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33027A - 主動式觸控筆 - Google Patents

主動式觸控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33027A
TW202333027A TW112113682A TW112113682A TW202333027A TW 202333027 A TW202333027 A TW 202333027A TW 112113682 A TW112113682 A TW 112113682A TW 112113682 A TW112113682 A TW 112113682A TW 202333027 A TW202333027 A TW 20233302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tylus
sensor controller
packet
communication channel
afore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136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21144B (zh
Inventor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和冠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和冠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和冠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330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330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11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1144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5Pens or styl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8Control and interface arrangements therefor, e.g. drivers or device-embedded control circuitry
    • G06F3/0383Signal control means within the pointing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force sensing means to determine a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2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xchanging data with external devices, e.g. smart pens, via the digitiser sensing hardwar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ctive external devices, e.g. active pens, for receiving changes in electrical potential transmitted by the digitiser, e.g. tablet driving sign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2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ctive external devices, e.g. active pens, for transmitting changes in electrical potential to be received by the digitis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12.5D-digitiser, i.e. digitiser detecting the X/Y position of the input means, finger or stylus, also when it does not touch, but is proximate to the digitiser's interaction surface and also measures the distance of the input means within a short range in the Z direction, possibly with a separate measurement setup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4Multi-touch detection in digitiser, i.e. details about the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a plurality of touching locations, e.g. multiple fingers or pen and fing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5Pressure sensors for measuring the pressure or force exerted on the touch surface without providing the touch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8Touchless 2D- digitiser, i.e. digitiser detecting the X/Y position of the input means, finger or stylus, also when it does not touch, but is proximate to the digitiser's interaction surface without distance measurement in the Z di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Steroid Compound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Character Discrimination (AREA)

Abstract

成為能夠判別第1觸控筆和其他觸控筆之間的 異同,並且將觸控筆辨識符等之不會依存於觸控筆之操作狀態而改變的資料之通訊的次數作削減。

該方法,係包含有:使感測器控制器反覆 送出用以檢測出觸控筆(100)之探索報告封包(D_UP)之步驟;和使檢測出了探索報告封包(D_UP)之第1觸控筆回訊探索回應封包(D_DP)之步驟:和使感測器控制器對於第1觸控筆而送訊包含有時間槽指定資訊之頻道變更要求封包(CC_UP)之步驟;和使第1觸控筆使用以頻道變更要求封包(CC_UP)所指定的時間槽而送訊代表該第1觸控筆之操作狀態的操作狀態資料(OD)之步驟。

Description

主動式觸控筆
本發明,係有關於主動式靜電觸控筆、感測器控制器、具備有此些之系統、以及藉由此些所實行之方法,特別是,係有關於當1或複數之主動式靜電觸控筆會頻繁地進出於感測器電極之檢測範圍的情況時所適合的主動式靜電觸控筆、感測器控制器、具備有此些之系統、以及藉由此些所實行之方法。
近年來,作為用以在電子機器之面板上進行手寫輸入的輸入裝置,係成為能夠利用各種方式的觸控筆。其中,特別是被稱作主動靜電觸控筆之觸控筆,係具備有震盪電路,並藉由以被設置在觸控筆之前端附近的電極來在指示位置附近使電場之變化(交流電場)產生,來將震盪電路所產生的頻率訊號之頻率的訊號送出。供電子機器所使用之感測器,係利用被配設為矩陣狀之電極群,來藉由將因應於上述電場之變化而被感應至電極群處的電荷量之變化檢測出來,而檢測出訊號,並基於檢測出訊號之電極的位置以及訊號的準位等,來導出觸控筆之指示位置。
在主動式靜電觸控筆中,係存在有將從震盪電路所供給之訊號藉由筆壓或固有之ID等的資訊來作調變並藉由此而能夠對於感測器控制器送訊資訊之形態者。
在專利文獻1中所記載之電子筆,係為對於能夠送訊資訊之形態的主動式靜電觸控筆之其中一例作了揭示者。電子筆,係將位置檢測用之連續訊號CS、和包含有藉由以對第1資訊(對電子筆所賦予之固有ID等)作分割所成之部分資訊來將連續訊號CS作調變所得到的第1調變訊號之訊號區塊SIB,依序對於位置檢測裝置而送訊。
圖14A,係對於包含有連續訊號CS和訊號區塊SIB之送訊訊號之例作展示。又,圖14B,係為對於藉由複數之訊號區塊SIB而將第1資訊作送訊的情形作展示之圖。圖中之分割編號(區塊編號A、B、...、n),係代表與部分資訊相對應之ID區塊的編號。
在專利文獻1中之平板裝置的微處理器,係構成為將根據連續訊號CS所得到的位置資訊和將部分資訊作結合所得到的第1資訊相互附加關連性並作輸出。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15/111159號公報
主動式靜電觸控筆和感測器控制器之間之通訊,係為藉由筆尖電極附近(數mm~數十mm程度以內)之局部性的交流電場來實現者。利用有電場之通訊,由於相對於距離之訊號準位的衰減係為大,因此,在每次觸控筆從被配設於電子機器處之感測器而離開時,通訊會產生斷續,而並不會如同Bluetooth(註冊商標)等之無線通訊一般地持續進行。
又,就算是觸控筆和感測器係成為相互接近之位置關係,其之通訊速度也係有所侷限。
故而,在代表不會隨著觸控筆之操作狀態而改變的觸控筆之功能或觸控筆ID(固有ID)等的構成資料之通訊中所使用的時間或頻率等之通訊資訊,係以越少為越理想。
因此,本發明之其中一個課題,係在於:在(1)起因於使用者反覆進行將觸控筆放下並使其作特定量之移動,之後再將筆提起之循環,而使某一觸控筆在1個的感測器控制器之檢測範圍中而反覆進出之利用形態、和(2)使用者交互拿取第1觸控筆和第2觸控筆之利用形態中,成為能夠判別第1觸控筆和其他觸控筆之間的異同,並且將觸控筆辨識符等之不會依存於觸控筆之操作狀態而改變的資料之通訊的次數作削減。
由本發明之第1側面所致之方法,係為藉由1 或複數之主動靜電觸控筆和被與感測器電極作了連接的感測器控制器所實行之方法,其特徵為,係包含有:使前述感測器控制器反覆送出用以檢測出前述主動靜電觸控筆之探索封包的探索步驟;和使前述1或複數之主動靜電觸控筆中的檢測出了前述探索封包之第1主動靜電觸控筆返訊對於前述探索封包之回應封包的探索回應步驟;和使前述感測器控制器對於前述第1主動靜電觸控筆而送訊包含對於第1時間槽(slot)作指定之時間槽指定資訊的設定封包之設定步驟;和使前述第1主動靜電觸控筆使用藉由前述設定封包所指定了的前述第1時間槽而送訊代表該第1主動靜電觸控筆之操作狀態的操作狀態資料之資料送訊步驟。
由本發明之第2側面所致之方法,係在上述由第1側面所致之方法中,更進而包含有:使前述感測器控制器,對於前述第1主動靜電觸控筆而送訊用以要求該第1主動靜電觸控筆之構成資訊的構成資訊要求封包之構成資訊要求步驟;和使前述第1主動靜電觸控筆,因應於前述構成資訊要求封包之受訊而送訊前述構成資訊之構成回應步驟,前述感測器控制器,係在前述構成資訊之受訊後,送訊前述設定封包。前述構成資訊,例如,係包含有身為前述第1主動靜電觸控筆所預先保持的觸控筆辨識符之第1觸控筆辨識符。
本發明之系統,係為具備有1或複數之主動靜電觸控筆和被與感測器電極作了連接的感測器控制器之 系統,其特徵為:前述感測器控制器,係反覆送出用以檢測出前述主動靜電觸控筆之探索封包,並對於前述1或複數之主動靜電觸控筆中的回訊了對於該探索封包之回應封包的主動靜電觸控筆,而送訊包含對於以前述探索封包作為基準時序的時間槽(slot)作指定之時間槽指定資訊的設定封包,前述1或複數之主動靜電觸控筆,係分別在檢測出了前述探索封包的情況時,回訊前述回應封包,並且使用藉由前述設定封包所指定了的前述時間槽而送訊代表該主動靜電觸控筆之操作狀態的操作狀態資料。
本發明之主動靜電觸控筆,係組態以經由電容耦合之感測器控制器進行通訊,該主動式控制筆包含:接收器,其在操作時基於檢測訊號與預定訊號間的比較來檢測感測器控制器,觸控筆控制器,其回應於來自該感測器控制器需要第一封包傳輸之上鏈指令,使第一封包的傳輸包括該主動式觸控筆的靜態組態資料並且不包括取決於該主動式觸控筆的操作狀態的動態資料;以及回應於來自該感測器控制器需要第二封包傳輸之上鏈指令,使第二封包的傳輸包括取決於該主動式觸控筆的操作狀態的動態資料並且不包括該主動式觸控筆的靜態組態資料,以及傳輸器,其在操作時將該第一封包或該第二封包傳輸到該感測器控制器。
本發明之感測器控制器,係組態以經由電容耦合來與二或更多主動式觸控筆進行通訊,該感測器控制器包含:輸入,其連接到感測器電極,通訊節點,組態與 主處理器通訊,以及控制器,其在操作時:用該感測器電極,檢測二或更多主動式感測器,不同主動式感測器指定不同的通訊通道,產生需要第一封包傳輸或第二封包傳輸之上鏈指令,從該二或更多主動式觸控筆各者接收(1)第一封包,其包括該主動式觸控筆之觸控筆ID,以回應於需要第一封包傳輸之該上鏈指令;以及(2)第二封包,其包括取決於該主動式觸控筆的操作狀態的動態資料且不包括該主動式觸控筆之觸控筆ID,以回應於需要第二封包傳輸之該上鏈指令,以及結合該主動式觸控筆之該觸控筆ID,將該二或更多主動式觸控筆各者之該動態資料傳輸到該主處理器。
若依據本發明之第1側面,則感測器控制器,係能夠根據以設定封包所指定了的第1時間槽而辨識出第1主動式靜電觸控筆。故而,就算是並不在操作狀態資料中附加觸控筆辨識符,根據該操作狀態資料係以第1時間槽而被受訊的事實,感測器控制器亦能夠理解到該操作狀態資料乃是藉由第1主動式靜電觸控筆所送訊者。故而,第1主動式靜電觸控筆,在送訊操作狀態資料時,係能夠將觸控筆辨識符之送訊省略。
又,若依據本發明之第2側面,則感測器控制器,係藉由通訊而從第1主動式靜電觸控筆取得第1觸控筆辨識符,並能夠與在和第1主動式靜電觸控筆之間之 通訊中所使用的通訊頻道附加有對應地,而在通訊資源表中作管理。故而,就算是並不在操作狀態資料中附加觸控筆辨識符,亦能夠將受訊了的操作狀態資料與第1觸控筆辨識符相互附加關連並對於主控制器作輸出。
1:位置輸入系統
100:觸控筆
101:第1觸控筆
102:第2觸控筆
103:電極
104:送受訊切換部
111、212:震盪部
112、211:送訊部
113、213:受訊部
117:操作資訊檢測部
118:操作輸入部
119:構成資訊保持部
120:通訊控制部
200:感測器控制器
201:感測器電極
202:行電極群
203:列電極群
204:送受訊切換部
215:觸控筆檢測部
300:電子機器控制部
301:電子機器
700:第1通訊頻道
701、702:第2通訊頻道
801、802:通訊資源表CRTbl之表值
broadcast、Psync:同步碼
CC_UP:頻道變更要求封包
CD:構成資料
CD_DP:構成資料送訊封包
CD_UP:構成資料要求封包
CHD:頻道資料
CRTbl:通訊資源表
D_DP:探索回應封包
D_UP:探索報告封包
DS:下鏈訊號
f:頻率
F_sel:頻率設定訊號
HDR:封包之標頭
LID:本機辨識符
M1:探索模式
M2:設定模式
M3:筆劃模式
M4:保持模式
CD:操作狀態資料
OD_DP:操作狀態送訊封包
OD_UP:操作狀態要求封包
P1:第1觸控筆101之指示位置
P2:第2觸控筆101之指示位置
PL:封包之酬載
Pos:位置資訊
s:時間槽
S_Sel:切換訊號
SID:觸控筆辨識符
st1、st2:軌跡
US:上鏈訊號
[圖1]係為位置輸入系統1之概要圖。
[圖2]係為觸控筆100之功能區塊圖。
[圖3]係為感測器控制器200之功能區塊圖。
[圖4]係為對於4個的動作模式M1~M4作說明之圖。
[圖5]係為對於各種封包之共通格式作展示之圖。
[圖6]係為對於在4個的動作模式M1~M4之各者中所進行通訊的封包作說明之圖。
[圖7]係為對於通訊頻道作說明之圖。
[圖8]係為對於通訊資源表CRTbl作展示之圖。
[圖9]係為感測器控制器200(觸控筆檢測部215)之動作流程圖。
[圖10]係為觸控筆100(通訊控制部120)之動作流程圖。
[圖11]係為對於動作例1(第1觸控筆101相對於感測器控制器200之檢測範圍而反覆作進出的情況)作展示之圖。
[圖12]係為對於動作例2(第1觸控筆101和第2觸控筆102被交互作利用的情況)作展示之圖。
[圖13]係為感測器控制器200(觸控筆檢測部215)之動作流程圖的變形例。
[圖14A]係為對於由在專利文獻1中所記載之發明所致的送訊訊號之例作展示之圖。
[圖14B]係為對於由在專利文獻1中所記載之發明所致的第1資訊之送訊方法作展示之圖。
以下,參考所添附之圖面,針對本發明之理想實施形態作詳細說明。
圖1,係為由本實施形態所致之位置輸入系統1之概要圖。如同該圖中所示一般,位置輸入系統1,係包含用以指示位置之觸控筆100、和使用感測器電極201而導出觸控筆100之指示位置的感測器控制器200,而構成之。在觸控筆100中,係包含有均身為主動式靜電觸控筆之第1觸控筆101以及第2觸控筆102。
(1)使用者,係使第1觸控筆101下降並以描繪圖中之軌跡st1的方式而作特定期間之移動,再使第1觸控筆101上升,如此這般而對於第1觸控筆101作利用。之後,使用者,係再度使第1觸控筆101下降並沿著其他的軌跡st2而使第1觸控筆101作特定期間之移動,再使第1觸控筆101上升。起因於使用者反覆進行從觸控 筆下降起直到上升為止的循環,會發生第1觸控筆101相對於1個的感測器控制器200之檢測範圍而反覆進出的狀況。
(2)又,使用者,係會有一旦將第1觸控筆101放下並換成拿持被進行有與第1觸控筆101相異之設定(筆刷之形態等)之第2觸控筆102的情況。於此種情況中,會發生相對於1個的感測器控制器200之檢測範圍而第1觸控筆101和第2觸控筆102交互地反覆進出的狀況。圖中之軌跡st3,係代表藉由被進行有與第1觸控筆101相異之設定之第2觸控筆102所輸入的軌跡。
圖中之虛線圓P1以及P2,係分別代表第1觸控筆101以及第2觸控筆102之指示位置。虛線圓P1附近之箭頭DS,係代表身為從第1觸控筆101而至感測器控制器200的方向之訊號的下鏈訊號DS。虛線圓P2附近之箭頭US,係代表身為從感測器控制器200起而至觸控筆100的方向之訊號的上鏈訊號US。
感測器控制器200,係使用下鏈訊號DS和上鏈訊號US而在自身與1以上的觸控筆100之間進行以感測器控制器200為中心之雙方向通訊。又,感測器控制器200,係亦進行將第1觸控筆101以及第2觸控筆102的指示位置在對於觸控筆作了區別的狀態下而供給至對電子機器301全體作控制之電子機器控制部300(主控制器)處的處理。
圖2,係為觸控筆100之功能區塊圖。如同該 圖中所示一般,觸控筆100,係包含有電極103、送受訊切換部104、震盪部111、送訊部112、受訊部113、操作資訊檢測部117、操作輸入部118、構成資訊保持部119、以及通訊控制部120,而構成之。
電極103,係為擔負有使與從送受訊切換部104所供給而來之下鏈訊號DS相互一致的交流電場之功能並且亦擔負有產生與上鏈訊號US相對應之電荷並供給至送受訊切換部104處之功能的導體。此些之2個的功能,係被交互實行。
送受訊切換部104,係為基於切換訊號S_Sel而對於電極103與送訊部112或受訊部113之間的連接狀態作切換之開關。此係為了以1個的時間槽s內或者是時間槽s單位來將送訊和受訊以時間分割來作切換,而被使用。
震盪部111,係為基於頻率設定訊號F_Sel而產生頻率f0、f1、f2、...(參考圖7)之其中一個頻率的正弦波或者是相對應之矩形波之訊號的震盪電路。
送訊部112,係產生與從通訊控制部120所供給而來的送訊用之封包(探索回應封包D_DP、操作狀態送訊封包OD_DP、構成資訊送訊封包CD_DP)相對應的下鏈訊號DS。例如,係對於構成封包之位元列附加錯誤訂正碼等而產生送訊數位訊號,並藉由對於送訊數位訊號作DA轉換所得到的基頻帶訊號,來調變從震盪部111所賦予的頻率f(f0、f1、f2、...)之訊號,藉由此而產生與 各種封包相對應之下鏈訊號DS。
受訊部113,係從上鏈訊號US而抽出封包並供給至通訊控制部120處。例如,係藉由被誘導至電極103處之電荷量的變化,而受訊上鏈訊號US,並使用從震盪部111所賦予的頻率f之訊號,來將基頻帶訊號解調,且將基頻帶訊號作AD轉換而取得受訊數位訊號,再基於後述之本機辨識符LID之值,而將於送訊目標中包含有自身(第1觸控筆101等)之各種封包(探索報告封包D_UP、構成資訊要求封包CD_UP、頻道變更要求封包CC_UP、操作狀態要求封包OD_UP)抽出。又,係使用於在特定之期間T(參考圖7)的前端而被送訊的探索報告封包D_UP中所包含之同步碼(參考圖6(a)),來檢測出相當於特定之期間T的訊框之開始時刻。
操作資訊檢測部117,係取得操作狀態資料OD並作輸出,該操作狀態資料OD,係為像是被設置在觸控筆100處之按鍵等的操作輸入部118之ON、OFF等之操作狀態、藉由未圖示之筆壓檢測部所檢測出的筆壓F之值、或者是電池之殘量資料等的會依存於觸控筆100之操作狀態資料而改變的資訊。
構成資訊保持部119,係保持構成資料CD,該構成資料CD,係身為像是在各觸控筆100之每一者處而互為相異之觸控筆辨識符SID、代表觸控筆100之製造源頭的製造商ID、代表觸控筆100所具有的功能(筆尖之形態、筆刷形態或按鍵數量等)之功能資訊等的不會依 存於觸控筆100之操作狀態(觸控筆之位置、施加於觸控筆之前端的筆壓、按鍵之按下的有無)而改變的靜性之資料。
通訊控制部120,係利用上述之各功能部,並使用在通訊設定表中所設定的通訊頻道,而在自身與感測器控制器200之間將圖6中所示之各種封包作送受訊,並實行圖10之流程圖中所示的位置輸入方法。
圖3,係為被與感測器電極201一同作使用之感測器控制器200之功能區塊圖。
感測器電極201,係以形成與電子機器301之面板相平行之面的方式,而被作2維配設,並包含有行電極群202(202a、202b、202c)以及列電極群203(203a、203b、203c、203d)地而構成之。
送受訊切換部204,係為以時間分割來對於將行電極群202作為送訊電極來使用之送訊時間和作為受訊電極來使用之受訊時間作切換的開關。在受訊從觸控筆100而來之訊號的時間中,行電極群202和列電極群203之雙方係被作為受訊電極而使用。在對於觸控筆100而送訊訊號的時間中,行電極群202係被作為送訊電極而使用。
感測器控制器200,係包含有送訊部211、震盪部212、受訊部213以及觸控筆檢測部215,而構成之,並經由送受訊切換部204而被與行電極群202作連接,並且係被與列電極群203直接作連接。
震盪部212,係基於頻率設定訊號F_Sel而產生頻率f0、f1、f2、...(參考圖7)之其中一個頻率f的身為正弦波或者是矩形波之訊號。
送訊部211,係產生與從觸控筆檢測部215所供給而來的各種封包(探索報告封包D_UP、構成資訊要求封包CD_UP、頻道變更要求封包CC_UP、操作狀態要求封包OD_UP)相對應的上鏈訊號US。例如,係藉由對於構成封包之位元列而進行附加重覆碼(repetition symbol)等的錯誤訂正處理之編碼處理,來產生送訊數位訊號,並藉由對於送訊數位訊號作DA轉換所得到的基頻帶訊號,來調變從震盪部212所供給的頻率f(f0、f1、f2、...)之訊號,而產生上鏈訊號US。上鏈訊號US,係以不僅是能夠檢測出已特定之位置的觸控筆100並且亦能夠檢測出尚未特定出位置之新的觸控筆100的方式,而被形成於包含P1以及P2附近之面板全面處。
受訊部213,係輸入下鏈訊號DS並輸出從下鏈訊號DS所抽出之封包。例如,係藉由在身為調變訊號之下鏈訊號DS上,乘算從震盪部121所供給之載波訊號,來解調為基頻帶訊號。進而,取得對於基頻帶訊號進行AD轉換所得到的受訊數位訊號,並進行錯誤訂正等,而將封包抽出。受訊部213,係與將封包抽出一事同時地,而將代表受訊了與該封包相對應之下鏈訊號DS的電極之位置資訊Pos供給至觸控筆檢測部215處。
觸控筆檢測部215,係使用上述之各功能部而 實行圖9之流程圖中所示的位置輸入方法。例如,係成為能夠在通訊資源表CRTbl之各表值(entry)中,將通訊頻道之分配和對於被作了分配的通訊頻道作利用之觸控筆100之構成資料CD之間的對應關係作保持,並藉由被分配了的通訊頻道來進行圖4中所示之各種封包的送受訊,並且將觸控筆100之觸控筆辨識符SID等之構成資料CD附加有對應地來將此些對於電子機器控制部300作供給。
圖4,係為對於在本發明之位置輸入方法中的感測器控制器200和觸控筆100之4個的動作模式M1~M4作說明之圖。
圖4(a),係為對於探索模式M1作說明之圖。探索模式M1,係為使感測器控制器200和觸控筆100相互探索出通訊對象的模式。感測器控制器200,係為了將自身之存在以及訊框期間之開始時序對於觸控筆100作報告,而將包含有感測器控制器200之辨識資訊的探索報告封包D_UP,於每特定時間槽(例如,每8個時間槽)作送訊。觸控筆100,當檢測出了探索報告封包D_UP的情況時,係回訊探索回應封包D_DP。
圖4(b),係為對於設定模式M2作說明之圖。設定模式M2,係為使用預設之通訊頻道(第1通訊頻道)來決定在感測器控制器200和觸控筆100之間之通訊中所使用之通訊頻道(第2通訊頻道)的模式。
感測器控制器200,係決定對於所檢測出的第1觸控筆101而暫時性地作辨識之本機辨識符LID、和在 與第1觸控筆101之間之通訊中所使用的通訊頻道,並分別使用構成資訊要求封包CD_UP以及頻道變更要求封包CC_UP來送訊至觸控筆100處。
第1觸控筆101,係使用預設之通訊頻道(第1通訊頻道),而在此設定模式M2(探索模式M1之後、筆劃(stroke)模式M3之前)中,送訊包含有觸控筆辨識符SID之構成資料CD。
於此,感測器控制器200和觸控筆100之間之通訊,例如係藉由頻率時間分割多重存取來實施之。在使用頻率時間分割多重存取的情況時之通訊頻道,係基於頻率f以及時間槽s而被特定出來。故而,在頻道變更要求封包CC_UP中,係包含有對於頻率f作指定之頻率指定資訊、和對於時間槽s作指定之時間槽指定資訊(參考圖6(b))。另外,針對其中之頻率指定資訊,係亦可並非為包含在頻道變更要求封包CC_UP中,而是構成為包含在探索報告封包D_UP中並預先對於觸控筆100作通知。又,針對本機辨識符LID,亦同樣的,係可並非為包含在構成資訊要求封包CD_UP中,而是構成為包含在探索報告封包D_UP中並對於觸控筆100作通知。
圖4(c),係為對於筆劃模式M3作說明之圖。在筆劃模式M3中,觸控筆100和感測器控制器200,係使用在設定模式M2中所決定的通訊頻道(第2通訊頻道),來進行筆壓F等之操作狀態資料OD的送受訊。在筆劃模式M3中,觸控筆辨識符SID等之身為不會 依存於觸控筆之操作狀態而改變的資料之構成資料CD的送訊係被作省略。
圖4(d),係為對於保持模式M4作說明之圖。保持模式M4,係為在使用者將觸控筆100提起後,直到下一次的下筆為止的期間中,而將筆保持於空中一般的狀態,並為用以將在設定模式M2中所設定的通訊頻道(第2通訊頻道)和被分配至觸控筆100處之本機辨識符LID暫時作維持的狀態。感測器控制器200以及觸控筆100,係藉由將係正進行有對於在設定模式M2中所確保的本機辨識符LID和通訊資源作了利用的通訊封包之送出一事檢測出來,而判定是要將本機辨識符LID和通訊資源作維持並回復至筆劃模式M3,或者是要將該些釋放並回到探索模式M1。
圖5,係為對於各種封包之共通格式作展示之圖。封包,係為以同步碼Psync作為前端並包含有標頭(header)HDR和酬載(payload)PL所構成者(圖5(a))。
同步碼Psync,係為用以使觸控筆100與感測器控制器200之時序相互同步之碼。同步碼Psync,係為感測器控制器200所選擇的PN碼或巴克碼(Barker code)等之碼。觸控筆100之受訊部113,係檢測出受訊數位訊號與同步碼Psync之間之相關值的峰值時序,並與感測器控制器200之時序取得同步(圖5(b))。
另外,在上述說明中,將同步碼Psync設為 感測器控制器200所選擇之碼的原因,係在於為了能夠讓觸控筆100藉由同步碼Psync而對於感測器控制器200作辨識之故,感測器控制器200所選擇之碼,係藉由後述之探索報告封包D_UP(參考圖6(a))來從感測器控制器200而通知至觸控筆100。作為探索報告封包D_UP之同步碼,係並非為同步碼Psync,而是被包含有在觸控筆100和感測器控制器200之各者處所分別預先記憶之碼(圖6(a)中所示之同步碼broadcast)。然而,此種辨識功能,係並非為絕對必要,在並不設置辨識功能的情況時,針對探索報告封包D_UP以外之各封包,係亦能夠作為同步碼而使用同步碼broadcast。同步碼broadcast,係與同步碼Psync相同的,藉由PN碼或巴克碼(Barker code)而被構成。
在標頭HDR中,係包含有本機辨識符LID以及封包之形態資訊TYPE。
本機辨識符LID,係為用以對於在感測器控制器200上而被作利用的觸控筆100中之應受訊此封包之觸控筆100或者是送訊了此封包之觸控筆100唯一性地做辨識之辨識符。
本機辨識符LID,係為構成為能夠對於從複數之位址中所選擇的其中一者作表現之資訊。例如,若是藉由3位元的資訊而構成本機辨識符LID,則本機辨識符LID係能夠對於從23=8個的位址之中所選擇的其中一者作表現。本機辨識符LID之位元數,係以設為較觸控筆辨 識符SID之位元數而更少為理想。在其中一例中,較理想,係將觸控筆辨識符SID設為5位元以上之資訊,並將本機辨識符LID設為4位元以下之資訊。在對於本機辨識符LID之位元數具體性地作選擇時,係只要設為能夠充分地對於在1個的感測器控制器200上而被交互地或者是略同時地作利用之觸控筆100作辨識的數量即可。例如,若是3位元,則係能夠對於7個的觸控筆100作辨識,並將1個的位置作為廣播ID來利用。
第1觸控筆101,係藉由對於在受訊數位訊號中所包含之本機辨識符LID和被記錄在自身之通訊設定表(參考圖2)中之本機辨識符LID是否相互一致一事作判定,而辨識出封包係身為朝向自身(第1觸控筆101)之封包或者是朝向其他觸控筆(第2觸控筆102)之封包。關於第2觸控筆102,亦係進行與第1觸控筆101相同之處理。
形態資訊TYPE,係為對於封包之種類(參考圖6)作區別之欄位(field)。在酬載PL中,係包含有與封包之種類相對應的酬載資料。
於此,觸控筆100以及感測器控制器200之各者所送訊的封包,較理想,係以藉由例如直接展頻(DSSS)方式等之展頻方式來作了展頻的狀態而送訊。於此情況中所需要的展頻碼,係只要設為預先記憶在觸控筆100和感測器控制器200之雙方中者即可。藉由如此這般地使用展頻方式,係能夠實現對於雜訊之耐性為強的通 訊。
圖6,係為對於在位置輸入系統1之4個的動作模式M1~M4之各者中所進行通訊的封包作說明之圖。
在(a)探索模式M1中所被利用之封包
探索報告封包D_UP,係為為了讓感測器控制器200將未檢測到之觸控筆100新檢測出來、或者是為了將自身之存在對於未檢測到之觸控筆100作報告並且對於已檢測出的第1觸控筆101或第2觸控筆102而供給特定之期間T之時序,所對於不特定之觸控筆100而送出的封包(探索封包)。在探索報告封包D_UP之同步碼的部份中,係並非包含同步碼Psync,而是被包含有在不特定之觸控筆100所能夠受訊的同步碼broadcast。在探索報告封包D_UP之酬載中,係包含有用以對於送訊了該探索報告封包D_UP之感測器控制器200作辨識的對於同步碼Psync作辨識之資訊。另外,如同上述一般,係亦可構成為針對探索報告封包D_UP以外之各封包而亦作為同步碼而使用同步碼broadcast,於此情況,在探索報告封包D_UP之酬載中係並不需要包含對於同步碼Psync作辨識之資訊。
探索回應封包D_DP,係為受訊了探索報告封包D_UP之觸控筆100(第1主動式靜電觸控筆)作為回應而對於感測器控制器200送訊的封包(回應封包)。當在探索報告封包D_UP之酬載中包含有對於同步碼Psync作辨識之資訊的情況時,作為探索回應封包D_DP之同步 碼,係使用感測器控制器200所選擇的同步碼Psync。
在(b)設定模式M2中所被利用之封包
構成資訊要求封包CD_UP,係為感測器控制器200對於送訊了探索回應封包D_DP之觸控筆100而要求其進行包含有觸控筆辨識符SID之構成資料CD的送訊之封包。感測器控制器200,在送訊此構成資訊要求封包CD_UP之前,係進行決定對於送訊了探索回應封包D_DP之觸控筆100所賦予的本機辨識符LID之處理,並將所決定了的本機辨識符LID之資訊,設定於構成資訊要求封包CD_UP之酬載PL中。在本機辨識符LID之決定中,感測器控制器200,係以針對進行檢測中之1以上之觸控筆100(存在於感測器控制器200上之1以上之觸控筆100)的各者而賦予互為相異之本機辨識符LID的方式,來作決定。藉由此,本機辨識符LID,係成為對於存在於感測器控制器200上之1以上之觸控筆100作辨識的資訊。
構成資訊送訊封包CD_DP,係為從觸控筆100所送訊之封包,並包含有觸控筆辨識符SID等之不會依存於觸控筆100之操作狀態而改變的靜性構成資料CD。
頻道變更要求封包CC_UP,係為感測器控制器200用以對於藉由本機辨識符LID所指定了的觸控筆100而通知送訊操作狀態資料OD之通訊頻道(第1通訊 頻道)的封包(設定封包),並包含有代表進行通知之通訊頻道的頻道資料CHD。通訊頻道,係藉由時間槽s及/或頻率f而被作指定。
作為被記述在頻道資料CHD內之具體性的資訊,首先,關於時間槽s,係記述有藉由從代表訊框之開始時間點的基準時序起之偏置(offset)時間所表現的時間槽指定資訊。例如,在後述之圖7(a)所示之例中,基準時序係為通訊頻道700之送訊時序,在指定通訊頻道701的情況時,係作為時間槽指定資訊而記述有偏置時間+1,在指定通訊頻道702的情況時,係成為作為時間槽指定資訊而記述有偏置時間+2。另一方面,關於頻率f,係在頻道資料CHD內,記述有對於預先所制訂之複數之頻率的其中一者作指定之頻率指定資訊。另外,於此,雖係構成為在設定模式M2中送訊頻道資料CHD,但是,如同於上亦有所提及一般,亦可構成為在探索報告封包D_UP中,包含有頻道資料CHD之全部或一部分(例如僅包含頻率指定資訊)。另外,作為時間槽指定資訊,係亦可除了偏置時間以外,亦展示當在偏置時間之後而進行反覆送訊時之區間(interval)時間或者是時間槽。例如,係亦可構成為藉由將偏置設為+1,並將區間指定為2時間槽,而指定時間槽s8n+1、s8n+3、s8n+5、s8n+7。
在(c)筆劃模式M3、(d)保持模式M4中所被通訊之封包
操作狀態要求封包OD_UP,係為對於藉由本機辨識符LID所指定了的觸控筆100而要求其進行操作狀態資料OD的送訊之封包。在酬載部中,係並不具備有任何之資料。
操作狀態送訊封包OD_DP,係為從觸控筆100而被送訊並且包含有筆壓F或按鍵操作狀態等之會依存於觸控筆100之操作狀態而改變的操作狀態資料OD之封包。操作狀態送訊封包OD_DP,係並未包含觸控筆辨識符SID等之構成資料CD,但是,如同圖示一般,係亦可包含有本機辨識符LID。但是,感測器控制器200,由於係能夠根據受訊了操作狀態送訊封包OD_DP的通訊頻道之資訊,來辨識出身為送訊源頭之觸控筆100,因此,關於本機辨識符LID,係亦可構成為並不包含在操作狀態送訊封包OD_DP中。又,關於從觸控筆100而來之操作狀態送訊封包OD_DP之送出,亦可並不從感測器控制器200而進行以操作狀態要求封包OD_UP所致之要求。
圖7,係為對於藉由感測器控制器200所被分配的通訊頻道作說明之圖。圖7之橫軸,係代表藉由期間T所規定的時間槽s0、s1、s2、...。期間T,係以感測器控制器200之時脈作為基準而在與該感測器控制器200進行通訊的觸控筆100之間被規定有一個。係可針對1個的時間槽s而將1個的時間槽s以送訊時間或受訊時間來作佔有,亦可設置送訊時間和受訊時間。圖7之縱軸係為頻率f,並展示有在通訊中所使用的頻率f0、f1、f2、...之 頻率。
通訊頻道,係如同上述一般,藉由時間區域(時間槽s)及/或頻率區域(頻率f)而被作指定,並藉由感測器控制器200而被作分配。
圖中,以下影線框所示之通訊頻道700,係為為了在探索模式M1中使感測器控制器200對於新的觸控筆100作探索或者是為了與在探索模式M1中所檢測出的第1觸控筆101進行通訊所被賦予的預設之通訊頻道(第1通訊頻道)。
圖中,作了塗白展示之通訊頻道701,係代表在筆劃模式M3或保持模式M4中,為了使感測器控制器200與第1觸控筆101進行通訊所被分配的通訊頻道(第2通訊頻道)。
圖中,作了塗黑展示之通訊頻道702,係代表在筆劃模式M3或保持模式M4中,為了使感測器控制器200與第2觸控筆102進行通訊所被分配的通訊頻道(第2通訊頻道)。
圖7(a),係為藉由時間槽s來對於通訊頻道作規定之例。在此例中,係在以s8n(n為0以上之整數)所表現的身為週期(訊框週期)之每8時間槽s,而作為感測器控制器200之用以在探索模式M1等中作使用的預設之通訊頻道700(第1通訊頻道),來確保有以時間槽s8n所表現之通訊資訊。此通訊頻道700,係用以將感測器控制器200之以時間槽s0~s7之8時間槽來作為1 個週期的期間T(訊框期間)之開始時刻與第1觸控筆101或第2觸控筆102作共有。接續於感測器控制器200所利用的時間槽s8n之後之時間槽s8n+1,係為被賦予給第1觸控筆101之時間槽,而成為通訊頻道701(第2通訊頻道)。時間槽s8n+2,係為被賦予給第2觸控筆102之時間槽,而成為通訊頻道702(第2通訊頻道)。
圖7(b),係為藉由頻率f來對於通訊頻道作規定之例。在此例中,頻率f0之通訊頻道,係作為感測器控制器200之用以在探索模式M1或設定模式M2中作使用的預設之通訊頻道700(第1通訊頻道)而被作利用。頻率f1之通訊頻道,係成為使感測器控制器200在筆劃模式M3或保持模式M4中為了與第1觸控筆101進行通訊所被確保的通訊頻道701(第2通訊頻道)。頻率f2之通訊頻道,係成為使感測器控制器200在筆劃模式M3或保持模式M4中為了與第2觸控筆102進行通訊所被確保的通訊頻道702(第2通訊頻道)。
圖7(c),係為藉由時間槽s以及頻率f之組來對於通訊頻道作規定之例。在此例中,以時間槽s8n所規定的通訊頻道,係作為感測器控制器200之用以在探索模式M1或設定模式M2中作使用的預設之通訊頻道700(第1通訊頻道)而被作利用。通訊頻道700,係作為讓感測器控制器200為了將期間T之開始時刻對於第1觸控筆101或第2觸控筆102作開示而送訊探索報告封包D_UP的時間,而橫跨有所有的頻率f地被作確保。作為 使感測器控制器200在筆劃模式M3或保持模式M4中為了與第1觸控筆101進行通訊所被確保的通訊頻道701(第2通訊頻道),係利用有藉由頻率f1以及時間槽s8n+1所規定的通訊頻道。作為使感測器控制器200在筆劃模式M3或保持模式M4中為了與第2觸控筆102進行通訊所被確保的通訊頻道702(第2通訊頻道),係利用有藉由頻率f2以及時間槽s8n+2所規定的通訊頻道。
圖7(d),係為藉由時間槽s以及頻率f之組來對於通訊頻道作規定之其他例。藉由附加有下影線的時間槽s8n(n為0以上之整數)所表現的通訊頻道700,係與圖7(a)相同。作為使感測器控制器200在筆劃模式M3或保持模式M4中為了與第1觸控筆101進行通訊所被確保的通訊頻道701(第2通訊頻道),係利用有藉由頻率f1以及時間槽s8n+2所規定的通訊頻道。作為使感測器控制器200在筆劃模式M3或保持模式M4中為了與第2觸控筆102進行通訊所被確保的通訊頻道702(第2通訊頻道),係利用有藉由頻率f2以及時間槽s8n+2所規定的通訊頻道。
圖8,係為對於觸控筆檢測部215之通訊資源表CRTbl作展示之圖。在表之行中所示的表值中,係保持有被賦予給觸控筆100之本機辨識符LID以及通訊頻道(時間槽s及/或頻率f)還有在設定模式M2中所取得的觸控筆辨識符SID等之構成資料CD。
在各表值中,當在感測器控制器200和各表 值所作為管理對象之觸控筆100之間而結束了直到設定模式M2為止之處理的時間點處,所有的資訊係被作設定。
表值801,係為包含有關於第1觸控筆101之資訊的表值。觸控筆檢測部215,若是從第1觸控筆101而受訊操作狀態送訊封包OD_DP,則係基於在該操作狀態送訊封包OD_DP中所包含的本機辨識符LID之值、或者是基於受訊了該操作狀態送訊封包OD_DP之通訊頻道701,此兩者的其中一者之資訊,來判別出藉由該操作狀態送訊封包OD_DP之送訊所被指示了的位置係為由第1觸控筆101所致者。
表值802,係為包含有關於第2觸控筆102之資訊的表值。觸控筆檢測部215,若是從第2觸控筆102而受訊操作狀態送訊封包OD_DP,則係基於在該操作狀態送訊封包OD_DP中所包含的本機辨識符LID之值、或者是基於受訊了該操作狀態送訊封包OD_DP之通訊頻道702,此兩者的其中一者之資訊,來判別出藉由該操作狀態送訊封包OD_DP之送訊所被指示了的位置係為由第2觸控筆102所致者。
通訊資源表CRTbl之各表值,當感測器控制器200以及觸控筆100之動作模式從保持模式M4而回到探索模式M1時,係會被刪除。
圖9,係為感測器控制器200(觸控筆檢測部215)之動作流程圖。
〈M1探索模式:感測器控制器200〉
感測器控制器200,係在探索模式M1中開始動作。在步驟S911中,感測器控制器200,例如,係使用圖7(a)或圖7(d)中所示之時間槽s8n(n為0以上之整數)的通訊頻道700(第1通訊頻道),來送訊探索報告封包D_UP。在步驟S913中,將探索報告封包D_UP之送訊在每特定之期間T(例如,每8時間槽)作反覆,直到受訊探索回應封包D_DP為止。
〈M2設定模式:感測器控制器200〉
在步驟S913中,若是感測器控制器200從觸控筆100而受訊探索回應封包D_DP,則感測器控制器200之動作模式係變遷至設定模式M2。另外,就算是成為了設定模式M2以後的模式,亦為了檢測出其他之新的觸控筆100,而反覆進行探索報告封包D_UP之送訊。
在步驟S921中,感測器控制器200,係決定用以在感測器控制器200上而對於所檢測出的觸控筆100作辨識之本機辨識符LID。之後,將包含有所決定了的本機辨識符LID之構成資訊要求封包CD_UP對於觸控筆100作通知。
在步驟S923中,感測器控制器200,係從觸控筆100而受訊構成資訊送訊封包CD_DP(S923:YES),並將在受訊構成資訊送訊封包CD_DP中所包含之觸控筆辨識符SID等之構成資料CD抽出。
接著,在步驟S925中,感測器控制器200,係決定在與觸控筆100之間之通訊中所使用之通訊頻道(第2通訊頻道)。例如,若依據圖7(d)之例,則係對於第1觸控筆101,而賦予由時間槽s8n+1(n為0以上之整數)以及頻率f1之組所成的通訊頻道701。感測器控制器200,係將所被分配的通訊頻道701與構成資料CD之間的對應關係,登錄在圖8之通訊資源表CRTbl中。
接著,在步驟S927中,感測器控制器200,係藉由對於觸控筆100送訊頻道變更要求封包CC_UP,而作為在與所檢測出的觸控筆100之間之於筆劃模式M3之通訊中所使用的通訊頻道701(第2通訊頻道)之值,將先前所決定了的時間槽s8n+1(n為0以上之整數)以及頻率f1之組作通知。
另外,感測器控制器200,係亦可在探索報告封包D_UP之送訊前的階段處,預先決定通訊頻道之一部分(頻率)和本機辨識符LID,並將所決定了的此些之資訊包含在探索報告封包D_UP中而作送訊。若是設為此種構成,則受訊了探索報告封包D_UP之觸控筆100,係能夠並不等待構成資訊要求封包CD_UP以及頻道變更要求封包CC_UP之受訊地,便先得知被分配至自身處的本機辨識符LID以及通訊頻道之一部分(頻率)。
〈M3:筆劃模式感測器控制器200〉
從步驟S931起,係連續地進行用以進行操作狀態送訊封包OD_DP之受訊的處理。
首先,在步驟S931中,感測器控制器200,係對於被登錄在通訊資源表CRTbl中之已作連接或者是已被檢測出之觸控筆,而要求操作狀態送訊封包OD_DP之送訊。此要求,係可藉由讓感測器控制器200明示性地送訊操作狀態要求封包OD_UP一事來進行,或者是,亦可單純地藉由以特定之時間槽s(例如s8n(n為0以上之整數))來送訊探索報告封包D_UP,來暗示性地對於觸控筆100而期待以第2通訊頻道(例如,接續於時間槽s8n之時間槽s8n+1、頻率f1)所進行之送訊。
藉由第2通訊頻道而受訊了操作狀態送訊封包OD_DP之感測器控制器200的觸控筆檢測部215(參考圖3),係基於從受訊部213所供給之位置資訊Pos,而導出觸控筆100之座標位置,並且將與受訊了操作狀態送訊封包OD_DP之通訊頻道相對應的構成資料CD從通訊資源表CRTbl而讀出(步驟S934)。之後,將所導出的座標位置,與在從通訊資源表CRTbl所讀出之構成資料CD中所包含的觸控筆辨識符SID附加有關連地來供給至電子機器控制部300處。另外,此時,當然的,係亦可從操作狀態送訊封包OD_DP來抽出操作狀態資料OD並與座標位置一同地供給至電子機器控制部300處。
在步驟S939中,感測器控制器200,係將連續不受訊計數器之值初期化,並反覆進行步驟S931之處 理,而繼續筆劃模式M3之動作。
藉由筆劃模式M3之處理,在從使用者將觸控筆100放下並在面板上移動直到將觸控筆100提起為止的期間中,由於係能夠根據通訊頻道或者是被賦予至通訊頻道之本機辨識符LID來對於觸控筆100作辨識,因此觸控筆100係能夠將48位元或者是64位元等之完全的長度之觸控筆辨識符SID的送訊省略。
〈M4保持模式:感測器控制器200〉
另一方面,當在步驟S933中並未受訊操作狀態送訊封包OD_DP的情況時,感測器控制器200,係在步驟S945中,檢測出係連續了幾次而未受訊到操作狀態送訊封包OD_DP。當從一度以筆劃模式M3來動作了的觸控筆100而連續未受訊封包的情況時,係有著使用者將觸控筆100一度提起並在空中作保持直到下一次之下筆為止的可能性。配合於此種使用者之觸控筆的利用形態,當連續未受訊操作狀態送訊封包OD_DP之次數係為N次以下的情況時,感測器控制器200,係將在與觸控筆100之間之通訊中所使用之通訊頻道(第2通訊頻道)作維持。
例如,在步驟S947中,係將連續不受訊計數器作增數,並在直到再度受訊操作狀態送訊封包OD_DP為止的期間中,以所保持的第2通訊頻道而待機,在此狀態下,若是受訊操作狀態送訊封包OD_DP,則係再度使用於回復前之筆劃模式M3中所使用的第2通訊頻道來受 訊操作狀態資料OD,並和被與第2通訊頻道附加有對應的構成資料CD相互附加對應而對於電子機器控制部300作供給。
另一方面,在步驟S641中,當連續未受訊操作狀態送訊封包OD_DP的次數係較N次而更大時,係判斷為並非為使用者暫時性地作了提筆而是身為使用者停止了觸控筆100之使用的情況。於此情況,係藉由從通訊資源表CRTbl來將所符合之表值刪除,而將第2通訊頻道和本機辨識符LID釋放(步驟S949),並回復到進行使用有第1通訊頻道之通訊的探索模式M1中。
圖10,係為觸控筆100(通訊控制部120)之動作流程圖。
〈M1探索模式:觸控筆100〉
觸控筆100,係從探索模式M1而開始動作。在步驟S1011中,觸控筆100,係藉由預設之通訊頻道(第1通訊頻道)而進行探索報告封包D_UP之檢測。在未受訊探索報告封包D_UP的期間中(S1011NO),觸控筆100,係以特定之週期而反覆進行探索報告封包D_UP之檢測。若是在步驟S1011中而受訊探索報告封包D_UP,則觸控筆100,係從該探索報告封包D_UP而取得同步碼Psync,並且送出探索回應封包D_DP。在探索回應封包D_DP中所包含之同步碼,在能夠取得同步碼Psync的情況時,係設為該同步碼Psync,當無法取得的情況時,係 與探索報告封包D_UP相同地而設為同步碼broadcast。
〈M2設定模式:觸控筆100〉
在步驟S1021中,觸控筆100係取得在構成資訊要求封包CD_UP(或者是探索報告封包D_UP)中所包含之本機辨識符LID,並在圖2所示之通訊設定表中設定本機辨識符LID。又,將代表從探索報告封包D_UP所取得了的同步碼Psync(或者是同步碼broadcast)之碼列PN,設定於受訊部113之相關器中。
在步驟S1023中,觸控筆100,係送訊包含有包含觸控筆辨識符SID之構成資料CD的構成資訊送訊封包CD_DP。原則上,設定模式M2之動作由於係僅在通訊之開始時的最初處而進行1次,因此,就算是當觸控筆辨識符SID之位元數為48位元或64位元而為長的情況時、或者是當作為構成資料CD而亦包含有標頭ID或筆刷形態等之其他之資訊而送訊的情況時,亦能夠相較於專利文獻1中所記載之通訊方法而對於通訊資源之消耗作抑制。另外,在此種進行作為觸控筆辨識符SID之位元數而為長之位元數的通訊之初始之1次的通訊中,構成資訊送訊封包CD_DP係亦可藉由複數次之封包來藉由複數次之時間槽而作分割並送訊。
接著,在步驟S1027中,觸控筆100,係受訊頻道變更要求封包CC_UP,並取得藉由頻道變更要求封包CC_UP所指定的通訊頻道(第2通訊頻道)。另外, 當通訊頻道之一部分係已藉由探索報告封包D_UP而完成了通知的情況時,係藉由與以頻道變更要求封包CC_UP所指定的剩餘部分作組合,來取得通訊頻道(第2通訊頻道)。觸控筆100,係將所取得了的通訊頻道所代表之資訊(頻率f(例如f1)以及時間槽s(例如s8n+1)),設定於圖2所示之通訊設定表中,並且藉由根據此資訊來對於震盪部111以及送受訊切換部104作設定,來將在M3筆劃模式之通訊中所利用的通訊頻道(第2通訊頻道)設為可利用。
〈M3:筆劃模式觸控筆100〉
在步驟S1031中,觸控筆100,係判定是否為操作狀態送訊封包OD_DP之送訊時序。此判定,係可藉由受訊感測器控制器200明示性地作了送訊的操作狀態要求封包OD_UP一事來進行,亦可檢測出從感測器控制器200而藉由時間槽s8n所送訊的探索報告封包D_UP,並判定為接續於該時間槽s8n之時間槽s8n+1係為自身所送訊操作狀態送訊封包OD_DP者。
當步驟S1031之判定的結果為YES的情況時,觸控筆100,例如係藉由圖7(d)中所示之第2通訊頻道(頻率f1、時間槽s8n+1)來送訊操作狀態送訊封包OD_DP。又,在步驟S1035中,係將連續不受訊計數器之值初期化,並回到步驟S1031之處理,而繼續筆劃模式M3之動作,直到觸控筆100被提起為止。原則上,在從 觸控筆100被下筆起直到提筆為止的期間中,係藉由第2通訊頻道而受訊操作狀態要求封包OD_UP(或者是藉由第1通訊頻道而受訊探索報告封包D_UP),操作狀態送訊封包OD_DP係被持續作送訊。
〈M4保持模式:觸控筆100〉
當在步驟S1031中並未受訊操作狀態要求封包OD_UP(或者是探索報告封包D_UP)的情況時,在步驟S1041中,觸控筆100係檢測出係連續了幾次(多長的期間)而未受訊到操作狀態要求封包OD_UP(或者是探索報告封包D_UP)。
在步驟S1041中,當連續未受訊的次數係為N次以下的情況時,係判定為觸控筆100仍存在有再度被下筆並再度開始新的通訊的可能性。故而,於此期間中,係在步驟S1043中一面將連續不受訊計數器進行增數等,一面將在與觸控筆100之間的通訊中所使用之第2通訊頻道和本機辨識符LID作保持。在保持模式M4中,係使用藉由通訊設定表所指定了的第2通訊頻道而持續嘗試進行操作狀態要求封包OD_UP之受訊,當受訊了新的操作狀態要求封包的情況時,係立即回復至筆劃模式M3。
另一方面,在步驟S641中,當並未受訊從感測器控制器200而來的封包之連續次數係較N次而更大的情況時,係判定為觸控筆100的使用為被作了停止的情況,並將藉由通訊設定表所設定的第2通訊頻道和本機辨 識符LID釋放,而再度回到利用第1通訊頻道之探索模式M1中。
〈動作例1:第1觸控筆101相對於檢測範圍而反覆作進出的情況〉
圖11,係為對於第1觸控筆101相對於感測器控制器200之檢測範圍而反覆作進出的情況時之位置輸入系統1的動作作說明之圖。
最上段之表,係對於被利用之通訊頻道作標示。橫方向之s0~s610,係代表時間槽s。縱方向之f0~f2,係代表在通訊頻道中所利用之頻率f。
與圖7相同的,以下影線框所示之通訊頻道,係代表感測器控制器200為了對於非特定之觸控筆100而送訊探索報告封包D_UP等所使用的預設之通訊頻道(第1通訊頻道)。作了塗白展示之通訊頻道,係代表第1觸控筆101在筆劃模式M3中為了送訊操作狀態資料OD所使用的通訊頻道(第2通訊頻道)。標示為mode101之橫軸,係代表第1觸控筆101和感測器控制器200之間的通訊之動作模式。圖之最下段,係對於第1觸控筆101和感測器控制器200之間的封包序列作展示。
從時間槽s0起直到時間槽s201為止,係被實行探索模式M1。
在探索模式M1被實行的期間中,感測器控制器200,係以特定之週期(例如,時間槽s0、s8、s200、 s8n(n為0以上之整數)等之每8時間槽s之週期),來使用以下影線框所標示之第1通訊頻道而持續送出探索報告封包D_UP。
若是在時間槽s201中而第1觸控筆101作接近並回訊探索回應封包D_DP,則藉由第1觸控筆101和感測器控制器200所構成的位置輸入系統1之動作,係從探索模式M1而變遷至設定模式M2。
在從時間槽s208起直到時間槽s279為止的期間中,係被實行設定模式M2。
在第1次之設定模式M2的期間中,第1觸控筆101,係送出包含有像是48位元或64位元之觸控筆辨識符SID等的不會依存於第1觸控筆101之操作狀態而改變的資料之構成資料CD的構成資訊送訊封包CD_DP。另一方面,感測器控制器200,係送訊包含有為了第1觸控筆101所賦予的本機辨識符LID之構成資訊要求封包CD_UP、和包含有代表在通訊中所使用之第2通訊頻道的頻道資料CHD之頻道變更要求封包CC_UP。
從時間槽s280起直到時間槽s407為止,係為第1觸控筆101正在面板上滑動的時間。於此期間中,作為藉由第1觸控筆101和感測器控制器200所構成的位置輸入系統1之動作,係被實行筆劃模式M3。
在圖11之例中,係藉由基於身為從感測器控制器200而送出探索報告封包D_UP的時間槽s8n之下一個時間槽之時間槽s8n+1以及頻率f1之組所規定的第2 通訊頻道,來將筆壓F和按鍵之ON、OFF狀態等的會依存於第1觸控筆101之操作狀態而變更的操作狀態資料OD作反覆送訊。
在從時間槽s408起直到時間槽s600之前的時間槽s599為止的期間中,係被實行保持模式M4。
感測器控制器200,係藉由第2通訊頻道而等待操作狀態送訊封包OD_DP之受訊,但是,由於第1觸控筆101係以無法檢測出感測器控制器200的狀態而被作保持,因此,感測器控制器200係不會受訊操作狀態送訊封包OD_DP。
從時間槽s600起,係成為在時間槽s601(或者是時間槽s600)處而再度檢測出第1觸控筆101之接近的狀態,作為藉由第1觸控筆101和感測器控制器200所構成的位置輸入系統1之動作,係再度被實行筆劃模式M3。從第1觸控筆101而對於感測器控制器200,係在藉由頻率f1以及時間槽s8n+1之組所規定的第2通訊頻道,藉由包含有本機辨識符LID之操作狀態送訊封包OD_DP而再度送訊操作狀態資料OD。另外,如同上述一般,在操作狀態送訊封包OD_DP中係並非絕對需要包含有本機辨識符LID。
如此這般,感測器控制器200,由於係基於對於第1觸控筆101所賦予的通訊頻道(或者是被與該通訊頻道附加有對應之本機辨識符LID),來對於正在送訊操作狀態資料OD之觸控筆100作辨識,因此,觸控筆 100,在從被下筆起直到被提筆為止的期間之筆劃模式M3的動作期間中,係成為能夠將觸控筆辨識符SID之送出省略。
又,藉由將感測器控制器200,構成為藉由在設定模式M2中之通訊來取得觸控筆100之觸控筆辨識符SID並且與在和觸控筆100之間之通訊中所使用的通訊頻道附加有對應地而在通訊資源表CRTbl中作管理,感測器控制器200,就算是並未每次均被供給觸控筆辨識符SID,也能夠將所受訊了的操作狀態資料OD與觸控筆辨識符SID附加有對應地而輸出。
又,在筆劃模式M3之後,由於係設定有特定期間之在將通訊資源和本機辨識符LID作了維持的狀態下而等待的保持模式M4,因此,在1個的觸控筆100反覆進行IN、OUT的情況等時,係能夠將觸控筆辨識符SID之送出次數和送出位元數作削減。
〈動作例2:複數之觸控筆100被交互作利用的情況〉
圖12,係為對於第1觸控筆101和第2觸控筆102相對於感測器控制器200之檢測範圍而交互作進出的情況時之位置輸入系統1的動作作說明之圖。與圖11相同的部份,係將說明省略。
圖12中之作了塗黑展示之通訊頻道,係代表第2觸控筆102在封包送訊中所使用的通訊頻道(第2通訊頻道)。標示為mode102之橫軸,係代表由第2觸控筆 102和感測器控制器200所致的位置輸入系統之動作模式。
從時間槽s800起直到時間槽s2001為止的期間,例如,係為像是使用者將之前所作了利用的第1觸控筆101放在一旁並代替第1觸控筆101而換成拿持第2觸控筆102的期間一般之時間。於此時間中,由第1觸控筆101和感測器控制器200所致的位置輸入系統,係以保持模式M4而動作。
時間槽s801,例如,係為使用者使第2觸控筆102接近並作了下筆的時序。係代表第2觸控筆102相對於使用預設之通訊頻道(頻率f0之通訊頻道)而從感測器控制器200來以特定之週期所送訊的探索報告封包D_UP而作了回應的時間槽。
從時間槽s808起直到時間槽s839為止,係代表第2觸控筆102和感測器控制器200在設定模式M2中而交換構成資料CD的時間。感測器控制器200,係參照通訊資源表CRTbl,而掌握到現在第1觸控筆101係身為保持模式M4,被賦予至第1觸控筆101處之本機辨識符LID係為0b001,第1觸控筆101所確保的第2通訊頻道係為時間槽s8n+1以及頻率f1之通訊頻道,並分配與被賦予給第1觸控筆101之此些的資源相異之本機辨識符LID(例如0b010)以及第2通訊頻道(在圖12之例中,係為s8n+2以及頻率f2),而通知給第2觸控筆102。在通訊資源表CRTbl中,係新產生有第2觸控筆102所用之 表值。
從時間槽s840起直到時間槽s1007,係代表第2觸控筆102和感測器控制器200以筆劃模式M3中而動作的時間槽。於此期間中,亦同樣的,第1觸控筆101所用之通訊資源(第2通訊頻道),係為了準備第1觸控筆101之回歸,而被持續維持。
當在時間槽s1008中,起因於被提筆等之理由而第2觸控筆102成為無法進行以第2通訊頻道所致之通訊的情況時,第2觸控筆102和感測器控制器200係變遷至保持模式M4。對於頻率f2作了利用的通訊資源,係被維持在通訊資源表CRTbl中。
從時間槽s2000起,係代表第1觸控筆101回復至筆劃模式M3的狀況。在此情況中,亦同樣的,頻率f1之通訊頻道係被維持,第1觸控筆101由於係並不需要再度進行探索模式M1或者是設定模式M2的動作,因此,係能夠在將48位元或64位元等之位元數為長的觸控筆辨識符SID之送訊等作省略,而高速地回復。
如此這般,若依據由本發明所致之方法,則就算是在像是複數之觸控筆100被交互作利用一般的情況時,也能夠在將觸控筆辨識符SID之送出次數或用以進行通訊資源的設定之序列等作了省略的狀態下,來對於複數之觸控筆100作利用。
如同以上所說明一般,若依據由本實施形態所致之方法,則感測器控制器200,係能夠根據以頻道變 更要求封包CC_UP所指定了的第1時間槽而辨識出第1觸控筆101。故而,就算是並不在操作狀態資料OD中附加觸控筆辨識符SID,根據該操作狀態資料OD係以第1時間槽而被受訊的事實,感測器控制器200亦能夠理解到該操作狀態資料OD乃是藉由第1觸控筆101所送訊者。故而,第1觸控筆101,在送訊操作狀態資料OD時,係能夠將觸控筆辨識符SID之送訊省略。
又,若依據由本實施形態所致之方法,則感測器控制器200,係藉由通訊而從第1觸控筆101取得觸控筆辨識符SID,並能夠與在和第1觸控筆101之間之通訊中所使用的通訊頻道附加有對應地,而在通訊資源表CRTbl中作管理。故而,就算是並不在操作狀態資料OD中附加觸控筆辨識符SID,亦能夠將受訊了的操作狀態資料SID與第1觸控筆辨識符101之觸控筆辨識符SID相互附加關連並對於電子機器控制部300作輸出。
進而,若依據由本實施形態所致之方法,則在觸控筆100和感測器控制器200連續地將操作狀態資料OD作通訊之筆劃模式M3之後,係設定有特定期間之在將通訊資源和本機辨識符LID作了維持的狀態下而等待的保持模式M4。故而,就算是在第1觸控筆101相對於感測器控制器200之檢測範圍而作進出的情況時、或者是在第1觸控筆101和第2觸控筆102被交互作利用一般之情況時,亦能夠並不經過設定模式M2等之處理地而回復至筆劃模式M3並再度開始操作狀態資料OD之通訊,其結 果,係成為能夠將觸控筆辨識符SID之送出次數作削減。
以上,雖係針對本發明之理想實施形態作了說明,但是,本發明係並不被此些之實施形態作任何的限定,當然的,本發明,係可在不脫離其之要旨的範圍內,而以各種的形態來實施。
例如,由上述實施形態所致之感測器控制器200,雖係在圖9所示之步驟S949處,在通訊資源表CRTbl內而持續保持觸控筆辨識符SID直到將第2通訊頻道和本機辨識符LID釋放為止,但是,係亦可構成為:當成為無法受訊操作狀態送訊封包OD_DP並且經過了一定時間的情況時,首先進行從通訊資源表CRTbl而將觸控筆辨識符SID刪除之處理。以下,參考圖13,針對此變形例作詳細之說明。
圖13,係為感測器控制器200(觸控筆檢測部215)之動作流程圖的變形例。本變形例,與圖9中所示之例相異之處,係在於筆劃模式M3以及保持模式M4中的處理,雖係省略圖示,但是,在探索模式M1以及設定模式M2中之處理,係與圖9中所示之例相同。以下,以與圖9中所示之例相異之處為中心來作說明。
由本變形例所致之感測器控制器200,當在步驟S933中並未受訊操作狀態送訊封包OD_DP的情況時,首先係判定連續不受訊計數器是否與定數N1相等(步驟S941)。定數N1,係為較在步驟S945之判定中所使用的定數N而更小之數字。在步驟S941中而判定為係並非為 相等之感測器控制器200,係使處理移動至步驟S945,之後,係進行與圖9中所示之例相同的處理。另一方面,在步驟S941中而判定為係為相等之感測器控制器200,係從通訊資源表CRTbl之相符合的記錄中而將觸控筆辨識符SID刪除(步驟S943)。之後,係使處理移動至步驟S945,之後,係進行與圖9中所示之例相同的處理。藉由此些之處理,當成為無法受訊操作狀態送訊封包OD_DP並且經過了一定時間的情況時,係成為從通訊資源表CRTbl而將觸控筆辨識符SID刪除。
接著,由本變形例所致之感測器控制器200,當在步驟S943中而進行了從通訊資源表CRTbl來將包含有觸控筆辨識符SID之構成資料CD讀出的處理之後,係判定觸控筆辨識符SID之讀出是否為失敗(步驟S935)。當在步驟S943中從通訊資源表CRTbl之相符合的記錄中而將觸控筆辨識符SID作了刪除的情況時,步驟S935之判定結果係成為YES。在步驟S935中而判定讀出並未失敗的感測器控制器200,係與參考圖9所作了說明的處理相同地,將在步驟S934中所導出的座標位置,與從通訊資源表CRTbl所讀出之觸控筆辨識符SID附加有關連地來供給至電子機器控制部300處(未圖示),之後,使處理移動至步驟S939。後續之處理,係與圖9中所示之例相同。另一方面,在步驟S935中而判定讀出係為失敗的感測器控制器200,係將在圖9之步驟S921中所送訊了的構成資訊要求封包CD_UP再度作送訊(步驟 S936)。之後,判定是否作為其之回應而從觸控筆100受訊了構成資訊送訊封包CD_DP(步驟S937),當判定為係作了受訊的情況時(S937YES),係從所受訊了的構成資訊送訊封包CD_DP來將觸控筆辨識符SID等之構成資料CD抽出,並登錄在通訊資源表CRTbl之相符合的記錄中(步驟S937)。藉由此,通訊資源和觸控筆辨識符SID係成為再度被附加有對應並且被保持在感測器控制器200內。之後,感測器控制器200,係將在步驟S934中所導出的座標位置,與被新登錄在通訊資源表CRTbl中之觸控筆辨識符SID附加有關連地來供給至電子機器控制部300處(未圖示),之後,使處理移動至步驟S939,之後,係進行與圖9中所示之例相同的處理。在步驟S937中而判定為並未受訊之感測器控制器200,係使處理移動至步驟S941,之後,係進行與圖9中所示之例相同的處理。
如同以上所作了說明一般,若依據由本變形例所致之感測器控制器200,則當成為無法受訊操作狀態送訊封包OD_DP並且經過了一定時間的情況時,由於係從通訊資源表CRTbl而將觸控筆辨識符SID刪除,因此,係成為能夠將被通訊資源表CRTbl所佔據的感測器控制器200之記憶區域之一部分,相較於上述之實施形態而更早地作釋放。另一方面,當成為再度需要觸控筆辨識符SID的情況時,由於係能夠從觸控筆100而再度受訊觸控筆辨識符SID,因此,若依據由本變形例所致之感測器控制器200,則關於對於電子機器控制部300所進行的資料 (座標位置以及觸控筆辨識符SID)之供給,亦能夠不受阻礙地而進行之。
broadcast、Psync:同步碼
CC_UP:頻道變更要求封包
CD:構成資料
CD_DP:構成資料送訊封包
CD_UP:構成資料要求封包
D_DP:探索回應封包
D_UP:探索報告封包
LID:本機辨識符
M1:探索模式
M2:設定模式
M3:筆劃模式
M4:保持模式
OD:操作狀態資料
OD_DP:操作狀態送訊封包
OD_UP:操作狀態要求封包
SID:觸控筆辨識符

Claims (9)

  1. 一種主動式觸控筆,係構成為對於被與感測器電極作了結合的感測器控制器送訊資料,並具備有:
    筆尖電極;和
    通訊控制部,係被與前述筆尖電極作連接,
    前述通訊控制部,係藉由對於前述感測器控制器送訊包含有觸控筆辨識符之第1封包,來在前述主動式觸控筆與前述感測器控制器之間建立通訊頻道,並在前述通訊頻道被建立之後,對於前述感測器控制器,而送訊並不包含前述觸控筆辨識符並且包含代表前述主動式觸控筆之操作狀態的操作狀態資料之第2封包。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主動式觸控筆,其中,
    前述第1封包,係並不包含代表前述主動式觸控筆之操作狀態的操作狀態資料。
  3.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主動式觸控筆,其中,
    前述第2封包,係包含有本機辨識符,該本機辨識符,係為了相對於被與前述感測器控制器一同作使用之其他的觸控筆而辨識出前述主動式觸控筆,而藉由前述感測器控制器來分配給前述主動式觸控筆。
  4.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主動式觸控筆,其中,
    前述通訊頻道,係藉由前述筆尖電極與前述感測器電極之間之靜電結合而被形成,並藉由時間槽及/或頻率而被特定出來。
  5.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主動式觸控筆,其中,
    前述通訊頻道,係藉由前述感測器控制器而被唯一(unique)性地分配給前述主動式觸控筆。
  6.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主動式觸控筆,其中,
    前述通訊控制部,係藉由經由前述筆尖電極來從前述感測器控制器而送訊代表藉由前述感測器控制器所決定了的前述通訊頻道之頻道資料,來建立前述通訊頻道,
    前述通訊頻道,係藉由時間而被定義,前述頻道資料,係包含有代表從基準時序起之偏位的偏位時間、以及區間(interval)時間,
    前述通訊控制部,係以從前述基準時序起而作了前述偏位時間之量之偏位的時序並且以前述區間時間之區間來對於前述感測器控制器送訊前述第2封包。
  7. 如請求項6所記載之主動式觸控筆,其中,
    前述基準時序,係藉由從前述感測器控制器所送訊而來之訊號而被作定義。
  8. 如請求項7所記載之主動式觸控筆,其中,
    前述通訊控制部,係因應於涵蓋特定時間或特定次數地而並未檢測出前述訊號一事,而將前述通訊頻道釋放,並因應於在將前述通訊頻道作了釋放之後而檢測出前述訊號一事,來藉由對於前述感測器控制器送訊前述第1封包,而在前述主動式觸控筆與前述感測器控制器之間再度建立通訊頻道。
  9. 一種主動式觸控筆之通訊控制部,係構成為對於被與感測器電極作了結合的感測器控制器來經由筆尖電極而送訊資料,並構成為:
    藉由對於前述感測器控制器送訊包含有觸控筆辨識符之第1封包,來在前述主動式觸控筆與前述感測器控制器之間建立通訊頻道,並在前述通訊頻道被建立之後,對於前述感測器控制器,而送訊並不包含前述觸控筆辨識符並且包含代表前述主動式觸控筆之操作狀態的操作狀態資料之第2封包。
TW112113682A 2015-03-02 2016-02-04 主動式觸控筆 TWI8211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562127176P 2015-03-02 2015-03-02
US62/127,176 2015-03-02
US201562140934P 2015-03-31 2015-03-31
US62/140,934 2015-03-31
PCT/JP2015/084317 WO2016139861A1 (ja) 2015-03-02 2015-12-07 アクティブ静電スタイラス、センサコントローラ、これらを備えるシステム、及び、これらによって実行される方法
WOPCT/JP2015/084317 2015-12-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33027A true TW202333027A (zh) 2023-08-16
TWI821144B TWI821144B (zh) 2023-11-01

Family

ID=56848775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31347A TWI803415B (zh) 2015-03-02 2016-02-04 主動式觸控筆
TW109134262A TWI777263B (zh) 2015-03-02 2016-02-04 主動式觸控筆
TW112113682A TWI821144B (zh) 2015-03-02 2016-02-04 主動式觸控筆
TW105103807A TWI709065B (zh) 2015-03-02 2016-02-04 主動式觸控筆、感測器控制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31347A TWI803415B (zh) 2015-03-02 2016-02-04 主動式觸控筆
TW109134262A TWI777263B (zh) 2015-03-02 2016-02-04 主動式觸控筆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03807A TWI709065B (zh) 2015-03-02 2016-02-04 主動式觸控筆、感測器控制器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8) US9495024B2 (zh)
EP (3) EP3605285B1 (zh)
JP (4) JP6046321B1 (zh)
KR (1) KR102394204B1 (zh)
CN (4) CN113534980B (zh)
TW (4) TWI803415B (zh)
WO (1) WO201613986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09379B2 (en) * 2013-11-08 2022-08-09 Egalax_Empia Technology Inc. Stylus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for transmitting electrical signals carrying pressure information
WO2016122385A1 (en) 2015-01-28 2016-08-04 Flatfrog Laboratories Ab Dynamic touch quarantine frames
EP3537269A1 (en) 2015-02-09 2019-09-11 FlatFrog Laboratories AB Optical touch system
US9977519B2 (en) * 2015-02-25 2018-05-22 Synaptics Incorporated Active pen with bi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
CN113534980B (zh) 2015-03-02 2024-03-12 株式会社和冠 方法、主动式触控笔以及传感器控制器
JP6764868B2 (ja) * 2015-04-20 2020-10-07 株式会社ワコム スタイラスとスタイラスセンサコントローラとの間の双方向通信に供される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05511616B (zh) * 2015-12-07 2019-01-1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EP3387516B1 (en) 2015-12-09 2022-04-20 FlatFrog Laboratories AB Improved stylus identification
KR102523154B1 (ko) * 2016-04-22 2023-04-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장치, 입력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WO2018020598A1 (ja) 2016-07-27 2018-02-01 株式会社ワコム スタイラス及びセンサコントローラ
JP6824992B2 (ja) * 2016-09-01 2021-02-03 株式会社ワコム スタイラス、センサコントローラ、及び電子定規
CN116795221A (zh) 2016-10-06 2023-09-22 株式会社和冠 控制器、传感器、系统以及方法
CN108008840B (zh) * 2016-10-27 2019-09-06 翰硕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同步时间差发射信号的方法及电容笔与触控输入装置
CN108021261A (zh) * 2016-10-28 2018-05-11 翰硕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同步时间差发射信号的方法的电容笔与触控输入设备
US10444927B2 (en) * 2016-11-04 2019-10-15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Stylus hover and position communication protocol
WO2018096430A1 (en) 2016-11-24 2018-05-31 Flatfrog Laboratories Ab Automatic optimisation of touch signal
PL3667475T3 (pl) 2016-12-07 2022-11-21 Flatfrog Laboratories Ab Zakrzywione urządzenie dotykowe
WO2018106172A1 (en) * 2016-12-07 2018-06-14 Flatfrog Laboratories Ab Active pen true id
EP3458946B1 (en) 2017-02-06 2020-10-21 FlatFrog Laboratories AB Optical coupling in touch-sensing systems
CN117348745A (zh) * 2017-02-22 2024-01-05 株式会社和冠 主动式触控笔及主动式触控笔中的控制器集成电路
EP3602258B1 (en) 2017-03-22 2024-05-08 FlatFrog Laboratories AB Pen differentiation for touch displays
CN110663015A (zh) 2017-03-28 2020-01-07 平蛙实验室股份公司 触摸感应装置和用于组装的方法
US10216333B2 (en) 2017-06-30 2019-02-26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Phase error compensation in single correlator systems
US11256371B2 (en) 2017-09-01 2022-02-22 Flatfrog Laboratories Ab Optical component
WO2019054243A1 (ja) * 2017-09-15 2019-03-21 株式会社ワコム アクティブペン及びセンサコントローラ
KR102371154B1 (ko) * 2017-09-29 2022-03-0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표시 장치, 터치 회로, 펜, 터치 시스템 및 멀티 펜 센싱 방법
KR102570350B1 (ko) * 2017-12-05 2023-08-2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표시장치, 터치시스템, 구동회로 및 구동방법
KR102457993B1 (ko) * 2017-12-12 2022-10-2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표시장치, 터치시스템, 터치회로, 펜 및 펜 센싱방법
TWI667596B (zh) * 2018-01-30 2019-08-01 幸芯科技有限公司 Active stylus and wireless signal generating method thereof
JP7033941B2 (ja) 2018-02-01 2022-03-11 株式会社ワコム センサシステム
US11567610B2 (en) 2018-03-05 2023-01-31 Flatfrog Laboratories Ab Detection line broadening
US10649550B2 (en) 2018-06-26 2020-05-12 Intel Corporation Predictive detection of user intent for stylus use
JP6638120B1 (ja) * 2018-07-06 2020-01-29 株式会社ワコム アクティブペン及びセンサ集積回路
US10877578B2 (en) * 2018-07-18 2020-12-29 Wacom Co., Ltd. Sensor controller and active pen
JP7320983B2 (ja) * 2018-08-09 2023-08-04 株式会社ワコム スタイラス及びセンサ制御回路
US11137839B2 (en) * 2018-08-31 2021-10-05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Adaptable digital pen and touch sensitive device
US10817083B2 (en) 2018-09-07 2020-10-27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Detection of pen location relative to an electronic device
KR102498813B1 (ko) 2018-09-28 2023-02-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스타일러스 펜과 페어링하기 위한 전자 장치 및 그에 관한 방법
WO2020153890A1 (en) 2019-01-25 2020-07-30 Flatfrog Laboratories Ab A videoconferencing terminal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DE112019006952T5 (de) * 2019-03-01 2021-12-02 Wacom Co., Ltd. Sensorsteuerung und stift
WO2020250321A1 (ja) * 2019-06-11 2020-12-17 株式会社ワコム ペン及びセンサコントローラ
CN112486347B (zh) * 2019-09-12 2023-04-11 青岛海信商用显示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触控笔、触控显示系统及其触控检测方法
JP7209064B2 (ja) * 2019-11-07 2023-01-19 株式会社ワコム ポインタの位置検出方法
JP7130617B2 (ja) * 2019-12-23 2022-09-05 株式会社ワコム アクティブペン及びセンサ集積回路
CN111742287B (zh) * 2019-12-25 2022-02-22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传输的方法、触控芯片和电子设备
KR102666301B1 (ko) * 2019-12-30 2024-05-1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표시장치, 터치회로 및 펜 센싱 방법
JP2023512682A (ja) 2020-02-10 2023-03-28 フラットフロッグ ラボラトリーズ アーベー 改良型タッチ検知装置
CN114930275A (zh) * 2020-02-28 2022-08-19 株式会社和冠 信息输入输出系统
TWI731650B (zh) * 2020-04-15 2021-06-2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筆、觸控電子裝置與觸控系統
CN111679749B (zh) * 2020-04-30 2023-04-25 深圳普赢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标元件
JP7482706B2 (ja) * 2020-07-08 2024-05-14 株式会社ワコム スタイラス及びセンサコントローラによって実行される方法、スタイラス、及びセンサコントローラ
KR20220014370A (ko) 2020-07-23 2022-02-0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입력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인터페이스 장치
KR20220064473A (ko) 2020-11-11 2022-05-1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KR102613313B1 (ko) * 2020-12-02 2023-12-1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표시 장치 및 터치 센싱 방법
JP7113061B2 (ja) 2020-12-10 2022-08-04 株式会社ワコム スタイラスの検出動作を実行するコントローラにより実行される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JP2022108107A (ja) 2021-01-12 2022-07-25 株式会社ワコム ペン及びセンサコントローラを含むシステム、ペン、及びセンサコントローラ
CN112558796B (zh) * 2021-02-19 2021-07-06 深圳市千分一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笔及其控制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TWI768734B (zh) 2021-02-26 2022-06-21 奕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裝置以及其觸控筆
KR20220132721A (ko) * 2021-03-23 2022-10-0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US11740729B2 (en) * 2021-03-25 2023-08-29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Assigning device identifiers by host identifier availability
JP2022175997A (ja) * 2021-05-14 2022-11-25 株式会社ワコム 通信方法
TWM617533U (zh) 2021-06-30 2021-09-21 奕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動筆以及觸控系統
KR20230084274A (ko) 2021-09-15 2023-06-12 가부시키가이샤 와코무 펜 및 터치 컨트롤러를 포함하는 시스템, 펜에 의해 실행되는 방법, 펜, 및 터치 컨트롤러
KR20230126577A (ko) * 2022-02-23 2023-08-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및 펜 입력 장치와 전자 장치에서 복수의 펜 입력 장치 이용 방법
TWI818455B (zh) * 2022-03-01 2023-10-11 幸芯科技有限公司 可判斷通訊品質的觸控筆、觸控屏與通訊品質的判斷方法
US20230306408A1 (en) * 2022-03-22 2023-09-28 Bank Of America Corporation Scribble text payment technology

Family Cites Families (5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12238B2 (ja) * 1995-08-10 2001-09-2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移動端末装置
US20020188952A1 (en) * 2001-06-08 2002-12-12 Istvan Anthony F.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ccessing interactive content via synthetic channels
US20030214490A1 (en) * 2002-05-20 2003-11-20 Gateway, Inc. Stylus providing variable line width as a function of pressure
US7536874B2 (en) * 2004-04-15 2009-05-26 Claude Ray Jewelry item with rotating gemstone
JP4356989B2 (ja) * 2004-07-20 2009-11-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座標入力装置および描画処理装置
JP2006134187A (ja) * 2004-11-08 2006-05-25 Toshiba Corp 携帯型電子機器
US20060262106A1 (en) * 2005-05-20 2006-11-23 Lg Electronics Inc. Pen input device with data storage
US8089474B2 (en) * 2006-12-28 2012-01-03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Location sensing system and method employing adaptive drive signal adjustment
US20080169132A1 (en) * 2007-01-03 2008-07-17 Yao Ding Multiple styli annotation system
JP4563417B2 (ja) * 2007-03-20 2010-10-13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ユーザ装置、通信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JP2009296194A (ja) * 2008-06-04 2009-12-17 Nec Electronics Corp 移動端末、並びにそ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8536471B2 (en) * 2008-08-25 2013-09-17 N-Trig Ltd. Pressure sensitive stylus for a digitizer
GB2466566B (en) * 2008-12-22 2010-12-22 N trig ltd Digitizer, stylus and method of synchronization therewith
JP5345050B2 (ja) * 2009-12-25 2013-11-20 株式会社ワコム 指示体、位置検出装置及び位置検出方法
JP5594459B2 (ja) * 2010-02-02 2014-09-24 Nlt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2012005075A (ja) * 2010-06-21 2012-01-05 Ntt Docomo Inc 移動端末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2012022543A (ja) * 2010-07-15 2012-02-02 Panasonic Corp タッチパネルシステム
KR20130128380A (ko) * 2010-09-22 2013-11-26 사이프레스 세미컨덕터 코포레이션 터치 스크린을 위한 용량성 스타일러스
CN101963871A (zh) * 2010-10-21 2011-02-02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识别红外点光源的光学触控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US9639178B2 (en) * 2010-11-19 2017-05-02 Apple Inc. Optical stylus
JP5669263B2 (ja) * 2011-04-11 2015-02-12 株式会社ワコム 位置指示器
JP5743198B2 (ja) * 2011-04-28 2015-07-01 株式会社ワコム マルチタッチ・マルチユーザ検出装置
US8928635B2 (en) * 2011-06-22 2015-01-06 Apple Inc. Active stylus
US8797301B2 (en) * 2012-02-15 2014-08-05 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Active stylus to host data transmitting method
JP5834639B2 (ja) * 2011-09-02 2015-12-24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基地局
US20130106709A1 (en) * 2011-10-28 2013-05-02 Martin John Simmons Touch Sensor With User Identification
US8933899B2 (en) * 2011-10-28 2015-01-13 Atmel Corporation Pulse- or frame-based communication using active stylus
CN103139702B (zh) * 2011-11-29 2016-10-0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识别设备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US20130181953A1 (en) * 2012-01-13 2013-07-18 Microsoft Corporation Stylus computing environment
US10228780B2 (en) * 2012-02-15 2019-03-12 Wacom Co., Ltd. Stylus to host synchronization using a magnetic field
EP2637098B1 (en) * 2012-03-08 2018-09-19 BlackBerry Limited Object mediated data transfer between electronic devices
JP2013190863A (ja) * 2012-03-12 2013-09-26 Sharp Corp 光学式タッチパネル装置及び光学式タッチパネル
US9116571B2 (en) * 2012-03-27 2015-08-25 Adonit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of data input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equipped with a touch screen
JP2013246587A (ja) * 2012-05-24 2013-12-09 Sharp Corp 入力システム、指示具、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2014032632A (ja) * 2012-08-06 2014-02-20 Toshiba Corp 電子機器、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EP2720118A1 (en) * 2012-10-09 2014-04-16 BlackBerry Limi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pertaining to testing a stylus communication path for interference
US9046946B2 (en) * 2013-03-01 2015-06-02 Blackberry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of determining stylus location on touch-sensitive display
US9335874B2 (en) * 2013-03-12 2016-05-10 Bby Solutions, Inc. Validated touchscreen stylus interaction method
US20140267184A1 (en) * 2013-03-14 2014-09-18 Elwha Llc Multimode Stylus
JP5856995B2 (ja) * 2013-03-29 2016-02-10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電子機器および電子機器の制御方法
JP5905645B2 (ja) 2013-05-17 2016-04-2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システム及び電子機器
TWI518557B (zh) * 2013-07-17 2016-01-21 恆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投射電容式觸控筆及其控制方法
WO2015011159A1 (en) 2013-07-24 2015-01-29 Koninklijke Philips N.V. Electronic control of oleds with distributed electrodes
US9495011B1 (en) * 2013-12-18 2016-11-15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Device-stylus haptic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329708B2 (en) * 2014-01-08 2016-05-03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Display system with electrostatic and radio links
KR102346206B1 (ko) 2014-01-22 2022-01-03 가부시키가이샤 와코무 위치 지시기, 위치 검출 장치, 위치 검출 회로 및 위치 검출 방법
TWM483475U (zh) * 2014-01-29 2014-08-01 Lee Ming Inst Technology 附筆夾照明功能之觸控筆
US9733731B2 (en) * 2014-05-12 2017-08-15 Atmel Corporation Timing synchronization of active stylus and touch sensor
US9632597B2 (en) * 2014-06-12 2017-04-25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Configurable active stylus devices
TWM490608U (en) * 2014-08-18 2014-11-21 Chi-Jui Lin Aim accurately positioning stylus pen
CN113534980B (zh) * 2015-03-02 2024-03-12 株式会社和冠 方法、主动式触控笔以及传感器控制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34980A (zh) 2021-10-22
US20210089145A1 (en) 2021-03-25
US11347328B2 (en) 2022-05-31
TW201643623A (zh) 2016-12-16
JP6803439B2 (ja) 2020-12-23
CN113534981A (zh) 2021-10-22
EP3267293B1 (en) 2019-09-18
US20170060274A1 (en) 2017-03-02
US20220291762A1 (en) 2022-09-15
KR102394204B1 (ko) 2022-05-09
US10860119B2 (en) 2020-12-08
CN113534982A (zh) 2021-10-22
JPWO2016139861A1 (ja) 2017-04-27
US10078379B2 (en) 2018-09-18
TWI777263B (zh) 2022-09-11
EP3267293A1 (en) 2018-01-10
EP3869306A1 (en) 2021-08-25
US11687174B2 (en) 2023-06-27
EP3605285B1 (en) 2021-05-26
CN113534982B (zh) 2023-10-10
JP6046321B1 (ja) 2016-12-14
CN107077226B (zh) 2021-07-09
US20160299583A1 (en) 2016-10-13
TWI709065B (zh) 2020-11-01
KR20170122173A (ko) 2017-11-03
US9652058B2 (en) 2017-05-16
WO2016139861A1 (ja) 2016-09-09
TWI803415B (zh) 2023-05-21
US20170249029A1 (en) 2017-08-31
JP2020064618A (ja) 2020-04-23
TW202301085A (zh) 2023-01-01
CN113534980B (zh) 2024-03-12
CN113534981B (zh) 2024-04-30
CN107077226A (zh) 2017-08-18
TW202105136A (zh) 2021-02-01
EP3605285A1 (en) 2020-02-05
US9495024B2 (en) 2016-11-15
EP3267293A4 (en) 2018-01-24
US20200064939A1 (en) 2020-02-27
JP6591387B2 (ja) 2019-10-16
JP2017073149A (ja) 2017-04-13
JP2021028852A (ja) 2021-02-25
US10466816B2 (en) 2019-11-05
US20230280845A1 (en) 2023-09-07
TWI821144B (zh) 2023-11-01
US20190018508A1 (en) 2019-01-17
JP7068427B2 (ja) 2022-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821144B (zh) 主動式觸控筆
CN105814512A (zh) 无线对接系统
US20120068850A1 (en) Storage device
JP2016029789A (ja) 電子黒板システム、電子黒板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電子黒板装置、プログラ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