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33453B - 主动笔及传感器控制器 - Google Patents

主动笔及传感器控制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33453B
CN111033453B CN201880053322.9A CN201880053322A CN111033453B CN 111033453 B CN111033453 B CN 111033453B CN 201880053322 A CN201880053322 A CN 201880053322A CN 111033453 B CN111033453 B CN 1110334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active pen
sensor controller
active
p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5332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33453A (zh
Inventor
原英之
宫本雅之
山本定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co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aco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com Co Ltd filed Critical Waco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36796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331438A/zh
Publication of CN1110334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334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334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334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5Pens or styl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8Control and interface arrangements therefor, e.g. drivers or device-embedded control circuitry
    • G06F3/0383Signal control means within the pointing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2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xchanging data with external devices, e.g. smart pens, via the digitiser sensing hardwar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在主动笔与传感器控制器的配对中,防止对多支主动笔分配相同的识别数据。一种主动笔,与传感器控制器一起使用,其中,包括连接于电极及存储器的处理器。处理器作为向从传感器控制器发送出的指令信号(C)的响应而回复包括保存于存储器的识别数据的响应信号(步骤S18、S23),基于在发送响应信号后接收到的多上行链路信号(M/U)中是否包含与上述识别数据对应的对应数据来判定传感器控制器是否未检测出该主动笔还是已检测出该主动笔。

Description

主动笔及传感器控制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主动笔及传感器控制器,尤其涉及在开始通信前进行配对的主动笔及传感器控制器。
背景技术
在构成位置检测系统的主动笔与传感器控制器之间进行的通信中,有时使用信标信号。信标信号是传感器控制器对主动笔定期地供给(或发送)的信号,未配对的主动笔构成为,在检测(或接收)到传感器控制器供给的信标信号的情况下,在即刻之后发送响应信号。传感器控制器根据接收到该响应信号而执行与主动笔的配对。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进行这样的动作的传感器控制器的例。
信标信号的发送间隔作为主动笔对传感器控制器发送信号(包括上述响应信号。以下,称作“笔信号”)的期间而使用。该期间由多个时隙与多个频率的组合构成,主动笔构成为仅使用其中由传感器控制器分配的组合来进行笔信号的发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6/0246390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对在主动笔与传感器控制器之间执行的配对的工序进行详细说明。接收到上述响应信号的传感器控制器在接着发送的信标信号内配置指定还未向任何主动笔分配的笔ID和信标期间内的时隙及频率的包。接收到该包的未配对的主动笔存储配置于包内的笔ID。由此,传感器控制器对笔ID的分配即传感器控制器与主动笔的配对完成。该主动笔之后使用指定的时隙及频率而开始对传感器控制器的笔信号的发送。
然而,在这样的配对的工序中,存在有时会对多支主动笔分配相同的笔ID这一课题。以下,关于该课题,举例详细说明。
在传感器控制器和主动笔中发送电力存在差异,因此信标信号的到达距离通常比笔信号的到达距离长。若考虑主动笔A进入到笔信号到达传感器控制器的范围内,主动笔B进入到笔信号到达传感器控制器的范围外但能够接收来自传感器控制器的信标信号的范围内的情况,则传感器控制器发送出的信标信号由主动笔A、B双方接收,因此主动笔A、B双方发送相对于此的响应信号。这样发送出的2个响应信号中的主动笔A发送出的响应信号会到达传感器控制器,但主动笔B发送出的响应信号会在到达传感器控制器前衰减,不到达传感器控制器。因此,传感器控制器判定为从1支主动笔接收到响应信号,发送包括应该对该主动笔分配的1个笔ID的信标信号。该信标信号也由主动笔A、B双方接收,因此主动笔A、B双方存储相同的笔ID。这样,会对主动笔A、B分配相同的笔ID。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在主动笔与传感器控制器的配对中能够防止对多支主动笔分配相同的笔ID的主动笔及传感器控制器。
另外,传感器控制器有时对配对中的主动笔发送指令。在该情况下,传感器控制器将表示对指令发送对象的主动笔分配的笔ID和指令的内容的包配置于信标信号内。需要说明的是,能够在1个信标信号内配置的笔ID及指令的数量是各1个。主动笔将在接收到的信标信号内配置的笔ID与存储的笔ID进行比较,仅在它们一致的情况下执行按照指令的动作。在传感器控制器发送的指令中包括用于变更对已配对的主动笔分配的时隙及频率的指令。
然而,根据这样的指令发送的方法,在传感器控制器与新的主动笔进行配对时,有时会产生处理延迟。即,在与新的主动笔配对时,为了使得该主动笔能够发送笔信号,需要变更对配对中的其他主动笔分配的时隙及频率的分配(以下,称作“收发计划”)。该变更需要在对新的主动笔分配时隙及频率前进行,因此传感器控制器必须在发送用于对新的主动笔分配笔ID的信标信号前发送用于变更其他主动笔的收发计划的信标信号。因而,发送用于对新的主动笔分配笔ID的信标信号的定时延迟,成为了配对处理延迟的结果。
因此,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防止主动笔与传感器控制器的配对处理的延迟的主动笔及传感器控制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主动笔是与传感器控制器一起使用的主动笔,其中,包括:电极,设置于笔尖;存储器,保存识别数据;及处理器,连接于所述电极及所述存储器,所述处理器作为向从所述传感器控制器发送出的第一上行链路信号的响应而回复包括保存于所述存储器的识别数据的响应信号,基于在发送所述响应信号后接收到的第二上行链路信号中是否包含与所述识别数据对应的对应数据来判定所述传感器控制器是未检测出所述主动笔还是已检测出所述主动笔。
本发明的另一侧面的主动笔在上述主动笔中,进一步根据由所述第二上行链路信号表示的所述传感器控制器检测中的主动笔的支数而决定下行链路信号的发送率。
本发明的传感器控制器是连接于传感器且构成为能够检测向所述传感器发送信号的多支主动笔的传感器控制器,其中,执行:第一上行链路信号发送步骤,反复发送第一上行链路信号;响应信号检测步骤,检测从检测到所述第一上行链路信号的主动笔发送出的响应信号;识别数据提取步骤,从所述响应信号提取由所述主动笔指定的识别数据;及第二上行链路信号发送步骤,将包括与所述识别数据对应的对应数据的第二上行链路信号向所述主动笔发送。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主动笔侧决定识别数据(例如笔ID),所以在主动笔与传感器控制器的配对中,能够防止向多支主动笔分配相同的识别数据。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侧面,由于根据传感器控制器检测到的主动笔的数量的变化而主动笔自主地变更发送率,所以与从传感器控制器向各主动笔指示收发计划的情况相比,能够防止主动笔与传感器控制器的配对处理的延迟。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位置检测系统1的整体的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上行链路信号US的种类的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主动笔2的结构的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传感器40及传感器控制器41的结构的详情的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主机处理器43进行的液晶显示部44的控制和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传感器控制器41与主动笔2之间进行的通信的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主机处理器43进行的液晶显示部44的控制和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传感器控制器41与主动笔2之间进行的通信的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主机处理器43进行的液晶显示部44的控制和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传感器控制器41与主动笔2之间进行的通信的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主动笔2的处理器23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主动笔2的处理器23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传感器控制器41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传感器控制器41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传感器控制器41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传感器控制器41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4是示出在图12的步骤S83及图13的步骤S103、S104中实施的局部扫描的详情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指令信号C及多上行链路信号M/U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位置检测系统1的整体的图。如该图所示,位置检测系统1构成为包括2支主动笔2a、2b和电子设备4。电子设备4构成为包括传感器40、传感器控制器41、面板42、主机处理器43及液晶显示部44。
主动笔2a、2b都是与主动静电方式对应的电子笔,作为用于将面板42的表面(以下,简称作“面板面”)上的位置向电子设备4指示的指示器而由1名以上的用户同时或分别使用。在位置检测系统1中,除此之外,用户的手指3也作为指示器而使用。以下,在无需特别区分主动笔2a、2b的情况下,有时记为主动笔2。另外,以下,假设电子设备4应对最多2支主动笔2的同时使用来说明。不过,当然也可以以3支以上的主动笔2能够同时使用的方式构成电子设备4。
在使用例如主动笔2a的情况下,用户将主动笔2a向面板面逐渐接近(下移。在图1中记为“DOWN”),最终使主动笔2a的笔尖与面板面接触(触摸)。然后,若用户保存该接触状态并在面板面上使笔尖移动(转移),则通过后述的电子设备4的处理,移动的轨迹st1在液晶显示部44上描绘。该描绘持续至用户将主动笔2a的笔尖离开面板面(上移。在图1中记为“UP”)为止。之后,若用户再次实施下移、触摸、转移、上移,则通过电子设备4的处理,该移动的轨迹st2在面板面上同样地描绘。在图1中也图示了通过主动笔2b的下移、触摸、转移、上移而产生的轨迹st3及通过手指3的下移、触摸、转移、上移而产生的轨迹st4。
如图1所示,主动笔2构成为利用上行链路信号US及下行链路信号DS来与传感器控制器41相互进行通信。具体而言,构成为检测传感器控制器41经由传感器40而发送出的上行链路信号US,并且根据该上行链路信号US而发送规定的下行链路信号DS。下行链路信号DS由传感器40接收,从传感器40向传感器控制器41供给。
图2是示出上行链路信号US的种类的图。如该图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上行链路信号US包括指令信号C(第一上行链路信号)和多上行链路信号M/U(第二上行链路信号)这2个种类。
如图2(a)所示,指令信号C是包括指令D1及扩展标志D2的信号。在指令D1中包括表示传感器控制器41对应的协议(主动静电方式等)的2位的数据、表示主动笔2为了发送下行链路信号DS而应该使用的频率的3位的数据、表示后述的时隙的配置(时间间隔、持续时间、1帧内的时隙数)的4位的数据、表示主动笔2应该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内容(脉冲串数据或既定的数据)的1位的数据及用于识别检测中的2支主动笔2的1位的数据。需要说明的是,既定的数据的详情在协议内既定,但例如是后述的笔压数据、开关数据等。扩展标志D2是表示多上行链路信号M/U是否后续的1位的数据(标志信息)。传感器控制器41构成为,在1支以上的主动笔2为检测中的情况下(在处于后述的全模式或双笔模式的情况下)将扩展标志D2设为“1”,在不是这样的情况下(在处于后述的全局模式的情况下)将扩展标志D2设为“0”。
如图2(b)所示,多上行链路信号M/U是包括已检测标志D3a、D3b和对应数据D4a、D4b的信号。已检测标志D3a、D3b分别是1位的数据,在初始状态下都是“0”。对应数据D4a、D4b分别是5位的数据,在初始状态下都是“00000”。传感器控制器41构成为,在检测到第一支主动笔2的情况下,将已检测标志D3a从“0”变更为“1”,并且将与第一支主动笔2的识别数据对应的对应数据作为对应数据D4a而向多上行链路信号M/U内设定。需要说明的是,对应数据可以是识别数据自身,也可以是通过对识别数据实施规定的运算而得到的数据。规定的运算是作为协议的一部分而对主动笔2和传感器控制器41双方预先设定的运算(即,由主动笔2和传感器控制器41预先共有的运算),例如可以是四则运算,也可以是除以规定的值的情况下的余数,还可以是位列的循环移位。另外,对应数据的位长可以与识别数据的位长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可以是将从主动笔2供给的第一位长的识别数据缩短或扩张成与传感器控制器41支持的主动笔2的支数对应的第二位长的数据而成的数据。另外,传感器控制器41构成为,在之后检测到第二支主动笔2的情况下,将已检测标志D3b从“0”变更为“1”,并且将与第二支主动笔2的识别数据对应的对应数据作为对应数据D4a而向多上行链路信号M/U内设定。
需要说明的是,传感器控制器41也可以取代已检测标志D3a、D3b而将表示传感器控制器41检测到的主动笔2的支数的1位的数据配置于多上行链路信号M/U内。通过这样,能够将多上行链路信号M/U的尺寸减小1位。
另外,传感器控制器41除了指令信号C及多上行链路信号M/U之外有时还将PING信号P(参照后述的图4~图6)作为上行链路信号US而发送。PING信号P是用于将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定时向主动笔2通知的信号,例如是具有1位的时间长的脉冲串信号。
返回图1。下行链路信号DS是由利用指令信号C指示了发送的数据(脉冲串数据或既定的数据)或利用主动笔2的识别数据调制后的载波信号构成的信号。以下,将由脉冲串数据调制而成的下行链路信号DS称作“脉冲串信号”,将由既定的数据调制而成的下行链路信号DS称作“数据信号”,将由识别数据调制而成的下行链路信号DS称作“响应信号”。关于接收到它们的传感器控制器41的处理,将在后文叙述。
为了下行链路信号DS能够由传感器控制器41接收,主动笔2需要与面板面接近至下行链路信号DS到达传感器控制器41的程度。图1的虚线所示的感测范围SR示意性地示出了传感器控制器41能够检测下行链路信号DS的范围。传感器控制器41在主动笔2进入到该感测范围SR的情况下,能够经由传感器40而检测下行链路信号DS。上述的“下移”关于主动笔2意味着从感测范围SR外移动到感测范围SR中这一动作。主动笔2通过下移而进入到感测范围SR但还未与面板面接触的状态被称作“悬停状态”。
另一方面,主动笔2即使在处于感测范围SR外的情况下,有时也能够接收传感器控制器31发送的上行链路信号US。这是因为,上行链路信号US能够使用与面板面并行地配设的矩阵状的电极的全部或广阔的部分来发送,能够以比主动笔2使用后述的电极21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DS高的强度发送。图示的上行检测高度AH示出了主动笔2能够接收上行链路信号US的高度(自面板面起的距离)的界限。上行检测高度AH成为比感测范围SR的上限高的位置(距面板面远的位置)。
图3是示出主动笔2的结构的图。如该图所示,主动笔2构成为具有设置于笔尖的电极21、存储器22、处理器23、开关24及显示器25。虽然未图示,但它们在主动笔2的内部电连接。
电极21是由导体形成的构件,作为用于供主动笔2接收后述的上行链路信号US并且发送后述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天线发挥功能。也可以将用于接收上行链路信号US的电极和用于发送下行链路信号DS的电极分离设置。另外,也可以对与面板面直接接触的构件(笔尖构件)赋予导电性而设为电极21,还可以通过在笔尖构件的附近配置导电构件来构成电极21。
存储器22是存储与主动笔2相关的各种数据的存储部。在存储于存储器22的数据中包括用于控制处理器23的动作的程序、用于将主动笔2与其他主动笔2区分的识别数据及由处理器23暂时写入的数据(用于利用下行链路信号DS而发送的数据、用于在显示器25上显示的数据等)。
在此,存储于存储器22的识别数据只要是能够区分在相同的电子设备4上同时使用的主动笔2的数据即可。例如,可以是针对各主动笔2预先分配的规定长度的触控笔固有ID,也可以是基于该触控笔固有ID而决定出的规定数位以下的位数的值(例如,通过将触控笔固有ID向规定的哈希函数代入而得到的哈希值)。另外,识别数据可以是处理器23随机决定的数值,也可以是如后述的颜色信息、笔刷的类型这样从外部对主动笔2设定的设定信息。
处理器23是通过执行存储于存储器22的程序而进行动作的微处理器。处理器23构成为接收来到了电极21的上行链路信号US,执行与该上行链路信号US对应的处理。在该处理中包括经由电极21而发送下行链路信号DS的处理。另外,处理器23也进行与开关24的接通断开状态对应的处理(包括表示开关24的接通断开状态的开关数据的取得处理)、显示器25的显示内容的控制处理、从未图示的笔压传感器取得表示施加于笔尖的压力(笔压)的笔压数据的处理等。
开关24是构成为能够由用户接通断开的开关。在图2中,示出了开关24形成于主动笔2的侧面的例,但也可以在末端部等其他部分设置开关24。另外,也可以不是设置1个而是设置多个开关24。
显示器25是与识别数据对应的装置,用于将识别数据对主动笔2的用户通知。在图3中示出了将显示器25利用小型显示器来构成的例,但也可以利用能够机械控制的构件来构成显示器25。
在图3的例中显示于显示器25的是作为识别数据的颜色信息。以下,对作为识别数据的颜色信息进行详细说明。
用户通常在起动了某些描绘应用程序的状态下对电子设备4进行主动笔2的输入。并且,在该描绘应用程序中,存在构成为能够针对各主动笔2设定不同的描绘色的描绘应用程序。例如,在与主动笔2a建立对应而设定了红色,与主动笔2b建立对应而设定了蓝色的情况下,描绘应用程序构成为将主动笔2a的轨迹(例如,图1所示的轨迹st1、st2)以红色描绘,将主动笔2b的轨迹(例如,图1所示的轨迹st3)以蓝色描绘。
颜色信息是表示该描绘色的信息。各主动笔2的颜色信息通过利用上行链路信号US从电子设备4通知或者通过用户利用开关24的操作进行通知而由各处理器23取得。处理器23构成为将这样取得的颜色信息利用显示器25向用户通知。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中示出了通过将表示颜色的文字在显示器25上显示来通知颜色信息的例,但也可以利用显示器25的显示色来通知颜色信息。
接着,返回图1,对电子设备4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虽然未图示,但液晶显示部44是具有呈矩阵状配置的各多个像素电极及液晶层和共用电极的装置。主机处理器43构成为,通过在将共用电极的电位维持为规定值(后述的图3所示的像素驱动用电位Vcom)的状态下控制各像素电极的电位,从而在液晶显示部44上进行任意的显示。
在图5中示出了主机处理器43进行的液晶显示部44的控制的一例。如该图所示,主机处理器43构成为能够在内部生成以规定的间隔VT活性化的同步信号Vsync,构成为以将该同步信号Vsync的周期设为1帧的帧的单位来进行液晶显示部44的控制。在图5中示出了2个帧F1、F2。
在1个帧内配置多个水平回扫线期间HB。在水平回扫线期间HB的前一半中,执行主机处理器43对像素的驱动处理。另一方面,在水平回扫线期间HB的后一半中,进行使驱动对象的像素从画面(或将画面分割成多个后的规定的区域)的右端返回左端的处理,在该处理的期间,主机处理器43对像素的驱动处理成为休止状态。以下,将处于该休止状态的期间称作空白期间BP。
返回图1。面板42是玻璃或塑料制的透明的板,传感器40配置于该面板42与液晶显示部44之间。传感器控制器31构成为经由传感器40而执行与主动笔2的通信及手指3的检测。
图4是示出传感器40及传感器控制器31的结构的详情的图。以下,一边参照该图4,一边对传感器40及传感器控制器31的结构及动作进行详细说明。
传感器40具有分别在Y方向上延伸且在与Y方向正交的X方向上以相等间隔配置的透明的导电体即多个传感器电极40X和分别在X方向上延伸且在Y方向上以相等间隔配置的透明的导电体即多个传感器电极40Y呈矩阵状配置的结构。传感器40构成为通过这些传感器电极40X、40Y而与主动笔2或手指3之间形成耦合电容。需要说明的是,在此虽然示出了传感器电极40X、40Y都由直线状的导电体构成的例,但也可以利用其他形状的导电体来构成传感器电极40X、40Y。例如,还可以将传感器电极40X、40Y的一方利用以能够检测触控笔的二维坐标的方式二维配置的多个矩形导电体来构成。
传感器电极40X、40Y的一方可以也作为上述的液晶显示部44的共用电极来使用。将传感器电极40X、40Y的一方作为液晶显示部44的共用电极来使用的电子设备4例如被称作“内置型”。另一方面,将传感器电极40X、40Y和液晶显示部44的共用电极分别设置的电子设备4例如被称作“外置型”。以下,设为电子设备4是内置型来继续说明,但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外置型的电子设备4。另外,以下,设为将传感器电极40X作为液晶显示部44的共用电极使用而继续说明,但当然也可以将传感器电极40Y作为液晶显示部44的共用电极使用。
在主机处理器43执行像素的驱动处理时,需要将共用电极的电位维持为规定值。因此,在内置型的电子设备4中,在主机处理器43执行像素的驱动处理的期间,传感器控制器41无法进行与主动笔2的通信及手指3的检测。于是,主机处理器43利用图5所示的空白期间BP来使传感器控制器31执行与主动笔2的通信及手指3的检测。具体而言,将存在于1个帧内的多个空白期间BP的1个1个当作时隙,以在该时隙内执行与主动笔2的通信及手指3的检测的方式控制传感器控制器31。
在图5中示出了在1帧内存在16个空白期间BP的例。传感器控制器31将这16个空白期间BP当作16个时隙T1~T16,利用该时隙T1~T16来执行与主动笔2的通信及手指3的检测。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举出在1帧内存在16个空白期间BP的例来说明,但关于1帧内的空白期间BP的个数不是16个的情况也是同样。
返回图4,传感器控制器41构成为具有MCU50、逻辑部51、发送部52、53、接收部54、选择部55。
MCU50及逻辑部51是通过控制发送部52、53、接收部54及选择部55来控制传感器控制器41的收发动作的控制部。具体来说,MCU50是在内部具有ROM及RAM且通过执行保存于它们的程序来进行动作的微处理器。MCU50也具有输出在液晶显示部44的像素驱动时向作为共用电极的传感器电极40X供给的像素驱动用电位Vcom和作为上行链路信号US而发送的数据DATA的功能。另一方面,逻辑部51构成为基于MCU50的控制来输出控制信号ctrl_t1、ctrl_t2、ctrl_r。
发送部52是按照MCU50的控制来生成为了检测手指3而使用的手指检测用信号FDS的电路。手指检测用信号FDS例如可以是无调制的脉冲列信号或正弦波信号。
发送部53是按照MCU50及逻辑部51的控制来生成上行链路信号US的电路,如图3所示,构成为包括代码列保存部60、扩展处理部61及发送防护部62。
扩展处理部61具有2个输入端子及1个输出端子,从MCU50向一方的输入端子供给数据DATA,从代码列保存部60向另一方的输入端子供给扩展码PN。
数据DATA是配置于上行链路信号US内的多位的数据。MCU50在发送指令信号C的情况下,生成图2(a)所示的指令D1及扩展标志D2,作为数据DATA而向扩展处理部61供给。另一方面,在发送多上行链路信号M/U的情况下,生成图2(b)所示的已检测标志D3a、D3b及对应数据D4a、D4b,作为数据DATA而向扩展处理部61供给。
扩展码PN是具有自相关特性的规定码片长的数据。代码列保存部60具有基于从逻辑部51供给的控制信号ctrl_t1来生成扩展码PN并进行保存的功能。
扩展处理部61具有通过基于供给到一方的输入端子的数据DATA对供给到另一方的输入端子的扩展码PN进行调制来取得规定码片长的发送码片列的功能。扩展处理部61取得的发送码片列向发送防护部62供给。
发送防护部62具有基于从逻辑部51供给的控制信号ctrl_t2来向上行链路信号US的发送期间与下行链路信号DS的接收期间之间插入切换发送动作和接收动作所需的防护期间(不进行发送和接收双方的期间)的功能。
接收部54是用于基于逻辑部51的控制信号ctrl_r来接收主动笔2发送出的下行链路信号DS或发送部52发送出的手指检测用信号FDS的电路。具体而言,构成为包括放大电路65、检波电路66及模拟数字(AD)变换器67。
放大电路65将从选择部55供给的下行链路信号DS或指检测用信号FDS放大并输出。检波电路66是生成与放大电路65的输出信号的电平对应的电压的电路。AD变换器67是通过对从检波电路66输出的电压以规定时间间隔进行采样来生成数字信号的电路。AD变换器67输出的数字信号向MCU50供给。MCU50基于这样供给的数字信号来进行主动笔2或手指3的位置检测和主动笔2发送出的数据Res(上述的识别数据或既定的数据等)的取得。MCU50将表示检测到的位置的坐标x、y和取得的数据Res逐次向主机处理器43输出。另外,MCU50在取得了识别数据的情况下,进行变更自身的动作模式的处理。关于这一点,将在后面详细说明。
选择部55构成为包括开关68x、68y和导体选择电路69x、69y。
开关68y是构成为共用端子与T端子及R端子的任一方连接的开关元件。开关68y的共用端子连接于导体选择电路69y,T端子连接于发送部53的输出端,R端子连接于接收部54的输入端。另外,开关68x是构成为共用端子与T1端子、T2端子、D端子及R端子的任一个连接的开关元件。开关68x的共用端子连接于导体选择电路69x,T1端子连接于发送部53的输出端,T2端子连接于发送部52的输出端,D端子连接于输出像素驱动用电位Vcom的MCU50的输出端,R端子连接于接收部54的输入端。
导体选择电路69x是用于将多个传感器电极40X选择性地与开关68x的共用端子连接的开关元件。导体选择电路69x构成为也能够将多个传感器电极40X的一部分或全部同时与开关69x的共用端子连接。
导体选择电路69y是用于将多个传感器电极40Y选择性地与开关68y的共用端子连接的开关元件。导体选择电路69y也构成为也能够将多个传感器电极40Y的一部分或全部同时与开关68y的共用端子连接。
从逻辑部51向选择部55供给4个控制信号sTRx、sTRy、selX、selY。具体而言,控制信号sTRx向开关68x供给,控制信号sTRy向开关68y供给,控制信号selX向导体选择电路69x供给,控制信号selY向导体选择电路69y供给。逻辑部51通过使用这些控制信号sTRx、sTRy、selX、selY控制选择部55来实现上行链路信号US或手指检测用信号FDS的发送以及像素驱动用电位Vcom的施加和下行链路信号DS或手指检测用信号FDS的接收。
以下,关于逻辑部51对选择部55的控制内容及接收到该控制内容的MCU10的动作,分为手指3的检测执行时、像素驱动动作执行时、上行链路信号US的发送时及下行链路信号DS的接收时而详细说明。
首先,手指3的检测时的逻辑部51以使T2端子与共用端子连接的方式控制开关68x,并且以使R端子与共用端子连接的方式控制开关68y。而且,以使多个传感器电极40X、40Y的组合被依次选择的方式控制导体选择电路69x、69y。通过这样,通过了由多个传感器电极40X、40Y构成的多个交点的各个的手指检测用信号FDS依次由接收部54接收。MCU50基于这样依次接收的手指检测用信号FDS的接收强度来检测面板面上的手指3的位置。
接着,像素驱动动作执行时的逻辑部51以使D端子与共用端子连接的方式控制开关68x,并且以使多个传感器电极40X的全部与开关68x同时连接的方式控制导体选择电路69x。由此,从MCU50向各传感器电极40X供给像素驱动用电位Vcom,因此能够由主机处理器43执行像素驱动动作。需要说明的是,MCU50在基于从主机处理器43供给的定时信号的定时下使逻辑部51执行上述控制。
接着,上行链路信号US的发送时的逻辑部51以使T1端子与共用端子连接的方式控制开关68x,并且以使T端子与共用端子连接的方式控制开关68y。而且,以使多个传感器电极40X、40Y的全部同时被选择的方式控制导体选择电路69x、69y。由此,从多个传感器电极40X、40Y的全部发送上行链路信号US。
最后,下行链路信号DS的接收时的逻辑部51以使R端子与共用端子连接的方式控制开关68x、68y的各自。导体选择电路69x、69y的控制方法根据要接收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种类而不同。
即,在接收是脉冲串信号或响应信号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情况下,逻辑部51以使多个传感器电极40X、40Y的组合被依次选择的方式控制导体选择电路69x、69y。以下,将这样的导体选择电路69x、69y的控制方法称作“全局扫描”。通过进行全局扫描,通过了由多个传感器电极40X、40Y构成的多个交点的各个的脉冲串信号或响应信号依次由接收部54接收。MCU50基于这样依次接收的脉冲串信号的接收强度来检测面板面上的主动笔2的位置。另外,通过对从接收部54供给的响应信号进行解密来取得响应信号内包含的识别数据。
另一方面,接收是数据信号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情况下的逻辑部51以使多个传感器电极40X、40Y中的仅处于基于数据信号的发送源即主动笔2发送出的脉冲串信号而检测到的最新的位置的周边的规定数条(例如1条)被选择的方式控制导体选择电路69x、69y。以下,将这样的导体选择电路69x、69y的控制方法称作“局部扫描”。由选择出的规定数条的传感器电极接收到的数据信号经由接收部54而向MCU50供给。MCU50通过对这样供给的数据信号进行解密来取得主动笔2发送出的数据。
以上,说明了本实施方式的位置检测系统1的整体概要。接着,对位置检测系统1的结构中的本发明的特征性的部分进一步进行详细说明。
图5~图7分别是主机处理器43进行的液晶显示部44的控制和在传感器控制器41与主动笔2之间进行的通信的图。图5示出了从传感器控制器41连1个主动笔2也未检测到的状态起新检测主动笔2a的情况,图6示出了传感器控制器41进一步检测主动笔2b的情况,图7示出了传感器控制器41已检测主动笔2a、2b的情况。
首先对传感器控制器41的动作模式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处于连1个主动笔2也未检测到的状态的传感器控制器41在时隙T1中发送指令信号C,在时隙T3、T4中实施PING信号P的发送和全局扫描(GS),在时隙T5~T7、T9~T11中实施手指3的检测动作(TS)。以下,将以这样的收发计划进行动作的传感器控制器41的动作模式称作“全局模式”。
另外,如图6所示,处于仅检测出1个主动笔2的状态下的传感器控制器41在时隙T1中发送指令信号C,在时隙T2中发送多上行链路信号M/U,在时隙T3、T4、T7、T8、T11、T12、T14、T15中实施PING信号P的发送和局部扫描(LS),在时隙T5、T6中实施PING信号P的发送和全局扫描(GS),在时隙T9、T10、T13中实施手指3的检测动作(TS)。以下,将以这样的收发计划进行动作的传感器控制器41的动作模式称作“全模式”。
而且,如图7所示,处于检测出2个主动笔2的状态的传感器控制器41在时隙T1中发送指令信号C,在时隙T2中发送多上行链路信号M/U,在时隙T3、T4、T11、T12中实施PING信号P的发送和对第一支主动笔2的局部扫描(LSA),在时隙T7、T8、T14、T15中实施PING信号P的发送和对第二支主动笔2的局部扫描(LSB),在时隙T5、T6中实施PING信号P的发送和全局扫描(GS),在时隙T9、T10、T13中实施手指3的检测动作(TS)。以下,将以这样的收发计划进行动作的传感器控制器41的动作模式称作“双笔模式”。
首先参照图5,还未由传感器控制器41检测出的主动笔2a当接收到由传感器控制器41发送的指令信号C时,从其中包含的数据取得时隙的配置。然后,在相当于时隙T2的定时下尝试多上行链路信号M/U的接收。在图5的例中,传感器控制器41不发送多上行链路信号M/U,因此主动笔2a不接收多上行链路信号M/U。
判定为在时隙T2中未接收到多上行链路信号M/U的主动笔2a判定为传感器控制器41的动作模式是“全局模式”,据此而将自身的动作模式设定为“全局模式”。主动笔2的全局模式是在时隙T1中接收指令信号C,在时隙T2中接收多上行链路信号M/U,在时隙T3、T4中进行响应信号及脉冲串信号的发送的模式。
将自身的动作模式设定为全局模式的主动笔2a利用时隙T3、T4来进行响应信号及脉冲串信号的发送(在图5~图7中,将脉冲串信号及响应信号统一记为“A”)。需要说明的是,此时主动笔2a根据PING信号P的接收而进行发送动作,但即使在不接收PING信号P的情况下,也可以同样地进行发送动作。这是因为,主动笔2a由于通过接收到指令信号C而已经取得了时隙的配置,所以即使不依赖于PING信号P,也能够在时隙T3、T4内中发送响应信号及脉冲串信号。这一点在其他定时下进行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的情况下也是同样的。
传感器控制器41通过全局扫描来接收主动笔2a发送出的响应信号及脉冲串信号。并且,取得响应信号内包含的识别数据,并且基于脉冲串信号的各传感器电极处的接收强度来检测面板面上的主动笔2a的位置。传感器控制器41将这样取得的识别数据及检测到的位置互相建立对应并登记于自身的存储器(未图示),并且向主机处理器43输出。另外,这样检测到第一支主动笔2a的传感器控制器41将自身的动作模式变更为上述的全模式。
在全模式下传感器控制器41发送的指令信号C成为对扩展标志D2设定了表示1支以上的主动笔2为检测中的“1”的信号。另外,多上行链路信号M/U成为以下信号:对已检测标志D3a、D3b的一方设定了“1”,对另一方设定了“0”,对对应数据D4a、D4b中的与该“1”对应的一方设定了与检测中的主动笔2的识别数据(从响应信号取得的识别数据)对应的对应数据。对对应数据D4a、D4b的另一方设定初始值“00000”。
全局模式的主动笔2a在发送了响应信号及脉冲串信号的帧的下一帧中,在接收到指令信号C后尝试多上行链路信号M/U的接收。在图6的例中,传感器控制器41发送多上行链路信号M/U,因此主动笔2a接收多上行链路信号M/U。
接收到多上行链路信号M/U的主动笔2a首先通过参照其中包含的已检测标志D3a、D3b来取得传感器控制器41检测中的主动笔2的支数。并且,在取得的主动笔2的支数是“1”的情况下判定为传感器控制器41是全模式,在该支数是“2”的情况下判定为传感器控制器41是双笔模式。
在图6的例中,主动笔2a判定为传感器控制器41是全模式。进行了该判定的主动笔2a将自身的动作模式变更为“全模式”。主动笔2的全模式是在时隙T1中接收指令信号C,在时隙T2中接收多上行链路信号M/U,在时隙T3、T4、T7、T8、T11、T12、T14、T15中发送数据信号(在图5~图7中将数据信号记为“D”),在时隙T5、T6中发送脉冲串信号的模式。
另外,主动笔2a通过参照多上行链路信号M/U内的对应数据D4a、D4b来判定传感器控制器41是否检测到自身。其结果,在判定为未检测到的情况下,在时隙T5、T6中进行响应信号及脉冲串信号的再次发送(未图示)。需要说明的是,此时存在其他的主动笔2同时根据传感器控制器41的指示而发送脉冲串信号的可能性,但通常由于其他的主动笔2处于面板面内的不同位置,所以传感器控制器41能够将主动笔2a发送出的响应信号及脉冲串信号和其他的主动笔2发送出的脉冲串信号区分而接收。
在判定为传感器控制器41检测到自身的情况下,主动笔2a通过参照在时隙T1中接收到的指令信号C来判定是否发送着相对于自身的指令。其结果,在指示了脉冲串数据的发送的情况下,利用时隙T5、T6来进行脉冲串信号的发送。另一方面,在指示了既定的数据的发送的情况下,利用时隙T3、T4、T7、T8、T11、T12、T14、T15来进行数据信号的发送。在发送的数据的尺寸大而在1个帧内无法完全发送的情况下,在下一帧中也继续进行数据信号的发送。在未发送相对于自身的指令的情况下,等待下一帧中的指令信号C的接收。
传感器控制器41通过全局扫描来接收主动笔2a发送出的脉冲串信号,基于该脉冲串信号在各传感器电极处的接收强度来再次检测面板面上的主动笔2a的位置。然后,更新与主动笔2a的识别数据建立对应而存储于存储器的位置,并且向主机处理器43输出。另外,传感器控制器41通过局部扫描来接收主动笔2a发送出的数据信号,将接收到的数据向主机处理器43输出。
在图6中示出了在传感器控制器41以全模式进行动作的期间第二支主动笔2b接近了面板面的情况。在该情况下,首先,主动笔2b与上述的主动笔2a的情况同样,将自身的模式设定为全模式。然后,如图6所示,在时隙T5、T6中发送响应信号及脉冲串信号。将此通过全局扫描而接收到的传感器控制器41取得响应信号内包含的识别数据,并且基于脉冲串信号在各传感器电极处的接收强度来检测面板面上的主动笔2b的位置。传感器控制器41将这样取得的识别数据及检测到的位置互相建立对应并登记于自身的存储器,并且向主机处理器43输出。另外,这样检测到第二支主动笔2b的传感器控制器41将自身的动作模式变更为上述的双笔模式。
全模式的主动笔2a、2b分别在下一帧中在接收到指令信号C后尝试多上行链路信号M/U的接收。在图7的例中,主动笔2a、2b的各自接收相同的多上行链路信号M/U。
接收到多上行链路信号M/U的主动笔2a、2b分别首先通过参照其中包含的已检测标志D3a、D3b来取得传感器控制器41检测中的主动笔2的支数。在图7的例中,该支数成为“2”,因此主动笔2a、2b分别判定为传感器控制器41是双笔模式。
主动笔2a、2b进一步通过参照对应数据D4a、D4b来判定传感器控制器41是否检测到自身。其结果,在判定为未检测到的情况下,放弃与传感器控制器41的通信,例如使用显示器25来向用户通知该意思。这是因为,自身的识别数据以外的2个识别数据由多上行链路信号M/U通知相当于仅应对最多2支主动笔2的同时使用的传感器控制器41已经检测出自身以外的2支主动笔2,意味着无法使传感器控制器41检测自身。
判定为传感器控制器41检测到自身的情况下的主动笔2a、2b判定与自身的识别数据对应的对应数据包含于对应数据D4a、D4b的哪一个。其结果,在判定为包含于对应数据D4a的情况下,将自身的动作模式变更为“半模式A”,在判定为包含于对应数据D4b的情况下,将自身的动作模式变更为“半模式B”。半模式A是在时隙T1中接收指令信号C,在时隙T2中接收多上行链路信号M/U,在时隙T3、T4、T11、T12中发送数据信号,在时隙T5、T6中发送脉冲串信号的模式。另外,半模式B是在时隙T1中接收指令信号C,在时隙T2中接收多上行链路信号M/U,在时隙T7、T8、T14、T15中发送数据信号,在时隙T5、T6中发送脉冲串信号的模式。
之后,主动笔2a、2b分别通过参照在时隙T1中接收到的指令信号C来判定是否发送着相对于自身的指令。其结果,在指示了脉冲串数据的发送的情况下,利用时隙T5、T6来进行脉冲串信号的发送。另一方面,在指示了既定的数据的发送的情况下,利用对应的数据信号发送用的时隙(在半模式A下是时隙T3、T4、T11、T12,在半模式B下是时隙T7、T8、T14、T15)来进行数据信号的发送。在发送的数据的尺寸大而在1个帧内无法完全发送的情况下,在下一帧中也继续进行数据信号的发送。在未发送相对于自身的指令的情况下,等待下一帧中的指令信号C的接收。
传感器控制器41当通过全局扫描而接收到主动笔2a、2b发送出的脉冲串信号时,基于该脉冲串信号在各传感器电极处的接收强度来再次检测脉冲串信号的发送源即主动笔2在面板面上的位置。然后,更新与该主动笔2的识别数据建立对应而存储于存储器的位置,并且向主机处理器43输出。另外,传感器控制器41通过局部扫描来接收主动笔2a、2b发送出的数据信号,将接收到的数据向主机处理器43输出。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决定识别数据的是主动笔2侧,主动笔2决定出的识别数据通过响应信号而向传感器控制器41通知。因此,在主动笔2与传感器控制器41的配对中,能够防止对多支主动笔2分配相同的识别数据。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根据传感器控制器41检测到的主动笔2的数量的变化而主动笔2自主地变更自身的动作模式,所以与从传感器控制器41向各主动笔2指示收发计划的情况相比,能够防止主动笔2与传感器控制器41的配对处理的延迟。
接着,一边参照主动笔2及传感器控制器41的处理流程,一边对本实施方式的这些动作再次更详细地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以图5~图7所示的帧结构为前提来进行说明。
图8及图9是示出主动笔2的处理器23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在此,图8的步骤S10所示的“响应信号已发送标志”是存储于存储器22内的数据。在投入了主动笔2的电源的阶段中,响应信号已发送标志被设定为初始值False(步骤S10)。
被投入电源而开始了动作的处理器23首先进行指令信号C的检测动作(步骤S11)。在作为其结果而检测到指令信号C的情况下,处理器23通过对其中包含的数据进行解密来取得包括时隙的配置的各信息(步骤S15)。另一方面,在未检测到指令信号C的情况下,判定是否在未检测到指令信号C的状态下经过了规定时间(步骤S12)。并且,在判定为未经过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11而继续进行指令信号C的检测动作,在判定为已经过的情况下,对响应信号已发送标志设定值False后(步骤S13),返回步骤S11而继续进行指令信号C的检测动作。步骤S13的处理是用于在主动笔2以无法接收上行链路信号US的程度离开了面板面的情况下将在后述的步骤S24中设定了值True的响应信号已发送标志恢复为原来的值False的处理。
在执行步骤S15后,处理器23在时隙T2的定时下进行多上行链路信号M/U的检测动作(步骤S16)。其结果,若未检测到多上行链路信号M/U,则将自身的动作模式设定为全局模式(步骤S17),利用时隙T3、T4来发送包括自身的识别数据的响应信号及脉冲串信号(步骤S18)。而且,对响应信号已发送标志设定值True(步骤S24),使处理返回步骤S11。
在步骤S16中检测到多上行链路信号M/U的情况下的处理器23判定响应信号已发送标志的值是True还是False(步骤S19)。其结果,在判定为是False的情况下,判定多上行链路信号M/U是否包括与和自身的识别数据的对应数据相同的对应数据(步骤S20),在判定为包括的情况下,变更在存储器22内作为自身的识别数据而保存的数据(步骤S21)。通过该步骤S21的处理,能够防止多支主动笔2发送相同的识别数据。
在步骤S20中判定为不包括的情况或步骤S21的处理已结束的情况下,处理器23将自身的动作模式设定为全模式(步骤S22),利用时隙T5、T6来发送包括自身的识别数据的响应信号及脉冲串信号(步骤S23)。而且,对响应信号已发送标志设定值True(步骤S24),使处理返回步骤S11。
如图9所示,在步骤S19中判定为是True的情况下的处理器23判定多上行链路信号M/U是否包括自身的识别数据的对应数据(步骤S30)。其结果,在判定为不包括的情况下,判定为传感器控制器41未检测出自身,使处理返回步骤S11。另一方面,在判定为包括的情况下,判定为传感器控制器41已检测出自身,通过参照多上行链路信号M/U内的已检测标志D3a、D3b来取得传感器控制器41检测中的主动笔2的支数。然后,判定取得的支数是1和2的哪一个(步骤S31)。
在步骤S31中判定为1的情况下,处理器23将自身的动作模式设定为全模式(步骤S32)。另一方面,在步骤S31中判定为2的情况下,处理器23进一步判定与自身的识别数据对应的对应数据包含于对应数据D4a、D4b的哪一个(步骤S33),在包含于对应数据D4a的情况下将自身的动作模式设定为半模式A(步骤S34),在包含于对应数据D4b的情况下将自身的动作模式设定为半模式B(步骤S35)。
在此,处理器23如以上这样设定自身的动作模式等于根据传感器控制器41检测中的主动笔2的支数来决定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率。即,如上所述,在全模式下使用8个时隙T3、T4、T7、T8、T11、T12、T14、T15来进行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而在半模式A及半模式B下分别仅能将4个时隙用于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因此发送率成为全模式的情况下的一半。因此,处理器23将动作模式设定为半模式A及半模式B相当于将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率决定为将动作模式设定为全模式的情况下的1/2的值。
另外,根据如上所述的动作模式的设定方法,可以说,处理器23在多上行链路信号M/U表示检测中主动笔2的支数的增加的情况下使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率减小,在多上行链路信号M/U表示检测中主动笔2的支数的减少的情况下使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率增加。
在步骤S32、S34、S35中进入到任一动作模式的处理器23利用与动作模式对应的时隙来实施按照指令信号C内的指令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并且利用不发送的时间来实施指令信号C的检测(步骤S36)。在实施步骤S36的期间,处理器23当下一帧的时隙T1的定时到来时,使处理返回图8的步骤S11(步骤S37)。另外,即使是下一帧的时隙T1的定时到来之前,在检测到指令信号C的情况下,也使处理移向图8的步骤S15(步骤S38)。这样,下一帧的处理开始。
图10~图13是示出传感器控制器41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传感器控制器41首先如图10所示,将自身的动作模式设定为全局模式(步骤S50)。然后,判定当前的动作模式是全局模式、全模式、双笔模式的哪一个(步骤S51)。
在图11中示出了在步骤S51中判定为当前的动作模式是全局模式的情况下的1帧量的处理。该情况下的传感器控制器41在各时隙中进行的处理如下(步骤S60)。
即,传感器控制器41首先在时隙T1中进行指令信号C的发送(步骤S61。第一上行链路信号发送步骤)。
接着,传感器控制器41在时隙T3、T4中实施全局扫描(步骤S63。响应信号检测步骤)。然后,判定是否接收到响应信号(步骤S64),仅在判定为接收到的情况下,提取响应信号中包含的识别数据(以下,设为识别数据#1)并向自身的存储器登记(步骤S65。识别数据提取步骤),并且将自身的动作模式设定为全模式(步骤S67。收发计划变更步骤)。另外,传感器控制器41判定是否接收到脉冲串信号(步骤S68),仅在判定为接收到的情况下,基于多个传感器电极40X、40Y的各自处的脉冲串信号的接收强度来取得面板面上的主动笔2的位置,与识别数据#1建立对应而存储(步骤S69)。虽然未图示,但传感器控制器41也进行将取得的识别数据#1及位置向主机处理器43输出的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未图示,但在步骤S64中,有时在面板面内的2个部位接收响应信号。这例如是2支主动笔2同时接近了面板面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传感器控制器41在步骤S65中将各响应信号中包含的识别数据向自身的存储器一起登记,在步骤S66中将自身的动作模式设定为双笔模式即可。
传感器控制器41进一步在时隙T5~T7、T9~T11中实施手指3的检测动作(步骤S70)。该动作的具体的内容如上所述,因此省略说明。
在图12中示出了在步骤S51中判定为当前的动作模式是全模式的情况下的1帧量的处理。该情况下的传感器控制器41在各时隙中进行的处理如下(步骤S80)。
即,传感器控制器41首先在时隙T1中进行指令信号C的发送(步骤S81。第一上行链路信号发送步骤),接着在时隙T2中进行包括识别数据#1的对应数据的多上行链路信号M/U的发送(步骤S82。第二上行链路信号发送步骤)。
传感器控制器41进一步在时隙T3、T4、T7、T8、T11、T12、T14、T15中实施关于识别数据#1的局部扫描(步骤S83)。
图14是示出在步骤S83及后述的步骤S103、S104(参照图13)中实施的局部扫描的详情的流程图。如该图所示,传感器控制器41首先进行数据信号的接收动作(步骤S110)。如上所述,该接收动作仅利用多个传感器电极40X、40Y中的处于扫描对象的主动笔2的位置(与扫描对象的主动笔2的识别数据(以下,在图14中设为识别数据#k)建立对应而存储的位置)的周边的规定数条来执行。
在步骤S110中判定为接收到数据信号的传感器控制器41取得扫描对象的主动笔2发送出的数据(步骤S111)。虽然未图示,但这样取得的数据从传感器控制器41与识别数据#k建立对应而向主机处理器43供给。
另一方面,在步骤S110中判定为未接收到数据信号的传感器控制器41判定未检测到来自扫描对象的主动笔2的数据信号的状态是否持续了规定时间(步骤S113),在判定为持续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从自身的存储器删除识别数据#k(步骤S114)。然后,判定检测中的主动笔2的支数(剩余的主动笔2的支数)是0和1的哪一个(步骤S115),若是1则将自身的动作模式设定为全模式(步骤S116),若是0则将自身的动作模式设定为全局模式(步骤S117)。由此,与离开了面板面的主动笔2的配对被解除。
在步骤S111、S116、S117的处理结束后或在步骤S113中判定为未持续规定时间的情况下,传感器控制器41结束局部扫描的处理。
返回图12。传感器控制器41在时隙T5、T6中实施全局扫描(步骤S84。响应信号检测步骤)。然后,判定是否接收到响应信号(步骤S85),仅在判定为接收到的情况下,提取响应信号中包含的识别数据(以下,设为识别数据#2)并向自身的存储器登记(步骤S86。识别数据提取步骤),并且将自身的动作模式设定为双笔模式(步骤S87)。另外,传感器控制器41判定是否接收到脉冲串信号(步骤S88),仅在判定为接收到的情况下,基于多个传感器电极40X、40Y的各自处的脉冲串信号的接收强度来取得面板面上的主动笔2的位置,与识别数据#2建立对应而存储(步骤S69)。虽然未图示,但传感器控制器41也进行将取得的识别数据#2及位置向主机处理器43输出的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S88中,存在识别数据#1的主动笔2发送出的脉冲串信号也被接收的可能性。在该情况下,传感器控制器41将基于该脉冲串信号而取得的主动笔2的位置与识别数据#1建立对应而存储,并且向主机处理器43输出。
传感器控制器41进一步在时隙T9、T10、T13中实施手指3的检测动作(步骤S90)。
在图13中示出了在步骤S51中判定为当前的模式是双笔模式的情况下的1帧量的处理。该情况下的传感器控制器41在各时隙中进行的处理如下(步骤S100)。
即,传感器控制器41首先在时隙T1中进行指令信号C的发送(步骤S101。第一上行链路信号发送步骤),接着在时隙T2中进行包括识别数据#1、#2的对应数据的多上行链路信号M/U的发送(步骤S102。第二上行链路信号发送步骤)。
传感器控制器41进一步在时隙T3、T4、T11、T12中实施关于识别数据#1的局部扫描(步骤S103),并且在时隙T7、T8、T14、T15中实施关于识别数据#2的局部扫描(步骤S104)。局部扫描的详细的处理内容是参照图14而说明那样。
另外,传感器控制器41在时隙T5、T6中实施全局扫描(步骤S105)。然后,判定是否接收到脉冲串信号(步骤S106),仅在判定为接收到的情况下,基于脉冲串信号而取得主动笔2的位置,与发送源的主动笔2的识别数据建立对应而存储(步骤S107)。虽然未图示,但传感器控制器41也进行将取得的位置与对应的识别数据一起向主机处理器43输出的处理。
在此,处于双笔模式的传感器控制器41不进行响应信号的检测动作。这是因为,传感器控制器41已经检测出最大支数(=2)的主动笔2。在该情况下,即使新的主动笔2向面板面接近并发送了响应信号,也会被传感器控制器41忽视。
传感器控制器41进一步在时隙T9、T10、T13中实施手指3的检测动作(步骤S108)。
以上,关于本实施方式的主动笔2及传感器控制器41的动作,一边参照这些处理流程一边更详细地进行了说明。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丝毫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本发明当然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中以各种方案来实施。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在电子设备4中能够同时使用的主动笔2的支数设为了最大2支,但也可以以能够同时使用3支以上的主动笔2的方式构成电子设备4及主动笔2。
图15是示出在电子设备4中能够同时使用n支主动笔2的情况下的指令信号C及多上行链路信号M/U的例的图。图15(a)示出了传感器控制器41的模式是全局模式的情况(检测到0支主动笔2的情况),图15(b)示出了传感器控制器41检测到2支主动笔2的情况,图15(c)示出了传感器控制器41检测到n支主动笔2的情况。如该例这样,通过随着检测数增加而增加发送的多上行链路信号M/U的个数,能够在电子设备4中同时使用3支以上的主动笔2。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5的例中,通过依次排列在2支量的已检测标志的后面具有2支量的对应数据的组而构成了多个多上行链路信号M/U,但也可以通过在n支量的已检测标志的后面配置n支量的对应数据来构成多个多上行链路信号M/U,还可以通过依次排列在1支量的已检测标志的后面具有1支量的对应数据的组来构成多个多上行链路信号M/U,还可以通过依次排列在m支量(m是3~n-1的任一个)的已检测标志的后面具有m支量的对应数据的组来构成多个多上行链路信号M/U。另外,也可以将对应数据配置于已检测标志的前面。
另外,在检测中的主动笔2仅是一支的情况下,传感器控制器41也可以不进行多上行链路信号M/U的发送。在该情况下,对传感器控制器41发送了响应信号的主动笔2在未从传感器控制器41接收到多上行链路信号M/U的情况下,判定为传感器控制器41检测中的主动笔2是自身即可。
另外,包括多上行链路信号M/U的上行链路信号US也可以不从矩阵状的传感器电极发送。例如,也可以通过Bluetooth(注册商标)等无线通信来对主动笔2传递从电极21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DS的发送定时和对应数据。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以使用与主动静电方式对应的电子笔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能够广泛应用于在从面板面到电子笔的距离近(例如为10cm以内)的情况下能够检测电子笔的信号的通信方式,例如电磁感应方式、电磁共振方式(EMR(注册商标))等。
标号说明
1 位置检测系统
2、2a、2b 主动笔
3 手指
4 电子设备
21 电极
22 存储器
23 处理器
24 开关
25 显示器
31 传感器控制器
40 传感器
40X、40Y 传感器电极
41 传感器控制器
42 面板
43 主机处理器
44 液晶显示部
51 逻辑部
52、53 发送部
54 接收部
54 接收部
55 选择部
60 代码列保存部
61 扩展处理部
62 发送防护部
65 放大电路
66 检波电路
67 模拟数字变换器
68x、68y 开关
69x、69y 导体选择电路
AH 上行检测高度
BP 空白期间
C 指令信号
ctrl_t1、ctrl_t2、ctrl_r 控制信号
D1 指令
D2 扩展标志
D3a、D3b 已检测标志
D4a、D4b 对应数据
DS 下行链路信号
F1、F2 帧
FDS 指检测用信号
HB 水平回扫线期间
M/U 多上行链路信号
P PING信号
PN 扩展码
SR 感测范围
st1~st4 轨迹
sTRx、sTRy、selX、selY 控制信号
T1~T16 时隙
US 上行链路信号
Vcom 像素驱动用电位
Vsync 同步信号。

Claims (12)

1.一种主动笔,与传感器控制器一起使用,其中,包括:
电极,设置于笔尖;
存储器,保存识别数据;及
处理器,连接于所述电极及所述存储器,
所述处理器作为向从所述传感器控制器发送出的第一上行链路信号的响应而回复包括保存于所述存储器的用于将所述主动笔与其他主动笔区分的识别数据的响应信号,
所述处理器基于在发送所述响应信号后接收到的第二上行链路信号中是否包含与所述识别数据对应的对应数据来判定所述传感器控制器是未检测出所述主动笔还是已检测出所述主动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笔,
所述第二上行链路信号是包括关于所述传感器控制器检测到的1支以上的所述主动笔的各个的所述对应数据的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笔,
所述第二上行链路信号包括关于所述传感器控制器检测到的1支以上的所述主动笔的各个的所述对应数据和表示所述传感器控制器检测到的主动笔的支数的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笔,
所述识别数据是随机决定出的数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笔,
所述识别数据是基于规定长度的触控笔固有ID而决定出的规定数位以下的位数的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笔,
所述识别数据是保存于所述存储器的设定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笔,
具备与所述识别数据对应的显示器。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主动笔,
所述处理器在保存于所述存储器的所述识别数据包含于所述第二上行链路信号的情况下,变更保存于所述存储器的所述识别数据的内容。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主动笔,
所述处理器根据由所述第二上行链路信号表示的所述传感器控制器检测中的主动笔的支数来决定下行链路信号的发送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主动笔,
所述处理器在所述第二上行链路信号表示所述主动笔的支数的增加的情况下,使所述下行链路信号的发送率减小。
11.一种传感器控制器,连接于传感器,构成为能够检测向所述传感器发送信号的多支主动笔,其中,执行:
第一上行链路信号发送步骤,反复发送第一上行链路信号;
响应信号检测步骤,检测从检测到所述第一上行链路信号的主动笔发送出的用于将所述主动笔与其他主动笔区分的响应信号;
识别数据提取步骤,从所述响应信号提取由所述主动笔指定的识别数据;及
第二上行链路信号发送步骤,将包括与所述识别数据对应的对应数据的第二上行链路信号向所述主动笔发送,
所述第一及第二上行链路信号分别包括表示所述第二上行链路信号是否存在后续的标志信息,
所述传感器控制器根据检测中的所述主动笔的支数来变更所述标志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传感器控制器,
还执行如下的收发计划变更步骤:在所述响应信号检测步骤中检测到所述响应信号的情况下,变更检测中的1支以上的所述主动笔各自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的收发计划。
CN201880053322.9A 2017-09-15 2018-09-05 主动笔及传感器控制器 Active CN1110334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67965.8A CN118331438A (zh) 2017-09-15 2018-09-05 主动笔及传感器控制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78240 2017-09-15
JP2017-178240 2017-09-15
PCT/JP2018/032816 WO2019054243A1 (ja) 2017-09-15 2018-09-05 アクティブペン及びセンサコントローラ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367965.8A Division CN118331438A (zh) 2017-09-15 2018-09-05 主动笔及传感器控制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33453A CN111033453A (zh) 2020-04-17
CN111033453B true CN111033453B (zh) 2024-04-12

Family

ID=6572362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367965.8A Pending CN118331438A (zh) 2017-09-15 2018-09-05 主动笔及传感器控制器
CN201880053322.9A Active CN111033453B (zh) 2017-09-15 2018-09-05 主动笔及传感器控制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367965.8A Pending CN118331438A (zh) 2017-09-15 2018-09-05 主动笔及传感器控制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1775083B2 (zh)
EP (2) EP4283444A3 (zh)
JP (3) JP6644200B2 (zh)
CN (2) CN118331438A (zh)
WO (1) WO201905424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90351B (zh) * 2018-10-24 2023-08-18 义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系统、其输入装置、及其信号传送方法
DE112019006952T5 (de) * 2019-03-01 2021-12-02 Wacom Co., Ltd. Sensorsteuerung und stift
EP3792735B1 (en) * 2019-09-16 2022-02-09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Stylus speed
WO2021097842A1 (zh) * 2019-11-22 2021-05-27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装置、电子设备和触控交互系统
KR102714317B1 (ko) * 2019-12-24 2024-10-10 주식회사 엘엑스세미콘 터치센싱장치 및 디스플레이장치
JP7393955B2 (ja) * 2020-01-20 2023-12-07 株式会社ワコム センサシステム
JP7550839B2 (ja) 2020-02-10 2024-09-13 株式会社ワコム ポインタの位置検出方法及びセンサコントローラ
CN113646768B (zh) * 2020-03-10 2022-12-06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的方法、主动笔、触摸屏、电子设备和通信系统
TWI731650B (zh) * 2020-04-15 2021-06-2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筆、觸控電子裝置與觸控系統
TWI775085B (zh) * 2020-05-27 2022-08-21 禾瑞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處理裝置及其方法、觸控筆及其處理方法和觸控系統
US12022535B2 (en) * 2021-03-25 2024-06-25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Electronic device pairing
JP2022175997A (ja) 2021-05-14 2022-11-25 株式会社ワコム 通信方法
TWM617533U (zh) 2021-06-30 2021-09-21 奕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動筆以及觸控系統
JPWO2023007646A1 (zh) * 2021-07-29 2023-02-02
JP2023104316A (ja) * 2022-01-17 2023-07-28 株式会社ワコム 位置検出回路、位置検出システム、及び位置検出方法
CN116483215A (zh) * 2023-03-30 2023-07-25 深圳市芯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同时容纳多支主动笔书写的信号交互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86517A (zh) * 2003-12-05 2010-03-3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多载波系统中支持先断后通切换的基于基站的方法和装置
CN104054386A (zh) * 2012-01-23 2014-09-17 英特尔公司 时分双工无线电中的动态方向变化
CN104915136A (zh) * 2014-03-14 2015-09-16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5760028A (zh) * 2015-01-05 2016-07-13 辛纳普蒂克斯公司 点对点接口通信和参考
WO2016163315A1 (ja) * 2015-04-09 2016-10-13 株式会社ワコム アクティブスタイラス及びセンサコントローラを用いた方法、システム、センサコントローラ、及びアクティブスタイラス
CN106055127A (zh) * 2015-02-25 2016-10-26 辛纳普蒂克斯公司 具有双向通信的有源笔
KR20170033167A (ko) * 2015-09-16 2017-03-24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입력 장치, 웨어러블 장치 및 이의 동작 방법
CN107066122A (zh) * 2015-12-31 2017-08-18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源触控笔、触摸感测系统及其驱动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53762A (en) * 1993-01-20 1995-09-26 Hitachi, Ltd. Systems for processing information and identifying individual
JPH10207841A (ja) * 1997-01-22 1998-08-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ペン入力パーソナル情報端末装置
US7015901B2 (en) * 1999-10-25 2006-03-21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Universal pen with code sensor
TWI251149B (en) * 2004-06-17 2006-03-11 Mitac Technology Corp Objectives selecting and transmitting method and device among plural computers
US8407429B2 (en) * 2006-06-21 2013-03-26 Element Cxi, Llc Multi-context configurable memory controller
WO2008150923A1 (en) * 2007-05-29 2008-12-11 Livescribe, Inc. Customer authoring tools for creating user-generated content for smart pen applications
US8482545B2 (en) * 2008-10-02 2013-07-09 Wacom Co., Ltd. Combination touch and transducer input system and method
JP2011018090A (ja) * 2009-07-07 2011-01-27 Panasonic Corp 電子ペン及び電子ペンシステム
JP4886863B2 (ja) * 2010-01-12 2012-02-2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子ペンシステム及び電子ペン
JP2012022543A (ja) * 2010-07-15 2012-02-02 Panasonic Corp タッチパネルシステム
US8619047B2 (en) 2011-02-04 2013-12-31 Perceptive Pixel Inc. Techniques for disambiguating touch data
EP2768256B1 (en) * 2013-02-15 2017-05-3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rediction of quality of service of a possible future connection of a device to a wireless network
CN104937995B (zh) * 2013-02-22 2019-08-06 英特尔Ip公司 用于接入网络选择和流量路由的系统和方法
EP3125080A4 (en) * 2014-03-28 2017-03-01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Display device
US9703946B2 (en) * 2014-03-31 2017-07-11 Stmicroelectronics Asia Pacific Pte Ltd Secure pairing method, circuit and system for an intelligent input device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WO2016004003A1 (en) * 2014-07-02 2016-01-0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Touch systems and methods including rejection of unintentional touch signals
JP2016122382A (ja) * 2014-12-25 2016-07-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ステム、描画方法、情報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
CN107209599B (zh) * 2015-02-09 2020-10-16 株式会社和冠 通信方法、通信系统、传感器控制器以及触控笔
KR102394204B1 (ko) * 2015-03-02 2022-05-09 가부시키가이샤 와코무 액티브 정전 스타일러스, 센서 컨트롤러, 이것들을 구비하는 시스템 및 이것들에 의해 실행되는 방법
JP6764868B2 (ja) * 2015-04-20 2020-10-07 株式会社ワコム スタイラスとスタイラスセンサコントローラとの間の双方向通信に供される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US9785262B2 (en) * 2015-04-20 2017-10-10 Wacom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bi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stylus and stylus sensor controller
JP2017138648A (ja) * 2016-02-01 2017-08-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US9898102B2 (en) * 2016-03-11 2018-02-20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Broadcast packet based stylus pairing
CN109643171B (zh) * 2016-09-01 2022-10-04 株式会社和冠 触控笔、传感器控制器及电子尺
US10248226B2 (en) * 2017-02-10 2019-04-02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Configuring digital pens for use across different applications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86517A (zh) * 2003-12-05 2010-03-3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多载波系统中支持先断后通切换的基于基站的方法和装置
CN104054386A (zh) * 2012-01-23 2014-09-17 英特尔公司 时分双工无线电中的动态方向变化
CN104915136A (zh) * 2014-03-14 2015-09-16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5760028A (zh) * 2015-01-05 2016-07-13 辛纳普蒂克斯公司 点对点接口通信和参考
CN106055127A (zh) * 2015-02-25 2016-10-26 辛纳普蒂克斯公司 具有双向通信的有源笔
WO2016163315A1 (ja) * 2015-04-09 2016-10-13 株式会社ワコム アクティブスタイラス及びセンサコントローラを用いた方法、システム、センサコントローラ、及びアクティブスタイラス
KR20170033167A (ko) * 2015-09-16 2017-03-24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입력 장치, 웨어러블 장치 및 이의 동작 방법
CN107066122A (zh) * 2015-12-31 2017-08-18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源触控笔、触摸感测系统及其驱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83663B1 (en) 2023-11-15
US20200174589A1 (en) 2020-06-04
EP4283444A3 (en) 2024-01-31
JP6644200B2 (ja) 2020-02-12
JP7473699B2 (ja) 2024-04-23
CN118331438A (zh) 2024-07-12
JPWO2019054243A1 (ja) 2020-01-16
JP2023058740A (ja) 2023-04-25
EP3683663A1 (en) 2020-07-22
JP7235685B2 (ja) 2023-03-08
EP4283444A2 (en) 2023-11-29
WO2019054243A1 (ja) 2019-03-21
CN111033453A (zh) 2020-04-17
US11775083B2 (en) 2023-10-03
JP2020057437A (ja) 2020-04-09
EP3683663A4 (en) 2020-11-11
US20230393675A1 (en) 2023-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33453B (zh) 主动笔及传感器控制器
CN110750163B (zh) 传感器控制器以及主动笔
JP7064037B2 (ja) 補助デバイス及び電子機器
CN111665962B (zh) 有源笔、有源设备以及输入设备
KR102444780B1 (ko) 액티브 스타일러스 및 센서 컨트롤러를 이용한 방법, 시스템, 센서 컨트롤러, 및 액티브 스타일러스
EP3241098A1 (en) Active stylus communication with a digitizer
JP2021168204A (ja) センサコントローラによって時間スロットを用いて実行される通信方法、ペン先電極及び周辺電極を有するアクティブペンによって時間スロットを用いて実行される通信方法、センサコントローラ、並びに、アクティブペン
JP7570380B2 (ja) スタイラ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