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30799B - Optical viewer instrument with photographing function - Google Patents

Optical viewer instrument with photographing function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30799B
TWI230799B TW091122089A TW91122089A TWI230799B TW I230799 B TWI230799 B TW I230799B TW 091122089 A TW091122089 A TW 091122089A TW 91122089 A TW91122089 A TW 91122089A TW I230799 B TWI230799 B TW I23079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optical system
photographic
telescope
lens syste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11220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higeo Enomoto
Shuji Yoneyama
Original Assignee
Pentax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ntax Corp filed Critical Pentax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307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3079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6Focusing binocular pai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3/00Telescopes, e.g. binoculars; Periscopes;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Viewfinders; Optical aiming or sight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3/00Telescopes, e.g. binoculars; Periscopes;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Viewfinders; Optical aiming or sighting devices
    • G02B23/16Housings; Caps; Mountings; Supports, e.g. with counterweight
    • G02B23/18Housings; Caps; Mountings; Supports, e.g. with counterweight for binocular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5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comprising setting of focusing regio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Telescop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Focusing (AREA)
  • Cameras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With Other Photographic Or Optical Apparatuses (AREA)
  • Automatic Focus Adjustment (AREA)

Description

1230799 五、發明說明(1) 【發明所屬 本發明 【先前技術 如吾人 單筒望遠鏡 等。當使用 希望拍攝的 景象,因為 是在更換期 一種含照相 之技術領域】 係關於具有照相功能之光學觀看儀器 器内含 光學觀 舉 6-2330 中,僅 將該照 機的雙 當 照相機 統觀測 攝。然 用該照 進行聚 中明顯 的照 看儀 例來 號中 是將 相機 筒望 麩 , 則包 物件 而 , 相透 焦。 地得 所熟知的 或類似的 此種光學 物體。一 他(她)必 間拍攝時 機之光學 相機便能 器繼續進 說,日本 便發表一 該照 附加 遠鏡 該雙 括一 的時 該份 鏡系 因此 知該 相機 於該 的體 筒望 照相 候, 公開 統對 ,便 具有 ,光學觀看儀器(例如雙筒望遠鏡、 儀器)可用以觀看運動比赛、野鳥 觀看儀器時,使用者經常都會觀看其 般來說,通常都無法拍攝到所需要的 須將該光學觀看儀器更換成相機,但 機便已經消失。為此,本發明便提出 觀看儀器,因而,利用該光學觀看儀 夠立即進行照相,同時仍然可透過該 行觀測。 專利特許公開申請案(Κ0ΚΑΙ )第 種雙筒望遠鏡及照相機的組合,其 安裝於該雙筒望遠鏡中。亦即,僅是 雙筒望遠鏡中,所以,此具有該照相 積將會非常龐大。 遠鏡包括一對望遠鏡透鏡系統,而該 透鏡系統。當透過該對望遠鏡透鏡系 亦能夠以該照相機對該物件進行拍 申請案第6 - 2 3 3 0號中並未提及如何利 透過該對望遠鏡透鏡系統觀測的物件 無法從公開中請案第6 - 2 3 3 0號的揭露 照相機的雙筒望遠鏡是否適合實際的
第5頁 1230799 五、發明說明(2) 應用。 統,兩 系統的 行聚焦 系統及 進行聚 中 0 舉 換機制 轉移動 統間的 旋轉該 在 筒望遠 景器, 系統所 並未提 美 銀軟片 遠鏡中 用以對 照相機 及第二 般來說, 者之間互 前焦點彼 。 因此 該目鏡系 焦之前, 例來 所構 轉變 相對 聚焦 公開 鏡中 因此 觀測 及如 國專 之昭 ,會 物件 的照 聚焦 說, 成, 成每 水平 轉輪 申請 ,該 ,可 到的 何對 利案 相機 將第 進行 相透 機制 望遠鏡透鏡系統包括物鏡系統及目鏡系 相關聯,當該物鏡系統的後焦點與該目鏡 此實質一致時,便可對無限遠處的物件進 ,為對近距物件進行聚焦,必須將該物鏡 統彼此相對地移開。亦即、,在對近距物件 必須將聚焦機制併入該望遠鏡透鏡系\统之 在雙筒望遠鏡中,該聚焦機制係由移動轉 其具有聚焦轉輪,用以將該聚焦轉輪的旋 個望遠鏡透鏡系統中的物鏡系統與目鏡系 移動。亦即,在雙筒望遠鏡中,可以手動 的方式,對近距物件進行聚焦。 案第6 - 2 3 3 0號中所發表的具有照相機的雙 望遠鏡透鏡系統係當作該照相機的光學取 利用其該照相機拍攝經由兩個望遠鏡透鏡 物件。然而,該份公開申請案第6 - 2 3 3 0號 該照相機進行聚焦。 號4,0 6 7,0 2 7則發表另一種含有使用鹵化 的雙筒望遠鏡。在此具有照相機的雙筒望 一聚焦機制併入一對望遠鏡透鏡系統中, 聚焦;並且將第二聚焦機制併入其内含的 鏡系統中,用以對物件進行聚焦。該第一 都具有一共同的轉輪,兩著可相互連動作
第6頁 1230799 五、發明說明(3) 業,因此,以手動的方式旋轉該共同的轉輪便能夠一起操 作。亦即,當藉由操作該第一聚焦機制對經由該望遠鏡透 鏡系統所觀測到的物件進行聚焦時,便可藉由操作該第二 聚焦機制,透過該照相透鏡系統,將所觀測到的物件聚焦 於該鹵化銀軟片之影像框表面中。 當透過該對望遠鏡透鏡系統觀測物件的時候,一定必 須經由該照相透鏡系統對所觀測到的物件進行聚焦,方能 以該照相機拍攝出令人滿意的景象。不過,只要是以手動 聚焦的方式對該照相透鏡系統進行聚焦,便無法確保一定 能夠經由該照相透鏡系統對該物件進行聚焦。 一般來說,在使用鹵化銀軟片的相機領域中,為能夠 產生影像非常清晰的光學影像,必須將照相透鏡系統的聚 焦機制設計成使其光學影像的模糊度落在允許的明晰圈範 圍内。如吾人所熟知的,該允許的明晰圈主要係取決於該 鹵化銀軟片中所使用的感光材料特徵。舉例來說,在3 5 mm 的鹵化銀軟片中,將一般人的解析能力因素考慮進來的 話,應該將該允許的明晰圈的直徑5設定為約3 0 // m,或 是約為軟片影像框對角線的1 / 1 0 0 0。 同樣地,可以下面的方式,根據該允許的明晰圈的直 徑5定義該照相透鏡系統的焦深: FOCAL DEPTH = 2 χ δ x ¥ 此處,「F」代表的是該照相透鏡系統的f值。 因此,為能夠拍攝到非常清晰的物件影像,欲拍攝的 物件必須聚焦於上面所定義的焦深範圍内。該照相透鏡系
第7頁 1230799 五、發明說明(4) 統的焦深會 光度而改變 確度,適當 相反地 遠鏡或類似 C C D (電荷耦 相透鏡糸統 慮各種其它 簡言之 有照相功能 照相透鏡系 焦精確度。 【發明内容 所以, 功能的光學 系統,其中 聚焦的方式 本發明 觀看儀器, 造可使得該 的聚焦功能 預期的聚焦 根據本 光學觀看儀 隨著上述的參數、F)及該鹵化銀軟片的感 。因此,必須依照預期的照相透鏡系統聚焦精 地選擇該些參數的數值。 ,當光學觀看儀器(例如雙筒望遠鏡、單筒望 的儀器)採用的是使用固態影像感測器(例如 合裝置)影像感測器)的數位相機時,為使該照 聚焦時能夠具有預期的聚焦精確度,還必須考 的參數。 ,在慣用的範例中,並未建議應該如何設計具 之光學觀看儀器,方能以自動聚焦的方式讓該 統適當且正確地進行聚焦,使其具有預期的聚 本發明的其中一項目的便是提供一種具有照相 觀看儀器,其包括望遠鏡透鏡系統及照相透鏡 ,至少該照相透鏡系統的聚焦功能可利用自動 快速地進行,以達到預期的聚焦精確度。 的另一項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照相功能的光學 其包括望遠鏡透鏡系統及照相透鏡系統,其構 望遠鏡透鏡系統的聚焦功能及該照相透鏡系統 都可利用自動聚焦的方式快速地進行,以達到 精確度。 發明之第一項觀點,提供一種具有照相功能之 器,其包括望遠鏡光學系統,該系統具有光學
第8頁 1230799 五、發明說明(5) 物鏡系統、光學正像系統及光學目鏡系統,因而可觀測物 件,該光學正像及目鏡系統可沿著該望遠鏡光學系統的光 軸相對於該光學物鏡系統進行移動。在該望遠鏡光學系統 旁邊配置著可旋轉的管狀轴,在該管狀軸内則安裝照相光 學系統;第一聚焦機制,用以將該管狀軸的旋轉移動轉變 成該光學正像及目鏡系統與該光學物鏡系統間的相對水平 移動,因而可透過該望遠鏡光學系統對該物件進行聚焦; 第二聚焦機制,用以將該管狀軸的旋轉移動轉變成該照相 光學系統的水平移動,因而可透過該照相光學系統對該物 件進行聚焦;驅動系統,用以轉動該管狀軸;以及聚焦控 制系統,用以控制該驅動系統,以便能夠以自動的方式透 過該照相光學系統對該物件進行聚焦。 該具有照相功能的光學觀看儀器進一步包括固態影像 感測器,其係配置在該照相光學系統的後面並與其對齊, 因此,物件可聚焦於該固態影像感測器的光接收面之上。 在此情形中,較佳的係,該具有照相功能之光學觀看儀器 的構造能夠滿足下面的條件: y2/[ 1 0 0 0 X PF( ω/Τ)2]>80 及F<6 此處,「F」代表的是該照相光學系統的f值; mm 「y」代表的是該固態影像感測器的最大影像高度 ,其係定義成該固態影像感測器的光接收面對角線長 度的一半 ω 代表的是該望遠鏡光學系統一半視域角度 (rad);
第9頁 1230799 五、發明說明(6) 「丁」代表的是該半視域角度「ω」與該照相光學系 統的一半視域角度「0」(rad)的比值(Τ=ω/0);以及 「Ρ」代表的是該固態影像感測器的像素間距。 該聚焦控制系統包括第一計算系統,其可連續地計算 出由該固態影像感測器所界定的影像框之預設區域中所推 演出來的兩個連續數位影像像素信號間的亮度大小差異; 第二計算系統,其可計算出經由該第一計算系統所取得的 全部差異之總和數值;計算操作系統,其可反覆地操作該 第一及第二計算系統,因而可在該驅動系統讓該照相光學 系統進行水平移動期間,從該第二計算系統連續地取得該 總和數值;比較、系統,其可將由該第二計算系統所取得的 最後計算總和數值(即最近才計算出來的總和數值)與由該 第二計算系統所取得的倒數第二個總和數值(即在最後總 和數值之前所計算出來的總和數值)作比較,用以判斷最 後的總和數值是否小於倒數第二個總和數值;以及停止系 統,當最後的總和數值小於倒數第二個總和數值時,其便 會停止該驅動系統,使其終止該照相光學系統的水平移 動。 視情況,該聚焦控制系統可能包括距離量測值偵測系 統,用以偵測從該具有照相功能之光學觀看儀器至該物件 間所量測到的物件距離;計算系統,用以計算該照相光學 系統的聚焦位置,其會對應到該距離量測值偵測系統所偵 測到的物件距離;位置偵測系統,用以偵測該照相光學系 統於其水平移動路徑中的位置;啟動系統,用以啟動該驅
第10頁 1230799 五、發明說明(7) 動系統,使其 算系統所計算 照相光學系統 時,其便會停 水平移動。 可能會有 統,取代前述 二望遠鏡光學 光學目鏡系統 可沿著該第二 統水平移動。 第二望遠鏡光 該管狀軸的旋 之該光學正像 之該光學物鏡 第二望遠鏡光 該具有照 納該第一及第 區段’彼此可 鏡光學系統分 該兩個機殼區 學系統的光軸 可與另一個機 機殼區段相對 能夠以水平的方式將該照相光學系統朝該計 出來的聚焦位置移動;以及停止系統,當該 到達該位置偵測系統所偵測到的聚焦位置 止該驅動系統,使其終止該照相光學系統的 學系 系統 學物 物件 統的 可旋 而該 内含 内含 平移 件進 觀看 糸統 , 而 些機 便可 較佳 動嚙 該第 一及第二望遠鏡光 其中一個機殼區段 合,因此,藉由將該兩個 一及第二望遠鏡光學系統 鏡光 ,第 正像 及目 光學 在該 可進 光學 光學 由該 包括機殼,用以容 殼可具有兩個機殼 的第一及第二望遠 中,因此,藉由將 第一望 的望遠 系統都 ,因而 望遠鏡 該管狀 學系統 轉移動 及目鏡 系統之 學系統 相功能 二望遠 相互移 別是裝 段相對 之間的 殼區段 地滑動 遠鏡光 鏡光學 包括光 可觀測 光學系 軸係以 之間, 轉變成 系統與 間的水 對該物 之光學 鏡光學 動响合 配在該 地移動 距離。 產生滑 便可讓 統及第 。在此 鏡系統 ,該光 光軸相 轉的方 第一聚 於每個 於每個 動,因 行聚焦 儀器可 。該機 且個別 殼區段 調整第 的係, 二望遠 情形中 、光學 學正像 對於該 式放置 焦機制 望遠鏡 望遠鏡 而可經 學系 一及第 系統及 鏡系統 物鏡系 第一及 一步將 系統中 系統中 第一及
1230799 五、發明說明(8) 的光軸在一共同的幾何平面中移動。 視情況,該具有照相功能之光學觀看儀器可能包括一 對筒狀部件,用以分別容納該第一及第二望遠鏡光學系 統,該兩個部件可環繞該管狀軸的中心軸旋轉,用以調整 該第一及第二望遠鏡光學系統的光軸之間的距離。較佳的 係,内含於第一及第二望遠鏡光學系統其中一個之中的物 鏡光學系統會構成該照相光學系統的一部份。而就用以容 納構成該照相光學系統的一部份的物鏡光學系統的筒狀部 件而言,其構造可讓一部份光束(穿過構成該照相光學系 統的一部份的物鏡光學系統)被引入該照相光學系統之 中 〇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項觀點,具有照相功能之光學觀看 儀器進一步包括用以觀測物件的望遠鏡光學系統;以及數 位相機系統,其具有照相學系統及配置在該照相學系統後 面並與其對齊的固態影像感測器。本發明提供一與該照相 光學系統相關聯的聚焦機制,其可以水平的方式移動該照 相光學系統,使得該物件可以照相影像的方式經由該照相 光學系統形成於該固態影像感測器的光接收面之上;以及 一自動控制系統,其可以自動的方式操作該聚焦機制,因 此可以自動聚焦的方式經由該照相光學系統對該物件進行 聚焦。該具有照相功能之光學觀看儀器的構造可滿足下面 的條件: y2/[ 1 0 0 0 X PF( ω/Τ)2]>80 及F<6 此處,「F」代表的是該照相光學系統的f值;
第12頁 1230799 五、發明說明(9) 「y」代表的是該固態影像感測器的最大影像高度 (mm ),其係定義成該固態影像感測器的光接收面對角線長 度的一半; ω 代表的是該望遠鏡光學系統一半視域角度 rad 「T」代表的是該半視域角度「ω」與該照相光學系 統的一半視域角度「0」(rad)的比值(Τ=ω/0);以及 「Ρ」代表的是該固態影像感測器的像素間距。 在本發明的第二項觀點中,該自動控制系統可包括: 驅動系統,用以操作該聚焦機制,使得該照相光學系統能 夠水平地移動;第一計算系統,其可連續地計算出由該固 態影像感測器所界定的影像框之預設區域中所推演出來的 兩個連續數位影像像素信號間的亮度大小差異;第二計算 系統,其可計算出經由該第一計算系統所取得的全部差異 之總和數值;計算操作系統,其可反覆地操作該第一及第 二計算系統,因而可在該驅動系統讓該照相光學系統進行 水平移動期間,從該第二計算系統連續地取得該總和數 值;比較系統,其可將由該第二計算系統所取得的最後總 和數值(即最近才計算出來的總和數值)與由該第二計算系 統所取得的倒數第二個總和數值(即在最後總和數值之前 所計算出來的總和數值)作比較,用以判斷最後的總和數 值是否小於倒數第二個總和數值;以及停止系統,當最後 的總和數值小於倒數第二個總和數值時,其便會停止該驅 動系統,使其終止該照相光學系統的水平移動。
ΜΜΜΜΜ 第13頁 1230799 五、發明說明(ίο) 視情況,該自動控制系 作該聚焦機制,使得該照相 離量測值偵測系統,用以偵 看儀器至該物件間所量測到 計算該照相光學系統的聚焦 值偵測系統所偵測到的物件 測該照相光學系統於其水平 統,用以啟動該驅動系統, 相光學系統朝該計算系統所 及停止系統,當該照相光學 測到的聚焦位置時,其便會 照相光學系統的水平移動。 在本發明的第二項觀點 看儀器可能進一步包括一與 焦機制,因此可經由該望遠 焦。該望遠鏡光學系統的聚 聚焦機制連動操作,因此該 焦。 該照相光學系統的聚焦機制可構成一種移動轉換機 制,用以將一旋轉移動轉換成該照相光學系統的水平移 移動及水平移動之間可建立起一線性或 統可 光學 測從 的物 位置 距離 移動 使其 計算 系統 停止 包括 系統 該具 件距 ,其 ;位 路徑 能夠 出來 到達 §玄驅 •驅 能夠 有照 離; 會對 置偵 中的 以水 的聚 該位 動系 動系 水平 相功 計算 應到 測系 位置 平的 焦位 置偵 統, 統, 地移 能之 系統 該距 統, :啟 方式 置移 測系 使其 用以操 動:距 光學觀 ,用以 離量測 用以偵 動系 將該照 動;以 統所偵 終止該 中,該具有照相功能之光學觀 該望遠鏡光學系統相關聯的聚 鏡光學系統對該物件進行聚 焦機制會與該照相光學系統的 望遠鏡光學系統可自動進行聚 動,使得在旋轉 非線性關係。 根據本發明 雙筒望遠鏡,其 的第三項觀點,提供一種具有照相功能之 包括一對用以觀測物件的望遠鏡光學系
第14頁 1230799 五、發明說明(11) 統,而且每個望遠鏡光學系統都包括光學物鏡系統、光學 正像系統及光學目鏡系統。該光學正像及目鏡系統可沿著 相關的望遠鏡光學系統的光軸與該光學物鏡系統產生相對 的移動。本發明在該些望遠鏡光學系統之間則配置著可旋 轉的管狀軸,而本發明所提供的數位相機系統則包括安裝 於該管狀軸内的照相光學系統,及配置在該照相光學系統 後面並與其對齊的固態影像感測器。本發明提供一與該對 望遠鏡光學系統及該管狀軸相關聯的第一聚焦機制,因此 可將該管狀軸的旋轉移動轉變成内含於每個望遠鏡光學系 統中之該光學正像及目鏡系統與内含於每個望遠鏡光學系 統中之該光學物鏡系統之間的水平移動,因而可經由該對 望遠鏡光學系統對該物件進行聚焦。本發明提供一與該望 遠鏡光學系統及該管狀軸相關聯的第二聚焦機制,因此可 將該管狀軸的旋轉移動轉變成該照相光學系統相對於該固 態影像感測器之光接收面的水平移動,因而可將物件聚焦 在該固態影像感測器的光接收面中。本發明提供一自動控 制系統,其可自動地操作該第二聚焦機制,因此可以自動 聚焦的方式經由該照相光學系統對該物件進行聚焦。該具 有照相功能之雙筒望遠鏡的構造滿足下面的條件: y2/[ 1 0 0 0 X PF( ω/Τ)2]>80 及F<6 此處,「F」代表的是該照相光學系統的f值; 「y」代表的是該固態影像感測器的最大影像高度 (m m ),其係定義成該固態影像感測器的光接收面對角線長 度的一半;
第15頁 1230799 五、發明說明(12) 「ω」代表的是該望遠鏡光學系統一半視域角度 (rad ); 「T」代表的是該半視域角度「ω」與該照相光學系 統的一半視域角度「0」(rad)的比值(Τ=ω/0);以及 「Ρ」代表的是該固態影像感測器的一像素間距。 在該具有照相功能之雙筒望遠鏡中,該自動控制系統 可包括··驅動系統,用以操作該聚焦機制,使得該照相光 學系統能夠水平地移動;第一計算系統,其可連續地計算 出由該固態影像感測器所界定的影像框之預設區域中所推 演出來的兩個連續數位影像像素信號間的亮度大小差異; 第二計算系統,其可計算出經由該第一計算系統所取得的 全部差異之總和數值;計算操作系統,其可反覆地操作該 第一及第二計算系統,因而可在該驅動系統讓該照相光學 系統進行水平移動期間,從該第二計算系統連續地取得該 總和數值;比較系統,其可將由該第二計算系統所取得的 最後總和數值(即最近才計算出來的總和數值)與由該第二 計算系統所取得的倒數第二個總和數值(即在最後總和數 值之前所計算出來的總和數值)作比較,用以判斷最後的 總和數值是否小於倒數第二個總和數值;以及停止系統, 當最後的總和數值小於倒數第二個總和數值時,其便會停 止該驅動系統,使其終止該照相光學系統的水平移動。 視情況,該自動控制系統可包括:驅動系統,用以操 作該聚焦機制,使得該照相光學系統能夠水平地移動;距 離量測值偵測系統,用以偵測從該具有照相功能之光學觀
第16頁 1230799 五'發明說明(13) 看儀器至該物 計算該照相光 值偵測系統所 測該照相光學 統,用以啟動 相光學系統朝 及停止系統, 測到的聚焦位 照相光學系統 較佳的係 望遠鏡光學系 二聚焦機制連 行聚焦。 在該具有 的第二聚焦機 軸的旋轉移動 該管狀軸的旋 件間所量測到的物件距離;計算系統,用以 學系統的聚焦位置,其會對應到該距離量測 偵測到的物件距離;位置偵測系統,用以偵 系統於其水平移動路徑中的位置;啟動系 該驅動系統,使其能夠以水平的方式將該照 該計算系統所計算出來的聚焦位置移動;以 當該照相光學系統到達該位置偵測系統所偵 置時,其便會停止該驅動系統,使其終止該 的水平移動。 ,在該具有照相功能的雙筒望遠鏡中,該對 統的第一聚焦機制會與該照相光學系統的第 動操作,因此該對望遠鏡光學系統可自動進 照相 制可 轉換 轉移 建立起一線性或一 該具有照 該對望遠鏡光 此可相互移動 在該些機殼區 移動便可調整 佳的係,其中 相功 學系 嚙合 段中 該些 一個 功能 構成 成該 動及 非線 能之 統。 , 而 ,因 望遠 機殼 之雙筒望遠鏡中,該照相光學系統 一種移動轉換機制,用以將該管狀 學系統的水平移動,使得在 光學系統的水平移動之間可 照相光 該照相 性關係 雙筒望 該機殼 且該些 此,藉 鏡光學 區段可 遠鏡可包括機殼,用以容納 可能具有兩個機殼區段,彼 望遠鏡光學系統分別是裝配 由將該兩個機殼區段相對地 系統的光軸之間的距離。較 與另一個機殼區段產生滑動
第17頁 1230799 五、發明說明(14) 嚙合,因此,藉由將該兩個機殼區段相對地滑動便可讓該 第一及第二望遠鏡光學系統的光軸在一共同的幾何平面中 移動。 視情況,該具有照相功能之雙筒望遠鏡可包括一對筒 狀構件,用以分別容納個別的望遠鏡光學系統,該兩個構 件可環繞該管狀軸的中心軸旋轉,用以調整該些望遠鏡光 學系統的光軸之間的距離。在此情形中,較佳的係,内含 於該些望遠鏡光學系統其中一個之中的物鏡光學系統會構 成該照相光學系統的一部份。而就用以容納構成該照相光 學系統的一部份的物鏡光學系統的筒狀構件而言,其構造 可讓一部份光束(穿過構成該照相光學系統的一部份的物 鏡光學系統)被引入該照相光學系統之中。 【實施方式】 第一圖至第七圖所示的係根據本發明之具有照相功能 之光學觀看儀器之第一具體實施例,其構造為具有數位相 機之雙筒望遠鏡。 首先,參考第一圖,所示的係該含有數位相機之雙筒 望遠鏡之内部配置圖,而第二圖所示的則係沿著第一圖的 線I I - I I之剖面圖。如這些圖式所示,含有數位相機之雙 筒望遠鏡包括機殼10,其具有主機殼區段10A及可移動的 機殼區段1 0 B ;以及一對安裝在該機殼1 0之内的望遠鏡透 鏡系統1 2 R及1 2 L,兩組系統的光學特性完全相同。望遠鏡 透鏡系統1 2 R及1 2 L分別係針對人類的右眼及左眼,並且相 對其中間線呈對稱排列。
第18頁 1230799 五、發明說明(15) 右望遠鏡透鏡系統12R係裝配在主機殼區段1〇a内,並 且包括物鏡系統1 4 R、正像稜鏡系統1 6 R及目鏡系統丨8 R。 該主機殼區段10A的前護壁係由視窗i9r所構成’,' 其會對齊 於該右望遠鏡透鏡系統的物鏡系統1 4 R。 〃胃 ^ 内, 18L 成, 合, 左望运鏡透鏡糸統1 2 L係裝配在可移動的機殼區段1 〇 β 並且包括物鏡糸統1 4 L、正像稜鏡系統1 6 [及目鏡系統 。該可移動的機殼區段1 0 Β的前護壁係由視窗丨9 [所構 其會對齊於該左望遠鏡透鏡系統的物鏡系統丨4 L。 該可移動的機殼區段1 0 B會與該主機殼區段1 〇 a滑動嗜 因此彼此可相對地移動。亦即,該可移動的機殼區段 10B可在第二圖所示的内縮位置及第三圖所示的最大外伸 位置之間與該主機殼區段1 0 A產生相對的移動。 會有適當的摩擦力作用在機殼區段10A及10B的滑動面 上,因此當該可移動的機殼區段1 0 B欲從該主機殼區段1 〇 A 向外伸出時,必須施加特定的延伸力量在該可移動的機殼 區段1 0 B之上。同樣地,當該可移動的機殼區段1 〇 B欲内縮 至該主機殼區段1 0 A時,亦必須施加特定的收縮力量在該 可移動的機殼區段10B之上。因此,由於有適當的摩擦力 作用在機殼區段1 0 A及1 0 B的滑動面上,所以該可移動的機 殼區段1 0 B便能夠固定或靜置於該内縮位置(第二圖)及該 最大外伸位置(第三圖)之間的隨意位置中。 從第二圖及第三圖可清楚地看見,當該可移動的機殼 區段1 0 B從該主機殼區段1 ο A向外伸出之後,左望遠鏡透鏡 系統1 2 L會與該可移動的機殼區段1 0 B —起移動,但是右望
第19頁 1230799 五、發明說明(16) 遠鏡透鏡系統1 2 R則仍然會靜置在該機殼區段1 〇 A之中。因 此,藉由將該可移動的機殼區段1 0 B從該主機殼區段1 〇 A向 外伸出,便可調整該右望遠鏡透鏡系統1 2 R及左望遠鏡透 鏡系統1 2 L的光軸之間的距離,使該距離與使用者的瞳孔 距一致。亦即,藉由該可移動的機殼區段1 〇 B與該主機殼 區段1 0 A之間的相對滑動,便可實施瞳孔距的調整。
在此具體實施例中,右望遠鏡透鏡系統丨2R的物鏡系 統1 4 R係安裝在相對於該主機殼區段1 〇 A為固定的位置處, 不過’正像稜鏡系統1 6 R及目鏡系統1 8 R則可相對於該物鏡 系統1 4 R前後移動,因而可對欲透過該右望遠鏡透鏡系統 1 2 R觀測的物件進行聚焦。同樣地,左望遠鏡透鏡系統1 2 l 的物鏡系統1 4 L係安裝在相對於該可移動的機殼區段1 〇 b為 固定的位置處’不過,正像稜鏡系統1 6 L及目鏡系統1 8 L則 可相對於該物鏡系統1 4 L前後移動,因而可對欲透過該左 望遠鏡透鏡系統1 2 L觀測的物件進行聚焦。 為達到瞳孔調整及該右望遠鏡透鏡系統丨2 R與左望遠 鏡透鏡糸統1 2 L的聚焦目的’該機殼1 〇必須配備固定板配 件2 0 ’如第四圖所示,並且該右望遠鏡透鏡系統1 2 R與左 望遠鏡透鏡系統1 2 L則會以後面所述的方式安置在該固定 板配件2 0之上。請注意,雖然可在第一圖中看到該固定板 配件2 0,不過並未顯示以免使該圖過度複雜。 如第四圖所示,該固定板配件2 0包括矩形平板部件 2 0 A以及可在該矩形平板部件2 0 A之上滑動的滑動平板部件 2 0 B。該矩形平板部件2 0 A具有縱向長度以及短於該縱向長
第20頁 1230799 五、發明說明(17) 度的棱向長度。該滑動平板部件2 〇 b包括矩形區段2 2,其 寬度實質上等於該矩形平板部件2 〇A的橫向長度;以及從 該區段22整體伸出的區段24,區段22與24的縱向長度實質 上等於該矩形平板部件2 〇 A的縱向長度。 滑動平板部件2 〇 B具有一對形成於該矩形區段2 2中的 導槽2 6 ’以及形成於該外伸區段2 4中的導槽2 7。另一方 面’會有一對短检元件2 6,及一短栓元件27,固接在該矩形 平板部件2 0 A ’使得該對短栓元件2 6 ’可以滑動的方式收納 在該對導槽2 6之中,而短栓元件2 7,則可以滑動的方式收 納在該導槽2 7之中。導槽2 6及2 7係以彼此平行的方式延 伸,而且每個導槽的長度都相當於該可移動的機殼區段 10B於遠内縮位置(第二圖)及該最大外伸位置(第三圖)之 間的移動距離。 如第二圖及第三圖所示,該固定板配件2 〇係配置在機 殼1 0之内’與該機殼1 〇的底部隔開。該矩形平板部件2 〇 A 係以適當的方式固接至該主機殼區段1 〇 A。該滑動平板部 件2 0 B具有從該矩形區段2 2整體伸出的突出部2 8,而且該 突出部2 8係固接至位於該可移動的機殼區段丨〇 b之中的隔 板29,如第二圖及第三圖所示。因此,當該可移動的機殼 區段1 0 B相對於.該主機殼區段1 〇 a移動時,該滑動平板部件 2 0 B便能夠與該可移動的機殼區段1 〇 b —起移動。 右望遠鏡透鏡系統1 2 R的物鏡系統1 4 R係固定在該矩形 平板部件2 0 A的元件符號1 4 R,之斜線區,左望遠鏡透鏡系 統1 2 L的物鏡系統1 4 L則係固定在該滑動平板部件2 0 B之矩
第21頁 1230799 五、發明說明(18)形區段22的元件符號14L,
之斜線區。 第五圖所示的係配置在該固定板配件2 〇之上的右底板 3 0 R及左底板3 0 L,而個別的正像稜鏡系統丨6 r及丨6 [則係分 別安置在右底板3 OR及左底板3 0L之上,如第一圖所示。^ · 時’從第五圖及第六圖中可清楚地看出,個別的右底板 3 0 R及左底板3 〇 L於沿著其後緣處各具有直立平板3 2 r及 · 3 2 L,而個別的目鏡系統丨8 R及丨8 L則會連接至該些直立平 板32R及32L,如第一圖所示。 ‘ 右底板3 OR係由該矩形平板部件2〇A以移動方式支撐, 、 因此正像稜鏡系統丨6 r及目鏡系統丨8 r便可相對於該物鏡系 統1 4 R前後移動。同樣地,左底板3 〇 [係由該滑動平板部件_ 2 0 β以移動方式支撐,因此正像稜鏡系統1 6 L及目鏡系統 1 8 L便可相對於該物鏡系統丨4 [前後移動。 — 明確地說,右底板3 OR具有一套管鞋導引34R,其係固 ^在右側緣附近的下方,如第五圖及第六圖所示。套管鞋 &引3 4 R係由溝槽3 β r所構成的(第六圖),其可以滑動方式 接收遠矩形平板部件2 0 Α的右側緣,如第二圖及第三圖所 =°同時’右底板3 0 R沿著其左側緣具有側護壁3 8 R,該側 護壁38R的下部係形成隆起部4〇R,其具有鑿穿孔用以滑動 方,接納導桿42R。導桿42R的兩端會被一對夾具部件44R 固定支f ’該對夾具係從該矩形平板部件2 〇 A整體突出(第 _ 一圖及第四圖)。因此,載有正像稜鏡系統丨6 R及目鏡系統 1 8 R的右底板3 〇 R便可相對於該物鏡系統1 4 R前後移動。 - 同樣地,左底板30L具有一套管鞋導引34L,其係固定
第22頁 1230799 五、發明說明(19) 在左側緣附近的下方,如第五圖及第六圖所示。套管鞋導 引3 4 L係由溝槽3 6 L所構成的(第六圖),其可以滑動方式接 收該滑動平板部件2 0 B的左側緣,如第二圖及第三圖所 示。同時,左底板3 0 L沿著其右側緣具有側護壁3 8 L,該側 護壁3 8 L的下部係形成隆起部4 0 L,其具有鑿穿孔用以滑動 方式接納導桿42L。導桿42L的兩端會被一對夾具部件44L 固定支撐住,該對夾具係從該滑動平板部件2 0 B整體突出 (第一圖及第四圖)。因此,載有正像稜鏡系統1 6 L及目鏡 系統1 8L的左底板30L便可相對於該物鏡系統1 4L前後移 動。 請注意,如上述,第一圖中並未顯示該固定板配件 20 ,僅顯示出夾具部件44R及44L。 利用上述的配置,便可藉由將該可移動的機殼區段 1 0 B從該主機殼區段1 0 A移開,或是朝其移動,以進行右望 遠鏡透鏡系統1 2 R及左望遠鏡透鏡系統1 2 L的瞳孔調整。進 一步地說,藉由右底板3 0 R與物鏡系統1 4 R之間的前後水平 移動,便可調整右望遠鏡透鏡系統1 2 R的聚焦情形,而且 藉由左底板3 0L與物鏡系統14L之間的前後水平移動,便可 調整左望遠鏡透鏡系統1 2 L的聚焦情形。 為同時移動右底板3 0 R與左底板3 0 L,以改變兩者之間 的距離,右底板3 0 R與左底板3 0 L必須以可伸縮的連結器4 6 相互連接。 明確地說,從第五圖可非常清楚地看出,該可伸縮的 連結器4 6包括矩形塊狀部件4 6 A,以及可以滑動方式收納
第23頁 1230799 五、發明說明(20) 該塊狀部件4 6 A的叉形部件4 6 B。該塊狀部件4 6 A係固接在 該側護壁3 8 R之隆起部4 0 R下方的前端,而該又形部件4 6 B 則係固接在該側護壁3 8 L之隆起部4 0 L下方的前端。部件 46A及46B的長度都大於該可移動的機殼區段10B於其内縮 · 位置(第二圖)及其最大外伸位置(第三圖)之間的移/動距 . 離。亦即,即使該可移動的機殼區段1 〇 B從内縮位置(第二 · 圖)延伸至最大外伸位置(第三圖),該可滑動的嗔合件仍^ 然保持在部件4 6 A及4 6 B之間。因此,任何時候都可確保底 板3 0 R及3 0 L會同時水平移動,因而便可確保右光學系統 (16R、18R)與左光學系統(16L、18L)會同時水平^動。 请注意’從第五圖可非常清楚地看出,該塊狀部件4 β a係 春 由一矩形孔4 7所構成的,其用途將詳敘於後。 第七圖所示的係沿著第一圖的線V I I - V I I之剖面圖。 從第一圖及第七圖可清楚地看見,該主機殼區段1〇^於其 前護壁中會形成一圓形窗48,當該可移動的機殼區段10B 位於内縮的位置時(第二圖),該圓形窗4 8係位於該機殼1 〇 之前護壁的中心位置。 如第一圖及第七圖所示,該主機殼區段1 〇 A具有内側 前套件5 0,其係從該前護壁的内護壁表面整體突出,圍繞 住該圓形窗4 8,並且該内側前套件5 0係與該主機殼區段 1 0A的頂端護壁整合在一起。同時,内側後套件52則係從 該主機殼區段1 0 A的頂端護壁整體地懸吊著,並且會與該 内側前套件5 0對齊。 _ 管狀軸5 4係以可轉動的方式配備於該内側前套件5 0及
第24頁 1230799 五、發明說明(21) ' 該内側後套件52之間,並受其支撐,而且其中具有一體成 型的轉輪5 6。如第七圖所示,矩形開孔5 8係形成於該主機 殼區段1 0 A的頂端護壁中,該轉輪5 6會有一部份經由該矩 形開孔5 8顧露於外面。因此,以使用者的手指轉動該轉輪 5 6的顯露部份便能夠轉動該管狀軸5 4。 該管狀軸5 4具有公螺絲6 0,其係形成於該管狀軸前端 與該轉輪5 6之間的外周圍護壁表面附近,而環型部件β 2則 會旋入該管狀軸5 4的公螺絲6 0中。如第二圖、第三圖及第 七圖所示,該環型部件6 2具有一體成型的放射狀延伸部 6 4,以及從該放射狀延伸部6 4整體突出的矩形突出部6 5。 該矩形突出部6 5會插入形成於該可伸縮連結器4 β之塊狀部 件46A中的矩形孔47之中,並且與其密合。 利用上述的配置,當藉由手動轉動轉輪56以轉動該管 狀軸5 4的時候,該環型部件6 2便可沿著該管狀軸5 4的縱向 中心軸移動,因此,便可讓底板3〇A及3 0B同時水平移動, 因而便可讓右光學系統(1 6 R、1 8 R )與左光學系統(1 6 l、 1 8 L)同時水平移動。亦即,互相以螺紋嚙合的管狀軸5 4及 環型部件6 2會構成一種移動轉換機制,用以將該轉輪5 6的 旋轉移動轉變成右光學系統(1 6 R、1 8 R )與左光學系統 (1 6 L、1 8 L)的水平移動,而且該移動轉換機制可作為右望 遠鏡透鏡系統1 2 R及左望遠鏡透鏡系統1 2 L的聚焦機制。 右望遠鏡透鏡系統1 2 R及左望遠鏡透鏡系統1 2 L的光學 設計方式可在該正像稜鏡系統(1 6 R、1 6 L)及該目鏡系統 (18R、18L)最靠近其對應的物鏡系統(14R、14L)時,對位
画画 ϋ·ΗΙ ·ϋΙϋ1·Ι 第25頁 1230799 五、發明說明(22) 於無限遠處的物件進行聚焦。因此,在對近距物件進行聚 焦之前,必須將該正像透鏡系統(1 6 R、1 6 L )及該目鏡系統 從其對應的物鏡系統(1 4 R、1 4 L)移開。當該正像透鏡系統 (1 6 R、1 6 L )及該目鏡系統與其對應的物鏡系統(1 4 R、1 4 L ) 距離最遠時,便能夠對最近的物件進行聚焦。 從第一圖及第七圖可非常清楚地看出,在該管狀軸5 4 内具有透鏡筒6 6,在該透鏡筒6 6中則固定著照相透鏡系統 67,其包括第一透鏡系統68及第二透鏡系統70。另一方 面,影像感測器控制電路板7 2係固定黏接在該主機殼區段 1 0A的後護壁之内護壁表面中,CCD影像感測器74則係安置 在該影像感測器控制電路板72中,因此,該CCD影像感測 器7 4的光接收面便可與固定在該透鏡筒6 6中的照相透鏡系 統67對齊。該内側後套件52在其後側會形成内環凸緣75, 而光低通濾波器7 6則會與該内環凸緣7 5密合。簡單地說, 照相透鏡系統6 7、CCD影像感測器74及光低通濾波器7 6會 形成一部數位相機,而欲拍攝的物件則會經由該照相透鏡 系統67及該光低通濾波器76聚焦於該CCD影像感測器74的 光接收面中。 請注意,根據本發明,該照相透鏡系統6 7的聚焦功能 將會以後面所討論的方式自動執行。 舉例來說,在將最近距物件(其係位於該數位相機的 前面1 . 0公尺處)拍攝成清晰的影像之前,就如同常見的數 位相機般,必須將聚焦機制併入該照相透鏡系統6 7中。此 外,較佳的係,該照相透鏡系統6 7的聚焦機制必須與該右
第26頁 1230799 五、發明說明(23) 望遠鏡透鏡系統1 2 R及該左望遠鏡透鏡系統1 2 L的聚焦機制 連動作業,因為該些望遠鏡透鏡系統1 2 R及1 2 L係當作内含 的數位相機的光學取景系統。亦即,當物件透過該照相透 鏡系統67自動地聚焦在該CCD影像感測器74的光接收面中 時,便應該能夠透過該右望遠鏡透鏡系統1 2 R及該左望遠 鏡透鏡系統1 2 L觀測到一具有非常清晰影像的物件時。 為達此目的,會在該管狀軸5 4的内周圍護壁表面及該 透鏡筒6 6的外周圍護壁表面附近形成個別的母螺絲及公螺 絲,使得該透鏡筒6 6能夠與該管狀軸5 4以螺紋產生嚙合。 該透鏡筒6 6的前端部份會插入該内側前套件5 0之中,而且 在該透鏡筒6 6的前端部份中則會形成一對相反的插件溝槽 7 8,從其前緣量測,每個插件溝槽7 8都會延伸一段預設的 距離。另一方面,在該内側前套件5 0的内護壁中則會形成 兩個相反的插件孔,而且會有兩根梢狀元件8 0成對地插入 該些插件孔中,以便與插件溝槽7 8嚙合(如第七圖所示), 從而防止該透鏡筒66轉動。 因此,當轉動該管狀軸5 4的時候,由於該管狀軸5 4與 該透鏡筒6 6以螺紋嚙合的關係,該透鏡筒6 6便會沿著該照 相透鏡系統6 7的光軸水平移動。亦即,形成於該管狀軸5 4 的内周圍護壁表面及該透鏡筒66的外周圍護壁表面附近的 母螺絲及公螺絲會構成一種移動轉換機制,用以將該轉輪 5 6的旋轉移動轉變成該透鏡筒6 6的水平移動,而且該移動 轉換機制可作為該照相透鏡系統6 7的聚焦機制。 相對於形成於該管狀軸5 4的内周圍表面附近的母螺
第27頁 1230799 五、發明說明(24) 絲,形成於該透鏡筒6 6的外周圍表面附近的公螺絲6 0係其 倒置螺絲。因此,當該正像稜鏡系統(1 6 R、1 6 L)及該目鏡 系統(18R、18L)朝後移動,遠離其對應的物鏡系統(14R、 14L)時,該透鏡筒66便會朝前移動,遠離該CCD影像感測 器7 4。因此,當該正像稜鏡系統(1 6 R、1 6 L )及該目鏡系統 (1 8 R、1 8 L )朝後移動,將近距物件聚焦於望遠鏡透鏡系統 (1 2 R、1 2 L )之中時,因為該透鏡筒6 6朝前移動的關係,因 此該照相透鏡系統6 7亦朝前移動,所以便可將所觀測到的 近距物件聚焦於該CCD影像感測器74的光接收面中。 請注意,理所當然地,形成於該管狀軸5 4 的外周圍 表面附近的公螺絲6 0的螺距係取決於該右望遠鏡透鏡系統 1 2 R及該左望遠鏡透鏡系統1 2 L的光學特徵,而形成於該管 狀軸5 4的内周圍表面附近的母螺絲的螺距則係取決於該照 相透鏡系統67的光學特徵。 如第二圖、第三圖及第七圖所示,在該主機殼區段 1 0 A的底部護壁中會形成母螺孔8 1 ,其係用以將該具有數 位相機的雙筒望遠鏡安置於三腳架上。亦即,當將該具有 數位相機的雙筒望遠鏡安置於三腳架上時,該母螺孔8 1便 會與該三腳架的公螺絲以螺紋產生嚙合。從第二圖可清楚 地發現,當該可移動的機殼區段1 0 B位於内縮的位置時, 該母螺孔8 1係位於該内縮機殼1 0的中點,並且係在該照相 透鏡系統6 7的光軸下面。同時,從第七圖可清楚地發現, 該母螺孔8 1係接續著該主機殼區段1 0 A的前方底緣。 如第一圖、第二圖及第三圖所示,在該主機殼區段
第28頁 1230799 五、發明說明(25) 1 0 A的右側部份具有電源電路板8 2,該電路板會連接至固 定安裝於該主機殼區段1 0 A内的框型結構8 3。同時,如第 二圖、第三圖及第七圖所示,在該主機殼區段10A内具有 主控制電路板8 4,該電路板係配置在該固定板配件2 0的下 方。雖然圖中未顯示,不過該主控制電路板8 4係由該主機 殼區段10A的底部提供適當且穩固的支撐。各種電子元 件,例如微電腦、記憶體等,都可安置於該主控制電路板 84之上。 在此具體實施例中,可從第二圖、第三圖及第七圖明 顯地看出,在該主機殼區段1 0 A的頂端護壁中配置著 LCD(液晶顯示器)面板單元86,該LCD面板單元86係以旋轉 方式安置於樞軸8 8之上,該樞軸8 8則係由該主機殼區段 1 0 A的頂端護壁提供適當的支撐,並且可沿著其頂端前緣 伸展。該L C D面板單元8 6通常係位於第七圖實線所示的内 縮位置中,因此其顯示螢幕會面向該主機殼區段1 0 A的頂 端護壁表面。所以,當該L C D面板單元8 6位於該内縮位置 時,使用者或觀看者便無法觀看其顯示螢幕。當以手動方 式將該L C D面板單元8 6從該内縮位置旋轉至部份如第七圖 虛線所示的顯示位置時,使用者或觀看者便能夠觀看其顯 示螢幕。 如第一圖、第二圖及第三圖所示,該可移動的機殼區 段1 0 B的左側部份會被隔板2 9分割,從而界定出一電池室 9 0用以接納兩顆電池9 2。該些電池9 2會透過一條彈性電源 供應電線(未顯示)提供電力給該電源電路板8 2,接著,該
第29頁 1230799 五、發明說明(26) 電源電路板82便會透過一條彈性電源供應電線(未顯示)提 供電力給影像感測器控制電路板72、主控制電路板84 LCD面板單元86等。 從第二圖及第三圖可非常清楚地看出,在該電源電路 板82之上安置著兩個連接器端子“及“,而外界則可透 該主機殼區段10A之前護壁令的兩個存取開口對其進行存 ,。請注意,在第一圖中,僅顯示出兩個存取開口中的复 一個’其7G件符號為95’(其為連接器端子95的開口)。 f此具體實施例中,連接器端子94係當作視訊連接器端 二I以將該數位相機連接至家用電視機;而連接器 95係當作USB(通用序列匯排流)連接器端子,用以將該數子 位相機連接至個人電腦。如第一圖、第二圖及第三圖所 =二ΐ電源電路板82連同該些連接器端子94及95都會被電 -遮罩9 6覆蓋,該遮罩則係由適當的導電材料(例如, 銅 鐵或類似的材料)所構成。 84的圖、第三圖及第七圖所示,在該主控制電路板 惊+ /置者一適當的記憶卡存取機,例如CF(快閃記 ;嗜辟;5子 1取機9 7,並且其係配置在該主機殼區段1 〇 B的底 離:;ΐ f主控制電路板84之間。1己憶卡或“卡都可以分 離的方式載入該CF卡存取機97中。 & 本發明’因為該照相透鏡系統6 ?的焦深非常地 :之ί t須自動執行該照相透鏡系統67的聚焦功能。換 二、$拉為該照相透鏡系統67的焦深非常地淺,因此該昭 相透鏡系統67需要有非常高的聚焦精確度。因此,因匕為需'
1230799 五、發明說明(27) 要有非常高的聚焦精確度,所以便無法以手動的方式對該 照相透鏡系統6 7進行聚焦。簡言之,該照相透鏡系統6 7的 聚焦機制的聚焦精確度非常高地,因而使其無法以手動的 方式來操作該照相透鏡系統6 7的聚焦機制的聚焦功能。 另一方面,由於右望遠鏡透鏡系統12R及左望遠鏡透 鏡系統1 2 L的聚焦功能所要求的聚焦精確度低於照相透鏡 系統6 7的聚焦功能,因此可以手動的方式操作右望遠鏡透 鏡系統1 2 R及左望遠鏡透鏡系統1 2 L的聚焦機制。明確地 說,右望遠鏡透鏡系統1 2 R及左望遠鏡透鏡系統1 2 L的聚焦 機制的聚焦精確度係取決於人類眼睛的自我聚焦能力。亦 即,當右望遠鏡透鏡系統1 2 R及左望遠鏡透鏡系統1 2 L以屈 光度± 0 . 5度對物件進行聚焦時,由於人類眼睛的自我聚 焦能力的關係,因此使用者或觀看者便可觀測到經過正確 聚焦的物件影像。因此,右望遠鏡透鏡系統1 2 R及左望遠 鏡透鏡系統1 2 L可以手動的方式進行聚焦。 因此,在此具體實施例中,當該具有數位相機的雙筒 望遠鏡僅當作一般的雙筒望遠鏡使用時,可以手動的方式 轉動轉輪5 6來對該右望遠鏡透鏡系統1 2 R及該左望遠鏡透 鏡系統1 2 L進行聚焦。然而,如後面所述,當利用内含的 數位相機進行拍攝時,該右望遠鏡透鏡系統1 2 R及該左望 遠鏡透鏡系統1 2 L的聚焦機制及該照相透鏡系統6 7的聚焦 機制便會以自動的方式進行作業,因此便會以自動聚焦的 方式執行該右望遠鏡透鏡系統1 2 R及該左望遠鏡透鏡系統 1 2 L的聚焦功能及該照相透鏡系統6 7的聚焦功能。
第31頁 1230799 五、發明說明(28) -- · =第七圖可清楚地看出,為能夠以自動的方式執行該 右望遠鏡透鏡系統丨2 R及該左望遠鏡透鏡系統丨2 L的聚焦功 能及該照相透鏡系統67的聚焦功能,有一部份的轉輪56係 由齒輪9 8所構成。另一方面,電動馬達1 0 0 (例如步進馬 , 達)則會固定安裝於該固定板配件2〇的矩形平板部件2〇A之. 上’該步進馬達1 〇 〇的輸出軸則會耦合至離合器1 〇 2 (例如 ’ 電磁(E/Μ)離合器)。齒輪1〇4係固定安裝於E/M離合器1〇2 _ 的輸出軸之上,並且與轉輪56的齒輪98相互嚙合。 當該具有數位相機的雙筒望遠鏡僅當作一般的雙筒望 ^ 遠鏡使用時,可以將電磁離合器丨〇2旋轉至〇FF狀態,讓齒 輪104與步進馬達1〇〇分離,因此便能夠以手動的^式驅動春 轉輪56以操作右望遠鏡透鏡系統12R及左望遠鏡透鏡系統 1 2 L的聚焦機制,因此便可經由右望遠鏡透鏡系統丨2 R及左 望遠鏡透鏡系統1 2 L對物件進行聚焦。 清注意’當以手動的方式驅動轉輪5 6期間,雖然可操 作該知相透鏡糸統6 7的聚焦機制,不過吾人假定無法進行 照相作業。 … 另一方面,利用内含的數位相機便可進行拍攝。為達 此目的’必須將電磁離合器1 〇 2旋轉至〇 n狀態,讓齒輪1 〇 4 與步進馬達100嚙合。因此,便可由步進馬達1〇〇自動地驅 動轉輪56,因而便可以自動聚焦的方式操作該右望遠鏡透春 鏡糸統1 2 R及左望运鏡透鏡系統1 2 L的聚焦機制以及該照相 透鏡系統67的聚焦機制。 . . 第八圖所示的係與第七圖相同的圖例,其顯示的係前
第32頁 1230799 五、發明說明(29) 述含數位相機的雙筒望遠鏡具體實施例的修改例。請注 意,在第八圖中,與第七圖相同元件會以相同的參考符號 表示。 在第八圖所示的修改具體實施例中,該右望遠鏡透鏡 系統1 2 R及左望遠鏡透鏡系統1 2 L的聚焦機制或移動轉換機 制係由該管狀軸5 4的外周圍護壁表面附近的凸輪溝槽 1 0 6,以及從環型部件6 2的内護壁表面伸出的短栓狀凸輪 隨動件1 0 8所構成的,其中該凸輪隨動件1 0 0係嚙合於該凸 輪溝槽1 0 6之中。請注意,在第八圖中,該凸輪溝槽1 0 6係 以虛線表示成開展於平面中。因此,與前述的具體實施例 相同,該轉輪5 6的旋轉移動會被轉變成該右光學系統 (1 6R、1 8R)及左光學系統(1 6L、1 8L)的水平移動。 同時,在該修改具體實施例中,該照相透鏡系統6 7的 聚焦機制或移動轉換機制係由該管狀軸5 4的内周圍護壁表 面附近的凸輪溝槽1 1 0 ,以及從透鏡筒6 6的外護壁表面伸 出的短栓狀凸輪隨動件1 1 2所構成的,其中該凸輪隨動件 1 0 4係嚙合於該凸輪溝槽1 1 0之中。請注意,與凸輪溝槽 1 0 6相同,該凸輪溝槽1 1 0係以虛線表示成開展於平面中。 因此,與前述的具體實施例相同,該轉輪5 6的旋轉移動會 被轉變成該透鏡筒6 6的水平移動。 從第八圖可清楚地看出,凸輪溝槽1 0 6與1 1 0的方向彼 此相反。因此,當藉由手動轉動轉輪5 6將該正像稜鏡系統 (1 6R、1 6L)及該目鏡系統(1 8R、1 8L)朝後移動,遠離其對 應的物鏡系統(1 4 R、1 4 L )時,該透鏡筒6 6便會朝前移動,
1|«1
第33頁 1230799 五、發明說明(30) 遠離該C C D影像感測器7 4。因此,與前述的具體實施例相 同,當該正像稜鏡系統(1 6 R、1 6 L )及該目鏡系統(1 8 R、 18L)朝後移動,將近距物件聚焦於望遠鏡透鏡系統(12R、 1 2 L)之中時,因為該透鏡筒6 6會朝前移動,所以該照相透 鏡系統6 7亦會朝前移動的關係,所以便可將所觀測到的近 距物件聚焦於該CCD影像感測器74的光接收面中。 在第一圖至第七圖所示的前述具體實施例中,因為該右望 遠鏡透鏡系統12R及左望遠鏡透鏡系統12L的聚焦機制或移 動轉換機制都係由公螺絲及母螺絲所構成的,因此,轉輪 5 6的旋轉移動與該右光學系統(1 6 R、1 8 R )及左光學系統 (1 6 L·、1 8 L)的水平移動之間有線性的關係。同樣地,因為 该照相透鏡系統6 7的聚焦機制或移動轉換機制係由公螺絲 及母螺絲所構成的,因此,轉輪5 6的旋轉移動與該該照相 透鏡系統6 7的水平移動之間有線性的關係。 不過’貫際上,右光學系統(1 β R、丨8 R )及左光學系统 (161^、18L)的聚焦位置與從該右光學系統及左光學系統、 (胃1 6 R、1 8 R及1 6 L、1 8 L )的聚焦位置至物鏡系統! 4 R及j 4 [所 ,測到的距離之間,未必成線性關係。同樣地,照相透鏡 系統6 7的聚焦位置與從該照相透鏡系統6 了的聚焦位置至該 C C D衫像感測器7 4的光接收面所量測到的距離之間,亦未 必成線性關係。 因此,在該右光學系統及左光學系統(16R、18R及 1 6 L、1 8 L )以及戎照相透鏡系統6 7精確地定位於個別的聚 焦位置之前,每個移動轉換機制都應該如第八圖所示般地
第34頁 1230799
五、發明說明(31) 由凸輪溝槽(1 0 6、1 1 0 )以及凸輪隨動件(1 0 8、1 1 2 )所構 因為如此方能配合物鏡系統14R及14L及CCD影像感測 ^ 7 4 ’以非線性的方式移動該右光學系統及左光學系統 6 R、1 8 R及1 6 L、1 8 L )以及該照相透鏡系統6 7。簡單地 說’利用凸輪溝槽1 0 6及1 1 0以及凸輪隨動件1 〇 8及1 1 2,便 可將該右光學系統及左光學系統(16R、18R及16L、18L)以 及該照相透鏡精確地定位於其個別的聚焦位置中。 ^ 當然’因為該右望遠鏡透鏡系統12R及左望遠鏡透鏡 糸統1 2L以及該照相透鏡系統67都具有特定的焦深,因此 2用公螺絲及母螺絲便能夠輕易地形成相對應的移動轉換 。不過’當欲聚焦的物件靠近該具有數位相機的雙筒 R 7 τ延鏡時,便很難將該光學系統(1 6 R、1 8 R ; 1 6 L·、1 8或 的聚焦位置及其對應的距離之間的關係予以線性近似 系竑例、來說’該右望遠鏡透鏡系統12R及左望遠鏡透鏡 距的%从7及该f相透鏡系統6 7都係設計成能夠聚焦最近 内)、日士 # f 3 3具有數位相機的雙筒望遠鏡前面1公尺以 隹付WU亥光學系'統(16R、18R ;16L、18467L) 在此情形中,便必^ Ϊ f之間的關係予以線性近似化。 106及110以及個別的ϋ如第八圖般的個別的凸輪溝槽 或移動轉換機制。 * ^動件1 0 8及1 1 2形成該聚焦機制 第九圖所示的係第_ 機的雙筒望遠鏡之#細+圖至第八圖中所示的具有數位相 制電路板84之塊圖。在第九圖中,安置於主控 ~ (其元件符號為1 1 4 )係用以控制
第35頁 1230799 五、發明說明(32) 該整個具有數位相機的雙筒望遠鏡。如圖所示,微電腦 1 1 4包括:中央處理單元(C P u ) 1 1 4 A ;唯讀記憶體 (R 0 Μ ) 1 1 4 E,用以儲存程式及常數;隨機存取記憶體(R A Μ ) 1 1 4 C,用以儲存暫時性的資料;以及輸入/輸出介面電路 (I /0) 114D。 雖然第一圖至第八圖中並未顯示,可在該主機殼區段 1 0 A的頂端護壁中適當地配置各種的開關。在第九圖中配 置著與本發明關係非常密切的各種開關,例如電源ON/OFF 開關1 1 6、解除開關1 1 8及模式選擇開關1 2 0。 該電源ON/OFF開關1 1 6可為一種滑動開關,其可在OFF 狀態位置及ON狀態位置之間移動。當該電源ON/OFF開關 1 1 6位於OFF狀態的位置時,微電腦丨丨4便會進入睡眠模式 或最小的功耗狀態,其中該微電腦1 1 4會監視是否僅有操 作該電源〇 N / 0 F F開關1 1 6。亦即,在睡眠模式狀態中,除 了該電源0 N / 0 F F開關之外,其餘的關開都會被關閉。 當該電源0N/0FF開關1 16從OFF狀態的位置切換成0N狀 態的位置時,微電腦1 1 4便會監視是否所有的開關都能夠 操作。 解除開關1 1 8係自動還原的下壓開關,其包括兩個彼 此相關的開關元件1 1 8 A及1 1 8 B。開關元件1 1 8 A係測光開關 元件(P - S W ),而開關元件1 1 8 B則是解除開關元件(R - s W )。 當半押該解除開關1 1 8時,便會將測光開關元件 (P-SW)1 18A調整為0N,從而可由微電腦1 14進行測光量 測。同樣地,當完全押下該解除開關1 1 8時,便會將解除
第36頁 1230799 五、發明說明(33) 開關元件(R-SW)118B調整為0N,從而可由微電腦114進行 照相作業。 模式選擇開關1 2 0可能是數位旋轉開關,可用以選擇 各種模式中任何一種,例如顯示模式、再生模式等。當選 擇顯示模式時,欲拍攝的物件便會以動態圖像的形式顯示 在LED面板/單元86中,當選擇再生模式時,已經拍攝的影 像便可以靜態圖像的形式顯示在L £ d面板單元8 6中,稍後 將作更詳細的說明。
在第九圖中,元件符號122代表的是CC])驅動電路,j 可用以驅動CCD影像感測器74,同時CCD驅動在 微電腦114的控制之下進行作業。元件符號表22:是在 驅動電& ’其可用以驅㈣D面板單恤,同時lcd驅 二電f114的控制之下進行作業。元件符载 ! 6代表的是馬達驅動電路,其可用以輸出一連串 脈衝,因而可驅動步造 ^ ^ 11 4 ^ Λ Λ; ί ^ ^ ^1 2 6 ! 離合器驅動電路,其可用以驅動£ 2付沉1 2 8代表的穴 ί 腦114的控制之下進行作*。元科 二號129代表的疋位於該主控制電路板84之中的訊框記憶 當電源0 N / 0 F F開關1 1 β虑私η Γ Γ 器102便會被調整成0FF狀能,因狀,,置時,電磁離合 的方式轉動轉輪56以操乍右:士述般,便可以手動 嗲、黄於、凑你么仏彳0 T L 落右2遂鏡透鏡系統1 2 R及該左 ^ 兄’、、” 、來焦機制。當該電源0N/0FF開關1 1 6
第37頁 1230799
插ϋ F狀態的位置移動至〇 N狀態的位置時,電磁離合器1 〇 2 _ ^被调整成0 N狀悲,此時便無法以手動的方式轉動轉輪 當電磁離合器1 0 2處於〇 N狀態期間,如果半押解除開 产 ^、1 8將測光開關元件1 1 8A調整成〇N狀態的話,便會驅動 ζ,馬達100,因而便可以自動聚焦(AF)的方式操作該右 ‘ 望,鏡透鏡系統12R及左望遠鏡透鏡系統12L的聚焦機制以 及該照相透鏡系統6 7的聚焦機制,稍後將作更詳細的說 明。請注意,當測光開關元件1 1 8A處於0N狀態期間,微電 — 腦1 1 4便會進行測光量測。 如上述,欲拍攝的物件會經由該照相透鏡系統6 7及該 _ 光低通濾波器7 6以光學影像的形式形成於該CCD影像感測 器74的光接收面中。當電源on/OFF開關1 1 6處於0N狀態 時’該C C D影像感測器7 4便會將該光學影像轉換成類比影 像像素信號訊框。當操作模式選擇開關1 2 0選擇顯示模式 時’便會在適當的時間間隔從該CCD影像感測器74中陸續 地讀出細化後的類比影像像素信號訊框,每個訊框中的細 化類比影像像素信號經過適當處理之後,便可轉換成數位 影像像素信號訊框。該數位影像像素信號訊框會陸續地儲 存在該主控制電路板8 4中的訊框記憶體1 2 9之中,並且可 以數位視訊信號的方式從該訊框記憶體1 2 9之中讀出。該 _ 數位視訊信號會被轉換成類比視訊信號,然後便可依照該 視訊影像以動態圖像的方式,將該物件影像再生於該L C D ·, 面板單元86中。亦即,使用者可在該LCD面板單元86中監
11 ||
第38頁 1230799 五、發明說明(35) 看欲拍攝的物件。
當完全押下該解除開關1 1 8用以將解除開關元件1 1 8 B 調整為0N時,便可從該CCD影像感測器74中讀出完整的類 比靜態影像像素信號訊框,而不必經過細化處理,而且經 過適當處理之後,便可轉換成完整的數位靜態影像像素信 號訊框。然後,便可將該全數位靜態影像像素信號訊框儲 存在該主控制電路板8 4的訊框記憶體1 2 9之中,並且進行 適當的影像處理。然後,便可將經過處理的數位靜態影像 像素信號訊框依照既定的格式儲存在CF卡記憶體中(該卡 係載入於C F卡記憶體存取機9 7中)。 當操作模式選擇開關1 2 0選擇再生模式時,便可將每 個訊框中的數位靜態影像像素信號細化,並且從該C F卡記 憶體存取機9 7的C F卡記憶體中讀出,並且於經過處理之 後,產生視訊信號。接著,便可依照該視訊影像,以靜態 影像的方式,將該被拍攝的影像再生於該L C D面板單元8 6 中。視需要,亦可經由視訊連接器端子9 4將該視訊信號饋 送至家用的電視機中,以便在家用的電視機中再生該被拍 攝的影像。
同樣地,亦可經由U S B連接器端子9 5將每個訊框中的 數位靜態影像像素信號從該CF記憶體卡饋送至具有印表機 的個人電腦中,從而便可利用印表機印出該被拍攝的影像 作為硬拷貝。理所當然地,當個人電腦配備CF記憶卡存取 機時,從C F記憶卡存取機9 7卸載下來的C F記憶卡便可載入 該個人電腦的C F記憶卡存取機中。
第39頁 1230799 五、發明說明(36) 在以自動聚焦(A F )的方式適當且正確地執行照相透鏡 系統6 7的聚焦功能之前,該具有數位相機的雙筒望遠鏡的 構造必須滿足預設的條件,稍後將作更詳細的討論。 在第一圖至第七圖的具體實施例以及第八圖的修改具 體實施例中,該照相透鏡系統6 7的光學特性係設計成能夠 以自動聚焦(A F )的方式對位於該數位相機的前面1 . 0公尺 處的物件進行聚焦。在該些條件下,於達到所需要的聚焦 精確度之前,必須正確且最佳地決定該照相透鏡系統6 7的 景深,其係由下面各參數來定義:該照相透鏡系統6 7的焦 距「f」、該照相透鏡系統67的f值F、該CCD影像感測器74 的允許明晰圈的直徑5等。 如上面的討論,在使用3 5 in m的化銀軟片的相機中, 該允許的明晰圈的直徑5可定義成約為該軟片影像框對角 線的1 / 1 0 0 0。不過,在使用C C D影像感測器7 4的數位相機 中,該允許的明晰圈的直徑5的定義如下: δ - a? 此處,「P」是該C C D影像感測器7 4的像素間距;而 ^ a」則是適當的常數。 當將該允許的明晰圈的直徑5簡單地定義成該C C D影 像感測器7 4的像素間距時,便是將常數「a」設定為 「1」。在此具體實施例中,因為該C C D影像感測器7 4併入 該光低通濾波器7 6,因此常數「a」的範圍可選擇在約 「1 · 4」與「3 · 0」之間。 明確地說,當該C C D影像感測器7 4未併入該光低通濾
第40頁 1230799 五、發明說明(37) 波器7 6,而且欲拍攝的物件所呈現的空間頻率與該C C D影 像感測器7 4的像素間距一致時,於呈現所關心的空間頻率 區域中再生的影像中便會產生雲紋。簡單地說,由於有該 光低通濾波器7 6的關係,所以在被該照相透鏡系統6 7所捕 捉到的光束之中會將高空間頻率成分(其幾乎等於該CCD影 像感測器的像素間距)移除,因而可防止產生雲紋。因 此,常數「a」可設定在大於「1」的範圍中(從約「1 . 4」 至約「3 · 0」之間)。 簡單地說,如果以「Di」及「D。」分別代表該照相透 鏡系統6 7的焦深及景深的話,那麼焦深「Di」及景深「D 。」的定義如下:
Di =aPF
D0-f2/D-f2/aPF 另一方面,該照相透鏡系統6 7的焦距「f」的定義如 下: f=y/tan( ω/Τ) 此處,「y」代表的是該C C D影像感測器7 4的最大影像 高度(mm),其係定義成該CCD影像感測器74的光接收面對 角線長度的一半; 「ω」代表的是該右望遠鏡透鏡系統12R及左望遠鏡 透鏡系統12L的半視域角度(rad);以及 「T」代表的是該半視域角度「ω」與該照相透鏡系 統67的半視域角度「(9」(!*3(1)的比值(1[=6;/(9)。 因此,該照相透鏡系統6 7的景深「D。」可表示成:
第41頁 1230799 五、發明說明(38) D〇 = y2/[tan2( ω/Τ) x aPF ] 因為右望遠鏡透鏡系統1 2 R及左望遠鏡透鏡系統1 2 L係 用以放大及觀測遠方的物件,因此其實際的視域角度非常 的狹窄。亦即,「ω / T」非常的小,因此可將參數 「tan(6j/T)」視為「6j/T」(tan(6j/T)与 ω/Τ)。同樣 地,可根據數位靜態影像像素信號的處理方式,從前述的 範圍中選擇出適當的常數「a」(從約「1 . 4」至約「3. 0」 之間)。舉例來說,訊框中的數位靜態影像像素信號的處 理方式係欲再生於LCD面板單元86或家用電視機之中時所 選擇的常數「a」便不同於,訊框中的數位靜態影像像素 信號的處理方式係欲利用與個人電腦相關的印表機列印出 影像作為硬拷貝時所選擇的常數「a」。因此,可從前述 的等式中省略常數「a」。 簡單地說,可將前述代表該照相透鏡系統6 7的景深 「D。」的方程式修改成: D〇 〇c y2/ [ ( ω/Τ)2 x PF ] 當然,當對無限遠處的物件進行聚焦時,此方程式便 會形成該照相透鏡系統6 7的景深的準則。一般來說,因為 從該照相透鏡系統6 7至欲拍攝的物件間所量測到的距離都 是以公尺來表示,因此該方程式可除以「1 0 0 0」變成:
Do/ 1 0 0 0 〇c y2/[ 1 0 0 0 x PF( ω/Τ)2] 因此,在能夠以自動聚焦的方式適當且正確地操作該 照相透鏡系統6 7的聚焦機制之前,必須選擇參數「y」、 ω Ρ 及 的數值,使其滿足下面的
第42頁 1230799 五、發明說明(39) 條件方程式:
y2/[ 1 0 0 0 X PF( ω/Τ)2]>80 「y2/[ 1 0 0 0 x PF( ω/丁)2]」的數值越大,該照相透鏡 系統67的焦深便會越狹窄。當「y2 / [ 1 0 0 0 X PF ( ω/Τ)2]」 的數值大於關鍵數值「8 0」時,便很難以手動的方式操作 照相透鏡系統6 7的聚焦機制,因此必須以自動聚焦的方式 來操作該照相透鏡系統6 7的聚焦機制。關鍵數值「8 0」係 從以前所累積的照相透鏡系統設計知識_憑經驗所產生 的,在照相透鏡系統的設計領域中都相當熟習該數值。雖 然關鍵數值「8 0」可作某種程度的改變,不過卻是判斷該 照相透鏡系統6 7的聚焦機制究竟應該以手動聚焦的方式來 操作還是應該以自動聚焦的方式來操作的準則。 當參數「y」、「ω」、「Ρ」、「Τ」及「F」的數值 經過選擇之後,「y2 / [ 1 0 0 0 X PF( ω/Τ)2]」的數值大於關 鍵數值「8 0」時,便應該考慮下面所述的情狀況。
首先,像素間距「Ρ」會隨著所使用的C C D影像感測器 7 4的種類而改變,其會影響該C C D影像感測器7 4的敏感度 及該照相透鏡系統6 7的f數值「F」。亦即,為使該C C D影 像感測器7 4的敏感度較高,必須讓該C C D影像感測器7 4的 像素間距「P」變得比較大(即降低該C C D影像感測器7 4的 像素數量),或是讓該CCD影像感測器74的最大影像高度 「y」變得比較大。 當該CCD影像感測器74的像素數量減少,而該CCD影像 感測器7 4的最大影像高度「y」保持不變的情形下,所拍
第43頁 1230799 五、發明說明(40) 攝的影像品質便會下降。相反地,當該C C D影像感測器7 4 的像素數量增加,而該C C D影像感測器了 4的最大影像高度 「y」保持不變的情形下,對應每個像素的像素面積會變 得比較小,因而導致該C C D影像感測器7 4的敏感度變低。 為提高該CCD影像感測器74的敏感度,必須提高該CCD影像 感測器7 4的最大影像高度「y」。提高最大影像高度「y」 會使得CCD影像感測器74的體積變得非常龐大。在此情形 中,如果該照相透鏡系統6 7的視域角度保持不變的話,該 照相透鏡系統6 7的焦距「f」便會變得非常長,導致需要 有體積非常大的照相透鏡系統(6 7 )。同時,一般來說, C C D影像感測器的敏感度都會低於鹵化銀軟片。 考慮上面所討論的條件,該照相透鏡系統6 7的f數值 「F」的設定值必須小於「6」(F < 6 )。 將「y2/[ 1 0 0 0 X PF( ω/Τ)2]」設定成小於關鍵值 「8 0」的意思是,「y / ( ω / Τ )」會比較小、「Ρ」會比較 大或「F」會比較大。讓「y / ( ω / Τ )」比較小的意思是, 最大影像高度「y」比較小,或視域比值「Τ」比較小。如 已經討論過的部分,當最大影像高度「y」變得比較小, 但是並未降低該C C D影像感測器7 4的像素數量時,該C C D影 像感測器7 4的敏感度便會降低。當該C C D影像感測器7 4的 像素間距增加(即該C C D影像感測器7 4的像素數量減少) 時,為維持該CCD影像感測器74的敏感度,所拍攝的影像 品質便會下降。相反地,當視域比值「T」變得太大,該 照相透鏡系統6 7的拍攝面積便會大於該右望遠鏡透鏡系統
第44頁 1230799 五、發明說明(41) 1 2 R及該左望遠鏡透鏡系統1 2 L的觀視區,因此,便無法以 該右望遠鏡透鏡系統1 2 R及該左望遠鏡透鏡系統1 2 L作為該 照相透鏡系統6 7的光學取景透鏡系統。同時,如已經討論 過的部分,像素間距「P」及f數值「F」增加亦會造成不 良的效果。 無論如何,當考慮上面所討論的情況時,在能夠以自 動聚焦的方式適當且正確地操作該照相透鏡系統6 7的聚焦 機制之前,都必須選擇參數「y」、「ω」、「Ρ」、 「Τ」及「F」的數值,使其滿足上述的條件方程式。 舉例來說,當使用1 / 3英吋的CC D影像感測器(7 4 )時, 可以下面的方式選擇參數「y」、「ω」、「P」、「丁」 及「F」: y = 2. 9 8 mm 06231rad(3. 57 ° ) P = 0.0047mm(4.7 /zm) T-0. 78 F 二 2· 8 在此例中,「y2 / [ 1 0 0 0 x PF( ω/Τ)2]」的數值為 「106 」。 同樣地,當使用1 / 2 · 7英吋的CC D影像感測器(7 4 )時, 可以下面的方式選擇參數「y」、「ω」、「Ρ」、「Τ」 及1」: y = 3. 3 2mm ω二0·06231rad(3.57 ° )
第45頁 1230799 五、發明說明(42) P = 0. 0042mm(4. 2 β m) T-0. 70 F 二 2. 8 在此例中 y2/[ 1 0 0 0 X PF( ω/Τ)2]」的數值為 118 簡單地說,在以自動聚焦的方式適當且正確地執行照 相透鏡系統6 7的聚焦功能之前,根據第一具體實施例的具 有數位相機的雙筒望遠鏡的構造必須滿足下面的條件: y2/[ 1 0 0 0 X PF( ω/Τ)2]>80 及 F< 6 第十圖所示的係在微電腦1 1 4中執行的自動聚焦(AF ) 操作標準程序之流程圖。當半押解除開關1 1 8將測光開關 元件1 1 8A調整成ON狀態時便會執行該AF操作標準程序,只 要測光開關元件1 1 8A維持在ON狀態中,便會持續地執行該 A F操作標準程序。請注意,該A F操作標準程序係依照所謂 的對比法來進行。 在步驟1001中,驅動步進馬達100之後,透鏡筒66便 會朝最後面的位置(該處係最接近該CCD影像感測器74)移 動。當然,此時右光學系統及左光學系統(1 6 R、1 8 R及 1 6 L、1 8 L )都會朝最前面的位置(在該處其最接近右物鏡系 統1 4 R及左物鏡系統1 4 L )移動。 在步驟1 0 0 2中則會監視透鏡筒6 6是否已經到達最後面 的位置。當確認透鏡筒6 6已經到達最後面的位置時,控制 程序便會進入步驟1003,反向驅動步進馬達100,讓透鏡 筒6 6可從最後面的位置朝前方移動。接著,在步驟1 0 0 4中
第46頁 1230799 五、發明說明(43) 則會將變數「i」設定為「1」。 在步驟1 0 0 5中,會從訊框記憶體1 2 9中讀出對應於一 訊框預設區域中的部分數位影像像素信號,其中會配合從 該CCD影像感測器74中陸續讀出類比影像像素信號訊框, 陸續地更新該些位於一訊框中的數位像素信號。接著,在 步驟1 0 0 6中,會根據從訊框記憶體1 2 9中讀出的數位影像 像素信號進行對比計算。亦即,在該對比計算中,會陸續 地計算出兩個連續數位影像像素信號間的亮度大小差異 B1,並且將所有計算出來差異I加總起來產生總和數值 EBi。 在步驟1 0 0 7中則會判斷變數「i」的數值是否大於 「1」。在初始階段中,因為i = 1 (即僅進行過一次對比計 算),所以控制程序會進入步驟1 0 0 8,其中會將變數「i」 的數值遞增「1」。之後,控制程序便會返回步驟1 0 0 5。 亦即,再次根據從訊框記憶體1 2 9中陸續讀出的部分數位 影像像素信號進行對比計算,以產生總和數值Σ Bi (步驟 1005 及1006)。 在此階段中,因為i = 2,所以控制程序會從步驟1 0 0 7 進入1 0 0 9,其中會判斷最後的總和數值ΣΒ(1_η是否小於目 前的總和數值EBi。如果ΣΒ + η< ZBi的話,控制程序便會 進入步驟1008,其中會將變數「i」的數值遞增「1」。之 後,控制程序便會返回步驟1 0 0 5。亦即,根據從訊框記憶 體1 2 9中陸續讀出的部分數位影像像素信號進一步地進行 對比計算,以產生總和數值Σ (步驟1 0 0 5及1 0 0 6 ),並且
第47頁 1230799 五、發明說明(44) 將倒數第二個總和數值Σ B(1_n與最後計算出來的總和數值 EBi作比較(步驟1 0 0 9 )。只要倒數第二個總和數值ΣΒ(1_η 小於最後計算出來的總和數值Σ Bi,便會反覆地進行對比 計算。 在步驟1 0 0 9中,當倒數第二個總和數值ΣΒ^_η大於最 後計算出來的總和數值Σ Bi時,便可認為該兩個連續數位 影像像素信號間的亮度大小差異I (對比)為最大值,即該 光學影像已經由該照相透鏡系統6 7非常清楚地聚焦在該 C C D影像感測器7 4的光接收面中。此時,控制程序會從步 驟1009進入1010,其中會停止驅動步進馬達100,因而便 完成望遠鏡透鏡系統1 2 R及1 2 L以及該照相透鏡系統6 7的自 動聚焦程序。 第十一圖所示的係根據本發明之具有照相功能之光學 觀看儀器之第二具體實施例,其構造亦為具有數位相機之 雙筒望遠鏡。第十一圖係與第一圖相同的剖面平面圖,而 構成第二具體實施例的方式實質上亦與第一具體實施例相 同。請注意,在第十一圖中,與第一圖相同元件會以相同 的參考符號表示。 在該第二具體實施例中,並非使用對比法來執行望遠 鏡透鏡系統1 2 R及1 2 L以及該照相透鏡系統1 3 2的自動聚焦 程序。取而代之的係,會在該主電源電路板8 2之上安置一 距離量測值偵測器1 3 0,並且會配合右望遠鏡透鏡系統1 2 R 中所併入的半面鏡1 3 2進行操作。 距離量測值偵測器1 3 0係由一線影像感測器以及一對
第48頁 1230799 五、發明說明(45) 位置相近的球形透鏡所構成,該對球形透鏡係位於該線影 像感測器之上。半面鏡1 3 2係由框型結構8 3 (第二圖及第三 圖)支撐,並且係配置在該物鏡系統1 4 R及該正像棱鏡系統 1 6 R之間,與該望遠鏡透鏡系統1 2 R之光軸成4 5 °的角度。 當載有物件影像的光束入射至該物鏡系統1 4 R之中時,會 有一部份的光束被該半面鏡1 3 2反射而朝距離量測值偵測 器1 3 0移動,其餘的光束則會穿過該半面鏡1 3 2朝該正像稜 鏡系統1 6 R前進。 如第十一圖所示,有一半被反射的光束(其通過該望 遠鏡透鏡系統1 2 R的半邊區域)會入射至其中一個球形透鏡 之中,而另一半被反射的光束(其通過該望遠鏡透鏡系統 1 2 R的另一個半邊區域)則會入射至另一個球形透鏡之中, 因而經由該對球形透鏡會在該線影像感測器中形成兩個物 件影像。在該線影像感測器中所形成的兩個物件影像之間 的距離會隨著物件距離而改變,該物件距離係從該具有數 位相機的雙筒望遠鏡量測至與形成於該線影像感測器中的 物件影像對應的物件。 請注意,雖然圖中的半面鏡阻礙到第十一圖中的光學 系統(1 6 R及1 8 R )移動,不過這僅係因為運用第一圖來表現 第十一圖的關係。實際上,機殼1 0應該會比較大,使得光 學系統(1 6 R及1 8 R )能夠不受阻礙地移動。 第十二圖所示的係該具有數位相機的雙筒望遠鏡之第 二具體實施例的控制方塊圖,其實質上係與第九圖所示的 控制方塊圖相同,不過前者的方塊圖之特徵為··距離量測
醒_画
第49頁 1230799 五、發明說明(46) 值偵測器1 3 0 ;由透鏡筒6 6所攜載的位置偵測器1 3 4 ;以及 一與位置偵測器1 3 4相關的線性縮放器1 3 5,其係配置在透 鏡筒6 6的移動路徑上。 在第二具體實施例中,距離量測值偵測器1 3 0欲偵測 ‘ 的影像距離與對應該影像距離的物件距離之間的關係必須 -事先進行校正,經過校正之後的資料則會以二維的影像距 離/物件距離映對的方式儲存在ROM 114之中。因此,當距 、 離量測值偵測器1 3 0偵測到影像距離之後,微電腦1 1 4針對 _ 該所偵測到的影像距離進行二維的影像距離/物件距離映 對處理之後,便可發現到對應的物件距離。 φ 位置偵測器1 3 4會以電子方式讀取線性縮放器1 3 5切割 區域,從而偵測出透鏡筒6 6的位置,而照相透鏡系統6 7的 聚焦位置則可以該位置偵測器1 3 4所讀取的線性縮放器1 3 5 切割區域來表示。在第十二圖中,線性縮放器1 3 5切割區 域的讀取動作係以一虛線箭頭作象徵性的表示。照相透鏡 系統6 7的聚焦位置及距離量測值偵測器1 3 0所取得的物件 距離之間的關係必須事先進行校正,經過校正之後的資料 則會以二維的物件距離/聚焦位置映對的方式儲存在ROM 1 1 4之中。因此,可依照距離量測值偵測器1 3 0所積測到的 影像距離得到物件距離,針對所得到的物件距離進行二維 的物件距離/聚焦位置映對處理之後,便可發現到對應的 ¥ 照相透鏡系統6 7的聚焦位置。 與上述的第一具體實施例相同,當電源ON/OFF開關 1 1 6處於OFF狀態位置時,電磁離合器1 02便會被調整成OFF 、
第50頁 1230799 五、發明說明(47) 狀態,因此如上述般,便可以手動的方式轉動轉輪5 6以操 作該右望遠鏡透鏡系統1 2 R及該左望遠鏡透鏡系統丨2 [的聚 焦機制。當該電源ΟΝ/OFF開關1 1 6處於0N狀態的位置時, 電磁離合器1 〇 2便會被調整成〇 N狀態,因此便無法以手動 的方式轉動轉輪56。 因此,在第二具體實施例中,當電磁離合器1〇2處於 〇 N狀態期間,亦可藉由半押解除開關1 1 8,以自動聚焦 (AF)的方式操作該右望遠鏡透鏡系統12R及左望遠鏡透鏡 系統1 2 L的聚焦機制以及由該該照相透鏡系統6 7的聚焦機
制。 一 第十二圖所示的係在第十二圖所示之微電腦114中執 行的自動聚焦(A F )操作標準程序之流程圖。當半押解除開 關1 1 8將測光開關元件1 1 8 A調整成〇 N狀態時便會執行該a F 操作標準程序,只要測光開關元件1 1 8 A維持在〇 N狀態中, 便會持續地執行該A F操作標準程序。
在步驟1 3 0 1中,可從距離量測值偵測器丨3 〇之中擷取 出影像距離。然後,在步驟1 3 0 2中,可針對所偵測到的影 像距離進行影像距離/物件距離映對處理以找出對應的物 件距離,在步驟1 3 0 3中,則可針對所找到的物件距離進行 物件距離/聚焦位置映對處理以找出對應的照相透鏡系統 6 7的聚焦位置’因此可找到線性縮放器1 3 5中對應的切割 區域。 在步驟1 3 0 4中,驅動步進馬達1 〇 〇之後,透鏡筒6 6便 會朝對應的聚焦位置移動(因而也使得照相透鏡系統6 7朝
第51頁
1230799 五、發明說明(48) 對應的聚焦位置移動)。接著,在步驟1 3 0 5中則會監視透 鏡筒6 6是否已經到達該聚焦位置。當確認透鏡筒6 6已經到 達該聚焦位置之後,控制程序便會進入步驟1 3 0 6,其中會 停止驅動步進馬達1 0 0,因而便完成右望遠鏡透鏡系統1 2 R 及左望遠鏡透鏡系統1 2 L以及該照相透鏡系統6 7的自動聚 焦程序。 第十四圖所示的係與第十二圖相同的圖式,其顯示的 係該含數位相機的雙筒望遠鏡之第二具體實施例的第一修 改例。請注意,在第十四圖中,與第十二圖相同元件會以 相同的參考符號表示。 在該第二具體實施例的第一修改例中,會以脈衝計數 器1 3 4 ’取代位置偵測器1 3 4,其可用以偵測從馬達驅動電 路1 2 6輸出給步進馬達1 0 0的驅動脈衝數量。當進行右望遠 鏡透鏡系統1 2 R及左望遠鏡透鏡系統1 2 L以及該照相透鏡系 統6 7的自動聚焦程序時,首先,必須將透鏡筒6 6移動到最 後面的位置(該處係最接近該C C D影像感測器7 4 ),然後再 從最後面的位置朝前方移動。當透鏡筒6 6朝前方移動時, 脈衝計數器1 3 4 ’會計算從馬達驅動電路1 2 6輸出的驅動脈 衝數量,所計算的驅動脈衝數量即代表透鏡筒6 6的移動距 離。因此,可以脈衝計數器1 3 4 ’所輸出的驅動脈衝數量代 表照相透鏡系統6 7的聚焦位置。 照相透鏡系統6 7的聚焦位置及距離量測值偵測器1 3 0 所取得的物件距離之間的關係必須事先進行校正,經過校 正之後的資料則會以二維的物件距離/聚焦位置映對的方
1230799
式儲存在R 0 Μ 1 1 4之中。因此,當依照距離量測值谓測器 1 3 0所偵測到的影像距離取得物件距離之後,便可針對^ 得到的物件距離進行二維的物件距離/聚焦位置映對處 理,以找出對應的聚焦位置。 ' ^ 第十五圖所示的係在第十四圖所示之微電腦丨丨4中執 行的自動聚焦(A F )操作標準程序之流程圖。與前述的第二 具體實施例中的情況相同,當半押解除開關丨丨8將測光開 關元件1 1 8 A调整成Ο N狀恶時便會執行該a 摔作炉進敍床 :要測光開關元件118A維持在0N狀態中,便以= 該AF操作標準程序。 日行3也巩灯 ,步驟1501中,驅動步進馬達1㈣之後,透鏡筒66便 二朝最後面的^置(該處係最接近該CCD影像感測器74)移 動。當然,此時右光學系統及左光學系統(丨6 R、丨8 R及 16L、18L)都會朝最前面的位置(在該處其 統14R及左物鏡系統14L)移動。 # ^ $ π π π 在步驟1 5 0 2中,可從距離量測值偵測器丨3 〇之中擷取 出影像距離。然後,在步驟丨5〇3中,可針對所偵測到的影 像距離進行影像距離/物件距離映對處理以找出對應的物 件距離,在步驟1 5 0 4中,則可針對所找到的物件距離進行 物件距離/聚焦位/置映對處理以找出對應的照相透鏡系統 的聚焦位置,其係以脈衝計數器丨34,所輸出的驅動脈衝數 量來表示。 在步驟1 5 0 5中則會監視透鏡筒66是否已經到達最後面 的位置。當確認透鏡筒6 6已經到達最後面的位置時,控制
第53頁 1230799 五、發明說明(50) 程序便會進入步驟1 5 0 6,反向驅動步進馬達1 00,讓透鏡 筒6 6可從最後面的位置朝前方移動。 在步驟1 5 0 7中則可從脈衝計數器1 3 4 ’中擷取出由馬達 驅動電路1 2 6輸出給步進馬達1 0 0的驅動脈衝數量。接著, 在步驟1 5 0 8中便會判斷透鏡筒6 6的移動距離是否與所擷取 出來的驅動脈衝數量所表示的距離一致,亦即,照相透鏡 系統6 7是否已經抵達預期的聚焦位置。如果照相透鏡系統 6 7尚未抵達聚焦位置時,控制程序便會返回步驟1 5 0 8,並 且重複步驟1 5 0 7及1 5 0 8的標準程序,直到照相透鏡系統6 7 抵達聚焦位置為止。 當確認照相透鏡系統6 7已經到達該聚焦位置之後,控 制程序便會從步驟1 5 0 8進入步驟1 5 0 9,其中會停止驅動步 進馬達100,因而便完成右望遠鏡透鏡系統12R及左望遠鏡 透鏡系統1 2 L以及該照相透鏡系統6 7的自動聚焦程序。 在第十四圖所示的第二具體實施例之第一修改例中, 可能會利用事先儲存在ROM 1 1 4B中的計數程式取代脈衝計 數器1 3 4 ’ 。當然,此時便可從馬達驅動電路1 2 6直接將脈 衝輸送給微電腦1 1 4的I / 0 1 1 4 D。 第十六圖所示的係與第一圖相同的圖式,其顯示的該 含數位相機的雙筒望遠鏡之第二具體實施例的第二修改 例。請注意,在第十六圖中,與第一圖相同元件會以相同 的參考符號表示。 在該第二具體實施例的第二修改例中,會以包含一對 偵測元件1 3 6的距離量測值偵測器取代距離量測值偵測器
第54頁 1230799 五、發明說明(51) 1 3 0及半面鏡1 3 2。如第十六圖所示,該對偵測元件1 3 6係 固接在主機殼區段1 0 A的前護壁中,因而係與形成於該主 機殼區段1 0 A的前護壁中的圓形窗4 8呈反向平行排列。 每個距離量測值偵測器1 3 6都係由線影像感測器以及 位於該線影像感測器之上的球形透鏡所構成。該照相透鏡 系統6 7欲捕捉的物件會透過對應的球形透鏡,以物件影像 的形式聚焦於每個距離量測值偵測器1 3 6的線影像感測器 中,而該物件影像在該線影像感測器中的聚焦位置則會隨 著從該具有數位相機之雙筒望遠鏡至該物件間所量測到的 物件距離而改變。因此,實質上可以如第十一圖所示之距 離量測值偵測器1 3 0相同的方式,根據形成於該些偵測元 件1 3 6之線影像感測器中的物件影像之間的影像距離,量 測出物件距離。 從第十六圖可明顯看出,根據第二具體實施例的第二 修改例,因為該些偵測元件1 3 6之間的距離於製作時可遠 大於第十一圖所示之距離量測值偵測器1 3 0的球形透鏡之 間的距離,因此,利用包含該對偵測元件1 3 6的距離量測 值偵測器可更精確地量影像感測器出物件距離。 第十七圖至第十八圖所示的係根據本發明之具有照相 功能之光學觀看儀器之第三具體實施例,其同樣是建構成 具有一數位相機之雙筒望遠鏡。 如第十七圖所示,在該第三具體實施例中,該具有數 位相機的雙筒望遠鏡具有一對透鏡筒138R及138L,用以容 納右望遠鏡透鏡系統1 3 9 R及左望遠鏡透鏡系統1 3 9 L,該對
第55頁 1230799 五、發明說明(52) 透鏡筒係針對人類的右眼及左眼。右透鏡筒1 3 8 R包括主透 鏡筒區段140R及可移動的透鏡筒區段142R,兩者相互關 聯。同樣地,左透鏡筒138L包括主透鏡筒區段140L及可移 動的透鏡筒區段1 4 2 L,兩者相互關聯。 右望遠鏡透鏡系統1 3 9 R包括物鏡系統1 4 4 R、正像稜鏡 系統1 4 6 R及目鏡系統1 4 8 R ;左望遠鏡透鏡系統1 3 9 L則包括 物鏡系統1 4 4 L、正像棱鏡系統1 4 6 L及目鏡系統1 4 8 L。請注 意’第十七圖中的正像稜鏡系統1 4 6 R及1 4 6 L係由點線方塊 來表示。 物鏡系統1 4 4 R及正像稜鏡系統1 4 6 R係安裝於主透鏡筒 區段1 4 0 R之中。另一方面,目鏡系統1 4 8 R則係安裝於套件 1 5 0 R之中,而此套件1 5 〇 R可以滑動的方式收納在可移動的 透鏡筒區段1 4 2 R之中。主透鏡筒區段1 4 0 R具有螺旋螺絲 1 5 2 R,該螺絲係形成於該區段後端之内側護壁表面附近, 而可移動的透鏡筒區段1 4 2 R亦具有螺旋螺絲1 5 4 R,該螺絲 則係形成於該區段前端之外側護壁表面附近。亦即,可移 動的透鏡筒區段142R係裝配在主透鏡筒區段140R的後端部 分之中,而螺旋螺絲1 5 2 R及1 5 4 R則會互相嚙合。因此,當 旋轉該可移動的透鏡筒區段1 4 2 R時,目鏡系統1 4 8 R便會相 對於物鏡系統1 4 4 R產生前後移動,而欲觀測的物件便能夠 透過右望遠鏡透鏡系統1 3 9 R進行聚焦。簡單地說,螺旋螺 絲1 5 2 R及1 5 4 R會構成右望遠鏡透鏡系統1 3 9 R的聚焦機制。 同樣地,物鏡系統1 4 4 L及正像稜鏡系統1 4 6 L係安裝於 主透鏡筒區段1 4 0 L之中。目鏡系統1 4 8 L則係安裝於套件
第56頁 1230799 五、發明說明(53)
1 5 0 L之中,而此套件1 5 0 L可以滑動的方式收納在可移動的 透鏡筒區段1 4 2 L之中。主透鏡筒區段1 4 0 L具有螺旋螺絲 1 5 2 L,該螺絲係形成於該區段後端之内側護壁表面附近’ 而可移動的透鏡筒區段1 4 2 L亦具有螺旋螺絲1 5 4 L,該嫘絲 則係形成於該區段前端之外側護壁表面附近。亦即,可移 動的透鏡筒區段142L係裝配在主透鏡筒區段140L的後端部 分之中,而螺旋螺絲1 5 2 L及1 5 4 L則會互相嚙合。因此,當 旋轉該可移動的透鏡筒區段1 4 2 L時,目鏡系統1 4 8 L便會相 對於物鏡系統1 4 4 L產生前後移動,而欲觀測的物件便能夠 透過左望遠鏡透鏡系統1 3 9 L進行聚焦。簡單地說,螺旋螺 絲1 5 2 L及1 5 4 L會構成左望遠鏡透鏡系統1 3 9 L的聚焦機制。 雖然由於套件1 5 0 R及1 5 0 L係以可移動的方式收納在對 應的透鏡筒區段(1 4 2 R、1 4 2 L )之中,而可相對於所對應的 可移動的透鏡筒區段(1 4 2 R、1 4 2 L )產生移動,不過卻不能 任意地移動,因為套件(1 5 0 R、1 5 0 L )及對應的透鏡筒區段 (1 4 2 R、1 4 2 L )之間的潤滑脂會產生極高的黏稠度。因此, 藉由讓套件(1 5 〇 R、1 5 0 L )相對於對應的透鏡筒區段 (1 4 2 R、1 4 2 L )進行移動,便可依照每個人眼睛的視力來調 整屈光率。 為能同時旋轉可移動的透鏡筒區段142R&142L,可在
透鏡简1 3 8 R及1 3 8 L之間提供管狀轴1 5 6,該管狀軸1 5 6的後 端部分則係由齒輪1 58所構成。另一方面,每個可移動的 透鏡筒區段(1 4 2 R、1 4 2 L )的後端部分則係由齒輪(丨6 〇 R、 1 6 0 L )所構成,而該些個別的齒輪丨6 〇 R及丨6 〇 L則會透過行
第57頁 1230799 五、發明說明(54) 星齒輪162R及162L的媒介作用與該管狀軸156的齒輪 生連動作業’其中’行生齒輪162R及162L係介於齒輪i6〇R 及16 0L及齒輪158之間。亦即,行星齒輪162R係與齒w 及160R嚙合,而行星齒輪162L則係與齒輪158及16〇1〇^ 合。利用此種配置,藉由旋轉管狀軸丨5 6便能夠同時 可移動的透鏡筒區段142R及142L,因此同步以管狀轴156 旋轉進行右望遠鏡透鏡系統13 9R的聚焦功能及左望 鏡系統139L的聚焦功能。 至退鏡透 為避免使附圖過度複雜,雖然第一圖並未顯示,不 過’該具有數位相機的雙筒望遠鏡包括:右結構框座,用 以支撐右透鏡间138R,左結構框座,用以支撐左透鏡汽 1 3 8L· ;共用軸,其中該右結構框座及該左結構框座^二其 為樞軸’進行連接;以及介於該右結構框座及該左結構才/匡 座之間的中央結構框座,其係以可旋轉的方式支撐該共用 軸。進一步地說,右結構框座及左結構框座係以可^ ^的 方式支撑個別的行星齒輪16 2R及162L,而中央結構框座則 係以可旋轉的方式支撐管狀軸丨56。利用此配置,右透鏡、 筒1 3 8 R及左透鏡筒1 3 8 L便可環繞該共用軸旋轉,用以調整 右望遠鏡透鏡系統1 3 9 R及左望遠鏡透鏡系統1 3 g L的光軸之 間的距離’使其能夠與使用者的曈孔距一致。亦即,藉由 讓右透鏡筒138R及左透鏡筒138L環繞該共用軸旋轉便^ 施瞳孔距的調整。 、 如第十七圖及第十八圖所示,管狀軸1 5 β的中間部分 呈現放射狀及一體成型式地放大,以便形成轉輪丨6 4,而
第58頁 1230799 、發明說明(55) 使用者利用手指便可以手動方式轉動 動大4 ^ ^ w初孩轉輪。亦即,以手 切方式操作轉輪丨6 4,吾人便可對右
及力球、土 v 鏡透鏡糸統139R 人左望遂鏡透鏡系統1 3 9 L進行手動聚焦。 從第十八圖可非常清楚地看出,a、 管狀卓由〗5 r夕士 套件1 6 6係插入於該 w竿由15b之中,並且牢牢地固定於 狀車由1 5 6 —扭# ^ 、/、上,因而可與該管 .. ^方疋轉,而透鏡筒1 6 8則是u 在套件1 6 6之占 ^ 疋从可滑動的方式收納 中,包W照λ透鏡系統169係安裝於透鏡筒m之 第十七圖所示 溝槽之中 向内伸出,因此,如 該梢狀的凸輪隨動# Ί 7 / ^ t A 口獅I通切件174會嚙合於該凸輪 相互關聯。透ί ’If:甘統y70 f弟二透鏡系統172,兩者 溝槽,而套件右二H4壁表面附近會形成凸輪 係從其内側蠖、/、、大、凸輪隨動件1 7 4,該隨動件 第十七圖所s <表面以放射狀的方式向内# * ,圆A,如 同時,如第 則會形成一對4 八圖所示’在该套件1 6 6的前端部份中 插件溝槽1 7 6都合的插件溝槽1 7 6,從其前緣量測,每個 透鏡筒1 6 δ的前二延伸一段預設的距離。另一方面,在該 1 7 8,該對元件备部份中則會形成一對相反的梢狀元件 在該對插件海样曰以放射狀的方式向外伸出,因而可嚙合 1 6 6中以軸向進\ 之中。因此,該透鏡筒1 6 8可於該套件 旋轉。因此,#仃/動~ ’但是卻無法相對於該套件1 6 6進行 1 7 7嚙合在該疋轉:狀轴1 5 6時,由於梢狀凸輪隨動件 可於該套件1 6 6 : '槽之中的關係,所以,該透鏡筒1 6 8便 件1 7 7及凸輪溝以轴向進行移動。簡單地說,凸輪隨動 曰構成了照相透鏡系統1 6 9的聚焦機制。
第59頁 1230799 五、發明說明(56) 巍 ' 凸輪溝槽係配置用以讓透鏡筒168可於與可移動的透 鏡筒區段142R及142L的移動方向相反的方向中移動。亦 即,舉例來說,當旋轉管狀軸丨56時,可移動的透鏡筒區 段14 2R及142L會朝前面移動,而透鏡筒168則會朝後面移 動。 如第十七圖所示’在主透鏡筒區段中配備半面鏡 180,其係放置在該物鏡系統U4R及該正像棱鏡系統U6r =間丄與右望,鏡透鏡系統139R之光軸成45。的角度。同 2本ΐ ίϋ筒區段14〇R的側護壁中則會形成㈤口182, 二ίΐΪΠϊ,而在外面則放置一與半面鏡180平行的 184會透過開口182盥半面鏡 ,=不,戎王反射鏡 妨丄* μ ^ ?、干囬規1 8 0形成相對配置,並且會盥 ^鏡184係由河述的中央結構框座(未顯示)適當地支撐 時,:影像的光束入射至該物鏡系統144R之中 I 4 6 aR i ΐ 1光束穿過該半面鏡1 8 〇朝該正像棱鏡系 二方面ί丄f 可經由目鏡系統148R觀測該物件。另 光束的其餘部分則會被該半面鏡180反射,經 由開口182導入該全反射鏡184中 二反射: 4音糸銥1 β η 士 士 …、使丹八射於遠如相透 叙糸、、充1 6 9中。亦即,在第三具體實施 透鏡系統1 3 9 R的物鏡车鱗1 4 4 R *番士、 〜右望遂鏡 i 6 9。 、兄糸、洗1 4 4 R構成一部份的照相透鏡系統 如第十七圖及第十人圖所示,⑽影像感測器186係配
第60頁 1230799
置在該管…狀軸丨5 6後面,並且由前述的中央結構框座(未顯 不)支撐著,因此,CCD影像感測器1 8 6的光接收面會與安 裝於透,筒1 6 8中的照相透鏡系統丨6 9對齊。因此,當透過 4右望遠鏡透鏡系統1 3 9 R及該左望遠鏡透鏡系統丨3 9 L觀測 到物件時’該物件便會以可拍攝的影像形成在該c c D影像 感測器1 8 6的光接收面中。簡單地說,照相透鏡系統丨6 9及 CCD影像感測器丨8 6構成該數位相機。
與第一具體實施例(第一圖至第八圖)相同,在第三具 體實施例中,當該具有數位相機的雙筒望遠鏡僅當作一般 的雙筒望遠鏡使用時,可以手動的方式轉動轉輪164來對 $右望遠鏡透鏡系統13 9R及該左望遠鏡透鏡系統丨3 9L進行 來焦。然而,當利用内含的數位相機進行拍攝時,便必須 以自動的方式進行該右望遠鏡透鏡系統丨3 9R及該左望遠鏡 透鏡系統1 3 9 L的聚焦程序及該照相透鏡系統丨6 9的聚焦程 序’這係因為該照相透鏡系統1 6 9的焦深非常淺的緣故。
二 從第十八圖可清楚地看出,為能夠以自動的方式執行 °亥右望遠鏡透鏡系統1 3 9 R及該左望遠鏡透鏡系統丨3 9 L的聚 焦功能及該照相透鏡系統1 6 9的聚焦功能,有一部份的轉 輪164係由齒輪188所構成。另外,在該管狀轴156的旁邊 則會配置著步進馬達190及電磁離合器192,並且由前述的 1央結構框座適當地支撐著。步進馬達190的輸出軸會耦 3至電磁離合器192,而齒輪194則會牢牢地安置於電磁離 合器192的輸出軸之上並且與轉輪164的齒輪188產生喷 合。
第61頁 1230799 五、發明說明(58) 雖然第十七圖及第十八圖中並未顯示,不過可在前述 的右結構框座(未顯示)中適當地配置各種開關,以支援該 右主透鏡筒區段140R。如第九圖及第十四圖所解釋的情 · 況,該些開關包括電源ON/OFF開關、解除開關及模式選擇 開關。同樣地,雖然第十七圖及第十八圖中並未顯示,不 -過可在前述的中央結構框座中安置LCD面板單元。 與第一具體實施例相同,在第三具體實施例中,在能 · 夠以自動聚焦的方式適當且正確地執行照相透鏡系統1 6 9 ^ 的聚焦功能之前,根據第三具體實施例的具有數位相機的 雙筒望遠鏡的構造必須滿足下面的條件: φ y2/[ 1 0 0 0 X PF( ω/Τ)2]>80 及 F<6 同樣地,在第三具體實施例中,實質上可以與第十 圖、第十三圖或第十五圖中的流程圖相同的方式進行自動 聚焦操作。 在上述的具體實施例中,雖然右望遠鏡透鏡系統及左 望遠鏡透鏡系統(1 2 R及1 2 L ; 1 3 9 R及1 3 9 L )的聚焦機制及照 相透鏡系統(6 7 ; 1 6 9 )的聚焦機制彼此係連動作業,不過 卻僅有該照相透鏡系統的聚焦機制可以自動聚焦的方式進 行操作。雖然,在此例中,隨時都可以手動的方式驅動轉 輪(56,164)來操作右望遠鏡透鏡系統及左望遠鏡透鏡系 統的聚焦機制,不過,此處卻是以自動的方式來操作右望 _ 遠鏡透鏡系統及左望遠鏡透鏡系統的聚焦機制。此時,便 不需要轉輪(56,164)及電磁離合器(102,192)。 ^ 雖然上述的具體實施例係關於含有數位相機的雙筒望 、
第62頁 1230799 五、發明說明(59) 遠鏡,不過本發明的觀念卻可具現於其它含有數位相機的 光學觀看儀器中,例如含有數位相機的單筒望遠鏡。 最後,熟習該技藝的人士將會瞭解,前面所說明的僅係該 儀器的較佳具體實施例,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及範疇下 可對其進行各種變化及修改。
第63頁 1230799 圖式簡單說明 【圖 遠鏡 中, 殼區 移動 處, 殼區 左底 第一 相機 作標 J數位 式簡單說明】 之第 第二 在相 段; 第三 的機 第四 段所 第五 板平 第六 第七 第八 圖至 第九 的雙 第十 準程 第十 相機 第十 第一圖所示的係根據本發明之含有數位相機之雙筒望 一具體實施例剖面圖; 圖所示的係沿著第一圖的線I I - I I之剖面圖,其 對於主機殼區段的内縮位置處則顯示可移動的機 圖所示的係與第二圖相同的剖面圖,其中,該可 殼區段係顯示於相對於該主機殼區段的外伸位置 圖所 構成 圖所 面圖 圖所 圖所 圖所 第七 圖所 筒望 圖所 序之 一圖 之雙 二圖 示的係安裝於由該主機殼區段及該可移動機 的機殼内的固定板配件平面圖; 示的係配置在該固定板配件之上的右底板及 9 示的係沿著第五圖的線V I - V I之正面圖; 示的係沿著第一圖的線V I I - V I I之剖面圖; 示的係與第七圖相同的剖面圖,其顯示的係 圖中之具體實施例的修改例; —-------------——— 示的係與第一圖至第八圖中所示的具有數位 遠鏡之第一具體實施例的控制方塊圖; 示的係在第九圖所示之微電腦中執行的A F操 流程圖; 與第一圖相同,所示的係根據本發明之含有 筒望遠鏡之第二具體實施例的剖面平面圖; 所示的係與第十一圖中所示的具有數位相機
第64頁 實施例的控制方塊圖; 第十二圖所示之微電腦t執行的 j 同,所示的係該具有數位相機的 施例的第一修改例的控制方塊 第十四圖所示之微電腦中執行的 同,所示的係該具有數位相機的 施例的第二修改例的剖面平面 據本發明之含有數位相機之雙筒 的剖面平面圖;以及 著第十七圖的線XVIII-XVIII之 1230799 圖式簡單說明 的雙筒望遠鏡之第二具體 第十三圖所示的係在 A F操作標準程序之流程圖 第十四圖第十二圖相 雙筒望遠鏡之第二具體實 圖; 第十五圖所示的係在 A F操作標準程序之流程圖 第十六圖與第一圖相 雙筒望遠鏡之第二具體實 圖, 第十七圖所示的係根 彡望遠鏡之第三具體實施例 第十八圖所示的係沿 剖面圖。 [主要元件符號對照說明] 1 0…機殼 1 0A…主機殼區段 1 0B…可移動的機殼區段 1 2R…右望遠鏡透鏡系統 1 2L…左望遠鏡透鏡系統 2 0…固定板配件 20 A…矩形平板部件 2 0B…滑動平板部件
第65頁 1230799 圖式簡單說明 30R · ••右底板 30L · ••左底板 46… 連結器 46A · ••塊狀部件 46B · ••叉形部件 50… 内側前套件 52… 内側後套件 54… 管狀軸 56… 轉輪 62… 環型部件 66… 透鏡筒 68… 第一透鏡系統 70… 第二透鏡系統 74… C C D影像感測器 76… 光低通濾波器 86… L C D面板單元
第66頁

Claims (1)

1230799 度「Θ」(rad)的比值(Τ=ω/Θ);以及 「ρ」代表的是該固態影像感測器的像素間距。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項之具有照相功能的光學觀看儀器,其中該聚焦控 制系統包括: 第-計算系統,其可連續地計算出由該固態影像感測器所界定的影像 框之預没區域中所推演出來的兩個連續數位影像像素信號間的亮度大小 差異; 第一汁异系統,其可計算出經由該第一計算系統所取得的全部差異之 總和數值; 計算操作系統,其可反覆地操作該第一及第二計算系統,因而可在該 驅動系統讓該照相光學系統進行水平移動期間,從該第二計算系統連續 地取得該總和數值; 比較系統,其可將由該第二計算系統所取得的最後總和數值(即最近 才計算出來的總和數值)與由該第二計算系統所取得的倒數第二個總和 數值(即在最後總和數值之前所計算出來的一總和數值)作比較,用以判斷 最後的總和數值是否小於倒數第二個總和數值;以及 停止系統,當該最後的總和數值小於倒數第二個總和數值時,其便會 停止該驅動系統,使其終止該照相光學系統的水平移動。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具有照相功能的光學觀看儀器,其中該聚焦控 制系統包括: 距離量測值偵測系統,用以偵測從該具有照相功能之光學觀看儀器至 該目標間所量測到的目標距離; 計算系統,用以計算該照相光學系統的聚焦位置,其會對應到該距離 量測值偵測系統所偵測到的目標距離; 2 G:\REF\E2\FORMOSA.E\ 國外當事人\PENTAX 賓得士 (旭光學)\ 申請\ 修正\02P0251-amendedclaims.doc 1230799 位置侦測系統,用以偵測該照相光學系統於其水平移動路徑中的位 置; 啟動系統,用峨動該驅_統,使舰触水平的方式將該照相光 學系統朝騎H騎計算it;來的聚紐置鶴;以及 停止系統,當該照相絲系統到達該位置偵測系統所綱到的該聚焦 位置時’其便會停止娜鱗統,使其終止额相光學祕的水平移動。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項之具有照相功能之光學觀看儀器,其甲,該望遠 鏡光學系統係定義成第一望遠鏡光學系統, 進-步包括第二望遠鏡光學系統,其包括光學物鏡系統、光學正像系 統及光學目鏡系統,因而可觀測目標,該光學正像及目鏡系統可沿著該 第二望遠鏡光學系統的光軸相對於該光學物鏡系統水平移動;該管狀轴 係位於該第一及第二望遠鏡光學系統之間,該第一聚焦機制可進一步將 該管狀軸的旋轉移動轉變成内含於該第二望遠鏡光學系統中之該光學正 像及目鏡系統與内含於該第二望遠鏡光學系統中之該光學物鏡系統之間 的水平移動,因而可經由該第二望遠鏡光學系統對該目標進行聚焦。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具有照相功能之光學觀看儀器,進一步包括用 以容納該第一及第二望遠鏡光學系統的機殼,該機殼具有兩個機殼區 段,彼此可相互移動嚙合,而且該第一及第二望遠鏡光學系統分別是裝 配在該些機殼區段中,因此,藉由將相對於該兩個機殼區段之一機殼區 段相對地移動便可調整該第一及第二望遠鏡光學系統的光轴之間的距· 離。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具有照相功能之光學觀看儀器,其中一個該機 殼區段可與另一個機殼區段產生滑動嚙合,因此,藉由將相對於該兩個 機殼區段之一機殼區段相對地滑動便可讓該第一及第二望遠鏡光學系統 3 G:\REF\E2\FORMOSA.E\國外當事人\PENTAX 賓得士(旭光學)\申請\修正\〇2P〇25l-amendedclaims d〇c 1230799 的光軸在共同的幾何平面中移動。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具有照相功能之光學觀看儀器,進一步包括一 對筒狀部件,用以分別容納該第一及第二望遠鏡光學系統,該兩個部件 可環繞該管狀軸的中心軸旋轉,用以調整該第一及第二望遠鏡光學系統 的光軸之間的距離。 8·如申請專娜圍第7項之具有照相魏之光學觀看翻,其巾,内含於該 第一及第二望遠鏡光學系統其中一個之中的物鏡光學系統會構成該照相 光學系統的一部份,而就用以容納構成該照相光學系統的一部份的該物 鏡光學系統的筒狀部件而言,其構造可讓一部份光束(穿過構成該照相光 學系統的一部份的物鏡光學系統)被引入該照相光學系統之中。 9·一種具有照相功能之光學觀看儀器,包括: 用以觀測目標的望遠鏡光學系統; 數位相機系統,其包括照相光學系統,以及排列在該照相光學系統後 面並與其對齊的固態影像感測器; 與该照相光學系統相關的聚焦機制,其可水平移動該照相光學系統, 因此,目標可透過該照相鱗系統以照相影像形成於該固態影像感測器 的光接收面中;以及 自動控制系統,其可自動地操作該聚焦機制,因此可以自動聚焦的方 式經由該照相光學系統對該目標進行聚焦, 其中’滿足下面的條件: y2/[1000xPF(〇/T)2]>80 及 F<6 此處,「F」代表的是該照相光學系統的f值; ry」代表的是該固態影像感測器的最大影像高度(mm),其係定義成 該固態影像感測器的光接收面一對角線長度的一半; GARE職FORMOSA.E\國外當事人\Pewax賓得旭光學申請、修正酱咖儒_ 1230799 ω」代表的是該望遠鏡光學系統一半視域角度(rad); 「T」代表的是該半視域角度「①」與該照相光學系統的一半視域角 度「Θ」(rad)的一比值(τ=ω/θ广以及 「Ρ」代表的是該固態影像感測器的像素間距。 10·如申請專利範圍帛9項之具有照相功能的光學觀看儀器,其中該自動控 制系統包括: 驅動系統,用以操作該聚焦機制,使得該照相光學系統能夠水平地移 動; 第一計算系統,其可連續地計算出由該固態影像感測器所界定的影像 框之預没區域中所推演出來的兩個連續數位影像像素信號間的亮度大小 差異; 第二計算系統,其可計算出經由該第一計算系統所取得的全部差異之 總和數值; 計算操作系統,其可反覆地操作該第一及第二計算系統,因而可在該 驅動系統讓该照相光學系統進行水平移動期間,從該第二計算系統連續 地取得該總和數值; 比較系統,其可將由該第二計算系統所取得的最後總和數值(即最近 才計算出來的總和數值)與由該第二計算系統所取得的倒數第二個總和 數值(即在最後總和數值之前所計算出來的總和數值)作比較,用以判斷最 後的總和數值是否小於倒數第二個總和數值;以及 停止系統,當该最後的總和數值小於倒數第二個總和數值時,其便會 停止该驅動糸統,使其終止該照相光學系統的水平移動。 1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具有照相功能的光學觀看儀器,其中該自動控 制糸統包括: 5 -amended claims.doc GAREF\E2\FORMOSA.E\國外當事人\PENTAX賓得士 (旭光學)\申請\修正\〇2ρ〇25ι 1230799 動 驅動系統,用以操作該聚焦機制, 使付该照相光學纽能夠水平地移 飢魏,㈣貞咖具她功能之絲觀看儀器至 δ亥目私間所1測到的目標距離; 置,其會對應到該距離 計算系統,用以計算該照相光學系統的聚焦位 量測值偵測系統所偵測到的目標距離; 位置侧㈣鳴朗目綱祕㈣雜路財的位 學系統朝該糊麟 伽照相光 停止系統,當該照相光學系統到達該位置偵測系統所偵測到的聚焦位 置時’其便會停止該驅動系統,使其終止該照相光學系統的水平移動。 12·如申^專利範圍第9項之具有照相魏之絲觀看儀器,進—步包括與 該望遠鏡光學系統相關聯的聚焦機制,因此該目標可透過該望遠鏡光學 系統進行«,該望遠鏡辨緣的聚織射與該肋光學系統的聚 焦機制連動作業,因此可自動執行該望遠鏡光學系統的聚焦功能。 13.如申請專利個第9項之具有照相魏之絲觀看儀H,其中,該照相 光學系統的該聚焦機制可構成一種移動轉換機制,用以將一旋轉移動轉 換成該照相光學系賴水平鶴,使得在職娜減該照相光學系統 的水平移動之間可建立起一線性關係。 1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具有照相功能之光學觀看儀器,其中,該照相 光學系統的該聚焦機制可構成一種移動轉換機制,用以將一旋轉移動轉 換成該照相光學系統的水平移動,使得在該旋轉移動及該照相光學系統 的水平移動之間可建立起一非線性關係。 G:\REF\E2\FORMOSA.E\ 國外當事人\PENTAX 賓得士 (旭光學)\ 申請 \ 修正 \〇2P〇251_a_dedchimsd〇c 1230799 15. —種具有照相功能之雙筒望遠鏡,包括: 一對肋觀測目標的望遠鏡光學錢,每個望魏光料、統都包括光 子物鏡系統、光學正像系統及光學目鏡系統,該光學正像及目鏡系統可 沿著該對應的望遠鏡光學系統的光軸相對於該光學物鏡系統移動; 位於該等望遠鏡光學系統之間的可旋轉的管狀轴; 數位相機系統,其包括安裝於該管狀袖中的照相光學系統,以及排列 在該照相光學系統後面並與其對齊的固態影像感測器; Λ "亥對王遠鏡光學系統及該官狀軸相晴的第_聚減制,因此可將 該管狀軸賊轉祕觀肋含轉健魏光料財找光學正像 及目鏡系統與内含於每個望遠鏡光學系統中之該光學物鏡系統之間的相 對水平移動’ _可經由該對望親絲系統對該目標進行聚焦; 與U目光學系統及该管狀軸相關聯的第二聚焦機制,因此可將該管 狀軸的旋轉移動轉變成該照相光學系統相對於該固態影像感測器之光接 收面的水平移動,因而可將該目標聚焦於該固態影像感測器的光接收面 中;以及 自動控制系統,其可自動地操作該第二聚焦機制,因此可以自動聚焦 的方式經由該照相光學系統對該目標進行聚焦, 其中,滿足下面的條件: y2/[1000xPF(o/T)2]>80 及 F<6 此處,「F」代表的是該照相光學系統的f值; 「y」代表的是該固態影像感測器的最大影像高度(mm),其係定義成 該固態影像感測器的光接收面對角線長度的一半; 「ω」代表的是該望遠鏡光學系統一半視域角度(rad); 「T」代表的是該半視域角度「①」與該照相光學系統的一半視域角 GAREF\E2\FORMOSA.E\國外當事人\PENTAX賓得士 (旭光學)\申請\修正黯汜心義咖咖邮如 1230799 度「Θ」(rad)的比值(τ=ω/θ);以及 「ρ」代表的是該固態影像感測器的像素間距。 1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具有照相功能的雙筒望遠鏡,其中該自動控 制系統包括: 驅動系統,用以操作該聚焦機制,使觸照相光學系統能夠水平地移 動; 第-計算系統,其可連續地計算出由該@態影像感測器所狀的影像 框之預設區域中所推演出來的兩個連續數位紛象像素信號間❸亮度大小 差異; 第二計算系統,其可計算出經由該第一計算系統所取得的全部差異之 總和數值; 計算操作系統,其可反覆地操作該第一及第二計算系統,因而可在該 驅動系統讓該照相光學系統進行水平移動期間,從該第二計算系統連續 地取得該總和數值; 比較系統’其可將由該第二計异系統所取得的最後總和數值(即最近 才計算出來的總和數值)與由該第二計算系統所取得的倒數第二個總和 數值(即在最後總和數值之如所计异出來的總和數值)作比較,用以判斷最 後的總和數值是否小於倒數第二個總和數值;以及 停止系統’當最後的總和數值小於倒數第二個總和數值時,其便會停 止該驅動系統,使其終止該照相光學系統的水平移動。 1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具有照相功能的雙筒望遠鏡,其中該自動控 制系統包括: 驅動系統,用以操作該聚焦機制,使得該照相光學系統能夠水平地移 動; G:\REF\E2\FORMOSA.E\ 國外當事人\PENTAX 賓得士 (旭光學)\ 申請\ 修正 \02P0251_amendeddaims.d〇c 1230799 距離量測值偵測系統’用以偵測從該具有照相功能之光學觀看儀器至 該目標間所量測到的目標距離; 計算系統’㈣計算賴相光㈣統的?线位置,其會對應到該距離 量測值偵測系統所偵測到的目標距離; 位置侧系統,用以偵測該照相光學系統沿著水平移動路徑中的位 置; 啟動系統,用以啟動該驅動系統,使其能夠以水平的方式將节照相光 學系統朝該計算糸統所计异出來的該聚焦位置移動;以及 停止系統,當該照相光學系統到達該位置偵測系統所偵測到的該聚焦 位置時,其便會停止該驅動系統,使其終止該照相光學系統的水平移動。 1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具有照相功能的雙筒望遠鏡,其中,該對望 遠鏡光學系統的該第一聚焦機制會與該照相光學系統的第二聚焦機制連 動操作,因此該對望遠鏡光學系統可自動進行聚焦。 1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具有照相功能之雙筒望遠鏡,其中,該照相 光學系統的該第二聚焦機制可構成一種移動轉換機制,用以將該管狀軸 的旋轉移動轉換成該照相光學系統的水平移動,使得在該管狀轴的旋轉 移動及該照相光學系統的水平移動之間可建立起一線性關係。 2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具有照相功能之雙筒望遠鏡,其中,該照相 光學系統的該第二聚焦機制可構成一種移動轉換機制,用以將該管狀軸 的旋轉移動轉換成該照相光學系統的水平移動,使得在該管狀軸的旋轉 移動及該照相光學系統的水平移動之間可建立起一非線性關係。 2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具有照相功能之雙筒望遠鏡,進一步包括用 以容納該對望遠鏡光學系統的機殼,該機殼具有兩個機殼區段,彼此可 相互移動嚙合,而且個別的望遠鏡光學系統分別是配裝在該些機殼區段 G_\REF\E2\F0RM0SA_E\國外當事人\ΡΕΝΤΑχ 鶴士(旭光學)\嘯\修正\02P0251^nded 1230799 中,因此,藉由將相對於該兩個機殼區段之一機殼區段相對地移動便可 调整該些望遠鏡光學系統的光軸之間的距離。 22·如申請專利範圍帛21項之具有照相功能之雙筒望遠鏡,其中,該些機 叙區段其中一個可與另一個機殼區段產生滑動嚙合,因此,藉由將相對 於該兩個機殼區段之一機殼區段相對地滑動便可讓該第一及第二望遠鏡 光學系統的光軸在一共同的幾何平面中移動。 2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具有照相功能之雙筒望遠鏡,進一步包括一 對筒狀部件,用以容納該個別的望遠鏡光學系統,該兩個部件可環繞該 管狀軸的中心轴旋轉,用以調整該等望遠鏡光學系統的光軸之間的距離。 2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具有照相功能之雙筒望遠鏡,其中,内含於 該等望遠鏡光學系統其中一個之中的物鏡光學系統會構成該照相光學系 統的一部份,而就用以容納構成該照相光學系統的一部份的該物鏡光學 系統的筒狀部件而言,其構造可讓一部份光束(穿過構成該照相光學系統 的一部份的該物鏡光學系統)被引入該照相光學系統之中。 10 G:\REF\E2\FORMOSA.E\ 國外當事人 \PENTAX 賓得士 (旭光學)伸請\ 修正
TW091122089A 2001-09-28 2002-09-26 Optical viewer instrument with photographing function TWI230799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301783 2001-09-28
JP2002014099A JP2003172868A (ja) 2001-09-28 2002-01-23 自動合焦機構を備えた撮影機能付観察光学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230799B true TWI230799B (en) 2005-04-11

Family

ID=26623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1122089A TWI230799B (en) 2001-09-28 2002-09-26 Optical viewer instrument with photographing function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030063209A1 (zh)
JP (1) JP2003172868A (zh)
KR (1) KR20030027854A (zh)
CN (1) CN1409170A (zh)
DE (1) DE10245100A1 (zh)
FR (1) FR2830337B1 (zh)
GB (1) GB2380267B (zh)
TW (1) TWI23079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94046B (en) * 2001-09-28 2004-06-21 Pentax Corp Optical viewer instrument with photographing function
JP3843034B2 (ja) * 2002-04-02 2006-11-08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
JP2004138954A (ja) * 2002-10-21 2004-05-13 Pentax Corp 携帯電子機器
JP2004166055A (ja) * 2002-11-14 2004-06-10 Pentax Corp デジタルカメラ機能付き双眼鏡
US6990888B2 (en) * 2003-07-25 2006-01-31 Greenlee Textron Inc. Mechanism for switching between closed and open center hydraulic systems
US7253384B2 (en) * 2005-03-23 2007-08-07 Microscan Systems Incorporated Focusing system using light source and image sensor
KR101376700B1 (ko) 2006-06-19 2014-03-24 인터디지탈 테크날러지 코포레이션 초기 시그널링 메시지 내의 원 사용자 신원의 보안 보호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AT506437B1 (de) 2008-01-31 2011-08-15 Swarovski Optik Kg Beobachtungsgerät mit entfernungsmesser
EP2368149B1 (en) * 2008-11-26 2018-03-07 Pocket Optics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Improved binocular viewing device
US20140354783A1 (en) * 2011-06-13 2014-12-04 John Peter Hall Human-Perspective Stereoscopic Camera
US20120314035A1 (en) * 2011-06-13 2012-12-13 John Peter Hall Human-Perspective Stereoscopic Camera
CN106210520B (zh) * 2015-11-05 2019-03-19 杭州舜立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调焦电子目镜及系统
JP6253857B1 (ja) * 2016-02-12 2017-12-27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立体内視鏡および立体内視鏡システム
WO2019220527A1 (ja) * 2018-05-15 2019-11-21 株式会社ソニー・インタラクティブ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画像表示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AT522470B1 (de) * 2019-07-19 2020-11-15 Swarovski Optik Kg Fernoptisches Gerät mit Bilderfassungskanal
AT526577B1 (de) * 2022-09-16 2024-06-15 Swarovski Optik Ag & Co Kg Fernrohr mit zumindest einem Sichtkanal
AT526578B1 (de) * 2022-09-16 2024-06-15 Swarovski Optik Ag & Co Kg Fernrohr mit zumindest einem Sichtkanal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67027A (en) * 1976-08-31 1978-01-03 Asia American Industries Ltd. Binocular telescope containing a camera
JPS55140806A (en) * 1979-04-23 1980-11-04 Hoya Corp Binoculars provided with automatic focus mechanism
US4400065A (en) * 1981-05-18 1983-08-23 Albert Nagler Multi-purpose telescope
JP2624556B2 (ja) * 1990-02-09 1997-06-25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記録再生機能付双眼鏡
US5235458A (en) * 1990-02-20 1993-08-10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Binocular
JP2897314B2 (ja) * 1990-02-20 1999-05-31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双眼鏡
DE4244161A1 (en) * 1991-12-26 1993-07-01 Asahi Optical Co Ltd Automatic focus field glasses - have lens which can be moved in direction of optical axis for sharp adjustment and lenses movable along optical axis for varying refractory force
JP3563773B2 (ja) * 1993-06-03 2004-09-08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双眼鏡
EP0682447B1 (en) * 1994-05-12 1999-11-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Video camera
US5729390A (en) * 1995-06-19 1998-03-17 Asahi Ko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Objective lens system
US5963369A (en) * 1996-06-03 1999-10-05 Steinthal; Gregory Digital solid-state binoculars
US6088053A (en) * 1996-07-15 2000-07-11 Hammack; Jack C. Digital record and replay binoculars
JPH10239733A (ja) * 1997-02-25 1998-09-11 Asahi Optical Co Ltd 実像式ファインダーを有するカメラ
JP4017701B2 (ja) * 1997-03-25 2007-12-0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電子カメラ
GB9716343D0 (en) * 1997-08-02 1997-10-08 Rotacon Plc Novel action replay binoculars
JPH1164743A (ja) * 1997-08-18 1999-03-05 Asahi Optical Co Ltd デジタルカメラ付き双眼鏡
JPH11112851A (ja) * 1997-09-30 1999-04-23 Canon Inc 電子カメラ付双眼鏡
JP3674275B2 (ja) * 1997-11-28 2005-07-20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カメラ装置
JPH11218692A (ja) * 1998-01-29 1999-08-10 Canon Inc 双眼鏡
JPH11248996A (ja) * 1998-03-04 1999-09-17 Canon Inc 双眼鏡
JP2000147372A (ja) * 1998-11-10 2000-05-26 Canon Inc 撮影機能付き双眼鏡
US6255650B1 (en) * 1998-12-11 2001-07-03 Flir Systems, Inc. Extreme temperature radiometry and imaging apparatus
GB2371878A (en) * 1999-11-22 2002-08-07 Sl3D Inc Stereoscopic telescope with camera
JP2001281555A (ja) * 2000-03-31 2001-10-10 Nikon Corp 撮像機能付き双眼鏡
US6441855B1 (en) * 2000-05-09 2002-08-27 Eastman Kodak Company Focusing device
TW594046B (en) * 2001-09-28 2004-06-21 Pentax Corp Optical viewer instrument with photographing func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GB0222648D0 (en) 2002-11-06
KR20030027854A (ko) 2003-04-07
DE10245100A1 (de) 2003-04-17
CN1409170A (zh) 2003-04-09
GB2380267B (en) 2005-10-05
GB2380267A (en) 2003-04-02
JP2003172868A (ja) 2003-06-20
US20030063209A1 (en) 2003-04-03
FR2830337B1 (fr) 2006-02-10
FR2830337A1 (fr) 2003-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30799B (en) Optical viewer instrument with photographing function
JP5195506B2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合成方法
TW200931161A (en) Imaging device
TW594046B (en) Optical viewer instrument with photographing function
JP4275643B2 (ja) ディジタルステレオカメラ又はディジタルステレオビデオカメラ
JP3887242B2 (ja) 撮影機能付観察光学装置
TW565707B (en) Binocular telescope with photographing function
JP2004138954A (ja) 携帯電子機器
JP2007310160A (ja) 表示装置及びカメラ並びにカメラシステム
JP5572564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表示制御方法
JP2007248852A (ja) カメラの焦点調節装置
JP3875913B2 (ja) 光学的位置決め調整機構を持つ光学ユニット
JP4181368B2 (ja) 撮影機能付双眼鏡
JP3998961B2 (ja) 撮影機能付双眼鏡
JP2003185938A (ja) 撮影機能付双眼鏡
JP2004053939A (ja) 撮影機能付観察光学装置
JP2003172883A (ja) 撮影機能付観察光学装置
JP2003107368A (ja) 撮影機能付双眼鏡
JPH11205818A (ja) 立体ビデオシステムおよび立体ビデオ撮影アダプタ
JP2003244505A (ja) 撮影機能付双眼鏡
JP2003172884A (ja) 撮影機能付双眼鏡
JP2007323008A (ja) 撮像装置
JP2003241110A (ja) 撮影機能付双眼鏡
JP2006053265A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2003241111A (ja) 撮影機能付双眼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