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24227A - 顯示裝置及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顯示裝置及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24227A
TW202224227A TW111104800A TW111104800A TW202224227A TW 202224227 A TW202224227 A TW 202224227A TW 111104800 A TW111104800 A TW 111104800A TW 111104800 A TW111104800 A TW 111104800A TW 202224227 A TW202224227 A TW 20222422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ayer
emitting element
display panel
displa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048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村太紀
西戸祐典
瀬尾哲史
佐佐木俊毅
山岡諒平
海田曉弘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62190968&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TW202224227(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242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24227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L25/0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 H01L25/04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 H01L25/065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7/00
    • H01L25/0652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7/00 the devices being arranged next and on each other, i.e. mixed assembli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14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two or more printed circuits
    • H05K1/147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two or more printed circuits at least on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being bent or folded, e.g. by using a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8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omprising two independent displays, e.g. for emitting information from two major sides of the display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8Ti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8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colour filters or colour changing media [CCM]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2Interconnections, e.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and not covered by groups H10K10/80, H10K30/80, H10K50/80 or H10K59/80
    • H10K77/10Substrates, e.g. flexible substrates
    • H10K77/111Flexible substrat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11Flexible OL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uminescent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顯示面板包括多個發光元件。在來自第一發光元件的發光中,CIE1931色度座標x大於0.680且為0.720以下,CIE1931色度座標y為0.260以上且0.320以下。同樣地,在來自第二發光元件的發光中,CIE1931色度座標x為0.130以上且0.250以下,CIE1931色度座標y大於0.710且為0.810以下,在來自第三發光元件的發光中,CIE1931色度座標x為0.120以上且0.170以下,CIE1931色度座標y為0.020以上且小於0.060。

Description

顯示裝置及電子裝置
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係關於一種顯示裝置、電子裝置及它們的製造方法。
注意,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不侷限於上述技術領域。作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技術領域的例子,可以舉出半導體裝置、顯示裝置、發光裝置、電子裝置、照明設備、輸入裝置(例如,觸控感測器等)、輸入輸出裝置(例如,觸控面板等)、其驅動方法或者其製造方法。
近年來,對顯示裝置有大型化的要求。在用於大型顯示裝置時,例如,可以舉出家用電視機(也稱為電視或電視接收器)、數位看板(Digital Signage)或公共資訊顯示器(PID:Public Information Display)等。顯示區域大的顯示裝置能夠一次提供更多資訊。另外,在顯示區域大的情況下更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從而例如期待廣告宣傳效果的提高。
利用電致發光(Electroluminescence,以下稱為EL)現象的發光元件(也記載為“EL元件”)具有容易實現薄型輕量化;能夠高速地回應輸入信號;以及能夠使用直流低電壓電源等而驅動的特徵等,並且有望將其應用於顯示裝置。例如,專利文獻1公開了使用有機EL元件的具有撓性的發光裝置。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申請公開第2014-197522號公報
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目的之一是實現顯示裝置的大型化。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接縫不容易被看到的顯示區域大的顯示裝置。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能夠實現廣色域的顯示的顯示裝置。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目的之一是抑制顯示裝置的顯示不均勻或亮度不均勻。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目的之一是實現顯示裝置的薄型化或輕量化。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能夠沿著曲面顯示的顯示裝置。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一覽性強的顯示裝置。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新穎的顯示裝置。
注意,這些目的的記載不妨礙其他目的的存在。此外,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並不需要實現所有上述目的。另外,可以從說明書、圖式、申請專利範圍的描述中抽取上述目的外的目的。
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包括第一顯示面板及第二顯示面板。第一顯示面板包括第一顯示區域。第二顯示面板包括第二顯示區域及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第二顯示區域與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相鄰。第一顯示區域包括與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重疊的部分。第一顯示面板包括第一發光元件、第二發光元件及第三發光元件。第一發光元件所發射的光的CIE1931色度座標x大於0.680且為0.720以下,CIE1931色度座標y為0.260以上且0.320以下。第二發光元件所發射的光的CIE1931色度座標x為0.130以上且0.250以下,CIE1931色度座標y大於0.710且為0.810以下。第三發光元件所發射的光的CIE1931色度座標x為0.120以上且0.170以下,CIE1931色度座標y為0.020以上且小於0.060。此外,第一發光元件呈現CIE1931色度座標x大於0.680且為0.720以下,CIE1931色度座標y為0.260以上且0.320以下的發光。第二發光元件呈現CIE1931色度座標x為0.130以上且0.250以下,CIE1931色度座標y大於0.710且為0.810以下的發光。第三發光元件呈現CIE1931色度座標x為0.120以上且0.170以下,CIE1931色度座標y為0.020以上且小於0.060的發光。
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包括第一顯示面板及第二顯示面板。第一顯示面板包括第一顯示區域。第二顯示面板包括第二顯示區域及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第二顯示區域與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相鄰。第一顯示區域包括與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重疊的部分。第一顯示面板包括第一發光元件、第二發光元件、第三發光元件、第一彩色層、第二彩色層及第三彩色層。藉由第一彩色層從第一發光元件獲得的光的CIE1931色度座標x大於0.680且為0.720以下,CIE1931色度座標y為0.260以上且0.320以下。藉由第二彩色層從第二發光元件獲得的光的CIE1931色度座標x為0.130以上且0.250以下,CIE1931色度座標y大於0.710且為0.810以下。藉由第三彩色層從第三發光元件獲得的光的CIE1931色度座標x為0.120以上且0.170以下,CIE1931色度座標y為0.020以上且小於0.060。此外,作為彩色層,可以舉出濾色片等。
較佳的是,在第一彩色層中,波長為600nm的光的穿透率為60%以下,並且波長為650nm的光的穿透率為70%以上,在第二彩色層中,波長為480nm及580nm的光的穿透率為60%以下,並且波長為530nm的光的穿透率為70%以上,在第三彩色層中,波長為510nm的光的穿透率為60%以下,並且波長為450nm的光的穿透率為70%以上。
藉由第一彩色層從第一發光元件獲得的發光的發射光譜的峰值較佳為620nm以上且680nm以下。
第一發光元件、第二發光元件及第三發光元件也可以在一對電極之間都包括發光層及電子傳輸層。此時,第一發光元件、第二發光元件及第三發光元件所包括的發光層較佳為彼此分離。此外,第一發光元件、第二發光元件及第三發光元件較佳為共同使用相同的電子傳輸層。
第一發光元件、第二發光元件及第三發光元件也可以在一對電極之間包括電洞注入層。此時,第一發光元件、第二發光元件及第三發光元件較佳為共同使用相同的電洞注入層。電洞注入層較佳為包含電洞傳輸性材料和受體材料。
第一發光元件、第二發光元件及第三發光元件也可以在一對電極之間都包括電洞傳輸層。此時,第一發光元件、第二發光元件及第三發光元件所包括的電洞傳輸層較佳為彼此分離。
第一發光元件、第二發光元件及第三發光元件也可以都包括反射電極及半透射∙半反射電極作為一對電極。
此外,在包括反射電極及半透射∙半反射電極的結構中,較佳的是,在第一發光元件的反射電極與半透射∙半反射電極之間具有增強紅色發光的發光強度的光學距離,在第二發光元件的反射電極與半透射∙半反射電極之間具有增強綠色發光的發光強度的光學距離,在第三發光元件的反射電極與半透射∙半反射電極之間具有增強藍色發光的發光強度的光學距離。
第一發光元件、第二發光元件及第三發光元件也可以都在一對電極之間包括EL層。此時,第一發光元件、第二發光元件及第三發光元件所包括的EL層較佳為使用相同的材料形成的呈現白色發光的EL層。此外,EL層至少包括發光層。此外,各發光元件也可以包括多個EL層,並且各EL層也可以隔著電荷產生層彼此層疊。此外,為了在發光元件中從呈現白色發光的EL層高效地提取互不相同的顏色的光,較佳為根據發光顏色調整一對電極之間的光學距離,來實現所謂的微腔結構。
第一顯示區域和第二顯示區域中的一個或兩個也可以具有曲面。
第一顯示面板也可以具有第一曲面和第二曲面。此外,第一曲面包括第一顯示區域,第二曲面不包括第一顯示區域。此時,第一曲面的曲率半徑也可以大於第二曲面的曲率半徑。例如,第一曲面的曲率半徑大於第二曲面的曲率半徑且為10000mm以下,第二曲面的曲率半徑為1mm以上且100mm以下。例如,第一曲面的曲率半徑為10mm以上且10000mm以下,第二曲面的曲率半徑為1mm以上且小於10mm。
上述各結構的顯示裝置也可以還包括透光層。此時,第一顯示區域隔著透光層與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重疊。透光層包括波長為450nm以上且700nm以下的範圍的光穿透率的平均值為80%以上的部分。
上述各結構的顯示裝置也可以包括第一模組和第二模組。此時,第一模組包括第一顯示面板及連接器和積體電路中的至少一個。第二模組包括第二顯示面板及連接器和積體電路中的至少一個。
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是一種電子裝置,包括:上述結構中的任一個顯示裝置;以及天線、電池、外殼、相機、揚聲器、麥克風和操作按鈕中的至少一個。
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是一種包括第一發光元件、第二發光元件及第三發光元件的顯示面板。第一發光元件所發射的光的CIE1931色度座標x大於0.680且為0.720以下,CIE1931色度座標y為0.260以上且0.320以下。第二發光元件所發射的光的CIE1931色度座標x為0.130以上且0.250以下,CIE1931色度座標y大於0.710且為0.810以下。第三發光元件所發射的光的CIE1931色度座標x為0.120以上且0.170以下,CIE1931色度座標y為0.020以上且小於0.060。第一發光元件、第二發光元件及第三發光元件都包括電洞注入層、第一電洞傳輸層、發光層。第一發光元件、第二發光元件及第三發光元件共同使用相同的電洞注入層。第一發光元件、第二發光元件及第三發光元件共同使用相同的第一電洞傳輸層。第一發光元件、第二發光元件及第三發光元件所包括的發光層彼此分離。在第三發光元件中,第一電洞傳輸層與電洞注入層及發光層接觸。再者,第一發光元件及第二發光元件較佳為都包括第二電洞傳輸層。在第一發光元件及第二發光元件的每一個中,較佳的是,第一電洞傳輸層與電洞注入層接觸且第二電洞傳輸層與發光層接觸。電洞注入層和第一電洞傳輸層較佳為包含相同的材料。發光層和第二電洞傳輸層較佳為包含相同的材料。第二電洞傳輸層較佳為包含其HOMO能階比第一電洞傳輸層所包含的材料淺的材料。包括上述顯示面板的顯示裝置、模組及電子裝置也都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
藉由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可以實現顯示裝置的大型化。藉由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可以提供一種接縫不容易被看到的顯示區域大的顯示裝置。藉由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可以提供一種能夠實現廣色域的顯示的顯示裝置。藉由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可以抑制顯示裝置的顯示不均勻或亮度不均勻。藉由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可以實現顯示裝置的薄型化或輕量化。藉由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可以提供一種能夠沿著曲面顯示的顯示裝置。藉由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可以提供一種一覽性強的顯示裝置。藉由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可以提供一種新穎的顯示裝置。
注意,這些效果的記載不妨礙其他效果的存在。此外,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並不需要實現所有上述效果。另外,可以從說明書、圖式、申請專利範圍的描述中抽取上述效果外的效果。
以下參照圖式對實施方式進行詳細的說明。注意,本發明不侷限於以下說明,所屬技術領域的通常知識者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一個事實就是其方式及詳細內容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及其範圍的情況下可以被變換為各種各樣的形式。因此,本發明不應該被解釋為僅侷限在以下所示的實施方式所記載的內容中。
注意,在下面說明的發明的結構中,在不同的圖式中共同使用相同的元件符號來表示相同的部分或具有相同功能的部分,而省略反復說明。此外,當表示具有相同功能的部分時有時使用相同的陰影線,而不特別附加元件符號。
另外,為了便於理解,有時圖式中示出的各構成的位置、大小及範圍等並不表示其實際的位置、大小及範圍等。因此,所公開的發明不一定侷限於圖式所公開的位置、大小、範圍等。
另外,根據情況或狀態,可以互相調換“膜”和“層”。例如,可以將“導電層”變換為“導電膜”或者可以將“絕緣膜”變換為“絕緣層”。
實施方式1 在本實施方式中,參照圖1A至圖11對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進行說明。
藉由將多個顯示面板排列在一個以上的方向(例如,一個列或矩陣狀等)上,可以製造顯示區域大的顯示裝置。
在使用多個顯示面板製造大型顯示裝置的情況下,一個顯示面板的尺寸不需要大。因此,也可以不使用來製造該顯示面板的製造裝置大型化,而可以節省空間。此外,由於可以使用中小型的顯示面板的製造裝置,而也可以不使用用來使顯示裝置大型化的新穎的製造裝置,所以可以減少製造成本。另外,能夠抑制顯示面板的大型化所導致的良率的下降。
在顯示面板的尺寸相同的情況下,與包括一個顯示面板的顯示裝置相比,包括多個顯示面板的顯示裝置的顯示區域更大,從而具有能夠同時顯示的資訊量更多等效果。
但是,各顯示面板以圍繞顯示區域的方式包括非顯示區域。因此,例如,在使用多個顯示面板的輸出影像顯示一個影像的情況下,從顯示裝置的使用者看來該影像是分離的。
雖然藉由使各顯示面板的非顯示區域縮小(使用窄邊框的顯示面板),可以抑制各顯示面板的顯示被看為是分離的,但是難以完全消除顯示面板的非顯示區域。
此外,當顯示面板的非顯示區域的面積小時,顯示面板的端部與顯示面板內的元件之間的距離短,由此有時因從顯示面板的外部侵入的雜質而元件容易劣化。
於是,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中,多個顯示面板以其一部分彼此重疊的方式配置。在重疊的兩個顯示面板中的至少位於顯示面一側(上側)的顯示面板中,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與顯示區域相鄰。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中,配置於下側的顯示面板的顯示區域與配置於上側的顯示面板的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重疊。因此,可以縮小重疊的兩個顯示面板的顯示區域之間的非顯示區域,甚至可以消除該非顯示區域。由此,可以實現使用者不容易發現顯示面板之間的接縫的大型顯示裝置。
位於上側的顯示面板的非顯示區域中的至少一部分是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可以與位於下側的顯示面板的顯示區域重疊。另外,位於下側的顯示面板的非顯示區域中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與位於上側的顯示面板的顯示區域或遮斷可見光的區域重疊。因為這些部分對顯示裝置的窄邊框化(顯示區域以外的面積的縮小化)沒有影響,所以也可以不進行面積的縮小化。
當顯示面板的非顯示區域大時,顯示面板的端部與顯示面板內的元件之間的距離長,由此有時可以抑制因從顯示面板的外部侵入的雜質而元件劣化。例如,在作為顯示元件使用有機EL元件的情況下,顯示面板的端部與有機EL元件之間的距離越長,水分或氧等雜質越不容易從顯示面板的外部侵入(或到達)有機EL元件。因為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中,能夠充分確保顯示面板的非顯示區域的面積,所以即使適用使用有機EL元件等的顯示面板,也可以實現可靠性高的大型顯示裝置。
此外,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中,使用能夠實現廣色域的顯示的顯示面板。由此,可以製造能夠實現廣色域的顯示的顯示裝置。明確而言,顯示面板包括多個發光元件。在來自第一發光元件的發光中,CIE1931色度座標x大於0.680且為0.720以下,CIE1931色度座標y為0.260以上且0.320以下。同樣地,在來自第二發光元件的發光中,CIE1931色度座標x為0.130以上且0.250以下,CIE1931色度座標y大於0.710且為0.810以下,在來自第三發光元件的發光中,CIE1931色度座標x為0.120以上且0.170以下,CIE1931色度座標y為0.020以上且小於0.060。作為發光元件,較佳為使用在一對電極之間包括EL層的有機EL元件。此外,作為一對電極,較佳為使用反射電極及半透射∙半反射電極。
各顏色的發光元件的發光層較佳為彼此分離。因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使用多個顯示面板形成,所以一個顯示面板的尺寸可以為較小。因此,可以提高金屬遮罩的對準精度,從而可以提高分別塗佈的良率。此外,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的應用例子的一個是大型電子裝置,所以顯示面板的解析度也可以較低。由此,從採用分別塗佈方式的發光元件的觀點來看,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可以說是有利的。此外,在顯示面板的解析度高的情況下,各發光元件所包括的發光層有時包括彼此重疊的部分。在本說明書等中,各顏色的發光層彼此分離的情況不侷限於多個發光層在空間上分離的情況,還包括它們彼此電絕緣的情況。
發光元件可以具有底部發射結構或頂部發射結構。尤其是,較佳為使用具有頂部發射結構的發光元件。
此外,發光元件較佳為具有微腔結構。明確而言,較佳為藉由如下步驟調整一對電極之間的光學距離:在EL層中,發光層和另一個層(例如,電洞傳輸層)按每個顏色的發光元件以分別塗佈形成;其他層由各顏色的發光元件共同使用。由此,可以簡化製程,並且可以高效地提取光,從而可以製造能夠實現廣色域的顯示的顯示面板。
<顯示面板的結構實例1> 圖1A示出顯示面板100的俯視圖。
顯示面板100包括顯示區域101及區域102。在此,區域102是指顯示面板100的俯視圖上的顯示區域101之外的部分。此外,也可以將區域102稱為非顯示區域。
區域102包括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及遮斷可見光的區域120。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及遮斷可見光的區域120都鄰接於顯示區域101。
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及遮斷可見光的區域120都可以沿著顯示區域101的外周的一部分而設置。在圖1A所示的顯示面板100中,沿著顯示區域101的一個邊配置有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此外,也可以沿著顯示區域101的兩個邊以上配置有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如圖1A所示,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較佳為與顯示區域101接觸並延伸至顯示面板的端部。
在圖1A所示的顯示面板100中,沿著顯示區域101的兩個邊配置有遮斷可見光的區域120。遮斷可見光的區域120也可以延伸至顯示面板的端部附近。
注意,對圖1A所示的區域102中的除了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及遮斷可見光的區域120之外的區域的可見光的透過性沒有限制。
顯示區域101包括配置為矩陣狀的多個像素,可以顯示影像。在各像素中設置有一個以上的顯示元件。作為顯示元件,例如可以使用EL元件等發光元件、電泳元件、利用MEMS(微機電系統)的顯示元件或者液晶元件等。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可以使用有機EL元件製造能夠實現廣色域的顯示的顯示面板100。
作為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使用使可見光透過的材料。例如,也可以包括構成顯示面板100的基板、接合層等。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的可見光的穿透率越高,重疊在下側的顯示面板的光提取效率越高,所以是較佳的。在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中,波長為400nm以上且700nm以下的範圍的光穿透率的平均值較佳為70%以上,更佳為80%以上,進一步較佳為90%以上。
在遮斷可見光的區域120例如設置有與顯示區域101所包括的像素(明確而言,電晶體或顯示元件等)電連接的佈線。另外,除了這樣的佈線以外,還可以設置有用來驅動像素的驅動電路(掃描線驅動電路或信號線驅動電路等)。
顯示面板可以包括掃描線驅動電路和信號線驅動電路中的至少一個。此外,顯示面板也可以不包括掃描線驅動電路和信號線驅動電路的兩個。例如,也可以將被用作掃描線驅動電路和信號線驅動電路中的至少一個的IC與顯示面板電連接。IC可以藉由COG方式或COF方式安裝在顯示面板上。此外,也可以將安裝有IC的FPC、TAB(Tape Automated Bonding:捲帶自動接合)帶或TCP等與顯示面板連接。
遮斷可見光的區域120包括與FPC等電連接的端子(也稱為連接端子)及與該端子電連接的佈線等。此外,在端子及佈線等使可見光透過的情況下,可以以延伸到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的方式設置上述端子及佈線等。
圖1A所示的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的寬度W較佳為0.5mm以上且150mm以下,更佳為1mm以上且100mm以下,進一步較佳為2mm以上且50mm以下。在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的寬度W根據各顯示面而不同的情況下,或者在一個顯示面板中根據位置而不同的情況下,最短的長度較佳為在於上述範圍內。由於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可以用作密封區域,並且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的寬度W越大越能夠拉長顯示面板100的端部與顯示區域101之間的距離,由此能夠抑制水等雜質從外部侵入到顯示區域101。注意,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的寬度W有時相當於顯示區域101與顯示面板100的端部之間的最短距離。
例如,當作為顯示元件使用有機EL元件時,藉由將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的寬度W設定為1mm以上,可以有效地抑制有機EL元件的劣化,從而可以提高可靠性。此外,在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以外的部分也較佳為將顯示區域101的端部與顯示面板100的端部之間的距離設定為上述範圍。
圖1B和圖1C示出沿著圖1A的點劃線X1-Y1的剖面圖。
圖1B所示的顯示面板100包括基板201、黏合層203、絕緣層205、絕緣層208、元件層209、基板211、黏合層221及連接端子223。
黏合層203位於基板201與絕緣層205之間。黏合層221位於基板211與絕緣層205之間。
顯示區域101包括元件層209。元件層209包括顯示元件。顯示元件位於絕緣層205與絕緣層208之間。
在遮斷可見光的區域120中,連接端子223位於絕緣層205上。連接端子223包括不與黏合層221及基板211重疊的露出的部分。
對圖1B所示的顯示面板的製造方法進行說明。首先,在形成用基板上隔著剝離層形成被剝離層(絕緣層205、元件層209、絕緣層208及連接端子223等),使用黏合層221將基板211貼合到上述被剝離層。然後,使用剝離層剝離形成用基板,使用黏合層203將基板201貼合到被剝離層。如上所述,可以將形成在形成用基板上的被剝離層轉置到基板201。
圖1C所示的顯示面板100包括基板201、黏合層203、絕緣層205、元件層209、基板211、黏合層213、絕緣層215、功能層219、黏合層221及連接端子223。
黏合層203位於基板201與絕緣層205之間。黏合層213位於基板211與絕緣層215之間。黏合層221位於絕緣層205與絕緣層215之間。
顯示區域101包括元件層209。顯示區域101也可以還包括功能層219。
元件層209包括顯示元件。顯示元件位於絕緣層205與黏合層221之間。
功能層219包括彩色層(濾色片等)、遮光層(黑矩陣等)和感測器(觸控感測器等)中的至少一個。功能層219位於絕緣層215與黏合層221之間。
在遮斷可見光的區域120中,連接端子223位於絕緣層205上。連接端子223包括不與黏合層221、絕緣層215、黏合層213及基板211重疊的露出的部分。
對圖1C所示的顯示面板的製造方法進行說明。首先,在第一形成用基板上隔著第一剝離層形成第一被剝離層(絕緣層205、元件層209及連接端子223等)。此外,在第二形成用基板上隔著第二剝離層形成第二被剝離層(絕緣層215及功能層219)。然後,使用黏合層221將第一形成用基板與第二形成用基板貼合。然後,使用第一剝離層及第二剝離層剝離第一形成用基板及第二形成用基板。使用黏合層203將基板201貼合到使第一形成用基板剝離而露出的面。使用黏合層213將基板211貼合到使第二形成用基板剝離而露出的面。如上所述,可以將形成在形成用基板上的被剝離層轉置到基板201及基板211。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顯示面板的製造方法中,構成顯示面板的功能元件等都形成在形成用基板上,所以即使在製造解析度高的顯示面板的情況下,構成顯示面板的基板也不需要具有高位置對準精度。因此,即使顯示面板使用具有撓性的基板形成,也可以簡單地貼合該基板。此外,也可以以高溫度製造功能元件等,因此可以實現可靠性高的顯示面板。
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反射或吸收可見光(例如,波長為400nm以上且700nm以下的光)的一部分。當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反射外光時,顯示裝置的使用者容易看到兩個以上的顯示面板重疊的部分(以下,也稱為重疊部分)。尤其是,當配置在下側的顯示面板不進行顯示時以及當進行黑色顯示時,使用者容易看到重疊部分。此外,配置在下側的顯示面板的顯示的亮度在藉由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被看到的部分與不藉由該區域被看到的部分之間不同。
構成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的各層的折射率之差越小,可以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中的光的反射越弱。由此,顯示裝置的使用者不容易看到重疊部分。因此,可以實現接縫不容易被看到的顯示區域大的顯示裝置。
在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中,彼此接觸的兩個層的折射率之差較佳為0.20以下,更佳為0.15以下,進一步較佳為0.10以下。例如,較佳的是,圖1B中的基板201的折射率與黏合層203的折射率之差、黏合層203的折射率與絕緣層205的折射率之差、絕緣層205的折射率與黏合層221的折射率之差以及黏合層221的折射率與基板211的折射率之差都為0.20以下。例如,較佳的是,圖1C中的基板201的折射率與黏合層203的折射率之差、黏合層203的折射率與絕緣層205的折射率之差、絕緣層205的折射率與黏合層221的折射率之差、黏合層221的折射率與絕緣層215的折射率之差、絕緣層215的折射率與黏合層213的折射率之差以及黏合層213的折射率與基板211的折射率之差都為0.20以下。在減小構成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的各層的折射率之差時,可以抑制折射率之差導致的光的反射,所以是較佳的。構成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的各層的折射率之差較佳為0.20以下,更佳為0.15以下,進一步較佳為0.10以下。
此外,藉由減少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所包括的折射率之差大的介面的個數,可以提高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的可見光的穿透率。由此,可以減小配置在下側的顯示面板的顯示的藉由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被看到的部分與不藉由該區域被看到的部分的亮度之差。因此,可以抑制顯示裝置的顯示不均勻或亮度不均勻。
基板201及基板211較佳為都具有撓性。藉由使用具有撓性的基板,可以提高顯示面板的撓性。在本實施方式的顯示面板中,在形成用基板上形成絕緣層、電晶體及顯示元件等,然後將它們轉置到基板201及基板211。因此,與在基板201或基板211上直接形成絕緣層、電晶體及顯示元件等的情況相比,基板201及基板211的材料的選擇範圍寬。
基板201及基板211的厚度較佳為1µm以上且100µm以下,更佳為1µm以上且50µm以下,進一步較佳為1µm以上且25µm以下。藉由將基板形成得薄,可以減小重疊顯示面板時的步階。
基板201及基板211的波長為450nm以上且700nm以下的範圍的光穿透率的平均值較佳為都為70%以上,更佳為80%以上,進一步較佳為90%以上。基板的可見光的穿透率越高,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的可見光的穿透率越高,從而可以提高顯示裝置的光的提取效率。
基板201及基板211的玻璃轉移溫度較佳為都為150°C以上,更佳為200°C以上,進一步較佳為250°C以上。基板的耐熱性越高,可以抑制高溫環境下的保存以及FPC壓合製程等導致的顯示面板的不良。
較佳的是,基板201及基板211的熱膨脹係數都為60ppm/°C以下,更佳為30ppm/°C以下,進一步較佳為15ppm/°C以下。基板的熱膨脹係數越低,顯示面板的保存環境的溫度變化的影響越小。例如,即使保存環境的溫度產生變化,也可以抑制在顯示面板產生皺紋以及在無機膜中產生裂縫。
較佳的是,基板201及基板211的濕度膨脹係數都為100ppm/%RH以下,更佳為50ppm/%RH以下,進一步較佳為20ppm/%RH以下。基板的濕度膨脹係數越低,顯示面板的保存環境的濕度變化的影響越小。例如,即使保存環境的濕度產生變化,也可以抑制在顯示面板產生皺紋以及在無機膜中產生裂縫。
<顯示裝置的結構實例1> 圖2A示出顯示裝置12的俯視圖。圖2A所示的顯示裝置12在一個方向(橫向方向)上包括三個圖1A所示的顯示面板100。圖2A示出各顯示面板與FPC電連接的例子。
注意,在本實施方式中,為了區別每個顯示面板、每個顯示面板所包括的組件或與每個顯示面板有關的組件,有時在符號後面附加拉丁字母來進行說明。當沒有特別說明時,對配置在最下側(與顯示面相反一側)的顯示面板或組件附加“a”,對配置在其上側的一個以上的顯示面板及其組件依次以拉丁字母順序從下側附加“b”、“c”及以後的拉丁字母。另外,當沒有特別說明時,即使在說明具備多個顯示面板的結構的情況下,若說明的是在每個顯示面板或組件中共同的事項,也省略字母來進行說明。
圖2A所示的顯示裝置12具備顯示面板100a、100b、100c。
顯示面板100b的一部分與顯示面板100a上側(顯示面一側)重疊。明確而言,在顯示面板100a的顯示區域101a上重疊顯示面板100b的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b。在顯示面板100a的顯示區域101a上不重疊顯示面板100b的遮斷可見光的區域120b。在顯示面板100a的區域102a及遮斷可見光的區域120a上重疊顯示面板100b的顯示區域101b。
同樣地,顯示面板100c的一部分與顯示面板100b上側(顯示面一側)重疊。明確而言,在顯示面板100b的顯示區域101b上重疊顯示面板100c的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c。在顯示面板100b的顯示區域101b上不重疊顯示面板100c的遮斷可見光的區域120c。在顯示面板100b的區域102b及遮斷可見光的區域120b上重疊顯示面板100c的顯示區域101c。
因為在顯示區域101a上重疊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b,所以即使顯示面板100b重疊於顯示面板100a的顯示面上,顯示裝置12的使用者也可以看到顯示區域101a的整個顯示。同樣地,因為在顯示區域101b上也重疊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c,所以即使顯示面板100c重疊於顯示面板100b的顯示面上,顯示裝置12的使用者也可以看到顯示區域101b的整個顯示。
此外,當在區域102a及遮斷可見光的區域120a的上側重疊顯示面板100b的顯示區域101b時,在顯示區域101a與顯示區域101b之間不存在非顯示區域。同樣地,當在區域102b及遮斷可見光的區域120b的上側重疊顯示面板100c的顯示區域101c時,在顯示區域101b與顯示區域101c之間不存在非顯示區域。因此,可以將沒有接縫地配置有顯示區域101a、101b、101c的區域用作顯示裝置12的顯示區域13。
圖2B示出沿著圖2A的點劃線X2-Y2的剖面圖。
圖2B所示的顯示面板100a、100b具有與圖1C所示的結構同樣的結構。
另外,為了減小鄰接的兩個顯示面板100之間的步階,較佳為顯示面板100的厚度薄。例如顯示面板100的厚度較佳為1mm以下,更佳為300µm以下,進一步較佳為100µm以下。此外,當顯示面板薄時,可以實現顯示裝置整體的薄型化或輕量化,所以是較佳的。
當在位於上側的顯示面板的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與位於下側的顯示面板的顯示區域之間存在空氣時,從顯示區域提取的光的一部分在顯示區域與大氣的介面以及在大氣與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的介面被反射而有時成為顯示的亮度下降的原因。因此,導致多個顯示面板重疊的區域的光提取效率的下降。此外,在位於上側的顯示面板的重疊於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的部分與不重疊於該區域的部分之間產生位於下側的顯示面板的顯示區域的亮度的差異,由此有時使用者容易看到顯示面板的接縫。
於是,如圖2B所示,顯示裝置12在顯示區域101a與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b之間包括透光層103。該透光層103的折射率高於空氣且使可見光透過。由此,可以抑制空氣進入顯示區域101a與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b之間,可以減少折射率的差異所導致的介面反射。而且,可以抑制顯示裝置中的顯示或亮度的不均勻。
透光層103的可見光穿透率越高,顯示裝置的光提取效率越高,所以是較佳的。在透光層103中,波長為400nm以上且700nm以下的範圍的光穿透率的平均值較佳為80%以上,更佳為90%以上。
透光層與接觸於透光層的層的折射率之差越小,越可以抑制光反射,所以是較佳的。例如,透光層的折射率高於空氣即可,較佳為1.3以上且1.8以下。透光層與接觸於透光層的層(例如,構成顯示面板的基板)的折射率之差較佳為0.30以下,更佳為0.20以下,進一步較佳為0.15以下。
透光層較佳為可裝卸地接觸於下側的顯示面板和上側的顯示面板中的至少一個。當可以分別獨立地裝卸構成顯示裝置的顯示面板時,例如在一個顯示面板的顯示產生不良的情況下,可以只將該顯示不良的顯示面板換為新的顯示面板。藉由繼續使用其他顯示面板,可以實現長使用壽命且低成本的顯示裝置。
在顯示面板不需要是可裝卸的情況下,也可以作為透光層使用具有接合性的材料(接合劑等)來固定每個顯示面板。
作為透光層,可以使用無機材料和有機材料。作為透光層,可以使用液狀物質、凝膠狀物質和固體狀物質。
作為透光層,例如可以使用水、水溶液、氟類惰性液體、折射液、矽酮油等液狀物質。
在以傾斜於水平面(垂直於重力方向的面)的方式配置顯示裝置的情況或者以垂直於水平面的方式配置顯示裝置的情況等下,液狀物質的黏度較佳為1mPa∙s以上,更佳為1Pa∙s以上,進一步較佳為10Pa∙s以上,特別較佳為100Pa∙s以上。注意,在以平行於水平面的方式配置顯示裝置的情況等下,不侷限於此。
當透過層為惰性物質時,可以抑制構成顯示裝置的其他層所受的損傷等,所以是較佳的。
透光層所包含的材料較佳為非揮發性材料。由此,可以抑制因用於透光層的材料揮發而空氣進入介面。
作為透光層,可以使用高分子材料。例如,可以舉出環氧樹脂、丙烯酸樹脂、矽酮樹脂、酚醛樹脂、聚醯亞胺樹脂、醯亞胺樹脂、PVC(聚氯乙烯)樹脂、PVB(聚乙烯醇縮丁醛)樹脂、EVA(乙烯-醋酸乙烯酯)樹脂等樹脂。另外,也可以使用兩液混合型樹脂。此外,也可以使用包含上述樹脂中的任一個以上的紫外線固化接合劑等光固化接合劑、反應固化接合劑、熱固化接合劑、厭氧接合劑等各種固化接合劑或接合薄片等。在不需要使顯示面板固定的情況等下,也可以不使接合劑固化。
透光層較佳為對物件具有高的自身吸附性的層。此外,透光層較佳為對物件具有高剝離性的層。較佳為能夠在剝離黏合於顯示面板的透光層之後再次與顯示面板黏合。
透光層較佳為不具有黏合性或黏合性低。由此,可以反復將透光層吸附到物件以及從物件剝離透光層,而不損傷或弄髒物件的表面。
作為透光層,例如可以使用具有吸附性的薄膜或具有黏合性的薄膜。在使用具有吸附層或黏合層與基材的疊層結構的吸附薄膜的情況下,也可以將吸附層或黏合層用作顯示裝置中的透光層並將基材用作構成顯示面板的基板。另外,顯示裝置也可以除了吸附薄膜的基材以外另行包括基板。吸附薄膜也可以在吸附層或黏合層與基材之間包括固著層。固著層具有提高吸附層或黏合層與基材之間的接合力的功能。另外,固著層具有使基材的吸附層或黏合層的塗佈面平滑的功能。因此,可以使物件與透光層之間不容易產生氣泡。例如,在顯示裝置中,可以適當地使用層疊有聚酯薄膜與具有吸附性的矽酮樹脂層的薄膜。
對透光層的厚度沒有特別的限制。例如,也可以為1µm以上且50µm以下。雖然透光層的厚度也可以大於50µm,但是在製造具有撓性的顯示裝置的情況下,透光層的厚度較佳為不有損於顯示裝置的撓性的程度。例如,透光層的厚度較佳為10µm以上且30µm以下。另外,透光層的厚度也可以小於1µm。
顯示區域101a重疊於隔著透光層103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b。由此,可以抑制空氣進入顯示區域101a和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b之間,可以減少折射率的差異所導致的介面反射。
因此,可以抑制在重疊於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b的部分與不重疊於區域110b的部分之間產生顯示區域101a的亮度的差異,從而可以使顯示裝置的使用者不容易確認到顯示面板的接縫。另外,可以抑制顯示裝置中的顯示或亮度的不均勻。
遮斷可見光的區域120a及FPC112a都與顯示區域101b重疊。因此,可以充分確保非顯示區域的面積並能夠實現沒有接縫的顯示區域的大型化,從而能夠實現可靠性高的大型顯示裝置。
<顯示裝置的結構實例2> 圖3A示出顯示裝置12的俯視圖。圖3B示出沿著圖3A的點劃線X3-Y3的剖面圖。
圖3A和圖3B所示的顯示裝置12具有在圖2A和圖2B所示的顯示裝置12的最表面上配置有光學構件240的結構。除此之外的結構與圖2A和圖2B所示的結構同樣,所以省略其詳細說明。
光學構件240至少設置在顯示區域13中。圖3A示出在顯示面板的整體上重疊光學構件240的例子。較佳的是,光學構件240與各顯示面板密接。光學構件240與各顯示面板的至少一部分既可以由黏合劑等被固定,又可以完全不被固定。例如,光學構件240與各顯示面板也可以分別獨立地被固定於顯示裝置12或電子裝置所包括的外殼。
作為光學構件240,可以使用偏振構件、相位差構件和防反射構件等中的一個以上。此外,光學構件240的最表面也可以經過硬塗層處理。
作為偏振構件,可以舉出偏光板、偏振薄膜、偏振膜等。
作為相位差構件,可以舉出相位差板、相位差薄膜、相位差膜等。
作為防反射構件,可以舉出防反射薄膜(也被稱為AR(Anti-Reflection)薄膜)、低反射薄膜(也被稱為LR(Low-Reflection)薄膜)及防眩光薄膜(也被稱為AG(Anti-Glare)薄膜、Non-Glare薄膜)等。此外,具有與上述薄膜中的任一個相等的功能的防反射板或防反射膜也是防反射構件的例子。
參照圖4A至圖4G對光學構件240的結構實例進行說明。
圖4A所示的光學構件240包括防反射構件291。
AR薄膜、LR薄膜及AG薄膜等都可以直接貼合到顯示面板。
藉由作為防反射構件291使用AR薄膜或LR薄膜,可以抑制顯示裝置12的表面的外光的反射。
藉由作為防反射構件291使用AG薄膜,由於散射外光,所以可以抑制顯示裝置12的周圍的景色映在顯示裝置12的表面。
圖4B所示的光學構件240包括防反射構件291和支撐體292。支撐體292配置在比防反射構件291更靠近顯示面板一側的位置。
光學構件240較佳為具有對使可見光透過的支撐體292貼合偏振構件、相位差構件和防反射構件等中的一個以上的結構。
當層疊多個顯示面板時,在顯示面板之間產生步階。因此,在將一個光學構件240貼合到多個顯示面板的情況下,空氣容易混入光學構件240與顯示面板的介面。此外,當將一個光學構件240與多個顯示面板貼合時,有時不能卸下顯示面板。此外,在對每個顯示面板貼合一個光學構件240的情況下,有時所需要的勞力增大,而製造時間變長。
藉由使用支撐體292,可以容易提高光學構件240的強度,容易增大光學構件240的厚度,或者容易處理光學構件240等。因此,可以將光學構件240與顯示面板足夠密接,儘可能地減少存在於光學構件240與顯示面板的介面的空氣。藉由將光學構件240與顯示面板足夠密接,可以減小多個顯示面板之間的步階及顯示面板本身的皺紋。光學構件240與顯示面板較佳為在足夠密接的狀態下被固定。藉由儘可能地減少光學構件240與顯示面板被固定的部分的個數,可以實現顯示裝置的製程的簡化以及顯示裝置的良率的提高。
作為支撐體292,例如可以使用丙烯酸板、聚碳酸酯板等塑膠板或者玻璃板等。
圖4C所示的光學構件240包括防反射構件291、293和支撐體292。離顯示面板最近的層為防反射構件293,離顯示面板最遠的層為防反射構件291。
藉由作為防反射構件291使用AR薄膜,可以降低顯示裝置的表面的外光的反射。此外,藉由作為防反射構件291使用AG薄膜,可以抑制顯示裝置的周圍的景色映在顯示裝置的表面。
在光學構件240與顯示面板之間存在空氣。藉由作為防反射構件293使用AR薄膜,可以抑制光學構件240與空氣之間的光的反射。
此外,藉由作為防反射構件293使用AG薄膜,可以抑制周圍的景色的反射,顯示裝置的使用者可以容易看到顯示。
圖4D示出作為光學構件240使用圓偏光板295的例子。
圓偏光板295包括直線偏光板和相位差板。例如,直線偏光板在一對基板之間包括直線偏振層。作為相位差板,可以舉出1/4λ板等。直線偏光板與相位差板使用黏合層貼合。
藉由使用圓偏光板,可以防止顯示裝置的使用者因顯示面板的表面及內部的光的反射而看到重疊部分。
如圖4D所示,圓偏光板295較佳為與多個顯示面板重疊。藉由採用該結構,可以防止顯示裝置的使用者因顯示面板的側面(參照圖4D的由虛線圍繞的部分)的光的反射而看到顯示區域的接縫。
在作為光學構件240使用圓偏光板的情況下,較佳為將光學各向同性高的基板用作顯示面板所包括的基板。
圖4D示出如下情況:下側的顯示面板包括光學各向同性高的基板202a及基板212a,上側的顯示面板包括光學各向同性高的基板202b及基板212b。在基板202a與基板212a之間設置有包括顯示元件的區域155a以及包括與顯示元件電連接的佈線的區域156a。同樣地,在基板202b與基板212b之間設置有包括顯示元件的區域155b以及包括與顯示元件電連接的佈線的區域156b。
光學各向同性高的基板的雙折射較低(也可以說雙折射量較少)。
光學各向同性高的基板的相位差值(retardation value)的絕對值較佳為30nm以下,更佳為20nm以下,進一步較佳為10nm以下。
作為光學各向同性高的薄膜,可以舉出三乙酸纖維素(也被稱為TAC:Cellulose triacetate)薄膜、環烯烴聚合物(COP)薄膜、環烯烴共聚物(COC)薄膜及丙烯酸薄膜等。
圖4E所示的光學構件240包括圓偏光板295和支撐體292。支撐體292和圓偏光板295中的任一個可以設置在更靠近顯示面板一側的位置。在支撐體292配置在比圓偏光板295更靠近顯示面板一側的位置的情況下,該支撐體292的光學各向同性較佳為高。在圓偏光板295配置在比支撐體292更靠近顯示面板一側的位置的情況下,對支撐體292的光學各向同性沒有特別的限制,所以能夠用於支撐體292的材料的選擇範圍寬。
圖4F和圖4G所示的光學構件240都包括圓偏光板295、防反射構件296及支撐體292。在圖4F所示的光學構件240中,離顯示面板最近的層為支撐體292,離顯示面板最遠的層為防反射構件296。在圖4G所示的光學構件240中,離顯示面板最近的層為圓偏光板295,離顯示面板最遠的層為防反射構件296。
作為防反射構件296,較佳為使用AR薄膜。由此,可以降低顯示裝置的表面的外光的反射。
<顯示面板的結構實例2> 圖5A示出顯示面板100的俯視圖。圖5B是圖5A的由虛線圍繞的區域N的放大圖。
顯示面板100包括顯示區域101及區域102。區域102包括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及遮斷可見光的區域120。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及遮斷可見光的區域120都與顯示區域101相鄰。在圖5A所示的顯示面板100中,沿著顯示區域101的兩個邊設置有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沿著顯示區域101的一個邊的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的寬度W與沿著另一個邊的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的寬度W也可以相同或不同。圖5A示出它們相同的例子。
在基板的耐熱性低的情況下,當壓合FPC時,有時導致起因於熱的基板的變形。例如,在圖5B的由虛線圍繞的部分中沒有配置佈線,當壓合頭部與該部分接觸時,在顯示面板中容易產生皺紋。因此,如圖5C所示,較佳為在壓合FPC的區域附近形成偽佈線121。藉由將偽佈線121配置在與壓合頭部接觸的區域中,可以抑制在顯示面板中產生皺紋。偽佈線121較佳為利用與顯示面板所包括的導電層相同的材料和相同的製程製造。由此,可以防止偽佈線121的形成所導致的製程的增加。
<顯示裝置的結構實例3> 圖5D和圖5E示出與圖2A不同的顯示裝置12的立體圖。圖5D和圖5E所示的顯示裝置12以2×2的矩陣狀包括四個(在縱向方向及橫向方向上分別包括兩個)圖5A所示的顯示面板100。圖5D是顯示裝置12的顯示面一側的立體圖,圖5E是與顯示裝置12的顯示面一側相反的一側的立體圖。
圖5D和圖5E示出各顯示面板與FPC電連接的例子。
圖5D和圖5E所示的顯示裝置12具備顯示面板100a、100b、100c、100d。
在圖5D和圖5E中,顯示面板100a的短邊與顯示面板100b的短邊重疊,顯示區域101a的一部分與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b的一部分重疊。另外,顯示面板100a的長邊與顯示面板100c的長邊重疊,顯示區域101a的一部分與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c的一部分重疊。
在圖5D和圖5E中,顯示區域101b的一部分與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c的一部分及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d的一部分重疊。另外,顯示區域101c的一部分與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d的一部分重疊。
因此,如圖5D所示,可以將顯示區域101a、顯示區域101b、顯示區域101c及顯示區域101d無縫拼接地配置的區域用作顯示裝置12的顯示區域13。
在顯示裝置12的中央部,在顯示面板100a上重疊有顯示面板100b,在顯示面板100b上重疊有顯示面板100c,在顯示面板100c上重疊有顯示面板100d。
在此,顯示面板100較佳為具有撓性。例如,構成顯示面板100的一對基板較佳為具有撓性。
由此,例如圖5D及圖5E所示,可以使顯示面板100a的FPC112a附近彎曲,並在與FPC112a鄰接的顯示面板100b的顯示區域101b的下側配置顯示面板100a的一部分及FPC112a的一部分。其結果是,可以使FPC112a與顯示面板100b的背面在物理上互不干涉。另外,當將顯示面板100a與顯示面板100b重疊固定時,由於不需要考慮FPC112a的厚度,所以可以減少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b的頂面與顯示面板100a的頂面的高度差。其結果是,可以防止位於顯示區域101a上的顯示面板100b的端部被看到。
並且,藉由使各顯示面板100具有撓性,可以以顯示面板100b的顯示區域101b的頂面高度與顯示面板100a的顯示區域101a的頂面高度一致的方式緩慢地使顯示面板100b彎曲。由此,除了顯示面板100a與顯示面板100b重疊的區域附近以外,能夠使各顯示區域的高度一致,從而提高在顯示裝置12的顯示區域13顯示的影像的顯示品質。
雖然在上述內容中以顯示面板100a與顯示面板100b的關係為例來進行說明,但是其他鄰接的兩個顯示面板的關係也是同樣的。
圖6A至圖7D是貼合兩個顯示面板時的剖面圖的一個例子。
在圖6A至圖6E中,下側的顯示面板包括顯示區域101a、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a及遮斷可見光的區域120a。下側的顯示面板與FPC112a電連接。上側(顯示面一側)的顯示面板包括顯示區域101b、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b及遮斷可見光的區域120b。上側的顯示面板與FPC112b電連接。
在圖6A中,FPC112a與下側的顯示面板的顯示面(正面)一側連接,FPC112b與上側的顯示面板的顯示面一側連接的例子。
圖6B示出使用上述透光層103部分地貼合兩個顯示面板的例子。圖6B示出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b的寬度與透光層103的寬度相等的例子。
在圖6C中,FPC112a連接於與下側的顯示面板的顯示面相反的面(背面)一側,FPC112b連接於與上側的顯示面板的顯示面相反的面(背面)一側連接的例子。
在圖6C中,透光層103還設置在下側的顯示面板的遮斷可見光的區域120a與上側的顯示面板的顯示區域101b之間。
藉由使FPC具有連接於顯示面板的背面一側的結構,能夠將下側的顯示面板的端部貼合於上側的顯示面板的背面,可以擴大它們的接合面積,從而可以提高貼合部分的機械強度。
在圖6D中,顯示區域101a的不重疊於上側的顯示面板的區域與透光層103重疊。再者,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a與透光層103重疊。
根據透光層的材質而有時大氣中的灰塵等微細的粉塵被吸附。在此情況下,顯示區域101a的不重疊於上側的顯示面板的區域較佳為不與透光層103重疊。因此,可以抑制由於附著於透光層103的粉塵等而顯示裝置的顯示變得不清楚。
此外,在圖6E中,上側的顯示面板的不重疊於顯示區域101a的區域與透光層103重疊。
在圖6E的結構中,因為透光層不位於顯示裝置的顯示面一側的最表面,所以可以防止由於附著於透光層103的粉塵等而顯示裝置的顯示變得不清楚。另外,當在顯示裝置的背面上配置具有吸附性的透光層時,可以使用不接觸於顯示面板的面可裝卸地將顯示裝置貼合於所希望的位置。
另外,在圖7A中,樹脂層131覆蓋顯示面板100a及顯示面板100b的表面。較佳為以覆蓋顯示面板100a及顯示面板100b的每一個的顯示區域以及顯示面板100a與顯示面板100b重疊的區域的方式設置樹脂層131。
藉由將樹脂層131設置在多個顯示面板100上,可以提高顯示裝置12的機械強度。另外,當將樹脂層131的表面形成地平坦時,可以提高顯示區域13所顯示的影像的顯示品質。例如,使用狹縫式塗佈機、幕式塗佈機、凹印塗佈機、輥塗機、旋塗機等塗佈裝置可以形成平坦性高的樹脂層131。
樹脂層131的折射率較佳為用於顯示面板100的顯示面一側的基板的折射率的0.8倍以上且1.2倍以下,更佳為0.9倍以上且1.1倍以下,進一步較佳為0.95倍以上且1.15倍以下。當顯示面板100與樹脂層131的折射率的差小時,可以高效地將光提取到外部。另外,藉由以覆蓋顯示面板100a與顯示面板100b的步階部分的方式設置具有這樣的折射率的樹脂層131,該步階部分變得不容易被看到,因此可以提高顯示區域13所顯示的影像的顯示品質。
樹脂層131是使可見光透過的層。作為樹脂層131,例如可以使用環氧樹脂、芳族聚醯胺樹脂、丙烯酸樹脂、聚醯亞胺樹脂、聚醯胺樹脂、聚醯胺-醯亞胺樹脂等有機樹脂。
另外,如圖7B所示,較佳為隔著樹脂層131在顯示裝置12上設置保護基板132。此時,樹脂層131也可以具有接合顯示裝置12與保護基板132的接合層的功能。
保護基板132不僅能夠保護顯示裝置12的表面,還可以提高顯示裝置12的機械強度。作為保護基板132,至少在與顯示區域13重疊的區域使用具有透光性的材料。另外,保護基板132也可以具有遮光性以使除了與顯示區域13重疊的區域以外的區域不被看到。
保護基板132可以具有觸控面板的功能。當顯示面板100具有撓性且能夠彎曲時,較佳為保護基板132也同樣地具有撓性。
另外,保護基板132的折射率與用於顯示面板100的顯示面一側的基板或樹脂層131的折射率的差較佳為20%以下,更佳為10%以下,進一步較佳為5%以下。
作為保護基板132可以使用薄膜狀的塑膠基板。例如,可以舉出聚酯樹脂諸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等、聚丙烯腈樹脂、聚醯亞胺樹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樹脂、聚碳酸酯(PC)樹脂、聚醚碸(PES)樹脂、聚醯胺樹脂(尼龍、芳族聚醯胺等)、聚環烯烴樹脂、聚苯乙烯樹脂、聚醯胺-醯亞胺樹脂、聚氯乙烯樹脂、聚醚醚酮(PEEK)樹脂、聚碸(PSF)樹脂、聚醚醯亞胺(PEI)樹脂、聚芳酯(PAR)樹脂、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樹脂、聚四氟乙烯(PTFE)樹脂或矽酮樹脂等。另外,也可以使用將樹脂浸滲於纖維體中的基板(也稱為預浸料)或將無機填料混合到有機樹脂中來降低線膨脹係數的基板。另外,保護基板132不侷限於樹脂薄膜,也可以使用將紙漿加工為連續的薄片狀的透明不織布、具有包含被稱為蠶絲蛋白(Fibroin)的蛋白質的人造蜘蛛絲纖維的薄片、混合該透明不織布或該薄片與樹脂的複合體、由纖維寬度為4nm以上且100nm以下的纖維素纖維構成的不織布與樹脂膜的疊層體或者包含人造蜘蛛絲纖維的薄片與樹脂膜的疊層體。
此外,也可以將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或顯示面板貼合到丙烯酸板、玻璃板、木板、金屬板等。顯示裝置或顯示面板的顯示面一側可以貼合到上述板(此時,使用使可見光透過的板),也可以與顯示面相對的面一側貼合到上述板。此外,顯示裝置或顯示面板較佳為可裝卸地貼合到上述板。
另外,作為保護基板132,也可以使用偏光板、圓偏光板、相位差板和光學膜等中的至少一個。上述光學構件240可以被用作保護基板132。
在保持顯示面板貼合到板的狀態的情況下,較佳的是,不但顯示面板的起因於溫度變化的變形小,而且該板的起因於溫度變化的變形也小。例如,板的熱膨脹係數較佳為60ppm/°C以下,更佳為30ppm/°C以下。例如,可以適當地使用鋁板等金屬板或玻璃環氧板。
另外,如圖7C所示,可以在與顯示面板100a及顯示面板100b的顯示面相反一側的面設置樹脂層133及保護基板134。藉由在顯示面板的背面配置支撐顯示面板的基板,可以抑制在顯示面板產生非意圖性的翹曲或彎曲,並且藉由使顯示面平滑,可以提高顯示區域13所顯示的影像的顯示品質。
另外,設置在與顯示面相反一側的樹脂層133及保護基板134不一定必須具有透光性,也可以使用吸收或反射可見光的材料。
另外,如圖7D所示,也可以在顯示面板的表面設置樹脂層131及保護基板132,並在顯示面板的背面設置樹脂層133及保護基板134。如此,藉由以兩個保護基板夾著顯示面板100a及顯示面板100b,可以進一步提高顯示裝置12的機械強度。
另外,樹脂層131及保護基板132的厚度總和較佳為大致與樹脂層133及保護基板134的厚度總和相等。例如,較佳為使樹脂層131與樹脂層133的厚度相等,並將同一厚度的材料用於保護基板132與保護基板134。由此,可以將多個顯示面板100配置在這些疊層體的厚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例如,當使包括顯示面板100的疊層體彎曲時,由於顯示面板100位於厚度方向上的中央部,隨著彎曲而施加到顯示面板100的橫向應力得到緩和,從而可以防止顯示面板100的損壞。
在樹脂層及保護基板的厚度在顯示裝置的端部與中央部之間不同的情況等下,較佳為適當地選擇平均厚度、最大厚度、最小厚度等而在相同的條件下比較樹脂層131與保護基板132的厚度總和以及樹脂層133與保護基板134的厚度總和。
在圖7D中,在作為樹脂層131和樹脂層133使用相同的材料時,可以減少製造成本,所以是較佳的。與此同樣,在作為保護基板132和保護基板134使用相同的材料時,可以減少製造成本,所以是較佳的。
另外,如圖7C及圖7D所示,較佳為在配置在顯示面板100a及顯示面板100b的背面一側的樹脂層133及保護基板134中設置用來取出FPC112a的開口部。尤其是,如圖7D所示,若以覆蓋FPC112a的一部分的方式設置樹脂層133,則可以提高顯示面板100a與FPC112a的連接部的機械強度,從而可以抑制FPC112a剝落等不良影響。同樣地,較佳為以覆蓋FPC112b的一部分的方式設置樹脂層133。
接著,對顯示面板100的結構實例進行說明。圖8A是將圖5A中的區域P放大的俯視圖的一個例子,圖8B是將圖5A中的區域Q放大的俯視圖的一個例子。
如圖8A所示,在顯示區域101中以矩陣狀配置有多個像素141。當使用紅色、藍色、綠色這三種顏色來實現能夠進行全彩色顯示的顯示面板100時,多個像素141分別對應於能夠顯示上述三種顏色中任一種的子像素。此外,除了上述三種顏色以外,還可以設置能夠顯示白色或黃色的子像素。包括像素141的區域相當於顯示區域101。
一個像素141與佈線142a及佈線142b電連接。多個佈線142a的每一個都與佈線142b交叉且與電路143a電連接。另外,多個佈線142b與電路143b電連接。電路143a和電路143b中的一個被用作掃描線驅動電路,另一個被用作信號線驅動電路。另外,也可以不設置電路143a和電路143b中的任一個,或兩個都不設置。
在圖8A中,設置有與電路143a或電路143b電連接的多個佈線145。佈線145在未圖示的區域中與FPC123電連接,並且具有將來自外部的信號供應到電路143a及電路143b的功能。
在圖8A中,包括電路143a、電路143b及多個佈線145等的區域相當於遮斷可見光的區域120。
在圖8B中,設置在最外端的像素141外側的區域相當於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沒有包括像素141、佈線142a及佈線142b等的遮斷可見光的構件。另外,當像素141的一部分、佈線142a或佈線142b使可見光透過時,它們也可以延伸到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
當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的寬度因顯示面板而不同或者在一個顯示面板中因部分而不同時,可以將最短的長度設定為寬度W。注意,雖然圖8B所示的是從像素141到基板端部的距離(即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的寬度W)在圖式中的縱向方向和橫向方向上相等的狀況,但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不侷限於此。
圖8C是沿圖8B中的線A1-A2的剖面圖。顯示面板100包括使可見光透過的一對基板(基板151及基板152)。基板151與基板152被接合層154接合。在此,將形成有像素141及佈線142b等的基板稱為基板151。
如圖8B及圖8C所示,當像素141位於顯示區域101的最外端時,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的寬度W相當於從基板151或基板152的端部到像素141的端部的長度。
注意,像素141的端部是指像素141所包括的遮斷可見光的構件中位於最外端的構件的端部。或者,當像素141包括在一對電極之間具備包含發光性有機化合物的層的發光元件(也稱為有機EL元件)時,像素141的端部也可以是下部電極的端部、包含發光性有機化合物的層的端部和上部電極的端部中的任一個。
圖9A是放大區域Q的俯視圖的一個例子,佈線142a的位置與圖8B不同。圖9B是沿圖9A中的線B1-B2的剖面圖,圖9C是沿圖9A中的線C1-C2的剖面圖。
如圖9A、圖9B及圖9C所示,當佈線142a位於顯示區域101的最外端時,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的寬度W相當於從基板151或基板152的端部到佈線142a的端部的長度。當佈線142a使可見光透過時,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也可以包括設置有佈線142a的區域。
<發光元件的結構實例> 圖10A和圖10B示出顯示面板所包括的發光元件的結構實例。
例如,顯示面板包括圖10A或圖10B所示的第一發光元件1105R、第二發光元件1105G及第三發光元件1105B。再者,顯示面板也可以包括圖10B所示的濾色片1104R、濾色片1104G及濾色片1104B。
在圖10A中,第一發光元件1105R包括第一電極1101、EL層1103R及第二電極1102。第二發光元件1105G包括第一電極1101、EL層1103G及第二電極1102。第三發光元件1105B包括第一電極1101、EL層1103B及第二電極1102。此外,三個發光元件所包括的EL層在其一部分或全部包含互不相同的材料,並且以分別塗佈形成。就是說,例如,可以實現如下結構:EL層1103R為呈現紅色發光的EL層,EL層1103G為呈現綠色發光的EL層,EL層1103B為呈現藍色發光的EL層。
此外,各發光元件的至少一個電極(在圖10A中,位於來自EL層的光射出的箭頭方向上的第二電極1102)較佳為使用具有透光性的導電材料形成。
此外,在圖10B中,第一發光元件1105R、第二發光元件1105G及第三發光元件1105B分別包括第一電極1101、EL層1103及第二電極1102。此外,在與第一發光元件1105R重疊的位置上設置有濾色片1104R。此外,在與第二發光元件1105G重疊的位置上設置有濾色片1104G。此外,在與第三發光元件1105B重疊的位置上設置有濾色片1104B。此外,各發光元件共同使用相同的EL層1103。
此外,圖10B所示的各發光元件的第二電極1102較佳為使用具有透光性的導電材料形成。由此,在第一發光元件1105R中,可以將從EL層1103射出的光中的紅色發光1106R藉由濾色片1104R提取到外部。此外,在第二發光元件1105G中,可以將從EL層1103射出的光中的綠色發光1106G藉由濾色片1104G提取到外部。此外,在第三發光元件1105B中,可以將從EL層1103射出的光中的藍色發光1106B藉由濾色片1104B提取到外部。因此,濾色片1104R具有使紅色發光透過的功能,濾色片1104G具有使綠色發光透過的功能,濾色片1104B具有使藍色發光透過的功能。
注意,雖然圖10A和圖10B未圖示,但是第一發光元件1105R、第二發光元件1105G及第三發光元件1105B都可以與控制發光的電晶體電連接。
圖10A和圖10B所示的各EL層包括包含呈現發光的發光物質的發光層、電洞注入層、電洞傳輸層、電子傳輸層、電子注入層等功能層。此外,在層疊有多個EL層的情況下,在EL層之間包括電荷產生層。
在圖10A和圖10B所示的各EL層所包括的發光層不但包含發光物質,而且還可以包含一種以上的有機化合物。此外,在發光層中,可以混合呈現不同的發光顏色的發光物質,或者,在發光層的疊層中,可以包含呈現不同的發光顏色的發光物質。在圖10A和圖10B所示的各發光元件包括多個EL層的情況下,如上所述,在多個EL層之間夾持電荷產生層。此時的多個EL層較佳為呈現互不相同的發光顏色。
此外,圖10B所示的第一發光元件1105R、第二發光元件1105G及第三發光元件1105B都包括共同的EL層1103。此時,雖然EL層1103呈現白色發光,但是可以從各發光元件獲得不同的發光顏色。
如圖10B所示,在來自EL層1103的發光為多個波長的光混合的白色發光的情況下,為了僅增強指定的波長的光,較佳為將第一電極1101用作反射電極,將第二電極1102用作半透射∙半反射電極,而實現光學微腔諧振器(微腔)結構。此外,如圖10A所示,在每個發光元件中以分別塗佈形成EL層的情況下也形成與光學微腔諧振器(微腔)結構組合的發光元件。
此外,因為圖10A和圖10B所示的第一發光元件1105R為呈現紅色發光的發光元件,所以較佳為以第一電極1101與第二電極1102之間的光學距離為增強紅色發光的光學距離的方式調整第一電極1101的厚度。此外,因為第二發光元件1105G為呈現綠色發光的發光元件,所以較佳為以第一電極1101與第二電極1102之間的光學距離成為增強綠色發光的光學距離的方式調整第一電極1101的厚度。此外,因為第三發光元件1105B為呈現藍色發光的發光元件,所以較佳為以第一電極1101與第二電極1102之間的光學距離成為增強藍色發光的光學距離的方式調整第一電極1101的厚度。
如圖10B所示,在從EL層1103獲得的發光為白色發光的情況下,從抑制色純度的下降的觀點來看,構成白色發光的紅色發光、綠色發光及藍色發光較佳為具有分別獨立且互不重疊的發射光譜。尤其是,綠色發光的光譜和紅色發光的光譜的峰值波長很近,所以它們的光譜容易彼此重疊。從抑制上述發射光譜的重疊的觀點來看,用於EL層的發光物質和EL層的疊層結構是重要的。雖然與包括以分別塗佈形成的EL層的顯示面板相比,包括共同的EL層的顯示面板可以容易減少製程,但是難以選擇發光物質且設計能夠防止發射光譜的重疊的EL層的疊層結構。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顯示面板中,不但可以提供根據各發光顏色呈現良好的色度的顯示面板,而且在包括共同的白色發光層的情況下可以提供一種不同的發射光譜的重疊得到抑制且根據各發光顏色呈現良好的色度的顯示面板。
本實施方式所示的顯示面板為包括多個發光元件的顯示面板,可以實現全彩色顯示。現在這種全彩色顯示中的品質指標有幾個規格值。
例如,為了統一顯示器、印表機、數位相機或掃描器等設備的顏色再現性,IEC(國際電子電機委員會)定義的國際標準之顏色空間的規格,亦即sRGB規格廣泛地普及。在sRGB規格中,CIE(國際照明委員會)所定義的CIE1931色度座標(xy色度座標)中的色度(x,y)為如下:紅色(R)(x,y)=(0.640,0.330),綠色(G)(x,y)=(0.300,0.600),藍色(B)(x,y)=(0.150,0.060)。
另外,在美國國家電視系統委員會(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定義的類比電視方式的色域規格,亦即NTSC規格中,色度(x,y)為如下:紅色(R)(x,y)=(0.670,0.330),綠色(G)(x,y)=(0.210,0.710),藍色(B)(x,y)=(0.140,0.080)。
另外,在數位電影的國際統一規格,亦即DCI-P3(Digital Cinema Initiatives)規格中,色度(x,y)為如下:紅色(R)(x,y)=(0.680,0.320),綠色(G)(x,y)=(0.265,0.690),藍色(B)(x,y)=(0.150,0.060)。
另外,在NHK(日本放送協會)所定義的高解析度UHDTV(Ultra High Definition Television,超高清電視)的規格,亦即Recommendation ITU-R BT.2020(以下,稱為BT.2020))中,色度(x,y)為紅色(0.708,0.292),綠色(0.170,0.797),藍色(0.131,0.046))。
如此,規定與影像顯示有關的各種規格,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顯示面板包括:呈現在以圖11的色度座標表示的色度範圍(區域A、區域B、區域C)中具有色度的光的發光元件(呈現紅色發光的發光元件、呈現綠色發光的發光元件及呈現藍色發光的發光元件)。明確而言,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顯示面板至少包括:能夠獲得紅色發光1106R的第一發光元件1105R;能夠獲得綠色發光1106G的第二發光元件1105G;以及能夠獲得藍色發光1106B的第三發光元件1105B。第一發光元件1105R為能夠獲得在圖11的色度座標中以區域A表示的範圍(亦即,CIE1931色度座標x大於0.680且為0.720以下,CIE1931色度座標y為0.260以上且0.320以下)的發光的發光元件,第二發光元件1105G為能夠獲得在圖11的色度座標中以區域B表示的範圍(亦即,CIE1931色度座標x為0.130以上且0.250以下,CIE1931色度座標y大於0.710且為0.810以下)的發光的發光元件,第三發光元件1105B為能夠獲得在圖11的色度座標中以區域C表示的範圍(亦即,CIE1931色度座標x為0.120以上且0.170以下,CIE1931色度座標y為0.020以上且小於0.060)的發光的發光元件。此外,如圖10B所示,在組合各發光元件與濾色片的情況下,藉由濾色片從各發光元件獲得的發光也可以滿足上述色度的範圍。藉由包括上述發光元件,可以得到全彩色顯示的顯示品質高的顯示面板。當然,如圖10A所示,也可以採用不藉由濾色片滿足上述色度的範圍的結構。
此外,圖10A所示的第一發光元件1105R的發射光譜的峰值波長較佳為620nm以上且680nm以下。此外,圖10A所示的第二發光元件1105G的發射光譜的峰值波長較佳為500nm以上且530nm以下。圖10A所示的第三發光元件1105B的發射光譜的峰值波長較佳為430nm以上且460nm以下。此外,第一發光元件1105R、第二發光元件1105G及第三發光元件1105B的發射光譜的半值寬度較佳為分別為5nm以上且45nm以下、5nm以上且35nm以下以及5nm以上且25nm以下。關於上述發射光譜的峰值波長及半值寬度,光透過圖10B中的濾色片之後的值也較佳為與此同樣的。
此外,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中,藉由實現上述色度,CIE色度座標(x,y)中BT.2020的色域所佔的面積比較佳為80%以上,或者該色域的覆蓋率較佳為75%以上。上述面積比更佳為90%以上,或者上述覆蓋率更佳為85%以上。
此外,在算出色度時,也可以使用色亮度計、分光輻射亮度計和發射光譜測定器中的任一個,也可以在任一個測量中滿足上述色度即可。但是,較佳的是,在所有上述測量中也滿足上述色度。
此外,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中,在各顏色的發光元件中,電洞傳輸層中的與電洞注入層接觸的層使用共同的材料形成。例如,呈現紅色發光的發光元件及呈現綠色發光的發光元件所包括的電洞傳輸層都包括與電洞注入層接觸的第一電洞傳輸層及與發光層接觸的第二電洞傳輸層。並且,呈現藍色發光的發光元件的電洞傳輸層只由與電洞注入層及發光層接觸的第一電洞傳輸層構成。
此外,在呈現藍色螢光的元件中,發光層的主體材料的HOMO能階及LUMO能階較深。在此,根據電洞注入層的材料,為了從電洞注入層抽出電子,電洞傳輸層在很多情況下需要具有淺的HOMO能階。因此,電洞傳輸層需要具有從HOMO能階淺的層到HOMO能階深的層的疊層結構。在此,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中,將電洞傳輸性材料和金屬氧化物的混合層用作電洞注入層。藉由將HOMO能階深的電洞傳輸性材料用於該混合層,也可以將HOMO能階深的電洞傳輸性材料用於電洞傳輸層。由此,即使電洞傳輸層具有單層結構,也可以對呈現藍色螢光的發光層注入電洞。
在各顏色的發光元件中,電洞注入層和第一電洞傳輸層較佳為包含相同的電洞傳輸性材料。
此外,在呈現紅色發光的發光元件和呈現綠色發光的發光元件中,第二電洞傳輸層也可以被用作調整光程長的層。此外,較佳為將具有比被用作第一電洞傳輸層的材料淺的HOMO能階的材料用於第二電洞傳輸層。由此,可以降低呈現紅色發光的發光元件及呈現綠色發光的發光元件的功耗。此外,第二電洞傳輸層所包含的材料較佳為包含在呈現紅色發光的發光元件的發光層及呈現綠色發光的發光元件的發光層中。
如上所述,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中,可以提供一種能夠實現廣色域的顯示且接縫不容易被看到的顯示區域大的顯示裝置。
本實施方式可以與其他實施方式適當地組合。另外,在本說明書中,當在一個實施方式中示出多個結構實例時,可以適當地組合結構實例。
實施方式2 在本實施方式中,參照圖12A至圖13B對能夠用於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的發光元件及發光面板進行說明。
<發光元件的基本結構> 首先,說明發光元件的基本結構。圖12A示出在一對電極之間具有EL層而成的發光元件。明確地說,該發光元件具有EL層1203夾在第一電極1201與第二電極1202之間的結構(單層結構)。EL層1203至少包括發光層。
此外,發光元件也可以在一對電極之間包括多個EL層。圖12B示出在一對電極之間具有兩個EL層(EL層1203a及EL層1203b)且在兩個EL層之間具有電荷產生層1204的疊層結構(串聯結構)的發光元件。具有串聯結構的發光元件可以實現能夠進行低電壓驅動且功耗低的發光面板。
電荷產生層1204具有如下功能:在對第一電極1201及第二電極1202施加電壓時,對EL層1203a和EL層1203b中的一個注入電子並對另一個注入電洞的功能。由此,在圖12B中,當以使第一電極1201的電壓比第二電極1202高的方式施加電壓時,電子從電荷產生層1204注入到EL層1203a中,電洞注入到EL層1203b中。
另外,從光提取效率的觀點來看,電荷產生層1204較佳為使可見光透過(明確地說,電荷產生層1204的可見光的穿透率為40%以上)。另外,電荷產生層1204即使其電導率比第一電極1201或第二電極1202低也發揮功能。
圖12C示出EL層1203的疊層結構。然而,在此情況下,第一電極1201被用作陽極。EL層1203具有在第一電極1201上依次層疊有電洞注入層1211、電洞傳輸層1212、發光層1213、電子傳輸層1214以及電子注入層1215的結構。另外,在如圖12B所示的串聯結構所示地具有多個EL層的情況下,各EL層也具有從陽極一側如上所述地層疊的結構。另外,在第一電極1201為陰極且第二電極1202為陽極的情況下,疊層順序相反。
發光層1213適當地組合發光物質及多個物質而具有能夠獲得呈現所希望的發光顏色的螢光發光及磷光發光的結構。另外,發光層1213也可以為發光顏色不同的疊層結構。在此情況下,用於層疊的各發光層的發光物質或其他物質可以分別使用不同材料。另外,也可以採用從圖12B所示的多個EL層(EL層1203a及1203b)中的發光層獲得分別不同的發光顏色的結構。在此情況下,用於各發光層的發光物質或其他物質可以分別使用不同材料。
在發光元件中,例如,藉由使圖12C所示的第一電極1201為反射電極、使第二電極1202為半透射∙半反射電極並採用光學微腔諧振器(微腔)結構,可以使從EL層1203中的發光層1213獲得的光在上述電極之間發生諧振,從而可以增強透過第二電極1202射出的光。
在發光元件的第一電極1201為由具有反射性的導電材料和具有透光性的導電材料(透明導電膜)的疊層結構構成的反射電極的情況下,可以藉由調整透明導電膜的厚度來進行光學調整。明確地說,較佳為以如下方式進行調整:相對於從發光層1213獲得的光的波長λ,第一電極1201與第二電極1202的電極間距離為mλ/2(注意,m為自然數)左右。
另外,為了使從發光層1213獲得的所希望的光(波長:λ)放大,較佳為調整為如下:從第一電極1201到能夠獲得發光層1213的所希望的光的區域(發光區域)的光學距離及從第二電極1202到能夠獲得發光層1213的所希望的光的區域(發光區域)的光學距離都成為(2m’+1)λ/4(注意,m’為自然數)左右。注意,在此說明的“發光區域”是指發光層1213中的電洞與電子的再結合區域。
藉由進行上述光學調整,可以使能夠從發光層1213獲得的特定的單色光的光譜變窄,由此獲得色純度良好的發光。
另外,在上述情況下,嚴格地說,第一電極1201和第二電極1202之間的光學距離可以說是從第一電極1201中的反射區域到第二電極1202中的反射區域的總厚度。但是,因為難以準確地決定第一電極1201或第二電極1202中的反射區域的位置,所以藉由假定第一電極1201及第二電極1202中的任意的位置為反射區域可以充分得到上述效果。另外,嚴密地說,第一電極1201和可以獲得所希望的光的發光層之間的光學距離可以說是第一電極1201中的反射區域和可以獲得所希望的光的發光層中的發光區域之間的光學距離。但是,因為難以準確地決定第一電極1201中的反射區域或可以獲得所希望的光的發光層中的發光區域的位置,所以藉由假定第一電極1201中的任意的位置為反射區域且可以獲得所希望的光的發光層的任意的位置為發光區域,可以充分得到上述效果。
圖12C所示的發光元件具有微腔結構,因此即使具有相同的EL層也可以提取不同波長的光(單色光)。由此,為了獲得不同的發光顏色不需要分別塗佈(例如塗佈為R、G、B)。由此,容易實現高解析度。另外,可以與彩色層(濾色片)組合。並且,可以增強具有特定波長的正面方向上的發光強度,從而可以實現低功耗化。
第一電極1201和第二電極1202中的至少一個為具有透光性的電極(透明電極、透射∙半反射電極等)。在具有透光性的電極為透明電極的情況下,透明電極的可見光的穿透率為40%以上。另外,在該電極為半透射∙半反射電極的情況下,半透射∙半反射電極的可見光的反射率為20%以上且80%以下,較佳為40%以上且70%以下。另外,這些電極的電阻率較佳為1×10 -2Ωcm以下。
在第一電極1201或第二電極1202為具有反射性的電極(反射電極)的情況下,具有反射性的電極的可見光的反射率為40%以上且100%以下,較佳為70%以上且100%以下。另外,該電極的電阻率較佳為1×10 -2Ωcm以下。
《發光元件的具體結構及製造方法》 接著,對發光元件的具體結構及製造方法進行說明。在此,參照圖12D說明具有圖12B所示的串聯結構及微腔結構的發光元件。在圖12D所示的發光元件中,作為第一電極1201形成反射電極,作為第二電極1202形成半透射∙半反射電極。由此,可以單獨使用所希望的導電材料或者使用多個導電材料以單層或疊層形成上述電極。另外,第二電極1202在形成EL層1203b之後,與上述同樣地選擇材料而形成。另外,上述電極可以利用濺射法或真空蒸鍍法形成。
<第一電極及第二電極> 作為形成第一電極1201及第二電極1202的材料,如果可以滿足上述兩個電極的功能則可以適當地組合下述材料。例如,可以適當地使用金屬、合金、導電化合物以及它們的混合物等。明確而言,可以舉出In-Sn氧化物(也稱為ITO)、In-Si-Sn氧化物(也稱為ITSO)、In-Zn氧化物、In-W-Zn氧化物。除了上述以外,還可以舉出鋁(Al)、鈦(Ti)、鉻(Cr)、錳(Mn)、鐵(Fe)、鈷(Co)、鎳(Ni)、銅(Cu)、鎵(Ga)、鋅(Zn)、銦(In)、錫(Sn)、鉬(Mo)、鉭(Ta)、鎢(W)、鈀(Pd)、金(Au)、鉑(Pt)、銀(Ag)、釔(Y)、釹(Nd)等金屬以及適當地組合它們的合金。除了上述以外,可以使用屬於元素週期表中第1族或第2族的元素(例如,鋰(Li)、銫(Cs)、鈣(Ca)、鍶(Sr)、銪(Eu)、鐿(Yb)等稀土金屬、適當地組合它們的合金以及石墨烯等。
在圖12D所示的發光元件中第一電極1201為陽極的情況下,藉由真空蒸鍍法在第一電極1201上依次層疊EL層1203a的電洞注入層1211a及電洞傳輸層1212a。在形成EL層1203a及電荷產生層1204之後,與上述同樣,在電荷產生層1204上依次層疊EL層1203b的電洞注入層1211b及電洞傳輸層1212b。
<電洞注入層及電洞傳輸層> 電洞注入層(1211、1211a、1211b)是將電洞從陽極的第一電極1201或電荷產生層1204注入到EL層(1203、1203a、1203b)中的層,包含電洞注入性高的材料。
作為電洞注入性高的材料,可以舉出鉬氧化物、釩氧化物、釕氧化物、鎢氧化物、錳氧化物等過渡金屬氧化物。除了上述以外,可以使用酞青類化合物如酞青(簡稱:H 2Pc)、銅酞青(CuPc)等;芳香胺化合物如4,4’-雙[N-(4-二苯基胺基苯基)-N-苯基胺基]聯苯(簡稱:DPAB)、N,N'-雙{-[雙(3-甲基苯基)胺基]苯基}-N,N'-二苯基-(1,1'-聯苯)-4,4'-二胺(簡稱:DNTPD)等;或者高分子如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簡稱:PEDOT/PSS)等。
作為電洞注入性高的材料,也可以使用包含電洞傳輸性材料及受體材料(電子受體材料)的複合材料。在此情況下,由受體材料從電洞傳輸性材料抽出電子而在電洞注入層(1211、1211a、1211b)中產生電洞,電洞藉由電洞傳輸層(1212、1212a、1212b)注入到發光層(1213、1213a、1213b)中。另外,電洞注入層(1211、1211a、1211b)可以採用由包含電洞傳輸性材料及受體材料(電子受體材料)的複合材料構成的單層,也可以採用分別使用電洞傳輸性材料及受體材料(電子受體材料)形成的層的疊層。
電洞傳輸層(1212、1212a、1212b)是將從第一電極1201經過電洞注入層(1211、1211a、1211b)注入的電洞傳輸到發光層(1213、1213a、1213b)中的層。另外,電洞傳輸層(1212、1212a、1212b)是包含電洞傳輸性材料的層。作為用於電洞傳輸層(1212、1212a、1212b)的電洞傳輸性材料,特別較佳為使用具有與電洞注入層(1211、1211a、1211b)的HOMO能階相同或相近的HOMO能階的材料。
作為用於電洞注入層(1211a、1211b)的受體材料,可以使用屬於元素週期表中的第4族至第8族的金屬的氧化物。明確地說,可以舉出氧化鉬、氧化釩、氧化鈮、氧化鉭、氧化鉻、氧化鎢、氧化錳、氧化錸。特別較佳為使用氧化鉬,因為其在大氣中也穩定,吸濕性低,並且容易處理。除了上述以外,可以舉出醌二甲烷衍生物、四氯苯醌衍生物、六氮雜聯伸三苯衍生物等有機受體。明確地說,可以使用7,7,8,8-四氰基-2,3,5,6-四氟醌二甲烷(簡稱:F 4-TCNQ)、氯醌、2,3,6,7,10,11-六氰-1,4,5,8,9,12-六氮雜聯伸三苯(簡稱:HAT-CN)等。
作為用於電洞注入層(1211、1211a、1211b)及電洞傳輸層(1212、1212a、1212b)的電洞傳輸性材料,較佳為具有10 -6cm 2/Vs以上的電洞移動率的物質。另外,只要是電洞傳輸性高於電子傳輸性的物質,可以使用上述以外的物質。
作為電洞傳輸性材料,較佳為使用富ℼ電子型雜芳族化合物(例如,咔唑衍生物或吲哚衍生物)或芳香胺化合物,具體的例子為如下:4,4’-雙[N-(1-萘基)-N-苯基胺基]聯苯(簡稱:NPB或α-NPD)、N,N’-雙(3-甲基苯基)-N,N’-二苯基-[1,1’-聯苯]-4,4’-二胺(簡稱:TPD)、4,4'-雙[N-(螺-9,9'-二茀-2-基)-N-苯基胺基]聯苯(簡稱:BSPB)、4-苯基-4'-(9-苯基茀-9-基)三苯胺(簡稱:BPAFLP)、4-苯基-3'-(9-苯基茀-9-基)三苯基胺(簡稱:mBPAFLP)、4-苯基-4’-(9-苯基-9H-咔唑-3-基)三苯胺(簡稱:PCBA1BP)、3-[4-(9-菲基)-苯基]-9-苯基-9H-咔唑(簡稱:PCPPn)、N-(4-聯苯)-N-(9,9-二甲基-9H-茀-2-基)-9-苯基-9H-咔唑-3-胺(簡稱:PCBiF)、N-(1,1’-聯苯-4-基)-N-[4-(9-苯基-9H-咔唑-3-基)苯基]-9,9-二甲基-9H-茀-2-胺(簡稱:PCBBiF)、4,4'-二苯基-4''-(9-苯基-9H-咔唑-3-基)三苯胺(簡稱:PCBBi1BP)、4-(1-萘基)-4'-(9-苯基-9H-咔唑-3-基)三苯胺(簡稱:PCBANB)、4,4’-二(1-萘基)-4’’-(9-苯基-9H-咔唑-3-基)三苯胺(簡稱:PCBNBB)、9,9-二甲基-N-苯基-N-[4-(9-苯基-9H-咔唑-3-基)苯基]茀-2-胺(簡稱:PCBAF)、N-苯基-N-[4-(9-苯基-9H-咔唑-3-基)苯基]螺-9,9'-聯茀-2-胺(簡稱:PCBASF)、4,4’,4’’-三(咔唑-9-基)三苯胺(簡稱:TCTA)、4,4',4''-三(N,N-二苯基胺基)三苯胺(簡稱:TDATA)、4,4',4''-三[N-(3-甲基苯基)-N-苯基胺基]三苯胺(簡稱:MTDATA)等具有芳香胺骨架的化合物;1,3-雙(N-咔唑基)苯(簡稱:mCP)、4,4'-二(N-咔唑基)聯苯(簡稱:CBP)、3,6-雙(3,5-二苯基苯基)-9-苯基咔唑(簡稱:CzTP)、3,3'-雙(9-苯基-9H-咔唑) (簡稱:PCCP)、3-[N-(9-苯基咔唑-3-基)-N-苯胺基]-9-苯基咔唑(簡稱:PCzPCA1)、3,6-雙[N-(9-苯基咔唑-3-基)-N-苯胺基]-9-苯基咔唑(簡稱:PCzPCA2)、3-[N-(1-萘基)-N-(9-苯基咔唑-3-基)氨]-9-苯基咔唑(簡稱:PCzPCN1)、1,3,5-三[4-(N-咔唑基)苯基]苯(簡稱:TCPB)、9-[4-(10-苯基-9-蒽基)苯基]-9H-咔唑(簡稱:CzPA)等具有咔唑骨架的化合物;4,4’,4’’-(苯-1,3,5-三基)三(二苯并噻吩)(簡稱:DBT3P-II)、2,8-二苯基-4-[4-(9-苯基-9H-茀-9-基)苯基]二苯并噻吩(簡稱:DBTFLP-III)、4-[4-(9-苯基-9H-茀-9-基)苯基]-6-苯基二苯并噻吩(簡稱:DBTFLP-IV)等具有噻吩骨架的化合物;4,4’,4’’-(苯-1,3,5-三基)三(二苯并呋喃)(簡稱:DBF3P-II)、4-{3-[3-(9-苯基-9H-茀-9-基)苯基]苯基}二苯并呋喃(簡稱:mmDBFFLBi-II)等具有呋喃骨架的化合物。
再者,還可以使用聚(N-乙烯基咔唑)(簡稱:PVK)、聚(4-乙烯基三苯胺)(簡稱:PVTPA)、聚[N-(4-{N'-[4-(4-二苯基胺基)苯基]苯基-N'-苯基胺基}苯基)甲基丙烯醯胺](簡稱:PTPDMA)、聚[N,N'-雙(4-丁基苯基)-N,N'-雙(苯基)聯苯胺](簡稱:Poly-TPD)等高分子化合物。
注意,電洞傳輸性材料不侷限於上述材料,可以組合一種或多種的已知的各種各樣材料而用於電洞注入層(1211、1211a、1211b)及電洞傳輸層(1212、1212a、1212b)作為電洞傳輸性材料。另外,電洞傳輸層(1212、1212a、1212b)也可以分別由多個層構成。也就是說,例如,也可以層疊有第一電洞傳輸層和第二電洞傳輸層。
接著,在圖12D所示的發光元件中,藉由真空蒸鍍法在EL層1203a中的電洞傳輸層1212a上形成發光層1213a。另外,在形成EL層1203a及電荷產生層1204之後,藉由真空蒸鍍法在EL層1203b中的電洞傳輸層1212b上形成發光層1213b。
<發光層> 發光層(1213、1213a、1213b)是包含發光物質的層。另外,作為發光物質,適當地使用呈現藍色、紫色、藍紫色、綠色、黃綠色、黃色、橙色、紅色等的發光顏色的物質。另外,藉由在多個發光層(1213a、1213b)中分別使用不同的發光物質,可以成為呈現不同的發光顏色的結構(例如,可以組合處於補色關係的發光顏色獲得白色發光)。再者,也可以為一個發光層具有不同的發光物質的疊層結構。
另外,發光層(1213、1213a、1213b)除了發光物質(客體材料)以外還可以包含一種或多種有機化合物(主體材料、輔助材料)。另外,作為一種或多種有機化合物,可以使用在本實施方式中進行說明的電洞傳輸性材料和電子傳輸性材料中的一者或兩者。
在發光元件中,較佳的是:在發光層1213a和發光層1213b中的任一個中使用呈現藍色發光的發光物質(藍色發光物質)作為客體材料,在另一個中使用呈現綠色發光的物質(綠色發光物質)及呈現紅色發光的物質(紅色發光物質)。這種方法是在藍色發光物質(藍色發光層)的發光效率及使用壽命比其他顏色低或短的情況下有效的。另外,在此,當使用將單重激發能量轉換為可見光區域的光的發光物質作為藍色發光物質且使用將三重激發能量轉換為可見光區域的光的發光物質作為綠色及紅色發光物質時,發揮RGB的光譜的平衡良好,所以是較佳的。
對可用於發光層(1213、1213a、1213b)的發光物質沒有特別的限制,可以使用將單重激發能量轉換為可見光區域的光的發光物質或將三重激發能量轉換為可見光區域的光的發光物質。另外,作為上述發光物質,例如可以舉出如下物質。
作為將單重激發能量轉換成發光的發光物質,可以舉出發射螢光的物質(螢光材料),例如可以舉出芘衍生物、蒽衍生物、聯伸三苯衍生物、茀衍生物、咔唑衍生物、二苯并噻吩衍生物、二苯并呋喃衍生物、二苯并喹㗁啉衍生物、喹㗁啉衍生物、吡啶衍生物、嘧啶衍生物、菲衍生物、萘衍生物等。尤其是芘衍生物的發光量子產率高,所以是較佳的。作為芘衍生物的具體例子,可以舉出N,N’-雙(3-甲基苯基)-N,N’-雙[3-(9-苯基-9H-茀-9-基)苯基]芘-1,6-二胺(簡稱:1,6mMemFLPAPrn)、N,N’-二苯基-N,N’-雙[4-(9-苯基-9H-茀-9-基)苯基]芘-1,6-二胺(簡稱:1,6FLPAPrn)、N,N’-雙(二苯并呋喃-2-基)-N,N’-二苯基芘-1,6-二胺(簡稱:1,6FrAPrn)、N,N’-雙(二苯并噻吩-2-基)-N,N’-二苯基芘-1,6-二胺(簡稱:1,6ThAPrn)、N,N’-(芘-1,6-二基)雙[(N-苯基苯并[b]萘并[1,2-d]呋喃)-6-胺](簡稱:1,6BnfAPrn)、N,N’-(芘-1,6-二基)雙[(N-苯基苯并[b]萘并[1,2-d]呋喃)-8-胺](簡稱:1,6BnfAPrn-02)、N,N’-(芘-1,6-二基)雙[(6,N-二苯基苯并[b]萘并[1,2-d]呋喃)-8-胺](簡稱:1,6BnfAPrn-03)等。另外,芘衍生物是為了達成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中的藍色的色度而有效的化合物群。
除了上述以外,可以使用5,6-雙[4-(10-苯基-9-蒽基)苯基]-2,2'-聯吡啶(簡稱:PAP2BPy)、5,6-雙[4'-(10-苯基-9-蒽基)聯苯-4-基]-2,2'-聯吡啶(簡稱:PAPP2BPy)、N,N'-雙[4-(9H-咔唑-9-基)苯基]-N,N'-二苯基芪-4,4'-二胺(簡稱:YGA2S)、4-(9H-咔唑-9-基)-4'-(10-苯基-9-蒽基)三苯胺(簡稱:YGAPA)、4-(9H-咔唑-9-基)-4'-(9,10-二苯基-2-蒽基)三苯胺(簡稱:2YGAPPA)、N,9-二苯基-N-[4-(10-苯基-9-蒽基)苯基]-9H-咔唑-3-胺(簡稱:PCAPA)、4-(10-苯基-9-蒽基)-4'-(9-苯基-9H-咔唑-3-基)三苯胺(簡稱:PCBAPA)、4-[4-(10-苯基-9-蒽基)苯基]-4'-(9-苯基-9H-咔唑-3-基)三苯胺(簡稱:PCBAPBA)、苝、2,5,8,11-四(三級丁基)苝(簡稱:TBP)、N,N’’-(2-三級丁基蒽-9,10-二基二-4,1-伸苯基)雙[N,N’,N’-三苯基-1,4-苯二胺](簡稱:DPABPA)、N,9-二苯基-N-[4-(9,10-二苯基-2-蒽基)苯基]-9H-咔唑-3-胺(簡稱:2PCAPPA)、N-[4-(9,10-二苯基-2-蒽基)苯基]-N,N’,N’-三苯基-1,4-苯二胺(簡稱:2DPAPPA)等。
作為將三重激發能量轉換成發光的發光物質,例如可以舉出發射磷光的物質(磷光材料)或呈現熱活化延遲螢光的熱活化延遲螢光(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TADF)材料。
作為磷光材料,可以舉出有機金屬錯合物、金屬錯合物(鉑錯合物)、稀土金屬錯合物等。這種物質根據每個物質呈現不同的發光顏色(發光峰值),因此根據需要適當地選擇而使用。
作為呈現藍色或綠色且其發射光譜的峰值波長為450nm以上且570nm以下的磷光材料,可以舉出如下物質。
例如可以舉出三{-[5-(2-甲基苯基)-4-(2,6-二甲基苯基)-4H-1,2,4-三唑-3-基-kN2]苯基-kC}銥(III)(簡稱:[Ir(mpptz-dmp) 3])、三(5-甲基-3,4-二苯基-4H-1,2,4-三唑(triazolato))銥(III)(簡稱:[Ir(Mptz) 3])、三[4-(3-聯苯)-5-異丙基-3-苯基-4H-1,2,4-三唑(triazolato)]銥(III)(簡稱:[Ir(iPrptz-3b) 3])、三[3-(5-聯苯)-5-異丙基-4-苯基-4H-1,2,4-三唑(triazolato)]銥(III)(簡稱:[Ir(iPr5btz) 3])等具有4H-三唑骨架的有機金屬錯合物;三[3-甲基-1-(2-甲基苯基)-5-苯基-1H-1,2,4-三唑(triazolato)]銥(III)(簡稱:[Ir(Mptz1-mp) 3])、三(1-甲基-5-苯基-3-丙基-1H-1,2,4-三唑(triazolato))銥(III)(簡稱:[Ir(Prptz1-Me) 3])等具有1H-三唑骨架的有機金屬錯合物;fac-三[1-(2,6-二異丙基苯基)-2-苯基-1H-咪唑]銥(III)(簡稱:[Ir(iPrpmi) 3])、三[3-(2,6-二甲基苯基)-7-甲基咪唑并[1,2-f]菲啶根(phenanthridinato)]銥(III)(簡稱:[Ir(dmpimpt-Me) 3])等具有咪唑骨架的有機金屬錯合物;以及雙[2-(4',6'-二氟苯基)吡啶根-N,C 2']銥(III)四(1-吡唑基)硼酸鹽(簡稱:FIr6)、雙[2-(4',6'-二氟苯基)吡啶根-N,C 2']銥(III)吡啶甲酸鹽(簡稱:FIrpic)、雙[2-(3,5-雙三氟甲基-苯基)-吡啶根-N,C 2']銥(III)吡啶甲酸鹽(簡稱:[Ir(CF 3ppy) 2(pic)])、雙[2-(4',6'-二氟苯基)吡啶根-N,C 2']銥(III)乙醯丙酮(簡稱:Fir(acac))等以具有拉電子基團的苯基吡啶衍生物為配體的有機金屬錯合物等。
作為呈現綠色或黃色且其發射光譜的峰值波長為495nm以上且590nm以下的磷光材料,可以舉出如下物質。
例如可以舉出三(4-甲基-6-苯基嘧啶)銥(III) (簡稱:[Ir(mppm) 3])、三(4-三級丁基-6-苯基嘧啶)銥(III) (簡稱:[Ir(tBuppm) 3])、(乙醯丙酮根)雙(6-甲基-4-苯基嘧啶)銥(III) (簡稱:[Ir(mppm) 2(acac)])、(乙醯丙酮根)雙(6-三級丁基-4-苯基嘧啶)銥(III) (簡稱:[Ir(tBuppm) 2(acac)])、(乙醯丙酮根)雙[6-(2-降莰基)-4-苯基嘧啶]銥(III) (簡稱:[Ir(nbppm) 2(acac)])、(乙醯丙酮根)雙[5-甲基-6-(2-甲基苯基)-4-苯基嘧啶]銥(III) (簡稱:[Ir(mpmppm) 2(acac)])、(乙醯丙酮根)雙{4,6-二甲基-2-[6-(2,6-二甲基苯基)-4-嘧啶基-kN3]苯基-KC}銥(III) (簡稱:[Ir(dmppm-dmp) 2(acac)])、(乙醯丙酮根)雙(4,6-二苯基嘧啶)銥(III) (簡稱:[Ir(dppm) 2(acac)])等具有嘧啶骨架的有機金屬銥錯合物、(乙醯丙酮根)雙(3,5-二甲基-2-苯基吡嗪)銥(III)(簡稱:[Ir(mppr-Me) 2(acac)])、(乙醯丙酮根)雙(5-異丙基-3-甲基-2-苯基吡嗪)銥(III)(簡稱:[Ir(mppr-iPr) 2(acac)])等具有吡嗪骨架的有機金屬銥錯合物、三(2-苯基吡啶根-N,C 2')銥(III)(簡稱:[Ir(ppy) 3])、雙(2-苯基吡啶根-N,C 2')銥(III)乙醯丙酮(簡稱:[Ir(ppy) 2(acac)])、雙(苯并[h]喹啉)銥(III)乙醯丙酮(簡稱:[Ir(bzq) 2(acac)])、三(苯并[h]喹啉)銥(III)(簡稱:[Ir(bzq) 3])、三(2-苯基喹啉-N,C 2’)銥(III)(簡稱:[Ir(pq) 3])、雙(2-苯基喹啉-N,C 2')銥(III)乙醯丙酮(簡稱:[Ir(pq) 2(acac)])等具有吡啶骨架的有機金屬銥錯合物、雙(2,4-二苯基-1,3-㗁唑-N,C 2')銥(III)乙醯丙酮(簡稱:[Ir(dpo) 2(acac)])、雙{2-[4'-(全氟苯基)苯基]吡啶-N,C 2'}銥(III)乙醯丙酮(簡稱:[Ir(p-PF-ph) 2(acac)])、雙(2-苯基苯并噻唑-N,C 2')銥(III)乙醯丙酮(簡稱:[Ir(bt) 2(acac)])等有機金屬錯合物、三(乙醯丙酮根) (單啡啉)鋱(III) (簡稱:[Tb(acac) 3(Phen)])等稀土金屬錯合物。
在上述物質中,具有吡啶骨架(尤其是苯基吡啶骨架)或嘧啶骨架的有機金屬銥錯合物是為了達成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中的綠色的色度而有效的化合物群。
作為呈現黃色或紅色且其發射光譜的峰值波長為570nm以上且750nm以下的磷光材料,可以舉出如下物質。
例如可以舉出(二異丁醯甲烷根)雙[4,6-雙(3-甲基苯基)嘧啶根]銥(III)(簡稱:[Ir(5mdppm) 2(dibm)])、雙[4,6-雙(3-甲基苯基)嘧啶根](二新戊醯甲烷)銥(III)(簡稱:[Ir(5mdppm) 2(dpm)])、雙[4,6-二(萘-1-基)嘧啶根](二新戊醯甲烷)銥(III)(簡稱:[Ir(d1npm) 2(dpm)])等具有嘧啶骨架的有機金屬錯合物;(乙醯丙酮)雙(2,3,5-三苯基吡嗪)銥(III)(簡稱:[Ir(tppr) 2(acac)])、雙(2,3,5-三苯基吡嗪)(二新戊醯甲烷)銥(III)(簡稱:[Ir(tppr) 2(dpm)])、雙{4,6-二甲基-2-[3-(3,5-二甲基苯基)-5-苯基-2-吡嗪基-kN]苯基-kC}(2,6-二甲基-3,5-庚二酮-k 2O,O’)銥(III)(簡稱:[Ir(dmdppr-P) 2(dibm)])、雙{4,6-二甲基-2-[5-(4-氰基-2,6-二甲基苯基)-3-(3,5-二甲基苯基)-2-吡嗪基-kN]苯基-kC}(2,2,6,6-四甲基-3,5-庚二酮-k 2O,O’)銥(III) (簡稱:[Ir(dmdppr-dmCP) 2(dpm)])、(乙醯丙酮)雙[2-甲基-3-苯基喹㗁啉合(quinoxalinato)]-N,C 2’]銥(III)(簡稱:[Ir(mpq) 2(acac)])、(乙醯丙酮)雙(2,3-二苯基喹㗁啉合(quinoxalinato) -N,C 2’]銥(III)(簡稱:[Ir(dpq) 2(acac)])、(乙醯丙酮)雙[2,3-雙(4-氟苯基)喹㗁啉合(quinoxalinato)]銥(III)(簡稱:[Ir(Fdpq) 2(acac)])等具有吡嗪骨架的有機金屬錯合物;三(1-苯基異喹啉-N,C 2’)銥(III)(簡稱:[Ir(piq) 3])、雙(1-苯基異喹啉-N,C 2')銥(III)乙醯丙酮(簡稱:[Ir(piq) 2(acac)])等具有吡啶骨架的有機金屬錯合物;2,3,7,8,12,13,17,18-八乙基-21H,23H-卟啉鉑(II)(簡稱:[PtOEP])等鉑錯合物;以及三(1,3-二苯基-1,3-丙二酮(propanedionato))(單啡啉)銪(III)(簡稱:[Eu(DBM) 3(Phen)])、三[1-(2-噻吩甲醯基)-3,3,3-三氟丙酮](單啡啉)銪(III)(簡稱:[Eu(TTA) 3(Phen)])等稀土金屬錯合物。
在上述物質中,具有吡嗪骨架的有機金屬銥錯合物是為了達成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中的紅色的色度而有效的化合物群。尤其是,具有氰基的有機金屬銥錯合物諸如[Ir(dmdppr-dmCP) 2(dpm)]等其穩定性高,所以是較佳的。
另外,作為藍色的發光物質,可以使用光致發光的峰值波長為430nm以上且470nm以下,較佳為430nm以上且460nm以下的物質。另外,作為綠色的發光物質,可以使用光致發光的峰值波長為500nm以上且540nm以下,較佳為500nm以上且530nm以下的物質。另外,作為紅色的發光物質,可以使用光致發光的峰值波長為610nm以上且680nm以下,較佳為620nm以上且680nm以下的物質。另外,光致發光的測定都可以使用溶液或薄膜。
藉由同時使用上述化合物及微腔效果,可以更容易達到上述色度。此時,為了獲得微腔效果所需要的半透射∙半反射電極(金屬薄膜部分)的厚度較佳為20nm以上且40nm以下,更佳為大於25nm且40nm以下。當該厚度超過40nm時,效率可能會降低。
作為用於發光層(1213、1213a、1213b)的有機化合物(主體材料、輔助材料),可以使用選擇一種或多種其能隙比發光物質(客體材料)大的物質。此外,上述電洞傳輸性材料及後述的電子傳輸性材料分別可以被用作主體材料或輔助材料。
當發光物質是螢光材料時,較佳為使用單重激發態的能階大且三重激發態的能階小的有機化合物作為主體材料。例如,較佳為使用蒽衍生物或稠四苯衍生物。明確而言,可以舉出9-苯基-3-[4-(10-苯基-9-蒽基)苯基]-9H-咔唑(簡稱:PCzPA)、3-[4-(1-萘基)-苯基]-9-苯基-9H-咔唑(簡稱:PCPN)、9-[4-(10-苯基-9-蒽)苯基]-9H-咔唑(簡稱:CzPA)、7-[4-(10-苯基-9-蒽基)苯基]-7H-二苯并[c,g]咔唑(簡稱:cgDBCzPA)、6-[3-(9,10-二苯基-2-蒽基)苯基]-苯并[b]萘并[1,2-d]呋喃(簡稱:2mBnfPPA)、9-苯基-10-{4-(9-苯基-9H-茀-9-基)聯苯-4’-基}蒽(簡稱:FLPPA)、5,12-二苯基稠四苯、5,12-雙(聯苯-2-基)稠四苯等。
在發光物質是磷光材料的情況下,選擇其三重態激發能量比發光物質的三重態激發能量(基態和三重激發態之間的能量差)大的有機化合物作為主體材料,即可。在此情況下,可以使用鋅或鋁類金屬錯合物、㗁二唑衍生物、三唑衍生物、苯并咪唑衍生物、喹㗁啉衍生物、二苯并喹㗁啉衍生物、二苯并噻吩衍生物、二苯并呋喃衍生物、嘧啶衍生物、三嗪衍生物、吡啶衍生物、聯吡啶衍生物、啡啉衍生物等雜芳族化合物或者芳香胺、咔唑衍生物等。
明確地說,三(8-羥基喹啉)鋁(III)(簡稱:Alq)、三(4-甲基-8-羥基喹啉)鋁(III)(簡稱:Almq 3)、雙(10-羥基苯并[h]喹啉)鈹(II)(簡稱:BeBq 2)、雙(2-甲基-8-羥基喹啉)(4-苯基苯酚)鋁(III)(簡稱:BAlq)、雙(8-羥基喹啉)鋅(II) (簡稱:Znq)、雙[2-(2-苯并㗁唑基)苯酚]鋅(II)(簡稱:ZnPBO)、雙[2-(2-苯并噻唑基)苯酚]鋅(II)(簡稱:ZnBTZ)等金屬錯合物;2-(4-聯苯基)-5-(4-三級丁基苯基)-1,3,4-㗁二唑(簡稱:PBD)、1,3-雙[5-(對三級丁基苯基)-1,3,4-㗁二唑-2-基]苯(簡稱:OXD-7)、3-(4-聯苯基)-4-苯基-5-(4-三級丁基苯基)-1,2,4-三唑(簡稱:TAZ)、2,2',2''-(1,3,5-苯三基)-三(1-苯基-1H-苯并咪唑)(簡稱:TPBI)、紅啡啉(簡稱:BPhen)、浴銅靈(簡稱:BCP)、2,9-雙(萘-2-基)-4,7-二苯基-1,10-啡啉(簡稱:NBphen)、9-[4-(5-苯基-1,3,4-㗁二唑-2-基)苯基]-9H-咔唑(簡稱:CO11)等雜環化合物、NPB、TPD、BSPB等芳香胺化合物。
另外,可以舉出蒽衍生物、菲衍生物、芘衍生物、䓛(chrysene)衍生物、二苯并[g,p]䓛(chrysene)衍生物等稠合多環芳香化合物(condensed polycyclic aromatic compound)。具體地,可以舉出9,10-二苯基蒽(簡稱:DPAnth)、N,N-二苯基-9-[4-(10-苯基-9-蒽基)苯基]-9H-咔唑-3-胺(簡稱:CzA1PA)、4-(10-苯基-9-蒽基)三苯胺(簡稱:DPhPA)、YGAPA、PCAPA、N,9-二苯基-N-{4-[4-(10-苯基-9-蒽基)苯基]苯基}-9H-咔唑-3-胺(簡稱:PCAPBA)、9,10-二苯基-2-[N-苯基-N-(9-苯基-9H-咔唑-3-基)胺基]蒽(簡稱:2PCAPA)、6,12-二甲氧基-5,11-二苯䓛、N,N,N’,N’,N’’,N’’,N’’’,N’’’-八苯基二苯并[g,p]䓛-2,7,10,15-四胺(簡稱:DBC1)、9-[4-(10-苯基-9-蒽)苯基]-9H-咔唑(簡稱:CzPA)、3,6-二苯基-9-[4-(10-苯基-9-蒽基)苯基]-9H-咔唑(簡稱:DPCzPA)、9,10-雙(3,5-二苯基苯基)蒽(簡稱:DPPA)、9,10-二(2-萘基)蒽(簡稱:DNA)、2-三級丁基-9,10-二(2-萘基)蒽(簡稱:t-BuDNA)、9,9'-聯蒽(簡稱:BANT)、9,9'-(二苯乙烯-3,3'-二基)二菲(簡稱:DPNS)、9,9'-(二苯乙稀-4,4'-二基)二菲(簡稱:DPNS2)以及1,3,5-三(1-芘基)苯(簡稱:TPB3)等。
另外,在將多個有機化合物用於發光層(1213、1213a、1213b)的情況下,較佳為組合形成激態錯合物的化合物和發光物質而使用。在此情況下,可以適當地組合各種有機化合物而使用,但是為了高效地形成激態錯合物,特別較佳為組合容易接收電洞的化合物(電洞傳輸性材料)和容易接收電子的化合物(電子傳輸性材料)。另外,作為電洞傳輸性材料及電子傳輸性材料的具體例子,可以使用本實施方式所示的材料。
TADF材料是指能夠利用微小的熱能量將三重激發態上轉換(up-convert)為單重激發態(逆系間竄越)並高效率地呈現來自單重激發態的發光(螢光)的材料。可以高效率地獲得熱活化延遲螢光的條件為如下:三重激發能階和單重激發能階之間的能量差為0eV以上且0.2eV以下,較佳為0eV以上且0.1eV以下。TADF材料所呈現的延遲螢光是指其光譜與一般的螢光同樣但其壽命非常長的發光。該壽命為10 -6秒以上,較佳為10 -3秒以上。
作為TADF材料,例如可以舉出富勒烯或其衍生物、普羅黃素等吖啶衍生物、伊紅等。另外,可以舉出包含鎂(Mg)、鋅(Zn)、鎘(Cd)、錫(Sn)、鉑(Pt)、銦(In)或鈀(Pd)等的含金屬卟啉。作為含金屬卟啉,例如,也可以舉出原卟啉-氟化錫錯合物(SnF 2(Proto IX))、中卟啉-氟化錫錯合物(SnF 2(Meso IX))、血卟啉-氟化錫錯合物(SnF 2(Hemato IX))、糞卟啉四甲酯-氟化錫錯合物(SnF 2(Copro III-4Me))、八乙基卟啉-氟化錫錯合物(SnF 2(OEP))、初卟啉-氟化錫錯合物(SnF 2(Etio I))以及八乙基卟啉-氯化鉑錯合物(PtCl 2OEP)等。
除了上述以外,可以使用2-(聯苯-4-基)-4,6-雙(12-苯基吲哚并[2,3-a]咔唑-11-基)-1,3,5-三嗪(PIC-TRZ)、2-{4-[3-(N-苯基-9H-咔唑-3-基)-9H-咔唑-9-基]苯基}-4,6-二苯基-1,3,5-三嗪(PCCzPTzn)、2-[4-(10H-啡㗁𠯤-10-基)苯基]-4,6-二苯基-1,3,5-三嗪(PXZ-TRZ)、3-[4-(5-苯基-5,10-二氫啡𠯤-10-基)苯基]-4,5-二苯基-1,2,4-三唑(PPZ-3TPT)、3-(9,9-二甲基-9H-吖啶-10-基)-9H-氧雜蒽-9-酮(ACRXTN)、雙[4-(9,9-二甲基-9,10-二氫吖啶)苯基]碸(DMAC-DPS)、10-苯基-10H,10’H-螺[吖啶-9,9’-蒽]-10’-酮(ACRSA)等具有富ℼ電子型芳雜環及缺ℼ電子型芳雜環的雜環化合物。另外,在富ℼ電子型芳雜環和缺ℼ電子型芳雜環直接鍵合的物質中,富ℼ電子型芳雜環的施體性和缺ℼ電子型芳雜環的受體性都強,單重激發態與三重激發態之間的能量差變小,所以是尤其較佳的。
另外,在使用TADF材料的情況下,可以組合其他有機化合物使用。
接著,在圖12D所示的發光元件中,藉由真空蒸鍍法在EL層1203a中的發光層1213a上形成電子傳輸層1214a。另外,在形成EL層1203a及電荷產生層1204之後,藉由真空蒸鍍法在EL層1203b中的發光層1213b上形成電子傳輸層1214b。
<電子傳輸層> 電子傳輸層(1214、1214a、1214b)是將從第二電極1202經過電子注入層(1215、1215a、1215b)注入的電子傳輸到發光層(1213、1213a、1213b)中的層。另外,電子傳輸層(1214、1214a、1214b)是包含電子傳輸性材料的層。作為用於電子傳輸層(1214、1214a、1214b)的電子傳輸性材料,較佳為具有1×10 -6cm 2/Vs以上的電子移動率的物質。另外,只要是電子傳輸性高於電洞傳輸性的物質,可以使用上述以外的物質。
作為用於電子傳輸性材料可以舉出具有喹啉配體、苯并喹啉配體、㗁唑配體、噻唑配體的金屬錯合物、㗁二唑衍生物、三唑衍生物、啡啉衍生物、吡啶衍生物、聯吡啶衍生物等。除了上述以外,也可以使用含氮雜芳族化合物等缺ℼ電子型雜芳族化合物。
明確地說,Alq 3、三(4-甲基-8-羥基喹啉)鋁(簡稱:Almq 3)、雙(10-羥基苯并[h]-喹啉)鈹(簡稱:BeBq 2)、BAlq、Zn(BOX) 2、雙[2-(2-羥基苯基)-苯并噻唑]鋅(簡稱:Zn(BTZ) 2)等金屬錯合物、2-(4-聯苯基)-5-(4-三級丁基苯基)-1,3,4-㗁二唑(簡稱:PBD)、1,3-雙[5-(對三級丁基苯基)-1,3,4-㗁二唑-2-基]苯(簡稱:OXD-7)、3-(4’-聯苯基)-4-苯基-5-(4’’-三級丁基苯基)-1,2,4-三唑(簡稱:TAZ)、3-(4-三級丁基苯基)-4-(4-乙基苯基)-5-(4-聯苯基)-1,2,4-三唑(簡稱:p-EtTAZ)、紅啡啉(簡稱:Bphen)、浴銅靈(簡稱:BCP)、4,4’-雙(5-甲基苯并㗁唑-2-基)二苯乙烯(簡稱:BzOs)等雜芳族化合物、2-[3-(二苯并噻吩-4-基)苯基]二苯并[f,h]喹㗁啉(簡稱:2mDBTPDBq-II)、2-[3’-(二苯并噻吩-4-基)聯苯-3-基]二苯并[f,h]喹㗁啉(簡稱:2mDBTBPDBq-II)、2-[4-(3,6-二苯基-9H-咔唑-9-基)苯基]二苯并[f,h]喹㗁啉(簡稱:2CzPDBq-III)、7-[3-(二苯并噻吩-4-基)苯基]二苯并[f,h]喹㗁啉(簡稱:7mDBTPDBq-II)和6-[3-(二苯并噻吩-4-基)苯基]二苯并[f,h]喹㗁啉(簡稱:6mDBTPDBq-II)等喹㗁啉衍生物或二苯并喹㗁啉衍生物。
另外,還可以使用聚(2,5-吡啶二基) (簡稱:PPy)、聚[(9,9-二己基茀-2,7-二基)-共-(吡啶-3,5-二基)](簡稱:PF-Py)、聚[(9,9-二辛基茀-2,7-二基)-共-(2,2’-聯吡啶-6,6’-二基)](簡稱:PF-BPy)等高分子化合物。
另外,電子傳輸層(1214、1214a、1214b)既可由單層構成又可由層疊有兩層以上的由上述物質構成的層的構成。
接著,在圖12D所示的發光元件中,藉由真空蒸鍍法在EL層1203a中的電子傳輸層1214a上形成電子注入層1215a。然後,形成EL層1203a上的電荷產生層1204、EL層1203b中的電洞注入層1211b、電洞傳輸層1212b、發光層1213b及電子傳輸層1214b,然後藉由真空蒸鍍法形成電子注入層1215b。
<電子注入層> 電子注入層(1215、1215a、1215b)是包含電子注入性高的物質的層。作為電子注入層(1215、1215a、1215b),可以使用氟化鋰(LiF)、氟化銫(CsF)、氟化鈣(CaF 2)及鋰氧化物(LiO x)等鹼金屬、鹼土金屬或這些金屬的化合物。此外,可以使用氟化鉺(ErF 3)等稀土金屬化合物。此外,也可以將電子鹽用於電子注入層(1215、1215a、1215b)。作為該電子鹽,例如可以舉出對鈣和鋁的混合氧化物以高濃度添加電子的物質等。另外,也可以使用如上所述的構成電子傳輸層(1214、1214a、1214b)的物質。
此外,也可以將混合有機化合物與電子予體(施體)而成的複合材料用於電子注入層(1215、1215a、1215b)。這種複合材料因為藉由電子予體在有機化合物中產生電子而具有優異的電子注入性和電子傳輸性。在此情況下,有機化合物較佳為在傳輸所產生的電子方面性能優異的材料,明確而言,例如,可以使用用於如上所述的電子傳輸層(1214、1214a、1214b)的電子傳輸性材料(金屬錯合物、雜芳族化合物等)。作為電子予體,只要是對有機化合物呈現電子供給性的物質即可。明確而言,較佳為使用鹼金屬、鹼土金屬和稀土金屬,可以舉出鋰、銫、鎂、鈣、鉺、鐿等。另外,較佳為使用鹼金屬氧化物或鹼土金屬氧化物,可以舉出鋰氧化物、鈣氧化物、鋇氧化物等。此外,還可以使用氧化鎂等路易士鹼。另外,也可以使用四硫富瓦烯(簡稱:TTF)等有機化合物。
光元件中,例如,在使從發光層1213b獲得的光放大的情況下,較佳為以第二電極1202與發光層1213b之間的光學距離小於發光層1213b所呈現的光的波長的λ/4的方式形成。在此情況下,藉由改變電子傳輸層1214b或電子注入層1215b的厚度,可以調整光學距離。
<電荷產生層> 在圖12D所示的發光元件中,電荷產生層1204具有如下功能:在對第一電極1201(陽極)及第二電極1202(陰極)施加電壓時,對EL層1203a注入電子且對EL層1203b注入電洞的功能。電荷產生層1204既可以具有對電洞傳輸性材料添加有電子受體(受體)的結構,也可以具有對電子傳輸性材料添加有電子予體(施體)的結構。或者,也可以層疊有這兩種結構。另外,藉由使用上述材料形成電荷產生層1204,可以抑制在層疊EL層時的驅動電壓的增大。
在電荷產生層1204具有對電洞傳輸性材料添加有電子受體的結構的情況下,作為電洞傳輸性材料可以使用本實施方式所示的材料。另外,作為電子受體,可以舉出7,7,8,8-四氰基-2,3,5,6-四氟醌二甲烷(簡稱:F 4-TCNQ)、氯醌等。另外,可以舉出屬於元素週期表中第4族至第8族的元素的金屬的氧化物。明確地說,可以舉出氧化釩、氧化鈮、氧化鉭、氧化鉻、氧化鉬、氧化鎢、氧化錳、氧化錸等。
在電荷產生層1204具有對電子傳輸性材料添加有電子施體的結構的情況下,作為電子傳輸性材料可以使用本實施方式所示的材料。另外,作為電子予體,可以使用鹼金屬、鹼土金屬、稀土金屬或屬於元素週期表中第2族、第13族的金屬及它們的氧化物或碳酸鹽。明確而言,較佳為使用鋰(Li)、銫(Cs)、鎂(Mg)、鈣(Ca)、鐿(Yb)、銦(In)、氧化鋰、碳酸銫等。此外,也可以將如四硫稠四苯(tetrathianaphthacene)等有機化合物用作電子予體。
另外,當製造本實施方式所示的發光元件時,可以利用蒸鍍法等真空製程或旋塗法、噴墨法等溶液製程。作為蒸鍍法,可以利用濺射法、離子鍍法、離子束蒸鍍法、分子束蒸鍍法、真空蒸鍍法等物理蒸鍍法(PVD法)或化學氣相沉積法(CVD法)等。尤其是,可以利用蒸鍍法(真空蒸鍍法)、塗佈法(浸塗法、染料塗佈法、棒式塗佈法、旋塗法、噴塗法)、印刷法(噴墨法、網版印刷(孔版印刷)法、平板印刷(平板印刷)法、柔版印刷(凸版印刷)法、照相凹版印刷法、微接觸印刷法等)等方法形成包括在發光元件的EL層中的功能層(電洞注入層、電洞傳輸層、發光層、電子傳輸層、電子注入層)以及電荷產生層。
另外,本實施方式所示的構成發光元件的EL層的各功能層(電洞注入層、電洞傳輸層、發光層、電子傳輸層、電子注入層)以及電荷產生層的材料不侷限於此,只要為可以滿足各層的功能的材料就可以組合地使用。作為一個例子,可以使用高分子化合物(低聚物、樹枝狀聚合物、聚合物等)、中分子化合物(介於低分子與高分子之間的化合物:分子量為400至4000)、無機化合物(量子點材料等)等。作為量子點材料,可以使用膠狀量子點材料、合金型量子點材料、核殼(Core Shell)型量子點材料、核型量子點材料等。
<發光面板的結構實例> 圖13A示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發光面板。圖13A所示的發光面板是形成在第一基板1301上的電晶體(FET)1302和發光元件(1303R、1303G、1303B、1303W)電連接而成的主動矩陣型發光面板,多個發光元件(1303R、1303G、1303B、1303W)共用EL層1304,並且採用根據各發光元件的發光顏色分別調整了各發光元件的電極之間的光學距離的微腔結構。另外,採用從EL層1304得到的發光穿過形成在第二基板1305上的濾色片(1306R、1306G、1306B)射出的頂部發射型發光面板。
在圖13A所示的發光面板中,將第一電極1307用作反射電極,並將第二電極1308用作半透射∙半反射電極。
另外,在圖13A中,例如,在以發光元件1303R、1303G、1303B、1303W分別作為紅色發光元件、綠色發光元件、藍色發光元件、白色發光元件的情況下,如圖13B所示,將發光元件1303R中的第一電極1307與第二電極1308之間的距離調整為光學距離1316R,將發光元件1303G中的第一電極1307與第二電極1308之間的距離調整為光學距離1316G,並且將發光元件1303B中的第一電極1307與第二電極1308之間的距離調整為光學距離1316B。另外,如圖13B所示,藉由將導電層1310R層疊在發光元件1303R的第一電極1307上,並將導電層1310G層疊在發光元件1303G的第一電極1307上,可以進行光學調整。
在第二基板1305上形成有濾色片(1306R、1306G、1306B)。濾色片透射可見光中的特定區域的波長並遮阻特定區域的波長。因此,如圖13A所示,藉由在與發光元件1303R重疊的位置上設置只透射紅色的波長區域的濾色片1306R,可以從發光元件1303R得到紅色光。另外,藉由在與發光元件1303G重疊的位置上設置只透射綠色的波長區域的濾色片1306G,可以從發光元件1303G得到綠色光。另外,藉由在與發光元件1303B重疊的位置上設置只透射藍色的波長區域的濾色片1306B,可以從發光元件1303B得到藍色光。但是,可以從發光元件1303W得到白色發光,而不設置濾光片。另外,也可以在一種濾色片的端部設置有黑色層(黑矩陣)1309。再者,濾色片(1306R、1306G、1306B)或黑色層1309也可以被使用使可見光透過的材料的保護層覆蓋。
雖然在圖13A中示出在第二基板1305一側取出光的結構(頂部發射型)的發光面板,但是也可以採用在形成有FET1302的第一基板1301一側取出光的結構(底部發射型)的發光面板。在採用頂部發射型發光面板的情況下,作為第一基板1301可以使用遮光性基板及透光性基板,在採用底部發射型發光面板的情況下,作為第一基板1301需要使用透光性基板。
另外,雖然在圖13A中示出發光元件為紅色發光元件、綠色發光元件、藍色發光元件以及白色發光元件的情況,但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發光元件不侷限於該結構,而也可以包括黃色發光元件或橙色發光元件。作為用來製造這些發光元件的EL層(發光層、電洞注入層、電洞傳輸層、電子傳輸層、電子注入層、電荷產生層)用材料,可以參照其他實施方式而適當地使用。在此情況下,需要根據發光元件的發光顏色而適當地選擇濾色片。
藉由採用上述結構,可以得到具備發射多個顏色的光的發光元件的發光面板。
本實施方式可以與其他實施方式適當地組合。
實施方式3 在本實施方式中,參照圖式對能夠用於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的顯示面板進行說明。
在本實施方式中,以作為顯示元件使用EL元件的顯示面板為例進行說明。藉由與實施方式1等所說明的內容組合,本實施方式的顯示面板能夠實現廣色域的顯示。
顯示面板可以具有:由R(紅色)、G(綠色)、B(藍色)的三個顏色的子像素表示一個顏色的結構;由R、G、B、W(白色)的四個顏色的子像素表示一個顏色的結構;或者由R、G、B、Y(黃色)的四個顏色的子像素表示一個顏色的結構等。對顏色要素沒有特別的限制,也可以使用RGBWY之外的顏色(例如,青色(cyan)或洋紅色(magenta)等)。
<顯示面板的俯視圖的例子> 圖14A和圖14B示出顯示面板370的俯視圖。
圖14A和圖14B所示的顯示面板370都包括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顯示部381及驅動電路部382。圖14A示出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與顯示部381相鄰而沿著顯示部381的兩個邊配置的例子。圖14B示出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與顯示部381相鄰而沿著顯示部381的三個邊配置的例子。
<顯示面板的剖面結構實例1> 圖14C示出採用分別塗佈方式且具有頂部發射結構的顯示面板370A的剖面圖。圖14C相當於沿著圖14A和圖14B的點劃線A1-A2及點劃線A3-A4的剖面圖。
顯示面板370A包括基板201、黏合層203、絕緣層205、多個電晶體、電容器305、導電層307、絕緣層312、絕緣層313、絕緣層314、絕緣層315、發光元件304、導電層355、間隔物316、黏合層317、基板211、黏合層213及絕緣層215。
包括在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中的各層使可見光透過。圖14C示出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包括基板201、黏合層203、絕緣層205、閘極絕緣層311、絕緣層312、絕緣層313、絕緣層314、黏合層317、絕緣層215、黏合層213及基板211的例子。在該疊層結構中,較佳的是,以各介面的折射率之差小的方式選擇各層的材料。
驅動電路部382包括電晶體301。顯示部381包括電晶體302及電晶體303。
各電晶體包括閘極、閘極絕緣層311、半導體層、背閘極、源極及汲極。閘極(下側的閘極)與半導體層隔著閘極絕緣層311重疊。閘極絕緣層311的一部分被用作電容器305的介電質。被用作電晶體302的源極或汲極的導電層兼用作電容器305的一個電極。背閘極(上側的閘極)與半導體層隔著絕緣層312及絕緣層313重疊。
驅動電路部382和顯示部381也可以具有互不相同的電晶體的結構。驅動電路部382及顯示部381也可以都包括多種電晶體。
圖14C所示的電晶體301、302、303包括兩個閘極、閘極絕緣層311、半導體層、源極及汲極。圖14C示出使各電晶體具有兩個閘極夾持半導體層的結構的例子。與其他電晶體相比,這種電晶體能夠提高場效移動率,而可以增大通態電流(on-state current)。其結果是,可以製造能夠高速工作的電路。再者,可以縮小電路的佔有面積。藉由使用通態電流大的電晶體,即使在使顯示面板大型化或高清晰化時佈線數增多,也可以降低各佈線中的信號延遲,而可以減少顯示亮度的偏差。
電容器305包括一對電極以及它們之間的電介質。電容器305包括利用與電晶體的閘極(下側的閘極)相同的材料和相同的製程形成的導電層以及利用與電晶體的源極及汲極相同的材料和相同的製程形成的導電層。
較佳為對絕緣層312、絕緣層313和絕緣層314中的至少一個使用水或氫等雜質不容易擴散的材料。由此,可以有效地抑制來自外部的雜質擴散到電晶體中,從而可以提高顯示面板的可靠性。絕緣層314被用作平坦化層。圖14C示出將有機材料用於絕緣層314,並且在顯示面板的整體上設置有絕緣層314的例子。藉由採用該結構,可以提高剝離製程的良率,所以是較佳的。此外,也可以採用使用有機材料形成的絕緣層不位於顯示面板的端部的結構。此時,可以抑制雜質侵入到發光元件304。
絕緣層205與基板201被黏合層203貼合。此外,絕緣層215與基板211被黏合層213貼合。
在顯示部381中,發光元件304位於絕緣層205與絕緣層215之間。可以抑制雜質從顯示面板370的厚度方向侵入到發光元件304。同樣地,在顯示部381中設置有多個覆蓋電晶體的絕緣層,可以抑制雜質侵入到電晶體。
藉由將發光元件304及電晶體等配置於一對防濕性高的絕緣膜之間,可以抑制水等雜質侵入這些元件,從而可以提高顯示面板的可靠性,所以是較佳的。
作為防濕性高的絕緣膜,可以舉出氮化矽膜、氮氧化矽膜等含有氮與矽的膜以及氮化鋁膜等含有氮與鋁的膜等。另外,也可以使用氧化矽膜、氧氮化矽膜、氧化鋁膜等。
例如,防濕性高的絕緣膜的水蒸氣透過量為1×10 -5[g/(m 2∙day)]以下,較佳為1×10 -6[g/(m 2∙day)]以下,更佳為1×10 -7[g/(m 2∙day)]以下,進一步較佳為1×10 -8[g/(m 2∙day)]以下。
發光元件304包括電極321、EL層322及電極323。發光元件304也可以包括光學調整層324。發光元件304向基板211一側發射光。
藉由以與發光元件304的發光區域重疊的方式配置電晶體、電容器及佈線等,可以提高顯示部381的開口率。
電極321和電極323中的一個被用作陽極,另一個被用作陰極。當對電極321與電極323之間施加高於發光元件304的臨界電壓的電壓時,電洞從陽極一側而電子從陰極一側注入EL層322中。被注入的電子和電洞在EL層322中再結合,由此,包含在EL層322中的發光物質發光。
電極321電連接到電晶體303的源極或汲極。這些構件既直接連接,或者藉由其他導電層彼此連接。電極321被用作像素電極,並設置在每個發光元件304中。相鄰的兩個電極321由絕緣層315電絕緣。
EL層322為包含發光材料的層。作為發光元件304,可以適當地使用將有機化合物用於發光材料的有機EL元件。
EL層322至少包括一個發光層。
電極323被用作共用電極,並橫跨配置在多個發光元件304中。電極323被供應恆定電位。
注意,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不侷限於分別塗佈方式,也可以採用濾色片方式、顏色轉換方式或量子點方式等。
發光元件的詳細內容可以參照實施方式1及實施方式2。
連接部306包括導電層307及導電層355。導電層307與導電層355電連接。導電層307可以使用與電晶體的源極及汲極相同的材料和相同的製程形成。導電層355與將來自外部的信號或電位傳達給驅動電路部382的外部輸入端子電連接。在此示出作為外部輸入端子設置FPC373的例子。FPC373與導電層355藉由連接器319電連接。
作為連接器319,可以使用各種異方性導電膜(ACF: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及異方性導電膏(ACP:Anisotropic Conductive Paste)等。
作為基板201及基板211,較佳為使用具有撓性的基板。例如,可以使用其厚度為允許具有撓性的厚度的玻璃、石英、樹脂、金屬、合金、半導體等材料。提取發光元件的光一側的基板使用使該光透過的材料。例如,基板的厚度較佳為1µm以上且200µm以下,更佳為1µm以上且100µm以下,進一步較佳為10µm以上且50µm以下,更進一步較佳為10µm以上且25µm以下。具有撓性的基板的厚度及硬度為可兼具機械強度及撓性的範圍內。具有撓性的基板既可以採用單層結構也可以採用疊層結構。
由於樹脂的比重小於玻璃,因此藉由作為具有撓性的基板使用樹脂,與作為具有撓性的基板使用玻璃的情況相比,能夠使發光面板的重量更輕,所以是較佳的。
基板較佳為使用韌性高的材料。由此,能夠實現耐衝擊性高的不易損壞的發光面板。例如,藉由使用樹脂基板、厚度薄的金屬基板或合金基板,與使用玻璃基板的情況相比,能夠實現輕量且不易損壞的發光面板。
由於金屬材料以及合金材料的導熱性高,並且容易將熱傳導到基板整體,因此能夠抑制發光面板的局部的溫度上升,所以是較佳的。使用金屬材料或合金材料的基板的厚度較佳為10µm以上且200µm以下,更佳為20µm以上且50µm以下。
對於構成金屬基板或合金基板的材料沒有特別的限制,例如,較佳為使用鋁、銅、鎳、鋁合金或不鏽鋼等金屬的合金等。作為構成半導體基板的材料,可以舉出矽等。
另外,當作為基板使用熱發射率高的材料時,能夠抑制發光面板的表面溫度上升,從而能夠抑制發光面板的損壞或可靠性的下降。例如,基板也可以採用金屬基板與熱發射率高的層(例如,可以使用金屬氧化物或陶瓷材料)的疊層結構。
作為具有撓性以及透光性的材料,例如可以舉出如下材料:聚酯樹脂諸如PET或PEN等、聚丙烯腈樹脂、丙烯酸樹脂、聚醯亞胺樹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樹脂、PC樹脂、PES樹脂、聚醯胺樹脂(尼龍、芳族聚醯胺等)、聚矽氧烷樹脂、聚環烯烴樹脂、聚苯乙烯樹脂、聚醯胺-醯亞胺樹脂、聚氨酯樹脂、聚氯乙烯樹脂、聚偏二氯乙烯樹脂、聚丙烯樹脂、PTFE樹脂、ABS樹脂等。尤其較佳為使用線膨脹係數低的材料,例如較佳為使用聚醯胺-醯亞胺樹脂、聚醯亞胺樹脂、聚醯胺樹脂以及PET等。另外,也可以使用將樹脂浸滲於纖維體中的基板或將無機填料混合到樹脂中來降低線膨脹係數的基板等。
具有撓性的基板可以是疊層結構,其中層疊使用上述材料的層與保護裝置的表面免受損傷等的硬塗層(例如,氮化矽層等)、能夠分散壓力的材料的層(例如,芳族聚醯胺樹脂層等)等中的至少一個。此外,也可以使用能夠被用作保護基板132的基板。
藉由作為具有撓性的基板採用具有玻璃層的結構,可以提高對水或氧的阻擋性而提供可靠性高的發光面板。
作為黏合層,可以使用紫外線硬化性樹脂等光硬化型黏合劑、反應硬化型黏合劑、熱固性黏合劑、厭氧黏合劑等各種硬化型黏合劑。此外,也可以使用黏合薄片等。
另外,在黏合層中也可以包含乾燥劑。例如,可以使用鹼土金屬的氧化物(氧化鈣或氧化鋇等)那樣的藉由化學吸附吸附水分的物質。或者,也可以使用沸石或矽膠等藉由物理吸附來吸附水分的物質。當在樹脂中包含乾燥劑時,能夠抑制水分等雜質侵入到功能元件,從而提高發光面板的可靠性,所以是較佳的。
此外,藉由使折射率高的填料或光散射構件包含在黏合層中,可以提高發光元件的光提取效率。例如,可以使用氧化鈦、氧化鋇、沸石、鋯等。
作為發光元件,可以使用能夠進行自發光的元件,並且在其範疇內包括由電流或電壓控制亮度的元件。例如,可以使用發光二極體(LED)、有機EL元件以及無機EL元件等。此外,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顯示面板可以使用各種顯示元件形成。例如,也可以採用使用液晶元件、電泳元件或MEMS的顯示元件等。
發光元件也可以具有頂部發射結構、底部發射結構和雙面發射結構中的任一個。作為提取光一側的電極使用使可見光透過的導電膜。另外,作為不提取光一側的電極較佳為使用反射可見光的導電膜。
對顯示面板所包括的電晶體的結構沒有特別的限制。例如,可以採用平面型電晶體、交錯型電晶體或反交錯型電晶體。另外,還可以採用頂閘極型或底閘極型的電晶體結構。或者,也可以在通道的上下設置有閘極電極。
對用於電晶體的半導體材料的結晶性也沒有特別的限制,可以使用非晶半導體或具有結晶性的半導體(微晶半導體、多晶半導體、單晶半導體或其一部分具有結晶區域的半導體)。當使用具有結晶性的半導體時可以抑制電晶體的特性劣化,所以是較佳的。
對用於電晶體的半導體材料沒有特別的限制,例如可以將第14族元素、化合物半導體或氧化物半導體用於半導體層。典型的是,可以使用包含矽的半導體、包含砷化鎵的半導體或包含銦的氧化物半導體等。
尤其較佳的是,作為形成電晶體的通道的半導體使用氧化物半導體。尤其較佳為使用其能帶間隙比矽寬的氧化物半導體。藉由使用能帶間隙比矽寬且載子密度比矽小的半導體材料,可以降低電晶體的關態電流(off-state current),所以是較佳的。
例如,作為上述氧化物半導體,較佳為至少包含銦(In)或鋅(Zn)。更佳的是,包含表示為In-M-Zn氧化物(M是Al、Ti、Ga、Ge、Y、Zr、Sn、La、Ce、Hf或Nd等金屬)的氧化物。
作為顯示面板所包括的絕緣層,可以使用有機絕緣材料或無機絕緣材料。作為樹脂,例如可以舉出丙烯酸樹脂、環氧樹脂、聚醯亞胺樹脂、聚醯胺樹脂、聚醯亞胺醯胺樹脂、矽氧烷樹脂、苯并環丁烯類樹脂、酚醛樹脂等。作為無機絕緣膜,可以舉出氧化矽膜、氧氮化矽膜、氮氧化矽膜、氮化矽膜、氧化鋁膜、氧化鉿膜、氧化釔膜、氧化鋯膜、氧化鎵膜、氧化鉭膜、氧化鎂膜、氧化鑭膜、氧化鈰膜及氧化釹膜等。
顯示面板所包括的導電層分別可以使用鋁、鈦、鉻、鎳、銅、釔、鋯、鉬、銀、鉭或鎢等金屬或者以這些元素為主要成分的合金的單層結構或疊層結構。或者,也可以使用氧化銦、ITO、包含鎢的銦氧化物、包含鎢的銦鋅氧化物、包含鈦的銦氧化物、包含鈦的ITO、銦鋅氧化物、ZnO、添加有鎵的ZnO或者包含矽的銦鋅氧化物等具有透光性的導電材料。另外,也可以使用藉由使其含有雜質元素等而被低電阻化的多晶矽或氧化物半導體等半導體或者鎳矽化物等矽化物。此外,也可以使用包含石墨烯的膜。包含石墨烯的膜例如可以使包含氧化石墨烯的膜還原形成。此外,也可以使用包含雜質元素的氧化物半導體等半導體。或者,也可以使用銀、碳或銅等的導電膏或者聚噻吩等導電聚合物形成。導電膏廉價,所以是較佳的。導電聚合物容易塗佈,所以是較佳的。
圖15示出重疊兩個圖14C所示的顯示面板370的顯示裝置的剖面圖的一個例子。
在圖15中,示出下側的顯示面板的顯示區域101a(對應於圖14C所示的顯示部381)及遮斷可見光的區域120a(對應於圖14C所示的驅動電路部382等)、上側的顯示面板的顯示區域101b(對應於圖14C所示的顯示部381)及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b(對應於圖14C所示的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
在圖15所示的顯示裝置中,位於顯示面一側(上側)的顯示面板包括與顯示區域101b鄰接的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b。下側的顯示面板的顯示區域101a與上側的顯示面板的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b重疊。因此,可以縮小重疊的兩個顯示面板的顯示區域之間的非顯示區域,甚至可以消除該非顯示區域。由此,可以實現顯示面板之間的接縫不容易被使用者看到的大型顯示裝置。
在圖15所示的顯示裝置中,顯示區域101a與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b之間包括其折射率高於空氣且使可見光透過的透光層103。由此,可以抑制在顯示區域101a與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b之間進入空氣,而可以降低折射率之差所引起的介面上的反射。此外,也可以抑制顯示裝置中的顯示不均勻或亮度不均勻。
透光層103既可以與下側的顯示面板的基板211或上側的顯示面板的基板201的表面整體重疊,又可以只與顯示區域101a及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b重疊。另外,透光層103也可以與遮斷可見光的區域120a重疊。
<變形實例> 圖16示出採用分別塗佈方式且具有頂部發射結構的顯示面板370B的剖面圖。
顯示面板370B與顯示面板370A的不同之處在於:絕緣層215與發光元件304接觸;以及基板211被黏合層317貼合而不是被黏合層213貼合。
在顯示面板370A的製造方法中,將形成在形成用基板上的絕緣層215轉置到基板201。另一方面,在顯示面板370B的製造方法中,在發光元件304上直接形成絕緣層215。因此,可以削減剝離製程,從而可以簡化顯示面板的製程。
<顯示面板的剖面結構實例2> 圖17示出採用濾色片方式且具有頂部發射結構的顯示面板370C的剖面圖。圖18示出採用濾色片方式且具有底部發射結構的顯示面板370D的剖面圖。
顯示面板370C與顯示面板370A的不同之處在於:在多個發光元件中共同設置有EL層322;各電晶體不包括背閘極;以及包括彩色層325及遮光層326。
顯示面板370D與顯示面板370A的不同之處在於:在多個發光元件中共同設置有EL層322;各電晶體不包括背閘極;以及包括彩色層325。
在顯示面板370C及顯示面板370D中,發光元件304將光射出到彩色層325一側。
藉由組合濾色片(彩色層325)與微腔結構(光學調整層324),可以從顯示面板提取色純度高的光。光學調整層324的厚度根據各像素的顏色而改變。
彩色層是使特定波長區域的光透過的有色層。例如,可以使用使紅色、綠色、藍色或黃色的波長區域的光透過的濾色片等。作為能夠用於彩色層的材料,可以舉出金屬材料、樹脂材料或者包含顏料或染料的樹脂材料等。
遮光層設置在相鄰的彩色層之間。遮光層遮擋相鄰的發光元件所發出的光,從而抑制相鄰的發光元件之間的混色。這裡,藉由以其端部與遮光層重疊的方式設置彩色層,可以抑制漏光。遮光層可以使用遮擋發光元件所發出的光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金屬材料以及包含顏料或染料的樹脂材料等形成黑矩陣。另外,藉由將遮光層設置於驅動電路等的像素部之外的區域中,可以抑制起因於導光等的非意圖的漏光,所以是較佳的。
顯示面板也可以包括保護層。保護層可以防止彩色層325所包含的雜質等擴散到發光元件304。保護層使用使發光元件304的光透過的材料構成。例如,可以使用無機絕緣膜諸如氮化矽膜和氧化矽膜等、有機絕緣膜諸如丙烯酸膜和聚醯亞胺膜等或者有機絕緣膜和無機絕緣膜的疊層。
<觸控面板>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中,可以製造安裝有觸控感測器的顯示面板(也被稱為輸入輸出裝置、觸控面板)。
對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觸控面板所包括的檢測元件(也稱為感測器元件)沒有特別的限制。還可以將能夠檢測出手指、觸控筆等檢測物件的接近或接觸的各種感測器用作檢測元件。
例如,作為感測器的方式,可以利用靜電電容式、電阻膜式、表面聲波式、紅外線式、光學式、壓敏式等各種方式。
在本實施方式中,以包括靜電電容式的檢測元件的觸控面板為例進行說明。
作為靜電電容式,有表面型靜電電容式、投影型靜電電容式等。另外,作為投影型靜電電容式,有自電容式、互電容式等。當使用互電容式時,可以同時進行多點檢測,所以是較佳的。
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觸控面板可以採用貼合了分別形成的顯示面板和檢測元件的結構、在支撐顯示元件的基板和相對基板中的一者或兩者設置有構成檢測元件的電極等的結構等各種各樣的結構。
圖19A是觸控面板300的立體示意圖。圖19B是將圖19A展開時的立體示意圖。注意,為了明確起見,只示出典型組件。另外,在圖19B中,用虛線只示出一部分的組件(基板261、基板211等)的輪廓。
觸控面板300包括輸入裝置310和顯示面板370,它們以彼此重疊的方式設置。觸控面板300包括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與顯示部381相鄰而沿著顯示部381的兩個邊配置。
輸入裝置310包括基板261、電極331、電極332、多個佈線341及多個佈線342。FPC350與多個佈線341及多個佈線342的每一個電連接。FPC350設置有IC351。
顯示面板370包括設置為彼此相對的基板201和基板211。顯示面板370包括顯示部381及驅動電路部382。在基板201上設置有佈線383等。FPC373電連接於佈線383。在FPC373上設置有IC374。
佈線383具有將信號及電力供應到顯示部381及驅動電路部382的功能。該信號及電力從外部或IC374藉由FPC373輸入到佈線383。
圖20示出觸控面板300的剖面圖的一個例子。圖20示出顯示部381、驅動電路部382、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包括FPC373的區域以及包括FPC350的區域等的剖面結構。再者,圖20還示出藉由對與電晶體的閘極為同一導電層的層進行加工而形成的佈線與藉由對與電晶體的源極及汲極為同一導電層的層進行加工而形成的佈線交叉的交叉部387的剖面結構。
基板201與基板211被黏合層317貼合。基板211與基板261被黏合層396貼合。在此,從基板201到基板211的各層相當於顯示面板370。此外,從基板261到電極334的各層相當於輸入裝置310。換言之,可以說黏合層396貼合顯示面板370與輸入裝置310。此外,從基板201到絕緣層215的各層相當於顯示面板370。並且,從基板261到基板211的各層相當於輸入裝置310。換言之,可以說黏合層213貼合顯示面板370與輸入裝置310。
圖20所示的顯示面板370的結構與圖14C所示的顯示面板370A的不同之處在於電晶體301、302、303及電容器305的結構。
各電晶體包括閘極、閘極絕緣層311、半導體層、源極及汲極。閘極與半導體層隔著閘極絕緣層311彼此重疊。半導體層也可以包括低電阻化區域348。低電阻化區域348被用作電晶體的源極及汲極。
設置在絕緣層313上的導電層被用作引線。該導電層藉由設置在絕緣層313、絕緣層312以及閘極絕緣層311中的開口電連接於區域348。
在圖20中,電容器305具有如下疊層結構:藉由對與半導體層為同一半導體層的層進行加工而形成的層、閘極絕緣層311以及藉由對與閘極為同一導電層的層進行加工而形成的層的疊層。這裡,較佳為在電容器305的半導體層的一部分中形成有導電性比電晶體的通道形成區347高的區域349。
區域348及349可以為雜質含量比電晶體的通道形成區347多的區域、載子濃度高的區域或結晶性低的區域等。
在基板261的基板211一側設置有電極331及332。這裡示出電極331包括電極333及電極334時的例子。如圖20中的交叉部387所示,電極332與電極333形成在同一平面上。另外,設置有覆蓋電極332及電極333的絕緣層395。電極334藉由設置在絕緣層395中的開口與以夾持電極332的方式設置的兩個電極333電連接。
在離基板261的端部較近的區域設置有連接部308。在連接部308中,層疊有佈線342和藉由對與電極334為同一導電層的層進行加工而形成的層。連接部308藉由連接器309與FPC350電連接。
在輸入裝置310中,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中的光的反射得到抑制。絕緣層395設置在顯示部381中且不設置在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中。
在觸控面板300的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中,依次層疊有基板201、黏合層203、絕緣層205、閘極絕緣層311、絕緣層312、絕緣層314、黏合層317、絕緣層215、黏合層213、基板211、黏合層396、絕緣層393及基板261。
即使在層疊兩個以上的觸控面板300的情況下,觸控面板的使用者也不容易看到多個觸控面板300重疊的部分(重疊部分)。此外,可以減小顯示部381的顯示的藉由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被看到的部分與不藉由該區域被看到的部分的亮度之差。
圖21A和圖21B是觸控面板320的立體示意圖。
觸控面板320包括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110與顯示部381相鄰而沿著顯示部381的兩個邊設置。
在圖21A和圖21B中,輸入裝置318設置在顯示面板379所包括的基板211上。此外,輸入裝置318的佈線341及佈線342等與設置在顯示面板379的FPC350電連接。
藉由採用上述結構,可以將與觸控面板320連接的FPC只設置在一個基板一側(在此,基板201一側)。圖21A和圖21B示出在觸控面板320中安裝兩個FPC的結構。觸控面板320不侷限於安裝多個FPC的結構。藉由採用在觸控面板320中設置一個FPC且將信號從該FPC供應到顯示面板379和輸入裝置318的結構,可以進一步簡化結構。
IC374具有驅動顯示面板379的功能。IC351具有驅動輸入裝置318的功能。
本實施方式可以與其他實施方式適當地組合。
實施方式4 在本實施方式中,參照圖式說明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電子裝置及照明設備。
作為電子裝置,例如可以舉出:電視機;用於電腦等的監視器;數位相機;數位攝影機;數位相框;行動電話機(也稱為行動電話、行動電話裝置);可攜式遊戲機;可攜式資訊終端;音頻再生裝置;彈珠機等大型遊戲機等。
此外,由於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電子裝置或照明設備具有撓性,因此也可以將該電子裝置或照明設備沿著房屋或高樓的內壁或外壁、汽車的內部裝飾或外部裝飾的曲面組裝。
此外,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電子裝置也可以包括二次電池,較佳為藉由非接觸電力傳送對該二次電池充電。
作為二次電池,例如,可以舉出利用凝膠狀電解質的鋰聚合物電池(鋰離子聚合物電池)等鋰離子二次電池、鎳氫電池、鎳鎘電池、有機自由基電池、鉛蓄電池、空氣二次電池、鎳鋅電池、銀鋅電池等。
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電子裝置也可以包括天線。藉由由天線接收信號,可以在顯示部上顯示影像或資料等。另外,在電子裝置包括天線及二次電池時,可以將天線用於非接觸電力傳送。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中,藉由增加顯示面板的個數,能夠無限制地增加顯示區域的面積。因此,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可以適於數位看板或PID等。另外,藉由改變顯示面板的配置方法,可以將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的顯示區域的外形形成為各種各樣的形狀。
圖22A示出將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10應用於柱子15及牆壁16的例子。藉由將撓性顯示面板用作顯示裝置10中的顯示面板,能夠沿著曲面設置顯示裝置10。
在此,尤其是當將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用於數位看板或PID時,藉由將觸控面板應用於顯示面板,不僅能夠在顯示區域顯示靜態影像或動態影像,觀察者還能夠直覺性地進行操作,所以是較佳的。另外,在用於提供路線資訊或交通資訊等資訊的用途時,可以藉由直覺性的操作提高易用性。另外,在設置在高樓或公共設施等的牆壁面的情況等下,可以不將觸控面板應用於顯示面板。
圖22B至圖22E示出具有彎曲的顯示部7000的電子裝置的一個例子。顯示部7000的顯示面是彎曲的,能夠沿著彎曲的顯示面進行顯示。顯示部7000也可以具有撓性。
藉由使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可以製造圖22B至圖22E所示的各電子裝置所包括的顯示部7000。
圖22B示出行動電話機的一個例子。行動電話機7100包括外殼7101、顯示部7000、操作按鈕7103、外部連接埠7104、揚聲器7105、麥克風7106等。
圖22B所示的行動電話機7100在顯示部7000中具備觸控感測器。藉由用手指或觸控筆等觸摸顯示部7000可以進行打電話或輸入文字等所有操作。
此外,藉由操作按鈕7103的操作,可以進行電源的ON、OFF工作或切換顯示在顯示部7000的影像的種類。例如,可以將電子郵件的編寫畫面切換為主功能表畫面。
圖22C示出電視機的一個例子。在電視機7200中,在外殼7201中組裝有顯示部7000。在此示出利用支架7203支撐外殼7201的結構。
可以藉由利用外殼7201所具備的操作開關或另外提供的遙控器7211進行圖22C所示的電視機7200的操作。另外,也可以在顯示部7000中具備觸控感測器,藉由用手指等觸摸顯示部7000可以進行電視機7200的操作。此外,也可以在遙控器7211中具備顯示從該遙控器7211輸出的資料的顯示部。藉由利用遙控器7211所具備的操作鍵或觸控面板,可以進行頻道或音量的操作,並可以對顯示在顯示部7000上的影像進行操作。
另外,電視機7200採用具備接收機或數據機等的結構。可以藉由利用接收機接收一般的電視廣播。再者,藉由數據機將電視機7200連接到有線或無線方式的通訊網路,從而進行單向(從發送者到接收者)或雙向(發送者和接收者之間或接收者之間等)的資料通訊。
圖22D示出可攜式資訊終端的一個例子。可攜式資訊終端7300包括外殼7301及顯示部7000。並且,也可以包括操作按鈕、外部連接埠、揚聲器、麥克風、天線或電池等。顯示部7000具備觸控感測器。藉由用手指或觸控筆等觸摸顯示部7000可以進行可攜式資訊終端7300的操作。
圖22D是可攜式資訊終端7300的立體圖,圖22E是可攜式資訊終端7300的俯視圖。
本實施方式所例示出的可攜式資訊終端例如具有選自電話機、電子筆記本和資訊閱讀裝置等中的一種或多種的功能。明確而言,可以將該可攜式資訊終端用作智慧手機。該本實施方式所例示出的可攜式資訊終端例如可以執行行動電話、電子郵件、文章的閱讀及編寫、音樂播放、網路通訊、電腦遊戲等各種應用程式。
可攜式資訊終端7300可以將文字或影像顯示在其多個面上。例如,如圖22D所示,可以將三個操作按鈕7302顯示在一個面上,而將由矩形表示的資訊7303顯示在另一個面上。圖22D及圖22E示出在可攜式資訊終端的頂面顯示資訊的例子。或者,也可以在可攜式資訊終端的側面顯示資訊。另外,也可以在三個以上的面上顯示資訊。
此外,作為資訊的例子,可以舉出提示收到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社交網路服務)的通知、電子郵件或電話等的顯示;電子郵件等的標題或發送者姓名;日期;時間;電量;以及天線接收強度等。或者,也可以在顯示資訊的位置顯示操作按鈕或圖示等而代替資訊。
例如,可攜式資訊終端7300的使用者能夠在將可攜式資訊終端7300放在上衣口袋裡的狀態下確認其顯示(這裡是資訊7303)。
明確而言,將打來電話的人的電話號碼或姓名等顯示在能夠從可攜式資訊終端7300的上方看到這些資訊的位置。使用者可以確認到該顯示而無需從口袋裡拿出可攜式資訊終端7300,由此能夠判斷是否接電話。
圖22F示出具有彎曲發光部的照明設備的例子。
使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製造圖22F所示的照明設備所具有的發光部。
圖22F所示的照明設備7400具備具有波狀發光面的發光部7402。因此,提供設計性高的照明設備。
此外,照明設備7400所具備的各種發光部也可以具有撓性。此外,也可以採用使用可塑性構件或可動框架等構件固定發光部並按照用途能夠隨意使發光部的發光面彎曲的結構。
照明設備7400包括具備操作開關7403的底座7401以及由底座7401支撐的發光部。
雖然在此例示了由底座支撐發光部的照明設備,但是也可以以將具備發光部的外殼固定或吊在天花板上的方式使用照明設備。由於能夠在使發光面彎曲的狀態下使用照明設備,因此能夠使發光面以凹狀彎曲而照亮特定區域或者使發光面以凸狀彎曲而照亮整個房間。
圖23A1、圖23A2、圖23B至圖23I示出具備具有撓性的顯示部7001的可攜式資訊終端的一個例子。
藉由使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可以製造顯示部7001。例如,可以使用包括能夠以0.01mm以上且150mm以下的曲率半徑彎曲的顯示面板的顯示裝置。另外,顯示部7001可以具備觸控感測器,藉由用手指等觸摸顯示部7001可以進行可攜式資訊終端的操作。
圖23A1是示出可攜式資訊終端的一個例子的立體圖,圖23A2是示出可攜式資訊終端的一個例子的側面圖。可攜式資訊終端7500包括外殼7501、顯示部7001、取出構件7502及操作按鈕7503等。
可攜式資訊終端7500在外殼7501內包括捲成捲筒狀的撓性顯示部7001。
可攜式資訊終端7500能夠由內置的控制部接收視訊信號,且能夠將所接收的視頻顯示於顯示部7001。另外,電池內置於可攜式資訊終端7500。此外,也可以採用外殼7501具備連接連接器的端子部而以有線的方式從外部直接供應視訊信號或電力的結構。
此外,可以由操作按鈕7503進行電源的ON、OFF工作或顯示的影像的切換等。圖23A1、圖23A2及圖23B示出在可攜式資訊終端7500的側面配置操作按鈕7503的例子,但是不侷限於此,也可以在與可攜式資訊終端7500的顯示面(正面)相同的面或背面配置操作按鈕7503。
圖23B示出處於取出顯示部7001的狀態下的可攜式資訊終端7500。在此狀態下,可以在顯示部7001上顯示影像。顯示部7001能夠使用取出構件7502取出。另外,可攜式資訊終端7500也可以以使顯示部7001的一部分捲成捲筒狀的圖23A1所示的狀態以及取出顯示部7001的圖23B所示的狀態進行不同的顯示。例如,藉由在圖23A1的狀態下使顯示部7001的捲成捲筒狀的部分成為非顯示狀態,可以降低可攜式資訊終端7500的功耗。
另外,可以在顯示部7001的側部設置用來加固的邊框,以便在取出顯示部7001時該顯示部7001的顯示面被固定為平面狀。
此外,除了該結構以外,也可以採用在外殼中設置揚聲器並使用與影像信號同時接收的音訊信號輸出聲音的結構。
圖23C至圖23E示出能夠折疊的可攜式資訊終端的一個例子。圖23C示出展開狀態的可攜式資訊終端7600,圖23D示出從展開狀態和折疊狀態中的一個狀態變為另一個狀態的中途狀態的可攜式資訊終端7600,圖23E示出折疊狀態的可攜式資訊終端7600。可攜式資訊終端7600在折疊狀態下可攜性好,在展開狀態下因為具有無縫拼接的較大的顯示區域所以顯示一覽性強。
由鉸鏈7602連接的三個外殼7601支撐顯示部7001。藉由利用鉸鏈7602在兩個外殼7601之間折疊,可以將可攜式資訊終端7600從展開狀態可逆性地變為折疊狀態。
圖23F及圖23G示出能夠折疊的可攜式資訊終端的一個例子。圖23F示出可攜式資訊終端7650的以使顯示部7001位於內側的方式折疊的狀態,圖23G示出可攜式資訊終端7650的以使顯示部7001位於外側的方式折疊的狀態。可攜式資訊終端7650包括顯示部7001及非顯示部7651。在不使用可攜式資訊終端7650時,藉由以使顯示部7001位於內側的方式折疊,能夠抑制顯示部7001被弄髒或受損傷。
圖23H示出具有撓性的可攜式資訊終端的一個例子。可攜式資訊終端7700包括外殼7701及顯示部7001。此外,還可以包括被用作輸入單元的按鈕7703a及7703b、被用作音訊輸出單元的揚聲器7704a及7704b、外部連接埠7705及麥克風7706等。另外,可攜式資訊終端7700可以組裝有具有撓性的電池7709。電池7709也可以例如與顯示部7001重疊。
外殼7701、顯示部7001及電池7709具有撓性。因此,容易使可攜式資訊終端7700彎曲為所希望的形狀,或者使可攜式資訊終端7700扭曲。例如,可攜式資訊終端7700也可以以使顯示部7001位於內側或外側的方式折疊而使用。或者,也可以在將可攜式資訊終端7700捲成捲筒狀的狀態下使用。如此,由於能夠將外殼7701及顯示部7001自由變形,所以可攜式資訊終端7700具有即使掉落或被施加非意圖的外力也不容易破損的優點。
另外,由於可攜式資訊終端7700重量輕,所以可以在各種情況下方便地使用可攜式資訊終端7700,比如用夾子等夾住外殼7701的上部而懸吊著使用或者將外殼7701用磁鐵等固定於牆壁上等使用。
圖23I示出手錶型可攜式資訊終端的一個例子。可攜式資訊終端7800包括錶帶7801、顯示部7001、輸入輸出端子7802及操作按鈕7803等。錶帶7801具有外殼的功能。另外,可攜式資訊終端7800可以組裝有具有撓性的電池7805。電池7805也可以例如與顯示部7001或錶帶7801重疊。
錶帶7801、顯示部7001及電池7805具有撓性。因此,可以容易使可攜式資訊終端7800彎曲為所希望的形狀。
操作按鈕7803除了時間設定之外還可以具有電源開關、無線通訊的開關、靜音模式的開啟及關閉、省電模式的開啟及關閉等各種功能。例如,藉由利用組裝在可攜式資訊終端7800中的作業系統,還可以自由設定操作按鈕7803的功能。
另外,藉由用手指等觸摸顯示於顯示部7001的圖示7804,可以啟動應用程式。
另外,可攜式資訊終端7800可以進行被通訊標準化的近距離無線通訊。例如,藉由與可進行無線通訊的耳麥相互通訊,可以進行免提通話。
此外,可攜式資訊終端7800也可以包括輸入輸出端子7802。當包括輸入輸出端子7802時,可攜式資訊終端7800可以藉由連接器直接與其他資訊終端進行資料的交換。另外,也可以藉由輸入輸出端子7802進行充電。另外,充電工作也可以利用非接觸電力傳送進行,而不藉由輸入輸出端子7802。
下面,對能夠應用於具有曲面的顯示部的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進行說明。圖24A和圖24B示出以2×2的矩陣狀重疊四個顯示面板的顯示裝置的俯視圖及側面圖。
圖24A所示的顯示面板包括:發光部250;被用作源極驅動器的解多工器253;以及掃描驅動器255等。發光部250的兩個邊與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251接觸。在剩餘的兩個邊的周圍設置有引線257。
在圖24A和圖24B所示的顯示裝置中,多個顯示面板以彼此的顯示區域之間的非顯示區域小的方式重疊。在上側的顯示面板的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251與下側的顯示面板的發光部250之間也可以設置透光層(黏合劑等)。
在顯示面板的兩個邊的從發光部250的端部到顯示面板的端部完全沒有設置引線和驅動器等遮斷可見光的組件,上述兩個邊被用作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251。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251的厚度(也被稱為一個顯示面板的厚度)非常薄(例如,厚度可以為100µm以上且1000µm以下)。因此,在本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中,最多存在四個顯示面板重疊的部分,但是產生在顯示面一側的步階非常小,接縫不容易被看到。
四個顯示面板具有撓性。如圖24B所示,顯示面板的發光部250緩慢地彎曲。此外,如圖24B所示的區域R,FPC373附近的區域以小於發光部250的曲率半徑被彎曲。其結果是,可以使FPC373與上側的顯示面板的背面在物理上互不干涉。由此,可以在顯示面板的四方配置其他顯示面板,從而可以容易實現大面積化。
FPC373附近的區域(不包括發光部250的區域)的曲率半徑例如可以為1mm以上且100mm以下。發光部250的曲率半徑例如大於FPC373附近的區域的曲率半徑且為10000mm以下,也可以為10mm以上且10000mm以下。
在圖24B中,顯示面板100貼合到支撐體376(例如,金屬板等)的一個面。支撐體376具有多個曲面,顯示面板100沿著上述曲面被彎曲。顯示面板100包括從支撐體376延伸的部分。該部分與相鄰的顯示面板100重疊。驅動電路等也可以被固定於支撐體376的另一個面上。此時,顯示面板100與驅動電路藉由FPC373電連接。
如圖24B所示,較佳為在顯示面板的顯示面一側設置光學構件240。光學構件240較佳為在光學構件240與顯示面板密接的狀態下被固定於外殼等。光學構件240例如可以採用從顯示面板一側依次設置有支撐體、圓偏光板及防反射構件的結構。
本實施方式可以與其他實施方式適當地組合。 實施例1
在本實施例中,對能夠用於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發光元件的元件結構及其特性進行說明。另外,圖25示出本實施例中將說明的發光元件的元件結構,表1示出具體結構。此外,下面示出在本實施例中使用的材料的化學式。
[表1]
第一電極 電洞注入層 電洞傳輸層 發光層 電子傳輸層 電子注入層 第二電極
發光元件  1(R) APC\ ITSO(110nm) PCPPn:MoOx      (1:0.5)(20nm) PCPPn       (15nm) PCBBiF (55nm) * 2mDBTBPDBq-II  (10nm) NBphen (10nm) LiF      (1nm) Ag:Mg                           (1:0.1) (25nm) ITO     (70nm)
發光元件  2(G) APC\ ITSO(110nm) PCPPn:MoOx      (1:0.5)(7.5nm) PCPPn       (15nm) PCBBiF (35nm) ** 2mDBTBPDBq-II  (10nm) NBphen (10nm) LiF      (1nm) Ag:Mg                           (1:0.1) (25nm) ITO     (70nm)
發光元件  3(B) APC\ ITSO(110nm) PCPPn:MoOx      (1:0.5) (17.5nm) PCPPn    (15nm) *** 2mDBTBPDBq-II  (10nm) NBphen (10nm) LiF      (1nm) Ag:Mg                           (1:0.1) (25nm) ITO    (70nm)
* 2mDBTBPDBq-II : PCBBiF : [Ir(dmdppr-P) 2(dibm)] (0.8:0.2:0.06 (70nm))
** 2mDBTBPDBq-II : PCBBiF : [Ir(tBuppm) 3] (0.8:0.2:0.06 (40nm))
*** cgDBCzPA : 1,6BnfAPrn-03 (1:0.03 (25nm))
[化1]
Figure 02_image001
《發光元件的製造》 在本實施例所示的發光元件中,如圖25所示,在基板1900上形成有第一電極1901,在第一電極1901上形成有EL層1902,在EL層1902上形成有第二電極1903。在EL層1902中,從第一電極1901一側依次層疊有電洞注入層1911、電洞傳輸層1912、發光層1913、電子傳輸層1914、電子注入層1915。另外,本實施例所說明的發光元件1是主要呈現紅色光的發光元件,記載為發光元件1(R)。另外,發光元件2是主要呈現綠色光的發光元件,記載為發光元件2(G)。另外,發光元件3是主要呈現藍色光的發光元件,也記載為發光元件3(B)。
首先,在基板1900上形成第一電極1901。電極面積為4mm 2(2mm×2mm)。另外,作為基板1900使用玻璃基板。另外,第一電極1901藉由如下方法形成:首先,利用濺射法以200nm的厚度形成銀(Ag)、鈀(Pd)及銅(Cu)的合金膜(Ag-Pd-Cu(APC)膜),然後利用濺射法以110nm的厚度形成ITSO膜來形成。另外,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電極1901被用作陽極。此外,第一電極1901是具有反射光的功能的反射電極。
在此,作為預處理,用水對基板的表面進行洗滌,以200°C焙燒1小時,然後進行UV臭氧處理370秒。然後,將基板放入其內部被減壓到10 -4Pa左右的真空蒸鍍裝置中,並在真空蒸鍍裝置內的加熱室中,以170°C進行60分鐘的真空焙燒,然後對基板進行30分鐘左右的冷卻。
接著,在第一電極1901上形成電洞注入層1911。首先,將真空蒸鍍裝置內部減壓到10 -4Pa,然後將3-[4-(9-菲基)-苯基]-9-苯基-9H-咔唑(簡稱:PCPPn)與氧化鉬的重量比為PCPPn:氧化鉬=1:0.5,並且在發光元件1(R)中以厚度為20nm的方式、在發光元件2(G)中以厚度為7.5nm的方式、在發光元件3(B)中以厚度為17.5nm的方式分別進行共蒸鍍來形成電洞注入層1911。
接著,在電洞注入層1911上形成電洞傳輸層1912。在發光元件1(R)、發光元件2(G)和發光元件3(B)中都使用PCPPn,以厚度為15nm的方式進行蒸鍍。再者,發光元件1(R)及發光元件2(G)使用N-(1,1’-聯苯-4-基)-N-[4-(9-苯基-9H-咔唑-3-基)苯基]-9,9-二甲基-9H-茀-2-胺(簡稱:PCBBiF),在發光元件1(R)中,以厚度為55nm的方式,在發光元件2(G)中,以厚度為35nm的方式進行蒸鍍。
接著,在電洞傳輸層1912上形成發光層1913。
發光元件1(R)的發光層1913使用2-[3’-(二苯并噻吩-4-基)聯苯-3-基]二苯并[f,h]喹㗁啉(簡稱:2mDBTBPDBq-II)、PCBBiF及雙{4,6-二甲基-2-[3-(3,5-二甲基苯基)-5-苯基-2-吡嗪基-kN]苯基-kC}(2,6-二甲基-3,5-庚二酮-k 2O,O’)銥(III)(簡稱:[Ir(dmdppr-P) 2(dibm)]),以重量比為2mDBTBPDBq-II:PCBBiF:[Ir(dmdppr-P) 2(dibm)]=0.8:0.2:0.06且厚度為70nm的方式進行共蒸鍍來形成。
發光元件2(G)的發光層1913使用2mDBTBPDBq-II、PCBBiF及三(4-三級丁基-6-苯基嘧啶根)銥(III)(簡稱:[Ir(tBuppm) 3]),以重量比為2mDBTBPDBq-II:PCBBiF:[Ir(tBuppm) 3]=0.8:0.2:0.06且厚度為40nm的方式進行共蒸鍍來形成。
發光元件3(B)的發光層1913使用7-[4-(10-苯基-9-蒽基)苯基]-7H-二苯并[c,g]咔唑(簡稱:cgDBCzPA)及N,N'-(芘-1,6-二基)雙[(6,N-二苯基苯并[b]萘并[1,2-d]呋喃)-8-胺](簡稱:1,6BnfAPrn-03),以重量比為cgDBCzPA:1,6BnfAPrn-03=1:0.03且厚度為25nm的方式進行共蒸鍍來形成發光層1913。
接著,在發光層1913上形成電子傳輸層1914。電子傳輸層1914以2mDBTBPDBq-II的厚度為10nm且2,9-雙(萘-2-基)-4,7-二苯基-1,10-啡啉(簡稱:NBphen)的厚度為10nm的方式依次蒸鍍2mDBTBPDBq-II及NBphen來形成。
接著,在電子傳輸層1914上形成電子注入層1915。電子注入層1915使用氟化鋰(LiF),以厚度為1nm的方式進行蒸鍍來形成。
接著,在電子注入層1915上形成第二電極1903。以厚度為25nm且體積比為1:0.1的方式共蒸鍍銀(Ag)與鎂(Mg),然後以厚度為70nm的方式利用濺射法形成銦錫氧化鎢(ITO),來形成第二電極1903。另外,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電極1903被用作陰極。另外,第二電極1903是具有反射光的功能及透過光的功能的半透射∙半反射電極。
藉由上述製程,在基板1900上形成在一對電極之間夾著EL層的發光元件。另外,上述製程中說明的電洞注入層1911、電洞傳輸層1912、發光層1913、電子傳輸層1914以及電子注入層1915是構成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中的EL層的功能層。另外,在上述製造方法的蒸鍍過程中,都利用電阻加熱法進行蒸鍍。
本實施例中製造的發光元件由基板1900及密封基板進行密封。另外,基板1900與密封基板的密封藉由如下方法進行:在氮氛圍的手套箱內使用密封劑將密封基板固定於基板1900上,將密封劑塗佈於形成在基板1900上的發光元件的周圍,在密封時以6J/cm 2照射365nm的紫外光,並且以80°C進行1小時的加熱處理。
本實施例中製造的發光元件都具有從發光元件的第二電極1903一側向箭頭的方向發射光的結構。
接著,下面表2示出利用色亮度計(Topcon Technohouse公司製造的BM-5AS)對本實施例中製造的各發光元件的色度(x,y)進行測定的結果。在發光元件1(R)中以1468cd/m 2的亮度測定其色度,在發光元件2(G)中以4329cd/m 2的亮度測定其色度,在發光元件3(B)中以310cd/m 2附近的亮度測定其色度。
[表2]
CIE1931色度座標x CIE1931色度座標y
發光元件1(R) 0.711 0.289
發光元件2(G) 0.171 0.794
發光元件3(B) 0.142 0.036
由上述結果可知,本實施例中的發光元件1(R)的色度滿足如下範圍:CIE1931色度座標x大於0.680且為0.720以下,CIE1931色度座標y為0.260以上且0.320以下,發光元件2(G)的色度滿足如下範圍:CIE1931色度座標x為0.130以上且0.250以下,CIE1931色度座標y大於0.710且為0.810以下,發光元件3(B)的色度滿足如下範圍:CIE1931色度座標x為0.120以上且0.170以下,CIE1931色度座標y為0.020以上且小於0.060。關於發光元件1(R),尤其是其CIE1931色度座標x大於0.680,由此可知與DCI-P3規格相比,紅色的色度良好。關於發光元件2(G),尤其是其CIE1931色度座標y大於0.710,由此可知與DCI-P3規格及NTSC規格相比,綠色的色度良好。另外,關於發光元件3(B),尤其是其CIE1931色度座標y小於0.060,由此可知與DCI-P3規格相比,藍色的色度良好。
此外,在此獲得的各發光元件的色度(x,y)以CIE1931色度座標(xy色度座標)的色度表示,但是藉由使用以下轉換式(1),能夠以以所知覺的色差對應於空間內的相等的距離的方式意圖性的決定的CIE1976色度座標(u’v’色度座標)表示。
[公式1]
Figure 02_image003
此外,在本實施例的發光元件中,CIE1976色度座標(u’v’色度座標)的色度如以下表3所示。此外,為了進行比較,表4示出BT.2020規格的色度座標。此外,圖26示出色度圖。
[表3]
色度座標u' 色度座標v'
發光元件1(R) 0.563 0.516
發光元件2(G) 0.056 0.586
發光元件3(B) 0.181 0.103
[表4]
色度座標u' 色度座標v'
BT.2020(R) 0.557 0.517
BT.2020(G) 0.056 0.587
BT.2020(B) 0.159 0.126
根據表3的結果,相對於從上述色度(u’,v’)算出的BT.2020的面積比和BT.2020的覆蓋率分別為106%和97%。注意,面積比是指藉由如下步驟算出的:算出連接BT.2020規格的RGB的各CIE色度座標(u’,v’)而形成的三角形的面積A以及連接本實施例的三個發光元件的各CIE色度座標(u’,v’)而形成的三角形的面積B,並且算出它們的面積比(B/A)。此外,覆蓋率是指使用本實施例所示的三個發光元件的色度的組合能夠再現BT.2020規格的色域(上述三角形的內側)的比率。
在本實施例中,分別製造呈現紅色、綠色、藍色的發光的發光元件。在上述發光元件中,使用互不相同的材料形成發光層,並且,為了調整光程長而以不同的厚度形成有電洞傳輸層。另一方面,在上述發光元件中,電子傳輸層及電子注入層使用相同的材料以相同的厚度形成。藉由採用上述發光元件的組合,與以不同的結構形成各層的情況相比,可以減少製程數。如此,在三個發光元件中,雖然EL層包括具有共同的結構的層,也可以獲得廣泛的顏色再現性。注意,雖然在本實施例中,以根據各顏色不同的厚度形成電洞注入層,但是各顏色的發光元件的電洞注入層也可以以相同的厚度形成。
此外,在本實施例所製造的三個顏色的發光元件中,電洞傳輸層中的與電洞注入層接觸的層使用共同的材料形成。發光元件1(R)及發光元件2(G)所包括的電洞傳輸層都包括與電洞注入層接觸的PCPPn層及與發光層接觸的PCBBiF層。發光元件3(B)所包括的電洞傳輸層只由與電洞注入層及發光層接觸的PCPPn層構成。
此外,在呈現藍色螢光的元件中,發光層的主體材料的HOMO能階及LUMO能階較深。在此,根據電洞注入層的材料,為了從電洞注入層抽出電子,電洞傳輸層在很多情況下需要具有淺的HOMO能階。因此,電洞傳輸層需要具有從HOMO能階淺的層到HOMO能階深的層的疊層結構。在此,在發光元件3(B)中,將PCPPn和金屬氧化物的混合層用作電洞注入層。藉由將HOMO能階深的PCPPn用於該混合層,也可以將HOMO能階深的PCPPn用於電洞傳輸層。由此,即使電洞傳輸層具有單層結構,也可以對呈現藍色螢光的發光層注入電洞。
此外,在發光元件1(R)及發光元件2(G)中,PCBBiF層被用作調整光程長的層。此外,PCBBiF的HOMO能階比PCPPn淺。由此,可以降低發光元件1(R)及發光元件2(G)的功耗。此外,PCBBiF也包含在發光元件1(R)及發光元件2(G)的發光層中。
如此,在本實施例的發光元件中,可以在多個層或多個發光元件中使用共同的材料,並且可以減少構成發光元件的層的個數。由此可知,可以抑制發光元件的製造成本,可以縮短製程時間,並且可以實現具有良好的特性的發光元件及顯示面板。
由上述結果可知,藉由使用本實施例所示的發光元件,可以確保非常廣泛的顏色再現性。 實施例2
在本實施例中,對製造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的結果進行說明。
<顯示面板> 首先,示出用於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顯示面板的詳細內容。
圖27A示出本實施例的顯示面板的示意圖。圖27A所示的顯示面板是發光部250的尺寸為對角線13.5英寸,有效像素數為1280×720,解析度為108ppi,開口率為41.3%的主動矩陣型有機EL顯示器。顯示面板內置有解多工器253,該解多工器253被用作源極驅動器。此外,顯示面板還內置有掃描驅動器255。發光部250的兩個邊與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251接觸。在剩餘的兩個邊的周圍設置有引線257。
電晶體為將結晶金屬氧化物用於半導體層的通道蝕刻型電晶體。金屬氧化物為In-Ga-Zn類氧化物。
發光元件為具有頂部發射結構的有機EL元件,具有微腔結構。作為彩色顯示的方式採用將各顏色的發光層排列在橫向方向上的Side-By-Side(SBS)方式。發光元件的發光層根據顏色以分別塗佈形成。各顏色的發光元件的詳細結構可以參照實施例1。相對於BT.2020的面積比為106%。
圖27B示出以2×2的矩陣狀重疊四個顯示面板的顯示裝置的示意圖。此外,圖27C示出沿著圖27B所示的顯示裝置的點劃線X-Y剖面的示意圖。
在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中,多個顯示面板以彼此的顯示區域之間的非顯示區域小的方式重疊。明確而言,在上側的顯示面板的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251與下側的顯示面板的發光部250之間設置有透光層103。
在顯示面板的兩個邊的從發光部250的端部到顯示面板的端部完全沒有設置引線和驅動器等遮斷可見光的組件,上述兩個邊被用作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251。顯示面板的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251的寬度大約為5mm。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251的厚度T(也被稱為一個顯示面板的厚度)非常薄,亦即100µm以下。因此,在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中,最多存在四個顯示面板重疊的部分,但是產生在顯示面一側的步階非常小,接縫不容易被看到。
四個顯示面板具有撓性。例如,如圖27C所示,可以使下側的顯示面板的FPC373a附近彎曲,在與FPC373a相鄰的上側的顯示面板的發光部250的下側設置下側的顯示面板的一部分及FPC373a的一部分。其結果是,可以使FPC373a與上側的顯示面板的背面在物理上互不干涉。由此,可以在顯示面板的四方配置其他顯示面板,從而可以容易實現大面積化。
在本實施例中,將在基材的兩個面上包括黏合層的吸附薄膜用作透光層103。藉由使用該吸附薄膜,可以可裝卸地貼合構成顯示裝置的兩個顯示面板。透光層103的一個面的黏合層吸附到基板211a,透光層103的另一個面的黏合層吸附到基板201b。
在圖27B中,透光層103除了與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251重疊的部分之外還包括與發光部250重疊的部分。在圖27C中,透光層103與從基板201b的端部到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251的整體重疊,再者,與包括顯示元件的區域155b的一部分重疊。此外,在圖27C中的FPC373a連接的部分附近的顯示面板彎曲的部分中,沒有設置透光層103。但是,根據透光層103的厚度或撓性的高度,也可以設置透光層103。
各顯示面板藉由將基板與元件層由黏合層貼合來製造。例如,如圖27C所示,基板201a與元件層153a、基板211a與元件層153a、基板201b與元件層153b以及基板211b與元件層153b都被黏合層157貼合。各基板使用光學各向同性高的薄膜。元件層153a具有包括顯示元件的區域155a、包括與顯示元件電連接的佈線的區域156a。同樣地,元件層153b具有包括顯示元件的區域155b、包括與顯示元件電連接的佈線的區域156b。
<顯示裝置> 圖28示出使用36(6×6)個顯示面板製造的對角線81英寸的多屏顯示器的顯示照片。
在本實施例中,由各驅動電路驅動各顯示面板。將從8K錄影機輸出的信號分割成36個,將其輸入到各驅動電路。此外,將各顯示面板的第一級的掃描的時序設定為相同的時刻。
圖28所示的多屏顯示器是有效像素數為7690×4320的8K4K的高清晰度的顯示裝置。此外,包括FPC的一個顯示面板的重量大約為26g,36個顯示面板的重量為1kg以下(在此,只示出顯示面板及FPC的重量,不包括用來固定顯示面板的框架等的重量)。
圖29A示出上述多屏顯示器的側面圖。顯示面板100貼合到支撐體376(鋁板)的一個面。支撐體376包括曲率半徑R為5mm的曲面,顯示面板100沿著該曲面被彎曲。顯示面板100包括從支撐體376延伸的部分。該部分與相鄰的顯示面板100重疊。驅動電路375用螺絲被固定於支撐體376的另一個面上。顯示面板100與驅動電路375藉由FPC373電連接。
光學構件240包括防反射構件296、支撐體292及圓偏光板295。在圓偏光板295中,在觀察者一側設置有直線偏光板295a,在顯示面板100一側設置有1/4λ板295b。在此,1/4λ板295b與直線偏光板295a重疊,以具有與直線偏光板295a的軸以45°交叉的軸。因此,在製造大型多屏顯示器的情況下,需要使用多個直線偏光板295a或1/4λ板295b來製造圓偏光板295。在此,1/4λ板295b的厚度比直線偏光板295a薄,藉由直線偏光板295a被看到。因此,與使用多個直線偏光板295a的情況相比,在使用多個1/4λ板295b的情況下,接縫不容易被看到。在本實施例中,如圖29B所示,藉由將三個1/4λ板295b貼合到直線偏光板295a,製造圓偏光板295。
在光學構件240與顯示面板密接的狀態下,光學構件240用螺絲被固定於外殼。光學構件240沒有接合到顯示面板。
如上所述,在本實施例中,可以製造能夠實現廣色域的顯示的大型顯示裝置。此外,在本實施例中,藉由使用利用光學各向同性高的薄膜的顯示面板和圓偏光板,可以製造重疊部分不容易被看到的顯示裝置。明確而言,本實施例所製造的顯示裝置的周圍的景色的反射少。此外,重疊部分不容易被看到。如此,可以實現顯示裝置的表面的光的反射得到抑制的結構。
10:顯示裝置 12:顯示裝置 13:顯示區域 15:柱子 16:牆壁 100:顯示面板 100a:顯示面板 100b:顯示面板 100c:顯示面板 100d:顯示面板 101:顯示區域 101a:顯示區域 101b:顯示區域 101c:顯示區域 101d:顯示區域 102:區域 102a:區域 102b:區域 103:透光層 110: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 110a: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 110b: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 110c: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 110d: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 112a:FPC 112b:FPC 120:遮斷可見光的區域 120a:遮斷可見光的區域 120b:遮斷可見光的區域 120c:遮斷可見光的區域 121:偽佈線 123:FPC 131:樹脂層 132:保護基板 133:樹脂層 134:保護基板 141:像素 142a:佈線 142b:佈線 143a:電路 143b:電路 145:佈線 151:基板 152:基板 153a:元件層 153b:元件層 154:黏合層 155a:區域 155b:區域 156a:區域 156b:區域 157:黏合層 201:基板 201a:基板 201b:基板 202a:基板 202b:基板 203:黏合層 205:絕緣層 208:絕緣層 209:元件層 211:基板 211a:基板 211b:基板 212a:基板 212b:基板 213:黏合層 215:絕緣層 219:功能層 221:黏合層 223:連接端子 240:光學構件 250:發光部 251: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 257:佈線 261:基板 291:防反射構件 292:支撐體 293:防反射構件 295:圓偏光板 296:防反射構件 300:觸控面板 301:電晶體 302:電晶體 303:電晶體 304:發光元件 305:電容器 306:連接部 307:導電層 308:連接部 309:連接器 310:輸入裝置 311:閘極絕緣層 312:絕緣層 313:絕緣層 314:絕緣層 315:絕緣層 316:間隔物 317:黏合層 318:輸入裝置 319:連接器 320:觸控面板 321:電極 322:EL層 323:電極 324:光學調整層 325:彩色層 326:遮光層 331:電極 332:電極 333:電極 334:電極 341:佈線 342:佈線 347:區域 348:區域 349:區域 350:FPC 351:IC 355:導電層 370:顯示面板 370A:顯示面板 370B:顯示面板 370C:顯示面板 370D:顯示面板 373:FPC 373a:FPC 374:IC 375:驅動電路 379:顯示面板 381:顯示部 382:驅動電路部 383:佈線 387:交叉部 393:絕緣層 395:絕緣層 396:黏合層 1101:第一電極 1102:第二電極 1103:EL層 1103B:EL層 1103G:EL層 1103R:EL層 1104B:濾色片 1104G:濾色片 1104R:濾色片 1105B:第三發光元件 1105G:第二發光元件 1105R:第一發光元件 1106B:藍色發光 1106G:綠色發光 1106R:紅色發光 1201:第一電極 1202:第二電極 1203:EL層 1203a:EL層 1203b:EL層 1204:電荷產生層 1211:電洞注入層 1211a:電洞注入層 1211b:電洞注入層 1212:電洞傳輸層 1212a:電洞傳輸層 1212b:電洞傳輸層 1213:發光層 1213a:發光層 1213b:發光層 1214:電子傳輸層 1214a:電子傳輸層 1214b:電子傳輸層 1215:電子注入層 1215a:電子注入層 1215b:電子注入層 1301:基板 1302:FET 1303B:發光元件 1303G:發光元件 1303R:發光元件 1303W:發光元件 1304:EL層 1305:基板 1306B:濾色片 1306G:濾色片 1306R:濾色片 1316B:光學距離 1316G:光學距離 1316R:光學距離 1307:第一電極 1308:第二電極 1309:黑色層 1310G:導電層 1310R:導電層 1900:基板 1901:第一電極 1902:EL層 1903:第二電極 1911:電洞注入層 1912:電洞傳輸層 1913:發光層 1914:電子傳輸層 1915:電子注入層 7000:顯示部 7001:顯示部 7100:行動電話機 7101:外殼 7103:操作按鈕 7104:外部連接埠 7105:揚聲器 7106:麥克風 7200:電視機 7201:外殼 7203:支架 7211:遙控器 7300:可攜式資訊終端 7301:外殼 7302:操作按鈕 7303:資訊 7400:照明設備 7401:底座 7402:發光部 7403:操作開關 7500:可攜式資訊終端 7501:外殼 7502:取出構件 7503:操作按鈕 7600:可攜式資訊終端 7601:外殼 7602:鉸鏈 7650:可攜式資訊終端 7651:非顯示部 7700:可攜式資訊終端 7701:外殼 7703a:按鈕 7703b:按鈕 7704a:揚聲器 7704b:揚聲器 7705:外部連接埠 7706:麥克風 7709:電池 7800:可攜式資訊終端 7801:錶帶 7802:輸入輸出端子 7803:操作按鈕 7804:圖示 7805:電池
在圖式中: 圖1A至圖1C是示出顯示面板的一個例子的俯視圖及剖面圖; 圖2A和圖2B是示出顯示裝置的一個例子的俯視圖及剖面圖; 圖3A和圖3B是示出顯示裝置的一個例子的俯視圖及剖面圖; 圖4A至圖4G是示出顯示裝置的例子及光學構件的例子的剖面圖; 圖5A至圖5E是示出顯示面板的例子的俯視圖及示出顯示裝置的一個例子的立體圖; 圖6A至圖6E是示出顯示裝置的例子的剖面圖; 圖7A至圖7D是示出顯示裝置的例子的剖面圖; 圖8A至圖8C是示出顯示面板的一個例子的俯視圖及剖面圖; 圖9A至圖9C是示出顯示面板的一個例子的俯視圖及剖面圖; 圖10A和圖10B是示出顯示裝置的例子的圖; 圖11是說明顯示裝置的色度範圍的色度圖; 圖12A至圖12D是示出發光元件的例子的圖; 圖13A和圖13B是示出顯示裝置的一個例子的圖; 圖14A至圖14C是示出顯示面板的例子的俯視圖及剖面圖; 圖15是示出顯示裝置的一個例子的剖面圖; 圖16是示出顯示面板的一個例子的剖面圖; 圖17是示出顯示面板的一個例子的剖面圖; 圖18是示出顯示面板的一個例子的剖面圖; 圖19A和圖19B是示出觸控面板的一個例子的立體圖; 圖20是示出觸控面板的一個例子的剖面圖; 圖21A和圖21B是示出觸控面板的一個例子的立體圖; 圖22A至圖22F是示出電子裝置及照明設備的例子的圖; 圖23A1、圖23A2、圖23B、圖23C、圖23D、圖23E、圖23F、圖23G、圖23H及圖23I是示出電子裝置的例子的圖; 圖24A和圖24B是示出顯示裝置的一個例子的圖; 圖25是示出實施例1的發光元件的圖; 圖26是從實施例1的發光元件算出的色度圖; 圖27A至圖27C是實施例2的顯示面板的俯視圖以及顯示裝置的俯視圖及剖面圖; 圖28是實施例2的顯示裝置的顯示照片; 圖29A和圖29B是實施例2的顯示裝置的側面圖以及圓偏光板的立體圖。
12:顯示裝置
13:顯示區域
100a、100b、100c:顯示面板
101a、101b、101c:顯示區域
102a、102b:區域
103:透光層
110a、110b、110c: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
120a、120b、120c:遮斷可見光的區域

Claims (13)

  1. 一種包括第一顯示面板及第二顯示面板的顯示裝置, 其中,該第一顯示面板包括第一曲面, 該第二顯示面板包括第二曲面, 該第一顯示面板及該第二顯示面板彼此重疊, 該第一顯示面板及該第二顯示面板都包括第一發光元件、第二發光元件及第三發光元件, 並且,連接從該第一發光元件、該第二發光元件及該第三發光元件發射的光的CIE色度座標而形成的三角形的面積與連接BT.2020規格的RGB的CIE色度座標而形成的三角形的面積的比率為80%以上。
  2. 一種包括第一顯示面板及第二顯示面板的顯示裝置, 其中,該第一顯示面板包括第一曲面, 該第二顯示面板包括第二曲面, 該第一顯示面板及該第二顯示面板彼此重疊, 該第一顯示面板及該第二顯示面板都包括第一發光元件、第二發光元件、第三發光元件、第一彩色層、第二彩色層及第三彩色層, 該第一發光元件與該第一彩色層彼此重疊, 該第二發光元件與該第二彩色層彼此重疊, 該第三發光元件與該第三彩色層彼此重疊, 並且,連接藉由該第一彩色層、該第二彩色層及該第三彩色層獲得的光的CIE色度座標而形成的三角形的面積與連接BT.2020規格的RGB的CIE色度座標而形成的三角形的面積的比率為80%以上。
  3. 一種包括第一顯示面板及第二顯示面板的顯示裝置, 其中,該第一顯示面板包括第一顯示區域, 該第二顯示面板包括第二顯示區域及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 該第二顯示區域與使該可見光透過的該區域相鄰, 該第一顯示區域與使該可見光透過的該區域彼此重疊, 該第一顯示面板及該第二顯示面板都包括第一發光元件、第二發光元件及第三發光元件, 並且,連接從該第一發光元件、該第二發光元件及該第三發光元件發射的光的CIE色度座標而形成的三角形的面積與連接BT.2020規格的RGB的CIE色度座標而形成的三角形的面積的比率為80%以上。
  4. 一種包括第一顯示面板及第二顯示面板的顯示裝置, 其中,該第一顯示面板包括第一顯示區域, 該第二顯示面板包括第二顯示區域及使可見光透過的區域, 該第二顯示區域與使該可見光透過的該區域相鄰, 該第一顯示區域與使該可見光透過的該區域彼此重疊, 該第一顯示面板及該第二顯示面板都包括第一發光元件、第二發光元件、第三發光元件、第一彩色層、第二彩色層及第三彩色層, 該第一發光元件與該第一彩色層彼此重疊, 該第二發光元件與該第二彩色層彼此重疊, 該第三發光元件與該第三彩色層彼此重疊, 並且,連接藉由該第一彩色層、該第二彩色層及該第三彩色層獲得的光的CIE色度座標而形成的三角形的面積與連接BT.2020規格的RGB的CIE色度座標而形成的三角形的面積的比率為80%以上。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顯示裝置, 其中,該第一發光元件、該第二發光元件及該第三發光元件在一對電極之間包括電洞傳輸層且分別在該一對電極之間包括發光層, 該第一發光元件中的該發光層、該第二發光元件中的該發光層及該第三發光元件中的該發光層彼此分離, 並且,該第一發光元件、該第二發光元件及該第三發光元件共同使用相同的該電洞傳輸層。
  6.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顯示裝置, 其中,該第一發光元件、該第二發光元件及該第三發光元件在一對電極之間包括電洞注入層, 並且,該第一發光元件、該第二發光元件及該第三發光元件共同使用相同的該電洞注入層。
  7.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顯示裝置, 其中,該第一發光元件、該第二發光元件及該第三發光元件都在一對電極之間包括電洞傳輸層, 並且,該第一發光元件中的該電洞傳輸層、該第二發光元件中的該電洞傳輸層及該第三發光元件中的該電洞傳輸層彼此分離。
  8.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顯示裝置, 其中該第一發光元件、該第二發光元件及該第三發光元件都包括反射電極及半透射∙半反射電極。
  9.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顯示裝置, 從該第一發光元件發射的光的CIE1931色度座標x大於0.680且為0.720以下,CIE1931色度座標y為0.260以上且為0.320以下, 從該第二發光元件發射的光的CIE1931色度座標x為0.130以上且為0.250以下,CIE1931色度座標y大於0.710且為0.810以下, 並且,從該第三發光元件發射的光的CIE1931色度座標x為0.120以上且為0.170以下,CIE1931色度座標y為0.020以上且小於0.060。
  10.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顯示裝置, 其中,該比率為90%以上。
  11.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顯示裝置, 其中,該第一曲面的曲率半徑為1mm以上且100mm以下, 並且,其中,該第二曲面的曲率半徑為1mm以上且100mm以下,。
  12.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顯示裝置,還包括第一模組及第二模組, 其中,該第一模組包括連接器和積體電路中的至少一個及該第一顯示面板, 並且,該第二模組包括連接器和積體電路中的至少一個及該第二顯示面板。
  13.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顯示裝置;以及 天線、電池、外殼、相機、揚聲器、麥克風和操作按鈕中的至少一個。
TW111104800A 2016-11-30 2017-11-24 顯示裝置及電子裝置 TW20222422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33446 2016-11-30
JP2016-233446 2016-11-30
JP2017098884 2017-05-18
JP2017-098884 2017-05-1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24227A true TW202224227A (zh) 2022-06-16

Family

ID=62190968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41037A TW201826585A (zh) 2016-11-30 2017-11-24 顯示裝置及電子裝置
TW112112650A TW202332094A (zh) 2016-11-30 2017-11-24 顯示裝置及電子裝置
TW111104800A TW202224227A (zh) 2016-11-30 2017-11-24 顯示裝置及電子裝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41037A TW201826585A (zh) 2016-11-30 2017-11-24 顯示裝置及電子裝置
TW112112650A TW202332094A (zh) 2016-11-30 2017-11-24 顯示裝置及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4) US10332859B2 (zh)
JP (2) JP2018190702A (zh)
KR (3) KR20230065378A (zh)
CN (2) CN115719570A (zh)
DE (1) DE112017006074T5 (zh)
TW (3) TW201826585A (zh)
WO (1) WO201810045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49211B (zh) 2014-07-31 2023-04-18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KR102419770B1 (ko) * 2016-05-20 2022-07-13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발광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DE112017006074T5 (de) 2016-11-30 2019-08-14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Anzeigevorrichtung und elektronisches Gerät
KR102480968B1 (ko) * 2017-04-17 2022-12-2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광학 필름 및 이를 구비한 표시 장치
JP7114601B2 (ja) * 2017-08-25 2022-08-08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表示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KR102396782B1 (ko) * 2017-11-29 2022-05-1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타일링 구조의 oled 조명 장치
KR20200090160A (ko) 2017-11-30 2020-07-28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표시 패널, 표시 장치, 표시 모듈, 전자 기기, 및 표시 패널의 제작 방법
KR20190084550A (ko) * 2018-01-08 2019-07-17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광 지문 인식 센서
US10950685B2 (en) * 2018-03-29 2021-03-16 Innolux Corporation Tiled electronic device
GB201806530D0 (en) * 2018-04-21 2018-06-06 Savvy Science Ltd Pixel arrangement comprising a perovskite light emitting diode
KR102277928B1 (ko) * 2018-04-25 2021-07-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자 장치
TWI675239B (zh) * 2018-08-13 2019-10-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CN112567446A (zh) 2018-08-21 2021-03-26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8922407B (zh) * 2018-09-11 2023-11-24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US11737343B2 (en) 2018-09-17 2023-08-22 Excyton Limite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erovskite light emitting device by inkjet printing
CN109116623A (zh) * 2018-09-30 2019-01-01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偏光结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090183B (zh) 2018-10-24 2022-08-30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US11341890B2 (en) 2018-10-25 2022-05-24 Baylor University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multi-primary wide gamut color system
US11037481B1 (en) 2018-10-25 2021-06-15 Baylor University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multi-primary wide gamut color system
US11410593B2 (en) 2018-10-25 2022-08-09 Baylor University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multi-primary wide gamut color system
US10950162B2 (en) 2018-10-25 2021-03-16 Baylor University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six-primary wide gamut color system
US10997896B2 (en) 2018-10-25 2021-05-04 Baylor University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six-primary wide gamut color system
US11315467B1 (en) 2018-10-25 2022-04-26 Baylor University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multi-primary wide gamut color system
US11069279B2 (en) 2018-10-25 2021-07-20 Baylor University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multi-primary wide gamut color system
US11062638B2 (en) 2018-10-25 2021-07-13 Baylor University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multi-primary wide gamut color system
US11475819B2 (en) 2018-10-25 2022-10-18 Baylor University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multi-primary wide gamut color system
US11189210B2 (en) 2018-10-25 2021-11-30 Baylor University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multi-primary wide gamut color system
US11030934B2 (en) 2018-10-25 2021-06-08 Baylor University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multi-primary wide gamut color system
US10607527B1 (en) 2018-10-25 2020-03-31 Baylor University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six-primary wide gamut color system
US11289003B2 (en) 2018-10-25 2022-03-29 Baylor University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multi-primary wide gamut color system
US11289000B2 (en) 2018-10-25 2022-03-29 Baylor University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multi-primary wide gamut color system
US11587491B1 (en) 2018-10-25 2023-02-21 Baylor University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multi-primary wide gamut color system
US10950161B2 (en) 2018-10-25 2021-03-16 Baylor University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six-primary wide gamut color system
US11043157B2 (en) 2018-10-25 2021-06-22 Baylor University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six-primary wide gamut color system
US11532261B1 (en) 2018-10-25 2022-12-20 Baylor University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multi-primary wide gamut color system
US11403987B2 (en) 2018-10-25 2022-08-02 Baylor University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multi-primary wide gamut color system
US11373575B2 (en) 2018-10-25 2022-06-28 Baylor University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multi-primary wide gamut color system
US11069280B2 (en) 2018-10-25 2021-07-20 Baylor University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multi-primary wide gamut color system
US11488510B2 (en) 2018-10-25 2022-11-01 Baylor University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multi-primary wide gamut color system
KR102599722B1 (ko) * 2018-12-28 2023-11-0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타일드 표시 장치
CN111443759B (zh) * 2018-12-29 2023-04-0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显示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102543443B1 (ko) * 2019-03-08 2023-06-1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연성 인쇄 회로 기판의 제조 방법
BR112021022229A2 (pt) 2019-06-27 2022-02-22 Lumus Ltd Aparelho
CN110444123B (zh) * 2019-08-19 2022-10-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拼接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752311B (zh) * 2019-10-29 2022-03-1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7396856B2 (ja) 2019-10-31 2023-12-12 JDI Design and Development 合同会社 表示装置
WO2021117033A1 (en) 2019-12-08 2021-06-17 Lumus Ltd. Optical systems with compact image projector
TWI779445B (zh) * 2020-01-22 2022-10-01 台灣愛司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模組及其影像顯示器
KR20210127272A (ko) 2020-04-13 2021-10-2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타일형 표시 장치
JP2021170498A (ja) * 2020-04-16 2021-10-2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発光デバイス
CN111640377B (zh) * 2020-06-30 2022-06-03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KR20220019202A (ko) * 2020-08-07 2022-02-1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패널,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패널의 제조 방법
CN114085155B (zh) * 2020-08-25 2023-12-26 广州华睿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基于芘的芳胺化合物、混合物、组合物及有机电子器件
KR20220049643A (ko) * 2020-10-14 2022-04-2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타일형 표시 장치
KR20230057506A (ko) * 2021-10-21 2023-05-0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WO2023094935A1 (ja) * 2021-11-26 2023-06-01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発光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KR20230119529A (ko) * 2022-02-07 2023-08-16 실리콘 디스플레이 (주) 표시 장치
EP4388367A1 (en) * 2022-05-12 2024-06-26 Lumus Ltd. Compound polymer for lightguide
CN115132091B (zh) * 2022-07-20 2023-05-0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拼接模组以及电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01797A (en) 1996-03-18 1998-09-0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es an opposite board sandwiched by array boards with end portions of the array boards being offset
SG118118A1 (en) 2001-02-22 2006-01-27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display using the same
TW564471B (en) 2001-07-16 2003-12-0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peeling off method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GB0127090D0 (en) 2001-11-10 2002-01-02 Image Portal Ltd Display
JP4027164B2 (ja) 2002-06-21 2007-12-2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表示装置
US8403523B2 (en) 2003-03-18 2013-03-26 Electronic Theatre Controls, Inc. Methods, luminaires and systems for matching a composite light spectrum to a target light spectrum
US6818329B1 (en) 2003-10-03 2004-11-16 Eastman Kodak Company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having a metal sub-layer within a hole-transporting region
US20070207055A1 (en) 2003-10-31 2007-09-06 Commissariat A L'energie Atomique Operating Device Comprising A Localized Zone For The Capture Of A Drop A Liquid Of Interest
JP2005352452A (ja) 2004-05-12 2005-12-22 Seiko Epson Corp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KR20060046476A (ko) * 2004-06-18 2006-05-17 산요덴키가부시키가이샤 일렉트로루미네센스 패널
JP2006010811A (ja) 2004-06-23 2006-01-12 Sony Corp 表示装置
US7564182B2 (en) 2005-06-29 2009-07-21 Eastman Kodak Company Broadband light tandem OLED display
JP2007018902A (ja) * 2005-07-08 2007-01-25 Pentax Corp 多色発光表示装置
KR20070019495A (ko) 2005-08-12 2007-02-15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백색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EP1760776B1 (en) 2005-08-31 2019-12-25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flexible substrate
JP5121183B2 (ja) 2005-08-31 2013-01-16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作製方法
US7911135B2 (en) 2006-11-29 2011-03-22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emitting element, light emitting device, electronic applian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8013817B2 (en) 2006-12-27 2011-09-06 Global Oled Technology Llc Electronic display having improved uniformity
KR100829761B1 (ko) 2007-05-16 2008-05-15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소자
JP4650703B2 (ja) 2008-12-25 2011-03-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パネルおよびモジュール並びに電子機器
TWI394999B (zh) 2009-01-09 2013-05-01 Prime View Int Co Ltd 多螢幕電子裝置
CN101812057B (zh) * 2009-02-19 2014-04-23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噁二唑衍生物、使用噁二唑衍生物的发光元件及发光装置
US8593061B2 (en) 2009-08-25 2013-11-2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8305294B2 (en) 2009-09-08 2012-11-06 Global Oled Technology Llc Tiled display with overlapping flexible substrates
JP5254469B2 (ja) 2009-12-03 2013-08-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パネルおよび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EP2529606A1 (en) 2010-01-29 2012-12-05 Nederlandse Organisatie voor toegepast- natuurwetenschappelijk onderzoek TNO Tile, assembly of tiles with a carrier,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 assembly
JP5656534B2 (ja) 2010-09-29 2015-01-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ドロ[3,2,1−jk]カルバゾール化合物及びこれを有する有機発光素子
JPWO2012073269A1 (ja) 2010-11-29 2014-05-1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有機elパネル、有機elパネルの製造方法、有機elパネルを用いた有機発光装置、及び有機elパネルを用いた有機表示装置
KR101993760B1 (ko) 2011-02-11 2019-06-27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발광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
TWI563873B (en) 2011-02-11 2016-12-2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Co Ltd Light-emitting element,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US8957442B2 (en) 2011-02-11 2015-02-17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KR101894898B1 (ko) 2011-02-11 2018-09-04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발광 장치 및 발광 장치를 사용한 전자 기기
JP2012199231A (ja) 2011-03-04 2012-10-1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Co Ltd 表示装置
TWI562424B (en) 2011-03-25 2016-12-1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Co Ltd Light-emitting panel,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light-emitting panel
US9721998B2 (en) 2011-11-04 2017-08-0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US9103017B2 (en) * 2011-11-10 2015-08-11 Joled Inc. Organic display panel, organic display devic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e of these, and thin film formation method
JP2013175285A (ja) 2012-02-23 2013-09-05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Co Ltd 発光装置の作製方法
JP5979218B2 (ja) * 2012-02-29 2016-08-2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発光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793444B2 (en) 2012-04-06 2017-10-17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9711110B2 (en) 2012-04-06 2017-07-1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grayscale conversion portion and display portion
KR102079188B1 (ko) 2012-05-09 2020-02-19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발광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US9553278B2 (en) 2012-06-01 2017-01-24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ganic electroluminsescence element and lighting device
KR20210068609A (ko) 2012-10-30 2021-06-09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발광 패널,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발광 패널을 제작하는 방법
KR102016068B1 (ko) * 2012-11-30 2019-08-2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GB2511549B (en) 2013-03-07 2020-04-22 Plastic Logic Ltd Tiled Displays
JP6114592B2 (ja) 2013-03-21 2017-04-12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電子機器
KR102075524B1 (ko) 2013-03-21 2020-02-1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소자
US9786859B2 (en) 2013-05-17 2017-10-10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and lighting device
CN104752459B (zh) * 2013-12-25 2018-04-03 清华大学 有机发光二极管阵列
TWI803431B (zh) 2014-02-11 2023-05-21 日商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及電子裝置
KR20160130466A (ko) 2014-03-07 2016-11-11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발광 소자, 발광 장치, 전자 기기, 및 조명 장치
JP2015187982A (ja) 2014-03-13 2015-10-29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発光素子、発光装置、電子機器、および照明装置
KR102320578B1 (ko) 2014-04-25 2021-11-02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발광 장치, 전자 기기, 및 조명 장치
KR102125881B1 (ko) 2014-04-29 2020-06-2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소자
US9799829B2 (en) 2014-07-25 2017-10-24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paration method, light-emitting device,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2349211B (zh) 2014-07-31 2023-04-18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US9343691B2 (en) 2014-08-08 2016-05-17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emitting element, light-emitting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lighting device
JP6602585B2 (ja) 2014-08-08 2019-11-06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6072250A (ja) 2014-09-30 2016-05-09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発光装置、電子機器、及び照明装置
WO2016063169A1 (en) 2014-10-23 2016-04-2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emitting element
JP2017219552A (ja) * 2014-10-24 2017-12-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US9991471B2 (en) * 2014-12-26 2018-06-05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emitting element, light-emit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6504036B2 (ja) 2015-11-27 2019-04-24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移動検出装置、移動検出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0424632B2 (en) 2015-11-30 2019-09-24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9911937B2 (en) 2016-05-12 2018-03-06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emitting element, light-emitting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lighting device
KR102419770B1 (ko) 2016-05-20 2022-07-13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발광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DE112017006074T5 (de) * 2016-11-30 2019-08-14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Anzeigevorrichtung und elektronisches Gerä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52814B (zh) 2022-12-20
US11587904B2 (en) 2023-02-21
WO2018100458A1 (en) 2018-06-07
US10622334B2 (en) 2020-04-14
US20210125962A1 (en) 2021-04-29
JP2018190702A (ja) 2018-11-29
JP7305821B2 (ja) 2023-07-10
KR20230145548A (ko) 2023-10-17
KR20230065378A (ko) 2023-05-11
KR20190086758A (ko) 2019-07-23
TW202332094A (zh) 2023-08-01
CN115719570A (zh) 2023-02-28
CN109952814A (zh) 2019-06-28
US20180151539A1 (en) 2018-05-31
TW201826585A (zh) 2018-07-16
US20190304951A1 (en) 2019-10-03
JP2022068223A (ja) 2022-05-09
US10332859B2 (en) 2019-06-25
US20200243482A1 (en) 2020-07-30
US10847498B2 (en) 2020-11-24
DE112017006074T5 (de) 2019-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305821B2 (ja) 表示装置
US11387280B2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KR102518965B1 (ko) 발광 소자, 발광 장치, 전자 기기 및 조명 장치
TWI698032B (zh) 發光元件
TWI767995B (zh) 顯示器裝置、顯示器模組及電子裝置
JP2022173506A (ja) 発光素子
JP2024015167A (ja) 発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