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37752A - 自行车后链轮组件 - Google Patents

自行车后链轮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37752A
CN112937752A CN202011290770.6A CN202011290770A CN112937752A CN 112937752 A CN112937752 A CN 112937752A CN 202011290770 A CN202011290770 A CN 202011290770A CN 112937752 A CN112937752 A CN 1129377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ocket
hub
torque transmitting
bicycle rear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9077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37752B (zh
Inventor
福森毅
冈智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n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Inc filed Critical Shimano Inc
Priority to CN20221047256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02584A/zh
Priority to CN202210472579.6A priority patent/CN114802585A/zh
Priority to CN202210472348.5A priority patent/CN114802582A/zh
Priority to CN202210472349.XA priority patent/CN114802583A/zh
Publication of CN1129377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377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377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377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9/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ars, Cams (AREA)

Abstract

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其包括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第一链轮包括布置为围绕第一链轮开口的第一扭矩传递轮廓。第二链轮包括布置为围绕第二链轮开口的第二扭矩传递轮廓。第一扭矩传递轮廓构造成在安装状态中与第二扭矩传递轮廓啮合。第一链轮包括轴向抵接表面,轴向抵接表面构造成在安装状态中轴向地抵靠第二链轮以使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相对于彼此轴向地定位。轴向抵接表面布置为在安装状态中比第一扭矩传递轮廓更远离自行车后花鼓组件的轴向中心平面。

Description

自行车后链轮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行车后链轮组件。
背景技术
骑自行车正在成为越来越受欢迎的娱乐形式和运输手段。此外,骑自行车已经成为对于业余爱好者和专业人员二者非常受欢迎的竞技性体育。无论自行车是用于娱乐、运输还是竞赛,自行车行业正在不断地改进自行车的各种部件。一个已经被广泛地重新设计的自行车部件是链轮组件。最近,具有宽的档位范围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已经成为受欢迎的。例如,在山地自行车市场中,包括单一的前链轮(即没有前拨链器)和宽范围后链轮组件的自行车传动系已经成为对于自行车骑行者受欢迎的,因为省略前拨链器导致自行车的重量节省。此外,这样的单一前链轮系统向自行车骑行者提供简单的换档操作,因为他们能够在骑行期间专注于后拨链器的换档操作上。如果这样的单一的前链轮被采用于自行车传动系以享受轻重量和简单的换档操作,那么总的档位范围由于单一的前链轮趋向于是不足够的。然而,简单地增加后链轮的总数目以获得更宽的档位范围而不管单一的前链轮是不容易的,因为由于后链轮组件必须被布置在自行车后轮和自行车车架的右下端部之间的原因,用于布置后链轮组件的轴向空间是有限的。因此,需要一种后链轮安装结构,在其中更多的后链轮能够被安装在后花鼓组件上和/或后链轮组件的总的档位范围能够被增加。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一种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构造成安装至自行车后花鼓组件的链轮支撑体。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包括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第一链轮具有第一链轮开口、第一面向花鼓中心侧和在相对于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旋转中心轴线的轴向方向设置在第一面向花鼓中心侧的相反侧的第一远离花鼓中心侧。第一面向花鼓中心侧构造成在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安装至自行车后花鼓组件的安装状态中面朝向自行车后花鼓组件的轴向中心平面。第一链轮包括布置为围绕第一链轮开口的第一扭矩传递轮廓。第二链轮具有第二链轮开口、第二面向花鼓中心侧和在轴向方向设置在第二面向花鼓中心侧的相反侧的第二远离花鼓中心侧。第二面向花鼓中心侧构造成在安装状态中面朝向自行车后花鼓组件的轴向中心平面。第二链轮包括布置为围绕第二链轮开口的第二扭矩传递轮廓。第二链轮构造成布置为在安装状态中比第一链轮更靠近自行车后花鼓组件的轴向中心平面。第一链轮的第一扭矩传递轮廓构造成在安装状态中与第二链轮的第二扭矩传递轮廓啮合。第一链轮包括轴向抵接表面,轴向抵接表面构造成在安装状态中轴向地抵靠第二链轮以使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相对于彼此轴向地定位。轴向抵接表面布置为在安装状态中比第一扭矩传递轮廓更远离自行车后花鼓组件的轴向中心平面。
使用根据第一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第一扭矩传递轮廓和第二扭矩传递轮廓之间的啮合能够在没有第一扭矩传递轮廓和链轮支撑体之间的啮合的情况下将旋转力在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之间传递。此外,轴向抵接表面能够将第一链轮相对于第二链轮轴向地定位。因此,可以增加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链轮的总数目而不使链轮支撑体在轴向方向更长。据此,可以通过节省自行车后花鼓组件的重量增加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档位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根据第一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构造成使得轴向抵接表面在轴向方向与第一扭矩传递轮廓相邻。
使用根据第二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可以缩短第一链轮的轴向宽度,使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在轴向方向更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根据第一或第二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构造成使得轴向抵接表面从第一扭矩传递轮廓径向地向外地布置。
使用根据第三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可以使第一链轮的相对于第二链轮的姿势更稳定。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根据第一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何一个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构造成使得第一扭矩传递轮廓包括布置为在轴向方向距第一面向花鼓中心侧比距第一远离花鼓中心侧更近的第一轴向端部。第二扭矩传递轮廓包括布置为在轴向方向距第二远离花鼓中心侧比距第二面向花鼓中心侧更近的第二轴向端部。
使用根据第四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可以通过在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安装至自行车后花鼓组件的安装状态中使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的总轴向长度变短,提高第一扭矩传递轮廓和第二扭矩传递轮廓之间的啮合的强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根据第一至第四方面中的任何一个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构造成使得第一链轮的总齿数小于第二链轮的总齿数。
使用根据第五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可以利用在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最高速档侧上的第一扭矩传递轮廓和第二扭矩传递轮廓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根据第五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构造成使得第一链轮的总齿数等于或小于十四。
使用根据第六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可以可靠地利用在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最高速档侧上的第一扭矩传递轮廓和第二扭矩传递轮廓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根据第一至第六方面中的任何一个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构造成使得第一扭矩传递轮廓包括多个第一扭矩传递花键齿。第二扭矩传递轮廓包括多个第二扭矩传递花键齿。
使用根据第七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可以有效地将旋转力经过所述多个第一扭矩传递花键齿和所述多个第二扭矩传递花键齿在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之间传递。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根据第一至第八方面中的任何一个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构造成使得第二链轮的第二扭矩传递轮廓构造成在安装状态中与链轮支撑体的花鼓扭矩传递轮廓啮合。
使用根据第八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可以将旋转力从第一链轮经过第一扭矩传递轮廓、第二扭矩传递轮廓和花鼓扭矩传递轮廓传递至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链轮支撑体。特别地,因为第二链轮的第二扭矩传递轮廓与第一链轮的第一扭矩传递轮廓和链轮支撑体的花鼓扭矩传递轮廓二者均啮合,所以可以将旋转力从第一链轮经过仅第二扭矩传递轮廓传递至自行车后花鼓组件。因此,可以提高设计第一扭矩传递轮廓、第二扭矩传递轮廓和花鼓扭矩传递轮廓中的至少一个的灵活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根据第一至第八方面中的任何一个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构造成使得第二链轮包括布置为至少在第二面向花鼓中心侧上围绕第二链轮开口的第三扭矩传递轮廓。第二链轮的第三扭矩传递轮廓构造成在安装状态中与链轮支撑体的花鼓扭矩传递轮廓啮合。
使用根据第九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可以提高第二和第三扭矩传递轮廓的强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根据第九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构造成使得第三扭矩传递轮廓在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的周向方向从第二扭矩传递轮廓偏移。
使用根据第十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可以可靠地提高第二和第三扭矩传递轮廓的强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根据第一至第十方面中的任何一个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构造成使得第一链轮构造成在安装状态中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从自行车后花鼓组件的链轮支撑体轴向地向外地布置。
使用根据第十一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可以通过节省自行车后花鼓组件的链轮支撑体的重量并且增加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档位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一种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构造成安装至自行车后花鼓组件的链轮支撑体。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包括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第一链轮具有第一链轮开口、第一面向花鼓中心侧和在相对于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旋转中心轴线的轴向方向设置在第一面向花鼓中心侧的相反侧的第一远离花鼓中心侧。第一面向花鼓中心侧构造成在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安装至自行车后花鼓组件的安装状态中面朝向自行车后花鼓组件的轴向中心平面。第一链轮包括布置为至少在第一面向花鼓中心侧上围绕第一链轮开口的第一扭矩传递轮廓。第二链轮具有第二链轮开口、第二面向花鼓中心侧和在轴向方向设置在第二面向花鼓中心侧的相反侧的第二远离花鼓中心侧。第二面向花鼓中心侧构造成在安装状态中面朝向自行车后花鼓组件的轴向中心平面。第二链轮包括第二扭矩传递轮廓,第二扭矩传递轮廓布置为围绕第二链轮开口,使得第二扭矩传递轮廓至少在第二面向花鼓中心侧和第二远离花鼓中心侧之间延伸。第二链轮构造成布置为在安装状态中比第一链轮更靠近自行车后花鼓组件的轴向中心平面。第二链轮的第二扭矩传递轮廓构造成在安装状态中与第一链轮的第一扭矩传递轮廓和链轮支撑体的花鼓扭矩传递轮廓啮合。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可以与本发明的第一至第十一方面中的任何组合。
使用根据第十二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可以将旋转力从第一链轮经过第一扭矩传递轮廓、第二扭矩传递轮廓和花鼓扭矩传递轮廓传递至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链轮支撑体。特别地,因为第二链轮的第二扭矩传递轮廓与第一链轮的第一扭矩传递轮廓和链轮支撑体的花鼓扭矩传递轮廓二者均啮合,所以可以将旋转力从第一链轮经过仅第二扭矩传递轮廓传递至自行车后花鼓组件。因此,可以提高设计第一扭矩传递轮廓、第二扭矩传递轮廓和花鼓扭矩传递轮廓中的至少一个的灵活性。这能够帮助增加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档位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根据第十二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构造成使得第二链轮的第二扭矩传递轮廓构造成在安装状态中在第二远离花鼓中心侧上与第一链轮的第一扭矩传递轮廓啮合并且构造成在安装状态中在第二面向花鼓中心侧上与链轮支撑体的花鼓扭矩传递轮廓啮合。
使用根据第十三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可以可靠地提高设计第一扭矩传递轮廓、第二扭矩传递轮廓和花鼓扭矩传递轮廓中的至少一个的灵活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根据第十二或第十三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构造成使得第二扭矩传递轮廓延伸超出第二链轮的链轮轴向中心平面。
使用根据第十四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可以可靠地提高设计第一扭矩传递轮廓、第二扭矩传递轮廓和花鼓扭矩传递轮廓中的至少一个的灵活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根据第十二至第十四方面中的任何一个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构造成使得第二扭矩传递轮廓从第二面向花鼓中心侧延伸至第二远离花鼓中心侧。
使用根据第十五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可以提高第二扭矩传递轮廓的强度和第二链轮的制造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六方面,一种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构造成安装至自行车后花鼓组件的链轮支撑体。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包括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第一链轮具有第一链轮开口、第一面向花鼓中心侧和在相对于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旋转中心轴线的轴向方向设置在第一面向花鼓中心侧的相反侧的第一远离花鼓中心侧。第一面向花鼓中心侧构造成在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安装至自行车后花鼓组件的安装状态中面朝向自行车后花鼓组件的轴向中心平面。第一链轮包括布置为至少在第一面向花鼓中心侧上围绕第一链轮开口的第一扭矩传递轮廓。第二链轮具有第二链轮开口、第二面向花鼓中心侧和在轴向方向设置在第二面向花鼓中心侧的相反侧的第二远离花鼓中心侧。第二面向花鼓中心侧构造成在安装状态中面朝向自行车后花鼓组件的轴向中心平面。第二链轮包括布置为围绕第二链轮开口的第二扭矩传递轮廓和布置为围绕第二链轮开口的第三扭矩传递轮廓。第二链轮构造成布置为在安装状态中比第一链轮更靠近自行车后花鼓组件的轴向中心平面。第二链轮的第二扭矩传递轮廓包括在轴向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扭矩传递花键齿。第二链轮的第三扭矩传递轮廓包括在轴向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附加扭矩传递花键齿。所述至少一个扭矩传递花键齿具有在轴向方向定义的轴向花键长度。所述至少一个附加扭矩传递花键齿具有在轴向方向定义的附加轴向花键长度。所述至少一个扭矩传递花键齿的轴向花键长度不同于所述至少一个附加扭矩传递花键齿的附加轴向花键长度。本发明的第十六方面可以与本发明的第一至第十五方面中的任何组合。
使用根据第十六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可以提高设计第一扭矩传递轮廓、第二扭矩传递轮廓和第三扭矩传递轮廓中的至少一个的灵活性。这能够帮助增加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档位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七方面,根据第十六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构造成使得所述至少一个扭矩传递花键齿的轴向花键长度大于所述至少一个附加扭矩传递花键齿的附加轴向花键长度。
使用根据第十七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可以提高第二扭矩传递轮廓的强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八方面,根据第十七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构造成使得所述至少一个扭矩传递花键齿构造成在安装状态中与第一链轮的第一扭矩传递轮廓和链轮支撑体的花鼓扭矩传递轮廓啮合。所述至少一个附加扭矩传递花键齿构造成不与第一链轮的第一扭矩传递轮廓啮合并且构造成在安装状态中与链轮支撑体的花鼓扭矩传递轮廓啮合。
使用根据第十八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可以增加第一扭矩传递轮廓的周向宽度。因此,可以提高第一扭矩传递轮廓的在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周向方向的强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九方面,根据第十六至第十八方面中的任何一个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构造成使得第二链轮的第二扭矩传递轮廓包括在大小和形状中的至少一个上与所述至少一个扭矩传递花键齿和所述至少一个附加扭矩传递花键齿不同的另外的附加扭矩传递花键齿。
使用根据第十九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可以容易地在相对于链轮支撑体的正确的周向位置将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安装至自行车后花鼓组件的链轮支撑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方面,一种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构造成安装至自行车后花鼓组件的链轮支撑体。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包括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第一链轮具有第一链轮开口、第一面向花鼓中心侧和在相对于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旋转中心轴线的轴向方向设置在第一面向花鼓中心侧的相反侧的第一远离花鼓中心侧。第一面向花鼓中心侧构造成在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安装至自行车后花鼓组件的安装状态中面朝向自行车后花鼓组件的轴向中心平面。第一链轮包括布置为围绕第一链轮开口的多个第一扭矩传递花键齿。第二链轮具有第二链轮开口、第二面向花鼓中心侧和在轴向方向设置在第二面向花鼓中心侧的相反侧的第二远离花鼓中心侧。第二面向花鼓中心侧构造成在安装状态中面朝向自行车后花鼓组件的轴向中心平面。第二链轮包括布置为围绕第二链轮开口的多个第二扭矩传递花键齿。第二链轮构造成布置为在安装状态中比第一链轮更靠近自行车后花鼓组件的轴向中心平面。第一链轮的所述多个第一扭矩传递花键齿构造成在安装状态中与第二链轮的所述多个第二扭矩传递花键齿啮合,第一链轮的所述多个第一扭矩传递花键齿具有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的第一内花键底径。第二链轮的所述多个第二扭矩传递花键齿具有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的第二内花键底径。通过从第一内花键底径减去第二内花键底径定义的直径差等于或大于-2mm。本发明的第二十方面可以与本发明的第一至第十九方面中的任何组合。
使用根据第二十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所述多个第一扭矩传递花键齿和所述多个第二扭矩传递花键齿之间的啮合能够在没有第一扭矩传递轮廓和链轮支撑体之间的啮合的情况下将旋转力在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之间传递。这能够帮助增加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档位范围。此外,直径差允许第一链轮在需要时被布置在链轮支撑体上。据此,可以通过将第一链轮布置在链轮支撑体上增加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档位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一方面,根据第二十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构造成使得直径差等于或大于0mm。
使用根据第二十一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可以通过将第一链轮布置在链轮支撑体上可靠地增加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档位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二方面,根据第二十或第二十一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构造成使得第一扭矩传递轮廓布置为至少在第一面向花鼓中心侧上。第二扭矩传递轮廓布置为至少在第二远离花鼓中心侧上。
使用根据第二十二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可以提高第一扭矩传递轮廓和第二扭矩传递轮廓的联接强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三方面,一种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构造成安装至自行车后花鼓组件的链轮支撑体。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包括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第一链轮具有第一链轮开口、第一面向花鼓中心侧和在相对于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旋转中心轴线的轴向方向设置在第一面向花鼓中心侧的相反侧的第一远离花鼓中心侧。第一面向花鼓中心侧构造成在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安装至自行车后花鼓组件的安装状态中面朝向自行车后花鼓组件的轴向中心平面。第一链轮包括布置为围绕第一链轮开口的多个第一扭矩传递花键齿。第一链轮构造成在安装状态中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从自行车后花鼓组件的链轮支撑体轴向地向外地布置。第二链轮具有第二链轮开口、第二面向花鼓中心侧和在轴向方向设置在第二面向花鼓中心侧的相反侧的第二远离花鼓中心侧。第二面向花鼓中心侧构造成在安装状态中面朝向自行车后花鼓组件的轴向中心平面。第二链轮包括布置为围绕第二链轮开口的多个第二扭矩传递花键齿。第二链轮构造成布置为在安装状态中比第一链轮更靠近自行车后花鼓组件的轴向中心平面。第一链轮的所述多个第一扭矩传递花键齿构造成在安装状态中与第二链轮的所述多个第二扭矩传递花键齿啮合。第一链轮的所述多个第一扭矩传递花键齿具有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的第一内花键底径。第一内花键底径大于自行车后花鼓组件的链轮支撑体的多个花鼓扭矩传递花键齿的外花键底径。本发明的第二十三方面可以与本发明的第一至第二十二方面中的任何组合。
使用根据第二十三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所述多个第一扭矩传递花键齿和所述多个第二扭矩传递花键齿之间的啮合能够在没有第一扭矩传递轮廓和链轮支撑体之间的啮合的情况下将旋转力在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之间传递。这能够帮助增加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档位范围。此外,可以在需要时将第一链轮布置在链轮支撑体上。据此,也可以通过将第一链轮布置在链轮支撑体上增加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档位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四方面,根据第二十三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构造成使得第二链轮在安装状态中布置在自行车后花鼓组件的链轮支撑体上。
使用根据第二十四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可以利用链轮支撑体的外空间以用于第二链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五方面,根据第二十三或第二十四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构造成使得第一链轮的所述多个第一扭矩传递花键齿具有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的第一内花键顶径。第一内花键顶径大于自行车后花鼓组件的链轮支撑体的所述多个花鼓扭矩传递花键齿的外花键顶径。
使用根据第二十五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可以使第一扭矩传递花键齿的径向宽度更大,使得第一扭矩传递花键齿的强度被增强。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六方面,根据第二十三至第二十五方面中的任何一个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构造成使得所述多个第一扭矩传递花键齿布置为至少在第一面向花鼓中心侧上。所述多个第二扭矩传递花键齿布置为至少在第二远离花鼓中心侧上。
使用根据第二十六方面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可以提高第一扭矩传递轮廓和第二扭矩传递轮廓的联接强度。
附图说明
对本发明和其的伴随的优点中的许多的更完全的理解将容易地获得,因为当结合附图并且参考下文的详细描述考虑时其被更好地理解。
图1是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立体图。
图2是在图1中图示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截面图。
图3是在图1中图示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第一链轮的侧视立面图。
图4是在图1中图示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第二链轮的侧视立面图。
图5是在图1中图示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第二链轮的另一个侧视立面图。
图6是在图1中图示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局部分解立体图,具有自行车后花鼓组件的链轮支撑体。
图7是沿着图10的线VII-VII取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截面图。
图8是沿着图12的线VIII-VIII取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截面图。
图9是在图1中图示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的局部立体图。
图10是沿着图7的线X-X取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截面图。
图11是沿着图8的线XI-XI取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截面图。
图12是沿着图8的线XII-XII取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截面图。
图13是在图1中图示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第一链轮的局部立体图。
图14是在图1中图示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第二链轮的局部立体图。
图15是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图16是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图17是沿着图8的线XVII-XVII取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实施方式,其中贯穿各个附图相似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应的或同一个元件。
初始地参考图1,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0构造成安装至自行车后花鼓组件4的链轮支撑体2。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0构造成与链条5啮合。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0构造成在蹬踏期间围绕旋转中心轴线A1在驱动旋转方向D11相对于自行车车架旋转。驱动旋转方向D11沿着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0的周向方向D2定义。逆向旋转方向D12是驱动旋转方向D11的逆向方向并且沿着周向方向D2定义。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0包括多个链轮。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链轮包括第一至第十二链轮SP1至SP12。即,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0包括第一链轮SP1和第二链轮SP2。然而,链轮的总数目不限于本实施方式。
如在图2中看到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0包括链轮支架12和锁定环13。第一至第五链轮SP1至SP5和链轮支架12使用锁定环13固定至自行车后花鼓组件4的链轮支撑体2。链轮支架12构造成与链轮支撑体2的花鼓扭矩传递轮廓6啮合。所述多个链轮中的至少一个构造成安装至链轮支架12。在本实施方式中链轮支架12是与所述多个链轮分离的构件。第一至第五链轮SP1至SP5构造成安装至链轮支撑体2而不安装至链轮支架12。第六至第十二链轮SP6至SP12构造成安装至链轮支架12。然而,链轮支架12可以从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0省略。
链轮支架12构造成与链轮支撑体2的花鼓扭矩传递轮廓6啮合。在本实施方式中,链轮支架12包括第一链轮支架14和第二链轮支架16。第一链轮支架14包括构造成与链轮支撑体2的花鼓扭矩传递轮廓6啮合的第一支架内花键14A。第二链轮支架16包括构造成与链轮支撑体2的花鼓扭矩传递轮廓6啮合的第二支架内花键16A。第六和第七链轮SP6和SP7使用多个紧固件18联接至第一链轮支架14。第八至第十一链轮SP8至SP11使用多个紧固件20联接至第二链轮支架16。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十二链轮SP12使用多个紧固件联接至第十一链轮SP11。然而,第十二链轮SP12通过修改第二链轮支架16的形状使用多个紧固件联接至第二链轮支架16。第二链轮支架16是与第一链轮支架14分离的构件。然而,第二链轮支架16可以与第一链轮支架14一体地设置。
如在图3中看到的,第一链轮SP1包括第一链轮主体SP1A和多个第一链轮齿SP1B。所述多个第一链轮齿SP1B从第一链轮主体SP1A径向地向外地延伸。第一链轮SP1具有第一链轮开口SP1C。第一链轮主体SP1A具有环形的形状。
如在图4中看到的,第二链轮SP2包括第二链轮主体SP2A和多个第二链轮齿SP2B。所述多个第二链轮齿SP2B从第二链轮主体SP2A径向地向外地延伸。第二链轮SP2具有第二链轮开口SP2C。第二链轮主体SP2A具有环形的形状。
如在图3和4中看到的,第一链轮SP1的总齿数小于第二链轮SP2的总齿数。即,第一链轮齿SP1B的总数目小于第二链轮齿SP2B的总数目。第一链轮SP1的总齿数等于或小于十四。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链轮SP1的总齿数是11。第二链轮SP2的总齿数是12。然而,第一链轮SP1的总齿数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第二链轮SP2的总齿数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第一链轮齿SP1B的总数目可以等于或大于第二链轮齿SP2B的总数目。
如在图5中看到的,第二链轮SP2包括换高速档促进区域FA1和换低速档促进区域FA2。换高速档促进区域FA1构造成促进链条5从第二链轮SP2换档至第一链轮SP1的换高速档操作。换低速档促进区域FA2构造成促进链条5从第一链轮SP1换档至第二链轮SP2的换低速档操作。
术语“换高速档促进区域”,如在本文中使用的,意图指有意地设计为促进链条从较大的后链轮换档至较小的后链轮或从较小的前链轮换档至较大的前链轮的换高速档操作的区域。术语“换低速档促进区域”,如在本文中使用的,意图指有意地设计为促进链条从较小的后链轮换档至较大的后链轮或从较大的前链轮换档至较小的前链轮的换低速档操作的区域。第二至第十二链轮SP2至SP12中的每个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换高速档促进区域和至少一个换低速档促进区域。第二至第十二链轮SP2至SP12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多个换高速档促进区域和多个换低速档促进区域。优选地,具有大于十五的总齿数的链轮包括多个换高速档促进区域和多个换低速档促进区域。
第二链轮SP2包括多个换高速档促进凹陷部SP2U和多个换低速档促进凹陷部SP2D。包括换高速档促进凹陷部SP2U的第二链轮齿SP2B构成换高速档促进区域FA1。包括换低速档促进凹陷部SP2D的第二链轮齿SP2B构成换低速档促进区域FA2。
第三至第十二链轮SP3至SP12具有与第一链轮SP1或第二链轮SP2的结构实质上相同的结构。因此,为了简洁,它们将不在此详细地描述。
如在图2中看到的,第一链轮SP1具有由所述多个第一链轮齿SP1B定义的第一外径DM1。第二链轮SP2具有由所述多个第二链轮齿SP2B定义的第二外径DM2。第二外径DM2大于第一外径DM1。然而,第二外径DM2可以等于或小于第一外径DM1。
第一链轮SP1具有第一面向花鼓中心侧24和第一远离花鼓中心侧26。第一远离花鼓中心侧26在相对于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0的旋转中心轴线A1的轴向方向D3设置在第一面向花鼓中心侧24的相反侧。第一面向花鼓中心侧24构造成在自行车后链轮组件10安装至自行车后花鼓组件4的安装状态中面朝向自行车后花鼓组件4的轴向中心平面CP。例如,轴向中心平面CP被定义为在轴向方向D3平分自行车后花鼓组件4的花鼓轮轴3的轴向长度。第一面向花鼓中心侧24构造成在安装状态中在轴向方向D3面朝向第二链轮SP2。
第二链轮SP2具有第二面向花鼓中心侧34和第二远离花鼓中心侧36。第二远离花鼓中心侧36在轴向方向D3设置在第二面向花鼓中心侧34的相反侧。第二面向花鼓中心侧34构造成在安装状态中面朝向自行车后花鼓组件4的轴向中心平面CP。第二链轮SP2构造成布置为在安装状态中比第一链轮SP1距自行车后花鼓组件4的轴向中心平面CP更近。第二链轮SP2在安装状态中设置为在轴向方向D3在第一链轮SP1和轴向中心平面CP之间。第二远离花鼓中心侧36构造成在安装状态中在轴向方向D3面朝向第一链轮SP1。第一链轮SP1在安装状态中在轴向方向D3与第二链轮SP2相邻,而在第一链轮SP1和第二链轮SP2之间没有另一个链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链轮SP1构造成在安装状态中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A1从自行车后花鼓组件4的链轮支撑体2轴向地向外地布置。然而,第二链轮SP2可以构造成在安装状态中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A1从自行车后花鼓组件4的链轮支撑体2轴向地向外地布置。
如在图6中看到的,第一链轮SP1包括第一扭矩传递轮廓40。第一扭矩传递轮廓40布置为围绕第一链轮开口SP1C。第一扭矩传递轮廓4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扭矩传递花键齿42。第一扭矩传递轮廓40包括多个第一扭矩传递花键齿42。即,第一链轮SP1包括多个第一扭矩传递花键齿42。所述多个第一扭矩传递花键齿42布置为围绕第一链轮开口SP1C。所述多个第一扭矩传递花键齿42在轴向方向D3从第一链轮主体SP1A朝向第二链轮SP2延伸。
第一扭矩传递轮廓40包括第一附加扭矩传递花键齿44。第一附加扭矩传递花键齿44具有与第一扭矩传递花键齿42的结构实质上相同的结构。第一附加扭矩传递花键齿44在大小和形状中的至少一个上与第一扭矩传递花键齿42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附加扭矩传递花键齿44在大小和形状二者上均与第一扭矩传递花键齿42不同。然而,第一附加扭矩传递花键齿44可以在大小和形状中的一个上与第一扭矩传递花键齿42不同。第一附加扭矩传递花键齿44可以在大小和形状中的至少一个上与第一扭矩传递花键齿42相同。
第二链轮SP2包括第二扭矩传递轮廓50。第二扭矩传递轮廓50布置为围绕第二链轮开口SP2C。第二扭矩传递轮廓50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扭矩传递花键齿52。第二扭矩传递轮廓50包括多个第二扭矩传递花键齿52。即,第二链轮SP2包括多个第二扭矩传递花键齿52。第二扭矩传递花键齿52也可以被称为扭矩传递花键齿52。因此,第二链轮SP2的第二扭矩传递轮廓50包括至少一个扭矩传递花键齿52。第二扭矩传递轮廓50包括多个扭矩传递花键齿52。所述多个第二扭矩传递花键齿52布置为围绕第二链轮开口SP2C。所述多个第二扭矩传递花键齿52从第二链轮主体SP2A径向地向内地延伸。第二扭矩传递轮廓50的所述多个第二扭矩传递花键齿52界定第二链轮开口SP2C。
第二链轮SP2包括第三扭矩传递轮廓54。第三扭矩传递轮廓54布置为围绕第二链轮开口SP2C。第三扭矩传递轮廓54包括至少一个第三扭矩传递花键齿56。第三扭矩传递轮廓54包括多个第三扭矩传递花键齿56。即,第二链轮SP2包括多个第三扭矩传递花键齿56。第三扭矩传递花键齿56也可以被称为附加扭矩传递花键齿56。因此,第二链轮SP2的第三扭矩传递轮廓54包括至少一个附加扭矩传递花键齿56。第二扭矩传递轮廓50包括多个附加扭矩传递花键齿56。所述多个第三扭矩传递花键齿56布置为围绕第二链轮开口SP2C。所述多个第三扭矩传递花键齿56从第二链轮主体SP2A径向地向内地延伸。第三扭矩传递轮廓54的所述多个第三扭矩传递花键齿56界定第二链轮开口SP2C。第三扭矩传递轮廓54在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A1的周向方向D2从第二扭矩传递轮廓50偏移。
第二链轮SP2的第二扭矩传递轮廓50包括另外的附加扭矩传递花键齿58。另外的附加扭矩传递花键齿58在大小和形状中的至少一个上与所述至少一个扭矩传递花键齿52和所述至少一个附加扭矩传递花键齿56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另外的附加扭矩传递花键齿58在大小和形状二者上均与所述至少一个扭矩传递花键齿52和所述至少一个附加扭矩传递花键齿56不同。然而,另外的附加扭矩传递花键齿58可以在大小和形状中的一个上与所述至少一个扭矩传递花键齿52和所述至少一个附加扭矩传递花键齿56不同。另外的附加扭矩传递花键齿58也可以被称为第四扭矩传递花键齿58。
链轮支撑体2的花鼓扭矩传递轮廓6包括多个花鼓扭矩传递花键齿6A。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花鼓扭矩传递花键齿6A包括多个第一外花键齿7和多个第二外花键齿8。所述多个第一外花键齿7中的两个第一外花键齿7设置在所述多个第二外花键齿8中的两个之间。第一外花键齿7具有与第二外花键齿8的形状不同的形状。然而,花鼓扭矩传递轮廓6的结构不限于本实施方式。
如在图3中看到的,第一扭矩传递花键齿42包括面向驱动旋转方向D11的第一驱动表面42A。第一附加扭矩传递花键齿44包括面向驱动旋转方向D11的第一附加驱动表面44A。第一扭矩传递花键齿42和第一附加扭矩传递花键齿44以第一齿距角PA1布置在周向方向D2。第一驱动表面42A和第一附加驱动表面44A以第一齿距角PA1布置在周向方向D2。然而,第一扭矩传递花键齿42和第一附加扭矩传递花键齿44的布置不限于本实施方式。
如在图4中看到的,第二扭矩传递花键齿52包括面向逆向旋转方向D12的第二接收表面52A。第二扭矩传递花键齿52以第二齿距角PA2布置在周向方向D2。第二接收表面52A以第二齿距角PA2布置在周向方向D2。第二扭矩传递花键齿52的总数目等于第一扭矩传递花键齿42的总数目。即,第二齿距角PA2等于第一齿距角PA1。然而,第二扭矩传递花键齿52的布置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第二扭矩传递花键齿52的总数目可以不同于第一扭矩传递花键齿42的总数目。即,第二齿距角PA2可以不同于第一齿距角PA1。
如在图7中看到的,第一链轮SP1的第一扭矩传递轮廓40构造成在安装状态中与第二链轮SP2的第二扭矩传递轮廓50啮合。第一链轮SP1的第一扭矩传递轮廓40构造成在安装状态中与第二链轮SP2的第二扭矩传递轮廓50啮合以将旋转力在第一扭矩传递轮廓40和第二扭矩传递轮廓50之间传递。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链轮SP1的所述多个第一扭矩传递花键齿42构造成在安装状态中与第二链轮SP2的所述多个第二扭矩传递花键齿52啮合。第一链轮SP1的所述多个第一扭矩传递花键齿42构造成在安装状态中与第二链轮SP2的所述多个第二扭矩传递花键齿52啮合以将旋转力在第一扭矩传递轮廓40和第二扭矩传递轮廓50之间传递。第一扭矩传递花键齿42在安装状态中在周向方向D2与第二扭矩传递花键齿52可接触以将旋转力在第一链轮SP1和第二链轮SP2之间传递。第一驱动表面42A在安装状态中在周向方向D2与第二接收表面52A可接触以将旋转力在第一链轮SP1和第二链轮SP2之间传递。
如在图8中看到的,第二链轮SP2的第二扭矩传递轮廓50构造成在安装状态中与链轮支撑体2的花鼓扭矩传递轮廓6啮合。第二链轮SP2的第二扭矩传递轮廓50构造成在安装状态中在第二面向花鼓中心侧34上与链轮支撑体2的花鼓扭矩传递轮廓6啮合。因此,如在图7和8中看到的,第二链轮SP2的第二扭矩传递轮廓50构造成在安装状态中与第一链轮SP1的第一扭矩传递轮廓40和链轮支撑体2的花鼓扭矩传递轮廓6啮合。所述至少一个扭矩传递花键齿52构造成在安装状态中与第一链轮SP1的第一扭矩传递轮廓40和链轮支撑体2的花鼓扭矩传递轮廓6啮合。
第二扭矩传递花键齿52构造成在安装状态中与花鼓扭矩传递花键齿6A啮合以将旋转力在第二扭矩传递轮廓50和花鼓扭矩传递轮廓6之间传递。第二扭矩传递花键齿52在安装状态中在周向方向D2与花鼓扭矩传递花键齿6A可接触以将旋转力在第二扭矩传递轮廓50和花鼓扭矩传递轮廓6之间传递。
第二扭矩传递花键齿52包括面向驱动旋转方向D11的第二驱动表面52B。第二驱动表面52B设置在第二接收表面52A的在周向方向D2的相反侧。第二驱动表面52B布置在周向方向D2。第二驱动表面52B在安装状态中在周向方向D2与花鼓扭矩传递花键齿6A可接触以将旋转力在第二扭矩传递轮廓50和花鼓扭矩传递轮廓6之间传递。
如在图8中看到的,第二链轮SP2的第三扭矩传递轮廓54构造成在安装状态中与链轮支撑体2的花鼓扭矩传递轮廓6啮合。第二链轮SP2的第三扭矩传递轮廓54构造成在安装状态中与链轮支撑体2的花鼓扭矩传递轮廓6啮合而不与第一扭矩传递轮廓40啮合。然而,如在图9中看到的,所述至少一个附加扭矩传递花键齿56构造成不与第一链轮SP1的第一扭矩传递轮廓40啮合并且构造成在安装状态中与链轮支撑体2的花鼓扭矩传递轮廓6啮合。
如在图8中看到的,第三扭矩传递花键齿56构造成在安装状态中与花鼓扭矩传递花键齿6A啮合以将旋转力在第三扭矩传递轮廓54和花鼓扭矩传递轮廓6之间传递。第三扭矩传递花键齿56在安装状态中在周向方向D2与花鼓扭矩传递花键齿6A可接触以将旋转力在第三扭矩传递轮廓54和花鼓扭矩传递轮廓6之间传递。
附加扭矩传递花键齿56包括面向驱动旋转方向D11的第三驱动表面56A。另外的附加扭矩传递花键齿58包括面向驱动旋转方向D11的第四驱动表面58A。附加扭矩传递花键齿56和另外的附加扭矩传递花键齿58以第三齿距角PA3布置在周向方向D2。多个第三驱动表面56A和第四驱动表面58A以第三齿距角PA3布置在周向方向D2。第三齿距角PA3等于第一齿距角PA1和第二齿距角PA2。然而,第三扭矩传递花键齿56的布置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第三齿距角PA3可以不同于第一齿距角PA1和第二齿距角PA2中的至少一个。
如在图10中看到的,第一扭矩传递轮廓40布置为至少在第一面向花鼓中心侧24上。第一扭矩传递轮廓40布置为至少在第一面向花鼓中心侧24上围绕第一链轮开口SP1C。所述多个第一扭矩传递花键齿42布置为至少在第一面向花鼓中心侧24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扭矩传递轮廓40在轴向方向D3从第一链轮主体SP1A延伸。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扭矩传递花键齿42在轴向方向D3从第一链轮主体SP1A朝向第二链轮SP2延伸。第一扭矩传递轮廓40在本实施方式中不从第一链轮主体SP1A径向地向内地延伸。第一扭矩传递花键齿42在本实施方式中不从第一链轮主体SP1A径向地向内地延伸。然而,第一扭矩传递轮廓40和第一扭矩传递花键齿42可以构造成从第一链轮主体SP1A径向地向内地延伸。
第一扭矩传递轮廓40包括布置为在轴向方向D3距第一面向花鼓中心侧24比距第一远离花鼓中心侧26更近的第一轴向端部40A。第一扭矩传递轮廓40包括设置在第一轴向端部40A的在轴向方向D3的相反侧的第一附加轴向端部40B。第一附加轴向端部40B设置为在轴向方向D3在第一轴向端部40A和第一远离花鼓中心侧26之间。第一扭矩传递花键齿42在轴向方向D3从第一附加轴向端部40B延伸至第一轴向端部40A。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扭矩传递花键齿42具有在轴向方向D3定义的第一轴向花键长度L1。第一轴向花键长度L1在轴向方向D3在第一轴向端部40A和第一附加轴向端部40B之间定义。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扭矩传递花键齿42在轴向方向D3从第一面向花鼓中心侧24朝向第二链轮SP2的第二面向花鼓中心侧34延伸。第一附加轴向端部40B在轴向方向D3从第一面向花鼓中心侧24偏移。第一附加轴向端部40B设置在第一面向花鼓中心侧24上。然而,第一轴向端部40A和第一附加轴向端部40B的轴向位置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第一附加轴向端部40B可以设置在第一面向花鼓中心侧24上。第一附加轴向端部40B可以从第一面向花鼓中心侧24偏移。
第一扭矩传递花键齿42在安装状态中在轴向方向D3与花鼓扭矩传递花键齿6A间隔开以不直接地将旋转力在第一扭矩传递轮廓40和花鼓扭矩传递轮廓6之间传递。花鼓扭矩传递花键齿6A包括设置为在轴向方向D3距自行车后花鼓组件4的轴向中心平面CP最远的轴向齿端部6B。第一扭矩传递花键齿42在安装状态中在轴向方向D3与花鼓扭矩传递花键齿6A的轴向齿端部6B间隔开。
第一扭矩传递花键齿42在安装状态中在轴向方向D3与第三扭矩传递花键齿56间隔开以不直接地将旋转力在第一扭矩传递轮廓40和第三扭矩传递轮廓54之间传递。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链轮SP1在安装状态中布置在自行车后花鼓组件4的链轮支撑体2上。然而,第一链轮SP1可以在安装状态中在轴向方向D3整个地布置在自行车后花鼓组件4的链轮支撑体2外。
如在图11中看到的,第二扭矩传递轮廓50布置为至少在第二远离花鼓中心侧36上。第二扭矩传递轮廓50布置为至少在第二远离花鼓中心侧36上围绕第二链轮开口SP2C。所述多个第二扭矩传递花键齿52布置为至少在第二远离花鼓中心侧36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扭矩传递轮廓50从第二面向花鼓中心侧34延伸至第二远离花鼓中心侧36。即,第二扭矩传递轮廓50布置在第二面向花鼓中心侧34和第二远离花鼓中心侧36二者上。然而,第二扭矩传递轮廓50可以布置在第二面向花鼓中心侧34和第二远离花鼓中心侧36中的仅一个上。第二扭矩传递轮廓50可以从第二面向花鼓中心侧34和第二远离花鼓中心侧36二者偏移。
所述至少一个扭矩传递花键齿52在轴向方向D3延伸。所述至少一个扭矩传递花键齿52在轴向方向D3从第二面向花鼓中心侧34延伸至第二远离花鼓中心侧36。然而,扭矩传递花键齿52的一个轴向端部可以从第二面向花鼓中心侧34偏移。扭矩传递花键齿52的另一个轴向端部可以在轴向方向D3从第二远离花鼓中心侧36偏移。
第二扭矩传递轮廓50布置为围绕第二链轮开口SP2C,使得第二扭矩传递轮廓50至少在第二面向花鼓中心侧34和第二远离花鼓中心侧36之间延伸。第二扭矩传递轮廓50包括布置为在轴向方向D3距第二远离花鼓中心侧36比距第二面向花鼓中心侧34更近的第二轴向端部50A。第二扭矩传递轮廓50包括设置在第二轴向端部50A的在轴向方向D3的相反侧的第二附加轴向端部50B。第二附加轴向端部50B设置为在轴向方向D3在第二轴向端部50A和第二面向花鼓中心侧34之间。第二扭矩传递花键齿52在轴向方向D3从第二轴向端部50A延伸至第二附加轴向端部50B。
所述至少一个扭矩传递花键齿52具有在轴向方向D3定义的轴向花键长度L2。轴向花键长度L2在轴向方向D3在第二轴向端部50A和第二附加轴向端部50B之间定义。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轴向端部50A设置在第二远离花鼓中心侧36上。第二附加轴向端部50B设置在第二面向花鼓中心侧34上。然而,第二轴向端部50A和第二附加轴向端部50B的轴向位置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第二轴向端部50A可以在轴向方向D3从第二远离花鼓中心侧36偏移。第二附加轴向端部50B可以在轴向方向D3从第二面向花鼓中心侧34偏移。轴向花键长度L2也可以被称为第二轴向花键长度L2。
第二链轮SP2在安装状态中布置在自行车后花鼓组件4的链轮支撑体2上。第二链轮SP2的第二扭矩传递轮廓50构造成在安装状态中在第二远离花鼓中心侧36上与第一链轮SP1的第一扭矩传递轮廓40啮合。第一扭矩传递花键齿42在安装状态中在轴向方向D3与第二扭矩传递花键齿52至少部分地重叠以将旋转力在第一扭矩传递轮廓40和第二扭矩传递轮廓50之间传递。第二扭矩传递花键齿52在安装状态中在轴向方向D3与花鼓扭矩传递花键齿6A至少部分地重叠以将旋转力在第二扭矩传递轮廓50和花鼓扭矩传递轮廓6之间传递。
第二扭矩传递轮廓50延伸超出第二链轮SP2的链轮轴向中心平面SP2P。第二链轮SP2具有在轴向方向D3从第二面向花鼓中心侧34至第二远离花鼓中心侧36定义的最大轴向宽度W2。链轮轴向中心平面SP2P被定义为平分最大轴向宽度W2并且垂直于旋转中心轴线A1。第二链轮SP2的链轮轴向中心平面SP2P设置为在轴向方向D3在第二扭矩传递轮廓50的第二轴向端部50A和第二附加轴向端部50B之间。然而,第二扭矩传递轮廓50和链轮轴向中心平面SP2P之间的位置关系不限于本实施方式。
如在图12中看到的,第三扭矩传递轮廓54布置为至少在第二面向花鼓中心侧34上。第三扭矩传递轮廓54布置为至少在第二面向花鼓中心侧34上围绕第二链轮开口SP2C。所述多个第三扭矩传递花键齿56布置为至少在第二面向花鼓中心侧34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扭矩传递轮廓54从第二面向花鼓中心侧34朝向第二远离花鼓中心侧36延伸。第三扭矩传递轮廓54在轴向方向D3从第二远离花鼓中心侧36偏移。然而,第三扭矩传递轮廓54可以布置在第二远离花鼓中心侧36上。第三扭矩传递轮廓54可以在轴向方向D3从第二面向花鼓中心侧34偏移。
所述至少一个附加扭矩传递花键齿56在轴向方向D3延伸。所述多个第三扭矩传递花键齿56布置为至少在第二面向花鼓中心侧34上。所述至少一个附加扭矩传递花键齿56在轴向方向D3从第二面向花鼓中心侧34朝向第二远离花鼓中心侧36延伸。第三扭矩传递花键齿56在安装状态中在轴向方向D3从第一扭矩传递花键齿42偏移以不与第一扭矩传递花键齿42啮合。然而,附加扭矩传递花键齿56的一个轴向端部可以从第二面向花鼓中心侧34偏移。附加扭矩传递花键齿56的另一个轴向端部可以设置为在轴向方向D3在第二远离花鼓中心侧36上。
第三扭矩传递轮廓54包括布置为在轴向方向D3比第二远离花鼓中心侧36距第二面向花鼓中心侧34更近的第三轴向端部54A。第三扭矩传递轮廓54包括在轴向方向D3设置在第三轴向端部54A的相反侧的第三附加轴向端部54B。第三轴向端部54A设置为在轴向方向D3在第三附加轴向端部54B和第二远离花鼓中心侧36之间。第三扭矩传递花键齿56在轴向方向D3从第三轴向端部54A延伸至第三附加轴向端部54B。
所述至少一个附加扭矩传递花键齿56具有在轴向方向D3定义的附加轴向花键长度L3。附加轴向花键长度L3在轴向方向D3在第三轴向端部54A和第三附加轴向端部54B之间定义。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轴向端部54A在轴向方向D3从第二远离花鼓中心侧36朝向第二面向花鼓中心侧34偏移。第三附加轴向端部54B设置在第二面向花鼓中心侧34上。然而,第三轴向端部54A和第三附加轴向端部54B的轴向位置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第三轴向端部54A可以设置在第二远离花鼓中心侧36上。第三附加轴向端部54B可以在轴向方向D3从第二面向花鼓中心侧34朝向第二远离花鼓中心侧36偏移。附加轴向花键长度L3也可以被称为第三轴向花键长度L3。
如在图9中看到的,另外的附加扭矩传递花键齿58具有在轴向方向D3定义的第四轴向花键长度L4。第四轴向花键长度L4等于所述至少一个扭矩传递花键齿52的轴向花键长度L2。然而,第四轴向花键长度L4可以不同于所述至少一个扭矩传递花键齿52的轴向花键长度L2。另外的附加扭矩传递花键齿58具有与第二扭矩传递花键齿52的结构实质上相同的结构,除了另外的附加扭矩传递花键齿58的周向宽度。因此,为了简洁,其将不在此详细地描述。
如在图12中看到的,所述至少一个扭矩传递花键齿52的轴向花键长度L2不同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扭矩传递花键齿42的第一轴向花键长度L1。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扭矩传递花键齿52的轴向花键长度L2大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扭矩传递花键齿42的第一轴向花键长度L1。然而,所述至少一个扭矩传递花键齿52的轴向花键长度L2可以等于或小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扭矩传递花键齿42的第一轴向花键长度L1。
所述至少一个扭矩传递花键齿52的轴向花键长度L2不同于所述至少一个附加扭矩传递花键齿56的附加轴向花键长度L3。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扭矩传递花键齿52的轴向花键长度L2大于所述至少一个附加扭矩传递花键齿56的附加轴向花键长度L3。然而,所述至少一个扭矩传递花键齿52的轴向花键长度L2可以等于或小于所述至少一个附加扭矩传递花键齿56的附加轴向花键长度L3。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扭矩传递花键齿42的第一轴向花键长度L1不同于所述至少一个附加扭矩传递花键齿56的附加轴向花键长度L3。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扭矩传递花键齿42的第一轴向花键长度L1小于所述至少一个附加扭矩传递花键齿56的附加轴向花键长度L3。然而,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扭矩传递花键齿42的第一轴向花键长度L1可以等于或大于所述至少一个附加扭矩传递花键齿56的附加轴向花键长度L3。
所述至少一个扭矩传递花键齿52的轴向花键长度L2不同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扭矩传递花键齿42的第一轴向花键长度L1和所述至少一个附加扭矩传递花键齿56的附加轴向花键长度L3的总和。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扭矩传递花键齿52的轴向花键长度L2大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扭矩传递花键齿42的第一轴向花键长度L1和所述至少一个附加扭矩传递花键齿56的附加轴向花键长度L3的总和。然而,所述至少一个扭矩传递花键齿52的轴向花键长度L2可以等于或小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扭矩传递花键齿42的第一轴向花键长度L1和所述至少一个附加扭矩传递花键齿56的附加轴向花键长度L3的总和。
如在图12中看到的,第一链轮SP1包括轴向抵接表面60,轴向抵接表面60构造成在安装状态中轴向地抵靠第二链轮SP2以使第一链轮SP1和第二链轮SP2相对于彼此轴向地定位。第二链轮SP2包括附加轴向抵接表面62,附加轴向抵接表面62构造成在安装状态中轴向地抵靠轴向抵接表面60以使第一链轮SP1和第二链轮SP2相对于彼此轴向地定位。
轴向抵接表面60布置为在安装状态中比第一扭矩传递轮廓40距自行车后花鼓组件4的轴向中心平面CP更远。轴向抵接表面60设置在第一链轮SP1的第一面向花鼓中心侧24上。附加轴向抵接表面62设置在第二链轮SP2的第二远离花鼓中心侧36上。
如在图13中看到的,轴向抵接表面60在轴向方向D3与第一扭矩传递轮廓40相邻。第一扭矩传递花键齿42在轴向方向D3从轴向抵接表面60突出。然而,轴向抵接表面60可以布置为在安装状态中比第一扭矩传递轮廓40距自行车后花鼓组件4的轴向中心平面CP更近。轴向抵接表面60和第一扭矩传递轮廓40之间的位置关系不限于本实施方式。
如在图14中看到的,第二链轮SP2包括设置在第二远离花鼓中心侧36上的凹陷部64。附加轴向抵接表面62设置在凹陷部64中。在本实施方式中,附加轴向抵接表面62的轴向位置在轴向方向D3与第二扭矩传递轮廓50的第二轴向端部50A的轴向位置重合。然而,附加轴向抵接表面62的轴向位置可以在轴向方向D3从第二扭矩传递轮廓50的第二轴向端部50A的轴向位置偏移。
如在图3中看到的,轴向抵接表面60从第一扭矩传递轮廓40径向地向外地布置。轴向抵接表面60从所述多个第一扭矩传递花键齿42径向地向外地布置。轴向抵接表面60具有环形的形状。然而,轴向抵接表面60可以具有其他的形状。轴向抵接表面60可以从第一扭矩传递轮廓40径向地向内地布置和/或布置为在周向方向D2在第一扭矩传递花键齿42之间。
如在图5中看到的,附加轴向抵接表面62从第二扭矩传递轮廓50径向地向外地布置。附加轴向抵接表面62从所述多个第二扭矩传递花键齿52、所述多个第三扭矩传递花键齿56和第四扭矩传递花键齿58径向地向外地布置。附加轴向抵接表面62具有环形的形状。然而,附加轴向抵接表面62可以具有其他的形状。附加轴向抵接表面62可以从第二扭矩传递轮廓50径向地向内地布置和/或布置为在周向方向D2在第二扭矩传递花键齿52之间。
如在图15中看到的,第一链轮SP1的所述多个第一扭矩传递花键齿42具有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A1的第一内花键底径DM11。第一附加扭矩传递花键齿44具有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A1的第一内花键底径DM11。第二链轮SP2的所述多个第二扭矩传递花键齿52具有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A1的第二内花键底径DM21。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从第一内花键底径DM11减去第二内花键底径DM21定义的直径差优选地等于或大于-2mm。直径差更优选地等于或大于0mm。然而,直径差不限于上文的范围,如果需要和/或期望的话。
第一链轮SP1的所述多个第一扭矩传递花键齿42具有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A1的第一内花键顶径DM12。第一附加扭矩传递花键齿44具有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A1的第一内花键顶径DM12。第二链轮SP2的所述多个第二扭矩传递花键齿52具有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A1的第二内花键顶径DM22。第一内花键顶径DM12小于第二内花键顶径DM22。
如在图16中看到的,第二链轮SP2的所述多个第三扭矩传递花键齿56具有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A1的第三内花键底径DM31。第二链轮SP2的所述多个第三扭矩传递花键齿56具有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A1的第三内花键顶径DM32。第三内花键底径DM31等于第二内花键底径DM21。第三内花键顶径DM32等于第二内花键顶径DM22。
第二链轮SP2的另外的附加扭矩传递花键齿58具有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A1的第四内花键底径DM41。第二链轮SP2的另外的附加扭矩传递花键齿58具有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A1的第四内花键顶径DM42。第四内花键底径DM41等于第二内花键底径DM21和第三内花键底径DM31。第四内花键顶径DM42等于第二内花键顶径DM22和第三内花键顶径DM32。
如在图10和17中看到的,第一内花键底径DM11大于自行车后花鼓组件4的链轮支撑体2的所述多个花鼓扭矩传递花键齿6A的外花键底径DM51。第一内花键顶径DM12大于自行车后花鼓组件4的链轮支撑体2的所述多个花鼓扭矩传递花键齿6A的外花键顶径DM52和/或DM62。
如在图10中看到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外花键齿7包括第一齿部分7A和第二齿部分7B。第一齿部分7A具有外花键顶径DM52。第二齿部分7B具有附加外花键顶径DM53。外花键顶径DM52小于附加外花键顶径DM53。第一内花键顶径DM12大于所述多个第一外花键齿7的外花键顶径DM52。第一内花键顶径DM12小于附加外花键顶径DM53。然而,第一内花键顶径DM12、外花键底径DM51、外花键顶径DM52和附加外花键顶径DM53之间的关系不限于本实施方式。
如在图17中看到的,第二外花键齿8具有外花键顶径DM62。第一内花键顶径DM12大于所述多个第二外花键齿8的外花键顶径DM62。然而,第一内花键顶径DM12和外花键顶径DM62之间的关系不限于本实施方式。
如在图15中看到的,第一扭矩传递花键齿42具有在周向方向D2定义的第一周向宽度CW1。第一附加扭矩传递花键齿44具有在周向方向D2定义的第一附加周向宽度CW12。第二扭矩传递花键齿52具有在周向方向D2定义的第二周向宽度CW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周向宽度CW1大于第一附加周向宽度CW12和第二周向宽度CW2。然而,第一周向宽度CW1、第一附加周向宽度CW12和第二周向宽度CW2之间的尺寸关系不限于本实施方式。
如在图16中看到的,第三扭矩传递花键齿56具有在周向方向D2定义的第三周向宽度CW3。另外的附加扭矩传递花键齿58具有在周向方向D2定义的第四周向宽度CW4。
如在图15和16中看到的,第二周向宽度CW2等于第三周向宽度CW3。因此,第一周向宽度CW1大于第二周向宽度CW2和第三周向宽度CW3。第四周向宽度CW4大于第一周向宽度CW1、第二周向宽度CW2和第三周向宽度CW3。然而,第一至第四周向宽度CW1至CW4之间的尺寸关系不限于本实施方式。
术语“包括”和其的派生词,如在本文中使用的,意图是指定所声明的特征、元件、部件、群组、整数和/或步骤的存在的开放性术语,但是不排除其他的未声明的特征、元件、部件、群组、整数和/或步骤的存在。该构思也适用于具有相似的意思的词汇,例如术语“具有”、“包含”和它们的派生词。
术语“构件”、“节段”、“部分”、“零件”、“元件”、“主体”和“结构”,当以单数使用时,能够具有单一的部分或多个部分的双重的意思。
在本申请中记载的序数例如“第一”和“第二”仅是标识符,而不具有任何其他的意思,例如,特定的顺序和类似的。此外,例如,术语“第一元件”本身不暗示“第二元件”的存在,并且术语“第二元件”本身不暗示“第一元件”的存在。
术语“一对”,如在本文中使用的,能够包括在其中所述一对元件具有与彼此不同的形状或结构的配置以及在其中所述一对元件具有与彼此相同的形状或结构的配置。
术语“一个”、“一个或更多个”和“至少一个”能够在本文中被可互换地使用。
短语“中的至少一个”,如在本公开内容中使用的,意指期望的选择中的“一个或更多个”。作为一个例子,短语“中的至少一个”,如在本公开内容中使用的,如果其的选择的数目是两个,那么意指“仅一个单一的选择”或“两个选择二者”。作为另一个例子,短语“中的至少一个”,如在本公开内容中使用的,如果其的选择的数目是等于或大于三个,那么意指“仅一个单一的选择”或“等于或大于两个选择的任何组合”。例如,短语“A和B中的至少一个”包括(1)单独地A、(2)单独地B和(3)A和B二者。短语“A、B和C中的至少一个”包括(1)单独地A、(2)单独地B、(3)单独地C、(4)A和B二者、(5)B和C二者、(6)A和C二者和(7)A、B和C全部。换句话说,短语“A和B中的至少一个”在本公开内容中不意指“A中的至少一个和B中的至少一个”。
最后,程度的术语,例如“基本上”、“约”和“近似地”,如在本文中使用的,意指被修饰的术语的偏差的合理的量,使得最终结果不被显著地改变。所有的在本申请中描述的数值能够被解释为包括诸如“基本上”、“约”和“近似地”的术语。
明显地,本发明的许多修改和变化根据上文的教导是可能的。因此,将理解,在所附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本发明可以以除了本文具体地描述的方式以外的方式被实施。

Claims (26)

1.一种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构造成安装至自行车后花鼓组件的链轮支撑体,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包括:
第一链轮,所述第一链轮具有第一链轮开口、第一面向花鼓中心侧和第一远离花鼓中心侧,所述第一远离花鼓中心侧在相对于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旋转中心轴线的轴向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面向花鼓中心侧的相反侧,所述第一面向花鼓中心侧构造成在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安装至所述自行车后花鼓组件的安装状态中面朝向所述自行车后花鼓组件的轴向中心平面,所述第一链轮包括布置为围绕所述第一链轮开口的第一扭矩传递轮廓;以及
第二链轮,所述第二链轮具有第二链轮开口、第二面向花鼓中心侧和第二远离花鼓中心侧,所述第二远离花鼓中心侧在所述轴向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二面向花鼓中心侧的相反侧,所述第二面向花鼓中心侧构造成在所述安装状态中面朝向所述自行车后花鼓组件的所述轴向中心平面,所述第二链轮包括布置为围绕所述第二链轮开口的第二扭矩传递轮廓,所述第二链轮构造成布置为在所述安装状态中比所述第一链轮更靠近所述自行车后花鼓组件的所述轴向中心平面,
所述第一链轮的所述第一扭矩传递轮廓构造成在所述安装状态中与所述第二链轮的所述第二扭矩传递轮廓啮合;
所述第一链轮包括轴向抵接表面,所述轴向抵接表面构造成在所述安装状态中轴向地抵靠所述第二链轮以使所述第一链轮和所述第二链轮相对于彼此轴向地定位,并且
所述轴向抵接表面布置为在所述安装状态中比所述第一扭矩传递轮廓更远离所述自行车后花鼓组件的所述轴向中心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其中
所述轴向抵接表面在所述轴向方向与所述第一扭矩传递轮廓相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其中
所述轴向抵接表面从所述第一扭矩传递轮廓径向地向外地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扭矩传递轮廓包括布置为在所述轴向方向距所述第一面向花鼓中心侧比距所述第一远离花鼓中心侧更近的第一轴向端部,并且
所述第二扭矩传递轮廓包括布置为在所述轴向方向距所述第二远离花鼓中心侧比距所述第二面向花鼓中心侧更近的第二轴向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链轮的总齿数小于所述第二链轮的总齿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链轮的所述总齿数等于或小于十四。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扭矩传递轮廓包括多个第一扭矩传递花键齿,并且
所述第二扭矩传递轮廓包括多个第二扭矩传递花键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其中
所述第二链轮的所述第二扭矩传递轮廓构造成在所述安装状态中与所述链轮支撑体的花鼓扭矩传递轮廓啮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其中
所述第二链轮包括布置为至少在所述第二面向花鼓中心侧上围绕所述第二链轮开口的第三扭矩传递轮廓,并且
所述第二链轮的所述第三扭矩传递轮廓构造成在所述安装状态中与所述链轮支撑体的花鼓扭矩传递轮廓啮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其中
所述第三扭矩传递轮廓在相对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的周向方向从所述第二扭矩传递轮廓偏移。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链轮构造成在所述安装状态中相对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从所述自行车后花鼓组件的所述链轮支撑体轴向地向外地布置。
12.一种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构造成安装至自行车后花鼓组件的链轮支撑体,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包括:
第一链轮,所述第一链轮具有第一链轮开口、第一面向花鼓中心侧和第一远离花鼓中心侧,所述第一远离花鼓中心侧在相对于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旋转中心轴线的轴向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面向花鼓中心侧的相反侧,所述第一面向花鼓中心侧构造成在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安装至所述自行车后花鼓组件的安装状态中面朝向所述自行车后花鼓组件的轴向中心平面,所述第一链轮包括布置为至少在所述第一面向花鼓中心侧上围绕所述第一链轮开口的第一扭矩传递轮廓;以及
第二链轮,所述第二链轮具有第二链轮开口、第二面向花鼓中心侧和第二远离花鼓中心侧,所述第二远离花鼓中心侧在所述轴向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二面向花鼓中心侧的相反侧,所述第二面向花鼓中心侧构造成在所述安装状态中面朝向所述自行车后花鼓组件的所述轴向中心平面,所述第二链轮包括第二扭矩传递轮廓,所述第二扭矩传递轮廓布置为围绕所述第二链轮开口,使得所述第二扭矩传递轮廓至少在所述第二面向花鼓中心侧和所述第二远离花鼓中心侧之间延伸,所述第二链轮构造成布置为在所述安装状态中比所述第一链轮更靠近所述自行车后花鼓组件的所述轴向中心平面,
所述第二链轮的所述第二扭矩传递轮廓构造成在所述安装状态中与所述第一链轮的所述第一扭矩传递轮廓和所述链轮支撑体的花鼓扭矩传递轮廓啮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其中
所述第二链轮的所述第二扭矩传递轮廓构造成在所述安装状态中在所述第二远离花鼓中心侧上与所述第一链轮的所述第一扭矩传递轮廓啮合并且构造成在所述安装状态中在所述第二面向花鼓中心侧上与所述链轮支撑体的花鼓扭矩传递轮廓啮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其中
所述第二扭矩传递轮廓延伸超出所述第二链轮的链轮轴向中心平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其中
所述第二扭矩传递轮廓从所述第二面向花鼓中心侧延伸至所述第二远离花鼓中心侧。
16.一种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构造成安装至自行车后花鼓组件的链轮支撑体,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包括:
第一链轮,所述第一链轮具有第一链轮开口、第一面向花鼓中心侧和第一远离花鼓中心侧,所述第一远离花鼓中心侧在相对于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旋转中心轴线的轴向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面向花鼓中心侧的相反侧,所述第一面向花鼓中心侧构造成在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安装至所述自行车后花鼓组件的安装状态中面朝向所述自行车后花鼓组件的轴向中心平面,所述第一链轮包括布置为至少在所述第一面向花鼓中心侧上围绕所述第一链轮开口的第一扭矩传递轮廓;以及
第二链轮,所述第二链轮具有第二链轮开口、第二面向花鼓中心侧和第二远离花鼓中心侧,所述第二远离花鼓中心侧在所述轴向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二面向花鼓中心侧的相反侧,所述第二面向花鼓中心侧构造成在所述安装状态中面朝向所述自行车后花鼓组件的所述轴向中心平面,所述第二链轮包括布置为围绕所述第二链轮开口的第二扭矩传递轮廓和布置为围绕所述第二链轮开口的第三扭矩传递轮廓,所述第二链轮构造成布置为在所述安装状态中比所述第一链轮更靠近所述自行车后花鼓组件的所述轴向中心平面,
所述第二链轮的所述第二扭矩传递轮廓包括在所述轴向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扭矩传递花键齿,
所述第二链轮的所述第三扭矩传递轮廓包括在所述轴向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附加扭矩传递花键齿,
所述至少一个扭矩传递花键齿具有在所述轴向方向定义的轴向花键长度,
所述至少一个附加扭矩传递花键齿具有在所述轴向方向定义的附加轴向花键长度,并且
所述至少一个扭矩传递花键齿的所述轴向花键长度不同于所述至少一个附加扭矩传递花键齿的所述附加轴向花键长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扭矩传递花键齿的所述轴向花键长度大于所述至少一个附加扭矩传递花键齿的所述附加轴向花键长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扭矩传递花键齿构造成在所述安装状态中与所述第一链轮的所述第一扭矩传递轮廓和所述链轮支撑体的花鼓扭矩传递轮廓啮合,并且
所述至少一个附加扭矩传递花键齿构造成在所述安装状态中不与所述第一链轮的所述第一扭矩传递轮廓啮合,并且与所述链轮支撑体的所述花鼓扭矩传递轮廓啮合。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其中
所述第二链轮的所述第二扭矩传递轮廓包括在大小和形状中的至少一个上与所述至少一个扭矩传递花键齿和所述至少一个附加扭矩传递花键齿不同的另外的附加扭矩传递花键齿。
20.一种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构造成安装至自行车后花鼓组件的链轮支撑体,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包括:
第一链轮,所述第一链轮具有第一链轮开口、第一面向花鼓中心侧和第一远离花鼓中心侧,所述第一远离花鼓中心侧在相对于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旋转中心轴线的轴向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面向花鼓中心侧的相反侧,所述第一面向花鼓中心侧构造成在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安装至所述自行车后花鼓组件的安装状态中面朝向所述自行车后花鼓组件的轴向中心平面,所述第一链轮包括布置为围绕所述第一链轮开口的多个第一扭矩传递花键齿;以及
第二链轮,所述第二链轮具有第二链轮开口、第二面向花鼓中心侧和第二远离花鼓中心侧,所述第二远离花鼓中心侧在所述轴向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二面向花鼓中心侧的相反侧,所述第二面向花鼓中心侧构造成在所述安装状态中面朝向所述自行车后花鼓组件的所述轴向中心平面,所述第二链轮包括布置为围绕所述第二链轮开口的多个第二扭矩传递花键齿,所述第二链轮构造成布置为在所述安装状态中比所述第一链轮更靠近所述自行车后花鼓组件的所述轴向中心平面,
所述第一链轮的所述多个所述第一扭矩传递花键齿构造成在所述安装状态中与所述第二链轮的所述多个所述第二扭矩传递花键齿啮合,
所述第一链轮的所述多个所述第一扭矩传递花键齿具有相对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的第一内花键底径,
所述第二链轮的所述多个所述第二扭矩传递花键齿具有相对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的第二内花键底径,并且
通过从所述第一内花键底径减去所述第二内花键底径定义的直径差等于或大于-2mm。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其中
所述直径差等于或大于0mm。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扭矩传递轮廓布置为至少在所述第一面向花鼓中心侧上,并且
所述第二扭矩传递轮廓布置为至少在所述第二远离花鼓中心侧上。
23.一种自行车后链轮组件,构造成安装至自行车后花鼓组件的链轮支撑体,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包括:
第一链轮,所述第一链轮具有第一链轮开口、第一面向花鼓中心侧和第一远离花鼓中心侧,所述第一远离花鼓中心侧在相对于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的旋转中心轴线的轴向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面向花鼓中心侧的相反侧,所述第一面向花鼓中心侧构造成在所述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安装至所述自行车后花鼓组件的安装状态中面朝向所述自行车后花鼓组件的轴向中心平面,所述第一链轮包括布置为围绕所述第一链轮开口的多个第一扭矩传递花键齿,所述第一链轮构造成在所述安装状态中相对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从所述自行车后花鼓组件的所述链轮支撑体轴向地向外地布置;以及
第二链轮,所述第二链轮具有第二链轮开口、第二面向花鼓中心侧和第二远离花鼓中心侧,所述第二远离花鼓中心侧在所述轴向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二面向花鼓中心侧的相反侧,所述第二面向花鼓中心侧构造成在所述安装状态中面朝向所述自行车后花鼓组件的所述轴向中心平面,所述第二链轮包括布置为围绕所述第二链轮开口的多个第二扭矩传递花键齿,所述第二链轮构造成布置为在所述安装状态中比所述第一链轮更靠近所述自行车后花鼓组件的所述轴向中心平面,
所述第一链轮的所述多个所述第一扭矩传递花键齿构造成在所述安装状态中与所述第二链轮的所述多个所述第二扭矩传递花键齿啮合,
所述第一链轮的所述多个所述第一扭矩传递花键齿具有相对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的第一内花键底径,并且
所述第一内花键底径大于所述自行车后花鼓组件的所述链轮支撑体的多个花鼓扭矩传递花键齿的外花键底径。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其中
所述第二链轮在所述安装状态中布置在所述自行车后花鼓组件的所述链轮支撑体上。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链轮的所述多个所述第一扭矩传递花键齿具有相对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的第一内花键顶径,并且
所述第一内花键顶径大于所述自行车后花鼓组件的所述链轮支撑体的所述多个花鼓扭矩传递花键齿的外花键顶径。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其中
所述多个第一扭矩传递花键齿布置为至少在所述第一面向花鼓中心侧上,并且
所述多个第二扭矩传递花键齿布置为至少在所述第二远离花鼓中心侧上。
CN202011290770.6A 2019-12-10 2020-11-18 自行车后链轮组件 Active CN1129377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72565.4A CN114802584A (zh) 2019-12-10 2020-11-18 自行车后链轮组件
CN202210472579.6A CN114802585A (zh) 2019-12-10 2020-11-18 自行车后链轮组件
CN202210472348.5A CN114802582A (zh) 2019-12-10 2020-11-18 自行车后链轮组件
CN202210472349.XA CN114802583A (zh) 2019-12-10 2020-11-18 自行车后链轮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6/709,876 US11465710B2 (en) 2019-12-10 2019-12-10 Bicycle rear sprocket assembly
US16/709,876 2019-12-10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72565.4A Division CN114802584A (zh) 2019-12-10 2020-11-18 自行车后链轮组件
CN202210472348.5A Division CN114802582A (zh) 2019-12-10 2020-11-18 自行车后链轮组件
CN202210472349.XA Division CN114802583A (zh) 2019-12-10 2020-11-18 自行车后链轮组件
CN202210472579.6A Division CN114802585A (zh) 2019-12-10 2020-11-18 自行车后链轮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37752A true CN112937752A (zh) 2021-06-11
CN112937752B CN112937752B (zh) 2022-08-30

Family

ID=75962741

Famil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72579.6A Pending CN114802585A (zh) 2019-12-10 2020-11-18 自行车后链轮组件
CN202210472565.4A Pending CN114802584A (zh) 2019-12-10 2020-11-18 自行车后链轮组件
CN202011290770.6A Active CN112937752B (zh) 2019-12-10 2020-11-18 自行车后链轮组件
CN202210472349.XA Pending CN114802583A (zh) 2019-12-10 2020-11-18 自行车后链轮组件
CN202210472348.5A Pending CN114802582A (zh) 2019-12-10 2020-11-18 自行车后链轮组件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72579.6A Pending CN114802585A (zh) 2019-12-10 2020-11-18 自行车后链轮组件
CN202210472565.4A Pending CN114802584A (zh) 2019-12-10 2020-11-18 自行车后链轮组件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72349.XA Pending CN114802583A (zh) 2019-12-10 2020-11-18 自行车后链轮组件
CN202210472348.5A Pending CN114802582A (zh) 2019-12-10 2020-11-18 自行车后链轮组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465710B2 (zh)
CN (5) CN114802585A (zh)
DE (1) DE102020213391A1 (zh)
TW (1) TW202122304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258833A1 (en) * 2019-10-17 2022-08-18 Yuan-Shun Li Bicycle cassette with increased tooth ratio
EP3960606A1 (de) * 2020-09-01 2022-03-02 SRAM Deutschland GmbH Mehrfachritzel-baugruppe und hinterradbaugruppe für ein fahrrad mit kettenschaltung
DE102020005373A1 (de) * 2020-09-01 2022-03-03 Sram Deutschland Gmbh Mehrfachritzelanordnung für eine Hinterradbaugruppe für ein Fahrrad und Hinterradbaugruppe
EP4269222A1 (en) * 2022-04-30 2023-11-01 Li, Yuan-Shun Bicycle cassette with increased tooth ratio
US11767080B1 (en) * 2022-07-15 2023-09-26 Shimano Inc. Rear sprocket assembly
US20240067299A1 (en) * 2022-08-30 2024-02-29 Shimano Inc. Rear sprocke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485672A1 (fr) * 1980-06-28 1981-12-31 Fichtel & Sachs Ag Ensemble de transmission du mouvement pour un mecanisme de transmission par chaine
US6340338B1 (en) * 2000-09-13 2002-01-22 Shimano Inc. Bicycle sprocket
US20030171180A1 (en) * 2002-03-08 2003-09-11 Shimano, Inc. Sprocket assembly for a bicycle
US20040142782A1 (en) * 2003-01-17 2004-07-22 Shimano, Inc. Multiple level sprocket support for a bicycle
US20060058140A1 (en) * 2004-09-10 2006-03-16 Shimano, Inc. A bicycle sprocket having a thickened spline
ITMI20071660A1 (it) * 2007-08-09 2009-02-10 Campagnolo Srl Sistema di trasmissione del moto di una bicicletta
US20100099530A1 (en) * 2008-03-28 2010-04-22 Douglas Chiang Bicycle Cogset
DE102015008454A1 (de) * 2014-12-15 2016-06-16 Shimano Inc. Fahrradmehrfachkettenradanordnung
US20170247081A1 (en) * 2016-02-26 2017-08-31 Shimano Inc. Bicycle sprocket and bicycle sprocket assembly
US20170369124A1 (en) * 2016-06-28 2017-12-28 Shimano Inc. Bicycle rear sprocket assembly
US20180009505A1 (en) * 2016-07-07 2018-01-11 Shimano Inc. Bicycle rear sprocket assembly and bicycle rear sprocket
CN108438132A (zh) * 2017-02-16 2018-08-24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后链轮组件
DE102018110253A1 (de) * 2017-05-22 2018-11-22 Shimano Inc. Fahrradnabenanordnung und Fahrradantriebsstranganordnung
US20190092425A1 (en) * 2017-09-22 2019-03-28 Shimano Inc. Bicycle rear sprocket assembly and bicycle drive train
CN113581359A (zh) * 2017-05-30 2021-11-02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和用于其的链轮支撑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86991A (en) * 1976-10-14 1978-05-02 Sundstrand Corporation Thermally actuated disconnect coupling
JPH0711024Y2 (ja) * 1987-10-21 1995-03-15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多段スプロケット装置
CN101537871A (zh) * 2008-03-20 2009-09-23 天心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车链轮结构
JP2017009003A (ja) * 2015-06-18 2017-01-12 喬紳股▲ふん▼有限公司 ハブとスプロケットの組合構造
US9926038B2 (en) * 2015-07-28 2018-03-27 Shimano Inc. Bicycle sprocket, bicycle rear sprocket, and bicycle multiple sprocket assembly
US10112681B2 (en) * 2016-07-21 2018-10-30 Shimano Inc. Bicycle sprocket supporting member and bicycle sprocket assembly
CN108974235B (zh) * 2017-05-30 2021-03-09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后链轮组件
US10968998B2 (en) * 2017-08-24 2021-04-06 Shimano Inc. Bicycle rear sprocket adapter
US10525768B2 (en) * 2017-10-31 2020-01-07 Shimano Inc. Bicycle hub assembly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485672A1 (fr) * 1980-06-28 1981-12-31 Fichtel & Sachs Ag Ensemble de transmission du mouvement pour un mecanisme de transmission par chaine
US6340338B1 (en) * 2000-09-13 2002-01-22 Shimano Inc. Bicycle sprocket
US20030171180A1 (en) * 2002-03-08 2003-09-11 Shimano, Inc. Sprocket assembly for a bicycle
US20040142782A1 (en) * 2003-01-17 2004-07-22 Shimano, Inc. Multiple level sprocket support for a bicycle
US20060058140A1 (en) * 2004-09-10 2006-03-16 Shimano, Inc. A bicycle sprocket having a thickened spline
ITMI20071660A1 (it) * 2007-08-09 2009-02-10 Campagnolo Srl Sistema di trasmissione del moto di una bicicletta
US20100099530A1 (en) * 2008-03-28 2010-04-22 Douglas Chiang Bicycle Cogset
DE102015008454A1 (de) * 2014-12-15 2016-06-16 Shimano Inc. Fahrradmehrfachkettenradanordnung
US20170247081A1 (en) * 2016-02-26 2017-08-31 Shimano Inc. Bicycle sprocket and bicycle sprocket assembly
US20170369124A1 (en) * 2016-06-28 2017-12-28 Shimano Inc. Bicycle rear sprocket assembly
US20180009505A1 (en) * 2016-07-07 2018-01-11 Shimano Inc. Bicycle rear sprocket assembly and bicycle rear sprocket
CN107585256A (zh) * 2016-07-07 2018-01-16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和自行车后链轮
CN108438132A (zh) * 2017-02-16 2018-08-24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后链轮组件
DE102018110253A1 (de) * 2017-05-22 2018-11-22 Shimano Inc. Fahrradnabenanordnung und Fahrradantriebsstranganordnung
CN113581359A (zh) * 2017-05-30 2021-11-02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后链轮组件和用于其的链轮支撑构件
US20190092425A1 (en) * 2017-09-22 2019-03-28 Shimano Inc. Bicycle rear sprocket assembly and bicycle drive train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孙伟等: "880链组花键端轴向定位的技术改造", 《科技创新与应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22304A (zh) 2021-06-16
CN112937752B (zh) 2022-08-30
CN114802584A (zh) 2022-07-29
US11465710B2 (en) 2022-10-11
US20210171155A1 (en) 2021-06-10
CN114802585A (zh) 2022-07-29
CN114802582A (zh) 2022-07-29
CN114802583A (zh) 2022-07-29
DE102020213391A1 (de) 2021-06-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937752B (zh) 自行车后链轮组件
US11440620B2 (en) Bicycle sprocket
CN107640275B (zh) 自行车链轮支撑构件和自行车链轮组件
US11578761B2 (en) Bicycle sprocket arrangement
TWI765107B (zh) 自行車後鏈輪總成
US10773772B2 (en) Bicycle sprocket assembly
TWI726190B (zh) 自行車後鏈輪總成
US10625820B2 (en) Bicycle rear sprocket assembly
TWI727138B (zh) 自行車鏈輪總成
CN108068986B (zh) 自行车前链轮、自行车曲柄组件和自行车驱动系
US10889353B2 (en) Bicycle rear sprocket assembly
US11642913B2 (en) Sprocket support body and bicycle hub assembly
US10717495B2 (en) Bicycle sprocket
US11338887B2 (en) Bicycle rear sprocket
US10800487B2 (en) Bicycle sprocket and bicycle drive train
TWI757531B (zh) 自行車後鏈輪總成
CN110789659B (zh) 自行车链轮
US11518474B2 (en) Bicycle sprocket arrange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