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20499B - 自行车后链轮组件 - Google Patents

自行车后链轮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20499B
CN109720499B CN201811255980.4A CN201811255980A CN109720499B CN 109720499 B CN109720499 B CN 109720499B CN 201811255980 A CN201811255980 A CN 201811255980A CN 109720499 B CN109720499 B CN 1097204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ocket
bicycle rear
teeth
rear sprocket
bicy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5598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20499A (zh
Inventor
小松厚志
汤浅浩司
中岛岳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n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Inc filed Critical Shimano Inc
Priority to CN20211030382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18611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204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204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204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204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9/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2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being laterally shiftable, e.g. using a rear derailleu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9/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00Couplings for rigidly connecting two coaxial shafts or other movable machine elements
    • F16D1/10Quick-acting couplings in which the parts are connected by simply bringing them together axial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5/00Elements with teeth or friction surfa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Worms, pulleys or sheaves for gearing mechanisms
    • F16H55/02Toothed members; Worms
    • F16H55/30Chain-whe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5/00Elements with teeth or friction surfa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Worms, pulleys or sheaves for gearing mechanisms
    • F16H55/02Toothed members; Worms
    • F16H55/30Chain-wheels
    • F16H55/303Chain-wheels for round linked chains, i.e. hoisting chains with identical link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018Shaft assemblies for gearings
    • F16H57/0025Shaft assemblies for gearings with gearing elements rigidly connected to a shaft, e.g. securing gears or pulleys by specially adapted splines, keys or metho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00Couplings for rigidly connecting two coaxial shafts or other movable machine elements
    • F16D1/10Quick-acting couplings in which the parts are connected by simply bringing them together axially
    • F16D2001/103Quick-acting couplings in which the parts are connected by simply bringing them together axially the torque is transmitted via splined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Gears, Cams (AREA)
  • Transmissions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其包括至少一个链轮和内腔。至少一个链轮包括被配置成与自行车轮毂组件接合的至少十个内花键齿。至少十个内花键齿具有内花键大径。内腔具有比内花键大径大的最大外径。

Description

自行车后链轮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行车后链轮组件。
背景技术
骑自行车正成为一种越来越受欢迎的娱乐形式以及一种交通方式。此外,骑自行车已成为一种对于业余爱好者和专业人士来说都非常受欢迎的竞技运动。无论自行车是用于娱乐、交通还是竞技,自行车行业都在不断地改善自行车的各种部件。已被广泛地重新设计的一个自行车部件是链轮组件。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一种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包括至少一个链轮和内腔。所述至少一个链轮包括被配置成与自行车轮毂组件接合的至少十个内花键齿。所述至少十个内花键齿具有内花键大径。所述内腔具有比所述内花键大径大的最大外径。
对于根据第一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与包括九个或更少内花键齿的链轮相比,所述至少十个内花键齿减小了施加到所述至少十个内花键齿中的每一个内花键齿的旋转力。这改善了所述至少一个链轮的耐久性和/或改善了选择所述至少一个链轮的材料的自由度,而不用减小所述至少一个链轮的耐久性。此外,所述内腔节省了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重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根据第一方面的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被配置成使得所述至少十个内花键齿的总数等于或大于20。
对于根据第二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与包括九个或更少内花键齿的链轮相比,所述至少二十个内花键齿进一步减小了施加到所述至少二十个内花键齿中的每一个内花键齿的旋转力。这进一步改善了所述至少一个链轮的耐久性和/或进一步改善了选择所述至少一个链轮的材料的自由度,而不用减小所述至少一个链轮的耐久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根据第二方面的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被配置成使得所述至少十个内花键齿的总数等于或大于25。
对于根据第三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与包括九个或更少内花键齿的链轮相比,所述至少二十五个内花键齿进一步减小了施加到所述至少二十五个内花键齿中的每一个内花键齿的旋转力。这进一步改善了所述至少一个链轮的耐久性和/或进一步改善了选择所述至少一个链轮的材料的自由度,而不用减小所述至少一个链轮的耐久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根据第一方面的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被配置成使得所述至少十个内花键齿具有第一内节距角和与所述第一内节距角不同的第二内节距角。
对于根据第四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所述第一内节距角与所述第二内节距角之间的差异有助于用户正确地将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安装到所述自行车轮毂组件,特别是涉及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每个链轮的圆周位置时。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根据第一方面的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被配置成使得所述至少十个内花键齿中的至少一个内花键齿具有第一花键形状,所述第一花键形状与所述至少十个内花键齿中的另一个内花键齿的第二花键形状不同。
对于根据第五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所述第一花键形状与所述第二花键形状之间的差异有助于用户正确地将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安装到所述自行车轮毂组件,特别是涉及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每个链轮的圆周位置时。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根据第一方面的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被配置成使得所述至少十个内花键齿中的至少一个内花键齿具有第一花键尺寸,所述第一花键尺寸与所述至少十个内花键齿中的另一个内花键齿的第二花键尺寸不同。
对于根据第六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所述第一尺寸与所述第二尺寸之间的差异有助于用户正确地将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安装到所述链轮支撑体,特别是涉及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每个链轮的圆周位置时。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一种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包括至少一个链轮和内腔。所述至少一个链轮包括被配置成与自行车轮毂组件接合的多个内花键齿。所述多个内花键齿中的至少两个内花键齿相对于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旋转中心轴线以第一内节距角沿圆周布置。所述第一内节距角在10度至20度的范围内。所述多个内花键齿具有内花键大径。所述内腔具有比所述内花键大径大的最大外径。
对于根据第七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与包括九个或更少内花键齿的链轮支撑体相比,所述第一内节距角减小了施加到所述至少十个内花键齿中的每一个内花键齿的旋转力。这改善了所述至少一个链轮的耐久性和/或改善了选择所述至少一个链轮的材料的自由度,而不用减小所述至少一个链轮的耐久性。此外,所述内腔节省了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重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根据第七方面的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被配置成使得所述第一内节距角在12度至15度的范围内。
对于根据第八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与包括九个或更少内花键齿的链轮支撑体相比,所述第一内节距角进一步减小了施加到所述至少十个内花键齿中的每一个内花键齿的旋转力。这进一步改善了所述至少一个链轮的耐久性和/或进一步改善了选择所述至少一个链轮的材料的自由度,而不用减小所述至少一个链轮的耐久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根据第八方面的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被配置成使得所述第一内节距角在13度至14度的范围内。
对于根据第九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与包括九个或更少内花键齿的链轮支撑体相比,所述第一内节距角进一步减小了施加到所述至少十个内花键齿中的每一个内花键齿的旋转力。这进一步改善了所述至少一个链轮的耐久性和/或进一步改善了选择所述至少一个链轮的材料的自由度,而不用减小所述至少一个链轮的耐久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根据第七方面的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被配置成使得所述多个内花键齿中的至少两个内花键齿相对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以第二内节距角沿圆周布置。所述第二内节距角与所述第一内节距角不同。
对于根据第十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所述第一内节距角与所述第二内节距角之间的差异有助于用户正确地将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安装到所述自行车轮毂组件,特别是涉及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每个链轮的圆周位置时。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根据第一方面至第十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被配置成使得所述至少一个链轮包括第一链轮。所述第一链轮包括第一链轮体以及相对于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旋转中心轴线从所述第一链轮体径向向外地延伸的多个第一链轮齿。所述第一链轮包括从所述第一链轮体径向向内地延伸的所述多个内花键齿。
对于根据第十一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所述第一链轮的多个内花键齿改善了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转矩传递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根据第十一方面的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被配置成使得所述第一链轮具有比所述内腔的最大外径更大的节圆直径。
对于根据第十二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可以将所述第一链轮用作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中的较低速档。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根据第十二方面的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被配置成使得所述第一链轮的节圆直径是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中的最大节圆直径。
对于根据第十三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可以将所述第一链轮用作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中的低速档。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根据第十一方面的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被配置成使得所述至少一个链轮包括第二链轮。所述第二链轮包括第二链轮体以及相对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从所述第二链轮体径向向外地延伸的多个第二链轮齿。所述内腔设置在所述第二链轮体的径向内侧。
对于根据第十四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可以将所述第二链轮的径向内区域用作所述内腔。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根据第十四方面的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被配置成使得所述第一链轮是与所述第二链轮分开的构件。
对于根据第十五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可以改善设计所述第一链轮和所述第二链轮的自由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六方面,根据第十五方面的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进一步包括将所述第一链轮联接到所述第二链轮的联接构件。
对于根据第十六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可以利用所述联接构件来改善所述第一链轮与所述第二链轮之间的联接强度。这改善了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强度,同时节省了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重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七方面,根据第十六方面的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被配置成使得所述联接构件与所述第一链轮和所述第二链轮中的至少一者一体地设置为一件式整体构件。
对于根据第十七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可以容易地制造所述联接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八方面,根据第十七方面的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被配置成使得所述联接构件包括至少一个联接销。
对于根据第十八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可以容易地制造所述联接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九方面,根据第十四方面至第十八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被配置成使得所述多个第一链轮齿和所述多个第二链轮齿相互一体地设置为一件式整体构件。
对于根据第十九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可以利用所述联接构件来改善所述第一链轮与所述第二链轮之间的联接强度。这改善了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强度,同时节省了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重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方面,根据第一方面至第十九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被配置成使得所述至少十个内花键齿具有内花键小径。所述内腔的最大外径大于所述内花键小径。
对于根据第二十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可以扩大所述内腔。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一方面,根据第一方面至第二十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被配置成使得所述至少一个链轮中的至少一个链轮包括链轮体以及相对于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旋转中心轴线从所述链轮体径向向外地延伸的多个链轮齿。所述多个链轮齿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齿和至少一个第二齿。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齿具有相对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在轴向方向上限定的第一最大轴向宽度。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齿具有在所述轴向方向上限定的第二最大轴向宽度。所述第一最大轴向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最大轴向宽度。
对于根据第二十一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齿改善了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链条保持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二方面,一种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包括至少一个链轮。所述至少一个链轮包括被配置成与自行车轮毂组件接合的至少十个内花键齿。所述至少十个内花键齿具有内花键大径。所述至少一个链轮中的至少一个链轮包括链轮体以及相对于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旋转中心轴线从所述链轮体径向向外地延伸的多个链轮齿。所述多个链轮齿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齿和至少一个第二齿。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齿具有相对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在轴向方向上限定的第一最大轴向宽度。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齿具有在所述轴向方向上限定的第二最大轴向宽度。所述第一最大轴向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最大轴向宽度。
对于根据第二十二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与包括九个或更少内花键齿的链轮相比,所述至少十个内花键齿减小了施加到所述至少十个内花键齿中的每一个内花键齿的旋转力。这改善了所述至少一个链轮的耐久性和/或改善了选择所述至少一个链轮的材料的自由度,而不用减小所述至少一个链轮的耐久性。此外,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齿改善了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链条保持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三方面,根据第一方面至第二十二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被配置成使得所述至少一个链轮包括最小链轮,所述最小链轮包括至少一个链轮齿。所述最小链轮的所述至少一个链轮齿的总数等于或小于10。
对于根据第二十三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可以在全速档(top gear)侧上加宽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档位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四方面,根据第一方面至第二十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被配置成使得所述至少一个链轮包括最大链轮,所述最大链轮包括至少一个链轮齿。所述最大链轮的所述至少一个链轮齿的总数等于或大于46。
对于根据第二十四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可以在低速档侧上加宽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档位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五方面,根据第二十四方面的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被配置成使得所述最大链轮的所述至少一个链轮齿的总数等于或大于50。
对于根据第二十五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可以在低速档侧上进一步加宽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档位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六方面,根据第一方面至第二十五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被配置成使得所述至少一个链轮的总数等于或大于11。
对于根据第二十六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可以加宽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整个档位范围。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参考以下详细描述将更容易获得本发明的更完整理解及其许多伴随优点,因为它们变得更好理解。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包括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自行车传动系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自行车传动系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沿图2中的线III-III截取的自行车传动系的横截面图。
图4是图2所示的自行车传动系的自行车轮毂组件的透视图,其具有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锁定构件。
图5是图2所示的自行车传动系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侧面正视图。
图6是图4所示的自行车传动系的放大横截面图。
图7是图2所示的自行车传动系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局部侧面正视图。
图8是根据修改的自行车传动系的放大横截面图。
图9是根据另一个修改的自行车传动系的放大横截面图。
图10是根据另一个修改的自行车传动系的放大横截面图。
图11是根据修改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锁定构件的透视图。
图12是图4所示的自行车轮毂组件的链轮支撑体的透视图。
图13是图4所示的自行车轮毂组件的链轮支撑体的另一个透视图。
图14是图4所示的自行车轮毂组件的链轮支撑体的后视图。
图15是图4所示的自行车轮毂组件的链轮支撑体的侧面正视图。
图16是根据修改的自行车轮毂组件的链轮支撑体的侧面正视图。
图17是图15所示的链轮支撑体的放大横截面图。
图18是图15所示的链轮支撑体的横截面图。
图19是图4所示的自行车轮毂组件的透视图。
图20是图4所示的自行车轮毂组件的侧面正视图。
图21是图4所示的自行车轮毂组件的后视图。
图22是图2所示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链轮的侧面正视图。
图23是图22所示的链轮的局部放大侧面正视图。
图24是图22所示的链轮的局部放大侧面正视图。
图25是根据修改的链轮的局部放大侧面正视图。
图26是图22所示的链轮的放大横截面图。
图27是图2所示的自行车传动系的另一个横截面图。
图28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侧面正视图。
图29是图28所示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第一齿的横截面图。
图30是图28所示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第二齿的横截面图。
图31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分解后视图。
图32是图31所示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局部横截面图。
图33是图31所示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锁定构件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实施例,其中相似的参考标号在各个附图中指代对应或相同的元件。
第一实施例
首先参照图1,根据第一实施例,自行车传动系10包括自行车轮毂组件12和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自行车轮毂组件12固定到自行车车架BF。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安装在自行车轮毂组件12上。自行车制动盘16安装在自行车轮毂组件12上。
自行车传动系10进一步包括曲柄组件18和自行车链条20。曲柄组件18包括曲柄轴22、右曲柄臂24、左曲柄臂26和前链轮27。右曲柄臂24和左曲柄臂26固定到曲柄轴22。前链轮27固定到曲柄轴22和右曲柄臂24中的至少一者。自行车链条20与前链轮27和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接合以将蹬踏力从前链轮27传递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在所示实施例中,曲柄组件18包括作为单个链轮的前链轮27。然而,曲柄组件18可以包括多个前链轮。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是后链轮组件。然而,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的结构可以应用于前链轮。
在本申请中,以下方向术语“前”、“后”、“向前”、“向后”、“左”、“右”、“横向”、“向上”和“向下”以及任何其他类似的方向术语是指基于坐在自行车的车座(未示出)上并面向车把(未示出)的用户(例如,骑车者)确定的那些方向。因此,用于描述自行车传动系10、自行车轮毂组件12或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的这些术语应当相对于如在水平表面上在直立骑行位置中使用的配备有自行车传动系10、自行车轮毂组件12或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的自行车来解释。
如图2中所见,自行车轮毂组件12和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具有旋转中心轴线A1。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由自行车轮毂组件12相对于自行车车架BF(图1)围绕旋转中心轴线A1可旋转地支撑。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被配置成与自行车链条20接合以便在蹬踏期间在自行车链条20与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之间传递驱动旋转力F1。在蹬踏期间,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在驱动旋转方向D11上围绕旋转中心轴线A1旋转。驱动旋转方向D11沿自行车轮毂组件12或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的圆周方向D1限定。反向旋转方向D12是驱动旋转方向D11的相反方向并沿圆周方向D1限定。
如图2中所见,自行车轮毂组件12包括链轮支撑体28。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被配置成安装到自行车轮毂组件12的链轮支撑体28。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安装在链轮支撑体28上以便在链轮支撑体28与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之间传递驱动旋转力F1。自行车轮毂组件12包括轮毂轴30。链轮支撑体28围绕旋转中心轴线A1可旋转地安装在轮毂轴30上。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进一步包括锁定构件32。锁定构件32固定到链轮支撑体28,以便在平行于旋转中心轴线A1的轴向方向D2上相对于链轮支撑体28保持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
如图3中所见,自行车轮毂组件12利用车轮固定结构WS固定到自行车车架BF。轮毂轴30包括轴通孔30A。车轮固定结构WS的固定杆WS1延伸通过轮毂轴30的轴通孔30A。轮毂轴30包括第一轴端30B和第二轴端30C。轮毂轴30沿旋转中心轴线A1在第一轴端30B与第二轴端30C之间延伸。第一轴端30B设置在自行车车架BF的第一车架BF1的第一凹口BF11中。第二轴端30C设置在自行车车架BF的第二车架BF2的第二凹口BF21中。轮毂轴30利用车轮固定结构WS保持在第一车架BF1与第二车架BF2之间。车轮固定结构WS包括在自行车领域中已知的结构。因此,为简洁起见,这里将不详细描述它。
如图3和图4中所见,自行车轮毂组件12还包括制动盘支撑体34。制动盘支撑体34围绕旋转中心轴线A1可旋转地安装在轮毂轴30上。如图3中所见,制动盘支撑体34联接到自行车制动盘16(图3)以将制动旋转力从自行车制动盘16传递到制动盘支撑体34。自行车制动盘16利用盘锁定构件35固定到制动盘支撑体34。
如图4中所见,自行车轮毂组件12包括轮毂体36。轮毂体36围绕自行车轮毂组件12的旋转中心轴线A1可旋转地安装在轮毂轴30上。在该实施例中,链轮支撑体28是与轮毂体36分开的构件。制动盘支撑体34与轮毂体36一体地设置为一件式整体构件。然而,链轮支撑体28可以与轮毂体36一体地设置。制动盘支撑体34可以是与轮毂体36分开的构件。例如,轮毂体36由包括铝的金属材料制成。
如图5中所见,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包括至少一个链轮。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包括多个自行车链轮SP1至SP12。在该实施例中,至少一个链轮包括第一链轮SP1。至少一个链轮包括第二链轮SP2。在该实施例中,至少一个链轮还包括第三链轮SP3至第十二链轮SP12。第一链轮SP1是与第二链轮SP2分开的构件。第二链轮SP2至第十二链轮SP12相互一体地设置为一件式整体构件。然而,第二链轮SP2至第十二链轮SP12中的至少一个链轮可以是与第二链轮SP2至第十二链轮SP12中的另一个链轮分开的构件。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链轮SP1至第十二链轮SP12由金属材料(诸如铝、铁或钛)制成。然而,第一链轮SP1至第十二链轮SP12中的至少一个链轮可以由非金属材料制成。
例如,至少一个链轮的总数等于或大于11。在该实施例中,链轮的总数是12。然而,链轮的总数不限于该实施例。例如,链轮的总数可以等于或大于13。
在该实施例中,至少一个链轮包括最大链轮。至少一个链轮包括最小链轮。第一链轮SP1也可以被称为最大链轮SP1。第十二链轮SP12也可以被称为最小链轮SP12。第一链轮SP1对应于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中的低速档。第十二链轮SP12对应于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中的全速档。然而,第一链轮SP1可以对应于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中的另一个档位。第十二链轮SP12可以对应于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中的另一个档位。
如图5中所见,第一链轮SP1具有节圆直径PCD1。第二链轮SP2具有节圆直径PCD2。第三链轮SP3具有节圆直径PCD3。第四链轮SP4具有节圆直径PCD4。第五链轮SP5具有节圆直径PCD5。第六链轮SP6具有节圆直径PCD6。第七链轮SP7具有节圆直径PCD7。第八链轮SP8具有节圆直径PCD8。第九链轮SP9具有节圆直径PCD9。第十链轮SP10具有节圆直径PCD10。第十一链轮SP11具有节圆直径PCD11。第十二链轮SP12具有节圆直径PCD12。
第一链轮SP1具有节圆PC1,所述节圆PC1具有节圆直径PCD1。第二链轮SP2具有节圆PC2,所述节圆PC2具有节圆直径PCD2。第三链轮SP3具有节圆PC3,所述节圆PC3具有节圆直径PCD3。第四链轮SP4具有节圆PC4,所述节圆PC4具有节圆直径PCD4。第五链轮SP5具有节圆PC5,所述节圆PC5具有节圆直径PCD5。第六链轮SP6具有节圆PC6,所述节圆PC6具有节圆直径PCD6。第七链轮SP7具有节圆PC7,所述节圆PC7具有节圆直径PCD7。第八链轮SP8具有节圆PC8,所述节圆PC8具有节圆直径PCD8。第九链轮SP9具有节圆PC9,所述节圆PC9具有节圆直径PCD9。第十链轮SP10具有节圆PC10,所述节圆PC10具有节圆直径PCD10。第十一链轮SP11具有节圆PC11,所述节圆PC11具有节圆直径PCD11。第十二链轮SP12具有节圆PC12,所述节圆PC12具有节圆直径PCD12。
例如,第一链轮SP1的节圆PC1由与第一链轮SP1接合的自行车链条20(图2)的销的中心轴线限定。节圆PC2至PC12和节圆PC1一样地限定。因此,为简洁起见,在此将不详细描述它们。
在该实施例中,节圆直径PCD1大于节圆直径PCD2。节圆直径PCD2大于节圆直径PCD3。节圆直径PCD3大于节圆直径PCD4。节圆直径PCD4大于节圆直径PCD5。节圆直径PCD5大于节圆直径PCD6。节圆直径PCD6大于节圆直径PCD7。节圆直径PCD7大于节圆直径PCD8。节圆直径PCD8大于节圆直径PCD9。节圆直径PCD9大于节圆直径PCD10。节圆直径PCD10大于节圆直径PCD11。节圆直径PCD11大于节圆直径PCD12。
第一链轮SP1的节圆直径PCD1是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中的最大节圆直径。第十二链轮SP12的节圆直径PCD12是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中的最小节圆直径。然而,第一链轮SP1的节圆直径PCD1不限于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中的最大节圆直径。第十二链轮SP12的节圆直径PCD12不限于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中的最小节圆直径。
如图6中所见,第二链轮SP2与第一链轮SP1相邻,且相对于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的旋转中心轴线A1在轴向方向D2上在第一链轮SP1与第二链轮SP2之间没有另一个链轮。第三链轮SP3与第二链轮SP2相邻,且相对于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的旋转中心轴线A1在轴向方向D2上在第二链轮SP2与第三链轮SP3之间没有另一个链轮。第四链轮SP4与第三链轮SP3相邻,且相对于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的旋转中心轴线A1在轴向方向D2上在第三链轮SP3与第四链轮SP4之间没有另一个链轮。第一链轮SP1至第十二链轮SP12按此顺序布置在轴向方向D2上。
如图7中所见,至少一个链轮中的至少一个链轮包括链轮体和多个链轮齿,所述多个链轮齿相对于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的旋转中心轴线A1从链轮体径向向外地延伸。
最大链轮SP1包括至少一个链轮齿SP1B。第一链轮SP1包括第一链轮体SP1A和多个第一链轮齿SP1B。多个第一链轮齿SP1B相对于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的旋转中心轴线A1从第一链轮体SP1A径向向外地延伸。第一链轮齿SP1B也可以被称为链轮齿SP1B。最大链轮SP1的至少一个链轮齿SP1B的总数等于或大于46。最大链轮SP1的至少一个链轮齿SP1B的总数等于或大于50。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链轮SP1的至少一个链轮齿SP1B的总数是51。然而,第一链轮SP1的多个链轮齿SP1B的总数不限于该实施例和上述范围。
第二链轮SP2包括第二链轮体SP2A和多个第二链轮齿SP2B。多个第二链轮齿SP2B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A1从第二链轮体SP2A径向向外地延伸。在该实施例中,多个第二链轮齿SP2B的总数是45。然而,第二链轮SP2的多个第二链轮齿SP2B的总数不限于该实施例。
第三链轮SP3包括第三链轮体SP3A和多个第三链轮齿SP3B。多个第三链轮齿SP3B相对于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的旋转中心轴线A1从第三链轮体SP3A径向向外地延伸。在该实施例中,多个第三链轮齿SP3B的总数是39。然而,第三链轮SP3的多个第三链轮齿SP3B的总数不限于该实施例。
第四链轮SP4包括第四链轮体SP4A和多个第四链轮齿SP4B。多个第四链轮齿SP4B相对于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的旋转中心轴线A1从第四链轮体SP4A径向向外地延伸。在该实施例中,多个第四链轮齿SP4B的总数是33。然而,第四链轮SP4的多个第四链轮齿SP4B的总数不限于该实施例。
第五链轮SP5包括第五链轮体SP5A和多个第五链轮齿SP5B。多个第五链轮齿SP5B相对于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的旋转中心轴线A1从第五链轮体SP5A径向向外地延伸。在该实施例中,多个第五链轮齿SP5B的总数是28。然而,第五链轮SP5的多个第五链轮齿SP5B的总数不限于该实施例。
第六链轮SP6包括第六链轮体SP6A和多个第六链轮齿SP6B。多个第六链轮齿SP6B相对于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的旋转中心轴线A1从第六链轮体SP6A径向向外地延伸。在该实施例中,多个第六链轮齿SP6B的总数是24。然而,第六链轮SP6的多个第六链轮齿SP6B的总数不限于该实施例。
第七链轮SP7包括第七链轮体SP7A和多个第七链轮齿SP7B。多个第七链轮齿SP7B相对于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的旋转中心轴线A1从第七链轮体SP7A径向向外地延伸。在该实施例中,多个第七链轮齿SP7B的总数是21。然而,第七链轮SP7的多个第七链轮齿SP7B的总数不限于该实施例。
第八链轮SP8包括第八链轮体SP8A和多个第八链轮齿SP8B。多个第八链轮齿SP8B相对于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的旋转中心轴线A1从第八链轮体SP8A径向向外地延伸。在该实施例中,多个第八链轮齿SP8B的总数是18。然而,第八链轮SP8的多个第八链轮齿SP8B的总数不限于该实施例。
第九链轮SP9包括第九链轮体SP9A和多个第九链轮齿SP9B。多个第九链轮齿SP9B相对于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的旋转中心轴线A1从第九链轮体SP9A径向向外地延伸。在该实施例中,多个第九链轮齿SP9B的总数是16。然而,第九链轮SP9的多个第九链轮齿SP9B的总数不限于该实施例。
第十链轮SP10包括第十链轮体SP10A和多个第十链轮齿SP10B。多个第十链轮齿SP10B相对于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的旋转中心轴线A1从第十链轮体SP10A径向向外延伸。在该实施例中,多个第十链轮齿SP10B的总数是14。然而,第十链轮SP10的多个第十链轮齿SP10B的总数不限于该实施例。
第十一链轮SP11包括第十一链轮体SP11A和多个第十一链轮齿SP11B。多个第十一链轮齿SP11B相对于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的旋转中心轴线A1从第十一链轮体SP11A径向向外地延伸。在该实施例中,多个第十一链轮齿SP11B的总数是12。然而,第十一链轮SP11的多个第十一链轮齿SP11B的总数不限于该实施例。
最小链轮SP12包括至少一个链轮齿SP12B。第十二链轮SP12包括第十二链轮体SP12A和多个第十二链轮齿SP12B。多个第十二链轮齿SP12B相对于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的旋转中心轴线A1从第十二链轮体SP12A径向向外地延伸。第十二链轮齿SP12B也可以被称为链轮齿SP12B。最小链轮SP12的至少一个链轮齿SP12B的总数等于或小于10。在该实施例中,至少一个链轮齿SP12B的总数是10。然而,第十二链轮SP12的至少一个链轮齿SP12B的总数不限于该实施例。
如图6中所见,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包括内腔38。内腔38设置在第二链轮体SP2A的径向内侧。内腔38设置在第三链轮体SP3A至第十二链轮体SP12A的径向内侧。然而,内腔38的位置不限于该实施例。内腔38具有最大外径MD1。第一链轮SP1的节圆直径PCD1大于内腔38的最大外径MD1。第二链轮SP2的节圆直径PCD2大于内腔38的最大外径MD1。第三链轮SP3的节圆直径PCD3小于内腔38的最大外径MD1。然而,内腔38的最大外径MD1与第一链轮SP1的节圆直径PCD1至第十二链轮SP12的节圆直径PCD12中的每一者之间的尺寸关系不限于该实施例。
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还包括将第一链轮SP1联接到第二链轮SP2的联接构件CM1。联接构件CM1与第一链轮SP1和第二链轮SP2中的至少一者一体地设置为一件式整体构件。在该实施例中,联接构件CM1包括至少一个联接销CM1A。联接构件CM1包括多个联接销CM1A。然而,代替联接销CM1A或者除了联接销CM1A之外,联接构件CM1还可以包括另一个部分。联接构件CM1也可以被称为第一联接构件CM1。
如图8中所见,联接构件CM1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与第一链轮SP1一体地设置为一件式整体构件。联接构件CM1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是与第二链轮SP2分开的构件。如图9中所见,联接构件CM1可以是与第一链轮SP1和第二链轮SP2分开的构件。如图10中所见,联接构件CM1可以与第一链轮SP1和第二链轮SP2一体地设置为一件式整体构件。在这种实施例中,多个第一链轮齿SP1B和多个第二链轮齿SP2B相互一体地设置为一件式整体构件。第一链轮SP1包括附接到第一链轮体SP1A以与链轮支撑体28接合的盖构件14A。
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还包括将第二链轮SP2联接到第三链轮SP3的第二联接构件CM2。第二联接构件CM2在轴向方向D2上在第二链轮SP2与第三链轮SP3之间延伸。第二联接构件CM2包括围绕旋转中心轴线A1沿圆周布置的多个第二联接部分。在该实施例中,第二联接构件CM2与第二链轮SP2和第三链轮SP3一体地设置。然而,第二联接构件CM2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是与第二链轮SP2和第三链轮SP3中的至少一者分开的构件。
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还包括将第三链轮SP3联接到第四链轮SP4的第三联接构件CM3。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还包括将第四链轮SP4联接到第五链轮SP5的第四联接构件CM4。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还包括将第五链轮SP5联接到第六链轮SP6的第五联接构件CM5。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还包括将第六链轮SP6联接到第七链轮SP7的第六联接构件CM6。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还包括将第七链轮SP7联接到第八链轮SP8的第七联接构件CM7。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还包括将第八链轮SP8联接到第九链轮SP9的第八联接构件CM8。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还包括将第九链轮SP9联接到第十链轮SP10的第九联接构件CM9。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还包括将第十链轮SP10联接到第十一链轮SP11的第十联接构件CM10。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还包括将第十一链轮SP11联接到第十二链轮SP12的第十一联接构件CM11。
第三联接构件CM3至第十一联接构件CM11具有与第二联接构件CM2的结构基本上相同的结构。因此,为简洁起见,这里将不详细描述它们。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链轮SP1至第十二链轮SP12以及第一联接构件CM1至第十一联接构件CM11限定内腔38。联接构件CM1限定最大外径MD1。内腔38在轴向方向D2上设置在第一链轮SP1与第十二链轮SP12之间。然而,内腔38不限于该实施例。
如图4中所见,锁定构件32包括管状体32A、阳螺纹部分32B和径向突出部32C。管状体32A包括第一轴向端部32D和第二轴向端部32E。第二轴向端部32E相对于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的旋转中心轴线A1在轴向方向D2上与第一轴向端部32D相对。如图6中所见,在其中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安装到自行车轮毂组件12的状态下,第一轴向端部32D被定位成比第二轴向端部32E靠近自行车轮毂组件12的轴向中心平面CPL。轴向中心平面CPL垂直于旋转中心轴线A1。如图3中所见,轴向中心平面CPL被限定成在轴向方向D2上将自行车轮毂组件12的轴向长度一分为二。
如图6中所见,在其中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安装到自行车轮毂组件12的状态下,阳螺纹部分32B设置于第一轴向端部32D以便与自行车轮毂组件12的链轮支撑体28的阴螺纹部分28A接合。在其中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安装到自行车轮毂组件12的状态下,径向突出部32C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A1从第二轴向端部32E径向向外地延伸,以限制第一链轮SP1至第十二链轮SP12相对于自行车轮毂组件12的链轮支撑体28的轴向移动。径向突出部32C被配置成邻接第十二链轮SP12。
如图4中所见,锁定构件32具有工具接合部分32F。工具接合部分32F设置在管状体32A的内周表面32A1上以便与固定工具(未示出)接合。在该实施例中,工具接合部分32F包括多个接合凹槽32G,以在锁定构件32利用阳螺纹部分32B和阴螺纹部分28A螺纹地附接到链轮支撑体28时与固定工具接合。工具接合部分32F的结构不限于该实施例。例如,如图11中所见,锁定构件32可以具有工具接合部分132F。工具接合部分132F设置在第二轴向端部32E上。工具接合部分132F包括环形部分132F1和从环形部分132F1径向向外地延伸的多个突起132F2。多个突起132F2以恒定间距沿圆周布置。多个突起132F2限定多个接合凹槽132F3,以在锁定构件32利用阳螺纹部分32B和阴螺纹部分28A(图4)螺纹地附接到链轮支撑体28(图4)时与固定工具接合。
如图12和图13中所见,链轮支撑体28包括被配置成与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图6)接合的至少一个外花键齿40。链轮支撑体28包括被配置成与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图6)接合的至少十个外花键齿40。即,至少一个外花键齿40包括多个外花键齿40。
链轮支撑体28包括具有管状形状的基部支撑件41。基部支撑件41沿旋转中心轴线A1延伸。外花键齿40从基部支撑件41径向向外地延伸。链轮支撑体28包括较大直径部分42、凸缘44和多个螺旋外花键齿46。较大直径部分42和凸缘44从基部支撑件41径向向外地延伸。较大直径部分42在轴向方向D2上设置在多个外花键齿40与凸缘44之间。较大直径部分42和凸缘44在轴向方向D2上设置在多个外花键齿40与多个螺旋外花键齿46之间。如图6中所见,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在轴向方向D2上保持在较大直径部分42与锁定构件32的径向突出部32C之间。较大直径部分42可以具有内腔,使得驱动结构(诸如单向离合器结构)可以包含在内腔内。根据需要,可以从自行车轮毂组件12中省略较大直径部分42。
如图14中所见,至少十个外花键齿40中的至少一个外花键齿具有轴向花键齿长度SL1。每个外花键齿40具有轴向花键齿长度SL1。轴向花键齿长度SL1等于或小于27mm。轴向花键齿长度SL1等于或大于22mm。在该实施例中,轴向花键齿长度SL1为24.9mm。然而,轴向花键齿长度SL1不限于该实施例和上述范围。
如图15中所见,至少十个外花键齿40的总数等于或大于20。至少十个外花键齿40的总数优选地等于或大于25。至少十个外花键齿40的总数优选地等于或大于28。外花键齿40的总数优选地等于或小于72。在该实施例中,外花键齿40的总数是29。然而,外花键齿40的总数不限于该实施例和上述范围。
至少十个外花键齿40具有第一外节距角PA11和第二外节距角PA12。至少十个外花键齿40中的至少两个外花键齿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A1以第一外节距角PA11沿圆周布置。换言之,多个外花键齿40中的至少两个外花键齿相对于自行车轮毂组件12的旋转中心轴线A1以第一外节距角PA11沿圆周布置。至少十个外花键齿40中的至少两个外花键齿相对于自行车轮毂组件12的旋转中心轴线A1以第二外节距角PA12沿圆周布置。换言之,多个外花键齿40中的至少两个外花键齿相对于自行车轮毂组件12的旋转中心轴线A1以第二外节距角PA12沿圆周布置。在该实施例中,第二外节距角PA12与第一外节距角PA11不同。然而,第二外节距角PA12可以基本上等于第一外节距角PA11。
在该实施例中,外花键齿40以第一外节距角PA11布置在圆周方向D1上。外花键齿40中的两个外花键齿以第二外节距角PA12布置在圆周方向D1上。然而,外花键齿40中的至少两个外花键齿可能以另一个外节距角布置在圆周方向D1上。
第一外节距角PA11在5度至36度的范围内。第一外节距角PA11优选地在10度至20度的范围内。第一外节距角PA11优选地等于或小于15度。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外节距角PA11是12度。然而,第一外节距角PA11不限于该实施例和上述范围。
第二外节距角PA12在5度至36度的范围内。在该实施例中,第二外节距角PA12是24度。然而,第二外节距角PA12不限于该实施例和上述范围。
至少一个外花键齿40可以具有第一花键形状,所述第一花键形状与另一个外花键齿40的第二花键形状不同。至少十个外花键齿40中的至少一个外花键齿可以具有第一花键尺寸,所述第一花键尺寸与至少十个外花键齿40中的另一个外花键齿的第二花键尺寸不同。当沿旋转中心轴线A1观察时,至少一个外花键齿40所具有的轮廓与另一个外花键齿40的轮廓不同。在该实施例中,外花键齿40X所具有的第一花键形状与另一个外花键齿40的第二花键形状不同。外花键齿40X所具有的第一花键尺寸与另一个外花键齿40的第二花键尺寸不同。然而,如图16中所见,至少十个外花键齿40可以具有彼此相同的花键形状。至少十个外花键齿40可以具有彼此相同的花键尺寸。至少十个外花键齿40可以具有彼此相同的轮廓。
如图17中所见,至少十个外花键齿40中的每一个外花键齿具有外花键驱动表面48和外花键非驱动表面50。多个外花键齿40包括多个外花键驱动表面48,以便在蹬踏期间从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图6)接收驱动旋转力F1。多个外花键齿40包括多个外花键非驱动表面50。外花键驱动表面48可与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接触以便在蹬踏期间从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图6)接收驱动旋转力F1。外花键驱动表面48面向反向旋转方向D12。在其中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安装到自行车轮毂组件12的状态下,外花键驱动表面48面向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的内花键驱动表面。外花键非驱动表面50在圆周方向D1上设置在外花键驱动表面48的反面上。外花键非驱动表面50面向驱动旋转方向D11以便在蹬踏期间不从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接收驱动旋转力F1。在其中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安装到自行车轮毂组件12的状态下,外花键非驱动表面50面向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的内花键非驱动表面。
至少十个外花键齿40分别具有圆周最大宽度MW1。外花键齿40分别具有圆周最大宽度MW1。圆周最大宽度MW1被限定为用于接收施加到外花键齿40的推力F2的最大宽度。圆周最大宽度MW1被限定为基于外花键驱动表面48的直线距离。
多个外花键驱动表面48各自包括径向最外边缘48A和径向最内边缘48B。外花键驱动表面48从径向最外边缘48A延伸到径向最内边缘48B。第一参考圆RC11被限定在径向最内边缘48B上并以旋转中心轴线A1为中心。第一参考圆RC11与具有参考点50R的外花键非驱动表面50相交。圆周最大宽度MW1在圆周方向D1上从径向最内边缘48B沿直线延伸到参考点50R。
多个外花键非驱动表面50各自包括径向最外边缘50A和径向最内边缘50B。外花键非驱动表面50从径向最外边缘50A延伸到径向最内边缘50B。在该实施例中,参考点50R与径向最内边缘50B重合。然而,参考点50R可以从径向最内边缘50B偏移。
圆周最大宽度MW1的总和等于或大于55mm。圆周最大宽度MW1的总和优选地等于或大于60mm。圆周最大宽度MW1的总和优选地等于或小于70mm。在该实施例中,圆周最大宽度MW1的总和是60.1mm。然而,圆周最大宽度MW1的总和不限于该实施例和上述范围。
如图18中所见,至少一个外花键齿40具有等于或小于34mm的外花键大径DM11。外花键大径DM11等于或小于33mm。外花键大径DM11等于或大于29mm。在该实施例中,外花键大径DM11是32.6mm。然而,外花键大径DM11不限于该实施例和上述范围。
至少一个外花键齿40具有外花键小径DM12。至少一个外花键齿40具有外花键齿根圆RC12,所述外花键齿根圆RC12具有外花键小径DM12。然而,外花键齿根圆RC12可以具有与外花键小径DM12不同的另一个直径。外花键小径DM12等于或小于32mm。外花键小径DM12等于或小于31mm。外花键小径DM12等于或大于28mm。在该实施例中,外花键小径DM12是30.2mm。然而,外花键小径DM12不限于该实施例和上述范围。
较大直径部分42具有比外花键大径DM11大的外径DM13。外径DM13在32mm至40mm的范围内。在该实施例中,外径DM13是35mm。然而,外径DM13不限于该实施例。
如图17中所见,多个外花键驱动表面48各自包括从径向最外边缘48A到径向最内边缘48B限定的径向长度RL11。多个外花键驱动表面48的径向长度RL11的总和等于或大于7mm。径向长度RL11的总和等于或大于10mm。径向长度RL11的总和等于或大于15mm。径向长度的总和等于或小于36mm。在该实施例中,径向长度RL11的总和是16.6mm。然而,径向长度RL11的总和不限于该实施例。
多个外花键齿40具有附加径向长度RL12。附加径向长度RL12分别从外花键齿根圆RC12到多个外花键齿40的径向最外端部40A限定。附加径向长度RL12的总和等于或大于20mm。在该实施例中,附加径向长度RL12的总和是31.2mm。然而,附加径向长度RL12的总和不限于该实施例。
至少十个外花键齿40中的至少一个外花键齿相对于参考线CL1是沿圆周对称的。参考线CL1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A1在径向方向上从旋转中心轴线A1延伸到至少十个外花键齿40中的至少一个外花键齿的径向最外端部40A的圆周中心点CP1。然而,至少一个外花键齿40可以具有相对于参考线CL1不对称的形状。至少九个外花键齿40中的至少一个外花键齿包括外花键驱动表面48和外花键非驱动表面50。
多个外花键驱动表面48中的至少一个外花键驱动表面具有第一外花键表面角AG11。第一外花键表面角AG11限定在外花键驱动表面48与第一径向线L11之间。第一径向线L11从自行车轮毂组件12的旋转中心轴线A1延伸到外花键驱动表面48的径向最外边缘48A。第一外节距角PA11或第二外节距角PA12限定在第一径向线L11之间(参见例如图15)。
至少一个外花键非驱动表面50具有第二外花键表面角AG12。第二外花键表面角AG12限定在外花键非驱动表面50与第二径向线L12之间。第二径向线L12从自行车轮毂组件12的旋转中心轴线A1延伸到外花键非驱动表面50的径向最外边缘50A。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外花键表面角AG12等于第一外花键表面角AG11。然而,第一外花键表面角AG11可以与第二外花键表面角AG12不同。
第一外花键表面角AG11等于或小于6度。第一外花键表面角AG11等于或大于0度。第二外花键表面角AG12等于或小于6度。第二外花键表面角AG12等于或大于0度。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外花键表面角AG11是5度。第二外花键表面角AG12是5度。然而,第一外花键表面角AG11和第二外花键表面角AG12不限于该实施例和上述范围。
如图19和图20中所见,制动盘支撑体34包括被配置成与自行车制动盘16(图1)接合的至少一个附加外花键齿52。在该实施例中,制动盘支撑体34包括附加基部支撑件54和多个附加外花键齿52。附加基部支撑件54具有管状形状并且沿旋转中心轴线A1从轮毂体36延伸。附加外花键齿52从附加基部支撑件54径向向外地延伸。附加外花键齿52的总数是52。然而,附加外花键齿52的总数不限于该实施例。
如图20中所见,至少一个附加外花键齿52具有附加外花键大径DM14。如图21中所见,附加外花键大径DM14大于外花键大径DM11。附加外花键大径DM14基本上等于较大直径部分42的外径DM13。然而,附加外花键大径DM14可以等于或小于外花键大径DM11。附加外花键大径DM14可以与较大直径部分42的外径DM13不同。
如图21中所见,轮毂体36包括第一辐条安装部分36A和第二辐条安装部分36B。多个第一辐条SK1联接到第一辐条安装部分36A。多个第二辐条SK2联接到第二辐条安装部分36B。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辐条安装部分36A包括多个第一附接孔36A1。第一辐条SK1延伸穿过第一附接孔36A1。第二辐条安装部分36B包括多个第二附接孔36B1。第二辐条SK2延伸穿过第二附接孔36B1。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辐条安装部分”包括其中辐条安装开口具有凸缘状形状以使得辐条安装部分相对于自行车轮毂组件的旋转中心轴线径向向外地延伸的配置(如图21所示)、以及其中辐条安装部分是直接形成在轮毂体的径向外周表面上的开口的配置。
第二辐条安装部分36B在轴向方向D2上与第一辐条安装部分36A间隔开。第一辐条安装部分36A在轴向方向D2上设置在链轮支撑体28与第二辐条安装部分36B之间。第二辐条安装部分36B在轴向方向D2上设置在第一辐条安装部分36A与制动盘支撑体34之间。
第一辐条安装部分36A具有第一轴向最外部分36C。第二辐条安装部分36B具有第二轴向最外部分36D。第一轴向最外部分36C包括在其中自行车轮毂组件12安装到自行车车架B的状态下在轴向方向D2上面朝第一车架BF1的表面。第二轴向最外部分36D包括在其中自行车轮毂组件12安装到自行车车架B的状态下在轴向方向D2上面朝第二车架BF2的表面。
轮毂体36包括第一轴向长度AL1。第一轴向长度AL1相对于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的旋转中心轴线A1在轴向方向D2上限定在第一辐条安装部分36A的第一轴向最外部分36C与第二辐条安装部分36B的第二轴向最外部分36D之间。第一轴向长度AL1可以等于或大于55mm。第一轴向长度AL1可以等于或大于60mm。第一轴向长度AL1可以等于或大于65mm。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轴向长度AL1可以是67mm。然而,第一轴向长度AL1不限于该实施例和上述范围。第一轴向长度AL1的示例包括55.7mm、62.3mm和67mm。
如图21中所见,轮毂轴30包括第一轴向车架邻接表面30B1和第二轴向车架邻接表面30C1。第一轴向车架邻接表面30B1被配置成在其中自行车轮毂组件12安装到自行车车架BF的状态下相对于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的旋转中心轴线A1在轴向方向D2上邻接自行车车架BF的第一部分BF12。第二轴向车架邻接表面30C1被配置成在其中自行车轮毂组件12安装到自行车车架BF的状态下在轴向方向D2上邻接自行车车架BF的第二部分BF22。第一轴向车架邻接表面30B1定位成在轴向方向D2上比第二轴向车架邻接表面30C1靠近链轮支撑体28。链轮支撑体28在轴向方向D2上设置在第一轴向车架邻接表面30B1与第二轴向车架邻接表面30C1之间。
轴毂轴30包括在轴向方向D2上限定在第一轴向车架邻接表面30B1与第二轴向车架邻接表面30C1之间的第二轴向长度AL2。第二轴向长度AL2可以等于或大于140mm。第二轴向长度AL2可以等于或大于145mm。第二轴向长度AL2可以等于或大于147mm。第二轴向长度AL2可以是148mm。然而,第二轴向长度AL2不限于该实施例和上述范围。第二轴向长度AL2的示例包括142mm、148mm和157mm。
第一轴向长度AL1与第二轴向长度AL2的比率可以等于或大于0.3。第一轴向长度AL1与第二轴向长度AL2的比率可以等于或大于0.4。第一轴向长度AL1与第二轴向长度AL2的比率可以等于或小于0.5。例如,第一轴向长度AL1(67mm)与第二轴向长度AL2(148mm)的比率是约0.45。然而,第一轴向长度AL1与第二轴向长度AL2的比率不限于该实施例和上述范围。第一轴向长度AL1与第二轴向长度AL2的比率的示例包括约0.42(AL1是62.3mm并且AL2是148mm),或者包括约0.39(AL1是55.7mm并且AL2是142mm)。
如图6中所见,链轮支撑体28包括第一轴向端部28B、第二轴向端部28C和轴向链轮邻接表面28D。第二轴向端部28C在轴向方向D2上与第一轴向端部28B相对。轴向中心平面CPL在轴向方向D2上将第二轴向长度AL2一分为二。轴向链轮邻接表面28D定位成在轴向方向D2上比第一轴向端部28B靠近自行车轮毂组件12的轴向中心平面CPL。第二轴向端部28C定位成在轴向方向D2上比轴向链轮邻接表面28D靠近自行车轮毂组件12的轴向中心平面CPL。在该实施例中,轴向链轮邻接表面28D设置在较大直径部分42上,然而根据需要,轴向链轮邻接表面28D可以设置在自行车轮毂组件12的其他部分上。在其中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安装在链轮支撑体28上的状态下,轴向链轮邻接表面28D与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接触。轴向链轮邻接表面28D在轴向方向D2上面向第一轴向端部28B。
如图6中所见,链轮布置轴向长度AL3在轴向方向D2上限定在第一轴向车架邻接表面30B1与链轮支撑体28的轴向链轮邻接表面28D之间。在该实施例中,链轮布置轴向长度AL3在35mm至45mm的范围内。例如,链轮布置轴向长度AL3是39.64mm。例如,通过省略较大直径部分42,链轮布置轴向长度AL3也可以扩大至44.25mm。然而,链轮布置轴向长度AL3不限于该实施例和上述范围。
较大直径部分42具有在轴向方向D2上离第一轴向车架邻接表面30B1最远的轴向端部42A。附加轴向长度AL4在轴向方向D2上从第一轴向车架邻接表面30B1到轴向端部42A限定。附加轴向长度AL4在38mm至47mm的范围内。附加轴向长度AL4可以在44mm到45mm的范围内。附加轴向长度AL4也可以在40mm到41mm的范围内。在该实施例中,附加轴向长度AL4是44.25mm。然而,附加轴向长度AL4不限于该实施例和上述范围。
较大直径部分42的较大直径轴向长度AL5在3mm至6mm的范围内。在该实施例中,较大直径轴向长度AL5是4.61mm。然而,较大直径轴向长度AL5不限于该实施例和上述范围。
第一轴向长度AL1与链轮布置轴向长度AL3的比率在1.2至1.7的范围内。例如,如果第一轴向长度AL1是55.7mm并且链轮布置轴向长度AL3是39.64mm,则第一轴向长度AL1与链轮布置轴向长度AL3的比率是1.4。然而,第一轴向长度AL1与链轮布置轴向长度AL3的比率不限于本实施例和上述范围。例如,如果第一轴向长度AL1是62.3mm并且链轮布置轴向长度AL3是39.64mm,则第一轴向长度AL1与链轮布置轴向长度AL3的比率可以是1.57;或者,如果第一轴向长度AL1是67mm并且链轮布置轴向长度AL3是39.64mm,则第一轴向长度AL1与链轮布置轴向长度AL3的比率可以是1.69。
如图22中所见,至少一个链轮包括被配置成与自行车轮毂组件12接合的多个内花键齿。至少一个链轮包括被配置成与自行车轮毂组件12接合的至少十个内花键齿。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链轮SP1包括从第一链轮体SP1A径向向内地延伸的多个内花键齿63。多个内花键齿63被配置成与自行车轮毂组件12的链轮支撑体28(图4)接合。
如图23中所见,至少十个内花键齿63的总数等于或大于20。至少十个内花键齿63的总数等于或大于25。第二链轮SP2的至少十个内花键齿63的总数等于或大于28。内花键齿63的总数等于或小于72。在该实施例中,内花键齿63的总数是29。然而,内花键齿63的总数不限于该实施例和上述范围。
多个内花键齿63具有内花键大径DM22。至少十个内花键齿63具有内花键大径DM22。如图6中所见,内腔38的最大外径MD1大于内花键大径DM22。
如图6中所见,第十链轮SP10包括从第十链轮体SP10A径向向内地延伸的多个内花键齿64。第十链轮SP10的多个内花键齿64所具有的结构与第一链轮SP1的多个内花键齿63的结构基本上相同。因此,为简洁起见,这里将不详细描述它们。链轮SP2至SP9、SP11和SP12不包括多个内花键齿。然而,这些链轮中的至少一者可以包括多个内花键齿。在这种实施例中,可以从第一链轮SP1中省略多个内花键齿63。可以从第十链轮SP10中省略多个内花键齿64。
如图24中所见,至少十个内花键齿63具有第一内节距角PA21和第二内节距角PA22。第一链轮SP1的至少十个内花键齿63中的至少两个内花键齿相对于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的旋转中心轴线A1以第一内节距角PA21沿圆周布置。至少十个花键齿63中的至少两个内花键齿彼此相邻,且在圆周方向D1上在其间没有另一个花键齿。换言之,多个内花键齿63中的至少两个内花键齿相对于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的旋转中心轴线A1以第一内节距角PA21沿圆周布置。多个内花键齿63中的至少两个内花键齿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A1以第二内节距角PA22沿圆周布置。第一链轮SP1的至少十个内花键齿63中的至少另外两个内花键齿彼此相邻,且在圆周方向D1上在其间没有另一个花键齿。换言之,第一链轮SP1的多个内花键齿63中的至少两个内花键齿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A1以第二内节距角PA22沿圆周布置。在该实施例中,第二内节距角PA22与第一内节距角PA21不同。然而,第二内节距角PA22可以基本上等于第一内节距角PA21。
在该实施例中,内花键齿63在圆周方向D1上以第一内节距角PA21沿圆周布置。内花键齿63中的两个内花键齿在圆周方向D1上以第二内节距角PA22布置。然而,内花键齿63中的至少两个内花键齿可以在圆周方向D1上以另一个内节距角布置。
第一内节距角PA21在10度至20度的范围内。第一内节距角PA21在12度至15度的范围内。第一内节距角PA21在13度至14度的范围内。在该实施例中,例如,第一内节距角PA21是12度。然而,第一内节距角PA21不限于该实施例和上述范围。
第二内节距角PA22在5度至36度的范围内。在该实施例中,第二内节距角PA22是24度。然而,第二内节距角PA22不限于该实施例和上述范围。
至少十个内花键齿63中的至少一个内花键齿具有第一花键形状,所述第一花键形状与至少十个内花键齿63中的另一个内花键齿的第二花键形状不同。至少十个内花键齿63中的至少一个内花键齿具有第一花键尺寸,所述第一花键尺寸与至少十个内花键齿63中的另一个内花键齿的第二花键尺寸不同。至少十个内花键齿63中的至少一个内花键齿所具有的横截面形状与至少十个内花键齿63中的另一个内花键齿的横截面形状不同。然而,如图25中所见,内花键齿63可以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至少十个内花键齿63可以具有彼此相同的尺寸。至少十个内花键齿63可以具有彼此相同的横截面形状。
如图26中所见,至少十个内花键齿63中的至少一个内花键齿包括内花键驱动表面66。至少十个内花键齿63中的至少一个内花键齿包括内花键非驱动表面68。至少十个内花键齿63包括多个内花键驱动表面66,以便在蹬踏期间将驱动旋转力F1传递到自行车轮毂组件12(图6)。至少十个内花键齿63包括多个内花键非驱动表面68。内花键驱动表面66可与链轮支撑体28接触,以便在蹬踏期间将驱动旋转力F1从第一链轮SP1传递到链轮支撑体28。内花键驱动表面66面向驱动旋转方向D11。在其中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安装到自行车轮毂组件12的状态下,内花键驱动表面66面向自行车轮毂组件12的外花键驱动表面48。内花键非驱动表面68在圆周方向D1上设置在内花键驱动表面66的反面上。内花键非驱动表面68面向反向旋转方向D12,以便在蹬踏期间不将驱动旋转力F1从第一链轮SP1传递到链轮支撑体28。在其中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安装到自行车轮毂组件12的状态下,内花键非驱动表面68面向自行车轮毂组件12的外花键非驱动表面50。
至少十个内花键齿63分别具有圆周最大宽度MW2。内花键齿63分别具有圆周最大宽度MW2。圆周最大宽度MW2被限定为用于接收施加到内花键齿63的推力F3的最大宽度。圆周最大宽度MW2被限定为基于内花键驱动表面66的直线距离。
多个内花键驱动表面66各自包括径向最外边缘66A和径向最内边缘66B。第二参考圆RC21被限定在径向最外边缘66A上并以旋转中心轴线A1为中心。第二参考圆RC21与具有参考点68R的内花键非驱动表面68相交。圆周最大宽度MW2在圆周方向D1上从径向最内边缘66B沿直线延伸到参考点68R。
内花键非驱动表面68包括径向最外边缘68A和径向最内边缘68B。内花键非驱动表面68从径向最外边缘68A延伸到径向最内边缘68B。参考点68R设置在径向最外边缘68A与径向最内边缘68B之间。
圆周最大宽度MW2的总和等于或大于40mm。圆周最大宽度MW2的总和可以等于或大于45mm。圆周最大宽度MW2的总和可以等于或大于50mm。在该实施例中,圆周最大宽度MW2的总和是50.8mm。然而,圆周最大宽度MW2的总和不限于该实施例。
如图23中所见,至少十个内花键齿63具有内花键小径DM21。多个内花键齿63具有内花键小径DM21。内腔38的最大外径DM1大于内花键小径DM21。第一链轮SP1的至少一个内花键齿63具有内花键齿根圆RC22,所述内花键齿根圆RC22具有内花键小径DM21。内花键小径DM21等于或小于34mm。第一链轮SP1的内花键小径DM21等于或小于33mm。第一链轮SP1的内花键小径DM21等于或大于29mm。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链轮SP1的内花键小径DM21是32.8mm。然而,第一链轮SP1的内花键小径DM21不限于该实施例和上述范围。
第一链轮SP1的内花键大径DM22等于或小于32mm。内花键大径DM22等于或小于31mm。内花键大径DM22等于或大于28mm。在该实施例中,内花键大径DM22是30.4mm。然而,内花键大径DM22不限于该实施例和上述范围。
如图22中所见,第一链轮SP1具有最大齿顶直径TD1。最大齿顶直径TD1是由多个第一链轮齿SP1B限定的最大外径。内花键小径DM21(图23)与最大齿顶直径TD1的比率在0.15至0.18的范围内。在该实施例中,内花键小径DM21与最大齿顶直径TD1的比率是0.15。然而,内花键小径DM21与最大齿顶直径TD1的比率不限于该实施例和上述范围。
如图26中所见,多个内花键驱动表面66包括径向最外边缘66A和径向最内边缘66B。多个内花键驱动表面66各自包括从径向最外边缘66A到径向最内边缘66B限定的径向长度RL21。多个内花键驱动表面66的径向长度RL21的总和等于或大于7mm。径向长度RL21的总和等于或大于10mm。径向长度RL21的总和等于或大于15mm。径向长度RL21的总和等于或小于36mm。在该实施例中,径向长度RL21的总和是16.6mm。然而,径向长度RL21的总和不限于该实施例和上述范围。
多个内花键齿63具有附加径向长度RL22。附加径向长度RL22分别从内花键齿根圆RC22到多个内花键齿63的径向最内端部63A限定。附加径向长度RL22的总和等于或大于12mm。在该实施例中,附加径向长度RL22的总和是34.8mm。然而,附加径向长度RL22的总和不限于该实施例和上述范围。
第一链轮SP1的至少十个内花键齿63中的至少一个内花键齿相对于参考线CL2是沿圆周对称的。参考线CL2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A1在径向方向上从旋转中心轴线A1延伸到至少十个内花键齿63中的至少一个内花键齿的径向最内端部63A的圆周中心点CP2。然而,至少一个内花键齿63可以具有相对于参考线CL3不对称的形状。至少一个内花键齿63包括内花键驱动表面66和内花键非驱动表面68。
内花键驱动表面具有第一内花键表面角AG21。第一内花键表面角AG21限定在内花键驱动表面66与第一径向线L21之间。第一径向线L21从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的旋转中心轴线A1延伸到内花键驱动表面66的径向最外边缘66A。第一内节距角PA21或第二内节距角PA22限定在第一径向线L21之间(参见例如图24)。
内花键非驱动表面68具有第二内花键表面角AG22。第二内花键表面角AG22限定在内花键非驱动表面68与第二径向线L22之间。第二径向线L22从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的旋转中心轴线A1延伸到内花键非驱动表面68的径向最外边缘68A。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内花键表面角AG22等于第一内花键表面角AG21。然而,第一内花键表面角AG21可以与第二内花键表面角AG22不同。
第一内花键表面角AG21在0度至6度的范围内。第二内花键表面角在0度至6度的范围内。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内花键表面角AG21是5度。第二内花键表面角AG22是5度。然而,第一内花键表面角AG21和第二内花键表面角AG22不限于该实施例和上述范围。
如图27中所见,内花键齿63与外花键齿40啮合以将驱动旋转力F1从第一链轮SP1传递到链轮支撑体28。内花键驱动表面66可与外花键驱动表面48接触以将驱动旋转力F1从第一链轮SP1传递到链轮支撑体28。在其中内花键驱动表面66与外花键驱动表面48接触的状态下,内花键非驱动表面68与外花键非驱动表面50间隔开。
如图15和图16中所见,链轮支撑体28包括设置在基部支撑件41的轴向端部处的轮毂指示器28I。当沿旋转中心轴线A1观察时,轮毂指示器28I设置在第二外节距角PA12的区域中。在该实施例中,轮毂指示器28I包括点。然而,轮毂指示器28I可以包括其他形状(诸如三角形和线)。另外,轮毂指示器28I可以是附接到链轮支撑体28(例如,利用诸如粘合剂的结合结构)的单独构件。轮毂指示器28I的位置不限于该实施例。
如图7中所见,第十二链轮SP12包括设置在第十二链轮体SP12A的轴向端部处的链轮指示器SP12I。在该实施例中,链轮指示器SP12I包括点。然而,链轮指示器SP12I可以包括其他形状(诸如三角形和线)。另外,链轮指示器SP12I可以是附接到链轮SP12(例如,通过诸如粘合剂的结合结构)的单独构件。链轮指示器SP12I的位置不限于该实施例。链轮指示器SP12I可以设置于其他链轮SP1至SP11中的任何一者。
如图6中所见,自行车轮毂组件12还包括飞轮结构78。链轮支撑体28利用飞轮结构78可操作地联接到轮毂体36。飞轮结构78被配置成将链轮支撑体28联接到轮毂体36,以便在蹬踏期间使链轮支撑体28与轮毂体36一起在驱动旋转方向D11(图5)上旋转。飞轮结构78被配置成允许链轮支撑体28在惰转coasting)期间相对于轮毂体36在反向旋转方向D12(图5)上旋转。因此,飞轮结构78可以被解释为单向离合器结构。稍后将详细描述飞轮结构78。
自行车轮毂组件12包括第一轴承79A和第二轴承79B。第一轴承79A和第二轴承79B设置在链轮支撑体28与轮毂轴30之间以相对于轮毂轴30绕旋转中心轴线A1可旋转地支撑链轮支撑体28。
在该实施例中,链轮支撑体28、制动盘支撑体34和轮毂体36中的每一者由金属材料(诸如铝、铁或钛)制成。然而,链轮支撑体28、制动盘支撑体34和轮毂体36中的至少一者可以由非金属材料制成。
第二实施例
下面将参照图28至图30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214。除了第一链轮SP1和第二链轮SP2之外,自行车后链轮组件214所具有的结构与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的结构相同。因此,具有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元件基本相同的功能的元件在此将被相同地编号,并且为了简洁起见,这里将不再详细描述和/或示出。
如图28中所见,在自行车后链轮组件214中,多个第一链轮齿SP1B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齿SP1W和至少一个第二齿SP1N。在该实施例中,多个第一链轮齿SP1B包括多个第一齿SP1W和多个第二齿SP1N。第一齿SP1W和第二齿SP1N在圆周方向D1上交替地布置。第一齿SP1W的总数等于第二齿SP2N的总数。即,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链轮齿SP1B的总数是偶数的。然而,第一齿SP1W的总数不限于该实施例。第二齿SP1N的总数不限于该实施例。可以从第一链轮SP1中省略至少一个第一齿SP1W。可以从第一链轮SP1中省略至少一个第二齿SP2W。
如图29中所见,至少一个第一齿SP1W具有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A1在轴向方向D2上限定的第一最大轴向宽度W1。在该实施例中,每个第一齿SP1W具有第一最大轴向宽度W1。第一最大轴向宽度W1小于在一对相对的外连接板20A之间限定的外连接空间20A1的轴向长度。
如图30中所见,至少一个第二齿SP1N具有在轴向方向D2上限定的第二最大轴向宽度W2。在该实施例中,每个第二齿SP1N具有第二最大轴向宽度W2。第一最大轴向宽度W1大于第二最大轴向宽度W2。第一最大轴向宽度W1大于在一对相对的内连接板20B之间限定的内连接空间20B1的轴向长度。第二最大轴向宽度W2小于内连接空间20B1的轴向长度。第一齿SP1W被配置成与一对相对的外连接板20A接合。第二齿SP1N被配置成与一对相对的内连接板20B接合。
如图28中所见,多个第二链轮齿SP2B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齿SP2W和至少一个第二齿SP2N。在该实施例中,多个第二链轮齿SP2B包括多个第一齿SP2W和多个第二齿SP2N。第一齿SP2W所具有的结构与第一齿SP1W的结构基本相同。第二齿SP2N所具有的结构与第二齿SP1N的结构基本相同。因此,为简洁起见,这里将不详细描述它们。
第三实施例
下面将参照图31至图33描述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314。除了锁定构件32之外,自行车后链轮组件314所具有的结构与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4的结构相同。因此,具有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元件基本相同的功能的元件在此将被相同地编号,并且为了简洁起见,这里将不再详细描述和/或示出。
如图31中所见,自行车后链轮组件314包括锁定构件332。锁定构件332被配置成在其中锁定构件332附接到链轮支撑体328的状态下,防止链轮SP1至SP12相对于自行车轮毂组件312的链轮支撑体328的轴向移动。除了链轮支撑体328之外,自行车轮毂组件312所具有的结构与自行车轮毂组件12的结构基本上相同。
链轮支撑体328包括多个外花键齿40和外螺纹部分328B。链轮支撑体328的外花键齿40的轴向长度比链轮支撑体28的外花键齿40的轴向长度短。多个外花键齿40在轴向方向D2上设置在外螺纹部分328B与第一辐条安装部分36A之间。
如图32中所见,链轮SP1和SP2所具有的结构与图10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修改的链轮SP1和SP2的结构基本上相同。因此,多个第一链轮齿SP1B和多个第二链轮齿SP2B相互一体地设置为一件式整体构件。
锁定构件332围绕旋转中心轴线A1可旋转地联接到链轮SP1至SP12。链轮SP1至SP12、联接构件CM1至CM11以及锁定构件332限定内腔38。锁定构件332包括第一轴向端部332A和内螺纹部332B。内螺纹部分332B被配置成与外螺纹部分328B螺纹接合。多个外花键齿40与附接到第一链轮SP1的盖构件14A的多个内花键齿63接合。在其中锁定构件332利用外螺纹部分328B和内螺纹部分332B固定到链轮支撑体28的状态下,盖构件14A在轴向方向D2上保持在较大直径部分42与锁定构件332的第一轴向端部332A之间。
如图33中所见,锁定构件332具有第二轴向端部332C和工具接合部分332F。内螺纹部分332B设置在第一轴向端部332A与第二轴向端部332C之间。工具接合部分332F设置在第二轴向端部332C处。在该实施例中,工具接合部分332F包括多个接合凹槽332G,以当锁定构件332利用外螺纹部分328B和内螺纹部分332B螺纹地附接到链轮支撑体28时与固定工具(未示出)接合。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包括(comprising)”及其衍生词旨在是开放式术语,其指定所声明的特征、元件、部件、组、整数和/或步骤的存在,但不要排除其他未声明的特征、元件、部件、组、整数和/或步骤的存在。该概念也适用于具有相似含义的词语,例如,术语“具有(have)”、“(include)包括”及其衍生词。
在以单数使用时,术语“构件(member)”、“区段(section)”、“部分(portion)”、“零件(part)”、“元件(element)”、“主体(body)”和“结构(structure)”可以具有单个零件或多个零件的双重含义。
本申请中引用的序数(诸如“第一”和“第二”)仅仅是标识符,而没有任何其他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此外,例如,术语“第一元件”本身不暗示“第二元件”的存在,并且术语“第二元件”本身不暗示“第一元件”的存在。
如本文所使用的,除了一对元件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或结构的配置之外,该术语“一对”还可以包括该对元件具有彼此不同的形状或结构的配置。
术语“一(a)”(或“一个(an)”)、“一个或多个”和“至少一个”在本文中可互换使用。
最后,如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基本上”、“约”和“近似”的程度术语意味着所修饰术语的合理偏差量,使得最终结果不会显著改变。本申请中描述的所有数值可以被解释为包括诸如“基本上”、“约”和“近似”的术语。
显然,鉴于上述教导,本发明的许多修改和变化是可能的。因此应当理解的是,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除本说明书具体描述的之外的其他方式实践本发明。

Claims (20)

1.一种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包括:
至少一个链轮,所述至少一个链轮包括被配置成与自行车轮毂组件接合的至少十个内花键齿,所述至少十个内花键齿具有内花键大径;以及
内腔,所述内腔具有比所述内花键大径大的最大外径,
其中,所述至少十个内花键齿各自包括内花键驱动表面以在蹬踏期间将驱动旋转力传递至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多个内花键驱动表面各自包括径向最外边缘、径向最内边缘和从所述径向最外边缘到所述径向最内边缘限定的径向长度,所述多个内花键驱动表面的所述径向长度的总和等于或大于7mm,并且
所述内花键驱动表面具有第一内花键表面角,所述第一内花键表面角限定在所述内花键驱动表面与从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旋转中心轴线延伸到所述内花键驱动表面的所述径向最外边缘的径向线之间,所述第一内花键表面角在0度至6度的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其中
所述至少十个内花键齿的总数等于或大于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其中
所述至少十个内花键齿的总数等于或大于2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其中
所述至少十个内花键齿具有第一内节距角以及与所述第一内节距角不同的第二内节距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其中
所述至少十个内花键齿中的至少一个内花键齿具有第一花键形状,所述第一花键形状与所述至少十个内花键齿中的另一个内花键齿的第二花键形状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其中
所述至少十个内花键齿中的至少一个内花键齿具有第一花键尺寸,所述第一花键尺寸与所述至少十个内花键齿中的另一个内花键齿的第二花键尺寸不同。
7.一种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包括:
至少一个链轮,所述至少一个链轮包括被配置成与自行车轮毂组件接合的多个内花键齿,所述多个内花键齿中的至少两个内花键齿相对于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旋转中心轴线以第一内节距角沿圆周布置,所述第一内节距角在10度至20度的范围内,所述多个内花键齿具有内花键大径;以及
内腔,所述内腔具有比所述内花键大径大的最大外径,
其中,所述多个内花键齿各自包括内花键驱动表面以在蹬踏期间将驱动旋转力传递至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多个内花键驱动表面各自包括径向最外边缘、径向最内边缘和从所述径向最外边缘到所述径向最内边缘限定的径向长度,所述多个内花键驱动表面的所述径向长度的总和等于或大于7mm,并且
所述内花键驱动表面具有第一内花键表面角,所述第一内花键表面角限定在所述内花键驱动表面与从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旋转中心轴线延伸到所述内花键驱动表面的径向最外边缘的径向线之间,所述第一内花键表面角在0度至6度的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内节距角在12度至15度的范围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内节距角在13度至14度的范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其中
所述多个内花键齿中的至少两个内花键齿相对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以第二内节距角沿圆周布置,并且
所述第二内节距角与所述第一内节距角不同。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链轮包括第一链轮,
所述第一链轮包括第一链轮体以及相对于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旋转中心轴线从所述第一链轮体径向向外地延伸的多个第一链轮齿,并且
所述第一链轮包括从所述第一链轮体径向向内地延伸的所述多个内花键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链轮具有比所述内腔的最大外径大的节圆直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链轮的节圆直径是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中的最大节圆直径。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链轮包括第二链轮,
所述第二链轮包括第二链轮体以及相对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从所述第二链轮体径向向外地延伸的多个第二链轮齿,并且
所述内腔设置在所述第二链轮体的径向内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链轮是与所述第二链轮分开的构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进一步包括
将所述第一链轮联接到所述第二链轮的联接构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其中
所述联接构件与所述第一链轮和所述第二链轮中的至少一者一体地设置为一件式整体构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其中
所述联接构件包括至少一个联接销。
1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其中
所述多个内花键齿具有内花键小径,并且
所述内腔的最大外径大于所述内花键小径。
2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链轮中的至少一个链轮包括链轮体以及相对于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旋转中心轴线从所述链轮体径向向外地延伸的多个链轮齿,并且
所述多个链轮齿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齿和至少一个第二齿,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齿具有相对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在轴向方向上限定的第一最大轴向宽度,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齿具有在所述轴向方向上限定的第二最大轴向宽度,并且
所述第一最大轴向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最大轴向宽度。
CN201811255980.4A 2017-10-31 2018-10-25 自行车后链轮组件 Active CN1097204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03826.5A CN112918611B (zh) 2017-10-31 2018-10-25 自行车后链轮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5/799,984 2017-10-31
US15/799,984 US11305837B2 (en) 2017-10-31 2017-10-31 Bicycle rear sprocket assembly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03826.5A Division CN112918611B (zh) 2017-10-31 2018-10-25 自行车后链轮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20499A CN109720499A (zh) 2019-05-07
CN109720499B true CN109720499B (zh) 2021-04-13

Family

ID=6613813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55980.4A Active CN109720499B (zh) 2017-10-31 2018-10-25 自行车后链轮组件
CN202110303826.5A Active CN112918611B (zh) 2017-10-31 2018-10-25 自行车后链轮组件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03826.5A Active CN112918611B (zh) 2017-10-31 2018-10-25 自行车后链轮组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305837B2 (zh)
CN (2) CN109720499B (zh)
DE (1) DE102018126529A1 (zh)
TW (2) TW202246121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03442B2 (en) * 2017-07-14 2020-07-07 Shimano Inc. Bicycle rear derailleur
EP3533701B1 (de) * 2018-02-28 2021-01-20 SRAM Deutschland GmbH Hinterrad-ritzelanordnung mit zwei einstückigen zur gemeinsamen drehung miteinander verbundenen teilanordnungen
US11518474B2 (en) * 2019-01-24 2022-12-06 Shimano Inc. Bicycle sprocket arrangement
US11578761B2 (en) * 2019-03-22 2023-02-14 Shimano Inc. Bicycle sprocket arrangement
IT201900013341A1 (it) * 2019-07-30 2021-01-30 Campagnolo Srl Sotto-assieme corpo porta-pignoni e pacco pignoni per una ruota posteriore di bicicletta
IT201900020502A1 (it) * 2019-11-06 2021-05-06 Campagnolo Srl Sotto-assieme corpo porta-pignoni e pacco pignoni per una ruota posteriore di bicicletta, ghiera di fissaggio di tale sotto-assieme e metodo per il fissaggio di un pacco pignoni ad un corpo porta-pignoni
DE102020201889A1 (de) * 2020-02-14 2021-08-19 Sram Deutschland Gmbh Ritzel für einen Fahrrad-Antrieb
EP3960606A1 (de) * 2020-09-01 2022-03-02 SRAM Deutschland GmbH Mehrfachritzel-baugruppe und hinterradbaugruppe für ein fahrrad mit kettenschaltung
DE102020005373A1 (de) * 2020-09-01 2022-03-03 Sram Deutschland Gmbh Mehrfachritzelanordnung für eine Hinterradbaugruppe für ein Fahrrad und Hinterradbaugruppe
US11529827B2 (en) * 2020-12-10 2022-12-20 Tien Hsin Industries Co., Ltd. Transmission assembly of a bicyc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5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11064A (en) * 1977-04-19 1978-09-05 Caterpillar Tractor Co. Sprocket segments providing greater retention capabilities
US5503600A (en) * 1994-11-17 1996-04-02 Kaynar Technologies, Inc. Derailleur gear assembly
US5690568A (en) * 1996-01-31 1997-11-25 Borg-Warner Automotive, Inc. Idler sprocket assembly for a phased chain system
IT1289715B1 (it) * 1996-12-05 1998-10-16 Campagnolo Srl Gruppo sopporto pignoni per una bicicletta
US7416500B2 (en) * 1996-12-19 2008-08-26 Cloyes Gear And Products, Inc. Random engagement roller chain sprocket and timing chain system including same
US6264575B1 (en) 1999-04-08 2001-07-24 Shimano, Inc. Freewheel for a bicycle
EP1407962A1 (en) * 2002-10-11 2004-04-14 Campagnolo Srl Sprocket support member for a bicycle sprocket assembly
US6866604B2 (en) * 2003-01-17 2005-03-15 Shimano, Inc. Multiple level sprocket support for a bicycle
US8096908B2 (en) * 2004-12-14 2012-01-17 Shimano, Inc. Bicycle sprocket with a laterally projecting gear change tooth
US9150280B2 (en) 2007-03-21 2015-10-06 Sram, Llc Bicycle multi-gear cassette
US7959529B2 (en) * 2007-03-21 2011-06-14 Sram, Llc Bicycle multi-gear cassette
US20080230344A1 (en) * 2007-03-21 2008-09-25 Sram Corporation Bicycle Multi-Gear Cassette
ITMI20071658A1 (it) * 2007-08-09 2009-02-10 Campagnolo Srl Modulo di pignoni per una bicicletta e pacco pignoni comprendente tale modulo
ITMI20071659A1 (it) * 2007-08-09 2009-02-10 Campagnolo Srl Assieme di pignoni per una ruota posteriore di bicicletta e pacco pignoni comprendente tale assieme
US8197371B2 (en) * 2008-01-24 2012-06-12 Specialized Bicycle Components, Inc. Cogset assembly for a bicycle
JP2009192016A (ja) * 2008-02-15 2009-08-27 Toyota Motor Corp 伝動歯車
DE102008010903A1 (de) * 2008-02-23 2009-08-27 Sram Deutschland Gmbh Gewichtsoptimiertes Mehrfach-Kettenzahnrad für ein Fahrrad
DE102008010904B4 (de) * 2008-02-23 2021-10-21 Sram Deutschland Gmbh Mehrfach-Kettenzahnrad für ein Fahrrad
US20100099530A1 (en) * 2008-03-28 2010-04-22 Douglas Chiang Bicycle Cogset
DE102008031162B4 (de) * 2008-07-03 2021-10-21 Sram Deutschland Gmbh Mehrfach-Kettenzahnrad für ein Fahrrad
US20100009794A1 (en) * 2008-07-10 2010-01-14 Douglas Chiang Sprocket assembly
DE102008048371A1 (de) 2008-09-22 2010-03-25 Sram Deutschland Gmbh Mehrfachritzelanordnung mit Hohlkörper
WO2010113790A1 (ja) * 2009-03-30 2010-10-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サイレントチェーン伝動装置
JP5271777B2 (ja) * 2009-04-08 2013-08-21 株式会社江沼チヱン製作所 チェーン駆動装置
US20110048889A1 (en) * 2009-08-31 2011-03-03 Borgwarner, Inc. Clutch Plate Having Reinforced Spline Teeth
TWM372828U (en) * 2009-09-11 2010-01-21 Sen-Biao Lai Free wheel of bicycle
JP3156390U (ja) * 2009-10-16 2009-12-24 森標 ▲ライ▼ 自転車用フライホイル
DE102010027228B4 (de) * 2009-11-04 2021-12-09 Sram Deutschland Gmbh Mehrfach-Ritzelanordnung für Fahrräder
JP3157924U (ja) * 2009-12-22 2010-03-04 有限会社オートマジック 駆動伝達機構
EP2526011B1 (en) * 2010-01-21 2014-03-19 Van Robertus Cornelius Wilhelmus Hoek Sprocket mounting carrier for a bicycle
DE102010053597B4 (de) * 2010-12-07 2021-12-02 Sram Deutschland Gmbh Mehrfach-Kettenradanordnung für ein Fahrrad
US8663044B2 (en) * 2011-03-21 2014-03-04 De-Hsin Lin Sprocket assembly that is worked easily and quickly
US8968130B2 (en) * 2011-03-23 2015-03-03 Tien Hsin Industries Co., Ltd. Bicycle cogset with support element
US20120244977A1 (en) * 2011-03-23 2012-09-27 Chia-Wei Liao Bicycle cogset
DE102011103489A1 (de) * 2011-06-03 2012-12-06 Sram Deutschland Gmbh Mehrfach-Ritzelanordnung für eine Fahrradschaltung sowie Hinterrad-Achsanordnung mit einer derartigen Mehrfach-Ritzelanordnung
TWI701186B (zh) * 2011-07-13 2020-08-11 德商矢倫德國股份有限公司 支載腳踏車變速器所用之備有小鏈輪的多鏈輪配置的傳動座體裝置
DE102012016608A1 (de) * 2011-08-26 2013-02-28 Dt Swiss Ag Antriebsnabe
DE102012204452B4 (de) * 2012-03-20 2022-12-29 Sram Deutschland Gmbh Hintere Kettenführung und Antriebsanordnung für ein Fahrrad mit hoher Zähnezahldifferenz zwischen größtem und kleinstem hinteren Ritzel
BR112014027447A2 (pt) * 2012-05-02 2017-06-27 Parker Hannifin Corp transmissão e conjuntos hidromecânicos
US8783996B2 (en) * 2012-06-26 2014-07-22 Pratt & Whitney Canada Corp. Insert ring for spline coupling
DE102012020563A1 (de) * 2012-10-12 2014-04-17 Sram Deutschland Gmbh Befestigungseinrichtung
KR20140110612A (ko) * 2013-03-08 2014-09-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클러치용 스플라인 허브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CN203127090U (zh) * 2013-03-14 2013-08-14 杭州瑞飞汽摩配件有限公司 小链轮
US20150133249A1 (en) * 2013-11-08 2015-05-14 Tien Hisn Industries Co., Ltd. Bicycle drive chainwheel assembly
US9415835B2 (en) * 2014-01-24 2016-08-16 Shimano Inc. Rotatable annular bicycle component and bicycle rear sprocket
US9297450B2 (en) * 2014-04-02 2016-03-29 Shimano Inc. Bicycle rear sprocket
US9446815B2 (en) * 2014-09-19 2016-09-20 Vp Components Co., Ltd Chain wheel assembly and chain wheel device using it
US9604698B2 (en) * 2014-10-22 2017-03-28 Tien Hsin Industries Co., Ltd. Bicycle cogset
US9011282B2 (en) * 2014-11-21 2015-04-21 D3 Innovation Inc. Bicycle sprocket for use with a multi-gear rear cassette
US9649880B2 (en) * 2015-01-29 2017-05-16 Shimano Inc. Bicycle hub assembly
US9511819B1 (en) * 2015-05-25 2016-12-06 Shimano Inc. Bicycle rear sprocket assembly
JP2017071380A (ja) * 2015-10-09 2017-04-13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スプロケット、及び自転車用スプロケット組立体
US10549816B2 (en) 2016-02-26 2020-02-04 Shimano Inc. Bicycle sprocket and bicycle sprocket assembl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20499A (zh) 2019-05-07
TW201922575A (zh) 2019-06-16
CN112918611A (zh) 2021-06-08
US11305837B2 (en) 2022-04-19
TW202246121A (zh) 2022-12-01
TWI765107B (zh) 2022-05-21
DE102018126529A1 (de) 2019-05-02
CN112918611B (zh) 2022-10-25
US20190127022A1 (en) 2019-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20499B (zh) 自行车后链轮组件
JP7232296B2 (ja) 自転車用リアハブ組立体
CN111717324B (zh) 自行车链轮装置
CN112937752B (zh) 自行车后链轮组件
JP6642933B2 (ja) 自転車用ハブ組立体
CN113060240B (zh) 自行车后链轮组件
US11642913B2 (en) Sprocket support body and bicycle hub assembl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