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22304A - 自行車後鏈輪總成 - Google Patents

自行車後鏈輪總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22304A
TW202122304A TW109135830A TW109135830A TW202122304A TW 202122304 A TW202122304 A TW 202122304A TW 109135830 A TW109135830 A TW 109135830A TW 109135830 A TW109135830 A TW 109135830A TW 202122304 A TW202122304 A TW 20212230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procket
hub
torque transmission
bicycle rear
cent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358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福森毅
岡智成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223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22304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9/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ars, Ca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示一種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包括一第一鏈輪及一第二鏈輪。該第一鏈輪包含圍繞一第一鏈輪開口安置之一第一扭矩傳輸輪廓。該第二鏈輪包含圍繞一第二鏈輪開口安置之一第二扭矩傳輸輪廓。該第一扭矩傳輸輪廓經構形以在安裝狀態中與該第二扭矩傳輸輪廓嚙合。該第一鏈輪包含一軸向鄰接表面,其經構形以在該安裝狀態中軸向抵靠該第二鏈輪以用於使該第一鏈輪及該第二鏈輪相對於彼此軸向定位。該軸向鄰接表面經安置而在該安裝狀態中比該第一扭矩傳輸輪廓更遠離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一軸向中心平面。

Description

自行車後鏈輪總成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自行車後鏈輪總成。
騎自行車正變為一種愈加風行的娛樂形式以及一種交通工具。再者,騎自行車已變為對於業餘愛好者及專業人員而言非常風行的競技運動。無論自行車用於娛樂、交通或競技,自行車產業正不斷改良自行車之各種組件。已廣泛重新設計之一個自行車組件係一鏈輪總成。最近,具有一寬齒輪範圍之一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已變得風行。例如,在登山車市場中,包括一單一前鏈輪(即無前變速器)及一寬範圍後鏈輪總成之一自行車傳動系統已變得受自行車騎手歡迎,因為省略一前變速器使一自行車減重。此外,此一單一前鏈輪系統對自行車騎手提供一簡單換檔操作,由於其等可在騎乘期間專心於一後變速器之一換檔操作。若對一自行車傳動系統採用此一單一前鏈輪以便享受一輕量及一簡單換檔操作,則一總齒輪範圍傾向於歸因於一單一前鏈輪而不足。然而,不管一單一前鏈輪僅增加後鏈輪之總數以用於獲得一更寬齒輪範圍係不易的,此係因為用於安置一後鏈輪總成之一軸向空間歸因於後鏈輪總成必須安置於一自行車後輪與一自行車車架之一右側下降端之間的原因而受限。因此,需要其中可將更多後鏈輪安裝於一後輪轂總成上及/或可增加一後鏈輪總成之一總齒輪範圍之一後鏈輪安裝結構。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一態樣,一種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經構形以安裝至一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一鏈輪支撐主體。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包括一第一鏈輪及一第二鏈輪。該第一鏈輪具有一第一鏈輪開口、一第一面向輪轂中心側及一第一遠離輪轂中心側,該第一遠離輪轂中心側在相對於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一旋轉中心軸之一軸向方向上設置於該第一面向輪轂中心側之一反面上。該第一面向輪轂中心側經構形以在其中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安裝至該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一安裝狀態中面向該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一軸向中心平面。該第一鏈輪包含圍繞該第一鏈輪開口安置之一第一扭矩傳輸輪廓。該第二鏈輪具有一第二鏈輪開口、一第二面向輪轂中心側及一第二遠離輪轂中心側,該第二遠離輪轂中心側在該軸向方向上設置於該第二面向輪轂中心側之一反面上。該第二面向輪轂中心側經構形以在該安裝狀態中面向該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該軸向中心平面。該第二鏈輪包含圍繞該第二鏈輪開口安置之一第二扭矩傳輸輪廓。該第二鏈輪經構形以在該安裝狀態中安置成比該第一鏈輪更靠近該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該軸向中心平面。該第一鏈輪之該第一扭矩傳輸輪廓經構形以在該安裝狀態中與該第二鏈輪之該第二扭矩傳輸輪廓嚙合。該第一鏈輪包含一軸向鄰接表面,其經構形以在該安裝狀態中軸向抵靠該第二鏈輪以用於使該第一鏈輪及該第二鏈輪相對於彼此軸向定位。該軸向鄰接表面經安置而在該安裝狀態中比該第一扭矩傳輸輪廓更遠離該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該軸向中心平面。
憑藉根據第一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該第一扭矩傳輸輪廓與該第二扭矩傳輸輪廓之間的嚙合可在該第一扭矩傳輸輪廓與該鏈輪支撐主體之間無嚙合的情況下在該第一鏈輪與該第二鏈輪之間傳輸一旋轉力。此外,該軸向鄰接表面可相對於該第二鏈輪軸向定位該第一鏈輪。因此,可增加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鏈輪之一總數而不使該鏈輪支撐主體在該軸向方向上變長。因此,可憑藉減輕該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重量而增加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一齒輪範圍。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態樣,根據該第一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經構形使得該軸向鄰接表面在該軸向方向上與該第一扭矩傳輸輪廓相鄰。
憑藉根據第二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可縮短該第一鏈輪之一軸向寬度,從而使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在該軸向方向上變小。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三態樣,根據第一或第二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經構形使得該軸向鄰接表面安置於該第一扭矩傳輸輪廓之徑向外部。
憑藉根據第三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可使該第一鏈輪之一姿勢相對於該第二鏈輪更穩定。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四態樣,根據第一至第三態樣中任一者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經構形使得該第一扭矩傳輸輪廓包含一第一軸向端,其經安置而在該軸向方向上比該第一遠離輪轂中心側更靠近該第一面向輪轂中心側。該第二扭矩傳輸輪廓包含一第二軸向端,其經安置而在該軸向方向上比該第二面向輪轂中心側更靠近該第二遠離輪轂中心側。
憑藉根據第四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可憑藉使該第一鏈輪及該第二鏈輪之總軸向長度在其中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安裝至該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安裝狀態中變短而改良該第一扭矩傳輸輪廓與該第二扭矩傳輸輪廓之間的嚙合強度。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五態樣,根據第一至第四態樣中任一者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經構形使得該第一鏈輪之一總齒數少於該第二鏈輪之一總齒數。
憑藉根據第五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可在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中之一高速齒輪側上利用該第一扭矩傳輸輪廓及該第二扭矩傳輸輪廓之結構。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六態樣,根據該第五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經構形使得該第一鏈輪之總齒數等於或小於十四。
憑藉根據第六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可在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中之高速齒輪側上可靠地利用該第一扭矩傳輸輪廓及該第二扭矩傳輸輪廓之結構。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七態樣,根據第一至第六態樣中任一者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經構形使得該第一扭矩傳輸輪廓包含複數個第一扭矩傳輸花鍵齒。該第二扭矩傳輸輪廓包含複數個第二扭矩傳輸花鍵齒。
憑藉根據第七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可經由該複數個第一扭矩傳輸花鍵齒及該複數個第二扭矩傳輸花鍵齒在該第一鏈輪與該第二鏈輪之間有效傳輸旋轉力。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八態樣,根據第一至第八態樣中任一者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經構形使得該第二鏈輪之該第二扭矩傳輸輪廓經構形以在該安裝狀態中與該鏈輪支撐主體之一輪轂扭矩傳輸輪廓嚙合。
憑藉根據第八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可經由該第一扭矩傳輸輪廓、該第二扭矩傳輸輪廓及該輪轂扭矩傳輸輪廓將該旋轉力自該第一鏈輪傳輸至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該鏈輪支撐主體。特定言之,由於該第二鏈輪之該第二扭矩傳輸輪廓與該第一鏈輪之該第一扭矩傳輸輪廓及該鏈輪支撐主體之一輪轂扭矩傳輸輪廓兩者嚙合,故可僅透過該第二扭矩傳輸輪廓將一旋轉力自該第一鏈輪傳輸至該自行車後輪轂總成。因此,可改良設計該第一扭矩傳輸輪廓、該第二扭矩傳輸輪廓及該輪轂扭矩傳輸輪廓之至少一者之靈活性。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九態樣,根據第一至第八態樣中之任一者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經構形使得該第二鏈輪包含一第三扭矩傳輸輪廓,其至少在該第二面向輪轂中心側上圍繞該第二鏈輪開口安置。該第二鏈輪之該第三扭矩傳輸輪廓經構形以在該安裝狀態中與該鏈輪支撐主體之一輪轂扭矩傳輸輪廓嚙合。
憑藉根據第九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可改良該第二及該第三扭矩傳輸輪廓之強度。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態樣,根據第九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經構形使得該第三扭矩傳輸輪廓在相對於該旋轉中心軸之一圓周方向上從該第二扭矩傳輸輪廓偏移。
憑藉根據第十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可可靠地改良該第二及該第三扭矩傳輸輪廓之強度。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一態樣,根據該第一至該第十態樣中任一者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經構形使得該第一鏈輪經構形以在該安裝狀態中相對於該旋轉中心軸安置於該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該鏈輪支撐主體之軸向外部。
憑藉根據第十一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可憑藉減輕該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該自行車支撐主體之重量而增加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齒輪範圍。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二態樣,一種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經構形以安裝至一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一鏈輪支撐主體。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包括一第一鏈輪及一第二鏈輪。該第一鏈輪具有一第一鏈輪開口、一第一面向輪轂中心側及一第一遠離輪轂中心側,該第一遠離輪轂中心側在相對於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一旋轉中心軸之一軸向方向上設置於該第一面向輪轂中心側之一反面上。該第一面向輪轂中心側經構形以在其中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安裝至該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一安裝狀態中面向該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一軸向中心平面。該第一鏈輪包含至少在該第一面向輪轂中心側上圍繞該第一鏈輪開口安置之一第一扭矩傳輸輪廓。該第二鏈輪具有一第二鏈輪開口、一第二面向輪轂中心側及一第二遠離輪轂中心側,該第二遠離輪轂中心側在該軸向方向上設置於該第二面向輪轂中心側之一反面上。該第二面向輪轂中心側經構形以在該安裝狀態中面向該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該軸向中心平面。該第二鏈輪包含圍繞該第二鏈輪開口安置之一第二扭矩傳輸輪廓,使得該第二扭矩傳輸輪廓至少在該第二面向輪轂中心側與該第二遠離輪轂中心側之間延伸。該第二鏈輪經構形以在該安裝狀態中安置成比該第一鏈輪更靠近該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該軸向中心平面。該第二鏈輪之該第二扭矩傳輸輪廓經構形以在該安裝狀態中與該第一鏈輪之該第一扭矩傳輸輪廓及該鏈輪支撐主體之一輪轂扭矩傳輸輪廓嚙合。本發明之第十二態樣可與本發明之第一至第十一態樣之任一者組合。
憑藉根據第十二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可經由該第一扭矩傳輸輪廓、該第二扭矩傳輸輪廓及該輪轂扭矩傳輸輪廓將一旋轉力自該第一鏈輪傳輸至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該鏈輪支撐主體。特定言之,由於該第二鏈輪之該第二扭矩傳輸輪廓與該第一鏈輪之該第一扭矩傳輸輪廓及該鏈輪支撐主體之一輪轂扭矩傳輸輪廓兩者嚙合,故可僅透過該第二扭矩傳輸輪廓將一旋轉力自該第一鏈輪傳輸至該自行車後輪轂總成。因此,可改良設計該第一扭矩傳輸輪廓、該第二扭矩傳輸輪廓及該輪轂扭矩傳輸輪廓之至少一者之靈活性。此可促進增加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一齒輪範圍。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三態樣,根據第十二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經構形使得該第二鏈輪之該第二扭矩傳輸輪廓經構形以在該安裝狀態中在該第二遠離輪轂中心側上與該第一鏈輪之該第一扭矩傳輸輪廓嚙合且經構形以在該安裝狀態中在該第二面向輪轂中心側上與該鏈輪支撐主體之一輪轂扭矩傳輸輪廓嚙合。
憑藉根據第十三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可可靠地改良設計該第一扭矩傳輸輪廓、該第二扭矩傳輸輪廓及該輪轂扭矩傳輸輪廓之至少一者之靈活性。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四態樣,根據第十二或第十三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經構形使得該第二扭矩傳輸輪廓延伸超過該第二鏈輪之一鏈輪軸向中心平面。
憑藉根據第十四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可可靠地改良設計該第一扭矩傳輸輪廓、該第二扭矩傳輸輪廓及該輪轂扭矩傳輸輪廓之至少一者之靈活性。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五態樣,根據第十二至第十四態樣中任一者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經構形使得該第二扭矩傳輸輪廓自該第二面向輪轂中心側延伸至該第二遠離輪轂中心側。
憑藉根據第十五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可改良該第二扭矩傳輸輪廓之強度及該第二鏈輪之製造效率。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六態樣,一種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經構形以安裝至一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一鏈輪支撐主體。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包括一第一鏈輪及一第二鏈輪。該第一鏈輪具有一第一鏈輪開口、一第一面向輪轂中心側及一第一遠離輪轂中心側,該第一遠離輪轂中心側在相對於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一旋轉中心軸之一軸向方向上設置於該第一面向輪轂中心側之一反面上。該第一面向輪轂中心側經構形以在其中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安裝至該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一安裝狀態中面向該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一軸向中心平面。該第一鏈輪包含至少在該第一面向輪轂中心側上圍繞該第一鏈輪開口安置之一第一扭矩傳輸輪廓。該第二鏈輪具有一第二鏈輪開口、一第二面向輪轂中心側及一第二遠離輪轂中心側,該第二遠離輪轂中心側在該軸向方向上設置於該第二面向輪轂中心側之一反面上。該第二面向輪轂中心側經構形以在該安裝狀態中面向該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該軸向中心平面。該第二鏈輪包含圍繞該第二鏈輪開口安置之一第二扭矩傳輸輪廓及圍繞該第二鏈輪開口安置之一第三扭矩傳輸輪廓。該第二鏈輪經構形以在該安裝狀態中安置成比該第一鏈輪更靠近該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該軸向中心平面。該第二鏈輪之該第二扭矩傳輸輪廓包含在該軸向方向上延伸之至少一個扭矩傳輸花鍵齒。該第二鏈輪之該第三扭矩傳輸輪廓包含在該軸向方向上延伸之至少一個額外扭矩傳輸花鍵齒。該至少一個扭矩傳輸花鍵齒具有在該軸向方向上界定之一軸向花鍵長度。該至少一個額外扭矩傳輸花鍵齒具有在該軸向方向上界定之一額外軸向花鍵長度。該至少一個扭矩傳輸花鍵齒之該軸向花鍵長度不同於該至少一個額外扭矩傳輸花鍵齒之該額外軸向花鍵長度。本發明之第十六態樣可與本發明之第一至第十五態樣之任一者組合。
憑藉根據第十六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可改良設計該第一扭矩傳輸輪廓、該第二扭矩傳輸輪廓及該第三扭矩傳輸輪廓之至少一者之靈活性。此可促進增加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一齒輪範圍。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七態樣,根據第十六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經構形使得該至少一個扭矩傳輸花鍵齒之該軸向花鍵長度大於該至少一個額外扭矩傳輸花鍵齒之該額外軸向花鍵長度。
憑藉根據第十七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可改良該第二扭矩傳輸輪廓之強度。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八態樣,根據第十七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經構形使得該至少一個扭矩傳輸花鍵齒經構形以在該安裝狀態中與該第一鏈輪之該第一扭矩傳輸輪廓及該鏈輪支撐主體之一輪轂扭矩傳輸輪廓嚙合。該至少一個額外扭矩傳輸花鍵齒經構形以在該安裝狀態中不與該第一鏈輪之該第一扭矩傳輸輪廓嚙合且與該鏈輪支撐主體之該輪轂扭矩傳輸輪廓嚙合。
憑藉根據第十八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可增加該第一扭矩傳輸輪廓之一圓周寬度。因此,可改良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一圓周方向上之該第一扭矩傳輸輪廓之強度。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九態樣,根據第十六至第十八態樣中任一者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經構形使得該第二鏈輪之該第二扭矩傳輸輪廓包含一進一步額外扭矩傳輸花鍵齒,其在大小及形狀之至少一者上與該至少一個扭矩傳輸花鍵齒及該至少一個額外扭矩傳輸花鍵齒不同。
憑藉根據第十九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可在相對於該鏈輪支撐主體之一恰當圓周位置處將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輕易安裝至該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該鏈輪支撐主體。
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十態樣,一種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經構形以安裝至一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一鏈輪支撐主體。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包括一第一鏈輪及一第二鏈輪。該第一鏈輪具有一第一鏈輪開口、一第一面向輪轂中心側及一第一遠離輪轂中心側,該第一遠離輪轂中心側在相對於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一旋轉中心軸之一軸向方向上設置於該第一面向輪轂中心側之一反面上。該第一面向輪轂中心側經構形以在其中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安裝至該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一安裝狀態中面向該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一軸向中心平面。該第一鏈輪包含圍繞該第一鏈輪開口安置之複數個第一扭矩傳輸花鍵齒。該第二鏈輪具有一第二鏈輪開口、一第二面向輪轂中心側及一第二遠離輪轂中心側,該第二遠離輪轂中心側在該軸向方向上設置於該第二面向輪轂中心側之一反面上。該第二面向輪轂中心側經構形以在該安裝狀態中面向該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該軸向中心平面。該第二鏈輪包含圍繞該第二鏈輪開口安置之複數個第二扭矩傳輸花鍵齒。該第二鏈輪經構形以在該安裝狀態中安置成比該第一鏈輪更靠近該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該軸向中心平面。該第一鏈輪之該複數個第一扭矩傳輸花鍵齒經構形以在該安裝狀態中與該第二鏈輪之該複數個第二扭矩傳輸花鍵齒嚙合。該第一鏈輪之該複數個第一扭矩傳輸花鍵齒具有相對於該旋轉中心軸之一第一內部花鍵小徑。該第二鏈輪之該複數個第二扭矩傳輸花鍵齒具有相對於該旋轉中心軸之一第二內部花鍵小徑。藉由自該第一內部花鍵小徑減去該第二內部花鍵小徑定義之一直徑差等於或大於-2 mm。本發明之第二十態樣可與本發明之第一至第十九態樣中任一者組合。
憑藉根據第二十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該複數個第一扭矩傳輸花鍵齒與該複數個第二扭矩傳輸花鍵齒之間的嚙合可在該第一扭矩傳輸輪廓與該鏈輪支撐主體之間無嚙合的情況下在該第一鏈輪與該第二鏈輪之間傳輸一旋轉力。此可促進增加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一齒輪範圍。此外,該直徑差容許該第一鏈輪視需要配置於該鏈輪支撐主體上。因此,可憑藉將該第一鏈輪配置於該鏈輪支撐主體上而增加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一齒輪範圍。
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十一態樣,根據第二十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經構形使得該直徑差等於或大於0 mm。
憑藉根據第二十一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可憑藉將該第一鏈輪配置於該鏈輪支撐主體上而可靠地增加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一齒輪範圍。
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十二態樣,根據第二十或第二十一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經構形使得該第一扭矩傳輸輪廓至少安置於該第一面向輪轂中心側上。該第二扭矩傳輸輪廓至少安置於該第二遠離輪轂中心側上。
憑藉根據第二十二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可改良該第一扭矩傳輸輪廓及該第二扭矩傳輸輪廓之耦合強度。
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十三態樣,一種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經構形以安裝至一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一鏈輪支撐主體。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包括一第一鏈輪及一第二鏈輪。該第一鏈輪具有一第一鏈輪開口、一第一面向輪轂中心側及一第一遠離輪轂中心側,該第一遠離輪轂中心側在相對於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一旋轉中心軸之一軸向方向上設置於該第一面向輪轂中心側之一反面上。該第一面向輪轂中心側經構形以在其中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安裝至該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一安裝狀態中面向該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一軸向中心平面。該第一鏈輪包含圍繞該第一鏈輪開口安置之複數個第一扭矩傳輸花鍵齒。該第一鏈輪經構形以在該安裝狀態中相對於該旋轉中心軸安置於該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該鏈輪支撐主體之軸向外部。該第二鏈輪具有一第二鏈輪開口、一第二面向輪轂中心側及一第二遠離輪轂中心側,該第二遠離輪轂中心側在該軸向方向上設置於該第二面向輪轂中心側之一反面上。該第二面向輪轂中心側經構形以在該安裝狀態中面向該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該軸向中心平面。該第二鏈輪包含圍繞該第二鏈輪開口安置之複數個第二扭矩傳輸花鍵齒。該第二鏈輪經構形以在該安裝狀態中安置成比該第一鏈輪更靠近該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該軸向中心平面。該第一鏈輪之該複數個第一扭矩傳輸花鍵齒經構形以在該安裝狀態中與該第二鏈輪之該複數個第二扭矩傳輸花鍵齒嚙合。該第一鏈輪之該複數個第一扭矩傳輸花鍵齒具有相對於該旋轉中心軸之一第一內部花鍵小徑。該第一內部花鍵小徑大於該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該鏈輪支撐主體之複數個輪轂扭矩傳輸花鍵齒之一外部花鍵小徑。本發明之第二十三態樣可與本發明之第一至第二十二態樣中任一者組合。
憑藉根據第二十三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該複數個第一扭矩傳輸花鍵齒與該複數個第二扭矩傳輸花鍵齒之間的嚙合可在該第一扭矩傳輸輪廓與該鏈輪支撐主體之間無嚙合的情況下在該第一鏈輪與該第二鏈輪之間傳輸一旋轉力。此可促進增加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一齒輪範圍。此外,可視需要將該第一鏈輪配置於該鏈輪支撐主體上。因此,亦可憑藉將該第一鏈輪配置於該鏈輪支撐主體上而增加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一齒輪範圍。
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十四態樣,根據第二十三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經構形使得該第二鏈輪在該安裝狀態中安置於該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該鏈輪支撐主體上。
憑藉根據第二十四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可針對該第二鏈輪利用該鏈輪支撐主體之一外部空間。
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十五態樣,根據第二十三或第二十四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經構形使得該第一鏈輪之該複數個第一扭矩傳輸花鍵齒具有相對於該旋轉中心軸之一第一內部花鍵大徑。該第一內部花鍵大徑大於該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該鏈輪支撐主體之複數個輪轂扭矩傳輸花鍵齒之一外部花鍵大徑。
憑藉根據第二十五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可使該第一扭矩傳輸花鍵齒之一徑向寬度變大,使得該等第一扭矩傳輸花鍵齒之強度增強。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十六態樣,根據第二十三至第二十五態樣中任一者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經構形使得該複數個第一扭矩傳輸花鍵齒至少安置於該第一面向輪轂中心側上。該複數個第二扭矩傳輸花鍵齒至少安置於該第二遠離輪轂中心側上。
憑藉根據第二十六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可改良該第一扭矩傳輸輪廓及該第二扭矩傳輸輪廓之耦合強度。
現將參考隨附圖式描述(諸)實施例,其中貫穿各種圖式,類似元件符號指示對應或相同元件。
首先參考圖1,一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0經構形以安裝至一自行車後輪轂總成4之一鏈輪支撐主體2。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0經構形以與一鏈條5嚙合。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0經構形以在踩踏期間在一驅動旋轉方向D11上圍繞一旋轉中心軸A1相對於一自行車車架旋轉。沿著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0之一圓周方向D2界定驅動旋轉方向D11。一反向旋轉方向D12係驅動旋轉方向D11之一相反方向且沿著圓周方向D2界定。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0包括複數個鏈輪。在此實施例中,複數個鏈輪包含第一鏈輪SP1至第十二鏈輪SP12。即,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0包括第一鏈輪SP1及第二鏈輪SP2。然而,鏈輪之一總數不限於此實施例。
如在圖2中所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0包含一鏈輪載體12及一鎖定環13。用鎖定環13將第一鏈輪SP1至第五鏈輪SP5以及鏈輪載體12緊固至自行車後輪轂總成4之鏈輪支撐主體2。鏈輪載體12經構形以與鏈輪支撐主體2之一輪轂扭矩傳輸輪廓6嚙合。複數個鏈輪之至少一者經構形以安裝至鏈輪載體12。在此實施例中,鏈輪載體12係與複數個鏈輪分離之一部件。在無鏈輪載體12的情況下,第一鏈輪SP1至第五鏈輪SP5經構形以安裝至鏈輪支撐主體2。第六鏈輪SP6至第十二鏈輪SP12經構形以安裝至鏈輪載體12。然而,可自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0省略鏈輪載體12。
鏈輪載體12經構形以與鏈輪支撐主體2之輪轂扭矩傳輸輪廓6嚙合。在此實施例中,鏈輪載體12包含一第一鏈輪載體14及一第二鏈輪載體16。第一鏈輪載體14包含經構形以與鏈輪支撐主體2之輪轂扭矩傳輸輪廓6嚙合之一第一載體內部花鍵14A。第二鏈輪載體16包含經構形以與鏈輪支撐主體2之輪轂扭矩傳輸輪廓6嚙合之一第二載體內部花鍵16A。第六鏈輪SP6及第七鏈輪SP7用複數個緊固件18耦合至第一鏈輪載體14。第八鏈輪SP8至第十一鏈輪SP11用複數個緊固件20耦合至第二鏈輪載體16。在此實施例中,第十二鏈輪12用複數個緊固件耦合至第十一鏈輪SP11。然而,第十二鏈輪12藉由修改第二鏈輪載體16之一形狀用複數個緊固件耦合至第二鏈輪載體16。第二鏈輪載體16係與第一鏈輪載體14分離之一部件。然而,第二鏈輪SP2可與第一鏈輪載體14一體地提供。
如在圖3中所見,第一鏈輪SP1包含一第一鏈輪主體SP1A及複數個第一鏈輪齒SP1B。複數個第一鏈輪齒SP1B自第一鏈輪主體SP1A徑向向外延伸。第一鏈輪SP1具有一第一鏈輪開口SP1C。第一鏈輪主體SP1A具有一環形形狀。
如在圖4中所見,第二鏈輪SP2包含一第二鏈輪主體SP2A及複數個第二鏈輪齒SP2B。複數個第二鏈輪齒SP2B自第二鏈輪主體SP2A徑向向外延伸。第二鏈輪SP2具有一第二鏈輪開口SP2C。第二鏈輪主體SP2A具有一環形形狀。
如在圖3及圖4中所見,第一鏈輪SP1之一總齒數小於第二鏈輪SP2之一總齒數。即,第一鏈輪齒SP1B之一總數小於第二鏈輪齒SP2B之一總數。第一鏈輪SP1之總齒數等於或小於十四。在此實施例中,第一鏈輪SP1之總齒數為11。第二鏈輪SP2之總齒數為12。然而,第一鏈輪SP1之總齒數不限於此實施例。第二鏈輪SP2之總齒數不限於此實施例。第一鏈輪齒SP1B之總數可等於或大於第二鏈輪齒SP2B之總數。
如在圖5中所見,第二鏈輪SP2包含一升檔促進區域FA1及一降檔促進區域FA2。升檔促進區域FA1經構形以促進其中鏈條5自第二鏈輪SP2換檔至第一鏈輪SP1之一升檔操作。降檔促進區域FA2經構形以促進其中鏈條5自第一鏈輪SP1換檔至第二鏈輪SP2之一降檔操作。
如本文使用之術語「升檔促進區域」旨在係經有意設計以促進其中一鏈條自一較大後鏈輪換檔至一較小後鏈輪或自一較小前鏈輪換檔至一較大前鏈輪之一升檔操作之一區域。如本文使用之術語「降檔促進區域」旨在係經有意設計以促進其中一鏈條自一較小後鏈輪換檔至一較大後鏈輪或自一較大前鏈輪換檔至一較小前鏈輪之一降檔操作之一區域。第二鏈輪SP2至第十二鏈輪SP12之各者可包含至少一個升檔促進區域及至少一個降檔促進區域。第二鏈輪SP2至第十二鏈輪SP12之至少一者可包含複數個升檔促進區域及複數個降檔促進區域。較佳地,具有多於十五之一總齒數之一鏈輪包含複數個升檔促進區域及複數個降檔促進區域。
第二鏈輪SP2包含複數個升檔促進凹部SP2U及複數個降檔促進凹部SP2D。包含升檔促進凹部SP2U之第二鏈輪齒SP2B構成升檔促進區域FA1。包含降檔促進凹部SP2D之第二鏈輪齒SP2B構成降檔促進區域FA2。
第三鏈輪SP3至第十二鏈輪SP12具有與第一鏈輪SP1或第二鏈輪SP2實質上相同之結構。因此,為簡要起見本文中不會對其等進行詳細描述。
如在圖2中所見,第一鏈輪SP1具有藉由複數個第一鏈輪齒SP1B界定之一第一外徑DM1。第二鏈輪SP2具有藉由複數個第二鏈輪齒SP2B界定之一第二外徑DM2。第二外徑DM2大於第一外徑DM1。然而,第二外徑DM2可等於或小於第一外徑DM1。
第一鏈輪SP1具有一第一面向輪轂中心側24及一第一遠離輪轂中心側26。第一遠離輪轂中心側26在相對於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0之旋轉中心軸A1之一軸向方向D3上設置於第一面向輪轂中心側24之一反面上。第一面向輪轂中心側24經構形以在其中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0安裝至自行車後輪轂總成4之一安裝狀態中面向自行車後輪轂總成4之一軸向中心平面CP。例如,軸向中心平面CP經界定以在軸向方向D3上平分自行車後輪轂總成4之一輪轂軸4A之一軸向長度。第一面向輪轂中心側24經構形以在安裝狀態中在軸向方向D3上面向第二鏈輪SP2。
第二鏈輪SP2具有一第二面向輪轂中心側34及一第二遠離輪轂中心側36。第二遠離輪轂中心側36在軸向方向D3上設置於第二面向輪轂中心側34之一反面上。第二面向輪轂中心側34經構形以在安裝狀態中面向自行車後輪轂總成4之軸向中心平面CP。第二鏈輪SP2經構形以在安裝狀態中安置成比第一鏈輪SP1更靠近自行車後輪轂總成4之軸向中心平面CP。第二鏈輪SP2在安裝狀態中在軸向方向D3上設置於第一鏈輪SP1與軸向中心平面CP之間。第二遠離輪轂中心側36經構形以在安裝狀態中在軸向方向D3上面向第一鏈輪SP1。第一鏈輪SP1在安裝狀態中在軸向方向D3上與第二鏈輪SP2相鄰而在第一鏈輪SP1與第二鏈輪SP2之間無另一鏈輪。
在此實施例中,第一鏈輪SP1經構形以在安裝狀態中相對於旋轉中心軸A1安置於自行車後輪轂總成4之鏈輪支撐主體2之軸向外部。然而,第二鏈輪SP2可經構形以在安裝狀態中相對於旋轉中心軸A1安置於自行車後輪轂總成4之鏈輪支撐主體2之軸向外部。
如在圖6中所見,第一鏈輪SP1包含一第一扭矩傳輸輪廓40。第一扭矩傳輸輪廓40圍繞第一鏈輪開口SP1C安置。第一扭矩傳輸輪廓40包含至少一個第一扭矩傳輸花鍵齒42。第一扭矩傳輸輪廓40包含複數個第一扭矩傳輸花鍵齒42。即,第一鏈輪SP1包含複數個第一扭矩傳輸花鍵齒42。複數個第一扭矩傳輸花鍵齒42圍繞第一鏈輪開口SP1C安置。複數個第一扭矩傳輸花鍵齒42在軸向方向D3上自第一鏈輪主體SP1A朝向第二鏈輪SP2延伸。
第一扭矩傳輸輪廓40包含一第一額外扭矩傳輸花鍵齒44。第一額外扭矩傳輸花鍵齒44具有與第一扭矩傳輸花鍵齒42之結構實質上相同之結構。第一額外扭矩傳輸花鍵齒44在大小及形狀之至少一者上不同於第一扭矩傳輸花鍵齒42。在此實施例中,第一額外扭矩傳輸花鍵齒44在大小及形狀兩者上不同於第一扭矩傳輸花鍵齒42。然而,第一額外扭矩傳輸花鍵齒44可在大小及形狀之一者上不同於第一扭矩傳輸花鍵齒42。第一額外扭矩傳輸花鍵齒44在大小及形狀之至少一者上與第一扭矩傳輸花鍵齒42相同。
第二鏈輪SP2包含一第二扭矩傳輸輪廓50。第二扭矩傳輸輪廓50圍繞第二鏈輪開口SP2C安置。第二扭矩傳輸輪廓50包含至少一個第二扭矩傳輸花鍵齒52。第二扭矩傳輸輪廓50包含複數個第二扭矩傳輸花鍵齒52。即,第二鏈輪SP2包含複數個第二扭矩傳輸花鍵齒52。第二扭矩傳輸花鍵齒52亦可稱為一扭矩傳輸花鍵齒52。因此,第二鏈輪SP2之第二扭矩傳輸輪廓50包含至少一個扭矩傳輸花鍵齒52。第二扭矩傳輸輪廓50包含複數個扭矩傳輸花鍵齒52。複數個第二扭矩傳輸花鍵齒52圍繞第二鏈輪開口SP2C安置。複數個第二扭矩傳輸花鍵齒52自第二鏈輪主體SP2A徑向向內延伸。第二扭矩傳輸輪廓50之複數個第二扭矩傳輸花鍵齒52界定第二鏈輪開口SP2C。
第二鏈輪SP2包含一第三扭矩傳輸輪廓54。第三扭矩傳輸輪廓54圍繞第二鏈輪開口SP2C安置。第三扭矩傳輸輪廓54包含至少一個第三扭矩傳輸花鍵齒56。第三扭矩傳輸輪廓54包含複數個第三扭矩傳輸花鍵齒56。即,第二鏈輪SP2包含複數個第三扭矩傳輸花鍵齒56。第三扭矩傳輸花鍵齒56亦可稱為一額外扭矩傳輸花鍵齒56。因此,第二鏈輪SP2之第三扭矩傳輸輪廓54包含至少一個額外扭矩傳輸花鍵齒56。第二扭矩傳輸輪廓50包含複數個額外扭矩傳輸花鍵齒56。複數個第三扭矩傳輸花鍵齒56圍繞第二鏈輪開口SP2C安置。複數個第三扭矩傳輸花鍵齒56自第二鏈輪主體SP2A徑向向內延伸。第三扭矩傳輸輪廓54之複數個第三扭矩傳輸花鍵齒56界定第二鏈輪開口SP2C。第三扭矩傳輸輪廓54相對於旋轉中心軸A1在圓周方向D2上從第二扭矩傳輸輪廓50偏移。
第二鏈輪SP2之第二扭矩傳輸輪廓50包含一進一步額外扭矩傳輸花鍵齒58。進一步額外扭矩傳輸花鍵齒58在大小及形狀之至少一者上不同於至少一個扭矩傳輸花鍵齒52及至少一個額外扭矩傳輸花鍵齒56。在此實施例中,進一步額外扭矩傳輸花鍵齒58在大小及形狀兩者上不同於至少一個扭矩傳輸花鍵齒52及至少一個額外扭矩傳輸花鍵齒56。然而,進一步額外扭矩傳輸花鍵齒58可在大小及形狀之一者上不同於至少一個扭矩傳輸花鍵齒52及至少一個額外扭矩傳輸花鍵齒56。進一步額外扭矩傳輸花鍵齒58亦可稱為一第四扭矩傳輸花鍵齒58。
鏈輪支撐主體2之輪轂扭矩傳輸輪廓6包含複數個輪轂扭矩傳輸花鍵齒6A。在此實施例中,複數個輪轂扭矩傳輸花鍵齒6A包含複數個第一外部花鍵齒7及複數個第二外部花鍵齒8。複數個第一外部花鍵齒7之兩個第一外部花鍵齒7設置於複數個第二外部花鍵齒8之兩者之間。第一外部花鍵齒7具有不同於第二外部花鍵齒8之一形狀之一形狀。然而,輪轂扭矩傳輸輪廓6之結構不限於此實施例。
如在圖3中所見,第一扭矩傳輸花鍵齒42包含面向驅動旋轉方向D11之一第一驅動表面42A。第一額外扭矩傳輸花鍵齒44包含面向驅動旋轉方向D11之一第一額外驅動表面44A。第一扭矩傳輸花鍵齒42及第一額外扭矩傳輸花鍵齒44以一第一節距角PA1配置在圓周方向D2上。第一驅動表面42A及第一額外驅動表面44A以第一節距角PA1配置在圓周方向D2上。然而,第一扭矩傳輸花鍵齒42及第一額外扭矩傳輸花鍵齒44之配置不限於此實施例。
如在圖4中所見,第二扭矩傳輸花鍵齒52包含面向反向旋轉方向D12之一第二接納表面52A。第二扭矩傳輸花鍵齒52以一第二節距角PA2配置在圓周方向D2上。第二接納表面52A以第二節距角PA2配置在圓周方向D2上。第二扭矩傳輸花鍵齒52之一總數等於第一扭矩傳輸花鍵齒42之一總數。即,第二節距角PA2等於第一節距角PA1。然而,第二扭矩傳輸花鍵齒52之配置不限於此實施例。第二扭矩傳輸花鍵齒52之總數可不同於第一扭矩傳輸花鍵齒42之總數。即,第二節距角PA2可不同於第一節距角PA1。
如在圖7中所見,第一鏈輪SP1之第一扭矩傳輸輪廓40經構形以在安裝狀態中與第二鏈輪SP2之第二扭矩傳輸輪廓50嚙合。第一鏈輪SP1之第一扭矩傳輸輪廓40經構形以與第二鏈輪SP2之第二扭矩傳輸輪廓50嚙合以在安裝狀態中在第一扭矩傳輸輪廓40與第二扭矩傳輸輪廓50之間傳輸一旋轉力。
在此實施例中,第一鏈輪SP1之複數個第一扭矩傳輸花鍵齒42經構形以在安裝狀態中與第二鏈輪SP2之複數個第二扭矩傳輸花鍵齒52嚙合。第一鏈輪SP1之複數個第一扭矩傳輸花鍵齒42經構形以在安裝狀態中與第二鏈輪SP2之複數個第二扭矩傳輸花鍵齒52嚙合以在第一扭矩傳輸輪廓40與第二扭矩傳輸輪廓50之間傳輸一旋轉力。在安裝狀態中,第一扭矩傳輸花鍵齒42可在圓周方向D2上與第二扭矩傳輸花鍵齒52接觸以在第一鏈輪SP1與第二鏈輪SP2之間傳輸一旋轉力。在安裝狀態中,第一驅動表面42A可在圓周方向D2上與第二接納表面52A接觸以在第一鏈輪SP1與第二鏈輪SP2之間傳輸旋轉力。
如在圖8中所見,第二鏈輪SP2之第二扭矩傳輸輪廓50經構形以在安裝狀態中與鏈輪支撐主體2之輪轂扭矩傳輸輪廓6嚙合。第二鏈輪SP2之第二扭矩傳輸輪廓50經構形以在安裝狀態中在第二面向輪轂中心側34上與鏈輪支撐主體2之輪轂扭矩傳輸輪廓6嚙合。因此,如在圖7及圖8中所見,第二鏈輪SP2之第二扭矩傳輸輪廓50經構形以在安裝狀態中與第一鏈輪SP1之第一扭矩傳輸輪廓40及鏈輪支撐主體2之輪轂扭矩傳輸輪廓6嚙合。至少一個扭矩傳輸花鍵齒52經構形以在安裝狀態中與第一鏈輪SP1之第一扭矩傳輸輪廓40及鏈輪支撐主體2之輪轂扭矩傳輸輪廓6嚙合。
第二扭矩傳輸花鍵齒52經構形以在安裝狀態中與輪轂扭矩傳輸花鍵齒6A嚙合以在第二扭矩傳輸輪廓50與輪轂扭矩傳輸輪廓6之間傳輸一旋轉力。在安裝狀態中,第二扭矩傳輸花鍵齒52可在圓周方向D2上與輪轂扭矩傳輸花鍵齒6A接觸以在第二扭矩傳輸輪廓50與輪轂扭矩傳輸輪廓6之間傳輸一旋轉力。
第二額外扭矩傳輸花鍵齒52包含面向驅動旋轉方向D11之一第二驅動表面52B。第二驅動表面52B在圓周方向D2上設置於第二接納表面52A之一反面上。第二驅動表面52B配置在圓周方向D2上。在安裝狀態中,第二驅動表面52B可在圓周方向D2上與輪轂扭矩傳輸花鍵齒6A接觸以在第二扭矩傳輸輪廓50與輪轂扭矩傳輸輪廓6之間傳輸一旋轉力。
如在圖8中所見,第二鏈輪SP2之第三扭矩傳輸輪廓54經構形以在安裝狀態中與鏈輪支撐主體2之輪轂扭矩傳輸輪廓6嚙合。第二鏈輪SP2之第三扭矩傳輸輪廓54經構形以在安裝狀態中與鏈輪支撐主體2之輪轂扭矩傳輸輪廓6嚙合,而不與第一扭矩傳輸輪廓40嚙合。然而,如在圖9中所見,至少一個額外扭矩傳輸花鍵齒56經構形以在安裝狀態中不與第一鏈輪SP1之第一扭矩傳輸輪廓40嚙合且與鏈輪支撐主體2之輪轂扭矩傳輸輪廓嚙合。
如在圖8中所見,第三扭矩傳輸花鍵齒56經構形以在安裝狀態中與輪轂扭矩傳輸花鍵齒6A嚙合以在第三扭矩傳輸輪廓54與輪轂扭矩傳輸輪廓6之間傳輸一旋轉力。在安裝狀態中,第三扭矩傳輸花鍵齒56可在圓周方向D2上與輪轂扭矩傳輸花鍵齒6A接觸以在第三扭矩傳輸輪廓54與輪轂扭矩傳輸輪廓6之間傳輸一旋轉力。
額外扭矩傳輸花鍵齒56包含面向驅動旋轉方向D11之一第三驅動表面56A。進一步額外扭矩傳輸花鍵齒58包含面向驅動旋轉方向D11之一第四驅動表面58A。額外扭矩傳輸花鍵齒56及進一步額外扭矩傳輸花鍵齒58以一第三節距角PA3配置在圓周方向D2上。複數個第三驅動表面56A及第四驅動表面58A以第三節距角PA3配置在圓周方向D2上。第三節距角PA3等於第一節距角PA1及第二節距角PA2。然而,第三扭矩傳輸花鍵齒56之配置不限於此實施例。第三節距角PA3可不同於第一節距角PA1及第二節距角PA2之至少一者。
如在圖10中所見,第一扭矩傳輸輪廓40至少安置於第一面向輪轂中心側24上。第一扭矩傳輸輪廓40至少在第一面向輪轂中心側24上圍繞第一鏈輪開口SP1C安置。複數個第一扭矩傳輸花鍵齒42至少安置於第一面向輪轂中心側24上。
在此實施例中,第一扭矩傳輸輪廓40在軸向方向D3上自第一鏈輪主體SP1A延伸。至少一個第一扭矩傳輸花鍵齒42在軸向方向D3上自第一鏈輪主體SP1A朝向第二鏈輪SP2延伸。在此實施例中,第一扭矩傳輸輪廓40並未自第一鏈輪主體SP1A徑向向內延伸。在此實施例中,第一扭矩傳輸花鍵齒42並未自第一鏈輪主體SP1A徑向向內延伸。然而,第一扭矩傳輸輪廓40及第一扭矩傳輸花鍵齒42可經構形以自第一鏈輪主體SP1A徑向向內延伸。
第一扭矩傳輸輪廓40包含一第一軸向端40A,其經安置而在軸向方向D3上比第一遠離輪轂中心側26更靠近第一面向輪轂中心側24。第一扭矩傳輸輪廓40包含在軸向方向D3上設置於第一軸向端40A之一反面上之一第一額外軸向端40B。第一額外軸向端40B在軸向方向D3上設置於第一軸向端40A與第一遠離輪轂中心側26之間。第一扭矩傳輸花鍵齒42在軸向方向D3上自第一額外軸向端40B延伸至第一軸向端40A。
至少一個第一扭矩傳輸花鍵齒42具有在軸向方向D3上界定之一第一軸向花鍵長度L1。第一軸向花鍵長度L1在軸向方向D3上界定於第一軸向端40A與第一額外軸向端40B之間。在此實施例中,第一扭矩傳輸花鍵齒42在軸向方向D3上自第一面向輪轂中心側24朝向第二鏈輪SP2之第二面向輪轂中心側28延伸。第一額外軸向端40B在軸向方向D3上從第一面向輪轂中心側24偏移。第一額外軸向端40B設置在第一面向輪轂中心側24上。然而,第一軸向端40A及第一額外軸向端40B之軸向位置不限於此實施例。第一額外軸向端40B可設置在第一面向輪轂中心側24上。第一額外軸向端40B可從第一面向輪轂中心側24偏移。
第一扭矩傳輸花鍵齒42在軸向方向D3上與輪轂扭矩傳輸花鍵齒6A間隔開以在安裝狀態中不直接在第一扭矩傳輸輪廓40與輪轂扭矩傳輸輪廓6之間傳輸一旋轉力。輪轂扭矩傳輸花鍵齒6A包含在軸向方向D3上設置為最遠離自行車後輪轂總成4之軸向中心平面CP之一軸向齒端6B。第一扭矩傳輸花鍵齒42在安裝狀態中在軸向方向D3上與輪轂扭矩傳輸花鍵齒6A之軸向齒端6B間隔開。
第一扭矩傳輸花鍵齒42在軸向方向D3上與第三扭矩傳輸花鍵齒56間隔開以在安裝狀態中不直接在第一扭矩傳輸輪廓40與第三扭矩傳輸輪廓54之間傳輸一旋轉力。
在此實施例中,第一鏈輪SP1在安裝狀態中安置於自行車後輪轂總成4之鏈輪支撐主體2上。然而,第一鏈輪SP1可在安裝狀態中在軸向方向D3上完全安置於自行車後輪轂總成4之鏈輪支撐主體2外部。
如在圖11中所見,第二扭矩傳輸輪廓50至少安置於第二遠離輪轂中心側36上。第二扭矩傳輸輪廓50至少在第二遠離輪轂中心側36上圍繞第二鏈輪開口SP2C安置。複數個第二扭矩傳輸花鍵齒52至少安置於第二遠離輪轂中心側36上。
在此實施例中,第二扭矩傳輸輪廓50自第二面向輪轂中心側34延伸至第二遠離輪轂中心側36。即,第二扭矩傳輸輪廓50安置於第二面向輪轂中心側34與第二遠離輪轂中心側36兩者上。然而,第二扭矩傳輸輪廓50可安置於第二面向輪轂中心側34及第二遠離輪轂中心側36之僅一者上。第二扭矩傳輸輪廓50可從第二面向輪轂中心側34及第二遠離輪轂中心側36兩者偏移。
至少一個扭矩傳輸花鍵齒52在軸向方向D3上延伸。至少一個扭矩傳輸花鍵齒52在軸向方向D3上自第二面向輪轂中心側34延伸至第二遠離輪轂中心側36。然而,扭矩傳輸花鍵齒52之一個軸向端可從第二面向輪轂中心側34偏移。扭矩傳輸花鍵齒52之另一軸向端可在軸向方向D3上從第二遠離輪轂中心側36偏移。
第二扭矩傳輸輪廓50圍繞第二鏈輪開口SP2C安置,使得第二扭矩傳輸輪廓50至少在第二面向輪轂中心側34與第二遠離輪轂中心側36之間延伸。第二扭矩傳輸輪廓50包含一第二軸向端50A,其經安置而在軸向方向D3上比第二面向輪轂中心側34更靠近第二遠離輪轂中心側36。第二扭矩傳輸輪廓50包含在軸向方向D3上設置於第二軸向端50A之一反面上之一第二額外軸向端50B。第二額外軸向端50B在軸向方向D3上設置於第二軸向端50A與第二遠離輪轂中心側36之間。第二扭矩傳輸花鍵齒52在軸向方向D3上自第二軸向端50A延伸至第二額外軸向端50B。
至少一個扭矩傳輸花鍵齒52具有在軸向方向D3上界定之一軸向花鍵長度L2。軸向花鍵長度L2在軸向方向D3上界定於第二軸向端50A與第二額外軸向端50B之間。在此實施例中,第二軸向端50A設置在第二遠離輪轂中心側36上。第二額外軸向端50B設置在第二面向輪轂中心側34上。然而,第二軸向端50A及第二額外軸向端50B之軸向位置不限於此實施例。第二軸向端50A可在軸向方向D3上從第二遠離輪轂中心側36偏移。第二額外軸向端50B可在軸向方向D3上從第二面向輪轂中心側34偏移。軸向花鍵長度L2亦可稱為一第二軸向花鍵長度L2。
第二鏈輪SP2在安裝狀態中安置於自行車後輪轂總成4之鏈輪支撐主體2上。第二鏈輪SP2之第二扭矩傳輸輪廓50經構形以在安裝狀態中在第二遠離輪轂中心側36上與第一鏈輪SP1之第一扭矩傳輸輪廓40嚙合。在安裝狀態中,第一扭矩傳輸花鍵齒42在軸向方向D3上與第二扭矩傳輸花鍵齒52至少部分重疊以在第一扭矩傳輸輪廓40與第二扭矩傳輸輪廓50之間傳輸一旋轉力。在安裝狀態中,第二扭矩傳輸花鍵齒52可在軸向方向D3上與輪轂扭矩傳輸花鍵齒6A至少部分重疊以在第二扭矩傳輸輪廓50與輪轂扭矩傳輸輪廓6之間傳輸一旋轉力。
第二扭矩傳輸輪廓50延伸超出第二鏈輪SP2之一鏈輪軸向中心平面SP2P。第二鏈輪SP2具有在軸向方向D3上自第二面向輪轂中心側34至第二遠離輪轂中心側36界定之一最大軸向寬度W2。鏈輪軸向中心平面SP2P經界定以平分最大軸向寬度W2且垂直於旋轉中心軸A1。第二鏈輪SP2之鏈輪軸向中心平面SP2P在軸向方向D3上設置於第二扭矩傳輸輪廓50之第二軸向端50A與第二額外軸向端50B之間。然而,第二扭矩傳輸輪廓50與鏈輪軸向中心平面SP2P之間的位置關係不限於此實施例。
如在圖12中所見,第三扭矩傳輸輪廓54至少安置於第二面向輪轂中心側34上。第三扭矩傳輸輪廓54至少在第二面向輪轂中心側34上圍繞第二鏈輪開口SP2C安置。複數個第三扭矩傳輸花鍵齒56至少安置於第二面向輪轂中心側34上。
在此實施例中,第三扭矩傳輸輪廓54自第二面向輪轂中心側34朝向第二遠離輪轂中心側36延伸。第三扭矩傳輸輪廓54在軸向方向D3上從第二遠離輪轂中心側36偏移。然而,第三扭矩傳輸輪廓54可安置於第二遠離輪轂中心側36上。第三扭矩傳輸輪廓54可在軸向方向D3上從第二面向輪轂中心側34偏移。
至少一個額外扭矩傳輸花鍵齒56在軸向方向D3上延伸。複數個第三扭矩傳輸花鍵齒56至少安置於第二面向輪轂中心側34上。至少一個額外扭矩傳輸花鍵齒56在軸向方向D3上自第二面向輪轂中心側34朝向第二遠離輪轂中心側36延伸。第三扭矩傳輸花鍵齒56在軸向方向D3上從第一扭矩傳輸花鍵齒42偏移以在安裝狀態中不與第一扭矩傳輸花鍵齒42嚙合。然而,額外扭矩傳輸花鍵齒56之一個軸向端可從第二面向輪轂中心側34偏移。額外扭矩傳輸花鍵齒56之另一軸向端可在軸向方向D3上設置於第二遠離輪轂中心側36上。
第三扭矩傳輸輪廓54包含一第三軸向端54A,其經安置而在軸向方向D3上比第二遠離輪轂中心側36更靠近第二面向輪轂中心側34。第三扭矩傳輸輪廓54包含在軸向方向D3上設置於第三軸向端54A之一反面上之一第三額外軸向端54B。第三軸向端54A在軸向方向D3上設置於第三額外軸向端54B與第二遠離輪轂中心側36之間。第三扭矩傳輸花鍵齒56在軸向方向D3上自第三軸向端54A延伸至第三額外軸向端54B。
至少一個額外扭矩傳輸花鍵齒56具有在軸向方向D3上界定之一額外軸向花鍵長度L3。額外軸向花鍵長度L3在軸向方向D3上界定於第三軸向端54A與第三額外軸向端54B之間。在此實施例中,第三軸向端54A在軸向方向D3上從第二遠離輪轂中心側36朝向第二面向輪轂中心側34偏移。第三額外軸向端54B設置在第二面向輪轂中心側34上。然而,第三軸向端54A及第三額外軸向端54B之軸向位置不限於此實施例。第三軸向端54A可設置在第二遠離輪轂中心側36上。第三額外軸向端54B可在軸向方向D3上從第二面向輪轂中心側34朝向第二遠離輪轂中心側36偏移。額外軸向花鍵長度L3亦可稱為一第三軸向花鍵長度L3。
如在圖9中所見,進一步額外扭矩傳輸花鍵齒58具有在軸向方向D3上界定之一第四軸向花鍵長度L4。第四軸向花鍵長度L4等於至少一個扭矩傳輸花鍵齒52之軸向花鍵長度L2。然而,第四軸向花鍵長度L4可不同於至少一個扭矩傳輸花鍵齒52之軸向花鍵長度L2。進一步額外扭矩傳輸花鍵齒58具有與第二扭矩傳輸花鍵齒52之結構實質上相同之結構,除了進一步額外扭矩傳輸花鍵齒58之一圓周寬度外。因此,為簡要起見,本文中不會對其詳細描述。
如在圖12中所見,至少一個扭矩傳輸花鍵齒52之軸向花鍵長度L2不同於至少一個第一扭矩傳輸花鍵齒42之第一軸向花鍵長度L1。在此實施例中,至少一個扭矩傳輸花鍵齒52之軸向花鍵長度L2大於至少一個第一扭矩傳輸花鍵齒42之第一軸向花鍵長度L1。然而,至少一個扭矩傳輸花鍵齒52之軸向花鍵長度L2可等於或小於至少一個第一扭矩傳輸花鍵齒42之第一軸向花鍵長度L1。
至少一個扭矩傳輸花鍵齒52之軸向花鍵長度L2不同於至少一個額外扭矩傳輸花鍵齒56之額外軸向花鍵長度L3。在此實施例中,至少一個扭矩傳輸花鍵齒52之軸向花鍵長度L2大於至少一個額外扭矩傳輸花鍵齒56之額外軸向花鍵長度L3。然而,至少一個扭矩傳輸花鍵齒52之軸向花鍵長度L2可等於或小於至少一個額外扭矩傳輸花鍵齒56之額外軸向花鍵長度L3。
至少一個第一扭矩傳輸花鍵齒42之第一軸向花鍵長度L1不同於至少一個額外扭矩傳輸花鍵齒56之額外軸向花鍵長度L3。在此實施例中,至少一個第一扭矩傳輸花鍵齒42之第一軸向花鍵長度L1小於至少一個額外扭矩傳輸花鍵齒56之額外軸向花鍵長度L3。然而,至少一個第一扭矩傳輸花鍵齒42之第一軸向花鍵長度L1可等於或大於至少一個額外扭矩傳輸花鍵齒56之額外軸向花鍵長度L3。
至少一個扭矩傳輸花鍵齒52之軸向花鍵長度L2不同於至少一個第一扭矩傳輸花鍵齒42之第一軸向花鍵長度L1及至少一個額外扭矩傳輸花鍵齒56之額外軸向花鍵長度L3之一總數。在此實施例中,至少一個扭矩傳輸花鍵齒52之軸向花鍵長度L2大於至少一個第一扭矩傳輸花鍵齒42之第一軸向花鍵長度L1及至少一個額外扭矩傳輸花鍵齒56之額外軸向花鍵長度L3之總數。然而,至少一個扭矩傳輸花鍵齒52之軸向花鍵長度L2可等於或小於至少一個第一扭矩傳輸花鍵齒42之第一軸向花鍵長度L1及至少一個額外扭矩傳輸花鍵齒56之額外軸向花鍵長度L3之總數。
如在圖12中所見,第一鏈輪SP1包含一軸向鄰接表面60,其經構形以在安裝狀態中軸向抵靠第二鏈輪SP2以用於使第一鏈輪SP1及第二鏈輪SP2相對於彼此軸向定位。第二鏈輪SP2包含一額外軸向鄰接表面62,其經構形以在安裝狀態中軸向抵靠軸向鄰接表面60以用於使第一鏈輪SP1及第二鏈輪SP2相對於彼此軸向定位。
在安裝狀態中,軸向鄰接表面60安置成比第一扭矩傳輸輪廓40更遠離自行車後輪轂總成4之軸向中心平面CP。軸向鄰接表面60設置於第一鏈輪SP1之第一面向輪轂中心側24上。額外軸向鄰接表面62設置於第二鏈輪SP2之第二遠離輪轂中心側36上。
如在圖13中可見,軸向鄰接表面60在軸向方向D3上與第一扭矩傳輸輪廓40相鄰。第一扭矩傳輸花鍵齒42在軸向方向D3上自軸向鄰接表面60突出。然而,在安裝狀態中,軸向鄰接表面60可安置成比第一扭矩傳輸輪廓40更靠近自行車後輪轂總成4之軸向中心平面CP。軸向鄰接表面60與第一扭矩傳輸輪廓40之間的位置關係不限於此實施例。
如在圖14中所見,第二鏈輪SP2包含設置於第二遠離輪轂中心側36上之一凹部64。額外軸向鄰接表面62設置於凹部64中。在此實施例中,額外軸向鄰接表面62之一軸向位置在軸向方向D3上與第二扭矩傳輸輪廓50之第二軸向端50A之一軸向位置重合。然而,額外軸向鄰接表面62之軸向位置可在軸向方向D3上從第二扭矩傳輸輪廓50之第二軸向端50A之軸向位置偏移。
如在圖3中可見,軸向鄰接表面60安置於第一扭矩傳輸輪廓40之徑向外部。軸向鄰接表面60安置於複數個第一扭矩傳輸花鍵齒42之徑向外部。軸向鄰接表面60具有一環形形狀。然而,軸向鄰接表面60可具有其他形狀。軸向鄰接表面60可安置於第一扭矩傳輸輪廓40之徑向內部及/或在圓周方向D2上安置於第一扭矩傳輸花鍵齒42之間。
如在圖5中可見,額外軸向鄰接表面62安置於第二扭矩傳輸輪廓50之徑向外部。額外軸向鄰接表面62安置於複數個第二扭矩傳輸花鍵齒52、複數個第三扭矩傳輸花鍵齒56及第四扭矩傳輸花鍵齒58之徑向外部。額外軸向鄰接表面62具有一環形形狀。然而,額外軸向鄰接表面62可具有其他形狀。額外軸向鄰接表面62可安置於第二扭矩傳輸輪廓50之徑向內部及/或在圓周方向D2上安置於第二扭矩傳輸花鍵齒52之間。
如在圖15中所見,第一鏈輪SP1之複數個第一扭矩傳輸花鍵齒42具有相對於旋轉中心軸A1之一第一內部花鍵小徑DM11。第一額外扭矩傳輸花鍵齒44具有相對於旋轉中心軸A1之第一內部花鍵小徑DM11。第二鏈輪SP2之複數個第二扭矩傳輸花鍵齒52具有相對於旋轉中心軸A1之一第二內部花鍵小徑DM21。在此實施例中,藉由自第一內部花鍵小徑DM11減去第二內部花鍵小徑DM21定義之一直徑差較佳地等於或大於-2 mm。直徑差更佳地等於或大於0 mm。然而,視需要及/或期望,直徑差不限於上述範圍。
第一鏈輪SP1之複數個第一扭矩傳輸花鍵齒42具有相對於旋轉中心軸A1之一第一內部花鍵大徑DM12。第一額外扭矩傳輸花鍵齒44具有相對於旋轉中心軸A1之第一內部花鍵大徑DM12。第二鏈輪SP2之複數個第二扭矩傳輸花鍵齒52具有相對於旋轉中心軸A1之一第二內部花鍵大徑DM22。第一內部花鍵大徑DM12小於第二內部花鍵大徑DM22。
如在圖16中所見,第二鏈輪SP2之複數個第三扭矩傳輸花鍵齒56具有相對於旋轉中心軸A1之一第三內部花鍵小徑DM31。第二鏈輪SP2之複數個第三扭矩傳輸花鍵齒56具有相對於旋轉中心軸A1之一第三內部花鍵大徑DM32。第三內部花鍵小徑DM31等於第二內部花鍵小徑DM21。第三內部花鍵大徑DM32等於第二內部花鍵大徑DM22。
第二鏈輪SP2之進一步額外扭矩傳輸花鍵齒58具有相對於旋轉中心軸A1之一第四內部花鍵小徑DM41。第二鏈輪SP2之進一步額外扭矩傳輸花鍵齒58具有相對於旋轉中心軸A1之一第四內部花鍵大徑DM42。第四內部花鍵小徑DM41等於第二內部花鍵小徑DM21及第三內部花鍵小徑DM31。第四內部花鍵大徑DM42等於第二內部花鍵大徑DM22及第三內部花鍵大徑DM32。
如在圖10及圖17中所見,第一內部花鍵小徑DM11大於自行車後輪轂總成4之鏈輪支撐主體2之複數個輪轂扭矩傳輸花鍵齒6A之一外部花鍵小徑DM51。第一內部花鍵大徑DM12大於自行車後輪轂總成4之鏈輪支撐主體2之複數個輪轂扭矩傳輸花鍵齒6A之一外部花鍵大徑DM52及/或DM62。
如在圖10中所見,在此實施例中,第一外部花鍵齒7包含一第一齒部分7A及一第二齒部分7B。第一齒部分7A具有外部花鍵大徑DM52。第二齒部分7B具有一額外外部花鍵大徑DM53。外部花鍵大徑DM52小於額外外部花鍵大徑DM53。第一內部花鍵大徑DM12大於複數個第一外部花鍵齒7之外部花鍵大徑DM52。第一內部花鍵大徑DM12小於額外外部花鍵大徑DM53。然而,第一內部花鍵大徑DM12、外部花鍵小徑DM51、外部花鍵大徑DM52及額外外部花鍵大徑DM53之間的關係不限於此實施例。
如在圖17中所見,第二外部花鍵齒8包含外部花鍵大徑DM62。第一內部花鍵大徑DM12大於複數個第二外部花鍵齒8之外部花鍵大徑DM62。然而,第一內部花鍵大徑DM12與外部花鍵大徑DM62之間的關係不限於此實施例。
如在圖15中所見,第一扭矩傳輸花鍵齒42具有在圓周方向D2上界定之一第一圓周寬度CW11。第一額外扭矩傳輸花鍵齒44具有在圓周方向D2上界定之一第一額外圓周寬度CW12。第二扭矩傳輸花鍵齒52具有在圓周方向D2上界定之一第二圓周寬度CW2。在此實施例中,第一圓周寬度CW11大於第一額外圓周寬度CW12及第二圓周寬度CW2。然而,第一圓周寬度CW11、第一額外圓周寬度CW12及第二圓周寬度CW2之間的尺寸關係不限於此實施例。
如在圖16中所見,第三扭矩傳輸花鍵齒56具有在圓周方向D2上界定之一第三圓周寬度CW3。進一步額外扭矩傳輸花鍵齒58具有在圓周方向D2上界定之一第四圓周寬度CW4。
如在圖15及圖16中所見,第二圓周寬度CW2等於第三圓周寬度CW3。因此,第一圓周寬度CW11大於第二圓周寬度CW2及第三圓周寬度CW3。第四圓周寬度CW4大於第一圓周寬度CW11、第二圓周寬度CW2及第三圓周寬度CW3。然而,第一圓周寬度CW1至第四圓周寬度CW4之間的尺寸關係不限於此實施例。
如本文中使用之術語「包括」及其衍生詞旨在為開放性術語,其等規定所陳述之特徵、元件、組件、群組、整數及/或步驟之存在,但不排除其他未陳述之特徵、元件、組件、群組、整數及/或步驟之存在。此概念亦適用於具有相似含義之字詞,例如,術語「具有」、「包含」及其等衍生詞。
術語「部件」、「區段」、「部分」、「零件」、「元件」、「主體」及「結構」當以單數使用時可具有一單一零件或複數個零件之雙重含義。
本申請案中所敘述之諸如「第一」及「第二」之序數僅為識別符,且不具有任何其他含義(例如一特定順序及其類似者)。再者,例如,術語「第一元件」自身不暗示「第二元件」的存在,且術語「第二元件」自身不暗示「第一元件」的存在。
除其中元件對具有彼此相同之形狀或結構之構形以外,如本文所使用之術語「對」亦可涵蓋其中該元件對具有彼此不同之形狀或結構之構形。
術語「一」、「一或多個」及「至少一個」可在本文中互換使用。
如本發明中使用之片語「之至少一者」意謂一預期選擇之「一或多者」。針對一個實例,如本發明中使用之片語「之至少一者」在其選擇數目為二時意謂「僅一個單一選擇」或「兩個選擇之兩者」。針對其他實例,如本發明中使用之片語「之至少一者」在其選擇數目等於或多於三時意謂「僅一個單一選擇」或「等於或多於兩個選擇之任何組合」。例如,片語「A及B之至少一者」涵蓋(1)僅A、(2)僅B及(3)A及B兩者。片語「A、B及C之至少一者」涵蓋(1)僅A、(2)僅B、(3)僅C、(4)A及B兩者、(5)B及C兩者、(6)A及C兩者及(7)A、B及C全部。換言之,片語「A及B之至少一者」在本發明中並不意謂「A之至少一者及B之至少一者」。
最後,程度術語(諸如,如本文中使用之「實質上」、「大約」及「近似」)意謂所修飾術語之一合理偏差量,使得最終結果不會顯著改變。本申請案中描述之所有數值可被解釋為包含諸如「實質上」、「大約」及「近似」之術語。
顯然,鑑於上述教示,本發明之諸多修改及變動係可能的。因此,應理解,在隨附發明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內,本發明可以不同於本文具體描述之方式實踐。
2:鏈輪支撐主體 4:自行車後輪轂總成 4A:輪轂軸 5:鏈條 6:輪轂扭矩傳輸輪廓 6A:輪轂扭矩傳輸花鍵齒 6B:軸向齒端 7:第一外部花鍵齒 7A:第一齒部分 7B:第二齒部分 8:第二外部花鍵齒 10:自行車後鏈輪總成 12:鏈輪載體 13:鎖定環 14:第一鏈輪載體 14A:第一載體內部花鍵 16:第二鏈輪載體 16A:第二載體內部花鍵 18:緊固件 20:緊固件 24:第一面向輪轂中心側 26:第一遠離輪轂中心側 34:第二面向輪轂中心側 36:第二遠離輪轂中心側 40:第一扭矩傳輸輪廓 40A:第一軸向端 40B:第一額外軸向端 42:第一扭矩傳輸花鍵齒 42A:第一驅動表面 44:第一額外扭矩傳輸花鍵齒 44A:第一額外驅動表面 50:第二扭矩傳輸輪廓 50A:第二軸向端 50B:第二額外軸向端 52:第二扭矩傳輸花鍵齒 52A:第二接納表面 52B:第二驅動表面 54:第三扭矩傳輸輪廓 54A:第三軸向端 54B:第三額外軸向端 56:第三扭矩傳輸花鍵齒 56A:第三驅動表面 58:進一步額外扭矩傳輸花鍵齒/第四扭矩傳輸花鍵齒 58A:第四驅動表面 60:軸向鄰接表面 62:額外軸向鄰接表面 64:凹部 A1:旋轉中心軸 CP:軸向中心平面 CW11:第一圓周寬度 CW12:第一額外圓周寬度 CW2:第二圓周寬度 CW3:第三圓周寬度 CW4:第四圓周寬度 D2:圓周方向 D12:逆旋轉方向 D11:驅動旋轉方向 D3:軸向方向 DM1:第一外徑 DM2:第二外徑 DM11:第一內部花鍵小徑 DM12:第一內部花鍵大徑 DM21:第二內部花鍵小徑 DM22:第二內部花鍵大徑 DM31:第三內部花鍵小徑 DM32:第三內部花鍵大徑 DM41:第四內部花鍵小徑 DM42:第四內部花鍵大徑 DM51:外部花鍵小徑 DM52:外部花鍵大徑 DM53:額外外部花鍵大徑 DM62:外部花鍵大徑 L1:第一軸向花鍵長度 L2:軸向花鍵長度 L3:額外軸向花鍵長度 L4:第四軸向花鍵長度 PA1:第一節距角 PA2:第二節距角 PA3:第三節距角 SP1:第一鏈輪 SP1A:第一鏈輪主體 SP1B:第一鏈輪齒 SP1C:第一鏈輪開口 SP2:第二鏈輪 SP2A:第二鏈輪主體 SP2B:第二鏈輪齒 SP2C:第二鏈輪開口 SP2D:降檔促進凹部 SP2P:鏈輪軸向中心平面 SP2U:升檔促進凹部 SP3:第三鏈輪 SP4:第四鏈輪 SP5:第五鏈輪 SP6:第六鏈輪 SP7:第七鏈輪 SP8:第八鏈輪 SP9:第九鏈輪 SP10:第十鏈輪 SP11:第十一鏈輪 SP12:第十二鏈輪 W2:最大軸向寬度
將易於獲得對本發明及本發明之許多隨附優點之一更完整瞭解,此係因為當結合附圖考慮時,藉由參考下列實施方式,變得更佳理解本發明及本發明之許多隨附優點。
圖1係根據一實施例之一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一透視圖。
圖2係沿圖1之線II-II取得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一橫截面視圖。
圖3係圖1中繪示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一第一鏈輪之一側視圖。
圖4係圖1中繪示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一第二鏈輪之一側視圖。
圖5係圖1中繪示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一第二鏈輪之另一側視圖。
圖6係圖1中繪示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一部分分解透視圖,其具有一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一鏈輪支撐主體。
圖7係沿圖10之線VII-VII取得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一橫截面視圖。
圖8係沿圖10之線VIII-VIII取得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一橫截面視圖。
圖9係圖1中繪示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第一鏈輪及第二鏈輪之一部分透視圖。
圖10係沿圖7之線X-X取得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一橫截面視圖。
圖11係沿圖8之線XI-XI取得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一橫截面視圖。
圖12係沿圖8之線XII-XII取得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一橫截面視圖。
圖13係圖1中繪示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第一鏈輪之一部分透視圖。
圖14係圖1中繪示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第二鏈輪之一部分透視圖。
圖15係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一部分放大橫截面視圖。
圖16係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一部分放大橫截面視圖。
圖17係沿圖8之線XII-XII取得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一橫截面視圖。
2:鏈輪支撐主體
6:輪轂扭矩傳輸輪廓
6A:輪轂扭矩傳輸花鍵齒
6B:軸向齒端
7:第一外部花鍵齒
7A:第一齒部分
7B:第二齒部分
10:自行車後鏈輪總成
13:鎖定環
24:第一面向輪轂中心側
26:第一遠離輪轂中心側
34:第二面向輪轂中心側
36:第二遠離輪轂中心側
40:第一扭矩傳輸輪廓
40A:第一軸向端
40B:第一額外軸向端
42:第一扭矩傳輸花鍵齒
50:第二扭矩傳輸輪廓
50A:第二軸向端
52:第二扭矩傳輸花鍵齒
62:額外軸向鄰接表面
64:凹部
A1:旋轉中心軸
CP:軸向中心平面
D3:軸向方向
DM11:第一內部花鍵小徑
DM12:第一內部花鍵大徑
DM22:第二內部花鍵大徑
DM51:外部花鍵小徑
DM52:外部花鍵大徑
DM53:額外外部花鍵大徑
L1:第一軸向花鍵長度
L2:軸向花鍵長度
SP1:第一鏈輪
SP1A:第一鏈輪主體
SP1B:第一鏈輪齒
SP1C:第一鏈輪開口
SP2:第二鏈輪
SP2A:第二鏈輪主體
SP2B:第二鏈輪齒
SP2C:第二鏈輪開口
SP2P:鏈輪軸向中心平面
SP3:第三鏈輪
SP4:第四鏈輪
W2:最大軸向寬度

Claims (26)

  1. 一種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經構形以安裝至一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一鏈輪支撐主體,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包括: 一第一鏈輪,其具有一第一鏈輪開口、一第一面向輪轂中心側及一第一遠離輪轂中心側,該第一遠離輪轂中心側在相對於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一旋轉中心軸之一軸向方向上設置於該第一面向輪轂中心側之一反面上,該第一面向輪轂中心側經構形以在其中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安裝至該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一安裝狀態中面向該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一軸向中心平面,該第一鏈輪包含圍繞該第一鏈輪開口安置之一第一扭矩傳輸輪廓;及 一第二鏈輪,其具有一第二鏈輪開口、一第二面向輪轂中心側及一第二遠離輪轂中心側,該第二遠離輪轂中心側在該軸向方向上設置於該第二面向輪轂中心側之一反面上,該第二面向輪轂中心側經構形以在該安裝狀態中面向該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該軸向中心平面,該第二鏈輪包含圍繞該第二鏈輪開口安置之一第二扭矩傳輸輪廓,該第二鏈輪經構形以在該安裝狀態中安置成比該第一鏈輪更靠近該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該軸向中心平面, 該第一鏈輪之該第一扭矩傳輸輪廓經構形以在該安裝狀態中與該第二鏈輪之該第二扭矩傳輸輪廓嚙合; 該第一鏈輪包含一軸向鄰接表面,其經構形以在該安裝狀態中軸向抵靠該第二鏈輪以用於使該第一鏈輪及該第二鏈輪相對於彼此軸向定位,及 該軸向鄰接表面經安置而在該安裝狀態中比該第一扭矩傳輸輪廓更遠離該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該軸向中心平面。
  2.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中 該軸向鄰接表面在該軸向方向上與該第一扭矩傳輸輪廓相鄰。
  3.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中 該軸向鄰接表面安置於該第一扭矩傳輸輪廓之徑向外部。
  4.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中 該第一扭矩傳輸輪廓包含一第一軸向端,其經安置而在該軸向方向上比該第一遠離輪轂中心側更靠近該第一面向輪轂中心側,及 該第二扭矩傳輸輪廓包含一第二軸向端,其經安置而在該軸向方向上比該第二面向輪轂中心側更靠近該第二遠離輪轂中心側。
  5.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中 該第一鏈輪之一總齒數小於該第二鏈輪之一總齒數。
  6. 如請求項5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中 該第一鏈輪之該總齒數等於或小於十四。
  7.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中 該第一扭矩傳輸輪廓包含複數個第一扭矩傳輸花鍵齒,及 該第二扭矩傳輸輪廓包含複數個第二扭矩傳輸花鍵齒。
  8.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中 該第二鏈輪之該第二扭矩傳輸輪廓經構形以在該安裝狀態中與該鏈輪支撐主體之一輪轂扭矩傳輸輪廓嚙合。
  9.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中 該第二鏈輪包含至少在該第二面向輪轂中心側上圍繞該第二鏈輪開口安置之一第三扭矩傳輸輪廓,及 該第二鏈輪之該第三扭矩傳輸輪廓經構形以在該安裝狀態中與該鏈輪支撐主體之一輪轂扭矩傳輸輪廓嚙合。
  10. 如請求項9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中 該第三扭矩傳輸輪廓相對於該旋轉中心軸在一圓周方向上從該第二扭矩傳輸輪廓偏移。
  11.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中 該第一鏈輪經構形以在該安裝狀態中相對於該旋轉中心軸安置於該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該鏈輪支撐主體之軸向外部。
  12. 一種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經構形以安裝至一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一鏈輪支撐主體,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包括: 一第一鏈輪,其具有一第一鏈輪開口、一第一面向輪轂中心側及一第一遠離輪轂中心側,該第一遠離輪轂中心側在相對於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一旋轉中心軸之一軸向方向上設置於該第一面向輪轂中心側之一反面上,該第一面向輪轂中心側經構形以在其中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安裝至該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一安裝狀態中面向該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一軸向中心平面,該第一鏈輪包含至少在該第一面向輪轂中心側上圍繞該第一鏈輪開口安置之一第一扭矩傳輸輪廓;及 一第二鏈輪,其具有一第二鏈輪開口、一第二面向輪轂中心側及一第二遠離輪轂中心側,該第二遠離輪轂中心側在該軸向方向上設置於該第二面向輪轂中心側之一反面上,該第二面向輪轂中心側經構形以在該安裝狀態中面向該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該軸向中心平面,該第二鏈輪包含圍繞該第二鏈輪開口安置使得該第二扭矩傳輸輪廓至少在該第二面向輪轂中心側與該第二遠離輪轂中心側之間延伸之一第二扭矩傳輸輪廓,該第二鏈輪經構形以在該安裝狀態中安置成比該第一鏈輪更靠近該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該軸向中心平面, 該第二鏈輪之該第二扭矩傳輸輪廓經構形以在該安裝狀態中與該第一鏈輪之該第一扭矩傳輸輪廓及該鏈輪支撐主體之一輪轂扭矩傳輸輪廓嚙合。
  13. 如請求項12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中 該第二鏈輪之該第二扭矩傳輸輪廓經構形以在該安裝狀態中在該第二遠離輪轂中心側上與該第一鏈輪之該第一扭矩傳輸輪廓嚙合且經構形以在該安裝狀態中在該第二面向輪轂中心側上與該鏈輪支撐主體之一輪轂扭矩傳輸輪廓嚙合。
  14. 如請求項12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中 該第二扭矩傳輸輪廓延伸超出該第二鏈輪之一鏈輪軸向中心平面。
  15. 如請求項12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中 該第二扭矩傳輸輪廓自該第二面向輪轂中心側延伸至該第二遠離輪轂中心側。
  16. 一種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經構形以安裝至一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一鏈輪支撐主體,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包括: 一第一鏈輪,其具有一第一鏈輪開口、一第一面向輪轂中心側及一第一遠離輪轂中心側,該第一遠離輪轂中心側在相對於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一旋轉中心軸之一軸向方向上設置於該第一面向輪轂中心側之一反面上,該第一面向輪轂中心側經構形以在其中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安裝至該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一安裝狀態中面向該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一軸向中心平面,該第一鏈輪包含至少在該第一面向輪轂中心側上圍繞該第一鏈輪開口安置之一第一扭矩傳輸輪廓;及 一第二鏈輪,其具有一第二鏈輪開口、一第二面向輪轂中心側及一第二遠離輪轂中心側,該第二遠離輪轂中心側在該軸向方向上設置於該第二面向輪轂中心側之一反面上,該第二面向輪轂中心側經構形以在該安裝狀態中面向該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該軸向中心平面,該第二鏈輪包含圍繞該第二鏈輪開口安置之一第二扭矩傳輸輪廓及圍繞該第二鏈輪開口安置之一第三扭矩傳輸輪廓,該第二鏈輪經構形以在該安裝狀態中安置成比該第一鏈輪更靠近該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該軸向中心平面, 該第二鏈輪之該第二扭矩傳輸輪廓包含在該軸向方向上延伸之至少一個扭矩傳輸花鍵齒, 該第二鏈輪之該第三扭矩傳輸輪廓包含在該軸向方向上延伸之至少一個額外扭矩傳輸花鍵齒, 該至少一個扭矩傳輸花鍵齒具有在該軸向方向上界定之一軸向花鍵長度, 該至少一個額外扭矩傳輸花鍵齒具有在該軸向方向上界定之一額外軸向花鍵長度,及 該至少一個扭矩傳輸花鍵齒之該軸向花鍵長度不同於該至少一個額外扭矩傳輸花鍵齒之該額外軸向花鍵長度。
  17. 如請求項16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中 該至少一個扭矩傳輸花鍵齒之該軸向花鍵長度大於該至少一個額外扭矩傳輸花鍵齒之該額外軸向花鍵長度。
  18. 如請求項17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中 該至少一個扭矩傳輸花鍵齒經構形以在該安裝狀態中與該第一鏈輪之該第一扭矩傳輸輪廓及該鏈輪支撐主體之一輪轂扭矩傳輸輪廓嚙合,及 該至少一個額外扭矩傳輸花鍵齒經構形以在該安裝狀態中不與該第一鏈輪之該第一扭矩傳輸輪廓嚙合且與該鏈輪支撐主體之該輪轂扭矩傳輸輪廓嚙合。
  19. 如請求項16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中 該第二鏈輪之該第二扭矩傳輸輪廓包含一進一步額外扭矩傳輸花鍵齒,其在大小及形狀之至少一者中不同於該至少一個扭矩傳輸花鍵齒及該至少一個額外扭矩傳輸花鍵齒。
  20. 一種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經構形以安裝至一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一鏈輪支撐主體,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包括: 一第一鏈輪,其具有一第一鏈輪開口、一第一面向輪轂中心側及一第一遠離輪轂中心側,該第一遠離輪轂中心側在相對於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一旋轉中心軸之一軸向方向上設置於該第一面向輪轂中心側之一反面上,該第一面向輪轂中心側經構形以在其中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安裝至該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一安裝狀態中面向該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一軸向中心平面,該第一鏈輪包含圍繞該第一鏈輪開口安置之複數個第一扭矩傳輸花鍵齒;及 一第二鏈輪,其具有一第二鏈輪開口、一第二面向輪轂中心側及一第二遠離輪轂中心側,該第二遠離輪轂中心側在該軸向方向上設置於該第二面向輪轂中心側之一反面上,該第二面向輪轂中心側經構形以在該安裝狀態中面向該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該軸向中心平面,該第二鏈輪包含圍繞該第二鏈輪開口安置之複數個第二扭矩傳輸花鍵齒,該第二鏈輪經構形以在該安裝狀態中安置成比該第一鏈輪更靠近該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該軸向中心平面, 該第一鏈輪之該複數個第一扭矩傳輸花鍵齒經構形以在該安裝狀態中與該第二鏈輪之該複數個第二扭矩傳輸花鍵齒嚙合, 該第一鏈輪之該複數個第一扭矩傳輸花鍵齒具有相對於該旋轉中心軸之一第一內部花鍵小徑, 該第二鏈輪之該複數個第二扭矩傳輸花鍵齒具有相對於該旋轉中心軸之一第二內部花鍵小徑,及 藉由自該第一內部花鍵小徑減去該第二內部花鍵小徑定義之一直徑差等於或大於-2 mm。
  21. 如請求項20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中 該直徑差等於或大於0 mm。
  22. 如請求項20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中 該第一扭矩傳輸輪廓至少安置於該第一面向輪轂中心側上,及 該第二扭矩傳輸輪廓至少安置於該第二遠離輪轂中心側上。
  23. 一種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經構形以安裝至一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一鏈輪支撐主體,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包括: 一第一鏈輪,其具有一第一鏈輪開口、一第一面向輪轂中心側及一第一遠離輪轂中心側,該第一遠離輪轂中心側在相對於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一旋轉中心軸之一軸向方向上設置於該第一面向輪轂中心側之一反面上,該第一面向輪轂中心側經構形以在其中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安裝至該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一安裝狀態中面向該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一軸向中心平面,該第一鏈輪包含圍繞該第一鏈輪開口安置之複數個第一扭矩傳輸花鍵齒,該第一鏈輪經構形以在該安裝狀態中相對於該旋轉中心軸安置於該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該鏈輪支撐主體之軸向外部;及 一第二鏈輪,其具有一第二鏈輪開口、一第二面向輪轂中心側及一第二遠離輪轂中心側,該第二遠離輪轂中心側在該軸向方向上設置於該第二面向輪轂中心側之一反面上,該第二面向輪轂中心側經構形以在該安裝狀態中面向該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該軸向中心平面,該第二鏈輪包含圍繞該第二鏈輪開口安置之複數個第二扭矩傳輸花鍵齒,該第二鏈輪經構形以在該安裝狀態中安置成比該第一鏈輪更靠近該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該軸向中心平面, 該第一鏈輪之該複數個第一扭矩傳輸花鍵齒經構形以在該安裝狀態中與該第二鏈輪之該複數個第二扭矩傳輸花鍵齒嚙合, 該第一鏈輪之該複數個第一扭矩傳輸花鍵齒具有相對於該旋轉中心軸之一第一內部花鍵小徑,及 該第一內部花鍵小徑大於該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該鏈輪支撐主體之複數個輪轂扭矩傳輸花鍵齒之一外部花鍵小徑。
  24. 如請求項23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中 該第二鏈輪在該安裝狀態中安置於該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該鏈輪支撐主體上。
  25. 如請求項23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中 該第一鏈輪之該複數個第一扭矩傳輸花鍵齒具有相對於該旋轉中心軸之一第一內部花鍵大徑,及 該第一內部花鍵大徑大於該自行車後輪轂總成之該鏈輪支撐主體之該複數個輪轂扭矩傳輸花鍵齒之一外部花鍵大徑。
  26. 如請求項23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中 該複數個第一扭矩傳輸花鍵齒至少安置於該第一面向輪轂中心側上,及 該複數個第二扭矩傳輸花鍵齒至少安置於該第二遠離輪轂中心側上。
TW109135830A 2019-12-10 2020-10-16 自行車後鏈輪總成 TW20212230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6/709,876 US11465710B2 (en) 2019-12-10 2019-12-10 Bicycle rear sprocket assembly
US16/709,876 2019-12-1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22304A true TW202122304A (zh) 2021-06-16

Family

ID=759627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5830A TW202122304A (zh) 2019-12-10 2020-10-16 自行車後鏈輪總成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465710B2 (zh)
CN (1) CN112937752B (zh)
DE (1) DE102020213391A1 (zh)
TW (1) TW202122304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2017730B2 (en) * 2019-10-17 2024-06-25 Yuan-Shun Li Bicycle cassette with increased tooth ratio
DE102020005373A1 (de) * 2020-09-01 2022-03-03 Sram Deutschland Gmbh Mehrfachritzelanordnung für eine Hinterradbaugruppe für ein Fahrrad und Hinterradbaugruppe
EP3960606A1 (de) * 2020-09-01 2022-03-02 SRAM Deutschland GmbH Mehrfachritzel-baugruppe und hinterradbaugruppe für ein fahrrad mit kettenschaltung
EP4269222A1 (en) * 2022-04-30 2023-11-01 Li, Yuan-Shun Bicycle cassette with increased tooth ratio
US11767080B1 (en) * 2022-07-15 2023-09-26 Shimano Inc. Rear sprocket assembly
US20240067299A1 (en) * 2022-08-30 2024-02-29 Shimano Inc. Rear sprocke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8017422U1 (de) * 1980-06-28 1980-10-09 Fichtel & Sachs Ag, 8720 Schweinfurt Antriebsteil einer kettenschaltung fuer fahrraeder
US6340338B1 (en) * 2000-09-13 2002-01-22 Shimano Inc. Bicycle sprocket
US7011592B2 (en) * 2002-03-08 2006-03-14 Shimano, Inc. Sprocket assembly for a bicycle
US6866604B2 (en) * 2003-01-17 2005-03-15 Shimano, Inc. Multiple level sprocket support for a bicycle
US7846047B2 (en) * 2004-09-10 2010-12-07 Shimano, Inc. Bicycle sprocket having a thickened spline
ITMI20071660A1 (it) * 2007-08-09 2009-02-10 Campagnolo Srl Sistema di trasmissione del moto di una bicicletta
US20100099530A1 (en) * 2008-03-28 2010-04-22 Douglas Chiang Bicycle Cogset
DE102015008454A1 (de) * 2014-12-15 2016-06-16 Shimano Inc. Fahrradmehrfachkettenradanordnung
US10549816B2 (en) * 2016-02-26 2020-02-04 Shimano Inc. Bicycle sprocket and bicycle sprocket assembly
US10093388B2 (en) * 2016-06-28 2018-10-09 Shimano Inc. Bicycle rear sprocket assembly
US10053187B2 (en) * 2016-07-07 2018-08-21 Shimano Inc. Bicycle rear sprocket assembly and bicycle rear sprocket
US10315727B2 (en) * 2017-02-16 2019-06-11 Shimano Inc. Bicycle rear sprocket assembly
US10919339B2 (en) * 2017-05-22 2021-02-16 Shimano Inc. Bicycle hub assembly and bicycle drive train assembly
US10946931B2 (en) * 2017-09-22 2021-03-16 Shimano Inc. Bicycle rear sprocket assembly and bicycle drive train
DE102018111277A1 (de) * 2017-05-30 2018-12-06 Shimano Inc. Hintere fahrradkettenradanordnung und fahrrad-antriebsstra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02583A (zh) 2022-07-29
DE102020213391A1 (de) 2021-06-10
CN114802585A (zh) 2022-07-29
US11465710B2 (en) 2022-10-11
CN114802582A (zh) 2022-07-29
US20210171155A1 (en) 2021-06-10
CN112937752A (zh) 2021-06-11
CN114802584A (zh) 2022-07-29
CN112937752B (zh) 2022-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2122304A (zh) 自行車後鏈輪總成
TWI661979B (zh) 自行車鏈輪及自行車鏈輪總成
TWI765107B (zh) 自行車後鏈輪總成
TWI783598B (zh) 自行車後鏈輪總成
TWI726190B (zh) 自行車後鏈輪總成
TWI702168B (zh) 自行車鏈輪總成
TWI681137B (zh) 自行車鏈輪及自行車曲柄總成
TWI639785B (zh) 自行車鏈輪及自行車鏈輪總成
TWI798295B (zh) 自行車後鏈輪總成
TWI704086B (zh) 自行車鏈輪總成
TWI727138B (zh) 自行車鏈輪總成
TWI720266B (zh) 自行車前鏈輪、自行車曲柄總成、及自行車傳動系統
US10889353B2 (en) Bicycle rear sprocket assembly
TWI706893B (zh) 自行車鏈輪
TWI812721B (zh) 自行車多重鏈輪及自行車鏈輪
TWI742252B (zh) 自行車鏈輪及自行車鏈輪總成
US11338887B2 (en) Bicycle rear sprocket
TW202005870A (zh) 自行車鏈輪
TWI757531B (zh) 自行車後鏈輪總成
TWI757534B (zh) 自行車後鏈輪總成
TWI803944B (zh) 自行車後鏈輪總成
CN114802583B (zh) 自行车后链轮组件
CN114802584B (zh) 自行车后链轮组件
CN114802585B (zh) 自行车后链轮组件
TW202208234A (zh) 自行車鏈輪總成及自行車鏈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