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95859B - Nitride semiconductor lihgt emitting element - Google Patents

Nitride semiconductor lihgt emitting element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95859B
TWI295859B TW94113619A TW94113619A TWI295859B TW I295859 B TWI295859 B TW I295859B TW 94113619 A TW94113619 A TW 94113619A TW 94113619 A TW94113619 A TW 94113619A TW I295859 B TWI295859 B TW I29585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type
concentration
light
thicknes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41136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603442A (en
Inventor
Hiromitsu Kudo
Tomoo Yamada
Kazuyuki Tadatomo
Yoichiro Ouchi
Hiroaki Okagawa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Cable Ind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Cable Ind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Cable Ind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6034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6034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958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9585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2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 H01L33/26Materials of the light emitting region
    • H01L33/30Materials of the light emitting region containing only elements of Group III and Group V of the Periodic Table
    • H01L33/32Materials of the light emitting region containing only elements of Group III and Group V of the Periodic Table containing nitroge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2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 H01L33/14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with a carrier transport control structure, e.g. highly-doped semiconductor layer or current-blocking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2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2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 H01L33/12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with a stress relaxation structure, e.g. buffer lay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ed Devices (AREA)
  • Semiconductor Lasers (AREA)

Description

1295859 板側)依序藉由氣相沈積(vaper phase deposition)而將;η型 被覆(clad)層11 〇(本例中兼用為η型接觸層)、發光層(可為 夕里子井(MQW : multiquantum well)等的層合構造)12〇、p 型被後層130、p型接觸層14〇層合而得。p1〇、p2〇分別 為η侧電極、p側電極。在雙異構造(d〇uMe 价此如匀 之卷光元件中,發光層WO則由較n型被覆層HO、p型被 覆層130之帶隙(bandgap)為小的結晶所成。雙異構造之發 光兀件才康說#乂同貝接合(h〇m〇細cti〇n)之發光元件具有高 =以上的發光輸出(例如,參考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平 8-330629 號公報)。 型值:Ϊ被後層、110 ’可由η型不純物之添加而形成為n ,°Ρ型被覆層130與Ρ型接觸層140,如經由添加 Ρ型不純物之同時,視需 々、二由添加 等低電—時,射;^魏退火(咖Μ】㈣處理 y /成為P型傳導性。發夯声〗9 η 可形成為η型導電性 广^先層12〇 ,之層的狀態。又,亦可:^:性,或混在有此等導電性 之層的情形(不含成广純物的未經摻雜 通常顯示較弱之⑼傳導性)何不純物的未經摻雜之層, 吨物系結晶層作成Ρ型傳導性之用的好ρ型不 純物而言,可採用Mg。 〜π日]孕乂仏P型不 如%光元件之動作電尿 · 用 愈佳。如欲降低動作;壓愈低’則實 以低者為佳,因此,較佳 :衣Ρ型層之串聯電阻 因此,如Mg之添加量 Ζ ρ型層之電洞(h〇】e)濃度, 以约,則結晶性會惡化而電洞之 1295859 •移動度會降低,以奸+ a 加量較佳為作成币、曲法充分降低。因而,峋之添 下降的濃度。n農度充分提高,且結晶性不致於明顯 如欲降低發光元件之動作電 側電極間之接觸電 在降低P型層與p m Γ ma叫方面亦極為重要。 ^ 為降低此種接觸電阻時,列需要楛古# # 濃度之⑽;心如將高載子咖㈣ •姆性可獲改善,結果,L==i據厂說與p側電極間的歐 流動既定順向電二=正向電屢(f_rd 2;日本專利_= 的施加電麼)即降低(參考文獻 本專利特開平7-15041號公報)。 濃产接觸層之%濃度,據說並不因載子 效,因此,而一對接觸電阻之降低方面有 Μσ噥卢r"夂又…為錯由提南ρ型接觸層之表面側的 y又p牛低發光元件之動作電壓或正向電塵的方法 ,爹照文獻1、文獻3 ;日本專利特開平8-97471 _公報)。 ’,對Mg濃度之增加的載子濃度之增加率變小,最 載子濃度會成為反比例,惟如將p型接觸層
減度區域時’則與?側電極間的歐 姆性會成為良好,並降低動作電壓J 如作為P型不純物而使用仏時,則有由該·所引 起的光吸收之發光效率降低之問題的說法(例如,來二文獻 4;日本專利特開平1(Μ25956號公報)。因⑽所引起的 317031 7 1295859 μ 光吸收’係經說明為Mg在GaN系結晶中形成深準位的受 階(acceptor level),因其深準位與傳導帶間的帶隙而有 430nm以下波長之光被吸收的現象。 在蒼考文獻4所記載的發明中,對此種問題,係藉由 將P型被覆層作成A1比例在8%以上的AlGaN,以擴大上 述帶隙,作成所吸收光之波長較43〇nm為短之同時,將p 型被覆層或p型接觸層厚度作薄,以減輕前述光吸收之問 題者。
如上述,為了減輕Mg所引起的光吸收之問題,周知 有種將p型層(包括p型被覆層、p型接觸層之在發光層 上面所形成的p型傳導層整體)作薄的手法。 曰 I於疋’本發明人等認為,將p型接觸層厚度作薄最為 重要,將經掺雜高濃度Mg之^型接觸層形成薄 !〇以下,並製作使其正下面之p型層之M 少的GaN系I^ED,以嘗試其評估。 心、減 的辜^^ ’動作Μ即將上升 的事貝。其原因應為因濃度梯度(抑-叫所引 降低p型接觸層表層之M e濃戶,乂 + 兴月 觸電阻會增大。換言之,與ρ側電極間的接
湲度以降低與P側電極間的接觸表層之 型接觸層增厚至相當程度,因合 ^不將該P 亦即,在先前技術中,並未能同;=產4光吸收。 南的P型接觸層以降低發光元件之動作^ Mg〉辰度 P型層中的光吸收兩項事宜。 电i、與充分抑制 31703] 1295859 •【發明内容】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解決p型層之上 ”
GaN系發光元件—種能在p型接觸層表層中唯掊丄亚賦與
Mg,由於降低添加於P型層中的Mg總量,即可^農度之 =壓之上升的同時’可減少由Mg所引起 ^動作 層構造。 次收的p型 本發明人等發現’在p型層中’由p型 近發光層之層的⑽系材料之組成變化、層人/至取葬 濃度之變化、各層厚等加以本發明獨特之規範,即°可之= 上述目的,遂而完成本發明。 、 亦即,本發明具有下述特徵。 滩(1)一種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係具有由氮化物半導 =、1曰層所成之層合體,而該層合體中從下層側依序包含 n型層、發光層、P型層,而P型層中之p型不純物係 多雜有Mg的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而其特徵為: 鲁刑、p型層之最下部中設有由八1>^心-3(〇$)^1)所成之口 ^被覆層,而於該P型被覆層上方以1個或1個以上之異 貝界面(hetero interface)中介而設有由 AlyGa】_yN(〇gy$ 〇 所成之Mg高濃度層,而於該Mg高濃度層之正上面則設 為P型層之敢上部的由AlzGa】_zN(y<z S 1)所成之p型 接觸層,而 P型接觸層,係層厚為10nm以下,Mg濃度a為5x ]〇】9crrf3 $ a,
Mg南/辰度層’係層厚為5nm至20]植,河3濃度13為 9 317031 1295859 2x l〇】9cirT3<b,而 p Mg高濃度層與 濃度 c 為 lx 10]9Cm-3“<b,而 ^ iT'Mg 除了 P型接觸声以 未滿5x H)】W。 ,P型層之巉濃度的平均值為 Μ ί·2ί/Λ(1)所記載之氮化物半導體發mi中, Μ…度層在與至少p型 : 濃度為5XWW3以上的部分。接觸之側3有呦 (3)如上述(2)所記載之氮 發
Mg高濃度層係僅在盘ρ型…:广“先兀件,其中’ 為5x WW以上之、部分層接觸之側,含有呦濃度 ττ⑴所記載之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其, Mg /辰度 C 為 c<5x 1 〇19Cin.3。 〆、 b<a⑺如上述⑴所記載之氮化物半導體發光it件,其中, r⑹士上述(1)所記載之氮化 p型層之中,高濃度層與發光二;’其中, 度為未滿2x之部分’:先層之間的層,含有Mg濃 (7)如上述(6)所記載之氮化物半導體發 於該Mg高濃度層與門 件,其中, 值為未滿〜10]W3 間的層中的Mg濃度之平均 p型記載之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其中, 尘s之層厗為WOnm至30〇nm。 (9)如上述⑴所記載之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其中, 31703] 7295859 ,P型接觸層之層厚為0.5至l〇㈣'Mg濃度a為5x 10】W3 g ag lx l〇2lCm-3,而 "Mg同/辰度層之層厚為5至2〇nm、Mg濃度b為 10 cm-3<(0.5x agb$lx 1〇2]cm.3 ,而 P型層之中,Mg高濃度層與發光層之間的層,係M 濃度 c 為(0.2X b)$c<b。 g ·【實施方式】 ·_ (發明之最佳實施形態) 本說明書中,為說明該發光元件之層合構造中之各層 位置起見,使用「下層側」、「最下部」、「正上面」等,^ =上下_的語句。此乃於層合構造之形成過程中,將結 晶基板作為下側,在其上面所先形成的n型層上形成發^ 層、P型層等方式的根據層合順序的方便上的表現方式, 並:限定在元件之絕對性的上下方向、或元件實裝方向'實 裝時之姿勢)者。「正上面」係指直接相鄰接的上側'「正下 鲁面」係指直接相鄰接的下侧之意。 以下,以GaN系發光元件之丨的GaN系led作為例 子使用,以說明本發明。有關半導體雷射形態方面, 需要時加以說明。 ' 本發明之GaN彡LED之元件構造,如第】圖所示之 一例’於結晶基板B1上’具有經依序成長㈣系結晶層 後作成層合體S的元件構造。該層合體S中,從下層側二 序包含有未經摻雜之層卜n型層2、發光層3、p型層4。 如上述(1)所記載’本發明中,於p型層中所摻雜之p型不 317031 11 1295859 純物為1VI g。 m土層2巾冑%雖包含單獨之n型接觸層、與n型 ' 惟在該圖之例中,則僅以1層兼用兩層功能。 發光層3,係為產生因截早夕 戟子之再結合所引起的發光之 用的層,而如後述,不僅為單一 ▲ 干屑之形怨而亦可為層合構 造。 Ρ型層4中’至少取下部含有ρ型被覆層41,在直上 方含有叫高濃度層43,再在該層43之正上面含有型 接觸層44。此等由ρ形姑罗β 1χ 寻Ρ生被復層41、Mg高濃度層43、ρ型 接觸層44所成ρ型層之特徵,係如上述⑴所記載者。 第1圖之例中,於ρ型被覆層41與Mg高濃度層Μ 之間存在有Mg低濃度層42,惟京尤此方面而容後敛述。 μ結晶基板上面’可為如第3圖之例的平坦(fiat)式,惟 第1圖之it件構造例中,係於結晶基板B1上面經凹凸(後 述)加工後,於該凹凸上形成由GaN系材料所成之緩衝層 • B2’覆蓋凹凸而使未經摻雜之⑽層^型⑽被覆‘ (兼作η型接觸層)2成長。層合體s,係使部分之n型 被覆層2露出之方式從p型層側加以蝕刻…沈…%),於兮 露出部分設有由A1(鋁)所成η侧電極Pi ^又,在p型接觸 層44上面,從與該上面相接之側依序設有由Ni(鎳)與 Au(金)層合所成之ρ側電極ρ〕。 從發光層3所發出的光,可任由從上方(從p側電極侧) 釋出’或透過結晶基板後再從下側(基板内面侧)釋出,而 只要採用能分別對應於P侧電極之形態,或_般姿能 3】7〇3] 1295859 • (attItude)之封裝或覆晶(flip chip)封裝的構造即可。 如上述,本發明中,作為p型層内之層合構造,首先, 從下層側依序,作成至少含有p型被覆層、(p型)高濃 度層、P型接觸層的構造。於Mg高濃度層與p型被覆層 之間,可存在有其他層(如後述)。其次,將此等層之材料 組成、Mg添加濃度、層厚等依上述(1)之方式加以規範(較 -佳的狀態而言,按上述(2)至(7)之方式加以規範),並藉此 :產生下列3種效果,以達成上述目的。 修⑴結晶性之提升 將P型被覆層作成2元或3元結晶之AlxGa“xN(〇Sx ),將Mg高濃度層作成2元或3元結晶之_ “a),將P型接觸層作成3元結晶之AlzGai_zN(y〈g 1)的原HJ ’係由於易於製得錯位密度低之高品質結晶。 夕;卩牛低1曰位在度(dlsI〇cation density)即可提升電洞 叙::ί因此’ P型層之電阻降低而可降低發光元件之 丨 彳工制%者釭位缺陷區域所發生的M之 擴散。 (H)接觸電阻之降低 將P型接觸層作成从^满加…並料 二:乍成較峋高濃度層之A1比例y為高之原因: 2加較之以與氮的結合力強的之比例,則p型声最 上邛所形成的P型接觸層,在 曰 人/、士 在結日日成長時、結晶成長德之 、p型化退火處理時、電極退火處理時等更 ㈣曝咸在高溫環境下時的氮氣漏茂。 "技 317031 ]3 1295859
留的糸結晶層中發生氮氣漏㈣,由於之後所殘 剂傳=缺(Vae_y)可賦與n型傳導性,因此,會妨礙P :::性之顯現,而成為提高與電極間的接觸電阻 之串聯電阻的主要原因。 本發明中,係將p型接觸層之Al比例作成比正下層者 阻=藉以設法控制氮m而控制與電極間的接觸電 阻或層内之串聯電阻之上升。 將P型接觸層之Mg濃度a作成5x 1〇19cm-3$a之理 由:係如在此種濃度之範圍,則能達成與p側電極間較佳 之歐姆接觸’結果便能充分降低與該電極 7型層之Mg量的降低與來自p型接觸層的心;抑 將P型接觸層之厚度限制為極薄之i〇nm以下之理 2係由於在此層中為獲得心側電極間的歐姆性而添加 回浪度之Mg,因此,為抑制Mg所引起的光吸收時,如將 ,此層厚度作薄則為最有效的方法。此乃由於添加Mg 型層所吸收的光之波長,如Mg濃度愈高,Mg愈會形成深 的能級而長波化,而吸收波長愈長波化,結果 所 發生的光愈容易被吸收。 尤曰所 然而,如僅將添加高濃度Mg之p型接觸層作薄時, 則會產生接觸電阻上升之問題。 ’ 相對於此’在本發明中,由於在P型層全體之構成方 面下過工夫’因此’能在防止P型接觸層之接觸電阻的上 升之下,而減低P型層中所含之…㊂量。 317031 14 T295859 、先方' p型被覆層與p型接觸 個組成相異之結晶的接合界面之異界面至少設置兩 被覆層與Mg高濃度層之間所 ''即’係於P型 及得嗜斤成Mg高濃度V個編
(y<zg 1)所成p型接觸居 ^ ^ 與AIzGa】.zN 风Pi接觸層之間所形成之 *於異界面上存在有因結晶之面因 此,容易捕獲經離子化的不純物, 起的电场’因 效果。 令抑制Mg之擴散的 fctU了/tMg高濃度層之Mg濃度b作成h 日尽作成5議至2。麵之同時,將在Mg高濃 度fT面的P型傳導層(包含p型被覆層),亦即,將陶 1層與發光層之間的p型傳導層之Mg濃度c作成i X 10 cm Sc<b。在此所稱c<b的不等式,乃指峋高濃 度層之Mg濃度b,係較Mg高濃度層與發光層之間的p 型傳導層中之任-部分之Mg濃度為高之意。因此,將咐 高濃度層之層厚作成20nm以下,且作成c<b的條件,係 表示在p型接觸層之下側,設定p型層之Mg濃度使由p 型接觸層下面的距離在20nm以内之區域中,Mg濃度成為 最高之意。 再者,將除了 p型接觸層以外之p型層之Mg濃度的 平均值,亦即,從Mg高濃度層至p型被覆層合併在内的 P型傳導層中的Mg濃度之平均值,作成未滿5x i〇19clll-3 之方式。 以如此方式設定p型接觸層與發光層之間的p型傳導 15 317031 •1295859 層之Mg〉辰度’即能在防止刑 P 土接們層之接觸電阻的上升 之下,壓低P型層中所添加的Mg之總量。 、口日日基板,祇要GaN系4士 b w # je 土 B 曰 丄 乐、、、口日日可成長者即可。較佳之結 日日基板而έ,可例舉如:藍賓 4H、3C)'GaN、趟、面、R#SlC⑽、 一 大日日石(spinel)、Zn〇、GaAs、 NGaO等。又,亦可么丨、j仏々々 ”,、 寺…晶作為表層所具有之基材。 另外’基板之面方位並益特別 —ρ ^ ^&+77^,c/ r 卫.,,、将別限疋,可為整版基板亦可為 賦與切餘板(〇ff-cut)的基板。 门 =基板與GaN系結晶層之間,較佳為介在有緩衝 上方所形成的P型層之錯位密度的降低係為了 性。如前述p型層之錯位密度降低,即可產 生電阻之降低,或Mg擴散之抑制等較佳之效果。 較佳的緩衝層而言,可例舉:GaN系緩衝層。緩衝層 之材料,方法、形成條件方面,參考習知技術即可: 惟GaN系緩衝層材料而言,可例舉:GaN、入咖、趟、 ,ΙηΝ等,而成長溫度而言,祇要是較在其上所成長的㈣ 。糸結晶層之成長溫度為低溫者即可,可例舉:30(TC至700 °c ° 缓衝層厚度較佳為1〇nm至特佳為2如m至 40η曰m。如將緩衝層之材料作成㈣時,則上方所成長的 結曰曰層之錯位密度便成為最低,又由於緩衝層之最 範圍增大而佳。 & 另外如作為結晶基板而使用由GaN或A】N纟士曰笪 、、Ό 曰曰 所成基板時,則不需要缓衝層。 31703] 】6 1295859 • GaN系結晶層,可成長在平坦的結晶基板上,惟可於 結晶基板面適當導入用以降低結晶中之錯位密度的構造。 •由此,由5ϊ02等異種材料所成部分有時將包含於由⑽ 系結晶層所成之層合體中。 用以降低錯位密度之構造而言,可例舉:(甲)使能實 苑以往白知之選擇性成長法(EL〇 : 法)之 -方式,而於結晶基板上面將遮罩(mask)層作成條紋圖案 • (pipe pattern)等所形成的構造、(乙)使GaN系結晶能進行 杈向生長(lateral growth)或小平面型生長(faceted g卿叫 之方式,而於結晶基板上面施加點(d〇t)狀、條紋狀等凹凸 加工之構造等。 此等構造與缓衝層,可適當組合。 即使用以降低錯位密度之構造中,由於基板上面施加 有上述(乙)之凹凸加工的構造並不使用遮罩層,因此,可 =止因遮罩層材料之擴散所引起的GaN系結晶之污染 •寺,而佳。又,如按埋入凹凸方式使CaN系結晶成長時, 則^採用由藍寶石基板等不同於GaN系材料所成結晶基 板%,由於折射率相異的結晶基板與GaN系結晶間的界面 成為光散射性,因此,會發生LED之光讀取效率(〇pticai
Piek~Up efflciency)獲提升的理想效果(不同於錯位 降低的效果。) 〇 如將埋入凹凸方式成長的GaN系結晶,實施GaN,特 別疋未經摻雜之GaN時,則由於容易獲得成長面之平坦性 且*a位岔度低的高品質之結晶,因此,在提升上方 3]?031 17 1295859 € *所成長的P型層品質方面很合適。 結晶基板上面的凹凸加工方法、凹凸之配置圖案、凹 凸之剖面形狀、在凹凸上的GaN系結晶之成長過程等,則 參考日本專利特開2000-331947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 2002-164296號公報等即可。又,如作為凹凸而將凹溝形 成為條紋狀時的凹溝之長度方向、凹溝之寬度、凸狀棱角 之寬度、凹凸之振幅(凹溝之深度)等,亦可參考該等文獻 或習知技術。 • GaN系結晶層之成長方法而言,可例舉:HVPE(hydride vapor phase epitaxy :氫化物氣相外延生長)法、 MOVPE(metal organic vapor phase epitaxial:有機金屬氣相 蠢晶)法、MBE(molecular beam epitaxial :分子束蟲晶法) 法等。從能以實用性成長速度形成高品質的結晶薄膜而 言,特佳為MOVPE法。 發光層,可為由單一組成之結晶層所成構造’亦可為 鲁由帶隙相異的複數層所成單一量子井(SQW : sinsle quantum well)構造、多重量子井(MQW : multi_quantum wel1) 構造等多層膜構造。在量子井構造(quantum well structure) 中,嚴格來講,產生發光現象之層雖為井層(we11 layer), 惟在本發明中,將陴障層(barrier layer)/井層之層合構造整 體視為1個單元(un丨t),稱之為發光層。 用為發光層的GaN系結晶之組成’可適當選擇具有依 所欲產生光之波長的帶隙之組成’惟如作成較p型被覆層 及η型被覆層為帶隙小的組成時’則由於成為雙異構造而 18 317031 Ί295859 為特佳。如將發光層作成量子井構造時,則可作成井層之 帶隙較P型被覆層及η型被覆層之帶隙為小的方式。曰 如以InGaN構成發光層時,經由調整結晶之化比 即可控制發光波長約從36〇nm(In比例為零)至红外光波 領域的廣泛範圍。發光波長,亦可藉由對發光層中之^型 不純物及/或p型不純物之添加而加以控制。 如以hGaN構成發光層時,則由於形成有“局部性 ,地W濃度分佈的區域’而由於該區域將作為發光再μ 中心而發揮功用,因此,即使發光層具有較高錯位密度:夺口, 仍能獲得南發光效率。 、然而,為將發光波長作成420nm以下之紫至紫外光區 域而降低In比例時,由於難以產生如此效果,因此,發光 層中的錯位密度將對發光效率產生極大影響。因而,^將 發光波長作纽種短波區域時,則較佳為將減低前述之錯 位密度之有效構造,採用為發光層下方之構造。 _如作為ϋ型被覆層之材料,而對發光層之材料使用帶 隙大者’則能將載子有效地侷限在發光層内。在led的情 形=,由於使用時的電流密度較小,因此,與發光層之間 的f隙差亚不需要作大,特別是在發光層為量子井構造的 情形下,亦可使用對其阻障層不存在帶隙差者(同樣組成 者),或帶隙更小者。 ”理由’乃係從Ρ型被覆層注入於發光層,並朝向η 塑被覆層擴散的電洞,由於較朝向相反方向擴散的電子之 秒動度為小’因此’在未到達型被覆層之前即以高或然 317031 K95859 電子再行結合。 而仕LED之發光層使用inQaN時的Ώ型被覆層 ^材"斗,較佳為使用容易製得錯位密度低的2元結晶之 aN或3几結晶之A1GaN、InGaN、特佳為使用GaN。在 ,1GaN的情形,由於如增大A1比例時則有結晶性降低的 、向口此,較佳為將A1比例作成〇·2以下、更佳為作成 0.1以下。 ·、 j <本^明中,作為p型被覆層之材料而使用AlxGa^lSKO SXS1)。亦即’ p型被覆層,係以2元結晶之GaN或3 2結晶之AlGaN構成。㈣被覆層之組成,較佳為依帶隙 务光層者為大的方式而選擇。具體而言,為了將發光 層中朝向P型被覆層方向擴散的電子有效地偈限在發光層 1 ’因此’較佳為作成與發光層(如發光層係量子井構造 ¥,則為井層)間的帶隙差成為〇 3eV以上的组成。 业發光波長(―與發光層(如發光層係量子井構造時,則 .為井層)之帶隙Eg(eV)間的關係如下式表示。
lxEg=124° (式 D 下jr方面,AlxGa]都^丨)之帶隙L係如 卜式表不0
EgAiGaN=6.16x + 3.4(l^x).x(Kx)(弋 2)
射匕’可使用此等關係式以求得較佳 比例的最小值。 ^ AI 例如,將發光波長設為400nm時, 的發光層之帶隙為3.lev,因此,t 、之^ )求得 口此較佳P型被覆層之帶隙 317031 20 1295859 ,成為3.4eV以上’如使用(式2)時’則此時的較佳p型被 復,之比例x便成為〇 〇6以上。另外,如增大八】比例 土了則由方AlxGa]-xN之結晶性有降低的傾向,因此,較 ::為將X作成0.2以下、更佳為作成〇1以下。如前所述, 、,晶性如降低時,則容易沿著錯位缺陷發生Mg之擴散。 P型《層之層厚並無特別限定,可適當參考周知技 十餘而決定,惟輕去氧Ί Λ > 1為 至1〇〇nm、更佳為20nm至7〇nm。 ► 南濃度層’亦可視為位於單薄的P型接觸層正下 P面的弟2接觸層。
Mg高濃度層之材料組成’係ΑΐΜ ·#㈣y 可為y=0(亦即,GaN)。 少4發tr在於p型被覆層與叫高濃度層之間至 乂彡叉有一個異界面。 則作:::於P型被覆層正下面配置Mg高濃度層時, “列y能成為相L j g高濃度層之A1比 .而:可ί: 時’由於4⑼的差額愈大, 心D g之擴散抑制效果,因此,X盥y之差 佳為0.01以上、f .盔λλ。 ” y之差額較 上更么為〇·〇3以上、特佳為0.05以上。 ::與y間的差額過大時,則因格子不整合 …01广因此,X與y間的差額較佳為0.2以下、 更“ 〇·15以下、特佳為0.1以下。 二於%高濃度層# A]比例y增大性 的傾向,因此,y較佳為作成0.2以下。又,亦可將有= 濃度層的…作成較p型被覆層之A1比例x為小:: 317031 21 1295859 力為:=::^高濃度層之帶隙會愈小,因此,即作 掸 、而易於活性化,因此可望達成因載子濃户 故如以⑽形成Mg高濃度層二 p型接觸層之材料組成為 ( 比例z,如係較%高濃度層…例= •發明之效果中所述,則古、 。上述 •氣漏_果,及因異界面所二=, ㈣高溫環境下的氮氣漏姻 二:= 特佳為作成〇 〇3〜 旱乂仏為作成〇.〇1 之外另而:二如Z值大時,則除了結晶性有降低的傾向 因在^ 引起作為Mg之p型不純物的活性化, =:下來看’z較佳一下、更佳一下、 •好::::的要是作成能與電極形成良 具體而言,如作成二产::可二可參考習知技術。 ㈣,則可在以P型之:a、別疋作成1X 1〇2°⑽·3 形成良好的歐姆接觸。〜極而周知的各種電極之間 果時另Μ ’如欲更提g Mg所引起的光吸收之抑制效 约,^度a之較佳範圍為5χ】 ,似 較佳為5X⑺〜一至]χ 3 至X 10 cm、 lx l〇20cm*3 〇 cm 、特佳為 5χ I〇i9cm,3 至 p型接觸層之層厚,如係。5_以上時,則可能因接 3]703】 22 1295859 觸=阻之降低,而較在Mg高濃度層上直接形成p側電極 的情形,為更能降低發光元件之動作電壓。 另一方面,由於P型接觸層係以高濃度添加Mg,因 此,如將層厚度作薄,則愈可抑制Mg所引起的光吸收。 因而,P型接觸層之層厚,較佳為〇5]1]11至l〇nm、更 為 0.5nm 至 5nm。 如依MOVPE法形成p型層時 作兔 如在結晶生長時阻礙 為Mg之p型不純物的活性化的氫多量進入p型層中 可’則產生P型層之串聯雷p且夕μ此 屛蛊η 升,或可能因Ρ型接觸 7ρ側電極間的接觸電阻之增加的元件之動作電壓之上 火j者’需要在更嚴袼的條件下進行使Mg活性化之退 以致可能會發生該處理所引起的元件之劣化。 體”::二在I =之成長時供給於反應容器中的氣 為作成气气等之:j·二J料之載氣(CarriergaS)以外較佳 F爲虱乳寻之惰性氣體,惟 件,則結晶之成長速度會顯著下降。、長時氣體條 因而,如p型層之厚度較 長’其結果,由於結晶層曝露在&、^^所需時間會拖 此,將促進所添加的Mg之擴:下的時間會增長,因 之劣化而有降低元件特性之傾;耐熱Μ的1n㈣層 型接觸層厚度作薄的作法,在* Mg尚濃度層或Ρ 上,亦拫合適。 制此種元件特性之低落 可
Mg尚濃度層之Mg濃度b, 特別是與P型接觸層相接觸 祇要係2x 10i9cm-3<b即 的部分’ Mg濃度較佳為 Ή7ΓΠ1 1295859 •作成5x 1019cmT3以上。 相對於p型接觸層之Mg濃度,作成(〇.5>< a)sbg ΐχ 102】cmT3的作法,係為達成本發明之目的的較隹形離之一。 從抑制Mg所引起的光吸收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將 高濃度層之Mg濃度b作成較p型接觸層為低之濃度。由& 於Mg高濃度層係以較p型接觸層者之Ai比例為小的 系結晶,亦即,係由於以帶隙更小的GaN系結晶所形成, 因此,如對Mg高濃度層及p型接觸層摻雜相同濃度之从g •時,於Mg高濃度層的光吸收,會較p型接觸層的光吸收 為大。 如Mg濃度b較lx l〇2]cm-3為高時,則Mg高濃度層 之結晶性有降低的傾向。 曰
Mg同浪度層之層厚,係作成5nm至2〇η^。如“皂高 濃度層包含卩5x l〇]9cm-3以上之濃度含有Mg的部分,: 抑制因Mg的光吸收之觀點而言,較佳為Mg高濃度層: •僅與P側接觸層相接觸之側作成Mg濃度5χ 1〇19咖3以 上。如作成此種方式時,於較ρ型接觸層為下側之 中’ Mg濃度成為5x 1〇19Cm-3 LV μ 八 r — 曰
Cm以上的部分之厚度即成為
Onm以下。该厚度之更佳範圍為至15麵、更佳 為 5ηηι 至]Onni〇 在設置經如上被古*4、4 士 — 上塊方式特定Mg濃度及層厚的Mg高嘈 度層之後,將ρ型屑中左少w 9中存在Mg咼濃度層與發光層之間的 P型傳導層(例如,於笛 、罘1圖之例中,係ρ型被覆層31、
Mg低〉辰度層32等)之λΛ曲 号)之Mg濃度c,作成]x 1〇i9cm-3gc, 31703] 24 1295859 尸可抑制從經形成為以下之 的Μ σ之黎% w 又、Ρ里接觸層表層 ^之擴政,亚可抑制元件之動作電壓 。潜 又,作成(0.2X b)‘c的作法,係為達 的較佳形態之… 4達成本發明之目的 又,作成c<b之同時,將除了 技链 層之Mg濃度之平均值設定為未 θ以外的P型 制元件之動作電堡的上升之同時,:可1二,即可在抑 >體之Mg所引起的光吸收。 β卩,作為Ρ型層整 在Mg高濃度層、與其正下面之 佳為使Mg濃度依階段式改變 之間,較 分’可設…W以上、更佳為=層,部 濃度差。在此,並不因c<b的條件而:以上之 之段差的形成,例如,從P型被覆層涵濃度 亦可容許Mg濃度直線式上升的狀態等f 度層’ 又,在Mg濃度c中,更佳為設置如 身限值,其理由在於添加有Mg ⑽之上 濃度作成5x 以上的高濃^^層中,如將崗 丸,曲点 辰度(對於P型接觸層而言 為)時,則Mg所引起的光吸收便娜 又,為了更減少p型層中 高濃度層與發光層之間的mC起見,於Mg 濃度…]W以下之;;:中方^ P型層中的Mg濃度之平均 /再者,更佳為於忒 之方式。 值作成4為2x]G]W以下 317031 25 1295859 ㈣P為觸層、Mg高濃度層、P型被覆層可為連續的3 夕:二惟亦:於❿高濃度層與p型被覆層之間,作為另 低濃^再設置具有較高濃度層為低的Μ§濃度之Mg
io〇nMg、低濃度層係以設置為p型層整體之層厚能成為 聰以上、較佳u0nn^ 300nm、更佳為100nmJL 作將p型層整體之層厚作成較ι〇〇_為厚的 :法广適的原因’在於如為了肖n型層間的平衡變 ί ’ 長後之冷卻時、p型化退化處料,電極退火 處理時等的發光層之劣化便可_得栌击丨 心侍控制。如p型層整體之 層尽較300nm為厚時,則此等效果達 =時’則除了因Mg所引起的先吸收之問題加大:二 會時間拖長所引起的製造效率之低落或材料浪 如?型層之成長時間過長時,亦會產生因 生長時之高溫所引起的元件劣化之問題。 口
Mg低濃度層’係與峋高濃度層及p型被覆層 或任-界面,成為異界面之方式,而決定其組成即可。者 元处曰’《結晶11的觀點來看’較佳為使用2 兀·、、'口日日之G a N、或3开έ士曰> a 1广、 兀、、、口日日之AlGaN。如採用A1GaN時, 由於如AI比例高時則彡士曰槌女κ夂仏, 蔣丨从^、Λ 降低的傾向,因此,較佳為 將A1比例作成〇.2以下、特佳為(U以下。
Mg低濃度層’可使用與正上面之⑽高濃度層者 “晶組成之材料Al Ga】 N(0<v<i、丄 成與正上面之Ms高漢;=二。如將Mg低濃度層作 &门,辰度層者同樣結晶組成,或作成超晶 31703] 26 1295859 .袼構造(superlattice structure),則由於可望達成提升正上 面之Mg高濃度層、以及其更上方之p型接觸層之結晶性 的效果,因此,在降低Mg高濃度層或p型接觸層之電阻, 或抑制沿著錯位缺陷所引起的Mg擴散方面係為理想。 於Mg咼濃度層與p型被覆層之間,元件構造上,視 需要可再插入其他層。可例舉:作為構成面射型雷射 • (surface_emitting iaser :振盪方向·射出方向與層合方向相 .互一致的雷射)時的共振器(resonator)中之一方之反射層的 布雷格反射層(Bragg,s reflecti〇n layer)、構成端面發光雷 射(振盪方向.射出方向與層合方向相互垂直的雷射)時的 光侷限層(optical confinement layer)等。 上述布雷格反射層或光侷限層,可為獨立之層,亦可 為兼用Mg高濃度層《Mg低濃度層之部分或全部的層。 一對,等層之材料,從結晶性的觀點來看,較佳為使用 一 ”口日日之GaN或3元結晶之AlGaN ,如使用AlGaN時 籲的AlGaN結晶之A1比例較佳為作成〇 2以下、特佳為^ 以下。 又二P型接觸層、Mg高濃度層、Mg低濃度層、p型 被復層等各層,紙要是結晶組成及Mg濃度能符合本發明 所規定之既定範圍内,亦可作為多層膜構造(包含超晶格構 造)。 (實施例): 以下,包括用以特定P型接觸層之較佳厚度、Mg高 濃度層之Mg濃度的實驗在内,表示作為本發明之GaN系 317031 27 *1295859 % - 發光元件之實例的GaN系LED之具體構成。 下列之各實驗所示Mg摻雜層之Mg濃度或膜厚,均 係設計值,而實際所得結杲物之測定值内,可能含有製造 誤差在内。 各實驗中具有特定之Mg濃度(設計值)的Mg摻雜層之 生長,係按下列步驟實施。 (曱)預先調查將欲生長的組成之GaN系結晶層依 獅 MOVPE法加以生長時之Mg(雙環戊二烯基鎂)的供給量與 ❿3族原料(三甲基鎵、三曱基鋁)之供給量的比例[Mg/3族原 料比]、與實際所得結晶中之Mg濃度間的關係。為此,所 生長的結晶層之膜厚作成約300nm、Mg濃度則依SIMS(二 次離子質譜法: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scopy)測定。 (乙)由上述關係求出Mg濃度成為既定之設計值的 [Mg/3族原料比],在依照該[Mg/3族原料比]供給Mg原料 與3族原料之下,依MOVPE法進行GaN系結晶層之生長。 φ 各層之膜厚,係從單獨生成該組成之膜時的生長速 度,求出生長為既定厚度所需之生長時間,並僅依該生長 時間使其生長,藉以控制者。 各實驗中所製作的AlGaN層或CaN層之膜厚,係以 SIM S經由測定G a或A1之珠度方向分佈5以確認大約按 照設計值之方式。特別是,膜厚為小時,則亦併用厚度方 向之解析能力更佳的分析方法之XPS(X射線光電子能譜 法··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藉以確認。 又,經由SIMS確認各層之Mg濃度亦大約成為按照 28 317031 1295859
广j值之方式。特別是,如進行結晶層表面附近之SIMS 、寺則F牛低姓刻率(etchlng rate),藉以提高深度方向 之解析能力。 另外如P型接觸層或Mg高濃度層之膜厚小時,則 Mg有時會往才目鄰接之層擴散流出、或者,來自相鄰接之 層的Mg之擴散流入之影響變大,以致例如,產生峋濃 度之傾斜。又,有時Mg高濃度層之膜厚,Θ Mg往相鄰 接之Mg低濃度層的流出,而使較設計值為小的情形。 實驗1 本貝驗中,製作如第i圖所示構造之GaN系LED。在 GaN系結晶層之生長方面,採用法。 赫Γΐp型接觸層(A1GaN)44之較佳厚度起見,將該 =二層厚設為A,其正下方之以⑽層(將Mg低濃 :曰2兵Mg南濃度層43作成以)之層厚設為b,並改 「受兩層厚度以評估發光特性。 將本實驗中所製作的GaN系、LED之各層構成, 從上層側往下層側表示。 丹 [P型接觸層] 材料;Al0.03Ga0.97N、Mg 濃度;1χ 1〇2 ⑽ A(nm) ° 广層7子, [P型GaN層] P型⑽層,係本應分為Mg高濃度層、μ戶 層之層’惟在此,則為實驗起見,將⑽濃度涵蓋全層; 31703] 29 1295859 成 5x l〇]9(Cm-3)。層厚為 B(nm)。 [P型被覆層] 材料,Al〇 〇8Ga〇.92N、Mg 濃度,2x 10]9(cm 3)、層厚; 5〇(nm) 〇 [發光層] 將GaN阻障層與inGaN井層(發光波長405nm)作成經 層合6周期的MQW構造。最上層作為GaN阻障層。層厚 為 100(nm) 〇 [η型被覆層] 材料;GaN、與η型接觸層共用。層厚為4(// m)。 [未經摻雜之GaN層] 材料;GaN。層厚為從基板凹凸之凸部之上面為上方 之部分的厚度,計為2(//ηι)。 [結晶基板、緩衝層] 、於C面藍寶石基板表面,貼上條紋狀圖案,並施加剖 丨面為矩形波狀之凹凸加工。於該凹凸之凸部上面、凹部底 面,使CaN缓衝層生長。 一 θ對上述構成之GaN系LED,製作能使P型接觸層之層 厚A、與p型GaN層之層厚維持在:= 之方^、 =以變化的元件試樣,並以通電電流2〇(mA)分別測定; 出之結果,發現如P型接觸層之層厚A超過1〇_時: 則輪出會顯著降低的事實。 ^
声、此乃"心為因Mg經以高濃户r 型被覆層之5倍、p刑r M疏七。从 门/辰度(P 土 GaN層之2仑)添加的P型接觸層所 引戏的光吸收之影響增大之故。 斤 3Π〇3] 30 •1295859 , 由此可知,p型接觸層之層厚上限應設為10nm。 將P型接觸層之層厚作成10nm時的vf(流通正向電流 20mA所需之正向電壓),為3·5ν。 實驗2 由上述貫驗1之結果,將p型接觸層厚度固定於1〇nm。 、 對正下方之P型GaN層,則將層厚作成90nm ,並為 -了再抑制因Mg所引起的光吸收,而將Mg濃度作成ΐχ •l〇】9(cm,。 除了該等變更以外,其餘則依與實驗i相同規格製作 GaN系LED,並在測定發光輸出時,相較於實驗!之結果, 雖然發光輸出提升40%左右,而vf卻上升約〇 3 v。 依照本發明人等之檢討結果,其原因可推想為從 p型接觸層往正下方之p型GaN層擴散流出,因而p型接 觸層表面之Mg濃度降低,以致與p側電極間的接觸電阻 #增加。由於p型接觸層僅薄至10nm,因此,可能在該層中 所保持的Mg總量少,以致Mg流出之影響明顯地呈^出 來0 實驗3 修正上述貫驗2之結果,在保持高發光輸出之下,以 不提升vf為目的,而改變對p型GaN層的Mg之添加开 態。具體而言,將P型GaN層之最下部(與p型被覆層相 接觸的區域)之Mg濃度作成lx ]0】9cm-3,將最上部 31 31703] Ί295859 型接觸層相接觸的區域)之Mg濃 Μσ :詹痒"乂 β 又又成5χ 1 0 ,使
Mg /辰度仅層下部往層上部略 4 便 摻雜)。 生上升之方式變化(傾斜 除了此種變更以外,其餘 ⑽系LED,並測定笋光於中夕处、a 1相同規格製作 實驗1有同料級。 Μ輸出均與 依照本發明人等之檢討結 從Vf降低至與實驗1 事貫,可認為已達成來自p型接觸層的Mg擴散 另一方面,從發光輪出降低至與實驗1相同 2的事貫,可認為按本實驗3 Ug傾斜播雜,顯示尚 無法充分抑制由Mg引起的光吸收之事實。 實驗4 修正上述實驗2之結果,在保持低Vf之下,以使提 升發光輸出為目的,而在p型GaN層(層厚9〇n叫之中, #將=與P型接觸層間的界面至厚度x(nm)止的部分作成 高濃度層(Mg濃度5x 1019cm-3),將其餘厚度Y(nm) (Y=9〇OC)之部分作成Mg低濃度層(Mg濃度ix 1〇i9cm-3), 以使X與γ呈現多種變化。 除了此種變更以外,其餘則與實驗2相同規格製作 GaN系LED,並測定Vf、發光輸出。 將測定結果示於第2圖之圖表。該圖之圖表,係以橫 軸作為Mg高濃度層之層厚X,將χ=〇、5、10、2〇、9〇(_) 時的Vf值以黑圓圈描繪,並將發光輸出之值以白色四方 1295859 -形描繪。 從該圖之圖表可知,Vf而言,在5SX㈣㈣之範 圍内而與上述實驗1同樣為3.5V,係較佳之值。由此可知, 如將Mg高濃度層之層厚確保為5腿時,即可保持值 為低值的事實。在士卜,士盘心、β ν〜 、 本貝1^ 4之X=〇(nm)的情形,係相 當於上述實驗2者。 ^著的提升&光輸出而3,當作成X ^ 20nm時,觀察到有顯 觀點實ΓΓ知,從保持低Vf,且再提升發光輸出之 t ’作為Mg高濃度層之層厚,較佳為5至2〇謂。 85ηΛ二 使使Mg低漠度層之層厚Y在―至 85nm之廣範圍間變化 _ ,, 仍然未見有Vf之變化之現象係表 不·由[於P型接觸層之 之峋高濃度層,並在故置呦濃度為5心%-3 成至少kWW]的方、J,P型層,係將Mg濃度作 •層表:的峋之擴散流出為不影響W之等級的事;。 又’如將p型接觸層曲ώ 、 度時,由於不八恭斗Λ /辰度之設計值作成更高濃 可得到低的v= :g:農度不足之問題,因此,同樣地 則由於p型接觸層與p型古計值作成更低濃度時, 有效抑制來自Ρ型接觸:度層間的溫度差變小而能更 同樣地可得到二二值的峋之咖 實驗 31703] 1295859 • 除了上述實驗4之結果以外,以再降低v I 目的, 便進行使P型接觸層之厚度薄化的實驗。
依照上述實驗4之結果,在p型GaN層(層厚9〇腿) 之中,將上側作成Mg高濃度層(層厚5nm,M 將其f之下部固定為啦低濃度層(層二
Mg /辰度lx 10 cm·3),以使p型接觸層之厚度 1 〇nm以下的單薄範圍内使之多種變化。 本實驗5中,當形成p型接觸層時, 屬化合物原料的三甲基鎵、三 *.,、有機金 給於反應容器的載氣,而使用氣氣與氮 $。’供⑽反應容器的氣_僅化成3族原料之氧、=氮 供給於反應容器之氫氣在氨、 量比為30%以下。μ接㈣二I氣氣中所佔的流 旦L p !接觸層之生長逮度,盥將廿气> I比例作成約60%之實驗】至4 /、,匕虱乳〜 k分之丨。 4之&形相比較時,為約5 除了此種變更以外,並
GaN系LED,並測定Vf二丄貫驗4相同規格製作 列疋Vf '發光輸出。 測定之結果,觀察有τ=】〇至 相同等級而Vf有降低的傾向 寺,务光輸出維持在 =升,惟仍然較㈣無p型 雖有些微 值。 I )知,約為0.】eV之低 從此結果可知,p型接觸 者,而其層厚之較佳範圍為〇為將八1比例高出下層 •王 j 。 3]703] 34 1295859 τ= i〇至1止,vf顯示降低傾向的原因,可推定為因p 土接觸層之生長時間變短而結晶曝露在高溫下的時間變 短,以致因熱所引起的劣化之影響變小。 實驗ό 除了上述實驗4之結果以外,進行用以調查抑制竹 之上升所需f的Mg高濃度層之Mg漢度之下限的實驗。 在上述實驗4中,將Mg高濃度層之層厚χ固定為 ’ Mg低漠度層之層厚γ固定為85細,並使岣高濃 度層之Mg濃度在5x 1〇19cm-3至1χ 1〇1W3之間變化。 除了該變更以外,其餘則按與實驗4相同規格製作⑽ LED,並測定vf。 ’、 其ίΛ,Vf係、Mg高濃度層之Mg濃度在& cm (相▲於上述實驗2)至2χ ι〇]9⑽·3之 實驗2相同等級,惟當成為” ,降低而貼近5x i〇】W時的值之53¥。 ’始
從本實驗ό可知,如將設置於 Mg高濃度層之厚度作成5nm以上,將心正下方的 以上’則有抑制 ^^成2X 電壓之上升的效果。 觸層;度變缚時的動作 (產業上之利用領域) 發光元件,從實用上之觀 ^ 高,即屬良好發光元件,而亚不僅因發光輸出 機器方面對低& # + 士 子有從兀件所組裝的裝置· Ρ。刀®對低消費電力化的要求。 衣置 317031 Ί295859 曰又,發光7L件之動作電壓由於直接關係到該元件之發 ’七、嚴口此對元件胥命之影響大。又,由於發熱愈大, 愈需要以放熱為優先的封裝構造,因此,亦有在設^上需 要加以種種限制的問題。特別是,在GaN系半導體發光元 件方面,由於會產生短波光,因此,除了理論上不得不提 高動作電壓之外,尚有作為結晶生長用基板之目前最為合 .適的監寶石之熱傳導性極低的問題。 . #於此種情況’而強烈要求對於_系半導體發光元 一動作电壓,例如,在LED上的正向電壓(vf),或雷射 二極體上的振盪之門檻值電壓(threshold vohage)的降低, 即使減低〇. 1 v,仍希望加以降低。 而能在抑制GaN系半導體發光元 ,有效降低P型層之Mg總量, 由於本發明之開發, 件之動作電壓的上升之下 以改善光吸收之問題。 本申請案,係以在曰本所申請的特願200心134704 1基礎者,而其中所含内容則全部包含於本說明書内。 【圖式簡單說明】 的二圖,係表示本發明之GaN系發光元件之元件· 、:圖。影線(hatching)係以區別領域為目的所施加者 ^圖’係表示峋高濃度層之厚度、與竹、發光库 出之間的關係圖表。 第3圖,係表示以往GaN系發光元件 式圖。 Π几件構造的才;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31703] 36 1295859 第 1圖中的各符號, 分別表示下列元件。 1 未經摻雜之層 2 η型層 3 發光層 4 ρ型層 31 P型被覆層 33 Mg高濃度層 34 P型接觸層 41 P型被覆(clad)層 42 Mg低濃度層 43 Mg高濃度層 44 P型接觸層 100 結晶基板 100b (GaN系低溫生長)缓衝層 110 η型被覆層 120 發光層 130 ρ型被覆層 140 P型接觸層 a、b、 c Mg濃度 B1 結晶基板 B2 緩衝層 P1 η側電極 P2 ρ側電極 P10 η側電極 P20 ρ側電極 S、S1 層合體 37 317031

Claims (1)

1295859
第94113619號專利申請案 ?岭/〇月ι>日二龙 〆.. ..... ........-:. 、申請專利範圍: •種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 *».»t…( 9 ό 年 10 月 2 2 曰) 係具有由氮化物半導體結 曰曰層所成之層合體,而該層合體中從下層側依序包含有 η型層、發光層、ρ型層,而ρ型層中之ρ型不純物係 才乡雜有Mg的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而其特徵為: P型層之最下部中設有由所成 之P型被覆層,而於該p型被覆層上方以i個或i個以 上之異質界面為中介而設有由AlyGaiyN(〇$yg丨)所成 之Mg高濃度層,而於該Mg高濃度層之正上面則設有 作為p型層之隶上部的由AlzGa^zN^jKzS 1)所成之p型 接觸層,而 P型接觸層,係層厚為1 〇nrn以下,Mg濃度a為5 xl〇19cnT3 至 lxi〇20cnr3, Mg高濃度層,係層厚為5nm以上,Mg濃度b為5 xl〇]9cirT3$bSlxl021cnT3,而 P型層之中’ Mg高濃度層與發光層之間的層,係 Mg 濃度 c 為 lxl〇19cnT3 S 5xl〇19cm·3,而 除了 P型接觸層以外的p型層之Mg濃度的平均值 為未滿 5\1019〇111。。 2 ·如申请專利範圍第1項之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其 中,Mg高濃度層之層厚為20nm以下。 (修正本)3】7〇31 38
TW94113619A 2004-04-28 2005-04-28 Nitride semiconductor lihgt emitting element TWI295859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34704 2004-04-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603442A TW200603442A (en) 2006-01-16
TWI295859B true TWI295859B (en) 2008-04-11

Family

ID=352419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4113619A TWI295859B (en) 2004-04-28 2005-04-28 Nitride semiconductor lihgt emitting element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082444B2 (zh)
TW (1) TWI295859B (zh)
WO (1) WO200510697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21424A (ja) * 2007-07-12 2009-01-29 Opnext Japan Inc 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9272380A (ja) * 2008-05-01 2009-11-19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Iii族窒化物結晶およびその表面処理方法、iii族窒化物積層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iii族窒化物半導体デバイス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5029578A1 (ja) * 2013-08-27 2015-03-05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半導体装置
JP6229609B2 (ja) * 2014-07-18 2017-11-15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Iii族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JP2017050439A (ja) * 2015-09-03 2017-03-09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紫外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7134713A1 (ja) * 2016-02-01 2017-08-1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紫外線発光素子
JP6438542B1 (ja) 2017-07-27 2018-12-12 日機装株式会社 半導体発光素子
CN114038958B (zh) * 2021-08-05 2023-03-24 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发光芯片外延片及其制作方法、发光芯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66237B2 (ja) * 1994-09-20 1997-10-22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3族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
JP3250438B2 (ja) * 1995-03-29 2002-01-28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
JP3543498B2 (ja) * 1996-06-28 2004-07-14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3族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
JP3374737B2 (ja) * 1997-01-09 2003-02-10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窒化物半導体素子
JP3314666B2 (ja) * 1997-06-09 2002-08-12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窒化物半導体素子
JP2000286451A (ja) * 1998-11-17 2000-10-13 Nichia Chem Ind Ltd 窒化物半導体素子
JP4149054B2 (ja) * 1998-11-27 2008-09-1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
JP3551101B2 (ja) * 1999-03-29 2004-08-04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窒化物半導体素子
JP3614070B2 (ja) * 2000-01-17 2005-01-26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窒化物半導体発光ダイオード
WO2002103813A1 (fr) * 2001-06-15 2002-12-27 Nichia Corporation Element emetteur de lumiere a semi-conducteur au nitrure, et dispositif emetteur de lumiere utilisant cet element
JP2004006970A (ja) * 2003-07-31 2004-01-08 Toyoda Gosei Co Ltd 3族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082444B2 (ja) 2012-11-28
TW200603442A (en) 2006-01-16
JPWO2005106979A1 (ja) 2008-03-21
WO2005106979A1 (ja) 2005-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95859B (en) Nitride semiconductor lihgt emitting element
TW498582B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TW538443B (en) Compound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device of gallium nitride series
JP3656456B2 (ja) 窒化物半導体素子
TWI258904B (en) Nitride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improved lifetime and high output power
US8937325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wafer,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wafer
US7915636B2 (en) III-nitride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evice
TWI285970B (en) Window interface layer structure of LED
US9330911B2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having group III-nitride current spreading layer doped with transition metal or comprising transition metal nitride
JP6947386B2 (ja) 半導体発光素子および半導体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WO2007052628A1 (ja) 窒化物半導体素子
TW201103167A (en) Group iii nitride semiconductor optical element
JPH10290027A (ja) 半導体発光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1998031055A1 (fr) Dispositif a semi-conducteur au nitrure
TW200822480A (en)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devices
TW200536149A (en) III-Nitride light-emitting devices with improved high-current efficiency
JP5400001B2 (ja) Iii族窒化物半導体の深紫外発光素子構造
TW200300300A (en) Ultraviolet ray emitting element
US8502265B2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having different multi-quantum well materials
Mukai et al. Nitride light-emitting diodes
US8477818B2 (en) Gallium nitride-based semiconductor laser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gallium nitride-based semiconductor laser device
JPH08228048A (ja) 窒化物半導体レーザ素子
JP5589380B2 (ja) 窒化物半導体素子
JP4974043B2 (ja) 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151275A (ja) 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および電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