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24842A - 透明两面粘合片及粘合片层叠体 - Google Patents

透明两面粘合片及粘合片层叠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24842A
CN112724842A CN202011578711.9A CN202011578711A CN112724842A CN 112724842 A CN112724842 A CN 112724842A CN 202011578711 A CN202011578711 A CN 202011578711A CN 112724842 A CN112724842 A CN 1127248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h
adhesive sheet
image display
acrylate
displa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7871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新美嘉穗儿
福田晋也
稻永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05781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55828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22750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197255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7248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248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4/00Adhesives based on 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one polymerisable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 ; adhesives, based on monomer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f groups C09J183/00 - C09J183/16
    • C09J4/06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one polymerisable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 in combination with a macromolecular compound other than an unsaturated polymer of groups C09J159/00 - C09J187/00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1/00Features of adhesiv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J9/00, e.g. additives
    • C09J11/02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 C09J11/06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organ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09J133/06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only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the oxygen atom being present only as part of the carboxyl radic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1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without carri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3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hesive composi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4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release lin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203/00Applications of adhesives in processes or use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203/318Applications of adhesives in processes or use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for the production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1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 C09J2301/1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arrangement of layers
    • C09J2301/124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arrangement of layers the adhesive layer being present on both sides of the carrier, e.g. double-sided adhesive tap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3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 C09J2301/31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parameters being the characterizing feature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透明两面粘合片及粘合片层叠体,提出了一种新的图像显示装置用透明两面粘合片,其具有紫外线吸收功能,能够在使用粘合片进行一次贴附之后,进一步使其固化而进行二次贴附。提出一种图像显示装置用透明两面粘合片,其包含粘合剂树脂组合物,所述粘合剂树脂组合物含有:(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A)、交联剂(B)、在波长405nm处的吸光系数为10mL/(g·cm)以上的光聚合引发剂(C)及紫外线吸收剂(D)。

Description

透明两面粘合片及粘合片层叠体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7年2月8日、申请号为CN201780010541.4、发明名称为“透明两面粘合片及粘合片层叠体”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透明两面粘合片,其能够作为例如用于构成电脑、移动终端(PDA)、游戏机、电视(TV)、汽车导航系统、触摸面板、手写板(pen tablet)等之类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构件使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提高图像显示装置的观看性,进行了如下操作:将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体显示器(PDP)、电致发光显示器(ELD)等的图像显示面板与配置于其前表面侧(观看侧)的保护面板、触摸面板构件之间的空隙用粘接剂进行填充,从而抑制入射光、来自显示图像的射出光在空气层界面处的反射。
作为这样的用粘合剂填充图像显示装置用构成构件间的空隙的方法,已知如下方法:在将含有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的液态粘接树脂组合物填充于该空隙之后,照射紫外线使其固化(专利文献1)。
另外还已知用粘合片填充图像显示装置用构成构件间的空隙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2公开了如下方法:在将利用紫外线进行了1次交联的粘合片贴合于图像显示装置构成构件之后,隔着图像显示装置构成构件对粘合片照射紫外线而使其2次固化。
专利文献3公开了如下方法:使用包含以重均分子量为2万至10万的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为主要成分的、在25℃时的损耗角正切小于1的热熔型的粘接组合物的粘合片,来填充图像显示装置用构成构件间的空隙。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2010/02704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971529号公报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2010/03836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使用包含含有基体树脂、交联剂及紫外线聚合引发剂的粘合剂树脂组合物的粘合片来贴合两个图像显示装置构成构件时,如果利用以下方法则能够填埋被粘面的凹凸并进行一次贴附,并且,能够最终使其固化而进一步提高粘接可靠性,所述方法为:借助该粘合片将两个图像显示装置构成构件一次贴附之后,从一个图像显示装置构成构件的外侧照射紫外线并透过该图像显示装置构成构件,使该粘合片进行紫外线固化而进行二次贴附。
但是,所述具有紫外线感应性的粘合片在长期暴露于紫外线时,有粘合片本身的劣化加剧、产生分解物而发生发泡、剥离的可能性。
另外,在图像显示装置构成构件中存在容易发生紫外线劣化的构件,这种情况下,不能通过上述那样的方法贴附两个图像显示装置构成构件。
进而,在图像显示装置构成构件具有紫外线吸收性时,即使隔着该构件照射紫外线,紫外线也不会充分到达粘合片,因此,这种情况下也不能通过上述那样的方法贴附两个图像显示装置构成构件。
另一方面,随着图像显示装置的减薄化,对于粘合片逐渐要求具有新功能。为了防止液晶、有机EL元件、偏光板等的紫外线劣化,有时对图像显示装置构成构件要求紫外线吸收功能,紫外线吸收功能通常由偏光板保护薄膜来承担。但是,随着图像显示装置构成构件的减薄化,偏光板保护薄膜的减薄化也在推进,变得难以得到充分的紫外线吸收功能。因此,对偏光板保护薄膜以外的图像显示装置构成构件、例如粘合剂、粘合片,也要求紫外线吸收功能。
但是,对上述这样的紫外线固化型粘合片赋予紫外线吸收功能较为困难。另一方面,如果采用使用粘合片填埋被粘面的凹凸并进行一次贴附、然后再使其固化而进行二次贴附的方法,则存在如下技术问题:无法兼顾当贴合构件的被粘面存在凹凸时的高低差吸收性、和贴合后的耐发泡可靠性。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透明两面粘合片,其具有紫外线吸收功能,并且能够在使用粘合片进行一次贴附之后,再使其固化而进行二次贴附。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为一种透明两面粘合片,其包含粘合剂树脂组合物,所述粘合剂树脂组合物含有(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A)、交联剂(B)、在波长405nm处的吸光系数为10mL/(g·cm)以上的光聚合引发剂(C)及紫外线吸收剂(D)。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图像显示用透明两面粘合片具有紫外线吸收功能,并且能够在使用粘合片进行一次贴附之后,再使其光固化而进行二次贴附,因此能够兼顾当贴合构件的被粘面具有凹凸时的高低差吸收性、和贴合后的耐发泡可靠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受下述实施方式限定。
<本粘合片>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透明两面粘合片是包含粘合剂树脂组合物(称为“本粘合剂组合物”)的透明两面粘合片(称为“本粘合片”),所述粘合剂树脂组合物含有(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A)、交联剂(B)、在波长405nm处的吸光系数为10mL/(g·cm)以上的光聚合引发剂(C)及紫外线吸收剂(D)。
[(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A)]
对于作为本粘合片的基础聚合物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可通过其进行聚合中所使用的丙烯酸系单体、甲基丙烯酸系单体的种类、组成比率、以及聚合条件等来适宜调整玻璃化转变温度(Tg)等特性。
本粘合片的“基础聚合物”是指成为本粘合片的主要成分的树脂。对具体的含量不进行规定。作为标准,是在本粘合片所含的树脂中占50质量%以上、特别是65质量%以上、尤其是80质量%以上(包括100质量%)的树脂。需要说明的是,在基础聚合物为两种以上时,它们的总量相当于前述含量。
作为(甲基)丙烯酸系(共)聚合物(A),除了例如(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均聚物以外,还可列举通过聚合与其具有共聚性的单体成分而得到的共聚物,可更优选列举:含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和选自能与其共聚的含羧基单体、含羟基单体、含氨基单体、含环氧基单体、含酰胺基单体以及乙烯基单体中的任意一种以上单体作为单体成分的共聚物。
更具体而言,可列举:由侧链碳数为4~18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甲基)丙烯酸酯(以下也称为“共聚性单体A”。)和选自能与其共聚的含羧基单体(以下也称为“共聚性单体B”。)、乙烯基单体(以下也称为“共聚性单体C”。)、侧链的碳数为1~3的(甲基)丙烯酸酯(以下也称为“共聚性单体D”)及含羟基单体(以下称为“共聚性单体E)中的任意一种以上单体构成的共聚物。
另外,也可以列举(a)由包含共聚性单体A、以及共聚性单体B和/或共聚性单体C的单体成分构成的共聚物、(b)由包含共聚性单体A、共聚性单体B和/或共聚性单体C、以及共聚性单体D和/或共聚性单体E的单体成分构成的共聚物作为特别优选的例示。具体而言,可列举:共聚性单体A及B的共聚物;共聚性单体A及C的共聚物;共聚性单体A、B及C的共聚物;共聚性单体A、B及D的共聚物;共聚性单体A、B及E的共聚物;共聚性单体A、B、D及E的共聚物;共聚性单体A、C及D的共聚物;共聚性单体A、C及E的共聚物;共聚性单体A、C、D及E的共聚物;共聚性单体A、B、C及D的共聚物;共聚性单体A、B、C及E的共聚物;共聚性单体A、B、C、D及E的共聚物。
作为上述“共聚性单体A”,可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仲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异戊酯、(甲基)丙烯酸新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叔丁基环己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鲸蜡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甲基)丙烯酸异硬脂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3,5,5-三甲基环己烷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基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烯基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烯氧基乙基酯等。这些可使用1种或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在共聚物的全部单体成分中,优选含有30质量%以上且90质量%以下的上述共聚性单体A,进一步优选以特别是35质量%以上或88质量%以下、尤其是40质量%以上或85质量%以下的范围含有上述共聚性单体A。
作为上述“共聚性单体B”,可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六氢邻苯二甲酸酯、2-(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六氢邻苯二甲酸酯、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邻苯二甲酸酯、2-(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邻苯二甲酸酯、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马来酸酯、2-(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马来酸酯、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琥珀酸酯、2-(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琥珀酸酯、巴豆酸、富马酸、马来酸、衣康酸。这些可以为1种或将两种以上组合。需要说明的是,“(甲基)丙烯酸”是包括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的意思。同样,“(甲基)丙烯酰基”是包括丙烯酰基及甲基丙烯酰基的意思。
作为上述“共聚性单体C”,可列举分子内具有乙烯基的化合物。作为这样的化合物,可例示:烷基的碳数为1~12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类;以及,分子内具有羟基、酰胺基及烷氧基烷基等官能团的官能性单体类;以及,聚亚烷基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类;以及,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及月桂酸乙烯酯等乙烯基酯单体;以及,苯乙烯、氯苯乙烯、氯甲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及其它取代苯乙烯等芳香族乙烯基单体。这些可以为1种或将两种以上组合。
在共聚物的全部单体成分中,优选以1.2质量%~15质量%以下的范围含有上述共聚性单体B及上述共聚性单体C,特别是从得到优异的粘合物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以1.5质量%以上或10质量%以下、尤其是2质量%以上或8质量%以下的范围含有上述共聚性单体B及上述共聚性单体C。
作为上述“共聚性单体D”,可列举:(甲基)丙烯酸甲基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基酯等。这些可以为1种或将两种以上组合。
在共聚物的全部单体成分中,优选含有0质量%以上且70质量%以下的上述共聚性单体D,进一步优选以特别是3质量%以上或65质量%以下、尤其是5质量%以上或60质量%以下的范围含有上述共聚性单体D。
作为上述“共聚性单体E”,可列举:(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丙酯、(甲基)丙烯酸3-羟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丁酯等(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类。这些可以为1种或将两种以上组合。
在共聚物的全部单体成分中,优选含有0质量%以上且30质量%以下的上述共聚性单体E,进一步优选以特别是0质量%以上或25质量%以下、尤其是0质量%以上或20质量%以下的范围含有上述共聚性单体E。
除了上述列举的例子以外,还可以根据需要适宜使用:马来酸酐、衣康酸酐等含酸酐基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α-乙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3,4-环氧丁酯等含环氧基单体;(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二乙氨基乙酯等含氨基(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甲基)丙烯酰胺、N-叔丁基(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甲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丁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双丙酮(甲基)丙烯酰胺、马来酰胺、马来酰亚胺等含有酰胺基的单体;乙烯基吡咯烷酮、乙烯基吡啶、乙烯基咔唑等杂环系碱性单体等。
作为(甲基)丙烯酸系(共)聚合物的具体例子,可列举例如:使(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异硬脂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基酯等单体成分(a)与具有羧基的(甲基)丙烯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六氢邻苯二甲酸酯、2-(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六氢邻苯二甲酸酯、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邻苯二甲酸酯、2-(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邻苯二甲酸酯、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马来酸酯、2-(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马来酸酯、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琥珀酸酯、2-(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琥珀酸酯、巴豆酸、富马酸、马来酸、衣康酸等单体成分(b)和具有有机官能团等的(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羟丁酯、(甲基)丙烯酸甘油酯、马来酸单甲酯、衣康酸单甲酯、乙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腈、氟代(甲基)丙烯酸酯、有机硅(甲基)丙烯酸酯等单体成分(c)共聚得到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
(甲基)丙烯酸系(共)聚合物的质均分子量为10万~150万,优选特别是15万以上或130万以下、尤其是20万以上或120万以下。
在想要得到内聚力高的粘合组合物时,从分子量越大越可以通过分子链的缠绕得到内聚力的观点出发,优选质均分子量为70万~150万、特别是80万以上或130万以下。另一方面,在想要得到流动性、应力松弛性高的粘合组合物时,优选质均分子量为7万至70万、特别是10万以上或60万以下。另外,在成型为粘合片等时,如果不使用溶剂则难以使用分子量大的聚合物,因此丙烯酸系共聚物的质均分子量优选为7万~70万、特别是10万以上或60万以下、其中特别是15万以上或50万以下。
(丙烯酸系共聚物(A1))
作为本粘合片的优选的基础聚合物的一例,可列举:包含具有大分子单体作为枝成分的接枝共聚物的(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A1)。
若以上述丙烯酸系共聚物(A1)作为基体树脂来构成本粘合片,则本粘合片能够在室温状态下保持片状并显示自粘性,在未交联状态下进行加热时具有熔融或流动的热熔性,进而能够光固化,光固化后能够发挥优异的内聚力而进行粘接。
因此,如果使用丙烯酸系共聚物(A1)作为本粘合片的基础聚合物,则即使为未交联状态在室温(20℃)下也显示粘合性,并且,能够具有在100℃下软化或流动化的性质,或者当加热到50~90℃、更优选60℃以上或80℃以下的温度时软化或流动化的性质。
构成前述丙烯酸系共聚物(A1)的主干成分的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为-70~0℃。
此时,构成主干成分的共聚物成分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是指:仅将组成丙烯酸系共聚物(A1)的主干成分的单体成分共聚而得到的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具体而言,是指根据由该共聚物各成分的均聚物得到的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构成比率并利用Fox计算公式计算出的值。
需要说明的是,Fox计算公式为利用以下式子求出的计算值,可以使用聚合物手册〔Polymer HandBook,J.Brandrup,Interscience,1989〕中记载的值来求出。
1/(273+Tg)=Σ(Wi/(273+Tgi))
[式中,Wi表示单体i的重量百分率,Tgi表示单体i的均聚物的Tg(℃)。]
构成前述丙烯酸系共聚物(A1)的主干成分的共聚物成分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会影响室温状态下的本粘合片的柔软性、本粘合片对被粘物的润湿性、即粘接性,因此本粘合片为了在室温状态下得到适度的粘接性(粘性),该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为-70℃~0℃,其中特别优选-65℃以上或-5℃以下,尤其特别优选-60℃以上或-10℃以下。
其中,即使该共聚物成分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相同温度,也可以通过调整分子量来调整粘弹性。例如,通过减小共聚物成分的分子量,可以使其更柔软化。
作为前述丙烯酸系共聚物(A1)的主干成分所含有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可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仲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异戊酯、(甲基)丙烯酸新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正辛酯、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叔丁基环己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鲸蜡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甲基)丙烯酸异硬脂酯、(甲基)丙烯酸山嵛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2-苯氧基乙酯、丙烯酸3,5,5-三甲基环己烷酯、对枯基苯酚EO改性(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基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烯基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烯基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等。对于这些,也可以使用具备亲水基、有机官能团等的(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羟丁酯、(甲基)丙烯酸甘油酯等含羟基(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六氢邻苯二甲酸酯、2-(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六氢邻苯二甲酸酯、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邻苯二甲酸酯、2-(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邻苯二甲酸酯、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马来酸酯、2-(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马来酸酯、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琥珀酸酯、2-(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琥珀酸酯、巴豆酸、富马酸、马来酸、衣康酸、马来酸单甲酯、衣康酸单甲酯等含羧基单体、马来酸酐、衣康酸酐等含酸酐基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α-乙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3,4-环氧丁酯等含环氧基单体、(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二乙氨基乙酯等含氨基(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甲基)丙烯酰胺、N-叔丁基(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甲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丁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双丙酮丙烯酰胺、马来酰胺、马来酰亚胺等含有酰胺基的单体、乙烯基吡咯烷酮、乙烯基吡啶、乙烯基咔唑等杂环系碱性单体等。
另外,也可以适宜使用可与上述丙烯酸系单体、甲基丙烯酸系单体共聚的苯乙烯、叔丁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乙烯基甲苯、丙烯腈、甲基丙烯腈、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烷基乙烯基醚、羟烷基乙烯基醚、烷基乙烯基单体等各种乙烯基单体。
另外,丙烯酸系共聚物(A1)的主干成分优选含有疏水性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和亲水性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作为构成单元。
丙烯酸系共聚物(A1)的主干成分仅由疏水性单体构成时,会确认到湿热白化的倾向,因此优选在主干成分中还导入亲水性单体以防止湿热白化。
具体而言,作为上述丙烯酸系共聚物(A1)的主干成分,可列举疏水性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和亲水性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和大分子单体的末端的聚合性官能团无规共聚而得到的共聚物成分。
这里,作为上述疏水性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可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仲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异戊酯、(甲基)丙烯酸新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正辛酯、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叔丁基环己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鲸蜡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甲基)丙烯酸异硬脂酯、(甲基)丙烯酸山嵛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烯基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
另外,作为疏水性的乙烯基单体,可列举:乙酸乙烯酯、苯乙烯、叔丁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乙烯基甲苯、烷基乙烯基单体等。
作为上述亲水性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可列举例如: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四氢糠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甘油酯等含羟基(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六氢邻苯二甲酸酯、2-(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六氢邻苯二甲酸酯、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邻苯二甲酸酯、2-(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邻苯二甲酸酯、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马来酸酯、2-(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马来酸酯、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琥珀酸酯、2-(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琥珀酸酯、巴豆酸、富马酸、马来酸、衣康酸、马来酸单甲酯、衣康酸单甲酯等含羧基单体;马来酸酐、衣康酸酐等含酸酐基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α-乙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3,4-环氧丁酯等含环氧基单体;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等烷氧基聚亚烷基二醇(甲基)丙烯酸酯;N,N-二甲基丙烯酰胺、羟乙基丙烯酰胺等。
(枝成分:大分子单体)
就丙烯酸系共聚物(A1)而言,作为接枝共聚物的枝成分,优选导入大分子单体并含有源自大分子单体的重复单元。
大分子单体是指,具有末端的聚合性官能团和高分子量骨架成分的高分子单体。
大分子单体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优选高于构成上述丙烯酸系共聚物(A1)的共聚物成分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具体而言,大分子单体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会影响本粘合片的加热熔融温度(热熔温度),因此大分子单体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优选为30℃~120℃,其中优选为40℃以上或者110℃以下,其中进一步优选为50℃以上或者100℃以下。
为这样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时,通过调整分子量可以保持优异的加工性、保管稳定性,且能够调整为在50℃至80℃附近发生热熔。
大分子单体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是指该大分子单体自身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可以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来测定。
另外,为了能够在室温状态下枝成分相互之间吸引而维持作为粘合剂组合物进行了物理交联的状态、并且能够通过加热到适度的温度而使得所述物理交联解除从而获得流动性,也优选调整大分子单体的分子量、含量。
从所述观点出发,优选在丙烯酸系共聚物(A1)中以5质量%~30质量%的比率含有大分子单体,其中优选6质量%以上或者25质量%以下,其中优选8质量%以上或者20质量%以下。
另外,大分子单体的数均分子量优选为500以上且小于8000,其中优选为800以上或者小于7500,其中优选为1000以上或者小于7000。
对于大分子单体,可以使用常规制造的物质(例如东亚合成公司制造的大分子单体等)。
大分子单体的高分子量骨架成分优选由丙烯酸系聚合物或乙烯基系聚合物构成。
作为前述大分子单体的高分子量骨架成分,可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仲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异戊酯、(甲基)丙烯酸新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正辛酯、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叔丁基环己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鲸蜡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甲基)丙烯酸异硬脂酯、(甲基)丙烯酸山嵛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2-苯氧基乙酯、丙烯酸3,5,5-三甲基环己烷酯、对枯基苯酚EO改性(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基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烯基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烯基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烷氧基聚亚烷基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等(甲基)丙烯酸酯单体;苯乙烯、叔丁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乙烯基甲苯、烷基乙烯基单体、烷基乙烯基酯、烷基乙烯基醚、羟烷基乙烯基醚等各种乙烯基单体,这些可以单独使用或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前述大分子单体的末端聚合性官能团,可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酰基、丙烯酰基、乙烯基等。
[交联剂(B)]
作为交联剂(B),优选至少具有双键交联的交联剂。可列举例如具有选自(甲基)丙烯酰基、环氧基、异氰酸酯基、羧基、羟基、碳二亚胺基、噁唑啉基、氮丙啶基、乙烯基、氨基、亚氨基、酰胺基中的至少1种交联性官能团的交联剂,可以将1种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另外,还包含交联剂(B)与(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A)化学键合的方式。
其中,优选使用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这里,多官能是指具有两个以上交联性官能团。需要说明的是,根据需要也可以具有3个以上、4个以上的交联性官能团。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交联性官能团可以用能够脱保护的保护基团进行保护。
作为这样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可列举例如: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甘油二(甲基)丙烯酸酯、甘油缩水甘油醚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9-壬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环癸烷二甲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双酚A多乙氧基二(甲基)丙烯酸酯、双酚A多烷氧基二(甲基)丙烯酸酯、双酚F多烷氧基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亚烷基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ε-己内酯改性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丙氧基化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基化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丙氧基化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基化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脲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三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三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羟基特戊酸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羟基特戊酸新戊二醇的ε-己内酯加成物的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烷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双三羟甲基丙烷四(甲基)丙烯酸酯等紫外线固化型多官能单体类以及聚酯(甲基)丙烯酸酯、环氧(甲基)丙烯酸酯、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聚醚(甲基)丙烯酸酯等多官能丙烯酸系低聚物类、以及多官能丙烯酰胺等。
在上述列举之中,从提高对被粘物的密合性、湿热白化抑制效果的观点出发,上述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中,优选含有羟基、羧基、酰胺基等极性官能团的多官能单体或低聚物。其中,优选使用具有羟基或酰胺基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
从防止湿热白化的观点出发,作为前述(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A1)、即接枝共聚物的主干成分,优选含有疎水性的丙烯酸酯单体和亲水性的丙烯酸酯单体,进而,作为交联剂(B),优选使用具有羟基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
另外,为了调整密合性、耐湿热性、耐热性等效果,可以进一步加入与交联剂(B)反应的、单官能或多官能的(甲基)丙烯酸酯。
就交联剂(B)的含量而言,从使作为粘合剂组合物的柔软性和内聚力保持平衡的观点出发,相对于前述(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A)100质量份优选以0.1~20质量份的比例来含有,其中特别优选为0.5质量份以上或15质量份以下,尤其是1质量份以上或13质量份以下的比例。
[光聚合引发剂(C)]
本粘合片中使用的光聚合引发剂(C)发挥作为交联剂(B)的交联反应中的反应引发助剂的功能,优选通过照射可见光线、例如380nm~700nm的波长区域的光线而产生自由基、成为基体树脂的聚合反应的起点。其中,既可以是仅通过照射可见光线而产生自由基的类型,另外也可以是通过照射可见光区以外的波长区域的光线也产生自由基的类型。
从所述观点出发,光聚合引发剂(C)特别优选在波长405nm处的吸光系数为10mL/(g·cm)以上、特别是15mL/(g·cm)以上、尤其是25mL/(g·cm)以上。另一方面,作为在波长405nm处的吸光系数的上限,优选为1×104mL/(g·cm)以下,更优选为1×103mL/(g·cm)以下。
本发明中的吸光系数与将光聚合引发剂(C)制成浓度1g/L的甲醇溶液时的、光程1cm时的吸光度相当。需要说明的是,光聚合引发剂(C)的吸光系数不仅仅是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的意思,还表示特定波长的光下的分解性能(自由基产生能力)。具体而言,“在波长405nm处的吸光系数”表示照射波长405nm的光时的光聚合引发剂的分解性能(自由基产生能力)。
作为在波长405nm处的吸光系数为10mL/(g·cm)以上的光聚合引发剂,可列举例如2-苄基-2-二甲氨基-1-(4-吗啉代苯基)丁烷-1-酮、2-(4-甲基苄基)-2-二甲氨基-1-(4-吗啉代苯基)丁烷-1-酮、双(η5-2,4-环戊二烯-1-基)-双(2,6-二氟-3-(1H-吡咯-1-基)苯基)钛、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氧化膦、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乙氧基苯基氧化膦、双(2,6-二甲氧基苯甲酰基)2,4,4-三甲基戊基氧化膦、噻吨酮、2-氯噻吨酮、3-甲基噻吨酮、2,4-二甲基噻吨酮、蒽醌、2-甲基蒽醌、2-乙基蒽醌、2-叔丁基蒽醌、2-氨基蒽醌、1,2-辛二酮,1-(4-(苯硫基),2-(o-苯甲酰基肟))、1-[9-乙基-6-(2-甲基苯甲酰基)-9H-咔唑-3-基]-乙酮1-(O-乙酰肟)、樟脑醌、以及三嗪系光聚合引发剂等。此外,还包含光聚合引发剂(C)与(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A)化学键合的方式。
既可以使用这些中的任一种或其衍生物,此外还可以将这些中的两种以上组合使用。另外,也可以与在波长405nm处的吸光系数小于10mL/(g·cm)的光聚合引发剂组合使用。
光聚合引发剂根据自由基产生机制而大致分为两类:光聚合性引发剂自身的单键断裂、分解从而可产生自由基的裂解型光聚合引发剂;以及光激发的引发剂与体系中的氢供体形成激发态络合物,可以使氢供体的氢转移的夺氢型光聚合引发剂。
上述中的裂解型光聚合引发剂在通过光照射而产生自由基时,发生分解而形成其它化合物,一旦被激发就失去了作为反应引发剂的功能。因此,与使用夺氢型时相比,当使用该分子内裂解型来作为在可见光区具有吸收波长的光聚合引发剂(C)时,在通过光线照射而将粘合片交联后,光线反应性的光聚合性引发剂不易残留在本粘合剂组合物中,导致粘合片的不可预期的经时变化、交联的促进、分解的促进的可能性小,因此是优选的。另外,关于光聚合性引发剂特有的着色,以往,添加对粘合剂照射可见光线而使其固化的光聚合引发剂时会有着色之虞,优选适宜选择反应分解物在可见光区的吸收消失、无色的类型。
另一方面,夺氢型的光聚合引发剂在通过照射紫外线等活性能量线而进行自由基产生反应时,不会产生像裂解型光聚合引发剂那样的分解物,因此不易在反应结束后成为挥发成分,能够减少对被粘物的损害。
作为前述裂解型光聚合引发剂,可列举例如:2,2-二甲氧基-1,2-二苯基乙烷-1-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2-羟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1-(4-(2-羟基乙氧基)苯基)-2-羟基-2-甲基-1-丙烷-1-酮、2-羟基-1-[4-{4-(2-羟基-2-甲基-丙酰基)苄基}苯基]-2-甲基-丙烷-1-酮、低聚(2-羟基-2-甲基-1-(4-(1-甲基乙烯基)苯基)丙酮)、苯乙醛酸甲酯、2-苄基-2-二甲氨基-1-(4-吗啉苯基)丁烷-1-酮、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丙烷-1-酮、2-(二甲氨基)-2-[(4-甲基苯基)甲基]-1-[4-(4-吗啉基)苯基]-1-丁酮、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氧化膦、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乙氧基苯基氧化膦、双(2,6-二甲氧基苯甲酰基)2,4,4-三甲基戊基氧化膦、它们的衍生物等。
其中,从为裂解型光聚合性引发剂、在反应后成为分解物而无色的观点出发,优选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氧化膦、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乙氧基苯基氧化膦、双(2,6-二甲氧基苯甲酰基)2,4,4-三甲基戊基氧化膦等酰基氧化膦系光引发剂。
进而,从与包含具有大分子单体作为枝成分的接枝共聚物的丙烯酸系共聚物的适合性出发,作为光聚合引发剂(C),优选使用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乙氧基苯基氧化膦、双(2,6-二甲氧基苯甲酰基)2,4,4-三甲基戊基氧化膦等。
光聚合引发剂(C)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制。例如,相对于(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A)100质量份,特别优选以0.1~10质量份、特别是0.2质量份以上或5质量份以下、尤其是0.5质量份以上或3质量份以下的比例来包含。但是,从与其它要素的平衡性方面考虑,也可以超出该范围。光聚合引发剂可使用1种或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紫外线吸收剂(D)]
紫外线吸收剂(D)只要为可吸收紫外线的物质即可,作为标准,优选通过添加紫外线吸收剂(D)而能够使透明两面粘合片在波长380nm处的吸光度达到0.3mL/(g·cm)以上、特别是0.5mL/(g·cm)以上、尤其是1.0mL/(g·cm)以上的物质。
需要说明的是,在波长380nm处的吸光度可通过以下式子求出。
A380=-Log(T380/100)
A380:在波长380nm处的吸光度
T380:透明两面粘合片在380nm处的透射率(%)
作为紫外线吸收剂(D),例如,优选具有选自由苯并三唑结构、二苯甲酮结构、三嗪结构、苯甲酸酯结构、草酰苯胺结构、水杨酸酯结构及氰基丙烯酸酯结构组成的组中的1个或两个以上结构的紫外线吸收剂。
其中,从紫外线吸收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具有选自由苯并三唑结构、三嗪结构及二苯甲酮结构组成的组中的1个或两个以上结构。
另外,从与包含具有大分子单体作为枝成分的接枝共聚物的丙烯酸系共聚物的适合性的观点出发,作为紫外线吸收剂(D),优选使用苯并三唑结构或二苯甲酮结构等。
紫外线吸收剂(D)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制。例如,相对于(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A)100质量份,特别优选以0.01~10质量份、特别是0.1质量份以上或5质量份以下、尤其是0.2质量份以上或3质量份以下的比例含有。但是,从与其它要素的平衡性方面考虑,也可以超出该范围。
从吸收紫外线且在除该紫外线以外的可见光区引发光聚合的观点出发,相对于光聚合引发剂(C)100质量份的紫外线吸收剂(D)的比例优选为25~400质量份,其中特别优选50质量份以上或300质量份以下,尤其是80质量份以上或250质量份以下。紫外线吸收剂可以使用1种或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其它成分]
本粘合片中,作为除上述以外的成分,还可以含有通常配混于粘合组合物中的公知成分。例如,可适宜含有增粘树脂、抗氧化剂、光稳定化剂、金属钝化剂、防锈剂、抗老化剂、吸湿剂、防水解剂、敏化剂、抗静电剂、消泡剂、无机颗粒等各种添加剂。
另外,根据需要,可根据需要适宜含有反应催化剂(叔胺系化合物、季铵系化合物、月桂酸锡化合物等)。
[优选的组成例]
作为本粘合剂组合物的特别优选的组成的一例,可列举以下组成例:包含丙烯酸系共聚物作为(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A),所述丙烯酸系共聚物包含具有大分子单体作为枝成分的接枝共聚物,含有2官能、3官能等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作为交联剂(B),含有裂解型光聚合引发剂作为光聚合引发剂(C),含有具有苯并三唑结构或二苯甲酮结构的紫外线吸收剂作为作为紫外线吸收剂(D)。但是,并不限定于该组成。
[层叠构成]
本粘合片既可以是由单一层构成的片,也可以是2层以上层叠而成的多层片。
在使本粘合片为多层的粘合片时,即形成具有中间层和最外层的层叠构成的粘合片时,优选由本粘合剂组合物来形成其最外层。
在使本粘合片为多层构成时,各最外层的厚度与中间层的厚度比率优选为1:1~1:20,其中进一步优选为1:2~1:10。
若中间层的厚度在上述范围内,则粘合材料层在层叠体中的厚度贡献不会过大,不会过度柔软而使得与裁切、处理相关的操作性变差,是优选的。
另外,若最外层在上述范围内,则对凹凸、弯曲的面的追随性不会变差,可维持对被粘物的粘接力、润湿性,是优选的。
作为使本粘合片为多层构成时的一例,可列举具有中间层(α层)和表层(β层)的多层构成,所述中间层(α层)包含含有本粘合剂组合物、即(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A)、交联剂(B)、在波长405nm处的吸光系数为10mL/(g·cm)以上的光聚合引发剂(C)及紫外线吸收剂(D)的粘合剂树脂组合物,所述表层(β层)含有(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A)及交联剂(B)且不含紫外线吸收剂(D)。
作为具体的层叠构成,可列举β层/α层/β层、β层/α层/β层/α层/β层等。其中更优选β层/α层/β层的2种3层。根据需要,在α层和β层之间可以夹有以排气阻挡层(outgasbarrier layer)为代表的其它层。
通过设置含有(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A)及交联剂(B)且不含紫外线吸收剂(D)的表层(β层),可抑制α层内的紫外线吸收剂(D)发生渗出。
需要说明的是,当形成β层的树脂组合物包含光聚合引发剂(C)或其分解产物或者紫外线吸收剂(D)时,有如下担忧:例如在将α层(中间层)和β层(表层)重叠之后进行光照射时,作为表层的β层吸收光,减弱了到达作为中间层的α层的光、或者紫外线吸收剂(D)从β层迁移到α层、或者抑制α层的光固化。
从上述观点出发,优选β层不具有光固化性,更优选具有热固化性。其中,β层更优选为不含光聚合引发剂(C)及紫外线吸收剂(D)的树脂组合物。
在上述具有α层及β层的多层构成中,从提高与β层的密合性、湿热白化抑制效果的观点出发,α层中使用的交联剂(B)优选为含有羟基、羧基等极性官能团的多官能单体或低聚物。其中,更优选使用具有羟基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系单体。
α层的交联剂(B)的含量相对于α层的丙烯酸系共聚物(A)100质量份优选为0.5~50质量份、特别是1质量份以上或40质量份以下、尤其是5质量份以上或30质量份以下的比例。通过以该范围含有交联剂(B),固化反应在短时间内充分进行,因此容易使固化后的可靠性与耐湿热白化性、柔软性、成型为片状时的加工适性等保持平衡。
另一方面,从热固化性的观点出发,β层中使用的交联剂(B)优选为含有至少1个选自(甲基)丙烯酰基、环氧基、异氰酸酯基、三聚氰胺基、甘醇基、硅氧烷基及氨基中的有机官能团的交联剂。
β层的交联剂(B)的含量相对于β层的丙烯酸系共聚物(A)100质量份优选为0.1~20质量份、特别是0.2质量份以上或10质量份以下的比例。通过以该范围含有交联剂(B),固化反应在短时间内充分进行,因此容易使固化后的粘合片的粘性和可靠性、耐发泡性、高低差吸收性(异物吸入性)、柔软性、成型为片状时的加工适性等保持平衡。
另外,更优选在α层中添加比β层多的交联剂(B)。能够对固化后的α层赋予高弹性,使其发挥作为芯材的功能,对粘合片赋予优异的处理性。
在上述具有α层及β层的多层构成中,就α层而言,从吸收紫外线且在除该紫外线以外的可见光区中引发光聚合的观点出发,优选α层中相对于光聚合引发剂(C)100质量份含有紫外线吸收剂(D)25~400质量份,其中更优选为50质量份以上或300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0质量份以上或250质量份以下。
在上述具有α层及β层的多层构成中,对于将α层和β层层叠的步骤、固化的步骤没有特别限定。具体而言,可例示以下的层叠方法。
方法I:在将未固化的α层和β层层叠之后,通过光照射、热等使α层和β层固化的方法。
方法II:在未固化的α层上层叠通过热等固化了的β层之后,通过光照射使α层固化的方法。
方法III:在通过光照射固化了的α层上层叠未固化的β层之后,通过热等使β层固化的方法。
方法IV:将分别成型并固化了的α层及β层重叠的方法。
其中,方法II由于层间密合力强、耐湿热发泡性、可靠性优异且能够抑制紫外线吸收剂的渗出而更为优选。
β层优选为热固化的类型。
对用于使β层固化的加热温度没有特别限定,可根据β层中所含的交联剂(B)的种类和量适宜调整。考虑到固化前的树脂组合物的处理性、树脂的耐热性等,具体优选为40~200℃,其中更优选50℃以上或180℃以下,其中进一步优选60℃以上或150℃以下。
另一方面,α层优选为光固化的类型。
用于使α层固化的光照射量以波长405nm基准计优选为100~8000mJ/cm2,其中更优选500mJ/cm2以上或5000mJ/cm2以下,其中进一步优选1000mJ/cm2以上或4000mJ/cm2以下。
作为射出光的光源,可列举例如:高压汞灯、金属卤化物灯、LED灯等。
此时,可以对本粘合片照射实质上不含380nm以下的波长的光的光线、优选可见光线来使本粘合片光交联。“实质上不含小于380nm的波长的光的光线”是小于380nm的波长的光的光线透射率小于10%的光的意思。作为照射不含紫外线区域的波长的光的可见光线的方法,既可以使用仅射出不含紫外线区域的波长的光的可见光线的光源,也可以隔着不透射紫外线区域的波长的光的滤光器进行照射。
在上述具有α层及β层的多层构成中,α层的厚度优选为10~400μm,其中更优选20μm以上或300μm以下,其中进一步优选30μm以上或200μm以下。
β层的厚度优选为1~60μm,其中更优选3μm以上或40μm以下,其中进一步优选5μm以上或25μm以下。
α层的厚度与β层的厚度的比率优选为1:1~1:20,其中更优选为1:2~1:15。
若α层(中间层)的厚度在上述范围内,则容易得到紫外线吸收性能且容易兼顾α层的光固化性能。另外,不会过度柔软而使得与裁切、处理相关的操作性变差,是优选的。若β层(表层)的厚度在上述范围内,则对凹凸、弯曲的面的追随性不会变差,可维持对被粘物的粘接力、润湿性,因此是优选的。
[片厚度]
关于本粘合片的厚度,通过使片厚度变薄,可满足减薄化要求,另一方面,若片厚度过度薄,例如有如下可能性:当被粘面存在凹凸部时不能充分追随凹凸或不能发挥充分的粘接力。
从所述观点出发,本粘合片的厚度优选为20~500μm,其中特别优选25μm以上或350μm以下,尤其是50μm以上或250μm以下。
[特性]
本粘合片的紫外线透射率(JIS K7361-1)在波长380nm处优选为50%以下,其中进一步优选30%以下,尤其是10%以下。
另一方面,在作为可见光区的波长420nm处的光线透射率优选为70%以上,更优选为8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5%以上。
本发明的透明两面粘合片在100℃时的粘度优选为50Pa·s~5000Pa·s,其中更优选达到100Pa·s以上或3000Pa·s以下,尤其是150Pa·s以上或2500Pa·s以下。
<粘合片层叠体>
本粘合片也可以直接单独使用。另外,也可与其它构件层叠使用。
(本粘合片层叠体)
例如,可在本粘合片的一侧或两侧层叠薄膜、例如脱模薄膜、保护薄膜、将这些层叠而成的薄膜而构成粘合片层叠体(称为“本粘合片层叠体”)。
在本粘合片层叠体中,可例示出一侧或两侧的脱模薄膜为波长410nm以下的光的光线透射率为40%以下的脱模薄膜的情况。这是由于,如果至少一个脱模薄膜的波长410nm以下的光的光线透射率为40%以下,则通过将该脱模薄膜层叠于本粘合片,从而即使本粘合片含有在波长405nm处的吸光系数为10mL/(g·cm)以上的光聚合引发剂(C),也能有效地防止因照射可见光而进行光聚合。
从所述观点出发,优选一个或两个脱模薄膜的波长410nm以下的光的光线透射率为40%以下,其中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下,尤其是20%以下。
这里,作为波长410nm以下的光的光线透射率为40%以下的脱模薄膜、即具有部分拦截可见光及紫外光透射的作用的脱模薄膜,可列举例如:在包含配混有紫外线吸收剂的聚酯系、聚丙烯系、聚乙烯系的树脂的浇铸薄膜、拉伸薄膜上涂布有机硅树脂而进行了脱模处理的脱模薄膜。另外可列举:对在包含配混有紫外线吸收剂的聚酯系、聚丙烯系、聚乙烯系的树脂的层的单面或两面成型包含无紫外线吸收剂的树脂的层而得到的多层的浇铸薄膜、拉伸薄膜的一面上涂布有机硅树脂而进行了脱模处理的脱模薄膜。另外可列举:在包含聚酯系、聚丙烯系、聚乙烯系的树脂的浇铸薄膜、拉伸薄膜的一面涂布含有紫外线吸收剂的涂料而设置紫外线吸收层、进而在该紫外线吸收层上涂布有机硅树脂而进行了脱模处理的脱模薄膜。另外可列举:在包含聚酯系、聚丙烯系、聚乙烯系的树脂的浇铸薄膜、拉伸薄膜的一面涂布包含紫外线吸收剂的涂料而设置紫外线吸收层、在另一面涂布有机硅树脂而进行了脱模处理的脱模薄膜。另外可列举:将一面进行了脱模处理的包含聚酯系、聚丙烯系、聚乙烯系的树脂的树脂薄膜的另一面、和另行准备的未实施脱模处理的树脂薄膜借助包含紫外线吸收剂的粘接层或粘合层层叠而成的脱模薄膜。
上述脱模薄膜可具有抗静电层、硬涂层、锚固层等根据需要的其它层。
脱模薄膜的厚度过厚时裁切加工性差,过薄时处理性差,有容易使粘合片产生压痕的可能性。从所述观点出发,脱模薄膜的厚度优选为20μm以上且300μm以下,其中优选25μm以上或250μm以下,尤其是38μm以上或200μm以下。
当设为两侧层叠有脱模薄膜的构成时,优选使一个脱模薄膜与另一个脱模薄膜的厚度、剥离力不同。
另外,在本粘合片层叠体中,可例示一侧或两侧的薄膜是波长380nm以上且410nm以下的光的光线透射率为40%以下的薄膜、例如脱模薄膜、保护薄膜、将这些层叠而成的薄膜的情况。即,通过在包含含有(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A)、交联剂(B)、在波长405nm处的吸光系数为10mL/(g·cm)以上的光聚合引发剂(C)及紫外线吸收剂(D)的粘合剂树脂组合物的透明两面粘合片的一侧或两侧层叠波长380nm以上且410nm以下的光的光线透射率为40%以下的薄膜,从而能够抑制该透明两面粘合片曝露于至少波长405nm,由此能够抑制光聚合引发剂(C)产生自由基。
从所述观点出发,本粘合片层叠体中的一侧或两侧的薄膜的波长380nm以上且410nm以下的光的光线透射率进一步优选为40%以下,特别是30%以下,尤其是20%以下,尤其是10%以下。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优选的构成例,可列举在本粘合片层叠体的单面或两面层叠波长410nm以下的光的光线透射率为40%以下的表面保护薄膜的构成。
这是由于,通过在本粘合片层叠体的至少一面层叠波长410nm以下的光的光线透射率为40%以下的表面保护薄膜,从而即使本粘合片含有在波长405nm处的吸光系数为10mL/(g·cm)以上的光聚合引发剂(C),也能够有效地防止由于照射可见光而进行光聚合。
从所述观点出发,层叠于本粘合片层叠体的一面或两面的表面保护薄膜的波长410nm以下的光的光线透射率优选为40%以下,其中进一步优选30%以下,尤其是20%以下。
这里,作为波长410nm以下的光的光线透射率为40%以下的表面保护薄膜、即具有部分拦截可见光及紫外光透射的作用的表面保护薄膜,可列举例如:在聚酯系、聚丙烯系、聚乙烯系的浇铸薄膜、拉伸薄膜的一面涂布具有再剥离性的微粘合树脂且在另一面涂布含有紫外线吸收剂的涂料而成的、具有紫外线吸收层的层叠薄膜。另外可列举:在聚丙烯系、聚乙烯系的浇铸薄膜、拉伸薄膜的一面涂布配混有紫外线吸收剂的具有再剥离性的微粘合树脂而成的表面保护薄膜。另外可列举:在包含配混有紫外线吸收剂的聚酯系、聚丙烯系、聚乙烯系的树脂的浇铸薄膜、拉伸薄膜上涂布具有再剥离性的微粘合树脂而成的表面保护薄膜。另外可列举:对在包含配混有紫外线吸收剂的聚酯系、聚丙烯系、聚乙烯系的树脂的层的单面或两面成型包含无紫外线吸收剂的树脂的层而成的多层的浇铸薄膜、拉伸薄膜的一面,涂布具有再剥离性的微粘合树脂而成的表面保护薄膜。另外可列举:在包含聚酯系、聚丙烯系、聚乙烯系的树脂的浇铸薄膜、拉伸薄膜的一面涂布包含紫外线吸收剂的涂料而设置紫外线吸收层、进而在该紫外线吸收层上涂布具有再剥离性的微粘合树脂而成的表面保护薄膜。另外可列举:在包含聚酯系、聚丙烯系、聚乙烯系的树脂的浇铸薄膜、拉伸薄膜的一面涂布包含紫外线吸收剂的涂料而设置紫外线吸收层、在另一面涂布具有再剥离性的微粘合树脂而成的表面保护薄膜。另外可列举:将在一面涂布有具有再剥离性的微粘合树脂的包含聚酯系、聚丙烯系、聚乙烯系的树脂的树脂薄膜的另一面、和另行准备的树脂薄膜借助包含紫外线吸收剂的粘接层或粘合层层叠而成的表面保护薄膜等。
上述表面保护薄膜可具有抗静电层、硬涂层、锚固层等根据需要的其它层。
(本图像显示装置构成用层叠体)
另外,还可借助本粘合片将两个图像显示装置用构成构件层叠而构成图像显示装置构成用层叠体(称为“本图像显示装置构成用层叠体”)。
此时,作为两个图像显示装置用构成构件,可列举例如选自由触摸传感器、图像显示面板、表面保护面板及偏光薄膜组成的组中的任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作为本图像显示装置构成用层叠体的具体例子,可列举例如:脱模片/本粘合片/触摸面板、脱模片/本粘合片/保护面板、脱模片/本粘合片/图像显示面板、图像显示面板/本粘合片/触摸面板、图像显示面板/本粘合片/保护面板、图像显示面板/本粘合片/触摸面板/本粘合片/保护面板、偏光薄膜/本粘合片/触摸面板、偏光薄膜/本粘合片/触摸面板/本粘合片/保护面板等构成。但是,不限于这些层叠例子。
上述触摸面板还包括:使保护面板内含触摸面板功能的结构体、使图像显示面板内含触摸面板功能的结构体。
在本图像显示装置构成用层叠体中,上述两个图像显示装置构成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为具有紫外线吸收性能的构件,例如可以为含有紫外线吸收剂的构件。
本粘合片由于不是通过紫外线进行固化、而是通过可见光进行固化,因此即使图像显示装置构成构件为具有紫外线吸收性能的构件,也能够穿透该图像显示装置构成构件而照射可见光,从而使本粘合片固化。
(本图像显示装置)
使用上述这样的本粘合片或本图像显示装置构成用层叠体能构成图像显示装置(称为“本图像显示装置”)。
作为本图像显示装置,例如可构成液晶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无机EL显示器、电子纸、等离子体显示器及微机电系统(MEMS)显示器等图像显示装置。
在本图像显示装置中,构成图像显示装置的图像显示装置构成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为具有紫外线吸收性能的构件,例如可以为含有紫外线吸收剂的构件。
本粘合片由于不是通过紫外线进行固化、而是通过可见光进行固化,因此即使图像显示装置构成构件具有紫外线吸收性能,也能够穿透该图像显示装置构成构件照射可见光,从而使本粘合片固化。
<本粘合片的特征和使用方法>
本粘合片具有紫外线吸收功能和通过照射紫外区域以外的波长的光线、特别是可见光线而进行固化的固化性。利用这样的本粘合片的特性可以如下制作图像显示装置构成用层叠体。
在将本粘合剂组合物形成为片状之后(片制作工序),借助光固化前的本粘合片将两个图像显示装置构成构件层叠(一次贴附工序),然后照射至少波长405nm的光、例如包含可见光区的波长的光线的光使前述本粘合片光交联而固化(二次贴附工序),由此可制作图像显示装置构成用层叠体。
包含可见光区的波长的光线的光可以包含紫外区域、即波长380nm以下的波长的光,但在层叠的图像显示装置构成构件为容易发生紫外线劣化的构件时,优选照射实质上不含波长380nm以下的波长的光的光线、即可见光线来使本粘合片光交联而固化(二次贴附工序)。
(片制作工序)
将本粘合剂组合物成型为片状,可制作本粘合片。
作为将本粘合剂树脂组合物成型为片状的方法,可任意采用目前公知的方法。
此时,如上所述,可以将本粘合剂树脂组合物在上述脱模薄膜上成膜为片状,从而制作本粘合片。
另外,也可以将本粘合剂树脂组合物在图像显示装置构成构件上成膜为片状,从而在该图像显示装置构成构件上层叠本粘合片。
(一次贴附工序)
如果本粘合片具有自粘合性(粘性),则可以仅通过借助本粘合片将两个图像显示装置构成构件重叠来进行一次贴附。
例如,如果本粘合片以包含具有大分子单体作为枝成分的接枝共聚物的丙烯酸系共聚物(A1)作为基础聚合物,则不仅能在室温状态下保持片状并显示自粘性,而且在未交联状态下在常态、即室温附近也能具有适度的粘接性、例如能剥离程度的粘接性(称为“粘性”),因此在贴附时可容易地进行定位等。进而,当以未交联状态进行加热时能熔融或流动(热熔性),因此能追随印刷高低差等凹凸部来填充粘合剂,能够不产生气泡等地进行填充。
层叠时所使用的贴合装置可以使用公知的装置。可列举例如:具有加热板的电热压机、膜片式层压机、辊层压机、真空贴合机、手动辊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粘合片使用包含具有大分子单体作为枝成分的接枝共聚物的丙烯酸系共聚物(A1)作为基础聚合物时,可在通常状态、即室温状态下赋予优异的保管稳定性、裁切加工性。并且,由于具有自粘性(粘性),因此能得到仅通过将本粘合片挤压到被粘物上即能容易地贴合的程度的粘合性,因此容易进行贴附粘合材料的定位,操作上也便利。
进而由于形状保持性优异,因此可事先加工成任意形状,因此还可将成型在脱模薄膜上的本粘合片根据要层叠的图像显示装置构成构件的尺寸预先进行裁切。
此时的裁切方法通常为利用汤姆逊刀的冲裁、超级切割器、激光的裁切,为了容易剥离脱模薄膜,更优选对表面、背面的任一脱模薄膜以残留成边框状的形式进行半裁切。
在本粘合片具有热熔性、即通过加热而软化或流动化的性质时,优选加热本粘合片而将两个图像显示装置构成构件层叠。通过加热本粘合片而使其软化或流动化,从而即使被粘面具有凹凸,也能够通过加热粘合片而追随凹凸来无间隙地填充该凹凸。
作为本粘合片的加热手段,可使用例如各种恒温槽、热板、电磁加热装置、加热辊等。为了更有效地进行贴合和加热,优选使用例如电热压机、膜片式层压机、辊层压机等。
此时,通过加热图像显示装置构成构件中的一者或两者,还可对本粘合片进行加热。
此时,如果本粘合片的软化温度为50℃以上,则可使加工特性、常温下的保管特性更充分。另一方面,如果本粘合片的软化温度为100℃以下,则不仅能抑制对图像显示面板、前表面面板的热损伤,而且能防止本粘合片过度流动而渗出。
因此,本粘合片的软化温度优选为50~100℃,其中进一步优选为55℃以上或95℃以下,尤其是60℃以上或90℃以下。
在加热本粘合片时,优选在借助本粘合片将两个图像显示装置构成构件重叠而层叠之后在减压环境下加热层叠体。
通过在减压环境下加热层叠体,从而可防止贴合后在本粘合片内混入气泡或混入异物。
(二次贴附工序)
在二次贴附工序中,对借助本粘合片将两个图像显示装置构成构件层叠而成的层叠体,从至少一个图像显示装置构成用构件的外侧,穿透该图像显示装置构成用构件对本粘合片照射至少波长405nm的光、例如包含可见光区的波长的光线的光即可见光线,使本粘合片光交联而固化。
通过如此使其光交联,能够使本粘合片可靠地交联,因此例如可具有足以对抗由保护面板等图像显示装置构成构件产生的排气的气压的粘合力和内聚力。并且,本粘合片具有紫外线吸收性,因此可抑制粘合片本身以及图像显示装置构成构件的由紫外线导致的劣化。
至少波长405nm的光例如可以由以下光源来照射,所述光源包含选自太阳、荧光灯、LED、有机EL、无机EL及图像显示装置用发光模块中的至少1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照射可见光线时,优选照射实质上不含紫外线区域的波长的光、例如小于365nm的波长的光的可见光线。
这里,“实质上不含小于365nm的波长的光”是小于365nm的波长的光的发光强度小于1mW/cm2的意思。
其中,优选对本粘合片照射至少波长405nm的光、例如包含可见光区的波长的光线且实质上不含波长380nm以下的波长的光的光线来使本粘合片光交联、固化。
这里,“实质上不含380nm以下的波长的光”是380nm以下的波长的光的发光强度为5mW/cm2以下、优选为1mW/cm2以下的意思。
作为照射不含380nm以下的波长的光、即紫外线区域的波长的光的可见光线的方法,可使用仅射出不含紫外线区域的波长的光的可见光线的光源。可使用例如包含选自太阳、荧光灯、LED、有机EL、无机EL及图像显示装置用发光模块中的至少1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的光源。
另外,也可以隔着不透射紫外区域的波长的光的滤光器进行照射。可列举例如:使用也射出紫外区域的波长的光的高压汞灯、金属卤化物灯、氙弧灯、碳弧灯等发光灯、太阳光作为光源,隔着在波长380nm处的光线透射率小于10%且在波长405nm处的光线透射率为60%以上的滤光器对粘接剂组合物照射可见光线的方法。
前述滤光器可以是构成本粘合片层叠体的脱模薄膜、层叠在本粘合片层叠体的表面使用的表面保护薄膜。
为了调整可见光交联的程度,除了控制可见光的照射量的方法以外,还可以通过隔着前述滤光器照射可见光而拦截部分可见光的透射,从而调整可见光交联的程度。
[词句的说明等]
需要说明的是,通常,“片”在JIS的定义中是指:薄且其厚度相对于长度和宽度比较小的平坦制品;通常,“薄膜”是指与长度及宽度相比厚度极小,最大厚度被任意限定了的薄且平的制品,通常以卷的形式提供(日本工业标准JIS K6900)。但是,片与薄膜的界限并不固定,本发明中没有在文字上将两者区分的必要,因此,本发明中,称作“薄膜”的情况也包含“片”,称作“片”的情况也包含“薄膜”。
另外,像图像显示面板、保护面板等表述为“面板”的情况包含板状体、片及薄膜。
本说明书中,记载为“X~Y”(X、Y为任意的数字)时,在没有特别声明时包含“X以上且Y以下”的含义,还包含“优选大于X”或者“优选小于Y”的含义。
另外,记载为“X以上”(X为任意的数字)时,在没有特别声明时包含“优选大于X”的含义,记载为“Y以下”(Y为任意的数字)时,在没有特别声明时包含“优选小于Y”的含义。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及比较例进一步详细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不受这些例子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测定的、波长405nm及波长365nm处的光的累积光量使用累积光量计(UIT-250、Ushio Inc.制)来测定。
[实施例1-1]
相对于作为(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A)的由数均分子量3000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大分子单体(Tg80℃)15质量份、丙烯酸丁酯81质量份及丙烯酸4质量份构成的共聚物(A-1、质均分子量30万)1kg,添加作为交联剂(B)的甘油二甲基丙烯酸酯(日油公司制、BlemmerGMR)(B-1)100g、作为光聚合引发剂(C)的Ezacure KTO46(C-1)(Lanberti公司制)15g、作为紫外线吸收剂(D)的2,6-二苯基-4-(2-羟基-4-己氧基苯基)-1,3,5-三嗪(BASF公司制、TINUVIN1577)(D-1)5g,混合均匀,得到粘合剂组合物1。
光聚合引发剂(C-1)的405nm处的吸光系数为7.4×101(mL/(g·cm))。
然后,将前述粘合剂组合物1在进行了剥离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三菱树脂公司制、DIAFOIL MRV、厚度100μm)上以厚度达到100μm的方式成型为片状后,覆盖进行了剥离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三菱树脂公司制、DIAFOIL MRQ、厚度75μm),制作粘合片层叠体1。
[实施例1-2]
将作为(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A)的、由数均分子量1400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大分子单体(Tg55℃)10质量份及丙烯酸2-乙基己酯(Tg:-70℃)90质量份无规共聚而成的丙烯酸系接枝共聚物(A-2)(重均分子量:23万)1kg、作为交联剂(B)的三环癸烷二甲基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学公司制、制品名:DCP)(B-2)50g、作为光聚合引发剂(C)的Irgacure 369(C-2)(BASF公司制)15g、作为紫外线吸收剂(D)的2-(2H-苯并三唑-2-基)-4,6-二叔戊基苯酚(城北化学公司制、JF-80)(D-2)20g混合均匀,制作粘合树脂组合物2。
然后,在进行了剥离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三菱树脂公司制、DIAFOIL MRV、厚度100μm)上,按照达到100μm的方式涂布粘合剂组合物4之后,覆盖进行了剥离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三菱树脂公司制、DIAFOIL MRQ、厚度75μm),制作粘合片层叠体2。
光聚合引发剂(C-2)的405nm处的吸光系数为1.6×102(mL/(g·cm))。
[实施例1-3]
相对于作为(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A)的、由丙烯酸2-乙基己酯76质量份、乙酸乙烯酯20质量份及丙烯酸4质量份构成的共聚物(A-3、质均分子量40万)1kg,添加作为交联剂(B)的丙氧基化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学公司制、ATM-4P)(B-3)200g、作为光聚合引发剂(C)的Irgacure819(C-3)(BASF公司制)7g、作为紫外线吸收剂(D)的2,2’-二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CHEMIPRO KASEI公司制、Kemisorb111)(D-3)10g,混合均匀,得到粘合剂组合物3。
光聚合引发剂(C-3)的405nm处的吸光系数为9.0×102(mL/(g·cm))。
将粘合树脂组合物3用进行了剥离处理的2张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三菱树脂公司制、DIAFOIL MRF、厚度75μm/三菱树脂公司制、DIAFOIL MRT、厚度38μm)夹持,按照达到厚度100μm的方式赋形为片状,制作中间层用片(α)。
相对于市售的包含丙烯酸系共聚物(A-4、质均分子量130万)的粘合剂溶液(综研化学公司制、SK Dyne 1882、固体成分浓度约17%)1kg,添加作为异氰酸酯系交联剂的L-45(B-5)(综研化学公司制)1.85g及作为环氧系交联剂的E-5XM(B-6)(综研化学公司制)0.5g,制备粘合剂组合物4。
在进行了剥离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三菱树脂公司制、DIAFOILMRV、厚度100μm)上,按照干燥后的膜厚达到20~30μm的方式涂敷上述粘合粘接层用涂敷液后,在80℃干燥5分钟。将其在23℃养护7天而使交联剂反应,制作粘合层用片(β)。
进而,在进行了剥离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三菱树脂公司制、DIAFOIL MRQ、厚度75μm)上,对于粘合剂组合物4,也同样地按照干燥后的膜厚达到20~30μm的方式涂敷上述粘合粘接层用涂敷液,然后在80℃干燥5分钟。将其在23℃养护7天而使交联剂反应,制作粘合层用片(β’)。
将中间层树脂用片(α)两侧的PET薄膜依次剥离除去,并且将粘合层用树脂片(β)及(β’)的粘合面依次贴合于中间层用片(α)的两表面,制作由(β)/(α)/(β’)构成的层叠体(厚度150μm)。
隔着残留于(β)及(β’)的表面的PET薄膜,按照波长365nm的累积光量达到1000mJ/cm2、波长405nm的累积光量达到1400mJ/cm2的方式用高压汞灯照射光,使中间层树脂用片(α)光交联,制作粘合片层叠体3。
[实施例1-4]
使用在加入了紫外线吸收剂的PET薄膜(厚度100μm)上涂布有有机硅脱模剂的脱模薄膜来代替进行了剥离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DIAFOIL MRV、厚度100μ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1同样地制作粘合片层叠体4。
[实施例1-5]
在实施例1-1中制作的粘合片层叠体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DIAFOILMRV、厚度100μm)的表面层叠由微粘合层(5μm)/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25μm)/紫外线吸收层(3μm)构成的表面保护薄膜的微粘合层面,制作具有脱模薄膜/粘合片/脱模薄膜/表面保护薄膜的构成的粘合片层叠体5。
[比较例1-1]
作为光聚合引发剂,添加Ezacure TZT(C-5)15g来代替Ezacure KTO46(C-1),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1同样制作粘合片层叠体6。
光聚合引发剂(C-5)的405nm处的吸光系数小于10(mL/(g·cm)),过低,不能测定。
[比较例1-2]
不添加紫外线吸收剂(D-2),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2同样制作粘合片层叠体7。
[比较例1-3]
相对于市售的包含丙烯酸系共聚物(A-4、质均分子量130万)的粘合剂溶液(综研化学公司制、SK Dyne 1882、固体成分浓度约17%)1kg,添加作为异氰酸酯系交联剂的L-45(B-5)(综研化学公司制)1.85g及作为环氧系交联剂的E-5XM(B-6)(综研化学公司制)0.5g、作为紫外线吸收剂(D)的2,2’-二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CHEMIPRO KASEI公司制、Kemisorb111)(D-3)10g,混合均匀,制作粘合剂组合物7。
然后,在进行了剥离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三菱树脂公司制、DIAFOIL MRV、厚度100μm)上,按照干燥后的厚度达到50μm的方式涂布前述粘合剂组合物之后,在80℃干燥5分钟,得到厚度50μm的片状的粘合剂组合物7。
在进行了剥离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三菱树脂公司制、DIAFOILMRQ、厚度75μm)上,也同样地按照干燥后的厚度达到50μm的方式进行涂布后,在80℃干燥5分钟,得到厚度50μm的片状的粘合剂组合物7。将它们层叠而使厚度为100μm后,覆盖进行了剥离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三菱树脂公司制、DIAFOIL MRQ、厚度75μm)。将其在室温(23℃)养护7天而使交联剂反应,制作粘合片层叠体8。
<评价>
[光学特性]
将实施例1-1~1-5及比较例1-1~1-3中制作的粘合片层叠体的两侧的PET薄膜依次剥离,按照用2张钠钙玻璃(厚度0.5mm)夹持粘合片的方式进行贴附,实施高压釜处理(70℃、表压0.2MPa、20分钟),进行最终贴附。对于粘合片层叠体1、2、4、5,6、7,使用隔着UV拦截滤光器的高压汞灯按照波长405nm的累积光量达到3000mJ/cm2的方式进行光照射,制作光学特性评价用样品。
对所制作的试验片的波长区域360~430nm内的光线透射率,用分光光度计(岛津制作所株式会社制;机器名“UV2450”)进行测定。
将380nm处的光线透射率小于50%者判断为UV吸收性“○(良好)”,将为50%以上者判定为UV吸收性“×(差)”。结果示于表1。
[粘合力]
对于实施例1-1~1-5及比较例1-1~1-3中制作的粘合片,剥掉一个脱模薄膜,用手动辊压接作为背衬薄膜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东洋纺织公司制;商品名“Cosmoshine A4300”、厚度100μm)。将其裁切成10mm宽×100mm长的长条状,将剥掉残留的脱模薄膜而露出的粘合面用手动辊贴附在钠钙玻璃上。实施高压釜处理(70℃、表压0.2MPa、20分钟)而进行最终贴附后,对于粘合片层叠体1、2、4、5,6、7,使用隔着UV拦截滤光器的高压汞灯,按照波长405nm的累积光量达到3000mJ/cm2、波长365nm的累积光量达到5mJ/cm2以下的方式照射可见光,制作粘合力测定样品。
呈180°的角度地以剥离速度60mm/分钟拉伸背衬薄膜而从玻璃剥离粘合片,用测力传感器测定拉伸强度,测定粘合片相对于玻璃的180°剥离强度(N/cm),在表1中作为“玻璃粘接力”示出。结果示于表1。
[凹凸吸收性]
在58mm×110mm×厚度0.8mm的玻璃的边缘部(长边侧3mm、短边侧15mm)上实施厚度20μm的印刷,准备开口部为52mm×80mm的带有印刷高低差的玻璃板1。
另外,在58mm×110mm×厚度0.8mm的玻璃的边缘部(长边侧3mm、短边侧15mm)上实施厚度10μm的印刷,准备开口部为52mm×80mm的带有印刷高低差的玻璃板2。
剥掉粘合片层叠体的一个脱模薄膜,用辊贴合于54mm×82mm×厚度0.5mm的钠钙玻璃。
然后剥掉残留的脱模薄膜,按照粘合面的4条边搭接于印刷高低差的方式,用真空压机加压压接于带有印刷高低差的玻璃板1及2的印刷面之后(绝对压力5kPa、温度70℃、压制压力0.04MPa),实施高压釜处理(70℃、表压0.2MPa、20分钟)而进行最终贴附。对于粘合片层叠体1、2、4、5,6、7,使用隔着UV拦截滤光器的高压汞灯从实施了印刷的玻璃侧按照波长405nm的累积光量达到3000mJ/cm2的方式进行光照射,制作评价用样品。
对于前述评价用样品,将在带有20μm的印刷高低差的玻璃板1的高低差附近可无气泡等地进行贴合者判定为凹凸吸收性“◎(优异)”,将对于带有10μm的印刷高低差的玻璃板2而言在高低差附近可无气泡等地进行贴合者判定为凹凸吸收性“○(良好)”,将对于带印刷高低差的玻璃1及2而言在高低差附近可看到气泡者判定为凹凸吸收性“×(差)”。将结果示于表1。
[耐热性]
将实施例1-1~1-5及比较例1-1~1-3中制作的粘合片的单面脱模薄膜剥掉,在其露出面用手动辊贴附COP薄膜(日本瑞翁公司制100μm)。然后,将前述粘合片切成50mm×80mm后,剥掉残留的脱模薄膜并用手动辊贴附于厚度0.5mm的钠钙玻璃,实施高压釜处理(温度80℃、气压0.4MPa、30分钟)。对于粘合片层叠体1、2、4、5、6、7,使用隔着UV拦截滤光器的高压汞灯从COP面按照波长405nm的累积光量达到3000mJ/cm2的方式进行光照射,制作评价用样品。
对于前述评价用样品,在85℃养护6小时,将无发泡等且外观看不到变化者判定为耐热性“○(良好)”,将可看到发泡、剥离者判定为耐热性“×(差)”。将结果示于表1。
[耐光性]
将粘合片层叠体的一个脱模薄膜剥掉,用辊贴合于150mm×200mm×厚度2mm的钠钙玻璃。然后剥掉残留的脱模薄膜,使露出的粘合面用辊贴合于150mm×200mm×厚度2mm的钠钙玻璃,实施高压釜处理(温度80℃、气压0.4MPa、30分钟)。
对于粘合片层叠体1、2、4、5、6、7,用高压汞灯按照波长405nm的累积光量达到3000mJ/cm2的方式进行光照射,制作评价用样品。
对于前述评价用样品,用氙灯耐光性试验机(SUNTEST CPS、ATLUS公司制)照射紫外线24小时,将未观察到浮起等的粘合片判定为耐光性“○(良好)”,将观察到浮起、剥离的粘合片判定为耐光性“×(差)”。将结果示于表1。
[表1]
Figure BDA0002865299650000401
对于实施例1-1中使用的进行了剥离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三菱树脂公司制、DIAFOIL MRV、厚度100μm)、实施例1-4中使用的在加入了紫外线吸收剂的PET薄膜(厚度100μm)上涂布有机硅脱模剂而成的脱模薄膜及实施例1-5中使用的表面保护薄膜,用分光光度计(岛津制作所株式会社制;机器名“UV2450”)测定了在波长域380~450nm内的光线透射率。结果示于表2。
对于粘合片层叠体1、粘合片层叠体4及粘合片层叠体5,分别使进行了剥离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三菱树脂公司制、DIAFOIL MRV、厚度100μm)、实施例1-4中使用的在加入了紫外线吸收剂的PET薄膜(厚度100μm)上涂布有机硅脱模剂而成的脱模薄膜及表面保护薄膜侧朝上而静置。从该膜侧照射7天荧光灯(照度1100Lx)的光。所照射的光的波长405nm处的累积光量为约43J/cm2,波长365nm处的累积光量为约1mJ/cm2以下而不能测定。
对于光照射处理前后的粘合片层叠体1及4,通过以下方法求出粘合材料的凝胶率。结果示于表2。
1)称量粘合剂组合物(W1),用预先测定了重量的SUS网(W0)包裹。
2)将上述SUS网在100mL的乙酸乙酯中浸渍24小时。
3)取出SUS网,在75℃下进行四个半小时干燥。
4)求出干燥后的重量(W2),通过下述式测定粘合剂组合物的凝胶率。
凝胶率(%)=100×(W2-W0)/W1
关于保管稳定性,将荧光灯照射前后凝胶率的变化小于5个点者判定为“○(良好)”,将光照射后凝胶率增加5个点以上者判定为“×(差)”。将结果示于表2。
[表2]
Figure BDA0002865299650000411
实施例1-1~1-5的粘合片层叠体不仅具有优异的紫外线吸收性能,而且兼顾了贴合时的凹凸吸收性、构件贴合后的可靠性,具有优异的品质。
与此相对,比较例1-1由于使用了在波长405nm处的吸光系数小于10mL/(g·cm)的光聚合引发剂,即未使用在波长405nm处的吸光系数为10mL/(g·cm)以上的光聚合引发剂,因此即使进行光照射粘合材料也不固化,得不到2次贴附后的粘合力、贴合后的可靠性。
比较例1-2不含紫外线吸收剂(D),得不到紫外线吸收性能。因此在耐光性试验中可看到粘合片的发泡,贴合可靠性差。
比较例1-3是通过热交联使粘合剂组合物交联的粘合片。由于不具有光固化性层,因此贴合时的凹凸吸收性差。
另外,实施例1-4使用了加入了紫外线吸收剂的PET薄膜作为脱模薄膜。从而能够抑制在贴合于构件之前粘合剂组合物进行光固化反应,能够制成保管稳定性优异的粘合片层叠体。
另外,实施例1-5在脱模薄膜的表面层叠有具有紫外线吸收层的表面保护薄膜。从而能够抑制在贴合于构件之前粘合剂组合物进行光固化反应,能够制成保管稳定性优异的粘合片层叠体。
以下通过实施例2-1~2-3及比较例2-1~2-2进一步进行详细说明。
但是,本发明不受这些例子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后述的实施例及比较例中使用的各层的粘合树脂组合物的组成示于表3。
[实施例2-1]
相对于作为(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2-A)的由丙烯酸2-乙基己酯76质量份、乙酸乙烯酯20质量份、丙烯酸4质量份构成的共聚物(2-A-1、质均分子量40万)1kg,添加作为交联剂(2-B)的丙氧基化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学公司制、ATM-4P)(2-B-1)200g、作为光聚合引发剂(2-C)的Irgacure 369(2-C-1)(BASF公司制)8g、作为紫外线吸收剂(2-D)的2,2’-二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CHEMIPRO KASEI公司制、Kemisorb111)(2-D-1)10g,混合均匀,得到粘合树脂组合物2-1。
光聚合引发剂(2-C-1)的405nm处的吸光系数为1.6×102mL/(g·cm)。
将粘合树脂组合物2-1用进行了剥离处理的2张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三菱树脂公司制、DIAFOIL MRF、厚度75μm/三菱树脂公司制、DIAFOIL MRT、厚度38μm)夹持,按照厚度达到110μm的方式赋形为片状,制作中间层用片(α-1)。
相对于市售的包含丙烯酸系共聚物(2-A-2、质均分子量130万)的粘合剂溶液(综研化学公司制、SK Dyne 1882、固体成分浓度约17%)1kg,添加作为异氰酸酯系交联剂的L-45(2-B-2)(综研化学公司制)1.85g及作为环氧系交联剂的E-5XM(2-B-3)(综研化学公司制)0.5g,制备粘合树脂组合物2。在进行了剥离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三菱树脂公司制、DIAFOIL MRV、厚度100μm)上,按照干燥后的厚度达到20μm的方式涂敷上述粘合粘接层用涂敷液后,在80℃干燥5分钟而使β层热固化,制作表层用片(β-1)。
进而,在进行了剥离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三菱树脂公司制、DIAFOIL MRQ、厚度75μm)上,也同样地按照干燥后的厚度达到20μm的方式涂敷粘合树脂组合物2后,在80℃干燥5分钟而使β层热固化,制作表层用片(β’-1)。
将中间层用片(α-1)两侧的PET薄膜依次剥离除去,并且将表层用片(β-1)及(β’-1)的粘合面依次贴合于两表面,制作由(β-1)/(α-1)/(β’-1)构成的层叠体。
隔着残留于(β-1)及(β’-1)的表面的PET薄膜,按照波长405nm的累积光量达到1500mJ/cm2的方式用高压汞灯进行照射而使α层固化,制作透明两面粘合片层叠体2-1(厚度150μm)。
[实施例2-2]
相对于(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2-A-1)1kg,添加交联剂(2-B-1)200g、作为光聚合引发剂(2-C)的Ezacure KTO46(2-C-2)(Lanberti公司制)20g、紫外线吸收剂(2-D-1)20g,混合均匀,得到粘合树脂组合物2-3。
光聚合引发剂(2-C-2)的405nm处的吸光系数为7.4×101mL/(g·cm)。
将粘合树脂组合物2-3用进行了剥离处理的2张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三菱树脂公司制、DIAFOIL MRF、厚度75μm/三菱树脂公司制、DIAFOIL MRT、厚度38μm)夹持,按照厚度达到60μm的方式赋形为片状,制作中间层用片(α-2)。
与实施例2-1同样地,将中间层用片(α-2)两侧的PET薄膜依次剥离除去,并且将表层用片(β-1)及(β’-1)的粘合面依次贴合于两表面,制作由(β-1)/(α-2)/(β’-1)构成的层叠体。
隔着残留于(β-1)及(β’-1)的表面的PET薄膜,按照波长405nm的累积光量达到3000mJ/cm2的方式用高压汞灯进行照射而使α层固化,制作透明两面粘合片层叠体2-2(厚度100μm)。
[实施例2-3]
相对于(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2-A-1)1kg,添加交联剂(2-B-1)200g、光聚合引发剂(2-C-2)8g、紫外线吸收剂(2-D-1)20g,混合均匀,得到粘合树脂组合物2-4。
将粘合树脂组合物2-4用进行了剥离处理的2张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三菱树脂公司制、DIAFOIL MRF、厚度75μm/三菱树脂公司制、DIAFOIL MRT、厚度38μm)夹持,按照厚度达到60μm的方式赋形为片状,制作中间层用片(α-3)。
与实施例2-1同样地,将中间层用片(α-3)两侧的PET薄膜依次剥离除去,并且将表层用片(β-1)及(β’-1)的粘合面依次贴合于两表面,制作由(β-1)/(α-3)/(β’-1)构成的层叠体。
隔着残留于(β-1)及(β’-1)的表面的PET薄膜,按照波长405nm的累积光量达到3000mJ/cm2的方式用高压汞灯进行照射而使α层固化,制作透明两面粘合片层叠体2-3(厚度100μm)。
[比较例2-1]
相对于(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2-A-1)1kg,添加交联剂(2-B-1)200g、作为光聚合引发剂(2-C)的ESACURE TZT(2-C-3)(Lanberti公司制)10g、作为紫外线吸收剂(2-D)的2,2’-二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CHEMIPRO KASEI公司制、Kemisorb111)(2-D-1)20g,混合均匀,得到粘合树脂组合物2-5。
光聚合引发剂(2-C-3)的405nm处的吸光系数小于10mL/(g·cm),过低,不能测定。
将粘合树脂组合物2-5用进行了剥离处理的2张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三菱树脂公司制、DIAFOIL MRF、厚度75μm/三菱树脂公司制、DIAFOIL MRT、厚度38μm)夹持,按照厚度达到110μm的方式赋形为片状,制作中间层用片(α-4)。
与实施例2-1同样地,将中间层用片(α-4)两侧的PET薄膜依次剥离除去,并且将表层用片(β-1)及(β’-1)的粘合面依次贴合于两表面,制作由(β-1)/(α-4)/(β’-1)构成的层叠体。
隔着残留于(β-1)及(β’-1)的表面的PET薄膜,按照波长405nm的累积光量达到1500mJ/cm2的方式用高压汞灯进行照射而使α层固化,制作透明两面粘合片层叠体2-4(厚度100μm)。
[比较例2-2]
相对于(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2-A-1)1kg,加入交联剂(2-B-1)200g、光聚合引发剂(2-C-2)8g,混合均匀,得到粘合树脂组合物2-6。这时未添加紫外线吸收剂(2-D)。
将粘合树脂组合物2-6用进行了剥离处理的2张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三菱树脂公司制、DIAFOIL MRF、厚度75μm/三菱树脂公司制、DIAFOIL MRT、厚度38μm)夹持,按照厚度达到110μm的方式赋形为片状,制作中间层用片(α-5)。
与实施例2-1同样地,将中间层用片(α-5)两侧的PET薄膜依次剥离除去,并且将表层用片(β-1)及(β’-1)的粘合面依次贴合于两表面,制作由(β-1)/(α-5)/(β’-1)构成的层叠体。
隔着残留于(β-1)及(β’-1)的表面的PET薄膜,按照波长405nm的累积光量达到1500mJ/cm2的方式用高压汞灯进行照射而使α层固化,制作透明两面粘合片层叠体2-5(厚度150μm)。
<评价>
[紫外线吸收性能]
将实施例2-1~2-3及比较例2-1~2-2中制作的透明两面粘合片层叠体两侧的PET薄膜依次剥离,按照用2张钠钙玻璃(54×82mm、厚度0.5mm)夹持粘合片的方式进行贴附后,实施高压釜处理(70℃、表压0.2MPa、20分钟),进行最终贴附,作为紫外线吸收性能评价用样品。
用分光光度计(岛津制作所株式会社制;机器名“UV2450”)测定所制作的试验片在波长区域360~430nm内的光线透射率。将380nm处的光线透射率小于50%者判定为“○(良好)”,将为50%以上者判定为“×(差)”。结果示于表4。
[玻璃粘接力]
对于实施例2-1~2-3及比较例2-1~2-2中制作的透明两面粘合片,剥掉一个剥离薄膜,用手动辊压接作为背衬薄膜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东洋纺织公司制;商品名“Cosmoshine A4300”、厚度100μm)。将其裁切成10mm宽度×100mm长的长条状,将剥掉残留的剥离薄膜而露出的粘合面用手动辊贴附于钠钙玻璃。将其实施高压釜处理(70℃、表压0.2MPa、20分钟),进行最终贴附,制作粘合力测定样品。呈180°的角度地以剥离速度60mm/分钟拉伸背衬薄膜而从玻璃剥离粘合片,用测力传感器测定拉伸强度,测定粘合片相对于玻璃的180°剥离强度,结果示于表4。
[保持力(偏移长度)]
将实施例2-1~2-3及比较例2-1~2-2中制作的粘合片裁切成50mm×100mm后,剥掉单面的剥离薄膜,按照该粘合片的单面与背衬用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厚度38μm)重叠的方式用手动辊进行贴附,将其裁切成宽度25mm×长度100mm的长条状,作为试验片。然后,剥掉残留的剥离薄膜,用手动辊按照试验片仅20mm的长度重叠的方式将其贴附于垂直竖立设置的SUS板(厚度120mm、5mm×1.5mm)。此时透明两面粘合片和SUS板的贴附面积为25mm×20mm。
然后将试验片在40℃的环境中养护15分钟后,在试验片上沿着垂直方向悬挂载荷为500g的砝码并静置30分钟,然后测定SUS和试验片的贴附位置向下方偏移的长度(mm)。
将偏移长度小于1mm者判定为“◎(优异)”,将偏移长度为1mm以上且小于2mm者判定为“〇(良好)”,将偏移长度为2mm以上者判定为“×(差)”。将结果示于表4。
[耐发泡可靠性]
作为耐发泡可靠性评价用样品,使用2张与紫外线吸收性能评价用样品相同的样品。将其在85℃养护100小时,将无发泡等、外观看不到变化者判定为“○(良好)”,将可看到发泡、剥离者判定为“×(差)”。将结果示于表4。
[表3]
Figure BDA0002865299650000481
[表4]
Figure BDA0002865299650000482
对实施例2-1~2-3的粘合片层叠体进行观察,结果未观察到紫外线吸收剂(D)的渗出。
实施例2-1~2-3的粘合片层叠体在维持粘合力、保持力、耐湿热可靠性这些特性的同时,还赋予了优异的紫外线吸收性能。
比较例2-1由于使用了波长405nm的吸光系数小于10mL/(g·cm)的光聚合引发剂,因此即使进行光照射粘合剂也不固化,粘合力、贴合后的可靠性差。
比较例2-2由于α层不含紫外线吸收剂(D),因此紫外线吸收性能差。

Claims (19)

1.一种透明两面粘合片,其具备由粘合剂树脂组合物形成的单一层或2层以上的粘合层,所述粘合剂树脂组合物含有(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A)、交联剂(B)、在波长405nm处的吸光系数为10mL/(g·cm)以上的光聚合引发剂(C)及紫外线吸收剂(D),
所述交联剂(B)至少包含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并且,所述粘合层能够光固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两面粘合片,其特征在于,紫外线吸收剂(D)具有选自由苯并三唑结构、三嗪结构及二苯甲酮结构组成的组中的1种或两种以上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两面粘合片,其特征在于,相对于光聚合引发剂(C)100质量份,以25~400质量份的比例含有紫外线吸收剂(D)。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两面粘合片,其特征在于,(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A)包含具有大分子单体作为枝成分的接枝共聚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两面粘合片,其特征在于,含有裂解型光聚合引发剂作为光聚合引发剂(C)。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两面粘合片,其中,所述粘合剂树脂组合物具有在室温(20℃)下显示粘合性、且在100℃软化或流动化的性质。
7.一种粘合片层叠体,其具有将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透明两面粘合片和脱模薄膜层叠而成的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粘合片层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薄膜的、波长410nm以下的光的光线透射率为40%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粘合片层叠体,其具有如下构成:在所述脱模薄膜的表面层叠有波长410nm以下的光的光线透射率为40%以下的表面保护薄膜。
10.一种粘合片层叠体,其具有将透明两面粘合片与波长380nm以上且410nm以下的光的光线透射率为40%以下的薄膜层叠而成的构成,
所述透明两面粘合片具备由粘合剂树脂组合物形成的单一层或2层以上的粘合层,所述粘合剂树脂组合物含有(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A)、交联剂(B)、在波长405nm处的吸光系数为10mL/(g·cm)以上的光聚合引发剂(C)及紫外线吸收剂(D),
所述交联剂(B)至少包含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并且,所述粘合层能够光固化。
11.一种图像显示装置构成用层叠体,其具有将两个图像显示装置构成构件间借助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透明两面粘合片层叠而成的构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构成用层叠体,其中,所述两个图像显示装置构成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紫外线吸收性能。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构成用层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显示装置构成构件为包含选自由触摸传感器、图像显示面板、表面保护面板及偏光薄膜组成的组中的任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的层叠体。
14.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使用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构成用层叠体构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构成图像显示装置的图像显示装置构成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紫外线吸收性能。
16.一种图像显示装置构成用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为具有借助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透明两面粘合片将图像显示装置构成构件层叠而成的构成的图像显示装置构成用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其至少具有下述(1)及(2)的工序,
(1)借助包含粘合剂组合物的光固化前的透明两面粘合片将两个图像显示装置构成构件层叠的工序,所述粘合剂组合物含有(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A)、交联剂(B)及在波长405nm处的吸光系数为10mL/(g·cm)以上的光聚合引发剂(C),
(2)在借助透明两面粘合片将两个图像显示装置构成用构件层叠后,从至少一个图像显示装置构成用构件的外侧穿透该图像显示装置构成用构件对所述透明两面粘合片照射至少波长405nm的光,使该两面粘合片交联、固化的工序。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构成用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波长405nm的光为由以下光源照射的光,所述光源包含选自太阳、荧光灯、LED、有机EL、无机EL及图像显示装置用发光模块中的至少1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构成用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工序(1)中,加热透明两面粘合片而将两个图像显示装置构成构件层叠。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构成用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加热图像显示装置构成构件中的一者或两者而加热透明两面粘合片。
CN202011578711.9A 2016-02-08 2017-02-08 透明两面粘合片及粘合片层叠体 Pending CN11272484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22113 2016-02-08
JP2016022113 2016-02-08
JP2016038166 2016-02-29
JP2016-038166 2016-02-29
JP2016-057812 2016-03-23
JP2016057812A JP6558287B2 (ja) 2016-03-23 2016-03-23 画像表示装置構成用積層体及び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6-227505 2016-11-24
JP2016227505A JP7197255B2 (ja) 2016-02-29 2016-11-24 透明両面粘着シート及び粘着シート積層体
CN201780010541.4A CN108699405B (zh) 2016-02-08 2017-02-08 透明两面粘合片及粘合片层叠体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10541.4A Division CN108699405B (zh) 2016-02-08 2017-02-08 透明两面粘合片及粘合片层叠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24842A true CN112724842A (zh) 2021-04-30

Family

ID=60186635

Famil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79068.1A Pending CN112760043A (zh) 2016-02-08 2017-02-08 透明两面粘合片及粘合片层叠体
CN202011578711.9A Pending CN112724842A (zh) 2016-02-08 2017-02-08 透明两面粘合片及粘合片层叠体
CN201780010541.4A Active CN108699405B (zh) 2016-02-08 2017-02-08 透明两面粘合片及粘合片层叠体
CN202011578266.6A Pending CN112680119A (zh) 2016-02-08 2017-02-08 透明两面粘合片及粘合片层叠体
CN202110472190.7A Pending CN113278368A (zh) 2016-02-08 2017-02-08 透明两面粘合片及粘合片层叠体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79068.1A Pending CN112760043A (zh) 2016-02-08 2017-02-08 透明两面粘合片及粘合片层叠体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10541.4A Active CN108699405B (zh) 2016-02-08 2017-02-08 透明两面粘合片及粘合片层叠体
CN202011578266.6A Pending CN112680119A (zh) 2016-02-08 2017-02-08 透明两面粘合片及粘合片层叠体
CN202110472190.7A Pending CN113278368A (zh) 2016-02-08 2017-02-08 透明两面粘合片及粘合片层叠体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102652894B1 (zh)
CN (5) CN112760043A (zh)
TW (4) TWI8182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044024A (ja) * 2017-08-30 2019-03-22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表示体および表示体の製造方法
JP7210845B2 (ja) * 2017-09-11 2023-01-24 株式会社レゾナック 接着剤フィルム収容セ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9124332A1 (ja) * 2017-12-18 2019-06-27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粘着剤組成物、両面粘着シート及び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WO2019130616A1 (ja) * 2017-12-28 2019-07-0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CN112384587B (zh) * 2018-08-06 2023-04-14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光固化性粘合片、粘合片层叠体、图像显示装置用层叠体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13613894B (zh) * 2019-03-15 2022-12-30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粘合片、粘合片的制造方法、中间层叠体的制造方法以及中间层叠体
JP6906560B2 (ja) * 2019-04-03 2021-07-21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および表示体
KR102473023B1 (ko) * 2019-11-01 2022-12-01 코제노벨머티얼리스코리아 주식회사 점착 필름
CN115989143A (zh) * 2020-08-28 2023-04-18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粘合剂组合物、光固化性粘合剂层和光固化性粘合片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330A (zh) * 1995-04-28 1997-06-18 日本化药株式会社 紫外线固化型粘合剂组合物
JPH11254853A (ja) * 1998-03-12 1999-09-2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赤外線感光性平版印刷版原版
JP2000104026A (ja) * 1998-07-27 2000-04-11 Nitto Denko Corp 紫外線硬化型粘着シ―ト
CN1732193A (zh) * 2002-12-30 2006-02-08 3M创新有限公司 可固化的压敏粘合剂组合物
JP2007000794A (ja) * 2005-06-24 2007-01-11 Nippon Oil Corp 紫外線硬化型接着剤の硬化方法
US20070014009A1 (en) * 2005-06-03 2007-01-18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Reflective Polarizer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JP2008101104A (ja) * 2006-10-19 2008-05-01 Denki Kagaku Kogyo Kk 硬化性組成物
JP2012247620A (ja) * 2011-05-27 2012-12-13 Nitto Denko Corp 位相差層付偏光板
JP2013104028A (ja) * 2011-11-15 2013-05-30 Oji Holdings Corp 光学部材用両面粘着シートおよび積層体
CN103249797A (zh) * 2010-12-10 2013-08-14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光学用粘附材料树脂组合物、使用了该组合物的光学用粘附材料片材及图像显示装置
JP2013210598A (ja) * 2012-03-01 2013-10-10 Mitsubishi Plastics Inc 偏光板保護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CN103756600A (zh) * 2010-09-06 2014-04-30 三菱树脂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装置构成用叠层体的制造方法、及图像显示装置
JP2014205735A (ja) * 2013-04-10 2014-10-30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多層両面粘着シート、積層体、タッチパネル付表示装置、および多層両面粘着シートの剥離方法
WO2015080097A1 (ja) * 2013-11-29 2015-06-04 三菱樹脂株式会社 粘着剤樹脂組成物
CN104854488A (zh) * 2012-12-10 2015-08-19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双面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以及使用该光学薄膜制造图像显示装置的方法
CN104937059A (zh) * 2013-02-12 2015-09-23 三菱树脂株式会社 透明双面粘接片、使用该透明双面粘接片的用于构成图像显示装置的叠层体、该叠层体的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叠层体而形成的图像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38898Y2 (zh) 1972-10-11 1976-09-24
JP3856552B2 (ja) * 1997-12-16 2006-12-1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ケイ素酸化物含有材用の感圧接着シ―ト類
JP4117572B2 (ja) * 2005-02-03 2008-07-16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光学用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並びにこれらを用いた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用フィルター
US8008253B2 (en) 2007-07-03 2011-08-30 Andrew Tasker Treatment for anxiety
JP5195175B2 (ja) 2008-08-29 2013-05-08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成膜装置、成膜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JP2011184582A (ja) * 2010-03-09 2011-09-22 Three 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光学用粘着シート
US20150267089A1 (en) * 2012-10-22 2015-09-24 Mitsubishi Plastics, Inc. Transparent double-sided adhesive sheet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using same
JP6388023B2 (ja) * 2014-03-10 2018-09-12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構成用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CN104403612B (zh) * 2014-12-26 2016-08-10 番禺南沙殷田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抗紫外可吸收蓝光的光学粘着剂组合物及光学粘合片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330A (zh) * 1995-04-28 1997-06-18 日本化药株式会社 紫外线固化型粘合剂组合物
JPH11254853A (ja) * 1998-03-12 1999-09-2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赤外線感光性平版印刷版原版
JP2000104026A (ja) * 1998-07-27 2000-04-11 Nitto Denko Corp 紫外線硬化型粘着シ―ト
CN1732193A (zh) * 2002-12-30 2006-02-08 3M创新有限公司 可固化的压敏粘合剂组合物
US20070014009A1 (en) * 2005-06-03 2007-01-18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Reflective Polarizer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JP2007000794A (ja) * 2005-06-24 2007-01-11 Nippon Oil Corp 紫外線硬化型接着剤の硬化方法
JP2008101104A (ja) * 2006-10-19 2008-05-01 Denki Kagaku Kogyo Kk 硬化性組成物
CN103805076A (zh) * 2010-09-06 2014-05-21 三菱树脂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装置构成用叠层体的制造方法、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3756600A (zh) * 2010-09-06 2014-04-30 三菱树脂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装置构成用叠层体的制造方法、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3249797A (zh) * 2010-12-10 2013-08-14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光学用粘附材料树脂组合物、使用了该组合物的光学用粘附材料片材及图像显示装置
JP2012247620A (ja) * 2011-05-27 2012-12-13 Nitto Denko Corp 位相差層付偏光板
JP2013104028A (ja) * 2011-11-15 2013-05-30 Oji Holdings Corp 光学部材用両面粘着シートおよび積層体
JP2013210598A (ja) * 2012-03-01 2013-10-10 Mitsubishi Plastics Inc 偏光板保護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CN104854488A (zh) * 2012-12-10 2015-08-19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双面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以及使用该光学薄膜制造图像显示装置的方法
CN104937059A (zh) * 2013-02-12 2015-09-23 三菱树脂株式会社 透明双面粘接片、使用该透明双面粘接片的用于构成图像显示装置的叠层体、该叠层体的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叠层体而形成的图像显示装置
JP2014205735A (ja) * 2013-04-10 2014-10-30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多層両面粘着シート、積層体、タッチパネル付表示装置、および多層両面粘着シートの剥離方法
WO2015080097A1 (ja) * 2013-11-29 2015-06-04 三菱樹脂株式会社 粘着剤樹脂組成物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HUANG,KYUNG-HO: "Effect of liquid isoprene rubber on the adhesion property of UV curable acrylic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ELASTOMERS AND COMPOSITES》, 31 December 2014 (2014-12-31), pages 210 - 219 *
俠名: "国内外近期有关胶粘剂文献的增注题录", 《化学与粘合》 *
俠名: "国内外近期有关胶粘剂文献的增注题录", 《化学与粘合》, 31 December 2004 (2004-12-31), pages 1 - 6 *
张振 译: "《塑料中助剂的化学分析》", 28 February 1982, pages: 48 - 49 *
马东卫 编: "胶粘剂制备及应用",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pages: 4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80107241A (ko) 2018-10-01
CN108699405B (zh) 2021-06-15
TW202120644A (zh) 2021-06-01
CN112760043A (zh) 2021-05-07
CN113278368A (zh) 2021-08-20
CN108699405A (zh) 2018-10-23
TWI818233B (zh) 2023-10-11
CN112680119A (zh) 2021-04-20
KR102652894B1 (ko) 2024-04-01
TWI818234B (zh) 2023-10-11
TW201728718A (zh) 2017-08-16
TW202126766A (zh) 2021-07-16
TW202126765A (zh) 2021-07-16
TWI799372B (zh) 2023-04-21
TWI818232B (zh) 2023-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99405B (zh) 透明两面粘合片及粘合片层叠体
JP7156453B2 (ja) 透明両面粘着シート及び粘着シート積層体
JP6558287B2 (ja) 画像表示装置構成用積層体及び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WO2017138544A1 (ja) 透明両面粘着シート及び粘着シート積層体
JP6904448B2 (ja) 光硬化型粘着シート、粘着シート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TW202024272A (zh) 光硬化型黏著片材、黏著片材及圖像顯示裝置
CN110997845B (zh) 图像显示面板层叠体和图像显示面板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JP2021004373A (ja) 光硬化性粘着シート積層体、光硬化性粘着シート積層体の製造方法及び画像表示パネル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JP6256664B6 (ja) 画像表示装置用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JP2017141442A (ja) 透明両面粘着シート
JPWO2016194958A6 (ja) 画像表示装置用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