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28056A - 牙刷 - Google Patents

牙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28056A
TW202128056A TW109121357A TW109121357A TW202128056A TW 202128056 A TW202128056 A TW 202128056A TW 109121357 A TW109121357 A TW 109121357A TW 109121357 A TW109121357 A TW 109121357A TW 202128056 A TW202128056 A TW 20212805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ard
axis direction
length
long axis
les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213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佐竹茉以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獅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獅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獅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280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28056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6BRUSHWARE
    • A46BBRUSHES
    • A46B5/00Brush bodies; Handles integral with brushware
    • A46B5/002Brush bodies; Handles integral with brushware having articulations, joints or flexible portions
    • A46B5/0025Brushes with elastically deformable heads that change shape during use
    • A46B5/0029Head made of soft plastics, rubber or rubber inserts in plastics matrix
    • AHUMAN NECESSITIES
    • A46BRUSHWARE
    • A46BBRUSHES
    • A46B5/00Brush bodies; Handles integral with brushwa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6BRUSHWARE
    • A46BBRUSHES
    • A46B5/00Brush bodies; Handles integral with brushware
    • A46B5/06Brush bodies; Handles integral with brushware in the form of tapes, chains, flexible shafts, springs, mats or the lik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6BRUSHWARE
    • A46BBRUSHES
    • A46B2200/00Brushe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functions, uses or applications
    • A46B2200/10For human or animal care
    • A46B2200/1066Toothbrush for cleaning the teeth or dentures

Landscapes

  • Brush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具有良好的操作性,並且即使在負載有過剩的刷牙壓力的情況下也能夠以適當的刷牙壓力進行刷牙的牙刷。具有配置於握持部(30),因與植毛面正交的第一方向的外力而變形的變形部(70)、因第一方向的外力而非變形的第一區域(A1)、因第一方向的外力而非變形的第二區域(A2)。變形部具有由硬質樹脂形成的連接第一區域與第二區域的硬質部(70H)以及由軟質樹脂形成的覆蓋硬質部的至少一部分的軟質部。將硬質部在第一方向的長度設為d,在長軸方向及與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的長度設為W時,沿著長軸方向滿足W>d的關係,硬質部的第一方向的長度d與硬質部的第二方向的長度W中的至少一個從長軸方向前端朝向後端逐漸擴大,並且經過極大值而逐漸縮小。

Description

牙刷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牙刷。 本申請案基於2019年6月28日在日本提出申請的日本專利特願2019-121550號主張優先權,且將其內容引用至本文中。
80歲時具有20顆牙齒的人的比例已達到約五成,另一方面,高齡者齲齒(根面齲齒)的比例正在增加。根面齲齒是因牙齦萎縮而露出的象牙質的齲齒,但象牙質的有機成分的構成比率較琺瑯質高,因此齲齒的進展快。作為所述牙齦萎縮的原因之一,可列舉以較適當值大的刷牙壓力進行刷牙的過度刷牙。
過去,作為用於減低過剩的刷牙壓力的牙刷,已揭示有例如專利文獻1記載的牙刷。專利文獻1記載的牙刷在握住掌握部(Palm grip)進行刷牙時,手柄部分的用拇指和食指握住的部分中,以熱可塑性樹脂形成的部位在植毛面側開口形成U字狀,以熱可塑性樹脂形成的部位的周圍覆蓋有彈性體材料等的軟質樹脂。
對於專利文獻1中具有所述構成的牙刷,其記載了藉由將刷頭部的荷重不僅將彈力施加於頸部而且還施加於手柄部的所述部位,在不損害牙齦的情況下,在賦予牙齒和牙齦溫和而舒適的操作性的同時,降低了過剩的刷牙壓力。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專利特開2000-004944號公報
[發明欲解決的問題] 然而,在所述那樣習知的牙刷在負載有過剩的刷牙壓力的情況下,因為撓曲量小,無法減低過剩的刷牙壓力,會有所謂無法在適當的刷牙壓力的範圍進行刷牙的問題。在此,雖然考慮了增加使用的軟質樹脂的量來增大撓曲量,並降低過剩的刷牙壓力的方法,但由於直到到達適當的刷牙壓力為止的撓曲量太大,這導致了操作性差的問題。
本發明是考慮如上所述的情況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具有良好的操作性,並且即使在負載過剩的刷牙壓力的情況下也能夠以適當的刷牙壓力進行刷牙的牙刷。 [解決問題所採用的手段]
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形態,提供一種牙刷,包括:刷頭部,設置於長軸方向前端側,具有植毛面;握持部,配置於較所述刷頭部更後端側;頸部,配置於所述植毛面與所述握持部之間,所述刷頭部及所述頸部由硬質樹脂形成;變形部,配置於所述握持部,因與所述植毛面正交的第一方向的外力而變形;第一區域,配置於所述變形部的所述前端側,因所述第一方向的外力而非變形;第二區域,配置於所述變形部的所述後端側,因所述第一方向的外力而非變形;所述握持部在所述長軸方向上至少從所述握持部的前端至所述第二區域,且在與所述長軸方向正交的剖面的至少一部分由所述硬質樹脂形成,所述變形部具有:硬質部,由所述硬質樹脂形成,連接所述第一區域與所述第二區域;以及軟質部,由軟質樹脂形成,覆蓋所述硬質部的至少一部分,將所述硬質部在所述第一方向的長度設為d,在所述長軸方向及與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的長度設為W時,沿著所述長軸方向滿足W>d的關係,所述硬質部的所述第一方向的長度d與所述硬質部的所述第二方向的長度W中的至少一個從所述長軸方向前端朝向後端逐漸擴大,並且經過極大值而逐漸縮小。
另外,於所述本發明的一形態的牙刷中,所述硬質部在所述長軸方向滿足d≦3.5mm的關係。
另外,於所述本發明的一形態的牙刷中,將在所述第一方向的長度d的所述極大值設為a,在末端部的最小值設為b時,由a/b表示的值為1.1以上且2.0以下。
另外,於所述本發明的一形態的牙刷中,所述極大值a為1.5mm以上且3.5mm以下。
另外,於所述本發明的一形態的牙刷中,將在所述第二方向的長度W的所述極大值設為e,在末端部的所述最小值設為f,由e/f表示的值為1.2以上且7.5以下。
另外,於所述本發明的一形態的牙刷中所述極大值e為5.0mm以上且15.0mm以下;所述最小值f為2.0mm以上且8.0mm以下。
另外,於所述本發明的一形態的牙刷中,所述變形部的從所述第一方向觀察的所述長軸方向的長度為所述握持部的所述長軸方向的長度的10%以上且30%以下。 [發明的效果]
本發明提供具有良好的操作性,並且即使在負載過剩的刷牙壓力的情況下也能夠以適當的刷牙壓力進行刷牙的牙刷。
以下,參照圖1~圖7對本發明的牙刷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再者,以下的實施方式是表示本發明的一形態者,並不限定本發明,可於本發明的技術思想的範圍內任意地進行變更。另外,於以下的圖式中,為了容易理解各構成,使實際的結構與各結構的比例尺或數量等不同。而且,在以下的說明中,將側視中與植毛面正交的方向設為厚度方向,在厚度方向上植毛面側作為正面側,與植毛面相反的側做為背面側,對此進行適當說明。
圖1是本實施方式的牙刷1的正面圖。圖2是以包含寬度方向(圖1的上下方向)的中心的平面切斷牙刷1的剖面圖。圖3是構成所述牙刷1的硬質部H的正面圖。
本實施方式的牙刷1包括:刷頭部10,配置於長軸方向的前端側(以下,僅稱為前端側),植毛有刷毛的毛束(未圖示);頸部20,延設於刷頭部10的長軸方向後端側(以下,僅稱為後端側);以及握持部30,延設於頸部20的後端側(以下,將刷頭部10、頸部20及握持部30合起來稱為手柄體2)。
本實施方式的牙刷1是將由硬質樹脂形成的硬質部H、及由軟質樹脂形成的軟質部E一體成形而成的成形體。硬質部H構成刷頭部10、頸部20、握持部30及變形部70各自的至少一部分。軟質部E構成握持部30及變形部70各自的一部分。更詳細來說,本實施方式的刷頭部10及頸部20各自由硬質樹脂形成,例如表面的一部分由所述軟質樹脂所覆蓋,當然也可以一部分由所述軟質樹脂形成。本實施方式的包含變形部70的握持部30的一部分各自由硬質樹脂與軟質樹脂兩者形成(詳細情況將後述)。
[刷頭部10] 刷頭部10於厚度方向(圖1的與紙面正交的方向)的一側具有植毛面11。再者,以後於所述厚度方向上,將植毛面11側設為正面方向的正面側,將與植毛面相反側設為背面側,將與所述厚度方向及長軸方向正交的方向設為寬度方向(或適宜設為側面方向)。於植毛面11形成有多個植毛孔12。於植毛孔12植設有刷毛的毛束(未圖示)。
刷頭部10的寬度,即於正面側與植毛面11平行、且與長軸方向正交的寬度方向的長度(以下,僅稱為寬度)並無特別限定,例如較佳為7 mm以上、13 mm以下。若為所述下限值以上,則可充分地確保植設毛束的面積,若為所述上限值以下,則可進一步提高口腔內的操作性。
刷頭部10的長軸方向的長度(以下,僅稱為長度)並無特別限定,例如較佳為10 mm以上、33 mm以下。若刷頭部10的長度為所述下限值以上,則可充分地確保植設毛束的面積,若為所述上限值以下,則可進一步提高口腔內的操作性。再者,將本實施方式的頸部20與刷頭部10的長軸方向的邊界設為自頸部20朝向刷頭部10方向,頸部20的寬度變成最小值的位置。當頸部20的寬度成為最小值的區域以設定的長度存在的情況下(當頸部20的寬度為最小值的位置不是一個位置),在頸部20與刷頭部10之間的長軸方向上的邊界位於頸部20的寬度成為最小值的最頭前端側位置。
刷頭部10的厚度方向的長度(以下,僅稱為厚度)可考慮材質等來決定,較佳為2.0 mm以上、4.0 mm以下。若刷頭部10的厚度為所述下限值以上,則可進一步提高刷頭部10的強度。若刷頭部10的厚度為所述上限值以下,則可提高朝臼齒的內部的到達性,並且可進一步提高口腔內的操作性。
毛束是將多個刷毛捆紮而成者。自植毛面11至毛束的前端為止的長度(毛長)可考慮對毛束所要求的毛腰等來決定,例如設為6 mm~13 mm。所有毛束的毛長可相同,亦可相互不同。
毛束的粗度(毛束直徑)可考慮對毛束所要求的毛腰等來決定,例如設為1 mm~3 mm。所有毛束的毛束直徑可相同,亦可相互不同。
作為構成毛束的刷毛,例如可列舉:其直徑朝向毛尖逐漸變小且毛尖經尖銳化的刷毛(錐形毛)、其直徑自植毛面11朝向毛尖大致相同的刷毛(直毛)等。作為直毛,可列舉:將毛尖設為與植毛面11大致平行的平面者、或將毛尖弄圓成半球狀者。
刷毛的材質例如可列舉:6-12尼龍(6-12NY)、6-10尼龍(6-10NY)等聚醯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PBT)、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酯(Polytrimethylene Terephthalate,PTT)、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Naphthalate,PEN)、聚萘二甲酸丁二酯(Polybutylene Naphthalate,PBN)等聚酯,聚丙烯(Polypropylene,PP)等聚烯烴,聚烯烴系彈性體,苯乙烯系彈性體等彈性體樹脂等。該些樹脂材料可單獨使用一種、或將兩種以上組合使用。另外,作為刷毛,可列舉具有多重芯結構的聚酯製刷毛,所述多重芯結構具有芯部與設置於該芯部的外側的至少一層以上的鞘部。
刷毛的橫剖面形狀並無特別限定,可設為正圓形、橢圓形等圓形,多邊形,星形,三葉的三葉草形,四葉的三葉草形等。所有刷毛的剖面形狀可相同,亦可不同。
刷毛的粗度可考慮材質等來決定,於橫剖面為圓形的情況下,例如設為6 mil~9 mil(1 mil=1/1000 inch=0.025 mm)。另外,亦可考慮使用感、刷掃感、清潔效果、耐久性等而將粗度不同的多根刷毛任意地組合使用。
[頸部20] 就操作性的觀點而言,頸部20的長度較佳為40 mm以上、70 mm以下。 頸部20的寬度作為一例,以自成為最小值的位置朝後端側逐漸變大的方式形成。本實施方式的頸部20的寬度以隨著自成為最小值的位置朝向後端側逐漸變大的方式形成。另外,頸部20的厚度以隨著自成為最小的位置朝向後端側逐漸變大的方式形成。
頸部20較佳為成為最小的位置上的寬度與厚度均為3.0 mm以上、4.5 mm以下。若成為最小的位置上的頸部20的寬度與厚度為所述下限值以上,則可進一步提高頸部20的強度,若為所述上限值以下,則嘴唇容易閉合,另外,可提高朝臼齒的到達性,並且可進一步提高口腔內的操作性。以隨著自變成最小值的位置朝向後端側逐漸變大的方式形成的頸部20的寬度及厚度可考慮材質等而適宜決定。
頸部20的側視中的正面側隨著朝向後端側而朝面向正面側的方向傾斜。頸部20的側面方向觀察的背面側隨著朝向後端側而朝面向背面側的方向傾斜。於正視中,頸部20朝與寬度方向中心的距離隨著朝向後端側而變大的方向傾斜。
將本實施方式的頸部20與握持部30的邊界設為於正視中隨著朝向後端側而使距寬度方向中心的距離的增加結束的位置。此處,於正視及側視兩者中,寬度以圓弧狀的輪廓自頸部20朝握持部30擴大,頸部20與握持部30的邊界與該圓弧的曲率中心的位置已變化的長軸方向的位置一致。更詳細而言,頸部20與握持部30的邊界於圖1中所示的正視中,與曲率中心已自圓弧狀的輪廓的外側朝後端側變化的長軸方向的位置一致。另外,於圖2中所示的側視中,頸部20與握持部30的邊界與曲率中心已自圓弧狀的輪廓的外側朝後端側變化的長軸方向的位置一致。
[握持部30] 握持部30沿著長軸方向來配置。如圖1所示,握持部30的寬度方向的長度隨著自與頸部20的邊界朝向後端側逐漸變窄後,以大致固定的長度延長。如圖2所示,握持部30的厚度方向的長度隨著自與頸部20的邊界朝向後端側逐漸變窄後,以大致固定的長度延長。
握持部30的寬度方向的長度隨著自與頸部20的邊界朝向後端側逐漸變窄後成為大致固定的長度的長軸方向的位置、與握持部30的厚度方向的長度隨著自與頸部20的邊界朝向後端側逐漸變窄後變成大致固定的長度的長軸方向的位置相同。
本實施方式的握持部30中的變形部70的長軸方向的前端側末端部的位置為頸部20與握持部30的邊界。變形部70的長軸方向的後端側末端部位置為自與頸部20的邊界朝向後端側逐漸變窄後變成大致固定的長度的位置,即下述的軟質部70E與硬質部30H的邊界。
於變形部70的後端側末端部的更後端側,握持部30於正面側的寬度方向的中央具有軟質部31E。軟質部31E構成軟質部E的一部分。於正視中,軟質部31E以大致固定的寬度於長軸方向延長。於正視中,軟質部31E的側緣與握持部30的寬度方向外側的側緣以大致固定的距離來形成。
握持部30具有設置變形部70的硬質部70H以及設置於較變形部70更後端側的硬質部30H。硬質部30H、70H構成硬質部H的一部分。於正面側,硬質部30H具有埋設軟質部31E的凹處31H。於正視中,凹處31H隨著自與變形部70的邊界朝向後端側以大致固定的長度於長軸方向延長。埋設於凹處31H的軟質部31E與於正面側露出的硬質部30H大致為同一面。
握持部30於背面側的寬度方向的中央具有軟質部32E(參照圖1、圖2)。軟質部32E構成軟質部E的一部分。於正視中,軟質部32E具有與軟質部31E的外形輪廓大致相同的外形輪廓。即,於正視中,軟質部32E以大致固定的寬度於長軸方向延長。於背視中,軟質部32E的側緣與握持部30的寬度方向外側的側緣以大致固定的距離來形成。
於背面側,硬質部30H具有埋設軟質部32E的一部分的凹處32H(參照圖2)。於正視中,凹處32H以大致固定的寬度於長軸方向延長。軟質部32E與於背面側露出的硬質部30H大致為同一面。
於握持部30的正面側設置有軟質部31E,於背面側設置有軟質部32E,因此握住握持部30時的握緊性提升。
[變形部70] 圖4是變形部70的與長軸方向正交的剖面圖,圖1中沿A-A線截取的剖面圖。 變形部70因與植毛面11正交的第一方向的外力而變形。變形部70具有硬質部70H與軟質部70E。本實施方式中,硬質部70H的周圍覆蓋有軟質部70E。
如圖4所示,硬質部70H的剖面形狀寬度大於厚度,在寬度方向延長形成矩形形狀。硬質部70H寬度設為W,硬質部70H厚度設為d時,硬質部70H在長軸方向上滿足寬度W>厚度d的關係。而且,硬質部70H在長軸方向上滿足d≦3.5mm的關係。
為了降低刷牙壓力,有效的是具有各向異性,使得硬質部分70H在厚度方向上容易彎曲而在寬度方向上不容易彎曲,在硬質部70H的寬度W<厚度d的情況下,由於在寬度方向上變的容易彎曲,因此可能無法降低過剩的刷牙壓力。而且,在d>3.5mm的情況下,由於硬質樹脂變得難以彎曲,並且由於在彎曲行為的初始階段直到達到適當的刷牙壓力為止的撓曲量很小,所以可以實現良好的可操作性,但是在後期階段無法減小過剩的刷牙壓力。 藉由使硬質部70H的寬度W與厚度d在長軸方向上滿足上述的關係,硬質部70H變成具有在厚度方向上容易彎曲而在寬度方向上不容易彎曲的彎曲行為。
硬質部70H的厚度方向的中心位置配置於較變形部70的厚度方向的中心位置靠近背面側。亦即,硬質部70H在厚度方向上偏心地設置在背面側。
圖5是硬質部H中的硬質部70H周邊的部分放大的正面圖。圖6是圖5的側面圖。 如圖5所示,硬質部70H在前端側連接於頸部20的硬質部20H,在後端側連接於握持部30的硬質部30H。亦即,硬質部70H在長軸方向上連接配置於前端側的頸部20的硬質部20H與配置在後端側的握持部30的硬質部30H。
連接至硬質部70H的硬質部20H構成第一區域A1。在第一區域A1中,寬度、厚度及厚度方向的彎曲強度比硬質部70H更大且更硬。連接至硬質部70H的硬質部30H構成第二區域A2。第二區域A2中,寬度、厚度及厚度方向的彎曲強度比硬質部70H更大且更硬。
握持部30在長軸方向上至少從握持部30的前端至第二區域A2,且在與長軸方向正交的剖面的至少一部分由硬質樹脂形成。本實施方式的第一區域A1及第二區域A2各自在與長軸方向正交的剖面中,硬質樹脂所佔的比例較軟質樹脂所佔的比例大。舉例來說,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區域A1的硬質樹脂所佔的比例為100%。而且,第二區域A2的硬質樹脂所佔的比例約為80%以上。
硬質部70H的厚度與寬度的至少一個從所述長軸方向前端朝向後端逐漸擴大,並且經過極大值而逐漸縮小。本實施方式的硬質部70H的厚度與寬度兩者從所述長軸方向前端朝向後端逐漸擴大,並且在長軸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經過極大值而逐漸縮小。本實施方式中的變形部70,厚度表示極大值的長軸方向的位置與寬度表示極大值的長軸方向的位置為同一位置。
亦即,如圖5所示,於平面視中,在硬質部70H中,側緣形成為大致圓弧形狀,從長軸方向的各末端部朝向中央,距寬度方向的中心的距離逐漸變長,在長軸方向的大致中央距寬度方向的中心的距離成為最大。在本實施方式中,硬質部70H的前端側末端部的寬度與後端側末端部的寬度設定為同一寬度。
根據硬質部70H的寬度方向外側的軟質部70E的厚度,硬質部70H的前端側末端部的寬度形成為比頸部20的硬質部20H的後端側末端部的寬度小。同樣地,根據硬質部70H的寬度方向外側的軟質部70E的厚度,硬質部70H的後端側末端部的寬度形成為比硬質部30H的前端側末端部的寬度小。
而且,如圖6所示,於側面視中,側緣形成為大致圓弧形狀,從長軸方向的各末端部朝向中央,距厚度方向的中心的距離逐漸變長,在長軸方向的大致中央距厚度方向的中心的距離成為最大。在本實施方式中,硬質部70H的前端側末端部的厚度與後端側末端部的厚度設定為同一厚度。
根據硬質部70H的厚度方向外側的軟質部70E的厚度,硬質部70H的前端側末端部的厚度形成為比頸部20的硬質部20H的後端側末端部的厚度小。同樣地,根據硬質部70H的厚度方向外側的軟質部70E的厚度,硬質部70H的後端側末端部的厚度形成為比硬質部30H的前端側末端部的厚度小。
作為硬質部H的原材料,可列舉彎曲彈性模數(日本工業標準(Japanese Industrial Standards,JIS)7171)為1500 MPa以上、3500 MPa以下的硬質樹脂作為一例,例如可列舉聚縮醛樹脂(聚甲醛(Polyoxymethylene,POM))。作為硬質部H的彎曲彈性模數,較佳為2000 MPa以上、3500 MPa以下。當硬質部H的彎曲彈性模數小於1500MPa,由於變形部70變柔軟,因此在彎曲行為的初始階段直到達到適當的刷牙壓力為止的撓曲量變大,可操作性降低。而且,在硬質部H的彎曲彈性模數大於3500MPa的情況下,由於變形部70太硬而變的難以彎曲,難以在彎曲行為的後期階段降低過剩的刷牙壓力。因此,藉由將硬質部H的彎曲彈性模數設為1500MPa以上且3500MPa以下,可以實現良好的可操作性以及刷牙壓力的降低。
如圖4所示,軟質部70E的剖面為埋設了硬質部70H的大致六角形形狀的外型輪廓。在六個頂點中,在厚度方向的中間配置的兩個頂點配置在比變形部70(軟質部70E)的厚度方向的中心更靠近背面側。
在與長軸方向正交的剖面中,相對於變形部70的剖面面積,硬質部70H的剖面面積的佔有率在長軸方向為35%以下,較佳為25%以下。藉由硬質部70H的剖面面積的佔有率在長軸方向為35%以下,可以使向背面側的變形部70的彎曲強度變小。
作為軟質部E的原材料,以蕭氏(shore)硬度A為90以下為佳,較佳為蕭氏硬度A為40以上且80以下。蕭氏硬度A未滿40的情況下、在彎曲行為的初始階段直到達到適當的刷牙壓力為止的撓曲量變大,可操作性降低。蕭氏硬度A超過90,難以在彎曲行為的後期階段降低過剩的刷牙壓力。因此,藉由將蕭氏硬度A設為40以上且90以下,可以實現良好的可操作性以及刷牙壓力的降低。
作為軟質樹脂,例如可列舉:彈性體(例如烯烴系彈性體、苯乙烯系彈性體、聚酯系彈性體、聚胺基甲酸酯系熱塑性彈性體等)、矽酮。就與聚縮醛樹脂的混合性優異而言,較佳為苯乙烯系彈性體。
在上述的牙刷1中,當於握住握持部30的狀態下對刷頭部10施加了朝向背面側的外力時,變形部70的前端側的第一區域A1及後端側的第二區域A2因為彎曲強度較硬質部70H大且硬而為非變形,在第一區域A1與第二區域A2之間配置的變形部70變形。
作為變形部70變形時的彎曲行為,在直到到達適當的刷牙壓力為止的初始階段中,於長軸方向的大致中央引起應力集中。而且,在負載於變形部70的壓力增加的後期階段中,從大致中央朝向兩端使應力施加的範圍發展。在此,由於變形部70的寬度和厚度兩者在硬質部70H的長軸方向上的中心均為最大值且剖面二次矩大,因此能夠減少初期的彎曲量。結果,在直到到達適當的刷牙壓力為止的初始階段能夠確保良好的可操作性。
而且,由於變形部70的寬度及厚度兩者在硬質部70H的長軸方向兩端均為最小值且剖面二次矩小,因此在負載的壓力增加的後期階段中於末端部測的撓曲量變大藉此能夠實現以降低刷牙壓力的狀態進行刷牙。
上述硬質部70H的寬度的極大值設為e,前端側末端部的寬度設為f1,後端側末端部的寬度設為f2,寬度f1、f2中的最小值設為f時,以e/f表示的值為1.2以上且7.5以下,較佳為2.0以上且5.0以下。當以e/f表示的值未滿1.2時,由於行為接近撓曲量隨著刷牙壓力以一定的比例增加,因此不存在彎曲行為的初始階段及後期階段,難以實現兼顧良好的操作性和刷牙壓力的降低。另一方面,當以e/f表示的值超過7.5時,由於中心部分變得難以彎曲,因此在負載低刷牙壓力的初始階段,從兩末端部開始彎曲,並且直到到達適當的荷重為止的撓曲量變大。因此,通過將以e/f表示的值設定在上述範圍內,直到到達適當的荷重為止的撓曲量不會變得過大,能夠實現兼顧良好的操作性和刷牙壓力的降低。
作為硬質部70H的寬度的極大值e,較佳為5.0mm以上且15.0mm以下,更佳為7.0mm以上且13.0mm以下。當極大值e未滿5.0mm,彎曲行為的初始階段中直到到達適當的刷牙壓力為止的撓曲量變大,可能使操作性變差。而且,當極大值e超過18.0mm,由於在初始階段於長軸方向的中央部難以撓曲,在從中央朝向兩端使應力集中發展的後期階段中,可能難以降低刷牙壓力。因此,藉由使極大值e為5.0mm以上且15.0mm以下,能夠實現良好的操作性與刷牙壓力的降低。
作為硬質部70H的寬度的最小值f較佳為2.0mm以上且8.0mm以下,更佳為3.0mm以上且7.0mm以下。當最小值f未滿2.0mm時,由於在長軸方向中央部之前兩末端部開始彎曲,因此不存在初始階段及後期階段,可能難以獲得良好的操作性。而且,當最小值f超過8.0mm,由於硬質部70H的兩末端部難以彎曲,可能難以降低後期階段的刷牙壓力。因此藉由最小值f為2.0mm以上且8.0mm以下,能夠實現良好的操作性與刷牙壓力的降低。
硬質部70H的厚度的極大值設為a,前端側末端部的厚度設為b1,後端側末端部的厚度設為b2,若厚度b1、b2之中的最小值設為b,以a/b表示的值較佳1.1以上且2.0以下,更佳為1.5以上且2.0以下。當以a/b表示的值未滿1.1時,由於撓曲量隨著刷牙壓力增加,不存在彎曲行為的初始階段及後期階段,難以實現兼顧良好的操作性與刷牙壓力的降低。另一方面,當以a/b表示的值超過2.0時,由於中央部難以彎曲,在負載低刷牙壓力的初始階段,從兩末端部開始彎曲,並且直到到達適當的荷重為止的撓曲量變大。因此,藉由使a/b表示的值在上述範圍內,直到到達適當的荷重為止的撓曲量不會變得過大,能夠實現兼顧良好的操作性與刷牙壓力的降低。
作為硬質部70H的厚度的極大值a,較佳為1.5mm以上且3.5mm以下,更佳為2.0mm以上且3.0mm以下。當極大值a未滿1.5mm,彎曲行為的初始階段中直到到達適當刷牙壓力為止的撓曲量變大,可能使操作性變差。而且,當極大值a超過3.5mm時,由於在初始階段於長軸方向的中央部難以撓曲,在從中央朝向兩端使應力集中發展的後期階段中,可能難以降低刷牙壓力。因此,藉由使極大值a為1.5mm以上且3.5mm以下,能夠實現良好的操作性與刷牙壓力的降低。
作為硬質部70H的厚度的最小值b,較佳為1.5mm以上且2.5mm以下,更佳為1.5mm以上且未滿2.0。當最小值b未滿1.5mm,由於在長軸方向中央部之前兩末端部開始彎曲,因此不存在初始階段及後期階段,可能難以獲得良好的操作性。而且,當最小值b超過2.5mm,由於硬質部70H的兩末端部難以彎曲,可能難以降低後期階段的刷牙壓力。因此藉由最小值b為1.5mm以上且2.5mm以下,能夠實現良好的操作性與刷牙壓力的降低。
在正視中,變形部70的長軸方向的最大長度較佳為握持部30的長軸方向的長度的10%以上且30%以下,更加為15%以上且25%以下。變形部70的最大長度未滿握持部30的長度的10%,由於難以彎曲,無法降低後期階段的刷牙壓力。另一方面,在變形部70的最大長度大於握持部30的長度的30%的情況下,由於容易彎曲直到到達適當的刷牙壓力為止的撓曲量大,難以實現良好的操作性。因此,藉由使變形部70的最大長度為握持部30的長度的10%以上且30%以下,能夠實現良好的操作性與刷牙壓力的降低。
[實施例] 以下表示實施例來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以下的實施例,可於不脫離其主旨的範圍內適宜變更來實施。
(實施例1~實施例8、比較例1~比較例5) 根據[表1]中所示的規格製造實施例1至8的樣品,並且根據[表2]中所示的規格製造比較例1至5的樣品。 在比較例1中,使用沒有變形部的牙刷作為樣品(獅王(Lion)(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的齒力佳優勢(Clinica Advantage)牙刷)。 在比較例2中,使用其變形部僅由軟質樹脂形成的牙刷作為樣品。在比較例3和比較例4中,將具有變形部的牙刷用作樣品,該牙刷的變形部的硬質部沒有最大值,並且具有設定的寬度和設定的厚度。
[評價項目] 分別對實施例1至8和比較例1至3進行下述評價:當向刷頭部的背面側施加200g的荷重時的撓曲量、當刷頭部的撓曲量為13mm時的對背面側的荷重和使用感。另外,對於在刷頭部的背面側施加200g的荷重時的撓曲量不好的樣品,沒有評價刷頭部的撓曲量為13mm時的對背面側的荷重。
[測試方法] 針對各樣品,對刷頭部的植毛面賦予朝向厚度方向背面側的荷重的試驗。針對樣品,各使用三個(n=3)進行各試驗。各試驗將電子萬能(Autograph)試驗機(AGS-X,島津(SHIMADZU)公司製造)用作評估機器。荷重賦予試驗中,以刷頭部於側面視中成為水平的方式,自變形部與握持部的邊界夾持握持部側,針對側面視時的刷頭部的各中心部位,測定朝垂直下方施加200 g的荷重時(測力器:100 N,試驗速度20 mm/min)的撓曲量。而且,在彎曲賦予測試中,測定刷頭部的撓曲量為13mm時的對背面側的荷重。
[評價方法] 對在刷頭部的背面側施加200g的荷重時的撓曲量進行評價。 ○(好):9mm以上~11mm以下。 △(還不錯):7mm以上~未滿9mm或者超過11mm~13mm以下。 ×(差):未滿7mm或者超過13mm。
而且,對刷頭部的撓曲量為13mm時的對背面側的荷重進行評價。 ○(好):200g以上~220g以下。 △(還不錯):超過220g~240g以下。 ×(差):超過240g。 ―:施加200g荷重時的撓曲量為×的情況下為未測定。 [使用感評價方法] 專家小組(五名)使用各樣品進行刷牙,於實際使用中以五階段來評估「維持適當的刷牙荷重、緩和過剩的刷牙荷重的感覺」,並利用其平均分進行評估。評分的平均值是將小數點後第二位四捨五入,而變成至小數點後第一位為止的位數。 [評分]5分:非常感覺到,4分:稍微感覺到,3分:皆非,2分:不那麼感覺到,1分:完全未感覺到 [評價]◎(非常好):4.5分以上~5.0分以下、○(好):4.0分以上~未滿4.5分、△(還不錯):3.0分以上~未滿4.0分、×(差):未滿3.0分
關於評價結果,將◎、○、△設為合格(OK),將×設為不合格(NG)。 再者,與經測定的荷重相關的評價,是基於使用者實際使用牙刷進行刷牙時的荷重的推薦值一般為200 g來進行設定。 另外,將能夠確保操作性的撓曲量上限設定為13mm,並基於上述評價求出在該撓曲量下的荷重。
表1
  實施例1 實施例2 實施例3 實施例4 實施例5 實施例6 實施例7 實施例8
硬質部70H的 彎曲彈性模數 (MPa) 2500 2500 2500 2500 2500 2500 2500 2500
軟質樹脂的蕭氏硬度 A80 A80 A80 A80 A80 A80 A80 A80
厚度的極大值a(mm) 3.5 2.0 2.2 2.2 2.2 2.2 2.2 2.2
兩末端部厚度的最小值b(mm) 1.8 1.8 1.5 1.5 1.5 1.5 1.5 1.5
厚度的比a/b 1.9 1.1 1.5 1.5 1.5 1.5 1.5 1.5
寬度的極大值e(mm) 13.0 13.0 15.0 8.5 15.0 13.0 13.0 13.0
兩末端部寬度的最小值f(mm) 5.0 5.0 2.0 7.0 8.0 5.0 5.0 5.0
寬度的比e/f 2.6 2.6 7.5 1.2 1.9 2.6 2.6 2.6
變形部70的有無
變形部70的長度對握持部30的長度的比 15% 15% 15% 15% 15% 15% 10% 30%
施加200g的荷重時的撓曲量
撓曲量為13mm時的荷重
維持適當的刷牙荷重、緩和過剩的刷牙荷重的感覺
表2
  比較例1 比較例2 比較例3 比較例4 比較例5
硬質部70H的彎曲彈性模數 (MPa) 2500 2500 2500 2500 2500
軟質樹脂的蕭氏硬度 A80 A80 A80 A80 A80
厚度的極大值a(mm) - - 2.0 2.0 6.0
兩末端部厚度的最小值b(mm) - - 2.0 2.0 3.5
厚度的比a/b - - 1.0 1.0 1.7
寬度的極大值e(mm) - - 9.0 3.0 3.0
兩末端部寬度的最小值f(mm) - - 9.0 3.0 3.0
寬度的比e/f - - 1.0 1.0 1.0
變形部70的有無
施加200g的荷重時的撓曲量 × × × ×
撓曲量為13mm時的荷重 - - × - -
維持適當的刷牙荷重、緩和過剩的刷牙荷重的感覺 × × × × ×
如[表1]所示,在長軸方向上寬度W>厚度d、滿足d≦3.5mm的關係,且具有厚度的極大值a及寬度的極大值e的實施例1至8的樣品,關於當向刷頭部的背面側施加200g的荷重時的撓曲量與當刷頭部的撓曲量為13mm時的對背面側的荷重,都得到良好的評價。
另一方面,如[表2]所示,對於不具有變形部的比較例1的樣品、變形部只由軟質樹脂形成的比較例2的樣品、具有硬質部不具有極大值且形成設定的寬度和設定的厚度的變形部的比較例4的樣品、硬質部的寬度W比厚度d小的比較例4的樣品,關於當向刷頭部的背面側施加200g的荷重時的撓曲量與當刷頭部的撓曲量為13mm時的對背面側的荷重,都得不到良好的評價。而且,對於具有硬質部不具有極大值且形成設定的寬度和設定的厚度的變形部的比較例3的樣品,關於當刷頭部的撓曲量為13mm時的對背面側的荷重,得不到良好的評價。
圖7是表示出在刷頭部當施加對背面側的荷重時位移與荷重之間的關係的圖。如圖7所述,關於比較例1,由於當負載適當的刷牙壓力時的位移小,從過剩的刷牙壓力至負載過剩的刷牙壓力時的位移(彎曲)幾乎沒有變化,因此難以減低過剩的刷牙壓力。另一方面,關於實施例6,由於從適當的刷牙壓力至負載過剩的刷牙壓力時的位移大,因此可以減低過剩的刷牙壓力,能夠在適當的刷牙壓力的範圍內進行刷牙。另外,此圖中的實施例6是從剖面二次矩的推移所計算出的模擬結果。
以上,一面參照隨附圖式一面對本發明的適宜的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當然不限定於所述例子。所述例中所示的各構成構件的各種形狀或組合等為一例,可於不脫離本發明的主旨的範圍內,根據設計要求等而進行各種變更。
舉例來說,於所述實施方式中,例示了硬質部70H在寬度及厚度兩者具有極大值與最小值的構成,但並不限定於該構成,亦可為在寬度及厚度中僅有一個具有及及極大值與最小值的構成。在採用此構成的情況下,寬度及厚度中的另一個,及例如形成設定的長度。
另外,於所述實施方式中,例示了硬質部70H的周圍由軟質部70E覆蓋整個外圍的構成,但並不限定於該構成,亦可為硬質部70H的一部分沒有被覆蓋而露出的構成。 [產業利用性]
本發明可應用於牙刷。
1:牙刷 2:手柄體 10:刷頭部 11:植毛面 12:植毛孔 20:頸部 30:握持部 31H,32H:凹處 70:變形部 A1:第一區域 A2:第二區域 a,e:極大值 b1,b2:厚度 d,W:長度 f1,f2:寬度 E,31E,32E,70E:軟質部 H,20H,30H,70H:硬質部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圖,且為牙刷1的正面圖。 圖2是以包含寬度方向的中心的平面切斷所述牙刷1的剖面圖。 圖3是構成所述牙刷1的硬質部H的正面圖。 圖4是圖1中沿A-A線截取的剖面圖。 圖5是硬質部H中的硬質部70H周邊的部分放大的正面圖。 圖6是圖5的側面圖。 圖7是表示出在刷頭部當施加對背面側的荷重時位移與荷重之間的關係的圖。
20:頸部
30:握持部
31H:凹處
70:變形部
A1:第一區域
A2:第二區域
e:極大值
f1,f2:寬度
20H,30H,70H:硬質部

Claims (7)

  1. 一種牙刷,其特徵在於,包括: 刷頭部,設置於長軸方向前端側,具有植毛面; 握持部,配置於較所述刷頭部更後端側; 頸部,配置於所述植毛面與所述握持部之間,所述刷頭部及所述頸部由硬質樹脂形成; 變形部,配置於所述握持部,因與所述植毛面正交的第一方向的外力而變形; 第一區域,配置於所述變形部的所述前端側,因所述第一方向的外力而非變形; 第二區域,配置於所述變形部的所述後端側,因所述第一方向的外力而非變形; 所述握持部在所述長軸方向上至少從所述握持部的前端至所述第二區域,且在與所述長軸方向正交的剖面的至少一部分由所述硬質樹脂形成, 所述變形部具有:硬質部,由所述硬質樹脂形成,連接所述第一區域與所述第二區域;以及軟質部,由軟質樹脂形成,覆蓋所述硬質部的至少一部分, 將所述硬質部在所述第一方向的長度設為d,在所述長軸方向及與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的長度設為W時,沿著所述長軸方向滿足W>d的關係, 所述硬質部的所述第一方向的長度d與所述硬質部的所述第二方向的長度W中的至少一個從所述長軸方向前端朝向後端逐漸擴大,並且經過極大值而逐漸縮小。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牙刷,其中所述硬質部在所述長軸方向滿足d≦3.5mm的關係。
  3.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的牙刷,其中將在所述第一方向的長度d中的所述極大值設為a,在末端部的最小值設為b時,由a/b表示的值為1.1以上且2.0以下。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牙刷,其中所述極大值a為1.5mm以上且3.5mm以下。
  5.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4中任一項所述的牙刷,其中將在所述第二方向的長度W的所述極大值設為e,在末端部的所述最小值設為f,由e/f表示的值為1.2以上且7.5以下。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牙刷,其中所述極大值e為5.0mm以上且15.0mm以下; 所述最小值f為2.0mm以上且8.0mm以下。
  7.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6中任一項所述的牙刷,其中所述變形部的從所述第一方向觀察的所述長軸方向的長度為所述握持部的所述長軸方向的長度的10%以上且30%以下。
TW109121357A 2019-06-28 2020-06-23 牙刷 TW20212805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21550 2019-06-28
JP2019-121550 2019-06-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28056A true TW202128056A (zh) 2021-08-01

Family

ID=740613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21357A TW202128056A (zh) 2019-06-28 2020-06-23 牙刷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7378472B2 (zh)
KR (1) KR20220029540A (zh)
CN (1) CN114025642A (zh)
TW (1) TW202128056A (zh)
WO (1) WO202026235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29621A (en) * 1986-07-09 1989-05-16 Phenegar John S Toothbrush
JP3040913U (ja) * 1997-02-25 1997-09-05 順元成興業股▲ふん▼有限公司 歯ブラシ
US6298516B1 (en) * 1998-03-06 2001-10-09 Gillette Canada Company Toothbrushes
JP2000004944A (ja) 1998-06-26 2000-01-11 Lion Corp 歯ブラシ
JP4159739B2 (ja) * 2000-11-21 2008-10-01 花王株式会社 ブラシ用ハンドル
EP2759227B1 (de) * 2009-03-18 2016-10-05 Braun GmbH Zahnbürste
RU2599368C2 (ru) * 2012-05-17 2016-10-10 Колгейт-Палмолив Компан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ухода за полостью рта и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устройства для ухода за полостью рта
JP6512703B2 (ja) * 2015-06-10 2019-05-15 ライオン株式会社 歯ブラシ
KR102384895B1 (ko) * 2016-03-09 2022-04-11 라이온 가부시키가이샤 칫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262352A1 (ja) 2020-12-30
JP7378472B2 (ja) 2023-11-13
KR20220029540A (ko) 2022-03-08
JPWO2020262352A1 (zh) 2020-12-30
CN114025642A (zh) 2022-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2239598A1 (ja) 歯ブラシ
CN107635432B (zh) 牙刷
JP2023026520A (ja) 歯ブラシ
CN215603803U (zh) 牙刷
TW201733492A (zh) 牙刷
WO2015190285A1 (ja) ワンタフト付歯ブラシ
TW202128056A (zh) 牙刷
WO2020262339A1 (ja) 歯ブラシ
TWI734760B (zh) 牙刷
JP2021104237A (ja) 歯ブラシ
JP7466539B2 (ja) 歯ブラシ
CN114025643B (zh) 牙刷
WO2021131553A1 (ja) 歯ブラシ
JP6446981B2 (ja) シングルタフトブラシ
JP7285832B2 (ja) 歯ブラシ
CN112203559B (zh) 牙刷
CN113939211B (zh) 牙刷
JP2024021493A (ja) 歯ブラシ
JP2020075125A (ja) 液状歯磨き剤塗布ブラシ
TW202228550A (zh) 牙刷
JP2020005981A (ja) 歯ブラシ及び歯ブラシの製造方法
WO2016121961A1 (ja) 歯ブラシ
JP2014050587A (ja) 歯間清掃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