其細節 在此不再贅述。 該命令暫時設定為保留層layer)。 如果該命令是從主機電腦21所接收,則光碟機1會 檢查其是否為一未記錄的多層碟片51(步驟S51),並且決 定根據該命令指定的資料記錄總量,計算而得的每一記錄 層的記錄量’以及記錄層的記錄個數N,決定每一記錄層 52的邏輯位址範圍,並且將其記錄在多層碟片51的導入 區凹槽61之上(步驟S52)。 28 ►pif.doc ,s之,當資料被分割,記錄在每一記錄層幻之上, 記錄層的記錄層52記錄動作還未結束時,如果在多 1碟片51條件上的位址,係在記錄層52之内的單-相位 〜力:,則在第二記錄層還未決定後,就會產生錯誤。 八中,因至少會事先指定其最後位址(每一記錄芦& 位址範圍,係在步驟S52中所較),且將其記^在 位凹槽61之上(步* S52)。所以可藉由禁止對其後的 4亍《己錄’而自動決定在第二記錄層之後的記錄層& 的位址。 52的位址 此外亦可^曰疋未與寫入兩或多個記錄層 相衝突的位址。 一/該命令係只在當於—次—鱗換記錄,也就是碟片 :^寫入(出吐扣〇此6)執行時,如果多層碟片51的最大記 錄置可自動設定,則會帶給使用者相當大的便利。 在用圖7所示的處理,記錄資料完畢之後。接下來, ^序92中’會執行多層碟片51的記錄中斷(片段封閉), '、可將預定資料,自動記錄在N個記錄層52的每一非記 首先,接收一個封閉片段(a〇se Sessi〇n)命令,並且^ 疋。己錄在每-記錄層52巾最外緣的賴位址(步驟S61)。 接下來,確認在再生模式巾,每—邏輯位址是否為^ 再生(步驟S62)。 此乃因為當在每-記錄層52中的最外緣位置偏移 、,可再生會改善非記錄區的不穩定現象。 29 5pif.doc 因為使非記錄區保持穩定,所以相較於當可再生為不 穩定時的其他記錄層52而言,必須要將資料記錄在位於最 外緣的扇區中,並且決定其是否可行(步驟S63)。如果判斷 結果証明其不可行(步驟S62中的否分支),則將其定為錯 誤(步驟S4)。 如果判斷結果証明其為可行(步驟S62中的是分支), 則記錄預定資料,此時在每一記錄層52的最外緣位址的内 側,會有非記錄區存在(步驟S64),也就是在申請專利範圍 中所述的第四記錄單元。藉此可擔保每個片段(fragment) 都可順利完成記錄。 因為將所有非記錄區都當成記錄結束的位置,藉此可 將記錄區整個合在一起,所以可用多種再生裝置,再生多 層碟片51。 接下來,決定從每一記錄層52的終結區72到啟始區 74之間的邏輯位址(步驟S65),並且記錄每一記錄層52的 引入區73(或導入區凹槽61);終結區72,其係為用來指示 下一個可記錄位址,或是記錄暫時中斷的資訊,藉此執行 1段封閉動作;以及記錄啟始區74(步驟S66),也就是申 請專利範圍中所述的第二記錄單元。 在此例中,當資料記錄動作暫時中斷時,雖然其無法 =散在每一記錄層52之中,但卻可同步決定並且進行在每 層52中的資料記錄動作,可將每一記錄層52的儲 子各置整合在―起,並且在其上執行資料記錄。 在用圖7所示的處理,記錄資料完畢之後。接下來, pif.doc 13016 U35 ,序=3會完成^碟片51的資料記錄,也就是碟片封閉, 二由=定資料,自動寫入N個記錄層52,代表記錄 :==的程序。換言之’此程序幾乎舆片段封閉的 ^首^接收一個封閉碟片(Close Disk)命令,並且決定 .己錄在每A錄層52巾最外緣的邏輯位址(步驟S71)。接 下來’確4在再生模式巾,每—糖健是科可再 驟 S72)。 ^ 此乃因為當在每-記錄層52中的最外緣位置偏移 時,可再生會改善非記錄區的不穩定現象。 受—因為使非圮錄區保持穩定,所以相較於當可再生為不 备、疋時的其他纪錄層52而言,必須要將資料記錄在位於最 外緣的扇區中,並且決定其是否可行(步驟S73)。如果判斯 、HiE明其不可行(步驟S73中的否分支),則將其定為錯 誤(步驟S4)。 如果判斷結果証明其為可行(步驟S73中的是分支),
則圮錄預定資料,此時在每一記錄層52的最外緣位址的内 側,會有非記錄區存在(步驟S74),也就是在申請專利範圍 中所述的第四記錄單元。藉此可擔保每個片段都可順利完 成記錄。 因為將所有非記錄區都當成記錄結束的位置,藉此可 將記錄區整個合在一起,所以可用多種再生裝置,再生多 層碟片51。 接下來,決定每一記錄層52的中介區62範圍之内的 31 14735pif.doc 邏輯位址(步驟S75),並且記錄引入區及區乃,其广、 用來指示下一個可記錄位址,或是記錄完成的資訊了 無法於其上再記錄資料,也就是碟片封閉;以及記錄八 區62(步驟S76),也就是申請專利範圍中所述的第Γ介 單元。 一记錄 中介區62會變為導入區凹槽61及導出區63位址 的區,而且係位於記錄層52中間。記錄到圓周的資料, 不是從中介區62開始。因為這個記錄動作,偏於對 多層碟片51再生相同的多層碟片記錄雜,所 甘 再生相容性。 文善其 圖1〇係繪示顯示在主機電腦21上的一個對話 (dialog)的範例。當在多層碟片51上開始記錄資料時二 由顯示此對話視窗,可讓使用者選擇㈣蚊是否= 外吕己錄(additional recording)。 ί選擇按紐101,以及選擇按钮102,可執行從目 則開始執仃記錄動作,而且限制其在—次之内完成。經 此選擇’決定要執行程序92及93。 二 、,因此,當中央處理器22在多層碟片51上記錄資料, =考慮記錄下-個額外記錄,或是已經從使用者接收到 jP姐碟片封閉指令與之前的指令時,柄機】可直 額外記錄’也就是實現申請專利範圍中所述的第二 32 13016 lll735pif.d 操作此裝置。 當選擇按鈕1〇3時,則會使用多層碟片51的最大容 量。當選擇按紐104時,則由使用者指定想要的儲存容量。 此外,雖然上述說明範例中的多層碟片51係為光=, 然而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如磁性光學碟片的多記錄;、 錄媒體,亦可應用於本發明。 θ σ 〜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 Ρ艮=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 ΐΐΐ内’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 庫巳圍S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圖式簡單說明】 圖1係繪示用來實現本發明資訊記錄方法的一個 機的組合方塊圖。 〃 圖2係緣示如圖1所示的光碟機與主機電腦之間的雷 性連接方塊圖。 圖3Α,3Β,3C係繪示置放於光碟機中的一個多層光碟 的組合圖。 ” 圖4A,4B,4C係說明一般的多層光碟的記錄方法,以 及本發明的資訊記錄方法。 圖5係繪示一個填補程序的示意圖。 圖6A,6B係繪示多層光碟的半徑位置與實體位址之 1的相互關係’以及多層光碟的半徑位置與邏輯位址之間 的相互關係。 圖7係繪示一個流程圖,用來說明根據本發明一較佳 33 I30161ll735pif.doc 實施^切機_ 圖8係繪示〜 々 處理。 9 ’、〜個流程圖,用來說明主機電腦所執行的 圖9係繪示一他汰 實施例的光碟機所二:’用來說明根據本發明—較佳 圖1〇係%示_ _ — 如在主機電耻的i對話視窗的範 例 圖11係綠牙― + 。 、如在主機電腦上的另1對話視 範例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光碟 雷射光束 光碟機 轉軸馬達 光讀取頭 讀取頭移動馬達 轉動控制模組 讀取頭移動馬達控制模組 讀取頭控制模組 §fi號處理模組 窗的 DL1234 78 9 :控制器 10 :非揮發性記憶體 11 :缓衝記憶體 12 :界面 34 13016 lllz35pif.doc 21 :主機電腦 22 :中央處理器 23 :記憶體 24 ·匯流排 25 :磁性儲存裝置 26 :輸入裝置 27 :顯示裝置 28 :網路 29 :通訊控制裝置 30 :記錄媒體 31 :控制程式 51 :多層碟片 52 :記錄層 53 :保護層 54 :封面層 61 :導入區凹槽 62 :中介區 63 ··導出區 64 ·貢料區 71 :使用者資料 72 :終結區 73 :引入區 74 :啟始區 75 :結束區 pif.doc I3016U35 81、82、83、91、92、93 :程序 101、102、103、104 ··按鈕 S1〜S2、S11〜S35 :根據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的光碟機 所執行的程序步驟 S41〜S50 :主機電腦所執行的處理步驟 S1〜S4、S51〜S76 :根據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的光碟機 所執行的程序步驟
36

Claims (1)

  1. I3016U, 5pif.doc 十、申請專利範圍·· 體上,該方法可在-多記錄層記錄媒 體上錢貝说,域多記錄層記錄雜包括錄個可在盆 上記錄資訊的記錄層,該方法包括·· 八 錄域媒断—f㈣絲超過可記錄至 訊量時,將即將記錄至該媒體的該資訊 刀口J成f數個與該些記錄層個數相同的資料區塊;以及 粗f Γ祕翻11塊記錄至_個觀騎的多數個資 ^使得其中記錄該些資料區塊的該些記錄層的該 些记錄區在該媒體的一厚度方向互相重疊。 97 今八It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資訊記錄方法,其中 雜即將記錄至該親的該龍量,分割成多 動作?㈡行該記錄 區,並不會有在該媒體的該厚度;== 如果記錄:方法’其中 的多數個區存在,列體;:f度方向不互相重疊 錄該些資料區塊的該些記錄層的所有的二 。己錄S,都會在該媒體的該厚度方向互相重疊。 二 ,二訊記錄方法,其* -,其係為在該些個別的記“之間 37 13 Ο 1 6 1 ll735pifdoc 塊記錄至該些個別記錄層的該些資料區的位址,以禁止再 將該些資料區塊,記錄至在該指定位址之後的該些記錄層 的其中之一記錄層的多數個後續位址。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資訊記錄方法,其中 當在將該些資料區塊,記錄至該些個別記錄層期間,如果 發生一預定寫入錯誤時,在將該預定資枓記錄至該些個別 記錄層之後,該記錄動作就會結束。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資訊記錄方法,其中 當在將該些資料區塊,記錄至該些對應記錄層的記錄動作 被中斷,以允許之後可重新啟動對該媒體做額外記錄時, 會將用來指示中斷該記錄動作的一資訊,記錄至該些對應 記錄層中。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資訊記錄方法,其中 备在將該些資料區塊,記錄至該些對應記錄層的記錄動作 結束,以禁止之後再重新啟動對該媒體做額外記錄時,會 將該預定資料,記錄至該些記錄層的所有非記錄區中,I 會將用來指示記錄結束的―資訊,記錄至該頻應記錄芦 中。 、曰 木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資訊記錄方法,其中 當在將該ϋ料區塊,記錄至馳對應簡層的記錄動作 被,斷或結束,且在其巾記錄該些資㈣塊的該些記錄層 的該些記錄區的該些位址的一範圍之中,存在多數個非—曰己 錄區時’會_職:紐,記駐該铸記親。° 9.-種資訊記錄裝置,該裝置可在—多記錄層記錄媒 38 1301611l735pif.doc 體上記錄資訊,且該多記錄層記錄媒體包括多數個可在其 上記錄資訊的記錄層, 其中,當即將記錄至該媒體的一資訊量,並未超過可 記錄至該媒體的一最大資訊量時,將即將記錄至該媒體的 該資訊,會被分割成多數個與該些記錄層個數相同的資料 區塊, 該資訊記錄裝置包括: 一第一記錄單元,用來將該些資料區塊,記錄至該些 個別記錄層的多數個資料區中,以使得其中記錄該些資料 區塊的該些記錄層的該些記錄區在該媒體的一厚度方向互 相重叠。 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資訊記錄裝置,其中 即將記錄至該媒體的該資訊量,係被分割成多數個與該些 記錄層個數相同的資料區塊,且該第一記錄單元會執行該 =錄動作,以使得其中記錄該些資料區塊的該些記錄層的 絕^部分記錄區,並不會有在該媒體的該厚度方向不互相 重宜的區存在。 …7 祀固乐川項所述之資訊記錄裝置, =如果記錄結果顯示,有在該舰_厚度方向不互相 且的夕數個區存在,則該第—記錄單元 中'r使得其中記錄該些資料區塊= :二、有的垓些圯錄區都在該媒體的該厚度方向互相 U·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〇項所述之資訊記錄裝置,其 39 13016 lli35pif.doc 中該第一記錄單元會指定該些記錄層的其中一記錄層的至 少一位址,其係為在該些個別的記錄層之間,最早將該些 資料區塊記錄至該些個別記錄層的該些資料區的位址,以 禁止再將該些資料區塊,記錄至在該指定位址之後的該些 記錄層的其中之一記錄層的多數個後續位址。 1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資訊記錄裝置,其中 當在將該些資料區塊,記錄至該些個別記錄層期間,如果 叙生一預疋寫入錯誤時,在將該預定資料記錄至該些個別 記錄層之後,該第一記錄單元就會結束該記錄動作。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資訊記錄裝置,更加 包括一第二記錄單元,當在將該些資料區塊,記錄至該些 對應記錄層的記錄動作被中斷,以允許之後可重新啟動對 該媒體做額外記錄時,會將用來指示中斷該記錄動作的一 資’記錄至該些對應記錄層中。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資訊記錄裝置,更加 包括一第三記錄單元,當在將該些資料區塊,記錄至該些 對應記錄層的記錄動作結束,以禁止之後再重新啟動對該 媒體做額外記錄時,會將該預定資料,記錄至該些記錄層 的所有非記錄區中,且會將用來指示記錄結束的一資訊, ㊁己錄至該些對應記錄層中。 1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資訊記錄裝置,更加 包括一第四記錄單元,當在將該些資料區塊,記錄至該些 對應記錄層的記錄動作被中斷或結束,且在其中記錄該些 負料區塊的該些記錄層的該些記錄區的該些位址的一範圍 I30161ll735pif.doc 之中’存在多數個非記錄區時,會將該預定資料,記錄至 該些非記錄區。 17. —種貧訊記錄系統,該資訊記錄系統包括一資訊記 錄裝置,以及連接至該資訊記錄裝置的一主機電腦,該資 訊記錄裝置可在一多記錄層記錄媒體上記錄資訊,且該多 記錄層記錄媒體包括多數個可在其上記錄資訊的記錄層, 該主機電腦包括一第一指令單元,用來決定即將記錄 至該媒體的一資訊量,以及當該資訊量並未超過可記錄至 該媒體的一最大育訊量時,將即將記錄至該媒體的該資 訊,分割成多數個與該些記錄層個數相同的資料區塊,而 且在該第一拓令單元,會將要求將該些資料區塊,記錄至 該媒體的該些個別記錄層的一要求,傳送至該資訊記錄裝 Ϊ, 、 談資訊記錄裝置包括一第一記錄單元,用來將該些資 料區塊,記錄至該些個別記錄層的多數個資料區中,以使 得其中記錄該些資料區塊的該些記錄層的該些記錄區在該 媒體的一厚度方向互相重疊。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資訊記錄系統,其 中該資訊記錄系統包括: 一接收單元,當使用該資訊記錄裂置,將該資訊記錄 至該媒體上時,從一使用者接收一指令,以決定是否可允 許之後再重新啟動於其上做額外記錄;以及 一第二指令單J,當接收_指令之後,命令該資訊 記錄裝置’執行將資訊記錄至該媒體的動作,以允許之後 41 130161如 5pif.doc 再重新啟動於其上做額外記錄。 19.-種電腦程式產品:該電腦程式產品可經由一電腦 執行,透過-資訊記錄系統實現訊記錄方法,該^ 記錄系統包括-資訊記錄裝置,以及連接至該資訊記錄穿 置'-主,電腦’該資訊記錄裳置可在—多記錄層記錄媒 體上記訊’且該多記騎記錄雜包括錄個可在其 上s己錄資訊的s己錄層’而且該資訊記錄方法包括: 決定即將記錄至該媒體的一資訊量; 當該資訊量並未轉過可記錄至該媒體的一最大資訊 量時’將即將記錄至該媒體的該資訊,分誠多數個與該 些記錄層個數相同的資料區塊; 將要求將該些資料區塊,記錄至該媒體的該些個別記 錄層的-要求,傳送至該f訊記錄裝置;以及 將该些貧料區塊,記錄至該些個別記錄層的多數個資 料區中’以使彳$其巾記錄該些資料區塊的該些記'錄層的該 些記錄區在該媒體的一厚度方向互相重疊。 2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電腦程式產品,其 中該資訊記錄方法包括: 田使用5亥貪汛記錄裝置,將該資訊記錄至該媒體上 Γ/Γ使用者接收—指令,以蚊是否可允許之後再重 新啟動於其上做額外記錄;以及 〜當接收_指令錢,命令师航錄裝置 ,執行將 錄至該舰㈣作,以允許之後再㈣啟動於其上 做額外§己錄。 42
TW093127977A 2003-09-19 2004-09-16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information recording device, information recording system,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TWI301611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28754A JP3710799B2 (ja) 2003-09-19 2003-09-19 情報記録方法、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情報記録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12729A TW200512729A (en) 2005-04-01
TWI301611B true TWI301611B (en) 2008-10-01

Family

ID=341914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3127977A TWI301611B (en) 2003-09-19 2004-09-16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information recording device, information recording system,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339868B2 (zh)
EP (1) EP1517312B1 (zh)
JP (1) JP3710799B2 (zh)
DE (1) DE602004023801D1 (zh)
TW (1) TWI30161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94243B1 (ja) * 2003-03-25 2004-11-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情報記録方法、光情報記録装置、情報処理装置、光情報記録媒体
JP2004310972A (ja) * 2003-03-25 2004-11-04 Ricoh Co Ltd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記録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記録方法、情報記録用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JP3734816B2 (ja) * 2003-03-25 2006-01-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情報記録装置、光情報記録媒体、光情報記録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KR101190210B1 (ko) 2003-10-06 2012-10-16 코닌클리케 필립스 일렉트로닉스 엔.브이. 다층 광 디스크 및 상기 디스크에 기록하는 장치
US7529159B2 (en) * 2004-01-06 2009-05-05 Pioneer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cording information onto an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s first and second recording layers
US7529163B2 (en) * 2004-01-20 2009-05-05 Pioneer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CN100527254C (zh) 2004-02-04 2009-08-12 日本先锋公司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装置和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US7876657B2 (en) * 2004-04-26 2011-01-25 Ricoh Company, Ltd. Inform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an information recording system, a program, and a recording medium
US20070242587A1 (en) * 2004-05-17 2007-10-18 Keiji Katata Information Recording Device and Method, Information Reproducing Device and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JP4213128B2 (ja) * 2005-02-25 2009-01-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記録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並びに情報記録装置
US20090231986A1 (en) * 2005-04-27 2009-09-17 Pioneer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information 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computer program
US20090303860A1 (en) * 2005-05-31 2009-12-10 Pioneer Corporation Recording Process Status Decid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Process Status Deciding Method
JP2007128578A (ja) * 2005-11-01 2007-05-24 Ricoh Co Ltd 情報記録装置
TW200721137A (en) 2005-11-17 2007-06-01 Ind Tech Res Inst Data structure of the recording medium and method for reading the recording medium data
KR101370361B1 (ko) 2005-12-06 2014-03-05 코닌클리케 필립스 엔.브이. 다층 저장매체 포맷팅
EP1903574A3 (en) * 2006-09-20 2008-11-26 Panasonic Corporation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recorder and disk with multiple storage layers
JP5756673B2 (ja) * 2011-04-27 2015-07-29 日立コンシューマ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記録再生装置
JP6007613B2 (ja) * 2012-06-22 2016-10-12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管理装置、記録管理方法、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29525A (en) 1995-06-21 1998-03-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Two-layer optical disk
JP3756574B2 (ja) 1995-06-21 2006-03-1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2層光ディスク
CN1110037C (zh) 1995-10-19 2003-05-2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信息记录媒体、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JP3435264B2 (ja) 1995-10-24 2003-08-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3841468B2 (ja) 1996-03-22 2006-11-01 富士通テン株式会社 多層式ディスク及び多層式ディスクの記録装置
JP3707137B2 (ja) 1996-07-04 2005-10-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再生装置
JPH1131357A (ja) 1997-07-08 1999-02-02 Pioneer Electron Corp 情報データの記録方法
EP2261920A3 (en) * 1998-02-23 2011-03-0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nformation storage medium, information playback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JP2000163865A (ja) 1998-11-26 2000-06-16 Ricoh Co Ltd 情報転送装置
JP2000270299A (ja) 1999-03-16 2000-09-29 Ricoh Co Ltd 画像記録再生装置
JP2001126255A (ja) 1999-10-22 2001-05-11 Sony Corp 光記録方法及び光記録装置
JP2001216647A (ja) * 1999-11-22 2001-08-10 Sanyo Electric Co Ltd 制御装置
JP2001338458A (ja) 2000-05-26 2001-12-07 Ricoh Co Ltd 情報記録装置、情報記録システム及び情報記憶媒体
JP4185659B2 (ja) 2000-11-06 2008-11-26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光記録媒体、情報記録装置および情報再生装置
JP3947428B2 (ja) 2001-09-10 2007-07-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及びそのシステム
JP2003173285A (ja) 2001-09-26 2003-06-20 Ricoh Co Ltd 情報記録方法及び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US6801494B2 (en) 2001-10-31 2004-10-05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ultiple sections for dual-layer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TE552592T1 (de) 2002-06-10 2012-04-15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Verfahren und gerät zum schreiben einer mehrschichtigen optischen platte
JP4027726B2 (ja) 2002-06-17 2007-12-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と情報記録再生方法とプログラムと記録媒体及び情報記録再生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5093031A (ja) 2005-04-07
US7339868B2 (en) 2008-03-04
US20050063290A1 (en) 2005-03-24
DE602004023801D1 (de) 2009-12-10
EP1517312A3 (en) 2007-09-26
EP1517312A2 (en) 2005-03-23
JP3710799B2 (ja) 2005-10-26
EP1517312B1 (en) 2009-10-28
TW200512729A (en) 2005-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01611B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information recording device, information recording system,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JP3594243B1 (ja) 光情報記録方法、光情報記録装置、情報処理装置、光情報記録媒体
JP2004310972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記録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記録方法、情報記録用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TW200425078A (en) Data recording method, data recording device, program, and computer-readable data memory medium
TW201034009A (en) Write-once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inform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information 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reproducing method
JP4083651B2 (ja) 情報記録方法及び情報記録装置
TWI261823B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 device,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information recording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recorded with information recording program
JP2008542971A (ja) 多層光ディスクに情報を記録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JP4375677B2 (ja) 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7701831B2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inform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JP2004355714A (ja) 記録媒体ドライブ装置、記録媒体ドライブ用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及び記録媒体ドライブ方法
JP4728750B2 (ja) 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情報記録方法
JP3825437B2 (ja) アドレス変換プログラム、記録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JP2008503024A (ja) 光ディスクの領域割り当て方法、データ記録及び/または再生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
JP4083780B2 (ja) 情報記録システム
JP4287413B2 (ja) 情報記録方法、情報記録装置、情報記録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TWI384464B (zh) 非臨時性的資訊記錄媒體、記錄/再生裝置以及記錄/再生方法
TW200805280A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omputer-program 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thereon a computer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JP2009211746A (ja) 光ディスク記録装置
JP4145853B2 (ja) 記録媒体がオリジナル媒体か複製媒体かを判定する方法、プログラム、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JP2007234219A (ja) 情報記録方法及び情報記録装置
JP2006114188A (ja) 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システム、並びに光ディスク
TW201201202A (en) Multi layer record carrier comprising compatibility information, and method for recording such compatibility information on a record carrier
TW200809809A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information recording system, and a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thereon a computer program
JP2007035102A (ja)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情報記録再生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