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39777U - 绞线机 - Google Patents

绞线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39777U
CN210039777U CN201920729063.9U CN201920729063U CN210039777U CN 210039777 U CN210039777 U CN 210039777U CN 201920729063 U CN201920729063 U CN 201920729063U CN 210039777 U CN210039777 U CN 2100397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stranding
stranded
tension
twis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2906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靳远
陈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Ming Kota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Ming Kota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Ming Kota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Ming Kota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2906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397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397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397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绞制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绞线机,包括:绞线装置,用于将多根绞合单线绞制形成为绞合线体;收线装置,用于将绞制后的所述绞合线体收集;过线缓冲装置,用于抽拉所述绞合线体,以将所述绞合线体传输至所述收线装置;其中,所述绞线装置包括用于将所述绞合单线张开输出并能调节所述绞合单线张力大小的放线器,所述放线器设置有多个。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绞线机,能够实现张力大小的准确调节,而且能够直观获知张力数值的大小,从而,提高了使各放线器的张力保持一致时调节的精准度和方便性,克服了完全依靠人的经验来使各放线器的张力保持一致所存在的准确度差的缺陷。

Description

绞线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绞制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绞线机。
背景技术
绞线机用于铜线、漆包线或铜包铝等各种软硬导体线的绞合,使各绞合单线相互绞合成为一体。绞线一般分为同心层绞和束绞两种方式。同心层绞是指各绞合单线以绞线的中心线为轴线,分层有序地绞合在绞线的周围;束绞是指将多根绞合单线以同方向、同节距不分层地扭绞在一起的绞合方式。在进行绞合的过程中,需要先将各绞合单线从各自的线卷上通过放线并张开,然后再进行绞合。
在绞合的过程当中,各绞合单线的张力大小影响绞合后的紧密度,张力过小,容易导致各绞合单线分布松散、不紧密;而当张力过大时,便容易导致将绞合单线拉断。而现有的绞线机,各绞合单线的张力大小完全依靠人的经验及手感人工调试,存在调节精准度差的缺陷,难以达到使各绞合单线的张力保持一致。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绞线机,以解决绞合单线张力调节不准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绞线机,包括:绞线装置,用于将多根绞合单线绞制形成为绞合线体;收线装置,用于将绞制后的所述绞合线体收集;过线缓冲装置,用于抽拉所述绞合线体,以将所述绞合线体传输至所述收线装置;其中,所述绞线装置包括用于将所述绞合单线张开输出并能调节所述绞合单线张力大小的放线器,所述放线器设置有多个。
优选地,所述绞线装置还包括:底盘,各所述放线器分布在所述底盘上;绞线筒,固定设置在所述底盘上,用于将由各所述放线器输出的所述绞合单线汇集;绞线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底盘转动,将汇集的各所述绞合单线绞制成所述绞合线体。
优选地,所述放线器包括:支撑座,固定连接在所述底盘上;安装架,与所述支撑座连接;线卷安装轴,固定在所述安装架上,用于连接收卷有所述绞合单线的线卷;导线轮组,固定在所述支撑座上,用于导向收卷在所述线卷上的所述绞合单线的输出;其中,所述线卷安装轴连接有用于调节所述绞合单线输出的张力大小的张力调节器。
优选地,所述张力调节器包括:本体,连接在所述安装架上,用于产生与所述绞合单线输出方向相反的扭力;阻力调节件,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用于调节所述本体产生的扭力的大小其中,所述本体通过连接件与所述线卷安装轴连接。
优选地,所述导线轮组包括:第一导向轮,用于供从所述线卷上输出的所述绞合单线缠绕;第二导向轮,用于供经由所述第一导向轮后的所述绞合单线缠绕;导向组件,用于导向经由所述第二导向轮后的所述绞合单线穿过与所述绞线筒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导向轮和所述第二导向轮均通过连接架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座,所述导向组件通过支撑板设置在所述线卷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绞线装置还包括:检测开关,通过支撑杆相邻所述支撑座设置;断线检测组件,活动连接在所述安装架上,用于压紧所述绞合单线,并在断线时与所述检测开关碰触。
优选地,所述绞线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盘内用于消除所述绞合单线扭转内应力的退扭组件;所述退扭组件包括退扭驱动件、主动齿轮和用于与所述支撑座连接的行星齿轮,每个所述支撑座均连接有一个所述行星齿轮,所述行星齿轮通过过渡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连接,所述退扭驱动件通过退扭传动件与所述主动齿轮连接。
优选地,所述绞线机包括两个所述绞线装置,两个所述绞线装置上下层叠设置。
优选地,所述绞线机还包括机壳和用于调节所述绞合线体绞制紧密度的滑台组件,所述滑台组件包括滑动架、线模、用于驱动所述滑动架上下移动的滑动架驱动件,所述滑动架驱动件固定在机壳上,所述滑动架上设置有线模槽,所述线模安装在所述线模槽内,所述线模上开设有供所述绞合线体穿过的线孔。
优选地,所述线模包括两个相互连接的线模单体,所述线孔形成于两个所述线模单体之间。
优选地,所述绞线机还包括:走线组件,设置在所述过线缓冲装置和所述收线装置之间,用于将所述绞合线体由所述过线缓冲装置导向至所述收线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绞线机,绞线装置将多根绞合单线绞制成为绞合线体,并在过线缓冲装置的抽拉作用下将绞合线体传输至收线装置上实现收集。通过采用将绞线装置设置成包括放线器,放线器不仅能够将绞合单线张开输出,还能调节各绞合单线张力大小,以确保绞合单线始终保持张紧状态。这样,该放线器的设置,能够实现张力大小的准确调节,而且能够直观获知张力数值的大小,从而,提高了使各放线器的张力保持一致时调节的精准度和方便性,克服了完全依靠人的经验来使各放线器的张力保持一致所存在的准确度差的缺陷。该放线器张力调节方便、准确性好,使绞线机能够实现均衡绞线,确保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绞线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绞线机在另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绞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绞线装置在另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放线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退扭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过线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收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直接设置、连接,也可以通过居中元部件、居中结构间接设置、连接。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和各实施例,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例如通过不同的具体技术特征/实施例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实施方式,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中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实施例的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绞线机,该绞线机由机柜进行绞制生产过程中各工序的控制,操控方便性好。该绞线机包括绞线装置1、收线装置2和过线缓冲装置3。该绞线装置1旋转,用于将多根绞合单线绞制形成为绞合线体。该“绞合单线”是指进行绞制之前的线(如用于绞制的导线或丝线等),并不是指经过绞合后形成的线;收线装置2便用于将绞制后的绞合线体收集,收集的方式可收卷成为筒状,也可以是成捆状;而过线缓冲装置3用于抽拉绞合线体,以将绞合线体传输至收线装置2,对绞合线体实现持续收集。同时,在过线缓冲装置3的抽拉作用下,不仅可以使经绞制后获得的绞合线体能够始终保持张紧状态,便于稳定传输给收线装置2进行收集,而且还可以使各绞合单线也保持张紧,以维持稳定的绞制状态,确保整个绞制工作能够持续可靠进行。
在将各绞合单线汇集绞制的过程中,需要先通过放线来将各绞合单线从各自的线卷上输出,并保持张开的状态,以便能够顺畅输出。各绞合单线张开输出的过程中需要始终保持张紧状态,以能够实现持续稳定绞制的目的。因而,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确保各绞合单线的张力保持在稳定、合适的范围内,采用将绞线装置1设置成包括用于将绞合单线张开输出并能调节各绞合单线张力大小的放线器11(参照图1),由于绞制过程中需要提供多根绞合单线,因而将放线器11设置有多个,每个放线器11实现单独将一种绞合单线张开输出。该张开输出是指将处于收卷状态的绞合单线张开并以绷紧的状态输出。由于放线器11能够准确调节张力的大小,并能直观获知张力大小的数值。因而,通过设置有该放线器11,实现了绞合单线张力大小的自主准确调节。并且,提高了使各放线器11的张力保持一致时调节的精准度和方便性,克服了完全依靠人的经验来使各放线器11的张力保持一致所存在的准确度差的缺陷。由于各放线器11的张力大小能够经调节而保持一致,便实现了各绞合单线的均衡绞制,使绞制后所获得的绞合线体的紧密度保持均匀一致,提升了绞制后的产品质量。
如图3和图4所示,绞线装置1(参照图1)还包括底盘12、绞线筒13和绞线驱动件14。底盘12用于各放线器11和绞线筒13的固定安装,各放线器11分布在底盘12上,并优选采用均匀分布的方式固定在底盘12上。经由各放线器11输出的各绞合单线均连接于绞线筒13,而绞线筒13则将各绞合单线在绞线筒13的上方汇集成为一股。优选将绞线筒13设置在位于由各放线器11组合所形成的区域的中心,确保各绞合单线受力均衡,实现均衡绞制。在绞制的过程中,通过绞线驱动件14来提供动力而驱动底盘12转动,进而能够使各放线器11能够绕绞线筒13旋转,同时,绞线筒13自身也跟随底盘12同步旋转,各放线器11与绞线筒13之间保持相对静止,从而最终能够将各绞线单线相互绞合为一体,实际绞合线体的绞制。而在过线缓冲装置3的持续抽拉下,各绞合单线能够不断进行绞制,而绞制获得的绞合线体便被及时输送至收线装置2上进行收集。如此,该绞线机实现了绞合单线的张开输出、绞制以及绞制后绞合线体的收集保持同步进行,达到了绞制工作持续进行的生产目的。在本实施例中,绞线驱动件14为电机,通过皮带传动而实现底盘12的旋转。
如图4和图5所示,放线器11包括支撑座111、安装架118、线卷安装轴112和导线轮组113。支撑座111固定连接在底盘12上,安装架118与支撑座111连接,用于供线卷安装轴112安装连接。线卷安装轴112固定在安装架118上,用于连接收卷有绞合单线的线卷。根据生产方式,各绞合单线最初的状态为收卷在线卷上,因而,通过设置有线卷安装轴112,便于线卷的装入固定,以实现持续提供绞合单线。导线轮组113固定在支撑座111上,用于导向收卷在线卷上的绞合单线的输出,确保输出的绞合线体能够准确、顺畅的被输送至绞线筒13上。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确保线卷在输出绞合单线时,始终保持有张力存在,避免线卷出现松散,采用在线卷安装轴112连接有用于调节绞合单线输出的张力大小的张力调节器114。该张力调节器114产生与绞合单线输出方向相反的扭力,并且扭力直接作用在线卷上,从而,能够实现在线卷放线的过程中,避免出现由于线卷转动过快而导致输出的绞合单线发生松散的问题,绞合单线始终保持张紧状态,确保输出的稳定、顺畅性。
上述张力调节器114的设置,实现了绞合单线输出的张力大小的准确调节,而且,该张力调节器114具有直接显示张力大小的刻度。这样,在张力调节操作中,在调节好一个放线器11的张力大小后,其它的放线器11便可以参照该数值进行调节,提升了各放线器11张力调节的效率和精准度。消除依靠经验和手感来调节张力而存在的误差,从而带来产品质量不稳定的问题。各绞合单线张力一致,实现了均衡绞线。
如图5所示,张力调节器114包括本体1141和阻力调节件1143。本体1141连接在安装架118上,用于产生与绞合单线输出方向相反的扭力,并且,本体1141通过连接件1144与线卷安装轴112连接,该连接件1144可以联轴器或连接套筒等。阻力调节件1143设置在本体1141上,用于调节本体1141产生的扭力的大小,以满足不同类型绞合线体的绞制生产时,对绞线张力大小不同需求。在本实施例中,张力调节器114为磁阻尼器,能够提供稳定、均衡的扭力,而且扭动大小调节方便。
如图5所示,导线轮组113包括第一导向轮1131、第二导向轮1132和导向组件1133。第一导向轮1131用于供从线卷上输出的绞合单线缠绕;第二导向轮1132用于供经由第一导向轮1131后的绞合单线缠绕;而导向组件1133用于导向经由第二导向轮1132后的绞合单线穿过与绞线筒13(参照图3)连接。并且,其中,第一导向轮1131和第二导向轮1132均通过连接架115固定连接于支撑座111,导向组件1133通过支撑板116设置在线卷的上方。通过这样设置,在进行绕线连接时,将从线卷上输出的绞合单线先缠绕在第一导向轮1131上,然后再缠绕在第二导向轮1132上,最后穿过导向组件1133而与绞线筒13连接。绞合单线在经由导线轮组113中各部件的导向后,输出稳定、舒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轮1131和第二导向轮1132为瓷环,瓷环表面光滑、硬度低。这样,瓷环既能为绞合单线输出提供导向,又能确保绞合单线缠绕在瓷环上滑动的过程中,不会被损伤。
如图5所示,由于通过采用设置有连接架115来固定支撑第一导向轮1131和第二导向轮1132,而连接架115又与支撑座111连接。因而,可采用将安装架118固定在连接架115上,同样能够实现安装架118的固定安装。
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采用在安装架118上设置有两个相对的档条117,并使从线卷上输出的绞合单线由两个档条117之间穿过再缠绕在第一导向轮1131上。这样,在两个档条117的限位作用下,确保绞合单线缠绕在第一导向轮1131上的位置保持相对稳定,不会从第一导向轮1131上脱落。
如图3和图4所示,绞线装置1还包括检测开关15和断线检测组件16。检测开关15通过支撑杆18相邻支撑座111设置,在具体设置中,绞线机通过采用设置有底板10来安装支撑底盘12,因而,将支撑杆18固定在底板10上。而断线检测组件16活动连接在安装架118(参照图5)上,用于压紧绞合单线,并能在断线时与检测开关15碰触,触发检测开关15而实现断电,停止绞制。参照图5,该断线检测组件16包括用于压紧绞合单线的压线轮161、用于与检测开关15碰触的碰触杆162、扭簧163、调节齿轮164和安装杆165。压线轮161施加在绞合单线上力度的大小由扭簧163提供,并可通过调节齿轮164来调节压力的大小。扭簧163套设在安装杆165上,调节齿轮164连接于安装杆165的一端,并结合拨杆166来实现对扭簧163所产生的扭力大小的调节,安装杆165连接在安装架118上,通过安装架118来支撑固定。这样设置,扭簧163产生压力使压线轮161压设在绞合单线上,将绞合单线压紧,此时的碰触杆162被抬高,在旋转的过程中无法与检测开关15碰触。而当绞合单线发生断线后,压线轮161便会下降,进而带动碰触杆162下降,使碰触杆162所处的位置能够与检测开关15碰触。在旋转的过程中与检测开关15发生碰触后,这时,检测开关15上连接的电路就会形成回路,起到提醒断线的作用。此种设置方式,实现了断线的准确检测。在本实施例中,将压线轮161设置在第一导向轮1131和第二导向轮1132之间。
在具体绞制过程中,各绞合单线除了受到被扭转而相互缠绕实现绞和的扭力之外,各绞合单线自身也会产生与绞制方向相反的扭转内应力,而该扭转内应力的存在容易造成绞合线体的形状不稳定,导致绞合线体发生松散。因而,该绞线装置1还包括设置在底盘12内用于消除绞合单线扭转内应力的退扭组件17(参照图2),在该退扭组件17的作用下,能够在绞制的过程中实现对各绞合单线的退扭操作,避免绞合线体在绞制后发生松散,确保绞合线体质量的良好性。
如图3和图6所示,该退扭组件17包括退扭驱动件171、主动齿轮172和用于与支撑座111连接的行星齿轮173,每个支撑座111均连接有一个行星齿轮173,而且行星齿轮173通过过渡齿轮174与主动齿轮172连接,同时,退扭驱动件171通过退扭传动件与主动齿轮172连接。这样,在具体退扭过程中,退扭驱动件171产生的驱动力通过退扭传动件传递给主动齿轮172,主动齿轮172转动便能带动过渡齿轮174转动,然后在过渡齿轮174的传动作用下,使各行星齿轮173同时转动,进而能够使各个支撑座转动而实现各绞合单线的退扭。此种通过齿轮间相互啮合传动的方式进行退扭,同步性好,确保各放线器11能够同时转动,实现同步退扭。
如图3和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盘12上设置有十个放线器11,因而,可通过采用在每两个行星齿轮173间共用一个过渡齿轮174的方式来实现传动,同样能够实现同步传动,而且能够提高结构的简洁性。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依据底盘12上放线器11设置的个数来选择共用和单独设置过渡齿轮174相结合方式来实现传动,设置灵活性好。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绞线机通过在底盘12的中心处设置有一个主轴,并在主轴上设置有绞制传动件和退扭传动件来分别实现绞制传动和退扭传动。此种通过共用一个主轴的方式实现各绞合单线的绞制和退扭的功能,结构简洁,设置巧妙性好。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绞线机主要用于同心层绞。因而,该绞线机包括两个绞线装置1,两个绞线装置1上下层叠设置,并保持同轴。这样,在实际的绞制过程中,可通过下方的绞线装置1来绞制形成绞线,然后再通过上方的绞线装置1来将上方的各绞合单线分层有序地绞合在绞线的周围,进而实现绞合线体的整体绞制。在实际设置当中,可根据具体的生产需求来选择上下两个绞线装置1中放线器11的设置个数,可以保持一致,也可以不同。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参照图3和图4,上下两个绞线装置的结构区别在于放线器11设置的个数不同,位于上层的绞线装置1设置有十个放线器11,位于下层的绞线装置1设置有三个放线器11。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实际的绞制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放线器11必须同时进行绞制,可根据实际的绞线需求来选择各放线器11的使用数量。同时,该绞线机可根据具体的绞制类型需求来设置绞线装置1的个数,并不只是层叠设置有两个绞线装置,还可以是层叠设置为三个或四个等其它的个数。此外,还可按需选择各绞线装置1的工作方式,可以是使各绞线装置1同时进行绞制,也可以择一选择单独进行绞制工作。而且,当采用两个以上的绞线装置1同时进行绞制时,绞制的方向可以依次相反,也可以是相同,具体的绞制方式,根据实际的生产需求来选择,在此并不做限定。
如图1和图2所示,绞线机还包括机壳4和用于调节绞合线体绞制紧密度的滑台组件5。参照图7,该滑台组件5包括滑动架51、线模52、用于驱动滑动架51上下移动的滑动架驱动件53,滑动架驱动件53固定在机壳4上,滑动架51上设置有线模槽54,线模52安装在线模槽54内,线模52上开设有供绞合线体穿过的线孔521。通过这样的设置,各绞合单线便能够在线孔521内实现汇集,从而在绞制的过程中,便可由线孔521来限定各绞合单线最终实现绞制的位置。这样,在滑动架驱动件53的驱动下,能够按需调节滑动架51的位置,进而实现调节线模52的位置。当线模52远离绞线筒13时,获得的绞合线体的紧密度较为宽松;而当线模52靠近绞线筒13时,绞合线体便较为紧密。如此,实现了不同类型绞合线体的绞制,生产方位广。
如图7所示,在具体设置中,为了提高穿线的方便性,将线模52设置成包括两个相互连接的线模单体522,而线孔521则形成于两个线模单体522之间。这样,将线模52由两个分散的线模单体522组合而成,从而,将绞合线体放置在两个线模单体522之间,再将两个线模单体522组合连接为一个整体即可实现快速穿线。而在此种设置方式下,便在滑动架51上开设有与线模槽54连通的过线槽。以满足在进行将绞合线体穿设在线孔521内操作时,先使绞合线体经由该过线槽而进入到线模槽54内,然后再进行两个线模单体522组合连接。
如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过线缓冲装置3包括安装板31,安装板31固定连接在机壳4(参照图1)上。过线缓冲装置3还包括沿绞合线体输出的方向、依次分别固定在安装板31上的走线轮32、陶瓷套管33、包胶轮34和过线张力调节组件35,包胶轮34连接有包胶轮驱动件36,用于驱动包胶轮34转动。走线轮32、陶瓷套管33、包胶轮34和过线张力调节组件35固定在安装板31的相同一面,包胶轮驱动件36固定在安装板31的反面。通过这样的设置,实现了由线模52穿过的绞合线体先绕设在走线轮32上,然后绕设在陶瓷套管33上,再绕设在包胶轮34上,最后经由过线张力调节组件35而输送至收线装置2(参照图2)上。在具体过线工序当中,由包胶轮驱动件36驱使包胶轮34转动,进而能够拉动绞合线体,实现绞合线体在绞制过程中的抽拉,并能将绞合线体输送给收线装置2。而此时的收线装置2同步运转,实现绞合线体的收集。为了提高抽拉绞合线体的可靠性,该包胶轮34由摩擦力大的材料制成,同时,将绞合线体以缠绕多圈的方式设置在走线轮32上。从而,能够增大绞合线体与包胶轮34以及与走线轮32之间的接触面积,使摩擦力得到提高,实现可靠抽拉。
如图7所示,绞合线体在经过包胶轮34的抽拉后,需要缠绕在过线张力调节组件35上再传输给收线装置2。而该过线张力调节组件35在检测传感器的监测下,能够对绞合单线缠绕的松紧度实现实时监测,确保输出的绞合线体的张力始终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
如图8所示,该收线装置2包括收线驱动件21、减速器22、排线器23和排线筒24。减速器22和排线器23固定在机壳4上。驱动件与减速器22连接,排线筒24连接在排线器23上,同时,减速器22与排线器23之间通过传动带25连接。减速器22的转轴上连接有收线筒7,收线筒7跟随转轴同步转动,实现能将绞合线体不断缠绕在收线筒7上。在实际的收线过程中,绞合线体先穿过排线筒24后缠绕在收线筒7上,并且排线器23驱动排线筒24往复移动,对绞合线体收卷的位置进行排布,使绞合线体能够均匀收卷在收线筒7上。
如图2所示,由于过线缓冲装置3和收线装置2分别设置在机壳4内外两侧,便需要在机壳4上开设有通孔41(参照图1)供绞合线体穿出与收线装置2连接。因而,为了确保绞合线体穿过通孔41输出的顺畅和安全性,将该绞线机设置成还包括走线组件6(参照图1)。该走线组件6设置在过线缓冲装置3和收线装置2之间,用于将绞合线体由过线缓冲装置3导向至收线装置2。这样,在走线组件6的导向下,能够避免绞合线体与通孔41边缘接触,使绞合线体的可靠输出而实现收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绞线机,绞线装置1将多根绞合单线绞制成为绞合线体,并在过线缓冲装置3的抽拉作用下将绞合线体传输至收线装置2上实现收集。通过采用将绞线装置1设置成包括放线器11,而放线器11不仅能够将绞合单线张开输出,还能调节各绞合单线张力的大小。这样,该放线器11的设置,实现了张力大小的准确调节,而且还能够直观获知张力数值的大小。从而,提高了使各放线器11的张力保持一致时调节的精准度和方便性,克服了完全依靠人的经验来使各放线器11的张力保持一致所存在的准确度差的缺陷。该放线器11张力调节方便、准确性好,使绞线机能够实现均衡绞线,确保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绞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绞线装置,用于将多根绞合单线绞制形成为绞合线体;
收线装置,用于将绞制后的所述绞合线体收集;
过线缓冲装置,用于抽拉所述绞合线体,以将所述绞合线体传输至所述收线装置;
其中,所述绞线装置包括用于将所述绞合单线张开输出并能调节所述绞合单线张力大小的放线器,所述放线器设置有多个。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绞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绞线装置还包括:
底盘,各所述放线器分布在所述底盘上;
绞线筒,固定设置在所述底盘上,用于将由各所述放线器输出的所述绞合单线汇集;
绞线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底盘转动,将汇集的各所述绞合单线绞制成所述绞合线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绞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线器包括:
支撑座,固定连接在所述底盘上;
安装架,与所述支撑座连接;
线卷安装轴,固定在所述安装架上,用于连接收卷有所述绞合单线的线卷;
导线轮组,固定在所述支撑座上,用于导向收卷在所述线卷上的所述绞合单线的输出;
其中,所述线卷安装轴连接有用于调节所述绞合单线输出的张力大小的张力调节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绞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调节器包括:
本体,连接在所述安装架上,用于产生与所述绞合单线输出方向相反的扭力;
阻力调节件,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用于调节所述本体产生的扭力的大小;
其中,所述本体通过连接件与所述线卷安装轴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绞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轮组包括:
第一导向轮,用于供从所述线卷上输出的所述绞合单线缠绕;
第二导向轮,用于供经由所述第一导向轮后的所述绞合单线缠绕;
导向组件,用于导向经由所述第二导向轮后的所述绞合单线穿过与所述绞线筒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导向轮和所述第二导向轮均通过连接架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座,所述导向组件通过支撑板设置在所述线卷的上方。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绞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绞线装置还包括:
检测开关,通过支撑杆相邻所述支撑座设置;
断线检测组件,活动连接在所述安装架上,用于压紧所述绞合单线,并在断线时与所述检测开关碰触。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绞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绞线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盘内用于消除所述绞合单线扭转内应力的退扭组件;所述退扭组件包括退扭驱动件、主动齿轮和用于与所述支撑座连接的行星齿轮,每个所述支撑座均连接有一个所述行星齿轮,所述行星齿轮通过过渡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连接,所述退扭驱动件通过退扭传动件与所述主动齿轮连接。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绞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绞线机包括两个所述绞线装置,两个所述绞线装置上下层叠设置。
9.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绞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绞线机还包括机壳和用于调节所述绞合线体绞制紧密度的滑台组件,所述滑台组件包括滑动架、线模、用于驱动所述滑动架上下移动的滑动架驱动件,所述滑动架驱动件固定在机壳上,所述滑动架上设置有线模槽,所述线模安装在所述线模槽内,所述线模上开设有供所述绞合线体穿过的线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绞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模包括两个相互连接的线模单体,所述线孔形成于两个所述线模单体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绞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绞线机还包括:
走线组件,设置在所述过线缓冲装置和所述收线装置之间,用于将所述绞合线体由所述过线缓冲装置导向至所述收线装置。
CN201920729063.9U 2019-05-20 2019-05-20 绞线机 Active CN2100397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29063.9U CN210039777U (zh) 2019-05-20 2019-05-20 绞线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29063.9U CN210039777U (zh) 2019-05-20 2019-05-20 绞线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39777U true CN210039777U (zh) 2020-02-07

Family

ID=693668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29063.9U Active CN210039777U (zh) 2019-05-20 2019-05-20 绞线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397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06982B (zh) 主动退扭恒力放线机及其制作方法
US7640774B2 (en) Wire drawing machine and method
CN103287917A (zh) 线缆卷绕装置
CN201898005U (zh) 绞线机
US3396522A (en) Stranding machine
CN111968793A (zh) 绞线机
CA2201849A1 (en) Apparatus for making twisted wire
CN203351296U (zh) 两单线无扭对绞机
CN108532336B (zh) 具有张力实时自适应的钢丝绳捻制装置
CN100387773C (zh) 一种捻股机
CN112875420A (zh) 一种纤维加捻收卷装置
CN208737943U (zh) 一种卧式退扭绞对机
CN210039777U (zh) 绞线机
US4389838A (en) Single-twist stranding
KR100329866B1 (ko) 광케이블용스페이서의제조방법및그제조장치
KR19990063634A (ko) 다중와이어(wire = 철사) 스풀(spool)을 다중 와이어로 동시에 감으며/또는 이렇게 감겨진 다중스풀(spool)로부터 그의 다음 합연기를 위하여 와이어를 동시에 풀어주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2496417B (zh) 漆包机的拉丝及收线装置
CN110371786B (zh) 用于线绳的绕线成型装置及其方法
US2941348A (en) Manufacture of wire strands, bunches, and cables
US4291527A (en) Cable strand tension controlling apparatus
US3371878A (en) Payoff stand
CN202363178U (zh) 漆包机的拉丝及收线装置
CN215974297U (zh) 一种放线速度自动调节装置
KR100496447B1 (ko) 장력제어수단을 구비한 꼬인 케이블 제조장치
CN204433961U (zh) 一种钢绞线自动卷线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