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13554A - 自行車用鏈輪及鏈輪總成 - Google Patents

自行車用鏈輪及鏈輪總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13554A
TW201713554A TW105125351A TW105125351A TW201713554A TW 201713554 A TW201713554 A TW 201713554A TW 105125351 A TW105125351 A TW 105125351A TW 105125351 A TW105125351 A TW 105125351A TW 201713554 A TW201713554 A TW 20171355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ooth
chain
sprocket
axial direction
bicycle sprocke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253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22005B (zh
Inventor
Etsuyoshi Watarai
Koji Yuasa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Kk filed Critical Shimano Kk
Publication of TW2017135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135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220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22005B/zh

Links

Landscapes

  • Gears, Cams (AREA)
  • Forging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鏈條之保持力高且生產性優異之自行車用鏈輪。 本自行車用鏈輪14包含旋轉中心軸心X。本鏈輪14具備:第1齒32a、與第2齒32b。第1齒32a具有第1軸方向鏈條扣合寬度。第1軸方向鏈條扣合寬度W1小於外鏈之第1軸方向間隔L1。又,第1軸方向鏈條扣合寬度W1大於連結於外鏈板2a之內鏈板2b之第2軸方向間隔L2。第2齒32b具有第2軸方向鏈條扣合寬度W4。第2軸方向鏈條扣合寬度W4小於第2軸方向間隔L2。第2齒32b係藉由材料之變形而形成。

Description

自行車用鏈輪及鏈輪總成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自行車用鏈輪、及自行車用鏈輪總成。
先前之自行車用鏈輪分別設置於曲柄總成及後輪。於曲柄總成之鏈輪、與後輪之鏈輪,齒合架設有鏈條。藉此,曲柄總成之旋轉經由鏈條傳遞至後輪。
鏈條係內鏈板與外鏈板彼此連結。又,對向之一對內鏈板間之間隔小於對向之一對外鏈板間之間隔而形成。因此,若以鏈輪之齒厚(扣合寬度)全部相同之方式形成鏈輪之齒,則於鏈輪之厚度方向上,外鏈板與鏈輪之齒之間之間隙大於內鏈板與鏈輪之齒之間的間隙。
於此種先前之構造中,因鏈輪厚度方向上之外鏈板與鏈輪之齒之間之間隙,導致有鏈條與鏈輪之扣合變緩之傾向。因此,提出一種以齒合於外鏈板之齒之厚度大於齒合於內鏈板之齒的厚度之方式形成之鏈輪(參照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US2013/0139642號公報
於先前之鏈輪中,藉由切削加工齒合於內鏈板之齒,使齒合於外鏈板之齒之厚度大於齒合於內鏈板之齒之厚度(例如,參照 US2013/0139642號公報之段落0045)。
於該情形時,為了形成鏈輪,有切削加工時加工時間延長之問題。即,於生產上述鏈輪時,難以提高鏈輪之生產性。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問題而完成者,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鏈條之保持力較高且生產性優異之自行車用鏈輪。又,提供一種鏈條之保持力較高且生產性優異之自行車用鏈輪總成。
(1)本發明一態樣之自行車用鏈輪具有旋轉中心軸心。本自行車用鏈輪具備第1齒、與第2齒。第1齒具有第1軸方向鏈條扣合寬度。第1軸方向鏈條扣合寬度小於自行車用鏈條外鏈之第1軸方向間隔。又,第1軸方向鏈條扣合寬度大於連結於外鏈之內鏈之第2軸方向間隔。第2齒具有第2軸方向鏈條扣合寬度。第2軸方向鏈條扣合寬度小於第2軸方向間隔。第2齒係藉由材料之變形而形成。
於本鏈輪中,第1齒之第1軸方向鏈條扣合寬度小於外鏈之第1軸方向間隔,且大於內鏈之第2軸方向間隔。又,第2齒之第2軸方向鏈條扣合寬度小於第2軸方向間隔。藉此,藉由鏈輪可確實地保持鏈條。又,由於第2齒係藉由材料之變形而形成,故與先前技術相比,可提高鏈輪之生產性。
(2)本發明另一態樣之自行車用鏈輪可如下構成。第2齒係藉由衝壓加工形成。
於該情形時,由於藉由衝壓加工形成第2齒,故可確實地提高鏈輪之生產性。
(3)本發明另一態樣之自行車用鏈輪可如下構成。第1齒具有凹部。凹部為用以避免與內鏈之過度干涉者,且藉由衝壓加工形成。
於該情形時,即使將第1齒配置於外鏈之間,亦可藉由凹部避免與內鏈之過度干涉。又,由於藉由衝壓加工形成凹部,故可提高凹部 之生產性。
(4)本發明另一態樣之自行車用鏈輪可為如下構成者。第1齒具有凹部。凹部為用以避免與內鏈之過度干涉者,且藉由切削加工形成。
於該情形時,即使將第1齒配置於外鏈之間,亦可藉由凹部避免與內鏈之過度干涉。又,由於藉由切削加工形成凹部,故可正確地形成凹部。
(5)本發明另一態樣之自行車用鏈輪可如下形成。第1齒具有本體部與追加部。追加部係為了擴寬本體部之寬度而安裝於本體部。第1軸方向鏈條扣合寬度為藉由將追加部安裝於本體部而獲得之寬度。
於該情形時,由於第1齒係藉由將追加部安裝於本體部,而使第1軸方向鏈條扣合寬度大於第2軸方向間隔,故可自由地選擇追加部之材料。
(6)本發明另一態樣之自行車用鏈輪可如下構成。第1齒之追加部為金屬製。該追加部係藉由接著、擴散接合、鉚合、或鑄造安裝於第1齒。
於該情形時,由於第1齒之追加部為金屬製,故可充分地確保追加部之強度及剛性。又,該追加部係藉由接著、擴散接合、鉚合、或鑄造可確實地安裝於第1齒。
(7)本發明另一態樣之自行車用鏈輪可如下構成。第1齒之追加部為非金屬製。該追加部係藉由接著或一體成型而安裝於第1齒。
於該情形時,由於第1齒之追加部為非金屬製,故可謀求追加部成型之容易化及輕量化。又,該追加部係藉由接著或一體成型可確實地安裝於第1齒。
(8)本發明另一態樣之自行車用鏈輪可如下構成。第1齒及第2齒各者均具有驅動面。驅動面包含鏈條輥接觸之接觸點。於驅動面,形成驅動面延伸部。驅動面延伸部較接觸點於徑向外側、於周方向延 伸。
於該情形時,於第1齒及第2齒各者中,驅動面之驅動面延伸部較驅動面之接觸點於徑向外部、於周方向延伸。因此,可確實地抑制鏈輪之鏈條向徑向外側之移動。
(9)本發明另一態樣之自行車用鏈輪可如下構成。第1齒及第2齒各者均具有非驅動面。於非驅動面,形成非驅動面延伸部。非驅動面延伸部係為了抑制鏈條輥向徑向外側之移動而於周方向延伸。
於該情形時,藉由第1齒及第2齒各者之非驅動面之非驅動面延伸部,可確實地抑制鏈條向徑向外側之移動。
(10)本發明另一態樣之自行車用鏈輪可如下構成。第1齒及第2齒各者均具有驅動面、與非驅動面。驅動面包含鏈條輥接觸之接觸點。於驅動面,形成驅動面延伸部。驅動面延伸部較接觸點於徑向外側、於周方向延伸。又,於非驅動面,形成非驅動面延伸部。非驅動面延伸部係為了抑制鏈條輥向徑向外側之移動而於周方向延伸。
於該情形時,於第1齒及第2齒中,驅動面之驅動面延伸部較驅動面之接觸點於徑向外側、於周方向延伸。因此,藉由第1齒及第2齒各者之非驅動面之非驅動面延伸部,可確實地抑制鏈條輥向徑向外側之移動。
(11)本發明另一態樣之自行車用鏈輪可如下構成。本自行車用鏈輪進而具備用以於變速時使鏈條變速之變速區域。
於該情形時,可提供鏈條保持力優異之能夠變速之自行車用鏈輪。
(12)本發明另一態樣之自行車用鏈輪可如下構成。本自行車用鏈輪進而具備:金屬製之環狀部、與非金屬製之本體部。於金屬製之環狀部,於外周設置第1齒及第2齒。非金屬製之本體部安裝於金屬製之環狀部之徑向內周。
於該情形時,由於鏈輪之本體部為非金屬製,故可謀求鏈輪之輕量化。又,由於鏈輪之環狀部及第1齒及第2齒為金屬製,故可提高鏈輪與鏈條扣合之部分之強度及剛性。
(13)本發明另一態樣之自行車用鏈輪可如下構成。於本自行車用鏈輪中,上述衝壓加工為鍛造。
於該情形時,由於上述衝壓加工為鍛造,故可確實且容易地提高鏈輪之生產性。
(14)本發明另一態樣之自行車用鏈輪可如下構成。第2齒係藉由衝壓加工及切削步驟形成。如此形成第2齒,亦可提高鏈輪之生產性。
(15)本發明另一態樣之自行車用鏈輪可如下構成。第2齒係藉由第1衝壓步驟、第1衝壓步驟後之切削步驟、及切削步驟後之第2衝壓步驟形成。如此階段性形成第2齒,亦可提高鏈輪之生產性。
(16)本發明另一態樣之自行車用鏈輪可如下構成。第2齒具有第1面、與在與旋轉中心軸心平行之軸方向上位於第1面相反側之第2面。第1衝壓步驟為衝壓第2齒之第1面側之步驟。第2衝壓步驟為衝壓第2齒之上述第2面側之步驟。藉由如此形成第2齒,可容易地形成第2齒之兩面(第1面及第2面)。即,可提高鏈輪之生產性。
(17)本發明另一態樣之自行車用鏈輪可如下構成。切削步驟為切削第2齒之第2面側之藉由第1衝壓步驟於軸方向突出之突出部之步驟。藉由如此形成第2齒,可於第2衝壓步驟中將第2齒之第2面容易地形成為形狀。即,可提高鏈輪之生產性。
(18)本發明一態樣之自行車用鏈輪具有旋轉中心軸心。本自行車用鏈輪具備第1齒、與第2齒。第1齒具有第1軸方向鏈條扣合寬度。第1軸方向鏈條扣合寬度小於自行車用鏈條外鏈之第1軸方向間隔。又,第1軸方向鏈條扣合寬度大於連結於外鏈之內鏈之第2軸方向間隔。第 2齒具有第2軸方向鏈條扣合寬度。第2軸方向鏈條扣合寬度小於第2軸方向間隔。自徑向外側觀察時,第1齒實質上具有八角形狀。
於本鏈輪中,第1齒之第1軸方向鏈條扣合寬度小於外鏈之第1軸方向間隔,大於內鏈之第2軸方向間隔。又,第2齒之第2軸方向鏈條扣合寬度小於第2軸方向間隔。藉此,藉由鏈輪可確實地保持鏈條。
又,由於自徑向外側觀察時第1齒實質上具有八角形狀,故可避免第1齒與內鏈板之過度干涉,且藉由衝壓加工例如鍛造可容易地形成確實地保持外鏈板之齒形狀。
(19)本發明一態樣之自行車用鏈輪具有旋轉中心軸心。本自行車用鏈輪具備第1齒、與第2齒。第1齒具有第1軸方向鏈條扣合寬度。第1軸方向鏈條扣合寬度小於自行車用鏈條外鏈之第1軸方向間隔。又,第1軸方向鏈條扣合寬度大於連結於外鏈之內鏈之第2軸方向間隔。第2齒具有第2軸方向鏈條扣合寬度。第2軸方向鏈條扣合寬度小於第2軸方向間隔。第1齒具有用以避免與內鏈過度干涉之傾斜部。
於本鏈輪中,第1齒之第1軸方向鏈條扣合寬度小於外鏈之第1軸方向間隔,大於內鏈之第2軸方向間隔。又,第2齒之第2軸方向鏈條扣合寬度小於第2軸方向間隔。藉此,藉由鏈輪可確實地保持鏈條。
又,由於第1齒具有傾斜部,故即使將第1齒配置於外鏈之間,亦可藉由傾斜部避免與內鏈之過度干涉,且藉由衝壓加工例如鍛造容易地形成確實地保持外鏈板之齒形狀。
(30)本發明另一態樣之自行車用鏈輪可如下構成。第1齒進而具有第1面、第2面、及第3面。第3面在第1面及上述第2面之軸方向間於周方向延伸。傾斜部具有第1倒角面、第2倒角面、第3倒角面、及第4倒角面。
第1倒角面自第1面形成至驅動側之第3面。第2倒角面自第2面形成至驅動側之第3面。第3倒角面自第1面形成至非驅動側之第3面。第 4倒角面自第2面形成至非驅動側之第3面。
於該情形時,藉由第1至第4倒角面,可避免第1齒與內鏈板之過度干涉,且藉由衝壓加工例如鍛造可容易地形成確實地保持外鏈板之齒形狀。
(21)本發明另一態樣之自行車用鏈輪可如下構成。第1齒之驅動面接觸於鏈條輥之第1軸方向接觸寬度與第2齒之驅動面接觸於鏈條輥之第2軸方向接觸寬度實質上形成為相同之長度。
於該情形時,由於第1軸方向接觸寬度及第2軸方向接觸寬度實質上為相同之長度,故將可驅動力自鏈輪穩定地傳遞至鏈條。
(22)本發明另一態樣之自行車用鏈輪具有旋轉中心軸心。本自行車用鏈輪具備第1齒、與第2齒。第1齒具有第1軸方向鏈條扣合寬度。第1軸方向鏈條扣合寬度小於自行車用鏈條外鏈之第1軸方向間隔。又,第1軸方向鏈條扣合寬度大於連結於外鏈之內鏈之第2軸方向間隔。第2齒具有第2軸方向鏈條扣合寬度。第2軸方向鏈條扣合寬度小於第2軸方向間隔。第1齒及第2齒中之至少一者具有鍍敷層。
於本鏈輪中,第1齒之第1軸方向鏈條扣合寬度小於外鏈之第1軸方向間隔,大於內鏈之第2軸方向間隔。又,第2齒之第2軸方向鏈條扣合寬度小於第2軸方向間隔。藉此,藉由鏈輪可確實地保持鏈條。
又,由於第1齒及第2齒中之至少一者具有鍍敷層,故可提高第1齒及第2齒中之至少一者之耐摩耗性及防鏽性。
(23)本發明另一態樣之自行車用鏈輪可如下構成。第1齒及第2齒為鋁製。鍍敷層為鍍鎳層。於該情形時,可提高第1齒及第2齒之耐磨耗性。
(24)本發明另一態樣之自行車用鏈輪可如下構成。第1齒及第2齒為鐵製。鍍敷層為鍍鎳鉻層。於該情形時,可提高第1齒及第2齒之防鏽性。
(25)本發明另一態樣之自行車用鏈輪總成具備上述(1)至(24)中任一項記載之鏈輪。
本鏈輪總成可獲得與上述(1)至(24)所記載之效果相同之效果。
(26)本發明另一態樣之自行車用鏈輪總成可如下構成。於本鏈輪總成中,鏈輪為1個前鏈輪。
如此構成鏈輪總成,亦可獲得與上述(1)至(24)所記載之效果相同之效果。
(27)本發明另一態樣之自行車用鏈輪總成可如下構成。於本鏈輪總成中,鏈輪為複數個前鏈輪。
如此構成鏈輪總成,亦可獲得與上述(1)至(24)所記載之效果相同之效果。
(28)本發明另一態樣之自行車用鏈輪總成可如下構成。於本鏈輪總成中,鏈輪可沿著旋轉中心軸心移動。
如此構成鏈輪總成,亦可獲得與上述(1)至(24)所記載之效果相同之效果。
(29)本發明另一態樣之自行車用鏈輪總成可如下構成。於本鏈輪總成中,鏈輪為後鏈輪。
如此構成鏈輪總成,亦可獲得與上述(1)至(24)所記載之效果相同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鏈條之保持力較高且生產性優異之自行車用鏈輪。又,可提供一種鏈條之保持力較高且生產性優異之自行車用鏈輪總成。
2‧‧‧鏈條
2a‧‧‧外鏈板
2b‧‧‧內鏈板
2c‧‧‧鏈條輥
10‧‧‧自行車用曲柄總成
12‧‧‧曲柄臂
14‧‧‧第1鏈輪
14a‧‧‧第1側面
14b‧‧‧第2側面
16‧‧‧第2鏈輪
16a‧‧‧第3側面
16b‧‧‧第4側面
19‧‧‧曲柄軸
20‧‧‧鏈輪安裝部
20a‧‧‧表面
20b‧‧‧背面
22‧‧‧臂部
22a‧‧‧踏板安裝部
22b‧‧‧連結孔
24‧‧‧鏈輪安裝臂
24a‧‧‧第1安裝部
24b‧‧‧第2安裝部
26‧‧‧第1固定螺栓
28‧‧‧第2固定螺栓
30‧‧‧第1鏈輪本體
30a‧‧‧第1固定部
31‧‧‧第1環狀部
32‧‧‧齒
32a‧‧‧第1齒
32a1‧‧‧變速用之第1齒
32a2‧‧‧變速用之第1齒
32b‧‧‧第2齒
32c‧‧‧第1變速齒
32d‧‧‧第1導引面
32e‧‧‧第1凹部
34‧‧‧第1變速區域
36a‧‧‧第1突起
36b‧‧‧第2突起
38‧‧‧階差部
40‧‧‧第2鏈輪本體
40a‧‧‧第2固定部
41‧‧‧第2環狀部
42‧‧‧齒
42a‧‧‧第3齒
42b‧‧‧第4齒
42c‧‧‧第2變速齒
42d‧‧‧第2導引面
42e‧‧‧第2凹部
44‧‧‧第2變速區域
52a‧‧‧第5面
52b‧‧‧第6面
52c‧‧‧齒尖
110‧‧‧自行車用曲柄總成
114‧‧‧第1鏈輪
116‧‧‧第2鏈輪
130a‧‧‧第1貫通孔
130b‧‧‧第2貫通孔
130c‧‧‧環構件
132‧‧‧齒
132a‧‧‧第1齒
132b‧‧‧第2齒
132b‧‧‧第1本體部
132c‧‧‧第1追加部
142‧‧‧齒
142a‧‧‧第3齒
142b‧‧‧第2本體部
142c‧‧‧第2追加部
152a‧‧‧第1按壓部
152b‧‧‧突出部
152c‧‧‧第2按壓部
214‧‧‧第1鏈輪
232a‧‧‧第1齒
232b‧‧‧第2齒
233‧‧‧驅動面
233a‧‧‧第1延伸部
234‧‧‧非驅動面
234a‧‧‧第2延伸部
314‧‧‧第1鏈輪
332a‧‧‧第1齒
332b‧‧‧第2齒
342a‧‧‧第3齒
342b‧‧‧第4齒
352a‧‧‧第1面
352b‧‧‧第2面
352c‧‧‧第3面
352d‧‧‧驅動面
352e‧‧‧非驅動面
352f‧‧‧前端面
353‧‧‧傾斜部
353a‧‧‧第1倒角面
353b‧‧‧第2倒角面
353c‧‧‧第3倒角面
353d‧‧‧第4倒角面
A‧‧‧按壓構件
B‧‧‧切削裝置
C‧‧‧按壓構件
D‧‧‧模型框
CL‧‧‧直線
CP‧‧‧接觸點
R‧‧‧行進旋轉方向
L1‧‧‧第1軸方向間隔
L2‧‧‧第2軸方向間隔
L3‧‧‧第1軸方向接觸寬度
L4‧‧‧第2軸方向接觸寬度
W1‧‧‧第1最大軸方向寬度
W2‧‧‧第2最大軸方向寬度
W3‧‧‧第3最大軸方向寬度
W4‧‧‧第4最大軸方向寬度
X‧‧‧旋轉中心軸心
Y‧‧‧旋轉中心軸心
圖1係本發明第1及第2實施形態之自行車用曲柄總成之前視圖。
圖2係第1實施形態之第1鏈輪之正面立體圖。
圖3係第1實施形態之第1鏈輪之後視圖。
圖4係第1實施形態之第1及第2鏈輪之背面立體部分體。
圖5係自徑向外側觀察第1實施形態之第1鏈輪及第2鏈輪之剖面部分圖。
圖6係第1實施形態之第2鏈輪之正面立體圖。
圖7係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第1鏈輪之第1齒及第2鏈輪之第3齒之剖視圖。
圖8係本發明其他實施形態之第1鏈輪之第1齒及第2鏈輪之第3齒之前視圖。
圖9係本發明其他實施形態之第1及第2鏈輪之齒部之部分前視圖。
圖10係自徑向外側觀察本發明其他實施形態之第1及第2鏈輪之齒部之剖面部分圖。
圖11係本發明其他實施形態之第1鏈輪之前視圖。
圖12A係本發明其他實施形態之第1鏈輪之前視圖。
圖12B係本發明其他實施形態之第1鏈輪之部分剖視圖。
圖13係用以說明本發明其他實施形態之第2齒及第4齒之形成形態之模式圖。
<第1實施形態>
如圖1所示,第1實施形態之自行車用曲柄總成10(以下,記載為曲柄總成)具備:曲柄臂12、第1鏈輪14(自行車用鏈輪之一例)、及第2鏈輪16(自行車用鏈輪之一例)。又,第1鏈輪14及第2鏈輪16為自行車用鏈輪總成之一例。
曲柄總成10中,第1鏈輪14及第2鏈輪16為可扣合於鏈條2之前鏈輪。第2鏈輪16與第1鏈輪14相比齒數較少。鏈條2具有:1對外鏈板 2a、1對內鏈板2b、及連結1對外鏈板2a及1對內鏈板2b之鏈條輥2c。
<曲柄臂>
曲柄臂12可一體旋轉地連結於曲柄軸19。曲柄臂12具有:鏈輪安裝部20、與鏈輪安裝部20一體或分開設置之臂部22。
鏈輪安裝部20具有複數個(例如4個)鏈輪安裝臂24。複數個鏈輪安裝臂24於周方向隔開間隔配置。鏈輪安裝臂24之周方向之間隔為等間隔。此處,表示鏈輪安裝臂24之周方向間隔為等間隔時之例,但鏈輪安裝臂24之周方向之間隔亦可為不等間隔。
鏈輪安裝臂24具有:第1安裝部24a、與第2安裝部24b。第1安裝部24a為用以安裝第1鏈輪14者。第1安裝部24a形成於鏈輪安裝臂24之前端部。第1安裝部24a例如為貫通孔。於第1安裝部24a,固定有第1鏈輪14。
第2安裝部24b為用以安裝第2鏈輪16者。第2安裝部24b於較第1安裝部24a為徑向內側處,形成於鏈輪安裝臂24之基端部。第2安裝部24b例如為有底之螺孔。於第2安裝部24b,固定有第2鏈輪16。
臂部22與鏈輪安裝部20一體或分開形成。此處,臂部22與鏈輪安裝部20一體形成。於臂部22之前端部,設置有踏板安裝部22a。於踏板安裝部22a,可安裝踏板(未圖示)。於臂部22之基端部,設置有連結孔22b。於連結孔22b內,可一體旋轉地連結有曲柄軸19。
<第1鏈輪>
如圖2至圖5所示,第1鏈輪14具有旋轉中心軸心X。第1鏈輪14具備:第1鏈輪本體30(本體部之一例)、第1環狀部31(環狀部之一例)、複數個齒32(第1齒部及第2齒部之一例)、及第1變速區域34(參照圖3及圖4;變速區域之一例)。
第1鏈輪本體30為非金屬製,例如碳纖維強化樹脂等合成樹脂製。第1鏈輪本體30與第1環狀部31一體成型。如圖2至圖4所示,第1 鏈輪本體30具有複數個(例如4個)第1固定部30a。複數個第1固定部30a於周方向隔開間隔配置。
各第1固定部30a例如為貫通孔。各第1固定部30a配置於與各第1安裝部24a對向之位置。於該狀態下,將第1固定螺栓26(參照圖1)插通於各第1固定部30a及各第1安裝部24a,並螺合於螺母構件(未圖示)。藉此,將第1鏈輪本體30固定於鏈輪安裝臂24。
第1環狀部31安裝於第1鏈輪本體30。詳細而言,第1環狀部31安裝於第1鏈輪本體30之外周,第1環狀部31為金屬製例如鋁製、鈦製、或鐵.不鏽鋼製。於第1環狀部31之外周,設置有複數個齒32。
複數個齒32(包含後述之第1齒32a及第2齒32b)設置於第1環狀部31之外周。詳細而言,複數個齒32(例如30至60個)於第1環狀部31之外周沿周方向排列配置,且一體形成於第1環狀部31之外周部。複數個齒32為金屬製例如鋁製、鈦製、或鐵.不鏽鋼製。
複數個齒32具有複數個第1齒32a(第1齒之一例)、與複數個第2齒32b(第2齒之一例)。第1齒32a及第2齒32b於周方向上交替配置即於周方向相鄰配置。
第1齒32a形成為可扣合於外鏈板2a。詳細而言,第1齒32a可扣合於1對外鏈板2a之軸方向間而形成。第1齒32a以朝向徑向外側軸方向寬度慢慢減小之方式形成為梢細形狀。另,軸方向包含旋轉中心軸心X延伸之方向、及與旋轉中心軸心X平行之方向。此處所使用之軸方向對應於與旋轉中心軸心X平行之方向。
如圖4所示,第1齒32a較佳為具有第1凹部32e(凹部之一例)。第1凹部32e設置於第1齒32a之角隅部。第1凹部32e之第1側面14a側之面較佳為與第2齒32b之第1側面14a側之面形成於一個面。第1凹部32e之第2側面14b側之面較佳為與第2齒32b之第2側面14b側之面形成於一個面。
此處,第1側面14a(參照圖1)為將曲柄總成10安裝於自行車時,配置於遠離自行車框架之軸方向外側的正面。又,第2側面14b(參照圖3及圖4)為配置於接近自行車框架之軸方向內側之背面。
第1凹部32e藉由衝壓加工例如鍛造而形成。此處,表示藉由衝壓加工形成第1凹部32e時之例,但第1凹部32e亦可藉由切削加工而形成。
如圖5所示,第1凹部32e以對向於內鏈板2b之端部之方式形成。藉由第1凹部32e,避免第1齒32a與內鏈板2b之過度干涉。又,藉由將第1凹部32e設置於第1齒32a,如圖2、圖4及圖5所示,自徑向外側觀察時,第1齒32a(除了變速用之第1齒32a1、32a2)實質上形成為+(加號)形狀。
此處,如圖2至圖3所示,於複數個第1齒32a,包含複數個(例如2個)變速用之第1齒32a1、及複數個(例如2個)變速用之第1齒32a2。變速用之第1齒32a1為用以使鏈條2自第1鏈輪14向第2鏈輪16移動之下降變速者。變速用之第1齒32a2為用以使鏈條2自第2鏈輪16向第1鏈輪14移動之上升變速者。變速用之第1齒32a1及變速用之第1齒32a2較佳為如上所述藉由設置第1凹部32e,使得自徑向外側觀察時實質上形成為T字狀。
如圖5所示,第1齒32a具有第1最大軸方向寬度W1(第1軸方向鏈條扣合寬度之一例)。第1最大軸方向寬度W1為軸方向上第1齒32a之長度最長部分之寬度。第1最大軸方向寬度W1小於1對外鏈板2a之第1軸方向間隔L1。又,第1最大軸方向寬度W1大於1對內鏈板2b之第2軸方向間隔L2。
另,第1軸方向間隔L1為軸方向上1對外鏈板2a彼此對向之面之間隔。第2軸方向間隔L2為軸方向上1對內鏈板2b彼此對向之面之間隔。
如圖2至圖4所示,第2齒32b可扣合於內鏈板2b而形成。詳細而言,第2齒32b可扣合於1對內鏈板2b之軸方向間而形成。
第2齒32b較佳為,自徑向外側觀察時實質上形成為-(減號)形狀。第2齒32b以寬度朝向徑向外側軸方向而慢慢減小之方式形成為梢細形狀。
如圖5所示,第2齒32b具有第2最大軸方向寬度W2(第2軸方向鏈條扣合寬度之一例)。第2最大軸方向寬度W2為軸方向上第2齒32b之長度最長部分之寬度。第2最大軸方向寬度W2小於上述第2軸方向間隔L2。第2最大軸方向寬度W2小於第1最大軸方向寬度W1。
藉由如下般加工第2齒32b而形成第2齒32b,從而滿足上述構成。第2齒32b係藉由材料之變形而形成。詳細而言,第2齒32b係藉由衝壓加工形成。更詳細而言,第2齒32b藉由鍛造形成。具體而言,第2齒32b與第1凹部32e一同藉由鍛造形成。藉由如此對第2齒32b進行衝壓加工例如鍛造,設定第2齒32b之第2最大軸方向寬度W2。
第1變速區域34係為了使鏈條2變速而設置。第1變速區域34為自第2鏈輪16向第1鏈輪14之上升變速動作時,鏈條扣合於第1鏈輪14之齒32之區域。又,第1變速區域34為自第1鏈輪14向第2鏈輪16之下降變速動作時,鏈條自第1鏈輪14之齒32離開之區域。
如圖2至圖4所示,於第1變速區域34,包含複數個第1變速齒32c。此處,複數個(例如2個)變速用之第1齒32a1對應於第1變速齒32c。又,鄰接於各變速用之第1齒32a1之2個第2齒32b對應於第1變速齒32c。
如圖2及圖3所示,第1變速齒32c具有第1導引面32d。第1導引面32d為用以引導鏈條2者。第1導引面32d係於第1鏈輪14之第1側面14a(參照圖2)側、或第2側面14b(參照圖3及圖4)側,設置於第1變速齒32c。第1導引面32d係以厚度朝向第1變速齒32c之側部而慢慢變薄之 方式凹陷而形成。
又,於第1變速區域34,較佳為包含第1突起36a、與第2突起36b。
第1突起36a及第2突起36b可支持鏈條2地設置於第1鏈輪本體30。此處,將1對第1突起36a及第2突起36b於周方向隔開間隔配置。
第1突起36a係為了將鏈條2引導至第1鏈輪14之齒32,而於第1鏈輪本體30之第2側面14b突出設置。例如,第1突起36a將鏈條2引導至圖3中陰影所示之第2齒32b。第2突起36b係為了將鏈條2引導至第1突起36a,而於第1鏈輪本體30之第2側面14b突出設置。
再者,如圖3及圖4所示,於第1變速區域34,包含階差部38。階差部38為用以使支持於第1突起36a之鏈條2容易扣合於第1鏈輪14之齒32者。階差部38於第1側面14a中,較複數個齒32之齒底,設置於徑向內側。又,階差部38以第1突起36a為基準,設置於行進旋轉方向R之下游側。階差部38實質上呈三角形狀凹陷地形成。
<第2鏈輪>
如圖4及圖6所示,第2鏈輪16具有旋轉中心軸心Y。旋轉中心軸心Y與旋轉中心軸心X同心。第2鏈輪16具備:第2鏈輪本體40(本體部之一例)、第2環狀部41(環狀部之一例)、複數個齒42(第1齒部及第2齒部之一例)、及第2變速區域44(變速區域之一例)。
第2鏈輪本體40為金屬製例如鋁製、鈦製、或鐵.不鏽鋼製。第2鏈輪本體40具有複數個(例如4個)第2固定部40a。複數個第2固定部40a於周方向隔開間隔配置。
各第2固定部40a例如為貫通孔。各第2固定部40a配置於與各第2安裝部24b對向之位置。於該狀態下,將第2固定螺栓28插通於各第2固定部40a及第2安裝部24b,並將第2固定螺栓28螺合於螺母構件(未圖示)。藉此,將第2鏈輪本體40固定於鏈輪安裝臂24。
第2環狀部41安裝於第2鏈輪本體40之外周。第2環狀部41為金屬製例如鋁製、鈦製、或鐵.不鏽鋼製。於第2環狀部41之外周,設置有複數個齒42。
複數個齒42(包含後述之第3齒42a及第4齒42b)設置於第2環狀部41之外周。詳細而言,複數個齒42(例如20至40個)於第2環狀部41之外周沿周方向排列配置,且一體形成於第2環狀部41之外周部。複數個齒42為金屬製例如鋁製、鈦製、或鐵.不鏽鋼製。
複數個齒42具有複數個第3齒42a(第1齒之一例)、與複數個第4齒42b(第2齒之一例)。第3齒42a及第4齒42b於周方向上交替配置即於周方向相鄰配置。
第3齒42a可扣合於外鏈板2a而形成。詳細而言,第3齒42a可扣合於1對外鏈板2a之軸方向間而形成。第3齒42a以寬度朝向徑向外側軸方向而慢慢減小之方式形成為梢細形狀。
如圖6所示,第3齒42a具有第2凹部42e(凹部之一例)。第2凹部42e設置於第3齒42a之角隅部。第2凹部42e之第1側面14a側之面與第4齒42b之第1側面14a側之面形成於一個面。第2凹部42e之第2側面14b側之面與第2齒32b之第2側面14b側之面形成於一個面。
第2凹部42e係藉由衝壓加工例如鍛造形成。此處,表示藉由衝壓加工形成第2凹部42e時之例,但亦可藉由切削加工形成第2凹部42e。
第2凹部42e與上述第1凹部32e相同,以對向於內鏈板2b之端部之方式形成。藉由第2凹部42e,避免第3齒42a與內鏈板2b之過度干涉。又,藉由將第2凹部42e設置於第3齒42a,如圖4及圖6所示,自徑向外側觀察時,第3齒42a實質上形成為+(加號)形狀。
如圖5所示,第3齒42a具有第3最大軸方向寬度W3(第1軸方向鏈條扣合寬度之一例)。第3最大軸方向寬度W3為軸方向上第3齒42a之長度最長部分之寬度。第3最大軸方向寬度W3小於第1軸方向間隔 L1。又,第3最大軸方向寬度W3大於1對內鏈板2b之第2軸方向間隔L2。
如圖4至圖6所示,第4齒42b可扣合於內鏈板2b而形成。詳細而言,第4齒42b可扣合於1對內鏈板2b之軸方向間而形成。
自徑向外側觀察時,第4齒42b實質上形成為-(減號)形狀。第4齒42b以寬度朝向徑向外側軸方向而慢慢減小之方式形成為梢細形狀。
如圖5所示,第4齒42b具有第4最大軸方向寬度W4(第2軸方向鏈條扣合寬度之一例)。第4最大軸方向寬度W4為軸方向上第4齒42b之長度最長部分之寬度。第4最大軸方向寬度W4小於第2軸方向間隔L2。又,第4最大軸方向寬度W4小於第3最大軸方向寬度W3。
藉由如下般加工第4齒42b,以滿足上述構成之方式形成第4齒42b。第4齒42b係藉由材料之變形而形成。詳細而言,第4齒42b藉由衝壓加工形成。更詳細而言,第4齒42b藉由鍛造形成。藉由如此對第4齒42b進行衝壓加工例如鍛造,設定第4齒42b之第4最大軸方向寬度W4。
第2變速區域44係為了使鏈條2變速而設置。第2變速區域44為自第2鏈輪16向第1鏈輪14之上升變速動作時、或自第1鏈輪14向第2鏈輪16之下降變速動作時,鏈條扣合於第1鏈輪14之齒42之區域、或自第1鏈輪14之齒42離開之區域。
於第2變速區域44,包含複數個(例如2個)第2變速齒42c。第2變速齒42c於周方向隔開間隔設置。第2變速齒42c具有第2導引面42d。第2導引面42d設置於與第3側面16a(參照圖1)相反側之第4側面16b(參照圖6),並引導鏈條2。第2導引面42d以厚度朝向第2變速齒42c之側部而慢慢變薄之方式凹陷而形成。
此處,第2鏈輪16之第3側面16a為將曲柄總成10安裝於自行車時,配置於遠離自行車框架之軸方向外側之正面。第4側面16b為配置 於接近自行車框架之軸方向內側之背面。
另,此處,表示第2變速區域44不包含第1變速區域34所具有之突起及凹部時之例,但第2變速區域44可包含突起及凹部至少任一者。
<曲柄總成之變速動作>
於此種構成之曲柄總成10中,於藉由前變速器(未圖示)自第2鏈輪16向第1鏈輪14進行上升變速動作時,曲柄總成10向行進旋轉方向R旋轉。於該狀態下,當前變速器自對向於第2鏈輪16之位置移動至對向於第1鏈輪14之位置時,鏈條2自第2鏈輪16之齒離開。如此,該鏈條2支持於第2突起36b並向徑向外側移動。如此,鏈條2經由第1變速區域34之階差部38支持於第1突起36a,且扣合於第1鏈輪14之齒32而被引導。
另一方面,於藉由前變速器自第1鏈輪14向第2鏈輪16進行下降變速動作時,使曲柄總成10向行進旋轉方向R旋轉。於該狀態下,當前變速器自對向於第1鏈輪14之位置移動至對向於第2鏈輪16之位置時,鏈條2自第1鏈輪14之齒離開。如此,該鏈條2被引導向第2鏈輪16之齒42,並與齒42扣合。
<第2實施形態>
第2實施形態之自行車用曲柄總成110如圖1所示,具備:曲柄臂12、第1鏈輪114(自行車用鏈輪之一例)、及第2鏈輪116(自行車用鏈輪之一例)。又,第1鏈輪114及第2鏈輪116為自行車用鏈輪總成之一例。
第2實施形態之構成除了第1鏈輪114及第2鏈輪116之構成以外,與第1實施形態之構成實質上相同。因此,此處,僅說明第1鏈輪114及第2鏈輪116之構成,省略與第1實施形態之構成實質上相同之構成之說明。另,此處省略說明之構成係以第1實施形態構成之說明為 準。又,對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構成,標註相同之符號。
第1鏈輪114具備:第1鏈輪本體30(本體部之一例)、第1環狀部31(環狀部之一例)、複數個齒132(第1齒部及第2齒部之一例)、及第1變速區域34(變速區域之一例)。
此處,由於第1鏈輪本體30之構成、第1環狀部31之構成、及第1變速區域34之構成與第1實施形態之構成實質上相同,故此處省略說明。又,關於複數個齒132之構成,以下僅對與第1實施形態之構成不同之構成進行說明。
如圖7所示,複數個齒132中所包含之複數個第1齒132a(第1齒之一例)各者具有第1本體部132ab、第1凹部32e、及第1追加部132c。由於第1凹部32e為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構成,故此處省略說明。
第1本體部132ab設置於第1環狀部31。詳細而言,第1本體部132b以自第1環狀部31朝向徑向外方突出之方式與第1環狀部31一體形成。第1本體部132ab具有:第1側面14a側之表面20a、與第2側面14b側之背面20b。背面20b為旋轉中心軸心X之軸方向上之、與表面20a相反側之面。
第1追加部132c係為了擴寬第1本體部132ab之寬度而安裝於第1本體部132ab。詳細而言,第1追加部132c安裝於第1本體部132ab之表面20a及背面20b各者。如此,藉由於第1本體部132ab之表面20a及背面20b各者安裝第1追加部132c,將第1最大軸方向寬度W1設定為特定之寬度。第1追加部132c為金屬製例如鋁製、鈦製、或鐵.不鏽鋼製。該第1追加部132c藉由接著、擴散接合、鉚合或鑄造安裝於第1齒132a。
另,此處,表示將第1追加部132c安裝於第1本體部132ab之表面20a及背面20b各者時之例。亦可代替此,將第1追加部132c僅安裝於第1本體部132ab之表面20a、或僅背面20b,藉此設定第1最大軸方向寬度W1。
第2鏈輪116具備:第2鏈輪本體40(本體部之一例)、第2環狀部41(環狀部之一例)、複數個齒142(第1齒部及第2齒部之一例)、及第2變速區域44(變速區域之一例)。
此處,由於第2鏈輪本體40之構成、第2環狀部41之構成、及第2變速區域44之構成與第1實施形態之構成實質上相同,故此處省略說明。又,關於複數個齒142之構成,僅對與第1實施形態之構成不同之構成,以下進行說明。
又,複數個齒142中所包含之複數個第3齒142a(第1齒之一例)各者具有:第2本體部142b、與第2追加部142c。第2本體部142b及第2追加部142c之構成與上述第1本體部132ab及第1追加部132c之構成實質上相同。即,藉由於第2本體部142b之表面20a及背面20b各者安裝第2追加部142c,將第3最大軸方向寬度W3設為特定之寬度。
<其他實施形態>
以上,已對本發明一實施形態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並非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者,於不脫離發明主旨之範圍可有各種變更。尤其是,本說明書中所記載之複數個實施形態及變化例可根據需要而任意組合。
(a)於上述第1及第2實施形態中,例示2個前鏈輪14、16(114、116)作為自行車用鏈輪總成,但本發明不限定於此。本發明可應用於不具有變速區域之僅具備1個前鏈輪之自行車用總成。
(b)於上述第1及第2實施形態中,表示一體形成第2鏈輪本體40與複數個齒42、142時之例,但本發明不限定於此。第2鏈輪本體40與複數個齒42、142可分開。例如,可將複數個齒42、142設為金屬製,將第2鏈輪本體40設為非金屬製。於該情形時,使用鋁製、鈦製、或鐵.不鏽鋼製作為金屬,使用碳纖維強化樹脂等合成樹脂作為非金屬,藉此可謀求輕量化。
(c)於上述第1及第2實施形態中,可如圖8所示構成第1齒32a、132a及第2齒32b扣合於鏈條輥2c之部分、與第3齒42a、142a及第4齒42b扣合於鏈條輥2c之部分。
該構成於第1鏈輪14、114及第2鏈輪16、116中實質上相同。因此,此處使用第1鏈輪14、114之第1齒232a及第2齒232b說明該構成。
於第1齒232a及第2齒232b之間,可扣合鏈條輥2c(參照圖1及圖5)。如圖8所示,第1齒232a及第2齒232b各者具有驅動面233、與非驅動面234。
由於該構成於第1齒232a及第2齒232b中實質上相同,故此處使用第1齒232a進行說明。
第1齒232a及第2齒232b各者具有:第1側面14a側之表面20a、第2側面14b側之背面(未圖示)、驅動面233、及非驅動面234。背面20b為旋轉中心軸心X之軸方向(圖8之垂直於紙面之方向)上之、與表面20a相反側之面。
驅動面233為於行進旋轉方向R之下游側、將表面20a及背面連結於軸方向之面。驅動面233包含:接觸點CP、與第1延伸部233a(驅動面延伸部之一例)。接觸點CP為鏈條輥2c接觸之部分。詳細而言,接觸點CP為驅動時、鏈條輥2c接觸於驅動面233之點。
第1延伸部233a一體形成於驅動面233。第1延伸部233a較接觸點CP於徑向外側、於周方向延伸。具體而言,第1延伸部233a較接觸點CP於徑向外側、於行進旋轉方向R之下游側突出。
非驅動面234為於行進旋轉方向R之上游側、將表面20a及背面連結於軸方向之面。例如,非驅動面234相對於連結旋轉中心軸心X、與第1齒232a(第2齒232b)之周方向中心位置之直線CL,與驅動面233線對稱地形成。非驅動面234亦可相對於連結旋轉中心軸心X、與第1齒232a(第2齒232b)之周方向中心位置之直線CL,與驅動面233非對稱 地形成。
非驅動面234包含第2延伸部234a(非驅動面延伸部之一例)。藉由第2延伸部234a,抑制鏈條輥2c向徑向外側之移動。第2延伸部234a一體形成於非驅動面234。此處,如上所述由於非驅動面234與驅動面233線對稱地形成,故第2延伸部234a於周方向、向與第1延伸部233a相反側延伸。即,第2延伸部234a於周方向例如向行進旋轉方向R之上游側延伸。
藉此,藉由驅動面233,可將第1鏈輪14之驅動力確實地傳遞至鏈條輥2c即鏈條2。又,藉由驅動面233及非驅動面234,可確實地抑制鏈條輥2c向徑向外側之移動。
另,此處,表示第1齒232a及第2齒232b各者均具有驅動面233與非驅動面234時之例,但可代替此,以僅第1齒232a、或僅第2齒232b具有驅動面233與非驅動面234之方式構成。又,亦可以第1齒232a、及/或第2齒232b僅具有驅動面233、或僅具有非驅動面234之方式構成。
(d)於上述第1及第2實施形態中,表示前鏈輪14、16經由曲柄臂12而不可移動地安裝於曲柄軸19時之例。但可代替此,前鏈輪14、16為沿著曲柄軸19(旋轉中心軸心X)移動者。又,亦可僅使用1個前鏈輪14,且該前鏈輪14為沿著曲柄軸19(旋轉中心軸心X)移動者。
(e)上述第1及第2實施形態所示之前鏈輪14、16可藉由3D列印機形成輪廓,其後,藉由衝壓加工例如鍛造形成第2齒32b及第4齒42b。
(f)於上述第1及第2實施形態中,表示第1齒32a、132a及第3齒42a、142a實質上形成為+形狀時之例,但本發明不限定於此。例如,該等第1齒32a及第3齒42a之至少一部分可為菱形、梯形狀、三角形狀、六角形狀、八角形狀等其他形狀。
如圖10所示,第1齒332a及/或第3齒342a較佳為,自自行車用鏈 輪之徑向觀察時為八角形狀。於該情形時,可避免第1齒332a及/或第3齒342a與內鏈板2b之過度干涉,且藉由衝壓加工例如鍛造容易形成確實地保持外鏈板2a之齒形狀。
此處,所謂八角形狀不限定於正八角形狀,若為具有八邊之形狀則可為任意之形狀。又,構成八角形之八邊不限定於直線,可為具有和緩曲率之曲線。
具體而言,如圖9及圖10所示,於第1齒332a及第3齒342a為上述八角形狀之情形時,第1齒332a及第3齒342a具有第1面352a、第2面352b、第3面352c、及傾斜部353。
第1面352a為第1齒332a之第1鏈輪14之第1側面14a側之面、及第3齒342a之第2鏈輪16之第3側面16a側之面。
第2面352b為第1齒332a之第1鏈輪14之第2側面14b側之面、及第3齒342a之第2鏈輪16之第4側面16b側之面。
第3面352c於第1面352a及第2面352b之軸方向間於周方向延伸。第3面352c包含:驅動面352d、非驅動面352e、及將驅動面352d及非驅動面352e沿周方向連結之前端面352f。傾斜部353為用以避免與內鏈板2b之過度干涉者。傾斜部353具有:第1倒角面353a、第2倒角面353b、第3倒角面353c、及第4倒角面353d。
第1倒角面353a自第1面352a形成至驅動側之第3面352c。第2倒角面353b自第2面352b形成至驅動側之第3面352c。第3倒角面353c自第1面352a形成至非驅動側之第3面352c。第4倒角面353d自第2面352b形成至非驅動側之第3面352c。
換言之,第1倒角面353a形成於藉由第1面352a及驅動側之第3面352c構成之角隅部。第2倒角面353b形成於藉由第2面352b及驅動側之第3面352c構成之角隅部。第3倒角面353c形成於藉由第1面352a及非驅動側之第3面352c構成之角隅部。第4倒角面353d形成於藉由第2面 352b及非驅動側之第3面352c構成之角隅部。
此處,由於第1齒332a及第3齒342a之驅動側與非驅動側相比更有與內鏈板2b過度干涉之傾向,故形成於驅動側之第1倒角面353a及第2倒角面353b較佳為具有大於形成於非驅動側之第3倒角面353c及第4倒角面353d之面積。
藉由第1至第4倒角面353a、353b、353c、353d,可避免第1齒332a及第3齒342a與內鏈板2b之過度干涉。又,第1至第4倒角面353a、353b、353c、353d與上述第1及第2實施形態之凹部形狀不同,為以直線或和緩之曲線構成之傾斜面,故容易藉由衝壓加工例如鍛造而形成。
又,於第1齒332a及第3齒342a具有八角形狀之情形時,第1齒332a及第3齒342a之驅動面接觸於鏈條輥2c之第1軸方向接觸寬度L3較佳為實質上形成為與第2齒332b及第4齒342b之驅動面接觸於鏈條輥2c之第2軸方向接觸寬度L4相同之長度。
(g)於上述第1及第2實施形態中,表示第1齒32a、132a實質上形成為T字狀時之例,但本發明不限定於此。例如,該第1齒32a之一部分可為菱形狀、梯形狀、三角形狀、六角形狀、八角形狀等其他形狀。
(h)於上述第1及第2實施形態中,第1變速區域34具有第2突起36b,但亦可不設置第2突起36b。
(i)於上述第1及第2實施形態中,將複數個鏈輪安裝臂24之數量設為4個,但鏈輪安裝臂之數量不限定於4個。
(j)於上述第1及第2實施形態中,於各第1鏈輪14及第2鏈輪16之第1變速區域34及第2變速區域44,可包含-(減號)形狀之第2齒32b及第4齒42b。
(k)於上述第2實施形態中,表示第1齒32a之追加部為金屬製時之 例,但追加部亦可為非金屬製。例如,於追加部為非金屬製之情形時,該追加部係藉由接著或一體成型而安裝於第1齒。於該情形時,可減輕踏板中因鏈條與鏈輪之齒接觸引起之雜訊。
(l)本發明之自行車用鏈輪之第1齒32a、132a及第2齒32b、132b中之至少一者較佳為具有鍍敷層。
例如,於第1齒32a、132a及第2齒32b、132b為鋁製之情形時,鍍敷層基於耐磨耗性之目的,較佳為鍍鎳層。又,於第1齒32a、132a及第2齒32b、132b為鐵製之情形時,鍍敷層基於防鏽性之目的,較佳為鍍鎳鉻層。
另,於第1齒32a、132a及第2齒32b、132b為鐵製之情形時,第1齒32a、132a及第2齒32b、132b基於防鏽性及著色之目的,較佳為具有電泳塗漆層。
(m)於上述第1及第2實施形態中,表示第1鏈輪14由合成樹脂製之第1鏈輪本體30、金屬製之第1環狀部31及第1齒部32b構成時之例。
可代替此,由金屬構成第1鏈輪14,且一體成型第1鏈輪本體30、第1環狀部31、及第1齒部32b。於該情形時,第1鏈輪本體30、第1環狀部31、及第1齒部32b由金屬例如鋁、鈦、或鐵.不鏽鋼等構成。
將如此構成之第1鏈輪314之一例表示於圖11。圖11為與上述第1及第2實施形態實質上相同之構成,關於代表性之構成,標註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符號。
(n)可代替上述第1及第2實施形態之第1鏈輪14、114,而如圖12A及圖12B所示構成第1鏈輪214。另,於圖12A及圖12B中,關於與上述第1及第2實施形態實質上相同之構成,使用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符號進行表現。
於第1鏈輪214中,將第1貫通孔130a設置於第1鏈輪本體30。又,將第2貫通孔130b設置於第1環狀部31。於第1貫通孔130a,配置有環 構件130c例如墊圈。具體而言,以環構件130c之內周面與第2貫通孔130b之內周面實質上成為同一面之方式,第1鏈輪本體30與第1環狀部31及環構件130c一體成型。
當如此構成第1鏈輪214時,第1固定螺栓26插通於各環構件130c、各第2貫通孔130b、及各第1安裝部24a,且螺合於螺母構件(未圖示)。藉此,將第1鏈輪本體30固定於鏈輪安裝臂24。
(o)於上述第1及第2實施形態中,表示第1鏈輪14之第2齒32b與第1凹部32e一同藉由衝壓加工例如鍛造形成時之例。亦可代替此,如圖13A~13D所示,第2齒32b藉由衝壓加工(例如鍛造)及切削步驟形成。另,圖13A~13D係為了容易說明而示意性地表現各步驟。
於該情形時,第2齒32b由第1衝壓步驟(參照圖13B)、第1衝壓步驟後之切削步驟(參照圖13C)、及切削步驟後之第2衝壓步驟(參照圖13D)形成。
第2齒32b如圖13D所示,具有第5面52a(第1面之一例)、與第6面52b(第一面之一例)。例如,第5面52a形成於第2齒32a之第1鏈輪14之第1側面14a(參照圖2)側。第6面52b為與旋轉中心軸芯X平行之軸方向上之、與第5面52a相反側之面。例如,第6面52b形成於第2齒32b之第1鏈輪14之第2側面14b(參照圖4)側。
具體而言,如圖13A所示,於初期狀態中,第2齒部32b之構成第5面52a之面(後述之第1按壓部152a)及構成第6面52b之面(後述之第2按壓部152c)實質上形成於與第1鏈輪14之第1環狀部31之外面同一面上。
第1衝壓步驟為衝壓第2齒32b之第5面52a側之步驟。如圖13B所示,於第1衝壓步驟中,於第1環狀部31被固定之狀態下,藉由按壓裝置(未圖示)之按壓構件A對第2齒32b之第5面52a側衝壓。
此處,按壓構件A按壓之第1按壓部152a為形成有第2齒32b及第1 凹部32e之部分。如此,當按壓構件A按壓第1按壓部152a時,形成有第2齒部32b之第5面52a,且第6面52b側之實質上位於與第1按壓部152a相反側之部分突出。於以下,將該部分記載為突出部152b。
切削步驟為切削第2齒32b之第6面52b側之、藉由第1衝壓步驟於軸方向突出之突出部152b之步驟。如圖13C所示,於切削步驟中,形成於第6面52b側之突出部152b藉由切削裝置B被切削。詳細而言,以切削突出部152b後之面與第1環狀部31之外面實質上成為同一面之方式,藉由切削裝置B切削。
第2衝壓步驟為衝壓第2齒32b之第6面52b側之步驟。如圖13D所示,於第2衝壓步驟中,於使用以形成第2齒32b外形之模型框D抵接與第1按壓部152a之狀態下,藉由按壓裝置之按壓構件C衝壓第2齒32b之第6面52b側。
此處,按壓構件C按壓之第2按壓部152c為形成有第2齒32b及第1凹部32e之部分。如此,當按壓構件C按壓第2按壓部152c時,形成第2齒部32b之第6面52b。又,形成包含第5面52a及第6面52b之第2齒部32b之齒尖52c。
如上所述,藉由使用第1衝壓步驟、切削步驟、及第2衝壓步驟,可形成第2齒32b。另,於如上所述般形成第2齒32b後,可選擇性追加用以修整第2齒32b形狀之研磨步驟、及提高第2齒32b耐磨耗性之鍍敷步驟(較佳為鍍鎳步驟)。
此處,表示藉由衝壓加工及切削步驟形成第2齒32b時之例,但第2鏈輪16之第4齒42b亦可同樣地形成。
(p)於上述第1及第2實施形態、與上述其他實施形態中,例示前鏈輪14、16作為自行車用鏈輪,但本發明不限定於此。本發明亦可應用於後鏈輪。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可廣泛應用於自行車用鏈輪及自行車用鏈輪總成。
2‧‧‧鏈條
2a‧‧‧外鏈板
2b‧‧‧內鏈板
2c‧‧‧鏈條輥
14‧‧‧第1鏈輪
16‧‧‧第2鏈輪
32‧‧‧齒
32a‧‧‧第1齒
32b‧‧‧第2齒
42‧‧‧齒
42a‧‧‧第3齒
42b‧‧‧第4齒
42e‧‧‧第2凹部
L1‧‧‧第1軸方向間隔
L2‧‧‧第2軸方向間隔
W1‧‧‧第1最大軸方向寬度
W2‧‧‧第2最大軸方向寬度
W3‧‧‧第3最大軸方向寬度
W4‧‧‧第4最大軸方向寬度

Claims (31)

  1. 一種自行車用鏈輪,其包含旋轉中心軸心,且具備:第1齒,其具有第1軸方向鏈條扣合寬幅,該第1軸方向鏈條扣合寬幅小於自行車用鏈條外鏈之第1軸方向間隔,且大於連結於上述外鏈之內鏈之第2軸方向間隔;與第2齒,其具有小於上述第2軸方向間隔之第2軸方向鏈條扣合寬度;且上述第2齒係藉由材料之變形而形成。
  2.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用鏈輪,其中上述第2齒係藉由衝壓加工形成。
  3. 如請求項1或2之自行車用鏈輪,其中上述第1齒具有用以避免與上述內鏈過度干涉之凹部,且上述凹部係藉由衝壓加工形成。
  4. 如請求項1或2之自行車用鏈輪,其中上述第1齒具有用以避免與上述內鏈過度干涉之凹部,且上述凹部係藉由切削加工形成。
  5. 如請求項1或2之自行車用鏈輪,其中上述第1齒具有:本體部、與為了擴寬上述本體部之寬度而安裝於上述本體部之追加部,且上述第1軸方向鏈條扣合寬度為藉由將上述追加部安裝於上述本體部而獲得之寬度。
  6. 如請求項5之自行車用鏈輪,其中上述追加部為金屬製,並藉由接著、擴散接合、鉚合、或鑄造安裝於上述第1齒。
  7. 如請求項5之自行車用鏈輪,其中 上述追加部為非金屬製,並藉由接著或一體成型而安裝於上述第1齒。
  8. 如請求項1或2之自行車用鏈輪,其中上述第1齒及上述第2齒各者均具有驅動面,上述驅動面包含鏈條輥接觸之接觸點,且於上述驅動面,形成有較上述接觸點於徑向外側、於周方向延伸之驅動面延伸部。
  9. 如請求項8之自行車用鏈輪,其中上述第1齒及上述第2齒各者進而具有非驅動面,於上述非驅動面,形成有為了抑制鏈條輥向徑向外側之移動而於周方向延伸之非驅動面延伸部。
  10. 如請求項1或2之自行車用鏈輪,其中上述第1齒及上述第2齒分別具有驅動面、與非驅動面,上述驅動面包含鏈條輥接觸之接觸點,於上述驅動面,形成有較上述接觸點於徑向外側、於周方向延伸之驅動面延伸部,於上述非驅動面,形成有為了抑制鏈條輥向徑向外側之移動而於周方向延伸之非驅動面延伸部。
  11. 如請求項1或2之自行車用鏈輪,其中進而具備:變速區域,其係用以於變速時使上述鏈條變速。
  12. 如請求項1或2之自行車用鏈輪,其中進而具備:金屬製之環狀部,其外周設置有上述第1齒及上述第2齒;與非金屬製之本體部,其安裝於上述環狀部之內周。
  13. 如請求項2之自行車用鏈輪,其中上述衝壓加工為鍛造。
  14. 如請求項1或2之自行車用鏈輪,其中 上述第2齒係藉由衝壓加工及切削步驟形成。
  15. 如請求項1或2之自行車用鏈輪,其中上述第2齒係藉由第1衝壓步驟、上述第1衝壓步驟後之切削步驟、及上述切削步驟後之第2衝壓步驟形成。
  16. 如請求項15之自行車用鏈輪,其中上述第2齒具有第1面、及在與上述旋轉中心軸心平行之軸方向上位於上述第1面相反側之第2面,上述第1衝壓步驟為衝壓上述第2齒之上述第1面側之步驟,上述第2衝壓步驟為衝壓上述第2齒之上述第2面側之步驟。
  17. 如請求項16之自行車用鏈輪,其中上述切削步驟為切削上述第2齒之上述第2面側中藉由上述第1衝壓步驟於上述軸方向突出之突出部之步驟。
  18. 一種自行車用鏈輪,其具有旋轉中心軸心,且具備:第1齒,其具有第1軸方向鏈條扣合寬度,該第1軸方向鏈條扣合寬度小於自行車用鏈條外鏈之第1軸方向間隔,且大於連結於上述外鏈之內鏈之第2軸方向間隔;與第2齒,其具有小於上述第2軸方向間隔之第2軸方向鏈條扣合寬度;且自徑向外側觀察時,上述第1齒實質上具有八角形狀。
  19. 如請求線18之自行車用鏈輪,其中上述第1齒之驅動面接觸於鏈條輥之第1軸方向接觸寬度與上述第2齒之驅動面接觸於鏈條輥之第2軸方向接觸寬度實質上形成為相同長度。
  20. 一種自行車用鏈輪,其具有旋轉中心軸心,且具備:第1齒,其具有第1軸方向鏈條扣合寬度,該第1軸方向鏈條扣合寬度小於自行車用鏈條外鏈之第1軸方向間隔,且大於連結於 上述外鏈之內鏈之第2軸方向間隔;與第2齒,其具有小於上述第2軸方向間隔之第2軸方向鏈條扣合寬度;且上述第1齒具有用以避免與上述內鏈過度干涉之傾斜部。
  21. 如請求項20之自行車用鏈輪,其中上述第1齒進而具有第1面、第2面、及在上述第1面及上述第2面之軸方向間於周方向延伸之第3面,且上述傾斜部具有:第1倒角面,其自上述第1面形成至驅動側之上述第3面;第2倒角面,其自上述第2面形成至驅動側之上述第3面;第3倒角面,其自上述第1面形成至非驅動側之上述第3面;及第4倒角面,其自上述第2面形成至非驅動側之上述第3面。
  22. 如請求項20或21之自行車用鏈輪,其中上述第1齒之驅動面接觸於鏈條輥之第1軸方向接觸寬度與上述第2齒之驅動面接觸於鏈條輥之第2軸方向接觸寬度實質上形成為相同之長度。
  23. 一種自行車用鏈輪,其具有旋轉中心軸心,且具備:第1齒,其具有第1軸方向鏈條扣合寬度,該第1軸方向鏈條扣合寬度小於自行車用鏈條外鏈之第1軸方向間隔,且大於連結於上述外鏈之內鏈之第2軸方向間隔;與第2齒,其具有小於上述第2軸方向間隔之第2軸方向鏈條扣合寬度;且上述第1齒及上述第2齒中之至少一者具有鍍敷層。
  24. 如請求項23之自行車用鏈輪,其中上述第1齒及上述第2齒為鋁製,上述鍍敷層為鍍鎳層。
  25. 如請求項23之自行車用鏈輪,其中 上述第1齒及上述第2齒為鐵製,上述鍍敷層為鍍鎳鉻層。
  26. 一種自行車用鏈輪總成,其具備:如請求項1至25中任一項之自行車用鏈輪。
  27. 如請求項26之自行車用鏈輪總成,其中上述鏈輪為1個前鏈輪。
  28. 如請求項27之自行車用鏈輪總成,其中上述鏈輪可沿著旋轉中心軸心移動。
  29. 如請求項26至28中任一項之自行車用鏈輪總成,其中上述鏈輪為複數個前鏈輪。
  30. 如請求項29之自行車用鏈輪總成,其中上述鏈輪可沿著旋轉中心軸心移動。
  31. 如請求項26之自行車用鏈輪總成,其中上述鏈輪為後鏈輪。
TW105125351A 2015-10-09 2016-08-09 自行車用鏈輪及鏈輪總成 TWI7220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00837 2015-10-09
JP2015-200837 2015-10-09
JP2016018340A JP2017071380A (ja) 2015-10-09 2016-02-02 自転車用スプロケット、及び自転車用スプロケット組立体
JP2016-018340 2016-02-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3554A true TW201713554A (zh) 2017-04-16
TWI722005B TWI722005B (zh) 2021-03-21

Family

ID=585390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25351A TWI722005B (zh) 2015-10-09 2016-08-09 自行車用鏈輪及鏈輪總成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7071380A (zh)
IT (1) IT201600100732A1 (zh)
TW (1) TWI722005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16314A (zh) * 2018-03-30 2019-10-11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后链轮组件
CN112238919A (zh) * 2018-04-06 2021-01-19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链条
TWI765107B (zh) * 2017-10-31 2022-05-21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車後鏈輪總成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201700054982A1 (it) * 2017-05-22 2018-11-22 Campagnolo Srl Corona dentata per una guarnitura di bicicletta
IT201700055002A1 (it) * 2017-05-22 2018-11-22 Campagnolo Srl Ingranaggio per bicicletta e metodo per la fabbricazione di tale ingranaggio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6022343B4 (de) * 2006-05-12 2010-04-15 Shimano Inc., Sakai Mehrkomponentenzahnrad
US9182027B2 (en) * 2011-12-06 2015-11-10 Sram, Llc Chainring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5107B (zh) * 2017-10-31 2022-05-21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車後鏈輪總成
CN110316314A (zh) * 2018-03-30 2019-10-11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后链轮组件
US11414157B2 (en) 2018-03-30 2022-08-16 Shimano Inc. Bicycle rear sprocket assembly
CN112238919A (zh) * 2018-04-06 2021-01-19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链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071380A (ja) 2017-04-13
IT201600100732A1 (it) 2018-04-07
TWI722005B (zh) 2021-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713554A (zh) 自行車用鏈輪及鏈輪總成
CN106564558B (zh) 自行车用链轮以及自行车用链轮组合体
US10295019B2 (en) Bicycle chain
US11384815B2 (en) Roller chain inner plate
US8734280B2 (en) Inner link plate for bicycle chain
US7325391B1 (en) Bicycle chain
TWI727234B (zh) 鏈輪總成
US10982734B2 (en) Chain link for bicycles
US20080119312A1 (en) Bicycle outer chain link
US10577050B2 (en) Bicycle sprocket
TW201710611A (zh) 自行車用鏈輪
US10352397B2 (en) Bicycle chain
TWM535201U (zh) 自行車用鏈輪、及自行車用鏈輪組裝體
WO2011129240A1 (ja) ゴムクローラ用芯金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に用いる鋳型
JP6435148B2 (ja) 弾性クローラ用モールド
US11718368B1 (en) Bicycle chainring and a bicycle comprising the bicycle chainring
JP5808595B2 (ja) クローラ用の芯金及びゴムクローラ
JP6958282B2 (ja) ゴムクローラ用の芯材及びゴムクローラ
JP5878314B2 (ja) スプロケット、弾性クローラ組込体
JP4890480B2 (ja) テンショナーレバーの製造方法
TW202136112A (zh) 自行車用內連桿片及自行車用鏈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