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60470B - Cataoptric projection optical system, exposure apparatus and device fabrication method - Google Patents

Cataoptric projection optical system, exposure apparatus and device fabrication metho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60470B
TWI260470B TW092136893A TW92136893A TWI260470B TW I260470 B TWI260470 B TW I260470B TW 092136893 A TW092136893 A TW 092136893A TW 92136893 A TW92136893 A TW 92136893A TW I260470 B TWI260470 B TW I26047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ptical system
projection optical
lenses
reflecti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21368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426526A (en
Inventor
Chiaki Terasawa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Kk filed Critical Canon Kk
Publication of TW2004265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4265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604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6047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7Making mask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for further photolithographic process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1/18 or H01L21/34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7/00Systems with reflecting surfaces, with or without refracting elements
    • G02B17/02Catoptric systems, e.g. image erecting and reversing system
    • G02B17/06Catoptric systems, e.g. image erecting and reversing system using mirrors only, i.e. having only one curved mirror
    • G02B17/0647Catoptric systems, e.g. image erecting and reversing system using mirrors only, i.e. having only one curved mirror using more than three curved mirrors
    • G02B17/0657Catoptric systems, e.g. image erecting and reversing system using mirrors only, i.e. having only one curved mirror using more than three curved mirrors off-axis or unobscured systems in which all of the mirrors share a common axis of rotational symmetr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70Microphotolithographic exposure; Apparatus therefor
    • G03F7/70216Mask projection systems
    • G03F7/70233Optical aspects of catoptric systems, i.e. comprising only reflective elements, e.g. extreme ultraviolet [EUV] projection system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70Microphotolithographic exposure; Apparatus therefor
    • G03F7/70216Mask projection systems
    • G03F7/70275Multiple projection paths, e.g. array of projection systems, microlens projection systems or tandem projection systems

Description

1260470 (1) 玖、發明說明 本申請案根據2002年,12月27日所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 案號2002 — 378776,主張優先權益,如同在此之完全說明, 據此將其整體納入當作參考。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將物體表面上之縮減尺寸圖案投射在一影像表面上之 反射型投影光學系統包含八個鏡片,該等鏡片從物體表面 側至影像表面側依序包含一第一鏡片、一第二鏡片、一第 三鏡片、一第四鏡片、一第五鏡片、一第六鏡片、一第七 鏡片、及一第八鏡片,並使第六鏡片與第七鏡片之間的中 間影像形成在一光徑上,其中,一距各鏡片處一光軸之主 要射線高度方向上的位置移位,且從第一鏡片至第四鏡片 之位移方向與從第五鏡片至第八鏡片之位移方向相反,其 中,第二鏡片至第五鏡片爲凹面鏡,一凸面鏡,一凹面鏡 及一凹面鏡,且第七鏡片至第八鏡片爲一凸面鏡及一凹面 鏡,且其中,第八個鏡片中之第二鏡片的位置最接近物體 表面側。 【先前技術】 本發明一般是有關於曝光裝置,且更尤其是有關於一 種反射型或反射投影光學系統,曝光設備’及一裝置之製 造方法,其中,該系統使用紫外(,U V 〃 )及極紫外( '' E U V 〃 )光加以投影並使一如半導體晶圓之單晶質基體 (2) 1260470 及一液晶顯示器(λ' L C D 〃 )之玻璃板之物體曝光。 隨同最近對較小並較低外型電子裝置之要求,要將更 精緻半導體裝置安裝在這些電子裝置上面之要求已增加。 例如’遮罩圖案之設計規則已要求擴大形成直線與間隔( L & S )大小小於〇 m之影像並預期最近之未來中 。電路圖案需小於8 0 n m。L & S表示一投影在晶圓上面, 曝光成相等直線及間隔寬度之影像,並作爲曝光解析度指 標。 作爲製造半導體裝置之一典型曝光設備之投影曝光設 備包含將一遮罩(網線)上之圖案投影並曝光在一晶圓上 面之投影光學系統。使用投影光學系統之光源波長λ及數 値光圈('' N A 〃 )可界定投影曝光設備之解析度R (即精 確影像轉印之最小大小)如以下方程式: i? = A:丨 X(1)
1 NA 波長愈短且NA增加愈大,解析度更佳。最近趨勢已要 求解析度爲較小値;然而,只使用增大之NA難以符合這要 求,且增進之解析度預期使用短波長。曝光源目前已從KrF 準分子雷射(波長大槪爲248 nm)及ArF準分子雷射(波長 大槪爲193 nm)變遷至F2準分子雷射(波長大槪爲157 nm )。正推廣中的是實際使用EUV光作爲光源。 因較短光線波長限制可用之玻璃材料加以傳輸光線。 有利的是使投影光學系統使用反射元件,即鏡片,而非許 多折射元件,即透鏡。對於EUV光,尙未提議適用之玻璃材 料作爲曝光光線,且一投影光學系統可能不含任何透鏡。因 (3) 1260470 此已提議形成只有鏡片之反射型縮減投影光學系統。 在一反射型縮減投影光學系統中之一鏡片形成--多層 膜,增強反射光並增加反射比。但預期的是較少數之鏡片 ,增加整個光學系統之反射比。 此外,N A應增加,例如,對波長1 3 . 5 n m而言爲P至〇. 2 ,因EUV曝光設備所需之關鍵尺度(解析度)已小於習知値 。然而,難以降低習知三或四鏡片系統中之波前像差。因 此,已發生增加鏡片數以及使鏡片爲非球面之需求,俾能 增加修正波前像差時之自由度。 例如,日本專利公開申請案號2000 — 1 00694及 2 000 — 235 1 44發表一種包含約六鏡片(此後有時表示爲一六 鏡片系統)之反射型縮減光學系統。日本專利公開申請案 號1 0 — 90602發表一使用六或八鏡片且NA約爲0.45之反射型 縮減投影光學系統。日本專利公開申請案號2002 - 1] 63 82 發表使用八鏡片且NA約爲0.25之另一實例之反射型縮減投 影光學系統。 日本專利公開申請案號2000 - 1 00694所提議之六鏡片系 統在接近一第一鏡片之頂點反射一主要射線,並在物體端 有造成大準直性之傾向,即投射在第一鏡片之主要射線與 光軸間之角度。因此,掃瞄曝光時在光軸方向之物體表面位 置之偏置會使影像表面上之倍率及失真容易變化且成像效能 惡化。 另一優點爲六鏡片系統處理之NA上達約0.16,但它在 修正像差之自由度不夠且難以處理高達約0.5之NA。這是因 -6 - 1260470 (4) 爲一第二反射系統從中間影像至影像表面包含多達四鏡片 。且它難以不干擾到反射線以外之光線而配置這些鏡片, 因在第二反射光學系統中,高N A之光束寬變厚。雖然第 二反射光學系統,尤其是,三和四鏡片系統中之高主要射 線點可配置這些鏡片不受干擾,但是,作爲凹面鏡片之第 二鏡片則有礙配置。想像得到使物體點較高加以處理較胃 之NA,但較寬之角度與像差之修正不相容,並造成大尺 寸之鏡片。 因物體表面及鏡片間之最小距離短達約20至30 mm,這 難以保持一間隔供一平台機構掃瞄物體表面。因此,當使照 明系統配置得與投影光學系統之光軸交叉時,照明系統即不 利地干擾平台機構。 如日本專利公開申請案號2000 — 235 144中所提議之六鏡 片反射型投影光學系統,物體表面和鏡片間之最小距離短 達約80至8 5 mm,且因此仍難以保持一間隔供一平台機構掃 瞄物體表面。因此,當使照明系統配置得與投影光學系統之 光軸交叉時,照明光線即不利地干擾平台機構。 六鏡片在修正像差之自由度不夠,且甚至當追求例如 ,約0.5之較高NA時無法提供足夠效能。此外,爲了避免NA 較高時在第五和第六鏡片之光線干擾,在第四和第五鏡片 之間必須增加相對於光軸之主要雷射線角而不利地增加第四 鏡片之有效直徑。 曰本專利公開申請案號10 — 90602中所提議之投影光學 系統未淸楚說明其效能且爲一波長在100與300 nm間之UV光 1260470 (5) 線光學系統。因此’爲了使用這u V光線之光學系統’必須 使像差減降至約1 / 1 〇 ’這難以修正像差。 六鏡片系統有類似那些與日本專利公開申請案號 2 0 0 0 — 2 3 5 1 4 4有關之問題’且弟1 1圖中所不之八鏡片系統亦 有缺點。雖然未參考文件發表NA爲0.5之光學系統,實際之 測量顯示ΝΑ約0.4且反射表面1 100及1 200之這種大入射角分 別約爲5 6 °及5 4 ^。這是因爲反射表面1 3 0 0形成一凹面鏡 ,反射表面1 400形成一凸面鏡,並在他們之間形成一光圈 制止器1 500。因來自一物體之光線大量反射在一光軸方向 中正次冪之反射表面1 300上且然後經由光圈制止器1 500以 作爲凸面鏡之反射表面1 100上之入射角反射在光軸下方部 位之負次冪反射表面1400上。在此,第1 1圖說明一習知八 鏡片反射型投影光學系統1 000之切面示意圖。 此外,距離X和Υ變短,因從反射表面1 600至反射表面 1 700之光線被反射,故它靠近光軸且反射表面1 200比反射 表面1 800位置更接近影像表面。因此,在小空間中具有強 烈強度之反射會增加反射表面1 200上之入射角。使用大入 射角之EUV光線與一層積在鏡片上之多層膜之角特性不相 容,造成在晶圓表面上減弱之光線強度,非均勻光線強度 ,及非均勻解析度。而且,懷疑由於在晶圓端所增加之準 直性使光學系統整體上表現解析度之限制。 日本專利公開申請案號2002 - 1 1 6382所提議之投影光學 系統使一八鏡片系統之ΝΑ約爲0.25。然而,這亦有不利之 處爲其架構通常使第四鏡片配置成最接近一遮罩端,且因 1260470 (6) 此輕易增加第四鏡片之直徑。此外,因光束在第2、6 ' 8及 1 0圖中之光徑中交叉,且較大之N A會造成光線和鏡片間之 干擾。 另言之,尙未提議適於EUV光線之具有如大於約0.25或 約0.3至0.5高NA之反射型投影光學系統。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之一典範目的在提供一種八鏡片反射型 投影光學系統,並提供高NA及良好成像效能,曝光設備’ 及裝置製造方法。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用以使一物體表面上縮小大小圖 案投影在一影像表面上之反射型投影光學系統包含八個鏡 片,該八鏡片依序從物體表面側至影像表面側包含一第一 鏡片、一第二鏡片、一第三鏡片、一第四鏡片、一第五鏡 片、一第六鏡片、一第七鏡片、及一第八鏡片,並在光徑 上之第六鏡片及第七鏡片之間形成一中間影像,其中,主 要射線高度方向中之一位置從各鏡片之光軸移位,且從第 一鏡片至第四鏡片之位移方向與從第五鏡片至第八鏡片之 位移方向相反,其中,第二至第五鏡片分別爲凹面、凸面 、凹面及凹面鏡,而第七和第八鏡片分別爲凸面及凹面鏡 ,且其中,這八鏡片當中之第二鏡片位置最接近物體表面 側。 在一有效光線反射表面,從第一鏡片至第六鏡片,投 射在子午線部位之最大入射角可小或等於45 °。投影光學系 -9- 1260470 (7) 統可符合0 · 4 5 < I d:‘ / d 1 I < 0.8,其中,d I爲從物體表面至 第一鏡片之距離,而d:爲從第一鏡片至第二鏡片之距離。投 影光學系統可符合1. 〇 < | d·7 / ds | < 1.2,其中ch爲從第六鏡 至第七鏡片之距離,而d 8爲從第七鏡片至第八鏡片之距 離。 投影光學系統可符合0.75 < I d6/ ch i < 1.2,其中,d6 爲從第五鏡片至第六鏡片之距離,而d 8爲從第七鏡片至第 八鏡片之距離。投影光學系統可符合0.3 < | d4/ d3 | < 1.0 ’其中’ d3爲從第一鏡片至第三鏡片之距離,而d 4爲從第三 鏡片至第四鏡片之距離。投影光學系統可符合 一 5·0< α <10.0,其中,α爲一從第四鏡片至第五鏡片最 大影像點處之主要射線與光軸間之角(度),並定義從一平 行線至起自第五鏡片一主要射線位置之光軸之順時針及逆 時針方向旋轉分別爲正與負。 第六鏡片可爲一凸面鏡。第六鏡片之一光軸位置之位 置比第一鏡片之光軸位置實際上較接近影像表面。第二鏡 片位置可爲一光圈制止器位置。八鏡片實質上是配置成一 同軸系統。 八鏡片中至少一鏡片可包含一非球面鏡片,其包含一 多層膜,加以反射極紫外線。所有八鏡片可包含非球面鏡 片,各包含一多層膜用以反射極紫外線。 光線可爲波長小或等於20 // m之極紫外線。投影光學 系統之數値光圈可爲大或等於0 · 3。反射型投影光學系統. 在影像表面側可爲遠心的。 -10- 1260470 (8) 根據本發明另一觀點之曝光設備包含以上反射型投影 光學系統,一用以使遮罩定位在物體表面並用以支撑遮罩 之平台,一用以使曝光物體之一感光層定位在影像表面, 並用以支撑物體之平台,一使用具有反射型投影光學系統 之弧型場之弧型EUV光線加以照明遮罩之照明設備,以及 一當EUV光線照明遮罩時用以同步掃瞄各平台之機構。 根據本發明還另一觀點之裝置製造方法包含使用以上 曝光設備使物體曝光並使曝光物體顯影之步驟。請求加以 實施類似於以上曝光設備之操作之一裝置製造方法包含作 爲中間及最終產品之裝置。這種裝置包含像LSI及VLSI之 半導體晶片、CCDs、LCDs、磁性感測器、薄膜磁頭之類 者。 參考隨圖,從較佳實施例之以下說明,本發明之其它 目的及進一步特性將變得顯而易見。 【實施方式】 較佳實施例之詳細說明 現將參考隨圖說明一反射型投影光學系統1 00及曝光設 備200,作爲本發明之一觀點。本發明不限於這些實施例且 在完成本發明目的之範圍內,各元件是可替換的。各圖中 之相同參註號碼表示相同元件,並將省略其說明。在此,第 1圖表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反射型投影光學系統1 〇〇及 其光徑之示意切面圖。第2圖表示作爲第1圖中所示反射型 投影光學系統100變化之反射型投影光學系統100A及其光 -11 - 1260470 (9) 徑之示意切面圖。第3圖表示作爲第1圖中所示反射型減弱 投影光學系統100變化之反射型投影光學系統100B及其光徑 之不意切面圖。除非另有指定,反射型投影光學系統1 〇 〇通 常爲反射型減弱投影光學系統1 0 0 A和1 0 0 B。第4圖表示第 1圖中所示反射型投影光學系統1 0 0之主要射線一光徑之示 意切面圖。 參考第1圖,發明性反射型投影光學系統】00 (此後簡 稱 ''投影光學系統1 00 〃)縮減並將在如遮罩表面之一物 體表面MS上之圖案投影在如基體表面及曝光物體表面上之 影像表面W上。反射型投影光學系統1 00爲一尤其適合 EUV光線(波長例如爲13.4 nm )之光學系統,並實現比 習知反射型減弱投影光學系統甚大之數値光圈('' N A 〃 ),如 0.5。 投影光學系統1 0 0包含八個鏡片,該八鏡片依序從離 軸之反射光線,實質上包含環形物體表面MS,一第一鏡 片110、一第二(凹面)鏡120、一第三(凸面)鏡130、 —第四(凹面)鏡140、一第五(凹面)鏡150、一第六鏡 片160、一第七(凹面)鏡170及一第八(凹面)鏡。含第 一鏡片1 10至第六鏡片160之六鏡片形成一中間影像MI, 並使用包含第七鏡片170及第八鏡片180之兩鏡片將這中間 影像MI重新成像在影像表面W上。雖然在接近中間影像MI 處看到像差,當光線停止時,它成像在第六鏡片1 60及第 七鏡片1 7 〇之間。在此,最好這投影光學系統所投射之光 線包含來自物體表面MS之離軸光線。 -12- 1260470 (10) 發明性投影光學系統1 〇〇實質上是配置成一同軸系統 ’即圍繞一光軸爲軸向對稱之同軸光學系統。另言之,一 同軸系統指的是一種光學系統,當中,甚至當曲度中心離 光軸偏置時,光學系統1 0 0中所有光表面之曲度中心實質 上是與光軸對角。而且,光軸和各光表面或各光表面之延 伸表面間之交叉將稱爲 ''各光表面之光軸位置〃。 一光圈制止器s T位在第二鏡片1 2 0位置。光圈制止器 直徑可爲固定或可變的。藉由改變光圈制止器ST之可變直 徑,光學系統之NA是可變的。作爲一可變制止器之光圈 制止器ST有利地提供適於穩定影像之更深之焦點深度。 在這種架構中,發明性投影光學系統1 00提供具有正強 度凹面鏡之第二鏡片120,並將光圈制止器ST配置在鏡片位 置,縮減往後鏡片或第三鏡片130至第八鏡片180上之入射 角。 藉由將位在一光圈制止器之第二鏡片120配置在最接近 遮罩MS之位置並限制第四鏡片140之位置,防止第四鏡片 1 4 0之直徑增加。 如第4圖中所示,發明性投影光學系統100之特性爲,從 各鏡片之光軸,針對已自正方向中之物體表面MS發出之 一主要射線高度方向之位置P1至P8,從第一鏡片110至第四 鏡片140之位移方向爲負方向,像依此次序之PI、P2、P3及 P4,或從紙表面之一前表面至一後表面之方向,而從第五 鏡片150至第八鏡片180之位移方向爲一正方向,像依此次 序之P5、P6、P7及P8,或從紙表面之後表面至前表面之方向 -13- (11) 1260470 另言之,縮減第四(凹面)鏡140和第五(凹面)鏡150 間之主要射線角,俾能產生大槪平行於光軸之條件♦防止第 四(凹面)鏡1 40及第五(凹面)鏡〗50之有效直徑過度大於 另一方,並具平衡’相等之有效直徑。這亦作爲平衡這些 鏡片上之入射角,縮減入射角之增加° 通常,在嘗試達成反射光學系統之高NA時’難以固定 反射光之光徑,且當各鏡片具強化強度時’入射角即增大 。對於這種高ΝΑ,發明性投影光學系統100保持第一鏡片 11 0對第六鏡片1 6 0之入射角小於4 5 °而保持局Ν Α或約爲〇. 5 之NA。 最好,入射角儘可能的小,鑒於鏡片表面中之多層膜 特性,更最好是小於30 °。第七(凸面)鏡170上之入射角 傾向於增大,俾能設定對第六鏡片160及第七鏡片170之射 線角,致能固定一光徑且接近中間影像MI及第八鏡片180之 光線不會彼此干擾。使第八鏡片1 80成爲具有使有效直徑儘 可能大之大強度之凹面鏡,俾能以預期NA根本形成一影像 並有助於固定光徑。其入射角沒問題,因它具接近等倍數之 倍率關係並使影像點之範圍儘可能的低,而不造成光線干擾 。依NA小如0.4或0.3之情況可更容易保持光徑並可使各所有 反射表面上之入射角爲小。 因此’發明性投影光學系統100可完成這種約爲0.5,更 最好爲符合以下方程式2至6之極高NA。 發明丨生ί又影光學系統1 〇 〇最好符合方程式2如下: -14- 1260470 (12) 0.45 < I d2/ di| <0.8 ( 2 ) 其中,ch爲從物體表面MS至第一鏡片110之距離,而d:爲 從第一鏡片110至第二鏡片120之距離。 方程式2定義第一鏡片1 1 〇和第二鏡片1 2 〇間之位置關 係。當這値變成小於下限時,物體端之準直性變差,且這 不預期地造成一影像大小之改變且由於製造誤差等,當物 體表面MS在光軸方向移動時即使失真惡化。另一方面, 高於上限之這値會縮短物體表面MS和第二鏡片1 20間之距 離,不預期地使其難以將驅動平台配置在某一空間中並限 制照明系統中之光徑。 發明性投影光學系統1 00最好符合方程式3如下: 1.0 < I d7/ ds | <1.2 ( 3 ) 其中,ch爲從第六鏡片160至第七鏡片170之距離,而d8爲 從第七鏡片170至第八鏡片180之距離。 方程式3定義第六鏡片160、第七鏡片170及第八鏡片 1 8 0當中之位置關係。當這値變成小於下限時,第六鏡片 160之位置比第八鏡片180更接近影像表面W,且第六鏡片 1 60上之入射角增大。此外,由於在影像表面W端之有限 配置空間,第五鏡片150不預期地具增加強度加以反射光 線以及增大之入射角。另一方面,當這値變成高於上限時 ’第六鏡片160之位置較接近物體表面MS,且第四鏡片140 和第五鏡片1 50之有效直徑增加,這是光學系統之架構所 不想要的。 發明性投影光學系統1 〇〇最好符合方程式4如下: -15- 1260470 (13) 0.75 < ! dtX ds <1.2
其中,ch爲從第五鏡片150至第六鏡片160之距離’而ch爲 從第七鏡片170至第八鏡片180之距離。 方程式4定義第五鏡片1 5 0與第六鏡片1 6 0間距離,以 及第七鏡片丨70與第八鏡片180間距離之間之關係。當這値 變成小於下限時’光線應被反射在第五鏡片1 5 0與第六鏡 片1 60之間之一狹窄間距中,且各鏡片上之入射角不預期 地增加。另一方面,當這値變成高於上限時,難以固定第 五鏡片150和第六鏡片160間之光徑,且其有效直徑不預期 地增大。 發明性投影光學系統1 〇〇最好符合方程式5如下: 0.3 < | d4/ ds ! < 1.0 ( 5 ) 其中,d3爲從第二鏡片120至第三鏡片130之距離,而d4爲從 第三鏡片130至第四鏡片140之距離。 方程式5定義第二鏡片120、第三鏡片130及第四鏡片 1 40當中之位置關係。當這値變成低於下限時,光線應被反 射在第三鏡片130與第四鏡片140之間之一狹窄間距中,且 各鏡片上之入射角不預期地增加。另一方面,當這値變成 高於上限時,第四鏡片140不預期地具一增大之有效直徑。 當設定上限爲0.9時,可使有效直徑變小。 發明性投影光學系統100最好符合方程式6如下: -5.0 < a <10.0 ( 6 ) 其中’ α爲一從第四鏡片140至第五鏡片ι5〇最大影像點處 之主要射線與光軸間之角(度),並定義從一平行線至起 -16- (14) 1260470 自第五鏡片1 5 0 —主要射線位置之光軸之順時針及逆時針 方向旋轉分別爲正與負。 方程式6定義第4圖中所示之角α ,α爲相對於區段 ΑΒ之角度’區段ΑΒ是平行於啓自第五鏡片150上一主要射 線位置Β之光軸。當這値變成低於下限或高於上限時,在 第四鏡片1 4 0及第五鏡片1 5 0之有效直徑之間即失去平衡。 尤其是,當超出下限時,第四鏡片1 40之有效直徑會增加 且變成不預期地難以固定在第五鏡片150和第六鏡片160處 之光徑。另一方面,當這値變成高於上限時,第五鏡片 150之有效直徑會增加且第六鏡片160預期會有一大入射角 。更理想是,α角符合方程式7如下: 0 < α <10.0 ( 7) 這是因爲當一主要射線角保持正値時,直徑平衡即增 加,因光束緊縮在第四鏡片140與第五鏡片150之間。 而且,立即投影光學系統100將第六鏡片160之光軸位 置配置將比第一鏡片Π 0之光軸位置更接近影像表面W端 而簡化鏡片之配置及鏡片桶。 現參考第2圖,將主要說明作爲第1圖中所示反射型投 影光學系統1〇〇變化之反射型投影光學系統100Α與反射型 投影光學系統1〇〇之差異。投影光學系統100Α使除第四鏡 片140以外之七個鏡片之光軸中心位置配置在光軸上。因 此,各七鏡片之形狀可具有一包含光軸中心之3 60 °區域 ,鑒於如離心調整之製造目的,這是有利的。 在這種架構中,發明投影光學系統100Α爲一種對極高 -17- 1260470 (15) N A爲有利之八鏡片系統。此外’在影像表面W端保持外射 光線爲遠心,且甚至當影像表面W沿光軸方向移動時,放 大強度較不受影響。 因將投影光學系統1 〇〇A配置爲一同軸系統,這可有利 地修正以圍繞光軸爲中心之環形影像表面之像差。投影光 學系統1 00 A爲一形成光學系統之中間影像,並提供良好平 衡之像差修正。一鏡片型之投影光學系統100A與傳輸型遮 罩(即,晶片切割遮罩)及反射型遮罩兩者相容。 如以上之硏討,第一至第八鏡片1 10至180由凹面或凸 面鏡片製成。第一鏡片1 10和第六鏡片160可爲正和負強度 之任一種,或由凹面或凸面鏡製成。當然,如稍後之說明 ,應決定整個投影光學系統1 0 0 A中之鏡片形狀,使得培兹 瓦(Pet zval )項總合可爲零或在零附近。最好,因第二鏡 片120—爲凹面鏡,故第一鏡片11〇爲一凸面鏡;因第三鏡 片130爲一凸面鏡,故第四鏡片140爲一凹面鏡;因第五鏡 片150爲一凹面鏡,故第六鏡片160爲一凸面鏡;因第八鏡 片180爲一凸面鏡,故第七鏡片170爲一凹面鏡。這是因爲 從第一鏡片11 〇至第八鏡片1 8 0之培茲瓦項之總和可部份加 以修正。 如以上說明,雖然立即之實施例使第一鏡片11 0至第 八鏡片1 8 0爲凹面及凸面鏡,並使其反射表面爲非球面形 ,根據本發明,第一至第八鏡片1 10至180中之至少一或更 多鏡片爲非球面形。因非球面形鏡片有利地有助於像差之 修正,故最好將非球面形表面應用到許多可能(預期爲八 -18- 1260470 (16) 之鏡片。將這些第一至第八鏡片n 0至1 8 0中之非球面形 狀定義爲方程式8 cfl
Z 作爲一般非球面之方程式: +AkBA^Ch+DhQ+EPhFh1 2 3 4 5^Gh6+H}UjH0+... (8) 其中,'' z 〃爲光軸方向之座標,'、C 〃爲曲度(即,曲 度半徑r之倒數),、' h 〃爲距光軸之高度,'' k 〃爲圓錐 常數,'' A "至'' J "分別爲4次方、6次方、8次方、1 0次 方、1 2次方、1 4次方、1 6次方、1 8次方、2 0次方之非球面 係數。 這些,即第一至第八鏡片1 1〇至180之八鏡片之培茲瓦 項總和在零附近或最好爲零,俾能使光學系統中之影像表 面w變平。因此,使各鏡片表面之折射強度總和幾乎爲零 。另言之,在r 110〜r 180爲各鏡片曲度半徑時(其中之 下標等於鏡片參照碼),這實施例之第一至第八鏡片1 1 0 至180符合方程式9或10 : (9) (10) 1 1 1 1 1 1 1 1 ----1-----h----1-----0 7Π0 Γ120 Γ130 Γ140 Γ150 Γ160 Γ)70 Γ180 -19- 1 1 1 1 1 1 1 1 ^ 2 ---+---4----+----Μ 3 7Π0 7120 ;Β〇 ri40 Γ150 Γ160 Γ170 Γ180 4 將反射EUV光線之一多層膜塗敷至第一至第八鏡片110 至180表面上並作爲增強光線用。可塗敷至這立即實施例之 鏡片110至140之一多層膜包含,例如,包含交錯層積在一鏡 5 片反射表面上之鉬(Μ〇)及矽(Si)層之Mo/Si多層膜或 包含交錯層積在鏡片反射表面上之鉬(Mo)及鈹(Be)層 6 之Mo/ Be多層膜。含Mo/ Si多層膜之一鏡片對於波長範圍 接近13.4 nm之波長可得到之反射率爲67.5%,而含Mo/Be 1260470 (17) 多層膜之一鏡片對於波長範圍接近u·3 之波長可得到之 反射率爲70.2%。當然,本發明不將多層膜侷限在以上材料 ,且可使用操作或效果和以上類似之任何多層膜° 現將說明使用發明性反射型投影光學系統1 〇〇、1 〇〇A和 100B之照明實驗結果。在第1至3圖中,MS爲一位在物體表 面之反射型遮罩且W爲一位在影像表面之晶圓。反射型投影 光學系統100、100A及100B使用一發出波長約13.4 nm之EUV 光線之照明系統(未示出)加以照射遮罩MS,並經由依序 所配置之第一鏡片110、第二(凹面)鏡120、第三(凸面) 鏡130、及第四(凹面)鏡140、第五(凹面)鏡150、第六 鏡片160、及第七(凸面)鏡170、及第八(凹面)鏡180加 以反射來自遮罩MS之反射光。然後,一縮減之遮罩圖案影 像是形成在位於影像表面之晶圓W上。第1圖中所示之反射 型投影光學系統100之ΝΑ=0.50、全長= 1330 mm、縮減率 =1 / 5、物體點爲285至290 mm、影像點爲57至58 mm,並 具寬度爲1.0 mm之弧形影像表面。表1表示第1圖所示反射型 投影光學系統1 00之數値(如曲度半徑、表面間距、非球面 係數,及條件表示値)。第5圖表示第1圖中所示反射型投 影光學系統1 〇 〇之像差圖。 •20- (18)1260470
表1SIT 曲度半徑 表面間隔 物體表面(M S) 883.58485 dl 鏡片1 1 0 163266.04958 -692.98779 d2 鏡片120 1 1 8 1.80828 17.92655 d3(-634.1 408 1 ) 制止器(ST) 625.21426 鏡片1 3 0 358.74702 203.92789 d4 鏡片1 4 0 鏡片1 5 0 鏡片160 鏡片170 883.55856 581.06761 d5 -723.01688 -247.73207 d6 -702.14261 327.72165 d7 539.31155 -290.81170 d8 鏡片1 8 0 376.73249 330.81170 影像表面(W) 非球面係數 k A B C 鏡片110 -3.9998 7.08463E-10 -3.34178E-15 2.26899E-20 鏡片12 0 1.49768 -1.45489E-10 -3.35068E-16 -1.40824E-21 鏡片1 3 0 -0.94917 2.92201E-9 3.54949E-14 7.05051E-20 鏡片140 -0.38700 2.15931E-11 9.38093E-16 -1.09193E-21 鏡片150 -0.51003 1.79927E-10 1.48258E-16 4.96882E-21 鏡片160 -2.05871 5.70806E-9 -5.76999E-14 6.93548E-19 鏡片170 9.90823 -3.34740E-10 1.34731E-13 -3.13461E-18 鏡片180 0.15422 -1.54836E-10 -8.21875E-16 -4.58847E-21 D E F G 鏡片Π 0 -1.14365E-25 -5.97060E-31 1.73108E-35 -1.18400E-40 鏡片120 1.41354E-27 -4.77486E-31 5.95018E-36 -7.17698E-41 鏡片130 7.34271E-24 -1.06893E-28 2.5501 1E-33 -1.72612E-38 鏡片140 6.32962E-27 -9.52122E-33 4.92155E-39 3.79060E-44 鏡片150 1.90325E-27 -7.14255E-32 4.10891E-37 -3.15996E-43 鏡片1 6 0 8.47769E-25 -2.65715E-28 4.59473E-33 •2.61818E-38 鏡片Π0 2.30514E-22 -8.90541E-26 1.05391E-29 -7.01036E-34 鏡片180 -3.61962E-26 1.18804E-31 -5.81515E-36 3.05021E-41 鏡片編號 最大入射角 (度) 鏡片Π0 16.0 鏡片120 11.3 鏡片130 29.5 鏡片140 29.5 -21 - 1260470 (19) 梦考表1 ’」解到所有_兒片s中之第六鏡片]6 〇處最大 入射角爲4 2 °,這比習知之八鏡片系統小大或等於1 〇。。參 考第5圖,了解到使像差修正爲一非像差狀態。
第1圖中所示之反射型投影光學系統1 0 0包含無(波前 像差)= 0.008;lrms及|最大失真度丨二2.4 nm之製造誤 差之(以影像點上之數點所計算之)這種像差。不管〇. 5 之極高NA,這是一個波長爲1 3.4 nm,繞射有限之光學系 統。 第2圖中所示之反射型投影光學系統100A之NA爲0.50 、全長爲1156 mm、縮減率爲1/5、物體點爲285至290 mm 、影像點爲57至58 mm,並具寬度爲I.0 mm之弧形影像表 面。表2表示第2圖中所示反射型投影光學系統100A之數値 (如曲度半徑、表面間距、非球面係數、及條件表示値) 。第6圖表示第2圖中所示反射型投影光學系統1 0 0 A之像 差圖。
-22- 1260470 (20) 表2 鏡片— 曲度半徑 表面間隔 物體表面(MS) 726.205 1 1 dl 鏡片1 1 0 5216.71979 561.83308 d2 鏡片120 963.67601 34.67002 d3(-4 92.5 5 1 3 7 ) 制止器(S T) 457.88135 376.09665 309.88006 d4 鏡片]4 0 997.64152 782.34836 d5 鏡片1 5 0 1255.70705 382.46830 d6 鏡片1 6 0 2177.92776 369.47983 d7 鏡片170 530.05905 ‘344.47983 d8 鏡片1 8 0 435.65184 384.47983 影像表面(W) 非球面係數 k A B C 鏡片11 〇 -3.65466 1.63073E-9 •1.49576E-14 1.52573E-19 鏡片1 2 0 1.164489 -1.94962E-10 -4.64356E-16 -1.30892E-21 鏡片130 -1.04946 3.47277E-9 2.49462E-14 1.16196E-19 鏡片140 -0.34382 2.19815E-10 1.67568E-16 -1.14145E-23 鏡片1 5 0 2.73373 4.71206E>10 5.17335E-16 3.99300E-21 鏡片1 60 9.03849 5.75314E-9 -8.39497E-14 7.82903E-19 鏡片170 8.71390 -2.62883E-9 8.15892E-14 -2.23847E-18' 鏡片180 0.16213 -1.35593E-10 -6.21776E-16 -2.92087E-21 D E F G 鏡片Π 0 -1.38647E-24 4.49607E-30 1.12939E-34 -1.44006E-39 鏡片120 •3.35534E-27 -5.36808E-31 5.31982E-36 -1.31204E-40 鏡片130 4.83280E-24 -1.10087E-28 3.06869E-33 -2.95007E-38 鏡片140 8.62662E-28 -2.11861E-33 4.59815E-39 -3.21797E-45 鏡片150 -1.09786E-26 2.71956E-32 8.53382E-38 -L60618E-43 鏡片1 60 8.62164E-24 -2.70094E-28 1.39208E-33 6.31182E-39 鏡片170 9.54626E-23 -2.94405E-26 3.14556E-30 -1.81432E-34 鏡片1 8 0 -1.88161E-26 2.05434E-32 -1.64918E-36 4.22940E-42 鏡片編號 最大入射角 (度) 鏡片Π0 18.4 鏡片120 11.4 鏡片130 26.6 鏡片140 23.1 -23- (21) 1260470 寥1考表2 ’ 了解到所有鏡片當中之第七鏡片1 70處最大 人射角爲32.3。’這比習知之八鏡片系統小大或等於2〇。ε 爹考第6圖’了解到使像差修正爲一非像差狀態。 第2®中所示之反射型投影光學系統100Α包含無〔波 前像差)二〇·015 λ rms及|最大失真度|二1.〇 nm之製造 誤差之(以影像點之數點所計算之)這種像差。不管0.5 之極高NA ’這是一個波長爲13 4 nm,繞射有限之光學系 統。 第3圖中所示之反射型投影光學系統ιοοΒ之να爲〇.5〇 、全長爲1315 mm、縮減率爲1/ 5、物體點爲2 85至290 mm 、影像點爲57至5 8 mm,並具寬度爲1·〇 mm之弧形影像表 面。表3表示第3圖中表示反射型投影光學系統100B之數値 (如曲度半徑、表面間距、非球面係數、及條件表示値) 。第7圖表示第3圖中所示反射型投影光學系統100B之像差 圖。 -24- (22)1260470 表3 鏡片 曲度半徑 表面間隔 物體表面(MS) 800.00000 dl 鏡片1 1 0 -6596.61807 -400.00000 d2 鏡片120 944.36675 10.40623 d 3 (二 3 8 8.0 1 7 8 5 ) 制止器(ST) 377.61162 鏡片1 3 0 376.68188 317.25435 d4 鏡片140 905.87411 713.54887 d5 鏡片1 5 0 1272.87295 306.29452 d6 鏡片1 6 0 1828.76691 397.11186 d7 鏡片170 478.53394 -372.11186 d8 鏡片180 464.15665 412.11186 影像表面(W) 非球面係數 k A B C 鏡片110 4.56738 1.83244E-9 -2.01836E-14 2.56470E-19 鏡片120 1.22586 -2.12071E-10 -1.48973E-15 5.31630E-21 鏡片130 -1.35020 2.68788E-9 3.43817E-14 1.36334E-19 鏡片140 -0.48972 8.95669E-11 2.34393E-16 3.44970E-22 鏡片150 2.27002 4.31614E-10 1.35068E-15 4.58111E-21 鏡片160 8.85971 5.79266E-9 -8.25896E-14 6.96590E-19 鏡片170 7.36115 -5.82425E-9 1.23430E-13 -3.94589E-18 鏡片180 0.16294 -1.23739E-10 -4.85845E-16 -2.18713E-21 D E F G 鏡片11 〇 -3.00945E-24 1.84741E-29 9.04302E-35 -1.71018E-39 鏡片120 -5.41251E-26 -9.18186E-30 1.91856E-34 -3.14390E-39 鏡片130 -5.77798E-24 2.39984E-28 -2.44927E-33 1.61257E-38 鏡片140 1.07561E-28 -2.62589E-33 1.25181E-38 -1.20242E-44 鏡片150 -1.23676E-25 1.30469E-30 -5.88016E-36 1.04386E-41 鏡片160 7.30088E-24 -2.21642E-28 1.80368E-33 -4.78533E-39 鏡片170 -2.87637E-22 3.97720E-26 -2.60325E-30 4.32622E-35 鏡片180 -9.32557E-27 -6.41787E-32 1.46025E-37 •3.62381E-42 鏡片編號 最大入射角 (度) 鏡片Π0 18.7 鏡片120 15.5 鏡片130 30.0 鏡片140 21.9 -25- 1260470 (23) 參考表3,了解到所有鏡片當中之第七鏡片170處最大 入射角爲3 1.6 ° ,适比習知之八鏡片系統小大或寺於2 〇 c 參考第7圖,了解到使像差修正爲一非像差狀態。 第3圖中所示之反射型投影光學系統]〇〇 A包含無(:波 前像差)= i最大失真度I二}·5 nm之製造 誤差之(以影像點之數點所計算之)這種像差°不管〇 · 5 〇 之極高NA,這是一個波長爲13.4 nm,繞射有限之光學系 統。 如所硏討的,發明性反射投影光學系統100使用EUV光 線之波長,達成具有比習知者極高些N A ’如約0 · 5 ’之折 射限制之效能,並縮減1〇至20之最大入射角。 參考第8圖,以下將說明包含發明性反射型投影光學 系統100之曝光設備200。在此,第8圖爲一表示包含反射 型投影光學系統1〇〇之曝光設備200之示意方塊圖。曝光設 備200爲一種使用EUV光線(波長例如爲13.4 nm)爲步進 一及-掃瞄曝光用照明光線之投影曝光設備。 如第8圖中所示,曝光設備200包含一照明設備210, 一遮罩MS、一裝有遮罩MS之遮罩平台220、一反射型投影 光學系統100、一曝光物體W、一裝有物體W之晶圓平台 230、及一控制器240。控制器240是以可控制之方式連接 至照明設備210、遮罩平台220及晶圓平台23 0。 雖然第8圖中未顯示,最好應將EUV光線所行經之至 少一光徑保持在真空氣壓下,因EUV光線對空氣之透射率 低。在第8圖中,χγζ定義三度空間,而Z方向爲XY平面 -26- 1260470 (24) 之垂直方向。 照明設備2 1 0使用對應於反射型投影光學系統1 00之弧 形場之EUV光線(波長例如爲13.4 nm )加以照射遮罩MS ,並包含一光源及一照明光學系統。照明設備210中之光 源及照明光學系統可使用技藝中已知之任何技術,且在本 專利說明書中將省略其說明。例如,照明光學系統包含一 聚光鏡光學系統、一光學整合器、一光圈制止器、一葉片 等,且可應用那些熟悉技術者所想像得到之任何技術。 遮罩MS爲一傳輸型或反射型遮罩,並形成一要加以 轉印之電路圖案(或影像)。它是由遮罩平台220所支撑 及驅動。由遮罩M S所發出之繞射光線在由反射型投影光 學系統1 〇 〇反射後是投影在物體W上面。遮罩M S和物體W 是以光學方式配置成彼此共軛。因曝光設備200爲一步進 -及一掃瞄曝光設備,而以降速比掃猫遮罩MS及物體W, 將遮罩MS上之圖案轉印至物體W上面。 遮罩平台220支撑遮罩MS,並連接至傳輸機構(未示 出)。遮罩平台2 2 0能使用技藝中已知之任何結構。傳輸 機構(未示出)是由一線性馬達之類者所組成,並在控制 器240控制之下之至少Y方向中驅動遮罩平台220,因此, 移動遮罩MS。曝光設備200以和控制器240同步之狀態掃瞄 遮罩M S及物體W。 反射型投影光學系統100爲一種將遮罩MS上之一圖案 以縮減尺寸投影在一影像表面上之系統。反射型投影光學 系統1 0 0可使用以上任何結構,並將省略其詳細說明。雖 -27- 1260470 (25) 然第8圖使用第1圖中所不之投影光學系統1 0 0,本實施例 只爲說明用且本發明不限於這實施例。 在這實施例中,物體W爲一晶圓,但可廣泛涵蓋-LCD及曝光之其它物體。光阻劑被塗敷在物體W上面。 物體W爲晶圓平台2 30所支撑。晶圓平台2 3 0可使用, 例如,一線性馬達在X Y Z方向移動物體W。遮罩M S及物體 W爲控制器240所控制,並同步加以掃瞄。例如,以一雷 射干涉計之類者監控遮罩平台220及晶圓平台230之位置, 俾能以一定速比加以驅動兩者。 控制器240包含一 CPU及記憶體(未示出),並控制 曝光設備200之動作。控制器240是以電氣方式連接至照明 設備210,遮罩平台220,即,遮罩平台220 —傳輸機構( 未示出),及晶圓平台230,即晶圓平台230之一傳輸機構 (未示出)。CPU,不管其名稱,如MPU,包含任何處理 器,並控制各組件之操作。記憶體包含一 ROM及RAM,_加 以儲存操作曝光設備200所需之韌體。 曝光中,從照明設備210所發出之EUV光線照射遮罩 MS,並將遮罩MS上之一圖案成像在物體W上面。在立即 實施例中,影像表面爲弧形或環形,而以相當於一降速比 之速度比掃瞄遮罩MS及物體提供了遮罩MS整體表面之曝 光。 參考第9及10圖,現將說明使用以上曝光設備200之裝 置製造方法之一實施例。第9圖爲一說明製造裝置(即, 如1C及LSI之半導體晶片、LCD、CCD )之流程圖。在此, -28- 1260470 (26) 以一實例說明〜半導體晶片之製造。步驟丨(電路設計) 設計一半導體裝置電路。步驟2 (遮罩製造)形成一具有 所設計電路圖案之遮罩。步驟3 (晶圓製造)使用如爲砂 之材料’製造晶圓。步驟4 (晶圓製程),稱爲前段處理 ’使用遮罩及晶圓,透過光飽刻術在晶圓上形成實際電 路。步驟5 (組裝),亦稱爲後段處理,將在步驟4中所形 成之晶圓形成一半導體晶片並包含一組裝步驟(例如,切 割、焊接)’一封裝步驟(晶片密封)之類者。步驟6 ( fe視)對步驟5中所製成之半導體裝置實施各種測試,如 有效性測試及耐久性測試。透過這些步驟,完成半導體裝 置並予出貨(步驟7 )。 第1 〇圖爲步驟4中晶圓製程之詳細流程圖。步驟1 1 ( 氧化)使晶圓表面氧化。步驟1 2 ( CVD )在晶圓表面上形 成一絕緣te。步驟1 3 (電極形成)以氣相沈積之類者在晶 圓上形成電極。步驟1 4 (離子植入)將離子植入晶圓內。 步驟1 5 (抗蝕劑製程)將一光阻材料塗敷在晶圓上面。步 驟16(曝光)使用曝光設備2〇〇使遮罩上之電路圖案曝光 至晶圓上面。步驟丨7 (顯影)使曝光之晶圓顯影。步驟i 8 (蝕刻)使顯影之抗蝕劑影像以外部位加以蝕刻。步驟i 9 (抗融劑去除)移除鈾刻後不用之抗蝕劑。重複這些步驟 ’並在晶圓上形成多層電路圖案。這實施例之裝置製造方 法可比白知方法製造較高品質之裝置。因此,使用曝光設 備2 00之衣置製造方法及作爲成品之裝置亦構成本發明之 一觀點。 -29- 1260470 (27) 而且,本發明未限於這些較佳實施例’且不偏離 明之範圍,可做各種變動及修飾。例如,這實施例之 型投影光學系統具一有旋轉式或對稱之非球面之同軸 ,但本發明不限於這實施例且它可有一旋轉式非對稱 球面。反射型投影光學系統中之各鏡片未必要配置完 同軸系統,俾能修正或調整像差。例如,爲像差增進 ,他們可稍爲離心。本發明適用於波長小或等於200 如ArF準分子雷射及F2準分子雷射之非EUV紫外光線 射型投影光學系統,以及適用於一掃瞄並使一大銀幕 ,或未掃瞄而曝光之曝光設備。 根據發明性反射型投影光學系統,八鏡片系統可 高N A並降低一反射表面上之最大入射角,這預期爲層 反射表面之多層膜之角特性。結果,減弱晶圓上之光 度,並可減弱非均勻性光線強度及解析度。充份固定 表面和鏡片間之最小距離,且這距離防止投影光學系 物體表面之一平台機構、及一照明光學系統之鏡片或 桶當中之干擾。因此,發明性反射型投影光學系統作 一具有局N A良好成像效能之光學系統,且利用這反 投影光學系統之曝光設備可使高品質裝置具有優越之 效能。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表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反射型投影光 統及其光徑之示意切面圖。 本發 反射 系統 之非 美之 起見 nm ’ 之反 曝光 提供 積在 線強 物體 統、 鏡片 用爲 射型 曝光 學系 -30· 1260470 (28) 第2圖表示第1圖中所示反射型投影光學系統變化之示 意切面圖。 第3圖表不第1圖中所示反射型投影光學系統變化之示 意切面圖。 第4圖表示第1圖中所示反射型投影光學系統之主要射 線一光徑之示意切面圖。 第5圖爲第1圖中所示反射型投影光學系統之像差圖。 第6圖爲第2圖中所示反射型投影光學系統之像差圖。 第7圖爲第3圖中所示反射型投影光學系統之像差圖。 第8圖表示一包含第1圖中所示反射型投影光學系統之 曝光設備之示意方塊圖。 第9圖爲一用以說明裝置(如ICs、LSIs之類者,LCDs 、CCDs等)製法之流程圖。 第10圖爲第9圖中所示晶圓製程步驟4之詳細流程圖。 第1 1圖爲一習知八鏡片反射型投影光學系統之示意切 面圖。 〔主要元件對照表〕 100 反射型投影光學系統 1 10 鏡片 120 鏡片 130 鏡片 140 鏡片 150 鏡片 -31 - (29)1260470 160 鏡片 1 70 鏡片 1 80 鏡片 200 曝光設備 2 10 照明設備 220 遮罩平台 23 0 晶圓平台 240 控制器 1000 反射型投影光學系統 1100 反射表面 1200 反射表面 1300 反射表面 1400 反射表面 1 500 光圈制止器 1600 反射表面 1700 反射表面 18 00 反射表面 -32-

Claims (1)

1260470 > 拾、申請專利範圍 %— 第9213 6 8 9 3號專利申請案 中文申請專利範圍修正本 民國95年1月19日修正 1 . 一種反射型投影光學系統’用以將物體表面上之 縮減的圖案影像投射在一影像表面上,該反射型投影光學 系統包含八個鏡片,該等鏡片從物體表面側至影像表面側 依序包含一第一鏡片、一第二鏡片、一第三鏡片、一第四 鏡片、一第五鏡片、一第六鏡片、一第七鏡片、及一第八 鏡片,並使該第六鏡片與該第七鏡片之間的中間影像形成 在一光徑上, 其中,一距各鏡片處一光軸之主要射線高度方向上的 位置移位,且從第一鏡片至該第四鏡片之位移方向與從該 第五鏡片至該第八鏡片之位移方向相反, 其中,該第二至第五鏡片分別爲凹面、凸面、凹面及 凹面鏡,並且第七及第八鏡片分別爲凸面及凹面鏡,以及 其中,這八個鏡片當中之該第二鏡片的位置最接近物 體表面側。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反射型投影光學系統,其 中,子午線部位上之最大入射角在從該第一鏡片至該第六 鏡片之有效光線反射表面上爲等於或小於4 5 °。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反射型投影光學系統,其 中,該投影光學系統符合0.45 < | d2 / d】| < 0.8,其中, ch爲從物體表面至該第一鏡片之距離,且d2爲從該第一鏡
1260470 片至該第二鏡片之距離。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反射型投 中,該投影光學系統符合1.0 < I d7/ d8 d 7爲從該第六鏡片至該第七鏡片之距離, 鏡片至該第八鏡片之距離。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反射型投 中,該投影光學系統符合〇.75< | d6/d8 d6爲從該第五鏡片至該第六鏡片之距離, 鏡片至該第八鏡片之距離。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反射型投 中,該投影光學系統符合0.3 < | d4/ d3 d3爲從該第二鏡片至該第三鏡片之距離, 鏡片至該第四鏡片之距離。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反射型投 中,該投影光學系統符合一 5.0 < a < 1 〇 一從該第四鏡片至該第五鏡片最大影像點 光軸間的角(度),並將從一平行線至〜 之主要射線位置之光軸的順時針及逆時針 義爲正與負。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反射型投 中’該第六鏡片爲一凸面鏡。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反射型投 中’該第六鏡片之光軸位置比該第一鏡片 上更接近影像表面。 影光學系統,其 I < 1 .2,其中, 且d8爲從該第七 影光學系統,其 I < 1 .2,其中, 且d8爲從該第七 影光學系統,其 I < 1 .〇,其中, 且d4爲從該第三 影光學系統,其 .0,其中,α爲 處之主要射線與 起自該第五鏡片 方向旋轉分別定 影光學系統,其 影光學系統,其 之光軸位置實際 -2 - 1260470 nm -卩 I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項之反射型投影光學系統, 其中,該第二鏡片之位置爲一光圈制止器位置。 π.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反射型投影光學系統, 其中,該八鏡片實質上係配置成一同軸系統。 1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反射型投影光學系統, 其中,該八個鏡片的至少一鏡片包含一非球面鏡片,而該 非球面鏡片包含一多層膜,用以反射極紫外光線。 1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反射型投影光學系統, 其中,所有該八個鏡片包含非球面鏡片,各自含一多層膜 ,用以反射極紫外光線。 1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反射型投影光學系統, 其中,光線爲具有波長小於或等於2 0 nm之極紫外光線。 1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反射型投影光學系統, 其中,該投影光學系統之數値光圈係大於或等於0.3。 1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1項之反射型投影光學系統, 其中,該反射型投影光學系統在影像表面側爲遠心的。 17. —種曝光設備,包含: 反射型投影光學系統,用以將物體表面上之縮減的圖 案影像投射在影像表面上’該反射型投影光學系統包含八 個鏡片,該等鏡片從物體表面側至影像表面側依序包含一 第一鏡片、一第二鏡片、一第三鏡片、一第四鏡片、一第 五鏡片、一第六鏡片、一第七鏡片、及一第八鏡片’並使 該第六鏡片與該第七鏡片之間的中間影像形成在一光徑上 ,其中,一距各鏡片處一光軸之主要射線高度方向上的位 -3-
1260470 置移位,且從第一鏡片至該第四鏡片之位移方向與從該<第 五鏡片至該第八鏡片之位移方向相反,其中,該第二至第 五鏡片分別爲凹面、凸面、凹面及凹面鏡,且該第七及第 八鏡片分別爲凸面及凹面鏡,且其中,這八個鏡片當中之 該第二鏡片的位置最接近物體表面側; 一平台,用以將遮罩定位在物體表面處並固持住遮罩 一平台,用以將一待曝光物體之感光層定位在影像表 面處,並固持住物體; 一照明設備,其使用具有該反射型投影光學系統之弧 形場的弧形EUV光線來照射遮罩;以及 一用以同步掃瞄各平台,而同時以、EUV光線照射罩之 機構。 18. —種半導體裝置製造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使用照明設備來使物體曝光;以及 使曝光物體顯影, 其中,該曝光設備包含: 一反射型投影光學系統,用以將物體表面上之縮減的 圖案影像投射在影像表面,該反射型投影光學系統包含八 個鏡片,該等鏡片從物體表面側至影像表面側依序包含一 第一鏡片、一第二鏡片、一第三鏡片、一第四鏡片、一第 五鏡片、一第六鏡片、一第七鏡片、及一第八鏡片,並使 該第六鏡片與該第七鏡片之間的中間影像形成在一光徑上 ,其中,一距各鏡片處一光軸之主要射線高度方向上的位 -4 - 1260470 ' :Λ…:,. .卩、丨叫.: 一… .一 置移位,且從第一鏡片至該第四鏡片之位移方向與從該第 5鏡片至該第八鏡片之位移方向相反,其中,該第二至第 五鏡片分別爲凹面、凸面、凹面及凹面鏡,且該第七及第 八鏡片分別爲凸面及凹面鏡,且其中,這八個鏡片當中之 該第二鏡片的位置最接近物體表面側; 一平台,用以將遮罩定位在物體表面處並固持住遮罩 一平台,用以將一待曝光物體之感光層定位在影像表 面處,並固持住物體; 一用以同步掃瞄各平台,而同時以EUV光線照射罩之 12604102136893號專利申請案 中文圖式修正頁 民國95年1月19曰呈 株Π: η年丨月(,]曰k補充丨 先前技術 1000
第11圖
TW092136893A 2002-12-27 2003-12-25 Cataoptric projection optical system, exposure apparatus and device fabrication method TWI260470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378776A JP3938040B2 (ja) 2002-12-27 2002-12-27 反射型投影光学系、露光装置及び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26526A TW200426526A (en) 2004-12-01
TWI260470B true TWI260470B (en) 2006-08-21

Family

ID=32463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2136893A TWI260470B (en) 2002-12-27 2003-12-25 Cataoptric projection optical system, exposure apparatus and device fabrication method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130018B2 (zh)
EP (1) EP1434093B1 (zh)
JP (1) JP3938040B2 (zh)
KR (1) KR100554784B1 (zh)
DE (1) DE60322657D1 (zh)
TW (1) TWI2604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08198B2 (en) 2004-01-14 2012-06-26 Carl Zeiss Smt Gmbh Catadioptric projection objective
JP2005189247A (ja) * 2003-12-24 2005-07-14 Nikon Corp 投影光学系および該投影光学系を備えた露光装置
US20080151364A1 (en) 2004-01-14 2008-06-26 Carl Zeiss Smt Ag Catadioptric projection objective
CN100483174C (zh) 2004-05-17 2009-04-29 卡尔蔡司Smt股份公司 具有中间图像的反射折射投影物镜
TW200622304A (en) * 2004-11-05 2006-07-01 Nikon Corp Projection optical system and exposure device with it
DE102005042005A1 (de) 2004-12-23 2006-07-06 Carl Zeiss Smt Ag Hochaperturiges Objektiv mit obskurierter Pupille
EP1860477B1 (en) * 2005-02-15 2011-07-27 Nikon Corporation Projection optical system, exposure equipment and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KR101176686B1 (ko) 2005-03-08 2012-08-23 칼 짜이스 에스엠티 게엠베하 접근 용이한 조리개 또는 구경 조리개를 구비한마이크로리소그래피 투영 시스템
US20090213345A1 (en) * 2005-05-03 2009-08-27 Hans-Juergen Mann Microlithography exposure apparatus using polarized light and microlithography projection system having concave primary and secondary mirrors
WO2007023665A1 (ja) * 2005-08-24 2007-03-01 Nikon Corporation 投影光学系、露光装置、および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CN103076723A (zh) 2005-09-13 2013-05-01 卡尔蔡司Smt有限责任公司 微光刻投影光学系统
JP5068271B2 (ja) 2006-02-17 2012-11-07 カール・ツァイス・エスエムティー・ゲーエムベーハー マイクロリソグラフィ照明システム、及びこの種の照明システムを含む投影露光装置
US7470033B2 (en) * 2006-03-24 2008-12-30 Nikon Corporation Reflection-type projection-optical systems, and exposure apparatus comprising same
DE102006014380A1 (de) 2006-03-27 2007-10-11 Carl Zeiss Smt Ag Projektionsobjektiv und Projektionsbelichtungsanlage mit negativer Schnittweite der Eintrittspupille
JP5479890B2 (ja) 2006-04-07 2014-04-23 カール・ツァイス・エスエムティー・ゲーエムベーハー マイクロリソグラフィ投影光学システ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US20080118849A1 (en) * 2006-11-21 2008-05-22 Manish Chandhok Reflective optical system for a photolithography scanner field projector
DE102007023411A1 (de) 2006-12-28 2008-07-03 Carl Zeiss Smt Ag Optisches Element, Beleuchtungsoptik für die Mikrolithographie mit mindestens einem derartigen optischen Element sowie Beleuchtungssystem mit einer derartigen Beleuchtungsoptik
US20080175349A1 (en) * 2007-01-16 2008-07-24 Optical Research Associates Maskless euv projection optics
EP1950594A1 (de) 2007-01-17 2008-07-30 Carl Zeiss SMT AG Abbildende Optik, Projektionsbelichtunsanlage für die Mikrolithographie mit einer derartigen abbildenden Optik,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mikrostrukturierten Bauteils mit einer derartigen Projektionsbelichtungsanlage, durch das Herstellungsverfahren gefertigtes mikrostrukturiertes Bauelement sowie Verwendung einer derartigen abbildenden Optik
US7929114B2 (en) 2007-01-17 2011-04-19 Carl Zeiss Smt Gmbh Projection optics for microlithography
DE102008001216A1 (de) 2007-04-18 2008-10-23 Carl Zeiss Smt Ag Projektionsobjektiv für die Mikrolithographie
DE102008002377A1 (de) 2007-07-17 2009-01-22 Carl Zeiss Smt Ag Beleuchtungssystem sowie Projektionsbelichtungsanlage für die Mikrolithografie mit einem derartigen Beleuchtungssystem
DE102007033967A1 (de) * 2007-07-19 2009-01-29 Carl Zeiss Smt Ag Projektionsobjektiv
DE102008033341A1 (de) 2007-07-24 2009-01-29 Carl Zeiss Smt Ag Projektionsobjektiv
KR101393999B1 (ko) * 2007-08-20 2014-05-14 칼 짜이스 에스엠티 게엠베하 반사 코팅을 갖는 미러 소자들을 구비하는 투영 대물렌즈
DE102007045396A1 (de) 2007-09-21 2009-04-23 Carl Zeiss Smt Ag Bündelführender optischer Kollektor zur Erfassung der Emission einer Strahlungsquelle
KR101645142B1 (ko) 2007-10-26 2016-08-02 칼 짜이스 에스엠티 게엠베하 결상 광학 시스템 및 이러한 유형의 결상 광학 시스템을 구비하는 마이크로리소그래피용 투영 노광 장치
DE102007051671A1 (de) 2007-10-26 2009-05-07 Carl Zeiss Smt Ag Abbildende Optik sowie Projektionsbelichtungsanlage für die Mikrolithographie mit einer derartigen abbildenden Optik
EP2203787B1 (en) * 2007-10-26 2014-05-14 Carl Zeiss SMT GmbH Imaging optical system and projection exposure installation for micro-lithography with an imaging optical system of this type
DE102009054986B4 (de) 2009-12-18 2015-11-12 Carl Zeiss Smt Gmbh Reflektive Maske für die EUV-Lithographie
CN102402135B (zh) * 2011-12-07 2013-06-05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极紫外光刻投影物镜设计方法
DE102013204445A1 (de) * 2013-03-14 2014-09-18 Carl Zeiss Smt Gmbh Vergrößernde abbildende Optik sowie EUV-Maskeninspektionssystem mit einer derartigen abbildenden Optik
US10558126B2 (en) 2014-02-24 2020-02-11 Asml Netherlands B.V. Lithographic apparatus and method
JP6635904B2 (ja) * 2016-10-14 2020-01-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投影光学系、露光装置及び物品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86728A (en) * 1996-05-01 1997-11-11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Projection lithography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all-reflective optical elements
US6255661B1 (en) * 1998-05-06 2001-07-03 U.S. Philips Corporation Mirror projection system for a scanning lithographic projection apparatus, and lithographic apparatus comprising such a system
JP2000100694A (ja) 1998-09-22 2000-04-07 Nikon Corp 反射縮小投影光学系、該光学系を備えた投影露光装置および該装置を用いた露光方法
JP2000139672A (ja) 1998-11-09 2000-05-23 Toyo Ink Mfg Co Ltd 滑り防止層を有する敷物
EP1035445B1 (de) 1999-02-15 2007-01-31 Carl Zeiss SMT AG Mikrolithographie-Reduktionsobjektiveinrichtung sowie Projektionsbelichtungsanlage
US7151592B2 (en) * 1999-02-15 2006-12-19 Carl Zeiss Smt Ag Projection system for EUV lithography
US6600552B2 (en) 1999-02-15 2003-07-29 Carl-Zeiss Smt Ag Microlithography reduction objective and projection exposure apparatus
US6033079A (en) * 1999-03-15 2000-03-07 Hudyma; Russell High numerical aperture ring field projection system for extreme ultraviolet lithography
US6867913B2 (en) 2000-02-14 2005-03-15 Carl Zeiss Smt Ag 6-mirror microlithography projection objective
KR100787525B1 (ko) * 2000-08-01 2007-12-21 칼 짜이스 에스엠티 아게 6 거울-마이크로리소그래피 - 투사 대물렌즈
JP2002116382A (ja) * 2000-10-05 2002-04-19 Nikon Corp 投影光学系および該投影光学系を備えた露光装置
JP2004512552A (ja) * 2000-10-20 2004-04-22 カール ツァイス シュティフトゥング トレイディング アズ カール ツァイス 8反射鏡型マイクロリソグラフィ用投影光学系
DE10052289A1 (de) 2000-10-20 2002-04-25 Zeiss Carl 8-Spiegel-Mikrolithographie-Projektionsobjektiv
EP1679550A1 (en) * 2000-11-07 2006-07-12 ASML Netherlands B.V. Lithographic apparatus and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JP2002162566A (ja) * 2000-11-27 2002-06-07 Nikon Corp 光学系の設計方法,光学系および投影露光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26526A (en) 2004-12-01
KR100554784B1 (ko) 2006-02-22
EP1434093A2 (en) 2004-06-30
EP1434093A3 (en) 2006-08-02
US20040189968A1 (en) 2004-09-30
KR20040060824A (ko) 2004-07-06
DE60322657D1 (de) 2008-09-18
JP2004214242A (ja) 2004-07-29
US7130018B2 (en) 2006-10-31
EP1434093B1 (en) 2008-08-06
JP3938040B2 (ja) 2007-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60470B (en) Cataoptric projection optical system, exposure apparatus and device fabrication method
US7226177B2 (en) Catoptric projection optical system
US20030147131A1 (en) Reflection type projection optical system, exposure apparatus and device fabrication method using the same
JP2003177319A (ja) Euvフォトリソグラフィ用の反射投影レンズ
EP1450196A1 (en) Catoptric projection optical system and exposure apparatus
US7232233B2 (en) Catoptric reduction projection optical system and exposure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20030039029A1 (en) Reflection type demagnification optical system, exposure apparatus, and device fabricating method
EP1413908A2 (en) Projection optical system and exposure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the projection optical system
TWI276923B (en) Projection optical system and exposure apparatus
JP2010107596A (ja) 反射型投影光学系、露光装置及び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KR100566261B1 (ko) 투영광학계, 노광장치 및 디바이스의 제조방법
JP4387902B2 (ja) 反射型投影光学系、当該投影光学系を有する露光装置、並びに、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US7154586B2 (en) Catoptric projection optical system and exposure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2004252359A (ja) 反射型投影光学系及び当該反射型投影光学系を有する露光装置
JP2004258178A (ja) 投影光学系および該投影光学系を備えた露光装置
JP2004252362A (ja) 反射型投影光学系、露光装置及び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JP2004252360A (ja) 反射型投影光学系及び当該反射型投影光学系を有する露光装置
JP2004158787A (ja) 投影光学系及び露光装置
JP2004252361A (ja) 反射型投影光学系
JP2003233003A (ja) 反射型投影光学系、露光装置及び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JP2003233004A (ja) 反射型投影光学系、露光装置及び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