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17673A - 音響構件用膜 - Google Patents

音響構件用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17673A
TW202317673A TW111129630A TW111129630A TW202317673A TW 202317673 A TW202317673 A TW 202317673A TW 111129630 A TW111129630 A TW 111129630A TW 111129630 A TW111129630 A TW 111129630A TW 202317673 A TW202317673 A TW 20231767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mpa
layer
acoustic
acoustic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296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早川裕子
大崎桂史
山田剛幹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三菱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112939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3023667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112938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3023664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210291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4003639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三菱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三菱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176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17673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32B7/022Mechanical proper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7/00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 H04R7/02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Abstract

一種具有硬化性之單層之音響構件用膜。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音響構件用膜,其提高成形前之形狀保持性、及成形時之賦形性、以及對模具之追隨性,並且防止成形時膜黏附於金屬模具等模具,成形前剝離離型膜時能夠無破損地自離型膜剝離。

Description

音響構件用膜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音響構件用膜、音響構件、振動板、音響轉換器、音響構件用膜之製造方法、聚矽氧膜、成形品、聚矽氧膜之製造方法、膜、膜之製造方法、音響構件之製造方法、以及將膜用於音響構件之方法。
隨著智慧型手機、PDA、筆記型電腦、DVD、液晶電視、數位相機、可攜式音樂設備等小型電子機器之普及,該等電子機器所使用之小型揚聲器(通常稱為微型揚聲器)或小型聽筒、進而麥克風、耳機等小型電音響轉換器之需求增大。作為該等電音響轉換器使用之振動板,廣泛使用有聚醚醯亞胺(PEI)樹脂、聚醚醚酮(PEEK)樹脂等。
又,近年來亦開始研究將聚矽氧樹脂用於上述振動板。例如,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將離型片材、包含未硬化液狀聚矽氧組合物之第1層、及主要包含熱塑性聚胺基甲酸酯之第2層依序積層而成之振動板用片材,以及使用該振動板用片材之振動板之製造方法。於專利文獻1中,藉由將振動板用片材設置於金屬模具內並賦形成形後,自成形物剝離離型片材,從而製造振動板。專利文獻1記載之振動板用片材由於使用了未硬化液狀聚矽氧組合物,故能夠提高成形時之賦形性,又,亦能夠提高對金屬模具之追隨性。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8-152817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於專利文獻1中,振動板用片材係於在包含未硬化液狀聚矽氧組合物之第1層積層有離型膜之狀態下被設置於金屬模具而進行賦形成形。因此,成形後需剝離離型膜,但由於成形時之加熱及加壓,導致離型膜大多不易自第1層剝離,作業性下降,難以實現量產化。 因此,理想的是將振動板用片材在剝離離型膜後設置於金屬模具等模具。然而,若無離型膜,則會出現包含未硬化液狀聚矽氧組合物之第1層黏附於金屬模具而無法容易地自金屬模具取出成形品等不良情況。又,於剝離離型膜時,存在包含未硬化液狀聚矽氧組合物之第1層破損之問題。再者,專利文獻1之振動板用片材若無離型膜,則賦形前之形狀保持性亦降低。
因此,本發明之第一形態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音響構件用膜,其提高成形時之賦形性、及對模具之追隨性,並且成形前剝離離型膜時能夠無破損地自離型膜剝離。 又,本發明之第二形態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聚矽氧膜,其提高成形前之形狀保持性、及成形時之賦形性,並且能夠防止成形時膜黏附於模具。  進而,本發明之第三形態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音響構件用膜,其具有成形前之形狀保持性、及成形時之賦形性、以及對模具之追隨性,成形前剝離離型膜時能夠無破損地自離型膜剝離。  又,本發明之第四形態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膜,其提高成形前之形狀保持性、及成形時之賦形性、以及對模具之追隨性,並且能夠防止成形時膜黏附於金屬模具等模具。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者等人經過銳意研究,結果發現,藉由具有硬化性之單層音響構件用膜、具有硬化性且控制至少一面之靜摩擦係數之單層聚矽氧膜、具有特定儲存模數之膜、或者控制最表/背面層之靜摩擦係數且中間層具有硬化性之採用多層構造之膜,能夠解決上述課題,最終完成以下之本發明。本發明之主旨如下所述。 [1]一種單層音響構件用膜,其具有硬化性。 [2]如上述[1]記載之音響構件用膜,其凝膠分率為60%以上90%以下。 [3]如上述[1]或[2]記載之音響構件用膜,其具有下述(a)之黏彈性特性: (a)測定溫度20℃下之儲存模數E'為0.1 MPa以上500 MPa以下。 [4]如上述[1]至[3]中任一項記載之音響構件用膜,其具有熱硬化性。 [5]如上述[1]至[4]中任一項記載之音響構件用膜,其具有交聯結構。 [6]如上述[1]至[5]中任一項記載之音響構件用膜,其於硬化後之狀態下具有下述(b)~(d)之黏彈性特性: (b)測定溫度20℃下之儲存模數E' 20為0.1 MPa以上500 MPa以下; (c)測定溫度100℃下之儲存模數E' 100為0.1 MPa以上500 MPa以下; (d)上述儲存模數E' 100相對於上述儲存模數E' 20之比(E' 100/E' 20)為0.2以上1.0以下。 [7]如上述[1]至[6]中任一項記載之音響構件用膜,其為振動板用膜。 [8]如上述[1]至[7]中任一項記載之音響構件用膜,其為聚矽氧膜。 [9]如上述[1]至[8]中任一項記載之音響構件用膜,其至少一面之靜摩擦係數為3以下。 [10]一種音響構件,其係使如上述[1]至[9]中任一項記載之音響構件用膜硬化而成。 [11]一種振動板,其係使如上述[1]至[9]中任一項記載之音響構件用膜硬化而成。 [12]一種音響轉換器,其具備如上述[10]記載之音響構件。 [13]一種音響轉換器,其具備如上述[11]記載之振動板。 [14]一種如上述[1]至[9]中任一項記載之音響構件用膜之製造方法,其包括照射放射線之步驟。 [15]如上述[14]記載之音響構件用膜之製造方法,其中對積層於離型膜上之樹脂層照射放射線後,自上述樹脂層剝離離型膜。 [16]一種如上述[1]至[9]中任一項記載之音響構件用膜之製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於表面粗糙度(Ra)為0.10~6.00 μm之2片離型膜之間積層樹脂層;使所積層之上述樹脂層硬化;及自上述已硬化之樹脂層剝離至少1片上述離型膜。 [17]一種單層聚矽氧膜,其具有硬化性、且至少一面之靜摩擦係數為3以下。 [18]如上述[17]記載之聚矽氧膜,其凝膠分率為60%以上90%以下。 [19]如上述[17]或[18]記載之聚矽氧膜,其具有下述(a)之黏彈性特性: (a)測定溫度20℃下之儲存模數E'為0.1 MPa以上500 MPa以下。 [20]如上述[17]至[19]中任一項記載之聚矽氧膜,其具有熱硬化性。 [21]如上述[17]至[20]中任一項記載之聚矽氧膜,其具有交聯結構。 [22]如上述[17]至[21]中任一項記載之聚矽氧膜,其於硬化後之狀態下具有下述(b)~(d)之黏彈性特性: (b)測定溫度20℃下之儲存模數E' 20為0.1 MPa以上500 MPa以下; (c)測定溫度100℃下之儲存模數E' 100為0.1 MPa以上500 MPa以下; (d)上述儲存模數E' 100相對於上述儲存模數E' 20之比(E' 100/E' 20)為0.2以上1.0以下。 [23]如上述[17]至[22]中任一項記載之聚矽氧膜,其為音響構件用膜。 [24]如上述[17]至[23]中任一項記載之聚矽氧膜,其為振動板用膜。 [25]一種附離型膜之聚矽氧膜,其具備如上述[17]至[24]中任一項記載之聚矽氧膜、與設置於該聚矽氧膜之至少單面之離型膜。 [26]一種成形品,其係使如上述[17]至[24]中任一項記載之聚矽氧膜硬化而成。 [27]一種音響構件,其係使如上述[17]至[24]中任一項記載之聚矽氧膜硬化而成。 [28]一種振動板,其係使如上述[17]至[24]中任一項記載之聚矽氧膜硬化而成。 [29]一種音響轉換器,其具備如上述[27]記載之音響構件。 [30]一種音響轉換器,其具備如上述[28]記載之振動板。 [31]一種如上述[17]至[24]中任一項記載之聚矽氧膜之製造方法,其包括照射放射線之步驟。 [32]如上述[31]記載之聚矽氧膜之製造方法,其中對積層於離型膜上之聚矽氧樹脂層照射放射線後,自上述聚矽氧樹脂層剝離上述離型膜。 [33]一種如上述[17]至[24]中任一項記載之聚矽氧膜之製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於表面粗糙度(Ra)為0.10~6.00 μm之2片離型膜之間積層聚矽氧樹脂層;使所積層之上述聚矽氧樹脂層硬化;及自上述已硬化之聚矽氧樹脂層剝離至少1片上述離型膜。 [34]一種音響構件用膜,其係具有硬化性之膜,且具有下述(a)之黏彈性特性: (a)測定溫度20℃、頻率10 Hz下之儲存模數E'為0.1 MPa以上500 MPa以下。 [35]如上述[34]記載之音響構件用膜,其具有熱硬化性。 [36]如上述[34]或[35]記載之音響構件用膜,其具有交聯結構。 [37]如上述[34]至[36]中任一項記載之音響構件用膜,其凝膠分率為90%以下。 [38]如上述[34]至[37]中任一項記載之音響構件用膜,其為聚矽氧膜。 [39]如上述[34]至[38]中任一項記載之音響構件用膜,其於硬化後之狀態下具有下述(b)~(d)之黏彈性特性: (b)測定溫度20℃、頻率10 Hz下之儲存模數E' 20為0.1 MPa以上500 MPa以下; (c)測定溫度100℃、頻率10 Hz下之儲存模數E' 100為0.1 MPa以上500 MPa以下; (d)上述E' 100/E' 20為0.4~1.0。 [40]一種附離型膜之音響構件用膜,其具備如上述[34]至[39]中任一項記載之音響構件用膜、與設置於上述音響構件用膜之至少單面之離型膜。 [41]一種音響構件,其係使如上述[34]至[40]中任一項記載之音響構件用膜硬化而成。 [42]一種音響轉換器,其具備如上述[41]記載之音響構件。 [43]一種如上述[34]至[39]中任一項記載之音響構件用膜之製造方法,其包括將用以構成膜之一層或複數層樹脂層中之至少一部分硬化之步驟。 [44]如上述[43]記載之音響構件用膜之製造方法,其包括將已硬化之樹脂層與具有硬化性之樹脂層積層之步驟。 [45]一種膜,其具備包含硬化樹脂層之最表/背面層、與配置於上述最表/背面層之間的至少一層之硬化性中間層,且上述最表/背面層之靜摩擦係數為3以下。 [46]如上述[45]記載之膜,其凝膠分率為0%以上90%以下。 [47]如上述[45]或[46]記載之膜,其中上述最表/背面層之凝膠分率均為80%以上。 [48]如上述[45]至[47]中任一項記載之膜,其具有下述(a)之黏彈性特性: (a)測定溫度20℃下之儲存模數E'為0.1 MPa以上500 MPa以下。 [49]如上述[45]至[48]中任一項記載之膜,其具有熱硬化性。 [50]如上述[45]至[49]中任一項記載之膜,其具有交聯結構。 [51]如上述[45]至[50]中任一項記載之膜,其為聚矽氧膜。 [52]如上述[45]至[51]中任一項記載之膜,其於硬化後之狀態下具有下述(b)之黏彈性特性: (b)測定溫度20℃下之儲存模數E' 20為0.1 MPa以上。 [53]如上述[45]至[52]中任一項記載之膜,其於硬化後之狀態下具有下述(c)~(e)之黏彈性特性: (c)測定溫度20℃下之儲存模數E' 20為0.1 MPa以上500 MPa以下; (d)測定溫度100℃下之儲存模數E' 100為0.1 MPa以上500 MPa以下; (e)上述儲存模數E' 100相對於上述儲存模數E' 20之比(E' 100/E' 20)為0.4以上1.0以下。 [54]為音響構件用膜、如上述[45]至[53]中任一項記載之膜,其。 [55]如上述[45]至[54]中任一項記載之膜,其為振動板用膜。 [56]一種附離型膜之膜,其具備如上述[45]至[55]中任一項記載之膜、與設置於上述膜之至少單面之離型膜。 [57]一種音響構件,其係使如上述[45]至[55]中任一項記載之膜硬化而成。 [58]一種振動板,其係使如上述[45]至[55]中任一項記載之膜硬化而成。 [59]一種音響轉換器,其具備如上述[57]記載之音響構件。 [60]一種音響轉換器,其具備如上述[58]記載之振動板。 [61]一種如上述[45]至[55]中任一項記載之膜之製造方法,其包括於已硬化之最表/背面層之間積層未硬化或半硬化之中間層之步驟。 [62]一種音響構件之製造方法,其係利用模具對如上述[1]至[9]中任一項記載之音響構件用膜、如上述[17]至[24]中任一項記載之聚矽氧膜、如上述[34]至[39]中任一項記載之音響構件用膜、或者如上述[45]至[55]中任一項記載之膜進行賦形。 [63]如上述[62]記載之音響構件之製造方法,其包括將上述膜配置於上述模具之前對上述膜進行加熱之步驟。 [64]如上述[62]或[63]記載之音響構件之製造方法,其中賦形時之加熱溫度為180℃以上260℃以下。 [65]如上述[62]至[64]中任一項記載之音響構件之製造方法,其中賦形時間為1秒以上5分鐘以下。 [66]如上述[62]至[65]中任一項記載之音響構件之製造方法,其係藉由加壓成形、真空成形及壓空成形之任一方式進行賦形。 [67]一種音響構件之製造方法,其係自如上述[25]記載之附離型膜之聚矽氧膜、如上述[40]記載之附離型膜之音響構件用膜、或者如上述[56]記載之附離型膜之膜剝離上述離型膜後,將上述聚矽氧膜配置於模具而進行賦形。 [68]一種將膜用於音響構件之方法,其中上述膜係如上述[1]至[9]中任一項記載之音響構件用膜、如上述[17]至[24]中任一項記載之聚矽氧膜、如上述[34]至[39]中任一項記載之音響構件用膜、或者如上述[45]至[55]中任一項記載之膜。 [69]一種音響構件,其至少一面之靜摩擦係數為3以下。 [70]如上述[69]記載之音響構件,其包含聚矽氧膜。 [71]如上述[69]或[70]記載之音響構件,其厚度為5 μm以上500 μm以下。 [72]如上述[69]至[71]中任一項記載之音響構件,其具有交聯結構。 [73]如上述[69]至[72]中任一項記載之音響構件,其具有下述(b)~(d)之黏彈性特性: (b)測定溫度20℃下之儲存模數E' 20為0.1 MPa以上500 MPa以下; (c)測定溫度100℃下之儲存模數E' 100為0.1 MPa以上500 MPa以下; (d)上述儲存模數E' 100相對於上述儲存模數E' 20之比(E' 100/E' 20)為0.2以上1.0以下。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音響構件用膜,其提高成形時之賦形性、及對模具之追隨性,並且成形前剝離離型膜時能夠無破損地自離型膜剝離(本發明之第一形態)。 又,可提供一種聚矽氧膜,其提高成形前之形狀保持性、及成形時之賦形性,並且能夠防止成形時膜黏附於模具(本發明之第二形態)。  進而,可提供一種音響構件用膜,其具有成形前之形狀保持性、及成形時之賦形性、以及對模具之追隨性,成形前剝離離型膜時能夠無破損地自離型膜剝離(本發明之第三形態)。  又,可提供一種膜,其提高成形前之形狀保持性、及成形時之賦形性、以及對模具之追隨性,並且能夠防止成形時膜黏附於金屬模具等模具(本發明之第四形態)。
以下,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但本發明只要未超出其主旨,則並不限定於以下說明之實施形態。 再者,膜與片材並無明確之區分,因此,於本發明中,膜包括片材。
[本發明之第一形態] 本發明之第一形態係一種具有硬化性之單層之音響構件用膜。 <音響構件用膜> 本發明之音響構件用膜(以下有時記為「本膜(1)」)具有硬化性、且單層,為適宜用於音響構件之膜。 本膜(1)由於具有硬化性、存在至少局部未硬化之部分,故具有賦形性,由於為單層,故無層間剝離之問題。
<<凝膠分率>> 本膜(1)較佳為凝膠分率為60%以上90%以下。若凝膠分率為該範圍,則具有適度之硬化性,又,亦能夠成為表層部適度硬化、內部未硬化或半硬化之狀態,實現本發明之效果。就以上觀點而言,本膜(1)之凝膠分率更佳為60%以上85%以下,進而較佳為65%以上80%以下。 再者,凝膠分率之測定藉由實施例記載之方法進行。
<<黏彈性特性(儲存模數)>> 本膜(1)較佳為具有下述(a)之黏彈性特性。 (a)測定溫度20℃、頻率10 Hz下之儲存模數E'為0.1 MPa以上500 MPa以下。 若儲存模數E'為0.1 MPa以上,則於本膜(1)層壓於離型膜之類型之情形時,藉由本膜(1)具有適度之硬度,而易於自離型膜剝離,又,剝離時無發生破損之虞。又,將離型膜剝離後亦能夠保持形狀。另一方面,若儲存模數E'為500 MPa以下,則膜具有適度之柔軟性,成形時對模具之追隨性或賦形性良好。 就以上觀點而言,E'較佳為0.5 MPa以上300 MPa以下,更佳為0.8 MPa以上200 MPa以下,進而較佳為1.0 MPa以上100 MPa以下,進而更佳為1.2 MPa以上10 MPa以下,尤佳為1.5 MPa以上5 MPa以下。
又,本膜(1)較佳為於硬化後之狀態下具有下述(b)~(d)之黏彈性特性。 (b)測定溫度20℃、頻率10 Hz下之儲存模數E' 20為0.1 MPa以上500 MPa以下。 (c)測定溫度100℃、頻率10 Hz下之儲存模數E' 100為0.1 MPa以上500 MPa以下。 (d)上述E' 100/E' 20為0.2以上1.0以下。
若(b)測定溫度20℃、頻率10 Hz下之儲存模數E' 20為0.1 MPa以上,則硬化後具有一定硬度,因此,硬化後之操作性等良好。另一方面,若E' 20為500 MPa以下,則於將本膜(1)用作振動板之時,存在振動板之音質及播放性等音響特性優異之傾向。就音響特性及硬化後之操作性之觀點而言,硬化後之20℃下之儲存模數E' 20更佳為1 MPa以上400 MPa以下,進而較佳為2 MPa以上200 MPa以下,進而更佳為3 MPa以上50 MPa以下,尤佳為4 MPa以上10 MPa以下。
又,若(c)測定溫度100℃、頻率10 Hz下之儲存模數E' 100為0.1 MPa以上500 MPa以下,則耐熱性良好,即便於高溫環境下亦有望獲得優異之音響特性。就音響特性及硬化後之操作性之觀點而言,儲存模數E' 100更佳為1 MPa以上400 MPa以下,進而較佳為2 MPa以上200 MPa以下,進而更佳為3 MPa以上50 MPa以下,尤佳為3.5 MPa以上10 MPa以下。
又,藉由將(d)儲存模數之比(E' 100/E' 20)設為0.2以上1.0以下之範圍內,存在隨溫度變化之彈性模數變化減小,耐熱性良好之傾向。又,加熱時之彈性模數變化較小,因此,高溫環境下之音質不易劣化,易於自低溫域至高溫域保持優異之聲音播放性。 就以上觀點而言,上述比(E' 100/E' 20)更佳為0.25以上0.99以下,進而較佳為0.3以上0.97以下,進而更佳為0.35以上0.95以下。 再者,儲存模數係藉由一面於200℃下加熱2分鐘一面用2片平板以壓力0.2 MPa進行加壓成形之簡易方法硬化後,採用實施例記載之方法測定之值。
<<靜摩擦係數>> 本膜(1)較佳為至少一面之靜摩擦係數為3以下。藉由使靜摩擦係數為3以下,膜之操作性良好,例如,於附離型膜之情形時,易自離型膜剝離,又,剝離時無發生破損之虞。又,易自金屬模具剝離,能夠防止成形時膜黏附於模具。就以上觀點而言,靜摩擦係數較佳為2.8以下,更佳為2.5以下,進而較佳為2.3以下,尤佳為2.1以下。靜摩擦係數之下限值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為0.3以上,亦可為0.5以上,亦可為0.7以上。上述靜摩擦係數所需的係於本膜(1)之至少一面為3以下,至於其他面之靜摩擦係數,可以超過3,亦可為3以下。 再者,靜摩擦係數係針對不鏽鋼板(SUS430),藉由實施例記載之方法測定獲得之值。
靜摩擦係數可藉由膜之成形方法、膜之材質、表面部分之凝膠分率等適當調整。 具體而言,藉由適當調整表面形狀能夠調整靜摩擦係數,例如,藉由對表面部分賦予粗糙度,能夠減小靜摩擦係數。作為調整靜摩擦係數之方法,例如可列舉藉由噴砂處理、噴丸處理、蝕刻處理、雕刻處理、壓紋輥轉印、壓紋帶轉印、壓紋膜轉印、表面結晶化等各種方法賦予凹凸之方法。藉由在膜中添加粒子亦可改變表面形狀,調整靜摩擦係數。 作為一具體形態,將用以形成本膜(1)之樹脂組合物層壓於或擠出至表面具有凹凸之離型膜上而形成膜狀,藉由對其自離型膜側照射放射線而如上所述般使表層部分交聯、並轉印離型膜之凹凸,藉此可製造靜摩擦係數為3以下之膜。
<<拉伸斷裂伸長率>> 本膜(1)較佳為硬化後之狀態下之拉伸斷裂伸長率為100%以上,更佳為200%以上,進而較佳為300%以上。若拉伸斷裂伸長率處於該範圍,則膜之韌性提高,藉此,不易因長時間振動而引發斷裂,存在用於振動板等音響構件時之耐久性優異之傾向。再者,拉伸斷裂伸長率越大越佳,上限並無特別限制,通常為1500%以下。 再者,拉伸斷裂伸長率可以如下方式獲得:藉由依據JIS K7161:2014之方法,於拉伸速度200 mm/min、23℃之環境下,針對TD(與樹脂流動方向正交之方向),測定硬化後本膜(1)斷裂時之伸長率。
本膜(1)為具有硬化性之膜,作為硬化之類型,可為光硬化性、濕氣硬化性、熱硬化性等任意類型,較佳為具有熱硬化性。藉由使本膜(1)具有熱硬化性,可於一面加熱一面賦形成形時硬化,因此,賦形性更良好。再者,由於本膜(1)具有硬化性,故藉由加熱等硬化處理,其凝膠分率上升。
本膜(1)較佳為具有交聯結構。藉由具有適度之交聯結構,易獲得交聯硬化時具有適宜之黏彈性特性之膜。又,硬化前(即成形前)之形狀保持性易提高。 本膜(1)可為表面部分交聯、內部未硬化之狀態,若考慮到膜之柔軟性、成形時對模具之追隨性或賦形性,膜整體而言較佳為具有適度之交聯度之膜。即,作為膜整體之硬度,較佳為比未交聯之膜硬、且比完全硬化之膜軟之膜。 於本發明中,關於交聯結構之有無,於縮合類型之情形時,可藉由膜中微量含有之未反應之交聯劑及反應後(經分解)之交聯劑之存在來鑑定,於加成類型之情形時,可藉由參與交聯反應之乙烯基之存在來鑑定。
本膜(1)之厚度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5 μm以上500 μm以下,更佳為15 μm以上400 μm以下,進而較佳為30 μm以上300 μm以下。若膜之厚度為該範圍,則於膜之製造步驟時可製造厚度偏差較小之膜,且可製造例如作為振動板適宜之厚度之成形品。
本膜(1)係由樹脂層構成,構成樹脂層之樹脂較佳為硬化性樹脂,更佳為熱硬化性樹脂。其中,作為較佳之具體例,可列舉:環氧樹脂、胺基甲酸酯樹脂、聚矽氧樹脂、丙烯酸樹脂、酚樹脂、不飽和聚酯樹脂、聚醯亞胺樹脂、三聚氰胺樹脂等。該等樹脂可單獨使用一種,亦可將兩種以上併用。 本膜(1)較佳為聚矽氧膜。若本膜(1)為聚矽氧膜,則耐熱性、機械強度等良好,亦易於滿足上述黏彈性特性(a)及(b)~(d)。又,拉伸斷裂伸長率亦易於調整至上述所需範圍內。
<<聚矽氧膜>> 聚矽氧膜所使用之聚矽氧聚合物(有機聚矽氧烷)例如具有以下之式(I)表示之結構。 R nSiO (4 n)/2・・・(I) 此處,R為可相同或不同之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一價烴基,較佳為碳原子數1~12、更佳為碳原子數1~8之一價烴基,n為1.95~2.05之正數。
作為R,例如可列舉:甲基、乙基、丙基、丁基、己基及十二烷基等烷基,環己基等環烷基,乙烯基、烯丙基、丁烯基及己烯基等烯基,苯基及甲苯基等芳基,β-苯基丙基等芳烷基,以及該等基之鍵結於碳原子之氫原子之一部分或全部經鹵素原子或氰基等取代之氯甲基、三氟丙基及氰乙基等。
又,本發明之有機聚矽氧烷較佳為其分子鏈末端經三甲基矽烷基、二甲基乙烯基、二甲基羥基矽烷基、三乙烯基矽烷基等封端。進而,有機聚矽氧烷較佳為分子中具有至少2個烯基。具體而言,較佳為R之中存在0.001莫耳%以上5莫耳%以下、較佳為0.005莫耳%以上3莫耳%以下、更佳為0.01莫耳%以上1莫耳%以下、尤佳為0.02莫耳%以上0.5莫耳%以下之烯基,最佳為存在乙烯基。有機聚矽氧烷基本上為直鏈狀,部分可有支鏈。又,亦可為分子結構不同之兩種或其以上之混合物。
用以形成聚矽氧膜之樹脂組合物較佳為包含有機聚矽氧烷之可混煉(mirable)型。可混煉型之樹脂組合物於未硬化狀態(例如照射放射線前之未硬化狀態)、室溫(25℃)下呈沒有自流動性之非液狀(例如固體狀或糊狀),但可利用後述混練機而均勻地混合。 再者,作為用以形成聚矽氧膜之樹脂組合物中之樹脂,亦可混合聚矽氧樹脂(有機聚矽氧烷)以外之樹脂。 又,有機聚矽氧烷亦可使用市售品,可使用除有機聚矽氧烷以外亦含有氧化鈰系填充材、氧化矽系填充材等添加劑之混合物之市售品。具體而言,亦可使用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商品名「KE-5550-U」、「KE-597-U」、「KE-594-U」等。
<<放射線>> 聚矽氧膜較佳為形成半交聯結構,宜照射放射線而製作。 作為放射線,只要為發揮本發明之效果之範圍,則無特別限定,可列舉:X射線、γ射線、電子束、β射線、α射線、質子、氘核、重離子、中子束、介子束等。 關於放射線量、放射線照射時間,理想的是根據放射線之種類進行調整,以達成上述凝膠分率、及/或儲存模數之範圍。
(交聯劑) 於用以形成聚矽氧膜之樹脂組合物中,除上述有機聚矽氧烷以外,亦可調配交聯劑,其中,較佳為調配有機過氧化物。藉由調配有機過氧化物,於其後之賦形成形等時能夠容易地使聚矽氧膜硬化。 若考慮到膜之柔軟性、成形時對模具之追隨性或賦形性,較佳為具有適度之交聯度之膜。即,作為硬度,較佳為比未交聯之膜硬、且比完全硬化之膜軟之膜。例如,宜為半硬化之狀態以使凝膠分率處於所需範圍內。
作為有機過氧化物,例如可列舉:二第三丁基過氧化物、2,5-二甲基-2,5-二(第三丁基過氧基)己烷、2,5-二甲基-2,5-雙(第三丁基過氧基)己烷等烷基過氧化物,2,4-二異丙苯基過氧化物等芳烷基過氧化物等有機過氧化物,就交聯速度或安全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烷基過氧化物,尤其是2,5-二甲基-2,5-二(第三丁基過氧基)己烷。
作為用以形成聚矽氧膜之樹脂組合物中之有機過氧化物之調配量,以樹脂組合物總量為基準,較佳為0.01質量%以上10質量%以下,更佳為0.03質量%以上5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0.05質量%以上4質量%以下,特佳為0.1質量%以上3質量%以下,尤佳為0.3質量%以上2質量%以下。若有機過氧化物之調配量為該範圍,則存在可安全地獲得具有充分之硬化速度之組合物之傾向。
(填充材) 本膜(1)可含有填充材。作為填充材,可較佳地列舉:氧化鈰(ceria)、煙霧質氧化矽或沈澱性氧化矽等氧化矽。藉由使本膜(1)含有填充材,易將膜之儲存模數或拉伸斷裂伸長率等機械物性設於適宜範圍。又,藉由使用填充材,易調整樹脂組合物之黏度或硬度,樹脂組合物之流動性或二次加工性之均衡性亦易於達到最佳。進而,具有容易根據音響構件之設計或音響特性而相應地適當調整硬度之優點。 再者,填充材於測定凝膠分率時構成凝膠組分之一部分,本膜(1)之凝膠分率由於含有填充材而變高。即便含有填充材而使凝膠分率變高,亦與藉由交聯使凝膠分率變高之情形同樣地能夠提高本膜(1)之硬度。
作為用以形成本膜(1)之樹脂組合物中之填充材之含量,以樹脂組合物總量為基準,例如為10質量%以上50質量%以下,較佳為15質量%以上40質量%以下,更佳為20質量%以上35質量%以下。又,填充材之平均粒徑例如為0.01 μm以上20 μm以下,較佳為0.1 μm以上10 μm以下,更佳為0.5 μm以上5 μm以下。填充材之平均粒徑可使用基於雷射繞射法等之粒度分佈測定裝置,作為中值粒徑(D50)來測定。
用以形成本膜(1)之樹脂組合物可於無損效果之範圍內含有熱穩定劑、抗氧化劑、紫外線吸收劑、光穩定劑、抗菌・防黴劑、抗靜電劑、潤滑劑、顏料、染料、阻燃劑、耐衝擊性改良劑等各種添加劑。
<附離型膜之膜> 本膜(1)亦可附帶離型膜而用作附離型膜之膜。附離型膜之膜具備上述本膜(1)、與設置於本膜(1)之至少單面之離型膜。 又,附離型膜之膜中,較佳為於本膜(1)之兩面設置離型膜。
作為離型膜,可為樹脂膜,亦可為樹脂膜之至少單面經離型處理而成之具有離型層之膜。於離型膜具有離型層之情形時,宜將離型膜以使離型層接觸本膜(1)之方式積層於本膜(1)。 作為離型膜所使用之樹脂,可例示:聚丙烯等聚烯烴系樹脂、丙烯酸系樹脂、聚苯乙烯系樹脂、聚縮醛系樹脂、聚醯胺系樹脂、聚酯系樹脂、聚碳酸酯系樹脂、ABS樹脂、聚醚醚酮系樹脂等。該等之中,較佳為聚酯系樹脂,其中,較佳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系樹脂。 離型膜之厚度並無特別制限,較佳為5 μm以上150 μm以下,更佳為7 μm以上120 μm以下,進而較佳為10 μm以上100 μm以下,尤佳為10 μm以上80 μm以下。
本膜(1)藉由附帶離型膜,而被離型膜保護。因此,防止於運輸等時本膜(1)產生損傷。再者,離型膜可直接使用製造本膜(1)時所積層之離型膜,亦可對所製造之本膜(1)另外積層離型膜。 又,本膜(1)可如下所述地藉由例如賦形成形等而成形,但成形時宜將離型膜自本膜(1)剝離後,配置於金屬模具等模具。此時,本膜(1)能夠無破損地自離型膜剝離。
<<本膜(1)之製造方法>> 本膜(1)可藉由一般之成形法成形,例如可藉由擠出成形等成形。藉由如下方式進行混練等而獲得用以形成膜之樹脂組合物,藉由擠出成形等將該樹脂組合物成形即可。再者,於本膜(1)中,為了將較佳形態之靜摩擦係數調整至3以下,可如上所述地對膜實施壓紋加工等後加工。 又,亦可使用具有凹凸之離型膜,藉由層壓成形於離型膜之間或離型膜上積層樹脂組合物,從而獲得靜摩擦係數調整至3以下之附離型膜之本膜(1)。
更具體而言,可較佳地列舉以下之方法。 本膜(1)(音響構件用膜)之製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於表面粗糙度(Ra)為0.10~6.00 μm之2片離型膜之間積層樹脂層;使所積層之上述樹脂層硬化;及自上述已硬化之樹脂層剝離至少1片上述離型膜。 此處,上述表面粗糙度(Ra)藉由實施例記載之方法測定。
各樹脂組合物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藉由將構成樹脂組合物之材料進行混練而獲得。作為混練所使用之混練機,可使用單軸或雙軸擠出機等擠出機、雙輥或三輥等壓延輥、輥磨機、Plastomill、班布里混合機、捏合機、行星式混合機等公知之混練機。 混練溫度根據樹脂之種類或混合比率、添加劑之有無或種類而適當調整,為了抑制交聯(硬化)並適度降低樹脂黏度以易於混練,較佳為20℃以上150℃以下,更佳為30℃以上140℃以下,進而較佳為40℃以上130℃以下,特佳為50℃以上120℃以下,尤佳為60℃以上110℃以下。 混練時間只要使構成樹脂組合物之材料達到均勻混合之程度即可,例如為數分鐘~數小時,較佳為5分鐘~1小時。
本膜(1)可藉由對以如上方式獲得之膜,進行加熱、光照射、濕氣賦予或組合進行該等處理,而使膜部分硬化。於本發明中,就可容易地調整膜性狀之方面、能夠以較快速度大量生產之方面而言,較佳為藉由放射線進行。 即,本膜(1)之製造方法較佳為包括照射放射線之步驟。又,於具有離型膜之形態時,較佳為包括對積層於離型膜上之樹脂層照射放射線後,自樹脂層剝離離型膜之步驟。
<成形品> 本膜(1)藉由利用金屬模具等模具進行成形、並使之硬化,可成形為成形品,典型而言,宜利用模具賦形成形而成形為各種成形品。宜根據本膜(1)之特性進行硬化,宜藉由加熱、光照射、濕氣賦予或該等組合處理進行硬化,較佳為藉由加熱進行硬化。本膜(1)可用作振動板用膜,包含本膜(1)之成形品尤其可用作振動板等音響構件。
於本發明中,由上述膜獲得之成形品之凝膠分率宜為80%以上。若凝膠分率為80%以上,則易獲得具有適於音響構件之儲存模數與機械強度之成形品。成形品之凝膠分率更佳為85%以上,進而較佳為90%以上。又,關於成形品之凝膠分率之上限,並無特別限定,為100%以下即可,一般低於100%,例如可為99%以下。再者,所謂成形品之凝膠分率,係指成形品整體之凝膠分率,宜於成形品之厚度方向上均等取樣進行測定。詳細之凝膠分率之測定方法如實施例之記載。
<<成形品之製造方法>> 成形品可使用本膜(1)獲得。以下,對使用本膜(1)之成形品之製造方法進行說明。 由本膜(1)獲得成形品之情形時,較佳為至少進行以下之步驟1及步驟2。 步驟1:對本膜(1)進行加熱,利用模具使之成形,且使本膜(1)硬化之步驟 步驟2:將已成形且硬化之本膜(1)(即成形品)自模具剝離之步驟
以下,對各步驟進行更詳細之說明。 (步驟1) 於步驟1中,對本膜(1)進行加熱,利用模具使之成形,且使本膜(1)硬化而成形為成形品。成形品宜利用模具賦形成形,藉此成形為所需形狀。步驟1中之成形並無特別限定,宜藉由真空成形、壓空成形、加壓成形等任一成形方法進行,該等之中,就成形更簡便之方面而言,較佳為加壓成形。
作為模具,根據成形方法而準備相應之模具即可,宜於模具設置與所製造之成形品之形狀對應之凹凸等。作為模具,典型而言使用金屬製模具(金屬模具),亦可為樹脂製模具。例如,如下所述,若成形品(振動板)具有穹狀或錐狀之至少任一部分,宜於模具設置與穹狀或錐狀對應之凹凸。又,於成形品(振動板)表面具有相切邊(tangential edge)之情形時,宜於模具設置與相切邊對應之凹凸。
如上所述,本膜(1)有時附帶離型膜,如上所述,本膜(1)宜將離型膜剝離後配置於模具。
於步驟1中,只要利用模具對經加熱之本膜(1)賦形即可,例如,可對配置於模具上之本膜(1)一面加熱一面利用模具賦形,亦可將預先加熱之本膜(1)配置於模具上,其後利用模具賦形,亦可將該等方式加以組合。又,本膜(1)可藉由任意方法進行加熱,例如在對配置於模具上之膜進行加熱之情形時,可加熱模具而利用該傳導熱來加熱,亦可藉由其他方法加熱。
賦形或硬化時之加熱溫度較佳為180℃以上260℃以下,更佳為190℃以上250℃以下,進而較佳為200℃以上240℃以下。若賦形或硬化時之溫度為該範圍,則存在能夠使本膜(1)於不會因熱熔融變形之情況下以充分之速度硬化之傾向。
賦形時間較佳為1秒以上5分鐘以下,更佳為5秒以上4分鐘以下,進而較佳為10秒以上3分鐘以下,尤佳為20秒以上2分鐘以下。若賦形時之熱處理時間為該範圍,則存在易於維持生產性之情況下充分硬化之傾向。 再者,本膜(1)較佳為一面賦形一面硬化,但並無特別限定,亦可於賦形後硬化。再者,所謂賦形時間,係指本膜(1)於模具內賦形至硬化之時間,不包括賦形開始前及賦形結束後之模具移動時間、或將積層體脫模時之時間。
(步驟2) 於步驟2中,將經過步驟1成形且硬化之本膜(1)自模具剝離,而獲得成形品。本發明中,由於本膜(1)之凝膠分率未達一定值,故賦形性較高,且膜對模具之追隨性較高。因此,能夠以較高之成形精度製造成形品。 又,本膜(1)由於具有特定之黏彈性特性,故形狀保持性較高、操作性良好。進而,自離型膜剝離時能夠無破損地剝離,維持膜狀而能夠容易地設置於金屬模具內。並且,藉由未積層離型膜,而可省略自成形品剝離離型膜之步驟,故易於實現量產化。
<用途> 本發明之膜可較佳地用於音響構件。具體而言,可較佳地用作音響構件用膜,尤其可較佳地用作振動板用膜。本發明之音響構件、例如振動板較佳為使本膜(1)硬化而成者,具體而言,宜包含上述成形品。音響構件更佳為振動板,具體而言揚聲器振動板,尤其可較佳地用作手機等之微型揚聲器振動板。
<<音響構件>> 藉由將本膜(1)適當成形並硬化,可製成振動板等各種音響構件。 音響構件宜例如至少一部分具有穹狀或錐狀等。又,音響構件可於表面具有相切邊。於具有穹狀或錐狀、或者具有相切邊之情形時,音響構件較佳為用於振動板,更佳為用於揚聲器振動板。
較佳形態為具備本膜之特性之音響構件。即,可將使用本膜成形之音響構件之一面、尤其是接觸金屬模具之面之靜摩擦係數設為3以下,從而易自金屬模具剝離。靜摩擦係數之較佳範圍如上所述。 又,由作為單層膜之本膜形成之音響構件具有無層間剝離問題之優點。 進而,由作為聚矽氧膜之本膜形成之音響構件其耐熱性、機械強度等良好,易滿足上述適於音響構件之黏彈性特性(a)及(b)~(d),且拉伸斷裂伸長率亦易於調整至上述所需範圍內。具體而言,(b)測定溫度20℃下之儲存模數E' 20為0.1 MPa以上500 MPa以下,(c)測定溫度100℃下之儲存模數E' 100為0.1 MPa以上500 MPa以下,(d)上述儲存模數E' 100相對於上述儲存模數E' 20之比(E' 100/E' 20)為0.2以上1.0以下。 又,可將音響構件之厚度設為5 μm以上500 μm以下,從而作為振動板等音響構件能夠獲得良好之音響特性。進而,藉由使音響構件具有交聯結構,易滿足上述黏彈性特性(b)~(d)。
<<振動板>> 若對振動板進行更詳細之說明,振動板之形狀並無特別限制,可任意地選擇圓形、楕圓形、蛋形等。又,振動板一般具有對應於電訊號等而振動之主體、及包圍主體之邊緣。振動板之主體通常由邊緣所支持。振動板之形狀如上所述,可為穹狀、錐狀,亦可為由該等組合而成之形狀,亦可為其他用於振動板之形狀。
由本膜(1)形成音響構件之至少一部分即可,例如,可由本膜(1)形成振動板之主體,由其他構件形成振動板之邊緣;或可由本膜(1)形成邊緣,由其他構件形成主體。當然,亦可由本膜(1)一體成形主體及邊緣,亦可由本膜(1)形成整個振動板。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振動板1之構造的圖,於俯視下將圓形振動板1沿通過圓中心線之面切斷所得之剖視圖。振動板1為微型揚聲器用振動板。如圖1所示,振動板1以穹部(主體)1a為中心,具有安裝於音圈2之凹嵌部1b、周緣部(邊緣)1c、及其外周貼附於機架等之外部貼附部1d。
圖2係表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形態之振動板11之構造的圖,於俯視下將圓形振動板11沿通過圓中心線之面切斷所得之剖視圖。振動板11為微型揚聲器用振動板。如圖2所示,振動板11以加工成穹狀之穹部(主體)11a為中心,具有安裝於音圈2之凹嵌部11b、加工成錐狀之錐部11j、及周緣部(邊緣)11c。如振動板11所例示般,可將振動板之一部分加工成穹狀,且除該部分以外之其他部分加工成錐狀。再者,可將振動板11之周緣部11c分別直接安裝於機架等,亦可經由其他構件安裝於機架等。
如上所述,可於振動板之表面形成相切邊。相切邊之橫截面形狀例如宜由V字狀溝槽等構成。圖3表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形態之振動板21之俯視圖。振動板21於圓形穹部(主體)21a之外周緣部具有形成有複數個相切邊21e之相切邊部21g、及配置於相切邊部21g外周之形成有複數個相切邊21f之相切邊部21h。再者,圖3中示出沿徑向設置2個相切邊部之例,亦可沿徑向僅設置1個相切邊部,亦可設置3個以上之相切邊部。
再者,如上所述,振動板為揚聲器振動板,其中,較佳為微型揚聲器振動板。就適宜用作微型揚聲器振動板之觀點而言,作為振動板之大小,宜採用最大徑為25 mm以下、較佳為20 mm以下,且最大徑為5 mm以上者。再者,所謂最大徑,於振動板之形狀為圓形之情形時採用直徑,於楕圓形或蛋形之情形時採用長徑。
振動板可單獨由本膜(1)成形,亦可由本膜(1)與其他構件之複合材成形。例如,如上所述,可由其他構件形成邊緣或主體之任一部分。
進而,為了振動板之二次加工適性或防塵性、或者音響特性調整或設計性提昇等,可進而對振動板之表面適當進行塗佈抗靜電劑、或者蒸鍍或濺鍍金屬、或者著色(黑色或白色等)等處理。進而,亦可適當進行與鋁等金屬之積層、或與不織布之複合化等。
(音響轉換器) 本發明之音響轉換器係具備上述音響構件、較佳為振動板之音響轉換器。作為音響轉換器,典型而言為電音響轉換器,可列舉:揚聲器、聽筒、麥克風、耳機等。該等之中,音響轉換器較佳為揚聲器,宜為手機等之微型揚聲器。
[本發明之第二形態] 本發明之第二形態係一種具有硬化性、且至少一面之靜摩擦係數為3以下之單層聚矽氧膜。  <聚矽氧膜> 本發明之單層聚矽氧膜(以下有時記為「本膜(2)」)之特徵在於具有硬化性、且至少一面之靜摩擦係數為3以下。 即,本膜(2)由於具有硬化性、存在至少局部未硬化之部分,故具有賦形性,由於靜摩擦係數為3以下,故自金屬模具或離型膜之剝離性良好。進而,由於為單層,故亦無層間剝離問題。 作為製作本發明之聚矽氧膜,即,呈膜狀、具有硬化性、且至少一面之靜摩擦係數為3以下之膜的方法,較佳為照射放射線而形成所謂半交聯結構。
<<放射線>> 作為用以製作本發明之膜之放射線,只要為發揮本發明之效果之範圍,則無特別限定,可列舉:X射線、γ射線、電子束、β射線、α射線、質子、氘核、重離子、中子束、介子束等。 關於放射線量、放射線照射時間,理想的是根據放射線之種類進行調整,以達成下文記載之凝膠分率、及/或儲存模數之範圍。
<<凝膠分率>> 本膜(2)較佳為凝膠分率為60%以上90%以下。若凝膠分率為該範圍,則具有適度之硬化性,又,亦能夠成為表層部適度硬化、內部未硬化或半硬化之狀態,實現本發明之效果。就以上觀點而言,本膜(2)之凝膠分率更佳為60%以上85%以下,進而較佳為65%以上80%以下。 再者,凝膠分率之測定藉由實施例記載之方法進行。
本膜(2)所使用之聚矽氧聚合物(有機聚矽氧烷)例如具有以下之式(I)表示之結構。 R nSiO (4 n)/2・・・(I) 此處,R為可相同或不同之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一價烴基,較佳為碳原子數1~12、更佳為碳原子數1~8之一價烴基,n為1.95~2.05之正數。
作為R,例如可列舉:甲基、乙基、丙基、丁基、己基及十二烷基等烷基,環己基等環烷基,乙烯基、烯丙基、丁烯基及己烯基等烯基,以及該等基之鍵結於碳原子之氫原子之一部分或全部經鹵素原子或氰基等取代之氯甲基、三氟丙基及氰乙基等。
又,本發明之有機聚矽氧烷較佳為其分子鏈末端經三甲基矽烷基、二甲基乙烯基、二甲基羥基矽烷基、三乙烯基矽烷基等封端。進而,有機聚矽氧烷較佳為分子中具有至少2個烯基。具體而言,較佳為R之中存在0.001莫耳%以上5莫耳%以下、較佳為0.005莫耳%以上3莫耳%以下、更佳為0.01莫耳%以上1莫耳%以下、尤佳為0.02莫耳%以上0.5莫耳%以下之烯基,最佳為存在乙烯基。有機聚矽氧烷基本上為直鏈狀,部分可有支鏈。又,亦可為分子結構不同之兩種或其以上之混合物。
<靜摩擦係數> 本膜(2)之特徵在於至少一面之靜摩擦係數為3以下。藉由使靜摩擦係數為3以下,膜之操作性良好,例如,於附離型膜之情形時,易自離型膜剝離,又,剝離時無發生破損之虞。又,易自金屬模具剝離,能夠防止成形時膜黏附於模具。就以上觀點而言,靜摩擦係數較佳為2.8以下,更佳為2.5以下,進而較佳為2.3以下,尤佳為2.1以下。靜摩擦係數之下限值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為0.3以上,亦可為0.5以上,亦可為0.7以上。 上述靜摩擦係數所需的係於本膜(2)之至少一面為3以下,至於其他面之靜摩擦係數,可以超過3,亦可為3以下。 再者,靜摩擦係數係針對不鏽鋼板(SUS430),藉由實施例記載之方法測定獲得之值。
靜摩擦係數可藉由膜之成形方法、膜之材質、表面部分之凝膠分率等適當調整。 具體而言,藉由適當調整表面形狀能夠調整靜摩擦係數,例如,藉由對表面部分賦予粗糙度,能夠減小靜摩擦係數。作為調整靜摩擦係數之方法,例如可列舉藉由噴砂處理、噴丸處理、蝕刻處理、雕刻處理、壓紋輥轉印、壓紋帶轉印、壓紋膜轉印、表面結晶化等各種方法賦予凹凸之方法。藉由在膜中添加粒子亦可改變表面形狀,調整靜摩擦係數。 作為一具體形態,將用以形成本膜(2)之樹脂組合物層壓於或擠出至表面具有凹凸之離型膜上而形成膜狀,藉由對其自離型膜側照射放射線而如上所述般使表層部分交聯、並轉印離型膜之凹凸,藉此可製造靜摩擦係數為3以下之膜。
<黏彈性特性(儲存模數)> 本膜(2)較佳為具有下述(a)之黏彈性特性。 (a)測定溫度20℃、頻率10 Hz下之儲存模數E'為0.1 MPa以上500 MPa以下。 若儲存模數E'為0.1 MPa以上,則於本膜(2)層壓於離型膜之類型之情形時,藉由本膜(2)具有適度之硬度,而易於自離型膜剝離,又,剝離時無發生破損之虞。又,將離型膜剝離後亦能夠保持形狀。另一方面,若儲存模數E'為500 MPa以下,則膜具有適度之柔軟性,成形時對模具之追隨性或賦形性良好。 就以上觀點而言,E'較佳為0.5 MPa以上300 MPa以下,更佳為0.8 MPa以上200 MPa以下,進而較佳為1.0 MPa以上100 MPa以下,進而更佳為1.2 MPa以上10 MPa以下,尤佳為1.5 MPa以上5 MPa以下。
又,本膜(2)較佳為於硬化後之狀態下具有下述(b)~(d)之黏彈性特性。 (b)測定溫度20℃、頻率10 Hz下之儲存模數E' 20為0.1 MPa以上500 MPa以下。 (c)測定溫度100℃、頻率10 Hz下之儲存模數E' 100為0.1 MPa以上500 MPa以下。 (d)上述E' 100/E' 20為0.2以上1.0以下。
若(b)測定溫度20℃、頻率10 Hz下之儲存模數E' 20為0.1 MPa以上,則硬化後具有一定硬度,因此,硬化後之操作性等良好。另一方面,若E' 20為500 MPa以下,則於將本膜(2)用作振動板之時,存在振動板之音質及播放性等音響特性優異之傾向。就音響特性及硬化後之操作性之觀點而言,硬化後之20℃下之儲存模數E' 20更佳為1 MPa以上400 MPa以下,進而較佳為2 MPa以上200 MPa以下,進而更佳為3 MPa以上50 MPa以下,尤佳為4 MPa以上10 MPa以下。
又,若(c)測定溫度100℃、頻率10 Hz下之儲存模數E' 100為0.1 MPa以上500 MPa以下,則耐熱性良好,即便於高溫環境下亦有望獲得優異之音響特性。就音響特性及硬化後之操作性之觀點而言,儲存模數E' 100更佳為1 MPa以上400 MPa以下,進而較佳為2 MPa以上200 MPa以下,進而更佳為3 MPa以上50 MPa以下,尤佳為3.5 MPa以上10 MPa以下。
又,藉由將(d)儲存模數之比(E' 100/E' 20)設為0.2以上1.0以下之範圍內,存在隨溫度變化之彈性模數變化減小,耐熱性良好之傾向。又,加熱時之彈性模數變化較小,因此,高溫環境下之音質不易劣化,易於自低溫域至高溫域保持優異之聲音播放性。 就以上觀點而言,上述比(E' 100/E' 20)更佳為0.25以上0.99以下,進而較佳為0.3以上0.97以下,進而更佳為0.35以上0.95以下。 再者,儲存模數係藉由一面於200℃下加熱2分鐘一面用2片平板以壓力0.2 MPa進行加壓成形之簡易方法硬化後,採用實施例記載之方法測定之值。
本膜(2)為具有硬化性之膜,作為硬化之類型,可為光硬化性、濕氣硬化性、熱硬化性等任意類型,較佳為具有熱硬化性。藉由使本膜(2)具有熱硬化性,可於一面加熱一面賦形成形時硬化,因此,賦形性更良好。再者,由於本膜(2)具有硬化性,故藉由加熱等硬化處理,其凝膠分率上升。
本膜(2)較佳為具有交聯結構。藉由具有適度之交聯結構,易獲得交聯硬化時具有適宜之黏彈性特性之膜。又,硬化前(即成形前)之形狀保持性易提高。 如上所述,本膜(2)可為表面部分交聯、內部未硬化之狀態,若考慮到膜之柔軟性、成形時對模具之追隨性或賦形性,膜整體而言較佳為具有適度之交聯度之膜。即,作為膜整體之硬度,較佳為比未交聯之膜硬、且比完全硬化之膜軟之膜。 於本發明中,關於交聯結構之有無,於縮合類型之情形時,可藉由膜中微量含有之未反應之交聯劑及反應後(經分解)之交聯劑之存在來鑑定,於加成類型之情形時,可藉由參與交聯反應之乙烯基之存在來鑑定。
本膜(2)之厚度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5 μm以上500 μm以下,更佳為15 μm以上400 μm以下,進而較佳為30 μm以上300 μm以下。若膜之厚度為該範圍,則於膜之製造步驟時可製造厚度偏差較小之膜,且可製造例如作為振動板適宜之厚度之成形品。
<拉伸斷裂伸長率> 本膜(2)較佳為硬化後之狀態下之拉伸斷裂伸長率為100%以上,更佳為200%以上,進而較佳為300%以上。若拉伸斷裂伸長率處於該範圍,則膜之韌性提高,藉此,不易因長時間振動而引發斷裂,存在用於振動板等音響構件時之耐久性優異之傾向。再者,拉伸斷裂伸長率越大越佳,上限並無特別限制,通常為1500%以下。 再者,拉伸斷裂伸長率可以如下方式獲得:藉由依據JIS K7161:2014之方法,於拉伸速度200 mm/min、23℃之環境下,針對TD(與樹脂流動方向正交之方向),測定硬化後本膜(2)斷裂時之伸長率。
於用以形成本膜(2)之樹脂組合物中,除上述有機聚矽氧烷以外,亦可調配交聯劑,其中,較佳為調配有機過氧化物。藉由調配有機過氧化物,於其後之賦形成形等時能夠容易地使本膜(2)硬化。 若考慮到膜之柔軟性、成形時對模具之追隨性或賦形性,較佳為具有適度之交聯度之膜。即,作為硬度,較佳為比未交聯之膜硬、且比完全硬化之膜軟之膜。例如,宜為半硬化之狀態以使凝膠分率處於所需範圍內。
作為有機過氧化物,例如可列舉:二第三丁基過氧化物、2,5-二甲基-2,5-二(第三丁基過氧基)己烷、2,5-二甲基-2,5-雙(第三丁基過氧基)己烷等烷基過氧化物,2,4-二異丙苯基過氧化物等芳烷基過氧化物等有機過氧化物,就交聯速度或安全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烷基過氧化物,尤其是2,5-二甲基-2,5-二(第三丁基過氧基)己烷。
作為用以形成本膜(2)之樹脂組合物中之有機過氧化物之調配量,以樹脂組合物總量為基準,較佳為0.01質量%以上10質量%以下,更佳為0.03質量%以上5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0.05質量%以上4質量%以下,特佳為0.1質量%以上3質量%以下,尤佳為0.3質量%以上2質量%以下。若有機過氧化物之調配量為該範圍,則存在可安全地獲得具有充分之硬化速度之組合物之傾向。
用以形成本膜(2)之樹脂組合物較佳為包含有機聚矽氧烷之可混煉型。可混煉型之樹脂組合物於未硬化狀態(例如照射放射線前之未硬化狀態)、室溫(25℃)下呈沒有自流動性之非液狀(例如固體狀或糊狀),但可利用後述混練機而均勻地混合。
又,作為用以形成本膜(2)之樹脂組合物中之樹脂,亦可混合聚矽氧樹脂(有機聚矽氧烷)以外之樹脂。 又,本膜(2)可含有填充材。作為填充材,可較佳地列舉:氧化鈰(ceria)、煙霧質氧化矽或沈澱性氧化矽等氧化矽。藉由使本膜(2)含有填充材,易將膜之儲存模數或拉伸斷裂伸長率等機械物性設於適宜範圍。又,藉由使用填充材,易調整樹脂組合物之黏度或硬度,樹脂組合物之流動性或二次加工性之均衡性亦易於達到最佳。進而,具有容易根據音響構件之設計或音響特性而相應地適當調整硬度之優點。 再者,填充材於測定凝膠分率時構成凝膠組分之一部分,本膜(2)之凝膠分率由於含有填充材而變高。即便含有填充材而使凝膠分率變高,亦與藉由交聯使凝膠分率變高之情形同樣地能夠提高本膜(2)之硬度。
作為用以形成本膜(2)之樹脂組合物中之填充材之含量,以樹脂組合物總量為基準,例如為10質量%以上50質量%以下,較佳為15質量%以上40質量%以下,更佳為20質量%以上35質量%以下。又,填充材之平均粒徑例如為0.01 μm以上20 μm以下,較佳為0.1 μm以上10 μm以下,更佳為0.5 μm以上5 μm以下。填充材之平均粒徑可使用基於雷射繞射法等之粒度分佈測定裝置,作為中值粒徑(D50)來測定。
用以形成本膜(2)之樹脂組合物可於無損效果之範圍內含有熱穩定劑、抗氧化劑、紫外線吸收劑、光穩定劑、抗菌・防黴劑、抗靜電劑、潤滑劑、顏料、染料、阻燃劑、耐衝擊性改良劑等各種添加劑。
於本發明中,有機聚矽氧烷亦可使用市售品。又,可使用除有機聚矽氧烷以外亦含有氧化鈰系填充材、氧化矽系填充材等添加劑之混合物之市售品。具體而言,亦可使用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商品名「KE-5550-U」、「KE-597-U」、「KE-594-U」等。
<附離型膜之聚矽氧膜> 本膜(2)可附帶離型膜,而用作附離型膜之聚矽氧膜。附離型膜之聚矽氧膜具備上述本膜(2)、與設置於本膜(2)之至少單面之離型膜。 又,附離型膜之聚矽氧膜中,較佳為於本膜(2)之兩面設置離型膜。
作為離型膜,可為樹脂膜,亦可為樹脂膜之至少單面經離型處理而成之具有離型層之膜。於離型膜具有離型層之情形時,宜將離型膜以使離型層接觸本膜(2)之方式積層於本膜(2)。 作為離型膜所使用之樹脂,可例示:聚丙烯等聚烯烴系樹脂、丙烯酸系樹脂、聚苯乙烯系樹脂、聚縮醛系樹脂、聚醯胺系樹脂、聚酯系樹脂、聚碳酸酯系樹脂、ABS樹脂、聚醚醚酮系樹脂等。該等之中,較佳為聚酯系樹脂,其中,較佳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系樹脂。 離型膜之厚度並無特別制限,較佳為5 μm以上150 μm以下,更佳為7 μm以上120 μm以下,進而較佳為10 μm以上100 μm以下,尤佳為10 μm以上80 μm以下。
本膜(2)藉由附帶離型膜,而被離型膜保護。因此,防止於運輸等時本膜(2)產生損傷。再者,離型膜可直接使用製造本膜(2)時所積層之離型膜,亦可對所製造之本膜(2)另外積層離型膜。 又,本膜(2)可如下所述地藉由例如賦形成形等而成形,但成形時宜將離型膜自本膜(2)剝離後,配置於金屬模具等模具。此時,本膜(2)能夠無破損地自離型膜剝離。
<本膜(2)之製造方法> 本膜(2)可藉由一般之成形法成形,例如可藉由擠出成形等成形。藉由如下方式混練等而獲得用以形成膜之樹脂組合物,藉由擠出成形等將該樹脂組合物成形即可。再者,為了將靜摩擦係數調整至3以下,如上所述,可對膜實施壓紋加工等後加工。 又,亦可使用具有凹凸之離型膜,藉由層壓成形於離型膜之間或離型膜上積層樹脂組合物,從而獲得靜摩擦係數調整至3以下之附離型膜之本膜(2)。
更具體而言,可較佳地列舉以下之方法。 本膜(1)(音響構件用膜)之製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於表面粗糙度(Ra)為0.10~6.00 μm之2片離型膜之間積層樹脂層;使所積層之上述樹脂層硬化;及自上述已硬化之樹脂層剝離至少1片上述離型膜。 此處,上述表面粗糙度(Ra)藉由實施例記載之方法測定。
各樹脂組合物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藉由將構成樹脂組合物之材料進行混練而獲得。作為混練所使用之混練機,可使用單軸或雙軸擠出機等擠出機、雙輥或三輥等壓延輥、輥磨機、Plastomill、班布里混合機、捏合機、行星式混合機等公知之混練機。 混練溫度根據樹脂之種類或混合比率、添加劑之有無或種類而適當調整,為了抑制交聯(硬化)並適度降低樹脂黏度以易於混練,較佳為20℃以上150℃以下,更佳為30℃以上140℃以下,進而較佳為40℃以上130℃以下,特佳為50℃以上120℃以下,尤佳為60℃以上110℃以下。 混練時間只要使構成樹脂組合物之材料達到均勻混合之程度即可,例如為數分鐘~數小時,較佳為5分鐘~1小時。
本膜(2)可藉由對以如上方式獲得之膜,進行加熱、光照射、濕氣賦予或組合進行該等處理,而使膜部分硬化。於本發明中,就可容易地調整膜性狀之方面、能夠以較快速度大量生產之方面而言,較佳為藉由放射線進行。 即,本膜(2)之製造方法較佳為包括照射放射線之步驟。又,於具有離型膜之形態時,較佳為包括對積層於離型膜上之聚矽氧樹脂層照射放射線後,自聚矽氧樹脂層剝離離型膜之步驟。
[成形品] 本膜(2)藉由利用金屬模具等模具進行成形、並使之硬化,可成形為成形品,典型而言,宜利用模具賦形成形而成形為各種成形品。宜根據本膜(2)之特性進行硬化,宜藉由加熱、光照射、濕氣賦予或該等組合處理進行硬化,較佳為藉由加熱進行硬化。本膜(2)可用作振動板用膜,包含本膜(2)之成形品尤其可用作振動板等音響構件。
於本發明中,由上述膜獲得之成形品之凝膠分率宜為80%以上。若凝膠分率為80%以上,則易獲得具有適於音響構件之儲存模數與機械強度之成形品。成形品之凝膠分率更佳為85%以上,進而較佳為90%以上。又,關於成形品之凝膠分率之上限,並無特別限定,為100%以下即可,一般低於100%,例如可為99%以下。再者,所謂成形品之凝膠分率,係指成形品整體之凝膠分率,宜於成形品之厚度方向上均等取樣進行測定。詳細之凝膠分率之測定方法如實施例之記載。
<成形品之製造方法> 成形品可使用本膜(2)獲得。以下,對使用本膜(2)之成形品之製造方法進行說明。 由本膜(2)獲得成形品之情形時,較佳為至少進行以下之步驟1及步驟2。 步驟1:對本膜(2)進行加熱,利用模具使之成形,且使本膜(2)硬化之步驟 步驟2:將已成形且硬化之本膜(2)(即成形品)自模具剝離之步驟
以下,對各步驟進行更詳細之說明。 (步驟1) 於步驟1中,對本膜(2)進行加熱,利用模具使之成形,且使本膜(2)硬化而成形為成形品。成形品宜利用模具賦形成形,藉此成形為所需形狀。步驟1中之成形並無特別限定,宜藉由真空成形、壓空成形、加壓成形等任一成形方法進行,該等之中,就成形更簡便之方面而言,較佳為加壓成形。
作為模具,根據成形方法而準備相應之模具即可,宜於模具設置與所製造之成形品之形狀對應之凹凸等。作為模具,典型而言使用金屬製模具(金屬模具),亦可為樹脂製模具。例如,如下所述,若成形品(振動板)具有穹狀或錐狀之至少任一部分,宜於模具設置與穹狀或錐狀對應之凹凸。又,於成形品(振動板)表面具有相切邊之情形時,宜於模具設置與相切邊對應之凹凸。
如上所述,本膜(2)有時附帶離型膜,如上所述,本膜(2)宜將離型膜剝離後配置於模具。
於步驟1中,只要利用模具對經加熱之本膜(2)賦形即可,例如,可對配置於模具上之本膜(2)一面加熱一面利用模具賦形,亦可將預先加熱之本膜(2)配置於模具上,其後利用模具賦形,亦可將該等方式加以組合。又,本膜(2)可藉由任意方法進行加熱,例如在對配置於模具上之膜進行加熱之情形時,可加熱模具而利用該傳導熱來加熱,亦可藉由其他方法加熱。
賦形或硬化時之加熱溫度較佳為180℃以上260℃以下,更佳為190℃以上250℃以下,進而較佳為200℃以上240℃以下。若賦形或硬化時之溫度為該範圍,則存在能夠使本膜(2)於不會因熱熔融變形之情況下以充分之速度硬化之傾向。
賦形時間較佳為1秒以上5分鐘以下,更佳為5秒以上4分鐘以下,進而較佳為10秒以上3分鐘以下,尤佳為20秒以上2分鐘以下。若賦形時之熱處理時間為該範圍,則存在易於維持生產性之情況下充分硬化之傾向。 再者,本膜(2)較佳為一面賦形一面硬化,但並無特別限定,亦可於賦形後硬化。再者,所謂賦形時間,係指本膜(2)於模具內賦形至硬化之時間,不包括賦形開始前及賦形結束後之模具移動時間、或將積層體脫模時之時間。
(步驟2) 於步驟2中,將經過步驟1成形且硬化之本膜(2)自模具剝離,而獲得成形品。本發明中,由於本膜(2)之凝膠分率未達一定值,故賦形性較高,且膜對模具之追隨性較高。因此,能夠以較高之成形精度製造成形品。 又,本膜(2)由於具有特定之黏彈性特性,故形狀保持性較高、操作性良好。進而,自離型膜剝離時能夠無破損地剝離,維持膜狀而能夠容易地設置於金屬模具內。並且,藉由未積層離型膜,而可省略自成形品剝離離型膜之步驟,故易於實現量產化。
[用途] 本發明之聚矽氧膜可較佳地用於音響構件。具體而言,可較佳地用作音響構件用膜,尤其可較佳地用作振動板用膜。本發明之音響構件、例如振動板較佳為使本膜(2)硬化而成者,具體而言,宜包含上述成形品。音響構件更佳為振動板,具體而言揚聲器振動板,尤其可較佳地用作手機等之微型揚聲器振動板。
藉由將本膜(2)適當成形,可製成振動板等各種音響構件。 音響構件宜例如至少一部分具有穹狀或錐狀等。又,音響構件可於表面具有相切邊。於具有穹狀或錐狀、或者具有相切邊之情形時,音響構件較佳為用於振動板,更佳為用於揚聲器振動板。
(振動板) 若對振動板進行更詳細之說明,振動板之形狀並無特別限制,可任意地選擇圓形、楕圓形、蛋形等。又,振動板一般具有對應於電訊號等而振動之主體、及包圍主體之邊緣。振動板之主體通常由邊緣所支持。振動板之形狀如上所述,可為穹狀、錐狀,亦可為由該等組合而成之形狀,亦可為其他用於振動板之形狀。
由本膜(2)形成音響構件之至少一部分即可,例如,可由本膜(2)形成振動板之主體,由其他構件形成振動板之邊緣;或可由本膜(2)形成邊緣,由其他構件形成主體。當然,亦可由本膜(2)一體成形主體及邊緣,亦可由本膜(2)形成整個振動板。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振動板1之構造的圖,與本膜(1)中所說明者相同。 又,圖2係表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形態之振動板11之構造的圖,與本膜(1)中所說明者相同。 圖3係表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形態之振動板21之俯視圖,圖3亦與本膜(1)中所說明者相同。
再者,如上所述,振動板為揚聲器振動板,其中,較佳為微型揚聲器振動板。就適宜用作微型揚聲器振動板之觀點而言,作為振動板之大小,宜採用最大徑為25 mm以下、較佳為20 mm以下,且最大徑為5 mm以上者。再者,所謂最大徑,於振動板之形狀為圓形之情形時採用直徑,於楕圓形或蛋形之情形時採用長徑。
振動板可單獨由本膜(2)成形,亦可由本膜(2)與其他構件之複合材成形。例如,如上所述,可由其他構件形成邊緣或主體之任一部分。
進而,為了振動板之二次加工適性或防塵性、或者音響特性調整或設計性提昇等,可進而對振動板之表面適當進行塗佈抗靜電劑、或者蒸鍍或濺鍍金屬、或者著色(黑色或白色等)等處理。進而,亦可適當進行與鋁等金屬之積層、或與不織布之複合化等。
(音響轉換器) 本發明之音響轉換器係具備上述音響構件、較佳為振動板之音響轉換器。作為音響轉換器,典型而言為電音響轉換器,可列舉:揚聲器、聽筒、麥克風、耳機等。該等之中,音響轉換器較佳為揚聲器,宜為手機等之微型揚聲器。
[本發明之第三形態] 本發明之第三形態係一種音響構件用膜。  <音響構件用膜> 本發明之音響構件用膜(以下亦稱為本膜(3))具有下述(a)之黏彈性特性。 (黏彈性特性) (a)測定溫度20℃、頻率10 Hz下之儲存模數E'為0.1 MPa以上500 MPa以下。 若儲存模數E'為0.1 MPa以上,則膜具有適度之硬度,而易於自離型膜剝離,又,剝離時無發生破損之虞。又,將離型膜剝離後亦能夠保持形狀。另一方面,若儲存模數E'為500 MPa以下,則膜具有適度之柔軟性,能夠實現成形時對模具之追隨性或賦形性。 就以上觀點而言,E'較佳為0.5 MPa以上300 MPa以下,更佳為0.8 MPa以上200 MPa以下,進而較佳為1.0 MPa以上100 MPa以下。
又,本膜(3)較佳為於硬化後之狀態下具有下述(b)~(d)之黏彈性特性。 (b)測定溫度20℃、頻率10 Hz下之儲存模數E' 20為0.1 MPa以上500 MPa以下。 (c)測定溫度100℃、頻率10 Hz下之儲存模數E' 100為0.1 MPa以上500 MPa以下。 (d)上述E' 100/E' 20為0.4~1.0。
若(b)測定溫度20℃、頻率10 Hz下之儲存模數E' 20為0.1 MPa以上,則硬化後具有一定硬度,因此,硬化後之操作性等良好。另一方面,若E' 20為500 MPa以下,則存在振動板之音質及播放性等音響特性優異之傾向。就音響特性及硬化後之操作性之觀點而言,硬化後之20℃下之儲存模數E' 20更佳為1 MPa以上400 MPa以下,較佳為2 MPa以上200 MPa以下進而,尤佳為4 MPa以上50 MPa以下。
又,若(c)測定溫度100℃、頻率10 Hz下之儲存模數E' 100為0.1 MPa以上500 MPa以下,則耐熱性良好,即便於高溫環境下亦有望獲得優異之音響特性。就音響特性及硬化後之操作性之觀點而言,儲存模數E' 100更佳為1 MPa以上400 MPa以下,進而較佳為2 MPa以上200 MPa以下,尤佳為4 MPa以上50 MPa以下。
又,藉由將(d)儲存模數之比(E' 100/E' 20)設為0.4~1.0之範圍內,存在隨溫度變化之彈性模數變化減小,耐熱性良好之傾向。又,加熱時之彈性模數變化較小,因此,高溫環境下之音質不易劣化,易於自低溫域至高溫域保持優異之聲音播放性。 就以上觀點而言,上述比(E' 100/E' 20)更佳為0.5~0.99,進而較佳為0.55~0.97,進而更佳為0.6~0.95。
本膜(3)只要具有上述(a)之黏彈性特性,且較佳為於硬化後之狀態下具有上述(b)~(d)之黏彈性特性,則可為單層膜,亦可為積層膜,滿足上述條件(a)之關鍵在於膜具有一定程度之硬度,於積層膜之情形時,宜使多層中之至少一層具有一定程度之硬度。 若為單層膜,較佳為具有滿足上述條件(a)之程度之交聯結構者,若考慮到膜之柔軟性、成形時對模具之追隨性或賦形性,較佳為具有適度之交聯度之膜。即,作為硬度,較佳為比未交聯之膜硬、且比完全硬化之膜軟之膜(低硬度膜)。
又,若為多層膜,其一部分層為具有交聯結構、具有較高硬度之層(以下有時稱為「高硬化層」)即可。即,本膜(3)較佳為具有至少一層高硬化層與至少一層未硬化層。具體而言,可列舉:高硬化層/未硬化層之雙層構成,高硬化層/未硬化層/高硬化層、未硬化層/高硬化層/未硬化層之兩種三層構成。又,亦可為例如有兩層中間層之四層構成,各層之層間可存在接著層。如此,於積層膜之情形時,藉由將某一層之硬度設計得較高,易獲得滿足上述條件(a)之積層膜,尤其較佳為具有高硬化層/未硬化層/高硬化層之積層構造。 再者,此處,所謂未硬化層,不僅指完全未交聯之情況,亦包括一部分交聯之部分交聯形態,例如亦可使用上述低硬度膜作為未硬化層。並且,未硬化層之凝膠分率宜低於高硬化層之凝膠分率。
(凝膠分率) 本膜(3)較佳為凝膠分率為90%以下。若凝膠分率為90%以下,則可使成形前之膜保持柔軟,且成形時可充分硬化,而獲得賦形性或對模具之追隨性,獲得可耐實用之程度之成形性。 就賦形性及成形性之觀點而言,凝膠分率較佳為85%以下,更佳為80%以下。凝膠分率之下限值並無特別限定,為0%以上即可,較佳為10%以上,更佳為20%以上。若使凝膠分率為10%以上,則易將上述條件(a)調整至上述特定範圍內,又,於成形前剝離離型膜時,本膜(3)不易破損。
如上所述,膜較佳為具有至少一層高硬化層與至少一層未硬化層。未硬化層較佳為凝膠分率0%以上且未達80%。若未硬化層之凝膠分率未達80%,則易使成形前之膜保持柔軟,又,成形時可充分硬化,因此,賦形性或對模具之追隨性充分,成形性提高。 就賦形性及成形性之觀點而言,未硬化層之凝膠分率較佳為70%以下,更佳為65%以下,進而較佳為60%以下。中間層之凝膠分率並無特別限定,為0%以上即可,例如可為10%以上,亦可為20%以上。
另一方面,高硬化層之凝膠分率較佳為80%以上。若最表/背面層之凝膠分率為80%以上,則本膜(3)易自離型膜剝離,又,剝離時少有發生破損之虞。又,如上所述藉由增大本膜(3)之凝膠分率,亦可進一步提高膜硬化前之形狀保持性。 就以上觀點而言,高硬化層之凝膠分率更佳為85%以上,進而較佳為90%以上。高硬化層之凝膠分率之上限並無特別限定,為100%以下即可,一般低於100%,例如可為99%以下。
本膜(3)無論為單層/積層,若膜表面部之凝膠分率為75%以上,則能夠防止將膜夾於加壓用金屬模具間加壓後取出膜時出現膜不易自金屬模具取出之情況。
再者,凝膠分率可基於以下要領進行測定。 1)自膜整體、或者膜之中間層、最表面層或最背面層採集約100 mg樣品,測定該樣品之質量(a); 2)將所採集之樣品於23℃之條件下於氯仿中浸漬24小時; 3)取出氯仿中之固形物成分,於50℃下真空乾燥7小時; 4)測定乾燥後之固形物成分之質量(b); 5)使用質量(a)、(b),根據以下之式(i)算出凝膠分率。
[數1]
Figure 02_image001
根據上述測定方法可知,不僅是膜所含之交聯成分、且填充材等交聯成分以外之不溶解成分亦包括於凝膠組分之內來計算凝膠分率。 其中,對於硬化前之本膜(3)之中間層,藉由硬化前之本膜(3)整體以及最表/背面層之凝膠分率與層厚度之比計算求出。
本膜(3)為具有硬化性之膜,作為硬化之類型,可為光硬化性、濕氣硬化性、熱硬化性之任意類型,較佳為具有熱硬化性。藉由使本膜(3)具有熱硬化性,可於一面加熱一面賦形成形時硬化,因此,賦形性更良好。再者,若本膜(3)具有熱硬化性,則藉由加熱而其凝膠分率上升。
本膜(3)較佳為具有交聯結構。藉由具有適度之交聯結構,如上所述,於單層膜之情形時,易獲得滿足上述黏彈性特性(a)之條件之膜。又,硬化前(即成形前)之形狀保持性易提高。 又,於本膜(3)為積層膜之情形時,如上所述,藉由使多層中之至少一層具有交聯結構,易獲得滿足上述黏彈性特性(a)之條件之膜。若為此種膜,則易提高硬化前之形狀保持性且對膜之柔軟性無較大損害。
本膜(3)之厚度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5 μm以上500 μm以下,更佳為15 μm以上400 μm以下,進而較佳為30 μm以上300 μm以下。若膜之厚度為該範圍,可製造作為振動板適宜之厚度之成形品。
(拉伸斷裂伸長率) 本膜(3)較佳為硬化後之狀態下之拉伸斷裂伸長率為100%以上,更佳為200%以上,進而較佳為300%以上。若拉伸斷裂伸長率處於該範圍,則膜之韌性提高,藉此,不易因長時間振動而引發斷裂,存在用於振動板等音響構件時之耐久性優異之傾向。再者,拉伸斷裂伸長率越大越佳,上限並無特別限制,通常為1500%以下。
再者,儲存模數及拉伸斷裂伸長率藉由實施例記載之方法測定即可,所謂硬化後之狀態下之儲存模數及拉伸斷裂伸長率,對以使本膜(3)整體之凝膠分率達到80%以上之方式硬化後之膜進行測定即可。作為使本膜(3)硬化至凝膠分率80%以上之程度之具體方法,例如可列舉:藉由加熱硬化、藉由放射線硬化。 於藉由加熱硬化之情形時,硬化時之加熱溫度較佳為180℃以上260℃以下,更佳為190℃以上250℃以下,進而較佳為200℃以上240℃以下。 又,加熱時間較佳為1秒以上5分鐘以下,更佳為5秒以上4分鐘以下,進而較佳為10秒以上3分鐘以下,尤佳為20秒以上2分鐘以下。 又,加熱時之壓力較佳為0.01 MPa以上100 MPa以下,更佳為0.1 MPa以上50 MPa以下。 另一方面,藉由放射線硬化之情形時,作為用於放射線交聯之放射線,可利用電子束、X射線、γ射線等,藉由調整所利用之放射線之種類與累計照射線量,可使本膜(3)硬化至凝膠分率80%以上之程度。 又,儲存模數及拉伸斷裂伸長率之詳細測定方法如實施例之記載,於膜具有方向性之情形時,宜對TD(與樹脂流動方向正交之方向)進行測定。
本膜(3)係由樹脂層構成,構成樹脂層之樹脂較佳為硬化性樹脂,更佳為熱硬化性樹脂。其中,作為較佳之具體例,可列舉:環氧樹脂、胺基甲酸酯樹脂、聚矽氧樹脂、丙烯酸樹脂、酚樹脂、不飽和聚酯樹脂、聚醯亞胺樹脂、三聚氰胺樹脂等。於本膜(3)為多層膜之情形時,較佳為各層均為樹脂層。又,本膜(3)之各層中之該等樹脂可使用單獨一種,亦可將兩種以上併用。 又,於本膜(3)為多層膜之情形時,各層可使用同一種類之樹脂,亦可使用不同種類之樹脂,較佳為使用同一種類之樹脂。藉由使用同一種類之樹脂,即便不使用接著層等,亦易於使各層間接著。
又,本膜(3)較佳為聚矽氧膜。再者,所謂聚矽氧膜,於多層膜之情形時,可為多層中之一部分層使用聚矽氧樹脂作為樹脂之膜,尤佳為全部層中均使用聚矽氧樹脂。若本膜(3)為聚矽氧膜,則耐熱性、機械強度等良好,亦易於滿足上述黏彈性特性(a)及(b)~(d)。又,拉伸斷裂伸長率亦易於調整至上述所需範圍內。
(有機聚矽氧烷) 作為本膜(3)所使用之聚矽氧樹脂,可列舉有機聚矽氧烷。 有機聚矽氧烷例如具有以下之式(I)表示之結構。 R nSiO (4 n)/2・・・(I) 此處,R為可相同或不同之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一價烴基,較佳為碳原子數1~12、更佳為碳原子數1~8之一價烴基,n為1.95~2.05之正數。
作為R,例如可列舉:甲基、乙基、丙基、丁基、己基及十二烷基等烷基,環己基等環烷基,乙烯基、烯丙基、丁烯基及己烯基等烯基,苯基及甲苯基等芳基,β-苯基丙基等芳烷基,以及該等基之鍵結於碳原子之氫原子之一部分或全部經鹵素原子或氰基等取代之氯甲基、三氟丙基及氰乙基等。
有機聚矽氧烷亦較佳為其分子鏈末端經三甲基矽烷基、二甲基乙烯基、二甲基羥基矽烷基、三乙烯基矽烷基等封端。又,有機聚矽氧烷較佳為分子中具有至少2個烯基。具體而言,較佳為R之中存在0.001莫耳%以上5莫耳%以下、較佳為0.005莫耳%以上3莫耳%以下、更佳為0.01莫耳%以上1莫耳%以下、尤佳為0.02莫耳%以上0.5莫耳%以下之烯基,最佳為存在乙烯基。有機聚矽氧烷基本上為直鏈狀之二有機聚矽氧烷,部分可有支鏈。又,亦可為分子結構不同之兩種或其以上之混合物。
本膜(3)之構成樹脂層之有機聚矽氧烷宜藉由交聯劑等交聯,較佳為藉由有機過氧化物而交聯。因此,樹脂層較佳為使具備有機聚矽氧烷與有機過氧化物等交聯劑之樹脂組合物硬化而成之硬化物。此時,宜使樹脂層硬化至凝膠分率處於上述所需範圍內之程度。 於上述單層膜之情形時,較佳為具有適度之交聯結構,具有適度之硬度。宜為半硬化之狀態以使凝膠分率處於上述所需範圍內。因此,構成單層膜之樹脂層中調配之有機過氧化物宜一部分發生分解,一部分未分解而保持有機過氧化物之狀態含有於樹脂層中。
另一方面,於本膜(3)為多層膜之情形時,較佳為至少具有高硬化層與未硬化層。高硬化層較佳為有機聚矽氧烷藉由有機過氧化物而交聯,有機過氧化物分解而幾乎不再含有。另一方面,未硬化層較佳為包含具備有機聚矽氧烷與有機過氧化物等交聯劑之樹脂組合物,且為未硬化狀態、或即便硬化亦為半硬化狀態,以使凝膠分率處於上述所需範圍內,未硬化層中調配之有機過氧化物宜幾乎未分解而保持有機過氧化物之狀態含有於未硬化層中。
又,於本膜(3)例如為兩種三層積層膜之情形時,存在表面層及背面層為高硬化層、中間層為未硬化層之形態,又,存在表面層及背面層為未硬化層、中間層為高硬化層之形態。無論何種層構成,未硬化層中之有機聚矽氧烷均處於未交聯狀態、或即便交聯亦為部分交聯狀態(半硬化狀態),有機過氧化物幾乎未分解而保持有機過氧化物之狀態含有於未硬化層中。另一方面,高硬化層中之有機聚矽氧烷較佳為藉由有機過氧化物而交聯,有機過氧化物發生分解而幾乎不再含有。
作為有機過氧化物,例如可列舉:二第三丁基過氧化物、2,5-二甲基-2,5-二(第三丁基過氧基)己烷、2,5-二甲基-2,5-雙(第三丁基過氧基)己烷等烷基過氧化物,2,4-二異丙苯基過氧化物等芳烷基過氧化物等有機過氧化物,就交聯速度或安全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烷基過氧化物,尤其是2,5-二甲基-2,5-二(第三丁基過氧基)己烷。
作為形成樹脂層之樹脂組合物中之有機過氧化物之調配量,以樹脂組合物總量為基準,較佳為0.01質量%以上10質量%以下,更佳為0.03質量%以上5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0.05質量%以上4質量%以下,特佳為0.1質量%以上3質量%以下,尤佳為0.3質量%以上2質量%以下。若有機過氧化物之調配量為該範圍,則存在可安全地獲得具有充分之硬化速度之組合物之傾向。再者,樹脂組合物中調配之有機過氧化物於高硬化層中基本上發生分解而幾乎不再含有,但於未硬化層中宜含有處於上述調配量範圍之有機過氧化物。
樹脂組合物較佳為包含有機聚矽氧烷之可混煉型。可混煉型之樹脂組合物於未硬化狀態下、室溫(25℃)下呈沒有自流動性之非液狀(例如固體狀或糊狀),但可利用後述混練機而均勻地混合。藉由在本膜(3)中使用可混煉型之樹脂組合物,於積層膜之情形時,將樹脂組合物加工成中間層、或者最表/背面層時之生產性良好。
又,如上所述,形成樹脂層之樹脂組合物亦可使用聚矽氧樹脂(有機聚矽氧烷)以外之樹脂作為樹脂,於該情形時,最表/背面層亦宜為例如使含有樹脂與交聯劑之樹脂組合物以凝膠分率處於所需範圍內之方式硬化而成之層。又,中間層宜由同樣地含有樹脂與交聯劑之樹脂組合物形成,但此時,樹脂組合物宜為未硬化狀態、或即便硬化亦為半硬化狀態,以使凝膠分率處於上述所需範圍內。
構成本膜(3)之樹脂層亦可含有氧化矽系填充材等填充材。藉由使本膜(3)含有填充材,易將膜之儲存模數或拉伸斷裂伸長率等機械物性設於適宜範圍。又,藉由使用填充材,易調整樹脂組合物之黏度或硬度,樹脂組合物之流動性或二次加工性之均衡性亦易於達到最佳。進而,具有容易根據音響構件之設計或音響特性而相應地適當調整硬度之優點。 再者,填充材於測定凝膠分率時構成凝膠組分之一部分,各層之凝膠分率由於含有填充材而變高。即便含有填充材而使凝膠分率變高,亦與藉由交聯使凝膠分率變高之情形同樣地能夠提高各層之硬度。
作為氧化矽系填充材,例如可列舉煙霧質氧化矽或沈澱性氧化矽等,亦可為利用矽烷偶合劑進行表面處理之氧化矽系填充材。 作為各層中之填充材之含量,以構成各層之樹脂組合物總量為基準,例如為10質量%以上50質量%以下,較佳為15質量%以上40質量%以下,更佳為20質量%以上35質量%以下。又,填充材之平均粒徑例如為0.01 μm以上20 μm以下,較佳為0.1 μm以上10 μm以下,更佳為0.5 μm以上5 μm以下。填充材之平均粒徑可使用基於雷射繞射法等之粒度分佈測定裝置,作為中值粒徑(D50)來測定。
於本發明中,用以形成樹脂層之樹脂組合物可於無損效果之範圍內含有熱穩定劑、抗氧化劑、紫外線吸收劑、光穩定劑、抗菌・防黴劑、抗靜電劑、潤滑劑、顏料、染料、阻燃劑、耐衝擊性改良劑等各種添加劑。
於本膜(3)為積層膜之情形時,用以形成各層之樹脂組合物彼此可具有相同組成,亦可具有不同組成。再者,此處所謂樹脂組合物之組成,意指樹脂組合物硬化前之組成。
於本發明中,有機聚矽氧烷亦可使用市售品。又,可使用除有機聚矽氧烷以外亦含有氧化矽系填充材等添加劑之混合物之市售品。具體而言,亦可使用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商品名「KE-597-U」、「KE-594-U」等。
[附離型膜之膜] 上述本膜(3)亦可附帶離型膜而用作附離型膜之膜。附離型膜之膜具備上述本膜(3)、與設置於本膜(3)之至少單面之離型膜。 又,附離型膜之膜中,較佳為於本膜(3)之兩面設置離型膜。
作為離型膜,可為樹脂膜,亦可為樹脂膜之至少單面經離型處理而成之具有離型層之膜。於離型膜具有離型層之情形時,宜將離型膜以使離型層接觸本膜(3)之方式積層於本膜(3)。 作為樹脂膜所使用之樹脂,可例示:聚丙烯等聚烯烴系樹脂、丙烯酸系樹脂、聚苯乙烯系樹脂、聚縮醛系樹脂、聚醯胺系樹脂、聚酯系樹脂、聚碳酸酯系樹脂、ABS樹脂、聚醚醚酮系樹脂等。該等之中,較佳為聚酯系樹脂,其中,較佳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系樹脂。 離型膜之厚度並無特別制限,較佳為5 μm以上100 μm以下,更佳為7 μm以上80 μm以下,進而較佳為10 μm以上50 μm以下。
本膜(3)藉由附帶離型膜,而被離型膜保護。因此,防止於運輸等時本膜(3)產生損傷。再者,離型膜可直接使用製造本膜(3)時所積層之離型膜,亦可對所製造之本膜(3)另外積層離型膜。 又,本膜(3)可如下所述地藉由例如賦形成形等而成形,但成形時宜將離型膜自本膜(3)剝離後,配置於金屬模具等模具。此時,本膜(3)能夠無破損地自離型膜剝離。
[本膜(3)之製造方法] 本膜(3)可藉由一般之成形法成形,例如可藉由擠出成形等成形。於單層膜之情形時,藉由如下方式混練等而獲得用以形成單層膜之樹脂組合物,藉由擠出成形等將該樹脂組合物成形即可。又,亦可使用離型膜,藉由層壓成形於離型膜之間積層樹脂組合物,從而獲得附離型膜之本膜(3)。 於單層膜之情形時,較佳為半硬化以使滿足黏彈性特性之條件(a)。作為半硬化之條件,只要使滿足上述條件(a),則無特別限定。 又,於本膜(3)為積層膜之情形時,例如可利用層壓成形、共擠出等擠出成形、塗佈或該等之組合方式成形。該等之中,亦考慮到最表/背面層與中間層之多層化之容易性,較佳為利用層壓成形。 如上所述,本膜(3)之製造方法較佳為包括將用以構成膜之一層或複數層樹脂層中之至少一部分硬化之步驟。
又,於多層之情形時,較佳為包括具備將已硬化之樹脂層與具有硬化性之樹脂層積層之步驟的步驟。 於利用層壓成形之情形時,宜藉由先準備最表面層、最背面層,於該等最表面層、最背面層之間層壓中間層而獲得。 若更具體說明,宜先準備用以獲得最表面層及最背面層之樹脂組合物(最表面層或最背面層用樹脂組合物)、以及用以獲得中間層之樹脂組合物(中間層用樹脂組合物)。
各樹脂組合物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藉由將構成樹脂組合物之材料進行混練而獲得。作為混練所使用之混練機,可使用單軸或雙軸擠出機等擠出機、雙輥或三輥等壓延輥、輥磨機、Plastomill、班布里混合機、捏合機、行星式混合機等公知之混練機。 混練溫度根據樹脂之種類或混合比率、添加劑之有無或種類而適當調整,為了抑制交聯(硬化)並適度降低樹脂黏度以易於混練,較佳為20℃以上150℃以下,更佳為30℃以上140℃以下,進而較佳為40℃以上130℃以下,特佳為50℃以上120℃以下,尤佳為60℃以上110℃以下。 混練時間只要使構成樹脂組合物之材料達到均勻混合之程度即可,例如為數分鐘~數小時,較佳為5分鐘~1小時。
以下,對高硬化層/未硬化層/高硬化層之兩種三層膜之製造方法進行說明。 宜藉由一般方法於離型膜上積層如上所述準備之最表面層或最背面層用樹脂組合物而獲得積層體,其後,對積層體進行加熱等而使樹脂組合物硬化。藉此,獲得於離型膜上積層最表面層或最背面層而成之積層體。 再者,於該積層體具有離型處理面之情形時,宜將最表/背面層用樹脂組合物積層於離型膜之離型處理面。
其次,宜藉由層壓成形,於上述積層膜之間積層由中間層用樹脂組合物形成之中間層而獲得本膜(3)。具體而言,將中間層用樹脂組合物以未硬化或半硬化狀態投入至例如於一對輥間,自兩個方向陸續送出之積層膜之間。此處,中間層用樹脂組合物宜例如藉由使用擠出機等自T型模頭等擠出而投入至積層膜之間。又,各積層膜宜以使最表面層及最背面層位於內側、且該等相互對向之方式陸續送出。 進而,視需要藉由輥之間隙來調整厚度,獲得於積層膜之間形成有未硬化或半硬化狀態之中間層之積層體。該積層體宜具有離型膜/最表面層/中間層/最背面層/積層膜之積層構造而成為上述附離型膜之膜。
另一方面,於未硬化層/高硬化層/未硬化層之形態之情形時,首先,預先藉由擠出成形等獲得單層膜,使其交聯硬化,而準備高硬化層用單層膜。其次,於該高硬化層之兩面塗佈未硬化層用樹脂組合物,藉此可製造本形態之膜。
[成形品] 本膜(3)藉由利用金屬模具等模具進行成形、並使之硬化,可成形為成形品,典型而言,宜利用模具賦形成形而成形為各種成形品。宜根據本膜(3)之特性進行硬化,宜藉由加熱、光照射、濕氣賦予或該等組合處理進行硬化,較佳為藉由加熱進行硬化。本膜(3)為振動板用膜,成形品構成振動板。 由本膜(3)獲得成形品之情形時,較佳為至少進行以下之步驟1及步驟2。 步驟1:對本膜(3)進行加熱,利用模具使之成形,且使本膜(3)硬化之步驟 步驟2:將已成形且硬化之本膜(3)(即成形品)自模具剝離之步驟
以下,對各步驟進行更詳細之說明。 (步驟1) 於步驟1中,對本膜(3)進行加熱,利用模具使之成形,且使本膜(3)硬化而成形為成形品。成形品宜利用模具賦形成形,藉此成形為所需形狀。步驟1中之成形並無特別限定,宜藉由真空成形、壓空成形、加壓成形等任一成形方法進行,該等之中,就成形更簡便之方面而言,較佳為加壓成形。
作為模具,根據成形方法而準備相應之模具即可,宜於模具設置與所製造之成形品之形狀對應之凹凸等。作為模具,典型而言使用金屬製模具(金屬模具),亦可為樹脂製模具。例如,如下所述,若成形品(振動板)具有穹狀或錐狀之至少任一部分,宜於模具設置與穹狀或錐狀對應之凹凸。又,於成形品(振動板)表面具有相切邊之情形時,宜於模具設置與相切邊對應之凹凸。
如上所述,本膜(3)有時附帶離型膜,如上所述,本膜(1)宜將離型膜剝離後配置於模具。
於步驟1中,只要利用模具對經加熱之本膜(3)賦形即可,例如,可對配置於模具上之本膜(3)一面加熱一面利用模具賦形,亦可將預先加熱之本膜(3)配置於模具上,其後利用模具賦形,亦可將該等方式加以組合。又,本膜(3)可藉由任意方法進行加熱,例如在對配置於模具上之膜進行加熱之情形時,可加熱模具而利用該傳導熱來加熱,亦可藉由其他方法加熱。
賦形或硬化時之加熱溫度較佳為180℃以上260℃以下,更佳為190℃以上250℃以下,進而較佳為200℃以上240℃以下。若賦形或硬化時之溫度為該範圍,則存在能夠使本膜(3)於不會因熱熔融變形之情況下以充分之速度硬化之傾向。
賦形時間較佳為1秒以上5分鐘以下,更佳為5秒以上4分鐘以下,進而較佳為10秒以上3分鐘以下,尤佳為20秒以上2分鐘以下。若賦形時之熱處理時間為該範圍,則存在易於維持生產性之情況下充分硬化之傾向。 再者,本膜(3)較佳為一面賦形一面硬化,但並無特別限定,亦可於賦形後硬化。再者,所謂賦形時間,係指本膜(3)於模具內賦形至硬化之時間,不包括賦形開始前及賦形結束後之模具移動時間、或將積層體脫模時之時間。
(步驟2) 於步驟2中,將經過步驟1成形且硬化之本膜(3)自模具剝離,而獲得成形品。本發明中,由於本膜(3)之凝膠分率未達一定值,故賦形性較高,且膜對模具之追隨性較高。因此,能夠以較高之成形精度製造成形品。 又,本膜(3)由於具有特定之黏彈性特性,故形狀保持性較高、操作性良好。進而,自離型膜剝離時能夠無破損地剝離,維持膜狀而能夠容易地設置於金屬模具內。並且,藉由未積層離型膜,而可省略自成形品剝離離型膜之步驟,故易於實現量產化。
於本發明中,由上述膜獲得之成形品之凝膠分率宜為80%以上。若凝膠分率為80%以上,則易獲得具有適於音響構件之儲存模數與機械強度之成形品。成形品之凝膠分率更佳為85%以上,進而較佳為90%以上。又,關於成形品之凝膠分率之上限,並無特別限定,為100%以下即可,一般低於100%,例如可為99%以下。再者,所謂成形品之凝膠分率,係指成形品整體之凝膠分率,宜於成形品之厚度方向上均等取樣進行測定。詳細之凝膠分率之測定方法如上所述。
[膜之用途] 如上所述,本發明之膜可較佳地用於音響構件。本發明之音響構件係使本膜(3)硬化而成者,具體而言,宜包含上述成形品。音響構件更佳為振動板,具體而言揚聲器振動板,尤其可較佳地用作手機等之微型揚聲器振動板。
藉由將本膜(3)適當成形,可成為振動板等各種音響構件。 音響構件宜例如至少一部分具有穹狀或錐狀等。又,音響構件可於表面具有相切邊。於具有穹狀或錐狀、或者具有相切邊之情形時,音響構件較佳為用於振動板,更佳為用於揚聲器振動板。
(振動板) 若對振動板進行更詳細之說明,振動板之形狀並無特別限制,可任意地選擇圓形、楕圓形、蛋形等。又,振動板一般具有對應於電訊號等而振動之主體、及包圍主體之邊緣。振動板之主體通常由邊緣所支持。振動板之形狀如上所述,可為穹狀、錐狀,亦可為由該等組合而成之形狀,亦可為其他用於振動板之形狀。
由本膜(3)形成音響構件之至少一部分即可,例如,可由本膜(3)形成振動板之主體,由其他構件形成振動板之邊緣;或可由本膜(3)形成邊緣,由其他構件形成主體。當然,亦可由本膜(3)一體成形主體及邊緣,亦可由本膜(3)形成整個振動板。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振動板1之構造的圖,與本膜(1)中所說明者相同。 又,圖2係表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形態之振動板11之構造的圖,與本膜(1)中所說明者相同。 圖3係表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形態之振動板21之俯視圖,圖3亦與本膜(1)中所說明者相同。
再者,如上所述,振動板為揚聲器振動板,其中,較佳為微型揚聲器振動板。就適宜用作微型揚聲器振動板之觀點而言,作為振動板之大小,宜採用最大徑為25 mm以下、較佳為20 mm以下,且最大徑為5 mm以上者。再者,所謂最大徑,於振動板之形狀為圓形之情形時採用直徑,於楕圓形或蛋形之情形時採用長徑。
振動板可單獨由本膜(3)成形,亦可由本膜(3)與其他構件之複合材成形。例如,如上所述,可由其他構件形成邊緣或主體之任一部分。
進而,為了振動板之二次加工適性或防塵性、或者音響特性調整或設計性提昇等,可進而對振動板之表面適當進行塗佈抗靜電劑、或者蒸鍍或濺鍍金屬、或者著色(黑色或白色等)等處理。進而,亦可適當進行與鋁等金屬之積層、或與不織布之複合化等。
(音響轉換器) 本發明之音響轉換器係具備上述音響構件、較佳為振動板之音響轉換器。作為音響轉換器,典型而言為電音響轉換器,可列舉:揚聲器、聽筒、麥克風、耳機等。該等之中,音響轉換器較佳為揚聲器,宜為手機等之微型揚聲器。
[本發明之第四形態] 本發明之第四形態係一種膜。  <膜> 本發明之膜(以下亦稱為本膜(4))具備靜摩擦係數為3以下之最表/背面層(最表面層及最背面層)、與配置於最表/背面層之間的至少一層硬化性中間層。 本膜(4)藉由使最表/背面層為相對較硬之層、並降低最表/背面層之靜摩擦係數,能夠防止成形時黏附於模具。又,藉由採用具有硬化性之中間層,既確保膜於成形前具有一定之柔軟性,且於賦形成形時可充分硬化,因此,賦形性良好,且對模具之追隨性亦良好。 進而,中間層具有硬化性而膜整體相對柔軟,但藉由在兩表面設置相對較硬之最表/背面層,而利用最表/背面層適當保持柔軟之膜,從而即便不對本膜(4)積層離型膜等,成形前之形狀保持性亦良好,操作性良好。因此,本膜(4)即便不積層離型膜,亦能夠容易地配置於模具內賦形成形,而可省略賦形成形後剝離離型膜之步驟。
(靜摩擦係數) 如上所述,本膜(4)之最表/背面層之靜摩擦係數均為3以下。若靜摩擦係數高於3,則本膜(4)易黏附於模具,難以實現良好之成形性。最表/背面層之靜摩擦係數均較佳為2.5以下,更佳為2以下,進而較佳為1.5以下。如上所述,若降低最表/背面層之靜摩擦係數,能夠進一步抑制黏附模具。 關於本膜(4)之最表/背面層之靜摩擦係數之下限值,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為0.3以上,亦可為0.5以上,亦可為0.7以上。再者,最表/背面層(即,最表面層及最背面層)之靜摩擦係數相互可相同,亦可不同。
靜摩擦係數可藉由最表/背面層之成形方法、最表/背面層之材質、以及最表/背面層之凝膠分率等適當調整。例如,若提高最表/背面層之凝膠分率,則存在最表/背面層變硬,靜摩擦係數降低之傾向。更具體而言,藉由將最表/背面層之凝膠分率設為80%以上,易使靜摩擦係數為3以下。又,藉由在構成最表/背面層之樹脂中使用聚矽氧樹脂等特定樹脂或無機粒子,亦可降低靜摩擦係數。進而,藉由適當調整最表/背面層之表面形狀而可調整靜摩擦係數,例如,藉由對最表/背面層賦予粗糙度亦可降低靜摩擦係數。 再者,靜摩擦係數係針對不鏽鋼板之靜摩擦係數,可藉由基於JIS K7125(1999)之滑動試驗進行測定。
(凝膠分率) 本膜(4)較佳為凝膠分率為0%以上90%以下。若凝膠分率為90%以下,則易使成形前之膜保持柔軟,又,成形時可充分硬化,因此,賦形性或對模具之追隨性充分,成形性提高。 就賦形性及成形性之觀點而言,本膜(4)之凝膠分率較佳為80%以下,更佳為75%以下,進而較佳為70%以下。本膜(4)之凝膠分率並無特別限定,為0%以上即可,例如可為10%以上,亦可為20%以上。再者,本膜(4)之凝膠分率係對膜整體之凝膠分率進行測定所得之值。
如上所述,於最表/背面層之間設置至少一層硬化性中間層。硬化性中間層之凝膠分率較佳為0%以上且未達80%。若為凝膠分率未達80%之中間層,則易使成形前之膜保持柔軟,又,成形時可充分硬化,因此,賦形性或對模具之追隨性充分,成形性提高。 就賦形性及成形性之觀點而言,中間層之凝膠分率較佳為70%以下,更佳為65%以下,進而較佳為60%以下。中間層之凝膠分率並無特別限定,為0%以上即可,例如可為10%以上,亦可為20%以上。
上述硬化性中間層可包含一層,亦可包含兩層以上,較佳為包含一層。因此,本膜(4)較佳為具有最表面層/中間層/最背面層之三層構造,亦可具有最表面層/中間層/中間層/最背面層等於最表/背面層之間存在兩層以上中間層之四層以上構造。 又,本膜(4)亦可於最表面層與最背面層之間設置上述硬化性中間層以外之層,例如,可於中間層與最表面層之間、中間層與最背面層之間設置用以提高該等層間接著性之接著層等其他層。又,亦可於中間層與中間層之間設置接著層等其他層。
本膜(4)中,最表/背面層(即,最表面層及最背面層)之凝膠分率均較佳為80%以上。若最表/背面層之凝膠分率為80%以上,則易降低上述靜摩擦係數,成形時不易出現黏附模具之情況。又,如上所述,藉由增大本膜(4)之凝膠分率,可使最表/背面層於膜硬化前亦相對較硬,而能夠進一步提高成形前之形狀保持性。 就以上觀點而言,最表/背面層之凝膠分率更佳為85%以上,進而較佳為90%以上。關於最表/背面層之凝膠分率之上限,並無特別限定,為100%以下即可,一般低於100%,例如可為99%以下。 再者,最表/背面層(即,最表面層及最背面層)之凝膠分率相互可相同,亦可不同。
再者,凝膠分率可基於以下要領進行測定。 1)自膜整體、或者膜之最表面層或最背面層採集約100 mg樣品,測定該樣品之質量(a); 2)將所採集之樣品於23℃之條件下於氯仿中浸漬24小時; 3)取出氯仿中之固形物成分,於50℃下真空乾燥7小時; 4)測定乾燥後之固形物成分之質量(b); 5)使用質量(a)、(b),根據以下之式(i)算出凝膠分率。
[數2]
Figure 02_image003
根據上述測定方法可知,不僅是膜所含之交聯成分、且填充材等交聯成分以外之不溶解成分亦包括於凝膠組分之內來計算凝膠分率。 其中,對於硬化前之本膜(4)之中間層,藉由硬化前之本膜(4)整體以及最表/背面層之凝膠分率與層厚度之比計算求出。
(黏彈性特性) 本膜(4)較佳為具有下述(a)之黏彈性特性。 (a)測定溫度20℃下之儲存模數E'為0.1 MPa以上500 MPa以下。 若儲存模數E'為0.1 MPa以上,則本膜(4)其整體具有一定硬度,藉此,易自離型膜剝離,剝離時少有發生破損之虞。又,即便無離型膜,亦易於提高形狀保持性。另一方面,藉由將本膜(4)之上述儲存模數E'設為500 MPa以下,可確保一定之柔軟性,而能夠實現良好之成形時對模具之追隨性或賦形性。就該等觀點而言,本膜(4)之儲存模數E'更佳為0.5 MPa以上,進而較佳為0.8 MPa以上,進而更佳為1.0 MPa以上。又,更佳為300 MPa以下,進而較佳為200 MPa以下,進而更佳為100 MPa以下,尤佳為50 MPa以下。
本膜(4)較佳為於硬化後之狀態下具有下述(b)之黏彈性特性,又,亦較佳為具有下述(c)之黏彈性特性。 (b)測定溫度20℃下之儲存模數E' 20為0.1 MPa以上。 (c)測定溫度20℃下之儲存模數E' 20為0.1 MPa以上500 MPa以下。 藉由使本膜(4)之儲存模數E' 20為0.1 MPa以上,硬化後具有一定硬度,因此硬化後之操作性等良好。 又,藉由使本膜(4)具有上述(c)之黏彈性特性,而在用於振動膜等音響構件時,存在音質及播放性等音響特性優異之傾向。就音響特性及硬化後之操作性之觀點而言,硬化後之20℃下之儲存模數E' 20更佳為1 MPa以上,進而較佳為2 MPa以上,進而更佳為4 MPa以上,又,更佳為400 MPa以下,進而較佳為300 MPa以下,進而更佳為200 MPa以下,特佳為100 MPa以下,最佳為50 MPa以下。
本膜(4)較佳為於硬化後之狀態下具有下述(d)之黏彈性特性。 (d)測定溫度100℃下之儲存模數E' 100為0.1 MPa以上500 MPa以下。 藉由使本膜(4)於硬化後之儲存模數E' 100為上述範圍內,耐熱性良好,即便於高溫環境下亦有望獲得優異之音響特性。 儲存模數E' 100更佳為1 MPa以上,進而較佳為1.5 MPa以上,進而更佳為2.5 MPa以上,又,更佳為400 MPa以下,進而較佳為300 MPa以下,進而更佳為200 MPa以下,特佳為100 MPa以下,最佳為50 MPa以下。
又,本膜(4)較佳為於硬化後之狀態下具有下述(e)之黏彈性特性。 (e)上述儲存模數E' 100相對於上述儲存模數E' 20之比(E' 100/E' 20)為0.4以上1.0以下。 藉由將儲存模數之比(E' 100/E' 20)設為上述範圍內,存在隨溫度變化之彈性模數變化減小,耐熱性良好之傾向。又,加熱時之彈性模數變化較小,因此,高溫環境下之音質不易劣化,易於自低溫域至高溫域保持優異之聲音播放性。 上述比(E' 100/E' 20)更佳為0.5以上,進而較佳為0.6以上,進而更佳為0.65以上。又,更佳為0.99以下,進而較佳為0.97以下,進而更佳為0.95以下,尤佳為0.93以下。
(拉伸斷裂伸長率) 本膜(4)較佳為硬化後之狀態下之拉伸斷裂伸長率為100%以上,更佳為200%以上,進而較佳為300%以上。若拉伸斷裂伸長率處於該範圍,則膜之韌性提高,藉此,不易因長時間振動而引發斷裂,存在用於振動板等音響構件時之耐久性優異之傾向。再者,拉伸斷裂伸長率越大越佳,上限並無特別限制,通常為1500%以下。
再者,儲存模數及拉伸斷裂伸長率藉由實施例記載之方法測定即可,所謂硬化後之狀態下之儲存模數及拉伸斷裂伸長率,對以使本膜(4)整體之凝膠分率達到80%以上之方式硬化後之膜進行測定即可。作為使本膜(4)硬化至凝膠分率80%以上之程度之具體方法,例如可列舉:藉由加熱硬化、藉由放射線硬化。 於藉由加熱硬化之情形時,硬化時之加熱溫度較佳為180℃以上260℃以下,更佳為190℃以上250℃以下,進而較佳為200℃以上240℃以下。 又,加熱時間較佳為1秒以上5分鐘以下,更佳為5秒以上4分鐘以下,進而較佳為10秒以上3分鐘以下,尤佳為20秒以上2分鐘以下。 又,加熱時之壓力較佳為0.01 MPa以上100 MPa以下,更佳為0.1 MPa以上50 MPa以下。 另一方面,藉由放射線硬化之情形時,作為用於放射線交聯之放射線,可利用電子束、X射線、γ射線等,藉由調整所利用之放射線之種類與累計照射線量,可使本膜(4)硬化至凝膠分率80%以上之程度。 又,儲存模數及拉伸斷裂伸長率之詳細測定方法如實施例之記載,於膜具有方向性之情形時,宜對TD(與樹脂流動方向MD正交之方向)進行測定。
如上所述,本膜(4)藉由至少使中間層具有硬化性而具有硬化性。本膜(4)可為光硬化性、濕氣硬化性、熱硬化性之任意者,較佳為具有熱硬化性。藉由使本膜(4)具有熱硬化性,可於一面加熱一面賦形成形時硬化,因此,賦形性更良好。再者,若本膜(4)具有熱硬化性,則藉由加熱而其凝膠分率上升。又,本膜(4)至少中間層具有熱硬化性即可,最表/背面層亦可適當具有熱硬化性。
本膜(4)較佳為具有交聯結構。藉由使本膜(4)具有交聯結構,硬化前(即成形前)之形狀保持性易提高。又,本膜(4)較佳為至少最表/背面層具有交聯結構。藉由使最表/背面層具有交聯結構,易提高硬化前之形狀保持性且對膜之柔軟性無較大損害。又,藉由使最表/背面層具有交聯結構,易將最表/背面層之凝膠分率調整至上述所需範圍內。
本膜(4)之厚度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5 μm以上500 μm以下,更佳為15 μm以上400 μm以下,進而較佳為30 μm以上300 μm以下。若膜之厚度為該範圍,可製造作為音響構件、尤其是振動板適宜之厚度之成形品。
中間層之厚度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3 μm以上300 μm以下,更佳為5 μm以上200 μm以下,進而較佳為20 μm以上150 μm以下。藉由將中間層之厚度設為上述下限值以上,而於本膜(4)中設置具有一定以上之厚度且柔軟性較高之未硬化部分,因此,賦形性提高,成形時對模具之追隨性亦易於提高。又,藉由設為上述上限值以下,防止柔軟性較高之部分超出必要以上之厚度,易提高成形前之形狀保持性。再者,所謂中間層之厚度,於中間層存在兩層以上時指其合計厚度。
又,中間層之厚度相對於膜整體之厚度的比(中間層/膜整體)較佳為4/10以上,更佳為5/10以上,進而較佳為6/10以上。藉由將厚度比(中間層/膜整體)設為上述下限值以上,而於膜中設置一定以上比率之柔軟性較高之部分,因此,易提高賦形性及成形時對模具之追隨性。又,上述厚度比(中間層/膜整體)較佳為9.9/10以下,更佳為9.8/10以下,進而較佳為9.7/10以下。藉由將厚度比(中間層/膜整體)設為上述上限值以下,易使最表/背面層具有一定以上之厚度。
最表/背面層各自之厚度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1 μm以上100 μm以下,更佳為1 μm以上60 μm以下,進而較佳為1 μm以上30 μm以下。藉由將最表/背面層各自之厚度設為上述下限值以上,可使成形前具有良好之形狀保持性,且易防止黏附於模具。又,藉由設為上述上限值以下,防止一定硬度以上之部分超出必要以上之厚度,易提高賦形性及成形時對模具之追隨性。
最表/背面層各自之厚度宜小於上述中間層之厚度,最表/背面層各自之厚度相對於中間層之厚度的比(最表面層或最背面層/中間層)較佳為1/50以上且未達1。若使最表/背面層各自之厚度小於中間層之厚度,則膜中含有一定厚度比率之柔軟性較高之部分,因此,易提高賦形性及成形時對模具之追隨性。又,若將比(最表面層或最背面層/中間層)設為上述下限值以上,則提高成形前之形狀保持性,且易防止黏附於模具。 就該等觀點而言,比(最表面層或最背面層/中間層)更佳為1/50以上3/5以下,進而較佳為1/50以上2/5以下。
本膜(4)之中間層以及最表/背面層分別為樹脂層,構成各樹脂層之樹脂較佳為硬化性樹脂,更佳為熱硬化性樹脂。其中,作為較佳之具體例,可列舉:環氧樹脂、胺基甲酸酯樹脂、聚矽氧樹脂、丙烯酸樹脂、酚樹脂、不飽和聚酯樹脂、聚醯亞胺樹脂、三聚氰胺樹脂等。本膜(4)之各層中之該等樹脂可單獨使用一種,較佳為將兩種以上併用。 又,本膜(4)中,各層(中間層、最表面層、最背面層)可使用同一種類之樹脂,亦可使用不同種類之樹脂,較佳為中間層與最表/背面層使用同一種類之樹脂。即,例如於中間層使用聚矽氧樹脂之情形時,宜於最表/背面層亦使用聚矽氧樹脂。藉由使用同一種類之樹脂,即便不使用接著層等,亦易於使各層間(例如,中間層與最表面層、中間層與最背面層)接著。
又,本膜(4)較佳為聚矽氧膜。再者,所謂聚矽氧膜,係指中間層、最表面層及最背面層中之某層使用聚矽氧樹脂作為樹脂之膜,其中,尤佳為中間層、最表面層及最背面層之各層中均使用聚矽氧樹脂。若本膜(4)為聚矽氧膜,則耐熱性、機械強度等良好,亦易於滿足上述黏彈性特性(a)~(e)。又,拉伸斷裂伸長率或靜摩擦係數亦易於調整至上述所需範圍內。
(有機聚矽氧烷) 作為中間層、以及最表/背面層所使用之聚矽氧樹脂,可列舉有機聚矽氧烷。 有機聚矽氧烷例如具有以下之式(I)表示之結構。 R nSiO (4 n)/2・・・(I) 此處,R為可相同或不同之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一價烴基,較佳為碳原子數1~12、更佳為碳原子數1~8之一價烴基,n為1.95~2.05之正數。
作為R,例如可列舉:甲基、乙基、丙基、丁基、己基及十二烷基等烷基,環己基等環烷基,乙烯基、烯丙基、丁烯基及己烯基等烯基,苯基及甲苯基等芳基,β-苯基丙基等芳烷基,以及該等基之鍵結於碳原子之氫原子之一部分或全部經鹵素原子或氰基等取代之氯甲基、三氟丙基及氰乙基等。
有機聚矽氧烷亦較佳為其分子鏈末端經三甲基矽烷基、二甲基乙烯基、二甲基羥基矽烷基、三乙烯基矽烷基等封端。又,有機聚矽氧烷較佳為分子中具有至少2個烯基。具體而言,較佳為R之中存在0.001莫耳%以上5莫耳%以下、較佳為0.005莫耳%以上3莫耳%以下、更佳為0.01莫耳%以上1莫耳%以下、尤佳為0.02莫耳%以上0.5莫耳%以下之烯基,最佳為存在乙烯基。有機聚矽氧烷基本上為直鏈狀之二有機聚矽氧烷,部分可有支鏈。又,亦可為分子結構不同之兩種或其以上之混合物。
最表/背面層中之有機聚矽氧烷宜藉由交聯劑等交聯,較佳為藉由有機過氧化物而交聯。因此,最表/背面層分別較佳為使具備有機聚矽氧烷與有機過氧化物等交聯劑之樹脂組合物硬化而成之硬化物。此時,宜使最表/背面層硬化至凝膠分率處於上述所需範圍內之程度。因此,最表/背面層中調配之有機過氧化物基本上發生分解,最表/背面層各自不含有機過氧化物、或即便含有有機過氧化物亦僅少量。
另一方面,中間層中之有機聚矽氧烷宜為未交聯狀態、或即便交聯亦為部分交聯狀態。因此,中間層較佳為包含具備有機聚矽氧烷與有機過氧化物等交聯劑之樹脂組合物,此時,中間層宜為未硬化狀態或即便硬化亦為半硬化狀態,以使凝膠分率處於上述所需範圍內。因此,中間層中調配之有機過氧化物宜幾乎未分解而保持有機過氧化物之狀態含有於中間層中。
作為有機過氧化物,例如可列舉:二第三丁基過氧化物、2,5-二甲基-2,5-二(第三丁基過氧基)己烷、2,5-二甲基-2,5-雙(第三丁基過氧基)己烷等烷基過氧化物,2,4-二異丙苯基過氧化物等芳烷基過氧化物等有機過氧化物,就交聯速度或安全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烷基過氧化物,尤其是2,5-二甲基-2,5-二(第三丁基過氧基)己烷。
作為分別形成中間層、最表/背面層之樹脂組合物中之有機過氧化物之調配量,以樹脂組合物總量為基準,較佳為0.01質量%以上10質量%以下,更佳為0.03質量%以上5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0.05質量%以上4質量%以下,特佳為0.1質量%以上3質量%以下,尤佳為0.3質量%以上2質量%以下。若有機過氧化物之調配量為該範圍,則存在可安全地獲得具有充分之硬化速度之組合物之傾向。再者,如上所述,樹脂組合物中調配之有機過氧化物於最表/背面層中基本上發生分解而幾乎不再含有,但於中間層中宜含有處於上述調配量範圍之有機過氧化物。
樹脂組合物較佳為包含有機聚矽氧烷之可混煉型。可混煉型之樹脂組合物於未硬化狀態下、室溫(25℃)下呈沒有自流動性之非液狀(例如固體狀或糊狀),但可利用後述混練機而均勻地混合。藉由在本膜(4)中使用可混煉型之樹脂組合物,如下所述,將樹脂組合物加工成中間層、或者最表/背面層時之生產性良好。
又,如上所述,上述中間層、最表/背面層各層中使用之樹脂組合物亦可使用聚矽氧樹脂(有機聚矽氧烷)以外之樹脂作為樹脂,於該情形時,最表/背面層亦宜為例如使含有樹脂與交聯劑之樹脂組合物以凝膠分率處於所需範圍內之方式硬化而成之層。又,中間層宜由同樣地含有樹脂與交聯劑之樹脂組合物形成,但此時,樹脂組合物宜為未硬化狀態、或即便硬化亦為半硬化狀態,以使凝膠分率處於上述所需範圍內。
本發明之中間層、最表面層及最背面層分別亦可含有氧化矽系填充材等填充材。藉由使本膜(4)之各層含有填充材,易將膜之儲存模數或拉伸斷裂伸長率等機械物性設於適宜範圍。又,藉由使用填充材,易調整樹脂組合物之黏度或硬度,樹脂組合物之流動性或二次加工性之均衡性亦易於達到最佳。進而,具有容易根據音響構件之設計或音響特性而相應地適當調整硬度之優點。 再者,填充材於測定凝膠分率時構成凝膠組分之一部分,各層之凝膠分率由於含有填充材而變高。即便含有填充材而使凝膠分率變高,亦與藉由交聯使凝膠分率變高之情形同樣地能夠提高各層之硬度。
作為氧化矽系填充材,例如可列舉煙霧質氧化矽或沈澱性氧化矽等,亦可為利用矽烷偶合劑進行表面處理之氧化矽系填充材。 作為各層中之填充材之含量,以構成各層之樹脂組合物總量為基準,例如為10質量%以上50質量%以下,較佳為15質量%以上40質量%以下,更佳為20質量%以上35質量%以下。又,填充材之平均粒徑例如為0.01 μm以上20 μm以下,較佳為0.1 μm以上10 μm以下,更佳為0.5 μm以上5 μm以下。填充材之平均粒徑可使用基於雷射繞射法等之粒度分佈測定裝置,作為中值粒徑(D50)來測定。
於本發明中,用以形成各層之樹脂組合物可於無損效果之範圍內含有熱穩定劑、抗氧化劑、紫外線吸收劑、光穩定劑、抗菌・防黴劑、抗靜電劑、潤滑劑、顏料、染料、阻燃劑、耐衝擊性改良劑等各種添加劑。
本膜(4)中,用以形成最表面層及最背面層之樹脂組合物彼此可具有相同組成,亦可具有不同組成。同樣地,用以形成中間層之樹脂組合物可具有與用以形成最表面層或最背面層之樹脂組合物相同之組成,亦可具有不同組成。再者,此處所謂樹脂組合物之組成,意指樹脂組合物硬化前之組成。
於本發明中,有機聚矽氧烷亦可使用市售品。又,可使用除有機聚矽氧烷以外亦含有氧化矽系填充材等添加劑之混合物之市售品。具體而言,亦可使用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商品名「KE-597-U」、「KE-594-U」等。
[附離型膜之膜] 上述本膜(4)亦可附帶離型膜而用作附離型膜之膜。附離型膜之膜具備上述本膜(4)、與設置於本膜(4)之至少單面之離型膜。 又,附離型膜之膜中,較佳為於本膜(4)之兩面設置離型膜。再者,離型膜積層於本膜(4)之最表面層或最背面層、或者該等兩層上。
作為離型膜,可為樹脂膜,亦可為樹脂膜之至少單面經離型處理而成之具有離型層之膜。於離型膜具有離型層之情形時,宜將離型膜以使離型層接觸本膜(4)之最表/背面層之方式積層於本膜(4)。 作為樹脂膜所使用之樹脂,可例示:聚丙烯等聚烯烴系樹脂、丙烯酸系樹脂、聚苯乙烯系樹脂、聚縮醛系樹脂、聚醯胺系樹脂、聚酯系樹脂、聚碳酸酯系樹脂、ABS樹脂、聚醚醚酮系樹脂等。該等之中,較佳為聚酯系樹脂,其中,較佳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系樹脂。 離型膜之厚度並無特別制限,較佳為5 μm以上100 μm以下,更佳為7 μm以上80 μm以下,進而較佳為10 μm以上50 μm以下。
本膜(4)藉由附帶離型膜,而被離型膜保護。因此,防止於運輸等時本膜(4)產生損傷。再者,如下所述,離型膜可直接使用製造本膜(4)時積層於最表/背面層之離型膜,亦可對所製造之本膜(4)另外積層離型膜。 又,本膜(4)可如下所述地藉由例如賦形成形等而成形,但成形時宜將離型膜自本膜(4)剝離後,配置於金屬模具等模具。如上所述,本膜(4)即便無離型膜,藉由具有特定之最表/背面層,硬化前之形狀保持性亦良好,且亦能夠防止成形時黏附於金屬模具。
[本膜(4)之製造方法] 本膜(4)可藉由一般之成形法成形,例如可利用層壓成形、共擠出等擠出成形、塗佈或該等之組合方式成形。該等之中,亦考慮到最表/背面層與中間層之多層化之容易性,較佳為利用層壓成形。
於利用層壓成形之情形時,宜藉由先準備最表面層、最背面層,於該等最表面層、最背面層之間層壓中間層而獲得。 若更具體說明,宜先準備用以獲得最表面層及最背面層之樹脂組合物(最表面層或最背面層用樹脂組合物)、以及用以獲得中間層之樹脂組合物(中間層用樹脂組合物)。
各樹脂組合物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藉由將構成樹脂組合物之材料進行混練而獲得。作為混練所使用之混練機,可使用單軸或雙軸擠出機等擠出機、雙輥或三輥等壓延輥、輥磨機、Plastomill、班布里混合機、捏合機、行星式混合機等公知之混練機。 混練溫度根據樹脂之種類或混合比率、添加劑之有無或種類而適當調整,為了抑制交聯(硬化)並適度降低樹脂黏度以易於混練,較佳為20℃以上150℃以下,更佳為30℃以上140℃以下,進而較佳為40℃以上130℃以下,特佳為50℃以上120℃以下,尤佳為60℃以上110℃以下。 混練時間只要使構成樹脂組合物之材料達到均勻混合之程度即可,例如為數分鐘~數小時,較佳為5分鐘~1小時。
宜藉由一般方法於離型膜上積層如上所述準備之最表面層或最背面層用樹脂組合物而獲得積層體,其後,對積層體進行加熱等而使樹脂組合物硬化。藉此,獲得於離型膜上積層最表面層或最背面層而成之積層體(以下亦稱為「積層膜」)。積層膜中之最表面層或最背面層藉由硬化而形成交聯結構,如上所述凝膠分率較佳為80%以上。 再者,於離型膜具有離型處理面之情形時,宜於離型膜之離型處理面積層最表/背面層用樹脂組合物。 又,亦可於2片離型膜之間層壓最表面層或最背面層用樹脂組合物,繼而,適當藉由加熱等使樹脂組合物硬化,其後,剝離一片離型膜而獲得上述積層膜。
又,本製造方法中,如上所述,於離型膜積層最表/背面層用樹脂組合物並使之硬化,藉此獲得之最表/背面層之表面成為與離型膜之表面形狀對應之形狀。因此,藉由調整離型膜之表面形狀,亦可調整最表/背面層之表面形狀。
其次,宜藉由層壓成形,於上述積層膜之間積層由中間層用樹脂組合物形成之中間層而獲得本膜(4)。具體而言,將中間層用樹脂組合物以未硬化或半硬化狀態投入至例如於一對輥間,自兩個方向陸續送出之積層膜之間。此處,中間層用樹脂組合物宜例如藉由使用擠出機等自T型模頭等擠出而投入至積層膜之間。又,各積層膜宜以使最表面層及最背面層位於內側、且該等相互對向之方式陸續送出。 進而,視需要藉由輥之間隙來調整厚度,獲得於積層膜之間形成有未硬化或半硬化狀態之中間層之積層體。該積層體宜具有離型膜/最表面層/中間層/最背面層/離型膜之積層構造而成為上述附離型膜之膜。
[成形品] 本膜(4)藉由利用金屬模具等模具進行成形、並使之硬化,可成形為成形品,典型而言,宜利用模具賦形成形而成形為各種成形品。宜根據本膜(4)之特性進行硬化,宜藉由加熱、光照射、濕氣賦予或該等組合處理進行硬化,較佳為藉由加熱進行硬化。成形品較佳為音響構件,其中,更佳為構成振動板。 由本膜(4)獲得成形品之情形時,較佳為至少進行以下之步驟1及步驟2。 步驟1:對本膜(4)進行加熱,利用模具使之成形,且使本膜(4)硬化之步驟 步驟2:將已成形且硬化之本膜(4)(即成形品)自模具剝離之步驟
以下,對各步驟進行更詳細之說明。 (步驟1) 於步驟1中,對本膜(4)進行加熱,利用模具使之成形,且使本膜(4)硬化而成形為成形品。成形品宜利用模具賦形成形,藉此成形為所需形狀。步驟1中之成形並無特別限定,宜藉由真空成形、壓空成形、加壓成形等任一成形方法進行,該等之中,就成形更簡便之方面而言,較佳為加壓成形。 即,於步驟1中,將膜配置於模具內,使膜熱成形而獲得包含模具與膜之積層體,但該膜較佳為經過熱壓者。
作為模具,根據成形方法而準備相應之模具即可,宜於模具設置與所製造之成形品之形狀對應之凹凸等。作為模具,典型而言使用金屬製模具(金屬模具),亦可為樹脂製模具。例如,如下所述,若成形品(音響構件)具有穹狀或錐狀之至少任一部分,宜於模具設置與穹狀或錐狀對應之凹凸。又,於成形品(音響構件)表面具有相切邊之情形時,宜於模具設置與相切邊對應之凹凸。
如上所述,本膜(4)有時附帶離型膜,如上所述,本膜(4)宜將離型膜剝離後配置於模具。
於步驟1中,只要利用模具對經加熱之本膜(4)賦形即可,例如,可對配置於模具上之本膜(4)一面加熱一面利用模具賦形,亦可將預先加熱之本膜(4)配置於模具上,其後利用模具賦形,亦可將該等方式加以組合。又,本膜(4)可藉由任意方法進行加熱,例如在對配置於模具上之膜進行加熱之情形時,可加熱模具而利用該傳導熱來加熱,亦可藉由其他方法加熱。
賦形或硬化時之加熱溫度較佳為180℃以上260℃以下,更佳為190℃以上250℃以下,進而較佳為200℃以上240℃以下。若賦形或硬化時之溫度為該範圍,則存在能夠使本膜(4)於不會因熱熔融變形之情況下以充分之速度硬化之傾向。
賦形時間較佳為1秒以上5分鐘以下,更佳為5秒以上4分鐘以下,進而較佳為10秒以上3分鐘以下,尤佳為20秒以上2分鐘以下。若賦形時之熱處理時間為該範圍,則存在易於維持生產性之情況下充分硬化之傾向。 再者,本膜(4)較佳為一面賦形一面硬化,但並無特別限定,亦可於賦形後硬化。再者,所謂賦形時間,係指本膜(4)於模具內賦形至硬化之時間,不包括賦形開始前及賦形結束後之模具移動時間、或將積層體脫模時之時間。
(步驟2) 於步驟2中,將經過步驟1成形且硬化之本膜(4)自模具剝離,而獲得成形品。本發明中,由於膜之最表/背面層之靜摩擦係數較低,故即便不積層離型膜等,亦可防止膜黏附於模具,能夠容易地自模具剝離由膜獲得之成形品。又,由於膜之中間層之凝膠分率未達一定值,故賦形性較高,且膜對模具之追隨性較高。因此,能夠以較高之成形精度製造成形品。 進而,本膜(4)藉由設置最表/背面層,形狀保持性較高,即便無離型膜,操作性亦良好,於無離型膜之狀態下亦能夠維持膜狀而易設置於金屬模具內。並且,藉由未積層離型膜,而可省略自成形品剝離離型膜之步驟,故易於實現量產化。
於本發明中,由上述膜獲得之成形品之凝膠分率宜為80%以上。若凝膠分率為80%以上,則易獲得具有適於音響構件之儲存模數與機械強度之成形品。成形品之凝膠分率更佳為85%以上,進而較佳為90%以上。又,關於成形品之凝膠分率之上限,並無特別限定,為100%以下即可,一般低於100%,例如可為99%以下。再者,所謂成形品之凝膠分率,係指成形品整體之凝膠分率,宜與成形品之厚度方向平行地取樣進行測定。詳細之凝膠分率之測定方法如上所述。
[膜之用途] 如上所述,本發明之膜較佳為用於音響構件,其中,可適用於振動板。本發明之音響構件係使本膜(4)硬化而成者,具體而言,宜包含上述成形品。振動板更佳為揚聲器振動板,尤其可適用作手機等之微型揚聲器振動板。
藉由將本膜(4)適當成形,可成為振動板等各種音響構件。 音響構件宜例如至少一部分具有穹狀或錐狀等。又,音響構件可於表面具有相切邊。於具有穹狀或錐狀、或者具有相切邊之情形時,音響構件較佳為用於振動板,更佳為用於揚聲器振動板。
(振動板) 若對振動板進行更詳細之說明,振動板之形狀並無特別限制,可任意地選擇圓形、楕圓形、蛋形等。又,振動板一般具有對應於電訊號等而振動之主體、及包圍主體之邊緣。振動板之主體通常由邊緣所支持。振動板之形狀如上所述,可為穹狀、錐狀,亦可為由該等組合而成之形狀,亦可為其他用於振動板之形狀。
由本膜(4)形成振動板之至少一部分即可,例如,可由本膜(4)形成振動板之主體,由其他構件形成振動板之邊緣;或可由本膜(4)形成邊緣,由其他構件形成主體。當然,亦可由本膜(4)一體成形主體及邊緣,亦可由本膜(4)形成整個振動板。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振動板1之構造的圖,與本膜(1)中所說明者相同。 又,圖2係表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形態之振動板11之構造的圖,與本膜(1)中所說明者相同。 圖3係表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形態之振動板21之俯視圖,圖3亦與本膜(1)中所說明者相同。
再者,如上所述,振動板為揚聲器振動板,其中,較佳為微型揚聲器振動板。就適宜用作微型揚聲器振動板之觀點而言,作為振動板之大小,宜採用最大徑為25 mm以下、較佳為20 mm以下,且最大徑為5 mm以上者。再者,所謂最大徑,於振動板之形狀為圓形之情形時採用直徑,於楕圓形或蛋形之情形時採用長徑。
振動板可單獨由本膜(4)成形,亦可由本膜(4)與其他構件之複合材成形。例如,如上所述,可由其他構件形成邊緣或主體之任一部分。
進而,為了振動板之二次加工適性或防塵性、或者音響特性調整或設計性提昇等,可進而對振動板之表面適當進行塗佈抗靜電劑、或者蒸鍍或濺鍍金屬、或者著色(黑色或白色等)等處理。進而,亦可適當進行與鋁等金屬之積層、或與不織布之複合化等。
(音響轉換器) 本發明之音響轉換器係具備上述音響構件、較佳為振動板之音響轉換器。作為音響轉換器,典型而言為電音響轉換器,可列舉:揚聲器、聽筒、麥克風、耳機等。該等之中,音響轉換器較佳為揚聲器,宜為手機等之微型揚聲器。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
[評價及測定方法] 於本實施例中,如下所述進行各種物性之測定及膜之評價。再者,「本膜」意指本膜(1)~(4)全體。 (1)凝膠分率之測定 (1-1)本膜(1)及(2) 藉由以下之方法,測定加壓成形前及加壓成形後之膜之凝膠分率。再者,根據下述測定方法可知,不僅是膜所含之交聯成分、且填充材等交聯成分以外之不溶解成分亦包括於凝膠組分之內來計算凝膠分率。 (A)與膜之厚度方向平行地均等切割,採集約100 mg樣品,測定該樣品之質量(a); (B)將所採集之樣品於23℃之條件下於氯仿中浸漬24小時; (C)取出氯仿中之固形物成分,於50℃下真空乾燥7小時; (D)測定乾燥後之固形物成分之質量(b); (E)使用質量(a)、(b),根據以下之式(i)算出凝膠分率。
[數3]
Figure 02_image005
(1-2)本膜(3) 按照說明書記載之方法,測定硬化前之本膜整體之凝膠分率、硬化前之本膜之最表/背面層之凝膠分率、以及硬化後之本膜整體之凝膠分率。測定本膜整體之凝膠分率時,沿與膜之厚度方向平行之方向切割取樣。又,對於硬化前之本膜之中間層,藉由硬化前之本膜整體以及最表/背面層之凝膠分率與層厚度之比計算求出。
(1-3)本膜(4) 按照說明書記載之方法,測定硬化前之本膜整體之凝膠分率、硬化前之本膜之最表/背面層之凝膠分率、以及硬化後之本膜整體之凝膠分率。測定本膜整體之凝膠分率時,與膜之厚度方向平行地均等取樣。又,對於硬化前之本膜(4)之中間層,藉由硬化前之本膜(4)整體以及最表/背面層之凝膠分率與層厚度之比計算求出。
(2)儲存模數E' (2-1)本膜(1)及(2) 自各實施例、比較例中獲得之本膜(1)及(2)切割4 mm×8 cm之試驗片,作為測定試樣。使用該測定試樣,依據JIS K7244-4:1999,使用黏彈性譜儀「DVA-200(日本IT計測控制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測定模式設為拉伸,頻率10 Hz、應變0.1%、溫度範圍0~300℃,以加熱速度3℃/min使之升溫,測定20℃及100℃下之儲存模數。 再者,對加壓成形前及加壓成形後之膜進行20℃下之儲存模數之測定。又,對加壓成形後之膜亦進行100℃下之儲存模數之測定。
(2-2)本膜(3) 自各實施例、比較例中獲得之硬化前以及硬化後之本膜(3)切割4 mm×8 cm之試驗片,作為測定試樣。使用該測定試樣,依據JIS K7244-4:1999,使用黏彈性譜儀「DVA-200(日本IT計測控制股份有限公司製造)」進行測定。對於加壓成形前之本膜,測定模式設為拉伸,頻率10 Hz、應變0.1%、溫度範圍-100~300℃,以加熱速度3℃/min使之升溫,測定20℃下之儲存模數。又,對於加壓成形後之膜,頻率10 Hz、應變0.1%、溫度範圍-100~300℃,以加熱速度3℃/min使之升溫,測定20℃及100℃下之儲存模數。再者,對TD方向進行測定。
(2-3)本膜(4) 自各實施例、比較例中獲得之硬化前以及硬化後之本膜(4)切割4 mm×8 cm之試驗片,作為測定試樣。使用該測定試樣,依據JIS K7244-4:1999,使用黏彈性譜儀「DVA-200(日本IT計測控制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測定模式設為拉伸,頻率10 Hz、應變0.1%、溫度範圍0~300℃,以加熱速度3℃/min使之升溫,對硬化前之膜測定20℃下之儲存模數。又,對硬化後之膜測定20℃及100℃下之儲存模數。對TD方向進行測定。
(3)靜摩擦係數(表面摩擦係數) (3-1)本膜(1)及(2) 測定各實施例及比較例中獲得之本膜之最表面與不鏽鋼板(SUS430)、最背面與不鏽鋼板(SUS430)之靜摩擦係數。對各實施例及比較例中獲得之熱成形前之本膜之最表面分別進行2次測定,由該等之平均值求出靜摩擦係數。靜摩擦係數之具體測定方法如下所示。  參照JIS K7125:1999,於試驗開始前使本膜之表面與不鏽鋼板接觸保持15秒,其後,於以下之條件下,沿縱向(MD)實施測定,評價與不鏽鋼板之靜摩擦係數。 ・裝置:塑膠膜滑動試驗機(Intesco公司製造) ・滑片:總質量200 g(接觸面積為邊長63 mm之正方形) ・接觸面積:400 cm 2・試驗速度:100 mm/min ・溫度:23℃±2℃ ・相對濕度:50%±10%
(3-2)本膜(4) 測定各實施例及比較例中獲得之本膜之最表面與不鏽鋼板(SUS430)、最背面與不鏽鋼板(SUS430)之靜摩擦係數。對各實施例及比較例中獲得之熱成形前之本膜之最表面及最背面分別進行3次測定,由該等之平均值求出靜摩擦係數。靜摩擦係數之具體測定方法如下所示。 參照JIS K7125(1999),於試驗開始前使本膜之最背面或最表面與不鏽鋼板接觸保持15秒,其後,於以下之條件下,沿縱向(MD)實施測定,評價與不鏽鋼板之靜止摩擦係數。 ・裝置:塑膠膜滑動試驗機(Intesco公司製造) ・滑片:總質量200 g(接觸面積為邊長63 mm之正方形) ・接觸面積:40 cm 2・試驗速度:100 mm/min ・溫度:23℃±2℃ ・相對濕度:50%±10%
(4)操作性 (4-a)有無破損 (4-a-1)本膜(1)、(2)及(4) 評價於用手自附離型膜之膜剝離離型膜之步驟中有無破損。離型膜被剝離而膜無破損者評價為「〇」,膜之一部分殘留於離型膜上而有破損者評價為「×」。 再者,有無破損以外之各種評價及測定時使用離型膜剝離之狀態之本膜。 (4-a-2)本膜(3) 各實施例、比較例中製作本膜時,係於最表面及最背面積層有離型膜之狀態下製作。評價於用手自所獲得之硬化前之本膜剝離最表面及最背面上之離型膜之步驟中有無破損。離型膜被剝離而膜無破損者評價為「〇」,膜之一部分殘留於離型膜上而有破損者評價為「×」。 再者,有無破損以外之各種評價及測定時使用離型膜剝離之狀態之本膜。
(4-b)形狀保持性 針對各實施例、比較例中獲得之硬化前之本膜,評價形狀保持性。自離型膜剝離本膜而用於各種評價或測定時,能夠保持形狀而易於操作者評價為「〇」,無法保持形狀而於操作過程中捲曲、膜自身糾結或斷裂者評價為「×」。
(5)成形性・賦形性 (5-1)本膜(1)及(2)(賦形性) 自各實施例及比較例中獲得之本膜切割約7 cm×10 cm之試驗片,作為評價試樣。將評價試樣夾入至預先加熱至230℃之帶有相切邊之穹狀之振動板用金屬模具內,以0.1 MPa之壓力加壓,於加壓狀態下保持20秒後,自金屬模具取出試樣。 目視確認取出後之試樣,被賦予與金屬模具一模一樣之凹凸形狀者評價為「〇」,僅被賦予比金屬模具小之凹凸形狀者或未被賦予凹凸形狀者評價為「×」。
(5-2)本膜(3) 自各實施例及比較例中獲得之本膜切割約7 cm×10 cm之試驗片,作為評價試樣。將評價試樣夾入至預先加熱至230℃之帶有相切邊之穹狀之振動板用金屬模具內,以0.1 MPa之壓力加壓,於加壓狀態下保持20秒後,自金屬模具取出試樣。
(5-3)本膜(4) 自各實施例及比較例中獲得之本膜切割約7 cm×10 cm之試驗片,作為評價試樣。將評價試樣夾入至預先加熱至230℃之帶有相切邊之穹狀之振動板用金屬模具內,以0.1 MPa之壓力加壓,於加壓狀態下保持20秒後,自金屬模具取出試樣。 目視確認取出後之試樣,被賦予與金屬模具一模一樣之凹凸形狀者評價為「〇」,僅被賦予比金屬模具小之凹凸形狀者或未被賦予凹凸形狀者評價為「×」。
(6)金屬模具黏附性 (6-1)本膜(1)、(2)及(4) 與上述成形性・賦形性之評價同樣地,自各實施例及比較例中獲得之本膜切割約7 cm×10 cm之試驗片,作為評價試樣。將評價試樣夾入至預先加熱至230℃之振動板用金屬模具內,以0.1 MPa之壓力加壓,於加壓狀態下保持20秒後,自金屬模具取出試樣。 自金屬模具取出評價試樣時,評價試樣容易取出而未黏附於金屬模具者評價為「〇」,評價試樣黏附、殘留於金屬模具者評價為「×」。
(6-2)本膜(3) 與上述成形性・賦形性之評價同樣地,自各實施例及比較例中獲得之本膜切割約7 cm×10 cm之試驗片,作為評價試樣。將評價試樣夾入至預先加熱至230℃之振動板用金屬模具內,以0.1 MPa之壓力加壓,於加壓狀態下保持20秒後,自金屬模具取出試樣。
(7)拉伸斷裂伸長率 藉由依據JIS K7161:2014之方法,以拉伸速度200 mm/min,於23℃之環境下,對TD方向測定硬化後之本膜斷裂時之伸長率。
(8)表面粗糙度(Ra) 針對離型膜之經表面粗糙化之面,使用接觸式表面粗糙度計Surf Coder ET4000A(小阪研究所公司製造),於觸針頭端半徑0.5 mm、測定長度8.0 mm、基準長度8.0 mm、臨界值0.8 mm、測定速度0.2 mm/秒之條件下,沿膜縱向進行測定,計算算術平均粗糙度(Ra)。
實施例1-1 <原料> ・聚矽氧橡膠(A-1):有機聚矽氧烷與氧化矽之混合物(商品名「KE-597-U」,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有機過氧化物複合聚矽氧橡膠(B-1)(以下簡記為「有機過氧化物」):約含40%之2,5-二甲基-2,5-二(第三丁基過氧基)己烷之聚矽氧橡膠(商品名「C-8B」,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使用混合機,將作為原料之聚矽氧橡膠(A-1)100質量份與有機過氧化物(B-1)1質量份於溫度90℃下混練5分鐘,獲得可混煉型之樹脂組合物(1)。準備糙面之表面粗糙度(Ra)為0.98 μm之PET膜(1)作為離型膜,以糙面位於內側之方式,沿直徑100 mm之2根壓延輥進行供給。於離型膜之間投入樹脂組合物(1),於輥溫度90℃下於輥間形成料壘(bank),將樹脂組合物(1)之厚度調整成為100 μm,而獲得附離型膜之聚矽氧膜。對獲得之聚矽氧膜照射放射線。照射放射線後,將兩面之離型膜剝離,而獲得聚矽氧膜之樣品。假定將獲得之樣品藉由賦形成形而製造成形品,藉由一面於200℃下加熱2分鐘一面於壓力0.2 MPa下利用2片平板加壓成形之簡易方法進行硬化。對於加壓成形前之本樣品,測定表面摩擦係數、凝膠分率及儲存模數,評價操作性、賦形性、對金屬模具之黏附。又,對於加壓成形後之本樣品,測定凝膠分率、儲存模數。將結果示於表1。 又,本樣品之表面摩擦係數於加壓前後無變化。
比較例1-1 於200℃下進行2分鐘加熱處理,以此代替照射放射線,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1相同之方法獲得樣品。對於加壓成形前之本樣品,測定表面摩擦係數、凝膠分率及儲存模數,評價操作性、賦形性、對金屬模具之黏附。又,對於加壓成形後之本樣品,測定凝膠分率、儲存模數。再者,根據凝膠分率之值,可知比較例1-1之膜為無硬化性之膜。
[表1]
表1
         實施例1-1 比較例1-1
原料 聚矽氧橡膠 A-1 100 100
有機過氧化物 B-1 1 1
評價 加壓成形前 表面摩擦係數 2.0 1.9
凝膠分率(%) 71.4 96.1
E'@20℃(MPa) 2.4 6.2
賦形性 ×
操作性 有無破損
形狀保持性
抑制對金屬模具之黏附
加壓成形後 凝膠分率(%) 95.7 96.1
E'@20℃(MPa) 5.0 6.2
E'@100℃(MPa) 4.2 4.6
E' 100/E' 20 0.8 0.7
如表1所示,實施例1-1之附離型膜之聚矽氧膜藉由照射放射線而半交聯,因此,能夠無破損地自離型膜剝離,離型膜剝離後,亦適度保持膜狀而操作性優異。 進而,加壓成形後(硬化後)之膜滿足上述(b)~(d)之黏彈性特性,因此,若由實施例1-1之膜成形振動板,則有望獲得優異之音質及播放性等音響特性。
對於實施例1-1所獲得之本膜,藉由上述方法評價賦形性,結果表現出可耐實用之程度之賦形性。 又,於對金屬模具之黏附性評價中,自金屬模具取出評價試樣時,實施例1-1所獲得之本膜其評價試樣亦容易取出而未黏附於金屬模具。 另一方面,可知比較例1-1之膜由於完全硬化,故無硬化性,膜較硬,賦形性不充分,成形性較差。
實施例2-1 <原料> ・聚矽氧橡膠(A-1):有機聚矽氧烷與氧化矽之混合物(商品名「KE-597-U」,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有機過氧化物複合聚矽氧橡膠(B-1)(以下簡記為「有機過氧化物」):約含40%之2,5-二甲基-2,5-二(第三丁基過氧基)己烷之聚矽氧橡膠(商品名「C-8B」,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使用混合機,將作為原料之聚矽氧橡膠(A-1)100質量份與有機過氧化物(B-1)1質量份於溫度90℃下混練5分鐘,獲得可混煉型之樹脂組合物(1)。準備糙面之表面粗糙度(Ra)為0.98 μm之PET膜(1)作為離型膜,以糙面位於內側之方式,沿直徑100 mm之2根壓延輥進行供給。於離型膜之間投入樹脂組合物(1),於輥溫度90℃下於輥間形成料壘(bank),將樹脂組合物(1)之厚度調整成為100 μm,而獲得附離型膜之聚矽氧膜。對獲得之聚矽氧膜照射放射線。照射放射線後,將兩面之離型膜剝離,而獲得聚矽氧膜之樣品。假定將獲得之樣品藉由賦形成形而製造成形品,藉由一面於200℃下加熱2分鐘一面於壓力0.2 MPa下利用2片平板加壓成形之簡易方法進行硬化。對於加壓成形前之本樣品,測定表面摩擦係數、凝膠分率及儲存模數,評價操作性、賦形性、對金屬模具之黏附。又,對於加壓成形後之本樣品,測定凝膠分率、儲存模數。將結果示於表1。
比較例2-1 使用表面粗糙度(Ra)為0 μm之PET膜(2)作為離型膜,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2-1相同之方法獲得樣品。對於加壓成形前之本樣品,測定表面摩擦係數、凝膠分率及儲存模數,評價操作性、賦形性、對金屬模具之黏附。又,對於加壓成形後之本樣品,測定凝膠分率、儲存模數。
比較例2-2 於200℃下進行2分鐘加熱處理,以此代替照射放射線,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2-1相同之方法獲得樣品。對於加壓成形前之本樣品,測定表面摩擦係數、凝膠分率及儲存模數,評價操作性、賦形性、對金屬模具之黏附。又,對於加壓成形後之本樣品,測定凝膠分率、儲存模數。
[表2]
表2
         實施例2-1 比較例2-1 比較例2-2
原料 聚矽氧橡膠 A-1 100 100 100
有機過氧化物 B-1 1 1 1
               評價                   加壓成形前          表面摩擦係數 2.0 >5.0 1.9
凝膠分率(%) 71.4 78.3 96.1
E'@20℃(MPa) 2.4 1.9 6.2
賦形性 ×
操作性 有無破損
形狀保持性
抑制對金屬模具之黏附 ×
   加壓成形後    凝膠分率(%) 95.7 95.9 96.1
E'@20℃(MPa) 5.0 7.3 6.2
E'@100℃(MPa) 4.2 5.6 4.6
E' 100/E' 20 0.8 0.8 0.7
如表1所示,實施例2-1之附離型膜之聚矽氧膜藉由照射放射線而半交聯,因此,能夠無破損地自離型膜剝離,離型膜剝離後,亦適度保持膜狀而操作性優異。 進而,加壓成形後(硬化後)之膜滿足上述(b)~(d)之黏彈性特性,因此,若由實施例2-1之膜成形振動板,則有望獲得優異之音質及播放性等音響特性。
對於實施例2-1所獲得之本膜,藉由上述方法評價賦形性,結果表現出可耐實用之程度之賦形性。 又,於對金屬模具之黏附性評價中,自金屬模具取出評價試樣時,實施例2-1所獲得之本膜其評價試樣亦容易取出而未黏附於金屬模具。 另一方面,可知比較例2-1之膜由於表面摩擦係數(靜摩擦係數)較大,故難以自金屬模具脫離,不易操作。又,可知比較例2-2之膜由於完全硬化,故無硬化性,膜較硬,賦形性不充分,成形性較差。
實施例3-1 準備表面粗糙度(Ra)為0.88 μm之PET膜(1)與表面粗糙度(Ra)為1.9 μm之PET膜(2)作為離型膜。於PET膜(1)與PET膜(2)之間層壓厚度20 μm之聚矽氧橡膠(商品名「TSE2571-5U」,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公司製造),使之硬化,而準備積層膜,剝離PET膜(1)使硬化後之聚矽氧露出。 使用行星式混合機,將包含有機聚矽氧烷與氧化矽之混合物(商品名「KE-597-U」,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100質量份與有機過氧化物(商品名「C-8B」,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約含40質量%作為有機過氧化物之2,5-二甲基-2,5-二(第三丁基過氧基)己烷)1質量份於溫度90℃下混練10分鐘,獲得可混煉型之樹脂組合物(1)。 將上述獲得之2片積層膜以聚矽氧露出面位於內側之方式,沿直徑100 mm之2根壓延輥進行供給,於壓延輥間的積層膜之間投入樹脂組合物(1),於室溫25℃下,於輥溫度90℃下於輥間形成料壘(bank),使中間層之厚度成為100 μm,而獲得包含離型膜/最表面層/中間層/最背面層/離型膜之附離型膜之膜。又,最表面層及最背面層之厚度為20 μm。 於上述條件下剝離2片離型膜,結果成功剝離而膜無破損。又,形狀保持性亦良好。 對於離型膜剝離後之本膜,測定凝膠分率、20℃下之儲存模數。將測定結果示於表1。
假定藉由賦形成形而製造成形品,藉由一面於220℃下加熱2分鐘一面於壓力0.2 MPa下利用2片平板加壓成形之簡易方法使上述獲得之本膜硬化。對於獲得之硬化後之本膜,測定凝膠分率(膜整體)、20℃與100℃下之儲存模數、以及拉伸斷裂伸長率。將測定結果示於表1。
實施例3-2 以實施例3-1中使用之離型膜(PET膜(2))單獨體代替積層膜,將其沿直徑100 mm之2根壓延輥進行供給,於壓延輥間的離型膜之間投入樹脂組合物(1),於室溫25℃下,於輥溫度90℃下於輥間形成料壘(bank),使樹脂層之厚度成為100 μm,而獲得包含離型膜/單層膜/離型膜之附離型膜之膜。 藉由一面於150℃下加熱2分鐘一面於壓力0.2 MPa下利用2片平板加壓成形之簡易方法使該附離型膜之膜半硬化,而獲得具有表1記載之儲存模數、凝膠分率之膜。於上述條件下剝離2片離型膜,結果成功剝離而膜無破損。又,形狀保持性亦良好。 對於離型膜剝離後之本膜,測定凝膠分率、20℃下之儲存模數。將測定結果示於表1。 又,於與實施例3-1相同之條件下加壓硬化,對於獲得之硬化後之本膜,測定凝膠分率(膜整體)、20℃與100℃下之儲存模數、以及拉伸斷裂伸長率。
比較例3-1 實施例3-2中,不進行半硬化,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3-2相同之方式獲得具有表1記載之凝膠分率之膜。 於上述條件下自獲得之附離型膜之膜剝離2片離型膜,結果膜一部分破損。因此,關於儲存模數E'無法獲得明確數值。
使本膜硬化,藉由上述方法評價硬化後之物性。作為硬化方法,假定賦形成形,藉由一面於220℃下加熱2分鐘一面於壓力0.2 MPa下利用2片平板加壓成形之簡易方法進行硬化。對於獲得之硬化後之膜,測定凝膠分率、20℃與100℃下之儲存模數、以及拉伸斷裂伸長率。
於下述表3中顯示實施例3-1、3-2以及比較例3-1中之評價測定結果。
[表3]
表3
   實施例3-1 實施例3-2 比較例3-1
構成 最表面層/中間層/最背面層 (兩種三層) 單層 單層
         加壓 成形前 儲存模數E'(MPa) 20℃、10 Hz 1.5 4.1 <0.1
   凝膠分率(%) 膜整體 66 76 54
最表/背面層 97 - -
中間層 54 - -
層厚度(μm) 20/100/20 100 100
操作性 有無破損 ×
形狀保持性 ×
   加壓 成形後    儲存模數E'(MPa) 20℃、10 Hz 5.1 7.7 7.7
100℃、10 Hz 3.7 5.2 5.2
比(100℃/20℃) 0.73 0.68 0.68
凝膠分率(%) 膜整體 95 95 95
拉伸斷裂伸長率(%) >400 >400 >400
實施例3-1之具有中間層與最表/背面層、且最表/背面層為高硬化層之附離型膜之膜能夠無破損地自離型膜剝離。又,由於最表/背面層為相對較硬之層,故將離型膜剝離後,亦適度保持膜狀而操作性優異。 進而,由於硬化後之膜滿足上述(b)~(d)之黏彈性特性,故若由實施例3-1之膜成形振動板,則有望獲得優異之音質及播放性等音響特性。又,硬化後之膜其拉伸斷裂伸長率較高,不易因長時間振動而引發斷裂,亦有望能夠提供耐久性優異之音響構件。
又,作為半硬化單層膜之實施例3-2之附離型膜之膜能夠無破損地自離型膜剝離。又,該單層膜為相對較硬之層,離型膜剝離後,亦適度保持膜狀而操作性優異。
對於實施例3-1、3-2所獲得之本膜,藉由上述方法評價成形性・賦形性,結果表現出可耐實用之程度之成形性・賦形性。 又,於對金屬模具之黏附性評價中,自金屬模具取出評價試樣時,實施例3-1、3-2所獲得之本膜其評價試樣亦容易取出而未黏附於金屬模具。
相對於此,比較例3-1之相對柔軟之附離型膜之膜於剝離離型膜時出現破損。又,難以適度保持形狀而操作性較差。
又,對比較例3-1之膜評價成形性・賦形性,結果表現出可耐實用之程度之成形性・賦形性。但於對金屬模具之黏附性評價中,評價試樣黏附、殘留於金屬模具,出現不良情況。
實施例4-1 準備表面粗糙度(Ra)為0.88 μm之PET膜(1)與表面粗糙度(Ra)為1.9 μm之PET膜(2)作為離型膜,用於最表/背面層。於PET膜(1)與PET膜(2)之間層壓厚度20 μm之聚矽氧橡膠(商品名「TSE2571-5U」,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公司製造),使之硬化,而準備積層膜,剝離PET膜(1)使硬化後之聚矽氧露出。
使用行星式混合機,將包含有機聚矽氧烷與氧化矽之混合物(商品名「KE-597-U」,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100質量份與有機過氧化物(商品名「C-8B」,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約含40質量%作為有機過氧化物之2,5-二甲基-2,5-二(第三丁基過氧基)己烷)1質量份於溫度90℃下混練10分鐘,獲得可混煉型之樹脂組合物(1)。 將上述積層膜以硬化後之聚矽氧露出面位於內側之方式,沿直徑100 mm之2根壓延輥進行供給,於壓延輥間的積層膜之間投入樹脂組合物(1),於室溫25℃下,於輥溫度90℃下於輥間形成料壘(bank),使中間層之厚度成為100 μm,而獲得包含離型膜/最表面層/中間層/最背面層/離型膜之附離型膜之膜。用手自獲得之附離型膜之膜剝離2片離型膜,而獲得本膜。測定本膜之最表/背面層及中間層之凝膠分率、最表/背面層之靜摩擦係數、以及本膜於20℃下之儲存模數。將測定結果、操作性之評價結果示於表1。
假定藉由賦形成形而製造成形品,藉由一面於220℃下加熱2分鐘一面於壓力0.2 MPa下利用2片平板加壓成形之簡易方法使上述獲得之本膜硬化。對於獲得之硬化後之本膜,測定凝膠分率(膜整體)、儲存模數及拉伸斷裂伸長率。
比較例4-1 以離型膜(PET膜(2))單獨體代替積層膜,將其沿直徑100 mm之2根壓延輥進行供給,於壓延輥間的離型膜之間投入樹脂組合物(1),於室溫25℃、輥溫度90℃下,於輥間形成料壘(bank),使中間層之厚度成為100 μm,而獲得包含離型膜/中間層/離型膜之附離型膜之膜。 自獲得之附離型膜之膜剝離2片離型膜,而獲得本膜。本膜包含中間層單層。測定本膜(中間層)之凝膠分率、靜摩擦係數,並測定20℃下之儲存模數。將測定結果、操作性之評價結果示於表1。
假定賦形成形,藉由一面於220℃下加熱2分鐘一面於壓力0.2 MPa下利用2片平板加壓成形之簡易方法使上述獲得之本膜硬化。對於獲得之硬化後之本膜,測定凝膠分率、儲存模數及拉伸斷裂伸長率。
比較例4-2 以離型膜(PET膜(2))單獨體代替積層膜,將其沿直徑100 mm之2根壓延輥進行供給,於壓延輥間的離型膜之間投入樹脂組合物(1),於室溫25℃下,於輥溫度90℃下於輥間形成料壘(bank),使中間層之厚度成為100 μm,而獲得包含離型膜/中間層/離型膜之附離型膜之膜。藉由一面於220℃下加熱2分鐘一面於壓力0.2 MPa下利用2片平板加壓成形之簡易方法對附離型膜之膜進行加熱,藉此使中間層硬化。 使中間層硬化後,自獲得之附離型膜之膜剝離2片離型膜,而獲得本膜。本膜包含中間層單層。測定本膜(中間層)之靜摩擦係數及20℃下之儲存模數。將測定結果、操作性之評價結果示於表1。
又,本膜已經完全硬化,因此,對本膜測定凝膠分率、儲存模數及拉伸斷裂伸長率。
於下述表4中彙總顯示實施例4-1以及比較例4-1~4-2中之評價測定結果。
[表4]
表4
   實施例4-1 比較例4-1 比較例4-2
構成 最表面層/中間層/最背面層 (兩種三層) 單層 單層
         加壓 成形前    凝膠分率(%) 膜整體 66 54 95
最表/背面層 97 - -
中間層 54 - -
層厚度(μm) 20/100/20 100 100
最表/背面層之靜摩擦係數 1.3 4.9 1.8
彈性模數E'(MPa)@20℃、10 Hz 1.5 無法測定 7.7
操作性 有無破損 ×
形狀保持 ×
         加壓成形後 成形性・賦形性 ×
凝膠分率(%) 整體 95 95 95
對金屬模具之黏附
   彈性模數E'(MPa) 20℃(10 Hz) 5.1 7.7 7.7
100℃(10 Hz) 3.7 5.2 5.2
比(100℃/20℃) 0.73 0.68 0.68
拉伸斷裂伸長率(%) >400 >400 >400
以上之實施例之本膜由於具有硬化性中間層與最表/背面層、且最表/背面層之靜摩擦係數為3以下,故藉由成形而能夠充分賦形,且對金屬模具之追隨性亦良好,但同時能夠防止成形時出現膜黏附於金屬模具之不良情況。又,由於最表/背面層為相對較硬之層,故將離型膜剝離後,亦適度保持膜狀而操作性優異,能夠容易地配置於金屬模具內。 進而,由於硬化後之本膜滿足上述(c)~(e)之黏彈性特性,故若由實施例4-1之膜成形振動板等音響構件,則有望獲得優異之音質及播放性等音響特性。又,硬化後之本膜其拉伸斷裂伸長率較高,不易因長時間振動引發斷裂,亦有望能夠提供耐久性優異之音響構件。
相對於此,比較例4-1之膜由於表面之靜摩擦係數較高,故賦形性及對金屬模具之追隨性良好,但成形時發生膜黏附於金屬模具之不良情況。進而,由於未採用具有最表/背面層與硬化性中間層之多層構造,膜整體相對柔軟,故將離型膜剝離後,難以適度保持形狀,操作性較差。 又,比較例4-2由於表面之靜摩擦係數較低,故成形時無膜黏附於金屬模具之情況,但由於未採用具有最表/背面層與硬化性中間層之多層構造,膜整體相對較硬,故無法藉由成形使其充分賦形,且對金屬模具之追隨性亦不充分。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由本發明之膜獲得之成形體由於製造成形體時,能夠容易地自金屬模具取出,故可應用於各種成形體。尤其可用作振動板等音響構件用膜,於產業上具有重大意義。
1,11,21:振動板 1a,11a,21a:穹部(主體) 1b,11b:凹嵌部 1c,11c:周緣部(邊緣) 1d:外部貼附部 11j:錐部 2:音圈 21e,21f:相切邊 21g,21h:相切邊部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微型揚聲器振動板1之構造的剖視圖。 圖2係表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形態之微型揚聲器振動板11之構造的剖視圖。 圖3係表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形態之微型揚聲器振動板21之構造的俯視圖。

Claims (73)

  1. 一種單層音響構件用膜,其具有硬化性。
  2. 如請求項1之音響構件用膜,其凝膠分率為60%以上90%以下。
  3. 如請求項1或2之音響構件用膜,其具有下述(a)之黏彈性特性: (a)測定溫度20℃下之儲存模數E'為0.1 MPa以上500 MPa以下。
  4. 如請求項1或2之音響構件用膜,其具有熱硬化性。
  5. 如請求項1或2之音響構件用膜,其具有交聯結構。
  6. 如請求項1或2之音響構件用膜,其於硬化後之狀態下具有下述(b)~(d)之黏彈性特性: (b)測定溫度20℃下之儲存模數E' 20為0.1 MPa以上500 MPa以下; (c)測定溫度100℃下之儲存模數E' 100為0.1 MPa以上500 MPa以下; (d)上述儲存模數E' 100相對於上述儲存模數E' 20之比(E' 100/E' 20)為0.2以上1.0以下。
  7. 如請求項1或2之音響構件用膜,其為振動板用膜。
  8. 如請求項1或2之音響構件用膜,其為聚矽氧膜。
  9. 如請求項1或2之音響構件用膜,其至少一面之靜摩擦係數為3以下。
  10. 一種音響構件,其係使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音響構件用膜硬化而成。
  11. 一種振動板,其係使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音響構件用膜硬化而成。
  12. 一種音響轉換器,其具備如請求項10之音響構件。
  13. 一種音響轉換器,其具備如請求項11之振動板。
  14. 一種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音響構件用膜之製造方法,其包括照射放射線之步驟。
  15. 如請求項14之音響構件用膜之製造方法,其中對積層於離型膜上之樹脂層照射放射線後,自上述樹脂層剝離離型膜。
  16. 一種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音響構件用膜之製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 於表面粗糙度(Ra)為0.10~6.00 μm之2片離型膜之間積層樹脂層; 使所積層之上述樹脂層硬化;及 自上述已硬化之樹脂層剝離至少1片上述離型膜。
  17. 一種單層聚矽氧膜,其具有硬化性、且至少一面之靜摩擦係數為3以下。
  18. 如請求項17之聚矽氧膜,其凝膠分率為60%以上90%以下。
  19. 如請求項17或18之聚矽氧膜,其具有下述(a)之黏彈性特性: (a)測定溫度20℃下之儲存模數E'為0.1 MPa以上500 MPa以下。
  20. 如請求項17或18之聚矽氧膜,其具有熱硬化性。
  21. 如請求項17或18之聚矽氧膜,其具有交聯結構。
  22. 如請求項17或18之聚矽氧膜,其於硬化後之狀態下具有下述(b)~(d)之黏彈性特性: (b)測定溫度20℃下之儲存模數E' 20為0.1 MPa以上500 MPa以下; (c)測定溫度100℃下之儲存模數E' 100為0.1 MPa以上500 MPa以下; (d)上述儲存模數E' 100相對於上述儲存模數E' 20之比(E' 100/E' 20)為0.2以上1.0以下。
  23. 如請求項17或18之聚矽氧膜,其為音響構件用膜。
  24. 如請求項17或18之聚矽氧膜,其為振動板用膜。
  25. 一種附離型膜之聚矽氧膜,其具備如請求項17至24中任一項之聚矽氧膜、與設置於該聚矽氧膜之至少單面之離型膜。
  26. 一種成形品,其係使如請求項17至24中任一項之聚矽氧膜硬化而成。
  27. 一種音響構件,其係使如請求項17至24中任一項之聚矽氧膜硬化而成。
  28. 一種振動板,其係使如請求項17至24中任一項之聚矽氧膜硬化而成。
  29. 一種音響轉換器,其具備如請求項27之音響構件。
  30. 一種音響轉換器,其具備如請求項28之振動板。
  31. 一種如請求項17至24中任一項之聚矽氧膜之製造方法,其包括照射放射線之步驟。
  32. 如請求項31之聚矽氧膜之製造方法,其中對積層於離型膜上之聚矽氧樹脂層照射放射線後,自上述聚矽氧樹脂層剝離上述離型膜。
  33. 一種如請求項17至24中任一項之聚矽氧膜之製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 於表面粗糙度(Ra)為0.10~6.00 μm之2片離型膜之間積層聚矽氧樹脂層; 使所積層之上述聚矽氧樹脂層硬化;及 自上述已硬化之聚矽氧樹脂層剝離至少1片上述離型膜。
  34. 一種音響構件用膜,其係具有硬化性之膜,且具有下述(a)之黏彈性特性: (a)測定溫度20℃、頻率10 Hz下之儲存模數E'為0.1 MPa以上500 MPa以下。
  35. 如請求項34之音響構件用膜,其具有熱硬化性。
  36. 如請求項34或35之音響構件用膜,其具有交聯結構。
  37. 如請求項34或35之音響構件用膜,其凝膠分率為90%以下。
  38. 如請求項34或35之音響構件用膜,其為聚矽氧膜。
  39. 如請求項34或35之音響構件用膜,其於硬化後之狀態下具有下述(b)~(d)之黏彈性特性: (b)測定溫度20℃、頻率10 Hz下之儲存模數E' 20為0.1 MPa以上500 MPa以下; (c)測定溫度100℃、頻率10 Hz下之儲存模數E' 100為0.1 MPa以上500 MPa以下; (d)上述E' 100/E' 20為0.4~1.0。
  40. 一種附離型膜之音響構件用膜,其具備如請求項34至39中任一項之音響構件用膜、與設置於上述音響構件用膜之至少單面之離型膜。
  41. 一種音響構件,其係使如請求項34至39中任一項之音響構件用膜硬化而成。
  42. 一種音響轉換器,其具備如請求項41之音響構件。
  43. 一種如請求項34至39中任一項之音響構件用膜之製造方法,其包括將用以構成膜之一層或複數層樹脂層中之至少一部分硬化之步驟。
  44. 如請求項43之音響構件用膜之製造方法,其包括將已硬化之樹脂層與具有硬化性之樹脂層積層之步驟。
  45. 一種膜,其具備包含硬化樹脂層之最表/背面層、與配置於上述最表/背面層之間的至少一層之硬化性中間層,且上述最表/背面層之靜摩擦係數為3以下。
  46. 如請求項45之膜,其凝膠分率為0%以上90%以下。
  47. 如請求項45或46之膜,其中上述最表/背面層之凝膠分率均為80%以上。
  48. 如請求項45或46之膜,其具有下述(a)之黏彈性特性: (a)測定溫度20℃下之儲存模數E'為0.1 MPa以上500 MPa以下。
  49. 如請求項45或46之膜,其具有熱硬化性。
  50. 如請求項45或46之膜,其具有交聯結構。
  51. 如請求項45或46之膜,其為聚矽氧膜。
  52. 如請求項45或46之膜,其於硬化後之狀態下具有下述(b)之黏彈性特性: (b)測定溫度20℃下之儲存模數E' 20為0.1 MPa以上。
  53. 如請求項45或46之膜,其於硬化後之狀態下具有下述(c)~(e)之黏彈性特性: (c)測定溫度20℃下之儲存模數E' 20為0.1 MPa以上500 MPa以下; (d)測定溫度100℃下之儲存模數E' 100為0.1 MPa以上500 MPa以下; (e)上述儲存模數E' 100相對於上述儲存模數E' 20之比(E' 100/E' 20)為0.4以上1.0以下。
  54. 如請求項45或46之膜,其為音響構件用膜。
  55. 如請求項45或46之膜,其為振動板用膜。
  56. 一種附離型膜之膜,其具備如請求項45至55中任一項之膜、與設置於上述膜之至少單面之離型膜。
  57. 一種音響構件,其係使如請求項45至55中任一項之膜硬化而成。
  58. 一種振動板,其係使如請求項45至55中任一項之膜硬化而成。
  59. 一種音響轉換器,其具備如請求項57之音響構件。
  60. 一種音響轉換器,其具備如請求項58之振動板。
  61. 一種如請求項45至55中任一項之膜之製造方法,其包括於已硬化之最表/背面層之間積層未硬化或半硬化之中間層之步驟。
  62. 一種音響構件之製造方法,其係利用模具對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音響構件用膜、如請求項17至24中任一項之聚矽氧膜、如請求項34至39中任一項之音響構件用膜、或者如請求項45至55中任一項之膜進行賦形。
  63. 如請求項62之音響構件之製造方法,其包括將上述膜配置於上述模具之前對上述膜進行加熱之步驟。
  64. 如請求項62或63之音響構件之製造方法,其中賦形時之加熱溫度為180℃以上260℃以下。
  65. 如請求項62或63之音響構件之製造方法,其中賦形時間為1秒以上5分鐘以下。
  66. 如請求項62或63之音響構件之製造方法,其係藉由加壓成形、真空成形及壓空成形之任一方式進行賦形。
  67. 一種音響構件之製造方法,其係自如請求項25之附離型膜之聚矽氧膜、如請求項40之附離型膜之音響構件用膜、或者如請求項56之附離型膜之膜剝離上述離型膜後,將上述聚矽氧膜配置於模具而進行賦形。
  68. 一種將膜用於音響構件之方法,其中上述膜係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音響構件用膜、如請求項17至24中任一項之聚矽氧膜、如請求項34至39中任一項之音響構件用膜、或者如請求項45至55中任一項之膜。
  69. 一種音響構件,其至少一面之靜摩擦係數為3以下。
  70. 如請求項69之音響構件,其包含聚矽氧膜。
  71. 如請求項69或70之音響構件,其厚度為5 μm以上500 μm以下。
  72. 如請求項69或70之音響構件,其具有交聯結構。
  73. 如請求項69或70之音響構件,其具有下述(b)~(d)之黏彈性特性: (b)測定溫度20℃下之儲存模數E' 20為0.1 MPa以上500 MPa以下; (c)測定溫度100℃下之儲存模數E' 100為0.1 MPa以上500 MPa以下; (d)上述儲存模數E' 100相對於上述儲存模數E' 20之比(E' 100/E' 20)為0.2以上1.0以下。
TW111129630A 2021-08-05 2022-08-05 音響構件用膜 TW20231767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29390A JP2023023667A (ja) 2021-08-05 2021-08-05 音響部材用フィルム、離型フィルム付き音響部材用フィルム、音響部材、積層体及び音響変換器
JP2021129382A JP2023023664A (ja) 2021-08-05 2021-08-05 フィルム、離型フィルム付きフィルム、振動板、積層体、成形品及び音響変換器
JP2021-129382 2021-08-05
JP2021-129390 2021-08-05
JP2022102919A JP2024003639A (ja) 2022-06-27 2022-06-27 シリコーンフィルム、成形品、音響部材、音響変換器
JP2022-102919 2022-06-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17673A true TW202317673A (zh) 2023-05-01

Family

ID=851546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29630A TW202317673A (zh) 2021-08-05 2022-08-05 音響構件用膜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20240045219A (zh)
TW (1) TW202317673A (zh)
WO (1) WO202301377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10281962A1 (en) * 2016-07-06 2021-09-09 Isovolta Ag Composite material for producing an acoustic membrane
JP2018152817A (ja) 2017-03-15 2018-09-27 信越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振動板用シー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振動板の製造方法
JP7131017B2 (ja) * 2018-03-27 2022-09-06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シリコーンゴム複合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40045219A (ko) 2024-04-05
WO2023013774A1 (ja) 2023-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734430A (en) Release film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film
JP6438444B2 (ja) スピーカの振動板の製造方法
KR101435274B1 (ko) 이형용 필름
US20210281962A1 (en) Composite material for producing an acoustic membrane
EP2017055A4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POLYMER THIN LAYER AND POLYMER THIN LAYER
JP5210700B2 (ja) シリコーンゲル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6506843B2 (ja) 音響膜用多層複合材
TW202317673A (zh) 音響構件用膜
JP4511320B2 (ja) 片面粘着性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0199769A (ja) 離型フィルムおよび成型品の製造方法
CN109691132B (zh) 一种聚酰亚胺类树脂组合物及成型体
JP2024022237A (ja) 音響部材用フィルム
JP2023023664A (ja) フィルム、離型フィルム付きフィルム、振動板、積層体、成形品及び音響変換器
JP2023023668A (ja) フィルム、離型フィルム付きフィルム、振動板、積層体、成形品及び音響変換器
JP2023023667A (ja) 音響部材用フィルム、離型フィルム付き音響部材用フィルム、音響部材、積層体及び音響変換器
JP2024003639A (ja) シリコーンフィルム、成形品、音響部材、音響変換器
JP2022167967A (ja) シリコーンゴム複合体及びそれを使用した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JP2021190943A (ja) 音響部材、音響部材用積層体、音響部材の製造方法、熱成形用積層体、及び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JP2019171579A (ja) シリコーンゴム複合体
TW202216425A (zh) 脫模薄膜以及成型品之製造方法
JP2024003792A (ja) 音響部材用樹脂組成物、音響部材用フィルム、音響部材、音響変換器、振動板及び音響部材用硬化体
JP2024003793A (ja) フィルム、成形品、音響部材、振動板、音響変換器及び硬化体
JP2018062153A (ja) 振動板用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6605688B2 (ja) スピーカの振動板
KR102033386B1 (ko) 모바일 기기의 케이스 포밍시 적용되는 보호 필름 및 보호 필름 제조 방법 그리고 이러한 보호 필름을 이용한 모바일 기기의 케이스 제조 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