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22404B - Interface control - Google Patents

Interface control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22404B
TWI222404B TW092108181A TW92108181A TWI222404B TW I222404 B TWI222404 B TW I222404B TW 092108181 A TW092108181 A TW 092108181A TW 92108181 A TW92108181 A TW 92108181A TW I222404 B TWI222404 B TW I22240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forming
stream
channel
stream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21081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402359A (en
Inventor
Peter F Cloeren
Original Assignee
Cloere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loeren Inc filed Critical Cloeren Inc
Publication of TW2004023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4023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224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2240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03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extruded material at extrusion
    • B29C48/07Flat, e.g. panels
    • B29C48/08Flat, e.g. panels flexible, e.g. fil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25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8/36Means for plasticising or homogeni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or forcing it through the nozzle or die
    • B29C48/50Details of extruders
    • B29C48/695Flow dividers, e.g. breaker plates
    • B29C48/70Flow dividers, e.g. breaker plates comprising means for dividing, distributing and recombining melt flows
    • B29C48/71Flow dividers, e.g. breaker plates comprising means for dividing, distributing and recombining melt flows for layer multiplic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03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extruded material at extrusion
    • B29C48/07Flat, e.g. pan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16Article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components, e.g. co-extruded layers
    • B29C48/18Article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components, e.g. co-extruded layers the components being layers
    • B29C48/21Article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components, e.g. co-extruded layers the components being layers the layers being joined at their surfa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25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8/30Extrusion nozzles or dies
    • B29C48/305Extrusion nozzles or dies having a wide opening, e.g. for forming sheets
    • B29C48/307Extrusion nozzles or dies having a wide opening, e.g. for forming she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ringing together components, e.g. melts within the di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09/00Layered produ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xtru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Description

1222404 五、發明說明(1)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多層複合結構物之共擠壓法( coextrusion ) 〇 【先前技術】
如惠特萊(Wheatley)等人之美國專利usp5,122,9〇5 及班克(Bonk )等人之美國專利USP6, 982, 025所示者,例 如呈ABAB之形態重複之層疊結構而a層與β層分別具有不同 流變特性的交叉梳狀流已為公知。某些此種複合結構物因 可提供優異的光學特性而被揭露。班克等人的專利中則揭 露關於提供氣障(gas barrier)、緩衝及抗彈性疲乏作 用之其他複合結構物。這些複合結構物包括微層結構,且 因可使用共擠壓法來製造而受到揭露。
丁特爾(Dinter)等人的美國專利USP4426344係關於 共擠壓製法,其中包括利用設定層疊複合體合併料流之接 觸面來形成具有連續性但非平面型界面的層疊複合料流之 方法。根據此種製法,丁特爾等係先將層疊複合料流形成 不同的面狀,然後在橫向結合料流之前,將層疊狀的料流 重排成邊罪邊的共平面關係,再將所獲致之流動狀原料從 下游的模具擠出而成為多層疊製品。丁特爾專利之第2圖 即揭示由兩個半邊結合而成之多層疊製品(如假想線所示 )0 史奇仁克(Schrenk)等人之美國專利USP5094788, USP50 94793及USP52699 95所揭露之技術中,係利用由不同 熱塑性材料之分離連續層料流所構成之成形層疊料流在溶
9489.ptd 第6頁 友、發明說明(2) =聚合物料流中產生複數界面性表面。在此類型的先前技 術中,在X — Y —Z座標係上的Z方向流動且包括χ _z平面上 的大致平坦界面的成形層疊料流係被分流成複數分支料流 。該分流成複數分支料流之動作係沿义軸為之,且與z轴大 欵平行,並由X轴界定界面的橫向尺寸。因此,可藉由分 開成形層疊流料流之界面而獲致複數支流。該先前技藝所 用之術語「分支料流」係指由分開層疊前驅料流所獲致之 層疊料流,然後,该分支料流相對於X轴及γ轴而重新定向 俾使分支料流在Y軸上朝向層疊方向。該重新定向之分
支料流以重疊關係結合而產生包含複數界面性表面之交叉 分支料流。 USP5094788、5094793及5269995等先前技術亦揭露分 支料流流率之單獨调整’及X方向與γ方向之料流尺寸改 變。此外’ U S P 5 2 6 9 9 9 5又提及使用保護性境界層( boundary layer)以避免微層共擠壓製程之層體不安定性 及在界面上所發生之破裂情形,藉以避免對所期望之光學 特性及/或機械特性產生不良作用。 USP5094788及5094793等先前技術之缺點在於如果層 疊料流具有不同流變的相鄰層,則可能因例如時變性移動 (time dependent migration)而導致界面歪曲以及由此 所形成之層體變形或歪曲,該等先前技術之另一缺點為層 體之界面性不穩定;USP5269995先前技術所用之保護性境 界層又增加了對預定用途而言並非所欲或無必要助益的額 外層體。
1222404 五、發明說明(3) 再者,USP5094788、5094793及5269995等先前技術中 ’最終的複合結構物僅限於交叉梳狀層體結構物,而且, 層體歪曲可能會因為成形層疊料流之大幅機械性調整而擴 展甚矩。 因此’特別是當由不同熱塑性材料加工形成複合結構 物時’實有必要使其界面扭曲以及層體變形及歪曲減少。 而且’必須減少或消除層體界面不穩定性的擴大,如果能 達到這種結果而不必仰仗保護性境界層則更為理想,故減 少成形層疊料流之調整而且能改良微層共擠壓法實為所期 望之事。 ^ 此外,包含有例如較佳的障層性能或較低的應力龜裂 4較佳層體性能的多層複合結構物以及更多不同層體組合 形態之多層複合結構物亦有其需要。複合結構物對於作為 例如氣體、水分或氣味之障阻材甚為有用。較佳的阻障性 能對於例如履具之加壓囊(pressurized bUdder footwear )甚為有益,同時作為各種型態的包裝材亦極優 【發明内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具有由流料熔融疊合所成之界面的 形層疊複合物之製法。依據該製法,界面係大致位於χ -Ζ座標系之Χ-Ζ平面,1 μ轴界定該界面的橫向尺寸, Υ轴則大致垂直地延伸穿過該界面。 依據本發明之製法,第 形料流彼此之相對朝向係予 一成形料流與相隔開之第二成 以改變,而重新定向之料流則
1222404
9489.ptd 第9頁 1222404 五、發明說明(5) 不同’在彼等料流為層疊料流時,其他構造 f不限層體組合以及層體排序。如前所述, ’而 數目亦可增加以產生更多的層疊複合物界面:::流 率或質量流率。 便用貫質上不同的容積流 -菩依據本發明之製& ’成形層疊複合物之界面# 二者X軸增加其尺寸,以形成寬度大於厚度且之界面係 行於寬度方向之多層複合物。圖示製。1 致平 構物。為達成本發明之目的,上述;m多 至少兩層體之製品,而「片狀」貝^ ^具有 之結構物,而不將其排除在外。上寻見為膜片狀 伟音η又提供產製該多層複合結構物之裝置。在-較 共分開成第-共擠壓副 ,可與搆流 :隔構件則形成該第一流動成形通道 k 共擠壓副機構則包括可與第1 f p較理心。第- 成形通道及第三流動成;i;敛之第二流動 二流動成形通道之壁部。二:“構件亦可形成該第 -個以上的分流壁如有需要’分隔件可以有一個或 在第二較佳實施例中,本發 成形機構’與斂流通道相 j裝置包括.第一流動 隔件’並由分隔件將第一;動成;成形通道、及分 斂流通道相流通之第二流通=構为隔而包含有可與 u勤成❿通道,以及第三流動成形
1222404 五、發明說明(6) $道二在該實施例中’共擠壓機構最好由 道,第二流動成形通道及斂流通道 1動成形通 可形成該第一流動成形通道之壁J所構成,而分隔構件則 本發明之裝置最好復包括以; ^ 序器,俾在料流熔鬲生疊合之前對:酉己f之流動順 本發明,流動順序器之入口係大= 依據 形插或一個以上可卸除式流動成 I詈,旄7 4人加/ 示式刀^板0依據本發明之 裝置複可包含一個或多個附加的分隔件。 本發明之其他優點及有利特點已揭示於圖式及說 麦自可Π該:Ϊ?者在研讀該圖式及詳細說明或經實施 J自可明白。在圖式及詳細說明中,已揭露本發明之較佳 ίϊ:兮且i發明之最佳實施形態亦配合圖式詳加陳述。 二,::明瞭.本發明可以由其他不同實施例構成, 亦=可作各種形式的改變,而不違離本發明之技 術精神。因此,本發明之圖式與詳細說明僅為例示性 不應藉以限制本發明。 【實施方式】 依據本發明,界面歪曲乃至層體變形與歪曲均得以減 >、’而且丄層體界面間不穩定性之成長得以降低,甚至得 以防止,14種結果之達成不必仰仗保護性境界層。又,成 形層疊料流之機械式調整也已減少,甚至本發 微層共擠壓製程亦有助益。 孜竹對 結果’本發明可以提供包含有性能改良層之多層複合
1222404 五、發明說明(7) 本發明可以提供具有更多樣層體之多層複 結構物。而且 合結構物。 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本發明包含有寬度為w之界面 1 4的第一層疊料流1 2係由前驅料流A、B所形成。同樣的包 含有寬度為W’之界面24的第二層疊料流22係由前驅料流 C、D所形成。如前所述,微層共擠壓製程所需之更多層料 流可以繼續增加。而且,如有必要,亦可形成更多的層疊 料流。 具體而言,如第2圖所示,裝置1〇包括共擠壓副機構 2 6a、2 6b,並由該等副機構26a、26b使前驅料流形成適於 共擠壓成型之形狀並形成幾何形狀之層疊料流12、22。進 料通道15a適當的連接在前驅料流A用擠壓器(未圖示)與 共擠壓副機構26a不同。料流A流入歧管30a,然後在歧管 内擴散,其擴散方向係與預斂流通道34a内由箭頭所示之 料流A主流動方向呈大致相交叉。經過流動成形通道歧管 後,料流A乃進入預斂流通道34a。 相同地,進料通道16a適當的連通於前驅料流B用擠壓 器(未圖示)與共擠壓副機構26a之流動成形插件2a之間 。料流B的流變特性不同於料流a,其流動路徑係進入歧管 40a後在歧管内擴散,而擴散方向則與位於預斂流通道44a 内由箭頭所示之料流B主流動方向呈大致相交叉。經由該 歧管’料流B即進入共擠壓副機構26a之預斂流通道44a。 由於料流A與料流B係分別從預斂流通道34a、44a流出 而在共擠壓副機構26a之斂流通道46a會合,成形料流所具
9489.ptd 第12頁 1222404 五、發明說明(8) ' 有的寬度乃分別對應於通道34a之寬度w與通道44a之寬度 w ’而且,在會合後即形成熔融疊合體12 (如第1圖所示) ’而在料流層體之間包含有界面丨4 (同樣具有寬度w )。 繼續參佐第2圖說明其他具體内容。進料通道、 1 6b分別適當地連接於前驅料流c、D用擠壓器(未圖示) 與共擠壓副機構2 6 a。料流C、D在流變特性方向係典型地 互不相同,而且分別流入流動成型插件2b之歧管3〇b與歧 管4〇b。在各歧管中,料流c、D分別擴散,其擴散方向係 與各預斂流通道34b、44b内由箭頭所示之料流主要流動方 向呈大致相交叉。經過流動成形通道歧管後,料流C、D乃 b 進入預斂流道34b、44b。然後,料流C、D分別從預斂流通 道34b、44b流出而在共擠壓副機構26b之斂流通道46b會合 ’成形料流所具有的寬度乃分別對應於通道34b之寬度W, 與通道44b之寬度W,。而且,在會合後即形成熔融疊合體 22如第1圖所示),而在料流層體之間包含有界面24 (同 樣具有寬度W’)。 由第2圖可知,共擠壓副機構26a之歧管30a、40a可以 使從預敛流通道34a、44a流出之料流具有寬度w,共擠壓 -副機構26b之歧管30b、40b可以使從預斂流道34b、44b流 出之料流具有寬度W’ 。然而’孰於此項技藝者當可知,藉 由增加或減少各預斂流通道内之料流寬度,歧管下游之寬 度W或W’亦可交換設定。而且,在層疊料流12、22成形時 ,寬度W與W’實質上相互一致較為有利,但熟習該項技術 者應暸解,在層疊料流12、22成形時,寬度w可以大於或
9489.ptd 第13頁 1222404 五、發明說明(9) 小於寬度W,。 ★,各層疊料流1 2、22之層體相對體積可以利用相對容積 机率來控制。如劉易士(Lewis )之美國專利USP5389324 所述者’控制相對容積流率之典型技術包含使用溫差影響 相對料流黏度’與使用例如各流路之長、高及/或寬之實 質差異等流道幾何條件來控制,藉以形成具有層體厚度變 化之多層結構物。依據本發明,亦可用各擠壓器之實質輸 出差異控制層體相對體積。 要使料流B之擠壓器輸出量明顯大於料流a之擠壓器輸 =量甚為谷易,結果,料流A、B在形成層養料流1 2時,其 流動體積乃有實質的不同。因此,具有如第丨圖所示之特、 徵:B層體之體積明顯大於A層體。如有需要,可以利用相 對容積或相對質量流率來使熔融疊合體(層疊料流)12中 A層體之容積或質量較諸B為大,或如層疊料流22所示者, 各層體之質量可實質上相等。 另外,如第1圖所示者,幾何形狀已界定之料流12、 22分別具有大致垂直於各界面14、24之厚度t。料流12、 22可以呈寬度大於厚度(如圖所示),方形或厚”度大於 寬度。不論如何,依據本發明,料流12、22可以適當成形 以利繼後之熔融昼合操作。所謂適當成形以利繼後之熔融 疊合或適當成形以利共擠壓,係指待熔融疊合或共擠壓之 流動料流至少包含-平坦表面’以達到本發明之目、的。同 樣的’本文中所稱之「流動成形」用以 通道蛊播動成形插件黧姑赴後姑從4^ ^ Μ ^ 1222404 五、發明說明(10) 至少一平坦表面之流動料流。 如上述可知,依據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包含具有寬 度W之連續性大致平坦界面之成形層疊料流係由同樣具有 寬度W之成形料流合併形成,而包含具有寬度W’之連續狀 大致平坦界面的成形層疊料流則由同樣具有寬度W’之成形 料流合併形成。因此,不像史奇仁克等人之先前技藝,利 用熔融疊合生產成形層疊複合結構物之成形層疊料流係個 別獨立形成。因此,本發明之製法中,並沒有料流1 2、22 共用之層疊前驅料流,而且形成層疊前驅料流12、33時, 層疊前驅料流不用分流,故不屬於分支料流。因此,層疊 流動料流之操控得以減少,復有界面歪曲及層體變形、歪 曲均較少之優點。 再參考第2圖,共擠壓副機構26a、26b —起構成共擠 壓機構’共擠壓機構26係由分隔件28分開成副機構26a、 26b。關於該分隔件28,其長形部28a分隔界定了歧管( 30a、30b)、預斂流通道34a、34b以及斂流通道46a、46b 。而且,該分隔件之長形部28a提供了歧管3〇a、預斂流通 道34a及斂流通道46b之側壁32a,以及歧管30b、預斂流通 道34b及敛流通道46b之側壁(未圖示)。 再者’分隔件包括臂部28b,其係鄰設並延伸於成形 插件2a、2b間。以此方式,圖式中其朝向大致相交叉於長 形部28a之臂部乃得以分開成形插件2a、2b之歧管4〇a、 40b及預斂流通道44a、44b,並提供歧管4〇a與預斂流通道 44a之側壁32b,以及歧管4〇b與預斂流通道44b之侧壁(未
IBM 9489.ptd 第15頁 1222404
分隔件以利用可卸式分隔板較有利。同樣的,流動成 形插件2a、2b亦以可從裝置1〇之機體卸除較為有利。但是 可卸除並不疋實用之分隔件或實用之流動成形機構的必 为隔件以大致配置在相對於交叉於流動方向上的共擠 壓機構之中心較為有利。結果,這種分隔方式可以使共擠 壓機構26a、26b在流動方向的交叉方向上大致彼此相同,一 並且包括例如在交叉於流動方向之方向上彼此相同的歧管 3〇a、30 b,以及同樣在交又於流動方向之方向上彼此相同 的通道46a、46b。 繼續參佐第2圖,同時參佐第3圖,並排相鄰的通道 46a、46b係連通於流動順序器5〇,更具體而言,係以入口 52a、52b連通於流動順序器5〇之流動排序通道543、54b。 流動排序通道54a、54b係在收斂形成界面產生通道53時從 入口 52a、52b處之共同平面式並排朝向改變彼此相對之朝 向而成為一堆疊式朝向。如後所述,如同分隔件28及插件 ’流動順序器亦以可卸式插入裝置1 〇機體之腔室中較為有 利。 參佐第1圖及上述系統之X — Y — Z朝向。X、γ、z係大 致相互垂直地朝向三個方向,在順序器5〇之入口 52a、52b ’大致矩形之層疊料流12、22適於沿X軸呈並排配置。在 流動順序器50内,成形流料12、22則分別大致在主要流動 路徑或X方向上流動,其界面14、24大致對準X轴,並大致
1222404 五、發明說明(12) 垂直於Y轴。依據本發明,成形流料在大致流動於z方 間,係在順序器50内被流動排序通道54a、54b所定向與= 序,而由沿X軸之並列式朝向變成堆疊式朝向,如 50 94788專利案第i圖之分支料流一樣,這種堆叠式料= 中P 贫由,形料流1』界定第一平面’成形料流22界定沿丫轴之 一平面。如刖所述,主要流動方向係界定為Z方向,因 匕Z方向也如同X軸與γ轴而隨著主要流動方向之改變而 # Γ轨:然,流料12、22沿χ轴與¥轴之重新定向係如上述 二2热S此項技術者亦可看出只要一料 定向即已足夠。 $ ^ Z座標系統之χ—ζ平面所界定之主要平面結合 =參考第1圖至第3圖’順序器5〇之界面產生通道53 中適用作熔融疊☆成形之重新定向料流12、㈡係沿著由 y. , ν .....,工文*r W, 而 產4 一、*°接堆疊之成形層體所組成之成形層疊複合體62中 ΐ史:m大致平坦狀境界面64。因此可知,本發明不 層巷二:把荨人的專利’並不具備層疊料流12、22共用之 成形層疊複合體62之成形與層整前驅料流 I刀1^並無關係〇 中,所*者、,在成形層昼複合體62之容積或質量 所述,相Hr2 ’、料流22自然地佔了相當大的比例。如前 量流诵曰忠谷積或相對質量可由相對容積流通量或相對質 A、B所ί 1 。料流C、D所需之擠壓器輸出自然較料流 B所需之擠壓器輸出為大。結 熔融疊合开彡点Μ晶$人胁士 在界面產生通道53中 口开/成層疊複合體62時,層疊料流12、22之實質流
1222404 五、發明說明(13) 動容積即不相同。如有靈iI*田4 Μ 率夾蚀成祀厣聂…入Μ 要 了用相對谷積流率或質量流 羊來使成形層豐稷合體62之成形料 卞人貝 料流22 Α大,之风办科々丨l12谷積或質量較成形 料飢22為大或使之相反,或實質上相等。 22在寬度上彼此實質地相當, 成形枓抓12 緣係與料流22之邊緣對準。 子枓机12之邊 變換:Ϊ5=Ϊ:Ϊ2圖。成形層叠複合體62係經由尺寸 : 器5〇到達止於裝置10之出口槽57 的連接通、5 6。更精確而言,配合第3圖所示, ^道53係延伸至流動順序器之出口獅,然後,在包含有 相對配置使增加料流寬度之對向壁59的通道55 疊複合體62在從裝以◦排出前會增加寬度。複合體二j 對增加寬度可以減少複合體62對下游模具之寬度比率。 然後,依據本發明,成形層疊複合體係從裝置1〇直接 或間接進入適當的習知下游擠壓模具,而如第丨圖所示之 多層片狀結構物69即由此模具送出。如有需要,在進入下 游擠壓模具之前,複合體62可用已經以同樣方式形成的一 個或一個以上類似料流斂壓而成。繼續參考第1圖,複人 體69具有大於厚度t之寬度w ,其寬度之增加通常係在擠1壓 模具中加工而成,而流動順序器5〇所產生之界面64係大致 平f於複合體69之寬度W。關於一種實用性擠壓模具’,可 留意丁特爾等人之美國專利USP442 6344案,其第|圖即大 致揭露一種下游擠壓模具,本文中已一併陳述丁特爾等人 之此種觀點。然而,丁特爾等人之專利案之第2圖所示之 製品中,新形成的界面及先前形成的界面係大致互相垂直
9489.ptd 第18頁 1222404 五、發明說明(14) ,但本發明料流 於先前形成的界 因此’依據 歪曲及由此而使 此外,由於本發 層體組合之複合 可在特性上互不 仁克等人之先前 父叉梳狀結構物 示者,界面之產 。而且,當本發 的效果。 重新定向 面 14、24 本發明, 性能得以 明不需使 結構物。 相同,而 技藝所揭 亦可製得 生並無必 明應用於 之後所產生之界面64係大致形成 〇 可以獲致一種包含已減少變形或 改善之層體的多層複合結構物。 用分支料流,故可獲致更多不同 例如片狀結構物6 9之四個層體皆 由A/B/C/D來代表,故像史奇 露之具有A /B /C /D層體組合之 。尤甚者,裝置310之實施例所 要有最低限制或雙倍於層體總數 微層共擠壓法時,可以獲致更好 位於斂流通道64a及連接通道56中之箭頭代表從料流 12、22之形成到成形層疊複合體62由裝置1〇送出為止的&主 要液流方向。各侧板(未圖示)包圍了共擠壓機構26及裝 置1 〇之其餘露出結構體,包括流動順序器5 〇及下游通道 56。
一般而言,和避免層疊前驅料流之分流(史奇仁克等 人之先前技藝所述之分離)同樣地,成形層疊料流之任何 尺寸上或形狀上的變更最好減至最少。然而,熟知該項^ 術者當知,成形層疊料流可以適當地變更以符合特定製程 獲製品之需要。因此,成形層疊料流1 2、2 2中之一者或兩 者可以在形成界面64之前作尺寸上之調整。此外,成形層 疊複合體62之形狀可以改變以符合特定製程或製品之需要
1222404
。如前所述者,通常厚度及/或寬度之改 料流從裝置1 〇離開後埶粁。如 I糸在成形層庄 il ^ U, 執丁 如此,成形層疊料流利用流動 通道幾何形狀之調整即可按照需要而減少。 85、8t考8第73圖二第4圖。流動順序器50最好由分別在板面 體 76、77、78“不=:=8〇、81、82、83之複數板
口52&、52b。入口52&及通道54&係由位在 Km?面通道82及板體78之相對表面88的相 备治 、所形成,該表面通道82包含入口通道部9〇及 板㈣U j 52b及通道…係由位在 .^ ^表面85上的表面通道8〇及板體77之相對表面86的 ^ 面通道81所形成,該表面通道81包含了入口通道部 及斂流促進通道部(或出口通道)9 3。 繼續參考第3圖及第4圖。流動順序器5〇之界面產生通 3及出口槽58 —部分係由板體77 (第4圖)所形成。對 ,"及對應孔(未圖示)非常利於板體76、77、78及表面 通道之互相對正。 參考第5圖,依照本發明,包含有寬度為¥之界面114 的第1個五層式熔融疊合體112係由前驅料流所形成。同樣
的,包含有寬度為W,,之界面124的第2個五層式熔融昼合 體1 2 2亦由前驅料流所形成。 、參考第6圖,該圖所示之裝置11〇與第2圖所示之裝置 Μ並不相同,其差異主要在共擠壓副機構126&與12化共同 开y成共擠壓機構以形成五層式溶融疊合體11 2、1 2 2。上
9489.ptd 第20頁 1222404 五、發明說明(16) 述副機構包含三組附加之成形插件(圖中僅揭不其中之成 形插件103a、103b、l〇4a、l〇4b、l〇5a ),前驅料流在進 入共擠壓副機構時則由分隔件128隔開。和成形插件102a 、1 0 2 b及流動順序器1 5 〇 —樣,該等分隔件以可由裝置1 0 卸下之形成為佳。如前所述,分隔件通常以配置在相對於 與流動方向相交叉之共擠壓機構内部中央較佳。
於第6圖中,成形插件i〇3a、i〇3b、l〇5a之多數構造 係以虛線來表示藉以凸顯該等插件係和其他成形插件一樣 配置於裝置110機體内之腔室内。前述構造的某些部分及 其他樣態已經在前文中配合第2圖加以悚述,故相同的部 分以相同的符號來表示,裝置丨丨〇之陳述亦予省略,其内 容可參考前文有關裝置丨〇之敘述。 進料通道115、116、117、118、119適於連接擠壓器 (未圖示)與裝置11 〇之共擠壓機構,藉以使前驅料流A、 \、C、D、E分別如圖示地進入共擠壓機構。前驅料流之流 變特性可以互不相同,但無論如何,料流B、c最好分別不 同於料流A,且料流d、E最好分別不同於料流B、c。
於則驅料流A從進料通道11 5流入共擠壓機構時,料 士乃破分隔件128之長形部1283處所形成之分流壁U6a所 二另上,參考第7圖,其+,大致呈T形之分隔件128病 二形。P a均清晰揭示。然後’已經分 大致相交又於料流A主要方向之方向散辟 134a 二I C134a内之箭號所示,同時進入預斂流通 丄 〇4a、134b。
1222404 五、發明說明(17) 繼續參考第6圖及第7圖。於前驅料流b從進料通道丨i 6 流入共擠壓機構時,料流B即被分隔件128之分流壁136b所 分流,而該分流壁1 3 6 b係形成於分隔件之第一個十字桿 143a的臂部128b上。然後,已分流之料流b在成形插件 102a、102b之歧管140a、140b内朝大致相交叉於料流b主 要方向之方向政開’如預敛流通道144a、144b内之箭號所 示,同時進入預斂流通道144a、144b。 臂部128b係延伸並鄰近配設於成形插件1〇2a、i〇2b間 。以此方式’臂部1 2 8 b乃得以將成形插件之歧管1 4 〇 a、 140b及預斂流通道144a、144b分開,而且形成歧管i4〇a與 預斂流通道144a之侧壁132b,以及歧管140b與預斂流通道 1 4 4 b之側壁(未圖示)。歧管1 4 0 a、1 4 0 b之側壁係呈收斂 狀以形成分流壁136b。 同樣的’於前驅料流C從進料通道117流入共擠壓機構 時,料流C乃被分隔件之分流壁1 3 6 c所分流,而該分流壁 136c係形成於分隔件之第一個十字桿143a的相對臂部128c 上。然後’已分流之料流C即在成形插件1 〇 3 a、1 0 3 b之歧 管142a、142b中散開,其散開方向係與預斂流通道144&、 1 4 4b内箭頭所示之流向大致相交叉,然後進入預斂流通道 138a 、 138b 。 臂部128c係延伸並鄰近配設於成形插件i〇3a、i〇3b 間。以此方式,臂部丨28c乃得以分隔成形插件之歧管142a 、142b及預斂流通道138a、138b,並形成歧管142a與預斂 流通道138a之側壁i32c,及歧管14213與預斂流通道138b之
9489.ptd 第22頁 1222404 五、發明說明(18) 側壁(未圖示)。歧管1 4 2 a、1 4 2 b之側壁係呈收斂形態俾 構成分流壁136c。 同樣的,前驅料流D與E亦經由進料通道11 8、11 9而進 入裝置10之共擠壓機構。該等進料通道係經由入口通道而 連通於各流動成形插件之各歧管。第6圖中僅揭示成形插 件(104a、104b、105a )、入 口通道(127a、127b )及歧 管(131a、131b、135a ),但與成形插件105a相關之成形 插件、入口通道及歧管等則未揭示。
再參考第6圖與第7圖。於前驅料流d從進料通道丨丨8進 入共擠壓機構時,料流D乃被分隔件1 2 8之分流壁1 3 6 d所分 流,而該分流壁1 3 6 d係形成於分隔件之第二個十字桿丨4 3 b 的臂部128d上。然後,已分流之料流d乃流經入口通道 127a、127b而在成形插件l〇4a、l〇4b之歧管131a、131b内 散開,其散開方向係大致與預斂流通道丨44a、144b内箭頭 所示之流向交叉,然後進入各預斂流通(圖中僅部分揭示 預斂流通道145a )。 臂部1 28d係延伸並鄰設於成形插件之間。結果,臂部 128d乃得以分隔成形插件之入口通道(丨27a、i27b)、歧
管(131a、131b)及預斂流通道,並形成入口通道12了&之 側壁133d,歧管131a與預斂流通道145a之侧壁132d,入口 通道1271^之側壁(未圖示)、及歧管1311;)與預斂流通道( 未圖示)之側壁(未圖示)。各入口通道之側壁係呈收斂 形態以構成分流壁136d。圖示之十字桿丨43b之朝向係和第 一個十字桿同樣大致相交叉於分隔構件之長形部128a。
1222404 五、發明說明(19) 同樣的’前驅料流E從進料通道1 1 9流至共擠壓機構之 各成形插件(圖中僅揭示插件丨〇5的一部分),且由分隔 件之相對部1 2 8 a之分流壁1 3 6 e所分流。然後,已分流之料 二E 經各入口通道,再於各歧管(圖中僅揭示部分的歧 官lj5a )内散開,其散開方向係與預斂流通道14“、14“ 内箭頭所示之方向大致相交叉,然後進入各預斂流通(圖 中僅揭示預斂流通道1 4 1 a的一部分)。 、 於已分流之料流A、B、C從共擠壓機構126b之預斂流 L H 3 4: a、1 4 4 a、1 3 8 a流出而在預斂流通道;[4 6 a合併,該 =形料流之寬度以分別相當於通道134a寬度w較佳,並於 合併後形成三層式熔融疊合體,該熔融疊合體包含其寬度 相〃當於寬度w之層體界面已分流之下游料流,亦即料流D與 E係從共擠壓副機構126a之各預斂流通道145a、145b流出 :並在共用通道14 6a與先前形成之三層式熔融疊合體合 :。成形之料流D、E所具有之寬度係相當於通道U4a之寬 度W,於合併後,乃形成五層式熔融疊合體112 ( 所示),其界面114同樣具有寬度w。 第5圖 1於已分流之料流A、B、C係從共擠壓副機構 道146^^通道U4b、U4b、13心流出,並在預斂流通 Ϊ社成形之料流所具有之寬度以相當於通道134b 之Γ:官且在合併後,形成三層式熔融叠合體,其
即料:=削係從共擠壓副機構126b之各M J 丁 Μ 並在共用通道1 46b與先前形成之三層式熔融疊
1222404
’人抓Ε所,、有之各寬度亦相當於通道134b之寬产『, 二合併 融叠合體之界面寬度相當於Γ。已成形之 乃形▲五層式溶融疊合體122(如第5“示): ,、所匕含之界面同樣具有寬度界,。 由第6圖可知,共擠壓副機構126b之歧管係用以接供 ^擠壓副機構126b之預斂流通道(其寬度為w)流出^ ::同樣的,共擠壓副機構126b之歧管亦用以提供自丑 擠j副機雜之預斂流通道(其寬度為r)流=二;
。::,藉由例如增加或減少各預斂流通道内之料流寬度 ,歧管下游之寬度W或W,亦可互換設定。 八再參考第5圖,幾何形狀已界定之五層式料流112、 22刀別具有大致垂直於各界面114、124之厚度t。如有必 要,成形料流112、122可以寬度大於厚度(如圖所示)、 ^方形、或厚度大於寬度。如有需要,可藉由改變其容積 μ率或質量流率而變更其層體相對容積或相對質量。無論 如何,依據本發明,料流11 2、1 2 2可配合繼後之熔融疊合 體而適當地成形。
因此,依據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包含具有寬度界之 連續狀大致平坦形界面114的五層式成形料流112係由同樣 寬度W之成形料流所合併構成;而包含具有寬度之連續 狀大致平坦形界面124的五層式成形料流122係由同樣寬度 '之成形料流所合併構成。由於在該實施例中之前驅料流 係經分流,故料流11 2、1 22具有相同的層體順序。如有必 要’例如第2圖所示實施例之裝置1 1 〇可以在前驅料流供給
1222404
方面予以變化,俾使料流112、122在層體順序上互不相同 ,在此情況下,用以合併形成層疊料流112之各料流,盥 用以合併形成層疊料流122之各料流可以在組成上相同^ 相異。此外,擠壓器輸出上之差異可以用來改變繼後形成 之十層式成形複合體中之五層式成形料流 積或相對質量。 π π 玆參考第5圖之χ_Υ—ζ轴座標系及第6圖,在流動順 序器150之入口152a、152b適當地成形以便熔融疊合之層 疊料/’|L11 2、1 22沿X軸並列配置。在流動順序器内,成形 料流均大致沿主要流動方向或z方向流動,而界面114、 124則大致與X轴對準。依照本發明,成形料流係在流動順 序器150内如前述料流丨2、22般地重新定向至堆疊式朝向 ,在此朝向中,成形料流係界定成沿著γ轴隔開的不同平 面,並在之由成形層體朝Y方向堆疊而成十層式複合體162 中產生連續狀大致平面形境界面164。然後,成形層疊複 合體1 62可以順利地從流動順序器通過,並終止於裝 之出口槽157的連續通道156,而不需改變寬度或厚度。連 接通道156中之箭頭表示料流112、ία從成形一直到妒 層疊複合物162自裝置11〇出口排出的主要流動方向。〉 如第5圖所示,成形料流112、122合併時實質上相 於成形層疊複合體162之體積。但是,成形插件之可卸除 性可以使其流率改變,例如利用路徑長度較長或較短的于一 個或多個成形插件來取代預斂流通道。因此,例如成形插 件102a、103a、l〇4a、l〇5a可以交換成預斂流通道路^長
9489.ptd 第26頁 1222404 五、發明說明(22) 度短很多的成形 流1 2 2大报多 '番件’使得成形料流11 2之容積較成形料 量。此種^優夕點’η並以此構成成形層叠複合體162之容積或質 兩去的私4 Α‘"同樣可用來控制層疊料流11 2、1 22之一者或 VB、C、D、_相對流動容積。藉此構成 -料流或兩:二製得不同層體厚度甚至具有厚度變化之任 f ί ΐ ?明,如第1圖與第2圖之相關實施例所述者, 習‘;=1二體162係由裝置10直接或間接地進入不游的 士 a 11致1模,然後由該擠壓模推出多層片狀結構物。 ,力袓=^物69 一樣,該多層片狀製品之寬度係大於厚度 , 新疋向之後所生之界面係大致平行於片體寬度 玆參考第8圖,該圖所示之裝置20與第6圖所示之裝置 並不相同,其主要差異係在形成七層式料流之共擠壓 ,係由共擠壓副機構226a與共擠壓副機構226b共同構成 一八中包括了兩組附加的成形插件,分隔件2 2 8亦包括第 三個十字桿243c,且該裝置21〇又包含了皮層形成插件2〇8 、9。此等插件亦如其他插件與流動順序器25〇,均以可 卸除方式插入裝置210機體之腔室中。在圖中,該等插件 及流動順序器250係以實線標示俾使該等特點清晰可視, 而裝置2 1 0之流動腔室則予省略或以虛線表示。如前所述 ,分隔件228最好在相對於流動方向之交叉方向上大致配 置於共擠壓機構中央,使共擠壓副機構226a、226b在與流 動方向相交叉之方向上大致彼此相等。 一
1222404
五、發明說明(23) 在與裝置10與110相關之上文說明中,已述及相關方 面的某些技術,因此,相同的元件均標註相同的符號,裝 置210之敘述則予省略,若欲瞭解該裝置,請參考上述 置1 0與11 0之相關說明。 進料通道215、216、217、218、219、220、221 連接
於擠壓器(未圖示)與裝置21〇之共擠壓副機構之間,俾 使前驅料流A、B、C、D、E及G得以分別如圖所示地進入共 擠壓機構》該等前驅料流之流變特性以互不相同為佳,然 而’在任一情況中,以料流B與C和A不同,料流D與£;又分、 別和料流B與C不同,而料流F與(}又分別和料流D與^不同的 搭配方式較佳。 和裝置110相同地,具備之寬度相當於通道244a之寬 度W且幾何形狀已界定之五層式熔融疊合體,係由出自共 擠壓副機構226a之適當預斂流通道且所具備之寬度相當於 寬度w的成形料流在斂流通道246a内所形成,同時,具備 之寬度相當於通道244b之寬度W,且幾何形狀已界定之五層 式溶融唛合體’係由出自共擠壓副機構2 2化之適當預斂流 通道且所具備之寬度相當於寬度『的成形料流在斂流通道 (未圖不)内所形成。然而,下文將敘述增加額外層體之 實施例。 前驅料流F與G係經由進料通道22〇、221而進入裝置 210之共擠壓機構,該等進料通道則經由入口通道211而連 通於各流動成形插件之歧管。圖中所示者僅為流動成形插 件( 206a、206b、207a)、入 口通道(2Ua、2Ub)及歧
1222404 五、發明說明(24) 管(225a、229a)之全部或一部分。類如入口通道2113之 一入口通道(未圖示)係連接至插件2〇7a之歧管229a,入 口通道211b則連接至類如歧管225a之一歧管(未圖示), 而類如入口通道211a之一入口通道(未圖示)則連接至類 如插件(未圖示)之歧管225a的一條歧管(未圖示)。 前驅料流F係自進料通道220流入共擠壓機構,然後被 分隔件228之第三個十字桿243c上所設置之臂部228f的分 流壁236 f所分流。然後,已分流之料流ρ流經入口通道 211a、211b,繼於成形插件2〇6a、206b之各歧管(圖中僅 揭示部分的歧管2 2 5 a )散開,再進入各預斂流通道(圖中 僅揭示部分的預斂流通道239a )。 臂部228f延伸並鄰設於成形插件2〇6a、2〇6b之間。以 此方式’臂部2 2 8 f即將成形插件之各入口通道(2丨丨a、 211b)、歧管及預斂流通道分開來。而且,由該臂部228f 構成入口通道2113之側壁233丨及入口通道2111)之側壁(未 圖不)。各入口通道之侧壁係予以縮斂而形成分流壁 相=的,前驅料流G係在分隔件之十字桿243c被相對 圖示)之各分流部所分流。然後,已分流之料流 、、攏二,各入口通道,然後在各成形插件之歧管(圖中僅揭 7圖: Γ歧管22& )橫向散開,再進入各預斂流通道 (圖中僅揭不一部分的預斂流通道237&)。 、酋239^已之料流F與6自共擠壓副機構226a之預斂流通 道⑽、ma離開而在共用通道246a内與先前形成之五層 l2224〇4 五、發明說明(25) 式熔融疊合體合併。由於已成形料流F、G分別具備之寬度 相當於預斂流通道244a之寬度W,故於合併後乃形成七層 式炼融疊合體,而該熔融疊合體包含了在寬度上同樣相當 於寬度W的界面。當已分流之料流F與^從共擠壓副機構 22 6b之對應預斂流通道流出並在各共用通道中與先前已形 ,且在寬度上相當於預斂流通道244b之寬度w,的五層式熔 =疊合體合併,且各成形料流F、G所具有的寬度分別相當 之Ϊ度W,,故合併後乃形成包含有寬度同樣相 田於寬度W之界面的七層式熔融疊合體。 因此,依據本發明之較估每a /, w 包含具有寬度r大致平界定且 何形狀已界定且包含具有寬度而;;成’同時幾 而形成…本實施例之前寬f,的成形料流 融疊合體乃具有相同的層體順序。=刀机,該七層式熔 示之實施例之210在前驅料流輪〇必要,像第2圖所 七層式炼融疊合體在層體順序輪上入互"冗加;乂改變時’亦可使 用以合併形成其中之一的七層式; 在組成上相同或相異於用以形成 體的枓机即可能 的料流。同樣的…情形中,擠壓===合體 來改變繼後形成之十四層式成形厣 1之差異亦可用 融疊合體的相對容積或質量。如^必要:物中的七層式熔 體中之層體相對容積或質量可蕤ά抑作」七層式熔融疊合 軋由改變相對容積流率或質 9489.ptd I麵
第30頁
1222404
量流率來調整。 繼參考第8圖,並比照第1圖,在流動順序器2 5 〇之各 入口(僅揭示入口 250a ),兩條大致已成形七層式料流係 沿著X轴並列配置。在順序器250中,分別大致朝z方向;^' 動,其界面則平行於X軸之各七層式料流係如前述之料$ 12、22 —般地被重新定向並且熔融疊合,而在朝γ方向^ 疊之成形層體構成之十四層式成形層狀複合體中產生大S致 平面狀連續境界面。然後,該成形層疊複合體乃在尺寸變 化型通道255中增加其寬度。 進料通道260、261連接於擠壓器(未圖示)及襄置 210之歧管263、265間,使前驅料流S與T得以分別進入裝 置210,而在出自連接通道256之十四層式成形層疊複合體 加上外皮層。該外皮層係經典型之選擇,俾提昇製程及/ 或I σσ之功能。在各歧官中’料流S與了係朝大致交叉於下 游之各預敛流通道2 6 6、2 6 7主流動方向之方向散開。預敛 流通道267之主要方向係以箭頭表示。料流S與Τ則從歧管 進入各預敛流通道266、267,而在結合通道268中合併時 ’成形料流自然地在寬度上對應於複合體,同時合併形成 具有相對寬度之十六層式成形複合體。 然後’本發明所獲致之最終複合體乃經由出口槽2 5 7 推出裝置2 1 0,然後如前述實施例一般地直接或間接進入 下游之習知擠出模,並由此排出多層片狀結構物。如前述 之片狀結構物6 9,本實施例之片狀結構物亦具備大於厚度 之寬度,在流動順序器中產生之界面係大致平行於片體寬
9489.ptd 第31頁 1222404
度。連續通道256及結合通道268中所矛夕耸1 + ’厂"不 < 前頭表干p笼一 層疊料流之形成至十六層複合體自裝置21 《弟 五、發明說明(27) 動方向- 目及置21〇排出的主要流 兹參考第9圖,具有大致方形或矩形剖面且包含且備 尺寸W之界面314的成形熔融疊合料流312係由前驅料&所 形成。同時形成的有分別具備尺寸W,、w"的成形料流313 、323。為方便計,此等尺寸在下文中稱為寬度。同時, 第9圖亦揭示具有尺寸t之成形料流,該等尺寸七則稱為厚 繼參考第10圖,裝置310在若干重要結構上與第2圖之 裝置1 0有所不同’包括第二分隔件、包含三個流動順序通 道( 354a、3 54b、354c )之流動順序器35〇,及位於流動 順序器3 5 0下游之界面產生通道3 6 0。而經定向且定序之料 流係在此通道中結合。而且,該裝置3丨〇不具備第二流動 成形插件。 與裝置10相同地’分隔件328包含長形部328a及朝向 大致垂直於長形部之臂部328c。分隔件328,少一個臂部, 且以大致平行於分隔件3 2 8之長形部的適當方式配置。分 隔件3 2 8 ’及分隔件3 2 8之長形部係大致隔開,且對流動方 向呈交叉配置,故裝置3 1 0之流動成形機構3 2 7係在流動方 向之交叉方向上分隔成三個大致相等的部分。以此方式, 離開流動成形機構327之預斂流通道334與連接通道370、 3 7 0 ’的料流即可具備實質上相同之寬度,而進入流動順序 器3 5 0之料流亦同樣在寬度上實質地相對應。 ΙΜΙΙΙ^· 9489.ptd 第32頁 1222404
流動順序器35 0之入口 352a、3 52 b、352c係接納來自 斂流通道346及來自連接通道37〇、37〇,之料流,而成形單 層料流313、323即通過該連接通道。因此,順序器35〇係 用以導引及排序成形熔融疊合料流及預備在通道36〇形成 成形層狀流複合體之一對成形單層料流。 本κ &例之此等設計及其他設計已由前文配合第2圖 ^述。因此,相同或相當元件均標註相同或相當的元件符 號丄故裝置3 1 0之說明從略,其各部分之結構及作用可參 考前文所述裝置1〇之相同說明。裝置31〇可予以變更俾包
含附加的流動成形插件,為配合此等變更,分隔件3 2 8、 328’亦可以增加一個或更多十字桿或臂部的方式適當地修 改0 成形機構327可形成具備寬度w、w,、Wn之成形料流。 進料通道315、316、317、318連接於擠壓器(未圖示)與 成形機構327及流動成形插件3〇3之間。前驅料流a、b、c 、D經由各進料通道進入成形機構3 27與插件3〇3。插件3〇3 適於形成在寬度上相當於寬度〜之成形料流。各前驅料流 係典型地互不相同,俾使成品中以不同的料流彼此相鄰。
料流A自進料通道315流入成形機構327之岐管330a, f且在該岐管中朝大致交叉於料流A主要流動方向的方向 散開’該主要流動方向係以位在連接通道3 7〇之箭頭來表 示、,然後進入預斂流通道3 3 4。同樣地,料流B與則從進料 通道316、317流入成形機構327之岐管330b、330c,然後 在岐¥中朝著大致與連接通道3 7 〇中所示箭頭之流動方向
1222404 五、發明說明(29) 交叉的方向散開,再進入連接通道370、370,。 同樣地’料流D係自進料通道3 1 8流入流動成形插件 303 °該料流進入岐管342後朝著大致與料流D主要流動方 向父叉的方向散開,然後進入插件之預斂流通道3 3 8。分 隔件328之臂部328c係以鄰近流動成形插件内側之方式配 置為佳,俾以此方式構成岐管之侧壁332c及插件之預斂流 通道。 共擠壓機構326係供料流A與D成形及斂流之用,包括 · 有成形機構327之岐管330c及預斂流通道334,由流動成形 插件所提供之流動成形通道以及斂流通道346,於料流a與 _ D自預敛^通道3 3 4、3 3 8流出並在敛流通道3 4 6合併時,已 成形料流分別具有之寬度係相當於通道334之寬度W,於合 併後’形成包含同樣具有寬度W之層體界面314的炫融疊^ 成形料流3 1 2。用於料流A之擠壓器輸出明顯大於料流D之 擠壓器輸出。結果,料流A、D之流動容積乃與形成熔融疊 合體31 2之料流有實質差異。因此,如第9圖所示者,該^ 融疊合體312之特徵是在層體A之容積明顯大於層體D之〃 積0
再參考第9圖及所示之X-Y-Z座標,在流動順序器35( 之入口 352a、35 2b、352c處,適於形成熔融疊合體之料 3 1 2、3 1 3、3 2 3係沿X軸並列安置。在該流動順序器内", 形料流分別大致朝主要流動方向或Z方向流動,° 致對準於寬度W、W,、W"。依據本發明’該成形 順序器350内被定向與排序,俾在熔融疊合之前即g擇伯
9489.ptd
1222404 五、發明說明(30) 方向,:只有料流312、313被同時朝著x 新疋向。於料流自流動順序器350流至通道360 料流即在通道36G内沿著以χ_ζ平面界定之較大平 Γίί,合,從而在由朝¥方向層叠的成形層體所構成的 ^形層疊複合體362中產生大致平面形之連續狀境界面 之大if9—圖所示,成形層疊料流312佔了成形層狀複合體 刀二積,料流313則佔較小的容積’料流323所佔容 之相對六=Γ成了層體厚度上的變化。如前所述,料流 對質量可藉由料流之相對容積流通量或相 於料:二二里來控!!1。'料流A、D之擠壓器輸出可相對地大 妯女二μ *之擠壓器輸出,而料流6之擠壓器輸出又相對 地大於料kC之擠壓器輸出。 序器350最好由設有流動順序通道組成用平面 熟習板體375、376、377、378所構成。 順序写350中^彳错由比較第4圖之詳細圖示而輕易明瞭 置I:向 以構成流動成形通道之平面通道形狀、位
357而然自後裝’署^據本發日月’成形層疊複合體362經由出口槽 '"置3 1 〇排出,然後如前述實施例一般地直接哎間 堅模,並由此獲致如第9圖所示 狀結構物“9之=3; V: ^ ^ 係大致平行 又$於=/料流重新定向所生界面 丁%片體寬度,同時形成於先前形成之界面314
1222404 五、發明說明(31) 通排道屮36,70中之箭頭表示成形層疊複合體362從 裝置3 1 0排出珂的流體主要流動方向。 t前所述’成形層疊複合體在進入下游擠壓模之前可 二別=流2,在此情況下,流動順序器之可卸除性
例 不將複合體36 2和具有層體順序C/B 之相同複合體會合,改而藉由旋轉流動順序器1 80 度並再插入該流動順序器,即可以卸除流動順序° =式產製出具有層體順序c /B /D /A /A /b /°c之複合
另玆參考第11圖,裝置4 l〇在許多重要結構上和第1〇圖 之裝置310有所不同,包括分別從歧管(43〇&、)、 通道( 446、470 )及入口 ( 452a、452b )凸出之歧管431 、連接通道471及入口 452。因此,流動順序器45〇之入口 452a、452b、452c即不再屬於並列配置,但為達成本發明 之目的,通常係呈並列配置。而且,該圖亦揭示通道“ 、4 54b、4 54c之不同流動順序配置。此外,裝置41()未設 有第二分隔件,因此,裝置4〇之流動成形機構427係由: 可卸除式分隔板隔開成在流動方向之交叉方向上大致 的兩個,而不是三個。 然而,其他結構則相同 中重新定向後,於界面產生 等技術思想之某些設計及其 相同之元件標註相同的符號 置10與310之相關說明。 ’包括料流在流動順序li 4 5 〇 通道4 6 0内進行熔融疊合。此 他設計已經陳述於前,因此, ’其内容可參考前文中有關裝
1222404
五、發明說明(32) 如有必 使入口 4523 此情況中, 452a 、 452b 面上,但亦 包括流動順 要個別的凹 本發明 附後申請專 其他變形或 要,第11圖 朝相對於入 為達成本發 Λ 4 5 2 c即使 可大致彼此 序器入口之 凸平面能對 已參佐較佳 利範圍所界 改變,至為 所示實施例亦可予以進一步變更, 口 452C之方向凸出於入口 452b。在 明之目的’流動順序器4 5 〇之入口 彼此呈凸凹狀,且在三個平行之平 並排。因此,所謂「大致並排」係 配置如果不在共同的平面上時,只 準成並列之情況而言。 實施例詳細說明如上文,在不達離 定之本專利範圍下,本發明仍可作 明顯。 1222404
【圖式之簡單說明】 第1圖係本發明改變成形層最 疊合該料流以製造多層複合妗且4 ",L之相對朝向且熔融 第2圖係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之說明、圖。 之清晰,大部分料流機構以每^之斜視圖,為了視圖 1圖所示之方法。 爲、&示’該裝置係適用於第 其 第3圖係第2圖所示裝置之、、ώ 中腔室係以實線表示,俾得明^呈=序器的詳細視圖 第4圖係第3圖所示流動川員庠 筮R R 7国及丄々 丨貝序杰之構件分解圖。 第5、6、7圖係本發明筮一* — ^ R Η ^ >第—較佳貫施例之說明圖< 第8圖係另一較佳實施例之斜視圖。 第9、1 0圖係又一較佳實施例之說明圖。 第11圖係其他較佳實施例之斜視圖。 【符號說明】 2a 、 2b 、 102a 、 l〇2b 、 l〇3b 、 l〇4a 、 l〇4b 、 105a 、 206a、206b、207a、303 --流動成形插件 10 、110 、210 、310 、410 --裝置 12、22、122、312、313、322、323、362 --層疊料 流(熔融疊合體)(成形料流) 14、24、64、114、124、314 --界面 15b 、 16b 、 115 、116 >117 、118 、119 、 215 至221 、 26 0、261、315 至318 --進料通道 26a、26b、126a、126b、226a、226b-共擠壓副機構 28、128、228、328、328’一分隔件
第38頁 1222404 圖式簡單說明 28a、128a、328a --長形部 2 8b、128c、12 8d、128d、128e、128f、328c- -臂部 30a 、 30b 、 40a、 40b 、 130a 、 130b 、 131a 、 131b 、 135a 、 140a 、 140b 、 142a 、 142b 、 225a 、 229a 、 263 、 265 、330a、330b、330c、342、43卜-歧管 32a、132a、132b、132c、233f、332c--側壁 34a 、 34b 、 44a 、 44b 、 134a 、 134b 、 144a 、 144b 、 138a 、 138b 、 141a 、 145a 、 237a 、 239a 、 244a 、 244b 、 266a、267、334、338、446、470 —預敛流通道
46a、46b、146a、146b、246a、246b、346 -斂流通道 5 0、1 5 0、2 5 0、3 5 0、4 5 0 --流動順序器 52a 、 52b 、 152a 、 152b 、 250a 、 325a 、 352b 、 352c 、 452a、452b、452c--入口 53、360、460--界面產生通道 54a 、 54b 、 354a 、 354b 、 354c 、 454a 、 454b 、 454c-- 流動排序通道 55、 255—尺寸改變通道
56、 156、256、370、370’、471- -連接通道 57 、 58 、 157、 257 、 357出口槽 5 9 --對向壁 62、162 —成形層疊複合體 64、164 —境界面 69、369--多層片狀結構物 76、77、78、375、376、377、378 —板體
第39頁 1222404 圖式簡單說明 表面通道 板面 80 > 8卜 82 > 83 85^86^87^ 88 90、92、127a、12 7b、211a、211b- -入 口通道 9 1、9 3 --斂流促進通道部 94——相對側部 i 136a、136b、136c、136d、236f- -分流壁 143a、143b、243c--十字桿 146b、246a--共用通道 208、209 —皮層形成插件 2 6 8---結合通道 32 7、427--流動成形機構 A、B、C、D、E、F、G、S、T ——前驅料流
第40頁

Claims (1)

  1. 以 2404 六、申請專利範圍 【申凊專利範圍】 β 1. 一種多層複合結構物之 ,之料流施行熔融疊合而界定用以製造包含有由層 其中,該界面係位於大致在义〜2面的成形層疊複合體, i ’並由X軸界定該界面的橫向尺Ί系統之Χ-Ζ平面 穿過該界面,該製法包括· 〜寸,γ.軸大致垂直地延伸 藉由第一成形料流及第二忐P 方向上之主要流動方向,該第— 流分別具有大致在Z 適當成形而供施行熔融疊合 3:流及第二成形料流 該第二成形料流之朝向,在此朝形:流相對於 定沿γ軸之第一平面,篦中,由第一成形料流界 面; 十面第一成形料流界定沿Y轴之第二平 然後藉由炫融聂人兮漦—士、〜、 .喊且口 3第成形料流與該第二成形料、、六 而形成該成形層疊複合體之界面,复,^枓流 之形成係不受層疊前驅料流分流之影響了 7 θ噎设合體 然後沿X軸增加該界面之尺寸而形曰成寬度大於厚 该界面大致平行於該寬度之多層複合體結構物。X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之製法,其中,該第一 料流及該第二成形料流係彼此在_共通平面上,並呈$、 之大致並列朝向。 述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製法,其中,該第_成妒 料流及該第二成形料流係彼此在不同平面上,並呈上述7之
    第41頁 1222404 六、申請專利範圍 大致並列朝向。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製法,其中,該第一成形 料流及該苐二成形料流係為 層疊狀料流,且該第一成形料流在層體排序上不同於 第二成形料流,但合併形成 該第一成形料流之料流在組成上係相同於合併形成該 第二成形料流之料流。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製法,其中,該第一成形 料流及該第二成形料流係 層疊狀料流,且該第一成形料流在層體排序上不同於 第二成形料流,且合併形成 該第一成形料流之至少一料流係在組成上不同於合併 形成該第二成形料流之各料流。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製法,其中,該第一成形 料流及該第二成形料流係 層疊狀料流,且該第一成形料流及第二成形料流具有 相同的層體排序。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製法,其中,該第一成形 料流或第二成形料流係層疊狀料流,且在形成該第一成形 料流或該第二成形料流之步驟中,至少被合併之兩料流在
    第42頁 1222404 ----mM 921Q81R1_年月 q 修基__— —— 六、申請專利範圍 1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裝置,其中,該第一流 動成形通道之壁部與該第二流動成形通道之壁部係配置形 成分隔壁。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〇項之裝置,其中,該分隔件 係為一板體,該第一共擠壓副機構復包栝第一流動成形插 件’該插件具備第一流動成形通道之橫向流動形成部,而 上述板體與第一流動成形插件係可單獨卸除地设置於該裝 置内。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〇項之裝置,其中,該裝置復 包括與上述共擠壓機構連通之下游機構,用以改變第一成 形料流與第二成形料流之彼此相對朝向且以町卸除方式設 置之機構,且包括大致與連通於界面產生通道之第〜流動 排序通道及第二流動排序通道並列配置之複數入口。 1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4項之裝置,其中’該複數入 口係互相配置於共通平面上。 16· —種多層複合結構物之製造裝置,包拉·、第一流 動成形機構、連通於斂流通道之第一流動成衫通1以及分 隔件,其中該第一流動成形機構係由該分隔件所=隔而包 含有第二流動成形通道及第三流動成形通道;上述第二流 動成形通道係連通於上述斂流通道,而共擠麈機構係由上
    第44頁 1222404 倏正 ____- --tE 92ΐη«ι«ι_—年—月 a------- 六、申請專利範圍 、 彡 述第一流動成形通道、第二流動成形通道及敛道爿^ 成,而該分隔件則形成該第一流動成形通道之^ 4 1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6項之裝置,其中’該裝置復〜 包括附加之分隔件,該第一流動成形機構又由該附加之^ 隔件所分隔而包括第四流動成形通道,該附加之分隔件係 配置於上述第三流動成形通道與第四流動成形通道之間。 1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項之裝置,其中,上述共擠 壓機構包括第一流動成形插件,該插件包括上述第/流動 成形通道之橫向流動形成部,上述分隔件係為一板體,而 上述第一流動成形插件與板體係可單獨卸除地配設於該裝 置内。 1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6項之裝置,其中,該裝置復 包括上述共擠壓機構連通之下游機構,用以改變第,料流 與第二料流彼此相對朝向且以可卸除方式設置之機構,且 包括大致與連通於界面產生通道之第一流動排序通道及第 二流動排序通道並列配置之複數入口。 2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9項之裝置,其該複數入 口係互相配置於共通平面上。
    第45頁
TW092108181A 2002-04-26 2003-04-10 Interface control TWI222404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0/132,517 US6905324B2 (en) 2002-04-26 2002-04-26 Interface control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02359A TW200402359A (en) 2004-02-16
TWI222404B true TWI222404B (en) 2004-10-21

Family

ID=292487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2108181A TWI222404B (en) 2002-04-26 2003-04-10 Interface control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3) US6905324B2 (zh)
EP (1) EP1507641A4 (zh)
JP (1) JP4859345B2 (zh)
CN (1) CN100540267C (zh)
TW (1) TWI222404B (zh)
WO (1) WO200309099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96688B (zh) * 2012-03-14 2015-08-21 Extend Optronics Corp 具厚度梯度變化之分流倍增裝置、分流系統、方法與多層膜結構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37698B2 (en) * 2001-12-19 2005-01-04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ultilayer coextrusion die and method
JP4425668B2 (ja) * 2004-03-01 2010-03-03 東洋鋼鈑株式会社 複層の無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複層樹脂被覆金属板の製造方法
EP1757429B1 (en) * 2004-05-31 2015-11-11 Toray Industries, Inc. Liquid flow converg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multi-layer film
US7513766B2 (en) * 2005-10-11 2009-04-07 Cryovac, Inc. Extrusion apparatus having a driven feed segment
US20080237044A1 (en) * 2007-03-28 2008-10-02 The Charles Stark Draper Laborator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centrating molecules
WO2008130618A1 (en) 2007-04-19 2008-10-30 The Charles Stark Draper Laborator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parating particles, cells, molecules and particulates
US7837379B2 (en) * 2007-08-13 2010-11-23 The Charles Stark Draper Laboratory, Inc. Devices for producing a continuously flowing concentration gradient in laminar flow
US20090243133A1 (en) * 2008-02-29 2009-10-0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Film caliper control
US20100072655A1 (en) * 2008-09-23 2010-03-25 Cryovac, Inc. Die,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extruding a plurality of fluid layers
US8876512B2 (en) * 2008-09-23 2014-11-04 Cryovac, Inc. Die for coextruding a plurality of fluid layers
US8012572B2 (en) * 2009-03-06 2011-09-06 Cryovac, Inc. Multilayer, heat-shrinkable film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icrolayers
US20100289755A1 (en) * 2009-05-15 2010-11-18 Honh Kong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Touch-Sens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O2011060724A1 (zh) * 2009-11-20 2011-05-26 北京化工大学 纳米层叠复合材料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
KR20130063507A (ko) * 2010-05-07 2013-06-14 쓰리엠 이노베이티브 프로퍼티즈 컴파니 다층 중합체 필름을 제조하기 위한 장치
US9162406B2 (en) 2010-05-07 2015-10-20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Feedblock for manufacturing multilayer polymeric films
US9108218B2 (en) 2012-04-19 2015-08-18 Nordson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king multilayer films and a layer multiplication device
US9227354B2 (en) * 2012-05-06 2016-01-05 Extend Optronics Corp. Feedblock multiplier with thickness gradient variation, feedblock system, method, and related multilayer structure
JP6348786B2 (ja) * 2014-07-01 2018-06-27 デンカ株式会社 多層シートの製造装置と製造方法
WO2016094281A1 (en) 2014-12-11 2016-06-16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Stretch wrapping film
EP3487701A1 (en) 2016-07-21 2019-05-29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Multilayer structur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WO2018015932A1 (en) 2016-07-21 2018-01-25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Multilayer identity article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CN106707374B (zh) * 2016-12-07 2019-05-07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光学多层梯度薄膜及其制备装置
IT202100024968A1 (it) * 2021-09-29 2023-03-29 R B Eng Di Bentoglio Srl Impianto di estrusione, e relativo procedimento, per la fabbricazione di elementi lastriformi in materiale composito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308573A (fr) * 1961-05-30 1962-11-09 Dow Chemical Co Procédé de mélange de masses en circulation par formation d'interfaces dans une masse fluide en circulation
US3487505A (en) 1967-08-21 1970-01-06 Dow Chemical Co Laminates
US3557265A (en) 1967-12-29 1971-01-19 Dow Chemical Co Method of extruding laminates
US3547682A (en) * 1968-03-15 1970-12-15 Hercules Inc Composite polyolefin extrusion coating of substrates
US3759647A (en) 1969-04-10 1973-09-18 Turner Alfrey Us Apparatu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multilayer plastic articles
BE789478A (fr) 1971-10-01 1973-03-29 Dow Chemical Co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xtrusion de matieres plastiques en feuilles multicouches
US3884606A (en) * 1971-10-01 1975-05-20 Dow Chemical Co Apparatus for multilayer coextrusion of sheet or film
US4094947A (en) * 1976-09-03 1978-06-13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Multilayer coextrusion process for producing selective reflectivity
DE3025564A1 (de) 1980-07-05 1982-02-04 Hoechst Ag, 6000 Frankfurt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mehrschichtiger flachfolien aus thermoplastischen kunststoffen durch coextrusion
US4669965A (en) * 1983-09-08 1987-06-02 Kabushiki Kaisha Plastic Kogaku Kenkyusho Multi-layer extrusion die
US4731004A (en) 1984-10-12 1988-03-15 Princeton Packaging, Inc. Side-by-side co-extrusion of film using multiple materials
US5122905A (en) 1989-06-20 1992-06-16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Relective polymeric body
US5094793A (en) 1990-12-21 1992-03-10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interfacial surfaces
US5094788A (en) 1990-12-21 1992-03-10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Interfacial surface generator
JP3300052B2 (ja) * 1992-09-28 2002-07-08 三菱樹脂株式会社 共押出用フィードブロック
US5269995A (en) 1992-10-02 1993-12-14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Coextrusion of multilayer articles using protective boundary layers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5389324A (en) 1993-06-07 1995-02-14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Layer thickness gradient control in multilayer polymeric bodies
US5516474A (en) * 1993-11-24 1996-05-14 The Cloeren Company Thermally distinct layer coextrusion
JPH09183147A (ja) * 1995-12-28 1997-07-15 Mitsui Petrochem Ind Ltd 多層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JP2928789B2 (ja) 1996-04-20 1999-08-03 前田建設工業株式会社 層状材料の製造方法
US6082025A (en) 1998-09-11 2000-07-04 Nike, Inc. Flexible membrane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96688B (zh) * 2012-03-14 2015-08-21 Extend Optronics Corp 具厚度梯度變化之分流倍增裝置、分流系統、方法與多層膜結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507641A1 (en) 2005-02-23
TW200402359A (en) 2004-02-16
JP4859345B2 (ja) 2012-01-25
EP1507641A4 (en) 2007-05-02
JP2005523831A (ja) 2005-08-11
US20050029691A1 (en) 2005-02-10
CN100540267C (zh) 2009-09-16
US6905324B2 (en) 2005-06-14
WO2003090996A1 (en) 2003-11-06
CN1655917A (zh) 2005-08-17
US20060055076A1 (en) 2006-03-16
US20030201565A1 (en) 2003-10-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22404B (en) Interface control
EP2566677B1 (en) Feedblock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for manufacturing a multilayered article
TWI597151B (zh) 用於製造多層膜之總成及用於使用該總成以製造多層膜之方法
US4911628A (en) Triwall siding apparatus
JPH0155088B2 (zh)
JPH01105721A (ja) 共押出しの装置,方法及び積層体
KR20040066914A (ko) 다중층 압출복합성형 장치 및 방법
JP2012532041A (ja) 押出ダイ要素、押出ダイ、及び多層押出品から多重縞の押出品を製造する方法
CN201317092Y (zh) 一种多层材料制备装置
JPH0236921A (ja) Tダイへの複数の溶融樹脂の送給方法および装置
US3802825A (en) Extruder for plastic material having a flow divider and means for maintaining the same distribution of temperature gradients in the divided flow
JP5061238B2 (ja) 押出金型および押出金型用マニホールド
US7296992B2 (en) Multiple layer combining adapter
KR20090094663A (ko) 수지시트 제조 방법 및 장치
JPS56125A (en) Adapter for molding multilayer plastic film
CN115923081A (zh) 流道层叠结构及层叠器
JPH0732443A (ja) 多層複合フィルム又はシート成形用フィードブロック
KR850007409A (ko) 공유(共有) 압출성형 방법 및 다수매니폴드(multimanifold) 압출성형다이
JPS6321123A (ja) 複列シ−ト用tダイ
JP2668843B2 (ja) 多層複合フイルム又はシート成形用フイードブロック
JPS6313730A (ja) 押出成形用複合アダプタ
JPH11245279A (ja) 共押出用tダイ
JP2013043444A (ja) 多層押出成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