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423263B -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 Google Patents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423263B
TW423263B TW088110796A TW88110796A TW423263B TW 423263 B TW423263 B TW 423263B TW 088110796 A TW088110796 A TW 088110796A TW 88110796 A TW88110796 A TW 88110796A TW 423263 B TW423263 B TW 42326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hole injection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electrode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881107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ichio Arai
Isamu Kobori
Etsuo Mitsuhashi
Original Assignee
Td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dk Corp filed Critical Tdk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4232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42326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7Carrier injection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 H05B33/14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or physical composition or the arrangement of the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or by the simultaneous addition of the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in or onto the light sourc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Description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負Η消t合作社印製 423233 A7 __B7__ 五、發明說明(1 ) 發明背景 _ . 技藝範圍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有機電發光(E L )裝置,更具體 地說,係關於一種無機/有機連接結構,適合在其中電壓 施加在有機化合物之薄膜上以發光的裝置形態中使用* 技藝背景 通常有機電發光裝置具有基本的結構,包括一個玻璃 基板、I TO等之透明電極、有機胺化合物之空穴傳輸層 、顯像導電性及強發光性之物質例如A 1 g 3之有機發光 層、及一個低功率金屬例如Mg A g之電極,其中各層可 在描述之順序下疊在基板上。. 迄今報導的裝置結構含有一或多個有機化合物層插在 空穴注射電極與電子注射電極之間,此有機化合物層通常 有二或三層結構》 包括在二層結構的是在空穴注射電極與電子注射電極 之間形成含空穴傳輸層與發光層之結構,且另一個是在空 穴注射電極與電子注射電極之間形成含發光層與電子傳輸 層之結構,包括在三層結構的是在空穴注射電極與電子注 射電極之間形成的含空穴傳輸層、發光層及電子傳輸層之 結構,也已知一種單層結構,其中從聚合戊或混合的系統 形成一個扮演全部角色之單層〃 圖3及4說明有機電發光裝置之典型結構》 在圖3中,有機化合物之空穴傳輸層14及發光層 (請先M讀背面之泫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f^i —--ί — 訂.--I I I---^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297公釐) -4-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貝工消t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說明(2 ) 1 5是在基板1 1上的空穴1注射電極1 2與電子注射電極 13之間形成,在此結構中,發光層15也作爲電子傳輸 層使用 在圖4中,有機化合物之空穴傳輪層14、發光層 15及電子傳輸層16是基板11上的空穴注射電極12 與電子注射電極13之間形成。 嘗試改進這些有機電發光裝置之發光效率,但是在先 前^藝之裝置結構中,由於空穴注射與傳輸層的不良空穴 注射效率因素,在發光層中很難達到有效的重組,因此無 法提供具有充分滿意效率之裝置。 發明槪述 本發明之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極佳的空穴注射效率、 改進的發光效率、低操作電壓及低成本之有機電發光裝置 g 此及其他目的可經由下文定義之本發明達成》 * (1)一種有機電發光裝置,包括 一個空穴注射電極, 一個電子注射電極, 至少一個在電極之間的有機層,至少一層該有機層具 有發光的功能,及 一個高電阻無機空穴注射層位在該空穴注射電極與該 有機層之間,該高電阻無機空穴注射層可阻擋電子並具有 導電通道烘承載空穴。 ' n ·1 ^ ^ · n tt 訂----- (請先《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線γ t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困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5 -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貝Η消费合作社印製 423233 A7 B7 五、發明說明(3 ) (2 )( 1 )之有機電.發光裝置,其中該高電阻無機 空穴注射層之電阻爲1至1 X 1 0 1 1歐姆一公分 (3) (1)或(2)之有機電發光裝置,其中該高 電阻無機空穴注射層含至少一種選自包括絕緣性金屬或準 金屬之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矽化物及硼化物,及至 少一琿金屬或準金屬之氧化物。 (4) (1)至(3)任一項之有機電發光裝置,其 中-高電阻無機空穴注射層含二氧化矽或二氧化鍺或二氧 化矽與二氧化鍺之混合物作爲主要成份,此主要成份是由 下式代表: (S il-xG6x) 0 y 其中OSx客1且1 . 7Sy客2 . 2,及 功函數至少爲4.5電子伏特之金靥或其氧化物。 (5) (4)之有機電發光裝置,其中該金屬至少〜 種是選自包括An、 Cu、 Fe、 Ni、 Ru、 Sn、
Cr、Ir、Nb、Pt、W、Mo、Ta、Pd 及 Co o (6) ( 4 >或(5 )之有機電發光裝置,其中該金 .屬及/或金屬氧化物之含量爲0 . 2至4 0莫耳%。 (7) (1)至(6)任一項之有機電發光裝置,其 中該高電阻無機空穴注射層之厚度爲1至1 0 0毫微米。 I II ----I i I I I ^ ^ *------- 訂----- I •線-1 (请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困國家棵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 ) * 6 - A7 B7 423233 五、發明說明(4 ) 附圖之簡要說明 {請先Μ讀背面之沒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圖1爲說明根據本發明一個具體實施例之有機電發光 裝置結構之示意截面圖。 圖2爲說明根據本發明另一個具體實施例之有機電發 光裝置結構之示意截面圖。 圖3爲說明含空穴傳輸層的二層結構之有機電發光裝 置結構之示意截面圖。 '圖4爲說明含空穴傳輸層及電子傳輸層的三層結構之 有機電發光裝置結構之示意截面圖= 主要元件對照表 1 4 空穴傳輸層 1 5 發光層 I 2 空穴注射電極 13 電子注射電極 II 基板 * 16 電子傳輸層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t合作社印製 1 基板 2 空穴注射電極 4 高電阻無機空穴注射層 5 發光層 3 電子注射電極 較佳具體實施例之說明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 297公釐) 經濟部智慧財4局貝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 Ο ':> ^ Ο ^ ^ \j 〇 Β7 五、發明說明(5 ) 本發明之有機電發光裝置包括一個空穴注射電極、一 個電子注射電極及至少一個在電極之間的有機層,至少其 中一個有機層具有發射光的功能,此裝置在空穴注射電極 與有機層之間還包括一個高電阻無機空穴注射層,此高電 阻無機空穴注射層可阻擋電子並具有導電通道供承載空穴 〇 經由在空穴注射電極與有機層之間提供具有空穴導電 通ΐΐ且可阻擋電子之無機空穴注射層,變成可有效地將空 穴注射至發光層,因此可改進發光效率且降低驅動電壓。 同時在較佳的無機絕緣性空穴注射層中,使用金屬或 準金屬例如矽或鍺之氧化物作爲主要成份,及至少一種選 自包括功函數至少爲4.5電子伏特且較宜爲4.5至6 電子伏特之金靥或準金屬之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矽 化物及硼化物,此使得可有效地將空穴從空穴注射電極注 射至在發光層面上的有機層,此外,限制電子從有機層移 動至空穴注射電極,使得在發光層可有效地再重組空穴及 電子,本發明之有機電發光裝置同時具有無機材料之優點 及有機材料之優點,本發明之有機電發光裝置產生相同於 具有有機電子注射層之先前技藝裝置之發光度,由於高耐 熱性及耐候性,本發明之有機電發光裝置比先前技藝裝置 有較長的使用壽命且產生較少的洩漏及深色斑點,由於不 僅可使用相當貴的有機材料,也可使用便宜、容易取得、 容易製備的無植材料,可以降低製造成本· 高電阻無機空穴注射層之電阻較宜爲1至1 X 1 011 (請先《讀背面之沒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Μ • I* --訂·--I----線-4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χ 297公釐) -8- B7_ 五、發明說明(6 ) 歐姆一公分,且尤其是1 X I 〇3至1 X 1 〇8歐姆一公分 ,經由將無機空穴注射層之電阻控制在此範圍內,可以大 幅增加空穴注射效率且同時保持高電子封閉,無機空穴注 射層之電阻可從薄膜電阻及薄膜厚度測定,薄膜電阻可經 由四端法等測量。. 高電阻無機空穴注射層較宜含至少一種選自包括金屬 或準金屬之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矽化物及硼化物, 及種金屬或準金屬之氧化物。 無機絕緣性材料爲矽或鍺之氧化物,較宜是下式代表 之氧化物: (S i 1 - * G e X ) 0 y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貝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其中0‘x客1且1 . 7SyS2 . 2,尤其是1 . 7客 ySl . 9 9,無機絕緣性空穴注射層可爲二氧化矽或二 氧化鍺或二氧化矽與二氧化鍺之混合物的薄膜,如果y超 出此範圍,此層容易降低其空穴注射功能,組成物可經由 化學分析檢測。 高電阻無機空穴注射層較宜還含功函數至少爲4,5 電子伏特之金屬或其氧化物,功函數至少爲4.5電子伏 特之金屬爲一或多種的Au、 Cu、 Fe、 Ni、 Ru、 Sn、Cr、Ir、Nb、Pt、W、Mo、Ta、Pd 及Co,這些金屬通常以元素或氧化物形式存在,該金屬 也可爲碳化物、氮化物、矽化物或硼化物之形式,當金屬 -9-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 297公釐) 經濟部暫慧財產局員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C3233 A7 _B7 五、發明說明(7 ) 以混合物使用時,此混合物.可有任意的混合比例,金屣之 含量較宜爲0.2至40莫耳%,更宜爲1至20莫耳% ,超出此範圍時,較低的含量將導致降低空穴注射功能且 較高的含量將導致降低電子阻擋功能,當使用二或多種金 屬時,總量必須較宜落在上述範圍內。 金靥或金屬氧化物通常分散在髙電阻無機空穴注射層 ,分散的粒子通常粒子大小爲約1至5毫微米。 高電阻無機空穴注射層還可另外含氫及氖、氬、氪、 氙及作爲源射氣體使用之其他元素作爲雜質,總量至多爲 5 at%。 只要整個無機空穴注射層平均具有上述的組合物,層 之組合物不需要均勻,且可在厚度方向具有分級濃度之結 構。 高電阻無機空穴注射層通常爲不定形。 高電阻無機空穴注射層之厚度較宜約1至1 0 0毫微 米,尤其是約5至30毫微米,當其厚度超出此範圍時,* 空穴注射層將無法充分表現其功能。 製備空穴注射層之方法包括許多物理及化學的薄膜形 成法,例如濺射法及蒸發法,以濺射法較佳,尤其是分離 濺射主要成份之標的及金屬或金颶氧化物之標的之多重來 源濺射法較佳,多重來源濺射法容許對各標的使用適當的 濺射方法,在單一來源濺射法之f形下,可經由將小片的 金屣或金屬氧化物放置在主要成份之標的上並適當調整其 面積比例而控制組合物》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 297公釐) -10- 1!!!'^·^·!! — ! I i Λ ί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A7 423233 _ B7_____ 五、發明說明(8 ) (請先W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當高電阻無機空穴注射.層是由濺射法形成時,濺射期 間的濺射氣體較宜在0.1至1巴之壓力下,濺射氣體可 爲傳統濺射裝備中使用的任何惰性氣體,例如Ar、 Ne 、Xe及Kr,如果需要時可使用氮氣(N2),反應性濺 射可在濺射氣體混合約1至約9 9%氧氣(〇2)之氣壓下 進行》 濺射方法可爲使用R F電源之R F濺射法或D C濺射 法/RF濺射的濺射裝置之電力範圍較宜爲0 . 1至10 瓦/平方公分,沈積率範圔爲0·5至10毫微米/分鐘 ,較宜爲1至5毫微米/分鐘。
沈積時,基板之溫度從室溫(2 5 °C )至約1 5 0 °C 〇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RΗ消费合作社印製 例如根據圖1所示,本發明之有機電發光裝置包括基 板1/空穴注射電極2/高電阻無機空穴注射層4/發光 層5/電子注射電極3之依序相疊的結構,不同於一般相 疊的結構,如圖2所示,此裝置可有基板1/電子注射電 極3/發光層5/高電阻無機空穴注射層4/空穴注射電 極2之逆向相疊的結構,逆向相疊的結構有助於光從基板 反面之組合物面出現,但是,當高電阻無機電子注射層被 沈積時,有機層等可進行灰化且因此而損傷,因此建議將 電子注射層在無氧下先薄沈積,然後在有氧下厚沈積,在 無氧下的厚度較宜達到約1/5至約1/2的整個厚度, 在圖1及2中,驅動電源供應E連接在空穴注射電極2與 電子注射電極3之間,當然發光層5爲廣義之發光層.包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Η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 297公« > •11 - 經濟部暫蚝財產局具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〇233 A7 __B7__ 五、發明說明(9 ) 括電子注射及傳輸層、狹義.的發光層、空穴傳輸層等° 本發明裝置可有多段結構之電極層/無機層及發光層 /電極層/無機層及發光層/電極層/無機層及發光層/ 電極層,或再重複的層,此多段結構可有效地調整或擴大 發射光之顏色。 對於空穴注射電極,較宜爲可有效注射空穴至空穴注 射層之材料,可以使用主要含摻雜錫之氧化銦(I TO) 、‘雜鋅之氧化銦(I Z 0 )、氧化銦(I η 2 0 3 )、氧 化錫(Sn〇2)或氧化鋅(ΖηΟ)之組合物,這些氧化 物可稍微偏離其化學計量之組合物,S η 0 2混合 I η2〇3之適當比例爲約1至2 0%,更宜爲約5至12 %重量,對於ΙΖΟ, ΙΖΟ混合Ιη2〇3之適當比例爲 約1 2至3 2%重量,空穴注射電極還可含二氧化矽( S i〇2),二氧化矽(S i〇2)含量較宜約0 . 5至 1 0%以I TO爲基準之S i 〇2莫耳百分比表示。 在光出口側之電極較宜有至少5 0%之透光性,更宜· 至少爲6 0%,又更宜至少爲8 0%,尤其是至少爲9 0 %在發光頻帶,通常從400至700毫微米,且尤其是 在各光放射,對於較低的透光性,經由光放射層放出的光 被電極減弱,無法提供作爲光放射裝置所需的發光度,有 時候將電極之透光性調低,是爲了增加對比以改進視力知 覺之目的。 電極的厚度較宜爲50至500毫微米,尤其是50 至3 0 0毫微米,雖然電極厚度的上限並不重要,太厚的 — — — — — — — — — — — — ^ ^ i— — — — — — ^ « — — — — — It — ^ (請先《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S家標準(CNS)A4規格(210 * 297公釐) -12-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t合作社印製 A7 _-4232J3_b7_ 五、發明說明(10 ) 電極造成降低透光性及分離.,太薄的電極其效應不足且製 造期間的膜強度太低。 陰極(或電子注射電極)較宜從具有低功函數之材料 形成,例如金靥元素例如K、Li、Na、Mg、La、 Ce、 Ca、 Sr、 Ba、 Sn、 Zn及Zr,及含此金 屬元素之二元或三元合金供改進穩定性,合金之實例爲 Ag-Mg(Ag:〇.l 至 50 at%). A 1 -
Li (Li :〇·〇1 至 14 at%)、I η - M g (
Mg · 50 至 80 a t%)及 Al_Ca (Ca : 0 _ 0 1至20 a t%),此種材料之薄膜或二或多種 材料之多重薄膜可作爲電子注射電極層。 電子注射電極薄膜至少有足夠的厚度進行電子注射, 例如厚度至少爲0 . 1毫微米,較宜至少爲〇 . 5毫微米 ,更宜至少爲1毫微米,雖然上限不重要,電極厚度通常 爲約1至約500毫微米,在電子注射電極上,可以提供 一個輔助或保護電極。 · 輔助電極至少有足夠的厚度使足夠的電子注射及防止 溼氣、氧及有機溶劑之進入,例如厚度至少爲5 0毫微米 ,較宜至少爲100毫微米,更宜至少爲1〇〇至500 毫微米,太薄的輔助電極層展現的效應很小、喪失分步涵 蓋容量及提供與末端電極之不足連接,如果太厚,在輔助 電極層產生較大的應力,加速深色斑點之成長速率。 對於輔助電極,考慮與電子注射電極連接之材料,可 以選用適當的材料,例如,當電子注射效率很重要時,可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困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爱) -13-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 ^ in--II 訂·----線-1 423233 A7 經濟部智慧财產局具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B7五、發明說明(11 ) 以使用低電阻金屬例如鋁,_當密合很重要時,可以使用例 如T i N之金屬化合物。 電子注射電極與輔助電極之組合厚度通常爲約5 0至 約500毫微米,雖然其並不重要。 發光層爲參與光放射之有機化合物薄膜或參與光放射 之二或多種有機化合物多重膜· 發光層之功能是注射空穴及電子、將其傳輸及再重組 空乂及電子以產生激發子,發光層較宜使用相當電子中性 之化合物,使得電子及空穴可在良好平衡的方式下輕易地 注射及傳輸。 有機電子注射及傳輸層具有促進從電子注射電極注射 電子、安定地傳輸電子及阻塞空穴之功能,此層可有效地 增加空穴及注射至發光層之電子數,並在其中限制空穴及 電子使再重組區域最佳化以改進發光效率。 發光層及電子注射及傳輸層之厚度不重要且可在特定 的形成技術下變化,其厚度範圍通常較宜爲約5毫微米至 約5 0 0毫微米,尤其是約1 0毫微米至約3 0 0毫微米 〇 電子注射及傳輸層之厚度等於或是爲約1/1〇倍至 約10倍的發光層厚度,決定於再重組/發光區域之設計 ,當電子注射及傳輸層分成注射層及傳輸層時,注射層之 厚度較宜至少爲1毫微米且傳輸層之厚度較宜至少爲1毫 微米,厚度之上_限對於注射層通常爲約5 0 0毫微米且對 於傳輸層爲約500毫微米,相同的膜厚度適用在當提洪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I *1 ^1 I I I I III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固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297公爱) -14-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貝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4^2233 a: _B7____ 五、發明說明(12 ) 兩個注射/傳輸層時》 .· 有機電發光裝置之發光層含螢光物質,其爲一種具有 發光功能之化合物,此螢光物質可爲至少一種選自揭示在 例如JfP-A 264692/1988之化合物,例如 〇奎吖啶酮、紅螢烯及苯乙烯基染料,也包括喹啉衍生物例 如含8 _喹啉醇或其衍生物作爲配位體之金屬複合物染料 例如參(8 -喹啉並鹽基(quinolinolato ))鋁,以及四 苯‘丁二烯、蒽、二萘嵌苯、暈苯及1 2 —酞酮( phthaloperinone)衍生物,還可使用揭示在J P — A 12600/1996 (日本專利申請第110569/ 1 9 9 4號)之苯基蒽衍生物及揭示在J P — A 12969/1996 (日本專利申請第114456/ 1 9 9 4號)之四芳基乙烯衍生物· 較宜將此化合物與本身可發光的基質材料結合使用, 也就是說,使用此化合物作爲摻雜物,在此具體實施例中 ,發光層中化合物之含量較宜爲0 . 0 1至1 0重童%,* 尤其是0.1至5重量%,經由結合使用此化合物及基質 材料,可以改變基質材料之光放射波長,使光放射偏移至 較大的波長並改進發光效率及裝置之安定性。 至於基質材料,較宜爲喹啉並複合物.更宜爲含8— π奎啉醇或其衍生物作爲配位體之鋁複合物.,這些鋁複合物 揭示在JP-A 264692/1988、 255190/1991, 70733/1993, 258859/1993 及 215874/1994。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15- 1!1!111> ^ - — — 1 — — — — ^ · I I I I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n ft— I 經濟部智慧財產員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A7 B7_ 五、發明說明(13 ) 代表性的實例包括參(8 —喹啉並鹽基)鋁.雙(8 一喹琳並鹽基)鎂、雙(苯並{ f } 一 8 —喹啉並鹽基) 鋅、雙(2 —甲基一8 — π奎啉並鹽基)氧化鋁、參(8 -喹啉並鹽基)銦、參(5_甲基—8_咱啉並鹽基)鋁、 8 —喹啉並鹽基鋰、參(5_氯_8 —喹啉並鹽基)鎵、 雙(5 —氯一 8 —卩奎啉並鹽基)鈣、5,7_二氯—8 -D奎啉並鹽基鋁、參(5,7_二溴一 8 —羥基鸣啉並鹽基 )舍及聚〔鋅(I I)—雙(8 -羥基—5 —喹啉基)甲 烷〕。 也可使用含8 —喹啉醇或其衍生物以及其他配位體之 鋁複合物,實例包括雙(2_甲基一8 —喳啉並鹽基)( 酚鹽基)鋁(I I I)、雙(.2-甲基一 8_喹啉並鹽基 )(鄰甲酚鹽基)鋁(III)、雙(2_甲基一 8 —〇奎 啉並鹽基)(間甲酚鹽基)鋁(I I I)、雙(2 —甲基 一 8 -喹啉並鹽基)(對甲酚鹽基)鋁(I I I),雙( 2 -甲基_8_喹啉並鹽基)(鄰苯基酚鹽基)鋁( * I τ I)、雙(2 —甲基一 8 —喹啉並鹽基)(間苯基酣 鹽基)鋁(I I I)、雙(2 -甲基一 8 —喹琳並鹽基) (對苯基酚鹽基)鋁(I I I)、雙(2 —甲基一 8 — d奎 啉並鹽基)(2,3 -二甲基酚鹽基)鋁(III)、雙 (2 —甲基一8 —喹啉並鹽基)(2,6 —二甲基酚鹽基 )鋁(I I I)、雙(2_甲基一 8 —咱啉並鹽基)(3 ,4_二甲基酚鹽基)鋁(I I I)、雙(2 —甲基一8 一 π奎啉並鹽基)(3,5 —二甲基酚鹽基)鋁(I I I)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 n n
I I I I17, · I I I I 線t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0困家標準(CNS>A4規格(210 * 297公釐) -16-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费合作社印數 五、發明說明(14 ) 、雙(2~甲基—8 -喹啉,並鹽基)(3,5 -二第三丁 基酚鹽基)鋁(I I I)、雙(2 -甲基—8 -喹啉並鹽 基)(2,6 —二苯基酚鹽基)鋁(III)、雙(2 — 甲基一 8 —喹啉並鹽基)(2,4,6 —三苯基酚鹽基) 鋁(III)、雙(2 —甲基一 8 —喹啉並鹽基)(2, 3,6 —三苯基酚鹽基)鋁(I I I)、雙(2 —甲基_ 8_喹啉並鹽基)(2,3,5,6 —四甲基酚鹽基)鋁 (i I I)、雙(2_甲基一8 -喹啉並鹽基)(1—萘 鹽基)鋁(I I I)、雙(2_甲基一 8 — g奎琳並鹽基) (2-萘鹽基)鋁(I I I)、雙(2,4 —二甲基_8 一鸣啉並鹽基)(鄰苯基酚鹽基)鋁(I I I)、雙(2 ,4 一二甲基一 8 —喹啉並鹽基)(對苯基酚鹽基)鋁( 1 I I)、雙(2,4 一二甲基一8 -喑啉並鹽基)(間 苯基酚鹽基)鋁(I I I)、雙(2,4-二甲基一 8 — 口奎啉並鹽基)(3,5 -二甲基酚鹽基)鋁(III)、 雙(2,4_二甲基一 8 —喹啉並鹽基)(3,5-二第 三丁基酚鹽基)鋁(I I I)、雙(2 —甲基一4 —乙基 —8_喹啉並鹽基)(對甲酚鹽基)鋁(I I I)、雙( 2 —甲基_ 4 —甲氧基_ 8 —喹啉並鹽基)(對甲基酚鹽 基?銘(I I I )、雙(2—甲基一5—氛基一 8 -唾啉 並鹽基)(鄰甲基酚鹽基)鋁(111)及雙(2_甲基 一 3 -三氟甲基一 8 —喹啉並鹽基)(2 —萘鹽基)鋁( 111) = 也可接受的是雙(2 -甲基一 8 -喹啉並鹽基)鋁(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f項再填寫本頁) ^ ·1111111 ·11111111 ^ 本紙張尺度迺用中國酉家標準(CNS>A4規格(210 * 297公爱) -17- A7 B7 423233 五、發明說明(15 ) 1 1 I) — μ -酮基一雙(2 —甲基—8 —喹啉並鹽基)鋁 (1 I I )、雙(2,4_二甲基一 8_喹啉並鹽基)鋁 (ϊ ί I) — μ —酮基一雙(2,4 一二甲基一 8 -喹啉並 鹽基)鋁(I I I)、雙(4 一乙基_2 —甲基一 8_fl奎 琳並鹽基)鋁(I I I ) —μ -酮基一雙(4 一乙基一 2 — 甲基-8 —喹啉並鹽基)鋁(I I I)、雙(2_甲基— 甲氧基d奎啉並鹽基)鋁(I I I ) _μ 一酮基一雙(2 基一 4 一甲氧基喹啉並鹽基)鋁(I I I)、雙(5 ~瓿基一 2 -甲基一8 — π奎琳並鹽基)鋁(I I I ) —μ — 酮基—雙(5 —氰基一 2 —甲基—8_喹啉並鹽基)鋁( 1 I I)及雙(2 -甲基一 5 —三氟甲基—喹啉並鹽 基)鋁(I I I ) —μ-酮基一雙(2 —甲基一5 —三氟甲 基—8-喹啉並鹽基)鋁(I I I)。 其他可用的基質材料爲揭示在JP_A 12600 /1996 (日本專利申請第110569/1994號 )之苯基蒽衍生物及揭示在JP_A 12969/ * 1996 (日本專利申請第114456/1994號) 之四芳基乙烯衍生物。 發光層也可作爲電子注射及傳輸層,在此情形下,較 宜使用參(8 -喹琳並鹽基)鋁等,可以蒸發這些螢光材 料。 而且如果需要時,發光層也可爲至少一種空穴注射及 傳拉化合物與至少一種電子注射及傳輸化合物之混合物層 ,其中較宜含摻雜物,在此混合層中,化合物含量較宜爲 l!lll!lf ^ i — 1 — m ^0 —— — — — — —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费合作社印數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a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 ) -18- __B7__ 五、發明說明(16 ) 0 . 01至20重量%,尤.其是0 . 1至1 5重量%。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在混合層中,產生反射導電通道之帶電粒子,使帶電 粒子經由顯著極性的材料移動,同時相當抑制相反極性帶 電粒子之注射,且有機化合物變成較不易受傷害,導致延 長裝置壽命之優點,經由在此混合層中摻混上述的摻雜物 ,可以改變混合層本身具有的光放射波長,使光放射偏移 至較大的波長並改進發光強度及裝置之安定性。 '在混合層中使用的空穴注射及傳輸化合物以及電子注 射及傳輸化合物可選自分別在下文敘述之空穴注射及傳輸 化合物以及電子注射及傳輸化合物,尤其是空穴注射及傳 輸化合物較宜選自具有強烈螢光之胺衍生物,例如空穴傳 輸材料之三苯基二胺衍生物、苯乙烯基胺衍生物及具有芳 族稠合環之胺衍生物。 電子注射及傳輸化合物較宜選自含8 —_啉醇或其衍 生物作爲配位體之喹啉衍生物及金屬複合物,尤其是參( 8 —曈啉並鹽基)鋁(A 1 q3) t也較宜爲上述的苯基 蒽衍生物及四芳基乙烯衍生物。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貝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至於空穴注射及傳輸化合物,可用具有強烈螢光之胺 衍生物,例如上述舉例作爲空穴注射及傳輸材料之三苯基 二胺衍生物、苯乙烯基胺衍生物及具有芳族稠合環之胺衍 生物。 混合比例較宜根據各化合物之帶電粒子密度與帶電粒 子移動性決定,空穴注射及傳輸化合物與電子注射及傳輸 化合物之重量比例範圍較宜爲約1/9 9至約9 9/1 , -19-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规格(210 X 297公釐) 423233 A7 _B7 _ 五、發明說明(17 ) 更宜爲約10/9 0至約9、0 /10,尤其是約20/ 80 至約 80/20。 混合層厚度範圍也較宜爲單分子層之厚度至小於有機 化合物層之厚度,具體第說,混合層厚度較宜爲1至85 毫微米,更宜爲5至60毫微米,尤其是5至50毫微米 0 混合層較宜經由蒸發遠處來源之化合物的共同沈積法 形J^,如果兩種化合物具有大約相等或非常接近的蒸氣壓 或蒸發溫度,其可預先混合在一個共同的蒸發容器內,由 此一起蒸發,雖然化合物可存在爲獨立的形式,混合層較 宜爲兩種化合物之均勻混合物,發光層通常經由蒸發有機 螢光材料或塗覆其在樹脂黏著劑內的分散液而形成預先決 定之厚度。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费合作杜印紫 在電子注射及傳輸層中,可使用喹啉衍生物包括含8 -喧啉醇或其衍生物作爲配位體之金屬複合物,例如參( 8 —喹啉並鹽基)鋁(A1q3)、哼二唑衍生物、二萘 嵌苯衍生物、嘧啶衍生物、嘧啶衍生物、喹唑啉衍生物、 二苯基輥衍生物及硝基取代之蒹衍生物,電子注射及傳輸 層也可作爲發光層,在此情形下,較宜使用參(8 -喹啉 並鹽基)鋁等,相同於發光層,電子注射及傳輸層可經由 蒸發法等形成》 當電子注射及傳輸層分別形成爲電子注射層及電子傳 輸層時,二或多'種化合物可在適當組合下選自一般在電子 注射及傳輸層中使用的化合物,關於此點,較宜將各層叠 -20-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f項再填寫參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困國家揉準(CNS>A4規格(210 « 297公« > A7 A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貝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____B7___ 五、發明說明(18 ) 在一起,其順序是將具有較大電子親和力的層沈稹在相鄰 於電子注射電極,此順序也適用於當提供多個電子注射及 傳輸層時。 在形成有機空穴注射及傳輸層、發光層、有機電子注 射及傳輸層時,較宜使用真空蒸發法,因爲可獲得均勻的 薄膜,經由使用真空蒸發法,可得到不定形或結晶粒子大 小低於0.2微米之均勻薄膜,如果粒子大小大於〇.2 微朵,會產生不整齊的光放射,且裝置之驅動電壓必須增 加,實質上降低空穴注射效率》 真空蒸發法之情形不重要,雖然1〇_4巴或更低的真 空及約0.01至1毫微米/秒之沈積速率較佳,較宜在 真空下連續形成各層,因爲在真空下連續形成各層可防止 雜質沈積在各層的界面上,如此可確保較隹的性能,而且 可以降低裝置之驅動電壓並防止深色斑點之產生與成長。 在其中各層經由真空蒸發法形成之具體實施例中,其 中需要含二或多種化合物之單層,其中接收化合物之容器· 係個別溫度控制以達到共同沈積。 更宜在裝置上提供屏蔽板以防止有機層及電極氧化, 爲了防止溼氣進入,屏蔽板經由供密封之黏著性樹脂層連 結在基板上,密封氣體較宜爲惰性氣體例如氬氣、氦氣及 氮氣,密封氣體必須較宜具有低於100 ppm之溼氣 含貴,更宜低於10 ppm,本其是低於1 ppm, 溼氣含童之下限通常爲約0 . 1 p pm,但不重要。 屏蔽板是選自透明或半透明材料例如玻璃、石英及樹 (請先Μ讀背面之沒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衣 ^1 >ϋ ----訂----- 線t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Η家標準(CNS)A4规格(210 * 297公* ) -21 - 423233 A7 B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貝工消t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說明(19 ) 脂之板子,以玻璃特別較佳.,因爲經濟因素以鹼性玻璃較 佳,雖然也可使用其他玻璃組成物例如鈉鈣玻璃、鉛鹼性 玻玟、矽酸硼玻璃、矽酸鋁玻璃及二氧化矽玻璃,其中, 沒有表面處理之鈉玻璃板係便宜並可使用,除了玻璃板以 外,也可使用金屣板或塑膠板作爲屏蔽板。 使用間隔板供調整高度,可將屏蔽板固定在層結構之 所要高度,間隔板可從樹脂珠、二氧化矽珠、玻璃珠及玻 璃ΙΪ維形成,以玻璃珠特別較佳,通常間隔板是從狹小粒 子分布之粒子形成,粒子的形狀不重要,可以使用不會妨 礙間隔板功能之任何形狀的粒子,較佳的粒子之當量圓周 直徑爲約1至2 0微米,更宜爲約1至10微米,最宜爲 約2至8微米,具有此直徑之粒子必須較宜有低於約 10 0微米之長度,長度之下限不重要,雖然通常等於或 大於直徑。 當使用含凹穴之屏蔽板時,可以使用或不使用間隔板 ,當使用時,間隔板的直徑必須較宜在上述的範圍內,尤· 其是2至8微米。 間隔板可在密封黏著劑中預先混合或在鍵結時與密封 黏著劑混合,間隔板在密封黏著劑中的含量較宜爲 0 . 01至30重量%,更宜爲0 . 1至5重量%。 可以使用可保持安定鍵強度及氣密性之任何黏著劑, 雖然較宜爲陽離子固化形式之U V可固化環氧樹脂黏著劑 0 在本發明之有機電發光裝置中,基板可選自例如玻璃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权!丨訂·!! n I ( 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困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 297公釐) -22-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具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423-233 a? _____B7__ 五、發明說明(20 ) 及石英的不定形基板及Si.、GaAs、ZnSe、
Zn. S、GaP及I nP之結晶態基板,如果需要時,在 此結晶態基板上可形成結晶態材料、不定性材料或金屬之 緩衝層,其中較宜爲玻璃基板,因爲基板通常位在發光面 ,基板必須較宜具有上述電極之透光性。 多個本發明裝置可排列在平面上,當各裝置的平面排 列不同於放射顏色時,可得到顏色顯示。 ^基板上可提供顏色過湖:膜、含螢光材料的顏色轉化膜 或介電反射膜供控制放射光之顏色》 本文所使用的顏色過濾膜可爲在液晶顯示器等使用之 顏色過濾器,顏色過濾器之性質可根據有機電發光裝置之 放射光調整,以便使分離效率及顏色純度最佳化。 也較宜使用可去除短波長外來光之顏色過濾器,否則 其可被電發光裝置材料及螢光轉化層吸收,因爲可改進此 裝置之光阻及顯示對比· 可以使用光學薄膜例如多層介電膜代替顏色過濾器。· 螢光轉化過濾膜經由吸收電子發光及使膜中的螢光物 質放射光,可轉化放射光之顏色,其係由三種成份形成: 黏著劑、螢光材料及吸光材料。 使用的螢光材料基本上具有高螢光量子產量,並在電 子發光波長範園內顯示強烈的吸收,事實上,適宜爲雷射 染料,可使用铑化合物、二萘嵌苯化合物、花青化合物、 酞花青化合物(包括次酞花青化合物)、萘醯亞胺化合物 、稠合環烴化合物、稠合雜環化合物、苯乙烯基化合物及 — — — If 衣·!— ίι— 訂- — 線-"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令國S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23- 經濟部暫慧財產局錢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3233 A7 _____B7_ 五、發明說明(2t ) 香豆素化合物。 黏著劑是選自不會造成螢光消失之材料,較宜爲可經 由光蝕刻或印刷技術微細圖案化之材料,而且當過濾膜在 基板上形成使連續至空穴注射電極時,較宜爲空穴注射電 極沈積時不會損傷之材料(例如I TO或IZO)。 吸光材料是在當螢光材料之光吸收不足時使用,如果 不需要時也可省除,吸光材料也可選自不會造成螢光消失 之耠料。 本發明之有機電發光裝置通常爲直流電或脈衝驅動型 ,施加電壓通常爲約2至30伏特。 除了顯示應用外,本發明之有機電發光裝置可用在多 種光學裝置,例如用在儲存之讀與寫的光學傳感器,供光 學通訊之傳輸線的中繼器、及光耦合器。 實例 下列提供的發明實例是作爲說明使用。 - 實例1 使用中性淸潔劑擦洗Corning Glass Works之玻璃基板 ( 7 0 5 9 )° 經由RF磁子濺射從I TO氧化物之標的,在2 5 0 °C之溫度下在基板上形成厚度爲2 0 0毫微米之I TO的 空穴注射電極層。 用UV/〇3淸洗其帶有ITO電極的表面後,用夾子 本紙張尺度適用1ί1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 297公釐) -24- — — — — — — — — — — — ^ ^ — — — — — 1— ^*1 lull II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A7 423233 _ B7___ 五、發明說明(22 ) 將基板固定在真空沈積室內,將其減壓至1 X 1 〇_4巴或 更低。 其次,使用表面放置預先決定大小的金九之S i 〇2標 的,將高電阻無機空穴注射層沈稹至厚度爲20毫微米, 使用的濺射氣體爲30 seem之Ar與5 seem 之〇2的混合物,濺射情形包括室溫(2 5°C)、沈積速率 爲1毫微米/分鐘,操作壓力爲0.2至2巴,且輸入電 源g500瓦,沈積的無機空穴注射層具有含4莫耳%
Au之S i CM.9組成物。 在保持真空下,將N,N,Ν’,Ν’-肆(間聯苯基) —1,I1—聯苯基—4,4,一二胺(TPD)、參(8 -鸣啉並鹽基)鋁(A1 q3)及紅螢烯在0 . 2毫微米/ 秒之整體沈積速率下蒸發至1 0 0毫微米,.形成發光層, 此層含TPD及A 1 Q3在1 : 1肢體基比例下的混合物 並摻混10體積%之紅螢烯。 其次,在保持真空下,將A 1 L i蒸發至厚度爲5毫· 微米且隨後將A 1蒸發至厚度爲2 0 0毫微米而分別形成 電子注射電極及輔助電極,最後密封玻璃屏蔽而完成有機 .電發光裝置。 如此所得的有機電發光裝置是在空氣中用10毫安培 /平方公分之固定電流密度驅動,最初的發光度爲800 c /平方米且驅動電壓爲8伏特β 經由四端法測量高電阻無機空穴注射層之薄膜電阻, 厚度爲1 0 0毫微米之層顯示1 0千歐姆/平方公分之薄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棵準(CNS)A4規格(210 297公釐) — — — — — — 1 — — — — —^ * — — — — — — — * — — — — — I (請先《讀背面之注$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貝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25-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說明(23 ) 膜電阻,其相當於1X10.9歐姆—公分. 實例2 在實例1之高電阻無機空穴注射層的沈積步驟中,使 用表面放置預先決定大小的金九之G e 02標的,將高電阻 無機空穴注射層沈積至厚度爲2 0毫微米,使用的猫射氣 體爲30 seem之Ar與5 seem之〇2的混合物 ,ίϊ射情形包括室溫(2 5°C)、沈積速率爲1毫微米/ 分鐘,操作壓力爲0.2至2巴,且輸入電源爲500瓦 ,沈積的無機空穴注射層具有含2莫耳% A u之Ge〇2組 成物。 不同於實例1,得到有機電發光裝置,此有機電發光 裝置是在空氣中的10毫安培/平方公分之固定電流密度 下驅動,最初的發光度爲9 0 0 c d/平方米且驅動電 壓爲7伏特。 經由四端法測量高電阻無機空穴注射層之薄膜電阻,* 厚度爲1 0 0毫微米之層顯示1 0千歐姆/平方公分之薄 膜電阻,其相當於lxi〇7歐姆一公分。 實例3 如同實例1及2製造有機電發光裝置,但是在沈積無 機絕緣性空穴注射層之步驟時,改變濺射氣體中〇2之流動 速率,並根據所'需的層組成物改變使用的標的,使所得的 層各有 S iOt.T,S iOi.ss、〇6〇1.96及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S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26 - I------f I I I ^ ill--11^.--HI —--^ ^ <請先闉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A7 B7 422233 五、發明說明(24 ) S i 〇<3.5〇6。.5〇1.9,2之組成物,測試裝置之放射發 光度,得到實質上相等的結果。 窨例4 在實例1中,將高電阻無機空穴注射層之金屬從An 改變成至少一種選自包括Cu' Fe、 Ni、 Ru、 Sn 、(:r、 Ir、Nb、 Pt、W、Mo、Ta、Rd 及 Co\或準金屣或其氧化物,得到實質上同等的結果。 當矽或鍺的氧化物被至少一種其他絕緣性金屬之氧化 物、碳化物、氮化物、矽化物及硼化物取代時,得到類似 的結果。 實例比較1 在實例1之高電阻無機空穴注射層的沈積步驟中,使 用S i 〇2標的,將無機空穴注射層沈積至厚度爲1毫微米 ,使用的濺射氣體爲混含5% 〇2之Ar,濺射情形包括 室溫(2 5°C)、沈積速率爲1毫微米/分鐘,操作壓力 爲0.5巴,且輸入電源爲5瓦/平方公分,沈積的無機 空穴注射層具有S i 0:.9組成物。 不同於實例1,得到有機電發光裝置,此有機電發光 裝置是在空氣中的1〇毫安培/平方公分之固定電流密度 下驅動,最初的發光度爲5 0 0 c d/平方米且驅動電 壓爲1 0伏特。 當無機空穴注射層的厚度改變成10毫微米時,在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請先W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衣------訂-- ----- --線人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8工消t合作社印製 -27- A7 B7 五、發明說明(25 ) 10毫安培/平方公分之固定電流密度下,最初的發光度 爲2 cd/平方米且驅動電壓爲18伏特》 實例比較2 如同實例1製造有機電發光裝置,但是省略在實例2 的發光層上形成電子注射及傳輸層(A 1 Q 3 )。 此有機電發光裝置在10毫安培/平方公分之固定電 流治度下驅動,發現最初的發光度爲8 5 0 c d/平方 米。 發明之效益 根據本發明,可實現具有極佳的空穴注射效率、改進 的發光效率、低操作電壓及低成本之有機電發光裝置。 ml — — —---— If 私· ---I I I I — — — — — I I {請先Mtt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貝工消t合作社印製 -28·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 297公釐〉

Claims (1)

  1. j 3 A8 B8 C8 D8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杜印製 A、申請專利範園 1·—種有機電發光裝置,包括 一個空穴注射電極, —個電子注射電極, S少一個在電極之間的有機層,至少一層該有機層具 有發光的功能,及 一個高電阻無機空穴注射層位在該空穴注射電極與該 胃機層之間,該高電阻無機空穴注射層可阻擋電子並具有 導*通道供承載空穴。 2.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有機電發光裝置 , 其中該高電阻無機空穴注射層之電阻爲1至1 X 1 011歐 姆—公分β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有機電發光裝置,其 中該高電阻無機空穴注射層含至少一種選自包括絕緣性金 屬或準金屬之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矽化物及硼化物 I及至少一種金靥或準金屬之氧化物。 4.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有機電發光裝置,其 中該高電阻無機空穴注射層含二氧化矽或二氧化鍺或二氧 化矽與二氧化鍺之混合物作爲主要成份,此主要成份是由 下式代表: (Sii-xGGx) Or 其中OSxSl且1 . 7盔· 2t及功函數至少爲 4.5電子伏特之金屬或其氧化物β 本纸張尺度逍用中國國家鏢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f------訂------#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29- A8 .m c q B8 Ίί ^ ^ v) %J C8 D8 々、申請專利範圍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有機電發光裝置,其 中該金屬至少一種是選自包括Au、Cu、Fe、Ni、 Ru、Sn、Cr、Ir、Nb、Pt、W、Mo、Ta 、P d 及 C o。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有機電發光裝置,其 中該金屬及/或金屬氧化物之含量爲0.2至40莫耳% 〇 17.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有機電發光裝置,其 中該高電阻無機空穴注射層之厚度爲1至1 0 0毫微米。 (請先Μ讀背面之注$項再填窝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S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纸乐尺度逋用中國國家梂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30-
TW088110796A 1999-01-21 1999-06-25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TW423263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1013665A JP2000215985A (ja) 1999-01-21 1999-01-21 有機el素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423263B true TW423263B (en) 2001-02-21

Family

ID=118395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88110796A TW423263B (en) 1999-01-21 1999-06-25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6373186B1 (zh)
EP (1) EP1022789A3 (zh)
JP (1) JP2000215985A (zh)
KR (1) KR100326091B1 (zh)
CN (1) CN1086543C (zh)
TW (1) TW42326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55041B2 (ja) * 1999-04-02 2009-04-15 Tdk株式会社 有機el素子
JP3428492B2 (ja) * 1999-04-26 2003-07-22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青色カラーフィルターおよ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板
EP1388180A2 (en) 2001-05-18 2004-02-11 Cambridge University Technical Services Limited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KR100515827B1 (ko) * 2002-10-28 2005-09-2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유기 전계 발광소자
EP1521316B1 (en) 2003-10-03 2016-05-25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a light emitting element
GB0400997D0 (en) * 2004-01-16 2004-02-18 Univ Cambridge Tech N-channel transistor
US7755278B2 (en) * 2004-08-25 2010-07-13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 emitting element provided with organic conductive and inorganic hole transport layers between an electrode and organic emissive layer
WO2006104020A1 (en) * 2005-03-25 2006-10-05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 emitting element,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electric appliance using the same
US7777232B2 (en) * 2005-04-11 2010-08-17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8183764B2 (en) 2008-03-26 2012-05-22 Toppan Printing Co., Lt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element,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a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element and display unit
JP4931858B2 (ja) * 2008-05-13 2012-05-1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ト素子の製造方法
CN102549793B (zh) 2009-09-30 2015-11-25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及使用该元件的显示装置以及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
GB2486203A (en) 2010-12-06 2012-06-13 Cambridge Display Tech Ltd Transition metal oxide doped interface by deposition and drying of precursor
GB2486202A (en) 2010-12-06 2012-06-13 Cambridge Display Tech Ltd Adhesion layer for solution-processed transition metal oxides on inert metal contacts of organic thin film transistors.
GB201110770D0 (en) 2011-06-24 2011-08-10 Cambridge Display Tech Ltd Process for controlling the acceptor strength of solution-processed transition metal oxides for OLED applications
CN103137888A (zh) * 2011-11-28 2013-06-05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KR101536568B1 (ko) * 2014-08-01 2015-07-14 선문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삼중항 여기자 소광의 억제를 통해 개선된 효율을 가지는 청색 인광 유기발광 다이오드
CN105244446B (zh) * 2015-08-28 2018-06-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52906A (en) * 1993-01-29 1994-10-04 Iowa State University Research Foundation, Inc. Poly (p-phenyleneneacetylene) light-emitting diodes
US5619058A (en) 1994-02-17 1997-04-08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Light emitting diode device having four discrete regions
US5503910A (en) * 1994-03-29 1996-04-02 Idemitsu Kosan Co., Lt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US5858561A (en) * 1995-03-02 1999-01-12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Bipolar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JP2824411B2 (ja) 1995-08-25 1998-11-11 株式会社豊田中央研究所 有機薄膜発光素子
US5981092A (en) 1996-03-25 1999-11-09 Tdk Corporation Organic El device
JP3645642B2 (ja) 1996-03-25 2005-05-11 Tdk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ス素子
JPH10125469A (ja) 1996-10-24 1998-05-15 Tdk Corp 有機el発光素子
JPH10162960A (ja) 1996-11-27 1998-06-19 Tdk Corp 有機el発光素子
US5853905A (en) 1997-09-08 1998-12-29 Motorola, Inc. Efficient single layer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JP4837811B2 (ja) 1998-04-09 2011-12-14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2000068065A (ja) 1998-08-13 2000-03-03 Tdk Corp 有機el素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326091B1 (ko) 2002-03-07
EP1022789A3 (en) 2000-08-02
US6373186B1 (en) 2002-04-16
CN1086543C (zh) 2002-06-19
JP2000215985A (ja) 2000-08-04
CN1261761A (zh) 2000-08-02
EP1022789A2 (en) 2000-07-26
KR20000052292A (ko) 2000-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421976B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TW423263B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KR101290610B1 (ko)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651237B2 (ja) 薄膜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2003031371A (ja)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及び青色発光素子
TW200305630A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evices with improved operational stability
Zhang et al. Pyrazoline derivatives for blue color emitter i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TW443075B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JP4543446B2 (ja) 有機el素子
TW201026705A (en) Nitrogen-containing heterocyclic derivative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element using nitrogen-containing heterocyclic derivative
JP2011034917A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2000223272A (ja) 有機el素子
TW432898B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emitting devices
Yu et al. Film thickness influence of dual iridium complex ultrathin layers on the performance of nondoped whit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KR102439400B1 (ko)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WO2000056122A1 (fr) Dispositif el organique
JP2000223273A (ja) 有機el素子
TWI245579B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JP2001068272A (ja) 有機el素子
JP2000268967A (ja) 有機el素子
WO2002022760A1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TW418590B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JP2000030870A (ja) 有機el素子
JP2000268966A (ja) 有機el素子
JP2000173776A (ja) 有機el素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