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446969B - Coil component - Google Patents

Coil component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446969B
TW446969B TW089116730A TW89116730A TW446969B TW 446969 B TW446969 B TW 446969B TW 089116730 A TW089116730 A TW 089116730A TW 89116730 A TW89116730 A TW 89116730A TW 446969 B TW446969 B TW 44696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grooves
coil
groov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891167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atoshi Murata
Hideyuki Mihara
Etsuji Yamamoto
Minoru Tamada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1123295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1060524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3490309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1167931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4469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44696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006Printed inductances
    • H01F17/0033Printed inductances with the coil helically wound around a magnetic co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01F27/292Surface mounted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Description

f f - -d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B7 五、發明說明(丨) 太發明之背景 ].本發明之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用於構成電感器 '抗流線圈、LC 濾波器、變壓器、平衡-不平衡(balun)變壓器、等等之線圈 組件,並且更特定的是有關於一種線圈組件,其線圈係藉 由利用雷射光束來移除被設置在核心的表面上之導體的一 部份而加以形成的。 2.相關技術之說明 一種揭示於日本未實審的專利申請案公開號5-41324 中之線圈組件將會參考圖20而被描述作爲習知線圈組件之 一例子。 在圖20中,一個螺線管線圈1〇〇係包含一個由絕緣 磁性材料、例如是鐵氧體(ferrite)或類似者所製成之柱狀的 捲線軸101。在該捲線軸101的表面上,一層導體薄膜102 係被形成。一個螺旋地圍繞凹槽103係利用雷射光束或類 似者而被形成。該導體薄膜102的其餘部分係構成一線圈 104 ° 再者,該日本未實審的專利申請案公開號5-41324係 描述至少兩對的線圈可以藉由以上述的類似方式切割該導 體薄膜來加以形成之可行性。 尤其,關於其中複數個線圈被形成的習知狀況中,尙 未具體地揭露界定個別的線圏之螺旋狀凹槽是如何被設置 的、以及用於連接該等線圏的端子是如何被設置的。 3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4 4 〇 9 5 9 A7 B7 五、發明說明(〆) 本發明之槪曼 於是,爲了解決以上的問題,一項目的係爲提供一種 線圏組件,其中複數個線圈以及連接至該等複數個線圏之 端子的配置係被界定。 爲了達成以上的目的,根據本發明,其提供有一種線 圈組件,具有一藉由移除被設置在柱狀的核心上的導體薄 膜之一部份而加以形成的線圏,該核心係包括彼此絕緣的 第一與第二端子,該等端子係藉由在該導體薄膜中一第一 分隔凹槽以及一第二分隔凹槽之形成而被設置在該核心的 一末端部分上的導體薄膜中、彼此絕緣的第三與第四端子 ,該等端子係藉由在該導體薄膜中一第三分隔凹槽以及一 第四分隔凹槽之形成而被設置在該核心的另一末端部分上 的導體薄膜中、一第一圍繞凹槽,其係從該第一分隔凹槽 至該第三或是第四分隔凹槽,且與該第一與第三或是第四 分隔凹槽爲連續地被設置在該導體薄膜之上、一第二圍繞 凹槽,其係從該第二分隔凹槽至該第四或是第三分隔凹槽 ,且與該第二與第四或第三分隔凹槽爲連續地且與該第一 圍繞凹槽平行地被設置在該導體薄膜之上、以及藉由該等 第一與第二圍繞凹槽所界定之彼此平行的一第一線圈以及 一第二線圏。 圖式之簡要說明 圖1是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線圈組件之立體圖; 圖2A是圖1的線圏組件從該線圈組件的縱長方向上 4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装-------訂---------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46^G9 Λ, Β7 五、發明說明(3) 之一末端側觀看的部分立體圖,並且圖2B是從另一末端 側觀看的部分立體圖; 圖3是圖1的線圈組件沿著圖1中的切線A-A所取之 橫截面圖; 圖4是圖1的線圈組件之展開後的槪要圖, 圖5是顯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的線圏組件之一 部份的立體圖; 圖6是顯示根據本發明之又一實施例的線圏組件之一 部份的立體圖; 圖7是顯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的線圈組件之立 體圖1 圖8A是圖7的線圈組件從該線圈組件的縱長方向上 之一末端觀看的部分立體圖,並且圖8B是從另一末端觀 看的部分立體圖; 圖9是圖7的線圈組件沿著圖7中的切線A-A所取之 橫截面圖; 圖10是圖7的線圈組件之展開後的槪要圖; 圖11是圖7的線圏組件之等效電路圖: 圖12A是圖7的線圏組件之一修改例的立體圖,並且 圖12B是其另一修改例的立體圖; 圖Π是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的線圈組件之立體圖 1 圖14A是圖13的線圏組件從其縱長方向上之一末端 側觀看的部分立體圖,並且圖HB是從另一末端側觀看的 5 本紙張尺&用中國國家標準i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訂---------線 B7 B7 經濟郤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說明(γ) 部分立體圖; 圖15是圖13的線圈組件之展開後的槪要圖, 圖16是圖13的線圈組件之等效電路圖; 圖17是構成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的線圈組件之核 心之一部份的立體圖: 圖18是構成根據本發明之又一實施例的線圈組件之核 心之一部份的立體圖; 圖19是顯示本發明之又一實施例的立體圖;並且 圖20是習知的線圈組件之立體圖。 牛要部份代表符號之簡要說明 1、la 線圈組件 2 核心 2a ' 2b ' 2c ' 2d 側面 3、4 凸緣 3a ' 4a 端面 3b、4b 側面 3c、4c 斜面 5 塗覆薄膜 6 導體薄膜 6a 第一導體薄膜 6b 第二導體薄膜 7 第一分隔凹槽 8 第二分隔凹槽 6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哀·-------訂---------線 ^46 969 A7 B7 五、發明說明(<)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9 第一連接凹槽 10 AW 第一 而子 1Ϊ 第二端子 12 第三分隔凹槽 13 第四分隔凹槽 14 第二連接凹槽 15 第三端子 16 第四端子 17 第一圍繞凹槽 18 第二圍繞凹槽 19 第一線圈 20 第二線圏 21 外側覆蓋的薄膜 51 線圏組件 52 核心 52a ' 52b 、 52c 、 52d 側面 53、54 凸緣 53a ' 54a 端面 53bl > 53b2 ' 54bl ' 54b2 側面 53cl 、 53c2 、 54cl 、 54c2 斜面 55 塗覆薄膜 56 導體薄膜 56a 第一導體薄膜 56b 第二導體薄膜 —¾--------訂·-------* 線,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S9 A7 B7 (請先閱讀背面之泫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訂--------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說明(V ) 57a ' 57b 58a 、 58b 59a 、 59b 510a 510b 510c 511a 511b 511c 512a ' 512b 513a、513b 514a ' 514b 515a~515d 516-519 521 527a > 527b ' 527c 528a 、 528b 、 528c 529a 、 529b 、 529c 530a 530b 530c 530d 531a 531b 第一分隔凹槽 第二分隔凹槽 第一連接凹槽 第一端子 第二端子 第三端子 第四端子 第四端子 第六端子 第三分隔凹槽 第四分隔凹槽 第二連接凹槽 第一圍繞凹槽至第四圍繞凹槽 第一線圈至第四線圈 外側覆蓋的薄膜 第一分隔凹槽 第二分隔凹槽 第一連接凹槽 第一端子 第二端子 第三端子 第四端子 第五端子 第六端子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4 4S 9 A7 B7 五、發明說明(1 ) 531c 第七端子 531d 第八端子 532a 、 532b 、 532c 第三分隔凹槽 533a ' 533b 、 533c 第四分隔凹槽 534a 、 534b 、 534c 第二連接凹槽 535a〜535f 第一圍繞凹槽至第六圍繞凹槽 536-541 第一線圏至第六線圈 560 長條導體 100 螺線管線圏 101 捲線軸 102 導體薄膜 103 圍繞凹槽 104 線圈 5301 、 5302 凸緣 較佳實施例之.說明 此後,一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的線圏組件將被描 述。 在圖1中,一線圈組件1係包括一個由鐵氧體所製成 的核心2、以及一層覆蓋該核心2之一部份的外側覆蓋的 薄膜21。 如圖2A與2B所示,核心2係具有一種帶有四個側面 2a、2b、2c、與2d之長方形的稜柱形狀。在該核心2之一 與另一末端部分中,所形成的是各具有大致爲日本手鼓形 9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裒--------訂---------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Θ Α7 R7 五、發明說明(另) 狀、在該核心2的徑向上凸出之凸緣3與4。 該凸緣3係具有一端面3a、四個分別平行於該核心2 之側面的側面3b、以及四個相對於該核心2的徑向傾斜之 斜面3c。類似地,該凸緣4係具有一端面4a '四個側面 4b、以及四個斜面4c。 在該凸緣3中,一第一端子10以及一第二端子U係 藉由形成一第一分隔凹槽7、一第二分隔凹槽8、以及一第 一連接凹槽9所界定。在該凸緣4中,一第三端子15以及 一第四端子16係藉由形成一第三分隔凹槽12 ' —第四分 隔凹槽13、以及一第二連接凹槽14所界定。在該核心2 被該凸緣3與4夾在中間之部份中,一第一線圈19以及一 第二線圏20係藉由形成一第一圍繞凹槽17以及一第二圍 繞凹槽18所界定》 如圖3所示,一層由玻璃所製成的塗覆薄膜5係被設 置在該核心2的表面之上。再者,一層導體薄膜6係被形 成在該塗覆薄膜5之上。該塗覆薄膜6係包括一層形成在 該核心2的整個表面之上的第一導體薄膜6a、以及一層在 該凸緣3與4中重疊該第一導體薄膜6a之第二導體薄膜 6b。在圖3的截面中,一部份的第一導體薄膜6a以及整個 的第二導體薄膜6b並未被顯示,因爲它們分別被分隔凹槽 7 ' 8、12 '與13、以及該第一與第二圍繞凹槽17與18所 移除。 該第一導體薄膜6a係包括一層藉由無電極電鍍法所形 成的銅或是鎳的鍍層以及一層藉由電鑛法所形成在其上的 10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訂·--------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6 .4<6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說明(f ) 銅鍍層。該兩層鍍層係如上所述地加以設置以確保一預定 的厚度。於是,若一層具有預定的厚度之鍍層能夠被形成 時,則就沒有必要設置兩層重疊的鍍層。例如’一層銅的 鍍層可藉由一次電鍍而被形成以便具有所要的厚度。 該第二導體薄膜6b係包括一層藉由無電極電鍍所形成 在該第一導體薄膜6a之上的鎳鍍層、以及一層藉由電鍍所 形成在其上的錫鍍層。 之前所設置的導體薄膜6之一部份係以雷射光束加以 照射。該等凹槽係分別藉由移除被照射的部分而加以形成 的》此後,該等凹槽之配置將分別參考圖2A與2B、以及 圖4來加以說明。圖4係顯示被展開的核心2 ’以便有助 於該等配置的理解。該等凸緣3與4係被顯示爲假設其與 該核心在同一平面上,而無如圖所示的凹處與突起。 在該凸緣3中,該第一分隔凹槽7以及該第二分隔凹 槽8係被形成在該第二導體薄膜6b中、延伸在一對相反的 側面3b以及一對斜面3c之上。在該端面3a中,所形成的 是將該第一與第二分隔凹槽7與8彼此連接起來的連接凹 槽9。這些凹槽將該凸緣3中的第二導體薄膜6b區隔以構 成彼此絕緣的第一端子10以及第二端子11。 再者,在該凸緣4中,該第三分隔凹槽12以及該第四 分隔凹槽13係被形成在該第二導體薄膜6b中、延伸在一 對相反的側面4b以及一對斜面4c之上。在該端面4a中’ 所形成的是將該第三與第四分隔凹槽12與13彼此連接起 來的連接凹槽14。在這些凹槽之下’彼此絕緣的第三端子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x297公釐) --I---— — — — —— 裝—! —訂---------線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4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______B7___ 五、發明說明(㈧) 15與第四端子16係被形成。 再者,彼此平行之該第一圍繞凹槽Π以及該第二圍繞 凹槽18係被形成在該核心2的各個側面上之第一導體薄膜 6a中。該第一圍繞凹槽17之一端係在該凸緣3之斜面3c 之上連接至該第一分隔凹槽7,而另一端係在該凸緣4的 斜面4c之上連接至該第三分隔凹槽12。再者,該第二圍 繞凹槽18係在該凸緣3之斜面3c之上連接至該第二分隔 凹槽8,而另一端係在該凸緣4的斜面4c之上連接至該第 四分隔凹槽13。 分隔凹槽7、8、12、以及13之個別的寬度係被設定 爲大於圍繞凹槽17與18之個別的寬度。爲此理由,在該 等圍繞凹槽係藉由雷射光束而被形成以便與該等分隔凹槽 爲連續的情形中,該等圍繞凹槽可以分別穩當地連接至該 等分隔凹槽,即使在該雷射光束之照射位置偏離之下(假設 其出發點是在一預定的範圍之內)。 在該等第一、第二圍繞凹槽17與18之下,彼此平行 之第一線圏19與第二線圈20係被形成。在圖4中,該第 一線圈19係被劃上陰影,以爲了輕易的識別該第一與第二 線圈19與20。其一端連接至該端子10之第一線圈19係 圍繞在該核心2的側面2a、2d、2c、以及2b之上,並且 另一端係連接至該第三端子15。在另一方面,其一端連接 至該第二端子11之第二線圈20係圍繞在該等側面2a、2d 、2c、以及2b之上,並且另一端係連接至該第四端子16 〇 12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 297公釐) 11 I --------- 裝· i f ----訂·!------ (諳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4 A7 B7 五、發明說明() 藉由雷射光束的照射之下’該等凹槽係只在該第一與 第二導體薄膜6a與6b之中被形成’藉此該線圏19與20 係被形成。在實際的製造工作上,可能發生該等凹槽的底 部可能及於該塗覆薄膜5或是核心2之表面。若該核心之 表面像這樣地被雷射光束的照射而移除時’構成該核心的 鐵氧體之絕緣電阻係被降低。然而,所降低的絕緣電阻是 藉由構成該塗覆薄膜5之玻璃的絕緣電阻所補償。於是’ 該線圈組件1的特性可以被設定在所要的値。 該核心2被夾在該凸緣3與4之間的部分係被設置有 一由樹脂所製成的外側覆蓋21以保護該線圈19與20。該 外側覆蓋薄膜21的表面是在與被設置在該凸緣3與4之上 的第二導體薄膜6b相同的表面上。整體而言,介於該等凸 緣3、4以及該核心2之間的高度上之差異係被消除,因而 該線圏組件1具有長方的稜柱形狀。
該線圏組件1是表面安裝的類型,並且是藉由利用該 具有第一與第三分隔凹槽7與Π分別形成在其中的凸緣3 與4之側面3b與4b、或者是該具有該第二與第四分隔凹 槽8與Π分別形成在其中的側面3b與仆,作爲安裝的表 面來加以安裝的。雖然未加以特別地顯示,旦若是一用於 指示方向性的凹處或是突起被形成在該核心2的一端或是 另一端之上,也就是說,在該凸緣3或是4之上時,該些 電極以及線圈之形成、以及該組件的安裝可被適當地加以 進行D 該第一至第四分隔凹槽7、8、12、以及13係分別進 13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297公釐) * -------^--------I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4 <6 9 6 A7 B7 五、發明說明(\〆) —步地延伸在該凸緣3與4之斜面3c與4c之上。介於這 些分隔凹槽以及該第一與第二圍繞凹槽17與18之間的邊 界係分別位在該等斜面3c與4c之上。於是,第一與第二 線圈19與20係分別整個地 '從其一端至另一端被覆蓋以 該外側覆蓋的薄膜21,未暴露至該安裝的表面以被保護。 圖5係顯示上述的實施例之一修改例。在圖5的線圈 組件la中,分別介於端子與線圈之間的連接是不同於上述 的例子之連接。該第一線圈19之一端係連接至該第一端子 1〇,而另一端係連接至該第四端子16。再者’該第二線圈 20之一端係連接至該第二端子,而另一端係連接至該第 三端子15。其它的配置係與該線圈組件1的配置相同,因 而其說明係被省略。 爲了如上所述的線圈組件la之安裝,該凸緣3與4之 具有分別形成在其中的第一與第三分隔凹槽7與12之側面 3b與4b、或者是具有分別形成在其中的第二與第四分隔8 與13之側面3b與4b,可被用作爲安裝表面。再者,該等 凸緣3與4之分別不具有任何的第一至第四分隔凹槽7、8 、12、與13形成在其中的側面3b與4b可被用作爲安裝表 面。 再者,如圖6所示,對於該等凸緣3與4的側面3a與 4a可以不設置導體薄膜。換言之,該等第一與第二端子10 與11可被形成爲分別不延伸到該等端面3a與4a之上。 在圖6,只有表示該凸緣3而已。該等第三與第四端 子15與16可類似於該等第一與第二端子1〇與^ 一樣地 14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窆)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 48^ *-------訂-----1---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4696 五、發明說明(0) 加以構成。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將加以描述。 於圖7之中,一個線圈組件51係包括一個由鐵氧體所 製成的核心52、. 一層覆蓋該核心52的一部份之外側覆蓋 的薄膜521 〇 如圖8A與8B所示,該核心52係具有一種帶有四個 側面52a、52b、52c、與52d之長方形的稜柱形狀。在該 核心52之一與另一末端部分中,所形成的是各具有大致爲 曰本手鼓形狀、在該核心52的徑向上凸出之凸緣53與54 。該凸緣53係具有一端面53a、分別平行於該核心52之 側面的一對側面53bl以及一對側面53b2、以及分別與該 核心52的側面爲連續的、且相對於該核心52的軸向傾斜 之一對斜面53cl以及一對斜面53c2。同樣地,該凸緣54 係具有一端面54a、側面54M與54b2、以及斜面54cl與 54c2。 在該凸緣53中,一第一端子510a、一第二端子510b 、以及一第三端子510c係藉由設置第一分隔凹槽57a與 57b、以及第二分隔凹槽58a與58b '以及第一連接凹槽 59a與59b而加以形成的。在該凸緣54中,一第四端子 511a、一第五端子511b、以及一第六端子511c係藉由分 別設置第三分隔凹槽512a與512b、第四分隔凹槽513a與 513b、以及第二連接凹槽514a與514b而加以形成的。在 該核心52被該等凸緣53與54夾在中間之部份中,第一至 第四線圏516至519係藉由設置第一至第四圍繞凹槽515a 15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Θ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 — 一一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訂·----I---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f合作社印製 44β A7 B7 五、發明說明(viV) 至515d而加以形成的。 如圖9所示,一層由玻璃所製成的塗覆薄膜55係被形 成在該核心52的表面之上。再者,一導體薄膜56係被形 成在該塗覆薄膜55之上。該導體薄膜56係包括一層形成 在該核心52的整個表面之上的第一導體薄膜56a、以及一 層在該等凸緣53與54中重疊該第一導體薄膜56a之第二 導體薄膜56b。 該第一導體薄膜56a係包括一層藉由無電極電鍍法所 形成的銅或是鎮的鑛層以及一層藉由電鏡法所形成在宜上 的銅鍍層。該兩層鍍層係如上所述地加以設置以確保一預 定的厚度。於是,若一層具有預定的厚度之鍍層能夠被形 成時,則就沒有必要設置兩層重疊的鍍層。例如,一層銅 的鍍層可藉由電鍍而被形成以便具有所要的厚度。 該第二導體薄膜56b係包括一層藉由無電極電鍍所形 成在該第一導體薄膜56a之上的鎳鍍層、以及一層藉由電 鍍所形成在其上的錫鍍層。 之前所設置的導體薄膜56之一部份係以雷射光束加以 照射。該等凹槽係分別藉由移除被照射的部分而加以形成 的。此後,該等凹槽之配置將分別參考圖8A、8B、與圖 1〇來加以描述。圖10係顯示被展開的核心52,以便有助 於該等配置的理解。凸緣53與54係被顯示爲假設其與該 核心在同一平面上,而無如圖所示的凸緣53與54之凹處 與突起。 在該凸緣53中,該第一分隔凹槽57a與5%以及該第 16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楚)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訂---------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杜印製 446 A7 B7 五、發明說明(/) 二分隔凹槽58a與58b係被形成在該第二導體薄膜56b中 ’延伸在一對相反的側面53bl以及一對斜面53cl之上。 在該端面53a中,所形成的是將這些分隔凹槽彼此連接起 來的該等連接凹槽59a與59b。在這些分隔與連接凹槽之 下,彼此絕緣的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端子510a、510b、 以及5 10c係被形成在該凸緣53之中== 再者,在該凸緣54中,該第三分隔凹槽512a與512b 以及該第四分隔凹槽513a與513b係被形成在該第二導體 薄膜56b中,分別延伸在—對相反的側面54bl以及一對斜 面54cl之上。在該端面54a中,所彤成的是將這些分隔凹 槽彼此連接起來的該等連接凹槽514a與514b。在這些凹 槽之下,彼此絕緣的第四、第五、以及第六端子511a、 511b、以及511c係被形成在該凸緣54之中。 再者,圍繞該核心52而彼此不交叉的第一至第四圍繞 凹槽515a至515d係被形成在該核心52的各個側面上之第 —導體薄膜56a中。該第一圍繞凹槽515a係從該第一分隔 凹槽57a的末端、在該凸緣53的斜面53cl之上延伸到該 核心52的側面52a之上,並且透過在該核心52的側面 52a與側面52d之間的切線上之點P、通過該等側面52d、 52c、以及52b,而回到該側面52a,而在該凸緣54的斜面 54cl上連接至該第三分隔凹槽512a。再者,該第二圍繞凹 槽515b係從該第一分隔凹槽57b的末端、在該凸緣53的 斜面53cl之上延伸,通過該核心52的側面52a,並且透 過該點q、通過該等側面52d、52c、與52b,而在該凸緣 17 ^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訂---------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 A7 B7 五、發明說明(Λ) 54的斜面54cl上連接至該第三分隔凹槽512b。 該第三圍繞凹槽515c係從該第二分隔凹槽58a之的末 端、在該凸緣53的斜面53cl之上延伸到該核心52的側面 52c之上,並且透過在該核心52的側面52a與側面52d之 間的切線上之點X、通過該等側面52b與52a,通過該側面 52d、回到該側面52c,而在該凸緣54的斜面54cl上連接 至該第四分隔凹槽513a。該第四圍繞凹槽515d係從該第 二分隔凹槽58b的末端,延伸通過該核心52的側面52c、 52b、與,並且透過該點y連接至該第四分隔凹槽513b 〇 該等第一至第四分隔凹槽57a、57b、58a、58b、512a 、512b、513a '與513b之寬度係分別被設定爲大於該等第 —至第四圍繞凹槽515a至515d的寬度。爲此理由,在該 等圍繞凹槽係藉由雷射光束而被形成的情形中,該等圍繞 凹槽可以分別穩當地連接至該等分隔凹槽,即使在該雷射 光束之照射位置偏離之下(假設其出發點是在一預定的範圍 之內)。 在該等第一至第四圍繞凹槽515a至515d之下,第一 至第四線圈516至519係被形成而不彼此交叉α在圖1〇中 ’爲了輕易的識別該等第一至第四線圏516至519,個別 的線圈係被劃上陰影。其一端連接至該第一端子510a的第 一線圏516係圍繞在該核心52、從該核心52的側面52d 並且通過該等側面52c與52b、而另一端則在該側面52a 上連接至該第四端子511a。再者,其一端連接至該第二端 18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楚)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訂 - -------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69 6 9 A7 ___B7___ 五、發明說明(0 ) 子510b的第二線圈517係圍繞該核心52的側面52c、52b 、與52a,並且透過該側面52d回到該側面52c,而另一端 則連接至該第五端子511b。再者,其一端連接至該第三端 子510c的第三線圏518係圍繞該核心52的側面52b、52a 、52d '與52c,而另一端則連接至該第六端子511c。此外 ,其一端連接至該第二端子510b的第四線圈519係圍繞該 核心52的側面52a、52d、52c、與52b,而回到該側面 52a。其另一端則連接至該第五端子511b。該第二線圏517 的兩端以及該第四線圈519的兩端係分別透過該第二端子 51〇b與該第五端子511b彼此連接,以便於彼此整合起來 〇 圖11係顯示該線圏組件51的等效電路。在圖u中 ,該第一至該第三線圏516至518係形成獨立的線圏。該 第四線圈519係並聯地連接至該第二線圈517。 在該線圈組件51中,該第~至該第四線圈516至519 係彼此平行地被形成。於是,在該等線圈之間的耦合程度 是高的,並且在該等線圈之間的分佈電容是均等地被產生 。因此,一種分佈常數類型的線圈組件可被實現。 在整合地被形成之第二線圏5Π與第四線圈519中, 若該等線圈的寬度分別被縮減成一半時,同樣的電流承載 能力仍能夠加以獲得。於是,該核心52被導體所佔有的面 積能夠被降低。換言之,該線圈組件51的大小能夠被減小 。若該等線圏的寬度未被改變時,則能夠獲得雙倍的電流 承載能力。 19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i ^--------訂---------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__ B7_ A r -、發明說明(1¾ ) 藉由雷射光束的照射之下,該等凹槽係只在該第一與 第二導體薄膜56a與56b之中被形成,藉此該第一至第四 線圏516至519係被形成。在實際的製造工作上,可能發 生該等凹槽的底部可能及於該塗覆薄膜55或是核心52之 表面。若該核心之表面像這樣地被雷射光束的照射而移除 時,構成該核心的鐵氧體之絕緣電阻係被降低。然而’所 降低的絕緣電阻是藉由構成該塗覆薄膜55之玻璃的絕緣電 阻所補償。於是,該線圈組件51的特性可以被設定在所要 的値。 該核心52被夾在該凸緣53與54之間的部分係被設 置有一由樹脂所製成的外側護套521以保護該第一至第四 線圏516至519。該外側護套薄膜521的表面係與該凸緣 53與54的表面在同一平面上,換言之,是在與被設置在 該凸緣53與54之上的第二導體薄膜56b之表面在同一平 面上。整體而言,介於該等凸緣53、54與該核心52之間 的高度上之差異係被消除,因而該線圈組件51具有長方的 稜柱彤狀。 該線圈組件51是表面安裝的類型,並且是藉由利用該 具有第一分隔凹槽57a與57b形成在其中的凸緣53之側面 53bl以及該具有第三分隔凹槽512a與512b形成在其中的 凸緣54之側面54bl作爲安裝的表面。再者,該具有第二 分隔凹槽58a與58b形成在其中的凸緣53之側面53bl、 以及該具有第四分隔凹槽513a與513b形成在其中的凸緣 54之側面54bl可被用作爲安裝表面。 20 本紙張尺度適用令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f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訂---------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6969 五、發明說明(\f) (諳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該等凸緣53與54的端面53a與54a具有四邊形的形 狀,最好是矩形的形狀。因此,其電氣方向性能夠輕易被 識別。當該核心52在雷射加工過程被饋送加工機械用以形 成該等個別的圍繞凹槽時,其方向性能夠被妥當且正確地 被識別。此外,在安裝到印刷電路板之上時,方向性的識 別能夠輕易被執行。此外’凹處或是突起(未顯示)可被形 成在該核心52的一端或是另一端之上,換言之,在該凸緣 53或是54之上,以便於識別其電氣方向性。 該等第一至第四分隔凹槽57a、57b、58a、58b、512a 、512b、513a、與513b係分別進一步延伸在該等凸緣53 與54之斜面53cl與54cl之上。介於該等分隔凹槽與第一 至第四圍繞凹槽515a至515d之間的邊界係分別位於該等 斜面53cl與5如1之上。於是,該等第一至第四線圈517 至519係分別完全地覆蓋以該外側覆蓋的薄膜521,從其 一端至其另一端,而無該線圏517至519露出到安裝表面 而加以保護之。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如圖12A所示,在該凸緣53中,該導體薄膜56可以 只被形成在該等側面53bl與53b2以及該等斜面53cl與 53c2之上,該等第一分隔凹槽57a與57b以及該等第二分 隔凹槽58a與58b係被形成,並且如圖12B所示,一長條 導體560係藉由電鍍或類似者而被形成在該凸緣53的端面 53a之上。於是,未延伸在該凸緣53的端面5:3a之上的第 一端子510a以及第三端子510c、以及進一步延伸在該凸 緣53的端面53a之上的第二端子510b係被形成。被設置 2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圈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 297公釐) /Ί 969 Α7 Β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說明(/) 在該凸緣54之上的第四至第六端子5 Ua至511c可以具有 相阄於上述的配置。 以下,一種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的線阌組件之配 置將參考圖13、ΜΑ、14B與15來加以說明。類似於圖? 至1〇的部件係被指定相同的參考圖號,因而該等部件的說 明係被省略。 在圖13中,一個線圈組件51a係包括一核心52、以 及/覆蓋該核心52之外側覆蓋的薄膜52。 如圖14A與14B所不’該核心52係具有一種帶有四 個刺面52a、5汕、52c、與52d之長方形的稜柱形狀。分 別具有大致爲日本手鼓形狀之凸緣53與54係被形成在該 核心52之上》該凸緣53係具有一端面5〗a、一對側面 53bl、一對側面53b2、一對斜面53cl、以及一對斜面 53c2。類似地’該凸緣54係具有一端面54a、一對側面 54bl、一對側面54b2、一對斜面54cl、以及一對斜面 54c2。 在該凸綠53中,一第一端子530a、一第二端子530b 、一第三端子530c、以及一第四端子530d係藉由分別設 置第一分隔凹槽527a、527b與527c、第二分隔凹槽528a 、528b與528c、以及第一連接凹槽529a、529b與529c而 加以形成的。在該凸緣54中,一第五端子531a、一第六 端子531b、一第七端子531c、以及一第八端子531d係藉 由分別設置第三分隔凹槽532a、532b與532c、第四分隔 凹槽533a、533b與533c、以及第二連接凹槽534a ' 53扑 22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 (諳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4 6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杜印製 A7 B7 五、發明說明(τ!) 與534c而加以形成的。在該核心52被該等凸緣53與54 夾在中間之部份中,第一至第六線圏536至541係藉由設 置第一至第六圍繞凹槽535a至535f而加以形成的。 雖然未加以顯示,一層由玻璃所製成的塗覆薄膜係被 設置在該核心52的表面之上,並且一層導體薄膜係被形成 在該塗覆薄膜之上。該導體薄膜係包括一層形成在該核心 52的整個表面之上的第一導體薄膜、以及一層在該等凸緣 53與54中重疊該第一導體薄膜之第二導體薄膜。 之前所設置的導體薄膜之一部份係以雷射光束加以照 射。該等凹槽係分別藉由移除被照射的部分而加以形成的 a此後,該等凹槽之配置將分別參考圖14A與14B、以及 圖I5來加以描述。圖I5係顯示被展開的核心52,以便有 助於該等配置的理解。凸緣53與54係被顯示爲假設其與 該核心在同一平面上,而無如圖所示的凸緣之凹處與突起 〇 在該凸緣53中,該第一分隔凹槽527a至527c與該第 二分隔凹槽528a至528c係被形成在該導體薄膜中,延伸 在一對相反的側面53bl以及一對斜面53cl之上。在該端 面53a中’將這些分隔凹槽彼此連接起來的該等連接凹槽 529a至529c係被形成。這些凹槽與該等連接凹槽係構成 在該凸緣53中之彼此絕緣的第一至第四端子530a至53〇d 〇 再者’在該凸緣54中,該等第三分隔凹槽532a至 532c與該等第四分隔凹槽533a至533c係被形成在該導體 23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g家標準<CNS)A4規格(210 * 297公釐) ---I I i 1 I ----- I — I III— » I —-------1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夏) 4469
6 B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說明(//) 薄膜中,延伸在一對相反的側面54bl以及一對斜面54cl 之上。在該端面54a中,將這些分隔凹槽彼此連接起來的 該等連接凹槽534ato534c係被形成。在這些凹槽之下,彼 此絕緣的第五至第八端子531a至531d係被形成在該凸緣 54之中。 此外,在該核心W的各個側面上之導體薄膜中,第一 至第六圍繞凹槽535a至535f係被形成,以便於彼此不交 叉地圍繞該核心52。該第一圍繞凹槽535a係從該第一分 隔凹槽527a的末端、在該凸緣53的斜面53c 1之上延伸到 該核心52的側面52a之上,並且經由在介於該核心52的 側面52a與側面52d之間的切線上的點P、通過該等側面 52d、52c、與52b,而回到該側面52a,並且在該凸緣54 的斜面54cl上連接至該第三分隔凹槽532a。再者,該第 二圍繞凹槽535b係從該第一分隔凹槽527b的末端、在該 凸緣531的斜面53cl延伸,並且經由點Q、通過該等側面 52d、52c、與52b,而在該凸緣54的斜面54cl上連接至 該第三分隔凹槽532b。此外,該第三圍繞凹槽535c係從 該第一分隔凹槽527c的末端、並且經由點R、通過該等側 面52d ' 52c、與52b,而連接至該第三分隔凹槽532c。 該第四圍繞凹槽535d係從該第二分隔凹槽528a的末 端、在該凸緣53的斜面53cl之上延伸到該核心52的側面 52c之上、通過該等側面52b與52a,並且經由在介於側面 52a與側面52d之間的切線上的點X '通過該側面52d而 回到該側面52c,並且在該凸緣54的斜面54cl上連接至 24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圉國家標準(CNS)A4规格(210 X 297公釐) ------ -------- 裝----1 丨 11 訂----I 1 I I 1 (諝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A7 B7 五、發明說明(>)) 該第四分隔凹槽533a。該第五圍繞凹槽535e係從該第二 分隔凹槽528b的末端、延伸通過該核心52的側面52c、 52b、與52a ’並且經由點Y,連接至該第四分隔凹槽533b 。該第六圍繞凹槽535f係藉由點z連接至該第四分隔凹槽 533c 〇 在該等第一至第六圍繞凹槽535a至535f之下,該等 第一至第六線圈536至541係被形成而彼此間不交叉。在 圖中’該等第一至第六線圏536至541爲了容易識別而 分別被標上陰影。 一端被連接至該第一端子530a之第一線圈536係圍繞 該核心52的側面52d、52c、52b與52a,而另一端則連接 至該第五端子531a。一端被連接至該第二端子530b之第 二線圈537係圍繞該核心52的側面52a、52d、52c與52b ,而回到該側面52a。其另一端係連接至該第六端子53lb 。一端被連接至該第三端子530c之第三線圈538係圍繞該 核心52的側面52a ' 52d、52c與52b ’而回到該側面52a 。其另一端係連接至該第七端子531c。一端被連接至該第 四端子530d之第四線圈539係圍繞該核心52的側面52b 、52a、52d與52c,而回到該側面52b。其另一端係連接 至該第八端子531c^ 一端被連接至該第二端子53〇b之第五線圏54〇係圍 繞該核心52的側面52c、52b、52a與52d ’而回到該側面 52c。其另一端係連接至該第六端子531b。一端被連接至 該第三端子530c之第六線圈541係圍繞該核心52的側面 25 表紙張尺度綱t卵家料(CNS)A4規格(21〇 x 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訂.--------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6 ^46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杜印製 A7 B7 五、發明說明(<) 52c、52b、52a與52d,而回到該側面52c。其另一端係連 接至該第七端子531c。 該第二線圏537的兩端與該第五線圏540的兩端係分 別透過該第二端子530b與該第六端子531b而被彼此連接 ,以彼此整合起來。該第三線圏538的兩端與該第六線圈 541的兩端係透過該第三端子530c與該第七端子53U而 被彼此連接,以彼此整合起來。 圖16係顯示該線圏組件51a的等效電路。在圖16中 ,該等第一至該第四線圈536至539係構成獨立的線圈。 該第五線圏540係並聯地連接至該第二線圈537。該第六 線圈5W係並聯地連接至該第三線圈538。 在兩組如上所述地整合形成之線圈中,若該等線圈的 寬度分別被縮減成一半時,同樣的電流承載能力仍能夠加 以獲得。於是,該核心52被導體所佔有的面積能夠被減少 。換言之,該線圈組件51a的大小能夠被減小。若該等線 圏的寬度未被改變時,則能夠獲得雙倍的電流承載能力。 除了上述的優點之外,該線圈組件51a係具有與該線 圏組件51相同的優點。 在以上的實施例中,所描述的是其中分別形成在該核 心的導體中之該等圍繞凹槽與該等線圈係具有其兩端被設 置在該核心之相同側面之上的實例。然而,該等圍繞凹槽 與該等線圈之個別的一端以及另一端可被形成在相反的側 面之上。 該核心所設置之每個凸緣的形狀與尺寸並不限於在以 26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I ---^il*----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B7 五、發明說明(六) 上的實施例中所描述的形狀與尺寸。例如,該凸緣可具有 與圖17中所示的凸緣5301同樣的形狀與尺寸、或是與圖 18中所示的凸緣5302同樣的形狀與尺寸。 在上述的實施例中,每個外側覆蓋的薄膜之表面可以 被設置在靠近該核心的中心軸之處,而非在與該等凸緣的 表面之相同表面上。換言之,例如圖I9中所示,該外側覆 蓋的薄膜可以自該等凸緣的表面凹入。 構成該核心的材料可以是鐵氧體除外的磁性材料。該 核心可以從玻璃、介電質、塑膠、氧化鋁、或類似者來加 以構成。在該核心係從玻璃或是氧化鋁被形成的情形中, 絕緣電阻絕不可能因爲雷射光束加工而被降低,且因此並 不必要在該核心的表面上形成該塗覆薄膜。在此情形中, 該導體薄膜係直接被形成在該核心的表面上。該核心的形 狀並不限於稜柱形。該核心可具有圓柱形或類似的形狀。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其中複數個線圏以及與該複 數個線圏相連之端子被淸楚界定之線圏組件。 該複數個線圈係被形成以彼此爲平行的。於是,在該 等線圈之間的耦合程度是高的,並且在該等線圏之間的分 佈電容是均等地被產生。因此,一種分佈常數類型的線圈 組件可被實現。 較佳的是,在該核心上的分隔凹槽之寬度係分別大於 圍繞凹槽之個別的寬度。爲此理由,在該等圍繞凹槽係藉 由雷射光束而被形成以便連接至該等分隔凹槽的情形中, 該等圍繞凹槽可以分別穩當地連接至該等分隔凹槽,即使 27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M4規格(210 X 297公釐) "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i^--------訂·!一----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K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__ 五、發明說明(7u) 在該雷射光束之照射位置偏離之下(假設其出發點是在一預 定的範圍之內)。 在該核心係由一種磁性材料或是介電質所形成的例子 中’一層由玻璃所製成的塗覆薄膜係被設置在該核心的表 面之上。因此,即使若該磁性材料或是介電質係藉由雷射 光束的施加來加以修改以用於形成該圍繞凹槽在該核心之 上’並且該核心的絕緣電阻係被降低,該塗覆薄膜係確保 所需的絕緣電阻。於是,介於一對線圈之間的絕緣電阻可 被設定在所要的値。 在本發明的線圏組件中,每個爲該核心所設置的凸緣 之端面可具有四邊形的形狀,較佳的是矩形的形狀,藉此 其電氣方向性能夠被輕易地識別。在形成各個圍繞凹槽的 過程中’當該核心被提供至加工機械時,方向性能夠被妥 當並且準確地識別。再者,當該線圈組件被安裝至印刷電 路板時,其方向性的識別能夠被輕易地執行。 較佳的是,介於被設置在該核心之上的該等分隔凹槽 與該等圍繞凹槽之間的邊界係位在從該核心凸出之一對凸 緣的斜面上。爲此理由,當該外側的覆蓋被塡充至該核心 被夾設在該等凸緣之間的部分之中時,藉由該等圍繞凹槽 所界定的線圈係整個地從其一端至另一端以外側覆蓋的薄 膜加以覆蓋,而不露出至安裝表面以被保護之。 較佳的是,該核心夾設在該等凸緣之間的部分係被設 置以一層外側覆蓋的薄膜,並且該外側覆蓋的薄膜之表面 係在與該等凸緣之表面的同一平面上、或是從該等凸緣之 28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〇 X 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1訂·!--I---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44s _B7 五、發明說明(ή ) 表面朝向該核心的中心軸凹入。於是,該線圈組件的高度 可被降低。 在本發明的線圈組件中,不同的靜態電容値能夠藉由 選擇用於該核心或是該外側覆蓋的薄膜之具有不同的介電 常數之材料來加以實現。因此,該線圈組件的分佈常數可 被設定在所要的値。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29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Claims (1)

  1. 經-卽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钍印裂 ;、 AS - S D8 t、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線圈組件,其係具有一藉由移除被設置在一柱 狀的核心上的導體薄膜之一部份而加以形成的線圏,其係 包括: 彼此絕緣的第一與第二端子,該等端子係藉由在該導 體薄膜中一第一分隔凹槽以及一第二分隔凹槽之形成而被 設置在該核心的一末端部分上的導體薄膜中; 彼此絕緣的第三與第四端子,該等端子係藉由在該導 體薄膜中一第三分隔凹槽以及一第四分隔凹槽之形成而被 設置在該核心的另一末端部分上的導體薄膜中; 一第一圍繞凹槽,其係從該第一分隔凹槽至該第三或 是第四分隔凹槽,且與該第一與第三或是第四分隔凹槽爲 連續地被設置在該導體薄膜之上; 一第二圍繞凹槽,其係從該第二分隔凹槽至該第四或 是第三分隔凹槽,且與該第二與第四或第三分隔凹槽爲連 續地且與該第一圍繞凹槽平行地被設置在該導體薄膜之上 :以及 藉由該等第一與第二圍繞凹槽所界定之彼此平行的一 第一線圈以及一第二線圏。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線圈組件,其中總數爲至 少三個的彼此絕緣的端子係藉由至少兩個的第一分隔凹槽 以及至少兩個的第二分隔凹槽之形成而被設置、 總數爲至少三個的彼此絕緣的端子係藉由至少兩個的 第三分隔凹槽以及至少兩個的第四分隔凹槽之形成而被設 置、以及 厂衣--------訂---------線·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家標準(CNS)A〗規格mo <297公釐) Λ8 B8 C8 D8 9〇s 六、申請專利範圍 彼此平行的至少四個的圍繞凹槽係被形成在該導體薄 膜中,其係分別與該等分隔凹槽爲連續地,從該等第一與 第二分隔凹槽延伸至該等第三與第四分隔凹槽、 藉由該至少四個的圍繞凹槽所界定之彼此平行的至少 四個線圈。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線圏組件,其中該第一線 圈之一端係連接至該第一端子,並且其另一端係連接至該 第三端子,並且 該第二線圈之一端係連接至該第二端子,並且其另一 端係連接至該第四端子。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線圈組件,其中該第一線 圈之一端係連接至該第一端子,並且其另一端係連接至該 第四端子,並且 該第二線圈之一端係連接至該第二端子,並且其另一 端係連接至該第三端子。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線圈組件,其中至少一對 的線圈係透過在該核心的一末端側或是另一末端側之上的 端子而彼此連接起來。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中任一項之線圈組件,其 中在該核心之一端上,一個將該等第一與第二分隔凹槽彼 此連接之第一連接凹槽係被形成在該導體薄膜中。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中任一項之線圈組件,其 中在該核心之另一端上,一個將該等第三與第四分隔凹槽 彼此連接之第二連接凹槽係被形成在該導體薄膜中。 k--------訂---------線* t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智毪时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奴 衣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家標準(CNS)Al規格(210 X 297公S )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l、2項中任一項之線圈組件,其 中該等第一至第四分隔凹槽之各個寬度係大於該等圍繞凹 槽之各個寬度。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中任一項之線圈組件,其 中凸緣係被形成在該核心的一個末端部分以及另一末端部 分上’以便在該核心的徑向上凸出。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線圈組件,其中介於該等 第一至第四分隔凹槽與該等圍繞凹槽之間的邊界係位在該 等凸緣與該核心的表面爲連續的面上。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線圈組件,其中該等凸 緣與該核心的表面爲連續的面係分別相對於該核心的徑向 I傾斜。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線圈組件,其中該等凸緣 係分別具有平行於該核心的徑向之矩形端面。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中任一項之線圈組件, 其中該核心係由鐵氧體所製成的’一層塗覆薄膜係被設置 在該核心的表面之上’並且該導體薄膜係被設置在該塗覆 薄膜之上。 Μ.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線圏組件’其中該塗覆 薄膜係由玻璃所製成的。 1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線圏組件,其中該核心夾 設在該等凸緣之間的部分係被設置以一層外側覆蓋的薄膜 ,並且該外側覆蓋的薄膜之表面係在與該等凸緣之表面的 同一平面上。 ------------^*-------訂---------線" {請先閲讀背&之注意事項再填冩本頁) 本紙張又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1規格(:)i0 χ 297公釐) b B8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1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線圈組件,其中該核心夾 設在該等凸緣之間的部分係被設置以一層外側覆蓋的薄膜 ,並且該覆蓋的薄膜係被設置在靠近該核心的中心軸之處 ,而非與該等凸緣之表面在同一平面上。 ^--------^---------線 I I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泎钍印袈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ZU規格ΟΠΟ X 297公;i )
TW089116730A 1999-08-19 2000-08-18 Coil component TW446969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1232958A JP2001060524A (ja) 1999-08-19 1999-08-19 コイル部品
JP34903099A JP2001167931A (ja) 1999-12-08 1999-12-08 コイル部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446969B true TW446969B (en) 2001-07-21

Family

ID=265307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89116730A TW446969B (en) 1999-08-19 2000-08-18 Coil component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6344784B1 (zh)
EP (1) EP1077455B1 (zh)
KR (1) KR100340719B1 (zh)
CN (1) CN1163919C (zh)
DE (1) DE60036760D1 (zh)
TW (1) TW44696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02222A (ja) * 1999-09-30 2001-04-13 Tokin Corp 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534474A (ja) * 2001-07-04 2004-11-11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誘導性及び容量性のある電子部品
US7612641B2 (en) * 2004-09-21 2009-11-03 Pulse Engineering, Inc. Simplified surface-mount devices and methods
JP4783183B2 (ja) * 2006-03-16 2011-09-28 スミダコーポレ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インダクタ
JP2007311622A (ja) * 2006-05-19 2007-11-29 Toko Inc 小型面実装電子部品とその製造方法
WO2010073661A1 (ja) * 2008-12-25 2010-07-0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巻線型コイル
JP5395852B2 (ja) * 2011-08-02 2014-01-22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巻線部品用コア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巻線部品
CN102496453A (zh) * 2011-12-22 2012-06-13 德宙佑电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变压器焊锡前的加工方法
US20170257018A1 (en) * 2014-09-15 2017-09-07 Philips Lighting Holding B.V. Inductive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auxiliary winding
TWI555044B (zh) * 2015-06-25 2016-10-21 Wafer Mems Co Ltd A method for producing a passive element with a terminal electrode
TWI592955B (zh) * 2015-06-25 2017-07-21 Wafer Mems Co Ltd Embedded passive components and methods of mass production
JP6554947B2 (ja) * 2015-07-06 2019-08-07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733179B2 (ja) * 2016-01-05 2020-07-29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及びこれを備える回路基板
JP6966722B2 (ja) 2017-12-18 2021-11-17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888271C (de) * 1942-04-10 1953-08-31 Siemens Ag Stoerschutzdrossel
JPH0541324A (ja) * 1991-08-07 1993-02-19 Nec Corp ソレノイドコイル
US6087920A (en) * 1997-02-11 2000-07-11 Pulse Engineering, Inc. Monolithic inductor
US6094123A (en) * 1998-09-25 2000-07-25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Low profile surface mount chip inductor
US6087921A (en) * 1998-10-06 2000-07-11 Pulse Engineering, Inc. Placement insensitive monolithic induc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US6157283A (en) * 1998-11-24 2000-12-05 Taiyo Yuden Co., Ltd. Surface-mounting-type coil compone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6344784B1 (en) 2002-02-05
CN1163919C (zh) 2004-08-25
KR100340719B1 (ko) 2002-06-20
EP1077455A3 (en) 2001-03-07
EP1077455A2 (en) 2001-02-21
EP1077455B1 (en) 2007-10-17
KR20010021363A (ko) 2001-03-15
DE60036760D1 (de) 2007-11-29
CN1285597A (zh) 2001-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446969B (en) Coil component
TW490689B (en) Multilayer inductor
TW490688B (en) Multilayer inductor
US8910373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 electromagnetic component
US6429763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CB winding planar magnetic devices
EP1547103B1 (en) Coil form
JPH09162624A (ja) チップアンテナ
US20100176908A1 (en) Coil device
US20020030961A1 (en) Electronic device
EP0336771B1 (en) Integrated capacitor and inductors/transformers utilising insulated amorphous metal ribbon
US7828222B2 (en)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er tag and method of fabrication
CN108235572B (zh) 具有磁性部件的电路板组件
US5534838A (en) Low profile high power surface mount transformer
JP2001167931A (ja) コイル部品
CN113314291A (zh) 线圈部件
US5252941A (en) Spiral, self-terminating coil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JPH02256214A (ja) チップインダク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200094423A (ko) 트랜스포머
JP2001060524A (ja) コイル部品
JPH0969715A (ja) チップアンテナ
KR20200094422A (ko) 트랜스포머
JP2021012844A (ja) 電源回路及び質量分析装置
JP2001291082A (ja) Icカード
JPH09130112A (ja) チップアンテナ
JP2024024454A (ja) コイル部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