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5107B - 自行車後鏈輪總成 - Google Patents

自行車後鏈輪總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65107B
TWI765107B TW107136279A TW107136279A TWI765107B TW I765107 B TWI765107 B TW I765107B TW 107136279 A TW107136279 A TW 107136279A TW 107136279 A TW107136279 A TW 107136279A TW I765107 B TWI765107 B TW I76510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procket
bicycle rear
teeth
assembly
bicyc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362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22575A (zh
Inventor
小松厚志
湯淺浩司
中島岳彦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225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225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51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5107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9/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9/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2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being laterally shiftable, e.g. using a rear derailleu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00Couplings for rigidly connecting two coaxial shafts or other movable machine elements
    • F16D1/10Quick-acting couplings in which the parts are connected by simply bringing them together axial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5/00Elements with teeth or friction surfa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Worms, pulleys or sheaves for gearing mechanisms
    • F16H55/02Toothed members; Worms
    • F16H55/30Chain-whe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5/00Elements with teeth or friction surfa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Worms, pulleys or sheaves for gearing mechanisms
    • F16H55/02Toothed members; Worms
    • F16H55/30Chain-wheels
    • F16H55/303Chain-wheels for round linked chains, i.e. hoisting chains with identical link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018Shaft assemblies for gearings
    • F16H57/0025Shaft assemblies for gearings with gearing elements rigidly connected to a shaft, e.g. securing gears or pulleys by specially adapted splines, keys or metho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00Couplings for rigidly connecting two coaxial shafts or other movable machine elements
    • F16D1/10Quick-acting couplings in which the parts are connected by simply bringing them together axially
    • F16D2001/103Quick-acting couplings in which the parts are connected by simply bringing them together axially the torque is transmitted via splined connections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包含至少一個鏈輪及一內腔。該至少一個鏈輪包括經組態以與一自行車輪轂總成嚙合之至少十個內花鍵齒。該至少十個內花鍵齒具有一內花鍵大徑。該內腔具有大於該內花鍵大徑之一最大外徑。

Description

自行車後鏈輪總成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自行車後鏈輪總成。
騎車正變成更日益流行的消遣形式以及交通方式。此外,騎車已變為業餘及專業人員兩者的非常流行競技運動。不論自行車是用於消遣、交通抑或是用於競賽,自行車行業正不斷地改良自行車之各種組件。已經充分重新設計的一個自行車組件為鏈輪總成。
根據本發明之第一態樣,一種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包含至少一個鏈輪及一內腔。該至少一個鏈輪包括經組態以與一自行車輪轂總成嚙合之至少十個內花鍵齒。該至少十個內花鍵齒具有一內花鍵大徑。該內腔具有大於該內花鍵大徑之一最大外徑。
在根據第一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情況下,相比於包括九個或更少內花鍵齒之鏈輪,至少十個內花鍵齒減少施加至至少十個內花鍵齒中之每一者的旋轉力。此改良至少一個鏈輪之耐久性及/或改良挑選至少一個鏈輪之材料的自由度而不降低至少一個鏈輪之耐久性。此外,該內腔節省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重量。
根據本發明之第二態樣,根據第一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經組態以使得該至少十個內花鍵齒之一總數目等於或大於20。
在根據第二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情況下,相比於包括九個或更少內花鍵齒之鏈輪,至少二十個內花鍵齒進一步減少施加至至少二十個內花鍵齒中之每一者的旋轉力。此進一步改良至少一個鏈輪之耐久性及/或改良挑選至少一個鏈輪之材料的自由度而不降低至少一個鏈輪之耐久性。
根據本發明之第三態樣,根據第二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經組態以使得該至少十個內花鍵齒之該總數目等於或大於25。
在根據第三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情況下,相比於包括九個或更少內花鍵齒之鏈輪,至少二十五個內花鍵齒進一步減少施加至至少二十個內花鍵齒中之每一者的旋轉力。此進一步改良至少一個鏈輪之耐久性及/或改良挑選至少一個鏈輪之材料的自由度而不降低至少一個鏈輪之耐久性。
根據本發明之第四態樣,根據第一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經組態以使得該至少十個內花鍵齒具有一第一內部周節角及不同於該第一內部周節角之一第二內部周節角。
在根據第四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情況下,第一內部周節角與第二內部周節角之間的差異幫助使用者將自行車後鏈輪總成正確地安裝至自行車輪轂總成,尤其是關於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每一鏈輪之圓周位置。
根據本發明之第五態樣,根據第一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經組態以使得該至少十個內花鍵齒中之至少一者具有不同於該至少十個內花鍵齒中之另一者之一第二花鍵形狀的一第一花鍵形狀。
在根據第五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情況下,第一花鍵形狀與第二花鍵形狀之間的差異幫助使用者將自行車後鏈輪總成正確地安裝至自行車輪轂總成,尤其是關於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每一鏈輪之圓周位置。
根據本發明之第六態樣,根據第一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經組態以使得該至少十個內花鍵齒中之至少一者具有不同於該至少十個內花鍵齒中之另一者之一第二花鍵大小的一第一花鍵大小。
在根據第六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情況下,第一大小與第二大小之間的差異幫助使用者將自行車後鏈輪總成正確地安裝至鏈輪支撐本體,尤其是關於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每一鏈輪之圓周位置。
根據本發明之第七態樣,一種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包含至少一個鏈輪及一內腔。該至少一個鏈輪包括經組態以與一自行車輪轂總成嚙合之複數個內花鍵齒。該複數個內花鍵齒中之至少兩個內花鍵齒相對於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一旋轉中心軸線以一第一內部周節角沿圓周配置。該第一內部周節角在10度至20度之範圍內。該複數個內花鍵齒具有一內花鍵大徑。該內腔具有大於該內花鍵大徑之一最大外徑。
在根據第七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情況下,相比於包括九個或更少內花鍵齒之一鏈輪支撐本體,該第一內部周節角減少施加至至少十個內花鍵齒中之每一者的旋轉力。此改良至少一個鏈輪之耐久性及/或改良挑選至少一個鏈輪之材料的自由度而不降低至少一個鏈輪之耐久性。此外,該內腔節省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重量。
根據本發明之第八態樣,根據第七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經組態以使得該第一內部周節角在12度至15度之範圍內。
在根據第八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情況下,相比於包括九個或更少內花鍵齒之鏈輪支撐本體,該第一內部周節角進一步減少施加至至少十個內花鍵齒中之每一者的旋轉力。此進一步改良至少一個鏈輪之耐久性及/或改良挑選至少一個鏈輪之材料的自由度而不降低至少一個鏈輪之耐久性。
根據本發明之第九態樣,根據第八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經組態以使得該第一內部周節角在13度至14度之範圍內。
在根據第九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情況下,相比於包括九個或更少內花鍵齒之鏈輪支撐本體,第一內部周節角進一步減少施加至至少十個內花鍵齒中之每一者的旋轉力。此進一步改良至少一個鏈輪之耐久性及/或改良挑選至少一個鏈輪之材料的自由度而不降低至少一個鏈輪之耐久性。
根據本發明之第十態樣,根據第七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經組態以使得該複數個內花鍵齒中之至少兩個內花鍵齒相對於該旋轉中心軸線以一第二內部周節角沿圓周配置。該第二內部周節角不同於該第一內部周節角。
在根據第十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情況下,第一內部周節角與第二內部周節角之間的差異幫助使用者將自行車後鏈輪總成正確地安裝至自行車輪轂總成,尤其是關於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每一鏈輪之圓周位置。
根據本發明之第十一態樣,根據第一態樣至第十態樣中任一項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經組態以使得該至少一個鏈輪包括一第一鏈輪。該第一鏈輪包括一第一鏈輪本體及相對於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一旋轉中心軸線自該第一鏈輪本體朝外徑向延伸的複數個第一鏈輪齒。該第一鏈輪包括自該第一鏈輪本體朝內徑向延伸的該複數個內花鍵齒。
在根據第十一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情況下,該第一鏈輪之該複數個內花鍵齒改良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一扭矩傳輸效能。
根據本發明之第十二態樣,根據第十一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經組態以使得該第一鏈輪具有大於該內腔之該最大外徑的一節圓直徑。
在根據第十二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情況下,有可能利用該第一鏈輪作為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中之較低速齒輪。
根據本發明之第十三態樣,根據第十二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經組態以使得該第一鏈輪之該節圓直徑為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中之最大節圓直徑。
在根據第十三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情況下,有可能利用該第一鏈輪作為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中之低速齒輪。
根據本發明之第十四態樣,根據第十一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經組態以使得該至少一個鏈輪包括一第二鏈輪。該第二鏈輪包括一第二鏈輪本體及相對於該旋轉中心軸線自該第二鏈輪本體朝外徑向延伸之複數個第二鏈輪齒。該內腔係自該第二鏈輪本體朝內徑向設置。
在根據第十四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情況下,有可能利用該第二鏈輪之徑向內部區域作為內腔。
根據本發明之第十五態樣,根據第十四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經組態以使得該第一鏈輪為與該第二鏈輪分離之構件。
在根據第十五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情況下,有可能改良設計該第一鏈輪及該第二鏈輪之一自由度。
根據本發明之第十六態樣,根據第十五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進一步包含將該第一鏈輪耦接至該第二鏈輪的一耦接構件。
在根據第十六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的情況下,有可能藉由該耦接構件改良該第一鏈輪與之該第二鏈輪之間的耦接強度。此藉由節省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重量而改良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強度。
根據本發明之第十七態樣,根據第十六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經組態以使得該耦接構件與該第一鏈輪及該第二鏈輪中之至少一者一體地設置為一單件式整體構件。
在根據第十七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情況下,有可能容易地製造該耦接構件。
根據本發明之第十八態樣,根據第十七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經組態以使得該耦接構件包括至少一個耦接銷。
在根據第十八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情況下,有可能容易地製造該耦接構件。
根據本發明之第十九態樣,根據第十四態樣至第十八態樣中任一項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經組態以使得該複數個第一鏈輪齒及該複數個第二鏈輪齒彼此經一體地設置為一單件式整體構件。
在根據第十九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的情況下,有可能藉由該耦接構件改良該第一鏈輪與該第二鏈輪之間的耦接強度。此藉由節省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重量而改良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強度。
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十態樣,根據第一態樣至第十九態樣中任一項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經組態以使得該至少十個內花鍵齒具有一內花鍵小徑。該內腔之該最大外徑大於該內花鍵小徑。
在根據第二十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情況下,有可能擴大該內腔。
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十一態樣,根據第一態樣至第二十態樣中任一項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經組態以使得至少一個鏈輪中的至少一者包括一鏈輪本體及相對於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一旋轉中心軸線自該鏈輪本體朝外徑向延伸的複數個鏈輪齒。該複數個鏈輪齒包括至少一個第一齒及至少一個第二齒。該至少一個第一齒具有相對於該旋轉中心軸線在軸向方向上經界定之一第一最大軸向寬度。該至少一個第二齒具有在該軸向方向上經界定之一第二最大軸向寬度。該第一最大軸向寬度大於該第二最大軸向寬度。
在根據第二十一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情況下,該至少一個第一齒改良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鏈條固持效能。
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十二態樣,一種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包含至少一個鏈輪。該至少一個鏈輪包括經組態以與一自行車輪轂總成嚙合之至少十個內花鍵齒。該至少十個內花鍵齒具有一內花鍵大徑。該至少一個鏈輪中的至少一者包括一鏈輪本體及相對於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一旋轉中心軸線自該鏈輪本體朝外徑向延伸的複數個鏈輪齒。該複數個鏈輪齒包括至少一個第一齒及至少一個第二齒。該至少一個第一齒具有相對於該旋轉中心軸線在軸向方向上經界定之一第一最大軸向寬度。該至少一個第二齒具有在該軸向方向上經界定之一第二最大軸向寬度。該第一最大軸向寬度大於該第二最大軸向寬度。
在根據第二十二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情況下,相比於包括九個或更少內花鍵齒之鏈輪,至少十個內花鍵齒減少施加至至少十個內花鍵齒中之每一者的旋轉力。此改良至少一個鏈輪之耐久性及/或改良挑選至少一個鏈輪之材料的自由度而不降低至少一個鏈輪之耐久性。此外,該至少一個第一齒改良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鏈條固持效能。
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十三態樣,根據第一態樣至第二十二態樣中任一項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經組態以使得該至少一個鏈輪包括一最小鏈輪,該最小鏈輪包括至少一個鏈輪齒。該最小鏈輪之該至少一個鏈輪齒之一總數目等於或小於10。
在根據第二十三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情況下,有可能在高速齒輪側上加寬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傳動比範圍。
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十四態樣,根據第一態樣至第二十三態樣中任一項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經組態以使得該至少一個鏈輪包括一最大鏈輪,該最大鏈輪包括至少一個鏈輪齒。該最大鏈輪之該至少一個鏈輪齒之一總數目等於或大於46。
在根據第二十四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情況下,有可能在低速齒輪側上加寬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傳動比範圍。
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十五態樣,根據第二十四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經組態以使得最大鏈輪之至少一個鏈輪齒之總數目等於或大於50。
在根據第二十五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情況下,有可能在低速齒輪側上進一步加寬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傳動比範圍。
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十六態樣,根據第一態樣至第二十五態樣中任一項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經組態以使得至少一個鏈輪之一總數目等於或大於11。
在根據第二十六態樣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情況下,有可能加寬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全部傳動比範圍。
現將參看附圖描述實施例,其中相似參考數字指定在各種圖式中的對應或相同元件。 第一實施例
最初參看圖1,自行車傳動系統10包含根據第一實施例之自行車輪轂總成12及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自行車輪轂總成12緊固至自行車框架BF。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安裝於自行車輪轂總成12上。自行車制動轉子16安裝於自行車輪轂總成12上。
自行車傳動系統10進一步包含曲柄總成18及自行車鏈條20。曲柄總成18包括曲柄軸22、右曲柄臂24、左曲柄臂26及前鏈輪27。右曲柄臂24及左曲柄臂26緊固至曲柄軸22。前鏈輪27緊固至曲柄軸22及右曲柄臂24中之至少一者。自行車鏈條20與前鏈輪27及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嚙合以將腳踏力自前鏈輪27傳輸至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曲柄總成18包括如所說明之實施例中的單一鏈輪之前鏈輪27。然而,曲柄總成18可包括複數個前鏈輪。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為後鏈輪總成。然而,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之結構可應用於前鏈輪。
在本申請案中,以下方向性術語「前」、「後」、「向前」、「向後」、「左」、「右」、「橫向」、「向上」及「向下」以及任何其他類似方向性術語係指基於坐在自行車之車座(圖中未示)上且面向把手(圖中未示)的使用者(例如,騎乘者)而判定之彼等方向。因此,此等術語在用以描述自行車傳動系統10、自行車輪轂總成12或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時,應關於配備有如在水平表面上在直立騎乘位置中所使用之自行車傳動系統10、自行車輪轂總成12或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的自行車而加以解譯。
如圖2中所見,自行車輪轂總成12及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具有旋轉中心軸線A1。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相對於自行車框架BF (圖1)圍繞旋轉中心軸線A1由自行車輪轂總成12可旋轉地支撐。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經組態以與自行車鏈條20嚙合,從而在腳踏期間在自行車鏈條20與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之間傳輸傳動旋轉力F1。在腳踏期間,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在傳動旋轉方向D11上圍繞旋轉中心軸線A1旋轉。傳動旋轉方向D11係沿自行車輪轂總成12或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之圓周方向D1界定。反向旋轉方向D12為傳動旋轉方向D11之相對方向,且係沿圓周方向D1界定。
如圖2中所見,自行車輪轂總成12包含鏈輪支撐本體28。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經組態以安裝至自行車輪轂總成12之鏈輪支撐本體28。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安裝於鏈輪支撐本體28上以在鏈輪支撐本體28與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之間傳輸傳動旋轉力F1。自行車輪轂總成12包含輪轂軸30。鏈輪支撐本體28圍繞旋轉中心軸線A1可旋轉地安裝於輪轂軸30上。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進一步包含鎖定構件32。鎖定構件32緊固至鏈輪支撐本體28以在平行於旋轉中心軸線A1之軸向方向D2上相對於鏈輪支撐本體28固持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
如圖3中所見,自行車輪轂總成12藉由車輪緊固結構WS緊固至自行車框架BF。輪轂軸30包括軸通孔30A。車輪緊固結構WS之緊固桿WS1延伸穿過輪轂軸30之軸通孔30A。輪轂軸30包括第一軸端30B及第二軸端30C。輪轂軸30沿旋轉中心軸線A1在第一軸端30B與第二軸端30C之間延伸。第一軸端30B設置於自行車框架BF之第一框架BF1之第一凹槽BF11中。第二軸端30C設置於自行車框架BF之第二框架BF2之第二凹槽BF21中。輪轂軸30藉由車輪緊固結構WS固持於第一框架BF1與第二框架BF2之間。車輪緊固結構WS包括在所申請之自行車中已知的結構。因此,出於簡潔起見,此處將不作詳細描述。
如圖3及圖4中所見,自行車輪轂總成12進一步包含制動轉子支撐本體34。制動轉子支撐本體34圍繞旋轉中心軸線A1可旋轉地安裝於輪轂軸30上。如圖3中所見,制動轉子支撐本體34耦接至自行車制動轉子16 (圖3)以將制動旋轉力自自行車制動轉子16傳輸至制動轉子支撐本體34。自行車制動轉子16藉由轉子鎖定構件35緊固至制動轉子支撐本體34。
如圖4中所見,自行車輪轂總成12包含輪轂本體36。輪轂本體36圍繞自行車輪轂總成12之旋轉中心軸線A1可旋轉地安裝於輪轂軸30上。在此實施例中,鏈輪支撐本體28為與輪轂本體36分離之構件。制動轉子支撐本體34與輪轂本體36一體地設置為單件式整體構件。然而,鏈輪支撐本體28可與輪轂本體36一體地設置。制動轉子支撐本體34可為與輪轂本體36分離之構件。舉例而言,輪轂本體36由包括鋁之金屬材料製成。
如圖5中所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包含至少一個鏈輪。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包含複數個自行車鏈輪SP1至SP12。在此實施例中,至少一個鏈輪包括第一鏈輪SP1。至少一個鏈輪包括第二鏈輪SP2。在此實施例中,至少一個鏈輪進一步包括第三鏈輪SP3至第十二鏈輪SP12。第一鏈輪SP1為與第二鏈輪SP2分離之構件。第二鏈輪SP2至第十二鏈輪SP12彼此經一體地設置為單件式整體構件。然而,第二鏈輪SP2至第十二鏈輪SP12中之至少一者可為與第二鏈輪SP2至第十二鏈輪SP12中之另一者分離的構件。在此實施例中,第一鏈輪SP1至第十二SP12由諸如鋁、鐵或鈦之金屬材料製成。然而,第一鏈輪SP1至第十二鏈輪SP12中之至少一者可由非金屬材料製成。
舉例而言,至少一個鏈輪之一總數目等於或大於11。在此實施例中,鏈輪之總數目為12。然而,鏈輪之總數目不限於此實施例。舉例而言,鏈輪之總數目可等於或大於13。
在此實施例中,至少一個鏈輪包括最大鏈輪。至少一個鏈輪包括最小鏈輪。第一鏈輪SP1亦可被稱作最大鏈輪SP1。第十二鏈輪SP12亦可被稱作最小鏈輪SP12。第一鏈輪SP1對應於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中之低速齒輪。第十二鏈輪SP12對應於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中之高速齒輪。然而,第一鏈輪SP1可對應於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中之另一齒輪。第十二鏈輪SP12可對應於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中之另一齒輪。
如圖5中所見,第一鏈輪SP1具有節圓直徑PCD1。第二鏈輪SP2具有節圓直徑PCD2。第三鏈輪SP3具有節圓直徑PCD3。第四鏈輪SP4具有節圓直徑PCD4。第五鏈輪SP5具有節圓直徑PCD5。第六鏈輪SP6具有節圓直徑PCD6。第七鏈輪SP7具有節圓直徑PCD7。第八鏈輪SP8具有節圓直徑PCD8。第九鏈輪SP9具有節圓直徑PCD9。第十鏈輪SP10具有節圓直徑PCD10。第十一鏈輪SP11具有節圓直徑PCD11。第十二鏈輪SP12具有節圓直徑PCD12。
第一鏈輪SP1具有一具有節圓直徑PCD1之節圓PC1。第二鏈輪SP2具有一具有節圓直徑PCD2之節圓PC2。第三鏈輪SP3具有一具有節圓直徑PCD3之節圓PC3。第四鏈輪SP4具有一具有節圓直徑PCD4之節圓PC4。第五鏈輪SP5具有一具有節圓直徑PCD5之節圓PC5。第六鏈輪SP6具有一具有節圓直徑PCD6之節圓PC6。第七鏈輪SP7具有一具有節圓直徑PCD7之節圓PC7。第八鏈輪SP8具有一具有節圓直徑PCD8之節圓PC8。第九鏈輪SP9具有一具有節圓直徑PCD9之節圓PC9。第十鏈輪SP10具有一具有節圓直徑PCD10之節圓PC10。第十一鏈輪SP11具有一具有節圓直徑PCD11之節圓PC11。第十二鏈輪SP12具有一具有節圓直徑PCD12之節圓PC12。
舉例而言,第一鏈輪SP1之節圓PC1係由與第一鏈輪SP1嚙合的自行車鏈條20 (圖2)之銷的中心軸界定。如同節圓PC1一樣界定節圓PC2至PC12。因此,出於簡潔起見,此處將不作詳細描述。
在此實施例中,節圓直徑PCD1大於節圓直徑PCD2。節圓直徑PCD2大於節圓直徑PCD3。節圓直徑PCD3大於節圓直徑PCD4。節圓直徑PCD4大於節圓直徑PCD5。節圓直徑PCD5大於節圓直徑PCD6。節圓直徑PCD6大於節圓直徑PCD7。節圓直徑PCD7大於節圓直徑PCD8。節圓直徑PCD8大於節圓直徑PCD9。節圓直徑PCD9大於節圓直徑PCD10。節圓直徑PCD10大於節圓直徑PCD11。節圓直徑PCD11大於節圓直徑PCD12。
第一鏈輪SP1之節圓直徑PCD1為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中之最大節圓直徑。第十二鏈輪SP12之節圓直徑PCD12為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中之最小節圓直徑。然而,第一鏈輪SP1之節圓直徑PCD1不限於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中之最大節圓直徑。第十二鏈輪SP12之節圓直徑PCD12不限於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中之最小節圓直徑。
如圖6中所見,第二鏈輪SP2相對於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之旋轉中心軸線A1在軸向方向D2上鄰近於第一鏈輪SP1,而在第一鏈輪SP1與第二鏈輪SP2之間無另一鏈輪。第三鏈輪SP3相對於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之旋轉中心軸線A1在軸向方向D2上鄰近於第二鏈輪SP2,而在第二鏈輪SP2與第三鏈輪SP3之間無另一鏈輪。第四鏈輪SP4相對於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之旋轉中心軸線A1在軸向方向D2上鄰近於第三鏈輪SP3,而在第三鏈輪SP3與第四鏈輪SP4之間無另一鏈輪。第一鏈輪SP1至第十二鏈輪SP12在軸向方向D2上以此次序來配置。
如圖7中所見,至少一個鏈輪中的至少一者包括一鏈輪本體及相對於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之旋轉中心軸線A1自該鏈輪本體朝外徑向延伸的複數個鏈輪齒。
最大鏈輪SP1包括至少一個鏈輪齒SP1B。第一鏈輪SP1包括一第一鏈輪本體SP1A及複數個第一鏈輪齒SP1B。該複數個第一鏈輪齒SP1B相對於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之旋轉中心軸線A1自第一鏈輪本體SP1A朝外徑向延伸。第一鏈輪齒SP1B亦可被稱作鏈輪齒SP1B。最大鏈輪SP1之至少一個鏈輪齒SP1B之總數目等於或大於46。最大鏈輪SP1之至少一個鏈輪齒SP1B之總數目等於或大於50。在此實施例中,第一鏈輪SP1之至少一個鏈輪齒SP1B之總數目為51。然而,第一鏈輪SP1之複數個鏈輪齒SP1B之總數目不限於此實施例及以上範圍。
第二鏈輪SP2包括第二鏈輪本體SP2A及複數個第二鏈輪齒SP2B。該複數個第二鏈輪齒SP2B相對於旋轉中心軸線A1自第二鏈輪本體SP2A朝外徑向延伸。在此實施例中,該複數個第二鏈輪齒SP2B之總數目為45。然而,第二鏈輪SP2之該複數個第二鏈輪齒SP2B的總數目不限於此實施例。
第三鏈輪SP3包括第三鏈輪本體SP3A及複數個第三鏈輪齒SP3B。該複數個第三鏈輪齒SP3B相對於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之旋轉中心軸線A1自第三鏈輪本體SP3A朝外徑向延伸。在此實施例中,該複數個第三鏈輪齒SP3B之總數目為39。然而,第三鏈輪SP3之該複數個第三鏈輪齒SP3B的總數目不限於此實施例。
第四鏈輪SP4包括第四鏈輪本體SP4A及複數個第四鏈輪齒SP4B。該複數個第四鏈輪齒SP4B相對於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之旋轉中心軸線A1自第四鏈輪本體SP4A朝外徑向延伸。在此實施例中,該複數個第四鏈輪齒SP4B之總數目為33。然而,第四鏈輪SP4之該複數個第四鏈輪齒SP4B的總數目不限於此實施例。
第五鏈輪SP5包括第五鏈輪本體SP5A及複數個第五鏈輪齒SP5B。該複數個第五鏈輪齒SP5B相對於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之旋轉中心軸線A1自第五鏈輪本體SP5A朝外徑向延伸。在此實施例中,複數個第五鏈輪齒SP5B之總數目為28。然而,第五鏈輪SP5之該複數個第五鏈輪齒SP5B的總數目不限於此實施例。
第六鏈輪SP6包括第六鏈輪本體SP6A及複數個第六鏈輪齒SP6B。該複數個第六鏈輪齒SP6B相對於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之旋轉中心軸線A1自第六鏈輪本體SP6A朝外徑向延伸。在此實施例中,該複數個第六鏈輪齒SP6B之總數目為24。然而,第六鏈輪SP6之該複數個第六鏈輪齒SP6B的總數目不限於此實施例。
第七鏈輪SP7包括第七鏈輪本體SP7A及複數個第七鏈輪齒SP7B。該複數個第七鏈輪齒SP7B相對於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之旋轉中心軸線A1自第七鏈輪本體SP7A朝外徑向延伸。在此實施例中,該複數個第七鏈輪齒SP7B之總數目為21。然而,第七鏈輪SP7之該複數個第七鏈輪齒SP7B的總數目不限於此實施例。
第八鏈輪SP8包括第八鏈輪本體SP8A及複數個第八鏈輪齒SP8B。該複數個第八鏈輪齒SP8B相對於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之旋轉中心軸線A1自第八鏈輪本體SP8A朝外徑向延伸。在此實施例中,該複數個第八鏈輪齒SP8B之總數目為18。然而,第八鏈輪SP8之該複數個第八鏈輪齒SP8B的總數目不限於此實施例。
第九鏈輪SP9包括第九鏈輪本體SP9A及複數個第九鏈輪齒SP9B。該複數個第九鏈輪齒SP9B相對於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之旋轉中心軸線A1自第九鏈輪本體SP9A朝外徑向延伸。在此實施例中,該複數個第九鏈輪齒SP9B之總數目為16。然而,第九鏈輪SP9之該複數個第九鏈輪齒SP9B的總數目不限於此實施例。
第十鏈輪SP10包括第十鏈輪本體SP10A及複數個第十鏈輪齒SP10B。該複數個第十鏈輪齒SP10B相對於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之旋轉中心軸線A1自第十鏈輪本體SP10A朝外徑向延伸。在此實施例中,該複數個第十鏈輪齒SP10B之總數目為14。然而,第十鏈輪SP10之該複數個第十鏈輪齒SP10B的總數目不限於此實施例。
第十一鏈輪SP11包括第十一鏈輪本體SP11A及複數個第十一鏈輪齒SP11B。該複數個第十一鏈輪齒SP11B相對於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之旋轉中心軸線A1自第十一鏈輪本體SP11A朝外徑向延伸。在此實施例中,該複數個第十一鏈輪齒SP11B之總數目為12。然而,第十一鏈輪SP11之該複數個第十一鏈輪齒SP11B的總數目不限於此實施例。
最小鏈輪SP12包括至少一個鏈輪齒SP12B。第十二鏈輪SP12包括第十二鏈輪本體SP12A及複數個第十二鏈輪齒SP12B。該複數個第十二鏈輪齒SP12B相對於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之旋轉中心軸線A1自第十二鏈輪本體SP12A朝外徑向延伸。第十二鏈輪齒SP12B亦可被稱作鏈輪齒SP12B。最小鏈輪SP12之至少一個鏈輪齒SP12B之總數目等於或小於10。在此實施例中,至少一個鏈輪齒SP12B之總數目為10。然而,第十二鏈輪SP12之至少一個鏈輪齒SP12B的總數目不限於此實施例。
如圖6中所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包含內腔38。內腔38自第二鏈輪本體SP2A朝內徑向設置。內腔38自第三鏈輪本體SP3A至第十二鏈輪本體SP12A朝內徑向設置。然而,內腔38之位置不限於此實施例。內腔38具有最大外徑MD1。第一鏈輪SP1之節圓直徑PCD1大於內腔38之最大外徑MD1。第二鏈輪SP2之節圓直徑PCD2大於內腔38之最大外徑MD1。第三鏈輪SP3之節圓直徑PCD3小於內腔38之最大外徑MD1。然而,內腔38之最大外徑MD1與第一鏈輪SP1至第十二鏈輪SP12之節圓直徑PCD1至PCD12中之每一者之間的尺寸關係不限於此實施例。
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進一步包含將第一鏈輪SP1耦接至第二鏈輪SP2之耦接構件CM1。耦接構件CM1與第一鏈輪SP1及第二鏈輪SP2中之至少一者一體地設置為單件式整體構件。在此實施例中,耦接構件CM1包括至少一個耦接銷CM1A。耦接構件CM1包括複數個耦接銷CM1A。然而,耦接構件CM1可包括替代耦接銷CM1A或除了該耦接銷CM1A之外的另一部分。耦接構件CM1亦可被稱作第一耦接構件CM1。
如圖8中所見,耦接構件CM1之至少一部分可與第一鏈輪SP1一體地設置為單件式整體構件。耦接構件CM1之至少一部分可為與第二鏈輪SP2分離之構件。如圖9中所見,耦接構件CM1可為與第一鏈輪SP1及第二鏈輪SP2分離之構件。如圖10中所見,耦接構件CM1可與第一鏈輪SP1及第二鏈輪SP2一體地設置為單件式整體構件。在此實施例中,該複數個第一鏈輪齒SP1B及該複數個第二鏈輪齒SP2B彼此一體地設置為單件式整體構件。第一鏈輪SP1包括附接至第一鏈輪本體SP1A以與鏈輪支撐本體28接合的蓋構件14A。
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進一步包含將第二鏈輪SP2耦接至第三鏈輪SP3之第二耦接構件CM2。第二耦接構件CM2在軸向方向D2上在第二鏈輪SP2與第三鏈輪SP3之間延伸。第二耦接構件CM2包括圍繞旋轉中心軸線A1沿圓周配置的複數個第二耦接部分。在此實施例中,第二耦接構件CM2與第二鏈輪SP2及第三鏈輪SP3一體地設置。然而,第二耦接構件CM2的至少一部分可為與第二鏈輪SP2及第三鏈輪SP3中之至少一者分離的構件。
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進一步包含將第三鏈輪SP3耦接至第四鏈輪SP4之第三耦接構件CM3。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進一步包含將第四鏈輪SP4耦接至第五鏈輪SP5之第四耦接構件CM4。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進一步包含將第五鏈輪SP5耦接至第六鏈輪SP6之第五耦接構件CM5。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進一步包含將第六鏈輪SP6耦接至第七鏈輪SP7之第六耦接構件CM6。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進一步包含將第七鏈輪SP7耦接至第八鏈輪SP8之第七耦接構件CM7。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進一步包含將第八鏈輪SP8耦接至第九鏈輪SP9之第八耦接構件CM8。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進一步包含將第九鏈輪SP9耦接至第十鏈輪SP10之第九耦接構件CM9。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進一步包含將第十鏈輪SP10耦接至第十一鏈輪SP11之第十耦接構件CM10。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進一步包含將第十一鏈輪SP11耦接至第十二鏈輪SP12之第十一耦接構件CM11。
第三耦接構件CM3至第十一耦接構件CM11具有與第二耦接構件CM2之結構實質上相同的結構。因此,出於簡潔起見,此處將不作詳細描述。
在此實施例中,第一鏈輪SP1至第十二鏈輪SP12及第一耦接構件CM1至第十一耦接構件CM11界定內腔38。耦接構件CM1界定最大外徑MD1。內腔38在軸向方向D2上設置於第一鏈輪SP1與第十二鏈輪SP12之間。然而,內腔38不限於此實施例。
如圖4中所見,鎖定構件32包括管狀本體32A、外螺紋部分32B及徑向突出部32C。管狀本體32A包括第一軸向端32D及第二軸向端32E。相對於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之旋轉中心軸線A1,第二軸向端32E在軸向方向D2上與第一軸向端32D相對。如圖6中所見,在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安裝至自行車輪轂總成12之狀態下,第一軸向端32D經定位成比第二軸向端32E更接近自行車輪轂總成12之軸向中心平面CPL。軸向中心平面CPL垂直於旋轉中心軸線A1。如圖3中所見,軸向中心平面CPL經界定以在軸向方向D2上平分自行車輪轂總成12之軸向長度。
如圖6中所見,外螺紋部分32B經提供至第一軸向端32D,以在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安裝至自行車輪轂總成12之狀態下與自行車輪轂總成12之鏈輪支撐本體28的內螺紋部分28A螺合。徑向突出部32C相對於旋轉中心軸線A1自第二軸向端32E朝外徑向延伸,以在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安裝至自行車輪轂總成12之狀態下限制第一鏈輪SP1至第十二鏈輪SP12相對於自行車輪轂總成12之鏈輪支撐本體28的軸向移動。徑向突出部32C經組態以鄰接第十二鏈輪SP12。
如圖4中所見,鎖定構件32具有工具嚙合部分32F。工具嚙合部分32F設置於管狀本體32A之內部周邊表面32A1上以與緊固工具(圖中未示)嚙合。在此實施例中,工具嚙合部分32F包括複數個嚙合凹槽32G,嚙合凹槽32G將在鎖定構件32藉由外螺紋部分32B及內螺紋部分28A以螺紋方式附接至鏈輪支撐本體28時與緊固工具嚙合。工具嚙合部分32F之結構不限於此實施例。舉例而言,如圖11中所見,鎖定構件32可具有工具嚙合部分132F。工具嚙合部分132F設置於第二軸向端32E上。工具嚙合部分132F包括環形部件132F1及自環形部件132F1朝外徑向延伸的複數個突出部132F2。該複數個突出部132F2以一恆定間距沿圓周配置。該複數個突出部132F2界定複數個嚙合凹槽132F3,嚙合凹槽132F3將在鎖定構件32藉由外螺紋部分32B及內螺紋部分28A (圖4)以螺紋方式附接至鏈輪支撐本體28 (圖4)時與緊固工具嚙合。
如圖12及圖13中所見,鏈輪支撐本體28包括經組態以與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 (圖6)嚙合之至少一個外花鍵齒40。鏈輪支撐本體28包括經組態以與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 (圖6)嚙合之至少十個外花鍵齒40。亦即,至少一個外花鍵齒40包括複數個外花鍵齒40。
鏈輪支撐本體28包括具有管狀形狀之基座支撐件41。基座支撐件41沿旋轉中心軸線A1延伸。外花鍵齒40自基座支撐件41朝外徑向延伸。鏈輪支撐本體28包括較大直徑部分42、凸緣44及複數個螺旋外花鍵齒46。較大直徑部分42及凸緣44自基座支撐件41朝外徑向延伸。較大直徑部分42在軸向方向D2上設置於複數個外花鍵齒40與凸緣44之間。較大直徑部分42及凸緣44在軸向方向D2上設置於複數個外花鍵齒40與複數個螺旋外花鍵齒46之間。如圖6中所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在軸向方向D2上固持於較大直徑部分42與鎖定構件32之徑向突出部32C之間。較大直徑部分42可具有內部空腔,使得諸如單向聯軸結構之傳動結構可容納於內部空腔內。根據需要,可自自行車輪轂總成12省略較大直徑部分42。
如圖14中所見,至少十個外花鍵齒40中之至少一者具有軸向花鍵齒長度SL1。外花鍵齒40中之每一者具有軸向花鍵齒長度SL1。軸向花鍵齒長度SL1等於或小於27毫米。軸向花鍵齒長度SL1等於或大於22毫米。在此實施例中,軸向花鍵齒長度SL1為24.9毫米。然而,軸向花鍵齒長度SL1不限於此實施例及以上範圍。
如圖15中所見,至少十個外花鍵齒40之總數目等於或大於20。至少十個外花鍵齒40之總數目較佳地等於或大於25。至少十個外花鍵齒40之總數目較佳地等於或大於28。外花鍵齒40之總數目較佳地等於或小於72。在此實施例中,外花鍵齒40之總數目為29。然而,外花鍵齒40之總數目不限於此實施例及以上範圍。
至少十個外花鍵齒40具有第一外部周節角PA11及第二外部周節角PA12。至少十個外花鍵齒40中之至少兩個外花鍵齒相對於旋轉中心軸線A1以第一外部周節角PA11沿圓周配置。換言之,複數個外花鍵齒40中之至少兩者相對於自行車輪轂總成12之旋轉中心軸線A1以第一外部周節角PA11沿圓周配置。至少十個外花鍵齒40中之至少兩個外花鍵齒相對於自行車輪轂總成12之旋轉中心軸線A1以第二外部周節角PA12沿圓周配置。換言之,複數個外花鍵齒40中之至少兩者相對於自行車輪轂總成12之旋轉中心軸線A1以第二外部周節角PA12沿圓周配置。在此實施例中,第二外部周節角PA12不同於第一外部周節角PA11。然而,第二外部周節角PA12可實質上等於第一外部周節角PA11。
在此實施例中,外花鍵齒40係在圓周方向D1上以第一外部周節角PA11配置。外花鍵齒40中之兩個外花鍵齒係在圓周方向D1上以第二外部周節角PA12配置。然而,外花鍵齒40中之至少兩個外花鍵齒可在圓周方向D1上以另一外部周節角配置。
第一外部周節角PA11在5度至36度範圍內。第一外部周節角PA11較佳地在10度至20度範圍內。第一外部周節角PA11較佳地等於或小於15度。在此實施例中,第一外部周節角PA11為12度。然而,第一外部周節角PA11不限於此實施例及以上範圍。
第二外部周節角PA12在5度至36度之範圍內。在此實施例中,第二外部周節角PA12為24度。然而,第二外部周節角PA12不限於此實施例及以上範圍。
外花鍵齒40中之至少一者可具有不同於外花鍵齒40中之另一者之第二花鍵形狀的第一花鍵形狀。至少十個外花鍵齒40中之至少一者可具有不同於至少十個外花鍵齒40中之另一者之第二花鍵大小的第一花鍵大小。當沿旋轉中心軸線A1檢視時,外花鍵齒40中之至少一者具有不同於外花鍵齒40中之另一者之輪廓的輪廓。在此實施例中,外花鍵齒40X具有不同於外花鍵齒40中之另一者之第二花鍵形狀的第一花鍵形狀。外花鍵齒40X具有不同於外花鍵齒40中之另一者之第二花鍵大小的第一花鍵大小。然而,如圖16中所見,至少十個外花鍵齒40可彼此具有相同之花鍵形狀。至少十個外花鍵齒40可彼此具有相同之花鍵大小。至少十個外花鍵齒40可彼此具有相同輪廓。
如圖17中所見,至少十個外花鍵齒40中之每一者具有外花鍵傳動表面48及外花鍵非傳動表面50。複數個外花鍵齒40包括用以在腳踏期間接收來自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 (圖6)之傳動旋轉力F1的複數個外花鍵傳動表面48。複數個外花鍵齒40包括複數個外花鍵非傳動表面50。外花鍵傳動表面48可與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接觸以在腳踏期間接收來自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 (圖6)之傳動旋轉力F1。外花鍵傳動表面48面向反向旋轉方向D12。在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安裝至自行車輪轂總成12之狀態下,外花鍵傳動表面48面向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之內花鍵傳動表面。外花鍵非傳動表面50在圓周方向D1上設置於外花鍵傳動表面48之反向側上。外花鍵非傳動表面50面向傳動旋轉方向D11,從而在腳踏期間不接收來自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之傳動旋轉力F1。在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安裝至自行車輪轂總成12之狀態下,外花鍵非傳動表面50面向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之內花鍵非傳動表面。
至少十個外花鍵齒40分別具有圓周最大寬度MW1。外花鍵齒40分別具有圓周最大寬度MW1。圓周最大寬度MW1界定為接收施加至外花鍵齒40之推力F2的最大寬度。圓周最大寬度MW1界定為基於外花鍵傳動表面48之直線距離。
複數個外花鍵傳動表面48各自包括徑向最外邊緣48A及徑向最內邊緣48B。外花鍵傳動表面48自徑向最外邊緣48A延伸至徑向最內邊緣48B。第一參考圓RC11界定於徑向最內邊緣48B上且以旋轉中心軸線A1為中心。第一參考圓RC11與外花鍵非傳動表面50相交在參考點50R。圓周最大寬度MW1在圓周方向D1上自徑向最內邊緣48B直線延伸至參考點50R。
複數個外花鍵非傳動表面50各自包括徑向最外邊緣50A及徑向最內邊緣50B。外花鍵非傳動表面50自徑向最外邊緣50A延伸至徑向最內邊緣50B。在此實施例中,參考點50R與徑向最內邊緣50B重合。然而,參考點50R可自徑向最內邊緣50B偏移。
圓周最大寬度MW1之總和等於或大於55毫米。圓周最大寬度MW1之總和較佳地等於或大於60毫米。圓周最大寬度MW1之總和較佳地等於或小於70毫米。在此實施例中,圓周最大寬度MW1之總和為60.1毫米。然而,圓周最大寬度MW1之總和不限於此實施例及以上範圍。
如圖18中所見,至少一個外花鍵齒40具有等於或小於34毫米之外花鍵大徑DM11。外花鍵大徑DM11等於或小於33毫米。外花鍵大徑DM11等於或大於29毫米。在此實施例中,外花鍵大徑DM11為32.6毫米。然而,外花鍵大徑DM11不限於此實施例及以上範圍。
至少一個外花鍵齒40具有外花鍵小徑DM12。至少一個外花鍵齒40具有外花鍵齒根圓RC12,外花鍵齒根圓RC12具有外花鍵小徑DM12。然而,外花鍵齒根圓RC12可具有不同於外花鍵小徑DM12之另一直徑。外花鍵小徑DM12等於或小於32毫米。外花鍵小徑DM12等於或小於31毫米。外花鍵小徑DM12等於或大於28毫米。在此實施例中,外花鍵小徑DM12為30.2毫米。然而,外花鍵小徑DM12不限於此實施例及以上範圍。
較大直徑部分42具有大於外花鍵大徑DM11之外徑DM13。外徑DM13在32毫米至40毫米之範圍內。在此實施例中,外徑DM13為35毫米。然而,外徑DM13不限於此實施例。
如圖17中所見,複數個外花鍵傳動表面48各自包括自徑向最外邊緣48A至徑向最內邊緣48B界定之徑向長度RL11。複數個外花鍵傳動表面48之徑向長度RL11的總和等於或大於7毫米。徑向長度RL11之總和等於或大於10毫米。徑向長度RL11之總等於或大於15毫米。徑向長度之總和等於或小於36毫米。在此實施例中,徑向長度RL11之總和為16.6毫米。然而,徑向長度RL11之總和不限於此實施例。
複數個外花鍵齒40具有額外徑向長度RL12。額外徑向長度RL12分別自外花鍵齒根圓RC12至複數個外花鍵齒40之徑向最外端40A界定。額外徑向長度RL12之總和等於或大於20毫米。在此實施例中,額外徑向長度RL12之總和為31.2毫米。然而,額外徑向長度RL12之總和不限於此實施例。
至少十個外花鍵齒40中之至少一者相對於參考線CL1沿圓周對稱。相對於旋轉中心軸線A1在徑向方向上,參考線CL1自旋轉中心軸線A1延伸至至少十個外花鍵齒40中之該至少一者之徑向最外端40A的圓周中心點CP1。然而,外花鍵齒40中之至少一者可相對於參考線CL1具有不對稱形狀。至少九個外花鍵齒40中之該至少一者包含外花鍵傳動表面48及外花鍵非傳動表面50。
複數個外花鍵傳動表面48中之至少一個外花鍵傳動表面具有第一外花鍵表面角AG11。第一外花鍵表面角AG11界定於外花鍵傳動表面48與第一徑向線L11之間。第一徑向線L11自自行車輪轂總成12之旋轉中心軸線A1延伸至外花鍵傳動表面48之徑向最外邊緣48A。第一外部周節角PA11或第二外部周節角PA12界定於第一徑向線L11 (參見例如圖15)之間。
外花鍵非傳動表面50中之至少一者具有第二外花鍵表面角AG12。第二外花鍵表面角AG12界定於外花鍵非傳動表面50與第二徑向線L12之間。第二徑向線L12自自行車輪轂總成12之旋轉中心軸線A1延伸至外花鍵非傳動表面50之徑向最外邊緣50A。
在此實施例中,第二外花鍵表面角AG12等於第一外花鍵表面角AG11。然而,第一外花鍵表面角AG11可不同於第二外花鍵表面角AG12。
第一外花鍵表面角AG11等於或小於6度。第一外花鍵表面角AG11等於或大於0度。第二外花鍵表面角AG12等於或小於6度。第二外花鍵表面角AG12等於或大於0度。在此實施例中,第一外花鍵表面角AG11為5度。第二外花鍵表面角AG12為5度。然而,第一外花鍵表面角AG11及第二外花鍵表面角AG12不限於此實施例及以上範圍。
如圖19及圖20中所見,制動轉子支撐本體34包括經組態以與自行車制動轉子16 (圖1)嚙合之至少一個額外外花鍵齒52。在此實施例中,制動轉子支撐本體34包括額外基座支撐件54及複數個額外外花鍵齒52。額外基座支撐件54具有管狀形狀,且沿旋轉中心軸線A1自輪轂本體36延伸。額外外花鍵齒52自額外基座支撐件54朝外徑向延伸。額外外花鍵齒52之總數目為52。然而,額外外花鍵齒52之總數目不限於此實施例。
如圖20中所見,至少一個額外外花鍵齒52具有額外外花鍵大徑DM14。如圖21中所見,額外外花鍵大徑DM14大於外花鍵大徑DM11。額外外花鍵大徑DM14實質上等於較大直徑部分42之外徑DM13。然而,額外外花鍵大徑DM14可等於或小於外花鍵大徑DM11。額外外花鍵大徑DM14可不同於較大直徑部分42之外徑DM13。
如圖21中所見,輪轂本體36包括第一輪輻安裝部分36A及第二輪輻安裝部分36B。複數個第一輪輻SK1耦接至第一輪輻安裝部分36A。複數個第二輪輻SK2耦接至第二輪輻安裝部分36B。在此實施例中,第一輪輻安裝部分36A包括複數個第一附接孔36A1。第一輪輻SK1延伸穿過第一附接孔36A1。第二輪輻安裝部分36B包括複數個第二附接孔36B1。第二輪輻SK2延伸穿過第二附接孔36B1。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輪輻安裝部分」涵蓋輪輻安裝開口具有凸緣狀形狀以使得輪輻安裝部分相對於如圖21中所見之自行車輪轂總成之旋轉中心軸線朝外徑向延伸的組態,及輪輻安裝部分為直接形成於輪轂本體之徑向外周緣面上之開口的組態。
第二輪輻安裝部分36B在軸向方向D2上與第一輪輻安裝部分36A間隔開。第一輪輻安裝部分36A在軸向方向D2上設置於鏈輪支撐本體28與第二輪輻安裝部分36B之間。第二輪輻安裝部分36B在軸向方向D2上設置於第一輪輻安裝部分36A與制動轉子支撐本體34之間。
第一輪輻安裝部分36A具有一第一軸向最外部分36C。第二輪輻安裝部分36B具有一第二軸向最外部分36D。第一軸向最外部分36C包括在自行車輪轂總成12安裝至自行車框架B之狀態下在軸向方向D2上面朝向第一框架BF1之表面。第二軸向最外部分36D包括在自行車輪轂總成12安裝至自行車框架B之狀態下在軸向方向D2上面朝向第二框架BF2之表面。
輪轂本體36包括第一軸向長度AL1。第一軸向長度AL1相對於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之旋轉中心軸線A1在軸向方向D2上界定於第一輪輻安裝部分36A之第一軸向最外部分36C與第二輪輻安裝部分36B之第二軸向最外部分36D之間。第一軸向長度AL1可等於或大於55毫米。第一軸向長度AL1可等於或大於60毫米。第一軸向長度AL1可等於或大於65毫米。在此實施例中,第一軸向長度AL1可為67毫米。然而,第一軸向長度AL1不限於此實施例及以上範圍。第一軸向長度AL1之實例包括55.7毫米、62.3毫米及67毫米。
如圖21中所見,輪轂軸30包括第一軸向框架鄰接表面30B1及第二軸向框架鄰接表面30C1。第一軸向框架鄰接表面30B1經組態以在自行車輪轂總成12安裝至自行車框架BF之狀態下相對於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之旋轉中心軸線A1在軸向方向D2上鄰接自行車框架BF之第一部分BF12。第二軸向框架鄰接表面30C1經組態以在自行車輪轂總成12安裝至自行車框架BF之狀態下在軸向方向D2上鄰接自行車框架BF之第二部分BF22。相比於第二軸向框架鄰接表面30C1,第一軸向框架鄰接表面30B1經定位成在軸向方向D2上更接近鏈輪支撐本體28。鏈輪支撐本體28在軸向方向D2上設置於第一軸向框架鄰接表面30B1與第二軸向框架鄰接表面30C1之間。
輪轂軸30包括在軸向方向D2上界定於第一軸向框架鄰接表面30B1與第二軸向框架鄰接表面30C1之間的第二軸向長度AL2。第二軸向長度AL2可等於或大於140毫米。第二軸向長度AL2可等於或大於145毫米。第二軸向長度AL2可等於或大於147毫米。第二軸向長度AL2可為148毫米。然而,第二軸向長度AL2不限於此實施例及以上範圍。第二軸向長度AL2之實例包括142毫米、148毫米及157毫米。
第一軸向長度AL1與第二軸向長度AL2之比率可等於或大於0.3。第一軸向長度AL1與第二軸向長度AL2之比率可等於或大於0.4。第一軸向長度AL1與第二軸向長度AL2之比率等於或小於0.5。舉例而言,第一軸向長度AL1 (67毫米)與第二軸向長度AL2 (148毫米)之比率為大致0.45。然而,第一軸向長度AL1與第二軸向長度AL2之比率不限於此實施例及以上範圍。第一軸向長度AL1與第二軸向長度AL2之比率的實例包括大致0.42 (AL1為62.3毫米且AL2為148毫米),或包括大致0.39 (AL1為55.7毫米且AL2為142毫米)。
如圖6中所見,鏈輪支撐本體28包括第一軸向端28B、第二軸向端28C及軸向鏈輪鄰接表面28D。第二軸向端28C在軸向方向D2上與第一軸向端28B相對。軸向中心平面CPL在軸向方向D2上平分第二軸向長度AL2。軸向鏈輪鄰接表面28D經定位成在軸向方向D2上比第一軸向端28B更接近自行車輪轂總成12之軸向中心平面CPL。第二軸向端28C經定位成在軸向方向D2上比軸向鏈輪鄰接表面28D更接近自行車輪轂總成12之軸向中心平面CPL。在此實施例中,軸向鏈輪鄰接表面28D設置於較大直徑部分42上,然而軸向鏈輪鄰接表面28D可根據需要設置於自行車輪轂總成12之其他部分上。在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安裝於鏈輪支撐本體28上之狀態下,軸向鏈輪鄰接表面28D與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接觸。軸向鏈輪鄰接表面28D在軸向方向D2上面向第一軸向端28B。
如圖6中所見,鏈輪配置軸向長度AL3在軸向方向D2上界定於第一軸向框架鄰接表面30B1與鏈輪支撐本體28之軸向鏈輪鄰接表面28D之間。在此實施例中,鏈輪配置軸向長度AL3在35毫米至45毫米之範圍內。舉例而言,鏈輪配置軸向長度AL3為39.64毫米。舉例而言,藉由省略較大直徑部分42,鏈輪配置軸向長度AL3亦可延伸直至44.25毫米。然而,鏈輪配置軸向長度AL3不限於此實施例及以上範圍。
較大直徑部分42具有在軸向方向D2上離第一軸向框架鄰接表面30B1最遠之軸向端42A。額外軸向長度AL4在軸向方向D2上自第一軸向框架鄰接表面30B1至軸向端42A界定。額外軸向長度AL4在38毫米至47毫米之範圍內。額外軸向長度AL4可在44毫米至45毫米之範圍內。額外軸向長度AL4亦可在40毫米至41毫米之範圍內。在此實施例中,額外軸向長度AL4為44.25毫米。然而,額外軸向長度AL4不限於此實施例及以上範圍。
較大直徑部分42之較大直徑軸向長度AL5在3毫米至6毫米之範圍內。在此實施例中,較大直徑軸向長度AL5為4.61毫米。然而,較大直徑軸向長度AL5不限於此實施例及以上範圍。
第一軸向長度AL1與鏈輪配置軸向長度AL3之比率在1.2至1.7之範圍內。舉例而言,若第一軸向長度AL1為55.7毫米且鏈輪配置軸向長度AL3為39.64毫米,則第一軸向長度AL1與鏈輪配置軸向長度AL3之比率為1.4。然而第一軸向長度AL1與鏈輪配置軸向長度AL3之比率不限於此實施例及以上範圍。舉例而言,若第一軸向長度AL1為62.3毫米且鏈輪配置軸向長度AL3為39.64毫米,則第一軸向長度AL1與鏈輪配置軸向長度AL3之比率可為1.57,或若第一軸向長度AL1為67毫米且鏈輪配置軸向長度AL3為39.64毫米,則第一軸向長度AL1與鏈輪配置軸向長度AL3之比率可為1.69。
如圖22中所見,至少一個鏈輪包括經組態以與自行車輪轂總成12嚙合的複數個內花鍵齒。至少一個鏈輪包括經組態以與自行車輪轂總成12嚙合之至少十個內花鍵齒。在此實施例中,第一鏈輪SP1包括自第一鏈輪本體SP1A朝內徑向延伸之複數個內花鍵齒63。複數個內花鍵齒63經組態以與自行車輪轂總成12之鏈輪支撐本體28 (圖4)嚙合。
如圖23中所見,至少十個內花鍵齒63之總數目等於或大於20。至少十個內花鍵齒63之總數目等於或大於25。第二鏈輪SP2之至少十個內花鍵齒63的總數目等於或大於28。內花鍵齒63之總數目等於或小於72。在此實施例中,內花鍵齒63之總數目為29。然而,內花鍵齒63之總數目不限於此實施例及以上範圍。
複數個內花鍵齒63具有內花鍵大徑DM22。至少十個內花鍵齒63具有內花鍵大徑DM22。如圖6中所見,內腔38之最大外徑MD1大於內花鍵大徑DM22。
如圖6中所見,第十鏈輪SP10包括自第十鏈輪本體SP10A朝內徑向延伸之複數個內花鍵齒64。第十鏈輪SP10之複數個內花鍵齒64具有與第一鏈輪SP1之複數個內花鍵齒63的結構實質上相同之結構。因此,出於簡潔起見,此處將不作詳細描述。鏈輪SP2至SP9、SP11及SP12不包括複數個內花鍵齒。然而,此等鏈輪中之至少一者可包括複數個內花鍵齒。在此實施例中,可自第一鏈輪SP1省略複數個內花鍵齒63。可自第十鏈輪SP10省略複數個內花鍵齒64。
如圖24中所見,至少十個內花鍵齒63具有第一內部周節角PA21及第二內部周節角PA22。第一鏈輪SP1之至少十個內花鍵齒63中的至少兩個內花鍵齒相對於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之旋轉中心軸線A1以第一內部周節角PA21沿圓周配置。至少十個花鍵齒63中之至少兩個內花鍵齒在圓周方向D1上彼此鄰近,而在其間無另一花鍵齒。換言之,複數個內花鍵齒63中之至少兩個內花鍵齒相對於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之旋轉中心軸線A1以第一內部周節角PA21沿圓周配置。複數個內花鍵齒63中之至少兩個內花鍵齒相對於旋轉中心軸線A1以第二內部周節角PA22沿圓周配置。第一鏈輪SP1之至少十個內花鍵齒63中的至少其他兩個內花鍵齒在圓周方向D1上彼此鄰近,而在其間無另一花鍵齒。換言之,第一鏈輪SP1之複數個內花鍵齒63中之至少兩者相對於旋轉中心軸線A1以第二內部周節角PA22沿圓周配置。在此實施例中,第二內部周節角PA22不同於第一內部周節角PA21。然而,第二內部周節角PA22可實質上等於第一內部周節角PA21。
在此實施例中,內花鍵齒63係在圓周方向D1上以第一內部周節角PA21沿圓周配置。內花鍵齒63中之兩個內花鍵齒係在圓周方向D1上以第二內部周節角PA22配置。然而,內花鍵齒63中之至少兩個內花鍵齒可在圓周方向D1上以另一內部周節角配置。
第一內部周節角PA21在10度至20度之範圍內。第一內部周節角PA21在12度至15度之範圍內。第一內部周節角PA21在13度至14度之範圍內。在此實施例中,舉例而言,第一內部周節角PA21為12度。然而,第一內部周節角PA21不限於此實施例及以上範圍。
第二內部周節角PA22在5度至36度之範圍內。在此實施例中,第二內部周節角PA22為24度。然而,第二內部周節角PA22不限於此實施例及以上範圍。
至少十個內花鍵齒63中之至少一者具有不同於至少十個內花鍵齒63中之另一者之第二花鍵形狀的第一花鍵形狀。至少十個內花鍵齒63中之至少一者具有不同於至少十個內花鍵齒63中之另一者之第二花鍵大小的第一花鍵大小。至少十個內花鍵齒63中之至少一者具有不同於至少十個內花鍵齒63中之另一者之橫截面形狀的橫截面形狀。然而,如圖25中所見,內花鍵齒63可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狀。至少十個內花鍵齒63可具有彼此相同之大小。至少十個內花鍵齒63可具有彼此相同之橫截面形狀。
如圖26中所見,至少十個內花鍵齒63中之至少一者包括內花鍵傳動表面66。至少十個內花鍵齒63中之至少一者包括內花鍵非傳動表面68。至少十個內花鍵齒63包括用以在腳踏期間傳輸傳動旋轉力F1至自行車輪轂總成12 (圖6)的複數個內花鍵傳動表面66。至少十個內花鍵齒63包括複數個內花鍵非傳動表面68。內花鍵傳動表面66可與鏈輪支撐本體28接觸以在腳踏期間將傳動旋轉力F1自第一鏈輪SP1傳輸至鏈輪支撐本體28。內花鍵傳動表面66面向傳動旋轉方向D11。在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安裝至自行車輪轂總成12之狀態下,內花鍵傳動表面66面向自行車輪轂總成12之外花鍵傳動表面48。內花鍵非傳動表面68在圓周方向D1上設置於內花鍵傳動表面66之反向側上。內花鍵非傳動表面68面向反向旋轉方向D12,從而在腳踏期間不將傳動旋轉力F1自第一鏈輪SP1傳輸至鏈輪支撐本體28。在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安裝至自行車輪轂總成12之狀態下,內花鍵非傳動表面68面向自行車輪轂總成12之外花鍵非傳動表面50。
至少十個內花鍵齒63分別具有圓周最大寬度MW2。內花鍵齒63分別具有圓周最大寬度MW2。圓周最大寬度MW2界定為接收施加至內花鍵齒63之推力F3的最大寬度。圓周最大寬度MW2界定為基於內花鍵傳動表面66之直線距離。
複數個內花鍵傳動表面66各自包括徑向最外邊緣66A及徑向最內邊緣66B。第二參考圓RC21界定於徑向最外邊緣66A上且以旋轉中心軸線A1為中心。第二參考圓RC21與內花鍵非傳動表面68相交在參考點68R。圓周最大寬度MW2在圓周方向D1上自徑向最內邊緣66B直線延伸至參考點68R。
內花鍵非傳動表面68包括徑向最外邊緣68A及徑向最內邊緣68B。內花鍵非傳動表面68自徑向最外邊緣68A延伸至徑向最內邊緣68B。參考點68R設置於徑向最外邊緣68A與徑向最內邊緣68B之間。
圓周最大寬度MW2之總和等於或大於40毫米。圓周最大寬度MW2之總和可等於或大於45毫米。圓周最大寬度MW2之總和可等於或大於50毫米。在此實施例中,圓周最大寬度MW2之總和為50.8毫米。然而,圓周最大寬度MW2之總和不限於此實施例。
如圖23中所見,至少十個內花鍵齒63具有內花鍵小徑DM21。複數個內花鍵齒63具有內花鍵小徑DM21。內腔38之最大外徑DM1大於內花鍵小徑DM21。第一鏈輪SP1之至少一個內花鍵齒63具有具有內花鍵小徑DM21之內花鍵齒根圓RC22。內花鍵小徑DM21等於或小於34毫米。第一鏈輪SP1之內花鍵小徑DM21等於或小於33毫米。第一鏈輪SP1之內花鍵小徑DM21等於或大於29毫米。在此實施例中,第一鏈輪SP1之內花鍵小徑DM21為32.8毫米。然而,第一鏈輪SP1之內花鍵小徑DM21不限於此實施例及以上範圍。
第一鏈輪SP1之內花鍵大徑DM22等於或小於32毫米。內花鍵大徑DM22等於或小於31毫米。內花鍵大徑DM22等於或大於28毫米。在此實施例中,內花鍵大徑DM22為30.4毫米。然而,內花鍵大徑DM22不限於此實施例及以上範圍。
如圖22中所見,第一鏈輪SP1具有最大齒尖直徑TD1。最大齒尖直徑TD1為由複數個第一鏈輪齒SP1B界定的最大外徑。內花鍵小徑DM21 (圖23)與最大齒尖直徑TD1之比率在0.15至0.18之範圍內。在此實施例中,內花鍵小徑DM21與最大齒尖直徑TD1之比率為0.15。然而,內花鍵小徑DM21與最大齒尖直徑TD1之比率不限於此實施例及以上範圍。
如圖26中所見,複數個內花鍵傳動表面66包括徑向最外邊緣66A及徑向最內邊緣66B。複數個內花鍵傳動表面66各自包括自徑向最外邊緣66A至徑向最內邊緣66B界定之徑向長度RL21。複數個內花鍵傳動表面66之徑向長度RL21之總和等於或大於7毫米。徑向長度RL21之總和等於或大於10毫米。徑向長度RL21之總和等於或大於15毫米。徑向長度RL21之總和等於或小於36毫米。在此實施例中,徑向長度RL21之總和為16.6毫米。然而,徑向長度RL21之總和不限於此實施例及以上範圍。
複數個內花鍵齒63具有額外徑向長度RL22。額外徑向長度RL22分別自內花鍵齒根圓RC22至複數個內花鍵齒63之徑向最內端63A界定。額外徑向長度RL22之總和等於或大於12毫米。在此實施例中,額外徑向長度RL22之總和為34.8毫米。然而,額外徑向長度RL22之總和不限於此實施例及以上範圍。
第一鏈輪SP1之至少十個內花鍵齒63中的至少一者相對於參考線CL2沿圓周對稱。相對於旋轉中心軸線A1在徑向方向上,參考線CL2自旋轉中心軸線A1延伸至至少十個內花鍵齒63中之該至少一者之徑向最內端63A的圓周中心點CP2。然而,內花鍵齒63中之至少一者可相對於參考線CL2具有不對稱形狀。內花鍵齒63中之至少一者包含內花鍵傳動表面66及內花鍵非傳動表面68。
內花鍵傳動表面具有第一內花鍵表面角AG21。第一內花鍵表面角AG21界定於內花鍵傳動表面66與第一徑向線L21之間。第一徑向線L21自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之旋轉中心軸線A1延伸至內花鍵傳動表面66之徑向最外邊緣66A。第一內部周節角PA21或第二內部周節角PA22界定於第一徑向線L21 (參見例如圖24)之間。
內花鍵非傳動表面68具有第二內花鍵表面角AG22。第二內花鍵表面角AG22界定於內花鍵非傳動表面68與第二徑向線L22之間。第二徑向線L22自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之旋轉中心軸線A1延伸至內花鍵非傳動表面68之徑向最外邊緣68A。
在此實施例中,第二內花鍵表面角AG22等於第一內花鍵表面角AG21。然而,第一內花鍵表面角AG21可不同於第二內花鍵表面角AG22。
第一內花鍵表面角AG21在0度至6度之範圍內。該第二內花鍵表面角在0度至6度之範圍內。在此實施例中,第一內花鍵表面角AG21為5度。第二內花鍵表面角AG22為5度。然而,第一內花鍵表面角AG21及第二內花鍵表面角AG22不限於此實施例及以上範圍。
如圖27中所見,內花鍵齒63與外花鍵齒40配合以將傳動旋轉力F1自第一鏈輪SP1傳輸至鏈輪支撐本體28。內花鍵傳動表面66可與外花鍵傳動表面48接觸以將傳動旋轉力F1自第一鏈輪SP1傳輸至鏈輪支撐本體28。在內花鍵傳動表面66與外花鍵傳動表面48接觸之狀態下,內花鍵非傳動表面68與外花鍵非傳動表面50間隔開。
如圖15及圖16中所見,鏈輪支撐本體28包括設置於基座支撐件41之軸向端處的輪轂指示器28I。當沿旋轉中心軸線A1檢視時,輪轂指示器28I設置於第二外部周節角PA12之區域中。在此實施例中,輪轂指示器28I包括小圓點。然而,輪轂指示器28I可包括諸如三角形及直線的其他形狀。另外,輪轂指示器28I可為例如藉由接合結構(諸如黏附劑)附接至鏈輪支撐本體28的分離構件。輪轂指示器28I之位置不限於此實施例。
如圖7中所見,第十二鏈輪SP12包括設置於第十二鏈輪本體SP12A之軸向端處的鏈輪指示器SP12I。在此實施例中,鏈輪指示器SP12I包括小圓點。然而,輪轂指示器SP12I可包括諸如三角形及直線的其他形狀。另外,鏈輪指示器SP12I可為例如藉由接合結構(諸如黏附劑)附接至鏈輪SP12之分離構件。鏈輪指示器SP12I之位置不限於此實施例。鏈輪指示器SP12I可提供至其他鏈輪SP1至SP11中之任一者。
如圖6中所見,自行車輪轂總成12進一步包含自由輪結構78。鏈輪支撐本體28藉由自由輪結構78以操作方式耦接至輪轂本體36。自由輪結構78經組態以將鏈輪支撐本體28耦接至輪轂本體36,以在腳踏期間在傳動旋轉方向D11 (圖5)上使鏈輪支撐本體28連同輪轂本體36一起旋轉。自由輪結構78經組態以允許鏈輪支撐本體28在慣性滑行期間在反向旋轉方向D12 (圖5)上相對於輪轂本體36旋轉。因此,自由輪結構78可解譯成單向聯軸結構。稍後將詳細描述自由輪結構78。
自行車輪轂總成12包括第一軸承79A及第二軸承79B。第一軸承79A及第二軸承79B設置於鏈輪支撐本體28與輪轂軸30之間以圍繞旋轉中心軸線A1相對於輪轂軸30可旋轉地支撐鏈輪支撐本體28。
在此實施例中,鏈輪支撐本體28、制動轉子支撐本體34及輪轂本體36中之每一者均由諸如鋁、鐵或鈦之金屬材料製成。然而,鏈輪支撐本體28、制動轉子支撐本體34及輪轂本體36中之至少一者可由非金屬材料製成。 第二實施例
下文將參看圖28至圖30描述根據第二實施例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214。除了第一鏈輪SP1及第二鏈輪SP2以外,自行車後鏈輪總成214亦具有與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之結構相同的結構。因此,與第一實施例中之彼等元件具有實質上相同功能的元件此處將編號相同,且此處出於簡潔起見將不再次詳細地描述及/或說明。
如圖28中所見,在自行車後鏈輪總成214中,複數個第一鏈輪齒SP1B包括至少一個第一齒SP1W及至少一個第二齒SP1N。在此實施例中,複數個第一鏈輪齒SP1B包括複數個第一齒SP1W及複數個第二齒SP1N。第一齒SP1W及第二齒SP1N在圓周方向D1上交替地配置。第一齒SP1W之總數目等於第二齒SP2N之總數目。亦即,在此實施例中,第一鏈輪齒SP1B之總數目為偶數。然而,第一齒SP1W之總數目不限於此實施例。第二齒SP1N之總數目不限於此實施例。可自第一鏈輪SP1省略第一齒SP1W中之至少一者。可自第一鏈輪SP1省略第二齒SP2W中之至少一者。
如圖29中所見,至少一個第一齒SP1W具有相對於旋轉中心軸線A1在軸向方向D2上界定的第一最大軸向寬度W1。在此實施例中,第一齒SP1W中之每一者具有第一最大軸向寬度W1。第一最大軸向寬度W1小於界定於相對的一對外鏈板20A之間的外鏈空間20A1之軸向長度。
如圖30中所見,至少一個第二齒SP1N具有在軸向方向D2上界定的第二最大軸向寬度W2。在此實施例中,第二齒SP1N中之每一者具有第二最大軸向寬度W2。第一最大軸向寬度W1大於第二最大軸向寬度W2。第一最大軸向寬度W1大於界定於相對的一對內鏈板20B之間的內鏈空間20B1之軸向長度。第二最大軸向寬度W2小於內鏈空間20B1之軸向長度。第一齒SP1W經組態以與相對的一對外鏈板20A嚙合。第二齒SP1N經組態以與相對的一對內鏈板20B嚙合。
如圖28中所見,複數個第二鏈輪齒SP2B包括至少一個第一齒SP2W及至少一個第二齒SP2N。在此實施例中,複數個第二鏈輪齒SP2B包括複數個第一齒SP2W及複數個第二齒SP2N。第一齒SP2W具有與第一齒SP1W之結構實質上相同的結構。第二齒SP2N具有與第二齒SP1N之結構實質上相同的結構。因此,出於簡潔起見,此處將不作詳細描述。 第三實施例
下文將參看圖31至圖33描述根據第三實施例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314。除鎖定構件32以外,自行車後鏈輪總成314具有與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之結構相同的結構。因此,與第一實施例中之彼等元件具有實質上相同功能的元件此處將編號相同,且此處出於簡潔起見將不再次詳細地描述及/或說明。
如圖31中所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314包含鎖定構件332。鎖定構件332經組態以在鎖定構件332附接至鏈輪支撐本體328之狀態下防止鏈輪SP1至SP12相對於自行車輪轂總成312之鏈輪支撐本體328軸向移動。除鏈輪支撐本體328以外,自行車輪轂總成312具有與自行車輪轂總成12之結構實質上相同的結構。
鏈輪支撐本體328包括複數個外花鍵齒40及外螺紋部分328B。鏈輪支撐本體328之外花鍵齒40的軸向長度比鏈輪支撐本體28之外花鍵齒40的軸向長度短。複數個外花鍵齒40在軸向方向D2上設置於外螺紋部分328B與第一輪輻安裝部分36A之間。
如圖32中所見,鏈輪SP1及SP2具有與圖10中所示之第一實施例的修改之鏈輪SP1及SP2之結構實質上相同的結構。因此,複數個第一鏈輪齒SP1B及複數個第二鏈輪齒SP2B彼此一體地設置為單件式整體構件。
鎖定構件332圍繞旋轉中心軸線A1可旋轉地耦接至鏈輪SP1至SP12。鏈輪SP1至SP12、耦接構件CM1至CM11及鎖定構件332界定內腔38。鎖定構件332包括第一軸向端332A及內螺紋部分332B。內螺紋部分332B經組態以以螺紋方式與外螺紋部分328B螺合。複數個外花鍵齒40與附接至第一鏈輪SP1的蓋構件14A之複數個內花鍵齒63嚙合。在鎖定構件332藉由外螺紋部分328B及內螺紋部分332B緊固至鏈輪支撐本體28的狀態下,蓋構件14A在軸向方向D2上固持於較大直徑部分42與鎖定構件332之第一軸向端332A之間。
如圖33中所見,鎖定構件332具有第二軸向端332C及工具嚙合部分332F。內螺紋部分332B設置於第一軸向端332A與第二軸向端332C之間。工具嚙合部分332F設置於第二軸向端332C處。在此實施例中,工具嚙合部分332F包括複數個嚙合凹槽332G,嚙合凹槽332G將在鎖定構件332藉由外螺紋部分328B及內螺紋部分332B以螺紋方式附接至鏈輪支撐本體28時與緊固工具(圖中未示)嚙合。
如本文所使用之術語「包含」及其派生詞意欲為指定陳述特徵、元件、組件、群組、整數及/或步驟的存在但不排除其他未陳述特徵、元件、組件、群組、整數及/或步驟的存在的開放術語。此概念亦適用於類似含義之詞語,例如術語「具有」、「包括」及其派生詞。
術語「構件」、「區段」、「部分」、「部件」、「元件」、「本體」及「結構」當以單數形式使用時可具有單一部件或複數個部件之雙重含義。
諸如本申請案中敍述的「第一」及「第二」之序數數目僅為標識符,而不具有任何其他含義,例如特定次序及類似者。此外,例如,術語「第一元件」自身不暗示「第二元件」的存在,且術語「第二元件」自身不暗示「第一元件」的存在。
如本文中所使用之術語「對」可涵蓋除其中成對元件具有彼此相同之形狀或結構之組態外之其中成對元件具有彼此不同的形狀或結構之組態。
因此,術語「一」、「一或多個」及「至少一個」在本文中可互換地使用。
最後,如本文中所使用之諸如「實質上」、「大約」及「大致」之程度術語意謂所修飾之術語之合理量之偏差以使得最終結果並無顯著改變。本申請案中所描述之所有數值可被理解為包括諸如「實質上」、「大約」及「大致」之術語。
顯然,根據以上教示,本發明之眾多修改及變化為可能的。因此應理解,在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內,可以不同於如本文特定描述之方式的其他方式實踐本發明。
10‧‧‧自行車傳動系統12‧‧‧自行車輪轂總成14‧‧‧自行車後鏈輪總成14A‧‧‧蓋構件16‧‧‧自行車制動轉子18‧‧‧曲柄總成20‧‧‧自行車鏈條20A‧‧‧外鏈板20A1‧‧‧外鏈空間20B‧‧‧內鏈板20B1‧‧‧內鏈空間22‧‧‧曲柄軸24‧‧‧右曲柄臂26‧‧‧左曲柄臂27‧‧‧前鏈輪28‧‧‧鏈輪支撐本體28A‧‧‧內螺紋部分28B‧‧‧第一軸向端28C‧‧‧第二軸向端28D‧‧‧軸向鏈輪鄰接表面28I‧‧‧輪轂指示器30‧‧‧輪轂軸30A‧‧‧軸通孔30B‧‧‧第一軸端30B1‧‧‧第一軸向框架鄰接表面30C‧‧‧第二軸端30C1‧‧‧第二軸向框架鄰接表面32‧‧‧鎖定構件32A‧‧‧管狀本體32B‧‧‧外螺紋部分32C‧‧‧徑向突出部32D‧‧‧第一軸向端32E‧‧‧第二軸向端32F‧‧‧工具嚙合部分32G‧‧‧嚙合凹槽34‧‧‧制動轉子支撐本體35‧‧‧轉子鎖定構件36‧‧‧輪轂本體36A‧‧‧第一輪輻安裝部分36A1‧‧‧第一附接孔36B‧‧‧第二輪輻安裝部分36B1‧‧‧第二附接孔36C‧‧‧第一軸向最外部分36D‧‧‧第二軸向最外部分38‧‧‧內腔40‧‧‧外花鍵齒40A‧‧‧徑向最外端40X‧‧‧外花鍵齒41‧‧‧基座支撐件42‧‧‧較大直徑部分42A‧‧‧軸向端44‧‧‧凸緣46‧‧‧螺旋外花鍵齒48‧‧‧外花鍵傳動表面48A‧‧‧徑向最外邊緣48B‧‧‧徑向最內邊緣50‧‧‧外花鍵非傳動表面50A‧‧‧徑向最外邊緣50B‧‧‧徑向最內邊緣50R‧‧‧參考點52‧‧‧額外外花鍵齒54‧‧‧額外基座支撐件63‧‧‧內花鍵齒63A‧‧‧徑向最內端64‧‧‧內花鍵齒66‧‧‧內花鍵傳動表面66A‧‧‧徑向最外邊緣66B‧‧‧徑向最內邊緣68‧‧‧內花鍵非傳動表面68A‧‧‧徑向最外邊緣68R‧‧‧徑向最內邊緣78‧‧‧自由輪結構79A‧‧‧第一軸承79B‧‧‧第二軸承132F2‧‧‧突出部132F3‧‧‧嚙合凹槽214‧‧‧自行車後鏈輪總成312‧‧‧自行車輪轂總成314‧‧‧自行車後鏈輪總成328‧‧‧鏈輪支撐本體328B‧‧‧外螺紋部分332‧‧‧鎖定構件332A‧‧‧第一軸向端332B‧‧‧內螺紋部分332C‧‧‧第二軸向端332F‧‧‧工具嚙合部分332G‧‧‧嚙合凹槽A1‧‧‧旋轉中心軸線AG11‧‧‧第一外花鍵表面角AG12‧‧‧第二外花鍵表面角AG21‧‧‧第一內花鍵表面角AG22‧‧‧第二內花鍵表面角AL1‧‧‧第一軸向長度AL2‧‧‧第二軸向長度AL3‧‧‧鏈輪配置軸向長度AL4‧‧‧額外軸向長度AL5‧‧‧較大直徑軸向長度BF‧‧‧自行車框架BF1‧‧‧第一框架BF2‧‧‧第二框架BF11‧‧‧第一凹槽BF12‧‧‧第一部分BF21‧‧‧第二凹槽BF22‧‧‧第二部分CL1‧‧‧參考線CL2‧‧‧參考線CM1‧‧‧耦接構件CM1A‧‧‧耦接銷CM2‧‧‧第二耦接構件CM3‧‧‧第三耦接構件CM4‧‧‧第四耦接構件CM5‧‧‧第五耦接構件CM6‧‧‧第六耦接構件CM7‧‧‧第七耦接構件CM8‧‧‧第八耦接構件CM9‧‧‧第九耦接構件CM10‧‧‧第十耦接構件CP1‧‧‧圓周中心點CP2‧‧‧圓周中心點CPL‧‧‧軸向中心平面D1‧‧‧圓周方向D2‧‧‧軸向方向D11‧‧‧傳動旋轉方向D12‧‧‧反向旋轉方向DM11‧‧‧外花鍵大徑DM12‧‧‧外花鍵小徑DM13‧‧‧外徑DM14‧‧‧額外外花鍵大徑DM21‧‧‧內花鍵小徑DM22‧‧‧內花鍵大徑F1‧‧‧傳動旋轉力F2‧‧‧推力F3‧‧‧推力L11‧‧‧第一徑向線L12‧‧‧第二徑向線L21‧‧‧第一徑向線L22‧‧‧第二徑向線MD1‧‧‧最大外徑MW1‧‧‧圓周最大寬度MW2‧‧‧圓周最大寬度PA11‧‧‧第一外部周節角PA12‧‧‧第二外部周節角PA21‧‧‧第一內部周節角PC1‧‧‧節圓PC2‧‧‧節圓PC3‧‧‧節圓PC4‧‧‧節圓PC5‧‧‧節圓PC6‧‧‧節圓PC7‧‧‧節圓PC8‧‧‧節圓PC9‧‧‧節圓PC10‧‧‧節圓PC11‧‧‧節圓PC12‧‧‧節圓PCD1‧‧‧節圓直徑PCD2‧‧‧節圓直徑PCD3‧‧‧節圓直徑PCD4‧‧‧節圓直徑PCD5‧‧‧節圓直徑PCD6‧‧‧節圓直徑PCD7‧‧‧節圓直徑PCD8‧‧‧節圓直徑PCD9‧‧‧節圓直徑PCD10‧‧‧節圓直徑PCD11‧‧‧節圓直徑PCD12‧‧‧節圓直徑RC11‧‧‧第一參考圓RC12‧‧‧外花鍵齒根圓RC21‧‧‧第二參考圓RC22‧‧‧內花鍵齒根圓RL11‧‧‧徑向長度RL12‧‧‧額外徑向長度RL22‧‧‧額外徑向長度SK1‧‧‧第一輪輻SK2‧‧‧第二輪輻SL1‧‧‧軸向花鍵齒長度SP1‧‧‧自行車鏈輪/第一鏈輪SP1A‧‧‧第一鏈輪本體SP1B‧‧‧第一鏈輪齒SP1W‧‧‧第一齒SP1N‧‧‧第二齒SP2‧‧‧自行車鏈輪/第二鏈輪SP2A‧‧‧第二鏈輪本體SP2B‧‧‧第二鏈輪齒SP2W‧‧‧第二齒SP2N‧‧‧第二齒SP3‧‧‧自行車鏈輪/第三鏈輪SP3A‧‧‧第三鏈輪本體SP3B‧‧‧第三鏈輪齒SP4‧‧‧自行車鏈輪/第四鏈輪SP4A‧‧‧第四鏈輪本體SP4B‧‧‧第四鏈輪齒SP5‧‧‧自行車鏈輪/第五鏈輪SP5A‧‧‧第五鏈輪本體SP5B‧‧‧第五鏈輪齒SP6‧‧‧自行車鏈輪/第六鏈輪SP6A‧‧‧第六鏈輪本體SP6B‧‧‧第六鏈輪齒SP7‧‧‧自行車鏈輪/第七鏈輪SP7A‧‧‧第七鏈輪本體SP7B‧‧‧第七鏈輪齒SP8‧‧‧自行車鏈輪/第八鏈輪SP8A‧‧‧第八鏈輪本體SP8B‧‧‧第八鏈輪齒SP9‧‧‧自行車鏈輪/第九鏈輪SP9A‧‧‧第九鏈輪本體SP9B‧‧‧第九鏈輪齒SP10‧‧‧自行車鏈輪/第十鏈輪SP10A‧‧‧第十鏈輪本體SP10B‧‧‧第十鏈輪齒SP11‧‧‧自行車鏈輪/第十一鏈輪SP11A‧‧‧第十一鏈輪本體SP11B‧‧‧第十一鏈輪齒SP12‧‧‧自行車鏈輪/第十二鏈輪SP12A‧‧‧第十二鏈輪本體SP12B‧‧‧第十二鏈輪齒TD1‧‧‧最大齒尖直徑W1‧‧‧第一最大軸向寬度W2‧‧‧第二最大軸向寬度WS‧‧‧車輪緊固結構WS1‧‧‧緊固桿
當結合附圖考慮時,參考以下實施方式,本發明之更完整評價及其許多伴隨優點將易於獲得,同樣變為更好理解。
圖1為根據第一實施例之包括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的自行車傳動系統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所說明之自行車傳動系統的分解透視圖。
圖3為沿圖2之線III-III截取之自行車傳動系統的橫截面圖。
圖4為圖2中所說明之自行車傳動系統之自行車輪轂總成的透視圖,該自行車輪轂總成具有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鎖定構件。
圖5為圖2中所說明之自行車傳動系統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的側視圖。
圖6為圖4中所說明之自行車傳動系統的放大橫截面圖。
圖7為圖2中所說明之自行車傳動系統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的部分側視圖。
圖8為根據修改之自行車傳動系統之放大橫截面圖。
圖9為根據另一修改之自行車傳動系統之放大橫截面圖。
圖10為根據另一修改之自行車傳動系統之放大橫截面圖。
圖11為根據修改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的鎖定構件之透視圖。
圖12為圖4中所說明之自行車輪轂總成之鏈輪支撐本體的透視圖。
圖13為圖4中所說明之自行車輪轂總成之鏈輪支撐本體的另一透視圖。
圖14為圖4中所說明之自行車輪轂總成之鏈輪支撐本體的後視圖。
圖15為圖4中所說明之自行車輪轂總成之鏈輪支撐本體的側視圖。
圖16為根據修改之自行車輪轂總成之鏈輪支撐本體的側視圖。
圖17為圖15中所說明之鏈輪支撐本體的放大橫截面圖。
圖18為圖15中所說明之鏈輪支撐本體的橫截面圖。
圖19為圖4中所說明之自行車輪轂總成的透視圖。
圖20為圖4中所說明之自行車輪轂總成的側視圖。
圖21為圖4中所說明之自行車輪轂總成的後視圖。
圖22為圖2中所說明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鏈輪的側視圖。
圖23為圖22中所說明之鏈輪的部分放大側視圖。
圖24為圖22中所說明之鏈輪的部分放大側視圖。
圖25為根據修改之鏈輪的部分放大側視圖。
圖26為圖22中所說明之鏈輪之放大橫截面圖。
圖27為圖2中所說明之自行車傳動系統的另一橫截面圖。
圖28為根據第二實施例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的側視圖。
圖29為圖28中所說明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的第一齒之橫截面圖。
圖30為圖28中所說明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的第二齒之橫截面圖。
圖31為根據第三實施例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的分解後視圖。
圖32為圖31中所說明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的部分橫截面圖。
圖33為圖31中所說明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的鎖定構件之橫截面圖。
10‧‧‧自行車傳動系統
12‧‧‧自行車輪轂總成
14‧‧‧自行車後鏈輪總成
28‧‧‧鏈輪支撐本體
28A‧‧‧內螺紋部分
28B‧‧‧第一軸向端
28C‧‧‧第二軸向端
28D‧‧‧軸向鏈輪鄰接表面
30‧‧‧輪轂軸
30B‧‧‧第一軸端
30B1‧‧‧第一軸向框架鄰接表面
32‧‧‧鎖定構件
32A‧‧‧管狀本體
32B‧‧‧外螺紋部分
32C‧‧‧徑向突出部
32E‧‧‧第二軸向端
36‧‧‧輪轂本體
36A‧‧‧第一輪輻安裝部分
38‧‧‧內腔
42‧‧‧較大直徑部分
42A‧‧‧軸向端
44‧‧‧凸緣
64‧‧‧內花鍵齒
78‧‧‧自由輪結構
79A‧‧‧第一軸承
79B‧‧‧第二軸承
A1‧‧‧旋轉中心軸線
AL3‧‧‧鏈輪配置軸向長度
AL4‧‧‧額外軸向長度
AL5‧‧‧較大直徑軸向長度
CM1‧‧‧耦接構件
CM1A‧‧‧耦接銷
CM2‧‧‧第二耦接構件
CM3‧‧‧第三耦接構件
CM4‧‧‧第四耦接構件
CM5‧‧‧第五耦接構件
CM6‧‧‧第六耦接構件
CM7‧‧‧第七耦接構件
CM8‧‧‧第八耦接構件
CM9‧‧‧第九耦接構件
CM10‧‧‧第十耦接構件
CPL‧‧‧軸向中心平面
D2‧‧‧軸向方向
DM22‧‧‧內花鍵大徑
MD1‧‧‧最大外徑
PCD1‧‧‧節圓直徑
PCD2‧‧‧節圓直徑
PCD3‧‧‧節圓直徑
SP1‧‧‧自行車鏈輪/第一鏈輪
SP1A‧‧‧第一鏈輪本體
SP1B‧‧‧第一鏈輪齒
SP2‧‧‧自行車鏈輪/第二鏈輪
SP2A‧‧‧第二鏈輪本體
SP2B‧‧‧第二鏈輪齒
SP3‧‧‧自行車鏈輪/第三鏈輪
SP3A‧‧‧第三鏈輪本體
SP3B‧‧‧第三鏈輪齒
SP4‧‧‧自行車鏈輪/第四鏈輪
SP4A‧‧‧第四鏈輪本體
SP4B‧‧‧第四鏈輪齒
SP5‧‧‧自行車鏈輪/第五鏈輪
SP5A‧‧‧第五鏈輪本體
SP5B‧‧‧第五鏈輪齒
SP6‧‧‧自行車鏈輪/第六鏈輪
SP6A‧‧‧第六鏈輪本體
SP6B‧‧‧第六鏈輪齒
SP7‧‧‧自行車鏈輪/第七鏈輪
SP7A‧‧‧第七鏈輪本體
SP7B‧‧‧第七鏈輪齒
SP8‧‧‧自行車鏈輪/第八鏈輪
SP8A‧‧‧第八鏈輪本體
SP8B‧‧‧第八鏈輪齒
SP9‧‧‧自行車鏈輪/第九鏈輪
SP9A‧‧‧第九鏈輪本體
SP9B‧‧‧第九鏈輪齒
SP10‧‧‧自行車鏈輪/第十鏈輪
SP10A‧‧‧第十鏈輪本體
SP10B‧‧‧第十鏈輪齒
SP11‧‧‧自行車鏈輪/第十一鏈輪
SP11A‧‧‧第十一鏈輪本體
SP11B‧‧‧第十一鏈輪齒
SP12‧‧‧自行車鏈輪/第十二鏈輪
SP12A‧‧‧第十二鏈輪本體
SP12B‧‧‧第十二鏈輪齒

Claims (26)

  1. 一種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包含:至少一個鏈輪,包括經組態以與一自行車輪轂總成嚙合的至少十個內花鍵齒,該至少十個內花鍵齒具有一內花鍵大徑;及一內腔,具有大於該內花鍵大徑之一最大外徑,其中該至少十個內花鍵齒各包含一內花鍵傳動表面以傳輸一傳動旋轉力至該自行車輪轂總成,該複數個內花鍵傳動表面各包含一徑向最外邊緣、一徑向最內邊緣及自該徑向最外邊緣至該徑向最內邊緣界定之一徑向長度,該複數個內花鍵傳動表面之該等徑向長度之一總和等於或大於7毫米,該內花鍵傳動表面具有界定於該內花鍵傳動表面與一徑向線之間之一第一內花鍵表面角,該徑向線自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旋轉中心軸線延伸至該內花鍵傳動表面之該徑向最外邊緣,該第一內花鍵表面角在0度至6度之範圍。
  2.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中該至少十個內花鍵齒之一總數目等於或大於20。
  3. 如請求項2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中該至少十個內花鍵齒之該總數目等於或大於25。
  4.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中 該至少十個內花鍵齒具有一第一內部周節角及不同於該第一內部周節角之一第二內部周節角。
  5.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中該至少十個內花鍵齒中之至少一者具有一第一花鍵形狀,該第一花鍵形狀不同於該至少十個內花鍵齒中之另一者之一第二花鍵形狀。
  6.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中該至少十個內花鍵齒中之至少一者具有一第一花鍵大小,該第一花鍵大小不同於該至少十個內花鍵齒中之另一者之一第二花鍵大小。
  7.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中該至少一個鏈輪包括一第一鏈輪,該第一鏈輪包括一第一鏈輪本體及相對於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一旋轉中心軸線自該第一鏈輪本體朝外徑向延伸的複數個第一鏈輪齒,且該第一鏈輪包括自該第一鏈輪本體朝內徑向延伸的該複數個內花鍵齒。
  8. 如請求項7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中該第一鏈輪具有大於該內腔之該最大外徑的一節圓直徑。
  9. 如請求項8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中該第一鏈輪之該節圓直徑為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中之最大節圓直 徑。
  10. 如請求項7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中該至少一個鏈輪包括一第二鏈輪,該第二鏈輪包括一第二鏈輪本體及相對於該旋轉中心軸線自該第二鏈輪本體朝外徑向延伸之複數個第二鏈輪齒,且該內腔係自該第二鏈輪本體朝內徑向設置。
  11. 如請求項10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中該第一鏈輪為與該第二鏈輪分離之一構件。
  12. 如請求項11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進一步包含一耦接構件,將該第一鏈輪耦接至該第二鏈輪。
  13. 如請求項12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中該耦接構件與該第一鏈輪及該第二鏈輪中之至少一者一體地設置為一單件式整體構件。
  14. 如請求項13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中該耦接構件包括至少一個耦接銷。
  15. 如請求項10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中該複數個第一鏈輪齒及該複數個第二鏈輪齒彼此一體地設置為一單 件式整體構件。
  16.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中該至少十個內花鍵齒具有一內花鍵小徑,且該內腔之該最大外徑大於該內花鍵小徑。
  17.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中該至少一個鏈輪中之至少一者包括一鏈輪本體及相對於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一旋轉中心軸線自該鏈輪本體朝外徑向延伸的複數個鏈輪齒,且該複數個鏈輪齒包括至少一個第一齒及至少一個第二齒,該至少一個第一齒具有相對於該旋轉中心軸線在一軸向方向上界定之一第一最大軸向寬度,該至少一個第二齒具有在該軸向方向上界定之一第二最大軸向寬度,且該第一最大軸向寬度大於該第二最大軸向寬度。
  18.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中該至少一個鏈輪包括一最小鏈輪,該最小鏈輪包括至少一個鏈輪齒,且該最小鏈輪之該至少一個鏈輪齒之一總數目等於或小於10。
  19.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中 該至少一個鏈輪包括一最大鏈輪,該最大鏈輪包括至少一個鏈輪齒,且該最大鏈輪之該至少一個鏈輪齒之一總數目等於或大於46。
  20. 如請求項19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中該最大鏈輪之該至少一個鏈輪齒之該總數目等於或大於50。
  21.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中該至少一個鏈輪之一總數目等於或大於11。
  22. 一種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包含:至少一個鏈輪,包括經組態以與一自行車輪轂總成嚙合的複數個內花鍵齒,該複數個內花鍵齒中之至少兩個內花鍵齒相對於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一旋轉中心軸線以一第一內部周節角沿圓周配置,該第一內部周節角在10度至20度之範圍內,該複數個內花鍵齒具有一內花鍵大徑;及一內腔,具有大於該內花鍵大徑之一最大外徑,其中該複數個內花鍵齒各包含一內花鍵傳動表面以傳輸一傳動旋轉力至該自行車輪轂總成,該複數個內花鍵傳動表面各包含一徑向最外邊緣、一徑向最內邊緣及自該徑向最外邊緣至該徑向最內邊緣界定之一徑向長度,該複數個內花鍵傳動表面之該等徑向長度之一總和等於或大於7毫米,該內花鍵傳動表面具有界定於該內花鍵傳動表面與一徑向線之間之一第一內花鍵表面角,該徑向線自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該旋轉中心軸線 延伸至該內花鍵傳動表面之該徑向最外邊緣,該第一內花鍵表面角在0度至6度之範圍。
  23. 如請求項22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中該第一內部周節角在12度至15度之範圍內。
  24. 如請求項23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中該第一內部周節角在13度至14度之範圍內。
  25. 如請求項22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中該複數個內花鍵齒中之至少兩個內花鍵齒相對於該旋轉中心軸線以一第二內部周節角沿圓周配置,且該第二內部周節角不同於該第一內部周節角。
  26. 一種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其包含:至少一個鏈輪,包括經組態以與一自行車輪轂總成嚙合的至少十個內花鍵齒,該至少一個鏈輪中之至少一者包括一鏈輪本體及相對於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一旋轉中心軸線自該鏈輪本體朝外徑向延伸的複數個鏈輪齒,該複數個鏈輪齒包括至少一個第一齒及至少一個第二齒,該至少一個第一齒具有相對於該旋轉中心軸線在一軸向方向上界定之一第一最大軸向寬度,該至少一個第二齒具有在該軸向方向上界定之一第二最大軸向寬 度,且該第一最大軸向寬度大於該第二最大軸向寬度,其中該至少十個內花鍵齒各包含一內花鍵傳動表面以傳輸一傳動旋轉力至該自行車輪轂總成,該複數個內花鍵傳動表面各包含一徑向最外邊緣、一徑向最內邊緣及自該徑向最外邊緣至該徑向最內邊緣界定之一徑向長度,該複數個內花鍵傳動表面之該等徑向長度之一總和等於或大於7毫米,及該內花鍵傳動表面具有界定於該內花鍵傳動表面與一徑向線之間之一第一內花鍵表面角,該徑向線自該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該旋轉中心軸線延伸至該內花鍵傳動表面之該徑向最外邊緣,該第一內花鍵表面角在0度至6度之範圍。
TW107136279A 2017-10-31 2018-10-16 自行車後鏈輪總成 TWI7651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5/799,984 US11305837B2 (en) 2017-10-31 2017-10-31 Bicycle rear sprocket assembly
US15/799,984 2017-10-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22575A TW201922575A (zh) 2019-06-16
TWI765107B true TWI765107B (zh) 2022-05-21

Family

ID=6613813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6279A TWI765107B (zh) 2017-10-31 2018-10-16 自行車後鏈輪總成
TW111115022A TW202246121A (zh) 2017-10-31 2018-10-16 自行車後鏈輪總成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15022A TW202246121A (zh) 2017-10-31 2018-10-16 自行車後鏈輪總成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305837B2 (zh)
CN (2) CN112918611B (zh)
DE (1) DE102018126529A1 (zh)
TW (2) TWI76510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03442B2 (en) * 2017-07-14 2020-07-07 Shimano Inc. Bicycle rear derailleur
EP3831703B1 (de) * 2018-02-28 2023-01-25 SRAM Deutschland GmbH Hinterrad-ritzelanordnung mit zwei einstückigen zur gemeinsamen drehung miteinander verbundenen teilanordnungen
US11518474B2 (en) * 2019-01-24 2022-12-06 Shimano Inc. Bicycle sprocket arrangement
US11578761B2 (en) * 2019-03-22 2023-02-14 Shimano Inc. Bicycle sprocket arrangement
IT201900013341A1 (it) * 2019-07-30 2021-01-30 Campagnolo Srl Sotto-assieme corpo porta-pignoni e pacco pignoni per una ruota posteriore di bicicletta
IT201900020502A1 (it) * 2019-11-06 2021-05-06 Campagnolo Srl Sotto-assieme corpo porta-pignoni e pacco pignoni per una ruota posteriore di bicicletta, ghiera di fissaggio di tale sotto-assieme e metodo per il fissaggio di un pacco pignoni ad un corpo porta-pignoni
DE102020201889A1 (de) * 2020-02-14 2021-08-19 Sram Deutschland Gmbh Ritzel für einen Fahrrad-Antrieb
DE102020005373A1 (de) * 2020-09-01 2022-03-03 Sram Deutschland Gmbh Mehrfachritzelanordnung für eine Hinterradbaugruppe für ein Fahrrad und Hinterradbaugruppe
EP3960606A1 (de) * 2020-09-01 2022-03-02 SRAM Deutschland GmbH Mehrfachritzel-baugruppe und hinterradbaugruppe für ein fahrrad mit kettenschaltung
US11529827B2 (en) * 2020-12-10 2022-12-20 Tien Hsin Industries Co., Ltd. Transmission assembly of a bicycle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03600A (en) * 1994-11-17 1996-04-02 Kaynar Technologies, Inc. Derailleur gear assembly
EP1043221A2 (en) * 1999-04-08 2000-10-11 Shimano Inc. Freewheel for a bicycle
US20060128511A1 (en) * 2004-12-14 2006-06-15 Shimano, Inc. Bicycle sprocket with a laterally projecting gear change tooth
CN101683885A (zh) * 2008-09-22 2010-03-31 Sram德国有限公司 具有空心体的多级齿轮组件
US20110048889A1 (en) * 2009-08-31 2011-03-03 Borgwarner, Inc. Clutch Plate Having Reinforced Spline Teeth
US20120244978A1 (en) * 2011-03-23 2012-09-27 Chia-Wei Liao Bicycle Cogset with Support Element
CN103723236A (zh) * 2012-10-12 2014-04-16 Sram德国有限公司 固定装置
US20150210353A1 (en) * 2014-01-24 2015-07-30 Shimano Inc. Rotatable annular bicycle component and bicycle rear sprocket
US20150285358A1 (en) * 2014-04-02 2015-10-08 Shimano Inc. Bicycle rear sprocket
TW201713554A (zh) * 2015-10-09 2017-04-16 Shimano Kk 自行車用鏈輪及鏈輪總成
CN107128433A (zh) * 2016-02-26 2017-09-05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链轮和自行车链轮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4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11064A (en) * 1977-04-19 1978-09-05 Caterpillar Tractor Co. Sprocket segments providing greater retention capabilities
US5690568A (en) * 1996-01-31 1997-11-25 Borg-Warner Automotive, Inc. Idler sprocket assembly for a phased chain system
IT1289715B1 (it) * 1996-12-05 1998-10-16 Campagnolo Srl Gruppo sopporto pignoni per una bicicletta
US7416500B2 (en) * 1996-12-19 2008-08-26 Cloyes Gear And Products, Inc. Random engagement roller chain sprocket and timing chain system including same
EP1407962A1 (en) * 2002-10-11 2004-04-14 Campagnolo Srl Sprocket support member for a bicycle sprocket assembly
US6866604B2 (en) * 2003-01-17 2005-03-15 Shimano, Inc. Multiple level sprocket support for a bicycle
US7959529B2 (en) * 2007-03-21 2011-06-14 Sram, Llc Bicycle multi-gear cassette
US20080230344A1 (en) * 2007-03-21 2008-09-25 Sram Corporation Bicycle Multi-Gear Cassette
US9150280B2 (en) * 2007-03-21 2015-10-06 Sram, Llc Bicycle multi-gear cassette
ITMI20071659A1 (it) * 2007-08-09 2009-02-10 Campagnolo Srl Assieme di pignoni per una ruota posteriore di bicicletta e pacco pignoni comprendente tale assieme
ITMI20071658A1 (it) * 2007-08-09 2009-02-10 Campagnolo Srl Modulo di pignoni per una bicicletta e pacco pignoni comprendente tale modulo
US8197371B2 (en) * 2008-01-24 2012-06-12 Specialized Bicycle Components, Inc. Cogset assembly for a bicycle
JP2009192016A (ja) * 2008-02-15 2009-08-27 Toyota Motor Corp 伝動歯車
DE102008010903A1 (de) * 2008-02-23 2009-08-27 Sram Deutschland Gmbh Gewichtsoptimiertes Mehrfach-Kettenzahnrad für ein Fahrrad
DE102008010904B4 (de) * 2008-02-23 2021-10-21 Sram Deutschland Gmbh Mehrfach-Kettenzahnrad für ein Fahrrad
US20100099530A1 (en) * 2008-03-28 2010-04-22 Douglas Chiang Bicycle Cogset
DE102008031162B4 (de) * 2008-07-03 2021-10-21 Sram Deutschland Gmbh Mehrfach-Kettenzahnrad für ein Fahrrad
US20100009794A1 (en) * 2008-07-10 2010-01-14 Douglas Chiang Sprocket assembly
JP5357960B2 (ja) * 2009-03-30 2013-12-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サイレントチェーン伝動装置
JP5271777B2 (ja) * 2009-04-08 2013-08-21 株式会社江沼チヱン製作所 チェーン駆動装置
TWM372828U (en) * 2009-09-11 2010-01-21 Sen-Biao Lai Free wheel of bicycle
JP3156390U (ja) * 2009-10-16 2009-12-24 森標 ▲ライ▼ 自転車用フライホイル
DE102010027228B4 (de) * 2009-11-04 2021-12-09 Sram Deutschland Gmbh Mehrfach-Ritzelanordnung für Fahrräder
JP3157924U (ja) * 2009-12-22 2010-03-04 有限会社オートマジック 駆動伝達機構
EP2526011B1 (en) * 2010-01-21 2014-03-19 Van Robertus Cornelius Wilhelmus Hoek Sprocket mounting carrier for a bicycle
DE102010053597B4 (de) * 2010-12-07 2021-12-02 Sram Deutschland Gmbh Mehrfach-Kettenradanordnung für ein Fahrrad
US8663044B2 (en) * 2011-03-21 2014-03-04 De-Hsin Lin Sprocket assembly that is worked easily and quickly
US20120244977A1 (en) * 2011-03-23 2012-09-27 Chia-Wei Liao Bicycle cogset
DE102011103489A1 (de) * 2011-06-03 2012-12-06 Sram Deutschland Gmbh Mehrfach-Ritzelanordnung für eine Fahrradschaltung sowie Hinterrad-Achsanordnung mit einer derartigen Mehrfach-Ritzelanordnung
TWI585000B (zh) * 2011-07-13 2017-06-01 Sram De Gmbh A multi-sprocket equipped with a small sprocket is used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bicycle transmission
DE102012016608A1 (de) * 2011-08-26 2013-02-28 Dt Swiss Ag Antriebsnabe
DE102012204452B4 (de) * 2012-03-20 2022-12-29 Sram Deutschland Gmbh Hintere Kettenführung und Antriebsanordnung für ein Fahrrad mit hoher Zähnezahldifferenz zwischen größtem und kleinstem hinteren Ritzel
EP2844892B1 (en) * 2012-05-02 2016-10-19 Parker-Hannifin Corporation Hydromechanical transmission and assemblies
US8783996B2 (en) * 2012-06-26 2014-07-22 Pratt & Whitney Canada Corp. Insert ring for spline coupling
KR20140110612A (ko) * 2013-03-08 2014-09-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클러치용 스플라인 허브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CN203127090U (zh) * 2013-03-14 2013-08-14 杭州瑞飞汽摩配件有限公司 小链轮
US20150133249A1 (en) * 2013-11-08 2015-05-14 Tien Hisn Industries Co., Ltd. Bicycle drive chainwheel assembly
US9446815B2 (en) * 2014-09-19 2016-09-20 Vp Components Co., Ltd Chain wheel assembly and chain wheel device using it
US9604698B2 (en) * 2014-10-22 2017-03-28 Tien Hsin Industries Co., Ltd. Bicycle cogset
US9011282B2 (en) * 2014-11-21 2015-04-21 D3 Innovation Inc. Bicycle sprocket for use with a multi-gear rear cassette
US9649880B2 (en) * 2015-01-29 2017-05-16 Shimano Inc. Bicycle hub assembly
US9511819B1 (en) * 2015-05-25 2016-12-06 Shimano Inc. Bicycle rear sprocket assembly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03600A (en) * 1994-11-17 1996-04-02 Kaynar Technologies, Inc. Derailleur gear assembly
EP1043221A2 (en) * 1999-04-08 2000-10-11 Shimano Inc. Freewheel for a bicycle
US20060128511A1 (en) * 2004-12-14 2006-06-15 Shimano, Inc. Bicycle sprocket with a laterally projecting gear change tooth
CN101683885A (zh) * 2008-09-22 2010-03-31 Sram德国有限公司 具有空心体的多级齿轮组件
US20110048889A1 (en) * 2009-08-31 2011-03-03 Borgwarner, Inc. Clutch Plate Having Reinforced Spline Teeth
US20120244978A1 (en) * 2011-03-23 2012-09-27 Chia-Wei Liao Bicycle Cogset with Support Element
CN103723236A (zh) * 2012-10-12 2014-04-16 Sram德国有限公司 固定装置
US20150210353A1 (en) * 2014-01-24 2015-07-30 Shimano Inc. Rotatable annular bicycle component and bicycle rear sprocket
US20150285358A1 (en) * 2014-04-02 2015-10-08 Shimano Inc. Bicycle rear sprocket
TW201713554A (zh) * 2015-10-09 2017-04-16 Shimano Kk 自行車用鏈輪及鏈輪總成
CN107128433A (zh) * 2016-02-26 2017-09-05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链轮和自行车链轮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127022A1 (en) 2019-05-02
CN112918611B (zh) 2022-10-25
CN109720499B (zh) 2021-04-13
CN109720499A (zh) 2019-05-07
CN112918611A (zh) 2021-06-08
US11305837B2 (en) 2022-04-19
DE102018126529A1 (de) 2019-05-02
TW202246121A (zh) 2022-12-01
TW201922575A (zh) 2019-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65107B (zh) 自行車後鏈輪總成
TWI752255B (zh) 自行車後鏈輪轉接器
JP7232296B2 (ja) 自転車用リアハブ組立体
US11578761B2 (en) Bicycle sprocket arrangement
CN112937752B (zh) 自行车后链轮组件
TWI823006B (zh) 自行車輪轂總成
TWI727138B (zh) 自行車鏈輪總成
US11642913B2 (en) Sprocket support body and bicycle hub assembly
JP6728273B2 (ja) 自転車用リアスプロケット組立体および自転車用ドライブトレイン
TWI757531B (zh) 自行車後鏈輪總成
JP6885898B2 (ja) 自転車用ハブ組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