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66076B - Reflective-transmiss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 Google Patents

Reflective-transmiss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66076B
TWI266076B TW092118499A TW92118499A TWI266076B TW I266076 B TWI266076 B TW I266076B TW 092118499 A TW092118499 A TW 092118499A TW 92118499 A TW92118499 A TW 92118499A TW I266076 B TWI266076 B TW I26607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light
region
reflective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21184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409956A (en
Inventor
Toshiyuki Tanaka
Kanae Suenaga
Toshihiro Matsumoto
Ikuji Konishi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Kk filed Critical Sharp Kk
Publication of TW2004099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4099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660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6607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01Filters in the form of arr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56Image reproducers having separate monoscopic and stereoscopic modes
    • H04N13/359Switching between monoscopic and stereoscopic mod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Description

1266076 之顯示面板ιοί,而構成在觀察者側即使不使用濾色器系統 等視覺的輔助具,也可辨識3D圖像(自動立體顯示)。即, 對顯示面板101所產生之右眼用圖像及左眼用圖像,利用視 差擋板102賦予特定之視角(參照圖8(a)),若由空間上之特 定觀察區域,即可視覺辨識僅對應於各眼之影像,使觀察 者辨識3D圖像(參照圖8(b))。 如此,利用在液晶顯示裝置設置視差擋板,以施行自動 立體顯示之裝置曾經揭示於例如USP6055013(Date of Patent ·· Apr. 25,2000)或日本國公開特許公報「特開平11-95167 號公報」(公開日1999年4月9日)。又,在上述USP6055013 (Date of Patent : Apr. 25,2000)中,曾揭示使用圖案化相位 差板作為視差擂板之構成。 又,在設置有上述視差擂板之液晶顯示裝置中,利用在 開關液晶層等設置將視差檔板切換於有效/無效之手段時 ,可電性切換3D顯示與2D顯示(平面顯示)之裝置已在例如 USP6046849 (Date of Patent ·· Apr. 4, 2000)中揭示。即,在 USP6046849 (Date of Patent ·· Apr. 4, 2000)之裝置中,係在 利用開關液晶層之ΟΝ/OFF(通電/斷電),使視差擋板之效果 成為有效時,施行3 D顯示,使视差擋板之效果成為無效時 ,施行2 D顯示。 另一方面,近年來,已發展出可利用丨個液晶顯示畫面施 行反射顯示與透光顯示之反射透光型液晶顯示裝置。此種 反射透光型液晶顯示裝置在周園明亮時,可利用使用外光 之反射顯示,以低耗電力實現良好之顯示,而在周園變暗 85889 1266076 時,可利用點亮背景光源之透光顯示,獲得良好之顯示。 以往之反射透光型液晶顯示裝置一般採用USP6195140 (Date of Patent : Feb· 27,2001)所示之方式。USP6195140 (Date of Patent ·· Feb. 27, 2001)所揭示之液晶顯示裝置如圖9 所示,係採用在互相直交配置之多數閘匯流排線1 i i及多數 源匯流排線112之各交點,經由開關元件(未予圖示),將像 素電極配置成矩陣狀所構成之構成。 又,上述像素電極係由被電性連接之透明電極及反射電 極所構成,此等電極係構成在閘匯流排線丨丨1、源匯流排線 112及開關元件之上形成透明絕緣層(未予圖示),在該透明 絕緣層上形成透明電極,再於其上形成反射電極,在該反 射電極之一部分形成透光用之孔。在上述液晶顯示裝置中 ’利用反射電極之形成區域(即反射區域:圖中以斜線部表 示)113,施行反射顯示,以設於反射電極之孔作為透光區 域(圖中以投影部表示)114施行透光顯示。 在施行上述之反射顯示之液晶顯示裝置中,為避免映入 反射電極之影像,形成有微小之凹凸。形成於反射電極之 此種凹凸本來應以隨機圖案形成,但實際上,為了簡化形 成工序’利用同一圖案之重複而形成上述凹凸。而,上述 凹凸主現同一圖案之重複而具有週期性時,反射電極之反 射光會產生週期性之干擾條紋,即產生所謂網紋干擾,而 降低圖像品質。 為消除上述網紋干擾現象,在施行反射顯示之液晶顯示 裝置中’通常需施行漫射體處理。所謂漫射體處理,係在 85889 1266076 液晶顯示面板之顯示面側貼附偏振光板用之黏著層中混入 微粒子’利用該微粒子之光散射效果,防止網紋干擾現象 之處理。 但,在上述以往之構成中,欲將2D/3D切換機能與反射透 光機能組合於同一液晶顯示面板使用時,卻可能發生以下 之問題。 在3D顯示中,如上述圖8所說明,由於係利用由背景光源 所照射而透過液晶顯示面板之光之直進性,故在3D顯示時 ,不使用各像素之反射區域而僅使用透光區域。又,在2D 顯示時,防止網紋干擾現象用之漫射體處理係在液晶顯示 面板之全面上施行,故其效果也及於透光區域。 但,由於上述漫射體處理係用來對由液晶顯示面板之顯 示面側出射之光賦予散射效果,故使來自液晶顯示面板之 透光區域之出射光賦予散射性時,在利用光之直進性之31) 顯示時,其顯示性能會顯著地降低。 即’在同一液晶顯示面板中,欲將2D/3D切換機能與反射 透光機能組合使用時,有不能同時達成在2D顯示中網紋干 擾之防止與良好之3 D顯示之問題。 【發明内容】 本發明係為解決上述之問題而設計者,其目的係在例如 具有2D/3D切換機能與反射透光機能般之液晶顯示面板中 可同時實現防止2D顯示中之網紋干擾與良好之3D顯示之 液晶顯示面板。 本么明之反射透光型液晶顯示面板為達成上目之目的, 85889 1266076 在各像素包含反射顯示用之反射區域與透光顯示用之透光 區域,僅在對應於上述反射區域之處施以漫射體處理。 在此,所謂漫射體處理,係以利用光之散射效果防止在 形成於反射電極表面之微小凹凸圖案之反射光所產生之網 紋干擾現象為目的。也就是說,在不發生網紋干擾現象之 透光區域中,即使不能獲得漫射體處理之散射效果,也不 會有顯示上之問題。 另一方面,將上述反射透光型液晶顯示面板在2〇/3〇切換 型液晶顯示面板中使用作為顯示圖像產生手段時,上述透 光區域可在2D顯示及3D顯示雙方中被使用於顯示。而,在 3D顯不時,由於係利用光之直進性,使右眼用圖像與左眼 用圖像獲得視差,故在上述透光區域中,其顯示光具有散 射性會顯肴地降低3 D顯示性能。 對此’採用上述構成時,由於僅在對應於反射區域之處 施以漫射體處理,在透光區域中不會產生漫射體處理所引 起之散射效果,例如在進行2D/3D切換顯示般之利用形態中 ,並不會阻礙顯示光之直進性,而可獲得良好之3D顯示, 同時實現防止2D顯示中之網紋干擾與良好之3D顯示。 又,在上述反射透光型液晶顯示面板中,最好進一步包 含濾色器’其係包含形成在對應於透光區域及反射區域雙 方之處之著色層、與僅形成在對應於上述反射區域之處之 透明層者;上述漫射體處理係利用將上述透明層之至少一 部分構成兼用作為漫射體處理層,而僅在對應於反射區域 之處施行。 85889 -10- 1266076 在上述反射透光型液晶顯示面板中,在反射區域,成為 顯示光之外光通過濾色器及液晶層二次;相對地,在透光 區域,成為顯示光之來自背景光源之入射光僅通過濾色器 及液晶一次。因此,若濾色器及液晶層在反射區域與透光 區域採用相同之構成時,在濾色器之光學濃度及在液晶層 之光學作用中,會產生在反射區域與透光區域之差異。 對此,採用上述構成時,由於上述濾色器係以著色層與 透明層所形成,可利用形成在對應於反射區域之處之上述 透明層,施行在反射區域與透光區域抑制在濾色器之光學 濃度及在液晶層之光學作用之差之調節。 而,利用將上述透明層構成兼用作為漫射體處理層(將提 供散射性用之微小粒子混入作為基體之樹脂層所構成之 層),即可不必新形成漫射體處理層(即不會導致形成該漫射 體處理層用之工序之增加),而僅在對應於反射區域之處施 行上述漫射體處理。 又,在上述反射透光型液晶顯示面板中,最好構成在上 述濾色器中,在上述反射區域於上述著色層設置開口部, 在該開口部形成透明層。 依據上述構成,由於在上述反射區域之著色層設置開口 部,在該開口部形成透明層,故通過上述開口部之光不會 發生被著色層吸收現象,可降低反射區域之濾色器之光學 濃度。 即,反射區域及透光區域之濾色器之構成相同時,反射 區域之一方之光學濃度雖高出約相當於對濾色器之光之通 85889 -11- 1266076 過次數較多之部分,但如上所述’可利用降低反射區域之 滤色器之光學濃度,在反射區域及透光區域抑制攄色器之 光學濃度之差。 又,在上述反射透光型液晶顯示面板中,在上述滤色器 中,最好構成將上述反射區域之著色層之層厚設定為小於 上述透光區域之著色層之層厚。 依據上述構成,由於上述反射區域之著色層之層厚小於 上述透光區域之著色層之層厚,可使通過上述反射區域之 著色層之光在該著色層中每一次之吸收率變小,而可降低 反射區域之濾色器之光學濃度。因此,可在反射區域及透 光區域抑制滤色器之光學濃度之差。 另外’在上述反射透光型液晶顯示面板中,最好構成將 透光區域之著色層之層厚設定為反射區域之著色層之層厚 之2倍。 依據上述構成,可使對通過反射區域之濾色器二次之光 之光吸收率大致等於對通過透光區域之濾色器一次之光之 光吸收率,可在透光區域與反射區域中使光學濃度相等。 又’在上述反射透光型液晶顯示面板中,在上述濾色器 中’最好構成在對應於反射區域之處與對應於透光區域之 處產生表面階差,利用此表面階差,將反射區域之液晶層 厚設定為小於透光區域之液晶層厚。 依據上述構成,可利用上述透明層之形成,使對應於反 射區域之處與對應於透光區域之處產生表面階差,利用此 表面階差’將反射區域之液晶層厚設定為小於透光區域之 85889 -12- 1266076 液晶層厚。 反射區域及透光區域之液晶層厚相同時,在反射區域方 面通過液晶層之光之光路長會變長,由該液晶層所接受之 光學作用會變大。對此,如上所述,可利用使反射區域之 液晶層厚小於透光區域之液晶層厚,在反射區域與透光區 域抑制光之光路長差,並抑制在液晶層之光學作用差。 另外,在上述反射透光型液晶顯示面板中,最好構成設 置有形成在對應於透光區域之處之透明電極與形成在對應 於反射區域之處之反射電極,在透明電極及反射電極之間 產生表面階差,利用此表面階差,設定反射區域之液晶層 厚與透光區域之液晶層厚之比。 依據上述構成,由於設有濾色器之表面段差、及反射電 極與透光電極之間之表面段差,故可適切地設定透光區域 之液晶層厚與反射區域之液晶層厚之比。 又,在上述反射透光型液晶顯示面板中,最好構成將透 光£域之液曰曰層尽设定為反射區域之液晶層厚之2倍。 依據上述構成,可在反射區域與透光區域消除光路長 差,並使在液晶層之光學作用相等。 又’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之液晶顯示面板包含顯示 圖像產生手段,其係因應被輸入之圖像資料產生顯示圖像 者;視差阻檔手段,其係對該顯示圖像中之第i顯示區域與 第2顯示區域分別賦予不同之視角;及切換手段,其係藉切 換視差阻擋手段之效果之有效/無效,以切換第丨顯示狀熊 與第2顯示狀態;且係使用上述反射透光型液晶顯示面板, 85889 -13- 1266076 作為上述顯示圖像產生手段。 目的,包含上述 又,本發明之液晶顯示裝置為達成上述 液晶顯示面板。 w裝置中,與上述反 時實現防止2D顯示中 在上述液晶顯示面板及上述液晶顯 射透光型液晶顯7JT面板同樣地,可同 之網紋干擾與良好之3D顯示。 本發明之另外其他目的、特徵及優 赏點可由以下之記載充 分加以瞭解,且本發明之利益可由表 田參照附圖之下列說明獲 得更明確之瞭解。 【實施方式】 以下,利用實施例及比較例’更詳細地說明本發明,唯 本發明並不因此等之例而受到任何限定。 依據圖1至圖7所示’說明有關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時, 如以下所述。又,以下之說明係例示將本發明應用到雇 切換型液晶顯示面板之情況。亦即,则㈣換型液晶顯示 面板可在視差阻擋手段為有效之第丨顯示狀態下進行3〇顯 不,而在視差阻擋手段為無效之第2顯示狀態下進行21)顯 示。 首先,圖2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2D/3D切換型液晶顯示面 板之概略構成。上述2D/3D切換型液晶顯示面板因具有 2D/3D切換機能,故如圖2所示,呈現貼合顯示用液晶面板 10、圖案化相位差板20、開關液晶面板30之構成。 顯示用液晶面板10係具備作為TFT液晶顯示面板,由第1 偏振光板11、對向基板12、液晶層13、主動矩陣基板14、 85889 -14- 1266076 及第2偏振光板15疊層而成,對應於預備施行顯示之圖像之 圖像資料係經由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軟性印刷電 路)等之配線51被輸入至主動矩陣基板14。 即,上述顯示用液晶面板10係備置作為產生對應圖像資 料之顯示畫面之顯示圖像產生手段。又,上述顯示用液晶 面板10雖具備作為反射透光型液晶顯示面板,但其詳細構 成,則留待後述。另外,只要具有產生顯示畫面之機能, 顯示用液晶面板10之顯示方式(TN方式或STN方式)或驅動 方式(主動矩陣驅動或被動矩陣驅動)並不受特別限定。 圖案化相位差板20具有作為視差擋板之一部分之機能, 如圖3(a)所示,係呈現在透明基板21上形成配向膜22,再於 其上疊上一層液晶層23而成之構成。又,在上述圖案化相 位差板20之有效區域,如圖3(b)所示,分別將偏振光狀態相 異之第1區域20A(圖中以斜線部表示)與第2區域20B(圖中 以投影部表示)交互地形成條帶狀。 開關液晶面板30係由驅動側基板3 1、液晶層32、對向基 板33及第3偏振光板34所疊層而成,在驅動侧基板31連接著 在液晶層32變成ON時施加驅動電壓用之配線52。 開關液晶面板30係被配置作為可依照液晶層32之 ΟΝ/OFF,切換透過該開關液晶面板3〇之光之偏振光狀態之 切換手段。即,開關液晶面板3〇係使對透過該開關液晶面 板30之光之光學調制作用因2D顯示時與3D顯示時而異。又 ’開關液晶面板30無必要像顯示用液晶面板1〇一般地被矩 陣驅動’只要在開關液晶面板30之有效區域全面形成備置 85889 -15- 1266076 於驅動側基板31及對向基板33之驅動電極即可。 其次’說明有關上述構成之2D/3D切換型液晶顯示面板之 2D/3D切換機能。 首先,圖4係例示在圖2所示之2D/3D切換型液晶顯示面板 中,各構成構件之光學軸之方向。又,在圖4中所示之光學 軸之方向在液晶面板及相位差板中,係指滯後相軸之方向 (即配向膜之滯後方向);在偏振光板中,係指透光軸之方 向0 在圖4之構成中,由光源出射之入射光首先被開關液晶面 板30之第3偏振光板34所偏振。又,開關液晶面板30在3 D 顯示時,在OFF狀態下,具有作為1/2波長板之作用。 又,通過開關液晶面板30之光,其次入射於圖案化相位 差板20。其滯後方向,即滞後相軸方向因圖案化相位差板 20之第1區域20A與第2區域20B而異,故其偏振光狀態因通 過第1區域20A之光與通過第2區域20B之光而異。在圖4之例 中,通過第1區域20A之光與第2區域20B之光之偏振光軸相 異90° 。又,圖案化相位差板20係藉液晶層23之雙折射異 方向與膜厚而被設定成具有作為1/2波長板之作用。 通過圖案化相位差板20之光入射於顯示用液晶面板10之 第2偏振光板15。在3D顯示時,通過圖案化相位差板2〇之第 1區域20A之光之偏振光軸係與第2偏振光板15之透光軸平 行,通過第1區域20A之光透過偏振光板15。另一方面,通 過第2區域20B之光之偏振光軸係與第2偏振光板15之透光 軸形成90°之角度,通過第2區域20B之光不透過偏振光板 85889 -16· 1266076 15 〇 即,在圖4之構成中,利用圖案化相位差板2〇與第2偏振 光板15之相關連之光學作用,達成視差擋板(視差阻擋手 段)之機能,圖案化相位差板20之第1區域2〇α為透光區域, 第2區域20Β為阻斷區域。 通過第2偏振光板15之光在顯示用液晶面板1〇之液晶層 13 ,接受因施行黑顯示之像素與施行白顯示之像素而異之 光學調制,僅使接受施行白顯示之像素之光學調制之光透 過第1偏振光板11而施行圖像顯示。 此時,通過上述視差擋板之透光區域,且被賦予特定之 視角之光,在顯示用液晶面板10通過分別對應於右眼用圖 像及左眼用圖像之像素時,被分離成因右眼用圖像及左眼 用圖像而異之視角,藉以施行3D顯示。亦即,於顯示用液 晶面板10中,對應於右眼用圖像所構成之區域、及對應於 左眼用圖像所構成之區域,分別為第i顯示區域及第2顯示 區域。 又,欲施行2D顯示時,使開關液晶面板3〇成為〇N,不對 通過該開關液晶面板30之光施以光學調制。當通過開關液 晶面板30之光在其次通過圖案化相位差板2〇時,才被賦予 因通過第1區域20A之光與通過第2區域20B之光而異之偏振 光狀態。 但,在2D顯示時,異於在3D顯示時之情形,因無在開關 液晶面板30之光學調制作用,故通過圖案化相位差板2〇之 光之偏振光軸會對第2偏振光板15之透光軸發生左右對稱 85889 -17- 1266076 之角度偏移。因此,通過圖案化相位差板20之第1區域20A 之光、與通過第2區域20B之光均以相同透光率透過第2偏振 光板15,而不能達成利用圖案化相位差板20與第2偏振光板 15之相關連之光學作用之視差擋板之機能(不能被賦予特 定之視角),而呈現2D顯示。 其次,參照圖1說明顯示用液晶面板10之具體的構成。如 上所述,顯示用液晶面板10係在可施行2D顯示與3D顯示之 切換之上述2D/3D切換型液晶顯示面板中,被使用作為顯示 用液晶面板之反射透光型液晶顯示面板。又,圖1係表示一 像素份之剖面構造。 顯示用液晶面板10如圖1所示,係由配置成相對向之前後 一對之基板(即圖2所示之對向基板12及主動矩陣基板14)、 與保持於此等基板之間而作為電光學層之液晶層13所構成 。又’在圖1中,省略圖2所示之第1偏振光板11及第2偏振 光板15之圖示。又,顯示用液晶面板10也可利用在第2偏振 光板15與主動矩陣基板14之間、及第1偏振光板丨丨與對向基 板12之間插入1片或多數片相位差板,以便於與液晶層13之 折射率異方性之間施行光學補償。又,有可僅在第1偏振光 板11與對向基板12之間插入相位差板,以施行光學補償。 首先’說明有關主動矩陣基板14之具體的構成。主動矩 陣基板14係由顯示用液晶面板1 〇之光入射面側(光源配置 側)依序疊上透明基板141、透明絕緣層142、透明電極143 、反射電極144、及配向膜145所構成。 又’有關驅動透明電極143及反射電極144用之掃描匯流 85889 -18 - 1266076 排線、資料匯流排線、及開關元件,在圖1中雖省略圖示, 但實際上,係形成於透明絕緣層142之下層,驅動透明電極 143及反射電極144係經由形成於透明絕緣層142之接觸孔 而電性連接於開關元件之汲極。又,開關元件若採用配置 於反射電極之下層之關係位置時,可謀求數值孔徑之提高。 在圖1之例中,主動矩陣基板14側之像素電極係由 ITO(Indium Tin Oxide ··氧化銦錫)等形成之透明電極143及 金屬膜形成之反射電極144所構成。而,透明電極143係形 成於像素區域之全面,但反射電極144僅在透明電極143上 形成於像素區域之一部分。 藉此,將各像素平面分割成反射電極144之形成區域與非 形成區域,反射電極144之形成區域具有作為反射區域之作 用,非形成區域具有作為透光區域之作用。又,反射電極 144為避免圖像之映入,有必要具有微小凹凸面。因此,在 透明絕緣層142中,在對應於反射電極144之形成區域之處 形成有凹凸面,反射電極144係形成於此凹凸面上。又,在 透明電極143及反射電極144構成之像素電極上形成有配向 膜 145 〇 如此,在本實施形態之顯示用液晶面板10中,形成於主 動矩陣基板14之像素電極係呈現透明電極143與反射電極 144之混合構成。在此,在上述圖1之例中,反射電極144雖 於透明絕緣層142之凹凸面上,且形成於(也電性連接於)透 明電極143上,但在反射電極144之下層未必一定要形成透 明電極143。例如,也可利用使透明電極143與反射電極144 85889 -19- 1266076 僅在各端(又界)之一部分重疊之構造,而保持電性之連接。 其次,說明有關對向基板12之具體的構成。對向基板12 係由顯π用液晶面板10之光出射面側(顯示面側)依序疊層 透明基板121、濾色器122、對向電極123、配向膜124所構 成。 在顯示用液晶面板10中,在對向基板12之對向電極123、 與主動矩陣基板14之像素基板(透明電極i 43及反射電極 144)互相相對向之部分形成有像素,整合於此像素而於對 向基板12設置濾色器122。 在圖1之構成中,上述漉色器122具有著色層122a與透明 層122b之疊層構造,著色層i22a在反射區域之一部分具有 開口部,在該開口部上形成透明層122b。又,透明層122b 僅朝向主動矩陣基板14之反射電極144形成(即,透明層122b 僅形成於反射區域),在透光區域與反射區域之間,形成可 使濾色器122產生階差之狀態。 又’主動矩P車基板14之配向膜145與對向基板12之配向膜 124係用於使保持於其間之液晶層13例如呈現水平配向。又 ,在液晶層13中使用利用液晶之雙折射性控制入射光之通 過/阻斷之ECB(Electrically Controlled Birefringence :電控 雙折射)模態之液晶。 在上述顯示用液晶面板1〇中,僅在濾色器122之透明層 122b施行漫射體處理。即,在形成透明層122b之樹脂(例如 丙烯酸系樹脂等)中混入微粒子(碎或前述丙缔酸系樹脂與 改變折射率之球狀形狀等之丙婦酸系樹脂),對透過該透明 85889 -20- 1266076 層122b之光賦予散射性。又,由於透明層122b僅朝向反射 電極144形成,故上述漫射體處理所產生之效果僅作用於反 射區域。 在此,漫射體處理係以利用光之散射效果防止在形成於 反射電極144表面之微小凹凸圖案之反射光所產生之網紋 干擾現象為目的。也就是說,在不發生網紋干擾現象之透 光區域中,即使不能獲得漫射體處理之散射效果,也不會 有顯示上之問題。 另一方面,將上述反射透光型之顯示用液晶面板1〇使用 在圖2所示之2D/3D切換型液晶顯示面板時,上述透光區域 可在2D顯示及3D顯示雙方中被使用於顯示。而,在3D顯示 時,由於係利用光之直進性,其顯示光被賦予散射性會顯 著地降低3 D顯示性能。對此’採用上述構成之顯示用液晶 面板10時,在透光區域中不會產生漫射體處理所引起之散 射效果,故不會阻礙顯示光之直進性,而可獲得良好之3D 顯示性能。 如以上所述,在本實施形態之顯示用液晶面板中,雖將 賦予漫射體處理所引起之散射效果之層(以下稱漫射體處 理層)設於滤色器’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即,本發明之 2D/3D切換型液晶顯示面板只要使漫射體處理所引起之散 射效果僅作用於使用作為顯示用液晶面板之反射透光型液 晶顯示面板之反射區域即可,例如,也可將僅對應於反射 區域之漫射體處理層形成作為有別於濾色器之層。 但,將漫射體處理層設於濾色器時,不會導致形成漫射 85889 21 · 1266076 體處理層用之工序之增加,更可同時達成利用著色層與透 明層形成滤色器之優點,極適合作為該漫射體處理層之形 成處所。以下詳細說明有關將漫射體處理層設置於濾色器 之優點^ 在圖1所示之滤色器122中,著色層122a(例如丙缔酸系之 顏料分散型感光性樹脂)在反射區域具有開口部,在該開口 部上形成透明層122b時,可利用將該開口部之面積•形狀 作最適當設定’藉以在透光區域與反射區域之間調整透明 層122b之光學濃度。 即,在上述反射透光型液晶顯示面板中,在透光區域方 面’可利用使來自背景光源之入射光通過濾色器一次,而 獲得所希望之色重現性;又,在反射區域方面,可利用使 由顯示面側入射之外光往返通過濾色器二次,而獲得所希 望之色重現性。 在此’假設在上述透光區域與上述反射區域之間形成無 開口部之相同膜厚之著色層時,由於在反射區域,作為顯 不光之外光通過濾色器二次,故與透光區域相比,濾色器 之光吸收率會變大,色重現性會降低。 對此’使用如圖1所示之濾色器122時,由於在反射區域 之著色層122a設有開口部,即使外光通過濾色器122二次, 光也不會過度被吸收,可維持較高之反射率,將畫面之亮 度維持於實用之水準。 如此’在上述濾色器122中,由於設有著色層122a之開口 部’可在不損及作為透光型顯示之色純度之情況下,自由 85889 -22- 1266076 地施行作為反射型顯示之反射率、色純度、亮度之調整, 在透光區域與在反射區域分別設計最適當之光學濃度。舉 具體例加以說明時,假設在反射區域中,著色層122a之開 口部面積為該反射區域面積之約1/8,則可使對通過反射區 域之滤色器122二次之光之光吸收率大致等於對通過透光 區域之濾色器122—次之光之光吸收率(可在透光區域與反 射區域中使光學濃度相等)。 又’在圖1之構成中,對應於反射區域所設之透明層雖僅 為透明層122b之1層,但如圖5所示,也可將透明層形成2層 構造。在圖5之例中,除了使用濾色器ι25取代滤色器122以 外,其構成與圖1相同。 在圖5之濾色器125中,著色層125a之構成雖與在圖1之濾 色器122中之著色層122a之構成相同,但對應於反射區域所 設之透明層則呈現透明層125b · 125c之2層構造。透明層 125b對應於設於著色層125a之開口部,與著色層125a之表 面階差成平坦狀。又,透明層125c係在著色層125a及透明 層125b之表面上,以對應於反射區域之全面之方式形成。 在上述圖5之構成中,僅使用透明層125()作為漫射體處理層 。此時,可使反射區域之全面均等地獲得漫射體處理產生 之效果。 又,在濾色器中,作為調整反射區域之光學濃度之方法 ,如上所述,除了在著色層設置開口部以外,如圖6所示, 也可考慮使著色層之層厚在透光區域與在反射區域相異之 方法。即,在圖6所示之對向基板12之濾色器126中,將透 85889 -23- 1266076 明層126b對應於反射區域形成,使形成於該透明層12仍上 之著色層126a之層厚形成在反射區域變薄之狀態。在圖6之 例中,除了使用濾色器126取代濾色器122以外,其構成與 圖1相同。又,在圖6之構成中,透明層126b兼用作為漫射 體處理層。 在本例中,若使反射區域之著色層126a之層厚為透光區 域之著色層126a之層厚之約1/2,則可使對通過反射區域之 遽色器126二次之光之光吸收率大致等於對通過透光區域 之濾色器126—次之光之光吸收率(可在透光區域與反射區 域中使光學濃度相等)。 又,在上述濾色器122、125或126中,利用著色層與透明 層之形成,可在透光區域與反射區域中產生階差。而利用 此階差’可抑制通過在透光區域與反射區域之液晶層13之 光之光學作用(延遲變化)之差。 即’在上述反射透光型液晶顯示面板中,在透光區域方 面’可利用使來自背景光源之入射光通過液晶層13 —次, 而獲得所希望之光學作用;又,在反射區域方面,可利用 使由顯示面側入射之外光往返通過液晶層13二次,而獲得 所希望之光學作用。 在此’假定在上述透光區域與反射區域中,液晶層厚相 同時,在反射區域之光路長為在透光區域之光路長之2倍之 長度,在其光學作用會產生差異,導致顯示品質之降低。 對此,在上述說明之濾色器中,利用透明層之形成,可 在反射區域與透光區域中產生階差,利用此階差,可使液 85889 -24- 1266076 晶層13之層厚在反射區域中小於透光區域。也就是說’可 使在反射區域之光路長與在透光區域之光路長之差變小’ 降低在反射區域與透光區域之光學作用之差。 又,若將在透光區域之液晶層13之層厚成為在反射區域 之液晶層13之層厚之2倍,即可將在反射區域與透光區域之 光學作用設定於大致相同。將此以圖1之構成為例,加以說 明時,如以下所述。也就是說,設定濾色器122之表面階差 CFd,使在透光區域之液晶層13之層厚Td、在反射區域之液 晶層13之層厚Rd、濾色器122之表面階差CFd成為:
Td=Rd+ CFd(=Rd)=2Rd 即可將在透光區域之液晶層13之層厚設定成為在反射區 域之液晶層13之層厚之大致2倍。 又,僅依賴上述濾色器之表面階差CFd之調節,無法適切 設定在透光區域之液晶層13之層厚設定成為在反射區域之 液晶層13之層厚之比時,也可在主動矩陣基板14側,以反 射區域與透光區域設置階差。 圖7係表示在主動矩陣基板14側,以反射區域與透光區域 設置階差時之構成。此時,形成於透明基板141上之透明絕 緣層146僅對應形成於反射區域。而,將透明電極147形成 於藉透明絕緣層146而產生階差下部,將反射電極148形成 於藉透明絕緣層146而產生階差之上部,此等電極利用使其 端部形成局部地重疊而保持電性連接。 在圖7之構成中,利用上述透明絕緣層146,在透明電名 147與反射電極148之間產生表面階差Kd。因此只要設以 85889 -25- 1266076 面階差CFd及Kd,使在透光區域之液晶層13之層厚Td、在 反射區域之液晶層13之層厚Rd、濾色器122之表面階差CFd 、上述表面階差Kd成為:
Td=Rd+ CFd+ Kd 即可將在透光區域之液晶層13之層厚設定成為在反射區 域之液晶層13之層厚之大致2倍。 又’在圖7之構成中,使用於對向基板12之濾色器係以圖 ό所示之滤色器126之情形為例加以顯示,但也可使用圖1所 示之滤色器122或圖5所示之濾色器125之構成。 如以上所述,本實施形態之反射透光型液晶顯示面板之 特徵在於:僅在對應於反射區域之處施行漫射體處理。因 此,在透光區域中不會產生漫射體處理所引起之散射效果 ,故不會阻礙顯示光之直進性,而可獲得良好之3D顯示性 能,同時實現防止2D顯示中之網紋干擾與良好之3D顯示。 又’在液晶顯示面板中,在顯示面側之最外層配置偏振 光板。而,為避免在上述偏振光板表面發生外光之映入, 通常在該偏振光板表面施以AG(Anti-Glare :抗眩)處理、 AR(Anti-Reflection :抗反射)處理。 但,上述AG處理由於係在偏振光板表面形成微細凹凸而 利用光之散射效果消除映入之方法,故在3 D顯示性能上會 造成莫大之不良影響,此點與漫射體處理相同。因此,在 施行3D顯示之液晶顯示面板中,在偏振光板表面之外光之 映入之防止以使用AR處理較為理想。 使用以上說明之本發明之反射透光型液晶顯示面板作為 85889 •26· 1266076 ’再與圖案化相位差板20及開
圖2所示之顯示用液晶面板ι〇, 關液晶面板3 0相組合,即可構力 又,於上述祝明中,係例示將本發明應用到2D/3D切換型
,’一…〜π ju w挟翌液晶顯示面板。 舉例而&,本發明之液晶顯示面板亦應用於下述液晶顯 示面板·於第1頭示狀態時,係藉由視差阻擋手段分別於第 1 _示區域與第2顯示區域顯示不同影像源之畫面顯示,而 於第2顯示狀態時,係進行於全部畫面區域顯示同一影像源 於此種液晶顯示面板中,亦可將本發明之反射透光型液 晶顯示面板應用為顯示用液晶面板,藉此於第1顯示狀態下 可清楚顯示被分離之2個影像,而於第2顯示狀態下可實現 不產生網紋干擾現象之良好顯示。 舉此種液晶顯示面板之一使用法為例,可考慮將其利用 於下述顯示裝置中:對汽車駕駛座之司機顯示汽車導航系 統之影像,且對同乘者顯示電視播放影像。對多名觀看者 顯示不同影像時,可適當地設定視差阻擋之遮光部與透光 邯之配置圖案,以使透過各個像素的光,可分離為間隔特 85889.doc -27- ^266076 定距離之多名觀看者應分別看到之影像。 在實施方式之頁中所述之具體的實施形態或實施例 畢竟係在於敘述本發明之技㈣容,本發明並不僅限定於 該等具體例而作狹狀_,在殘離本發明之精神與後 述申請專利範園項中所載之範園内,可作種種變更而予以 實施。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依據本發明之構成,可獲得良好之3D顯示性能而不會阻 礙顯示光之直進性,同時實現防止2〇顯示中之網紋干擾與 良好之3D顯示。因此,在例如可施行2〇顯示與3]〇顯示之切 換之2D/3D切換型液晶顯示面板、和對多名觀看者顯示不同 影像之液晶顯示面板等中,可適切地使用作為顯示用液晶 面板之反射透光型液晶顯示面板、以及使用該反射透光型 液晶顯示面板之液晶顯示面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圖式簡單說明】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表示反射透光型液晶顯示 面板之概略構成之剖面圖。 圖2係表示使用上述反射透光型液晶顯示面板作為顯示 用液晶面板之2D/3D切換型液晶顯示面板之概略構成之剖 面圖。 圖3(a)係在上述2D/3D切換型液晶顯示面板所使用之圖 案化相位差板之剖面圖。 圖3(b)係在上述2D/3D切換型液晶顯示面板所使用之圖 案化相位差板之平面圖。 85889 -28-

Claims (1)

  1. Ι266ρ^118499 !^^^^^^ 中文申請專利範圍替換本(94争5月) ^古 拾、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反射透光型液晶顯示面板,其係在各像素包含反射 顯示用之反射區域與透光顯示用之透光區域之反射透 光型液晶顯示面板,其特徵在於: 僅在對應於上述反射區域之處施以漫射體處理者。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反射透光型液晶顯示面板,其中 進一步包含濾色器,其係包含形成在對應於透光區域及 反射區域雙方之處之著色層、與僅形成在對應於上述反 射區域之處之透明層者; 係藉由將上述透明層之至少一部分兼用作為漫射體 處理層,而僅在對應於反射區域之處施行上述漫射體處 理者。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反射透光型液晶顯示面板,其中 在上述濾色器中,在上述反射區域於上述著色層設置開 口部’在該開口部形成透明層者。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反射透光型液晶顯示面板,其中 在上述濾色器中,將上述反射區域之著色層層厚設定為 小於上述透光區域之著色層層厚者。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反射透光型液晶顯示面板,其中 將透光區域之著色層層厚設定為反射區域之著色層層 厚之2倍者。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反射透光型液晶顯示面板,其中 在上述濾色器中,在對應於反射區域之處與對應於透光 區域之處產生表面階差,利用此表面階差,將反射區域 1266076 之液晶層厚設定為小於透光區域之液晶層厚者。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反射透光型液晶顯示面板,其中 設置有形成在對應於透光區域之處之透明電極與形成 在對應於反射區域之處之反射電極; 在透明電極與反射電極之間產生另一表面階差,利用 此另一表面階差,設定反射區域之液晶層厚小於透光區 域之液晶層厚者。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反射透光型液晶顯示面板,其中 將透光區域之液晶層厚設定為反射區域之液晶層厚之2 倍者。 9· 一種液晶顯示面板,其特徵在於包含顯示圖像產生手段 ,其係因應被輸入之圖像資料產生顯示圖像者;視差阻 擋手段,其係對顯示圖像中之第1顯示區域分別賦予不 同之視角,及切換手段,其係藉切換视差阻擂手段之效 果之有效/無效,以切換第丨顯示狀態與第2顯示狀態者; 且 使用如上述申請專利範圍第丨至8項中任一項之反射 透光型液晶顯示面板,作為上述顯示圖像產生手段者。 1〇· -種液晶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 9項之液晶顯示面板者。 η.如中請專利範圍第1〇項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上述液晶 顯示面板於第1顯示狀態時,係進行分別於第鳴示區域 與弟2顯不區域顯示右眼用圖像及左眼用圖像之3D顯示 ,而於第2顯示狀態時,係進行於全部畫面區域顯;- 85889-940518.doc -2- 1266076 個圖像之2D顯示。 1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上述液晶 顯示面板於第1顯示狀態時,係進行分別於第1顯示區域 與第2顯示區域顯示不同影像源之畫面顯示,而於第2顯 示狀態時,係進行於全部畫面區域顯示同一影像源之畫面 顯示。 85889-940518.doc
TW092118499A 2002-09-26 2003-07-07 Reflective-transmiss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TWI266076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280627 2002-09-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09956A TW200409956A (en) 2004-06-16
TWI266076B true TWI266076B (en) 2006-11-11

Family

ID=320404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2118499A TWI266076B (en) 2002-09-26 2003-07-07 Reflective-transmiss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471346B2 (zh)
TW (1) TWI266076B (zh)
WO (1) WO200402970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61633A (ja) * 2003-06-04 2004-12-24 Sony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US7465104B2 (en) * 2003-06-20 2008-12-1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KR100728115B1 (ko) * 2005-11-04 2007-06-13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입체 영상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KR101331900B1 (ko) * 2006-06-29 2014-01-1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광제어필름을 이용한 입체영상 표시장치
TWI336810B (en) * 2006-12-21 2011-02-01 Altek Corp Method of generating image data having parallax using a digital image-capturing device and digital image-capturing device
JP5304172B2 (ja) * 2007-12-04 2013-10-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ファイル管理装置、ファイル管理方法及びファイル管理プログラム
TWI425257B (zh) * 2008-12-15 2014-02-01 Sony Corp Phase difference element and display device
KR101033071B1 (ko) * 2009-08-28 2011-05-06 영남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액정표시장치
TWI424192B (zh) * 2009-12-15 2014-01-21 Au Optronics Corp 電濕潤顯示面板
JP2012037855A (ja) * 2010-08-03 2012-02-23 Chi Mei Electronics Corp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装置及びこれを有する電子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93427A (en) * 1993-05-25 1996-02-2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hree-dimensional display unit with a variable lens
JPH08101367A (ja) * 1994-08-05 1996-04-16 Sanyo Electric Co Ltd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
JPH0915532A (ja) * 1995-06-29 1997-01-17 Canon Inc 立体画像表示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立体画像表示装置
JP3647140B2 (ja) 1996-05-20 2005-05-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立体画像表示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立体画像表示装置
US6046849A (en) 1996-09-12 2000-04-0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Parallax barrier, display, passive polarisation modulating optical element and method of making such an element
GB2321815A (en) * 1997-02-04 1998-08-05 Sharp Kk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with viewer position indicator
GB2317710A (en) 1996-09-27 1998-04-01 Sharp Kk Spatial light modulator and directional display
US6195140B1 (en) * 1997-07-28 2001-02-2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in which at least one pixel includes both a transmissive region and a reflective region
JP3192994B2 (ja) 1997-09-19 2001-07-30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立体映像表示装置
JPH11285030A (ja) * 1998-03-26 1999-10-15 Mr System Kenkyusho:Kk 立体画像表示方法及び立体画像表示装置
US6697135B1 (en) * 1999-10-27 2004-02-24 Lg. Philips Lcd Co., Ltd. Trans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reflective and transmissive mode parity
JP2001211465A (ja) 1999-11-15 2001-08-03 Hit Design:Kk 3次元画像表示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3次元画像表示装置
JP2001154181A (ja) 1999-12-01 2001-06-08 Sharp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4196505B2 (ja) * 1999-12-13 2008-12-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とカラーフィルタ
JP3665263B2 (ja) 2000-01-18 2005-06-2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1343660A (ja) * 2000-03-31 2001-12-14 Sharp Corp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欠陥修正方法
JP2002162645A (ja) * 2000-09-14 2002-06-07 Sony Corp 半透過型液晶表示装置
JP2002107750A (ja) 2000-10-04 2002-04-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液晶表示パネルとその駆動方法
KR100700635B1 (ko) * 2000-10-27 2007-03-27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반투과형 액정표시장치용 컬러필터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US6809791B2 (en) * 2001-02-01 2004-10-26 Lg.Philips Lcd Co., Ltd. Trans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a color filter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reof
KR100397399B1 (ko) * 2001-02-22 2003-09-13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반투과형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JP3531615B2 (ja) 2001-03-02 2004-05-31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光散乱膜、液晶表示装置用電極基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6501521B2 (en) * 2001-03-07 2002-12-3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ransmission/reflection type col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100783358B1 (ko) * 2001-04-27 2007-12-07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입체영상 표시장치 및 제조방법
JP3465695B2 (ja) 2001-05-08 2003-11-10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半透過型カラー液晶表示装置
JP3767419B2 (ja) * 2001-05-28 2006-04-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素子
JP4050119B2 (ja) 2001-10-02 2008-02-2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3172941A (ja) * 2001-12-06 2003-06-20 Crystage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とその搭載機器
JP2003262857A (ja) 2002-03-11 2003-09-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半透過型液晶表示装置
JP4023217B2 (ja) * 2002-05-24 2007-12-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半透過反射型液晶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60250550A1 (en) 2006-11-09
US7471346B2 (en) 2008-12-30
TW200409956A (en) 2004-06-16
WO2004029704A1 (ja) 2004-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13366B2 (ja) 2d/3d画像ディスプレイ
US7643107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JP3865593B2 (ja) 透過型表示装置
EP1507160A1 (en) Re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9013646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including parallax barrie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JP2006139160A (ja) 光学素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JP2011028286A (ja) 切り替え可能な複屈折レンズアレイ及びこ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JP2010026410A (ja) 表示装置
JP2003511718A (ja) ジグザグ状波長板を有するlcdプライバシ・スクリーン
KR20120030318A (ko) 표시 장치
TWI406052B (zh) 液晶顯示裝置
JP2005208568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7127724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4170876A (ja) 半透過型液晶表示装置
TWI266076B (en) Reflective-transmiss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JP2010211084A (ja) 表示装置
KR100998695B1 (ko) 시야각 조절이 가능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140013223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JP4087322B2 (ja) 液晶表示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4139054A (ja) 液晶表示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3807944B2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JPH11202785A (ja) 反射型表示装置
JP2000258769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7331868B2 (ja) 電子ミラー装置
JP2005107278A (ja) 液晶表示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