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95253B - Hydraulic disc brake lever assembly - Google Patents

Hydraulic disc brake lever assembly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95253B
TWI295253B TW095108613A TW95108613A TWI295253B TW I295253 B TWI295253 B TW I295253B TW 095108613 A TW095108613 A TW 095108613A TW 95108613 A TW95108613 A TW 95108613A TW I295253 B TWI295253 B TW I29525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master cylinder
piston
brake lever
pivo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51086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700280A (en
Inventor
Shinichi Takizawa
Tatsuya Matsushita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Kk filed Critical Shimano Kk
Publication of TW2007002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7002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952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9525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LBRAK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L3/00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62L3/02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for control by a hand lever
    • B62L3/023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for control by a hand lever acting on fluid pressure syste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mission Of Braking Force In Braking Systems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Description

1295253 ^ - (1)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相關申請案 本案爲藉著參考而整個結合於此/的2005年2月18曰 申請的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1/0 61,Θ8號的部份連續案。 本發明相關於液壓盤式制動器,尤其相關於較佳地用 於自行車的液壓盤式制動桿件總成。 i 【先前技術】 近年來,一些高性能自行車已包含液壓盤式制動器。 液壓盤式制動系統典型上包含卡鉗殼體,第一可移動制動 墊,及第二固定或可移動制動墊。可移動制動墊典型上裝 附於一活塞,而活塞可回應經由液壓流體導管施加在卡鉗 殼體中的流體壓力而移動。制動墊被定位在一轉子的兩 側,而轉子裝附於自行車的前或後車輪。在流體壓力施加 > 於活塞時,制動墊與轉子接觸,因而施加摩擦阻力而造成 自行車減速或停止。 用於自行車的液壓盤式制動系統典型上由裝附於自行 車車把的制動桿件致動。液壓盤式制動系統也典型上包含 在由制動桿件致動的主缸中的主活塞。主缸容納液壓流 體,且經由流體導管與盤式制動器卡鉗流體連通。制動墊 典型上以預定間隙與轉子間隔開。當制動桿件朝向車把壓 縮時,主活塞移動,因而迫使液體流出主缸且至連接於卡 鉗殼體的導管內。流體至卡鉗殼體內的移動造成活塞移 -4- 1295253 -- (2) 動,最終將制動墊帶至與轉子接觸。一旦制動墊接觸轉 子,制動墊就提供摩擦阻力,而此摩擦阻力可藉著制動桿 件的進一步操作而增加。此時,卡鉗殼體被完全加壓,並 且制動桿件的進一步操作增加系統液壓及施加於轉子的摩 擦阻力。 在操作液壓盤式制動系統時,在制動墊與轉子接觸之 前不發生任何的制動作用。因此,在騎車者開始壓縮制動 桿件時會有所謂的「死帶(dead band)」,在此死帶期間 I 不發生任何制動作用。爲補償死帶,騎車者可能在一開始 快速壓縮制動桿件以獲得制動墊與轉子的接觸,然後較緩 慢地壓縮制動桿件以增加摩擦阻力至想要的位準。結果, 制動並不平順。並且,液壓制動系統可能包含用於後盤式 制動器卡鉗的左側桿件及用於前盤式制動器卡鉗的右側桿 件(反之亦然)。當左側及右側桿件同時操作時,前制動 墊及後制動墊二者並非同時接觸轉子。換句話說,桿件在 _ 制動墊接觸轉子時並不平衡。 另外,一些已知的系統具有可調整的死帶。但是,在 許多這些系統中,桿件的作用範圍(reach )受死帶的改變 影響。相反地,一些已知的系統包含可調整作用範圍的特 色。但是,有許多這些系統並不容許死帶的調整,或是如 果系統的確提供死帶的調整,此調整也不能在不影響桿件 的作用範圍下實施。 因此,對於應付上述問題的液壓盤式制動桿件有需 求。 -5- 1295253 , (3) 【發明內容】 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主缸總成。此主缸 總成包含具有界定一軸線的長度,頂端部,及底端部的主 缸。第一活塞被設置在主缸中且可在主缸內移動,且第二 活塞被設置在主缸中且可在主缸內移動。主缸界定沿著軸 線離開主缸的頂端部的一臨界距離。第一活塞較佳地界定 沿著軸線離開主缸的頂端部的一距離。第二活塞較佳地操 作性地連接於第一活塞。當從第一活塞至主缸的頂端部的 距離爲至少該臨界距離時,第二活塞較佳地可相對於第一 活塞移動。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當從第一活塞至主缸的頂端部的 距離小於該臨界距離時,第二活塞不能相對於第一活塞移 動。在另一較佳實施例中,第一活塞具有一開口,第二活 塞的至少一部份被設置在此開口中,且當從第一活塞至主 缸的頂端部的距離爲至少該臨界距離時,第二活塞可在開 口內移動。 根據另一較佳實施例,第二活塞具有第一活塞接觸表 面,第一活塞具有第二活塞接觸表面,且當從第一活塞至 主缸的頂端部的距離小於該臨界距離時,第二活塞接觸表 面接合第一活塞接觸表面。 根據其他較佳實施例,主缸包含具有流體出口的第一 流體容納區域,且第一活塞,第二活塞,及主缸界定第二 流體容納區域。當從第一活塞至主缸的頂端部的距離小於 -6 - 1295253 · (4) 該臨界距離時,第一流體容納區域與第二流體容納區域流 體連通。根據其他較佳實施例,當從第一活塞至主缸的頂 端部的距離爲至少該臨界距離時,第一流體容納區域實質 上不與第二流體容納區域流體連通。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種主缸總成,其包含 具有頂端部,底端部,及長度的主缸。主缸界定沿著主缸 的長度的第一部份的第一移動區域。主缸總成較佳地包含 主活塞總成,其包含第一及第二活塞,而第一及第二活塞 b 被設置在主缸中且可在主缸內移動。在一較佳實施例中, 當主活塞總成位在第一移動區域內時,第一活塞可與第二 活塞一起移動,並且當主活塞總成至少部份地位在第一移 動區域的外部時,第二活塞可相對於第一活塞移動。 在其他較佳實施例中,主缸進一步包含沿著主缸的長 度的第二部份的具有第一截面面積的第一長度方向區域, 及沿著主缸的長度的第三部份的具有第二截面面積的第二 | 長度方向區域,且第一截面面積大於第二截面面積。在其 他較佳實施例中,第一偏壓裝置被定位在主缸的頂端部與 第一活塞之間,其中第一偏壓裝置將第一活塞偏壓離開主 缸的頂端部。在其他較佳實施例中,第一及第二長度方向 區域的形狀成爲合作性地界定一唇部。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種液壓盤式制動桿件 總成。此總成包含殼體及連接於殻體的桿件。桿件較佳地 具有相對於殻體的中性位置,第一致動位置,及第二致動 位置。第一及第二活塞也被設置在殼體內且操作性地連接 -7- 1295253 . (5) 於桿件。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桿件從中性位置至第一致動 位置的移動使第一及第二活塞一起移動,並且桿件從第一 致動位置至第二致動位置的移動使第二活塞相對於第一活 塞移動。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種主缸總成,其包含 主缸;第一及第二活塞,被設置在主缸中;及用來選擇性 地使第一及第二活塞在主缸內一起移動及用來使第一及第 二活塞中的一個相對於第一及第二活塞中的另一個移動的 機構。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種液壓制動桿件系 統。此系統包含桿件及主缸總成,其中桿件具有包含第一 及第二區域的行進範圍。主缸總成其內容納有液壓流體且 具有流體出口通口。桿件操作性地連接於主缸總成。在一 較佳實施例中,當桿件在第一區域中時,移動桿件一段距 離會從出口通口傳送第一體積的液壓流體,而當桿件在第 二區域中時,移動桿件該段距離會從出口通口傳送第二體 積的液壓流體,且第一體積大於第二體積。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種制動桿件總成,包 含殼體,連接於殻體且可繞一樞轉軸線樞轉的桿件,及被 設置在殼體中的主缸總成。主缸總成較佳地包含操作性地 連接於桿件的主活塞。樞轉軸線具有相對於殼體的較佳地 可被調整的位置,並且主缸總成較佳地具有可調整的死 帶。 在較佳實施例中,主活塞具有非致動狀態及密封件, -8- 1295253 β (6) 主缸總成具有通口,並且當主活塞處於非致 帶爲密封件與通口之間的距離。在其他較佳 件具有一軸及被設置通過該軸的可調整連接 調整連接器相對於該軸移動可調整死帶。在 例中,桿件具有中性位置及完全致動位置, 全致動位置在二者之間界定作用範圍,且此 調整。 在另外的較佳實施例中,主缸總成具有 b 且上述樞轉軸線與縱向軸線間隔開。在其 .中,樞轉軸線相對於殼體的位置可於實質上 成的縱向軸線的方向被調整。在另外的較佳 體進一步包含一對相對槽溝,桿件包含樞軸 定樞轉軸線的縱向軸線,並且樞軸被可移動 相對槽溝內。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種制動 含殼體,被設置在殻體中的主缸,及連接於 用範圍的桿件。主缸包含主活塞且較佳地具 帶。桿件較佳地可繞第一樞轉軸線樞轉以調 並且桿件較佳地可繞第二樞轉軸線樞轉以致 較佳實施例中,作用範圍可獨立於死帶被調 佳實施例中,死帶可獨立於作用範圍被調整 實施例中,桿件具有界定第一樞轉軸線的第 第二樞轉軸線的第二樞軸,並且第一樞軸與 開。在另外的較佳實施例中,第二樞軸操作 動狀態時,死 實施例中,桿 器,並且將可 其他較佳實施 中性位置及完 作用範圍可被 縱向軸線,並 也較佳實施例 平行於主缸總 實施例中,殼 ,樞軸具有界 地設置在該對 桿件總成,包 殼體且具有作 有可調整的死 整作用範圍, 動主活塞。在 整。在其他較 。在其他較佳 一樞軸及界定 第二樞軸間隔 性地連接於主 -9 - 1295253 4 (7) 活塞。 在另外的較佳實施例中,可調整連接器被設置通過樞 軸且操作性地連接於主活塞,其中將可調整連接器相對於 樞軸移動可調整死帶。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種制動桿件總成。此 總成包含殼體,桿件,被設置在殻體中的主缸,被設置在 主缸中的主活塞,死帶調整裝置,及作用範圍調整裝置。 殼體較佳地具有第一對相對槽溝及第二對相對槽溝,其中 t 第一對及第二對相對槽溝互相間隔開。桿件較佳地具有被 設置在第一對相對槽溝中的第一樞軸,及被設置在第二對 相對槽溝中的第二樞軸。 較佳地,死帶調整裝置將主活塞操作性地連接於第二 樞軸,並且可被調整以改變主活塞相對於第二樞軸的位 置。作用範圍調整裝置較佳地將殼體連接於第一樞軸,並 且可被調整以改變第一樞軸於第一對相對槽溝中的位置。 | 在較佳實施例中,桿件具有中性位置及完全致動位 置,中性位置及完全致動位置在二者之間界定作用範圍, 並且調整第一樞軸於第一對相對槽溝中的位置可調整作用 範圍。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種調整制動桿件總成 的作用範圍的方法。制動桿件總成包含操作性地連接於主 缸總成的桿件,桿件具有中性位置,並且主缸總成具有可 在不改變桿件的中性位置之下被調整的死帶。此調整制動 桿件總成的作用範圍的方法較佳地包含將桿件繞實質上與 -10- 1295253 ' (8) 主缸總成對準的一桿件區域樞轉。在較佳實施例中,主缸 總成具有縱向軸線,並且桿件區域界定實質上垂直於主缸 總成的縱向軸線的樞轉軸線。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種制動桿件總成,包 含具有死帶及被設置在主缸中的主活塞的主缸總成。用來 調整死帶的機構被設置。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種制動桿件總成,包 含具有一對相對槽溝的殼體,被設置在殼體中且具有通口 _ 的主缸,及被設置在主缸中的主活塞總成。主活塞總成較 佳地包含具有密封件的主活塞。主活塞較佳地具有非致動 狀態,其在主活塞處於非致動狀態時界定密封件與通口之 間的一距離。桿件的第一端部較佳地可樞轉地連接於殼 體。桿件較佳地具有與第一端部間隔開的橫向構件,並且 橫向構件較佳地被設置在該對相對槽溝中。在較佳實施例 中,一可調整連接器將橫向構件操作性地連接於主活塞總 成,並且可調整連接器可被調整以改變上述距離。 B 在其他較佳實施例中,可調整連接器緊靠地接合主活 塞總成。在另外的較佳實施例中,主活塞被朝向桿件偏 壓。在其他較佳實施例中,可調整連接器可被旋轉以改變 可調整連接器相對於桿件的位置。 在其他較佳實施例中,制動桿件總成進一步包含第一 耦接構件,其中可調整連接器具有調整端部及接合端部, 接合端部連接於第一耦接構件,並且第一耦接構件緊靠地 接合主活塞總成。 -11 - 1295253 Ο) 在其他較佳實施例中,主活塞總成進一步包含裝附於 主活塞的第二耦接構件,並且第二耦接構件緊靠地接合第 一耦接構件。在另外的較佳實施例中,主活塞爲第一主活 塞,第一主活塞具有一孔,主活塞總成進一步包含第二主 活塞,並且第二主活塞被至少部份地設置在該孔中。在其 他較佳實施例中,可調整連接器具有縱向軸線,主缸具有 縱向軸線,並且可調整連接器的縱向軸線實質上平行於主 缸的縱向軸線。 t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種制動桿件總成,包 含殼體,被設置在殼體中且具有通口的主缸,及被設置在 主缸中的主活塞總成。主活塞總成較佳地包含主活塞,並 且主活塞較佳地具有密封件及非致動狀態。桿件可樞轉地 連接於殼體,且較佳地具有第一及第二分叉部份及在第一 及第二分叉部份之間的空間。可調整連接器較佳地被設置 在此空間中且將桿件操作性地連接於主活塞。密封件及通 _ 口在主活塞處於非致動狀態時界定一距離,並且可調整連 接器可被調整以改變此距離。 在較佳實施例中,桿件進一步包含連接第一分叉部份 與第二分叉部份的橫向構件,並且可調整連接器被設置通 過橫向構件。 本發明可應用於所有類型的裝置而不限於自行車。 本發明可藉著參考圖式而更容易地被瞭解。 相同數字在圖式的數個視圖中標示相同的部份。 -12- 1295253 - (10) 【實施方式】 以下參考圖1敘述自行車制動桿件總成1 0的較佳實 施例。制動桿件總成1 〇較佳地爲操作性地連接於液壓盤 式制動系統的液壓制動桿件總成。 如圖1及2所示,制動桿件總成10較佳地藉著夾具 1 3或其他合適的裝附機構而裝附於自行車車把1 2。制動 桿件總成1 0槪括而言包含具有第一區段1 6及第二區段26 的殼體1 4,並且也包含制動桿件4 1。 I 制動桿件41較佳地爲伸長狀構件,其包含形狀成爲 凸出離開車把12的遠端部45。桿件41也包含接合殼體 14的近端部47。在位於近端部47與遠端部45之間的區 域中,設置有相對平坦區域4 1 a,可供騎自行車者使用來 抓握桿件4 1。傾斜過渡部份4 1 b將相對平坦區域4 1 a連接 於近端部47。較佳的是傾斜過渡部份41b及遠端部45二 者均凸出離開相對平坦區域4 1 a,以輔助扣持騎車者的手 | 而不使其沿著桿件4 1的長度橫向移動。 殼體1 4的第一區段1 6較佳地形成爲方便桿件4 1的 樞轉移動。在一較佳實施例中,第一區段16包含在殼體 14的相反兩側的一對槽溝18(在圖1中只可見其中之 一),例如小卵形槽溝或其他合適的伸長狀槽溝。桿件4 1 較佳地在其近端部47處分叉(見圖2)。在每一個分叉部 份上設置有一開孔。開孔互相對準而界定一對間隔開的對 準的開孔。 樞軸構件22藉著接合該對槽溝18且藉著一可調整緊 -13- (11) 1295253 固件例如調整螺釘20而被扣持在殻體的第一區段1 6內。 樞軸構件22較佳地爲圓柱形的形狀,並且具有界定一樞 轉軸線的縱向軸線1 04,而制動桿件4 1可繞上述樞轉軸線 旋轉。 如圖2中最佳顯示的,可調整緊固件或調整螺釘2 0 於大致垂直於樞軸構件22的縱向軸線1〇4的方向被設置 在第一區段1 6內。可調整緊固件2 0較佳地形成爲容許樞 軸構件22在該對槽溝18內的直立向位置可被改變。調整 t 螺釘2 0的頭部較佳地可經由於第一區段1 6的頂部的一孔 接達(accessible ),且形成爲可在不軸向推進之下相對 於殼體旋轉。此可藉著數種已知的機構來達成,例如使用 貝式墊圈(Belleville washer ),其將調整螺釘20的頭部 相對於殼體14軸向偏壓。爲容許調整螺釘20可於直立向 移動樞軸構件22,調整螺釘20較佳地具有螺紋端部,其 更佳地嚙合於樞軸構件22的互補的內螺紋孔。如此,根 | 據此實施例,當調整螺釘20旋轉時,調整螺釘20造成樞 軸構件22在該對槽溝1 8內軸向移位。 如圖1 .及2中可見的,藉著調整樞軸構件22在殼體 的第一區段1 6中的直立位置,桿件4 1的行進範圍(亦即 桿件4 1相對於車把1 2的移動範圍)可被調整。當樞軸構 件2 2處於圖1所示的位置時,桿件41在極小行進範圍內 操作。但是,當樞軸構件22處於該對槽溝1 8的底部處 時’桿件4 1在極大彳了進範圍內操作。 殼體1 4也較佳地包含第二區段26,其收容主缸總成 -14· (12) 1295253 30的較佳實施例(圖1及2中未顯示)。與第一區段16 相同,第二區段26包含在殼體1 4的相反兩側的一對對準 的槽溝28(在圖3至5中以28a及28b標示)。桿件的近 端部47的分叉部份包含與該對槽溝28對準的一對間隔開 且對準的開孔。開孔及該對槽溝28二者接收致動構件 3 8。致動構件3 8與該對槽溝2 8及桿件的開孔的接合輔助 來將桿件4 1扣持在殻體1 4內及致動主活塞總成,如以下 會敘述的。另外,緊固件40例如螺釘或螺栓較佳地被設 置來輔助將致動構件3 8連接於主缸總成3 0。 圖3至5顯示本發明的制動桿件總成1 〇 .的較佳實施 例的剖面圖。圖3至5的剖面圖爲沿圖1中的線III-III所 取者。圖3至5的三個不同視圖代表桿件41相對於殼體 1 4及車把1 2的不同位置。圖3顯示處於中性或未致動位 置的桿件4 1。圖4顯示處於第一致動位置的桿件4 1,而 圖5顯示處於第二致動位置的桿件4 1。 如以下會敘述的,桿件4 1從中性位置至第一及第二 致動位置的移動較佳地被用來迫使液壓流體從制動桿件總 成1 〇流至液壓盤式制動系統。本發明可與數種不同系統 一起使用,包括例如美國專利第6,491,144號(「’144專 利」)中所述的自行車液壓盤式制動系統,此前案整個藉 著參考結合於此。但是,本發明不受限於任何特定的液壓 系統或液壓盤式制動系統。因此,’ 1 4 4專利的揭示在此處 只是被參考來顯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如’ 1 44專利的圖 16所示,液壓盤式制動系統典型上包含卡鉗殻體,及可回 -15- (13) 1295253 應經由液壓流體導管施加的卡鉗殻體中的液壓流體壓力的 改變而移動的一或多個從動活塞。也如該案所示的,從動 活塞典型上包含摩擦構件,例如制動墊。 6 144專利的圖16顯示使用在自行車上的此種液壓盤 式制動系統。如所示的,在自行車應用中,卡鉗殼體典型 上靠近自行車轉子被放置,而自行車轉子係被安裝在自行 車的前或後車輪上且與前或後車輪一起旋轉。制動墊典型 I 上被定位在轉子的相反兩側。在想要制動時,液壓被施加 於從動活塞以迫使摩擦構件接觸轉子。摩擦構件抵靠轉子 的摩擦阻力造成自行車車輪較爲緩慢地旋轉且最終停止旋 在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中,設置有主缸總成3 0,其連 接於自行車液壓盤式制勢系統。主缸總成3 0較佳地提供 多段式制動,更佳地爲二段式或雙段式制動。在一特別較 佳的實施例中,在第一段制動期間,桿件4 1被拉動經過 | 其行進範圍的第一區域,使得主缸總成造成摩擦構件或制 動墊與轉子接觸。此第一區域一般而言包含桿件的總行進 範圍的大約百分之三十至大約百分之七十,較佳地爲包含 總行進範圍的大約百分之四十至大約百分之六十,且更佳 地爲包含總行進範圍的大約百分之四十五至大約百分之五 十五。 在第二段制動中,桿件4 1被拉動經過其行進範圍的 第二區域,造成摩擦構件提供漸增的壓力量及對轉子的摩 擦阻力。 -16- (14) 1295253 以下敘述圖3至5所示的主缸總成3 0的較 例。殻體的第二區段26包含主缸31,其槪括而言 在殼體14中的具有頂端部31a及底端部31b的圓 間。在一特別較佳的實施例中,主缸3 1包含二長 區域L1及L2,其中L1區域具有比L2區域大的直 面面積。使用具有二不同直徑的主缸便於產生二液 容納區域,且因此便於產生提供二段式制動的能力 以下所述的實施例會很明顯的。 主缸31收容包含第一活塞32及第二活塞34 塞總成3 3。在一較佳實施例中.,第一活塞3 2較佳 一縱向開口而操作性地連接於第二活塞34,其中第 34的一部份被同心地設置在上述縱向開口中。 爲將桿件41操作性地連接於主活塞總成3 3, 設置有一或多個耦接構件。多種不同的耦接構件組 何形狀可被使用,圖3至5中所顯示的只是較佳者 3至5的實施例中,公母耦接構件90將緊固件40 雙母耦接構件或雙母連接器62。公母耦接構件90 份90a較佳地被定尺寸成爲使用已知的手段與緊g 緊密配合。例如,緊固件40可具有外螺紋端部40a 以螺紋嚙合形成在母部份90a的內表面上的互補的 組。另外,緊固件40可藉著其他手段例如熔接或 連接於公母耦接構件90。 公母耦接構件90的公端部90b較佳地藉著已 附方法而連接於雙母耦接構件62上的寬連接部66 佳實施 爲界疋 柱形空 度方向 徑及截 壓流體 ,如從 的主活 地經由 二活塞 較佳地 態及幾 。在圖 連接於 的母部 ϋ件 4 0 ,其可 內螺紋 膠黏而 知的裝 0在一 -17- (15) 1295253 較佳實施例中,公端部90b被壓入配合於雙母耦接構件62 的寬連接部66內。但是,如以下會進一步說明的,在其 他較佳實施例中,公端部90b在不剛性地裝附於寬連接部 66之下緊靠地接合寬連接部66。 雙母耦接構件62也較佳地包含接收第二活塞34的上 方端部71的窄連接部64。較佳的是窄連接部64內部具有 螺紋以嚙合形成在第二活塞3 4的上方端部7 1上的互補螺 紋。因此,在圖3至5的較佳實施例中,桿件41經由致 | 動構件38,緊固件40,公母耦接構件90,及雙母耦接構 件62而操作性地連接於第二活塞34。結果,桿件41繞樞 軸構件22的樞轉移動造成第二活塞34沿著主缸31的軸 向移動。 如圖3至5所示,第一流體容納區域82被界定在主 缸31內靠近主缸31的底端部31b。當第二活塞34由於桿 件4 1的樞轉移動而移動時,第一流體容納區域82中的流 _ 體被排出通過出口通口 83而至液壓導管裝附件84內。液 壓導管裝附件84較佳地被設計成爲可裝附於一液壓導 管,例如軟管,而液壓導管然後可連接於盤式制動器卡 鉗。如果制動桿件總成1 〇連接於一盤式制動器總成,例 如’ 1 44專利的圖1 6中所顯示者,則液壓流體的排出至此 種液壓導管內造成流體移動至卡鉗殼體的流體導管內(例 如’ 144專利的圖16中的導管37 )。 如先前所述,當制動桿件總成1 〇連接於液壓盤式制 動器總成時,本發明較佳地提供二段式制動。在圖1至5 -18- (16) 1295253 的實施例中,此二段式制動是藉著第一活塞32與第二活 塞34的操作性連接而促成。 參考圖3,第一活塞32的形狀大致上爲環狀,較佳地 具有沿著其縱向軸線延伸的開口,而更佳地爲通孔5 1。第 一活塞32較佳地被定尺寸成爲密切地配合在主缸31內, 但是仍然可相對於主缸3 1移動。 在圖3至5的較佳實施例中,第二活塞34的一部份 被設置在通孔51中。通孔51較佳地被定尺寸成爲與第二 I 活塞34的外表面產生相當密切的配合,但是同時容許第 二活塞34以以下所述的方式在通孔51內移動。第二活塞 34也凸出通過在第一活塞32的頂端部處的平坦密封構件 91。平坦密封構件91較佳地爲密封墊(gasket),且係被 包含來輔助密封主活塞總成33以使其與位在外部活塞的 上方的主缸31的上方部份隔離,因而降低液壓流體從殼 體1 4滲漏的可能性。如圖所示,第一活塞32包含徑向向 _ 內唇部3 9,而平坦密封構件91座落抵靠徑向向內唇部 3 9,以輔助固持平坦密封構件9 1於定位。 第一活塞32較佳地具有繞其外圓周的第一圓周凹槽 5 〇。〇形環密封件5 2或其他合適的機構較佳地提供第一 活塞3 2與主缸3 1之間的密封,但是同時容許第一活塞3 2 在主缸31內移動。第一活塞32也較佳地包含繞由通孔51 界定的內表面的第二圓周凹槽54。0形環56被設置來輔 助保持二活塞32及34之間的密封,但是同時容許第二活 塞34相對於第一活塞32移動。另外,開口圓周凹槽57 19- 1295253 · · (17) 較佳地繞第一活塞32的外表面被設置,以減小第一活塞 32與主缸31之間的摩擦量。第一活塞32也較佳地包含下 方凸緣55及相對中間凸緣55a,二者與主缸31 —起界定 繞第一活塞32的下方部份的環狀空間。較佳地爲杯形密 封件或傘形密封件的密封件58被適貼配合(snugly fit) 在上述環狀空間內。 第二活塞34包含具有上方凸緣68,中間凸緣70,及 下方頸部72的下方端部73。下方頸部72包含流體接觸凸 t 緣74,其與第一流體容納區域82中的液壓流體接觸。中 間凸緣70包含底部表面76。較佳的是中間凸緣70具有比 下方頸部72及流體接觸凸緣74的外徑大的外徑,因而產 生由主缸31,下方頸部72,中間凸緣70,及流體接觸凸 緣74界定的環狀空間。較佳地爲杯形密封件或傘形密封 件的密封件80被設置在此環狀空間內。 再次參考圖3,第二活塞的上方凸緣68較佳地包含第 g —活塞接觸表面69。當桿件4 1處於中性位置時,第一活 塞接觸表面69抵靠外部活塞的下方凸緣55上的互補的第 二活塞接觸表面59。另外,第二活塞34的上方凸緣68及 中間凸緣70較佳地具有比主缸3 1的L 1部份小的直徑, 並且下方端部73位在凸緣68與70之間的部份也是如 此。此相對的差異方便第二流體容納區域86的產生。如 圖3至5所示,第二流體容納區域86爲較佳地位在第一 流體容納區域82上方的環狀空間。特別較佳的是第二流 體容納區域86具有小於第一流體容納區域82的截面面積 -20 - (18) 1295253 的截面面積(亦即垂直於主缸3 1的縱向軸線的面積)。 第二流體容納區域86較佳地包含偏壓裝置,例如彈 簧7 8,用來將第一活塞3 2偏壓離開主缸的底端部3 1 b。 如圖所示,主缸從區域L 1至區域L2的直徑的改變產生徑 向向內凸出唇部3 5。彈簧7 8較佳地同心地環繞第二活塞 34成爲使得彈簧78的一端部抵靠唇部35,而另一端部抵 靠第一活塞的下方凸緣55。因爲殼體14相對於車把12維 持固定,所以唇部35維持固定,因而容許彈簧78將第一 t 活塞32偏壓離開主缸的底端部31b。 圖3至5的實施例也較佳地包含偏壓裝置,例如彈簧 60,用來將第一活塞32偏壓離開雙母耦接構件62。彈簧 60較佳地繞雙母耦接構件62及第二活塞34被同心地定 位。在一較佳實施例中,雙母親接構件62包含外部凸緣 63。彈簧60的一端部座落抵靠外部凸緣63的底部表面。 如上所述,平坦密封構件9 1較佳地繞第二活塞3 4被同心 | 地定位且座落抵靠第一活塞32的徑向向內凸出唇部39。 相反於雙母耦接構件62的彈簧60的端部較佳地座落抵靠 平坦密封構件91或是第一活塞32相鄰於平坦密封構件91 的區域。結果,彈簧60較佳地將第一活塞32偏壓離開雙 母耦接構件62。因此,當桿件41朝向車把12移動時,致 動構件3 8朝向主缸的底端部3 1 b移位。因爲緊固件40連 接於致動構件3 8,所以此二組件一起移動。當緊固件4 0 移動時,公母耦接構件90及雙母耦接構件62與緊固件40 一起移動。因爲彈簧60接合雙母耦接構件62及平坦密封 -21 - (19) 1295253 構件91 (或是第一活塞3 2的相鄰部份),所以在桿件41 從圖3的中性位置移動至圖4的第一致動位置時,第一活 塞32開始朝向主缸的底端部31b移動。 較佳的是殼體1 4包含用來儲存液壓流體的液壓流體 貯器42。包括定時通口 44及補償通口 46的二通口被較佳 地設置來容許液壓流體在貯器42與主缸3 1之間流動。如 圖3至5中最佳顯示的,第一流體通道87將貯器42連接 於第二流體容納區域86。如圖6至8中最佳顯示的,第二 t 流體通道8 8連接第二流體容納區域8 6與第一流體容納區 域82。因此,當桿件41處於如圖3所示的中性位置時, 定時通口 44經由第一流體通道 87,第二流體容納區域 86,及第二流體通道88而與第一流體容納區域82及流體 導管裝附件84流體連通。 如果一液壓盤式制動器被裝附於制動桿件總成1 〇,則 當桿件4 1處於圖3的中性位置或較遠離車把12時,液壓 | 制動系統的總液體體積會包含貯器42的體積。結果,在 第二流體容納區域及液壓流體導管裝附件84處的壓力會 相對而言地低。但是,當桿件4 1移動至圖4所示的第一 致動位置時,桿件41與第一活塞32之間的操作性連接造 成第一活塞32及密封件58朝向主缸的底端部31b移動。 當密封件58到達定時通口 44時,會使第一流體通道87 實質上與定時通口 44及貯器42隔離。此時,可用來致動 制動系統的整體液壓系統體積減小,並且系統壓力開始相 _地增加。如果所裝附的盤式制動器的流體導管已經充滿 -22- (20) 1295253 液體,則進一步的移動會將從動活塞及所裝附的制動墊朝 向轉子移動。 如上所示,當桿件41在中性位置與第一致動位置之 間時,第一活塞32及第二活塞34較佳地一起移動。爲方 便此移動,彈簧60較佳地被選擇成爲使得在桿件41從中 性位置移動至第一致動位置時,彈簧60對外部活塞32施 加比第二彈簧78所施加者大的力。特別較佳的是彈簧60 具有比彈簧78大的彈簧常數或剛度(stiffness ),其中剛 I 度或彈簧常數是由關係式k = F/x來定義,其中F等於將彈 簧線性壓縮距離X所需的力。由於彈簧強度的差異,因此 當桿件4 1從圖3的中性位置移動至圖4的第一致動位置 時,第一活塞的凸緣55的第二活塞接觸表面59會緊靠地 接合第二活塞34的第一活塞接觸表面69,造成第一活塞 32與第二活塞34 —起朝向主缸的底端部31b移動。因 此,流體會經由第二流體通道8 8從第二流體容納區域8 6 被排出至第一流體容納區域82,以及經由出口通口或流體 出口 83從第一流體容納區域82被排出至液壓流體導管裝 附件84。 對於此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很明顯,當桿 件4 1從圖3的中性位置移動至圖4的第一致動位置時, 排出至主缸3 1的出口通口或流體出口 8 3的液壓流體的體 積會等於從第一及第二流體容納區域82及86排出的流體 體積的和。在一較佳實施例中,當桿件4 1從中性位置移 動至第一致動位置時,所裝附的盤式制動系統的摩擦構件 -23- 1295253 * (21) 或制動墊中的至少一個會從其不接觸轉子的位置移動至 接觸轉子的位置。特別較佳的是一旦到達圖4的第一致 位置,制動墊就會在不對轉子施加可察覺的壓力之下剛 與轉子接觸。熟習此項技術者會容易地瞭解如何選擇主 31,活塞32及34,液壓導管裝附件84,及盤式制動器 鉗組件的尺寸,以獲得其中一旦桿件41到達第一致動 置,制動墊就會在不對轉子施加可察覺的壓力之下接觸 子的制動桿件及制動系統。 如圖4所示,一旦桿件41到達第一致動位置,第 活塞32就會處於離開主缸的頂端部31a —段臨界距 處,而於該處密封件80會較佳地關閉第二流體通道88 出口。第二流體通道88的出口的被關閉會使第一流體 納區域82實質上與第二流體容納區域86隔離。結果, 有可忽略的液壓流體或是沒有任何液壓流體會進入或離 第二流體容納區域86。因爲第二流體容納區域86中的 體體積實質上固定,並且因爲液體例如已知的液壓流體 實質上不可壓縮,所以第一活塞32的第二活塞接觸表 59會被偏壓離開第二活塞34的第一活塞接觸表面69且 壓朝向主缸3 1的頂端部3 1 a。如圖5中最佳顯示的, 時,桿件41朝向車把12的進一步移動會造成第二活塞 與第一活塞32分開,使得第二活塞34朝向主缸的底端 31b移動,而第一活塞32維持實質上靜止不動。因此, 主缸的頂端部31a至第二流體通道88的出口的距離有 地界定沿著主缸3 1的長度的第一移動區域,使得當主 其 動 好 缸 卡 位 轉 離 的 容 只 開 流 爲 面 偏 此 34 部 從 效 活 -24- 1295253 · (22) 塞總成33在第一移動區域內時,第一活塞32及第二活塞 34 —起移動。但是,一旦第二活塞34開始移出第一移動 區域且至少部份地位在第一移動區域的外部,第二活塞34 就相對於第一活塞32移動。 如果制動桿件總成1 〇裝附於液壓盤式制動器’則一 旦制動墊接觸轉子,可從主缸31、排出的液體體積就會相 對而言地小。因爲典型的液壓流體爲實質上不可壓縮’所 以內部活塞34朝向主缸的底端部31b的進一步移動會增 加系統液壓及施加於轉子的摩擦力。但是,由於各種不同 的因素,例如制動墊的可壓縮性,典型上爲撓性軟管的液 壓導管的擴張或延伸,或是由於系統的滲漏,因此甚至是 在制動墊接觸轉子之後,也會有一些液體從主缸31排 出。 以下敘述使用根據先前的實施例製成的液壓盤式制動 桿件總成1 0的方法的一較佳實施例。根據此方法,提供 在前或後車輪上具有轉子的自行車。一液壓盤式制動器卡 鉗例如’ 1 44專利的圖1 6的卡鉗被裝附於裝附有轉子的車 輪,使得制動墊被定位在轉子的兩側。 根據此方法,自行車設置有裝附於車把1 2的液壓盤 式制動桿件總成1 0。在騎自行車者正在騎自行車時的某時 刻,騎自行車者會想要藉著施加制動來減慢或停止自行 車。此時,騎車者會抓握車把1 2且也會抓握桿件4 1的相 對而言平坦的平坦區域4 1 a。如先前所述,桿件4 1較佳地 形成爲限制騎車者的手沿著桿件4 1的長度的橫向移動。 -25- (23) 1295253 然後,騎車者會以實質上固定的速率將桿件4 1朝向車把 12壓縮。由於桿件41與主活塞總成33的操作性連接,因 此第一活塞32及第二活塞34會在維持在由主缸的頂端部 31a及流體通道88的出口所界定的第一移動區域內之下開 始朝向主缸3 1的底端部3 1 b移動。在桿件4 1的此動作期 間,液壓流體會從第二流體容納區域86排出至第一流體 容納區域82內,並且從第一流體容納區域82排出至液壓 流體導管裝附件84。結果,液壓流體會開始充塡卡鉗殼體 t 內的液壓流體導管(除非卡鉗殼體導管已經充滿液體)。 一旦導管充滿液壓流體,壓力就會施加於盤式制動器從動 活塞,將其朝向轉子移動。在此期間,不會發生任何制動 作用。 騎車者會較佳地繼續以相同的實質上固定的速率壓縮 桿件4 1。當騎車者繼續如此做時,桿件41會到達第一致 動位置(見圖4),而此時第一活塞32會較佳地到達離開 | 主缸的頂端部31a —段臨界距離處。屆時,杯形密封件80 會較佳地將第二流體通道8 8的出口相對於第二流體容納 區域86關閉。此時,容納在第二流體容納區域86中的流 體體積會實質上被固定,且因此流體會開始將第一活塞32 朝向主缸的頂端部3 1 a偏壓。因此,桿件41朝向車把12 的進一步移動會使第二活塞34從第一活塞32分開,並且 隨著其移出主缸31的第一移動區域朝向主缸的底端部31b 移動(見圖5)。但是,第一活塞32會維持實質上靜止不 動。並且,一旦桿件4 1到達其第一致動位置,制動墊就 -26- 1295253 - (24) 會較佳地在對轉子不施加可察覺到的壓力之下接觸轉子。 第一液壓流體體積V 1會在桿件4 1從中性位置至第一致動 位置的此第一移動期間被排出。 騎車者會較佳地繼續以與將桿件從中性位置壓縮至第 一致動位置所使用者相同的速率將桿件4 1從第一致動位 置壓縮至第二致動位置。此時,因爲制動墊與轉子接觸, 所以系統壓力會開始上升且由制動墊施加於轉子的摩擦阻 力會增加。因爲第二流體容納區域8 6會實質上與第一流 體容納區域8 2隔離,所以在桿件4 1從第一致動位置移動 至第二致動位置時從制動桿件總成1 〇傳送至盤式制動器 卡鉗殼體的液壓流體的總體積V2會小於V 1。因此,根據 此方法的較佳實施例,與制動桿件41的行進的第二區域 中相比,較大量的流體在制動桿件4 1的行進的第一區域 中被傳送。在一特別較佳的實施例中,此方法會提供二段 式制動,其中從主缸總成3 1排出的流體體積與桿件的行 進的比會隨著桿件41的朝向車把12被壓縮而改變。如熟 習此項技術者會瞭解的,對於桿件4 1在其行進範圍的第 一區域內的給定位移,與當桿件41在第二區域內移位相 同距離時相比,較大的液壓流體體積會從主缸總成3 1被 排放。 如先前所述,在已知的液壓制動總成中,典型上在騎 車者開始壓縮桿件時有不發生任何制動作用的「死帶」。 此處所用的術語「死帶」指的是在主活塞處於其非致動或 靜置狀態時在主活塞的密封件與液壓流體貯器通口之間的 -27- 41 (25) 1295253 距離。 如先前相對於圖3的較佳實施例所說明的,當桿件 處於其中性位置時,第一活塞32及第二活塞34處於二 的非致動狀態,並且定時通口 44與第一流體容納區域 及流體導管裝附件84流體連通。當第一活塞32處於其 致動狀態時,死帶爲沿著主缸31的長度方向所測得的 密封件58與定時通口 44之間的距離。 根據本發明的一較佳實施例,主缸總成3 0具有可 B 整的死帶。可調整的死帶較佳地容許使用者可補償系統 壓的改變(例如液壓流體導管裝附件.84的形狀或有效 度的改變,或所裝附的制動系統的改變),以保持一致 制動感覺及操作。 甚至更佳地,主缸總成3 0的死帶可在不影響桿件 的作用範圍或中性位置之下被調整。此處所用的術語「 用範圍」指的是桿件4 1在其中性位置與完全致動位置 間的行進範圍。 1 在圖1至8的較佳實施例中,使用者可藉著調整緊 件40而調整死帶。死帶的可調整範圍爲大致上從大 2.0mm (毫米)至大約3.0mm (毫米),較佳地爲從大 2.2mm至大約 2.8mm,且更佳地爲從大約2.4mm至大 2.6mm。緊固件40較佳地爲可使用傳統工具例如螺絲起 或六方孔螺釘頭用扳手(Allen wrench)來調整。緊固 40也較佳地具有外螺紋來嚙合形成於致動構件3 8的通 92內的互補螺紋。由於此螺紋嚙合,因此緊固件40的 者 86 非 在 調 液 長 的 41 作 之 固 約 約 約 子 件 孔 旋 -28- (26) 1295253 轉會造成緊固件40相對於致動構件3 8沿著主缸3 1的長 度方向移動。 根據此較佳實施例,緊固件40是藉著已知的手段例 如螺紋嚙合,熔接,膠黏,或扣合(snap-fit )連接而固 定於公母耦接構件90。公母耦接構件90的公端部90b較 佳地在非剛性裝附之下緊靠地接合雙母連接器62的寬端 部66。爲提供較爲穩定的連接,公端部90b上可包含柱 件,設定浮凸部,或其他凸出部,其接合形成於雙母耦接 I 構件62的寬端部66的互補孔。 公母耦接構件90與雙母耦接構件62的接合較佳地容 許公母耦接構件90可相對於雙母耦接構件62旋轉。當使 用者旋轉式地調整緊固件40時,緊固件40沿著主缸31 的長度方向且相對於致動構件3 8移動。緊固件40的調整 也造成公母耦接構件90與緊固件40 —起旋轉及於主缸31 的長度方向移動。爲較佳地方便此軸向移動,桿件41的 分叉的近端部47較佳地被定尺寸成爲可接收公母耦接構 ,件 90。 在圖3至5中,緊固件40完全座落在橫向構件通孔 92中。結果,主缸總成3 0的死帶處於極小値。當緊固件 40於第一方向旋轉時,緊固件40會相對於致動構件38移 動離開主缸的底端部3 1 b。公母耦接構件90也會相對於致 動構件3 8旋轉及移動。當公母耦接構件90移動離開主缸 的底端部31b時,公母耦接構件90會在一開始與雙母耦 接構件62分離。但是,彈簧60及78的偏壓作用會將第 -29- 1295253 * (27) 一活塞32及第二活塞34移動離開主缸的底端部3ib,直 到雙母耦接構件62的寬端部66再次地緊靠地接合公母耦 接構件90的公端部90b。結果,第一活塞32的靜置或非 致動狀態會改變,因而將密封件5 8移動離開定時通口 44 且增加主缸總成30的死帶。 如果死帶並非處於其極小値(亦即緊固件40並非完 全座落在橫向構件通孔92中),則使用者可將死帶減 小。爲減小死帶,較佳地使緊固件40於與上述的第一方 I 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轉,當緊固件40於第二方向旋轉 時,緊固件40會相.對於致動構件3 8朝向主缸的底端部 3 1 b移動。結果,公母耦接構件90也會朝向底端部3 1 b移 動。當公母耦接構件90朝向底端部3 1b移動時,公母耦 接構件90會迫使雙母耦接構件62於相同方向移動,因而 壓縮彈簧7 8及改變第一活塞3 2的非致動狀態。結果,密 封件5 8與定時通口 4 4之間的距離會減小,因而減小死 帶。 l 特別較佳的是主缸總成3 0的死帶可在不影響桿件的 作用範圔下被調整。參考圖3,桿件41處於中性位置,並 且第一活塞32處於非致動狀態。當桿件41被致動時,桿 件4 1最終會到達不可能再有任何進一步的致動的完全致 動位置。 制動桿件總成1 〇中的各種不同組件的設計可能限制 桿件41的完全致動位置。但是,爲較佳地確保對死帶的 調整不影響桿件的作用範圔’桿件4 1的完全致動位置較 -30- 1295253 * (28) 佳地不受第二活塞的流體接觸凸緣74與主缸的底端部31b 的抵靠影響。取而代之地,較佳的是使用制動桿件總成1 〇 的其他組件來限制桿件的完全致動位置,如以下所敘述 的。 例如,取決於槽溝長度,槽溝28a及28b可被用來限 制桿件41的完全致動位置。當桿件41被朝向車把12壓 縮時,致動構件3 8會沿著該對槽溝2 8移動,直到致動構 件38到達槽溝28a及28b的底部。此時,不可能再有任 t 何進一步的致動。 另外,制動桿件總成1 0可形成爲使得桿件4 1與車把 1 2的抵靠限制桿件的完全致動位置。殼體的第二區段26 及/或夾具13可被定尺寸成爲確保在致動構件38到達該 對槽溝28的底部之前且在第二活塞34的下方頸部72到 達主缸的底端部3 1 b之前,桿件41緊靠地接合車把1 2。 此組態也會防止死帶的改變影響桿件4 1的作用範圍的改 〇 制動桿件總成1 〇也較佳地包含作用範圍的調整。甚 至更佳地,作用範圍可在不影響死帶之下被調整。在圖1 至8的較佳實施例中,桿件41的中性位置可被調整以在 不影響死帶之下改變桿件的作用範圍。 如先前所述,樞軸構件22於殼體的第一區段16的直 立向位置可被調整以改變桿件的中性位置。爲調整中性位 置,使用者旋轉可調整緊固件20,因而將樞軸構件22在 該對槽溝18內移動。由於彈簧60及78的偏壓作用,因 -31 - 1295253 * (29) 此當樞軸構件22沿著該對槽溝18移動時,致動構件38 會維持被偏壓抵靠於該對槽溝28的頂部。結果,桿件41 會繞致動構件38的縱向軸線102樞轉,直到樞軸構件22 的進一步調整停止。因爲致動構件3 8相對於該對槽溝28 的位置不會由於此操作而改變,所以主缸總成3 0的死帶 實質上不會被桿件作用範圍的調整所影響。 根據圖1至8的較佳實施例,桿件41的作用範圍是 藉著將桿件4 1繞與樞軸構件22的縱向軸件間隔開且實質 t 上與主缸31對準的桿件區域(亦即位在槽溝28a與28b 之間的桿件41的區域)樞轉而被調整。更佳地,桿件41 是繞致動構件3 8的縱向軸線1 02樞轉以調整作用範圍。 如圖1及2所示,特別較佳的是縱向軸線1 02實質上平行 於縱向軸線104,並且也實質上垂直於主缸31的縱向軸線 106 〇 此較佳實施例容許使用者可在不影響主缸總成3 0的 _ 死帶之下調整桿件4 1的作用範圍,且相反地,可在不影 響桿件4 1的作用範圍之下調整主缸總成3 0的死帶。並 且,此較佳實施例也提供可繞第一軸線(樞軸構件22的 縱向軸線104)樞轉以致動第一活塞32及第二活塞34且 可繞第二軸線(致動構件3 8的縱向軸線1 02 )樞轉以調整 桿件作用範圍的桿件4 1。 此較佳實施例的作用範圍及死帶調整特徵在以上是就 雙活塞主缸總成被敘述。但是,應可瞭解雙活塞組態對於 提供此處所述的作用範圍及死帶調整特徵而言並非必要。 -32- (30) 1295253 例如,如果第一活塞32及第二活塞34被單一活塞取代, 則彈簧60可被去除。彈簧78也可形成爲將單一活塞偏壓 離開主缸的底端部3 lb。在一例示性實施例中,彈簧78的 一端部會緊靠地接合主缸的底端部31b,而另一端部會接 合單一活塞的底部表面。如同雙活塞的實施例,緊固件40 相對於致動構件3 8的軸向移動會導致形成在單一活塞上 的密封件的非致動位置的移動而調整死帶。因此,桿件4 1 會成爲可繞樞軸構件22的縱向軸線1 04樞轉以致動單一 活塞,並且也會成爲可繞致動構件38的縱向軸線1〇2樞 轉以調整桿件4 1的中性位置且因此調整桿件4 1的作用範 圍。 以上所述的實施例爲本發明的例示性實施例。熟習此 項技術者可在不離開此處所揭示的發明槪念之下進行上述 實施例的眾多用途及改變。因此,本發明完全由附隨的申 請專利範圍的請求項範圍界定。 【圖式簡單說明】 圖1爲根據本發明的一較佳實施例的液壓盤式制動桿 件總成的第一立體圖。 圖2爲圖1的液壓盤式制動桿件總成的第二立體圖。 圖3爲沿線III-III所取的圖1的液壓盤式制動桿件總 成的剖面圖,其中桿件處於中性位置。 圖4爲圖3的液壓盤式制動桿件總成的剖面圖,其中 桿件處於第一致動位置。 -33- (31) 1295253 圖5爲圖4的液壓盤式制動桿件總成的剖面圖,其中 桿件處於第二致動位置。 圖6爲圖3的一部份的詳細視圖。 圖7爲沿圖6中的線A-A所取的圖6的剖面圖。 圖8爲沿圖6中的線B-B所取的圖6的剖面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 :自行車制動桿件總成 t 1 2 :自行車車把 13 :夾具 14 :殻體 1 6 :第一區段 1 8 :槽溝 20 :調整螺釘,可調整緊固件 2 2 :樞軸構件 2 6 :第二區段 2 8 :槽溝 2 8 a :槽溝 28b ··槽溝 3 0 :主缸總成 31 :主缸 3 1 a :頂端部 3 1 b :底端部 3 2 :第一活塞 •34- (32) (32)1295253 3 3 :主活塞總成 34 :第二活塞 3 5 :徑向向內凸出唇部 3 8 :致動構件 39:徑向向內凸出唇部 4 0 :緊固件 40a :外螺紋端部 4 1 :制動桿件 4 1 a :平坦區域 4 1 b :傾斜過渡部份 42 :液壓流體貯器 4 4 :定時通口 45 :遠端部 4 6 :補償通口 47 :近端部 50 :第一圓周凹槽 5 1 :通孔 52 : Ο形環密封件 54 :第二圓周凹槽 5 5 :下方凸緣 5 5 a :中間凸緣 5 6 : Ο形環 5 7 :開口圓周凹槽 5 8 :密封件 -35- (33) (33)1295253 59:第二活塞接觸表面 60 :彈簧 62 :雙母耦接構件,雙母連接器 63 :外部凸緣 64 :窄連接部 66 :寬連接部,寬端部 68 :上方凸緣 69:第一活塞接觸表面 7 0 :中間凸緣 7 1 :上方端部 72 :下方頸部 7 3 :下方端部 74 :流體接觸凸緣 7 6 :底部表面 7 8 :彈簧 8 0 :密封件 82 :第一流體容納區域 8 3 :出口通□,流體出口 84 :液壓流體導管裝附件 8 6 :第二流體容納區域 87 :第一流體通道 88 :第二流體通道 90 :公母耦接構件 9 0 a :母部份 -36- (34) (34)1295253 9 0b :公端部 91 :平坦密封構件 92 :通孔 102 :縱向軸線 104 :縱向軸線 106 :縱向軸線 L1 :長度方向區域 L2 :長度方向區域
-37-

Claims (1)

  1. (1) 1295253 十、申請專利範圍 1·一種制動桿件總成,包含: 殼體; 桿件,連接於該殼體且可繞一樞轉軸線樞轉,其中該 樞轉軸線具有相對於該殼體的位置,且該位置可被調整; 及 主缸總成,被設置在該殻體中,且包含操作性地連接 於該桿件的主活塞; 其中該主缸總成具有可調整的死帶。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制動桿件總成,其中 該主活塞具有非致動狀態及密封件,該主缸總成具有通 口’並且當該主活塞處於該非致動狀態時,該死帶爲該密 封件與該通口之間的距離。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制動桿件總成,其中 該桿件具有一軸及被設置通過該軸的可調整連接器,並且 | 將該可調整連接器相對於該軸移動可調整該死帶。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制動桿件總成,其中 該桿件具有中性位置及完全致動位置,該中性位置及該完 全致動位置在二者之間界定作用範圍,且該作用範圍可被 調整。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制動桿件總成,其中 該主缸總成具有縱向軸線,並且該樞轉軸線與該縱向軸線 間隔開。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制動桿件總成,其中 -38 - 1295253 (2) 該樞轉軸線相對於該殼體的位置可於實質上平行於該主缸 總成的該縱向軸線的方向被調整。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制動桿件總成,其中 該殼體進一步包含一對相對槽溝,該桿件包含樞軸,該樞 軸具有界定該樞轉軸線的縱向軸線,並且該樞軸被可移動 地設置在該對相對槽溝內。 8. —種制動桿件總成,包含: 殻體; 主缸總成,被設置在該殼體中且包含主活塞,該主缸 總成具有可調整的死帶;及 桿件,連接於該殻體且具有作用範圍; 其中該桿件可繞第一樞轉軸線樞轉以調整該作用範 圍’並且該桿件可繞第二樞轉軸線樞轉以致動該主活塞。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制動桿件總成,其中 該主活塞具有非致動狀態及密封件,該主缸總成具有通 > 口’並且當該主活塞處於該非致動狀態時,該死帶爲該密 封件與該通口之間的距離。 1 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制動桿件總成,其 中該桿件具有中性位置及完全致動位置,並且該作用範顏 爲該中性位置與該完全致動位置之間的距離。 1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制動桿件總成,其 中該作用範圍可獨立於該死帶被調整。 1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制動桿件總成,其 中該死帶可獨立於該作用範圍被調整。 -39 - 1295253 (3) 1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制動桿件總成,其 中該桿件具有界定該第一樞轉軸線的第一樞軸及界定該第 二樞轉軸線的第二樞軸,並且該第一樞軸與該第二樞軸間 隔開。 1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制動桿件總成,其 中該桿件包含界定該第二樞轉軸線的樞軸,並且該樞軸操 作性地連接於該主活塞。 | 1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4項所述的制動桿件總成,進 一步包含被設置通過該樞軸且操作性地連接於該主活塞的 可調整連接器,其中將該可調整連接器相對於該樞軸移動 可調整該死帶。 1 6 · —種制動桿件總成,包含: 殻體,其具有第一對相對槽溝及第二對相對槽溝,其 中該第一對及第二對相對槽溝互相間隔開; 桿件,其具有第一樞軸及第二樞軸,該第一樞軸被設 φ 置在該第一對相對槽溝中且具有於該第一對相對槽溝中的 位置’該第二樞軸被設置在該第二對相對槽溝中; 主缸,被設置在該殻體中; 主活塞,被設置在該主缸中; 死帶調整裝置’將該主活塞操作性地連接於該第二樞 軸’其中該死帶調整裝置可被調整以改變該主活塞相對於 該第二樞軸的位置;及 作用範圍調整裝置,將該殻體連接於該第一樞軸,其 中I作用軔圍5周整裝置可被調整以改變該第一樞軸於該第 -40- (4) 1295253 一對相對槽溝中的該位置。 1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6項所述的制動桿件總成,其 中該桿件具有中性位置及完全致動位置,該中性位置及該 完全致動位置在二者之間界定作用範圍,並且調整該第一 樞軸於該第一對相對槽溝中的該位置可調整該作用範圍。 1 8 · —種調整制動桿件總成的作用範圍的方法,其中 該制動桿件總成包含操作性地連接於主缸總成的桿件,該 桿件具有中性位置,並且該主缸總成具有可在不改變該桿 I 件的該中性位置之下被調整的死帶,該調整制動桿件總成 的作用範圍的方法包含: 將該桿件繞實質上與該主缸總成對準的一桿件區域樞 轉。 1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調整制動桿件總成 的作用範圍的方法,其中該主缸總成具有縱向軸線,並且 該桿件區域界定實質上垂直於該主缸總成的該縱向軸線的 | 樞轉軸線。 2 0. —種制動桿件總成,包含: 主缸總成,其具有死帶且包·含被設置在主缸中的主活 塞; 桿件,操作性地連接於該主活塞;及 用來調整該死帶的機構。 21.—種制動桿件總成’包含: 殼體,其具有一對相對槽溝; 主缸,被設置在該殼體中且具有通口; -41 - 1295253 _ (5) 主活塞總成,被設置在該主缸中,該主活塞總成包含 主活塞,該主活塞具有密封件,該主活塞進一步具有非致 動狀態,其在該主活塞處於該非致動狀態時界定該密封件 與該通口之間的一距離; 桿件,其具有第一端部及橫向構件,其中該第一端部 可樞轉地連接於該殼體,並且該橫向構件與該第一端部間 隔開且被設置在該對相對槽溝中;及 可調整連接器,將該橫向構件操作性地連接於該主活 I 塞總成,其中該可調整連接器可被調整以改變該距離。 2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的制動桿件總成,其 中該可調整連接器緊靠地接合該主活塞總成。 2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的制動桿件總成,其 中該主活塞被朝向該桿件偏壓。 2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的制動桿件總成,其 中該可調整連接器可被旋轉以改變該可調整連接器相對於 該桿件的位置。 2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的制動桿件總成,進 一步包含第一耦接構件,其中該可調整連接器具有調整端 部及接合端部,該接合端部連接於該第一耦接構件,並且 該第一耦接構件緊靠地接合該主活塞總成。 2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的制動桿件總成,其 中該主活塞總成進一步包含裝附於該主活塞的第二耦接構 件,並且該第二耦接構件緊靠地接合該第一耦接構件。 2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的制動桿件總成,其 -42- 1295253 · (6) 中該主活塞爲第一主活塞’該主活塞總成進一步包含第二 主活塞,該第一主活塞具有一孔,並且該第二主活塞被至 少部份地設置在該孔中。 2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的制動桿件總成,其 中該可調整連接器具有縱向軸線,該主缸具有縱向軸線, 並且該可調整連接器的該縱向軸線實質上平行於該主缸的 該縱向軸線。 29.—種制動桿件總成,包含: I 殼體; 主缸,被設置在該殼體中,該主缸具有通口; 主活塞總成,被設置在該主缸中,該主活塞總成包含 主活塞,該主活塞具有密封件及非致動狀態; 桿件,可樞轉地連接於該殼體,該桿件具有第一及第 二分叉部份及在該第一及第二分叉部份之間的空間;及 可調整連接器,被設置在該空間中且將該桿件操作性 | 地連接於該主活塞; 其中該密封件及該通口在該主活塞處於該非致動狀態 時界定一距離,並且該可調整連接器可被調整以改變該距 離。 3 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所述的制動桿件總成,其 中該桿件進一步包含連接該第一分叉部份與該第二分叉部 份的橫向構件,並且該可調整連接器被設置通過該橫向構 件。 -43-
TW095108613A 2005-06-17 2006-03-14 Hydraulic disc brake lever assembly TWI295253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1/156,501 US7377367B2 (en) 2005-02-18 2005-06-17 Hydraulic disc brake lever assembly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700280A TW200700280A (en) 2007-01-01
TWI295253B true TWI295253B (en) 2008-04-01

Family

ID=36939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5108613A TWI295253B (en) 2005-06-17 2006-03-14 Hydraulic disc brake lever assembly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377367B2 (zh)
EP (5) EP1870325B1 (zh)
CN (3) CN101654137B (zh)
BR (1) BRPI0602301A (zh)
DE (5) DE602006002318D1 (zh)
TW (1) TWI29525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95594B (zh) * 2012-01-05 2015-08-11 Shimano Kk 用於自行車元件之雙液壓控制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08791B2 (en) * 2005-02-18 2007-12-18 Shimano Inc. Hydraulic disc brake lever assembly
US20080155982A1 (en) * 2006-12-28 2008-07-03 Jones Christopher S Hydraulic Brake Master Cylinder
US7540147B2 (en) * 2007-04-10 2009-06-02 Shimano Inc. Master cylinder lever for a hydraulic brake with dead-band adjustment mechanism
US20090152063A1 (en) * 2007-12-13 2009-06-18 Szu-Fang Tsai Pumping device for a hydraulic brake of a bicycle
ITMI20080346A1 (it) 2008-02-29 2009-09-01 Braking Sunstar S P A "dispositivo di frenatura"
TW201031568A (en) * 2009-02-27 2010-09-01 yuan-hong Wen Labor-efficient brake lever of bike
IT1401076B1 (it) * 2010-06-09 2013-07-12 Formula Srl Dispositivo di regolazione della corsa a vuoto in attuatori idraulici di biciclette e motociclette.
US8615994B2 (en) * 2010-08-23 2013-12-31 Ryan Lind Adjustable hydraulic master cylinder assemblies
US8714322B2 (en) * 2012-01-16 2014-05-06 Sram, Llc Hydraulic brake mechanism
ITMI20131933A1 (it) 2013-11-20 2015-05-21 Campagnolo Srl Comando integrato per un manubrio di bicicletta
US10183723B2 (en) * 2015-03-12 2019-01-22 Sram, Llc Bicycle control device
NO341940B1 (en) * 2016-03-01 2018-02-26 Ca Tech Systems As Sequential gear shifter
JP7122081B2 (ja) * 2016-09-08 2022-08-19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
US10710671B2 (en) 2017-01-13 2020-07-14 Earth Punched, LLC Handlebar controls
WO2021061975A1 (en) * 2019-09-27 2021-04-01 Polaris Industries Inc. Master cylinder for a braking system
IT202000002530A1 (it) * 2020-02-10 2021-08-10 Raicam Driveline S R L Dispositivo di comando dei freni idraulici di un veicolo a due ruote
WO2022220826A1 (en) * 2021-04-14 2022-10-20 Ox-Motorcycle Products, LLC Adjustable hydraulic motorcycle brake system and device
DE102021123809B4 (de) 2021-09-15 2023-03-30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Betätigungsvorrichtung zur Handbetätigung einer Bremseinrichtung, eines Fahrzeugs und Fahrzeug mit der Betätigungsvorrichtung
TWI804182B (zh) * 2022-01-27 2023-06-01 傳誠技研有限公司 可變式油壓煞車結構

Family Cites Families (4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2212A (zh) * 1973-05-12 1975-01-10
JPS57186563A (en) * 1981-05-13 1982-11-17 Honda Motor Co Ltd Interlocking brake device for motorcycle
DE3216885C2 (de) 1982-05-06 1986-03-13 Gustav Magenwirth Gmbh & Co, 7432 Urach Bremszylindergehäuse für ein geschlossenes Hydrauliksystem zur Befestigung am Lenker eines Zweirad-Fahrzeuges
JPS5940021A (ja) 1982-08-31 1984-03-05 Honda Motor Co Ltd クラツチマスタシリンダの作動装置
US4560049A (en) * 1982-09-28 1985-12-24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Operation device for clutch master cylinder with means to adjust the play stroke of the clutch lever
GB8421830D0 (en) 1984-08-29 1984-10-03 Automotive Prod Plc Hydraulic master cylinder
JPH0777877B2 (ja) * 1985-12-06 1995-08-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アジャスタブル操作レバー
GB8617729D0 (en) 1986-07-19 1986-08-28 Sp Tyres Uk Ltd Vehicle wheels
JPS6328700A (ja) 1986-07-22 1988-02-06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装飾体の製造方法
KR900008424B1 (ko) * 1987-06-05 1990-11-20 닛신 고오교오 가부시끼가이샤 차량용 레버장치
JPH01237282A (ja) 1988-03-18 1989-09-21 Suzuki Motor Co Ltd 自動2輪車などの操作レバー装置
IT218037Z2 (it) * 1988-12-12 1992-03-30 Brembo Spa Regolatore di posizione per leve di comando manuale, applicato a manubri
JPH0331054A (ja) 1989-06-27 1991-02-08 Nissin Kogyo Kk 車両用液圧マスタシリンダの操作レバー
JPH041034Y2 (zh) * 1989-09-13 1992-01-14 Nissin Kogyo Kk
GB2236819B (en) 1989-09-14 1993-07-14 Gen Motors France Dual master cylinder
JPH0632275A (ja) 1992-07-15 1994-02-08 Nissin Kogyo Kk マスタシリンダ
GB9305838D0 (en) * 1993-03-20 1993-05-05 Automotive Products Plc An operating mechanism for a hydraulic master cylinder
JP3393311B2 (ja) 1993-12-27 2003-04-07 日信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液圧マスタシリンダ装置
JPH08114244A (ja) 1994-10-14 1996-05-07 Nissin Kogyo Kk バーハンドル車両用液圧マスタシリンダ装置
JPH08268369A (ja) 1995-03-30 1996-10-15 Nissin Kogyo Kk バーハンドル車両用液圧マスタシリンダの操作レバー
CA2163475A1 (en) * 1995-11-22 1997-05-23 Joseph Debreczeni Hydraulic brake system
GB9604170D0 (en) 1996-02-28 1996-05-01 Weatherhill Ian Hydraulic brakes
US5813501A (en) * 1996-10-18 1998-09-29 Terry, Sr.; Maurice C. Hand operated hydraulic vehicle brake
JP3731835B2 (ja) 1996-11-06 2006-01-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油圧操作用レバー装置
GB2321682B (en) 1997-02-01 2001-02-14 Automotive Products Plc A braking system
JPH10230886A (ja) 1997-02-20 1998-09-02 Nissin Kogyo Kk バーハンドル車両用液圧マスタシリンダの操作レバー
IT237821Y1 (it) 1997-07-23 2000-09-29 Crc Ct Ricerche Cagiva S A Gruppo pompa,serbatoio del liquido dell'impianto frenante anterioree leva d'azionamento del freno o della frizione di una motocicletta
US5950772A (en) 1997-08-29 1999-09-14 Hayes Brake, Inc. Bicycle brake system having a flexible disk
EP0991554A1 (en) 1998-04-28 2000-04-12 Rockshox, Inc. Concentric compensator chamber and master cylinder for disc brake system
US6119821A (en) * 1998-12-23 2000-09-19 Giant Manufacturing Co., Ltd. Hydraulic compensation device for compensating a positional deviation of a brake pad
JP4357660B2 (ja) * 1999-08-27 2009-11-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マスタシリンダ装置
JP4249868B2 (ja) * 1999-12-16 2009-04-08 日信工業株式会社 バーハンドル車両用操作レバーの握り代調整機構
DE10017198A1 (de) * 2000-04-06 2001-10-11 Magenwirth Gmbh Co Gustav Betätigungseinrichtung für eine hydraulische Bremse an Zweiradfahrzeugen
DE10017199A1 (de) * 2000-04-06 2001-10-11 Magenwirth Gmbh Co Gustav Betätigungseinrichtung für eine hydraulische Bremse an Zweiradfahrzeugen
EP1160152B1 (en) 2000-06-02 2005-12-07 Freni Brembo S.p.A. Device for adjusting the position of the operating lever of a hydraulic actuator
US6336525B1 (en) * 2000-06-19 2002-01-08 Tony Leng Disc brake oil pressure adjusting device for bikes
US6401882B1 (en) * 2000-06-30 2002-06-11 Shimano Inc. Heat insulator for disc brake
JP4374127B2 (ja) 2000-08-31 2009-12-02 日信工業株式会社 バーハンドル車両用操作レバー
DE20018705U1 (de) 2000-11-02 2000-12-28 Magenwirth Gmbh Co Gustav Geberarmatur zur Betätigung der Bremse oder der Kupplung eines Fahrzeugs mit Lenker
JP2002211473A (ja) 2001-01-22 2002-07-31 Nissin Kogyo Co Ltd バーハンドル車両用液圧マスタシリンダ装置
JP2004528215A (ja) 2001-03-02 2004-09-16 フレニ・ブレンボ エス・ピー・エー オートバイ/自転車などのためのマスターシリンダ、ブレーキまたはクラッチ
US6527303B2 (en) * 2001-06-04 2003-03-04 Shimano Inc. Hydraulic hose assembly for bicycle
US6804961B2 (en) * 2001-12-28 2004-10-19 Sram Corporation Master cylinder lever for a hydraulic disk brake having on the fly dead-band adjustment
US20030121736A1 (en) * 2001-12-28 2003-07-03 Avid, L.L.C. Master cylinder lever for a hydraulic disc brake having a backpack reservoir
US7204350B2 (en) * 2001-12-28 2007-04-17 Sram Corporation Master cylinder lever for a hydraulic disc brake having favorable handle pivot geometry
ITFI20030241A1 (it) 2003-09-15 2005-03-16 Formula Srl Dispositivo per il comando di freni idraulici in cicli,
ITFI20030242A1 (it) 2003-09-15 2005-03-16 Formula Srl Dispositivo per il comando di freni idraulici in cicli,
US6883647B1 (en) * 2003-09-16 2005-04-26 Chun Te Wen Hydraulic brake lever for a bicycle
ITFI20030265A1 (it) 2003-10-21 2005-04-22 Formula Srl Dispositivo per il comando di un circuito idraulico per frizioni.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95594B (zh) * 2012-01-05 2015-08-11 Shimano Kk 用於自行車元件之雙液壓控制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733959B1 (en) 2008-08-20
EP1870325A2 (en) 2007-12-26
EP1870327A3 (en) 2008-07-16
US20060185943A1 (en) 2006-08-24
DE602006011450D1 (de) 2010-02-11
TW200700280A (en) 2007-01-01
CN101704396A (zh) 2010-05-12
BRPI0602301A (pt) 2007-02-21
EP1870328B1 (en) 2009-08-26
EP1870327A2 (en) 2007-12-26
DE602006008762D1 (de) 2009-10-08
DE602006016757D1 (de) 2010-10-21
EP1870326A2 (en) 2007-12-26
US7377367B2 (en) 2008-05-27
EP1870325B1 (en) 2010-09-08
DE602006002318D1 (de) 2008-10-02
DE602006013805D1 (de) 2010-06-02
EP1870328A2 (en) 2007-12-26
EP1870325A3 (en) 2008-09-03
EP1870326B1 (en) 2010-04-21
EP1870328A3 (en) 2008-07-09
CN101654137A (zh) 2010-02-24
CN101654137B (zh) 2013-01-02
CN101704396B (zh) 2013-01-02
EP1733959A3 (en) 2007-06-13
CN1880161B (zh) 2010-04-21
EP1870327B1 (en) 2009-12-30
CN1880161A (zh) 2006-12-20
EP1870326A3 (en) 2008-09-03
EP1733959A2 (en) 2006-1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95253B (en) Hydraulic disc brake lever assembly
TWI294387B (en) Hydraulic disc brake lever assembly
TWI332920B (en) Master cylinder lever for a hydraulic brake with dead-band adjustment mechanism
US7380646B1 (en) Adjustable modulator for hydraulic brake lever assembly
US6957534B2 (en) Reach adjustment mechanism for a master cylinder lever of a hydraulic disc brake
US753043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a lever actuated hydraulic disc brake master cylinder
US9630677B2 (en) Brake control apparatus
TW200843987A (en) Hydraulic pump
TWI277559B (en) Dual lever hydraulic brake assembly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JP5331353B2 (ja) 差動液圧マスターシリンダ
FR2907084A1 (fr) Systeme de commande pour systeme de freinage hydraulique
KR20050033722A (ko) 브레이크 캘리퍼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