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9920 玖、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將具有乘座部和從該乘座部的後端向上 方立起的縱壁部的座席設置在車體的後部上、在上述縱壁 部的前方配置靠背的騎鞍型車輛,特別是關於座席構造的 改良。 【先前技術】 例如在專利文獻1等中已知一種二輪機車,它在鞍型的 座席中的主座和副座之間,配置著可在前後方向移動的用 於在主座上的供駕駛員用的靠背。 〈專利文獻1 >曰本專利特開平9 - 1 1 9 4 4號公報 【發明内容】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在上述現有的二輪機車中,構成為從靠背向後方延伸的 左右一對撐桿,可調整前後方向地支承於副座側的底板 上。在這樣的結構中,提高撐桿對靠背的支持剛性受到限 制,很難減低靠背的振動。特別是,當調整前後方向的位 置使撐桿的突出量變化時,振動的共振點變化,會與車體 的振動產生共振。 本發明鑒於上述情況作出發明,其目的是提供一種不需 要提高靠背的支援剛性,可以有效地減低靠背振動的騎鞍 型車輛之座席構造。 (解決問題之手段)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係 3】2/發明說明書(補件)/93-05/93】03022 1239920 將具有乘座部和從該乘座部的後端向上方立起的縱壁部的 座席設置在車體的後部上,在上述縱壁部的前方配置靠背 的騎鞍型車輛,在上述靠背的底板上安裝動態減震器。 根據這種結構,由於可以利用動態減震器抑制靠背的振 動,因此,不需要提高靠背的支援剛性,即可以有效地減 低靠背的振動。 另外,另外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在上述本發 明之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結構以外,上述靠背被可 前後方向移動地支承在上述座席上,根據這種結構,即使 由於可以在前後方向移動靠背振動的共振點變化,但通過 調整動態減震器可與在車體同步時振動大的位置的頻率疊 加在一起減小振動,因此可最佳地減低振動。 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在上述本發明之申請專 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結構之上,其特徵在於,在上述靠背 的底板上,安裝著向後方延伸的左右一對撐桿,其構成用 於調整靠背的前後方位置的移動位置調整機構的一部分, 上述動態減震器在撐桿之間安裝在上述靠背的底板上。根 據這種結構,雖然在靠背的大約中央部靠背的剛性比較 小,通過將動態減震器配置在該部分可更有效地減低振動。 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在上述本發明之申請專 利範圍第2項的結構之上,其特徵在於,從側面看,覆蓋 上述動態減震器的側壁部,設在上述靠背的左右兩側,根 據這種結構,從側面看不見動態減震器,外觀良好。 另外,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在上述本發明之 6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05/93103022 1239920 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結構之上,其特徵在於,在上述縱 壁部和上述動態減震器之間設定有間隙,根據這種結構, 動態減震器不與其後方的縱壁部干涉,可防止損害動態減 震器的功能。 【實施方式】 以下根據附圖所示的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說明本發明 的實施形態。 圖1 -圖9為表示將本發明使用在小型二輪機車上時的一 個實施例。圖1為小型二輪機車的立體圖,圖2為切去車 體後部表示的小型二輪機車的側視圖,圖3為靠背附近的 放大縱剖面圖,圖4為沿著圖3中的4 - 4線所作的剖面圖, 圖5為沿著圖3中的5 - 5線所作的剖面圖,圖6為從圖3 中的箭頭6方向看的橫剖面圖,圖7為沿著圖3中的7 - 7 線所作的剖面圖,圖8為圖5的主要部的放大圖,圖9為 沿著圖8中的9 - 9線所作的剖面圖。 首先在圖1和圖2中,作為騎鞍型車輛的小型二輪機車 的車體B,係由車體框架10,和覆蓋該車體框架10的合成 樹脂製的車體蓋1 1構成。車體框架1 0,具有:頭管1 3、 從該頭管1 3向後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對上框架(1 4…)、左右 一對下框架(1 5…)和左右一對後框架1 6,頭管1 3可操縱 方向地支承著軸支前輪WF的前叉1 2,下框架(1 5…)從兩 個上框架(1 4…)的下方與上述頭管1 3連接,同時,與上述 上框架(1 4…)的後端結合。後框架(1 6…)則從上述兩上框 架(1 4…)的後部向後上方延伸。 7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05/93103022 1239920 上述下框架(1 5…)分別具有:從頭管1 3向後下方延伸 的前部傾斜框架部1 5 a,從前部傾斜框架部1 5 a的下端向 後方大致水平延伸的水平框架部1 5 b,和從該水平框架部 1 5 b的後端向後上方延伸的後部傾斜框架部1 5 c,兩個上框 架(1 4…)的後端分別與水平框架部(1 5 b…)的後部結合,後 部傾斜框架部(1 5 c…)的後端與兩個後框架(1 6…)的中間 結合。 操縱方向的手把1 7與上述前叉1 2的上部連接。該操縱 方向手把1 7為兩端的把手1 7 a作得比較高同時向後方伸出 的所謂斬波型(chopper )結構,由手把蓋1 8覆蓋。 引擎E支承在車體框架1 0的前後方向的中間部上,該 引擎配置在後輪WR的前方,其氣缸軸線向前端上方傾斜。 與將與該引擎E協同工作,對構成有動力裝置P的引擎E 的輸出進行無級變速,傳遞至後輪WR的無級變速機Μ的前 部,被可上下搖動地支承在上述引擎Ε上。上述後輪WR 軸支在動力裝置Ρ的後部,後缓衝器部件1 9設在車體框架 1 0的後端部和上述動力裝置Ρ之間。 另外,配置在引擎Ε的前方的燃料油箱2 0放置在由上 框架(1 4…),下框架(1 5…)包圍的部構成的車體框架1 0 的前部;散熱器2 1放置在位於該燃料油箱2 0前方的上述 下框架(1 5…)的前部傾斜框架部(1 5 a…)上。 車體蓋11為覆蓋上述動力裝置P的一部分、上述散熱 器2 1、上述燃料油箱2 0和上述車體框架1 0的部分。車體 蓋11,由覆蓋車體框架10的前部及前輪WF的上方的前罩 8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05/93103022 1239920 22;覆蓋前罩22的上部開口的上蓋23;具有左右一對腿 部防風板(24a…)覆蓋前罩22的後部的内蓋24;與前罩22 的兩側下部連接形成的左右一對踏板(2 5…);在二個踏板 (25…)之間向上隆起,與上述内蓋24連接並且覆蓋上述燃 料油箱20的底板踏板随道(floor tunnel)26;從上述兩個 踏板(2 5…)的外側邊緣向下方垂下的裙部(2 7…);與裙部 (27···)、踏板(25···)和底板踏板隧道(floor tunnel)部26 連接,覆蓋靠近車體框架1 0的後部兩側的後側蓋(2 8…); 和將兩個後側蓋(2 8…)互相連接,覆蓋車體框架1 0的後部 的後蓋2 9構成。 在後側蓋(2 8…)的和蓋2 9上配置鞍型座席3 1,該座席 覆蓋配置在蓋(28…)、29内的收存箱30,並由上述兩個後 框架(1 6…)支承。為了將安全帽(3 2…)等收藏物收藏在收 存箱30内或從收存箱30取出,上述座席31的前端通過鉸 鏈3 4,上下可搖動地支承在設置在兩個後框架(1 6…)之間 的鉸鏈支承部33上,而在車體框架10的後端和上述座席 3 1的後端之間,設有座席鎖緊機構3 5。 鞍型座席31具有駕駛員用的前部乘座部31a、從該乘座 部31a的後端向上立起的縱壁31b、和使前端與縱壁31b 的上端連接的同乘者用的後部乘座部31c。在上述縱壁部 3 1 b的前方,配置可以前後移動的靠背3 6。 參照圖3〜圖5可看出,座席3 1由硬質合成樹脂製成的 底板3 7 ;在與前部乘座部3 1 a和後部乘座部3 1 c對應部分 上,重合在上述底板3 7上的緩衝材料3 8 ;和覆蓋緩衝材 9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05/93103022 1239920 料38固定在底板37的表皮材料39構成。上述座席31的 縱壁部3 1 b,除了緩衝材料2 8以外,還由底板3 7和表皮 3 9構成。 另外,靠背3 6與上述座席31同樣,也由硬質合成樹脂 製成的底板4 0,重合在該底板4 0上的緩衝材料41,和覆 蓋底板4 0的一部分和缓衝材料4 1的表皮材料4 2構成。 參照圖6可看出,向後方延伸的左右一對撐桿4 3、4 3 的前端,利用上下各一對螺釘44、44擰緊在靠背36的底 板40的背面上。 撐桿43橫截面為大致的U字形,它是相互有一定間隔 的左右一對側板部4 3 a、4 3 a用連接板部4 3 b相互連接構成 的;從側面看,前端形成向下彎曲的大致L字形。金屬製 的螺母(4 5…),和圍繞該螺母(4 5…)從上述安裝凸台 (4 0 a…)突出出來的圓環形承接零件4 6插入結合在與靠背 36中的底板40作成一體的安裝凸台(40a…)中,與各承接 零件(4 6…)接觸,通過使插入撐桿(4 3…)的前端的螺釘 (4 4…)與上述螺母(4 5…)响合擰緊,與各個承受零件4 0 接觸,而擰緊在靠背3 6的底板4 0的背面上撐桿4 3、4 3 的前端。 另外,在靠背3 6的底板4 0的背面上,在上述二個撐桿 4 3、4 3之間安裝著動態減震器4 8。該動態減震器4 8具有, 例如作成在左右方向長的長方形平板狀的重錘板4 9,和安 裝在該重錘板4 9上的多個例如4個的彈性固定件5 0、 (5 0…)。各個彈性固定件5 0、( 5 0…)安裝在重錘板4 9上,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05/93103022 10 1239920 位於與重錘板4 9的外形相似的該重錘板4 9上描出的假想 的長方形的各個角的部位上。 另一方面,與上述各個彈性固定件5 0、( 5 0…)對應的螺 母(5 1…)與靠背3 6的底板4 0插入結合。通過將插入在各 個螺母(5 1…)之間放入墊圈(5 2…)的各個彈性固定件 (5 0…)中的螺釘(5 3…)與上述螺母(5 1…)嚙合擰緊,可將 動態減震器4 8安裝在靠背3 6的底板4 0的背面上。 在靠背3 6的左右兩側,設有從側面看覆蓋上述動態減 震器48的側壁部36a、36a。 在圖7中,上部具有插入各個撐桿(4 3…)中的插入孔 (5 7…),由硬質合成樹脂製成的導向板(5 4…),分別用上 下一對螺紋件5 5、( 5 6…),擰緊在縱壁部3 1 b的前面上。 另外,可以滑動地嵌入上述各個撐桿4 3的兩個側板部 4 3 a、( 4 3 a…)的導向槽5 8、( 5 8…)設置後部乘座部3 1 C的 底板3 7的上表面上,以便與上述插入孔(5 7…)連通。 上述二個撐桿4 3、4 3從上述插入孔5 7插入後部乘座部 3 1 C底板3 7和緩衝材料3 8之間,可將兩個側板部4 3 a、 (43a…)中可滑動地嵌入在上述導向槽58、(58…)中。靠 背3 6可前後移動地支承在座席3 1的後部乘座部3 1 C上。 再參照圖8和圖9可看出,撐桿4 3、4 3的前後方向位 置可用單個的移動位置調整機構(6 0…)的調整。該移動位 置調整機構6 0由撐桿4 3、壓板6 1、固定在該壓板6 1上的 焊接螺母6 2和鎖緊螺釘6 3構成,該壓板6 1定位支承在上 述底板3 7上,將撐桿4 3的連接板部4 3 b夾在上述後部乘 11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05/93103022 1239920 座部3 1 C的底板3 7之間。鎖緊螺釘6 3則插入上述連接板 部4 3 b和上述壓板61中,與上述焊接螺母6 2嚙合。鎖緊 螺釘6 3在從上述撐桿4 3的前後方向隔開一定間隔的多個 地方選擇出的一個地方,插入上述連接板部4 3 b中。 上述鎖緊螺釘63具有可與上述底板37的下面接合的擴 徑頭部6 3 a ,插入軸部6 3 b和螺紋軸部6 3 C,該插入軸部 6 3 b插入底板3 7和撐桿4 3中與擴徑頭部6 3 a同軸連接。 該螺紋軸部6 3 C在插入上述壓板6 1中的同時,與上述焊接 螺母6 2嚙合,與上述插入軸部6 3 b同軸連接。插入軸部 6 3 b的直徑比擴徑頭部6 3 a的直徑小,螺紋軸部6 3 C的直 徑經插入軸部6 3 b的直徑小。 配置在前後方向即撐桿43的長度方向以一定間隔隔開 的位置上的多個插入孔6 4、( 6 4…)設置上述支承條4 3的 連接板部4 3 b上,使相鄰部互相連接,這些插入孔6 4、 (6 4…),可以插入在鎖緊螺釘6 3的插入軸部6 3 b中。 壓板6 1作成直角四邊形狀,與撐桿4 3的連接板部4 3 b 滑動連接。與沿著上述撐桿4 3的長度方向的壓板6 1的兩 端邊緣彈性接合的各一對二組接合爪6 5、( 6 5…),和與上 述壓板6 1的兩側邊緣彈性接合的各一對二組接合爪6 6、 (6 6…)與底板3 7的上表面作成一體而突設。因此,利用這 些接合爪(6 5…)、(6 6…)壓板6 1可以定位保持在底板3 7 上。 利用這種移動位置調整機構6 0,選擇撐桿(4 3…)具有的 多個插入孔6 4、( 6 4…)中的一個,通過將插入所選擇的插 12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05/93103022 1239920 入孔6 4中的鎖緊螺釘6 3與焊接螺母6 2嚙合擰緊, 撐桿4 3,即靠背3 6的前後位置。另外,鬆開鎖緊螺 將鎖緊螺釘6 3從插入孔6 4中撥出,可以前後移動 43 ,即靠背36 。 另外,移動位置調整機構6 0,在使靠背3 6最大 後退的狀態下,設定為在座席3 1的縱壁部3 1 b和動 器48之間產生間隙67。 其次,說明這個實施例的作用。在鞍型座席31 1 從前部乘座部31a的後端向上立起的縱壁31b的前 置靠背3 6,在靠背3 6的底板4 0上安裝動態減震ϋ 因此,利用動態減震器48可以抑制靠背36的振 需要提高靠背3 6的支援剛性,即可以有效地減低] 的振動。 另外,靠背3 6可在前後方向移動地支承在座席 然而,即使由於靠背3 6可以在前後方向移動,使振 振點變化,通過調整動態減震器48,與車體同步, 增大的位置的頻率疊加在一起減低振動,可以達到 振動減低。 另外,在靠背36的底板40上,安裝著向後方延 右一對撐桿4 3、4 3,構成調整靠背3 6的前後方向 的移動位置調整機構6 0的一部分。動態減震器4 8 些撐桿4 3、4 3之間安裝在上述底板4 0上。然而, 靠背3 6的大約中央部靠背3 6的剛性比較小,通過 減震器4 8配置在該部分可更有效地減低振動。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05/93103022 可決定 釘6 3, 撐桿 限度地 態減震 卜在 方,配 ^ 48 〇 動,不 Λ背36 31上。 動的共 與振動 最佳的 伸的左 位置用 位於這 雖然在 將動態 13 1239920 另外,由於從側面,覆蓋動態減震器4 8的側壁3 6 a 設在靠背3 6的左右兩側,從側面看不見動態減震器 因此外觀良好。 再者,在縱壁部31 b和動態減震器4 8之間,不管: 3 6的移動位置在何處,由於有間隙6 7,動態減震器 與其後方的縱壁部3 1 b干涉,可以防止損害動態減震 的功能。 以上,說明了本發明的實施例,但本發明不是僅限 述實施例,在不超出權利要求的範圍内。可以作各種 的變更。 另外,本發明對三輪二輪機車和四輪汽車也適用。 (發明效果) 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 利用動態減震器可以抑制靠背的振動,不需要提高靠 支援剛性,即可以有效地減低靠背的振動。 又根據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記載,即使 以在前後方向移動靠背,振動的共振點變化,但通過 動態減震器,使與車體同步,與振動大的位置的頻率 在一起,可以減低振動,因此可以達到最佳的減低振 根據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記載,雖然在 的大致中心處剛性比較小,通過將動態減震器配置在 處,可以更有效地減低振動。 根據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記載,從側面 見動態減震器,因而外觀良好。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05/93103022 、3 6 a 48, ft背 48不 器48 於上 設計 載, 背的 因可 調整 疊加 動。 靠背 該 看不 14 1239920 又根據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記載,動態減震 器不與其後方的縱壁部干涉,可防止損害動態減震器的功 能。 【圖式簡單說明】 圖1為小型二輪機車的立體圖。 圖2為切去車體後部表示的小型二輪機車的側視圖。 圖3為靠背附近的放大縱剖面圖。 圖4為沿著圖3中的4 - 4線所作的剖面圖。 圖5為沿著圖3中的5 - 5線所作的剖面圖。 圖6為沿著從圖3中的箭頭6方向看的橫剖面圖。 圖7為沿著圖3中的7-7線的剖面圖。 圖8為圖5的主要部的放大圖。 圖9為沿著圖8中的9 - 9線所作的剖面圖。 (元件符號說明) B 車體 WF 前輪 WR 後輪 E 引擎 P 動力裝置 Μ 無級變速機 10 車體框架 11 車體蓋 12 前叉 13 頭管 14 上框架 15 下框架 16 後框架 15a 前部傾斜框架部 15b 水平框架部 15c 後部傾斜框架部 15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05/93103022 1239920 17 手把 17a 把手 18 手把蓋 19 後緩衝器部件 2 0 燃料油箱 2 1 散熱器 22 前罩 23 上蓋 24a 腿部防風板 24 内蓋 25 踏板 2 6 底板踏板隧道 27 裙部 28 後側蓋 29 後蓋 30 收存箱 3 1 鞍型坐席 3 ! a 前部乘座部 3 1b 縱壁 31c 後部乘座部 32 安全帽 3 3 鉸鏈支承部 3 4 欽鍵 35 座席鎖緊機構 36 靠背 36a 側壁部 3 7 底板 38 緩衝材料 39 表皮材料 40 底板 4 0a 安裝凸台 41 緩衝材料 42 表皮材料 43 撐桿 43a 側板部 4 3b 連接板部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05/93103022 1239920 44 螺 釘 45 螺 母 46 圓 環 形 承 接 零 48 動 態 減 震 器 49 重 錘 板 50 彈 性 固 定 件 51 螺 母 52 墊 圈 53 螺 釘 54 導 向 板 55 ^ 56 虫 1 :件 57 插 入 孔 58 導 向 槽 60 位 置 調 整 機 構 61 壓 板 62 焊 接 螺 母 63 鎖 緊 螺 釘 63a 擴 徑 頭 部 63b 插 入 轴 部 63C 螺 紋 軸 部 64 插 入 孔 65 接 合 爪 66 接 合 爪 67 間 隙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05/93103022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