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64244B -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 Google Patents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64244B
TWI264244B TW092122013A TW92122013A TWI264244B TW I264244 B TWI264244 B TW I264244B TW 092122013 A TW092122013 A TW 092122013A TW 92122013 A TW92122013 A TW 92122013A TW I264244 B TWI264244 B TW I26424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ing film
substrate
film transistor
thin film
fil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21220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403605A (en
Inventor
Toru Takayama
Hirokazu Yamagata
Akihiko Koura
Shunpei Yamazaki
Original Assignee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filed Critical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Publication of TW2004036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4036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642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6424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4Insulating layers formed between TFT elements and OLED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12Mountings, e.g. non-detachable insulating substrates
    • H01L23/14Mountings, e.g. non-detachable insulating substrat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its electrical properties
    • H01L23/145Organic substrates, e.g. plast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06Polymers
    • H01L2924/07Polyamine or polyimide
    • H01L2924/07025Polyimid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1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to be connected
    • H01L2924/11Device type
    • H01L2924/13Discrete devices, e.g. 3 terminal devices
    • H01L2924/1304Transistor
    • H01L2924/1306Field-effect transistor [FET]
    • H01L2924/13069Thin film transistor [TF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Thin Film Transistor (AREA)

Description

1264244 (1) 玖、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發光裝置,在具有絕緣表面的基板 上有包括薄膜電晶體(下面稱爲TFT )的電路和由形成有 一發光層在一對電極之間的發光元件。 【先前技術】 自從在透明基板上能夠形成TFT以來,已經進行了 不斷改進的在主動矩陣型圖像顯示單元上的應用和開發, 因爲由TFT可以獲得高的遷移率,其利用結晶系半導體 膜(典型上,結晶矽膜),所以能夠藉由在相同的基板上 集成功能性電路來實現高淸晰度的圖像顯示。近年來,已 經注意到一種技術’其中,利用在具有絕緣表面的基板上 所形成之半導體膜(具有厚度爲大約幾至幾百nm )來構 成TFT。TFT已經被廣泛應用在電子裝置上,例如ic和 電光裝置’且明確地說,已經加快了作爲圖像顯示單元之 切換元件的開發。 希望利用這種圖像顯示器單元來進行各種應用,且明 確地說’已經注蒽到在便攜式設備上的應用,其中,使用 在傳統之液晶顯示器中中的發光元件不需要背光。因此, 發光元件具有極大的優點,即它可以被製造得非常薄和非 常輕。 發光元件是一種自發光型發光元件,其中,發光層自 身在電場作用下發光。發光機構係藉由將發光層置於電極 -5- 1264244 (2) 之間以施加電壓於其上來予以構成,藉此,從負電極所注 入之電子和從正電極所注入之正電洞在發光層的發射中心 再度結合而形成分子激子,當返回常態時,分子激子釋放 能量而引起光發射。 有了具有發光元件的主動矩陣型發光裝置,在基板上 形成TFT並在TFT上形成層間絕緣膜。此外,可以藉由 採用含有矽之無機材料(例如氧化矽和氮化矽)或者採用 例如有機樹脂材料(例如聚醯亞胺、聚醯胺和丙烯酸樹脂 )的有機材料來形成這種層間絕緣膜。 發光裝置是指一種裝置,其包括正電極、負電極和一 被建構而具有一層之發光元件,該層被置於正、負電極之 間並包括一材料,藉由該材料,透過熒光或磷光而獲得到 光發射。此外,此處所指並利用有機化合物作爲光發射材 料的發光元件也被稱爲OLED (有機發光裝置)。 在用層間絕緣膜來平整基板表面的情況下,藉由利用 旋塗法來形成層間絕緣膜係適合的。在實施旋塗中,一具 有上述矽作爲主要成分的溶劑被使用作爲無機材料。藉由 採用具有矽作爲主要成分的溶劑形成的層間絕緣膜擁有使 氧或水不易侵入的特性,當在非常高的溫度下進行烘烤時 該特性展示了其自身的特性。此外,當膜增加其厚度時, 膜會有産生裂縫的缺點。 同時’由有機材料所形成之層間絕緣膜具有一種優越 的ί寸性’即當使氧可滲入其中和使水可滲入或吸收水時, 匕可以被形成而具有l//m或l//m以上的厚度,並且在 -6 - 1264244 (3) 不受基板上之不規則的影響下,其表面可以被平坦 ,在形成時,烘烤溫度爲大約3 0 0 °C,所以膜也可 成包括有機樹脂的基板表面。 然而,適合層間絕緣膜的有機材料具有使水蒸 其中和易吸收濕氣的特性。另一方面,發光層,無 低分子或高分子,具有極易受氧和濕氣的影響以至 化的缺點。此外,採用鹼金族金屬或鹼土族金屬用 兀件的正電極或負電極,這些兀素容易受到氧的氧 就是,濕氣成爲發光元件退化和失效(例如黑點等 因。 藉由電漿C V D技術所形成之氧化矽、氮化矽 將基板加熱到3 0 0 °C或更高,因此並不適合在無熱 機樹脂膜上形成這種氧化矽、氮化矽等。 【發明內容】 本發明解決了上述問題,並且係有關防止了由 間絕緣膜中所含有之濕氣和氧所引起之發光元件的 爲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發光裝置 ,在絕緣表面上所形成的TFT上形成包括有機材 間絕緣膜,一對電極之間的層間絕緣膜上設置由發 形成的發光元件,在層間絕緣膜和發光元件之間形 矽和氮作爲主要成分的無機絕緣膜。 需要將氮氧化矽膜和氮化矽膜應用爲無機絕緣 含量比爲高於25.0 atomic%並小於35.0 atomic%、 化。又 以被形 氣滲入 論它是 立即退 於發光 化。那 )的原 等需要 阻的有 於在層 ίΐ化。 ,其中 料的層 光層所 成具有 膜,矽 氮含量 (4) 1264244 比爲高於35.0 atomic%並小於65.0 atomic%。氧化矽膜不 能充分地阻止濕氣,因此需要藉由氮氧化矽膜和氮化矽膜 的應用使絕緣膜緻密。 需要將氮氧化矽膜和氮化矽膜應用爲無機絕緣膜,矽 含量比爲高於2 5.0 a t 〇 m i c %並小於4 0.0 a t 〇 m i c %、氮含量 比 M 局於 3 5.0 a t o m i c % 並小於 6 0 · 0 a t o m i c %。 又,可以將具有SP3鍵合並含有氫的碳膜應用爲另一 種絕緣膜材料。類金剛石碳(D L C )典型地具有防止氧、 水蒸氣等的氣體阻擋特性,並可以形成良好地黏結到包括 有機材料的層間絕緣膜的絕緣膜。 此外,本發明提供一種製造發光裝置的方法,該方法 包括步驟:在薄膜電晶體上形成層間絕緣膜,採用濺射方 法在層間絕緣膜上形成無機絕緣膜,該層間絕緣膜包括有 機材料,該無機絕緣膜包含矽含量爲大於25.0 atomic%並 小於 35.0 atomic%、氮含量爲大於 35.0 atomic%並小於 65.0 atomic% ;形成發光元件,該發光元件具有在無機絕 緣膜上的一對電極之間的發光層。 本發明提供一種製造發光裝置的方法’該方法包括步 驟:在薄膜電晶體上形成層間絕緣膜,採用濺射方法在層 間絕緣膜上形成無機絕緣膜,該層間絕緣膜包括有機材料 ,該無機絕緣膜包含矽含量爲大於25.0atomic%並小於 40.0 atomic%、氮含量爲大於 35.0 atomic%並小於 60.0 a t 〇 m i c % ;在無機絕緣膜上形成發光兀件,該發光元件具 有一對電極之間的發光層。 -8- 1264244 (5) 作爲無機絕緣膜,可以利用濺射方法形成具有SP3鍵 合並含有氫的碳膜。 在組成本發明中,可以應用包括有機材料、熱固型或 光固化型例如丙烯酸、聚醯胺、聚醯亞胺、聚醯亞胺醯胺 和芳族聚醯胺等的有機樹脂材料的層間絕緣膜。 形成無機絕緣膜的方法包括氣相沉積方法例如濺射方 法、反應濺射方法、離子束濺射方法、ECR (電子共振迴 旋加速器)濺射方法、離子氣相沉積方法等。因爲這些沉 積方法在所有情況中,將原子或分子物理地黏結到基板, 這些原子或分子幾乎不與在其層下並包括有機材料的層間 絕緣膜反應,並不必害怕層的化學退化。又,沉積方法的 一種特性,在於即使在室溫至3 0 0 °C、較佳地在1 5 0 - 2 5 0 t的範圍內也可以形成緻密的膜。沉積方法提供了防止氧 和濕氣滲透的特性。 在利用濺射沉積的情況下,就能形成無機絕緣膜,該 無機絕緣膜有利於基板溫度在150°C -2 5 0 °C下的光傳輸並 包含矽和氮作爲它的主要成分。這種無機絕緣膜的提供可 以使正電極、負電極和發光材料遮罩來自由有機材料製造 的層間絕緣膜的氧和濕氣並能防止退化。 此外,藉由採用具有矽作爲主要成分的標靶和氬氣、 氮氣、氧氣、氧化矽、氫氣作爲在濺射沉積中的濺射氣體 形成包含政和氮作爲主要成分的無機絕緣膜。包含矽和氮 作爲它的主要成分之一的膜的氮和氧的成分比隨根據沉積 期間氣體流速的變化而變化。在本發明的說明書中,膜描 -9- 1264244 (6) 述爲氮化矽膜,其中在成分比中除了砂主要成分的主要部 分是氮。又,其中包含除了矽、氧和氮作爲主要成分的膜 插述爲氮氧化矽膜。 因爲在上述製程中基板不必加熱超過3 0 (TC,所以該 製程可以應用到在有機樹脂基板上形成TFT的情況。 【實施方式】 〔實施模式1〕 本發明藉由一種製程完成發光裝置,其中在絕緣基板 的表面上形成TFT,在TFT上形成包括有機材料的層間 絕緣膜。採用濺射方法形成無機絕緣膜例如氮化矽膜和氮 氧化矽膜或鄰接該絕緣膜的碳膜。實施模式1顯示一個例 子,即採用氮化矽膜或氮氧化矽膜作爲無機絕緣膜。 利用塗敷方法形成包括有機材料的層間絕緣膜。應用 於包括有機材料的層間絕緣膜的是熱固型或光固型的有機 樹脂材料例如丙烯酸、聚醯胺、聚醯亞胺、聚醯胺醯胺和 芳族聚醯胺等。此外,適合的具有小於3 . 8的低介電常數 的低電介質膜是添加了氟的二氧化矽膜、有機SOG (玻璃 上旋轉)、HSQ (無機氫化矽氧烷)、HOSP (有機矽氧 烷聚合物)、多孔S 0 G等。 爲了藉由濺射方法形成無機絕緣膜,採用矽或氮化矽 或氮氧化矽作爲包括矽的標靶。將在下面說明檢查形成氮 化矽膜和氮氧化矽膜方法的結果。 利用濺射方法,在玻璃基板上沉積厚度爲l〇〇nm的 - 10- 1264244 (7) 氮化矽膜和氮氧化矽膜,並相對於透射率進行測量。圖1 中的數位(1 )和(2 )表示透光特性的測量結果。圖1還 顯示厚度爲l〇〇nm並由電漿CVD技術形成的的氮氧化石夕 膜的透光特性(3 )和玻璃的透光特性(4 )。圖1顯示氮 氧化矽膜具有可見光範圍之上的良好的透光性。爲了提高 透光性,在沉積期間將氧添加到膜中是有效的° 然而,使膜中氧的含量和透光性彼此相關是困難的。 表1顯示用電漿CVD技術和濺射方法沉積的氮氧化砂膜 和氮化矽膜的成分的比較結果。 [表1]
SiON SiN 膜形成方法 CVD 濺射 CVD 濺射 溫度 (Tsub?°C ) 325 1 53 325 153 成分比 (藉由RBS) (atomic% ) Η 23 17.2 20 1 .5 Ν 33 42.2 47.7 59.5 0 15 10 0* 7 Si 29 30.6 32.3 32 (* )低於檢測下限(〇 : 4 a10 m i C %,N : 5 at 〇 m i c % ) 藉由採用矽標靶、沉積氣體和流速爲N 2 : H 2 : N 2 0 = 31 : 5 : 4 seem形成表1中的氮氧化矽膜。還有,沉積氣 體NaO的壓力爲〇.4Pa,rf電源極的沉積功率爲3kW並 具有半徑爲1 2英寸的環形標靶。當沉積氣體的流速爲4 -11 - 1264244 (8) s c c m時,藉由具有用流動氧氣替代N 2 〇 氣體的流速比可以改變獲得的膜的特性。 另一方面,藉由採用矽標靶、沉積氣 :A r = 2 0 : 2 0 s c c m形成表1中的氮化矽 氣體壓力爲〇.4Pa,RF電源極的沉積功率 半徑爲6英寸的環形標靶。 在表1中,即使當膜的成分比不同時 的透射率。同時,因爲在阻擋氧和濕氣的 膜優於氧化矽膜,在某些情況下,在包括 主要成分的膜中需要高成分比的氮。 可以確信在包含矽和氮作爲它的主要 含量控制透射率特性和阻擋氧和濕氣的特 濺射方法在有機樹脂膜上沉積膜,該膜包 的主要成分,並且確定該膜中的成分比符 然而,從表1中已經確定矽的成分爲2 5.0 atomic %並且氮的成分爲35.0 atomic %至 合適的。 進行沉積厚度爲大約lOOnm的氮氧 作爲標靶,沉積氣體和流速爲N2 : H2 : seem。還有,沉積氣體壓力爲0.4Pa,RF 率爲3 kW並且具有半徑爲12英寸的環形ί 藉由在層間絕緣膜上形成主要包括矽 光透射率(例如,氮氧化砂、氣化砂)的 極、負電極和發光材料能遮罩來自包括有 或改變各個沉積 β體和流速爲Ν2 膜。以及,沉積 爲CL8kW並具有 ’能夠獲得相同 特性方面氮化矽 矽和氮作爲它的 成分的膜中的氧 性。因此,採用 含矽和氮作爲它 合元件的結構。 atomic % 至 35.0 65.0 atomic % 是 化矽膜。採用矽 N20 = 31 : 5 : 4 電源極的沉積功 票靶。 和氮和具有良好 膜,它就使正電 機材料的層間絕 -12- 1264244 (9) 緣膜的氧和濕氣並防止退化。 〔貫施f旲式2〕 實施模式2顯示採用氮化矽膜作爲無機絕緣膜,藉由 與實施模式1不同的條件形成該氮化矽膜° 根據與實施模式1相同製程,在絕緣基板的表面上形 成TFT,在該TFT上形成包括有機材料的層間絕緣膜, 然後在其上形成氮化矽膜。 藉由濺射方法形成氮化矽。採用矽作爲標靶,沉積氣 體和流速爲N2 : Ar二20 : 0 seem。這表明,爲了保持基 板的恒定溫度,加熱後的A r在基板2 〇的表面上以2 0 seem流動。還有,沉積氣體壓力爲〇.8pa,rf電源極的 沉積功率爲3 k W並且具有半徑爲1 2英寸的環形標靶。 表2顯示氮化矽膜的成分比。根據袠2,較佳地矽的 含量爲25.0 atomic %至40.0 atomic%並且氮的含量爲35.0 atomic % 至 60.0 atomic% 〇 [表2] SiN 成分比 (藉由RBS) (atomic%) Η 0.6 Ν 55.9 Ο 6* Si 37.3 Ar 0.2 (* )接近檢測下限 -13- 1264244 (10) 下面將給出氮化矽膜的效果的解釋。 採用圖1 1 A和1 1 B中所示的密封樣品測量氮化矽膜 的氣體阻擋特性。在測量中,利用製造的樣品A (圖1 1 A) ,其中利用密封劑密封密封箱和聚碳酸脂i吴(5面稱爲 PC),和樣品B (圖1 1 B )’其中利用密封劑密封密封箱和 具有其上沉積的氮化矽膜的P C膜。此外’樣品A和樣品 B內部設立C a Ο乾燥劑。當在大氣壓力和室溫的條件下保 存時,測量樣品的重量的變化。該結果顯示在圖1 2中。 發現當採用具有其上沉積有氮化矽膜的PC的樣品B (圖1 1 B )的重量經受小的改變時,僅採用P C的樣品A (圖1 1 A )的重量隨著時間而增加,這揭示了氮化矽膜阻 檔穿透P C的水蒸氣的散佈或由p c吸收的濕氣。基於這 種知識,藉由在層間絕緣膜上形成本發明的氮化矽膜,該 層間絕緣膜包括有機材料並在TFT之上形成,可以抑制 穿透有機材料的水蒸氣或由有機樹脂吸收的濕氣擴散進入 藉由氮化矽膜所形成的發光層。在氮氧化矽膜中也發現相 同的效果,其中5夕的含量爲25.0 atomic %至35.0 atomic% 並且氮的含量爲35.0 atomic %至65.0 atomic%。 此外,氮化矽膜能有效地阻擋移動離子例如Li等。 圖13A和13B顯示TFT的MOS-CV特性的測量結果。圖 1 3 A顯示元件的Μ Ο S - C V特性,其中在乙酸鋰溶液中浸入 元件,以具有在氮化矽膜表面上形成的包括L i的膜之後 沉積A1膜,利用熱氧化方法在矽上藉由形成氧化矽膜並 利用濺射方法在其上形成氮化矽膜而形成該元件。 -14- 1264244 (11) 同時,圖1 3 B顯示出元件的Μ 0 S - C V特性,其中利 用熱氧化方法在矽上形成氧化矽膜之後,藉由將其浸入乙 酸鋰溶液中在氧化矽膜上形成包括L i的膜,然後沉積A1 膜。 在MOS-CV特性的測量中,進行+BT測試,其中在 TFT上同時提供1.7MV的電壓並加熱到15〇t保持大約1 小時,並進行-B T測試,其中在T F T上同時提供-1 . 7 Μ V 的電壓並加熱到1 5 0 °C。從圖1 3 Β看出由於在· Β Τ測試的 初始階段該特性由電壓電容曲線轉向正電壓、並在+B T測 試的初始階段該特性由電壓電容曲線轉向負電壓的實際情 況,在BT測試中氧化矽膜中的Li在矽表面和A1之間移 動。同時,從圖13 A看出即由於+BT測試時電壓電容曲 線基本上不從初始階段的電壓電容曲線産生改變,在矽表 面和A1之間Li並不移動,並且氮化矽膜阻止了氧化矽膜 中的L i的移動。由於此原因,本發明中的具有在τ F T上 的有機材料上形成的氮化矽膜的EL元件可以抑制Li等移 動離子的擴散和朝向TFT移動,該氮化矽用於EL元件的 負電極材料,並可以抑制由於TFT的臨界値電壓的變化 引起的TFT特性的不穩定性。在氮氧化矽膜中發現相同 的效果,其中砂的含量爲大於2 5 · 0 a t 〇 m i c %並小於35.0 atomic%並且氮的含量爲大於 35.0 atomic%並小於 65.0atomic% 。 〔實施模式3〕 -15- 1264244 (12) 實施模式3顯不一個例子,即在絕緣基板的表面上形 成的TFT之上形成層間絕緣膜、然後藉由濺射方法與層 間絕緣膜接觸形成碳膜。 典型地將DLC膜應用於碳膜。DLC膜具有SP3鍵合 作爲就短距離順序而言作爲碳之間的鍵,而但就巨觀方面 而言爲非晶系結構。DLC膜具有這種成分,即碳的含量爲 9 5到7 0 a t 〇 m i c %和氫的含量爲5到3 0 a t 〇 m i c °/〇,並因此 具有非常堅固而良好的絕緣。這種D L C膜特徵在於低的 對於水蒸氣和氧的氣體透射率,並因此提高了阻擋氧和水 蒸氣的特性。在此情況下,形成具有5到5 OOnm厚度的 DLC膜。又,現已已知該膜在利用微硬度計測量下具有 1 5-25GPa的硬度。 此外,即使不用加熱基板,也可以形成具有良好黏結 性的DLC膜,在基板中形成有包括有機材料的層間絕緣 膜和T F T。利用濺射方法,利用一定程度的離子轟擊可以 形成緻密而堅固的膜。 根據在實施模式1 - 3中描述的方法,在此方法中藉由 形成層間絕緣膜或在包括有機材料的層間絕緣膜上形成碳 膜,就能夠防止氧和濕氣從層間絕緣膜的側面進入發光元 件、防止發光兀件的退化。又’就能夠防止移動離子往 TFT擴散並能夠抑制TFT的臨界値電壓的變化。綜上所 述,就能夠抑制黑點的産生和發光裝置中的亮度的退化並 提高在發光裝置中採用的TFT的可靠性。 在下面的實施例中,例子說明在T F T製程中採用的 -16- 1264244 (13) 層疊結構,其中丙烯酸用於包括有機材料的層間絕緣膜, 氮氧化矽膜和氮化矽膜用於無機絕緣膜。 實施例 〔實施例1〕 將利用下面的實施例進行詳細的解釋。在此,一個例 子,其中形成用於發光裝置的TFT基板。 在圖2中,玻璃基板或石英基板用作基板401。採用 玻璃基板的情況下,在基板表面上形成包括絕緣膜的基板 膜4 02以至防止雜質從基板擴散。 隨後,利用已知的方法,例如電漿C V D技術和濺射 方法,形成具有25到80nm (較佳地,30到60nm )厚度 和非晶系系結構的半導體層403,實施結結晶化步驟由非 晶系半導體層製造結晶系半導體層。 可以應用雷射退火方法和熱退火方法(從固相生長晶 體的方法)或快速熱退火方法(RTA方法)作爲結晶化方 法。採用雷射退火方法的情況下,當半導體層具有很厚的 膜時,由於在雷射輻照時熱電容增加因此增大了基板的損 壞。因此較佳地薄的膜。 又,催化劑可以用作使半導體層結晶化的方法。鎳( N i )作爲催化劑元素的例子是有效的。 此時,借助基板的旋轉用旋轉器塗敷水溶液的旋塗法 形成包含催化劑元素的層。然後採用爐式退火爐在5 5 〇到 6 〇 〇 °C、氮大氣下實施1 - 8小時的熱退火。在上述步驟中 -17- 1264244 (14) ,就可以獲得包括結晶矽膜的結晶系半導體層。 又,用於去除催化劑元素的方法包括利用由磷(P ) 産生的吸氣作用的方法。此時’將P添加摻雜到一個區域 中,其中Ni將被分離出來。爲了順利地實施有P的吸氣 ,較佳地P爲1.5xl〇2() atomic/cm3或更多的P。除磷( P )之外,還可以利用由氬(A r )産生的吸氣作用的方法 。例如”將1 X 1 02() atomic / cm3或更多的氬(Ar )添加 到一個區域,其中催化劑元素將被分離出來。添加氬(Ar )的方法包括除了藉由摻雜加速滲透之外的一種方法’其 中採用氬(Ar )作爲濺射氣體利用矽的濺射沉積形成該區 域。添加有氯(Ar)的該區域可以包含憐(P)。在該區 域形成之後,其中Ni將被分離出來’可以採用熱退火用 於該區域的催化劑元素的吸氣’其中N i將被分離。 然後,採用微影技術在結晶系半導體層上形成抗蝕圖 案,採用乾式蝕刻以島形方式來分割結晶系半導體層而形 成島形半導體層4〇4,如圖2B中所示。爲了控制在島形 半導體層404上之TFT的臨界値電壓(Vth ),可以將濃 度爲大約lxl〇16-5xl〇17 atomic/cm3的P-型雜質元素添 加到島形半導體層的整個表面。 利用電漿CVD技術或濺射方法,採用含有矽的絕緣 膜形成厚度爲40到1 50nm的閘極絕緣膜40 5。當在本實 施例中採用電漿CVD技術和濺射方法時,在沉積之前藉 由在H2大氣中處理半導體層的表面可以獲得良好的特性 -18- 1264244 (15) 然後’形成在闌極絕緣腠上之用以形成閘極電 化鉬膜4 〇 6和鎢@旲4 0 7,如圖2 C中所示◦在本眚 ’形成具有jOnm厚度的風化組,並形成亘有 4 OOnm厚度的鎢。利用濺射方法來形成氮化钽膜, 使用TA標靶而用Ar和N2來進行濺射。在形成鎢 利用濺射方法而用鎢標靶來形成鎢膜。 隨後,採用抗触劑形成遮罩5 Ο 1,該遮罩遭受 成閘極電極的第一餽刻步驟。將參照圖3 A - 3 C來 步驟。當對鈾刻方法沒有限制時,較佳地採用IC P 耦合電漿)蝕刻方法,其中藉由將C F 4和C12相互 蝕刻氣體、並將5 00 W的RF ( 13.56 Μ HZ)功率提 圈型電極、在0.5到2Pa,較佳地爲ipa下産生電 100W的RF ( 13.56MHZ )功率提供到基板面(樣 以施加相當大的負自偏壓電壓。在此情況下,CF4 相互混合,鎢膜5 02和氮化鉅膜5 03將遭受相同程 刻。 在上述蝕刻條件下,抗蝕劑使遮罩的結構係適 藉此’氮化鉅膜5 0 3和鎢膜5 0 2的端部由於提供至 的偏壓之影響而成爲1 5到4 5 °的錐度。爲了實施 絕緣膜上沒有殘留物的蝕刻,較佳地以大約1 〇到 速率來增加蝕刻時間。(圖3 A ) 然後進行第•触刻步驟。按上述相问的方式 I c P蝕刻方法,其中,藉由將c F 4、c 12和〇 2相互 蝕刻氣體並將5 0 0 W的R F ( 1 3 . 5 6 Μ Η Z )功率提供 極的氮 施例中 3 00 到 其中, 膜時, 用以形 說明該 (感應 混合成 供到線 漿。將 品台) 和 Cl2 度的蝕 當的, 基板側 在閘極 20%的 ,採用 混合成 到線圈 -19- 1264244 (16) 型電極在IPa下産生電漿。將50W的RF(13.56MHZ)功 率提供到基板側(樣品台)以至提供與第一蝕刻步驟中的 相比施加了 一個低的自偏壓電壓。在這些條件下,對鎢膜 進行各向異性蝕刻,並同時進一步對沒有氮化鉅膜5 04覆 盍的區域5 0 5蝕刻大約2 0到5 0 n m以提供一個薄的區域 。之後,對構成第一導電層的氮化鉅膜進行比上述蝕刻中 低的速度蝕刻,然後形成導電層,如圖3 C所示。 在本實施例中,當列舉氮化鉅和鎢作爲閘極電極的材 料時’可以採用其他導電材料來獲得圖3 B中所示的結構 。例如,可以採用兩種蝕刻速度不同之選自Ta、Mo、WN 、結晶矽、T i、N b或4 A到6 A族的金屬或合金。 然後採用第一雜質摻雜方法來摻雜P,如圖3 C所示 。可以用離子搶雜法或離子注入法來進行摻雜。在本實施 例中,閘極絕緣膜具有90nm的厚度,並且在離子摻雜法 中的條件包括80kV的加速電壓和劑量爲1.5 X 1 01 5 at〇mic / cm3。因此以自對準方式形成第一雜質區5 06和第二雜 質區507。將大約2.0xl〇18 atomic/cm3的P添加到第一 雜質區506。將大約1.7xl02G atomic/cm3的P添加到第 二雜質區507。(圖4B) 如此所形成之第一雜質區 5 06係能夠改善可靠性的 L D D區。因爲根據鬧極絕緣膜的厚度和在源極-汲極方向 的第一雜質區的長度將減弱驅動TF T的電場,以及具有 降低在半導體層中之載子的電子溫度的最佳値,所以應該 檢測濃度以符合該TF T。 -20- 1264244 (17) 隨後’形成抗蝕劑遮罩以覆蓋形成N_通道型 島形半導體層的整個表面,如圖4C中所示。 5 00nm厚度的抗蝕劑時,接近元件在添加雜質之上 添加到第一雜質區的數量還要小。在本實施例中, 有1 OOOnm厚度的抗蝕劑。 然後’在島形半導體層上形成高濃度的p _型 ,該雜質區界定源極區和汲極區,而島形半導體 P-通道TFT。在此,施加p_型之雜質元素被添加作 電極遮罩而以自對準方式來形成高濃度的P -型雜 藉由離子摻雜法,利用乙硼烷(B2H6 )來形成以上 的雜質區。此外,製造具有硼濃度爲3 X 1 0 2 0 -atomic / cm3之不與閘極絕緣膜重疊的高濃度的ρ· 區。又,因爲藉由閘極絕緣膜和第一閘極電極而將 素添加到與第一閘極電極重疊的雜質區,雜質區實 形成作爲具有濃度爲1 .5 X 1 01 9 atomic/ cm3或更高 度P -型雜質區。 在前述的製程中,將P添加到高濃度的P -型 和低濃度P-型雜質區以使高濃度的P-型雜質區含 爲 lxlO20 到 lxlO21 atomic/cm3 的 p,並且低濃 雜質區含有濃度爲lxl〇16到1x1019 atomic/cm3 而沒有造成任何問題,因爲使在本製程中所摻雜二 )的濃度爲P濃度的1 .5到3倍’而具有用作P-通 之源極區和汲極區的區域。
圖5顯示TFT的剖面圖,其中,形成有LDD TFT之 當形成 數量比 形成具 雜質區 層形成 爲閘極 質區。 所形成 3 X 1 021 •型雜質 雜質元 際上被 的低濃 雜質區 有濃度 度P-型 的P, :硼(B 道TFT 區6 0 1 -21 - 1264244 (18) 。在圖5 A到5 D中,爲了簡化起見而顯示相同結構的N -通道TFT和P-通道TFT。之後,採用濺射方法或電漿 C V D技術在閘極絕緣膜上形成閘極電極和第一層間絕緣 膜602,如圖5B中所示。可以由氧化矽膜、氮氧化矽膜 、氮化矽膜或包括它們組合的疊層膜來形成第一層間絕緣 膜6 02 ◦在此,採用電漿CVD來形成厚度爲5〇 0ηιη的氮 氧化矽膜。 之後,實施一程序,其中,啓動以適合之濃度來予以 添加和施以N-型或P-型導電類型的雜質元素。本實施例 中當在5 5 0 °C下進行4小時熱處理時,在此情況下即使基 板沒有熱阻,雷射退火方法或R T A方法是適合的。 隨著啓動步驟,在3 00到45 0 °C下、在含有氫的大氣 中進行1 - 1 2小時熱處理以3到1 0 0 %的速度氫化島形半 導體層。作爲用於氫化的其他方法,可以實施電槳氫化( 使用藉由電漿所啓動的氫)。 當結束啓動和氫化的步驟時,形成具有平均厚度爲 1.0到2 ·0// m之包括有機材料的第二層間絕緣膜6〇3,如 圖5 C中所示。可以採用聚醯亞胺、丙烯酸、聚醯胺、聚 醯胺醯胺、B C B (苯並環丁烯)作爲有機材料。 在此方式中,可以藉由從有機材料形成第二層間絕緣 膜603來有利地使表面平坦化。又,因爲有機材料6〇3通 常是低介電常數,所以它能夠降低寄生電容。因爲有機材 料疋吸^的,並且不適合用作保護膜,如同在此實施例中 ,較佳地與被形成作爲第一層間絕緣膜6 〇 2之氧化矽膜、 -22- 1264244 (19) 氮氧化矽膜、氮化矽膜等材料結合。 之後’利用濺射方法來沉積氧化矽膜、氮化矽膜或氮 氧化矽膜沉積以形成第三層間絕緣膜6 04。在本實施例中 ,在第二層間絕緣膜上形成厚度爲大約1 〇 〇 η 1Ί1的氮化矽 膜。採用矽標靶和沉積氣體及流速爲N 2 : H 2 : N 2 0 = 3 1 : 5 : 4 seem。又,沉積氣體壓力爲 〇.4Pa、RF電源極爲 3 kW的沉積功率和利用半徑爲1 2英寸的環形標靶。 當沉積氣體和它的流速爲N 2 0 = 4時,在相對於由濕 氣或氧引起的退化,沉積條件的範圍係足夠寬的情況下, 較佳地藉由增加N 2 0流速來使膜中氧的成分比値大以提 高透射率。又,在該實施例中,當由氮氧化矽膜形成第三 層間絕緣膜時,在此情況下,較佳地採用氮化矽膜替代氮 氧化矽膜,此處採用易受由濕氣或氧引起的退化影響較大 的材料作爲發光材料。此時,沉積條件爲採用砂標祀、沉 積氣體和它的流速爲N2和20 seem。又,沉積氣體壓力爲 〇.8Pa、RF電源極爲3kW的沉積功率和利用半徑爲1 2英 寸的環形標靶。 之後,形成通向在各個島形半導體層中形成的源極區 或汲極區的接觸孔。利用乾式蝕刻形成接觸孔。在此情況 下,用包括CF4、02的蝕刻氣體對第三層間絕緣膜604進 行蝕刻,然後採用CF4、02、He的混合氣體作爲蝕刻氣 體,對包括有機材料的第二層間絕緣膜60 3首先進行蝕刻 。隨後,用包括C F 4、Ο 2的蝕刻氣體對第一層間絕緣膜 6 02進行蝕刻,然後對閘極絕緣膜進行蝕刻。 -23- 1264244 (20) 然後’採用濺射方法或真空沉積方法來形成導電金屬 膜,形成抗蝕劑圖案,利用蝕刻形成源極導線和汲極導線 605。在本實施例中,藉由形成Ti膜、在其上形成氮化鉬 膜、形成 A1、並進一步形成鉅膜或鎢膜來提供具有總厚 度5 0 0 n m的4層結構。 之後’在整個表面上形成透明導電膜606,利用圖案 化處理或蝕刻處理來形成圖素電極。在包括有機材料的第 二層間絕緣膜上形成圖素電極來提供部分重疊圖素TFT 的汲極導線以産生電連接。 可以利用濺射方法、真空沉積方法等等來形成氧化銦 (Iri2〇3) 、化姻氧化錫合金(I112O3-S11O2 ; ITO)等作 爲透明導電膜6 0 6的材料。用鹽酸基溶液實施該材料的鈾 刻處理。當形成ITO時,當藉由具有流動的氫氣或水作爲 濺射氣體在室溫下將不會使基板結晶時,可以用鹽酸基溶 液實施鈾刻處理。在此情況下,在隨後步驟中藉由在1 6〇 到0 0 C下貝施1小時或更長的基板熱處理以使I τ 〇結晶 化,就可以提高透射率。 在上述步驟中’完成用以形成發光裝置的TFT基板 〔實施例2〕 下面將參照圖1 0 A到1 〇 E來解釋本實施例中之製造 在塑膠基板上之TFT的步驟。 首先,製備包括有機材料的塑膠基板20 1。在本實施 -24- 1264244 (21) 例中,採用包括聚醯亞胺的基板2 Ο 1 ◦包括聚醯亞胺的基 板在大約3 9 9 °C是抗熱的、不透明但呈棕色。然後在基板 2〇 1上形成基板絕緣膜202。基板絕緣膜並不特別限制爲 沉積方法提供的絕緣膜5只要是在溫度範圍內採用不使塑 膠基板變形的方法,較佳地溫度範圍不超過3 0 0 °C,此處 採用濺射方法。用濺射方法,在大氣壓下實現沉積,其中 濺射氣體不包含氫,所以膜中氫含量爲5 atomic%或更小 〇 然後形成並利用雷射照射非晶系半導體膜來製造結晶 系半導體膜。非晶系半導體膜並不特別限制爲沉積方法, 只要在溫度範圍內,其中,不使塑膠基板變形的製程溫度 ,較佳地溫度範圍不超過3 0 0 °C,此處採用濺射方法。隨 後,以所需的結構圖結晶系半導體膜來形成半導體層203 〇 然後,形成閘極絕緣膜來覆蓋半導體層203。利用濺 射方法(圖1 〇 A )沉積閘極絕緣膜。此時,藉由利用氬、 氧、氫和N 2 0作爲濺射氣體濺射矽標靶來實施沉積。 然後,形成閘極電極2 0 5 (圖1 0 B )。閘極電極2 0 5 可以由選自 Ta、W、Ti、Mo、Al、Cu、Cr和Nd中的元 素或包含它的主要成分元素的合金材料、或化合物材料形 成。又,可以採用典型爲多晶矽膜的半導體膜,其中摻雜 如磷等的雜質元素。又,可以採用AgPdCu合金。 然後,以自對準方式,用閘極電極作爲遮罩對閘極絕 緣膜進行鈾刻以形成閘極絕緣膜206,在部分暴露半導體 -25- 1264244 (22)
層之後,施加 N -型導電類型 成雜質區207 (圖10C ) ◦此E 劑並在添加施加P -型導電類 〇 隨後,以自對準方式,用 緣膜進行蝕刻以形成閘極絕緣 後,施加P -型導電類型的摻: 質區2 0 8 (圖1 0 D )。此時, 並在添加施加P-型導電類型的 在本實施例中,當對閘極 雜時,在形成閘極電極之後, 雜。在此情況下,雜質元素穿 式,用閘極電極作爲遮罩而被 然後,與實施例1中相同 層間絕緣膜210a和包含矽作 膜210b。此時,基板溫度不超 〇 隨後,形成通向源極區和 電連接到源極區的源極導線2 電極2 1 2。 隨後,爲了提高TFT的 述氫化,在氫大氣中進彳了熱處 低溫下進行電漿氫化。 在上述製造步驟中,在包 的摻雜元素,此處摻雜磷形 1寺,在P -型T F T上形成抗蝕 型的雜質元素之後將其剝除 閘極電極作爲遮罩對閘極絕 膜,在部分暴露半導體層之 雜元素,此處摻雜硼形成雜 在N-型TFT上形成抗蝕劑 雜質元素之後將其剝除。 絕緣膜進行蝕刻之後實施摻 可以藉由閘極絕緣膜實施摻 過閘極絕緣膜並以自對準方 摻雜。 的方式,形成包括丙烯酸的 爲它的主要成分的層間絕緣 丨過3 0 0 °C,因此基板不變形 汲極區的接觸孔,然後形成 1 1和電連接到汲極區的圖素 特性進行氫化處理。對於所 ;理(3 00 °c,1小時)或在 括有機材料的塑膠基板不變 -26- 1264244 (23) 形的溫度範圍內完成在發光裝置中採用的塑膠基板上形成 的上閘極型(t 〇 p - g a t e t y p e ) T F T,其中,較佳地,加工 溫度等於或低於300°C (圖10E )。 〔實施例3〕 本實施例中將解釋使用實施例1的半導體裝置製造 E L (電致發光)顯示裝置的實例。注意,圖6 A是採用本 發明的E L顯不裝置的頂視圖,圖6 B是它的剖面圖。 圖6A中,參考數字4001表示基板’4002表示圖素 部分,4 0 0 3表示源極側驅動電路,4 0 0 4表示閘極側驅動 電路。驅動電路經過導線4 0 0 5藉由F P C (可撓印刷電路 板)4 0 0 6而連接到週邊設備。 此時,提供第一密封材料4 1 0 1、覆蓋材料4 1 0 2、塡 料4 1 0 3和第二密封材料4 1 0 4以致包圍圖素部分4 0 0 2、 源極側驅動電路4 0 0 3和閘極側驅動電路4 0 0 4。 圖6B中示出沿A-A’線切割的圖6A的剖面圖。在基 板400 1上,形成包括在源極側驅動電路4003 (在此示出 的N-通道TFT和P-通道TFT)的驅動器TFT 4201和包括 在圖素部分4002 (在此示出的用於控制流向發光元件的 電流的TFT )的電流控制TFT 4202。 在本實施例中,採用由已知方法製造的P -通道T F T 和N-通道TFT用以驅動TFT 420 1,採用由已知方法製造 的P -通道T F T用於電流控制T F T 4 2 0 2。此外,提供圖素 部分 4002,使儲存電容(圖中未示出)連接電流控制 -27- 1264244 (24) T F T 4 2 Ο 2的閘極電極。 在驅動器TFT 4201和圖素TFT 4202上形成爲本發明 特徵的,由樹脂材料製造的層間絕緣膜(平面化膜) 4 3 0 1 a和由矽和氮作爲主要成分組成的層間絕緣膜4 3 〇 ;! b ’並在其上形成電連接到圖素TFT 4202的汲極區的圖素 電極(陽極)4 3 02。圖素電極4 3 02係由具有大的功函數 之透明導電膜來予以形成。作爲透明導電膜,可以使用氧 化銦和氧化錫化合物或氧化銦和氧化鋅化合物◦也可以採 用以鎵摻雜之透明導電膜。 然後,在圖素電極4302上形成絕緣膜4303,並在圖 素電極43 02上形成開口部分。在圖素電極43 02上的開口 部分處形成EL (電致發光)層43 04。採用已知的EL材 料用作發光層43 04。可以採用低分子型(單體系列)和 高分子型(聚合物系列)兩種材料作爲EL材料。可以採 用有機材料和無機材料的組合材料作爲發光層。 可以採用已知的蒸發或噴塗技術來形成發光層43 04 。發光層可以具有藉由電洞注入層、電洞傳輸層、發光層 '電子傳輸層和電子注入層自由組合的疊層結構或單層結 構。 在發光層4304上,形成由導電膜製造的陰極4305, 該導電膜具有元素周期表中的族1或族2的元素(典型地 ’包括鋁、銅或銀作爲主要成分的導電膜,或它們和其他 導電膜的疊層膜)。較佳地,盡可能去除在陰極4 3 〇 5和 發光層43 04之間介面處的任何濕氣或氧。因此需要採用 -28- 1264244 (25) 在真空下連續沉積陰極4 3 0 5和發光層4 3 04的方法、 大氣或在惰性氣體大氣下沉積發光層43 04的方法, 在不暴露在氧和濕氣下形成陰極4 3 0 5。在本實施例 由採用多室方法(群集工具方法)膜沉積設備就能夠 -t述膜的沉積。 然後,將陰極4 3 0 5電連接到由參考數字4 3 0 6表 區中的導線4 0 0 5。用於將預定電壓施加到陰極4 3 0 5
線4 0 0 5藉由各向異性導電材料4 3 0 7電連接到F P C 〇 如上所述,由圖素電極(陽極)4302、發光層 和陰極4305形成發光元件。用第一覆蓋材料41〇i和 材料4102密封發光元件,該覆蓋材料4102藉由第一 材料4101與基板4001重疊,發光元件由塡充材料 乾、封。 可以採用材料例如玻璃板、金屬板(典型上,不 板)、陶瓷板和塑膠材料(包括塑膠膜)作爲覆蓋 4 1 0 2。可以採用作爲塑膠材料的F RP (玻璃纖維增強 )板、PVF (聚氟乙烯)膜、Mylar (聚酯)膜、聚 和丙細旨夕纖維g吴。較佳地採用薄片結構,其中銘范 PVF膜或Mylar膜之間。 注蒽’當從發光元件發射的光的發射方向指向覆 料側面時’覆蓋材料必須是透明的。在此情況下,可 用透明材料例如玻璃板、塑膠板、聚酯膜或丙烯酸纖 在氮 由此 中藉 形成 示的 的導 4006 43 03 覆蓋 密封 4 103 錄鋼 材料 塑膠 酯膜 夾在 蓋材 以採 維膜 -29- 1264244 (26) 此外’採用紫外固化樹脂或熱固樹脂形成塡充膜。可 以採用PVC (聚氯乙烯)、丙烯酸、聚醯亞胺、環氧樹脂 、矽樹脂、PVB (聚乙烯醇縮丁醛)和EVA (乙烯-乙酯 乙烯)作爲塡充材料。如果在塡充材料4 1 0 3的內側上或 在能夠吸收氧的材料的內側上形成乾燥劑(較佳地,氧化 鋇),因此就能夠抑制發光元件的退化。 此外,在塡充材料4 1 0 3中可以包含側壁。此時,藉 由利用氧化鋇形成側壁,因此側壁本身具有吸濕特性。此 外,在提供側壁的情況下,在陰極43 05上設置樹脂膜作 爲緩解側壁的壓力的緩衝層是有效的。 此外,導線4005藉由各向異性導電膜43 07電連接到 FPC 4006。導線4005將圖素部分4002、源極側驅動電路 4003和閘極側驅動電路4004的信號傳輸到FPC 4006並 藉由FPC 4006電連接到週邊設備。 又,在本實施例中,提供第二密封材料4104覆蓋第 一密封材料4101的暴露部分和FPC 4006的部分以至獲得 該結構,其中從外側完全密閉該發光元件。在此方法中, EL顯示裝置有圖6B中所示的剖面結構。 圖7中示出顯示部分的更加詳細的剖面結構,在此’ 上表面結構示出在圖8A中並且圖8B中示出電路圖。圖7 、8 A和8 B採用相同的參考符號。因此,圖7和8可以相 互參考。 在圖7中,藉由採用圖4中所示的N-通道TFT形成 在基板440 1上設置的切換TFT 44〇2。因此,結構的解釋 -30- 1264244 (27) 可以參照N-通道TFT的說明。此外,參考數字4403表示 的導線是電連接到切換 TFT 4402的閘極電極 4404a和 4 4 0 4 b的鬧極極導線。 注意,儘管在本實施例中採用其中形成兩個通道形成 區的雙閘極結構,又可以採用其中形成一個通道形成區的 單一閘極結構和其中形成三個通道形成區的三個閘極結構 〇 此外,切換TFT 4402的汲極導線440 5電連接到電流 控制TFT 4406的閘極電極4407。注意藉由採用圖4中所 示的P-通道TFT 301形成電流控制TFT 4406。因此結構 的解釋可以參照P-通道TFT 301的說明。又應注意,儘 管在本實施例中採用單一閘極結構,又可以採用雙閘極結 構和三個閘極結構。 在切換TFT 4402上和在電流控制TFT 4406上形成第 一鈍化膜4408,並在第一鈍化膜4408上形成由樹脂製造 的平面化膜 4409a。由於 TFT藉由採用平面化膜 4409, 因此平面化步驟就非常重要。隨後形成的發光層非常薄, 因此步驟的原因會引起不規則的光發射。因此較佳地在形 成圖素電極之前實施平面化。以至能夠形成具有盡可能平 的表面的發光層。由矽和氮作爲主要成分組成層間絕緣膜 4 4 0 9 b,該層間絕緣膜4 4 0 9 b是本發明的特徵,形成在由 樹脂材料製造的平面化膜4409a之上。 因此’參考數字4410表示由透明導電膜製造的圖素 電極(發光元件陽極),並且圖素電極電連接到電流控制 -31 - 1264244 (28) TFT 4406的汲極導線。可以採用氧化銦和氧化錫的化合 物、氧化銦和氧化鋅的化合物、氧化鋅、氧化錫和氧化銦 作爲透明導電膜。此外,又可以採用添加鎵的上述膜作爲 透明導電膜。 在圖素電極4410上形成發光層4411。注意,儘管圖 7中僅示出一個圖素,在本實施例中發光層分割並相應於 R (紅)、G (綠)和B (藍)顔色。此外,在本實施例 中藉由蒸發方法可以形成低分子量的有機EL材料◦特別 地,可以形成疊層結構,其中形成20nm厚的銅菁(CuPc )膜作爲電洞注入層、在CuPc膜上可以形成70nm厚的 三-8 -鋁喹啉醇化絡合物(A1 q 3 )膜作爲發光層。可以藉 由將熒光色素例如喹吖啶酮、紫蘇烯(perillin )和DCM1 添加到Alq3控制發射光的顔色。 注意,上述實例是能夠用作發光層的E L材料的一個 例子,發光層並不限制於這些材料。又可以採用發光層、 電荷傳輸層和電荷注入層自由組合(用於發光和用於進行 光發射的載子的傳輸的層)的發光層。例如,在本實施例 中顯不一個採用低分子量的有機EL材料作爲發光層的例 子’但也可以使用高分子量的有機E L材料,可以採用無 機材料例如碳化矽作爲電荷傳輸層和電荷注入層。可以採 用已知的材料用作這些有機EL材料和無機材料。 隨後在發光層4411上形成由導電膜製造的陰極4412 。抹用銘和鐘的合金膜作爲本貫施例中的導電膜。當然, 還可以採用已知的M g A g膜(鎂和銀的合金膜)。還可以 -32- 1264244 (29) 採用由元素周期表的族1或族2中一個的元素製作 膜 '或添加有上述一種元素的導電膜作爲陰極材料 在形成陰極4 4 1 2的點上完成發光元件4 4 1 3。 發光兀件4413此處是指由圖素電極(陽極)4410 電容、發光層4411和陰極4412。 利用圖8 A解釋在本實施例中的圖素的上表面 切換 TFT 4402的源極區連接到源極導線 4415 TPT4402的汲極區連接到汲極導線440 5。此外, 線440 5電連接到電流控制TFT 4406的閘極電極 電流控制TFT 4406的源極區電連接到電源供應線j ,電流控制TFT 4406的汲極區電連接到汲極導線 因此,汲極導線44 1 7電連接到由虛線所示的圖素 陽極)4418。 由參考數字44 19表示的區域處形成儲存電容 電連接到電源極線4416的半導體膜4420、在作爲 緣膜的同一層上形成的絕緣膜(圖中未示出)和閘 4407之間形成儲存電容器4419。因此,還能夠利 極電極4407、與第一層間絕緣膜相同的層(圖中 )和電源供應線路44 1 6形成的電容作爲儲存電容署 〔實施例4〕 在本實施例中解釋不同於實施例3的具有圖素 EL顯示器。採用圖9進行解釋。注意,可以參照 3對圖8中所示的參考數字表示的相同部分解釋。 的導電 〇 注意, 製造的 結構。 ,切換 汲極導 4407 ◦ 咨 44 16 4417° 電極( 器。在 聞極絕 極電極 用由閘 未示出 結構的 實施例 -33 - 1264244 (30) 在圖9中,採用圖4中所不之N -通道TFT 302的相 同結構的TFT作爲電流控制TFT 4 5 0 1。當然電流控制 TFT 4 5 0 1的閘極電極4 5 02電連接到切換TFT 4402的汲 極導線4 4 0 5。此外,電流控制T F T 4 5 0 1的汲極導線4 5 0 3 電連接到圖素電極45 04。 在本實施例中,圖素電極45 04,包括導電膜,作爲 發光元件的陰極。特別地,採用鋁和鋰的合金膜◦然而, 還可以採用由元素周期表的族1或族2中的一個元素做成 的導電膜、和添加有上述一種元素的導電膜。 在圖素電極4504上形成發光層4505。注意,儘管圖 9僅示出了一個圖素,在本實施例中藉由蒸發方法或一種 應用方法(較佳地,旋塗法)形成相應於G顔色(綠色 )的發光層。特別地,採用疊層結構,其中形成20nm厚 的氟化鋰(LiF )膜作爲電子注入層,並在LiF膜上形成 7 0nm厚的PPV (聚對苯亞乙烯)膜作爲發光層。 其次,在發光層4505上由透明導電膜形成陽極4506 。在本實施例中採用包括氧化銦和氧化錫的化合物、或氧 化銦和氧化鋅的化合物的導電膜作爲透明導電膜。 在陽極4506形成處完成發光元件4507。注意,在此 所指的發光元件4 5 0 7代表由圖素電極(陰極)4 5 0 4形成 的電容、發光層4505和陽極4506。 對於提供到發光元件的高電壓等於或高於1 〇 V的情 況’由於在電流控制T F T 4 5 0 1中的熱載子效應出現退化 。在此情況下採用本發明的N-通道TFT結構作爲電流控 -34- 64244 (31) 制TFT 4 5 0 1是有效的。 此外,本實施例的電流控制TFT 45 0 1在閘極 4 5 0 2和L D D區4 5 0 9之間形成一個稱作閘極電容的 電容。藉由控制閘極電容,就能夠製造具有與圖8 A〗 中所示的儲存電容器44 1 8相同的功能。具體地’藉 位驅動方法操作EL顯示器的情況的儲存電容的電容 以比利用類比驅動方法操作的較小,因此儲存電容器 由閘極電容替代。 注意,其中提供到發光元件的電壓爲1 0V或更 較佳地小於或等於5 V,幾乎不産生由於上述熱載子 的退化,因此又可以在圖9中採用的具有其中沒有 區45 09的結構的N-通道TFT。 在包括有機材料的層間絕緣膜上形成無機絕緣膜 膜因而能夠防止從層間絕緣膜側面的氧和濕氣進入發 件的側面和防止發光元件的退化。又,還能夠防止來 光元件的移動離子擴散到 TFT,因此能夠抑制TFT 界値電壓的變化。這些就能夠抑制發光元件中黑點的 和熒光的退化並提高TFT的可靠性。在有機樹脂基 就能夠形成沒有黑點和無退化的發光元件。 【圖式簡單說明】 圖1顯示氮化矽膜和氮氧化矽膜的透射率的圖, 濺射方法沉積製造膜; 圖2A-2C是說明本發明的在發光元件中採用半 電極 寄生 :□ 8B 由數 値可 可以 小, 效應 LDD 或碳 光元 自發 的臨 産生 板上 利用 導體 -35- 1264244 (32) 裝置的製造的方法; 圖3A-3C是說明本發明的在發光元件中採用半導體 裝置的製造的方法; 圖4A-4D是說明本發明的在發光元件中採用半導體 裝置的製造的方法; 圖5A-5D是說明本發明的在發光元件中採用半導體 裝置的製造的方法; 圖6A-6B是說明採用本發明的EL顯示裝置; 圖7是說明圖素部分的結構圖; 圖8A是說明圖素部分的結構圖,圖8B是電路圖; 圖9是說明圖素部分的結構圖; 圖10A-10E是說明本發明的在發光元件中採用半導體 裝置的製造的方法; 圖1 1 A- 1 1 B是說明測量條件,在該條件下測量利用 濺射方法沉積的氮化矽膜的阻擋濕氣的效果; 圖1 2是說明利用濺射方法沉積的氮化矽膜的阻擋濕 氣的效果圖; 圖1 3 A -1 3 B是說明利用濺射方法沉積的氮化矽膜的 阻擋L i的效果圖。 主要元件對照表 403 半導體層 404 島形半導體層 40 5 閘極絕緣膜 -36- 1264244 (33) 4 Ο 6,5 Ο 3,5 Ο 4 氮化鉅膜 4 Ο 7,5 Ο 2 鎢膜 50 1 遮罩 505,4306 區域 5 0 6 第一雜質區 5 0 7 第二雜質區 601,4 5 09 LDD 區 6 02 第一層間絕緣膜 603 第二層間絕緣膜 604 第三層間絕緣膜 605 源極導線和汲極導線 606 透明導電膜 201 塑膠基板 202 基板絕緣膜 203 半導體層 2 0 4,2 0 6 閘極絕緣膜 205, 4404a, 4404b, 4407 閘極電極 207,208 雜質區 2 10a,2 10b 層間絕緣膜 21 1 源極導線 2 12 圖素電極 4001,4401 基板 4002 圖素部分 4003 源極側驅動電路 -37- 1264244 (34) 4004 閘極側驅動電路 4 0 0 5,4 4 0 3 導線 4006 可撓印刷電路板 410 1 第一密封材料 4102 覆蓋材料 4103 塡料 4104 第二密封材料
420 1 驅動器TFT
4202, 4406, 4501 電流控制 TFT 4301a, 4301b, 4409, 4409a, 4409b 層間絕緣膜 (平面化膜) 4302,4410,4418,4504,45 06 圖素電極(陽極) 43 03 絕緣膜 43 04 EL (電致發光)層 44 1 1,4 5 05 發光層 4305,4412 陰極
43 07 各向異性導電材料 4402 切換 TFT 4 4 0 5,4417,4 5 0 3 汲極導線 440 8 第一鈍化膜 4413,4 5 0 7 發光元件 4416 電源供應線路 4419 儲存電容器 4 5 0 2 閘極電極 -38-

Claims (1)

  1. (1) 1264244 拾、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顯示裝置, 一基板; 一薄膜電晶體,形 一絕緣膜,形成於 一圖素電極,形成 晶體, 其中,絕緣膜包含 2 . —種顯示裝置, 一基板; 一薄膜電晶體,形 一第一絕緣膜,形 一第二絕緣膜,形 一圖素電極,形成 膜電晶體, 其中,第一絕緣膜 一者, 其中,第二絕緣膜 3 . —種顯示裝置, 一基板; 一薄膜電晶體,形 一第一絕緣膜,形 一第二絕緣膜,形 一圖素電極,形成 包含: 成於基板之上; 薄膜電晶體之上;以及 於絕緣膜之上,並電連接至薄膜電 矽氧烷。 包含: 成於基板之上; 成於薄膜電晶體之上; 成於第一絕緣膜之上;以及 於第二絕緣膜之上,並電連接至薄 :包含氮化矽及氧氮化矽之至少其中 包含砂氧院。 包含: 成於基板之上; 成於薄膜電晶體之上; 成於第一絕緣膜之上;以及 :於第二絕緣膜之上,並電連接至薄 -39- 1264244 (2) 膜電晶體, 其中,第一絕緣膜包含5夕氧院。 4 . 一種顯示裝置,包含: 一基板; 一薄膜電晶體,形成於基板之上; 一第一絕緣膜,形成於薄膜電晶體之上; 一第二絕緣膜,形成於第一絕緣膜之上; 一第三絕緣膜,形成於第二絕緣膜之上;以及 一圖素電極,形成於第三絕緣膜之上,並電連接至薄 膜電晶體, 其中,第一絕緣膜包含氮化矽及氧氮化矽之至少其中 一者, 其中,第二絕緣膜包含矽氧烷。 5.—種顯示裝置,包含: 一基板 ·, 一薄膜電晶體,形成於基板之上; 一絕緣膜,形成於薄膜電晶體之上; 源極及汲極電極,形成於絕緣膜之上,並電連接至薄 膜電晶體;以及 一圖素電極,形成於絕緣膜之上,並電連接至源極及 汲極電極之至少其中一者, 其中,絕緣膜包含砂氧院。 6 . —種顯示裝置,包含: 一基板; -40- 1264244 (3) 一薄膜電晶體,形成於基板之上; 一第一絕緣膜,形成於薄膜電晶體之上; 一第二絕緣膜,形成於第一絕緣膜之上; 源極及汲極電極,形成於第二絕緣膜之上,並電連接 至薄膜電晶體;以及 一圖素電極,形成於第二絕緣膜之上,並電連接至源 極及汲極電極之至少其中一者, 其中,第一絕緣膜包含氧化矽及氧氮化矽之至少其中 一者, 其中,第二絕緣膜包含矽氧烷。 7. —種EL顯示裝置,包含: 一基板·’ 一薄膜電晶體,形成於基板之上; 一絕緣膜,形成於薄膜電晶體之上;以及 一圖素電極,形成於絕緣膜之上,並電連接至薄膜電 晶體, 其中,絕緣膜包含矽氧烷。 8. —種EL顯示裝置,包含: 一基板; 一薄膜電晶體,形成於基板之上; 一第一絕緣膜,形成於薄膜電晶體之上; 一第二絕緣膜,形成於第一絕緣膜之上;以及 一圖素電極,形成於第二絕緣膜之上,並電連接至薄 膜電晶體, -41 - 1264244 (4) 其中,第一絕緣膜包含氮 一者, 其中,第二絕緣膜包含矽 9. ·-種EL顯示裝置,包售 一基板; 一薄膜電晶體,形成於基 一第一絕緣膜,形成於薄 一第二絕緣膜,形成於第 一圖素電極,形成於第― 膜電晶體, 其中,第一絕緣膜包含矽 10. —種EL顯示裝置,包 一基板 ·’ 一薄膜電晶體,形成於基 一第一絕緣膜,形成於薄 一第二絕緣膜,形成於第 一第三絕緣膜,形成於第 一圖素電極,形成於第三 膜電晶體, 其中,第一絕緣膜包含氮 一者, 其中,第二絕緣膜包含矽 11. 一種EL顯示裝置,包 一基板; 化矽及氧氮化矽之至少其中 氧烷。 板之上; 膜電晶體之上; 一絕緣膜之上;以及 絕緣膜之上,並電連接至薄 氧烷。 含: 板之上; 膜電晶體之上; 一絕緣膜之上; 二絕緣膜之上;以及 絕緣膜之上,並電連接至薄 化矽及氧氮化矽之至少其中 氧烷。 含: • 42- 1264244 (5) 一薄膜電晶體,形成於基板之上; 一絕緣膜,形成於薄膜電晶體之上; 源極及汲極電極,形成於絕緣膜之上,並電連接至薄 膜電晶體;以及 一圖素電極,形成於絕緣膜之上,並電連接至源極及 汲極電極之至少其中一者, 其中,絕緣膜包含砂氧院。 12·—種EL顯示裝置,包含: 一基板; 一薄膜電晶體,形成於基板之上; 一第一絕緣膜,形成於薄膜電晶體之上; 一第二絕緣膜,形成於第一絕緣膜之上; 源極及汲極電極,形成於第二絕緣膜之上,並電連接 至薄膜電晶體;以及 一圖素電極,形成於第二絕緣膜之上,並電連接至源 極及汲極電極之至少其中一者, 其中,第一絕緣膜包含氧化砂及氧氮化砂之至少其中 一者, 其中,第二絕緣膜包含矽氧烷。 13· —種半導體裝置,包含: 一基板; 一薄膜電晶體,形成於基板之上; 一絕緣膜,形成於薄膜電晶體之上;以及 一圖素電極,形成於絕緣膜之上,並電連接至薄膜電 -43- 1264244 (6) 晶體, 其中,絕緣膜包含矽氧烷。 14. 一種半導體裝置,包含: 一基板; 一薄膜電晶體,形成於基板之上; 一第一絕緣膜,形成於薄膜電晶體之上; 一第二絕緣膜,形成於第一絕緣膜之上;以及 一圖素電極,形成於第二絕緣膜之上,並電連接至薄 膜電晶體, 其中,第一絕緣膜包含氮化矽及氧氮化矽之至少其中 一者, 其中,第二絕緣膜包含矽氧烷。 15. —種半導體裝置,包含: 一基板; 一薄膜電晶體,形成於基板之上; 一第一絕緣膜,形成於薄膜電晶體之上; 一第二絕緣膜,形成於第一絕緣膜之上;以及 一圖素電極,形成於第二絕緣膜之上,並電連接至薄 膜電晶體, 其中,第一絕緣膜包含矽氧烷。 16. —種半導體裝置,包含: 一基板; 一薄膜電晶體,形成於基板之上; 一第一絕緣膜,形成於薄膜電晶體之上; -44- 1264244 (7) 一第二絕緣膜,形成於第一絕緣膜之上; 一第三絕緣膜’形成於第二絕緣膜之上;以及 一圖素電極’形成於第三絕緣膜之上,並電連接至薄 膜電晶體, 其中’第一絕緣膜包含氮化矽及氧氮化矽之至少其中 一者, 其中,第二絕緣膜包含矽氧烷。 1 7 · —種半導體裝置,包含: --基板; 一薄膜電晶體,形成於基板之上; 一絕緣膜,形成於薄膜電晶體之上; 源極及汲極電極,形成於絕緣膜之上,並電連接至薄 膜電晶體;以及 一圖素電極,形成於絕緣膜之上,並電連接至源極及 汲極電極之至少其中一者, 其中,絕緣膜包含矽氧烷。 18. —種半導體裝置,包含: 一基板; 一薄膜電晶體,形成於基板之上; 一第一絕緣膜,形成於薄膜電晶體之上; 一第二絕緣膜,形成於第一絕緣膜之上; 源極及汲極電極,形成於第二絕緣膜之上,並電連接 至薄膜電晶體;以及 一圖素電極,形成於第二絕緣膜之上,並電連接至源 -45- 1264244 (8) 極及汲極電極之至少其中一者, 其中,第一絕緣膜包含氧化矽及氧氮化矽之至少其中 -一者5 其中,第二絕緣膜包含矽氧烷。 -46-
TW092122013A 2001-06-18 2002-06-17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TWI264244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184067 2001-06-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03605A TW200403605A (en) 2004-03-01
TWI264244B true TWI264244B (en) 2006-10-11

Family

ID=1902390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2122013A TWI264244B (en) 2001-06-18 2002-06-17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TW091113161A TW588570B (en) 2001-06-18 2002-06-17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1113161A TW588570B (en) 2001-06-18 2002-06-17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294517B2 (zh)
KR (2) KR20020096966A (zh)
CN (1) CN100481559C (zh)
TW (2) TWI26424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01696B (zh) * 2009-02-13 2015-09-21 Tokyo Polytechnic University An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a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48686B (en) * 1996-07-11 2003-08-2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CMOS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8603870B2 (en) 1996-07-11 2013-12-10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7042024B2 (en) 2001-11-09 2006-05-09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 emit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6903377B2 (en) * 2001-11-09 2005-06-07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 emit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6822264B2 (en) * 2001-11-16 2004-11-23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 emitting device
US7098069B2 (en) * 2002-01-24 2006-08-29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 emitting device, method of preparing the same and device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US20040124421A1 (en) * 2002-09-20 2004-07-0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040084305A1 (en) * 2002-10-25 2004-05-06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puttering syste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in film
JP2004343031A (ja) * 2002-12-03 2004-12-02 Advanced Lcd Technologies Development Center Co Ltd 誘電体膜およびその形成方法ならびに誘電体膜を用いた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063082B2 (ja) * 2003-01-10 2008-03-1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電子デバイスとその製造方法
EP1591554A4 (en) * 2003-01-24 2010-04-07 Bridgestone Corp THIN FILM OF TIN OXIDE AND INDIUM (ITO), PROCESS FOR FORMING THE FILM,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AND TOUCH SCREEN
US7291967B2 (en) * 2003-08-29 2007-11-06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 emitting element including a barrier layer and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7816863B2 (en) * 2003-09-12 2010-10-19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7205716B2 (en) * 2003-10-20 2007-04-17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emitting device
US7902747B2 (en) 2003-10-21 2011-03-0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emitting device having a thin insulating film made of nitrogen and silicon and an electrode made of conductive transparent oxide and silicon dioxide
US7423373B2 (en) * 2004-03-26 2008-09-09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7202504B2 (en) 2004-05-20 2007-04-10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emitting element and display device
FR2871651A1 (fr) * 2004-06-09 2005-12-16 Thomson Licensing Sa Capot en verre et boitier d'encapsulation de composants electroniques dote d'un tel capot
KR101095643B1 (ko) * 2004-08-20 2011-12-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버퍼층을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패널 및 이를 갖는 액정표시장치
US7791270B2 (en) * 2004-09-17 2010-09-07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emitting device with reduced deterioration of periphery
US8148895B2 (en) 2004-10-01 2012-04-03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KR100683684B1 (ko) * 2004-10-28 2007-02-2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박막 트랜지스터를 구비한 유기전계 발광표시장치
JP5046521B2 (ja) * 2006-01-18 2012-10-10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発光装置
JP4717674B2 (ja) * 2006-03-27 2011-07-0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ガスバリア性フィルム、基材フィルムおよ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US20100237362A1 (en) * 2007-10-23 2010-09-2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device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CN102386236B (zh) * 2008-10-24 2016-02-10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半导体器件和用于制造该半导体器件的方法
CN101969045A (zh) * 2010-09-07 2011-02-09 华映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数组基板及其制作方法
US9088003B2 (en) * 2013-03-06 2015-07-21 Apple Inc. Reducing sheet resistance for common electrode in top emissio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TWI518916B (zh) * 2013-03-25 2016-01-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畫素結構的製造方法及其結構
JP6190192B2 (ja) * 2013-07-16 2017-08-30 ソニーセミコンダクタ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放射線撮像装置および放射線撮像表示システム
RU2548603C1 (ru) * 2013-12-04 2015-04-20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о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Воронеж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ФГБОУ ВПО "ВГУ") Органический светоизлучающий диод
KR102266448B1 (ko) * 2014-07-29 2021-06-1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1671146B1 (ko) 2016-06-30 2016-11-01 충북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젤라틴을 이용한 복숭아 과즙 첨가 젤리 및 그 제조방법
US11950488B2 (en) 2018-04-20 2024-04-02 Sakai Display Products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US10886499B2 (en) * 2018-08-28 2021-01-05 Lg Display Co., Ltd. Light emitting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2654289B1 (ko) * 2018-10-05 2024-04-0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56429A (en) * 1980-07-17 1982-10-26 Eastman Kodak Company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cell
US4530750A (en) * 1981-03-20 1985-07-23 A. S. Laboratories, Inc. Apparatus for coating optical fibers
US4539507A (en) * 1983-03-25 1985-09-03 Eastman Kodak Company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having improved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ies
US4885211A (en) 1987-02-11 1989-12-05 Eastman Kodak Company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with improved cathode
US4720432A (en) * 1987-02-11 1988-01-19 Eastman Kodak Company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with organic luminescent medium
US4769292A (en) * 1987-03-02 1988-09-06 Eastman Kodak Company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with modified thin film luminescent zone
US5003221A (en) * 1987-08-29 1991-03-26 Hoya Corporation Electroluminescence element
US4975338A (en) 1988-04-12 1990-12-04 Ricoh Company, Ltd. Thin film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JP2742057B2 (ja) * 1988-07-14 1998-04-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薄膜elパネル
US5189405A (en) * 1989-01-26 1993-02-2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hin film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
GB8909011D0 (en) * 1989-04-20 1989-06-07 Friend Richard H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US4950950A (en) * 1989-05-18 1990-08-21 Eastman Kodak Company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with silazane-containing luminescent zone
US5270267A (en) 1989-05-31 1993-12-14 Mitel Corporation Curing and passivation of spin on glasses by a plasma process wherein an external polarization field is applied to the substrate
JPH0329291A (ja) * 1989-06-27 1991-02-07 Sumitomo Bakelite Co Ltd 有機分散型elランプ用捕水フィルム
US5047687A (en) * 1990-07-26 1991-09-10 Eastman Kodak Company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with stabilized cathode
US5073446A (en) 1990-07-26 1991-12-17 Eastman Kodak Company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with stabilizing fused metal particle cathode
US5059861A (en) * 1990-07-26 1991-10-22 Eastman Kodak Company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with stabilizing cathode capping layer
US5059862A (en) * 1990-07-26 1991-10-22 Eastman Kodak Company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with improved cathode
US5268217A (en) * 1990-09-27 1993-12-07 Diamonex, Incorporated Abrasion wear resistant coated substrate product
US5680185A (en) * 1990-11-26 1997-10-2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 (PDLC) display apparatus
US5061617A (en) * 1990-12-07 1991-10-29 Eastman Kodak Company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high chloride tabular grain emulsions
US5206749A (en) * 1990-12-31 1993-04-27 Kopin Corporatio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essentially single crystal transistors pixels and driving circuits
EP0491521B1 (en) * 1990-12-15 1997-03-12 Fujitsu Limited Process for producing diamond film
US5151629A (en) * 1991-08-01 1992-09-29 Eastman Kodak Company Blue emitting internal junc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I)
US5680165A (en) * 1991-10-25 1997-10-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Jet recording method
US5294869A (en) * 1991-12-30 1994-03-15 Eastman Kodak Company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ulticolor image display device
US5294870A (en) * 1991-12-30 1994-03-15 Eastman Kodak Company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ulticolor image display device
US5776594A (en) * 1992-12-04 1998-07-07 Photran Corporation Transparent electrodes for liquid cells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FI92897C (fi) * 1993-07-20 1995-01-10 Planar International Oy Ltd Menetelmä kerrosrakenteen valmistamiseksi elektroluminenssikomponentteja varten
JPH07109573A (ja) * 1993-10-12 1995-04-25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Co Ltd ガラス基板および加熱処理方法
US5552668A (en) * 1993-10-15 1996-09-03 Seiko Precision Inc. Self-waterproofing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US5923962A (en) * 1993-10-29 1999-07-13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semiconductor device
TW264575B (zh) * 1993-10-29 1995-12-01 Handotai Energy Kenkyusho Kk
US5482896A (en) * 1993-11-18 1996-01-09 Eastman Kodak Company Light emitting device comprising an organic LED array on an ultra thin substrate and process for forming same
JP2701738B2 (ja) * 1994-05-17 1998-01-2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有機薄膜el素子
JP2639355B2 (ja) * 1994-09-01 1997-08-1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EP0781075B1 (en) * 1994-09-08 2001-12-05 Idemitsu Kosan Company Limited Method for sealing organic el element and organic el element
JP3097945B2 (ja) * 1994-10-03 2000-10-1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US5703436A (en) * 1994-12-13 1997-12-30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Transparent contacts for organic devices
US5550066A (en) * 1994-12-14 1996-08-27 Eastman Kodak Company Method of fabricating a TFT-EL pixel
US5684365A (en) 1994-12-14 1997-11-04 Eastman Kodak Company TFT-el display panel using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edia
KR100265179B1 (ko) * 1995-03-27 2000-09-15 야마자끼 순페이 반도체장치와 그의 제작방법
CN1056459C (zh) * 1995-03-28 2000-09-1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金属氧化物薄膜电阻器
US5771562A (en) * 1995-05-02 1998-06-30 Motorola, Inc. Passivation of organic devices
US5688551A (en) 1995-11-13 1997-11-18 Eastman Kodak Company Method of forming a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panel
TW439003B (en) * 1995-11-17 2001-06-07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Display device
JPH09148066A (ja) * 1995-11-24 1997-06-06 Pioneer Electron Corp 有機el素子
US5811177A (en) * 1995-11-30 1998-09-22 Motorola, Inc. Passivation of electroluminescent organic devices
US5686360A (en) 1995-11-30 1997-11-11 Motorola Passivation of organic devices
JPH09162415A (ja) * 1995-12-09 1997-06-20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Co Ltd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作製方法
TW309633B (zh) * 1995-12-14 1997-07-01 Handotai Energy Kenkyusho Kk
US5985740A (en) 1996-01-19 1999-11-16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emiconductor device including reduction of a catalyst
DE19712233C2 (de) * 1996-03-26 2003-12-11 Lg Philips Lcd Co Flüssigkristallanzeige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dafür
US6037712A (en) * 1996-06-10 2000-03-14 Tdk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device and producing method thereof
CA2230584A1 (en) * 1996-06-28 1998-01-08 Pelikan Produktions Ag Hydrophobic coating for ink jet printing heads
TW548686B (en) * 1996-07-11 2003-08-2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CMOS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5824374A (en) * 1996-07-22 1998-10-20 Optical Coating Laboratory, Inc. In-situ laser patterning of thin film layers during sequential depositing
US5817366A (en) * 1996-07-29 1998-10-06 Tdk Corporatio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5693956A (en) 1996-07-29 1997-12-02 Motorola Inverted oleds on hard plastic substrate
JP3392672B2 (ja) * 1996-11-29 2003-03-31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H10172762A (ja) * 1996-12-11 1998-06-26 Sanyo Electric Co Ltd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を用いた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表示装置
KR100226548B1 (ko) 1996-12-24 1999-10-15 김영환 웨이퍼 습식 처리 장치
US6049167A (en) * 1997-02-17 2000-04-11 Tdk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king the same
US5952778A (en) * 1997-03-18 1999-09-1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Encapsulate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US6927826B2 (en) * 1997-03-26 2005-08-09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a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JPH10268360A (ja) * 1997-03-26 1998-10-09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Co Ltd 表示装置
EP1026924A4 (en) * 1997-05-08 2005-07-20 Sanyo Electric Co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JP3290375B2 (ja) * 1997-05-12 2002-06-1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US6215244B1 (en) * 1997-06-16 2001-04-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tacke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with specific electrode arrangement
JP3541625B2 (ja) * 1997-07-02 2004-07-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基板
US6198220B1 (en) * 1997-07-11 2001-03-06 Emagin Corporation Sealing structure for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s
US6337492B1 (en) * 1997-07-11 2002-01-08 Emagin Corporation Serially-connecte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stack having conductors sandwiching each light emitting layer
JP3830238B2 (ja) * 1997-08-29 2006-10-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装置
US5853905A (en) 1997-09-08 1998-12-29 Motorola, Inc. Efficient single layer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KR100249784B1 (ko) 1997-11-20 2000-04-01 정선종 고분자복합막을이용한유기물혹은고분자전기발광소자의패키징방법
US6265068B1 (en) * 1997-11-26 2001-07-24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Diamond-like carbon coatings on inorganic phosphors
JP3543170B2 (ja) * 1998-02-24 2004-07-14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電界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268842B1 (en) * 1998-04-13 2001-07-3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Thin film transistor circuit and semiconductor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410478B (en) 1998-05-29 2000-11-01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Thin-film transistor monolithically integrated with a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US6146225A (en) 1998-07-30 2000-11-14 Agilent Technologies, Inc. Transparent, flexible permeability barrier for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JP3782245B2 (ja) * 1998-10-28 2006-06-07 Tdk株式会社 有機el表示装置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US6274887B1 (en) * 1998-11-02 2001-08-14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TW439387B (en) 1998-12-01 2001-06-07 Sanyo Electric Co Display device
JP2000174282A (ja) * 1998-12-03 2000-06-23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Co Ltd 半導体装置
JP4145446B2 (ja) 1998-12-09 2008-09-03 Tdk株式会社 光記録媒体の使用方法
US6268695B1 (en) * 1998-12-16 2001-07-31 Battelle Memorial Institute Environmental barrier material for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making
US6576924B1 (en) * 1999-02-12 2003-06-10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at least a pixel unit and a driver circuit unit over a same substrate
US6531713B1 (en) * 1999-03-19 2003-03-1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6362507B1 (en) * 1999-04-20 2002-03-26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Electro-optical devices in which pixel section and the driver circuit are disposed over the same substrate
US6512504B1 (en) * 1999-04-27 2003-01-2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yory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EP2256808A2 (en) * 1999-04-30 2010-12-0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of
JP4730994B2 (ja) * 1999-06-04 2011-07-20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その作製方法並びに電子装置
US7288420B1 (en) * 1999-06-04 2007-10-30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 electro-optical device
TW527735B (en) * 1999-06-04 2003-04-1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Electro-optical device
US6413645B1 (en) * 2000-04-20 2002-07-02 Battelle Memorial Institute Ultrabarrier substrates
TW525122B (en) * 1999-11-29 2003-03-2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Electronic device
JP3409762B2 (ja) * 1999-12-16 2003-05-2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TW525305B (en) * 2000-02-22 2003-03-2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Self-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7098084B2 (en) * 2000-03-08 2006-08-29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GB0014961D0 (en) * 2000-06-20 2000-08-09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Light-emitting matrix array display devices with light sensing elements
TW522577B (en) 2000-11-10 2003-03-0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Light emitting device
US6717181B2 (en) * 2001-02-22 2004-04-06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uminescent device having thin film transistor
US6625875B2 (en) * 2001-03-26 2003-09-30 Centre Luxembourgeois De Recherches Pour Le Verre Et La Ceramique S.A. (C.R.V.C.) Method of attaching bus bars to a conductive coating for a heatable vehicle window
US6903377B2 (en) * 2001-11-09 2005-06-07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 emit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7042024B2 (en) * 2001-11-09 2006-05-09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 emit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01696B (zh) * 2009-02-13 2015-09-21 Tokyo Polytechnic University An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a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937442B1 (ko) 2010-01-19
US7294517B2 (en) 2007-11-13
TW200403605A (en) 2004-03-01
KR20090038859A (ko) 2009-04-21
US20030089913A1 (en) 2003-05-15
KR20020096966A (ko) 2002-12-31
CN1400850A (zh) 2003-03-05
TW588570B (en) 2004-05-21
CN100481559C (zh) 2009-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64244B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US9653519B2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method of preparing the same and device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US10283529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in-film transistor, thin-film transistor substrate, and flat panel display apparatus
US8541944B2 (en)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oxide semiconductor and production thereof
CN102214796B (zh) 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JP4906142B2 (ja) 発光装置
TWI263339B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8535965B2 (en) Silicon nitride film, a semiconductor device, a display device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silicon nitride film
CN103094491B (zh) 形成有机发光结构的方法和制造有机发光显示设备的方法
TW200404478A (en) Method of fabricating light emitting device
KR20050033024A (ko) 반도체 소자의 제조 방법
JP2003114626A (ja) 発光装置及びその作製方法
US20080135838A1 (en) Thin film transistor,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an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JP2004047410A (ja) 発光装置及びその作製方法
JP4006993B2 (ja) 薄膜トランジスタの製造方法,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4006990B2 (ja) 薄膜トランジスタの製造方法,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6012856A (ja) 発光装置及びその作製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