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43171B - 触控笔、传感器控制器及电子尺 - Google Patents
触控笔、传感器控制器及电子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643171B CN109643171B CN201680088764.8A CN201680088764A CN109643171B CN 109643171 B CN109643171 B CN 109643171B CN 201680088764 A CN201680088764 A CN 201680088764A CN 109643171 B CN109643171 B CN 10964317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ocal
- stylus
- sensor controller
- signal
- valu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8—Control and interface arrangements therefor, e.g. drivers or device-embedded control circuitry
- G06F3/0383—Signal control means within the pointing devic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5—Pens or stylu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L—ARTICLE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UPON; WRITING OR DRAWING AIDS; ACCESSORIE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L7/00—Straightedg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8—Control and interface arrangements therefor, e.g. drivers or device-embedded control circuitry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2—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xchanging data with external devices, e.g. smart pens, via the digitiser sensing hardwar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6—Details of scanning methods, e.g. sampling time, grouping of sub areas or time sharing with display driving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ctive external devices, e.g. active pens, for receiving changes in electrical potential transmitted by the digitiser, e.g. tablet driving signal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2—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ctive external devices, e.g. active pens, for transmitting changes in electrical potential to be received by the digitiser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3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38
- G06F2203/0382—Plural input, i.e. interface arrangements in which a plurality of input device of the same type are in communication with a PC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3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38
- G06F2203/0384—Wireless input, i.e. hardware and software details of wireless interface arrangements for point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Pens And Brushes (AREA)
-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以比帧短的时隙的单位灵活地变更对于触控笔的时隙的分配。本发明的触控笔(2)利用静电耦合与连接于传感器的传感器控制器双向地收发信号,包括:存储器(45),暂时存储本地ID的值;及控制部(44),每当检测到传感器控制器发送出的上行链路信号时,判定检测到的上行链路信号收发包括存储于存储器(45)的本地ID的值,在判定为包括的情况下,生成基于操作状态的下行链路信号并对传感器控制器发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控笔、传感器控制器及电子尺,尤其涉及与多个触控笔的同时使用(多触控笔)对应的触控笔、传感器控制器及电子尺。
背景技术
作为使设置于电子设备的表面的触摸面上的触控笔的手写输入成为可能的位置检测系统的具体方式之一,已知有主动静电方式。以下,将与主动静电方式对应的触控笔称作“主动触控笔”。
主动触控笔构成为能够对电子设备发送信号(下行链路信号)。下行链路信号的发送通过向设置于主动触控笔的顶端的电极供给发送信号由此使与信号对应的电场产生于电极附近的空间来执行。电子设备具有包括配设于触摸面的下侧的矩阵状的电极群的传感器板和连接于该传感器板的传感器控制器,构成为通过传感器控制器检测因上述交变电场而在传感器板内的电极群产生的电荷量的变化来接收下行链路信号。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下行链路信号的一例。该例的下行链路信号由位置检测用的无调制的连续信号(位置信号)和由笔压信息、固有ID等数据调制后的信号(数据信号)构成。
在主动静电方式中,电子设备内的传感器控制器也构成为能够对主动触控笔发送信号(上行链路信号)。传感器控制器通过向构成传感器板的电极群供给发送信号由此在面板上生成电场来朝向触控笔发送上行链路信号。主动触控笔构成为通过检测因该电场而在上述电极感应的电荷量来检测上行链路信号。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接收上行链路信号的主动触控笔的例子。
近年来,如所谓的平板计算机这样,触摸面在很多时候兼作为液晶的显示面。在该情况下,传感器板配置于液晶面板之上或内部。在液晶面板上载置有传感器板的位置检测系统被称作“Out-cell型”。在专利文献3、4中公开了Out-cell型的位置检测系统的例子。另外,在液晶面板内载置有传感器板的位置检测系统存在在液晶面板内部的彩色滤光玻璃或基板玻璃之上配置传感器板用的电极群的“On-cell型”和液晶面板的共用电极或像素电极兼作为传感器板用的电极群的一部分的“In-cell型”。在非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On-cell型及In-cell型的位置检测系统的例子。
在Out-cell型或On-cell型的位置检测系统中,已知,存在于传感器板的下部的液晶面板内的驱动信号成为噪声,会对传感器控制器的动作带来影响。这样的噪声的代表性的一个是向用于驱动液晶面板的像素的电极供给的电压信号的交流成分。该电压信号用于控制各像素的液晶的取向,通过AC耦合而进入构成传感器板的电极群,成为噪声。另外,在In-cell型的位置检测系统中,在像素的驱动动作和位置检测动作双方中共用的电极群在执行像素的驱动动作的期间无法用于位置检测动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5/111159号公报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3/0106797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5-6153号公报
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2015/141349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JDI,LG,阅读夏普的面向智能手机In-cell/On-cell战略”,[online],日经科技在线,[平成28年8月16日检索],互联网<URL:http://techon.nikkeibp.co.jp/article/NEWS/20150121/400160/>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鉴于如上所述的触摸面兼作为液晶的显示面的情况下的课题,近年来,研究了通过将液晶面板的显示动作期间设为1帧且将其中周期性的出现的多个空白期间(液晶噪声的产生频度相对小的期间)分别设为1时隙的帧通信来进行主动触控笔与传感器控制器之间的通信的方式。
在此,作为对位置检测系统要求的规格之一,存在能够同时使用多个触控笔(多触控笔)这一规格。于是,关于上述帧通信也研究了使其应对多触控笔,据此,传感器控制器在各帧中将用于指示时隙的分配的上行链路信号向各触控笔广播发送。并且,各触控笔利用分配的时隙来发送下行链路信号。这样一来,通过实间分割,能够实现多个主动触控笔与传感器控制器之间的通信。
然而,不限于显示动作率等,若在某些时间周期中利用固定的各帧的上行链路信号来向各触控笔指示时隙的分配,则对于各触控笔的时隙的分配会依存于该固定的帧率。也就是说,研究中的上述方式存在无法以比帧短的时间灵活地变更对于各触控笔的时隙的分配这一课题。另外,存在各触控笔的扫描率会被固定于帧率的整数倍这一课题。
另外,研究中的上述方式也存在在1帧中发送的用于指示多个时隙的分配的上行链路信号的尺寸必然会变大这一课题。当上行链路信号的尺寸大时,1帧中的上行链路信号的占有率变高,通信效率下降。另外,将尺寸大的信号对多个触控笔分别发送并确认是否反映了设定的处理会花费数帧量的时间,因此直到发送时间的分配实际反映于全部触控笔为止的延迟时间会变大。在用户使多个触控笔、电子尺这样的设备相对于电子设备频繁地接近或远离而利用的情况下,该延迟时间有可能对用户的使用感造成影响。
另外,作为触控笔的一种,存在模仿文具的尺而制作出的电子尺,一般的笔型的触控笔在利用的期间的移动速度大,而电子尺大多在一度被放置于面板面后在一段期间内被放置于相同位置,以比笔型的触控笔小的移动速度利用。因此,优选能够根据设备类型而变更扫描率。
另外,电子尺与由手把持而利用的笔型的触控笔不同,即使在用户未操作的期间,有时也会被放置于面板面上利用。在这样的情况下,在电子尺与传感器控制器之间进行信号的收发会使电子尺的消耗电力增加,另外,在不使用时也会消耗传感器控制器与触控笔(笔型或电子尺)之间的通信资源。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比帧短的时间灵活地变更对于各触控笔的发送时间的分配并反映于各触控笔的触控笔、传感器控制器及电子尺。
另外,本发明的其他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小用于指示发送时间的分配的上行链路信号的尺寸的触控笔、传感器控制器及电子尺。
另外,本发明的其他目的之一在于能够根据设备的类别、利用方式的特性而变更扫描率。
另外,本发明的其他目的之一在于实现电子尺被放置于面板面上的情况下的电子尺的消耗电力的减少和通信资源的有效活用。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触控笔利用静电耦合来与连接于传感器的传感器控制器双向地收发信号,其中,包括:存储器,暂时存储本地ID的值;及处理器,每当检测到所述传感器控制器发送出的上行链路信号时,判定检测到的所述上行链路信号是否包括存储于所述存储器的本地ID的值,在判定为包括的情况下,生成基于操作状态的下行链路信号并对所述传感器控制器发送。
在上述触控笔中,所述处理器可以生成包括存储于所述存储器的本地ID的值的所述下行链路信号,并对所述传感器控制器发送。
本发明的传感器控制器具有检测1个以上的触控笔的功能,将已检测的1个以上的触控笔的位置对主机处理器报告,其中,包括:存储器,存储向所述已检测的1个以上的触控笔分别分配的1个以上的本地ID的值;及处理器,关于所述已检测的1个以上的触控笔分别决定扫描率,基于决定出的所述扫描率来选择存储于所述存储器的所述1个以上的本地ID的值中的任一个,发送包括选择出的本地ID的值的上行链路信号,基于相对于该上行链路信号发回的下行链路信号来导出与所述选择出的本地ID的值对应的触控笔的位置。
在上述传感器控制器中,所述处理器可以基于所述已检测的1个以上的触控笔各自的设备类型来决定关于所述已检测的1个以上的触控笔各自的扫描率。
本发明的电子尺包括:尺部;多个电极,设置于所述尺部;接收电极,用于接收从传感器控制器发送出的上行链路信号;及处理器,根据接收到所述上行链路信号而依次切换所述多个电极并对所述传感器控制器发送信号。
本发明的另一侧面的电子尺包括:尺部;2个以上的电极,设置于所述尺部;第一开关,设置于所述尺部的上表面,用于通过用户的操作来切换是动作状态还是停止状态;及处理器,在所述第一开关是所述动作状态的情况下使用所述2个以上的电极来对所述传感器控制器发送下行链路信号,在所述第一开关是所述停止状态的情况下停止所述下行链路信号的发送处理。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传感器控制器在各发送时刻发送包括本地ID的值的上行链路信号,能够在其时隙内指定应该发送下行链路信号的触控笔。因此,能够不依存于帧而以比帧短的时间灵活地变更对于各触控笔的发送时间的分配。另外,在触控笔侧不存储关于日程的状态,因此不需要用于变更它们的时间,因此关于在检测到新的触控笔的情况等下需要的扫描率等的变更,能够提高作为系统整体的响应速度。另外,仅通过在上行链路信号中包括1个本地ID的值,就能够从传感器控制器向各触控笔指示发送时间的分配,因此能够减小用于指示帧内的多个发送时间的分配的上行链路信号的尺寸。
另外,根据本发明,触控笔生成包括暂时存储于存储器的本地ID的值的下行链路信号,并对传感器控制器发送,因此,即使在面板面的多处检测到下行链路信号,传感器控制器也能够针对各触控笔来辨别它们。另外,本地ID的位数与后述的全局ID相比能够缩短,因此能够降低发送本地ID所需的下行占有率。
另外,根据本发明,传感器控制器基于已检测的1个以上的触控笔各自的设备类型来决定关于已检测的1个以上的触控笔各自的扫描率,因此能够根据设备的类别、利用方式的特性而变更扫描率。
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将用于通过用户的操作而切换是动作状态还是停止状态的第一开关设置于电子尺,所以能够实现电子尺被放置于面板面上的情况下的电子尺的消耗电力的减少和通信资源的有效活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位置检测系统的整体的图。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触控笔2a、2b的第一例的详细结构的图。
图3是示出图1所示的触控笔2a、2b的第二例的详细结构的图。
图4是图3所示的6轴IMU50的说明图。
图5是示出图1所示的触控笔2c(尺型设备)的详细结构的图。
图6是示出图1所示的触控笔2c(尺型设备)的俯视图。
图7是示出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3的详细结构的图。
图8是示出图7所示的ID管理表70的图。
图9是示出图1所示的传感器控制器31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图9所示的设定指示发送处理的详细流程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图9所示的指令信号发送处理的详细流程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图9所示的指令信号发送处理的详细流程的流程图。
图13是示出图9所示的指令信号发送处理的详细流程的流程图。
图14是示出图9所示的指令信号发送处理的详细流程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图9所示的指令信号发送处理的详细流程的流程图。
图16是示出图1所示的触控笔2a~2c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17是示出图16所示的指令信号接收处理的详细流程的流程图。
图18是示出图16所示的指令信号接收处理的详细流程的流程图。
图19是示出图16所示的指令信号接收处理的详细流程的流程图。
图20是示出图16所示的指令信号接收处理的详细流程的流程图。
图21是示出在图1所示的触控笔2a与传感器控制器31之间收发的信号(传感器控制器31新登记触控笔2a的场景)的时间图。
图22是示出在图1所示的触控笔2a、2b与传感器控制器31之间收发的信号(传感器控制器31登记触控笔2a之后进一步登记触控笔2b的场景)的时间图。
图23是示出在图1所示的触控笔2a、2b与传感器控制器31之间收发的信号(传感器控制器31基于触控笔2a、2b各自的设备类型来进行发送日程的再调整的场景)的时间图。
图24是示出在图1所示的触控笔2a、2c与传感器控制器31之间收发的信号(传感器控制器31基于触控笔2a、2c各自的设备类型进行发送日程的再调整之后,正在进行触控笔2a、2c的通常的写入的场景)的时间图。
图25是由图1所示的传感器控制器31及触控笔2a分别实现的本地ID的登记的解除的说明图。
图26是示出在图1所示的触控笔2a、2b与传感器控制器31之间收发的信号(触控笔2a、2b对1个设定指示同时进行了响应的场景)的时间图。
图27是示出在图1所示的触控笔2a、2b与传感器控制器31之间收发的信号(具有相同的本地ID的触控笔2a、2b对1个数据发送指示同时进行了响应的场景)及触控笔2a、2b的状态的时间图。
图28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触控笔2a、2b与传感器控制器31之间收发的信号(传感器控制器31新登记触控笔2b的场景)的时间图。
图29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触控笔2a、2c与传感器控制器31之间收发的信号(正在进行触控笔2a、2c的通常的写入的场景)的时间图。
图3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触控笔2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位置检测系统1的整体的图。如该图所示,位置检测系统1构成为包括2支笔型触控笔2a、2b、1个尺型触控笔2c及电子设备3。电子设备3构成为包括传感器电极30、传感器控制器31、面板32、电子设备控制部33(主机处理器)及液晶显示部34。
在位置检测系统1中,传感器控制器31是主设备,1个以上的触控笔2是从设备。位置检测系统1构成为,当从传感器控制器31发行包括本地ID的轮询要求(后述的指令信号)时,仅具有其中包括的本地ID的触控笔2被允许在对于轮询的响应期间回信(后述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触控笔2每当检测到轮询要求时,判定检测到的轮询要求是否包括自身存储的本地ID的值,在判定为包括的情况下发送下行链路信号DS。本地ID由传感器控制器31向各触控笔2赋予,并由触控笔2存储。
触控笔2a~2c都是上述的主动触控笔,由1个以上的用户同时或分别使用。以下,在无需特别区分触控笔2a~2c的情况下,有时记为触控笔2。
在例如使用触控笔2a的情况下,用户使触控笔2a逐渐接近液晶面板32的面板面(落笔。在图1中记为“下”),最终使触控笔2a的笔尖与面板面接触(笔触摸)。然后,当用户保持该接触状态并在面板面上使笔尖移动(笔移动)时,如图所示,通过电子设备3的处理而在面板面上描绘移动的轨迹st1。该描绘持续至用户使触控笔2a的笔尖离开面板面(抬笔。在图1中记为“上”)为止。之后,当用户再次实施落笔、笔触摸、笔移动、抬笔时,通过电子设备3的处理而在面板面上同样地描绘该移动的轨迹st2。在图1中也图示了通过触控笔2b的落笔、笔触摸、笔移动、抬笔而产生的轨迹st3。
详情后述,触控笔2c是具有呈直线状并列配置的多个电极的特殊的设备。典型地是被称作“电子尺”的数字文具用的设备,但在本说明书中为了简化动作的说明而称作触控笔2c。电子设备3构成为能够利用触控笔2c来受理直线的输入。更具体而言,电子设备3构成为在用户使触控笔2c的直线状的笔尖与面板面接触(笔触摸)时,将与该笔尖平行的虚拟线X描绘于面板面上。
触控笔2a~2c分别构成为接收电子设备3的传感器控制器31经由传感器电极30而发送出的上行链路信号US,并且作为向该上行链路信号US的响应而发送规定的下行链路信号DS。下行链路信号DS由传感器电极30接收,并从传感器电极30向传感器控制器31供给。
上行链路信号US存在触控笔检索信号和指令信号这2种。触控笔检索信号用于新检测未检测的触控笔2,由已知的检测模式c1和末尾附加的区隔模式STP构成。关于检测模式c1及区隔模式STP的详细内容将在后文叙述。触控笔2构成为间歇地进行检测模式c1的检测动作,在检测到检测模式c1的情况下,检测出传感器控制器31的存在。另外,检测到检测模式c1的触控笔2原样继续进行检测动作,基于检测到区隔模式STP的定时来与传感器控制器31进行同步。
另一方面,指令信号用于对触控笔2传递指示(指令),构成为包括确定当前存在于面板面上的1个以上的触控笔2中的1个的信息(本地ID)和对于确定出的触控笔2的指示(指令)。触控笔2在接收到包括自身的本地ID的指令信号的情况下取得其中包含的指令,进行与该内容对应的处理。该处理包括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处理。本地ID是只要传感器控制器31能够确定当前存在于面板面上的1个以上的触控笔2中的1个即可的信息,因此可以是比后述的全局ID少的位数的信息。优选是取能够识别16支触控笔2的4位以下的值的信息。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将4位的本地ID中的0000b、1111b等用作所谓广播地址这样的确定全部或未检测的触控笔2的特殊的本地ID。另外,在后述的各图中,将本地ID记为“LID”(LocalIDentifier的简称),将全局ID记为“GID”(Global IDentifier的简称)。
下行链路信号DS构成为包括由无调制的载波信号构成的脉冲串信号和由通过与指令对应的数据(包括对发送该下行链路信号DS的触控笔2分配的本地ID)调制后的载波信号构成的数据信号。触控笔2构成为,在发送下行链路信号DS时,首先发送脉冲串信号,接着发送数据信号。电子设备3的传感器控制器31构成为通过使用传感器电极30接收脉冲串信号来检测触控笔2的存在及其位置。图1所示的指示位置P1、P2示出了这样检测的位置的例子。上述的轨迹st1~st3是该指示位置P1、P2的移动的轨迹。
另一方面,指令信号用于对触控笔2传递指示(指令),构成为包括确定当前存在于面板面上的1个以上的触控笔2中的1个的信息(本地ID)和对于确定出的触控笔2的指示(指令)。触控笔2在接收到包括自身的本地ID的指令信号的情况下取得其中包含的指令,进行与该内容对应的处理。该处理包括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处理。本地ID是只要传感器控制器31能够确定当前存在于面板面上的1个以上的触控笔2中的1个即可的信息,因此可以是比后述的全局ID少的位数的信息。优选是取能够识别16支触控笔2的4位以下的值的信息。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将4位的本地ID中的0000b、1111b等用作所谓广播地址这样的确定全部或未检测的触控笔2的特殊的本地ID。另外,在后述的各图中,将本地ID记为“LID”(LocalIDentifier的简称),将全局ID记为“GID”(Global IDentifier的简称)。
另一方面,触控笔2即使在处于感测范围SR外的情况下,有时也能够接收传感器控制器31发送的上行链路信号US。这是因为,上行链路信号US能够使用与面板面平行地配设的矩阵状的电极的全部来发送,能够以比从触控笔2的顶端附近的电极21(后述)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DS高的强度发送。图示的上行检测高度AH表示触控笔2能够接收上行链路信号US的高度(距面板面的距离)的界限。上行检测高度AH成为比感测范围SR的上限高的位置(距面板面远的位置)。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触控笔2a、2b的第一例的详细结构的图。该图所示的触控笔2a、2b构成为具有芯体20a、电极21、开关22、笔压检测传感器23(笔压检测部)及信号处理部24。
芯体20a是构成触控笔2的笔尖的导电性构件,兼作为电极21。电极21起到用于发送下行链路信号DS的天线的作用,并且也起到作为用于接收从传感器控制器31经由传感器电极30而发送的上行链路信号US的天线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芯体20a及电极21也可以如后述的图3那样构成为独立构件。另外,也可以分别设置发送下行链路信号DS的电极和接收上行链路信号US的电极。
开关22是设置于触控笔2的侧面的侧开关或设置于后端部的尾部开关等通过用户的操作而取接通断开中的任一状态的开关。笔压检测传感器23是用于检测向芯体20a的顶端施加的压力(笔压)的压力传感器。具体而言,例如可以使用静电容量根据压力而变化的可变容量传感器、电阻值根据压力而变化的压力传感器等公知的技术来构成笔压检测传感器23。
信号处理部24具有如下功能:经由电极21而从传感器控制器31接收上行链路信号US,进行与该内容对应的处理,并且生成对传感器控制器31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DS,经由电极21而朝向传感器控制器31发送。具体而言,在功能上构成为包括切换部40、接收部41、控制部44及发送部46。以下,依次对它们分别进行说明。
切换部40是构成为共用端子与T端子及R端子中的任一方连接的1电路2接点的开关元件。切换部40的共用端子连接于电极21,T端子连接于发送部46的输出端,R端子连接于接收部41的输入端。切换部40的状态由来自控制部44的控制信号SWC控制。控制部44在接收来自传感器控制器31的上行链路信号US的情况下,以使R端子与共用端子连接的方式利用控制信号SWC来控制切换部40。另外,在对传感器控制器31发送下行链路信号DS的情况下,以使T端子与共用端子连接的方式利用控制信号SWC来控制切换部40。控制部44在初始状态下,即在直到触控笔2检测出后述的检测模式c1为止的期间内,在将切换部40固定成R端子与共用端子连接的状态的基础上,有时以为了削减触控笔2的消耗电力而仅间歇地执行接收动作的方式,成为反复接通状态和睡眠状态的睡眠状态。
接收部41是进行从切换部40供给的信号(来到了电极21的信号)的接收和接收到的信号中包含的码片串的解码的电路,在该例中,构成为包括波形再生部42及相关运算器43。接收部41构成为能够通过该解码而分别检测上述的检测模式c1、区隔模式STP、本地ID及指令。如上所述,为了削减触控笔2的消耗电力,接收部41在直到检测出检测模式c1为止的期间仅间歇地进行接收动作。
波形再生部42将在电极21感应出的电荷(电压)的电平以传感器控制器31进行上行链路信号US的扩展时使用的扩展码PN(后述)的码片率的数倍(例如4倍)的时钟进行2值化,整形成正负的极性值的二进制串(码片串)并输出。相关运算器43将波形再生部42输出的码片串保存于寄存器,通过一边以上述时钟依次移位一边进行与扩展码PN(或对该扩展码PN实施反转及循环移位中的至少任一方而成的码)的相关运算,来对接收信号中包含的码片串进行解码。
接收部41逐次进行通过相关运算器43的解码而得到的符号的值是否表示检测模式c1的判定。当作为其结果而检测出检测模式c1时,检测出存在传感器控制器31,对控制部44发行用于使得能够执行与由指令信号表示的指令对应的处理等的起动信号EN。
另外,接收部41在检测到检测模式c1的情况下,利用来自由上述起动信号EN起动后的控制部44的指示而将接收动作从间歇动作切换为连续动作,逐次进行通过解码而得到的符号的值是否表示上述的区隔模式STP的判定。当作为其结果而检测出区隔模式STP时,接收部41将该检测时刻t2对控制部44输出。
检测到区隔模式STP后的接收部41按照控制部44的控制来进行传感器控制器31发送的指令信号的接收动作。具体而言,根据在接收动作的实施中由相关运算器43得到的一系列符号的值来取得本地ID及控制信息c2(包括传感器控制器31的指示的信息)的组,并向控制部44输出。
控制部44由微处理器(MCU)构成,以从接收部41被供给了起动信号EN为契机而起动。起动后的控制部44进行的处理除了上述的从间歇的接收动作向连续的接收动作的切换之外,还包括使接收部41接收指令信号的处理、决定自身的本地ID并暂时存储于存储器45的处理、使发送部46发送下行链路信号DS的处理。需要说明的是,使接收部41接收指令信号的处理包括将用于连接R端子和共用端子的控制信号SWC向切换部40供给的处理。同样,使发送部46发送下行链路信号DS的处理包括将用于连接T端子和共用端子的控制信号SWC向切换部40供给的处理。
当从接收部41被供给了检测时刻t2时,控制部44首先进行使接收部41接收指令信号的处理。详情后述,传感器控制器31构成为在刚发送由检测模式c1的反复及区隔模式STP构成的触控笔检索信号后,发送表示本地ID的设定指示的指令信号(用于检测已检测的1个以上的触控笔中不包含的新的触控笔的上行链路信号)。控制部44当从接收部41接收到表示该设定指示的指令后,在自己的存储器45中还未存储本地ID的初始状态下,将由该指令表示的本地ID决定为自身的本地ID,保存于存储器45。在此以后,每当从接收部41被供给本地ID及指令的组时,控制部44判定其中的本地ID是否与保存于存储器45的本地ID一致,仅在一致的情况变进行与组内包含的指令对应的处理(包括使发送部46发送下行链路信号DS的处理)。另外,控制部44进行在从最后接受本地ID及指令的组的供给起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将保存于存储器45内的本地ID删除的处理。存储器45仅暂时保存由传感器控制器31赋予的本地ID的值,因此与后述的全局ID存储部51不同,可以是易失性的存储器。
如上所述,控制部44使发送部46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DS包括脉冲串信号及数据信号。控制部44在发送脉冲串信号时,使发送部46发送无调制的载波信号。另一方面,在发送数据信号时,取得由从接收部41供给的指令指示了发送的数据,与保存于存储器45内的本地ID一起向发送部46供给。由此,从发送部46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DS成为包括由指令指示了发送的数据和本地ID的信号。由指令指示发送的数据包括表示开关22的接通断开状态的数据、表示由笔压检测传感器23检测到的笔压的数据等基于接收到指令的时间点下的触控笔2的操作状态的数据。
发送部46是根据控制部44的控制而生成下行链路信号DS并向电极21供给的电路,由调制部47及升压电路48构成。
调制部47是生成规定频率或按照来自控制部44的控制的频率的载波信号(例如矩形波信号),并基于控制部44的控制而直接输出或进行调制后输出的电路。脉冲串信号发送时的调制部47按照控制部44的指示,将载波信号不调制而直接输出。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将以已知的值的模式调制而成的信号用作脉冲串信号,该情况下的调制部47将载波信号以上述已知的值的模式调制后输出。另一方面,数据信号发送时的调制部47利用从控制部44供给的数据来对载波信号进行调制(OOK、PSK等),将作为其结果而得到的调制信号输出。
升压电路48是通过将调制部47的输出信号升压至一定的振幅来生成下行链路信号DS的电路。由升压电路48生成的下行链路信号DS经由切换部40而从电极21向空间送出。
图3是示出图1所示的触控笔2a、2b的第二例的详细结构的图。该图所示的触控笔2a、2b在芯体20a与电极21由独立构件构成这一点及在信号处理部24内包括6轴IMU(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惯性测量单元)50及全局ID存储部51这一点上与图2所示的触控笔2a、2b不同。以下,着眼于与图2所示的触控笔2a、2b的不同点来说明。
本例的芯体20a由构成触控笔2的笔尖的绝缘性构件构成。电极21是设置于芯体20a的顶端附近的导电性构件。电极21的作用与图2所示的电极21相同。
6轴IMU50是包括3轴的加速度传感器及3轴的陀螺仪传感器的惯性计测装置,构成为将表示计测结果的值向控制部44输出。
图4是6轴IMU50的说明图。该图(a)表示从侧方观察触控笔2a、2b时的图,该图(b)表示与该图(a)所示的A-A线对应的触控笔2a、2b的截面。
如图4(a)所示,6轴IMU50以触控笔2a、2b的长度方向为Z轴来使用。另外,如图4(b)所示,以从触控笔2a、2b的截面的中心朝向开关22的方向为Y轴来使用,以与Z轴及Y轴双方垂直的方向为X轴来使用。6轴IMU50关于这些X轴~Z轴各自的方向,取得触控笔2a、2b的加速度和角速度,并向控制部44输出。
返回图3。全局ID存储部51存储根据每个触控笔2而不同的信息即全局ID。全局ID是表示触控笔2的供应商的识别符、供应商内的触控笔2的识别编号、触控笔2的设备类型(笔型或尺型等)等的例如64位的信息。全局ID在触控笔2的制造的时间点下向全局ID存储部51写入。作为全局ID存储部51,与易失性的存储器45不同,利用非易失性存储器。全局ID是包括供应商的识别符等且全局唯一的识别符,而本地ID是用于传感器控制器31在本地识别在自己的检测范围内存在的多个触控笔2中的1个的识别符,在这一点上,它们互相不同。
在触控笔2a、2b具有图3所示的结构的情况下,传感器控制器31利用指令信号而指示发送的数据除了上述的基于触控笔2的操作状态的数据之外,还包括6轴IMU50的计测结果及全局ID。被指示了6轴IMU50的计测结果的发送的情况下的控制部44从6轴IMU50取得表示计测结果的数据,并作为发送对象的数据而向发送部46供给。同样,被指示了全局ID的发送的情况下的控制部44从全局ID存储部51读出全局ID,作为发送对象的数据而向发送部46供给。
图5是示出图1所示的触控笔2c(尺型设备)的详细结构的图。另外,图6是触控笔2c的俯视图。如这些图所示,触控笔2c在取代芯体20a而具有尺20b(尺部)这一点、具有n个电极21_1~21_n这一点、具有切换部27这一点、取代开关22及笔压检测传感器23而具有2个开关25、26这一点、不具有6轴IMU50这一点上与图3所示的触控笔2a、2b不同。以下,着眼于与图3所示的触控笔2a、2b的不同点来说明。
尺20b是薄板状的绝缘性构件,模仿文具的尺而制作。电极21_1~21_n分别是薄板状的导电性构件,配置于尺20b的长度方向一端和另一端这至少2处。需要说明的是,在图5的例子中,3个以上的电极21从尺20b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到另一端沿着尺20b的长度方向而在其内部等间隔地并列配置。另外,在图6的例子中,2个电极21分别配置于尺20b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和另一端。电极21_1~21_n分别与图2及图3所示的电极21同样,起到用于发送下行链路信号DS的天线的作用,并且也起到作为用于接收从传感器控制器31经由传感器电极30而发送的上行链路信号US的天线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将电极21设为发送专用,另外设置接收电极。在该情况下,接收电极也可以利用例如蓝牙(注册商标)等其他的接近型无线通信手段来接收上行链路信号US。
切换部27是构成为共用端子与n个电极侧端子中的任一方连接的1电路n接点的开关元件。切换部27的共用端子连接于切换部40的共用端子,切换部27的n个电极侧端子一对一地连接于电极21_1~21_n。
开关25(第一开关)是用于切换触控笔2c是动作状态还是停止状态的开关。另外,开关26(第二开关)是用于对传感器控制器31具备的电子设备3起动后述的虚拟线的确定等规定处理的开关。这些开关25、26如图6所例示那样设置于尺20b的上表面的优选长度方向中央附近。
控制部44构成为,在从用户按下开关25到按下开关26为止的期间,每当从接收部41被供给与分配给自身的本地ID对应的指令时,使发送部46发送下行链路信号DS。此时,切换部27在下行链路信号DS的每次发送时进行切换成为共用端子的连接对象的电极侧端子的动作。由此,从电极21_1~21_n分别依次发送下行链路信号DS。
传感器控制器31利用指令信号来指示全局ID的发送,通过确定触控笔2c响应于此而发送的全局ID来认识到触控笔2c是尺型的设备。关于认识到是尺型的设备的触控笔2c,传感器控制器31构成为存储由依次接收的下行链路信号DS特定的多个位置,并显示将它们相连的虚拟线X(参照图1)。
另外,控制部44构成为,在用户按下了开关26(第二开关)的情况下,将表示该意思的数据包含于下行链路信号DS并使发送部46发送。传感器控制器31通过接收该数据来将用于确定虚拟线X的位置的数据对电子设备控制部33通知。
触控笔2a、2b这样的笔型的触控笔2在利用的期间的移动速度大,而触控笔2c这样的尺型的触控笔2大多在一度被放置于面板面之后在一段期间内被放置于相同位置,以比笔型的触控笔2小的移动速度利用。因此,对于尺型的触控笔2大多无需分配高扫描率,因此本实施方式的传感器控制器31关于通过全局ID的确认而认识到是尺型的触控笔2,减小其扫描率。详情后述。
另外,尺型的触控笔2与由手把持而利用的笔型的触控笔2不同,即使在用户未操作的期间,有时也被放置于面板面上利用。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尺型的触控笔2与传感器控制器31之间进行信号的收发会使尺型的触控笔2的消耗电力增加,另外,在不使用时也会消耗传感器控制器31与各触控笔2之间的通信资源。于是,在本实施方式的触控笔2c中,用户能够通过开关25、26的操作来指定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期间。这样一来,实现触控笔2c被放置于面板面上的情况下的触控笔2c的消耗电力的减少和通信资源的有效活用。
接着,图7是示出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3的详细结构的图。以下,参照该图7对电子设备3的结构及动作进行详细说明。
传感器电极30由分别在X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线状电极30X和分别在Y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线状电极30Y构成。传感器电极30构成为利用这些线状电极30X、30Y来与触控笔2进行容量耦合。上述的上行链路信号US及下行链路信号DS经由该容量耦合而收发。
如图7所示,传感器控制器31构成为具有MCU60、逻辑部61、发送部62、接收部63及选择部64。
MCU60及逻辑部61是通过控制发送部62、接收部63及选择部64来控制传感器控制器31的收发动作的控制部。若具体说明,则MCU60是在内部具有ROM及RAM且基于规定的程序来进行动作的微处理器。另一方面,逻辑部61构成为基于MCU60的控制来输出控制信号ctrl_1~ctrl_4及ctrl_r。
如图7所示,MCU60在其内部具有保存ID管理表70的存储器。另外,MCU60在功能上构成为具有ID管理部71、位置导出部72、状态检测部73。
图8是示出ID管理表70的图。如该图所示,ID管理表70是针对每个本地ID存储全局ID、速度、当前状态、操作状态、复位指令未发行标志1、复位指令未发行标志2、删除计数值及下行链路信号发送日程的表。
ID管理部71具有执行向ID管理表70登记的本地ID的登记及擦除的功能。若具体说明,则ID管理部71将包括还未登记于ID管理表70的本地ID的设定指示的控制信息c2向发送部62供给,并且以发送表示该控制信息c2的指令信号的方式控制发送部62。并且,当接收到该指令信号的触控笔2发送包括指示的本地ID的下行链路信号DS时,ID管理部71通过接收部63而接收该下行链路信号DS,判定其中是否包括指定了设定的本地ID。ID管理部71在该判定结果是肯定的情况下,进行将该本地ID的值登记于ID管理表70的处理。关于本地ID的擦除,将在后文参照图12的流程图来详细说明。
另外,ID管理部71也具有将包括本地ID以外的各种数据(表示图2所示的开关22的接通断开状态的数据、表示由图2所示的笔压检测传感器23检测到的笔压的数据、表示图3所示的6轴IMU50的计测结果的数据、存储于图3所示的全局ID存储部51的全局ID等)的发送指示的控制信息c2向发送部62供给,并且以发送表示该控制信息c2的指令信号的方式控制发送部62的功能。此时向发送部62供给的控制信息c2包括成为发送指示的收件方的触控笔2的本地ID。如上所述,触控笔2构成为仅在接收到的指令信号中包含的本地ID与分配给自身的本地ID一致的情况下,发送包括该本地ID和由指令指示了发送的数据的下行链路信号DS。ID管理部71当通过接收部63而接收到这样发送出的下行链路信号时,进行检测其中包含的本地ID及数据的处理。并且,将检测到的本地ID及数据(在图7中记为Res(响应数据的意思))与由后述的位置导出部72导出的坐标x、y一起向电子设备控制部33(参照图1)报告。另外,在检测到的数据中包含全局ID的情况下,也进行将该全局ID向ID管理表70写入的处理。
ID管理部71还具有基于存储于ID管理表70的1个以上的各本地ID来决定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日程并向ID管理表70写入的功能。该发送日程由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频度(扫描率)和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持续时间这2种参数构成。在默认下,ID管理部71关于正登记于ID管理表70的全部本地ID,将扫描率及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持续时间分别设定为相等的值。
在此,可认为,向尺型的触控笔2提供的扫描率可以是比笔型的触控笔2小的值。这是因为,可认为,尺型的触控笔2与笔型的触控笔2相比,在面板面上的移动少。基于同样的理由,即使关于由后述的移动速度(由状态检测部73算出)表示实际没怎么移动的触控笔2,也可认为,是比表示很好移动的触控笔2小的扫描率就足够了。另外,各触控笔2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持续时间根据各触控笔2的规格而不同。例如,某供应商的触控笔2构成为与其他供应商的触控笔2相比在2倍的时间内持续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
于是,ID管理部71在成功取得了触控笔2的全局ID(设备类型)或移动速度的情况下,基于它们来决定对于各触控笔2而言最佳的扫描率及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持续时间,基于其结果来进行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日程的再调整。若举出具体的例子,则以移动速度越大则扫描率越大的方式决定关于存储于ID管理表70的1个以上的各本地ID的扫描率,并向ID管理表70写入。另外,在其他例子中,基于各触控笔2的设备类型来决定各触控笔2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持续时间,并向ID管理表70写入。关于该再调整,将在后文参照图23及图24来更详细地说明。
写入到ID管理表70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日程通过ID管理部71控制针对各本地ID的指令信号的发送频度和指令信号的发送间隔来实现。若具体说明,则ID管理部71通过控制针对各本地ID的指令信号的发送频度来实现设定于ID管理表70的扫描率。例如,若在ID管理表70设定有2个本地ID#1、#2,各自的扫描率都为1/2,则ID管理部71交替地发送分别针对本地ID#1、#2的指令信号。另外,在ID管理表70设定有2个本地ID#1、#2,本地ID#1的扫描率为1/4,本地ID#2的扫描率为3/4,则ID管理部71以针对本地ID#1发送1次指令信号后针对本地ID#2发送3次指令信号这一频度来进行指令信号的发送。另外,ID管理部71通过控制指令信号的发送间隔来实现设定于ID管理表70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持续时间。即,传感器控制器31在指令信号的发送间隔的期间进行下行链路信号DS的接收,因此例如使指令信号的发送间隔越长,则持续下行链路信号DS的检测动作的时间越长。因此,能够将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持续时间取得长。传感器控制器31以按照适合这样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日程的形式从各触控笔2发送下行链路信号DS的方式,决定发行包括各ID的发送要求指令即上行链路信号US的轮询日程。按照该轮询日程来发送包括各本地ID的上行链路信号US。
位置导出部72进行如下处理:基于从接收部63供给的数字信号来取得各多个线状电极30X、30Y各自处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接收强度,基于其结果来导出表示触控笔2的位置的坐标x、y。
状态检测部73进行如下处理:根据关于各本地ID由位置导出部72导出的位置的变化来算出各触控笔2的移动速度,并向ID管理表70写入。另外,进行如下处理:关于各本地ID,判定是否接收到作为向上行链路信号US的响应的下行链路信号DS,在接收到的情况下判定其中包含的笔压的值是0还是比0大,将其结果作为触控笔2的当前状态而向ID管理表70写入。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关于未接收到作为向上行链路信号US的响应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本地ID,写入表示“上行链路信号无回信”的值,关于接收到作为向上行链路信号US的响应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本地ID,写入表示“落笔状态”的值,关于笔压的值为0的本地ID,进一步写入表示“笔压=0”的值,关于笔压的值比0大的本地ID,进一步写入表示“笔压>0”的值。
另外,状态检测部73进行如下处理:关于各本地ID,取得操作状态、复位指令未发行标志1、复位指令未发行标志2、删除计数值,并向ID管理表70写入。关于它们的详情,将在后文参照传感器控制器31的处理流程图来更详细地说明。
发送部62是按照MCU60及逻辑部61的控制来生成上行链路信号US的电路,如图7所示,构成为包括模式供给部80、开关81、码串保持部82、扩展处理部83及发送防护部84。需要说明的是,其中,尤其关于模式供给部80,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包含于发送部62内来说明,但也可以包含于MCU60内。
如上所述,上行链路信号US包括触控笔检索信号和指令信号这2种。另外,其中的触控笔检索信号由规定的检测模式c1的反复和配置于末尾的规定的区隔模式STP构成。
检测模式c1是触控笔2用于检测传感器控制器31的存在的符号的值的模式,事先(在触控笔2检测出传感器控制器31之前)对于触控笔2是已知的。符号在发送处理中是用于调制的信息的单位(发送信号所表现的信息的单位),在接收处理中是将作为接收信号的1个符号解调而得到的信息的单位。符号的值可以包括被变换为位串的值(以下,称作“位串对应值”)和不被接收到符号的触控笔2变换为位串的值(以下,称作“位串非对应值”)。在具体的例子中,检测模式c1由2种位串非对应值“P”“M”的结合所构成的模式“PM”构成。
区隔模式STP是用于将检测模式c1的反复期间的结束向触控笔2通知的符号的值的模式,由在检测模式c1的反复中不出现的模式构成。区隔模式STP也事先(在触控笔2检测出传感器控制器31之前)对于触控笔2是已知的。举出一例,在如上述这样由2个位串非对应值“P”“M”的结合“PM”构成检测模式c1的情况下,区隔模式STP可以由使位串非对应值“P”连续2次而成的模式“PP”构成。也可以使区隔模式STP和检测模式c1的结构相反,由“PM”构成区隔模式并由“PP”构成检测模式c1。
模式供给部80保持有检测模式c1及区隔模式STP,构成为按照从逻辑部61供给的控制信号ctrl_t1的指示来将它们以规定的顺序输出。具体而言,构成为在规定的连续发送期间内,连续地反复输出检测模式c1,并且在连续发送期间刚结束后,输出区隔模式STP。由此,实现触控笔检索信号的发送。
开关81具有基于从逻辑部61供给的控制信号ctrl_t2来选择模式供给部80及MCU60中的任一方并将选择出的一方的输出向扩展处理部83供给的功能。在开关81选择了模式供给部80的情况下,从模式供给部80向扩展处理部83供给检测模式c1或区隔模式STP。另一方面,在开关81选择了MCU60的情况下,从MCU60向扩展处理部83供给控制信息c2。
如上所述,控制信息c2是包括本地ID的设定指示或本地ID以外的各种数据的发送指示的信息。控制信息c2在与触控笔2之间其值未事先共有这一点上与检测模式c1、区隔模式STP不同。控制信息c2例如以与和位串建立对应的符号的值(例如0~15)建立对应的方式发送。
码串保持部82具有基于从逻辑部61供给的控制信号ctrl_t3来生成并保持具有自我相关特性的规定码片长的扩展码PN的功能。码串保持部82保持的扩展码PN向扩展处理部83供给。
扩展处理部83具有通过基于经由开关81而供给的符号的值(检测模式c1、区隔模式STP或控制信息c2)对由码串保持部82保持的扩展码PN进行调制来得到规定码片长的发送码片串的功能。扩展处理部83构成为将取得的发送码片串向发送防护部84供给。
发送防护部84具有基于从逻辑部61供给的控制信号ctrl_t4而在上行链路信号US的发送期间与下行链路信号DS的接收期间之间插入切换发送动作和接收动作所需的防护期间(不进行发送和接收双方的期间)的功能。
接收部63是用于基于逻辑部61的控制信号ctrl_r来接收触控笔2发送出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电路。具体而言,构成为包括放大电路85、检波电路86及模拟数字(AD)变换器87。
放大电路85将从选择部64供给的下行链路信号DS放大并输出。检波电路86是生成与放大电路85的输出信号的电平对应的电压的电路。AD变换器87是通过以规定时间间隔对从检波电路86输出的电压进行采样来生成数字信号的电路。AD变换器87输出的数字信号向MCU60供给。MCU60基于这样供给的数字信号来取得触控笔2发送出的数据(本地ID、全局ID、笔压等)。
选择部64构成为包括开关88x、88y和导体选择电路89x、89y。
开关88x、88y分别是构成为共用端子与T端子及R端子中的任一方连接的1电路2接点的开关元件。开关88x的共用端子连接于导体选择电路89x,T端子连接于发送部62的输出端,R端子连接于接收部63的输入端。另外,开关88y的共用端子连接于导体选择电路89y,T端子连接于发送部62的输出端,R端子连接于接收部63的输入端。
导体选择电路89x是用于将多个线状电极30X选择性地连接于开关88x的共用端子的开关元件。导体选择电路89x构成为也能够将多个线状电极30X的一部分或全部同时连接于开关88x的共用端子。
导体选择电路89y是用于将多个线状电极30Y选择性地连接于开关88y的共用端子的开关元件。导体选择电路89y也构成为也能够将多个线状电极30Y的一部分或全部同时连接于开关88y的共用端子。
从逻辑部61向选择部64供给4个控制信号sTRx、sTRy、selX、selY。具体而言,控制信号sTRx向开关88x供给,控制信号sTRy向开关88y供给,控制信号selX向导体选择电路89x供给,控制信号selY向导体选择电路89y供给。逻辑部61通过使用这些控制信号sTRx、sTRy、selX、selY控制选择部64来实现包括触控笔检索信号及指令信号的上行链路信号US的发送和包括脉冲串信号及数据信号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接收。
若更具体地说明,则逻辑部61在发送触控笔检索信号的情况下,以使多个线状电极30Y的全部(或多个线状电极30X的全部)连接于发送部62的输出端的方式控制选择部64。另外,在发送指令信号的情况下,以使各多个线状电极30X、30Y中的处于关于发送对象的触控笔2即刻之前导出的位置的附近的规定数根连接于发送部62的输出端的方式控制选择部64。
接收脉冲串信号的情况下的逻辑部61以在脉冲串信号的发送持续的期间各多个线状电极30X、30Y的全部依次连接于接收部63的输入端的方式控制选择部64。这样一来,MCU60能够取得各多个线状电极30X、30Y各自处的脉冲串信号的接收强度,因此能够如上述那样导出触控笔2的位置。另一方面,接收数据信号的情况下的逻辑部61以使各多个线状电极30X、30Y中的仅与关于发送该数据信号的触控笔2利用即刻之前的脉冲串信号导出的位置最接近的1条连接于接收部63的输入端的方式控制选择部64。这样一来,能够将数据信号的发送时间完全活用于从触控笔2向传感器控制器31发送数据。
以上,对构成位置检测系统1的触控笔2及电子设备3的结构及动作进行了详细说明。接着,参照触控笔2及传感器控制器31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对触控笔2及传感器控制器31的与本发明相关的动作更详细地说明。
图9~图15是示出传感器控制器31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另外,图16~图20是示出触控笔2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而且,图21~图24及图26~图29是示出在触控笔2a~2c中的1个或2个与传感器控制器31之间收发的信号的时间图。另外,图25是由传感器控制器31及触控笔2a分别实现的本地ID的登记的解除的说明图。以下,参照这些图来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9所示,传感器控制器31判定从上次的触控笔检索信号发送起的经过时间是规定时间以上还是低于规定时间(步骤S1)。传感器控制器31为了检测未检测的触控笔2而需要每隔规定时间发送触控笔检索信号,在步骤S1中,判定该触控笔检索信号的发送定时是否已到来。
在步骤S1中判定为是规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传感器控制器31发送触控笔检索信号(步骤S2)。在图21中图示出了这样从传感器控制器31每隔规定时间发送的触控笔检索信号。传感器控制器31发送触控笔检索信号后,使该处理返回步骤S1。
在步骤S1中判定为低于规定时间的情况下,传感器控制器31判定当前是否是触控笔检索信号刚发送后(步骤S3)。其结果,在判定为是刚发送后的情况下,执行设定指示发送处理(步骤S4),在判定为不是刚发送后的情况下,执行指令信号发送处理(步骤S5)。需要说明的是,在触控笔检索信号中能够包含设定指示的指令的信息的情况下,也可以将步骤S4和步骤S5设为1个处理。
图10示出了设定指示发送处理的详情。如该图所示,开始了设定指示发送处理的传感器控制器31首先基于本地ID的登记状况来决定设定对象的本地ID#n(步骤S10)。本地ID的登记状况的确认通过参照图8所示的ID管理表70来进行。接着,传感器控制器31发送表示决定出的本地ID#n的设定指示的指令信号(步骤S11)。如图21所示,该指令信号从触控笔检索信号的发送连续地进行。
接着,传感器控制器31实施下行链路信号DS的接收动作(步骤S12),判定是否接收到包括本地ID#n的下行链路信号DS(步骤S13)。在该情况下,传感器控制器31通过将下行链路信号DS内的数据信号解密来进行该下行链路信号DS是否包括本地ID#n的确认。这一点在后述的其他步骤中的接收判定中也是同样的。
在步骤S13中判定为未接收到的情况下,传感器控制器31不进一步进行特别的处理而结束设定指示发送处理,返回图9的步骤S1。
另一方面,在步骤S13中判定为仅在面板面内的1处接收到包括本地ID#n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情况下,传感器控制器31将本地ID#n向ID管理表70登记(步骤S14)。
图21示出了传感器控制器31新登记触控笔2a的场景。该图的初始状态是在ID管理表70中本地ID连1个也未登记的状态。因进行了落笔而接收到触控笔检索信号的触控笔2a接着接收表示本地ID#1的设定指示的指令信号。并且,响应于该指令信号而发送包括本地ID#1的下行链路信号DS。传感器控制器31根据接收到该下行链路信号DS而将本地ID#1向ID管理表70登记。
图22示出了传感器控制器31登记触控笔2a后进一步登记触控笔2b的场景。该图的初始状态是在图21中登记了触控笔2a的状态(对触控笔2a分配有本地ID#1的状态)。由于本地ID#1已登记于ID管理表70,所以传感器控制器31接在触控笔检索信号之后发送的指令信号成为表示本地ID#2的设定指示的指令信号。因进行了落笔而接收到触控笔检索信号的触控笔2b接着接收表示本地ID#2的设定指示的指令信号。并且,响应该指令信号而发送包括本地ID#2的下行链路信号DS。传感器控制器31根据接收到该下行链路信号DS而将本地ID#2向ID管理表70登记。
返回图10。在步骤S14中将本地ID#n登记于ID管理表70的传感器控制器31基于接收到的下行链路信号DS内的脉冲串信号来导出触控笔2的位置(步骤S15)。另外,在下行链路信号DS内的数据信号包括本地ID#n以外的数据的情况下,进行该数据的提取(步骤S16)。
而且,传感器控制器31为了向与新登记的本地ID#n对应的触控笔2提供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机会而进行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日程的再调整,利用其结果来更新ID管理表70(步骤S17)。
再次参照图21及图22,在仅登记有本地ID#1的图21的状态下,除了接在触控笔检索信号之后的指令信号之外的所有指令信号对针对本地ID#1(触控笔2a)。即,触控笔2a的扫描率被设为1。
当如图22所示那样新登记本地ID#2后,传感器控制器31需要也向本地ID#2(触控笔2b)提供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机会。于是,在图22的例子中,向本地ID#1和本地ID#2赋予相同值的扫描率(=1/2),使得触控笔2a、2b能够交替地发送下行链路信号DS。这样,传感器控制器31在默认(基于全局ID或触控笔2的移动速度来决定扫描率之前的状态)下,以使关于已检测的1个以上的各触控笔的扫描率互相相等的方式,决定关于已检测的1个以上的各触控笔的扫描率。
图10的步骤S17中的发送日程的再调整如该图22所示的例子那样,为了向新登记的触控笔2提供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机会而进行。在步骤S17结束后,传感器控制器31结束设定指示发送处理,返回图9的步骤S1。
在步骤S13中判定为在面板面内的多处接收到包括本地ID#n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情况下,传感器控制器31在ID管理表70中将本地ID#n的操作状态的值设定为“第一复位模式”(步骤S18),并且对本地ID#n的复位指令未发行标志1设定“TRUE”(步骤S19)。如图26所例示那样,第一复位模式是用于在刚发送表示本地ID#n的设定指示的指令信号后,暂且解除该本地ID#n的分配的动作模式。复位指令未发行标志1是在第一复位模式下应该发送的复位命令还未发送时成为“TRUE”,在其以外时成为“FALSE”的2值的标志信息。关于利用这些的复位处理的详细内容,将在后文参照图13及图14来说明。在步骤S19结束后,传感器控制器31结束设定指示发送处理,返回图9的步骤S1。
接着,图11示出了指令信号发送处理的详情。如该图所示,开始了指令信号发送处理的传感器控制器31首先基于登记于ID管理表70的各本地ID的发送日程,来决定(选择)成为指令信号的发送对象的本地ID#k(步骤S20)。更具体而言,基于关于各本地ID已决定的扫描率,决定(选择)成为指令信号的发送对象的本地ID#k。然后,通过再次参照ID管理表70的操作状态的值,来判定本地ID#k的操作状态的值是“通常模式”“第一复位模式”“第二复位模式”中的哪一个(步骤S21)。
图12示出了在步骤S21中传感器控制器31将本地ID#k的操作状态判定为“通常模式”的情况下的处理。如该图所示,该情况下的传感器控制器31首先对由本地ID#k确定的触控笔2发送表示数据发送指示的指令信号(步骤S30)。在此被指示发送的数据例如是表示图2所示的开关22的接通断开状态的数据、表示由图2所示的笔压检测传感器23检测到的笔压的数据、表示图3所示的6轴IMU50的计测结果的数据等表示接收到表示数据发送指示的指令信号的时间点下的操作状态的数据以及存储于图3所示的全局ID存储部51的全局ID等。
在步骤S30中发送了指令信号的传感器控制器31接着实施下行链路信号DS的接收动作(步骤S31),判定是否接收到包括本地ID#k的下行链路信号DS(步骤S32)。
在步骤S32中判定为仅在面板面内的1处接收到包括本地ID#k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情况下,传感器控制器31首先在ID管理表70中对本地ID#k的删除计数值设定0(步骤S33)。删除计数值是表示尽管尝试了下行链路信号DS的接收却未接收到的次数的计数值,针对每个本地ID而设置。删除计数值在接收到包括对应的本地ID#k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情况下被复位成0。在本地ID#k的删除计数值是0的情况下,不执行该本地ID#k的登记解除。
接着,传感器控制器31基于接收到的下行链路信号DS内的脉冲串信号来导出触控笔2的位置(步骤S34),并且进行下行链路信号DS内的数据信号中包含的数据的提取(步骤S35)。传感器控制器31还进行发送日程的再调整(步骤S36)。
图23示出了在步骤S36中执行的发送日程的再调整的一例。在该例中,触控笔2a、2b同时存在于面板面上,对触控笔2a、2b分别赋予了本地ID#1、#2。另外,触控笔2b(本地ID#2)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持续时间被设为默认值的2倍。传感器控制器31从触控笔2b接收全局ID,基于接收到的全局ID来判定触控笔2b的设备类型。并且,根据该判定结果来掌握触控笔2b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持续时间是默认值的2倍这一事实。传感器控制器31基于这样掌握到的事实,以使触控笔2b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持续时间成为默认值的2倍的方式决定各本地ID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日程,并设定于ID管理表70。并且,在此以后,以使从触控笔2b进行下行链路信号DS的接收的情况下的接收动作的持续期间成为默认值的2倍的方式,控制指令信号的发送间隔。
在此,在图23中,接收全局ID时的传感器控制器31的接收动作持续时间比通常长,但这是因为,如上所述,全局ID是64位这一长大尺寸的数据。为了接收这样的长大的数据即全局ID,传感器控制器31将在发送表示全局ID的发送指示的指令信号之后进行的接收动作的持续期间配合全局ID的尺寸而延长。该接收动作持续期间的调整是与发送日程的再调整相独立地进行的动作。
图24示出了在步骤S36中执行的发送日程的再调整的另一例。在该例中,触控笔2a、2c同时存在于面板面上,对触控笔2a、2c分别赋予了本地ID#1、#2。传感器控制器31从触控笔2a、2c分别接收全局ID(未图示),由此,掌握触控笔2a是笔型设备且触控笔2c是尺型设备这一事实。传感器控制器31基于这样掌握到的事实,以使触控笔2a的扫描率成为触控笔2c的扫描率的3倍的方式决定各本地ID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日程,并设定于ID管理表70。并且,在此以后,以使触控笔2a的扫描率成为触控笔2c的扫描率的3倍的方式,控制针对各本地ID的指令信号的发送频度。
返回图12。在步骤S36中进行了发送日程的再调整的传感器控制器31结束指令信号发送处理,返回图9的步骤S1。
另一方面,在图12的步骤S32中判定为在面板面内的多处接收到包括本地ID#k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情况下,传感器控制器31在ID管理表70中对本地ID#k的删除计数值设定0(步骤S37)。另外,同样在ID管理表70中将本地ID#k的操作状态的值设定为“第二复位模式”(步骤S38),并且对本地ID#k的复位指令未发行标志2设定“TRUE”(步骤S39)。第二复位模式在是用于解除本地ID#k的分配的动作模式这一点上与在图10所示的步骤S18中设定的第一复位模式相同,但第二复位模式在是在如图27所例示那样对本地ID#n发送表示(不是设定指示)数据发送指示的指令信号时进行了重复检测的情况下用于将本地ID#n的分配带有优先地解除的动作模式这一点上与第一复位模式不同。复位指令未发行标志2是在第二复位模式下应该发送的复位命令还未发送时成为“TRUE”,在其以外时成为“FALSE”的2值的标志信息。关于利用这些的复位处理的详细内容,将在后文参照图15来说明。在步骤S39结束后,传感器控制器31结束指令信号发送处理,返回图9的步骤S1。
在图12的步骤S32中判定为未接收到包括本地ID#k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情况下的传感器控制器31判定保存于ID管理表70的本地ID#k的删除计数值是否比规定的阈值D大(步骤S40),在判定为不大的情况下,使本地ID#k的删除计数值增加1(步骤S43)。另一方面,在判定为大的情况下,通过从ID管理表70删除本地ID#k的行来解除本地ID#k的登记(步骤S41)。然后,为了将对与本地ID#k对应的触控笔2提供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机会分派给其他触控笔2而进行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日程的再调整,利用其结果来更新ID管理表70(步骤S42)。
步骤S40的判定概括而言是判定不存在对于来自与本地ID#k对应的触控笔2的指令信号的响应的状态是否持续了比D次多的次数的处理。在不存在响应的状态持续的情况下,可认为触控笔2脱离了图1所示的感测范围SR的可能性高。于是,传感器控制器31在这样的情况下解除本地ID#k的登记。结束了步骤S42或步骤S43的处理的传感器控制器31结束指令信号发送处理,返回图9的步骤S1。
图25是由传感器控制器31及触控笔2a各自实现的本地ID的登记的解除的说明图。该图示出了被分配了本地ID#1的触控笔2a最初与面板面接触(L1),从此处移动到感测范围SR外(L2),进一步移动至超过上行检测高度AH的高度(L3、L4)的情况下的例子。通过上述的步骤S40~S43的处理,当触控笔2a移动到感测范围SR外并经过规定时间(与上述阈值D对应的时间)后,传感器控制器31解除向触控笔2a分配的本地ID#1的登记。相对于此,触控笔2即使处于感测范围SR外,只要未超过上行检测高度AH就能够接收上行链路信号US,因此在自身的高度未超过上行检测高度AH的情况下,不解除本地ID#k的登记。由触控笔2a进行的本地ID#1的登记的解除如在后述的图17中说明那样,在变得无法接收上行链路信号US并经过规定时间后执行。
接着,图13及图14示出了在图11的步骤S21中本地ID#k的操作状态的值被判定为“第一复位模式”的情况下的处理。如图13所示,该情况下的传感器控制器31首先通过参照ID管理表70来判定本地ID#k的复位指令未发行标志1的值(步骤S50)。其结果,在本地ID#k的复位指令未发行标志1是“TRUE”的情况下,发送表示本地ID#k的复位命令的指令信号(步骤S51)。接收到该指令信号的触控笔2将存储于自身的存储器45(参照图2)内的本地ID#k删除。传感器控制器31之后对本地ID#k的复位指令未发行标志1设定“FALSE”(步骤S52),接着实施下行链路信号DS的接收动作(步骤S53)。在该步骤S53中,即使接收到包括本地ID#k的下行链路信号DS,传感器控制器31也不进行基于该信号的动作。不过,也可以设为进行判定下行链路信号DS内的本地ID的动作,在该本地ID是本地ID#k以外的本地ID的情况下,也可以进一步进行基于该下行链路信号DS的动作(图12的步骤S34~步骤S36所示的动作)。
在步骤S53之后,传感器控制器31也可以进行发送日程的再调整(步骤S54)。该再调整可以是将对发出了复位命令的本地ID#k分配的扫描率及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持续时间恢复为默认的值的处理。
在步骤S50中判定为本地ID#k的复位指令未发行标志1是“FALSE”的情况下,如图14所示,传感器控制器31首先发送表示本地ID#k的设定指示的指令信号(步骤S55)。概括而言,这是在步骤S51中发送表示本地ID#k的复位命令的指令信号之后,发送本地ID#k所涉及的指令信号的下次机会中的处理。在发送指令信号后,传感器控制器31实施下行链路信号DS的接收动作(步骤S56),判定是否接收到包括本地ID#k的下行链路信号DS(步骤S57)。
在步骤S57中判定为仅在面板面内的1处接收到包括本地ID#k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情况下,传感器控制器31首先在ID管理表70中对本地ID#k的删除计数值设定0(步骤S58)。接着,传感器控制器31进行在ID管理表70中暂且解除本地ID#k的登记,并再次将本地ID#k向ID管理表70登记的处理(步骤S59)。由于暂且解除,所以本地ID#k的操作状态的值(参照图8)在此恢复为“通常模式”。然后,基于接收到的下行链路信号DS内的脉冲串信号来导出触控笔2的位置(步骤S60),并且在下行链路信号DS内的数据信号包括本地ID#k以外的数据的情况下,进行该数据的提取(步骤S61)。之后,传感器控制器31与步骤S17同样地进行发送日程的再调整(步骤S62)。在该步骤S62结束后,传感器控制器31结束指令信号发送处理,返回图9的步骤S1。
图26示出了与第一复位模式相关的传感器控制器31及触控笔2的动作的一例。在该例中,对于传感器控制器31发送出的本地ID#1的设定指示,触控笔2a、2b的双方同时响应。也如图26所示,这样的状况可能在触控笔检索信号的发送间隔的期间触控笔2a、2b均成为了落笔状态的情况下产生。传感器控制器31当检测出在多处接收到包括本地ID#1的下行链路信号DS后(图26的“检测重复”。在流程图中是图10的步骤S13),发送表示本地ID#1的复位命令的指令信号(在流程图中是图13的步骤S51)。之后,传感器控制器31多次发送表示本地ID#1的设定指示的指令信号(在流程图中是图14的步骤S55)。
关于触控笔2的动作的详情将在后文叙述,但触控笔2a、2b分别在接收到表示该本地ID#1的复位命令的指令信号之后,解除本地ID#1的登记并且产生ID设定等待计数值的值,在与该值对应的时间内忽视接下来接收的设定指示。在该忽视的期间结束后,接收到由传感器控制器31发送的表示本地ID#1的设定指示的指令信号的触控笔2(在图26中是触控笔2a)发送包括本地ID#1的下行链路信号DS,由此本地ID#1重新被登记于ID管理表70(图26的“登记#1”。在流程图中是图14的步骤S59)。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传感器控制器31及触控笔2的处理,即使在对于在触控笔检索信号刚发送后发送的设定指示从多个触控笔2产生了响应的情况下,也能够迅速地仅对其中1个重新分配本地ID。需要说明的是,也如图26所示,未被分配本地ID#1的触控笔2b通过接收在接在下一触控笔检索信号之后发送的表示本地ID#2的设定指示的指令信号,而作为本地ID#2开始与传感器控制器31的通信。
返回图14。在步骤S57中判定为在面板面内的多处接收到包括本地ID#k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情况下,传感器控制器31在ID管理表70中对本地ID#k的删除计数值设定0(步骤S63),并且对本地ID#k的复位指令未发行标志1再次设定“TRUE”之后(步骤S64),结束指令信号发送处理,返回图9的步骤S1。这是上述的ID设定等待计数值的值偶然一致的情况下的处理,通过在步骤S64中对本地ID#k的复位指令未发行标志1再次设定“TRUE”,会从表示复位命令的指令信号的发送(图13的步骤S51)起重新进行处理。
在步骤S57中判定为未接收到包括本地ID#k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情况下的传感器控制器31判定本地ID#k的删除计数值(参照图8)是否比规定的阈值D大(步骤S65),在判定为不大的情况下,使本地ID#k的删除计数值增加1(步骤S68)。另一方面,在判定为大的情况下,通过从ID管理表70删除本地ID#k的行来解除本地ID#k的登记(步骤S66)。然后,为了将对与本地ID#k对应的触控笔2提供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机会分派给其他的触控笔2而进行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日程的再调整,利用其结果来更新ID管理表70(步骤S67)。若例如以图26的例子来说,则步骤S65~S68的处理在传感器控制器31发送表示本地ID#1的设定指示的指令信号的期间触控笔2a、2b双方脱离了感测范围SR的情况下执行。
接着,图15示出了在图11的步骤S21中判定为“第二复位模式”的情况下的处理。
在此,先参照图27对第二复位模式下的传感器控制器31及触控笔2的处理进行详细说明。
如参照图12所说明那样,某本地ID#k的操作状态的值被设定为第二复位模式的是2个以上的触控笔2同时不是对于表示关于本地ID#k的设定指示的指令信号而是对于表示本地ID#k的数据发送指示的指令信号发送了包括本地ID#k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情况。图27示出了产生这样的状态的情况的一例。在该图的例子中,作为初始状态,仅对触控笔2a分配有本地ID#1,对触控笔2b未分配本地ID。若在该状况下触控笔2a脱离感测范围SR(时刻t1),则来自触控笔2a的下行链路信号DS不会到达,因此传感器控制器31在规定时间后解除本地ID#1的登记。但是,如参照图25所说明那样,由于触控笔2中的本地ID的登记的解除与传感器控制器31相比延迟执行,所以在图27的例子中,即使在传感器控制器31解除本地ID#1的登记之后,触控笔2中的本地ID的登记的解除也未执行。
即使在触控笔2a仍保持着本地ID#1的状态下,当触控笔2b新进入感测范围SR内时(时刻t2),触控笔2b也会接收表示传感器控制器31发送的本地ID#1的设定指示的指令信号,作为其结果,传感器控制器31会向触控笔2b分配本地ID#1。之后,当仍保持着本地ID#1的触控笔2a再次进入感测范围SR内时(时刻t3),触控笔2a、2b双方会对针对本地ID#1的表示数据发送指示的指令信号进行响应。这是在图12所示的步骤S32中判定为“在多处接收”的情况,图15记载了用于消除这样的本地ID#1的重复(多个触控笔2保持有相同的本地ID#k的状态)的处理。
返回图15。该情况下的传感器控制器31首先判定本地ID#k的复位指令未发行标志2的值(步骤S70)。其结果,在本地ID#k的复位指令未发行标志2是“TRUE”的情况下,发送表示本地ID#k的复位命令的指令信号(步骤S71),并且在ID管理表70中对本地ID#k的复位指令未发行标志2设定“FALSE”(步骤S72)。这些是在传感器控制器31刚检测到本地ID#k的重复后进行的处理。在图27中,“检测重复”的即刻之后的复位命令相当于在步骤S71中发送的复位命令。另一方面,在步骤S70中判定为本地ID#k的复位指令未发行标志1是“FALSE”的情况下,传感器控制器31发送表示本地ID#k的数据发送指示的指令信号(步骤S73)。
在步骤S72或步骤S73结束后,传感器控制器31实施下行链路信号DS的接收动作(步骤S74)。然后,判定是否接收到包括本地ID#k的下行链路信号DS(步骤S75)。
在步骤S75中判定为接收到包括本地ID#k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情况下,传感器控制器31基于接收到的下行链路信号DS内的脉冲串信号来导出触控笔2的位置(步骤S76)。在此,详情后述,触控笔2构成为,若不是刚登记新的本地ID后,则即使接收表示复位命令的指令信号,也将复位(本地ID的登记的解除)在一段期间内推迟,继续执行作为向表示数据发送指示的指令信号的响应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该推迟期间的长度由后述的ID解除等待计数值的值来决定。因此,在步骤S76中,会在一段期间内继续导出1个以上的位置。
传感器控制器31从在步骤S76中导出的1个以上的位置中选择与以前导出的位置连续的位置(步骤S77)。若以图27的例子来说,则由于直到传感器控制器31即将检测出重复之前为止与传感器控制器31进行通信的是触控笔2b,所以在步骤S77中,选择基于触控笔2b的下行链路信号DS导出的位置。
接着,传感器控制器31判定是否在步骤S77中成功选择了位置(步骤S78)。如上所述,触控笔2在表示复位命令的指令信号的接收后,在由ID解除等待计数值的值决定的期间内,持续向表示数据发送指示的指令信号的响应。因此,可能存在处于与以前导出的位置连续的位置的触控笔2比其他触控笔2先中止响应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判定为在步骤S78中没能选择。
在步骤S78中判定为成功选择的情况下,传感器控制器31在ID管理表70中对本地ID#k的删除计数值设定0(步骤S79),并且进行与选择出的位置对应的下行链路信号DS内的数据信号中包含的数据的提取(步骤S80)。由此,仅表示处于与以前导出的位置连续的位置的触控笔2的位置的坐标x、y、本地ID及数据向电子设备控制部33报告。传感器控制器31进一步根据数据的内容(例如,提取出的数据是全局ID的情况等)而进行发送日程的再调整之后(步骤S81),结束指令信号发送处理,返回图9的步骤S1。
在步骤S75中判定为未接收到包括本地ID#k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情况或在步骤S78中判定为没能选择的情况下,传感器控制器31判定本地ID#k的删除计数值(参照图8)是否比规定的阈值D大(步骤S82),在判定为不大的情况下,使本地ID#k的删除计数值增加1(步骤S85)。另一方面,在判定为大的情况下,通过从ID管理表70删除本地ID#k的行来解除本地ID#k的登记(步骤S83)。由此,在图11的步骤S20中本地ID#k不会被决定为发送对象,因此步骤S73中的表示本地ID#k的数据发送指示的指令信号的发送也被中止。然后,传感器控制器31为了将对与本地ID#k对应的触控笔2提供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机会分派给其他的触控笔2而进行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日程的再调整,利用其结果来更新ID管理表70(步骤S84)。结束了步骤S84的处理的传感器控制器31结束指令信号发送处理,返回图9的步骤S1。
以上,对传感器控制器31的与本发明相关的动作进行了详细说明。接着,对触控笔2的与本发明相关的动作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6所示,触控笔2首先判定传感器控制器31的检测状态(步骤S100)。其结果,在判定为处于还未检测到传感器控制器31的未检测状态的情况下,触控笔2尝试进行上述的检测模式c1的检测(步骤S101)。该处理是用于检测传感器控制器31间歇地发送的触控笔检索信号的处理。
接着,触控笔2判定步骤S101中的尝试进行的结果是否检测到检测模式c1(步骤S102)。其结果,在判定为未检测到的情况下,在规定时间内休止动作后(步骤S103),返回步骤S100而反复检测模式c1的检测的尝试进行。在步骤S103中休止动作是为了通过间歇地进行接收动作来抑制触控笔2的电力消耗。另一方面,在步骤102中判定为检测到的情况下,等待触控笔检索信号的结束(步骤S104)。如上所述,触控笔检索信号是由已知的检测模式c1的反复和末尾附加的区隔模式STP构成的信号。于是,触控笔2通过检测区隔模式STP来检测检测模式的结束。之后,触控笔2将传感器控制器31的检测状态设定为已检测状态,返回步骤S100。
在步骤S100中判定为是已检测状态的情况下,触控笔2进行指令信号接收处理(步骤S106)。
图17示出了指令信号接收处理的详情。如该图所示,开始了指令信号接收处理的触控笔2开始上行链路信号US的未检测时间的测定(步骤S110)。然后,实施指令信号的接收动作(步骤S111),判定是否接收到指令信号(步骤S112)。
在步骤S112中判定为未接收到指令信号的情况下,触控笔2判定从在步骤S110中开始未检测时间的测定起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步骤S113)。该规定时间例如是数百毫秒等比1秒短的时间。在此判定为未经过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111,再次实施指令信号的接收动作。另一方面,在判定为经过的情况下(即,在规定期间内未检测到上行链路信号US的情况下),将传感器控制器31的检测状态设定为未检测状态(步骤S114),并且若在存储器45(参照图2)中登记有本地ID,则通过擦除来解除该本地ID的登记之后(步骤S115),结束指令信号接收处理,返回图16的步骤S100。步骤S114、S115的处理是在触控笔2移动至超过图1所示的上行检测高度AH的高度而不再能够接收上行链路信号US的情况下进行的处理。
在此,触控笔2在本地ID已登记于存储器45的情况下,也可以不仅在如上述那样在规定期间内未检测到上行链路信号US的情况下,即使在规定期间内未检测到包括登记于存储器45的本地ID的上行链路信号US的情况下,也解除本地ID的登记。这样一来,例如,在触控笔2将本地ID存储于存储器45且停留于比上行检测高度AH低的位置但在传感器控制器31中未登记该本地ID(已解除)的情况等从触控笔2来看产生了虽然能够检测到上行链路信号US但包括自己的本地ID的上行链路信号US无论等到何时都不被检测到这一状态的情况下,即使不使触控笔2移动到比上行检测高度AH高的位置,也能够从传感器控制器31向触控笔2分配新的本地ID。
另一方面,在步骤S112中判定为接收到指令信号的情况下,触控笔2将未检测时间的值复位,并且判定由接收到的指令信号表示的指令的内容是“设定指示”“复位命令”“数据发送指示”中的哪一个(步骤S117)。
<D.相对于ID设定指示的动作>
图18示出了在图17的步骤S117中判定为“设定指示”的情况下的处理。在该情况下,触控笔2首先判定ID设定等待计数值是否是0。ID设定等待计数值表示接收到ID设定指示的触控笔2即使存在设定指示也不会立即反映(忽视)的期间,在后述的步骤S135中设定,在初始状态下为0。在ID设定等待计数值不是0的情况下,触控笔2进行使ID设定等待计数值减小1的处理之后(步骤S125)结束指令信号接收处理,返回图16的步骤S100。在该情况下,传感器控制器31的本地ID的设定指示会被触控笔2忽视。
另一方面,若ID设定等待计数值是0,则触控笔2判定在自身的存储器45(参照图2)中是否已登记本地ID(步骤S121)。在此判定为已登记的情况下,触控笔2不进行特别的处理而结束指令信号接收处理,返回图16的步骤S100。另一方面,判定为不是已登记的情况下的触控笔2从指令信号提取本地ID,并登记于自身的存储器45(步骤S122)。然后,发送包括登记的本地ID的下行链路信号DS(步骤S123),进一步对设定暂定标志设定“TRUE”之后(步骤S124),结束指令信号接收处理,返回图16的步骤S100。设定暂定标志是“TRUE”意味着本地ID的设定是暂定的,设定暂定标志是“FALSE”意味着保持于存储器的本地ID已确定。
<E.相对于复位指示的动作>
图19示出了在图17的步骤S117中判定为“复位命令”的情况下的处理。该情况下的触控笔2首先判定接收到的指令信号是否包括登记中的本地ID(步骤S130)。在判定为不包括的情况下,不进行特别的处理而结束指令信号接收处理,返回图16的步骤S100。这是用于忽视不是针对自己的指令信号的处理。另一方面,在判定为包括的情况下,接着判定由笔压检测传感器23(图24)检测到的笔压是否超过了0(步骤S131)。其结果,若笔压超过了0,则不进行特别的处理而结束指令信号接收处理,返回图16的步骤S100。这在触控笔2已经在面板操作面上被利用而进行着笔触摸操作的情况(典型的是开始了使用触控笔2的描绘处理等的情况)下意味着不按照复位命令而持续处理。另一方面,若笔压为0,则接着判定设定暂定标志的值(步骤S132)。
在设定暂定标志是“TRUE”的情况下,触控笔2通过从存储器45删除本地ID来解除本地ID的登记(步骤S133)。由此,触控笔2成为本地ID未登记的状态。接着,触控笔2对设定暂定标志设定“FALSE”(步骤S134)并且产生ID设定等待计数值之后(步骤S135),结束指令信号接收处理,返回图16的步骤S100。
在步骤S132中判定为设定暂定标志是“TRUE”意味着在触控笔2刚登记本地ID后发送了表示复位命令的指令信号。这是如图26所例示那样多个触控笔2对传感器控制器31发送出的本地ID的设定指示进行了响应的情况。在步骤S135中生成的ID设定等待计数值表示在这样的情况下接收到复位命令的触控笔2忽视设定指示的期间。需要说明的是,ID设定等待计数值、在后述的步骤S136中生成的ID解除等待计数值的值只要是根据触控笔2的每个壳体而不同的值即可,可以从全局ID的序列号等生成,也可以决定根据设备类型而优先的值,还可以由随机数生成器生成。通过这样在与ID设定等待计数值对应的期间内各触控笔2忽视设定指示,如参照图26前述那样,能够仅向其中1个触控笔2再次分配相同的本地ID。
返回图19。在步骤S132中判定为设定暂定标志是“FALSE”的情况下,触控笔2产生ID解除等待计数值(步骤S136),并且对复位执行中标志设定“TRUE”(步骤S137)。然后,结束指令信号接收处理,返回图16的步骤S100。
在步骤S132中判定为设定暂定标志是“FALSE”的情况意味着不是在触控笔2刚登记本地ID后等暂定地设定了本地ID时而是在已经确定本地ID之后发送了表示复位命令的指令信号。这是如参照图27所说明那样,对于表示数据发送指示的指令信号,2个以上的触控笔2同时发送了包括相同的本地ID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情况。在步骤S136中生成的ID解除等待计数值表示在这样的情况下接收到复位命令的触控笔2使本地ID的登记解除的执行延迟的时间。通过这样各触控笔2使本地ID的登记解除的执行延迟与ID解除等待计数值对应的期间,如图27所例示,传感器控制器31能够继续进行触控笔2的位置检测及来自触控笔2的数据取得。需要说明的是,如参照图15所说明那样,传感器控制器31在这样的情况下,仅将与和以前的导出位置连续的位置对应的下行链路信号DS作为处理的对象(步骤S76~S81),因此不会对新进入到感测范围SR内的触控笔2(在图27中是触控笔2a),而会仅对继续留在感测范围SR内的触控笔2(在图27中是触控笔2b)进行位置检测和数据取得。因此,对于在用户使某触控笔2(第一触控笔2)进行笔触摸并在面板面上开始使用后,维持于上行检测高度AH内的其他的触控笔2(第二触控笔2)隔开时间差而进入到感测范围SR内时产生的本地ID,传感器控制器31能够实现继续利用第一触控笔2即盖然性较高的一方的坐标值来检测坐标,并向电子设备控制部33报告这一动作。
<F.相对于数据发送指示的动作>
图20示出了在图17的步骤S117中判定为“数据发送指示”的情况下的处理。该情况的触控笔2首先判定接收到的指令信号是否包括登记中的本地ID(步骤S140)。在判定为不包括的情况下,不进行特别的处理而结束关于当前接收到的指令信号的指令信号接收处理,返回图16的步骤S100,开始下一指令信号接收处理。这是用于忽视不是针对自己的指令信号并开始对于下一指令的响应的准备的处理。另一方面,在判定为包括的情况下,对设定暂定标志设定“FALSE”(步骤S141),接着判定复位执行中标志的值(步骤S142)。
在复位执行中标志是“FALSE”的情况下,触控笔2发送包括登记中的本地ID和由指令信号指示了发送的数据的下行链路信号DS(步骤S147)。然后,结束指令信号接收处理,返回图16的步骤S100。该处理是对于表示数据发送指示的指令信号的通常的响应。
另一方面,在步骤S142中判定为复位执行中标志是“TRUE”的情况下,触控笔2首先判定ID解除等待计数值是否是0(步骤S143)。ID解除等待计数值的初始状态与ID设定等待计数值同样为0,但在触控笔2在不是本地ID的刚登记后的时期刚接收到复位命令后,在步骤S136中,对ID解除等待计数值设定了不是0的值。在判定为ID解除等待计数值不是0的情况下,触控笔2进行使ID解除等待计数值减小1的处理之后(步骤S146),发送包括登记中的本地ID和由指令信号指示了发送的数据的下行链路信号DS(步骤S147)。然后,结束指令信号接收处理,返回图16的步骤S100。该步骤S146、S147的处理是如参照图27所说明那样触控笔2使本地ID的登记解除的执行延迟的情况下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142中判定为ID解除等待计数值是0的情况下,触控笔2通过从存储器45删除本地ID来解除本地ID的登记(步骤S144),并且对复位执行中标志设定“FALSE”(步骤S145)。然后,结束指令信号接收处理,返回图16的步骤S100。由此,执行延迟的本地ID的登记解除。
如以上说明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传感器控制器31及触控笔2,传感器控制器31利用表示设定指示的指令信号来向触控笔2分配本地ID,而且在其他的指令信号中包括本地ID,由此能够指定应该响应该指令信号的触控笔2。因此,能够灵活地变更各触控笔发送下行链路信号DS的定时。
另外,传感器控制器31仅通过在指令信号中包括1个本地ID的值就能够指定应该响应指令信号的触控笔2,因此与通过预先进行的交涉来决定各触控笔2发送下行链路信号DS的定时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指令信号的尺寸。
另外,在步骤S130或步骤S140中判定为接收到的指令信号不包括登记中的本地ID的情况下,触控笔2能够立即移向下一指令信号的接收动作(步骤S111)。因此,无论其他的触控笔2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长度如何,都能够良好地接收下一指令信号。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受这样的实施方式的任何限定,本发明当然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以各种方案来实施。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位置检测系统1包括2支笔型触控笔2a、2b和1个尺型触控笔2c而进行了说明,但包含于位置检测系统1的触控笔2的数量不限于此。本发明能够应用于不问形态而包括多个触控笔2的位置检测系统1。
图28及图29分别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触控笔2a、2b与传感器控制器31之间收发的信号的时间图。图28与图22同样地示出了传感器控制器31登记触控笔2a后进一步登记触控笔2b的场景,图29与图24同样地示出了传感器控制器31基于触控笔2a、2c各自的设备类型进行了发送日程的再调整后正在进行触控笔2a、2c的通常的写入的场景。
在本变形例中,通过上述的帧通信来进行触控笔2a、2b与传感器控制器31之间的通信。该帧通信利用分别包括4个时隙T1~T4的帧F1、F2、…来执行。需要说明的是,1帧内的时隙的数量不限定于4个。如上所述,各帧是液晶面板32(参照图1)的显示动作期间,各时隙的定时基于液晶面板32的空白期间来决定。传感器控制器31通过观测从液晶面板32产生的噪声或从液晶面板32取得信息来决定各时隙的定时及时长以及各帧中包含的时隙的数量。决定出的这些信息通过上行链路信号US而从传感器控制器31对触控笔2通知。
传感器控制器31构成为,在规定数量(在图28中是3个)的各帧中,利用其最初的时隙T1来发送触控笔检索信号。另外,构成为在其他的各时隙的前头发送指令信号。另一方面,触控笔2构成为在接收到指令信号的情况下响应该指令信号而发送下行链路信号DS。
在本实施方式中,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持续时间也可能根据触控笔2的规格而不同。传感器控制器31在通过全局ID的接收而取得了触控笔2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持续时间的情况下,基于取得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持续时间来决定发送日程,并向ID管理表70写入。并且,以实现写入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持续时间的方式控制指令信号的发送间隔。在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持续时长到不处于1个时隙内的程度的情况下,传感器控制器31通过跳过时隙的前头的上行链路信号US的发送来实现该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持续时间。
本变形例在其他方面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即使通过本变形例,如图28所示,也能够利用表示本地ID的设定指示的指令信号将新的本地ID向触控笔2及传感器控制器31双方登记,如图29所例示那样,也能够利用本地ID来变更扫描率。
如以上说明这样,根据本变形例,由于传感器控制器31每隔发送时间发送包括本地ID的值的指令信号,所以传感器控制器31能够在该发送时间内指定应该发送下行链路信号DS的触控笔2。因此,能够以比帧短的时隙的单位灵活地变更对于各触控笔2的发送时间的分配。另外,仅通过在指令信号中包括1个本地ID的值,就能够从传感器控制器31向各触控笔2指示发送时间(在本变形例中是时隙)的分配,因此与如上述那样在每帧中将用于指示时隙的分配的上行链路信号向各触控笔广播发送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用于指示作为发送时间的时隙的分配的上行链路信号的尺寸。
图3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触控笔2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本变形例在表示“数据发送指示”的指令信号兼作为“设定指示”这一点、不设置触控笔2忽视设定指示的期间(图26)这一点、不设置接收到复位命令的触控笔2推迟本地ID的登记的解除的期间(图27)这一点、在解除本地ID的登记之前不进行笔压的判定(无论笔压如何都进行本地ID的登记的解除)这一点等上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以下,参照图30对本变形例的触控笔2的动作进行说明。
本变形例的触控笔2首先尝试进行触控笔检索信号的检测(步骤S200),判定作为其结果是否检测到触控笔检索信号(步骤S201)。触控笔检索信号的具体的内容及检测的方法可以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在该情况下,在步骤S201中作出肯定判定的是检测到区隔模式STP时。
在步骤S201中得到了否定判定的情况下,触控笔2返回步骤S200而反复触控笔检索信号的检测的尝试进行。另一方面,在步骤S201中得到了肯定判定的情况下的触控笔2实施指令信号的接收动作(步骤S202),判定是否接收到指令信号(步骤S203)。步骤S202、S203的处理是与图17所示的步骤S111、S112同样的处理。
在步骤S203中得到了否定判定的情况下,触控笔2判定从最后接收到指令信号起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步骤S204)。其结果,在判定为未经过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202而反复指令信号的接收动作,在判定为经过的情况下,若在该时间点下本地ID登记于存储器45(参照图2),则通过从存储器45擦除本地ID来解除本地ID的登记,返回步骤S200。
在步骤S203中得到了肯定判定的情况下的触控笔2判定由接收到的指令信号表示的指令的内容是“复位命令”“数据发送指示”中的哪一个。在本变形例中,如上所述,表示“数据发送指示”的指令信号兼作为“设定指示”,因此与判别3种指令内容的图17的步骤S117不同,在步骤S203中判别的指令的内容是2种。
在步骤S206中判定为是“复位命令”的情况下,触控笔2判定接收到的指令信号是否包括登记中的本地ID(步骤S207)。并且,在判定为不包括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202而反复指令信号的接收动作,在判定为包括的情况下,通过从存储器45擦除本地ID来解除本地ID的登记,返回步骤S200。
在步骤S206中判定为是“数据发送指示”的情况下,触控笔2接着判定在自身的存储器45中是否已登记本地ID(步骤S209)。并且,若已登记,则从接收到的指令信号提取本地ID,并向存储器45登记(步骤S210)。然后,发送包括登记的本地ID和由指令信号指示了发送的数据的下行链路信号DS(步骤S147)。之后,触控笔2返回步骤S202而反复指令信号的接收动作。
在步骤S209中判定为本地ID已登记的情况下的触控笔2接着判定接收到的指令信号是否包括登记中的本地ID(步骤S212)。并且,在判定为不包括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202而反复指令信号的接收动作。另一方面,在判定为包括的情况下,发送包括登记中的本地ID和由指令信号指示了发送的数据的下行链路信号DS(步骤S213),之后,返回步骤S202而反复指令信号的接收动作。
即使通过本变形例,传感器控制器31通过利用表示设定指示的指令信号来向触控笔2分配本地ID而且在其他的指令信号中包括本地ID,也能够指定应该响应该指令信号的触控笔2。因此,能够灵活地变更各触控笔发送下行链路信号DS的定时。
另外,传感器控制器31仅通过在指令信号中包括1个本地ID的值就能够指定应该响应指令信号的触控笔2,因此与通过预先进行的交涉来决定各触控笔2发送下行链路信号DS的定时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指令信号的尺寸。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由于表示“数据发送指示”的指令信号兼作为“设定指示”,所以触控笔2能够在刚登记了本地ID后的步骤S211中发送包括数据的通常的下行链路信号DS。因此,与利用不包括数据的下行链路信号DS来进行向“设定指示”的回答的情况相比,能够将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机会增加1次。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下行链路信号DS构成为包括脉冲串信号及数据信号这2个信号,但也可以仅包括脉冲串信号或数据信号等这2个信号的一方。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全局ID的发送使用利用静电耦合的下行链路信号DS来执行的例子,但全局ID与在接收到上行链路信号US的时间点下变化的操作状态不同,是静态的信息,因此也可以利用例如蓝牙(注册商标)等其他的接近型无线通信手段来从触控笔2向传感器控制器31通知。由此,能够削减利用静电耦合的通信中的用于发送全局ID的通信时间,能够增加包括笔压值、开关的按下状态等操作状态的数据信号的发送机会。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上行链路信号US中包括触控笔检索信号和指令信号这2种,但触控笔检索信号也可以包括对于新的未检测的触控笔2的本地ID设定指示指令。这样一来,触控笔2能够在接收到触控笔检索信号的定时下迅速地设定本地ID。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作为控制信息c2、检测模式c1、区隔模式STP等的发送方法而利用取“P”“M”“0~15”等多值的符号的值的例子,但也可以利用其他发送方法(例如利用了OOK、PSK等调制方式的发送方法)来发送这些信息或模式。
标号说明
1 位置检测系统
2、2a~2c 触控笔
3 电子设备
20a 芯体
20b 尺
21、21_1~21_n 电极
22 开关
23 笔压检测传感器
24 信号处理部
25、26 开关
27 切换部
30 传感器电极
30X、30Y 线状电极
31 传感器控制器
32 液晶面板
33 电子设备控制部
40 切换部
41 接收部
42 波形再生部
43 相关运算器
44 控制部
45 存储器
46 发送部
47 调制部
48 升压电路
50 6轴IMU
51 全局ID存储部
60 MCU
61 逻辑部
62 发送部
63 接收部
64 选择部
70 ID管理表
71 ID管理部
72 位置导出部
73 状态检测部
80 模式供给部
81 开关
82 码串保持部
83 扩展处理部
84 发送防护部
85 放大电路
86 检波电路
87 AD变换器
88x、88y 开关
89x、89y 导体选择电路
DS 下行链路信号
GID 全局ID
LID 本地ID
SR 感测范围
US 上行链路信号。
Claims (20)
1.一种触控笔,利用静电耦合与连接于传感器的传感器控制器双向地收发信号,其中,包括:
存储器,能够存储所述传感器控制器分配的本地ID的值;及
处理器,在所述本地ID没有存储于所述存储器的状态下,若检测到所述传感器控制器发送出的包含本地ID的上行链路信号,则使所述上行链路信号所包含的本地ID存储于所述存储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笔,
所述处理器在判定为检测到的所述上行链路信号包括存储于所述存储器的本地ID的值的情况下,生成基于该时间点下的操作状态的下行链路信号,并对所述传感器控制器发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笔,
所述处理器生成包括存储于所述存储器的本地ID的值的所述下行链路信号,并对所述传感器控制器发送。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触控笔,
还包括存储全局ID的全局ID存储部,所述全局ID是位数比所述本地ID多的信息,将所述触控笔与其他的触控笔识别开,
所述存储器是易失性存储器,
所述全局ID存储部是非易失性存储器。
5.一种触控笔,利用静电耦合与连接于传感器的传感器控制器双向地收发信号,其中,包括:
存储器,暂时存储本地ID的值;及
处理器,每当检测到所述传感器控制器发送出的上行链路信号时,判定检测到的所述上行链路信号是否包括存储于所述存储器的本地ID的值,在判定为包括的情况下,生成下行链路信号并对所述传感器控制器发送,
所述处理器在所述上行链路信号在规定时间内未被检测到的情况或包括存储于所述存储器的本地ID的值的上行链路信号在规定期间内未被检测到的情况下,将存储于所述存储器的本地ID的值擦除。
6.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笔,
所述处理器判定所述上行链路信号是否包括本地ID的值的设定指示,在判定为包括的情况下进一步判定在所述存储器中是否存储有本地ID的值,在判定为未存储的情况下,使由所述上行链路信号指示的所述本地ID的值存储于所述存储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笔,
所述处理器使由所述上行链路信号指示的所述本地ID的值存储于所述存储器,并且生成包括存储的所述本地ID的值的下行链路信号并对所述传感器控制器发送。
8.一种触控笔,利用静电耦合与连接于传感器的传感器控制器双向地收发信号,其中,包括:
存储器,暂时存储本地ID的值;及
处理器,每当检测到所述传感器控制器发送出的上行链路信号时,判定检测到的所述上行链路信号是否包括存储于所述存储器的本地ID的值,在判定为包括的情况下,生成下行链路信号并对所述传感器控制器发送,
所述处理器判定所述上行链路信号是否包括复位命令,在判定为包括的情况下,将存储于所述存储器的本地ID的值擦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笔,
所述处理器判定所述上行链路信号是否包括复位命令,在判定为包括的情况下,在规定期间内持续包括存储于所述存储器的本地ID的值的下行链路信号的发送。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笔,
还包括检测笔压的笔压检测部,
所述处理器在未由所述笔压检测部检测到比0大的笔压且判定为所述上行链路信号包括所述复位命令的情况下,将存储于所述存储器的本地ID的值擦除。
11.一种传感器控制器,具有检测1个以上的触控笔的功能,将已检测的1个以上的触控笔的位置对主机处理器报告,其中,包括:
存储器,在所述传感器控制器分配的本地ID即所述传感器控制器发送的上行链路信号所包含的本地ID存储于所述触控笔所具有的存储器的情况下,存储对所述1个以上的触控笔分别分配的1个以上的本地ID的值;及
处理器,关于所述已检测的1个以上的触控笔分别决定扫描率,基于决定出的所述扫描率来选择存储于所述存储器的所述1个以上的本地ID的值中的任一个,发送包括选择出的本地ID的值的上行链路信号,基于对于该上行链路信号而发回的下行链路信号来导出与所述选择出的本地ID的值对应的触控笔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传感器控制器,
所述处理器周期性地发送用于检测所述已检测的1个以上的触控笔中不包含的新的触控笔的上行链路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传感器控制器,
用于检测所述新的触控笔的上行链路信号包括用于将未存储于所述存储器的本地ID的值的设定向触控笔指示的设定指示。
14.根据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传感器控制器,
所述处理器具有检测所述下行链路信号中包含的本地ID的值的功能,在存储于所述存储器的1个以上的本地ID的值中的1个在规定期间内未被检测到的情况下,将该1个本地ID的值从所述存储器擦除,并且进行所述扫描率的再决定。
15.根据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传感器控制器,
所述处理器以使关于所述已检测的1个以上的触控笔各自的扫描率互相相等的方式决定关于所述已检测的1个以上的触控笔各自的扫描率。
16.根据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传感器控制器,
所述处理器根据关于所述已检测的1个以上的触控笔分别导出的位置的变化来算出所述已检测的1个以上的触控笔各自的移动速度,以使算出的移动速度越大则扫描率越大的方式决定关于所述已检测的1个以上的触控笔各自的扫描率。
17.根据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传感器控制器,
所述处理器基于所述已检测的1个以上的触控笔各自的设备类型来决定关于所述已检测的1个以上的触控笔各自的扫描率。
18.根据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传感器控制器,
所述处理器基于与所述选择出的本地ID的值对应的触控笔的设备类型来决定持续下行链路信号的检测动作的时间,在该决定出的时间内持续所述下行链路信号的检测动作。
19.一种传感器控制器,具有检测1个以上的触控笔的功能,将已检测的1个以上的触控笔的位置对主机处理器报告,其中,包括:
存储器,存储对所述已检测的1个以上的触控笔分别分配的1个以上的本地ID的值;及
处理器,关于所述已检测的1个以上的触控笔分别决定扫描率,基于决定出的所述扫描率来选择存储于所述存储器的所述1个以上的本地ID的值中的任一个,发送包括选择出的本地ID的值的上行链路信号,基于对于该上行链路信号而发回的下行链路信号来导出与所述选择出的本地ID的值对应的触控笔的位置,
所述处理器构成为能够同时导出多个触控笔的位置,在基于对于包括所述选择出的本地ID的值的上行链路信号而发回的下行链路信号导出了多个与所述选择出的本地ID的值对应的触控笔的位置的情况下,发送表示复位命令的上行链路信号。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传感器控制器,
所述处理器在导出了多个与所述选择出的本地ID的值对应的触控笔的位置的情况下,判定导出的多个位置的各个是否与过去导出的位置连续,将判定为连续的位置对所述主机处理器报告,另一方面,将判定为不连续的位置不对所述主机处理器报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108031.XA CN115390686A (zh) | 2016-09-01 | 2016-09-01 | 触控笔、控制方法、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6/075595 WO2018042583A1 (ja) | 2016-09-01 | 2016-09-01 | スタイラス、センサコントローラ、及び電子定規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108031.XA Division CN115390686A (zh) | 2016-09-01 | 2016-09-01 | 触控笔、控制方法、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尺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643171A CN109643171A (zh) | 2019-04-16 |
CN109643171B true CN109643171B (zh) | 2022-10-04 |
Family
ID=61300241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108031.XA Pending CN115390686A (zh) | 2016-09-01 | 2016-09-01 | 触控笔、控制方法、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尺 |
CN201680088764.8A Active CN109643171B (zh) | 2016-09-01 | 2016-09-01 | 触控笔、传感器控制器及电子尺 |
CN202210549241.6A Pending CN115047981A (zh) | 2016-09-01 | 2017-08-22 | 辅助设备及电子设备 |
CN201780052521.3A Active CN109643172B (zh) | 2016-09-01 | 2017-08-22 | 触控笔及传感器控制器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108031.XA Pending CN115390686A (zh) | 2016-09-01 | 2016-09-01 | 触控笔、控制方法、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尺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549241.6A Pending CN115047981A (zh) | 2016-09-01 | 2017-08-22 | 辅助设备及电子设备 |
CN201780052521.3A Active CN109643172B (zh) | 2016-09-01 | 2017-08-22 | 触控笔及传感器控制器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6) | US10606382B2 (zh) |
JP (3) | JP6824992B2 (zh) |
CN (4) | CN115390686A (zh) |
TW (2) | TWI847161B (zh) |
WO (2) | WO201804258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346206B1 (ko) | 2014-01-22 | 2022-01-03 | 가부시키가이샤 와코무 | 위치 지시기, 위치 검출 장치, 위치 검출 회로 및 위치 검출 방법 |
WO2018042583A1 (ja) | 2016-09-01 | 2018-03-08 | 株式会社ワコム | スタイラス、センサコントローラ、及び電子定規 |
KR102460472B1 (ko) * | 2016-12-30 | 2022-11-01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터치 센싱 시스템,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액티브 펜 및 펜 인식 방법 |
EP4283444A3 (en) * | 2017-09-15 | 2024-01-31 | Wacom Co., Ltd. | Active pen and sensor controller |
KR102371154B1 (ko) * | 2017-09-29 | 2022-03-07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터치 표시 장치, 터치 회로, 펜, 터치 시스템 및 멀티 펜 센싱 방법 |
JP7033941B2 (ja) | 2018-02-01 | 2022-03-11 | 株式会社ワコム | センサシステム |
JP6895027B1 (ja) | 2018-06-05 | 2021-06-30 | シグニファイ ホールディング ビー ヴィSignify Holding B.V. | 照明器具のファクトリーリセットを実施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方法及びデバイス |
US10877578B2 (en) * | 2018-07-18 | 2020-12-29 | Wacom Co., Ltd. | Sensor controller and active pen |
JP7182417B2 (ja) * | 2018-07-31 | 2022-12-02 | 株式会社ワコム | アクティブスタイラスの検出方法 |
US20220171515A1 (en) * | 2018-08-01 | 2022-06-02 |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 Touch display device and controller used in the same |
JP7107787B2 (ja) * | 2018-08-31 | 2022-07-27 | 株式会社ワコム | データ通信方法 |
KR102601347B1 (ko) * | 2018-12-28 | 2023-11-13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터치표시장치 및 터치센싱회로 |
CN109597504B (zh) * | 2019-01-16 | 2024-02-23 | 北京汉王鹏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变电容式电磁触控笔及其触控系统 |
DE112019006952T5 (de) | 2019-03-01 | 2021-12-02 | Wacom Co., Ltd. | Sensorsteuerung und stift |
CN113826061B (zh) * | 2019-05-10 | 2024-08-23 | 株式会社和冠 | 从传感器控制器向笔发送发送数据的方法及笔 |
WO2020250321A1 (ja) * | 2019-06-11 | 2020-12-17 | 株式会社ワコム | ペン及びセンサコントローラ |
US10963094B2 (en) * | 2019-06-18 | 2021-03-30 | Himax Technologies Limited | Touch-and-display device and sensing system |
US11294497B2 (en) | 2019-06-18 | 2022-04-05 | Himan Technologies Limited | Touch-and-display device and sensing system with peripheral electrode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signal |
EP3792735B1 (en) | 2019-09-16 | 2022-02-09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Stylus speed |
KR102623176B1 (ko) * | 2019-10-28 | 2024-01-09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터치표시장치 및 터치회로 |
CN111405592B (zh) * | 2019-12-02 | 2023-10-24 | 宁波柯力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数字传感器快速组网的方法 |
KR102714317B1 (ko) * | 2019-12-24 | 2024-10-10 | 주식회사 엘엑스세미콘 | 터치센싱장치 및 디스플레이장치 |
KR102666301B1 (ko) * | 2019-12-30 | 2024-05-14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터치표시장치, 터치회로 및 펜 센싱 방법 |
US11836300B2 (en) * | 2020-01-09 | 2023-12-05 | Sony Group Corporation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
JP7550839B2 (ja) | 2020-02-10 | 2024-09-13 | 株式会社ワコム | ポインタの位置検出方法及びセンサコントローラ |
WO2021172033A1 (ja) | 2020-02-28 | 2021-09-02 | 株式会社ワコム | 情報入出力システム |
CN111352570B (zh) * | 2020-03-24 | 2021-06-01 | 深圳市鸿合创新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书写交互方法、智能交互显示设备以及书写交互系统 |
JP7482706B2 (ja) * | 2020-07-08 | 2024-05-14 | 株式会社ワコム | スタイラス及びセンサコントローラによって実行される方法、スタイラス、及びセンサコントローラ |
KR102613313B1 (ko) * | 2020-12-02 | 2023-12-12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터치 표시 장치 및 터치 센싱 방법 |
CN113220144B (zh) * | 2021-03-15 | 2022-06-07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触控笔 |
US12022535B2 (en) * | 2021-03-25 | 2024-06-25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Electronic device pairing |
US11625121B2 (en) * | 2021-04-07 | 2023-04-11 |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 Detection method and driving circuit thereof |
TWI779579B (zh) * | 2021-04-26 | 2022-10-01 | 大陸商北京集創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事件表電路、觸控顯示驅動整合晶片及資訊處理裝置 |
CN113110763B (zh) * | 2021-04-26 | 2024-07-26 | 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检测方法、装置、芯片及电子设备 |
US11422663B1 (en) * | 2021-05-27 | 2022-08-23 | Stmicroelectronics Asia Pacific Pte Ltd. | Stylus sensing on touchscreens |
WO2023007646A1 (ja) * | 2021-07-29 | 2023-02-02 | 株式会社ワコム | ペン信号の検出方法、センサコントローラ、及び位置検出システム |
KR20230063924A (ko) * | 2021-10-29 | 2023-05-10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전자 장치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199560A (ja) * | 2002-12-20 | 2004-07-15 | Fujitsu Ltd | 超音波型座標入力装置 |
CN101578568A (zh) * | 2007-01-03 | 2009-11-11 | 路迪亚公司 | 多指示笔注释系统 |
CN103246368A (zh) * | 2012-02-01 | 2013-08-14 | 罗技欧洲公司 | 用于输入设备上的伪信号检测和补偿的系统和方法 |
CN105739723A (zh) * | 2014-12-26 | 2016-07-06 | 株式会社和冠 | 位置指示器以及信号处理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6153A (ja) | 1991-06-27 | 1993-01-14 | Alps Electric Co Ltd | タツチパネル付き液晶表示装置 |
JP3327057B2 (ja) * | 1995-06-27 | 2002-09-24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ペン型入力装置 |
JPH11259221A (ja) * | 1998-03-13 | 1999-09-24 | Mutoh Ind Ltd | 製図システム |
JP2001142646A (ja) * | 1999-11-15 | 2001-05-25 | Brother Ind Ltd | 座標入力装置のイレーサ |
SE520504C2 (sv) * | 2001-11-30 | 2003-07-15 | Anoto Ab | Elektronisk penna och metod för registrering av handskriven information |
JP3925268B2 (ja) * | 2002-03-27 | 2007-06-06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ゲートウェイ装置 |
KR100529876B1 (ko) * | 2002-10-10 | 2005-11-2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홈 네트워크 시스템의 동작방법 |
JP2007249670A (ja) * | 2006-03-16 | 2007-09-27 | Wacom Co Ltd | 位置指示器、位置検出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 |
US9268413B2 (en) * | 2008-07-07 | 2016-02-23 | Rpx Clearinghouse Llc | Multi-touch touchscreen incorporating pen tracking |
US9785272B1 (en) * | 2009-07-31 | 2017-10-10 |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 Touch distinction |
JP2011081646A (ja) * | 2009-10-08 | 2011-04-21 | Seiko Epson Corp |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JP5430339B2 (ja) * | 2009-10-19 | 2014-02-26 | 株式会社ワコム | 位置検出装置及び位置指示器 |
US8633916B2 (en) * | 2009-12-10 | 2014-01-21 | Apple, Inc. | Touch pad with force sensors and actuator feedback |
JP2012022543A (ja) * | 2010-07-15 | 2012-02-02 | Panasonic Corp | タッチパネルシステム |
FR2964479B1 (fr) * | 2010-09-03 | 2014-01-03 | Epawn | Procede et dispositifs pour interfacer une pluralite d'elements mobiles avec un systeme informatique |
WO2012039837A1 (en) * | 2010-09-22 | 2012-03-29 | 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 Capacitive stylus for a touch screen |
CN102830812B (zh) * | 2011-06-13 | 2015-07-01 | 中国普天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笔式终端、被控装置以及人机交互系统 |
US8487909B2 (en) * | 2011-07-27 | 2013-07-16 | 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arallel scanning and data processing for touch sense arrays |
US9268416B2 (en) * | 2011-08-05 | 2016-02-23 | Htc Corporation | Touch control pen, touching control apparatus and touching detection method with image delete function thereof |
US20130106709A1 (en) * | 2011-10-28 | 2013-05-02 | Martin John Simmons | Touch Sensor With User Identification |
US8581886B2 (en) | 2011-10-28 | 2013-11-12 | Atmel Corporation | Tuning algorithm for noise reduction in an active stylus |
CN106339157B (zh) * | 2012-05-07 | 2020-01-14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
JP2013246587A (ja) * | 2012-05-24 | 2013-12-09 | Sharp Corp | 入力システム、指示具、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
JP6021174B2 (ja) * | 2012-08-08 | 2016-11-09 | 株式会社ワコム | 位置検出装置およびその位置指示器 |
US9921626B2 (en) * | 2012-09-28 | 2018-03-20 | Atmel Corporation | Stylus communication with near-field coupling |
JP5480357B1 (ja) * | 2012-11-28 | 2014-04-23 | 株式会社東芝 | 電子機器および方法 |
US9250721B2 (en) | 2012-12-17 | 2016-02-02 | Disney Enterprises, Inc. | Wireless stylus device with interchangeable tips and eraser |
CN110058703A (zh) * | 2013-03-15 | 2019-07-26 | 触觉实验室股份有限公司 | 快速多触摸笔和传感器 |
CN103294284B (zh) * | 2013-05-23 | 2016-09-07 |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设备以及一种书写装置 |
KR102346206B1 (ko) * | 2014-01-22 | 2022-01-03 | 가부시키가이샤 와코무 | 위치 지시기, 위치 검출 장치, 위치 검출 회로 및 위치 검출 방법 |
US20150242000A1 (en) * | 2014-02-25 | 2015-08-27 | Adobe Systems Incorporated | Input tools for touchscreen devices |
CN106104437A (zh) * | 2014-03-17 | 2016-11-09 | 株式会社和冠 | 位置检测装置 |
US9703946B2 (en) * | 2014-03-31 | 2017-07-11 | Stmicroelectronics Asia Pacific Pte Ltd | Secure pairing method, circuit and system for an intelligent input device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
JP6304814B2 (ja) * | 2014-05-23 | 2018-04-04 | 株式会社ワコム | 位置検出装置及び位置指示器 |
JP6335024B2 (ja) * | 2014-05-28 | 2018-05-30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表示方法及び表示用プログラム並びに電子黒板 |
US9632597B2 (en) * | 2014-06-12 | 2017-04-25 |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 Configurable active stylus devices |
US10437358B2 (en) * | 2014-06-27 | 2019-10-08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Touch systems stylus and methods |
US10216330B2 (en) * | 2014-07-02 | 2019-02-26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Touch systems and methods including rejection of unintentional touch signals |
TWI531934B (zh) * | 2014-07-02 | 2016-05-01 | 奕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觸控筆、觸控偵測之同步系統以及觸控偵測之同步方法 |
JP2016029531A (ja) * | 2014-07-25 | 2016-03-03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タッチ入力システムおよび表示端末 |
US9703433B2 (en) * | 2014-08-18 | 2017-07-11 | Stmicroelectronics Asia Pacific Pte Ltd | System and method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capacitive touch screen and an active stylus |
CN106575519B (zh) * | 2014-09-26 | 2021-12-07 | 英特尔公司 | 用于在垂直sttm叠置体中改善稳定性的非晶籽晶层 |
US9880649B2 (en) * | 2014-09-29 | 2018-01-30 | Apple Inc. | Touch, pen and force sensor operation with variable refresh displays |
US9652567B2 (en) * | 2014-10-20 | 2017-05-16 | Lam Research Corporation |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accuracy of RF transmission models for selected portions of an RF transmission path |
KR102676640B1 (ko) * | 2014-11-17 | 2024-06-20 | 가부시키가이샤 와코무 | 위치 지시기 |
US9977519B2 (en) * | 2015-02-25 | 2018-05-22 | Synaptics Incorporated | Active pen with bi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 |
KR102394204B1 (ko) * | 2015-03-02 | 2022-05-09 | 가부시키가이샤 와코무 | 액티브 정전 스타일러스, 센서 컨트롤러, 이것들을 구비하는 시스템 및 이것들에 의해 실행되는 방법 |
CN113238676B (zh) * | 2015-04-09 | 2023-11-28 | 株式会社和冠 | 集成电路 |
EP3287876B1 (en) * | 2015-04-20 | 2021-04-14 | Wacom Co., Ltd. | Method using active stylus and sensor controller, sensor controller, and active stylus |
WO2016170888A1 (ja) * | 2015-04-20 | 2016-10-27 | 株式会社ワコム | アクティブスタイラス及びセンサコントローラを用いた方法、センサコントローラ、アクティブスタイラス、及びシステム |
TWI727951B (zh) * | 2015-05-21 | 2021-05-21 | 日商和冠股份有限公司 | 主動式觸控筆 |
US10489033B2 (en) * | 2015-06-07 | 2019-11-26 | Apple Inc. | Device, method,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for providing and interacting with a virtual drawing aid |
US9898102B2 (en) * | 2016-03-11 | 2018-02-20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Broadcast packet based stylus pairing |
EP3493033B1 (en) * | 2016-07-27 | 2024-01-17 | Wacom Co., Ltd. | Stylus and sensor controller |
WO2018042583A1 (ja) * | 2016-09-01 | 2018-03-08 | 株式会社ワコム | スタイラス、センサコントローラ、及び電子定規 |
-
2016
- 2016-09-01 WO PCT/JP2016/075595 patent/WO201804258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6-09-01 JP JP2018536607A patent/JP6824992B2/ja active Active
- 2016-09-01 CN CN202211108031.XA patent/CN115390686A/zh active Pending
- 2016-09-01 CN CN201680088764.8A patent/CN109643171B/zh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3-23 TW TW111123269A patent/TWI847161B/zh active
- 2017-03-23 TW TW106109756A patent/TWI772290B/zh active
- 2017-08-22 JP JP2018537154A patent/JP6868629B2/ja active Active
- 2017-08-22 WO PCT/JP2017/029914 patent/WO201804320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7-08-22 CN CN202210549241.6A patent/CN115047981A/zh active Pending
- 2017-08-22 CN CN201780052521.3A patent/CN109643172B/zh active Active
- 2017-12-14 US US15/842,098 patent/US10606382B2/en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2-15 US US16/277,637 patent/US11137842B2/en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2-20 US US16/796,694 patent/US11340720B2/en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4-12 JP JP2021067093A patent/JP7064037B2/ja active Active
- 2021-07-06 US US17/368,456 patent/US20210333893A1/en active Pending
- 2021-10-04 US US17/493,597 patent/US11914802B2/en active Active
-
2024
- 2024-01-23 US US18/420,654 patent/US20240184383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199560A (ja) * | 2002-12-20 | 2004-07-15 | Fujitsu Ltd | 超音波型座標入力装置 |
CN101578568A (zh) * | 2007-01-03 | 2009-11-11 | 路迪亚公司 | 多指示笔注释系统 |
CN103246368A (zh) * | 2012-02-01 | 2013-08-14 | 罗技欧洲公司 | 用于输入设备上的伪信号检测和补偿的系统和方法 |
CN105739723A (zh) * | 2014-12-26 | 2016-07-06 | 株式会社和冠 | 位置指示器以及信号处理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643171A (zh) | 2019-04-16 |
WO2018042583A1 (ja) | 2018-03-08 |
WO2018043203A1 (ja) | 2018-03-08 |
CN115047981A (zh) | 2022-09-13 |
US20220026997A1 (en) | 2022-01-27 |
TWI772290B (zh) | 2022-08-01 |
US11914802B2 (en) | 2024-02-27 |
US20210333893A1 (en) | 2021-10-28 |
JP6824992B2 (ja) | 2021-02-03 |
CN115390686A (zh) | 2022-11-25 |
US20190179429A1 (en) | 2019-06-13 |
US11340720B2 (en) | 2022-05-24 |
JPWO2018042583A1 (ja) | 2019-06-24 |
US20180113519A1 (en) | 2018-04-26 |
CN109643172A (zh) | 2019-04-16 |
US10606382B2 (en) | 2020-03-31 |
US20200192496A1 (en) | 2020-06-18 |
JPWO2018043203A1 (ja) | 2019-06-24 |
JP6868629B2 (ja) | 2021-05-12 |
JP2021101398A (ja) | 2021-07-08 |
TW202240358A (zh) | 2022-10-16 |
TWI847161B (zh) | 2024-07-01 |
TW201812535A (zh) | 2018-04-01 |
CN109643172B (zh) | 2022-06-07 |
US11137842B2 (en) | 2021-10-05 |
US20240184383A1 (en) | 2024-06-06 |
JP7064037B2 (ja) | 2022-05-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643171B (zh) | 触控笔、传感器控制器及电子尺 | |
CN111665965B (zh) | 传感器装置、输入装置以及在输入装置中执行的方法 | |
JP7473699B2 (ja) | センサコントローラ | |
CN111373357A (zh) | 在主动笔与传感器控制器之间执行的通信方法及主动笔 | |
JP2024097838A (ja) | スタイラス及びセンサコントローラによって実行される方法、及びスタイラス | |
JP7136940B2 (ja) | スタイラス、スタイラスによって実行される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7570380B2 (ja) | スタイラス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