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88204B -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 devic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Google Patents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 devic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88204B
TWI288204B TW094100213A TW94100213A TWI288204B TW I288204 B TWI288204 B TW I288204B TW 094100213 A TW094100213 A TW 094100213A TW 94100213 A TW94100213 A TW 94100213A TW I288204 B TWI288204 B TW I28820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exhaust
intake
control
ca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41002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530497A (en
Inventor
Yutaka Inomoto
Kazuya Tanabe
Takashi Tsutsumizaki
Kousuke Tsunashima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5304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5304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882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8820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11/00Pulses, i.e. fruits of leguminous plants, for production of food; Products from legume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11/05Mashed or comminuted pulses or legumes; Products made therefrom
    • A23L11/07Soya beans, e.g. oil-extracted soya bean flak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13/00Controlling the engine output power by varying inlet or exhaust val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e.g. timing
    • F02D13/02Controlling the engine output power by varying inlet or exhaust val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e.g. timing during engine operation
    • F02D13/0203Variable control of intake and exhaust valves
    • F02D13/0207Variable control of intake and exhaust valves changing valve lift or valve lift and timing
    • F02D13/0211Variable control of intake and exhaust valves changing valve lift or valve lift and timing the change of valve timing is caused by the change in valve lift, i.e. both valve lift and timing are functionally relat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02Valve drive
    • F01L1/022Chain dri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3/00Modifications of valve-gear to facilitate reversing, braking, starting, changing compression ratio, or other specific operations
    • F01L13/0015Modifications of valve-gear to facilitate reversing, braking, starting, changing compression ratio, or other specific operations for optimising engine performances by modifying valve lift according to various working parameters, e.g. rotational speed, load, torque
    • F01L13/0063Modifications of valve-gear to facilitate reversing, braking, starting, changing compression ratio, or other specific operations for optimising engine performances by modifying valve lift according to various working parameters, e.g. rotational speed, load, torque by modification of cam contact point by displacing an intermediate lever or wedge-shaped intermediate element, e.g. Tourtelo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11/00Arrangements for, or adaptations to, non-automatic engine control initiation means, e.g. operator initiated
    • F02D11/06Arrangements for, or adaptations to, non-automatic engine control initiation means, e.g. operator initiated characterised by non-mechanical control linkages, e.g. fluid control linkages or by control linkages with power drive or assistance
    • F02D11/10Arrangements for, or adaptations to, non-automatic engine control initiation means, e.g. operator initiated characterised by non-mechanical control linkages, e.g. fluid control linkages or by control linkages with power drive or assistance of the electric type
    • F02D11/105Arrangements for, or adaptations to, non-automatic engine control initiation means, e.g. operator initiated characterised by non-mechanical control linkages, e.g. fluid control linkages or by control linkages with power drive or assistance of the electric type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converting demand to actuation, e.g. a map indicating relations between an accelerator pedal position and throttle valve opening or target engine torqu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13/00Controlling the engine output power by varying inlet or exhaust val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e.g. timing
    • F02D13/02Controlling the engine output power by varying inlet or exhaust val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e.g. timing during engine operation
    • F02D13/0261Controlling the valve overlap
    • F02D13/0265Negative valve overlap for temporarily storing residual gas in the cylind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9/00Controlling engines by throttling air or fuel-and-air induction conduits or exhaust conduits
    • F02D9/02Controlling engines by throttling air or fuel-and-air induction conduits or exhaust conduits concerning induction cond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26/00Engine-pertinent apparatus for adding exhaust gases to combustion-air, main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e.g. by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EGR] systems
    • F02M26/01Internal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i.e. wherein the residual exhaust gases are trapped in the cylinder or pushed back from the intake or the exhaust manifold into the combustion chamber without the use of additional passag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CDAIRY PRODUCTS, e.g. MILK, BUTTER OR CHEESE; MILK OR CHEESE SUBSTITUTES; MAKING THEREOF
    • A23C20/00Cheese substitutes
    • A23C20/02Cheese substitutes containing neither milk components, nor caseinate, nor lactose, as sources of fats, proteins or carbohydrates
    • A23C20/025Cheese substitutes containing neither milk components, nor caseinate, nor lactose, as sources of fats, proteins or carbohydrates mainly containing proteins from pulses or oilsee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002/00Food compositions, function of food ingredients or processes for food or foodstuff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200/00Function of food ingredients
    • A23V2200/20Ingredients acting on or related to the structure
    • A23V2200/218Coagula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12Transmitting gear between valve drive and valve
    • F01L1/18Rocking arms or levers
    • F01L1/181Centre pivot rocking ar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02Valve drive
    • F01L1/04Valve drive by means of cams, camshafts, cam discs, eccentrics or the like
    • F01L1/047Camshafts
    • F01L1/053Camshafts overhead type
    • F01L2001/0535Single overhead camshafts [SOHC]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3/00Modifications of valve-gear to facilitate reversing, braking, starting, changing compression ratio, or other specific operations
    • F01L13/0015Modifications of valve-gear to facilitate reversing, braking, starting, changing compression ratio, or other specific operations for optimising engine performances by modifying valve lift according to various working parameters, e.g. rotational speed, load, torque
    • F01L13/0063Modifications of valve-gear to facilitate reversing, braking, starting, changing compression ratio, or other specific operations for optimising engine performances by modifying valve lift according to various working parameters, e.g. rotational speed, load, torque by modification of cam contact point by displacing an intermediate lever or wedge-shaped intermediate element, e.g. Tourtelot
    • F01L2013/0073Modifications of valve-gear to facilitate reversing, braking, starting, changing compression ratio, or other specific operations for optimising engine performances by modifying valve lift according to various working parameters, e.g. rotational speed, load, torque by modification of cam contact point by displacing an intermediate lever or wedge-shaped intermediate element, e.g. Tourtelot with an oscillating cam acting on the valve of the "Delphi"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2305/00Valve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roll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2820/00Details on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sing valve gear arrangements
    • F01L2820/03Auxiliary actuators
    • F01L2820/032Electric mo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61/00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vehicles or for driving propellers;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gearing
    • F02B61/02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vehicles or for driving propellers;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gearing for driving cy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41/00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 F02D41/0002Controlling intake air
    • F02D2041/002Controlling intake air by simultaneous control of throttle and variable valve actu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41/00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 F02D41/0025Controlling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non-liquid fuels, pluralities of fuels, or non-fuel substances added to the combustible mixtures
    • F02D41/0047Controlling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EGR]
    • F02D41/006Controlling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EGR] using internal EG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Botan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utput Control And Ontrol Of Special Type Engine (AREA)
  • Exhaust-Gas Circulating Devices (AREA)
  • Combined Control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Control Of Throttle Valves Provided In The Intake System Or In The Exhaust System (AREA)
  • Electrical Control Of Air Or Fuel Supplied To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 (AREA)

Description

1288204 失,另外,吸入空氣量則藉由控制進氣閥的閥關閉時序與 增加量而進行控制。 (專利文獻1 )日本專利特開2 0 0 2 - 7 0 5 9 7號公報 (專利文獻2 )曰本專利特開平1 1 - 1 1 7 7 7 7號公報 【發明内容】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内燃機,雖利用内部E G R而減少泵 抽損失,但是並未考慮到因節流閥的進氣節流所產生的泵 抽損失減少。另一方面,專利文獻2所開示的内燃機,雖 利用及早關閉進氣閥而減少泵抽損失,但是.並未考慮因内 部E G R而殘留於燃燒室中的已燃氣體量(内部E G R量)之控 制所產生的泵抽損失。 再者,引擎溫度較低狀態的内燃機暖機時,因為燃燒室 的溫度亦偏低,因此燃料的氣化狀態並非良好,所以相較 於暖機後,難謂燃燒性良好,若内部EGR量偏多,將容易 發生熄火等導致燃燒更加不穩定。而且,藉由施行内部 E G R,因為燃燒溫度的最高溫度將降低,因而並未促進内燃 機的暖機.。 本發明係有鑒於此類情事而完成的,申請專利範圍第1 至7項所述發明之目的係在利用更加減少低負載區域或低 負載與中負載區域中的泵抽損失,而提昇燃油性能與排氣 淨化性能。而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發明,更以提昇 内燃機暖機時的燃燒安定性,且促進暖機為目的;申請專 利範圍第5項所述發明,更以在低負載區域或低負載與中 6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4/941002 Π 1288204 負載區域的既定負載附近,提昇燃油性能與排氣淨化性 能,且確保高負載區域所需引擎輸出為目的;申請專利範 圍第6項所述發明,更以減少第1負載區域中的泵抽損失 為目的;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示發明,更以橫跨廣範圍 以提昇因内部 EGR率所產生的引擎輸出之控制精度為目 的。 (解決問題之手段)
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發明係内燃機之控制方法,係 該内燃機具備有:對控制進氣量的節流閥之開度(〇 p e n i n g ) 進行控制之節流控制機構、對包含排氣閥關閉時期在内的 閥動作特性進行控制之閥特性可變機構、以及設定引擎輸 出需求量的輸出設定手段;其中,上述閥特性可變機構係 變更上述排氣閥的關閉時期,藉由控制重疊期間與非重疊 期間,而控制内部EGR率; 係依以下的控制形態進行控制。 上述節流控制機構係在上述内燃機從無負載至低負載 區域或中負載區域的既定負載之上述内燃機第1負載區域 中,隨上述需求量的增加,將上述節流閥之開度控制成從 怠速開度,依上述既定負載形成全開或幾乎全開的狀態, 且在超越上述既定負載的上述内燃機第2負載區域中,將 上述節流閥控制成全開或幾乎全開狀態;上述閥特性可變 機構在上述内燃機的整個負載區域中,配合上述需求量控 制著上述重疊期間或上述非重疊期間,而控制著引擎輸 出,且在上述既定負載中,將上述非重疊期間控制成可獲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4/94100213 1288204 得依最大上述非重疊期間所產生最大上述内部EGR率的狀 態。
依此的話,因為節流閥在截至低負載區域或中負載區域 的既定負載為止之第1負載區域中,將呈全開或幾乎全開 狀態,而在第 2負載區域中則控制為全開或幾乎全開狀 態,因此整個負載區域,特別係在低負載區域或低負載與 中負載區域中,泵抽損失將更加減少,而且因為閥特性可 變機構在整個負載區域中,利用重疊期間與非重疊期間的 控制所產生的内部EGR率,將引擎輸出控制成可獲得配合 需求量的引擎輸出,因而將減少泵抽損失,且將減少 NOx 產生量,更將在既定負載中使内部EGR率成最大狀態,所 以將大幅減少在既定負載附近的低負載區域或中負載區域 中的泵抽損失及NOx產生量。 申請專利範圍第2 .項所述發明,係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 項所述内燃機之控制方法中,於上述内燃機暖機時,上述 節流控制機構係在上述整個負載區域中,將上述節流閥之 開度控制成隨上述需求量的增加而增加開度的狀態;而上 述閥特性可變機構則將上述閥動作特性控制成在上述整個 負載區域中並未形成上述非重疊期間的狀態,且在上述内 燃機暖機後,便在上述控制形態之控制下進行。 依此的話,在暖機時,於整個負載區域中,新空氣將利 用節流閥配合需求量進行流量控制並供應給燃燒室,另 外,内部EGR率將利用閥特性可變機構而未形成非重疊期 間,因而在相較於形成非重疊期間的情況下,内部EG R率 8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4/94100213
1288204 將變小,所以將提昇燃燒性,燃燒溫度亦將昇高。 暖機後亦如同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發明,將減 損失,減少N 0 X產生量。 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發明係内燃機之控制方 該内燃機具備有:對控制進氣量的節流閥之開度進 之節流控制機構、對包含排氣閥關閉時期在内的閥 性進行控制之閥特性可變機構、以及設定引擎輸出 的輸出設定手段;其中,上述閥特性可變機構係利 上述閥動作特性,而控制内部EGR率; 係依以下的控制形態進行控制。 上述節流控制機構係在上述内燃機從無負載至 區域或中負載區域的既定負載之上述内燃機第1負 中,隨上述需求量的增加,將上述節流閥之開度控 怠速開度,依上述既定負載形成全開或幾乎全開的 且在超越上述既定負載的上述内燃機第2負載區域 上述節流閥控制成全開或幾乎全開狀態;上述閥特 機構在上述内燃機的整個負載區域中,利用配合上 量的上述閥動作特性控制著上述内部E G R率,而控 輸出,且將上述閥動作特性控制成在上述既定負載 獲得最大上述内部EGR率的狀態。 依此的話,將如同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發明 減少泵抽損失,而且因為利用閥特性可變機構,在 載區域中控制著依閥動作特性所產生的内部EG R率 著引擎輸出,因而將減少泵抽損失且將減少NOx產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4/94100213 而且 , 少泵抽 法,係 行控制 動作特 需求量 用控制 低負載 載區域 制成從 狀態, 中,將 性可變 述需求 制引擎 中,可 ,大幅 整個負 ,控制 生量, 9 1288204 尚且因為在既定負載中的内部EGR率將變為最大,因此既 定負載附近的低負載區域或中負載區域的泵抽損失將大幅 減少。 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發明,係在申請專利範圍第3 項所述内燃機之控制方法中,在上述内燃機暖機時,上述 節流控制機構係在上述整個負載區域中,將上述節流閥之 開度控制成隨上述需求量的增加而增加開度的狀態;上述 閥特性可變機構係在上述整個負載區域中,將上述閥動作 9 特性控制成上述内部EGR率為最小或幾乎最小的狀態,且 在上述内燃機暖機後便在上述控制形態之控制下進行。 依此的話,在暖機時,於整個負載區域中,新空氣將利 用節流閥配合需求量進行流量控制並供應給燃燒室,另 外,内部EGR率將利用閥特性可變機構,在内部EGR率的 控制範圍中,控制成最小或幾乎最小狀態,因而將提昇燃 燒性,燃燒溫度亦將昇高。而且,暖機後亦如同申請專利 範圍第1項所述發明,將減少泵抽損失,減少N 0 X產生量。
申請專利範圍第5至8項所述發明,係申請專利範圍第 1至4項中任一項所述内燃機之控制方法中,在上述控制 形態中,上述閥特性可變機構係在上述第1負載區域中, 將上述閥動作特性控制成隨上述需求量的增加而增加上述 内部EGR率的狀態,並在上述第2負載區域中,將上述閥 動作特性控制成隨上述需求量的增加而減少上述内部 EGR 率的狀態。 依此的話,因為在第1負載區域中,内部EGR率將增加 10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4/941002 ] 3 1288204 成,對隨增加節流閥開度所產生新空氣流入於燃燒室進行 控制的狀態,因而隨内部EGR率的增加,泵抽損失將減少, 且NOx產生量將減少,尚且在第2負載區域中,因為隨需 求量增加而減少非重疊期間並減少内部EGR率,而增加供 應給燃燒室的新空氣量,因而越靠近既定負載,内部 EGR 率將逐漸變大,藉此將減少泵抽損失且減少NOx產生量, 在高負載區域中可獲得較大的引擎輸出。
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發明,係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 至8項所述内燃機之控制方法中,上述閥動作特性係包括 進氣閥的最大增加量;而上述閥特性可變機構係隨重疊期 間的減少、上述非重疊期間的增加或上述内部E G R率的增 加,而將上述閥動作特性控制成上述進氣閥的最大增加量 減少的狀態。 依此的話,當重疊期間較大時、非重疊期間較小時、或 内部E G R率較小時,因為進氣閥的最大增加量較大,因而 泵抽損失將減少,而且在既定負載附近,當重疊期間較小 時、非重疊期間較大時、或内部EGR率較大時,將隨内部 EGR率的增加而減少泵抽損失。 申請專利範圍第1 0項所述發明,係在申請專利範圍第9 項所述内燃機之控制方法中,上述閥特性可變機構係在最 大上述重疊期間或最小上述内部EGR率中,將上述閥動作 特性控制成,有效重疊期間與有效非重疊期間變為〇或幾 乎0的狀態。 依此的話,在内部EGR率的控制範圍中,以從燃燒室實 11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4/94100213 1288204 際上停止流出已燃氣體,且新空氣實際上開始流入於燃燒 室的時期為基準,並開始控制内部E G R率,因而内部E G R 率的控制精度將提高,且其控制範圍將變大。 (發明效果)
依照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發明,將達下述效果。換 句話說,因為在整個負載區域中,特別係在低負載區域或 低負載與中負載區域中,藉由更加減少泵抽損失,提昇燃 油性能,在整個負載區域中,利用内部EGR率控制引擎輸 出,而減少泵抽損失且減少NOx產生量,更在既定負載附 近的低負載區域或中負載區域中,大幅減少泵抽損失與 NOx產生量,因而將提昇燃油性能與排氣淨化性能。 依照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發明,係除具所引用之申 請專利範圍所述發明的效果之外,尚具有下述效果。換句 話說,因為在内燃機暖機時,供應給燃燒室的新空氣量將 利用節流闊進行控制,且内部EGR率較小,因此在整個負 載區域中,將提昇燃燒性並提昇燃燒安定性,提高燃燒溫 度並促進内燃機的暖機。此外,在内燃機暖機後將達申請 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發明的效果。 依照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發明,將達申請專利範圍 第1項所述發明的效果。 依照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發明,將達申請專利範圍 第2項所述發明的效果。 依照申請專利範圍第5至8項所述發明,除具所引用之 申請專利範圍所述發明的效果之外,尚具下述效果。換句 12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4/94100213 1288204 話說,因為在低負載區域或中負載區域的既定負載附近, 内部EGR率將變大,而提昇燃油性能與排氣淨化性能,且 在第2負載區域中,配合需求量的增加而減少内部EGR率, 因而將確保在高負載區域中因應需求量的所需引擎輸出。
依照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發明,係除具所引用之申 請專利範圍所述發明的效果之外,尚具有下述效果。換句 話說,在第1負載區域中,當内部EGR率較小時,藉由增 加最大增加量,或當内部E G R率較大時,藉由增加内部E G R 率,便將減少第1負載區域與既定負載附近的泵抽損失, 並提昇燃油性能。 依照申請專利範圍第1 0項所述發明,係除具所引用之 申請專利範圍所述發明的效果之外,尚具有下述效果。換 句話說,因為内部EGR率的控制精度提高且可擴大其控制 範圍,因而可提升依内部EGR率的控制或有效非重疊期間 的控,所施行的引擎輸出之控制精度。 【實施方式】 以下,針對本發明實施形態,參照圖1至圖1 4進行説 明。 參照圖1,本發明所適用的内燃機E係搭載於車輛的機 車V中。機車V係具備有:具前框1 a與後框1 b的車體框架 1 ;固定在可旋轉的支撐於結合在前框1 a前端之頭管2之 前叉3上端部的把手4 ;可旋轉的支撐於前叉3下端部的 前輪7 ;支撐於車體框架1上的動力單元U ;可旋轉的支撐 於搖臂5後端部的後輪8 (該搖臂5係可搖擺的支撐於車體 13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4/94100213 1288204 框架1上);連結後框1 b與搖臂5後部的後緩衝器6 ;以 及覆蓋車體框架1的車體蓋9。
動力單元U係具備有:具有朝機車V左右方向延伸之曲 柄軸1 5的橫向配置内燃機E ;以及具有變速機且將内燃機 E動力傳導給後輪8的傳動裝置。内燃機E係具備有:形成 收容曲柄軸 1 5 的曲柄軸室且兼具變速箱用的曲柄軸箱 1 0 ;結合於曲柄軸箱 1 0並朝前方延伸的汽缸 1 1 ;結合於 汽缸1 1前端部的汽缸頭1 2 ;以及結合於汽缸頭1 2前端部 的缸頭蓋1 3。汽缸1 1的汽缸軸線L 1係朝前方且相對於水 平方向呈略往上傾斜延伸(參照圖 1 ),或大致平行於水平 方向延伸。然後,利用活塞1 4 (參照圖2 )而旋轉驅動的曲 柄軸1 5之旋轉,將利用上述變速機進行變速並傳導給後輪 8,而驅動後輪8。 r\ 合併參照圖2,内燃機E係S0HC型g冷式單缸四衝程内 燃機,在汽缸1 1中形成可往返運動的嵌合著活塞1 4的汽 缸孔1 1 a,在汽缸頭1 2中於汽缸軸線方向A 1且汽缸孔1 1 a 的相對向面上形成燃燒室1 6,更在燃燒室1 6中形成分別 開口之具進氣口 17a的進氣道(inletport)17與具排氣口 1 8 a的排氣道1 8。此外,燃燒室1 6旁邊的火星塞1 9係插 入於汽缸頭1 2中所形成的安裝孔1 2 c,並裝設於汽缸頭1 2 中。其中,燃燒室1 6係與在活塞1 4與汽缸頭1 2間的上述 汽缸孔1 1 a,一起構成燃燒空間。 再者,在汽缸頭 1 2中設有可往返運動的支撐於閥導管 2 0 i,2 0 e上,且利用閥彈簧2 1經常對閥關閉方向賦予彈力 14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4/94〗00213
1288204 之屬於引擎閥的1個進氣閥2 2及1個排氣閥2 3 2 2與排氣閥2 3係利用内燃機E中所設置的閥動. 進行開關動作,而分別對利用閥座24所形成的進 與排氣口 1 8 a進行開關。閥裝置4 0係除電動馬達 圖5 )之外,其餘均配置於由汽缸頭1 2與缸頭蓋: 的閥動室2 5内。 在進氣道 1 7入口 1 7 b開口之汽缸頭 1 2 —側 1 2 a,因為將從外部所取入的空氣導入於進氣道 安裝著具備空氣濾清器2 6 (參照圖1 )與節流閥體 圖1 )的進氣裝置,且在排氣道1 8出口 1 8 b開口 1 2另一側面的下面1 2 b,安裝著具備有將從燃燒I 排氣道1 8所流出的排氣氣體,導入於内燃機E外 管2 8 (參照圖1 )的排氣裝置。此外,在上述進氣 備有:將液體燃料供應給吸入空氣之燃料供應裝 噴射閥。 然後,通過空氣濾清器2 6與節流閥體2 7而被 氣,在活塞 1 4 下降的進氣行程中,經由已開啟 2 2從進氣道1 7被吸入於燃燒室1 6中,並在活塞 的壓縮行程中,於與燃料混合的狀態下進行壓縮 體在壓縮行程結束時,便利用火星塞1 9進行點火 在活塞1 4下降的膨張行程中,利用燃燒氣體的壓 的活塞1 4,便將旋轉驅動著曲柄軸1 5。已燃氣體 1 4上昇的排氣行程中,經由已開啟的排氣閥2 3, 體從燃燒室1 6被排放出於排氣道1 8。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4/94100213 。進氣閥 裝置40, 氣口 1 7 a 8 0 (參照 I 3所形成 面的上面 1 7,因而 2 7 (參照 之汽缸頭 [1 6通過 部之排氣 裝置中具 置的燃料 吸入的空 的進氣閥 :14上昇 。混合氣 而燃燒, 力所驅動 將在活塞 以排氣氣 15 1288204
參照圖3,在上流端2 7 a側連通空氣濾清器2 6,且在下 流端2 7 b側透過進氣管連通於進氣道1 7的節流閥體2 7, 設有:利用回力彈簧賦予朝閥關閉方向彈力的節流閥 30; 使節流閥 3 0進行開關動作且控制其開度的節流控制機構 T ;以及檢測出節流閥3 0開度的節流開度檢測手段3 2。節 流控制機構T係具備有.·利用控制裝置的電子控制單元(以 下稱「E C U」)9 2 (參照圖 5 )所控制之屬於致動器的電動馬 達3 3 ;以及由將電動馬達3 3之驅動力傳導給節流閥3 0, 構成傳動機構的一連事齒輪3 4,3 5所形成的減速齒輪列。 合併參照圖5,E C U 9 2係由:檢測出運轉者所操作之輸出 操作構件之節流柄(t h r 〇 11 1 e g r i p )操作量D的輸出需求量 檢測手段9 5 ;檢測出内燃機E暖機狀態之暖機狀態檢測手 段的引擎溫度檢測手段9 6 (例如潤滑油溫度檢測手段);以 及節流開度檢測手段3 2等所構成,並輸入所檢測出之内燃 機E運轉狀態的運轉狀態檢測手段之各檢測信號。其中, 操作量D係依運轉者所施行的引擎輸出需求量,而上述節 流柄係設定該需求量的輸出設定手段。 E C U 9 2的記憶裝置中,儲存著以操作量D為參數,設定 節流閥 3 0 開度冷的節流開度圖表(t h r 〇 11 1 e 〇 p e n i n g m a p )。此節流開度圖表係如圖4 ( A )、( B )所示,由内燃機E 暖機時所使用的暖機時用圖表,以及内燃機E暖機完成後 所使用的暖機後用圖表所構成。然後,電動馬達3 3便配合 經輸出需求量檢測手段9 5所檢測出的操作量D與經節流開 度檢測手段 3 2所檢測出的節流閥 3 0之實際開度,利用 16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4/94100213 1288204 E C U 9 2控制為節流閥3 0開度形成由上述節流開度圖表所設 定開度/3的狀態,然後關閉節流閥30。
ECU92係若利用引擎溫度檢測手段96,檢測出引擎溫度 為低於既定溫度狀態的暖機時,便選擇暖機時用圖表,當 經引擎溫度檢測手段 9 6檢測出引擎溫度達上述既定溫度 以上狀態的暖機後時,便選擇暖機後用圖表。利用暖機時 用圖表,在内燃機Ε的整個負載區域中,節流閥30開度將 被設定成與操作量D成正比的開度特性,俾呈隨操作量D 的增加而增加節流閥 3 0開度的狀態。所以,電動馬達3 3 便在整個負載區域中,將節、流閥3 0之開度控制成隨亦為檢 測出引擎負載的負載檢測手段之輸出需求量檢測手段 95 所檢測出操作量 D (即,引擎負載)之增加而增加開度的狀 另外,利用暖機後用圖表,在從無負載至低負載區域的 既定負載D a為止之第1負載區域F a中,將隨操作量D (引 擎負載)的增加,節流閥3 0將從怠速開度增加至在既定負 載Da中全開的狀態,在超越既定負載Da的第2負載區域 F b中,則無關於操作量D,節流閥3 0將被設定於全開的開 度特性。所以,電動馬達3 3在第1負載區域F a中,將節 流閥3 0開度控制成隨操作量D的增加,從怠速開度在既定 負載Da中呈全開狀態,而在第2負載區域Fb中,則將節 流閥3 0控制成維持著全開的狀態。其中,内燃機E的整個 負载區域,在無負載與最大負載Db之間,大致三等份為低 負載區域F1、中負載區域F2及高負載區域F3。 17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4/94100213 1288204 參照圖2、圖5〜圖7、圖1 2,閥動裝置4 0係具備有:使 進氣閥2 2進行開關動作,且頂接於其閥桿2 2 a的進氣凸輪 從動件(intake cam follower)之進氣主搖臂 41(main r o c k e r a r m );使排氣閥2 3進行開關動作,且頂接於其閥 桿2 3 a的排氣凸輪從動件之排氣主搖臂4 2 ;以及對包含進 氣閥2 2與排氣閥2 3開關時期、及最大增加量在内的閥動 作特性,進行控制的閥特性可變機構Μ。
進氣主搖臂4 1與排氣主搖臂4 2係分別可搖擺的支撐於 一對搖' 軸4 3上(該搖%由4 3係中央部的支點部4 1 a,4 2 a固定 於凸輪軸托架 2 9 ),且在一端部構成作用部的調整螺絲 4 1 b,4 2 b處頂接於閥桿2 2 a,2 3 a,在另一端部構成接觸部的 輥4 1 c,4 2 c處接觸於進氣凸輪5 3與排氣凸輪5 4。 閥特性可變機構Μ係具備有:收容於閥動室2 5中的内部 機構;以及在閥動室2 5外所配置的外部機構,且驅動著上 述内部機構之屬於電動致動器的電動馬達8 0。上述内部機 構係具備有:可旋轉的支撐於汽缸頭1 2上,且連動於曲柄 軸1 5被旋轉驅動的1個凸輪軸5 0 ;設置於凸輪軸5 0,並 與凸輪軸5 0 —體進行旋轉,屬於驅動凸輪的進氣驅動凸輪 5 1與排氣驅動凸輪5 2 ;樞接於凸輪軸5 0上,並以凸輪軸 50 為中心可進行搖擺,屬於連動機構的鏈結機構 Μ 1 i,Μ 1 e ;連結於鏈結機構Μ 1 i,Μ 1 e,並分別使進氣主搖臂 4 1與排氣主搖臂4 2產生動作,且樞接於凸輪軸5 0,屬於 閥動凸輪的進氣凸輪 53 與排氣凸輪 54 ;使鏈結機構 Μ 1 i,Μ 1 e以凸輪軸5 0為中心進行搖擺,並具有以電動馬達 18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4/94100213 1288204 8 0為驅動源的驅動機構Μ 2 (參照圖5 );介於驅動機構Μ 2 與鏈結機構Μ 1 i,Μ 1 e之間,配合電動馬達8 0之驅動力,控 制著鏈結機構Μ 1 i,Μ 1 e在凸輪軸5 0周圍所進行搖擺的控制 機構M ;以及為將鏈結機構Μ 1 i,Μ 1 e朝控制機構Μ 3按壓, 而使凸輪軸5 0周圍的轉矩作用於鏈結機構Μ 1 i,Μ 1 e,屬於 按壓用彈力手段的按壓彈簧5 5。 參照圖2、圖5、圖6,凸輪軸5 0係透過其二端部所配 置的一對軸承5 6,可旋轉的支撐於汽缸頭1 2及連結於汽 Φ 缸頭1 2的凸輪軸托架2 9,並利用透過閥動用傳動機構所 傳導的曲柄軸1 5 (參照圖1 )之動力,連動於曲柄軸1 5並依 其1 / 2的旋轉速度進行旋轉驅動。上述閥動用傳動機構係 具備有:在靠近凸輪軸5 0 —端部的左端部前端,一體結合 的凸輪鏈齒 5 7 ; —體結合於曲柄軸 1 5的驅動鏈齒;以及 橫跨凸輪鏈齒 5 7與上述驅動鏈齒的時規鍊條 5 8。上述閥 動用傳動機構係由汽缸1 1與汽缸頭1 2所形成,並收容於 汽缸1 1與汽缸頭1 2,相對於第1正交平面Η 1的一側邊的 左側位置之傳動室中。所以,上述傳動室中,形成於汽缸 頭1 2内的傳動室5 9,便在以汽缸軸線L 1為中心的徑方向 (以下稱「徑方向」),且凸輪軸5 0旋轉中心線L 2方向A 2 (以 下稱「凸輪軸方向A 2」),鄰接於閥動室2 5。其中,第1 正交平面Η 1係正交於包括汽缸軸線L 1在内的後述基準平 面Η 0的平面。 另外,在閥特性可變機構Μ中,因為相關進氣閥2 2的 構件與相關排氣閥2 3的構件係含有相對應的構件,且因為 19 312ΧΡ/發明說明書(補件)/9^04/94100213 1288204 進氣驅動凸輪5 1、排氣驅動凸輪5 2、鏈結機構Μ 1 i,Μ 1 e、 進氣凸輪5 3及排氣凸輪5 4係具有相同的基本構造,因而 在下述的説明中,便以相關排氣閥2 3的構件為中心進行説 明,而相關進氣閥2 2的構件與關聯説明等,則配合需要記 於括號内。 參照圖2、圖 5、圖8、圖9、圖1 2,押入於凸輪轴5 0 中並固定的排氣驅動凸輪5 2 (進氣驅動凸輪5 1 ),在外周面 具有橫跨整個周圍形成的凸輪面。該凸輪面係由:透過鏈結 # 機構Μ 1 e ( Μ 1 i )未使排氣凸輪5 4 (進氣凸輪5 3 )搖擺的基圓 部 5 2 a ( 5 1 a ),以及透過鏈結機構 Μ 1 e ( Μ 1 i )使排氣凸輪 5 4 (進氣凸輪5 3 )搖擺的凸輪脊部5 2 b ( 5 1 b )所構成。基圓部 5 2 a ( 5 1 a )係具有距旋轉中心線 L 2為半徑一定的圓弧所構 成之截面形狀,凸輪脊部5 2 b ( 5 1 b )係具有距旋轉中心線L 2 為半徑隨凸輪軸50旋轉方向R1增加之後再減少的截面形 狀。所以,基圓部5 2 a ( 5 1 a )便將排氣凸輪5 4 (進氣凸輪5 3 ) 之搖擺位置設定成,排氣主搖臂4 2 (進氣主搖臂4 1 )接觸於 排氣凸輪5 4 (進氣凸輪5 3 )之基圓部 5 4 a ( 5 3 a )的狀態,而 凸輪脊部5 2 b ( 5 1 b )則將排氣凸輪5 4 (進氣凸輪5 3 )之搖擺 位置設定成,排氣主搖臂4 2 (進氣主搖臂4 1 )接觸於排氣凸 輪54(進氣凸輪53)之基圓部54a(53a)與凸輪脊部54b(53b) 的狀態。 鏈結機構Μ 1 i,Μ 1 e係由:連結於進氣凸輪5 3的進氣鏈結 機構Μ 1 i,以及連結於排氣凸輪5 4的排氣鏈結機構Μ 1 e所 構成。合併參照圖5、圖6,排氣鏈結機構Μ1 e (進氣鏈結 20 3 ] 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4/941002 ] 3 1288204 機構Μ 1 i )係具備有:樞接於凸輪軸5 0,且以凸輪軸5 0為中 心可進行搖擺的托架6 0 e ( 6 0 i );樞接於托架6 0 e ( 6 0 i ),利 用排氣驅動凸輪 5 2 (進氣驅動凸輪 5 1 )進行驅動並搖擺的 排氣副搖臂6 6 e (進氣副搖臂6 6 i ); —端部樞接於排氣副搖 臂 6 6 e (進氣副搖臂 6 6 i ),而另一端部樞接於排氣凸輪 5 4 (進氣凸輪5 3 )的連結鏈結6 7 e ( 6 7 i );以及將排氣副搖臂 6 6 e (進氣副搖臂6 6 i ),按押於排氣驅動凸輪5 2 (進氣驅動 凸輪5 1 )的控制彈簧6 8。
透過凸輪軸5 0所挿通的軸承6 9,由凸輪軸5 0所支撐的 托架6 0 e ( 6 0 i ),具備有:在凸輪軸方向A 2上分開的一對第 1 ,第 2 平板 6 1 e ( 6 1 i ),6 2 e ( 6 2 i );以及將第 1 平板 6 1 e ( 6 1 i ) 與第2平板6 2 e ( 6 2 i )在凸輪軸方向 A 2的既定間隔連結, 且樞接於排氣副搖臂6 6 e (進氣副搖臂6 6 i )的連結構件。而 該連結構件係具備有:規範二平板 6 1 e ( 6 1 i ),6 2 e ( 6 2 i )間 的上述既定間隔,且樞接著排氣副搖臂 6 6 e (進氣副搖臂 6 6 i )的為支撐軸之軸環(c ο 1 1 a r ) 6 3 e ( 6 3 i );以及插通於軸 環 6 3 e ( 6 3 i )中,將二平板 6 1 e ( 6 1 i ),6 2 e ( 6 2 i ) —體結合的 ί卵釘64。如圖6、圖8所示,在各平板61e(61i),62e(62i) 中,形成將各平板 6 1 e ( 6 1 i ),6 2 e ( 6 2 i )可搖擺的支撐於凸 輪軸 5 0 上的軸承 6 9 , 所安裝的安裝孔 61e3(61 i3), 62e3(62i3) ° 合併參照圖5,在第1平板6 1 e ( 6 1 i )上樞接著控制機構 Μ 3的排氣控制鏈結 7 1 e (進氣控制鏈結 7 1 i ),而排氣控制 鏈結7 1 e (進氣控制鏈結7 1 i )與第1平板6 1 e ( 6 1 i ),則在 21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4/94100213
1288204 二者的連結部 7 1 e 2 ( 7 1 i 2 ),6 1 e 1 ( 6 1 i 1 )中,可進行 動的連結。具體而言,在控制機構側連結部的排氣 結7 1 e (進氣控制鏈結7 1 i )之連結部7 1 e 2 ( 7 1 i 2 )孔 相對旋轉的插入,經壓入於當作托架側連結部用的 板 6 1 e ( 6 1 i )之連結部 6 1 e 1 ( 6 1 i 1 )孔中,並固定的 61ela(61ila) 〇 再者,在第 2 平板 62e(62i)中,形成有減/ 6 2 e 1 ( 6 2 i 1 ),而該減壓凸輪6 2 e 1 ( 6 2 i 1 )係利用内燃 φ 始動作時,於壓縮行程中僅些微開啟進氣閥 2 2與 2 3,而降低壓縮壓力俾使開始動作變為容易(参照圖 1 2)。而且,在第2平板6 2 e中設有由搖擺位置檢 9 4 (參照圖1 4 )的檢測部9 4 a,進行檢測的受檢測部 受檢測部 6 2 e 2係由利用與構成檢測部 9 4 a的齒輪 合,而在第2平板6 2 e搖擺方向上卡合的齒輪部所 另外,在此實施形態中雖未使用,在第2平板6 1 i 有相當於受檢測部6 2 e 2的部分6 2 i 2。 在軸環6 3 e ( 6 3 i )中,一體形成設置保持著由壓縮 簧所構成控制彈簧6 8 —端部的第1彈簧保持部7 6 保持著由壓縮線圈彈簧所構成按壓彈簧 5 5 —端部 側彈簧保持部 7 8。二彈簧保持部 7 6,7 8係在排氣 66e(進氣副搖臂66i)的支點部66ea(66ia),於凸輪 A 2上相膦接配置,且在軸環6 3 e ( 6 3 i )圓周方向上相 置(參照圖6 )。 再者,在軸環6 3 e ( 6 3 i )中,嵌合於第2平板 6 2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4/941002 Π 相對運 控制鏈 中,可 第1平 連結栓 i凸輪 機E開 排氣閥 8、圖 測手段 62e2 ° 部相咬 構成。 中亦設 線圈彈 ,以及 的可動 副搖臂 奉由方向 間隔配 (62i ) 22 1288204
中所形成孔6 2 e 4 ( 6 2 i 4 )的凸部6 3 e 1 ( 6 3 i 1 ),將形成於遠離 排氣副搖臂6 6 e (進氣副搖臂6 6 i )之搖擺中心線L 3 e ( L 3 i ) 的位置處。凸部6 3 e 1 ( 6 3 i 1 )與孔6 2 e 4 ( 6 2 i 4 )係構成阻止第 2 平板 6 2 e ( 6 2 i )與軸環 6 3 e ( 6 3 i )間,圍繞搖擺中心線 L 3 e ( L 3 i )之相對旋轉的卡合部。藉此卡合部,因為將阻止 利用設置一對的彈簧保持部7 6,7 8,由控制彈簧6 8與按壓 彈簧 55 之彈力所產生同一方向轉矩作用於軸環 6 3 e ( 6 3 i ),而相對於第 1、第 2 平板 6 1 e ( 6 1 i ),6 2 e ( 6 2 i ) 進行相對旋轉,所以,便將確實的執行利用按壓彈簧 55 對鏈結機構Μ 1 i,Μ 1 e賦予圍繞凸輪軸5 0之轉矩的作用,以 及利用控制彈簧6 8按押於排氣驅動凸輪5 2 (進氣驅動凸輪 5 1 )的作用。 參照圖2、圖5、圖6、圖8、圖9、圖1 2,在凸輪軸方 向 A 2上,與排氣凸輪 5 4 (進氣凸輪 5 3 )及排氣驅動凸輪 5 2 (進氣驅動凸輪 5 1 ), 一起配置於第 1、第 2 平板 6 1 e ( 6 1 i ),6 2 e ( 6 2 i )之間的排氣副搖臂 6 6 e (進氣副搖臂 6 6 i ),係在接觸於排氣驅動凸輪5 2 (進氣驅動凸輪5 1 )之當 作接觸部用的輥 6 6 e b ( 6 6 i b )中,接觸於排氣驅動凸輪 5 2 (進氣驅動凸輪 5 1 ),並在一端部的支點部 6 6 e a ( 6 6 i a ) 中可搖擺的支撐於軸環6 3 e ( 6 3 i )上,而在另一端部的連結 部6 6 e c ( 6 6 i c )中,則樞接於固定在連結鏈結6 7 e ( 6 7 i ) —端 部的連結栓7 2。所以,排氣副搖臂6 6 e (進氣副搖臂6 6 i ) 便藉由排氣驅動凸輪5 2 (進氣驅動凸輪5 1 )與凸輪軸5 0 — 起進行旋轉,而以軸環6 3 e ( 6 3 i )為搖擺中心的進行搖擺。 23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4/94100213 1288204 樞接於固定在連結鏈結 6 7 e ( 6 7 i )另一端部的連結栓 7 3 上之排氣凸輪5 4 (進氣凸輪5 3 ),係由利用透過軸承4 4支 撐於凸輪軸5 0,而能以凸輪軸5 0為中心進行搖擺的搖擺 凸輪所構成,其部分外周面將形成凸輪面。該凸輪面係由: 將排氣閥 23(進氣閥 22)維持於關閉狀態的基圓部 5 4 a ( 5 3 a ),以及押下排氣閥2 3 (進氣閥2 2 )將閥開啟的凸輪 脊部5 4 b ( 5 3 b )所構成。基圓部5 4 a ( 5 3 a )係具有距旋轉中心 線 L2 的一定半徑之圓弧所構成的截面形狀,而凸輪脊部
5 4 b ( 5 3 b )係具有距旋轉中心線L 2的半徑,朝凸輪軸5 0反 旋轉方向R 2 (旋轉方向R 1 )增加的截面形狀。所以,排氣凸 輪54(進氣凸輪53)的凸輪脊部54b(53b)具有在反旋轉方 向R 2 (旋轉方向R 1 )上,逐漸增加排氣閥2 3 (進氣閥2 2 )增 加量的形狀。 排氣凸輪5 4 (進氣凸輪5 3 )係利用透過控制機構Μ 3所傳 導的驅動機構Μ 2驅動力,與排氣鏈結機構Μ 1 e (進氣鏈結 機構Μ 1 i ) —起依相同的搖擺量,以凸輪軸5 0為中心進行 搖擺,另外利用依排氣驅動凸輪5 2 (進氣驅動凸輪5 1 )進行 搖擺的排氣副搖臂 6 6 e (進氣副搖臂6 6 i ),而以凸輪軸5 0 為中心進行搖擺。然後,相對於凸輪軸5 0進行搖擺的排氣 凸輪5 4 (進氣凸輪5 3 ),將使排氣主搖臂4 2 (進氣主搖臂4 1 ) 進行搖擺,而使排氣閥 2 3 (進氣閥 2 2 )進行開關動作。所 以,排氣凸輪 5 4 (進氣凸輪 5 3 )便藉由依序透過托架 6 0 e ( 6 0 i )、排氣副搖臂6 6 e (進氣副搖臂6 6 i )、及連結鏈結 6 7 e ( 6 7 i ),所傳導的驅動機構Μ 2驅動力進行搖擺,且依序 24 312ΧΡ/發明說明書(補件)/94-04/94100213 1288204 透過排氣副搖臂 6 6 e (進氣副搖臂 6 6 i )及連結鏈結 6 7 e ( 6 7 i ),所傳導的排氣驅動凸輪 5 2 (進氣驅動凸輪 5 1 ) 驅動力而進行搖擺。
產生將排氣副搖臂 6 6 e (進氣副搖臂 6 6 i )之輥 6 6 e b ( 6 6 i b ),按押於排氣驅動凸輪 5 2 (進氣驅動凸輪 5 1 ) 之彈力的控制彈簧6 8,係配置於軸環6 3 e ( 6 3 i )與排氣凸輪 5 4之間,配合排氣副搖臂6 6 e (進氣副搖臂6 6 i )的搖擺, 可朝凸輪軸5 0圓周方向進行伸縮。一端部由第1彈簧保持 部76所保持的控制彈簧68之另一端部,將保持於第2彈 簧保持部7 7中,而該第2彈簧保持部7 7係設置於排氣凸 輪5 4 (進氣凸輪5 3 ) —體成形的架狀突出部中。 經常對排氣鏈結機構 Μ 1 e (進氣鏈結機構 Μ 1 i ),作用朝 搖擺方向其中一方向轉矩之彈力的按壓彈簧5 5,係一端部 保持於托架6 0 e ( 6 0 i )的可動側彈簧保持部7 8上,另一端 則保持於固定側彈簧保持部7 9,而該固定側彈簀保持部7 9 係設置於在汽缸頭1 2上所固定,且屬於固定構件的凸輪軸 托架29中。 將排氣鏈結機構Μ 1 e (進氣鏈結機構Μ 1 i ),朝汽缸1 1側 按押的按壓彈簧5 5之彈力,係直接作用於托架6 0 e ( 6 0 i ), 將該托架6 0 e ( 6 0 i )朝向汽缸1 1方向進行按押,利用該彈 力作用於托架6 0 e ( 6 0 i )的轉矩便朝上述一方向。然後,上 述一方向設定為與當排氣凸輪 5 4 (進氣凸輪 5 3 )將排氣閥 2 3 (進氣閥2 2 )開啟時,利用從排氣閥2 3 (進氣閥2 2 )作用 於排氣凸輪5 4 (進氣凸輪5 3 )的反作用力,作用於排氣凸輪 25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4/941002 ] 3 1288204 5 4 (進氣凸輪5 3 )的轉矩為相同的方向。所以,按壓彈簧5 5 的彈力將連結部 6 1 e 1 ( 6 1 i 1 )朝經常搖擺方向按押於連結 部7 1 e 2 ( 7 1 i 2 )的方向,係與根據從排氣凸輪5 4 (進氣凸輪 5 3 ),透過連結鏈結6 7 e ( 6 7 i )與排氣副搖臂6 6 e (進氣副搖 臂6 6 i )作用於托架6(^(60丨)的轉矩,使上述反作用力將連 結部 6 1 e 1 ( 6 1 i 1 )朝搖擺方向按押於連結部 7 1 e 2 ( 7 1 i 2 )的 方向相同。
然後,利用按壓彈簧5 5,在依樞接而存在些微間隙的各 連結部 7 1 e 2 ( 7 1 i 2 ),6 1 e 1 ( 6 1 i 1 )中,因為其中一連結部 6 1 e 1 ( 6 1 i 1 ),經常朝被搖擺方向按押於另一連結部 7 1 e 2 ( 7 1 i 2 ),所以當利用排氣控制鏈結7 1 e (進氣控制鏈結 7 1 i ),使第1平板 6 1 e ( 6 1 i )進行搖擺時,將消除連結部 7 1 e 2 ( 7 1 i 2 )與連結部 6 1 e 1 ( 6 1 i 1 )間之間隙(空隙)的影 響,使排氣控制鏈結7 1 e (進氣控制鏈結7 1 i )的動作,精度 佳的傳導於托架6 0 e ( 6 0 i )。 參照圖2、圖5、圖1 2,控制機構Μ 3係具備有:利用驅 動機構Μ 2驅動之當作控制構件用的圓筒狀控制軸7 0 ;以 及將控制軸7 0的動作傳導給鏈結機構Μ 1 i,Μ 1 e,並以凸輪 軸 5 0為中心使鏈結機構 Μ 1 i,Μ 1 e進行搖擺的控制鏈結 71i,71e ° 控制轴7 0係朝平行於汽缸軸線L 1的方向可進行移動, 所以,可朝平行於包含凸輪軸5 0旋轉中心線L 2在内之汽 缸軸線L 1的基準平面Η 0在平行方向進行移動。 控制鏈結7 1 i,7 1 e係由進氣控制鏈結7 1 i與排氣控制鏈 26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4/94100213 1288204 結7 1 e所構成。進氣控制鏈結7 1 i係利用第1進氣連 的連結部7 1 i 1樞接於控制軸7 0,並利用第2進氣連 的連結部7 1 i 2樞接於進氣鏈結機構Μ1 i的第1平柄 之連結部6 1 i 1。排氣控制鏈結7 1 e係利用第1排氣連 的連結部7 1 e 1樞接於控制軸7 0,並利用第2排氣連 的連結部 7 1 e 2樞接於排氣鏈結機構Μ 1 e的第1平板 之連結部6 1 e 1。進氣控制鏈結7 1 i之連結部7 1 i 1與 軸7 0之連結部7 0 a,分別具有可相對旋轉的插入1個 φ 栓7 1 e 3的孔(該連結栓7 1 e 3係被押入於排氣控制鏈為 的連結部7 1 e 1孔中並固定),並樞接於連結栓7 1 e 3, 叉狀連結部7 1 i 2 , 7 1 e 2係分別具有可相對旋轉的插入 部7 1 i 2,7 1 e 2之連結栓6 1 i 1 a,6 1 e 1 a的孔,並枢接於 栓 61ila,61ela。所以,因為按壓彈簧的彈力在利用 而存在些微間隙的各連結部7 1 e 1 ( 7 1 i 1 ),7 0 a中,經常 結部 7 1 e 1 ( 7 1 i 1 )按押於連結部 7 0 a,因而將消除連 7 1 e 1 ( 7 1 i 1 )與連結部7 0 a間之間隙(空隙)的影響,將 軸7 0的動作精度佳的傳導給排氣控制鏈結7 1 e (進氣 鏈結7 1 i )。 然後,連結部7 1 i 1的樞動中心線L4 i (參照圖2、圖 與連結部7 1 e 1的樞動中心線L 4 e (參照圖2、圖1 2 ), 控制軸7 0的連結部7 0 a中構成共通的樞動中心線,且 於基準平面 Η 0朝其中一邊的排氣側偏靠既定距離的 量e狀態(參照圖2、圖7 ),配置成平行旋轉中心線 連結部7 1 i 2的樞動中心線L 5 i (參照圖2、圖1 2 )係在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4/94100213 結部 結部 61 i 結部 結部 61e 控制 連結 「71e 而雙 連結 連結 框接 將連 結部 控制 控制 12)、 便在 相對 偏靠 L2 ; 上述 27 1288204 排氣側配置成平行旋轉中心線L 2 ;而連結部 7 1 e 2的樞動 中心線L 5 e (參照圖2、圖1 2 )係相對於基準平面Η 0,在另 一側的進氣側,S己置成平行旋轉中心線L2。所以,如圖7 所示,控制軸7 0的中心軸線L 6將平行於汽缸軸線L1,且 相對於基準平面Η 0僅依偏靠量e偏靠於排氣側。在此所謂 「進氣側」係指相對於基準平面Η 0為進氣閥2 2所配置之 一側;而所謂「排氣側」係指相對於基準平面Η0為排氣閥 2 3所配置之一側。
再者,屬二樞動中心線L 4 i , L 5 i間之距離的進氣控制鏈 結 7 1 i 之鏈結長度,係設定為較長於屬於二樞動中心線 L 4 e,L 5 e間之距離的排氣控制鏈結 7 1 e之鏈結長。二樞動 中心線L 5 i,L 5 e係在凸輪軸5 0周圍,從旋轉中心線L 2在 相同的圓柱面上,配置於距旋轉中心線L2等距離處,且相 對正交於包含旋轉中心線L2在内的基準平面H0之第2正 交平面Η 2,配置於控制軸7 0與樞動中心線L 4 i,L 4 e側。 此外,樞動中心線L 5 i係位於較樞動中心線L 5 e更靠近第 2正交平面H2的位置處。 所以,屬於共通枢動中心線的樞動中心線 L 4 i,L 4 e,便 藉由相對於基準平面Η 0朝排氣側偏靠既定偏靠量e,或藉 由進氣控制鏈結7 1 i的鏈結長度設定為較長於排氣控制鏈 結7 1 e的鏈結長度,相對於利用驅動機構Μ 2所驅動的控制 軸7 0移動量之下,以凸輪軸5 0為中心的樞動中心線L 5 i 搖擺量(即,進氣鏈結機構Μ 1 i與進氣凸輪5 3的搖擺量), 將大於排氣鏈結機構Μ 1 e與排氣凸輪5 4的搖擺量。 28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4/94100213
1288204 參照圖6、圖1 0 ^驅動控制轴7 0的驅動機構Μ 2係 有:安裝於缸頭蓋1 3上的可反轉之電動馬達8 0 ;以及 動馬達8 0的旋轉傳導給控制軸7 0的傳導機構Μ 4。印 控制機構Μ 3與驅動機構Μ 2,相對於第2正交平面Η 2 於汽缸1 1與燃燒室1 6的另一側。 電動馬達8 0係具備有.·收容著線圈部等發熱部,且 平行於汽缸軸線L 1的中心軸線之圓筒狀本體8 0 a ;以 行於汽缸軸線L1延伸的輸出軸8 0 b。電動馬達8 0係 於汽缸頭1 2及缸頭蓋1 3,在閥動室2 5的徑方向配置 面。然後,在相對於第1正交平面 H1的左側配置傳 5 9,在屬於相對於第1正交平面Η 1另一側的右側配置 80a與火星塞19。在本體80a中,於缸頭蓋13朝徑方 出並形成凸緣狀的安裝部1 3 a上,所結合的被安裝部 中形成貫穿孔80a2,而輸出軸80b便貫穿該貫穿孔 並朝本體 80a外部突出且延伸於閥動室 25内。本體 係從缸頭蓋1 3側朝汽缸軸線方向A 1觀看,或從缸頭 前方觀看,整體配置於被安裝部所覆蓋的位置處(參 10)° 參照圖2、圖5、圖1 0,在閥動室2 5内,於汽缸軸 向 A 1上配置於凸輪軸托架2 9與缸頭蓋1 3間的傳導 Μ 4,係由:咬合於貫穿缸頭蓋1 3並延伸至閥動室2 5内 出軸8 0 b上所形成驅動齒輪8 0 b 1之減速齒輪8 1 ;以 合於減速齒輪8 1且透過凸輪軸托架2 9可旋轉的支撐 缸頭1 2的輸出齒輪8 2所構成。減速齒輪8 1係具有: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4/941002 ] 3 具備 將電 i以, 配置 具有 及平 相對 於外 動室 本體 向突 80al 80a2 80a 蓋13 照圖 線方 機構 的輸 及咬 於汽 可旋 29 1288204 轉的支撐於支撐軸8 4 (該支撐軸8 4係支撐於缸頭蓋1 3、與 覆蓋缸頭蓋1 3中所形成開口 1 3 c的蓋體8 3上),並咬合於 驅動齒輪8 0 b 1的大齒輪8 1 a ;以及咬合輸出齒輪8 2的小 齒輪8 1 b。輸出齒輪8 2係具有透過軸承8 9而可旋轉的支 撐於利用螺栓結合於凸輪軸托架2 9上之保持筒8 8上的圓 筒狀輪轂部8 2 a。
輸出齒輪8 2與控制軸7 0係透過將輸出齒輪8 2的旋轉 運動,轉換為控制軸7 0平行於汽缸軸線L 1的直線往返運 動之運動變換機構的饋進螺絲機構,而驅動連結。上述饋 進螺絲機構係具備有:由形成於輪轂部 8 2 a内周面上的梯 形螺絲所構成的母螺絲部8 2 b ;以及形成於控制軸7 0外周 面且螺合於母螺絲部 8 2 b,由梯形螺絲所構成的公螺絲部 7 0 b。控制軸7 0係可滑動的嵌合於輪轂部8 2 a上所固定的 導引軸90外周,在利用該導引軸90朝移動方向導引的狀 態下,通過凸輪軸托架 2 9中所形成的貫穿孔 9 1 (參照圖 7 ),可在汽缸軸線方向A 1上對凸輪軸5 0進行進出與後退。 參照圖 5,電動馬達 8 0係利用電子控制單元(以下稱 「E C U」)9 2進行控制。所以,在E C U 9 2中除輸出需求量檢 測手段9 5、引擎溫度檢測手段9 6之外,尚輸入從構成上 述運轉狀態檢測手段的檢測出内燃機E開始動作時的始動 檢測手段、或檢測出引擎旋轉速度的引擎旋轉速度檢測手 段等,所輸出的檢測信號,而且亦輸入從利用電動馬達8 0 而進行搖擺的排氣鏈結機構Μ 1 e之托架 6 0 e,以及從檢測 出排氣凸輪5 4對凸輪軸5 0所進行搖擺角(搖擺位置)之搖 30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4/94100213 1288204 的開啟時期、關閉時期,以及在閥開啟期間與最大增加量 間之數値的開啟時期、關閉時期,以及閥開啟期間與最大 增加量所設定的無數上述中間閥動作特性。
再者,進氣閥與排氣閥係除上述基本動作特性之外,尚 分別利用閥特性可變機構 Μ依輔助動作特性進行開關動 作。具體而言,針對可獲得上述輔助動作特性的減壓動作 特性,參照圖1 4 ( A ),( Β )進行説明。在内燃機Ε開始動作 的壓縮行程時,電動馬達8 0將輸出齒輪8 2朝反方向旋轉 驅動,控制軸7 0便超越上述第1位置並後退至呈離開凸輪 軸5 0狀態位置的減壓位置處。此時,排氣鏈結機構Μ 1 e (進 氣鏈結機構Μ 1 i )與排氣凸輪5 4 (進氣凸輪5 3 ),將朝旋轉 方向R 1 (反旋轉方向R 2 )進行搖擺,第2平板6 2 e ( 6 2 i )的 減壓凸輪6 2 e 1 ( 6 2 i 1 ),將接觸於排氣主搖臂4 2 (進氣主搖 臂4 1 )之輥4 2 c ( 4 1 c )附近所設置的減壓部4 2 d ( 4 1 d ),而輥 4 2 c ( 4 1 c )將離開排氣凸輪5 4 (進氣凸輪5 3 ),排氣閥2 3 (進 氣閥2 2 )則依小開度的減壓開度開啟。 參照圖1 1,對應進氣閥2 2與排氣閥2 3的閥動作特性, 變化進氣上死點附近的進氣閥2 2及排氣閥2 3之重疊期間 Pa 與非重疊期間 Pb。換句話說,最大閥動作特性 K i m a X,K e m a X將可獲得最大重疊期間P a X,而最小閥動作特 性K i m i η,K e m i η則可獲得最大非重疊期間P b X,二閥動作 特性間的中間閥動作特性,將隨從最大閥動作特性 K i m a X,K e m a X移往最小閥動作特性K i m i η,K e m i η,而減少重 疊期間P a並成為0 (零),而非重疊期間P b則從0 (零)開始 34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4/94】00213 1288204 增加。其中,重疊期間Pa在進氣上死點附近,排氣閥23 與進氣閥2 2均將呈閥開啟狀態,係隸屬排氣閥2 3關閉時 期與進氣閥.2 2開啟時期之間的曲柄角(或凸輪角的旋轉角) 範圍,而非重疊期間P b則在進氣上死點附近,排氣閥2 3 與進氣閥2 2均將呈閥關閉狀態,係隸屬排氣閥2 3關閉時 期與進氣閥2 2開啟時期之間的曲柄角(或凸輪角的旋轉角) 範圍。 然後,ECU92係若利用引擎溫度檢測手段96檢測出屬於 Φ 暖機時,便如圖4 ( C )所示,在内燃機E的整個負載區域中, 將進氣閥2 2與排氣閥2 3的閥動作特性控制成,可獲得無 關於操作量D均固定於既定量的重疊期間P a (在此為最大 重疊期間P a X )狀態,並根據上述閥控制圖表控制電動馬達 8 0。在此當暖機時,閥特性可變機構Μ將閥動作特性控制 成,依最大閥動作特性K i m a X,K e m a X使進氣閥2 2與排氣閥 2 3進行開關動作狀態,且在整個負載區域中均未形成非重 疊期間Pb的狀態。
再者,ECU92係若利用引擎溫度檢測手段96檢測為已暖 機後,便如圖4 (D)所示,閥特性可變機構Μ為能在上述整 個負載區域中,利用與節流閥3 0之互動以獲得因應需求量 的引擎輸出,便配合操作量D控制重疊期間Pa或非重疊期 間Pb,而控制引擎輸出俾控制閥動作特性。 參照圖4、圖1 1,閥特性可變機構Μ便在第1負載區域 Fa中,將閥動作特性控制成隨需求量的增力口 ,而減少重疊 期間P a並成為0 (零)之後,再增加非重疊期間P b,且在到 35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4/94100213 1288204 達既定負載Da之前,便可獲得最大非重疊期間Pbx的狀 態,而在第2負載區域Fb中,將閥動作特性控制成隨需求 量的增加,從最大非重疊期間 Pbx起減少非重疊期間 Pb 並在成為0 (零)之後,再增加重疊期間P a,依最大負載(最 大操作量)D b能獲得最大重疊期間P a X的狀態。然後,在 此閥裝置4 0中,閥特性可變機構Μ將變更進氣閥2 2開關 時期與排氣閥2 3開關時期,藉由控制重疊期間P a與非重 疊期間Pb,而控制内部EGR率N。
内部E G R率N係燃燒室1 6的新空氣量、與燃燒室1 6中 所殘留已燃氣體量的比率,係依下式定義。 N=Vce/(Vc-Vca) 其中,V c :進氣下死點的汽缸容積 V c a .·進氣閥為有效增加量時的汽缸容積 V c e :排氣閥為有效增加量時的汽缸容積 進氣閥之有效增加量:從進氣道透過開閥狀態的進氣 閥,新空氣開始實際上流入燃燒 室時的進氣閥增加量 排氣閥之有效增加量:從燃燒室透過開閥狀態的排氣 閥,已燃氣體實際上完成流出於 排氣道時的排氣閥增加量 所以,内部 EGR 率 N 在由可獲得最大閥動作特性 1(11113义,1(6丨113乂的最大重疊期間?3乂之最小内部£61?率1^11、 及可獲得最小閥動作特性K i m i η,K e m i η的最大非重疊期間 Pbx之最大内部EGR率Νχ,所規範的控制範圍中,隨閥動 36 312ΧΡ/發明說明書(補件)/94·04/94100213 1288204 作特性從最大閥動作特性 K i m a x,K e m a χ,移往最小閥 特性K i m i η,K e m i η,便從最小内部E G R率N n連續的增 最大内部EGR率Nx。 再者,暖機時,閥特性可變機構Μ便在整個負載區无 將進氣閥2 2與排氣閥2 3的閥動作特性控制成,無關 量D,内部EGR率Ν均維持於最小内部EGR率Νη的形 此外,在暖機後,在整個負載區域中,閥特性可變機 將配合操作量D控制重疊期間Pa或非重疊期間Pb, • 用内部EGR率N,或利用由内部EGR率N所規範的内告丨 量,控制著引擎輸出。更具體而言,係在暖機後,閥 可變機構Μ將在第1負載區域F a中,將進氣閥2 2與 閥2 3的閥動作特性控制成,内部E G R率N從無負載狀 最小内部EGR率Nn起,隨操作量D的增加而增加,且 達既定負載Da之前便可獲得最大内部EGR率Nx的狀 而在第2負載區域F b中,則將進氣闊2 2與排氣闊2 3 動作特性控制成,内部EGR率N將從既定負載Da狀態 大内部EGR率Nx起,隨操作量D的增加而減少,並在 負載Db時可獲得最小内部EGR率Nn的狀態。 再者,針對進氣閥2 2離開閥座2 4並實際開闊的開 期,若使用進氣閥2 2依有效增加量開閥時期的有效開 期,以及排氣閥 2 3依有效增加量關閥時期的有效關 期,便可將重疊期間Pa與非重疊期間Pb,依有效重 間Pae與有效非重疊期間Pbe表示。另外,在此實施 中,進氣閥2 2與排氣闊2 3的上述有效增加量係形成 312ΧΡ/發明說明書(補件)/94-04/94100213 動作 加至 ί中, 操作 ‘態。 構 Μ 並利 ;EGR 特性 排氣 態的 在到 態; 的閥 的最 最大 啟時 啟時 閉時 疊期 形態 相同 37
1288204 値0 以下,使用依有效開啟時期與有效關閉時期所規範 效非重疊期間Pbe,針對依閥特性可變機構Μ所施行 動作特性控制進行説明。閥特性可變機構係在暖機時 進氣閥2 2與排氣閥2 3的閥動作特性控制成,在整個 區域中,有效重疊期間Pae與有效非重疊期間Pbe均 於0 (零)的狀態,而在暖機後,則將進氣閥2 2與排氣 的閥動作特性控制成,在第1負載區域F a中,隨操竹 的增加,有效非重疊期間P b e將從無負載狀態的0 (零 增加至既定負載Da的最大値狀態,而在第2負載區 中,則隨操作量D的增加,將從有效非重疊期間P b e 値起,減少至操作量D為最大値的最大負載成為0(ί 狀態。另外,在此實施形態中,有效重疊期間Pae與 非重疊期間 P b e均為 0 (零)的凸輪軸 5 0之旋轉角( 角),便為進氣上死點。 然後,當利用依最大閥動作特性K i m a X , K e m a X進行 動作的進氣閥2 2與排氣閥2 3,所獲得有效重疊期間 與有效非重疊期間P b e為最小値的0 (零)之時,内部 率N將成為最小内部E G R率Ν η ;而當利用依最小閥動 性K i m i η,K e m i η進行開關動作的進氣閥2 2與排氣閥 所獲得有效非重疊期間Pbe為最大値 Pbex時,内部 率N將成為最大内部EGR率Nx。 其次,針對如上述構造的實施形態作用與效果,進 明。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4/94】00213 的有 的閥 ,將 負載 固定 閥2 3 :量D )起, 域F b 最大 容)的 有效 曲柄 開關 Pae EGR 作特 23, EGR 行說 38 1288204 在内燃機E暖機時,節流控制機構T便在内燃機E的整 個負載區域中,將節流閥3 0開度控制成隨操作量D的增加 而增加的開度狀態,而閥特性可變機構 Μ則將進氣閥 22 與排氣閥2 3的閥動作特性控制成,在整個負載區域中均未 形成非重疊期間Pb的狀態,並在内部EGR率Ν的控制範圍 内,利用於内部E G R率N為最小的暖機時控制形態施行内 燃機E控制,藉此在暖機時,便在整個負載區域中,將新 空氣利用節流閥3 0配合操作量D進行流量控制,且供應給 Φ 燃燒室1 6,另外,内部E G R率N則因為利用閥特性可變機 構Μ而未形成非重疊期間P b,因而在相較於形成非重疊期 間P b的情況下將較小,因為在内部E G R率N的控制範圍中 控制成最小的狀態,所以將提昇燃燒性,且燃燒溫度亦將 提高,故在整個負載區域中,將提昇燃燒性,並提昇燃燒 安定性,且燃燒溫度將提高,而促進内燃機的暖機。此外, 因為藉由燃燒溫度的提高,亦將促進上述排氣裝置中所設 置的排氣淨化裝置之觸媒裝置暖機,因而將加速觸媒裝置 的活化,提昇排氣淨化性能。 在内燃機E暖機後,節流控制機構T便將節流閥3 0開 度控制成,在第1負載區域F a中,隨操作量D的增加,而 從怠速開度依既定負載Da進行全開的狀態,且在第2負載 區域F b中將節流閥3 0控制為全開狀態;而閥特性可變機 構Μ則在整個負載區域中,配合操作量D控制著重疊期間 Pa或非重疊期間Pb,並利用内部EGR率 Ν控制著引擎輸 出,並在既定負載Da中,將閥動作特性控制成可獲得依最 39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4/94 ] 002 ] 3 1288204 • 大非重疊期間P b x所產生最大内部E G R率N x狀態的暖機後 控制形態,藉此便控制内燃機 E,俾在整個負載區域中, 特別在低負載區域F 1中,更加減少泵抽損失,提昇燃油性 能,另外,在整個負載區域中,將重疊期間Pa及非重疊期 間Pb控制成可獲得配合操作量D的引擎輸出狀態,而利用 内部EGR率N控制著引擎輸出,因此將減少泵抽損失,且 減少 NOx產生量,且因為在既定負載Da中内部EGR率 N 將形成最大,因而將大幅減少既定負載Da附近的低負載區 Φ 域F 1之泵抽損失與N 0 X產生量,提昇燃油性能與排氣淨化 性能。 再者,上述暖機後控制形態,係閥特性可變機構Μ將進 氣閥2 2與排氣閥2 3的閥動作特性控制成,在第1負載區 域Fa中,内部EGR率Ν從無負載狀態的最小内部EGR率 Ν η起,隨操作量D的增加而增加,並依既定負載D a可獲 得最大内部EG R率Nx的狀態,且在第2負載區域Fb中, 進氣閥2 2與排氣閥2 3的閥動作特性控制成,内部E G R率
N將從既定負載D a的最大内部E G R率Ν X起,隨操作量D 的增加而減少,並可依最大負載Db獲得最小内部 EGR率 Nn的狀態。藉此,因為在第1負載區域Fa中,將内部EGR 率N增加成抑制因節流閥3 0開度較大而造成新空氣流入燃 燒室 1 6中的情況,因此將減少泵抽損失,且將減少 NOx 產生量,且在第2負載區域F b中,因為隨操作量D的增加, 減少非重疊期間P b而減少内部E G R率N,增加供應給燃燒 室16的新空氣量,所以越靠近既定負載Da,内部EGR率N 40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4/94100213 1288204 將越大,藉此便將減少泵抽損失且減少N 0 x產生量,提昇 燃油性能與排氣淨化性能,在高負載區域F 3中獲得較大的 引擎輸出,確保因應需求量的所需引擎輸出。 閥特性可變機構Μ係在第1負載區域Fa中,藉由將閥 動作特性控制成在較既定負載Da為小的負載區域中,可獲 得最大内部EGR率Nx、或最大非重疊期間Pbx與最大有效 非重疊期間Pbex的狀態,便將更加減少第1負載區域Fa 的泵抽損失,提昇燃油性能,且提昇排氣淨化性能。
閥特性可變機構Μ係將閥動作特性控制成,隨重疊期間 Pa的減少、非重疊期間Pb的增加、從有效重疊期間Pae 與有效非重疊期間P b e均為Ο (零)狀態的有效非重疊期間 Pbe增加、或内部EGR率N的增加,而減少進氣閥22的最 大增加量狀態,藉此當重疊期間 Pa較大時、非重疊期間 Pb較小時、有效非重疊期間Pbe較小時、或内部EGR率N 較小時,因為進氣閥2 2的最大增加量較大,因而將減少栗 抽損失,且在既定負載Da附近,當重疊期間Pa較小時、 非重疊期間Pb較大時、有效非重疊期間Pbe較大時、或内 部EGR率N較大時,因為内部EGR率N較大,而減少泵抽 損失,因此第1負載區域Fa與既定負載Da附近的泵抽損 失將減少,而提昇燃油性能。 同時,閥特性可變機構Μ係將閥動作特性控制成,隨重 疊期間Pa的減少、非重疊期間Pb的增力口、從有效重疊期 間P a e與有效非重疊期間P b e均為0 (零)狀態的有效非重 疊期間Pbe增力口 、或内部EGR率N的增力口,而減少排氣閥 41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4/94100213 1288204 3 0開度全開時、有效重疊期間P a e與有效非重疊期間P b e 為0時、或内部EGR率N為最小時的情況下,相關作用效 果並無有效差異的範圍。 【圖式簡單説明】 圖1為搭載有本發明内燃機的機車之概略右側視圖。 圖2為圖1所示内燃機中,圖6中概略I I - I I箭頭方向 之剖面圖,部分為通過進氣閥與排氣閥的閥桿中心軸線、 控制軸中心軸線之面的剖面圖。
圖3為圖1所示内燃機的節流閥體概略圖。 圖4為圖1所示内燃機的控制之控制形態説明圖,(A) 係節流開度圖表的暖機時用圖表,(B)係節流開度圖表的暖 機後用圖表,(C)係暖機時的重疊期間、及非重疊期間的控 制形態圖,(D)係暖機後的重疊期間與非重疊期間的控制形 態圖。 圖5為圖1所示内燃機中,圖10中概略Va - Va箭頭方 向之剖面圖,部分為概略Vb-Vb箭頭方向之剖面圖。 圖6為圖1所示内燃機中,拆除缸頭蓋的狀態下,閥動 裝置的圖2概略VI-VI箭頭方向之剖面圖,部分為閥動裝 置構成構件的適當剖面圖。 圖7為圖1所示内燃機中,沿汽缸軸線從缸頭蓋側所觀 看到汽缸頭上所安裝凸輪軸托架的圖式。 圖8為圖1所示内燃機的閥動裝置中,(A)係從凸輪軸 方向所觀看到閥特性可變機構之排氣驅動凸輪的圖式,(B) 係使閥特性可變機構的排氣鏈結機構與排氣凸輪,適當樞 45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4/94100213 1288204 動的狀態圖。 圖9 ( A )係圖8的I X A箭頭方向之剖面圖,(B )係圖8的 I X B箭頭方向之剖面圖,(C )係圖8的I X C箭頭方向之剖面 圖,(D )係圖8的I X D箭頭方向之剖面圖。 圖1 0為圖1所示内燃機中,從前方沿汽缸軸線觀看缸 頭蓋的圖式,部分為剖視之閥特性可變機構的驅動機構的 圖式。 圖1 1為說明圖1的内燃機之閥動裝置,所進行的進氣 # 閥與排氣閥之閥動作特性圖。 圖1 2為圖1的内燃機之閥動裝置中,(A)係相關進氣閥 可獲得最大闊動作特性時的閥特性可變機構之重要部分說 明圖,(B )係相關排氣閥可獲得最大閥動作特性時的閥特性 可變機構之重要部分説明圖,係相當於圖2的重要部分放 大 圖 〇 圖 1 3 ( A )係對應於相 關 進 氣 的 圖 12(A) 之圖式,(B )係 對 應 動 作 特性 時 的圖12(B) 之 圖 式 圖 1 4 ( A )係對應於相 關 進 氣 圖 1 : 2(A). 之 圖式,(B)係 對 應 於 特 性 時的 圖 12(B)之圖 式 〇 [ 主 要元 件 符號說明】 1 車體框架 la 前框 lb 後框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4/94100213
閥可獲得最小閥動作特性時 於相關排氣閥可獲得最小閥 〇 閥可獲得減壓動作特性時的 相關排氣閥可獲得減壓動作 46 1288204
2 3 4 5 6 7 8 9 • 1〇 11 11a 12 12a 12b 12c 13 13a 13c 14 15 16 17 17a 18 頭管 前叉 把手 搖臂 後緩衝器 前輪 後輪 車體蓋 曲柄軸箱 汽缸 汽缸孔 汽缸頭 上面 下面 安裝孔 缸頭蓋 安裝部 開口 活塞 曲柄軸 燃燒室 進氣道 進氣口 排氣道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4/941002】3 47 1288204 18a 排氣口 18b 出口 19 火星塞 20卜 20e 閥導管 21 閥彈簧 22 進氣閥 23 排氣閥 22a 、 23a 閥桿 24 閥座 25 閥動室 26 空氣滤清器 27 節流閥體 2 7 a 上流端 27b 下流端 28 排氣管 29 凸輪軸托架 30 節流閥 32 節流開度檢測手段 33 電動馬達 34、35 齒輪 40 閥動裝置 41、42 主搖臂 41a、 42a 支點部 41b、 42b 調整螺絲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4/94100213 48 1288204 41c、 42c 輥 軸
53 排
4 1 d、4 2 d 減 43 搖 44 50 凸 5 1、5 2 驅 5 1 a 、 5 2 a •基 51b 、 52b 凸 進 54 53a、 54a 基圓 53b、 54b 凸輪 55 押歷 56 軸承 57 凸輪 58 時規 59 傳動 6 0 e、 60 i 托架 61e 、 61i 、 62e 、 61el 、 61il 61ela 、 61ila 61e3、61i 3 62el 、 62i1 62e2、62i 2 部 轴 凸輪 部 脊部 凸輪 凸輪 部 脊部 彈簧 鏈齒 鍊條 室 6 2 i 平板 連結部 連結栓 - 安裝孔 減壓凸輪 受檢測部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4/94100213 49 1288204 6 2 e 3、6 2 i 3安裝孔 6 2 e 4、6 2 i 4 孔 63e ' 63 i 軸環 63el 、 63i1 凸部 64 鉚釘 6 6 e a、6 6 i a支點部 66eb、 66ib 輥 6 6 e c、6 6 i c連結部 66卜 66e 副搖臂 67e ^ 67i 連結鏈結 68 控制彈簧 69 軸承 70 控制軸 7 0a 連結部 70b 公螺絲部 71i 、 71e 控制鏈結 71 el、71i1 連結部 71e2 、 71i2 連結部 71 e3 連結栓 72 ' 73 連結栓 7 6、7 7、7 8、7 9 彈簧保持部 76a、 77a、 78a、 79a 彈簧導件 8 0 電動馬達 80a 本體 50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4/94100213 1288204
80al 被 安 裝 部 80a2 貫 穿 孔 80b 輸 出 軸 80bl 驅 動 齒 輪 81 減 速 齒 輪 81a 大 齒 輪 81b 小 齒 輪 82 輸 出 齒 輪 82a 輪 轂 部 82b 母 螺 絲 部 83 蓋 體 84 支 撐 軸 88 保 持 筒 89 軸 承 90 導 引 軸 9 1 貫 穿 孔 92 ECU 94 搖 擺 位 置 檢 測 手 段 94a 檢 測 部 95 輸 出 需 求 量 檢 測 手段 96 引 擎 溫 度 檢 測 手 段 E 内 燃 機 V 機 車 U 動 力 單 元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4/94100213 51 1288204
L1 汽 缸 軸 線 L2 旋 轉 中 心 線 L3i 、L3e 搖 擺 中 心 線 L4i 、L 4 e、 L5 i ' L5e 樞動 L6 中 心 軸 線 A1 汽 缸 軸 線 方 向 A2 凸 輪 軸 方 向 T 節 流 控 制 機 構 D 操 作 量 (需求量) Da 既 定 負 載 Db 最 大 負 載 FI 低 負 載 區 域 F2 中 負 載 域 F3 兩 負 載 區 域 Fa, Fb 負 載 域 e 偏 靠 量 M 閥 特 性 可 變 機構 Ml i 、Mle 鏈 結 機 構 M2 驅 動 機 構 M3 控 制 機 構 M4 傳 導 機 構 HO 基 準 平 面 HI、 H2 正 交 平 面 R1 旋 轉 方 向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4/94100213 52

Claims (1)

  1. 1288204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内燃機之控制 在上述控制形態中,上述閥特性可變機構係 載區域中,將上述閥動作特性控制成隨上述 而增加上述内部EGR率,並在上述第2負載 述閥動作特性控制成隨上述需求量的增加而 EGR 率。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内燃機之控制 在上述控制形態中,上述閥特性可變機構係 Φ 載區域中,將上述閥動作特性控制成隨上述 而增加上述内部EGR率,並在上述第2負載 述閥動作特性控制成隨上述需求量的增加而 EGR 率。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内燃機之控制 在上述控制形態中,上述閥特性可變機構係 載區域中,將上述閥動作特性控制成隨上述 而增加上述内部EGR率,並在上述第2負載 述閥動作特性控制成隨上述需求量的增加而 EGR 率。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内燃機之控制 在上述控制形態中,上述閥特性可變機構係 載區域中,將上述閥動作特性控制成隨上述 而增加上述内部EGR率,並在上述第2負載 述闊動作特性控制成隨上述需求量的增加而 E G R 率。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4/94100213 方法,其中, 在上述第1負 需求量的增加 區域中,將上 減少上述内部 方法,其中, 在上述第1負 需求量的增加 區域中,將上 減少上述内部 方法,其中, 在上述第1負 需求量的增加 區域中,將上 減少上述内部 方法,其中, 在上述第1負 需求量的增加 區域中,將上 減少上述内部 56 1288204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8項中任一項之内燃機之控制 方法,其中,上述閥動作特性係包括進氣闊的最大增加量; 上述閥特性可變機構係將上述閥動作特性控制成隨重疊期 間的減少、上述非重疊期間的增加或上述内部EGR率的增 加,使上述進氣闊的最大增加量減少。 1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内燃機之控制方法,其中,上 述閥特性可變機構係在最大上述重疊期間或最小上述内部 EGR率中,將上述閥動作特性控制成有效重疊期間與有效 # 非重疊期間變為0或幾乎0。
    57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4/94100213
TW094100213A 2004-01-20 2005-01-05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 devic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TWI288204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012494A JP4278151B2 (ja) 2004-01-20 2004-01-20 内燃機関の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30497A TW200530497A (en) 2005-09-16
TWI288204B true TWI288204B (en) 2007-10-11

Family

ID=34792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4100213A TWI288204B (en) 2004-01-20 2005-01-05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 devic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Link
US (1) US7472685B2 (zh)
EP (1) EP1757787B1 (zh)
JP (1) JP4278151B2 (zh)
KR (1) KR100688219B1 (zh)
CN (1) CN100557217C (zh)
AR (1) AR047433A1 (zh)
BR (1) BRPI0506923A (zh)
CA (1) CA2544075C (zh)
MX (1) MXPA06008174A (zh)
MY (1) MY140908A (zh)
TW (1) TWI288204B (zh)
WO (1) WO200506880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18702B (zh) * 2010-01-22 2013-12-11 Honda Motor Co Ltd Egr率推測檢測裝置
TWI664349B (zh) * 2017-08-17 2019-07-01 日商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內燃機及跨坐型車輛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5046932B4 (de) * 2005-09-30 2009-08-27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Steuern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bei einer Ventilhubumschaltung
JP4706547B2 (ja) * 2006-04-24 2011-06-2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装置およびこれを搭載する車両並びに内燃機関装置の制御方法
WO2008023207A1 (en) * 2006-08-22 2008-02-28 Ricardo Deutschland Gmbh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the valve stroke in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4521426B2 (ja) * 2007-05-31 2010-08-11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筒内噴射型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DE102007026945B4 (de) * 2007-06-12 2013-03-21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Überprüfen eines Abgasrückführsystems und Computerprogramm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JP2010261385A (ja) * 2009-05-08 2010-11-18 Suzuki Motor Corp 電子制御スロットルバルブ制御装置
JP5772790B2 (ja) * 2012-08-02 2015-09-0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バルブ装置
DE102013208697A1 (de) * 2013-05-13 2014-11-13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Benzinmotors mit vollständig offener Drosselklappe und Benzinmotor
KR20150111047A (ko) * 2014-03-25 2015-10-05 두산인프라코어 주식회사 엔진
CN106640380B (zh) * 2015-10-28 2019-10-01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的控制方法、系统及车辆
JP6790468B2 (ja) * 2016-06-03 2020-11-25 スズ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20528A (en) * 1980-07-12 1982-02-03 Toyota Motor Corp Air fuel ratio controller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S61198536A (ja) 1985-02-26 1986-09-02 Shimadzu Corp 焦点寸法調節形x線管
IT1188700B (it) * 1985-05-24 1988-01-20 Orbital Eng Pty Procedimento per regolare le emissioni di motori a due tempi e motore a due tempi e motore a due tempi funzionante secondo tale procedimento
JPS61198536U (zh) * 1985-06-03 1986-12-11
US4759321A (en) * 1985-06-24 1988-07-26 Nissan Motor Co., Ltd. Valve timing arrangement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having multiple inlet valves per cylinder
JP3061019B2 (ja) * 1997-08-04 2000-07-1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
JPH11117777A (ja) 1997-10-17 1999-04-27 Hitachi Ltd 内燃機関の制御方法
JP2000073803A (ja) 1998-06-16 2000-03-07 Nissan Motor Co Ltd 筒内噴射ガソリンエンジン
DE19852552C2 (de) * 1998-11-13 2000-10-05 Daimler Chrysler Ag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s im Viertakt arbeitenden Verbrennungsmotors
JP4253426B2 (ja) * 1999-09-14 2009-04-15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圧縮自己着火式ガソリン機関
JP3873580B2 (ja) * 2000-06-15 2007-01-24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圧縮自己着火式内燃機関
JP4253109B2 (ja) 2000-08-31 2009-04-08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可変動弁装置
US6882929B2 (en) * 2002-05-15 2005-04-19 Caterpillar Inc NOx emission-control system using a virtual sensor
US6850836B1 (en) * 2003-09-15 2005-02-0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assessing combustion noise in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DE10344426B4 (de) * 2003-09-25 2021-08-05 Daimler Ag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CN101287897A (zh) * 2005-03-03 2008-10-15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用于具有受控自动点火燃烧的直接喷射发动机的负荷瞬态控制方法
US7367313B2 (en) * 2005-03-03 2008-05-06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Speed transient control methods for direct-injection engines with controlled auto-ignition combustion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18702B (zh) * 2010-01-22 2013-12-11 Honda Motor Co Ltd Egr率推測檢測裝置
TWI664349B (zh) * 2017-08-17 2019-07-01 日商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內燃機及跨坐型車輛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5068808A1 (ja) 2005-07-28
AR047433A1 (es) 2006-01-18
US20080276915A1 (en) 2008-11-13
EP1757787B1 (en) 2013-10-16
KR20050076631A (ko) 2005-07-26
EP1757787A1 (en) 2007-02-28
US7472685B2 (en) 2009-01-06
MXPA06008174A (es) 2006-08-31
KR100688219B1 (ko) 2007-03-02
CN100557217C (zh) 2009-11-04
CN1644894A (zh) 2005-07-27
EP1757787A4 (en) 2011-12-07
TW200530497A (en) 2005-09-16
CA2544075C (en) 2010-10-12
JP2005207253A (ja) 2005-08-04
CA2544075A1 (en) 2005-07-28
JP4278151B2 (ja) 2009-06-10
MY140908A (en) 2010-01-29
BRPI0506923A (pt) 2007-06-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88204B (en)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 devic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7073470B2 (en) Variable valve apparatu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0406689C (zh) 内燃机的可变气门机构
KR20050031947A (ko) 내연기관의 밸브 구동장치
JP4024121B2 (ja) 内燃機関の動弁装置
TWI303286B (zh)
WO2005068789A1 (ja) 内燃機関の動弁装置
JP2005315182A (ja) 内燃機関の動弁装置
JP4031973B2 (ja) 内燃機関の可変動弁装置
JP4085886B2 (ja) 内燃機関の可変動弁装置
JP2006348823A (ja) 内燃機関の可変動弁装置
JP2007107504A (ja) 可変動弁機構を有する内燃機関
JP2005264840A (ja) 内燃機関の可変動弁装置
JP4327696B2 (ja) バルブ特性可変装置付き動弁機構
JP4251359B2 (ja) 4サイクル内燃機関の動弁機構
JP2006090161A (ja) バルブ特性可変装置付き動弁機構
JP2009191854A (ja) 内燃機関の動弁装置
JP2008101484A (ja) 可変動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