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403847B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king slotted rod for optical cable - Google Patents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king slotted rod for optical cabl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403847B
TW403847B TW087115518A TW87115518A TW403847B TW 403847 B TW403847 B TW 403847B TW 087115518 A TW087115518 A TW 087115518A TW 87115518 A TW87115518 A TW 87115518A TW 403847 B TW403847 B TW 40384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ngle
tension
reversal
aforementioned
rotary di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871155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higeru Suemori
Takehiko Okada
Shigeki Yasui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4038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40384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79Manufacturing methods of optical cables
    • G02B6/4489Manufacturing methods of optical cables of central supporting members of lobe structur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xtru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Fibres Or Filaments (AREA)
  • Optical Fibers, Optical Fiber Cores, And Optical Fiber Bundles (AREA)
  • Ropes Or Cables (AREA)

Description

—JULaMl 五、發明說明(1)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為了製造收容於光纜内部,一面保護 光纖,一面保持光纖芯線之間隔構件之方法及裝置。 [習知技術] 作為光規用的間隔構件,為了防止對光纖的異常張力負 何及提南中間後分支持的作業性,使用使光纖怒線收谷用 的構G蛇行(當作SZ槽)的如圖5所示的間隔構件s。這種間 隔構件S,一般是在擠壓成型機之頭部内將溶融樹脂擠出 到抗張力體L周圍’同時使配置於頭部的旋轉模交互反 轉,使外周面形成上述SZ槽G而製造。
然而’根據上述製造方法,伴隨旋轉模的交互反轉會在 抗張力體產生扭曲,所形成的間隔構之52槽G的反轉角 (與在旋轉模的旋轉反轉之後到其次反轉之間所形成的SZ 槽對應的間隔構件截面上的中心角:參照圖6)變成比旋轉 模的反轉角(旋轉模的旋轉反轉之後到其次反轉之間的角 度)小。因此,要以SZ槽G為所希望的反轉角,不得不加大 „反轉肖,有使取決於交互反轉速度的製造速度難 以网的缺點。 祝丹韦父互反轉的旋轉模之贺冰# 開平3MU5H號公報或特開平二習知的是* 裝置。特開平3- 1 1 05 09號公報中―费.二&所載之製d (間隔構们的扭曲而在旋轉模上;:把張“ 裝置》特開平1 - 3 0 340 8號公報中持^張力體之製$ 抗張力體把持’同時使此把持部與轾f ”模上游側i 抖奴轉杈的父互反轉同
403847 ^-------- 五、發明說明(2)
步 置 使其向和旋轉模的交互反轉同 方向交互反轉之製 造 裝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然,,在,開平3-11〇5〇9號公報 由於在抗張力體之把持部和旋轉所栽之製造裝置方面 使可某種程度縮小旋轉模的反轉^之間產生扭曲’所以 轉角加大旋轉模的反轉角,不能a ’仍然必須比SZ槽的 外,特開平1 -30 34 08號公報所^載元=解除上述缺點〇此 使施加於間隔構件的扭轉力減低^製造裝置,係以製造 楔的反轉角’不能解除上述缺點。目的’並不是縮小旋 本發明之目的係提供一種可—面 負荷,一面使製造效率提高之光减輕施加於製造裝置 及其製造裝置。 、用間隔構件之製造方 [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之光纜用間隔構件之製造方 之頭部内將熔融樹脂擠出到抗張力體=,係在擠壓成型 頭部的旋轉模交互反轉,以製造在外°圍’同時使配置 |構件,其特徵在於:在旋轉模上游側周:: = : = 丨力體的狀態:抗張力體為旋轉軸心可交互… 丨把持部的狀怨,使其與旋轉模的交互反轉同步向^旋 模的交互反轉方向反方向使抗張力體把持部交互反轉者 根據本發明,使抗張力體把持部的交互反轉向和旋轉 的父互反轉反方向旋轉,可充分縮小旋轉模的反轉角。 結果,旋轉模的交互反轉角速度變慢,即使提高間隔構 即 反 時 轉 之 法 機 於 隔 張 體 轉 〇 模 此 件
C:\Program Files\Patent\54295. ptd
第6頁 403847 五、發明說明(3) 的製造線速也可以使旋轉模充分追隨,可進行高線速化的 製造效率很高。此外’由於可減輕旋轉模的驅動負荷 以可小型又廉價製造裝置。 於二卜轉模的反轉角小,所以可縮小擠出時旋加 於樹月曰的剪切應力。此結果,可使所製造的間隔構件 別是SZ槽底部)之表面粗糙度更平滑。表面粗糙度粗則 因表面凹凸而應力容易施加於光纖,有給與傳輸特性不P 影響之虞。再者,使抗張力體把持部交互反轉的機構可2 =嵌入複雜擠壓機構的旋轉模交互反轉的機構形成簡 構造’也有可容易實現的優點。 此處,最好設定抗張力想把持部的反轉角(抗張力體把 = 轉之後到其次反轉之間的角度),以便旋轉 | ?的:轉角和所形成的間隔構件之sz槽的反轉角相等。如 而、i在交互反轉旋轉模處’即為使抗張力體外周形成 而進仃擠壓成型的頭部,在所擠壓成型的抗張力體上 丨二:生ί曲,可在安定的製造條件下製造間隔構 !之&步:疋的绒造條件下的製造由高線速化提高製造效率 丨2來看也是重要的要點’亦導致成型後間隔構件的品質 i提南。 丨反模的反轉角大地設定抗張力體把持部的 小。因此,縮小慣性大的旋轉模的反轉角而使高速追隨性
C:\Program Files\Patent\54295. ptd 第 7 頁 化。即,配-m Z縮小旋轉模的反轉角’可更高線速 L,:以播壓機構内的旋轉模作為轉體的慣性 :簡早構把實現的抗張力體把持部作 丨五、發明說明(4) &两這種情況會加大慣性小的抗張力鍾把持部的反轉 角。由於抗張力體把持部的慣性小,所以加大反轉角亦可 使其充分追隨高線速化。此外,在交互反轉旋轉模的頭 I部,可使旋加於所擠壓成型的樹脂的剪切應力減輕,使所 |製造的間隔構件的表面粗糙度更平滑。 此外’最好在旋轉模下游測設置測量所形成的間隔構件 之SZ槽的反轉角的sz槽反轉角測量部,根據為sz槽反轉角 測量部所測量的SZ槽的反轉角控制旋轉模及/或抗張力體 把持部的反轉角。如此一來,可將所實際製造的間隔構件 之SZ槽的反轉角反饋到旋轉模及/或抗張力體把持部的反 轉角使SZ槽的反轉角精度更加提高。sz槽的反轉角和槽 截面形狀或反轉間距同樣,在間隔構件的品質上是重要的 要點。此外,可使為了實現所希望的反轉角的旋轉模及/ 或抗張力體把持部的反轉角的條件提出自動化。條件提出 ^自動化削減為了條件提出的人及資材,導致省力化 '省 本發明之光纜用間隔構件之製造裝置,其特徵在於:具 二成型機:將熔融樹脂擠出到所直線狀輸送的抗張力 =周:;旋轉模:s己置於擠壓成型機之頭部,以抗張力體 轉i t ί :丨可f f反轉;及’抗張力體把持部:配設於旋 轉模上游側,把持所齡α 輸送的抗張力體,同時與旋轉模的交 互反轉同步,向和旋箱> 焚轉核的父互反轉方向反方向交互反轉 者。 根據本發明,因JL借/+ 備向和旋轉楔的交互反轉反方向旋轉
40JMZ____ 五、發明說明(5) 的抗,力體把持部而可充分縮小旋轉模的反轉角。此結 果,旋轉模的交互反轉角速度變慢,即使提高輸送抗張力 體(間隔構件)的線速亦可使旋轉模充分追隨,可進行高線 速化的製造效率提高。此外,可使旋轉模之驅動部小容量 化’可小型又廉價製造裝置。 此處,最好具有SZ槽反轉角測量部:配設於旋轉模下游 侧,測量所形成的間隔構件之sz槽的反轉角;及控制 部:根據為S2槽反轉角測量部所測量的sz槽的反轉角控制 旋轉模及/或抗張力體把持部的反轉角。形成這種结構, 可將所實際製造的間隔構件之以槽的反轉角反饋到旋轉模 及/或抗張力體把持部的反轉角,使sz槽的反轉角精度更 加提高。SZ槽的反轉角在間隔構件的品質上是重要的要 點》此外,藉由在控制部進行為了實現所希望的反轉角的 旋轉模及/或抗張力體把持部的反轉角的條件搓出, 動化。條件提出的自動化削減為了條件提^的人及資材, 導致省力化、省資源化。 此外’最好具有第一驅動馬達:使旋轉模交互反轉; 及,第二驅動馬達:和第一驅動馬達獨立而使抗張力體把 持部父互反轉’將根據同一控制信號的控制信號傳送到第 一驅動馬達及第二驅動馬達。形成這種結構,可用比較簡 單的構造使旋轉模及抗張力體把持部互相向反方向交互反 轉。由於使旋轉模和抗張力體把持部互相同步,所以實際 只是反轉角和旋轉方向不同。因此,若產生驅動第一及第 二堪動馬達中的一方馬達的控制信號’則從該控制信號可
403847 五、發明說明(6) 容易產生他方驅動馬達的控制信號。即,如上述,若將根 據同一控制信號的控制信號傳送到第一及第二驅動馬達, 則可最有效控制兩個馬達。 或者最好具有驅動馬達·使旋轉模及抗張力體把持部交 互反轉;及,變速機構:配置於驅動馬達和旋轉模或抗張 力體把持部之間。形成這種結構,由於將旋轉模及抗張力 體把持部物理上連接於單獨的驅動馬達,所以可使兩者的 交互反轉完全同步。此外’此時旋轉模和抗張力體把持部 只是反轉角和旋轉方向不同’反轉角的比率用變速機構可 容易變換。即,用單獨的媒動馬達使驅動旋轉模及抗張力 體把持部中的一方的驅動力產生,利用此驅動力可容易進 行使驅動他方的驅動力透過變速機構產生。 [發明之實施形態] 以下’就關於本發明之光纜用間隔構件之製造裝置一實 施形態’一面參照圖面’一面加以說明。 f | 此製造裝置如圖1所示’形成以下結構:從圖中左方供 丨應抗張力體L1 ’隨著往圖中右方去,透過擠壓成型機2、5 丨等依次形成抗張力體L2、間隔構件s,最後捲取。茲按照 |此結構的製程,從配置於上游側的各部分依次加以說明。 在最上游側配置捲繞鋼線等抗張力體L1的抗張力線供應 機1 ’輸送抗張力線L1。就抗張力線li而言·,也可以使用 鋼線以外的金屬線或鋼捻線、FRp線等。 其次,配置擠壓成型機2 :使所輸送的抗張力線L1周圍 -人包覆樹月曰。抗張力線L1在此播壓成型機2之頭部内,
403847 五、發明說明(7) 在周圍包覆樹脂,形成抗張力體L2後被輸送到下一製程。 此處’所一次包覆的樹脂配置於在後述製程使52槽〇"形成 時所使用的樹脂和抗張力線L1之間’起提高兩者密合性的 作用。此外,此處所一次包覆的樹脂也有 構件S之尺寸精度提高的作用β 偬所!也的f“ 在擠壓成型機2下游側配置冷卻槽3,充填著冷卻用水。 抗張力體L2未使所包覆的樹脂完全凝固,若是就那樣則不 能用抗張力體把持部4把持。目此,使冷卻槽3内插通使 其凝固到可把持的程度。 在冷卻槽3下游側配設抗張力體把持部4。抗張力體把 機構4具有對向所配置的多數把持滾筒41,用此把持滾筒 41夾入抗張力體L2而把持。在此把持滾筒41外周面最好 了容易把持抗張力體L2而在圓周方向使凹槽形成或為了防 止和抗張力體L2之間的滑動而使橡膠狀的包覆形成。 而且,以所插通的抗張力體L2為軸心可旋轉地構成含 ίΐΪίΓ1的抗張力體把持部4全體。抗張力趙把持部4 ;接受來自第—驅動馬達12的驅動力的皮帶輪42,為此 第二驅動馬達12所交互反轉驅動。就第二驅動馬達12而 言,可使用能控制其旋轉量.、旋轉方向、 =達等各種馬達。此第二驅動馬達12也有為了使二 力傳到抗張力體把持部4的皮帶輪12卜驅動力的傳達可以 t ΐ述三由皮帶輪42、1 21和在這些皮帶輪之間可調整的 τ進仃,也可以配置齒輪以取代皮帶輪42、i 21及皮 f,用齒輪使其傳達。
C:\Program Fi1es\Pa tent\54295. ptd 第11頁 403847 五、發明說明(8) 把:ΐ = !趙把持部4,所把持的抗張力體L2就在為 把持滾琦41所把持的狀綠, 通l ζ就在為 到播Μ錢5。在本實被依次輸送 把捭苄η4ι砝鉍跡Γ 持/衰靖41旋轉驅動’但也可以使
ί持“41”驅動而積極地輸送抗張力體L2。此外,: °以使用皮帶絞盤等取代把持滾筒4 1 C :己置於抗張力體把持部4下游側的擠壓成型機 用於㈣宙J : 構㉟習知擠壓成型機係以往 用於裏以先纜用的在外周面具有sz槽的間隔構件。 =壓成型機5在其前端且具有將樹脂擠出到所插通的抗 j :L2周圍的頭部51。在此頭部51内配設旋轉模52,該 |紋轉模32具有與所製造的間隔構件s的戴面形狀大致相等 形狀的孔部,在此孔部中心插通抗張力體[2。此外,以所 插通的抗張力體L2為軸心可旋轉地構成旋轉模52。 I | 旋轉模52與接受來自第一驅動馬達11的驅動力的皮帶輪 53結合,為此第一驅動馬達丨丨所交互反轉驅動。就第一驅 動馬達11而言,和上述第二驅動馬達12同樣,可使用各種 馬達》第一驅動馬達11也有為了使驅動力傳到旋轉模5 2侧 j皮帶輪111 ^也可以配置齒輪以取代皮帶輪53、i u及皮 平’用齒輪使獎動力傳達,此亦和上述第二驅動馬達12及 抗張力體把持部4同樣。 在擠壓成型機5下游側配設冷卻槽6。在冷卻槽6下游側 配設以一定速度取回間隔構件S的取回機7。在取回機7下 游側配設測量成型後的間隔構件S之SZ槽G的反轉角的Sz槽
C:\ProgramFiles\Patent\54295.ptd 第 12 頁
五、發明說明(9) 反轉^量」P!;SZ槽反轉角測量部8如圖2所示 基板H圖8中,從圖中左方向右方輸送間隔H於 在基板80 —端透過角材82固定導筒81。導筒“内 通孔形成圓錐狀,該圓錐狀如同插入間隔構件5之側1 ,貝 變窄那樣,以吸收在上游側的間隔構件5的擺動。在^ : 81下游側將滾筒83透過台座84及軸承84a旋轉自如地a筒 於基板80上。滾筒83配置成其轴心和導筒81之軸心―女致裝。 滾筒8 3内部的貫通孔具有和所插通的間隔構件s之外嚷 大致相等或鞘大的内徑。在滾筒83下游側端部内面形成您六 出所插通的間隔構件S之SZ槽G内的銷83a。在滾筒83上游< 側結合和滾筒8 3之轴線使其中心一致的齒輪8 5。又為了 與製造的間隔構件S之外徑或SZ槽G之槽幅的不同容易^ 應,也可考慮以滾筒83為由2個筒體構成的嵌套構造,使 其與各種形態的間隔構件S對應而可交換内側的筒體。 在導筒81及滾筒83之側方將旋轉編碼器86透過角材87固 定於基板80上。在旋轉編碼器86上檢測轴結合齒輪88,此 齒輪88和上述滾筒83之齒輪85嚙合。即,透過齒輪85、88 用旋轉編碼器86可檢出滾筒83的旋轉量,從檢出的旋轉量 可得到間隔構件S之SZ槽G的反轉角。又,可使用能測量旋 轉量的各種感測器取代旋轉編碼器8 6。 在SZ槽反轉角測量部8下游側配設捲取機9,依次捲取製 造後的間隔構件S。此外’ s Z槽反轉角測量部8和控制部1 〇 連接,控制部ίο和上述第一驅動馬達η及第二驅動馬達12 連接。控制部ίο根據為sz槽反轉角測量部8所測量的sz槽〇
C:\Program Files\Patent\54295. ptd 第13頁
~I 403847 五、發明說明(10) 的反轉角控制第—驅動馬達"及第二驅動馬達12。 錄若為㈣反轉角測量部8所檢出的的反 轉角比所希望的反轉角大,則為 希望的反韓角,μ @ 則為了 SZ糟G的反轉角小到所 控制第一媒動馬達及/或第二媒動民,告 12而縮小旋轉模42及/砹广 一驅動馬達 、/及/¾抗張力體把持部4的反轉角。 =,右為SZ槽反轉角測量部8所檢出的sz槽〇的反 所希望的反轉角小,得月比 則4 了52槽〇的反轉角大到所希望的 ,轉控制第—驅動馬達11及/或第二驅動馬達12,加 大紋轉模52及/或抗張力體把持部4的反轉角。 此處,就從控制㈣傳送利—㈣馬達以/ ,動馬達12的控制信號產生,一面參照圖3,一面加以說 :。由:使旋轉模52和抗張力體把持部4互相时’所以 只際只是f轉角和旋轉方向不同。即,如圖3最下方所示 圖表’右橫轴作為時間、縱抽作為旋轉模52或抗張力體 把持部4的旋肖角(此處㈣角的&大幅度成為反轉角)表 示則如圖3上方所示之2個圖表,傳送到第一驅動馬達" :控制信號和傳送到第二驅動馬達12的控制信號只是其縱 轴:向:倍率不同㈠倍相位就改變)。換言之,如此表 示%夯變更方圖表的縱轴方向的倍率(也可能有不.變 更的情況),則可使其和他方圖表一致時,可說同步。 —例如圖3所不,在控制部1〇内使圖3最下方所示之圖表所 不之類的控制h號產生,將此信號照樣利用作為傳送到第 一驅動馬達11的控制信號(產生作為第一驅動馬達11用的 控制信號)。然t,為了從此控制信號產生傳送.到第二驅
C:\ProgramFiles\Patent\54295.ptd 第 14 頁 403847 I ' 一 !五、發明說明(11) |動馬達12的控制信號,變換此控制信號的縱轴方向的倍率 i (相位必定成為相反)。如此一來,可從一方驅動馬達的控 |制信號使他方驅動馬達的控制信號容易產生。 或者也可以使經常具有一定波形的基準信號產生,使第 一驅動馬達11用的控制信號藉由變更基準信號的縱轴方向 的倍率產生,將第二驅動馬達12用的控制信號變換基準信 號的縱轴方向的倍率(相位必定成為相反),使各自的控制 信號產生》此外,根據為SZ槽反轉角測量部8所檢出的間 隔構件S的實際反轉角將反饋施加於第一驅動馬達丨丨及/或 第二堪動馬達1 2時,也會調整傳送到各個的控制信號的縱 軸方向的倍率》 其次’就根據上述製造裝置之光纜用間隔構件之製造方 法一實施形態加以說明。 如圖1所不,從抗張力線供應機丨將抗張力線[丨供應給擠 壓成型機2。供應給擠壓成型機2的抗張力線在其頭部内用 擠壓成型-次包覆樹脂’ $成抗張力體L2後被送到冷卻槽 [ V圍…體L2插通冷卻水中,使抗張力㈣ 固。使周圍凝固的抗張力體L2被供應 ^送張力體把持。Μ ’ 一面為把持滾筒41所把持,一面被 =張力體把持部4全體根據來自控制部1〇的 , 為第一驅動馬達12所交互反榦。= ' 轉模52的交互反轉同步,其旋當然和後述旋 張力趙L2在為把持滚筒41所反。此時’抗 待的狀態追隨抗張力體把持
403847 五、發明說明(12) 部4的交互反轉而向交互反轉方向被扭轉。 一面為抗張力體把持部4所向交互反轉方向扭轉,一面 被輸送的抗張力體L2下游側供應給擠壓成型機5之頭部51 内。在頭部51内,將樹脂攒出到抗張力體L2周圍而將間隔 構件S擠壓成型,同時用旋轉模52在間隔構件s外周面形成 SZ槽G。旋轉模52和上述抗張力體把持部4的交互反轉同 步’其旋轉方向成為相反。 此處,就旋轉模52及抗張力體把持部4的反轉角加以說 明。在上述製造裝置設定抗張力體把持部4的反轉角,以 便旋轉模52的反轉角和成型後的間隔構件3之32槽(5的反轉 角相等。若如此設定,則在頭部51,在所擠壓成3型的間隔 構件S上就幾乎不產生扭曲,可在安定的製造條件下製造 間隔構件。 或者若比旋轉模52的反轉角大地設定旋轉模52及抗張力 體把持部4的反轉角,則在更高線速化之點有效。 縮小慣性大的旋轉模52的反轉角而使高速追隨性提月 尚’如此即使加大反轉角亦加大可充分追 性小的抗張力體把持部4的反轉角。此外 同、、 n & 7卜,在頭都5 1肉 部,可減輕施加於樹脂的剪切應力, S的表面粗槌度更平滑。 &所製造的間隔構件 其次,在周圍形成SZ槽G而從頭部5】+ Α 冷卻槽6被冷卻凝固。在被充分冷卻凝=的間隔構件S在 上述製程的抗張力線L1 —抗張力體的下 '游側,經過 機7所向圖中右方取回,再被輸送 θ1隔構件S為取回 』上游側的SZ槽反轉角
C:\Prograra Fi1es\Patent\54295. ptd
403847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發明說明(13) 測量部8。 在SZ槽反轉角測量部8檢測間隔構件S的實際反轉角,傳 送到控制部1 0。然後,間隔構件S在SZ槽反轉角測量部8上 游側為捲取機9所捲取。又,傳送到控制部1 〇的SZ槽G的實 際反轉角和所事前設定的SZ槽G的反轉角的規定值比較, 若超過規定範圍’則調整從控制部1 〇傳送到第一驅動馬達 11及/或第二驅動馬達12的控制信號,進行反饋,以便sz 槽G的實際反轉角收容於規定範圍内。 若根據如上述之裝置及方法製造間隔構件S,則使抗張 力趙把持部4的交互反轉向和旋轉模52的交互反轉反方向 旋轉’縮小旋轉模52的反轉角,可進行高線速化的製造效 率提高。此外,可使旋轉模5 2之驅動部小容量化,可小型 又廉價製造製造裝置》 此外’使抗張力體把持部4交互反轉的機構可比使旋轉 模52父互反轉的機構形成簡單又輕型的構造,可容易實現 1%速反轉。此外,由於根據為SZ槽反轉角測量部8所測量 的SZ槽G的實際反轉角控制旋轉模52及/或抗張力體把持部 4的反轉角,所以可使所製造的間隔構件之sz槽的反轉角 精度更加提高,同時導致省力化、省資源化。 為了確認可縮小旋轉模52的反轉角,利用上述方法及裝 置實際製造了間隔構件。使用搓捻直徑丨4關的7條鋼線 的鋼捻線作為抗張力線L 1,將樹脂擠出到此周圍,得到直 徑8 _的抗張力體L2。其次,將樹脂擠出到抗張力體L2周 圍,同時使4條SZ槽G形成,得到直徑15 5 _的間隔構件
403847 五、發明說明(14) - S。在抗張力體把持部4的抗張力體L2把持位置是 角:位置:互使旋轉模52在反轉間距47“m的條 件下乂反轉角3 6 0 &互反轉’使抗張力體把持部《以 角120交互反轉(和旋轉模52反方向反轉),所實 的間隔構件S之SZ槽G的反轉角就成為361。,旋轉模 反轉角和SZ槽G的反轉角大致相等。 、 另一方面,使抗張力體L2在抗張力體把持部4的交互反 轉停止之外,纟和上述條#完全相同條件下製造間隔構件 L的5結果SZ 實:Λ造:間隔構件S之以利的反轉角成為 275 ’ SZ槽G的反轉角比旋轉模52的反轉角小。如此,根 據本發明方法及裝S,可縮小旋轉模52的反轉卜此外, 在上述條件下,以旋轉模52的反轉角為12〇。,以抗張力 體把持部4的反轉角(和旋轉模52反方向反轉)為24〇。時, 所實際製造的間隔構件的反轉角成為m。,也 .可痛認可比SZ槽G的反轉角縮小旋轉模52的反轉角。 圖4顯示關於本發明之光纜用間隔構件之製造裝置之其 ^ F' ^ 態。又,此製造裝置形成按照上述圖1所示之製 造裝ί的結構’以下就和圖i所示之製造裝置不同的結構 加以詳述,至於和圖1所示之製造裝置相同或同等的結 構’則省略其說明。 上在此製造裝置方面,為使旋轉模52及抗張力體把持部4 乂互反轉而設置1個驅動馬達13。此外,在此驅動馬達13 洋抗張力體把持部4之間配設變速機構14。驅動馬達13具 有為了使驅動力傳到旋轉模52側的皮帶輪131,變速機構
CAProgram Fi les\Patent\54295. Ptd 第18頁 ^03847 五、發明說明(15) 14具有為了將來自驅動馬達13的驅動力傳到抗張力體把持 部4的皮帶輪141 ^在此製造裝置方面,旋轉模52及抗張力 體把持部4物理上連接於單獨的驅動馬達13,所以可使兩 者的交互反轉完全同步。此外,此時旋轉模52和抗張力體 把持部4只是反轉角和旋轉方向不同,用變速機構14可容 易變換來自單獨的驅動馬達13的驅動力。又,也可以和圖 4之製造裝置相反’利用單獨的馬達直接驅動抗張力體把 持部4 ’透過變速機構驅動旋轉模52。 、,亡j實施形態中,使用使鋼線等抗張力線L1周圍包覆 以提向密合性為目的的樹脂者作為抗張力體[2 ’但也可以 直接使用鋼線等作為抗張力體。此外,在擠壓成型機5方 面,也可以大致同時進行使抗張力線u包覆以提高密合性 為目的的樹脂的擠壓成型和使sz槽6形成的擠壓成型。 [發明之效果] 關於 模上游 轉抽心 模的交 抗張力 一面減 關於 壓成型 圍;旋 轉轴心 本發明 側,在 可交互 互反轉 體把持 輕施加 本發明 機:將 轉模: 可交互 之光纜用間 具備在把持 反轉的抗張 同步,向和 部交互反轉 於製造裝置 之光纜用間 熔融樹脂擠 配置於擠壓 反轉;及, 隔構件 抗張力 力體把 旋轉模 ,所以 之負荷 隔構件 出到所 成型機 抗張力 之製造方 體的狀態 持部的狀 的交互反 可縮小旋 ,一面使 之製造裝 直線狀輪 之頭部, 體把持部 法,由 以抗張 態,使 轉方向 轉模的 製造效 置,由 送的抗 以抗張 :配設 於在旋轉 力體為旋 其與旋轉 反方向使 反轉角, 率提1¾。 於具備擠 張力體周 力體為旋 於旋轉模
C:\Program Fi1es\Patent\54295. ptd 第19頁 403847 五、發明說明(16) 上游側,把持所輸送的抗張力體,同時與旋轉模的交互反 轉同步,向和旋轉模的交互反轉方向反方向交互反轉,所 以可縮小旋轉模的反轉角,一面減輕施加於頭部之負荷, 一面使製造效率提高。 [圖式之簡單說明] 圖1為顯示關於本發明之光纜用間隔構件之製造裝置一 實施形態的側面圖。 圖2為顯示關於本發明之光纜用間隔構件之製造裝置之 SZ槽反轉角測量裝置的(a)平面圖(b)側截面圖。 圖3為關於送到圖1所示之裝置之第一及第二驅動馬達之 控制信號的說明圖。 圖4為顯示關於本發明之光纜用間隔構件之製造裝置其 他實施形態的部分側面圖。 圖5為顯示中心具有抗張力體、外周面上具有SZ槽之光 纜用間隔構件的透視圖。 圖6為說明光纜用間隔構件之SZ槽之反轉角(關於1個SZ 槽)的外周面展開圖。 [元件編號之說明] S…間隔構件、L2…抗張力體、g ‘"SZ槽、4…抗張力體 把持部、5…擠壓成型機、5 1…頭部、5 2…旋轉模、8…SZ 槽反轉角測量部、1 〇…控制部、11…第一驅動馬達。1 2… 第二驅動馬達、13…驅動馬達、14…變速機構。
C:\Program Files\Patent\54295.ptd 第20頁

Claims (1)

  1. 403847 六、申請專利範酊 1 · 一種光纜用間隔構件之製造方法,係 3部内將炫融樹脂擠出到抗張力趙周圍:、 =: 迷頭部的旋轉模交互反轉,以t造在 -便配置於引 隔構件,其特徵在於:轉在外周面具有SZ槽之間 側,在具備在把持前述抗張力體的 狀態以則述抗張力體為旋轉軸心可交 持部的狀態, 夂轉的抗張力體把 使其與前述旋轉模的交互反轉同+ ^ :交互反轉方向反方向使前述;模 2. 根據中請專利範圍第i項之光規用間隔構件 :,其中設定前述抗張力體把持部的反轉角,以便裏'方 反轉角和所形成的前述間隔構件之以槽的反“大 3. ,據申請專利範圍第工項之光境用間隔構件 =其中比前述旋轉模的反轉角大地 I:方 持部的反轉角。 义机張力體把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之任一 :士製造方法,其中在前述旋轉模下游側設置測^开隔; 的前述間隔構件之sz槽的反轉角的sz樺 ^所形成 據為前述SZ槽反轉角測量部所測量的saz槽的反二^ ,根 述旋轉模及/或前述抗張力體把持部的反轉角轉角控制刚 1一種光缓用間隔構件之製造裝置,其特徵在 h壓成型機m樹脂播出到所直線狀輸送的抗張^ C:\Program Files\Patent\54295. ptd ^〇3β47 i 六、申請專利範圍 周圍; 旋轉模:配置於 為旋轉轴心可交 抗張力體把持部 的前述抗張力體 和前述旋轉模的 6. 根據申請專 置’其中具有sz 側’測量所形成 制部:根據為前 角控制前述旋轉 7. 根據申請專 裝置’其中具有 及’第二驅動馬 張力體把持部交 傳送到前述第一 8. 根據申請專 裝置,其中具有 把持部交互反轉 前述旋轉模或前 前述擠壓成型機之頭部, 互反轉:及 "别述抗張力體 :配設於前述旋轉模上游側 ,同時與前述旋轉模的交J反 交互反轉方向反方向交互反轉者。 向 利範圍第5項之光纜用間隔構件之 槽反轉角測量部:配設於前述旋轉模& & 的前述間隔構件之SZ槽的反轉角;及,游 述SZ槽反轉角測量部所測量的sz槽的反控 模及/或前述抗張力體把持部的反3轉角。轉 利範圍第5或6項之光纜用間隔構件之製°生 第一驅動馬達:使前述旋轉模交互反轉^ 達:和前述第一驅動馬達獨立而使前述打 互反轉,將根據同一控制信號的控制信= 驅動馬遠及前述第二驅動馬達。 』 利範圍第5或6項之光纜用間隔構件之製造 驅動馬達:使前述旋轉模及前述抗張六= 々竣 :及,變速機構:配置於前述驅動馬達和 述抗張力體把持部之間。
TW087115518A 1997-09-22 1998-09-17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king slotted rod for optical cable TW403847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5691097A JP3314688B2 (ja) 1997-09-22 1997-09-22 光ケーブル用スペーサ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製造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403847B true TW403847B (en) 2000-09-01

Family

ID=17299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87115518A TW403847B (en) 1997-09-22 1998-09-17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king slotted rod for optical cable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6190583B1 (zh)
EP (1) EP0903603B1 (zh)
JP (1) JP3314688B2 (zh)
KR (1) KR100329866B1 (zh)
CN (1) CN1212378A (zh)
AT (1) ATE456817T1 (zh)
ID (1) ID20896A (zh)
MY (1) MY121315A (zh)
TW (1) TW40384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46409A (zh) * 2012-12-21 2013-04-17 符志椿 程控钨丝绳校型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07827B2 (ja) * 2002-03-07 2007-11-14 宇部日東化成株式会社 合成樹脂製棒状物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DE10327397B3 (de) * 2003-05-07 2004-09-30 Krauss-Maffei Kunststofftechnik Gmbh Extrusionsanlage mit synchronisierten Antriebsaggregaten und Verfahren zur Synchronisierung von Antrieben
JP4933331B2 (ja) * 2006-04-04 2012-05-16 宇部日東化成株式会社 螺旋スペーサ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KR101199283B1 (ko) * 2006-04-04 2012-11-08 우베-니토 카세이 가부시키가이샤 나선 스페이서의 제조 방법 및 제조 장치
US20080023123A1 (en) 2006-07-31 2008-01-31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Automatic elastomer extrus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JP5593952B2 (ja) * 2010-08-20 2014-09-24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ケーブル用スロット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5644816B2 (ja) * 2012-07-31 2014-12-24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ケーブル用スロットロッド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2014115308A (ja) * 2012-12-06 2014-06-26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光ケーブル用スロット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US8913862B1 (en) 2013-09-27 2014-12-16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LLC Optical communication cable
DE102015010676A1 (de) * 2015-08-12 2017-02-16 Karlsruher Institut für Technologi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eines supraleitfähigen Leiters
CN105365185A (zh) * 2015-11-26 2016-03-02 南京华信藤仓光通信有限公司 光缆用sz骨架芯的生产方法及生产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785738A (en) * 1955-11-09 1957-11-06 Jan Kubicek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friction clutches
US4205899A (en) * 1978-06-08 1980-06-03 Northern Telecom Limited Optical cables
CA1185468A (en) * 1981-10-06 1985-04-16 Northern Telecom Limited Optical cables
FR2515411A1 (fr) * 1981-10-28 1983-04-29 Telecommunications Sa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fabrication d'un jonc a rainures helicoidales pour cable a fibres optiques et le jonc obtenu selon le procede
IT1177430B (it) * 1984-12-17 1987-08-26 Pirelli Cavi Spa Procedimento e apparecchiatura per la produzione di un nucleo provvisto di scanalature ad elica aperta per cavi elementari a fibre ottiche
GB2186520A (en) 1986-02-07 1987-08-19 Austral Standard Cables Pty Lt Manufacture of helically grooved optical cable core
US4757675A (en) 1987-02-18 1988-07-19 Ericsson Telecomcable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fiber optic cable
US4872824A (en) 1987-03-16 1989-10-10 Northern Telecom Limite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grooved support member for optic fibers
JPS63264714A (ja) 1987-04-22 1988-11-01 Hitachi Cable Ltd 光ケ−ブル用スペ−サの製造方法
JPH01303408A (ja) 1988-06-01 1989-12-07 Hitachi Cable Ltd 光ファイバスペーサの製造方法
JPH03110509A (ja) 1989-09-26 1991-05-10 Ube Nitto Kasei Co Ltd 光ファイバ担持用スペーサの製造方法
US5380472A (en) * 1992-05-08 1995-01-10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chamber members for accepting light waveguides
JP2786382B2 (ja) 1992-08-25 1998-08-13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多段落とし込み型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の製造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46409A (zh) * 2012-12-21 2013-04-17 符志椿 程控钨丝绳校型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9990029966A (ko) 1999-04-26
US6190583B1 (en) 2001-02-20
EP0903603A3 (en) 1999-09-01
CN1212378A (zh) 1999-03-31
MY121315A (en) 2006-01-28
EP0903603A2 (en) 1999-03-24
KR100329866B1 (ko) 2002-10-25
ATE456817T1 (de) 2010-02-15
EP0903603B1 (en) 2010-01-27
JP3314688B2 (ja) 2002-08-12
ID20896A (id) 1999-03-25
JPH1195077A (ja) 1999-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403847B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king slotted rod for optical cable
CN103287917A (zh) 线缆卷绕装置
WO2022048558A1 (zh) 一种螺旋微槽型气吹微缆、制造设备及制造方法
US3388541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tranding wires, or the like
CN108761677B (zh) 光缆生产设备及系统
CA1082435A (en) Process and device for producing multi-wire power cables or lines provided with reversing lay
FI97084B (fi) Menetelmä ja laite valokaapelin valmistamiseksi
US4120139A (en) Cable making apparatus
US3786623A (en) Method and an apparatus for the continuous production of stranded wire
CN111968793A (zh) 绞线机
US2000104A (en) Stranding machine
FI106074B (fi) S/Z-kaapelointiin tarkoitettu kaapelointikone
EP0461844B1 (en)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stranding machines
JP3010576B2 (ja) 自己支持型ケーブル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CN210039777U (zh) 绞线机
CN218708098U (zh) 交联电缆一体成型加工收卷机
CN213505262U (zh) 一种新型碳纤维放线装置
CN220449339U (zh) 一种钢缆预张拉设备
CN111952012B (zh) 双臂高速绞线机
JP2003021762A (ja)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の製造プロセス中反転撚り(rol)の均一性を向上させるトルク・キャプスタン
CN109031560B (zh) 一种彩条识别开天窗施工光缆及生产方法
JP2827183B2 (ja)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用スペーサ製造方法
JP4123218B2 (ja) 撚線機
CN113311550A (zh) 一种光缆制造工艺
US20200230902A1 (en) A mold for an apparatus to produce plastic pipe and method to use i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K4A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n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