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73212B - 干燥设备及干燥方法 - Google Patents

干燥设备及干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73212B
CN114573212B CN202110022727.XA CN202110022727A CN114573212B CN 114573212 B CN114573212 B CN 114573212B CN 202110022727 A CN202110022727 A CN 202110022727A CN 114573212 B CN114573212 B CN 1145732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passing
condenser
adsorption element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2272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73212A (zh
Inventor
陈志豪
康育豪
彭及青
洪敏郎
卢劲宏
陈幸婷
陈钧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Original Assignee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filed Critical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ublication of CN1145732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732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732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732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 C02F11/12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de-watering, drying or thickening
    • C02F11/13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de-watering, drying or thickening by he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02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dsorption, e.g. preparative gas chromatography
    • B01D53/04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dsorption, e.g. preparative gas chromatography with stationary adsorb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0/00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 B01J20/30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 B01J20/34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 B01J20/3483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by thermal 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groups B01J20/3441 - B01J20/3475, e.g. by heating or coo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1/00Arrangements or duct system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pallet boxes, for supplying and controlling air or gase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 F26B21/001Drying-air generating units, e.g. movable, independent of drying enclosure
    • F26B21/002Drying-air generating units, e.g. movable, independent of drying enclosure heating the drying air indirectly, i.e. using a heat exchang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1/00Arrangements or duct system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pallet boxes, for supplying and controlling air or gase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 F26B21/06Controlling, e.g. regulating, parameters of gas supply
    • F26B21/08Humidity
    • F26B21/086Humidity by condensing the moisture in the drying medium, which may be recycled, e.g. using a heat pump cycl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包括具有相对第一侧和第二侧的吸附元件、热交换器、冷却器及包括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和蒸发器的热泵系统的干燥设备。热交换器气密连通第一侧。冷却器气密连通热交换器与第一侧之间。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气密连通第二侧。蒸发器气密连通热交换器。第一冷凝器供气体通过后,吸附元件供气体自第二侧通过。冷却器再供气体通过后,热交换器供气体沿第一流动方向通过。蒸发器再供气体通过后,热交换器供气体沿第二流动方向通过。吸附元件再供气体自第一侧通过后,第二冷凝器供气体通过且干燥待处理物后回流至第一冷凝器。

Description

干燥设备及干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干燥设备及干燥方法,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用于如污 泥的干燥设备及干燥方法。
背景技术
待处理废物(如污泥的废料)产量逐年增加,中国台湾每年约有上百万吨污 泥处理量,而污泥处理随之带来废气与干燥废热的排放影响环境的问题。现行 的污泥处理设备存在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高耗电量,造就高额的运行费用而推 广不易,使合法污泥处理场址减少,污泥清运处理成本亦不断攀升。因此,亟 需提出一种新的干燥设备,以改善当前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闭循环式且低耗能的干燥设备及干燥方法。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本发明提出一种干燥设备。干燥设备包括吸附元件、 气对气热交换器、冷却器以及热泵系统。吸附元件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侧和第 二侧。气对气热交换器气密连通于吸附元件的第一侧。冷却器气密连通于气对 气热交换器与吸附元件的第一侧之间。热泵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冷凝器及蒸发器。 至少两个冷凝器气密连通于吸附元件的第二侧,且至少两个冷凝器包括第一冷 凝器和第二冷凝器。蒸发器气密连通于气对气热交换器。在干燥设备中,第一 冷凝器用以供气体通过,吸附元件用以供通过第一冷凝器的气体自吸附元件的 第二侧通过,冷却器用以供自吸附元件的第二侧通过吸附元件的气体通过,气 对气热交换器用以供通过冷却器的气体沿第一流动方向通过,蒸发器用以供沿第一流动方向通过气对气热交换器的气体通过,气对气热交换器更用以供通过 蒸发器的气体沿第二流动方向通过,吸附元件更用以供沿第二流动方向通过气 对气热交换器的气体自吸附元件的第一侧通过,第二冷凝器用以供自吸附元件 的第一侧通过吸附元件的气体通过,以使通过第二冷凝器的气体对待处理物进 行干燥处理并回流通过第一冷凝器,以完成循环运作。
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干燥方法。干燥方法可应用于干燥设备。 干燥设备包括吸附元件、气对气热交换器、冷却器以及热泵系统,吸附元件具 有彼此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热泵系统包括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以及蒸 发器。干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气体通过第一冷凝器;将通过第一冷凝器的 气体自吸附元件的第二侧通过吸附元件;将自吸附元件的第二侧通过吸附元件 的气体通过冷却器;将通过冷却器的气体沿第一流动方向通过气对气热交换器; 将沿第一流动方向通过气对气热交换器的气体通过蒸发器;将通过蒸发器的气 体沿第二流动方向通过气对气热交换器;将沿第二流动方向通过气对气热交换 器的气体自吸附元件的第一侧通过吸附元件;将自吸附元件的第一侧通过吸附 元件的气体通过第二冷凝器;以及使通过第二冷凝器的气体对待处理物进行干 燥处理并回流通过第一冷凝器,以完成循环运作。
通过上述的设备及运作方式可实现用于待处理物干燥的气体的循环利用, 可降低设备的耗能,且借由元件之间的气密式连通可实现一密闭式设备,可避 免干燥过程中产生的臭气或有毒气体外泄。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 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干燥设备100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干燥设备100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架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干燥设备100的再一实施方式的架构示意图。
图4为比较例实施方式的干燥设备的架构示意图。
图5A~图5B、图6A~图6B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干燥设备的吸附元件不 同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0,200:干燥设备
110:吸附元件
111:第一侧
112:第二侧
120:气对气热交换器
130:冷却器
130A:额外冷却器
140,240:热泵系统
141A:第一冷凝器
141B:第二冷凝器
142,242:蒸发器
142:额外蒸发器
150,150A:风机
160,160A:腔体
241:冷凝器
C:容器
D1:第一流动方向
D2:第二流动方向
D3:气密路径
S:待处理物
Z1:吸附区域
Z2:脱附再生区域
Z3:冷却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请参照图1,其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干燥设备100的架构示意图。干燥设 备100包括一吸附元件110、一气对气热交换器120、一冷却器130以及一热 泵系统140。吸附元件110具有彼此相对的一第一侧111和一第二侧112,用 以区分为第一侧111面向的区域为较低温冷凝区,而第二侧112面向的区域为 较高温干燥区。气对气热交换器120气密连通于吸附元件110的第一侧111, 冷却器130气密连通于气对气热交换器120与吸附元件110的第一侧111之间。 热泵系统140包括至少两个冷凝器及一蒸发器142,热泵系统140例如但不限 于热流工程中所知的直膨式系统。至少两个冷凝器包括第一冷凝器141A和第 二冷凝器141B,第一冷凝器141A和第二冷凝器141B气密连通于第二侧112, 蒸发器142气密连通于气对气热交换器120。
所述「气密连通」一词指元件与元件之间的连接为气闭的而使气体不会溢 出至外界,由此形成一密闭式的回路系统,其中气密连通的设置可例如通过热 流工程中常使用的风管达成。或者,通过干燥设备100可选择性包括一腔体 160,腔体160可分割为多个子封闭室分别供各元件容置,并于各子封闭室之 间形成单一通道以供气体的内部流通。
以下将针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图1的干燥设备100对一待处理物S进行干燥 处理的循环运作方式,即应用干燥设备100的干燥方法进行说明。
待处理物S(如污泥的废料)例如容置于一容器C。第一冷凝器141A用以供 一气体通过。此气体例如为空气,其通过待处理物S经由容器C与第一冷凝 气141A之间的气密路径D3抵达第一冷凝器141A。具体而言,第一冷凝器 141A的用途在于其内设置有传热介质(例如冷媒),在传热介质由气态转换成 液态(即所谓液化)时释放热能给空气,以利空气对吸附元件110进行脱附再生。
吸附元件110用以供通过第一冷凝器141A的空气自吸附元件110的第二 侧112进入并通过。吸附元件110为具有吸附剂(例如硅胶、氧化铝、金属有 机框架(MOFs)或沸石等)的材料,在吸附剂的脱附再生过程中吸收热能及吸附 剂的吸附过程中释放热能的特性。具体而言,通过第一冷凝器141A的空气接 收了来自冷媒的热能,可将此热能对吸附元件110进行脱附再生作用,吸附元 件110上的吸附剂脱附再生而吸收空气的热能,使空气的温度下降,以进入第 一侧111面向的较低温冷凝区。在一实施例中,吸附元件110上的吸附剂进行 脱附再生的作用时的再生温度约为40~70℃。
冷却器130用以供自第二侧112通过吸附元件110的气体通过。冷却器 130例如是使用常温液体(例如水)以间接的方式对空气进行热交换,使空气在 通过冷却器130后进行初步的降温及除湿。
气对气热交换器120用以供通过冷却器130的空气沿第一流动方向D1通 过,蒸发器142用以供沿第一流动方向D1通过气对气热交换器120的气体通 过,接着气对气热交换器120再用以供通过蒸发器142的气体沿第二流动方向 D2通过。具体而言,蒸发器142的用途在于其内设置有传热介质(例如冷媒), 在传热介质由液态转换成气态(即所谓蒸发)时吸收空气的热能,使空气的温度 下降。由此,基于干燥设备100中的空气不断地循环流动,通过蒸发器142 的空气与通过冷却器130的空气借由气对气热交换器120提供的互相交叉的第 一流动方向D1与第二流动方向D2进行热交换,使沿第一流动方向D1通过 气对气热交换器120的气体降温,而沿第二流动方向D2通过气对气热交换器 120的气体升温。
吸附元件110更用以供沿第二流动方向D2通过气对气热交换器120的气 体自其第一侧111进入并通过。具体而言,沿第二流动方向D2通过气对气热 交换器120的空气进入吸附元件110,吸附元件110上的吸附剂进行吸附作用 而放热,此吸附作用不仅使空气在自第一侧111通过吸附元件110后温度再次 上升且空气的相对湿度下降,以进入第二侧112面向的较高温干燥区。
第二冷凝器141B用以供自第一侧111通过吸附元件110的空气通过。具 体而言,类似于第一冷凝器141A,第二冷凝器141B的用途亦在于其内设置 有传热介质(例如冷媒),通过在传热介质由气态转换成液态时释放热能给空气, 使空气升温且除湿以利进行待处理物S的干燥处理。
通过第二冷凝器141B的空气对待处理物S进行干燥处理并回流通过第一 冷凝器141A。具体而言,通过第二冷凝器141B的空气可通过干燥设备100 包括的一风机150进入容器C中对待处理物S进行干燥处理,随后干燥完待 处理物S的空气回流至第一冷凝器141A,以完成循环运作。此外,在一实施 例中,干燥完待处理物S的空气在回流至第一冷凝器141A前,可先行通过干 燥设备100选择性包括的一洗涤元件(图未示)进行预洗涤,此洗涤元件可设置 于第一冷凝器141A的上游,将干燥待处理物S完的空气中的粉尘或有毒杂质 等过滤出,以净化空气。
请参照图2~图3,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干燥设备100的另一实施方式的 架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干燥设备100再一实施方式的架构示意图。
图2所示的干燥设备的另一实施方式,其与图1主要差异在于将干燥设备 100更包括额外蒸发器142A,额外蒸发器142A气密连通于该第一冷凝器141A, 额外蒸发器142A的用途于供对待处理物S进行干燥处理并沿气密路径D3回 流的空气通过,第一冷凝器141A则供通过额外蒸发器142的气体通过。其中, 本实施方式的干燥设备100可更包括风机150A以及另一腔体160A,第二冷 凝器141B可变更设置于腔体160A中,通过风机150A将自第一侧111通过吸 附元件110的空气沿一气密路径送至第二冷凝器141B,再通过风机150将空 气对待处理物S进行干燥处理,同样可以完成干燥处理的循环运作。图2的实 施方式的优点在于:通过额外蒸发器142A对干燥处理后的空气在腔体160A 中先进行初步除湿,而后再于腔体160中进行进一步的深度的空气处理,可提 高干燥处理的运作效率。
图3所示的干燥设备的再一实施方式,其与图2主要差异在于将干燥设备 100更包括额外冷却器130A,气密连通于额外蒸发器142A,额外蒸发器142A 气密连通于额外冷却器130A与第一冷凝器141A之间,其中额外冷却器130A 用以供对待处理物S进行干燥处理并回流的空气通过并流向额外蒸发器142A。 图3的实施方式的优点在于:可用于高温干燥待处理物S(例如用于干燥待处 理物S的空气温度约为70℃以上)的状况,干燥待处理物S完的空气回流的温 度也随之提高,因此需要加装设置一额外冷却器130A以对回流的空气在腔体160A中做一次降温,再通过额外蒸发器142A对空气在腔体160A中进行除湿, 而后再于腔体160中进行进一步的深度的空气处理。
请参照图4,图4为一比较例实施方式的干燥设备200的架构示意图。此 干燥设备200比较例仅通过热泵系统240的冷凝器241与蒸发器242进行干 燥待处理物S后的空气进行处理,蒸发器242用以对空气进行降温除湿,接着 冷凝器241用以对空气加热使空气干燥升温,而再次进入容器C中对待处理 物S进行干燥,由此完成循环运作。相较于本发明图1~图3的实施例方式, 图4所示的干燥设备200缺少了吸附元件、气对气热交换器及冷却器的设置, 而无法通过此些元件利用到热泵系统240运作产生的废热进行回收。经实验分 析后,本发明使用热泵系统140、吸附元件110、气对气热交换器120及冷却 器130的干燥设备100,相较于仅使用热泵系统240的干燥设备200可将废热 回收再利用,从而能效指标可提升约20~30%,且污泥的干燥时间缩短约30%, 总耗电量降低约30%,具有显著性的改善效果。在一特定实施例以污泥为例, 在干燥温度(50℃)除湿率8(g/s)。在另一特定实施例,在干燥温度(70℃)除湿率 18(g/s)。这里指的干燥温度就是冷凝器出口的温度。
请参照图5A~图5B、图6A~图6B,图5A~图5B、图6A~图6B分别为本 发明实施例的干燥设备100的吸附元件110不同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吸附元件 110可例如为具有吸附剂的一转轮。吸附元件110具有供通过第一冷凝器141A 的空气通过的脱附再生区域Z2、以及供沿第二流动方向D2通过气对气热交换 器120的空气通过的吸附区域Z1。如图5A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吸附区域与 脱附再生区域的面积比可为1:1,两区域的面积相同。如图5B所示,在一实 施例中,吸附区域Z1与脱附再生区域Z2的面积比可为3:1,可在同样转轮 体积之下增加处理风量,且可通过操作参数调整使除湿能力差距不大。此外, 吸附元件110可更设置具有一冷却区域Z3。如图6A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吸 附区域Z1、脱附再生区域Z2与冷却区域Z3的面积比为1:1:1,通过增加 冷却区域Z3,可以使效率提升30%。如图6B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吸附区域 Z1、脱附再生区域Z2与冷却区域Z3的面积比为3:1:1。吸附区域与再生、 冷却面积指的是转轮的比例,吸附完后转轮上的吸附剂会饱和,所以需要进行 再生,而再生完成后,转轮上的吸附剂会很热,如果先通过冷却区稍微降温, 可以加强吸附区的吸附能力。
在一特定实施例,转轮须放在蒸发器之后,确保转轮的吸附除湿能力维持 高效率。
本发明使用热泵系统、吸附元件、气对气热交换器及冷却器的设置促使干 燥设备内可利用温度及湿度梯度差,即便仅使用单颗风机的情况下,在密闭式 达到冷热源回收完成吸附元件的吸附及再生,另一方面,系统中通过气对气热 交换器作用,更能使浓缩的水汽易被排出系统,达到干燥的目的。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 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 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吸附元件,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
气对气热交换器,气密连通于该吸附元件的该第一侧;
冷却器,气密连通于该气对气热交换器与该吸附元件的该第一侧之间;以及
热泵系统,包括:
至少两个冷凝器,该至少两个冷凝器气密连通于该吸附元件的该第二侧,该至少两个冷凝器包括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及
蒸发器,气密连通于该气对气热交换器,
其中,该第一冷凝器用以供气体通过,该吸附元件用以供通过该第一冷凝器的该气体自该吸附元件的该第二侧通过,该冷却器用以供自该吸附元件的该第二侧通过该吸附元件的该气体通过,该气对气热交换器用以供通过该冷却器的该气体沿第一流动方向通过,该蒸发器用以供沿该第一流动方向通过该气对气热交换器的该气体通过,该气对气热交换器更用以供通过该蒸发器的该气体沿第二流动方向通过,该吸附元件更用以供沿该第二流动方向通过该气对气热交换器的该气体自该吸附元件的该第一侧通过,该第二冷凝器用以供自该吸附元件的该第一侧通过该吸附元件的该气体通过,以使通过该第二冷凝器的该气体对待处理物进行干燥处理并回流通过该第一冷凝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吸附元件为具有吸附剂的转轮,该吸附元件具有供通过该第一冷凝器的该气体通过的脱附再生区域以及供沿该第二流动方向通过该气对气热交换器的该气体通过的吸附区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吸附区域与该脱附再生区域的面积比为1:1或3:1。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吸附元件更具有冷却区域,该吸附区域、该脱附再生区域与该冷却区域的面积比为1:1:1或3:1:1。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吸附剂包括硅胶、氧化铝、金属有机框架(MOFs)、沸石或上述的组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干燥设备更包括洗涤元件,该洗涤元件设置于该第一冷凝器的上游。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吸附元件供通过该第一冷凝器的该气体自该吸附元件的第二侧通过时进行脱附再生作用,再生温度介于40~8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更包括:
额外蒸发器,气密连通于该第一冷凝器,该额外蒸发器用以供对该待处理物进行干燥处理并回流的该气体通过,该第一冷凝器用以供通过该额外蒸发器的该气体通过。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更包括:
额外冷却器,气密连通于该额外蒸发器,该额外蒸发器气密连通于该额外冷却器与该第一冷凝器之间,其中该额外冷却器用以供对该待处理物进行干燥处理并回流的气体通过并流向该额外蒸发器。
10.一种用于干燥设备的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干燥设备包括吸附元件、气对气热交换器、冷却器以及热泵系统,该吸附元件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该热泵系统包括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以及蒸发器,其中该干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气体通过该第一冷凝器;
将通过该第一冷凝器的该气体自该吸附元件的该第二侧通过该吸附元件;
将自该吸附元件的第二侧通过该吸附元件的该气体通过该冷却器;
将通过该冷却器的该气体沿第一流动方向通过该气对气热交换器;
将沿该第一流动方向通过该气对气热交换器的该气体通过该蒸发器;
将通过该蒸发器的该气体沿第二流动方向通过该气对气热交换器;
将沿该第二流动方向通过该气对气热交换器的该气体自该吸附元件的该第一侧通过该吸附元件;
将自该吸附元件的该第一侧通过该吸附元件的该气体通过该第二冷凝器;以及
使通过该第二冷凝器的该气体对待处理物进行干燥处理并回流通过该第一冷凝器。
CN202110022727.XA 2020-12-01 2021-01-08 干燥设备及干燥方法 Active CN1145732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42267 2020-12-01
TW109142267A TWI791178B (zh) 2020-12-01 2020-12-01 乾燥設備及乾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73212A CN114573212A (zh) 2022-06-03
CN114573212B true CN114573212B (zh) 2023-09-01

Family

ID=817687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22727.XA Active CN114573212B (zh) 2020-12-01 2021-01-08 干燥设备及干燥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73212B (zh)
TW (1) TWI791178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8100042L (sv) * 1981-01-07 1982-07-08 Technoscript Ab Forfarande och anordning for torkning av material i en torkare
CN202778221U (zh) * 2012-06-20 2013-03-13 马军 蒸汽压缩式热泵与转轮吸附除湿耦合运行干燥机
CN103090484A (zh) * 2013-01-18 2013-05-08 清华大学 一种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3292392A (zh) * 2013-01-18 2013-09-11 清华大学 一种带有辅助排热的多级转轮除湿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3803339U (zh) * 2014-01-22 2014-09-03 马军 压缩式热泵与转轮吸附除湿耦合运行低温干燥机
CN106091175A (zh) * 2015-04-28 2016-11-09 株式会社西部技研 低露点干燥室用低温再生干燥除湿系统
CN106440734A (zh) * 2016-10-18 2017-02-22 天津市格亚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药材烘干机
CN108895713A (zh) * 2018-06-04 2018-11-27 同济大学 一种使用热泵热回收的锂电池极片涂布机烘干系统
CN211451777U (zh) * 2019-10-28 2020-09-08 刘晓明 带过冷和预冷调节的烘干除湿热泵机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47616B1 (ko) * 2008-05-22 2010-03-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TWI351500B (en) * 2008-12-03 2011-11-01 Ind Tech Res Inst Low power dehumidifier
CN101749814B (zh) * 2008-12-12 2012-08-08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低功耗除湿装置
KR101542334B1 (ko) * 2011-09-29 2015-08-05 다이킨 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제습 시스템
AU2013354898B2 (en) * 2012-12-05 2017-09-14 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sation Compact desiccant cooling system
JP6050107B2 (ja) * 2012-12-20 2016-12-2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除湿システム
CN203940546U (zh) * 2014-05-13 2014-11-12 浙江海洋学院 一种船舶余热吸收制冷转轮两级除湿空调装置
KR101957240B1 (ko) * 2016-04-05 2019-03-13 주식회사 경동나비엔 공기조화기
CN111102661B (zh) * 2020-01-10 2023-11-24 同济大学 一种节能型变除湿量热泵式转轮除湿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8100042L (sv) * 1981-01-07 1982-07-08 Technoscript Ab Forfarande och anordning for torkning av material i en torkare
CN202778221U (zh) * 2012-06-20 2013-03-13 马军 蒸汽压缩式热泵与转轮吸附除湿耦合运行干燥机
CN103090484A (zh) * 2013-01-18 2013-05-08 清华大学 一种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3292392A (zh) * 2013-01-18 2013-09-11 清华大学 一种带有辅助排热的多级转轮除湿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3803339U (zh) * 2014-01-22 2014-09-03 马军 压缩式热泵与转轮吸附除湿耦合运行低温干燥机
CN106091175A (zh) * 2015-04-28 2016-11-09 株式会社西部技研 低露点干燥室用低温再生干燥除湿系统
CN106440734A (zh) * 2016-10-18 2017-02-22 天津市格亚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药材烘干机
CN108895713A (zh) * 2018-06-04 2018-11-27 同济大学 一种使用热泵热回收的锂电池极片涂布机烘干系统
CN211451777U (zh) * 2019-10-28 2020-09-08 刘晓明 带过冷和预冷调节的烘干除湿热泵机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23314A (zh) 2022-06-16
CN114573212A (zh) 2022-06-03
TWI791178B (zh) 2023-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943874A (en) Desiccant assisted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JP4799635B2 (ja) 液体デシカント再生装置及びデシカント除湿空調装置
JP5243900B2 (ja) 溶剤回収設備
JP2010131583A (ja) 低消費電力の除湿装置
US5761923A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KR101250769B1 (ko) 하이브리드 공기조화 시스템
KR100510774B1 (ko) 복합식 제습냉방시스템
KR102528072B1 (ko) 건조 장치
ZA200709168B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water content in a fluid
JP5829498B2 (ja) 溶剤回収システム
CN111031753B (zh) 新风机组以及空调系统
JP2011125768A (ja) 溶剤回収方法、及び、溶剤回収装置
JP6068826B2 (ja) 乾燥空気の除湿機構が具えられた乾燥システム
CN114573212B (zh) 干燥设备及干燥方法
KR102373185B1 (ko) 에너지 절약형 듀플렉스 에어드라이어
JP2994292B2 (ja) 空調機及び空調システム
JPH10205815A (ja) 空調機及び空調システム
KR102491354B1 (ko) 캐스케이드 열교환기를 이용한 초절전형 울트라 제습기
CN214469010U (zh) 一种一体式双冷源溶液除湿机
JPH10205816A (ja) 空調機及び空調システム
JPH09318126A (ja) 空調システム
JP2017003224A (ja) 調湿装置
JP2017199169A (ja) 冷却システ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CN116328493A (zh) 压缩空气除湿装置
CN112797510A (zh) 一种一体式双冷源溶液除湿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