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52211A - 传感器控制器、主动笔及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传感器控制器、主动笔及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52211A
CN112352211A CN201980039805.8A CN201980039805A CN112352211A CN 112352211 A CN112352211 A CN 112352211A CN 201980039805 A CN201980039805 A CN 201980039805A CN 112352211 A CN112352211 A CN 1123522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n
active
pairing
sensor controller
identification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3980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52211B (zh
Inventor
久野晴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co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aco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com Co Ltd filed Critical Wacom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3522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522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522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522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5Pens or styl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04Detection arrangements using opto-electronic means
    • G06F3/0317Detection arrangements using opto-electronic means in co-operation with a patterned surface, e.g. absolute position or relative movement detection for an optical mouse or pen positioned with respect to a coded surfa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5Pens or stylus
    • G06F3/03546Pens or stylus using a rotatable ball at the tip as position detecting memb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8Control and interface arrangements therefor, e.g. drivers or device-embedded control circuitry
    • G06F3/0383Signal control means within the pointing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2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xchanging data with external devices, e.g. smart pens, via the digitiser sensing hardwar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ctive external devices, e.g. active pens, for receiving changes in electrical potential transmitted by the digitiser, e.g. tablet driving sign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2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ctive external devices, e.g. active pens, for transmitting changes in electrical potential to be received by the digitis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12.5D-digitiser, i.e. digitiser detecting the X/Y position of the input means, finger or stylus, also when it does not touch, but is proximate to the digitiser's interaction surface and also measures the distance of the input means within a short range in the Z direction, possibly with a separate measurement setup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4Multi-touch detection in digitiser, i.e. details about the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a plurality of touching locations, e.g. multiple fingers or pen and fing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抑制由用于维持管理配对状态的处理引起的性能下降。传感器控制器(31)连接于传感器(30),根据在传感器电极(30)感应的电荷而检测1个以上的主动笔(2)的位置,其中,执行以下步骤:使用传感器(30)来检测主动笔(2)的接近;与检测到接近的主动笔(2)进行配对,并且更新表示配对中的1个以上的主动笔(2)各自的配对状态的配对状态信息;及从传感器(30)经由成为时刻同步的基准的上行链路信号(US)而将配对状态信息对全部的主动笔(2)报告。

Description

传感器控制器、主动笔及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感器控制器、主动笔及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有进行双向通信且主动笔和传感器控制器进行配对的系统。在这种系统中,传感器控制器发送包括新的本地笔ID及通信设定数据(能够在下行链路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频率、时隙等)的分配的上行链路信号,通过接收到该上行链路信号的主动笔回复响应,由该本地笔ID辨识的配对被确立。配对确立后的主动笔利用被分配的通信设定数据来进行下行链路信号的发送。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上所述的系统的一例。根据专利文献1的技术,传感器控制器构成为保持被称作沉默ID列表(a quiet ID list)的列表。沉默ID列表是保存上述本地笔ID的列表,传感器控制器在下行链路信号不再从已配对的主动笔到达的情况下,将对该主动笔分配的本地笔ID向沉默ID列表保存。这样保存于沉默ID列表的本地笔ID按照从旧到新的顺序被向新的配对分配。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6/0246390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存在因用于维持管理配对状态的处理而导致系统的性能下降这一课题。以下,详细说明。
主动笔在持续地接收着上行链路信号的期间,能够基于是否包括发给自身的命令等来掌握传感器控制器是否还维持着与自身的配对状态,但若因从触摸面离开等理由而变得无法接收上行链路信号,则传感器控制器变得无法掌握是否还维持着与自身的配对状态。其结果,主动笔在下次发送下行链路信号时,不知道是否可以利用相同的通信设定数据。
于是,作为主动笔,在应该接收的定时下没能接收到上行链路信号的情况下,会单方面地解除配对状态,或者在之后发送下行链路信号时与传感器控制器之间进行双向通信,确认配对状态。然而,不管进行哪个处理,都在下次落笔时无法立即开始输入,因此,从用户来看,系统的性能会看起来下降。尤其是,在文字的书写等在短时间内频繁地产生相对于上行链路信号的到达范围的出入的情况下,每次都会产生配对状态的解除或确认,因此会看起来性能显著下降。另外,由于能够通过1个上行链路信号来确立或确认配对的主动笔仅是1支,所以在1个传感器控制器与多个主动笔同时配对的情况下(以下,将这样的情况称作“多笔”),会看起来性能进一步下降。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由用于维持管理配对状态的处理引起的性能下降的传感器控制器及主动笔。
另外,在利用上述多笔的情况下,用户一般针对每个主动笔改变书写属性(线颜色、线种类等)而使用。该书写属性在系统内以与上述的本地笔ID建立关联的方式被管理。但是,该本地笔ID并不向用户通知,另外,各主动笔的外观通常完全相同,因此,到此为止的主动笔的用户若不试着书写则不知道对哪个主动笔分配了哪个书写属性。这样的话是不便的,因此需要改善。
因此,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用户能够容易地掌握对各主动笔分配的书写属性的主动笔。
另外,在1个触摸面的附近存在全局笔ID或其哈希值一致的2个主动笔的情况下,有可能产生2支主动笔以相同的本地笔ID确立与传感器控制器的配对这一状况(配对的冲突)。若传感器控制器具有检测冲突的方法,则通过从传感器控制器对双方的主动笔发送配对解除的命令,能够消除冲突状态,但这样一来,会诱发描绘中的线的中断。
因此,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以不诱发描绘中的线的中断的方式消除配对的冲突的通信方法、主动笔及传感器控制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第一侧面的传感器控制器连接于传感器电极,根据在所述传感器电极感应的电荷而检测1个以上的主动笔的位置,其中,执行以下步骤:使用所述传感器电极来检测主动笔的接近;与检测到所述接近的所述主动笔进行配对,并且更新表示配对中的1个以上的主动笔各自的配对状态的配对状态信息;及从所述传感器电极经由成为时刻同步的基准的上行链路信号而将所述配对状态信息对多个主动笔报告。
本发明的第一侧面的主动笔与连接于传感器电极的传感器控制器之间进行通信,其中,包括笔尖电极和连接于所述笔尖电极的集成电路,所述集成电路经由所述笔尖电极与所述传感器电极的耦合电容而进行上行链路信号的检测动作,该上行链路信号包括表示所述传感器控制器配对中的1个以上的主动笔各自的配对状态的配对状态信息,所述集成电路基于检测到的所述配对状态信息来进行配对状态的维持或解除,在维持所述配对状态的情况下,以基于该配对状态的设定发送下行链路信号。
本发明的第二侧面的主动笔与连接于传感器电极的传感器控制器之间进行通信,其中,包括笔尖电极、连接于所述笔尖电极的集成电路及指示器,所述集成电路在由所述传感器控制器发送出的上行链路信号赋予了本地笔ID的情况下,以进行用于辨识该本地笔ID的显示的方式控制所述指示器。
本发明的第三侧面的通信方法在主动笔与传感器控制器之间执行,其中,包括以下步骤:所述主动笔在与所述传感器控制器已配对时,发送包括用于将该主动笔与其他主动笔进行区分的第一辨识数据的下行链路信号;及所述传感器控制器接收包括所述第一辨识数据的所述下行链路信号,发送包括基于接收到的所述第一辨识数据而取得的第二辨识数据的上行链路信号。
本发明的第三侧面的主动笔基于从传感器控制器发送出的上行链路信号来执行下行链路信号的发送控制,其中,包括集成电路,该集成电路在与所述传感器控制器已配对时,发送包括用于将该主动笔与其他主动笔进行区分的第一辨识数据的下行链路信号,在接收到包括与所述第一辨识数据对应的第二辨识数据的上行链路信号的情况下,基于该第二辨识数据来执行下一下行链路信号的发送控制。
本发明的第三侧面的传感器控制器检测主动笔,其中,所述主动笔在与所述传感器控制器已配对时,将包括用于将该主动笔与其他主动笔进行区分的第一辨识数据的下行链路信号经由设置于笔尖的笔尖电极而发送,所述传感器控制器连接于与所述笔尖电极静电耦合的传感器电极,经由所述传感器电极而接收包括所述第一辨识数据的所述下行链路信号,发送包括基于接收到的所述第一辨识数据而取得的第二辨识数据的上行链路信号。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侧面,由于表示配对中的1个以上的主动笔各自的配对状态的配对状态信息由上行链路信号对全部的主动笔报告,所以各主动笔能够通过观察配对状态信息来掌握在传感器控制器内是否维持着与自身的配对。因此,不需要用于确认单方面的配对状态的解除、配对状态的双向通信,因此能够抑制由用于维持管理配对状态的处理引起的性能下降。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侧面,由于各主动笔进行用于辨识本地笔ID的显示,所以用户能够容易地掌握对各主动笔分配的书写属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侧面,即使在1个触摸面的附近存在全局笔ID或其哈希值一致的2个主动笔的情况下,也能够以不会诱发描绘中的线的中断的方式消除配对的冲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位置检测系统1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主动笔2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3是示出上行链路信号US及下行链路信号DS的到达范围的图。
图4是示出为了上行链路信号US及下行链路信号DS的收发而使用的帧的构造的图。
图5是示出传感器控制器31发送的上行链路信号US的种类的图。
图6是传感器控制器31的状态转变图。
图7是主动笔2的状态转变图。
图8是示出传感器控制器31和主动笔2的动作的序列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传感器控制器31发送的上行链路信号US的种类的图。
图10是示出传感器控制器31和主动笔2的动作的序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位置检测系统1的整体结构的图。如该图所示,位置检测系统1构成为具有多个主动笔2a~2e和具有触摸面3t的位置检测装置3。在以下的说明中,在无需特别区分主动笔2a~2e的情况下,有时统称为主动笔2。
主动笔2例如是与主动静电方式对应的电子笔,构成为能够与位置检测装置3双向地通信。
图2是示出主动笔2的内部结构的图。如该图所示,主动笔2构成为具有芯体20、笔尖电极21、笔压检测部22、开关23、指示器24、电源25及集成电路26。
笔尖电极21是设置于芯体20的附近的导电体,通过布线而与集成电路26电连接。笔尖电极21构成为与后述的多个传感器电极30X、30Y的各自静电耦合。笔压检测部22是检测施加于芯体20的顶端(笔尖)的力(笔压)的功能部。具体来说,笔压检测部22与芯体20的后端部抵接,构成为通过该抵接而检测在用户将主动笔2的笔尖抵靠于位置检测装置3的触摸面3t时向芯体20施加的力。在具体的例子中,笔压检测部22由根据施加于笔尖的力而静电容变化的可变电容模块构成。
开关23是设置于主动笔2的侧面的开关,构成为能够由用户接通断开。指示器24是进行用于供用户辨识由后述的上行链路信号US向该主动笔2赋予的本地笔ID的显示的装置,例如能够由构成为能够显示数字的LED数字显示器、构成为能够显示多个种类的颜色的LED等构成。电源25用于向集成电路26供给动作电力(直流电压),例如由圆筒型的AAAA电池构成。
集成电路26是由形成于未图示的基板的电路组构成的处理部,连接于笔尖电极21、笔压检测部22、开关23及指示器24的各自。主动笔2进行的后述的各处理均由集成电路26执行。
集成电路26构成为能够使用笔尖电极21而与位置检测装置3之间收发信号。以下,将这样收发的信号中的从位置检测装置3向主动笔2发送的信号称作上行链路信号US,将从主动笔2向位置检测装置3发送的信号称作下行链路信号DS。
上行链路信号US典型地是包括表示相对于主动笔2的控制内容的命令的信号,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起到将表示配对中的1个以上的主动笔各自的配对状态的配对状态信息对全部主动笔报告的作用。关于上行链路信号US的详情,将随后一边参照图5一边详细说明。另外,下行链路信号DS是包括突发信号和数据信号的信号,突发信号是无调制的载波信号,数据信号是由规定的数据调制后的载波信号。集成电路26按照上行链路信号US中包含的命令来取得应该发送的数据,通过利用取得的数据对载波信号进行调制来发送数据信号。在由数据信号发送的数据中,包括由笔压检测部22检测的笔压、表示开关23的接通断开状态的信息、该主动笔2的全局笔ID等。全局笔ID与本地笔ID不同,是向全部的主动笔2唯一地分配的信息,在主动笔2的制造阶段中向集成电路26内写入。
图3是示出上行链路信号US及下行链路信号DS的到达范围的图。该图所示的区A是在主动笔2的笔尖电极21位置其中时主动笔2能够接收传感器控制器31发送出的上行链路信号US且传感器控制器31能够接收主动笔2发送出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区域。在图3的例子中,主动笔2c、2d、2e位于区A内。
区B是在主动笔2的笔尖电极21位于其中时主动笔2能够接收传感器控制器31发送出的上行链路信号US但传感器控制器31无法接收主动笔2发送出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区域。如图所示,产生区B是因为上行链路信号US的到达范围比下行链路信号DS的到达范围宽。在图3的例子中,主动笔2b、2f位于区B内。
区C是在主动笔2的笔尖电极21位于其中时主动笔2无法接收传感器控制器31发送出的上行链路信号US且传感器控制器31也无法接收主动笔2发送出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区域。在图3的例子中,主动笔2a、2g位于区C内。
这样,位置检测装置3的触摸面3t上的区域按照距触摸面3t从近到远的顺序被分类成区A、区B、区C。
图4是示出为了上行链路信号US及下行链路信号DS的收发而使用的帧的构造的图。如该图所示,上行链路信号US及下行链路信号DS的收发以帧单位来进行。该帧例如是位置检测装置3中包含的显示器33(后述)的1画面量的显示期间。上行链路信号US典型地在帧的开头发送,起到将帧的开始定时向主动笔2通知的作用(作为时刻同步的基准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1个帧中多次发送上行链路信号US。
帧内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时间被划分为n个时隙。各时隙的持续时间是Yμ秒,在上行链路信号US的发送后,每次空出Xμ秒的间隔而配置于帧内。在不进行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的Xμ秒的期间,执行后述的显示器33的显示动作、后述的传感器控制器31对手指的位置检测动作等。在各时隙内,由多个主动笔2同时发送规定符号数的下行链路信号DS。
位置检测装置3构成为对配对的各主动笔2分配频率和时隙的互相不同的组合。各主动笔2使用这样分配的频率和时隙的组合来进行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由此,多个主动笔2能够在相同的帧内发送下行链路信号DS。
返回图1。位置检测装置3是构成为能够检测触摸面3t内的各主动笔2的位置的装置。典型地,位置检测装置3是平板终端等计算机,显示器的显示面成为触摸面3t。不过,位置检测装置3也可以是不具有显示面的数字转换器。以下,设为位置检测装置3是平板终端来继续说明。
位置检测装置3构成为具有配置于触摸面3t的正下方的传感器30、传感器控制器31、控制包括它们的位置检测装置3的各部份的功能的主机处理器32及配置于传感器30的下侧的显示器33。
传感器30构成互容型的触摸传感器,构成为具有多个传感器电极30X和多个传感器电极30Y配置成矩阵状的结构。多个传感器电极30X由分别在图示的Y方向上延伸且在与Y方向正交的X方向上以相等间隔配置的多个线状导电体构成。另外,多个传感器电极30Y由分别在X方向上延伸且在Y方向上以相等间隔配置的多个线状导电体构成。在图1中仅示出了各多个传感器电极30X、30Y中的一部分。多个传感器电极30Y也可以兼任显示器33的共用电极,该情况下的位置检测装置3被称作“In-cell型”。相对于此,分别设置传感器电极30X、30Y和显示器内的共用电极的类型的位置检测装置3例如被称作“Out-cell型”或“On-cell型”。以下,设为位置检测装置3是In-cell型来继续说明。
传感器控制器31是连接于多个传感器电极30X、30Y的各自且根据在它们感应的电荷来检测1个以上的主动笔2的位置的装置。具体而言,构成为具有检测触摸面3t上的各主动笔2的指示位置并且接收各主动笔2使用下行链路信号DS发送出的数据的功能和检测触摸面3t上的手指的位置的功能。在位置检测装置3是In-cell型的情况下,传感器控制器31进一步也具有将显示器33的显示动作(像素电极的驱动动作)所需的共用电位向多个传感器电极30Y施加的功能。
关于主动笔2,传感器控制器31具有通过传感器30而朝向各主动笔2发送上行链路信号US并且接收各主动笔2发送出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功能。在接收到下行链路信号DS中的突发信号的情况下,传感器控制器31基于各传感器电极30X、30Y处的突发信号的接收电平来导出主动笔2的指示位置,并向主机处理器32报告。另外,在接收到下行链路信号DS中的数据信号的情况下,传感器控制器31通过将数据信号解调来取出主动笔2发送出的数据,并向主机处理器32报告。
主机处理器32是控制位置检测装置3的整体的中央处理装置。在主机处理器32上,构成为描绘应用、通信应用等各种应用能够动作。描绘应用起到以下作用:基于从传感器控制器31依次报告的主动笔2或手指的一连串位置来生成表示触摸面3t上的各轨迹的墨水数据并予以存储,并且进行存储的墨水数据的渲染。另外,描绘应用在从传感器控制器31接受了主动笔2发送出的数据的报告的情况下,根据报告的数据来进行渲染的墨水数据的线宽、透明度、线颜色等的控制。除此之外,主机处理器32也进行将显示器33的显示内容针对每个帧进行改写的控制。在显示器33的显示内容中包括作为上述渲染的结果而得到的图像。
图5是示出传感器控制器31发送的上行链路信号US的种类的图。如该图所示,在上行链路信号US中存在类型1~类型3这3种,传感器控制器31通过将它们分开使用而进行各主动笔2的控制。
图5(a)所示的类型1的上行链路信号US是为了检测主动笔2的接近而对全部主动笔2广播的信号,构成为具有上行链路信号类别标志1、帧构造信息、通信设定数据及配对状态信息。
上行链路信号类别标志1是用于供主动笔2区分类型1的上行链路信号US和类型2、3的上行链路信号US的标志,在类型1的上行链路信号US中设定“0”。因此,是“0”的上行链路信号类别标志1构成表示全部的主动笔2是接收方的地址信息。
帧构造信息是表示由帧的时间长、帧内的上行链路信号US的位置、图4所示的Xμ秒及Yμ秒的具体的时间长、帧内包含的时隙的数量、能够使用的频率的组等确定的帧的构造的信息。具体的帧构造信息由表示预先在主动笔2与传感器控制器31之间共有的多个构造中的1个的辨识信息构成。
通信设定数据是表示对接下来要通信的主动笔2分配的频率和时隙的组合的数据。具体的通信设定数据由表示预先在主动笔2与传感器控制器31之间共有的多个组合中的1个的辨识信息构成。
配对状态信息是表示传感器控制器31配对中的1个以上的主动笔2各自的配对状态的信息,构成为针对在配对时向各主动笔2分配的每个本地笔ID(LPID)具有表示是否是配对中的配对标志。配对标志是在对应的本地笔ID正向任一主动笔2分配的情况下成为“1”且在对应的本地笔ID未向任何主动笔2分配的情况下成为“0”的信息。在图5中示出了最多能够与6个主动笔2同时配对的传感器控制器31的例子。在该情况下,本地笔ID是1~6这6个,配对状态信息构成为包括6个配对标志。
在此,配对状态是配对完成且维持的状态和配对未维持的状态的任一者。配对完成且维持的状态是维持着为了使主动笔2能够向位置检测装置3供给信号而需要的设定的状态。在需要的设定中包括与通信频道相关的设定(例如频率或时隙)、本地笔ID的赋予状态等通信资源或参数的分发状态。另一方面,配对未维持的状态是未进行为了使主动笔2能够向位置检测装置3供给信号而需要的设定的状态。
类型1的上行链路信号US内的配对状态信息进一步构成为具有配对可否标志。配对可否标志是在传感器控制器31能够确立新的配对时成为“1”且在传感器控制器31无法确立新的配对时成为“0”的信息。传感器控制器31在与能够应对的最大数量(在图5的例子中是6)的主动笔2配对中的情况下将配对可否标志设为“0”,在其以外的情况下设为“1”。
接收到类型1的上行链路信号US的主动笔2中的还不处于与传感器控制器31的配对状态的主动笔2首先参照配对可否标志。并且,在配对可否标志是“1”的情况下,将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US中包含的帧构造信息、通信设定数据及配对状态信息向未图示的存储器暂时存储,并且使用由存储的通信设定数据表示的频率及时隙来发送包括配对要求的下行链路信号DS。在该配对要求中包括上述的全局笔ID。
另一方面,接收到类型1的上行链路信号US的主动笔2中的与传感器控制器31配对中的主动笔2参照与分配给自身的本地笔ID对应的配对标志,若为“1”则继续维持配对状态。另一方面,若该配对标志为“0”,则判定为传感器控制器31解除了配对状态,自身也解除配对状态。
图5(b)所示的类型2的上行链路信号US是为了进行与检测到接近的主动笔2的配对而作为相对于包括配对要求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响应而发送的信号,构成为具有上行链路信号类别标志1、上行链路信号类别标志2、配对对象主动笔信息及配对状态信息。其中,对于上行链路信号类别标志1,在类型2的上行链路信号US中设定“1”。
上行链路信号类别标志2是用于供主动笔2区分类型2的上行链路信号US和类型3的上行链路信号US的标志,在类型2的上行链路信号US中设定“0”。
配对对象主动笔信息由配对要求中包含的全局笔ID或其哈希值构成。因此,配对对象主动笔信息构成表示作为该上行链路信号US的接收方的主动笔2的地址信息。需要说明的是,构成配对对象主动笔信息的哈希值由传感器控制器31使用预先在传感器控制器31与各主动笔2之间共有的规定的哈希函数来算出。
类型2的上行链路信号US内的配对状态信息除了不具有配对可否标志这一点之外,是与类型1的上行链路信号US内的配对状态信息同样的信息。不过,传感器控制器31接受接收到包括配对要求的下行链路信号DS这一情况而决定向发送了该下行链路信号DS的主动笔2分配的本地笔ID,将与决定出的本地笔ID对应的配对标志更新为“1”。这是用于将新分配的本地笔ID向主动笔2通知的处理。
接收到类型2的上行链路信号US的主动笔2首先判定构成配对对象主动笔信息的全局笔ID或其哈希值是否是自身的全局笔ID或其哈希值。并且,在判定为是自身的全局笔ID或其哈希值情况下,将即刻之前接收并存储的类型1的上行链路信号US内的配对状态信息与本次接收到的类型2的上行链路信号US内的配对状态信息进行比较。主动笔2作为该比较的结果而取得对应的配对标志从“0”变更为“1”的本地笔ID,作为分配给自身的本地笔ID而向未图示的存储器存储。另外,关于暂时存储的帧构造信息及通信设定数据,也重新向未图示的存储器存储。由此,在主动笔2的内部,与传感器控制器31的配对状态被确立。
确立了配对状态的主动笔2使用由存储的通信设定数据表示的频率及时隙来发送下行链路信号DS。该下行链路信号DS例如也可以包括笔压。接收到这样发送出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传感器控制器31通过将表示发送了该下行链路信号DS的主动笔2的信息向未图示的存储器内的列表追加来确立与该主动笔2的配对状态。
图5(c)所示的类型3的上行链路信号US是为了进行对于配对中的1个以上的主动笔2中的1个的控制而发送的信号,构成为具有上行链路信号类别标志1、上行链路信号类别标志2、命令及配对状态信息。其中,对于上行链路信号类别标志1及上行链路信号类别标志2的各自,在类型3的上行链路信号US中都设定“1”。
命令是包括对于主动笔2的控制的内容和表示成为控制的对象的主动笔2的本地笔ID的信息。在由命令表示的控制的具体的内容中,包括由笔压检测部22检测的笔压的发送、表示开关23的接通断开状态的信息的发送等。
接收到类型3的上行链路信号US的主动笔2首先判定分配给自身的本地笔ID是否包含于命令内。并且,在判定为包含的情况下,进行与由命令表示的控制的内容对应的处理。例如,若由命令表示的控制的内容是由笔压检测部22检测的笔压的发送,则主动笔2从笔压检测部22取得最新的笔压,将该笔压包含于下行链路信号DS并发送。
图6及图7分别是传感器控制器31及主动笔2的状态转变图。以下,一边除了这些图之外也再次参照前述的图4及图5一边对传感器控制器31及主动笔2的动作更详细地说明。
首先参照图6,传感器控制器31构成为以上行链路信号发送状态S0、其他状态S1及下行链路信号检测状态S2的任一状态动作。在上行链路信号发送状态S0中包括通常状态S0a和配对中状态S0b。
传感器控制器31的初始状态是通常状态S0a。在该状态下,传感器控制器31进行图5(a)所示的类型1的上行链路信号US和图5(c)所示的类型3的上行链路信号US的任一者的发送。在该情况下,传感器控制器31适合不空出某种程度以上的间隔而发送类型1的上行链路信号US。通过这样,能够将与新接近了传感器控制器31的主动笔2的配对在合适的定时下执行。
传感器控制器31在相对于发送出的类型1的上行链路信号US而接收到包括配对要求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情况下,转变为配对中状态S0b。在配对中状态S0b下,传感器控制器31进行类型2的上行链路信号US的发送。在作为其结果而接收到使用由利用即刻之前的类型1的上行链路信号US发送出的通信设定数据表示的频率及时隙而发送出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情况下,传感器控制器31判定为配对成功,通过将发送了该下行链路信号DS的主动笔2的信息向未图示的列表追而确立配对后,恢复为通常状态S0a。另一方面,在没接收到这样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情况下,传感器控制器31判定为配对失败,恢复为通常状态S0a。
传感器控制器31当完成上行链路信号US的发送后,与该上行链路信号US的类型无关而暂且转变为其他状态S1。在其他状态S1下,传感器控制器31进行检测手指的位置的动作或用于显示器33的显示的动作(具体而言是上述的共用电位的施加)。在传感器控制器31处于其他状态S1的期间,也能够执行图1所示的主机处理器32对显示内容的改写控制的一部分(例如,1栅极线量的控制)。在从向其他状态S1的转变起经过了Xμ秒的情况下,传感器控制器31转变为下行链路信号检测状态S2。
转变为下行链路信号检测状态S2的传感器控制器31经由图1所示的传感器30而进行主动笔2发送出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检测动作。并且,在从向下行链路信号检测状态S2的转变起经过了Yμ秒的情况下,恢复为其他状态S1,再次执行检测手指的位置的动作或用于显示器33的显示的动作。
传感器控制器31将其他状态S1及下行链路信号检测状态S2各反复n次后,恢复为上行链路信号发送状态S0,执行上行链路信号US的发送。
接着参照图7,主动笔2构成为以睡眠状态S0、发现状态S1、配对中状态S2、操作状态S3、保持状态S4的任一状态动作。
主动笔2的初始状态是睡眠状态S0。在该状态下,主动笔2在自身的电源被接通的情况下转变为发现状态S1。另外,处于睡眠状态S0的主动笔2持续地进行产生了触摸操作的检测动作,在检测到产生了触摸操作的情况下也转变为发现状态S1。需要说明的是,产生了触摸操作的检测例如可以通过由笔压检测部22检测到的笔压超过了规定值而进行,也可以通过在笔尖电极21感应出电荷而进行。
在发现状态S1下,主动笔2在自身的电源被断开的情况下恢复为睡眠状态S0。另外,处于发现状态S1的主动笔2持续地进行产生了触摸操作的检测动作,在检测到在一定时间内未产生触摸操作的情况下也恢复为睡眠状态S0。该情况下的产生了触摸操作的检测也是,例如可以通过由笔压检测部22检测到的笔压超过了规定值而进行,也可以通过在笔尖电极21感应出电荷而进行。
处于发现状态S1的主动笔2进一步也经由笔尖电极21与各多个传感器电极30X、30Y的耦合电容而进行上行链路信号US的检测动作,在作为其结果而检测到类型1的上行链路信号US的情况下,转变为配对中状态S2。此时,如上所述,主动笔2将检测到的上行链路信号US中包含的帧构造信息、通信设定数据及配对状态信息暂时存储。
在配对中状态S2下,主动笔2使用由存储的通信设定数据表示的频率及时隙来发送包括配对要求的下行链路信号DS。然后,进行上行链路信号US的检测动作,在检测到包括自身的全局笔ID或其哈希值的类型2的上行链路信号US的情况下,从其中的配对状态信息取得分配给自身的本地笔ID,通过与存储的通信设定数据一起向集成电路26内的未图示的存储器设定而确立配对状态。另外,主动笔2以进行用于辨识取得的本地笔ID的显示的方式控制指示器24。之后,主动笔2转变为操作状态S3。另一方面,在规定时间内没检测到包括自身的全局笔ID或其哈希值的类型2的上行链路信号US的情况下,主动笔2判定为配对失败,恢复为发现状态S1。
转变为操作状态S3的主动笔2在每次接收到上行链路信号US时,参照其中的配对状态信息,确认与自身的本地笔ID对应的配对标志是“1”,即传感器控制器31维持着与自身的配对。并且,只要能够确认传感器控制器31维持着与自身的配对,就维持操作状态S3,以基于配对状态的设定(即,利用由存储的通信设定数据表示的频率及时隙)进行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另一方面,在与自身的本地笔ID对应的配对标志成为“0”而确认了传感器控制器31未维持与自身的配对的情况下,恢复为发现状态S1。
在操作状态S3下不再检测到上行链路信号US的情况下(例如,在主动笔2移动到图3的区C的情况下),主动笔2不立即恢复为发现状态S1而暂且转变为保持状态S4。保持状态S4是用于在上行链路信号US的检测失败后也在规定期间内进行配对状态的维持的状态。处于保持状态S4的主动笔2在一定期间内上行链路信号US的未检测继续的情况或虽然成功检测到上行链路信号US但通过其中包含的配对状态信息而成功确认了传感器控制器31解除了与自身的配对的情况下,主动笔2解除配对状态,恢复为发现状态S1。此时,主动笔2中止本地笔ID及通信设定数据的保持,并且以停止用于辨识本地笔ID的显示的方式控制指示器24。另一方面,在处于保持状态S4的期间通过上行链路信号US中包含的配对状态信息而成功确认了传感器控制器31维持着与自身的配对的情况下,主动笔2恢复为操作状态S3。
图8是示出传感器控制器31和主动笔2的动作的序列图。以下,通过参照该图8而从不同的观点再次说明涉及配对的传感器控制器31和主动笔2的动作。
传感器控制器31在各帧中,发送图5(a)所示的类型1的上行链路信号US(步骤S10、S11)。如图8所示,若设为主动笔2在帧1中接收到类型1的上行链路信号US(步骤S12),则主动笔2发送包括配对要求的下行链路信号DS(步骤S13)。如上所述,在配对要求中包括全局笔ID。
传感器控制器31当接收到包括配对要求的下行链路信号DS时(步骤S14),在下一帧2中发送图5(b)所示的类型2的上行链路信号US(步骤S15)。在该类型2的上行链路信号US中,如上所述,包括表示配对要求中包含的全局笔ID或其哈希值的配对对象主动笔信息和新分配的本地笔ID的配对标志从“0”向“1”变化而成的配对状态信息。
主动笔2当接收到类型2的上行链路信号US时,从其中的配对状态信息取得分配给自身的本地笔ID并予以存储,并且存储即刻之前接收到的类型1的上行链路信号US中包含的通信设定数据(步骤S16)。在此以后,主动笔2使用由存储的通信设定数据表示的频率及时隙来进行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步骤S17)。在该下行链路信号DS中,如上所述,包括突发信号和表示例如由图2所示的笔压检测部22检测到的笔压的数据信号。接收到该下行链路信号DS的传感器控制器31基于突发信号来检测主动笔2的位置,并且从数据信号取得笔压等,基于其结果来进行上述的墨水数据的输出(步骤S18)。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表示配对中的1个以上的主动笔2各自的配对状态的配对状态信息通过上行链路信号US而对全部主动笔2报告,所以各主动笔2能够通过观察配对状态信息来掌握是否在传感器控制器31内维持着与自身的配对。因此,不需要用于确认单方面的配对状态的解除、配对状态的双向通信,因此能够抑制由用于维持管理配对状态的处理引起的性能下降。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各主动笔2利用图2所示的指示器24来进行用于辨识本地笔ID的显示,所以用户能够容易地掌握对各主动笔2分配的书写属性。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位置检测系统1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位置检测系统1在配对中的主动笔2与传感器控制器31之间进行用于互相区分各主动笔2的数据(后述的第一及第二辨识数据)的收发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在其他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位置检测系统1是同样的,因此,以下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同一标号,着眼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来继续说明。
本实施方式涉及在1个触摸面3t的附近存在全局笔ID或其哈希值一致的2个主动笔2的情况下用于纠正在第一实施方式的位置检测系统1中可能产生的配对的冲突的发明。以下,首先说明本发明的课题及结构的概略,之后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设为全局笔ID或其哈希值一致的2个主动笔2均以未配对的状态接近触摸面3t,一方位于图3所示的区A,另一方位于图3所示的区B。若在该状态下传感器控制器31发送类型1的上行链路信号US(图8的步骤S11),则该上行链路信号US由2支主动笔2双方接收。于是,2支主动笔2的各自发送包括配对要求的下行链路信号DS(图8的步骤S13),但位于区B的主动笔2发送出的下行链路信号DS不会到达传感器控制器31,因此传感器控制器31仅接收1个下行链路信号DS。其结果,传感器控制器31如通常那样发送包括成功接收到的下行链路信号DS中包含的全局笔ID或其哈希值的类型2的上行链路信号US(图8的步骤S15),但该上行链路信号US由2支主动笔2双方接收。于是,刚才发送了下行链路信号DS的2支主动笔2双方判定为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US中包含的全局笔ID或其哈希值是自身的全局笔ID或其哈希值。其结果,2支主动笔2会以相同的本地笔ID确立与传感器控制器31的配对。也就是说,发生配对的冲突。
在发生了这样的配对的冲突的情况下,若传感器控制器31具有检测冲突的方法,在通过从传感器控制器31对双方的主动笔2发送配对解除的命令,能够消除冲突状态。但是,这样的配对的解除会诱发描绘中的线的中断。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地笔ID相同,所以通过传感器控制器31发送的命令,无法仅对一方的主动笔2指示配对解除。另外,若传感器控制器31不具有检测冲突的方法,则也无法如上述那样解除配对,直到任一主动笔2退出到图3所示的区C为止,配对的冲突状态继续。
进一步说,在配对的冲突状态继续的情况下,由一方的主动笔2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DS成为相对于由另一方的主动笔2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噪音,因此主动笔2的位置检测精度会下降。而且,不由传感器控制器31接收的下行链路信号DS会成为无用地发送出的下行链路信号DS,因此也会无用地消耗主动笔2的电力。
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用于互相区分各主动笔2的数据(第一辨识数据)配置于下行链路信号DS内。在典型的例子中,第一辨识数据是表示笔尖是否正与触摸面3t接触的数据(接触状态数据)。以下,设为第一辨识数据是接触状态数据来继续说明。
传感器控制器31当从主动笔2接收到包括第一辨识数据的下行链路信号DS时,在对该主动笔2发送的上行链路信号US内配置基于接收到的第一辨识数据而取得的第二辨识数据。该第二辨识数据例如是与第一辨识数据相同内容的数据。
主动笔2通过将这样接收的第二辨识数据与自身发送出的第一辨识数据进行比较来判定自身是否正被传感器控制器31正确地检测。并且,在判定为未被正确地检测的情况下,解除配对。由此,例如,笔尖正与触摸面3t接触的主动笔2的配对被维持,另一方面,悬停中(笔尖未与触摸面3t接触的状态)的主动笔2的配对被解除,因此能够以不会诱发描绘中的线的中断的方式消除配对的冲突。作为其结果,也能够防止主动笔2的位置检测精度的下降、主动笔2的电力的无用的消耗。
以上是本实施方式的发明的课题及结构的概略。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位置检测系统1的结构及动作进行详细说明。以下,也设为第一辨识数据是接触状态数据来继续说明。
图9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传感器控制器31发送的上行链路信号US的种类的图。如该图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行链路信号US中也存在类型1~类型3这3种。其中,类型1、2的上行链路信号US分别与图5(a)(b)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另一方面,类型3的上行链路信号US在配对状态信息的结构这一点上与图5(c)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具体来说,本实施方式的类型3的上行链路信号US中包含的配对状态信息构成为具有数据类别标志和每个本地笔ID的配对数据。数据类别标志是表示各配对数据的具体的内容的类别的1位的数据,在各配对数据是上述的配对标志时成为“0”,在各配对数据是上述的第二辨识数据时成为“1”。因此,数据类别标志是“1”的类型2、3的上行链路信号US成为针对每个本地笔ID(LPID)包括第二辨识数据的信号。需要说明的是,传感器控制器31构成为,将数据类别标志是“0”的类型3的上行链路信号US和数据类别标志是“1”的类型3的上行链路信号US在类型3的上行链路信号US的发送定时下以规定的比例(例如1:1)交替地发送。
当然,数据类别标志是“0”的类型3的上行链路信号US和数据类别标志是“1”的类型3的上行链路信号US的发送比例能够适当变更。也可以根据各自的优先级而例如设为“10:1”,若例如第二辨识数据是接触状态数据,则也可以将在与传感器控制器31的配对后首次与触摸面3t接触时、进一步在之后成为了悬停状态时等数据类别标志是“1”的类型3的上行链路信号US的发送定时限定为主动笔2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时。通过这样,能够提高优先级高的配对标志的发送频度,使配对状态的管理更加最优化。
图10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传感器控制器31和主动笔2的动作的序列图。以下,一边参照图10,一边对与第一及第二辨识数据相关的传感器控制器31及主动笔2的动作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图10中省略了记载,但实际上也执行参照图8等说明的各步骤。另外,在图10中示出了图3所示的主动笔2b、2d(位于区B的主动笔2和笔尖正与触摸面3t接触的主动笔2)。而且,在图10中示出了在主动笔2b、2d产生了上述的配对的冲突的状态(即,主动笔2b、2d存储有相同的本地笔ID的状态)。
首先,当传感器控制器31发送上行链路信号US后(步骤S30),主动笔2b、2d的各自接收该上行链路信号US(步骤S31)。需要说明的是,该上行链路信号US可以是类型1~3的任一者。
在此,类型2的上行链路信号是通过全局ID或其哈希值来确定接收方的信号,类型3的上行链路信号US是通过本地笔ID来确定接收方的信号,但关于主动笔2b、2d的这些数据全部成为同一值。因此,即使在步骤S30中发送出的上行链路信号US是类型2、3的上行链路信号US,在步骤S31中也会由主动笔2b、2d双方接收。
在步骤S31中接收到上行链路信号US的主动笔2b、2d通过参照由笔压检测部22(参照图2)检测的笔压来检测各笔尖向触摸面3t的接触状态(步骤S32)。这样检测的接触状态在主动笔2b中成为“悬停”,在主动笔2b中成为“接触”。然后,发送包括表示检测到的接触状态的第一辨识数据的下行链路信号DS(步骤S33)。
在步骤S33中主动笔2b、2d的各自发送出的下行链路信号DS中的主动笔2b发送出的下行链路信号DS不会到达传感器控制器31。这是因为,主动笔2b位于图3所示的区B。另一方面,主动笔2d发送出的下行链路信号DS由传感器控制器31接收。
接收到包括第一辨识数据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传感器控制器31从其中提取第一辨识数据,并且基于在该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中使用的频率及时隙来取得作为发送源的主动笔2的本地笔ID(步骤S34)。然后,在接着发送图9所示的数据类别标志是“1”的类型3的上行链路信号US的定时下,作为取得的本地笔ID的配对数据,设定基于提取出的第一辨识数据而取得的第二辨识数据。由此,发送包括第二辨识数据的类型3的上行链路信号US(步骤S40)。以下,设为第二辨识数据的内容与在步骤S34中提取出的第一辨识数据的内容相同来继续说明。
在步骤S40中发送出的上行链路信号US与步骤S31同样地由主动笔2b、2d的双方接收(步骤S41)。这样接收到上行链路信号US的主动笔2b、2d将其中包含的第二辨识数据与即刻之前发送出的第一辨识数据进行比较(步骤S42),根据比较的结果来执行下一下行链路信号的发送控制。
具体来说,在步骤S42中判定为一致的主动笔2(在该情况下是主动笔2d)反复进行步骤S32以后的处理。由此,关于主动笔2d配对被维持,若是正在产生描绘的情况,则继续进行描绘。
另一方面,在步骤S42中判定为不一致的主动笔2(在该情况下是主动笔2b)进行变更与传感器控制器31的配对的处理(步骤S43)。该处理可以是暂且解除与传感器控制器31的配对的处理,也就是说,删除在图8的步骤S16中存储的本地笔ID及通信设定数据并恢复为未配对的状态的处理,也可以是将在图8的步骤S16中存储的本地笔ID在主动笔2的存储器内变更的处理。在后者的情况下,优选能够从主动笔2对传感器控制器31通知变更后的本地笔ID。另外,变更配对的处理也可以是停止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的处理。
执行了步骤S43后的主动笔2b如通常那样等待类型1的上行链路信号US的接收即可。在该时间点下,主动笔2d为配对中,因此主动笔2b通过基于作为等待的结果而接收到的类型1的上行链路信号US来执行配对,能够以至少不与主动笔2d之间发生冲突的方式与传感器控制器31之间确立配对。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位置检测系统1,在1个触摸面3t的附近存在全局笔ID或其哈希值一致的2个主动笔2的情况下,能够仅使一方的主动笔2(具体而言是悬停中的主动笔2)解除配对。因此,能够以不会诱发描绘中的线的中断的方式消除配对的冲突。另外,也能够防止主动笔2的位置检测精度的下降、主动笔2的电力的无用的消耗。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丝毫不限定于这样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当然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以各种方案实施。
例如,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包括与1~6的本地笔ID分别对应的6个配对数据(配对标志或第二辨识数据)的配对状态信息配置于各上行链路信号US内的例子,但也可以如“交替发送包括包含与1~6的本地笔ID分别对应的6个配对数据的配对状态信息的上行链路信号US和包括包含与7~12的本地笔ID分别对应的6个配对数据的配对状态信息的上行链路信号US”这样,在1个上行链路信号US中仅包括配对状态信息的一部分。该方法例如在1个帧(16.7msec)内多次发送上行链路信号US的情况等下尤其适合。
另外,也可以在1个上行链路信号US内包括配对标志和第二辨识数据双方。例如,也可以使用与1~3的本地笔ID分别对应的3个配对数据是配对标志且与4~6的本地笔ID分别对应的3个配对数据是第二辨识数据的上行链路信号US或者反过来与1~3的本地笔ID分别对应的3个配对数据是第二辨识数据且与4~6的本地笔ID分别对应的3个配对数据是配对标志的上行链路信号US。
另外,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设为第一辨识数据是接触状态数据而进行了说明,但只要是用于互相区分各主动笔2的数据即可,也能够利用其他种类的数据来构成第一辨识数据。例如,也可以将由图2所示的笔压检测部22检测到的笔压(例如256等级的多值数据)作为第一辨识数据来处理。另外,还可以将设置于主动笔2的壳体的侧开关的按下状态、主动笔2的倾斜等根据人的把持的方法而可取不同的值的操作状态且传感器控制器31能够识别的数据(操作状态数据)作为第一辨识数据来处理。而且,在主动笔2的内部能够生成针对壳体独特地时间变化的数据(时间变化数据)的情况下,也可以将该时间变化数据作为第一辨识数据来处理。
另外,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设为第一及第二辨识数据的内容相同而进行了说明,但它们也可以未必相同,例如,也可以利用之前紧邻的数次的第一辨识数据的统计数据来构成第二辨识数据。在该情况下,接收到第二辨识数据的主动笔2在图10所示的步骤S42中取得自身发送出的之前紧邻的数次的第一辨识数据的统计数据并与第二辨识数据进行比较即可。
另外,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将即刻之前发送出的第一辨识数据设为了步骤S42中的比较的对象,但也可以在步骤S42的即刻之前新重新取得第一辨识数据(即,新检测接触状态),将作为其结果而取得的第一辨识数据设为步骤S42中的比较的对象。
标号说明
1 位置检测系统
2 主动笔
3 位置检测装置
3t 触摸面
20 芯体
21 笔尖电极
22 笔压检测部
23 开关
24 指示器
25 电源
26 集成电路
30 传感器
30X、30Y 传感器电极
31 传感器控制器
32 主机处理器
33 显示器
DS 下行链路信号
US 上行链路信号。

Claims (18)

1.一种传感器控制器,连接于传感器电极,根据在所述传感器电极感应的电荷而检测1个以上的主动笔的位置,其中,执行以下步骤:
使用所述传感器电极来检测主动笔的接近;
与检测到所述接近的所述主动笔进行配对,并且更新表示配对中的1个以上的主动笔各自的配对状态的配对状态信息;及
从所述传感器电极经由成为时刻同步的基准的上行链路信号而将所述配对状态信息对多个主动笔报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控制器,
所述上行链路信号包括表示作为该上行链路信号的接收方的所述主动笔的地址信息和所述配对状态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控制器,
所述上行链路信号包括表示该上行链路信号的接收方是全部的所述主动笔的地址信息和所述配对状态信息。
4.一种主动笔,与连接于传感器电极的传感器控制器之间进行通信,其中,包括:
笔尖电极;及
集成电路,连接于所述笔尖电极,
所述集成电路经由所述笔尖电极与所述传感器电极的耦合电容而进行上行链路信号的检测动作,该上行链路信号包括表示所述传感器控制器配对中的1个以上的主动笔各自的配对状态的配对状态信息,
所述集成电路基于检测到的所述配对状态信息来进行配对状态的维持或解除,在维持所述配对状态的情况下,以基于该配对状态的设定发送下行链路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主动笔,
所述集成电路构成为,在所述上行链路信号的检测失败后也在规定期间内进行所述配对状态的维持,
所述集成电路在所述规定期间内再次检测到所述上行链路信号且该上行链路信号内的所述配对状态信息表示所述传感器控制器维持着与自身的配对的情况下,以基于所述配对状态的设定发送下行链路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主动笔,
所述集成电路在检测到的所述配对状态信息表示所述传感器控制器解除了与自身的配对的情况下,进行所述配对状态的解除。
7.一种主动笔,与连接于传感器电极的传感器控制器之间进行通信,其中,包括:
笔尖电极;
集成电路,连接于所述笔尖电极;及
指示器,
所述集成电路在由所述传感器控制器发送出的上行链路信号赋予了本地笔ID的情况下,以进行用于辨识该本地笔ID的显示的方式控制所述指示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主动笔,
所述集成电路构成为,在所述上行链路信号的检测失败后也在规定期间内保持所述本地笔ID,
所述集成电路在因经过了所述规定期间而中止了所述本地笔ID的保持的情况下,以停止用于辨识该本地笔ID的显示的方式控制所述指示器。
9.一种通信方法,在主动笔与传感器控制器之间执行,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主动笔在与所述传感器控制器已配对时,发送包括用于将该主动笔与其他主动笔进行区分的第一辨识数据的下行链路信号;及
所述传感器控制器接收包括所述第一辨识数据的所述下行链路信号,发送包括基于接收到的所述第一辨识数据而取得的第二辨识数据的上行链路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主动笔接收包括所述第二辨识数据的所述上行链路信号,将接收到的所述第二辨识数据与所述第一辨识数据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来执行下一下行链路信号的发送控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方法,
所述主动笔在所述比较的结果是判定为接收到的所述第二辨识数据与所述第一辨识数据一致的情况下,进行包括用于将该主动笔与其他主动笔进行区分的第一辨识数据的下行链路信号的发送,
所述主动笔在所述比较的结果是判定为接收到的所述第二辨识数据与所述第一辨识数据不一致的情况下,进行变更与所述传感器控制器的配对的处理。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所述第一辨识数据是表示笔尖是否正与触摸面接触的接触状态数据。
13.一种主动笔,基于从传感器控制器发送出的上行链路信号来执行下行链路信号的发送控制,其中,
包括集成电路,该集成电路在与所述传感器控制器已配对时,发送包括用于将该主动笔与其他主动笔进行区分的第一辨识数据的下行链路信号,在接收到包括与所述第一辨识数据对应的第二辨识数据的上行链路信号的情况下,基于该第二辨识数据来执行下一下行链路信号的发送控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主动笔,
所述集成电路将接收到的所述第二辨识数据与所述第一辨识数据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来执行下一下行链路信号的发送控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主动笔,
所述集成电路在所述比较的结果是判定为接收到的所述第二辨识数据与所述第一辨识数据一致的情况下,进行包括用于将该主动笔与其他主动笔进行区分的第一辨识数据的下行链路信号的发送,
所述集成电路在所述比较的结果是判定为接收到的所述第二辨识数据与所述第一辨识数据不一致的情况下,进行变更与所述传感器控制器的配对的处理。
16.根据权利要求3~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主动笔,
所述第一辨识数据是表示该主动笔的笔尖是否正与触摸面接触的接触状态数据。
17.一种传感器控制器,检测主动笔,其中,
所述主动笔在与所述传感器控制器已配对时,将包括用于将该主动笔与其他主动笔进行区分的第一辨识数据的下行链路信号经由设置于笔尖的笔尖电极而发送,
所述传感器控制器连接于与所述笔尖电极静电耦合的传感器电极,
所述传感器控制器经由所述传感器电极而接收包括所述第一辨识数据的所述下行链路信号,发送包括基于接收到的所述第一辨识数据而取得的第二辨识数据的上行链路信号。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传感器控制器,
所述第一辨识数据是表示所述笔尖是否正与触摸面接触的接触状态数据。
CN201980039805.8A 2018-07-18 2019-07-13 主动笔及通信方法 Active CN1123522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35288 2018-07-18
JP2018135288 2018-07-18
PCT/JP2019/027826 WO2020017477A1 (ja) 2018-07-18 2019-07-13 センサコントローラ、アクティブペン、及び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52211A true CN112352211A (zh) 2021-02-09
CN112352211B CN112352211B (zh) 2024-03-08

Family

ID=6916187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39805.8A Active CN112352211B (zh) 2018-07-18 2019-07-13 主动笔及通信方法
CN201910639432.XA Pending CN110750163A (zh) 2018-07-18 2019-07-16 传感器控制器以及主动笔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39432.XA Pending CN110750163A (zh) 2018-07-18 2019-07-16 传感器控制器以及主动笔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3) US10877578B2 (zh)
JP (1) JP7370979B2 (zh)
CN (2) CN112352211B (zh)
WO (1) WO2020017477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10763A (zh) * 2021-04-26 2021-07-13 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检测方法、装置、芯片及电子设备
CN113467626A (zh) * 2021-06-30 2021-10-01 奕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动笔以及触控系统
US11500481B1 (en) 2021-06-30 2022-11-15 Ili Technology Corp. Active pen and touch system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77578B2 (en) * 2018-07-18 2020-12-29 Wacom Co., Ltd. Sensor controller and active pen
KR102552745B1 (ko) * 2018-07-19 2023-07-06 주식회사 엘엑스세미콘 터치구동장치 및 디스플레이장치
KR102610819B1 (ko) 2018-08-10 2023-12-07 주식회사 엘엑스세미콘 터치구동장치 및 디스플레이장치
US11269428B2 (en) * 2018-09-09 2022-03-08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Changing a mode of operation of a computing device by a pen device
US10852857B2 (en) * 2018-11-19 2020-12-01 Sigmasense, Llc. Frequency diverse e-pen for touch sensor and e-pen systems
US10976867B1 (en) * 2020-03-06 2021-04-13 Wacom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providing pen up positioning assist for a sensor surface
EP4020143B1 (en) * 2020-06-15 2023-05-03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Coding method, coding device, and touch chip
JP2023106653A (ja) 2020-08-18 2023-08-02 株式会社ワコム アクティブペン
KR20220094296A (ko) * 2020-12-28 2022-07-0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KR20220132721A (ko) * 2021-03-23 2022-10-0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US11740729B2 (en) * 2021-03-25 2023-08-29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Assigning device identifiers by host identifier availability
JP2022175997A (ja) * 2021-05-14 2022-11-25 株式会社ワコム 通信方法
US11733818B2 (en) * 2021-07-19 2023-08-22 Sigmasense, Llc. Identifying capacitively coupled devices
KR20230084274A (ko) 2021-09-15 2023-06-12 가부시키가이샤 와코무 펜 및 터치 컨트롤러를 포함하는 시스템, 펜에 의해 실행되는 방법, 펜, 및 터치 컨트롤러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67573A (en) * 1989-12-27 1991-11-26 Sony Corporation Hand-writing input apparatus
EP0716391A1 (en) * 1994-12-08 1996-06-12 Symbios Logic Inc. Electrostatic pen apparatus and method
JPH0981311A (ja) * 1995-09-19 1997-03-28 Nippon Denki Ido Tsushin Kk ペン型座標入力装置
US20100045626A1 (en) * 2000-03-09 2010-02-25 Palm,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changing the power state of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20140253469A1 (en) * 2013-03-11 2014-09-11 Barnesandnoble.Com Llc Stylus-based notification system
US20150084919A1 (en) * 2013-09-24 2015-03-26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formation Input Device
CN105955642A (zh) * 2015-03-08 2016-09-21 苹果公司 用于处理触摸接触的强度的设备、方法和用户界面
US20170060274A1 (en) * 2015-03-02 2017-03-02 Wacom Co., Ltd. Active capactive stylus, sensor controller, related system and method
US20180113519A1 (en) * 2016-09-01 2018-04-26 Wacom Co., Ltd. Stylus, sensor controller, and electronic rul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11053B2 (en) * 2008-12-18 2013-04-02 Einstruction Corporation Dual pen interactive whiteboard system
JP2011018090A (ja) * 2009-07-07 2011-01-27 Panasonic Corp 電子ペン及び電子ペンシステム
US9495011B1 (en) * 2013-12-18 2016-11-15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Device-stylus haptic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2346206B1 (ko) * 2014-01-22 2022-01-03 가부시키가이샤 와코무 위치 지시기, 위치 검출 장치, 위치 검출 회로 및 위치 검출 방법
KR20150104695A (ko) * 2014-03-06 2015-09-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KR102487045B1 (ko) * 2014-11-17 2023-01-11 가부시키가이샤 와코무 위치 지시기
US9977519B2 (en) 2015-02-25 2018-05-22 Synaptics Incorporated Active pen with bi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
EP3282346B1 (en) * 2015-04-09 2020-09-02 Wacom Co., Ltd. Method using active stylus and sensor controller, system, sensor controller, and active stylus
US9448646B1 (en) * 2015-04-20 2016-09-20 Wacom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bi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stylus and stylus sensor controller
JP6230755B2 (ja) * 2015-04-20 2017-11-15 株式会社ワコム アクティブスタイラス及びセンサコントローラを用いた方法、センサコントローラ、並びにアクティブスタイラス
WO2016172233A1 (en) * 2015-04-20 2016-10-27 Wacom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bi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stylus and stylus sensor controller
US9639183B2 (en) * 2015-04-20 2017-05-02 Wacom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bi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stylus and stylus sensor controller
CN112578918A (zh) * 2015-05-21 2021-03-30 株式会社和冠 主动式触控笔
EP4343503A3 (en) * 2015-06-29 2024-05-29 Wacom Co., Ltd. Position detection device and pointing device
JP2017138648A (ja) * 2016-02-01 2017-08-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US9898102B2 (en) 2016-03-11 2018-02-20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Broadcast packet based stylus pairing
CN116795221A (zh) * 2016-10-06 2023-09-22 株式会社和冠 控制器、传感器、系统以及方法
KR102460472B1 (ko) * 2016-12-30 2022-11-0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싱 시스템,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액티브 펜 및 펜 인식 방법
US10564741B2 (en) * 2017-10-19 2020-02-18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Active stylus pairing with a digitizer
US10719142B2 (en) * 2017-11-22 2020-07-21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Multi-functional stylus
US10782800B2 (en) * 2017-12-08 2020-09-22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Dynamic interaction adaptation of a digital inking device
US10877578B2 (en) * 2018-07-18 2020-12-29 Wacom Co., Ltd. Sensor controller and active pen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67573A (en) * 1989-12-27 1991-11-26 Sony Corporation Hand-writing input apparatus
EP0716391A1 (en) * 1994-12-08 1996-06-12 Symbios Logic Inc. Electrostatic pen apparatus and method
JPH0981311A (ja) * 1995-09-19 1997-03-28 Nippon Denki Ido Tsushin Kk ペン型座標入力装置
US20100045626A1 (en) * 2000-03-09 2010-02-25 Palm,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changing the power state of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20140253469A1 (en) * 2013-03-11 2014-09-11 Barnesandnoble.Com Llc Stylus-based notification system
US20150084919A1 (en) * 2013-09-24 2015-03-26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formation Input Device
US20170060274A1 (en) * 2015-03-02 2017-03-02 Wacom Co., Ltd. Active capactive stylus, sensor controller, related system and method
CN107077226A (zh) * 2015-03-02 2017-08-18 株式会社和冠 主动式静电触控笔、传感器控制器、具备这些的系统以及由这些执行的方法
CN105955642A (zh) * 2015-03-08 2016-09-21 苹果公司 用于处理触摸接触的强度的设备、方法和用户界面
US20180113519A1 (en) * 2016-09-01 2018-04-26 Wacom Co., Ltd. Stylus, sensor controller, and electronic ruler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10763A (zh) * 2021-04-26 2021-07-13 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检测方法、装置、芯片及电子设备
CN113467626A (zh) * 2021-06-30 2021-10-01 奕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动笔以及触控系统
US11500481B1 (en) 2021-06-30 2022-11-15 Ili Technology Corp. Active pen and touch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0017477A1 (ja) 2021-08-02
US20200026369A1 (en) 2020-01-23
US11429206B2 (en) 2022-08-30
JP7370979B2 (ja) 2023-10-30
US20220357807A1 (en) 2022-11-10
WO2020017477A1 (ja) 2020-01-23
CN110750163A (zh) 2020-02-04
CN112352211B (zh) 2024-03-08
US20210089141A1 (en) 2021-03-25
US10877578B2 (en) 2020-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52211B (zh) 主动笔及通信方法
JP6868629B2 (ja) スタイラス及びセンサコントローラ
CN111665962B (zh) 有源笔、有源设备以及输入设备
JP6644200B2 (ja) アクティブペン及びセンサコントローラ
JP7136940B2 (ja) スタイラス、スタイラスによって実行される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220300135A1 (en) Active pen, sensor controller, and position detection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