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06052B - 液晶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06052B
TWI406052B TW098138916A TW98138916A TWI406052B TW I406052 B TWI406052 B TW I406052B TW 098138916 A TW098138916 A TW 098138916A TW 98138916 A TW98138916 A TW 98138916A TW I406052 B TWI406052 B TW I40605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crystal display
light
reflective polarizing
display elem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389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30419A (en
Inventor
Norihiro Arai
Kunpei Kobayashi
Minoru Yamaguchi
Original Assignee
Casio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sio Compu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sio Comput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0304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304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060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0605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2Illuminating devices providing polarized light, e.g. by converting a polarisation component into another on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02F1/133536Reflective polariz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Description

液晶顯顯示示裝置
本案係依照2008年11月18日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案第2008-294715號作成並根據專利法第27條規定主張其優先權,將其全部內容(包括發明說明、申請專利範圍、圖式及摘要)以參考的方式併入本文。
本發明係關於液晶顯示裝置。
作為進行利用從觀察側入射之外界光線的反射顯示、及利用來自配置在觀察側的相反側之面光源之照明光線的透過顯示之反射/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有例如:如特開2002-107725號公報所記載,將面光源配置在液晶顯示元件之觀察側的相反側,將半透過反射膜配置在前述液晶顯示元件之比液晶層更後側(面光源側)處;及如特開2004-93715號公報所記載,將面光源配置在液晶顯示元件之觀察側的相反側,且分別將前述液晶顯示元件之複數個像素區分為2個區域,將反射膜設置在該一方區域之比液晶層更後側處,藉以將反射顯示部及透過顯示部形成在前述複數個像素之每一者。
本發明之目的為提供一種液晶顯示裝置,係能進行利用從觀察側入射之外界光線的反射顯示、及利用來自配置在觀察側的相反側之面光源之照明光線的透過顯示,而且能明亮地進行前述反射顯示。
本發明之液晶顯示裝置具備有:液晶顯示元件,係對向配置成設有間隙;面光源,係朝向前述液晶顯示元件照射照明光線;及光學構件,係具有相互正交的反射軸及透過軸,將具有與前述反射軸平行的光振動面的直線偏光反射,將具有與前述透過軸平行的光振動面的直線偏光透過。前述液晶顯示元件具有:一對基板,係對向配置成設有間隙;液晶層,係封入於該等基板之間的間隙;及一對偏光板,係配置成包夾前述一對基板。前述一對基板係在相互面對面的面之至少一方形成有複數個電極。前述光學構件,係在前述液晶顯示元件與前述面光源之間,配置成將前述光學構件的反射軸,朝向以15°~90°範圍的角度對配置在前述液晶顯示元件與前述面光源之間的前述一對偏光板當中一方偏光板之吸收軸交叉的方向。
又,本發明之液晶顯示裝置具備有:液晶顯示元件,係對向配置成設有間隙;面光源,係朝向前述液晶顯示元件照射照明光線;光學構件,係具有相互正交的反射軸及透過軸,將具有與前述反射軸平行的光振動面的直線偏光反射,將具有與前述透過軸平行的光振動面的直線偏光透過;及反射偏光板,係配置在前述液晶顯示元件與前述光學構件之間。前述液晶顯示元件具有:一對基板,係對向配置成設有間隙;液晶層,係封入於該等基板之間的間隙;及一對偏光板,係配置成包夾前述一對基板。前述一對基板係在相互面對面的面之至少一方形成有複數個電極。前述光學構件,係在前述液晶顯示元件與前述面光源之間,配置成將前述光學構件的反射軸,朝向以預定的角度對配置在前述液晶顯示元件與前述面光源之間的前述一對偏光板當中一方偏光板之吸收軸交叉的方向。前述光學構件係由反射偏光膜所構成,前述反射偏光膜係配置成將該反射偏光膜的反射軸朝向以90°以下的角度對前述一方偏光板的吸收軸交叉的方向。前述反射偏光板具有相互正交的反射軸及透過軸,將具有與前述反射軸平行的光振動面的直線偏光反射,將具有與前述透過軸平行的光振動面的直線偏光透過,配置成使該反射偏光板的反射軸與前述一方偏光板的吸收軸平行。
再者地,本發明之液晶顯示裝置具備有:液晶顯示元件;面光源,係朝向前述液晶顯示元件照射照明光線;及光學構件,係具有相互正交的反射軸及透過軸,將具有與前述反射軸平行的光振動面的直線偏光反射,將具有與前述透過軸平行的光振動面的直線偏光透過。前述液晶顯示元件具有:一對基板,係對向配置成設有間隙;液晶層,係封入於該等基板之間的間隙;及一對偏光板,係配置成包夾前述一對基板。前述一對基板係在相互面對面的面之至少一方形成有複數個電極。前述光學構件,係在前述液晶顯示元件與前述面光源之間,配置成將前述光學構件的反射軸,朝向以預定角度對配置在前述液晶顯示元件與前述面光源之間的前述一對偏光板當中一方偏光板之吸收軸交叉的方向。前述光學構件,係由在與前述液晶顯示元件對向的面附有稜鏡的反射偏光膜所構成,其中該稜鏡為沿著與前述反射軸正交之方向的細長形狀的複數個微小稜鏡相互平行地排列;配置成將該附有稜鏡的反射偏光膜的反射軸朝向以90°以下的角度對前述一方偏光板之吸收軸交叉的方向。
以下將說明之本發明的數個優點,係部分可由說明書顯而易知,或可藉由實施本發明而得知。可藉由下述特別指出之執行手段及組合來瞭解及獲得本發明之數個優點。
併入及構成說明書一部分之隨附圖式,係圖示本發明的數個實施例,連同以上所提出之一般說明及以下所提出之數個實施例之詳細說明,用於解釋本發明之原理。
以下將參照圖式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
(第1實施形態)
第1圖~第4圖顯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第1圖係液晶顯示裝置的分解斜視圖,第2圖係前述液晶顯示裝置的側面圖。
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該液晶顯示裝置具備有:液晶顯示元件1,係控制光的透過來進行顯示;面光源16,係配置在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之觀察側的相反側,朝向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照射照明光線,將從前述觀察側所入射而透過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的光朝向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反射;及光學構件25,係配置在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與前述面光源16之間。
第3圖係液晶顯示元件1的一部分放大剖面圖,液晶顯示元件1具有:一對透明基板2、3,係對向配置成設有預定的間隙,在相互面對面的面之至少一方形成有複數個透明電極4、6;液晶層12,係封入於該等基板2、3之間的間隙;及一對偏光板13、14,係配置成包夾前述一對基板2、3。
液晶顯示元件1,係例如主動矩陣式液晶顯示元件,在前述一對基板2、3之一方,例如觀察側的相反側的基板(以下稱為後基板) 3的內面設置:複數個像素電極4,係在列及行方向上排列成矩陣狀;複數個TFT(薄膜電晶體) 5,係配置成分別對應該等像素電極4;複數條掃瞄線(未圖示),係將閘極訊號供給至各列的複數個TFT5;及複數條訊號線(未圖示),係將資料訊號供給至各行的複數個TFT5;在另一方基板,即觀察側的基板(以下稱為前基板) 2的內面設置:與前述複數個像素電極4對向之一片膜狀的對向電極6。
又,在第2圖係將前述TFT5簡化,TFT5係由以下所構成:閘極電極,係形成在前述後基板3的基板面上;透明閘極絕緣膜,係覆蓋前述閘極電極而設置在前述基板面上的約略全體;i型半導體膜,係與前述閘極電極對向而形成在前述閘極絕緣膜之上;及汲極電極和源極電極,係隔著n型半導體膜分別形成在i型半導體膜的兩側部之上;前述複數個像素電極4,係形成在前述閘極絕緣膜之上,連接至分別對應該等像素電極4之TFT5的源極電極。
又,前述複數條掃瞄線,係沿著每一像素電極列的一側而被形成在前述後基板3的板面上,分別連接至各列之複數個TFT5之閘極電極;前述複數條訊號線,係沿著每一像素電極行之一側而被形成在前述閘極絕緣膜之上,分別連接至各行之複數個TFT之汲極電極。
液晶顯示元件1具備:紅、綠、藍之3色彩色濾光片7R、7G、7B,係設置成使分別對應於由前述複數個像素電極4及對向電極6相互對向的區域所構成之複數個像素。該彩色濾光片7R、7G、7B係設置在前述一對基板之任何一方,例如觀察側基板2的內面;前述對向電極6係形成在前述彩色濾光片7R、7G、7B之上。
在前述一對基板2、3的各自內面,覆蓋前述電極4、6而形成有配向膜8、9,前述一對基板2、3的內面係藉由在各自的預定方向上磨刷(rubbing)前述配向膜8、9的膜面而予以配向處理。
前述一對基板2、3,係隔著把前述複數個像素排列為矩陣狀之畫面區加以包圍的框狀密封材10(參照第1圖及第2圖)而接合,將液晶層12封入於該等基板2、3間的間隙之以前述密封材10所包圍的區域。
前述液晶層12的液晶分子係配向成藉由前述配向膜8、9之配向處理所規定的配向狀態,包夾前述一對基板2、3而配置之一對偏光板13、14係將該等偏光板13、14之吸收軸13a、14a的指向,朝向能充分提高在前述電極4、6間,未施加電場的無電場時與施加電場時的顯示對比的方向,且分別貼附在前述一對偏光板13、14的外面。
前述一對偏光板13、14係分別為如下的吸收偏光板:具有相互正交的透過軸(未圖示)及吸收軸13a、14a,將具有與透過軸平行的光振動面的直線偏光透過,將具有與吸收軸13a、14a平行的光振動面的直線偏光吸收,該等偏光板13、14當中觀察側的偏光板13係由已對其外面施加防止外界光線反射的處理之防眩光(anti-glare)偏光板所構成。
液晶顯示元件1為例如TN型液晶顯示元件,分別形成在前述一對基板2、3內面的配向膜8、9係在相互正交的方向上進行配向處理,前述液晶層12的液晶分子係在前述一對基板2、3間,實質地以90°扭轉角度做扭轉配向。
前述一對偏光板13、14當中觀察側的偏光板13係配置成使其吸收軸13a與前述基板2內面的配向膜8的配向處理方向實質地正交,或是實質地平行;後側(觀察側的相反側)的偏光板14係配置成使其吸收軸14a對前述觀察側偏光板13的吸收軸13a實質地正交,或是實質地平行。
在此實施形態,如第1圖所示,觀察側偏光板13係以從觀察側來看,將其吸收軸13a朝向對畫面的橫軸x向左旋轉45°的角度方向之方式配置;後側偏光板14係以從觀察側來看,其吸收軸14a朝向對前述畫面的橫軸x向右旋轉45°的角度方向之方式配置。
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並不限於前述TN型液晶顯示元件,亦可為下列任一者,包括:STN型,係使液晶分子在一對基板2、3間、以180°~270°範圍的扭轉角做扭轉配向;垂直配向型,係使液晶分子對基板2、3的面實質上垂直地配向;非扭轉的水平配向型,係使分子長軸統一朝向一個方向而使液晶分子與基板2、3的面實質上平行地配向;彎曲(bend)配向型,係使液晶分子彎曲配向;或者是強介電性或反強介電性液晶顯示元件。
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並不限於將形成複數個像素用之電極6、4形成在一對基板2、3之各自內面者,亦可為橫電場控制型者,係在一對基板2、3之任何一方,例如後基板3的內面,設置:第1電極,係用於形成複數個像素;及第2電極,係具有與前述第1電極絕緣地被形成在比其更靠近液晶層側的複數個細長電極部,該橫電場控制型者使橫電場(沿著基板面方向的電場)產生在該等電極間,使液晶分子的配向狀態變化。
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之後基板3,係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具有突出於前基板2的外側之伸出部3a,設置在前述後基板3內面之複數條掃瞄線及訊號線被連接至搭載於前述伸出部3a的顯示驅動器15。
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前述面光源16具有:導光板17,係由具有對應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之整體畫面區之面積的透明板狀構件,例如形成為矩形形狀的板狀構件所構成。導光板17,具有由對應該矩形形狀之2個短邊之一方的端面所構成且光會入射的入射端面18,且具有:由2個板面的一方所構成,且自前述入射端面18所入射的光之出射面19,而配置成使前述出射面19朝向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前述面光源16進一步具有:反射膜20,係設置在前述導光板17之出射面19的相反側,將自前述入射端面18入射至前述導光板17的光、及自前述出射面19入射的光朝向前述出射面19反射;複數個發光元件21,係由對向於前述導光板17之入射端面18而配置之LED(發光二極體)等所構成;及擴散片22和至少1片(在此實施形態為1片)稜鏡陣列(prism array) 23,係配置在前述導光板17的出射面側。
前述擴散片22,係由分散有散亂粒子之樹脂膜所構成,被配置在前述導光板17與稜鏡陣列23之間,被貼附在前述導光板17的出射面19上。
又,前述稜鏡陣列23,係由如下的透明構件所構成:與前述導光板17對向之側的面被形成為平坦面;在其相反側的面,即與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對向之側的面,把複數個用於將自前述導光板17的出射面19所出射的光加以集光、朝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照射之細長形狀的微小稜鏡24擺設在與其長邊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相互平行地排列。前述稜鏡陣列23,係配置成使複數個微小稜鏡24的長邊方向與預定方向,例如與前述導光板17之入射端面18的法線方向(導光板17之長邊方向)實質地平行,把前述平坦面貼附在前述擴散片22之上。
前述面光源16,係當進行利用來自前述面光源16的照明光線的透過顯示時,點亮前述複數個發光元件21,將從該等發光元件21所出射、從其入射端面18入射至前述導光板17的光,一邊重複進行由前述反射膜20所產生的反射、及由前述導光板17的出射面19所產生的內面反射,一邊在前述導光板17內導引至其整個區域而自前述導光板17的整體出射面19出射,藉由前述擴散片22擴散該光,接著藉由前述稜鏡陣列23之複數個微小稜鏡24加以集光使之朝向對該等微小稜鏡24之長邊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而將具正面輝度(在液晶顯示元件1的法線附近方向上出射之光的輝度)高的輝度分布之照明光線朝向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出射。
前述面光源16,將係具有從其觀察側入射至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且透過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的光朝向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反射的功能;藉由前述反射膜20將透過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且透過前述光學構件25、前述稜鏡陣列23及擴散片22而未被反射至觀察側,並從其出射面19入射至前述導光板17的光反射,再從前述導光板17的整體出射面19出射,然後藉由前述擴散片22擴散該光,進一步藉由前述稜鏡陣列23的複數個微小稜鏡24集光,將具正面輝度高的輝度分布之反射光朝向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出射。
雖然此實施形態的面光源16是將前述反射膜20設置在前述導光板17之出射面19的相反側的板面者,但亦可依如下方式進行:將前述反射膜20配置成與前述導光板17之間設有間隙,把從其入射端面18入射至前述導光板17的光,藉前述導光板17之出射面19的相反側的板面朝向前述出射面19而進行內面反射,以前述反射膜20將透過前述相反側的板面與前述間隙內的空氣層之界面的漏光反射而返回前述導光板17內。
前述光學構件25,係具有相互正交的反射軸25a及透過軸25b,將具有與反射軸25a平行的光振動面的直線偏光反射,將具有與透過軸25b平行的光振動面的直線偏光透過,配置在液晶顯示元件1與前述面光源16之間,將前述反射軸25a朝向以預定角度對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的面光源16側的偏光板,即後側偏光板14的吸收軸14a交叉的方向。
光學構件25係由反射偏光膜所構成,反射偏光膜25係配置成將其反射軸25a朝向以15°~90°範圍的角度對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的面光源16側的偏光板,即後側偏光板14的吸收軸14a交叉的方向。
液晶顯示裝置在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與前述反射偏光膜25之間具有擴散層26,其用以分別將自前述面光源16側所照射、透過前述反射偏光膜25的光,及從觀察側所入射、藉由前述反射偏光膜25所反射的光加以擴散而使之入射至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的後側偏光板14,使透過後側偏光板14的光的輝度提高,同時使在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顯示視野角廣且無輝度不均的畫像。擴散層26係由分散有散亂粒子的黏著劑所構成,前述反射偏光膜25係利用前述由黏著劑所構成的擴散層26來貼附在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的後側偏光板14的外面。
前述反射偏光膜25的反射軸25a對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的後側偏光板14的吸收軸14a之交叉角(以下稱為交叉角α),較佳地設定為45°~90°範圍,更佳為55°~65°範圍的角度。
在此實施形態,係如第1圖所示,前述反射偏光膜25係以從觀察側來看,其反射軸25a朝向對前述畫面的橫軸x向左旋轉10°的角度方向之方式配置;將前述反射偏光膜25的反射軸25a對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的後側偏光板14的吸收軸14a之交叉角α設定為55°。
液晶顯示裝置,在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之觀察側的相反側配置面光源16,其用以朝向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照射照明光線,將自前述觀察側所入射且透過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的光朝向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反射;進一步在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與前述面光源16之間配置反射偏光膜25,其用以將自前述觀察側所入射且透過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的光之一部分朝向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反射,並將反射偏光膜25的反射軸25a朝向以預定角度(在此實施形態為15°~90°範圍的角度)對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之後側偏光板14的吸收軸14a交叉的方向,因此能進行利用從觀察側入射之外界光線的反射顯示、及利用來自配置在觀察側的相反側之面光源16之照明光線的透過顯示,而且能明亮地進行反射顯示。
進行反射顯示時,從觀察側所入射且透過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的光,即對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之後側偏光板14的吸收軸14a正交的直線偏光會入射至前述反射偏光膜25。
由於前述反射偏光膜25之反射軸25a係以預定角度對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之後側偏光板14的吸收軸14a交叉,所以透過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的光(對後側偏光板14的吸收軸14a正交的直線偏光)之中,與前述反射偏光膜25之反射軸25a平行的直線偏光成分會被反射偏光膜25反射。該反射光的一部分會藉由前述擴散層26被擴散,該光當中對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之後側偏光板14的吸收軸14a正交的直線偏光成分會透過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而朝觀察側出射。
另一方面,自前述觀察側入射且透過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的光當中之與前述反射偏光膜25之透過軸25b平行的直線偏光成分,係透過前述反射偏光膜25而出射至面光源16側。
透過前述反射偏光膜25而出射至面光源16側的光的一部分,藉由配置在前述面光源16之出射側的稜鏡陣列23,被反射至觀察側;透過前述稜鏡陣列23的光進一步藉由前述擴散片22予以擴散,該光的一部分被反射,而透過前述擴散片22的光,從其出射面19入射至前述導光板17,藉由設置在前述導光板17之出射面19的相反側之反射膜20予以反射。
反射光自前述導光板17的出射面19出射,藉由前述擴散片22予以擴散,藉由前述稜鏡陣列23予以集光而入射至前述反射偏光膜25,該光當中之與前述反射偏光膜25之透過軸25b平行的直線偏光成分會透過前述反射偏光膜25,該光的一部分藉由擴散層26被擴散,該經擴散的光當中之對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之後側偏光板14的吸收軸14a正交的直線偏光,係透過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而朝觀察側出射。
又,進行透過顯示時,自前述面光源16所照射的照明光線,即從導光板17的出射面19出射而藉由擴散片22予以擴散,進一步藉由稜鏡陣列23予以集光的光係入射至前述反射偏光膜25,該光當中之與前述反射偏光膜25之透過軸25b平行的直線偏光成分會透過前述反射偏光膜25,藉由擴散層26而一部分被擴散,出射至液晶顯示元件1側。
出射至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側的光入射至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的後側偏光板14,該光當中之對前述後側偏光板14的吸收軸14a正交的直線偏光會透過前述後側偏光板14而入射至液晶顯示元件1,該入射光當中之透過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的光會朝觀察側出射。
在該液晶顯示裝置,由前述反射偏光膜25及面光源16所反射且透過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而朝觀察側出射之光對從觀察側所入射之光的比率(以下稱為反射率),及透過前述反射偏光膜25及液晶顯示元件1而朝觀察側出射之光對自前述面光源16所照射之光的比率(以下稱為透過率),係隨著前述反射偏光膜25之反射軸25a對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之後側偏光板14之吸收軸14a的交叉角α而改變。
在此,任意交叉角α的反射率對使前述反射偏光膜25之反射軸25a與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之後側偏光板14之吸收軸14a平行時的反射率之比,稱為反射率相對比;又,任意的前述交叉角α的透過率對使前述反射偏光膜25之反射軸25a與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之後側偏光板14之吸收軸14a平行(交叉角α為0°)時的透過率之比,稱為透過率相對比,在第4圖顯示該等反射率相對比及透過率相對比之對前述交叉角α的變化。
即,第4圖,係顯示當將前述交叉角α(吸收軸-反射軸交叉角)為0°時的反射率及透過率分別定為「1」時,各前述交叉角α的反射率及透過率的比率。由第4圖可知,一旦前述交叉角α超過15°,則反射率相對比變得比透過率相對比大,一旦前述交叉角α超過45°,則反射率相對比從減少轉為增加,該增加率變大。
即,在此實施形態中,在前述交叉角α大於15°的範圍,透過顯示的輝度低下,反射顯示的輝度上升。
在前述反射偏光膜25的反射軸25a對前述後側偏光板14的吸收軸14a之交叉角α為0°~90°的範圍,前述透過率相對比係隨著前述交叉角α變大而變小。
如第4圖所示,在此實施形態的液晶顯示裝置,在前述交叉角α大於為0°、90°以下的範圍,反射率相對比與透過率相對比在交叉角0°~15°的範圍幾乎沒有差距,一旦前述交叉角α成為15°以上,則前述反射率相對比會變得比透過率相對比大,其差距會隨著前述交叉角α變大而變大,尤其是一旦前述交叉角α成為45°以上,則前述反射率相對比與透過率相對比的差距會進一步變大。如此一來,能藉由改變前述交叉角α來改變前述反射率相對比。在前述反射率相對比大於1的情況,能進一步提高在外界光線照度高的情況之可見度。
因此,前述液晶顯示裝置,能藉由將前述交叉角α設定為15°~90°範圍的角度,來使前述反射率相對比大於前述透過率相對比,而能明亮地進行前述反射顯示。尤其是,更佳地設定為65°~90°範圍的角度,藉此,能將前述反射率相對比增大,能明亮地感覺到眼睛所見的前述反射顯示。
在該液晶顯示裝置中,前述交叉角α較佳地設定為前述反射率相對比從下降轉為上升的角度之45°~90°範圍,藉此,能使前述反射率相對比充分大於前述透過率相對比。
前述交叉角α更佳地設定為55°~65°範圍的角度,藉此,能使前述反射率相對比大於1.0,能進行更明亮的反射顯示,同時能確保0.3~0.2的透過率相對比。
由於透過顯示的亮度是對應於來自前述面光源16的照明光線的輝度及透過率相對比,所以藉由因應前述透過率相對比而設定前述照明光線的輝度,能進行具充分亮度的透過顯示。
(第2實施形態)
第5圖係顯示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液晶顯示裝置的分解斜視圖。又,在此實施形態,於圖式中就對應上述第1實施形態者賦予相同的元件符號,就同一元件省略其說明。
此實施形態的液晶顯示裝置,係在上述第1實施形態的液晶顯示裝置中,在面光源16的出射側(導光板17的出射面側)設置有將第1及第2之2片稜鏡陣列23a、23b相互積層者來取代稜鏡陣列23,其他構成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
在此實施形態,前述面光源16的2片稜鏡陣列23a、23b係分別由如下的透明構件所構成:與導光板17對向的側之面被形成為平坦面,在其相反側之面,即與液晶顯示元件1對向的側之面,把複數個用於將自前述導光板17的出射面19所出射的光加以集光而朝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照射之細長形狀的微小稜鏡24a、24b,排列設在與其長邊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相互平行地排列。
前述導光板17側之第1稜鏡陣列23a,係配置成使其複數個微小稜鏡24a的長邊方向與預定方向,例如前述導光板17之入射端面18的法線方向(導光板17的長邊方向)實質地平行,並貼附至已貼附在前述導光板17之出射面19上的前述擴散片22之上;第2稜鏡陣列23b,係配置成使其複數個微小稜鏡24b的長邊方向與前述第1稜鏡陣列23a之複數個微小稜鏡24a的長邊方向實質地正交,抵接或近接在前述第1稜鏡陣列23a之上。
由於此實施形態之液晶顯示裝置係在面光源16的出射側,配置2片稜鏡陣列23a、23b以使各自的微小稜鏡24a、24b的長邊方向相互正交,所以能將從觀察側入射且被前述面光源16反射的光及自前述面光源16所照射的照明光線,集光至對前述第1稜鏡陣列23a之複數個微小稜鏡24a之長邊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及對前述第2稜鏡陣列23b之複數個微小稜鏡24b之長邊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能將具正面輝度更高的輝度分布之光朝向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出射,因此,能進行更明亮的反射顯示及透過顯示。
(第3實施形態)
第6圖~第8圖係顯示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第6圖係液晶顯示裝置的分解斜視圖,第7圖係前述液晶顯示裝置的側面圖。又,在此實施形態,於圖式中就對應上述第1實施形態者賦予相同的元件符號,就同一元件省略其說明。
此實施形態的液晶顯示裝置,係在上述第1實施形態的液晶顯示裝置中,在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與前述反射偏光膜25之間,進一步設有反射偏光板27,反射偏光板27具有相互正交的反射軸27a及透過軸27b,將具有與反射軸27a平行的光振動面的直線偏光反射,將具有與透過軸27b平行的光振動面的直線偏光透過,使前述反射軸27a與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的後側偏光板14的吸收軸14a實質地平行,更且,在前述反射偏光膜25與前述反射偏光板27之間設有擴散層28,擴散層28具有10~90%霧度值(haze value),其他構成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
被配置在前述反射偏光膜25與前述反射偏光板27之間的擴散層28,係由分散有散亂粒子之黏著劑所形成,前述反射偏光板27係利用由分散有散亂粒子之黏著劑所構成之擴散層(擴散層係用於提高透過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的後側偏光板14之光的輝度,同時使在液晶顯示元件1顯示視野角廣且無輝度不均的畫像)26,而貼附在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的後側偏光板14的外面,前述反射偏光膜25係藉由前述擴散層28而貼附在前述反射偏光板27。
在該液晶顯示裝置中,前述反射偏光膜25係配置成:使其反射軸25a朝向以大於0°、90°以下的角度對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的後側偏光板14的吸收軸14a交叉之方向。
前述反射偏光膜25的反射軸25a對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的後側偏光板14的吸收軸14a之交叉角α較佳地設定為20°~90°範圍,更佳地設定為20°~85°範圍,特佳地設定為45°~85°範圍的角度。
在此實施形態,如第6圖所示,前述反射偏光膜25係以從觀察側來看,其反射軸25a朝向對畫面的橫軸x向左旋轉10°的角度方向之方式配置,將前述反射偏光膜25的反射軸25a對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的後側偏光板14的吸收軸14a之交叉角α設定為55°。
由於液晶顯示裝置在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與前述反射偏光膜25之間,以前述反射偏光板27之反射軸27a與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的後側偏光板14的吸收軸14a實質地平行之方式配置前述反射偏光板27,所以前述反射偏光膜25的反射軸25a對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的後側偏光板14的吸收軸14a之交叉角α在大於0°且為90°以下的範圍,能使前述反射率相對比大於前述透過率相對比。
在該液晶顯示裝置中,當進行反射顯示時,從觀察側入射且透過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的光,即對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的後側偏光板14的吸收軸14a正交之直線偏光會透過前述反射偏光板27,進一步透過擴散層28而入射至前述反射偏光膜25。
由於前述反射偏光膜25係配置成將其反射軸25a朝向以90°以下角度對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的後側偏光板14的吸收軸14a及前述反射偏光板27的反射軸27a交叉之方向,所以透過前述反射偏光板27的光當中與前述反射偏光膜25之反射軸25a平行的直線偏光成分會被前述反射偏光膜25反射,並藉由擴散層28使得一部分被擴散,而該被擴散的反射光當中之與前述反射偏光板27之透過軸27b平行的直線偏光會再透過前述反射偏光板27,進一步透過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而朝觀察側射出。
又,透過前述反射偏光板27而入射至前述反射偏光膜25,然後被該反射偏光膜25反射而藉由擴散層28使得一部分被擴散的光當中,與前述反射偏光板27之反射軸27a平行的直線偏光,會被前述反射偏光板27反射,然後再次藉由前述擴散層28將一部分的光擴散,並入射至前述反射偏光膜25,該光當中與前述反射偏光膜25之反射軸25a平行的直線偏光成分會被前述反射偏光膜25反射,並藉由擴散層28使得一部分被擴散,而該一部分被擴散的反射光當中與前述反射偏光板27之透過軸27b平行的直線偏光會透過前述反射偏光板27,再透過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朝觀察側出射,與前述反射偏光板27之反射軸27a平行的直線偏光則會被前述反射偏光板27反射,再次入射至前述反射偏光膜25。
以下為其重複運作,因此,利用由在前述反射偏光膜25與前述反射偏光板27之間的重複反射所產生的循環效果,可使從觀察側入射且透過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及前述反射偏光板27而被前述反射偏光膜25反射的光,效率良好地透過前述反射偏光板27及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而朝觀察側出射。
另一方面,從觀察側入射且透過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及前述反射偏光板27而入射至前述反射偏光膜25的光當中,與前述反射偏光膜25的透過軸25b平行的直線偏光成分,會透過前述反射偏光膜25而出射至面光源16側,且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的液晶顯示裝置同樣地,被前述面光源16反射。
被前述面光源16反射的光入射至前述反射偏光膜25,該光當中與前述反射偏光膜25的透過軸25b平行的直線偏光成分,會透過前述反射偏光膜25而入射至前述反射偏光板27。
被前述面光源16反射且透過前述反射偏光膜25而入射至前述反射偏光板27的反射光當中與前述反射偏光板27的透過軸27b平行的直線偏光,會透過前述反射偏光板27,再透過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而朝觀察側出射,與前述反射偏光板27的反射軸27a平行的直線偏光會被前述反射偏光板27反射而再次入射至前述反射偏光膜25。
因此,亦能利用由在前述反射偏光膜25與前述反射偏光板27之間的重複反射所產生的循環效果,使被前述面光源16反射且透過前述反射偏光膜25的光,效率良好地透過前述反射偏光板27及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而朝觀察側出射。
再者,由於此實施形態的液晶顯示裝置,係在前述反射偏光膜25與前述反射偏光板27之間配置具有10~90%霧度值的擴散層28,藉由前述擴散層28將被前述反射偏光膜25反射的光擴散並使之入射至前述反射偏光板27,所以可更加提高前述循環效果,且可提高再次透過前述反射偏光板27,進一步透過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而朝觀察側出射的光之比率。
又,進行透過顯示時,自前述面光源16照射之照明光線會入射至前述反射偏光膜25,該光當中與前述反射偏光膜25的透過軸25b平行的直線偏光成分,會透過前述反射偏光膜25而入射至前述反射偏光板27,該光當中與前述反射偏光板27的透過軸27b平行的直線偏光,會透過前述反射偏光板27,進一步透過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而朝觀察側出射。
又,透過前述反射偏光膜25而入射至前述反射偏光板27的光當中與前述反射偏光板27的反射軸27a平行的直線偏光,會被前述反射偏光板27反射而再次入射至前述反射偏光膜25,藉由前述循環效果,透過前述反射偏光板27及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而朝觀察側出射。
在該液晶顯示裝置中,前述反射顯示時的反射率及前述透過顯示時的透過率,係隨著前述反射偏光膜25之反射軸25a對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之後側偏光板14之吸收軸14a的交叉角α而改變。
由於此實施形態的液晶顯示裝置係在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與前述反射偏光膜25之間配置前述反射偏光板27,所以相較於未具備前述反射偏光板27的第1實施形態的液晶顯示裝置,最大能使前期反射率提高至1.72倍。又,由於在此實施形態之液晶顯示裝置係在前述反射偏光膜25與前述反射偏光板27之間配置有前述擴散層28,所以相較於未具備該擴散層28的情況,前述反射顯示時之反射率變高為約1.02倍,前述透過顯示時之透過率變低為約0.98倍。
第8圖顯示在前述液晶顯示裝置中,與反射偏光膜25的反射軸25a對液晶顯示元件1之後側偏光板14的吸收軸14a之交叉角α對應的反射率相對比、及透過率相對比之變化。
如第8圖所示,前述液晶顯示裝置中,前述透過率相對比在前述交叉角α為0°~90°範圍會隨著前述交叉角α變大而變小,相對地,前述反射率相對比在前述交叉角α為0°~15°範圍約略無變化,在15°~90°範圍會隨著前述交叉角α變大而變大,尤其是在45°~90°範圍,前述反射率相對比會隨著前述交叉角α變大而變得更大。
又,當把交叉角α為0°時之反射率相對比及透過率相對比分別定為1.0時,大於0°且為90°以下之範圍的各交叉角α之透過率相對比及反射率相對比,在前述大於0°且為90°以下之範圍的全部交叉角α中,反射率相對比變得比透過率相對比大,其差距會隨著前述交叉角α變大而變大,尤其是一旦前述交叉角α成為45°以上,則前述反射率相對比與前述透過率相對比的差距會進一步變大。
因此,前述液晶顯示裝置,能藉由將前述交叉角α設定為大於0°且為90°以下範圍,使前述反射率相對比大於前述透過率相對比,而明亮地進行前述反射顯示。如此一來,能藉由改變前述交叉角α來改變前述反射率相對比。在前述反射率相對比大於1的情況,能進一步提高在外界光線照度高的情況下的可見度。
在該液晶顯示裝置中,前述交叉角α宜設定為20°~90°範圍的角度,藉此,能使前述反射率相對比大於1.0,而進行更明亮的反射顯示。尤其,更佳係設定為53°~90°範圍的角度,藉此,能將前述反射率相對比增大,能明亮地感覺到眼睛所見的前述反射顯示。
前述交叉角α宜設定為20°~85°範圍的角度,藉此,能確保0.9~0.2的透過率相對比,能進行具充分亮度的透過顯示。
前述交叉角α更佳係設定為45°~85°範圍的角度,藉此,能使前述反射率相對比充分大於前述透過率相對比。
雖然在上述第3實施形態中,係把前述擴散層28配置在前述反射偏光膜25與前述反射偏光板27之間,但是亦可不具備該擴散層28,在該情況下,亦能使前述反射率相對比大於前述透過率相對比,能明亮地進行前述反射顯示。
又,雖然在上述第3實施形態,係使在面光源16具備1片稜鏡陣列23,但是與上述第2實施形態同樣地,亦可使在面光源16具備2片稜鏡陣列23a、23b。
(第4實施形態)
第9圖~第11圖係顯示本發明第4實施形態,第9圖係液晶顯示裝置的分解斜視圖,第10圖係前述液晶顯示裝置的側面圖。又,在此實施形態,於圖式中就對應上述第1實施形態者賦予相同的元件符號,就同一元件省略其說明。
此實施形態的液晶顯示裝置,係在液晶顯示元件1與面光源16之間設有附有稜鏡的反射偏光膜29作為取代第1實施形態中的反射偏光膜25的光學構件,且不具備第1實施形態的擴散層26,其中附有稜鏡的反射偏光膜29,係在相互正交的方向上具有反射軸29a及透過軸29b,且在與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對向的面上,沿著與前述反射軸29a實質地正交之方向的細長形狀的複數個微小稜鏡30係相互平行排列。
又,前述附有稜鏡的反射偏光膜29,係將在相互正交方向上具有反射軸29a及透過軸29b的反射偏光膜、與前述複數個微小稜鏡30排列成相互平行的稜鏡片一體成形者,且配置成使形成有前述微小稜鏡30之面的相反側平坦面近接或抵接至1片稜鏡陣列23之複數個微小稜鏡24的頂部,其中該1片稜鏡陣列23係配置在面光源16的出射側。
在該液晶顯示裝置中,前述附有稜鏡的反射偏光膜29係配置成使其反射軸29a朝向以大於0°且為90°以下的角度對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之後側偏光板14的吸收軸14a交叉的方向。
前述附有稜鏡的反射偏光膜29的反射軸29a對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的後側偏光板14的吸收軸14a之交叉角α,較佳係設定為45°~90°範圍的角度,更佳為55°~65°範圍的角度。
在此實施形態中,係如第9圖所示,前述附有稜鏡的反射偏光膜29係以從觀察側來看,其反射軸29a朝向對畫面的橫軸x向左旋轉10°的角度方向之方式配置;將前述附有稜鏡的反射偏光膜29的反射軸29a對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的後側偏光板14的吸收軸14a之交叉角α設定為55°。
再者,在此實施形態中,前述面光源16之與前述附有稜鏡的反射偏光膜29鄰接之稜鏡陣列23係以使該稜鏡陣列23之複數個微小稜鏡24之長邊方向與前述附有稜鏡的反射偏光膜29的微小稜鏡30之長邊方向實質地正交之方式配置。
由於該液晶顯示裝置,在液晶顯示元件1與面光源16之間,配置有:複數個微小稜鏡30相互平行地排列在與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對向的面上之附有稜鏡的反射偏光膜29,所以能藉由前述附有稜鏡的反射偏光膜29的複數個微小稜鏡30,將反射顯示時從觀察側入射而被前述附有稜鏡的反射偏光膜29及面光源16反射的光、及透過顯示時從面光源16所照射而透過前述附有稜鏡的反射偏光膜29的光,擴散至對該等微小稜鏡30之長邊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並從其後側入射至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因此,不論是反射顯示時或透過顯示時,皆能在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顯示出視角廣且無輝度不均的畫像。
又,由於前述附有稜鏡的反射偏光膜29,係將沿著與其反射軸29a實質地正交的方向之細長形狀的複數個微小稜鏡30相互平行地排列者,所以能更有效地將前述反射顯示時被前述附有稜鏡的反射偏光膜29反射的光(與反射軸29a平行的直線偏光成分)擴散,且前述循環效果也變高。
再者,在此實施形態中,由於係使前述面光源16之稜鏡陣列23之微小稜鏡24的長邊方向、與前述附有稜鏡的反射偏光膜29之微小稜鏡30的長邊方向實質地正交,所以能藉由附有稜鏡的反射偏光膜29之複數個微小稜鏡30,將反射顯示時之被前述面光源16反射並藉由前述稜鏡陣列23集光的光、及透過顯示時之來自前述面光源16並藉由前述稜鏡陣列23集光而照射的光當中透過前述附有稜鏡的反射偏光膜的光更有效地擴散。
第11圖顯示在前述液晶顯示裝置中,與前述附有稜鏡的反射偏光膜29的反射軸29a對液晶顯示元件1之後側偏光板14的吸收軸14a之交叉角α對應的反射率相對比、及透過率相對比之變化。
如第11圖所示,前述液晶顯示裝置之前述透過率相對比,在前述交叉角α為0°~90°的範圍會隨著前述交叉角α變大而變小,相對地,前述反射率相對比在前述交叉角α為0°~90°的範圍變得比前述透過率相對比大,尤其是在45°~90°的範圍,前述反射率相對比的增加率會隨著前述交叉角α增加而變大。
前述交叉角α在大於0°且為90°以下範圍之各交叉角α的透過率相對比及反射率相對比,在前述大於0°且為90°以下範圍之全部交叉角α中,反射率相對比變得比透過率相對比大,其差距是隨著前述交叉角α變大而變大,尤其是一旦前述交叉角α成為45°以上,則前述反射率相對比與前述透過率相對比的差距會變更大。如此一來,能藉由改變前述交叉角α來改變前述反射率相對比。在前述反射率相對比大於1的情況,能進一步提高在外界光線照度高的情況下的可見度。
因此,前述液晶顯示裝置可藉由將前述交叉角α設定在大於0°且為90°以下的範圍來使前述反射率相對比大於前述透過率相對比,而明亮地進行前述反射顯示。尤其是,更佳係設定為67°~90°範圍的角度,藉此,能將前述反射率相對比增大,能明亮地感覺到眼睛所見的前述反射顯示。
在該液晶顯示裝置中,前述交叉角α較佳係設定為55°~65°範圍的角度,藉此,能使前述反射率相對比大於1.0而進行更明亮的反射顯示,同時能確保0.3~0.2之透過率相對比,能進行具充分亮度的透過顯示。
(第5實施形態)
第12圖係顯示本發明第5實施形態之液晶顯示裝置的分解斜視圖。又,在此實施形態中,於圖式中就對應上述第4實施形態者賦予相同的元件符號,就同一元件省略其說明。
此實施形態的液晶顯示裝置,係在上述第4實施形態的液晶顯示裝置中,在面光源16的出射側(導光板17的出射面側)設置有將第1及第2之2片稜鏡陣列23a、23b相互積層者來取代稜鏡陣列23,其他構成與第5實施形態相同。
在此實施形態中,前述面光源16的2片稜鏡陣列23a、23b係分別由如下的透明構件所構成:與導光板17對向的側之面被形成為平坦面,在其相反側之面,即與液晶顯示元件1對向的側之面,把複數個用於將自前述導光板17的出射面19所出射的光加以集光而朝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照射之細長形狀的微小稜鏡24a、24b,擺設在與其長邊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相互平行地排列;該等稜鏡陣列23a、23b當中與前述附有稜鏡的反射偏光膜29鄰接之第2稜鏡陣列23b係配置成使該稜鏡陣列23b之複數個微小稜鏡24b的長邊方向與前述附有稜鏡的反射偏光膜29之微小稜鏡30的長邊方向實質地正交;導光板17側的第1稜鏡陣列23a係配置成使其複數個微小稜鏡24a的長邊方向與前述第2稜鏡陣列23b之微小稜鏡24b的長邊方向實質地正交。
前述導光板17側的第1稜鏡陣列23a,係貼附於已貼附在前述導光板17之出射面19上的擴散片22之上,第2稜鏡陣列23b係抵接或近接在前述第1稜鏡陣列23a之上。
由於此實施形態之液晶顯示裝置係在面光源16的出射側,配置2片稜鏡陣列23a、23b以使其各自的微小稜鏡24a、24b的長邊方向相互正交,所以能將從觀察側入射且被前述面光源16反射的光及自前述面光源16所照射的照明光線,集光至對前述第1稜鏡陣列23a之複數個微小稜鏡24a之長邊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及對前述第2稜鏡陣列23b之複數個微小稜鏡24b之長邊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能將具正面輝度更高的輝度分布之光朝向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出射,因此,能進行更明亮的反射顯示及透過顯示。
(第6實施形態)
第13圖~第15圖係顯示本發明第6實施形態,第13圖係液晶顯示裝置的分解斜視圖,第14圖係前述液晶顯示裝置的側面圖。又,在此實施形態中,於圖式中就對應上述第4實施形態者賦予相同的元件符號,就同一元件省略其說明。
此實施形態的液晶顯示裝置,係在上述第4實施形態的液晶顯示裝置中,在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與前述附有稜鏡的反射偏光膜29之間,進一步配置反射偏光板27者,反射偏光板27具有相互正交的反射軸27a及透過軸27b,將具有與反射軸27a平行的光振動面的直線偏光反射,將具有與透過軸27b平行的光振動面的直線偏光透過,使前述反射軸27a與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的後側偏光板14的吸收軸14a實質地平行,其他構成與上述第4實施形態相同。
前述反射偏光板27為與上述第3實施形態中之反射偏光板相同者,與第3實施形態同樣地,該反射偏光板27係利用由分散有散亂粒子之黏著劑所構成之擴散層26,貼附在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的後側偏光板14的外面。
在該液晶顯示裝置中,前述附有稜鏡的反射偏光膜29係配置成:使其反射軸29a朝向以大於0°且為90°以下的角度對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的後側偏光板14的吸收軸14a交叉之方向。
前述附有稜鏡的反射偏光膜29的反射軸25a對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的後側偏光板14的吸收軸14a之交叉角α較佳係設定為30°~90°範圍的角度,更佳係設定為30°~85°範圍的角度,特佳係設定為45°~85°範圍的角度。
在此實施形態,如第13圖所示,前述附有稜鏡的反射偏光膜29係以從觀察側來看,其反射軸29a朝向對畫面的橫軸x向左旋轉10°的角度方向之方式配置;將前述附有稜鏡的反射偏光膜29的反射軸25a對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的後側偏光板14的吸收軸14a之交叉角α設定為55°。
由於該液晶顯示裝置係在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與前述附有稜鏡的反射偏光膜29之間,配置前述反射偏光板27以使其反射軸27a與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的後側偏光板14的吸收軸14a實質地平行,所以前述附有稜鏡的反射偏光膜29的反射軸29a對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的後側偏光板14的吸收軸14a之交叉角α在大於0°且為90°以下的範圍,能使前述反射率相對比大於前述透過率相對比。
此液晶顯示裝置為進行與上述第3實施形態的液晶顯示裝置同樣的反射顯示及透過顯示者,當進行反射顯示時,藉由前述附有稜鏡的反射偏光膜29及面光源16,將從觀察側入射且透過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及前述反射偏光板27的光反射,藉由前述附有稜鏡的反射偏光膜29之複數個微小稜鏡30將該反射光擴散,如此,利用由在前述附有稜鏡的反射偏光膜29與前述反射偏光板27之間的重複反射所產生的循環效果可使該反射光效率良好地透過前述反射偏光板27及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而朝觀察側出射。
又,當進行透過顯示時,藉由前述附有稜鏡的反射偏光膜29之複數個微小稜鏡30,將自前述面光源16所照射、透過前述附有稜鏡的反射偏光膜29之光加以擴散,藉由前述循環效果可使光效率良好地透過前述反射偏光板27及前述液晶顯示元件1而朝觀察側出射。
第15圖顯示在前述液晶顯示裝置中,與附有稜鏡的反射偏光膜29的反射軸29a對液晶顯示元件1之後側偏光板14的吸收軸14a之交叉角α對應的反射率相對比、及透過率相對比之變化。
如第11圖所示,前述液晶顯示裝置之前述透過率相對比在前述交叉角α為0°~90°範圍會隨著前述交叉角α變大而變小,相對地,前述反射率相對比在前述交叉角α為15°~90°範圍會隨著前述交叉角α變大而變大,尤其在45°~90°範圍,前述反射率相對比對前述交叉角α變化的增加率變大。
又,前述交叉角α在大於0°且為90°以下範圍的各交叉角α之透過率相對比及反射率相對比,反射率相對比變得比透過率相對比大,其差距會隨著前述交叉角α變大而變大,尤其是一旦前述交叉角α成為45°以上,則前述反射率相對比與前述透過率相對比的差距會變更大。
因此,前述液晶顯示裝置,能藉由將前述交叉角α設定為大於0°且為90°以下範圍,使前述反射率相對比大於前述透過率相對比,而明亮地進行前述反射顯示。如此一來,能藉由改變前述交叉角α來改變前述反射率相對比。在前述反射率相對比大於1的情況,能進一步提高在外界光線照度高的情況下的可見度。
在該液晶顯示裝置中,前述交叉角α較佳係設定為30°~90°範圍的角度,藉此,能使前述反射率相對比大於1.0,而進行更明亮的反射顯示。尤其是,更佳係設定為57°~90°範圍的角度,藉此,能將前述反射率相對比增大,能明亮地感覺到眼睛所見的前述反射顯示。
前述交叉角α,較佳係設定為30°~85°範圍的角度,藉此,能確保0.75~0.2的透過率相對比,能進行具充分亮度的透過顯示。
前述交叉角α,更佳係設定為45°~85°範圍的角度,藉此,能使前述反射率相對比充分大於前述透過率相對比。
雖然在上述第6實施形態,係在面光源16具備1片稜鏡陣列23,但是與上述第5實施形態同樣地,亦可在面光源16具備2片稜鏡陣列23a、23b。
對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之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能輕易完成額外的優點及變更。因此,本發明之廣義態樣不限於本文所顯示及敘述的特定細節及代表性實施形態。因此,可在不悖離由所附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均等物之一般發明概念的精神及範圍的情況下完成各種變更。
1...液晶顯示元件
2...前基板
3...後基板
3a...伸出部
4...像素電極
5...TFT
6...對向電極
7R、7G、7B...彩色濾光片
8、9...配向膜
10...密封材
12...液晶層
13、14...偏光板
13a、14a...吸收軸
15...顯示驅動器
16...面光源
17...導光板
18...入射端面
19...出射面
20...反射膜
21...發光元件
22...擴散片
23...稜鏡陣列
23a...第1稜鏡陣列
23b...第2稜鏡陣列
24、24a、24b...微小稜鏡
25...光學構件(反射偏光膜)
25a...反射軸
25b...透過軸
26...擴散層
27...反射偏光板
27a...反射軸
27b...透過軸
28...擴散層
29...附有稜鏡的反射偏光膜
29a...反射軸
29b...透過軸
30...微小稜鏡
x...橫軸
第1圖係顯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液晶顯示裝置的分解斜視圖。
第2圖係第1實施形態之液晶顯示裝置的側面圖。
第3圖係液晶顯示元件的一部分放大剖面圖。
第4圖係顯示在第1實施形態之液晶顯示裝置中,與反射偏光膜的反射軸對液晶顯示元件之後側偏光板的吸收軸之交叉角對應的反射率相對比、及透過率相對比之變化的圖。
第5圖係顯示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液晶顯示裝置的分解斜視圖。
第6圖係顯示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之液晶顯示裝置的分解斜視圖。
第7圖係第3實施形態之液晶顯示裝置的側面圖。
第8圖係顯示在第3實施形態之液晶顯示裝置中,與反射偏光膜的反射軸對液晶顯示元件之後側偏光板的吸收軸之交叉角對應的反射率相對比、及透過率相對比之變化的圖。
第9圖係顯示本發明第4實施形態之液晶顯示裝置的分解斜視圖。
第10圖係第4實施形態之液晶顯示裝置的側面圖。
第11圖係顯示在第4實施形態之液晶顯示裝置中,與附有稜鏡的反射偏光膜的反射軸對液晶顯示元件之後側偏光板的吸收軸之交叉角對應的反射率相對比、及透過率相對比之變化的圖。
第12圖係顯示本發明第5實施形態之液晶顯示裝置的分解斜視圖。
第13圖係顯示本發明第6實施形態之液晶顯示裝置的分解斜視圖。
第14圖係第6實施形態之液晶顯示裝置的側面圖。
第15圖係顯示在第6實施形態之液晶顯示裝置中,與附有稜鏡的反射偏光膜的反射軸對液晶顯示元件之後側偏光板的吸收軸之交叉角對應的反射率相對比、及透過率相對比之變化的圖。
1...液晶顯示元件
2...前基板
3...後基板
3a...伸出部
10...密封材
13、14...偏光板
13a、14a...吸收軸
15...顯示驅動器
16...面光源
17...導光板
18...入射端面
19...出射面
20...反射膜
21...發光元件
22...擴散片
23...稜鏡陣列
24...微小稜鏡
25...光學構件(反射偏光膜)
25a...反射軸
25b...透過軸
26...擴散層
x...橫軸

Claims (13)

  1. 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具備有:液晶顯示元件,係具有:一對基板,係對向配置成設有間隙,且在相互面對面的面之至少一方形成有複數個電極;液晶層,係封入於該等基板之間的間隙;及一對偏光板,係配置成包夾該一對基板;面光源,係朝向該液晶顯示元件照射照明光線;及光學構件,係具有相互正交的反射軸及透過軸,將具有與該反射軸平行的光振動面的直線偏光反射,將具有與該透過軸平行的光振動面的直線偏光透過;該光學構件,係在該液晶顯示元件與該面光源之間,配置成將該光學構件的該反射軸,朝向以15°~90°範圍的角度對配置在該液晶顯示元件與該面光源之間的該一對偏光板當中一方偏光板之吸收軸交叉的方向,該面光源具備:導光板,係由透明板狀構件所構成,在該板狀構件的端面形成有光會入射的入射端面,在2個板面之一方形成有自該入射端面所入射的光之出射面,配置成將該出射面朝向液晶顯示元件;反射膜,係設置在該導光板之該出射面的相反側,在該導光板將自該入射端面所入射的光、及自該出射面所入射的光朝向該出射面反射;發光元件,係與該導光板之入射端面對向而配置;及 至少1片稜鏡陣列,係配置在該導光板的出射面側,將複數個用於將自該導光板的出射面所出射的光加以集光,且朝該液晶顯示元件照射之細長形狀的微小稜鏡相互平行地排列,該光學構件係由在與液晶顯示元件對向的面附有稜鏡的反射偏光膜所構成,該稜鏡為沿著與該反射軸正交之方向的細長形狀的複數個微小稜鏡相互平行地排列;該至少1片的稜鏡陣列當中與該附有稜鏡的反射偏光膜鄰接之稜鏡陣列,係配置成使與該附有稜鏡的反射偏光膜鄰接之稜鏡陣列的複數個微小稜鏡的長邊方向,與該附有稜鏡的反射偏光膜的微小稜鏡的長邊方向正交。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光學構件係由反射偏光膜所構成。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反射偏光膜係配置成:將該反射偏光膜的反射軸朝向以45°~90°範圍的角度對該一方偏光板之吸收軸交叉的方向。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反射偏光膜的反射軸對該一方偏光板之吸收軸交叉角係設定為55°~65°範圍的角度。
  5. 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具備有:液晶顯示元件,係具有:一對基板,係對向配置成設有間隙,在相互面對面的面之至少一方形成有複數個電極;液晶層,係封入於該等基板之間的間隙;及一對偏 光板,係配置成包夾該一對基板;面光源,係朝向該液晶顯示元件照射照明光線;及光學構件,係具有相互正交的反射軸及透過軸,將具有與該反射軸平行的光振動面的直線偏光反射,將具有與該透過軸平行的光振動面的直線偏光透過;該光學構件,係在該液晶顯示元件與該面光源之間,配置成將該光學構件的該反射軸,朝向以預定的角度對配置在該液晶顯示元件與該面光源之間的該一對偏光板當中一方偏光板之吸收軸交叉的方向;該光學構件係由反射偏光膜所構成,該反射偏光膜係配置成將該反射偏光膜的反射軸朝向以90°以下的角度對該一方偏光板的吸收軸交叉的方向;進一步具備:反射偏光板,係配置在該液晶顯示元件與該反射偏光膜之間,該反射偏光板具有相互正交的反射軸及透過軸,將具有與該反射軸平行的光振動面的直線偏光反射,將具有與該透過軸平行的光振動面的直線偏光透過,配置成使該反射偏光板的反射軸與該一方偏光板的吸收軸平行,該面光源具備;導光板,係由透明板狀構件所構成,在該板狀構件的端面形成有光會入射的入射端面,在2個板面之一方形成有自該入射端面所入射的光之出射面,配置成將該出射面朝向液晶顯示元件; 反射膜,係設置在該導光板之該出射面的相反側,在該導光板將自該入射端面所入射的光、及自該出射面所入射的光朝向該出射面反射;發光元件,係與該導光板之入射端面對向而配置;及至少1片稜鏡陣列,係配置在該導光板的出射面側,將複數個用於將自該導光板的出射面所出射的光加以集光且朝該液晶顯示元件照射之細長形狀的微小稜鏡相互平行地排列,該光學構件係由在與液晶顯示元件對向的面附有稜鏡的反射偏光膜所構成,該稜鏡為沿著與該反射軸正交之方向的細長形狀的複數個微小稜鏡相互平行地排列;該至少1片的稜鏡陣列當中與該附有稜鏡的反射偏光膜鄰接之稜鏡陣列,係配置成使與該附有稜鏡的反射偏光膜鄰接之稜鏡陣列的複數個微小稜鏡的長邊方向,與該附有稜鏡的反射偏光膜的微小稜鏡的長邊方向正交。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在該反射偏光膜與該反射偏光板之間,進一步配置有:擴散層,係具有10~90%霧度值(haze value)。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反射偏光膜的反射軸對該一方偏光板的吸收軸之交叉角設定為20°~85°範圍的角度。
  8. 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具備有:液晶顯示元件,係具有:一對基板,係對向配置成設 有間隙,在相互面對面的面之至少一方形成有複數個電極;液晶層,係封入於該等基板之間的間隙;及一對偏光板,係配置成包夾該一對基板;面光源,係朝向該液晶顯示元件照射照明光線;及光學構件,係具有相互正交的反射軸及透過軸,將具有與該反射軸平行的光振動面的直線偏光反射,將具有與該透過軸平行的光振動面的直線偏光透過;該光學構件,係在該液晶顯示元件與該面光源之間,配置成將該光學構件的該反射軸,朝向以預定角度對配置在該液晶顯示元件與該面光源之間的該一對偏光板當中一方偏光板之吸收軸交叉的方向;該光學構件,係由在與該液晶顯示元件對向的面附有稜鏡的反射偏光膜所構成,其中該稜鏡為沿著與該反射軸正交之方向的細長形狀的複數個微小稜鏡相互平行地排列;配置成將該附有稜鏡的反射偏光膜的反射軸朝向以90°以下的角度對該一方偏光板之吸收軸交叉的方向。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附有稜鏡的反射偏光膜的反射軸對該一方偏光板的吸收軸之交叉角設定為55°~65°範圍的角度。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進一步具備:反射偏光板,係配置在該液晶顯示元件與該附有稜鏡的反射偏光膜之間,該反射偏光板具有相互正交的反射軸及透過軸,將具有與該反射軸平行的光振動面的直 線偏光反射,將具有與該透過軸平行的光振動面的直線偏光透過,配置成使該反射偏光板的反射軸與該一方偏光板的吸收軸平行,該附有稜鏡的反射偏光膜係配置成:將該附有稜鏡的反射偏光膜的反射軸朝向以90°以下的角度對該一方偏光板的吸收軸交叉的方向。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附有稜鏡的反射偏光膜的反射軸對該一方偏光板的吸收軸之交叉角設定為30°~85°範圍的角度。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面光源具備:導光板,係由透明板狀構件所構成,在該板狀構件的端面形成有光會入射的入射端面,在2個板面之一方形成有自該入射端面所入射的光之出射面,配置成將該出射面朝向液晶顯示元件;反射膜,係設置在該導光板之該出射面的相反側,在該導光板將自該入射端面所入射的光、及自該出射面所入射的光朝向該出射面反射;發光元件,係與該導光板之入射端面對向而配置;及至少1片稜鏡陣列,係配置在該導光板的出射面側,將複數個用於將自該導光板的出射面所出射的光加以集光,且朝該液晶顯示元件照射之細長形狀的微小稜鏡相互平行地排列。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光學構 件係由在與液晶顯示元件對向的面附有稜鏡的反射偏光膜所構成,該稜鏡為沿著與該反射軸正交之方向的細長形狀的複數個微小稜鏡相互平行地排列;該至少1片的稜鏡陣列當中與該附有稜鏡的反射偏光膜鄰接之稜鏡陣列,係配置成使與該附有稜鏡的反射偏光膜鄰接之稜鏡陣列的複數個微小稜鏡的長邊方向,與該附有稜鏡的反射偏光膜的微小稜鏡的長邊方向正交。
TW098138916A 2008-11-18 2009-11-17 液晶顯示裝置 TWI4060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94715A JP4905438B2 (ja) 2008-11-18 2008-11-18 液晶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30419A TW201030419A (en) 2010-08-16
TWI406052B true TWI406052B (zh) 2013-08-21

Family

ID=421717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38916A TWI406052B (zh) 2008-11-18 2009-11-17 液晶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269915B2 (zh)
JP (1) JP4905438B2 (zh)
KR (1) KR101101427B1 (zh)
CN (1) CN101881904B (zh)
TW (1) TWI40605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57276A (ja) * 2007-12-27 2009-07-16 Casio Comput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4900363B2 (ja) * 2008-10-28 2012-03-21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4650578B2 (ja) * 2009-03-26 2011-03-16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5055398B2 (ja) * 2010-03-12 2012-10-24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イースト 照明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KR101493475B1 (ko) * 2012-03-30 2015-02-13 닛토덴코 가부시키가이샤 액정표시장치의 제조 방법
JP5812444B2 (ja) * 2012-04-13 2015-11-1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部材、偏光板のセット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KR101268083B1 (ko) * 2012-06-25 2013-05-29 주식회사 엘엠에스 적층형 광학시트모듈
CN104155799B (zh) * 2013-05-14 2016-11-23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US20170351142A1 (en) * 2014-12-24 2017-12-0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20112729A (ja) * 2019-01-15 2020-07-27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66193A (ja) * 1998-08-21 2000-03-03 Seiko Epson Corp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WO2001079923A1 (en) * 2000-04-18 2001-10-25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Transflective display with non-inverting image
TW200525238A (en) * 2003-12-22 2005-08-01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Transflective LCD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5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68082B2 (ja) 1991-09-04 1998-06-25 東ソー株式会社 パネル用バックライト
JP2529915B2 (ja) 1991-12-17 1996-09-04 有限会社五葉工機 舗装用ブロック材成形加工時の停止中断時における金型装置の過熱防止法。
IL112071A0 (en) 1993-12-21 1995-03-15 Minnesota Mining & Mfg Reflective polarizer with brightness enhancement
EP0871923A1 (en) * 1995-06-26 1998-10-21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Transflective displays with reflective polarizing transflector
JPH0915597A (ja) 1995-06-30 1997-01-17 Hitachi Ltd 液晶表示装置
TWI287652B (en) * 1995-09-11 2007-10-01 Hitachi Ltd Col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132050C (zh) * 1997-07-25 2003-12-2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及使用它的电子机器
JP2000122046A (ja) 1998-10-16 2000-04-28 Sharp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US6630968B1 (en) * 1999-02-01 2003-10-0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Display device, electronic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and light guider for display devices
JP2001235606A (ja) 1999-12-13 2001-08-31 Sumitomo Chem Co Ltd 反射機能及び透過機能を有する光学部材
JP2001235623A (ja) * 1999-12-14 2001-08-31 Sumitomo Chem Co Ltd 半透過半反射性偏光素子
JP2001281424A (ja) 2000-03-31 2001-10-10 Three 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光学積層体
JP2001350008A (ja) 2000-06-09 2001-12-21 Sumitomo Chem Co Ltd 反射機能及び透過機能を有する光学部材
US7583335B2 (en) * 2000-06-27 2009-09-01 Citizen Holdings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02107725A (ja) 2000-09-28 2002-04-10 Casio Comput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3941481B2 (ja) * 2000-12-22 2007-07-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03015133A (ja) 2001-04-27 2003-01-15 Citizen Watch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4106238B2 (ja) 2001-09-26 2008-06-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透過反射両用型表示装置用基板、透過反射両用型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4822486B2 (ja) 2001-09-26 2011-11-24 Nlt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半透過反射板及び半透過型液晶表示装置
JP2003172931A (ja) 2001-09-28 2003-06-20 Seiko Epson Corp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EP2420873A3 (en) * 2001-12-14 2013-01-16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Uniform illumination system
US6869695B2 (en) * 2001-12-28 2005-03-22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White light emitting OLEDs from combined monomer and aggregate emission
JP2003255317A (ja) 2002-03-04 2003-09-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液晶表示素子
JP4122808B2 (ja) 2002-03-26 2008-07-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3873835B2 (ja) * 2002-07-22 2007-01-3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4059038B2 (ja) 2002-08-30 2008-03-12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4181060B2 (ja) * 2003-02-25 2008-11-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KR100962650B1 (ko) * 2003-03-05 2010-06-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학시트 및 이를 사용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JP4124684B2 (ja) 2003-03-25 2008-07-23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半透過型液晶表示装置
KR100792969B1 (ko) * 2003-07-23 2008-01-08 샤프 가부시키가이샤 액정 표시 장치
JP2005107278A (ja) 2003-09-30 2005-04-21 Casio Comput Co Ltd 液晶表示素子
US20050237749A1 (en) 2004-04-22 2005-10-2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Transflector
JP2006138975A (ja) 2004-11-11 2006-06-01 Nec Lcd Technologies Ltd バックライ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KR100660707B1 (ko) 2004-11-18 2006-12-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JP2006309105A (ja) * 2005-03-30 2006-11-09 Casio Comput Co Ltd 液晶表示素子
KR101142519B1 (ko) * 2005-03-31 2012-05-08 서울반도체 주식회사 적색 형광체 및 녹색 형광체를 갖는 백색 발광다이오드를채택한 백라이트 패널
KR20060124998A (ko) * 2005-06-01 2006-12-06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횡전계 방식 액정표시장치
US8023065B2 (en) * 2005-06-24 2011-09-20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Optical element for lateral light spreading in edge-lit displays and system using same
JP4588571B2 (ja) * 2005-06-28 2010-12-01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表示装置
JP4158824B2 (ja) * 2005-09-15 2008-10-01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透過フィルム、光透過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4856463B2 (ja) * 2005-10-17 2012-01-18 株式会社 日立ディスプレイズ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7155785A (ja) * 2005-11-30 2007-06-21 Casio Comput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US20070147066A1 (en) * 2005-12-28 2007-06-28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Lighting device including customized retarder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same
JP2008122834A (ja) 2006-11-15 2008-05-29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液晶装置、液晶装置の駆動方法、電子機器
TW200830580A (en) * 2007-01-05 2008-07-16 Solidlite Corp High color saturation three wavelength white-light LED
CN101657752A (zh) * 2007-07-24 2010-02-24 夏普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和偏光板
US20090073353A1 (en) * 2007-09-13 2009-03-19 Liang-Bin Yu Optical Film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8363181B2 (en) * 2007-09-27 2013-01-29 Chimei Innolux Corporation Backlight device for dual-view display
JP2009157276A (ja) * 2007-12-27 2009-07-16 Casio Comput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4900363B2 (ja) * 2008-10-28 2012-03-21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4650578B2 (ja) * 2009-03-26 2011-03-16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66193A (ja) * 1998-08-21 2000-03-03 Seiko Epson Corp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WO2001079923A1 (en) * 2000-04-18 2001-10-25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Transflective display with non-inverting image
TW200525238A (en) * 2003-12-22 2005-08-01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Transflective LCD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905438B2 (ja) 2012-03-28
US20100123856A1 (en) 2010-05-20
US8269915B2 (en) 2012-09-18
CN101881904B (zh) 2013-04-24
TW201030419A (en) 2010-08-16
JP2010122386A (ja) 2010-06-03
CN101881904A (zh) 2010-11-10
KR20100056392A (ko) 2010-05-27
KR101101427B1 (ko) 2012-0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06052B (zh) 液晶顯示裝置
TWI444715B (zh) 液晶顯示裝置
JP4900363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4600218B2 (ja) 面光源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WO2015093077A1 (ja)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用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US7561226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improved display unevenness
JP2004022347A (ja) 面光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JPH11110131A (ja) 液晶表示装置
TW201719250A (zh) 顯示裝置
JP2006349796A (ja) 面状光源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組立体
TWI266076B (en) Reflective-transmiss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JP4314890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5454443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20112729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7151260A (ja) 表示装置
US7623189B2 (en) Stereoscopic image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transmiss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element
JP5163571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5107277A (ja) 液晶表示素子
JP2002196329A (ja)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光源素子
JP2004029694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4294801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8015369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3177246A (ja) 反射偏光板
JP2004151337A (ja) 液晶表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