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26766A - 透明雙面黏著片及黏著片積層體 - Google Patents

透明雙面黏著片及黏著片積層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26766A
TW202126766A TW110104306A TW110104306A TW202126766A TW 202126766 A TW202126766 A TW 202126766A TW 110104306 A TW110104306 A TW 110104306A TW 110104306 A TW110104306 A TW 110104306A TW 202126766 A TW202126766 A TW 20212676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eth
adhesive sheet
image display
acrylate
display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043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18234B (zh
Inventor
新美可保留
福田晋也
稲永誠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三菱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05781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55828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22750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197255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三菱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三菱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267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267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82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823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4/00Adhesives based on 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one polymerisable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 ; adhesives, based on monomer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f groups C09J183/00 - C09J183/16
    • C09J4/06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one polymerisable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 in combination with a macromolecular compound other than an unsaturated polymer of groups C09J159/00 - C09J187/00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1/00Features of adhesiv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J9/00, e.g. additives
    • C09J11/02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 C09J11/06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organ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09J133/06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only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the oxygen atom being present only as part of the carboxyl radic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1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without carri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3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hesive composi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4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release lin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203/00Applications of adhesives in processes or use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203/318Applications of adhesives in processes or use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for the production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1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 C09J2301/1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arrangement of layers
    • C09J2301/124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arrangement of layers the adhesive layer being present on both sides of the carrier, e.g. double-sided adhesive tap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3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 C09J2301/31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parameters being the characterizing feature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新穎圖像顯示裝置用透明雙面黏著片,其具有紫外線吸收功能,且於使用黏著片進行一次貼附後,可進而硬化而進行二次貼附。 本發明提供一種包含黏著劑樹脂組合物之圖像顯示裝置用透明雙面黏著片,該黏著劑樹脂組合物含有(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A)、交聯劑(B)、波長405 nm下之吸光係數為10 mL/(g∙cm)以上之光聚合起始劑(C)及紫外線吸收劑(D)。

Description

透明雙面黏著片及黏著片積層體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可作為用以構成如例如個人電腦、移動終端(PDA)、遊戲機、電視(TV)、汽車導航、觸控面板、手寫板等之圖像顯示裝置之構件而使用的透明雙面黏著片。
近年來,為了提高圖像顯示裝置之視認性,進行有藉由利用接著劑將液晶顯示器(LCD)、電漿顯示器(PDP)、電致發光顯示器(ELD)等圖像顯示面板與配置於其前表面側(視認側)之保護面板或觸控面板構件之間之空隙予以填充,而抑制入射光或自顯示圖像之出射光於空氣層界面之反射。 作為利用黏著劑將此種圖像顯示裝置用構成構件間之空隙予以填充之方法,已知有於將含有紫外線硬化性樹脂之液狀接著樹脂組合物填充至該空隙後,照射紫外線使其硬化之方法(專利文獻1)。 又,亦已知有使用黏著片將圖像顯示裝置用構成構件間之空隙予以填充之方法。例如於專利文獻2中,揭示有於將藉由紫外線進行1次交聯之黏著片貼附於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後,隔著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對黏著片照射紫外線而使其2次硬化之方法。 於專利文獻3中,揭示有使用包含以重量平均分子量為2萬至10萬之(甲基)丙烯酸胺基甲酸酯作為主成分之25℃下之損耗正切未達1之熱熔型接著組合物的黏著片,將圖像顯示裝置用構成構件間之空隙予以填充之方法。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2010/027041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第4971529號公報 專利文獻3:國際公開2010/038366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且說,於使用包含含有基礎樹脂、交聯劑及紫外線聚合起始劑之黏著劑樹脂組合物之黏著片,貼附2個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之情形時,經由該黏著片將2個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一次貼附後,自一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之外側照射紫外線,透過該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將該黏著片進行紫外線硬化而進行二次貼附,根據如上方法,可填充被黏著面之凹凸且一次貼附,並且最終使其硬化而可進一步提高接著可靠性。 然而,該具有紫外線感應性之黏著片若長時間暴露於紫外線中,則黏著片自身會逐漸劣化,有產生分解物而產生發泡或剝離之可能性。 又,由於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中存在容易紫外線劣化之構件,故而於此種情形時,無法藉由如上所述之方法將2個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貼附。 進而,於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具有紫外線吸收性之情形時,即便隔著該構件照射紫外線,紫外線亦無法充分到達至黏著片,因此於此種情形時,無法藉由如上所述之方法將2個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貼附。 另一方面,隨著圖像顯示裝置之薄壁化進展,而逐漸對黏著片要求新的功能。為了防止液晶或有機EL元件、偏光板等之紫外線劣化,有要求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具備紫外線吸收功能之情況,紫外線吸收功能一般由偏光板保護膜承擔。然而,隨著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之薄壁化,偏光板保護膜之薄壁化亦進展,而難以獲得充分之紫外線吸收功能。因此,對偏光板保護膜以外之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例如黏著劑或黏著片亦要求具備紫外線吸收功能。 然而,難以對如上所述之紫外線硬化型黏著片賦予紫外線吸收功能。另一方面,若不採用於使用黏著片填充被黏著面之凹凸且一次貼附後,進而使其硬化而進行二次貼附之方法,則存在如下問題:無法兼顧於貼合構件之被黏著面具有凹凸之情形時之階差吸收性與貼合後之耐發泡可靠性。 因此,本發明提供一種新穎之透明雙面黏著片,其具有紫外線吸收功能,並且於使用黏著片進行一次貼附後,可進而使其硬化而進行二次貼附。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係包含含有(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A)、交聯劑(B)、波長405 nm下之吸光係數為10 mL/(g∙cm)以上之光聚合起始劑(C)及紫外線吸收劑(D)之黏著劑樹脂組合物的透明雙面黏著片。 [發明之效果] 本發明之圖像顯示用透明雙面黏著片具有紫外線吸收功能,並且於使用黏著片進行一次貼附後,可進而使其光硬化而進行二次貼附,因此可兼顧於貼合構件之被黏著面具有凹凸之情形時之階差吸收性與貼合後之耐發泡可靠性。
以下,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一例進行詳細說明。但是,本案發明並不限定於下述實施形態。 <本黏著片> 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一例之透明雙面黏著片係包含含有(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A)、交聯劑(B)、波長405 nm下之吸光係數為10 mL/(g∙cm)以上之光聚合起始劑(C)及紫外線吸收劑(D)之黏著劑樹脂組合物(稱為「本黏著劑組合物」)的透明雙面黏著片(稱為「本黏著片」)。 [(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A)] 作為本黏著片之基礎聚合物之(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可藉由為了使其聚合而使用之丙烯酸系單體或甲基丙烯酸系單體之種類、組成比率、進而聚合條件等,而適當調整玻璃轉移溫度(Tg)等特性。 本黏著片中之所謂「基礎聚合物」係指作為本黏著片之主成分之樹脂。並非規定具體含量。作為標準,為佔據本黏著片中所含之樹脂之50質量%以上、尤其65質量%以上、尤其80質量%以上(包含100質量%)質量%以上之樹脂。再者,於基礎聚合物為兩種以上之情形時,其等之合計量相當於上述含量。 作為(甲基)丙烯酸系(共)聚合物(A),例如除(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之均聚物以外,可列舉藉由使其與具有共聚性之單體成分進行聚合而獲得之共聚物,更佳為可列舉含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及選自可與其共聚之含羧基單體、含羥基單體、含胺基單體、含環氧基單體、含醯胺基單體等乙烯基單體中之任一種以上之單體作為單體成分之共聚物。 更具體而言,可列舉包含選自側鏈之碳數4~18之直鏈或支鏈(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以下亦稱為「共聚性單體A」)、可與其共聚之含羧基單體(以下亦稱為「共聚性單體B」)、乙烯基單體(以下亦稱為「共聚性單體C」)、側鏈之碳數為1~3之(甲基)丙烯酸酯(以下亦稱為「共聚性單體D」)、及含羥基單體(以下稱為「共聚性單體E」)中之任一種以上之單體之共聚物。 又,作為尤佳之例示,亦可列舉:(a)包含含有共聚性單體A以及共聚性單體B及/或共聚性單體C之單體成分之共聚物、或(b)包含含有共聚性單體A、共聚性單體B及/或共聚性單體C、以及共聚性單體D及/或共聚性單體E之單體成分之共聚物。具體而言,可列舉:共聚性單體A及B之共聚物、共聚性單體A及C之共聚物、共聚性單體A、B及C之共聚物、共聚性單體A、B及D之共聚物、共聚性單體A、B及E之共聚物、共聚性單體A、B、D及E之共聚物、共聚性單體A、C及D之共聚物、共聚性單體A、C及E之共聚物、共聚性單體A、C、D及E之共聚物、共聚性單體A、B、C及D之共聚物、共聚性單體A、B、C及E之共聚物、共聚性單體A、B、C、D及E之共聚物。 作為上述「共聚性單體A」,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二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三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異戊酯、(甲基)丙烯酸新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異辛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異壬酯、(甲基)丙烯酸第三丁基環己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異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鯨蠟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甲基)丙烯酸異硬脂酯、(甲基)丙烯酸異𦯉酯、3,5,5-三甲基環己烷(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二環戊酯、(甲基)丙烯酸二環戊烯酯、(甲基)丙烯酸二環戊烯氧基乙酯等。該等亦可使用1種或組合2種以上而使用。 上述共聚性單體A較佳為於共聚物之所有單體成分中含有30質量%以上且90質量%以下,其中進而較佳為以35質量%以上或88質量%以下之範圍含有,其中尤其進而較佳為以40質量%以上或85質量%以下之範圍含有。 作為上述「共聚性單體B」,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六氫苯二甲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六氫苯二甲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苯二甲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苯二甲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順丁烯二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順丁烯二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琥珀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琥珀酸、丁烯酸、反丁烯二酸、順丁烯二酸、伊康酸。該等亦可使用1種或組合2種以上。再者,「(甲基)丙烯酸」之含義包括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同樣,「(甲基)丙烯醯基」之含義包括丙烯醯基及甲基丙烯醯基。 作為上述「共聚性單體C」,可列舉於分子內具有乙烯基之化合物。作為此種化合物,可例示:烷基之碳數為1~12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類;以及於分子內具有羥基、醯胺基及烷氧基烷基等官能基之官能性單體類;以及聚伸烷基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類;以及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及月桂酸乙烯酯等乙烯酯單體;以及苯乙烯、氯苯乙烯、氯甲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及其他取代苯乙烯等芳香族乙烯基單體。該等亦可使用1種或組合2種以上。 上述共聚性單體B及上述共聚性單體C較佳為於共聚物之所有單體成分中以1.2質量%~15質量%以下之範圍含有,其中就獲得優異之黏著物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以1.5質量%以上或10質量%以下之範圍含有,其中尤佳為以2質量%以上或8質量%以下之範圍含有。 作為上述「共聚性單體D」,可列舉:(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異丙酯等。該等亦可使用1種或組合2種以上。 上述共聚性單體D較佳為於共聚物之所有單體成分中含有0質量%以上且70質量%以下,其中進而較佳為以3質量%以上或65質量%以下之範圍含有,其中尤其進而較佳為以5質量%以上或60質量%以下之範圍含有。 作為上述「共聚性單體E」,可列舉:(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3-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丁酯等(甲基)丙烯酸羥基烷基酯類。該等亦可使用1種或組合2種以上。 上述共聚性單體E較佳為於共聚物之所有單體成分中含有0質量%以上且30質量%以下,其中進而較佳為以0質量%以上或25質量%以下之範圍含有,其中尤其進而較佳為以0質量%以上或20質量%以下之範圍含有。 除了上述揭示者以外,亦可視需要適當使用順丁烯二酸酐、伊康酸酐等含酸酐基單體,(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α-乙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3,4-環氧丁酯等含環氧基單體,(甲基)丙烯酸二甲基胺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二乙基胺基乙酯等含胺基之(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甲基)丙烯醯胺、N-第三丁基(甲基)丙烯醯胺、N-羥甲基(甲基)丙烯醯胺、N-甲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醯胺、N-丁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醯胺、雙丙酮(甲基)丙烯醯胺、順丁烯二醯胺、順丁烯二醯亞胺等含有醯胺基之單體,乙烯基吡咯啶酮、乙烯基吡啶、乙烯基咔唑等雜環系鹼性單體等。 作為(甲基)丙烯酸系(共)聚合物之具體例,例如可列舉:使(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異硬脂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單體成分(a),具有羧基之(甲基)丙烯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六氫苯二甲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六氫苯二甲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苯二甲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苯二甲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順丁烯二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順丁烯二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琥珀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琥珀酸、丁烯酸、反丁烯二酸、順丁烯二酸、伊康酸等單體成分(b),及具有有機官能基等之(甲基)丙烯酸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羥基丁酯、(甲基)丙烯酸甘油酯、順丁烯二酸單甲酯、伊康酸單甲酯、乙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醯胺、(甲基)丙烯腈、氟化(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聚矽氧酯等單體成分(c)進行共聚而獲得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 (甲基)丙烯酸系(共)聚合物之質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10萬~150萬,其中較佳為15萬以上或130萬以下,其中尤佳為20萬以上或120萬以下。 於欲獲得凝聚力較高之黏著組合物之情形時,就分子量越大,越可藉由分子鏈之纏結而獲得凝聚力之觀點而言,質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70萬~150萬,尤佳為80萬以上或130萬以下。另一方面,於欲獲得流動性或應力緩和性較高之黏著組合物之情形時,質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7萬~70萬,尤佳為10萬以上或60萬以下。又,於成形黏著片等時不使用溶劑之情形時,難以使用分子量較大之聚合物,因此丙烯酸系共聚物之質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7萬~70萬,尤佳為10萬以上或60萬以下,其中尤佳為15萬以上或50萬以下。 (丙烯酸系共聚物(A1)) 作為本黏著片之較佳之基礎聚合物之一例,可列舉包含具備巨分子單體作為枝成分之接枝共聚物之(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A1)。 只要將上述丙烯酸系共聚物(A1)作為基礎樹脂構成本黏著片,則本黏著片可於室溫狀態下保持片狀並且顯示自黏性,若於未交聯狀態下加熱,則具有熔融或流動之熱熔性,可進而使其光硬化,可於光硬化後發揮優異之凝聚力而進行接著。 由此,只要使用丙烯酸系共聚物(A1)作為本黏著片之基礎聚合物,則即便為未交聯狀態,亦可具備如下性質,即,於室溫(20℃)下顯示黏著性,且於100℃下軟化或流體化之性質,或加熱至50~90℃、更佳為60℃以上或80℃以下之溫度時軟化或流體化之性質。 構成上述丙烯酸系共聚物(A1)之幹成分之共聚物之玻璃轉移溫度較佳為-70~0℃。 此時,所謂構成幹成分之共聚物成分之玻璃轉移溫度,係指僅使組成丙烯酸系共聚物(A1)之幹成分之單體成分共聚而獲得之聚合物之玻璃轉移溫度。具體而言,意指自該共聚物各成分之均聚物獲得之聚合物之玻璃轉移溫度與構成比率,藉由Fox之計算式而算出之值。 再者,所謂Fox之計算式係指藉由以下之式而求出之計算值,可使用聚合物手冊[Polymer HandBook,J.Brandrup,Interscience,1989]所記載之值而求出。 1/(273+Tg)=Σ(Wi/(273+Tgi)) [式中,Wi表示單體i之重量分率,Tgi表示單體i之均聚物之Tg(℃)] 構成上述丙烯酸系共聚物(A1)之幹成分之共聚物成分之玻璃轉移溫度會對室溫狀態下之本黏著片之柔軟性、或本黏著片對被黏著體之潤濕性、即接著性造成影響,因此為了使本黏著片於室溫狀態下獲得適度之接著性(黏性),該玻璃轉移溫度較佳為-70℃~0℃,其中尤佳為-65℃以上或-5℃以下,其中尤佳為-60℃以上或-10℃以下。 但,即便該共聚物成分之玻璃轉移溫度設為相同溫度,亦可藉由調整分子量而調整黏彈性。例如可藉由減小共聚物成分之分子量而使其更柔軟化。 作為上述丙烯酸系共聚物(A1)之幹成分含有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異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二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三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異戊酯、(甲基)丙烯酸新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正辛酯、丙烯酸異辛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異壬酯、(甲基)丙烯酸第三丁基環己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異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鯨蠟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甲基)丙烯酸異硬脂酯、丙烯酸山崳酯、(甲基)丙烯酸異𦯉酯、(甲基)丙烯酸2-苯氧基乙酯、3,5,5-三甲基環己烷丙烯酸酯、對異丙苯基苯酚EO改性(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二環戊酯、(甲基)丙烯酸二環戊烯酯、(甲基)丙烯酸二環戊烯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等。於該等中,亦可使用具有親水基或有機官能基等之(甲基)丙烯酸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羥基丁酯、(甲基)丙烯酸甘油酯等含羥基之(甲基)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六氫苯二甲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六氫苯二甲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苯二甲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苯二甲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順丁烯二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順丁烯二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琥珀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琥珀酸、丁烯酸、反丁烯二酸、順丁烯二酸、伊康酸、順丁烯二酸單甲酯、伊康酸單甲酯等含羧基單體,順丁烯二酸酐、伊康酸酐等含酸酐基單體,(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α-乙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3,4-環氧丁酯等含環氧基單體,(甲基)丙烯酸二甲基胺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二乙基胺基乙酯等含胺基之(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甲基)丙烯醯胺、N-第三丁基(甲基)丙烯醯胺、N-羥甲基(甲基)丙烯醯胺、N-甲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醯胺、N-丁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醯胺、雙丙酮丙烯醯胺、順丁烯二醯胺、順丁烯二醯亞胺等含有醯胺基之單體,乙烯基吡咯啶酮、乙烯基吡啶、乙烯基咔唑等雜環系鹼性單體等。 又,亦可適當使用可與上述丙烯酸系單體或甲基丙烯酸系單體進行共聚之苯乙烯、第三丁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乙烯基甲苯、丙烯腈、甲基丙烯腈、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烷基乙烯醚、羥基烷基乙烯醚、烷基乙烯基單體等各種乙烯基單體。 又,丙烯酸系共聚物(A1)之幹成分較佳為含有疏水性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與親水性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作為結構單元。 若丙烯酸系共聚物(A1)之幹成分僅由疏水性單體構成,則認為有濕熱白化之傾向,因此較佳為將親水性單體亦導入至幹成分而防止濕熱白化。 具體而言,作為上述丙烯酸系共聚物(A1)之幹成分,可列舉疏水性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親水性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及巨分子單體之末端之聚合性官能基進行無規共聚而成之共聚物成分。 此處,作為上述疏水性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二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三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異戊酯、(甲基)丙烯酸新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正辛酯、丙烯酸異辛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異壬酯、(甲基)丙烯酸第三丁基環己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異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鯨蠟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甲基)丙烯酸異硬脂酯、丙烯酸山崳酯、(甲基)丙烯酸異𦯉酯、(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甲基)丙烯酸二環戊烯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 又,作為疏水性之乙烯基單體,可列舉:乙酸乙烯酯、苯乙烯、第三丁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乙烯基甲苯、烷基乙烯基單體等。 作為上述親水性之(甲基)丙烯酸酯單體,例如可列舉: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四氫糠酯、或(甲基)丙烯酸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羥基丁酯、(甲基)丙烯酸甘油酯等含羥基之(甲基)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六氫苯二甲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六氫苯二甲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苯二甲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苯二甲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順丁烯二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順丁烯二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琥珀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琥珀酸、丁烯酸、反丁烯二酸、順丁烯二酸、伊康酸、順丁烯二酸單甲酯、伊康酸單甲酯等含羧基單體、順丁烯二酸酐、伊康酸酐等含酸酐基單體、(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α-乙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3,4-環氧丁酯等含環氧基單體、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等烷氧基聚伸烷基二醇(甲基)丙烯酸酯、N,N-二甲基丙烯醯胺、羥基乙基丙烯醯胺等。 (枝成分:巨分子單體) 丙烯酸系共聚物(A1)較佳為導入巨分子單體作為接枝共聚物之枝成分,而含有源自巨分子單體之重複單元。 所謂巨分子單體係指具有末端之聚合性官能基及高分子量骨架成分之高分子單體。 巨分子單體之玻璃轉移溫度(Tg)較佳為高於構成上述丙烯酸系共聚物(A1)之共聚物成分之玻璃轉移溫度。 具體而言,由於巨分子單體之玻璃轉移溫度(Tg)會對本黏著片之加熱熔融溫度(熱熔溫度)造成影響,故而巨分子單體之玻璃轉移溫度(Tg)較佳為30℃~120℃,其中進而較佳為中40℃以上或110℃以下,其中進而較佳為50℃以上或100℃以下。 只要為此種玻璃轉移溫度(Tg),則可藉由調整分子量而保持優異之加工性或保管穩定性,並且可調整為於50℃至80℃附近熱熔。 所謂巨分子單體之玻璃轉移溫度係指該巨分子單體本身之玻璃轉移溫度,可藉由示差掃描熱量計(DSC)進行測定。 又,為了使得於室溫狀態下,枝成分彼此相互牽引,作為黏著劑組合物可維持如進行物理交聯之狀態,並且藉由加熱至適度之溫度,上述物理交聯解除而可獲得流動性,亦較佳為調整巨分子單體之分子量或含量。 就該觀點而言,巨分子單體較佳為於丙烯酸系共聚物(A1)中以5質量%~30質量%之比率含有,其中較佳為6質量%以上或25質量%以下,其中較佳為8質量%以上或20質量%以下。 又,巨分子單體之數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500以上且未達8000,其中較佳為800以上或未達7500,其中較佳為1000以上或未達7000。 巨分子單體可適當使用通常製造者(例如東亞合成公司製造之巨分子單體等)。 巨分子單體之高分子量骨架成分較佳為包含丙烯酸系聚合物或乙烯系聚合物。 作為上述巨分子單體之高分子量骨架成分,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異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二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三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異戊酯、(甲基)丙烯酸新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正辛酯、丙烯酸異辛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異壬酯、(甲基)丙烯酸第三丁基環己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異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鯨蠟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甲基)丙烯酸異硬脂酯、丙烯酸山崳酯、(甲基)丙烯酸異𦯉酯、(甲基)丙烯酸2-苯氧基乙酯、3,5,5-三甲基環己烷丙烯酸酯、對異丙苯基苯酚EO改性(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二環戊酯、(甲基)丙烯酸二環戊烯酯、(甲基)丙烯酸二環戊烯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羥基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醯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醯胺、(甲基)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烷氧基聚伸烷基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等(甲基)丙烯酸酯單體、或苯乙烯、第三丁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乙烯基甲苯、烷基乙烯基單體、烷基乙烯酯、烷基乙烯醚、羥基烷基乙烯醚等各種乙烯基單體,該等可單獨使用或組合兩種以上而使用。 作為上述巨分子單體之末端聚合性官能基,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醯基、丙烯醯基、乙烯基等。 [交聯劑(B)] 作為交聯劑(B),較佳為至少具有雙鍵交聯之交聯劑。例如可列舉具有選自(甲基)丙烯醯基、環氧基、異氰酸酯基、羧基、羥基、碳二醯亞胺基、㗁唑啉基、氮丙啶基、乙烯基、胺基、亞胺基、醯胺基中之至少1種交聯性官能基之交聯劑,亦可使用1種或組合2種以上而使用。又,亦包含交聯劑(B)與(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A)化學鍵結之態樣。 其中,較佳為使用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此處,多官能係指具有2個以上之交聯性官能基者。再者,亦可視需要具有3個以上、4個以上之交聯性官能基。 再者,上述交聯性官能基亦可由可去保護之保護基保護。 作為此種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例如可列舉: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甘油二(甲基)丙烯酸酯、甘油縮水甘油醚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9-壬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環癸烷二甲醇二(甲基)丙烯酸酯、雙酚A聚乙氧基二(甲基)丙烯酸酯、雙酚A聚烷氧基二(甲基)丙烯酸酯、雙酚F聚烷氧基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伸烷基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ε-己內酯改性三(2-羥基乙基)異氰尿酸酯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丙氧化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化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丙氧化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化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丙烯醯氧基乙基)異氰尿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三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三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羥基特戊酸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羥基特戊酸新戊二醇之ε-己內酯加成物之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烷氧基化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二三羥甲基丙烷四(甲基)丙烯酸酯等紫外線硬化型多官能單體類,此外可列舉:聚酯(甲基)丙烯酸酯、環氧(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胺基甲酸酯、聚醚(甲基)丙烯酸酯等多官能丙烯酸酯低聚物類,此外還可列舉多官能丙烯醯胺等。 於上述列舉中,就提高對被黏著體之密接性或濕熱白化抑制效果之觀點而言,於上述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單體中,較佳為含有羥基或羧基、醯胺基等極性官能基之多官能單體或低聚物。其中,較佳為使用具有羥基或醯胺基之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 就防止濕熱白化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含有疏水性之丙烯酸酯單體與親水性之丙烯酸酯單體作為上述(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A1)、即接枝共聚物之幹成分,進而較佳為使用具有羥基之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作為交聯劑(B)。 又,為了調整密接性或耐濕熱性、耐熱性等效果,亦可進而添加與交聯劑(B)反應之單官能或多官能之(甲基)丙烯酸酯。 關於交聯劑(B)之含量,就使作為黏著劑組合物之柔軟性與凝聚力平衡之觀點而言,相對於上述(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A)100質量份,較佳為以0.1~20質量份之比率含有,其中尤佳為0.5質量份以上或15質量份以下之比率,其中尤佳為1質量份以上或13質量份以下之比率。 [光聚合起始劑(C)] 本黏著片所使用之光聚合起始劑(C)係作為交聯劑(B)之交聯反應中之反應引發助劑發揮功能者,較佳為藉由照射可見光線、例如380 nm~700 nm之波長區域之光線,產生自由基而成為基礎樹脂之聚合反應之起點者。但是,可藉由僅照射可見光線而產生自由基,又,亦可藉由照射可見光區域以外之波長區域之光線而產生自由基。 就該觀點而言,光聚合起始劑(C)之波長405 nm下之吸光係數尤佳為10 mL/(g∙cm)以上,其中尤佳為15 mL/(g∙cm)以上,其中尤佳為25 mL/(g∙cm)以上。另一方面,作為波長405 nm下之吸光係數之上限,較佳為1×104 mL/(g∙cm)以下,更佳為1×103 mL/(g∙cm)以下。 本發明中之吸光係數相當於將光聚合起始劑(C)設為濃度1 g/L之甲醇溶液時之光程長1 cm時之吸光度。再者,光聚合起始劑(C)之吸光係數並非意指僅吸收特定波長之光,而意指特定波長之光之分解性能(自由基產生能)。具體而言,「波長405 nm下之吸光係數」係指照射波長405 nm之光時之光聚合起始劑之分解性能(自由基產生能)。 作為波長405 nm下之吸光係數為10 mL/(g∙cm)以上之光聚合起始劑,例如可列舉:2-苄基-2-二甲基胺基-1-(4-嗎啉基苯基)丁烷-1-酮、2-(4-甲基苄基)-2-二甲基胺基-1-(4-嗎啉基苯基)丁烷-1-酮、雙(η5 -2,4-環戊二烯-1-基)-雙(2,6-二氟-3-(1H-吡咯-1-基)苯基)鈦、雙(2,4,6-三甲基苯甲醯基)-苯基氧化膦、2,4,6-三甲基苯甲醯基二苯基氧化膦、(2,4,6-三甲基苯甲醯基)乙氧基苯基氧化膦、雙(2,6-二甲氧基苯甲醯基)2,4,4-三甲基戊基氧化膦、9-氧硫𠮿
Figure 110104306-0000-3
、2-氯-9-氧硫𠮿
Figure 110104306-0000-3
、3-甲基-9-氧硫𠮿
Figure 110104306-0000-3
、2,4-二甲基-9-氧硫𠮿
Figure 110104306-0000-3
、蒽醌、2-甲基蒽醌、2-乙基蒽醌、2-第三丁基蒽醌、2-胺基蒽醌、1,2-辛二酮-1-(4-(苯硫基)-2-(o-苯甲醯基肟))、1-[9-乙基-6-(2-甲基苯甲醯基)-9H-咔唑-3-基]-乙酮-1-(o-乙醯基肟)、樟腦醌,此外還可列舉三𠯤系光聚合起始劑等。此外,亦包含光聚合起始劑(C)與(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A)化學鍵結之態樣。 該等可使用該等中之任一種或其衍生物,又,亦可組合該等中之兩種以上而使用。又,亦可與波長405 nm下之吸光係數未達10 mL/(g∙cm)之光聚合起始劑併用。 光聚合起始劑根據自由基產生機制大致分類為兩種,大致分為裂解型光聚合起始劑與吸氫型光聚合起始劑,該裂解型光聚合起始劑係可使光聚合性起始劑自身之單鍵裂解分解而產生自由基,該吸氫型光聚合起始劑係光激發之起始劑與系中之氫供與體形成激發錯合物而可使氫供與體之氫轉移。 該等中之裂解型光聚合起始劑於藉由光照射產生自由基時分解而成為其他化合物,一旦被激發便不再具有作為反應起始劑之功能。因此,若使用該分子內裂解型作為於可見光線區域具有吸收波長之光聚合起始劑(C),則與使用吸氫型之情形相比,於藉由光線照射使黏著片交聯後,光線反應性之光聚合性起始劑不易殘留於本黏著劑組合物中,導致黏著片之非預期之經時變化或交聯促進、分解促進之可能性較低,因此較佳。又,關於光聚合性起始劑特有之著色,先前於添加對黏著劑照射可見光線而使其硬化之光聚合起始劑之情形時,有著色之虞,但反應分解物之可見光線區域之吸收消失,較佳為適當選擇消色者。 另一方面,吸氫型光聚合起始劑於藉由紫外線等活性能量線照射進行自由基產生反應時,不會產生如裂解型光聚合起始劑之分解物,因此反應結束後不易成為揮發成分,可減少對被黏著體之損傷。 作為上述裂解型光聚合起始劑,例如可列舉:2,2-二甲氧基-1,2-二苯基乙烷-1-酮、1-羥基環己基苯基酮、2-羥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1-(4-(2-羥基乙氧基)苯基)-2-羥基-2-甲基-1-丙烷-1-酮、2-羥基-1-[4-{4-(2-羥基-2-甲基-丙醯基)苄基}苯基]-2-甲基-丙烷-1-酮、低聚(2-羥基-2-甲基-1-(4-(1-甲基乙烯基)苯基)丙酮)、苯基乙醛酸甲酯、2-苄基-2-二甲基胺基-1-(4-嗎啉基苯基)丁烷-1-酮、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嗎啉基丙烷-1-酮、2-(二甲基胺基)-2-[(4-甲基苯基)甲基]-1-[4-(4-嗎啉基)苯基]-1-丁酮、雙(2,4,6-三甲基苯甲醯基)-苯基氧化膦、2,4,6-三甲基苯甲醯基二苯基氧化膦、(2,4,6-三甲基苯甲醯基)乙氧基苯基氧化膦、雙(2,6-二甲氧基苯甲醯基)2,4,4-三甲基戊基氧化膦、或其等之衍生物等。 其中,就利用裂解型光聚合性起始劑,反應後成為分解物且消色之方面而言,較佳為雙(2,4,6-三甲基苯甲醯基)-苯基氧化膦、2,4,6-三甲基苯甲醯基二苯基氧化膦、(2,4,6-三甲基苯甲醯基)乙氧基苯基氧化膦、雙(2,6-二甲氧基苯甲醯基)-2,4,4-三甲基戊基氧化膦等醯基氧化膦系光起始劑。 進而,就與包含具備巨分子單體作為枝成分之接枝共聚物之丙烯酸系共聚物之配合性而言,較佳為使用2,4,6-三甲基苯甲醯基二苯基氧化膦、(2,4,6-三甲基苯甲醯基)乙氧基苯基氧化膦、雙(2,6-二甲氧基苯甲醯基)-2,4,4-三甲基戊基氧化膦等作為光聚合起始劑(C)。 光聚合起始劑(C)之含量並無特別限制。例如相對於(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A)100質量份,尤佳為以0.1~10質量份之比率含有,其中尤佳為以0.2質量份以上或5質量份以下之比率含有,其中尤佳為以0.5質量份以上或3質量份以下之比率含有。但是,就與其他要素之平衡而言,亦可超過該範圍。光聚合起始劑可使用1種或組合2種以上而使用。 [紫外線吸收劑(D)] 紫外線吸收劑(D)只要為可吸收紫外線之物質即可,作為標準,較佳為藉由紫外線吸收劑(D)之添加,可使透明雙面黏著片之波長380 nm下之吸光度為0.3 mL/(g∙cm)以上、尤其為0.5 mL/(g∙cm)以上、尤其為1.0 mL/(g∙cm)以上之物質。 再者,波長380 nm下之吸光度係根據以下之式求出。 A380 =-Log(T380 /100) A380 :波長380 nm下之吸光度 T380 ;透明雙面黏著片之380 nm下之透過率(%) 作為紫外線吸收劑(D),例如較佳為具有選自由苯并三唑結構、二苯甲酮結構、三𠯤結構、苯甲酸酯結構、草醯苯胺結構、水楊酸酯結構及氰基丙烯酸酯結構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或2種以上之結構者。 其中,就紫外線吸收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具有選自由苯并三唑結構、三𠯤結構及二苯甲酮結構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或2種以上之結構者。 又,就與包含具備巨分子單體作為枝成分之接枝共聚物之丙烯酸系共聚物之配合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使用苯并三唑結構或二苯甲酮結構等作為紫外線吸收劑(D)。 紫外線吸收劑(D)之含量並無特別限制。例如相對於(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A)100質量份,尤佳為以0.01~10質量份之比率含有,其中尤佳為以0.1質量份以上或5質量份以下之比率含有,其中尤佳為以0.2質量份以上或3質量份以下之比率含有。但是,就與其他要素之平衡而言,亦可超過該範圍。 就吸收紫外線且於除該紫外線以外之可見光區域開始光聚合之觀點而言,相對於光聚合起始劑(C)100質量份之紫外線吸收劑(D)之比率較佳為25~400質量份,其中尤佳為50質量份以上或300質量份以下,其中尤佳為80質量份以上或250質量份以下。紫外線吸收劑亦可使用1種或組合2種以上而使用。 [其他成分] 本黏著片亦可含有調配於通常之黏著組合物之公知成分作為上述以外之成分。例如可適當含有黏著賦予樹脂、或抗氧化劑、光穩定化劑、金屬減活劑、防銹劑、防老化劑、吸濕劑、防水解劑、增感劑、抗靜電劑、消泡劑、無機粒子等各種添加劑。 又,視需要,亦可視需要適當含有反應觸媒(三級胺系化合物、四級銨系化合物、月桂酸錫化合物等)。 [較佳之組成例] 作為本黏著劑組合物之尤佳組成之一例,可列舉如下組成例,即,含有包含具備巨分子單體作為枝成分之接枝共聚物之丙烯酸系共聚物作為(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A),含有二官能、三官能等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作為交聯劑(B),含有裂解型光聚合起始劑作為光聚合起始劑(C),且含有具有苯并三唑結構或二苯甲酮結構之紫外線吸收劑作為紫外線吸收劑(D)。但是,並不限定於此種組成。 [積層構成] 本黏著片可為包含單一層之片材,亦可為積層2層以上而成之多層片材。 於將本黏著片製成多層黏著片之情形時,即形成具備中間層與最外層之積層構成之黏著片之情形時,較佳為由本黏著劑組合物形成該最外層。 於將本黏著片設為多層構成之情形時,各最外層之厚度與中間層之厚度之比率較佳為1:1~1:20,其中進而較佳為1:2~1:10。 若中間層之厚度為上述範圍,則積層體中之黏著材層之厚度之影響不會過大,不會因過於柔軟而裁剪或操作之作業性變差,因而較佳。 又,若最外層為上述範圍,則不存在對凹凸或彎曲之面之追隨性較差之情況,可維持對被黏著體之接著力或潤濕性,因而較佳。 作為將本黏著片設為多層構成之情形之一例,可列舉具備中間層(α層)與表層(β層)之多層構成,該中間層(α層)包含本黏著劑組合物、即含有(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A)、交聯劑(B)、波長405 nm下之吸光係數為10 mL/(g∙cm)以上之光聚合起始劑(C)及紫外線吸收劑(D)之黏著劑樹脂組合物,該表層(β層)含有(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A)及交聯劑(B),且不含紫外線吸收劑(D)。 作為具體之積層構成,可列舉β層/α層/β層、β層/α層/β層/α層/β層等。其中,更佳為β層/α層/β層即2種3層。亦可視需要於α層與β層之間介隔以釋氣阻隔層為代表之其他層。 藉由設置含有(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A)及交聯劑(B)且不含紫外線吸收劑(D)之表層(β層),可抑制α層內之紫外線吸收劑(D)滲出。 再者,於形成β層之樹脂組合物中含有光聚合起始劑(C)、或其分解生成物、或者紫外線吸收劑(D)之情形時,例如將α層(中間層)與β層(表層)重疊後進行光照射時,有於作為表層之β層吸收光而將到達作為中間層之α層之光截斷、或紫外線吸收劑(D)自β層轉移至α層而阻礙α層之光硬化之虞。 就上述觀點而言,β層較佳為不具有光硬化性,更佳為具有熱硬化性。其中,β層更佳為不含光聚合起始劑(C)及紫外線吸收劑(D)之樹脂組合物。 於具備上述α層及β層之多層構成中,關於α層所使用之交聯劑(B),就提高與β層之密接性或濕熱白化抑制效果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含有羥基或羧基等極性官能基之多官能單體或低聚物。其中,更佳為使用具有羥基之多官能(甲基)丙烯酸系單體。 α層之交聯劑(B)之含量較佳為相對於α層之丙烯酸系共聚物(A)100質量份為0.5~50質量份之比率,其中較佳為1質量份以上或40質量份以下之比率,其中較佳為5質量份以上或30質量份以下之比率。藉由以該範圍含有交聯劑(B),硬化反應於短時間內充分進行,因此容易使硬化後之可靠性與耐濕熱白化性、柔軟性、成形為片狀時之加工適性等平衡化。 另一方面,β層所使用之交聯劑(B)就熱硬化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含有選自(甲基)丙烯醯基、環氧基、異氰酸酯基、三聚氰胺基、二醇基、矽氧烷基及胺基中之至少1個有機官能基之交聯劑。 β層之交聯劑(B)之含量較佳為相對於β層之丙烯酸系共聚物(A)100質量份為0.1~20質量份之比率,其中較佳為0.2質量份以上或10質量份以下之比率。藉由以該範圍含有交聯劑(B),硬化反應於短時間內充分進行,因此於硬化後,作為黏著片,容易使黏性與可靠性、耐發泡性、階差吸收性(異物嚙入性)、柔軟性、成形為片狀時之加工適性等平衡化。 又,更佳為相較於β層而於α層中添加更多之交聯劑(B)。對硬化後之α層賦予較高之彈性而使其發揮作為芯材之功能,可對黏著片賦予優異之操作性。 於具備上述α層及β層之多層構成中,關於α層,就吸收紫外線且於除該紫外線以外之可見光區域開始光聚合之觀點而言,於α層中,相對於光聚合起始劑(C)100質量份,紫外線吸收劑(D)較佳為含有25~400質量份,其中更佳為50質量份以上或300質量份以下,進而較佳為80質量份以上或250質量份以下。 於具備上述α層及β層之多層構成中,關於積層α層與β層之順序、硬化之順序並無特別限定。具體而言,可例示以下之積層方法。 方法I:將未硬化之α層與β層積層後,藉由光照射或熱等使α層與β層硬化之方法。 方法II:於未硬化之α層積層藉由熱等而硬化之β層後,藉由光照射使α層硬化之方法。 方法III:於藉由光照射而硬化之α層積層未硬化之β層後,藉由熱等使β層硬化之方法。 方法IV:將分別成形且硬化之α層及β層重疊之方法。 其中,就層間密接力較強,耐濕熱發泡性、可靠性優異,且可抑制紫外線吸收劑之滲出而言,更佳為方法II。 β層較佳為進行熱硬化。 關於用以使β層硬化之加熱溫度,並無特別限定,可根據β層中所含之交聯劑(B)之種類與量而適當調整。若考慮硬化前之樹脂組合物之操作性或樹脂之耐熱性等,則具體而言,較佳為40~200℃,其中更佳為50℃以上或180℃以下,其中進而較佳為60℃以上或150℃以下。 另一方面,α層較佳為進行光硬化。 用以使α層硬化之光照射量以波長405 nm為基準較佳為100~8000 mJ/cm2 ,其中更佳為500 mJ/cm2 以上或5000 mJ/cm2 以下,其中進而較佳為1000 mJ/cm2 以上或4000 mJ/cm2 以下。 作為出射光之光源,例如可列舉高壓水銀燈、金屬鹵化物燈、LED燈等。 此時,亦可將實質上不含波長380 nm以下之波長之光之光線、較佳為可見光線照射至本黏著片,使本黏著片進行光交聯。所謂「實質上不含未達380 nm之波長之光之光線」係指未達380 nm之波長之光之透光率未達10%之光。作為照射不含紫外線區域之波長之光之可見光線之方法,可使用僅出射不含紫外線區域之波長之光之可見光線之光源,亦可隔著不使紫外線區域之波長之光透過之濾光片照射。 於具備上述α層及β層之多層構成中,α層之厚度較佳為10~400 μm,其中更佳為20 μm以上或300 μm以下,其中進而較佳為30 μm以上或200 μm以下。 β層之厚度較佳為1~60 μm,其中更佳為3 μm以上或40 μm以下,其中進而較佳為5 μm以上或25 μm以下。 α層之厚度與β層之厚度之比率較佳為1:1~1:20,其中更佳為1:2~1:15。 若α層(中間層)之厚度為上述範圍,則容易獲得紫外線吸收性能,且可容易兼顧到α層之光硬化性能。又,不存在過於柔軟而裁剪或操作之作業性變差之情況,因而較佳。若β層(表層)之厚度為上述範圍,則不存在對凹凸或彎曲之面之追隨性較差之情況,可維持對被黏著體之接著力或潤濕性,因而較佳。 [片材厚度] 關於本黏著片之厚度,藉由使片材厚度變薄,可響應薄壁化要求,另一方面,若使片材厚度過薄,則有例如於被黏著面具有凹凸部之情形時無法充分地追隨於凹凸、或無法發揮充分之接著力之可能性。 就該觀點而言,本黏著片之厚度較佳為20~500 μm,其中尤佳為25 μm以上或350 μm以下,其中尤佳為50 μm以上或250 μm以下。 [特性] 本黏著片之紫外線透過率(JIS K7361-1)較佳為於波長380 nm下為50%以下,其中進而較佳為30%以下,其中進而較佳為10%以下。 另一方面,作為可見光區域之波長420 nm下之透光率較佳為70%以上,更佳為80%以上,進而較佳為85%以上。 本發明之透明雙面黏著片之100℃下之黏度較佳為50 Pa∙s~5000 Pa∙s,其中更佳為100 Pa∙s以上或3000 Pa∙s以下,其中更佳為150 Pa∙s以上或2500 Pa∙s以下。 <黏著片積層體> 本黏著片可直接單獨使用。又,亦可與其他構件積層而使用。 (本黏著片積層體) 例如,可於本黏著片之一側或兩側,積層膜、例如脫模膜或保護膜或積層該等而成之膜而構成黏著片積層體(稱為「本黏著片積層體」)。 可例示如下情形:於本黏著片積層體中,一側或兩側之脫模膜為波長410 nm以下之光之透光率為40%以下之脫模膜。其原因在於,若至少一脫模膜之波長410 nm以下之光之透光率為40%以下,則藉由將該脫模膜積層於本黏著片,即便本黏著片含有波長405 nm下之吸光係數為10 mL/(g∙cm)以上之光聚合起始劑(C),亦可有效地防止因可見光之照射而推進光聚合之情況。 就該觀點而言,較佳為一個或兩個脫模膜之波長410 nm以下之光之透光率為40%以下,其中進而較佳為30%以下,其中進而較佳為20%以下。 此處,作為波長410 nm以下之光之透光率為40%以下之脫模膜、即具有將可見光及紫外光之透光之一部分遮斷之作用之脫模膜,例如可列舉於包含調配有紫外線吸收劑之聚酯系、聚丙烯系、聚乙烯系樹脂之鑄膜或延伸膜塗佈聚矽氧樹脂而進行脫模處理者。又,可列舉於在包含調配有紫外線吸收劑之聚酯系、聚丙烯系、聚乙烯系樹脂之層之單面或雙面成形包含不含紫外線吸收劑之樹脂之層而成的多層鑄膜或延伸膜之一面,塗佈聚矽氧樹脂而進行脫模處理者。又,可列舉於包含聚酯系、聚丙烯系、聚乙烯系樹脂之鑄膜或延伸膜之一面塗佈含有紫外線吸收劑之塗料而設置紫外線吸收層,進而於該紫外線吸收層上塗佈聚矽氧樹脂而進行脫模處理者。又,可列舉於包含聚酯系、聚丙烯系、聚乙烯系樹脂之鑄膜或延伸膜之一面塗佈含有紫外線吸收劑之塗料而設置紫外線吸收層,於另一面塗佈聚矽氧樹脂而進行脫模處理者。又,可列舉將一面經脫模處理之包含聚酯系、聚丙烯系、聚乙烯系樹脂之樹脂膜之另一面與另外準備之未實施脫模處理之樹脂膜經由含有紫外線吸收劑之接著層或黏著層進行積層而成者。 上述脫模膜亦可視需要具有抗靜電層或硬塗層、增黏層等其他層。 脫模膜之厚度若過厚則裁剪加工性較差,若過薄則操作性較差,有容易於黏著片產生凹痕之可能性。就該觀點而言,脫模膜之厚度較佳為20 μm以上且300 μm以下,其中較佳為25 μm以上或250 μm以下,其中較佳為38 μm以上或200 μm以下。 於設為在兩側積層有脫模膜之構成之情形時,較佳為使一脫模膜與另一脫模膜之厚度或剝離力不同。 又,可例示如下情形:於本黏著片積層體中,一側或兩側之膜為波長380 nm以上且410 nm以下之光之透光率為40%以下之膜、例如脫模膜或保護膜或積層該等而成之膜。即,於包含含有(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A)、交聯劑(B)、波長405 nm下之吸光係數為10 mL/(g∙cm)以上之光聚合起始劑(C)及紫外線吸收劑(D)之黏著劑樹脂組合物的透明雙面黏著片之一側或兩側,積層波長380 nm以上且410 nm以下之光之透光率為40%以下之膜,藉此可抑制至少波長405 nm暴露於該透明雙面黏著片,因此可抑制光聚合起始劑(C)產生自由基。 就該觀點而言,本黏著片積層體中之一側或兩側之膜進而較佳為波長380 nm以上且410 nm以下之光之透光率為40%以下,其中進而較佳為30%以下,其中進而較佳為20%以下,其中進而較佳為10%以下。 再者,作為較佳之構成例,可列舉於本黏著片積層體之單面或雙面積層波長410 nm以下之光之透光率為40%以下之表面保護膜的構成。 其原因在於,於本黏著片積層體之至少一面積層波長410 nm以下之光之透光率為40%以下之表面保護膜,藉此,即便本黏著片含有波長405 nm下之吸光係數為10 mL/(g∙cm)以上之光聚合起始劑(C),亦可有效地防止因可見光之照射而推進光聚合。 就該觀點而言,積層於本黏著片積層體之一面或兩面之表面保護膜較佳為波長410 nm以下之光之透光率為40%以下,其中進而較佳為30%以下,其中進而較佳為20%以下。 此處,作為波長410 nm以下之光之透光率為40%以下之表面保護膜、即具有將可見光及紫外光之透光之一部分遮斷之作用之表面保護膜,例如可列舉於聚酯系、聚丙烯系、聚乙烯系鑄膜或延伸膜之一面,塗佈具有再剝離性之微黏著樹脂,於另一面具備塗佈含有紫外線吸收劑之塗料而成之紫外線吸收層的積層膜。又,可列舉於聚丙烯系、聚乙烯系鑄膜或延伸膜之一面,塗佈調配有紫外線吸收劑之具有再剝離性之微黏著樹脂者。又,可列舉於包含調配有紫外線吸收劑之聚酯系、聚丙烯系、聚乙烯系樹脂之鑄膜或延伸膜,塗佈具有再剝離性之微黏著樹脂者。又,可列舉於在包含調配有紫外線吸收劑之聚酯系、聚丙烯系、聚乙烯系樹脂之層之單面或雙面成形包含不含紫外線吸收劑之樹脂之層而成之多層鑄膜或延伸膜之一面,塗佈具有再剝離性之微黏著樹脂者。又,可列舉於包含聚酯系、聚丙烯系、聚乙烯系樹脂之鑄膜或延伸膜之一面塗佈含有紫外線吸收劑之塗料而設置紫外線吸收層,進而於該紫外線吸收層上塗佈具有再剝離性之微黏著樹脂者。又,可列舉於包含聚酯系、聚丙烯系、聚乙烯系樹脂之鑄膜或延伸膜之一面塗佈含有紫外線吸收劑之塗料而設置紫外線吸收層,於另一面塗佈具有再剝離性之微黏著樹脂者。又,可列舉將於一面塗佈有具有再剝離性之微黏著樹脂之包含聚酯系、聚丙烯系、聚乙烯系樹脂之樹脂膜之另一面與另外準備之樹脂膜經由含有紫外線吸收劑之接著層或黏著層進行積層而成者等。 上述表面保護膜亦可視需要具有抗靜電層或硬塗層、增黏層等其他層。 (本圖像顯示裝置構成用積層體) 又,亦可經由本黏著片將2個圖像顯示裝置用構成構件進行積層而構成圖像顯示裝置構成用積層體(稱為「本圖像顯示裝置構成用積層體」)。 此時,作為2個圖像顯示裝置用構成構件,例如可列舉由觸控感測器、圖像顯示面板、表面保護面板及偏光膜所組成之群中之任一個、或兩種以上之組合。 作為本圖像顯示裝置構成用積層體之具體例,例如可列舉如下構成:脫模片材/本黏著片/觸控面板、脫模片材/本黏著片/保護面板、脫模片材/本黏著片/圖像顯示面板、圖像顯示面板/本黏著片/觸控面板、圖像顯示面板/本黏著片/保護面板、圖像顯示面板/本黏著片/觸控面板/本黏著片/保護面板、偏光膜/本黏著片/觸控面板、偏光膜/本黏著片/觸控面板/本黏著片/保護面板等。但是,並不限定於該等積層例。 上述觸控面板亦包含使保護面板內置觸控面板功能之結構體、或使圖像顯示面板內置觸控面板功能之結構體。 於本圖像顯示裝置構成用積層體中,上述2個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中之至少一個亦可為具備紫外線吸收性能者、例如含有紫外線吸收劑者。 由於本黏著片並非藉由紫外線而硬化者,而是藉由可見光而硬化,故而即便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為具備紫外線吸收性能者,亦可藉由透過該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照射可見光而使本黏著片硬化。 (本圖像顯示裝置) 可使用如上所述之本黏著片或本圖像顯示裝置構成用積層體構成圖像顯示裝置(稱為「本圖像顯示裝置」)。 作為本圖像顯示裝置,例如可構成液晶顯示器、有機EL顯示器、無機EL顯示器、電子紙、電漿顯示器及微機電系統(MEMS)顯示器等圖像顯示裝置。 於本圖像顯示裝置中,構成圖像顯示裝置之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中之至少一個亦可為具備紫外線吸收性能者、例如含有紫外線吸收劑者。 由於本黏著片並非藉由紫外線而硬化者,而是藉由可見光而硬化,故而即便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為具備紫外線吸收性能者,亦可藉由透過該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照射可見光而使本黏著片硬化。 <本黏著片之特徵與使用方法> 本黏著片具備紫外線吸收功能、及藉由紫外線區域以外之波長之光線、尤其可見光線之照射而硬化之硬化性。利用此種本黏著片之特性,例如可以如下方式製作圖像顯示裝置構成用積層體。 於將本黏著劑組合物形成為片狀後(片材製作步驟),經由光硬化前之本黏著片將2個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進行積層(一次貼附步驟),其次,照射至少波長405 nm之光、例如包含可見光區域之波長之光線之光,使上述本黏著片進行光交聯而硬化(二次貼附步驟),藉此,可製作圖像顯示裝置構成用積層體。 包含可見光區域之波長之光線之光亦可包含紫外線區域、即波長380 nm以下之波長之光,但於積層之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為容易紫外線劣化之構件之情形時,較佳為照射實質上不含波長380 nm以下之波長之光之光線、即可見光線,使本黏著片進行光交聯而硬化(二次貼附步驟)。 (片材製作步驟) 可將本黏著劑組合物成形為片狀而製作本黏著片。 作為將本黏著劑樹脂組合物成形為片狀之方法,可任意採用目前公知之方法。 此時,如上所述,亦可將本黏著劑樹脂組合物於上述脫模膜上成膜為片狀而製作本黏著片。 又,亦可將本黏著劑樹脂組合物於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上呈片狀製成膜,並於該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上積層本黏著片。 (一次貼附步驟) 只要本黏著片具備自黏性(黏性),則經由本黏著片重疊2個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便可一次貼附。 例如,只要本黏著片為將包含具備巨分子單體作為枝成分之接枝共聚物之丙烯酸系共聚物(A1)作為基礎聚合物者,則可於室溫狀態下保持片狀並且顯示自黏性,而且於未交聯狀態下,於常態、即於室溫附近,可具有適度之接著性、例如可剝離之程度之接著性(稱為“黏性”),因此可易於進行貼附時之定位等。進而又,若於未交聯狀態下加熱,則可熔融或流動(熱熔性),因此可追隨於印刷階差等凹凸部而填充黏著劑,可不產生氣泡等地填充。 積層時使用之貼合裝置可使用公知裝置。例如,可列舉:具備加熱板之電熱加壓機、或膜片方式之貼合機、輥貼合機、真空貼合機、手壓輥等。 再者,於本黏著片使用包含具備巨分子單體作為枝成分之接枝共聚物之丙烯酸系共聚物(A1)作為基礎聚合物之情形時,可於通常狀態、即室溫狀態下賦予優異之保管穩定性或裁剪加工性。並且,由於具有自黏性(黏性),故而僅將本黏著片壓抵於被黏著體便可簡單地獲得貼附程度之黏著性,因此容易進行貼附黏著材之定位,作業上非常便利。 進而,由於形狀保持性優異,故而可預先加工成任意形狀,因此亦可對照所要積層之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之尺寸,預先將成形於脫模膜上之本黏著片進行切割。 此時之切割方法一般為利用湯姆森(Thomson)刀之沖裁、利用超級切割機或雷射之切割,更佳為以容易剝離脫模膜之方式將正背任一者之脫模膜以邊框狀殘留而進行半切割。 於本黏著片具備熱熔性、即具備藉由加熱而柔軟化或流體化之性質之情形時,較佳為加熱本黏著片而積層2個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藉由加熱本黏著片使其柔軟化或流體化,即便於被黏著面具有凹凸,亦可藉由加熱黏著片,追隨於凹凸而於該凹凸亦無間隙地進行填充。 作為本黏著片之加熱機構,例如可使用各種恆溫槽、或加熱板、電磁加熱裝置、加熱輥等。為了更有效率地進行貼合與加熱,例如較佳為使用電熱加壓機、或膜片方式之貼合機、輥貼合機等。 此時,亦可藉由加熱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中之一者或兩者,而加熱本黏著片。 此時,若本黏著片之軟化溫度為50℃以上,則可使加工特性或常溫下之保管特性充分。另一方面,若本黏著片之軟化溫度為100℃以下,則不僅可抑制對圖像顯示面板或前表面面板之熱損傷,而且亦可防止本黏著片過度流動而溢出。 由此,本黏著片之軟化溫度較佳為50~100℃,其中進而較佳為55℃以上或95℃以下,其中進而較佳為60℃以上或90℃以下。 加熱本黏著片時,較佳為經由本黏著片將2個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重疊而積層後,將積層體於減壓環境下進行加熱。 藉由於減壓環境下加熱積層體,可防止貼合後於本黏著片內混入氣泡或混入異物。 (二次貼附步驟) 於二次貼附步驟中,對於經由本黏著片積層2個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而成之積層體,自至少一圖像顯示裝置構成用構件之外側,透過該圖像顯示裝置構成用構件,將至少波長405 nm之光、例如包含可見光區域之波長之光線之光、即可見光線照射至本黏著片,使本黏著片進行光交聯而硬化。 藉由如此光交聯,可使本黏著片充分交聯,因此可使其具有儘可能地充分對抗例如自保護面板等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產生之釋氣之氣壓的黏著力與凝聚力。並且,由於本黏著片具有紫外線吸收性,故而可抑制黏著片自身以及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之因紫外線所致之劣化。 至少波長405 nm之光可自包含例如選自太陽、螢光燈、LED、有機EL、無機EL及圖像顯示裝置用發光模組中之至少1種或2種以上之組合之光源進行照射。 照射可見光線時,較佳為照射實質上不含紫外線區域之波長之光、例如未達365 nm之波長之光之可見光線。 此處,所謂「實質上不含未達365 nm之波長之光」係指未達365 nm之波長之光之發光強度未達1 mW/cm2 。 其中,較佳為將至少波長405 nm之光、例如包含可見光區域之波長之光線且實質上不含波長380 nm以下之波長之光的光線照射至本黏著片,使本黏著片進行光交聯而硬化。 此處,所謂「實質上不含380 nm以下之波長之光」,意指380 nm以下之波長之光之發光強度為5 mW/cm2 以下、較佳為1 mW/cm2 以下。 作為照射不含380 nm以下之波長之光、即紫外線區域之波長之光之可見光線之方法,亦可使用僅出射不含紫外線區域之波長之光之可見光線之光源。例如可使用包含選自太陽、螢光燈、LED、有機EL、無機EL及圖像顯示裝置用發光模組中之至少1種或2種以上之組合之光源。 又,亦可隔著不使紫外線區域之波長之光透過之濾光片而照射。例如,可列舉如下方法:使用亦出射紫外線區域之波長之光之高壓水銀燈或金屬鹵化物燈、氙弧燈、碳弧燈等發光燈或太陽光作為光源,隔著波長380 nm下之透光率未達10%且波長405 nm下之透光率為60%以上之濾光片,將可見光線照射至接著劑組合物。 上述濾光片亦可為構成本黏著片積層體之脫模膜、或積層於本黏著片積層體之表面而使用之表面保護膜。 調整可見光交聯之程度時,除了控制可見光之照射量之方法以外,亦可藉由隔著上述濾光片照射可見光,而以將可見光之透光之一部分遮斷之方式調整可見光交聯之程度。 <語句說明等> 再者,一般而言,所謂「片材」,於JIS之定義上係指較薄、其厚度相比於長度及寬度較小且平坦之製品,一般而言,所謂「膜」係指厚度相比於長度及寬度極小、最大厚度被任意地限定之較薄且平坦之製品,通常以輥之形式供給(日本工業標準JIS K6900)。然而,片材與膜之邊界並未限定,於本發明中,文語上無需區分兩者,因此,於本發明中,於稱為「膜」之情形時,亦包含「片材」,於稱為「片材」之情形時,亦包含「膜」。 又,於如圖像顯示面板、保護面板等般表達為「面板」之情形時,包含板體、片材及膜。 於本說明書中,於記載為「X~Y」(X、Y為任意數字)之情形時,若無特別說明,則包含「X以上且Y以下」之含義,並且亦包含「較佳為大於X」或「較佳為小於Y」之含義。 又,於記載為「X以上」(X為任意數字)之情形時,若無特別說明,則包含「較佳為大於X」之含義,於記載為「Y以下」(Y為任意數字)之情形時,若無特別說明,則亦包含「較佳為小於Y」之含義。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及比較例進一步進行說明。但是,本發明並不限定於該等。 本實施例中測定之波長405 nm及波長365 nm下之光之累計光量係使用累計光量計(UIT-250,牛尾電機公司製造)進行測定。 [實施例1-1] 對作為(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A)之包含數量平均分子量3000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巨分子單體(Tg80℃)15質量份、丙烯酸丁酯81質量份、及丙烯酸4質量份之共聚物(A-1,質量平均分子量30萬)1 kg,添加作為交聯劑(B)之二甲基丙烯酸甘油酯(日油公司製造,Blemmer GMR)(B-1)100 g、作為光聚合起始劑(C)之Esacure KTO46(C-1)(Lanberti公司製造)15g、作為紫外線吸收劑(D)之2,6-二苯基-4-(2-羥基-4-己氧基苯基)-1,3,5-三𠯤(BASF公司製造,TINUVIN 1577)(D-1)5 g,並均勻混合,而獲得黏著劑組合物1。 光聚合起始劑(C-1)之405 nm下之吸光係數為7.4×101 (mL/(g∙cm))。 其次,將上述黏著劑組合物1於經剝離處理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三菱樹脂公司製造,DIAFOIL MRV,厚度100 μm)上以厚度成為100 μm之方式成形為片狀後,被覆經剝離處理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三菱樹脂公司製造,DIAFOIL MRQ,厚度75 μm),製成黏著片積層體1。 [實施例1-2] 將作為(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A)之數量平均分子量1400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巨分子單體(Tg55℃)10質量份及(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Tg:-70℃)90質量份進行無規共聚而成的丙烯酸系接枝共聚物(A-2)(重量平均分子量:23萬)1 kg、作為交聯劑(B)之三環癸烷二甲基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學公司製造,製品名:DCP)(B-2)50 g、作為光聚合起始劑(C)之Irgacure 369(C-2)(BASF公司製造)15 g、以及作為紫外線吸收劑(D)之2-(2H-苯并三唑-2-基)-4,6-二第三戊基苯酚(城北化學公司製造,JF-80)(D-2)20 g進行均勻混合,製作黏著樹脂組合物2。 其次,於經剝離處理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三菱樹脂公司製造,DIAFOIL MRV,厚度100 μm)上,以成為100 μm之方式塗佈黏著劑組合物4後,被覆經剝離處理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三菱樹脂公司製造,DIAFOIL MRQ,厚度75 μm),製成黏著片積層體2。 光聚合起始劑(C-2)之405 nm下之吸光係數為1.6×102 (mL/(g∙cm))。 [實施例1-3] 對作為(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A)之包含(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76質量份、乙酸乙烯酯20質量份及丙烯酸4質量份之共聚物(A-3,質量平均分子量40萬)1 kg,添加作為交聯劑(B)之丙氧化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學公司製造,ATM-4P)(B-3)200 g、作為光聚合起始劑(C)之Irgacure 819(C-3)(BASF公司製造)7 g、以及作為紫外線吸收劑(D)之2,2'-二羥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Chemipro Kasei公司製造,Kemisorb111)(D-3)10 g,並均勻混合,獲得黏著劑組合物3。 光聚合起始劑(C-3)之405 nm下之吸光係數為9.0×102 (mL/(g∙cm))。 以經剝離處理之2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三菱樹脂公司製造,DIAFOIL MRF,厚度75 μm/三菱樹脂公司製造,DIAFOIL MRT,厚度38 μm)夾著黏著樹脂組合物3,並以厚度成為100 μm之方式賦形為片狀,製成中間層用片材(α)。 對市售之包含丙烯酸系共聚物(A-4,質量平均分子量130萬)之黏著劑溶液(綜研化學公司製造,SK-Dyne1882,固形物成分濃度約17%)1 kg,添加作為異氰酸酯系交聯劑之L-45(B-5)(綜研化學公司製造)1.85 g及作為環氧系交聯劑之E-5XM(B-6)(綜研化學公司製造)0.5 g,製備黏著劑組合物4。 於經剝離處理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三菱樹脂公司製造,DIAFOIL MRV,厚度100 μm)上,以乾燥後之膜厚成為20~30 μm之方式塗敷上述黏接著層用塗敷液後,於80℃下乾燥5分鐘。將其於23℃下固化7天,使交聯劑反應,製成黏著層用片材(β)。 進而,於經剝離處理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三菱樹脂公司製造,DIAFOIL MRQ,厚度75 μm)上,亦同樣地以使黏著劑組合物4乾燥後之膜厚成為20~30 μm之方式塗敷上述黏接著層用塗敷液後,於80℃下乾燥5分鐘。將其於23℃下固化7天,使交聯劑反應,製成黏著層用片材(β')。 將中間層樹脂用片材(α)之兩側之PET膜依序剝離去除,並且將黏著層用樹脂片材(β)及(β')之黏著面依序貼合於中間層用片材(α)之兩表面,製作包含(β)/(α)/(β')之積層體(厚度150 μm)。 隔著殘留於(β)及(β')之表面之PET膜,以波長365 nm之累計光量成為1000 mJ/cm2 、波長405 nm之累計光量成為1400 mJ/cm2 之方式,利用高壓水銀燈照射光,使中間層樹脂用片材(α)進行光交聯,從而製作黏著片積層體3。 [實施例1-4] 使用於加入紫外線吸收劑之PET膜(厚度100 μm)塗佈有聚矽氧脫模劑之脫模膜,代替經剝離處理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DIAFOIL MRV,厚度100 μm),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1相同之方式製成黏著片積層體4。 [實施例1-5] 於實施例1-1中製成之黏著片積層體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DIAFOIL MRV,厚度100 μm)之表面,積層包含微黏著層(5 μm)/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25 μm)/紫外線吸收層(3 μm)之表面保護膜之微黏著層面,製成包含脫模膜/黏著片/脫模膜/表面保護膜之構成之黏著片積層體5。 [比較例1-1] 作為光聚合起始劑,代替Esacure KTO46(C-1)而添加Esacure TZT(C-4)15 g,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1相同之方式製成黏著片積層體6。 光聚合起始劑(C-4)之405 nm下之吸光係數未達10(mL/(g∙cm)),過低而無法測定。 [比較例1-2] 除未添加紫外線吸收劑(D-2)以外,以與實施例1-2相同之方式製成黏著片積層體7。 [比較例1-3] 對市售之包含丙烯酸系共聚物(A-4,質量平均分子量130萬)之黏著劑溶液(綜研化學公司製造,SK-Dyne1882,固形物成分濃度約17%)1 kg,添加作為異氰酸酯系交聯劑之L-45(B-5)(綜研化學公司製造)1.85 g及作為環氧系交聯劑之E-5XM(B-6)(綜研化學公司製造)0.5 g、作為紫外線吸收劑(D)之2,2'-二羥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Chemipro Kasei公司製造,Kemisorb111)(D-3)10 g,並均勻混合,製成黏著劑組合物7。 其次,於經剝離處理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三菱樹脂公司製造,DIAFOIL MRV,厚度100 μm)上,以乾燥後之厚度成為50 μm之方式塗佈上述黏著劑組合物後,於80℃下乾燥5分鐘,獲得厚度50 μm之片狀之黏著劑組合物7。 於經剝離處理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三菱樹脂公司製造,DIAFOIL MRQ,厚度75 μm)上,亦同樣地以乾燥後之厚度成為50 μm之方式進行塗佈後,於80℃下乾燥5分鐘,獲得厚度50 μm之片狀之黏著劑組合物7。將該等積層並設為厚度100 μm後,被覆經剝離處理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三菱樹脂公司製造,DIAFOIL MRQ,厚度75 μm)。將其於室溫(23℃)下固化7天,使交聯劑反應,製成黏著片積層體8。 <評價> [光學特性] 將實施例1-1~1-5及比較例1-1~1-3中製作之黏著片積層體兩側之PET膜依序剝離,以夾入於2片鈉鈣玻璃(厚度0.5 mm)間之方式貼附黏著片,實施高壓釜處理(70℃,表壓0.2 MPa,20分鐘),進行精貼附。關於黏著片積層體1、2、4、5、6、7,使用介隔UV切割濾光片之高壓水銀燈,以波長405 nm之累計光量成為3000 mJ/cm2 之方式進行光照射,製成光學特性評價用樣品。 藉由分光光度計(島津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機器名「UV2450」)測定製成之試片之波長區域360~430 nm下之透光率。 將380 nm下之透光率未達50%者判定為UV吸收性「○(良好)」,將50%以上者判定為UV吸收性「×(較差)」。結果示於表1。 [黏著力] 關於實施例1-1~1-5及比較例1-1~1-3中製作之黏著片,將一脫模膜剝離,並利用手壓輥將作為襯底膜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東洋紡織公司製造,商品名「COSMOSHINE A4300」,厚度100 μm)進行輥壓接。將其裁剪成10 mm寬×100 mm長之短條狀,使用手壓輥將剝離剩餘之脫模膜而露出之黏著面輥貼附於鈉鈣玻璃。實施高壓釜處理(70℃,表壓0.2 MPa,20分鐘)而進行精貼附後,關於黏著片積層體1、2、4、5、6、7,使用介隔UV切割濾光片之高壓水銀燈,以波長405 nm之累計光量成為3000 mJ/cm2 、波長365 nm之累計光量成為5 mJ/cm2 以下之方式照射可見光,製成黏著力測定樣品。 一面將襯底膜以呈180°之角度以剝離速度60 mm/分鐘拉伸,一面自玻璃剝離黏著片,利用荷重元測定拉伸強度,測定黏著片對玻璃之180°剝離強度(N/cm),於表1中表示為「玻璃接著力」。結果示於表1。 [凹凸吸收性] 對58 mm×110 mm×厚度0.8 mm之玻璃之周緣部(長邊側3 mm,短邊側15 mm)實施厚度20 μm之印刷,準備開口部為52 mm×80 mm之附印刷階差之玻璃板1。 又,對58 mm×110 mm×厚度0.8 mm之玻璃之周緣部(長邊側3 mm,短邊側15 mm)實施厚度10 μm之印刷,準備開口部為52 mm×80 mm之附印刷階差之玻璃板2。 將黏著片積層體之一脫模膜剝離,輥貼合於54 mm×82 mm厚度0.5 mm之鈉鈣玻璃。 其次,將剩餘之脫模膜剝離,於附印刷階差之玻璃板1及2之印刷面,以黏著面之4邊施加於印刷階差之方式使用真空加壓機進行加壓壓接後(絕對壓力5 kPa,溫度70℃,加壓壓力0.04 MPa),實施高壓釜處理(70℃,表壓0.2 MPa,20分鐘)進行精貼附。關於黏著片積層體1、2、4、5、6、7,自實施了印刷之玻璃側,使用介隔UV切割濾光片之高壓水銀燈,以波長405 nm之累計光量成為3000 mJ/cm2 之方式進行光照射,製成評價用樣品。 關於上述評價用樣品,將可於附20 μm之印刷階差之玻璃板1之階差附近無氣泡等地貼合者判定為凹凸吸收性「◎(優異)」,將關於附10 μm之印刷階差之玻璃板2可於階差附近無氣泡等地貼合者判定為凹凸吸收性「○(良好)」,將關於附印刷階差之玻璃1及2於階差附近看到氣泡者判定為凹凸吸收性「×(較差)」。將結果示於表1。 [耐熱性] 將實施例1-1~1-5及比較例1-1~1-3中製成之黏著片之單面之脫模膜剝離,利用手壓輥於該露出面貼附COP膜(日本瑞翁公司製造,100 μm)。其次,將上述黏著片切成50 mm×80 mm後,剝離剩餘之脫模膜,並利用手壓輥貼附於厚度0.5 mm之鈉鈣玻璃,實施高壓釜處理(溫度80℃,氣壓0.4 MPa,30分鐘)。關於黏著片積層體1、2、4、5、6、7,自COP面,使用介隔UV切割濾光片之高壓水銀燈,以波長405 nm之累計光量成為3000 mJ/cm2 之方式進行光照射,製成評價用樣品。 關於上述評價用樣品,於85℃下固化6小時,將無發泡等且外觀未看到變化者判定為耐熱性「○(良好)」,將看到發泡或剝離者判定為耐熱性「×(較差)」。將結果示於表1。 [耐光性] 將黏著片積層體之一脫模膜剝離,輥貼合於150 mm×200 mm厚度2 mm之鈉鈣玻璃。其次,將剩餘之脫模膜剝離,於露出之黏著面,輥貼合於150 mm×200 mm厚度2 mm之鈉鈣玻璃,實施高壓釜處理(溫度80℃,氣壓0.4 MPa,30分鐘)。 關於黏著片積層體1、2、4、5、6、7,使用高壓水銀燈,以波長405 nm之累計光量成為3000 mJ/cm2 之方式進行光照射,製成評價用樣品。 使用氙耐光性試驗機(Suntest CPS,ATLAS公司製造)對上述評價用樣品照射紫外線24小時,將未於黏著片看到隆起等者判定為耐光性「○(良好)」,將看到隆起或剝離者判定為耐光性「×(較差)」。將結果示於表1。 [表1]
   實施例1-1 實施例1-2 實施例1-3 實施例1-4 實施例1-5 比較例1-1 比較例1-2 比較例1-3
中間層 接著層
丙烯酸系共聚物 A-1 100          100 100 100      
A-2    100                100   
A-3       100                  
A-4          100             100
交聯劑 B-1 10          10 10 10      
B-2    5                5   
B-3       20                  
L-45          1.85             1.85
E-5XM          0.5             0.5
光起始劑 C-1 1.5          1.5 1.5         
C-2    1                1   
C-3       0.7                  
C-4                   1.5      
UV吸收劑 D-1 0.5          0.5 0.5 0.5      
D-2    2                     
D-3       1                1
備註       積層構成 UV切割PET UV切割保護膜         
光起始劑 吸光係數(405 nm) mL/(g∙cm) 7.4×101 1.6×102 9.0×102 7.4×101 7.4×101 <10 1.6×102 -
玻璃接著力 N/cm 8 4 10 8 8 2 4 5
黏著片透光率(%) 350 nm 0 0 0 0 0 0 80 0
360 nm 1 0 0 1 1 1 84 0
370 nm 11 2 0 11 11 11 86 0
380 nm 44 17 3 44 44 44 86 1
390 nm 71 55 19 71 71 71 88 13
400 nm 81 77 51 81 81 81 88 42
410 nm 87 86 77 87 87 87 89 73
420 nm 89 89 87 89 89 89 89 86
430 nm 89 89 89 89 89 89 89 89
UV吸收性 ×
貼合可靠性 凹凸吸收性 ×
耐熱性 ×
耐光性 ×
綜合評價 × ×
關於實施例1-1中使用之經剝離處理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三菱樹脂公司製造,DIAFOIL MRV,厚度100 μm)、實施例1-4中使用之於加入紫外線吸收劑之PET膜(厚度100 μm)塗佈有聚矽氧脫模劑之脫模膜、及實施例1-5中使用之表面保護膜,藉由分光光度計(島津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機器名「UV2450」)測定波長區域380~450 nm之透光率。結果示於表2。 關於黏著片積層體1、黏著片積層體4及黏著片積層體5,分別以經剝離處理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三菱樹脂公司製造,DIAFOIL MRV,厚度100 μm)、實施例1-4中使用之於加入紫外線吸收劑之PET膜(厚度100 μm)塗佈有聚矽氧脫模劑之脫模膜及表面保護膜側朝上之方式靜置。自該膜側照射螢光燈(照度1100Lx)之光7天。照射之光之波長405 nm下之累計光量約為43 J/cm2 ,波長365 nm下之累計光量約為1 mJ/cm2 以下,無法測定。 關於光照射處理前後之黏著片積層體1及4,藉由以下方法求出黏著材之凝膠分率。結果示於表2。 1)稱量黏著劑組合物(W1),包裹於預先測得重量之SUS絲網(W0)。 2)將上述SUS絲網浸漬於100 mL之乙酸乙酯中24小時。 3)取出SUS絲網,於75℃下半乾燥4小時。 4)求出乾燥後之重量(W2),根據下述式測定黏著劑組合物之凝膠分率。 凝膠分率(%)=100×(W2-W0)/W1 關於保管穩定性,將凝膠分率之變化於螢光燈照射前後未達5點者判定為「○(良好)」,將光照射後凝膠分率增加5點以上者判定為「×(較差)」。將結果示於表2。 [表2]
   實施例1-1 實施例1-4 實施例1-5
脫模PET 透光率(%) 380 nm 84 26 0
390 nm 85 33 0
400 nm 86 23 0
410 nm 86 13 1
420 nm 87 5 9
430 nm 87 3 39
440 nm 88 2 69
450 nm 88 1 81
凝膠分率 光照射前 0% 0% 0%
光照射後 68% 2% 0%
保管穩定性 ×
實施例1-1~1-5之黏著片積層體係不僅具有優異之紫外線吸收性能,而且具有兼顧到貼合時之凹凸吸收性或構件貼合後之可靠性之優異品質者。 相對於此,比較例1-1係使用波長405 nm下之吸光係數未達10 mL/(g∙cm)之光聚合起始劑,因此亦即未使用波長405 nm下之吸光係數為10 mL/(g∙cm)以上之光聚合起始劑,因此即便進行光照射,黏著材亦不會硬化,無法獲得2次貼附後之黏著力或貼合後之可靠性。 比較例1-2不含紫外線吸收劑(D),無法獲得紫外線吸收性能。因此,於耐光性試驗中看到黏著片之發泡,貼合可靠性較差。 比較例1-3係藉由熱交聯而使黏著材組合物交聯之黏著片。由於不具有光硬化性層,故而貼合時之凹凸吸收性較差。 又,實施例1-4係使用加入紫外線吸收劑之PET膜作為脫模膜。藉此,可抑制貼合於構件前黏著材組合物之光硬化反應進行,可製成保管穩定性優異之黏著片積層體。 又,實施例1-5係於脫模膜之表面積層具有紫外線吸收層之表面保護膜。藉此,可抑制貼合於構件前黏著材組合物之光硬化反應進行,可製成保管穩定性優異之黏著片積層體。 以下,藉由實施例2-1~2-3及比較例2-1~2-2進一步詳細地進行說明。 但是,本發明並不限定於該等。再者,下述實施例及比較例中使用之各層之黏著樹脂組合物之組成示於表3。 [實施例2-1] 對作為(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2-A)之包含(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76質量份、乙酸乙烯酯20質量份、丙烯酸4質量份之共聚物(2-A-1,質量平均分子量40萬)1 kg,添加作為交聯劑(2-B)之丙氧化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學公司製造,ATM-4P)(2-B-1)200 g、作為光聚合起始劑(2-C)之Irgacure 369(2-C-1)(BASF公司製造)8 g、作為紫外線吸收劑(2-D)之2,2'-二羥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Chemipro Kasei公司製造,Kemisorb111)(2-D-1)10 g,並均勻混合,獲得黏著樹脂組合物2-1。 光聚合起始劑(2-C-1)之405 nm下之吸光係數為1.6×102 mL/(g∙cm)。 以經剝離處理之2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三菱樹脂公司製造,DIAFOIL MRF,厚度75 μm/三菱樹脂公司製造,DIAFOIL MRT,厚度38 μm)夾著黏著樹脂組合物2-1,並以厚度成為110 μm之方式賦形為片狀,製成中間層用片材(α-1)。 對市售之包含丙烯酸系共聚物(2-A-2,質量平均分子量130萬)之黏著劑溶液(綜研化學公司製造,SK-Dyne1882,固形物成分濃度約17%)1 kg,添加作為異氰酸酯系交聯劑之L-45(2-B-2)(綜研化學公司製造)1.85 g及作為環氧系交聯劑之E-5XM(2-B-3)(綜研化學公司製造)0.5 g,製備黏著樹脂組合物2。於經剝離處理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三菱樹脂公司製造,DIAFOIL MRV,厚度100 μm)上,以乾燥後之厚度成為20 μm之方式塗敷上述黏接著層用塗敷液後,於80℃下乾燥5分鐘而使β層熱硬化,製成表層用片材(β-1)。 進而,於經剝離處理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三菱樹脂公司製造,DIAFOIL MRQ,厚度75 μm)上,亦同樣地,以乾燥後之厚度成為20 μm之方式塗敷黏著樹脂組合物2後,於80℃下乾燥5分鐘而使β層熱硬化,製成表層用片材(β'-1)。 將中間層用片材(α-1)兩側之PET膜依序剝離去除,並且將表層用片材(β-1)及(β'-1)之黏著面依序貼合於兩表面,製作包含(β-1)/(α-1)/(β'-1)之積層體。 隔著殘留於(β-1)及(β'-1)之表面之PET膜,以波長405 nm之累計光量成為1500 mJ/cm2 之方式使用高壓水銀燈進行照射,使α層硬化,製作透明雙面黏著片積層體2-1(厚度150 μm)。 [實施例2-2] 對(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2-A-1)1 kg添加交聯劑(2-B-1)200 g、作為光聚合起始劑(2-C)之Esacure KTO46(2-C-2)(Lanberti公司製造)20 g、紫外線吸收劑(2-D-1)20 g並均勻混合,獲得黏著樹脂組合物2-3。 光聚合起始劑(2-C-2)之405 nm下之吸光係數為7.4×101 mL/(g∙cm)。 以經剝離處理之2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三菱樹脂公司製造,DIAFOIL MRF,厚度75 μm/三菱樹脂公司製造,DIAFOIL MRT,厚度38 μm)夾著黏著樹脂組合物2-3,並以厚度成為60 μm之方式賦形為片狀,製成中間層用片材(α-2)。 與實施例2-1同樣地,將中間層用片材(α-2)兩側之PET膜依序剝離去除,並且將表層用片材(β-1)及(β'-1)之黏著面依序貼合於兩表面,製作包含(β-1)/(α-2)/(β'-1)之積層體。 隔著殘留於(β-1)及(β'-1)之表面之PET膜,以波長405 nm之累計光量成為3000 mJ/cm2 之方式使用高壓水銀燈進行照射,使α層硬化,製作透明雙面黏著片積層體2-2(厚度100 μm)。 [實施例2-3] 對(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2-A-1)1 kg添加交聯劑(2-B-1)200 g、光聚合起始劑(2-C-2)8 g、紫外線吸收劑(2-D-1)20 g,並均勻混合,獲得黏著樹脂組合物2-4。 以經剝離處理之2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三菱樹脂公司製造,DIAFOIL MRF,厚度75 μm/三菱樹脂公司製造,DIAFOIL MRT,厚度38 μm)夾著黏著樹脂組合物2-4,並以厚度成為60 μm之方式賦形為片狀,製成中間層用片材(α-3)。 與實施例2-1同樣地,將中間層用片材(α-3)兩側之PET膜依序剝離去除,並且將表層用片材(β-1)及(β'-1)之黏著面依序貼合於雙面,製作包含(β-1)/(α-3)/(β'-1)之積層體。 隔著殘留於(β-1)及(β'-1)之表面之PET膜,以波長405 nm之累計光量成為3000 mJ/cm2 之方式使用高壓水銀燈進行照射,使α層硬化,製作透明雙面黏著片積層體2-3(厚度100 μm)。 [比較例2-1] 對(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2-A-1)1 kg,添加交聯劑(2-B-1)200 g、作為光聚合起始劑(2-C)之Esacure TZT(2-C-3)(Lanberti公司製造)10 g、作為紫外線吸收劑(2-D)之2,2'-二羥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Chemipro Kasei公司製造,Kemisorb111)(2-D-1)20 g,並均勻混合,獲得黏著樹脂組合物2-5。 光聚合起始劑(2-C-3)之405 nm下之吸光係數未達10 mL/(g∙cm),過低而無法測定。 以經剝離處理之2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三菱樹脂公司製造,DIAFOIL MRF,厚度75 μm/三菱樹脂公司製造,DIAFOIL MRT,厚度38 μm)夾著黏著樹脂組合物2-5,並以厚度成為110 μm之方式賦形為片狀,製成中間層用片材(α-4)。 與實施例2-1同樣地,將中間層用片材(α-4)兩側之PET膜依序剝離去除,並且將表層用片材(β-1)及(β'-1)之黏著面依序貼合於兩表面,製作包含(β-1)/(α-4)/(β'-1)之積層體。 隔著殘留於(β-1)及(β'-1)之表面之PET膜,以波長405 nm之累計光量成為1500 mJ/cm2 之方式使用高壓水銀燈進行照射,使α層硬化,製作透明雙面黏著片積層體2-4(厚度100 μm)。 [比較例2-2] 對(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2-A-1)1 kg,添加交聯劑(2-B-1)200 g、光聚合起始劑(2-C-2)8 g並均勻混合,獲得黏著樹脂組合物2-6。此時,未添加紫外線吸收劑(2-D)。 以經剝離處理之2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三菱樹脂公司製造,DIAFOIL MRF,厚度75 μm/三菱樹脂公司製造,DIAFOIL MRT,厚度38 μm)夾著黏著樹脂組合物2-6,並以厚度成為110 μm之方式賦形為片狀,製成中間層用片材(α-5)。 與實施例2-1同樣地,將中間層用片材(α-5)兩側之PET膜依序剝離去除,並且將表層用片材(β-1)及(β'-1)之黏著面依序貼合於兩表面,製作包含(β-1)/(α-5)/(β'-1)之積層體。 隔著殘留於(β-1)及(β'-1)之表面之PET膜,以波長405 nm之累計光量成為1500 mJ/cm2 之方式使用高壓水銀燈進行照射,使α層硬化,製作透明雙面黏著片積層體2-5(厚度150 μm)。 <評價> [紫外線吸收性能] 將實施例2-1~2-3及比較例2-1~2-2中製作之透明雙面黏著片積層體之兩側之PET膜依序剝離,以夾入於2片鈉鈣玻璃(54×82 mm,厚度0.5 mm)間之方式貼附黏著片後,實施高壓釜處理(70℃,表壓0.2 MPa,20分鐘)進行精貼附,作為紫外線吸收性能評價用樣品。 藉由分光光度計(島津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機器名「UV2450」)測定所製成之試片之波長區域360~430 nm下之透光率。將380 nm下之透光率未達50%者判定為「○(良好)」,將50%以上者判定為「×(較差)」。結果示於表4。 [玻璃接著力] 關於實施例2-1~2-3及比較例2-1~2-2中製作之透明雙面黏著片,剝離一剝離膜,利用手壓輥將作為襯底膜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東洋紡織公司製造,商品名「COSMOSHINE A4300」,厚度100 μm)進行輥壓接。將其裁剪成10 mm寬×100 mm長之短條狀,使用手壓輥將剝離剩餘之剝離膜而露出之黏著面輥貼附於鈉鈣玻璃。對其實施高壓釜處理(70℃,表壓0.2 MPa,20分鐘)而進行精貼附,製成黏著力測定樣品。一面將襯底膜以呈180°之角度以剝離速度60 mm/分鐘進行拉伸,一面自玻璃剝離黏著片,藉由荷重元測定拉伸強度,測定黏著片對玻璃之180°剝離強度,結果示於表4。 [保持力(偏移長度)] 將實施例2-1~2-3及比較例2-1~2-2中製作之黏著片裁剪成50 mm×100 mm後,將單面之剝離膜剝離,以該黏著片之單面重疊於襯底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厚度38 μm)之方式利用手壓輥進行貼附,將其裁剪成寬25 mm×長度100 mm之短條狀而作為試片。其次,將殘留之剝離膜剝離,將試片以對垂直地豎立設置之SUS板(厚度120 mm,5 mm×1.5 mm)重疊20 mm之長度之方式藉由手壓輥進行貼附。此時,透明雙面黏著片與SUS板之貼附面積成為25 mm×20 mm。 其後,使試片於40℃之氛圍下固化15分鐘後,對試片沿垂直方向安裝並施加荷重500 g之砝碼,靜置30分鐘後,測定SUS與試片之貼附位置向下方之偏移長度( mm)。 將偏移長度未達1 mm者判定為「◎(優異)」,將偏移長度為1 mm以上且未達2 mm者判定為「〇(良好)」,將偏移長度為2 mm以上者判定為「×(較差)」。將結果示於表4。 [耐發泡可靠性] 作為耐發泡可靠性評價用樣品,使用2片與紫外線吸收性能評價用樣品相同者。將其於85℃下固化100小時,將無發泡等且外觀未看到變化者判定為「○(良好)」,將看到發泡或剝離者判定為「×(較差)」。將結果示於表4。 [表3]
黏著樹脂組成物 2-1 2-2 2-3 2-4 2-5 2-6
(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A) A-1 100    100 100 100 100
A-2    100            
交聯劑(B) B-1 20    20 20 20 20
B-2    0.185            
B-3    0.05            
光聚合起始劑(C) C-1 0.8             0.8
C-2       2 0.8      
C-3             1   
紫外線吸收劑(D) D-1 1    2 2 2   
光聚合起始劑(C) 吸光係數 405 nm 1.6×102 - 7.4×101 7.4×101 <10 1.6×102
[表4]
   實施例2-1 實施例2-2 實施例2-3 比較例2-1 比較例2-2
透光率[%] 360 nm 0 0 0 0 84
370 nm 0 0 0 0 85
380 nm 3 4 3 3 88
390 nm 19 21 18 20 88
400 nm 51 53 52 53 89
410 nm 77 78 78 79 89
420 nm 87 87 87 88 89
430 nm 89 89 89 89 89
紫外線吸收性能 ×
玻璃接著力[N/cm] 10 9 10 2 7
保持力(40℃) ◎ (1 mm) ◎ (1 mm) 〇 (1.9 mm) × (落下) ◎ (<1 mm)
耐發泡可靠性 ×
綜合評價 × ×
對實施例2-1~2-3之黏著片積層體進行觀察,結果未觀察到紫外線吸收劑(D)之滲出。 實施例2-1~2-3之黏著片積層體係維持黏著力或保持力、耐濕熱可靠性等特性並且賦予優異之紫外線吸收性能者。 比較例2-1由於使用波長405 nm之吸光係數未達10 mL/(g∙cm)之光聚合起始劑,故而即便進行光照射,黏著劑亦不會硬化,黏著力或貼合後之可靠性較差。 比較例2-2由於α層不含紫外線吸收劑(D),故而紫外線吸收性能較差。

Claims (14)

  1. 一種圖像顯示裝置構成用積層體之製造方法,其係使用由黏著劑樹脂組合物所形成之透明雙面黏著片,依序進行下述步驟者: [I]經由上述透明雙面黏著片積層2個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之步驟; [II]照射包含可見光區域之波長之光線之光,使上述透明雙面黏著片進行光交聯而硬化之步驟, 其中,該黏著劑樹脂組合物含有(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A)、交聯劑(B)、波長405 nm之吸光係數為10 mL/(g∙cm)以上之光聚合起始劑(C)及紫外線吸收劑(D)。
  2. 如請求項1之圖像顯示裝置構成用積層體之製造方法,其中紫外線吸收劑(D)具有選自由苯并三唑結構、三𠯤結構及二苯甲酮結構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或2種以上之結構。
  3. 如請求項1之圖像顯示裝置構成用積層體之製造方法,其中相對於光聚合起始劑(C)100質量份以25~400質量份之比率含有紫外線吸收劑(D)。
  4. 如請求項1之圖像顯示裝置構成用積層體之製造方法,其中(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A)包含具備巨分子單體作為枝成分之接枝共聚物。
  5. 如請求項1之圖像顯示裝置構成用積層體之製造方法,其中含有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作為交聯劑(B)。
  6. 如請求項1之圖像顯示裝置構成用積層體之製造方法,其中含有裂解型光聚合起始劑作為光聚合起始劑(C)。
  7. 如請求項1之圖像顯示裝置構成用積層體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黏著劑樹脂組合物於室溫(20℃)下顯示黏著性,且於100℃下具備軟化或流體化之性質。
  8. 一種圖像顯示裝置構成用積層體之製造方法,其係使用透明雙面黏著片依序進行下述步驟者: [I]經由上述透明雙面黏著片積層2個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之步驟; [II]照射包含可見光區域之波長之光線之光,使上述透明雙面黏著片進行光交聯而硬化之步驟, 其中該透明雙面黏著片具有: 中間層(α層),其包含黏著劑樹脂組合物,該黏著劑樹脂組合物含有(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A)、交聯劑(B)、波長405 nm下之吸光係數為10 mL/(g∙cm)以上之光聚合起始劑(C)及紫外線吸收劑(D);以及 表層(β層),其含有(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A)及交聯劑(B),且不含紫外線吸收劑(D)。
  9. 如請求項8之圖像顯示裝置構成用積層體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表層(β層)為可熱硬化之層、或經熱硬化之層。
  10. 如請求項8之圖像顯示裝置構成用積層體之製造方法,其具備於上述中間層(α層)之正背兩側分別具有上述表層(β層)之積層構成。
  11. 如請求項1或8之圖像顯示裝置構成用積層體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2個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中之至少一個係具備紫外線吸收性能者。
  12. 如請求項1或8之圖像顯示裝置構成用積層體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係包含由觸控感測器、圖像顯示面板、表面保護面板及偏光膜所組成之群中之任一種或兩種以上之組合的積層體。
  13. 如請求項1或8之圖像顯示裝置構成用積層體之製造方法,其中於上述步驟[I]中,加熱透明雙面黏著片而將2個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積層。
  14. 如請求項13之圖像顯示裝置構成用積層體之製造方法,其係加熱圖像顯示裝置構成構件中之一者或兩者而加熱透明雙面黏著片。
TW110104306A 2016-02-08 2017-02-08 透明雙面黏著片及黏著片積層體 TWI8182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22113 2016-02-08
JP2016022113 2016-02-08
JP??2016-038166 2016-02-29
JP2016038166 2016-02-29
JP2016057812A JP6558287B2 (ja) 2016-03-23 2016-03-23 画像表示装置構成用積層体及び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6-057812 2016-03-23
JP??2016-227505 2016-11-24
JP2016227505A JP7197255B2 (ja) 2016-02-29 2016-11-24 透明両面粘着シート及び粘着シート積層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26766A true TW202126766A (zh) 2021-07-16
TWI818234B TWI818234B (zh) 2023-10-11

Family

ID=60186635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04306A TWI818234B (zh) 2016-02-08 2017-02-08 透明雙面黏著片及黏著片積層體
TW110104304A TWI818232B (zh) 2016-02-08 2017-02-08 透明雙面黏著片及黏著片積層體
TW106104162A TWI799372B (zh) 2016-02-08 2017-02-08 透明雙面黏著片及黏著片積層體
TW110104305A TWI818233B (zh) 2016-02-08 2017-02-08 透明雙面黏著片及黏著片積層體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04304A TWI818232B (zh) 2016-02-08 2017-02-08 透明雙面黏著片及黏著片積層體
TW106104162A TWI799372B (zh) 2016-02-08 2017-02-08 透明雙面黏著片及黏著片積層體
TW110104305A TWI818233B (zh) 2016-02-08 2017-02-08 透明雙面黏著片及黏著片積層體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102652894B1 (zh)
CN (5) CN112760043A (zh)
TW (4) TWI8182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044024A (ja) * 2017-08-30 2019-03-22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表示体および表示体の製造方法
JP7210845B2 (ja) * 2017-09-11 2023-01-24 株式会社レゾナック 接着剤フィルム収容セ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9124332A1 (ja) * 2017-12-18 2019-06-27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粘着剤組成物、両面粘着シート及び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WO2019130616A1 (ja) * 2017-12-28 2019-07-0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CN112384587B (zh) * 2018-08-06 2023-04-14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光固化性粘合片、粘合片层叠体、图像显示装置用层叠体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13613894B (zh) * 2019-03-15 2022-12-30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粘合片、粘合片的制造方法、中间层叠体的制造方法以及中间层叠体
JP6906560B2 (ja) * 2019-04-03 2021-07-21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および表示体
KR102473023B1 (ko) * 2019-11-01 2022-12-01 코제노벨머티얼리스코리아 주식회사 점착 필름
CN115989143A (zh) * 2020-08-28 2023-04-18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粘合剂组合物、光固化性粘合剂层和光固化性粘合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38898Y2 (zh) 1972-10-11 1976-09-24
KR100491543B1 (ko) * 1995-04-28 2005-12-29 니폰 가야꾸 가부시끼가이샤 자외선경화형접착제조성물
JP3856552B2 (ja) * 1997-12-16 2006-12-1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ケイ素酸化物含有材用の感圧接着シ―ト類
JPH11254853A (ja) * 1998-03-12 1999-09-2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赤外線感光性平版印刷版原版
JP3669196B2 (ja) * 1998-07-27 2005-07-0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紫外線硬化型粘着シート
US6887917B2 (en) * 2002-12-30 2005-05-03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Curable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compositions
JP4117572B2 (ja) * 2005-02-03 2008-07-16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光学用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並びにこれらを用いた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用フィルター
US7557989B2 (en) * 2005-06-03 2009-07-0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Reflective polarizer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JP2007000794A (ja) * 2005-06-24 2007-01-11 Nippon Oil Corp 紫外線硬化型接着剤の硬化方法
JP2008101104A (ja) * 2006-10-19 2008-05-01 Denki Kagaku Kogyo Kk 硬化性組成物
US8008253B2 (en) 2007-07-03 2011-08-30 Andrew Tasker Treatment for anxiety
JP5195175B2 (ja) 2008-08-29 2013-05-08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成膜装置、成膜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JP2011184582A (ja) * 2010-03-09 2011-09-22 Three 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光学用粘着シート
JP4971529B2 (ja) * 2010-09-06 2012-07-11 三菱樹脂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構成用積層体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の積層体を用いてなる画像表示装置
JP5842825B2 (ja) * 2010-12-10 2016-01-13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光学用粘着材樹脂組成物、それを用いた光学用粘着材シート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5795193B2 (ja) * 2011-05-27 2015-10-1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位相差層付偏光板
JP2013104028A (ja) * 2011-11-15 2013-05-30 Oji Holdings Corp 光学部材用両面粘着シートおよび積層体
JP2013210598A (ja) * 2012-03-01 2013-10-10 Mitsubishi Plastics Inc 偏光板保護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US20150267089A1 (en) * 2012-10-22 2015-09-24 Mitsubishi Plastics, Inc. Transparent double-sided adhesive sheet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using same
JP6275945B2 (ja) * 2012-12-10 2018-02-0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両面粘着剤付き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7502211B (zh) * 2013-02-12 2020-08-04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透明双面粘接片、用于构成图像显示装置的叠层体、该叠层体的制造方法及图像显示装置
JP6036502B2 (ja) * 2013-04-10 2016-11-30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多層両面粘着シート、積層体、タッチパネル付表示装置、および多層両面粘着シートの剥離方法
JP6361121B2 (ja) * 2013-11-29 2018-07-25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粘着剤樹脂組成物
JP6388023B2 (ja) * 2014-03-10 2018-09-12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構成用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CN104403612B (zh) * 2014-12-26 2016-08-10 番禺南沙殷田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抗紫外可吸收蓝光的光学粘着剂组合物及光学粘合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80107241A (ko) 2018-10-01
CN108699405B (zh) 2021-06-15
TW202120644A (zh) 2021-06-01
CN112760043A (zh) 2021-05-07
CN113278368A (zh) 2021-08-20
CN108699405A (zh) 2018-10-23
TWI818233B (zh) 2023-10-11
CN112680119A (zh) 2021-04-20
KR102652894B1 (ko) 2024-04-01
TWI818234B (zh) 2023-10-11
TW201728718A (zh) 2017-08-16
CN112724842A (zh) 2021-04-30
TW202126765A (zh) 2021-07-16
TWI799372B (zh) 2023-04-21
TWI818232B (zh) 2023-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56453B2 (ja) 透明両面粘着シート及び粘着シート積層体
TWI818232B (zh) 透明雙面黏著片及黏著片積層體
TW202140723A (zh) 透明雙面黏著片及黏著片積層體
TWI728711B (zh) 光硬化型黏著片材、黏著片材及圖像顯示裝置
JP6904448B2 (ja) 光硬化型粘着シート、粘着シート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6558287B2 (ja) 画像表示装置構成用積層体及び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KR102573795B1 (ko) 광경화성 점착 시트, 광경화성 점착 시트 적층체, 광경화성 점착 시트 적층체의 제조 방법 및 화상 표시 패널 적층체의 제조 방법
JP2021055101A (ja) 透明両面粘着シート
WO2016194958A1 (ja) 画像表示装置用積層体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