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13181A - 有機溶劑回收系統 - Google Patents

有機溶劑回收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13181A
TW202313181A TW111122774A TW111122774A TW202313181A TW 202313181 A TW202313181 A TW 202313181A TW 111122774 A TW111122774 A TW 111122774A TW 111122774 A TW111122774 A TW 111122774A TW 202313181 A TW202313181 A TW 20231318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rganic solvent
gas
cooling
adsorption
recovery syste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227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河野大樹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東洋紡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東洋紡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東洋紡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131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13181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00Condensation of vapours; Recovering volatile solvents by condensation
    • B01D5/0027Condensation of vapours; Recovering volatile solvents by condensation by direct contact between vapours or gases and the cooling mediu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00Condensation of vapours; Recovering volatile solvents by condensation
    • B01D5/0003Condensation of vapours; Recovering volatile solvents by condensation by using heat-exchange surfaces for indirect contact between gases or vapours and the cooling mediu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00Condensation of vapours; Recovering volatile solvents by condensation
    • B01D5/0057Condensation of vapours; Recovering volatile solvents by condens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proc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002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condens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02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dsorption, e.g. preparative gas chromatography
    • B01D53/04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dsorption, e.g. preparative gas chromatography with stationary adsorb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02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dsorption, e.g. preparative gas chromatography
    • B01D53/06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dsorption, e.g. preparative gas chromatography with moving adsorbents, e.g. rotating be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38Removing components of undefined structure
    • B01D53/44Organic componen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 Separation Of Gases By Adsorption (AREA)
  • Vaporization, Distillation, Condensation, Sublimation, And Cold Trap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E),具備:冷卻凝結裝置(100)、第一流通路徑(F1)、第一濃縮裝置(200)、第二流通路徑(F2),以及第二濃縮裝置(300)。第一濃縮裝置(200),至少設置2個以上;第二濃縮裝置(300),至少設置1個以上;第二濃縮裝置(300)的數量,小於第一濃縮裝置(200)的數量。

Description

有機溶劑回收系統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有機溶劑回收系統。
以往,關於從含有有機溶劑的排出氣體回收有機溶劑的處理系統,組裝有使用冷卻凝結裝置以及吸附元件的濃縮裝置者,已為人所習知。冷卻凝結裝置,將有機溶劑凝結、回收,令排出氣體中的有機溶劑濃度降低。使用吸附元件的濃縮裝置,令冷卻凝結裝置所排出之有機溶劑濃度降低的排出氣體與吸附元件接觸,以吸附有機溶劑,進而更進一步令排出氣體中的有機溶劑濃度降低,同時對吸附了有機溶劑的吸附材料吹送高溫氣體,以令有機溶劑脫附,然後排出含有高濃度之有機溶劑的脫附氣體。脫附氣體被送回冷卻凝結裝置再處理(參照專利文獻1、2)。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16-101553號公報 [專利文獻2] 日本特開2017-991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的問題]
在生産設備中,會補充一定量的乾淨氣體。因此,補充氣體份量的排出氣體會被排出到外部環境。近年來,根據世界性排出氣體規範,會要求將有機溶劑除去到極低濃度,並要求高度的處理效率。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從排出氣體更高效率地回收有機溶劑的有機溶劑回收系統。 [解決問題的手段]
本發明之有機溶劑回收系統,係從生産設備所排出之含有有機溶劑的排出氣體回收該有機溶劑的有機溶劑回收系統。有機溶劑回收系統,包含:冷卻凝結裝置,其冷卻含有該有機溶劑的該排出氣體,以將該有機溶劑液化、凝結,並排出該有機溶劑濃度降低的冷卻處理氣體;第一流通路徑,其令該冷卻處理氣體流通;第一濃縮裝置,其以第一吸附元件吸附從該第一流通路徑導入之該冷卻處理氣體中所含有的該有機溶劑,作為該有機溶劑濃度更進一步降低的第一處理氣體予以排出,然後導入高溫氣體,令該有機溶劑從該第一吸附元件脫附,並排出作為第一脫附氣體;第二流通路徑,其令該第一處理氣體的一部分流通;以及第二濃縮裝置,其以第二吸附元件吸附從該第二流通路徑導入之該第一處理氣體所含有的該有機溶劑,作為該有機溶劑濃度更進一步降低的第二處理氣體予以排出,然後導入高溫氣體,令該有機溶劑從該第二吸附元件脫附,並排出作為第二脫附氣體。該第一濃縮裝置,至少設置2個以上;該第二濃縮裝置,至少設置1個以上;該第二濃縮裝置的數量,小於該第一濃縮裝置的數量。
在該有機溶劑回收系統中,複數個該第一濃縮裝置,相對於該生産設備並列配置。
在該有機溶劑回收系統中,該冷卻凝結裝置,至少設置2個以上;該第一濃縮裝置的數量,與該冷卻凝結裝置的數量相同。
在該有機溶劑回收系統中,該冷卻凝結裝置,更具備:網目狀結構體,其與該冷卻後的該排出氣體接觸,以將凝結的該有機溶劑與該冷卻處理氣體分離;以及氣室,其將通過該網目狀結構體之後的該冷卻處理氣體貯存一定時間。
在該有機溶劑回收系統中,該冷卻凝結裝置,更具備:熱交換器,其藉由與冷媒的熱交換實行該冷卻。
在該有機溶劑回收系統中,該第一濃縮裝置,在繞筒軸旋轉之中空圓柱狀的轉子的筒軸周向上配置了複數個該第一吸附元件。
在該有機溶劑回收系統中,該第二濃縮裝置,於繞筒軸旋轉之圓盤狀的吸附轉子配置了該第二吸附元件。 [發明的功效]
若根據本發明,便可提供一種有機溶劑回收系統,其可從排出氣體更高效率地回收有機溶劑。
針對本發明之各實施態樣的有機溶劑回收系統,以下,一邊參照圖式一邊進行說明。在以下所說明之實施態樣中,當提及個數、數量等時,除非有特別記載,否則本發明之範圍並非必定為該個數、數量等所限定。對相同的零件、相當的零件,會附上相同的參照編號,其重複說明有時不會反覆為之。從最初開始便預定會將實施態樣中的構造適當地組合、使用。
[實施態樣1A] 圖1,係概略地表示實施態樣1A之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A的構造圖。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A,係由冷卻凝結裝置100、濃縮裝置300、第一流通路徑F1以及第二流通路徑F2所構成。
冷卻凝結裝置100,具有:冷卻部110、分離部120,以及氣室123。含有有機溶劑的排出氣體G1通過冷卻部110而被冷卻,伴隨於此,令該有機溶劑液化、凝結。接著,該排出氣體G2,通過分離部120,而分離成:液化凝結的冷卻凝結液L1,以及有機溶劑濃度降低的冷卻處理氣體G3。最後,通過氣室123,以冷卻處理氣體的一部分(吸附入口氣體)G4供給到濃縮裝置300的方式分配,從冷卻凝結裝置100排出。
冷卻部110的冷卻機構、構造雖無特別限定,惟具有第一熱交換器111等,其藉由冷卻水、冷水、鹽水等冷媒與排出氣體的間接熱交換而進行冷卻。冷卻溫度等條件亦根據作為回收對象的有機溶劑適當決定即可。
另外,冷卻部110,亦可在第一熱交換器111之前,設置第二熱交換器112,其藉由冷卻處理氣體的剩餘部分(返還氣體)G6與排出氣體G1的熱交換,令排出氣體G1冷卻。此係為了減少第一熱交換器111所必要的導熱面積或冷媒量。
分離部120的分離機構、構造雖無特別限定,惟具有除霧器、過濾器、篩網等接觸、捕捉液滴的網目狀結構體121等。網目狀結構體121所捕捉之冷卻凝結液L1,因為重力而集中到網目狀結構體121下部所配置的儲槽125,作為回收液L3被回收。
氣室123,係具有固定容量之空間的結構體。分配成:供給到濃縮裝置300的冷卻處理氣體的一部分(吸附入口氣體)G4,以及冷卻處理氣體的剩餘部分(返還氣體)G6。氣室123,具有分隔部128,其以與從網目狀結構體121排出之冷卻處理氣體G3的排氣方向互相對向的方式,令第一流通路徑F1的吸入為可能。
濃縮裝置300,具有吸附元件310,其包含吸附材料,該吸附材料接觸氣體便吸附該氣體所含有的有機溶劑,接觸加熱氣體便令所吸附的有機溶劑脫附。另外,吸附元件310,包含:脫附部(脫附區)311,以及吸附部(吸附區)312。在吸附部312中,冷卻處理氣體的一部分(吸附入口氣體)G4導入,吸附材料與冷卻處理氣體的一部分(吸附入口氣體)G4接觸,藉此,冷卻處理氣體的一部分(吸附入口氣體)G4所含有的有機溶劑被吸附材料所吸附,冷卻處理氣體的一部分(吸附入口氣體)G4清淨化,而作為清淨氣體G9被排出。
在脫附部311中,比冷卻處理氣體的一部分(吸附入口氣體)G4更高溫的氣體G10被導入到吸附材料,有機溶劑從吸附材料脫附,藉此,作為含有有機溶劑的脫附氣體G11被排出。
作為吸附元件310所包含的吸附材料,吾人廣泛地使用活性氧化鋁、矽膠、活性碳材料或沸石,其中尤其適合使用活性碳與疏水性沸石。活性碳與疏水性沸石,吸附、脫附低濃度的有機化合物的功能優異,自以往便作為吸附材料使用於各種裝置。
另外,實施態樣中的濃縮裝置的具體構造雖無特別限定,惟如圖1所示的,具備:旋轉軸,以及設置於旋轉軸周圍的吸附元件310,藉由令吸附元件310繞旋轉軸旋轉,在吸附部312中,吸附了冷卻處理氣體的一部分(吸附入口氣體)G4中的有機溶劑的吸附材料,便連續地往脫附部311移動,此等構造已為人所習知。
實施態樣中的濃縮裝置300,如圖1所示的,脫附部311宜配置在比吸附部312更下部之處。此係為了即使在脫附氣體G11中所含有之有機溶劑的一部分液化、凝結而產生了脫附凝結液L2的情況下,脫附凝結液L2仍不易附著於吸附部312。脫附凝結液L2從脫附部311往下部滴落,經過脫附部的外包裝的內面等而被回收。更佳的態樣為,如圖1所示的,脫附部311宜往下傾斜。此係為了令脫附凝結液L2更容易往下滴落。
濃縮裝置300,亦可具有清洗部(圖中未顯示),脫附部311的脫附處理完成的部分移動到吸附部312之前會先移動到該清洗部。亦可為「清淨氣體G9的一部分導入清洗部,從清洗部排出的清洗部出口氣體,導入吸附部312」的構造。此係為了藉由清淨氣體G9清洗脫附完成的吸附材料,藉此,便可防止殘留於吸附材料的脫附氣體G11混入到清淨氣體G9,並可冷卻吸附材料。
在濃縮裝置300中,脫附所使用之高溫氣體G10,宜係用再生加熱器350等加熱機構令清淨氣體G9的一部分形成高溫狀態者。此係為了不增加在吸附部312的含有有機溶劑的氣體的處理流量。當排出氣體G1的溫度為50~200℃時,更宜用再生加熱器350等令排出氣體G1的一部分升溫再使用。藉由將高溫的排出氣體G1用於脫附,便可降低再生加熱器350的使用效益度,這是因為根據排出氣體G1的溫度,脫附將不需要再生加熱器350。另外,令排出氣體G1以及脫附氣體G11通過冷卻凝結裝置100的比例,預定成排出氣體G1為0%~50%,脫附氣體G11為50%~100%。
第一流通路徑F1,係將冷卻處理氣體的一部分(吸附入口氣體)G4從氣室123導入到濃縮裝置300的部位。第一流通路徑F1的連接到氣室123的連接口,宜為氣室123的頂部127。此係為了避免分離部120所未捕捉乾淨的些許液滴侵入到濃縮裝置300,進而防止後述濃縮裝置300的吸附元件310因為潮濕而性能降低、強度降低等。更佳的態樣為,宜將分隔部128設置成以相對於冷卻處理氣體G3的通氣方向互相對向的方式取出冷卻處理氣體的一部分(吸附入口氣體)G4。如是便可更進一步防止液滴的侵入。此外,亦可於冷卻處理氣體的一部分(吸附入口氣體)G4的取出口,設置與上述網目狀結構體121類似的液滴侵入防止構件,亦可設置用以令液滴氣化的加熱器。
第二流通路徑F2,係將脫附氣體G11送回冷卻凝結裝置100的排出氣體G1導入部的部位。第二流通路徑F2,宜連接成脫附部311係配置在比脫附氣體G11與供給到冷卻凝結裝置100的排出氣體G1的合流位置更上部之處。此係為了令濃縮裝置300的脫附氣體G11所產生的脫附凝結液L2更容易移動到冷卻凝結裝置100。更佳的態樣為,宜以「與冷卻凝結裝置100的排出氣體G1導入部以及儲槽125這二個部位連通」的方式構成。此係為了令脫附氣體G11所產生的脫附凝結液L2更容易直接被回收到儲槽125。
實施態樣之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A的濃縮裝置300的脫附所使用的高溫氣體G10,宜如前所述的係用再生加熱器350等加熱機構令清淨氣體G9的一部分形成高溫狀態者,惟當排出氣體G1的溫度為50~200℃時,宜用再生加熱器350等令排出氣體G1的一部分升溫再使用。藉由將高溫的排出氣體用於脫附,便可降低再生加熱器350的使用效益度,這是因為根據排出氣體G1的溫度,脫附將不需要再生加熱器350。另外,令排出氣體G1以及脫附氣體G11通過冷卻凝結裝置100的比例,預定成排出氣體G1為0%~50%,脫附氣體G11為50%~100%。
當排出氣體G1為生産設備130所排出的氣體時,亦可設置成「冷卻處理氣體的剩餘部分(返還氣體)G6會回到生産設備130」的構造。
當欲將冷卻處理氣體的剩餘部分(返還氣體)G6所含有之有機溶劑濃度更進一步降低時,亦可如圖2所示的,額外導入對冷卻處理氣體的剩餘部分(返還氣體)G6進行處理的濃縮裝置500。另外,當欲將清淨氣體G9所含有之有機溶劑濃度更進一步降低時,亦可如圖3所示的,額外導入對清淨氣體G9進行處理的濃縮裝置600。濃縮裝置500或濃縮裝置600,可與濃縮裝置300為相同構造,亦可為其他構造。另外,額外導入的濃縮裝置數並無限制。任何濃縮裝置所排出之脫附氣體,均經由第二流通路徑F2,送回冷卻凝結裝置100的排出氣體G1導入部。
在實施態樣中,關於排出氣體G1所含有之有機溶劑,可列舉出可在1℃~50℃的冷卻下液化、回收的有機溶劑。關於有機溶劑,例如:N-甲基-2-吡咯酮、N-乙基-2-吡咯酮、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或n-癸烷。該等有機溶劑僅為例示,並非僅限於該等有機溶劑。所含有之有機溶劑,可為1種,亦可為複數種。
[實施態樣1B] 圖4,係概略地表示實施態樣1B之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B的構造圖。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B,係由冷卻凝結裝置100、第一濃縮裝置200、第二濃縮裝置300以及各種流通路徑所構成。
冷卻凝結裝置100,具有:冷卻部110,以及分離部120。含有有機溶劑的排出氣體G1,從生産設備130排出。排出氣體G1,通過冷卻部110而被冷卻。排出氣體G1,隨著通過冷卻部110而有機溶劑被液化、凝結。
通過冷卻部110的排出氣體G2,通過分離部120,而分離成液化、凝結的冷卻凝結液L1以及有機溶劑濃度降低的冷卻處理氣體G3。冷卻處理氣體G3,通過氣室123,作為冷卻處理氣體G4從冷卻凝結裝置100排出到第一濃縮裝置200。
冷卻部110的冷卻機構以及構造,並無特別限定。在實施態樣1B中,係使用第一熱交換器111,其藉由冷卻水、冷水、鹽水等冷媒與排出氣體的間接熱交換進行冷卻。第一熱交換器111,以排出氣體G1沿著其上下方向流通的方式配置。
冷卻部110,在第一熱交換器111之前,設置了第二熱交換器112,其藉由後述冷卻處理氣體G6與排出氣體G1的熱交換令排出氣體G1冷卻。第二熱交換器112,可減少第一熱交換器111所必要的導熱面積或冷媒量。排出氣體G1以及冷卻處理氣體G6的一部分,通過第五流通路徑F5回到生産設備130。第一熱交換器111以及第二熱交換器112的冷卻溫度等條件,只要根據作為回收對象的有機溶劑適當決定即可。
分離部120的分離機構以及構造並無特別限定。在實施態樣1B中,係使用除霧器、過濾器以及篩網等接觸、捕捉液滴的網目狀結構體121。分離部120,具有漏斗狀的接收部122,其接收冷卻部110所冷卻之含有有機溶劑的冷卻凝結液L1。冷卻部110所冷卻之冷卻凝結液L1以及網目狀結構體121所捕捉之冷卻凝結液L1,在因為重力而流到接收部122之後,集中到接收部122的下部所配置的儲槽125,而作為回收液L3被回收。
氣室123,係具有固定容量之空間的結構體。在氣室123內,設置了堰部124。堰部124,防止冷卻凝結液L1的一部分往氣室123的前端方向移動而往作為冷卻氣體流通路徑的第一流通路徑F1流通。堰部124,發揮確實地回收冷卻凝結液L1的作用。在氣室123內貯存一定時間的冷卻處理氣體G3,作為冷卻處理氣體G4流經第一流通路徑F1,而供給到第一濃縮裝置200。
在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B中,當沿著排出氣體G1的流動方向觀察時,從冷卻部110流向分離部120的方向與在分離部120內從網目狀結構體121流向氣室123的方向交叉,而構成「排出氣體G1(排出氣體G2、冷卻處理氣體G3)沿著L字方向流動」的構造。
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B,其由冷卻部110與分離部120所構成的部位為L字構造,故可防止第一濃縮裝置200以及第二濃縮裝置300暴露於液滴或飛沫中。第一濃縮裝置200以及第二濃縮裝置300,若暴露於其中而吸附劑受潮,便會有強度降低或受損的可能性存在。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B,藉由具有L字構造,便可防止第一濃縮裝置200以及第二濃縮裝置300的強度降低或受損。
第一濃縮裝置200,具有吸附轉子212,其包含吸附材料,該吸附材料接觸氣體便吸附該氣體所含有之有機溶劑,接觸加熱氣體便令所吸附之有機溶劑脫附。吸附轉子212,係由被複數個分隔部分隔的複數個吸附單元210所構成。吸附轉子212,藉由複數個吸附單元210,整體形成中空圓柱狀的形狀。吸附轉子212,設置在處理室內,並設置成可令流體沿著徑向流動。吸附轉子212,設置成接受馬達的旋轉驅動力而繞筒軸旋轉。
在第一濃縮裝置200中,吸附單元210的一部分,構成吸附從吸附單元210的外側向內側供給之冷卻處理氣體G4所含有的有機溶劑的吸附部,同時吸附單元210的剩餘部分,構成從吸附單元210的內側向外側供給加熱空氣以令吸附單元210所吸附之有機溶劑從吸附單元210脫附的脫附部。
在清淨化時,將供給到處理室內的冷卻處理氣體G4,從吸附轉子212的外周面導入吸附部。被導入吸附部的冷卻處理氣體G4,在沿著徑向從外周面向內周面通過吸附轉子212時,其有機溶劑被位於吸附部的複數個吸附單元210所吸附而清淨化。
作為清淨化之被處理流體的冷卻處理氣體G5、G6,成為清淨氣體,從吸附單元210的上部排出。所排出之清淨氣體的一部分,作為冷卻處理氣體G5流經第二流通路徑F2,供給到第二濃縮裝置300。所排出之清淨氣體的一部分,作為冷卻處理氣體G6流經第四流通路徑F4,回到第二熱交換器112。
內周側流路形成構件211以及外周側流路形成構件213,以夾住周向的吸附轉子212的一部分的方式,配置成在吸附轉子212的內周側以及外周側互相對向。內周側流路形成構件211以及外周側流路形成構件213所夾之吸附轉子212的區域為脫附部。
為了實行有機溶劑的脫附,從內周側流路形成構件211對脫附部導入再生加熱器250所加熱之冷卻處理氣體G5的一部分,亦即高溫氣體G7。導入脫附部的高溫氣體G7,在通過吸附轉子212時,令位於脫附部的複數個吸附單元210所吸附之有機溶劑因為熱而從其脫附。含有有機溶劑的脫附氣體G8,作為濃縮氣體,從脫附部通過外周側流路形成構件213排出處理室外,回到第三流通路徑F3。脫附氣體G8中所含有之有機溶劑的一部分,液化、凝結,作為脫附凝結液L2集中到儲槽125。
第三流通路徑F3,係將脫附氣體G8以及後述脫附氣體G11送回冷卻凝結裝置100的排出氣體G1的導入部的部位。第三流通路徑F3,宜以「脫附部配置在比脫附氣體與供給到冷卻凝結裝置100的排出氣體G1的合流位置更上部之處」的方式連接。此係為了令從第一濃縮裝置200的脫附氣體G8以及第二濃縮裝置300的脫附氣體G11所產生的脫附凝結液L2更容易移動到冷卻凝結裝置100。第三流通路徑F3,宜以「與冷卻凝結裝置100的排出氣體G1的導入部以及儲槽125這二個部位連通」的方式構成。此係為了令從脫附氣體G8以及脫附氣體G11所產生的脫附凝結液L2更容易直接被回收到儲槽125。
在第一濃縮裝置200中,係以位於吸附部的吸附單元210實行被處理物質的吸附處理,並在吸附處理之後,對位於脫附部的吸附單元210實行被處理物質的脫附處理。藉由吸附轉子212繞筒軸旋轉,吸附單元210令脫附部與吸附部交替移動,而連續地實施被處理物質的吸附處理與脫附處理。
作為構成吸附單元210的吸附元件的材料,可使用活性氧化鋁、矽膠、活性碳材料、沸石等。吸附單元210的吸附元件的形狀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為將含有活性碳材料或沸石的片材形成蜂巢狀者,亦可為堆疊活性碳纖維不織布者。
第二濃縮裝置300,具有吸附元件310,其包含吸附材料,該吸附材料接觸氣體便吸附該氣體所含有之有機溶劑,接觸加熱氣體便令所吸附之有機溶劑脫附。吸附元件310,包含:脫附部(脫附區)311,以及吸附部(吸附區)312。在吸附部312中,藉由冷卻處理氣體G5導入,吸附材料與冷卻處理氣體G5接觸,藉此,冷卻處理氣體G5所含有之有機溶劑被吸附材料所吸附,冷卻處理氣體G5清淨化,而作為清淨氣體G9被排出。
在脫附部311中,比冷卻處理氣體G5更高溫的高溫氣體G10被導入吸附材料,而令有機溶劑從吸附材料脫附,藉此,作為含有有機溶劑的脫附氣體G11被排出。
作為吸附元件310所包含的吸附材料,吾人廣泛地使用活性氧化鋁、矽膠、活性碳材料或沸石,其中尤其適合使用活性碳與疏水性沸石。
如圖4所示的,第二濃縮裝置300,具備:旋轉軸,以及設置在旋轉軸的周圍的吸附元件310。第二濃縮裝置300,係「藉由令吸附元件310繞旋轉軸旋轉,在吸附部312中,吸附了從第二流通路徑F2導入之冷卻處理氣體G5中的有機溶劑的吸附材料,便連續地往脫附部311移動」的構造。
如圖4所示的,第二濃縮裝置300,其脫附部311宜配置在比吸附部312更下部之處。此係為了即使在脫附氣體G11中所含有之有機溶劑的一部分液化、凝結而產生了脫附凝結液L2的情況下,脫附凝結液L2仍不易附著於吸附部312。脫附凝結液L2,從脫附部311往下部滴落,經過脫附部的外包裝的內面等而被回收。更佳的態樣為,脫附部311,宜為了令脫附凝結液L2更容易往下滴落而往下傾斜。
第二濃縮裝置300,亦可具有洗淨部(清洗部),脫附部311的脫附處理完成的部分移動到吸附部312之前會先移動到該洗淨部。亦可為「清淨氣體G9的一部分導入清洗部,從清洗部排出的清洗部出口氣體,導入吸附部312」的構造。此係為了藉由清淨氣體G9洗淨脫附完成的吸附材料,藉此,便可防止殘留於吸附材料的脫附氣體G11混入到清淨氣體G9,並可冷卻吸附材料。
脫附所使用之高溫氣體G10,宜係用再生加熱器350等加熱機構令清淨氣體G9的一部分形成高溫狀態者。此係為了不增加在吸附部312中含有有機溶劑的氣體的處理流量。
[實施態樣2B] 圖5,係概略地表示實施態樣2B之有機溶劑回收系統2B的構造圖。有機溶劑回收系統2B,係由冷卻凝結裝置100、第一濃縮裝置200、第二濃縮裝置300以及各種流通路徑所構成。有機溶劑回收系統2B,除了在氣室123內設置了加熱器126此點以外,與實施態樣1B的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B相同。
加熱器126,將冷卻後的冷卻處理氣體G3稍微加熱。冷卻處理氣體G3稍微被加熱,可防止有機溶劑或水分凝結。
[作用、功效] 本實施態樣之冷卻凝結裝置100,包含:冷卻部110,其令排出氣體G1流通;以及分離部120,其在沿著排出氣體G1的流動方向觀察時,位於冷卻部110的下游側。分離部120,具有:接收部122,其接收冷卻部110所冷卻之含有有機溶劑的冷卻凝結液L1;網目狀結構體121,其與冷卻後的排出氣體G2接觸,以將冷卻凝結液L1與冷卻處理氣體G3分離;以及氣室123,其將通過網目狀結構體121之後的冷卻處理氣體G3貯存一定時間。
當沿著排出氣體G1的流動方向觀察時,從冷卻部110流向分離部120的方向與在分離部120內從網目狀結構體121流向氣室123的方向交叉,因此排出氣體沿著L字方向流動。藉此,便可從排出氣體G1將含有有機溶劑的冷卻凝結液L1更高效率地回收。本實施態樣之有機溶劑回收系統,由於冷卻部110與分離部120所構成的部位為L字構造,故可防止後段所設置之第一濃縮裝置200以及第二濃縮裝置300暴露於液滴或飛沫中。
在本實施態樣之網目狀結構體121的下游側,配置了用以加熱冷卻處理氣體G3的加熱器126。藉此,冷卻處理氣體G3稍微被加熱,故可防止有機溶劑或水分凝結。
在本實施態樣之氣室123內,設置了堰部124。藉此,便可防止冷卻凝結液L1流到作為冷卻氣體流通路徑的第一流通路徑F1。
本實施態樣之濃縮裝置,包含:第一濃縮裝置200;以及第二濃縮裝置300,其位於第一濃縮裝置的下游側。第一濃縮裝置200,以吸附單元210吸附從第一流通路徑F1導入之冷卻處理氣體G4所含有的有機溶劑,並排出有機溶劑濃度更進一步降低的冷卻處理氣體G5,然後導入高溫氣體G7,令有機溶劑從吸附單元210脫附,並排出脫附氣體G8。
本實施態樣之有機溶劑回收系統,更具備:第二流通路徑F2,其令冷卻處理氣體G5的一部分流通;第二濃縮裝置300,以吸附元件310吸附從第二流通路徑F2導入之冷卻處理氣體G5所含有的有機溶劑,並排出有機溶劑濃度更進一步降低的清淨氣體G9,然後導入高溫氣體G10,令有機溶劑從吸附元件310脫附,並排出脫附氣體G11。
本實施態樣之第一濃縮裝置200,在繞筒軸旋轉之中空圓柱狀的轉子的筒軸周向上配置了複數個吸附單元210。藉此,便可高效率地回收有機溶劑。
本實施態樣之第二濃縮裝置300,其吸附元件310配置於繞筒軸旋轉之圓盤狀的吸附轉子。藉此,便可高效率地回收有機溶劑。
[其他實施態樣] 在上述實施態樣中,濃縮裝置,係使用了第一濃縮裝置200以及第二濃縮裝置300二者。濃縮裝置,亦可因應流量,使用2個第一濃縮裝置200或2個第二濃縮裝置300。另外,亦可因應除去效率,使用3個以上的濃縮裝置。
關於排出氣體G1所含有之有機溶劑,可列舉出可在1℃~50℃的冷卻下液化、回收的有機溶劑。關於有機溶劑,例如:N-甲基-2-吡咯酮、N-乙基-2-吡咯酮、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或n-癸烷。該等有機溶劑僅為例示,並非僅限於該等有機溶劑。所含有之有機溶劑,可為1種,亦可為複數種。
[實施態樣1C] 圖6,係概略地表示實施態樣1C之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C的構造圖。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C,係由冷卻凝結裝置100、第一濃縮裝置200、第二濃縮裝置300以及各種流通路徑所構成。
冷卻凝結裝置100,具有:冷卻部110,以及分離部120。含有有機溶劑的排出氣體G1,從生産設備130排出。排出氣體G1,通過冷卻部110而被冷卻。排出氣體G1,隨著通過冷卻部110而有機溶劑被液化、凝結。
通過冷卻部110的排出氣體G2,通過分離部120,而分離成液化、凝結的冷卻凝結液L1以及有機溶劑濃度降低的冷卻處理氣體G3。冷卻處理氣體G3,通過氣室123,作為冷卻處理氣體G4從冷卻凝結裝置100排出到第一濃縮裝置200。
冷卻部110的冷卻機構以及構造,並無特別限定。在實施態樣1中,係使用第一熱交換器111,其藉由冷卻水、冷水、鹽水等冷媒與排出氣體的間接熱交換進行冷卻。第一熱交換器111,以排出氣體G1沿著水平方向流通的方式配置。
冷卻部110,在第一熱交換器111之前,設置了第二熱交換器112,其藉由後述冷卻處理氣體G6與排出氣體G1的熱交換令排出氣體G1冷卻。第二熱交換器112,可減少第一熱交換器111所必要的導熱面積或冷媒量。排出氣體G1以及冷卻處理氣體G6的一部分,通過第五流通路徑F5回到生産設備130。第一熱交換器111以及第二熱交換器112的冷卻溫度等條件,只要根據作為回收對象的有機溶劑適當決定即可。
分離部120的分離機構以及構造並無特別限定。在實施態樣1C中,係使用除霧器、過濾器以及篩網等接觸、捕捉液滴的網目狀結構體121。網目狀結構體121所捕捉到之冷卻凝結液L1,因為重力而集中到網目狀結構體121的下部所配置的儲槽125,而作為回收液L3被回收。
氣室123,係具有固定容量之空間的結構體。在氣室123內貯存一定時間的冷卻處理氣體G3,作為冷卻處理氣體G4流經第一流通路徑F1,而供給到第一濃縮裝置200。氣室123,具有分隔部128,其以「與從網目狀結構體121排出之冷卻處理氣體G3的排氣方向互相對向」的方式,令第一流通路徑F1的吸入為可能。
第一流通路徑F1,係將冷卻處理氣體G4從氣室123導入到第一濃縮裝置200的部位。第一流通路徑F1的連接到氣室123的連接口,宜為氣室123的頂部127。藉此,避免分離部120所未捕捉乾淨的些許液滴侵入到第一濃縮裝置200,進而防止後述第一濃縮裝置200的吸附元件210因為潮濕而性能降低、強度降低等。更佳的態樣為,宜以與冷卻處理氣體G3的通氣方向互相對向的方式取出冷卻處理氣體G4。藉此,便可更進一步防止液滴的侵入。此外,亦可於冷卻處理氣體G4的取出口,設置與上述網目狀結構體121類似的液滴侵入防止構件,亦可設置用以令液滴氣化的加熱器。
第一濃縮裝置200,具有吸附轉子212,其包含吸附材料,該吸附材料接觸氣體便吸附該氣體所含有之有機溶劑,接觸加熱氣體便令所吸附之有機溶劑脫附。吸附轉子212,係由被複數個分隔部分隔的複數個吸附單元210所構成。吸附轉子212,藉由複數個吸附單元210,整體形成中空圓柱狀的形狀。吸附轉子212,設置在處理室內,並設置成可令流體沿著徑向流動。吸附轉子212,設置成接受馬達的旋轉驅動力而繞筒軸旋轉。
在第一濃縮裝置200中,吸附單元210的一部分,構成吸附從吸附單元210的外側向內側供給之冷卻處理氣體G4所含有的有機溶劑的吸附部,同時吸附單元210的剩餘部分,構成從吸附單元210的內側向外側供給加熱空氣以令吸附單元210所吸附之有機溶劑從吸附單元210脫附的脫附部。
在清淨化時,將供給到處理室內的冷卻處理氣體G4,從吸附轉子212的外周面導入吸附部。被導入吸附部的冷卻處理氣體G4,在沿著徑向從外周面向內周面通過吸附轉子212時,其有機溶劑被位於吸附部的複數個吸附單元210所吸附而清淨化。
作為清淨化之被處理流體的冷卻處理氣體G5、G6,成為清淨氣體,從吸附單元210的上部排出。所排出之清淨氣體的一部分,作為冷卻處理氣體G5流經第二流通路徑F2,供給到第二濃縮裝置300。所排出之清淨氣體的一部分,作為冷卻處理氣體G6流經第四流通路徑F4,回到第二熱交換器112。
內周側流路形成構件211以及外周側流路形成構件213,以夾住周向的吸附轉子212的一部分的方式,配置成在吸附轉子212的內周側以及外周側互相對向。內周側流路形成構件211以及外周側流路形成構件213所夾之吸附轉子212的區域為脫附部。
為了實行有機溶劑的脫附,從內周側流路形成構件211對脫附部導入再生加熱器250所加熱之冷卻處理氣體G5的一部分,亦即高溫氣體G7。導入脫附部的高溫氣體G7,在通過吸附轉子212時,令位於脫附部的複數個吸附單元210所吸附之有機溶劑因為熱而從其脫附。含有有機溶劑的脫附氣體G8,作為濃縮氣體,從脫附部通過外周側流路形成構件213排出處理室外,回到第三流通路徑F3。脫附氣體G8中所含有之有機溶劑的一部分,液化、凝結,作為脫附凝結液L2集中到儲槽125。
第三流通路徑F3,係將脫附氣體G8送回冷卻凝結裝置100的排出氣體G1的導入部的部位。第三流通路徑F3,宜以「脫附部配置在比脫附氣體G8與供給到冷卻凝結裝置100的排出氣體G1的合流位置更上部之處」的方式連接。藉由該配置,第一濃縮裝置200的脫附氣體G8所產生之脫附凝結液L2,便更容易移動到冷卻凝結裝置100。第三流通路徑F3,宜以「與冷卻凝結裝置100的排出氣體G1的導入部以及儲槽125這二個部位連通」的方式構成。藉由該構造,脫附氣體G8所產生之脫附凝結液L2,便更容易直接被回收到儲槽125。
在第一濃縮裝置200中,係以位於吸附部的吸附單元210實行被處理物質的吸附處理,並在吸附處理之後,對位於脫附部的吸附單元210實行被處理物質的脫附處理。藉由吸附轉子212繞筒軸旋轉,吸附單元210令脫附部與吸附部交替移動,而連續地實施被處理物質的吸附處理與脫附處理。
作為構成吸附單元210的吸附元件的材料,可使用活性氧化鋁、矽膠、活性碳材料、沸石等。吸附單元210的吸附元件的形狀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為將含有活性碳材料或沸石的片材形成蜂巢狀者,亦可為堆疊活性碳纖維不織布者。
第二濃縮裝置300,具有吸附元件310,其包含吸附材料,該吸附材料接觸氣體便吸附該氣體所含有之有機溶劑,接觸加熱氣體便令所吸附之有機溶劑脫附。吸附元件310,包含:脫附部(脫附區)311,以及吸附部(吸附區)312。在吸附部312中,藉由冷卻處理氣體G5導入,吸附材料與冷卻處理氣體G5接觸,藉此,冷卻處理氣體G5所含有之有機溶劑被吸附材料所吸附,冷卻處理氣體G5清淨化,而作為清淨氣體G9被排出。
在脫附部311中,比冷卻處理氣體G5更高溫的高溫氣體G10被導入吸附材料,而令有機溶劑從吸附材料脫附,藉此,作為含有有機溶劑的脫附氣體G11被排出。脫附氣體G11,通過第六流通路徑F6回到第一流通路徑F1。
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C,由於係令脫附氣體G11回到第一流通路徑F1,故無須在冷卻凝結裝置100中處理脫附氣體G11的流量。因此,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C,有助於冷卻凝結裝置100的小型化、節能化。在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C中,由於脫附氣體G11為高溫,故可防止冷卻處理氣體G4中所含有之NMP(N-甲基-2-吡咯酮)、水分等的凝結。
作為吸附元件310所包含的吸附材料,吾人廣泛地使用活性氧化鋁、矽膠、活性碳材料或沸石,其中尤其適合使用活性碳與疏水性沸石。
如圖6所示的,第二濃縮裝置300,具備:旋轉軸,以及設置在旋轉軸的周圍的吸附元件310。第二濃縮裝置300,係「藉由令吸附元件310繞旋轉軸旋轉,在吸附部312中,吸附了從第二流通路徑F2導入之冷卻處理氣體G5中的有機溶劑的吸附材料,便連續地往脫附部311移動」的構造。
第二濃縮裝置300,亦可具有洗淨部(清洗部),脫附部311的脫附處理完成的部分移動到吸附部312之前會先移動到該洗淨部。亦可為「清淨氣體G9的一部分導入清洗部,從清洗部排出的清洗部出口氣體,導入吸附部312」的構造。此係為了藉由清淨氣體G9洗淨脫附完成的吸附材料,藉此,便可防止殘留於吸附材料的脫附氣體G11混入到清淨氣體G9,並可冷卻吸附材料。
脫附所使用之高溫氣體G10,宜係用再生加熱器350等加熱機構令清淨氣體G9的一部分形成高溫狀態者。藉由形成高溫狀態,便可防止在吸附部312中含有有機溶劑的氣體的處理流量增加。
[實施態樣2C] 圖7,係概略地表示實施態樣2C之有機溶劑回收系統2C的構造圖。有機溶劑回收系統2C,係由冷卻凝結裝置100、第一濃縮裝置200、第二濃縮裝置300以及各種流通路徑所構成。有機溶劑回收系統2C,其第二濃縮裝置300的脫附氣體G11通過第六流通路徑F6回到再生加熱器250此點以外的構造,與實施態樣1C的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C相同。
有機溶劑回收系統2C,由於係令脫附氣體G11回到再生加熱器250,故無須在冷卻凝結裝置100以及第一濃縮裝置200中處理脫附氣體G11的流量。因此,有機溶劑回收系統2C,有助於冷卻凝結裝置100以及第一濃縮裝置200的小型化、節能化。在有機溶劑回收系統2C中,由於脫附氣體G11為高溫,故有助於再生加熱器250的節能化。
[實施態樣3C] 圖8,係概略地表示實施態樣3C之有機溶劑回收系統3C的構造圖。有機溶劑回收系統3C,係由冷卻凝結裝置100、第一濃縮裝置200、第二濃縮裝置300以及各種流通路徑所構成。有機溶劑回收系統3C,令第二濃縮裝置300的脫附氣體G11通過第六流通路徑F6回到第四流通路徑F4。有機溶劑回收系統3C,其第二濃縮裝置300的脫附氣體G11通過第六流通路徑F6回到第四流通路徑F4此點以外的構造,與實施態樣1C的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C相同。
流經第六流通路徑F6的脫附氣體G11,與從第一濃縮裝置200排出之冷卻處理氣體G6一起,流經第四流通路徑F4,回到第二熱交換器112。有機溶劑回收系統3C,無須在冷卻凝結裝置100以及第一濃縮裝置200中處理脫附氣體G11的流量。因此,有機溶劑回收系統3C,有助於冷卻凝結裝置100以及第一濃縮裝置200的小型化、節能化。在有機溶劑回收系統3C中,由於脫附氣體G11為高溫,故可令第二熱交換器112所流通之流體的溫度提高,有助於用以冷卻排出氣體G1的第二熱交換器112的小型化、節能化。
[實施態樣4C] 圖9,係概略地表示實施態樣4C之有機溶劑回收系統4C的構造圖。有機溶劑回收系統4C,係由冷卻凝結裝置100、第一濃縮裝置200、第二濃縮裝置300以及各種流通路徑所構成。有機溶劑回收系統4C,令第二濃縮裝置300的脫附氣體G11通過第六流通路徑F6回到第五流通路徑F5。有機溶劑回收系統4C,其第二濃縮裝置300的脫附氣體G11通過第六流通路徑F6回到第五流通路徑F5此點以外的構造,與實施態樣1C的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C相同。
流經第六流通路徑F6的脫附氣體G11,與第二熱交換器112所排出之排出氣體G1以及冷卻處理氣體G6的一部分一起,流經第五流通路徑F5,回到生産設備130。有機溶劑回收系統4C,無須在冷卻凝結裝置100以及第一濃縮裝置200中處理脫附氣體G11的流量。因此,有機溶劑回收系統4C,有助於冷卻凝結裝置100以及第一濃縮裝置200的小型化、節能化。在有機溶劑回收系統4C中,由於脫附氣體G11為高溫,故可提高生産設備130所再度排出之排出氣體G1的溫度。因此,有機溶劑回收系統4C,可令第二熱交換器112所流通之流體的溫度提高,而有助於用以冷卻排出氣體G1的第二熱交換器112的小型化、節能化。
[作用、功效] 本實施態樣之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C,包含:冷卻凝結裝置100,其藉由冷卻含有有機溶劑的排出氣體G1,以將有機溶劑液化、凝結,並排出有機溶劑濃度降低的冷卻處理氣體G4;第一流通路徑F1,其令冷卻處理氣體G4流通;第一濃縮裝置200,其以吸附單元210吸附從第一流通路徑F1導入之冷卻處理氣體G4所含有的有機溶劑,並排出有機溶劑濃度更進一步降低的冷卻處理氣體G5,然後導入高溫氣體G7,令有機溶劑從吸附單元210脫附,並排出脫附氣體G8;第二流通路徑F2,其令冷卻處理氣體G5的一部分流通;以及第二濃縮裝置300,其以吸附元件310吸附從第二流通路徑F2導入之冷卻處理氣體G5所含有的有機溶劑,並排出有機溶劑濃度更進一步降低的清淨氣體G9,然後導入高溫氣體G10,令有機溶劑從吸附元件310脫附,並排出脫附氣體G11。
脫附氣體G8,回到冷卻凝結裝置100,同時脫附氣體G11,回到第一流通路徑F1。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C,由於係令脫附氣體G11回到第一流通路徑F1,故無須在冷卻凝結裝置100中處理脫附氣體G11的流量。因此,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C,可有助於冷卻凝結裝置100的小型化、節能化。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C,由於脫附氣體G11為高溫,故可防止冷卻處理氣體G4中所含有之NMP(N-甲基-2-吡咯酮)、水分等的凝結。
脫附氣體G8,回到冷卻凝結裝置100,同時脫附氣體G11,回到再生加熱器250。有機溶劑回收系統2C,由於係令脫附氣體G11回到再生加熱器250,故無須在冷卻凝結裝置100以及第一濃縮裝置200中處理脫附氣體G11的流量。因此,有機溶劑回收系統2C,有助於冷卻凝結裝置100以及第一濃縮裝置200的小型化、節能化。在有機溶劑回收系統2C中,由於脫附氣體G11為高溫,故有助於再生加熱器250的節能化。
脫附氣體G8,回到冷卻凝結裝置100,同時脫附氣體G11,回到第四流通路徑F4。脫附氣體G11,與冷卻處理氣體G6一起,流經第四流通路徑F4,回到第二熱交換器112。有機溶劑回收系統3C,無須在冷卻凝結裝置100以及第一濃縮裝置200中處理脫附氣體G11的流量。因此,有機溶劑回收系統3C,有助於冷卻凝結裝置100以及第一濃縮裝置200的小型化、節能化。在有機溶劑回收系統3C中,由於脫附氣體G11為高溫,故可令第二熱交換器112所流通之流體的溫度提高,而有助於用以冷卻排出氣體G1的第二熱交換器112的小型化、節能化。
脫附氣體G8,回到冷卻凝結裝置100,同時脫附氣體G11,回到第五流通路徑F5。脫附氣體G11,與第二熱交換器112所排出之排出氣體G1以及冷卻處理氣體G6的一部分一起,流經第五流通路徑F5,回到生産設備130。有機溶劑回收系統4C,無須在冷卻凝結裝置100以及第一濃縮裝置200中處理脫附氣體G11的流量。因此,有機溶劑回收系統4C,有助於冷卻凝結裝置100以及第一濃縮裝置200的小型化、節能化。在有機溶劑回收系統4C中,由於脫附氣體G11為高溫,故可提高生産設備130所再度排出之排出氣體G1的溫度。因此,有機溶劑回收系統4C,可令第二熱交換器112所流通之流體的溫度提高,而有助於用以冷卻排出氣體G1的第二熱交換器112的小型化、節能化。
本實施態樣之第一濃縮裝置200,在繞筒軸旋轉之中空圓柱狀的轉子的筒軸周向上配置了複數個吸附單元210。藉此,便可高效率地回收有機溶劑。
本實施態樣之第二濃縮裝置300,其吸附元件310配置於繞筒軸旋轉之圓盤狀的吸附轉子。藉此,便可高效率地回收有機溶劑。
[其他實施態樣] 在上述實施態樣中,濃縮裝置,係使用了第一濃縮裝置200以及第二濃縮裝置300二者。濃縮裝置,亦可因應流量,使用2個第一濃縮裝置200或2個第二濃縮裝置300。另外,亦可因應除去效率,使用3個以上的濃縮裝置。
關於排出氣體G1所含有之有機溶劑,可列舉出可在1℃~50℃的冷卻下液化、回收的有機溶劑。關於有機溶劑,例如:N-甲基-2-吡咯酮、N-乙基-2-吡咯酮、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或n-癸烷。該等有機溶劑僅為例示,並非僅限於該等有機溶劑。所含有之有機溶劑,可為1種,亦可為複數種。
[實施態樣1D] 圖10,係概略地表示實施態樣1D之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D的構造圖。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D,係由冷卻凝結裝置100、第一濃縮裝置200、第二濃縮裝置300以及各種流通路徑所構成。
冷卻凝結裝置100,具有:冷卻部110,以及分離部120。含有有機溶劑的排出氣體G1,從生産設備130排出。排出氣體G1,通過冷卻部110而被冷卻。排出氣體G1,隨著通過冷卻部110而有機溶劑被液化、凝結。
通過冷卻部110的排出氣體G2,通過分離部120,而分離成液化、凝結的冷卻凝結液L1以及有機溶劑濃度降低的冷卻處理氣體G3。冷卻處理氣體G3,通過氣室123,一部分作為冷卻處理氣體G4從冷卻凝結裝置100排出到第一濃縮裝置200,剩餘部分作為冷卻處理氣體G6從冷卻凝結裝置100回到後述第二熱交換器112。
冷卻部110的冷卻機構以及構造,並無特別限定。在實施態樣1D中,係使用第一熱交換器111,其藉由冷卻水、冷水、鹽水等冷媒與排出氣體的間接熱交換進行冷卻。第一熱交換器111,以排出氣體G1沿著水平方向流通的方式配置。
冷卻部110,在第一熱交換器111之前,設置了第二熱交換器112,其藉由冷卻處理氣體G6與排出氣體G1的熱交換令排出氣體G1冷卻。第二熱交換器112,可減少第一熱交換器111所必要的導熱面積或冷媒量。排出氣體G1以及冷卻處理氣體G6的一部分,通過第五流通路徑F5回到生産設備130。第一熱交換器111以及第二熱交換器112的冷卻溫度等條件,只要根據作為回收對象的有機溶劑適當決定即可。
分離部120的分離機構以及構造並無特別限定。在實施態樣1D中,係使用除霧器、過濾器以及篩網等接觸、捕捉液滴的網目狀結構體121。網目狀結構體121所捕捉到之冷卻凝結液L1,因為重力而集中到網目狀結構體121的下部所配置的儲槽125,而作為回收液L3被回收。
氣室123,係具有固定容量之空間的結構體。在氣室123內貯存一定時間的冷卻處理氣體G3,一部分作為冷卻處理氣體G4流經第一流通路徑F1,供給到第一濃縮裝置200。冷卻處理氣體G3,其剩餘部分作為冷卻處理氣體G6流經第四流通路徑F4,回到第二熱交換器112。氣室123,具有分隔部128,其以「與從網目狀結構體121排出之冷卻處理氣體G3的排氣方向互相對向」的方式,令第一流通路徑F1的吸入為可能。
第一流通路徑F1,係將冷卻處理氣體G4從氣室123導入到第一濃縮裝置200的部位。第一流通路徑F1的連接到氣室123的連接口,宜為氣室123的頂部127。藉此,避免分離部120所未捕捉乾淨的些許液滴侵入到第一濃縮裝置200,進而防止後述第一濃縮裝置200的吸附元件210因為潮濕而性能降低、強度降低等。更佳的態樣為,宜以與冷卻處理氣體G3的通氣方向互相對向的方式取出冷卻處理氣體G4。藉此,便可更進一步防止液滴的侵入。此外,亦可於冷卻處理氣體G4的取出口,設置與上述網目狀結構體121類似的液滴侵入防止構件,亦可設置用以令液滴氣化的加熱器。
第一濃縮裝置200,具有吸附轉子212,其包含吸附材料,該吸附材料接觸氣體便吸附該氣體所含有之有機溶劑,接觸加熱氣體便令所吸附之有機溶劑脫附。吸附轉子212,係由被複數個分隔部分隔的複數個吸附單元210所構成。吸附轉子212,藉由複數個吸附單元210,整體形成中空圓柱狀的形狀。吸附轉子212,設置在處理室內,並設置成可令流體沿著徑向流動。吸附轉子212,設置成接受馬達的旋轉驅動力而繞筒軸旋轉。
在第一濃縮裝置200中,吸附單元210的一部分,構成吸附從吸附單元210的外側向內側供給之冷卻處理氣體G4所含有的有機溶劑的吸附部,同時吸附單元210的剩餘部分,構成從吸附單元210的內側向外側供給加熱空氣以令吸附單元210所吸附之有機溶劑從吸附單元210脫附的脫附部。
在清淨化時,將供給到處理室內的冷卻處理氣體G4,從吸附轉子212的外周面導入吸附部。被導入吸附部的冷卻處理氣體G4,在沿著徑向從外周面向內周面通過吸附轉子212時,其有機溶劑被位於吸附部的複數個吸附單元210所吸附而清淨化。
作為清淨化之被處理流體的冷卻處理氣體G5,成為清淨氣體,從吸附單元210的上部排出。所排出之清淨氣體,作為冷卻處理氣體G5流經第二流通路徑F2,供給到第二濃縮裝置300。
內周側流路形成構件211以及外周側流路形成構件213,以夾住周向的吸附轉子212的一部分的方式,配置成在吸附轉子212的內周側以及外周側互相對向。內周側流路形成構件211以及外周側流路形成構件213所夾之吸附轉子212的區域為脫附部。
為了實行有機溶劑的脫附,從內周側流路形成構件211對脫附部導入再生加熱器250所加熱之冷卻處理氣體G5的一部分,亦即高溫氣體G7。導入脫附部的高溫氣體G7,在通過吸附轉子212時,令位於脫附部的複數個吸附單元210所吸附之有機溶劑因為熱而從其脫附。含有有機溶劑的脫附氣體G8,作為濃縮氣體,從脫附部通過外周側流路形成構件213排出處理室外,回到第三流通路徑F3。脫附氣體G8中所含有之有機溶劑的一部分,液化、凝結,作為脫附凝結液L2集中到儲槽125。
第三流通路徑F3,係將脫附氣體G8送回冷卻凝結裝置100的排出氣體G1的導入部的部位。第三流通路徑F3,宜以「脫附部配置在比脫附氣體G8與供給到冷卻凝結裝置100的排出氣體G1的合流位置更上部之處」的方式連接。藉由該配置,第一濃縮裝置200的脫附氣體G8所產生的脫附凝結液L2,便更容易移動到冷卻凝結裝置100。第三流通路徑F3,宜以「與冷卻凝結裝置100的排出氣體G1的導入部以及儲槽125這二個部位連通」的方式構成。藉由該構造,脫附氣體G8所產生之脫附凝結液L2便更容易直接被回收到儲槽125。
在第一濃縮裝置200中,係以位於吸附部的吸附單元210實行被處理物質的吸附處理,並在吸附處理之後,對位於脫附部的吸附單元210實行被處理物質的脫附處理。藉由吸附轉子212繞筒軸旋轉,吸附單元210令脫附部與吸附部交替移動,而連續地實施被處理物質的吸附處理與脫附處理。
作為構成吸附單元210的吸附元件的材料,可使用活性氧化鋁、矽膠、活性碳材料、沸石等。吸附單元210的吸附元件的形狀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為將含有活性碳材料或沸石的片材形成蜂巢狀者,亦可為堆疊活性碳纖維不織布者。
第二濃縮裝置300,具有吸附元件310,其包含吸附材料,該吸附材料接觸氣體便吸附該氣體所含有之有機溶劑,接觸加熱氣體便令所吸附之有機溶劑脫附。吸附元件310,包含:脫附部(脫附區)311,以及吸附部(吸附區)312。在吸附部312中,藉由冷卻處理氣體G5導入,吸附材料與冷卻處理氣體G5接觸,藉此,冷卻處理氣體G5所含有之有機溶劑被吸附材料所吸附,冷卻處理氣體G5清淨化,而作為清淨氣體G9被排出。
在脫附部311中,比冷卻處理氣體G5更高溫的高溫氣體G10被導入吸附材料,而令有機溶劑從吸附材料脫附,藉此,作為含有有機溶劑的脫附氣體G11被排出。脫附氣體G11,通過第六流通路徑F6回到第一流通路徑F1。
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D,由於令脫附氣體G11回到第一流通路徑F1,故無須在冷卻凝結裝置100中處理脫附氣體G11的流量。因此,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D,有助於冷卻凝結裝置100的小型化、節能化。在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D中,由於脫附氣體G11為高溫,故可防止冷卻處理氣體G4中所含有之NMP(N-甲基-2-吡咯酮)、水分等的凝結。
作為吸附元件310所包含的吸附材料,吾人廣泛地使用活性氧化鋁、矽膠、活性碳材料或沸石,其中尤其適合使用活性碳與疏水性沸石。
如圖10所示的,第二濃縮裝置300,具備:旋轉軸,以及設置在旋轉軸的周圍的吸附元件310。第二濃縮裝置300,係「藉由令吸附元件310繞旋轉軸旋轉,在吸附部312中,吸附了從第二流通路徑F2導入之冷卻處理氣體G5中的有機溶劑的吸附材料,便連續地往脫附部311移動」的構造。
第二濃縮裝置300,亦可具有洗淨部(清洗部),脫附部311的脫附處理完成的部分移動到吸附部312之前會先移動到該洗淨部。亦可為「清淨氣體G9的一部分導入清洗部,從清洗部排出的清洗部出口氣體,導入吸附部312」的構造。此係為了藉由清淨氣體G9洗淨脫附完成的吸附材料,藉此,便可防止殘留於吸附材料的脫附氣體G11混入到清淨氣體G9,並可冷卻吸附材料。
脫附所使用之高溫氣體G10,宜係用再生加熱器350等加熱機構令清淨氣體G9的一部分形成高溫狀態者。藉由形成高溫狀態,便可防止在吸附部312中含有有機溶劑的氣體的處理流量增加。
[實施態樣2D] 圖11,係概略地表示實施態樣2D之有機溶劑回收系統2D的構造圖。有機溶劑回收系統2D,係由冷卻凝結裝置100、第一濃縮裝置200、第二濃縮裝置300以及各種流通路徑所構成。有機溶劑回收系統2D,其第二濃縮裝置300的脫附氣體G11通過第六流通路徑F6回到再生加熱器250此點以外的構造,與實施態樣1D的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D相同。
有機溶劑回收系統2D,由於將脫附氣體G11送回再生加熱器250,故無須在冷卻凝結裝置100以及第一濃縮裝置200中處理脫附氣體G11的流量。因此,有機溶劑回收系統2D,有助於冷卻凝結裝置100以及第一濃縮裝置200的小型化、節能化。在有機溶劑回收系統2D中,由於脫附氣體G11為高溫,故有助於再生加熱器250的節能化。
[實施態樣3D] 圖12,係概略地表示實施態樣3D之有機溶劑回收系統3D的構造圖。有機溶劑回收系統3D,係由冷卻凝結裝置100、第一濃縮裝置200、第二濃縮裝置300以及各種流通路徑所構成。有機溶劑回收系統3D,令第二濃縮裝置300的脫附氣體G11通過第六流通路徑F6回到第四流通路徑F4。有機溶劑回收系統3D,其第二濃縮裝置300的脫附氣體G11通過第六流通路徑F6回到第四流通路徑F4此點以外的構造,與實施態樣1D的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D相同。
流經第六流通路徑F6的脫附氣體G11,與冷卻凝結裝置100所排出之冷卻處理氣體G6一起,流經第四流通路徑F4,回到第二熱交換器112。有機溶劑回收系統3D,無須在冷卻凝結裝置100以及第一濃縮裝置200中處理脫附氣體G11的流量。因此,有機溶劑回收系統3D,有助於冷卻凝結裝置100以及第一濃縮裝置200的小型化、節能化。在有機溶劑回收系統3D中,由於脫附氣體G11為高溫,故可令第二熱交換器112所流通之流體的溫度提高,而有助於用以冷卻排出氣體G1的第二熱交換器112的小型化、節能化。
[實施態樣4D] 圖13,係概略地表示實施態樣4D之有機溶劑回收系統4D的構造圖。有機溶劑回收系統4D,係由冷卻凝結裝置100、第一濃縮裝置200、第二濃縮裝置300以及各種流通路徑所構成。有機溶劑回收系統4D,令第二濃縮裝置300的脫附氣體G11通過第六流通路徑F6回到第五流通路徑F5。有機溶劑回收系統4D,其第二濃縮裝置300的脫附氣體G11通過第六流通路徑F6回到第五流通路徑F5此點以外的構造,與實施態樣1D的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D相同。
流經第六流通路徑F6的脫附氣體G11,與第二熱交換器112所排出之排出氣體G1以及冷卻處理氣體G6的一部分一起,流經第五流通路徑F5,回到生産設備130。有機溶劑回收系統4D,無須在冷卻凝結裝置100以及第一濃縮裝置200中處理脫附氣體G11的流量。因此,有機溶劑回收系統4D,有助於冷卻凝結裝置100以及第一濃縮裝置200的小型化、節能化。在有機溶劑回收系統4D中,由於脫附氣體G11為高溫,故可提高生産設備130所再度排出之排出氣體G1的溫度。因此,有機溶劑回收系統4D,可令第二熱交換器112所流通之流體的溫度提高,而有助於用以冷卻排出氣體G1的第二熱交換器112的小型化、節能化。
[作用、功效] 本實施態樣之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D,包含:冷卻凝結裝置100,其藉由冷卻含有有機溶劑的排出氣體G1,以將有機溶劑液化、凝結,並將其排出作為有機溶劑濃度降低的冷卻處理氣體G4;第一流通路徑F1,其令冷卻處理氣體G4的一部分流通;第一濃縮裝置200,其以吸附單元210吸附從第一流通路徑F1導入之冷卻處理氣體G4所含有的有機溶劑,並排出有機溶劑濃度更進一步降低的冷卻處理氣體G5,然後導入高溫氣體G7,令有機溶劑從吸附單元210脫附,並排出脫附氣體G8;第二流通路徑F2,其令冷卻處理氣體G5流通;以及第二濃縮裝置300,其以吸附元件310吸附從第二流通路徑F2導入之冷卻處理氣體G5所含有的有機溶劑,並排出有機溶劑濃度更進一步降低的清淨氣體G9,然後導入高溫氣體G10,令有機溶劑從吸附元件310脫附,並排出脫附氣體G11。
冷卻凝結裝置100,包含第二熱交換器112,其藉由排出氣體G1與冷媒的熱交換,冷卻排出氣體G1。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D,更具備第四流通路徑F4,其令冷卻處理氣體G4的一部分以外的部分,亦即冷卻處理氣體的剩餘部分,亦即冷卻處理氣體G6,回到第二熱交換器112。脫附氣體G8,回到冷卻凝結裝置100,同時脫附氣體G11,回到第一流通路徑F1。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D,由於令脫附氣體G11回到第一流通路徑F1,故無須在冷卻凝結裝置100中處理脫附氣體G11的流量。因此,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D,有助於冷卻凝結裝置100的小型化、節能化。在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D中,由於脫附氣體G11為高溫,故可防止冷卻處理氣體G4中所含有之NMP(N-甲基-2-吡咯酮)、水分等的凝結。
脫附氣體G8,回到冷卻凝結裝置100,同時脫附氣體G11,回到再生加熱器250。有機溶劑回收系統2D,由於將脫附氣體G11送回再生加熱器250,故無須在冷卻凝結裝置100以及第一濃縮裝置200中處理脫附氣體G11的流量。因此,有機溶劑回收系統2D,有助於冷卻凝結裝置100以及第一濃縮裝置200的小型化、節能化。在有機溶劑回收系統2D中,由於脫附氣體G11為高溫,故有助於再生加熱器250的節能化。
脫附氣體G8,回到冷卻凝結裝置100,同時脫附氣體G11,回到第四流通路徑F4。脫附氣體G11,與冷卻處理氣體G6一起,流經第四流通路徑F4,回到第二熱交換器112。有機溶劑回收系統3D,無須在冷卻凝結裝置100以及第一濃縮裝置200中處理脫附氣體G11的流量。因此,有機溶劑回收系統3D,有助於冷卻凝結裝置100以及第一濃縮裝置200的小型化、節能化。在有機溶劑回收系統3D中,由於脫附氣體G11為高溫,故可令第二熱交換器112所流通之流體的溫度提高,而有助於用以冷卻排出氣體G1的第二熱交換器112的小型化、節能化。
脫附氣體G8,回到冷卻凝結裝置100,同時脫附氣體G11,回到第五流通路徑F5。脫附氣體G11,與第二熱交換器112所排出之排出氣體G1以及冷卻處理氣體G6的一部分一起,流經第五流通路徑F5,回到生産設備130。有機溶劑回收系統4D,無須在冷卻凝結裝置100以及第一濃縮裝置200中處理脫附氣體G11的流量。因此,有機溶劑回收系統4D,有助於冷卻凝結裝置100以及第一濃縮裝置200的小型化、節能化。在有機溶劑回收系統4D中,由於脫附氣體G11為高溫,故可提高生産設備130所再度排出之排出氣體G1的溫度。因此,有機溶劑回收系統4D,可令第二熱交換器112所流通之流體的溫度提高,而有助於用以冷卻排出氣體G1的第二熱交換器112的小型化、節能化。
本實施態樣之第一濃縮裝置200,在繞筒軸旋轉之中空圓柱狀的轉子的筒軸周向上配置了複數個吸附單元210。藉此,便可高效率地回收有機溶劑。
本實施態樣之第二濃縮裝置300,其吸附元件310配置於繞筒軸旋轉之圓盤狀的吸附轉子。藉此,便可高效率地回收有機溶劑。
[其他實施態樣] 在上述實施態樣中,濃縮裝置,係使用了第一濃縮裝置200以及第二濃縮裝置300二者。濃縮裝置,亦可因應流量,使用2個第一濃縮裝置200或2個第二濃縮裝置300。另外,亦可因應除去效率,使用3個以上的濃縮裝置。
關於排出氣體G1所含有之有機溶劑,可列舉出可在1℃~50℃的冷卻下液化、回收的有機溶劑。關於有機溶劑,例如:N-甲基-2-吡咯酮、N-乙基-2-吡咯酮、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或n-癸烷。該等有機溶劑僅為例示,並非僅限於該等有機溶劑。所含有之有機溶劑,可為1種,亦可為複數種。
[實施態樣1E] 圖14,係概略地表示實施態樣1E之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E的構造圖。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E,係由有機溶劑回收系統2B1、有機溶劑回收系統2B2以及各種流通路徑所構成;有機溶劑回收系統2B1,係由冷卻凝結裝置100、第一濃縮裝置200以及第二濃縮裝置300所構成;有機溶劑回收系統2B2,係由冷卻凝結裝置100、第一濃縮裝置200所構成。
有機溶劑回收系統2B1,與上述實施態樣2B為同樣的構造。有機溶劑回收系統2B2,係「從上述實施態樣2B刪除第二濃縮裝置300」的構造。如圖14所示的,實施態樣1E之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E,後段的第二濃縮裝置300的數量為1個,前段的第一濃縮裝置200的數量為2個。亦即,為「後段的第二濃縮裝置300的數量小於前段的第一濃縮裝置200的數量」的構造。
實施態樣1E之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E,如圖14所示的,係「複數個冷卻凝結裝置100、複數個第一濃縮裝置200,相對於生産設備130並列配置」的構造。實施態樣1E之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E,其第一濃縮裝置200的數量與冷卻凝結裝置100的數量相同,惟數量亦可相異。以下,針對包含有機溶劑回收系統2B1、有機溶劑回收系統2B2在內的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E的各種構造具體進行說明。
冷卻凝結裝置100,具有:冷卻部110,以及分離部120。含有有機溶劑的排出氣體G1,從生産設備130排出。排出氣體G1,通過冷卻部110而被冷卻。排出氣體G1,隨著通過冷卻部110而有機溶劑被液化、凝結。
通過冷卻部110的排出氣體G2,通過分離部120,而分離成液化、凝結的冷卻凝結液L1以及有機溶劑濃度降低的冷卻處理氣體G3。在氣室123內,設置了加熱器126。加熱器126,將冷卻後的冷卻處理氣體G3稍微加熱。冷卻處理氣體G3,稍微被加熱,可防止有機溶劑或水分凝結。冷卻處理氣體G3,通過氣室123,作為冷卻處理氣體G4從冷卻凝結裝置100排出到第一濃縮裝置200。
冷卻部110的冷卻機構以及構造,並無特別限定。在實施態樣1E中,係使用第一熱交換器111,其藉由冷卻水、冷水、鹽水等冷媒與排出氣體的間接熱交換進行冷卻。第一熱交換器111,以排出氣體G1沿著其上下方向流通的方式配置。
冷卻部110,在第一熱交換器111之前,設置了第二熱交換器112,其藉由後述冷卻處理氣體G6與排出氣體G1的熱交換令排出氣體G1冷卻。第二熱交換器112,可減少第一熱交換器111所必要的導熱面積或冷媒量。排出氣體G1以及冷卻處理氣體G6的一部分,通過第五流通路徑F5回到生産設備130。第一熱交換器111以及第二熱交換器112的冷卻溫度等條件,只要根據作為回收對象的有機溶劑適當決定即可。
分離部120的分離機構以及構造並無特別限定。在實施態樣1E中,係使用除霧器、過濾器以及篩網等接觸、捕捉液滴的網目狀結構體121。分離部120,具有漏斗狀的接收部122,其接收冷卻部110所冷卻之含有有機溶劑的冷卻凝結液L1。冷卻部110所冷卻之冷卻凝結液L1以及網目狀結構體121所捕捉之冷卻凝結液L1,在因為重力而流到接收部122之後,集中到接收部122的下部所配置的儲槽125,而作為回收液L3被回收。
氣室123,係具有固定容量之空間的結構體。在氣室123內,設置了堰部124。堰部124,防止冷卻凝結液L1的一部分往氣室123的前端方向移動而往作為冷卻氣體流通路徑的第一流通路徑F1流通。堰部124,發揮確實地回收冷卻凝結液L1的作用。在氣室123內貯存一定時間的冷卻處理氣體G3,作為冷卻處理氣體G4流過第一流通路徑F1,而供給到第一濃縮裝置200。
在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E中,當沿著排出氣體G1的流動方向觀察時,從冷卻部110流向分離部120的方向與在分離部120內從網目狀結構體121流向氣室123的方向交叉,而構成「排出氣體G1(排出氣體G2、冷卻處理氣體G3)沿著L字方向流動」的構造。
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E,其由冷卻部110與分離部120所構成的部位為L字構造,故可防止第一濃縮裝置200以及第二濃縮裝置300暴露於液滴或飛沫中。第一濃縮裝置200以及第二濃縮裝置300,若暴露於其中而吸附劑受潮,便會有強度降低或受損的可能性存在。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E,藉由具有L字構造,便可防止第一濃縮裝置200以及第二濃縮裝置300的強度降低或受損。
第一濃縮裝置200,具有吸附轉子212,其包含吸附材料,該吸附材料接觸氣體便吸附該氣體所含有之有機溶劑,接觸加熱氣體便令所吸附之有機溶劑脫附。吸附轉子212,係由被複數個分隔部分隔的複數個吸附單元210所構成。吸附轉子212,藉由複數個吸附單元210,整體形成中空圓柱狀的形狀。吸附轉子212,設置在處理室內,並設置成可令流體沿著徑向流動。吸附轉子212,設置成接受馬達的旋轉驅動力而繞筒軸旋轉。
在第一濃縮裝置200中,吸附單元210的一部分,構成吸附從吸附單元210的外側向內側供給之冷卻處理氣體G4所含有的有機溶劑的吸附部,同時吸附單元210的剩餘部分,構成從吸附單元210的內側向外側供給加熱空氣以令吸附單元210所吸附之有機溶劑從吸附單元210脫附的脫附部。
在清淨化時,將供給到處理室內的冷卻處理氣體G4,從吸附轉子212的外周面導入吸附部。被導入吸附部的冷卻處理氣體G4,在沿著徑向從外周面向內周面通過吸附轉子212時,其有機溶劑被位於吸附部的複數個吸附單元210所吸附而清淨化。
在有機溶劑回收系統2B1中,作為清淨化之被處理流體的冷卻處理氣體G5、G6,成為清淨氣體,從吸附單元210的上部排出。所排出之清淨氣體的一部分,作為冷卻處理氣體G5流經第二流通路徑F2,供給到第二濃縮裝置300。所排出之清淨氣體的一部分,作為冷卻處理氣體G6流經第四流通路徑F4,回到第二熱交換器112。在有機溶劑回收系統2B2中,作為清淨化之被處理流體的冷卻處理氣體G5,成為清淨氣體,從吸附單元210的上部排出。
內周側流路形成構件211以及外周側流路形成構件213,以夾住周向的吸附轉子212的一部分的方式,配置成在吸附轉子212的內周側以及外周側互相對向。內周側流路形成構件211以及外周側流路形成構件213所夾之吸附轉子212的區域為脫附部。
為了實行有機溶劑的脫附,從內周側流路形成構件211對脫附部導入再生加熱器250所加熱之冷卻處理氣體G5的一部分,亦即高溫氣體G7。導入脫附部的高溫氣體G7,在通過吸附轉子212時,令位於脫附部的複數個吸附單元210所吸附之有機溶劑因為熱而從其脫附。含有有機溶劑的脫附氣體G8,作為濃縮氣體,從脫附部通過外周側流路形成構件213排出處理室外,回到第三流通路徑F3。脫附氣體G8中所含有之有機溶劑的一部分,液化、凝結,作為脫附凝結液L2集中到儲槽125。
在有機溶劑回收系統2B1中,第三流通路徑F3,係將脫附氣體G8以及後述脫附氣體G11送回冷卻凝結裝置100的排出氣體G1的導入部的部位。第三流通路徑F3,宜以「脫附部配置在比脫附氣體與供給到冷卻凝結裝置100的排出氣體G1的合流位置更上部之處」的方式連接。此係為了令從第一濃縮裝置200的脫附氣體G8以及第二濃縮裝置300的脫附氣體G11所產生的脫附凝結液L2更容易移動到冷卻凝結裝置100。第三流通路徑F3,宜以「與冷卻凝結裝置100的排出氣體G1的導入部以及儲槽125這二個部位連通」的方式構成。此係為了令從脫附氣體G8以及脫附氣體G11所產生的脫附凝結液L2更容易直接被回收到儲槽125。在有機溶劑回收系統2B2中,第三流通路徑F3,係將脫附氣體G8送回冷卻凝結裝置100的排出氣體G1的導入部的部位。
在第一濃縮裝置200中,係以位於吸附部的吸附單元210實行被處理物質的吸附處理,並在吸附處理之後,對位於脫附部的吸附單元210實行被處理物質的脫附處理。藉由吸附轉子212繞筒軸旋轉,吸附單元210令脫附部與吸附部交替移動,而連續地實施被處理物質的吸附處理與脫附處理。
作為構成吸附單元210的吸附元件的材料,可使用活性氧化鋁、矽膠、活性碳材料、沸石等。吸附單元210的吸附元件的形狀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為將含有活性碳材料或沸石的片材形成蜂巢狀者,亦可為堆疊活性碳纖維不織布者。
第二濃縮裝置300,具有吸附元件310,其包含吸附材料,該吸附材料接觸氣體便吸附該氣體所含有之有機溶劑,接觸加熱氣體便令所吸附之有機溶劑脫附。吸附元件310,包含:脫附部(脫附區)311,以及吸附部(吸附區)312。在吸附部312中,藉由冷卻處理氣體G5導入,吸附材料與冷卻處理氣體G5接觸,藉此,冷卻處理氣體G5所含有之有機溶劑被吸附材料所吸附,冷卻處理氣體G5清淨化,而作為清淨氣體G9被排出。
在脫附部311中,比冷卻處理氣體G5更高溫的高溫氣體G10被導入吸附材料,而令有機溶劑從吸附材料脫附,藉此,作為含有有機溶劑的脫附氣體G11被排出。
作為吸附元件310所包含的吸附材料,吾人廣泛地使用活性氧化鋁、矽膠、活性碳材料或沸石,其中尤其適合使用活性碳與疏水性沸石。
如圖14所示的,第二濃縮裝置300,具備:旋轉軸,以及設置在旋轉軸的周圍的吸附元件310。第二濃縮裝置300,係「藉由令吸附元件310繞旋轉軸旋轉,在吸附部312中,吸附了從第二流通路徑F2導入之冷卻處理氣體G5中的有機溶劑的吸附材料,便連續地往脫附部311移動」的構造。
如圖14所示的,第二濃縮裝置300,其脫附部311宜配置在比吸附部312更下部之處。此係為了即使在脫附氣體G11中所含有之有機溶劑的一部分液化、凝結而產生了脫附凝結液L2的情況下,脫附凝結液L2仍不易附著於吸附部312。脫附凝結液L2,從脫附部311往下部滴落,經過脫附部的外包裝的內面等而被回收。更佳的態樣為,脫附部311,宜為了令脫附凝結液L2更容易往下滴落而往下傾斜。
第二濃縮裝置300,亦可具有洗淨部(清洗部),脫附部311的脫附處理完成的部分移動到吸附部312之前會先移動到該洗淨部。亦可為「清淨氣體G9的一部分導入清洗部,從清洗部排出的清洗部出口氣體,導入吸附部312」的構造。此係為了藉由清淨氣體G9洗淨脫附完成的吸附材料,藉此,便可防止殘留於吸附材料的脫附氣體G11混入到清淨氣體G9,並可冷卻吸附材料。
脫附所使用之高溫氣體G10,宜係用再生加熱器350等加熱機構令清淨氣體G9的一部分形成高溫狀態者。此係為了不增加在吸附部312中含有有機溶劑的氣體的處理流量。
[實施態樣2E] 圖15以及圖16,係概略地表示實施態樣2E之有機溶劑回收系統2E的構造圖。有機溶劑回收系統2E,係「具備有機溶劑回收系統2B1、有機溶劑回收系統2B2各2個,同時具備各種流通路徑」的構造;有機溶劑回收系統2B1,係由冷卻凝結裝置100、第一濃縮裝置200以及第二濃縮裝置300所構成;有機溶劑回收系統2B2,係由冷卻凝結裝置100以及第一濃縮裝置200所構成。圖15與圖16,在A點以及B點流通路徑互相連接,惟因為圖紙的關係,將1個圖分成2個圖記載。
圖15以及圖16所示之有機溶劑回收系統2E中的有機溶劑回收系統2B1以及有機溶劑回收系統2B2,與圖14所示之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E所包含的有機溶劑回收系統2B1以及有機溶劑回收系統2B2為相同構造。
如圖15、圖16所示的,實施態樣2E之有機溶劑回收系統2E,係「後段的第二濃縮裝置300的數量小於前段的第一濃縮裝置200的數量」的構造。具體而言,後段的第二濃縮裝置300的數量為2個,相對於此,前段的第一濃縮裝置200的數量為4個。另外,只要為「後段的第二濃縮裝置300的數量小於前段的第一濃縮裝置200的數量」的構造,第一濃縮裝置200以及第二濃縮裝置300各自的數量無論為何等均可。後段的第二濃縮裝置300的連接位置,無論為複數個前段的第一濃縮裝置200的其中哪一個的位置均可。
實施態樣2E之有機溶劑回收系統2E,如圖15、圖16所示的,係「複數個冷卻凝結裝置100、複數個第一濃縮裝置200,相對於生産設備130並列配置」的構造。實施態樣2E之有機溶劑回收系統2E,係第一濃縮裝置200的數量與冷卻凝結裝置100的數量相同,惟數量亦可相異。例如,亦可以「冷卻凝結裝置100的數量,小於第一濃縮裝置200的數量」的方式構成。此時,亦可設置成「1個冷卻凝結裝置100所排出之冷卻處理氣體G4流入到複數個第一濃縮裝置200」的構造。
[作用、功效] 本實施態樣之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E、2E,包含:冷卻凝結裝置100,其藉由冷卻含有有機溶劑的排出氣體G1,以將有機溶劑液化、凝結,並排出有機溶劑濃度降低的冷卻處理氣體G4;第一流通路徑F1,其令冷卻處理氣體G4流通;第一濃縮裝置200,其以吸附單元210吸附從第一流通路徑F1導入之冷卻處理氣體G4所含有的有機溶劑,並排出有機溶劑濃度更進一步降低的冷卻處理氣體G5,然後導入高溫氣體G7,令有機溶劑從吸附單元210脫附,並排出脫附氣體G8;第二流通路徑F2,其令冷卻處理氣體G5的一部分流通;以及第二濃縮裝置300,其以吸附元件310吸附從第二流通路徑F2導入之冷卻處理氣體G5所含有的有機溶劑,並排出有機溶劑濃度更進一步降低的清淨氣體G9,然後導入高溫氣體G10,令有機溶劑從吸附元件310脫附,並排出脫附氣體G11。第一濃縮裝置200,至少設置2個以上;第二濃縮裝置300,至少設置1個以上;第二濃縮裝置300的數量,小於第一濃縮裝置200的數量。
因此,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E、2E,即使在生産設備130所排出之排出氣體G1的流量較多的情況下,仍可藉由複數個第一濃縮裝置200從排出氣體G1高效率地回收有機溶劑。
本實施態樣之複數個第一濃縮裝置200,相對於生産設備130並列配置。藉此,即使在生産設備130所排出之排出氣體G1的流量較多的情況下,仍可從排出氣體G1高效率地回收有機溶劑。
本實施態樣之冷卻凝結裝置100,至少設置2個以上,第一濃縮裝置200的數量與冷卻凝結裝置100的數量相同。藉此,即使在生産設備130所排出之排出氣體的流量較多的情況下,仍可從排出氣體G1高效率地回收有機溶劑。
本實施態樣之冷卻凝結裝置100,更具備:網目狀結構體121,其與冷卻後的排出氣體G2接觸,以將凝結的有機溶劑與冷卻處理氣體G3分離;以及氣室123,其將通過網目狀結構體121之後的冷卻處理氣體G3貯存一定時間。藉此,便可從排出氣體G1高效率地回收有機溶劑。
本實施態樣之冷卻凝結裝置100,更具備藉由與冷媒的熱交換實行冷卻的第一熱交換器111、第二熱交換器112。藉此,便可有效率地實行冷媒與排出氣體的熱交換。
本實施態樣之第一濃縮裝置200,在繞筒軸旋轉之中空圓柱狀的轉子的筒軸周向上配置了複數個吸附單元210。藉此,便可高效率地回收有機溶劑。
本實施態樣之第二濃縮裝置300,其吸附元件310配置於繞筒軸旋轉之圓盤狀的吸附轉子。藉此,便可高效率地回收有機溶劑。
[其他實施態樣] 在上述實施態樣中,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E、2E,亦可由圖2~圖13所示之有機溶劑回收系統的其中任一個或其組合所構成。
只要構成「後段的第二濃縮裝置300的數量,小於前段的第一濃縮裝置200的數量」的構造,則無論第一濃縮裝置200以及第二濃縮裝置300各自的數量為何均可。例如,亦可將後段的第二濃縮裝置300的數量設為1個,並將前段的第一濃縮裝置200的數量設在3個以上。其中,第二濃縮裝置300,為了排出清淨氣體G9需要1個以上。
關於排出氣體G1所含有之有機溶劑,可列舉出可在1℃~50℃的冷卻下液化、回收的有機溶劑。關於有機溶劑,例如:N-甲基-2-吡咯酮、N-乙基-2-吡咯酮、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或n-癸烷。該等有機溶劑僅為例示,並非僅限於該等有機溶劑。所含有之有機溶劑,可為1種,亦可為複數種。
關於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E、2E所使用之濃縮裝置,係以縱向設置的圓筒型的濃縮裝置(亦即第一濃縮裝置200)、圓盤型的濃縮裝置(亦即第二濃縮裝置300)為例,進行說明。濃縮裝置,可使用橫向設置的圓筒型的濃縮裝置,亦可為縱向設置的圓筒型的濃縮裝置、橫向設置的圓筒型的濃縮裝置、圓盤型的濃縮裝置的其中任一種的組合所構成者。另外,橫向設置的圓筒型的濃縮裝置,亦可應用於圖1~圖13的其中任一圖式所示的濃縮裝置。
關於揭示橫向設置的圓筒型的濃縮裝置的文獻,可列舉出:WO2016/189958、WO2017/170207。另外,關於揭示縱向設置的圓筒型的濃縮裝置的文獻,可列舉出日本特開昭63-84616。另外,關於揭示圓盤型的濃縮裝置的文獻,可列舉出日本特開昭61-167430。上述全部僅為例示,並非限定於在此記載之文獻所揭示的濃縮裝置。
[實施態樣1J] 圖17,係概略地表示實施態樣1J之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J的構造圖。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J,係由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K1、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K2以及各種流通路徑所構成;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K1係由冷卻凝結裝置100、第二濃縮裝置300所構成;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K2係由冷卻凝結裝置100所構成。
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J,係從圖14的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E將第一濃縮裝置200剔除的構造。如圖17所示的,實施態樣1J之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J,後段的第二濃縮裝置300的數量為1個,前段的冷卻凝結裝置100的數量為2個。亦即,構成「後段的第二濃縮裝置300的數量,小於前段的冷卻凝結裝置100的數量」的構造。
實施態樣1J之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J,如圖17所示的,為「複數個冷卻凝結裝置100,相對於生産設備130並列配置」的構造。以下,針對包含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K1、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K2在內的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J的各種構造,具體進行說明。
針對在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K1、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K2中所使用的冷卻凝結裝置100進行說明。冷卻凝結裝置100,具有:冷卻部110,以及分離部120。含有有機溶劑的排出氣體G1,從生産設備130排出。排出氣體G1,通過冷卻部110而被冷卻。排出氣體G1,隨著通過冷卻部110而有機溶劑被液化、凝結。
通過冷卻部110的排出氣體G2,通過分離部120,而分離成液化、凝結的冷卻凝結液L1以及有機溶劑濃度降低的冷卻處理氣體G3。在氣室123內,設置了加熱器126。加熱器126,將冷卻後的冷卻處理氣體G3稍微加熱。冷卻處理氣體G3,稍微被加熱,可防止有機溶劑或水分凝結。冷卻處理氣體G3,通過氣室123,冷卻處理氣體的一部分G22從冷卻凝結裝置100排出到第二濃縮裝置300。
冷卻部110的冷卻機構以及構造,並無特別限定。在實施態樣1J中,係使用第一熱交換器111,其藉由冷卻水、冷水、鹽水等冷媒與排出氣體的間接熱交換進行冷卻。第一熱交換器111,以排出氣體G1沿著其上下方向流通的方式配置。
冷卻部110,在第一熱交換器111之前,設置了第二熱交換器112,其藉由後述冷卻處理氣體G21與排出氣體G1的熱交換令排出氣體G1冷卻。第二熱交換器112,可減少第一熱交換器111所必要的導熱面積或冷媒量。排出氣體G1以及冷卻處理氣體G21的一部分,通過第五流通路徑F5回到生産設備130。第一熱交換器111以及第二熱交換器112的冷卻溫度等條件,只要根據作為回收對象的有機溶劑適當決定即可。
分離部120的分離機構以及構造並無特別限定。在實施態樣1J中,係使用除霧器、過濾器以及篩網等接觸、捕捉液滴的網目狀結構體121。分離部120,具有漏斗狀的接收部122,其接收冷卻部110所冷卻之含有有機溶劑的冷卻凝結液L1。冷卻部110所冷卻之冷卻凝結液L1以及網目狀結構體121所捕捉之冷卻凝結液L1,在因為重力而流到接收部122之後,集中到接收部122的下部所配置的儲槽125,而作為回收液L3被回收。
氣室123,係具有固定容量之空間的結構體。在氣室123內,設置了堰部124。堰部124,防止冷卻凝結液L1的一部分往氣室123的前端方向移動而往作為冷卻氣體流通路徑的第一流通路徑F1流通。堰部124,發揮確實地回收冷卻凝結液L1的作用。在氣室123內貯存一定時間的冷卻處理氣體G3,作為冷卻處理氣體G21(返還氣體G21)流經流通路徑F21,回到冷卻部110。冷卻處理氣體G3的一部分,作為冷卻處理氣體G22流經流通路徑F22,供給到第二濃縮裝置300。
於冷卻部110,在第一熱交換器111之前,設置了第二熱交換器112,其藉由冷卻處理氣體G21與排出氣體G1的熱交換令排出氣體G1冷卻。藉此,便可減少第一熱交換器111所必要的導熱面積或冷媒量。
在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J中,當沿著排出氣體G1的流動方向觀察時,從冷卻部110流向分離部120的方向與在分離部120內從網目狀結構體121流向氣室123的方向交叉,而構成「排出氣體G1(排出氣體G2、冷卻處理氣體G3)沿著L字方向流動」的構造。
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J,由於冷卻部110與分離部120所構成之部位為L字構造,故可防止第二濃縮裝置300暴露於液滴或飛沫中。第二濃縮裝置300,若暴露於其中而吸附劑受潮,便會有強度降低或受損的可能性存在。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J,藉由具有L字構造,便可防止第二濃縮裝置300的強度降低或受損。
針對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K1所使用的第二濃縮裝置300進行說明。第二濃縮裝置300,具有吸附元件310,其包含吸附材料,該吸附材料接觸氣體便吸附該氣體所含有之有機溶劑,接觸加熱氣體便令所吸附之有機溶劑脫附。吸附元件310,包含:脫附部(脫附區)311,以及吸附部(吸附區)312。在吸附部312中,藉由冷卻處理氣體G22導入,吸附材料與冷卻處理氣體G22接觸,藉此,冷卻處理氣體G22所含有之有機溶劑被吸附材料所吸附,冷卻處理氣體G22清淨化,而作為清淨氣體G9被排出。
在脫附部311中,比冷卻處理氣體G22更高溫的高溫氣體G10被導入吸附材料,而令有機溶劑從吸附材料脫附,藉此,作為含有有機溶劑的脫附氣體G11被排出。
作為吸附元件310所包含的吸附材料,吾人廣泛地使用活性氧化鋁、矽膠、活性碳材料或沸石,其中尤其適合使用活性碳與疏水性沸石。
如圖17所示的,第二濃縮裝置300,具備:旋轉軸,以及設置在旋轉軸的周圍的吸附元件310。第二濃縮裝置300,係「藉由令吸附元件310繞旋轉軸旋轉,在吸附部312中,吸附了從流通路徑F22導入之冷卻處理氣體G22中的有機溶劑的吸附材料,便連續地往脫附部311移動」的構造。
如圖17所示的,第二濃縮裝置300,其脫附部311宜配置在比吸附部312更下部之處。此係為了即使在脫附氣體G11中所含有之有機溶劑的一部分液化、凝結而產生了脫附凝結液L2的情況下,脫附凝結液L2仍不易附著於吸附部312。脫附凝結液L2,從脫附部311往下部滴落,經過脫附部的外包裝的內面等而被回收。更佳的態樣為,脫附部311,宜為了令脫附凝結液L2更容易往下滴落而往下傾斜。
第二濃縮裝置300,亦可具有洗淨部(清洗部),脫附部311的脫附處理完成的部分移動到吸附部312之前會先移動到該洗淨部。亦可為「清淨氣體G9的一部分導入清洗部,從清洗部排出的清洗部出口氣體,導入吸附部312」的構造。此係為了藉由清淨氣體G9洗淨脫附完成的吸附材料,藉此,便可防止殘留於吸附材料的脫附氣體G11混入到清淨氣體G9,並可冷卻吸附材料。
脫附所使用之高溫氣體G10,宜係用再生加熱器350等加熱機構令清淨氣體G9的一部分形成高溫狀態者。此係為了不增加在吸附部312中含有有機溶劑的氣體的處理流量。
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J之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K2,與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K1相異,並無第二濃縮裝置300。因此,在冷卻凝結裝置100的氣室123內貯存一定時間的冷卻處理氣體G3,全部作為冷卻處理氣體G21(返還氣體G21)流經流通路徑F21,回到冷卻部110。
如圖17所示的,實施態樣1J之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J,為「複數個冷卻凝結裝置100,相對於生産設備130並列配置,且後段的第二濃縮裝置300的數量小於前段的冷卻凝結裝置100的數量」的構造。具體而言,後段的第二濃縮裝置300的數量為1個,相對於此,前段的冷卻凝結裝置100的數量為2個。另外,只要是「後段的第二濃縮裝置300的數量小於前段的冷卻凝結裝置100的數量」的構造,第二濃縮裝置300的數量為何均可。此時,後段的第二濃縮裝置300的連接位置,無論為複數個前段的冷卻凝結裝置100的其中哪一個的位置均可。
[作用、功效] 本實施態樣之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J,包含:冷卻凝結裝置100,其冷卻含有有機溶劑的排出氣體G1,以將有機溶劑液化、凝結,並排出有機溶劑濃度降低的冷卻處理氣體G22;流通路徑F22,其令冷卻處理氣體G22流通;以及第二濃縮裝置300,其以吸附元件310吸附從流通路徑F22導入之冷卻處理氣體G22所含有的有機溶劑,並排出有機溶劑濃度更進一步降低的清淨氣體G9,然後,導入高溫氣體G10,令有機溶劑從吸附元件310脫附,並排出脫附氣體G11。冷卻凝結裝置100,至少設置2個以上;第二濃縮裝置300,至少設置1個以上;第二濃縮裝置300的數量,小於冷卻凝結裝置100的數量。
因此,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J,即使在生産設備130所排出之排出氣體G1的流量較多的情況下,仍可藉由複數個冷卻凝結裝置100從排出氣體G1高效率地回收有機溶劑。
本實施態樣之複數個冷卻凝結裝置100,相對於生産設備130並列配置。藉此,即使在生産設備130所排出之排出氣體G1的流量較多的情況下,仍可從排出氣體G1高效率地回收有機溶劑。
本實施態樣之冷卻凝結裝置100,更具備:網目狀結構體121,其與冷卻後的排出氣體G2接觸,以將凝結的有機溶劑與冷卻處理氣體G3分離;以及氣室123,其將通過網目狀結構體121之後的冷卻處理氣體G3貯存一定時間。藉此,便可從排出氣體G1高效率地回收有機溶劑。
本實施態樣之冷卻凝結裝置100,更具備藉由與冷媒的熱交換實行該冷卻的第一熱交換器111、第二熱交換器112。藉此,便可有效率地實行冷媒與排出氣體的熱交換。
本實施態樣之第二濃縮裝置300,其吸附元件310配置於繞筒軸旋轉之圓盤狀的吸附轉子。藉此,便可高效率地回收有機溶劑。
[其他實施態樣] 在上述實施態樣中,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J,亦可由「從圖2~圖13所示之具備2段濃縮裝置的有機溶劑回收系統的構造,刪除前段的濃縮裝置」的構造的其中任一個或其組合所構成。
關於有機溶劑回收系統1J所使用之濃縮裝置,係以圓盤型的濃縮裝置(亦即第二濃縮裝置300)為例,進行說明。於後段的第二濃縮裝置300,亦可使用第一濃縮裝置200,其為縱向設置的圓筒型的濃縮裝置,在繞筒軸旋轉的中空圓柱狀的轉子的筒軸周向上配置了複數個吸附單元210。另外,濃縮裝置,亦可使用橫向設置的圓筒型的濃縮裝置。
關於排出氣體G1所含有之有機溶劑,可列舉出可在1℃~50℃的冷卻下液化、回收的有機溶劑。關於有機溶劑,例如:N-甲基-2-吡咯酮、N-乙基-2-吡咯酮、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或n-癸烷。該等有機溶劑僅為例示,並非僅限於該等有機溶劑。所含有之有機溶劑,可為1種,亦可為複數種。
本案所揭示之實施態樣其全部的特徵點應被認為係僅為例示而並非限制要件。本發明之範圍並非依照上述說明所示,而係依照請求範圍所示,其有意包含與請求範圍均等之意涵以及範圍內的所有變更在內。
A,B:連接點 1A,1B,1C,1D,1E,1J,1K1,1K2,2B,2B1,2B2,2C,2D,2E,3C,3D,4C,4D:有機溶劑回收系統 100:冷卻凝結裝置 110:冷卻部 111:第一熱交換器 112:第二熱交換器 120:分離部 121:網目狀結構體 122:接收部 123:氣室 124:堰部 125:儲槽 126:加熱器 127:頂部 128:分隔部 130:生産設備 200:第一濃縮裝置 210:吸附單元 211:內周側流路形成構件 212:吸附轉子 213:外周側流路形成構件 250,350:再生加熱器 300:第二濃縮裝置 310:吸附元件 311:脫附部 312:吸附部 500,600:濃縮裝置 F1:第一流通路徑 F2:第二流通路徑 F3:第三流通路徑 F4:第四流通路徑 F5:第五流通路徑 F6:第六流通路徑 F21,F22:流通路徑 G1,G2:排出氣體 G3,G4,G5,G6:冷卻處理氣體 G7,G10:高溫氣體 G8,G11:脫附氣體 G9:清淨氣體 G21,G22:冷卻處理氣體 L1:冷卻凝結液 L2:脫附凝結液 L3:回收液
[圖1] 係概略地表示實施態樣1A之有機溶劑回收系統的構造圖。 [圖2] 係實施態樣1A之有機溶劑回收系統的其他構造圖的一例。 [圖3] 係實施態樣1A之有機溶劑回收系統的其他構造圖的再一例。 [圖4] 係概略地表示實施態樣1B之有機溶劑回收系統的構造圖。 [圖5] 係概略地表示實施態樣2B之有機溶劑回收系統的構造圖。 [圖6] 係概略地表示實施態樣1C之有機溶劑回收系統的構造圖。 [圖7] 係概略地表示實施態樣2C之有機溶劑回收系統的構造圖。 [圖8] 係概略地表示實施態樣3C之有機溶劑回收系統的構造圖。 [圖9] 係概略地表示實施態樣4C之有機溶劑回收系統的構造圖。 [圖10] 係概略地表示實施態樣1D之有機溶劑回收系統的構造圖。 [圖11] 係概略地表示實施態樣2D之有機溶劑回收系統的構造圖。 [圖12] 係概略地表示實施態樣3D之有機溶劑回收系統的構造圖。 [圖13] 係概略地表示實施態樣4D之有機溶劑回收系統的構造圖。 [圖14] 係概略地表示實施態樣1E之有機溶劑回收系統的構造圖。 [圖15] 係概略地表示實施態樣2E之有機溶劑回收系統的構造圖。 [圖16] 係概略地表示實施態樣2E之有機溶劑回收系統的構造圖。 [圖17] 係概略地表示實施態樣1J之有機溶劑回收系統的構造圖。
1E,2B1,2B2:有機溶劑回收系統
100:冷卻凝結裝置
110:冷卻部
111:第一熱交換器
112:第二熱交換器
120:分離部
121:網目狀結構體
122:接收部
123:氣室
124:堰部
125:儲槽
126:加熱器
130:生產設備
200:第一濃縮裝置
210:吸附單元
211:內周側流路形成構件
212:吸附轉子
213:外周側流路形成構件
250,350:再生加熱器
300:第二濃縮裝置
310:吸附元件
311:脫附部
312:吸附部
F1:第一流通路徑
F2:第二流通路徑
F3:第三流通路徑
F4:第四流通路徑
F5:第五流通路徑
G1,G2:排出氣體
G3,G4,G5,G6:冷卻處理氣體
G7,G10:高溫氣體
G8,G11:脫附氣體
G9:清淨氣體
L1:冷卻凝結液
L2:脫附凝結液
L3:回收液

Claims (12)

  1. 一種有機溶劑回收系統,其從生産設備所排出之含有有機溶劑的排出氣體回收該有機溶劑,包含: 冷卻凝結裝置,其冷卻含有該有機溶劑的該排出氣體,以將該有機溶劑液化、凝結,並排出該有機溶劑濃度降低的冷卻處理氣體; 第一流通路徑,其令該冷卻處理氣體流通; 第一濃縮裝置,其以第一吸附元件吸附從該第一流通路徑導入之該冷卻處理氣體中所含有的該有機溶劑,作為該有機溶劑濃度更進一步降低的第一處理氣體予以排出,然後導入高溫氣體,令該有機溶劑從該第一吸附元件脫附,並排出作為第一脫附氣體; 第二流通路徑,其令該第一處理氣體的一部分流通; 第二濃縮裝置,其以第二吸附元件吸附從該第二流通路徑導入之該第一處理氣體所含有的該有機溶劑,作為該有機溶劑濃度更進一步降低的第二處理氣體予以排出,然後導入高溫氣體,令該有機溶劑從該第二吸附元件脫附,並排出作為第二脫附氣體;以及 第三流通路徑,其將該第一脫附氣體以及該第二脫附氣體送回該冷卻凝結裝置; 該第一濃縮裝置,至少設置2個以上;該第二濃縮裝置,至少設置1個以上; 該第二濃縮裝置的數量,小於該第一濃縮裝置的數量。
  2. 如請求項1之有機溶劑回收系統,其中, 複數個該第一濃縮裝置,相對於該生産設備並列配置。
  3. 如請求項1或2之有機溶劑回收系統,其中, 該冷卻凝結裝置,至少設置2個以上; 該第一濃縮裝置的數量,與該冷卻凝結裝置的數量相同。
  4. 如請求項1或2之有機溶劑回收系統,其中, 該冷卻凝結裝置,更包含: 網目狀結構體,其與該冷卻後的該排出氣體接觸,以將凝結的該有機溶劑與該冷卻處理氣體分離;以及 氣室,其將通過該網目狀結構體之後的該冷卻處理氣體貯存一定時間。
  5. 如請求項1或2之有機溶劑回收系統,其中, 該冷卻凝結裝置,更包含:熱交換器,其藉由與冷媒的熱交換實行該冷卻。
  6. 如請求項1或2之有機溶劑回收系統,其中, 該第一濃縮裝置,在繞筒軸旋轉之中空圓柱狀的轉子之筒軸周向上配置了複數個該第一吸附元件。
  7. 如請求項1或2之有機溶劑回收系統,其中, 該第二濃縮裝置,於繞筒軸旋轉之圓盤狀的吸附轉子配置了該第二吸附元件。
  8. 一種有機溶劑回收系統,其從生産設備所排出之含有有機溶劑的排出氣體回收該有機溶劑,包含: 冷卻凝結裝置,將含有該有機溶劑的該排出氣體予以冷卻,藉以將該有機溶劑液化、凝結,並將該有機溶劑濃度已降低的冷卻處理氣體予以排出; 第一流通路徑,令該冷卻處理氣體流通;以及 濃縮裝置,其以吸附元件吸附從該第一流通路徑導入之該冷卻處理氣體中所含有的該有機溶劑,作為該有機溶劑濃度更進一步降低的第一處理氣體予以排出,然後導入高溫氣體,令該有機溶劑從該吸附元件脫附,並排出作為脫附氣體; 該冷卻凝結裝置,至少設置2個以上;該濃縮裝置,至少設置1個以上; 該濃縮裝置的數量,小於該冷卻凝結裝置的數量。
  9. 如請求項8之有機溶劑回收系統,其中, 複數個該冷卻凝結裝置,相對於該生産設備並列配置。
  10. 如請求項8或9之有機溶劑回收系統,其中, 該冷卻凝結裝置,更包含: 網目狀結構體,其與該冷卻後的該排出氣體接觸,以將凝結的該有機溶劑與該冷卻處理氣體分離;以及 氣室,其將通過該網目狀結構體之後的該冷卻處理氣體貯存一定時間。
  11. 如請求項8或9之有機溶劑回收系統,其中, 該冷卻凝結裝置,更包含:熱交換器,其藉由與冷媒的熱交換實行該冷卻。
  12. 如請求項8或9之有機溶劑回收系統,其中, 該濃縮裝置,於繞筒軸旋轉之圓盤狀的吸附轉子配置了該吸附元件。
TW111122774A 2021-06-23 2022-06-20 有機溶劑回收系統 TW20231318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04017 2021-06-23
JP2021104017 2021-06-2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13181A true TW202313181A (zh) 2023-04-01

Family

ID=845448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22774A TW202313181A (zh) 2021-06-23 2022-06-20 有機溶劑回收系統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4360730A1 (zh)
JP (1) JPWO2022270380A1 (zh)
KR (1) KR20240023605A (zh)
CN (1) CN117545542A (zh)
TW (1) TW202313181A (zh)
WO (1) WO202227038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67430A (ja) 1985-11-25 1986-07-29 Toyobo Co Ltd 低濃度溶剤含有ガスから溶剤を回収する方法
JPH0655254B2 (ja) 1986-09-29 1994-07-27 株式会社大氣社 円筒型回転式ガス処理装置
JP4821998B2 (ja) * 2006-10-20 2011-11-24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有機溶剤含有ガス処理システム
JP5576723B2 (ja) * 2010-06-24 2014-08-2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溶剤回収装置
JP5628051B2 (ja) * 2011-01-05 2014-11-19 高砂熱学工業株式会社 溶剤回収システム
JP6236898B2 (ja) * 2013-06-12 2017-11-29 東洋紡株式会社 有機溶剤含有ガス処理システム
JP6458465B2 (ja) 2014-11-28 2019-01-30 東洋紡株式会社 有機溶剤回収システム
WO2016189958A1 (ja) 2015-05-28 2016-12-01 東洋紡株式会社 吸着処理装置
JP6565357B2 (ja) 2015-06-15 2019-08-28 東洋紡株式会社 濃縮装置および有機溶剤回収システム
CN109069981B (zh) 2016-03-28 2022-05-03 东洋纺株式会社 吸附处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40023605A (ko) 2024-02-22
WO2022270380A1 (ja) 2022-12-29
EP4360730A1 (en) 2024-05-01
JPWO2022270380A1 (zh) 2022-12-29
CN117545542A (zh) 2024-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99635B2 (ja) 液体デシカント再生装置及びデシカント除湿空調装置
JP5243900B2 (ja) 溶剤回収設備
CN114867543B (zh) 有机溶剂回收系统
JP7428184B2 (ja) 有機溶剤回収システム
JP2022068314A (ja) 吸着ガス分離プロセス
US10905997B2 (en) Moisture separation system
JP2011125768A (ja) 溶剤回収方法、及び、溶剤回収装置
JP5572198B2 (ja) 基板処理装置及び薬液再生方法
TW202313181A (zh) 有機溶劑回收系統
JP2001038144A (ja) ガス処理装置
KR20070004398A (ko) 냉동기를 갖는 정화장치
JP4548891B2 (ja) 有機溶剤の回収方法
JP4270574B2 (ja) 溶剤の回収装置
TW202130404A (zh) 有機溶劑回收系統
JP2012139670A (ja) 有機溶剤回収システム
JP7434891B2 (ja) 有機溶剤回収システム
JP2022039976A (ja) 有機溶剤回収システム
JPH11179139A (ja) 有機ガス処理装置
JP6740818B2 (ja) 有機溶剤回収システム
CN114573212B (zh) 干燥设备及干燥方法
JP2021104505A5 (zh)
TW202408649A (zh) 有機溶劑回收系統
TW202206172A (zh) 有機溶劑回收系統
JP2014000521A (ja) 有機溶剤回収システム
RU2086866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удаления воздуха из конденсатора и абсорбера бромистолитиевого трансформатора теплот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