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01400A - 粒子監測系統、粒子監測方法及監測裝置 - Google Patents

粒子監測系統、粒子監測方法及監測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01400A
TW202301400A TW111117946A TW111117946A TW202301400A TW 202301400 A TW202301400 A TW 202301400A TW 111117946 A TW111117946 A TW 111117946A TW 111117946 A TW111117946 A TW 111117946A TW 202301400 A TW202301400 A TW 20230140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article
light
plasma processing
devices
particl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179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照内怜
廣瀬潤
永関一也
檜森慎司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東京威力科創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東京威力科創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東京威力科創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014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01400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2Investigating particle size or size distribution
    • G01N15/0205Investigating particle size or size distribution by optical means, e.g. by light scattering, diffraction, holography or imaging
    • G01N15/0227Investigating particle size or size distribution by optical means, e.g. by light scattering, diffraction, holography or imaging using imaging, e.g. a projected image of suspension; using holograph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2Investigating particle size or size distribu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2Investigating particle size or size distribution
    • G01N15/0205Investigating particle size or size distribution by optical means, e.g. by light scattering, diffraction, holography or imaging
    • G01N15/0211Investigating a scatter or diffraction patter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6Investigating concentration of particle suspens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10Investigating individual particles
    • G01N15/14Electro-optical investigation, e.g. flow cytomet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10Investigating individual particles
    • G01N15/14Electro-optical investigation, e.g. flow cytometers
    • G01N15/1434Electro-optical investigation, e.g. flow cytometers using an analyser being characterised by its optical arrangemen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17Systems in which incident light is modifi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 G01N21/47Scattering, i.e. diffuse reflection
    • G01N21/49Scattering, i.e. diffuse reflection within a body or flui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G01N21/94Investigating contamination, e.g. dust
    • G01N2015/1029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23/00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 G01N2223/07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secondary emission
    • G01N2223/073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secondary emission use of a lase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Drying Of Semiconductors (AREA)
  • Investigating, Analyzing Materials By Fluorescence Or Luminescence (AREA)

Abstract

粒子監測系統包含:發光裝置,對電漿處理裝置內,照射光;及監測裝置,載置於電漿處理裝置內的平台上。監測裝置包含:基座基板;複數之拍攝裝置;及控制裝置。基座基板呈板狀。複數之拍攝裝置具有於基座基板上朝向上方的光軸,且彼此分離配置,並拍攝包含來自被光照射的粒子的散射光之圖像。控制裝置判別由複數之拍攝裝置所拍攝到的圖像內的粒子。

Description

粒子監測系統、粒子監測方法及監測裝置
本發明例示的實施形態,係有關粒子監測系統、粒子監測方法及監測裝置。
於專利文獻1,揭示計量腔室內的粒子數的技術。於此技術中,將由雷射光震盪器及光檢測器所構成的ISPM(In Situ Particle Monitor;現場監測系統)設於腔室。ISPM計量在腔室內移動的粒子數。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1-180015號公報
[發明欲解決的課題]
本發明提供用以取得電漿處理裝置內的粒子分布資料的技術。 [解決課題的手段]
於一例示的實施形態中,提供計量電漿處理裝置內的粒子之粒子監測系統。該系統具備:發光裝置,對電漿處理裝置內照射光;及監測裝置,載置於電漿處理裝置內的平台上。監測裝置包含基座基板、複數之拍攝裝置及控制裝置。基座基板呈板狀。複數之拍攝裝置,具有於基座基板上朝向上方的光軸,且彼此分離配置,並拍攝包含來自被光照射的粒子的散射光之圖像。控制裝置判別由複數之拍攝裝置所拍攝到的圖像內的粒子。 [發明效果]
依據一例示的實施形態的粒子監測系統,可取得電漿處理裝置內的粒子分布資料。
以下,針對各種例示的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於一例示的實施形態中,提供計量電漿處理裝置內的粒子之粒子監測系統。該系統具備:發光裝置,對電漿處理裝置內,照射光;及監測裝置,載置於電漿處理裝置內的平台上。監測裝置包含基座基板、複數之拍攝裝置及控制裝置。基座基板呈板狀。複數之拍攝裝置具有於基座基板上朝向上方的光軸,且彼此分離配置,並拍攝包含來自被光照射的粒子的散射光之圖像。控制裝置判別由複數之拍攝裝置所拍攝到的圖像內的粒子。
於一例示的實施形態中,提供使用監測裝置以計量電漿處理裝置內的粒子之粒子監測方法。監測裝置包含板狀之基座基板及複數之拍攝裝置,具有於基座基板上朝向上方的光軸,且彼此分離配置。該方法包含:將監測裝置載置於電漿處理裝置的腔室內的平台上之程序。該方法包含:對電漿處理裝置的腔室內照射光之程序。該方法包含:藉由複數之拍攝裝置拍攝來自被光照射的粒子的散射光之程序。該方法包含:判別由複數之拍攝裝置所拍攝到的圖像內的粒子之程序。
於上述實施形態的粒子監測系統及粒子監測方法中,藉由載置於平台上的監測裝置的複數之拍攝裝置,拍攝電漿處理裝置內的粒子。複數之拍攝裝置係於基座基板上彼此分離配置。因此,由各自的拍攝裝置所拍攝到的拍攝範圍,彼此不同。亦即,各自的拍攝裝置可拍攝電漿處理裝置內之不同區域的粒子。因此,於粒子監測系統及粒子監測方法中,藉由判別由複數之拍攝裝置所拍攝到的圖像內的粒子,可取得電漿處理裝置內的粒子的分布。
於一例示的實施形態中,發光裝置可為照射雷射光以作為光的雷射震盪器。
於一例示的實施形態中,控制裝置可計數由複數之拍攝裝置所拍攝到的圖像內的粒子。
一例示的實施形態中,控制裝置可取得由複數之拍攝裝置所拍攝到的圖像內的粒子的位置。藉由此構成,可取得更詳細的粒子分布。
於一例示的實施形態中,控制裝置可從由複數之拍攝裝置所拍攝到的圖像取得粒子的尺寸。
於一例示的實施形態中,電漿處理裝置內之複數之拍攝裝置的各自的拍攝範圍,可不包含彼此重疊的區域。藉由此構成,可抑制粒子被重疊計數。
於一例示的實施形態中,藉由複數之拍攝裝置進行拍攝的程序,可於對腔室內供給氣體的狀態下實施。藉由此構成,可計數於對腔室內供給氣體的環境下的粒子。
於一例示的實施形態中,藉由複數之拍攝裝置進行拍攝的程序,亦可在於腔室內產生電漿的狀態下實施。藉由此構成,可計數於產生電漿的環境下的粒子。
以下,參考圖式詳細說明各種實施形態。又,於各圖式中對於相同或相當的部分,附加相同符號。
一例示的實施形態的監測裝置100,藉由與具有作為半導體製造裝置S1的功能之處理系統1協同合作,而構成粒子監測系統。首先,說明處理系統,其具有用以處理被加工物的處理裝置、及用以將被加工物搬運至該處理裝置的搬運裝置。圖1係例示處理系統的圖。處理系統1具備:台2a~2d、容器4a~4d、裝載模組LM、對準器AN、真空預備模組LL1、LL2、製程模組PM1~PM5、轉移模組TF及控制部MC。又,台2a~2d的個數、容器4a~4d的個數、真空預備模組LL1、LL2的個數及製程模組PM1~PM5的個數並無限定,可為一個以上的任意個數。
台2a~2d係沿裝載模組LM的一邊排列。容器4a~4d係各自搭載於台2a~2d上。容器4a~4d各自係例如稱為FOUP(Front Opening Unified Pod;前開式晶圓傳送盒)的容器。容器4a~4d各自可構成為能收容被加工物W。被加工物W如晶圓般為大致圓盤狀。
裝載模組LM具有於其內部區劃出大氣壓狀態的搬運空間之腔室壁。於此搬運空間內設有搬運裝置TU1。搬運裝置TU1係例如多關節機器人,由控制部MC所控制。搬運裝置TU1係於容器4a~4d和對準器AN之間、對準器AN和真空預備模組LL1~LL2之間、及真空預備模組LL1~LL2和容器4a~4d之間,搬運被加工物W。
對準器AN係與裝載模組LM連接。對準器AN進行被加工物W的位置的調整(位置的校正)。圖2係對準器的例示立體圖。對準器AN具有支撐台6T、驅動裝置6D及感測器6S。支撐台6T係能繞著於鉛直方向延伸的軸線中心旋轉的台,其能將加工物W支撐於其上。支撐台6T係藉由驅動裝置6D而旋轉。驅動裝置6D係由控制部MC所控制。當藉由來自驅動裝置6D的動力使支撐台6T旋轉,則使載置於該支撐台6T上的被加工物W亦旋轉。
感測器6S係光學感測器,於使被加工物W旋轉的期間,檢測被加工物W的邊緣。感測器6S,從邊緣的檢測結果,檢測被加工物W的刻痕WN(或其他標記)的角度位置相對於基準角度位置之偏移量、及被加工物W的中心位置相對於基準位置之偏移量。感測器6S將刻痕WN的角度位置的偏移量及被加工物W的中心位置的偏移量輸出至控制部MC。控制部MC,根據刻痕WN的角度位置的偏移量,計算用以將刻痕WN的角度位置修正為基準角度位置之支撐台6T的旋轉量。控制部MC控制驅動裝置6D,俾以相應於此旋轉量的程度使支撐台6T旋轉。藉此,可將刻痕WN的角度位置修正為基準角度位置。又,控制部MC亦可將刻痕WN的角度位置修正為任意的角度位置。又,控制部MC根據被加工物W的中心位置的偏移量,控制從對準器AN收到被加工物W時之搬運裝置TU1的末端執行器(end effector)的位置。藉此,於搬運裝置TU1的末端執行器上的既定位置,被加工物W的中心位置係一致。
返回至圖1,真空預備模組LL1及真空預備模組LL2,各自係設於裝載模組LM和轉移模組TF之間。真空預備模組LL1及真空預備模組LL2,各自提供預備減壓室。
轉移模組TF係隔著閘閥而與真空預備模組LL1及真空預備模組LL2氣密連接。轉移模組TF提供可減壓的減壓室。於此減壓室,設有搬運裝置TU2。搬運裝置TU2係例如具有搬運臂TUa的多關節機器人,由控制部MC所控制。搬運裝置TU2可於真空預備模組LL1~LL2和製程模組PM1~PM5之間、及製程模組PM1~PM5中任意二個製程模組之間,搬運被加工物W。
製程模組PM1~PM5係隔著閘閥而與轉移模組TF氣密連接。製程模組PM1~PM5,各自係可對被加工物W進行如電漿處理等專用處理的處理裝置。
將於此處理系統1中進行被加工物W的處理時之一連串動作,例示如下。裝載模組LM的搬運裝置TU1從容器4a~4d中任一者取出被加工物W,將該被加工物W搬運至對準器AN。接著,搬運裝置TU1將已調整過位置之被加工物W從對準器AN取出,並將該被加工物W搬運至真空預備模組LL1及真空預備模組LL2其中之一真空預備模組。接著,其中之一真空預備模組將預備減壓室的壓力減壓至既定壓力。接著,轉移模組TF的搬運裝置TU2從其中之一真空預備模組取出被加工物W,將該被加工物W搬運至製程模組PM1~PM5中任一者。接著,製程模組PM1~PM5中一者以上的製程模組對被加工物W進行處理。之後,搬運裝置TU2將處理後的被加工物W從製程模組搬運至真空預備模組LL1及真空預備模組LL2其中之一真空預備模組。接著,搬運裝置TU1將被加工物W從其中之一真空預備模組搬運至容器4a~4d中任一者。
如上所述,此處理系統1具備控制部MC。控制部MC可為具備處理器、記憶體等的記錄裝置、顯示器、輸出入裝置、通訊裝置等之電腦。上述處理系統1的一連串動作,係藉由依照記錄於記錄裝置的程式之由控制部MC所進行的處理系統1的各部的控制而實現。
圖3係可用作為製程模組PM1~PM5中任一者之電漿處理裝置的一例圖。圖3所示的電漿處理裝置10係電容耦合型電漿蝕刻裝置。電漿處理裝置10具備大致圓筒狀的腔室本體12。腔室本體12由例如鋁所形成,於其內壁面,可施加陽極氧化處理。此腔室本體12係安全接地。
於腔室本體12的底部上,設有大致圓筒狀的支撐部14。支撐部14由例如絕緣材料所構成。支撐部14係設於腔室本體12內,並從腔室本體12的底部往上方延伸。又,於由腔室本體12所提供的腔室S內,設有平台ST。平台ST由支撐部14所支撐。
平台ST具有下部電極LE及靜電吸盤ESC。下部電極LE包含第1板18a及第2板18b。第1板18a及第2板18b由例如鋁等金屬所構成,並成為大致圓盤狀。第2板18b係設於第1板18a上,並與第1板18a電性連接。
於第2板18b上,設有靜電吸盤ESC。靜電吸盤ESC具有將導電膜亦即電極配置於一對絕緣層或絕緣片間而成的構造,並為大致圓盤狀。於靜電吸盤ESC的電極,經由開關23而電性連接有直流電源22。此靜電吸盤ESC,藉由利用來自直流電源22的直流電壓所產生的庫侖力等靜電力而吸附被加工物W。藉此,靜電吸盤ESC可保持被加工物W。
於第2板18b的周緣部上,設有聚焦環FR。此聚焦環FR係以包圍被加工物W的邊緣及靜電吸盤ESC的方式設置。此聚焦環FR可由例如矽、碳化矽、氧化矽等各種材料中任一者所形成。
於第2板18b的內部,設有冷媒通道24。冷媒通道24構成溫調機構。將冷媒從設於腔室本體12外部的急冷器單元經由配管26a而供給至冷媒通道24。使供給至冷媒通道24的冷媒,經由配管26b而返回至急冷器單元。如此,使冷媒於冷媒通道24和急冷器單元之間循環。藉由控制此冷媒的溫度,而使由靜電吸盤ESC所支撐的被加工物W的溫度受到控制。
於平台ST,形成有貫通該平台ST的複數(例如,三個)貫通孔25。複數貫通孔25於俯視觀察下形成於靜電吸盤ESC的內側。於此等貫通孔25,各自插入有升降銷25a。又,圖3中,繪示插入一根升降銷25a之一個貫通孔25。升降銷25a設置為可於貫通孔25內上下移動。藉由升降銷25a的上升,使得支撐於靜電吸盤ESC上的被加工物W上升。
於平台ST之在俯視觀察下較靜電吸盤ESC更外側的位置,形成貫通該平台ST(下部電極LE)之複數(例如,三個)貫通孔27。於此等貫通孔27,各自插入有升降銷27a。又,圖3中,係繪示插入一根升降銷27a之一個貫通孔27。升降銷27a設置為可於貫通孔27內上下移動。藉由升降銷27a的上升,使得支撐於第2板18b上的聚焦環FR上升。
又,於電漿處理裝置10,設有氣體供給管線28。氣體供給管線28將來自傳熱氣體供給機構的傳熱氣體例如He氣體,供給至靜電吸盤ESC的頂面和被加工物W的背面之間。
又,電漿處理裝置10具備上部電極30。上部電極30係於平台ST的上方與該平台ST對向配置。上部電極30係經由絕緣性遮蔽構件32而支撐於腔室本體12的上部。上部電極30可包含頂板34及支撐體36。頂板34係面向腔室S,且於該頂板34設有複數氣體噴出孔34a。此頂板34可由矽或石英所形成。或者,頂板34可藉由於鋁製的母材的表面形成如氧化釔等耐電漿性的膜而構成。
支撐體36可自由裝卸地支撐頂板34,可由例如鋁等導電性材料所構成。此支撐體36可具有水冷構造。於支撐體36的內部,設有氣體擴散室36a。連通至氣體噴出孔34a之複數氣體流通孔36b從此氣體擴散室36a往下方延伸。又,於支撐體36,形成有將處理氣體導引至氣體擴散室36a的氣體導入口36c,於此氣體導入口36c,連接有氣體供給管38。
於氣體供給管38,經由閥組42及流量控制器組44而連接有氣體源組40。氣體源組40包含複數種氣體用的複數氣體源。閥組42包含複數閥,流量控制器組44包含如質量流量控制器之複數流量控制器。氣體源組40的複數氣體源各自經由閥組42之對應的閥及流量控制器組44之對應的流量控制器,而連接至氣體供給管38。
又,電漿處理裝置10中,沿著腔室本體12的內壁可自由裝卸地設置防沉積遮蔽構件46。防沉積遮蔽構件46亦設於支撐部14的外周。防沉積遮蔽構件46可防止蝕刻副產物(沉積物)附著於腔室本體12,可藉由將氧化釔等陶瓷覆蓋於鋁材而構成。
於腔室本體12的底部側、且於支撐部14和腔室本體12的側壁之間,設有排氣板48。排氣板48例如可藉由將氧化釔等陶瓷覆蓋於鋁材而構成。於排氣板48,形成有於其板厚方向貫通之複數孔。於此排氣板48的下方、且於腔室本體12,設有排氣口12e。排氣口12e經由排氣管52而連接排氣裝置50。排氣裝置50具有壓力調整閥及渦輪分子泵等真空泵,可將腔室本體12內的空間減壓至期望的真空度。又,於腔室本體12的側壁設有被加工物W的搬出入口12g,此搬出入口12g可藉由閘閥54而開閉。
又,電漿處理裝置10更具備第1射頻電源62及第2射頻電源64。第1射頻電源62係產生電漿產生用的第1射頻的電源,產生具有例如27~100MHz的頻率的射頻。第1射頻電源62經由匹配器66而連接至上部電極30。匹配器66具有用以使第1射頻電源62的輸出阻抗和負載側(上部電極30側)的輸入阻抗匹配的電路。又,第1射頻電源62亦可經由匹配器66而連接至下部電極LE。
第2射頻電源64係產生用以將離子引入至被加工物W的第2射頻的電源,產生例如400kHz~13.56MHz範圍內的頻率的射頻。第2射頻電源64經由匹配器68而連接至下部電極LE。匹配器68具有用以使第2射頻電源64的輸出阻抗和負載側(下部電極LE側)的輸入阻抗匹配的電路。
於電漿處理裝置10中,將來自從複數氣體源中所選出之一個以上的氣體源的氣體供給至腔室S。又,藉由排氣裝置50將腔室S的壓力設定為既定壓力。再者,藉由來自第1射頻電源62的第1射頻使腔室S內的氣體激發。藉此,使電漿產生。接著,依所產生的活性種而對被加工物W進行處理。又,亦可依所需,利用基於第2射頻電源64的第2射頻的偏壓,而將離子引入至被加工物W。
於腔室本體12的周壁設有用以使光穿透的窗12w。窗12w係設於上下方向上較平台ST更為上側的位置。於窗12w的外側,可配置射出雷射光70L的雷射震盪器70(發光裝置)。雷射震盪器70以雷射光70L可從窗12w照射至腔室S內的方式,配置於腔室本體12的外側。於窗12w與雷射震盪器70之間,亦可於光路上配置各種光學組件。雷射震盪器70經由窗12w,將雷射光70L照射至腔室本體12內。從雷射震盪器70被照射的雷射光70L的光軸,亦可於平台ST的上方與平台ST平行。
雷射震盪器70例如藉由脈衝狀的雷射光70L而沿著水平方向掃描腔室本體的內側。亦即,藉由雷射光70L掃描距離平台ST為既定高度範圍高的水平面內。於一例中,雷射光70L的波長可為532nm左右,但雷射光70L的波長不限於此。例如,雷射震盪器70亦可連接至後述的電腦88,並藉由電腦88進行動作控制。
接著,說明監測裝置100。監測裝置100於電漿處理裝置10的腔室本體12內,拍攝粒子。一例的監測裝置100,係用以於製程模組PM(電漿處理裝置10)內的平台ST上將拍攝裝置配置於既定位置的裝置,故亦可稱為治具。
圖4係從頂面側所見之一例的監測裝置100的俯視示意圖。圖5係顯示一例的監測裝置100的方塊圖。又,圖5中,亦概要顯示使用監測裝置100時所用的專用的FOUP4F。FOUP4F可為容器4a~4d中任一者。監測裝置100具有基座基板110、控制基板120及電池140。監測裝置100可藉由處理系統1的搬運裝置TU1、TU2,而從FOUP4F搬運至平台ST上(亦即,靜電吸盤ESC上)。
亦即,搬運裝置TU1從FOUP4F取出監測裝置100,並搬運至對準器AN。接著,搬運裝置TU1將其位置已調整過的監測裝置100從對準器AN取出,並將該監測裝置100搬運至真空預備模組LL1和真空預備模組LL2其中一者的真空預備模組。接著,轉移模組TF的搬運裝置TU2,從其中一者的真空預備模組取出監測裝置100,而將該監測裝置100搬運至製程模組PM1~PM5中任一者的平台ST上。
基座基板110可設為以與被加工物W同樣為圓盤狀的晶圓為一例的基板,以能利用處理系統1的搬運裝置TU1、TU2搬運。惟,基座基板110不限於圓盤狀,只要能利用搬運被加工物W的搬運裝置TU1、TU2搬運,則可為如多角形、橢圓等,而不限定形狀。於基座基板110的邊緣,形成有刻痕110N。因此,可將監測裝置100被搬運至平台ST上時的旋轉位置控制為固定。作為基座基板110的材質,可列舉如矽、碳纖維、石英玻璃、碳化矽、氮化矽、氧化鋁等。
控制基板120,係設於板狀之基座基板110的頂面的電路基板。控制基板120包含複數之拍攝裝置130、連接墊(connector pad)160及控制電路170。
拍攝裝置130係用以檢測利用雷射光70L的照射而從粒子發出的散射光的裝置。拍攝裝置130亦可為例如CCD(Charge Coupled Device;電荷耦合元件)等影像感測器。拍攝裝置130於拍攝裝置130的光軸方向上,可取得既定拍攝範圍中之圖像。複數之拍攝裝置130為了拍攝基座基板110的上方,具有於基座基板110上朝向上方的光軸。又,光軸可定義為拍攝裝置130的光學的中心軸。於基座基板110上,各自的拍攝裝置130係彼此分離配置。拍攝裝置130於載置於平台ST的狀態下,可監測來自被雷射光70L照射的粒子的散射光。於一例中,複數之拍攝裝置130亦可配置成於俯視觀察下於基座基板110上成點對稱。又,複數之拍攝裝置130亦可配置成於俯視觀察下於基座基板110上成線對稱。
於一例中,如圖4所示,拍攝裝置130中之其一,係配置於基座基板110的中心。又,拍攝裝置130係配置於基座基板110的徑向的複數位置。又,拍攝裝置130係等間隔配置於基座基板110的周向。於一例中,可將拍攝裝置130配置成於基座基板110的周緣側比中心側於徑向上更密集。於圖示例中,於呈圓盤狀的基座基板110中,沿著徑向包含中心,於8處配置拍攝裝置130。又,於不包含中心的位置中,分別於周向上以90°間隔於4處配置拍攝裝置130。亦即,於圖示例中,於基座基板110上,配置29個拍攝裝置130。於基座基板110的直徑為300mm的情形時,例如,從基座基板110的周緣起算,可於3mm、5mm、10mm、15mm、20mm、50mm、100mm及150mm(中心)的位置配置拍攝裝置130。
各自的拍攝裝置130的光軸,相對於例如呈平面狀的基座基板110的頂面為實質正交。又,該光軸亦可相對於基座基板110的平面為斜交叉。又,拍攝裝置130具有用以保護內部不受於電漿處理裝置10內所產生的電漿損害之透光性蓋罩131。蓋罩131可藉由例如藍寶石等的材料而形成。
圖6係用以說明一例的監測裝置100中之拍攝裝置130的拍攝範圍135的圖,顯示從側邊觀察時之複數之拍攝裝置130的拍攝範圍135。又,於圖6中,為了易於理解,概要顯示5個拍攝裝置的拍攝範圍135。一例的拍攝範圍135,可為沿著拍攝裝置130的視角之區域133中之與雷射光70L的照射面交叉的範圍。拍攝裝置130可拍攝來自存在於拍攝範圍135內的粒子P的散射光。於監測裝置100載置於腔室本體12內的平台ST的狀態下,複數之拍攝裝置130之各自的拍攝範圍135,亦可包含各自的拍攝裝置130的正上方的區域。於一例中,複數之拍攝裝置130之各自的拍攝範圍135不包含彼此重疊的區域。亦即,複數之拍攝裝置130之各自的拍攝範圍135彼此間,可為互相分離(分隔)的獨立區域。
連接墊160係用以使電池140充電的連接部,可連接至外部電源。連接墊160於監測裝置100載置於專用的FOUP4F內的狀態下,經由設於專用的FOUP4F的電連接器4FC而連接至外部電源。於基座基板110上配置複數(於圖示例中為4個)電池140。電池140對拍攝裝置130及控制電路170供給電力。如圖5所示,於連接墊160和電池140之間,連接有充電電路177,藉由充電電路177使電池140的充電受到控制。又,於電池140,連接有電源電路178,經由電源電路178而使來自電池140的電力供給至各元件。
控制電路170係配置於控制基板120。控制電路170具有包含處理器之運算裝置171、記憶體172、控制器173等,根據記錄於記憶體172的程式,總括控制監測裝置100的動作。控制電路170的功能係作為控制監測裝置100的各部的控制部。例如,拍攝裝置130所進行的拍攝,係由控制器173所控制。又,為了控制與外部其他設備的通訊,於控制電路170,連接有通訊設備175。於一例中,通訊設備175係用於與外部的電腦88之連接。通訊設備175與電腦88的連接方式,可為有線及無線中任一者。又,於一例中,監測裝置100包含連接至控制電路170的連接墊176。連接墊176連接至設於專用的FOUP4F的開關SW。控制電路170可根據從開關SW輸入的信號,開始進行監測裝置100的控制。又,於一例中,使開關SW和控制部MC能進行通訊地連接,控制部MC可根據從開關SW輸入的信號,開始進行處理系統1的控制。
於一例中,控制器173於監測裝置100載置於平台ST上的狀態下,於藉由雷射震盪器70使雷射光70L照射至腔室本體12內時,執行拍攝裝置130所進行的拍攝。拍攝裝置130所進行的拍攝,可與雷射震盪器70所進行的雷射光70L的照射同步執行。於一例中,使拍攝裝置130所進行的拍攝,與掃描水平面內的脈衝狀的雷射光70L的照射連動執行。相同雷射照射位置中的拍攝次數,可為1次,亦可為複數次。
由拍攝裝置130所拍攝到的圖像資料,可儲存於例如記憶體172。拍攝結束後,將儲存於記憶體172的圖像資料,發送至連接於通訊設備175的電腦88。電腦88(控制裝置)判別由複數之拍攝裝置130所拍攝到的散射光的圖像內的粒子P。例如,電腦88藉由利用圖像處理技術,判別圖像內的粒子P,而計數圖像內的粒子P。
一例的電腦88,事先取得由監測裝置100所拍攝到的背景圖像。背景圖像亦可為於使雷射光70L照射至不存有粒子P的腔室本體12內的狀態下,由拍攝裝置130所拍攝到的圖像。例如,電腦88依照粒子P的拍攝條件而取得複數類的背景圖像。拍攝條件可包含例如對腔室S內供給氣體、且對上部電極30及下部電極LE施加射頻的狀態。又,拍攝條件亦可包含例如對腔室S內供給氣體、且僅對上部電極30施加射頻的狀態。又,拍攝條件亦可包含例如對腔室S內供給氣體、且對上部電極30及下部電極LE不施加射頻的狀態。如此,背景圖像可對應於電漿發光存在狀態、電漿發光不存在狀態等之複數拍攝條件。電漿發光存在狀態下的背景圖像,亦可依照射頻電壓的值而取得複數個。
電腦88比較由拍攝裝置130所拍攝到之包含散射光的圖像和背景圖像,於對應的像素彼此的亮度值的差超過既定閾值的情形時,計數包含該像素的區域以作為粒子P。又,電腦88亦可根據圖像內的粒子P的亮度值(亦即,散射光強度),推定粒子P的尺寸。例如,電腦88亦可記錄藉由事前計量等而製成之表示粒子P散射光強度和粒子P尺寸(例如直徑)之關係的資料。
又,電腦88特定出圖像內的粒子P的位置。亦即,電腦88取得計數作為粒子P之像素的位置,以作為粒子P的位置。於複數像素所構成的像素群被判別為一個粒子P的情形時,可特定出像素群的中心以作為粒子P的位置。
例如,電腦88亦可將由複數之拍攝裝置130所拍攝到的複數圖像,以形成與平台ST對向之平面的方式,合成作為一個圖像。圖7係概要顯示所合成的圖像的一例的圖。圖7中,為了易於理解,概要顯示根據9個拍攝裝置而得的合成圖像G。於圖7的合成圖像G中,以實線顯示與平台ST上的監測裝置100對向的區域,而各自的拍攝裝置130所進行的拍攝範圍則以虛線顯示。如上所述,複數之拍攝裝置130之各自的拍攝範圍,彼此不重疊。因此,合成圖像可為複數拍攝範圍彼此分離的圖像。電腦88亦可特定出合成圖像內的粒子P的位置,並於粒子P的位置顯示如大小等。
接著,說明使用監測裝置100以計量粒子的監測方法。圖8係顯示監測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圖。如圖8所示,於一例的監測方法中,搬運裝置TU1、TU2將監測裝置100搬運至成為監測對象的電漿處理裝置10(製程模組PM)內(載置程序:步驟ST1)。於該電漿處理裝置10,亦可於事前裝設雷射震盪器70。於使監測裝置100動作的情形時,首先,使載置於專用的FOUP4F內的監測裝置100啟動。如上所述,由於在專用的FOUP4F設有用以使監測裝置100啟動的開關SW,故藉由該開關SW能使監測裝置100啟動。於利用監測裝置100監測腔室本體12內的粒子P的情形時,首先,藉由開關SW使監測裝置100啟動。又,監測裝置100亦可於減壓環境下保管在連接於搬運裝置TU2之能減壓的保管室(stocker)3中,而從該保管室3搬運至電漿處理裝置10。於圖1所示之例中,例如,將保管室3配置於製程模組PM1~PM5的排列中。亦可藉由搬運裝置TU2將監測裝置100從此保管室3搬運至電漿處理裝置10。保管室3亦可與FOUP4F相同具有如開關SW等。
於開關SW被操作的情形時,來自開關SW的信號,亦輸出至控制部MC。被輸入來自開關SW的信號之控制部MC,控制處理系統1,以令搬運裝置TU1、TU2將監測裝置100從FOUP4F搬運至製程模組PM內的平台ST上。於一例中,控制部MC亦可於將監測裝置100搬運至平台ST的靜電吸盤ESC上之後,對腔室S供給氣體,並對上部電極30及下部電極LE施加射頻而產生電漿。
接著,使雷射光70L照射至電漿處理裝置10內(照射程序:步驟ST2)。於一例中,於藉由開關SW使監測裝置100啟動的情形時,通知監測裝置100的啟動之信號亦輸出至電腦88。電腦88於判定監測裝置100已搬運至製程模組PM1時,控制雷射震盪器70,以使雷射震盪器70開始進行雷射光70L的照射。例如,電腦88亦可於通知監測裝置100的啟動之信號被輸入後經過既定時間(以下,稱第1時間)時,判定監測裝置100已被搬運至製程模組PM1。亦可使雷射震盪器70所進行之雷射光70L的照射,於照射開始起經過既定時間後結束。
接著,藉由拍攝裝置130拍攝來自被雷射光70L照射的粒子P的散射光(拍攝程序:步驟ST3)。控制器173於判定監測裝置100被搬運至靜電吸盤ESC上時,控制拍攝裝置130,以使由拍攝裝置130所進行的粒子P的拍攝動作開始。例如,控制器173可於開關SW的信號被輸入後經過既定時間(以下,稱第2時間)後,判定監測裝置100已載置於靜電吸盤ESC上。於一例中,第1時間和第2時間可為相同長度。亦即,拍攝裝置130可伴隨著雷射震盪器70所進行的雷射光70L的照射之開始,而開始拍攝。
例如,控制器173控制拍攝裝置130,以使拍攝時序與掃描水平面內的脈衝狀雷射光70L的照射時序同步。拍攝裝置130所進行的拍攝動作,於拍攝開始起經過既定時間後結束。拍攝裝置130所進行的拍攝時間,可與雷射震盪器70所進行的雷射光70L的照射時間一致。拍攝動作持續至雷射光70L所進行的水平面內的掃描結束為止。
控制部MC於監測裝置100所進行的拍攝結束後,控制處理系統1,使搬運裝置TU1、TU2將監測裝置100從平台ST上搬運至FOUP4F。亦即,搬運裝置TU2將監測裝置100從製程模組取出,並搬運至真空預備模組LL1和真空預備模組LL2其中一者的真空預備模組。接著,搬運裝置TU1將監測裝置100從其中一者的真空預備模組取出,並搬運至FOUP4F。例如,於將監測裝置100搬運至平台ST上後經過既定時間後的情形時,控制部MC可判定監測裝置100所進行的拍攝結束。
接著,判別圖像內的粒子P(計量程序:步驟ST4)。於一例中,當監測裝置100返回至FOUP4F,則將儲存於監測裝置100的記憶體172的圖像資料,發送至電腦88。電腦88根據所取得的圖像資料,計量粒子P。於一例中,電腦88將由複數之拍攝裝置130所拍攝到的複數圖像加以合成。接著,電腦88特定出已合成的圖像內的粒子P的位置,並執行粒子P的計數。又,電腦88推定已判別的各粒子P的尺寸。電腦88可相對於已合成的圖像,使已判別的粒子P的位置重疊顯示。又,電腦88可將粒子P的數量及各粒子P的尺寸,和已合成的圖像一同輸出。
於以上所述,於一例示的實施形態中,提供計量電漿處理裝置10內的粒子P之粒子監測系統。該系統具備:雷射震盪器70,對電漿處理裝置10內照射雷射光70L;及監測裝置100,載置於電漿處理裝置10內的平台ST上。監測裝置100包含:基座基板110、複數之拍攝裝置130及電腦88。複數之拍攝裝置130,於基座基板110上以拍攝上方的方式彼此分離配置,拍攝包含來自被雷射光70L照射的粒子P的散射光之圖像。電腦88判別由複數之拍攝裝置130所拍攝到的圖像內的粒子P。
於上述粒子監測系統中,藉由載置於平台ST上的監測裝置100的複數之拍攝裝置130,拍攝電漿處理裝置10內的粒子P。複數之拍攝裝置130於基座基板110上彼此分離配置。因此,由各拍攝裝置130所拍攝到的拍攝範圍135互不相同。亦即,各拍攝裝置130可拍攝電漿處理裝置10內不同區域的粒子P。因此,於粒子監測系統中,藉由判別由複數之拍攝裝置130所拍攝到的圖像內的粒子P,可取得電漿處理裝置10內的粒子P的分布。
於一例示的實施形態中,電腦88可計數由複數之拍攝裝置130所拍攝到的圖像內的粒子P。藉由此構成,可定量取得粒子P的分布圖案。
於一例示的實施形態中,電腦88可取得由複數之拍攝裝置130所拍攝到的圖像內的粒子P的位置。藉由此構成,可取得更詳細的粒子P的分布圖案。
於一例示的實施形態中,電腦88可取得由複數之拍攝裝置130所拍攝到的圖像內的粒子P的尺寸。藉由此構成,可取得粒子P的尺寸的分布。
於一例示的實施形態中,電漿處理裝置10內的複數之拍攝裝置130的各自的拍攝範圍135,不包含彼此重疊的區域。藉由此構成,可抑制粒子P被重疊計數。
於一例示的實施形態中,可將拍攝裝置130配置成於基座基板110的周緣側比中心側於徑向上更密集。藉由此構成,可更容易觀測基座基板110周緣的上方中的粒子。
於一例示的實施形態中,拍攝程序(步驟ST3)可於對腔室S內供給氣體的狀態下實施。藉由此構成,可計數於對腔室S內供給氣體的環境下的粒子。
於一例示的實施形態中,拍攝程序(步驟ST3)可於在腔室S內產生電漿的狀態下實施。藉由此構成,可計數產生電漿的環境下的粒子。
以上,針對各種例示的實施形態加以說明,但不限於上述例示的實施形態,亦可進行各種省略、置換及變更。
於上例中,係以電容耦合型電漿處理裝置作為電漿處理裝置,然而,電漿處理裝置的形態不限於此。例如,電漿處理裝置可為電感耦合型電漿處理裝置。又,電漿處理裝置亦可為利用如微波等表面波而產生電漿的電漿處理裝置。
於上例中,係於基座基板上,將拍攝裝置於周向上均等地配置於徑向的既定位置,然而拍攝裝置的配置態樣不限於此。例如,可隨著於徑向上自中心起算的距離變大,而增加配置於周向上的拍攝裝置的數量。又,拍攝裝置可配置成格子狀的方式,以基座基板上作為XY平面,而均等配置於X方向及Y方向。
於上例中,將拍攝到的圖像資料於全部拍攝結束後發送至電腦88,然而,拍攝到的圖像資料亦可於例如拍攝裝置130執行拍攝時,藉由無線通訊等而即時發送至電腦88。於此情形時,電腦88可即時計數粒子。又,拍攝到的圖像資料,可於監測裝置100所進行的拍攝結束後,於搬運裝置TU1、TU2將監測裝置100從平台ST上搬運至FOUP4F時,藉由無線通訊等而發送至電腦88。又,例如,於監測裝置100設有發送部,並於平台ST設有接收部,可將儲存於監測裝置100的記憶體172的圖像資料從監測裝置100的發送部藉由有線或無線而發送至平台ST的接收部。於此情形時,平台ST的接收部可連接至外部的電腦。
於上例中,藉由與事先取得的背景圖像的比較而判別來自粒子P的散射光,但亦可例如藉由具備使雷射光的波長的光通過且使電漿發光的波長的光不通過之波長濾波器的拍攝裝置,來執行拍攝。
例如,拍攝裝置130可為內置於控制基板120的CCD等的影像感測器。亦即,拍攝裝置130可藉由包含微影製程之半導體製程,而內置於控制基板120。
於上例中,係以電腦88計數由拍攝裝置130所拍攝到的圖像的粒子,但亦可例如利用監測裝置100的運算裝置171來計數圖像的粒子。
於上例中,係以雷射震盪器70作為照射光的發光裝置,但發光裝置亦可例如為LED(Light-Emitting Diode;發光二極體)光源等。此情形時,LED光源可設置於監測裝置100的頂面,並構成為可照射腔室S的內部。
在此,將本發明所包含之各種例示的實施形態記載於以下的[E1]~[E5]。
[E1] 一種粒子監測系統,用以計量電漿處理裝置內的粒子,包含: 發光裝置,對電漿處理裝置內,照射光; 監測裝置,設置於電漿處理裝置內的平台上,且包含板狀之基座基板及複數之拍攝裝置,該複數之拍攝裝置具有於該基座基板上朝向上方的光軸,且彼此分離配置,並拍攝包含來自被該光照射的該粒子的散射光之圖像;及 控制裝置,判別由該複數之拍攝裝置所拍攝到的該圖像內的該粒子。
[E2] 如E1所述的粒子監測系統,其中,該發光裝置係照射雷射光以作為該光的雷射震盪器。
[E3] 如E1或E2所述的粒子監測系統,其中,該控制裝置計數由該複數之拍攝裝置所拍攝到的該圖像內的該粒子。
[E4] 如E1~E3中任一項所述的粒子監測系統,其中,該控制裝置取得由該複數之拍攝裝置所拍攝到的該圖像內的該粒子的位置。
[E5] 如E1~E4中任一項所述的粒子監測系統,其中,該控制裝置取得由該複數之拍攝裝置所拍攝到的該圖像內的該粒子的尺寸。
[E6] 如E1~E5中任一項所述的粒子監測系統,其中,電漿處理裝置內之該複數之拍攝裝置的各自的拍攝範圍,不包含彼此重疊的區域。
[E7] 一種粒子監測方法,使用監測裝置以計量電漿處理裝置內的粒子, 該監測裝置包含: 板狀之基座基板;及 複數之拍攝裝置,具有於該基座基板上朝向上方的光軸,且彼此分離配置, 該方法包含下述程序: 將監測裝置載置於該電漿處理裝置的腔室內的平台上; 對該電漿處理裝置的腔室內,照射光; 藉由該複數之拍攝裝置,拍攝來自被該光照射的該粒子的散射光;及 判別由該複數之拍攝裝置所拍攝到的圖像內的該粒子。
[E8] 如E7所述的粒子監測方法,其中,照射該光的程序,係照射雷射光以作為該光。
[E9] 如E7或E8所述的粒子監測方法,其中,藉由該複數之拍攝裝置進行拍攝的程序,係於對該腔室內供給氣體的狀態下實施。
[E10] 如E7或E8所述的粒子監測方法,其中,藉由該複數之拍攝裝置進行拍攝的程序,係於在該腔室內產生電漿的狀態下實施。
[E11] 一種監測裝置,用以計量電漿處理裝置內的粒子,包含: 發光裝置,對電漿處理裝置內,照射光; 板狀之基座基板,載置於電漿處理裝置內的平台上; 複數之拍攝裝置,具有於該基座基板上朝向上方的光軸,且彼此分離配置,並拍攝包含來自被入射至該電漿處理裝置內的光照射的該粒子的散射光之圖像;及 控制裝置,判別由該複數之拍攝裝置所拍攝到的該圖像內的該粒子。
從以上說明可知,本發明的各種實施形態因說明的目的而說明於本說明書中,當可理解於不超出本發明範圍及主旨下可進行各種變更。因此,本說明書所揭示的各種實施形態並非用以限定,其真正範圍及主旨,依所附加的專利申請範圍所示。
1:處理系統 2a~2d:台 3:保管室 4a~4d:容器 4F:FOUP(前開式晶圓傳送盒) 4FC:電連接器 6D:驅動裝置 6S:感測器 6T:支撐台 10:電漿處理裝置 12:腔室本體 12e:排氣口 12g:搬出入口 12w:窗 14:支撐部 18a:第1板 18b:第2板 22:直流電源 23:開關 24:冷媒通道 25:貫通孔 25a:升降銷 26a,26b:配管 27:貫通孔 27a:升降銷 28:氣體供給管線 30:上部電極 32:絕緣性遮蔽構件 34:頂板 34a:氣體噴出孔 36:支撐體 36a:氣體擴散室 36b:氣體流通孔 36c:氣體導入口 38:氣體供給管 40:氣體源組 42:閥組 44:流量控制器組 46:防沉積遮蔽構件 48:排氣板 50:排氣裝置 52:排氣管 54:閘閥 62:第1射頻電源 64:第2射頻電源 66,68:匹配器 70:雷射震盪器 70L:雷射光 88:電腦(控制裝置) 100:監測裝置 110:基座基板 120:控制基板 110N:刻痕 130:拍攝裝置 131:蓋罩 133:沿著拍攝裝置130的視角之區域 135:拍攝範圍 140:電池 160:連接墊 170:控制電路 171:運算裝置 172:記憶體 173:控制器 175:通訊設備 176:連接墊 177:充電電路 178:電源電路 AN:對準器 ESC:靜電吸盤 FR:聚焦環 G:合成圖像 He:氦 LE:下部電極 LL1,LL2:真空預備模組 LM:裝載模組 MC:控制部 P:粒子 PM,PM1~PM5:製程模組 S:腔室 S1:半導體製造裝置 ST:平台 ST1~ST4:步驟 SW:開關 TF:轉移模組 TU1,TU2:搬運裝置 TUa:搬運臂 W:被加工物 WN:刻痕
[圖1]圖1係處理系統的例示圖。 [圖2]圖2係對準器的例示立體圖。 [圖3]圖3係電漿處理裝置的一例圖。 [圖4]圖4係從頂面側所見之一例的監測裝置的俯視圖。 [圖5]圖5係一例的監測裝置的構成方塊圖。 [圖6]圖6係一例的監測裝置中之拍攝裝置的拍攝範圍的說明示意圖。 [圖7]圖7係依據由拍攝裝置所拍攝到的圖像所得之合成圖像的一例的概要圖。 [圖8]圖8係監測裝置的動作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圖。
4F:FOUP(前開式晶圓傳送盒)
4FC:電連接器
88:電腦(控制裝置)
100:監測裝置
110:基座基板
120:控制基板
130:拍攝裝置
140:電池
160:連接墊
170:控制電路
171:運算裝置
172:記憶體
173:控制器
175:通訊設備
176:連接墊
177:充電電路
178:電源電路
SW:開關

Claims (11)

  1. 一種粒子監測系統,用以計量電漿處理裝置內的粒子,包含: 發光裝置,對電漿處理裝置內,照射光; 監測裝置,設置於電漿處理裝置內的平台上,且包含板狀之基座基板及複數之拍攝裝置,該複數之拍攝裝置具有於該基座基板上朝向上方的光軸,且彼此分離配置,並拍攝包含來自被該光照射的該粒子的散射光之圖像;及 控制裝置,判別由該複數之拍攝裝置所拍攝到的該圖像內的該粒子。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粒子監測系統,其中, 該發光裝置係照射雷射光以作為該光的雷射震盪器。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粒子監測系統,其中, 該控制裝置計數由該複數之拍攝裝置所拍攝到的該圖像內的該粒子。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粒子監測系統,其中, 該控制裝置取得由該複數之拍攝裝置所拍攝到的該圖像內的該粒子的位置。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粒子監測系統,其中, 該控制裝置取得由該複數之拍攝裝置所拍攝到的該圖像內的該粒子的尺寸。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粒子監測系統,其中, 該電漿處理裝置內之該複數之拍攝裝置的各自的拍攝範圍,不包含彼此重疊的區域。
  7. 一種粒子監測方法,使用監測裝置以計量電漿處理裝置內的粒子, 該監測裝置包含: 板狀之基座基板;及 複數之拍攝裝置,具有於該基座基板上朝向上方的光軸,且彼此分離配置, 該粒子監測方法包含下述程序: 將該監測裝置載置於該電漿處理裝置的腔室內的平台上; 對該電漿處理裝置的該腔室內照射光; 藉由該複數之拍攝裝置,拍攝來自被該光照射的該粒子的散射光;及 判別由該複數之拍攝裝置所拍攝到的圖像內的該粒子。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粒子監測方法,其中, 照射該光的程序,係以雷射光作為該光而進行照射。
  9. 如請求項7所述之粒子監測方法,其中, 藉由該複數之拍攝裝置進行拍攝的程序,係於對該腔室內供給氣體的狀態下實施。
  10. 如請求項7所述之粒子監測方法,其中, 藉由該複數之拍攝裝置進行拍攝的程序,係於在該腔室內產生電漿的狀態下實施。
  11. 一種監測裝置,用以計量電漿處理裝置內的粒子,包含: 發光裝置,對電漿處理裝置內照射光; 板狀之基座基板,載置於電漿處理裝置內的平台上; 複數之拍攝裝置,具有於該基座基板上朝向上方的光軸,且彼此分離配置,並拍攝包含來自於被入射至該電漿處理裝置內的光所照射的該粒子的散射光之圖像;及 控制裝置,判別由該複數之拍攝裝置所拍攝的該圖像內的該粒子。
TW111117946A 2021-05-13 2022-05-13 粒子監測系統、粒子監測方法及監測裝置 TW20230140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81726 2021-05-13
JP2021-081726 2021-05-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01400A true TW202301400A (zh) 2023-01-01

Family

ID=840291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17946A TW202301400A (zh) 2021-05-13 2022-05-13 粒子監測系統、粒子監測方法及監測裝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68921A1 (zh)
JP (1) JPWO2022239800A1 (zh)
KR (1) KR20240007662A (zh)
CN (1) CN117321404A (zh)
TW (1) TW202301400A (zh)
WO (1) WO202223980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17880B2 (ja) * 1997-07-25 2002-08-2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パーティクルモニタ装置
JP3112002B2 (ja) * 1998-11-19 2000-11-2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パーティクルモニタ装置
JP2009231562A (ja) * 2008-03-24 2009-10-08 Tokyo Electron Ltd 観測用基板及び観測システム
JP5474609B2 (ja) 2010-03-02 2014-04-16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パーティクル数計測方法
JP6114129B2 (ja) * 2013-07-09 2017-04-12 株式会社ニューフレアテクノロジー パーティクル測定方法
JP6966858B2 (ja) * 2017-03-30 2021-11-17 倉敷紡績株式会社 性状測定装置及び性状測定方法
JP2019067942A (ja) * 2017-10-02 2019-04-25 国立研究開発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材料評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2239800A1 (zh) 2022-11-17
KR20240007662A (ko) 2024-01-16
US20240068921A1 (en) 2024-02-29
WO2022239800A1 (ja) 2022-11-17
CN117321404A (zh) 2023-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93384B2 (ja)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及びプラズマ処理方法
TWI724185B (zh) 靜電電容檢測用之檢測器及使用檢測器來校正處理系統中之搬送位置資料之方法
JP7377289B2 (ja) プロセスキットリング摩耗の検出器
US20130068726A1 (en) Plasma processing apparatus
JP2007324486A (ja) 基板処理装置、基板処理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TW201635409A (zh) 基板吸附輔助構件及基板搬送裝置
TW202234560A (zh) 處理系統及處理方法
TWI679414B (zh) 工件檢測裝置、成膜裝置及工件檢測方法
JP7037964B2 (ja) 測定器、及びフォーカスリングを検査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の動作方法
JP2017118000A (ja) 接合装置、接合システム、接合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記憶媒体
TW202301400A (zh) 粒子監測系統、粒子監測方法及監測裝置
CN116805598A (zh) 基片处理装置和基片处理方法
TW202131436A (zh) 搬運之系統及方法
TW202312224A (zh) 電漿監視系統、電漿監視方法及監視裝置
JP7445532B2 (ja) 実行装置及び実行方法
US20240014060A1 (en) Sensor module and substrate process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KR102622984B1 (ko) 기판 처리 장치 및 기판 처리 방법
US20220341844A1 (en) Calibration apparatus and calibration method
JP2017150937A (ja) 基板検査装置及び仕切弁装置
JP2024050059A (ja) 校正方法及び校正システム
CN114167142A (zh) 执行装置及执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