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575937B - Substrate holding apparatus, exposure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evice - Google Patents

Substrate holding apparatus, exposure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575937B
TW575937B TW91134047A TW91134047A TW575937B TW 575937 B TW575937 B TW 575937B TW 91134047 A TW91134047 A TW 91134047A TW 91134047 A TW91134047 A TW 91134047A TW 575937 B TW575937 B TW 57593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holding device
wafer
support
patent applic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11340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303063A (en
Inventor
Makoto Kondo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Kogaku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Kogaku Kk filed Critical Nippon Kogaku Kk
Publication of TW2003030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3030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5759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57593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7Making mask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for further photolithographic process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1/18 or H01L21/34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70Microphotolithographic exposure; Apparatus therefor
    • G03F7/70691Handling of masks or workpieces
    • G03F7/707Chucks, e.g. chucking or un-chucking operations or structural detai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xposure And Positioning Against Photoresist 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AREA)
  • Container, Conveyance, Adherence, Positioning, Of Wafer (AREA)
  • Exposure Of Semiconductors, Excluding Electron Or Ion Beam Exposure (AREA)

Description

575937 玖、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基板保持裝置、曝光裝置及元件製造 方法,進一步詳言之,係關於用以保持平板狀基板之基板 保持裝置,作爲被曝光基板之保持裝置而具有該基板保持 裝置之曝光裝置,以及使用該曝光裝置之元件製造方法。 【先前技術】 一直以來,製造半導體元件、液晶顯示元件等的微影 製程,主要係使用將光罩或標線片(以下,通稱爲標線片)上 形成之圖案透過投影光學系統轉印至塗佈有光阻等之晶圓 或玻璃板等基板(以下,通稱爲基板)上之曝光裝置。近年來 ,隨著半導體元件之高積體化,使用步進重複方式的縮小 投影曝光裝置(所謂之步進器)、或將此步進器加以改良之步 進掃描方式的掃描型投影曝光裝置(所謂之掃描步進器)等的 逐次移動型投影曝光裝置漸成主流。 此種投影曝光裝置中,設有能在2維面內移動之晶圓 載台,藉由此晶圓載台上固定之晶圓保持具,以真空吸附 或靜電吸附等方式保持晶圓。 然而,由於晶圓及標線片等係以基板保持裝置加以保 持,而此基板保持裝置係搭載在載台等之可動體,因此包 含基板保持裝置、可動體等之全體質量,會對可動體移動 時之位置控制性(含定位控制性)造成極大的影響。爲此,例 如,日本專利第30003621號公報中,提出了在搭載標線片 575937 之可動體表面側、背面側,或內部設置小孔(pocket)來謀求 輕量化的技術。 但是,由於標線片僅係被標線片保持具保持其兩端, 因此將設置標線片保持具之可動體予以輕量化之上述專利 公報所揭示之技術,原封不動的應用於晶圓保持具是非常 困難。晶圓保持具爲保持固定晶圓,主要係採用真空吸附 方式。因此,習知之晶圓保持具,在開設小孔時,必然的 ,該小孔勢必開設於表面側。若在背面側、或內部開設小 孔,則晶圓之真空吸附將變得困難,亦或者在內部開設不 致對真空吸附產生影響程度之小孔時,則輕量化之效果不 彰。亦即,在晶圓保持具開設小孔之場合,將該小孔兼用 爲真空吸附用之孔,在輕量化上是必然的事。 此外,爲了在維持平坦度的狀態下吸附保持晶圓,晶 圓保持具表面須具有極局之平坦度。因此,晶圓保持具之 製程中,包含硏磨其表面之製程以作爲其最後階段。 然而,無論以多麼良好的精度將該表面硏磨加工成平 坦,但若該吸附孔之形狀大小,是未考慮真空吸附之形狀 的話,真空吸附晶圓時晶圓之彎曲,或晶圓保持具表面之 凹凸形狀原樣反映至晶圓表面,而無法確保晶圓之面精度 ,進而產生剛性降低等之不良情形。此外,以輕量化爲目 的所形成之小孔造成的剛性不均勻現象,成爲加工誤差、 高低誤差之主要因素,再者,僅能形成截面環狀之小孔或 低剛性之少數小孔,輕量化之效果低。 又’最近之曝光波長之短波長化以及高數値孔徑化, 575937 皆會導致投影光學系統焦點深度之狹小化,當產生異物之 挾持時,因而在晶圓表面產生凹凸,而此成爲焦點偏移、 進而導致轉印精度劣化原因的可能性極高。 爲盡可能避免上述異物之挾持問題,最近,則比較多 使用例如特開平1-129438號公報等所揭示之,以多數銷狀 支持構件(以下,稱「銷」)來支持晶圓的銷夾頭式(Pin chuck)晶圓保持具。使用此銷夾頭式晶圓保持具的話,即能 大致確實抑制前述異物之挾持。 圖18A中,以俯視圖顯示了與上述公報等所揭示者相 同之習知晶圓保持具的一例。此圖18A之晶圓保持具25’, 具備··圓板狀基座構件26’,於該基座26’上面(圖裝前側之 面)以等間隔配置之多數個銷部32’,圍住多數個銷部32’之 環狀凸部(以下,通稱爲「輪圈部」)28’。以多數個銷部32’ 及輪圏部28’從下方支持晶圓,且以真空吸附等方式來吸附 保持晶圓/ 上述習知晶圓保持具,例如在藉由真空吸附等方式以 銷部支持晶圓時,係以銷部以外不支持位置之晶圓變形量 能維持在既定容許範圍之方式,來決定銷部之配置、間隔 等。 此外,爲確保晶圓(基板)之平面度,晶圓保持具與晶圓 之接觸部分,盡量以在同一平面上較佳,因此在晶圓保持 具之製造階段,係使用硏磨裝置來對銷部與輪圏部上面進 行精密硏磨加工。 圖18A所示之晶圓保持具25’,或上述公報等所揭示之 7 575937 晶圓保持具,盡量避免銷部與晶圓間之異物的夾入,係在 上述變形量在容許範圍內之限度下,將銷部之接觸率設定 成最小限度之接觸率。另一方面,輪圏部則因其加工技術 之限度,而具有一定寬度以上。因此,當根據上述變形量 所決定之銷部之接觸率小時,在全體接觸率中輪圏部接觸 面積所占之比率將變大。 又,採用上述習知技術之銷部接觸率決定方法的場合 ,於製造階段之硏磨加工時,銷部對硏磨裝置硏磨部(加工 部)之單位面積接觸壓力,大於輪圈部。此外,硏磨時所使 用之硏磨粒於銷部之硏磨非常充分,相對於此,硏磨粒於 輪圏部之硏磨則有不充分傾向。因此,銷部之加工速度快 於輪圈部之加工速度。由於此加工速度之差,銷部與輪圈 部之間,如圖18B所示(將吸附保持晶圓W之圖18A所示 晶圓保持具25’之縱截面,以端面圖加以顯示),於輪圈部 28’與銷部32’之間產生加工高低差Aa。由於此一理由,會 於晶圓W外緣部附近之自由端部產生如圖18B所示之傾斜 角度0之變形,而此即爲曝光時散焦之主要原因。特別是 ,最近,傾向從晶圓外緣部附近亦取得晶粒,如上述晶圓 外緣部之變形,必然會成爲最終製品之元件良率降低的主 要因素。 另一方面,由於曝光裝置係半導體元件等微元件之量 產所使用的裝置,因此皆要求具有與曝光精度之提昇同等 、或更高之效率(處理能力),而其關鍵因素之一,毫無疑問 的將會是晶圓載台之性能提昇,特別是包含高速化、高加 8 575937 速度化、定位精度之位置控制性的提昇。 【發明內容】 本發明有鑑於上述情事,其第1目的在於,提供一種 能在維持高平坦度狀態下支持基板,且能實現其輕量化的 基板保持裝置。 本發明之第2目的,係提供一種能藉由提昇基板之位 置控制性,進而能實現生產率之提昇的曝光裝置。 本發明之第3目的,係提供一種能於硏磨加工時能極 力減少與基板之接觸面間所產生之加工高低差的基板保持 裝置。、 本發明之第4目的,係提供一種能謀求曝光精度之提 昇的曝光裝置。 本發明之第5目的,係提供一種能提昇高積體度元件 之生產性的元件製造方法。 本案之第1觀點,提供一第1基板保持裝置,係用來 保持平板狀之基板,其特徵在於:具備保持裝置本體,此 保持裝置本體具有在一面之既定面積之區域內,各個之前 端部分大致位於同一面上之方式配置,用以支持前述基板 之複數個突起狀的第1支持部;除前述保持裝置本體之前 述一面側之表層部以外的部分中,至少在前述表層部與另 一面側之表層部之間的部分,以對應前述複數個第1支持 部之配置的配置,形成有複數個空處。. 一般而言,銷夾頭式之基板保持裝置,雖然會有對應 9 575937 銷部配置之凹凸直接反映至晶圓等基板表面之凹凸形狀的 不利點,但被認爲可藉由銷之配置改善等’來有效抑制基 板表面之凹凸。此外,銷夾頭式之基板保持裝置,銷本身 高度尺寸與基板保持裝置全體之高度尺寸相較,充分小即 足夠。因此,配置有銷之基板保持裝置之保持裝置本體, 只要能維持其剛性,即能充分的輕量化。本發明之第1基 板保持裝置,即係在發明人針對此點銳意反覆硏究結果所 完成者。 本說明書中,所謂「除一面側之表層部以外的部分中 ,至少在前述表層部與另一面側之表層部之間的部分」, 包含一面側之表層部與另一面側之表層部之間的部分,以 及除一面側之表層部以外的所有剩餘部分的任一者。又, 所謂「空處」,係包含中空部及開口於另一面側之既定深 度之孔(開口)的任一者。再者,所謂「對應複數個第1支持 部之配置的配置」,係指只要複數個第1支持部之配置與 複數個空處之配置之間,有某種對應關係的話即可之意。 本發明中,係採用能以良好之平坦度支持基板之第1支持 部之配置,且以該配置爲基礎決定複數個空處之配置即可 〇 根據本發明之第1基板保持裝置,於保持裝置本體之 一面,突設有被設定成其各個之前端部分大致位於同一平 面上的複數個突起狀之第1支持部,除前述一面側之表層 部以外之部分中,至少在前述表層部與另一面側之表層部 間的部分,以對應複數個第1支持部之配置的配置,形成 10 575937 有複數個空處。因此,能藉由複數個突起狀第1支持部之 前端,以大致平坦之狀態支持基板。此外,由於在一面側 之表層部與另一面側之表層部之間的部分,以及除一面側 之表層部以外的所有剩餘部分的任一者中,形成有複數個 空處,因此能減輕該等空處之重量。又,複,數個空處,由 於係以對應前述複數個第1支持部之配置的配置形成在保 持裝置本體,因此,複數個空處之存在,不致對複數個第1 支持部之基板支持功能造成大的損害。因此,能以維持高 平坦度之狀態支持基板,且實現其輕量化。 此時,前述第1支持部,可在前述保持裝置本體之前 述一側面,分別對應前述各空處而至少各配置一個。 此場合,可以是如下之配置,亦即,前述複數個空處 ,係於前述保持裝置本體以一定間隔2維配置,對應前述 各空處至少各配置一個之前述第1支持部,其全體係以等 間隔配置;亦可以是如下之配置,亦即,前述複數個第1 支持部,係以局部之間隔相異之方式配置在前述保持裝置 本體之前述一面上,且前述複數個空處,係以間隔與大小 之至少一方不同之方式,配置在前述保持裝置本體之前述 部分(一面側表層部與另一面側表層部之間的部分,或除一 面側表層部外之剩餘所有部分)。若爲後者時,可採用使複 數個第1支持部,以例如其間隔從中心朝周邊逐漸變密之 方式,或與此相反等之各種方式配置。 本發明之第1基板保持裝置,雖可將保持裝置本體以 一個構件來構成,但不限於此,例如,亦可使前述保持裝 11 575937 置本體,包含形成前述複數個第1支持部之第1構件,與 前述另一面側之第2構件而形成爲一體,於前述第1及第2 構件之至少一方形成前述複數個空處。 如前所述,本發明之第1基板保持裝置中,爲將保持 裝置本體構成爲一體,可考量各種方法,例如可將前述保 持裝置本體,至少以和前述第1構件相同材料之熔接來構 成爲一體,亦可例如將前述保持裝置本體,至少以和前述 第1構件不同材料之熔接來構成爲一體。再者,亦可將前 述保持裝置本體一黏著劑構成爲一體。以不同材料之熔接 來構成爲一體的場合,作爲「不同材料」,例如可使用金 屬,特別是鋁。 本發明之第1基板保持裝置中,前述保持裝置本體, 可以是由前述一面側之第1構件,前述另一面側之第2構 件,以及被此兩構件挾持、形成有前述複數個空處之芯件 構件所組成的夾層構造體。 此時,前述芯件構件可以是蜂巢狀芯件。 本發明之第1基板保持裝置中,前述保持裝置本體可 進一步具有第2支持部,此第2支持部係配置在前述一面 之前述既定面積區域外側,圍住前述區域之外側,與前述 第1支持部一起,在大致維持前述基板之平坦度的狀態下 支持前述基板。 此時,可進一步具備吸附機構,以將前述基板吸附於 前述複數個第1支持部各個之前端部分與前述第2支持部 之前端部。 12 575937 本發明之第1基板保持裝置,在保持裝置本體亦具有 第2支持部時,前述複數個第1支持部中,至少位於前述 第2支持部附近之第1支持部,與位於其他部分之第丨支 持部相較,係以較密之間隔配置。或者,前述第2支持部 與前述基板之接觸面積,係設定成前述複數個第1支持部 及前述第2支持部與前述基板之總接觸面積的20%以下。 本案之第2觀點,提供一第1曝光裝置,係以能量束 使基板曝光以形成既定圖案,其特徵在於,具備:用以保 持前述基板之本發明第1基板保持裝置,以及搭載前述基 板保持裝置、能在與前述投影光學系統光軸正交之2維面 內至少移動於一方向的基板載台。 據此,使用本發明之第1基板保持裝置,在維持高平 坦度之狀態下支持(或保持)基板。又,此基板保持裝置,由 於係搭載於基板載台上,因此隨著基板保持裝置之輕量化 ,基板保持裝置及包含基板載台之基板側可動部全體亦輕 量化。因此,基板側可動部之位置控制性(含定位性能)獲得 提昇,藉由例如曝光時基板之定位恢復時間的縮短,而能 提昇曝光處理製程之生產率(效率)。 此時,可進一步具備:光罩載台,用以保持形成有前 述圖案之光罩;投影光學系統,將由前述光罩射出之前述 能量束投射至前述基板上;焦點位置檢測系統,用以檢測 以前述基板保持裝置所保持之前述基板表面關於前述投影 光學系統之光軸方向的位置、以及前述基板表面相對與前 述光軸方向正交之面的傾斜量;驅動裝置,用以將前述基 13 575937 板保持裝置驅動於前述光軸方向、及相對前述光軸方向正 交面之傾斜方向的至少一方。 此時,可進一步具備同步驅動裝置,以將前述光罩載 台與前述基板載台同步驅動於前述一方向。 本案之第3觀點,提供一第2基板保持裝置,係用來 保持平板狀之基板,其特徵在於:具備保持裝置本體,此 保持裝置本體具有在既定面積之區域內,各個之前端部分 大致位於同一面上之方式配置,用以支持前述基板之複數 個突起狀的第1支持部,以及配置在前述區域外側、至少 圍住前述區域外側之大部分的第2支持部,藉由前述複數 個第1支持部與前述第2支持部,在大致維持其平坦度之 狀態下支持前述基板;前述複數個第1支持部中,至少位 於前述第2支持部附近之第1支持部,與位於其他部分之 第1支持部相較,係以較密之間隔配置。 據此,藉由保持裝置本體所具有之複數個突起狀第1 支持部、與第2支持部,以大致維持其平坦度之狀態支持 平板狀基板。此時,複數個第1支持部中,至少位於第2 支持部附近之第1支持部,與位於其他部分之第1支持部 相較,係以較密之間隔配置。亦即,至少可使第2支持部 附近之第1支持部與基板之局部的接觸率(接觸面之面積率) ,接近第2支持部與基板之局部的接觸率(接觸面之面積率) 。因此,例如,在基板保持裝置之製造階段,爲獲得基板 保持裝置之基板接觸面側之平坦度而以硏磨裝置等進行硏 磨加工時,能減小來自硏磨部(加工部)對第2支持部及第2 14 575937 支持部附近之第1支持部的各部所施加之接觸壓差,據此 ,能極力縮小硏磨加工時所產生之兩者間之加工高低差。 亦即,能極力縮小與基板保持裝置(保持裝置本體)之基板之 接觸面所產生之加工高低差。其結果,能減小基板外緣部 附近之自由端部所產生的變形(傾斜角度)。 此時,複數個第1支持部,可配置成例如相鄰第1支 持部間之間隔,在第2支持部附近與前述區域之中央部附 近與其間之部分,呈階段性變化,但不限於此,前述複數 個第1支持部,例如,亦可配置成相鄰第1支持部間之間 隔,越離開前述第2支持部越寬。 本發明之第2基板保持裝置中,可進一步具備吸附機 構,以將前述基板吸附於前述複數個第1支持部各個之前 端部分及前述第2支持部之上端部。 此場合,作爲吸附機構,雖可採用靜電吸附機構等, 但在例如前述第2支持部具有完全包圍配置前述複數個第1 支持部之區域的環狀內周面時,前述吸附機構,可以是在 將前述基板支持於前述保持裝置本體的狀態下,將由前述 基板與前述保持裝置本體所形成在前述第2支持部內周面 之內側的空間,抽成真空狀態的真空吸附機構。 此時,前述第2支持部,可具有配置成同心圓狀之環 狀凸部與該環狀凸部外周側之環狀凹部,前述真空吸附機 構,亦將前述環狀凹部抽成真空狀態。 此場合中,可將前述環狀凸部設成二層以上之同心圓 狀,前述真空吸附機構,亦將相鄰環狀凸部彼此間之空間 15 575937 抽成真空狀態。 本發明之第2基板保持裝置中,前述第2支持部與前 述基板之接觸面積,係設定成前述複數個第1支持部及前 述第2支持部與前述基板之總接觸面積的20%以下。 此時,前述基板被前述第1及第2支持部所支持側之 面之全面積中,前述複數個第1支持部及前述第2支持部 與前述基板之接觸面積的所占比率,係設定在3%以下。 本發明之第4觀點,提供一第2曝光裝置,係將光罩 上形成之圖案透過投影光學系統轉印至基板上,其特徵在 於,具備:本發明之第2基板保持裝置;焦點位置檢測系 統,用以檢測以前述基板保持裝置所保持之前述基板表面 關於前述投影光學系統之光軸方向的位置、以及前述基板 表面相對與前述光軸方向正交之面的傾斜量;驅動裝置, 係根據前述焦點位置檢測系統之檢測結果,將前述基板保 持裝置驅動於則述光軸方向、及相對前述光軸方向正交面 之傾斜方向的至少一方。 據此,由於係以本發明之第2基板保持裝置來保持基 板,因此,此基板包含其外緣部附近之自由端部,係保持 相當程度之平坦度的狀態,亦即,無極端之凹凸的狀態加 以保持。又,以此基板保持裝置所保持之基板之光軸方向 位置、以及相對正交於光軸方向之面的傾斜量,使用焦點 位置檢測系統加以檢測,根據該檢測結果,以驅動裝置將 基板保持裝置驅動於光軸方向、以及相對正交於光軸方向 之面的傾斜方向的至少一方。據此,即使基板上存在較緩 16 575937 和之傾斜,亦能透過基板保持裝置調整基板全體之傾斜及 光軸方向之位置,即能在將基板上之曝光區域(被曝光區域) 對齊於投影光學系統像面的狀態下,將光罩上形成之圖案 轉印至基板上。因此,幾乎不會產生因散焦所導致之圖案 轉印精度之劣化,而能進行高精度之曝光。 本案之第5觀點,提供一第3基板保持裝置,係用來 保持平板狀之基板,其特會在於:具備保持裝置本體,此 保持裝置本體具有在既定面積之區域內,各個之前端部分 大致位於同一面上之方式配置,用以支持前述基板之複數 個突起狀的第1支持部,以及配置在前述區域外側、至少 圍住前述區域外側之大部分的第2支持部,藉由前述複數 個第1支持部與前述第2支持部,在大致維持其平坦度之 狀態下支持前述基板;前述第2支持部與前述基板之接觸 面積,係設定成前述複數個第1支持部及前述第2支持部 與前述基板之總接觸面積的20%以下。 據此,藉由保持裝置本體所具有之前述複數個突起狀 第1支持部與前述第2支持部,以大致維持其平坦度之狀 態支持平板狀基板。此時,第2支持部與基板之接觸面積 ,係設定成複數個第1支持部及第2支持部與基板之總接 觸面積的20%以下。針對此點,本案發明人著眼於複數個 第1支持部與基板之接觸面積、第2支持部與基板之接觸 面積、以及複數個第1支持部及第2支持部與基板之總接 觸面積,就該等面積與加工高低差之關係,進行各種模擬 及實驗等,銳氣的反覆進行了硏究。其結果,得到了將第2 17 575937 支持部與基板之接觸面積,設定在第2支持部及複數個第1 支持部與基板之接觸面積(總接觸面積)的20%以下時,即充 分的實用。 亦即,將第2支持部與基板之接觸面積設定在總接觸 面積中所占之20%以下,即能極力減少製造階段中硏磨加 工時各支持部間之加工高低差,進而能縮小基板外緣部附 近之自由端部所產生之變形(傾斜角度)。 本發明之第6觀點,提供一第_3曝光裝置,係將光罩 上形成之圖案透過投影光學系統轉印至基板上,其特徵在 於,具備:本發明之第3基板保持裝置;焦點位置檢測系 統,用以檢測以前述基板保持裝置所保持之前述基板表面 關於前述投影光學系統之光軸方向的位置、以及前述基板 表面相對與前述光軸方向正交之面的傾斜量;驅動裝置, 係根據前述焦點位置檢測系統之檢測結果,將前述基板保 持裝置驅動於前述光軸方向、及相對前述光軸方向正交面 之傾斜方向的至少一方。 據此,由於係以本發明之第3基板保持裝置保持基板 ,因此,此基板包含其外緣部附近之自由端部,係保持相 當程度之平坦度的狀態,亦即,係在無極端之凹凸的狀態 下加以保持。又,以此基板保持裝置所保持之基板之光軸 方向位置、以及相對正交於光軸方向之面的傾斜量,使用 焦點位置檢測系統加以檢測,根據該檢測結果,以驅動裝 置將基板保持裝置驅動於光軸方向、以及相對正交於光軸 方向之面的傾斜方向的至少一方。據此,即使基板上存在 18 575937 較緩和之傾斜,亦能透過基板保持裝置調整基板全體之傾 斜及光軸方向之位置,即能在將基板上之曝光區域(被曝光 區域)對齊於投影光學系統像面的狀態下,將光罩上形成之 圖案轉印至基板上。因此,幾乎不會產生因散焦所導致之 圖案轉印精度之劣化,而能進行高精度之曝光。 此外,於微影製程中,使用本發明之第1〜第3曝光裝 置之任一者來進行曝光,即能在基板上以良好之精度形成 圖案,進而以良好之良率製造積體度更高的微元件。因此 ,本發明之另一觀點,係提供一使用本發明之第1〜第3曝 光裝置之任一者的元件製造方法。 【實施方式】 《第'1實施形態》 以下,根據圖1〜圖6,說明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 圖1中,顯示了第1實施形態之曝光裝置100的槪略 構成。此曝光裝置100,係步進掃描(step & scan)方式之曝 光投影裝置(所謂之掃描步進器)。此曝光裝置1〇〇,具備: 照明系統10,用以保持作爲光罩之標線片R的標線片載台 RST,投影光學系統PL,用以裝載持作爲基板之晶圓W的 載台裝置50,以及此等之控制系統等。 前述照明系統10,例如,如日本專利特開平6-349701 號公報及與對應之美國專利第5,534,970號公報等之揭示, 具備:光源、包含光學積分器等照度均一化系統、中繼透 1¾、可變ND瀘鏡、標線片遮簾等(皆未圖示)。此照明系統 19 575937 10,係使用作爲能量束之照明光IL以均一之照度來照明描 繪有電路圖案等之標線片R上以標線片遮光板所規定之狹 縫狀照明區域。又,援用上述美國專利之揭示作爲本說明 書記載的一部分。 此處,作爲照明光IL,係使用KrF準分子雷射光(波長 248nm)等之遠紫外光、ArF準分子雷射光(波長193)、或匕 雷射光(波朝157nm)等之真空紫外光。作爲照明光IL,亦可 使用來自超闻壓水銀等之紫外光帶之亮線(g線、i線等)。 此外,作爲光學積分器,可使用複眼透鏡,棒狀積分器(內 面反射型積分器)或繞射光學元件等。 於前述標線片載台RST上,標線片R,例如係以真空 吸附等方式加以固定。標線片載台RST,例如可藉由包含 線性馬達等之未圖示的標線片載台驅動,而能在與照明系 統10之光軸垂直的XY平面內進行微驅動,且以指定之掃 描速度驅動於既定之掃描方向(此處,爲Y軸方向)。 標線片載台RST於載台移動面內之位置,係藉由標線 片雷射干涉器(以下,稱「標線片干涉器」)16,透過移動鏡 15,而隨時以例如〇·5〜lnm左右之分解能力加以檢測。此 處,實際上,於標線片載台RST上,設有具與Y軸方向正 交之反射面的移動鏡、以及具與X軸方向正交之反射面的 移動鏡,對應此等移動鏡’設有標線Y干涉器與標線片X 干涉器,但圖1中係代表性的顯示移動鏡15、標線片干涉 器16。又,取代標線片載台RST之掃描方向(本實施形態中 ,爲Y軸方向)位置檢測所使用之延伸於X軸方向之反射面 20 575937 ,使用至少一個後向反射器亦可。此處,標線片γ千涉器 -與標線片X干涉器之一,例如標線γ干涉器,係具有2測 長軸之2軸干涉器,根據此標線片γ干涉器之測量値,除 , 標線片載台RST之Υ位置外,亦能測量繞ζ軸之旋轉方向( 、 <9 ζ方向)之旋轉。 來自標線片干涉器16之標線片載台RST之位置資訊, 被送至載台控制裝置19,並透過此載台控制裝置19供應至 主控制裝置20。載台控制裝置19,根據來自主控制裝置 之指示,根據標線片載台RST之位置資訊,透過未圖示之 鲁 標線片載台驅動部來驅動控制標線片載台RS Τ。 前述投影光學系統PL,係配置在標線片載台RST之圖 1中下方’其光軸AX方向爲z軸方向。作爲投影光學系統 PL,例如,係使用兩側遠心、具有既定縮小倍率(例如1/5 、或1/4)之折射光學系統。因此,以來自照明系統1Q之 照明光IL照射標線片R之照明區域時,即藉由通過此標線 R之照明光IL ’透過投影光學系統pl將該照明區域內之標 線片R之電路圖案縮小線(部分倒立像),形成在表面塗佈 有光阻(感光劑)之晶圓W上。 前述載台裝置50,具備:作爲基板載台之晶圓載台 WST,設於該晶圓載台WST上、作爲保持裝置本體之保持 具本體70,以及用以驅動該等晶圓載WST及保持具本體 · 70之晶圓載台驅動部24。前述晶圓載台WST,具備χγ載 台31(配置在投影光學系統PL之圖丨中下方、未圖示之基 庄上,由構成晶圓載台驅動部24之未圖示的線性馬達等 21 575937 而驅動於XY方向)與z傾斜載台30(裝載於該XY載台31 上、藉由構成晶圓載台驅動部24之未圖示的Ζ傾斜驅動機 構,而能微驅動於ζ軸方向’以及相對ΧΥ面之傾斜方向( 繞X軸之旋轉方向(θ X方向)及繞Υ軸之旋轉方向y方 向))。此Z傾斜載台上’搭載有用以保持晶圓W之前述 晶圓保持具本體° 前述保持具本體70 ’係以低熱膨脹率之材料,例如陶 瓷(例如,德國首德(Schott)公司之零膨脹係數陶瓷玻璃 (Zerodur))等所構成。此保持具本體7〇,如圖2之俯視圖所 示,具備:其外觀爲既定厚度之圓板狀本體部26,於該本 體部26上面(圖2之紙面前側之面)除外周部附近既定寬度 之環狀區域外之中央部既定面積區域、以既定間隔設置之 作爲複數個第1支持部的突起狀銷部32, 32,…,以包圍該 等複數個銷部32所配置之前述區域的狀態、設於外周緣附 近作爲第2支持部之環狀凸部(以下,稱「輪圈部」)28等 〇 保持具本體70之本體部26,如圖3之保持具本體70 之分解立體圖所示,實際上,係使用三層構造之蜂巢狀夾 層(honeycomb sandwich)構造體。亦即,本體部26,係在厚 度tl(tl,例如爲2〜5mm左右)由陶瓷板所構成之第1構件 61,與厚度t2由陶瓷板所構成之第2構件62之間,夾入作 爲芯件之由陶瓷製蜂巢狀構造體所構成之芯件構件(蜂巢狀 芯件)63,將此三者彼此接合,而成爲例如熔接之三層構造 。此時,蜂巢狀芯件63之厚度尺寸約爲12〜15mm。 22 575937 蜂巢狀芯件63,由於具有多數作爲空處之中空部63a ,因此其全體非常的輕。相反的,由飛行器之尾翼等多採 用蜂巢狀夾層構造體,可知其係壓縮剛性非常高的構造體 〇 因此,保持具本體70,除能充分確保剛性,亦能大幅 的輕量化。 前述第1構件61,係藉由對整體爲圓盤狀陶瓷材料之 表面進行蝕刻,將圓形板狀之基座部64、此基座部64上面 所凸設之輪圈部28以及複數個銷部32形成爲一體。 前述輪圈部28,其外徑僅略小於晶圓W之外徑,例如 係設定成小至1〜2mm,其上面加工成水平且平坦,以在裝 載晶圓時,與晶圓W裏面之間不致產生間隙。輪圈部28由 基座部64上面起之高度,爲0.01〜0.3mm左右。 前述銷部32,具有其各個之前端部分與輪圏部28大致 位於同一面上之突起形狀。此等銷部32,如圖4之保持具 本體70之俯視圖所示,係沿著相對Y軸方向成±30°之2 軸方向、以一定間隔L(例如爲3mm)配置。亦即,銷部32 ,其接近之3支,係分別位於正三角形頂點之配置。此時 銷部之配置間隔L,係設定爲真空吸附時晶圓W之變形量 在容許範圍內。 以此方式構成之第1構件61,於其製造階段,如前所 述,在一體形成基座部64、銷部32及輪圈部28後,於最 終成爲與晶圓W之接觸面的複數個銷部32之上端面及輪圈 部28之上面,使用硏磨裝置、硏磨粒等,實施硏磨加工。 23 575937 其結果,該等銷部32之上端面及輪圏部28之上面大致位 於同一平面上。 前述蜂巢狀芯件63,於本實施形態中,如圖4及其圓 A內之放大圖之圖5所示,形成有中空部63a(各銷部32分 別位於其中心之俯視相同面積之正六角形的空處)、亦即形 成有上下方向之貫通孔63a。相鄰之貫通孔63a,彼此之間 係被輪圏63b(作爲既定厚度d(例如1mm)之間隔壁)隔開。 因此,各貫通孔63a之對角線(通過中心線)長度,例如爲 2.3mm。此種蜂巢狀芯件63,例如係使用擠壓模具將黏土 ( 陶瓷之材料)加以擠壓成形後,予以燒成。然後,使用硏磨 裝置等進行硏磨加工,使燒成物之兩端面成平坦之方式來 加以製造。或者,對整體爲具既定厚度之圓盤狀陶瓷材料 施以前述蝕刻來形成蜂巢狀芯狀物體,使用硏磨裝置等進 行硏磨加工,使該蜂巢狀芯狀物體之兩端面成平坦之方式 來加以製造。 回到圖2,本體部26中央部附近,於大致成正三角形 之各頂點位置,以不致和銷部23產生機械干涉之狀態,形 成有3個上下方向(紙面正交方向)之貫通孔(圖2中未圖示) 。於該等貫通孔中,分別插通具有圓柱形狀之上下動銷 34a,34b,34c,此3個上下動銷34a〜34c,係透過構成圖1 之晶圓載台驅動部24之未圖示的上下動機構,於上下方向 (Z軸方向)同時、同量的昇降自如。於後述晶圓裝載、晶圓 卸料時,上下動銷34a〜34c藉由上下動機構之驅動,而能 以3支上下動銷34a〜34c自下方支持晶圓W、或在支持晶 24 575937 圓W的狀態,進行上下動作。 又,本實施形態中,於晶圓之裝載及卸料時雖係使用3 支上下動銷,但晶圓之裝載及卸料時亦可不使用3支上下 動銷。例如,在Z傾斜載台30之表面形成一對槽部(與輪 圈部28之直徑相同程度分離於X軸方向、且延伸於γ軸方 向)’同時在形成保持具本體70之輪圈部28之與前述一對 槽部對向之位置,分別形成3處(與一槽部對向之位置處1 ,與另一槽部對向之位置處2)之爪部插入用缺口。然後, 藉由進行下列動作,來進行晶圓之裝載及卸料亦可,亦即 ,使保持具本體(晶圓保持具)與裝載或卸料用搬送臂相對移 動於Y軸方向,以將前述搬送臂下端部所設之3個爪部(與 輪圏部28之直徑相同程度分離於X軸方向)插入前述一對 槽部或從槽部脫離的動作;以及,使保持具本體與搬送臂 相對移動於Z軸方向,以將3個爪部透過其分別對應之缺 口插入槽部內、或從槽部及保持具本體脫離的動作。 又,於本體部26上面,如圖2所示,由本體部26上 面中心部附近起沿放射方向(具有大致12〇。中心角間隔的3 個半徑方向)’以既定間隔形成有複數個供排氣口 36。此等 供排氣口 36 ’亦係形成在不致與銷部32產生機械干涉之位 置。供排氣口 36,係透過本體部26內部形成之供排氣路 38A,38B,38C,而與供排氣支管40a,40b,40c(構成連接於 本體部26外周面之後述供排氣機構80)成連通狀態。 就前述供排氣路38A〜38C,代表性的取圖6(圖2之A-A線截面圖)中所示之供排氣路3 8 A,簡單說明如後。此供 25 575937 排氣路38A,係由從本體部26(正確來說’係蜂巢狀芯件 63)外周面至本體部26之中心部附近、沿半徑方向(X軸方 向)形成的主幹路88A,與從該主幹路88A於半徑方向相隔 既定間隔、分別分歧於+ Z方向之複數條(此處6條)分歧路 86八广86八6所構成的通路。此場合,分歧路上 端之各開口端,即爲前述供排氣口 36。又,另外2個供排 氣路38B,38C亦與供排氣路38A爲同樣之構成。 以上述方式形成之保持具本體70,如圖2所示,連接 有包含有作爲吸附機構之真空吸附機構的供排氣機構80。 該吸附機構,係將裝載於保持具本體70上、以複數個銷部 32及輪圏部28從下方方支持之晶圓W,吸附保持於複數個 銷部32及輪圏部28各個之上端面(上端部)。 前述供排氣機構80,具備:第1真空泵46A、真空室 46Ba及第2真空泵46Bb、以及供氣裝置46C,與將該等第 1真空泵46A、真空室46Ba及第2真空泵46Bb、以及供氣 裝置46C分別連接於前述供排氣路38A〜38C之供排氣管 40 〇 前述供排氣管40,係由供排氣本管40d,由該供排氣 本管40d之一端分支爲3個之前述供排氣支管40a,40b,40c ,以及由該供排氣本管40d之另一端分支爲3個之第1排 氣支管40e、第2排氣支管40f、供氣支管40g所構成。 於前述第1排氣支管40e之與供排氣本管40d相反側 之端部,透過電磁閥VI連接第1真空泵46A,於前述第2 排氣支管40f之與供排氣本管40d相反側之端部,則透過電 26 575937 磁閥V2連接真空室46Ba之一側。此真空室46Ba之另一側 ,則連接第2真空泵46Bb。此外,於前述供氣支管40g之 與供排氣本管40d之相反側端部,透過電磁閥V3連接供氣 裝置46C。 又,雖省略圖示,於供排氣本管40d之一端,連接有 用以測量供排氣管40內部氣壓之氣壓計。此氣壓計之測量 値供應至圖1之主控制裝置20,主控制裝置20根據此氣壓 計之測量値與晶圓之裝載、卸料之控制資訊,來控制各電 磁閥VI〜V3之開關、真空泵46A,46Bb及供氣裝置46C之 動作。又,關於此等動作,留待後詳述。 回到圖1,XY載台31,不僅能移動於掃描方向(Y軸方 向),亦能移動於與掃描方向正交之非掃描方向(X軸方向) ,以使晶圓W上之複數個曝光照射區域,位於投影光學系 統PL中與前述照明區域共軛之曝光區域,並反覆進行對晶 圓W上之各曝光照射區域進行掃描(scan)曝光之動作,與爲 進行下一曝光照射區域之曝光而移動至加速開始位置之動 作的步進掃描(step & scan)動作。 晶圓載台WST於XY平面內之位置(含繞Z軸之旋轉( 0 z旋轉)),能透過Z傾斜載台30上面設置之移動鏡17, 以晶圓雷射干涉器系統18,例如以0.5〜lnm左右之解析能 力隨時檢測。此處,實際上,於Z傾斜載台30上,例如, 如圖2所示,設有X移動鏡17X(具有與非掃描方向(X方向 )正交之反射面)與Y移動鏡ΠΥ(具有與掃描方向(Y方向)正 交之反射面),與此對應的,晶圓雷射干涉器系統18亦設 27 575937 有對X移動鏡17X垂直照射干涉器光束之X干涉器、與對 Y移動鏡17Y垂直照射干涉器光束之Y干涉器,但圖1中 係代表性的顯示爲移動鏡17、晶圓雷射干涉器系統18。又 ,晶圓雷射干涉器系統18之X干涉器及Y干涉器,皆係具 有複數個測長軸之多軸干涉器,藉由此等干涉器,除晶圓 載台WST(正確而言,係Z傾斜載台30)之X,Y位置外,亦 能測量旋轉(yawing(繞Z軸旋轉之/9 z旋轉))、縱運動量 (pitching(繞X軸旋轉之(9x旋轉))、以及橫運動量(rolling( 繞Y軸旋轉之0 y旋轉))。此外,對Z傾斜載台30之端面 進行鏡面加工,來形成反射面(相當於移動鏡17X17Y之反 射面)亦可。又,將多軸干涉器傾斜45° ,透過Z傾斜載台 30上設置之反射面,對裝載投影光學系統PL之架台(未圖 示)上設置之反射面照射雷射光束,來檢測投影光學系統PL 於光軸方向(Z軸方向)之相對位置資訊亦可。 晶圓載台WST之位置資訊(或速度資訊),被送至載台 控制系統19、及透過此控制系統19送至主控制系統20。 載台控制系統19,因應主控制系統20之指示,依據晶圓載 台WST之上述位置資訊(或速度資訊),透過晶圓載台驅動 部24控制晶圓載台WST。 本實施形態之曝光裝置100,如圖1所示,設有由斜入 射方式之多焦點位置檢測系統所構成之焦點位置檢測系統 ,此斜入射方式之多焦點位置檢測系統,係由照射系統60a 與受光系統60b構成。照射系統60a,具有以主控制裝置20 進行on-off控制之光源,朝投影光學系統PL之成像面,從 28 575937 相對光軸ΑΧ之斜方向照射用以形成多數小孔(pin hole)或狹 縫像之成像光束;受光系統60b,係用以接收該等成像光束 於晶圓W表面之反射光束。又,與本實施形態之焦點位置 檢測系統(60a,60b)同樣之多焦點位置檢測系統之詳細構成 ,例如,揭示於日本專利特開平6-283403號公報及與此對 應之美國專利第5,448,332號等中。本案沿用該美國專利之 揭示作爲本說明書記載之一部分。 在主控制裝置20之指示下,載台控制裝置19,於後述 |市描曝光時等’例如根據S曲線(S-curve),透過晶圓載台驅 動部24來控制Z傾斜載台30及晶圓保持具本體70朝Z軸 方向之移動、以及2維傾斜(亦即,0 x,0 y方向之旋轉) ’以使焦點偏差爲零,亦即,使用焦點位置檢測系統(60a, 60b)來控制Z傾斜載台30及晶圓保持具本體70之移動,據 以實行在照明光IL之照射區域(與照明區域爲成像關係之前 述曝光區域)內使投影光學系統PL之成像面與晶圓W之表 面實質上一致的自動對焦及自動調平。亦即,本實施形態 中,係藉由主控制裝置20、載台控制裝置19及晶圓載台驅 動部24,根據焦點位置檢測系統(60a,60b)之檢測結果,來 構成將保持具本體70驅動於光軸Αχ方向及相對與光軸正 交面之傾斜方向的驅動裝置。 其次’說明本實施形態之曝光裝置於進行對保持具本 體70之晶圓W裝載及卸料時的動作。 於晶圓W之裝載時,圖2之電磁閥VI〜V3全部關閉 ,以供排氣機構80進行之供氣動作及排氣動作皆爲off。 29 575937 藉由未圖示之晶圓供料器,將晶圓W搬送至保持具本 體70上方時,在主控制裝置20之指示下’載台控制裝置 19透過未圖示之上下動機構使上下動銷34a〜34c上昇。此 時,當上下動銷34a〜34c上昇至既定量時’晶圓供料器(裝 載用之搬送臂)上之晶圓W即被交至上下動銷34a〜34c,晶 圓供料器從保持具本體70上方退出。之後’載台控制裝置 19使上下動銷34a〜34c下降,將晶圓W裝載於保持具本 體70上。 以上述方式將晶圓W裝載於保持具本體70上後,主控 制裝置20,即打開通至圖2之高速排氣用真空室46Ba之電 磁閥V2,將被基座部64、輪圏部28以及晶圓W包圍之空 間內的氣體高速吸出(排氣)。此時,本實施形態爲謀求生產 率之提昇,藉由使用真空室46Ba,將吸引壓力設定爲非常 高(高度的真空狀態)之例如- 800hPa左右。 經此動作後,以高速吸附保持晶圓W而結束晶圓裝載 。之後,主控制裝置20,關閉圖2電磁閥V2,打開通至 第1真空泵46A(通常時所使用)之電磁閥VI。在此之後, 係以第1真空泵46A之吸力來吸附保持晶圓W。 此時,在將晶圓W於保持具本體70上進行吸附保持’ 至取出晶圓W之期間,只要具有不致因晶圓載台WST之移 動等使晶圓W產生偏移而對對準精度造成不良影響程度之 吸引壓力(吸附力)即可,本實施形態中,爲了將真空吸附所 造成之晶圓W之變形抑制於最小限,係將通常使用之第1 真空泵46A之吸引壓力,例如設定爲較低(低度的真空狀態 30 575937 )之一 266.5hPa〜—333.2hPa程度。又,藉由使晶圓W裝載 於保持具本體70上之情形,與進行除此以外之情形下的吸 引壓力不同,即能縮短晶圓裝載所需之時間。 另一方面,於晶圓W之卸料時,主控制裝置20,首先 ,係關閉圖2之電磁閥VI,以停止(off)吸附動作。接著, 主控制裝置20,使上下動銷34a〜34c上昇既定量,並打開 供氣閥V3,朝晶圓W之底面噴吹氣體。據此,上述真空狀 態立即被解除。 當上下動銷34a〜34c上昇既定量後,由於以相部32輪 圏部28支持之晶圓W被交至上下動銷34a〜34c,因此, 未圖示之晶圓卸料器(卸料用搬送臂)進入晶圓W之下側, 且上下動銷34a〜34c下降,將晶圓W由上下動銷34a〜34c 交至晶圓供料器。然後,晶圓供料器從保持具本體70上退 出,而結束晶圓卸料。 如前所述,藉由在將晶圓W從保持具本體70卸下時對 晶圓底面噴吹氣體,來縮短晶圓之卸料時間。 又,使用真空紫外光等來作爲照明光IL時,係使用氦 氣等對照明光之透射性高的氣體來置換照明光光程上之氣 體,在該等場合,噴吹至晶圓底面之氣體,亦最好是能使 用對照明光之透射性高的氣體(例如,與供應至照明光程之 氣體相同之氣體)。此外,噴吹至晶圓底面之氣體量,以晶 圓不致浮起之微小量較佳。 又,由上述之說明可淸楚得知,係由保持具本體70與 供排氣機構80來構成基板保持裝置。此外,由第1真空泵 31 575937 46A、電磁閥VI、供排氣管40及供排氣路38A〜38C,來 構成作爲吸附機構之真空吸附機構。 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曝光裝置100,與一般之掃描步進器 (scanning stepper)同樣的,在進行標線片對準、未圖示之對 準系統之基線測量、以及EGA(增強型全晶圓對準)等之晶 圓對準等的既定準備作業後,以下述方式進行步進掃描方 式之曝光動作。又,關於上述標線片對準、基線測量等之 準備作業,例如,於日本專利特開平7-176468號公報及與 此對應之美國專利第5,646,413號中已有詳細之揭示,此外 ,關於EGA,亦在日本專利特開昭61-44429號公報及與此 對應之美國專利第4,780,617號等有詳細之揭示。本案引用 上述各美國專利之揭示作爲本說明書記載之一部分。 亦即,載台控制裝置19,在主控制裝置20之指示下, 根據晶圓對準之結果,透過晶圓載台驅動部24移動晶圓載 台WST,使晶圓W位於加速開始位置(用以使被保持具本 體70保持之晶圓W上,作爲被曝光區域之第1曝光照射區 域(first shot)曝光的位置)。然後,載台控制裝置19透過未 圖示之標線片載台驅動部及晶圓載台驅動部24,開始標線 片載台RST與晶圓載台WST之Y軸方向相對掃描(同步移 動),進行晶圓W上之第1曝光照射之掃描曝光,於第1曝 光照射中透過投影光學系統PL縮小轉印標線片R之電路圖 案。 此時,上述掃描曝光中,於照明光IL照射之前述曝光 區域內,由於需在晶圓W(各曝光照射區域)表面與投影光學 32 575937 系統PL之成像面實質上一致的狀態下進行曝光,因此,係 以主控制裝置20來實施前述根據焦點位置檢測系統(60a, 60b)之輸出的自動對焦、自動調平。 經上述動作,當第1曝光照射之掃描曝光結束時,根 據來自主控制裝置20之指示,藉由載台控制裝置19,透過 晶圓載台驅動部24使晶圓載台WST步進移動於X軸方向 ,將晶圓移動至用以進行第2曝光照射(第2個曝光照射區 域)之加速開始位置。然後,在主控制裝置20之管理下, 就第2曝光照射進行與上述同樣之掃描曝光。 以上述方式,反覆進行晶圓W上曝光照射區域之掃描 曝光與曝光照射區域間之步進動作,將標線片R之電路圖 案,依序轉印至晶圓W上所有曝光對象之曝光照射區域。 由上述說明淸楚可知,本實施形態中,係藉由未圖示 之標線片載台驅動部、晶圓載台驅動部24及用以控制此I 之載台控制裝置19,來構成將標線片載台RST與晶圓載台 WST同步驅動於掃描方向之同步驅動裝置。 如以上之詳細說明,根據本實施形態,在構成保持具 本體26上面,突設有複數個銷部32(各個之前端部分被設 定成大致位於同一面上),在配置該等銷部32之區域外側 ,設有包圍該區域外側、其上端面設定成與銷部32之前端 面大致同一高度之輪圏部28。因此,藉由複數個銷部32與 輪圈部28,以大致維持其平坦度之狀態支持晶圓W。然後 ,藉由前述真空吸附機構,來真空吸附以複數個銷部32各 個之前端部分及輪圈部28之前端部所支持之晶圓W。 33 575937 此外,本體部26,係由構成其上面(一面)側表層部之 第1構件61、與構成下面(另一面)側表層部之第2構件62 所挾持之蜂巢狀夾層構造體所構成。此場合,由於蜂巢狀 芯件63中形成有複數個貫通孔63a,因此能減輕該部分之 重量。 又,複數個貫通孔63a,由於係以一對一對應複數個銷 部32之配置形成於蜂巢狀芯件63,因此,複數個貫通孔 63a之存在不致對複數個銷部32之晶圓W支持功能造成大 的損害。是以,包含保持具本體70及真空吸附機構之基板 保持裝置(70,80),不僅能以高度維持平坦度之狀態吸附保 持晶圓W,亦能實現其輕量化。 此外,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曝光裝置100,由於前述基板 保持裝置係搭載於晶圓載台WST上,因此,基板保持裝置 之輕量化,即能減輕包含基板保持裝置及晶圓載台之晶圓 側可動部全體之重量。因此,能提昇晶圓載台WST(含晶圓 W、基板保持裝置)之位置控制性。再者,例如,於前述曝 光照射間之步進時,能縮短晶圓對準時晶圓載台WST(晶圓 W)之定位恢復時間。又,亦能縮短掃描曝光時標線片載台 RST與晶圓載台WST之加速結束時的同步恢復時間。因此 ,能提昇曝光處理製程之效率。 進一步的,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曝光裝置100,晶圓W 係在保持相當程度之平坦度的狀態下,亦即,在無極端之 凹凸的狀態下保持在保持具本體70上。然後,藉由焦點位 置檢測系統(60a,60b)檢測該被保持之晶圓W於Z軸方向之 34 575937 位置、及相對XY平面之傾斜量,根據該檢測結果,以主 控制裝置20透過載台控制裝置19及晶圓載台驅動部24, 將保持具本體70驅動於Ζ軸方向及相對ΧΥ面之傾斜方向 。亦即,進行晶圓W之對焦、調平控制。據此,即使基板 上存在較緩和之傾斜,亦能透過保持具本體70調整基板全 體之傾斜及Ζ軸方向之位置,即能在將晶圓(曝光照射區域) 表面大致對齊於投影光學系統PL之像面的狀態下,將標線 片圖案轉印至晶圓上。因此,幾乎不會產生因散焦所導致 之圖案轉印精度之劣化,而能進行高精度之曝光。 又,於上述實施形態說明之銷部23之配置、芯部之構 成等僅爲一例,本發明並不限於此。圖7中,顯示了第1 變形例之保持具本體之一部分。該圖7,係顯示對應前述圖 5之部分。該圖7中所顯示之第1變形例之保持具本體70Α ,係使各銷部32對應蜂巢狀芯件63之輪圈部63b、且整體 以等間隔配置者。其他部分之構成,則與前述第1實施形 態相同。因此,根據此第1變形例,亦能獲得與前述第1 實施形態同等之效果。 又,圖8中,顯示了第2變形例之保持具本體之一部 分。該圖8,係顯示對應前述圖5之部分。該圖8中所顯示 之第2變形例之保持具本體70B,係取代構成前述保持具 本體70之本體部26的蜂巢狀芯件63,而使用前述圓形開 口 63a’以1 : 1對應銷部32之配置所形成夾層構造的保持 具本體。其他部分之構成,則與前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 因此,根據此第2變形例,亦能獲得與前述第1實施形態 35 575937 同等之效果。 此外,圖9中,顯示了第3變形例之保持具本體之一 部分。該圖9,係顯示對應前述圖5之部分。該圖9中所顯 示之第3變形例之保持具本體70C,係使各銷部32對應芯 構件之輪圏部63b5、且整體以等間隔配置者。其他部分之 構成,則與前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因此,根據此第3變 形例,亦能獲得與前述第1實施形態同等之效果。 取代前述保持具本體70,將前述第1變形例〜第3變 形例之保持具本體搭載於前述晶圓在WST上,即能獲得與 前述實施形態同等之效果。 又,上述實施形態及各變形例中,雖係在芯構件上以 一定間隔形成相同面積之六角形、或圓形的貫通孔,但本 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例如,芯構件上並不一定需穿設貫通 孔,可僅在一面設置作爲中空部(空處)的開口孔。此外,各 空處之面積(大小),亦不需完全相等。例如,在使銷部32 與輪圏部28之接觸率最佳化時,根據發明人之實驗,確認 了銷部32之配置,以本體部中心附近之間隔較寬、輪圈部 附近較密者爲佳(針對此點,留待後敘)。因此,亦可配合該 銷部32配置之最佳化,將設於芯部之空處,作成本體部中 心附近大(大面積)、輪圏部附近小(小面積)。又,亦可取代 、或搭配此種空處大小視空處在本體部之設置位置變更的 方式,將空處與空處之間隔視其位置加以變更。其要點在 於,芯部空處之形成,只要與銷部之配置有某種對應關係 即可。由於芯部係以擠壓成形、與燒製來加以製造,因此 36 575937 能輕易實現上述關係。 《第2實施形態》 以下,根據圖10〜圖12B,說明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 態。此處,與前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或同等之構成部分 係使用相同符號,並簡化或省略其說明。 此第2實施形態之曝光裝置,與前述第1實施形態之 曝光裝置相較,其不同處僅在保持具本體之構成,其他部 分之構成等,則與前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因此,以下, 以該等相異處爲中心進行說明。 圖10中,顯示了本第2實施形態之保持具本體170之 俯視圖。此保持具本體170,基本上與前述保持具本體70 同樣之方法製造,其構成雖相同,但以下各點有所差異。 亦即,與輪圈部28 —起設置在本體部26之複數個銷 部32,雖係沿本體部26上之基準點,此處係沿以中心點爲 中心之多重同心圓配置,但相鄰同心圓彼此之間隔,則係 設定成越靠近輪圈部28附近越窄、離開輪圏部28越接近 中心點則逐漸變寬。亦即,複數個銷部32之配置,係相鄰 銷部32彼此之間隔,越離開輪圏部28越寬。 因此,位於輪圈部28附近之銷部32,其局部接觸率( 具體而言,係銷部32與晶圓W背面之接觸面面積在既定面 積之單位區域內所占的比例)係盡可能的接近輪圈部28之 局部接觸率(具體而言,係上述單位區域內,輪圈部28與 晶圓W背面之接觸面面積所占的比例)之緊密配置。此外, 銷部32之支數、前端面(上端面)之面積,以及輪圏部28上 37 575937 端面之形狀等,係被設定成··於保持具本體170之全體, 輪圏部28上面與晶圓W背面之接觸面的總面積,爲晶圓 W背面與輪圈部28及銷部32之接觸面全體面積的20%以 下。 又,本第2實施形態中,雖省略圖示,但設於芯部之 空處,係形成爲在本體部26之中心附近較大,在輪圈部28 附近較小。 接著,就本第2實施形態之保持具本體170中,以上 述方式配置銷部32之理由,根據圖11A〜圖12A說明如下 〇 首先,根據圖11A、圖11B,說明將位於輪圈部28附 近之銷部32間隔作的較窄,使位於輪圈部28附近之銷部 的局部接觸率接近輪圏部之局部接觸率的理由。圖11A係 放大顯示保持具本體Π0之外緣部附近的俯視圖,圖11B 係以示意方式顯示吸附保持晶圓W之圖11A之保持具本體 170之縱截面的圖。 如前所述,於保持具本體170之製造階段,爲確保以 銷部32上端部與輪圈部28上面所規定之面的平坦度,在 構成本體部26之第1構件61之基座部64上形成銷部32 與輪圏部28後,對該等上端部及上面進行硏磨加工。此時 ,本實施形態中’由於係使輪圈部28之局部接觸率與銷部 之局部接觸率接近,因此’能減小硏磨加工時對輪圈部28 之硏磨部(加工部)的接觸壓、與對銷部(輪圏部附近)之硏磨 部(加工部)之接觸壓的差。因此’可使圖ΠΒ所示之銷部 38 575937 32與輪圈部28之加工高低差Ab ’小於圖18B所示之習知 晶圓保持具25,之銷部32,與輪圏部28’之加工高低差Aa。 此處,由於輪圈部28之功能’係作爲用以維持晶圓w 與本體部26(基座部64)間之真空的密封構件,故位於輪圈 部28外側之晶圓W部分係處於大氣壓下。因此,晶圓W 之外緣部(c部)爲自由端。此場合’晶圓W之外緣部(c部) 之高度,係依存於加工高低差△b、與因真空吸附所產生之 晶圓W變形量等二個物理量所決定之角度0 i。亦即,如圖 11B所示,銷部32與輪圈部28之加工高低差Ab被設定的 較小之本第2實施形態之保持具本體170,可使此保持具本 體170上所保持之晶圓w之外緣部(c部)高度較低。承上所 述,藉由縮小位於輪圈部28附近之銷部32的間隔,以使 位於輪圏部28附近之銷部的局部接觸率接近輪圏部之局部 接觸率’即能減輕、或排除對晶圓W之外緣部附近之曝光 照射區域進行曝光時,產生散焦之主要因素。 接著’就本第實施形態中,將相鄰銷部32彼此之間隔 ,設定成越靠近本體部26之中心點越寬、越靠近輪圏部28 越窄的理由,根據圖12A加以說明如下。 圖12A,係假設將與圖10所示之曝光照射區域SA相 同之晶圓W之背面區域,於+ χ方向移動至曝光照射區域 SA’時’該晶圓w之背面區域與保持具本體170(銷部32與 輪圈部28)之接觸率變化,以示意方式加以顯示的圖。此圖 12A中’以〜點鏈線所示曲線ci,係顯示如習知般(參照圖 18A)以等間隔配置銷部32時(以下,稱「固定銷配置」)之 39 575937 保持具本體的接觸率變化,以實線所示之曲線C2,則係顯 示如本第2實施形態般,將銷部32從本體部26上面之中 心起至輪圈部28附近配置得較密時(以下,稱「連續銷配 置」)之接觸率變化。此時,以曲線C1所示之固定銷配置 之保持具本體與晶圓全體的總接觸率,以及以曲線C2所示 之連續銷配置之保持具本體與晶圓全體的接觸率,大致相 等。又,作爲晶圓W,係使用SEMI規格之8吋晶圓(直徑 =約200mm),圖12A之橫軸,係顯示曝光照射區域SA(參 照圖10)之中心SC的位置。 此圖12A中,當著眼於曝光照射區域位於輪圈部28上 之狀態(參照圖10之曝光照射區域SA’),亦即,曝光照射 區域之中心位於離保持具中心約85mm之位置時(參照圖10 之曝光照射區域SA’之中心SC’),可發現以曲線C1所示之 固定銷配置中,接觸率係急遽上昇。然而,當採用如本第2 實施形態之連續銷配置時,如曲線C2所示,隨著曝光照射 區域之中心離開晶圓W之中心,接觸率係緩緩上昇。因此 ,能將離晶圓中心85mm處(參照圖10之曝光照射區域SA’) 之接觸率上昇抑制於些微程度。該離晶圓中心85mm處之 接觸率上昇量,遠小於固定銷配置(曲線C1)。 亦即,保持具之表面形狀,在硏磨性質上,大致對應 接觸率變化而變化,因此藉由採用如本第2實施形態般之 連續銷配置,於輪圏部28與銷部32之間不致產生極端的 加工高低差。 因此,連續銷配置之保持具本體170(曲線C2),在將晶 575937 圓W全體與保持具本體170之接觸率,設定成與固定銷配 置之保持具本體(曲線C1)之接觸率大致相等的狀態下,能 降低輪圈部28與銷部32間之加工高低差。承上所述,連 續銷配置之保持具本體170上所裝載之晶圓,不致增加晶 圓與保持具本體170間之異物挾持的可能性,而能抑制因 加工高低差所引起之晶圓周緣部之變形。 此場合,藉採用上述連續銷配置,保持具本體Π0(及 其所保持之晶圓W)之表面形狀,與習知相較雖具有緩和之 變化,但曝光照射區域SA與晶圓W相較非常的小,且曝 光時,係如前述般,根據焦點位置檢測系統(60a,60b)之測 量値,將Z傾斜載台30驅動於Z軸方向及相對XY面之傾 斜方向,即能據以修正晶圓表面之高度及傾斜,因此保持 具本體及晶圓表面之變化,幾乎不會成爲曝光時散焦之主 因素。 又,此時保持具本體中心附近之銷部配置間隔(接觸率) ,係設定成真空吸附時之晶圓變形量在容許範圍內。 又,圖12A中以二點鏈線所示之曲線C3,係顯示去除 輪圏部28、至輪圏部28之位置以連續銷配置的假設性保持 具本體之接觸率,而藉由將位於輪圏部28附近之銷部32 之接觸率完全合於輪圈部28接觸率,在理論上是可能如 C3般,完全排除加工高低差。 其次,說明保持具本體Π0中輪圏部28之寬度(以下, 稱「輪圈寬度」)之具體設計方法。 此處,設全體接觸率(銷部32及輪圈部28與晶圓W之 41 575937 接觸面之總面積,在晶圓W背面全體面積中所占之比例)爲 P、銷部接觸率(銷部32與晶圓W之接觸面之總面積’在 晶圓W背面全體面積中所占之比例)爲p P、晶圓半徑爲 R(mm)、輪圈部寬度爲B(mm),而欲將銷部接觸率與全體接 觸率之誤差設定在20%以內,亦即,欲將輪圏部與晶圓W 之接觸率設定在銷部及輪圈部與晶圓之接觸面積之20%以 內時,可以下式(1)加以表示。 (p-pP)/p $0.2 ......(1) 此處,所謂20%以內,係本發明人著眼於複數個銷部 與晶圓之接觸面積、輪圈部與晶圓之接觸面積、以及複數 個銷部及輪圈部與晶圓之接觸面積(總接觸面積),就該等面 積與加工高低差之關係,進行各種模擬及實驗等之結果, 獲得充分實用結果之範圍。 另一方面’作爲用以維持晶圓W與構成保持具本體 170之本體部26間之密封構件的輪圈部28,是無法設定成 與晶圓w之外周相同直徑。因此,假設輪圈部28係保持晶 圓外周部之1mm內側處,設銷部接觸面積爲a時,由於一 般而言,有b《R之關係,因此全體接觸率p係以下式(2)表 示0 P — { A+ η (R-1)2- π (R-1-b)2} X π R2 ={ Α+2 7Γ (R~l)2 · b } / π R2 ......⑵ 又,銷部接觸率P P,以下式(3)表示。 ρ?= Α/ π R2 ......⑶ 因此,上式(1),根據上式(2)、(3),以下式(4)表示。 42 575937 (p · pP)/p 与[{ A+2;r(R-l)b} /ttR2—(A/ttR2)]/p S0.2 ……(4) 將此式(4)加以整理後,即變成如下之式(4)’。 { 2ΤΓ (R-D · b} / 7Γ R2^0.2p ……⑷, 亦即,根據式(4)’ ’可知輪圏部寬度b ’最好是能在以 式(5)表示之範圍內。 b$(o.ipR2)/(R-i) ……(5) 此處,例如使用SEMI規格之8吋晶圓(直徑=約 200mm)時,欲將全體接觸率設定在3%以下的話,根據上式 (5),輪圈部寬度b,在下式(6)之範圍即可。 (0.1 X 0.03 X 1002)/(100-1)与 0.30(mm) --(6) 又,以同樣條件,例如使用SEMI規格之12吋晶圓(直 徑=約300mm)時,輪圏部寬度b,在下式⑺之範圍即可。 bS (0.1 X 0.03 X 1502)/(150-1)与 0.45(mm) …(7) 採用此種輪圈部之設計方法,將保持具本體與晶圓之 全體接觸率壓至3%以下,且將輪圏部之接觸面積設定在全 體接觸面積之20%以內,即能獲得抑制了加工高低差、以 及與晶圓間異物挾持之良好的保持具本體。 根據以上說明之本第2實施形態之曝光裝置,除能獲 得與前述第1實施形態之曝光裝置1〇〇同等之效果外,亦 能獲得下列效果。 亦即’藉由保持具本體170所具有之複數個銷部32、 與輪圈部28,在大致維持其平坦度的狀態下支持晶圓w。 此時’由於複數個銷部32,係配置成相鄰銷部32間之間隔 越離開輪圈部28越寬,因此,如先前使用圖12A之說明般 43 575937 ,可使輪圈部附近之銷部與晶圓之局部接觸率,接近輪圏 部與晶圓之局部接觸率。是以,根據本第2實施形態,在 保持具本體170之製造階段,爲獲得保持具本體170之基 板接觸面側之平坦度而使用硏磨裝置等進行硏磨加工時, 能減小來自硏磨部(加工部)對輪圏部及輪圏部附近之銷部的 各部所施加之接觸壓差,據此,能極力縮小硏磨加工時所 產生之兩者間之加工高低差。亦即,能極力縮小保持具本 體之與晶圓接觸面所產生之加工高低差。其結果,能減小 晶圓外緣部附近之自由端部所產生的變形(傾斜角度)。 此外,根據本第2實施形態,輪圈部與晶圓之接觸面 積,係設定在複數個銷部32及輪圏部28與晶圓之總接觸 面積的20%以下。就此點而言,如前所述,亦能極力減少 製造階段中硏磨加工時銷部32與輪圈部28間之加工高低 差。 又,上述第2實施形態中,雖係就隨著銷部32離開輪 圏部28其間隔逐漸變大之配置的情形做了說明,但本發明 並不限於此。亦即,複數個銷部32,可配置成例如相鄰銷 部32間之間隔,在輪圈部28附近與保持具本體170之中 央部附近與其間之部分,呈階段性變化。即使在此情形下 ,位於輪圈部28附近之銷部32與位於其他部分之銷部32 相較,亦係以較密之間隔配置。因此,可使輪圈部附近之 銷部與晶圓之局部接觸率,接近輪圏部28與晶圓之局部接 觸率。是以,與上述第2實施形態同樣的,能極力縮小硏 磨加工時所產生之兩者間之加工高低差,其結果,能減小 44 575937 晶圓外緣部附近之自由端部所產生的變形(傾斜角度)。 此外,若銷部與輪圈部滿足上述設計條件(輪圈部與基 板之接觸面積在全體接觸面積之20%以內)、異物挾持在容 許範圍(例如,晶圓與保持具本體全體之接觸率在3%以下) 內的話,將銷部作成與前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固定銷配 置亦可。亦即,前述第1實施形態之曝光裝置100,其保持 具本體70,亦最好是能滿足上述設計條件,晶圓與保持具 本體全體之接觸率在例如3%以下。 若能如此,則藉由如圖12B所示之曲線C4般設定銷部 與輪圏部,由於與習知固定銷配置(曲線C1)相較,降低了 輪圏部之加工高低差,因此亦能抑制以此種保持具本體所 保持之晶圓之外緣部的變形。是以,能排除、或減輕晶圓 W外周部附近之散焦因素。 又,上述第2實施形態中,雖係就複數個銷部32,沿 著以保持具本體170(對應晶圓之中心位置)上之基準點(中心 點)爲中心的複數個同心圓配置之情形作了說明,但並不限 於此,其配置較爲自由。亦即,位於輪圏部28附近之銷部 32與位於其他部分之銷部32相較,係以較密之間隔配置, 其他部分係能將晶圓變形抑制在可容許程度之間隔配置的 話,即可。 《第3實施形態》 接著,根據圖13A、圖13B,說明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 態。此處,與前述第1、第2實施形態相同、或同等之構成 部分係使用相同符號,並簡化或省略其說明。 45 575937 此第3實施形態之曝光裝置,與前述第1實施形態之 曝光裝置相較,其不同處僅在保持具本體之構成,其他部 分之構成等,則與前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因此,以下, 以該等相異處爲中心進行說明。 . 圖13A,係顯示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之保持具本體 170A的俯視圖。 由此圖13A可知,本第3實施形態中,在構成保持具 本體170A之本體部26上之外緣部,形成有雙重的輪圏部 28a,28b。此等輪圈部28a,28b,具有相同寬度,配置成半 徑差1〜3mm左右之同心圓狀。此外,輪圈部28a,28b彼此 之空間51(參照圖13B)內之氣體,係透過本體部26上面之 輪圈部28a,28b間所形成之未圖示的供排氣口,以上述第1 實施形態之供排氣機構80相同之供排氣機構加以吸引。保 持具本體170A之其他構成與第2實施形態之保持具本體 170相同。 以下,根據圖13B(圖13A之縱截面圖)來說明在保持具 本體170A上設置2個輪圈部28a,28b之理由。 如前述第2實施形態之說明,晶圓W之外緣部(c部)之 高度,係依存於加工高低差Ab、與因真空吸附所產生之晶 圓W變形量等二個物理量所決定之角度。 此處,如前所述,由於藉由將輪圈部28a,28b間之距 離設爲1〜3mm左右,能將其面積視爲大致相等,因此輪 圈部28a,28b之加以速度大致相等,輪圈部28a,28b間幾 乎不會產生加工高低差。因此,圖13B所示之晶圓自由端 46 575937 (c部)之傾斜角度0 2,其起因僅爲由真空吸附所產生之晶圓 W變形量。 因此,與採用單一輪圏部時(圖13B中以虛線所示之晶 圓W’)之自由端角度0 i相較,可使0 2之角度較小。 亦即,藉由使用此種保持具本體170A來保持晶圓W, 即能極力抑制晶圓W外緣部之變形(翹起)。此時,由於輪 圏部係設成雙重,因此,可預測輪圈部之接觸面積大於銷 部之接觸面積。故,銷部與雙重輪圈部之接觸率,最好是 能設計成滿足與前述第2實施形態相同之條件。 根據以上說明之第3實施形態,除能獲得與前述第2 實施形態同等之效果外,能更進一步的抑制晶圓自由端之 變形。 又,上述第3實施形態中,雖係就設置雙重輪圏部之 情形作了說明,但亦可設置例如三重、四重…等多數之輪 圏部。此時,爲降低在輪圏部之接觸率,亦可將輪圈部之 寬度,設成由外側輪圈部至內側輪圏部逐漸變窄。 又,上述實施形態中,雖係說明了輪圈部28、銷部32 及基座64係一體形成之情形,但本發明當然不限於此。亦 即,基座部、銷部(第1支持構件)、輪圈部(第2支持構件) 的全部、或其中任一者以其他構件來構成亦可。此時,亦 可將銷部及輪圈部中,與不同於基座部之其他構件構成之 至少一方,使用黏著劑等固定在基座部64上面。 又,上述各實施形態中,雖係就使用晶圓(圓形基板)來 作爲基板之情形作了說明,但基板亦可爲四角形、或其他 47 575937 多角形。此時,配合該基板之形狀設定輪圏部之形狀’即 能獲得與上述實施形態同等之效果。此外,就基座部之形 狀(上述各實施形態中爲圓板狀)而言,亦無特別限定。 又,一般來說,輪圈部,必須維持真空而連續的接觸 晶圓,因此,有局部接觸率高(亦即加工速度較慢)較銷部突 出之傾向,而在能將輪圈部之接觸面積設定得較小時,反 而有在輪圏部產生凹陷之高低差的情形。因此,與上述各 實施形態中將輪圈部接觸率之上限設定在全體接觸率之 20%以內之情形同樣的,設定輪圈部接觸率之下限較佳。 又,上述各實施形態中,雖係就輪圈部上面之大致全 面直接接觸晶圓W背面之情形作了說明,但不限於此,亦 可採用在輪圏部上端面設置複數個高度更低之突起部的第2 支持部。此時,由於與晶圓之接觸面爲突起部,雖然在輪 圈部上面與晶圓之間會產生突起部高度份之間隙,真空吸 引力會些微降低,但由於接觸面爲突起部,因此,能實現 與圖12 A所不之曲線C 3冋樣的接觸率’此點之效果,如前 所述,是非常大的。又,在輪圏部上端面設置複數個突起 部時,可將以該複數個突起部所規定之平面高度,設定成 與複數個銷部32所規定之平面爲大致相同高度,或者,將 以輪圏部上端面所設之複數個突起部所規定之平面高度, 設定成略低於複數個銷部32所規定之平面亦可。 又,上述各實施形態中,雖係將輪圈部之上端面,設 定成與複數個銷部32所規定之平面爲大致相同高度,但將 輪圏部之上端面設定成略低於複數個銷部32所規定之平面 48 575937 亦可。 又,上述各實施形態中,作爲第2支持部,雖係指上 端部形成爲高於其周邊部之輪圈部(凸部),但第2支持部之 槪念不限於此,例如,如圖14A所示之第4變形例之保持 具本體部270般,將本體部126上面之中央部形成爲低於 外緣部之凹陷狀態,以該陷入凹部之內部底面127作爲基 準面,將位置高於該基準面之部分128的內周面附近之環 狀部分作爲第2支持部亦可。此時,最好是能將內周面之 直徑設定成部分128與晶圓W之接觸面寬度(亦即,晶圓W 外緣部至內周面之距離)滿足上式(6)、(7)。 又,如圖14B所示之第5變形例之保持具本體部370 般,進一步設置環狀凸部228,且在保持晶圓W時,將部 分128與環狀凸部228之間所形成之環狀凹部134內之氣 體,以和前述第2實施形態相同之供排氣機構加以吸引亦 可。 又,上述各實施形態中,如圖2所示,係將由本體部 26中心附近起沿放射方向配置之複數個供排氣口 36以大致 120°之間隔設置,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圖15A中,顯示 了可適用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之第6變形例之保持具本體。 又,圖15A所示之保持具本體,係形成於本體部26之複數 個供排氣口 36爲井字形排列,且採用1支上下動銷34d者 。其他部分之構成,則與上述各實施形態相同。因此,根 據此第4變形例,不僅能獲得與上述各實施形態同等之效 果,且真空吸附時所產生晶圓的局部變形,亦即,能大幅 49 575937 降低標線片圖案所轉印之晶圓上曝光照射區域之排列誤差 ,進而能提昇曝光精度(轉印精度)。 接著,參照圖15B,說圖15A所示之本體部26上形成 之供排氣口 36之配置。圖15A中,雖係將複數個供排氣口 36排列成井字形,但實際上,係包括沿著大致延伸於紙面 內上下方向之一對線、以既定間隔配置之複數個供排氣口 36之列所構成的第1組,與沿著大致延伸於紙面內左右方 向之一對線、以既定間隔配置之複數個供排氣口 36之列所 構成的第2組,對應第1組及第2組之任一對線爲非平行 。具體而言,如圖15B所示,設對應第1組、延伸於圖面 內上下方向之一對線LY1,LY2爲非平行,假設一以本體部 26中心爲原點之正交座標系統XY,將對應LY2之傾斜的 參數稱爲台型度△,定義△ = (a/AY)/AX[ppm/m]時, 例如,係將LY1,LY2設定成台型度△在1以下。例如,在 SEMI 規格之 12 吋(直徑=300mm)時,ΛΧ = ΛΥ = 100mm, 爲了將台型度△成1,使a= 10nm即可。據此,能大幅降 低真空吸附時晶圓之變形,提昇曝光精度。 又,前述圖2中所示之複數個供排氣口 36排列成放射 狀之保持具本體70,藉由僅使用本體部26中心附近形成之 部分供排氣口 36,即能獲得與圖15A所示之複數個供排氣 口 236配置成井字狀之保持具本體同樣的效果。 又,上述各實施形態中,雖係針對將晶圓吸附在保持 具本體上之吸附機構爲真空吸附機構之情形作了說明,但 本發明並不限於此。亦即,作爲吸附機構,採用靜電夾頭 50 575937 亦可。此時,由於第2支持部不需要作爲密封構件之功能 ’因此’不需爲狀或無ΐί而形狀’而能以部分缺口、全體 形狀爲環狀之凸部等構成。或者,使銷部前端具有靜電夾 頭之功能的話,亦可不設置第2支持部。 又,上述各實施形態中,對保持具本體表面進行加工 形成銷部、輪圈部後,例如,以和保持具本體相同或不同 之材料塗於其表面後再進行最後完成亦可。 此外,至此爲止之說明,雖係針對以夾層構造體來構 成保持具本體之本體部的情形作了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 於此。亦即,亦可以一體成型品來形成保持具本體(或基板 保持裝置之本體)。此場合,形成有銷部等面側之外觀形狀 雖與前述實施形態相同,但在另一面上,可使既定深度之 孔(空處)具有與銷部配置爲某種對應關係,以既定間隔加以 形成。此時,以和前述第1支持構件相同之手法來製造本 體部。採用此種方式,亦能在維持晶圓平坦度之狀態下, 謀求保持具本體之輕量化,進而提昇晶圓載台之位置控制 性。 又,上述各實施形態中,雖係針對保持具本體爲3層 構造之情形作了說明,但不限於此,保持具本體亦可以是 形成有複數個銷部之第1構件、與形成有複數個銷部之第1 構件相反面側之第2構件所構成的2層構造。此場合,空 處可形成在第1構件及第2構件之至少一方上(亦即,任一 方或雙方)。又,空處並不限於上述正六角形、圓形之開口 ,可形成各種形狀之開口。 51 575937 又,上述各實施形態中,雖係就本發明之基板保持裝 置使用於晶圓保持具之情形作了說明,但本發明之基板保 持裝置並不限於此’例如,若係反射型標線片,由於係以 丰示線片保持具來保持其背面側,因此,亦可將本發明應 於此種標線片保持具。 ^ 、 又,至此爲止之說明,作爲保持具本體,雖係採用3 層構造或2層構造帛之多靥構造,但各層之構成材料可不 相同,而使雖此互異之材料。麵,3層構造中,可使梅 成第1構件之材賴構輯躲芯件及第2構件之材料$ 鲁 同。此外,亦可使用與帛1構件相同之材料以熔接方式將 保持具本體構成爲一體,亦可使用與第丨構件不同之材料( 例如,鋁等之金屬等)以熔接方式將保持具本體構成爲一體 。又,亦可使用黏著劑來構成爲一體。 又,上述第2及第3實施形態中,雖係與上述第丨實 施形態同樣的,係使用在本體部26設置複數個空處以謀求 輕量化之晶圓保持具,但使用未設有前述空處之習知晶圓 _ 保持具亦可。此外,上述各實施形態中,雖係使用3支上 下動銷,但採用例如日本專利特開2000-100895號公報及對 應之美國專利第6,184,972號中所揭示之1支上下動銷亦可 〇 又’上述各實施形態中,作爲光源,雖係使用KrF準 分子雷射光源(輸出波長248nm)等的紫外線光源,雷射、
ArF準分子雷射光源等真空紫外線帶之脈衝雷射光源,但不 限於此,亦能使用Ar2雷射光源(輸出波長uenm)等其他真 52 575937 空紫外光源、或水銀燈等之紫外光源等。此外,例如,作 爲真空紫外光源,並不限於由上述各光源輸出之雷射光, 亦可使用將DFB半導体雷射或光纖雷射所發出之紅外線域 、或可視域之單一波長雷射光,以例如摻雜有餌(或餌與鏡 雙方)的光纖放大器加以放大,使用非線形光學結晶加以波 長轉換成紫外光之高諧波。再者,亦可使用EUV光、X光 、或電子束及離子束等之帶電粒子束來作爲曝光用光束。 又,上述各實施形態中,雖係就本發明應用於掃描步 進(step & scan)方式等掃描型曝光裝置之情形作了說明,但 本發明之適用範圍當然不限於此。亦即,本發明亦非常適 合使用於步進重複(step & repeat)方式之縮小投影曝光裝置 、鏡面投影對準曝光器(mirror projection aligner)、或近接式 方式之曝光裝置等。 又,將由複數個透鏡構成之照明光學系統、投影光學 系統裝入曝光裝置本體並進行光學調整,且將由多數機械 零件組成之標線片載台、晶圓載台組裝於曝光裝置本體並 進行線路與管線之連接後,進一步進行綜合調整(電氣調整 、動作確認),即能製造上述各實施形態之曝光裝置。又, 曝光裝置之製造,最好是在潔淨度受到管理的無塵室內進 行。 此外,上述各實施形態中,雖係就本發明應用於半導 體製造用之曝光裝置的情形作了說明,但並不限於此,亦 可廣泛使用於例如,將液晶顯示元件圖案轉印至方型玻漓 面板之液晶用曝光裝置、或用以製造之薄膜磁頭、攝影元 53 575937 件、微機械及DNA晶片等之曝光裝置。 此外,本發明不僅能應用於製造半導体元件等的微元 件,亦能使用於光曝光裝置、EUV曝光裝置、X射線曝光 裝置、及電子束曝光裝置等所使用之用以製造標線片或光 罩,將電路圖案轉印至玻璃基板或矽晶圓等之曝光裝置。 此處,使用DUV(紫外)光、VUV(真空紫外)光等之曝光裝置 ,一般係使用透射型標線片,作爲標線片基板,係使用石 英玻璃、摻雜氟之石英玻璃、螢石、氟化鎂、或水晶等。 《元件製造方法》 其次,說明微影製程使用上述曝光裝置之元件製造方法之實施形態 〇 圖16,係顯示元件(1C與LSI等半導體元件、液晶面板 、攝影元件(CCD等)、薄膜磁頭、微機械等)之製造例之流 程圖。如圖16所示,首先,在步驟201(設計步驟)中,進 行元件之功能、性能設計(例如,半導體元件之電路設計等) ,進行用以實現該功能之圖案設計。接著,在步驟202(光 罩製作步驟)中,製作形成有所設計之電路圖案的光罩。另 一方面,在步驟203(基板製造步驟)中,使用矽等材料製造 晶圓。 其次,在步驟204(基板處理步驟)中,使用步驟201〜 步驟203所準備之光罩及基板,以後述方式,藉由微影技 術等將實際之電路形成在晶圓上。其次,在步驟205(元件 組裝步驟)中,使用步驟204處理之基板進行元件組裝。在 該步驟205中,視需要進行切割製程、接合製程、及封裝 54 575937 製程(晶片封裝)。 最後,在步驟206(檢查步驟)中,進行步驟205所製作 之元件之動作確認試驗、及耐久性試驗等檢查。經過這些 製程後,完成元件予以出貨。 圖17,係半導體元件之製程中,上述步驟204之詳細 流程圖。圖17中,步驟211(氧化步驟)係使晶圓之表面氧 化。於步驟212(CVD步驟)中在晶圓W5之表面形成絕緣膜 。於步驟213(電極形成步驟)中藉由蒸鍍在晶圓上形成電極 。於步驟214(離子植入步驟)中將離子植入晶圓。以上之步 驟211〜步驟214之各步驟係構成晶圓處理各階段之前處理 製程,在各階段中依所需要之處理來選擇執行。 在晶圓製程之各階段,完成上述前處理製程後,即以 下述方式實施後處理製程。在後處理製程中,首先,在步 驟215(光阻形成步驟)中在晶圓上塗敷感光劑。接著,在步 驟216(曝光步驟)中藉由上述之曝光裝置10等本發明之曝 光裝置及曝光方法,將光罩之電路圖案轉印至晶圓上。其 次,在步驟217(顯影步驟)中將曝光之晶圓加以顯影,在步 驟218(蝕刻步驟)中藉由蝕刻除去部分(除了殘存光阻之部分 )之露出構件。然後,在步驟219(光阻除去步驟)中除去蝕刻 後不需之光阻。 藉反覆進行上述前處理製程與後處理製程,於晶圓上 形成多重電路圖案。 若使用以上說明之本實施形態之元件製造方法,由於 在曝光製程(步驟216)中係使用上述實施形態之曝光裝置, 55 575937 因此,能以高生產率且以良好之精度將標線片之圖案轉印 至晶圓上。其結果,能提昇高積體度之微元件的生產性(含 良率)。 上述本發明之各實施形態及各變形例,雖係現狀下較 佳之實施形態及變形例,但微影系統之業者,當能在不脫 離本發明之精神與範圍下,輕易思及對上述各實施形態及 各變形例所作之各種附加、變形、置換等。所有此種附加 、變形、置換等,自然皆包含於後述最能揭示本發明範圍 之申請專利範圍中。 【圖式簡單說明】 (一)圖式部分 圖1,係槪略顯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曝光裝置之構 成的圖。 圖2,係顯示圖1之保持具本體及供排氣機構的俯視圖 〇 圖3,係顯示圖2之保持具本體的分解立體圖。 圖4,係顯示圖2之保持具本體的俯視圖。 圖5,係放大顯示圖4之圓A內部分的圖。 圖6,係顯示保持具本體之本體部的截面圖。 圖7,係顯示第1變形例之保持具本體之局部的圖。 圖8,係顯示第2變形例之保持具本體之局部的圖。 圖9,係顯示第3變形例之保持具本體之局部的圖。 圖10,係顯示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保持具本體的俯 56 575937 視圖。 圖1 ΙΑ,係放大顯示圖10之保持具本體之輪圈部附近( 外緣部附近)的俯視圖。 圖11B,係以示意方式顯示圖10之保持具本體之輪圈 部附近的截面圖。 圖12A、B,係用以說明保持具本之銷配置效果的圖。 圖13A,係顯示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之保持具本體的 俯視圖。 圖13B,係顯示圖13A之保持具之外緣部附近的縱截 面圖。 圖14A、B,係用以分別說明第4、5變形例之保持具 本體的圖。 圖15A,係顯示第6變形例之保持具本體的俯視圖。 圖15B,係用以詳細說明圖15A所示之保持具本體之 本體部所形成之供排氣口配置的圖。 圖16,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之元件製造方法之實施形態 的流程圖。 圖17,係詳細顯示圖16之步驟204的流程圖。 圖18A,係顯示習知晶圓保持具的俯視圖。 圖18B,係將晶圓裝載於圖18A之晶圓保持具之狀態 下,顯示其縱截面的端面圖。 (二)元件代表符號 照明系統 移動鏡 10 15 575937 16 19 20 24 26 28 30 31 32 34a〜34c 36 38A〜38C 40 40a〜40c 46A 46Ba 46Bb 46C 50 60a,60b 61 62 63, 63b 63a 標線片雷射干涉器 載台控制裝置 主控制裝置 晶圓載台驅動部 本體部 環狀凸部(輪圏部) Z傾斜載台 XY載台 銷部 上下動銷 供排氣口 供排氣路 供排氣管 供排氣支管 第1真空泵 真空室 第2真空泵 供氣裝置 載台裝置 焦點位置檢測系統 第1構件 第2構件 芯件 中空部 58 575937 64 基座部 70, 70A〜70C,170, 170A 保持具本體 80 供排氣機構 100 曝光裝置
59

Claims (1)

  1. 575937 述保持裝置本體,包含形成前述複數個第1支持部之第1 構件,與前述另一面側之第2構件而形成爲一體,於前述 第1及第2構件之至少一方形成前述複數個空處。 >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基板保持裝置,其中,前 · 述保持裝置本體,係至少以和前述第1構件相同材料之熔 接來構成爲一體。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基板保持裝置,其中,前 述保持裝置本體,係至少以和前述第1構件不同材料之熔 接來構成爲一體。 _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基板保持裝置,其中,前 述保持裝置本體係以黏著劑構成爲一體。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基板保持裝置,其中,前 述保持裝置本體,係由前述一面側之第1構件,前述另一 面側之第2構件,以及被此兩構件挾持、形成有前述複數 個空處之芯件構件所組成的夾層構造體。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基板保持裝置,其中, 前述芯件構件係蜂巢狀芯件。 *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基板保持裝置,其中, 前述保持裝置本體進一步具有第2支持部,此第2支持部 係配置在前述一面之前述既定面積區域外側,圍住前述區 域之外側,與前述第1支持部一起,在大致維持前述基板 之平坦度的狀態下支持前述基板。 β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基板保持裝置,其中, 進一步具備吸附機構,以將前述基板吸附於前述複數個第1 61 575937 支持部各個之前端部分與前述第2支持部之前端部。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基板保持裝置,其中, 前述複數個第1支持部中,至少位於前述第2支持部附近 之第1支持部,與位於其他部分之第1支持部相較’係以 較密之間隔配置。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基板保持裝置,其中, 前述第2支持部與前述基板之接觸面積,係設定成前述複 數個第1支持部及前述第2支持部與前述基板之總接觸面 積的20%以下。 15 · —種曝光裝置,係以能量束使基板曝光以形成既 定圖案,其特徵在於,具備: 用以保持前述基板之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基板保持 裝置;以及 搭載前述基板保持裝置、能在與前述投影光學系統光 軸正交之2維面內至少移動於一方向的基板載台。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曝光裝置,其中,進一 步具備: 光罩載台,用以保持形成有前述圖案之光罩;投影光 學系統,將由前述光罩射出之前述能量束投射至前述基板 上; 焦點位置檢測系統,用以檢測以前述基板保持裝置所 保持之前述基板表面關於前述投影光學系統之光軸方向的 位置、以及前述基板表面相對與前述光軸方向正交之面的 傾斜量;以及 62 575937 驅動裝置,用以將前述基板保持裝置驅動於前述光軸 方向、及相對前述光軸方向正交面之傾斜方向的至少一方 % 〇 Π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曝光裝置,其中,進一 · 步具備同步驅動裝置,以將前述光罩載台與前述基板載台 同步驅動於前述一方向。 18 · —種元件製造方法,包含微影製程,其特徵在於 前述微影製程,係使用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曝光裝 · 置來進行曝光。 19 · 一種基板保持裝置,係用來保持平板狀之基板, 其特徵在於: 具備保持裝置本體,此保持裝置本體具有在既定面積 之區域內,各個之前端部分大致位於同一面上之方式配置 ,用以支持前述基板之複數個突起狀的第1支持部,以及 配置在前述區域外側、至少圍住前述區域外側之大部分的 _ 第2支持部,藉由前述複數個第1支持部與前述第2支持 部,在大致維持其平坦度之狀態下支持前述基板; 前述複數個第1支持部中,至少位於前述第2支持部 附近之第1支持部,與位於其他部分之第1支持部相較, . 係以較密之間隔配置。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之基板保持裝置,其中, 前述複數個第1支持部,其相鄰第1支持部間之間隔,係 越離開前述第2支持部越寬。 63 575937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之基板保持裝置,其中, 前述複數個第1支持部,係配置在以對應前述基板中心位 置之前述保持裝置本體上基準點爲中心的複數個同心圓上 ‘ 〇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之基板保持裝置,其中, 進一步具備吸附機構,以將前述基板吸附於前述複數個第1 支持部各個之前端部分及前述第2支持部之上端部。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基板保持裝置,其中, 前述第2支持部具有完全包圍配置前述複數個第1支持部 β 之區域的環狀內周面;前述吸附機構,可以是在將前述基 板支持於前述保持裝置本體的狀態下,將由前述基板與前 述保持裝置本體所形成在前述第2支持部內周面之內側的 空間,抽成真空狀態的真空吸附機構。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基板保持裝置,其中, 前述第2支持部,具有配置成同心圓狀之環狀凸部與該環 狀凸部外周側之環狀凹部;前述真空吸附機構,亦將前述 環狀凹部抽成真空狀態。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之基板保持裝置,其中, 前述環狀凸部係設成二層以上之同心圓狀,前述真空吸附 機構,亦將相鄰環狀凸部彼此間之空間抽成真空狀態。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之基板保持裝置,其中, 前述第2支持部與前述基板之接觸面積,係設定成前述複 | 數個第1支持部及前述第2支持部與前述基板之總接觸面 積的20%以下。 64 575937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之基板保持裝置,其中, 前述基板被前述第1及第2支持部所支持側之面之全面積 中,前述複數個第1支持部及前述第2支持部與前述基板 之接觸面積的所占比率,係設定在3%以下。 28 · —種曝光裝置,係將光罩上形成之圖案透過投影 光學系統轉印至基板上,其特徵在於,具備: 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之基板保持裝置; 焦點位置檢測系統,用以檢測以前述基板保持裝置所 保持之前述基板表面關於前述投影光學系統之光軸方向的 位置、以及前述基板表面相對與前述光軸方向正交之面的 傾斜量;以及 驅動裝置,係根據前述焦點位置檢測系統之檢測結果 ,將前述基板保持裝置驅動於前述光軸方向、及相對前述 光軸方向正交面之傾斜方向的至少一方。 29 · —種元件製造方法,包含微影製程,其特徵在於 前述微影製程,係使用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之曝光裝 置來進行曝光。 30 · —種基板保持裝置,係用來保持平板狀之基板’ 其特徵在於: 具備保持裝置本體,此保持裝置本體具有在既定面積 之區域內,各個之前端部分大致位於同一面上之方式配置 ,用以支持前述基板之複數個突起狀的第1支持部’以及 配置在前述區域外側、至少圍住前述區域外側之大部分的 65 575937 第2支持部,藉由前述複數個第1支持部與前述第2支持 部,在大致維持其平坦度之狀態下支持前述基板; 前述第2支持部與前述基板之接觸面積,係設定成前 述複數個第1支持部及前述第2支持部與前述基板之總接 觸面積的20%以下。 31 · —種曝光裝置,係將光罩上形成之圖案透過投影 光學系統轉印至基板上,其特徵在於,具備: 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之基板保持裝置; 焦點位置檢測系統,用以檢測以前述基板保持裝置所 保持之前述基板表面關於前述投影光學系統之光軸方向的 位置、以及前述基板表面相對與前述光軸方向正交之面的 傾斜量;以及 驅動裝置,係根據前述焦點位置檢測系統之檢測結果 ,將前述基板保持裝置驅動於前述光軸方向、及相對前述 光軸方向正交面之傾斜方向的至少一方。 32 · —種元件製造方法,包含微影製程,其特徵在於 前述微影製程,係使用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之曝光裝 置來進行曝光。 拾壹、圖式 如次頁 66
TW91134047A 2001-12-20 2002-11-22 Substrate holding apparatus, exposure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evice TW575937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387170 2001-12-20
JP2002327988A JP4288694B2 (ja) 2001-12-20 2002-11-12 基板保持装置、露光装置及び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303063A TW200303063A (en) 2003-08-16
TW575937B true TW575937B (en) 2004-02-11

Family

ID=266251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1134047A TW575937B (en) 2001-12-20 2002-11-22 Substrate holding apparatus, exposure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evice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875987B2 (zh)
JP (1) JP4288694B2 (zh)
KR (1) KR20030052973A (zh)
CN (1) CN1427309A (zh)
TW (1) TW575937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16277B2 (en) 2005-05-30 2011-03-29 Lg Display Co., Ltd. Exposing apparatus having substrate chuck of good flatness
TWI385490B (zh) * 2007-07-24 2013-02-11 尼康股份有限公司 A moving body driving method and a moving body driving system, a pattern form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 exposure method and apparatus, a position control method and a position control system, and an element manufacturing method
TWI424260B (zh) * 2005-03-18 2014-01-21 尼康股份有限公司 A board member, a substrate holding device, an exposure apparatus and an exposure method, and a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WO2014083965A1 (ja) * 2012-11-27 2014-06-05 株式会社クリエイティブ テクノロジー 静電チャック,ガラス基板処理方法及びそのガラス基板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28456A (ja) * 2003-01-27 2004-08-12 Canon Inc 露光装置
EP1491953A1 (en) * 2003-06-23 2004-12-29 ASML Netherlands B.V. Lithographic apparatus,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device manufactured thereby
EP1491962B1 (en) * 2003-06-23 2008-02-13 ASML Netherlands B.V. Lithographic apparatus,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device manufactured thereby
EP1530088B1 (en) * 2003-11-05 2007-08-08 ASML Netherlands B.V. Lithographic apparatus
US7301623B1 (en) * 2003-12-16 2007-11-27 Nanometrics Incorporated Transferring, buffering and measuring a substrate in a metrology system
JP2005203537A (ja) * 2004-01-15 2005-07-28 Taiheiyo Cement Corp 軽量高剛性セラミック部材
US7227619B2 (en) * 2004-04-01 2007-06-05 Asml Netherlands B.V. Lithographic apparatus and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US8749762B2 (en) * 2004-05-11 2014-06-10 Asml Netherlands B.V. Lithographic apparatus and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US7012264B2 (en) * 2004-06-04 2006-03-14 Asml Netherlands B.V. Lithographic apparatus and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KR20160137690A (ko) 2004-06-09 2016-11-30 가부시키가이샤 니콘 기판 유지 장치 및 그것을 구비하는 노광 장치, 노광 방법, 디바이스 제조 방법, 그리고 발액 플레이트
JP4826146B2 (ja) * 2004-06-09 2011-11-30 株式会社ニコン 露光装置、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JP4382586B2 (ja) * 2004-06-17 2009-12-16 国立大学法人東北大学 露光装置
JP2006040949A (ja) * 2004-07-22 2006-02-09 Advanced Lcd Technologies Development Center Co Ltd レーザー結晶化装置及びレーザー結晶化方法
JP2006036557A (ja) * 2004-07-23 2006-02-09 Taiheiyo Cement Corp 軽量高剛性構造部材
US7532310B2 (en) * 2004-10-22 2009-05-12 Asml Netherlands B.V. Apparatus, method for supporting and/or thermally conditioning a substrate, a support table, and a chuck
JP2006137650A (ja) * 2004-11-15 2006-06-01 Taiheiyo Cement Corp 軽量高剛性セラミック部材
JP4822711B2 (ja) * 2005-01-17 2011-11-24 太平洋セメント株式会社 軽量高剛性セラミックス系部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80308727A1 (en) * 2005-02-03 2008-12-18 Sela Semiconductor Engineering Laboratories Ltd. Sample Preparation for Micro-Analysis
JP2006276084A (ja) * 2005-03-28 2006-10-12 Orc Mfg Co Ltd 露光テーブルおよび露光装置
JP2006305697A (ja) * 2005-04-28 2006-11-09 Taiyo:Kk ワーク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ワークの製造装置
US7372549B2 (en) * 2005-06-24 2008-05-13 Asml Netherlands B.V. Lithographic apparatus and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JP4586162B2 (ja) * 2005-08-05 2010-11-24 トーカロ株式会社 基板処理装置用回転部材
US7692163B2 (en) * 2006-01-31 2010-04-06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Charged particle beam apparatus, defect correcting method, etching method, deposition method, and charge preventing method
EP1816668A2 (en) * 2006-02-01 2007-08-08 FEI Company Particle-optical apparatus with a predetermined final vacuum pressure
US7659964B2 (en) * 2006-03-28 2010-02-09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Level adjustment systems and adjustable pin chuck thereof
WO2007114331A1 (ja) * 2006-04-04 2007-10-11 Miraial Co., Ltd. 薄板収納容器
DE102006030589A1 (de) * 2006-07-03 2008-01-17 Siemens Ag Positioniereinheit für optische und/oder elektrische Prüfsysteme
JP2008098368A (ja) * 2006-10-11 2008-04-24 Ushio Inc ステージ装置
KR100824305B1 (ko) * 2006-12-22 2008-04-22 세메스 주식회사 지지 핀, 기판 지지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기판 세정 장치
US7678458B2 (en) * 2007-01-24 2010-03-16 Asml Holding N.V. Bonding silicon silicon carbide to glass ceramics
US20080225261A1 (en) * 2007-03-13 2008-09-18 Noriyuki Hirayanagi Exposure apparatus and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JP5126662B2 (ja) * 2007-10-31 2013-01-23 Toto株式会社 静電チャック
CN100535762C (zh) * 2007-11-28 2009-09-02 上海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硅片固定部件
JP2009212344A (ja) * 2008-03-05 2009-09-17 Nsk Ltd ワークチャック、露光装置及びフラットパネル製造方法
JP2009212345A (ja) * 2008-03-05 2009-09-17 Nsk Ltd ワークチャック、露光装置及びフラットパネル製造方法
CN102037550B (zh) * 2008-05-21 2012-08-15 恪纳腾公司 使工具与工艺效果分离的衬底矩阵
JP2010087343A (ja) * 2008-10-01 2010-04-15 Toray Eng Co Ltd 基板処理装置及び基板載置方法
TWI465708B (zh) * 2008-12-29 2014-12-21 Ind Tech Res Inst 聚焦式離子束系統之物件加工方法及應用於該方法之載具
US8599531B2 (en) * 2009-01-11 2013-12-03 Applied Materials, Inc. Electrostatic end effector apparatus, systems and methods
JP5581713B2 (ja) * 2009-02-12 2014-09-03 株式会社Sumco ウェーハ表面測定装置
JP5743437B2 (ja) * 2009-07-09 2015-07-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露光装置、露光方法、搬送方法及び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CN102203677B (zh) * 2009-11-25 2013-11-06 恩斯克科技有限公司 曝光装置以及基板的曝光方法
JP5810517B2 (ja) 2010-12-02 2015-11-11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吸着装置および吸着方法
CN102179881A (zh) * 2011-04-01 2011-09-14 石金精密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平面薄板吸附固定系统
NL2009189A (en) 2011-08-17 2013-02-19 Asml Netherlands Bv Support table for a lithographic apparatus, lithographic apparatus and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04094171B (zh) * 2012-02-06 2016-08-17 Asml荷兰有限公司 包括用于保持物体的支撑件的光刻装置、以及用于在光刻装置中使用的支撑件
JP6130703B2 (ja) * 2013-04-01 2017-05-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ホルダ、ステージ装置、リソグラフィ装置及び物品の製造方法
US9865494B2 (en) * 2013-05-23 2018-01-09 Nikon Corporation Substrate holding method, substrate holding apparatus, exposure apparatus and exposure method
WO2015064613A1 (ja) * 2013-10-30 2015-05-07 株式会社ニコン 基板保持装置、露光装置及び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JP5538613B1 (ja) * 2013-11-13 2014-07-02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接合装置及び接合システム
CN105642595A (zh) * 2014-05-08 2016-06-08 蒋春花 锭子清洗机用锭子装夹转动机构及锭子清洗机的清洗方法
CN105598069A (zh) * 2014-05-08 2016-05-25 蒋春花 锭子装夹转动机构及应用该机构的清洗机的清洗方法
JP6520160B2 (ja) * 2015-02-02 2019-05-29 住友大阪セメント株式会社 静電チャック装置
CN104898379B (zh) * 2015-06-10 2017-11-21 兰州大学 一种激光直写机特殊样品套刻的样品台
CN105182692B (zh) * 2015-08-18 2017-09-0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基板曝光平台及曝光机
US11201078B2 (en) * 2017-02-14 2021-12-14 Applied Materials, Inc. Substrate position calibration for substrate supports in substrate processing systems
US11448955B2 (en) 2018-09-27 2022-09-20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Mask for lithography proces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2044962B2 (en) 2019-04-19 2024-07-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Forming apparatus, forming method, and article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11863696A (zh) * 2020-08-05 2020-10-30 西安奕斯伟硅片技术有限公司 真空吸盘、真空吸附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12947003A (zh) * 2021-03-25 2021-06-11 青岛天仁微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基片的烘烤设备
CN113156552A (zh) * 2021-04-22 2021-07-2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一种大视场双焦点复眼透镜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63136A (en) * 1987-09-03 1989-03-09 Dainippon Ink & Chemicals Sandwiching panel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US5153494A (en) * 1990-04-06 1992-10-0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Ultrafast electro-dynamic x, y and theta positioning stage
JPH0851143A (ja) * 1992-07-20 1996-02-20 Nikon Corp 基板保持装置
JPH0718438A (ja) * 1993-06-17 1995-01-20 Anelva Corp 静電チャック装置
JPH07153825A (ja) * 1993-11-29 1995-06-16 Toto Ltd 静電チャック及びこの静電チャックを用いた被吸着体の処理方法
JP2757121B2 (ja) 1994-07-15 1998-05-2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ソケットコネクタ
JPH10270535A (ja) * 1997-03-25 1998-10-09 Nikon Corp 移動ステージ装置、及び該ステージ装置を用いた回路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JP2001185607A (ja) * 1999-12-27 2001-07-06 Canon Inc 基板吸着保持装置および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JP2001189374A (ja) * 1999-12-28 2001-07-10 Nikon Corp 基板処理装置及び荷電粒子線露光装置
JP2001332609A (ja) * 2000-03-13 2001-11-30 Nikon Corp 基板保持装置及び露光装置
US6614504B2 (en) * 2000-03-30 2003-09-02 Nikon Corporation Exposure apparatus, exposure method, and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24260B (zh) * 2005-03-18 2014-01-21 尼康股份有限公司 A board member, a substrate holding device, an exposure apparatus and an exposure method, and a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US7916277B2 (en) 2005-05-30 2011-03-29 Lg Display Co., Ltd. Exposing apparatus having substrate chuck of good flatness
TWI385490B (zh) * 2007-07-24 2013-02-11 尼康股份有限公司 A moving body driving method and a moving body driving system, a pattern form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 exposure method and apparatus, a position control method and a position control system, and an element manufacturing method
WO2014083965A1 (ja) * 2012-11-27 2014-06-05 株式会社クリエイティブ テクノロジー 静電チャック,ガラス基板処理方法及びそのガラス基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6875987B2 (en) 2005-04-05
KR20030052973A (ko) 2003-06-27
CN1427309A (zh) 2003-07-02
US20030127605A1 (en) 2003-07-10
TW200303063A (en) 2003-08-16
JP2003249542A (ja) 2003-09-05
JP4288694B2 (ja) 2009-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575937B (en) Substrate holding apparatus, exposure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evice
JP6855010B6 (ja) 基板保持装置、露光装置及び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JP6066149B2 (ja) 基板保持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露光方法及び装置
JP2007273693A (ja) 基板保持部材及び基板保持方法、基板保持装置、並びに露光装置及び露光方法
TWI667549B (zh) 曝光裝置、元件製造方法、平面面板顯示器之製造方法、以及曝光方法
JP6676197B2 (ja) ステージシステム、リソグラフィ装置および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TW201724350A (zh) 基板台及微影裝置
JP2014003259A (ja) ロード方法、基板保持装置及び露光装置
KR100620981B1 (ko) 리소그래피장치, 디바이스제조방법 및 기판홀더
JP4348734B2 (ja) 基板保持装置及び露光装置、並びに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JP2005012009A (ja) 基板保持装置、ステージ装置及び露光装置
TWI529839B (zh) Conveyors and exposure devices
JP2007214336A (ja) 保持装置、保持方法、ステージ装置、露光装置、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JP2015018927A (ja) 基板保持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露光方法及び装置
JP5644416B2 (ja) 光学ユニット、光学系、露光装置、及び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JP2002343853A (ja) 基板保持装置、露光装置及び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JP2004140271A (ja) 露光装置及び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JP2004087833A (ja) 基板保持装置
JP6086292B2 (ja) 基板保持装置及び露光装置
JP6015983B2 (ja) 物体交換システム、露光装置、フラットパネルディスプレイの製造方法及び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JP2005064351A (ja) 保持装置、かかる保持装置を有する露光装置、並びに、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