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319762B - - Google Patent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319762B
TW319762B TW085105652A TW85105652A TW319762B TW 319762 B TW319762 B TW 319762B TW 085105652 A TW085105652 A TW 085105652A TW 85105652 A TW85105652 A TW 85105652A TW 319762 B TW319762 B TW 31976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cid
terephthalic acid
weight
tolualdehyde
starting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851056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
Toyo Boseki
Mizushima Aroma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 Toyo Boseki, Mizushima Aroma Kk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3197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31976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63/00Compounds having carboxyl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atoms of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 C07C63/14Monocyclic dicarboxylic acids
    • C07C63/15Monocyclic dicarboxylic acids all carboxyl groups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the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 C07C63/261,4 - Benzenedicarboxylic aci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51/00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s or their salts, halides or anhydrides
    • C07C51/16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s or their salts, halides or anhydrides by oxidation
    • C07C51/21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s or their salts, halides or anhydrides by oxidation with molecular oxygen
    • C07C51/255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s or their salts, halides or anhydrides by oxidation with molecular oxyge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without ring-splitting
    • C07C51/265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s or their salts, halides or anhydrides by oxidation with molecular oxyge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without ring-splitting having alkyl side chains which are oxidised to carboxyl group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02P20/52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using catalysts, e.g. selective catalys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Low-Molecular Organic Synthesis Reactions Using Catalysts (AREA)

Description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1 ) 1 .發明領域 本發明闞係於Μ氧化起始原料對二甲苯與對甲苯甲醛 混合物而產製對酞酸之方法,其係Μ含氧分子氣體並Κ 較低之脂肪族單羰酸作溶劑,在存在有重金靨化合物和 溴化物情形下進行。 2 .相闞技藝 日本專利公告第2666/1959號揭示,一種產製芳香族 羰酸之方法,其為在一液相中,Μ含氧分子氣體氧化一 種至少有一脂肪性取代性之芳香族化合物,且Μ —較低 脂肪族單羰酸為溶劑,在含錳重金鼷化合物和溴化物存 在下,生產對應之芳香羰酸。上述專利公告所揭示之方 法是由對應的芳香化合物之至少有一脂肪取代基者在單 一反應步驟利用溴離子抽去氫之功能生成一種芳香羰酸 之方法,已經被工業化作為由對二甲苯生產對酞酸之方 法,長年Μ來累積實際结果而有許多產業级之生產工廠。 在另方面,利用一種芳香化合物之至少具有一脂肪取 代基而非Μ對二甲苯作為起始原料Κ生產芳香羰酸之方 法,其可考慮作為起始原料者如對甲苯甲醛,對甲苯甲 酸,或4 -羥基苯甲醛(4 CBA),其為由對二甲苯被氧化 生成對酞酸反應中之中間產物。上述之對甲笨甲醛在工 業上是甲苯和一氧化碳在HF· BF3作為催化劑時反應化 成對甲苯甲醛(參考日本專利公告第29760/1964號)。在 日本專利公告第44653/1982號(GB1518881)中亦揭示一 種合成對酞酸之方法,其係Μ半連鑛或連鑛之反應步驟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297公釐) ^^1- ^^1 In ii II ^^1 ^ H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Ί 319762 A7 B7 五、發明説明(2 ) 在一反應系統中將對甲苯甲醛氧化,該系統包含反應物 本身之外尚有公知之鈷化合物,錳化合物,溴化物和較 低之脂肪性單羰酸。 雖然對甲苯甲醛是由Μ對二甲苯為起始原料經氧化合 成對酞酸方法中的中間產物,然而在前述日本專利公告 第44653/1982號之半連鑛或連續反應方法中都可能產生 黑化的對酞酸。瑄種現象從未在由對二甲苯氧化合成之 對酞酸中發現。 Κ如此黒化之對酞酸與一種二醇作用不可能得到保有 白度和透明性的聚酯比得成為一項商品。再者,如此黑 化的對酞酸不能夠Κ任何公知之方法除色,包括用醋酸 洗滌,自醋酸或水中结晶,自熱水中氫化再结晶之如曰 本專利公告第16860/1966號所揭示者等方法。 因此,當任何傳統方法用於半連績或連續反應程序Μ 對甲苯甲醛取代對二甲苯作為起始原料,均無法與用對 二甲苯所製對酞酸之品質相比。 黑化的首要原因是氧化錳在對酞酸结晶中沉澱,因此 ,在對酞酸中氧化錳的污染程度與反應物中水或錳的濃 度關係至大。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基於上述所得見解,有建議生產高白度對酞酸之程序 如於氧化對甲苯甲醛時(參照日本專利公告第44653/1982 號)探用在反應母液中水澹度抑制至10¾或更低之方法, 另一方法則在反應母液中控制錳酸鹽濃度最高為40ppm (參照日本專利公告第5777/1982(GB1518901)), W及類 -4-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3 ) 似其他方法。 尚有相闞之專利建議,如一種方法係在液相中Μ含氧 分子氣體氧化對甲苯甲醛,其中Μ較低之脂肪族單羰酸 作溶劑,所用催化繭包含所有(I) 一種錳化合物,(I) 一種鈷化合物,(m) —種溴化合物和(IV)—種屬於鑭糸 之金画(參照日本專利公告第28900/1981號)。另一種方 法是Μ對甲笨甲醛在液相中被含氧分子氣體氧化,而用 一較低脂肪族單羰酸作溶液,所用催化劑包含(I) 一種 錳化合物,(II) 一種鈷化合物,(Μ) —種溴化合物和 (IV)至少一種選自鐵化合物,練化合物和鉻化合物之化 合物(參照日本專利公告第28899/1981號(GB1505453))。 另又有日本專利公告第28897/1981(GB1508241)號揭 示一種在液相中Μ含氧分子氣體氧化對甲苯甲醛生產對 酞酸之程序,其中Μ較低脂肪性單羰酸作溶劑,並用重 金臑鹽包括錳鹽和溴化合物作為催化劑,而且在程序中 除用對甲苯甲醛為起始原料外,另加烷基苯(主要為對 二甲苯),其用量須滿足下式闞係 Μ^-0.5Α2 +15Α + 40 0<Α 容 50 其中Μ為在反應母液中原子錳之澹度Μ重量ppm為單位 ,Α為加於對甲苯甲醛之烷基苯(主要為對二甲苯)用 量,單位為重量ί:。 如此情形,在Μ對甲苯甲醛為起始原料而以含氧分子 氣體氧化之,且用較低脂肪族單羰酸作溶劑,並Μ重金 鼷化合物和溴化合物作催化劑之程序中*所遭遇在反應 -5-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4 I裝------訂.------1鉢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319762 A7 B7 五、發明説明(4 ) 條件中之困難已被克腋。在實際生產程序上已經建立技 術上的精進要領,使在用對甲苯甲醛為起始原料時,在 被導人氧化反應器之前須予阻止氧與甲苯甲醛接觸(參 照日本專利公告第16133/1981號),因此使由Μ對甲苯 甲醛為起始原料產製對酞酸之程序得Μ成為工業生產之 規範。 Μ對甲苯甲醛為起始原料生產對酞酸之程序,當與廣 被採用Μ對二甲苯為起始原料者之程序比較,在經濟效 益上較佔優勢,此中對酞酸之生產無須經過複雜步驟和 自混合二甲苯中分離出對二甲苯之程序,而且在氧化步 驟中氧的需求也比較經濟,此因對甲苯甲醛是對二甲笨 轉化成對酞酸的中間產物之故。 在生產對酞酸的程序中所用較低脂肪族單羰酸之溶劑 ,部份溶劑在液相氧化過程中也被氧化,因此,必須減 少因氧化而使溶劑損失。近年來高品質之對酞酸已受要 求,因而用對二甲苯或對甲苯甲醛為起始原料產生對酞 酸之製法也被要求須有逋當方法。 就前述所見,成為本發明之目標Κ提供一種方法用較 低脂肪族單羰酸作溶劑Μ生產對酞酸,其特微在於溶劑 之損失降至最低,且對苯二酸之品質更被提昇。 發明概要 由於本發明人積極地研究和調査,對生產對酞酸程製 法所涉及上述之問題可獲得解決。已發現預期的對酞酸 在品質上獲得改善,而且在Μ對二甲苯和對甲苯甲醛Μ -6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297公釐) I-------—裝-------訂·-----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A7 B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 5 ) 1 特 定 用 量 混 合 作 為 起 始 原 料 進 行 液 相 氧 化 反 應 的 9 脂 1 肪 族 單 羰 酸 作 為 之 溶 劑 所 遭 受 氧 化 損 耗 得 Μ 減 少 〇 本 發 1 I 明 即 就 上 述 所 得 為 基 礎 而 完 成 〇 請 1 1 I 本 發 明 特 別 關 切 生 產 對 酞 酸 之 製 法 , 其 係 包 括 在 液 相 先 閲 1 I 中 氧 化 起 始 原 料 > 其 中 含 有 Μ 對 二 甲 笨 和 為 其 重 量 比 3 背 1 1 I 至 35¾ 的 對 甲 苯 甲 醛 9 在 120 至24〇υ之溫度範圍, 用 之 注 音 1 1 含 氧 分 子 氣 體 Μ 較 低 脂 肪 族 單 羰 酸 作 溶 劑 9 所 用 催 化 事 項 1 劑 包含一 種鈷化 種錳化合物具 合物具有50至 有50至 2 0 0 0 ρ ρ ΙΟΟΟρρ·重量的錳原子, m重量之鈷原子和一溴化 再 填 寫 本 頁 1 1 合物具有100至4000P ρ η 重 量 之 溴 原 子 贅 其 各 Μ 所 用 溶 劑 1 I 為 基 礎 〇 1 I 較 佳 事 例 說 明 1 在 本 發 明 中 f 錳 9 鈷 和 溴 等 各 別 之 化 合 物 被 用 作 催 化 訂 | 劑 〇 任 何 無 機 酸 和 有 機 酸 的 錳 或 鈷 鹽 均 可 使 用 較 佳 者 1 I 為 可 溶 於 溶 劑 之 化 合 物 〇 錳 酸 鹽 之 用 量 最好為至少50ppm 1 1 重 量 9 Μ 錳 原 子 表 示 9 且 Μ 溶 劑 為 基 礎 9 始 能 獲 得 充 份 1 九 的 催 化 效 果 但 是 錳 酸 鹽 含 量 超過1 000 P P m 重 量 9 Μ 錳 線 I 原 子 表 示 > 且 Μ 瑢 劑 為 基 礎 時 * 則 非 所 宜 9 恐 有 形 成 黑 1 1 化 對 苯 二 酸 之 虞 〇 鈷 鹽 用 量 最好在50至2000 Ρ Ρ m重量, 1 I Μ 鈷 原 子 計 9 依 溶 劑 為 基 礎 〇 可 用 之 溴 化 合 物 為 溴 與 銨 1 1 Λ 納 鉀 或 相 似 者 之 無 機 鹽 和 溴 化 氫 » 此 外 有 機 溴 化 物 1 1 如 四 溴 乙 综 和 四 溴 對 二 甲 苯 等 〇 溴 化 物 之 用 量 最 好 在 1 100 至 4000ρρβϊ 重 量 > Μ 溴 原 子 計 > 依 溶 劑 為 基 礎 〇 1 較 佳 脂 肪 族 單 羰 酸 用 作 溶 劑 之 實 例 包 括 醋 酸 丙 酸 和 1 I -7 丨 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 OX 297公釐)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U ) 丁酸,其中Μ醋酸為最佳。所用足量之溶劑至少為起始 原料重量之兩倍。 在液相中氧化之反應溫度範圍為120至240 ¾。為使反 應在液相中完成,該反應系統育常須被加壓使起始原料 和溶劑保持在液相之中。因此反應壓力範圍通常為1至 50大氣壓。 用作氧化劑者為分子氧或分子含氧氣體,採用空氣則 有經濟之利。 本發明之液相氧化反應實際上為半連續或連鑛進行。 反應條件之如起始原料和空氣之進料速率和反應液在反 應器中停留時間,Μ連績製法而言,與公知技術所用範 圍幾乎相同。 為求獲得本發明之目的,亦即減少溶劑的氧化損耗並 改良成品對酞酸之品質,對甲笨甲醛與對二甲笨混合之 比例為3至35¾ ,較佳為10至25¾重量比,並Μ在起始 原料中之對二甲苯為基礎。如後文將提示之實施例和比 較例,上述對甲苯甲醛之混合比率範圍不僅能使溶液的 氧化損耗降至最低,而且也改善了所得對酞酸之品質。 依照本發明較佳之可用製法,對甲苯甲醛是由甲苯與 一氣化碳依Gattermann-Koch反應Ji^HF· BF3為催化劑 而合成,但對產製對甲笨甲醛之製法實際完全無須加Μ 限制。因為對甲苯甲醛在有HF· ΒΡ3催化劑下所生產者 由於其反應特質而含有5¾的鄰甲苯甲醛,這些異構體的 混合物被蒸餾成结晶Μ往可用作起始原料的對甲苯甲醛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隼(CNS )八4規格(210Χ297公釐〉 --------1 I裝-------訂-----JL.脉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五、發明説明(7 ) A7 B7 苯 甲 對 之 構 異 鄰 有。 含料 , 原 擇始 選起 一 作 另用 。 而 醛同 甲不 苯況 甲狀 鄰依 去可 除也 離醛 分甲 酸發 酞本別 對依特 度。M 純酯度 高聚白 成之之 使用酯 理量聚 處產之 化成成 純製製 化驟而 氧步 經聚 須縮 常經 通再 酸份 酞部 對大 之中 成其 生 , 進 在 酸 酞 對 之 得 製 法 方 明 入 混 被 醛 甲 苯 甲 對 當 見 可 中 例 較 比 和 例 。 施 徵實 特述 為下 異在 優 變 較 獲 之 比ΰ度 8 ^特 era- ^ « 二 * , ί-# 對 Ϊ ^5 值0 ο 0 純34_ 單 〇 聚 與的得 ,度所 時純聚 料高縮 原酸酵 始酞二 起對 為得 Μ 所 苯化 甲純前 二經是 對者但 乙 與 在 者 兩 化 改 得 ---------ί I 裝--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善 在 液 溶 鹼 酸 酞 對 為 度 密. 光 /IV 比 收 吸 之 長 波 BC ups 簡 定 推 之 度 白 物 合 聚 製 產 其01 為在 作示 界表 業不 酸並 酞這 對而 於然 用 〇 廣數 ,指 34 遠 永 間 之 度 白 物 合 聚 與 物 合 聚 和 值 、π 其Μ 中 廠 Η (0 34生 0D的 驗定 檢特 多在 許度 積白 累物 過合 經聚 。 示 係顯 關 I 的果 顧結 在度 存白 定 推 二 對 入 混 醛 34甲 0D苯 由甲 K 對 可解 内瞭 之 , 圍別 範判 件略 條概 作W 操可 的得 定所 特述 段上 一 從 在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應 反 的 中 其 是 但 應 反 的 同 不 成 形 上 質 品 。 在明 顯不 明然 時依 苯轉 甲機 明 說M 予 例 較 比 和 例 施 實Μ 细。 詳明 為發 更本 述制 下限 於 Μ 將用 發並 本但 一 中 和應 苯反 甲 h 由0C 是-K 醒nil 甲ma 苯er 甲tt 對Ga 之之 例劑 較化 比催 和作 例 3 施BF 實· 列HF 下在 於碳 用化 氧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319762 A7 B7 五、發明説明(8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合成,繼Μ蒸餾除去鄰甲苯甲醛。對甲苯甲醛之貯存和 使用,Μ及其與對二甲苯之混合物均用氮氣封蓋Μ防與 空氣接觸。 在實施例與比較例相較之間必須對氧化反應之進展程 度給予相同之水平。因此,在單Μ對二甲苯為起始原料 製得之對酞酸中,4 C Β Α在8 2 Ο ρ ρ β之濃度,如實施例1 , 被取為氧化反應進展程度之標準,而且每一實施例和比 較例中的反應溫度也被調節使獲與該標準(約為820ppio) 幾乎相同之4CBA濃度。 在下述實施例與比較例中,濾液(氧化母液)中醋酸殘 量用氣態層析法分析测定,被除Μ加入之量而Μ百分比 表示醋酸殘餘比率。 0 D 340之發現,可用3.2克高純度對酞酸溶於40毫升 (β1)2Ν之氫氧化鉀水溶液,然後量测該溶液在340nio之 吸收比,並用水作為控制試樣置於501«·長之管中。
Co-b值用Κ表示聚合物的黃度,是將聚合物Κ小片形 狀用自動顔色計算機(東京Densh〇kU&司出品,商名”TC -1 5 0 0 ”)測其色調。 對酞酸之品質評估方法如下。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Μ —個2公升不銹鋼附壓容器附裝一搅拌器,一加熱 器,一供氣穴和一磁性催化劑籠,該簾可自外使之昇降 ,容器中加入300克由氧化反應製得之對酞酸和900克 的純水。催化劑籠中裝有鈀/碳催化劑16克,Μ濕基計 ,其係被連鑛一年用於產業級氫化提供器,且於其後用 -10-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MS ) Α4規格(210X297公嫠)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裝 A7 B7 五、發明説明(9 ) 稀氨水洗滌催化劑Μ除去污染物,然後用水激底清洗。 其後,僅一導氣管導入氫氣於容器中使氫氣經數次沖 次而充份取代其中之大氣,並Κ氫氣充入至壓力達10公 斤/平方公分G ,而催化劑籠被懸於容器頂端。昇高容 器内之溫度並予攪拌,在確認溫度穩定在282C之後, 催化劑籠被放下置於液中。20分鐘之後催化劑簏被昇起 ,然後溫度降至室溫,大約形成冷卻的汙漿,經用玻璃 濾器過濾之後成一濾餅。用純水在約為90Ρ時清洗該濾 餅,該餅在110TC被乾燥Μ提供高純度的對酞酸,從而 可測得0D 340之值。 以一涸不銹鋼製之壓熱器,裝有一攪拌器,一蒸餾器 和一壓力調節器,其中充入100克高純度對酞酸和82克 乙二酵,另加入0.05克三氧化銻和0.2克三乙基胺。随 後在以氮氣昇高壓力至2.5公斤/平方公分G並在攪拌 下昇高溫度至230Ρ進行酯化反應。該反應連鑛進行兩 小時,反應所生之水被連鑛除去,随之昇高反應系統之 溫度至275勺達1小時,而系統之懕力逐漸被降至0.1公 厘水銀柱。在如上所述之反應吠況下,縮緊反應進行約 2小時,而反應所生乙二醇被連纊除去。如此所生聚合 物被取出置放水中而成線束,用切刀切成小片狀小塊。 於是可量澜Co-b值表示聚合物之黃度。 實施例1 Μ — 2公升钛製耐壓反應器裝Μ —具迴流冷凝器,一 攪拌器,一加熱器,一原料給料口和一進氣口。先加入 -11-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揉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11 裝 I-__丨,----訂.------1 泳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10 ) 一種催化劑,包含3. 16克醋酸鈷四水合物,0.636克醋 酸錳四水合物和1.296克氫溴酸和840克醋酸,相當於 890ppm鈷,170pp*猛和1200ppb漠,各W原子表示。 催化劑和醋酸加入反應器是在Μ氮氣施壓至20公斤/ 平方公分G ,而且溫度被加熱器熱至200t:之時。含對 甲苯甲醛20¾重量之對二甲苯被連績飼入反應器,飼入 速率為一小時總量320克Μ使反應在200C溫度和20公 斤/平方公分G壓力之條件下進行,而且空氣被連績吹 入反應器。在起始原料之給飼中止之後,空氣吹入5分 鐘,然後反應器被冷卻並將反應器内物料卸出。 對在一小時中飼入反應器起始原料鐮量予Μ分釋,計 為對甲苯甲醛和對二甲笨分別飼入64克(0.532克分子) 和256克(2.4011克分子),合計320克。 生成之汙漿被冷卻至室溫,用玻璃濾器過滤收回濾餅 ,經過醋酸和水洗滌後.在11 0 1C乾燥而得4 7 2 . 8克 (2.846克分子)之對酞酸。 所得對酞酸Μ起始原料為基礎則產率為96.7!«克分子 ,醋酸殘餘率為93.6S:,而4CBA濃度在所得對酞酸中為 7 8 0 p p m ° 上述所得對酞酸經純化後之高純度對酞酸之0 D 34Q值 為0.098,進一步製得聚酯之Co-b值為0.81。 霣施例2 重複實施例1之程序,但起始原料含量中之對甲苯甲 醛訂為105K重量而非20%重量。 -12-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1 I裝 -------.----訂·-----1 練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A7 B7 319762 五、發明説明(11 ) 所得對酞酸產率Μ起始原料為基礎為97.3S;克分子, 而醋酸殘餘率為91 . 8»;,在所得對酞酸中4CB Α濃度為840 ρρπ。所得對酞酸經純化後之高純度對酞酸之0 D340值為 0.103,進一步製得之聚酯,其Co-b值為0.83。 實施例3 重複實施例1之程序,但起始原料含量中之對甲苯甲 醛為5¾重量而非20¾重量,反應溫度為205TC而非2001C。 所得對酴酸產率Μ起始原料為基礎為96.6ϋί克分子, 而醋酸殘餘率為90.5¾。所得對酞酸經純化後之高純度 對酞酸之0D 340值為0.096,進一步製得聚酯之Co-b值為 0.91° 比較例1 重複實施例1之程序,但起始原料中不加入對甲苯甲 醛,且反應溫度由2 0 0 〇改為2 0 5 C。 所得對酞酸產率Μ起始原料為基礎為96.1¾克分子, 醋酸殘餘率為87.3¾,在所得對酞酸中4CBA濃度為820 ppm。所得對酞酸經純化後之高純度對酞酸之0D34〇值為 0.100,進一步製得聚酯之Co-b值為0.80。 比較例3 重複實施例1之程序,但在起始原料中對甲苯甲醛原 含量20¾重量改為60¾重量,反應溫度由200C改為190 t:。 所得對酞酸產率Μ起始原料為基礎為96.5¾克分子, 醋酸殘餘率為88.1¾,在所得對酞酸中4CBA澹度為770ppm -13-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I-------4 I 裝-------訂---------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319762 A7 B7 五、發明説明(l2 ) 〇 所 得 對 m 酸經純 化後之高 純 度 對酞酸 之 0D 340值為 0 · 096 , 進- -步製得聚酯之C 〇 - b值為0 . 82 < > 由 上 列 各 實施例 和比較例 之 各 項结果 綜 整 如 表1, 其 中 對 甲 苯 甲 醛以縮 寫pTAL代 表 對酞酸 TAR 表;4 -羰 基 笨 甲 醛 為 4CB A ; 高純度對 m 酸 為ΡΤΑ » 聚 m 為PE。 表 1 pTAL 反應溫度 TA產率 TA中之 醋酸殘 PTA之 PE 混合比例 4BCA 餘率 OD340值 Co-值 實施例1 20¾ 200^ 96.7¾ 780ppm 93¾ 0.098 0.81 實施例2 10¾ 200t: 97.3¾ 84〇ρρβ 91.8¾ 0.103 0.83 實豳例3 5¾ 205^ 96.6¾ 720ppm 90.5¾ 0.096 0.91 比較例1 0¾ 205¾ 96.1¾ 820ppib 87.3¾ 0.097 1.08 比較例2 40¾ 1951C 97.6* 790ppm 88.8¾ 0.100 0. 80 比較例3 60¾ 195t: 96.5¾ 770ppm 88.1¾ 00096 0.82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樣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從表1所列各項结果可Μ清楚瞭解,如在對二甲苯中 用對甲苯甲醛混入而為起始原料,氧化反應溫度趨向降 低,而醋酸殘餘率可被改善,對酞酸產率和所得對酞酸 中4CBA濃度各約保持相同水平。然而對甲苯甲醛的混合 率或含量為40¾重量時可降低醋酸殘餘率之強勢(參考 比較例2 )。這可K說,可視醋酸殘餘率為對甲苯甲醛 混合率之函數而取得最高值。在對甲苯甲醛混合率為60¾ -14-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A7 33⑽832 319762 B7 五、發明説明(〇 ) 重量(比較例3之實驗結果)和0%重量,也邸只用對 二甲苯(比較例1),兩者間醋酸殘餘率只有很小的差別 (88. U對87.3X)。另一方面,對酞酸經氫純而得高純度 者,不論對二甲苯用作起始原料中是否混有對甲苯甲醛 ,所得對肽酸之〇 D34Q值無太明顯差異。雖然如此,從 中仍可明顧看出,如對二甲苯用作起始原料而混入對甲 苯甲醛,所得高純度對酞酸與乙二酵經缩而得之聚酯, 其Co-b值趨向減退。 ----------裝丨------訂-----一線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策 -15-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Claims (1)

  1. 319762 um% I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生產對酞酸之方法,其係包含在液相中氧化一種 起始原料,其中包含對二甲苯配M3至35¾重量之對 甲苯甲醛,在溫度範圍自120至240Ό,用含氧分子氣 體氧化,Μ較低脂肪族單羰酸作為溶劑,並有催化劑 存在,其為含有一種錳化合物有50至lOOOppm錳原子 (重量),一種鈷化合物有50至2000ppm鈷原子(重量) 和一種溴化合物有100至4000ppm溴原子(重量),各Μ 溶劑為基礎。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生產對酞酸之方法,其中對二 甲苯被配Μ10至25!«重量之對甲苯甲醛。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生產對酞酸之方法,其中較低 脂肪族單羰酸係選自醋酸,丙酸和丁酸。 4. 如申請專利範園第3項生產對酞酸之方法,其中較低 脂肪族單羰酸為醋酸。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生產對酞酸之方法,其中較低 脂肪族單羰酸用量至少為起始原料重量之二倍。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A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6-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TW085105652A 1995-05-30 1996-05-14 TW3197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7131303A JPH08325197A (ja) 1995-05-30 1995-05-30 テレフタル酸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319762B true TW319762B (zh) 1997-11-11

Family

ID=15054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85105652A TW319762B (zh) 1995-05-30 1996-05-14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5679847A (zh)
JP (1) JPH08325197A (zh)
KR (1) KR960041149A (zh)
CN (1) CN1138025A (zh)
BE (1) BE1009791A3 (zh)
GB (1) GB2301586B (zh)
TW (1) TW31976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45667A (ja) * 1996-07-29 1998-02-17 Mitsubishi Gas Chem Co Inc 分散媒置換装置を用いた高純度テレフタル酸の製造方法
EP0953561A1 (en) * 1998-04-29 1999-11-03 ARTEVA TECHNOLOGIES S.à.r.l. Preparation of dimethylterephthalate via the air oxidation of p-tolualdehyde
CA2343309A1 (en) 1998-09-10 2000-03-23 Ramzi Yanni Saleh Process for making aromatic aldehydes using ionic liquids
KR100330085B1 (ko) * 1998-12-22 2002-11-22 삼성종합화학주식회사 아로마틱폴리카본산의제조방법
DE10002807A1 (de) * 2000-01-24 2001-07-26 Basf Ag Oxidation von o-Xylol zu o-Tolylsäure
US6657067B2 (en) 2002-03-22 2003-12-0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hlorophthalic anhydride
US6649773B2 (en) 2002-03-22 2003-11-18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halophthalic acids and anhydrides
US6657068B2 (en) 2002-03-22 2003-12-0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Liquid phase oxidation of halogenated ortho-xylenes
US7541489B2 (en) 2004-06-30 2009-06-02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Method of making halophthalic acids and halophthalic anhydrides
US7683210B2 (en) 2004-09-02 2010-03-23 Eastman Chemical Company Optimized liquid-phase oxidation
US7563926B2 (en) * 2004-09-02 2009-07-21 Eastman Chemical Company Optimized liquid-phase oxidation
US7910769B2 (en) 2004-09-02 2011-03-22 Eastman Chemical Company Optimized liquid-phase oxidation
US7572936B2 (en) 2004-09-02 2009-08-11 Eastman Chemical Company Optimized liquid-phase oxidation
US7692036B2 (en) 2004-11-29 2010-04-06 Eastman Chemical Company Optimized liquid-phase oxidation
US7504535B2 (en) 2004-09-02 2009-03-17 Eastman Chemical Company Optimized liquid-phase oxidation
US7741515B2 (en) 2004-09-02 2010-06-22 Eastman Chemical Company Optimized liquid-phase oxidation
US7586000B2 (en) * 2004-09-02 2009-09-08 Eastman Chemical Company Optimized liquid-phase oxidation
US7582793B2 (en) 2004-09-02 2009-09-01 Eastman Chemical Company Optimized liquid-phase oxidation
US7692037B2 (en) 2004-09-02 2010-04-06 Eastman Chemical Company Optimized liquid-phase oxidation
US7589231B2 (en) 2004-09-02 2009-09-15 Eastman Chemical Company Optimized liquid-phase oxidation
US7381836B2 (en) 2004-09-02 2008-06-03 Eastman Chemical Company Optimized liquid-phase oxidation
US7550627B2 (en) * 2005-03-08 2009-06-23 Eastman Chemical Company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aromatic dicarboxylic acids
US20060205974A1 (en) * 2005-03-08 2006-09-14 Lavoie Gino G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aromatic dicarboxylic acids
US7884232B2 (en) 2005-06-16 2011-02-08 Eastman Chemical Company Optimized liquid-phase oxidation
KR100780751B1 (ko) 2006-12-28 2007-11-30 호남석유화학 주식회사 복합브롬 촉매계를 사용한 고효율 고순도 테레프탈산제조방법
WO2008105087A1 (ja) * 2007-02-28 2008-09-04 Hitachi Plant Technologies, Ltd. 水素化精製用粗製芳香族ジカルボン酸の製造方法
WO2012064743A2 (en) 2010-11-08 2012-05-18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Methods for improving heart function
EP2522426B1 (en) 2011-05-12 2014-02-12 King Saud University Method for preparing carboxylic acids
WO2014079572A1 (en) 2012-11-23 2014-05-30 Eth Zurich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with a low carbon footprint
JP7418964B2 (ja) * 2019-03-28 2024-01-22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テレフタル酸の製造方法
CN113214078A (zh) * 2021-05-26 2021-08-06 宜兴市阳洋塑料助剂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对苯二甲酸生产废料回收制备对苯二甲酸二辛酯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197609A (fr) * 1954-05-03 1959-12-02 Mid Century Corp Procédé de préparation d'acides aromatiques carboxyliques, notamment d'acide téréphtalique, par oxydation catalytique des composés aromatiques correspondants
DE1278425B (de) * 1963-04-26 1968-09-26 Edison Soc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aromatischer Carbonsaeuren
US4211882A (en) * 1975-02-10 1980-07-08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mpany, Inc. Process for producing terephthalic acid
JPS5198234A (en) * 1975-02-18 1976-08-30 Futarusanno kokushokukaoboshisuruhoho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GB2301586B (en) 1998-12-16
GB2301586A (en) 1996-12-11
BE1009791A3 (nl) 1997-08-05
JPH08325197A (ja) 1996-12-10
GB9609948D0 (en) 1996-07-17
CN1138025A (zh) 1996-12-18
US5679847A (en) 1997-10-21
KR960041149A (ko) 1996-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319762B (zh)
EP0021747B1 (en)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terephthalic acid
US5292934A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aromatic carboxylic acids
EP0135341B1 (en) Process for preparing terephthalic acid from para-xylene
EP1497252B1 (en) Method of removing iron contaminants from liquid streams during the manufacture and/or purification of aromatic acids
TWI316932B (en) Process for production of a carboxylic acid/diol mixture suitable for use in polyester production
FR2595691A1 (fr) Procede pour la production de l'acide naphtalene-dicarboxylique-2,6 par oxydation du diisopropyl-2,6 naphtalene
TWI255264B (en) A production method of aromatic carboxylic acids
KR100318701B1 (ko) 방향족카복실산의제조방법
JP2004507560A (ja) ポリエステル先駆体の精製方法
US5629446A (en) Process for preparing purified 2,6-naphthalenedicarboxylic acid
KR100580419B1 (ko) 순수한 카르복실산의 개선된 제조 방법
TW460452B (en) Process for the crystallization of carboxylic acid and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crystalline carboxylic acid
WO1998011047A1 (fr) Procede de purification d'acide naphtalenedicarboxylique brut, et procede de preparation de polyethylene naphtalate
JP3730659B2 (ja) ナフタリンジカルボン酸のジ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
EP0572628B2 (en) Process for preparing purified 2,6-naphthalenedicarboxylic acid
JP2001226323A (ja) 安息香酸ベンジルの回収方法
KR100711300B1 (ko) 고순도나프탈렌디카복시산의제조방법
JPH03130247A (ja) 芳香族カルボン酸の製造方法
EP0041778B2 (en) Oxidation of meta- or para-xylene to iso- or tere-phthalic acid
EP1210317B1 (en) Method for reduction of potassium in an integrated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2,6-nda
JP3757989B2 (ja) ナフタレンジカルボン酸の精製方法
US6426430B1 (en) Method for reduction of potassium in an integrated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2,6—NDA
JPH04364152A (ja) 触媒の回収方法
JPS5941978B2 (ja) テレフタル酸の回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