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23066A - 封頭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封頭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23066A
TW202323066A TW110145370A TW110145370A TW202323066A TW 202323066 A TW202323066 A TW 202323066A TW 110145370 A TW110145370 A TW 110145370A TW 110145370 A TW110145370 A TW 110145370A TW 202323066 A TW202323066 A TW 20232306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lider
positioning
head
pallet
position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453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75694B (zh
Inventor
黃正宇
陳韋珅
Original Assignee
東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東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東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1453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75694B/zh
Priority to DE102021132540.4A priority patent/DE102021132540A1/de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56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5694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230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23066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ng or detecting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05Caps, spittoons or covers for cleaning or preventing drying out
    • B41J2/16508Caps, spittoons or covers for cleaning or preventing drying out connected with the printer fra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ng or detecting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05Caps, spittoons or covers for cleaning or preventing drying out
    • B41J2/16508Caps, spittoons or covers for cleaning or preventing drying out connected with the printer frame
    • B41J2/16511Constructions for cap position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ng or detecting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2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by driving a fluid through the nozzles to the outside thereof, e.g.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the inside or vacuum at the outside of the print head
    • B41J2/16526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by driving a fluid through the nozzles to the outside thereof, e.g.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the inside or vacuum at the outside of the print head by applying pressure only

Abstract

本案關於一種封頭系統及其控制方法,用以蓋封滑動件上的噴頭,滑動件包括定位凹槽貫穿底面,封頭系統包括基座、棧台、驅動件、支臂與感知器。棧台包括蓋封部與定位柱,相對於噴頭與定位凹槽。支臂設置於基座,且連接至驅動件,於驅動件驅動棧台移動時,支臂對應轉動旋轉角度。當棧台位於初始位置時,支臂的旋轉角度為零,支臂觸動感知器。於封頭位置,定位柱貫穿定位凹槽,蓋封部封住噴頭,旋轉角度為第一角度值。於干涉位置,定位柱抵頂滑動件,旋轉角度為第二角度值。藉由變化支臂的旋轉角度,可判定定位柱與定位凹槽彼此錯位或定位。

Description

封頭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本案為關於一種噴頭的封頭系統,尤指一種封頭系統及其控制方法,可自動調適封頭位置,以確保封頭裝置可完全密封列印頭噴頭部位。
近年來,噴墨印表機對列印品質的要求日漸提昇。儘管隨著解析度增加,墨點更趨微小,噴墨印表機仍需符合高速列印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噴頭的清潔便顯著相當重要。清潔機構(Clean System)的主要作用是清潔和保護噴嘴,以保持噴墨印表機的列印品質。
當噴墨印表機的噴頭需要清潔時,墨車根據光柵傳感器信號移動到墨棧封頭位置(Capping Position),此時墨棧抬起,完全密封列印頭噴嘴部位,清潔機構開始工作並在密封部位形成負壓,將墨水抽出,開始利用墨水沖洗噴嘴。沖洗完畢後,墨棧下降,刮片彈起,刮掉噴頭餘墨,然後墨車復位,清潔完畢。
然而若清潔時,墨車因各種外在因素移動至不正確的墨棧位置,墨棧抬起時,可能會有部分噴嘴孔未涵蓋於墨棧內,導致無法完全密封列印頭噴嘴部位形成負壓,抽墨不完全,此時的清潔結果是失敗的。反而會造成噴嘴堵孔更加嚴重。
因此,如何發展一種封頭系統及其控制方法,確保例如墨車的滑動件可移動至封頭系統的正確封頭位置,使得封頭系統的棧台抬起時可完全密封滑動件上的噴頭,而解決現有技術所面臨的問題,實為本領域亟待解決的課題。
本案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封頭系統及其控制方法。藉由將封頭系統之棧台相對滑動件之位移距離轉換為對應角度,以控制封頭系統自動化確認相對滑動件之封頭位置。再者,封頭系統相對滑動件上噴頭的封頭位置的確認程序,可確保滑動件上噴頭移動至封頭系統的正確封頭位置,使得封頭系統之棧台上的蓋封部抬起時可完全密封滑動件上噴頭。由於封頭系統可自動化調整及設定滑動件上噴頭相對蓋封部的位置,排除人為主觀判斷封頭位置所產生的問題,確保封頭作業的準確性。當封頭作業結合應用於印表機的清潔系統時,封頭位置的自動化調整可保證滑動件上噴頭的噴嘴均被棧台的蓋封部所涵蓋,避免空抽空氣進入噴嘴孔,有助於延長噴頭的使用壽命。
本案再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封頭系統及其控制方法。藉由控制滑動件的位移距離,有效提昇封頭系統之定位柱與滑動件之定位凹槽的對位效率,同時簡化封頭位置的確認程序。另一方面,通過定位柱與定位凹槽的設計,可進一步利用補償距離來修正滑動件之噴頭相對於封頭系統之蓋封部的位置,進一步提昇封頭作業的準確性及效率。
為達到前述目的,本案提供一種封頭系統,用以蓋封噴頭,噴頭承載於滑動件上,滑動件在一第一方向滑動,滑動件包括定位凹槽貫穿滑動件的一底面,封頭系統包括基座、棧台、驅動件、支臂以及感知器。棧台設置於基座上,且包括蓋封部以及定位柱,蓋封部於空間上相對於噴頭,定位柱於空間上相對於定位凹槽。驅動件設置於基座,組配驅動棧台在第二方向上移動。支臂設置於基座,且支臂的第一端連接至驅動件,於驅動件驅動棧台在第二方向移動時,驅動件驅動支臂對應轉動一旋轉角度。感知器設置於基座,於空間上相對於支臂的第二端,其中當棧台遠離滑動件且位於一初始位置時,支臂的旋轉角度為零,且支臂的第二端觸動感知器。其中驅動件驅動棧台移向滑動件,且滑動件相對棧台而位於一封頭位置,定位柱貫穿定位凹槽,蓋封部封住噴頭,旋轉角度為第一角度值。驅動件驅動棧台移向滑動件,且滑動件相對棧台而位於一干涉位置,定位柱與定位凹槽錯位,定位柱的頂端抵頂滑動件的底面,蓋封部與噴頭彼此分離,旋轉角度為一第二角度值,第二角度值大於零且小於第一角度值。
為達到前述目的,本案另提供一種封頭系統之控制方法,包括步驟:(S1) 提供一封頭系統,用以蓋封噴頭,噴頭承載於滑動件上,滑動件在一第一方向滑動,滑動件包括定位凹槽貫穿滑動件的底面,封頭系統包括基座、棧台、驅動件、支臂以及感知器,其中棧台設置於基座上,且包括蓋封部以及定位柱,蓋封部於空間上相對於噴頭,定位柱於空間上相對於定位凹槽;驅動件設置於基座,組配驅動棧台在一第二方向上移動;支臂設置於基座,且支臂的第一端連接至驅動件,於驅動件驅動棧台在第二方向移動時,驅動件驅動支臂對應轉動一旋轉角度;感知器設置於基座,於空間上相對於支臂的第二端,其中當棧台遠離滑動件且位於一初始位置時,支臂的旋轉角度為零,且支臂的第二端觸動感知器;其中驅動件驅動棧台移向滑動件,且滑動件相對棧台而位於一封頭位置,定位柱貫穿定位凹槽,蓋封部封住噴頭,旋轉角度為一第一角度值;其中驅動件驅動棧台移向滑動件,且滑動件相對棧台而位於一干涉位置,定位柱與定位凹槽錯位,定位柱的頂端抵頂滑動件的底面,蓋封部與噴頭彼此分離,旋轉角度為一第二角度值,第二角度值大於零且小於第一角度值;(S2)驅動件接收一第一控制指令驅動棧台移向滑動件,以使支臂的旋轉角度增加第一角度值或第二角度值;(S3)驅動件接收一第二控制指令驅動棧台離開滑動件,以使支臂的旋轉角度減少一第三角度值,其中第三角度值小於第一角度值,且大於或等於第二角度值;以及(S4)感知器偵測支臂的第二端是否觸動感知器,其中支臂的第二端觸動感知器時,判定定位柱與定位凹槽彼此錯位,其中支臂的第二端未觸動感知器時,判定定位柱對位至定位凹槽。
體現本案特徵與優點的一些典型實施例將在後段的說明中詳細敘述。應理解的是本案能夠在不同的態樣上具有各種的變化,其皆不脫離本案的範圍,且其中的說明及圖式在本質上係當作說明之用,而非用於限制本案。例如,若是本揭露以下的內容叙述了將一第一特徵設置於一第二特徵之上或上方,即表示其包含了所設置的上述第一特徵與上述第二特徵是直接接觸的實施例,亦包含了尚可將附加的特徵設置於上述第一特徵與上述第二特徵之間,而使上述第一特徵與上述第二特徵可能未直接接觸的實施例。另外,本揭露中不同實施例可能使用重複的參考符號及/或標記。這些重複系爲了簡化與清晰的目的,並非用以限定各個實施例及/或所述外觀結構之間的關係。再者,爲了方便描述圖式中一組件或特徵部件與另一(複數)組件或(複數)特徵部件的關係,可使用空間相關用語,例如“在...之下”、“下方”、“較下部”、“上方”、“較上部”及類似的用語等。除了圖式所繪示的方位之外,空間相關用語用以涵蓋使用或操作中的裝置的不同方位。所述裝置也可被另外定位(例如,旋轉90度或者位於其他方位),並對應地解讀所使用的空間相關用語的描述。此外,當將一組件稱爲“連接到”或“耦合到”另一組件時,其可直接連接至或耦合至另一組件,或者可存在介入組件。 儘管本揭露的廣義範圍的數值範圍及參數爲近似值,但盡可能精確地在具體實例中陳述數值。另外,可理解的是,雖然「第一」、「第二」、「第三」等用詞可被用於申請專利範圍中以描述不同的組件,但這些組件並不應被這些用語所限制,在實施例中相應描述的這些組件是以不同的組件符號來表示。這些用語是爲了分別不同組件。例如:第一組件可被稱爲第二組件,相似地,第二組件也可被稱爲第一組件而不會脫離實施例的範圍。如此所使用的用語「及/或」包含了一或多個相關列出的項目的任何或全部組合。除在操作/工作實例中以外,或除非明確規定,否則本文中所揭露的所有數值範圍、量、值及百分比(例如角度、時間持續、溫度、操作條件、量比及其類似者的那些百分比等)應被理解爲在所有實施例中由用語”大約”或”實質上”來修飾。相應地,除非相反地指示,否則本揭露及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中陳述的數值參數爲可視需要變化的近似值。例如,每一數值參數應至少根據所述的有效數字的數字且借由應用普通舍入原則來解釋。範圍可在本文中表達爲從一個端點到另一端點或在兩個端點之間。本文中所揭露的所有範圍包括端點,除非另有規定。
第1圖係揭示本案實施例包含封頭系統之印表機結構示意圖。第2圖係揭示本案實施例之封頭系統及其對應之印表機噴頭於上方視角的結構示意圖。第3圖係揭示本案實施例之封頭系統及其對應之印表機噴頭於下方視角的結構示意圖。第4圖係揭示本案實施例之封頭系統之控制方法的流程圖。於本實施例中,封頭系統2例如應用於印表機1的噴墨系統3,用以蓋封噴墨系統3的至少一噴頭11a、11b,以進行清潔程序。應強調的是,本案的封頭系統2並非僅限應用於印表機1的噴墨系統3,透過本案封頭系統2可蓋封的噴頭均適用於本案之技術。
首先,如步驟S1所示,本案之封頭系統2例如架構於列表機1的框架9上,以對應噴墨系統3上的至少一噴頭11a、11b。於本實施例中,至少一噴頭11a、11b例如是墨水匣10a、10b的列印頭,承載於一滑動件30上。滑動件30例如為一墨車座,墨車座滑動地設置於一滑軌40上。其中滑動件30可在例如是X軸方向的一第一方向滑動。至少一噴頭11a、11b例如包含複數個噴頭11a、11b沿X軸方向並排,外露於滑動件30的底面30a。於本實施例中,滑動件30包括至少一定位凹槽31a、31b貫穿滑動件30的底面30a。至少一定位凹槽31a、31b的例如設置於複數個噴頭11a、11b之間,複數個定位凹槽31a、31b例如沿Y軸排列。於本實施例中,封頭系統2包括一基座26、一棧台20、一驅動件23、一支臂24以及一感知器25。其中棧台20例如是一墨棧,設置於基座26上,且包括至少一蓋封部21a、21b以及至少一定位柱22a、22b,至少一蓋封部21a、21b於空間上相對於至少一噴頭11a、11b,至少一定位柱22a、22b於空間上相對於至少一定位凹槽31a、31b。至少一定位柱22a、22b例如沿Y軸排列,且至少一定位柱22a、22b在棧台20上的高度高於至少一蓋封部21a、21b在棧台20上的高度。需說明的是,至少一噴頭11a、11b、至少一蓋封部21a、21b、至少一定位柱22a、22b以及少一定位凹槽31a、31b的數量及對應排列位置可視實際應用需求調變。於後續說明中,主要以噴頭11b、蓋封部21b、定位柱22a以及定位凹槽31a說明彼此的對應關係,並非限制本案至少一噴頭11a、11b、至少一蓋封部21a、21b、至少一定位柱22a、22b以及少一定位凹槽31a、31b的數量及對應排列關係,先行述明。
於本實施例中,驅動件23例如是一步進馬達,設置於基座26的旁側,透過齒輪組(未圖示)連接至棧台20,以組配驅動棧台20在例如是Z軸方向的一第二方向上移動。支臂24設置於基座26的另一旁側,且支臂24的一第一端241連接至驅動件23,於驅動件23驅動棧台20在第二方向(Z軸方向)移動時,驅動件23亦驅動支臂24對應轉動一旋轉角度。支臂24的第一端241可例如直接連接驅動件23的旋轉軸或透過齒輪組(未圖示)連接,本案並不受限於此。另外,於本實施例中,感知器25設置於基座26的旁側,於空間上相對於支臂24的一第二端242。
於本實施例中,封頭系統2的驅動件23驅動棧台20對應滑動件30之噴頭11a、11b在第二方向(Z軸方向)移動時,封頭系統2至少可進行初始位置操作、封頭位置操作以及干涉位置操作等。第5圖係揭示本案實施例之封頭系統於初始位置操作時側視圖。第6圖係揭示第5圖中封頭系統於初始位置操作時與滑動件之噴頭的對應關係。第7圖係揭示第5圖中封頭系統於初始位置操作時與滑動件之噴頭的另一對應關係。第8圖係揭示本案實施例之封頭系統於封頭位置操作時側視圖。第9圖係揭示第8圖中封頭系統於封頭位置操作時與滑動件之噴頭的對應關係。第10圖係揭示本案實施例之封頭系統於干涉位置操作時側視圖。第11圖係揭示第10圖中封頭系統於干涉位置操作時與滑動件之噴頭的對應關係。第12圖係揭示本案實施例之封頭系統於封頭位置復位一第三角度值後與噴頭的對應關係。參考第1圖至第12圖。於本實施例中,如第5圖所示,當棧台20遠離滑動件30且位於一初始位置時,支臂24的旋轉角度為零,且支臂24的第二端242位於感知器25的觸動區域內,可觸動感知器25。棧台20遠離滑動件30且位於初始位置時,封頭系統2之棧台20上的定位柱22a可例如對位至滑動件30上所對應的定位凹槽31a,如第6圖所示。此時,允許驅動件23驅動棧台20在第二方向(Z軸方向)移動,且允許定位柱22a可貫穿所對應的定位凹槽31a,進一步完成一封頭位置操作以進行吸墨清潔,如第8圖與第9圖所示。或者,棧台20遠離滑動件30且位於初始位置時,封頭系統2之棧台20上的定位柱22a可與滑動件30上所對應的定位凹槽31a呈錯位排列,如第7圖所示。此時,驅動件23驅動棧台20在第二方向(Z軸方向)移動時,定位柱22a無法貫穿所對應的定位凹槽31a,定位柱22a會受滑動件30底面30a的干涉而停止,進一步實現一干涉位置操作,如第10圖與第11圖所示。
接著,於步驟S2所示,當驅動件23接收一第一控制指令驅動棧台20沿第二方向(Z軸方向)移向滑動件30時,定位柱22a與所對應定位凹槽31a呈對位或錯位將影響棧台20移向滑動件30的結果。於本實施例中,當驅動件23驅動棧台20移向滑動件30,且定位柱22a與所對應的定位凹槽31a彼此對位時,即滑動件30相對棧台20而位於一封頭位置,則至少一定位柱22a可貫穿至少一定位凹槽31a,至少一蓋封部21b封住至少一噴頭11b。此時,支臂24的旋轉角度為一第一角度值θ1,例如60∘,如第8圖所示。於本實施例中,當驅動件23驅動棧台20移向滑動件30,且定位柱22a與所對應的定位凹槽31a呈錯位排列時,即滑動件30相對棧台20而位於一干涉位置,則至少一定位柱22a的頂端將抵頂滑動件30的底面30a。此時,至少一蓋封部21b與至少一噴頭11b彼此分離,而支臂24的旋轉角度為一第二角度值θ2,例如35∘,如第10圖所示。於本實施例中,第二角度值θ2大於零且小於第一角度值θ1。換言之,當驅動件23接收第一控制指令驅動棧台20沿第二方向(Z軸方向)移向滑動件30時,將使支臂24的旋轉角度增加第一角度值θ1或第二角度值θ2。另外,於步驟S2執行前,更包括一預處理步驟,使驅動件23驅動棧台20離開滑動件30,棧台20復位至初始位置,且支臂24的旋轉角度為零。當然,本案並不以此為限。
爾後,於步驟S3所示,驅動件23接收一第二控制指令驅動棧台20離開滑動件30,以使支臂24的旋轉角度減少一第三角度值,例如45∘。其中第三角度值例如小於第一角度值θ1(例如60∘),且大於或等於第二角度值θ2(例如35∘)。若滑動件30相對棧台20位於干涉位置而進行步驟S3的操作,則支臂24的旋轉角度將復位至初始位置,如第5圖所示。此時,支臂24的第二端242落於感知器25的感測區域內,因此可觸動感知器25。相反地,若滑動件30相對棧台20位於封頭位置而進行步驟S3操作,則支臂24的旋轉角度將復位至一避讓角度值θ3(例如15∘),如第12圖所示。此時,支臂24的第二端242未落於感知器25的感測區域內,即支臂24的第二端242將不會觸動感知器25。
因此,於步驟S4中,感知器25偵測支臂24的第二端242是否觸動感知器25即可判定封頭系統2的定位柱22a與滑動件30上所對應的定位凹槽31a彼此錯位(如第7圖所示),或封頭系統2的定位柱22a對位至滑動件30上所對應的定位凹槽31a(如第6圖所示)。於本實施例中,若確認封頭系統2的定位柱22a對位至滑動件30上所對應的定位凹槽31a,則可紀錄滑動件30在第一方向(X軸方向)的位置,以提供封頭位置作為後續封頭作業參考。當然,本案並不以此為限。再者,定位柱22a與所對的定位凹槽31a彼此對位,即確保滑動件30上至少一噴頭11a、11b移動至封頭系統2的正確封頭位置,使得封頭系統2之棧台20上的蓋封部21a、21b抬起時可完全密封滑動件30上噴頭11a、11b,排除人為主觀判斷封頭位置所產生的問題,確保封頭作業的準確性,保證滑動件30上噴頭11a、11b的噴嘴均被棧台20的蓋封部21a、21b所涵蓋,避免空抽空氣進入噴嘴孔,有助於延長噴頭11a、11b的使用壽命。
另一方面,於步驟S4中若判定至少一定位柱22a與至少一定位凹槽31a彼此錯位時,則滑動件30可受控移動一位移距離,如步驟S5所示,以進一步執行定位柱22a與所對應定位凹槽31a的對位。第13圖係揭示本案實施例封頭系統之定位柱與滑動件之定位凹槽的一對應關係。第14圖係揭示本案實施例封頭系統之定位柱與滑動件之定位凹槽的另一對應關係。為助益定位柱21a與所對應定位凹槽31a完成定位作業,於本實施例中,定位柱22a具有一T字形的水平橫截面,提供足夠的結構強度,避免定位柱22a頂端與滑動件30干涉時產生變形。此外,定位柱22a的頂端可例如具有一倒角結構。當然,本案並不以此為限。值得注意的是,於本實施例中,至少一定位凹槽31a在第一方向(X軸方向)上具有一第一寬度W1,至少一定位柱22a在第一方向(X軸方向)上具有一第二寬度W2,第一寬度W1大於第二寬度W2,且形成一差值距離D,例如0.5 mm,位移距離小於等於差值距離D,則可避免滑動件30位移距離過大而錯過定位柱22a與定位凹槽31a的對位。換言之,封頭系統2進行封頭位置確認時,藉由控制滑動件30的位移距離,並重覆步驟S2與步驟S3,即可實現定位柱22a與所對應定位凹槽31a的對位作業。
於本實施例中,實現定位柱22a與所對應定位凹槽31a的對位作業後,控制方法更包括步驟S6,使滑動件30受控移動一補償距離,其中補償距離為差值距離D的四分之一。第15圖係揭示本案實施例封頭系統之定位柱貫穿滑動件之定位凹槽的第一示範性對應關係。第16圖係揭示第15圖中滑動件移動一補償距離後定位凹槽與定位柱的對應關係。於本實施例中,當定位柱22a貫穿所對應定位凹槽31a的中央,則定位柱22a在第一方向(X軸方向)上與所對應定位凹槽31a的兩側保持例如的距離約D/2,如第15圖所示。執行步驟S6的補償作業後,滑動件30逆第一方向(逆X軸方向)回復補償距離為D/4,則定位柱22a在第一方向(X軸方向)上與所對應定位凹槽31a的兩側保持例如的距離分別為D/4與3D/4,仍得以確保滑動30件上噴頭11a的噴嘴均可被棧台20的蓋封部21a所涵蓋。
第17圖係揭示本案實施例封頭系統之定位柱貫穿滑動件之定位凹槽的第二示範性對應關係。第18圖係揭示第17圖中滑動件移動一補償距離後定位凹槽與定位柱的對應關係。於本實施例中,當定位柱22a沿所對應定位凹槽31a的右側貫穿,則定位柱22a在第一方向(X軸方向)上與所對應定位凹槽31a的左側保持例如的距離約D,如第17圖所示。執行步驟S6的補償作業後,滑動件30沿第一方向(X軸方向)的補償距離為D/4,則定位柱22a在第一方向(X軸方向)上與所對應定位凹槽31a的兩側保持例如的距離分別為D/2與D/2,得以確保滑動30件上噴頭11a的噴嘴均可被棧台20的蓋封部21a所涵蓋。
第19圖係揭示本案實施例封頭系統之定位柱貫穿滑動件之定位凹槽的第三示範性對應關係。第20圖係揭示第19圖中滑動件移動一補償距離後定位凹槽與定位柱的對應關係。於本實施例中,當定位柱22a沿所對應定位凹槽31a的左側貫穿,則定位柱22a在第一方向(X軸方向)上與所對應定位凹槽31a的右側保持例如的距離約D,如第19圖所示。執行步驟S6的補償作業後,滑動件30逆第一方向(逆X軸方向)回復補償距離為D/4,則定位柱22a在第一方向(X軸方向)上與所對應定位凹槽31a的兩側保持例如的距離分別為3D/4與D/4,得以確保滑動30件上噴頭11a的噴嘴均可被棧台20的蓋封部21a所涵蓋。由上可知,藉由步驟S6的補償作業,定位柱22a與所對應定位凹槽31a兩側的距離更可控制於D/4至3D/4之間,可進一步利用補償距離來修正滑動件30之噴頭11a相對封頭系統2之蓋封部21a的位置,進一步提昇封頭作業的準確性及效率。當然,於其他實施例中,步驟S6可省略,本案並不受限於此。
於本實施例中,實現定位柱22a與所對應定位凹槽31a的對位作業後,控制方法更包括步驟S7紀錄滑動件30在第一方向(X軸方向)的位置,並更新滑動件30相對棧台20的封頭位置,以提供封頭位置作為後續封頭作業參考。當然,本案並不以此為限。
綜上所述,本案提供一種封頭系統及其控制方法。藉由將封頭系統之棧台相對滑動件之位移距離轉換為對應角度,以控制封頭系統自動化確認相對滑動件之封頭位置。再者,封頭系統相對滑動件上噴頭的封頭位置的確認程序,可確保滑動件上噴頭移動至封頭系統的正確封頭位置,使得封頭系統之棧台上的蓋封部抬起時可完全密封滑動件上噴頭。由於封頭系統可自動化調整及設定滑動件上噴頭相對蓋封部的位置,排除人為主觀判斷封頭位置所產生的問題,確保封頭作業的準確性。當封頭作業結合應用於印表機的清潔系統時,封頭位置的自動化調整可保證滑動件上噴頭的噴嘴均被棧台的蓋封部所涵蓋,避免空抽空氣進入噴嘴孔,有助於延長噴頭的使用壽命。再者,本案藉由控制滑動件的位移距離,有效提昇封頭系統之定位柱與滑動件之定位凹槽的對位效率,同時簡化封頭位置的確認程序。另一方面,通過定位柱與定位凹槽的設計,可進一步利用補償距離來修正滑動件之噴頭相對封頭系統之蓋封部的位置,進一步提昇封頭作業的準確性及效率。
本案得由熟習此技術的人士任施匠思而為諸般修飾,然皆不脫如附申請專利範圍所欲保護者。
1:印表機 10a、10b:墨水匣 11a、11b:噴頭 2:封頭系統 20:棧台 21a、21b:蓋封部 22a、22b:定位柱 23:驅動件 24:支臂 241:第一端 242:第二端 25:感知器 26:基座 3:噴墨系統 30:滑動件 30a:底面 31a、31b:定位凹槽 40:滑軌 9:框架 θ1:第一角度值 θ2:第二角度值 θ3:避讓角度值 W1:第一寬度 W2:第二寬度 D:差值距離 S1~S7:步驟 X、Y、Z:軸
第1圖係揭示本案實施例包含封頭系統之印表機結構示意圖。 第2圖係揭示本案實施例之封頭系統及其對應之印表機噴頭於上方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第3圖係揭示本案實施例之封頭系統及其對應之印表機噴頭於下方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第4圖係揭示本案實施例之封頭系統之控制方法的流程圖。 第5圖係揭示本案實施例之封頭系統於初始位置操作時側視圖。 第6圖係揭示第5圖中封頭系統於初始位置操作時與滑動件之噴頭的對應關係。 第7圖係揭示第5圖中封頭系統於初始位置操作時與滑動件之噴頭的另一對應關係。 第8圖係揭示本案實施例之封頭系統於封頭位置操作時側視圖。 第9圖係揭示第8圖中封頭系統於封頭位置操作時與滑動件之噴頭的對應關係。 第10圖係揭示本案實施例之封頭系統於干涉位置操作時側視圖。 第11圖係揭示第10圖中封頭系統於干涉位置操作時與滑動件之噴頭的對應關係。 第12圖係揭示本案實施例之封頭系統於封頭位置復位一第三角度值後與噴頭的對應關係。 第13圖係揭示本案實施例封頭系統之定位柱與滑動件之定位凹槽的一對應關係。 第14圖係揭示本案實施例封頭系統之定位柱與滑動件之定位凹槽的另一對應關係。 第15圖係揭示本案實施例封頭系統之定位柱貫穿滑動件之定位凹槽的一示範性對應關係。 第16圖係揭示第15圖中滑動件移動一補償距離後定位凹槽與定位柱的對應關係。 第17圖係揭示本案實施例封頭系統之定位柱貫穿滑動件之定位凹槽的第二示範性對應關係。 第18圖係揭示第17圖中滑動件移動一補償距離後定位凹槽與定位柱的對應關係。 第19圖係揭示本案實施例封頭系統之定位柱貫穿滑動件之定位凹槽的第三示範性對應關係。 第20圖係揭示第19圖中滑動件移動一補償距離後定位凹槽與定位柱的對應關係。
1:印表機
10a、10b:墨水匣
2:封頭系統
20:棧台
21a、21b:蓋封部
22a、22b:定位柱
23:驅動件
24:支臂
241:第一端
242:第二端
25:感知器
26:基座
3:噴墨系統
30:滑動件
40:滑軌
X、Y、Z:軸

Claims (12)

  1. 一種封頭系統,用以蓋封至少一噴頭,該至少一噴頭承載於一滑動件上,該滑動件在一第一方向滑動,該滑動件包括至少一定位凹槽貫穿該滑動件的一底面,該封頭系統包括: 一基座; 一棧台,設置於該基座上,且包括至少一蓋封部以及至少一定位柱,該至少一蓋封部於空間上相對於該至少一噴頭,該至少一定位柱於空間上相對於該至少一定位凹槽; 一驅動件,設置於該基座,組配驅動該棧台在一第二方向上移動; 一支臂,設置於該基座,且該支臂的一第一端連接至該驅動件,於該驅動件驅動該棧台在該第二方向移動時,該驅動件驅動該支臂對應轉動一旋轉角度;以及 一感知器,設置於該基座,於空間上相對於該支臂的一第二端,其中當該棧台遠離該滑動件且位於一初始位置時,該支臂的該旋轉角度為零,且該支臂的該第二端觸動該感知器; 其中該驅動件驅動該棧台移向該滑動件,且該滑動件相對該棧台而位於一封頭位置,該至少一定位柱貫穿該至少一定位凹槽,該至少一蓋封部封住該至少一噴頭,該旋轉角度為一第一角度值;其中該驅動件驅動該棧台移向該滑動件,且該滑動件相對該棧台而位於一干涉位置,該至少一定位柱與該至少一定位凹槽錯位,該至少一定位柱的頂端抵頂該滑動件的該底面,該至少一蓋封部與該至少一噴頭彼此分離,該旋轉角度為一第二角度值,該第二角度值大於零且小於該第一角度值。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封頭系統,其中該驅動件為一步進馬達,該噴頭為一列印頭,該滑動件為一墨車座,該棧台為一墨棧,該滑動件滑動地設置於一滑軌,以受驅動於該第一方向上滑動。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封頭系統,其中該至少一定位柱具有一T字形的水平橫截面,其中該至少一定位柱的頂端具有一倒角結構。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封頭系統,其中該至少一定位凹槽在該第一方向上具有一第一寬度,該至少一定位柱在該第一方向上具有一第二寬度,該第一寬度大於該第二寬度,且形成一差值距離,其中當該滑動件相對該棧台而位於該干涉位置時,該滑動件移動一位移距離執行該至少一定位凹槽與該至少一定位柱之對位,以確認該滑動件相對該棧台而位於該封頭位置,其中該位移距離等於或小於該差值距離。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封頭系統,其中該至少一定位柱在該棧台上的高度高於該至少一蓋封部在該棧台上的高度。
  6. 一種封頭系統之控制方法,包括步驟: (S1) 提供一封頭系統,用以蓋封至少一噴頭,該至少一噴頭承載於一滑動件上,該滑動件在一第一方向滑動,該滑動件包括至少一定位凹槽貫穿該滑動件的一底面,該封頭系統包括一基座、一棧台、一驅動件、一支臂以及一感知器,其中該棧台設置於該基座上,且包括至少一蓋封部以及至少一定位柱,該至少一蓋封部於空間上相對於該至少一噴頭,該至少一定位柱於空間上相對於該至少一定位凹槽;該驅動件設置於該基座,組配驅動該棧台在一第二方向上移動;該支臂設置於該基座,且該支臂的一第一端連接至該驅動件,於該驅動件驅動該棧台在該第二方向移動時,該驅動件驅動該支臂對應轉動一旋轉角度;該感知器設置於該基座,於空間上相對於該支臂的一第二端,其中當該棧台遠離該滑動件且位於一初始位置時,該支臂的該旋轉角度為零,且該支臂的該第二端觸動該感知器;其中該驅動件驅動該棧台移向該滑動件,且該滑動件相對該棧台而位於一封頭位置,該至少一定位柱貫穿該至少一定位凹槽,該至少一蓋封部封住該至少一噴頭,該旋轉角度為一第一角度值;其中該驅動件驅動該棧台移向該滑動件,且該滑動件相對該棧台而位於一干涉位置,該至少一定位柱與該至少一定位凹槽錯位,該至少一定位柱的頂端抵頂該滑動件的該底面,該至少一蓋封部與該至少一噴頭彼此分離,該旋轉角度為一第二角度值,該第二角度值大於零且小於該第一角度值; (S2) 該驅動件接收一第一控制指令驅動該棧台移向該滑動件,以使該支臂的該旋轉角度增加該第一角度值或該第二角度值; (S3) 該驅動件接收一第二控制指令驅動該棧台離開該滑動件,以使該支臂的該旋轉角度減少一第三角度值,其中該第三角度值小於該第一角度值,且大於或等於該第二角度值;以及 (S4) 該感知器偵測該支臂的該第二端是否觸動該感知器,其中該支臂的該第二端觸動該感知器時,判定該至少一定位柱與該至少一定位凹槽彼此錯位,其中該支臂的該第二端未觸動該感知器時,判定該至少一定位柱對位至該至少一定位凹槽。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控制方法,其中該步驟(S4)中若判定該至少一定位柱與該至少一定位凹槽彼此錯位時,該控制方法更包括步驟(S5)該滑動件移動一位移距離,其中該至少一定位凹槽在該第一方向上具有一第一寬度,該至少一定位柱在該第一方向上具有一第二寬度,該第一寬度大於該第二寬度,且形成一差值距離,該位移距離小於或等於該差值距離;以及重覆該步驟(S2)與該步驟(S3)。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控制方法,其中該步驟(S4)中若判定該至少一定位柱對位至該至少一定位凹槽時,該控制方法更包括步驟(S6)該滑動件移動一補償距離,其中該補償距離為該差值距離的四分之一。
  9. 如請求項6所述之控制方法,其中該步驟(S4)中若判定該至少一定位柱對位至該至少一定位凹槽時,該控制方法更包括步驟(S7)紀錄該滑動件在該第一方向的位置,並更新該滑動件相對該棧台的該封頭位置。
  10. 如請求項6所述之控制方法,其中該步驟(S2)更包括預處理步驟(S2’)該驅動件驅動該棧台離開該滑動件,該棧台復位至該初始位置,且該支臂的該旋轉角度為零。
  11. 如請求項6所述之控制方法,其中該驅動件為一步進馬達,該噴頭為一列印頭,該滑動件為一墨車座,該棧台為一墨棧,該滑動件滑動地設置於一滑軌,以受驅動於該第一方向上滑動。
  12. 如請求項6所述之控制方法,其中該至少一定位柱具有一T字形的水平橫截面,其中該至少一定位柱的頂端具有一倒角結構,其中該至少一定位柱在該棧台上的高度高於該至少一蓋封部在該棧台上的高度。
TW110145370A 2021-12-06 2021-12-06 封頭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TWI7756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45370A TWI775694B (zh) 2021-12-06 2021-12-06 封頭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DE102021132540.4A DE102021132540A1 (de) 2021-12-06 2021-12-09 Verschlusssystem und steuerungsverfahren dafü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45370A TWI775694B (zh) 2021-12-06 2021-12-06 封頭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75694B TWI775694B (zh) 2022-08-21
TW202323066A true TW202323066A (zh) 2023-06-16

Family

ID=838074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45370A TWI775694B (zh) 2021-12-06 2021-12-06 封頭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DE (1) DE102021132540A1 (zh)
TW (1) TWI775694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12023A (ja) 2002-04-19 2003-11-06 Brother Ind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字ヘッド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CN103182846B (zh) * 2011-12-31 2015-11-25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喷墨设备及其清洁机构和清洁控制方法
JP6503841B2 (ja) 2015-03-31 2019-04-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8144374A (ja) * 2017-03-07 2018-09-20 ローランドディー.ジー.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におけるインクヘッドの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JP7046457B2 (ja) * 2019-03-26 2022-04-04 ローランドディー.ジー.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およびクリーニング用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11923611A (zh) * 2020-08-17 2020-11-13 广东立彩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的喷墨打印机
CN213920295U (zh) * 2020-08-17 2021-08-10 广东立彩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墨栈的喷墨打印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75694B (zh) 2022-08-21
DE102021132540A1 (de) 2023-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216239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ティング装置及びヘッド位置調節方法
US6402288B2 (en) Flexible frame onsert capping system for inkjet printheads
JP4804043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および記録制御形態の設定方法
JP5742997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描画装置
JP4018120B2 (ja) 液滴吐出描画装置
US7806506B2 (en) Droplet ejecting device having cap that seals nozzles
CN116100954B (zh) 通过测量边缘直线度来引导喷墨打印路径装置及方法
JP6079335B2 (ja) 記録装置
JP5318473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US6830311B2 (en)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moving position control method of capping device therein, and flushing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TW202323066A (zh) 封頭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JP6198634B2 (ja) 曲面プリントシステム
JP5957960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7231697B1 (ja) キャッピング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16215080A (zh) 封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2005254493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00211148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4541871B2 (ja) メンテナンスユニット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ー
JP5274115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4586978B2 (ja) 記録ヘッドのキャッピング装置、記録装置、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KR100950665B1 (ko) 압력용기의 내외면 다전극 육성용접장치
JP2010247388A (ja) 流体噴射装置
JP2022001413A (ja) 記録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22039479A (ja) キャップ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3688492B2 (ja) 部品の吸着方法および部品の吸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